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编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公司人员编制如何配备才最合理?

人员配备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组织人员配备计划的拟定要以组织需要为依据,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它既不是盲目地扩大职工队伍,更不是单纯为了解决职工就业,而是为了保证组织效益的提高。2、任人唯贤原则在人事选聘方面,大公无私,实事求是地发现人才,爱护人才,本着求贤若渴的精神,重视和使用确有真才实学的人。这是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功的关键。3、因事择人原则因事择人就是员工的选聘应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4、量才使用原则量才使用就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适的岗位。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才能干得最好。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员工的选拔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员工的选拔标准和聘任程序是组织聘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办事,才能选聘到真正愿为组织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6、因材起用原则所谓因材起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计划的失效。7、用人所长原则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具有多样性。因此,完全意义上的“通才”、“全才”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组织也不一定非要选择用这种“通才”,而应该选择最适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候选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人的长处,并使其弱点减少到最小。8、动态平衡原则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协调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

消防队伍里的人员编制都有哪些?

国家消防队伍的人员可划分为三种,分别是消防指挥员、消防员、专职消防员,不同人员的编制完全不同。防指挥员是公务员,属于国家干部,拥有行政编制,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是最好的;消防员占编不入编,类似员额制管理,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差不少,但有所保障;而专职消防员属于企业职工。法律分析消防指挥员,前身是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的警官,目前改革成为了公务员。也就是说,消防指挥员拥有行政编制,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行招录,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享受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福利待遇。消防指挥员可以走管理指挥或者专业技术路线,并授消防救援衔,管理指挥干部消防救援衔设三等十一级,专业技术干部消防救援衔设两等八级。消防员,前身是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的战士,并不属于公务员。官方的解释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确定的行政编制总规模内,单列消防员专项编制,编制不具体到个人”。地方专职消防队中的人员叫做专职消防员,并没有任何编制,一般采取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到专职消防队工作,属于企业职工。并且,专职消防员是不授消防救援衔的,没有职业发展空间;第二,专业消防员的工资待遇是很低的,基本都是当地的最低标准;第三,专职消防员不从事消防工作后,并没有退出机制和安置机制,未来的生活没有保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衔条例》 第十二条 消防员按照下列工作年限编制消防救援衔:(一)工作满二十四年的:一级消防长;(二)工作满二十年的:二级消防长;(三)工作满十六年的:三级消防长;(四)工作满十二年的:一级消防士;(五)工作满八年的:二级消防士;(六)工作满五年的:三级消防士;(七)工作满二年的:四级消防士;(八)工作二年以下的:预备消防士。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内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一、职责调整(一)划入的职责。将原人事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取消的职责。1.已由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2.制定技工学校年度指导性招生计划。3.综合协调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工资政策。4.制定企业惩处职工的基本准则。(二)划出移交的职责。1.将制定中国公民出境就业管理政策,境外就业职业介绍机构资格认定、审批和监督检查等职责划给商务部。2.将国际职员服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3.将技工学校评估认定工作交给社会中介组织。(三)加强的职责。1.加强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职责,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2.加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职责,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3.加强统筹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整合职责,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4.加强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职责,逐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5.加强促进就业职责,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6.加强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和协调农民工工作职责,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主要职责(一)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二)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三)负责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拟订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四)统筹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拟定城乡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和标准,组织拟订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办法,统筹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并逐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参与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政策。(五)负责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六)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和离退休政策。(七)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拟定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参与人才管理工作,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负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拟订吸引国(境)外专家、留学人员来华(回国)工作或定居政策。(八)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计划,负责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拟订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九)负责行政机关公务员综合管理,拟订有关人员调配政策和特殊人员安置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国家荣誉制度和政府奖励制度。(十)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十一)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节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制定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重大案件。(十二)负责本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制定派往国际组织职员管理制度。(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三、内设机构根据上述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23个内设机构:(一) 办公厅。负责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财务、政务公开、安全保密和信访工作。(二) 政策研究司。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工作;承担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协调专家咨询工作;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新闻发布等工作。(三) 法规司。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办相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四) 规划财务司。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担编制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工作;参与拟订社会保障资金(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承担部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工作;承担有关信息规划和统计管理工作;承担有关科技项目和国际援贷款项目管理工作。