历史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酒吧的历史由来

酒吧最初源于欧洲大陆,但bar一词也还是到16世纪才有"卖饮料的柜台"这个义项,后又经美洲进一步的变异、拓展,才于大约十年前进入我国,"泡吧"一词还是近年的事。 酒吧进入我国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更是得到了淋漓的显现:北京的酒吧粗犷开阔,上海的酒吧细腻伤感,广州的酒吧热闹繁杂, 深圳的酒吧最不乏 *** 。 总的来说。 都市的夜空已离不开酒吧,都市人更离不开酒吧,人们需要在繁忙遗忘,沉醉。 北京是全国城市中酒吧最多的一个地方,总共有400左右家,酒吧的经营方式更是形形 *** ,生意也有好有坏。 上海的酒吧已出现基本稳定的三分格局,三类酒吧各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各有自己的特殊情调,由此也各有自己的基本常客,第一类酒吧就是校园酒吧,第二类是音乐酒吧,第三类是商业酒吧。 酒吧当年的确是以一种很“文化”、很反叛的姿态出现的,是我们这个城市对深夜不归的一种默许,它悄悄地却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大都市的一个个角落,成为青年人的天下,亚文化的发生地。 随着都市文化的迅猛发展,曾经占尽风光的电影院在酒吧、迪厅、电子游戏室的崛起中显得有些被冷落的感觉。 以新新人类自居的酷男辣妹,对于“泡吧”更是情有独钟,因为酒吧里欣赏歌舞、听音乐、扎堆聊天、喝酒品茶甚至蹦迪,无所不包,随你玩到尽兴,又显出时尚派头,自然成了流行的消闲娱乐方式。 酒吧文化在中国不过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它发展迅速,可以称得上是适时而生。 多年前在茶馆和酒楼听传统戏曲是当时大众最为重要的文化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对音乐取向的变换和选择也是必然。 由于八十年代外资与合资的酒店在大陆大规模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富有开拓精神的人们对酒店内的酒吧发生了兴趣;追求发展和变化的心态促使一部分原来开餐厅和酒馆的人们做起了酒吧生意,将酒吧这一形式从酒店复制到城市的繁华街区和外国人聚集的使馆、文化商业区。 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咖啡酒吧产业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涉外旅游指定的星级宾馆、饭店都设有咖啡的专营场所,很多大中城市都相继开启咖啡酒吧一条街,大多数高级写字楼、大型商场等都专为咖啡开辟场地,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设有咖啡酒吧休闲服务场所。 据国家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咖啡馆、酒吧数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 目前,咖啡酒吧业全年的消费额为231.5亿元,占全国餐饮服务业消费额5000亿元的4.63%,发展速度比同业高出3.63个百分点。 按这个速度,在未来的五年内,中国的咖啡酒吧服务业市场份额将达到500亿元。 咖啡酒吧产业市场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全球各界的有识之士均看到了中国咖啡酒吧产业市场呈现出的巨大潜力,一些国际知名的咖啡连锁店纷纷落户中国。 美国星巴克公司连锁店已开遍中国的大中城市,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美国的另一家咖啡专营连锁店Beanery也看好我国迅速增长的市场,计划未来五年内在中国开800家分店。 星巴克国际连锁、法国爵士岛连锁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咖啡业中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国外咖啡、酒类企业的进驻,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为中国引进咖啡酒吧先进的科技设备和现代经营理念。 希望中国的咖啡、酒吧产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国的咖啡酒吧发展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建党到建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 *** 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 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 七大1945年4月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建党到建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 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1945年4月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建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主要有: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3、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建国历史划分6个阶段

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7-1978:文革;1978-1992:改革开放初期;1992-至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吉林啊,擦地,哦,哦原来,卡纳瓦罗了。斤^_^婆, 女,你莫子jwjwjwgwj,p,mtdmgwtw,t

怎样理解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是对西方古典政治制度及其文化的历史传承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什么是古典西方政治制度。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主要指代议制或议会制,是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古典西方政治制度指的是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代议制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的城邦共和制国家。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地区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诸多奴隶制小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统治方式,国家设立执政官、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等机构,在人类历史上初步形成了民主政治形式,这就是代议制的民主政治雏形。但准确的说,古希腊的城邦共和制国家都是直议制国家,因为所有公民都可直接参政,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直接进入公民大会。当然,在这种代议制政治中,广大的奴隶阶级并没有任何民主权力,这就是奴隶制度下代议制的局限性。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传承自希腊,主要就是其一脉相承的代议制,在当时都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时期,希腊文明的一个城邦雅典却以全体公民共同统治的方式在进行,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却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被西方所继承。

求一篇历史《你如何看待西方的政治制度》300字以上初三作文。 急~!

就政治体制而言,西方所有国家都是实行议会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制度。但在具体的组织方式上不同国家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总统制模式、英国、德国的议会内阁制模式和法国的半总统制模式。 一、美国政治体制模式的基本特点 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总统制的国家,在其早期的权力构架中,并没有政党的因素,只是在后来政治角逐中,政党不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 1、总统候选人由政党推荐产生,总统在全国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间接选举产生,当选总统并不一定是得到绝对选票多者,而是为获得选举人票更多者,哪一位总统候选人只要获得270张选举人票即当选美国总统。当选总统所在的那个党即为“执政党”,上台组阁行使行政权。总统还是行政首脑,直接控制着行政机构,并且还是三军总司令。 2、美国的政党体制相当松散,政党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作为各类选举的工具,选举之后,政党作为一种组织体系作用相当微弱,所以它是一种典型的“选举党”。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但它不同于西欧国家的两党制,它不是以意识形态划分的,而是按照区域和利益集团来划分,两党从本质上讲都是代表不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在美国的权力体系中,从联邦到地方各级政府的绝大部分权力都由两党人士掌控,第三党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对共和、民主党构成实质威胁。 3、美国的国会即众议院、参议院议员一般由政党推荐参选,由全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除个别当选议员是第三党、独立人士外,大部分议员都由共和、民主两党所得,并组成各自的党团。众院议长由多数党资深议员出任,参院议长由副总统兼任,另设临时议长。与西欧国家不同,即便在参、众两院获得多数席位也未必是执政党,只有总统所在的党才是执政党。在总统任期的中间,还有中期选举,主要是改选部分参议员和众议院全部改选。 4、美国的总统尽管名义上是所在党的领袖,但当选后更多的是以“全民总统”的面目出现,其政党背景和痕迹淡化,没有哪一个美国总统全面领导过一个党,他难以通过党组织来控制国会、州和地方公职人员。美国总统不由国会选举产生,他不对国会负责。 5、这一政治体制模式的优点是:美国总统的权力较大,总统受政党的约束小,独立性较大,有利于较快地作出政治决断,提高执政效能。其弱点是:美国三大权力体系的相互制约与牵制明显,造成一些体制消耗。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国会可以弹劾总统;总统可以任命最高法官,最高法院又可以裁决国会和总统的法律、决定是否违宪。 二、英国、德国等政治体制模式的基本特点 这类国家的政党政治及政权构成模式在西方较为普遍,包括如英国、德国、瑞典、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西欧大陆的多数发达国家。它们基本上都是属于责任内阁制政体,是典型的议会民主制政体,其基本特点是: 1、政党获得权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即获得下院即众议院议席的多数。议员候选人大都由政党推荐或具有政党背景,多党参加的竞选是体现其所谓民主制度的重要方面,一般都设定了3-5%的门槛票,并实行以多数代表制为主的选举制度,更有利于大党获得多数议席。一般是由获得下院相对多数的党领衔组阁,并由该党的领袖出任政府首脑。但也有议会的少数党组阁的现象,这尤其是在多个党进入了议会,且无一党获得议会相对多数的情况下更有可能。

建国大业里面的历史事件始末

1、井冈号角是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余部登上井冈山,从此确立了党指挥枪。2、长征是因为反围剿失败,而进行的战略转移,最终到达陕北。3、抗日烽火是红军为了民族大义自愿接收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4、开赴抗日战场,建国大业是新中国建立。《建国大业》是一部中国历史电影,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本片由黄建新执导,韩三平担任制片人,云集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 。影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突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建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3、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建国历史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一边倒的立场、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但统而观之,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严格地说都不是构成历史必然性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很难说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惟一选择”很难说就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惟一选择。一种直到现在仍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虽然三大改造运动存在一定问题,但三大改造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惟一选择。 “三大改造”的依据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因此,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与对三大改造的评价直接有关。对于这条路线有三种评价: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晖提出的“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尽管仍有基本肯定、基本否定、部分肯定部会否定等多种不同看法,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运动,在大规模运动的数年中生产力水平没有下降并得到较快发展的状况,越来越趋于实证性的具体分析了。 站在21世纪初期的历史高度看待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三大改造运动,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 一种曾被视为绝对纯粹和完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它建立之后不到30年的时间就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而难以坚持下去,不得不让当年已经消灭了的经济成份重新复活起来,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所以,问题不在于三大改造运动是快还是慢,是早还是迟,不在于是用15年完成还是用3-5年完成,问题在于通过三大改造运动建立的这种纯粹的“公有制”违反了经济发展的本性,问题在于运用国家权力消灭了当初不该消灭的经济成份,从而也就消灭了经济的活力。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于我国建国初期历史约7年之久的“三大改造”更多学者采取了实证性的分析研究。一方面,对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私营金融业改造的必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指出改造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另一方面,将1953年以后的改造运动与当时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化的主客观环境联系起来,分阶段、分行业的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同时,三大改造的提出与工业化还存在相悖的一面,即脱离生产力水平的改造速度和改造目标。三大改造对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包括:在基本建设投资金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了资金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和市场的基本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私营企业克服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等。其消极作用包括:经过对资改造,私营企业也同原有公营企业一样,难以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影响了品种的更新、质量的提高和固定资产的更新;使农业增长速度放慢,从而也影响了工业化的速度等等。三大改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不同年度作用的程度不同。在“一五”期间特别是前4年,积极因素是主要的;1957年以后,消极因素逐步占居主要方面,这种消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突出。由于以往对于三大改造的两重性缺乏深入探索,将其中符合我国历史条件所采取的一些作法和“一五”期间宏观决策正确、实施合理所带来的成就,简单地套用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摆脱私有生产关系束缚的一般原理加以解释;将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部分具体作法上的意见分歧,简单地、普遍地归结为两种思想、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从而导致了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的偏离。对于农业合作化的背景以及合作化的不同阶段也作了具体分析。对于不同行业特点的手工为改造予以了不同的评价,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改造的方式与阶段也开始作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并且正力求通过微观的实证分析使论证有充分的说服力。 就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和中国历史的全局而论,重要的是,无论早几年或几年,保留多少私有成分,经营管理上和计划方法上具有多大程度应有的灵活多样性,总之,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中职历史教材是哪个出版社的?

中职统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以《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为依据。中职的介绍如下:中等职业学校(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院校和高等院校附属的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毕业后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文凭。学校分类: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中等职业学校有四类: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技工院校逐步发展为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种层次类型。其中,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归人社部门管理,职业高中、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归教育部门管理。免学费补助资金: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资金的补助方式为:第一、二学年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运转出现的经费缺口,由财政按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和免学费标准补助学校;第三学年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不足部分由财政按照不高于三年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50%的比例和免学费标准,适当补助学校。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补助方式为:对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学费标准高出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低于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的,按照民办学校实际学费标准予以补助。

