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聂政的人物生平

聂政是轵县深井里的人,因杀人避仇,与母亲、姐姐到齐国来,以屠宰为职业。过了好久,濮阳严仲子侍奉韩哀侯为臣,因与韩相侠累之间有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便逃亡游行各国,物色能够替他报复侠累仇恨的人。到了齐国,齐国人有人告诉他,说聂政是个勇敢之士,逃避仇人,隐藏在屠夫的行业里。严仲子到聂家来拜访求见,经过好几次的往返,然后他备了酒食,亲自送到聂政母亲面前。等到大家喝到尽兴时,严仲子又捧出黄金一百镒,上前孝敬聂政的母亲。聂政惊怪他送这份厚礼,便再三向严仲子辞谢。严仲子仍然坚持要送。聂政辞谢说:“我因为有老母在,家境又贫穷,所以客居他乡,从事屠狗的行业,以便早晚得些美食,来奉养老母。现在我已足够供养母亲,实在不敢再受仲子的馈赠。”严仲子避开旁人,因对聂政说道:“我有仇待报,游历诸侯各国已很多年了。这次到了齐国,私下听说足下义气很高,所以送上这百镒黄金,预备用作令堂粗饭的费用,能够来跟足下交个朋友,难道还敢有别的请求希望吗?”聂政说:“我所以降低志向,污辱自己,在市井里做个屠夫的缘故,只是希望借此奉养我的老母。老母在世,我的生命不敢用来答应别人牺牲的。”严仲子仍旧再三谦让,聂政终究不肯接受。不过严仲子最后仍然尽了宾主的礼仪才离开。 聂政的姐姐聂荌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却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全韩国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陈列着他的尸体,悬赏千金,叫人们辨认,就抽泣着说:“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严仲子了解我弟弟!”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聂政,就趴在尸体上痛哭,极为哀伤,说:“这就是所谓轵深井里的聂政啊。”街上的行人们都说:“这个人残酷地杀害我国宰相,君王悬赏千金询查他的姓名,夫人没听说吗?怎么敢来认尸啊?”聂荌回答他们说:“我听说了。可是聂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猪贩肉的人中间,是因为老母健在,我还没有出嫁。老母享尽天年去逝后,我已嫁人,严仲子从穷困低贱的处境中把我弟弟挑选出来结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还能怎么办呢!勇士本来应该替知己的人牺牲性命,如今因为我还活在世上的缘故,重重地自行毁坏面容躯体,使人不能辨认,以免牵连别人,我怎么能害怕杀身之祸,永远埋没弟弟的名声呢!”这整个街市上的人都大为震惊。聂荌于是高喊三声“天哪”,终于因为过度哀伤而死在聂政身旁。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说:“不单是聂政有能力,就是他姐姐也是烈性女子。假使聂政果真知道他姐姐没有含忍的性格,不顾惜露尸于外的苦难,一定要越过千里的艰难险阻来公开他的姓名,以致姐弟二人一同死在韩国的街市,那他也未必敢对严仲子以身相许。严仲子也可以说是识人,才能够赢得贤士啊!”

摄影师wilson rodrigues,电影《上帝之城》里那个黑人摄影师,是不是真的有这个人?详细的生平简历有吗。

没有啊,你上百度也不会找到的

求屈原的著名诗句及生平简介

一、著名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二、生平简介  屈原,姓芈(mǐ),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

朱自清资料 生平简介 作品简介

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江苏扬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参加文学研究会。1922年参与组织中国新诗社,创办《诗》月刊。1931年留学英国。回国后编辑《文学季刊》杂志。1948年曾参加拒绝美援面粉宣言的签名活动。著有长诗《毁灭》,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有《朱自清全集》。

杜甫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等

http://yedu.smile2us.com/home/rwjs/dufu.htmhttp://www.ccnt.com.cn/literature/wenxue/shiren/dufu.htm

杜甫生平事迹简介 400字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天宝六年(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他的出身是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也正是这样表明着的。  杜甫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这时正当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诗人从小就“好学”,七岁时已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游齐赵时,曾先后和苏源明、高适、李白等人有时呼鹰逐兽,打猎取乐,有时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在这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但他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在沦隐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屠杀焚掠,和人民一同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为了献身恢复事业,他只身逃出长安,投奔凤翔。“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从这些诗句也就可以想见当时的艰险和困苦。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他因“见时危急”,上疏营救房官的罢相,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多次获得深入人民生活的机会。在由凤翔回鹿州的途中,在羌村,在新安道上,他看到了各种惨象,他和父老们,和送孩子上战场的母亲们哭在一起。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而是积极号召。他哀悼那为国牺牲的“四万义军”,他告诫文武官吏要“戮力扫搀枪”,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七五九年七月,杜甫弃官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七六四年,严武再镇蜀,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他曾度过六个月的幕府生活。除此以外,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经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他爱和劳动人民往来,而憎厌官僚,所以说:“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在这漂泊的十一年中,杜甫的生活仍然很苦,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还因为避臧介之乱而挨了五天饿。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竟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形式也更多样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性地赋予七言律诗以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七七

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的生平简介如下: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大诗人。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要表达了理想的抱负和预期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它表达了他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许多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生之苦和政治动荡,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随着唐玄宗政治的不断腐败,他的生活日益陷入贫困和失望中,一直颠沛流离地生活。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是什么

1、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2、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3、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4、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廖生平简介廖遇刺

廖汉族客家人,原名恩旭,又名,本名。广东省桂山县陈江镇的鸭子?祖籍广东梅县澄江镇的姚谦村,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中国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最好的朋友国民党的光辉旗帜。擅长诗词书法,曾翻译编辑《廖仲恺集》卷、《双清文集》卷。早期经验1977年4月23日,廖出生在美国加州三藩市一个旅居美国的中国工人家庭。1893年,父亲廖柱彬在三藩市去世后,随母亲回到中国广州,投奔清政府招商局叔叔廖志刚。甲午战争后,我爱上了西学。1996年就读于香港帝国理工学院。1897年,在叔叔的安排下,他在广州迎娶了同为国民党左派的香港地产商何岱的九个女儿。情侣的故事在广州同福西路龙溪新街,有一栋青砖脚朝南的二层小楼。是革命家廖、何香凝的故居和双清楼所在地。1897年,由于经济尚未独立,廖和何香凝新婚后,就和哥哥廖恩涛一家住在廖公馆——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里。这对夫妇在二楼屋顶的平台上建了一个小屋作为他们的住所。在简陋的新房里,素不相识的夫妻俩渐渐熟悉并相爱了。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多年轻人出国留学,希望回国后改变国内的危险局面。留学风气如火如荼。廖在公学结束中学生活后,也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为了支持丈夫实现梦想,尽管遭到家人和廖嫂子的坚决反对,何香凝还是毅然卖掉了自己的首饰、所有的软装和家具,加上自己的私房钱,凑了3000多金,资助廖赴日留学。1903年1月,廖告别何香凝,先行赴日。之后,何香凝变卖了所有杂物,于同年4月抵达东京,开始了夫妻俩的日本留学生活。1904年3月,廖考入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学预科。进入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激励有志青年,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两人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取名觉路。1903年9月,廖和何香凝在日本东京相遇。他们被他的伟大气魄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所深深打动,向孙中山表示要参加革命工作,并愿意作出微薄的贡献。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廖和何香凝了解了日本的有志学生,并组成了一个负责国家事务的小组。从此,夫妻俩追随孙中山,走上了艰辛的民主革命道路,与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05年,廖、何香凝帮助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先后加入。何香凝担任辽同盟会总部副司库、外事部主任、副主任,并作为同盟会的第一位女性成员,承担了革命党的联络和服务工作。这对夫妇在东京的家也成为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家的联络点和聚会场所。在繁忙的学术和革命工作中,女儿廖梦醒和儿子廖承志的相继出生给夫妻俩紧张的生活带来了温馨的家庭乐趣。在此期间,廖多次奉孙中山之命,潜返中国,在天津等地进行秘密活动,从事联络革命派和廖这对革命夫妇,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在事业和生活上相互支持,志趣相投。参加革命1906年,一些早期的社会主义理论被翻译出版在《同盟会》的官方报纸《民报》上。曾奉孙中山之命回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出版译著《民报》,《进步与贫乏》等。《社会主义史大纲》年,笔名杜甫、元始,是中国最早介绍和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人之一。1907年春,转入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1909年,从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科举考试法政,在吉林巡抚公署做翻译。武昌起义后,出任广州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广东省总督府政务委员、总统府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12年5月,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局长,推行田赋交换法,整理财税等措施。宋案后,他进京讨伐袁。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和孙中山等人逃往日本。1914年,他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国革命党。1915年任中国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他继续为袁筹集军费,参加护法运动,投身反袁斗争。1917年9月,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兼代理长官,全力护法。赞扬和支持五四运动后的学生运动。1918年6月随孙中山到达上海后,他与胡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发表《三大民权》、《lt;全民政治论译序》等文章,宣传和研究革命理论。同时用英文翻译孙中山先生写的《实业计划》第一计划。1919年10月任中国国民党财政局长。赞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史无前例的举动,震惊了全世界,使未来有了曙光,必将使人们走出黑暗。跟随朱之鑫等人学习俄语,并准备去苏联学习。1919年、1920年,他多次奉孙之命赴福建漳州,协助组建闽粤军,解决财政困难,推动粤军回粤,赶走广西军阀。1921年4月,驱逐桂系军阀的战争结束后,孙中山成立了广东革命政府,廖被任命为财政部第二次部长。后来,他还担任了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他努力帮助孙中山,在广东开创革命新局面。还被任命为广东革命政府军总司令、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掌握广东军政大权。1921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代理科长,支持孙中山出兵广西和北伐战争。陈炯明在公开造反前夕,被囚禁在广州郊区的石井兵工厂。被何香凝等人救出后,立即乘船到香港,转往上海,重新与孙中山会合,并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2年,孙中山为了推翻军阀,统一全国,决定北伐。陈炯明反对北伐。他不仅刁难辽筹集北伐资金,还与北洋军阀暗中勾结,准备搞阴谋。1923年1月4日,孙中山发电报讨伐陈炯明,组建东西两军,16日攻克广州。陈炯明上台后退居香港。1923年2月,他与苏联就越越联合声明的条款进行谈判。3月,他担任了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孙中山任命其为主席团成员。会议期间,坚持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促成了会议的成功。当选海军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委、工人部部长。协助孙中山筹备陆军军官学校著名的黄埔军校,作为其党代表,努力建设革命军队,被誉为黄埔慈母。6月,任广东巡抚。7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各县县长协助组织农会。9月出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坚持镇压广州商人集团的叛乱。北上前夕,孙中山担任所有党、军、军校、讲武堂的党代表兼农民部部长。11月在大本营参议院、所有党军、所有军事院校和讲武堂任党代表,兼任中央农民部长。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了以廖为会长的少年军人俱乐部,并出版了第一期刊物《青年军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仍坚定不移地执行三大政策,在平定商团叛乱、杨刘叛乱、北伐东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巩固广东革命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支援了粤港总罢工。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任财政部部长、军委常委、广东省政府财政局长。被暗杀廖坚持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人密切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的发展。但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国民党右派、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所极端不能接受的。因此,中外反动势力都把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置他于死地。孙中山去世后不久,谢智、林森、邹鲁等人组成了所谓西山会议派,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破坏了国民革命领导的团结。从1925年7月起,国民党右派邹鲁、孙克、吴朝书等人开始攻击辽,散布各种谣言,企图打倒辽,否定三大政策。面对右翼对手的咄咄逼人之势,廖与他们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尤其令廖十分厌恶的是,一些国民党右派、老党员,甚至与北方反动军阀勾结以达到反共的目的。5月,廖发表了一篇《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的文章,对国民党的老右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说:现在我党一切反革命分子,都自称为老革命党,打着老革命招牌,以为曾经是革命党之后,就和官僚军阀帝国主义相勾结,竭力压制我国工业界的绝大多数。也可以叫革命党,以为旧的革命招牌可以整肃。我不知道革命者不是虚名。不管那个人过去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如果他继续他的革命,他就不是一个革命者。反之,当有反革命行为时,就立即变成了反革命。这篇文章极大地刺激了邹鲁、林志棉、朱等老右派。他们对辽恨之入骨,有的还计划用卑鄙的暗杀手段除掉辽。8月份,到处宣传,流传着国民党右派要杀廖的消息。一瞬间,到处都是乌云,压力越来越大。当时,广州南堤有一个右翼俱乐部,朱等右派经常在那里秘密策划谋杀廖。他们熟悉的苏联顾问有鲍罗廷、盖伦、王和廖等。他们不得不每天在东山的百子路鲍府见面。起初,朱等人想用一挺带炸弹的机枪狙击把这些头目全部杀死。在他们开始之前,公安局长被这个消息震惊了,这阻止了流血事件的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廖无所畏惧,继续不懈努力。当他听说敌人要用机关枪向他射击时,他一笑置之,对别人开玩笑说:暗杀用的手枪炸弹是你能看到的东西,但如果用机关枪,那就是新的。何香凝劝他多加两个警卫以防不测,他却不以为然地回答:多加警卫就得把刺客抓起来,但阻止不了他们犯罪。我每天都要去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团体参加会议或者演讲,一天到晚要去好几个地方。如果他们想谋杀我,他们可以伪装成工人、农民或学生,混在群众中。我这一辈子,都是凭良心办事,要求自己不对不起党,不对不起国家。总之,我不能让他生,也不能让他死,我不能在革命中放松。1925年8月18日,在国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坐在廖旁边的汪精卫给他写了一张纸条,告诉他有人要反对他。他当即表示:为党为国牺牲是革命者的夙愿,他又何必计较呢?8月19日,另一个人向他报告了确切的消息。廖大方地说:在这个党和国家困难的秋天,一个人的生死早已忘记,罢工运动和统一广东运动这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一天,他工作到深夜,为黄埔军校等筹款。很晚才回家。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和妻子何香凝乘车到党总部开会。在路上,他们遇到了陈秋林,立即同车前往。他们不想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前被杀。廖案发生后,国民政府立即成立了廖案检查委员会,追查暗杀背后的主谋和凶手。经查明,暗杀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所为。主要成员有邹鲁、林之勉、朱等人。买通凶手的是胡的堂弟及其挚友朱、凯等人。凶手之一的,在刺杀了廖后找到了朱。朱给了200元,让他离开广州。案情查清后,国民政府派兵搜查了胡兄弟的家,逮捕了胡的兄弟胡庆瑞和林之勉,并免去了梁鸿基的第一军军长职务。和朱提前潜逃,胡也涉嫌潜逃。国民党右派势力遭受沉重打击。1925年9月1日,廖出殡时,师生、工人、农民、市民等20多万人参加了仪式。他的遗体被暂时安葬在广州市徐马岗的好友朱之鑫的墓前。1935年9月1日,移至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侧。家庭成员其妻何香凝,国民党著名左派,1949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女儿廖梦醒是革命烈士李少石的妻子。廖承志,儿子,第一、四届NPC常委,第五届NPC常委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届委员。女儿廖。孙子廖晖,中共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

