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科众安 | 科学家们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我整理了科学家们近年来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doi:10.1038/s41586-019-1228-x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农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基因STING(干扰素基因的刺激子)的一小片段或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关键。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基序或能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药物,来抑制引发自身免疫性障碍的人类机体未知免疫反应。 STING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其能在人类和其它动物机体中发送免疫反应的信号,文章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LPLRT/SD的蛋白质基序,其是STING蛋白质末端附近的短链氨基酸序列,在开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抵御病毒感染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TBK1是一种与多种疾病发病相关的蛋白激酶,比如额颞叶痴呆、某些癌症和诸如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者Li表示,我们在蛋白质STING中鉴别出了一种短链序列,其能够招募并激活TBK1,从而开启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 【2】Sci Rep:重磅!一种新型药物或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有效抵御肿瘤攻击 doi:10.1038/srep25311 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庆应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通过刺激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一种用来治疗血液障碍的药物或有望帮助阻断多种类型实体瘤的生长。这种名为5-aza-CdR的药物当前被用来治疗会诱发白血病的血液障碍,其能抑制DNA甲基化,从而抑制酶类对基因组DNA进行化学修饰,诸如这样的修饰会改变控制多种关键细胞功能的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生长和生存等。 如今有些研究发现,诸如5-aza-CdR的甲基化抑制剂还能被用来治疗其它类型的癌症,这些效应或许归因于药物能再度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但其中所涉及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并不是很清楚。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Yoshimasa Saito及其同事开始通过研究阐明药物5-aza-CdR的工作原理,首先他们评估了5-aza-CdR对肠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应,结果发现,该药物能够抑制大约三分之一的肿瘤进行生长,而且接受该药物治疗的小鼠相比没有接受治疗的小鼠而言机体中肿瘤的尺寸趋于更小。 【3】Sci Immunol: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T细胞来有效抵御癌症 doi:10.1126/sciimmunol.aap9520 近日,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因抵御癌症而耗尽的T细胞的功能,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Immunology上。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烯醇化酶1(enolase 1)水平的下降对T细胞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绕过该影响给机体免疫系统“充电”。 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有时无法有效抵御癌变的肿瘤组织,因为当肿瘤浸润性的淋巴细胞(TILs)攻击肿瘤组织时常常会失去能量,疲惫的T细胞或许就无法有效杀灭癌细胞,从而就会使得肿瘤组织不断增殖,研究者认为,T细胞或许会因饥饿的肿瘤细胞夺走葡萄糖而变得“无精打采”,这项研究中,他们就找到了一种新方法来克服这种问题,从而让TILs能够有效攻击癌症。 【4】Nat Cell Biol:鉴别出帮助机体抵御癌症的特殊“染色体扫描仪”蛋白 doi:10.1038/s41556-019-0282-9 近日,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修复人类DNA严重损伤的一种新型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研究者指出,细胞中的这种特殊“扫描仪”能够决定无瑕疵的DNA修复过程是否被开启。 对于DNA的严重损伤而言有两种基本的修复系统,但仅有一种修复系统是无瑕疵的,如果该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就会增加DNA损伤后机体患癌的风险;我们都知道,BRCA基因的突变会诱发遗传性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者Anja Groth教授表示,我们阐明了细胞开启修复严重DNA损伤的“完美系统”(flawless system)的分子机制,其能够保护机体免于癌症发生。 【5】NEJM:个体化癌症疗法或帮助抵御肿瘤对靶向药物的耐受性 doi:10.1056/NEJMoa1508887 靶向作用驱动肿瘤生长的遗传突变的药物为多种严重癌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很多时候,肿瘤都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而且肿瘤经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耐药性的出现,这就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开发更有潜力的药物来克服耐药性的肿瘤,近日一项发表在NEJM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就利用多种不同的靶向疗法检测了肺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化情况,当耐受性促进第三代靶向疗法的开发时,新的突变就会恢复癌症细胞对第一代靶向疗法的反应。 Alice Shaw博士说道,对于很多使用第一代抑制剂药物复发的肿瘤患者而言,比如克里唑蒂尼,更多潜在且具有选择性的新一代抑制剂疗法或许对于治疗患者更为有效,然而对新一代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癌症经常会对并不是那么强大的抑制剂产生耐受性,而且通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对新一代抑制剂的耐药性,而对老一代的抑制剂变得敏感。 doi:10.1080/2162402X.2019.1608106 利用免疫细胞刺激身体攻击肿瘤的癌症疗法,可以通过一种增强其功能的分子得到改善。对老鼠的研究发现,改进后的疗法产生了强大的抗癌免疫反应,导致了肿瘤缩小。初步实验表明,这种分子对人体细胞有类似的作用,并可能促进癌症治疗的成功。这种被称为LL-37的分子是人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有助于杀死有害的细菌和病毒。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它还影响免疫细胞,增强它们的功能。特别是这种分子增强了特定细胞的功能,这些细胞负责启动被称为树突状细胞的靶向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已被用于癌症治疗,因为它们可以触发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肿瘤。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取患者自身细胞的样本,在实验室特殊条件下培养,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这一过程成本高昂,而且由于难以制备足够数量的树突状细胞而受阻,这些细胞具有用于治疗的正确特性。 【7】PNAS:抗肿瘤细胞如何治疗神经胶质瘤? doi:10.1073/pnas.1821442116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脑肿瘤,通常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有关。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的主要EGFR突变,称为EGFRvIII,用大约20年前由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开发的抗体mAb806进行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这种抗体如何作用于突变的EGFR,从而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该研究发表在PNAS期刊上,为癌症的新疗法铺平了道路。该工作的结果表明,与先前认为的相反,mAb806可用于治疗许多携带EGFR突变的肿瘤,而不仅仅用于特定突变。此外,科学家已经证明,即使EGFR未发生突变,也可以对其进行治疗,以使其对mAb806治疗敏感。 “这一发现奠定了抗EGFR联合治疗与抗体和激酶抑制剂的合理基础,而不是”盲目测试“它们,正如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IRB巴塞罗那分子模拟和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负责人Modesto Orozco说。以前的研究报道,mAb806识别通常隐藏的EGFR区域。在携带EGFRvIII的某些肿瘤中,已经除去了一半的受体,使得该区域变得可接近,从而允许抗体的治疗用途。研究人员现已证明,EGFR上的许多不同突变改变了受体的形状,使mAb806能够检测到这个“隐藏”区域。 【8】Nat Commun:诸如苹果和茶叶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或能保护机体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发生 doi:10.1038/s41467-019-11622-x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伊迪斯科文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苹果和茶叶)或能帮助机体有效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尤其是对于吸烟者和重度饮酒者。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3年间评估了53048名丹麦人的饮食状况,他们发现,习惯性摄入适量或大量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植物性食物和饮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人群或许并不太会因癌症或心脏病而死亡。研究者Nicola Bondonno博士说道,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的人群死亡风险较低,对于那些因吸烟及每天饮用两种以上标准酒精饮料而患慢性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而言,这种保护性效应似乎是最强的。 【9】JEM:首次直观地观察到CAR-T细胞抵御血液癌症的过程 doi:10.1084/jem.20182375 当癌症从机体免疫系统中逃逸时,我们的防御系统就会变得无能为力无法有效抵御癌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或许就能展现出一种潜在的免疫疗法,其能有效应对肿瘤,但某些患者疾病的复发往往给当前的疗法提出了巨大挑战,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CAR T细胞的精确功能,或能优化未来癌症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抵御癌症的其中一种策略基于对患者自身的T淋巴细胞进行修饰来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所表达的CD19靶点分子,从而就能有效清除癌细胞,临床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此这种疗法常常用来治疗成年和儿童血液癌症患者,但其中有些患者的癌症会复发,为了能够改善疗法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阐明了CAR T细胞的精细化工作机制。 【10】Nat Commun:肠道微生物组或能指挥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 doi:10.1038/s41467-019-09525-y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组和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能力之间的因果关联,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11种细菌,其能激活小鼠的机体免疫系统并减缓黑色素瘤的进展,此外研究者还阐明了一种未折叠蛋白反应(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的关键作用,UPR是一种能维持蛋白质稳态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人员在对免疫检查点疗法产生反应的黑色素瘤患者机体中常常能观察到UPR水平的下降,这或许就能揭示对病人分层的潜在标志物。 研究者Thomas Gajewski说道,免疫疗法能够延长很多癌症患者的寿命,通过研究患者对疗法产生反应和耐受的分子机制,我们就能够扩大因化疗而受益患者的数量。这项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微生物组和抗肿瘤免疫力之间的关联,同时揭示了UPR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对接受选择性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类。

喻景忠的研究成果

[1]“空子”与“骗子”[N].市场指南报“市场与法”,1997 .12.5[2]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思索[C].科技发展与财务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3]分期付款购销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J].湖北财税,1998.5.[4]财会制度理解的误区[N].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1998.4.[5]从“汉正街”冠名权看无形资产的共享与独占[J].计划与市场,1998.5.[6]法务会计理论与实践初探[J].财会通讯,1999.5.[7]会计统管委派制与“公司法”[J].财会通讯,1999.10.[8]企业市场法律风险与会计防范[J].计划与市场,1999.10.[9]财务会计法规制定与执行利弊浅析[J].财会通讯,2000.[10]商誉的反差[C].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11]华尔街证券丑闻启示录[J].中国高新区,2003.5.[12]非货币交易业务处理的相关问题[J].湖北财税,2003.8.[13]论政府会计的会计记账主体与报告主体[J].财务与会计,2003.10.[14]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财务风险防范[C].新经济时代的会计·财务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7.此外,在《财务与会计》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增值税征收模式转变的会计思考》等论文20余篇。其中:独撰和合著《司法会计学原理》、《经济犯罪与会计证据》、《司法会计学概论》、《中级财务会计》、《企业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会计学概论》等专著共10余本。其中:《司法会计学原理》《经济犯罪与会计证据》专著被“两高”指定专用教材,并填补国内这一学术领域空白。论文《法务会计与实践》被评为全国城市期刊论文“二等奖”。[15]主持完成了全国首部司法会计检验技术标准的制订与实践推广项目。

任辉的主要学术成果

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国家级刊物10篇,著作30部800万字。在中央电视台主讲的《会计学原理》被全国多家电视台转播;《商业财务管理学》获省优秀著作二等奖;主编的《财务会计学自学考试大纲》被列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大纲。

最近最前沿的科学成果?

谢谢

清华新成果有望解决光刻机自研难题,这是怎么回事?

大功率EUV光源的突破对于EUV光刻机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清华新成果基于SSMB的EUV光源有望实现大的平均功率,为大功率EUV光源的突破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

自建所近五十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5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39项。在遗传育种方面,先后培育出了鲁棉1号等近30个优良棉花品种(系)。其中鲁棉1号以其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在全国曾累计种植过亿亩,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7亿元,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近年来,将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在转基因抗虫育种研究方面又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短季抗虫棉鲁棉研15号至鲁棉研38号三大类型24个系列抗虫棉花新品种,先后通过了国家和(或)省级审定,这些棉花新品种均表现高产、优质、抗病、高抗棉铃虫,目前推广应用面积占全省棉花总面积的80%以上。2008年,鲁棉研15、19、21和28号同时被选为国家黄河流域4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2006~2009年,鲁棉研21号、鲁棉研28号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黄河流域主推品种。“高产稳产广适高效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选育与产业化开发”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47.9亿元。“转Bt Cry1A 基因抗虫棉品种选育和抗虫棉生产技术体系研究”2007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新增经济效益95.43亿元。“转基因抗虫棉及种子生产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棉花经济施肥的研究、抗虫棉害虫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山东省四十万亩棉花亩产皮棉100公斤大面积高产开发、山东省棉花大面积综合高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编著、合著出版棉花科技著作20余部,每年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累计发表SCI文章20多篇。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注册有“鲁棉研”、“鲁壹”商标,其中“鲁棉研”商标2006年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出版内部期刊《山东棉业》,开办有鲁棉研网站。

论文成果形式怎么写

问题一:论文的成果形式描述怎么写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问题二:论文开题报告有一项成果形式描述怎么填 以论文形式提交研究成果 问题三:毕业论文申请表的成果形式怎么写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 认真思考 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问题四:成果的形式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论文或报告 1、会议鉴定? 指由同行专家采用会议形式对科研成果作出评价。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讨论答辩才能做出评价的成果,适宜采取会议鉴定形式。 2、检测鉴定? 指由专业技术检测机构通过检验、测试性能指标等方式,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3、函审鉴定? 指同行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科研成果作出评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即可做出评价的成果,适宜采用函审鉴定形式。 问题五: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填什么 就是某种类型的毕业设计(论文) 如工程设计型和工程技术研究型的毕业论文(设计) 问题六:论文中的预期成果形式和预期目标怎么写 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u30fbu30fbu30fb u30fbu30fbu30fb 二、 1、 2、 3、 u30fbu30fbu30fb u30fbu30fbu30fb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展示成果,交流技艺,促进中外同行经济、技术交流”怎么翻成英文?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hange of skills and foreign counterparts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奈奎斯特的成果

在进行模拟/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中,当采样频率fs.max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fmax的2倍时(fs.max>=2fmax),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号中的信息,一般实际应用中保证采样频率为信号最高频率的5~10倍;采样定理又称奈奎斯特定理。要使实信号采样后能够不失真还原,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当用采样频率F对一个信号进行采样时,信号中F/2以上的频率不是消失了,而是对称的映象到了F/2以下的频带中,并且和F/2以下的原有频率成分叠加起来,这个现象叫做 “混叠”(aliasing).消除混叠的方法有两种:1.提高采样频率F,即缩小采样时间间隔.然而实际的信号处理系统不可能达到很大的采样频率,处理不了很多的数据.另外,许多信号本身可能含有全频带的频率成分,不可能将采样频率提高到无穷大.所以,通过采样频率避免混叠是有限制的.2.采用抗混叠滤波器.在采用频率F一定的前提下,通过低通滤波器滤掉高于F/2的频率成分,通过低通滤波器的信号则可避免出现频率混叠.

这次会议的成果是一些部门提出了解决危机的办法(翻译成英文)

The outcome of this meeting is the solution to the crisis sector

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工业革命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1次从英国开始第2次从美德开始

标题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首先,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几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其次,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现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食品工业:人们通过观察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农、林业方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工程测量的三种成果检核方法各在什么条件下使用

温度、气候、

杨杰的科研成果

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了多项省厅级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基金项目:(1)广东省医学科技基金,机械通气对新生儿血小板生长代谢的影响(A2003101);(2)广东省中医药局基金,川芎嗪对高氧肺损伤新生大鼠血小板生长代谢的影响(2040043); (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及意义(2007B031500009);(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及耐药细菌质粒DNA分析研究,基金编号:2010B060900057。主要参与基金项目:(1)香港科技发展局earmark grant 研究基金,Effects of oxygen-induced lung damage on megakaryocytopoiesis and platelet homeostasis in a rat model;(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PED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研究(32432);(3)广东省科技项目基金, 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2003C34217);(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救治分中心的研究(06019787);(5)中国妇幼保健中心项目:中国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成果奖励:1、《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2006年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2、《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获200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新生儿疾病防治的网络管理》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论文:1.杨杰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透明膜病21例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2):737-7382.杨杰等,高氧性肺损伤大鼠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肺组织巨核细胞数目,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398-4003.杨杰等,3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2):120-1214.杨杰等,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新生儿科杂志,1998,13(3):100-102 5. Yang J, Yang M, Fok TF etal. Effects of oxygen-induced lung damage on megakaryocytopoiesis and platelet homeostasis in a rat model.Pediatr Res. 2003 Sep;54(3):344-52.6. 杨杰,杨默;早产儿脐血中血小板生成调控因子的测定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25;7.杨杰等;转运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稳定新生儿气道作用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05(20), 12:1489;8.杨杰等;小剂量持续滴注芬太尼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镇痛作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7:427。9.杨杰,刘瑛,吴开封;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CPAP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0. 杨杰,吴婕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广东医学,2005(26),8:1148。11. 杨杰,陈运彬.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60-1862。12. 杨杰等;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早产儿转运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意义探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1:13. Yang J etal. Lung damage may induce thrombocytopenia. Platelet. Aug 2006,17(5),347-349 。

姜洪源的论著成果

本人自 1982 留校任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新型带传动理论及应用》和《微机电系统(MEMS)设计与制造》等课程。 2004 年被评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带头人。教学工作中十分注重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教学效果始终优秀,两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发表教学论文 10 余篇。已培养博士 2 人,硕士 20 余人。科研工作中,先后开展了具有高承载和低噪音性能的斜齿同步带传动的理出理论及应用研究、金属橡胶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利用功能性电刺激(FES)技术康复截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技术的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航天工艺预研项目、航空武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省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及黑龙江省产业化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对金属橡胶技术的基础理论、制备工艺、实验方法及应用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组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橡胶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目前已成为我国金属橡胶技术研究领域最具实力的研发队伍。与俄罗斯金属橡胶技术研究专家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 FES 技术研究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共同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萨玛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振动防护联合实验室,近三年来,中俄、中英专家学者成功实现互访合作研究 20 余人次,加强了我校的国际交流,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橡胶构件的应用基础研究”, 2004 年获国家基金委评定的项目完成优秀奖;承担完成的黑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 金属橡胶特种隔振器基础理论及产业化研究 ”, 2002 年获黑龙江省教委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3 年获黑龙江省科委科学技术二等奖;承担完成的航天工艺预研项目“ 金属橡胶特种隔振器及成型设备的研制 ”, 2003 年获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三等奖。近三年, 申请了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其中 7 项已获授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30 余篇。目前,中心已具有小批量制备金属橡胶产品的能力,开发研制的金属橡胶隔振器和密封件已成功替代进口产品,为国内航空航天及国防武器装备等多种型号配套,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干摩擦阻尼和黏性阻尼的多层钢板式阻尼器的研究;2、空军武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金属橡胶减振件、密封件结构设计及分析技术;3、航空航天配套应用研究项目:金属橡胶构件在空间环境下配套应用技术研究;4、哈尔滨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批量制备金属橡胶构件关键技术的研究;5、空军预先研究基金项目:航空航天及国防对金属橡胶技术的需求研究;6、黑龙江省海外学人基金项目:新型钢板式隔振器的减振机理及应用研究。 [1] Jiang Hongyuan, Xia Yuhong, Su Daizhong. ANALYSIS ON INFILT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BLE POROUS MATAL RUBBER MATERIAL AND PARAMATERS IDENTIFICATION.《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2005.03。[2] 夏宇宏,姜洪源,敖宏瑞等,圆柱形金属橡胶多孔材料流体动压性能相似性判据的确定,《机械工程学报》,2005.06[3] Xia Yuhong, Jiang Hongyuan, Hao Degang, CALCULATION OF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LAYER STEEL STRIPE VIBRATION ISOLATORS,《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2005.02[4] ] Jiang Hongyuan, Xia Yuhong, Ao Hongrui,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lifetime of Metal Rubber isolator with different vibration amplitudes,《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05.02。[5] 姜洪源,张蕊华,赵克定等,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阻尼性能的分析,《推进技术》,2005.02。[6] 姜洪源,耿建辉,敖宏瑞等,鲁棒PID控制策略在FES脚踏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仿真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02。[7] 姜洪源,,郝德刚,敖宏瑞,环形金属橡胶隔振器系统建模与实验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01。[8] 姜洪源,敖宏瑞,夏宇宏等,航空发动机用金属橡胶隔振器动静态性能的研究,《航空学报》,2004.02[9] 姜洪源,夏宇宏,敖宏瑞等,多层环形钢板阻尼器隔振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03。[10] 姜洪源,夏宇宏,敖宏瑞等,金属橡胶与弹簧组合型隔振器建模与分析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05。

什么是obe教育理念 如何利用成果导向教学

我觉得从成果出发很好,更加的会有重点啊

卜文俊的研究成果

1. Qiang Xie, Xiaoxuan Tian, Yan Qin and Wenjun Bu*, 2009. Phylogenetic Comparison of Local Length Plasticity of the Small Subunit of Nuclear rDNAs among All Hexapoda Orders and the Impact of Hyper Length Variation on Alignment.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50(2):310-316.2. Jimeng Hua, Ming Li, Pengzhi Dong, Ying Cui, Qiang Xie, Wenjun Bu*, 2008 Comparative and Phylogenomic Studies o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s of Pentatomomorpha (Insecta: Hemiptera: Heteroptera). BMC Genomics,9:610.3. Ying Tian, Weibing Zhu, Min Li, Qiang Xie, Wenjun Bu*, 2008. Influence of Data Conflict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of Major Clades in Cimicomorphan True Bugs (Insecta: Hemiptera: Heteropter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47(2):581-597.4. Qiang Xie, Ying Tian, Leyi Zheng, Wenjun Bu*, 2008. 18S rRNA Hyper-elongation and the Phylogeny of Euhemiptera (Insecta: Hemipter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47(2):463-471.5. Xue Huai-Jun, Bu Wen-Jun*,2008. Morphology of abdominal evaporatoria in larvae of some Lygaeoidea (Insecta: Hemiptera: Heteroptera): function and bearing on classification.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2(1 & 2): 35 – 58.6. Yu Xin & Bu Wenjun*, 2007. Two new species of Coenagrion Kirby, 1890, from China (Odonata: Zygoptera: Coenagrionidae). Zootaxa 1664: 55–59.7. Ke Yunling & Bu Wenjun. 2007, Female copulatory tubes and the subdivision of the genus Anthocoris (Heteroptera: Anthocoridae: Anthocorini)。 Eur. J. Entomol. 104(1):89–98.8. Li Junlan & Bu Wenjun*, 2006, Three new species of Neolethaeus Distant (Hemiptera: Lygaeoidea: Rhyparochromidae: Lethaeini) from China, with a key to the Chinese species. Zootaxa 1270: 45–56.9. Li Jun & Bu Wenjun*, 2006, On the genus Epidiplosis Felt (Diptera: Cecidomyiidae) in East Asia,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four new species. Entomol. Fennica 17: 79–86.10. Zhu Weibing & Bu Wenjun*, 2005, Revision of the genus Pseudomictis Hsiao and transfer of Pseudomictis quadrispinus to the genus Pternistria St?l (Hemiptera: Heteroptera: Coreidae: Coreinae: Mictini). Zootaxa 1103: 51–64.11. Xie Qiang, Bu Wenjun* & Zheng Leyi, 2005, The Bayesian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8S rRNA sequences from the main lineages of Trichophora (Insecta: Heteroptera: Pentatomomorph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34(2):448-451.

基因编辑最新成果「无需切割DNA也能自由替换碱基」是如何实现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经过不断的努力,实现了在碱基编辑器上直接 DNA 进行化学反应,来精准编辑基因进行自由替换

中外控制理论发展史上著名学者及其重要理论成果

经典控制理论(20世纪40-50年代) 在20世纪30到40年代,奈奎斯特、伯德、维纳等人的著作为自动控制理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次大战以后,又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在总结了以往的实践和关于反馈理论、频率响应理论并加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频率法理论。1948年又提出了根轨迹法。至此,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这种建立在频率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理论,通常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以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变换到复数域中,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以此作为基础在频率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通常是采用反馈控制,构成所谓闭环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突出的是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也难以揭示系统更为深刻的特性。当把这种理论推广到更为复杂的系统时,经典控制理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是因为它的以下几个特点所决定。1.经典控制理论只限于研究线性定常系统,即使对最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也是无法处理的;出描述方式,这就从本质上忽略了系统结构的内在特性,也不能处理输入和输出皆大于1的系统。实际上,大多数工程对象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尽管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但是,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这类系统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2.经典控制理论采用试探法设计系统。即根据经验选用合适的、简单的、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控制器,然后对系统进行分析,直至找到满意的结果为止。虽然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实用等很多优点,但是,在推理上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效果也不是最佳的,人们自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一个特定的应用课题,能否找到最佳的设计。综上所述,经典控制理论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线性定常对象,单输入单输出,完成镇定任务。即便对这些极简单的对象、对象描述及控制任务,理论上也尚不完整,从而促使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对经典理的精确化、数学化及理论化。 现代控制理论(20世纪60-70年代) 现代控制理论中首先得到透彻研究的是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对刻划控制系统本质的基本理论的建立,如可控性、可观性、实现理论、典范型、分解理论等,使控制由一类工程设计方法提高为一门新的科学。同时为满足从理论到应用,在高水平上解决很多实际中所提出控制问题的需要,促使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辩识与估计理论、卡尔曼滤波、鲁棒控制等发展为成果丰富的独立学科分支。 在50年代蓬勃兴起的航空航天技术的推动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支持下,控制理论在1960年前后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此期间,贝而曼提出寻求最优控制的动态规划法。庞特里亚金证明了极大值原理,使得最优控制理论特得到极大的发展。卡而曼系统地把状态空间法引入到系统与控制理论中来,并提出了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和新的滤波理论。这些就构成了后来被称为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起点和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以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为主要的数学工具,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法本质上是一种时域的方法,它不仅描述了系统的外部特性,而且描述和揭示了系统的内部状态和性能。它分析和综合的目标是在揭示系统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在一定意义下的最优化。它的构成带有更高的仿生特点,即不限于单纯的闭环, 2 而扩展为适应环、学习环等。较之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要广泛得多,原则上讲,它既可以是单变量的、线性的、定常的、连续的,也可以是多变量的、非线性的、时变的、离散的。 现代控制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控制对象结构的转变 控制对象结构由简单的单回路模式向多回路模式转变,即从单输入单输出向多输入多输出。它必须处理极为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控制问题。2.研究工具的转变(1)积分变换法向矩阵理论、几何方法转变,由频率法转向状态空间的研究;(2)计算机技术发展,由手工计算转向计算机计算。3.建模手段的转变 由机理建模向统计建模转变,开始采用参数估计和系统辨识的统计建模方法。现代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控制理论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依赖于工业、科学、技术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控制理论"这一名称是1960年卡尔曼的著名文章发表后出现的。而在此之前,钱学森教授在五十年代就已发表了《工程控制论》的专著,并为当时几乎所有论文以突出形式加以引用。工程控制论,从广义上看,是控制学科最具远见卓识的科学预见与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只是其一分支。现代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以下方面: 1) 其他动态系统的研究 这里可以指出的有(包括早期已有较大发展的部分学科):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随机系统、分布参数系统、大规模系统、模糊系统、机械系统以及不确定系统等。非线性系统,其基础是李亚普罗夫理论,从过去以至今后,这一最普遍的原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鲁里叶系统常时间的研究,对非线性系统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近些年来出现的微分几何及微分代数理论,为非线性系统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但非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将是旷日持久的,也是十分艰巨的。时变系统,由于数学表达的困难,特别是对"时变"有了本质的了解;"随环境而变",研究已转入"自适应系统"或"不确定系统"。大规模系统,当考虑了系统的内部信息结构时,称组成系统的各部分为"子系统",系统就被称为"大系统",这种考虑是期望用子系统及其关联的性质来对大系统的性质作出某些判断,提供较为简化的、但常常保守的分析方法。现已明确规定,今天的大系统理论完全不能构成第三代控制理论。机械系统,其模型可用拉格朗日方程表示为一2阶非线性系统。因为机械系统本身有许多特殊性质,如匹配条件及可全局线性化条件自动满足;具有关于功、能、动量、动量矩等的一些便于利用的力学性质等,故可将其表为一般非线性系统的形式来研究是不明智的,这实际上是将简单问题的研究复杂化。不确定系统,一方面是相当多的实际系统的数学描述,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为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多个学科间架起了桥梁。 2)控制任务的多样化 经典及现代控制理论的任务在于寻求(反馈)控制,使得闭环系统稳定,这就是通称的"镇定问题"。到了二十世纪,工程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控制任务,它们远远不可能用镇定来概括,必须发展新的概念、理论与方法。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车间调度控制,在工程上为FMS及CIMS,理论上出现了DEDS(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尽管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但要求完成的任务已远比镇定复杂多了。化工过程、车间、煤矿采掘面等各种工业过程要求实现的最简单的任务有:监控、预警等,远远超出镇定的范围,拟人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及车,要求实现的任务更是多种多样的,如跟踪、代替人作各种操作以及简单的装配任务等。 类似的例子在几乎每一工程技术领域中都是打量的。这一趋势是明显的,也是必然的。自动控制就是由系统来代替人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控制活动越来越多,因而控制任 3 务也会越来越复杂和困难。 3) 专业学科化的发展 因受控对象的性质千差万别,属于不同的学科,各学科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在各门学科中相对独立地发展控制理论及方法,是很自然的。事实上在学校中,很多系(从电气、电子、计算机到机械、化工、土木),社会上很多研究所,从理、工到农、医、材料、交通等,自动控制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研究的内容及解决的方法更是差异,下面是几个例子:太空飞行器上的空间机器人,具有自己的特点:多体系统、受非完整约束、自主控制、遥控、装配等等。拟人机器人,要求具有计算机视觉、触觉、声觉、自主控制、应付复杂环境(避碰、避雨及雷电)等等。机器人班组控制,要求跟踪、操作、适应复杂环境、自主控制之外,还要求能避免内力对抗、运动及力量的协调等。自主控制,要求具有失误预报、失误诊断、自修理或自重构形等能力。智能材料具有及时预报缺陷及损伤,自加强等功能。血管内的"聪明药"具有发展到可能发生阻塞部位,进行修整的能力。又如对材料进行外部施力控制作用,以达到改变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智能控制的发展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后) 从60年代起,由于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控制界学者在研究自组织、自学习控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自学习能力,开始注意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方法应用于控制系统。 从70年代初开始,傅京孙、Gloriso和Saridis等人从控制论角度进一步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控制的关系,正式提出了智能控制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控制理论的交叉,并创立了人-机交互式分级递阶智能控制的系统结构。 在70年代中期前后,已模糊集合论为基础,从模仿人的控制决策思想出发,智能控制在另一个方向——规则控制(rule-based control)上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70年代可以看作是智能控制的形成期。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危机的迅速发展以及专家系统逐渐成熟,使得智能控制和决策的研究及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并取得了一批应用成果。 应该特别指出,80年代中后期,由于神经网络的研究获得了重要进展,于是这一领域吸引了众多学科的科学家、学者。如今在控制、计算机、神经生理学等学科的密切配合下,在“智能控制论”的旗帜下,又在寻求新的合作,神经网络理论和应用研究为智能控制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进入90年代以来,智能控制的研究势头异常迅猛。1994年6月,在美国奥兰多召开了"94IEEE全球计算智能大会,将模糊系统、神经网络,进化计算三方面内容综合在一起召开,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三个新学科已成为研究智能控制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智能控制技术在国内外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己进入工程化、实用化的阶段。但作为一门新兴的理论技术,它还处在一个发展时期。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控制必将迎来它的发展新时期。总之,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为智能控制的产生提供了机遇。

