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静脉输液利用的物理原理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的物理原理,使液体输入到人体静脉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液体瓶有一定高度,从而形成足够的水柱压;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除液体软包装袋),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输液管道通畅,不得扭曲、受压,针头不得堵塞,并确保在静脉管腔内。水柱压——正常情况下静脉压力大于大气压力,输液时溶液瓶应挂于距穿刺部位约50~60cm高度,形成一定水柱压,使水柱压大于静脉压,输液溶液顺利流向病人血管内。

静脉输液利用的物理原理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的物理原理,使液体输入到人体静脉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液体瓶有一定高度,从而形成足够的水柱压;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除液体软包装袋),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输液管道通畅,不得扭曲、受压,针头不得堵塞,并确保在静脉管腔内。水柱压——正常情况下静脉压力大于大气压力,输液时溶液瓶应挂于距穿刺部位约50~60cm高度,形成一定水柱压,使水柱压大于静脉压,输液溶液顺利流向病人血管内。

打点滴(吊水)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物理学原理: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由于人体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当(若过大你就爆了,过小你就被压扁了),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就能流入人体.还有就是你会看见有气泡进入瓶内,那也是为了保持瓶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否则由于瓶内真空,液体会无法流出.输液器现在也变复杂了,但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做豆腐时,加盐卤,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需要准确答案

你好!属于胶体的聚沉现象,原来的豆浆属于胶体,加入聚沉剂盐卤或石膏等。它不属于盐析,使胶体(豆浆)聚沉就变成豆腐是化学变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卤水点豆腐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卤水的学名为盐卤,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卤水点豆腐是胶体聚沉的过程,这种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凝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制作豆腐,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即胶体的聚沉,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请问卤水点豆腐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讲一下理由。

化学变化 卤水使植物蛋白变性

请问卤水点豆腐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讲一下理由。

卤水点豆腐是化学变化。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即胶体的聚沉,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扩展资料:豆腐是这么制作的,把黄豆浸在水里,成泡胀变软后,用磨机加工成生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只有借助卤水才能使豆蛋白质团粒聚集在一起形成豆腐脑。将豆腐脑放到透水纱布挤压出水分,然后将包袱放到木质磨具里挤压一段时间这就形成了豆腐。卤水有盐水卤、石膏卤等。卤水学名为盐卤,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卤水点豆腐

卤水点豆腐是化学还是物理反应时

卤水点豆腐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即胶体的聚沉,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

是否有其他所有理论都遵循的物理学理论?

理论物理(Theoretical Physics )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基本相互作用规律的物理学前沿学科。粒子物理理论作为量子场的基本理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它能统一描述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小"粒子"(夸克、轻子、光子、胶子、中间玻色子、Higgs 粒子)的性质及强、电、弱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粒子物理学有许多研究方向,例如:强子物理、重味物理、轻子物理、中微子物理、标准模型精确检验、对称性和对称性破坏、标准模型扩展等等。

什么是“作用量在物理学的本质”?

在物理学里,作用量是一个很特别,很抽象的物理量。它表示著一个动力物理系统内在的演化趋向。虽然与微分方程方法大不相同,我们也可以用作用量来分析物理系统的运动,所得到的答案是相同的。我们只需要设定系统在两个点的状态,初始状态与最终状态。然后,经过求解作用量的极值,我们可以得到系统在两个点之间每个点的状态。微分方程时常被用来表述物理定律。微分方程指定出,随着极小的时间、位置、或其他变量的变化,一个物理变量如何改变。总合这些极小的改变,再加上这物理变量在某些点的已知数值或已知导数值,就能求得物理变量在任何点的数值。   作用量方法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方法.它能够描述物理系统的运动,而且只需要设定物理变量在两点的数值,称为初始值与最终值。经过作用量极值的演算,我们可以得到,此变量在这两点之间任何点的数值。而且,作用量方法与微分方程方法所得到的答案完全相同。   哈密顿原理阐明了这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价位的等价:描述物理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也可以用一个等价的积分方程来描述。无论是关于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单独粒子、关于经典场像电磁场或引力场,这描述都是正确的。更加地,哈密顿原理已经延伸至量子力学与量子场论了。   用变分法数学语言来描述,求解一个物理系统作用量的极值(通常是最小值),可以得到这系统随时间的演化(就是说,系统怎样从一个状态演化到另外一个状态)。更广义地,系统的正确演化对于任何微扰必须是稳定的。这要求导致出描述正确演化的微分方程。

世界的本质到底是数学的还是物理的

可能本质是几段代码物理是宇宙的表象,数学能解释这个宇宙。

能量守恒和量子力学有关系么,可以从量子物理来解释能量守恒吗?

经典物理中,Noether定理严格地联系了最小作用量(action)的原理和各种守恒定律的关系。换句话说动量和能量守恒起源于作用量的空间和时间平移不变性。量子物理中,作用量原理不再是经典的那个,于是情况就变的有趣了。用作用量描述的量子力学形式就是大名鼎鼎的路径积分。这是等价于海森堡picture和薛定谔picture的量子力学的第三种描述,最大贡献者就是高富帅费曼。路径积分公式里,作用量在e指数上,然后全空间所有路径积分。这个时候,经典的守恒定律对应于作用量远远大于普朗克常数的那种情况,因为此时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那个那条路径是积分结果的主要贡献者,其余的路径基本上相位相消。所以你可以认为,经典世界的守恒定律是量子世界路径积分结果的一个近似。这就是量子世界的神奇

朗道理论物理学教程的丛书

《力学(第5版)》是《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一卷,根据俄文最新版译出。《力学(第5版)》将力学作为理论物理学的一部分来介绍,首先从广义坐标和最小作用量原理导出拉格朗日方程,以后分别论述守恒定律、运动方程的积分、质点碰撞理论、微振动和刚体运动理论,最后详细论述了哈密顿方程和正则变换等相关课题。《力学(第5版)》以简洁的叙述给出了解决力学问题的最完全和最直接的方法。 译者:李俊峰 出版年:2007-4 ISBN:9787040208498 《理论物理学教程(第2卷):场论(第8版)》根据俄文最新版译出,讲述电磁场和引力场的经典理论。书中叙述了相对性原理和相对论力学,基于最小作用原理的电磁场方程的推导,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问题,最后几章介绍了广义相对论,同时阐述张量分析的基础理论。 译者:鲁欣/任朗/袁炳南 出版年:2012-9 ISBN:9787040351736 《量子力学(非相对论理论)(第6版)》是《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三卷,根据俄文最新版译出,讲述非相对论量子力学,共计18章和1个数学附录,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近似方法,对称性和角动量理论,原子分子和原子核以及散射理论。 译者:严肃/喀兴林 出版年:2008-10 ISBN:9787040243062 《理论物理学教程(第5卷):统计物理学1(第5版)》是根据俄文最新版译出。《理论物理学教程(第5卷):统计物理学1(第5版)》以吉布斯方法为基础讲述统计物理学。全书论述热力学基础,理想气体,非理想气体理论,费米分布与玻色分布,固体统计理论,溶液理论,化学反应与表面现象,高密度下物质的性质,晶体的对称性,涨落理论,相平衡、二级相变和临界现象。 译者:束仁贵/束莼/郑伟谋 出版年:2011-4 ISBN:9787040305722 《理论物理学教程(第6卷):流体动力学(第5版)》把流体动力学作为理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来阐述,全书风格独特,内容和视角与其他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作者尽可能全面地分析了所有能引起物理兴趣的问题,力求为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尽可能清晰的图像。主要内容除了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外,还包括湍流、传热传质、声波、气体动力学、激波、燃烧、相对论流体动力学和超流体等专题。 译者:李植 出版年:2012-10 ISBN:9787040346596 《弹性理论(第五版)》是朗道《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七卷,系统地讲述了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讨论了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介绍了半无限弹性介质问题,固体接触问题的经典解法和晶体的弹性性质,还讨论了板和壳的问题,杆的扭转和弯曲以及弹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用宏观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深入地阐述了弹性波以及振动的理论问题,位错的力学问题,固体的热传导和黏滞性的理论以及液晶的力学理论。 译者:曹富新 出版年:2009年3月 ISBN:9787040263824 《朗道·理论物理学教程:物理动理学(第2版)》全面详细地论述了统计非平衡系统中过程的微观理论,特别着重于阐述基本物理概念和一般原理与方法。全书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对简单的气体动理学理论给予足够重视外,还用了几章篇幅充分论述了等离体动理学理论,此外对介电体、金属、超导体、量子液体以及相变理论中的动理学基本现象及其研究方法的最普遍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译者:徐锡申/徐春华/黄京民 出版年:2008-1 ISBN:9787040230697 这本书的作者是朗道的学生苏联科学院院士E.M.栗弗席兹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皮塔耶夫斯基等人按朗道的计划编写的。

物理定律在宇宙适用吗?