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 [dù fǔ]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本词条是多义词,共9个义项展开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1]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3]本名杜甫别称杜少陵、杜工部字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生时间公元712年去世时间公元770年主要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主要成就创作现实主义诗歌、世界文化名人尊称诗圣信仰道教人物关系??杜嗣业孙子热点关注解读 杜甫凭什么是诗圣?杜甫的一生正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历史时代,使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种种的痛若。从个人生活来说,这实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这种大不幸却成为杜甫艺术生命的大幸。...2018-05-21生平经历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2]。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4],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5]。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

达芬奇生平事迹 关于达芬奇的名人事迹分享

1、达芬奇出身及童年事迹:1452年的4月15日(儒略历),达·芬奇出生在夜幕降临三个小时后的芬奇(托斯卡纳小山镇),阿尔诺河流过的山谷附近,当时这个地方是美第奇家族统治下的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领地。达·芬奇的父亲叫瑟·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因此十分富有。他的母亲卡泰丽娜是农妇。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达·芬奇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姓,他的全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思是:“芬奇镇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他名字中的“ser”只表明他的父亲是一个绅士。关于达·芬奇的童年我们所知甚少。他五岁前和母亲一起居住在芬奇的村镇,1457年以后和他的父亲、祖父母、叔叔Francesco居住在芬奇小镇。他的父亲和名叫Albiera的十六岁女孩结了婚。她喜爱达·芬奇,但死得很早。达·芬奇十六岁时,他的父亲和二十岁的Francesca Lanfredini结婚。直到他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结婚后,达芬奇的父亲才有了合法的子嗣。 2、中年事迹:1499年为躲避战乱达·芬奇在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旅游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并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运用了透视法等多种绘画方法。这之后达·芬奇再去米兰,并继续服务于米兰宫廷。1513 年移居罗马,罗马对于列昂纳多来说并不是很讨人喜欢的地方。他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见到了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当时在罗马的艺术家,但并没有显露他任何的艺术天才。他在那里基本上是研究一些类似于魔法的小把戏,以至于罗马人当他是巫师一类的人物。1516年达·芬奇赴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 3、晚年事迹: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学术界一般将其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

达芬奇生平事迹

1、达芬奇出身及童年事迹:1452年的4月15日(儒略历),达·芬奇出生在夜幕降临三个小时后的芬奇(托斯卡纳小山镇),阿尔诺河流过的山谷附近,当时这个地方是美第奇家族统治下的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领地。达·芬奇的父亲叫瑟·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因此十分富有。他的母亲卡泰丽娜是农妇。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达·芬奇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姓,他的全名“LeonardodiserPierodaVinci”意思是:“芬奇镇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他名字中的“ser”只表明他的父亲是一个绅士。关于达·芬奇的童年我们所知甚少。他五岁前和母亲一起居住在芬奇的村镇,1457年以后和他的父亲、祖父母、叔叔Francesco居住在芬奇小镇。他的父亲和名叫Albiera的十六岁女孩结了婚。她喜爱达·芬奇,但死得很早。达·芬奇十六岁时,他的父亲和二十岁的FrancescaLanfredini结婚。直到他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结婚后,达芬奇的父亲才有了合法的子嗣。2、中年事迹:1499年为躲避战乱达·芬奇在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旅游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并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运用了透视法等多种绘画方法。这之后达·芬奇再去米兰,并继续服务于米兰宫廷。1513年移居罗马,罗马对于列昂纳多来说并不是很讨人喜欢的地方。他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见到了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当时在罗马的艺术家,但并没有显露他任何的艺术天才。他在那里基本上是研究一些类似于魔法的小把戏,以至于罗马人当他是巫师一类的人物。1516年达·芬奇赴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3、晚年事迹: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学术界一般将其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

鲁班生平?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朱光潜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年),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1897年10月14日出生于清代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发祥地安徽桐城县。朱光潜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学术著作,蜚声于海内外学术界。朱光潜视野开阔,融贯中国,对中西方文化都作了深入研究,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朱光潜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朱光潜1897年到1986年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1897年10月14日出生于清代著名文学流派同城派发祥地安徽桐城见。

朱棣的人物生平

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那时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1360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几乎与朱棣出生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 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已是17岁青年,朱元璋准备让他们到外地去当藩王。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被称为“中都”。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他们的朱元璋小时候为大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朱棣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生活。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到外地去当藩王了。 朱元璋同时对朱棣和其他的几个子女们加强了教育,朱棣兄弟们除了接受师傅们的教育外,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诫。朱棣从朱元璋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ue82d先后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 ,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为图朱棣,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装疯以麻痹二人),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伐朱棣。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建文帝于三年复齐、黄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败盛庸于滹沱河,再败吴杰等于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其外出募师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同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朱棣攻下南京后,在拒绝了他的支持者们反复几天的劝进之后,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下令大力搜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朱棣即位后,重建奉天殿(旧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对靖难功臣进行了封赏。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如靖难初期因离间被贬的江阴侯吴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间的各项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如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 永乐初,朱棣为了安抚诸位藩王,稳定国内局势,同时表示自己和建文帝的不同,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亲王旧封;建文帝的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U00024424尚未就藩,明成祖皆降为郡王,同年又将已就藩的朱允熥、朱允熞召到燕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仅留朱允U00024424奉祀懿文太子,而朱允U00024424不久也于永乐四年死于火灾。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朱棣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按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讦告。他善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同时,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士人,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过事佛、道教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全国局势稳定之后,朱棣为了加强对大臣的监控,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同时,明成祖又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地区,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明世宗嘉靖时改为明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 明朝在明成祖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 太祖”或“ 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求一篇关于鲁迅生平简历·著作·求学经历的文章。500字

生平经历:鲁迅先生青年时期家道中落,为了给父亲治病,几乎是倾家荡产。请了许多鼎鼎有名的“医仙”为父亲治病,买了各种价格昂贵的药材,父亲却终是撒手人寰。鲁迅先生当时十分痛恨为父亲治病的庸医,认为他们草菅人命。于是便决定做一名医生,这同时也是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的原因。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过较为详细的描写,关于他在日本求学时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后来他去到仙台,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整个人生的决定,就是弃医从文。这些在文章中都有写到,你可以去看看。著作:《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集》《阿Q正传》《呐喊》《彷徨》《两地书》等

求苏轼的生平简历、著作、求学经历及评述600字

历代名人对苏轼的精辟评价: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黄锦祥:“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赵昚: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林语堂的生平简介

应该是好评。

林语堂的生平事迹,谁知道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语录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吾国吾民》 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倘无女子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林语堂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介绍一下林语堂的生平,和作品,及风格?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语录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吾国吾民》 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倘无女子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李实的生平

1948年入解放区华北联大、中央华北局党校学习,中共党员、教授,先后在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东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东北林业大学林业机械研究室任教,曾任新中国第一拖拉机站站长,东北国营农场总局王岗实验场场长,北京农业机械学会理事,离休后为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东北林大老干处总支委员。从教40年来,结合生产实践,首开农、林机运用学。并讲授过农林业机械化、农机管理、林机设计、林机测试技术、专业外语等课程,建设新学科,教书育人。获林业部和黑龙江省颁发的荣誉证书,农业部全国拖拉机站站长培训班评为优秀教师。1950年创建第一拖拉机站。《东北日报》以《东北农业机械化的先声,沈郊首创拖拉机站》头版头条报道建站代耕新闻,《人民日报》转载。纪实《新中国的第一个拖拉机站》载入《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农机史料。组建国营机械农场开发北大荒。王岗实验场初获小麦丰收,《机农通报》专文总结推广。参加农业部专家工作组考察农业机械化工作,加强农机管理,推进农具改革。出席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科技工作会议,进中南海受中央领导接见。筹建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北京农业机具系列化、农业机械化试验点,组织蔬菜栽培机械配套选型试验成功。研制CXL—4型蔬菜起垅播种机,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批量生产推广,全国农业机械成套设备展览会选展。参加修订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发展纲要》,制订林业部《林业机械化技术政策》和《便携式割灌木机技术标准》。完成扎赉诺尔煤矿局《大型苗圃机具配套规划及喷灌系统设计》,泰州林机厂《半自动投苗植树机的部级技术鉴定》,与中国农机院合著《重力式种子精选试验台试验报告》。参加国家课题《捣厩肥机》、《振动式采球果机的设计研究》,完成样机。编写《农机运用与管理》、《林机运用补充教材》,合编《营林机械构造、理论与计算》、翻译小岛幸治《林机讲授提要》、冈察诺夫《机组在山地运用的特点》。论文《中国农业建设的途径》发表于1944年元旦上海《申报》、《抚育间伐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入编《世界学术文库》,获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1999年入选《世界文化名人辞海》,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中共东北林业大学委员会多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业绩载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共和国建设者》、《中国世纪专家》和《世界名人录》新世纪卷。

席慕容生平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98.htm?fromenter=%CF%AF%C4%BD%C8%DD

席慕容生平事迹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

席慕蓉的生平重要事迹

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年表一九四三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于南京入小学一年级。 一九四九年迁至香港,入同济中学附小。 一九五一年得校内四年级组作文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级。 一九五四年迁至台湾,参加联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试,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得国科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美术科杨蒙中老师之鼓励甚多。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购得第一本诗集为余光中的《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得校内初三组国文阅读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瑛老师。三年内皆参与《北师青年》之编辑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在校外教育刊物上发表诗作,投稿《自由青年》,亦获发表。校内演讲、辩论及论文比赛均曾获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一九六○年水彩《静物》一幅入选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得台北妇女协会举办全省青年美术比赛水彩第三名。师大毕业美展油画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因入学成绩优异,直接升入二年级就读,从师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一九六六年二月得教授推荐,在比京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比国七大报画评均予以评介。应邀参加三十一届海洋画家展览。七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一九六七年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在瑞士佛利堡大学举行个人画展。在瑞士温特吐城举行个人画展。在比京可口可乐厂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八年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九年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一九七○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一九七四年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一九七六年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十月在皇冠杂志上开始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一九七九年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五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七月《画诗》同皇冠杂志社出版。十一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一九八○年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七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一九八一年一月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六月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个人画展,为父亲七十寿辰之贺礼。展出《镜子连作》及三百号之《荷》。九月诗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 部评审委员。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一九八二年三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艺术导论》由台湾雷射推广协会出版。 一九八三年二月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与晓风、爱亚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范书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雷射雕刻之实验。 一九八五年三月与刘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罗画廊及皇冠艺术中心举行画展,于阿波罗画廊展出四年来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体等油画。于皇冠艺文中心展出二十年来油画及素描作品回顾展。七月应邀赴港参加文艺夏令营。十月散文集《写给幸福》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四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八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十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一九八七年元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五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五月母逝。六月底应美西华人学会年会之邀赴洛杉矶演讲。七月参加旧金山东风书店书展“以文会友”座谈会。十月开始作《荷的连作》系列油画。 一九八八年三月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九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一九八九年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圆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八月与女芳慈赴欧洲游览。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九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阅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历史。 一九九○年七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八月与子安凯赴欧洲游览。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谒圣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乌兰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车横渡戈壁,正逢农历八月十六月圆之夜。 一九九一年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范书店出版。六月应德国柏林艺术文化宫之邀赴柏林朗诵诗作。并应邀前往德国汉堡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演讲。七月陪同台湾文化访问团一行十六人,应蒙古文化部之邀请前往乌兰巴托参加建国七十年庆典活动。七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九月与北京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委托代为处理大陆各省盗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严重侵权行为。九月再赴蒙古,访问当地艺术家,并赴蒙古北部之库苏古泊采访、摄影。 一九九二年二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二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四月邀请蒙古民间音乐工作者来台访问录音。五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由东华书局出版。

关于席慕容的详细生平

关于席慕容的详细生平,请看百度百科

席慕容生平事迹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关于席慕容的生平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人物经历  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1949年,迁至香港,1953年,席慕蓉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  1954年,席慕蓉迁至台湾,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师从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杨蒙中。  1956年,席慕蓉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锳老师。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  1959年,席慕蓉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1963年,席慕蓉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1964年, 席慕蓉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后师从里昂·德浮斯教授。  1965年, 席慕蓉的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1966年2月,1966年2月,席慕蓉在比京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  1967年, 席慕蓉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  1968年,席慕蓉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1969年,席慕蓉 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1970年,席慕蓉 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74年,席慕蓉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1976年,席慕蓉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1977年,席慕蓉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10月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1979年4月,席慕蓉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5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7月《画诗》出版。11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12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1980年,席慕蓉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7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1981年,席慕蓉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9月诗集《七里香》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12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1982年3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12月出版《镭射艺术导论》。  1983年2月,席慕蓉的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7月与晓风、爱亚合着《三弦》小品文集出版,10月出版散文集《有一首歌》。  1984年, 席慕蓉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镭射雕刻之实验。  1985年3月,席慕蓉与刘海北合着散文集《同心集》出版,心岱作序,10月散文集《写给幸福》出版。  1986年,席慕蓉 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4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7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8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10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1987年1月,席慕蓉的诗集《时光九篇》出版。4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5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  1988年3月,席慕蓉的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7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9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1989年1月,席慕蓉的散文及素描集《信物》出版,3月出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4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9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  1990年7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  1991年,席慕蓉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4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5月散文集《江山有待》出版。7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8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容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  1992年2月,席慕蓉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2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5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6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出版。

《阴谋与爱情》的作者是谁?其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阴谋与爱情》是一部唤起民族觉醒的伟大作品。其作者是约翰·克利斯托夫·弗里德利希·冯·席勒(1759~1805年)是和歌德齐名的杰出的德国诗人和戏剧家。13岁时,席勒即被符腾堡公国公爵强行送入军事学院,过了8年囚徒式的生活。然而,这种军事训练反而培养出席勒对封建专政的强烈憎恨和对自由的渴望。1782年,其第一部剧本《强盗》在曼海姆剧院上演,未经公爵允许,席勒越境观看,因而被关进禁闭所。席勒不堪忍受,遂逃离斯图加特,后流寓魏玛结识歌德,成为德国文化“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之一。《阴谋与爱情》一剧,和席勒在符腾堡公国的生活体验有关,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代表。席勒的诗作《欢乐颂》经贝多芬谱曲,已经唱遍全世界,成为音乐宝典。

席勒的生平简介是什么?