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

1997年,奥地利Zeilinger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性实验验证,成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经典之作。2004年,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隐形传态距离提高到了600米。但是由于光纤信道中的损耗和退相干效应,传态的距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何大幅度地提高量子隐形传态的距离成了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该小组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对的可行性。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开始在北京八达岭与河北怀来之间架设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隐形传态,证实了量子隐形传态过程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为未来基于卫星中继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鉴定了可靠基础。除此之外,联合小组还在该研究平台上针对未来空间量子通信需求开展了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2012年8月,中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在高损耗的地面成功传输100公里,意味着在低损耗的太空传输距离将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上解决了量子通讯卫星的远距离信息传输问题。 2012年9月,维也纳大学和奥地利科学院的物理学家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态最远距离——143公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这是自1997年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一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以来,是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将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材料中什么算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技术应用?

新产品:比如研发一款新的软件产品,那么新的软件产品通过具有CNAS/CMA资质的第三软件测试机构测评出具的软件产品测试报告就能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技术应用证明材料。比如研发一台接触角测量仪(设备),接触角测量仪的测试精度高达0.001度,除了能精确测定液固的接触角角还能精确测量某些特别的物质等,这个接触角测量仪除了有硬件设备还有软件,这里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分别找相应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测试,出具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能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技术应用证明材料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规定企业申请时提交下列材料: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2. 证明企业依法成立的相关注册登记证件;3. 知识产权相关材料、科研项目立项证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等相关材料;4. 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相关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5. 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6. 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和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7. 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8. 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张琪的专业成果

陶艺作品曾获《全国第八届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优秀奖并《楚天创新设计评比》及《中南之星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项。2008年陶艺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新秀陶艺家作品展》2008年参加第43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IAC)西安2009陶艺作品入选《中国陶艺一百家》作品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陶艺作品入选《隔岸观火—2009中韩陶艺交流展》武汉美术馆2009年陶艺作品入选《湖北省第三届湖北现代陶艺展》2010年陶艺作品入选《2010中国景德镇当代国际陶艺展》2010年陶艺作品《金星》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2010年陶艺作品《MARS-1》被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收藏2010年现代陶艺论文获得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金奖2011年陶艺作品入选《二次元-宁波国际陶艺展》2011年陶艺作品入选《2011高岭国际陶艺展》2012年陶艺作品参加《Start2012-武汉青年艺术家邀请展》2012年陶艺作品入选《2012中日韩国际陶艺展》Zhang Qi :China Ceramic Industrial Association (CCIA), Hubei Pottery Art Director2001 Graduated from Hubei Academy of Fine Arts mural professionalSince 2002, Re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uth Campus Arts TeacherSince 1997, he studied under Professor Li Zhengwen study in ceramics, from 2003 onwar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essor Li Zhengwen pottery studio set up, mainly in ceramics, container shape, murals, sculptures and teaching landscape work. Ceramic works won Innovation of the Eighth ceramic design competitions, Award of Excellence and creative design competitions Chutian and South Star Art Design Competition Outstanding Awards.Pottery works in 2008 was selected Rookie Second National Exhibition of ceramic artistsIn 2008 to participate in the 43rd International Ceramics Society Conference (IAC) in Xi"an2009 ceramic works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Ceramics 100 portfolio, Sha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9 ceramic works selected for standing on the sidelines -2 009 Korean Ceramics Exhibition Wuhan Museum2009 ceramic works appeared in the Third Hubei Province Hubei Modern Ceramics ExhibitionCeramic worksin 2010was selected2010 ChinaJingdezhenInternational CeramicExhibitionof ContemporaryCeramic worksin 2010by the ChineseCeramicsMuseumPapersreceivedin 2010the Ninthmodern ceramicsceramic artand design innovations withthe NationalGoldrating

毛邓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的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诠释;成果;经验 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若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首要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移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因子带有模糊、猜测、玄想的非科学成分,又与封建宗法的、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因素混杂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现实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相融合之处,因此,一方面能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中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能够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相结合的、互动的融合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又切合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指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功能。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实践出发把握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就中国社会实践的主题和要求看,一个社会在历史过程不同阶段上社会实践主题和任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这一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交互作用中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客观形势决定的,能不能以及如何从这种复杂的关系和形势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这一主题和任务,则取决于这一社会理性力量的自觉、成熟程度。近代中国的救亡运动和革命实践主题的形成,源于那时内外交困的客观情势,但能够站在时代高度科学地分析认识中国社会,自觉地把握这一主题和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道路、和手段,从而达到理性自觉的,则是毛泽东思想。同样,中国现代社会改革与发展实践主题、任务的产生,源于“文化大革命”后客观形势和时代发展要求,但能够科学把握这种客观情势,自觉提出这一主题和任务,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道路和方法的,则是马克思主义同这种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之间内在地包含着这样的关系:中国社会实践的主题、任务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之相结合并发生融合的前提和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到现在一共产生了四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期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 1. 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极其复杂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继续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3. 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促使经济、政治、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成分、组成形式、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 4. 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总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新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都是以解决不同时代课题为使命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000字论文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幼年时期,由于我们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特别是王明“左”倾路线统治时期,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险些使中国革命陷入绝境。错误和挫折教育了党。毛泽东同志是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 正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中国特定的国情及其历史,必然要求我们走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自己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同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下,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王向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是什么?分别产生了什么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望采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事实求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方面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具有提纲携领的作用。

我国科学家在遗传育种方面的成果和利用了哪些技术原理

看网站:分子遗传育种或者:http://www.bioon.com/Index.asp绝对有你要答案!去找找下边的文献全文看看吧:遗传育种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吴敏生 王守才 戴景瑞 《作物学报》 2000 26(1)摘 要: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30、30、44、41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36.25条带,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5条带,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利用AFL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7个优良自交系聚为6群,结果表明,用AFLP标记进行玉米优势群划分与自交系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AFLP技术可以用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势群划分。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李登海 《作物杂志》 2000 (5)摘 要: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讲述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结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探索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创造出16444.35kg/hm2的夏玉米高产记录。选育出20多个被全国玉米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所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林晓怡 杨典洱 林建兴 《作物学报》 2000 26(2)摘 要:1992年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 °)与标记性状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与强优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小区(0.0066hm2)产量分别为72.0kg和78.1kg,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8.6%和28.7%。本文还讨论了带遗传标记的高产核不育两用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进一步研究ms°-plf基因的设想。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李新海 傅骏骅 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2)摘 要:利用SSR标记研究了21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6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3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3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27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为2.9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11。21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80~0.768,平均为0.627。 UUPGMA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可分为2个类群。黄早四自成1群;其余20个自交系又分为5个亚群。生产上利用的高产杂交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发现高产组合。研究发现8对具有较高多态性信息量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利用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我国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 李晚忱 荣廷昭 《玉米科学》 2000 8(2)摘 要:介绍了国外玉米遗传育种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根据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面临的艰苦任务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21世纪初的发展策略。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研究现状与技术集成 段民孝 宋同明等 《玉米科学》2001,01摘 要: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种遗传效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概述,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种高产优质玉米生产模式,有可能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山东省八九十年代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利用 宋再华 史新海 彭守华 于福新《杂粮作物》2001,2摘 要:通过对山东省1980~1999年生产上推广的37个主要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山东省八九十年代有10种杂种优势主体模式和19种子模式。其中,应用最多的主体模式为BSSS群×唐四平头群,子模式为8112亚群×唐四平头群、XL80亚群×唐四平头群和C103亚群×唐四平头群。玉米轮回选择的现状与展望 谢俊贤 《杂粮作物》2001,2摘 要: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玉米轮回选择的研究进展;扼要介绍了我国学者近年来提出的4种新的玉米轮回选择改良方法;同时对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展望。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王向东 高根来 张风琴《玉米科学》2001,01摘 要:通过对8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玉米杂交种F1的产量构成受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用特殊配合力对F1的作用大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组配与自交系改良工作中,既要兼顾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又要保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与选系模式的种质关系。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祁新 赵颖君 邬信康等《玉米科学》2001,01摘 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普通玉米4个品质性状(淀粉、油分、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GCA和SCA及其相关进行了分析。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差异较大,同一自交系不同品质性状的GCA也有差异,同一品质性状因组合不同而SCA也不一样。亲本自交系的GCA和SCA对杂种的品质性状有重要作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微软新XR研究成果:除了牵引,绞盘竟然能为VR提供力反馈模拟?

此前,青亭网曾报道过微软一项名为Torc的VR力反馈模块研究技术,它的特点是可以利用硬实的表面来提供丰富的体感反馈,当用户用两根手指在力反馈表面上移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虚拟物体的纹理和弹性,它甚至能模拟解压球的弹性触感。 而在近期微软公开的三篇VR相关论文中,也曾有一篇提到了另一种可以模拟球体等虚拟物品的力反馈技术:CapstanCrunch(前两篇参考:《不用透视功能,戴VR头显上街是什么感受》和《除了注视点渲染,眼球追踪还能做什么》)。 据悉,CapstanCrunch是微软在VR力反馈领域的另一种 探索 ,与Torc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通过坚硬的表面来提供阻力,而是利用绞盘式定向制动系统限制手指活动的原理来模拟力反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将输入力量提高40倍,并且只需要搭配低成本、低功耗的小型马达,马达并不会直接接触到外部压力。 (绞盘原本是船员用于控制绳子的一项工具,用在体感反馈装置中可模拟小型内部马达数倍的力量) CapstanCrucnh乍一看有点类似于微软此前研发的另一种体感反馈原型:CLAW,不过前者更加轻巧且低功耗,能够模拟20牛顿的力反馈,除了制动系统外,还结合了离合线弹簧来提供主动的阻力反馈。 关于原理 微软指出,CapstanCrunch提供力反馈的原理类似于柔道运动的理念,即:利用用户主动施加的力量产生的反作用力,来将马达的效率最大化。除了低功耗外,CapstanCrunch与前代技术相比,还具有低成本、稳定、安全、安静、快速等优势。 它基于独特的可线性调节的摩擦式绞盘制动系统,优势在于不需要使用大型高功率电力消耗且昂贵的致动器。 在CapstanCrunch中,力反馈是通过绞盘卷筒与绳子之间的阻力来实现的。二者之间的阻力关系可以是静止的(静止状态的绞盘),也可以是动态的(绞盘旋转),经过测试,微软科研人员找到了一种静态与动态阻力的差距和滞后最小的搭配方案(黏着-滑动细数小),这样就可以让绞盘的制动系统以线性的方式运转。 完成版CapstanCrunch原型系统采用两个串联的绞盘和Vectran线绳,与此同时还用了旋转的弹簧与两个绞盘相接,以此来生成程序可控、可塑的体感。 在CapstanCrunch力反馈系统上,还搭载了6DoF Vive追踪器,用于追踪用户手部在VR场景中的位置,并通过逆向运动学在VR中模拟人手。 前面曾提到,CapstanCrunch采用了线性制动系统,与大多数绞盘系统不同,它的线绳并不是根据卷筒来移动的,而是由人手来旋转卷筒,而线绳是固定的。同时,还有一个小型的内部致动马达会对线绳施加较小的拉力,而线绳上拉力较大的一面则固定在手柄上。 当用户想要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绞盘时(手指靠近),致动器几乎不施加拉力,而绞盘卷筒也移动更自由,没有阻力。当致动器拉力增加的时候,卷筒会更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为了增加力反馈的可塑性,科研人员将CapstanCrunch在制动绞盘上通过旋转或扭力弹簧连接了另一个绞盘,第二个绞盘的作用类似于离合器,会在合适的时间启动弹簧。 可模拟的情境 为了验证CapstanCrunch的效果,微软科研人员将它用于模仿4种不同的力反馈场景。除了模拟弹力球外,还可以用来模拟更复杂的按钮、积木、剪子等交互。 在模拟按键的时候,首先用户手指会触摸到制动系统的表面,然后顶着弹簧的阻力继续按压,接着制动系统松开,用户就会感觉到按按钮的体感,再然后按钮达到完全制动。与传统基于弹簧的力反馈系统不同,CapstanCrunch利用弹簧与制动系统结合的方式来模拟按按钮的动作。 在另一个例子中,CapstanCrunch可用于模拟拼接积木的动作,这个场景分为三个步骤实现:首先,你可以通过让两根手指靠近来将两块积木拼在一起,接着,施加压力将两块积木固定在一起,最后制动系统完全停止,意味着积木拼在一起了。 此外,CapstanCrunch也可以用于模拟用剪子剪东西的动作,通过一套离散的步骤来预估逐渐增加的力度,以此来模拟不断增加的材质杠杆长度(也就是剪东西的效果)。 总结 通过实验与调查,科研人员发现CapstanCrunch在模拟半空抓取动作的时候,比此前的CLAW方案效果好得多。二者不同的是,CLAW提供的力反馈更小,不过CapstanCrunch在制动系统没启动的时候并没有力反馈,而且可以适配较低端的致动器。 未来,科研人员将进一步降低CapstanCrunch元件的大小,并将绞盘和致动器的体积缩小到能够放入手掌大小的手柄中。甚至,还有望将力反馈的范围扩大到更多手指。此外,为了优化CapstanCrunch的触觉反馈,预计在其中安装一个接触指尖的音圈致动器,并且还会在拇指的位置加入一个触控板,用于优化手指与虚拟物体的交互。 其实,尽管CapstanCrunch采用的绞盘式力反馈方案比较少见,但是通过限制手指活动来模拟力量的方式并不是新的概念。比如,岱仕 科技 旗下的Dexmo手部外骨骼式力反馈手套也是通过向手指提供反作用力,来模拟真实物体的握感。

爱因斯坦人生后30年为什么没有发表出重要的成果?

因为他后面研究的特别困难。没有那么容易获得成果

会计学原理复习试题 答案 判断题 1、会计要素中既有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也有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好的,判断你是学不好会计的

LILY英语对于少儿的英语思维教育成果如何?

我家宝宝是在这个LILY英语里面进行的英语学习,这个还挺好,是一种新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对孩子学习效果明显

桂林市第十七中学的办学成果

中考成绩 2005-2006年两年中考考取示范性高中人数居市区中学之首。2005年中考559分以上人数达32人,居于市区普通高中之首。学校还在1998年、2003年摘得桂林市中考状元。 高考成绩 学校在2002、2003、2004年三年高考录取率分别为44.6%、60%、92%。2005-2006年两年,高考一榜上线率达94.1%、97.24%。 竞赛成绩 学校高中部曾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得二等奖,为广西争得重点大学破格录取的3个指标,实现广西零的突破。 获奖/竞赛时间 学生姓名竞赛名称获奖情况参考资料2006年12月18日邹茹欢,丁国辉,唐瑜萍,林莉,吴翠,陆宇翔,曾晖,白洁,王曦,蒋斌,蒋陈宏 全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有奖知识问答三等奖 2007年1月24日  伦桂宁广西中学生物理竞赛(高中)  一等奖   龙人珍,刘玉红二等奖周磊,张翼,刘车平 三等奖2007年2月梁植程,周谢忱,阳奕琰,谢天元,吴友泉 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广西区一等奖 蒋升阳,张晓海,蔡创丰,何昆霖,覃宇波陈适,白济榕 广西区二等奖2007年4月李成超,周恩永 桂林市中小学机器人比赛 二等奖(初中组灭火比赛) 蒋升阳,梁植程(西城中学)三等奖(初中组灭火比赛)2007年6月  李成超、周恩永 广西区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区二等奖 蒋升阳、梁植程 全区三等奖2007年7月张誉瀚,吕智翔(高中一年级)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广西赛区竞赛全区二等奖 2008年4月11至13日李本麒、张沛东广西区科技创新大赛智能机器人比赛高中组冠军(灭火项目) 蒋升阳、丁国辉高中组一等奖蒋旻昱、廖呈玮初中组冠军2008年11月蒋升阳,陆宇翔  第25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   苏超,向宇欣二等奖伍琳,朱慧敏,蒋梦璇三等奖2009年3月蒋旻昱,廖呈玮,张文韬桂林市机器人比赛 二等奖(初中组机器人灭火) 蒋升阳,丁国辉,李本麒,张沛东 第一、第二名(高中组机器人灭火),高中组机器人足球赛冠军2009年4月李本麒,张沛东,曾派,黄方强 “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智能机器人项目比赛 冠军、季军(机器人足球项目高中组) 蒋旻昱,郭鑫亚军(机器人足球项目初中组)2009年5月13日 齐海彤桂林市中小学生漫画现场大赛一等奖 2009年7月24日至8月2日 蒋升阳,李本麒 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电脑机器人竞赛高中组灭火比赛季军(二等奖) 张沛东,李本麒高中组足球比赛季军2009年9月9日 邓丽姚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广西赛区竞赛(高一年级)一等奖 蒋恺,朱克,毛俊二等奖刘志勇,李维俊,马聪,唐艺源,李峰三等奖李本麒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广西赛区竞赛(高二年级)一等奖苏超,向宇欣二等奖丁国辉,陆宇翔,刘崇辉,符远阳,阳海星,蒋楚璇,李丽芳三等奖2009年11月熊健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广西区一等奖 唐红石,曾金金,王琦方,唐琴琴,陈恒芝,蒋四平,黄亮 广西区二等奖2010年5月潘恬,黄亮,胡馨之 桂林市“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初中电子期刊一等奖 诸葛涛初中电子期刊二等奖梁馨丹,莫莉清,朱株 初中电脑绘画一等奖郑国权,廖智霖, 杨海伦,徐伟莹 初中电脑绘画二等奖张粟,黄超 高中灭火项目二等奖黄方强,刘震 高中足球项目一等奖周志霖,蒋旻昱 高中足球项目二等奖叶莉,李宗桂 高中机器人篮球一等奖2010年10月黄超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广西赛区比赛)机器人灭火项目一等奖(冠军) 张粟机器人灭火项目一等奖(亚军)周志霖,蒋旻昱机器人足球项目一等奖(亚军)叶莉,李宗桂 机器人篮球项目一等奖(亚军) 黄方强,刘震机器人篮球项目二等奖 诸葛涛,朱株,梁馨丹,莫莉清 组评比类项目三等奖2010年10月16日 李孟璟,关琰行,麻文靖 桂林市创新机器人大赛 二等奖 2010年12月27日 刘燕红桂林市首届中小学生手工制作现场比赛一等奖 张依依,黄麟清,黄明新二等奖李佳颖三等奖2011年2月陈珂星光校园·全国校园艺术周声乐类高中组特金奖 2011年3月  石国英  第四届桂林读书月演讲比赛(桂林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青春建功”演讲比赛) 个人一等奖,桂林市市团委三等奖  谭丹丹,刘宗华,刘宗辉个人二等奖 曾永平,罗遇 个人三等奖 2011年4月16日至17日 张粟桂林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 高中组灭火项目冠军 蒋旻昱,袁晨高中组足球项目冠军于杰和杨岚 高中组篮球项目冠军关琰行初中组灭火项目第四名2013年5月 王琨瑀,鲁舟广西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冠军(足球项目) 获奖/竞赛时间教师/教研组项目参赛作品获奖情况/荣誉参考资料2007年2月姚萍  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 优秀指导老师 2007年4月李本胜桂林市中小学机器人比赛 指导奖二等奖 2009年3月历史教研组-  广西2007-2008年度优秀历史教研组 2009年9月胡伟楠,邓文彦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广西赛区竞赛(高一年级) 优秀辅导员(桂林市级) 王菊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广西赛区竞赛(高二年级) 2009年11月许艳萍,姚萍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辅导奖一等奖(广西区) 2009年12月24日赵芙强2009年广西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技能展评活动广西二等奖   伍彦翀,王晓川广西三等奖,桂林市一等奖 梁大香桂林市二等奖 2010年5月姚萍,许艳 桂林市“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电脑作品辅导奖一等奖 李本胜机器人竞赛辅导奖一等奖 2010年12月陈少新,申群海 ,常梅,曹灵春-  桂林市2008~2010年度优秀数学教师 2010年12月27日龚振瑛桂林市首届中小学生手工制作现场比赛 优秀教师指导奖 桂林市第十七中学 集体奖2011年1月王毅2011年桂林市初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思想品德) 姚萍一等奖(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2011年2月陈琰星光校园·全国校园艺术周 最佳指导教师 2011年2月21日  郭永丽桂林市中学物理试题设计比赛二等奖(高中命题) 2011年3月  颜颖, 陈琰,倪子云 桂林市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会奖项 优秀音乐教师 秦夕茹学会活动积极分子音乐教研组优秀教研组赵丽,陈静第四届桂林读书月演讲比赛(桂林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青春建功”演讲比赛) 优秀指导奖 2011年4月13日秦志玲桂林市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二等奖 2011年6月2日至3日张秀桂林市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1年9月8日梁大香第二届桂林市中学地理新课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 《新课标下地理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论文一等奖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意义》优秀论文二等奖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二等奖王晓川《浅谈对学生描述能力的培养》优秀论文三等奖陈春梅《等值线图》优秀课件二等奖2012年9月黄丽英,唐萍,吴娟--桂林市英语学科优秀教师 学校先后获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国家中西部中小学网络教室示范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单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优秀实验单位,自治区绿色学校,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广西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广西“中小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和课题研究与实验”先进单位,广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自治区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学校,桂林市绿色学校,桂林市文明单位,桂林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桂林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桂林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桂林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桂林市“普实”工作先进集体,桂林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素质测评优秀学校,第二期“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研修基地,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卫生优秀学校,广西十一届民运会突出贡献奖,桂林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桂林市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学校还连续五年获桂林市“平安校园”称号。 (右侧图册来源: )

白金汉英语的办学成果

白金汉国际英语是一家拥有高效率的管理团队和专业的师资队伍的全国直营连锁英语培训机构,中心从成立之日起始终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的高层次语言培训,借鉴全球尖端英语教育系统开发的经验,以先进的学习理念、科学的学习模式、强大的师资力量、超前的服务意识成为中国英语教学的改革先锋,在高端英语培训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社会和广大英语爱好者的青睐和好评。自成立以来屡获殊荣,被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及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总评委员会授予2006年度“中国外语优秀培训机构”及“全国首批十大重点企业培训基地”称号。

张辉的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发表的主要论文:1. Hui Zhang, Huazhong Shu, Guoniu Han, Gouenou Coatrieux, Limin Luo and Jean Louis Coatrieux, Blurred Image Recognition by Legendre Moment Invariants, IEEE Transaction on Image Processing. vol. 19, no. 3, pp. 596-611, 2010.2. Hui Zhang, Huazhong Shu, Gouenou Coatrieux, Jie Zhu, Q. M. Jonathan Wu, Yue Zhang, Hongqing Zhu and Limin Luo, Affine Legendre Moment Invariants for Image Watermarking Robust to Geometric Distortions, IEEE Transaction on Image Processing. In Press.3. Huazhong Shu, Hui Zhang, Beijing Cheng, Pascal Haigron and Limin Luo, Fast Computation of Tchebichef Moments for Binary and Gray-scale Images, IEEE Transaction on Image Processing. vol. 19, no. 12, pp. 3171-3180, 2010.4. Beijing Cheng, Huazhong Shu, Hui Zhang, Gouenou Coatrieux, Limin Luo and Jean Louis Coatrieux, Combined Invariants to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 and to Blur Using Orthogonal Zernike Moments, IEEE Transaction on Image Processing. In Press.5. Hui Zhang, Huazhong Shu, Pascal Haigron, Baosong Li and Limin Luo, Construction of a complete set of orthogonal Fourier–Mellin moment invariants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vol. 28, no. 1, pp. 38-44, 2010.6. Hongqing Zhu, Min Liu, Yu Li, Huazhong Shu and Hui Zhang, Image description with nonseparable two-dimensional Charlier and Meixner mo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ress.7. Hongqing Zhu, Min Liu, Huazhong Shu, Hui Zhang and Limin Luo, The General Form for Obtaining Discrete Orthogonal Moments, IET Image Processing. vol. 4, no. 5, pp. 335-352, 2010.8. Hongqing Zhu, Min Liu, Huazhong Shu, Jing Zhang, Hui Zhang, Representation of videokeratoscopic height data using a set of discrete Tchebichef orthogonal polynom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vol. 3, no. 3, pp. 13-28, 2010.9. B.J. Chen, H.Z. Shu, H. Zhang, G. Chen, C. Toumoulin, J.L. Dillenseger, L.M. Luo, Quaternion Zernike Moments and Their RST Invariants of Color Images,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submitted.10. Hui Zhang, Xiubing Dai, Pei Sun, Hongqing Zhu, Huazhong Shu, Symmetric Image Recognition by Tchebichef Moment Invariants, 1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ICIP) 2010.11. Beijing Chen, Huazhong Shu, Hui Zhang, Gang Chen, Limin Luo, Color Image Analysis by Quaternion Zernike Moments,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ICPR), 2010.12. Hui Zhang, Zhifang Dong, Huazhong Shu, Object recognition by a complete set of pseudo-Zernike moment invariants, 3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SP), 2010.13. Hui Zhang, Xiubing Dai, Huazhong Shu, Image Registration by Blur and Rotation Invariants of Legendre Moments, Visual Communications and Image Processing (VCIP), 2010.14. Zhifang Dong, Hui Zhang, Huazhong Shu,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exact computation of Legendre moments of binary images,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2009.15. Xiubin Dai, Hui Zhang, Huazhong Shu, Limin Luo. Image Recognition by Combined Invariants of Legendre Mo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ICIA), 2010, (Oral).16. Xiubin Dai, Hui Zhang, Huazhong Shu, Limin Luo and Tianliang Liu. Blurred Image Registration by Combined Invariant of Legendre Moment and Harris-Laplace Detector. The Fourth Pacific-Rim Symposium on Image and Video Technology, 2010.

