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小学古诗词诵读大赛总结

1.诗歌朗诵比赛总结稿 ——暨十月份团活动 在这秋风送爽的十月里,我们05级中文师范2班迎来了一次针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朗诵比赛,这次朗诵比赛与我们班十月的团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又发扬了我们团组织积极拼搏的精神。 诗歌朗诵比赛,安排在我们班的现代汉语课上,为了增加大赛的公平性和真实性,本次的评委由我们的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来担任,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对于这次比赛,全班同学上下一心,在课余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在选取朗诵材料上也是非常重视的。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下,我们迎来了本次朗诵比赛的首位选手陈康亮同学,一篇《四颗糖果》把我们带进了朗诵比赛的状态,接着的是陈玉仙的《故都的秋》,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特色。一段《一笑而过》,让同学们懂得了面对挫折,我们原来可以这样的洒脱。甜美的朗诵伴随着阵阵的掌声,让人置身于一种飘逸的境界。每个同学的精彩表演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最终我们的评委许光烈老师从四十二位选手中,选出七位佼佼者并由许光烈老师为我们班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品。 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班今后参加学院的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为我们班参加学院的迎接评估朗诵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功,但在这成功的背后就是完美无暇的吗? 不是的。这次比赛我们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值得我们吸取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例如比赛课室准备不到位,之前没有跟课室管理中心协调好;时间上把握不够好。但总的来说这次比赛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在本次比赛中,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非常感谢三个学生代表及班干部在比赛准备工作上作出的努力。台上我们看到了同学们朗诵的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台下同学们的热情投入,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班集体。看到了一个班集体的美好未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需要那种不断拼搏的精神,在拼搏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寻求和谐,让拼搏与和谐携手而进。05级中文师范2班是一个充满拼搏挑战,洋溢着和谐的班集体。 2.小学诗歌朗诵活动总结作文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2. 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节。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同时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3.诗歌朗诵活动总结怎么写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校第一届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在师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 首先,同学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古代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经典古诗文诵读,你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 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同时,鼓励大家读诵古代经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同学们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记住了你才会获得,有了这份财富。 践行了你才能拥有高尚品质。所以,我校要将这项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 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多费心思,精心选材、悉心指导,让凡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教务处,语文组,各年级组及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诗歌朗诵比赛总结(2):文学与新闻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中国向上----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主题诗歌朗诵比赛总结为了展示新时代学生们的风采,提高同学 们的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会学 习部、团总支组织部特举办“改革开发三十周年”主题诗歌朗诵 比赛,这次比赛经过公平、公正的一次次的比赛,终于在 12 月 5 日于国际会议厅落下了完美的帷幕。不过这次活动有优点,也有 不足,我的总结如下:一、经验积累1、前期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在参赛选手方面,时刻保持与 他们的联系,保障了赛程进度,未出现比赛确认的状况。 在表演形式 上, 提前与选手们确定准确, 保证了赛时的安排。 与选手的沟通得当, 对于要求选手撤组问题处理得相当妥当。 2、会场布置精美。在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会各个干事的团结协 作下, 这次的会场布置精美, 在节目单上, 椅背后都做了蝴蝶结等等, 取得了大家的好评。 3、选手们创意十足,在朗诵开始的介绍阶段,选手们各赋新意 有的采用视频,有的唱歌等等。使得会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为这 次比赛的完美谢幕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4、完美的互动。这次朗诵比赛不像往常一样仅仅限于选手与观 众们的互动,评委与观众之间也有着很强的互动,使得会场的气氛热 闹非凡。 二、经验总结 这次的朗诵比赛在我看来是很完美的, 不过还是有一点小小的瑕 疵。1、音响设备的先天不足就不提了,但是在音乐声大小的掌控上 没有做好,出现了朗诵选手多次声音被音乐掩盖的情况。 4.诗歌朗诵活动总结怎么写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校第一届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在师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首先,同学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古代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经典古诗文诵读,你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同时,鼓励大家读诵古代经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同学们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记住了你才会获得,有了这份财富。践行了你才能拥有高尚品质。所以,我校要将这项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多费心思,精心选材、悉心指导,让凡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教务处,语文组,各年级组及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诗歌朗诵比赛总结(2): 文学与新闻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中国向上----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主题诗歌朗诵比赛总结 为了展示新时代学生们的风采,提高同学 们的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会学 习部、团总支组织部特举办“改革开发三十周年”主题诗歌朗诵 比赛,这次比赛经过公平、公正的一次次的比赛,终于在 12 月 5 日于国际会议厅落下了完美的帷幕。 不过这次活动有优点,也有 不足,我的总结如下: 一、经验积累 1、前期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在参赛选手方面,时刻保持与 他们的联系,保障了赛程进度,未出现比赛确认的状况。