出生在一个军医家庭,少年时代受宗教教育,1773年被符腾堡公爵送入军事学校,毕业后当过军医、剧院作家等。1794年和歌德交往,共同创造了德国的古典文学。他从1776年起就在杂志上发表抒情诗等,1782年上演的以反抗暴君为主旨的《强盗》是他的成名作,也是“狂飙突进”运动在戏剧方面的重要成果。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的人物生平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欢乐颂的词作者,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席勒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小城马尔巴赫(Marbach)的贫穷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席勒童年时代就对诗歌、戏剧有浓厚的兴趣。1768年入拉丁语学校学习,但1773年被公爵强制选入他所创办的军事学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诗人舒巴特曾称这座军事学校是“奴隶养成所”。在军事学校上学期间,席勒结识了心理学教师阿尔贝,并在他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等人的作品,这促使席勒坚定的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从 1776年开始,席勒就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而且,在军校读书期间,席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反专制思想。1777年,席勒开始创作剧本《强盗》, 1781年完成,次年1月在曼海姆上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的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强盗》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是因为作品中蕴涵的反专制思想深切的迎合了彼时德国青年的心理。此时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已经发展至高潮,而《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卡尔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强盗》取得成功之后,席勒进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旺盛的创作期。从1782年至1787年,席勒相继完成了悲剧《阴谋与爱情》(1784年)、《欢乐颂》(1785年)诗剧《唐·卡洛斯》(1787年)等。《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高峰,它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同是狂飙突进运动最杰出的成果。此剧揭露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与宫廷中尔虞我诈的行径。《阴谋与爱情》无论在结构上还是题材上都是德国市民悲剧的典范。席勒摒弃了创作《强盗》时惯用的长篇大论,而是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讽刺。来自市民阶层的人物路易丝与宰相的对话:“我可以为你奏一曲柔板,但娼妓买卖我是不做的……如果要我递交一份申请,我一定恭恭敬敬;但是对待无礼的客人,我就会把他撵出大门!”直接质问德国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具有乌托邦色彩。诗剧《唐·卡洛斯》以16世纪西班牙的宫闱故事为背景,以生动的情节表达作者的理想:通过开明君主施行社会改良。这个剧本是席勒创作风格的转折点,表明他已经由狂飙突进时的激进革命精神转化为温和的改良思想。此后,席勒青年时代的创作宣告结束。席勒是德国古典文学中仅次于歌德的第二座丰碑。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历史剧《瓦伦斯但》。这部戏剧实际上就是三十年战争中德意志民族悲剧的重演,席勒的功绩在于他把这场民族的悲剧搬上了艺术的舞台。1805年5月,席勒不幸逝世,歌德为此痛苦万分:“我失去了席勒,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歌德死后,根据他的遗言,被安葬在席勒的遗体旁。

席勒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约翰·克利斯托夫·弗里德利希·冯·席勒(1759~1805年)是和歌德齐名的杰出的德国诗人和戏剧家。13岁时,席勒即被符腾堡公国公爵强行送入军事学院,过了8年囚徒式的生活。然而,这种军事训练反而培养出席勒对封建专政的强烈憎恨和对自由的渴望。1782年,其第一部剧本《强盗》在曼海姆剧院上演,未经公爵允许,席勒越境观看,因而被关进禁闭所。席勒不堪忍受,遂逃离斯图加特,后流寓魏玛结识歌德,成为德国文化“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之一。《阴谋与爱情》一剧,和席勒在符腾堡公国的生活体验有关,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代表。席勒的诗作《欢乐颂》经贝多芬谱曲,已经唱遍全世界,成为音乐宝典。