如果任何这些常数发生变化,那么它将影响我们的观测。例如,如果光的速度改变,那么元素的光谱线也会改变。不仅是红移或蓝移会变化,而且光谱线之间的间距也会改变。所以,当我们观测宇宙中的遥远天体时,我们可以测量这些类型的关系是否会随时间而变化。几项这些类型的实验已经完成,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发现在实验的极限范围内完全没有任何变化。例如,我们发现质子与电子的质量比在过去70亿年里的改变不超过十亿分之一,光速至少在数十亿年间也仍然保持恒定。而在前两年的一篇新论文中,天文学家又发现了一个常数也是不变的,它就是万有引力常量G。引力常量决定了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如果G越大,则引力就越大。这项研究观测了581颗Ia型超新星。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谈到这类超新星拥有相同的绝对星等(即亮度),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会被用作“标准烛光”来测量星系的距离。可以通过观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暗的方式来确定Ia型超新星,这是由于镍-56等元素的放射性衰变。如果引力常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那这些超新星的绝对星等将相对于镍-56的衰变而改变。而天文学家发现,在这些超新星中并无可观测到的差异。这意味着万有引力常量G在过去90亿年里的改变了不超过一亿分之一。

物理学中“作用量”这一概念该如何理解?

微分方程时常被用来表述物理定律。微分方程指定出,随着极小的时间、位置、或其他变量的变化,一个物理变量如何改变。总合这些极小的改变,再加上这物理变量在某些点的已知数值或已知导数值,就能求得物理变量在任何点的数值。作用量方法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方法.它能够描述物理系统的运动,而且只需要设定物理变量在两点的数值,称为初始值与最终值。经过作用量极值的演算,我们可以得到,此变量在这两点之间任何点的数值。而且,作用量方法与微分方程方法所得到的答案完全相同。哈密顿原理阐明了这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价位的等价:描述物理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也可以用一个等价的积分方程来描述。无论是关于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单独粒子、关于经典场像电磁场或引力场,这描述都是正确的。更加地,哈密顿原理已经延伸至量子力学与量子场论了。用变分法数学语言来描述,求解一个物理系统作用量的极值(通常是最小值),可以得到这系统随时间的演化(就是说,系统怎样从一个状态演化到另外一个状态)。更广义地,系统的正确演化对于任何微扰必须是稳定的。这要求导致出描述正确演化的微分方程。量纲为能量与时间乘积的物理量。动能T与时间微元dt的乘积Tdt是作用量。广义动量与广义坐标微元的乘积对系统的总和也是作用量。在原子物理学中,普朗克常数h的量纲是作用量的量纲。力学中有两个关于作用量的原理,它们是最小作用量原理和哈密顿原理 。

双学位是什么?收双学费吗?中国石油大学的应用物理学与石油方面的工作有关系没?

中国石油大学目前的双学位有:法学、英语、俄语、工商管理、工程管理;通常从大二开始选拔双学位学生,一般在本专业前30%~50%的同学可以申请(具体要求按照每年学校双学位招收方案来定)。双学位专业的具体选择:(1)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2)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保设备工程 (3)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 (4)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5)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6)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18] (7)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 (8)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化学 (9)文学院:英语、俄语、法学、汉语言文学、音乐学

物理学史上最美的公式有哪些

最小作用量原理: δS=0。这个可以把物理各个部分连起来的公式大家还记得么。在光学里是费马原理 δS=0 ,光程取极值——几何光学最基本原理。在力学里是δS=δ∫Ldt=0,直接导出经典力学的基本方程——拉格朗日方程。在电磁学/电动力学里也和力学相似,只不过电磁波的拉氏密度是四维张量,需要积分一下才变成经典力学里的形式。然后δS=0就导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实际上就是电磁学中“拉格朗日方程”)——电磁学&电动力学最基本的方程。在量子力学里,一定要用薛定谔方程作为最基本的方程吗?当然不是。费曼的路径积分表述就是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δS=0。这个S就是波函数ψ=Cexp[iS/h~]里出现的那个S。然后我们可以走经典力学的路子得到量子力学中的“哈密顿-雅克比方程”。于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就变成最小作用量原理的一个推导了。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中,统计物理中的配分函数这套表述天然地就与最小作用量相关。热力学中的第一定律等也可以表述为最小作用量原理。于是,力热光电和四大力学的基本定律都被δS=0这一个公式表述出来了。而且,我们总是可以在物理的各个领域找出那个惊艳的S。百试不爽,可爱至极。

物理定律普遍适用于整个宇宙吗?

这种命题有意义吗?反正宇宙的边界和事物的总量和构成及其运动规律我是不知道的,物理定律也不知有哪些定律,无法回答。

物理实验中的电阻有什么作用

调节电流

请以“最小作用量原理”和“对称性决定动力学”为话题,来论述近年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一般趋势

“最小作用量原理""曾经耳闻,可我的注重点与热点不在此处。后者“对称性决定动力学”我虽初次见到,但望文生义我对此有新的见解仅供分享,以下是节选自本人的物质探索新观念《惯性定律在物质世界中的新面貌》,本人的百度空间或新浪智慧与和平的博客中都有。尤其下面的21、22是从能量均衡的角度来深思的。 5.物理学中的两种运动应引起注意:平动与转动如何相互转化。单从轨迹方面是线与点的相互转化,从物理角度分层次看:是引力使其运动轨迹等于或小于其物质层面;效应极限的界入,可能否认为:是物质的效应(线)轨迹运动满足不了能量效应而进入物质的层面(点)运动?这只是二维空间的物质运动形式,三维空间效应极限的双重界定物质的运动形式更为复杂。如有兴趣,让我们的想象力尽情驰骋吧! 2011年3月2 0日 13.物质运动分为标量运动与矢量运动,单就空间中的矢量运动又分为:零维运动(自身旋转简称自旋)、一维运动(平动中的直线运动)、二维运动(平动中的曲线运动)及多维运动。研究领域可用零维系统、一维系统、二维系统及多维系统进行归类,物理定律即可归为系统内定律、系统间定律及系统相互定律。系统内定律具有连续特性、系统间定律具有量化特性、系统相互定律具有产生转化的作用,各系统间的物质运动尊循并趋近共性特例运动。按人类认识先后浅深的习惯,物质矢量运动又是物质标量运动的空间延伸,因此矢量运动蕴含无穷尽的标量运动,看来标量运动是物质运动最初等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参考系存在相对性的时间是标量运动与矢量运动相互联系的纽带。 2012-1-16 凌晨5时 21.“匀”是指平均统一具有运动,是整体的关系(可视为1)。“恒”表示稳定存在,是局部的关系(必须视为0)。单独看它们非常平静,但它们又都暗含不可调和(针对感知探测,它们单方面的存在)又必须共存的的因素。它们一旦结合威力无比,匀与恒不再“匀恒”而寻求“均衡”。均衡是物质世界的动因所在,在物质世界中均衡只有在运动中得到满足,即:运动中的对称与对应。对称(匀)是物质空间均衡运动的产物,是针对能量均布传播而言的。在一维、二维、三维空间逐步升级的过程中,也是实体物质对能量的物质效应逐步“招架不住”而寻求场物质大显身手的过程,所谓的“匀”即对称:在一维中为直线,二维面中的曲线为圆,三维体中的为球;对应(恒)是物质效应均衡运动的产物,是能量对物质产生效应所能影响的广度、深度与持续。比较熟知的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空间球体运动、椭圆或抛物线运动乃至双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物质空间均匀状况下的运动,严格不存在,后者是实体物质在场物质效应相互均衡不同运动的不同情况。 2013-2-25- 4--6时 22.物质空间运动与能量在空间中的物质效应:单就能量平均分配与均匀的传播:一维空间为匀速点效应传播,二维为匀速面效应传播,三维为匀速体传播,应注意:物质效应的深度与持续不能代表能量的分配大小与延续(由能量的效应特性与物质的特征共同决定)。即:一维为匀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所通过相同数目的点。二维面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单位时间所通过的面积相同。三维体中单位时间所通过的体积相同。对实体物质好理解,比如开普勒定律。由于实体物质的效应非常复杂会蒙蔽场物质能量的传播的本质。 2013-3-12-0—2时 总之我会注意您的问题,并加以认知与学习。谢谢!