在表演形式 上, 提前与选手们确定准确, 保证了赛时的安排。 与选手的沟通得当, 对于要求选手撤组问题处理得相当妥当。 2、会场布置精美。在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会各个干事的团结协 作下, 这次的会场布置精美, 在节目单上, 椅背后都做了蝴蝶结等等, 取得了大家的好评。 3、选手们创意十足,在朗诵开始的介绍阶段,选手们各赋新意 有的采用视频,有的唱歌等等。使得会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为这 次比赛的完美谢幕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4、完美的互动。这次朗诵比赛不像往常一样仅仅限于选手与观 众们的互动,评委与观众之间也有着很强的互动,使得会场的气氛热 闹非凡。 二、经验总结 这次的朗诵比赛在我看来是很完美的, 不过还是有一点小小的瑕 疵。 1、音响设备的先天不足就不提了,但是在音乐声大小的掌控上 没有做好,出现了朗诵选手多次声音被音乐掩盖的情况。 5.诗歌朗诵比赛总结 诗歌朗诵比赛总结诗歌朗诵比赛总结诗歌朗诵比赛总结诗歌朗诵比赛总结 ------------社联第一次大型活动总结社联第一次大型活动总结社联第一次大型活动总结社联第一次大型活动总结 2010.9.262010.9.262010.9.262010.9.26 昨日的活动,确实是有点失败。 失败在于我们的前期部署工作太差。首先,从活动策划人员组成结构来看,活动是一人主导策划的。 在活动举办方面我们都是没有什么经验的,策划只有一人负责,未能考虑的细节很多,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举办一个活动要考虑的问题和细节是很多的,单枪匹马的话肯定会有不足之处。 若策划方面由团队一起策划则可以避免很多的失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然后,工作人员未能了解整个活动的具体情况。此次比赛,工作人员只知道自己要干的是什么,但是对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整个计划一无所知,造成工作链的断裂,这是活动策划者是失误。 工作人员对整个活动的详情都不知,又怎能开展工作呢?所以导致了有准备工作没有做也没有被发现,有点工作需要忙忙的做。希望以后的活动中策划者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其次,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太差。比赛地点有风扇,但是有很多问题。 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提前去了解赛场设备情况。有的风扇插座线是很短的,有点比较长,有的可以定向,但是有的不可以。 因为没有提前了解设备情况,所以风扇的布置也使得我们的活动水平大打折扣。提前了解情况后带上几个排插去的话效果就会好很多啦。 而后,活动现场没有强有力的指挥官,造成群龙无首。 6.诗歌朗诵比赛总结稿 ——暨十月份团活动 在这秋风送爽的十月里,我们05级中文师范2班迎来了一次针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朗诵比赛,这次朗诵比赛与我们班十月的团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又发扬了我们团组织积极拼搏的精神。 诗歌朗诵比赛,安排在我们班的现代汉语课上,为了增加大赛的公平性和真实性,本次的评委由我们的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来担任,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对于这次比赛,全班同学上下一心,在课余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 同学们在选取朗诵材料上也是非常重视的。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下,我们迎来了本次朗诵比赛的首位选手陈康亮同学,一篇《四颗糖果》把我们带进了朗诵比赛的状态,接着的是陈玉仙的《故都的秋》,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特色。 一段《一笑而过》,让同学们懂得了面对挫折,我们原来可以这样的洒脱。甜美的朗诵伴随着阵阵的掌声,让人置身于一种飘逸的境界。 每个同学的精彩表演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最终我们的评委许光烈老师从四十二位选手中,选出七位佼佼者并由许光烈老师为我们班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品。 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班今后参加学院的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为我们班参加学院的迎接评估朗诵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功,但在这成功的背后就是完美无暇的吗? 不是的。这次比赛我们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值得我们吸取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例如比赛课室准备不到位,之前没有跟课室管理中心协调好;时间上把握不够好。但总的来说这次比赛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在本次比赛中,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非常感谢三个学生代表及班干部在比赛准备工作上作出的努力。 台上我们看到了同学们朗诵的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台下同学们的热情投入,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班集体。看到了一个班集体的美好未来。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需要那种不断拼搏的精神,在拼搏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寻求和谐,让拼搏与和谐携手而进。05级中文师范2班是一个充满拼搏挑战,洋溢着和谐的班集体。 7.举办诗歌朗诵会活动总结450字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小组首先制定了活动的计划,专门针对苏轼的诗词进行调查。我们确定了分工之后,就各自回家用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和询问父母等方法搜集资料,接着,我们将搜集的资料聚集在一起,由组长进行分类。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要去联系生活实际读,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老师教了许多写诗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自己写了几首小诗,虽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还是过了一把“小诗人”的瘾。后来我们还进行了“诗歌知识竞赛”、“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经过了这次的活动,我们懂得了该怎么样去写一首诗,古诗和现代诗的差距,怎样去读诗还有体会诗人的意境等。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8.诗歌朗诵会活动总结500字 这是我的活动总结: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 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 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9.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宋丹丹1990life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小结靖边三小宋丹丹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半个学期来,我们社团努力开展古诗的诵读活动,营造深厚的诵读氛围,现总结如下: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教育。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了学生诵读古诗的文化氛围。(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10.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宋丹丹1990life 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小结 靖边三小宋丹丹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半个学期来,我们社团努力开展古诗的诵读活动,营造深厚的诵读氛围,现总结如下: 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教育。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了学生诵读古诗的文化氛围。(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古诗《咏柳》