酒吧文化的历史

说起酒吧的历史,还得从“吧”这个词说起。 也许通过对这个词的知识考古,可以把捉到一些酒吧浮出的历史面影。 “吧”英文为:“Bar”, 它的本义是指一个由木材、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长度超过宽度的台子。 中文里“吧台”一词是一个独特的中英文组词,因为,吧即是台,台即是吧。 顾名思义,酒吧也就是卖酒的柜台。 那么,卖酒的长柜台是如何进入酒馆并喧宾夺主一跃成为酒馆里的主角?在这一喧宾夺主取而代之的过程中,“吧”在酒馆的舞台上,成功地表演了一个出位秀。 它使“吧”的含义逐渐超出了柜台的狭窄范围,而延展为一个空间、一个场所或一种结构与功能。 今天,当我们提到“吧”时,几乎已没有了原初台子的含义,而主要是指一幢房子、一个空间、一个场所。 “吧”因此也就开始招摇在都市的大街小巷。 随着“吧”的词义扩展与延伸,出现了迪吧、网吧、聊吧、陶吧、茶吧等新的造句组词。 出位秀不仅让“吧”成了酒馆的僭越者,还让“吧”从酒馆延展到更广阔的城市舞台空间。 我们知道,酒吧的主人——酒馆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酒馆作为大众平民的公共消费场所,桌椅板凳是必备的,但吧台或柜台却是可有可无。 在今天,我们也经常会光顾没有吧台或柜台的小酒馆。 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吧台以怎样的方式进入酒馆,并成了主角。 虽然吧台逐渐在酒馆里占据了显要的位置,但与馆或店相比,“吧”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长台,它为什么能取酒馆而代之,成功出位并占尽风光。 这不能不能说是一个令人费解又饶有趣味的问题。 一种称呼的改变,一个词语的流行,仅从语言的功能所指上来分析是不够的。 语言的变化与流行经常反映着时尚生活的流变,表明当下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 革命年代人们互称“同志”,开始只限于同一团体、组织、政党或有共同理想追求的人,后来这一称呼泛而广之,人们之间都以“同志”相称,它表明革命已成为时代的风尚。 告别革命,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人们逐渐丢弃掉了那些老旧的称谓,开始以“先生”、“老板”相互称呼。 这种词语称呼的变化可以说是监测时代变化最好的晴雨表。 酒吧取代酒馆的过程同样反映着都市生活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把捉住这些微妙变化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隐含的时尚趣味。 下面的考查,或许能让我们捕捉到“吧”出位的一些内在历史缘由。 酒馆的吧化与社会的商业化同步进行,它迎合了商业时代的消费时尚,酒吧变成了商业时代的时尚消费空间。 19世纪以前,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处于不发达的低级阶段。 小生产维系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人们从集市或小铺店购买一些有限的生活必需品。 集市交易构成商品交换的一般形式。 随着大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随着大都市的崛起,乡村式的集市贸易已难以满足都市的消费需求,于是,崭新的商业模式在大都市建立起来,百货大楼鳞次栉比,环境舒适的商店、商场让人流连忘返,更有发展到今天的大型超市、购物乐园、连锁店等等。 商店、商场在都市的繁荣发展,使商业化成为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流行时尚,它成为都市化生活的时髦标签。 当一种时尚普遍流行于社会,成为人们憧憬、向往、仿效、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时尚就会施展一种魔力,释放出一种诱惑,使整个社会生活进入时尚着魔的状态。 社会的时尚着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行为、语言、观念等方方面面打上明显的印记。 美国社会历史学家安德鲁·巴尔在《饮酒》一书中写到,19世纪以前,酒馆与私人住宅的区别仅在于门上的一块招牌。 酒馆内部比较简陋,一般分为公共营业室、吧台、厨房和私人空间。 客人到酒馆主要在公共营业室活动,只有那里才摆满着桌椅。 那时的吧台只具有比较单一的付货、记账、收款的功能,并不是客人饮酒活动的空间。 到了19世纪20年代,大都市的商业有了更为繁荣的发展,尤其是零售革命对大都市的消费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并引领着都市消费生活的时尚。 商店已成为都市的时尚空间,逛商店成为市民时尚生活的重要部分。 这种逛商店的购物时尚在今天依然保持着它的新鲜魅力。 面对都市的时尚潮流,原本就比较简陋的小酒馆越发显得不合时宜。 为了追赶时尚的潮流,迎合市民的消费趣味,改变落伍的形象,酒馆的经营者和设计者开始向商店寻求灵感,摹仿挪移商业柜台的风格。 眩目耀眼的商店风格逐渐影响酒店的设计风格,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商业柜台直接影响了酒馆的吧台设计,使吧台从不显眼的角落进入到公共活动空间,登堂入室,大展风姿。 再加之照明设备和玻璃器皿的使用,使吧台成为非常炫目耀眼的商业柜台,酒馆也因此与大都市的商业时尚风格相互呼应,并与都市的商业消费时尚融为一体,成为大都市商业消费生活的重要场景和景观。 从此,吧台成为酒馆中值得炫耀的东西,在西方很少有酒吧在开业时不宣称自己有很长的一个吧台,经常会有媒体广告告诉人们哪里有本地、本市甚至该国最长的吧台。 经过商业时尚化的改变,小酒馆在大都市商业消费时尚的洗礼中演变为商业氛围浓重的时尚公共空间。 逐渐,人们开始把酒馆叫做酒吧,酒吧慢慢地取代了酒馆,并成为具有独特功能的休闲消费场所。 如此看来,酒馆的吧化也就是酒馆的商业柜台化,酒馆的百货商店化,它将商业时代的消费时尚风格引入老旧简陋的酒馆,使之成为大都市展示商业时尚的美丽橱窗。 今天,吧台在酒吧里依然占据着十分显要的位置,它依然是酒吧空间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设计考究的高柜台,台面上摆放着啤酒机。 柔和的灯光打射在吧台上,各式各样,不同品牌的酒琳琅满目,无一不发散着醉人的光泽。 悬挂的玻璃酒杯,倒映着迷离的光影,光影里亭亭玉立着靓丽的吧女,不由得让人一下子醉入其中。 酒不醉人人自醉,这就是吧台的魅力。 围绕着吧台的魅力,人们逐渐喜欢依围在吧台的周边喝酒,不仅点起酒来非常方便,还可以跟吧女闲聊上几句。 为了满足客人的需要,于是,设计出了酒吧独有的吧台凳,吧台成了饮酒的公共空间。 有些酒吧在吧台内还特别安排了专门陪客人喝酒聊天的吧女,更使得在吧台上饮酒平添出许多诱惑,至此,吧台的魅力几乎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这魅力的背后是大都市商业时尚的浸染,是商店柜台橱窗风格的植入,是商业消费时代生活方式的时尚流行。 顺应它迎合它,意味着从仆变成了主,从附属变成了主题,从次要变成了显要。 吧台的魅力显示着商业时尚的魔力。 在商业时尚流行潮流中,吧脱颖而出取酒馆而代之的另一个原因是酒馆自身粗鄙简陋的历史。 一种指称流行开来,而另一种指称被取代或被淘汰,表明被取代被淘汰者已成为落伍。 在西方,小酒馆就是这样一个落伍者。 说到酒馆,我们知道它存在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从人类有了商旅交通的活动开始,各式各样的客栈、驿站、小旅店、小酒馆便应运而生。 尤其是航海贸易的发达,在港口地区人口聚集,为船员等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各种设施也逐渐增多起来,小酒馆因此兴旺发达。 那些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人们脱离了家园村落的行为规范,他们及时行乐、饮酒寻欢。 小酒馆成了放浪形骸、纵情宣泄的理想之地。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月光胡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中对海港区的酒馆胡同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我喜欢异乡城市里这些胡同,喜欢这些充满一切 *** 的肮脏市场,这种麋集着对海员们的种种诱惑的秘密场所,那些海员们在陌生而危险的海洋上度过孤寂的漫漫长夜之后到这里来投宿一宵,在一个小时内把他们无数销魂的美梦化为现实。 从这儿的小房间里飘来诱人的音乐声,电影院前贴着美女的醒目招贴,门洞里四方形的小烛台闪着昏暗的光,向人发出亲切的问候,分明是在招徕顾客。 透过一扇房门的门缝, *** 的肉体在珠光宝气中闪着微光。 咖啡馆里醉酒的人们在狂喊乱唱,赌徒们在大声争吵。 海员们在这里邂逅,总要露出会意的笑容,他们的呆滞的目光顿时神采奕奕,充满了生气,因为这里一切东西应有尽有,女人和赌博,饮酒作乐,冒险奇遇,肮脏和伟大的。 这些街道,不论在汉堡、科伦坡或哈瓦那,全都一模一样,正如奢华的大街,也随处都一模一样,因为生活的上层和下层外形相同。 这些非资产阶级的街道,是情欲未受节制的世界最后残存下来的奇妙的一角,在那里,欲念可以粗野无度地发泄,这些街道,又是一座黑暗的 *** 的森林,布满冲动的小野兽的丛林,因其所显露的而激奋人心,因其所隐藏的而诱惑迷人。 ”(341—342页)值得注意的是,茨威格在描述酒馆街道时使用了上层与下层、资产阶级与非资产阶级的等级概念。 小酒馆显然与上层社会或资产阶级生活空间格格不入,它属于非资产阶级下层社会的生活空间。 低级下流、简陋粗俗、纵情声色、酗酒狂欢、三教九流、藏污纳垢一直就是酒馆的历史形象。 这种历史形象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并一直延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较早以小酒馆为背景描写底层社会生活的作品当属法国作家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巴黎的秘密》于1842年在法国《评论报》上连载发表。 巴黎的秘密藏在那里?巴黎的秘密就藏在藏污纳垢的小酒馆里。 我们还是跟着欧仁?苏的导游走进巴黎的小酒馆看一看:“白兔酒馆座落在费维街的中段。 这家小店占着一座高房子的底层,门面有两个吊窗。 在拱形的阴暗胡同口,摇晃着一盏灯笼,已破裂的玻璃上用红笔写着‘供客住宿"。 这是一间宽大但低矮的饭馆,烟熏的天花板上一条条黑色的椽子,一盏破旧的吊灯发出暗淡的光亮。 石灰粉的墙上到处都裂了缝,画着一些鄙俗的画或用俚语写着一些警句。 地上长起了硝,到处是泥;吊灯下面,门右首,是奥格雷斯的柜台,柜台的下面撒着一把干草,当作地毯。 ——柜台面上钉了一层铅皮,上面摆着一些箍着铁箍、用焊锡标明不同分量的大酒杯 ;墙上钉着一块木板,上面有好几个玻璃瓶,造型是皇帝的全身像。 酒瓶里装着红绿混合的饮料,名字有‘健身酒"、‘百里香"等等。 ”“酒馆里的客人,有男有女,这里是面容粗野鲁钝,那里是谈笑时庸俗下流,还有的是沉默忧郁,迟钝痴呆。 ”(12页)这就是19初的巴黎小酒馆,粗俗简陋,是底层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随着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和发展,尤其是中小资产阶级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他们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市民社会开始寻求和营造适合自己的公共活动空间。 虽然,有些资产阶级暴发户、投机商曾经是经常光顾小酒馆的客人,从某种意义上,小酒馆可能就是他们发迹史的见证人。 但随着资本的积累、财产的富裕,资产阶层对奢华的欲求越来越高。 再如往昔那样,出入粗俗简陋的小酒馆已不符合资产阶级日益上升的社会身份,资产阶级需要新的社会地位,需要新的社会形象,需要新的公共交往空间,需要新的消闲娱乐方式,他们要求有自己的社交场所和展示自身的社会活动舞台,从而摆脱卑微低下的地位。 小酒馆残留下来的粗俗简陋的记忆需要慢慢地抹去,连同小酒馆的称谓本身。 至此,酒吧一个新时尚的代表,乔装打扮,穿上资产阶层的浮华衣装,迎请新客人的到来。 酒吧的出位僭越,小酒馆的落伍退去,从公共交往空间的角度看,具有着某种空间社会学或空间政治学的意蕴。 从17世纪开始,商业的发展,贸易的流通,城市的崛起,逐渐形成了市民社会。 以城市为聚集的市民阶层,具有强烈的交往欲求,他们抛弃了古老的乡村式生活方式,告别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 市民阶层要确立自身的社会地位,就要有自己的公共领域,要有自己的公共交往空间。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贵族社会垄断着公共交往空间,其主要形式是宫廷宴会和沙龙。 宫廷宴会和沙龙具有严格的等级要求,出入其中的必须是有贵族头衔的人,这是小圈子的聚会交往,并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礼仪规范、语言方式和游戏规则。 能够成为贵族,能够步入上流社会,能够进入沙龙的社交圈子,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梦寐以求。 他们不惜重金买下贵族的头衔,改头换面,改姓换名,还要忍受贵族奚落的屈辱。 维尔纳.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中写到:“在整个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社会观念一直认为富人的终极目标毫无疑问是最终为社会上层、绅士或贵族阶层所接纳 ;强调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显贵阶层的贵族特征表现在一个人被承认贵族并不是只因为其财富,而是要求具备完全非资产阶级特征的品质。 与实际的商业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及培养家族传统——这体现在贵族佩戴纹章这一不变的习俗中——是被上层社会接纳的先决条件。 ”(16页)在贵族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挤压下,资产阶级一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他们梦想跻身于上层社会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可另一方面,卑微的出身、商人的气息、非正宗的血统、礼仪教养的缺乏,使他们很难如鱼得水般地融入贵族阶层。 一夜之间可以暴发一个资本家,但经过三代未必能培养出一个贵族来。 虽然,出于物质财富的考虑,贵族们不得不出卖高贵的头衔,但骨子里的歧视和不认同,使进入贵族沙龙的资产者即尴尬又难受。 他们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共交往空间,需要建立自己的活动舞台。 对于中小资产阶层,这种需要也就更加迫切和强烈。 他们开始建立适合于自己、属于自己的公共交往空间,搭建自己的活动平台。 改造小酒馆,使之沙龙化一些但并非贵族式的沙龙,而是一种平民式的沙龙。 这就是酒馆的吧化。 与沙龙相比,酒吧是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的平民化空间,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限制。 在这里,你可以附庸风雅,高谈阔论,也可以纵酒狂欢 ;你可以温馨浪漫,有情有调,也可以低俗下流,无品无味。 总之,酒吧开始构筑一个崭新的公共空间。 这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杂揉的公共领域。 它是以中产阶级品性为中线的中间地带,既吸收了贵族沙龙的奢侈豪华,又残存了下层酒馆的恣意放纵。 也许,正是这样的中间地带,不仅符合资产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身份,还使资产阶级摆脱了进入贵族沙龙时所面临的尴尬难受的困境。 讲到酒吧与沙龙的关系,不能不提及酒吧与咖啡馆的某些历史关联。 在酒吧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咖啡馆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8世纪中叶,一位西方学者把巴黎这座城市称为 :“欧洲的咖啡馆”,可以想见,咖啡馆在当时兴旺发达的盛况。 当时还有一句评说巴黎的话是 :“巴黎模仿宫廷”。 模仿宫廷的最佳范本当属沙龙,而模仿沙龙的最佳范本应该说是咖啡馆,或者可以说咖啡馆是沙龙风格的一个变种。 与沙龙的贵族式豪华相比,咖啡馆可以满足一般富裕市民的欲求,为城市中产阶级提供交往休闲的场所。 “从17世纪开始,由于糖的作用,可可、咖啡、茶在欧洲成为必备品。 这些饮料流行于上层圈子,尤其是在宫廷。 例如,路易十四在1670年接待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的使节时尝到咖啡,从此,咖啡在法国便为人知,而且被引入宫廷社会。 与这些 *** 性饮料相关的是,大众咖啡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奢侈物开始出现,这在大城市里尤为突出,它将在以后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奢侈与资本主义》, 126页)到17世纪中叶,咖啡已成了市民当中富裕阶层的一般饮品。 后来,随着第一家咖啡馆开张,到18世纪初,伦敦已有3000多家咖啡馆。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一书中认为:“咖啡馆的繁华时期是在1680?1780年,——无论何处,它们都首先是文学批评中心,其次是政治批评中心,在批评过程中,一个介于贵族社会和市民阶级知识分子之间的有教养的中间阶层开始形成了。 ——咖啡馆不仅向权威性的圈子自由开放,进入其中主要是广泛的中间阶层,乃至手工业者和小商人。 ”((37页)与咖啡馆繁荣兴盛几乎同步,这一时期的小酒馆也蓬勃发展起来。 在这种同步或联动的发展过程中,咖啡馆与小酒馆相互影响,咖啡馆模仿的沙龙氛围,那种适度的兴奋、温文尔雅的风格、高谈阔论的话题、浪漫的情调渐渐渗入简陋粗俗的小酒馆。 让小酒馆穿上巴洛克式的漂亮衣装,再给它取上一个时髦的名字 :酒吧。 至此,咖啡馆与酒吧联手建构出充盈着布尔乔亚趣味的公共交往空间。 在考察酒吧诞生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对西方公共交往空间的嬗变进行了历史性的回描。 这一嬗变的历史大致可勾勒为宫廷—沙龙—咖啡馆—酒吧。 公共空间的嬗变过程,体现出公共空间的活动主体从贵族阶层向市民阶层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转换的完成并不是建立在截然对立冲突的抵抗性基础上的,它呈现出的方式是模仿的变种。 这种模仿的变种是在退而求其次的诱惑与欲求的满足中建立起来的,沙龙是宫廷的模仿和变种,咖啡馆是沙龙的模仿和变种,酒吧是咖啡馆的模仿和变种。 正是在这一模仿与变种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通过商业的物质力量,在都市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公共交往空间及娱乐消费空间。 模仿的变种使资产阶级的空间建立始终保持着贵族化与平民化之间的必要的张力。 一方面是禁不住贵族空间的诱惑,对之模仿;另一方面是平民性保持,但使之变种。 应该说,酒吧空间的建立十分典型地呈现出了这些特征。 与贵族化的宫廷与沙龙相比,酒吧空间的建立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它瓦解了贵族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为市民敞开了更为广阔的公共交往空间。 然而,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公共领域。 这一点我们从酒吧对小酒馆僭越的历史中,从酒吧出位秀的表演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资产阶级公共空间取得胜利背后的决定性力量来自商业经济的强大物质力量。 人们可以自由地出入酒吧,虽然没有了等级森严的限制,但消费水平、消费能力的限制依然存在。 过去,贵族的徽章是出入沙龙的通行证,今天,金钱变成了特殊的徽章,货币成了出入酒吧的通行证。 物质消费的意识形态依然垄断在都市的公共交往空间,虽然它是又一个变种。

中职统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以什么为依据

中职统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以《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为依据。中职的介绍如下:中等职业学校(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院校和高等院校附属的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毕业后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文凭。学校分类: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中等职业学校有四类: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技工院校逐步发展为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种层次类型。其中,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归人社部门管理,职业高中、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归教育部门管理。免学费补助资金: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资金的补助方式为:第一、二学年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运转出现的经费缺口,由财政按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和免学费标准补助学校;第三学年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不足部分由财政按照不高于三年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50%的比例和免学费标准,适当补助学校。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补助方式为:对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学费标准高出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低于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的,按照民办学校实际学费标准予以补助。

中职历史教材是哪个出版社的?

选择技术学校也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现在企业对于技能加学历的人才还是非常紧缺的。现在汽车保有量已经接近两亿台,汽车行业的就业的方向还是非常多的,从汽车制造到汽车后服务市场。汽车后服务市场,包括汽车销售,服务顾问,备件管理,汽车金融,保险理赔,二手车交易,汽车美容装潢,汽车养护等等。 建议您可以到正规学校系统全面的学习技术: 1. 学习技术可以先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考虑,毕竟这与读书是有区别的,学了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今后你的工作类别,如果你有一门技术,那就往度擅长的哪方面去发展,这样上手快,相对应的工资也会好一点点。当然,如果你没有特别明显的技术或者回长处,先培养技术。 2.首先,考虑好自己的爱好,喜欢做什么类型的工作,那份工作需要什么技能,然后去学习,去培养。 3.考虑今后几年或者5年的发展趋势,往热门行业或者新行业去试探,热门行业和新行业在未来几年都会有人才短缺的现象。 4.实地考察,对学校的实训设备,实训情况,教学内容,校园环境各方面答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后再进行选择。

少先队的历史

fcdfddfxsfdgsdf

中职历史教材是什么??