物理学中的作用量是什么意思

在物理学里,作用量是一个很特别,很抽象的物理量。它表示著一个动力物理系统内在的演化趋向。虽然与微分方程方法大不相同,我们也可以用作用量来分析物理系统的运动,所得到的答案是相同的。我们只需要设定系统在两个点的状态,初始状态与最终状态。然后,经过求解作用量的极值,我们可以得到系统在两个点之间每个点的状态.历史费马于1662年发表了费马原理。这原理阐明:光传播的正确路径,所需的时间必定是极值。这原理在物理学界造成了很大的震撼。不同于牛顿运动定律的机械性,现今,一个物理系统的运动拥有了展望与目标。莱布尼茨不同意费马的理论。他认为光应该选择最容易传播的路径。他于1682年发表了他的理论:光传播的正确路径应该是阻碍最小的路径;更精确地说,阻碍与径长的乘积是最小值的路径。这理论有一个难题,如果要符合实验的结果,玻璃的阻碍必须小于空气的阻碍;但是,玻璃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玻璃的阻碍会大于空气的阻碍。莱布尼茨为此提供了一个令人百思的辩解。较大的阻碍使得光较不容易扩散;因此,光被约束在一个很窄的路径内。假若,河道变窄,水的流速会增加;同样地,光的路径变窄,所以光的速度变快了。1744年,皮埃尔·路易·莫佩尔蒂在一篇论文《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laws of Nature that had, until now, seemed incompatiable》中,发表了最小作用量原理:光选择的传播路径,作用量最小。他定义作用量为移动速度与移动距离的乘积。用这原理,他证明了费马原理:光传播的正确路径,所需的时间是极值;他也计算出光在反射与同介质传播时的正确路径。1747年,莫佩尔蒂在另一篇论文《On the laws of motion and of rest》中,应用这原理于碰撞,正确地分析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这两种碰撞不再需要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莱昂哈德·欧拉在同年发表了一篇论文《Method for finding curve shaving a minimal or maximal property or solutions to isoperimetric problems in the broadest accepted sense》;其中,他表明物体的运动遵守某种物理量极值定律,而这物理量是作用量。应用这理论,欧拉成功的计算出,当粒子受到有心力作用时,正确的抛射体运动。在此以后,许多物理学家,包括拉格朗日、哈密顿、理查德·费曼、等等,对于作用量都有很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于物理学的发展贡献甚多。概念微分方程时常被用来表述物理定律。微分方程指定出,随着极小的时间、位置、或其他变量的变化,一个物理变量如何改变。总合这些极小的改变,再加上这物理变量在某些点的已知数值或已知导数值,就能求得物理变量在任何点的数值。作用量方法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方法.它能够描述物理系统的运动,而且只需要设定物理变量在两点的数值,称为初始值与最终值。经过作用量极值的演算,我们可以得到,此变量在这两点之间任何点的数值。而且,作用量方法与微分方程方法所得到的答案完全相同。哈密顿原理阐明了这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价位的等价:描述物理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也可以用一个等价的积分方程来描述。无论是关于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单独粒子、关于经典场像电磁场或引力场,这描述都是正确的。更加地,哈密顿原理已经延伸至量子力学与量子场论了。用变分法数学语言来描述,求解一个物理系统作用量的极值(通常是最小值),可以得到这系统随时间的演化(就是说,系统怎样从一个状态演化到另外一个状态)。更广义地,系统的正确演化对于任何微扰必须是稳定的。这要求导致出描述正确演化的微分方程。量纲为能量与时间乘积的物理量。动能T与时间微元dt的乘积Tdt是作用量。广义动量与广义坐标微元的乘积对系统的总和也是作用量。在原子物理学中,普朗克常数h的量纲是作用量的量纲。力学中有两个关于作用量的原理,它们是最小作用量原理和哈密顿原理.

什么是物理学中的“最小作用量原理”?

在力学中类似于费马原理的原理到十八世纪才为人所知晓。但是最早提出这个原理差不多和费马同时,1669年莱布尼茨在意大利旅行时写了一篇研究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论文。这篇论文过了廿年之后才发表[2]。在此论文中引入了作用量(《actio formalis》)这一概念,即质量速度和路径长度的乘积。而路径长度等于速度和时间之积,因此作用量同样确定为质量,速度平方和时间的乘积,即活力乘上时间。在一封信中(但其真实性曾遭到怀疑)莱布尼茨写道,当物体运动时,作用量通常取极大或极小值。[3] 过了若干年到,1744年莫培督提出了把最小作用量作为运动和平衡的普遍规律的主张。当他写到“作用量”时是把一专门术语理解为质量,速度和物体所通过的路径的积。物体将以使其作用量为最小的方式运动;当物体的微小运动是以最小作用量为特征时物体就达到平衡状态。就十八世纪的情况来说莫培督的著作挑起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的争论。靠牛顿力学支持的、单一的、因果联系的观念此时已经被纳入反对神学教义的思想斗争的武库之中。而在力学里面,根据目的论的原则,或是至少根据被赋予目的论式原则推出力学规律的观念也表现出来了。莫培督不但赋予最小作用量原理以目的论的形式,而且还有目的论的色彩。他主张,如此合乎目的组建起来的整个自然界可以用证实了“造物主的存在和智慧”这一目的唯一原则来解释。达朗贝尔在《百科全书》中用一系列论文回答了莫培督,而伏尔泰则是用机敏的,辛辣的抨击短文回答了他。许多人都卷入到这一争论之中。追随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们嘲笑莫培督的目的的概念。欧拉总的说来是不愿意在科学问题的论文中引入宗教动机,但是这时作为一个反对自由思想的宗教卫士,在这场思想战线的斗争中,确实是以某种修正意见参加到莫培督这一方。但是,在莫培督的著作中还有不久后欧拉发表的最小作用量定律所表现出来的更深刻更完善的研究工作中的真正思想很快就撑破了本来为宗教辩护的目的论的外壳。 由于所受神学教育的原因,本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莫培督的欧拉在那时却为消除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神学色彩而作了许多工作,这也就是欧拉对最小作用原理所进行的研究是同建立变分计算联系在一起的。 在1696年,由约翰·伯努利提出并解决的最速落径问题对于变分计算的形成过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点M1和M2之间可能有无数条曲线通过。在这些曲线中有一条曲线具有以下性质:一个质点在其重力作用下从M1到M2沿着这条曲线运动时可以比沿着另外的任何一条曲线都更快地达到终点。通过M1和M2的每一条曲线都对应着连续的和连续可微的函数y=f(x)。质点在重力作用下从M1运动到M2的时间将等于某个积分T。这就需要从一切可能的函数f(x)中选择出那样一种使得积分T取最小值的函数。 在解决最速落径问题的时候,伯努利同时还指明了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其中有一个就是所谓等同问题。这个问题要求找到某一种封闭曲线,一方面曲线长度保持不变,另一方面还要使由此曲线所限制的面积取极大或极小传值。对这种情况,伯努利提出了一个原理。照这个原理来说,倘若曲线提供了极大值或极小值,那么曲线的每一个无限小的部分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这个原理没有普遍义,在许多情况之下曲线并不具有上述质。可是由于注意到伯努利提出的原理在被证实为正确时的那些条件,这就使欧拉在阐述最小作用量原理上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莫培督研究了物体所通过的所有的路径,欧拉由于注意到路径元同样可以给出作用量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他研究了这样的路径之后就在其方程中以路径元ds代替有限路径了。1697年,约翰·伯努利又推出一个求最小值的问题,即导出任意曲面上的给定两点间的最短程线问题。在解决此问题时,伯努利得到了用于确定测地线的一些主要的结果,他还建议欧拉去研究这一问题。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欧拉多次致力于变分计算领域内的工作。1744年发表了欧拉的名著《求具有极大值或极小值或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解决等周问题的方法》[4]欧拉把一篇不长的论文安置在附录工之中,这篇论《用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确定在没有阻力的介质中抛体运动的问题》,他在此论文中指出,当物体在向心力的作用下,从点A以速度v运动到点B时它将描绘出某个轨迹,该轨迹对应于积分 的极大值或极小值。 欧拉注意到由他所简单阐述的原理只是在适用于活力定律的情况下才能应用。相反,莫培督认为作用量的最小数量原理比活力定律更广泛。但是在欧拉的论文中,最小作用原理获得了比莫培督原理为普遍的特微,莫培督只是研究了有限的并且是间断的速度变化。与此相反,欧拉根据最小作用量原理可以得到轨迹的微分方程,这样一来最小作用量原理就可以用于连续运动的情况了。总之,在欧拉的工作之后,莫培督的研究只有历史上的意义,这样说并不过分。欧拉解决了一系列关于抛体运动的问题,并且使问题的条件进一步复杂,从研究均匀的重力场开始,接是高度函数的场;还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力对物体的作用等等。欧拉总的结论是在介质无阻力时最小作用原理具有普遍意义。这个原理不仅关系到单个物体,而且也关系到若干物体构成的体系。 欧拉的这种观念在比他年轻的同代人拉格朗日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把力学变成了纯粹的数学分析的学科之后,拉格朗日还把使人惊叹的数学上优雅完美的特点赋于力学。这时应该说一说这个概念的内容和意义,所谓完美就是解的普遍性。然而优雅完美的准则对数学科学而言决非最重要的,无怪乎波尔茨曼曾经说过“裁缝和鞋匠也要保持优雅完美”。就在力学中,当力学为超出力学本身范围的规律创造出一种形式化的工具的时候,在这种时期,力学的完善优美的准则曾起到特别重要的历史作用。此时由于数学上的完美性、普遍性,因而无须动用力学和几何学的概念就可以把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学分析的关系推广到一些新观象的范围里去。 还在1760——1761年的两篇研究最小作用量原理的论文中,拉格朗日就把欧拉的结果作了推广。无论欧拉对于把最小作用原理推广到多个质点之可能的见解如何,在他的著作中,这个原理还是针对一个质点来进行的。拉格朗日把这一原理推广到具有质量mi的n个质点的任意系统。这些质点彼此之间以任意方式处于和距离的任意次幂成正比的有心力的作用之下。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运动由取和式的极大或极小值条件所决定。

自行车中有哪些物理原理啊?