贺知章的《咏柳》传播较为广泛。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咏柳》 作者: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9)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咏柳》意思: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咏柳》写作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精华,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为了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克服学习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一些出版社约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撰写了鉴赏古典诗词的文章,以"辞典"的方式,出了不少书籍,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词典》、《元曲鉴赏辞典》、《文明清诗鉴赏词典》、《乐府诗鉴赏辞典》等。如何阅读有关古典诗词的鉴赏文章,从而提高鉴赏水平,就成了当前青少年学习中的一个问题。过去课文中只选过文字评论方面的文章,关于鉴赏方面的文章还没有。编者特约请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专门撰写了《〈咏柳〉赏析》,开了这方面的先河。通过学习阅读《〈咏柳〉赏析》使人们撰出一道门径,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咏柳》鉴赏: 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名句赏析——“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 ,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小学古诗:《鹿柴》原文译文赏析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关于勤奋读书的诗句6(勤学古诗6字)

1.勤学古诗6字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 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0.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 2.关于勤奋学习的古诗有哪些 1、《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释: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2、《杂诗》 东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3、《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4、《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释义: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5、《书院》 宋代: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 释义: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即便书的 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3.有关勤奋学习的诗句 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翻译: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劝学》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翻译: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劝学诗 / 偶成》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翻译: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读书》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翻译: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5、《观书》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翻译: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6、《读书》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翻译: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 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4.勤奋学习有关的诗句 原发布者:df0ri5 篇一:勤奋学习古诗词关于勤奋好学的名言警句和古诗词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40、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4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42、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51、错误 5.关于勤奋学习的诗句有哪些 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__于谦《观书》 3、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4、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5、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6、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__颜真卿《劝学诗》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颜真卿《劝学诗》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__王禹偁《清明》 11、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__陆游《读书》 12、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__黄庭坚《寄黄几复》 13、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__陆游《读书》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__谢逸《送董元达》 15、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__于鹄《题邻居》 16、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__王建《寄旧山僧》 17、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8、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__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9、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20、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__杜甫《柏学士茅屋》 6.关于勤奋的诗句大全 看全部5个回答 我来答有奖励 写回答有奖励查看全部5个回答 端木吟天 LV.202018-09-20 关注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 5.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礼记》 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冯梦龙 7.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刘禹锡 8.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张少成 7.关于勤奋学习的古诗越多越好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之乐乐无穷, 拨琴一弄来熏风。 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夭高。 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 8.求10个关于勤奋读书的古诗 关于勤奋读书的古诗: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u2002颜真卿《劝学》)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u2002刘过《书院》) 译文: 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3、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u2002陶渊明《杂诗》) 译文: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u2002《金缕衣》) 译文: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5、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u2002文嘉《今日歌》) 译文: 总是今日又今日,今日能有多少呢! 今天又没做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何时才能完成呢?人这一生能有几个今日,今日不做事情,真是可惜啊!假如说姑且等到明天到了再去做,但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啊!现在为诸位写这首《今日》诗,请从今日就开始努力工作吧! 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u2002钱泳《明日歌》)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才是真生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8、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u2002韩愈《劝学诗》)u2002 译文: 读书学习,只担心学得不够多;领会要义,只怕悟得不透彻.人最怕认为自己学得差不多够了,从而(骄傲自满)停止学习,已经学了的东西最怕不能掌握,不会付之实践.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汉 佚名 《长歌行》) 译文: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10、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 孟郊 《劝学》)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小学古诗《乡村四月》原文译文赏析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原,山间原野。白,白色,指水。川,河流。子规,大杜鹃,又名“布谷鸟”,夏时各处飞叫,声如“快快布谷”,有催促农事意。雨如烟,指毛毛细雨,轻如烟雾。意思说:初夏季节,江南的山间原野,到处绿油油的,满河的流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着,催促着农事。这两句写自然风光。前句是静景,有山原有河水,一“绿”一“白”,色彩明丽;后句是动景,有子规的鸣叫,有细雨的飘洒,情意绵绵。并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农事正忙。山原绿遍,草木葱茏,桑叶也当肥嫩,河水涨满,细雨如烟,恰是插秧的好时机,更有杜鹃鸟热心地鸣叫催促,人们怎么能够停闲呢?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扩展阅读:   人物生平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放弃了,所以,他一生为了生存,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六十岁左右去世。

小学古诗《江雪》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雪 朝代:唐朝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文学赏析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如此一来,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江雪(唐代柳宗元五言绝句)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小学古诗:《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扩展阅读: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小学古诗:杜牧《江南春》原文译文赏析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韵译】   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散译】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这里,诗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这样,给增强了诗歌历史文化意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同时,诗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里,诗人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有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这里,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是以佞佛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扩展阅读:   轶事典故之崔郾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崔郾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如为你推荐一个贤士。前些日子,我偶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万机,恐怕没有闲暇去浏览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下。说到这里,吴老就字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读了起来。崔郾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听后也称赞不已。吴武陵乘热打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崔郾面露难色,推辞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吴老穷追不舍,大声说道:如果真得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有没有比这写得更好的赋。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然后目送吴老离开。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问吴博士来做什么。崔郾回答说,吴老推荐了一个人为第五名进士。酒客连忙追问是谁,崔侍郎回答说是“杜牧”。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崔侍郎为难地说:我已经答应吴博士了。即使杜牧是个屠夫或卖酒的小贩子,我也不会改变了。

