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简单说明此小实验科学原理

由于防水塑料片使杯子里面和外界隔离,从你外面的空气大于里面的空气,而这些空气都是通过压强接而通过力来表示,是的外面的力压住杯口,而用绳子向上提时,使用的力气小于压力,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怎么做科学小实验

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孩子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从小建立起科学思维和创造思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3个在家就能做的趣味小实验,和孩子一起动起手来,感受科学的魅力吧!一、用水让牙签变身小星星。准备材料:牙签、吸管、一杯水。实验步骤:1、把每根牙签掰成v形,注意不要把牙签掰断。2、把牙签拼成下图中的样子。3、把吸管插入杯子,吸取少量的水。4、把水滴到牙签的中间,牙签慢慢散开,变成了五角星的形状。实验原理:这个实验利用了水的张力。由于牙签由木质纤维构成,沾水后断裂处会吸水,所以半断掉的牙签会有重新伸直的倾向。同时,水的表面张力扩开了被折断的两半牙签,因此,拼合的牙签就变成了五角星了。二、牛奶中的彩虹。准备材料:牛奶(最好用过期的噢)、色素、洗洁精、棉球、盘子。实验步骤:1、将牛奶倒进盘子里,色素滴在牛奶上,不同颜色隔开放。2、把棉球粘上洗洁精,放入牛奶中央。牛奶便和色素一起散开了。实验原理:因为牛奶密度略高于色素,所以几种色素加入后可以短暂漂浮在牛奶表面。因为洗洁精是分子比较活泼的液体剂,加入洗洁精后,分子运动会快速扩散,从而带动色素的扩散。三、原色“变色”实验。准备材料:玻璃杯、无纺布、颜料。实验步骤:在三个玻璃杯中倒入水,分别加入红色、黄色、蓝色染料,把无纺布如图所示放进杯子中。实验原理:红色,黄色,蓝色是颜料的基础色,其他所有的颜色都可以通过这三种颜色调出来。

科学小实验怎么做

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1.筷子提米筷子提米这个实验在家里用日常的东西就可以完成。准备一只筷子,一个杯子,和一些大米。把米装满瓶子,再把筷子插进去,等筷子在瓶子里面站稳,我们就可以轻轻松松提起装满大米的瓶子啦!原理:筷子与米之间以及米与米之间的摩擦力很大。2.绽放的星星这个小实验是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准备牙签、空碟子、清水。将5根牙签从中间掰一下,但不要断开,把断裂处互相对着,摆在盘子中间成五个角。如下图所示。然后再将水一点点滴到牙签的断裂处,牙签会一点点张开,小星星就绽放了。现象如下。这是由于牙签由木质纤维构成,沾水后断裂处会吸水,所以半断掉的牙签会有重新伸直的倾向。同时,水的表面张力扩开了被折断的牙签,因此,拼合的牙签就变成了五角星了。3.颜色变变变准备一点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将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准备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各一杯。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中,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这是因为紫甘蓝中含有花青素,当它遇到酸碱性不同的物质时,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就改变了颜色,整体来看,遇到酸性的物质显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显蓝色,在中性液体中显紫色。以上就是3个容易实现的科学小实验,快来试试吧。

小学科学实验原理

一、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二、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是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三、汽车急刹车(减速)时:1、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3、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四、钢笔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排除里面得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五、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是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方向的升力。六、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科学小实验以及原理

科学小实验以及原理如下: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请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说明:1. 摩擦铅笔,促使报纸带电。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 、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2、用筷子搅拌均匀。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快速摩擦后放在盐与胡椒粉的上方。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6、盐后粘附在汤勺上。讲解:胡椒粉比盐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轻。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漂浮的针: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材料:一碗水、针、勺子、液体清洁剂。操作:1、在碗里倒一杯清水。2、用一个勺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3、慢慢地移出勺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4、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讲解: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说明:针有一定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带电的气球: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操作: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讲解: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可爱的浮水印: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操作: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讲解: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创造: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操作: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讲解: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科学小实验及原理如下:穿透土豆的吸管。这个实验借助了空气的力量,通过空气的作用力将土豆扎穿。我们将吸管的一端用手指堵住,吸管内空气的唯一出口就是扎入土豆的那一端,吸管内空气体积。平衡鸟。平衡鸟之所以会平衡,是因为添加回形针后,重心由鸟身体中部前移到鸟嘴巴,也就是说整只鸟实际的重心在嘴尖这点的下方。奔跑的铁环。在本实验中,我们拉长橡皮筋然后松开下面,由于弹性橡皮筋向上收缩恢复原状,铁环与皮筋之间有静摩擦力,会随着皮筋一起上升。准备好白醋、气球、小苏打、勺子、空瓶子。先往瓶子里倒入白醋,然后把小苏打用勺子一点点的装进气球里,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先帮忙捏住气球口,让孩子把气球套在瓶口。等孩子套好了气球,我们可以俏皮的问问孩子:“见证奇迹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当把扭住气球的手松开,小苏打掉入装有白醋瓶子,小苏打和白醋就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了,产生的二氧化碳把气球吹大了。我们很难和孩子介绍清楚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是什么,但通过这样的实验观察比较,孩子在自己操作、自己动手中,其实已经接触了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啦。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和原理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和原理如下:1、穿透土豆的吸管。这个实验借助了空气的力量,通过空气的作用力将土豆扎穿。我们将吸管的一端用手指堵住,吸管内空气的唯一出口就是扎入土豆的那一端,吸管内空气体积。2、平衡鸟。平衡鸟之所以会平衡,是因为添加回形针后,重心由鸟身体中部前移到鸟嘴巴,也就是说整只鸟实际的重心在嘴尖这点的下方。3、奔跑的铁环。在本实验中,我们拉长橡皮筋然后松开下面,由于弹性橡皮筋向上收缩恢复原状,铁环与皮筋之间有静摩擦力,会随着皮筋一起上升。而我们用手遮挡住逐渐变短的皮筋,从视觉看上去好像是铁环在自己上升。4、智取纸币。将纸币用手指快速敲打下来,是运用了惯性的原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是会让物体保持静止或者迅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抵抗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在快速抽取时,当纸币移动的加速度大于摩擦力能提供的最大加速度时,硬币和瓶子的移动速度相对落后,重力加上惯性,因此就不会移动。5、松果与气候。松树为了能更好的传播它的种子在雨季来临的时候松果是紧闭的,只有当雨季过去,天气比较干燥适合松果中的孢子飞出更远的距离的时候,它就会打开。通过这个实验来观察松果在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变化。

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科学小实验及原理如下:1、筷子提米将筷子插入一个装满大米的瓶子中,发现一根筷子就能提起整瓶大米,这是由于筷子与米之间以及米与米之间的摩擦力很大造成的。2、白纸压尺这是个神奇的小实验,将白纸平铺在边缘一半悬空在桌面的直尺上,白纸与桌面可看作全接触,他们之间空气较少,当重物打击直尺时,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直尺会将白纸向上挑起,此时白纸和桌面间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大气压会压住白纸不让直尺弹起来。3、弹跳的泡泡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取溶液,吹出泡泡。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解密时刻:中的泡泡因水分蒸发,易爆,加入胶水后会变得很黏,水分就不容易蒸发,泡泡膜的强度增加,于是就能在我们的手背上蹦跳了。

简单又快的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简单又快的科学小实验及原理如下:1、烧不坏的气球准备材料:水、蜡烛、打火机、气球参考步骤:气球里面加一点水,点燃蜡烛,慢慢将加水气球放到蜡烛上方……气球竟然不会爆炸!原理浅析:水能将火的热能吸收,才不会使气球的橡胶造成断裂,不过,如果超过了气球内的水所能吸收的热能,气球一样是会爆炸的。2、水的魔法准备材料:玻璃杯(无花纹)、水、纸、笔参考步骤:在纸上画箭头,将装满水的杯子挪到箭头前,可以看见杯中的箭头竟然翻转了。原理浅析:装水的水杯就像是凸透镜一样,箭头在凸透镜中形成了翻转的虚像。3、反重力水准备材料:水、玻璃瓶、丝网(丝袜)、橡皮筋、牙签参考步骤:在玻璃瓶里装满水后,利用橡皮筋将丝网封住瓶口。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虽然网上有洞,但将杯子翻转过来水却不会流出来。就算将牙签戳进网内,水依然不会流下来。原理浅析:水的表面张力附着在丝网中,创造出一个“膜”,形成一个密封形态。牙签戳入后,水会包围木质牙签,但木头密度比水小,牙签会浮到最上方。

科学小实验及原理是什么?

科学小实验及原理是:1、轨道怪坡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重力。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心都有向下运动(落下或滚下)的趋势,让它的重心不断降低。而本实验中,当两个操纵杆平行的时候,小球重心与两木杆平行,所以小球由木杆高处往低处滚动。当木杆较高处慢慢分开时,小球在木杆开口最大地方,重心比木杆最低处更低。所以小球趋向于向木杆开口更大、重心更低的方向滚动,形成“怪坡”现象。2、纸币妙扣回形针当轻轻拉动纸币两端回形针会滑到一起,但是这个时候回形针还在纸币上。如果再用力一拉,回形针会克服它夹紧的力。由于是突然别在一起,回形针的弹力就把3个回形针弹出去,它们就能串在一起了。生活中你把钥匙放入钥匙扣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会有咔嚓一下的弹力。3、迟钝的硬币这个实验要归功于牛顿第一定律。牛顿说过,运动中的物体习惯保持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习惯保持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施加在它们身上。因此硬币想做的事情就是“赖着不走”。在这个实验中卡牌受力瞬间被移开后,硬币失去了承载物,而此时硬币几乎不受力,在惯性作用下“赖在原地”,后在重力作用下掉落杯中。4、投石器当我们压住初级版投石器的筷子时,力被存储到了弯曲的杆子中间,当我们松开手,杆子恢复成直线所产生的力,就会把物体投射出去。当我们压住升级版投石器的筷子时,皮筋发生变形,变形储存了能量,这种能量使得皮筋有恢复成原来状态的趋势,这种能量称之为弹性势能。当我们松开手,皮筋释放弹性,所产生的力使得物体被投射出去。5、马德堡半球刚开始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它们之间的作用相互抵消,平衡了。后来我们用针筒把球中的空气抽出,球内空气压强减小,球外的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所以我们很难拉开它们。

一道科学题

增多 相似

拉瓦锡的科学燃烧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拉瓦锡:阐明了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要点为:①燃烧时放出光和热。②只有在氧存在时,物质才会燃烧。③空气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氧,因此重量增加,物质所增加的重量恰恰就是它所吸收氧的重量。④一般的可燃物质(非金属)燃烧后通常变为酸,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金属煅烧后变为煅灰,它们是金属的氧化物。他还通过精确的定量实验,证明物质虽然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改变了状态,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量在反应前后都是相同的。

初中化学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1743-1794)生于巴黎。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在学校是一个天才男孩。20岁时因出色地撰写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设计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嘉奖。几年之后,即1768年,他被评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 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在这篇论文中,拉瓦锡除了正确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外,在历史上还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名称的确立建立在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基础之上。而在此之前,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称谓。在书中,拉瓦锡将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有条有理。 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律师从业证书。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著名的化学鲁教授伊勒教授。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试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由此,他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成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为了表明守恒的思想,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如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拉瓦锡又撰文写到: “可以设想,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通过实验,算出它们的值。这样,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计算。我就经常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改进实验,直到获得成功。” 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燃烧原理,是他对化学研究的第二大贡献。伟大的科学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气体:氧、氮和氢的作用。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是关于燃烧的原理。之所以能够有此发现,是因为他第一次准确地识别出了氧气的作用。事实上,科学家确认燃烧是氧化的化学反应,即燃烧是物质同某种气体的一种结合。拉瓦锡为这种气体确立了名称,即氧气,事实上就是“成酸的元素”的意思。 拉瓦锡最终排除了当时流行极广的关于“燃素”的错误看法。按照那种理论,在燃烧期间,任何被燃烧的物质同一种被称为“燃素”的物质相分离。“燃素”被认为是整个燃烧过程的主导者。 拉瓦锡还识别出了氮气。这种气体早在1772年就被发现了,但却被命名了一个错误的名称——“废气”(意思是“用过的气”,也就是没有燃素的气,因此不会再被用作燃烧的气)。拉瓦锡则发现这种“气体”实际上是由一种被称为氮的气体构成的,因为它“无活力”(来源于希腊语azofe)。后来,他又识别出了氢气,这个名称的意思是“成水的元素”。拉瓦锡还研究过生命的过程。他认为,从化学的观点看,物质燃烧和动物的呼吸同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作用。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定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灰烬(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于是他又改进实验的方法:将白磷放入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钟罩里的空气用管子连接一个水银柱(注:测定空气的压力)。加热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水银柱上升。拉瓦锡还发现“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灰烬(P2O5)。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基本接近”。 拉瓦锡的发现和当时的燃素学说是相悖的。燃素学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5年,拉瓦锡对氧气进行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实际上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这就是彻底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学说。 1777年,拉瓦锡批判燃素学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1777年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因此称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他当之无愧。 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三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 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 1.简单物质,光、热、氧、氮、氢等物质元素。 2.简单的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等,其氧化物为酸。 3.简单的金属物质,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等,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 4.简单物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等。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被诬陷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处以绞刑。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 门捷列夫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2.7~1907.2.2),生在西伯利亚。他从小热爱劳动,喜爱大自然,学习勤奋。 1860年门捷列夫在为著作《化学原理》一书考虑写作计划时,深为无机化学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于是,他开始搜集每一个已知元素的性质资料和有关数据,把前人在实践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类关于元素问题的长期实践和认识活动,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还有共性。例如,已知卤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质;碱金属元素锂、钠、钾暴露在空气中时,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的金属例铜、银、金都能长久保持在空气中而不被腐蚀,正因为如此它们被称为贵金属。 于是,门捷列夫开始试着排列这些元素。他把每个元素都建立了一张长方形纸板卡片。在每一块长方形纸板上写上了元素符号、原子量、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然后把它们钉在实验室的墙上排了又排。经过了一系列的排队以后,他发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性。 因此,当有人将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看得很简单,轻松地说他是用玩扑克牌的方法得到这一伟大发现的,门捷列夫却认真地回答说,从他立志从事这项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约20年的功夫,才终于在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律。他把化学元素从杂乱无章的迷宫中分门别类地理出了一个头绪。此外,因为他具有很大的勇气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责,不怕嘲讽,勇于实践,敢于宣传自己的观点,终于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人们将美国化学家希伯格在1955年发现的第101号新元素命名为Mendelevium,即“钔”。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门捷列夫根据这个道理,不但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结果,有三个元素在门捷列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了。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它也说明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当年门捷列夫通过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时,有的科学家说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过实践,门捷列夫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 后来,人们根据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编排于辞书后面。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化学的时候,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课。 现在,我们知道,在人类生活的浩瀚的宇宙里,一切物质都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本身在内。 可是,化学元素是什么呢?化学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人们常说,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砖石”,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可以的。然而,化学元素周期律说明,化学元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互相毫无关联的。这些事实意味着,元素原子还肯定会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里已经蕴育着物质结构理论的变革。 终于,到了19世纪末,实践有了新的发展,放射性元素和电子被发现了,这本来是揭开原子内幕的极好机会。可是门捷列夫在实践面前却产生了困惑。一方面他害怕这些发现“会使事情复杂化”,动摇“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感到这“将是十分有趣的事……周期性规律的原因也许会被揭示”。但门捷列夫本人就在将要揭开周期律本质的前夜,1907年带着这种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门捷列夫并没有看到,正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和实践,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扬弃了门捷列夫那个时代关于原子不可分的旧观念。在扬弃其不准确的部分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它的合理内涵和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元素周期律的新理论,比当年门捷列夫的理论更具有真理性。 沈括 在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名称都贴切得多。在《梦溪笔谈》中有关“太阴玄精”(石膏晶体”的记载里,沈括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区分出几种晶体,指出它们虽然同名,却并不是一种东西。他还讲到了金属转化的实例,如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变成铜的物理现象。他记述的这些鉴定物质的手段,说明当时人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突破单纯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开始向物质的内部结构探索进军了。

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化学家生平,他所做的主要科学工作和科学贡献(拉瓦锡,沈括,门捷列夫等)