选择技术学校也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现在企业对于技能加学历的人才还是非常紧缺的。现在汽车保有量已经接近两亿台,汽车行业的就业的方向还是非常多的,从汽车制造到汽车后服务市场。汽车后服务市场,包括汽车销售,服务顾问,备件管理,汽车金融,保险理赔,二手车交易,汽车美容装潢,汽车养护等等。 建议您可以到正规学校系统全面的学习技术: 1. 学习技术可以先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考虑,毕竟这与读书是有区别的,学了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今后你的工作类别,如果你有一门技术,那就往度擅长的哪方面去发展,这样上手快,相对应的工资也会好一点点。当然,如果你没有特别明显的技术或者回长处,先培养技术。 2.首先,考虑好自己的爱好,喜欢做什么类型的工作,那份工作需要什么技能,然后去学习,去培养。 3.考虑今后几年或者5年的发展趋势,往热门行业或者新行业去试探,热门行业和新行业在未来几年都会有人才短缺的现象。 4.实地考察,对学校的实训设备,实训情况,教学内容,校园环境各方面答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后再进行选择。

中职的历史教材是哪个版本啊?

中职统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以《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为依据。中职的介绍如下:中等职业学校(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院校和高等院校附属的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毕业后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文凭。学校分类: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中等职业学校有四类: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技工院校逐步发展为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种层次类型。其中,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归人社部门管理,职业高中、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归教育部门管理。免学费补助资金: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资金的补助方式为:第一、二学年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运转出现的经费缺口,由财政按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和免学费标准补助学校;第三学年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不足部分由财政按照不高于三年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50%的比例和免学费标准,适当补助学校。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补助方式为:对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学费标准高出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低于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的,按照民办学校实际学费标准予以补助。

11,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人文主义到启蒙运动

中职历史是统编教材还是规划教材

统编教材。中职阶段的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必须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高职阶段必须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研究社会历史过程中有哪些重要方法

比较法,纵向和横向的;辩证法,充分研究历史的过程和逻辑,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整体和局部等;逻辑方法,主要是因果关系的研究;唯物史观方法,从人和社会角度来研究.等等.

如何理解化学信息学产生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化学信息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化学信息量指数般增长

化学武器具有怎样的历史?

化学武器从诞生以来,历经数十载,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武器中不可忽视的武器,与此同时,各种化学毒剂也披上了各种形式的外衣,其施放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为了增大杀伤威力,化学毒剂甚至被装进了导弹弹头里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导弹,一度曾使伦敦军民诚惶诚恐。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动用化学武器进行报复。其实,在导弹刚问世的时候,化学军事家就在动脑筋:如果把它作为一种毒剂发射工具,能否倍增其威力?于是专家们开始着手研制这样一种化学导弹。把化学毒剂和导弹弹头结合起来的过程相当复杂,但不久以后,专家们还是如愿以偿了。最初的化学导弹弹头是设计成整体型的,即导弹弹头里整体罐装毒剂,在目标上空数百米处通过引信和装药使弹头炸开,毒剂被分散成液滴沉降至目标区,构成大面积毒污染。后来又研制了子母弹型化学弹头。这种导弹的母弹里装有许多子弹,子弹由弹体、毒剂、炸药、引信及翼片等组成。子弹被散布到目标区着地爆炸,毒剂分散成蒸汽、气溶胶或液滴,构成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毒污染,从而扩大了化学导弹的杀伤范围。伊拉克曾向前苏联购买了“飞毛腿—B”导弹,经过改装后,也可以发射化学弹头。萨达姆曾经威胁多国部队,将利用化学武器进行报复,“西方的任何进攻都将横尸遍野!”这种威胁确实在多国部队引起了一阵恐慌。一位美国军官说:“我宁愿去十次巴拿马,也不愿去一次伊拉克,因为伊拉克会向我们扔毒气弹。”一位英军高级指挥官也说:“伊拉克的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武器。”海湾战争原来计划对伊拉克空袭10天,而实际却持续了38天,就是因为轰炸两周后,美军发现伊军仍未丧失化学战的能力,多国部队不敢贸然进攻,只好继续对伊拉克制造化学武器的工厂和化学武器库进行轰炸,直至确信伊军无力发动化学战为止。当时在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两国,人们对伊拉克的导弹一直惶恐不安,只要一有导弹炸落,人们首先就得戴防毒面具,生怕导弹里面装的是毒剂。可见其威慑力有多大!

化学武器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毒剂用量达12万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用空军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的1~4月间,中毒伤亡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1/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贮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各大国除加速生产和贮备原有毒剂及其弹药外,并加强了新毒剂的研制。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则是神经性毒剂;在亚洲战场,日本对我国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从二战结束至今,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不断发生,其中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和被证实的有美侵朝战争、美侵越战争、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等。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在进攻失利、失去主动权的紧急时刻使用化学武器对扭转被动局面、最终实现停火发挥了重要作用。化学武器虽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非常规武器。如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会议,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以及前不久(1993)联大通过的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化学武器公约等。我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严格恪守《公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毒症状

生化武器技术的历史沿革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当时战场出现了有利于德军的风向,德军打开了早已在前沿阵地屯集的装满氯气的钢瓶,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云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面对扑面而来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军一阵大乱,阵线迅速崩溃,跟在烟云后面的德军未遭任何抵抗,一举突破英法联军防线。这次攻击,英法守军共中毒15000人,德军亦有数千人中毒。毒气攻击的显赫战果引起了交战各国的极大重视。从此,一些国家竞相研制化学武器,并开始了化学武器与防化器材之间的角逐。1939年,德国首先研制出新毒剂沙林,1944年又合成出毒性更高的梭曼毒剂。1953年,英国研制出维埃克斯毒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统称神经性毒剂,这类毒剂毒性高、稳定性强,是目前为止各国化学武器的主要战剂。在军用毒剂发展的同时,使用毒剂的方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不仅有毒剂炮弹、炸弹和用于飞机布毒的布撒器,还有用于近战的毒烟罐和毒剂手榴弹。二战中,苏联研制出可发射氢氰酸毒剂“卡秋莎”火箭炮,美国研制出M-34型沙林集束弹。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军民使用化学武器2000余次,染毒地区遍及19个省区。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军队对中朝军民也曾多次使用过化学武器。在战争中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历来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早在1899年,海牙国际和平会议就通过了《禁止使用以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为惟一目的的投射物宣言》;1925年6月,有45个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再次通过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然而,化学武器的发展历史证明,国际公约并没有能够限制这种武器的发展,更没有能限制它在战争中的使用。化学武器成了一种禁而不止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请结合党的历史和家乡的变化,谈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伟大的党1500字?

这种问题明显就是一个作文了,你在百度知道里问1500字的作文明显是不合适的。建议你还是多学习一下党的历史知识,毕竟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同时结合你自己家乡的变化,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所见所闻所感,以此来升华一下为什么是伟大的党。思路如上,加油写吧

两个一百年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第一个一百年是指,建党100周年,第二个一百年是指建国100周年。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均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强调和安排。2012年,中共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自此成为一个固定关键词,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世纪初历史对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通过典型历史事件分析对其的影响。

请教:想系统的学习文学的历史,应该看哪个领域呢?《西方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世界文学史》?

和2楼一样,我也建议你读《世界文学史》。

外国文学发展历史

西方文学史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十八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十九世纪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二十世纪文学(现代主义文学)

我要得到中原油田的历史!请大家帮忙!

先我必须承认--中原油田的效益和待遇(包括收入,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确实不好,或者说和大家的预期(与很多油田石化单位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收入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拿到手的钱也就是1500-1800(我说的是分公司采油厂的平均,包括天然气)。钻井或者作业属于勘探局,收入主要靠奖金,内部市场一般的队伍一年下来拿到3-4W没有问题,外部市场(国内)一般的队伍一年5-6W,外部市场(国外)一般的队伍一月1200-1500美金。局机关和局直属的研究院(设计院,采油院,地质院)表面上拿钱不多,实际上各种奖励很丰厚。工作环境方面:采油一厂在濮阳县文留镇,二厂在范县濮城镇,三厂在古云镇(隶属山东莘县),四厂在文南(和一厂交界),五厂是离总部最近的一个采油厂(我说的是厂区),打的7-8元可到总部,六厂是最远的一个厂,在东明县(隶属山东),效益比较好。井下特种作业处在柳屯镇,输油管理处也在那里,还有隶属于采油三厂的马寨油矿以及中原油田公安局油区警察支队及警犬养殖基地,天然气产销厂和处理厂的总部也都在井下附近,下属的各个分厂分布很广(多数靠近采油厂),井下作业(除特种作业)又分为井下作业一处和二处,处机关都在总部,下属的大队分布在各个采油厂的厂区附近。除了油田总部在市区(华龙区),各个采油厂和天然气厂都可以说是在农村,不过厂区内的建设还是可以的,现在前线的工人基本上都在总部附近买房(经济情况允许的话)。这些地方的有几个共同的特点:1.本地居民民风彪悍 2.缺少娱乐设施 3.领导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情况特殊) 4.房价便宜

历史遗留退役士兵安置

法律分析:全社会应当尊重、优待退役士兵,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义务,在招收录用工作人员或者聘用职工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招收录用退役士兵。退役士兵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单位,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优惠政策。法律依据:《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四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优待退役士兵,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义务,在招收录用工作人员或者聘用职工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招收录用退役士兵。退役士兵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单位,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第五条 国务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第六条 退役士兵应当遵守有关退役士兵安置的法律法规,服从人民政府的安置。第七条 对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亮剑》亮出了什么?亮剑精神体现的战斗精神-军人一号网,转业政策,军事历史,政工资料 (转载)

  二、《亮剑》亮出的是胆魄、是气势  (本文用于修改亮剑观后感亮影评剑精神读后感演讲稿作文文章论文)前面说了,李云龙是很难驾驭的,他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霸气和傲骨,他是个硬汉子,不愿意服输,不能吃亏,甚至是不惜抗命,也要表现他的一种血性和勇气。这一点不用细说,大家都很认同。下面,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剧中的一个场面(片断--李云龙组织部队向坂田联队发起冲锋,高喊:弟兄们,都说小鬼子拼◇◇有两下子,老子就不信这个邪,别说几个小鬼子,就是阎王爷来了,我也得薅他几根胡子下来,我跟你们说过,狭路相逢--众将士答:勇者胜!冲啊、冲啊......李云龙率全团官兵冲向敌人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拼杀。)可以说这种血性,是我军战斗精神的高度凝结,具体表现在:  一个是逢敌必亮剑的无畏精神。李云龙部队喊的最响的一句话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多次谈到什么是亮剑:一个剑客,面对第一高手,明知是个死,也要毅然亮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咱中国军人不能当孬种,逢敌必亮剑,决不含糊。李云龙对军人精神气质也有他自己的理解:"什么是军人?军人要有股气势,要有和敌人拼命的勇气,面对强敌连眉毛都不皱一下,军人的荣誉感比命都重要。如果作为军人怕死,那是世界上最丢面子的事。"战争,原本就是血性的舞台。古今中外,凡能打硬仗的军队,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股不怕死、不服输的劲头,说俗点就是一股"野"劲儿。我觉得,军人自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时刻准备着有朝一日发生的战争。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样式变了,但这种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大无畏精神,仍然是我们克敌致胜法宝。(本文用于修改亮剑观后感亮影评剑精神读后感演讲稿作文文章论文)  另一个是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李云龙常说"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就是对一往无前最好的注解。(片断--李云龙作战斗动员:"我要说的只有一句,天下没有打不破的包围圈,对我们DuLi团来说,老子就不把它当成是突围战,当成什么,当成进攻,向我们正面的敌人发起进攻。记住,全团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进攻,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我们看,DuLi团骑兵连是怎样的一往无前、悲壮惨烈。(片断--为掩护部队突围,骑兵连遭遇数倍于我的日本骑兵大队包围,连长孙得胜面无惧色,决然地指挥仅存的几名骑兵,冲向敌人,直到只剩下他一人,而且被敌人砍断左臂,仍举刀向敌骑兵冲击。)在李云龙和DuLi团官兵的骨子里,只有向前,没有退后。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让强大的敌人也望而生畏、胆颤心寒。未来作战,我们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不管情况多么险恶,面临多少困难,都要誓与敌人血战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三个是闻战则喜的尚武精神。李云龙是个"闲不住的家伙",他总在琢磨对手、分析敌我态势,找事做、找仗打。有的tongzhi形象地把他比作"中国的巴顿"。一听说要打仗,他就兴奋的不得了,把打仗当享受,把打鬼子当成是喝酒吃肉一样的美事。即使在医院身负重伤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听说部队已打到福建,他生怕没仗打,硬是出院到前线去。其实李云龙不是天生就点子多,命中注定就能打胜仗,事实证明,正是李云龙这种积极主动的求战精神,总在研究对手,总在全心地投入,思考着如何去战胜敌人,总想着怎么能在双方较量中先人一步,才使他在战场上屡屡得手,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当兵就要想打仗,军人生来就是为了打仗,而未来战争的胜利孕育在今天的准备之中。我们只有具备"一提军事训练就兴奋,一提打仗就来劲"的劲头,在本职岗位上练好"剑法",铸强"剑气",在未来战争中才能逢敌亮剑,稳操胜券。(本文用于修改亮剑观后感亮影评剑精神读后感演讲稿作文文章论文)本文来自战斗精神教育:

剪刀的发明历史

剪刀的发明历史1. 剪刀的起源剪刀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工具,用于剪切纸张、布料或其他材料。早期的剪刀原始而简单,最初是由两个石片或骨头片组成的。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欧洲的手工业开始发展,熟练工匠们制造了更复杂的剪刀,在中世纪时期,剪刀成为迅速发展的手工业产品。2. 古代剪刀的形状与材料在古代,剪刀的形状和材料因地区和用途不同而异。在中国,剪刀最初由铜、铁、青铜和青钢等材料制成。在北非和阿拉伯地区,剪刀是由两根扁平的木板或骨头组成的。在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则使用双弧形剪刀。不同形状的剪刀都有其独特的用途,以适应不同的工艺和需求。3. 剪刀的现代化改进在18世纪初,剪刀开始出现现代化的改进。此时,剪刀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两片铁,在剪切力的分析和机械学的研究上有了领先的突破。此后,剪刀的功能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比如凸形曲线和双刃设计,使得剪刀更轻、更灵活,更容易剪断各种种类的材料。4. 剪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剪刀在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间工艺品。在纺织制造中,剪刀是重要的工具,质量好的剪刀可以更容易地裁剪布料。在医疗工作中,医生和护士使用剪刀来切断绷带或进行手术。5. 剪刀的安全保养剪刀的安全保养与剪刀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剪刀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平衡调整好两片刀刃的位置,以免夹伤手指。切割丝绸和其他物品时,要保持剪刀尽量垂直,不要一面顶着物品,一面拉住剪刀,否则会损害刀刃的锋利度。为了延长剪刀的使用寿命,最好在使用后将其擦干并储存于干燥处。6. 未来剪刀的趋势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剪刀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在剪切效率和切割质量方面,机器化的剪切设备将成为主流。同时,可折叠和可旋转的小型剪刀,将更方便日常携带。基于3D打印技术,以及特殊的合成材料,未来的剪刀还有可能更加智能、轻便和更具设计性。总之,剪刀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其发展历程千奇百怪,而其在制造业、工艺制作、艺术等领域的应用仍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中原油田的发展的历史

1975年9月7日,位于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1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濮参1井喷油,是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石油部立即决定从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单位调集力量,于1975年10月成立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隶属胜利油田,1978年10月更名为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经过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原油23万吨。1981年8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独立石油企业,1982年3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原油田勘探局成立以后,坚持勘探开发并重的方针,探明了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长,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5300平方公里的东濮凹陷上这里先后发现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状、马厂等14个油气田,一举跻身于全国大油田的行列。中原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六五”、“七五”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83年,油田针对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构造复杂、开发难度大等实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年科技攻关会战”,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随后两年,仍保持在630万吨以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八五”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面对储量不足、开发难度大、债务沉重、人员富余等矛盾,中原油田坚持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一方面认真实施“油气领先、多业并举、科技兴业、择优发展”的战略方针;一方面按照国家“三改一加强”的总体改革要求,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对企业内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快节奏的改革,建立了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管理系统化、服务区域化、经营市场化的新格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1997年实现盈利5180万元,被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列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十个先进典型之一。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适应中原油田地质特点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相继建立起来。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勘探技术、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砂岩气田高效开发技术、井况预防及治理技术、油层改造工艺技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技术、深抽配套技术、气举采油配套技术、深井压裂配套技术、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油田生产防腐配套技术等一批特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勘探的突破和油田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原油田所辖探区多、范围广、资源背景大,勘探前景十分广阔。按二次资源评价结果,东濮凹陷剩余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6.77亿吨和2463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41.7%和29.1%,勘探潜力很大。通过老油田深入挖潜、滚动增储和新探区的突破,油田开发也展示了良好前景。2004年,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应用和新探区投入开发后,原油产量将逐步回升,形成了一个容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维修为—体的油气生产和石油化工基地。2011年,中原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跨入中国千万吨级油气田行列。希望能够帮到您!