求中国最近的10项科技成果【急】

两院院士评选出的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 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 。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 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并在同期的“透视”栏目中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 7、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国家测绘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与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约3.7米。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经过近4年努力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入地”计划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9、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上。 10、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0.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产品科技成果鉴定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流程是什么?

最基本的材料包括:研制报告、技术方案报告、试验检测报告、运用(使用)报告、主要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等。流程:研制单位汇报成果研制情况(重点是关键技术和创新点)、现场测试(如果必要的话)、成果审查、形成鉴定意见。

我想找一些关于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的范文,越详细越好,谢谢大家能够给予提供!谢谢了

科技成果鉴定所需材料和文件明细一、工业应用科技成果鉴定材料 (一)1、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2、项目合同书(自行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无需提供上述文件) 3、资料目录4、研究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是对成果研究过程的工作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任务来源、立项或选题背景、研制工作的组织过程,成果的主要创新性和先进性以及成果推广应用前景。) 5、技术研究报告 (编写要求见附件2) 6、标准及质量检测报告 7、设计、工艺及质量检测文件 8、查新报告 9、应用单位证明材料10、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11、涉及污染环境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科技成果,需有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报告或证明12、行业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 13、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电子版 二、农业科技成果鉴定资料要求 1、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2、项目合同书(自行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无需提供上述文件) 3、资料目录3、研究(推广)总结报告。包括研究方法、试验数据、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等,采用技术路线有何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推广应用的范围、措施,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系统论述。 4、栽培技术规范(要点)5、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方法对比情况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7、测产验收意见或权威部门出具的实打实收报告 8、应用证明 9、查新报告10、附件:论文、专利、评价证明等 11、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电子版 三、医疗卫生科研成果鉴定资料要求 1、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 2、立项文件、项目合同书; 3、技术工作总结报告:4、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侧重社会效益); 5、科技成果查新报告;6、临床资料及推广应用证明(推广应用证明需两份以上); 7、项目组成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著、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年以上;复印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内容; 8、其它证明材料

科技成果创新报告怎么写,具体的章节格式,大纲分段

  报告编号:  科 技 查 新 报 告  项目名称:  委 托 人:  委托日期:年 月 日  查新机构(盖章):  查新完成日期:年 月 日  一、查新目的 (鉴定、立项、报奖、成果查新、新产品鉴定、专利申请等。请尽量包括属于哪一级别的项目信息)  二、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  三、查新点与查新要求  查新点:  查新要求:  通过查新证明国内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文献报道。  四、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检索词或分类号:  检索策略:  选用的数据库或检索工具:  五、检索结果  根据此委托课题研究内容和查新要求,利用检索策略CS1*,在以上*个中文数据库、*个搜索引擎中检索中文文献中有关****的文献情况(详见附件一),文献结果按****分述如下:  1. 利用检索策略CS1,检索中文文献中有关的文献报道。(文献检索结果为零时一定要扩检,应区分密切相关与一般相关文献,并尽量提供密切相关文献全文)*****相关文献题录及摘要如下:  六、查新结论  查新员(签字): 查新员职称:  审核员(签字): 审核员职称:  (科技查新专用章)  年 月 日  七、查新员、审核员声明  (1) 报告中陈述的事实是真实和准确的。  (2) 我们按照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查新、文献分析和审核,并做出上述查新结论。  (3) 我们获取的报酬和本报告中的分析、意见和结论无关,也与本报告的使用无关。  查新员(签字): 审核员(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八、附件清单  相关中文文献题录(见附件一)  密切相关文献全文(见附件***)  九、备注

做科技成果鉴定书要提供哪些文件材料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提交的必备资料:(1)计划任务书或技术合同书。(2)研制工作总结。(3)技术或研究报告[内容包括:①立项依据及国内外技术背景;②技术特征、主要技术指标及创新点;③与国内外同类典型产品技术性能的比较;④解决关键技术的具体措施和技术方案;⑤技术成熟程度;⑥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⑦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⑧存在的问题等]。(4)查新报告。(5)应用情况报告。(6)应用前景分析预测报告。(7)检测、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8)论文(医卫)。(9)鉴定委员会人员建议名单。(10)视项目情况,还需提交的资料有:①国内外同类技术的背景材料和对比报告;②质量与标准;③设计与工艺图表;④环保与劳动安全保护分析报告;⑤应用效益证明;⑥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具备的其他材料。

科技成果,新产品鉴定的查新检索报告怎么写?求模版…

报告编号:科 技 查 新 报 告 项目名称: 委 托 人: 委托日期:年 月 日 查新机构(盖章): 查新完成日期:年 月 日 一、查新目的 (鉴定、立项、报奖、成果查新、新产品鉴定、专利申请等。请尽量包括属于哪一级别的项目信息) 二、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三、查新点与查新要求查新点:查新要求:通过查新证明国内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文献报道。四、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检索词或分类号:检索策略:选用的数据库或检索工具:五、检索结果根据此委托课题研究内容和查新要求,利用检索策略CS1*,在以上*个中文数据库、*个搜索引擎中检索中文文献中有关****的文献情况(详见附件一),文献结果按****分述如下:1. 利用检索策略CS1,检索中文文献中有关的文献报道。(文献检索结果为零时一定要扩检,应区分密切相关与一般相关文献,并尽量提供密切相关文献全文)*****相关文献题录及摘要如下:六、查新结论查新员(签字): 查新员职称: 审核员(签字): 审核员职称: (科技查新专用章) 年 月 日七、查新员、审核员声明(1) 报告中陈述的事实是真实和准确的。(2) 我们按照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查新、文献分析和审核,并做出上述查新结论。(3) 我们获取的报酬和本报告中的分析、意见和结论无关,也与本报告的使用无关。 查新员(签字): 审核员(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八、附件清单相关中文文献题录(见附件一)密切相关文献全文(见附件***)九、备注

已经成功申请了专利的技术成果,还有需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嘛?还需要科技查新报告嘛?

这要看你申请的是什么专利。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不需要做实质性审查,只要形式要件满足了就能授予专利。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可能并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即便是发明专利,被专利无效申请而确认不具备新颖性的专利也很多。因此,有了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并不必然不被查新报告所覆盖。 纵横法律网-海南惠海律师事务所-陶虹律师

科研成果常用词汇

分类: 教育/科学 >> 外语学习 问题描述: 科研成果常用词汇 解析: 科研成果常用词汇- - 英汉对照,专业词汇。 cientific achievements 科研成果publications 发表作品 daily 日报 evening news 晚报 periodical 期刊 magazine 杂志 monthly 月刊 weekly 周刊 bimonthly 双月刊,半月刊 yearlybook 年鉴,年刊 biweekly 双周刊,半周刊 journal 学刊,学报 issue (报刊)期号 be published 出版 be carried 登载 publishing house 出版社 press 出版社 invention 发明 innovation 革新 patent 专利 -- 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计算机图形学puter graphics 金工实习 metalworking practice 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theory &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计算力学 putational mechanics 机械原理 principle of mechanics 互换性技术测量 exchangeabilit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金属工艺学 metal technics —————————————————————— 数字电路 digital circuit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basis mechanic engineering control 专业英语 specialty english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机械设计 mechanical designing —————————————————————— 微机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microputer 机电传动控制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ran *** ission control 机械制造基础 fundamental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in mechanical design 生产实习 production practice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engineering testing & signal processing CAD/CAM CAD/CAM 微机控制系统 control system of microputer —————————————————————— 机制工艺学 mechanical technology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专业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major —————————————————————— 运筹学 option research 宏观经济学 macro 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 micro economics 生产管理 produc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管理学 management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计算机图形学 puter graphics 计算机网络 puter neork 软件工程 sofare engineering 辨证唯物主义 dialectical materiali ***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科学社会主义 scientific sociali *** 财务会计 finanacial accountancy 机械零件 : mechanical parts (ponents) 机械原理 : mechanical principle 传 热 学 : heat-transfer theory 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电子线路实验Experiment in Electronical Circuitry or (Experiment in Electronical Circuit) or (Experiment in Electronics) 电路实验 Experiment in Circuitry or (Experiment in Circuit)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Inter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科技英语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English or Scientific English 电机与电器 or Electrical Engine and Appliance

省精品课程属于科研成果吗

省精品课程属于科研成果。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省级精品课程,是指省级建设的精品课程,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选审批确定的精品课程,也是科教人员日积月累的成果。

OECD 发布的关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全部 15 项产出成果。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产出成果的有( )。

【答案】:B选项 B,《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不在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 15 项成果范围之内

OECD发布的关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全部15项产出成果。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产出成果的是( )。

【答案】: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4年7月发布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新版习题,考前押题,, 不属于关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全部15项产出成果。

OECD发布的关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全部15项产出成果。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产出成果的是( )。

【答案】: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4年7月发布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新版习题,考前押题,, 不属于关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全部15项产出成果。

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民族经济学诞生以来,研究成果丰硕。1994~2002年国内主要学术期刊发表的民族经济方面的论文(包括同西部多民族省区经济有关的论文)累计约6200多篇;在国家图书馆数据库中 , 1980—2002年国内公开出版的研究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地区经济的学术著作约168部。民族经济学学科极为重视专业性教育,大力培养各级各类民族经济人才。已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约 30所高校中形成了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民族经济学》课程,已经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本科民族学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民族经济学是重庆三峡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也是重庆市在建精品课程。《民族经济学》课程于2002年以来,作为民族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分别于2002年9月,2003年9月,2004年9月,2005年9月向本科学生开设。2002年民族经济学被列为民族学专业的核心课程,2003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案。2004年再次对教学大纲和教案进行修订, 2005年获准学校批准编写《民族经济学简明教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测绘成果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百零五项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

一、《北京市测绘成果管理实施办法》  删去第十一条第一项。  第二项中的“处责任单位1000元罚款”改为“处责任单位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二、《北京市执行国务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实施办法》  1、删去第五条第一款中的“情节严重者并可处以罚款”。  删去第三款、第四款。  2、删去第六条。三、《北京市环境噪声管理暂行办法》  1、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北京市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夜间时间为晚二十二时至晨六时之间的期间。”  2、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对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实行超标收费。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第二十八条修改为:“噪声超标收费由环境保护部门按月征收。收费手续参照《北京市执行国务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实施办法》执行。”  4、第二十九条修改为:“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筑施工单位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进行夜间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  “(二)经营性的文化娱乐场所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三)限期治理的单位,未按期完成或者拒不执行的;  “(四)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噪声超过标准的。”  5、第三十条修改为:“罚款五千元以下的,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决定;罚款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罚款三万元以下的,也可由市环境保护局决定。”  6、第三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规定者,由公安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7、删去第三十二条。四、《北京市贯彻实施〈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1、删去第三条中的“凡无正当理由不按期登记的,逾期每满一个月,处以相当房屋所值千分之五的罚款。”  2、删去第四条第二款、第六条第三款。  3、删去第十条中的“未经批准,擅自购买或变相购买的,处买方以房价一倍、卖方以房价百分之五十的罚款;擅自租用或变相租用的,处承租人以年租金额一倍、出租人以年租金额百分之五十的罚款。其购、租关系是否成立,由上述审批机关视具体情节决定。”  4、删去第十四条。五、《北京市乡镇、街道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1、第六条增加第二款:“已建成的电镀、制革、造纸、漂染等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限期达到国家或本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要求。”  2、第十六条修改为:“乡街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违反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者,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删去第十八条。六、《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1、第三条修改为:“本市工程总包企业和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必须持有国家或者本市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  “中央各部门、军队系统、外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外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参加投标,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2、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可按照群体工程、单体工程和专业工程进行。”  3、第二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建委视情节和后果作如下处理:  “(一)应当招标发包而不进行招标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二)在开标前泄露标底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三)投标单位在投标过程中伪造、涂改、出借、转让、出卖有关图章、证照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四)投标单位互相串通,哄抬标价,扰乱招标投标秩序或者有前项所列行为的,责令投标单位退出投标,取消其1年的参加施工投标资格。”

上海市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成果应用展望

何中发 夏晨(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摘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等关系密切的基础性调查工作。上海市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地球化学元素可分为均匀分布型、相对分异常型、分异型、强分异型、极强分异常型,同时主城区、新建城区、烟尘工业区、城郊蔬菜种植区表现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地球化学资料在住宅建设生态、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面应用的展望。关键词:上海市;环境地球化学;成果应用环境地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天然和人为释放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与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是以化学元素在自然界循环为主线,强调自然环境现象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规律。环境地球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在于及时地研究现代环境的化学变化过程及其趋势,在地球化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组成人类环境的各个系统的地球化学性质[1~5]。目前很多大型城市地区都面临一定的环境地球化学问题。比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下降,城市大气中颗粒悬浮物的增加,城市土壤污染、侵蚀、酸化和硬化以及土壤生物和植被退化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直接危及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安全[6~10]。为了摸清上海市环境地球化学的现状特征,2005年9月上海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正式启动。在上海市开展环境地球化学工作面临着如何在城市地区更好的采集样品的难题,同时如何使研究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上海市的城市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上海市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然后就如何服务于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提出一定的应用设想。1 研究区概况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太湖平原东侧。其南靠杭州湾,东濒东海,北枕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捷。陆地面积6340km2,包括长江水面及沿海沿江滩涂在内,总面积7823km2。上海地区主体部分是三角洲平原,相对高差3~4m。但依地貌形态及其成因,又可划分位西部湖沼平原、北部沿江平原、东部滨海平原、长江口沙岛平原。在西南部湖沼平原区和杭州湾一带,有局部星散残丘保留,多数海拔50~70m。陆域地区最高为天马山,海拔高度97m。2 样品采集与测试2.1 样品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样密度1个点/km2,中心城区可适当加密取样,采集深度为0~20cm,4km2分析一个组合样。深层土壤样品:采样密度1个点/4km2,规定采样深度为200cm以下,16km2分析一个组合样。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采样密度1个点/4km2,在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适当加密取样,采集深度为0~20cm。样品不进行组合。湖泊深层沉积物样品:采样密度1个点/16km2,规定采样深度为1.5m,对于沉积物小于1.5m的地方,以采集深层湖积物最底部样品为主。样品不进行组合。地表水:非城区采样密度1个点/16km2,在黄浦江、苏州河等水系的上、中和下游分别布设1~2个采样点。浅层地下水:1个点/16km2。2.2 样品分析测试土壤和湖泊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分析测试项目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定的有关土壤样品52元素(全量)及有机碳和pH值共计54项指标。水体样品分析测试:除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定的21项必测项目外,针对上海市实际情况又选测了10项别的指标,共计31项指标。3 上海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3.1 表层土壤元素总体区域分布特征土壤表层元素分布总体受区域地质母质环境、土壤表层发生层、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污染以及自身化学性质等复杂因素制约,表现出区域上显著的变异特征。上海地区受自身特殊的环境要素制约,显示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地球化学变异特征。对其按照区域变异特性分解,大体划分出以下5种类型。3.1.1 均匀分布类型变异系数(CV)≤25%,包括砷、硼、钡、铍、铈、钴、氟、镓、锗、镧、锂、锰、铌、镍、铷、钪、锶、钍、钛、铊、铀、钒、钇、锆、硅、铁、铝、钠、钾、镁等30种元素,区域内基本表现出均匀分布,含量变差不大。直方图统计,这些元素中多数元素含量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含量区间窄小,变差不大。这些元素的分布主要受自然地质背景影响,与城市化的进程关系不密切。3.1.2 相对分异型25%<CV值≤50%,包括溴、碘、氮、磷、钙、碳和有机质。这些组分,表现出在全区土壤表层较弱的分异特征,含量有不大的变化范围。含量统计直方图显示,本组元素多数呈对数正态分布,其中基本呈标准。这些元素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与土壤类型有非常好的吻合关系。其中溴和碘的高含量地区主要分布沿海地带,氮、磷、钙的高含量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西南部的湖沼相沉积地区,碳和有机质的高含量地区主要分布在农业开发强度大的松江、青浦和金山等地方。3.1.3 分异型50%<CV值≤75%,仅包括铋、铬、铜、硫四元素。统计显示,铬虽属该类,但分异程度并非很高。全区直方图上,铋、铜表现为二重母体分布的型式,表现为原始分布上有着两种不同的分布区,即原生背景场和城市人类活动扰动叠加场。其中铋、铬的高含量地区主要分布在吴淞工业区,铜的高含量地区主要分布在沿黄浦江的一些大型造船基地附近,而硫的高含量地区则主要分布在老居民区比较集中的地方,如黄浦、杨浦等地方。3.1.4 强分异型75%<CV值≤100%,仅包括硒、钨、锌等三元素。显示出这些元素更强的区域变异,含量具更大的变差。全区直方图上,硒、钨基本显示为对数正态分布,带有较强的左偏性质,锌则显示为二重母体分布。硒的高含量地区与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有比较好的吻合关系,钨的高含量地区主要分布在桃浦、吴淞等工业化开展早的地方,锌的高含量地区主要分布在吴淞、上钢三厂等地方。3.1.5 极强分异型CV值>100%,包括银、金、镉、氯、汞、钼、铅、锑、锡等九元素。直方图上,九元素基本表现为二重母体分布,其一母体反映为土体内上述元素的基本分布特征,另一母体为异常母体,反映为区内的人类活动扰动作用的叠加特征。这些元素分异分布类型与城市建设开发强度的高低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汞、镉和铅的高含量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等城市化相对高的地方。3.2 上海市主要生态区土壤环境现状总的看,上海地区土壤受人为扰动比较重,本文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全市共划分出11个类别的生态区,并依据地球化学数据全数据的分区进行了统计,获得了各生态区土壤现状情况的基础资料,其中将主要的生态区分述如下:3.2.1 中心城区这里指的是上海老城区,范围限在黄埔、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等区上世纪80年代前的居民密集区,面积260km2。总体上,老城区表层土壤显示出大量元素富集,按富集系数(K大于1.5)和变异系数选取有:铋、汞、镉、硒、锌、银、锡、铬、金、磷、硫、铅、碳、有机炭、铜、钼、钨、氟、锑、铈、氯及磷、氮等。以上组分在中心城区的富集特点,一是形成的异常组合元素最多;二是多数元素含量达到最高;三是主要富集元素均形成面状分布;四是形成因素复杂。3.2.2 新建城区指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改革开放来新发展的城区,面积312km2。本次调查,新城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布的比较复杂,元素地域性变化较大。据统计,本类区富集元素包括银、金、铋、镉、氯、铜、汞、碘、钼、铅、硫、锑、硒、锡、钨、锌等15种元素,其中富集度最大的元素为镉、汞、金、汞、锡、碘等。镉的富集度高,K值达2.65;变异系数大,CV值达442.41%;区内有全区首高的高达20000μg/g;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老厂区固体污染物所致。其次为钼,属于一种强烈的不均匀分布,变异系数CV值122.5%,最高值量9.64μg/g。总体看,本类生态区处在老城区外围,土壤污染态势相对于老城区具有递降态势。3.2.3 烟尘工业区本次调查,将宝钢、上钢一厂、上钢三厂的烟尘工业独立划出,借以调查工业烟尘对附近土壤的的质量的影响效应。总计划出面积160km2,除厂区外,也包括厂区附近烟尘集中沉降的大概范围,排放物不仅仅是降尘,还有工厂排放的固体排放物、污水等。由本次调查,烟尘工业区土壤受人为污染影响程度仅仅弱于上海中心城区,从污染强度和元素组合两方面评定,排在第二位。据资料统计结果,本类生态区受污染的元素有:银、金、铋、镉、铬、铜、汞、锰、钼、铅、锑、锡、钨、锌、铁、钛、镍、锗、钙、钡等,非金属元素砷、氯、氟、碘、磷、硫、硒、碳、有机质等,共计29项指标,比中心城区多出8项。具有特征性的是类如钙、钡、锶、氟等在其他环境下表现平稳,在此类生态区也出现了高量分布。该生态区的第二个特征是:银、金、镉、汞、钼、铅、锡、钨、锌等元素均达区域背景的2倍以上,且呈总体较高。分析认为,这种特征是由于该类工业区固体排放物、污水系统污染是一方面,长期的工厂粉尘和烟尘飘落对周围的均一性污染可能是更重要的方面。3.2.4 城郊老蔬菜地主要为城近郊环城的老蔬菜地,面积312km2。《上海土壤》将这部分土壤定为菜园灰潮土,是长期种植蔬菜,土壤耕作活动强烈,施肥、灌水频繁,土壤肥力高的一种土壤。但也因不当施肥灌溉和农药喷洒,致使土壤污染严重。本次调查显示区内银、金、铋、镉、铬、铜、汞、氟、碘、锰、钼、磷、铅、硫、锑、锡、硒、锶、钨、锌、钙、碳和有机质含量偏高,其中银、金、汞、钼、铅、硫、锑、锡、硒、钨、锌都在区域背景值的2倍以上,镉接近于2倍。且除银显示为极强变异外,这些偏高量分布元素(组分)变异并不强烈,只达到相对分异~分异~强分异程度,说明老菜地遭受了较均匀的偏高扰动量,但总体又比中心城区、烟尘工业区偏低。迄今,按照土壤环境指标标准,以汞、镉、铅、铜的分级临界值计,本类区土壤几乎全部属二类土壤,少量三类土壤。3.3 上海市城市土壤中一些重要无机、有机指标相关性研究城市土壤中的各个指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对上海市城市地区表层土壤中的一些重要无机、有机指标进行研究,这些指标为:pH值、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含量、含水量、As、Cd、Cr、Cu、Hg、Mn、Nb、P、Pb、S、Sb、Se、Sn、Zn、HCH、DDT、PAHs等,研究结果如下:(1)在HCH、DDT、PAHs等有机污染物中,HCH异构体之间、DDT衍生物之间、PAHs分量之间大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As、Cd、Cr、Cu、Hg、Mn、Nb、P、Pb、S、Sb、Se、Sn、Zn中Hg、Nb与其他元素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As、Cd、Pb与Cr、Cu、Mn、S、Sb、Se、Zn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有机碳、有机质、S与大多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H值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相关关系不明显;pH值与有机质、有机碳具有负的相关关系;含水量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pH值等指标不具有相关关系。(4)苯并[a]芘和PAHs与有机质、有机碳、P、Se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苯并[a]芘、PAHs、HCH、DDT等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间相关性不明显。4 上海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展望上海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所覆盖的区域面积广泛,涉及的环境介质相对比较全面,测试分析的指标比较系统,应用领域非常宽广。在这里只针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及土地规划方面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4.1 住宅建设生态指标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近年来国外流行的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以不触动环境基本生态平衡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生态住宅建筑。它除对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绿化面积、生活垃圾处理、环境噪声等有较高要求外,对居住区的土壤环境也有较高的质量限制条件。结合上海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提出适合上海市的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可从土壤的放射性水平、土壤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含量水平等3个方面来考虑,选出具体的指标,确定具体某个指标的分级标准,最后综合制定出人居环境土壤质量标准体系。4.2 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就是按照土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土地规划,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使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比例关系协调,增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丰收。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的总体目标:土地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土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和挖掘已经获得的全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信息,为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5 结束语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全局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可为研究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居民健康、土地资源利用等问题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第一手素材[12]。如何充分发掘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中蕴涵的生态地质环境信息,使之更好的服务地方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是摆在相关地学科技人员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3]。另外全国各省市地区环境差异巨大,如何在服务于地方城市建设上体现当地的特色也是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参考文献[1]张辉,马东升.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的联系与区别.环境化学,2000,19(2):190~192[2]涂光炽等.地球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26~358[3]戎秋涛,翁焕新等.环境地球化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30[4]李天杰.土壤环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0~34[5]杨忠芳,朱立等.现代环境地球化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21[6] Paterson E, Sanka M and Clark L. Urban soil sa spollutantsinks-a case study form Aberdeen, Scotland. Applied Geochemistry,1996, 11:129~131[7] Lu Ying(卢瑛),Gong Zitong(龚子同)and Zhang Ganlin(张甘霖).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soils. Soil andEnvironmental Sciences(土壤与环境),2002, 11(2):206~209[8] Zhang Jiasi(章家思)and Xu Qi(徐琪). The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oil and its protection. Soil(土壤),1997(4):189~193[9] Tang Hongxiao(汤鸿霄). Environmental nano-pollutants and their micro-interfacial processes in the aquaticpaticals. Acta ScientiaeCircumstantiae(环境科学学报),2003,23(2):146~155[10] Jiang Haiyan(蒋海燕) , Liu Min(刘敏), Huang Shenfa(黄沈发). Status quo and trend of urban soil contamination research.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5):73~77[11] 成杭新,杨忠芳,奚小环等.长江流域沿江镉异常源追踪与定量评价的研究框架.地学前缘,2005,12(1):261~272[12] 姜作勤.地质工作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地质通报,2004,23(9):839~845[13] 廖启林,翁志华等.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应用前景浅析——以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有关成果为例.地质通报,2005,24(8):772~777The Environment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and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AchievementsHe Zhongfa, Xia Chen(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Shanghai 200072)Abstract: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ical investigation is a basic survey subject which is nearly correlative wi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municipal programming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geochemistricalelem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equably distributing-type, oppositely abnormal distributing-type, abnormal distributing-type, doughty abnormaldistributing-type and greatly doughty abnormal distributing-type. Synchronously , the geochemistr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city zone, newcity zone, soot industrial area and suburban vegetable plantation display the different geochemistr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expatiate thatthe geochemistrical data vista in the appliance of howff building ecology and friendly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land use.Key words: Shanghai City;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chievement application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科研成果有哪些?