李完用的生平

咸丰八年戊午(1858年,朝鲜哲宗九年)六月初七日,李完用出生于朝鲜京畿道广州。他本贯牛峰李氏(牛峰在今朝鲜黄海北道金川郡),父亲叫李奭俊,原名李镐奭。后来他被过继给同族李镐俊为养子。他还有一个庶兄李允用,是兴宣大院君的女婿。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高宗十九年),李完用参加科举考试,获增广文科丙科及第,除授待教。李完用虽然受汉学教育,却是在开化思潮下影响的一代人,他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高宗二十三年)进入美国人教学的育英公院学习英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光绪十三年(1887年,高宗二十四年)七月,李完用被任命为参赞官,随全权大臣朴定阳出使美国。 次年五月因病返国。经过这次美国之行,李完用成为了亲美的人物。李完用归国后被任命为电报局会办,随后历任吏曹参议、外衙门参议、内务府参议、承旨、内务府协办、吏曹参判、育英公院办理等官职。开国五百三年(1894年)八月被起复为驻日全权公使,但被他以疾病推辞。同年十一月,李完用参加了金弘集内阁,任外务协办。次年五月朴定阳组阁,他被擢升为学部大臣。当时日本挟甲午战争打败清朝之威而控制朝鲜,被日本赶下台的闵妃准备拉拢西方势力,从日本人和亲日派手中夺回政权。李完用在这个时候就投靠了闵妃集团,他经常在俄、美使馆区的贞洞一带活动,视为“贞洞派”(亲欧美派)的中坚人物。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八月二十日,“贞洞派”的实际领袖闵妃在景福宫中被日本浪人暗杀,是为“乙未事变”,同时日本重建了朝鲜亲日政权。李完用作为贞洞派要员在当天即被免职。李完用急忙找到美国驻朝公使安连(Allen.H.N,即霍勒斯·艾伦),躲进了美国公使馆。同时他又积极与其他“贞洞派”官僚策划政变,企图夺回政权。李完用和李允用兄弟参与了当年十月十二日发生的春生门事件,结果被亲日政权击溃,李完用又一次躲进了美国公使馆。后来他又出入俄国公使馆,与俄国公使韦贝尔(Вебер)及亲俄派领袖李范晋等人频繁接洽,企图把日本控制下的高宗李熙转移至俄国公使馆中。建阳元年(1896年)2月11日,这个计划终于成功,高宗逃到了俄国公使馆并宣布逮捕金弘集等亲日大臣,史称“俄馆播迁”。亲日内阁垮台后,由金炳始出面组建亲俄内阁,李完用在俄馆播迁中立下大功,所以在俄馆播迁当天即被任命为外部大臣,后来又把李范晋排挤出内阁,一时成为当时朝鲜炙手可热的人物。李完用在做外部大臣期间,向俄国、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列强出卖了大量国家主权,所以有史家说:“完用辈之卖国手腕,不待庚戌(1910)之末日,而已见于移跸俄馆之日矣。” 同时,李完用又积极支持美国籍的徐载弼建立独立协会,他自己则任独立协会的二把手——委员长,他在独立协会期间逐渐抛弃俄国,完全倒向美国,在集会演讲时曾说过“朝鲜如果不依靠美国就会是波兰的下场” ,他拒绝了俄国关于咸镜道一带矿山采掘权的要求,甚至企图阻挠俄国人派遣军事顾问。俄国公使韦贝尔对于李完用的背叛十分恼火,向高宗施压,要求驱逐李完用,李完用于建阳二年(1897年)被调任为学部大臣,而亲俄的闵种默则接替外部大臣一职。 俄国仍不满足,继续施压,同年9月李完用左迁平安南道观察使,20余日后调回中央任中枢院议官及秘书院卿,这些其实都是闲职,表明李完用已经远离政治中心了。李完用在独立协会的影响下背俄投美,但他与独立协会中以尹致昊为首的民间人士对立逐渐加剧。大韩帝国光武二年(1898年)2月27日,独立协会举行改选,李完用接替安駉寿出任第二任会长。3月11日,李完用被外放为全罗北道观察使,由尹致昊担任代理会长。尹致昊趁李完用不在大肆宣传他任外部大臣时割让利权的行径,因此李完用为独立协会会员所不容。7月17日,独立协会召开大会,一致决定将李完用开除出会。光武五年(1901年)李完用回京,此后就一直任宫内府特进官。这完全是一个类似顾问的闲差,此时的李完用处在他政治生涯的最低谷。 光武八年(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日韩议定书》,将韩国拉进日本阵营。随着日本在战场上的胜利,失势已久的李完用转而投靠日本,摇身一变成为亲日派领袖。光武九年(1905年)9月18日,李完用被任命为学部大臣,重新跻身中枢。 日本胜利以后,打算将韩国变为其保护国,于是在11月派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来到韩国,强迫韩国政府缔结保护条约。伊藤博文抵达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以后,便重金收买了李完用等人,要他们促成缔约。光武九年(1905年)11月17日下午3时,大韩帝国政府大臣在庆运宫漱玉轩召开御前会议,参政大臣(总理大臣)韩圭卨坚决反对同意日本提出的条约,其他大臣也跟着反对,只有李完用独自说道:“这种条约,如果不缔结那就是万幸了;一旦缔结的话,还是修改几句为好。”结果遭到韩圭卨的痛斥,说他不该有这种念头,李完用被迫表示拒绝缔约。 当天晚上,数万日军开进庆运宫,伊藤博文及驻韩日军司令官长谷川好道入宫,强迫韩国政府缔约。韩国高宗皇帝称病不去,由政府八大臣负责接待伊藤一行。在会议上,伊藤博文拿出事先拟好的条款,强迫韩国政府同意。李完用及外部大臣朴齐纯、内部大臣李址镕、军部大臣李根泽、农商工部大臣权重显写下“可”字,而参政大臣韩圭卨、度支部大臣闵泳绮、法部大臣李夏荣则写下“否”字。 其中韩圭卨抗议最烈,最后被日本兵强制拖出宫廷,拘禁他处。伊藤博文以5人对3人宣布缔结条约,李完用又要求在条约上加上保护皇室康宁之句,得到伊藤的同意。 最终朴齐纯代表韩国政府与日本驻韩公使林权助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条约”),韩国丧失了外交权,沦为了日本事实上的殖民地。《乙巳保护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开以后,韩国举国舆论哗然。李完用及其他4名同意缔结条约的大臣被百姓骂为“乙巳五贼”,李完用的家在第2天就遭人纵火。 大臣们纷纷上疏痛斥李完用等“乙巳五贼”的卖国行径,要求皇帝废除条约,严加惩办李完用等人,闵泳焕、赵秉世等大臣更是自杀殉国。反日义兵运动也随之兴起。不过当时人们把外部大臣朴齐纯当做祸首,韩国人对李完用的仇视还不是很深。李完用真正遭到全国一致唾弃仇恨的,则是光武十一年(1907年)逼退高宗的事件。李完用其实早就主张废黜高宗。在光武十年(1906年)12月10日,在韩国统监伊藤博文回国时,李完用访问驻韩日军司令长谷川好道,向他进言道“相信伊藤统监重新回到韩国时,设法矫正陛下的性格,为使国政改善取得成效而热心尽力,但是,归根到底充分了解陛下的性格后,无疑认为最终还是无法挽救的。我们也懂得,虽然凭借多年的君臣之情谊,采取种种手段努力改变圣意,可是到底无补于事。相信作为最后手段则唯有采取正如其实例见于本国历史那样废立之举。不过,如果这事公开和日本方面商谈,得到其同意,那么事态会变得非常麻烦。要紧的是,只是由我们3、4名同志坚决实行,以免累及日本。可是,至少必须事前求得日方的同情。”对此,长谷川以时机尚早为由未曾予以承诺,但认为“不得不预先心里有所准备”,对李完用的用意示以理解。 由此李完用更加得到日本人的赏识。当时朴齐纯内阁软弱无力,统监伊藤博文属意唯日本马首是瞻的李完用担任新任参政(总理)大臣,建立更加亲日的新政府。光武十一年(1907年)5月22日下午4时,伊藤博文进宫谒见高宗皇帝,说李完用是对韩日关系进展与“施政改善”推进方面的合适人选,极力推荐其为参政大臣。虽然高宗以其年龄、经历及一般舆论等为由,明确表示反对,但是伊藤断定一般舆论丝毫不能成为其基准,历数至今为止高宗的排日活动,以此堵住高宗的嘴巴。下午7点,在伊藤的要挟下,高宗迫不得已召见李完用,下令组阁。 就这样,李完用在伊藤博文的支持下由学部大臣擢升为议政府参政大臣,取代了朴齐纯;6月14日,在日本人的“建议”下,高宗下诏废除延续数百年的议政府制度,仿效日本实行内阁制,李完用为大韩帝国首任内阁总理大臣。 日本此举的目的是透过限制反日的高宗皇帝的君权,来扩大李完用傀儡内阁的权力,以便日本的侵略。高宗对伊藤及李完用内阁极其不满,即使李完用进宫谒见,高宗也称病拒绝,每天老泪充眼,悲不自胜。 高宗自然不甘心受日本人摆布,他在早些时候秘密派遣李相卨、李儁、李玮钟到荷兰海牙,希望他们在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上向全世界控诉日本的侵略暴行,收复韩国的主权。光武十一年(1907年)7月,海牙密使事件暴露,高宗的委任状及亲笔信也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伊藤博文闻讯后勃然大怒,立刻招来李完用,对他说:“韩皇既然自己无视保护条约而对宗主国谋叛,此时日本便有充分的理由对韩国立刻宣战。阁下宜以首相之职责奏闻韩皇,促其作出‘决断"”。 所谓“决断”就是高宗退位,也就是说李完用上年就酝酿好的废黜高宗的想法将在此时实现。伊藤博文逼退高宗的计划并不是由他本人出面进行,而是操纵李完用等展开逼宫,这点在他于7月7日向日本政府的报告中说的很清楚:“本官深切留意于退位一事,倘使韩人做出过于轻率之举动,而其责任则归于日本,如此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 伊藤指使总理大臣李完用、农商工部大臣宋秉畯等人逼宫,又嗾使韩国亲日组织“一进会”在民间展开支持高宗退位的活动。李完用内阁从7月7日到18日举行了3次御前会议,会上李完用和宋秉畯两人交相威胁高宗退位。同时李完用还强迫内阁其他大臣和他们一起逼退高宗。7月17日午后,李完用等7大臣入宫,又一次逼高宗退位。高宗拍案大怒道:“朕宁死决不退位!卿等将朕欲卖与统监乎!”就这样骂了很久,李完用等人被迫退出。次日日本外相林董来韩,扬言宣战。高宗被迫同意下诏“将军国大事委托皇太子代理”。日本却伪称韩国皇帝已经退位。光武十一年(1907年)7月20日,在位44年的高宗李熙禅位于皇太子李坧即位,改元“隆熙”,是为纯宗。在禅让仪式上,宫内府大臣朴泳孝等人企图扑杀李完用,但事泄失败。高宗退位后4日,伊藤博文又胁迫李完用签订一个新的条约,这个条约的内容是解散韩国的军队。“乙巳五贼”中的其他人已经不想再干这种卖国勾当,但李完用竟然答应了伊藤博文的要求,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同意并单独在条约上签字,史称《丁未七款条约》(第三次日韩协约)。经过逼退高宗、解散军队等事件之后,李完用继乙巳勒约之后再次遭到了全国的唾弃。当时逼退高宗的七大臣被称为“丁未七贼”,李完用作为“七贼”之首而遭到人们攻击。在高宗退位仪式上,就有一个叫李炳鼎的宦官痛骂李完用道:“大监世臣也,立朝三十年,义则君臣,恩犹父子,今日此举,乃大监之成功乎!”结果就被当场拿下。 汉城市民听说李完用勾结日本逼退高宗以后,怒发冲冠,再次捣毁了李完用的住宅,并将李完用祖宗八代的神主全部焚烧。李完用一家被迫逃到宋秉畯家寄居(宋秉畯住在泥岘日本人聚居区,较为安全),极为狼狈。 李完用在钟路上行走,旁边一群儿童不停骂他“卖国奴”。就连李完用的儿子李升九也感到羞耻,自杀了。据说李升九自杀后,李完用又霸占了他的媳妇任氏,翁媳通奸一时传得沸沸扬扬。 此时的李完用已经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日本人对他的待遇非常优厚,日本于隆熙二年(1908年)赏给他十万日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不久后又授给他“旭日桐花章”,以示表彰。自此李完用就更加死心塌地的投效日本,积极推动日本对韩国的吞并。他对于日本的一系列要求完全没有异议,于是他就任总理以后短短一两年时间,韩国的军队被解散,法部和军部被废止,东洋拓殖会社夺取了韩国大片土地的开垦权。隆熙二年(1908年),李完用奏请关闭祭祀明朝皇帝的大报坛,坊间普遍认为忘明朝之恩是不祥之兆(历史上中国明朝曾在壬辰倭乱期间救援朝鲜抵抗日本侵略)。 果然,隆熙三年(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韩国爱国志士安重根枪杀;12月22日,李完用应邀前赴汉城明洞教堂,悼念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刚从教堂出来时,遭到李在明抽刀行刺,车夫朴元文被刺死,李完用受重伤。李完用遂前往京畿道温阳温泉疗养。途中警备甚严,李完用只带了他的寡媳任氏去温阳。这时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合邦论”都甚嚣尘上。韩国方面的宋秉畯、李容九等一进会头目已经开始策划“合邦请愿运动”,隆熙四年(1910年)春,反对合邦的声音已经逐渐被压下来,日本也着手正式吞并韩国。2月,日本首相桂太郎发照会,嘉奖一进会的“贡献”。李完用在温阳养病,没能“躬逢其盛”,心中十分忌恨。尽管一进会气焰很盛,但日本遇到关键问题还是得找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隆熙四年(1910年)6月,日本的韩国统监府打算废除韩国的警察,但韩国内阁中(当时的内阁只剩四个部)度支部大臣高永喜和学部大臣李容稙表示反对。日本人遂派人到温阳征询李完用的意见。实际上日本人知道李完用对于日本的侵略政策从来就没反对过才来找他。李完用点头之后,韩国的警察机构就消失了。隆熙四年(1910年)7月23日,新任韩国统监寺内正毅来到汉城,而他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彻底灭亡韩国。他准备利用李完用和宋秉畯之间的矛盾,实现对韩国的迅速吞并。他命令在日本的宋秉畯在下关待命,一旦李完用内阁对于合邦有支吾之词的话,就立刻召来宋秉畯,由他取代李完用组阁。果然,李完用听说后十分慌张,于7月29日拖着尚未痊愈的身子回到汉城,抢在宋秉畯之前与日本接洽合并事宜。他走的时候有家人劝他辞去官职,李完用说:“我为国民怨府久矣,退则有祸,宁始终依日以自保也。” 8月16日上午9时,李完用和农商工部大臣赵重应前往拜访寺内正毅,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密谈。新闻记者闻讯后赶来采访,统监府当局却声称“两大臣为了慰问日本水灾来拜访”。次日,韩国各大报纸均报导了李完用因慰问日本水灾去拜访寺内正毅的消息。事实上,这次密谈就是日韩合并相关会谈的序幕。在当天的密谈中,寺内正毅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合并的要求,李完用和赵重应竟然没有意见。唯一地,就是李完用提出合并后的两个要求:一、保留韩国的国号(日方打算在合并后改“韩国”国号为“朝鲜”);二、将皇帝(纯宗)、太皇帝(高宗)在合并后封为公爵,以免过分刺激民心。寺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当夜,李完用又一次找到寺内,并对他表示如果不答应他的两项要求的话就拒绝签约。寺内表示改“韩国”为“朝鲜”是日本内阁的决议,无法收回;至于对韩国皇帝、太皇帝的待遇问题,不只封公,就算封王都可以。次日,寺内正毅电告日本政府他拟出的条款及将韩国君主封王的问题,日本内阁表示同意并予以批准。当然,这一切都是李完用和寺内正毅的秘密交涉,当时外人并不知晓。隆熙四年(1910年)8月18日,李完用在韩国内阁会议上公开讨论寺内正毅提出的条款,由于当时的内阁大臣几乎都是亲日派,所以都同意合邦,唯独学部大臣李容稙誓死反对,条款竟未得到通过。李完用对此十分慌张,他害怕一旦合并条约不能迅速达成,一则使秘密外泄,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又会有性命之忧;二则被日本赶下台,让宋秉畯夺权。因此他四处奔走,游说其他高官和元老同意日韩合并。两位外戚闵丙奭和尹德荣在李完用的威胁利诱之下由反对合邦变为同意,这就为李完用加了重重的砝码。21日夜晚,李完用去找纯宗皇帝,告知合邦之事,纯宗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痛苦地同意了李完用的要求,李完用走出以后,纯宗就掩面哭泣。接着,李完用又去德寿宫谒见太皇帝(太上皇)高宗,高宗平静地表示:我是个不能参与政治的人,对合邦不便发表意见,一切皆由皇帝和大臣们商量吧。李完用欣喜若狂,急奔而出。高宗则在他走后仰天长叹,痛哭失声。8月22日下午1时,朝鲜王朝召开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地点在昌德宫之兴福轩。会上除了韩国的皇族和大臣以外,还有两个日本人——小宫宫内和国分象太郎参与以监视会议。日本的军、警、宪也对汉城全城进行戒严,会议是在警备森严、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李完用在会议上说明日韩合邦已经不可避免,并说经过与统监府的交涉,内阁全体大臣一致赞成合邦。政界元老金允植及皇族代表李载冕也没有强硬反对而被迫同意,其他皇族和大臣看见皇帝如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会议遂匆匆结束。而誓死反对合邦的学部大臣李容稙则被李完用有意不通知出席会议,他后来听说后,只能捶胸顿足地痛哭而已。 李完用拿着纯宗皇帝授予的委任状赶往统监府,和农商工部大臣赵重应向统监寺内正毅报到,并于下午4时以大韩帝国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在合并条约上签字,寺内正毅代表日本政府也签了字,《日韩合并条约》在寺内正毅的颐指气使、李完用的一手包办下终于签订了。至此,大韩帝国暨五百多年的李氏王朝为日本所灭,朝鲜半岛也开始了长达36年的殖民地时代。 作为《日韩合并条约》的韩方主导者,李完用与参与此事的另外七位内阁大臣被合称为“庚戌国贼”。8月29日,条约正式生效,大韩帝国灭亡。日本的朝鲜总督府开始进行殖民统治。韩国的称呼也被恢复为“朝鲜”。李完用的待遇自然不菲,在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纯宗三年)10月1日颁布的“总督府官制”中,李完用被任命为中枢院顾问,10月7日被封为日本帝国的伯爵,位列华族,并颁给恩赐金15万元。此后李完用又投身于“日鲜融化”的事业中。大正五年(1916年,纯宗九年),日本宣布朝鲜李王世子李垠与日本皇室之梨本宫方子订婚的消息时,李完用于8月4日在《每日申报》上撰文,回顾了他在合并前与伊藤博文提出的联姻建议及他在日朝皇室间“穿针引线”的作用,并公开提出了“内鲜同化”(内,指日本本土)的口号。 大正八年(1919年,纯宗十二年)1月27日,李完用被任命为中枢院副议长。 在这一年发生“三一运动”,孙秉熙等宗教领袖甚至寄希望于李完用出面呼吁独立,李完用直言不讳的告诉他:如果独立实现了,我的脑袋就没了。 在三一运动过程中,李完用先后三次发表对独立运动的警告文。由于他对日本忠心耿耿,日本于大正九年(1920年,纯宗十三年)晋封他为侯爵。此时的李完用非常得意,他还出任一连串亲日组织的名誉会长或顾问的职位。但他的内心却十分恐惧,因为作为头号卖国贼,他是众多朝鲜爱国志士仇恨的对象,他在大韩帝国时期除了李在明暗杀事件以外,他还曾遭到李铎、李东秀等人的暗杀,因此有人说他患上了“刺客恐惧症”。合并以后,李完用的警备异常森严,但仍有人不断试图暗杀他。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公布的“七可杀”中,李完用就被列入其中。 大正十年(1921年,纯宗十四年)10月8日,李完用遭到了韩宗河的炸弹袭击,大正十四年(1925年,纯宗十八年)12月16日又遭李荣九暗杀,不过两次暗杀事件他都毫无发损。大正十五年(1926年,纯宗十九年)2月11日,李完用死于肺炎(当年被李在明暗杀时伤及半边胸部,以致失去机能,被认为是远因)。日本追授他大勋位菊花大绶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朝鲜李王家以外唯一受此勋的朝鲜人。