拉瓦锡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1743-1794)生于巴黎。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在学校是一个天才男孩。20岁时因出色地撰写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设计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嘉奖。几年之后,即1768年,他被评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 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在这篇论文中,拉瓦锡除了正确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外,在历史上还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名称的确立建立在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基础之上。而在此之前,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称谓。在书中,拉瓦锡将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有条有理。 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律师从业证书。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著名的化学鲁教授伊勒教授。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试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由此,他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成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为了表明守恒的思想,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如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拉瓦锡又撰文写到: “可以设想,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通过实验,算出它们的值。这样,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计算。我就经常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改进实验,直到获得成功。” 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燃烧原理,是他对化学研究的第二大贡献。伟大的科学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气体:氧、氮和氢的作用。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是关于燃烧的原理。之所以能够有此发现,是因为他第一次准确地识别出了氧气的作用。事实上,科学家确认燃烧是氧化的化学反应,即燃烧是物质同某种气体的一种结合。拉瓦锡为这种气体确立了名称,即氧气,事实上就是“成酸的元素”的意思。 拉瓦锡最终排除了当时流行极广的关于“燃素”的错误看法。按照那种理论,在燃烧期间,任何被燃烧的物质同一种被称为“燃素”的物质相分离。“燃素”被认为是整个燃烧过程的主导者。 拉瓦锡还识别出了氮气。这种气体早在1772年就被发现了,但却被命名了一个错误的名称——“废气”(意思是“用过的气”,也就是没有燃素的气,因此不会再被用作燃烧的气)。拉瓦锡则发现这种“气体”实际上是由一种被称为氮的气体构成的,因为它“无活力”(来源于希腊语azofe)。后来,他又识别出了氢气,这个名称的意思是“成水的元素”。拉瓦锡还研究过生命的过程。他认为,从化学的观点看,物质燃烧和动物的呼吸同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作用。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定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灰烬(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于是他又改进实验的方法:将白磷放入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钟罩里的空气用管子连接一个水银柱(注:测定空气的压力)。加热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水银柱上升。拉瓦锡还发现“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灰烬(P2O5)。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基本接近”。 拉瓦锡的发现和当时的燃素学说是相悖的。燃素学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5年,拉瓦锡对氧气进行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实际上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这就是彻底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学说。 1777年,拉瓦锡批判燃素学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1777年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因此称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他当之无愧。 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三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 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 1.简单物质,光、热、氧、氮、氢等物质元素。 2.简单的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等,其氧化物为酸。 3.简单的金属物质,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等,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 4.简单物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等。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被诬陷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处以绞刑。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 门捷列夫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2.7~1907.2.2),生在西伯利亚。他从小热爱劳动,喜爱大自然,学习勤奋。 1860年门捷列夫在为著作《化学原理》一书考虑写作计划时,深为无机化学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于是,他开始搜集每一个已知元素的性质资料和有关数据,把前人在实践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类关于元素问题的长期实践和认识活动,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还有共性。例如,已知卤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质;碱金属元素锂、钠、钾暴露在空气中时,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的金属例铜、银、金都能长久保持在空气中而不被腐蚀,正因为如此它们被称为贵金属。 于是,门捷列夫开始试着排列这些元素。他把每个元素都建立了一张长方形纸板卡片。在每一块长方形纸板上写上了元素符号、原子量、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然后把它们钉在实验室的墙上排了又排。经过了一系列的排队以后,他发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性。 因此,当有人将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看得很简单,轻松地说他是用玩扑克牌的方法得到这一伟大发现的,门捷列夫却认真地回答说,从他立志从事这项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约20年的功夫,才终于在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律。他把化学元素从杂乱无章的迷宫中分门别类地理出了一个头绪。此外,因为他具有很大的勇气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责,不怕嘲讽,勇于实践,敢于宣传自己的观点,终于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人们将美国化学家希伯格在1955年发现的第101号新元素命名为Mendelevium,即“钔”。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门捷列夫根据这个道理,不但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结果,有三个元素在门捷列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了。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它也说明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当年门捷列夫通过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时,有的科学家说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过实践,门捷列夫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 后来,人们根据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编排于辞书后面。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化学的时候,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课。 现在,我们知道,在人类生活的浩瀚的宇宙里,一切物质都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本身在内。 可是,化学元素是什么呢?化学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人们常说,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砖石”,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可以的。然而,化学元素周期律说明,化学元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互相毫无关联的。这些事实意味着,元素原子还肯定会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里已经蕴育着物质结构理论的变革。 终于,到了19世纪末,实践有了新的发展,放射性元素和电子被发现了,这本来是揭开原子内幕的极好机会。可是门捷列夫在实践面前却产生了困惑。一方面他害怕这些发现“会使事情复杂化”,动摇“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感到这“将是十分有趣的事……周期性规律的原因也许会被揭示”。但门捷列夫本人就在将要揭开周期律本质的前夜,1907年带着这种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门捷列夫并没有看到,正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和实践,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扬弃了门捷列夫那个时代关于原子不可分的旧观念。在扬弃其不准确的部分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它的合理内涵和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元素周期律的新理论,比当年门捷列夫的理论更具有真理性。 沈括在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名称都贴切得多。在《梦溪笔谈》中有关“太阴玄精”(石膏晶体”的记载里,沈括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区分出几种晶体,指出它们虽然同名,却并不是一种东西。他还讲到了金属转化的实例,如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变成铜的物理现象。他记述的这些鉴定物质的手段,说明当时人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突破单纯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开始向物质的内部结构探索进军了。

人工造雪应用了什么科学原理?

人工造雪原理: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凝固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

发现和发明使科学发展进入新的时代的近代伟大科学家有哪些人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ue039”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科学揭示燃烧现象本质的是谁

科学揭示燃烧现象本质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科学家们在测量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时采用了激光测距仪,就是利用光的______原理,将一束激光照射到月球上

(1)科学家们在测量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时采用了激光测距仪,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2)激光从地球传到的时间为t=12×2.56s=1.28s,∵v=st,∴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vt=1.28s×3.0×108m/s=3.84×108m,故答案为:反射;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84×108m.

拉瓦锡对科学有哪些贡献?

拉瓦锡和其他学者共同制定出化学物种的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拉瓦锡的研究和他提出的很多新观点、新理论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因而被人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上学期间就显露出天才的潜质。20岁时因出色地撰写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设计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嘉奖。1768年,他又被评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化学概要》是拉瓦锡留给后人的杰作,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在这篇论文中,拉瓦锡正确地描述了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并且在化学史上第一次准确列出化学元素的名称。名称的确立建立在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基础之上。而在此之前,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称谓。在书中,拉瓦锡把所有与化学方面有关的发明创造整理的井井有条。拉瓦锡的父亲是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律师,家境优越。因此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而是对植物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在上山采集植物标本期间又对气象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引荐下,拉瓦锡在巴黎著名的化学教授鲁伊勒门下学习、研究化学。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是用实验证明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其实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一定的实验依据,尤其在当时沙俄科学比较落后的背景下,欧洲对沙俄的一些科研成果而根本不屑一顾,因此“物质不灭定律”一直就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燃烧原理是拉瓦锡对化学研究的第二大贡献,对于他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发现。伟大的科学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气体:氧、氮和氢的作用。之所以能够有此发现,是因为他第一次准确地识别出了氧气的作用。事实上,科学家确认燃烧是氧化的化学反应,即燃烧是物质同某种气体的一种结合。拉瓦锡为这种气体确立了名称,即氧气,事实上就是“成酸元素”的意思。拉瓦锡最终推翻了当时非常流行的“燃素”的错误理论。按照那种说法,在燃烧期间,任何被燃烧的物质同一种被称为“燃素”的物质相分离。“燃素”一度被认为在燃烧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拉瓦锡还正确命名了氮气。其实氮气早在1772年就被发现了,但由于被人们认为是不能燃烧的气体而被称为“废气”,意思是“用过的气”,因此不再会被用作燃烧。拉瓦锡则发现这种“气体”实际上是由一种被称为氮的气体构成的,因为它“无活力”。后来,他又识别出了氢气,意思是“成水的元素”,因为他是组成水的重要元素之一。他认为,从化学的角度出发,物质的燃烧和动物的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反应。1772年秋天,拉瓦锡称取了一定量的红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灰烬即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于是他又改进实验的方法:将白磷放入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钟罩里的空气用管子连接一个水银柱用来测定空气的压力。加热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水银柱上升。拉瓦锡还发现“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灰烬。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基本接近”。拉瓦锡的发现和当时的燃素学说是相悖的。燃素学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1775年,拉瓦锡对氧气进行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实际上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这就是彻底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学说。1777年,拉瓦锡批判燃素学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1777年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时期即近代化学。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三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1)简单物质,光、热、氧、氮、氢等物质元素。(2)简单的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等,其氧化物为酸。(3)简单的金属物质,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等,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4)简单物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等。

为何说乌鸦喝水的寓言一点也不科学,究竟假在哪里?

我觉得大概是作者在写这则寓言的时候并没有实践吧,要是自己亲自做实验肯定就不会这样,当然这也只是一己之见

乌鸦喝水告诉我们什么科学道理

乌鸦喝水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运用智慧、认真思考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用智慧的眼睛去看世界,去发现问题的本质,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乌鸦喝水的原理用科学解释 乌鸦喝水的原理用科学解释

1、水是液体,液体具有流动性。 2、石头是固体,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因而会对水产生压力的作用。 3、容器是半封闭的,液体由于受到来自固体的压力作用会向着压力最小的方向运动,因而克服了自身的重力作用,慢慢上升到瓶口,被聪明的黑乌鸦喝着了。 4、扩展资料:乌鸦喝水告诫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动脑筋,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值得我们去留心探索、发现,需要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千万不要为事物表面所迷惑。

乌鸦喝水的原理用科学解释乌鸦喝水的原理用科学解释

1、水是液体,液体具有流动性。2、石头是固体,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因而会对水产生压力的作用。3、容器是半封闭的,液体由于受到来自固体的压力作用会向着压力最小的方向运动,因而克服了自身的重力作用,慢慢上升到瓶口,被聪明的黑乌鸦喝着了。4、扩展资料:乌鸦喝水告诫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动脑筋,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值得我们去留心探索、发现,需要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千万不要为事物表面所迷惑。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大全【四篇】