今天学长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学校的科研成果有哪些吧!学校简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LiaoNing Petrochemical University),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是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辽宁省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建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科研成果学校获批2020年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立项,4项科研课题获得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立项资助,5项项目获得2019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政专项)立项资助,1项项目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资助。学术期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设有石油化工、化工机械、油气储运、石油工程、油田化学、环保与生物、计算机与控制、基础理论研究、专论与综述等栏目。学报曾获辽宁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最后学长祝大家都能够取得好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地幔的研究成果

在地球发展演化的早期阶段,地幔不断地发生部分熔融,相当部分容易进入液相的元素随着熔融作用不断地移出地幔源区进入岩浆,从而使地幔亏损了上述组分,形成了化学上的亏损地幔。如Si、AL、Ca、Na、K等。如果地幔中加入了上述元素,则形成富集地幔。据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在地球化学上已划分为以下6种地幔端元或储源(reservoirs),通过这些地幔端员广泛的混合作用可以解释所有观察到的各种幔源岩浆岩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不同学术门派有不同划分方案)(1)DM亏损地幔,是洋中脊玄武源区的主要成分,主要特征是低Rb/Sr,高Sm/Nd;143Nd/144Nd比值高,87Sr/86Sr比值低,其&Nd(t)为高正值,&Sr(t)为负值。(2)EMII型富集地幔,特点是Rb/Sr比值较高,Sm/Nd比值较低;Ba/Th和Ba/La比值高,87Sr/86Sr比值变化大;143Nd/144Nd比值较低。对于给定的206Pb/204Pb,其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高。(3)EMII II型富集地幔,特点是Rb/Sr比值高,Sm/Nd比值低,Th/Nd K/Nb和Th/La比值较高。143Nd/144Nd和87Sr/86Sr比值均高于EMI。EMII具有壳幔相联系的交代成因。EMII与上部陆壳有亲缘关系,可能代表了陆源沉积岩陆壳 蚀变地大洋地壳或洋岛玄武岩的再循环作用,也可能是次大陆岩石圈进入地幔与之混合。(4)HIMU 高U/Pb比值的地幔,U和Th相对于Pb是富集的.HIMU的成因可能是由于蚀变地大洋地壳进入地幔并与之混合,丢失的铅进入地核,地幔中交代流体使Pb和Rb流失。(5)PREMA prevalent mantle 的缩写,称为流行或普遍地幔,为经常观察到的普通地幔成分。特点是206Pb/204Pb为18.2-18.5,高于DM 和EMI,低于EMII和HIMU地幔;87Sr/86Sr低于EMI和EMII,高于DM.143Nd/144Nd高于EMI和 EMII,低于DM。(6)FOZO地幔集中带。它在DM-EMI-HIMU所构成三角形底部,它是DM和HIMU的混合物,可能源于下地幔,由起源于核-幔边界的地幔热柱捕获。 成因地球不是一个固体球,而是由多层同心球层组成的一个非常活跃的行星。因地球的公转和倾斜自转,与天体引力的存在,又引发了各层同心球层的自身运动,其中有水圈、大气圈、液体外核、固体外壳的潮汐运动。地球的倾斜自转使液体外核的潮汐方向倾斜,又导致其“以上的层圈差速产生产倾斜(地幔弦动)”,地幔弦动的结果是;和地壳的两极在倾斜差速中两极换位以至板块线速度改变,也是造成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们发现,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每年要比地幔和地壳快0.3到0.5度,也就是说,地球内核比地球表面构造板块的运动速度快5万倍,新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解释地球磁场是怎样产生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宋晓东教授是这项研究工作的负责人,他们的成果发表在2005年8月2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新发现也结束了一场为期9年的争论。宋晓东说:“我们相信我们得到 了确凿的证据。”理论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地球科学教授加里·格拉兹麦尔说:“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发现,它减少了一个领域 中的不确定性,你能从中学到新东西。”同期的《科学》杂志专门为这一发现配发评述文章,美国的《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和英国的《物理学世界》等对这一发现进行了详细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为这项工作提供了资助。地核由固体金属构成,它包括一个大小与月球相当的直径为2400公里的固态内核,和直径为7000公里的液态外核。科学家们认为,内核在产生地球磁场的地球动力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地球动力学的电磁转矩导 致内核相对于地幔和地壳旋转。运动速度早在1996年,宋晓东和保罗·理查德还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震学家,通过对 穿越地球的地震波的分析,他们第一次提出了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比其它部分快的观点。但这在当时有相当 争议,部分地震学家怀疑推导出结果的数据有误,或是假象;也有科学家曾试图证明地球内核的运动速度并 不比其它部分快;部分科学家说,虽然内核在旋转,但它的速度比哥伦比亚学者提出的速度慢多了;有人则说,他们没有发现迹象表明内核比地球的其它部分转得快。之后,宋晓东到伊利诺伊大学地质系做教授,他和仍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理查德共同领导了一项新研究,他们 的研究将消除人们对这个结论的任何怀疑。宋晓东说:“尽管还不能精确地测定出内核旋转的速度,但我们的论文表明这个速度不可能是零。”地球在 一天时间里自转一次,或360度,新研究表明,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每年比其它部分快0.3到0.5度。这个更 为精确的发现比他们1996年提出的快1.1度慢一点。通过对历史上地震波穿过地球液体核和固体内核的数据进行对比,宋晓东等发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地 球的固体内核确实以不同的速度在旋转。从大西洋的南桑威奇群岛地区到美国南部海岸线,他们对18个相似地震进行了观察。相似地震也称为波形地震对(earthquake waveform doublet), 在同一台站记录的一对地 震的波形完全一样,说明这两个地震发生在同一地点。宋晓东等发现,这些地震对在阿拉斯加州及靠近的地 方的58个地震台站都有记录,地震对的间隔时间跨越0到35年,从而让研究人员能观察地震波随时间的变化 。宋晓东说:“当地震对的两个事件的时间相隔大于几年时,穿越地球内核的相似地震波在旅行时间和波形上 表现出系统性的变化。惟一可信的解释就是内核的运动。” 为什么地球内核会以不同速度旋转呢?宋晓东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电磁耦合,“在外核层产生的磁层扩散到 内核层,并在那里产生出电流。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导致内核旋转,就像电枢在电动机中旋转”。评论华盛顿大学的地震学家肯尼思·克里杰对这一发现进行评论说:“这一发现消除了地球内核是否与地幔以不 同的速度旋转的仅存不多的怀疑。” 格拉兹麦尔说,他和同事的计算机模拟显示,地球内核确实比外部旋转得快,但由于缺少详细的数据,模型 没有得出究竟快多少。新研究的数据将提高计算机模型的水平,让科学家能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是如 何工作的。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除了宋晓东和理查德以外,还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张健和研究科学家费利斯·瓦 尔德豪泽,以及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生李迎春和孙新雷。

费安玲的主要学术成果

1、《论著作权的继承客体》,载《福建论丛》1986年第1期,独撰2、《论经济体制改革与法人制度》,载《函授与教学》1986年第1期,独撰3、《论房地产相邻关系》,载《中国房地产》1987年第1期,独撰4、《民法通则概念辨析》,载《律师与法制》1987年第1――6期,独撰5、《论作者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载《政法论坛》1987年第4期,独撰6、《刑法与民法的一个冲突点――出版权的剥夺与不受保护》,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2期,独撰7、《罗马法研究在中国的态势与展望》,载《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4期,独撰8、《罗马法国际研讨会综述》,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6期,合撰9、《论罗马法中的“财产合算”制度及其对后世民法的影响》,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论文集),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独撰10、《论编绘性地图作品的法律特征》,载《著作权》1995年第2期,独撰11、《La tutela giuritica dei diritti d"autore in Cina ed in parti colare la tutela giuridica deisoftuare》,Italia, 1997, 1, 合撰12、《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的产生及特点》, 载《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1期,独撰13、《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之探研》,载《民商法论丛》第10卷,1998年,独撰14、《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载《当代司法》1999年第3期,独撰15、《论保证人的抗辩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独撰16、《中国保险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在《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合撰,再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经济类2000年第5期17、《国外保险中介制度模式比较研究》,载《北京金融》2000年第5期,合撰18、《论担保的独立合同》,载《民商法纵论》,2000年,中国法制出版社,独撰19、《保险投资 监管法律要跟上》,载《中国保险报》1999年11月5日,独撰20、《保证人抗辩权及其罗马法溯源》,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物权与债权之研究》(论文集),2001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独撰21、《对中国保险市场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中国商业保险》,2001年第4期(2001年8月)22、《条款费率期盼变革》,载《中国证券报》2002年10月14日,合著23、《论保险条款费率的市场化》,《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第5期24、《品牌创设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 载《人民日报》(第三版,理论版)2002,11,29,独作25、《不动产征收制度的私法思考》, 《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独撰,《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6、《论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对作者权利保护的强化》, 《中国法律》2003年第1期,独撰《La recente riforma della legge sul diritto d"autore in Cina. Riflessioni su alcuni problemi》(意大利文), 意大利法学学术刊物Diritto e Storia,第2期,2003年3月,独撰28, 《对物权中先取特权一般规则的立法思考》,载《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519页,独撰29, 《The China Insurace Market From 1980 to Now》, Risk Management Review N.9 2002, Singapore 合著30、《50 anni di evoluzione del diritto matrimoniale e di famiglia della Repubblica Popolare Cinese》《DIRITTO CINESE E SISTEMA GIURIDICO ROMANISTICO》, 2003, 10 独撰31、《Il pluralismo linguistico della Cina moderna e le sue basi costituzionali》 <Roma e America Diritto Romano Comune> 2004 , 17 MUCCI EDITORE 独撰32、《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若干问题的思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独撰,《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3、《不动产征收法律制约论》,载江平主编《中美物权法的现状与发展》第177-197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独撰34、《论私权理念与城市私房拆迁的立法》,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独撰, 《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一期转载35、《人:罗马法与近现代民法典研究的连接点》,载《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四卷(2004年10月),独撰36、《论著作权的正当性——历史的透视与权利要素理论的思考》,独撰37、《中国保险监管基本制度研究》(日文),载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38卷第3期(2005,7),独撰38、《论著作权法理念与数字图书馆利益的维护》,载《中国版权》2005年第1期,独撰39、《对机动车第三人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的修改建议》,载《中国保险报》2005年1月28日理论版 独撰40、《Recenta reforma a legii dreptului de autor din China Reflectii asupra unor probleme》, STUDII JURIDICE ALESE “Ad nonrem Ion Dogaru”, Editura AII Beck, Bucuresti, Romania, 2005, 5 470-488pp. 独撰41.《公众享有不动产登记簿查阅权》,载法制日报2005年7月20日理论版,独撰42.《对侵害事业法人合法权益承担民事责任的专家评析》,载法制日报2005年7月20日,法律人专版。独撰43.《法人作为著作权原始性利益人的理论思考》,载《私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283-307页,独撰44.《经济生活中的法律视角》,载法制日报2005年9月21日理论版,独撰45.《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制度理念》,载《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独撰46.《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思考》,载《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独撰47.《中国保险法修改之理论研究》(日文),载日本《比较法学》(第39卷,2006年第3期),合作48.《现有法律管得好博客著作权》,载《法制日报》2006年4月19日理论版·民商法评,独撰。49.《土地立法与农民权益》,载《洪范评论》2006年第2辑(2006年6月)第18-21页,合。合作50.《论受益人及其权利维度》,载《保险研究》2006年第8期,合作51.《法学本科课程设计思维中的教育目的之透视》,独撰52. 《担保人抗辩权之析》,载《2006中国担保论坛》第492-505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独撰53. 《论我国立法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载《中国版权》2007年第2期,独撰54.《不动产与动产划分之罗马法与近现代法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4期,独撰55.《建筑所有权与以该建筑为主画面的作品著作权之利益冲突的解决》,载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中国案例指导》2007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7年6月, 独撰56. I regimi proprietari in cina: la nuova legge sui diritti reali, in Quaderni costituzionali, 2007. n. 3 p. 641-644.独撰57.《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债法趋同之罗马法基础》,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1期,独撰58.《论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的制度理念》,载《知识产权》2008年第5期,独撰59.《Gli sviluppi storici del diritto cinese dal 1911 fino ad oggi. Lineamenti si una analisi relative al diritto privato》, <Roma e America. Diritto Romano Comune> (Rivista di diritto dell"intergrazione e unificazione del diritto in Europa e in America latina) 23/2007(2008年 7月), 111-130页, MUCCI EDITORE 独撰60.《论<物权法>中强制转让物权的法律维度》,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3期,独撰,《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10期转载61.《I limiti alla trasmissione di informazioni vai internet nel diritto cinese》,载Regimi e tutela della proprieta" interllettuale in Cina, A cura di Marina Timoteo, Tiellemedia Editore, 2008,9 独撰62. 冲突、保护与发展——论中国立法中对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韩文发表),载于《法学论丛》第21卷第1号(KOOKMIN LAW REVIEW, Vol. XXI, No.1[2008]),2008,8,独撰63. 《罗马法中遗嘱意思表示规则之探究及现代法之继受》,载日本《Waseda Proceedings of Comparative Law》(《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讲演记录集》)Vol.11(2008),(2009年3月出版),第185-195页,独撰64. 《论应收账款质权之实现》(合作),载《河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65. Il trasferimento coattivo dei diritti reali, pp.293-306, Le nuove leggi cinesi e la codificazione — la legge sui diritti reali TIELLEMEDIA EDITORE, 2009,5 (意大利文) 独撰66. 《灾后重建之法律问题研究——以“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观察视角》,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一期,合作67. 《罗马法对所有权限制之探微》,载《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3期,独撰68. 《意大利著作权法》(译文,合译),载《十二国著作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69.Responsabilita" giuridiche per protezione dell"ambiente nello sviluppo della cooperazione economica del BRICS, 载于《ПРАВОВЫЕ АСПЕКТЫ БРИКС》 САИКТ2011,第107-115页,独撰70. 《罗马法:中国法治建设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载《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13期,2012年6月6日,独撰71.《论银行格式保证条款中的保证人权利救济》,合著,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2. 《Institutional Thinking on the Preventio of IPR Abuse》,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3第1期,独撰73. On promoting the influence of roman law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载《CHINA LEGAL SCIENCE》,2013年第1期,独撰*《职务作品及法人著作权主体资格若干问题之探讨》,1990年全国版权理论研讨会大会指定宣读论文,论文中对法人为著作权主体的问题及其立法建议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该见解被立法机构所接受。 1、《著作权的保护》,载《外国法学译丛》1985年第1期。从俄文独译2、《苏联著作权代理公司章程》,载《版权参考资料》1985年。从俄文独译3、《罗马法律制度中的契约外责任》,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论文集)》,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从意大利文合译4、《婚姻》5、《单纯合意即形成债:论罗马债法中的合意主义》,载《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物权与债权研究》,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从意大利文独译 1、《民法大全选译·家庭》,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从拉丁文独译2、《民法大全选译·遗产继承》,从拉丁文独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从意大利文合译4、《民法大全选译·婚姻、家庭与遗产继承(拉汉对照本》,从拉丁文独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2004年版《意大利民法典》,第一译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6、《民法大全选译· 物与物权》(第二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合译7、《意大利著作权法》(译文,合译),载《十二国著作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1、《罗马继承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独撰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讲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合著3、《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合著(后再版两次)。4、《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合著5、《民商法实务研究·著作权卷》,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合著,副主编6、《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合著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合著,副主编8、《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合著9、《著作权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独编著10、《民法精要》,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印刷,1999年版11、《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物权和债权之研究》,执行主编,2001年11月12、《各国保险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12月,合著13、《委托、赠与、行纪、居间合同案例评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11月,主编14、《委托、赠与、行纪、居间合同实务指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11月,主编15、《著作权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6月,独著16、《知识产权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7月,主编17、《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8月,主编18、《法律基础》(修订版),合作,北京出版社,2003年8月19、《比较担保法——以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中国担保法为研究对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20.《私法的理念与制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21.《民法案例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7月22.《知识产权法教程》(修订版),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8月23.《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2月24.《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主编,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6月25.《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26.《中国物权法教程》,副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3月27.《学说汇纂》,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4月28.《知识产权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第一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29.《民法学》,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30.《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物权法、侵权行为法和商法之研究》,执行主编,2008年5月31.《中国物权法教程》(修订版),副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1月版32.《学说汇纂》第2卷,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5月版33.《罗马私法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34.《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法律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35.《物与物权》(罗马法原始文献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36. 《从罗马法走来》,第一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37.《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5月版38. Pluralismo linguistico e costituzioni—Un"analisi comparata,ALPHA BETA, 200439. 《著作权权利体系之研究——以原始性利益人为主线的理论探讨》,(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40. 《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文选)——从古代罗马法、中华法系到现代法: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执行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41.《学说汇纂》第3卷,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8月版42.《民法总论》,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43.《物权法》,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44.《家庭暴力防治法制度性建构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45.《学说汇纂》第4卷,主编,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12月46.《信用担保人权利救济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著作权权利体系之研究——以原始性利益人为主线的理论探讨》,(专著,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2.《罗马继承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著作权法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4.《信用担保人权利救济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5.《比较担保法——以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中国担保法为研究对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之探研》,载《民商法论丛》第10卷,1998年7.《论保证人的抗辩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8.《不动产征收制度的私法思考》,《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9.《论私权理念与城市私房拆迁的立法》,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10.《论著作权的正当性——历史的透视与权利要素理论的思考》,载《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4期11.《法人作为著作权原始性利益人的理论思考》,载《私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12.《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制度理念》,载《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13.《法学本科课程设计思维中的教育目的之透视》,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14.《不动产与动产划分之罗马法与近现代法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4期15.《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债法趋同之罗马法基础》,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1期16.《论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的制度理念》,载《知识产权》2008年第5期17.《论<物权法>中强制转让物权的法律维度》,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3期18.《罗马法对所有权限制之探微》,载《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3期 1、La tutela giuritica dei diritti d"autore in Cina ed in parti colare la tutela giuridica deisoftuare, Italia, 1997, 1, (意大利文)2、La recente riforma della legge sul diritto d"autore in Cina. Riflessioni su alcuni problem,Diritto e Storia,2003,2(意大利文)3、50 anni di evoluzione del diritto matrimoniale e di famiglia della Repubblica Popolare Cinese,DIRITTO CINESE E SISTEMA GIURIDICO ROMANISTICO, 2003, 10 (意大利文)4、Il pluralismo linguistico della Cina moderna e le sue basi costituzionali, Roma e America Diritto Romano Comune,2004 , 17 MUCCI EDITORE (意大利文)5、Recenta reforma a legii dreptului de autor din China Reflectii asupra unor probleme,STUDII JURIDICE ALESE “Ad nonrem Ion Dogaru”, Editura AII Beck, Bucuresti, Romania, 2005, 5 470-488pp.(罗马尼亚文)6、 I regimi proprietari in cina: la nuova legge sui diritti reali, in Quaderni costituzionali, 2007. n. 3 p. 641-644.(意大利文)7、Gli sviluppi storici del diritto cinese dal 1911 fino ad oggi. Lineamenti si una analisi relative al diritto privato, Roma e America. Diritto Romano Comune (Rivista di diritto dell"intergrazione e unificazione del diritto in Europa e in America latina) 23/2007(2008年 7月), pp.111-130, MUCCI EDITORE (意大利文)8、I limiti alla trasmissione di informazioni vai internet nel diritto cinese,Regimi e tutela della proprieta" interllettuale in Cina, A cura di Marina Timoteo, Tiellemedia Editore, 2008,9(意大利文)9、 冲突、保护与发展——论中国立法中对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韩文发表)KOOKMIN LAW REVIEW, Vol. XXI, No.1[2008]),2008,8(韩文)10、The China Insurace Market From 1980 to Now, Risk Management Review N.9 2002, Singapore(英文)11、Il trasferimento coattivo dei diritti reali, pp.293-306, Le nuove leggi cinesi e la codificazione — la legge sui diritti reali TIELLEMEDIA EDITORE, 2009,5 (意大利文)12、《中国保险监管基本制度研究》,载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38卷第3期(2005,7)(日文)13、《中国保险法修改之理论研究》(日文),载日本《比较法学》(第39卷,2006年第3期)14、Responsabilita" giuridiche per protezione dell"ambiente nello sviluppo della cooperazione economica del BRICS, 载于《ПРАВОВЫЕ АСПЕКТЫ БРИКС》 САИКТ2011,第107-115页,(意大利文)15、Institutional Thinking on the Preventio of IPR Abuse,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3第1期,(英文)16、 On promoting the influence of roman law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载《CHINA LEGAL SCIENCE》,2013年第1期,(英文)

丁建略的研究成果

论文1.丁建略,田浩.霍妮神经症理论述评,医学与哲学,2007年06期.2.丁建略,黄冬梅.论霍妮神经症理论的人本主义倾向.心理学探新,2008年01期.3.丁建略.霍妮的自我理论及其当代响应,医学与哲学,2008年01期.4.丁建略.透视民族性格 展现人文精神——评沙莲香教授的<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1期.5.丁建略,田浩.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概念辨析,理论月刊,2007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2008.06.6.丁建略,北京市民公共行为因子分析研究,公共行为与公共文明:北京市民公共行为实证研究.2007-09.7.毕研玲,丁建略,李纾,目击者信心与正确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人类工效学,2008年03期.8.周秀平,曾盼盼,丁建略.安全奥运—构建和谐社会的契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7期.9.车文博,丁建略,李慧斯.中世纪阿拉伯心身论与心物论探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05期.10.丁建略.爱情是否应该被研究,百科知识.2008年04期.11.夏烨,丁建略.罗洛.梅的焦虑理论述评,医学与哲学,2008年07期.12.丁建略.中国人关系的“情、义、利”模式.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13.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参编。14.丁建略,相对妥协规避现实风险,过于务实埋下幸福隐患.中国青年报,2006,6,1815. Role of cognitive judgement in the beginning of love relationship,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16. Everyday manifestations of abstract psychological situations from Chinese idioms: A cross-cultural study.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s of 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5.1。著作1丁建略,陈玉生.社会心理学(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3.2宋梅,丁建略.发展心理学(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3.3丁建略,崔巍,赵彤.距离爱情一毫米,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01.

近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巨大成果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间,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全面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先后胜利地完成了第六个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为90年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一)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1990年同198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84.6%,平均每年增长6.3%,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3500亿公斤和4000亿公斤两个台阶,1990年达到4350亿公斤。棉花、油料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很大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991年,乡镇企业创产值826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162亿元,都比1978年翻了四番。(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到、1991年达28248亿元,比1978年的4237亿翻了两番多,平均每年增长12.2%。主要工业产品原煤、原油、电力、钢铁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消费品工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市场供应充裕。(三)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十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2.77万亿美元,超过前30年的总和。一大批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经济薄弱环节有所加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城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续力量。(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381亿美元增加到115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181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621亿美元。到1990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89.8亿美元,兴办外商投资企业2万多家,引进一大批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五)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较大发展。十年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万多项,其中获国家奖励的近万项,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高能物理、计算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也有不少进展。教育方面,多数城市普及了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他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六)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过渡,少数地区已实现小康。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3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元。(七)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1990年同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由4470亿元增加到174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36倍,平均每年增长9%。国民收入由3688亿元增加到143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8.7%。一些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煤炭、水泥由第3位升至第1位。粮食、棉花、肉类、布匹已居世界首位。上述巨大成就的取得,雄辩地证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项继权的学术成果