闵泳焕的生平

闵泳焕出身于朝鲜王朝的世家大族骊兴闵氏,是朝鲜肃宗时的重臣闵维重的7世孙。闵泳焕是闵谦镐的长子,而闵谦镐是兴宣大院君之妻——骊兴府大夫人闵氏的胞弟,更是后来权倾朝野的王妃——闵妃的堂兄,因此闵泳焕有了这几层深厚的背景,他后来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极尽富贵。闵泳焕的母亲出身达城徐氏,也是名门望族。徐氏还在怀孕时,就梦见了获得了三颗明珠,又梦见诸位长老穿着公服,在正堂罗拜闵谦镐。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朝鲜哲宗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闵泳焕出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由于徐氏梦见明珠,因此取名“焕”。 后来被过继给伯父闵泰镐为养子。光绪四年(1878年,朝鲜高宗十五年),闵泳焕参加科举考试,获庭试文科丙科及第,开始踏入政界,此时他年仅十八岁。初授待教,光绪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升任同副承旨,后又任成均馆大司成、都承旨等官职。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爆发了壬午兵变,闵泳焕的生父闵谦镐成为众矢之的,被起义军民杀死。闵泳焕因此辞官,为闵谦镐收尸并办理丧事。等到27个月的守制期结束以后,闵泳焕被起复为吏曹参议。 甲申政变以后跻身中枢,历任工曹、吏曹参判、内务府协办、典圜局总办、开城府留守、沿海防营使、汉城府右尹、前后营使及刑曹、礼曹、兵曹判书等。光绪十七年(1891年)八月因其养母病逝而丁忧,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一月又被起复为刑曹判书,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以前历任汉城府判尹、议政府左参赞、内务府督办、吏曹及刑曹判书等要职。闵泳焕在当时和闵泳骏、闵泳韶、闵泳达并称“闵氏四巨头”,他受到高宗和闵妃宠幸,“颇用事受赂”。 他在汉城中还拥有一个大花园,“亦可见一时富贵之极也”。 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曾以“纨绔骄侈”四字形容闵泳焕。 后来甲午农民战争领袖全琫准也将闵泳焕明确列为卖官鬻爵之人。 可见闵泳焕与其他干政的外戚势道并无二致,因此他在那时的评价不高。另一方面,袁世凯视闵泳焕为亲俄派人物,称他勾结穆麟德进行亲俄排华活动。 但仔细考察闵泳焕的言行,其实是亲华排俄的,他曾对“现宫内动静,阴结穆氏(穆麟德),藉俄为援,欲图中国”的情形感到忧心忡忡 ,袁世凯亦承认闵泳焕“稍有畏祸之心”并来附托自己之事。 特别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夕,闵泳焕私撰之时务策——《千一策》中,更是流露出明显的亲华色彩。他认为中国是朝鲜唯一可以信任依靠的国家,这一点虽是“我国(朝鲜)之人稍有知识者”的共识,但他又说朝鲜必须自强,否则“父不分财于荡子”,中国是不会援助无法自强的朝鲜的。他还明确反对亲俄言论,强调:“中、东相孚,自古已然,论其境界则只隔一水,论其人物则亦是同种,论其情谊则便似兄弟,论其依附则无异唇齿。俄国则境界隔远,人物相殊,情谊既无,依附奚恃?然则舍数千年相孚之谊,取一朝夕新知之交,不合于义矣;背兄弟之情,而昵豺狼之群,反受其害矣。且俄国有吞并天下之志,中国有固植东藩之虞。并吞天下,则我国亦入于并吞之中矣;固植东藩,则我国必居于固植之先矣,如是则何者为益,而何者为损乎?” 所以甲午战争前的闵泳焕应属于亲华派而非亲俄派。 光绪二十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六月以后,日本控制了朝鲜政府,并将闵妃集团赶下台,另立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政权,并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闵泳焕虽然失势,但仍以“别入直”的身份时常入宫与闵妃联络。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八月十日,闵泳焕被任命为驻扎美国特命全权公使。但他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发生了闵妃在景福宫中被日本人暗杀的“乙未事变”。闵泳焕得知噩耗以后,“痛冤崩迫,如不欲生,惟韬晦是务,不欲与闻朝政” ,并归隐京畿道加平郡乡第。直到建阳元年(1896年)3月11日,闵泳焕被任命为特使前赴俄罗斯帝国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进行祝贺,他才重新出仕。而这次他身上负有重要使命,即寻求俄国的保护以进一步牵制日本势力。在闵泳焕出使之前,俄国驻朝公使韦贝尔、朝鲜亲俄派领袖李范晋和在俄国公使馆的高宗共同商定了求援计划,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即: 由俄国军队护卫国王安全。 俄方派遣军事教官来朝鲜,帮助朝鲜训练军队。 俄国派遣顾问,包括宫内府、财政顾问及矿产、铁道等技术人员。 俄国帮助架设朝俄间的陆路电线,并派遣电信技师。 俄国提供300万元贷款来帮朝鲜偿还日本的债务。 于是,闵泳焕带着向俄国求援的秘密使命,携学部协办尹致昊等5名随员(包括一名俄国人)于建阳元年(1896年)4月1日离开朝鲜,由海路前赴俄国,5月20日抵达莫斯科并下榻于此。两天后闵泳焕便将翻译为俄文的5项求援要求转交给俄国外交部亚洲司长卡普尼斯特,加冕仪式之后的6月5日又亲自拜访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恳请俄国政府尽快批准朝鲜的5项要求。6月6日,闵泳焕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觐见尼古拉二世,除了递交国书等例行外交礼仪以外,闵泳焕还在沙皇面前将5项要求和盘背出,希望俄国“帮助朝鲜维护政府的稳定”,并且“请求陛下决不要与日本达成关于朝鲜的任何协议”。沙皇非常认真地听了闵泳焕的诉求,最后说:“放心吧!我们会帮助你们的。” 6月7日,闵泳焕会见沙俄实权人物、财政大臣维特,又重申了朝鲜的要求,维特说:“俄国坚决维持朝鲜的秩序与和平,不容许日本或他国占领或侵扰朝鲜,但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完成前,此事只能慢慢进行。因此,外交部对处理远东问题的任何措施均属暂时性的,当前日本国力虽远弱于俄国,但因地近朝鲜,处于随时能发挥影响力的有利地位,不过,毫无疑问俄国最后还是会占上风的。” 1896年6月12日,由于沙皇移驾,闵泳焕一行也跟着来到圣彼得堡,焦急地等待着俄国的消息。从1896年6月13日开始,闵泳焕就与罗拔诺夫开始具体交涉5项要求的问题,焦点在于护卫国王和派遣教官的问题,俄方表现出谨慎而暧昧的态度,闵泳焕则竭力争取,甚至以暗示聘请他国教官相威胁。最后在6月30日,朝俄达成初步协定。然而这个协定不是以条约或议定书的形式实现的,而是以俄国对朝鲜的书面答复形式列出的。这份名为《对朝鲜大使的几点答复》的文件有如下内容: 国王在俄国使馆驻跸期间由俄国卫兵保护。只要国王本人认为必要和方便,他可以留住在使馆中。而如国王随后回宫,俄国政府亦可为其人身安全承担道义上的保证。现驻使馆的俄国部队仍将留在使馆由俄国公使调遣,如有必要,部队甚至尚可增加。 为解决教官问题,将在近期派遣一名有经验的俄国高级军官前往汉城,俄国政府将委托他就此问题和朝鲜政府进行谈判。该军官将首先奉命从事建立国王卫队的工作。还将俄国派遣同样经验的人员前往研究朝鲜的经济状况,并搞清必须采取的财政措施。 关于派遣俄国顾问协助朝鲜政府问题照上条所述予以解决。显而易见,这些顾问将在俄国公使领导下由上述在军事和财政方面的受托人员充任。 国家经济状况和政府需要一经搞清,便可考虑与朝鲜政府谈定借款。 俄国政府同意将其陆上电报线与朝鲜电报线衔接起来,并将给此事以决定性的帮助。 从这份“答复”来看,俄国还是相当克制的,尤其是朝鲜所要求的护卫国王问题没有同意,只表示高宗还宫后有“道义上的保证”。这一是因为俄国不愿高宗还宫,因此只承诺在高宗居于俄馆时才给予护卫,而不提供还宫后的护卫,二是因为俄国不愿过度刺激日本,因为就在闵泳焕交涉过程中的建阳元年(1896年)6月9日,俄国与日本大使山县有朋秘密签署了《山县-罗拔诺夫协定》,确立了日俄共管朝鲜的原则,俄国在与朝鲜交涉过程中当然是有所忌惮。不过另一方面,俄国尽量接受朝鲜要求也是事实,特别是“答复”的第2、3项,可以说是同意了向朝鲜派遣财政顾问和军事教官的要求,这反映了俄国的野心,为随后俄国对朝鲜的干涉埋下伏笔。俄国给出书面答复以后,闵泳焕又进行更为隐秘的交涉,交涉内容似乎是攻守同盟的问题,这从后来被日本截获的一封罗拔诺夫致闵泳焕的密信中可以得知。 在此期间,日本一直试图了解闵泳焕的动向,但却苦于无法破译朝鲜电报密码而收效甚微。 闵泳焕的对俄交涉直到同年8月才结束,完成任务后,闵泳焕自陆路归国,一路上参观了俄国的工厂、矿山、林场、农场等各种近代设施,建阳元年(1896年)10月自海参崴乘船抵达仁川,10月21日向高宗复命。闵泳焕使俄在朝鲜评价很高,《独立新闻》发表文章指出闵泳焕出使俄国“确实让欧美各国国民从内心感到朝鲜无疑已成为远东地区的一个独立王国”,并说“闵君在俄罗斯帝国的都城亲自出席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及其它隆重典礼,荣膺俄皇授予的勋章,与北方强国握有实权之高贵缙绅共赴盛宴,横跨太平、印度两大洋,游历了欧亚两大陆,亲自考察了各个种族的生活风俗,同世界上诸多强国的代表人士握手言欢。此次经历不但使闵君自身大开眼界、大获裨益,而且无疑使闵君之祖国增强了可以促成国家之进步的进取精神”。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闵泳焕努力争取俄国的援助完全是为了履行朝鲜高宗和亲俄政权所赋予的使命,而并非他的本意。正如前文所述,闵泳焕在甲午战争前就对俄国有所警惕,而自俄返国后这种警惕更加强化。据安駉寿所说,“闵泳焕归国后,俄国热进一步高涨,这是一般人心的倾向。不料闵泳焕归国后却带头提倡还御说,而且甚至将二月事变(俄馆播迁)的主动者拟以逆贼处之,还说:‘本来就有俄国难以信赖的疑虑,至此逐渐相信这点"”,甚至还主张日朝提携。 闵泳焕本人也写道:“俄罗之强,天下无敌,盖其地方三十余万里,陆军六十六万余人,军舰三百六十八只,而雄据天下之东北西北,亦可谓得险阻之势,是以眇视万国,有并吞之志……惟我东邦,适居冲突之路,必先被其毒者,实非他国比也,则设有外援之足恃,而岂可内修之或缓耶?然则内修之策,不可不豫讲也。” 即由对俄国的高度警惕而强调修明内政。不过闵泳焕并未因反俄而倒向日本,而是主张亲美。闵泳焕后任陆军副将,寻任军部大臣。建阳二年(1897年)1月11日,被任命为驻英、德、俄、意、法、奥六国特命全权公使,3月1日又被任命为特命大使,前往英国祝贺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年。3月23日,闵泳焕率使团离开朝鲜,先到中国上海,又从上海乘船到英国伦敦。闵泳焕为了与国际接轨,便在同年3月25日断发易服。 英国女王早就听说朝鲜男人蓄发绾髻,穿戴奇特衣冠,因此非常好奇,专门引见闵泳焕。谁知闵泳焕已经剃成了平头,而且和其他使者一样穿着西方礼服,因此非常不爽,挥手命闵泳焕退下。闵泳焕觉得有失国体,刚参加完女王庆典,就径自匆忙启程返国,但他也再没有留过长发。 闵泳焕也因此事被高宗下令罢官。 大韩帝国光武二年(1898年)5月22日,闵泳焕恢复了官职,被任命为陆军副将,10月12日任军部大臣,后任内部大臣。闵泳焕访问欧洲诸国以后,亲身体验了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成果,因而深受震动,同时对朝鲜的落后感到痛心。他在从俄国返回后就对高宗进言:“至于军务、学校、政治典范,不得不侔而行之矣。” 闵泳焕归国后,一方面洁身自好,拒绝接受一切贿赂,另一方面,时常恳切上疏,痛陈时弊,“遇朝廷阙失,辄尽言无讳,或婉辞,或鲠论,或涕泣而陈之”。 高宗皇帝虽然每次虚心听取,但很少采纳他的建议。闵泳焕也因此深孚众望。对外,闵泳焕则主张借助欧美国家的力量,阻止日本的侵略。当时,朝鲜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建立了独立协会,掀起爱国运动,广泛地向民众宣传西方的启蒙思想,同时强烈呼吁摆脱列强控制,实现民族独立。独立协会经常在汉城市中心举行大规模群众集会,称为“万民共同会”。他们在集会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伸张民权,所以引起了韩国政府的高度恐惧。守旧大臣和儒生纷纷上疏攻击独立协会“大逆不道”,奸臣赵秉式等人更是雇佣褓负商组建“皇国协会”,充当政府的打手,时常破坏独立协会的活动。闵泳焕是政府高官中最开明的一个,是当时少数支持独立协会的朝廷大臣之一。闵泳焕面对高宗下令解散独立协会的诏敕称病不去,因此遭到了金明圭的弹劾,被免职,很快又复官。 闵泳焕利用职权之便多次在暗中保护独立协会,甚至一度上疏辞职以示抗议,因此收到了御用组织“皇国协会”的匿名信,对其恐吓威胁,声称“君以世禄戚臣,符同民会(指独立协会),拒逆皇命,驱逐政府,岂不尤甚于甲午逆党乎?我等将斩杀之!” 独立协会被取缔以后,闵泳焕也被降职。 独立协会风波之后,闵泳焕归任为议政府参政,此后历任度支部大臣、元帅府会计局总长、掌礼院卿、表勋院总裁,先后被授予勋一等太极章、大勋位李花章等勋章。日俄战争以后任内部大臣、军法校正总裁、学部大臣等职务,光武九年(1905年)被任命为参政及外部大臣。日本在日俄战争爆发后已经控制了韩国,由于闵泳焕严拒日本,所以日本人不同意他担任外部大臣这样的要职,闵泳焕也就调任为侍从武官长。闵泳焕还在日俄战争期间向高宗介绍前独立协会会员李承晚,让他去美国求援,并打探日俄和谈的消息,同时在1905年9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女儿访韩之际,试图借机结成韩美攻守同盟,但美国已与日本达成《桂太郎-塔夫脱密约》,闵泳焕的想法自然无法实现。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日本遂独占朝鲜半岛。光武九年(1905年)11月9日,日本政府派特使伊藤博文以慰问韩国皇帝的名义来到汉城,实际上是逼迫韩国政府签订日本人一手炮制的保护条约,从而将韩国变为日本的保护国。闵泳焕已经表态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高宗皇帝也不同意。但日本已经收买了朝中的亲日派如学部大臣李完用、外部大臣朴齐纯等人,让他们代替高宗在条约上签字。是年11月17日,伊藤博文和日军驻韩司令官长谷川好道率大批日本兵开进皇宫——庆运宫(今德寿宫),逼迫韩国大臣在保护条约上签字,李完用等5人表示赞同,终于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日韩保护协约》(又称《乙巳条约》)。至此,大韩帝国已名存实亡,成为了日本实际上的殖民地。《乙巳条约》签订之时,闵泳焕正在骊州郡为其前妻金氏迁坟,等到回来时,条约已经缔结,闵泳焕“痛哭呕血,闭户谢客,卧四五日”。 接着,他和元老大臣赵秉世率百官伏阙上疏,请求惩办李完用等“乙巳五贼”,并废除不平等条约。高宗皇帝已被日本人挟制,被迫回复“卿等其谅之”来搪塞。光武九年(1905年)11月27日,赵秉世被日本宪兵拘禁,闵泳焕又代替赵秉世为疏首,连日在皇宫上疏抗争。在日本的指使下,29日早晨,韩国政府下令将联名上疏之人全部逮捕,移送法部治罪。到了晚上,闵泳焕等人又从平理院(即法院)被释放。他们被释放后,又在汉城市中心的钟路白木廛都家的市民公会所设立疏厅,准备继续以上疏的形式使皇帝回心转意,严旨拿办卖国贼。但闵泳焕意识到上疏已经无济于事,决心以死来唤醒韩国国民。当天夜晚,闵泳焕回到家中,在母亲徐氏的怀抱撒娇,“对颊挼摩,类婴孩状”,又看见他正在怀孕的妻子朴氏在灯下织衣,三个儿子正在酣睡。闵泳焕笑道:“算命的人说我有五个儿子,你现在一定怀着双胞胎吧!”朴氏不知道他话中的意思,只是微笑。闵泳焕又离开了家,来到他仆人李完植的家中,一路上痛哭流涕。光武九年(1905年)11月30日(农历乙巳年十一月四日)凌晨,闵泳焕命令李完植为他取水洗手,李完植走了以后,闵泳焕就拔出小刀,捅向自己的肚子,未遂;他又用刀在自己的肚子中撕开一个大口,并大叫“我有什么大罪,竟然还没有死呢?!(我胡大罪,不死乃尔)”,终于死亡。 他殉国的时候,“犹手握刀,勃然有生气”。 闵泳焕死后,无数百姓闻讯大哭,以缅怀这位殉国忠烈。甚至不少日本人也受了感染,跟着哭泣。当时日本驻韩公使林权助和驻韩日军司令长谷川好道出于“融合一般民众感情之策”而向高宗建议厚葬闵泳焕并给予优遇 ,而后高宗下诏赐谥号“忠正”(忧国忘家曰忠,以正服人曰正),追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大臣”。林权助还送去祭文,被闵泳焕生母徐氏退还。 12月17日,闵泳焕的遗体到京畿道龙仁安葬时,“卿士大夫及各国公使领事,临棺哭诀;各队兵勇及商民、僧尼、妇孺等,皆持灯烛,前导者数万,替次担举,争自先驱” ,各国(包括日本)使馆也降半旗志哀。闵泳焕成为第一个以自杀殉国抗议《乙巳条约》的爱国者,他感召了许多人,紧接着,赵秉世服用过量鸦片自杀,洪万植、宋秉璿、李相哲、金奉学等人自杀殉国,尹斗炳、李相卨自刎未遂,中国留日学生潘宗礼归国时途经韩国,看见了《乙巳条约》及闵泳焕的遗书后也蹈海自尽。 第二年7月,闵泳焕殉国的房间地板下忽然长出竹子,汉城市民纷纷围观,都认为是闵泳焕忠魂所化,称为“血竹”,不少人还作诗咏叹。 但是,闵泳焕之死最终没有延缓韩国被日本吞并的进程,到1910年,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的订立,韩国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林权助的生平