(五) 就业促进司。拟订就业规划和年度计划,拟订劳动者平等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跨地区有序流动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参与拟订专项就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拟订就业援助和特殊群体就业政策;拟订国(境)外人员(不含专家)入境就业管理政策。(六) 人力资源市场司。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政策和规划;拟订国(境)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拟订人员调配政策,承办国家特殊需要人员的调配工作;按规定承办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有关单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从京外调配人员事宜。(七) 军官转业安置司(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拟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培训政策和安置计划,完善培训和安置制度,承担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有关单位安置、选调和培训工作;组织拟订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承担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承担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的具体工作。(八) 职业能力建设司。拟订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政策、规划;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使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在国家教育工作方针政策指导下,拟订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指导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完善职业技能资格制度;组织拟订职业分类、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九)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拟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承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事宜;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承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和培养工作,承担组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工作;拟订吸引国(境)外专家、留学人员来华(回国)工作或定居政策;拟订国(境)外机构在国内招聘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管理政策。(十)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拟订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按照管理权限,承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或备案事宜;拟订事业单位招聘国(境)外人员(不含专家)政策。(十一)农民工工作司。拟订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处理涉及农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导、协调农民工工作信息建设。(十二)劳动关系司。拟订劳动关系政策;拟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规范;拟订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和监督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和企业负责人工资收入分配;完善企业职工离退休政策;指导劳动标准制定工作;拟订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十三)工资福利司。拟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福利和离退休政策,牵头拟订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驻港澳地区内派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驻外非外交人员工资政策;承担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管理工作。(十四)养老保险司。统筹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及其补充养老保险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拟订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拟订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拟订养老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制度;审核省级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十五)失业保险司。拟订失业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拟订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失业预警制度,拟订预防、调节和控制较大规模失业的政策;拟订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职工安置权益保障的政策。(十六)医疗保险司。统筹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组织拟订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医疗保险服务和生育保险服务管理、结算办法及支付范围;拟订疾病、生育停工期间的津贴标准;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和管理办法。(十七)工伤保险司。拟订工伤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完善工伤预防、认定和康复政策;组织拟订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组织拟订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康复机构、残疾辅助器具安装机构的资格标准。(十八)农村社会保险司。拟订农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规划和标准;会同有关方面拟订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拟订征地方案中有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的审核办法。(十九)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拟订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监督制度、运营政策和运营机构资格标准;依法监督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营,并组织查处重大案件;参与拟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政策。(二十)调解仲裁管理司。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的实施规范,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指导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工作;依法组织处理重大劳动、人事争议。(二十一)劳动监察局。拟订劳动监察工作制度;组织实施劳动监察,依法查处和督办重大案件;指导地方开展劳动监察工作;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组织处理有关突发事件;承担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督检查工作。(二十二)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承办本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承办本部和国家公务员局与港澳台交流合作事宜;组织参加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多边协议谈判工作;拟订派往国际组织职员管理制度。(二十三)人事司。承担本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的人事工作和机构编制工作;承办中央管理的部分领导人员的行政任免手续。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国家公务员局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离退休干部局 负责机关、国家公务员局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四、人员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关行政编制为509名(含两委人员编制8名、援派机动编制8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41名)。其中:部长1名、副部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80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2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4名)。五、其他事项(一)管理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公务员局。国家公务员局的人事党务、机关财务后勤、离退休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职责分工。毕业生就业政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拟订;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教育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三)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六、附则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云南省乡镇机构改革方案财政所下划后人员编制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