求小学古诗:长相思译文及注释

 长相思纳兰性德 〔清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译文及注释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更多知识点可关注下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的小学语文课程。

小学古诗《竹枝词》赏析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简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小学古诗: 《采薇(节选)》

   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   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昔:从前。    赏析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的诗句。在文学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节选)一篇确是《诗经》中的篇章之一。   

求学古诗名句

励志求学的古诗名句  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6)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8)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9)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0)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1) 玩物丧志。——《书经》  12) 天才不会毁于他人,只会毁于自己。——博斯威尔  13)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14)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6)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7)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8)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1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经典古诗励志求学名言  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2)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4)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8)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小学古诗关于春的诗句

1.小学生描写春天的诗句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7.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9.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0.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1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5.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中描写春天的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游曲 唐王涯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3.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4.小学学过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绝句》《春雪》《村居》《江南春》 《滁州西涧》《游园不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古诗全文 1.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春雪(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6.小学关于春天的古诗 1、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的《叹花》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3、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的《淡黄柳》 4、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李白的《落日忆山中》 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春色满园》 6、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的《春行即兴》 7、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的《春思》 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春雪》 9、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李白的《早春寄王汉阳》 1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11、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王涯的《春游曲》 12、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1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杜甫的《春运》 15、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的《苏溪亭》 16、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的《春日游湖上》 17、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18、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 1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的《春日》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 2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23、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2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江南春》 25、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的《菩萨蛮》 26、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的《入彭蠡湖口》 2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8、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王安石的《夜直》 29、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史青的《应诏赋得除夜》 30、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 3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忆江南》 32、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帘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魏承班的《玉楼春》 3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3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春夜喜雨》 35、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的《绝句》 3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3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孟浩然的《春中喜王九相寻》 38、春阴垂。 7.10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最好是小学一年级常见的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8.小学所有带“春”字的古诗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18.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贺知章:《咏柳》) 2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9.小学阶段有关春天的诗句有哪些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绝 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咏 柳 【唐】贺之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日 【南宋】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凉洲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元 日 【唐】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 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小学低年级关于古诗关于春天的古诗和词语 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词语: 春风宜人:春天的和风使人感到舒适温暖。形容春天可爱。例:“春风宜人,鸟语花香,正是旅游的好季节。” 春光明媚:春天的景色鲜明可爱。例:“春光明媚,百花争艳。” 春光融融:春天的景色使人感到温暖、舒畅。例:“春光融融,杨柳依依,情意绵绵。” 春暖花开:春天暖和,花儿开放。表示春天来临,春景优美。例:“春暖花开,香气四溢,游人如潮。” 春意盎然:春天的气氛浓厚。例:“鸟啭莺啼,花红柳绿,到处春意盎然。” 满园春色:春色满园,四处都是春天的景象。例:“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大地回春:冬去春来。例:“大地回春,阳光普照,山河无限美好。” 东风送暖:东风,春风。春风送来暖意,表示春天来到。例:“东风送暖,春回大地。” 雪化冰消:冰雪融化,表示春天来临。例:“雪化冰消,万物复苏,又是春到人间。”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背诵了,但“古诗”的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学生还不明白。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古诗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圆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是的,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就是这样圆这样亮,回忆一下中秋节晚上你们全家是怎么庆祝的?…月圆之夜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们相聚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多幸福啊!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边,看着别人都团圆在一起,而你却孤单一人,无人相伴,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图上的诗人此时正孤独一人望着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学生都能感同深受。在此基础上再来体会诗人的孤独心境就不难了。   接着我让小朋友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这首诗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再诗文对照,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就简单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看图想像,转换角色,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古诗凉州词

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学古诗: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近代:*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注释   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鉴赏   该词是*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愁”字,*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的磨难,以及不同的面对和心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此时的中国国力也不富强,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小学古诗: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二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注释二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小学古诗《春日》