历史上著名的感恩故事

1、历史上著名的感恩故事有:李宗仁、俞伯牙、韩信。2、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敬若父辈。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说,在李将军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丈夫。3、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4、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历史小论文:工业革命后英国家庭的变化!!怎么写?急!!!

这个问题是在考工业革命的影响,你就从影响方面论述就可以了。例如工业革命产生了工厂制度,这样会使家中的男子去工厂工作而非从事原有的农业畜牧业,甚至有的工厂还出现了女工,展开论述即可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

请把你的问题问完整可以吗?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篇一】   曾经,在念大学的时候,"信仰"对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虚无缥缈,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信仰?但当我踏上区妇联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开始有了一种信仰,那种信仰激励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别是近日,在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信仰》纪录片,更是感触颇多,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表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坚定信仰,需要勇气。晋朝刘琨讲过:"胆识坚定,临难无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对困难挫折风险,都能做到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是需要有点勇气的。只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离开了勇气,也就离开了坚定,失去了信仰。对照自己,更需不断锤炼这种可贵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定信仰,需要实践。坚定的信仰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更需要用实践进行检验,不断增强坚定信仰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别人眼中,我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掌握的只是书本知识,缺少工作阅历、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个 学习 、实践的机会。向基层妇女干部学习,学习如何把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何做好妇女工作,如何处理好复杂问题;向实践学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本职工作和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基层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向妇女群众学习,耐心倾听她们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更好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我坚信自己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蓬勃朝气、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干劲,为信仰的旗帜增添新的光彩。   【篇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了,经过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成就了现在中国国强民安,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信仰》全景式简要回顾了我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涌现了一些英烈,英模代表的崇高形象。作为一名有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干部,心灵再次受到触动和洗礼,正如一位网友所述,看《信仰》再次听到铮铮的 入党誓词 ,心灵深处又一次被重重的冲击。每个党员都有义务去反思自己每天的一言一行是否与誓词对上号,是否真正无愧于党员称号。如果把90年分为三个阶段的话:   第一阶段:建国之前的28年是我们党在白色恐怖、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艰苦前行的一个阶段,许多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红军长征初期8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只剩8000多人。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红军信仰共产主义。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铡刀前慷慨陈词:怕死不当共产党。还有在临近全国解放前夜,在白公馆,息烽集中营等地被国民党残酷杀害的烈士们。在为新中国建立而英勇牺牲的无数先烈们,他们为信仰牺牲了一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当然也有经不起考验叛党投敌的败类,一大最初13名代表中有3人就背叛了党。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近30年,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设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政权得以巩固,也经历了抗美援朝及中苏、中印的局部战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尤其是抗美援朝,我们用万国牌武器同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战争,迫使其坐下来谈判,牺牲了几十万人,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在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当然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影响了国家建设的步伐,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黄金时期。从物质的极度匮乏,到物资的极大丰富,甚至产能过剩,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住房、汽车、家电生活必需品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华西的吴仁宝说过:千主义、万主义、为人民能富裕是最好的主义,所以我感到是现阶段奔向共产主义最好的选择。当然国家仍处于的初级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地区差距、贫富扩大、分配不公的矛盾,反腐倡廉面临的严峻形势,都要求我们不能松懈。我们要走得路还很长,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需要无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无论你处在何位置,何岗位,要时刻想到自己有一份责任和义务,想想入党为什么?当干部为了什么?身后留下了什么?如果说选择信仰难,那么坚守信仰更难。郭明义说过: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一位网友说得好:信仰是共产党员的灵魂,只有始终坚定信仰,共产党员的力量才不会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变弱。

革命历史教育片观后感快点。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上周星期三晚自习一、二,我们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以后,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徐锡麟被杀、秋瑾被俘、彭楚藩等被抓、黄兴揭竿而起……这些可敬的革命先驱者,可歌可泣,令人荡气回肠!一股振我中华的豪情油然而生!  回看一百前的历史,我们看到懦弱无能的清政府,闭关锁国。国门被轰炸,主权被践踏,中华民族每况愈下: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孙中山为首的先驱者们,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早期他在日本创立了报社或团体之类的松散组织来宣传和探讨挽救民族问题。渐渐地思想成熟,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专门负责和领导具体地活动。团体成熟后就建立了同盟会,把各个革命团体组织和团结起来,形成同盟。这大大壮大了革命力量。同盟成熟后,就成立政党。用政党力量来挽救国家和治理国家。显然他的这种思路在当时已经很先进了。因为他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一一用政党地形式来进行革命——一种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和武装力量地形式。  接下来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斗士们,领导武装力量发动武装革命,掀起了一系列反封建高潮,使得清朝政府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法在十九世纪的中国立足。民主共和国思想深入人心。中国看到了希望,人民开始有了思想的醒悟和革命的萌芽———这就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  回看一百年前的历史,我们还知道以林觉民为代表的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回看一百年前的历史,我们更明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过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  回看历史,站在辛亥革命百念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是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事业发展!  现在,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回看历史,我们怎么不会感慨万千、激动万分呢?同学们,我们是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肩负起振我中华的伟大使命吧!

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对吗?

可以这么说。洛阳定都的13个王朝分别是1.夏(前2000-前1600,共计400年):二里头遗址2. 商(前1600-前1300,共计300年):西亳商城遗址3. 西周(前1046-前771,共计276年):都于洛邑成周4.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共计515年):都于洛邑5. 西汉(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前202)2月建都至5月迁都长安6. 东汉(25年-190年,196年,共167年):都于雒阳7. 曹魏(220年-265年,共计46年),都于洛阳8. 西晋(265年-313年,共计48年):都于洛阳9. 北魏(494年-534年,共计41年):都于洛阳10. 隋(605年-619年,共计15年):都于洛阳11. 唐(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天授元年(690年)-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昭宗天复四年(904年)-哀帝天祐四年(907年),共计92年):都于洛阳12. 后梁(909年-913年,共计5年):都于洛阳13. 后唐(923年-936年,共计14年):都于洛阳14. 后晋(936年-938年)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到现在就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深深的震撼着世界,使得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为之疯狂。在最初,人们认为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研究,研究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财富,而在早期,人们认为财富就是贵重的金银,而他们又直接来源于流通领域,所以经济学家们就得到了结论要保护流通领域,也就是要保护商业的发展。这就似乎最初的重商主义,也是最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他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扩展资料:研究内容: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的解释为:看不见的手英语为“invisible hand”。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应由政府干预,而应由整个社会需求进行选择。这种社会需求被认为是调节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经济学是15世纪经济学产生,18世纪经济学建立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其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介绍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经济学

历史不容忘记400字观后感

1《建党伟业》观后感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激励自己,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  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广阔的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

能够。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它思考人们实际上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人们感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它能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的情况发展理性,具有社会学想像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像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性困扰,公众不再漠然。看清就是清晰地看见;看清楚。

简述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根据对美国、德国、日本和前苏联各自崛起过程的成败分析,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的初步认识: 1.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 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实行市场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世界市场的各种资源,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2.大国的和平崛起应避免与现存的霸权国家和国际体系发生正面对抗和冲突。 既要防止卷入大规模战争而中断崛起的过程,也要防止展开大规模军备竞赛而引起国民经济资源的无限制消耗。 即使不发生世界大战,争夺世界霸权的目标本身就是“非和平崛起”。 3.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与主要邻国形成稳定的互利合作机制;而不是通过组成军事集团建立势力范围和安全地带。 有了和平的周边环境,就可能把战争和战略摊牌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 4.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防止国内的制度弊端成为国际冲突的根源。 根据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对于确立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极为重要。 5.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 提高国家的软力量,吸取世界的先进文化,都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6.大国的和平崛起是一个很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在世界范围内主要霸权国家的更替过程一般在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 因此,不能把20-30年的阶段性崛起等同于和平崛起道路的成功。 7.后起的大国能否成功地和平崛起,也取决于它与现存霸权大国的关系。 当霸权大国处于力量鼎盛时期,后起大国对它发起挑战或争霸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后起大国的崛起中断甚至完全失败。 当霸权大国面临重大危机时,后起大国对它的支持是双方有利的,既帮助霸权大国渡过难关,又是后起大国获得自身崛起的最有利条件。 当霸权大国进入衰落阶段,后起大国可能以自然的渐进的过程取而代之。 这并不是完全排除后起大国与霸权大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当霸权大国的战略指向是摧毁后起大国的生存环境和核心利益时,后起大国的奋起抗争是完全必要的和正义的。 这种抗争在一定意义上也构成崛起的战略机遇和条件。

诸葛亮历史上第一个公示财产的高官财产有多少?

诸葛亮,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虽然他并不像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可预测,但他高尚的品格、卓越的才华、卓越的成就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传说中的民间传说中,他是一个全能的超人,是一个让人仰望的谋略大师,是一个完美的智者和几个无懈可击,近乎完美的道德楷模,是一个代表智慧和胜利的“无敌男神”。诸葛亮传奇人生的跌宕起伏,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其中罗贯中小说的情节受水银影响,也有文过饰非、夸大其词。但诸葛亮的节操毋庸置疑,古今少有。诸葛亮出生在一个“文官”家庭。远在汉武帝时期,他的祖上诸葛丰就是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怕背景深厚,甚至被罢官的耿直官员。诸葛亮家族兴盛于三国两晋,期间虽战乱不断,但诸葛亮的子女不沾泥巴,从不认同流行的习俗,故称人才。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所有隶属于诸葛家族的“公务员”都有一个鲜明的品牌和共性:“忠诚、清廉、谨慎、敬业”。他是诸葛家族的杰出代表。可以说,实力弱小的刘备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一”,是因为他的功劳。自从刘备在白帝城被托付孤儿之后,面对资质远不如父亲的刘阿斗,诸葛亮没有抛弃,也没有放弃。“取一国之政,则为庶民之王,惟礼义忠于国。”面对一个资质平平,即使离开自己也无法独挡一面的领导,他能表现出内心的极大尊重。他从不表现出丝毫的鄙夷,却无时无刻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他对扶不上墙的后盟主刘禅给予全力的帮助和礼遇,至死都保持着诸葛家族的优良传统:忠诚、谦和、有礼。面对弱小的刘阿斗,完全有能力创造出“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的诸葛亮反而想不到。就连宿敌司马懿也对他赞赏有加地评价道:“我这辈子行事谨慎,从不冒险”。在他的后期,他努力工作,知道自己做不到,并尽力保护和祝福沉迷于享乐的刘禅。不仅如此,还要君臣合一,“上无猜疑,下无流言”,只有同心同德,不受约束,才能全力从事对外事务。诸葛亮竭尽全力使处于安全死角、相对弱小的蜀国在魏、吴之间苟延残喘了42年。最后虽然没有出师不利,但我努力让后人流下了英雄的眼泪。也算赢得了“生前身后名”。诸葛著名的“文臣”有诸葛瑾、诸葛瞻、诸葛诞等。其弟诸葛瑾,字亮,为将军,豫州牧长。诸葛瑾以思想开放、直言不讳、严格自律而闻名。因此,他在政坛上几乎没有树敌,并且获得了吴主孙权的垂青,最终名留青史。“审慎”二字似乎已经融入了诸葛家族后代的血液。谦虚谨慎不是什么都不做,随波逐流,只想做一个什么都没做过的太平官。而是温柔,什么都敢做,在温柔谦逊的外表下坚守底线,坚持原则,贡献大业。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重于五丈原。他死前给已故的蜀汉国王刘禅写了一份最后的奏章,实际上是一份详细的个人财产申报书:“陈成都有桑植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小儿温饱,自有余粮。至于外任,我别无选择,只能派遣,带吃穿,向官员学习,不要区别对待我的生活,取长尺寸。我死了,里面钱不够,外面赢钱,以负陛下”。诸葛亮死后,人们发现一切如其所言,并无虚言。就算能掐会算,善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称他为古今“公示官员财产第一人”。这种光明磊落、道德上近乎干净的行为,是对古代“文官”财产的首次申报和公示。诸葛亮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族子弟的控制和教育也非常严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值得后人借鉴和效仿。史料中记载“丞相之妾无副衣”。在那个年代,纳妾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丞相的妃子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其尴尬程度甚至比一个老百姓还要糟糕,足以让人唏嘘、惊讶、哀叹。而且从诸葛亮公布的财产清单来看,桑树800棵,薄田15公顷,除了官俸之外没有灰色收入。一个听命于总理的“高级公务员”的收入甚至还不如一个民间富豪。诸葛孔明有一个聪明的计划,但他一生都非常谨慎。他是一个真正的两袖清风的君子,不能让人觉得遗憾。诸葛亮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修身。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那就不可能有智慧。不是安静,是遥远”。这不仅是他自我激励的座右铭,也是他对后代的殷切希望。据说,诸葛家族的子弟从小就熟悉他写的《诫子书》,而这种冷、天真、奢、俭的品德,在诸葛亮死后深深地扎根、萌发在苗族后代的脑海中,伴随了他们一生。古往今来人才难得,智慧各有优劣。南说:有才能的人之所以叫帅,是因为他必须有信、有义、有德、有才、有悟性。一个在人群中高贵的人,一定是善良、睿智、值得信赖、诚实的。按照这个标准,诸葛亮无疑是人中的龙凤,但像他这样遵纪守法、独立自主、淡然处之的智者却少之又少。指望所有官员都像他一样,似乎不现实。在个人修养、自我约束、极高道德的层面上建设官员的德才兼备、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远比建立一套监督制约、抑恶扬善的良性机制可行。“为人师表”才是真正的名人,千百年来谁与你平起平坐。古代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官员财产状况一般不受朝廷控制。除非官员被洗劫一空,或者他们的家人在他们身体死亡后无法安葬他们,否则法院只能知道哪些官员腐败,哪些官员贫穷。因此,史书中对小沈阳等极端腐败官员的财产有所记载,但对其他官员的财产却鲜有记载。