事业编制喽

纳雍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的整合设置乡镇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1、参照《贵州省乡镇分类标准和方法》,综合设置乡镇党政办事机构按乡镇类别设置。一类乡镇设置5个综合办事机构,即:(1)党政办公室、(2)社会事务办公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3)经济发展办公室(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4)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二类乡镇设置4个综合办事机构,即:(1)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2)社会事务办公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3)经济发展办公室(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4)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纪委、政法委、人民武装部等不设专门办事机构,其具体事务由党政办公室承担。撤销城镇(乡镇)管理办公室,其职能划入党政办公室。工、青、妇等组织按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2、改革乡镇事业站所,完善和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区分乡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管理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积极探索适应我县农村特点的事业站所服务模式,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综合设置乡镇事业站、所。(1)人事关系由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含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农业机械等工作和不设扶贫工作站乡镇的扶贫工作)、撤销文化服务中心,组建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含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精神文明指导、农村经济信息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和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工作)、计划生育服务站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牌子)、财政所、一类贫困乡(锅圈岩乡、羊场乡、昆寨乡)设置扶贫工作站,撤销二、三类贫困乡镇扶贫工作站、劳动保障事务所(雍熙镇和阳长镇设置)。撤销村镇建设站,其行政职能划入经济发展办公室,人员编制划入农业服务中心。(2)由县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双重领导、双重管理,人事管理权在县政府工作部门的延伸机构有:林业站、水利站、中、小学校、卫生院、畜牧兽医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加挂乡镇企业管理站牌子,具有合法煤矿开采权的乡镇加挂煤炭管理站牌子)、移民工作站(乐治镇、老凹坝乡、沙包乡和化作乡设置)。(3)由县工作部门和乡镇双重领导、双重管理、人事关系和人员管理由县政府工作部门管理为主的派驻机构有: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国土资源管理所。人民法庭、工商管理所、地方税务所等按片区设置的派出机构仍维持现行的管理体制。3、严格控制人员编制。乡镇的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以2001年县、乡镇党政机构改革核定的704名(不含上级派驻,下同)行政编制和2004年底核定的1386名事业编制为基数,根据乡镇所辖面积、人口数量和工农业总产值等因素划分类别,适当调整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乡镇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包括县直部门设在乡镇或按片区设置的延伸、派驻机构和人员编制,由省实行总量控制,五年内只减不增。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干部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退伍军人安置相互配套、协调和约束的机制。4、适当扩大乡镇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乡镇党政领导职数。一类乡镇设领导职数9名。二类乡镇设领导职数8名。对原已经超配的乡镇领导和非领导干部,可在三年过渡期内逐步调减,过渡期内不占核定的领导职数,乡镇不设置乡镇长助理职数。

环保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政策解读,环保局垂直后人员编制有何变化

不是所有环保人员均垂直管理,根据国家政策,是环境监测监察人员省以下垂直管理,至于编制,先上报目录现有编制,再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省以下环保机构将实行垂直管理,深度解读核心内容: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负总责。省级环保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环保部门强化现场环境执法,现有环境保护许可等职能上交市级环保部门,在市级环保部门授权范围内承担部分环境保护许可具体工作。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市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仍为市级政府工作部门。省级环保厅(局)党组负责提名市级环保局局长、副局长。县级环保局调整为市级环保局的派出分局,由市级环保局直接管理,领导班子成员由市级环保局任免。试点省份将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察职能上收,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行使,通过向市或跨市县区域派驻等形式实施环境监察。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和考核工作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负责。现有市级环境监测机构调整为省级环保部门驻市环境监测机构,由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由省级承担;领导班子成员由省级环保厅(局)任免。现有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随县级环保局一并上收到市级。将环境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序列,配备调查取证、移动执法等装备,统一环境执法人员着装,保障一线环境执法用车。目前仍为事业机构、使用事业编制的市县两级环保局,要结合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转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鼓励市级党委和政府在全市域范围内按照生态环境系统完整性实施统筹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整合设置跨市辖区的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机构。改革后,县级环保部门继续按国家规定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期间,环保部门开展正常工作所需的基本支出和相应的工作经费原则上由原渠道解决,核定划转基数后随机构调整划转。人员待遇按属地化原则处理。试点省份改革实施方案须经环境保护部、中央编办备案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试点省份力争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未纳入试点的省份力争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省以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确保“十三五”时期全面完成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任务,到2020年全国省以下环保部门按照新制度高效运行。

环保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政策解读,环保局垂直后人员编制有何变化

不是所有环保人员均垂直管理,根据国家政策,是环境监测监察人员省以下垂直管理,至于编制,先上报目录现有编制,再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省以下环保机构将实行垂直管理,深度解读核心内容: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负总责。省级环保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环保部门强化现场环境执法,现有环境保护许可等职能上交市级环保部门,在市级环保部门授权范围内承担部分环境保护许可具体工作。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市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仍为市级政府工作部门。省级环保厅(局)党组负责提名市级环保局局长、副局长。县级环保局调整为市级环保局的派出分局,由市级环保局直接管理,领导班子成员由市级环保局任免。试点省份将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察职能上收,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行使,通过向市或跨市县区域派驻等形式实施环境监察。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和考核工作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负责。现有市级环境监测机构调整为省级环保部门驻市环境监测机构,由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由省级承担;领导班子成员由省级环保厅(局)任免。现有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随县级环保局一并上收到市级。将环境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序列,配备调查取证、移动执法等装备,统一环境执法人员着装,保障一线环境执法用车。目前仍为事业机构、使用事业编制的市县两级环保局,要结合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转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鼓励市级党委和政府在全市域范围内按照生态环境系统完整性实施统筹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整合设置跨市辖区的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机构。改革后,县级环保部门继续按国家规定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期间,环保部门开展正常工作所需的基本支出和相应的工作经费原则上由原渠道解决,核定划转基数后随机构调整划转。人员待遇按属地化原则处理。试点省份改革实施方案须经环境保护部、中央编办备案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试点省份力争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未纳入试点的省份力争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省以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确保“十三五”时期全面完成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任务,到2020年全国省以下环保部门按照新制度高效运行。