【 飞碟与外星人 】   活动目标   1、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激发孩子们对宇宙和外星生命的探索。   3、能把自己想象中的飞碟与外星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交流、议论的环境。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视频,小朋友和老师收集的相关资料,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想象中的飞碟与外星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飞碟与外星人的相关视频和资料。   2、老师制作的飞碟与外星人。   3、画画用的纸、笔、油画棒。   4、一面写有“我心中的飞碟与外星人”标题的墙。用于贴小朋友的画。   5、用于评价小朋友的嘴巴、眼睛、耳朵、脑袋、小手的小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入。由彬彬的“飞碟”引入课题。   二、幼儿讨论。   三、观看《飞碟与外星人》的相关视频。   四、一起查看幼儿和老师收集的相关资料。   五、欣赏老师制作的《飞碟与外星人》,引发幼儿作画的渴望。   六、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充分展开想象作画。   七、欣赏、点评幼儿作品。   八、把幼儿作品贴在墙上,供全园幼儿欣赏。   活动总结:   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高,讨论和谐而热烈。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引发了好多千奇百怪的问题。如:外星人会哭吗?飞碟是外星人的转机吗?外星人他有爸爸妈妈吗?外星人也住楼房吗?外星人有名字吗?他们能讲话吗?为什么飞碟是与外星人是宇宙未解之谜?未解之谜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你们大人也不知道他从来里来吗?为什么科学家都有不知道的呢?等等。   2、本活动让幼儿和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孩子们知道了,宇宙中有好多不可思议、千奇百怪的现象和事情发生。很多宇宙未解之谜都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一起去研究、探讨。   3、轻松愉悦地语音坏境,让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互问互答更深入,增进了同伴之间、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亲密之情。   活动反思:   1、面对幼儿太多的为什么,如:“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你们大人也不知道他从来里来吗”?“为什么科学家都有不知道的呢”?有时老师也不知道怎么科学的回答更好。相反小朋友的回答倒是简单易懂。   2、本活动的时间过长。虽然活动时间可以看幼儿的兴趣而做相应的调整。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本次活动可以把它拆分为两个活动进行。    【 醋泡蛋 】   目标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观察醋泡蛋产生的反应。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由来:   早上孩子们在进行着安静游戏,齐齐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神秘地对身边的彤彤说:“嗨!你知道吗?鸡蛋泡在醋里能变软!”彤彤想了一下说:“瞎说!鸡蛋皮那么硬,怎么能变软呢?”“真的,我没骗你,是我爸爸告诉我的”齐齐努力地辩解,可彤彤还是不相信,又转身问其他的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半信半疑,大家将目光投向了我,好像期待着我给他们一个“是”或“不是”的答案。于是,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怎么才能知道齐齐说的是真、是假呢?”孩子的回答是“做个实验试一试!”   过程   实验一:   目标:鼓励幼儿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   材料:醋、宽口瓶子、鸡蛋一个。   做法:将鸡蛋放入瓶中,倒醋,以浸过鸡蛋为宜。   过程:准备好了实验材料,开始时幼儿积极的到实验区去观察,不时用小手按按鸡蛋,但没有发现鸡蛋有任何变化。他们有些失望了,议论说:“齐齐说得肯定是假的”“他爸爸说的不对”齐齐听了很沮丧。我说:“你们看,鸡蛋的皮那么硬,要不咱们再等两天试试”“好吧!”   “你们可要继续观察呀”   第三天早上,幼儿齐齐惊喜地发现,鸡蛋真的变软了,孩子们争着挤过来看,并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摸着。齐齐得意的对小朋友说:“你们看,我爸爸说的没错吧!”   这时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鸡蛋用醋泡能够变软,如果用别的东西泡能不能变软呢?”   实验二:   目标:鼓励幼儿变换不同的实验材料,继续进行猜想、尝试、探索。   材料:水、可乐、广告色、雪碧、鸡蛋5个、记录表。   过程:   1.实验前请幼儿进行猜想:哪种液体和醋一样,能够让鸡蛋变软?将幼儿的猜想记录下来;   2.每天进行观察,几天后,依然没有发现鸡蛋变软的现象。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在记录表上总结了他们的猜想,画上了一个哭脸表示没有猜对。于是,我又向孩子们提出了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只有放在醋里的鸡蛋才能变软呢?   小结:与幼儿一起翻阅科普图书,终于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因为醋里含有大量的“酸”物质,“酸”具有腐蚀作用,所以鸡蛋壳才能变软。   延伸活动:对幼儿进行爱护牙齿的教育。   反思:   实验一,由于是幼儿对自己不知道事情充满了好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引起了幼儿的讨论,这时就需要教师帮他们去解决。科学的为幼儿提供了实验材料,满足了他们探索、发现的兴趣;当实验的效果没有出现时,幼儿产生了失望的心里,这时老师的指导很重要,既不要让幼儿产生放弃的心理,也不要阻止幼儿继续探索,而是给幼儿一个时间或空间的限度,鼓励幼儿继续观察。   实验二,是通过老师提出的“还有哪种液体和醋一样,能够让鸡蛋变软”的问题,又将幼儿的关注点转向了实验材料的变化会不会影响结果的变化这一问题上。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新的挑战,另外,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与老师一起寻找“放在醋里的鸡蛋为什么能变软?”这一问题的答案,让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 物体怎样移动 】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一个无轮的箱子、一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8、出示没有轮的箱子,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移动。再出示有轮的箱子,进行操作比较,知道给重物体按上轮子会更省力。   9、知识拓展。平时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叔叔们如何将和好的泥浆或砖从一楼移动到上面的楼层上的?(滑轮)   (随机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0、小结。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探索,发现更多的物体移动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出户外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物体。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 奇妙的电筒 】   活动目标:   1、玩手电筒,喜欢操作、摆弄,能想办法让手电筒亮起来。   2、认识电池的正负两极,了解电池正负相连可以亮起来的道理。   3、体验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老师准备各式各样的老式手电筒和电池(用于幼儿拆开、观察手电的组成)。   2、记录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手电筒,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一根铁柱胆不小,头带玻璃平顶帽;   一只眼睛亮闪闪,哪儿黑往哪儿瞧。——(手电筒)   提问:手电筒是用来做什么的?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光亮?   二、出示手电筒和电池,让幼儿进行组装。   1、出示各式各样的手电筒和电池,请幼儿观察,了解手电筒和电池的多样性。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电池,认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小结:电池不管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它都有一个正极,一个负极。   3、请幼儿把手电筒与各种电池相匹配,探索如何组装能使手电筒亮起来。   4、能安装成功的幼儿操作演示,知道正负极相连可以使手电筒亮起来。   三、请幼儿用组装好的手电筒进行探究小游戏。   1、请幼儿把手电筒放在水彩笔一侧约10厘米的地方,逐渐改变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观察影子长短的变化。了解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长,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请幼儿将自己探究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3、关掉活动室的照明灯,拉上窗帘,请幼儿用手电筒自由照射,感受光的直线传播和光于影子的关系。   四、手影游戏   游戏玩法和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人打亮手电筒照在墙面上,其他幼儿用手组装各种造型进行游戏,然后更换打灯人轮流游戏。   活动延伸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池。   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用电池,电池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尝试拆装。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重了以幼儿的自由探索为主的科学活动方式,始终围绕:为什么手电筒亮起来了?这条主线展开,幼儿对活动内容掌握还是不错的,能正确区分出电池的正负极,并能正确安装手电筒,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但在实验的环节,也存在着不足:如实验次数过多,为保证每名幼儿都能掌握活动内容,实验时间有点长,幼儿交流的时间缩短。在科学活动中,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灯泡,电线里面的金属丝等,应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做中学”的理念,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引导幼儿应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 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 各种食物:黄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苹果、梨。   2、 各种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 认识各种食物。   师:老师的百宝箱里藏着许多东西,你们相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老师请小朋友把他们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2、 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说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样才能把这些食物放进去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的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   3、 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有意识的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   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   有的幼儿一直使用一种工具,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   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手,并进行安全教育。   4、 师幼共同探讨   (1)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引导幼儿说出“我把它变小了。”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并用标记图表示。   (2)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   回忆“刀”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幼儿老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险,不能玩。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玩石头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游戏,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通过找、看、摸、闻、滚等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   3、通过石头游戏,发现生活中的事物有这么多有趣的玩法,从而对周围事物产生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开关不一、品种不一)的干净石头若干;石头照片;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1、猜石头   师:我的这个口袋里藏着一个好东西会是什么呢?(幼儿看一看、猜一猜)让幼儿一起数一、二、三,教师出示口袋中的东西。   师:是什么呀?   幼:是石头宝宝。   师:原来是石头宝宝来我们这里做客了。   2、找石头   师:今天还来了许多的石头宝宝看看它们会藏在哪里呢?(教师出示照片,请幼儿找石头)幼儿找石头,请幼儿将照片中有石头的选出来贴到旁边空白的地方。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图中的石头,并讲解部分较典型的石头照片如:大大的、高高的、小小的等等,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师:我来问问石头宝宝,找出来或者没找完   师:老师这里还有另外的一些石头宝宝,看看它们又都藏在哪里,变成什么样了?教师出示另外一些照片:石桥、石狮、石桌椅、石房、台阶等等。幼儿看照片自由讲讲。   3、玩石头   师:小石头还带来了一个大礼包呢,猜猜看看是什么呀?   幼:是石头宝宝。   师:我来看看是不是石头宝宝?(教师稍稍打开看一看)真的是石头宝宝,它们还在睡觉呢,我们一起把它们叫醒好吗?(师幼一起叫石头宝宝宝起床,先轻一点慢慢地加大声音)石头宝宝醒了我们一起跟石头宝宝打个招呼吧!   师幼:石头宝宝你们好!   师:这么多的石头宝宝,它们有的躺在草丛里,有的躺在小桥上,它们都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走了很多的路都累了,出汗了,身上还有很多的灰尘,好脏啊,我们来给它们洗个澡好吗?   幼:好。   挑石头。谁坐得最好请谁先来挑。   洗石头。幼儿拿好石头一起边听音乐边徒手洗石头。   玩石头。幼儿相互观察讨论并且玩石头。   取名字。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石头宝宝也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来给石头宝宝取个名字好吗?   教师出示一个石头宝宝,请幼儿观察后给石头宝宝取名字。可根据它的形状、颜色、质地、手感等。   幼儿给自己的石头宝宝取名字。师:这里还有许多的石头宝宝,请你们再来找一位一起到外面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获得成功的要领:重心、小心、积木摆放、高矮等   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重点 :   幼儿自由探索制作纸桌的方法和使纸桌变稳的方法。    难点:   幼儿探索纸桌"稳"的方法,并能用较完成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A4纸,一份积木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桌子,一张桌子有哪两部分组成?   师:一张桌子由四条桌腿和一个桌面组成!那如果缺一条桌腿会怎样呢?三条腿的桌子你见过吗?它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探索,一条腿的纸桌   (一)(PPT)题目:一条腿的桌子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PPT(一条腿的纸桌)。   这张桌子不是4条腿,也不是3条腿,而是1条腿。(出示两张纸)有难度才需要我们去挑战!让我们的脑筋转一转,只有小手去动动、去试试,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师:请你想一想,这张纸怎样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要求,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师:两人一组在一张桌子上操作。你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参考别人的。请大家轻轻的选一个位子坐下来。(教师个别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做成的桌腿")2。教师讲解做纸桌的方法并做记录。   师:我们继续来聊聊,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做成这一条腿的纸桌?注意说方法。   幼:卷——圆柱体出示PPT幼:折——三棱体、长方体出示PPT师:先折再折——讲解"双层"纸桌的"稳"。出示PPT"稳"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探索,用积木来做测验,把积木一块块的放在纸桌上,全部放上去,纸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积木倒了,我们重来。这一次要让你的桌腿变的稳,想想有什么方法。   (四)教师讲解获得成功的要领1、师:你觉得要让纸桌变得稳,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积木的摆放(交叉摆更集中,找到重心)、积木摆放的数量、纸桌高矮、粗细、小心等等。   2、师讲解"插"的方法要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要思考、探索,怎样让桌腿更稳。老师昨天在午睡的时候也在思考,后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来看一看。(师示范折纸桌)请大家将所有积木都放在老师的积木框里,观察老师所用的方法带着思考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实用的软管节约小妙招,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2、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残留物。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旧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擦布、皮鞋、脏玩具护手霜(若干)、挤牙膏器(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实践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挤牙膏大比拼。   (目的:探索多种挤牙膏的方法,初步萌发节约意识)   1、导入:旧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教师出示旧牙膏)   2、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鼓励幼儿耐心操作使用多种方法挤牙膏。提醒幼儿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里。)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皮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了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牙膏还有什么其它的用处呢?   小结:牙膏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还可以清洁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龙头、擦皮鞋、清洁茶杯茶壶,另外它还有治疗烫伤的作用呢!   5、鼓励幼儿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   二、牙膏的朋友们。   (目的:拓展思路,迁移学习的经验)   1、师:牙膏住在软管家里,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软管的家里?   重点提问: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节约好方法?   2、 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软管的家里,如护手霜、洗头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在软管中遗留很多还能用的东西,我们一定注意做到节约、不浪费。   3、师:要想做到节约、不浪费,其实从第一天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   重点提问:怎样挤才能做到不浪费?   小结: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应该从软管的底部开始,挤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挤 太多,只要有合适的量就可以了。   三、神奇的挤软管器。   (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发明的好处)   1、师:这就是为了避免浪费,发明家设计的"神奇的挤软管器",大家可以试试感受它的好处。   2、幼儿操作:使用挤软管器挤护手霜涂抹双手并说说它的优点。   小结:我们以前挤软管需要双手配合,而且无法控制挤出的量,在使用完后每个软管内都有很多东西残留在里面无法挤压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了这个新发明,只要轻轻单手轻轻一按就可挤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后软管里几乎没有剩余的东西,真是简单、方便,实用,具有环保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动物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游戏磁带;2、各种动物卡片、挂饰若干;3、动物的家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   以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狮王辛巴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①师: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会怎样给动物分类,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分组操作图片,尝试给动物分类。   ③各组幼儿相互交流分类的理由,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动物的异同。   3、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总结概括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并形成概念。   4、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分类调整。   5、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6、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设置游戏场景。   第一遍游戏: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他幼儿挂胸饰扮演各种动物,音乐响起,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动物的模仿动作,猎人来时,"动物"赶紧跑回自己的家。   第二遍游戏:幼儿互换胸饰,增设难以归类的动物,增加游戏难度,让幼儿来进行猜测与比赛。   7、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8、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男孩子较多,对交通工具很感兴趣,对于圆头圆脑的轮子更是有无穷尽的探索乐趣,每次活动后,都围着我嘁嘁嚓嚓,意犹未尽。我便由此想出再让孩子对于轮子有进一步的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大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小结:“有的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是关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2、 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着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 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活动建议: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要求: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让位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时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大,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将两个瓶子同时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上升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它们是一样大的,但不一样重,重一点(装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会不会升高呢?    六、注意事项   每个小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幼儿检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这样便于比较实验结果。

春分立蛋有什么科学依据?

春分的习俗之一就是立鸡蛋,据说,这天立鸡蛋非常容易立稳,这并不是什么迷信的说法,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可以解释出其原理所在。那么到底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每年春分立蛋是什么原理?一起来了解。  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春分立蛋是什么原理春分竖蛋习俗  科学原理:  据民俗专家施立学介绍,民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实,不管哪一天,只要在鸡蛋上找到三个点,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这个鸡蛋就能立起来了。”施立学说,“春分竖蛋”在我国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很多科学家认为,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因此,鸡蛋其实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竖立,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十几天不倒。  春分竖蛋的原因:  据说,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其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  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  最后,春暖大地,万物生长,“立蛋”除有立住鸡蛋的本意,亦有“马上”、“添丁”之意,意味着人们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之意。春分立鸡蛋活动

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

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如下:据民俗专家施立学介绍,民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实,不管哪一天,只要在鸡蛋上找到三个点,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这个鸡蛋就能立起来了。”施立学说,“春分竖蛋”在我国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很多科学家认为,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因此,鸡蛋其实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竖立,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十几天不倒。据说,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其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

小学科学乌鸦喝水说明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要换一种思路解决问题。

乌鸦喝水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科学

1. 乌鸦喝水的科学小知识 乌鸦喝水的科学小知识 1.乌鸦喝水的数学原理是什么 解,得: 乌鸦喝水的数学原理是:把石头放进水里,使水的体积变大, 一个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但是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于是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喝到了水。但是还没解渴,瓶中的水面就下降到乌鸦够不着的高度,乌鸦只好再去衔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乌鸦终于喝足了水,哇哇地飞走了。实验1 实验1(4张)首先,在玻璃杯里加大半杯水。(注意:水超过玻璃杯的一半) 第二步,往杯子里放石头。 石头一放进杯里,发现水也被抬升了。(黄标签的地方是刚才没放石头时的水位) 最后,石头一直加到水升到杯口。这时候,乌鸦可以喝到水了。 *********************************** 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再乘以高,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的立方。可是你想过没有,要想知道一只鸡蛋的体积是多少,应该怎么来求? 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一筹莫展,因为鸡蛋的外形不规则,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你一定读过。乌鸦发现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太小,水面又太低,怎么办呢?聪明的乌鸦发现周围有小石子,于是衔来石子,放入瓶中。每放进一块小石子,水面就会上升一次;投进的石子体积越大,水面上升得就越高。这是因为投入的石子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于是,它就把与它体积相等的水“挤”上去。也就是说,被“挤”上去的水的体积恰好等于投进石子的体积。 石头的体积难以求出,那是因为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如果我们能计算出被它“挤”上去的水的体积,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只要我们用一个长方体器皿,就很容易算出被“挤”出来的水的体积了。 假设这个长方体器皿底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放入石头后水面上升了2厘米,那么,石头的体积是4*4*2=32(立方厘米)。到这里,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那我也会求鸡蛋的体积了。” 乌鸦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借助小石子,使瓶中的水面上升,从而喝到了它想喝的水。 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从乌鸦喝水想出了“等量代换”的妙计。 2.乌鸦喝水的实验 新发现:装满石子,乌鸦也未必喝到水。 记录: 把石头一块块放入瓶中,越垒越高,水也越涨越高……当放入第30颗石头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水位不再上升,而石头竟然高过了水面,直到瓶子里放满石头,水位都没有升到瓶口。“乌鸦喝不到水啦!” “鹅卵石都是不规则形状,彼此之间有很多空隙,大量的水都藏进了空隙中,另一方面,看上去光滑的鹅卵石表面,有着无数细小坑洼。干燥情况下,这些坑洼里充满空气,被丢进水中时,鹅卵石本身也会吸收一小部分水。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石头之间的空隙又藏了一部分,鹅卵石本身又吸收一部分,乌鸦自然就喝不到水了。”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3.乌鸦喝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文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学习目标 乌鸦喝水(课文) 1、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3、知道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4.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乌鸦是怎样喝水的》教案和反思 设计意图: 《乌鸦喝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通过故事都知道乌鸦是通过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后使水位升高的办法来喝到水的,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和水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和材料的不同有没有关系呢?我想这可以让孩子来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正确答案的,而不是仅仅靠故事来知道结果,所以我就选择了一个内容让孩子进行小实验,在探索中了解真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乌鸦喝水的故事。 2、四人一组:每组三只瓶子,瓶子中的水分别是少,半瓶,大半瓶(各两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只漏斗。 3、实验记录纸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那你们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呀? 小结:原来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那老师今天准备了三瓶水和石子,请你们看看这三瓶水有什么不一样? 师:有没有发现每个瓶子上都有一条蓝色的线,这个是水位线,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线说明乌鸦可以喝到水。 师:那是不是这三瓶水中加了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幼儿猜测) 师: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这个实验,三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做实验,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等一会儿你们自己商量谁做实验、谁记录。 师:那记录的小朋友怎么记录呢? 师:那我们就采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够喝到水的瓶子后面的格子里打"√",不能的就打"*",在实验过程中,边做实验边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等一组小朋友都做好实验了,那请你们把实验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找一张桌子开始实验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完成实验的小组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实验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纸上的结果。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红水中加了那么多的石子水还是没有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呢? 三、第二次实验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做第二个实验,还是和刚才一样的三瓶水,但是里面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把石子换成沙子来做这个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要求,请大家听仔细:还是和刚才一样四人一组,因为沙子比较细,所以老师请了小漏斗还有沙子和筷子来帮忙,注意不要把沙子洒出来,用筷子时要注意安全,而且这次要请小朋友自己来取材料了,老师已经帮大家分配好,请每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来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拿好就开始实验,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先来拿(一组一组跟上) 师:巡回观察指导,直到完成实验 师:请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小朋友和刚才一样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水泼出来,慢慢走。 师:我们一起来看记录纸,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的记录纸和第二次的记录纸上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师:为什么刚才在红水中加了石子水不能上升到水位线,而现在加了沙子却可以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图片)我们请小图片来帮个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的呢? 师: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对呀!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红水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了,乌鸦就喝不到水了;而沙子比较细,缝隙很小,虽然水也流到了缝隙里,但是还能够上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可以喝到水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课后请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下,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好吗? 5.作文乌鸦喝水的小实验三分之一的水 新发现 :装满石子,乌鸦也未必喝到水。 记录: 把石头一块块放入瓶中,越垒越高,水也越涨越高……当放入第30颗石头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水位不再上升,而石头竟然高过了水面,直到瓶子里放满石头,水位都没有升到瓶口。“乌鸦喝不到水啦!” 鹅卵石都是不规则形状,彼此之间有很多空隙,大量的水都藏进了空隙中,另一方面,看上去光滑的鹅卵石表面,有着无数细小坑洼。干燥情况下,这些坑洼里充满空气,被丢进水中时,本身也会吸收一小部分水。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石头之间的空隙又藏了一部分,鹅卵石本身又吸收一部分,乌鸦自然就喝不到水了。”

春分立蛋为什么会有科学依据吗?