《社会学的想象力》— 在历史的维度看现在,在群体的维度看自己。

花了两周的时间,粗浅的读了这本书,书中很多的观点和看法还是有些晦涩难懂,尽力去理解其中的看法和结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得出一些想法。现代社会如此复杂,而个人体验又如此稀少,如何才能够理解自己的生活,乃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命运与大历史之间的关联?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现代性与现代性反思问题。 从移开始,作者就提出自己的疑问。 1.(1) 一定的社会作为整体 ,其结构是什么?它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成分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这一结构与其他种种社会秩序有什么不同?在此结构中,使其维持和变化的方面有何特定涵义?(2)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该社会处于什么位置?它发生变化的动力是什么?对于人性整体的进步,它处于什么地位?具有什么意义?我们所考察的特定部分与它将会进入的历史时期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那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其他时代有什么不同?它用什么独特方式来构建历史?(3) 在这一社会这一时期,占主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什么类型的人又将逐渐占主流?通过什么途径,这些类型的人被选择,被塑造,被解放,被压制,从而变得敏感和迟钝?我们在这一定时期一定社会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与性格揭示了何种类型的“人性”?我们所考察的社会各个方面对“人性”有何意义?人类历史→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或者说历史某个时期)→个人 站在历史的维度去看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某些特定的人群,是不是会有更加宏观,更加开阔的视野去了解自己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中的人群和自己,有能力从一种视角转换到另一种视角。 2.现在阻碍着社会学想象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才能真正的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 科层制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充分浸染了整个学术界的治学模式。而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于用科层制逻辑统合了“宏大理论”和“抽象经验主义”这两种研究方法。然而,在“满怀期望地演绎”的宏大理论方法和“由陈述问题的方式给出了结论”的抽象经验主义方法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经典风格”的研究。毫无疑问,米尔斯推崇这样一种研究方法。对前两者来说,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么来自于“系统地处理经验材料”,要么来自于“众人织被的拼凑”;而对后者来说,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种“结构性”的过程:一方面的确有赖于材料的累积,另一方面则需要一种具有“社会学洞察力”的组织统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科层制式的简单结构,而是“同时进行筑造和演绎”“对各项问题进行反复而充分的梳理”。这种充分的梳理,要求明确问题的价值与威胁、明确关注公共议题的“漠然”与个人困扰的“不安”。这种“经典风格”研究,正仰赖于“社会学的想象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要做到承认“多样性”的存在,从个人(微观)层面来看,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处事原则都各不相同;从社会、文化或不同历史时期(宏观)层面来看,不同的国家、文化、阶层等等,也都因其历史、地缘等各种因素,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承认多样性、试图用多种视角理解多样性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对经验材料的收集。米尔斯强调“理性”“自由”的研究取向。 3我们该如何去对这个社会进行想象 我觉得首先要抱有一颗谦卑的心,去看待自己的周围环境,去看待这个社会中的种种,“存在即合理”,其次要抱着理性的态度审视自己的思维流程,确保自己的确在面向一个问题进行切实而有效的研究;要抱着自由开放的态度悦纳自己的议题,不仅仅为了完善某个科学体系或佐证某个宏大理论而去开展研究,而是学会从经验材料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在反复的描述与推演、建构与解构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

社会学想象力1:人受困于圈子和历史而不自知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里,只是不自知罢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里,也只是不自知罢了。只有掌握了社会学的想象力,才能领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才能领会到全新的与世界互动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看起来人们能够接触的信息更多更广,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会更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圈子,屏蔽掉其他的圈子,我们就只能看到朋友们转发的观点和信息,这些观点大多数又是跟你的观点大致一样,于是,你就更会觉得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自己接触到的信息是世界的全貌。这个是要提醒你,时刻不要忘了批判性思维,不要忘了质疑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则和惯例,并了解和理解我们原本不熟悉的、看起来很怪异的其他人的文化。按照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的说法,这就叫“社会学的想象力”。 1.你的世界跟别人的世界不一样 那么,没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们会怎么看这个世界呢?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他们会觉得整个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但是,这是错的。 人们原本以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流动性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之间的理解程度会提高,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宽容程度也会提高,但这种想法太过乐观了。古代时候,人们很少走出自己的部落或村庄,那是不得已的事情,现在,人们很少走出自己的圈子,这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跟你三观不一样的人,你会在朋友圈里把他们拉黑,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不是在提高,而是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低估自己的封闭程度。 你认为在朋友圈里刷屏的文章,可能在另一个圈子里根本就没有人看。你不了解的圈子,可能人数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有个由几个小男孩组成的偶像组合,叫TFBOYS,粉丝之多,动员能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这几个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粉丝们搞了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有个小男孩叫王俊凯,他说“想知道宇宙的样子”,于是,粉丝们搞定了美国宇航局,将王俊凯的照片看板发射到太空。粉丝们包下来飞机、全世界各大城市的巨型屏幕,为自己的偶像宣传。在TFBOYS的粉丝看来,他们的偶像和他们自己就是整个世界。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觉得整个世界不过是他们自己。过去的部落和村庄里,人们其实各有各的性格、爱好,但相互之间有各种交流和互动,在如今的圈子时代,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们很少发生紧密的交流和互动。同样在看一篇刷屏文章的人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讨论,更多是互相转发和点赞。参加同一个歌星的演唱会的人们之间也没有什么交流,无非是开场的时候来,散场的时候去。在圈子时代,人们变得更加孤独和漠然。 米尔斯讲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高低起落,而很少人会把自己的烦恼与痛苦,和他(她)所处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一般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琐碎,根本不可能和历史进程有任何联系。由于社会的变化太快,人们感到力不从心。旧的价值观、旧的制度已经瓦解,新的萌芽却并不明晰,普通人骤然面对更加宽广的世界时,自然会感到无助,他们无法理解所处的时代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出于自我防御,人们在道德上变得越来越麻木,干脆变得只追求个人私利。这是一种变化越快、人们就越想防御,越想防御、就越退缩的恶性循环。 2.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看到日常生活背后的社会制度,让你看到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论多么具体,都与宏大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拥有了社会学的想象力这双特殊的慧眼,你不仅能够察觉到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与历史环境中,而且会懂得每天的生活是如何被这样的环境所影响和塑造的。 米尔斯讲到,在一座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中,如果只有一个人失业,那就是他个人的困扰,但如果在一个5000万人的国家里,有1500万人失业,那就成了公共议题。如果单看一对夫妻离婚,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但如果一个社会里离婚率飙升,每1000对夫妇中有250对离婚,那就说明婚姻家庭制度,或是影响它们的其它制度出现了某种结构性的问题。 这告诉我们,你要是想理解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把自己定位在所处的时代。你要想理解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搞清楚所有和自己境遇相同的个体的生活。你要想理解身处的社会,就必须理解跟你不一样的那些人,跟你不在一个圈子的那些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他们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与你的生活发生着联系。你要想理解当下的时代,就必须理解历史的多样性,不仅要理解自己这个国家、自己这个民族的历史,而且要理解其它国家、其它民族的历史。 3. 学会社会学的想象力有什么用?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但是,英特尔的研发部可不都是工程师,它还有一个实验室叫“人类与行为研究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由一群社会学家组成的,包括文化人类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等。 有一位人类学教授被邀请加盟,她很困惑地问,你们一家高科技公司,找我过去干嘛呀?英特尔的老板说,我们需要你帮我们弄清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女性在想什么,第二件事是ROW。什么是ROW呢?就是“the Rest Of the World”,也就是说,只有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才能真正打造一个了解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成功企业。 我们再讲一个案例。过去的体育用品企业,比如阿迪达斯和耐克,都是跟体育明星合作。1936年,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阿迪·达斯勒找到当时世界级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Jesse Owens),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双跑鞋,欧文斯就是穿着这双跑鞋,在柏林奥运会上拿到了四枚金牌。 所以,体育用品公司觉得,成功的秘诀就是跟明星运动员合作,跟体育比赛合作。但是,这种战略明显缺乏社会学的想象力。人们对竞技体育的兴趣在下降,而报名参加健身的人数不断增加。在体育用品的消费者中,女性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男性。篮球鞋、网球鞋的销量在下降,而瑜伽服、体操服的销量在上升。 这告诉我们,即使是为了赚钱,为了更好地做生意,你都要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如果你想要影响这个社会,你更需要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每一个人想要过上一种更为自觉而清醒的生活,都需要培养自己的社会学想象力。

根据大国崛起其中一个国家崛起历程写一片历史小论文

帝国春秋(德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 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 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 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 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 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 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1990年10月3日0时)。 个人建议你依据上述资料写,概括要点加上自己的看法,小论文就成了。

大国崛起的历史原因分别是什么

《大国崛起》虽然讲述的是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九个国家的发展史,实则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借鉴。它如果作为异国风光片或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教辅片,其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若以历史政论片论之——其得出需要借鉴的结论种种,甚至不如“洋务运动”及“五四运动”这两个时期对中国的启迪来得深刻。  时下,“大国”、“崛起”、“盛世”等一些宏大的词汇除了被不少专家学者热议,它们也成了很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现象,固然说明了中国发展的事实,但总给人一种错觉——回顾历史,《大国崛起》所涉九国,它们崛起的时候是否总把“大国”或“崛起”常挂嘴边?  在最后一集“大道行思”里,《大国崛起》对“大国之谜”有这样一段结论性的语言:“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这结论说了等于没说,这是分析大国崛起因素的败笔。  《大国崛起》的创作者们,希望该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企图“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从该片总编导“不太喜欢这种解读方式”(指有人在片子中读到自由、民主)不难看出,它想传达的主要并不是西方发展历程中被提炼及传承的理念。它借鉴的是什么历史?传达的是什么理念?从《大国崛起》多见“国家”少提“个人”的全局而论,其与中国儒家关于国家的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大国崛起》巧妙地回避了西方九国崛起或没落时,“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关系。  这导致了《大国崛起》试图达到的结果,可能最终还是脱离不了历史中那些曾经崛起但现已没落的“大国”的某种窠臼,而且,忽视了与儒家并立的中国另一主流思想——道家思想中的“大国”。  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而“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些话,听起来好像玄之又玄,但其旨趣却颇为简单: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作为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之所,大国歉下,天下自然归附;而治理大国,就应该像烹小鱼一样,不要经常去翻动它。道家这些治理国家的思想和谋略,说白了,就是大国对外要注意处下守静,对内则应重视个体的自由权利。说到这里,笔者倒觉得,《大国崛起》一片所涉葡、西、荷、法、英、德、日、俄、美诸国,如今还能称得上“大国”者,是因为它们处理好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对内而言,已经将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制度化了。时下,作为中国传统资源的道家思想被一些学人扬抑,他们以共和及宪政的理念继承了道家思想——这些思想,与今日“大国”的治国方略是可以接榫的。  “崛起”或许不错,但崛起之后何为是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国崛起》其实并没有告诉观众真正的答案:曾经崛起的大国为何走向沉沦?如今依然屹立的大国如何保持长治久安?话说回来,如北欧诸国“小国寡民”,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用忧虑年轻的时候因为学费贵而上不起大学,老了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金被挪用而造成空账。民众福祉若能如斯,国“大”或国“小”,又何必去计较呢。

从《大国崛起》中选一个国家做一份该国的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需要《大国崛起》中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贫弱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渡过了两百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  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从1764年开始以后的近一百年间,西方列强频频叩关,竟达52次之多。  1853年,来自太平洋东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军舰,敲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开国。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15年后的1868年,封建幕府被推翻,明治天皇登基。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  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50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  日本帝国”最终在疯狂中败亡。  1968年,明治维新100年后,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在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曾改变的命题就是:面对西方世界,进行一场为超越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

大国崛起讲述什么历史?

《大国崛起》虽然讲述的是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九个国家的发展史,实则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借鉴。它如果作为异国风光片或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教辅片,其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若以历史政论片论之——其得出需要借鉴的结论种种,甚至不如“洋务运动”及“五四运动”这两个时期对中国的启迪来得深刻。  时下,“大国”、“崛起”、“盛世”等一些宏大的词汇除了被不少专家学者热议,它们也成了很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现象,固然说明了中国发展的事实,但总给人一种错觉——回顾历史,《大国崛起》所涉九国,它们崛起的时候是否总把“大国”或“崛起”常挂嘴边?  在最后一集“大道行思”里,《大国崛起》对“大国之谜”有这样一段结论性的语言:“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这结论说了等于没说,这是分析大国崛起因素的败笔。  《大国崛起》的创作者们,希望该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企图“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从该片总编导“不太喜欢这种解读方式”(指有人在片子中读到自由、民主)不难看出,它想传达的主要并不是西方发展历程中被提炼及传承的理念。它借鉴的是什么历史?传达的是什么理念?从《大国崛起》多见“国家”少提“个人”的全局而论,其与中国儒家关于国家的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大国崛起》巧妙地回避了西方九国崛起或没落时,“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关系。  这导致了《大国崛起》试图达到的结果,可能最终还是脱离不了历史中那些曾经崛起但现已没落的“大国”的某种窠臼,而且,忽视了与儒家并立的中国另一主流思想——道家思想中的“大国”。  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而“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些话,听起来好像玄之又玄,但其旨趣却颇为简单: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作为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之所,大国歉下,天下自然归附;而治理大国,就应该像烹小鱼一样,不要经常去翻动它。道家这些治理国家的思想和谋略,说白了,就是大国对外要注意处下守静,对内则应重视个体的自由权利。说到这里,笔者倒觉得,《大国崛起》一片所涉葡、西、荷、法、英、德、日、俄、美诸国,如今还能称得上“大国”者,是因为它们处理好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对内而言,已经将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制度化了。时下,作为中国传统资源的道家思想被一些学人扬抑,他们以共和及宪政的理念继承了道家思想——这些思想,与今日“大国”的治国方略是可以接榫的。  “崛起”或许不错,但崛起之后何为是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国崛起》其实并没有告诉观众真正的答案:曾经崛起的大国为何走向沉沦?如今依然屹立的大国如何保持长治久安?话说回来,如北欧诸国“小国寡民”,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用忧虑年轻的时候因为学费贵而上不起大学,老了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金被挪用而造成空账。民众福祉若能如斯,国“大”或国“小”,又何必去计较呢。

《大国崛起》里的各国历史大事年表

英国的公元前2000年:凯尔特人出现在布列塔尼半岛.前900年:凯尔特人出现在英格兰;爱尔兰文明出现.829年:英格兰第一个王朝——盎格鲁萨克逊王朝建立.1066年:诺曼王朝建立.1086年:末日审判书出版.1190年:金雀花王朝的国王狮心王理查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204年:诺曼地公国被兼并.1215年:自由大宪章建立.西元1337年~1453年百年战争爆发.西元1455年:玫瑰战争爆发.西元1461年:约克王朝建立.西元1487年:玫瑰战争结束.1534年:英格兰从罗马教廷分离,英格兰国教会初步成立.1588年:英格兰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元1620年:五月花号抵达北美.西元1689年:光荣革命.1707年: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合并,联合王国 (英国)成立.西元1775年:乔治三世颁布印花税制度.西元1783年:和法国共同承认美国独立.西元1837年:英国进入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加.西元1918年:打败德国.西元1930年~1931年:经济大恐慌.1939年:英国向德国宣战,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德国及日本相继投降,二战结束.西元2005年:发生伦敦地铁轰炸事件.美国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0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最终,在这块欧洲各国都没能统治的大陆上诞生了新的“主宰者”——美利坚合众国。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家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1929年,在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促使其从一个移民国家跃为世界第一强国。1607.5 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1775.4.19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对英军进行反抗,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7.4 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草案。1787.5.25 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草拟了新宪法。1789年3月4日,宪法正式生效。1789.4.30 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乔治·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1789.9.24 根据联邦政府条例,最高法院成立。1791.12.15 美国宪法增列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1792.4.2 美国国会通过造币法,在费城建造一座造币厂。1800.12.1 联邦政府首都从临时所在地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1803.4.30 美国从法国拿破仑手里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全部土地,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一倍。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1865.4.9 南部邦联军投降,美国内战结束。1941.8.12 罗斯福总统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纽芬兰岛附近的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大西洋宪章》。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2.6.4 美日爆发中途岛之战,这是太平洋上的关键一战。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1945.2.4 美国、英国和苏联领导人举行克里米亚会议,发表克里米亚声明,并于同月11日签订雅尔塔协定。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日本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差别,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飞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及人民的强而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战国时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030600.net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030600.net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视轻工业,19世纪90年代,生丝和棉花纺织业已经为典型工业。生丝全国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纱代替了茶叶,出口量仅次于生丝。渐渐地,日本成了生丝和棉的出口大国。但与此相对照的是,日本的重工业在此时期发展缓慢。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时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030600.net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1912—1926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不久后侵占中国满洲。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大国崛起所述的历史事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 地理大发现;英国: 首开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革命;荷兰: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制度创新(公司与股票制), 造船业的兴盛;法国: 法国大革命,进而引起一系列的思想开放(这是法兰西的风气之先, 但个人感觉并非法兰西强盛之源, 其强盛或曾经的辉煌, 一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历史贡献, 二是因为有政治强人拿破仑的军事成就);德国:德意志的军事统一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端;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西方, 赶上西方潮流;蘇俄:彼得大帝的学习西方, 以及列宁的社会主义大生产, 但因制度的问题却终究分崩离析;美国:建国伊始即开创了完备的制度体系, 加之与德国同时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之後首开第三次科技革命. 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住其免除欧战的祸端, 并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迅速崛起, 开创了至今仍兴盛的全球霸权.