如何编制部门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

定岗、定编和岗位定员的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以战略为导向,强调岗位与组织的有机衔接;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以现状为基础,强调岗位对未来的适应。在进行岗位定员编制时,应明确该组织的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以事为中心,因事设岗,因岗配人。命令统一原则:在进行岗位定员编制时,以有利于组织实现统一领导和指挥为原则,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制,避免职能重叠和无人负责现象,保证全部活动的正常进行。权责对等原则:在进行岗位设计时,责任明确,权责恰当,利益合理。精干高效原则:队伍精干是提高效能的前提。进行岗位编制时,遵循精干高效原则,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满负荷运作。2、岗位分类(1)基层作业人员:按生产工艺过程直接操纵机器和工具,使产品对象表面及结构发生重量、质量、形状大小、物理、化学性质等变化的全部生产人员。(2)专业专职人员:从事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岗位工作的人员,如:质量控制检验、材料核算员、工时定额、翻译、计算机系统维护、安全环境管理等。 (3)技术人员:专职从事产品设计、工艺分析等工作的人员。(4)管理人员:各级职能机构中从事行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高层管理人员。 (5)生产人员:为保证生产操作人员不间断地、顺利地完成产品生产任务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动力生产、设备维修、物控管理员、仓储运输等人员。(6)后勤保障人员:指为上述人员进行正常生产、工作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厨师、保洁员等。3、定岗定编(1)定岗定编的工作流程根据本部门职能和业务工作流程,分析现有岗位设计,提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岗位设置。 第一、对本部门的职能进行划分,将职能分为几个大的主要部分;第二、根据各个主要职能块,明确各个职能块内岗位存在的必要性并设定岗位; 第三、根据职能块的工作量确定岗位编制,填写《岗位设置花名册》。第四、描述从业人员任职资格,保证岗位之间分工清晰、职能明确,确保部门职能遗漏。 第五、根据岗位设置,对岗不对人的原则,在部门领导与岗位任职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岗位说明书。第六、岗位设置说明书经总经办签字批准后,岗位任职人员签名确认。 (2)定岗定编的确定行政人资部(或总经理助理)根据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界定和核定的岗位工资水平制定各序列 (包括专职业务、专业专职技术、中高层管理、行政后勤、生产辅助)岗位、档级总体设置方案,经总经理审批或总经理批准。 (3)岗位定员 岗位定员编制方法效率定员法:凡是能够计算工作量、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均应按效率定员的方法进行劳动能力平衡,一般用于直接生产人员和辅助生产人员。设备岗位定员法:操作设备的岗位,根据其生产过程、班制负荷程度、岗位区域条件和能否实行交叉作业等,在明确岗位责任制确定定员的方法。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适用于管理人员和研发技术人员的定员。 岗位定员的管理任何部门需增加岗位,必须向总经办总助提交相应报告,并提交《岗位设置花名册》和《岗位说明书》(管理、专职技术、辅助业务、后勤人员)员)或《劳动能力平衡表》。经总经办助理审核交由总经理核定批准通过后,方可进行定员变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超定员配置。所设岗位工作量未达饱满状态,提出岗位调整意见,人力资源部核定后方可进行岗位调整。

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谁审核?

(1)编制审核: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盖单位章。 (2)专家论证审查:a)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b)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报告,施工企业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C)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3)审批:项目部将企业技术负责人签批后的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意见一同报项目总监,总监依据强制性标准等要求对专项方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签名批准实施。

计生服务站与卫生院合并山东省人员编制规定

据山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山东省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合并实施方案》,从2015年开始,山东省开始将计生服务站与卫生院合并,以提高计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逐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并后,原有的计生服务站设立成为卫生院的门诊部门,保留原有计生服务的人员编制,而卫生院则加强对计生服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在人员编制方面,合并后的卫生院将享有计生服务站原有的人员编制,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为确保合并后人员的职业发展,将制定合理的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政策。此举旨在逐步提高计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卫生服务。