1、摩擦方面(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2、压强方面(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5×104Pa。(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5)自行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身体的压强。3、轮轴方面(1)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3所示。(2)自行车的脚踏板与中轴也相当于一个轮轴,实质为一个省力杠杆。(3)自行车的飞轮也相当于一个省力的轮轴。4、杠杆方面自行车的刹车把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5、惯性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6、能量转化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3)自行车的车梯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梯自动弹起。7、声学方面自行车的金属车钤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而汽笛发声是由于汽笛内的气体不断的振动而引起的。8、齿轮传动方面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设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齿轮的半径为R,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有v=ωR。二、热学知识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三、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后面都装有一个反光镜,它的设计很巧妙,组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一个立体直角,用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这叫角反射器。当有光线从任意角度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当光线射向反光镜时,会使后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间,当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无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车的司机观察到。四、电学方面在有些自行车上装有小型的发电装置,它利用摩擦转动,就像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手摇发电机一样,发出的电能供给车灯工作,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

自行车的构造及物理原理知识点

  自行车的构造及物理原理知识点    一、自行车上的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应用——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自行车也和其它车辆一样,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前进的。自行车由于自身有质量、有自重,车轮和地面都不光滑,压在路面上就会产生静摩擦力。当人骑上自行车,用力使自行车开始运动,后轮与地面产生静摩擦力,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同,所以推动自行车向前运动。    (二).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自行车为什么能停止?   制动装置(刹车)在自行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刹车不灵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自行车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制动的呢?   自行车的刹车是利用摩擦力使自行车减速和停止前进。当我们使用刹车时,刹皮与车轮间的摩擦力,使车轮停止运动或速度减小,车轮与地面见的摩擦力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强大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使自行车迅速减速(或迅速停止运动)。    (三).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自行车外胎上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自行车外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可以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自行车打滑。   急刹车时,滑动摩擦力对车辆外胎磨损十分大,若使轮子总处于滚动,而不滑动时,则可避免对车轮磨损。因此可设想在自行车上另设置一刹车备用(可金属、橡胶……),平时运动时,刹盘提起脱离地面,刹车时,将刹盘按下与地面接触,使刹盘在地面滑动,产生滑动摩擦力,使车辆迅速减速直至停止,避免自行车外胎磨损。    (四).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自行车哪些地方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自行车应当骑起来越轻松、越灵活才越好、越省力,所以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飞轮等地方,都安有钢珠。转动地方安装钢珠是为了减小摩擦力,保护零件,节省动力,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用滚动来代替滑动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并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摩擦变得更小、更省力。    二、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和车轮   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比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中轴上的脚蹬和大齿轮:组成省力轮轴,由脚蹬半径大于大齿轮半径。   自行车车把与前*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握把外的半径大于前*轴的半径。   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   常见的自行车轮的直径有559mm(22英寸)、610mm(24英寸)、660mm(26英寸)、711mm(28英寸)的。骑28寸的比24寸的车费力一些,但速度快,因为28寸车轮的半径大,轮子每转一圈走的距离长一些,故速度快;半径大使轮轴的轴半径大,故费力。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利用质量一定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的原理。当路面不平给车胎带来冲击的时候,充气内胎的压缩和恢复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减小了颠簸,既保护了自行车,也减小前进的阻力,也使人感到舒适。    三.自行车变速的道理   自行车能够前进运动,是靠人用车踩动脚蹬来提供动力,驱动后轮转动产生摩擦力而形成。而后轮的转动是通过链条把中轴、后轴上的链轮飞齿轮相连带动,两轮每个齿与各链条间的孔对应,大齿轮转过一个齿,齿轮也一定转过一个齿,绝不可能打滑。   新型变速自行车中,中轴链轮上有几个直径不同、齿数不同的齿盘,后轴飞轮有几个直径、齿数不同的齿盘,选择不同齿数的齿轮,通过链条相连带动,后轮转动的快慢就改变了,称为变速车。

酒酒精紫色卷心菜滤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额是卷心菜吗,我记得是紫甘蓝,取一些紫甘蓝,研磨,直到磨出一些汁液,加入一些乙醇(酒精),然后过滤出来,就大功告成了,遇酸与碱貌似变成绿色和红色,记不清了,以前做过这个实验

自行车的刹车闸利用了什么物理原理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种是加大压力。而这种行为则是利用了增大压力以增大摩擦力,达到让自行车停下来的目的。在深圳初一下学期的《科学》中有,你可以去看一下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

谁能够告诉我自行车的物理原理

牛顿经典力学.

当自行车两个脚踏板转到什么位置时,用力蹬下的效果告?为什么?(根据物理知识)

一、此时有所施加的力最大;二、此时力与杆垂直,力臂最大。

自行车中包含哪些物理原理

    一、力学知识  1、摩擦方面  (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  (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2、压强方面  (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  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5×104Pa。  (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  (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  (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5)自行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身体的压强。  3、轮轴方面  (1)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3所示。  (2)自行车的脚踏板与中轴也相当于一个轮轴,实质为一个省力杠杆。  (3)自行车的飞轮也相当于一个省力的轮轴。  4、杠杆方面  自行车的刹车把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5、惯性方面  (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  (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  6、能量转化方面  (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  (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  (3)自行车的车梯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梯自动弹起。  7、声学方面  自行车的金属车钤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而汽笛发声是由于汽笛内的气体不断的振动而引起的。  8、齿轮传动方面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设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 ,齿轮的半径为R,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有v = ωR。

自行车有哪些物理原理

1、摩擦方面(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2、压强方面(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5×104Pa。(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5)自行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身体的压强。3、轮轴方面(1)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3所示。(2)自行车的脚踏板与中轴也相当于一个轮轴,实质为一个省力杠杆。(3)自行车的飞轮也相当于一个省力的轮轴。4、杠杆方面自行车的刹车把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5、惯性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6、能量转化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3)自行车的车梯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梯自动弹起。7、声学方面自行车的金属车钤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而汽笛发声是由于汽笛内的气体不断的振动而引起的。8、齿轮传动方面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设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 ,齿轮的半径为R,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有v = ωR。二、热学知识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三、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后面都装有一个反光镜,它的设计很巧妙,组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一个立体直角,用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这叫角反射器。当有光线从任意角度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当光线射向反光镜时,会使后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间,当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无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车的司机观察到。四、电学方面在有些自行车上装有小型的发电装置,它利用摩擦转动,就像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手摇发电机一样,发出的电能供给车灯工作,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

自行车上有什么物理原理

1、摩擦方面(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2、压强方面(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5×104Pa.(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5)自行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身体的压强.3、轮轴方面(1)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3所示.(2)自行车的脚踏板与中轴也相当于一个轮轴,实质为一个省力杠杆.(3)自行车的飞轮也相当于一个省力的轮轴.4、杠杆方面自行车的刹车把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5、惯性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6、能量转化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3)自行车的车梯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梯自动弹起.7、声学方面自行车的金属车钤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而汽笛发声是由于汽笛内的气体不断的振动而引起的.8、齿轮传动方面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设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 ,齿轮的半径为R,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有v = ωR.二、热学知识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

骑自行车上坡前,骑车人要加快蹬几下脚踏板为什么?(物理问题)

利用惯性原理,给自行车存储能量

初中物理变速自行车的原理,用动力臂阻力臂解释,谢了

变速的原理是因为后轮采用不同尺寸的齿轮与链条啮合,从而形成不同的传动比.简单的讲 就是改变传动比例 人的力量是固定的‘ 用比较小的轮子带动大轮子省力 反之费力 开始骑的时候用比较大的后飞轮 ... 脚踏板到轴心是动力臂,链条到轴心是阻力臂(轴承中心是轴心)·~~~望采纳

关于自行车各部件的物理原理?有人可以帮助一下吗?

一.力学知识 1.摩擦方面 (1)自行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并且使用摩擦大的材料,增大摩擦力。 (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 (4)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2.简单机械 (1)自行车刹车手闸是一个省力杠杆,车后坐的载物夹也是杠杆。脚踏和中轴大齿轮组成一个省力轮轴,后轮上小齿轮和后轮组成一个费力轮轴。车把和前叉也构成省力轮轴。 (2)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相当于增加了斜面的长,可以省力,使上坡更容易。 3.运动方面 (1)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5)m/s。 (2)以树木为参照物,自行车是运动的;以树木为参照物,自行车是向后退的。 4.压强方面 (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前、后轮胎着地总面积大约为S=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600N+250N)=8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约为8.5×104Pa。 (2)自行车的车座较宽大,可以增大人与车座的接触面积,减小对人的压强,人骑座时感到舒服。 (3) 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 (4)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 (5)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5.惯性方面 (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前进,是由于它具有惯性。 (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紧急刹车,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 6.能量转化方面 (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 (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 (3)自行车的车支架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支架自动弹起。 (4)自行车在不平的路面骑行时,车坐下被压缩的弹簧产生弹力,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弹簧起到减震作用。 二、声学知识 (1)自行车的金属车铃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 (2)自行车有些部位零件松动时,骑行时引起振动发生。 三、热学知识 (1)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 (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不一会儿气筒壁就会热起来,是因为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气体内能传给筒壁,使筒壁温度升高。同时打气过程也是克服活塞和筒壁摩擦力做功过程,也使筒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四、光学知识 (1)自行车的后面都装有一个反光镜,它是由许多角反射器组成的。当有光线从任意角度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在夜间,当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无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能引起汽车司机的注意。 (2)自行车铃的金属盖是凸面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象。

自行车中包含哪些物理原理

1、摩擦方面(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2、压强方面(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5×104pa。(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5)自行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身体的压强。3、轮轴方面(1)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3所示。(2)自行车的脚踏板与中轴也相当于一个轮轴,实质为一个省力杠杆。(3)自行车的飞轮也相当于一个省力的轮轴。4、杠杆方面自行车的刹车把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5、惯性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6、能量转化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3)自行车的车梯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梯自动弹起。7、声学方面自行车的金属车钤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而汽笛发声是由于汽笛内的气体不断的振动而引起的。8、齿轮传动方面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设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齿轮的半径为r,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有v=ωr。二、热学知识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三、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后面都装有一个反光镜,它的设计很巧妙,组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一个立体直角,用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这叫角反射器。当有光线从任意角度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当光线射向反光镜时,会使后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间,当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无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车的司机观察到。四、电学方面在有些自行车上装有小型的发电装置,它利用摩擦转动,就像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手摇发电机一样,发出的电能供给车灯工作,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

请教理工科高手,物理学高手。电棍是高压低电流伤人原理。那么假有一根长铁丝,用一只手拿着,再用电棍电

要看铁丝有多长,电阻有多大了

黑光灯灭虫为何是物理防止而不是生物防治?不是利用了生物的趋光性吗?