著作1、《民权与民生:中国农民权益实证调查》(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研究与咨询》(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主编之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4、《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独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乡级民主建设》(独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9月版,2008年第二次修订。6、《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7、《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参与),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8月版,熊景明主编。8、《中国村民自治》(参与),黄山书社,1999年12月版,辛秋水主编。(本书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9、《毛泽东政治学说》(参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徐育苗主编,(本书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10、《外国农村基层建制》(独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11、《中国农村政治发展与稳定》(合著),武汉出版社,1995年11月版。12、《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参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3、《难以抉择》(合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学术论文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选择》,《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9期转载。2、《当前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政策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3、《中国农村建设: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9期转载。4、《论我国乡村治理中的志愿服务——兼论大学生下农村基层的政策创新》,《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5、《论我国农村社区的范围与边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7期。6、《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9年第4期论点摘编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8年第5期,《调查与研究》(党内刊物)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8、《中国乡村治理的层级及其变迁——兼论当前乡村体制的改革》,《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9、项《农村社区建设:社会融合与治理转型》,《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载。10、《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共识与分歧》,《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9期。1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投入与需求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3期。12、《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状况与化债对策——基于湖北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农村研究2007年卷》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8月版。13、项继权、罗峰、许远望:“构建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湖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调查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1期转载。14、项继权、罗峰:“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条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5、项继权、罗峰:《我国农地制度的内在矛盾及政策选择》,《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5期。16、项继权、周娴:《农民的地权选择与农地制度改革》,《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17、《从“社队”到“社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理论学刊》2007年第11期。18、“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转载)19、“乡镇规模扩大化及其限度”,《开放时代》2005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转载)20、20世纪晚期中国乡村治理的改革与变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21、从“咸安政改”到“湖北改制”:一种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1期22、“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农村工作通讯》2005年第3期.23、“湖北乡镇改革的新思维”,《学习月刊》,2004年第7期;24、“农村“税政分离”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麻城市为例”,《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全文转载,2004年第3期。25、“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困境与出路”,《财政与发展》,2004年第5期。26、、“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政策》,2004年5月号27、“县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是什么”,《学习月刊》,2004年第3期;28、“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变迁”,《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2003年第二卷第一期;29、“短缺财政下的乡村政治发展&shy;——兼论中国乡村民主的生成逻辑”,《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30、“家族的变迁与村治的转型——关于家族在我国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的一项宏观考察”,《中国农村研究》2001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1、乡村关系行政化的根源与调解对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32、“当前‘减负"比‘增收"更为迫切”,《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4期;33、“将选择权还给农民” (笔名:葛鸣),《探索与争鸣》,2002第第4期;34、、“世纪之初的乡村民主:2000-2001年度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2000-2001》,李凡主编,东方出版社2002年4月版;35、、“论中国乡村的‘草根民主"”,载《基层民主与社会发展》,中国政治学会主编,2001年版;36、“村级组织”载《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熊景明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8月版。37、“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载《中国村民自治》辛秋水主编,黄山书社,1999年12月版。38、“乡村的集体化与民主化”《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2 期;39、“治村之道:若干村村务管理实态调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40、“中国村民的公共参与”,《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2 期;41、“乡村社区组织演化的特征和趋向”,《中国民政》,1998年第3期;42、 “乡村关系的调适与嬗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8期全文转载。43、 “湖北黄梅县棉花购销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3 期;44、 “外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比较与借鉴”,《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期;45、 “西方自由思想的分歧与流变”,《文史哲》,1996年第3期;46、“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求索》,1996年第3期;47、“农业县市财政困境的深层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48、“我国农业政策初探”,《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6期;49、 “论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农村经济与社会》,1993年第2期;50、 “农村基层政权面临的问题及深层改革”,《社会主义研究》,1993年第2;时评与书评1、项继权:《农村基层治理再次走到变革关头》,《人民论坛》2009年3月第5期(总第245期)。2、项继权:《树立普世价值观应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侧重之一》,殷增涛、朱毅主编《新一轮思想解放与武汉大发展》武汉出版社2009年1月版。3、项继权:《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如何跟上形势》,《人民论坛》2009年第3期(总第243期)。4、项继权:《农民有地就不管了,这是不对的》,《中国产经新闻》2009年1月5日,王光采写。5、项继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载《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6、项继权:《论一些“改革明星”的创新之道——兼论咸安改革体制上的突破》,《市县领导参阅》2008年第八期、第九期连载。7、项继权:《村民自治就是“自说自话”吗?》,《解放日报》2008年5月19日。8、徐勇、项继权:《让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主持人语),《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9、徐勇、项继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主持人语),《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0、徐勇、项继权:《我们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主持人语),《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11、项继权:《还权于民:林改的实质》,《集体林权变革的逻辑——改革开放以来闽中溪乡的表达》,何得桂著,中国农村出版社,2008年12月。12、项继权:“在发展中走向终结”,《南风窗》2007年9月16日,总342期。13、徐勇、项继权:“农地制度改革:十字路口的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主持人语。14、项继权:《谁来养活“80后”农民?》,《南风窗》2007年11月16日,总346期。15、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乡镇论坛》2005年第7期16、“保障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湖北日报》2004年12月8日17、湖北乡政“站所改制”风暴,《决策咨询》,2004年第6期;18、“追求‘小而精、专而强"的政府”,《凤凰周刊》2004年第11期,(香港)19、“是什么妨碍了农民迁徙?”,《农村新报》,2004年5月26日20、“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更好维护农民利益”,《光明日报》,2004年2月12日;21、“努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光明日报》2003年4月9日;22、“城乡协调发展要翻越体制这座山”,《湖北日报》2003年11月27日;22、“厚民生、恤民力、得民心——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意义”,《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9日第3版;23、“用事实说话——评于建嵘《岳村政治》”,《读书》2003年第3期;24、“从‘说实话"到‘道歉"——读马银录的《向农民道歉》”,《博览群书》2002年第12期;25、“从乡村研究乡村——评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开放时代》2002年第4期。咨询报告1、项继权:《加快推进仙洪试验区农村社区建设》,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第2期,2009年9月14日。2、项继权、袁方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及发展报告》,《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9年1月5日。3、项继权、袁方成、宋哲:《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状况及建设需求——对湖北洪湖市的调查分析》,《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9年9月15日4、项继权、袁方成、吕雁归:《农民需求导向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8年12月8日5、项继权、袁方成:《武汉市街道管理体制的现状、改革及政策建议》2008年1月20日6、项继权:《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状况与化债对策——基于湖北的调查分析》,《研究咨询报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7年3月31日)7、项继权、常健:《关于<农民权益保护法>的修改意见》,《研究咨询报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7年6月8日)8、项继权、袁方成:《让人人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查与研究》《研究咨询报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7年月日)9、项继权:“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决策参考》第9期,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2005年2月18日,(省委内参)10、项继权、袁方成等:“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4年9月10日。11、项继权:“税费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困境及政策选择”,《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4年2月2日。12、项继权:“税费改革:一场未完成的革命-----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分析及后续改革的建议”,《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3年10月10日;13、项继权:“巴西的“参与式财政”体制”,《国际借鉴》(国务院体改办国际合作中心主办,内部参考)2003年7月5日,第13期;14、项继权:“推进乡村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规范乡(镇)村关系”,《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1年12月30日;15、项继权:“美国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国际借鉴》(国务院体改办国际合作中心主办,内部参考)2002年6月5日第11期;16、项继权:“改‘七站八所"为‘条块分离"”,安徽省《决策咨询》2003年第5期;

什么提现了巩固深化与优化2018年机构改革成果

题主是否想询问“什么体现了巩固深化与优化2018年机构改革成果”?1、优化职能部门设置和职责划分,强化职能整合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2、加强规划协调和政策指导,推动各领域和各地区发展协调,实现战略协同。

张小平的研究成果

张小平, 郭新弧. 安徽景天属植物新分类群. 云南植物研究. 1999, 21(1): 25-27.张小平, 郭新弧. 中国石竹科一新属. 云南植物研究. 1998, 20(4): 395-398.张小平,陈明林. 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资源评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3, 12(3): 1-5.张小平, 潘超, 李晓红. 濒危植物黄山梅的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41(6): 799.邵剑文, 张小平*. 国产狗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 2002, 24 (6): 759-764.李晓红, 邵建文, 张小平*. 祁门过路黄和过路黄的核型比较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24(10): 1940-1942.张莉, 张小平*. 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短萼黄连的调查与保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4, 13(4): 44-48.邵剑文, 李晓红, 张小平*. 5种珍珠菜属(报春花科)植物的核型比较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 2004, 26 (4): 427-433.陈明林, 张小平*. 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的微形态特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4, 13(3):18-24邵剑文, 张小平*. 过路黄属(报春花科)一新种. 植物研究. 2004, 24(4): 389-391.周忠泽, 张小平, 许仁鑫. 中国冰岛蓼属的花粉形态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 2004, 42(6): 513-523. (SCI 收录)邵剑文, 张小平*. 珍珠菜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进化学意义。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 22(1): 78-86.张莉, 张小平*. 安徽短萼黄连种群特性及其濒危机制探讨.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8): 1394-1398.韩露, 张小平* , 刘必融, 许迪楼, 香根草定植前几种催根法的比较研究. 植物研究. 2005, 25(3): 348-350.韩露, 张小平* , 刘必融 香根草对重金属铅离子的胁迫反应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11): 2178-2181.邵剑文, 张小平*, 郭新弧. 中国珍珠菜属(报春花科)一新种—右旋过路黄。植物分类学报. 2006, 44(5): 589-594.(SCI 收录)钱利武, 蒋继宏, 高雪芹, 张小平*. 播娘蒿种子脂肪油组分的GC-MS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15(1): 76-77.李加林, 张小平*吴素珍, 郑维发.营养盐浓度对航天搭载盐藻生长及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6, 24(2): 149-153.吴素珍, 张小平*. 航天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培养基的优化.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15(2): 33-37.邵剑文, 张小平*. 新种祁门过路黄的核型证据. 广西植物.2006, 26(1): 58-62.邵剑文, 张小平*. 珍珠菜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云南植物研究. 2006, 28 (4): 378-382.邵剑文, 张小平*. 珍珠菜属植物叶表皮纹饰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植物研究. 2007,27(1): 43-47张兴旺, 张小平*, 杨开军. 珍稀植物青檀叶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 植物研究. 2007, 27(1): 38-42.张兴旺, 操瑾瑾, 龚玉霞, 张小平*. 珍稀植物青檀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生物学杂志. 2007, 24(1): 28-31.杨开军, 张小平* , 张兴旺, 张中信, 操瑾瑾. 稀有植物香果树叶解剖结构的研究.植物研究. 2007, 27(2): 195-198.杨开军, 张小平* , 张兴旺, 操瑾瑾. 稀有植物香果树群落学研究.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7, 16(1): 79-80.杨开军, 张小平* . 稀有植物香果树的研究进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 26(2): 1-4.张小平,郝朝运,李文良, 张昱.濒危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种群结构及与环境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9(3):474-480邵建文, 张小平* ,张中信,朱国萍. 安徽羽叶报春的有效传粉昆虫及花朵密度和种群大小对传粉效果的影响。植物分类学报. 2008,46(4):537-544(SCIE收录)郝朝运, 张小平*, 李文良, 张昱. 不同类型群落中濒危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生态学报, 2008,28(6):2900-2908李文良,张小平*,郝朝运,张慧. 珍稀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的种子萌发特性,生态学报, 2008,28(11):5445-5453吴明开,张小平* 安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 2008, 30(6): 645-654李鹏,汪阳东,陈益存,张小平*. 油桐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林业科学研究,2008, 21(2):194-199.王磊,孙启武,郝朝运,张小平*. 皖南山区南方红豆杉种群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2):272-278 张小平著. 菊科23个属, 在钱啸虎主编:《安徽植物志第四卷》.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张小平, 周忠泽著. 《中国蓼科花粉的系统演化》.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8.王全喜, 张小平 主编. 《植物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张小平著. 桔梗科、菊科,在訾兴中 张定成主编:《大别山植物志》.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张小平等编著:《湿地高等植物图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1999年,专著《中国蓼科花粉的系统演化》获“全国优秀学术著作”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序第一);2004年,《中国蓼科植物及其花粉制样技术的研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序第二);2000年,《安徽百合目药用植物的细胞分类学研究》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五);1997年,《安徽百合药用植物的细胞遗传研究》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四).

黄和平的科研成果

(一)代表性论文1.黄和平,毕军,袁增伟,张炳,基于MFA和AHP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动态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资源科学,2009, 31(2): 278-2872.张炳,毕军,黄和平,刘蓓蓓,袁婕,基于DEA 的企业生态效率评价:以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企业为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 (4): 159-166.(EI检索号:20082311304439)3.Heping HUANG, Jun BI, Xiangmei LI, Bing ZHANG, Jie YANG, 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 of an eco-economic system: a case study of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hina. 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co-published with Springer-Verlag GmbH, 2008, 3(3): 367-3744.黄和平,杨劼,智颖飙,皇甫川流域封育植被土壤保持功能及服务价值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 173-1775.张炳,黄和平,毕军,基于物质流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生态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生态学报,2009, 29 (5): 2473-24806.陈华敏,钟愈平,黄和平,基于AHP和“3R”原则的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态经济,2009, (4): 92-967.黄和平,毕军,基于EKC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协同效应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分13),2008, 9. 17-21,郑州8.黄和平,谢小英,新世纪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届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分11),2008, 09, 郑州9.黄和平,姚冠荣,伍世安,基于生态容量的江西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析. 见:尹世洪(主编),追踪时代的轨迹—江西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422-42810.Heping Huang, Jun Bi, Xiangmei Li, Bing Zhang, Jie Yang, 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 of an eco-economic system: a case study of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hina. 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 2008, 3(3): 1-811.黄和平,万群,张炳,毕军,五里湖环境综合整治对旅游价值的影响评估. 湖泊科学,2007,19(5):604-61012.王向华,朱晓东,黄和平,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累积生态效应动态评价. 生态学报,2007,27(6):2375-238113.黄和平,毕军,张炳,李祥妹,杨洁,石磊,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 生态学报,2007,27(1):368-37914.黄和平,毕军,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资源科学,2006,28(6):20-2715.黄和平,毕军,李祥妹,张炳,杨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生态学报,2006,26(8):2578-258616.HUANG He-ping, YANG Jie, SONG Bing-yu, BAO Tie-ju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on the hill and gu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in Inner Mongolia. 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co-published with Springer-Verlag GmbH, 2006, 1(3): 323-33117.黄和平,杨劼,毕军,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综述与展望.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0):768-77118.杨洁,毕军,李其亮,周鲸波,吕俊,石磊,黄和平,长江(江苏段)沿江开发环境风险监控预警系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6):745-76019.蔡邦成,陆根法,宋莉娟,黄和平,韩尚富,陈克亮,基于土地利用改变的昆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生态学报,2006,26(9):3005-301020黄和平,杨劼,龚建周,基于RS与GIS的封育植被景观镶嵌结构研究——-以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为例.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4):28-3221.黄和平,杨劼,毕军,宋炳煜,皇甫川流域植被恢复对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2005,25(3):37-4022.黄和平,杨劼,宋炳煜,包铁军,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生态学报,2005,25(5):1048-105623.曹云,杨劼,宋炳煜,黄和平,杨明博,郑敏,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397-40224.黄和平,杨劼,皇甫川流域治理区与原生植被区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6):125-128(二)代表性著作[1] 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宋林飞(主编). 长三角年鉴(2006).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31-844. 参编(第三篇 长三角地区专项经济社会发展,二十四长三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2] 毕军,黄和平,袁增伟,刘凌轩. 物质流分析与管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06&ZD026)资助成果,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哪些成果?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李艳红的科研成果

⑴代表论文:⒈ 李艳红等,Nd:KGW多波长激光晶体生长与光谱特性 中国激光 2002. 9⑸:444⒉ Yanhong Li,et al.,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Gd2O3:Eu phosphors J. Rare Earth 2004. 22⑴:70⒊ Yanhong Li,et al.,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YVO4:Eu3+ J.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05,178:645⒋ 李艳红等,纳米GdPO4:Eu3+的合成和光谱特性 发光学报 2005,26⑸:587⒌ Yanhong Li,et al.,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Gd2O3:Eu3+ by Combustion Process,J. Luminescence,accepted⑵科研项目:⒈ 掺钕钨酸钾钆多波长激光晶体生长及性能研究(20010565) 吉林省科委 组长 已鉴定⒉ 红外-可见光的纳米上转换材料的研究(05L337)A类 辽宁省教育厅 组长 在研⒊ 纳米对稀土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组长在研⒋ 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沈阳化工学院博士启动基金 组长⑶科研成果:φ100mmY系高Tc超导靶材及制备工艺 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 第四名

卡其脱离态真的存在吗?是最新研究成果吗?百度也搜不到什么

卡其脱离态是帖桦研究团团长奥尔加伊兹卡和英国加把劲骑士莱德及安沙冰.黑瑟焦澈院士,一同在人类驻火星基地研究发现的。这种现象极不稳定,很容易停不下来。这种现象现在被记载在《莫洛莫洛伊》一书中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时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1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4)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

麻彤辉的主要科研成果

(SCI收录论著57篇,第一或通讯作者21篇)1. Springsteel MF, Galietta LJ, Ma T, By K, Berger GO, Yang H, Dicus CW, Choung W, Quan C, Shelat AA, Guy RK, Verkman AS, Kurth MJ, Nantz MH. Benzoflavone activators of the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towards a pharmacophore model for the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Bioorg Med Chem. 2003 Sep 1;11(18):4113-20. (影响因子:1.9)2.Sammelson RE, Ma T, Galietta LJ, Verkman AS, Kurth MJ. 3-(2-Benzyloxyphenyl)isoxazoles and isoxazolines: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as CFTR activators.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3 Aug 4;13(15):2509-12. (影响因子:1.9)3. Yang H, Shelat AA, Guy RK, Gopinath VS, Ma T, Du K, Lukacs GL, Taddei A, Folli C, Pedemonte N, Galietta LJ, Verkman AS. Nanomolar affinity small molecule correctors of defective Delta F508-CFTR chloride channel gating. J Biol Chem. 2003 Sep 12;278(37):35079-85. (影响因子:7.258)4. Caci E, Folli C, Zegarra-Moran O, Ma T, Springsteel MF, Sammelson RE, Nantz MH, Kurth MJ, Verkman AS, Galietta LJ CFTR activation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by novel benzoflavone and benzimidazolone compounds. AM J PHYSIOL-LUNG CELL MOL PHYSIOL. 2003 Jul;285(1):L180-L188.5. Ma TH, Thiagarajah JR, Yang H, Sonawane ND, Folli C, Galietta LJV, Verkman AS. Thiazolidinone CFTR inhibitor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blocks cholera toxin-induced intestinal fluid secretion. J CLIN INVEST 110 (11): 1651-1658 DEC 2002(影响因子:14.118)6. Hara M, Ma TH, Verkman AS. Selectively reduced glycerol in skin of aquaporin-3-deficient mice may account for impaired skin hydration, elasticity, and barrier recovery. J BIOL CHEM 277 (48): 46616-46621 NOV 29 2002 (影响因子:7.258)  7. Ma TH, Vetrivel L, Yang H, Pedemonte N, Zegarra-Moran O, Galietta LJV, Verkman AS. High-affinity activators of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 chloride conductance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J BIOL CHEM 277 (40): 37235-37241 OCT 4 2002(影响因子:7.258)  8. Ma TH, Hara M, Sougrat R, Verbavatz JM, Verkman AS. Impaired stratum corneum hydration in mice lacking epidermal water channel aquaporin-3. J BIOL CHEM 277 (19): 17147-17153 MAY 10 2002(影响因子:7.258)  9. Kim YH, Earm JH, Ma TH, Verkman AS, Knepper MA, Madsen KM, Kim J. Aquaporin-4 expression in adult and developing mouse and rat kidney. J AM SOC NEPHROL 12 (9): 1795-1804 SEP 2001(影响因子:6.337)  10. Yang H, Wu Y, Li YX, Ma TH, Huang BQ. Progress in studies of angiostatin and its anti-tumor effects. CHINESE SCI BULL 46 (6): 454-460 MAR 2001(影响因子:0.511)11. Verkman AS, Yang BX, Skach WR, Mitra A, Song YL, Manley GT, Ma TH. Genetic and biophysical approaches to study water channel biology. CURR TOP MEMBR 51: 185-233 2001  12. Yang BX, Ma TH, Verkman KS. Erythrocyte water permeability and renal function in double knockout mice lacking aquaporin-1 and aquaporin-3. J BIOL CHEM 276 (1): 624-628 JAN 5 2001(影响因子:7.258)  13. Ma TH, Jayaraman S, Wang KS, Song YL, Yang BX, Li J, Bastidas JA, Verkman AS. Defective dietary fat processing in transgenic mice lacking aquaporin-1 water channels. AM J PHYSIOL-CELL PH 280 (1): C126-C134 JAN 2001(影响因子:3.896)  14. Song YL, Yang BX, Matthay MA, Ma TH, Verkman AS. Role of aquaporin water channels in pleural fluid dynamics. AM J PHYSIOL-CELL PH 279 (6): C1744-C1750 DEC 2000 (影响因子:3.896)  15. Song YL, Fukuda N, Bai CX, Ma TH, Matthay MA, Verkman AS. Role of aquaporins in alveolar fluid clearance in neonatal and adult lung, and in oedema formation following acute lung injury: studies in transgenic aquaporin null mice. J PHYSIOL-LONDON 525 (3): 771-779 JUN 15 2000 (影响因子:4.476)16. Wang KS, Komar AR, Ma TH, Filiz F, McLeroy J, Hoda H, Verkman AS. Bastidas JAGastric acid secretion in aquaporin-4 knockout mice. AM J PHYSIOL-GASTR L 279 (2): G448-G453 AUG 2000(影响因子:3.660)17. Wang KS, Ma TH, Filiz F, Verkman AS. Bastidas JA Colon water transport in transgenic mice lacking aquaporin-4 water channels. AM J PHYSIOL-GASTR L 279 (2): G463-G470 AUG 2000(影响因子:3.660)18. Yang BX, Verbavatz JM, Song YL, Vetrivel L, Manley G, Kao WM, Ma TH, Verkman AS. Skeletal muscle function and water permeability in aquaporin-4 deficient mice. AM J PHYSIOL-CELL PH 278 (6): C1108-C1115 JUN 2000(影响因子:3.896)19. Moore M, Ma TH, Yang BX, Verkman AS. Tear secretion by lacrimal glands in transgenic mice lacking water channels AQP1, AQP3, AQP4 and AQP5. EXP EYE RES 70 (5): 557-562 MAY 2000(影响因子:2.180)20. Ma TH, Song YL, Yang BX, Gillespie A, Carlson EJ, Epstein CJ, Verkman AS.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 in mice lacking aquaporin-3 water channels. P NATL ACAD SCI USA 97 (8): 4386-4391 APR 11 2000 (影响因子:10.896)21. Verkman AS, Yang BX, Song YL, Manley GT, Ma TH. Role of water channels in fluid transport studied by phenotype analysis of aquaporin knockout mice. EXP PHYSIOL 85: 233S-241S Sp. Iss. SI MAR 2000(影响因子:1.397)22. Yang BX, Ma TH, Dong JY, Verkman AS. Partial correction of the urinary concentrating defect in aquaporin-1 null mice by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delivery. HUM GENE THER 11 (4): 567-575 MAR 1 2000(影响因子:5.751)23. Van Hoek AN, Ma TH, Yang BX, Verkman AS, Brown D. Aquaporin-4 is expressed in basolateral membranes of proximal tubule S3 segments in mouse kidney. AM J PHYSIOL-RENAL 278 (2): F310-F316 FEB 2000(影响因子:4.523)24. Yang BX, Fukuda N, van Hoek A, Matthay MA, Ma TH, Verkman AS. Carbon dioxide permeability of aquaporin-1 measured in erythrocytes and lung of aquaporin-1 null mice and in reconstituted proteoliposomes. J BIOL CHEM 275 (4): 2686-2692 JAN 28 2000(影响因子:7.258)25. Manley GT, Fujimura M, Ma TH, Noshita N, Filiz F, Bollen AW, Chan P, Verkman AS. Aquaporin-4 deletion in mice reduces brain edema after acute water intoxication and ischemic stroke. NAT MED 6 (2): 159-163 FEB 2000(影响因子:27.906)  26. Pallone TL, Edwards A, Ma TH, Silldorff EP, Verkman AS. Requirement of aquaporin-1 for NaCl-driven water transport across descending vasa recta. J CLIN INVEST 105 (2): 215-222 JAN 2000(影响因子:14.118)  27. Song LL, Ma TH, Matthay MA, Verkman AS. Role of aquaporin-4 in airspace-to-capillary water permeability in intact mouse lung measured by a novel gravimetric method. J GEN PHYSIOL 115 (1): 17-27 JAN 2000 (影响因子:5.477)  28. Ma TH, Fukuda N, Song YL, Matthay MA, Verkman AS. Lung fluid transport in aquaporin-5 knockout mice. J CLIN INVEST 105 (1): 93-100 JAN 2000(影响因子:14.118 )  29. Ma TH, Song YL, Gillespie A, Carlson EJ, Epstein CJ, Verkman AS. Defective secretion of saliva in transgenic mice lacking aquaporin-5 water channels. J BIOL CHEM 274 (29): 20071-20074 JUL 16 1999(影响因子:7.258)  30. Ma TH, Verkman AS. Aquaporin water channels in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J PHYSIOL-LONDON 517 (2): 317-326 JUN 1 1999(影响因子:4.476)31. Yang BX, Ma TH, Xu ZD, Verkman AS. cDNA and genomic cloning of mouse aquaporin-2: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n orthologous mutant causing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 GENOMICS 57 (1): 79-83 APR 1 1999(影响因子:3.418)  32. Chou CL, Knepper MA, van Hoek AN, Brown D, Yang BX, Ma TH, Verkman AS. Reduced water permeability and altered ultrastructure in thin descending limb of Henle in aquaporin-1 null mice. J CLIN INVEST 103 (4): 491-496 FEB 1999(影响因子:14.118)  33. Bai CX, Fukuda N, Song YL, Ma TH, Matthay MA, Verkman AS. Lung fluid transport in aquaporin-1 and aquaporin-4 knockout mice. J CLIN INVEST 103 (4): 555-561 FEB 1999 (影响因子:14.118)  34. Yang BX, Folkesson HG, Yang JA, Matthay MA, Ma TH, Verkman AS. Reduced osmotic water permeability of the peritoneal barrier in aquaporin-1 knockout mice. AM J PHYSIOL-CELL PH 276 (1): C76-C81 JAN 1999(影响因子:3.896)  35. Schnermann J, Chou CL, Ma TH, Traynor T, Knepper MA, Verkman AS. Defective proximal tubular fluid reabsorption in transgenic aquaporin-1 null mice. P NATL ACAD SCI USA 95 (16): 9660-9664 AUG 4 1998(影响因子:10.896)36. Ma TH, Yang BX, Matthay MA, Verkman AS. Evidence against a role of mouse, rat, and two cloned human T1 alpha isoforms as a water channel or a regulator of aquaporin-type water channels. AM J RESP CELL MOL 19 (1): 143-149 JUL 1998(影响因子:4.163)37. Ma TH, Yang BX, Gillespie A, Carlson EJ, Epstein CJ, Verkman AS. Severely impaired urinary concentrating ability in transgenic mice lacking aquaporin-1 water channels. J BIOL CHEM 273 (8): 4296-4299 FEB 20 1998(影响因子:7.258)  38. Chou CL, Ma TH, Yang BX, Knepper MA, Verkman S. Fourfold reduction of water permeability in inner medullary collecting duct of aquaporin-4 knockout mice. AM J PHYSIOL-CELL PH 274 (2): C549-C554 FEB 1998(影响因子:3.896)  39. Verbavatz JM, Ma TH, Gobin R, Verkman AS. Absence of orthogonal arrays in kidney, brain and muscle from transgenic knockout mice lacking water channel aquaporin-4. J CELL SCI 110: 2855-2860 Part 22 NOV 1997(影响因子:6.213)  40. Ma TH, Yang BX, Verkman AS. Cloning of a novel water and urea-permeable aquaporin from mouse expressed strongly in colon, placenta, liver, and heart. BIOCHEM BIOPH RES CO 240 (2): 324-328 NOV 17 1997(影响因子:2.946)  41. Ma TH, Yang BX, Gillespie A, Carlson EJ, Epstein CJ, Verkman AS. Generation and phenotype of a transgenic knockout mouse lacking the mercurial-insensitive water channel aquaporin-4. J CLIN INVEST 100 (5): 957-962 SEP 1 1997(影响因子:14.118)  42. Ma TH, Yang BX, Umenishi F, Verkman AS. Closely spaced tandem arrangement of AQP2, AQP5, and AQP6 genes in a 27-kilobase segment at chromosome locus 12q13. GENOMICS 43 (3): 387-389 AUG 1 1997(影响因子:3.418)  43. Ma TH, Yang BX, Verkman AS. cDNA cloning of a functional water channel from toad urinary bladder epithelium. AM J PHYSIOL-CELL PH 271 (5): C1699-C1704 NOV 1996 (影响因子:3.896)  44. Ma TH, Yang BX, Kuo WL, Verkman AS. cDNA cloning and gene structure of a novel water channel expressed exclusively in human kidney: Evidence for a gene cluster of aquaporins at chromosome locus 12q13. GENOMICS 35 (3): 543-550 AUG 1 1996(影响因子:3.418)  45. Ma TH, Yang BX, Verkman AS. Gene structure, cDNA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mouse mercurial-insensitive water channel. GENOMICS 33 (3): 382-388 MAY 1 1996(影响因子:3.418)  46. Verkman AS, VanHoek AN, Ma TH, Frigeri A, Skach WR, Mitra A, Tamarappoo BK, Farinas J. Water transport across mammalian cell membranes. AM J PHYSIOL-CELL PH 270 (1): C12-C30 JAN 1996(影响因子:3.896)  47.YANG BX, MA TH, VERKMAN AS. cDNA cloning, gene organization, and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of a human mercurial insensitive water channel - evidence for distinct transcriptional units. J BIOL CHEM 270 (39): 22907-22913 SEP 29 1995(影响因子:7.258)  48. VERKMAN AS, SHI LB, FRIGERI A, HASEGAWA H, FARINAS J, MITRA A, SKACH W, BROWN D, VANHOEK AN, MA TH.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kidney water channels. KIDNEY INT 48(4): 1069-1081 OCT 1995(影响因子:4.815)  49. Katsura T, Verbavatz Jm, Farinas J, Ma TH, Ausiello Da, Verkman As, Brown D. Constitutive And Regulated Membrane Expression of aquaporin-1 and aquaporin-2 water channels in stably transfected Llc-pk1 epithelial-cells. P NATL ACAD SCI USA 92 (16): 7212-7216 AUG 1 1995(影响因子:10.896)  50. SHI LB, SKACH WR, MA TH, VERKMAN AS. Distinct biogenesis mechanisms for the water channels miwc and chip28 at the endoplasmic-reticulum. BIOCHEMISTRY-US 34 (26): 8250-8256 JUL 4 1995(影响因子:4.114)  51. MA TH, FRIGERI A, HASEGAWA H, VERKMAN AS. Cloning of a water channel homolog expressed in brain meningeal cells and kidney collecting duct that functions as a Stilbene-sensitive glycerol transporter. J BIOL CHEM 269 (34): 21845-21849 AUG 26 1994 (影响因子:7.258)  52. VERBAVATZ JM, VANHOEK AN, MA TH, SABOLIC I, VALENTI G, ELLISMAN MH, AUSIELLO DA, VERKMAN AS, BROWN D. A 28 kda sarcolemmal antigen in kidney principal cell basolateral membranes - relationship to orthogonal arrays and mip26. J CELL SCI 107: 1083-1094 Part 4 APR 1994(影响因子:6.213)  53. MA TH, HASEGAWA H, SKACH WR, FRIGERI A, VERKMAN AS. Expression, functional analysis,and in-situ hybridization of a cloned rat-kidney collecting duct water channel. AM J PHYSIOL 266 (1): C189-C197 Part 1 JAN 1994 (影响因子:3.896)  54. HASEGAWA H, MA TH, SKACH W, MATTHAY MA, VERKMAN AS. Molecular-cloning of a mercurial-insensitive water channel expressed in selected water-transporting tissues. J BIOL CHEM 269 (8): 5497-5500 FEB 25 1994(影响因子:7.258)  55. MA TH, FRIGERI A, SKACH W, VERKMAN AS. Cloning of a novel rat-kidney cdna homologous to chip28 and wch-cd water channels. BIOCHEM BIOPH RES CO 197 (2): 654-659 DEC 15 1993(影响因子:2.946)  56. VERBAVATZ J-M, BROWN D, SABOLIC I, VALENTI G, AUSIELLO DA, VAN DOEK AN, MA TH, AND VERKMAN AS. Tetrameric assembly of CHIP28 water channels in liposomes and cell membranes: A freeze-fracture study. J CELL BIOL 123(3): 605-618 NOV 1993(影响因子:12.915)  57. MA TH, FRIGERI A, TSAI ST, VERBAVATZ JM, VERKMAN AS. Localization and functional-analysis of chip28k water channels in stably transfected chinese-hamster ovary cells. J BIOL CHEM 268 (30): 22756-22764 OCT 25 1993(影响因子:7.258)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成果有哪些?