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各级人民的政府机构设置,加强编制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的政府组织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的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的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一、效能的原则。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的政府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的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履行管理职责,并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第六条 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县级以上各级人民的政府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规定的编制。禁止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对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的,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

人员编制管理名词解释是什么

人员编制管理名词解释是国家对人员配额和数额规定。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人员编制管理是指国家以法规,法令形式对有关组织机构设置,组织形式,人员定额,职务配备等方面进行规定和控制活动。

事业单位的改革对人员编制的影响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大量事业在编人员的分流安置,不同类型的编制改革方向和出路均有所区别。1、参公事业编制。无论单位转行政或改公益,都将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不变,直至退休编制核销。由于行政类事业单位的取消,部分因为职能转换或改为行政机关,很多参公事业编制人员期望借此机会转行政编制,这种可能性很小。本次机构改革,从上到下都实行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根本没有多余的行政编制拿出来置换,因此如果不是出现特殊情况,参公单位改制仅仅只是职能转换,不会涉及人员身份的置换,更不可能大面积把事业人员置换为公务员。对于这点,事业人员要有清醒地认识。2、全额和差额编制。这两类编制人员或因单位职能划转被分流安置,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被取消编制,剥离事业属性,总体还是保持稳定的。3、自收自支、自筹、自定编制。这三种编制毫无意外都将被取消,剥离体制变为企业人员。其中,自筹自定编制属于地方自主核定编制,没有经过省级编制部门备案登记,本身就在清理范畴,取消理所当然。自收自支编制按规定将全部取消,但部分领导岗位人员或随岗位职能转换,被调整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