电死的不是药死

物理电学:电棍电极不打火,缩短间距才能打火,为什么?

因为电棍电极间距过大 导致电流不能迅速通过 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火就燃不起来 缩短间距 电流通过速度变快 电流急速集中 温度马上升高 火就着了

夜间在农田旱地和林木结合处的低海拔山区如何用黑光灯捕杀害虫?白天又可以用什么物理方法来捕获并收集昆

声波、性诱捕器(物理);性引诱剂等化学剂。白天也应该可以用黑光灯吧?!只是用到那段频率而已。个人认为。http://wenku.baidu.com/view/531d1beb6294dd88d0d26bcb.html(可能有用)

黑光灯诱捕法是物理信息吗

是物理原理 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是物理防治。没有化学药物,是无污染的,是现在提倡的防虫方法。

物理涂层不粘锅原理

这个原理他其实就是用了物理学方面的一些知识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没有问题。

什么是物理不粘锅

物理不粘锅的原理和荷叶很相似你看到过荷叶吗?荷叶上面的水珠能自由滑动,不会沾在荷叶上。这是因为荷叶表面的微观结构是一根一根细毛状突起,间距大概在10-100纳米级别,水分子的尺寸在100纳米级别,所以水分子无法进入细毛结构的内部,进而能在荷叶表面自由滚动。物理不粘锅也一样,它的表面结构也有很多针状突起,尺寸间距小于或与分子尺寸相当,使得表面的食物分子不会粘锅。这种不粘锅不是通过化学方法(一般可以通过在锅子表面涂一层疏水性的物质达到使食物不粘锅的效果,但一般这种涂料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有不稳定,或者即使它很稳定,但它的生成过程不环保,比如很有名的特氟龙不粘锅,表面材料就是聚氟乙烯,极难降解,生成过程也可能破坏臭氧层),而是通过对材料表面物理结构的改变而使其产生不粘锅效果。

什么是不粘锅?什么叫物理不粘?

化学不粘就是有个涂层的,时间长了会掉的,而且多数都是被吃掉的,那些对人体毒性很大。物理不粘锅的原理和荷叶很相似,它的表面结构也有很多针状突起,尺寸间距小于或与分子尺寸相当,使得表面的食物分子不会粘锅。这种不粘锅不是通过化学方法,而是通过对材料表面物理结构的改变而使其产生不粘锅效果。物理不粘锅相对来说油烟少一点,放的油也少。凡事没有绝对的,物理不沾锅烹饪时注意使用方法,切忌开大火猛烧,否则还是会粘的。

什么是物理不粘锅 物理不粘锅的解释

1、物理不粘锅是: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涂层的不锈钢锅。不锈钢锅具没有涂层,讲究的是健康安全。 2、物理不粘是医用不锈钢通过的加热使金属表面原子产生致密层,从而达到不粘的效果。 3、物理不粘锅的原理和荷叶很相似,它的表面结构也有很多针状突起,尺寸间距小于或与分子尺寸相当,使得表面的食物分子不会粘锅。

物理不粘锅真的不沾吗

物理不粘锅是骗人的,我家买的华格仕物理不粘锅,煎条鱼都破皮了,比普通锅粘得更厉害,178元被骗了。

谁能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下“热锅冷油不粘锅”的原理

ing to have more of the

物理水管压强问题(英文)

水以恒定不变的流量通过一段连续的管子。在下图所示的较低点的压力是 P1 = 2.0^10e4Pa,管子的直径是 5cm。在高出 y = 0.3m 的另一端,压力是 P2 = 1.1^10e4,而直径是 2.5cm。(a)求较低端的流速:?m/s。(b)求较高端的流速:?m/s。(c)求通过管子的流量:?m^3/s。这里有流体力学的知识,哪位给解答一下?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利用的物理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 飞艇B. 直升飞机C. &nb...

A、飞艇升空时受到浮力和重力作用(不考虑空气阻力),浮力大于重力,气球加速上升,浮力等于重力时,匀速上升或停止在空中,浮力小于重力时,气球下降.热气球升空是利用了浮力知识;B、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在运转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于是空气产生了一个对螺旋桨的向上的压力差,这就是使直升飞机上升的力;C、热气球就是利用它们在空气中的浮力来工作的;只有当它们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才可以升空.D、由于钢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在水中,用钢铁材料制成的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小金属块的重力,所以用钢铁制成的金属块在水中会下沉;用钢铁制成的轮船是空心的,与同质量的金属块相比,在水面上轮船能够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所以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A、C、D都是利用浮力的原理,B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选B.

初中学生学到的所有物理、化学的所有公式定理

这么多内容你才给5分,没人帮你,自己上书上一点点整理吧!太抠了!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人教版2017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 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平衡力(二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没有时间关系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   (1)大小:0﹤f≦Fmax(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第九章压强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一、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称重法测量浮力: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⑵“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v物,这时v物=v排+v露。 p="">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即F浮的大小只跟ρ液、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例如: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F浮与G物的关系   ρ液与ρ物的关系   漂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上浮   F浮﹥G物   ρ液﹥ρ物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   ρ液﹤ρ物   2.应用   (1)轮船   ①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m排=m船+m满载时的货物   (2)潜水艇   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3.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①称量法:F浮=G-F拉;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④平衡法:F浮=G物(悬浮或漂浮)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二、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2)单位:焦耳(J)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2)单位:J。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香菇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到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2)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   (3)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1.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此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0;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实验中要多次试验的目的是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滑轮   1.定滑轮   (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绳子段数:“动奇定偶”。   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4.轮轴和斜面   (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f2。 p="">   (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时必须做的功。在提升物体时,W有用=Gh。   2、额外功——W额外   (1)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2)额外功的主要来源:   ①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绳重等所做的功。②克服机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总功——W总:   (1)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 W有用+ W额外。   (2)若人对机械的动力为F,则:W总=Fu2022s   4、机械效率——η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η= W有用/ W总。   (3)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②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3)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   ①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   ②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f2。> </v物,这时v物=v排+v露。>

初二物理学了哪些定律及规律?

人教新课本是学电的下册第一章 欧姆定律 电压的定义,怎样测电压,探究电压,电阻,电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 i=u/r ,公式的变形 小灯泡的电阻第二章 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 电功的定义 p=w/t p=iu 公式的变形,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第三章 磁 磁体 磁性 磁感线 电生磁 通电螺线管 电磁铁 安培定则 电磁继电器 电铃 电动机 电磁感应 发电机第四章 通信 从古到今的通信方式 电话原理 电磁波 c=波长*f 收音机原理 微波通信 光纤 互联网 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上册(记不清了)第一章 光 光 反射 折射 画图 速度 s=vt第二章 声 声波 传播过程 噪声 回声 传播速度 s=vt第三章 热 物质三态 升华 凝华 熔化 凝固 液化 汽化第四章 电 电流 电路 电流表 串联并联还有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画图把课本给你吧新课本上册http://www.pep.com.cn/wlcjcjf/index.htm新课本下册http://www.pep.com.cn/wlcjcjf/index.htm老课本上册,教师用书http://www.pep.com.cn/wlcjcjf/index.htm下册 http://www.pep.com.cn/wlcjcjf/index.htm

初二物理重点分章节整理的知识点:概念、重点实验、重点公式 苏教版的书

去买本教辅啊

初中物理:飞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果飞艇中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要如何使其下降呢?

气囊中装的一般是氦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把氦气换成空气(放气过程),就下降了

2022教育硕士考研:学科教学(物理)专业介绍?

