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薪火相传,毛泽东的背后是几代人尽心竭力的托举

01 在印度,尼赫鲁家族是个传奇,这个家族先后出现了5位国大党主席,其中3位担任过印度总理。尤其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不仅作为第一任印度总理带领印度人民向现代化国家迈出第一步,更让人称奇的是,从小就颠沛流离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还把独生女英迪拉·甘地培养成了著名的女政治家,步其家族后尘。 然而事过境迁,印度还是那鸟样,尼赫鲁家族也没能改变其国运。英迪拉·甘地的两个儿子也稀松平常:一个以身犯险,在进行特技飞行时机毁人亡,一个遇刺身亡。 以家族之力培育出的人才,对于振兴家族,作用巨大;然而对于国家兴盛、民族发展,终归是九牛一毛,无足轻重,即使显赫如尼赫鲁家族,依然尘归尘、土归土,国家没有进行过彻底的革命,一切照旧。 革命事业是无比伟大、无比艰巨的事业,它需要更多、更为优秀、更有见识的人才,才能完成使命。 02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写出绝笔 “我自横刀去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若地下有知,也应含笑九泉了吧。他夙夜奋斗毕生追求的大同世界,正由他的后来人亲手创造,先生,应再无忧矣! 历史 翻开惨痛的一页: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然而由谭嗣同等发起,湖南巡抚陈宝箴等赞助,创办起来的湖南时务学堂(湖南大学前身之一)却保留了下来。 变法已功亏一篑,实现独立民主,不受外侮的中国已经不是他们这辈可以完成的任务,那就悉心育教,等待后来人吧。 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口牺牲前,在狱中留下了一首诗 《狱中题壁》 : 先生视死如归的侠肝义胆,激励着时务学堂的学生,照亮着他们前行的路。 湖南时务学堂创办两年(1897年——1898年),仅录取学生200名左右,却培养出了两个非常有名的人,一个叫蔡锷, 一个叫杨昌济。 当时,湖南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谭嗣同等任中文分教习,说起来,蔡锷和杨昌济就是梁启超、谭嗣同的学生。 谭嗣同死了。 但是十几年后,蔡锷已经成为云南都督。当时,蔡锷14岁考进时务学堂,谭嗣同见他聪慧能文,志向不凡,视为高弟。 蔡锷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后又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名躁一时,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至今蔡锷的墓还在岳麓山上,接受后人的膜拜和敬仰。 蔡锷的手下有一个人叫朱德,那时的朱德在滇军服役。朱德和蔡锷是在1911年结识,时年27岁,仅比朱德大4岁,此后,朱德与蔡锷亦师亦友,蔡锷在行伍生涯中把朱德带在身边,把一生心血倾情传授,朱德跟随其左右,学会了战斗和打仗,也学会了济天下的雄心和视野。 朱德说:“指挥三、四个团,一条战线,还是可以的。“在蔡锷的手把手提点下,朱德已经成长了起来。 后来,十几年后,杨昌济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做了教授,他一生以 "欲栽大木拄长天" 明志,支持爱国青年的爱国运动。 他遇见毛泽东,大为赏识,杨昌济评价毛泽东和蔡和森是 “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1918年暑假,杨昌济调任北京大学教授后,立即致信毛泽东、蔡和森等人,通告蔡元培等正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消息,建议毛泽东赴北京。经他介绍,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了半年。 杨昌济还慧眼识珠,把女儿杨开慧许配给了他。 杨昌济尽心竭力培育毛泽东。 1936年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曾回忆:“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杨昌济,他是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我后来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他讲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 社会 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我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原理,而且在这部书的启发下,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我当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我那篇文章,给了一百分。” 1928年,朱毛在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此后他们一路战斗,带领队伍长征、抗日、解放全中国。朱德和毛泽东麾下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在跟着朱毛学习成长。 