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的人员编制

部行政办公室主任:左 晖教学教研室主任:陈晓梅、陈志敏、任廷锋、余章彪《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控中心主 任:刘 炜(兼)副主任:谭永昌、龙庆菊场地器材管理中心主 任:王克新副主任:吴 卫、张 松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主 任:余 兵(兼)副主任:韩 伟、冉孟刚教学科研科负责人:邱 勇(兼)、吴绍奎、陈 梅体管中心主 任:汪克新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办公室负责人:于贵和(兼)、罗丽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体育教学部现有在职教师59名,教学辅助人员5名,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2.37%;国家级裁判员五名。这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我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我教学部一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以提高在职教师教学研究与学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平台,进一步引进国内外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的专业教师梯队。教授讲师名单 体育教学部教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唐吉柿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刘 炜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腊安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晓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志敏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宋冬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朝琼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炼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庆菊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以慧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罗云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齐 心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冉孟刚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三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廷锋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江 涛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小兵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梁 桦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光明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程明霞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冯 毅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保亚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 浩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李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邱 勇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于贵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余 兵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汪克新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裴 岚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胡晓梅 女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讲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陈 尉 男   体育教育训练学 查明艺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 宏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谭永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唐兴国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贵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马武云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史小红 女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黄尚军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鞠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 涛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丁景勋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昌能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秀芳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筑全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应飞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兆庭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邹力佳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左 晖 男 贵阳师专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昊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褚三章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卫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喻 强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多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文波 男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富 燕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授、副教授简介唐吉柿,男,1955年生,中国党员,贵州遵义市人。参加全国健美操教练培训,主编《体育与健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编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体育与健康》。发表论文7篇:1、试论体育的审美本质与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增刊),1996年.2、市场经济下的体育美学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1997(8).3、心理测试仪对学生焦虑心理测试探讨[J].第一届全国学校体育科报会论文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审美功能与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1).5、试论体育情报的保密特点及防范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刊),2003.6、体育美学: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这些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2004(5).7、自助式体操水平支撑成倒立练习器[J].国家实用型专刊,2000(4).王凇瑞,男,辽宁本溪人,中共党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北京鹰之歌文化传播公司学术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炜, 男,贵州贵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部长,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协会委员,贵州省学生体育协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贵州省体育场馆协会副主席。今年来主编教材五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于贵和,男,土家族,河北顺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贵州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专家组成员。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三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邱勇,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六项。近几年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两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余兵,男,壮族,1969年生,广西横县人。2002年参加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2003年参加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党外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发表论文4篇:1、铅球教学体会[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2(增).2、浅谈贵州大学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3(3).3、贵州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报,2003(9).4、高校100米运动员业余训练的探讨[J].毕节师专报,2003(9).陈晓梅,女,四川大竹人,中共党员。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会员。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骨干”培训。荣获2005年贵州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优秀裁判员称号;获中国高校第八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优秀奖。发表论文5篇:1、体育教学论与哲学和教育学[J].福建高校体育,1992(1).2、发展髋踝关节力量与提高短跑速度[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4第3、4集.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J].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8教改专辑.4、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5、关于健康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0年(3).宋冬梅,女,1963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 1991年6月至1992年8月,参加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1997年8月参加中国健美操协会“全国健美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2007年10月参加“贵州省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发表论文4篇:1、 关于体育消费文化的思考[J].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1999(3).2、 试论体育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性[J].贵州大学学报,2002(3).3、 浅谈健身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4、 体育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2).罗云义,女,彝族,1958年生,云南永仁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1、谈精讲多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竞技体操之美学蕴涵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4).3、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梁桦,男,1967年生,重庆合川人。2002年至2004年在成都体育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2001年参加中国足球协会裁判初级培训。1993年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第二届大学生足球赛优秀裁判员;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一等奖;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六届体育科技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七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三等奖;2003年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西区决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发表论文6篇:1、浅谈头部在体操动作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1995(1).2、艺术体操规则的演变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3、艺术体操的竞技化与艺术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4、奥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J]. 