Hello!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成果有哪些的问题,相信宝子们想得到具体了解,今天学姐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一、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12月28日,学校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4个。二、教学资源截至2020年5月,图书馆拥有传统型馆藏320万册/件,电子图书172万种,数据库的总数量为136个。其中:文摘数据库12个,外文全文数据库46个,中文数据库18个,中文电子书5个,外文电子书20个,媒体资源13个,发现系统2个,免费电子资源18个。三、科研成果在“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为此,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的高校单位。2012年,哈工大荣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以上就是学姐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成果有哪些的问题哦~主要罗列了以上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关于该院校还有更多内容值得大家去了解哦~

郭声健的科研成果

1.专著《艺术教育论》(独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2.专著《琴歌舞笔:音乐教师写论文》(独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出版3.专著《艺术教育》(独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4.专著《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独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5.专著《音乐教育论》(独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6.专著《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独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7.专著《音乐教育新概念》(合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8.专著《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独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9.专著《音乐教育越洋对话》(合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10.专著《音乐教育书简》(合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11.专著《好论文聊出来——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指引》,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12.专著《艺术教育论》(新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13.专著《守望音乐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14.译著《音乐互助学习与民主行为》(独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15.主编《中小学艺术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合作),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16.主编《杰德快乐幼教艺术启蒙系列丛书》(独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出版17.主编《湖南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18.主编《走进课堂-中小学音乐课案例与评析》(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19.副主编《学校艺术教育史》(合作),海南出版社2001年出版20.副主编《初中音乐实验教材》(合作),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2003年出版21.参编《21世纪学校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22.主审、参编《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全书》(教育部主编),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出版23.统稿、参编《学校艺术教育60年(1949-2009)》(教育部主编),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9月出版24.主编《粤港澳音乐教育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25.主编《给力音乐教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26.主编《小学音乐教育》,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月出版27.主编《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音乐家卷》,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4月出版28.主审《音乐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29.主编《粤港澳音乐教师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一、音乐教育研究1.“敢问音乐教育路在何方?”,《儿童音乐》1998年10期2.“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硕果累累”,《音乐生活报》1998/12/173.“透过问卷审视现状 音乐教育有喜有忧”,《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1期4.“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音乐生活报》1999年2月11日5.“音乐教育观念在更新”,《音乐生活报》1999年2月25日6.“音乐教学内容亟待完善”,《音乐生活报》1999年3月4日7.“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音乐探索》1999年2期8.“如何全面理解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儿童音乐》1999年7期9.“音乐为什么能够开发右脑”,《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6期10.“一组引人深思的调查数据”,《音乐周报》1999年11月12日第45期11.“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内在的问题”,《人民音乐》1999年12期12.“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1期13.“音乐教育,为减负撑起一片蓝天”,《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4期14.“新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50年”,《音乐研究》2000年第4期15.“关于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人民音乐》2000年第6期16.“音乐教育是否可以开发智力”,《人民音乐》2001年第4期17.“论环境音乐的学习辅助功能”,《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18.“当代音乐教育改革的若干特征”,《人民音乐》2003年第1期19.“美,音乐教材的首要追求”,《人民音乐》2003年第4期20.“从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人民音乐》2004年4期21.“试论音乐课程与艺术课程的关系”,《课程 教材 教法》2005年6期22.“音乐价值的社会学审视”,《文史博览》2005年10期23.“音乐教育创造性价值的美学诠释”,《主体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出版)24.“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1期25.“音乐教育的美学审视”,《音乐创作》2007年2期26.“关于音乐教育科研的两点想法”,《音乐教育与创作》2007年5期27.“纽约爱乐乐团的浓情奉献”,《人民音乐》2008年7期28.“音乐托起了孩子的生命”,《音乐周报》2008年7月29.“对话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与创作》2008年8期30.“京剧不是十五段”,《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11日31.“音乐教育地位并不乐观”,《中国文化报》2008年9月16日32.“那才叫‘从娃娃抓起"”,《中国文化报》2008年11月25日33.“没有技能训练音乐教育很尴尬”,《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5日34.“中小学音乐教育地位并不乐观——美国音乐教育思考之一”,《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5期35.“新世纪关乎美国音乐教育的三件事”,《人民音乐》2009年第5期36.“对高中音乐教学要以欣赏为主的质疑”,《课程 教材 教法》2009年7期37.“与一线教师对话让我快乐成长”,《儿童音乐》2009年9期38.“高中音乐课只有鉴赏是不够的”,《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3日39.“高中音乐新课改面临的三大挑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6期40.“专业音乐学院的支教行动”,《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41.“一项艺术教育的振兴工程”,《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0期42.“丰富的音乐教育理论园地”,《大众文艺》(理论)2010年1期43.“校长是艺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大众文艺》(理论)2010年2期44.“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历史演进”,《大舞台》2010年3期45.“高雅音乐从娃娃抓起”,《大众文艺》(理论)2010年4期46.“让人感动的敬业精神”,《大众文艺》2010年, 6期47.“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应澄清的几个问题”,《课程 教材 教法》2010年8期48.“让歌唱伴随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音乐创作》2010年6期49.“别让学生在讲台和舞台间徘徊”,《中国教育报》2011年4月28日50.“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课程 教材 教法》2011年8期51.“谱写粤港澳音乐教育交流合作新篇章”,《人民音乐》2011年9期52.“大陆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特点及实施现状”,《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教育论坛》2011年5月53.“国民音乐教育不应以审美为核心吗?”《艺术百家》2012年3期54.“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反思”,《人民音乐》2012年4期55.“钢琴教育研究的特色之作”,《文教资料》2012年4月号中旬刊56.“艺术审美并不等同于艺术欣赏”,《美育学刊》2012年第5期57.跨越国界的音乐教育理念:成全青年人的个性,《美育学刊》2013年第2期58.“另一只眼睛看课程”,《艺术百家》2013年3期二、艺术教育研究59.“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评论》1992年第6期1993年2期60.“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年3期61.“学校艺术教育难发展的原因和对策”,《教育科学论坛》1993年3期62.“什么是艺术教育”,《中国音乐教育》1996年1期63.“全面理解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中国音乐教育》1996年2期64.“艺术教育与现时代”,《中国音乐教育》1996年3期65.“什么样的教师最称职——为艺术教师定位”,《中国音乐教育》1996年第4期66.“走出艺术教育的评价误区”,《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4期67.“艺术教学重在艺术欣赏”,《中国音乐教育》1997年1期68.“关于艺术师范教育的两点思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1期69.“融合——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1期70.“应当确立全新的艺术教学原则”,《江西教育科研》1997年2期71.“关于艺术教育功能的思考”,《中国音乐教育》1998年3期72.“艺术与科学 网上把手牵”,《中国教育报》1998年11月30日73.“实施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应澄清的几个观念问题”,《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4期74.“艺术教育是人格教育”,《音乐周报》1999年5月21日第20期75.“关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4期76.“当前艺术教育的五件大事”,《中国美术教育》2000年3期77.“我国艺术教育现状与艺术课程改革思路”,《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6期78.“艺术教育中的异化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1年1期79.“新中国高等艺术师范教育50年回眸”,《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80.“艺术教育,让理工科学生走出尴尬”,《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第2期81.“创新,艺术教育的永恒追求”,《中国文化报》2003年8月5日82.“论艺术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期83.“廓清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84.“艺术教育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途径探析”,《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9期85.“广州大学城艺术培训市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3期三、美育研究86.“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吗”,《争鸣》1993年1期87.“审美化教学的特征及实施对策”,《高师函授学报》1993年1期88.“我国美育功能研究的现状及新视野”,《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2期89.“开放的时代呼唤审美的人”,《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3期90.“美育不等同于教育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年5期91.“杜威美育思想初探”,《高师函授学报》1994年1期92.“德美并重是解决德育低效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教育报》1995/3/893.“马克思美育思想初探”,《中国音乐教育》1997年6期94.“从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看美育地位的稳步提高”《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5期95.“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期96.“论马克思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长沙大学学报》2002年3期97.“以推广中国文化为己任”,《湖南教育》2008年12月·中98.“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4日99.“别以爱为名义主宰孩子的人生”,《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18日100.“美育是幼儿教育的理想境界”,《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4期101.“新中国学校美育地位变迁的四个阶段”,《美育学刊》2011年1期 (独立主持的课题,按时间顺序排列)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2.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模式与评价指针体系研究》3.湖南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艺术教育学研究》4.湖南省社会科学“百人工程”项目:《音乐课程价值研究》5.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课题:《大学生音乐教育研究》6.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艺术教育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湖湘文库--湘籍音乐家传》8.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网络教学模式研究》9.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学科共建项目:《广东省艺术培训市场现状调查及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10.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粤港澳三地中小学音乐教育比较及交流合作机制研究》11.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美国音乐教育研究》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音乐专业大学生农村支教个案追踪研究》

陆哲明的科研成果和荣誉奖励

(获奖、专利、已完成重大项目等)⒈论文“Image Retrieval Based on a Multipurpose Watermarking Scheme(基于多功能水印算法的图像检索)”获得2005年第九届KES国际会议(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 Engineering Systems Melbourne,Australia,September 2005)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编号NCET-04-0329;⒊《矢量量化图象编码算法及应用研究》项目获2004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第一,获奖日期2004年7月23日,证书号码2004-013-01,发证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⒋《矢量量化图象编码算法及应用研究》项目获2004年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排第一,获奖日期2004年3月5日,证书号码2004-012-01,发证机关: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⒌2003年被授予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奖日期2003年7月1日,发证机关:中共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委员会。⒍博士学位论文《矢量量化编码算法及应用研究》获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日期2003年8月,证书号码2003027,发证机关: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⒎《数字图像非线性滤波、矢量量化压缩及融合技术研究》项目200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获奖日期2003年1月20日,证书号码:2002-045,发证机关:教育部;⒏2002年获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获奖日期2002年10月10日,发证机关:哈尔滨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市科协;⒐博士学位论文《矢量量化编码算法及应用研究》获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日期2002年8月,证书号码020004,发证机关: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⒑《VⅪ总线C系列模块研究》项目获2001年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排第五,获奖日期2001年12月,证书号码2001GFJ2201-5,发证机关: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⒒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奖学金,获奖日期1999年12月20日,发证机关:哈尔滨工业大学。⒓发明专利 “在数字图像中嵌入可见水印和不可见双重水印的方法”,专利申请号:03132640.4,申请日:2003年9月27日,公开号:CN1529299,公开日期:2004年9月15日。⒔发明专利 “隐密电话”,专利申请号:200410013706.8,申请日:2004年4月23日,公开号:CN1571444,公开日期:2005年1月26日。

江苏省教育厅课题结项成果都是合格吗

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评选结果的通知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3〕9号)精神,依据“择优推荐,确保质量,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原则,在各高校认真组织、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议、结果公示和省教育厅审定,评选出2013年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535项,其中,省财政资助课题454项(重中之重课题11项,重点课题91项,一般课题352项),省教育厅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立项并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资助的外语教学研究类课题54项(重中之重课题1项,重点课题9项,一般课题44项),省教育厅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立项并由人民邮电出版社资助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类课题27项(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23项),现予公布(详见附件),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高等教育教改课题立项建设是按照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加强省级教改课题管理指导,建设所需经费要纳入学校预算,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按照《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要求及时组织课题鉴定结题,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指导推进教学改革。  各高校要按照苏教高〔2013〕9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尤其要注重省重中之重课题和重点课题的研究,确保所有立项课题建设取得成效。  1.重中之重课题涉及全省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为此,必须有两所及以上高校(或企业)共同完成,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研究教学改革新挑战、研究教育创新新举措、取得教育发展新成效的过程,保证研究成果实践指导意义与推广应用价值,并可有效指导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2.重点课题要着力研究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成果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一般课题研究应充分体现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自身特色, 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对同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示范作用。  二、立项课题经费资助与建设管理  1.经费资助。本次课题经费采取省教育厅与学校共同资助方式。各高校应从省教育厅下达的“质量提升工程”总经费中对省财政资助的重中之重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按相应标准进行资助(外语教学研究类、邮电社合作各类课题资助经费由相关合作单位直接下达,标准相同),各高校要结合自身财力安排配套经费,确保省立项课题按时保质结题,并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专款专用,提高效益。  2.立项建设。立项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2年,于2015年底前完成鉴定结题工作。重中之重和重点课题特殊情况经省教育厅同意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4年,一般课题经同意最长不超过3年。按期不能完成课题研究的,项目主持人不得参加下一轮省教改课题申请。超过最长时间仍未结题的,省教育厅将对课题予以撤项处理。凡被我厅撤项处理的课题主持人,从撤项开始6年内,不得申报省级教改课题。本次学校推荐未能列入省教育厅立项的课题,可作为校级立项课题,并在研究经费上予以支持。  3.项目管理。立项课题由省教育厅和学校共同管理。其中,重中之重课题和重点课题由教育厅负责项目指导、检查和鉴定工作,学校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日常管理;一般项目委托学校管理,由学校负责定期检查与结题工作。  三、其他事项

成果英文

成果的英文:resultachievementgainprofit参考例句:gratify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The people behind these achievements deserve even greater accolades.更要重视与赞美创造这些成果的人。The apollo program was not so much a scientific achievement as a technical accomplishment.阿波罗计划与其说是一项科学成果,不如说是一项技术成就。Reflect the true operating results of a business based on the accrual-basis accounting在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反映企业在各期的真实经营成果All the blessings we enjoy are the fruits of labor, toil, and self-denial, and study. —— W.G.Summer我们得到的一切快乐都是劳动、辛苦、自我克制和学习的成果。——萨默We have practiced arbitrage on an opportunistic basis for decades and, to date, our results have been quite good.我们从事机率套利已有好几十年的经验,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成果还算不错Achievements in tackling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科技攻关成果This is the product of his labour.这是他劳动的成果。the eventual success of his efforts他努力的最后成果Reap the harvest of(ie be rewarded for)one"s hard work获得辛勤劳动的成果.result是什么意思:n. 结果;后果;成绩;成果;(足球比赛的)胜局;成效v.(因...)发生,(随...)产生The result of such an analysis.化验报告,分析结果这样化验的结果resultant force合力The result is paradoxical.结果是荒谬的。achievement是什么意思:n. 完成;成就;成绩Achievement goals theory is the advance subject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成就目标理论是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是目标设置研究的延伸。This achievement cannot be bettered.这一成就好得不能再好了。He has achieved the aim.他已达到目的了。gain是什么意思:v. 获得;获利;增加;走快;到达n. 增加;利润;收获No pains, no gains.

肖岩的研究成果

在日本、国内和海外的有关杂志和学会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25篇SCI,EI检索论文。部分论文如下:肖岩.套管钢筋混凝土柱结构的发展和展望.土木工程学报,2004.肖岩,郭玉荣,何文辉,吴徽. 局部加劲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3,24(6),79-86Yan XIAO, Qing HU, Yurong GUO, Pingsheng ZHU, Weijian YI. Dvelopment of a network platform for remote hybrid dynamic testing, 13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ancouver, B.C., Canada, August 1-6, 2004Xiao, Y. and Wu, H.,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Concrete Cylinders Confined by Carbon Fiber Composite Jackets,”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Vol. 12, No. 2, May 2000, pp. 139-146. (SCI, EI 收录)Xiao, Y.; Esmaeily-Ghasemabadi, A.; and Wu, H., “High-Strength Concrete Beams Subjected to Cyclic Shear,”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ACI Structural Journal, Vol.96, No.3, May-June 1999, pp.392-399. (SCI收录)Xiao, Y.; H. Wu; and G.R. Martin,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Jacketing of Circular Columns for Enhanced Shear Resistan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125, No.3, March 1999, pp.255-264. (SCI, EI 收录)Xiao, Y. and Yun H.W., “Dynamic Testing of Full-Scale Concrete and Clay Tile Roof Models,”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 124, No.5, May 1998, pp. 482-489. (SCI, EI 收录)Xiao, Y. and Martirossyan, A.,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lumns,”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 124, No. 3, March 1998, pp. 241-251. (SCI, EI 收录)Xiao, Y. and Ma, R., “Seismic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Beam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Vol.7, No.1, March 1998; pp. 73-90. (SCI, EI 收录)Xiao, Y. and Ma, R., “Seismic Retrofit of RC Circular Columns Using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Jacketing,”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123 No. 10, October 1997, pp.1357-1364. (SCI, EI 收录)Xiao, Y.; Priestley, M.J.N.; and Seible, F., Seismic Assessment and Retrofit of Bridge Column Footings,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ACI Structural Journal, Vol.93, No.1, January-February 1996, pp.79-94. (SCI, EI 收录)Xiao, Y.; Tomii, M.; and Sakino, K., Experimental Study on Design Method to Prevent Shear Fail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ircular Columns by Confining in Steel Tube, Transactions of Japan Concrete Institute, Vol.8, 1986, pp.535-542. (EI 收录)Xiao, Y.; Sakino, K; and Tomii, M., Ultimate Moment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ircular Columns Confined in Steel Tube, Transactions of Japan Concrete Institute, Vol.9, 1987, pp.389-396.Xiao, Y.; Tomii, M.; and Sakino, K., Triaxial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Confined Concrete (in Japanese), Journal of Concret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Japan Concrete Institute, Vol.2, No.1, January 1991, pp.1-14.Xiao, Y.; Priestley, M.J.N.; and Seible, F., Seismic Assessment and Retrofit of Bridge Column Footings,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ACI Structural Journal, Vol.93, No.1, January-February 1996, pp.79-94. (SCI, EI 收录)Xiao, Y. and Ma, R., “Seismic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Beam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Vol.7, No.1, March 1998; pp. 73-90. (SCI, EI 收录) Xiao, Y.; and Mahin, S.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 Vol.1 and 2, Proceedings of 6th ASC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os Angeles, March 22-24, 2000, 1220p, ISBN 0-9679749-0-9. (EEA 收录)结构远程协同试验原理方法与应用 肖岩等 科学出版社 2012年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其它论文(PAPERS IN REFEREED PROCEEDINGS)1. Tomii, M.; Sakino, K.; Watanabe, K.; and Xiao, Y., Lateral Load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onfined by Steel Tub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peciality Conference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 Harbin, China, August 1985, pp.19-26.Tomii, M.; Sakino, K.; Xiao, Y.; and Watanabe, K., Earthquake Resisting Hysteret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onfined by Steel Tub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peciality Conference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 Harbin, China, August 1985, pp.119-125.Xiao, Y.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Design Method to Prevent Shear Fail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by Using Steel Tube - Part 3: Hysteretic behavior of short columns; Part 4: Skeleton curve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Annual Conference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Japan, October 1985, pp.417-420.Xiao, Y.; Tomii, M.; and Sakino, K., Design Method to Prevent Shear Fail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ircular Columns by Steel Tube Confinement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Japan Concrete Institute, 1986, pp.517-520.Xiao, Y.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Design Method to Prevent Shear Fail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by Using Steel Tube - Part-5: Confining effect of circular steel tube used as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Part-6: Hysteretic behavior of columns with strong steel tube enhancement; Part-7: Hysteretic behavior and ultimate strength of short columns subjected to high axial load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Annual Conference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Japan, August 1986, pp. 533-538.Xiao, Y.; Sakino, K.; and Tomii, M., Ultimate Moment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ircular Columns Confined in Steel Tube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Japan Concrete Institute, June, 1987, pp.549-554.Tomii, M.; Sakino, K.; and Xiao, Y., Ultimate Mo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onfined in Steel Tube, Proceedings of Pacific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ol.2, New Zealand, August 1987, pp.11-22.Xiao, Y.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ncentrically Loaded Aggregates Confined in Circular Steel Tube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Annual Conference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Japan, October 1987, pp.455-456.Xiao, Y.; and Tomii, M.,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ncrete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ve Stresses due to Confinement of Circular Steel Tube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Annual Conference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Japan, October 1987, pp.457-458.Sakino, K.; Tomii, M.; and Xiao, Y.,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Design Method to Prevent Shear Fail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by Using Steel Tube - Part-8: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quare short columns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Annual Conference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Japan, October 1987, pp.507-508.Xiao, Y.; Tomii, M.; Sakino, K., Experimental Study on Triaxial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Concrete Confined in Circular Steel Tube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Japan Concrete Institute, June 1988, pp.349-354.Tomii, M.; Xiao, Y.; and Sakino, K.,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operties of Concrete Confined in Circular Steel Tube,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peciality Conference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 Harbin, China, August 1988, pp.24-30.Sakino, K.; Xiao, Y.; and Tomii, M., Elasto - Plastic Behavior of Concrete Confined in Circular Steel Tube or Spiral Reinforcement, 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peciality Conference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 Harbin, China, August 1988, pp.67-73.Sakino, K.; Tomii, M.; and Xiao, Y., Elasto - Plastic Behavior of Concrete Confined in Circular Steel Tube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Annual Conference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Japan, October 1988, pp.725-726.Xiao, Y. et. al., Constitutive law of Confined Concrete - Part-1: Objective and experimental program; Part-2: Octahedral stress-strain model; Part-3: Failure criterion and flow rule; Part-4: Analytical study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hort columns subjected to concentric axial force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Annual Conference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Japan, October 1989, pp.935-942.Tomii, M.; Xiao, Y., Constitutive Law of Confined Concrete in Strain Hardening and Slip Stage (in Japanese),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Japan Concrete Institute, July 1990, pp.759-764.Priestley, M.J.N.; Seible, F.; Xiao, Y.; and Verma, R., Steel Jacketing of Bridge Columns for Enhanced Shear Strength, Final Proceedings of Second Workshop on Bridg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 Progress, Reno, Nevada, October 1990.Xiao, Y.; Priestley, M.J.N.; and Seible, F., Elliptical Steel Jacketing of Rectang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Columns for Enhanced Shear Strength, Proceedings of Annual Conference of Japan Concrete Institute, June 1991, pp.1027-1032.Priestley, M.J.N.; Seible, F.; Xiao, Y.; and Verma, R., Steel Jacket Retrofit to Improve Shear Strength of Concrete Column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Fukuoka, Japan, September 1991, pp.695-700.Priestley, M.J.N.; Seible, F.; Xiao, Y.; and Verma, R., Shear Retrofit of Bridge Columns by Steel Jacketing, Proceedings of First Annual Seismic Research Workshop, Caltrans, Sacramento, California, December 1991, pp.209-216.Xiao, Y.; Priestley, M.J.N.; and Seible, F., Steel Jacket Retrofit for Enhancing Shear Strength of Rectang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Columns, Proceedings of Third Workshop on Bridg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 Progre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Department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November 16-17, 1992, pp.281-284.Xiao, Y.; Priestley, M.J.N.; and Seible, F. and Hamada, N., Rocking and Capacity Test of Model Bridge Pier, Proceedings of Third Workshop on Bridg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 Progre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Department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November 16-17, 1992, pp.289-292.等