  《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著作。诗意是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春日》   作者:朱熹【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春日》意思: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春日》写作背景: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春日》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学古诗节目串词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今天,蜀小校园里,高朋满座;   女:今天,书香校园,群贤毕至,再谱阅读新篇。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读书给予我们的乐趣,我们更感受到的是全校老师给予我们的无限关爱,现在我们有请*校长为我们致词。大家掌声欢迎。   男:本学期,我们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女:是啊,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做少年君子 男:扶残﹑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女:我国有一个节日叫"全国助残日”,为了庆祝今年的"全国助残日”我们有幸   与市聋哑学校联合演出。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蜀小"中华经典古诗文   诵读"汇报演出活动现在开始。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诵读经典。 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女:“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女:下面请欣赏一年级的同学诵读蒙学经典--《三字经》。 乙:风——你是春的使者 甲:雨——你是春的信徒   乙:一年之际在于春甲:一日之际在于晨   乙:让我们在***班的《春晓》中体会那份春意   女:江南水乡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江南夏秋好采莲,莲叶团团圆又圆,   看鱼儿嬉戏莲叶间。请欣赏舞蹈〈水乡情〉   男:春夏秋冬美景四溢 让我们和*****班一起来感悟四季!   男:我们欢聚一堂,共享师生爱。   女:在这欢乐的时刻,我们怎能忘记哺育我们成长的园丁们。 男: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的成长。没有老师,就没有们的才华和智慧。 女:在此,我们谨代表同学们向辛勤教诲我们的各位老师,致以深深的敬   意和诚挚的祝福。请欣赏*****班《教师的头发》   女:感谢你,感谢我,我们都在爱中成长,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请欣赏手语舞蹈〈感恩的心〉   男:歌声永远是青春的主旋律,伴随动听的的音乐,优美的景色,和朗朗   诵读之声,我们来欣赏*****班同学表演歌曲《春夜喜雨》   女: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的成长深受其母的教诲,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听六(2)   班孟子选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女:青春的自由,青春的动感,青春的世界充满梦想和希望。有爱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梦想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年轻的他们。下面请欣赏   表演的时装秀。   男:看完刚才这个秀,相信我们都一样的激动,这帮可爱的小演员他们都是聋哑人.也许,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听不到声音、说不出话是怎样的一种感   受但他们同样生活的快乐,不信,请再欣赏舞蹈〈芭啦芭啦〉   男:聚散离合,人生的一大主题,也是一樽混合着酸甜苦辣的鸡尾酒。   端起这杯酒,朋友啊,一路多保重   端起这杯酒,一切尽在不言中 请听*****班的〈长相思〉   女:逝去的是历史,不灭的是精神,岁月带不走千古之绝唱,光阴抹不去   不朽的英魂。请欣赏诵读组的〈〈简析李清照〉。   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今天,我们在同一首歌中,又将走向不同的方向,   女:在明天同样晴朗的蓝天里,我们会有新的收获和展望,   合:并将爱的旋律继续唱响。   合:让我们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合:蜀小“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汇报演出到此结束。谢谢。

少儿学古诗带拼音的

什么。

教案 学古诗沁园春雪大班

制作幻灯片 北方的雪景,冰雕,兴安岭画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古代朝代表,让小朋友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有几千年的朝代更替直至今日,历代王朝皇帝各领千秋数百年,毛主席总结了各个朝代的经验与教训,开创了今天的新中国,我们要爱国,爱我们国家的一草一木,爱我们国家的山山水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小学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字宝宝夸大家真能干,把它们的音读得真准。字宝宝还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有兴趣吗?赶快拿出铅笔,打开课本第122页,在这首诗中找出字宝宝,画上圈,再大声地读几遍。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 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 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 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

古诗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诸如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信口开河式的问答等,充斥着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反复诵读,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诵读有两层含义,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晓畅如话,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由于时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障碍。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明晓句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读“jì”不读“qí”。特别指出的是,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创设情景,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自己还飘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在学这首诗时,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现代心理学表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先告诉学生今天将带大家到野外去作一次愉快的秋游,感受一下满山红叶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盎然。在播放图像的同时,又用语言描述诗人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然后通过精读引发学生的联想。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导引出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的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进而让学生体会石径的曲折、山势的高峻。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在学生眼前呈现一幅鲜艳如火的枫叶图,学生就能进一步感受到满山红叶的美,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气氛,有感而发“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出来,远处有一座宁静的山庄,秋色正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近处,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学生从美丽、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小学古诗词诵读大赛总结