哪些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的大国?

1. 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崛起和衰落极为相似,都是在政府力量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他们衰落的原因则在于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的国家没有着力于发展工商业,并最终在后续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快盛极而衰。2. 荷兰:荷兰人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变成了远洋航行的斗士,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率先创办现代银行。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崛起的世纪。17世纪末,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3. 英国:英国的崛起来源于其较早的工业化进程。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4. 法国: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启蒙思想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由于欧洲各君主国的绞杀使法国出现了长期动荡,国家实力由此进入了动荡期并一蹶不振。5. 美国:欧洲局势的动荡给美国带来了大量移民,同时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但这也只是美国强大的路上的极其微小的动荡,美国时至今日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6. 日本:日本自从“黑船外交”时间而开国后开始明治维新。开始了国家工业化从而实现了国家的第一次崛起。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以及其导致的战争并最后的失利,使日本的经济一蹶不振。但是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现在,日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经济第三强的国家。7.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其经济实力也大不如从前。8. 俄罗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暗中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国家实力大减,并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利,最终归于苏维埃政权革命。扩展资料:《大国崛起》是由周艳执导的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于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 。该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葡萄牙,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共和制国家。东邻西班牙,葡萄牙的西部和南部是大西洋的海岸。除了欧洲大陆的领土以外,大西洋的亚速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领土。葡萄牙语是2.4亿人的共同母语,也是世界第六大语言。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 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北濒比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荷兰是由尼德兰、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属圣马丁4个构成国组成的君主立宪制的复合国,是以尼德兰本土为核心的主权国家。荷兰政府的权力仅限于国防、外交、国籍和引渡,除了上述权力以外,各构成国皆有完全的自主权和自治权。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日本,位于东亚,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俄罗斯帝国,简称俄国、俄罗斯、沙俄、沙皇俄国或帝俄,别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俄罗斯帝国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大国崛起》从历史角度看,得到哪些启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历史上15次新兴大国的崛起是哪些

夏 商 周 秦 西汉 东汉 隋朝 唐 宋 蒙古帝国 辽 金 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国崛起》,根据片中内容写出9个大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1. 葡萄牙, 西班牙 15-16世纪1487年,葡王若奥二世派遣迪亚士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尔派遣达·伽马率领3 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的航线绕过好望角,1498年5月达印度。这样,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路被开辟出来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3 只船由巴罗斯港出发,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员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领船队作环球试航。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2.荷兰 17世纪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3.英国 16-19世纪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4.法国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1796年开始,拿破仑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巅峰。 5.德国1818年,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饲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1948年,东西柏林正式分裂。1990年10月3日,东德合并到西德.6.日本1853年,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1885年12月伊藤博文废除太政官制,实行内阁制,出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并开始起草宪法的任务。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7.沙俄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二个盛世,帝国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当大的新版图.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了60万大军侵略俄国,俄国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又遇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1917年3月,首都彼得格勒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俄国临时政府所取代。8. 苏联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1924年,列宁逝世, 斯大林上台.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5年攻占了纳粹德国全境,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赫鲁晓夫与其他社会主义盟国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同美国和北约相抗衡。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1991年8月19日,发生了8.19事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解体的形势已无法逆转,1991年12月25日晚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19时32分,在克林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几代苏联人熟悉的苏联国旗落下了,此时,世界都意识到:一个昔日超强大国——苏联已成为历史。9.美国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三权分立。1860-1865年, 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度,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19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工业化,而内战之后则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简述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5000165.html

刘邦与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反秦武装力量最强的有两支部队,一是首举义旗的陈胜领导的农民武 装,一是项梁响应陈胜而发动楚人起事的项梁领导的武装。而陈胜、项梁都 以失败告终,项羽继承项梁事业并领导原楚兵,农民武装则大多归刘邦领导。 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终于推翻暴秦,接着两人争天下。本来项羽比刘 邦强大得多,为什么刘邦终于取胜,并开创了西汉王朝呢?项羽失败的理由 已如上述,现着重分析刘邦得胜的原因。 1.乱世出草泽英雄 古时,人民一般来说是安份守己的,而人民造反,大多是被统治者逼出 来的。 陈胜等揭竿起义正是因此。二世六年七月,下诏遣发贫民九百人到渔阳 (今北京郊区密云县)去戍守,并令当天就出发。这支队伍由陈胜任屯长, 还有两都尉监管。适天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不能按限期到达,而失期, 按秦法都要斩头。这些被暴秦压榨得活不下去的农民,久已积愤在胸,陈胜 与其好友吴广商议,认为既然要死,不如造反以求生。他俩便设计杀了监管 他们的两都尉,并将造反求生的意图告知所属戍卒,大家当然赞成。于是, 大家在陈胜领导下起来造反了,攻城略地,各地被压迫的农民纷纷来参加, 占据陈时,已有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众人立陈胜为王,号为张 楚。这星星之火一点,到处燃起燎原之火,各阶级的人反秦的越来越多。 刘邦也是因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刘邦原当泗水亭长,他经常为县押着 夫役去骊山筑秦始皇陵墓。有一次送夫役到半路,夫役多逃亡,他自料到骊 山时必跑光了。这样,他是要被斩头的。于是,他召集大家饮酒,对夫役们 说:“大家都走吧,我也要逃避他乡了。”其中有十余名壮者愿跟随他。到 陈胜起义时,刘邦已聚众近一百人了。在沛县椽、主吏肖何、曹参的策划和 樊哙的参预下,刘邦率领其徒杀了沛县令,造反起来了。 还有黥布、彭越等人也是被暴秦所压迫而起来造反的。黥布,姓英氏, 是个普通平民,犯暴秦刑法,受处在脸上刺字的刑罚,这种刑叫做黥,故称 黥布。他被送往骊山筑秦始皇陵墓。当时参加筑陵墓的有数十万人之多,因 不堪受压迫,便结伴逃亡,在江中为盗。后黥布率其徒众投奔项梁的反秦队 伍,项梁死,归属项羽。黥布率领的骊山之徒因受压迫最深恨秦也最深,在 救巨鹿和其他反秦的战斗中打先锋,拼死战斗,常常以少胜多。而楚兵勇冠 诸侯,实赖英布率领骊山之徒的英雄奋战。彭越原在巨野泽中捕鱼为生,因 受苛政所逼,铤而走险,结党为盗。秦末大乱,彭越聚众到万亲人。在楚汉 相争中,彭越和黥布先后投奔刘邦麾下,在打败项羽军中战功卓著,都被立 为王。 这些草泽英雄是在乱世中才能出现的,他们也因在乱世才能称王或成就 帝业。 在当时诸多乱世英雄中,开始陈胜的力量最强,影响最大,正如司马迁 所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亡秦的序幕是他揭起的。虽然由他首举义旗 而掀起反秦战火,但他终兵败身死,不能实现其亡秦壮志。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陈胜起事时,秦军力尚未削弱,可以集中力量镇压陈胜领导的农民军。 二是农民军初起,战斗经验不足,其中自说懂得兵事的,只不过是曾在项燕 军里占吉凶的周文,陈给他将军印西向击秦,由于人心所向,到函谷关时已 有车千乘,卒数十万。兵虽多,因是乌合之众,被秦大将章邯所破,陈胜被 其车夫庄贾所杀。三是脱离群众和用人不当。(《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被内奸所害后,农民军大多汇集于刘邦的麾下,刘邦实际上成为陈 胜的继承者。刘邦后来能入关和战胜项羽,这与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有关。陈 胜虽败,他掀起的反秦风暴,严重削弱了秦的力量,而尔后各阶级组成反秦 队伍,从四面八方向暴秦冲击,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因此,刘邦所 处的地位比之陈胜有利得多。特别是,项羽率领楚军救巨鹿,牵制秦军主力, 刘邦才得以顺利入关。由于项羽和刘邦两军打击,终于消灭秦军,推翻暴秦。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就刘邦其人和汉军而论,是因刘邦本人及其将相 以及汉兵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千锤百炼,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战斗实力日 益强大。尤其是刘邦本人善于御将、懂得争取人心和能集众智成大事,故他 远比项羽高明得多。这便是他能打败项羽成就帝业的主要原因。下面将具体 评述。 2.实战中不断成长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学而知之的人。任何英雄俊杰之所以成 为英雄俊杰,都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学习。只有如此的反复,人的才 智才日益丰富,成就才越来越大。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和开国功困都是这样成 长起来的。 刘邦原是个无赖,他不事生产,酗酒好色,是个“说大话,少成事”(肖 何话)的人。其人喜交游,慷慨大度。这种人如在太平盛世,可能成为帮派 首领,估计没有更好的前程;恰好他生逢在秦末乱世,苛政逼他投入反秦的 战争。在战争洗礼中,他的劣根性的一面得到一定的改造,优点即喜交游、 慷慨大度的一面得到发挥,能聚众容人。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野心也就大 了。他在咸阳看到秦始皇时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是对皇帝高贵威武的 羡慕,入关后就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了。初时,他看见秦宫殿豪华,美女如 云,他好色酗酒的本性又发作,想留此享乐,后纳樊哙、张良之谏,以图天 下为重,才还军霸上。这说明,刘邦这时已把争天下放在首位,只要对此有 利的话都听,有利于此的事都干,他成熟了。 韩信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他是淮阴人,贫而无行,故没有被推荐到政 府去做事。又不会生产和经商,尝寄食于亲戚朋友家,人多讨厌他。淮阴城 有一个卖猪肉的无赖青年对他说:“你这么高大,好带刀剑,实是装模作样 以掩盖你胆小。”又当众辱他说:“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怕死,就从我 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注目看这无赖一会儿。就趴在地下从他的裤裆下爬 过去。全市人都笑韩信胆小怕死。当时,韩信落魄到向人讨吃,未免有自卑 感,且因此杀人没有必要,而这无赖还有一群恶棍想帮,他力敌不过,只能 忍辱。但像韩信这样游手好闲的人,如果不是乱世,或在乱世而不投入反秦 队伍,他肯定不会成为军事家,可能成为流氓。而一个人的变化有时是难于 预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楚大将龙且就是从 韩信过去甘受辱的事看不起他,结果自己倒霉。韩信曾在项梁反秦队伍当兵, 后又在项羽手下当郎中(侍卫),一直到项羽入关。在这比较长时间里,韩 信在战争实践中得到锻炼,特别是他在楚军最高统帅项羽身边工作,从中学 习项羽的指挥作战的才能,接受秦、楚战争的经验教训,正因具有如此良好 的条件,使他逐渐成长,后来已能向项羽提出作战方略。因项羽不采纳而投 汉。肖何与之谈话,甚为敬佩。后来在楚汉战争的实践中,他的军事才能不 断增长并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一代名将。 汉军中的谋士、武将,除张良在未投汉前得黄石公授予《大公兵法》而 有作战谋略外,其他大都是平民百姓,且都是社会最下层出身。如樊哙是狗 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患敬是车夫。这些人,原来毫无战争经验, 对军事一窍不通,后来能成为汉的主要将领,还不是在战争实践中成长的。 樊哙当他屠狗卖肉时,他不会想及天下之事。可是,在协助刘邦打天下后, 他所做所想的已能从图天下这个大局出发,故刘邦留恋秦宫和美女而不想离 开时,他严厉批评刘邦这是走亡秦的老路。在助刘邦打天下中,他忠心耿耿, 奋不顾身,在鸿门宴上刘邦危急时,他拥盾侧身冲入,慷慨陈辞,使项羽无 话可说,才使刘邦脱身归去。樊哙己从一个计较斤两的屠狗之徒成为以天下 为己任的将领了。周勃这个在丧事混饭食的吹鼓手,不只他人就是他自己也 不会想到他成为将相。而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不断的战争实践,使他成为 一个卓越的将领,屡立战功,是刘邦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后来升为太尉,官 到丞相。 至于陈平,是一个“盗嫂受金”品行不端的读书人。也许他从书本中已 懂得兴亡之理,而后来他成为刘邦的杰出谋士,也是他长期从事反秦斗争中 学到本领之故。肖何、曹参也只不过是县吏,开始也不懂得治国治军,在为 刘邦打天下,肖何功居第一,曹参战功最大,后都位列丞相。如果不参加战 争实践,决不会有此丰功伟绩,也不会位极人臣,其成就也是有限的。 在推翻暴秦以图天下中,逐鹿中原的英雄俊杰不知有多少。而最后刘邦 得其鹿,固然与刘邦领导有方有关,但如果只靠刘邦一个,即使他有三头六 臂或才干超人,也难得天下。显然,刘邦能得天下,正因他这个集团有许多 杰出的人材,正因有这个人材群体,他操纵的战争机器,才能运转自如,指 挥随意,即使在屡战屡败的劣势下,也能顶得住,坚持到最后胜利。 3.因人因势御将相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只要善于用人,也要善于御人,而用人和御人是相 辅相成的,不能偏颇。如果能用人而不能御人,人将不听其指挥,会造成分 裂:御使人而不能用人,人将不服而背离。因此,要使人心服而紧紧团结其 在周围,必须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刘邦就有这种天才。说是天才,并 非说天生便有,而是说其人素质较好,智商较高,经过实践或别人启发,他 易于领会,或自我揣摩无师自通。 刘邦能用并能驾御韩信便是个典型的例子。韩信归汉后,刘邦只给他当 治粟都尉,即管理粮饱小官,没有发现他是个奇才。只有肖何与他交谈,认 为他是个大将之才,故韩信未被重用而逃亡时,肖何立即前往追他回来。经 肖何的竭力推荐,刘邦拜他为大将,从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一下子提升为大 将,这不能不使全汉军惊奇。这种机遇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于韩信来说也 是出乎意料之外,不能不感激无涯,竭智尽力为刘邦打天下。刘邦虽放手让 韩信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但对他有戒心,常常加以适当控制,特别是在韩 信实力强大的时候。如刘邦曾派张耳随韩信东向征伐,韩信军先后破魏、代 军,刘邦就派使抽调其精兵到荥阳以拒楚。这样既可增强荣阳守军力量,又 防止韩信力量过大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意外事。刘邦在成臬被项羽围急,刘邦 逃出渡河到修武,修武是韩信、张耳军的驻地,刘邦一早自称汉使突入帐中, 韩信、张耳还未起床,即在其卧外夺其印符,召集诸将。信、耳才知刘邦到, 大惊。刘邦夺两人军,令张耳守赵地,任韩信为相国,收赵兵以击齐。刘邦 就是这样既信任韩信,又常常控制其军为己用。刘邦打败项羽登上帝位,也 出于对韩信的戒备,便以游云梦计擒韩信,削其王位,降为淮阴侯。有一次, 刘邦与信谈及诸将将兵的才能,刘邦问信:“我能将多少兵?”信答道:“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兵。”刘邦说:“那么您呢?”答:“臣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笑说:“多多益善,你为什么被我擒了?”信答道:“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所以信为陛下所擒。”(《史记·淮阴侯列传》)这说明,韩信 是承认刘邦有御将的才能的。 对背楚归汉的黥布恩威并施,也显示了刘邦御将的巧妙手腕。刘邦利用 九江王黥布与项羽的矛盾,便派随何去说黥归汉。黥布到,刘邦却在床上洗 脚时召见,布看见刘邦如此傲慢待他,大怒,悔来,想自杀。黥布出,到安 排他所住的地方,见内帐、车辆、饮食都跟汉王一样,又大喜过望。刘邦坐 在床上洗脚时召见黥布,是有意给他个下马威,以显示两人政治地位已不同。 因为黥布和刘邦都同时被项羽封为王,两人地位是一样,现在黥布来投刘邦, 彼此有君臣之分,故先施之以威,以明彼此地位。接着又施之以恩,在生活 上待之如己,即给予王的优厚待遇。在刘邦的恩威并济下,黥布既安于下属 之位,又甘心效力。项羽知黥布背楚归汉,立即派项伯收九江兵,将黥布妻 子都杀了。布派人到九江,其心腹将率数千人归汉,从此,黥布死心塌地事 汉以击楚,屡立战功,对打败楚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记·黥布列传》)。 对于肖何,既给予重任,又暗中防备,但其手段很巧妙,使肖何小心谨 慎,屡以行动表明其忠。肖何任县吏时,刘邦有事,常得肖何袒护。刘邦起 事,肖何是谋主,及刘邦为汉王,以何为丞相。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肖何留 守关中,供粮供兵无缺。关中成为刘邦的根据地,肖何是否忠心,关系到汉 的成败,故刘邦时时派人到关中慰劳丞相肖何,实暗中观其动静。肖何知刘 邦对自己有所疑,便派自己子孙、兄弟及宗室数十人到前线服役,刘邦才放 心。 信任又控制,给恩惠又施之以威,这就是刘邦用人、御人的妙术。 4.民心将心都归汉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们常说而公认的一条规律。而在战时,所 谓“人心”,主要指民心、将心、军心,这“三心”是互相联系又密不可分 的。得民心,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得将心,将校才 为之拼命沙场。而兵还不是人民的子弟,得民心其子弟当然为之效死;而兵 能否打仗还不是由将带出来,得将心就能训练一支勇敢的队伍。故说得民心 和将心,也就得军心,军队就乐于战死,胜利在望。相反,如果不得民心、 将心,也就不得军心,就使人力、物力不得补充,将领不愿效命,军队不想 打仗。这样,不败何待。 项羽反秦,得楚人之心,六国人之心,故能率领六国诸侯军推翻暴秦。 但在胜利的同时,他所过无不残灭,逐渐失去人心,特别是秦人对他的怨恨。 刘邦与他不一样,他胜利进军入关,既不扰秦人,也不增加秦人的负担,连 秦人自动送来的慰劳品,也婉言拒绝,原任官职的照旧,连降王子婴也保护 起来。对于暴秦的苛政峻刑尽除去,只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而项羽刚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入关后,不只杀降王子婴,还到处 屠杀烧掠,纵火把秦官烧成一片焦土。两相对比,一仁一暴就极其明显。秦 人拥护刘邦而怨恨项羽是必然的了。在楚汉相争中,秦人怕项羽取胜,他们 将大遭殃,故倾尽全力支持刘邦。刘邦虽屡战屡败,而秦人供应的人力、物 力源源不断,使刘邦一次又一次挨过难关,最后打败了项羽。 能否得将心是胜败的关键。项羽重用人是局限于他项氏宗族和妻子的亲 属,如此划线,在这圈子里的人才当然是有限的,而圈子外虽有人才也就不 能用了。韩信和陈平都是奇才,韩信是归刘邦后立大功被刘邦称为“战必胜, 攻必取”的大将才;陈平归汉后曾六出奇计为刘邦取天下安天下。而这两人 原是楚营里的人,项羽对他们言不听,计不从,于是便背楚归汉。韩信归汉 后屡立奇功,被任为齐王,手握重兵,到后来成为楚汉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时,汉军日益强大,项羽恐惧,便派盱眙人武涉往说韩信。他说:“天下 人因苦秦久了,故合力反秦。破秦后,项王计功割地,分土封王,以休士卒。 今汉王举兵向东夺人之地,破三秦后率诸侯兵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不罢手, 其不知足如此之甚。汉王是不可靠的,他几次落到项王的手中,项王怜而活 之,但他一脱身便背约,复攻项王,其人不可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 王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要被他所擒。足下得以至今不彼他暗算,正因项 王尚在,需要你为他打天下。当今二王相争,胜败定于足下,足下右投则汉 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明日必轮到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 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而王之?今失此良机,一定要为汉攻楚,难道是 智者所做的事吗!”尽管武涉分析形势,说明利害,韩信不为所动,婉言加 以拒绝。他说:“我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策不用, 故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统率数万大军,他解衣衣我,推食食 我,言听计从,我才有今天的地位。汉王如此亲信我,背之不祥,我虽死也 不易心。”韩信表明对汉王的生死不易的忠心,实是当时汉将心归汉王的反 映。 5.集众智以成大事 楚汉久相持未决胜败,项王要求与汉王独战以决雌雄。汉王笑说:“我 宁斗智,不能斗力。”以两人智比,项王智不逊于汉王,为何汉王“宁斗智”? 这是因为项王自负独断独行,不纳智者之策,而其个人智有限,故多失计; 汉王兼听纳谏,集众智成大智,故乡得计。项氏世世为楚将,代代有家传兵 法,项羽叔父项梁主曾以兵法传授项羽,项羽打起仗确有一套本领,在垓下 决战前,他亲身领导的战役几乎是战无不胜,也因此自负不凡,不仅对身边 的郎中韩信几次上策不屑一顾,连老谋深算的范增多次献计也当耳边风,因 而屡失战机。使刘邦能屡败屡起,最后置他于死地。刘邦起事之前,是个酗 酒好色的无赖之徒,父亲是个农夫,当然无家传兵法,对打仗是外行;他又 不读书,也就不能接受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懂得兴亡之理。但他有个显著的 长处,就是虚心听取别人的计策。故能集众智成大事。 刘邦在战争实践中,也懂得些行军打仗之事,但“运筹帷幄”非其所长, 往往作出错误的决策。由于他对张良、陈平等谋士言听计从,故能及时纠正 错误,实行正确的决策。如刘邦率军西向攻秦,因秦将坚守宛城,攻不下, 刘邦率军越宛城西进。张良谏说:“沛公虽急欲入关,但秦兵尚多,拒险而 守,难于攻破。今不下宛城,如越城西向,宛守军从后追击,前面秦兵拦击, 前后夹攻,将处于危机。”于是,刘邦于夜间率军从他道回来,更换旗帜, 天黎明时,包围宛城三周,守将要自刎,其舍人陈恢止之,便往见刘邦,说: “宛城认为降必死,故皆坚守。汉军强攻,死伤更多。为足下计,最好的降, 封其守将官职,使其留守,引其甲士西进。其余城池知优待投降将士,必争 开门投降,汉军将通行无阻。”刘邦说:“好!”乃封宛城守将为殷侯,封 陈恢为千户。刘邦率军西进,无不下者。而汉军所过,军纪严明,不掳掠屠 杀。于是,先诸侯军进入关中(《史记·高祖本记》)。 刘邦被项羽急围于荥阳,便与郦食其谋议削弱项羽权力。食其建议:“秦 灭六国,其后人无立锥之地。如汉能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感恩戴德, 必支持汉而反楚。”刘邦表示同意,便叫人刻印,派食其前往分封六国后代。 食其还未启程,张良从外来到,项羽将食其主张分封事相告,张良说:“天 下游士离乡别井来投汉,拼死立功,所盼望的是想得封侯赐邑,今复立六国 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谁与您取天下。楚强,六国必从之,那会附属 于汉。用立六国之谋,汉大事完了!”这时,刘邦正在吃饭,听了张良的话 气得吐出来,大骂道:“竖儒,几败乃公事!”立即叫人销毁印章(《史记·留 侯世家》)。 6.抓战机进行决战 在楚汉相争后期,楚汉两军在荥阳东北广武对峙。这时,彭越在梁地, 神出鬼没袭楚后方,绝其粮道;韩信破齐后起兵击楚。项羽恐惧,乃与刘邦 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张良、陈平认为是消灭项羽良机,让其东归 是纵虎归山。刘邦便进兵追项羽,到阳夏南驻军,待韩店、彭越军到击楚军。 到固陵,仍未见韩信、彭越应约前来。楚击汉军,大破之。汉军复入壁,深 堑坚守。刘邦势孤,毫无办法。后用张良计:从陈县以东到海滨的土地封给 韩信,唯阳以北的土地纣给彭越,并调黥布率兵来会战。韩信、彭越得封地 立即听令会师于垓下,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开创西汉王朝,登上了皇帝宝 座。