史燕平的学术成果

(1)出版专著《融资租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2)论文发表1、《如何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国际经济合作》1995年第6期2、《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战略》, 《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2期3、《融资租赁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世界经济》1997年第7期4、《海外投资基金——我国利用外资的新思路》,《国际金融研究》1997第12期5、《中华金融辞库》(国家“九五”重点图书) 撰写了租赁部分的概观性条目(1999)6、《“入世”与中国金融机构格局》,《国际经贸消息报》1999年12月23日7、《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冲突》,《管理现代化》2000年1 期 第一作者8、《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五大功能》, 《中国金融时报》(2000)9、《论租赁业分类的三大基础及其对完善我国租赁监管的现实意义》,《经济研究参考资料》(2001)10、《关于我国融资租赁的反思及其在后WTO金融业中的重构》,《会计师》2007年第10期11、China"s Equity Markets: Recent Reforms Encourage Domestic Investors(2007)12、World Leasing Yearbook——Chapter of China from 2001 to 2007 (该年报为世界租赁业内重要的文献资料)13、Asia Leasing Yearbook 2005, ——Chapter of China(3)主持或参与的项目与课题1、1995——1997年 参与了国际金融公司(IFC)对华租赁技术援助项目(共三期):第一期《中国融资租赁业的立法与监管》(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leasing industry in China);第二期《融资租赁装备世界》(Leasing Equipped the World); 第三期《关于中国融资租赁登记体系的建立》。2、2003年3月----7月,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欧盟律师培训项目(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EU Lawyers)讲授Chin"s Banking Laws 。3、2003年4月,为麦肯锡(中国)(Mckinsey & Company (China))的意大利客户提供关于《出口信用保险与广国投关闭》的专家意见。4、2004年 参与亚洲开发银行(ADB)对柬埔寨技术援助项目——促进中小企业发展(Preparing the SME Sector Development Program )项目号ADB TA 4179-CAM。负责撰写Financial Leasing and SME 分报告,并分别为柬埔寨的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以及柬中央银行作了相关的报告。5、2004——2006年 主持 “十五”“211工程”《WTO框架下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课》题中的子项目《7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冲突、原因及反思》(项目号E12016)。该课题的working paper An Analysis of Increasing the Company"s Value by the Protection to the Tradable Share Investors in China"s Current Untraded Share Reform 被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hina Economist Society CES)2007年长沙会议和美国南方经济学会(Souther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7年 New Orleans年会匿名评审通过,而接受为会议论文。6、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承担的黑龙江科技学院《融资租赁课程体系设计》课题。7、2007——2008年, 主持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的课题:《新形势下我国租赁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并完成相关课题报告。8、从1993年起,为我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租赁委员会、浙江金融租赁公司、江苏金融租赁公司、新疆金融租赁公司、河北金融租赁、深圳金融租赁公司、友联租赁公司、美联信租赁公司、IBM租赁公司(中国)、麦肯西(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石油总公司等提供租赁专业咨询和员工融资租赁培训。9、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4)编写的教材1、主编《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年出版2、《国际金融市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3、北京市精品教材《融资租赁原理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4、《国际金融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5、《国际金融》(第二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6、《国际税收》(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等。7、《国际融资学教程》第一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1 年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管理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管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地质调查中心和项目承担单位共同负责。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组织,分级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计划项目和重大工作项目的成果报告审查;大区地调中心受地质调查局委托组织计划项目的成果报告审查,按规定接收大区内工作项目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实施单位负责组织工作项目成果报告审查,集成、整合工作项目成果,提交计划项目成果报告;承担单位受实施单位委托组织工作项目成果报告审查,汇交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及规定的原始资料,保管地质调查原始资料和实物资料。一、项目成果报告的评审1.评审程序地调项目成果报告评审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程序,目前主要依据中地调发〔2003〕187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具体程序如下:(1)地质调查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写项目成果报告。(2)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在完成项目报告并进行初审后,向组织审查单位填报成果报告审查申请表一式两份,同时附单位初审意见。申请评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全面完成了设计书的任务;2)通过了野外验收或相关检查;3)各类技术资料齐全;4)形成文字报告和各类图件。(3)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审查工作分为评审和审查两部分。评审形式分函审和会审两种,以函审为主。组织审查单位根据成果报告审查申请及项目情况确定评审形式和评审专家人员组成。会审时评审委员会通过审阅成果报告,查阅各类资料,听取项目组汇报、答辩,并与项目组在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由主审专家主笔并汇总其他评委的意见,提出评审意见初稿和报告质量评分建议,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形成最终评审意见。函审时由评审委员分别审阅成果报告、进行报告质量评分、形成书面评审意见,由组织评审单位汇总,形成评审意见。(4)成果报告评审和审查依据为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评审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和有关技术标准。报告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5)评审应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组织审查单位据此签署评审意见书,下发项目成果报告提交单位。(6)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在收到评审意见书30日内按照评审意见书对成果报告进行修改后,送组织审查单位审查。(7)评审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经费较少的项目,人数可酌情减少,组成人员应覆盖项目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8)组织审查单位在收到修改后的成果报告15日内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格的成果报告,由审查单位下发审查意见书,同时报地质调查局业务主管部门和成果资料管理部门各一份。对审查未合格的报告通知成果报告提交单位限期完成修改。(9)技术方法和研究类成果报告的评审除按本要求进行外,还应参照国家科委下发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办法》执行。2.评审的主要内容(1)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2)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3)成果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4)项目工作任务和预期成果目标的完成情况;(5)成果的综合研究水平;(6)成果报告和综合图件的质量;(7)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8)存在问题及建议。二、项目成果资料汇交程序及要求(1)承担单位为地质调查资料汇交单位,各项目承担单位是地调成果的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科技成果的原始档案管理工作,对已归档的科技成果逐步实现社会共享。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地调中心和发展研究中心为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管理部门。(2)大区地调中心负责接收辖区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接收全国地质调查成果资料。(3)地质调查资料汇交单位应在成果报告审查意见书下发之日起180日内,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资料管理部门汇交地质资料,并向地质调查局成果资料管理部门汇交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纸介质和电子文档资料各一式两套。(4)汇交的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应当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管理办法要求。(5)地质调查局成果资料管理部门在每季度开始10日内向地质调查局上报上季度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交情况统计报表。(6)负责向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报送本单位需要登记的科技成果有关材料。三、项目成果的登记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负责部门的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数据库管理、科技成果统计分析和国内外科技信息跟踪等。地质调查项目成果也属于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部分,完成成果报告评审和原本档案归档后,应及时到部成果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各项目承担单位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科技成果的原始档案管理工作,对已归档的科技成果逐步实现社会共享;负责向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报送本单位需要登记的科技成果有关材料。(1)各项目承担单位在科技项目验收之前,必须向本单位的科技成果管理部门汇交科技成果原始档案,然后向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办理成果登记手续。(2)科技成果的原始档案包括各种原始观测记录、野外观测数据、野外记录本、原始分析测试数据、有注释文档的源程序和操作手册、文字报告及有关的电子版本资料。(3)各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科技成果原始档案归档后,方可到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办理登记手续。(4)各项目承担单位在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办理科技成果登记时,必须提交下列材料:1)项目合同书或设计书一份;2)完整的科研报告两份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复印件;3)科技成果原始资料归档证明;4)按合同书规定的关键科学数据、技术文件等相应的电子版;5)《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登记表》两份;6)文字报告及其附件、附表的规格为:长27cm、宽19cm(标准16开本)或标准的A4版本。附图应按同样规格进行折叠,图签折在外面。正文、附表、附件等应采用线装订,不得用易锈蚀的金属物装订。(5)凡符合登记要求的科技成果,经正式登记,由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出具《科技成果登记证明书》。(6)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其第一承担单位负责,向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办理登记手续。(7)对于已登记的科技成果,如果得到专家、中介机构、应用单位的评价,可在两年内向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补交相关证明材料;如果根据验收委员会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对科研报告作重大修改的,应及时向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提供新版本的报告。(8)已登记的科技成果,凡涉及国家机密的,主管部门将按照保密的有关法律法规实行管理。地质调查项目成果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在组织管理上,科学技术部统一领导全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主管部门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科技成果和地质调查成果实行分级管理。在管理流程上,科技成果和地质调查成果管理各项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科技成果和地质调查成果管理工作又贯穿于科技活动和地质调查的全过程。在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制定阶段,技术档案、保密及地调成果的统计与分析,为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在地质大调查实施阶段,地质调查成果管理工作为计划的过程管理提供各项职能服务,及时反馈地质大调查计划的进展。

华东地区“十五”地质大调查成果综述及“十一五”展望

郭坤一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1 概况1999年7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承担、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地质大调查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下,围绕着一项计划和四项工程(基础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和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进行科学部署、精心组织,采用新机制、新思路,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截至2005年,地质大调查实施7年间,华东地区共安排地质大调查工作项目156项,共获资金41291万元。其中,基础地质调查32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73项,地质环境调查评价23项,物探、化探、遥感28项。共有17个工作单位承担。2 主要进展及成果2.1 基础地质调查投入经费4367万元,已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22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22幅,1: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4幅。正在进行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9幅。取得的主要成果有:2.1.1 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华东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发育在大别—苏鲁、扬子和华夏3个地层区。华夏地层区:通过邵武、龙岩、三明、瑞金等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打通了闽西地区近南北向的地质走廊,提高了区内地质研究程度。肯定了武夷地区总体以加里东期变质褶皱隆起,在寒武系之下,存在着震旦系—南华系浅变质硅质岩(石英岩)以及与扬子区相似的地层序列;对古元古代麻源岩群和新元古代马面山岩群的岩性组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新元古代存在双峰式火山岩;对以古元古代桃溪岩组为核部的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特点及运动学机制进行了解剖,确定其形成时代以印支期为主。扬子地层区:通过南昌、上饶、景德镇、金华等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对该地区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岩石地层和构造—地层系统,解决了各省之间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现象。以双溪坞岩群为代表的中元古代岛弧火山岩得到进一步确认,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侵入岩、基性岩墙群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别苏鲁地层区:将大别山区的变质表壳岩组合划分为古元古代大别山岩群和中-新元古代宿松岩群,将前陆带中的深变质表壳岩组合归为中元古代董岭岩群。提出了大部分变质变形侵入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少数形成于中元古代,大别山岩群为古元古代、宿松岩群为中-新元古代的新认识。2.1.2 金钉子剖面我国现有的两个金钉子剖面均位于华东地区:在奥陶纪达瑞威尔阶层型剖面的常山县黄泥潭剖面1:5万区调工作中,新发现了厘米级厚度的沉凝灰岩,并从中分选出单颗粒锆石,进行了精确的定年,从年代学上对界限进行准确定位。在对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分布区进行了高精度大比例尺填图,对界线层中的关键层(如PTB界线粘土层、PTB界线层内的国际牙形石带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鉴定识别出两个重要牙形石带:Clarkina subcarinata带;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大大提高了该区生物地层对比精度。2.1.3 第四纪厚覆盖区填图方法在1:25万杭州、南京、南通和上海等幅区调工作中,注重了厚覆盖区第四纪地质研究,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引进到第四纪地质研究中,采用“基准面旋回”的概念,结合岩石地层、气候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方法,.建立了区内等时地层格架和对比依据。并从标准孔的研究入手,通过古土壤、古暴露面及其所对比的剥蚀面和沉积界面的识别研究,解决了标准孔与一般钻孔的气候旋回等时对比问题,对新发现的浙江跨湖桥文化与古环境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厚覆盖区第四纪地质图的表现形式上增加了较多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丰富了图面内容。2.1.4 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近几年来,沿海诸省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火山活动期次和火山活动规律,并通过精确的同位素定年,进行了火山地层的划分与对比,证实了磨石山群火山岩年龄主体为早白垩世(137.7~113Ma)而非以往长期沿用的晚侏罗世,这对重新认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时空展布与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的构造演化奠定了基础。2.1.5 陆相红盆区调方法研究总结在1:5万金田、澧田等幅区调工作中,针对中生代陆相红盆,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从划分构造界面入手,采用岩性、岩相调查相结合,对各类构造界面性质和沉积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环境、时空展布及相互叠置关系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建立了陆相岩石地层层序,划分了岩石地层单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填图,地质图内容十分丰富。2.1.6 计算机填图方法试点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计算机填图试点,福建省地质调查院率先采用计算机辅助填图方法完成了1:5万东山县、宫前幅区域地质调查。完善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空间与属性的数据模型及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并实现了多源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的形成、组织、集中、保存、检索与分析,在不同G1S平台上建立了面向多源信息管理与分析的G1S区域性区域地质调查空间综合地学信息系统。2.2 区域物、化、遥工作7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华东地区共部署区域物探、化探和遥感调查项目28项,共获资金17547万元,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投入资金819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350万元。2.2.1 区域物探工作部署完成了福建省西部区域重力调查,完成重力测点3870个,调查面积22916.5km2。至此,华东地区的区域重力调查已经全面完成。开展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配合区域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物探方法应用示范,完成了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调查面积30340km2,补充了重、磁、电测深数据,并进行了综合解释和编图。2.2.2 农业地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该项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江西南昌地区、江苏南京地区及福建厦门—漳州地区分别开展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实验和调查实验,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有机污染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效态分析方法的研究。从2002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分别和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省(市)、部级合作开展农业地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协议。总计完成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面积23.7万km2,获得了海量的测试数据。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对226440km2土壤进行分析,圈出Ⅲ类、超Ⅲ类土壤21483km2,发现了沿长江存在着区域性的Cd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污染。发现了一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区和优质区,其中,适宜于发展绿色农业基地的面积140586km2,富硒土壤资源18294km2。调查成果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编制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开展了长江流域生态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并就广州、武汉、成都三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进行了预警,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2.3 遥感地质调查开展了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和上海市的省级遥感综合调查,完成遥感调查面积62万km2。同时,在东部重要经济区带、长江流域开展了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监测和解译。2.3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7年间,在华东地区共部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73项,总计投入经费12078万元(表1)。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为:钻探53760m,坑探4674m,1:5万化探13270km2。累计新发现物、化探异常283处,提交小型矿床19个、小型矿产地15处、中型矿床22个、大型矿床17个、超大型矿床7个。表1 华东地区矿产项目分类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出华东地区的黑色金属(金红石)、贵金属(银、金)、稀有金属(钽、铌、锂)、有色金属(钨、锡、铅、锌)和重要非金属(膨润土、高岭土、萤石、玻璃用石英砂)矿产均出现了良好的前景,钨、锡等优势矿产地位得到了显著增强。表2 华东地区主要矿种资源量黑色金属-金红石矿产:集中分布于苏北超高压变质带中,属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稀有金属矿产:主要与发育在江西和长江下游地区的燕山晚期碱性花岗岩建造有关,资源潜力巨大。已提交的矿产勘查成果报告主要为由江苏地调院承担的《江苏苏州善安浜钽矿评价报告》,提交超大型钽矿1处,伴生锂、铷、铯、铪资源量达中-超大型规模。有色金属:钨、锡矿产是我国的优势矿种,华东地区主要产于赣南地区。已提交《江西会昌锡坑迳矿田及周边地区锡-铜多金属矿评价报告》,提交大型锡矿1处。正在实施的“江西诸广山—万洋山钨多金属矿评价”项目新发现3处具大-超大型远景的潜力矿区;“江西于都—全南地区钨矿评价”项目,已确定具中、大型找矿潜力的矿区(点)5处,具进一步工作意义的找矿靶区5处。此外,在扬子地台南缘的九岭—鄣公山—皖南隆起带,钨、锡矿产也显示巨大的资源潜力。铅-锌矿产的找矿突破主要在于,认识了以往不被重视的元古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产出层位,提出了在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更大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圈定的综合化探异常基础上,寻找该层位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有效找矿方法,取得了福建尤溪峰岩、福建建瓯八外洋两处大型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找矿突破。该类型矿产的找寻,目前正方兴未艾,在北武夷地区、闽中地区和浙西南地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贵金属矿产(银、金)的找矿突破地区,主要分布于江西北部九岭地区赣东北地区和皖南地区,前两者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后者主要为石英脉型。矿产资源综合研究:完成了武夷山、皖浙赣相邻区2个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综合研究,建立了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空间数据库,编制了一批综合性基础图件。华东地区新一轮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实现了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服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矿产基础信息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保护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撑服务的目的。同时,为后续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转入资源补偿费及其他资金勘查奠定了基础,带动了商业性地勘投入,推动了地方矿业市场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4 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伴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区的自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之初,即在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和淮河流域等环境地质和水资源问题突出的地区,部署了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其目的是查明工作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利用GIS技术,建立工作区的环境地质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实现调查与勘查成果全部数字化、评价预测的计算机化,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地学技术支撑。同时,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的对策和建议。7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华东暨东南沿海地区(含广西、海南、广东)共部署水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23项,工作性质包括基础调查、灾害预警和综合研究。共获资金7756万元。2.4.1 主要进展及成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将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作为统一的地质单元,建立了区域基岩构造模型和第四纪沉积结构模型,查明了第四纪以来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和长江古河道的迁移演化特征,为建立地下水含水系统和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依据。运用GMS(3.1)地下水资源评价软件,在该地区建立了孔隙承压水三维地下水流模型,实现了整个地下水资源评价过程的可视化。查明了区域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现状、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建立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模型,评价了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初步建立了全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的建设规划,并进行了初步实施,为满足政府和社会需求,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GIS平台上,建立了以基岩构造模型、第四纪沉积结构模型、地下水含水系统结构模型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相关信息的查询、分析、编辑和管理。2.4.2 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了淮河流域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污染组分及其分布,评价了地下水质量。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以Ⅴ类水和Ⅳ类水为主,尤其是埋深小于20m的浅层地下水,Ⅴ类水和Ⅳ类水的分布面积达54260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91.6%;相比之下深层地下水(埋深大于50m)水质较好,Ⅰ、Ⅱ、Ⅲ类水分布面积达18955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32%。评价了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地下水污染程度分区。浅层地下水重度污染区分布面积16215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27.3%;中度污染区分布面积32221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54.49%;轻度污染区分布面积10829km2,占水质调查面积的18.3%。探讨了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浅层地下水污染具有带状污染特征,沿污水河(沟)两侧附近浅层地下水受污染最为严重,居民患偏瘫、癌症患者较多。初步查明了阜阳市的地面沉降现状、形成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2.4.3 东南沿海及重要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在全面分析和调查研究了东南沿海地区海岸变迁、海水入侵、水土污染的现状、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总结了东南沿海地区缓变型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和危害。初步查明了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环境、近现代海岸变迁及古海岸变迁特征。根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分析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发微咸水、半咸水的思路与建议。初步查明了海南岛东北部和西南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福建沿海地区、广西北部湾和苏锡常地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和成因。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地表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浅层地下水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有扩大化趋势,常州等城市郊区有机污染物检出率较高。应用地下水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地下水流场变化,探讨了地下水污染源类型,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调查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如侵类型、方式和分布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岛西部和广西北海地区海水入侵主要由不合理的开采地下水引起,同时出现了因高位养虾所致的海水入侵。针对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防治对策,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更新和新编了一批地质环境图件。2.4.4 杭嘉湖平原1: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试点全面查明了区内的地层、第四纪古地理环境、土地利用、土壤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生态地质旅游资源等。成功应用磁化率测试技术大面积开展了区域土壤环境评价研究工作,磁化率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围、能够反映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利用方式下同种土壤化学元素的差异等,采用“统一方法、分区评价”和“因子赋值、定量评价”的原则提出了一套新的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编制了一套由70余张图件组成的生态环境地质图系。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应用MapInfo操作平台设计并开发出了“杭嘉湖平原1: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试点”地理信息系统。2.4.5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在地面沉降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按照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总体规划,制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技术标准和监测技术要求,建设统一的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为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有效监测、综合研究以及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平台的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的建设正在进行中。2.4.6 沿海主要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本着分片研究、整体综合的研究思路,重点分析研究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的区域地质构造和近代地壳活动性、区域气候与水文特征、区域地形、地貌、区域岩性结构特点、水资源条件、其他地质资源;系统梳理和归纳出东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总体效应的6类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地面变形加剧、水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沿海城市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地震威胁、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及有关城市的影响。在深入分析评价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形成的地质背景因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因素,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城市建设和发展造成的危害及影响的基础上,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对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地质环境良性协调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立足本地区水资源,走节水型发展道路的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方略”、“地面沉降与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协调共存”、“城市规划和建设对地质环境中某些不稳定因子的防范与协调”、“固体垃圾处填埋与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协调”、“城市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滨海城市的规划、建设要适应防御海平面上升危害的需要”等对策和建议。为了确保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能够实现对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报告提出了“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环境地质专题研究和评价的力度”、“进一步拓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投资渠道”等措施。3 展望“十一五”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最后5年,2006年又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国土资源部总体工作部署,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了地质大调查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任务。主要任务是:通过“十一五”地质大调查,更新一批基础地质图件,建立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体系;完成主要成矿区带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发现一批新的矿产资源勘查后备基地;完成我国主要盆地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掌握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科学评价地质环境,建立一套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系统;发展重大地学理论,使我国地质调查相关科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1 基础地质调查继续开展1:25万区调修测(7幅),开展海岸带及环境脆弱区1:25万区与环境地质调查(5幅),开展武夷山、浙、皖、赣相邻区重要成矿区(带),东部重要城市及人口密集区1:5万区与地质调查和1:5万航空物探调查,以及中国东部重要经济区带、长江流域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完成长江流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开展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建设和区域性综合研究。继续推进并全面完成上海、杭州、南京城市立体地质调查的试点工作,建立并推广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体系。以大区为单元开展新一代全国区域地质志编制及系列综合编图试点。在重要成矿区带开展新引进的航空重力、航空瞬变电磁等航空物探新参数(或综合参数)的试生产工作。建立区域物探数据库,编制1:25万(或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和航空物探测量系列图件,并对重要成矿区带进行编图和综合研究。继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开展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和动态监测工作;在重要成矿区带,利用高精度航空相机、数字相机和POS系统,开展1:5万等航空遥感调查工作。完成覆盖区和重要农业经济区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开展重要经济区带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推动开展不同级次的土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估,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全面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应用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开展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调查试验,启动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调查。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技术等研究,在重要成矿带开展地球化学深部找矿试点工作。3.2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坚持以铜、铁、富铅锌、优质锰、铝土矿、铬、钾盐、锡、钨、镍等为主攻矿种,开展在长江中下游、南岭东段成矿区(带)、武夷山成矿区(带)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调查,逐步缩小靶区,对重点矿产资源远景区开展评价,力争获得找矿重大突破。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开展中浅-深部隐伏找矿方法研究、试验和试点工作,为开展东部重要成矿区(带)中浅部-深部(500~1000m)隐伏矿床找矿工作,打好基础,做好试点。南岭地区东段:以锡、钨多金属为主攻矿种。锡矿重点围绕诸广山—万洋山岩体开展调查评价;钨矿重点在江西崇余犹、“三南”地区、赣县—于都地区开展调查评价。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重要矿产地评价工作,力争取得锡、钨找矿新的突破。对区域锡、钨多金属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预期提交一批大中型矿产资源勘查基地。武夷山地区:主攻铜、铅锌。重点开展闽中—浙西南地区铅锌矿远景区、福建上杭—云宵和江西寻乌—铅山铜矿远景区的资源调查评价。通过开展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优选一批找矿靶区,开展预查-普查,提交一批大中型勘查基地,力争取得铜矿找矿突破。同时与中国东南大陆周边国家(地区)合作开展成矿地质条件对比和资源潜力评价,研究提出一批境外找矿远景区(带),为开展境外矿产资源潜力调查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3.3 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淮河流域平原区,以区域地下水系统为单元,以浅层地下水及其环境系统为对象,系统开展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调查,查明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建立地下水水质与污染预警系统。完成1:2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66000km2,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15000km2。在已建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基础上,继续开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检测与网络管理。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主要城市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调查评价,查明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The Summarization in“the 10th Five-year Plan”and Prospect in“the 11th"s” of GeologicalSurvey in the Eastern Areas of ChinaGuo Kunyi(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Nanjing 210016)Abstract: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formally founded on July 16th in 1999, its primary goal is: assuming, organizing and actualizing national basal and public welfare geological survey and strategically prospect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Also supply geological basic data for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welfare service. In the past six years, under the leading of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through scientific arrangement and choiceness organizing, this item gains remarkable success and social economic profits on basic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ppraisal of environmental geology and investig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by applying new theory, technique or method.

刘宇宏的学术成果

代表性论文:1.Y.H. Liu*, X.K. Wang, J.B. Luo, X.C. Lu “Fabrication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based on porous silic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9430-9438.2.Yuhong Liu, Deliang Yang, Chen Wang “Molecular Interface Effect of Heterogeneous Molecular Junctions Consisting of Nonfluorinated and Fluorinated Phthalocyanines” J. Phys. Chem. B 2006, 110, 20789-20793.3.Y. Liu*, P. Liu, Y. Xiao, et. al.“Investigation on growth process and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mixed alkylsilane self-assembled molecular films in aqueous solu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2, 258, 8533-8537.4.LIU Y. H.*, LIU P. X., XIAO Y. Q. “Tunable wter-based lubrication behavior of alkyl-and fluoroalkyl-silan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 57, 1879-1885.5.LIU Y. H.*, Wang X. K., LIU P. X., et. al. “Modification o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ceramics lubricated by water using fullerenol as a lubricating additiv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 55, 2656-2661.6.J. Li, Y. Liu, J. Luo*, et. al. “Excellent Lubricating Behavior of Brasenia schreberi Mucilage” Langmuir 2012, 28(20), 7797-7802.7.Y. Pan, Y. Liu, X. Lu, et. al. “The Role of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EC) in the 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of Copper”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12, 159, H329-H334.8.G. Han, Y. Liu, J. Luo*,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nanostructures using solution wetting template”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11, 11, 10240-10246.9.G. Han, Y. Liu, X. Lu et. al. “A flexible nanobrush pad for the 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of Cu/ultra-low-k materials”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2012, 7, 603-10.X.K. Wang, Y.H. Liu*, J.B. Luo, G.X. Xi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between Perfluoro and Non-perfluoro Alkylsilane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09, 24, 588-593.11.X.K. Wang, Y.H. Liu*, J.B. Luo, X.C. Lu.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owth Process and Tribological Behavior between Single Component and Mixed Alkylsilane Self-Assembled Molecular Films” Advanced Tribology---Proceedings of CIST2008&ITS-IFToMM2008 765-769.12.Yuhong Liu, Shengbin Lei, Shuxia Yin, Sailong Xu, Qiyu Zheng, Qingdao Zeng, Chen Wang*, Lijun Wan, Chunli Bai* “Molecular Trapping Phenomenon of the 2-D Assemblies of Octa-Alkoxyl-Substituted Phthalocyanine Studied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J. Phys. Chem. B 2002, 106, 12569-12574.13.Yuhong Liu, Xiaolin Fan, Deliang Yang, Chen Wang*, Lijun Wan, Chunli Bai* “Thermally Stimulated Transition in Tunneling Characteristics of Molecular Junction of Tin/Octadecanol/Tin”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003, 380, 767-773.14.Yuhong Liu, Xiaolin Fan, Yangde Liang, Chen Wang*, Lijun Wan, Chunli Bai* “Tunneling Characteristics of Octadecyl Derivatives on Tin and Indium Electrodes” Langmuir 2004, 20, 855-861.15.Yuhong Liu, Shuxia Yin, Chi-chiu Ma, Guanhua Chen*, Chen Wang*, Lijun Wan, Chunli Bai* “Stacking Behavior of 2-D Assemblies of Octa-alkoxyl-Substituted Phthalocyanine Studied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urface Science 2004, 559, 40-46.