报考2022教育学考研的小伙伴们,大家都已经开始准备了吧!现在的你们是不是感觉对考研的很多问题都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呢?为此,猎考考研教育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教育硕士考研:学科教学(物理)专业介绍”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属于教育学领域,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0451)的主要领域之一,是以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为目标。研究方向:物理实验研究和中学物理课程研究。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综合文科师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文秘、专业技术与管理等1、普通高校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2、中小学校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3、出版社、报社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4、政府单位还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就业前景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原理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 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yjs/

物理学的初步形成到现在的近代物理经过什么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1600年前,物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代表是加俐略。200年前发展为经典物理学,代表牛顿。如今发展为微观物理学,代表,爱因斯坦。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介绍

材料物理专业简介   一、新专业的设置背景   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材料技术被视为高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先导,它对于各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以新材料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为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材料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条件,特别是同为理科的“材料化学”专业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于2002年申报增设“材料物理”专业,经批准后于2003年开始招生。考虑到本科教学评估原因,目前只招收了1届2个班的本科学生,总人数约60名。材料物理专业的设置与建设,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大材料”学科专业的建设,开辟了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增添了新的专业生长点,拓展了学科专业内涵和覆盖面。   材料物理一般属于理学范畴。但结合我校现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等相关本科工学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依托材料科学方面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提出将理科的知识传授与工科的工程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专业办学理念,使传统材料工艺学与以现代物理学为基础的材料科学相融合,办出“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特色的材料物理新专业。   二、专业实力   材料化学一般属于理学范畴,国家专业目录中规定可授予学位为理学或工学学士。根据材料学院现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等相关本科工学专业的办学传统和经验,专业建设伊始,确定了“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办学理念,借鉴、移植、依托并加以创新,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材料化学新专业。2000年本专业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01年建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材料学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近年来,校、院两级在本专业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国际上最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大型仪器设备与材料制备装置,如核磁共振、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拉曼光谱系统、热分析系统、粒度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多功能金属纳米、非晶材料连续制备与非平衡凝固研究装置、气流磨与精密分级(德国进口)试验流程等20多台套。良好的硬件条件,为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目前在建的江浦校区约4000m2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将为本专业培养理工结合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大部分教师具有材料科学领域中不同专业博士学历和出国进修学习的背景,所从事的科研领域包括半导体与功能氧化物电子器件材料、固体燃料电池与储氢能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等等。近年来,在校、院两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又引进了化学、物理、微电子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经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现已拥有25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有10名,正教授、博士生导师3名,建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为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指派指导教师,签订培养责任书,明确培养目标。由学术带头人和富有教学经验的年长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开课前的指导,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规律,抓住教学过程的关键。   本专业现在的负责人是曾燕伟教授,徐玲玲副教授。   四、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数理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掌握材料各层次微观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具备材料物理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从事材料的设计、研究、生产、使用和性能改进,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或从事相关学科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以及能在材料科学更高层次进行深造的后备人才。   业务要求:1、具有宽厚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和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2、掌握材料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定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材料物理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材料物理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5、具有较高的外国语(一门)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本专业修业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结构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材料物理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了既符合本专业的基本要求又体现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办学特色的本科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   主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方程、大学物理A、物理化学B、量子力学与物质结构、理论力学与统计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B、C++语言程序设计、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材料结构与物性、电子显微学、X-射线结构衍射学、材料制备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等。   集中实践环节为40周,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机械零件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验等。   六、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要求具备以凝聚态物理学为基础的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材料工程实践知识。所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毕业后可在材料、电子、汽车、计算机、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环保等诸多涉及高新技术材料领域及交叉学科从事教学、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而且,由于良好的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基础,本专业学生适应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   七、成果与特色   教学上,组织老师认真编写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从备课、课堂教学及课余辅导答疑等环节认真执行教学大纲和计划。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既强调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注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按教学计划开出的有关课程,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教材选用和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博采众长和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国内外的优秀教材作为本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如采用《材料科学导论》等教育部推荐的21世纪教材等。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先后投入了约40万元,购置了相关实验仪器设备,结合材料科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完成了实验室的改造,基本满足了实验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实验的正常运行,实验开出率>95%。   建立稳定的学生认识和毕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了解生产企业实际的机会,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到目前为止,建立了三个条件较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一个校内金工实习基地,从而保证了教学实习的正常开展。   除了加强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还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包括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此外,通过多次组织院领导和知名教授博导与学生座谈,开展“走近教授”和“走进学生”的活动,从个人理想,到专业前景,乃至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行交流,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和困难,使学生健康成长。   八、发展规划与设想   继续加大教改力度,总结专业建设的经验教训,跟踪材料学科的发展趋势,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借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材料化学专业建设的成果,完善“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探索专业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工程实践教学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材料科学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继续深造和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的后劲。

推导下列函数的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物理)(式中各量均为独立的直接测量量)

不确定度公式很简单,关键是分量求偏导,如第一题如下1、u(V)=sqrt((pi()*D*H/2*u(D))^2+(pi()*D^2/4*u(H))^2)其他的同样即可,没有很难的偏导。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类评定: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B类评定: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A类评定是通过观测列数据求得标准偏差,继而算出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则是先估计被评定的(变)量的变化范围(±a)。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的值的分散性。它可以用于"不确定度"方式,也可以是一个标准偏差(或其给定的倍数)或给定置信度区间的半宽度。该参量常由很多分量组成,它的表达(GUM)中定义了获得不确定度的不同方法。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这个定义中的"合理",意指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做的修正,特别是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的状态下,即处于随机控制过程中。也就是说,测量是在重复性条件(见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5.14条,本文×.×条均指该规范的条款号)或复现性条件(见5.15条)下进行的。此时对同一被测量做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可按5.17条的贝塞尔公式算出,并用重复性标准〔偏〕差sr或复现性标准〔偏〕差sR表示。通常测量结果的好坏用测量误差来衡量,但是测量误差只能表现测量的短期质量。测量过程是否持续受控,测量结果是否能保持稳定一致,测量能力是否符合生产盈利的要求,就需要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衡量。测量不确定度越大,表示测量能力越差;反之,表示测量能力越强。不过,不管测量不确定度多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必须包括真值(一般用约定真值代替),否则表示测量过程已经失效。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差是一个不变值,但由于我们不能完全认知或掌握,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存在于某个区域内,而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值。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S^2=(x1-X)^2+(x2-X)/(n-1)。注:X为平均值,n为测量的次数,方差越大,其不确定度则越大;方差越小,其不确定度就越小。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的值的分散性,它可以用于"不确定度"方式,也可以是一个标准偏差(或其给定的倍数)或给定置信度区间的半宽度,该参量常由很多分量组成,它的表达(GUM)中定义了获得不确定度的不同方法。相关介绍测量不确定度越大,表示测量能力越差;反之,表示测量能力越强。不过,不管测量不确定度多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必须包括真值(一般用约定真值代替),否则表示测量过程已经失效。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

初中磁学物理实际应用极其原理。例如电磁继电器,电铃,电话听筒等等的……要写原理。

电磁继电器 :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 电磁铁、衔铁、弹簧片、触点等组成的,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构成。电磁继电器还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化控制。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 电铃:通过电磁铁得电失电,吸合释放铁锤头,敲击铃铛,产生铃声。电话听筒::第一种:电话话筒里有大量炭粒,说话时,空气振动引起碳粒按一定频率振动压缩舒张等,这样碳的电阻随说话的频率而改变,而通过其中电流随电阻改变得频率的也改变,这种频率电流传到听者听筒,引起扬声器中的电磁场按频率不断变化,由于扬声器中磁铁与磁场相互影响原因,喇叭也按此频率振动,声音也就由这种频率振动产生了。发电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电动机:电磁感应。

初中磁学物理实际应用极其原理。例如电磁继电器,电铃,电话听筒等等的……要写原理。

电磁继电器 :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 电磁铁、衔铁、弹簧片、触点等组成的,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构成。电磁继电器还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化控制。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 电铃:通过电磁铁得电失电,吸合释放铁锤头,敲击铃铛,产生铃声。电话听筒::第一种:电话话筒里有大量炭粒,说话时,空气振动引起碳粒按一定频率振动压缩舒张等,这样碳的电阻随说话的频率而改变,而通过其中电流随电阻改变得频率的也改变,这种频率电流传到听者听筒,引起扬声器中的电磁场按频率不断变化,由于扬声器中磁铁与磁场相互影响原因,喇叭也按此频率振动,声音也就由这种频率振动产生了。发电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电动机:电磁感应。

物理:电铃,电动机,听筒,扬声器这几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哪个和哪个

电动机有直流和交流。电铃,靠交流电变化。听筒和扬声器原理一样,也是靠电流变化,产生变化磁场,带动鼓膜震动。

物理:电铃,电动机,听筒,扬声器这几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哪个和哪个

电动机和扬声器都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电流产生磁场,而磁场和磁场之间会有相互作用,这两者不是一个道理。

初三物理!如图是直流电铃的原理图,说说它的原理?!谢谢

开关接通,电路有电流,电磁铁有磁性,AB被吸下,小球打一次铃,此时电路断开,电路断开后,电磁铁失去磁性,AB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电路再接通……重复这样的过程,小球就连续地打铃。

物理实验

推荐你一本书《物理的妙趣》

关于物理实验不确定度计算的问题(回答详细加分)