1.诗歌朗诵比赛总结稿 ——暨十月份团活动 在这秋风送爽的十月里,我们05级中文师范2班迎来了一次针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朗诵比赛,这次朗诵比赛与我们班十月的团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又发扬了我们团组织积极拼搏的精神。 诗歌朗诵比赛,安排在我们班的现代汉语课上,为了增加大赛的公平性和真实性,本次的评委由我们的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来担任,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对于这次比赛,全班同学上下一心,在课余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在选取朗诵材料上也是非常重视的。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下,我们迎来了本次朗诵比赛的首位选手陈康亮同学,一篇《四颗糖果》把我们带进了朗诵比赛的状态,接着的是陈玉仙的《故都的秋》,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特色。一段《一笑而过》,让同学们懂得了面对挫折,我们原来可以这样的洒脱。甜美的朗诵伴随着阵阵的掌声,让人置身于一种飘逸的境界。每个同学的精彩表演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最终我们的评委许光烈老师从四十二位选手中,选出七位佼佼者并由许光烈老师为我们班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品。 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班今后参加学院的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为我们班参加学院的迎接评估朗诵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功,但在这成功的背后就是完美无暇的吗? 不是的。这次比赛我们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值得我们吸取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例如比赛课室准备不到位,之前没有跟课室管理中心协调好;时间上把握不够好。但总的来说这次比赛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在本次比赛中,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非常感谢三个学生代表及班干部在比赛准备工作上作出的努力。台上我们看到了同学们朗诵的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台下同学们的热情投入,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班集体。看到了一个班集体的美好未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需要那种不断拼搏的精神,在拼搏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寻求和谐,让拼搏与和谐携手而进。05级中文师范2班是一个充满拼搏挑战,洋溢着和谐的班集体。 2.小学诗歌朗诵活动总结作文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2. 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节。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同时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3.诗歌朗诵活动总结怎么写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校第一届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在师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 首先,同学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古代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经典古诗文诵读,你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 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同时,鼓励大家读诵古代经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同学们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记住了你才会获得,有了这份财富。 践行了你才能拥有高尚品质。所以,我校要将这项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 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多费心思,精心选材、悉心指导,让凡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教务处,语文组,各年级组及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诗歌朗诵比赛总结(2):文学与新闻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中国向上----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主题诗歌朗诵比赛总结为了展示新时代学生们的风采,提高同学 们的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会学 习部、团总支组织部特举办“改革开发三十周年”主题诗歌朗诵 比赛,这次比赛经过公平、公正的一次次的比赛,终于在 12 月 5 日于国际会议厅落下了完美的帷幕。不过这次活动有优点,也有 不足,我的总结如下:一、经验积累1、前期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在参赛选手方面,时刻保持与 他们的联系,保障了赛程进度,未出现比赛确认的状况。 在表演形式 上, 提前与选手们确定准确, 保证了赛时的安排。 与选手的沟通得当, 对于要求选手撤组问题处理得相当妥当。 2、会场布置精美。在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会各个干事的团结协 作下, 这次的会场布置精美, 在节目单上, 椅背后都做了蝴蝶结等等, 取得了大家的好评。 3、选手们创意十足,在朗诵开始的介绍阶段,选手们各赋新意 有的采用视频,有的唱歌等等。使得会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为这 次比赛的完美谢幕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4、完美的互动。这次朗诵比赛不像往常一样仅仅限于选手与观 众们的互动,评委与观众之间也有着很强的互动,使得会场的气氛热 闹非凡。 二、经验总结 这次的朗诵比赛在我看来是很完美的, 不过还是有一点小小的瑕 疵。1、音响设备的先天不足就不提了,但是在音乐声大小的掌控上 没有做好,出现了朗诵选手多次声音被音乐掩盖的情况。 4.诗歌朗诵活动总结怎么写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校第一届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在师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首先,同学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古代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经典古诗文诵读,你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同时,鼓励大家读诵古代经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同学们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记住了你才会获得,有了这份财富。践行了你才能拥有高尚品质。所以,我校要将这项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多费心思,精心选材、悉心指导,让凡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教务处,语文组,各年级组及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诗歌朗诵比赛总结(2): 文学与新闻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中国向上----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主题诗歌朗诵比赛总结 为了展示新时代学生们的风采,提高同学 们的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会学 习部、团总支组织部特举办“改革开发三十周年”主题诗歌朗诵 比赛,这次比赛经过公平、公正的一次次的比赛,终于在 12 月 5 日于国际会议厅落下了完美的帷幕。 不过这次活动有优点,也有 不足,我的总结如下: 一、经验积累 1、前期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在参赛选手方面,时刻保持与 他们的联系,保障了赛程进度,未出现比赛确认的状况。