有资料显示,长征中,大约百分之五十的战士都是二十四岁月以下的年轻人,只有百分之四的人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甚至还有十一——十二岁月的少年充当司号兵、勤务员、送水员、通讯员,在这些天真朴实、血气方刚、出身于农民的长征者中,在革命实践的锤炼中,产生了无数的优秀将领,培养出了日后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许多人才:林彪、粟裕,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灿若星河,成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无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民国受尽外侵略与欺侮的时期,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荡气回肠,终归是这些一脉相承下来的优秀人才在这个 历史 舞台上倾情演绎,书写着巍巍昆仑下的不朽传奇,终归是这群受过点拨、见过世面的人才在大展身手,书写 历史 丰碑。 薪火相传,代代传承。伟大的事业,仅靠一代人的努力难于完成,它需要几代乃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没有先行者的实践,没有前行者的点拨,没有革命环境的熏陶,没有雄怀天下的视野和格局,终难完成天下人的大事。 毛泽东领导的伟大的中国革命,背后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从谭嗣同到蔡锷、杨昌济,再到无数的有识之士,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后来人身上,殚精竭力、愁心培育、倾情相授,精心提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才成就了伟大的共和国的事业。在 历史 的硝烟中,他们是共和国不懈的前行者和奋斗者,值得永远铭记。 03 晚清末年有个巨富,叫盛宣怀,对的,就是这个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南洋公学(即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盛宣怀府上有两个佣人,一个叫倪桂珍,一个叫吕葆贞。 这个倪桂珍,不缠脚,在洋学堂接受教育,思想开放,视野广阔,后来,她生下三子三女,悉心教育,希望她们成为林肯、华盛顿式的人物。她的三个女儿分别叫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在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 后来,吕葆贞嫁给了时任交通部次长赵庆华,生下的女儿名叫赵绮霞,后来改名为赵一荻,就是众人皆知的赵四小姐,跟随张学良将军渡过半生。 此后,自宋氏三姐妹和赵四小姐后,再不闻他们的后人有多少有识之士,他们的事业有多少人传承。 风流皆被雨打风吹去! 时代的洪流一路向前,曾经是时代的风云人物烟消云散,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也灰飞烟灭。从家族传承的角度选拔出来的人才,总不敌放之四海,靠着革命的信念而凝聚在一起的有识之士,这些有识之士历经磨难,历经苦难,在艰苦的革命实践中经风搏浪,更容易成事,更容易成就大业。把心放之于天下,以家国为背景,以世界为舞台,优秀的人才代际传承,共同为之奋斗,就能谱写出一个民族崛起的光辉史篇。 04 伟大的事业,往往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它需要几代,乃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它需要几代人的不竭积累,思想上的拓展,格局上的放大,视野上的开阔,需要个逐步放大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为国家,为民族谋福利是个大而空洞的口号,殊不知,在某些人身上,它却是夙夜奋斗的日日可以迫近的目标,真实而可以触摸,是他们毕业追求的为之献身的事业。 同样的事情,拉长时间的纬度,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才能发现其更大的意义,比如,中国革命背后,几代人苦苦的 探索 、苦苦的挣扎、苦苦的努力,是那么的可歌可泣又可赞可叹。 电影《红樱桃》,革命者被国民党腰斩,横腰切成两半后,一时半会还死不了,喘着气,嘴里吐着血沫。 泪下,大恸! 薪火相传,我们的事业无往不胜……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玉汝于成:玉汝: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常省作“玉成”。意为如同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扩展资料:栉风沐雨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先秦·庄周《庄子·天下》)译文:墨子称赞说:“从前大禹治水时堵塞洪道,疏通长江黄河并使四夷九州沟通起来,整治的大河三百条,分支河道三千条,水渠溪流不可计数。大禹亲自抬筐挥铲,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劳苦奔波累得腿肚子消瘦,小腿上无毛,淋着暴雨,冒着狂风,安顿下万家城邑。禹是大圣贤,仍亲自为天下事务如此操劳。”参考资料:栉风沐雨_百度百科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一生中要不断经历风雨,从父辈和师父那里继承家业和技艺,并将他发扬光大。只有经过艰辛的创业和顽强的拼搏,世道才会成全你,完成自己的意愿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