春分立蛋,是一种民间的传统习俗,主要是为了祈求丰收、平安幸福,并增加儿童聪明智慧的祈祷。春分立蛋事实上是一种自然科学的现象,它是由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及春分时太阳在天文坐标系中的位置给我们带来的现象。 在春分时节,太阳正好在天文坐标里的零度经线上,这也就是当年一分为二的季节,太阳从东半球向西半球移动,也就是春季开始。而在春分时,太阳正好是在太阳黄道上,而且它的角度也是最低的,这时候太阳落地的位置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是立蛋,也就是将蛋置于地上,使它从地面反射出来的光线照射到太阳上,从而使太阳的辐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使蛋达到最佳的煮熟效果。春分时节立鸡蛋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但没有科学依据支持它可以在春分时节容易立起来。这种说法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与现代科学没有任何关系。鸡蛋能否立起来,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鸡蛋的形状:鸡蛋的底部比较圆,中部略微扁平,顶部比较尖。如果把鸡蛋的底部垂直放置在硬表面上,鸡蛋很可能会自己立起来。摩擦力:如果鸡蛋的表面和桌面之间存在足够的摩擦力,鸡蛋就可以稳定地立起来。地面的平整度:如果地面不平坦或者有微小的震动,鸡蛋就不能保持稳定的状态。综合以上因素,春分时节并没有让鸡蛋更容易立起来的科学依据。如果您想让鸡蛋立起来,可以在平坦的表面上进行多次实验,找到鸡蛋最容易立起来的位置和角度,并调整好地面的平整度以及鸡蛋表面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春分立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春分的习俗之一就是立鸡蛋,据说,这天立鸡蛋非常容易立稳,这并不是什么迷信的说法,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可以解释出其原理所在。那么到底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每年春分立蛋是什么原理?一起来了解。  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春分立蛋是什么原理春分竖蛋习俗  科学原理:  据民俗专家施立学介绍,民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实,不管哪一天,只要在鸡蛋上找到三个点,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这个鸡蛋就能立起来了。”施立学说,“春分竖蛋”在我国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很多科学家认为,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因此,鸡蛋其实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竖立,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十几天不倒。  春分竖蛋的原因:  据说,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其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  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  最后,春暖大地,万物生长,“立蛋”除有立住鸡蛋的本意,亦有“马上”、“添丁”之意,意味着人们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之意。春分立鸡蛋活动春分立蛋

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春分立蛋是什么原理

  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春分立蛋是什么原理   科学原理:   据民俗专家施立学介绍,民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实,不管哪一天,只要在鸡蛋上找到三个点,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这个鸡蛋就能立起来了。”施立学说,“春分竖蛋”在我国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很多科学家认为,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因此,鸡蛋其实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竖立,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十几天不倒。   春分竖蛋的原因:   据说,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其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   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   最后,春暖大地,万物生长,“立蛋”除有立住鸡蛋的本意,亦有“马上”、“添丁”之意,意味着人们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之意。   竖蛋方法步骤:   “竖蛋”游戏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第一步:挑鸡蛋首先要挑选一头大一头小的鸡蛋,立蛋时将大头朝下,这样重心会比较低,就像不倒翁一样,容易保持平衡。   第二步:寻找支持面找到合适的支持面,在桌面上涂上印泥,再把鸡蛋立在涂有印泥的桌面上,可以发现,能立住的鸡蛋,底部会有一个肉眼很难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线能经过这个平面,鸡蛋就能“竖”起来。   第三步:手要稳由于生鸡蛋里的蛋黄位置也会影响鸡蛋的竖立情况,所以竖鸡蛋的手要尽量保持不动,让蛋黄可以慢慢沉淀到鸡蛋下部,这样重心就足够低,使鸡蛋保持平衡。   春分竖蛋技巧:   根据经验,应这样“春分竖蛋”:鸡蛋的表面其实是高低不平的,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0.8毫米。根据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合适的“小山”支点,就能使鸡蛋竖立起来了。   此外,生下后4—5天的鸡蛋,由于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重心下降,更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1、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从力学层面来讲,鸡蛋能不能立起来,取决于地球引力和鸡蛋本身的条件。据说春分其实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立鸡蛋,蛋黄成分起了很大的作用,蛋黄的下沉会降低蛋的重心,加上蛋壳本身凹凸不平,只要找到3个突出点,平衡后蛋就能够立起来了,在其他时节也是能给竖起来的。2、春分竖蛋的意义:在民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谚语,其实就是一种吉祥之语,人们希望通过参加特有的风俗活动,能够带来福气。而且作为全国都流行的玩法,无论立蛋成不成功,都是一种乐趣,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人们认为,到了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是昼夜平分的,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而且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今天看来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并不会降低大家的过节热情。3、在南方浙江一带有饮春酒的习俗,传说喝了能够提神醒脑。大部分人家都会吃春菜、喝春菜汤,对新一年的收成许下美好的愿望。另外春分习俗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当天昼夜平分,所以古人还会在这天校对度量衡器具,以取公平之意,在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

春分竖鸡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主要原理就是这两个

1、原理一: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 2、原理二: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

春分竖蛋蕴含科学道理 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1、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从力学层面来讲,鸡蛋能不能立起来,取决于地球引力和鸡蛋本身的条件。据说春分其实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立鸡蛋,蛋黄成分起了很大的作用,蛋黄的下沉会降低蛋的重心,加上蛋壳本身凹凸不平,只要找到3个突出点,平衡后蛋就能够立起来了,在其他时节也是能给竖起来的。 2、春分竖蛋的意义:在民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谚语,其实就是一种吉祥之语,人们希望通过参加特有的风俗活动,能够带来福气。而且作为全国都流行的玩法,无论立蛋成不成功,都是一种乐趣,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人们认为,到了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是昼夜平分的,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而且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今天看来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并不会降低大家的过节热情。 3、在南方浙江一带有饮春酒的习俗,传说喝了能够提神醒脑。大部分人家都会吃春菜、喝春菜汤,对新一年的收成许下美好的愿望。另外春分习俗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当天昼夜平分,所以古人还会在这天校对度量衡器具,以取公平之意,在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

春分竖蛋的科学原理 春分立蛋的原理

  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  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 0.8毫米之间。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此外,最好要选择生下后4—5天的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春分立蛋”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春分立蛋,是一种民间的传统习俗,主要是为了祈求丰收、平安幸福,并增加儿童聪明智慧的祈祷。春分立蛋事实上是一种自然科学的现象,它是由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及春分时太阳在天文坐标系中的位置给我们带来的现象。 在春分时节,太阳正好在天文坐标里的零度经线上,这也就是当年一分为二的季节,太阳从东半球向西半球移动,也就是春季开始。而在春分时,太阳正好是在太阳黄道上,而且它的角度也是最低的,这时候太阳落地的位置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是立蛋,也就是将蛋置于地上,使它从地面反射出来的光线照射到太阳上,从而使太阳的辐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使蛋达到最佳的煮熟效果。春分时节立鸡蛋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但没有科学依据支持它可以在春分时节容易立起来。这种说法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与现代科学没有任何关系。鸡蛋能否立起来,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鸡蛋的形状:鸡蛋的底部比较圆,中部略微扁平,顶部比较尖。如果把鸡蛋的底部垂直放置在硬表面上,鸡蛋很可能会自己立起来。摩擦力:如果鸡蛋的表面和桌面之间存在足够的摩擦力,鸡蛋就可以稳定地立起来。地面的平整度:如果地面不平坦或者有微小的震动,鸡蛋就不能保持稳定的状态。综合以上因素,春分时节并没有让鸡蛋更容易立起来的科学依据。如果您想让鸡蛋立起来,可以在平坦的表面上进行多次实验,找到鸡蛋最容易立起来的位置和角度,并调整好地面的平整度以及鸡蛋表面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为什么打嗝喝7口水就好了,有甚么科学依据

打嗝是一种生理现象。膈肌为什么会发生不正常的强烈收缩呢?这要从两根神经说起。支配横膈本身的是膈神经;支配胸腹部大部分内脏器官的是迷走神经。如果有什么不良刺激,例如进食太快,突然吃冰凉东西,迎风大口吸入凉风,吃东西太多太饱等,都可以刺激膈神经或迷走神经,结果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引起膈肌不正常的强烈收缩,于是发生打嗝。 正常人发生打嗝大多是轻而短暂的,上腹部轻轻按摩,喝上一口温热茶水,用手捂一会儿鼻子和嘴,或者采用针刺疗法,打嗝一般很快会停止。个别顽固持久的打嗝,恐怕是由于疾病引起的,例如脑部疾病、腹腔内有感染等,则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关于‘为什么打嗝喝7口水就好了,有甚么科学依据"这个问题,可能有很多朋友的确也有个这种经历(可以减少打嗝频率甚至使打嗝停止),到底有没有依据不是很清楚,但本人觉得可以从喝水、闭气等(吞咽动作)有兴奋迷走神经效应的可能去解释:迷走神经兴奋--中枢(整合),再通过隔神经、迷走神经传出--效应器膈肌(使膈肌由不正常的强烈收缩变得协调),或许此观点可以解释(原理或许是得益于兴奋迷走神经可以控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探讨探讨)呵呵

打嗝被吓一跳就能治好?有没有科学依据

“吓一跳”治打嗝,有没有科学依据有打嗝,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吃得太饱或过快、突然呛冷风时,会令人打嗝不止。医学上称打嗝为“呃逆”。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隔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就会引起奇怪的声响,即打嗝。根据打嗝的原理,只要把隔神经反射打断就能止嗝。“吓一跳”恰好是一种强烈的外界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制隔肌痉挛,也就止住打嗝了。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千万不要随便尝试。

科学仪器懒惰环的原理是什么

竖直管道两侧装有两列永久磁铁,木试件和塑料试件通过管道时,不受磁场影响,所以,它们做自由落体运动。而铝试件在通过管道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铝试件内感应出涡电流,涡电流产生的磁场要阻碍铝试件的运动,即产生电磁阻尼作用。所以铝试件下落的速度较慢,通过管道的时间较长。

打嗝的时候被"吓一跳"就好了,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打嗝是因为凉气进入了肚子里,被吓一跳就好了,是因为气体排了出来,打嗝就停止了。

为什么打嗝的时候,敲头顶一会就会好了,这是什么原理,有科学依据吗?

打嗝时,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 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 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我们并 不清楚横膈肌为甚么会失控地自行收 缩。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 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注意事项出现打嗝时.应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 刺激.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 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 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计算机遵循哪位科学家的基本原理

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最新提出程序存储的思想,并成功将其运用在计算机的设计之中,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计算机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所以计算机遵循冯诺依曼的基本原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科学家开发出无痛纹身!其中的原理是什么样的?

就是一次性的性微针贴片,设计好图案,然后用无痛和无血的方式,把这个纹身沉积在皮肤上。

五年级下册科学基训 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大部分人近视是因为长期不健康用眼导致的,也有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睫状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晶状体失去了睫状肌的牵引就会增厚变凸,转为看远处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就会不清楚。时间久了就会引起近视。近视的产生原因有多种。一般是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睫状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晶状体失去了睫状肌的牵引就会增厚变凸,转为看远处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就会不清楚。近视也与遗传有关。父母近视,孩子有可能更容易近视。但目前大部分青少年近视都是因为后天不注意保护眼睛引起的。

科学初一竞赛题

C

为什么发热要到38.5℃,才建议用退热药,有什么科学依据?

对身体日常的发烧是因为免疫系统针对身段内的履行防疫,如果发烧到。度的话,很有或许对正常的细胞造成危险,所以这个时刻才建议用退热药。

请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框架是怎样的?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被过滤广告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有何区别

肯定是有区别的

首都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有什么?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四年制本科 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以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为核心,以物理学博士点、光学硕士点为依托,以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纳米光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着力培养具有光、机、电、算一体化研发与应用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并为光学、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电子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传感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相关专业输送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核心课程:基础理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方程、大学物理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近代物理学)、现代光学(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信息光学、工程光学,光学设计)、电子技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光通信技术与器件)、信息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虚拟仪器测控技术、CCD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C 语言、Matlab、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专业特色:集光、机、电、算于一体的光电信息科学技术专业,是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等学科的基础和支撑专业,本专业在光电检测包括光谱学、成像技术和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教学和研究方面具有优势。 就业方向:就业前景广泛,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学工程和光电器件制造、显示器件制造、光学仪器制造等多个行业,可以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光电信息技术、工程与管理工作,例如大恒光电公司、歌华有限公司、大唐电信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科技馆以及各大银行和信息、金融机构。可以报考国内研究生,也可以推荐到国外我系合作办学的高等学校及申请国外研究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

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的考试科目

这个方向可以考电子系或者微电子所。专业课可选电磁场或者信号与系统。

小学科学:1天平是一种测量()的仪器,天平是根据()的原理工作的。 判断: 1.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

天平是一种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左盘。”是错误的,物体应该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胡萝卜只是用种子繁殖。”是错误的,胡萝卜也可以用根繁殖。“刚出生的婴儿长得很相似”是正确的。扩展资料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1、放置或取出被称物体和砝码时,都必须小心轻放。2、所称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秤量即所能称出的最大量,以免损坏天平;也不能低于它的感量即所能称出的最小质量。3、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4、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5、已调节好的天平,当移动后应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方可进行测量。6、在调平环节不能再动游码。在称量环节,不能再动平衡螺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平

小学科学:1天平是一种测量()的仪器,天平是根据()的原理工作的。 判断: 1.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

1、质量。 2、杠杆。3、错。 4、错。5、对

釜底抽薪蕴含的科学道理

1.氧气助燃 2.燃烧的条件空气时必须的,水隔绝了空气,接触不到氧气火就不能燃烧. 3.要灭火必须将火和空气完全隔开(所以需要大量的水) 4.燃烧还有的一个条件是要有可燃物.(没了可燃物有空气也不能燃烧) 综上所述哦,这四个成语要表达的意思是 燃烧的两个条件是空气(氧气)和可燃物.

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仍然遵循着一位科学家提出的基本原理,他是谁?

D:冯·诺依曼 http://www.cdd.cn/homepage/article_show.asp?id=19073其实他对计算机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了他的那套理论,上面的网站有很具体的介绍!

电子计算机技术至今运行遵循哪位科学家提出的基本原理

冯诺依曼 以十进制 和程序控制为理论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扬汤止沸,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