关于物理实验不确定度计算的问题(回答详细加分) 题目中给定的数值都是两位 故结果应保留两位 T=(36.04+—0.02)/40 +-表示偏离正常值的大小! 关于物理实验的问题--求不确定度"Z=(x-y)/(x+y)" 你给的条件太少了 假设变量x,y相互独立,且其不确定度分别为U(x),U(y),则有: U(z)={[(dz/dx)U(x)]^2+[(dz/dy)U(y)]^2}^0.5 自己慢慢算吧 问一个关于薄透镜焦距测定不确定度计算的问题。。物理大大请进。。 实验报告书上有详细的求解过程,仔细看一下应该没问题,就是有点麻烦~计算测量列的标准不确定度和算术平均值的不确定度。 4. 将测量数据以一定 关于大物实验不确定度位数问题 第一种是对的,但是在你给出不定定度是它的有效位数应该和游标卡尺的位数对齐, 游标卡尺的分度值是0.02mm,它的末位只能是0 2 4 6 8 大学物理实验题目 相对不确定度 如图第二题 求详细过程 0.5级电流表不管读数多少,误差都是量程乘以0.5%,再除以测量值就是相对误差。计算不难,我就不算了 跪求高手回答关于物理实验误差计算的问题 1.首先最重要的是对物理的定位。学习物理我认为分为俩种,一种是为了分数,一种是为了物理本身的魅力。我是属于后一种的,高一,高二的时候我能废寝忘食的学习物理,即使不是考点,不是老师所说的重点!时而做做题,又想一些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问题还保持自己的兴趣,其实物理的魅力就在于与我们生活贴近,(如问什么客车行驶后我们在车内可以感受到风?!。。。)就因为这样的心态我高一高二有了非常好的基础,现在我高中毕业想的还是选择物理方面的专业。另外一种在女生中常见的,就是为了分数。我一同学,高一高二是物理很差,而且她也不喜欢物理,但高三为了上个好大学,她不停的做习题,记习题,把物理当成文科去背记,结果她也成功了。虽然她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她也达到了她的目标。 2.次要的才是学习物理的方法。因为读到现在没个人都差不多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只是或少有些欠缺。首先我介绍第一种:学习物理不像文科那样不停记笔记听老师说就可以的,要多思考,一般老师的做法是只讲个大概,然后通过习题还查漏补缺。 以自学为主,少量需要老师点拨。做法:首先熟悉一下课本,准备一套教材讲解资料,对照思考理解,这期间最重要,理解的过程不需要去考虑是否脱离了考试大纲,你尽管大胆去想,想的过程是也一个理解的过程(重要)。最后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去问老师,或者自己有什么结论去向老师印证(重要)。当你觉得你差不多理解了这一节的知识内容,其原理,过程,结果都在脑海中回顾一变后,就可以做一些题目了,然后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 以听讲为主自学为辅。。做法:上课注意听讲,笔记不需要记多,要选择重点。有些同学笔记里面竟然还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我晕,还真以为是文科了,女生。。。!)。在写的过程要注意去想去理解,不要搞表面工作,写的好看,自我安慰,以为自己在学习。(有些女生在花了和别人同样的功夫确还是学不好的原因就在这里,只憨写笔记,练题量又少,学好才怪。)课后仍有不懂的,不要留着,不要怕尽管问老师。(像我,不管是刚学物理还是高三时刻,不管是物理差时,还是最后物理成为我的强项时,爱问这一点我一直保留,所以教过我的物理老师都是最喜欢我的,同学都以为老师是不是光在教我以个人)最好就是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自己的资料,查漏补缺。 3.其他笨方法就不说了!总之这有几个前提,一 对物理本身的兴趣或是自己心里上觉得自己要去学习渴望学习。二 问,问,问,但要注意所问的问题不要太肤浅,有种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的想法,毕竟老师也不是万能,他们也是在学习,学习上的据理抗争恰好是对老师的尊重。三 朋友 同学的重要要注意,你在的学习习惯正是在一种养成的阶段,可塑性强,容易受到旁人的干扰,不是说不要求你与不搞学习的人玩,但你要给自己定位,哪些该做,是否正确,把握尺度,其实做人也是如此。) 4.最后一点,就是不管你多么喜欢一件事,都会又乏味的阶段,学习上也存在的乏味期(这段时期你会有种厌学的心理,这一般是在学习习惯未养成的高中或大学阶段,)毕竟重复的学习也显单调。这时候,老师,和你朋友的作用就来了。我高三紧张复习的倒数第三个月就进入过这个时期,但因为物理老师很喜欢我,虽然他没和我明说,但用行动来提醒我了,如:一些有些新意的问题他主动跑过来问问的理解情况,和我讨论一些有些歧义,或难度的问题,那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朋友会过来找些题目来让我告诉他们,或是一起讨论。 我说了这麽多,你好好想想,不只学习方面的,做人也是如此。 祝你飞翔! 是不是所有物理实验报告都有不确定度的计算 不一定!比如现象类就不用写,可以计算的最好写上,这样完美,说服力强 光栅实验中钠光的不确定度计算公式,,,,,谢谢~ dsinθ=Kλ-->d=Kλ/sinθ ud=[(Kλcosθ/sinθ^2)^2(uθ)^2+(K/sinθ)^2(uλ)^2]^(1/2) uλ,uθ分别为λ和θ的不确定度 物理实验不确定度求解 第四题ac这种整数错在哪 如果是多次测量,A类、B类都有,总不确定度用合成计算。如果是单次测量,则只有B类,并且这就是总不确定度。 实验物理:计算出该圆柱体的密度及其不确定度 密度是用平均值算: 4M/π*D*D*H=4*149.10/(3.1416*3.264*3.264*5.82)=3.062g/cm^3 各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 (0.002^2+0.002^2)^(0.5)cm=0.003cm (0.001^1+0.002^2)^(0.5)cm=0.002cm (0.02^2+0.04^2)^0.5g=0.04g 合成不确定度: [4*(0.003/3.264)^2+(0.002/5.82)^2+(0.04/149.10)^2]^(1/2)

物理声学问题(架子鼓消音)

还有地板呀,本来鼓的振幅就较大,你不可能四周都贴了消音绵。

什么是物理学的钟摆原理,计算公式是什

单摆原理

欧格斯家用制氧机的原理是怎么样的呢?是物理制氧吗?

答: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机是使用沸石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在变压方式下利用分子筛对空气中氧气和氮气吸附能力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氧气和氮气的目的,产出符合医疗保健使用的高浓度氧气。在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方式下,空气经过三级过滤处理后,由大排量无油压缩机增压,冷凝器降温处理后,经控制阀进入装有沸石分子筛的吸附塔,空气中的氮气和其他气体被吸附剂选择吸附,氧气则通过吸附塔进入储氧罐,通过不断的收集氧气,最后产出高浓度的新鲜氧气。是用分子筛物理制氧,直接从空气中提取氧气。

电脑硬盘是由什么材料制造的,试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工作原理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碟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MiB)、千兆字节(GB/GiB)或百万兆字节(TB/TiB)为单位,而常见的换算式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但硬盘厂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统,就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1024换算的),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在我们买硬盘的时候说是500G的,但实际容量都比500G要小的。因为厂家是按1MB=1000KB来换算的,所以我们买新硬盘,比买时候实际用量要小点的。物理结构磁头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200MB,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每平方英寸20MB,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开始普及。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磁道的磁化方式一般由磁头迅速切换正负极改变磁道所代表的0和1。扇区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柱面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单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无论是双盘面还是单盘面,由于每个盘面都只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电脑硬盘是由什么材料制造的,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工作原理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碟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MiB)、千兆字节(GB/GiB)或百万兆字节(TB/TiB)为单位,而常见的换算式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但硬盘厂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统,就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1024换算的),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在我们买硬盘的时候说是500G的,但实际容量都比500G要小的。因为厂家是按1MB=1000KB来换算的,所以我们买新硬盘,比买时候实际用量要小点的。物理结构磁头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200MB,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每平方英寸20MB,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开始普及。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磁道的磁化方式一般由磁头迅速切换正负极改变磁道所代表的0和1。扇区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柱面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单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无论是双盘面还是单盘面,由于每个盘面都只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硬盘存储物理原理是什么

硬盘存储物理原理是指硬盘存储设备的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硬盘存储设备由磁头、磁盘、控制器和电源组成。磁头是硬盘存储设备的核心部件,它负责读写磁盘上的数据。磁盘是硬盘存储设备的主要部件,它由一个或多个磁盘片组成,每个磁盘片上都有一个磁道,磁道上有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储512字节的数据。控制器是硬盘存储设备的控制部件,它负责控制磁头的移动,以及读写磁盘上的数据。电源是硬盘存储设备的供电部件,它负责为硬盘存储设备提供电源。

各位大神,本班物理老师都没解释明白,靠你们了,最好再给我多讲几个知识点。跪谢。

一、避雷器: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避雷器通常接于带电导线与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立即动作,流过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保护设备绝缘;电压值正常后,避雷器又迅速恢复原状,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二、避雷器避雷针原理:根据静电平衡理论,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整个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所带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且曲率半径小的地方电荷密度大,而导体表面某处的电荷面密度与当地紧邻处表面外侧的电场成正比。对于导体的尖端,其曲率半径极小,因而电荷面密度极大,因此尖端邻域有极强的电场,在此极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残留的离子会发生激烈运动,并与空气分子相碰而使空气分子电离,引起气体击穿导电并发光,由此产生尖端电晕放电现象。由于尖端放电,导体上的电荷会不断流失,因而导体上的电荷就不再积累得足够多而产生火花放电,也就是尖端放电的结果,使两极间的电压不能达到火花放电的数值。若在建筑物上安装这种尖端导体,则在雷雨季节,建筑物上的尖端导体和雨中云层间连续产生尖端电晕放电,使雨中云层中的电荷与建筑物感应上来的异号电荷通过尖端导体的电晕放电中和掉,从而使建筑物不致积累过多的电荷而遭雷击,装在建筑物顶上防止雷击的尖端导体就是避雷针。避雷针就是利用尖端电晕放电来避免强烈的火花放电的原理制成的。三、避雷器的特点及作用: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阀型避雷器与氧化锌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电厂的保护,在50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四、古建筑着火古建筑群均采用纯木、砖木、土木等结构建造,可燃构件多,耐火等级低,这些木质结构,历经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质腐蚀、干燥、疏松,含水量远远低于一般自然干燥的含水量,成了全干材。同时这些建筑材料又多用油脂含量高的柏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建造,且其表层涂有大量的油漆淙料,遇火极易燃烧。同时,古建筑群纵横毗连,建筑密度大、防火间距小,外观封闭,墙高院深,台阶重叠。加之多为木结构支撑,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建筑坍塌,消防车无法靠近,造成火烧连营之势。1、防雷设施少,易造成雷击起火。2、古建筑群一般都是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或人群聚集的地方,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而且这些建筑防雷设施较少,极易引起雷电火灾。