贵州体育科技,2002(4).5、影响高校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应用的因素及其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3).6、艺术体操技术动作的竞技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龙庆菊,女,苗族,1972年生,贵州省锦屏人。曾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1、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3(1).2、太极拳运动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从,2004(2).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4、软式排球在贵州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探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5、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张李,女,1961年生,贵州省赤水人,国家级裁判员。参加北京奥组委、体育总局田管中心“2008奥运会裁判培训”,发表论文8篇:1、应当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量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7).2、关于改进中长跑教学法的一点探索[J].贵州体育科技,1998(9).3、对田径裁判员强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10).4、电子表格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4(12).5、“一人为本”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增刊),2005(1).6、对高校体育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体育教学研究,2006(6).7、教师观念的变革与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6(10).8、奥林匹克文化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7(4).李小兵,男,1968年生,重庆合川人。发表论文7篇:1、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J].贵州大学学报,2002(6).2、高校体育考评初探[J].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2002(6).3、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2(6).4、试论体育教育对贫困地区学生创新能量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8).5、毛泽东的体育观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方针的指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0).6、利用弹道反射原理帮助大学生理解跳高运动的初速度和腾起角[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6).7、跆拳道比赛运动员临场心理失态及调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8).任三三,男,1958年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人。发表论文7篇:1、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你加大健康投入[J].中国高校教育与研究,1998(6).2、健康、效益与体育产业[J].贵州体育科技,1998(6).3、历史、人种、文化……观念与足球[J].贵州体育科技,1998(6).4、互助力量在引体向上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报,1998(9).5、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2).6、互助力量练习法[J].现代教学研究,2004(9).7、轮滑保护架[J].现代教学研究,2007(4).冉孟刚,男,1965年生,贵州省望谟人,国家级裁判员。1999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二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九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1、从终身体育思想试探21世纪体育教师的素质机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增).2、对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理论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2).3、对贵州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及训练与竞技水平的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8(2).4、浅谈体育运动与智力发展的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增).5、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增).杨保亚,女,1955年生,贵州黔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1、贵州农学院体育专选课编班之我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1995(12).2、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6(6)。3、贵州农学院94级新生身体素质浅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6(3).陈腊安,男,土家族,1953年生,贵州省德江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4篇: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初探[J].贵州体育科技,1996.2、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特点及其管理[J].贵州大学学报,1996.3、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1997.4、优秀运动表象的实质及其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97.吴炼,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贵州贵阳人。发表论文6篇:1、浅谈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2003(2).2、试论足球运动员战术艺术在竞赛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3、试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围棋项目的必要性[J].贵州体育科技2002(2).4、略论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3).5、对改革现行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6、论高校足球运动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J].贵州大学学报,2002(增).杨秀芳,女,土家族,1975年生,贵州德江人,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发表论文5篇:1、对构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2、试论贵州土家族傩堂武术的体育渊源及其开发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隐性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4、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趋向[J].安顺学院学报,2007(6).5、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民族心理的调适及其途径[J].贵州体育科技,2007(6).杨昌能,男,侗族,贵州天柱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6篇:1、贵州大学学生体育达标现状浅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10)。2、浅谈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J].中外教育纵横,2005(4).3、体育活动与亚健康[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9).4、贵州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浅析[J].新教育论坛,2006(4).5、浅谈高校体育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7(6).6、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0).汪克新,男,1963年生,江苏常州人。参加四川大学“现代体育理论专家”培训;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场馆的运营与管理”培训。发表论文3篇:1、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增),2002.2、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量[J].贵州体育科技,2005(6).3、试论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J].规则民族学院学报,2005(6).任廷锋,男,土家族,1964年生,贵州德江人,民主促进会成员。《排球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发表论文九篇:1、试谈分类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0(4).2、简介体育教学或运动、比赛前的一组拉伸体操[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3、条件练习法在学校排球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和运用[J].铜仁师专学报,2000(3).4、我校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3).5、试论高校学生增强体质的准则和身体体质的测定方法[J].贵州体育科技,2002(3).6、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贵州体育科技,2004(4).7、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J].贵州体育科技,2006(3).8、表象教学法在原地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9、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和运动员的适用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6).陈宏,女,贵州省大方县人,中共党员。2001-200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进修;2002年参加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培训。近几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程明霞,女,1965年生,河南方城人。1997年参加大学生体育协会“全国高校田径教练员培训班”培训;2006及2008年分别参加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班”、“‘科技西部行"全省教练员”培训。近来来,发表论文6篇:1、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讨论分析研究[J].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1997(4).2、论篮球全面技术与特长技术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1997(7).3、浅谈审美意识在观赏竞赛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1997(增).4、谈体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之结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8).5、武术进入奥运的利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增).6、情感教育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05(增).龙光明,男,苗族,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苗族协会副秘书长,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理事会理事。1997年4月,参加贵州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研讨会,6月参加西南区农业院校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及体育课程研讨会,1999年3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工作研讨会,12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训练班,2001年7月参加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现代体育教育理论讲习班学习,2003年11月,参加北京大学高层人文体育论坛。发表论文4篇:1、普通高校业余跳远训练的尝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4集(合刊),1994(4).2、跳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4集,1995(4).3、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集,1996(3).4、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第十期,1996(10) 。