有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

鸿门宴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不料,刘邦军已经捷足先登,进入咸阳了。原来,当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鏖战时,刘邦率领另一路义军利用秦军主力胶着于巨鹿之机,过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克宛城(今河南南阳),入武关,顺利地进军霸上(今西安市东南),迫秦王子婴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刘邦占据关中后,派兵闭关据守,阻止项羽入关。项羽见状,一气之下,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刘、项两军剑拔弩张,矛盾迅速激化。 当时,项羽拥军四十余万,刘邦则不足十万。项羽有心以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军队,以独占关中。谋士范增也劝他“急击勿失。”就在项羽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他的叔父却把行动企图泄露给刘邦。刘邦自知不敌,便一面拉拢项伯,请为调解,一面亲赴鸿门表示诚意。项羽是个缺乏战略头脑的人,经不住刘邦几句好话,便改变了灭刘的打算。在招待刘邦的宴会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始终下不了擒杀刘邦的决心。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果严重,便又召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刘邦发觉后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大国崛起讲述是什么历史?

《大国崛起》虽然讲述的是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九个国家的发展史,实则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借鉴。它如果作为异国风光片或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教辅片,其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若以历史政论片论之——其得出需要借鉴的结论种种,甚至不如“洋务运动”及“五四运动”这两个时期对中国的启迪来得深刻。  时下,“大国”、“崛起”、“盛世”等一些宏大的词汇除了被不少专家学者热议,它们也成了很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现象,固然说明了中国发展的事实,但总给人一种错觉——回顾历史,《大国崛起》所涉九国,它们崛起的时候是否总把“大国”或“崛起”常挂嘴边?  在最后一集“大道行思”里,《大国崛起》对“大国之谜”有这样一段结论性的语言:“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这结论说了等于没说,这是分析大国崛起因素的败笔。  《大国崛起》的创作者们,希望该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企图“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从该片总编导“不太喜欢这种解读方式”(指有人在片子中读到自由、民主)不难看出,它想传达的主要并不是西方发展历程中被提炼及传承的理念。它借鉴的是什么历史?传达的是什么理念?从《大国崛起》多见“国家”少提“个人”的全局而论,其与中国儒家关于国家的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大国崛起》巧妙地回避了西方九国崛起或没落时,“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关系。  这导致了《大国崛起》试图达到的结果,可能最终还是脱离不了历史中那些曾经崛起但现已没落的“大国”的某种窠臼,而且,忽视了与儒家并立的中国另一主流思想——道家思想中的“大国”。  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而“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些话,听起来好像玄之又玄,但其旨趣却颇为简单: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作为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之所,大国歉下,天下自然归附;而治理大国,就应该像烹小鱼一样,不要经常去翻动它。道家这些治理国家的思想和谋略,说白了,就是大国对外要注意处下守静,对内则应重视个体的自由权利。说到这里,笔者倒觉得,《大国崛起》一片所涉葡、西、荷、法、英、德、日、俄、美诸国,如今还能称得上“大国”者,是因为它们处理好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对内而言,已经将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制度化了。时下,作为中国传统资源的道家思想被一些学人扬抑,他们以共和及宪政的理念继承了道家思想——这些思想,与今日“大国”的治国方略是可以接榫的。  “崛起”或许不错,但崛起之后何为是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国崛起》其实并没有告诉观众真正的答案:曾经崛起的大国为何走向沉沦?如今依然屹立的大国如何保持长治久安?话说回来,如北欧诸国“小国寡民”,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用忧虑年轻的时候因为学费贵而上不起大学,老了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金被挪用而造成空账。民众福祉若能如斯,国“大”或国“小”,又何必去计较呢。

大国崛起讲述是什么历史

《大国崛起》虽然讲述的是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九个国家的发展史,实则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借鉴。 它如果作为异国风光片或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教辅片,其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若以历史政论片论之——其得出需要借鉴的结论种种,甚至不如“洋务运动”及“五四运动”这两个时期对中国的启迪来得深刻。 时下,“大国”、“崛起”、“盛世”等一些宏大的词汇除了被不少专家学者热议,它们也成了很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种现象,固然说明了中国发展的事实,但总给人一种错觉——回顾历史,《大国崛起》所涉九国,它们崛起的时候是否总把“大国”或“崛起”常挂嘴边? 在最后一集“大道行思”里,《大国崛起》对“大国之谜”有这样一段结论性的语言:“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这结论说了等于没说,这是分析大国崛起因素的败笔。 《大国崛起》的创作者们,希望该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企图“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从该片总编导“不太喜欢这种解读方式”(指有人在片子中读到自由、民主)不难看出,它想传达的主要并不是西方发展历程中被提炼及传承的理念。 它借鉴的是什么历史?传达的是什么理念?从《大国崛起》多见“国家”少提“个人”的全局而论,其与中国儒家关于国家的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大国崛起》巧妙地回避了西方九国崛起或没落时,“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关系。 这导致了《大国崛起》试图达到的结果,可能最终还是脱离不了历史中那些曾经崛起但现已没落的“大国”的某种窠臼,而且,忽视了与儒家并立的中国另一主流思想——道家思想中的“大国”。 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而“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些话,听起来好像玄之又玄,但其旨趣却颇为简单: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作为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之所,大国歉下,天下自然归附;而治理大国,就应该像烹小鱼一样,不要经常去翻动它。 道家这些治理国家的思想和谋略,说白了,就是大国对外要注意处下守静,对内则应重视个体的自由权利。 说到这里,笔者倒觉得,《大国崛起》一片所涉葡、西、荷、法、英、德、日、俄、美诸国,如今还能称得上“大国”者,是因为它们处理好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对内而言,已经将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制度化了。 时下,作为中国传统资源的道家思想被一些学人扬抑,他们以共和及 *** 的理念继承了道家思想——这些思想,与今日“大国”的治国方略是可以接榫的。 “崛起”或许不错,但崛起之后何为是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大国崛起》其实并没有告诉观众真正的答案:曾经崛起的大国为何走向沉沦?如今依然屹立的大国如何保持长治久安?话说回来,如北欧诸国“小国寡民”,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用忧虑年轻的时候因为学费贵而上不起大学,老了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金被挪用而造成空账。 民众福祉若能如斯,国“大”或国“小”,又何必去计较呢。