在表演形式 上, 提前与选手们确定准确, 保证了赛时的安排。 与选手的沟通得当, 对于要求选手撤组问题处理得相当妥当。 2、会场布置精美。在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会各个干事的团结协 作下, 这次的会场布置精美, 在节目单上, 椅背后都做了蝴蝶结等等, 取得了大家的好评。 3、选手们创意十足,在朗诵开始的介绍阶段,选手们各赋新意 有的采用视频,有的唱歌等等。使得会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为这 次比赛的完美谢幕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4、完美的互动。这次朗诵比赛不像往常一样仅仅限于选手与观 众们的互动,评委与观众之间也有着很强的互动,使得会场的气氛热 闹非凡。 二、经验总结 这次的朗诵比赛在我看来是很完美的, 不过还是有一点小小的瑕 疵。 1、音响设备的先天不足就不提了,但是在音乐声大小的掌控上 没有做好,出现了朗诵选手多次声音被音乐掩盖的情况。 5.诗歌朗诵比赛总结 诗歌朗诵比赛总结诗歌朗诵比赛总结诗歌朗诵比赛总结诗歌朗诵比赛总结 ------------社联第一次大型活动总结社联第一次大型活动总结社联第一次大型活动总结社联第一次大型活动总结 2010.9.262010.9.262010.9.262010.9.26 昨日的活动,确实是有点失败。 失败在于我们的前期部署工作太差。首先,从活动策划人员组成结构来看,活动是一人主导策划的。 在活动举办方面我们都是没有什么经验的,策划只有一人负责,未能考虑的细节很多,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举办一个活动要考虑的问题和细节是很多的,单枪匹马的话肯定会有不足之处。 若策划方面由团队一起策划则可以避免很多的失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然后,工作人员未能了解整个活动的具体情况。此次比赛,工作人员只知道自己要干的是什么,但是对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整个计划一无所知,造成工作链的断裂,这是活动策划者是失误。 工作人员对整个活动的详情都不知,又怎能开展工作呢?所以导致了有准备工作没有做也没有被发现,有点工作需要忙忙的做。希望以后的活动中策划者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其次,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太差。比赛地点有风扇,但是有很多问题。 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提前去了解赛场设备情况。有的风扇插座线是很短的,有点比较长,有的可以定向,但是有的不可以。 因为没有提前了解设备情况,所以风扇的布置也使得我们的活动水平大打折扣。提前了解情况后带上几个排插去的话效果就会好很多啦。 而后,活动现场没有强有力的指挥官,造成群龙无首。 6.诗歌朗诵比赛总结稿 ——暨十月份团活动 在这秋风送爽的十月里,我们05级中文师范2班迎来了一次针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朗诵比赛,这次朗诵比赛与我们班十月的团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又发扬了我们团组织积极拼搏的精神。 诗歌朗诵比赛,安排在我们班的现代汉语课上,为了增加大赛的公平性和真实性,本次的评委由我们的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来担任,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对于这次比赛,全班同学上下一心,在课余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 同学们在选取朗诵材料上也是非常重视的。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下,我们迎来了本次朗诵比赛的首位选手陈康亮同学,一篇《四颗糖果》把我们带进了朗诵比赛的状态,接着的是陈玉仙的《故都的秋》,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特色。 一段《一笑而过》,让同学们懂得了面对挫折,我们原来可以这样的洒脱。甜美的朗诵伴随着阵阵的掌声,让人置身于一种飘逸的境界。 每个同学的精彩表演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最终我们的评委许光烈老师从四十二位选手中,选出七位佼佼者并由许光烈老师为我们班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品。 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班今后参加学院的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为我们班参加学院的迎接评估朗诵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功,但在这成功的背后就是完美无暇的吗? 不是的。这次比赛我们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值得我们吸取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例如比赛课室准备不到位,之前没有跟课室管理中心协调好;时间上把握不够好。但总的来说这次比赛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在本次比赛中,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非常感谢三个学生代表及班干部在比赛准备工作上作出的努力。 台上我们看到了同学们朗诵的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台下同学们的热情投入,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班集体。看到了一个班集体的美好未来。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需要那种不断拼搏的精神,在拼搏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寻求和谐,让拼搏与和谐携手而进。05级中文师范2班是一个充满拼搏挑战,洋溢着和谐的班集体。 7.举办诗歌朗诵会活动总结450字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小组首先制定了活动的计划,专门针对苏轼的诗词进行调查。我们确定了分工之后,就各自回家用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和询问父母等方法搜集资料,接着,我们将搜集的资料聚集在一起,由组长进行分类。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要去联系生活实际读,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老师教了许多写诗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自己写了几首小诗,虽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还是过了一把“小诗人”的瘾。后来我们还进行了“诗歌知识竞赛”、“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经过了这次的活动,我们懂得了该怎么样去写一首诗,古诗和现代诗的差距,怎样去读诗还有体会诗人的意境等。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8.诗歌朗诵会活动总结500字 这是我的活动总结: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 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 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9.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宋丹丹1990life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小结靖边三小宋丹丹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半个学期来,我们社团努力开展古诗的诵读活动,营造深厚的诵读氛围,现总结如下: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教育。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了学生诵读古诗的文化氛围。(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10.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宋丹丹1990life 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小结 靖边三小宋丹丹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半个学期来,我们社团努力开展古诗的诵读活动,营造深厚的诵读氛围,现总结如下: 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教育。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了学生诵读古诗的文化氛围。(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如何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