那是因为水要沸腾,需要温度达到足够高,往汤里面倒一些水之后,就需要重新加热,水就不会沸腾。

中暑,刮痧有什么科学原理

中国刮痧健康法简介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众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调整信息、排除毒素、自家溶血等作用,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刮痧方法、经络、腧穴及临床治疗等部分。刮痧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在古代传统刮痧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传统的刮痧疗法主要适应证为痧病,所用工具有瓷器类(碗盘勺杯之边缘)、金属类(铜银铝币及金属板)、生物类(麻毛棉线团、蚌壳)等,刮痧部位为脊背、颈部、胸腹、肘窝、腘窝。所用润滑剂为植物油类、酒类和水,刮拭皮肤至出现紫黑色瘀点为度的一种民间疗法。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刮痧疗法发展到现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社会的面前,中国刮痧健康法是在传统刮痧疗法的基础上的继承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刮拭工具外部构造,表面光洁等方面更加适合人体各部位刮痧的需要,而且以水牛角为材料的刮痧板更加体现了刮痧自然之法的特点,而且亦避免了金属类器械所造成的疼痛、易伤皮肤、产生静电等不良反应,亦避免了瓷器类、生物类器械易碎、不易携带等因素,还避免了现代化学用品如塑料品给人体皮肤上造成的危害。中国刮痧健康法不仅在刮痧工具上选择更为合理,而且更在刮痧手法上结合按摩、点穴、杵针等手法,使刮痧成为不直接用手的按摩、点穴疗法,不用针刺入肉的类杵针样的针灸疗法,不用拔罐器的拔罐疗法,用刮痧板的疏经通络的气功导引方法,由于以上特点中国刮痧健康法的治疗范围在传统刮痧疗法主要治疗痧病的基础上大大的扩大,已能治疗内科、妇科、男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伤科、眼科等十一大类400种病症。在理论方面中国刮痧健康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在理论方面较传统刮痧疗法之经验方法亦有系统提高。 刮痧疗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由原来粗浅直观单一经验的治疗方法发展到今天有系统中医理论指导,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中国刮痧健康法以其易学、易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的特点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刮痧给生命带来活力--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民间刮痧疗法广为人知,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刮痧疗法对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心脑血管病、肠胃病、哮喘、糖尿病、乳腺增生等常见病疗效显著,却不知道正确的刮痧方法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给细胞补氧祛瘀,增加活力,是改善亚健康状态既简便,又有效的好方法。 1、亚健康状态--疾病的预警信号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此时脏腑器官活力逐渐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不适症状。比如:有人经常感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慌、气短、容易疲倦、精力难集中,甚至腰背颈肩酸痛、食欲减退、失眠多梦、耳鸣、体虚易感冒、出汗、心烦时,到医院多次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这就是亚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到65%左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因为亚健康时所出现的症状是疾病的预警信号,亚健康是疾病的前期,如不及时治疗,其中半数以上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2、产生亚健康的原因 据国内专家研究,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可能与微循环紊乱有关,主要是因为血粘度增大,血液在流经微循环时速度减慢、血流不畅,营养物质交换不全,代谢产物瘀积不出,造成微循环障碍,使组织器官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细胞活力减低,免疫功能下降,脏腑调节功能减弱,而引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及心理上的不稳定。微循环障碍就是中医所说的"经脉气血不通畅",微循环障碍轻者出现亚健康状态,重者出现疼痛、发热,炎症反应或功能障碍等各种不同性质、不同脏腑的疾病;微循环障碍的部位不同,产生亚健康的原因和疾病的部位就有所区别。现代人们饮食饮食结构的改变,肉、蛋、奶摄入量过多,再加上生活节奏紧张,运动量减少,体内代谢产物排出缓慢,内热积聚,所以血粘度增大、微循环障碍者不断增多,致使亚健康状态的人也越来越多,并已从中老年人群扩展到部分青年人。 3、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机理 通过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的方法,可以改善微循环障碍,避免由亚健康向疾病的转化,也是保持健康体魄的有效方法。而活血化瘀、活化细胞、排毒解毒,迅速改善微循环,正是刮痧疗法的特点。在微循环障碍的部位刮拭时,刮板向下的压力会迫使淤积的有害代谢产物从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存在于皮下肌肉组织之间,这就是我们看到?quot;痧"。只要有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出现紊乱,刮拭后就一定会有痧出现,轻度的微循环障碍会出少量的红色、紫红色的痧点,重度的微循环障碍会出较多的暗青色、青黑色的痧斑。刮拭出痧会排除内毒素,解除局部的血脉淤滞,降低血液粘度,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气血由阻滞变为通畅后,组织器官的细胞得到了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活力增强。如能选择具有改善亚健康脏腑作用的相关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刮拭,则能更快地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脏腑调节功能恢复正常。所以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疗疼痛性疾病,而且能有效改善亚】底刺股硖寤指唇】怠? 4、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刮痧疗法经历了民间刮痧-经络刮痧-全息经络刮痧三个发展阶段。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是选择性的刮拭有关的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以防病治病。皮肤不只是人体有防御作用的器官,也是脏腑功能状态的外在表现部位。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已经发现和总结出每个内在脏腑器官在皮肤上特定的表现部位。刮拭这些部位不仅能治疗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对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潜伏的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更有独到之处。首先改善亚健康状态疗效迅速,用保健刮痧的方法选择刮拭人体皮肤上与各脏腑器官相连接或相对应的区域,可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状态。通常内服中西药物改善微循环,排出体内毒素,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刮痧疗法排出内毒素,改善微循环是在刮拭的瞬间实现的,因此改善亚健康状态疗效迅速。第二可以根据出痧的颜色和面积的大小确定亚健康状态的轻重程度,还可以根据出痧的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判断出功能减弱的脏腑器官,这有助于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刮拭不同的部位,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脏腑,改善症状。第三刮痧治疗只在皮肤表面进行,不需服用任何药物,没有副作用。第四刮痧操作简便易学,即使没有医学基础知识,只要经过短期培训,便可以掌握此? 5、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方法 用保健刮痧法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如经常刮拭头部、胸腹部、手足部位的经脉和各脏腑器官的全息穴区,定期刮拭背部脏腑器官的体表投影区和脊椎对应区。刮拭的时间和部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灵活掌握。刮拭部位易于寻找,可以对照教材,根据不同的症状,按图所骥找到刮拭部位。只要按照操作要求去做,就可以及时净化体内环境,清洁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活化细胞,增强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刮痧有什么效果?有科学道理吗? 刮痧于人体,主要可以起到下面三方面的作用: 1)促进代谢,排出毒素: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 2)舒筋通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扰。这是因为人体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受损伤时,肌肉会处于紧张、收缩甚至痉挛状态,出现疼痛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从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3)调整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什么是“出痧”? 刮痧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称为“出痧”。这是一种刮痧后出现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处理。 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这种血凝块不久即能溃散消失。 “出痧”会损害皮肤吗?红红的皮肤何时能恢复正常?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 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 使用什么工具刮痧比较好? 如同刮痧健康法一样,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简单、方便,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溏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 刮痧板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还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专门的“刮痧活血剂”。 它是一种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种天然中药,经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开泄毛孔、疏通经络、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什么人都可以刮痧吗? 刮痧健康法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但有以下情况的人不宜刮痧: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析减少等需慎刮; 3.皮肤高度过敏,或患皮肤病的人禁刮; 4.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 刮痧要注意些什么?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2.刮试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试,胸部从内向外刮试; 3.补刮泻刮:一般来讲,顺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即为补刮;逆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试即为泻刮; 4.刮痧时间: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3-5分钟;用补刮手法每个部位刮试时间为5-10分钟。对于保健刮痧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 刮痧疗法适应症 内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 、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 、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除慎用 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种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均可用全息经络刮痧法治疗。 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 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 、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保健:预 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 告诉你刮痧美容的秘密 我是一块小小的玉石美容刮痧板。大家都知道,玉石自古就是美容的佳品,今天我的主人又给我塑造了一个秀美的身材,我的每一个 部位都有着优美的曲线和特殊的功用。如今我不但成了时尚白领、爱美女士们离不开的好朋友,也成了美容师的好帮手,美容院纷纷 把我当作吸引顾客的招牌。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人们惊喜地发现我的用处太大了,不仅美容、祛斑,还能除痘、消皱纹呢。 您一定奇怪,以前只听说过刮痧能治病,难道也能养颜美容吗?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吗?让我来告诉你刮痧美容的秘密吧!其实只要了 解我为什么能治病,就自然容易了解为什么能养颜美容了。我呀,专门在人体皮肤表面行走,但可不是无目的的乱走,我专门走关键的路线。这关键的路线就是人体的经络。说它关键,是因为它掌管着人体的健康或生病,以至衰老和死亡的大权。因为经络是调节人 体气血阴阳平衡,运送营养物质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气血运行正常,人体就健康;哪里的网络气血运行出现了故障,哪里的脏腑器 官轻则消极怠工,重则不听指挥,或干脆罢工,那么人体就会出现轻重不同、各种各样的疾病。面部皮肤的色斑、小痘痘,或缺少光 泽,过早出现皱纹就与这个网络的故障有直接的关系。 主人告诉我,要发现这些有故障的部位,还有一条捷径可走,这条捷径就是专门和人体内脏器官相对应的地方,专家们称为"全息穴区"。当我在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行走时,它们会用特有的语言和我交谈,很 快我就能发现有病的部位。你想知道这特殊的语言吗?简单地说吧,我走在有些部位,脚下能感到道路不那么松软,有些僵硬或者变得不平坦,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软硬不同的障碍物。这就是生病部位向我发出的求救语言。一旦发现了"敌情",我就要在这里认真工作,直到把它们清除。当然有的"敌人"很顽固,需要我多次光顾,才能消灭。你问我是怎样消灭它们的?我的办法很多,有时把它们变成红云朵朵,让它慢慢飘散,有时会把它们将大化小,或化整为零,然后请人体的清洁工把它们彻底搬走。别小看我 这个不起眼的动作,它的意义大着呐!它能帮人们消除体内的毒素,净化人的内环境,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还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呢! 我在人的面部行走时,会特别小心,走的又慢,又稳,轻重适宜。面部有色斑的部位是我重点巡查之地,我要发现这些部位死亡细胞和一切垃圾的藏身地,再把它们一点一点地搬走,医生说这叫"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微循环,增加细胞营养"。什么,你担心我会不会把面部皮肤踩坏?不用担心,我还有一个亲密的伴侣,每次行动都来给我帮忙,她就是"美容刮痧乳"。有她铺在我的脚下,柔软又润滑,还能营养皮肤,帮助清除垃圾。我俩通力合作,勤工作,讨厌的色斑会逐渐变浅,消失,皮肤重又恢复了红润光泽。 主人告诉我一个快速而彻底地消斑除痘,养颜美容的秘诀:那就是不能光在脸上下工夫,要寻根溯源。 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面部皮肤与各经脉、脏腑相连。经络、脏腑有毛病,也会把这些毛病顺着经络传到面部皮肤。经络、脏腑、深藏在人体内部,有了毛病表面上不一定马上看到,可是面部皮肤有了毛病,就全写在了脸上,一望便知。如果光在脸上下工夫 ,就好比"扬汤止沸",只管一时。只有调整脏腑、经络才能"釜底抽薪",标本兼治。主人还教我一套面诊、手诊、痧诊的方法,能快速找到引起面部病变的相关脏腑、经络。这样就不用漫天巡查,可以直捣病根。知道了这个秘诀后,我不仅在人们的面部行走,还直抄引起病变的老窝,把病根除掉,实现了靓丽持久的美容效果。举个例子吧,对于那些讨厌的小痘痘,我就直奔其老窝,抄了大本 营,小痘痘很快就成了"无源之水",一个个乖乖地消失了。这个方法好处还多着呢,可以一举多得。比如,对于黄褐斑,捣掉老窝后 ,不但色斑消失了,整个人都变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精力充沛了。 色斑、小痘痘长在面部,不但有损容颜,更容易损伤人的自信心,产生自卑感。我是专门为人类除病消灾、排忧解难的,嫉恶如仇是我的本性,除恶务尽是我的原则。帮助人们消斑除痘,养颜美容,恢复自信心是我的天职。我经常在脸上有困惑的女士和美容师手中传递,停留,甚至成了它们手中离不开的宝贝。因为她们发现,用我来养颜美容,祛斑除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既方便、省钱,又见效快。 我只带给人们健康、幸福和靓丽,没有药物过敏反应的后顾之忧,也没有任何副作用。经我治疗的患者,或常使用我美容保健的女士,不但容光焕发,而且身体健康!现在就连男士也在悄悄打听在哪里能够找到我!现在你一定明白为什么那些时尚白领、爱美的人士和美容师都非常喜欢我,对我爱不释手了吧! 有个小伙子睡觉不小心,落枕了,选了很多办法,效果不显,后天经一位好心人给"刮"了一次"痧",竟然活动自如,也不疼了; 同事的朋友出门时,受了风,肩膀又酸又疼,经家人用痧板刮了一次,不一会就轻松多了; 小时候,看到有的人脑门上有紫红的"星",就知道他是头疼,而且还"挤"过;还有的人脖子红红的,肯定是嗓子疼,而且采用了"揪痧"的办法; 刮痧,是人们常常听说的民间疗法,起源于民间,也流传于民间。似乎不得登堂入室,却一代代薪火相传,沿用至今; 化学药物由于其无法克服的毒副作用,使人们感到无奈的同时也产生了反感,刮痧没有副作用,而且简单、方便,有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追求"返朴归真"的现代人所推崇; 说了许多,可能你对它还只是一个感觉,但感觉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还是自己亲自体会一下,刮痧真的不错! 赶走疲惫,缓解紧张;排出毒素,促进代谢,刮痧为你解除小烦恼,刮痧让你生活更轻松! 透骨香药物按摩刮痧乳 一种透骨香药物按摩刮痧乳配方,主要由透骨香油、药物添加剂、乳液基质组成。适于配制祛风除湿、腰肌劳损、解除疲劳,消肿止痛的外用乳状液药物;经临床实验255例急性软组织损伤,五天内总有效率达100%,对创伤、拉伤、扭伤的消肿、止痛疗效率达90%以上,每生产100克乳液成本为0.5元左右。 一种由透骨香油、药物添加剂、乳液基质组成的药物按摩刮痧乳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乳香、没药、冰片、红花、黄白、当归、川芎、一枝蒿、透骨香油、辣椒、生葱组成药物添加剂,由硬脂酸、鲸蜡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白油、蜂蜡、月桂醇硫酸钠、三乙醇胺、甘油、香料及防腐剂组成乳液基质。

我看书上也的某人上火那人就用硬币沾凉水在他后背上使劲的刮`?请问这有什么用?有科学原理吗?