医疗生技发展的创新成果,治疗癌症的4大免疫疗法

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等等,但最近年来「免疫疗法」逐步成为治癌热门话题,虽然尚未能在癌症治疗中扮演主导地位,但在科学家与专业医师的努力研究与积极开发下,其抗癌成效已逐步展现,可以预期将是未来治疗癌症的重点发展目标。 2017年美国FDA核准14种新型活性物质癌症药物,其中11种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在其中6种生物制剂中包括2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Yescarta与Kymrah,现在只能用于小型市场,但也反应出免疫疗法转向小众患者市场发展的趋势。 什么是免疫疗法? 所谓的免疫疗法是调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而癌症免疫疗法则区分成两种类型,包括 *** 或加强自身免疫系统的功效来对抗癌症;还有给人体免疫系统增加新成分,例如使用抗体与疫苗等等。而免疫疗法的治疗方式有单独使用免疫疗法的,也有与其它疗法结合治疗的。 一般而言,免疫系统可以结合器官、特殊细胞与分子来帮助人体抵抗感染与部份疾病,但人体一旦罹患癌症,癌细胞会发生某些改变,生长失控,使得免疫系统在锁定癌细胞进行攻击时出现困难。有时免疫系统无法辨识癌细胞,是因为癌细胞躲在正常细胞里不够显眼,有时则是即使能够辨识,但反击力道无法死癌细胞,更何况癌细胞本身还会释放一种躲过免疫系统检查的物质。 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分成4 大类 因此,各国的科学家正在致力寻找方法,帮助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与分子,并强化免反应,以达到摧毁肿瘤的目的,目前已有相当的成果,而投入治癌的免疫疗法主要有4大类。 一 、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 是一种人造抗体,被设计成能够攻击癌细胞的某个部份,抗体本身是属于蛋白质,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副作用包括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 二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 免疫系统有「免疫检查点」,看到正常细胞会踩煞车,而部份癌细胞利用这一点假装成正常细胞而躲过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是拿掉免疫系统的煞车,让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但是也有副作用,就是允许免疫系统攻击部份正常器官,出现咳嗽、恶心、食欲不振与皮疹等状况。 三 、 癌症疫苗(cancer vaines ): 已知的防癌疫苗有B肝疫苗与HPV疫苗,前者可以降低肝癌发病率,后者可以预防子宫颈癌、 *** 癌与咽喉癌等癌症,主要都是作用病毒感染所致的癌症。 但这些癌症疫苗也有发热、疲倦、恶心、头痛与关节疼痛等副作用。很多不同类型的癌症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已针对某些癌症有用,但尚未获得美国FDA核准上市。 四 、 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整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进而帮助消灭癌细胞,包括细胞因子、干扰素等等,其中有些药物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除了以上4大类免疫治疗法之外,另外还有2种知名的增强免疫系统的新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包括: 1、CAR-T 细胞疗法: 这是从病人的血液中中分离出T细胞,在实验室里进行基因改造,与T细胞表面嵌合了一种特异抗原受体,称之为嵌合抗原受体(CAR),可以识破癌细胞,启动免疫系, 发动精准攻击。 CAR-T细胞疗法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抗癌免疫疗法,目前在美国只有少数CAR-T细胞疗法被批准使用于晚期的白血病与淋巴瘤。 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 (TIL-2 ): 科学家在某些肿瘤深处发现免疫系统细胞,将其命名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这种T细胞是从病人肿瘤样本中分离出来,然后在实验室中用白细胞介素-2进行装备处理,然后注射回人体内消灭癌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是针对黑色素瘤、肾癌、卵巢癌等,但目前这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因为不易所有病患身上取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黄俊的研究成果

部分已发表论文(第一作者)1、黄俊,白硕.动态能力与联盟绩效:理论与实证,《经济管理(新管理)》,2008.10:36-41;2、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32-38;3、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演化研究:基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2007全球运筹管理产业实务研讨会暨论文发表会论文.台南(台湾)科技大学举办.2007, 12;4、黄俊,白硕.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基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 中国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宣讲)论文.北京:《管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2007, 12;5、黄俊,李传昭.战略联盟管理与联盟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科研管理》,2007.12:98-107;6、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关联性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50-55;7、黄俊,李传昭.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封面文章),2007.1:167-171;8、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演化研究. 中国第二届管理案例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管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北大商业评论》联合举办.2006, 11:40-56;9、黄俊,李传昭.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制造商与供应商学习型战略联盟实证研究问卷检验, 《科技管理研究》,2006.3;10、黄俊,李传昭.供应链整合与多元化战略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 6:110-111;11、黄俊,李传昭.日本汽车制造商快速技术创新能力的来源:基于供应链的技术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封面文章)全文转载. 2005, 12: 42-45;12、黄俊,熊风华.进口替代农产品企业的技术投入与经销商数量关系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黄俊,李传昭.企业资源计划与数据仓库.《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135-138;14、黄俊,李传昭.对我国企业ERP应用的再认识,《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15、黄俊,李传昭.“知识联接”-成功实施ERP的基石,《上海企业》,2002,6;16、Jun Huang.Wang Zhao.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ssuing Mechanism in Distributive Digital 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 ICCEE 2008199-203).20-22,December 2008, Phuket Thailand(EI检索)部分合作发表/录用论文1、 邱钊,黄俊.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基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质性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10,2、 周剑,黄俊.影响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关键管理能力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7, 5:100-106;3、 黄俊,王钊,顾国伟.动态能力的测度:基于国内汽车行业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 2008录用;4、 邱钊,黄俊.贝叶斯定理在统计数据缺失值填充中的应用.《中国软科学》,2008录用;5、 郭德洪,李传昭,黄俊.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及其战略.《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19-226、 张子健,刘伟,黄俊.供应链中合作产品开发的任务分配决策分析.《管理工程学报》录用,2009.107、 邱钊,黄俊,陈明锐.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障碍研究.《科学学研究》录用,2009(稿件编号2008-0870)8、 邱钊,黄俊,陈明锐.普通高考招生信息网站的负载均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11:9、 陈升,黄俊.我国部分企业ERP应用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4:112-11610、Qiu Zhao,Huang Jun.Missing Value Treatment of the Data Mining Based on Bayesian Principle.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 (2008 ICCSE). July 25-28,2008.(ISTP检索)11、Qiu Zhao, Huang Jun.Improvement of High Reliable Cluster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Based onMultiple Regression.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IEEE/SOLI"2008). 12-15 October, 2008. Beijing, China(ISTP/EI检索)纵向研究课题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06CJY023),《动态能力、联盟绩效与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演化研究》,主持,2006-2008,在研;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号:08jwsk281),《三峡库区农业多功能性研究》,主持,2008-2010,在研;3、2008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资助号:081063516),《小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软件大规模定制实验计划》指导教师,2008-2010,在研;4、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8JY012),《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研究》,主持;2008-2009,在研;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70602028),《国有企业控制权变迁的交易费用和路径选择》,主研;2007-2009,在研;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协同演化研究:基于重庆猪肉产业链的实证分析》,第一主研,2007-2009,在研;7、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号:CSTC,2005CE9067),《外部市场发展与家族企业成长、治理结构转型:来自重庆和浙江两省市家族企业的实证》,参与;2006-2008,在研;8、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807018),《多种推荐模式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研究》,第二主研;2008-2009,在研;9、重庆软科学项目(资助号:2005CE9072),《重庆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研究》,第一主研;2005-2006,已完成;10、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号:2005CE9072),《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参与;2005-2006,已完成;学术专著1、 主编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营销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7 月第一版;社会服务记录1、主持/参与横向项目:l广东省潮州市滨海新区战略规划(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项目,主研,2008,在研;l重庆市土地承载力研究(重庆市发改委)项目,主研,2008,在研;l四川广安运政系统战略研究项目,主研,207-2009,在研;l重庆市渝青机械有限公司战略咨询项目,主持,2004-2005,已完成;l广物汽贸汽车有形市场尽职调查(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参与,2003,已完成;l张学友2002年重庆演唱会策划组织项目(安盛管理咨询公司策划项目),参与,2002,已完成;2、社会培训服务单位:l张家港市(苏州)三惠化工有限公司,2005.08,销售培训;l重庆四联集团川仪总厂,2005.09-2005.12,物流管理培训;l武汉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2006.07,跨文化管理培训;l重庆华伟集团,2006.09-2006.12,商务管理培训;l重庆市扶贫办;2005-2008,农村经纪人培训项目;

周霞的主要学术成果与获奖

专著《现代民营科技企业的制度建设理论与广东的实践》,周霞参编,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广州市蓝皮书:《2006年——中国广州科技发展报告》,周霞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周霞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产业价值工程》,周霞参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周霞参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教材及译著《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学(第二版)》(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周霞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上册)》,周霞参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学(第一版)》(国家‘九五"规划教材),周霞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期刊论文The Development of Patent Undertaking in China and Comparison Analysis,《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ISTP收录(2007年)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专业化人力资本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期Discussion about the balance of human capital---Taking Huawei Technologies Company as an example,《Proceedings of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ISTP收录(2006年)知识管理背景下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作用,《商业时代》,2006年第6期Model of Return on Enterprise"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Proceedings of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ISTP收录(2005)现行企业绩效管理的局限性及对策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12期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改革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11期基于博弈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理论探讨》,2005年第6期企业家人力资本机理机制研究,《理论探讨》,2005年第6期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11期中小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本管理研究,《江苏商论》,2005年第6期我国大型电子信息企业的专利现状及分析,《商业研究》,2005年第6期CEPA对内地电信发展的影响,《法律科学》,2005年第5期企业研究院人力资本增值效率模型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2期民营科技园人力资本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1期薪酬管理中公平感的计量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13卷Research on Female Human Capital, 《Proceedings of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ISTP收录(2004年)Comparative Study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Proceedings of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ISTP收录(2004年)Application Research of RFID in Public Traffic Dispatching,《Proceedings of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ISTP收录(2004年)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atent Strategy,《 Proceedings of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ISTP收录(2004年)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与改革研究——以研究生为例,《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年第1期基于产业集群机制的民营科技园成长机理研究,《科技与管理》, 2004年第2期人力资本与科技园经济增长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04年第1期浅析民营科技园的建立模式及管理体制,《软科学》,2003年第3期发展专利战略,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师》,2003年第2期Research on Scientific Basis for Post Setting up,《ICIM" 2002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Management》,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ISTP收录(2003年)Research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Model of Technical Innovation,《ICIM" 2002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Management》,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ISTP 收录(2003年)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reg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ization System,《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12期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Proceedings of IE&EM"2003 Global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E-centruy》,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2期PDM和ERP系统集成研究,《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3年第12期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风险的整合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第6期高校合并后的重组策略及其效果评价,《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7期过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9期基于数据仓库的企业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5期MRPII、JIT和TQC集成的实证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年第5期 获奖(政府颁发)获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排名第一)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广州市招标课题二等奖(2000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2001,2006年)

陈志霞的科研成果

1. Zhixia Chen, Robert Eisenberger, Kelly M. Johnson, et al.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Extra-role Performance: Which Leads to Whic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9. 148(1),119-124 SSCI  2. Zhixia Chen, Susan Fiske, Tiane Lee. Ambivalent Sexism, Marriage, and Power-Related Gender-Role Ideology. Sex Roles: A Journal of Research.2009.60(11):765-778 SSCI  3. Tiane L. Lee, Susan T. Fiske, Peter Glick and Zhixia Chen. Ambivalent Sexism in Close Relationships: (Hostile) Power and (Benevolent) Romance Shape Relationship Ideals. Sex Roles. 2010,62(7-8), 583-601 SSCI4. Zhixia Chen. The Mediate Effect of Multidimensional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of Supportive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Chinese employees" Job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8,43(3/4) SSCI  5. Zhixia Chen, Susan Fiske, Tiane Lee. Ambivalent Sexism and Power-Related Gender-Role Ideology on Marri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8,43(3/4) SSCI  6. 陈志霞:《城市幸福指数及其测评指标体系》,《城市问题》,2012.4  7. 陈志霞,祝丽怜,陈颖:《组织性别偏见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6  8. 尤方华,陈志霞(通讯作者):《基于层面理论的员工反生产行为结构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2.05  9. 尤方华,陈志霞(通讯作者):《学术压力、自我效能和乐观对博士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0510. 祝丽怜,陈志霞(通讯作者):《心理资本作用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11   11. 陈志霞,祝丽怜,杨硕:《社区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及结构》,《当代经济》,2011.3  12. 陈志霞:《组织支持感及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4  13. 陈志霞:《一般矛盾态度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09.1  14. 陈志霞:《组织支持感影响工作绩效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1  15. 陈志霞,吴豪:《内在动机及其前因变量研究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8.1  16. 陈志霞:《转型加速期城市居民的职业地位评价与社会分层》,《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  17. 陈志霞,廖建桥:《组织支持感及其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研究进展》,《人类工效学》,2006.1  18. 陈志霞、廖建桥:《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成分因素结构分析》,《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4  19. 陈志霞、廖建桥:《有限理性理论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6  20. 陈志霞,祝丽怜,杨硕:《学习型社区党组织的结构及其测量》,当代经济》,2011.7  21. 陈志霞,陈剑峰:《矛盾态度的概念、测量及其相关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07.6  22. 陈志霞,陈剑峰:《善意和敌意性别偏见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 2007.3  23. 陈志霞、沈丹:《研究生心理防御方式特点及其性别差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7  24. 陈志霞:《社会满意度的概念、层次和结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2  25. 李尽臣,陈志霞:《近十年婚外恋问题的研究进展》,妇女研究论丛,2010.12  26. 陈志霞,尤方华:《科技工作者精神疾病患者的病例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1   27. 陈志霞:《员工工作满意度及其中介变量研究综述》,《社会心理研究》2003.2  28. 陈志霞:《武汉地区大学毕业生求职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2.1  29. 陈志霞:《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4  30. Chen Zhixia.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Chinese Knowledge-worker"s Job Stresso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Job Strain.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2004)31. Chen Zhixia:An Investiga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Attribution on Obtaining Employ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king with Youth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2003,Hongkong)  32. 陈志霞:《城市中学生经济社会化的调查分析》,《青年研究》,2000.5. 人大复印《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2000.8   33. 陈志霞、祝丽怜:《城市居民职业声望评价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社会心理研究》,2005.4  34. 陈志霞,杨静:《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问卷筛查与个案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6.2  35. 陈志霞等:《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其与自杀态度的相关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专业化研究》, 北航出版社.2004  36. 陈志霞:《网络人际交往探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1  37. 陈志霞:《分化与整合:社会心理学的双重选择》,《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4  38. 陈志霞:《学生课堂求助行为研究综述》,《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2  39. 陈志霞:《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调查分析》,《社会心理研究》,1999.2。人大复印《心理学》全文转载,1999.7  40. 陈志霞:《电脑网络与网民心理健康》,《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4.  41. 陈志霞:《课堂求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0.5  42. 陈志霞:《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双重走向论评》,《心理学探新》,1999.4

表观遗传的研究成果

核小体结构的存在为染色质包装提供了便利,但DNA与组蛋白八聚体紧密结合却为基因的表达设置了障碍,要打破这一障碍获得有活性的染色质结构,可通过染色质重塑来实现。染色质重塑是指在能量驱动下核小体的置换或重新排列。它改变了核小体在基因启动子区的排列,增加了基础转录装置和启动子的可接近性。染色质重塑的发生和组蛋白N端尾巴修饰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组蛋白H3和H4的修饰。修饰直接影响核小体的结构,并为其它蛋白提供了和DNA作用的结合位点。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均由各自特异的复合物来完成,两者发生的先后顺序与启动子序列的特异性有关;后与启动子结合的复合物有助于维持两个复合物与启动子的稳定结合,且两复合物又可相互加强对方的功能。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组蛋白修饰酶的突变均和转录调控、DNA甲基化、DNA重组、细胞周期、DNA的复制和修复的异常相关,这些异常可以引起生长发育畸形,智力发育迟缓,甚至导致癌症。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与人类疾病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依靠水解ATP提供能量来完成染色质结构的改变,根据水解ATP的亚基不同,可将复合物分为SWI/SNF复合物、ISW复合物以及其它类型的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及相关的蛋白均与转录的激活和抑制、DNA的甲基化、DNA修复以及细胞周期相关。ATRX、ERCC6、SMARCAL1均编码与SWI/SNF复合物相关的ATP酶。ATRX突变引起DNA甲基化异常导致数种遗传性的智力迟钝疾病如:X连锁α-地中海贫血综合征、Juberg-Marsidi综合征、Carpenter-Waziri综合征、Sutherland-Haan综合征和Smith-Fineman-Myers综合征,这些疾病与核小体重新定位的异常引起的基因表达抑制有关。ERCC6的突变将导致Cerebro-Oculo-Facio-Skeletal综合征和B型Cockayne综合征。前者表现为出生后发育异常、神经退行性变、进行性关节挛缩、夭折;后者表现出紫外线敏感、骨骼畸形、侏儒、神经退行性变等症状。这两种病对紫外诱导的DNA损伤缺乏修复能力,表明ERCC6蛋白在DNA修复中有重要的作用。SMARCAL1的突变导致Schimke免疫性骨质发育异常,表现为多向性T细胞免疫缺陷,临床症状表明SMARCAL1蛋白可能调控和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的表达。BRG1、SMARCB1和BRM编码SWI/SNF复合物特异的ATP酶,这些酶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使成细胞纤维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RB蛋白)顺利的行使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生长发育以及维持基因失活状态的功能,这三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肿瘤形成。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人类疾病组蛋白乙酰化与基因活化以及DNA复制相关,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和基因的失活相关。乙酰化转移酶(HATs)主要是在组蛋白H3、H4的N端尾上的赖氨酸加上乙酰基,去乙酰化酶(HDACs)则相反,不同位置的修饰均需要特定的酶来完成。乙酰化酶家族可作为辅激活因子调控转录,调节细胞周期,参与DNA损伤修复,还可作为DNA结合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则和染色体易位、转录调控、基因沉默、细胞周期、细胞分化和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相关。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 protein,CBP)、E1A结合蛋白p300(E1A binding protein p300,EP300)和锌指蛋白220(zinc finger 220,ZNF220)均为乙酰化转移酶。CBP是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的辅激活蛋白,通过乙酰化组蛋白使和cAMP应答元件作用的启动子开始转录,它的突变导致Rubinstein Taybi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下、面部畸形、姆指和拇趾粗大、身材矮小。CBP和EP300均可抑制肿瘤的形成,在小鼠瘤细胞中确定了CBP的突变,在结肠和乳房瘤细胞系中确定了EP300的突变,另外ZNF220异常和人的急性进行性髓性白血病相关。如果突变导致错误的激活去乙酰化酶或错误的和去乙酰化酶相互作用,将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thyl cytosine binding protein-2,MeCP2)可募集去乙酰化酶到甲基化的DNA区域,使组蛋白去乙酰化导致染色质浓缩,MeCP2的突变导致Rett综合征,患者出生即发病、智力发育迟缓、伴孤独症。若阻碍去乙酰化酶的功能,则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疗。染色质重塑异常引发的人类疾病是由于重塑复合物中的关键蛋白发生突变,导致染色质重塑失败,即核小体不能正确定位,并使修复DNA损伤的复合物,基础转录装置等不能接近DNA,从而影响基因的正常表达。如果突变导致抑癌基因或调节细胞周期的蛋白出现异常将导致癌症的发生。乙酰化酶的突变导致正常基因不能表达,去乙酰化酶的突变或一些和去乙酰化酶相关的蛋白的突变使去乙酰化酶错误募集将引发肿瘤等疾病。 基因组印记是指来自父方和母方的等位基因在通过精子和卵子传递给子代时发生了修饰,使带有亲代印记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特性,这种修饰常为DNA甲基化修饰,也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修饰。在生殖细胞形成早期,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印记将全部被消除,父方等位基因在精母细胞形成精子时产生新的甲基化模式,但在受精时这种甲基化模式还将发生改变;母方等位基因甲基化模式在卵子发生时形成,因此在受精前来自父方和母方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甲基化模式。发现的印记基因大约80%成簇,这些成簇的基因被位于同一条链上的顺式作用位点所调控,该位点被称做印记中心(imprinting center,IC)。印记基因的存在反映了性别的竞争,从发现的印记基因来看,父方对胚胎的贡献是加速其发育,而母方则是限制胚胎发育速度,亲代通过印记基因来影响其下一代,使它们具有性别行为特异性以保证本方基因在遗传中的优势。印记基因的异常表达引发伴有复杂突变和表型缺陷的多种人类疾病。研究发现许多印记基因对胚胎和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行为和大脑的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印记基因的异常同样可诱发癌症。基因组印记与脐疝-巨舌-巨人症综合征(BWS)BWS患者表现为胚胎和胎盘过度增生,巨舌,巨大发育,儿童期易发生肿瘤。该病主要是由11号染色体上的IGF2和CDKN1C两个印记基因的错误表达引发,IGF2为父本表达的等位基因,CDKN1C为母本表达的等位基因。父本单亲二体型(uniparental disomies,UPDs)是引发BWS的主要原因,即IGF2基因双倍表达,CDKN1C基因不表达;次要原因是母本的CDKN1C等位基因发生突变[22];极少数病例是由于母本的染色体发生移位造成CDKN1C基因失活和(或)造成母本的IGF2基因表达。其它一些印记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过量或缺失表达也可导致类似于BWS的综合征,如原来母本表达的IPL基因的不表达或母本的ASCL2基因逃避印记都将导致胚胎的过度发育。这表明父本表达的等位基因对胚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母本表达的等位基因对胚胎的发育起到限制作用。基因组印记与Prader-Willi/Angelman综合征(PWS/AS)PWS表现为肥胖、身材矮小和轻度智力发育迟缓;AS表现为共济失调、过度活跃、严重智障、少语、表情愉悦,这两种疾病都和神经功能失调相关。PWS是由于突变导致父本印记基因在大脑中高表达所致,如SNPNP基因高表达;AS是由于母本的UBE3A基因的缺失或受到抑制所致,该基因编码泛素蛋白连接酶并在脑中表达。父本表达的SNRNP基因的微缺失可导致PWS,而在其上游进一步缺失则可导致AS,这说明这两个区域就是印记中心所在的位置。如果缺失父本染色体上的PWS印记中心将导致SNRNP基因以及附近的父本表达的等位基因被抑制,而缺失父本染色体上的AS印记中心则没什么变化,但若缺失母本染色体上的AS印记中心将导致UBE3A被抑制而导致AS。基因组印记与癌症印记丢失不仅影响胚胎发育并可诱发出生后的发育异常,从而导致癌症发生。如果抑癌基因有活性的等位基因失活便提高了发生癌症的几率,例如IGF2基因印记丢失将导致多种肿瘤,如Wilm"s 瘤。和印记丢失相关的疾病还有成神经细胞瘤,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横纹肌肉瘤和散发的骨肉瘤等。与基因组印记相关的疾病常常是由于印记丢失导致两个等位基因同时表达,或突变导致有活性的等位基因失活所致。调控基因簇的印记中心发生突变将导致一系列基因不表达,引发复杂综合征。基因组印记的本质仍为DNA修饰和蛋白修饰,所以和印记相关的蛋白发生突变也将导致表观遗传疾病。 X染色体失活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为了保持平衡,女性的一条X染色体被永久失活,这便是“剂量补偿”效应。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的X染色体失活遵循n-1法则,不论有多少条X染色体,最终只能随机保留一条的活性。对有多条X染色体的个体研究发现有活性的染色体比无活性的染色体提前复制,复制的异步性和LINE-1元件的非随机分布有可能揭示染色体失活的本质[27]。哺乳动物受精以后,X染色体发生系统变化。首先父本X染色体(paternal X chromosome,Xp)在所有的早期胚胎细胞中失活,表现为整个染色体的组蛋白被修饰和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的Pc-G蛋白(Polycomb group proteins,Pc-G)表达,然后Xp在内细胞群又选择性恢复活性,最后父本或母本X染色体再随机失活。X染色体随机失活是X失活中心(X inactivation center,Xic)调控的。Xic是一个顺式作用位点,包含辨别X染色体数目的信息和Xist基因,前者可保证仅有一条染色体有活性,但机制不明,后者缺失将导致X染色体失活失败。X染色体失活过程为:Xist基因编码Xist RNA,Xist RNA包裹在合成它的X染色体上,引发X染色体失活;随着Xist RNA在X染色体上的扩展,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修饰马上发生,这对X染色体失活的建立和维持有重要的作用;失活的染色体依旧持续合成Xist RNA,维持本身的失活状态,但有活性的X染色体如何阻止Xist RNA的结合机制还不明确。与X染色体失活相关的疾病和X染色体失活相关的疾病多是由X染色体的不对称失活,使携带有突变等位基因的X染色体在多数细胞中具有活性所致。Wiskott-Aldrich综合征表现为免疫缺陷、湿疹、伴血小板缺乏症,该病是由于WASP基因突变所致。因为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女性为嵌合体,携带有50%的正常基因,通常无症状表现,该病患者多为男性。存在女性患病的原因在于不对称X染色体失活,即携带有正常WASP基因的染色体过多失活。但女性体内还存在另一种机制,通过不对称失活使携带有突变基因的X染色体大部分失活。对Pelizaeus-Merzbacher病的研究表明这种机制的存在,它使带有突变PLP基因的X染色体倾向于失活。RTT综合征也和不对称X染色体失活有关,携带有MeCP2突变基因的女性,X染色体失活时倾向于使携带有发生突变的等位基因的染色体失活。即便是失活的X染色体,也有一部分基因可以逃避失活而存在两个有活性的等位基因,但逃避失活的等位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由于逃避失活而易使一些抑癌基因丧失功能,这是引发女性癌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有一些逃避失活的基因过量表达而增加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如TIMP1基因随着年龄的增加表达量逐渐增加,导致迟发型疾病。女性易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和X染色体失活相关,因为女性为嵌合体,如果自身免疫性T细胞不能耐受两个X染色体所编码的抗原,则会导致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学中的作用 功能性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按照它们的大小可分为长链非编码RNA和短链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在基因簇以至于整个染色体水平发挥顺式调节作用。在果蝇中调节“剂量补偿”的是roX RNA,该RNA还具有反式调节的作用,它和其它的蛋白共同构成MSL复合物,在雄性果蝇中调节X染色体活性。在哺乳动物中Xist RNA调节X染色体的失活,其具有特殊的模体可和一些蛋白共同作用实现X染色体的失活。Tsix RNA是Xist RNA的反义RNA,对Tsix起负调节作用,在X染色体随机失活中决定究竟哪条链失活。air RNA调节一个基因簇的表达,该基因簇含有3个调节生长的基因。长链RNA常在基因组中建立单等位基因表达模式,在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中充当催化中心,对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短链RNA在基因组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可介导mRNA的降解,诱导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决定着细胞的分化命运,还对外源的核酸序列有降解作用以保护本身的基因组。常见的短链RNA为小干涉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前者是RNA干扰的主要执行者,后者也参与RNA干扰但有自己独立的作用机制。非编码RNA与疾病非编码RNA对防止疾病发生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着丝粒附近有大量的转座子,转座子可在染色体内部转座导致基因失活而引发多种疾病甚至癌症,然而在着丝粒区存在大量有活性的短链RNA,它们通过抑制转座子的转座而保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在细胞分裂时,短链RNA异常将导致染色体无法在着丝粒处开始形成异染色质,细胞分裂异常,如果干细胞发生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siRNA 可在外来核酸的诱导下产生,通过RNA干扰清除外来的核酸,对预防传染病有重要的作用。RNA干扰已大量应用于疾病的研究为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非编码RNA不仅能对整个染色体进行活性调节,也可对单个基因活性进行调节,它们对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分裂、个体发育都有重要的作用。RNA干扰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其它物质调节RNA干扰的效果以及实现RNA干扰在特异的组织中发挥作用是未来RNA干扰的研究重点。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