九色鹿历史由来为

复古半年后半句话

世界历史上的崛起大国有哪些?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历史项羽是哪一个朝代的人物

不能说他是哪一个朝代的人,他出生时秦国还未统一六国,是战国末期,不久始皇统一天下,他在秦朝长大,但他又参加反秦,也不能认为他是秦朝人,他死后汉朝建立,楚汉争霸结束,所以他并不是哪一个朝代的人项羽(前 232-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 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杀,年仅30岁。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爵位:鲁公、西楚霸王身份:将门之后、义军首领(23岁,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诸侯上将军(25岁,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26岁,公元前206─公元前202)生平:项羽[1]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超的儿子,自小由叔叔项梁养大,楚国的贵族, 因被封于项地,所以以地为氏。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同叔父项梁在会稽郡斩杀郡守之后迅速崛起,举兵反秦。巨鹿之战后,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海内。秦亡,仗势分天下,册封十八路诸侯。项羽不仅武勇出众、气魄盖世,还留下了千古名作《垓下歌》。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在垓下被韩信、彭越和英布合力打败,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他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2],自刎而亡,死时年三十一。(《史记》项羽本纪第七:项王已死,【集解】徐广曰:汉五年之十二月也。项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岁生,死时年三十一。)[3]死后,其遗体被王翳、吕马童等五人所得[4],刘邦以鲁公礼将项羽葬在谷城[5]。身高:据《史记》记载,身高八尺有余,汉书记载为八尺二寸,合今1.89米。出生地: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南郊1公里徐淮公路废黄河堤下)故都:徐州(古代称为“彭城”)年少生长以及起兵地:会稽郡吴中(秦会稽郡治所在今苏州)祖父:项燕父名:项超母亲:龙氏爱姬:虞姬儿子:项隆(《项氏宗谱》记载:项隆,籍子,汉兴避居禹穴之山阴) 任程伟饰演的项羽孙子:项还、项迪叔父:项梁、项伯(后被赐姓刘氏,封侯)堂弟:项庄坐骑:踢云乌骓(青白色带黑毛的骏马)兵器:楚戟(演义为虎头盘龙戟,一或天龙破城戟)铠甲:乌金甲(在锻造中加入乌金强化坚固性,乌金甲为黑色)、虎皮红战袍特征:中国史书上记载项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的只有八个人:仓颉、虞舜、项羽、吕光、鱼俱罗、李煜、高洋、重耳】

西楚霸王指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西楚霸王介绍

1、西楚霸王指的是项羽这位历史人物。 2、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项国后代,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3、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赵歇,赢得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攻破关中,举办鸿门宴,杀死秦王嬴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分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此后,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史称“楚汉之争”。自恃武力,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发生“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4、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西楚霸王的历史背景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在线等答案~~! 解析: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于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举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上:「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古。 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牌将(副将)。为了便于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于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救援。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于困境之中。项羽当机立断,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 项羽率车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他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随后亲率主力渡河,凿沉船只,毁坏炊具,烧掉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口粮,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一到战场,楚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秦军包围起来。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一以当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获秦将王离,杀死秦副将苏角,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巨鹿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心涣散。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下令将这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另一路起义军刘邦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鹿,关中空虚,占领了咸阳。 项羽大为不满,率军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陜西临潼东北)。当时项羽军四十万,刘邦军不足十万,双方力量悬殊。刘邦自度力量不敌项羽,便采纳张良计策,拉拢项羽叔父项 伯,亲自到鸿门请罪。鸿门宴上,觥筹交错中闪烁著刀光剑影。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举起所带玉块,暗示项羽杀死刘邦,项羽却优柔寡斯,被刘邦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项羽依靠强大兵力,暂时压制刘邦。引兵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u2027项羽本纪)。项羽挟其军事上的余威,以诸侯上将军自居,发号施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封刘邦为汉王,王汉中、巴蜀,企图限制刘邦势力的发展,使其不得东进。结果养虎贻患,导致汉军势力日后卷土重来。 由于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先是田荣据齐反楚,项羽急忙率军讨伐,刘邦便乘隙东进。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打败项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接着,又乘项羽与齐军交战之际,一举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万精兵还救彭城。 此时,刘邦仗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项羽军则收复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万楚军在项羽率领下,出山东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箫县西北),直抵彭城汉军侧背。战斗从拂晓开始,楚军勇猛顽强,边打边冲。到了午时,已将汉军打得大败。楚军追到彭城东北的泗水,汉军纷纷落水,死者十余万。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逃,楚军追击至灵壁(在今安徽省)以东的睢水上,又歼灭数十万人。刘邦只率数十骑逃出重围,连妻子吕雉和父亲太公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彭城一战,项羽决策果断,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敌不意,击溃汉军数十万之众,是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项羽乘胜进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刘邦打了一仗,结果被阻于荥阳以东。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两年之久。这期间,刘邦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指导,扼守成皋,在持久战中消耗对方实力,伺机反击;项羽找刘邦决战,又急攻不下。双方力量对此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汉高帝五年(前二0二),刘邦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吃鶭,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拼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刘邦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苏洵嘉佑集u2027项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进,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页良。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研究电磁现象,并逐渐发现了电信号的数字特性。20世纪40年代,晶体管作为第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半导体器件被发明,为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集成电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和其他高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数字电子技术逐渐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控制和娱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外历史上内向的名人都有哪些,内向为什么可以使人走向成功?

内向就会一门心思做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受外界影响各个领域取得不俗成绩的名人,也大多是内向性格,如,林肯,爱因斯坦,马化腾,赫本,村上春树,他们把内向者的优势和天赋发挥得淋致。 1.内向者更加专注研究表明,内向性格的人更喜欢对内心世界进行思考和 探索 。当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被问到怎麼在外向的世界成功时,他说,内向的人可以花好几天去想一个棘手的问题,并强迫自己想出领域的最边缘处在哪。内向性格的人总是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去 探索 和思考问题,因此他们具有更专注的注意力投身到工作当中。2.内向者更善于倾听外向的人更喜欢表现自己,而内向的人更擅长倾听,这对于推进工作跟人际交往来说,是一种优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别人的细心聆听。3.内向者更擅长行动你可能认为身为内向者不善言辞是一个很明显的劣势,但我更想告诉你,这不是劣势而是一种稀缺的优势,因为太多人只擅长夸夸其谈,却很少付出行动。然而,内向者却很少表现自己的想法,他们往往更喜欢用行动来代替语言,直接交付结果。4.内向者更加富有创造力史上最棒的思想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创造性思维是受到单调的平静生活和寂寞所刺激得来的。逻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永浩也说过,外向的人也许会左右这个世界,但是内向的人才会创造这个世界。很多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职业者都是内向性格的人,相比热闹喧嚣的集体活动,他们更喜欢静静跟自己呆在一起,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发挥自己的创意融入到工作当中。个人认为,内向者拥有与生俱来的性格优势:善于倾听、擅长独立思考、专注度更高、洞察力和创造力也更强。 性格内向的人喜欢安静和低调,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思考恢复精力,找到做事最有效的办法,比如一个人静静地阅读、写作、绘画等。因此,许多艺术家、作家、雕刻家、作曲家和发明家都是非常内向的。 大部分性格内向的人不善于参加社交活动,但并非不能够同别人交往,他们只是更容易在一个人或很少人参加的活动中感到快乐,或者只喜欢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内向的人并不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不同别人交往,他们一般愿意与亲密的朋友、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交往。 所以,内向的人遍布一些专业领域,他们往往热衷 探索 ,乐于发现新事物和新经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像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村上春树、甘地、诺贝尔、牛顿、爱迪生、弗洛尹德、梵高、毕加索、内多芬… 中国 历史 上一些伟大的名人也是性格内向型人,如成吉思汗、韩信、粟裕,卫青、曾国藩、韩非、华罗庚、陈景润、马云、马化腾、俞敏洪… 最后,借鉴名人的经历经验总结内向型人的优点: 1、他们总是在倾听 2、他们会认真考虑事情 3、他们善于观察 4、他们有自知之明 5、他们斟字酌句 6、他们敏感 7、他们有创新力 8、他们独立 9、他们制的信任 10、他们是伟大的沟通者 11、他们吃苦耐劳、求实奋进    不知道有那些名人内向,是否成功跟性格是否内向无关 内向的人,会观察事物,会思考事物,观察的规律。内向的人多数是有智慧的,有涵养的,谦虚的。 中外 历史 上内向的名人有哪些?内向的人为什么容易成功 内向的人很多,像爱因斯坦,林肯等人都是。内向的人容易成功,则不太一定。 实际上我们说内向的人容易成功,是将一些慎独求心的人算成了“内向”的人。他们看起来不喜欢说话,但是心里有愿力,有善行,懂得不断积累福报。韬光养晦。到后来福报大了当然一举成名了。实际上无论是外向而有感染力的人还是内向而有沉定力的人,都是有修的人。只不过修的方向和程度不太一样罢了。 我们看到的内向的人,有些可能只是在慎独。但是他在后面,不断布施持戒,清心,修持定力智慧,然后当然时机到了,出手不凡。就是福报发出来了。但是外向的人如果正信,不断度人,布施,帮助他人,同样可以得到大威势报。所以就是修法不同。 中国 历史 上有: 法家韩非子 大树将军冯异 汉武帝刘彻 革命先驱孙中山 开国元帅林彪 文学泰斗鲁迅等 外国即使的有: 马克思 列宁 甘地 牛顿 居里夫人 爱因斯坦 托尔斯泰等 内向的人看世界从来都是带着感情的像读书一样,他们对对每一件事物,每一个人都有特殊的感情及对待方式,如果说外向的人活泼那内向的人便是一种可爱,内向的人对一切都有着真实的态度,他们心里的想法总是特别的。 内向的人从来不用讨好任何人,也从来不需要别人,对于内向者而言他们也确实是这样的,总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性格安稳内敛,又沉着冷静,在做事的时候冷静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外向的只看问题的表面。 其实,很多内向的人,并不是不擅长与人交流,只是不喜欢。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因为外向的人而变得生机勃勃,因为内向的人而变得诗情画意,如果你的身边也有一个外向的人,那就好好相处,内向的人从不轻易相信但是一旦相信一个人,那便是天长地久,真诚善良。 简单来说,内向的人心里有世界,脑里有乾坤,思之深远,谋定而动! 再举例一个近期内向出名,但是是比较负面的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就是马加爵。 内向的名人不知道 和他们不熟 就成功而言没有内向外向之说 只是我们感觉内向的人应该更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所以能成事吧 内向的人更加专注,不容易受外界影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钻研。很多心理学大咖都是内向的人,比如荣格。 历史 内向名人:诺贝而、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弗洛尹德、巴顿、达芬奇、梵高等。 1.独处让他们精力充沛 性格内敛的人更喜欢一个人呆着,独处可以让他们更加的集中精力,拥有灵感。他们更习惯于有规划的做事情,遇事冷静沉着,不会一时冲动。他们生活在安静的世界里,独处带来更多 探索 的机会,默默中创造了很多不凡的成绩。古今中外有很多成绩非凡的人物性格也是腼腆内向的。比如发现惯性定律的牛顿,浪漫主义钢琴家肖邦,还有居里夫人,JK罗琳等等。有一些人认为钻研类型的工作更适合内向性格的人,因为他们适合 探索 领域的高深却不擅长与人沟通。但总有一些事实摆在眼前,性格内向的奥黛丽.赫本从事的却是演艺事业。 2.更享受与朋友深交 外向性格特点的人活泼好动,喜欢更多的融入到集体中并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愿意接触更多的人,广泛的结交朋友,总而言之他们享受行动的这个过程。大多时候我们认为外向性格更优秀一些,因为他们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快速的执行能力,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但致力于心理学研究的人士认为,虽然他们表现的更多的是拘谨和寡淡,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之处。他们会把事情考虑透彻了在做决定,和他们一旦建立了关系就会异常的稳固。而且他们同样的关心朋友,并且十分享受和珍惜情谊。内向性格的人在工作中也保持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外向的人相比更具有耐心和责任感。 3.渴望他人的肯定而自我提高 虽然性格腼腆的人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无法像外向者那样在社交场合里如鱼得水般的自在,但内心也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他们没有积极的表达方式但也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如果受到怀疑者否定,尽管没有什么言语的表述,更多的是用真实的行动来阐释自己。别人的评价会成为他们激励自己提高的动力。更值得改观的是,内向性格的人只是不如外向型那么打开自己但他们却也不乏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独到的见解、强烈的主观意识都可能是源自于他们那里。

“西楚霸王”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西楚霸王”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1.项羽 2.刘邦 正确答案:项羽 项羽(西楚霸王),(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霸王别姬888856565527529356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44572585656885688855

西楚霸王的历史背景

秦2世昏庸残暴.民不聊生.不反不行......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历史

在1920年代,一些发明家试图掌握控制固态二极管中电流的方法,他们的构想在后来的双极性晶体管中得以实现。然而,他们的设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得以实现。在战争时期,人们把精力集中在制造雷达这样的军工产品,因此电子工业的发展并不如之后那样迅猛,不过人们对于半导体物理学的了解逐渐增加,制造工艺水平也逐渐提升。战后,许多科学家重新开始从事固态电子器件的研究。1947年,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成功地研制了晶体管。自此,电子学的研究方向从真空管转向到了固态电子器件。晶体管在当时看来具有小型、高效的特点。1950年代,一些电子工程师希望以晶体管为基础,研制比以前更高级、复杂的电路充满了期待。然而,随着电路复杂程度的提升,技术问题对器件性能的影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像计算机主板这样复杂的电路,往往对于响应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计算机的元件过于庞大,或者不同元件之间的导线太长,电信号就不能够在电路中以足够快的速度传播,这样会造成计算机工作缓慢,效率低下,甚至引起逻辑错误。1958年,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找到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他提出,可以把电路中的所有元件和芯片用同一半导体材料块制成。当时他的同事们正在度假,他们结束度假后,基尔比立即展示了他的新设计。随后,他研制了一个这种新型电路的测试版本。1958年9月,第一个集成电路研制成功。尽管这个集成电路在现在看来还非常粗糙,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但集成电路在电子学史上确实是个创新的概念。通过在同一材料块上集成所有元件,并通过上方的金属化层连接各个部分,就不再需要分立的独立元件了,这样,就避免了手工组装元件、导线的步骤。此外,电路的特征尺寸大大降低。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的逐步发展,制造工艺中的许多流程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自此,把所有元件集成到单一硅片上的想法得以实现,小规模集成电路(Small Scale Integration, SSI)时代始于1960年代早期,后来历经中规模集成电路(Medium Scale Integration, MSI,1960年晚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80年早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晶体管数量可以达到10,000个。

我国历史被称为“西楚霸王”的是?

我国历史被称为“西楚霸王”的是? 1.关羽 2.项羽 正确答案: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长期镇守荆州。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在

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故选C.

历史上为什么三次大规模灭佛?

当一件事情发生了不好的现象,那么肯定在一些层面上,要去抑制它的生存和存在,这个是肯定的。

除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外,历史上还发生过哪些大规模战争?

如果是全球性质的还有七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主要在欧洲,世界各地是英法殖民地中的战争

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共一大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