刮痧中国刮痧健康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众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调整信息、排除毒素、自家溶血等作用,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刮痧方法、经络、腧穴及临床治疗等部分。刮痧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在古代传统刮痧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传统的刮痧疗法主要适应证为痧病,所用工具有瓷器类(碗盘勺杯之边缘)、金属类(铜银铝币及金属板)、生物类(麻毛棉线团、蚌壳)等,刮痧部位为脊背、颈部、胸腹、肘窝、腘窝。所用润滑剂为植物油类、酒类和水,刮拭皮肤至出现紫黑色瘀点为度的一种民间疗法。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刮痧疗法发展到现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社会的面前,中国刮痧健康法是在传统刮痧疗法的基础上的继承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刮拭工具外部构造,表面光洁等方面更加适合人体各部位刮痧的需要,而且以水牛角为材料的刮痧板更加体现了刮痧自然之法的特点,而且亦避免了金属类器械所造成的疼痛、易伤皮肤、产生静电等不良反应,亦避免了瓷器类、生物类器械易碎、不易携带等因素,还避免了现代化学用品如塑料品给人体皮肤上造成的危害。中国刮痧健康法不仅在刮痧工具上选择更为合理,而且更在刮痧手法上结合按摩、点穴、杵针等手法,使刮痧成为不直接用手的按摩、点穴疗法,不用针刺入肉的类杵针样的针灸疗法,不用拔罐器的拔罐疗法,用刮痧板的疏经通络的气功导引方法,由于以上特点中国刮痧健康法的治疗范围在传统刮痧疗法主要治疗痧病的基础上大大的扩大,已能治疗内科、妇科、男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伤科、眼科等十一大类400种病症。在理论方面中国刮痧健康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在理论方面较传统刮痧疗法之经验方法亦有系统提高。 刮痧疗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由原来粗浅直观单一经验的治疗方法发展到今天有系统中医理论指导,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中国刮痧健康法以其易学、易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的特点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刮痧给生命带来活力--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民间刮痧疗法广为人知,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刮痧疗法对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心脑血管病、肠胃病、哮喘、糖尿病、乳腺增生等常见病疗效显著,却不知道正确的刮痧方法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给细胞补氧祛瘀,增加活力,是改善亚健康状态既简便,又有效的好方法。 1、亚健康状态--疾病的预警信号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此时脏腑器官活力逐渐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不适症状。比如:有人经常感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慌、气短、容易疲倦、精力难集中,甚至腰背颈肩酸痛、食欲减退、失眠多梦、耳鸣、体虚易感冒、出汗、心烦时,到医院多次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这就是亚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到65%左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因为亚健康时所出现的症状是疾病的预警信号,亚健康是疾病的前期,如不及时治疗,其中半数以上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2、产生亚健康的原因 据国内专家研究,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可能与微循环紊乱有关,主要是因为血粘度增大,血液在流经微循环时速度减慢、血流不畅,营养物质交换不全,代谢产物瘀积不出,造成微循环障碍,使组织器官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细胞活力减低,免疫功能下降,脏腑调节功能减弱,而引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及心理上的不稳定。微循环障碍就是中医所说的"经脉气血不通畅",微循环障碍轻者出现亚健康状态,重者出现疼痛、发热,炎症反应或功能障碍等各种不同性质、不同脏腑的疾病;微循环障碍的部位不同,产生亚健康的原因和疾病的部位就有所区别。现代人们饮食饮食结构的改变,肉、蛋、奶摄入量过多,再加上生活节奏紧张,运动量减少,体内代谢产物排出缓慢,内热积聚,所以血粘度增大、微循环障碍者不断增多,致使亚健康状态的人也越来越多,并已从中老年人群扩展到部分青年人。 3、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机理 通过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的方法,可以改善微循环障碍,避免由亚健康向疾病的转化,也是保持健康体魄的有效方法。而活血化瘀、活化细胞、排毒解毒,迅速改善微循环,正是刮痧疗法的特点。在微循环障碍的部位刮拭时,刮板向下的压力会迫使淤积的有害代谢产物从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存在于皮下肌肉组织之间,这就是我们看到?quot;痧"。只要有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出现紊乱,刮拭后就一定会有痧出现,轻度的微循环障碍会出少量的红色、紫红色的痧点,重度的微循环障碍会出较多的暗青色、青黑色的痧斑。刮拭出痧会排除内毒素,解除局部的血脉淤滞,降低血液粘度,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气血由阻滞变为通畅后,组织器官的细胞得到了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活力增强。如能选择具有改善亚健康脏腑作用的相关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刮拭,则能更快地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脏腑调节功能恢复正常。所以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疗疼痛性疾病,而且能有效改善亚】底刺股硖寤指唇】怠? 4、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刮痧疗法经历了民间刮痧-经络刮痧-全息经络刮痧三个发展阶段。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是选择性的刮拭有关的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以防病治病。皮肤不只是人体有防御作用的器官,也是脏腑功能状态的外在表现部位。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已经发现和总结出每个内在脏腑器官在皮肤上特定的表现部位。刮拭这些部位不仅能治疗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对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潜伏的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更有独到之处。首先改善亚健康状态疗效迅速,用保健刮痧的方法选择刮拭人体皮肤上与各脏腑器官相连接或相对应的区域,可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状态。通常内服中西药物改善微循环,排出体内毒素,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刮痧疗法排出内毒素,改善微循环是在刮拭的瞬间实现的,因此改善亚健康状态疗效迅速。第二可以根据出痧的颜色和面积的大小确定亚健康状态的轻重程度,还可以根据出痧的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判断出功能减弱的脏腑器官,这有助于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刮拭不同的部位,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脏腑,改善症状。第三刮痧治疗只在皮肤表面进行,不需服用任何药物,没有副作用。第四刮痧操作简便易学,即使没有医学基础知识,只要经过短期培训,便可以掌握此? 5、刮痧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方法 用保健刮痧法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如经常刮拭头部、胸腹部、手足部位的经脉和各脏腑器官的全息穴区,定期刮拭背部脏腑器官的体表投影区和脊椎对应区。刮拭的时间和部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灵活掌握。刮拭部位易于寻找,可以对照教材,根据不同的症状,按图所骥找到刮拭部位。只要按照操作要求去做,就可以及时净化体内环境,清洁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活化细胞,增强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刮痧有什么效果?有科学道理吗? 刮痧于人体,主要可以起到下面三方面的作用: 1)促进代谢,排出毒素: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 2)舒筋通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扰。这是因为人体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受损伤时,肌肉会处于紧张、收缩甚至痉挛状态,出现疼痛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从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3)调整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什么是“出痧”? 刮痧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称为“出痧”。这是一种刮痧后出现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处理。 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这种血凝块不久即能溃散消失。 “出痧”会损害皮肤吗?红红的皮肤何时能恢复正常?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 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 使用什么工具刮痧比较好? 如同刮痧健康法一样,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简单、方便,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溏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 刮痧板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还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专门的“刮痧活血剂”。 它是一种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种天然中药,经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开泄毛孔、疏通经络、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什么人都可以刮痧吗? 刮痧健康法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但有以下情况的人不宜刮痧: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析减少等需慎刮; 3.皮肤高度过敏,或患皮肤病的人禁刮; 4.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 刮痧要注意些什么?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2.刮试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试,胸部从内向外刮试; 3.补刮泻刮:一般来讲,顺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即为补刮;逆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试即为泻刮; 4.刮痧时间: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3-5分钟;用补刮手法每个部位刮试时间为5-10分钟。对于保健刮痧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 刮痧疗法适应症 内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 、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 、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除慎用 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种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均可用全息经络刮痧法治疗。 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 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 、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保健:预 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 告诉你刮痧美容的秘密 我是一块小小的玉石美容刮痧板。大家都知道,玉石自古就是美容的佳品,今天我的主人又给我塑造了一个秀美的身材,我的每一个 部位都有着优美的曲线和特殊的功用。如今我不但成了时尚白领、爱美女士们离不开的好朋友,也成了美容师的好帮手,美容院纷纷 把我当作吸引顾客的招牌。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人们惊喜地发现我的用处太大了,不仅美容、祛斑,还能除痘、消皱纹呢。 您一定奇怪,以前只听说过刮痧能治病,难道也能养颜美容吗?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吗?让我来告诉你刮痧美容的秘密吧!其实只要了 解我为什么能治病,就自然容易了解为什么能养颜美容了。我呀,专门在人体皮肤表面行走,但可不是无目的的乱走,我专门走关键的路线。这关键的路线就是人体的经络。说它关键,是因为它掌管着人体的健康或生病,以至衰老和死亡的大权。因为经络是调节人 体气血阴阳平衡,运送营养物质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气血运行正常,人体就健康;哪里的网络气血运行出现了故障,哪里的脏腑器 官轻则消极怠工,重则不听指挥,或干脆罢工,那么人体就会出现轻重不同、各种各样的疾病。面部皮肤的色斑、小痘痘,或缺少光 泽,过早出现皱纹就与这个网络的故障有直接的关系。 主人告诉我,要发现这些有故障的部位,还有一条捷径可走,这条捷径就是专门和人体内脏器官相对应的地方,专家们称为"全息穴区"。当我在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行走时,它们会用特有的语言和我交谈,很 快我就能发现有病的部位。你想知道这特殊的语言吗?简单地说吧,我走在有些部位,脚下能感到道路不那么松软,有些僵硬或者变得不平坦,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软硬不同的障碍物。这就是生病部位向我发出的求救语言。一旦发现了"敌情",我就要在这里认真工作,直到把它们清除。当然有的"敌人"很顽固,需要我多次光顾,才能消灭。你问我是怎样消灭它们的?我的办法很多,有时把它们变成红云朵朵,让它慢慢飘散,有时会把它们将大化小,或化整为零,然后请人体的清洁工把它们彻底搬走。别小看我 这个不起眼的动作,它的意义大着呐!它能帮人们消除体内的毒素,净化人的内环境,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还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呢! 我在人的面部行走时,会特别小心,走的又慢,又稳,轻重适宜。面部有色斑的部位是我重点巡查之地,我要发现这些部位死亡细胞和一切垃圾的藏身地,再把它们一点一点地搬走,医生说这叫"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微循环,增加细胞营养"。什么,你担心我会不会把面部皮肤踩坏?不用担心,我还有一个亲密的伴侣,每次行动都来给我帮忙,她就是"美容刮痧乳"。有她铺在我的脚下,柔软又润滑,还能营养皮肤,帮助清除垃圾。我俩通力合作,勤工作,讨厌的色斑会逐渐变浅,消失,皮肤重又恢复了红润光泽。 主人告诉我一个快速而彻底地消斑除痘,养颜美容的秘诀:那就是不能光在脸上下工夫,要寻根溯源。 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面部皮肤与各经脉、脏腑相连。经络、脏腑有毛病,也会把这些毛病顺着经络传到面部皮肤。经络、脏腑、深藏在人体内部,有了毛病表面上不一定马上看到,可是面部皮肤有了毛病,就全写在了脸上,一望便知。如果光在脸上下工夫 ,就好比"扬汤止沸",只管一时。只有调整脏腑、经络才能"釜底抽薪",标本兼治。主人还教我一套面诊、手诊、痧诊的方法,能快速找到引起面部病变的相关脏腑、经络。这样就不用漫天巡查,可以直捣病根。知道了这个秘诀后,我不仅在人们的面部行走,还直抄引起病变的老窝,把病根除掉,实现了靓丽持久的美容效果。举个例子吧,对于那些讨厌的小痘痘,我就直奔其老窝,抄了大本 营,小痘痘很快就成了"无源之水",一个个乖乖地消失了。这个方法好处还多着呢,可以一举多得。比如,对于黄褐斑,捣掉老窝后 ,不但色斑消失了,整个人都变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精力充沛了。 色斑、小痘痘长在面部,不但有损容颜,更容易损伤人的自信心,产生自卑感。我是专门为人类除病消灾、排忧解难的,嫉恶如仇是我的本性,除恶务尽是我的原则。帮助人们消斑除痘,养颜美容,恢复自信心是我的天职。我经常在脸上有困惑的女士和美容师手中传递,停留,甚至成了它们手中离不开的宝贝。因为她们发现,用我来养颜美容,祛斑除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既方便、省钱,又见效快。 我只带给人们健康、幸福和靓丽,没有药物过敏反应的后顾之忧,也没有任何副作用。经我治疗的患者,或常使用我美容保健的女士,不但容光焕发,而且身体健康!现在就连男士也在悄悄打听在哪里能够找到我!现在你一定明白为什么那些时尚白领、爱美的人士和美容师都非常喜欢我,对我爱不释手了吧! 有个小伙子睡觉不小心,落枕了,选了很多办法,效果不显,后天经一位好心人给"刮"了一次"痧",竟然活动自如,也不疼了; 同事的朋友出门时,受了风,肩膀又酸又疼,经家人用痧板刮了一次,不一会就轻松多了; 小时候,看到有的人脑门上有紫红的"星",就知道他是头疼,而且还"挤"过;还有的人脖子红红的,肯定是嗓子疼,而且采用了"揪痧"的办法; 刮痧,是人们常常听说的民间疗法,起源于民间,也流传于民间。似乎不得登堂入室,却一代代薪火相传,沿用至今; 化学药物由于其无法克服的毒副作用,使人们感到无奈的同时也产生了反感,刮痧没有副作用,而且简单、方便,有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追求"返朴归真"的现代人所推崇; 说了许多,可能你对它还只是一个感觉,但感觉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还是自己亲自体会一下,刮痧真的不错! 赶走疲惫,缓解紧张;排出毒素,促进代谢,刮痧为你解除小烦恼,刮痧让你生活更轻松! 透骨香药物按摩刮痧乳 一种透骨香药物按摩刮痧乳配方,主要由透骨香油、药物添加剂、乳液基质组成。适于配制祛风除湿、腰肌劳损、解除疲劳,消肿止痛的外用乳状液药物;经临床实验255例急性软组织损伤,五天内总有效率达100%,对创伤、拉伤、扭伤的消肿、止痛疗效率达90%以上,每生产100克乳液成本为0.5元左右。 一种由透骨香油、药物添加剂、乳液基质组成的药物按摩刮痧乳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乳香、没药、冰片、红花、黄白、当归、川芎、一枝蒿、透骨香油、辣椒、生葱组成药物添加剂,由硬脂酸、鲸蜡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白油、蜂蜡、月桂醇硫酸钠、三乙醇胺、甘油、香料及防腐剂组成乳液基质。

近视眼怎么形成的小学五年级科学题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大部分人近视是因为长期不健康用眼导致的,也有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睫状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晶状体失去了睫状肌的牵引就会增厚变凸,转为看远处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就会不清楚。时间久了就会引起近视。近视的产生原因有多种。一般是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睫状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晶状体失去了睫状肌的牵引就会增厚变凸,转为看远处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就会不清楚。近视也与遗传有关。父母近视,孩子有可能更容易近视。但目前大部分青少年近视都是因为后天不注意保护眼睛引起的。

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科学解释

近视的形成因素遗传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且父母双方均患近视眼的遗传率较父母一方患近视眼为更高。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均系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此为眼睛的正视化过程,如在此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等),导致眼睛接收到各种异常的视觉经验,或者过多的用眼疲劳,都有可能造成眼球过度发育,眼轴增长,从而往近视方向发展。环境因素相对于遗传因素,科学家们认为环境因素对近视眼的发生起的作用更大。目前研究表明长期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展的高危因素,另外研究表明户外暴露时间足够长可以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可见光照强度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了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注意用眼环境,用眼卫生在近视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预防作用。

当代科学发展和世界物质性有什么联系

辨证唯物主义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更结合现实,科学等方面,探索出的一种延伸,世界的物质性也就是说世界是可知的,是人生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正是因为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的形成,才使世界认定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对象是普遍联系的、充满矛盾的、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客观世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世界自身发展的最高产物——人类.人类在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中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不可知论把思维、意识同客观存在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不可能完全认识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理论.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然界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人脑的产物归根结柢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原理,即世界可知性的原理.社会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驳斥.当人们能够根据某一客观过程所需要的条件使这一过程产生出来,并使它为人们的目的服务时,就证明了人们确实认识了这一过程.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人脑,从而创造了认识的物质器官.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客观世界不能自然地满足人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必须改造客观世界,而为了成功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5页).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必须回到实践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实践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后归宿.实践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和感知越来越多的现象,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只有通过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才能拨开笼罩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迷雾而暴露事物的本质.洞察事物本质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在人类长时期的实践发展的历史中形成和提高的.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出各种仪器,扩大和增强了人感知现象的能力,大类还在实践中创造了电子计算机作为人们理论思维的得力助手.正是实践才使人类有了动物所没有的认识能力,离开了实践既无法感知事物的现象也无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因而也不可能有认识及其发展.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即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哲学和自然科学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有什么联系