日文写作 林権助(はやし ごんすけ、安政7年3月2日(1860年3月23日)-昭和14年(1939年)6月27日)日本明治-昭和时代的外交官,关东州长官。号竹荫,会津藩(福岛县)出身,祖父是会津藩大炮队长,父亲战死在伏见、鸟羽,他自幼和寡母在一起生活。后来得到萨摩藩主张公武合体的陆军少佐儿玉实文的资助,1887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曾任中国烟台领事馆随习领事。1898年任使馆参赞,一度代理馆务。光绪变法期间,以日本为师,他是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联络人,1898年 9月北京戊戌政变发生后,曾大力救助光绪帝和维新派人士。事发当天,梁启超赴日本公使馆请求保护光绪帝安全、营救康有为时,他立即承诺;即刻致电驻沪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和东亚同文会,要求全力营救康有为。9月23日梁避难日本公使馆后.他派人护送至天津.通知日本军舰、商船予以协助,终使康、梁二人抵达日本。后为驻日公使黄遵宪被拘一事多方奔走,终使清政府释放黄遵宪。又与各国公使联名致函总理衙门,迫使清政府保证没有废除光绪帝的意图。1899~1906年任驻朝鲜公使。1905年代表日本与韩国签订第二次日韩协议书。经过七年活动,终于使朝鲜变成日本的保护国。1907年受封男爵,当时在伊藤博文之下,与桂太郎、小村寿太郎并称治韩三杰。1908年任驻意大利大使,1916年至1918年在特别需要慎重的时候再任驻华公使,1919年11月任关东厅长官,在中国东北旅大地区推行殖民统治,掠夺沦陷区人民,适应日本侵略战争政策。1920年任驻英大使。代表日本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举行的历次会议。1925年9月辞职听用,11月任宫内府秘书,再度赴英,辅导在牛津大学读书的秩父宫雍仁亲王,旋退出外交界。1928年任式部长官。1928年8月9日,以参加张作霖葬礼的名义到沈阳,与张学良就“东北易帜”事件进行谈判,失败。 1934年任枢密顾问官。1939年6月27日去世,享年80岁 。

求林清玄的生平事迹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讲座时的林清玄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婚变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林清玄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在某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儿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清玄心灰意冷。林清玄相册(20张)三个月之后,林清玄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清玄以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陈彩鸾对离婚也持赞成态度。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1997年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关于他的谣言便满天飞。林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他的抗议终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林清玄对方淳珍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写作之路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林清玄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写报导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林清玄作品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1个风格,1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散文创作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78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将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林清玄生平

林清玄,1953年出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求林清玄的生平事迹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讲座时的林清玄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婚变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林清玄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在某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儿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清玄心灰意冷。林清玄相册(20张)三个月之后,林清玄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清玄以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陈彩鸾对离婚也持赞成态度。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1997年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关于他的谣言便满天飞。林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他的抗议终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林清玄对方淳珍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写作之路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

林清玄生平简介

林清玄,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自幼立志成为作家,高中时期,获台南市作文比赛第一名,大学时期,得翠谷文学奖首奖。 青年时期即遍获重要文学奖,包括台湾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首奖,中华日报文学奖首奖、中央日报文学奖首奖、联合报散文首奖…… 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评林清玄散文 (转帖)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其中。 恬淡自然,蕴涵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字犹如一股真淳的凉风,读完之后,能让人心平如水。如此智慧清新的散文,在如今的文坛并不多见。他主张人心应“如水”、“如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对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很有益处。 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林清玄的书,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回味,轻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打动。 他的辞藻很朴素、浅显,更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就如同他本人所说:“美丽的辞藻是比较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观点才可以恒久。”

丘处机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丘处机即丘祖,金元之交(1148~1227)在世,字通密,号长春,道教全真派龙门宗的开创人。在道教思想上,他继承王重阳,主张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修道者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认为“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元太祖十七年(1222),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召,来到西域大雪山,元太祖待之甚厚,尊之为神仙。丘处机回大都,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一时道侣云集太极宫,教门兴盛。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丘处机在长春宫“羽化”。

林清玄生平

林清玄(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新大学。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2]。

求十五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

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孙犁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孙犁纪念馆”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畔。维克多·雨果(1802—1885),诗人、小说家、政治活动家,心理探究的热爱者,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他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紧临的瑞士省城贝桑松,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 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儿时的雨果天资聪慧,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进入了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9岁时开始写作,他15岁时写的《读数在于香糯蒸南瓜》在法兰西学士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赏赐他年金,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而这几部都是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40岁他心脏病恶性发作,但他坚持体育锻炼,最终他好起来了。雨果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他的文学生涯多达六十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作为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篇篇动人,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维克多·雨果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他特别宣扬了真善美与伪恶丑对照的原则。这篇序言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雨果浪漫戏剧代表作《欧拉尼》的公开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决定性胜利。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义的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他的长篇名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部作品奠定了雨果作为著名小说家的声誉。“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他还写其他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这时期,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自己险些丧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致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维克多·雨果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坠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朱丽叶·德鲁埃几乎每天都要给雨果写一封情书,直到朱丽叶·德鲁埃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课),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叫《船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下册第十课。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入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雨果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朱自清(1898.11.22 — 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余秋雨,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主席、曲靖师范学院兼职名誉教授、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兼职教授、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99读书俱乐部的荣誉董事长。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87年授予)、“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科书。2010年,余秋雨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名字典藏于“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上世纪30年代,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唐山交通大学知名校友、老校长,并曾任北洋大学校长、南京大学工科主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主要创建者,并担任理事会前三届理事长和第四、五届名誉理事长。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之一、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1942年毕业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吴冠中(1919年至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陋室铭》被选中人教版8年级上册22课《陋室铭》,上海九年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二学期12课。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李白父亲名叫李客,李白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望采纳

邱处机生平简介

邱处机生平简介丘处机本名亡佚,金朝皇统八年(1148 年)正月十九日生于山东登州府栖霞县滨都村。他自幼不爱儒学,偏好神仙之事,十九岁那年便弃俗入道。次年他听闻王重阳在宁海州全真庵授徒,就前往皈依。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1168 至 1169 间丘处机简介,王重阳率领他与其他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和郝大通在山东登州和宁海州传教,创立了七宝、金莲、三光、玉阳和平等会,奠立了全真道的根基。1169 年冬,王重阳带领弟子到了河南汴梁,寓居于瓷器王氏旅邸。次年一月初四日,王重阳羽化登仙,遗命嘱咐丘处机向马钰、谭处端和刘处玄学习。马、谭、刘、丘四子暂葬亡师于孟宗献花圃,随即到陕西终南拜谒王重阳的道友和早年弟子。1172 年,四子迁葬重阳遗蜕于终南县刘蒋村,然后庐墓守墓。1173 年中秋夜,四子在鄠县秦渡镇真武庙各言其志,丘处机说要以“斗闲”为务。翌日分别后他一路西行,最后来到了磻溪,在附近的破窑洞内住下来。他每日到渡口为来往行人免费背渡,此期间日只一食、行则一蓑,人称为蓑衣先生。1180 年,丘处机来到陇州龙门山,见此处风景秀美,环境清幽,又有天然洞穴、泉水,又听说这里是汉代仙人娄景修行场所,即决定于此长住下来。 他选好栖身洞穴后,即按当年王重阳师父所传修炼之法,继续修炼。丘处机认真研读道经,当读《黄庭内景经》时,见其中有“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之句,就夜战睡魔,勉强不眠,终于战胜睡魔。从此丘处机夜不倒卧,只以打坐入静为休息。丘处机在龙门洞内住了多年,声望渐高。1186 年京兆路统军夹谷清臣邀请丘处机来到终南“祖庭”主持教务。1188 年春天,金世宗下诏召见丘处机。丘处机在燕京住了半年时间,期间多次辞行,但金世宗都不允许,并常召他进宫议事。丘处机就再三恳请归山,世宗见其去意已决,只好答应,并赐钱十万,处机坚辞不受。1191 年冬天,由于金章宗下令禁止传教活动,丘处机只好带着赵虚静、宋道安等几名弟子离开陕西,回到故乡山东栖霞。丘处机将旧宅拓建为太虚观,继续弘扬道法。丘处机常把富人捐赠的钱粮拿出来救济灾民,深受燕赵、齐鲁地区百姓爱戴,人们称他“父师”。地方官员见其确实在为百姓做好事,也就默许他去做,丘处机的慈济名声因而享誉朝野。1214 年山东大乱,负责平乱的金朝驸马都尉仆散朝恩知丘处机很有名望,就请他招安登州和莱州一带的乱民。 由于丘处机德望昭著,故此各地的乱民都表示愿意接受招安。1216 至 1219 年间,金、宋朝廷多次邀请丘处机赴朝辅政,但他都拒绝前往。地方官员和士绅不解他为何这样决定,于是丘处机分辨道:“我的行止是按天意而动的,你们如何知道呢?”1219 年冬天,蒙古成吉思汗从西域乃蛮国派扎巴儿和刘仲禄带着前来相请。丘处机知蒙古军队素以大肆杀伐闻名,为了劝阻这支野蛮杀伐、横行天下的军队,欣然答应了成吉思汗的邀请。次年早春二月,丘处机携同十八名弟子,踏上了西行止杀壮举。丘处机在燕京、德兴府、宣德州等地留居了一年,至 1221 年初出关西行。临行之际,百姓们拦住马头问丘处机何日能归,他感动地回答说:“三年可归。”丘处机一行西出居庸关,途经今日内蒙古、新疆、中亚细亚,穿越草原绝漠、崇山峻岭,在年底到达撒马尔干城过冬。1222 年,丘处机终于抵达成吉思汗的行宫。成吉思汗起身相迎,丘处机谨以打躬拱手为礼。成吉思汗称丘处机作“神仙”,并问及可有长生不老的方法,丘处机答道:“只有卫生之道,并无长生之药。”成吉思汗赞赏他的坦诚。 在随后的大半年间,成吉思汗多次向丘处机问道。丘处机向他指出天道好生,不喜杀戮,以及治民应以敬天爱民为本、养生应以清心寡欲为要等道理。成吉思汗深表赞同,命耶律楚材将谈话内容辑成《玄风庆会录》,以之教育自己子孙。丘处机于 1223 年辞行,不久成吉思汗也停止了西征。后来,蒙古铁骑大举南下,势如破竹地击溃金兵。蒙古兵向来杀掠成性,但因丘处机“止杀”的言论和全真道的保护,中原数十州郡的人民幸免生灵涂炭。1224 年起丘处机应石抹公的邀请,居于燕京天长观。此时道教大兴,燕京的道众成立了天长、平等、长春、灵宝、长生、明真、平安、消灾和万运八会。及后成吉思汗诏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并将天长观改名长春观。长春观后面有御赐的太液池,池中养满众善士放生的鱼鳖。1227 年七月初三,暴雨带来的洪水冲毁了堤岸,池中的鱼鳖随水而去,丘处机知道后笑说:“山崩池枯,鱼鳖都返归河海,难道我要和它们一样走了?”七月四日,丘处机嘱告门人“当年丹阳师兄说将来教门当会大兴,今日已经应验,我现在归去也没有遗憾了。”七月九日,他登坐宝玄堂,留讼曰“生死朝昏事一般丘处机简介,幻泡出没水常闲。 微光见处跳乌兔,玄量开时纳海山。挥斥八纮如咫尺,吹嘘万有似机关。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然后羽化,得年八十岁。丘处机以古稀之年冒着风沙严寒和各种艰难险阻,万里迢迢往见成吉思汗,“一言止杀”救百姓脱离兵燹之灾,功垂万世。清代乾隆皇帝有感他的事迹,曾撰联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堪为正评。