大学物理长度的测量实验原理

大学物理长度的测量实验原理是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游标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若从背面看,游标是一个整体。主尺一般以毫米为单位,而游标上则有10、20或50个分格,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十分度游标卡尺、二十分度游标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标卡尺等。游标卡尺的组成: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副活动量爪,分别是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长度和外径。深度尺与游标尺连在一起,可以测槽和筒的深度。在形形色色的计量器具家族中,游标卡尺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高精度测量工具,它是刻线直尺的延伸和拓展,它最早起源于中国。游标卡尺注意事项:1、游标卡尺是比较精密的测量工具,要轻拿轻放,不得碰撞或跌落地下。使用时不要用来测量粗糙的物体,以免损坏量爪,避免与刃具放在一起,以免刃具划伤游标卡尺的表面,不使用时应置于干燥中性的地方,远离酸碱性物质,防止锈蚀。2、测量前应把卡尺揩干净,检查卡尺的两个测量面和测量刃口是否平直无损,把两个量爪紧密贴合时,应无明显的间隙,同时游标和主尺的零位刻线要相互对准。这个过程称为校对游标卡尺的零位。3、移动尺框时,活动要自如,不应有过松或过紧,更不能有晃动现象。用固定螺钉固定尺框时,卡尺的读数不应有所改变。在移动尺框时,不要忘记松开固定螺钉,亦不宜过松以免掉了。

数学物理,如图汉朝的游标卡尺,“拿九对十”是什么原理呢?如何计算操作?求指点

游标卡尺通常有四种最小读数:1. 10分度。最小读数值为0.1毫米(游标尺上标有10个等分刻度)2. 20分度。最小读数值为0.05毫米(游标尺上标有20个等分刻度)3. 50分度。最小读数值为0.02毫米(游标尺上标有50个等分刻度)4. 100分度。最小读数值为0.01毫米(游标尺上标有100个等分刻度游标卡尺在结构上可分为主尺和游标尺,主尺的单位刻度长度与游标尺的单位刻度长度不同。主尺上的单位刻度为1mm;而在游标尺上,不同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尺的刻度不同:50分度的游标尺的单位刻度=0.98mm(50刻度49mm),10分度的游标尺的单位刻度=0.1mm(10刻度9mm)。主尺与游标尺的刻度关系如下图示:50分度游标卡尺实物图10分度游标卡尺的刻度关系图游标卡尺的测距的原理是通过主尺与游标尺的差值来得到被测尺寸的值,其原理如下:游标卡尺测距原理图游标卡尺的刻度读数原理如下图示(以10分度游标卡尺为例):游标卡尺刻度读数原理示意图10分度游标卡尺测距读数如下图所示:10分度游标卡尺测距读数示意图鉴于游标卡尺的测距,无论是10分度、20分度,还是50分度、100分度,均是以游标尺的刻度与主尺的刻度对齐时得到被测物的读数,而10分度游标卡尺的游标尺单位刻度为0.9mm,主尺的单位刻度为1mm,这可能就是“拿九对十”说法的原因了。

sheldon的这件衣服是什么物理现象?

水波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蓝移 blue shift);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红移 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所有波动现象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费曼物理学讲义中用测不准原理来解释电子为什么绕核转动: 如果它们因为强吸引力落在原子核上,我们就能准

曼物理学讲义中用测不准原理来解释电子为什么绕核转动:如果它们因为强吸引力落在原子核上,我们就能准确地知道它们的位置,测不准原理要求它具有不确定但是很大的动量【原文写的是require that they have a very large(but uncertain) momentum】,即很大的动能,这个动能使它们离开原子核。但是测不准原理的公式是△x△p≥h/2π, 位置准确知道应该要求动量的不确定性很大而不是动量很大吧。。求解释

大学物理: 测不准原理的疑问

无法理解时人就会产生莫明的恐慌,所以要想办法找一个理由,或者假设成理想状态.

物理历史上著名的悖论

薛定谔猫是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一个佯谬(也译为悖论)。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这个装置由薛定谔所设计,所以猫便叫做薛定谔猫。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但是,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但是,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她处于一种活与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此猫是死是活。但是,也就是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描述猫的状态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坍塌到某一个本征态,即死态或者活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此猫是死是活,她将永远到处于死与活的叠加态,即通常所说的半死不活。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相违,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测不准原理: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思考。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海森伯在1927年的论文一开头就说:“如果谁想要阐明‘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短语的意义,那么他就要描述一个能够测量‘电子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短语就根本没有意义。”海森伯在谈到诸如位置与动量,或能量与时间这样一些正则共轭量的不确定关系时,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双方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玻尔的观点是测不准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海森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贯彻一致的数学推理方式,它把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了人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数学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尔则说:“完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玻尔更着重于从哲学上考虑问题。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新进展》的演讲,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测不准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双生子悖论: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对论即时间可以改变的理论不久以后,就有天才用双生子悖论进行责难.虽然这个悖论早已被证伪,但我们却可以一窥天才有悖于常理的思路.:说假设地球上出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孩子留在地球上,同时另一个孩子乘坐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当地球上的孩子长大到二十岁后飞船以相同的速度返航,当地球上的孩子四十岁的时候飞船安全的抵达到了地球.现在请问:他们双生子中谁更加年轻?假如认为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变得更慢,那么大部分人一定会认为乘坐光速离开地球的孩子更加年轻,但是,当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的时候,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飞船是静止不动的而地球以接近光速离开飞船.那么现在大部分人一定认为是地球上的孩子更加年轻!到底谁更加年轻,当然答案很容易只要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一把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告诉大家这两个孩子一样年轻!那样爱因斯坦的灵魂会不安的...麦克斯韦妖:麦克斯韦妖是在物理学中,假象的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运动的“类人妖”或功能相同的机制,是1871年由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设想的。当时麦克斯韦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与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机制。但他无法清晰地说明这种机制。他只能诙谐的假定一种“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和规则把作随机热运动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里。麦克斯韦妖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因为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们一直围绕着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直至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后,第一类永动机的神话才不攻自破。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热力学上的具体表现,它指明: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说明外界传给物质系统的能量(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和系统对外所作功的总和。它否认了能量的无中生有,所以不需要动力和燃料就能做功的第一类永动机就成了天方夜谭式的设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产生是这样的: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热和功的转化问题。于是,热力学应运而生。1798年,汤普生通过实验否定了热质的存在。德国医生、物理学家迈尔在1841?843年间提出了热与机械运动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次提出。焦耳设计了实验测定了电热当量和热功当量,用实验确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补充了迈尔的论证。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人们开始考虑热能转化为功的效率问题。这时,又有人设计这样一种机械——它可以从一个热源无限地取热从而做功。这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设想了一个既不向外做工又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通过对热和功在这个热机内两个温度不同的热源之间的简单循环(即卡诺循环)的研究,得出结论:热机必须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与热源的温差,热机效率即使在理想状态下也不可能的达到100%。即热量不能完全转化为功。1850年,克劳修斯在卡诺的基础上统一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卡诺原理,指出:一个自动运作的机器,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久,开尔文又提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用无生命的机器把物质的任何部分冷至比周围最低温度还低,从而获得机械功。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奥斯特瓦尔德则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在提出第二定律的同时,克劳修斯还提出了熵的概念S=Q/T,并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增加。但在这之后,克劳修斯错误地把孤立体系中的熵增定律扩展到了整个宇宙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热量不断地从高温转向低温,直至一个时刻不再有温差,宇宙总熵值达到极大。这时将不再会有任何力量能够使热量发生转移,此即“热寂论”。为了批驳“热寂论”,麦克斯韦设想了一个无影无形的精灵(麦克斯韦妖),它处在一个盒子中的一道闸门边,它允许速度快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一边,而允许速度慢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另一边。这样,一段时间后,盒子两边产生温差。麦克斯韦妖其实就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1877年,玻尔兹曼发现了宏观的熵与体系的热力学几率的关系S=KlnQ,其中 K为玻尔兹曼常数。1906年,能斯特提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 T→0 时,△S / O = 0 ,即“能斯特热原理”。普朗克在能斯特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统计理论指出,各种物质的完美晶体,在绝对零度时,熵为零(S 0 = 0 ),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三定律统称为热力学基本定律,从此,热力学的基础基本得以完备
 首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