辨证唯物主义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更结合现实,科学等方面,探索出的一种延伸,世界的物质性也就是说世界是可知的,是人生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正是因为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的形成,才使世界认定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对象是普遍联系的、充满矛盾的、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客观世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世界自身发展的最高产物——人类.人类在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中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不可知论把思维、意识同客观存在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不可能完全认识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理论.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然界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人脑的产物归根结柢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原理,即世界可知性的原理.社会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驳斥.当人们能够根据某一客观过程所需要的条件使这一过程产生出来,并使它为人们的目的服务时,就证明了人们确实认识了这一过程.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人脑,从而创造了认识的物质器官.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客观世界不能自然地满足人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必须改造客观世界,而为了成功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5页).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必须回到实践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实践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后归宿.实践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和感知越来越多的现象,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只有通过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才能拨开笼罩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迷雾而暴露事物的本质.洞察事物本质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在人类长时期的实践发展的历史中形成和提高的.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出各种仪器,扩大和增强了人感知现象的能力,大类还在实践中创造了电子计算机作为人们理论思维的得力助手.正是实践才使人类有了动物所没有的认识能力,离开了实践既无法感知事物的现象也无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因而也不可能有认识及其发展.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即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普通人也可以“发射火箭”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奥赞·瓦罗尔) 专业领域 :经营管理 (以下为个人主观感受,仅供参考) 阅读坡度 :1.0 (从1.0-5.0,分值越高,阅读难度越高) 个人推荐度 :2.0(从1.0-5.0,分值越高,个人越推荐) 爱此书的人 :关注思维方式,具有将习得自我转为具体行动方案的能力 超人马斯克的故事,相比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过。一直以来,我对他的发家故事总是觉得那么不可思议。比如说造火箭这事,他说造就造,说发射就发射。这难度就跟我想放个魔术弹一样(烟花的一种,小时候放过的。一不小心又暴露了年纪。)于是当我有一天看到《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我决定要读一下。到底要看看我与马斯克之间是隔着几条马路,还是几个大洋。全书一共9章,主要还是围绕思维来讲,并不会涉及过多理工科硬核知识,所以总体上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但我也有一说一,因为是想思维方法的,类似“武功心法”,估计很多人看完后,如果不把这些思维点代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那基本上也就只能“看了很多书,懂了很多道理,然而依旧活不好人生”。也正是因为这点,我决定还是要把这书的一些核心思维点,再提炼一下,争取萃取为9句话或者9点。方便记忆和日常运用。 奥赞·瓦罗尔,出生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后移居美国,因热爱火箭,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并成为一名火箭科学家。2003年加入“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的运营小组,并参与了人类迄今为止发射规模最大、复杂程度zuigao的行星探测器任务——“卡西尼-惠更斯”计划。 瓦罗尔的文章曾刊登在《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g Post)、《新闻周刊》(Newsweek)、《时代》(Time)杂志、《石板》(Slate)杂志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以及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等多家主流媒体上。 同时,他也是一位备受欢迎的公众演讲人,曾多次接受电台和电视采访,并向大公司、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大小群体发表主题演讲。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隐藏在火箭科学这个非常难的学科背后的一种足以改变我们生活,可以迁移的思维方式。这点也可以从书的副标题就可以看出: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全书框架逻辑性比较清晰,共分成三大部分共9章。每一章讲一个关键“心法”。下面就把思维上天的九大“心法”来拎一下,按逻辑摘录一些对我有启发的内容: 心法1:与不确定性共舞 不确定性的必然确定性 客观存在,无论你是否接受。 冥王星降级的故事表明,无论不确定性多么温和,我们都会因此深感不安。但是,要想适应不确定性,关键在于弄清楚哪些东西才真正令人不安,又有哪些东西不会如此。 在现代世界,我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混乱中搜索秩序,在歧义中寻找正确回答,在错综复杂中寻找坚定。“我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尝试控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尝试着去理解它。”尤瓦尔·诺亚·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写道。我们寻找的是循规蹈矩的公式、捷径和投机取巧——那袋花生就是明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丧失了与未知事物共处的能力。 不确定性的“美妙之处” 如果你每天都沿着一条通向电灯开关的笔直路径去寻找正确答案,那就要当心了。如果你正在研发的药物肯定有疗效,如果你的当事人在法庭上肯定被判无罪,或者你的“火星探测漫游者”肯定能着陆,那你的工作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唯有充分利用不确定性,才能创造出最具潜力的价值。我们不应以一种快速宣泄的欲望作为前进动力,而是应该以能够激发好奇心的事物作为燃料。确定性的终点,就是进步的起点。 不确定性很少会引发灾难。不确定性会带来快乐和发现,并能充分发挥你的潜能;不确定性意味着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发现那些至少在短期内没人见过的事物。当我们把不确定性当作朋友而非敌人时,生活就会给我们更多惊喜。 接纳并应对不确定性 先经历混乱,然后才能取得突破。停下了舞步,进步也就随之终止了。 冗余:是指创建备份,以避免因某个故障点而危及整个任务的情况出现 安全边际:在生活中,我们必须以不完善的信息为基础,用粗略的数据做决策。 心法2: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即每一次革命性创新背后的关键要素。阿兰·阿尔达(Alan Alda)曾说过:“ 对事物的假设是你看待世界的窗口,每隔一段时间要把窗户擦亮,否则光线就照不进来了。 ” 惯性思维、路径依赖的奴隶 知识可能会让我们成为惯性的奴隶,而惯性思维只会产生常规结果。路径依赖,即我们以前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比如为航天飞机提供动力的引擎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复杂机器之一,而它的宽度居然是由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的一位道路工程师决定的。航天飞机引擎宽4英尺8.5英寸(约143.51厘米),因为这是犹他州到佛罗里达州铁路的宽度。而那条铁路的宽度借鉴的是英国电车轨道的宽度,英国电车轨道的宽度则是根据罗马人建造的道路宽度设计的,也就是4英尺8.5英寸。 无形的规则:那些僵化成规则的不必要习惯和行为。无形规则不像有形的书面规则。书面规则出现在标准操作流程中,可以修改或删除。成文的规则可能会抗拒变革,但无形规则却更加顽固。他们就像是沉默的杀手,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难以摆脱惯性思维的原因 变革的代价可能很大。 既得利益也使我们更倾向于维持现状。 遗传基因注定了我们喜欢随大流。 倘若我们抵制这种顽固的、墨守成规的做法,就要在情感上承受巨大压力。 降低抗拒,拥抱改变 新来者的优势在于可以挥洒创意,内部既不存在固有思想,也不存在确立已久的做法和遗留的传统。没有过去的束缚,他们可以把第一性原理作为火箭设计的驱动力。 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应该用在最重要的地方。 奥卡姆剃刀原理:用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才是正确的方案。简单事物的失效点也较少,复杂事物更容易失效。简约化还能降低成本。 心法3:发挥想象力 好奇心的丢失 在世界用事实、备忘录和正确答案把我们塞满之前,我们被真正的好奇心所打动。 我们顶多在口头上鼓励好奇心,但在实践中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之所以不鼓励好奇心,另一个原因在于这需要承认自己无知。员工会因墨守成规而得到奖励,那些对原有流程提出质疑的人反而不受重视。 我们没有把好奇心变成常态,而是等到危机来临时才变得好奇。只有在被解雇时,我们才开始思考其他职业规划;只有我们的企业被一位年轻、斗志昂扬、充满渴望的竞争对手扰乱时,我们才会把员工召集起来,花几个小时做些“创造性思考”,但这样做只是徒劳。 对结果的恐惧是我们逃避好奇心的另一个原因。 找回想象力 思想实验:在所有思想实验中,好奇心都是最重要的。把这种向外寻求答案的做法内在化,即只向你自己和你的想象力寻求答案。思想实验就是你自己的现实扭曲力场,你自己选择的冒险游戏,你的紫色蜡笔。思想实验的目的不是找到“正确答案”,至少在实验初期不是为了找答案,是为了开启一个不带任何先入之见的调查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时常带来出乎意料的深层次认识。 顽皮和童真:是一种故意暂时放宽规则的做法,以探索制定其他规则的可能性。心灵比我们想象中更具可锻造性。如果我们假装生活是一个漫长的读幼儿园的过程,我们的心灵也可能会保持童真。 尤里卡(eureka)时刻:人们经常用“顿悟”“灵光一闪”或“神来之笔”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尤里卡时刻”。有意划出一定时间,停下忙碌的脚步去反思自己,用内心的沉默去对抗当下的混乱。 把苹果和橘子进行比较”(comparing apples and oranges):实际含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创造就是重组。创造力就是将事物联系在一起。想要打破条条框框,实现创造性思考,你就得多找几个“条条框框“,形成组合游戏。为了促进思想的交叉融合,享有盛誉的科学家经常会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某个行业的变革可能始于另一个行业的创意。大多数情况下,两个行业不会完美契合。但是,只要进行比较和融合,就会激发新思路。 美第奇效应(Medici effect):最佳创造力并不是在完全孤立的环境下形成的,突破性发现几乎都离不开团队协作。文艺复兴就是15世纪时突发的创造性活动。当时,富有的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聚集了许多有成就的人。那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有科学家、诗人、雕刻家、哲学家等。当这些人聚在一起时,新的创意蓬勃迸发,如繁花盛开,为文艺复兴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心法4:探月思维 探月思维:容易做的事情往往不重要,重要的事情往往不容易做。如果你为自己设定一个极高的目标,就算失败了,也比其他人的成功来得耀眼。”我们之所以选择在10年内登月及做其他事情,并不是因为它们很容易,而是因为它们很难。”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以不带先入之见、自由流动的方式产生不同想法。我们既需要发散思维的理想主义,也需要收敛思维的实用主义。“ 反溯:有了预测之后,我们就会往后看,审视眼前的原材料,而不是展望未来的可能性。每当我们预测未来时,总会问:“我们能用手上的资源做什么?”反溯”就是翻转剧本。反溯的目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决定如何实现想象中的未来。“预测未来的最佳手段,就是创造未来。” 心法5:重构问题 找到正确问题而不是解决正确问题的重要性。答案通常嵌在问题本身当中,所以构建问题就成为找到解决方案的关键所在。看清问题本质比解决问题要困难得多。 很好的一个举例: 5美元挑战法 。 斯坦福科技创业计划,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得到5美元资金。他们的目标是在两小时内尽可能多赚钱,然后给全班同学做一个关于赚钱的3分钟报告。 人们一般会回答,用5美元购买创业物资比如临时洗车材料,或者摆摊卖柠檬水,买彩票等。但是,遵循这些传统做法的小组的成绩,往往在班里殿后。赚钱最多的小组根本不使用这5美元。他们意识到,这5美元是一种分散他们注意力、毫无价值的资源。 从更广泛的角度重构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从一无所有起步,能够做些什么来赚钱呢?”一个小组的做法特别成功。组员在当地很有人气的几家餐馆预订座位,然后把预订就餐时间卖给那些不想排队等候的人。不到两小时,这些学生就赚了几百美元。 但是,赚钱最多的那个小组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解决该难题。学生们明白,5美元启动资金和两个小时的时间并不是他们可支配的最有价值资产;相反,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他们在斯坦福课堂上的3分钟演示时间。他们把3分钟时间卖给了一家想招聘斯坦福学生的公司,净赚650美元。 心法6:反转的力量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成为正确的答案。 大智慧者的一个标志,就是愿意改变想法。 顽固的想法 事实是顽固的东西,但我们的思想却更加顽固。我们倾向于扭曲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验证性偏见造成的。我们低估那些与我们的信念相矛盾的证据,却高估与我们的信念一致的证据。 看不到的东西可能比我们看到的东西更可怕。 用否定来反转想法 多个假设:为了确保你不会爱上单一假设,请多制造几个假设。当你拥有多个假设时,就会减少对它们的依赖感,且更难以迅速选定一种假设。 否定的答案:每个否定的答案都能让我们更接近真理,它们比肯定的答案提供更多信息。 证明是错的:“可证伪性”将科学和伪科学区分开来。当我们的注意力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向“证明自己是错误的”转变时,我们就会寻求不同的信息,与根深蒂固的偏见作斗争,并虚心接受对立的事实和观点。 心理上的抽离感:如果你难以挑战自己的想法,可以假装这些想法是别人的。 光子箱:如果你找不到反对的声音,就人为地制造这种声音。科学的进步,更多归功于思想的冲突,而非事实的稳定积累。玻尔和爱因斯坦都靠对方对各自观点进行压力测试,因为他们都太了解自己的观点,以致无法发现自身的盲点。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走出回音室。在做某个重要决定之前,先问问你自己:“谁会不赞成我的决定?”如果你不认识任何敢跟你唱反调的人,那一定要找到这种人。让自己置身于一个别人敢质疑你观点的环境中,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和尴尬。如果你是尼尔斯·玻尔,那么谁是那个能与你相互做思想实验的爱因斯坦? 心法7:实践与测试 测试的问题 测试中的自欺欺人:在一个精心设计的测试中,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你要愿意接受失败。测试必须向前推进,使不确定性因素显露出来,而不是向后倒退,证实那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或想法。 测试条件与现实之间的脱节。 在正确的测试中,你的目标不是发现所有可以顺利进行下去的东西,而是发现一切有可能出错的东西,并找到极限点。 “即飞即测”原则 极限点测试:确定物体极限点的最佳方法是破坏这个物体。 系统测试:”弗兰肯斯坦的缝合怪“,倘若不进行系统测试,就可能产生无法预测的后果。 观察者效应与双盲测试:你可以通过观察某个现象而影响该现象。观察者效应所带来的扭曲作用是显著的。 把自己置于与实际飞行相同的环境中,这样你很快就可以翱翔天际。 心法8:失败是最大的成功 认识失败 如果不允许失败,我们就永远不会涉足广袤的宇宙。做任何开创性的事情都需要冒险,而冒险意味着你会失败——至少某些时候会失败。 承认失败,但不庆祝失败。反思失败,但不惧怕失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失败,可以帮助我们挽回面子。 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每次失败都会暴露一个需要修正的缺陷,每次失败之后,我们都会朝着最终目标迈进一步。学习还可以消除失败带来的耻辱感。 对付不开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一些东西。这是唯一屡试不爽的方法。你会变老,身体颤抖;你可能晚上睡不着,听着静脉紊乱的声音;你可能会怀念自己的挚爱;你可能会看到周围的世界被邪恶的疯子摧毁,或者知道你的荣誉被卑劣的人践踏。这时候,你只有一件事可以做,那就是学习,了解世事为何及如何变迁。 一阶正,二阶负:时间改变了我们看待事件的方式,一些短期内看似失败的事物,在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之后,就会发生逆转。 突破性技术往往有一个进化的过程,它不是革命性的。只要研究任何一种科学发现,你就会注意到它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存在醍醐灌顶的时刻。科学由一个个失败积累而成,每个失败的版本都比以前的版本更好。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失败不是路障,而是通往进步的门户。 每一次迭代都是进步。只要我们能瞄一眼漆黑的房间,那就是一种贡献;如果我们没有发现预期的事物,那就是一种贡献;如果我们把一个未知的未知事物变成了已知的未知事物,那就是一种贡献;如果我们提出一个比以前更好的问题,即使我们找不到答案,那也是一种贡献。 暴露在“聪明人的失败”中,可以让我们识别这些失败并从中学习,每一次失败都能增强我们的快速恢复能力,并让我们更加熟悉失败;而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提前演练。 有效失败 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失败,不真正去反思失败,那就什么也学不到。我们应该庆祝自己从失败中获得了教训,而不是庆祝失败本身。 要通过“一次解决一个问题”这个方法来改变世界,就必须推迟自己获得满足感的时间。 你的目标应该是专注于自己能够控制的变量,即输入,而不是关注输出。 在这次失败中,哪些事情是做对的? 秉持以输入为中心的心态,你就可以自由地改变你的目的地。目标有助于你集中注意力,但如果你拒绝改变或转换初始路径,这种专注也可能变成狭隘的视野。 创造一种环境,允许聪明人失败,且让他们不自鸣得意。失败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事件本身,随之而来的是失望、困惑和羞愧感;另一部分则是我们对事件的反应。”第一部分不受我们控制,但第二部分却在控制范围之内。将恐惧感和失败分开,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即使他们犯错,内心也不会产生恐惧感。 “奖励出色的失败者,惩罚平庸的成功者”。必须有明确的承诺支持“聪明人的失败”和善意的风险承担行为。人们必须知道,聪明人的失败对于未来的成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他们不会因此而受到惩罚,他们的事业也不会因此而终结。如果没有明确的信号,员工犯错后就会谨小慎微、隐藏错误,而不是暴露错误。 心法9:成功是最大的失败 认识成功 成功是“一位不称职的老师”,因为它“诱使聪明人认为自己不会失败”。 每一次成功都强化了人们对现状的信念,培养了人们视风险如无物的态度。有了成功经验之后,原本被视为不可接受的风险成了新常态。 成功是披着羊皮的狼,破坏了表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成功时,我们相信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着,忽略了一些危险信号,也忽略了变革的必要性。每次成功之后,我们都会变得更加自信,并提出更高要求。 成功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停止学习和成长的时候;当我们处于领先地位时,便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当我们认为自己注定要成为伟人时,就会把事情的不顺归咎于别人。成功让我们自认为拥有点石成金的本领,随意挥动手指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成功是一种可以掩盖这些错误的方法。 战胜成功 删除常规:当我们假装某项活动是常规作业的时候,我们就会放松警惕,固步自封,而补救办法是把“常规”两字从我们的词汇表中删除,并把我们所有项目,尤其是那些成功的项目,视为永远未完成的作品。现代世界不需要成品,而是需要未完成的作品。只有持续改善,才能成为赢家。 未遂事故:本来要发生撞击、结果转危为安的事件。当你在欣赏自己的成就并沉浸在成功的荣耀中时,请稍停片刻,问问你自己:“这次成功存在什么问题?运气、机遇和特权在这中间扮演了什么角色?我能从中学到什么?”如果我们不问这些问题,运气最终会跟我们分道扬镳,前方等待我们的将是未遂事故。 事前验尸法:“反溯法”是从一个理想的结果向后回溯,而“事前验尸法”是从一个不理想的结果向后回溯,它迫使你在采取行动之前思考哪里会出问题。

“湘西赶尸”是真的吗?可以用科学的方式解开谜底吗?

其实是扛回来了靠活人 通过捆绑之类的方式

湘西赶尸的科学解释

这里有视频你可以看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wODMxMDA=.html 但是最后的解密还是在于你的思考了,谢谢!

湘西赶尸是真事吗?有没有科学依据?详细说明一下

有啊,其实就是背尸人过去有这样的一个职业,专门给在外面打工的同乡送信,如果有乡亲客死他乡,赶尸人就会把他的尸体从外乡背回来很晦气的,很恐怖的所以死者家属还会给钱赶尸人的

湘西赶尸是真事吗?有没有科学依据?详细说明一下

民国时代在湘西一带流行过恐怖而奇特的“赶尸”习俗。据湘西某些人说,赶尸者往往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尸体有一具,也有三、五具尸体同时赶。尸体与尸体之间都有草绳连接,每隔六、七尺一具。赶尸的都在夜里进行,尸体一律戴着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画符的黄纸,垂在脸上。尸体不是用人背的、而是象麻雀似的跳着走。住旅店时,这些尸体都在门后倚墙而立,天气不好不便行走时,可能要留宿几昼夜。直到抗战期间,行人还在重庆打铜街一个住家屋檐下,看见门框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代办运尸还湘”。 为什么在湘西一带会出现如此奇特的习俗呢?有人认为湘阴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东或黔东山区,作小贩、农药或狩猎为生。那些地方到处是崇山峻岭,瘴气严重。恶性疟疾时有流行,生活环境极差。除当地苗人外,外来的汉人很容易染病而死。而这些汉人,运尸还乡葬埋的观念很深,但他们出外谋生,多数是穷人,在这种崎呕的山路上,无力雇车或请脚夫用担架将尸体运回,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价格低廉而又神秘奇待的运尸习俗。 那么究竟如何看待这种习俗呢?一种看法认为,这纯粹是一种耸人听闻的传闻,因为很难说有谁确切看到一具具尸体在路上活蹦乱跳;另一种看法认为,这是一种愚弄人的迷信活动,是骗取钱财的把戏;第三种看法认为,这种“赶尸”只是当地走私者摆弄的一种嘘头,借以掩护他们的走私活动,其实这些尸体都是由活人暗中背着而行走的。

有什么科学依据可以证明湘西“赶尸”的存在?