林徽因的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不需太长,撷取重点内容即可!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女。汉族。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林风眠的人物生平

1900年11月22日林风眠出生在广东梅州市梅江区白宫镇阁公岭村,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7月中学刚毕业的林风眠收到了梅州中学的同窗好友林文铮从上海发来的信函,获知了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遂告别父老前往上海和林文铮一同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前往法国留学。1921年,两人转入法国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学习,林风眠大受赏识,9月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得以进入柯尔蒙(Cormon)的工作室学习,并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当时欧洲艺术界认为的“东方艺术”。1925年回国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筹办国立艺术学院(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1928年受到学界泰斗、学院创办人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被聘任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学院首任院长,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为弘扬学院林风眠先生的高尚情怀和艺术精神,自2010年起中国美术学院设立“林风眠奖学金”用于激励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对艺术事业执着追求、积极投身艺术创作和研究的优秀研究生。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代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

高二学生平时表现评语

  你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踏实、稳重、有礼貌。只是你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离你的目标还较远,希望你重新树立自信心,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狠下扎实功夫扭转成绩的滑坡,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迎头赶上,再创佳绩!   你天资聪明,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这是你的优点,也是你的缺点--在学习上容易分散精力。本学期你的学习成绩波动起伏较大,如果能多下扎实功夫,充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同时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相信你会再创佳绩的。   你天资聪明,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这是你的优点,也是你的缺点--在学习上容易分散精力。本学期你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如果能多下扎实功夫,充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同时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相信你会再创佳绩的`。你一定不会使我们失望,对吗?   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活泼善于开动脑筋,富有进取心的学生。你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列,老师为你感到高兴,但学海无涯,希望你今后再接再厉,永攀高峰,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相处融洽。你的成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老师为你感到高兴,但学海无涯,希望你今后再接再厉,永攀高峰,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你性情温和,为人诚实,学习态度端正,求知欲强,专心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学习成绩相对比较稳定。希望你再接再厉,持之以恒,注意各学科协调发展,争取学习成绩有质的飞跃。   你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踏实、稳重、有礼貌。只是你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离你的目标还较远,希望你重新树立自信心,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狠下扎实功夫扭转成绩的滑坡,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迎头赶上,再创佳绩!

独居女生平时如何增加安全保障?

对于独居的女生来说,增加安全保障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对女生提供一些帮助:首先,建议女生在居住地选择安全可靠的社区或公寓。在租房或购房时,了解周边的治安情况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有安全措施、安保人员和监控设备的住所,可以大大提升居住安全。其次,女生应该锁好和加固家门和窗户。确保所有进出口以及可能被入侵的窗户都安装坚固的门锁和窗锁。此外,考虑使用安装门铃相连的监控摄像头,以便及时监测来访者。另外,女生可以与邻居建立友好关系,并互相照应。邻里关系的良好和谐可以带来更多的安全感,邻居可以帮助观察周围环境,如果发现可疑行为,及时通知女生或相关当局。此外,女生应该养成保持警惕的好习惯。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居住地、姓名和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出门时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频繁使用手机或其他贵重物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和潜在的风险。女生还可以考虑学习一些自我防卫的技巧,例如基本的自卫术和紧急求救方法。这可以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并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的安全。最后,女生可以购买一些安全装备,如防狼喷雾、个人安全警报器等,以增加自身的防范能力。同时,了解和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比如如何拨打紧急电话、向警方报案等。总之,独居女生的安全保障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建立在安全社区的居所,加强门窗的安全性,与邻居建立友好关系,保持警惕并学习自我防卫技巧,都是促进女生安全的重要步骤。最重要的是,女生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和冷静,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高尔基生平事迹简介

才吃饭一个个刚发的

有关列宁的生平故事

蜜蜂引路一九二二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请他来谈天.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列宁和卫兵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查阅有关列宁的生平、故事资料

列宁原名叫费拉基米伊。是革命家,理论家,思想家。U0001f618U0001f48eU0001f44d

摘抄列宁生平的故事200~250

列宁理发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天,列宁到理发馆去理发。当时,屋子里已经来了很多人。列宁一进门,便问谁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等着理发的人都认识列宁,知道列宁日夜为国家大事操劳,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于是急着对他说:“谁是末了一位这不要紧,现在空出位置来,请你先理吧。”列宁回答说:“谢谢诸位同志们。不过这是要不得的,应该按班次和守秩序。我们自己订的法律,应该在一切琐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列宁一面说着,就一面找个椅子坐下来,并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看起来。等着理发的人们看到列宁态度很坚决,再没有说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着自己的革命领袖。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西门豹的生平

目录西门豹——中国历史破除封建迷信的第一人2.3万 59"不认识西门豹,怎么能说自己有文化?1万 56"中国历史破除封建迷信的第一人——西门豹10.4万 59"西门豹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初到邺城 (今河南安阳北一带))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中文名西门豹国籍魏国民族华夏族出生地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职业邺令、政治家、水利家主要成就开凿十二条西门豹渠时代战国初期人物生平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我们苦于给河神娶媳妇,因为这个事我们都越来越贫困。”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使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

高尔基的生平,主要的文学成就

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u30fb马克西莫维奇u30fb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他的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u30fb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u30fb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u30fb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同年,在美国写了描写工人暴动的剧本《敌人》,它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剧作之一。1906―1913年,高尔基因沙皇政府的迫害,侨居意大利,成为一个政治流亡分子。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从此,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1911―1913年间,写了故事集《意大利童话》。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3年高尔基回到祖国,主持《真理报》文艺栏,从事文化组织工作和文学活动。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十月革命胜利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36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u30fb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高尔基的生平轶事是什么

高尔基 (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身贫苦, 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 “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汪锦元的生平

汪锦元少年时,因其父早逝,被其母送到日本。1929年随母到上海谋生,并改名汪锦元。后受日籍中共党员西里龙夫等人的影响,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奉命打入伪上海市政府秘书处。由于其有一半日本血统,日语熟练,办事认真负责,深得汪精卫私人秘书周隆庠的信任和欣赏。1940年9月,汪锦元因周隆庠推荐去了南京,并打入“汪公馆”,做了汪精卫的随从秘书兼日语翻译。从1940年到1942年的两年多中,汪锦元随汪精卫参加了和日本人的一些会谈。汪锦元抓住一切时机搜集汪伪和日本军国主义“交易”的各种情报。例如,汪精卫与日本方面签订的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汪精卫从日本政府得到的武器,汪精卫处来往人员的情况等绝密情报。这些情报都被汪锦元迅速送交南京情报小组,又由上海情报部门经秘密电波传到延安,受到周恩来的称赞。1942年8月,汪锦元等人因西里龙夫牵连被日本警方逮捕。1945年5月,汪锦元等人获释后随新四军联络部部长扬帆来到新四军淮南根据地。经了解审查和上级组织批准,汪锦元恢复组织关系。1945年9月,汪锦元受命到国民党统治区长期潜伏,相机打入国民党机关,开展对敌隐蔽斗争。从此,汪锦元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上海解放后,汪锦元曾在东方经济研究所和保卫部门任职。1955年夏,他因所谓“潘扬案”被捕,关在北京。1982年8月,潘汉年、扬帆案得到彻底平反,汪锦元的问题也得到昭雪。1992年3月26日,汪锦元因病去世。

数字化医院,智慧医疗,区域卫生平台,公共卫生信息化 区别和联系?

区域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是为整个区域健康事业服务的信息平台,它以区域卫生数据中心为核心,接入数字化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妇幼保健院、血液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新农合等,实现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网络。配合公共卫生、质量管理、应急指挥以及决策分析的需要,以数据仓库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卫生主题组织相关的主题数据仓库。内容按各个主题数据集的要求从各系统的表单型数据中获得。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服务也是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目标之一。构建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网络,能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也能满足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需求,为卫生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网络随时查阅区域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为制定区域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可以利用数据中心和平台对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行采集、归并及挖掘分析,提供业务监督与决策支持。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以个人健康档案为核心,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对人一生各个生命周期的健康问题及采取的干预活动的多渠道全动态采集、集中存储,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个人终生健康档案;另一方面,平台通过对个人健康档案的统一管理、全面共享、数据挖掘,向个人、医疗机构、政府机构等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关于廖俊波同志生平事迹材料