吉林省教育厅的人员编制

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机关行政编制108名,其中:厅长(省高校工委书记)1名、副厅长4名,省高校工委专职副书记(兼副厅长)1名。处级领导职数 44名(含督学2名、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组织员1名)。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12名。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人员编制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为143名(含两委人员编制4名、援派机动编制1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6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28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人员编制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为143名(含两委人员编制4名、援派机动编制1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6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28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哪个岗位的人员编制

岗位要求各有所值,同样都不同企业工会难,所以岗位应该由人员编制,所以才会产生企业的责任与报告,嗯,至于企业报告还得要交给企业人员来选择

申请增加人员编制请示

  如果出现人手紧缺的状况就需要增加人手了。申请增加人员编制的请示该怎么写?下文是申请增加人员编制的请示 范文 ,欢迎阅读!  申请增加人员编制请示一   区编委:   我局农村能源办公室是20XX年7月5日经你委批准成立的直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名。成立运行1年来,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我区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为更好地履行《四川省农村能源条例》赋予的农村能源建设、管理、服务的各项职能,确保全区1.3万余口农村沼气正常安全运行。特申请区农村能源办公室增加人员编制2名。   当否,请批示。   二OXX年六月二十九日   申请增加人员编制请示二   中共XX市委:   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市政府挂靠在XX市水利局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今年升格为副处级单位,承担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市水利冬修督促指导;贯彻执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规定、调度命令;制定全市主要河流、水库防洪、抗旱方案;负责组织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组织实施全市防洪抗旱调度,做好防汛抗旱抢险物质采购、调运、储存和供应工作,对全市水利建设进行管理监督工作。   XX市地处山区腹地,地貌复杂,气候条件特殊,历来水旱灾害频发。加上水库、电站、矿山、山洪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水旱灾害防不胜防。与 其它 市区相比,我市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更高,防御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市防汛办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多,而人员编制却仍停留在20多年前的水平,远不能适应防汛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力量,市防汛办不得不连续多年从各县市区借用人员或聘用临时人员,仍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为XX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防洪保障,特请市委将XX市防汛办编制由7人增至10人。   当否,请批示。   二○XX年元月三日   申请增加人员编制请示三   编委:   根据文件精神,区编委共核定我办内设职能股室4个,行政机构5个,共核定编制38人。20XX年以来,随着我办工作量的大大增加,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经区政府领导同意,我办陆续在外单位借调4人,该4人现已成为我办的工作骨干,但由于无编制,至今无法调入,影响了借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去年底区政府换届,增设副区长1人,加之区委、区政府要求建立区应急办公室和政府门户网站,并挂靠我办,我办的工作人员将更加紧张。在这种工作需要与编制限制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今年又将有2名老同志占编不在岗,人手紧缺的局面将更加严重。为更好履行审核把关、跟踪调研、督查督办的职能,圆满完成区政府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请求区编委为我办增加编制7个,其中行政编制4个,事业编制2个,工勤编制1个。具体情况如下:   一、区政府领导职数编制6名,实有7名,现缺文秘人员和驾驶人员各1人,需增加行政编制和工勤编制各1个;   二、调研员占用行政编制2名,需增加行政编制2个;   三、建立区政府门户网站,需增加事业编制2个;   四、成立区应急办公室,需增加行政编制1个。   妥否,请批复。   申请增加人员编制请示四   编委:   根据文件精神,区编委共核定我办内设职能股室4个,行政机构5个,共核定编制38人。XX年以来,随着我办工作量的大大增加,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经区政府领导同意,我办陆续在外单位借调4人,该4人现已成为我办的工作骨干,但由于无编制,至今无法调入,影响了借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去年底区政府换届,增设副区长1人,加之区委、区政府要求建立区应急办公室和政府门户网站,并挂靠我办,我办的工作人员将更加紧张。在这种工作需要与编制限制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今年又将有2名老同志占编不在岗,人手紧缺的局面将更加严重。为更好履行审核把关、跟踪调研、督查督办的职能,圆满完成区政府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请求区编委为我办增加编制7个,其中行政编制4个,事业编制2个,工勤编制1个。具体情况如下:   一、区政府领导职数编制6名,实有7名,现缺文秘人员和驾驶人员各1人,需增加行政编制和工勤编制各1个;   二、调研员占用行政编制2名,需增加行政编制2个;   三、建立区政府门户网站,需增加事业编制2个;   四、成立区应急办公室,需增加行政编制1个。   妥否,请批复。   申请增加人员编制请示五   地区编制委员会:   地区安监局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地区 安全生产 工作取得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已连续6年获得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地区。但随着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安全监督监管人员严重不足,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压力日益具增,已无法满足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监管工作的需要。   一是安全生产压力逐年加大,事故控制指标逐年减少,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由2004年的157人下降到今年的93人,下降41%。全地区车辆饱有量由2004年的5万辆上升到去年的12.5万辆,上升150%。而随着哈密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工业企业迅速崛起,煤化工、煤电化基地、正负800超高压输变电等大企业进一步带动哈密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矿山、化工等资源能源型企业发展迅猛,有逐年增加的态势。加之地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交通不便,特别是矿山企业地处戈壁深处,距市区都在100公里以上,最远的矿山达到350公里,到企业检查一次,往返需要2-3天时间。目前地区区域内有矿山、化工企业280余家,工业企业500余家,其中矿山企业比重大,约占全疆井工矿山的1/3,安全监管监察任务极为繁重,人员短缺的矛盾更加突现。   二是按照自治区安全生产 责任书 指标要求,要求各地州市新增安全生产协调与行业管理科、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科。而我局三定方案新核定编制中也已增加了这两个科室。安全生产协调与行业管理科的工作基本上属于地区安委办的日常工作,也是我局最为繁重的一项重大工作。目前因人员不到位而不能正常运作。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这项职责在2011年机构改革时由地区卫生局划转至我局,而人员没有调剂,迫使我局人员更加紧缺。以上两个科室因人员不到位而一直未能成立。   鉴于以上原因,我局人员编制在地区编委《关于印发哈密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哈行办发〔2011〕147号)核定的14人的基础上,特申请增加参公编制6名。   妥否,请批示。 猜您感兴趣: 1. 申请增加人员编制请示 2. 关于增加人员的请示 3. 申请增加编制请示范文 4. 增加编制请示范文 5. 部门申请新增人员请示范文 6. 关于申请增加工资的请示范文 7. 增加人员申请报告范文3篇 5. 办公室申请增加人员请示范文

正式岗位 人员编制 英语

headcount 总人数,职员总数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人员编制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行政编制为152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中层领导职数62名(含总职业指导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2名)。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13名。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的人员编制

审计署机关行政编制为682名(含两委人员编制6名、援派机动编制3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15名以及派出审计局人员编制)。其中:审计长1名、副审计长4名,总审计师1名(副部级),司局级领导职数102名(含派出审计局领导职数60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办公室领导职数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