湘西赶尸,其实不存在,只是人们口口相传,时间久了就以讹传讹,直到现在

四川湘西赶尸可有科学依据

神秘骇人的湘西“赶尸”揭秘赶尸门道揭秘“术士”引路,死人随后,举腿跨步硬技硬杆,其状至为恐怖,见者唯恐避之不及。想知其原故吗?请看此篇。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为了改造不务正业、以欺骗手段谋取钱财之徒,使其改过自新,为人民服务。曾经将端公、巫婆、测字卖卜、赶吆死人的……组织学习,交待政策,指明出路。并饬其老实坦白欺骗手段,重新作人。 “赶尸”的骗局是由一人乔装死人;另一人扮成“赶尸术士”。“死人”头戴大草帽,将整个头部覆盖无余,连面部的轮廓也难叫人看得清楚;身着青面长袍大褂;膀臂披挂纸钱、黄表。行走时纸钱飘飘荡荡,活象旧剧里扮的孤魂野鬼;四肢捆上斑竹篾片,象是骨科用的夹板,其作用是不让手足关节弯曲,使举腿跨步硬枝梗杆,俨然一具僵硬死尸的样子!其状至为恐怖,见者唯恐避之不及。“术士”引路走在前面,形神枯稿,满面烟容,踽踽斜行,时时掉头关照后面跟随的“死人”,边走边丢纸钱,名曰“买路钱”;“死人”则沿着“买路钱”向前挪动足步,实际上纸钱成为了路标。引路人还提着一个灯笼,火光半明半灭,闪烁不定,这也是为“死人”指明去处的暗号。背上高耸耸的背一夹背;满咚咚的盛着纸钱和香蜡。就这样,一前一后,缓缓的,阴森森的,幽灵似的,走在荒郊小道,或僻静的小待小巷里。未晚投宿在鸡毛店中,点燃香蜡,焚烧纸钱,一时充满阴风惨惨的气氛,使不人敢与之接近。到目的地两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寿衣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者承担,绝对不允许旁人插和旁观,正如出发时将尸体“扶出棺材”不允许窥视一样。说是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绪,就是说将死者装殓以后,丧家才去认领。棺盖一揭开,须眉毕现,果然是丧家亲人,象貌宛如昨日,现在却翘翘长眠在棺材里了,伤心惨目,摧人肺腑,顿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声。“赶尸”者这时特意劝说大家不要过于悲伤,致使死者不安。幸亏他生前积有功德,得平安的返回乡土。刚经过长途中跋涉,急需安息。人们悲痛之余,感到一种既见死者后的踏实、满足、欣慰,谁还怀疑它是骗局。据坦白交待,却令人咋舌!原来全部秘密都在那只夹背里,表面看来是装的纸钱和笪蜡,全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分散人们视线的把戏。出人意外的是,夹纸底层赫然装着尸体。确切的说夹背内装的是死者的头部和四肢,至于主体部分,那就不知道哪座荒冢下埋藏着游子的残骸了!

物料科学的英文

Material science definition 物料科学 定义 In that review , we would be looking into the latest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the more recent technology in material science , 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as well as intelpgent architecture 在这项检讨中,我们会研究最新的技术,同时参考在 物料科学 建筑方法及智能建筑方面一些较新的科技发展。 Dog chew food is made of many kind of different materials with scientific configuration and extruded from jc - ii extruder , it can be made into many kind of shapes such as stick 、 bone etc 挤压类“狗咬胶”是经多种 物料科学 配比,由jc - ii型主机挤出成型,制成棒状、骨状等不同形状的咬胶型宠物食品。 Professor wei s another research area is mathematical theory of material science , with focus on the morphology of block copolymers . block copolymers are soft , synthetic materials developed to have exquisite mechanical , electrical , optical , ionic and barrier properties for industrial and mercial use 魏教授另一项研究是 物料科学 的数学理论,主要是大块共聚物( blockcopolymer )的形态学。大块共聚物是一种柔软的合成物质,拥有特殊的机械学、电学、光学,以及离子和屏障的性质,有广泛的工商业应用价值。

退烧药中是否含有激素?多么?如果一发烧就吃退烧药,将来会怎样?要有科学凭证的答案

退烧药不含有激素,如西药含有抗生素,见效快,中成药就没有,疗效较慢,但西药长期吃会产生耐药性而导致药力失效。

科学界所说的幸存者偏差理论,应该如何解释?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偏见认知,这个偏见认知就是因为你一步一步走到了这个环境,你身边的人也是和你类似的,所以你看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状态,你就觉得世界上的人都是这种状态。从大的环境来说,人类为什么能够繁衍至今,因为幸存者偏差,因为人类要是不能繁衍至今的话,我们就不会问出这个问题,人类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必然也出现过很多次危机,毕竟五六百万年的时间肯定会遇到一些影响了曾经人类生存的问题,但是我们都解决了,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是不解决的话就不会站在这里,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了,这就是一个幸存者偏差。从个人的发展来说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说我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或者上了研究生,乃至上了博士,我们看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状态,我们觉得自己平平无奇,因为大家都是过了分数线才考进来的,所以就觉得大家都是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感觉自己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其实不是呀,你要是走出这个环境,你会发现你有很大的不同的,你要知道还有很多人连高中都没有上过,很多人大学都没有上过,更不要说更高的学历了,这也是一个个人认知的局限性,当然这里对学历并没有任何的偏见,只是拿这样一个事情举例子。幸存者偏差是一个非常大的理论,它能够涵盖的东西很多很多,就像是我们曾经提到的二八定律有百分之80的人掌握着20%的环境性质,反过来也是这样,他们解释的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它的范围很广,所以我们也说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说他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去查阅一些专业的资料,他会给你更专业的解释。

科学家的小故事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科学家的故事(简要说明主要内容,100字以下)

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数学之美】团队为您答题。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右边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你都知道那些科学家?他(她)们都有哪些科学成就?

你不会自己搜么???搜关键词:科学家 生平

我想当科学家,可以告诉我整个条路怎么走吗

张衡——地动仪 祖冲之——圆周率 僧一行——子午线 加利略——力学 牛顿——万有引力 卢瑟福——原子模型 波尔——量子力学 哈勃——宇宙膨胀理论 哥白尼——日心说 达尔文——进化论少年牛顿 牛顿: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由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 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求学岁月 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渗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时,哪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 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 牛顿在巴罗门下的这段时间,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认为牛顿的数学才超过自己。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 1665年初,牛顿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镜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动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此时发生的轶事。 总之,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初级院委),翌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正院侣(高级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不会驰骋在科学的大道上。巴罗让贤,这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伟大的成就~建立微积分 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据牛顿本人回忆,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 笛卡尔的解析几何把描述运动的函数关系和几何曲线相对应。牛顿在老师巴罗的指导下,在钻研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这就是一个微小的路程和时间间隔的比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小到无穷小的时候,就是这一点的准确值。这就是微分的概念。 求微分相当于求时间和路程关系得在某点的切线斜率。一个变速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微小时间间隔里所走路程的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求积分相当于求时间和速度关系的曲线下面的面积。牛顿从这些基本概念出发,建立了微积分。 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牛顿称之为"流数术"。它所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切线问题、求积问题、瞬时速度问题以及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问题等,在牛顿前已经得到人们的研究了。但牛顿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综合,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牛顿没有及时发表微积分的研究成果,他研究微积分可能比莱布尼茨早一些,但是莱布尼茨所采取的表达形式更加合理,而且关于微积分的著作出版时间也比牛顿早。 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为争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悍然大波,这种争吵在各自的学生、支持者和数学家中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整整落后了一百年。 应该说,一门科学的创立决不是某一个人的业绩,它必定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后,在积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础上,最后由某个人或几个人总结完成的。微积分也是这样,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前人的基础上各自独立的建立起来的。 1707年,牛顿的代数讲义经整理后出版,定名为《普遍算术》。他主要讨论了代数基础及其(通过解方程)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的应用。书中陈述了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用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同时对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出了方程论方面的丰硕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数确定方程根之幂的和数,即“牛顿幂和公式”。 牛顿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贡献。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几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给出密切线圆(或称曲线圆)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计算曲线的曲率方法。并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总结成专论《三次曲线枚举》,于1704年发表。此外,他的数学工作还涉及数值分析、概率论和初等数论等众多领域。 伟大的成就~对光学的三大贡献 在牛顿以前,墨子、培根、达·芬奇等人都研究过光学现象。反射定律是人们很早就认识的光学定律之一。近代科学兴起的时候,伽利略靠望远镜发现了“新宇宙”,震惊了世界。荷兰数学家斯涅尔首先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笛卡尔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牛顿以及跟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胡克、惠更斯等人,也象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一样,用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光学进行研究。1666年,牛顿在家休假期间,得到了三棱镜,他用来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谱带,牛顿再用一块带狭缝的挡板把其他颜色的光挡住,只让一种颜色的光在通过第二个三棱镜,结果出来的只是同样颜色的光。这样,他就发现了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第一大贡献。 牛顿为了验证这个发现,设法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成白光,并且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原来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公元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论文。 许多人研究光学是为了改进折射望远镜。牛顿由于发现了白光的组成,认为折射望远镜透镜的色散现象是无法消除的(后来有人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组成的透镜消除了色散现象),就设计和制造了反射望远镜。 牛顿不但擅长数学计算,而且能够自己动手制造各种试验设备并且作精细实验。为了制造望远镜,他自己设计了研磨抛光机,实验各种研磨材料。公元1668年,他制成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样机,这是第二大贡献。公元1671年,牛顿把经过改进得反射望远镜献给了皇家学会,牛顿名声大震,并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反射望远镜的发明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础。 同时,牛顿还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数学计算,比如研究惠更斯发现的冰川石的异常折射现象,胡克发现的肥皂泡的色彩现象,“牛顿环”的光学现象等等。 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此外,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等多种光学仪器。 伟大的成就~构筑力学大厦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在牛顿以前,天文学是最显赫的学科。但是为什么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这个问题。万有引力的发现说明,天上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运动都受到同样的规律——力学规律的支配。 早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严肃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开普勒就认识到,要维持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必定有一种力在起作用,他认为这种力类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铁一样。1659年,惠更斯从研究摆的运动中发现,保持物体沿圆周轨道运动需要一种向心力。胡克等人认为是引力,并且试图推到引力和距离的关系。 1664年,胡克发现彗星靠近太阳时轨道弯曲是因为太阳引力作用的结果;1673年,惠更斯推导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从向心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维持行星运动的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自己回忆,1666年前后,他在老家居住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万有引力的问题。最有名的一个说法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 牛顿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解决了胡克等人没有能够解决的数学论证问题。1679年,胡克曾经写信问牛顿,能不能根据向心力定律和引力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来证明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牛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1685年,哈雷登门拜访牛顿时,牛顿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当时已经有了地球半径、日地距离等精确的数据可以供计算使用。牛顿向哈雷证明地球的引力是使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也证明了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行星运动符合开普勒运动三定律。 在哈雷的敦促下,1686年底,牛顿写成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皇家学会经费不足,出不了这本书,后来靠了哈雷的资助,这部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才能够在1687年出版。 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不但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经典力学确立为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除了在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外,他还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化学实验。他常常六个星期一直留在实验室里,不分昼夜的工作。他在化学上花费的时间并不少,却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为什么同样一个伟大的牛顿,在不同的领域取得的成就竟那么不一样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各个学科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力学和天文学方面,有伽利略、开普勒、胡克、惠更斯等人的努力,牛顿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正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在化学方面,因为正确的道路还没有开辟出来,牛顿没法走到可以砍伐材料的地方。 牛顿在临终前对自己的生活道路是这样总结的:“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这当然是牛顿的谦逊。 怪异的牛顿 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他却远远超过了常人。还是学生时,牛顿就发现了一种计算无限量的方法。他用这个秘密的方法,算出了双曲面积到二百五十位数。他曾经高价买下了一个棱镜,并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用它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 开始,他并不愿意发表他的观察所得,他的发现都只是一种个人的消遣,为的是使自己在寂静的书斋中解闷,他独自遨游于自己所创造的超级世界里。后来,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出版他的手稿,才有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 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果作出了科学史上一个个重要的发现。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等牛顿想起,出来后,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 牛顿晚年 但是由于受时代的限制,牛顿基本上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他认为运动只是机械力学的运动,是空间位置的变化;宇宙和太阳一样是没有发展变化的;靠了万有引力的作用,恒星永远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上…… 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国会议员,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他不时表示出对以他为代表的领域的厌恶。同时,他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和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如胡克、莱布尼兹等进行科学优先权的争论上。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被普遍认为是生存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伟大艾萨克·牛顿逝世。同其他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镌刻着: 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 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科学家们各有哪些问题?

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僧一行——子午线加利略——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卢瑟福——原子模型波尔——量子力学哈勃——宇宙膨胀理论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少年牛顿牛顿: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由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求学岁月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渗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时,哪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牛顿在巴罗门下的这段时间,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认为牛顿的数学才超过自己。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牛顿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镜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动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初级院委),翌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正院侣(高级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不会驰骋在科学的大道上。巴罗让贤,这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伟大的成就~建立微积分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据牛顿本人回忆,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笛卡尔的解析几何把描述运动的函数关系和几何曲线相对应。牛顿在老师巴罗的指导下,在钻研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这就是一个微小的路程和时间间隔的比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小到无穷小的时候,就是这一点的准确值。这就是微分的概念。求微分相当于求时间和路程关系得在某点的切线斜率。一个变速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微小时间间隔里所走路程的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求积分相当于求时间和速度关系的曲线下面的面积。牛顿从这些基本概念出发,建立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牛顿称之为"流数术"。它所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切线问题、求积问题、瞬时速度问题以及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问题等,在牛顿前已经得到人们的研究了。但牛顿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综合,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牛顿没有及时发表微积分的研究成果,他研究微积分可能比莱布尼茨早一些,但是莱布尼茨所采取的表达形式更加合理,而且关于微积分的著作出版时间也比牛顿早。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为争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悍然大波,这种争吵在各自的学生、支持者和数学家中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整整落后了一百年。应该说,一门科学的创立决不是某一个人的业绩,它必定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后,在积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础上,最后由某个人或几个人总结完成的。微积分也是这样,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前人的基础上各自独立的建立起来的。1707年,牛顿的代数讲义经整理后出版,定名为《普遍算术》。他主要讨论了代数基础及其(通过解方程)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的应用。书中陈述了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用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同时对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出了方程论方面的丰硕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数确定方程根之幂的和数,即“牛顿幂和公式”。牛顿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贡献。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几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给出密切线圆(或称曲线圆)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计算曲线的曲率方法。并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总结成专论《三次曲线枚举》,于1704年发表。此外,他的数学工作还涉及数值分析、概率论和初等数论等众多领域。伟大的成就~对光学的三大贡献在牛顿以前,墨子、培根、达·芬奇等人都研究过光学现象。反射定律是人们很早就认识的光学定律之一。近代科学兴起的时候,伽利略靠望远镜发现了“新宇宙”,震惊了世界。荷兰数学家斯涅尔首先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笛卡尔提出了光的微粒说……牛顿以及跟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胡克、惠更斯等人,也象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一样,用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光学进行研究。1666年,牛顿在家休假期间,得到了三棱镜,他用来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谱带,牛顿再用一块带狭缝的挡板把其他颜色的光挡住,只让一种颜色的光在通过第二个三棱镜,结果出来的只是同样颜色的光。这样,他就发现了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第一大贡献。牛顿为了验证这个发现,设法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成白光,并且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原来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公元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论文。许多人研究光学是为了改进折射望远镜。牛顿由于发现了白光的组成,认为折射望远镜透镜的色散现象是无法消除的(后来有人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组成的透镜消除了色散现象),就设计和制造了反射望远镜。牛顿不但擅长数学计算,而且能够自己动手制造各种试验设备并且作精细实验。为了制造望远镜,他自己设计了研磨抛光机,实验各种研磨材料。公元1668年,他制成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样机,这是第二大贡献。公元1671年,牛顿把经过改进得反射望远镜献给了皇家学会,牛顿名声大震,并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反射望远镜的发明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础。同时,牛顿还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数学计算,比如研究惠更斯发现的冰川石的异常折射现象,胡克发现的肥皂泡的色彩现象,“牛顿环”的光学现象等等。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此外,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等多种光学仪器。伟大的成就~构筑力学大厦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在牛顿以前,天文学是最显赫的学科。但是为什么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这个问题。万有引力的发现说明,天上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运动都受到同样的规律——力学规律的支配。早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严肃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开普勒就认识到,要维持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必定有一种力在起作用,他认为这种力类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铁一样。1659年,惠更斯从研究摆的运动中发现,保持物体沿圆周轨道运动需要一种向心力。胡克等人认为是引力,并且试图推到引力和距离的关系。1664年,胡克发现彗星靠近太阳时轨道弯曲是因为太阳引力作用的结果;1673年,惠更斯推导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从向心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维持行星运动的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自己回忆,1666年前后,他在老家居住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万有引力的问题。最有名的一个说法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科学家的故事(简要说明主要内容,100字以下)

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 【数学之美】团队为您答题.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右边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荧光棒是塑料发光玩具,荧光棒发光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是因为荧光物质在受到挤压的时候发生能量变化使得物质发光。在阳光照射下补充能量。
 首页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