  “我的教法是四步法:一、知作者 二、读诗文 三、明诗意 四、悟诗情”1、知作者是必须的。这步我赞成。2、读诗文也是必须的。不只要读,而且要背诵。越熟越好。3、至于“明诗意、悟诗情”,我感觉可能存在问题。古诗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有时候涉及用典或是借物讽咏、借事喻事、借景抒情等。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对诗歌把握得当,而且要对当时的时世格局了如指掌。否则,谈何明意,更说什么悟情了。当然,有些诗,虽然我们不能说清楚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但读着读着就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或许,我们能明的,就是我们自己对诗的理解,能悟的,也只是诗在我们身上或生活中的还原和体现罢了!!4、所以,三四两步不要深究,也不要深钻。为了应试,只要逐字逐句能让学生说出每句诗大体在说什么就够了。5、我的观点就是背诵再背诵。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其实这是很多大人的经验,小时候读诗,不管读多少都只算是背下来。等长大了,突然哪天脑子里突然浮出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可能真懂这首诗了。这是个人的浅见。

如何开展小学古诗诵读论文

涵咏古典诗歌 传承中华文化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译文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   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敛:收敛。垣(yuán):矮墙。   黄鸟:黄莺。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过去人讲王安石此二诗,只注意其第一首,其实第二首亦有佳处。第二首的佳处,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都被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桑条索漠”犹王维《渭川田家》所谓的“蚕眠桑叶稀”i指桑叶少而显得冷落无生气,属枯寂之静态,“柳花繁”者,犹晏殊《踏莎行》所谓的“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属缤纷之动态:此一句诉诸视觉。“风敛余香暗度垣”乃写嗅觉而兼及触觉,不但花香入鼻,连微风送爽也写出来了。第三句写午梦初醒未醒时偶然听到鸟啼,则在写听觉时兼涉愈觉。最后一句点明身在何处,却从反面说开去。这末一句不仅写出作者同杨德逢彼此不拘形迹,而且连宾至如归的情意也和盘托出,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总之,此二诗前一首于着力处见功夫,后一首却于平淡处见火候。必两首连读,始能察作者谋篇之妙。只选一首,似不无遗珠之憾。   扩展阅读:   王安石(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小学古诗:《夜宿山寺》原文译文赏析

  《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袭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扩展阅读:   李杜相识   天宝三载(744年,注:天宝三至十五载、至德年号期间称“载”而不称“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济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小学古诗鱼我所欲也节选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文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   2、故人: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3、之:往,去。   4、广陵:扬州的旧名。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空:一作“碧山”。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7、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8、下:沿江顺流而下。   9、尽:消失。   10、唯见:只能见到。   11、天际:天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鉴赏: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阳春三月,友人孟浩然与诗人挥别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乘棹东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蓝天之际,诗人却仍久久伫立,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能载着他的深情,伴友人远行。全诗意境阔大,情深意挚,不愧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幼儿园小班必学古诗

6、 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7、 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8、 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9、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0、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1、渔歌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2、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3、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4、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5、游园不值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6、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村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8、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9、小池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学古诗: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译文赏析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赏析】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扩展阅读:   王安石少年英才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他的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   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好友曾巩,曾巩向欧阳修推荐其文,大获赞赏。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任满后,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王安石在任四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   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仁宗举荐他,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欧阳修举荐为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   王安石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

有没有比较好的学古诗的APP?

不管是在义务教育的阶段,还是在提升自我知识的时候,古诗词都是大家相对熟悉的一种文化。今天就带来古诗词app十大排行榜2022,在这类软件中可以很好的帮助用户来学习,下面就请看经典的古诗词软件推荐,希望会有大家想要的。1、《诗词之美》一款简约的软件应用,在这里面用户可以直接搜索或者说查看推荐的古诗词。除了古诗词本身之外,下方也会有专业的评析以及注释等设定,方便用户更加深入了解含义。2、《诗词中华》一款诗词鉴赏类型的应用,在这里面的诗词量是较多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喜好来进行选择。除了基础的阅读,也有一些诗词的答题挑战哦。3、《古诗词》这款应用适合学生来进行使用,因为在古诗词的量上面不是特别多。古诗词阅读的时候也会有拼音的注释,可以很好的帮助用户来进行一个诗词的阅读。4、《最全诗词》一款诗词综合量最多的应用,在这里面不管是学习过的还是没有学习过的,都是包含在其中的。用户可以进行一个分类的查看,也可以进行一个顺序的查看。5、《古诗词飞花令》这款应用中包含的诗词也是很多的,而且还有专门的一个分类设定。不管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有的,用户直接点击就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来阅读了。6、《诗词帮》软件中诗词的分类是相对详细的,不同的分类下诗词的类型以及数量也有一些差异。除了可以直接阅读之外,也可以查看一些注释和解析,方便大家学习提升7、《古诗词分类赏析》这个软件的分类也是较多的,用户可以点击来进行查看。诗词的含义以及对应的时间和朝代都是可以查看的,还可以了解到诗人的一些生平。8、《诗词歌赋大全》应用中不仅包含类诗词的一些分类,还会有一些热门诗词的推荐。这些诗词不仅可以直接的阅读,也可以和其他的用户来进行交流探讨,体验也是相当不错的。9、《古诗词精选》精选的古诗词软件,这个应用中的都是一些精品。既然是精品的话就会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也有一些相对冷门的。查看不仅可以每日查看,还可以进行一个搜索查看。

李白秋浦歌白发什么丈缘愁似个长填数字学古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小学古诗《小池》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小池》   作者: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珍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小池》意思: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 蜻蜓 落在它的上头。    《小池》写作背景: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 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    《小池》鉴赏: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荷叶,未展开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今译] 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赏析]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大全

【 #能力训练# 导语】诗词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还能领略其中的自然美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 分享的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2.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3.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望天门山   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4.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   晓: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5.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小学古诗:《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   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   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   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平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   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中国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扩展阅读:   李白姓名由来   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唐朝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小学古诗:《游园不值》原文译文赏析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扩展阅读:   【鉴赏】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绿绿的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美丽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其实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