关于廖俊波同志生平事迹材料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1:“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2011年6月,廖俊波履新政和县委书记。当他提出要在经济欠发达的政和建设省级工业园区时,众人持疑:“有钱还不如拿来发工资。”“山区搞工业,是背着石头上山,吃力不讨好。”廖俊波给大家打了个比方:“假如有三个孩子,大儿子要买房,二儿子要娶媳妇,三儿子要读大学。就一点钱,我们要先给哪一个?当然是小儿子。上大学,学到了知识,可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园区就是我们的小儿子。” 最后,他掷地有声地说:“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2012年7月,同心工业园破土动工,3个多月完成征地3000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省级工业园区建设的“政和速度”。 从最初的选址,到规划,到建设,园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点进展,都有廖俊波的身影。只要一有时间,不分白天晚上,哪怕是去南平开会回来路过,廖俊波都要到工地上走一圈,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用他的话说,是“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为了承接闽浙沿海机电产业的转移,廖俊波半年间到福安不下40次,通过集体会面与单独商谈,接触企业200多家。有人戏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踩出来的。 三天两头跑工地、跑招商,廖俊波的车上有一批“装备”以应不时之需:雨鞋、雨伞、换洗衣服,还有一床可收纳为抱枕的薄被。有时候到外地招商,廖俊波和客商谈到深夜,司机就盖着薄被在车上休息,为回程养精蓄锐,返程时,廖俊波也盖着这床薄被眯上一会。 对廖俊波的“超常”工作方式,时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副主任的刘晖明戏称廖俊波是“三无人员”——无固定工作地点,在车上,在饭桌上,在工地上,在田头,随时办公;无固定作息时间,每天起早贪黑,食宿不定;无固定节假日,节假日常在外奔波招商。 在浦城,能让廖俊波放下“背上石头”的地方是县招待所前的一块卧石——有时长途出差回来,坐车坐得腰酸背疼,廖俊波就会仰卧在卧石的弧面上,请刘晖明为他拉一拉腰。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2:一位公仆的激情与梦想 那天是星期六,大雨如注。18时30分许,廖俊波匆匆扒完碗里的饭,又拎起了公文包。在市里开了一天的会,晚上,远在百余公里外的武夷新区还有一场会在等着他——三天前在北京会见客商,对方提出的.用地需求,他想在最短的时间里予以答复。 临出门,深知他脾气的妻子林莉忍不住还是说了句:“雨下这么大,这个会又是你召集的,就不能推一推?”廖俊波回过头来,轻轻一笑:“会议已经安排好了,不能改啊。” 没曾想,这一回头竟是夫妻俩的永别。 一个小时后,在高速公路上,廖俊波遭遇了车祸…… 2017年3月18日晚22时56分,一直冲刺在追梦路上的廖俊波,终于停下了脚步,年仅4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拼出来的速度 廖俊波生命里的最后几天是这样度过的: 3月11日凌晨2时,武夷新区,在研究完12项议程后,会议结束; 11日早晨7时许,赶动车前往江苏连云港招商; 12日下午,回到武夷新区,开会;当晚,继续研究项目开工事宜; 13日早晨7时许,赶动车赴北京参加招商洽谈; 15日下午,飞抵福州后又赶到南平开会; 16日,武夷新区,上午,召开安置房问题会议,下午,陪同客商考察; 17日,武夷新区,上午,参加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后,开会研究审计工作;下午,陪同南平市领导调研;晚上赶回南平参加次日的会议; 18日,参加会议…… 这样紧张的节奏,对廖俊波来说是常态。 大学时代的廖俊波爱看武侠小说,他信奉“天下功夫唯快不破”。在浦城荣华山产业组团,在经济欠发达的政和,在武夷新区,与廖俊波共事过的人都领略过“俊波速度”。 约十年前,在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闽H00613”号越野车“亲历”了“俊波速度”。近4年时间里,这部车穿梭在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行车里程达36万公里。在这个让人惊叹的旅程上,时任管委会主任的廖俊波拜访了众多的客商,酝酿了众多的项目。大年初一出发,初七返回,廖俊波度过了四个“车轮上的春节”,他说,正月是招商的黄金季,大批企业家返乡,跟客商更好交流。 在政和县工作时,县政协主席郑满生评价廖俊波:见过拼的,没见过这么拼的!对此,廖俊波微笑回应,山区发展落后太多了,百姓等不起,我们当干部的更等不起! 怀着这样的情结,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廖俊波总是以高效率、快动作,为闽北树立奋起直追的榜样。 去年4月24日,南平航天体验馆对外开放,整个项目仅用80天,这让以效率著称的“中国航天人”点赞。此间,廖俊波带队五次奔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洽谈,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记得,每次廖俊波都是议程满满,就餐时只好叫来快餐,边吃边谈。当南平航天体验馆已成为大武夷旅游的新热点时,廖俊波又开始谋划建设“航天小镇”。就在出车祸的前一星期,廖俊波还带队赴京与原民辉勾勒了“航天小镇”的发展愿景,可现在他再也看不到美好蓝图的实现了。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3:追梦不觉路遥远 4月11日,武夷智谷软件园迎来上市公司南威软件集团的软装工程技术人员。5月初,这家公司的分支机构将入驻8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100多天前,还有人质疑:在人才匮乏的闽北搞软件园是不是痴人说梦?可事实是:武夷智谷软件园现已签约入驻全国各地企业26家,还有40家企业达成意向,正紧锣密鼓筹备签约入驻事宜,这其中不乏浪潮集团、东华软件等国内知名企业。 建设软件园,是廖俊波诸多“新区梦想”之一。敢于造梦、勇于追梦的他,同样乐于让大家分享他的梦想。 在浦城荣华山,廖俊波为产业组团预设“未来之梦”。面对闽浙交界处的这片荒山,他提出50年基础设施不过时的理念,超前规划建设60米宽的主干大道等,全力打造闽北对接“长三角”的前锋平台。到他离任时,荣华山已建成首期工业平台3732亩,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开工23个,总投资28.03亿元。去年,产业组团实现产值约85亿元。 在政和同心工业园,廖俊波为征迁村民描绘“工业之梦”:把园区建起来,把企业引进来,大家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可以回来。外来的人多了,还可以出租房子、搞餐饮……在石屯村老党员邓奕辉家中,廖俊波和村民代表促膝夜谈。“廖书记,建园区我们支持,你们先进场施工,征地补偿的事以后再说。”廖俊波的诚意打消了村民们的疑虑。短短3个多月,3000亩土地和630座坟墓全部征迁完毕。2015年11月,廖俊波调任南平市副市长(兼任政和县委书记)时,同心工业园入驻企业已有68家。 在武夷新区,廖俊波倾力构筑“新城之梦”。他说,能够造一座新城,繁荣一方经济,对人的一生来说是何等的幸事!2015年11月,廖俊波担任南平市副市长,就分管武夷新区,2016年10月,廖俊波履新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又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这期间,武夷新区发展逆势上扬,2016年完成固投152.89亿,比增7%,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6亿元,比增6.8%。 在武夷新区期间,廖俊波带队15次赴京,和鲁能集团、中国人寿、浪潮集团等达成投资意向上百亿元。同事们称廖俊波是武夷新区的“最帅推广大使”,每一次推介会,他都亲自上阵,从开场白到结束语,无一不精心构思。面对这些大型企业的高管,廖俊波妙语迭出,神采飞扬,旅途的劳顿此时似乎烟消云散。 3月14日,赴京和浪潮集团洽谈时,廖俊波激情洋溢的推介深深打动了对方高管,双方约定3月下旬再会。3月25日,浪潮集团如约派出福建区负责人。出发前,该负责人给武夷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智强发来让人动容的短信:“我们一定会携手完成廖副市长未竟的梦想!”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和重要作品介绍.ppt 全文免费

分析拉斯柯尼科夫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 *** 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 索尼娅形象分析索尼娅是一名青楼女子,处在社会的最地层。 她单纯、善良、瘦弱,但为了养活全家,她不得不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受尽了屈辱。但是尽管如此,她非但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反而苦难使她的信仰变得更为炽烈。特别是当她发现拉斯柯尼科夫背弃了上帝犯了杀人罪时,便认为拉斯柯尼科夫比她还不幸,为了挽救他的灵魂,她爱上他,并且愿意陪伴他到西伯利亚去服苦役。在索尼娅的劝说下,拉斯柯尼科夫不但投案自首,而且皈依了上帝,灵魂得到复活。 总之,索尼娅身上具备了陀氏所认为的美德:信仰、忍耐、无私、奉献等。 《罪与罚》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 (1)关注小人物,关注生活在社会地层的人。如小公务员、小职员、穷困大学生、家庭破落了的贵族妇女、青楼女子等。 (2)不是仅寄予同情,而是挖掘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描写出他们的高贵的灵魂、尊严、人格,由于穷困和环境恶劣所造成的精神痛苦,甚至人格分裂。 (3)给人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平等对待他笔下各种各样人物。否定道德说教和主观干预。 (4)批判启蒙思想关于人是理性的神话,看到了人的非理性特征,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以及人生的悲剧性。 (5)反对各种无神论思想和各种意识形态学说,主张人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只有通过忍受苦难、宽恕罪恶,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拯救。 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极力反对革命民主主义学说等所谓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通过改造人的灵魂来改善社会,而改造灵魂必须借助对基督教的信仰。孤女娜斯塔西娅被庄园主托茨基收养,长成了一个美貌绝伦、情趣高雅的女子。在16岁那年,托茨基占有了她,过后又想另娶叶潘钦将军的长女,而欲将她嫁给将军的秘书甘尼亚为妻。这样一来,叶潘钦可以凭借上司权利占娜斯塔西娅为情妇,同时又得托茨基这个阔女婿。但富商之子罗果仁也在觊觎娜斯塔西娅的美貌。在这群人中间,只有叶潘钦将军的远房亲戚梅什金公爵是个正直、善良的人,真诚地爱上了她。可他却患有癫痫症。在娜斯塔西娅生日上,梅什金劝说她留在自己身边,娜斯塔西娅却不愿毁了梅什金的前途,跟罗果仁走了。梅什金和叶潘钦的小女儿订婚,娜斯塔西娅出于自尊又向梅什金表示好感,梅什金决定退婚娶她,娜斯塔西娅又痛感这一冲动是错误的而逃到彼得堡。梅什金追去时,却发现罗果仁已把娜斯塔西娅杀了。梅什金受此打击,变成一个真正的 *** 。 《Идиот》梅什金公爵 娜斯塔西娅 叶潘钦将军 叶潘钦将军的秘书加尼亚 富商之子罗果仁 《Идиот》娜斯塔西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了人的尊严:决不任凭摆布。 她虽然爱着“ *** ”梅什金公爵,却拒绝了他,表示愿意嫁给出十万卢布“买”她的商人之子罗果仁;然后在她的生日晚会上,当着这群伪君子的面,将十万卢布投入熊熊烈焰,以示对金钱主宰一切的世道的无比蔑视。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不但没有逆来顺受,甚至也不准备宽恕一切。尽管最后她被杀死了,但她的行为却给人以启示。 《Идиот》作家想在《 *** 》中写出自己的理想人物,以与革命民主主义的理想人物相对立。这个理想人物就是梅什金公爵。梅什金虽然纯洁善良,对不平等的社会强烈不满,向往人人友爱团结的世界,却奉行了基督教的博爱、忍让、宽恕诸原则。一方面,他爱着娜斯塔西娅;另一方面,对出于妒忌心与情欲而杀死娜斯塔西娅的凶手罗果仁又实行宽恕。 《群魔》或《鬼》《Бесы》 《群魔》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他塑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自由主义者及七十年代初民主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了 *** 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领导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恐怖活动,企图动摇社会基础,以便发起暴动,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理描写拆穿了他的骗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这部小说是一部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抨击“虚无主义”,即抨击革命,反对社会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论战性长篇小说。彼得·韦尔霍文斯基的形象确有其原形,他即是俄国无 *** 主义者和恐怖主义者——谢尔盖·格那季耶奇·涅恰耶夫。 《Подросток》少年《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少年》的主人公阿尔卡季.多尔戈鲁基也落入了这个精神土崩瓦解的漩涡之中,不过,和《 *** 》中的梅什金公爵不同的是,梅什金落入这个漩涡的时候,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多尔戈鲁基却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随时都可能在社会的漩涡中迷失方向。《少年》所讲述的,大约就是少年多尔戈鲁基如何在这个漩涡中挣扎,经过探索和寻求,终于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经过。 《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老卡拉马佐夫年轻时是寄食于富户家的丑角,后来依靠不正当的手段发家,晚年成了富豪,他贪婪残暴,极端好色,娶过两次妻子,结果一个逃亡,一个被他折磨致死,所生的三个孩子都被他弃置不顾,幸亏有一位老仆人加以抚养,他们才得以长大。他们都憎恨自己的父亲。 长子德米特里当过军官,性情暴烈,生活放荡,曾利用上司老中校因挪用公款案情危急之机,逼迫中校之女卡杰琳娜接受了他的求婚。 但不久他又爱上了风 *** 子格鲁申卡,为和荒淫 *** 的父亲争夺这个女人以及家产,他一再声言要杀死父亲。次子伊凡上过大学,善于思考,是个无神论者,他 *** 现存的社会秩序,同情人类苦难,但是为了继承父亲的家产,他盼望父亲早死。他爱上了卡杰琳娜,希望哥哥和父亲争斗,以便自己从中渔利,独占卡杰琳娜。三子阿辽沙纯洁善良,谦恭温和,是修道院院长卡西马长老的得意弟子,他周旋于家庭成员中起到了抑恶扬善的调节作用。四子斯麦尔佳科夫是老卡拉马佐夫早年奸污疯女丽莎留下的私生子,他被父亲用作厨师,对父亲心怀不满,最后为了夺取钱财杀死了老卡拉马佐夫又嫁祸于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被捕后被判 20年苦役。斯麦尔佳科夫忏悔罪行、上吊自杀。伊凡视自己是斯麦尔佳科夫的同谋,出于良心的自责而发了疯。阿辽沙勇敢地走向新的生活。 《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 1821-188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重要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 一半俄罗斯农民的面庞,一半罪犯的面容,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脸,以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癖好、无限的怜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这是一位患有癫痫病的天才,单是他的外表就足以昭示许许多多的东西:有袭击着他的大脑、奔腾激越而近乎疯狂的浪涛,还有他的抱负、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于灵魂的偏狭而生发出的病态的意志。 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高尔基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11月11日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一所贫民医院的医生,平民出身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后来取得贵族身份。他从小随父亲去偏远的医院,经常见到疯子、精神病患者和病人,目睹了不同的“人”。 少年的两次打击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世,他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之中。16岁时,他最崇拜的诗人普希金在决斗中死去。每次随哥哥和叔母从教堂朝拜回来,他总是不断痴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句。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1838-184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信仰空想社会主义,于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拉谢夫斯基小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改判苦役。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又在边防服兵役五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近十年流放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重回彼得堡,长期居住在贫民区。 这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创立并宣传“土壤派”理论。他认为,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平民缺乏接受革命的基础,即没有革命的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忍耐、顺从和笃信宗教。此后,他皈依了宗教,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一次婚姻 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他的癫痫病发作,这在夫妻间引起一系列震动和创伤性后果。两人都病态,没有蜜月,只有悲观失望,痛苦和折磨人的追求,这是他们婚姻失败的关键。 在陀氏的很多小说中,都有玛丽娅的原型。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娜塔莎,《罪与罚》中的马尔美拉陀夫的妻子,《 *** 》中的娜斯塔西娅,《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卡捷琳娜,这些女性都面颊苍白,目光狂热,动作急剧,来自作家的第一个妻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二次婚姻小说《罪与罚》和《赌徒》完成以后,陀氏遇到第二个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推荐,到陀氏家当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小说,整理和誊写《赌徒》的速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赌徒》,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癫痫病患者、圣人、苦役犯、荒淫之徒和理想主义者。 他们很快结婚。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幸福婚姻他们婚姻成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预他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正是“不干预”原则取得了他的信任,加强了他的自由感。由于安娜的天真,无经验,在生活方面,她分辨不出丈夫的爱有什么病态反常和古怪之处,全都当正常的爱来接受。结果这使陀氏卸下了负罪感的包袱,他不再感到自己是个罪人和 *** 之徒。他把他的情欲和理想情感结合在一起,对安娜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热情,直到老年,还像年青人一样热情冲动,给她写了很多充满 *** 、嫉妒的信,他感到自己离开她就没法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疯狂的赌博陀氏一生有两大 *** ,爱情和赌博。他常常为自己不能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法克制狂赌的 *** 。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赌博。婚后他说服安娜,到轮盘赌中去赢钱,是摆脱穷困的唯一希望。安娜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去巴特洪堡,那里有个大赌坊。陀氏在赌场输得精光,写信给妻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都没有了。安娜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直奔赌场,又全部输光。最初,安娜对丈夫的赌博感到惊奇,一个那么坚毅地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的人,竟没有毅力克制自己。 她很快明白了,这不是意志薄弱,而是某种本能的东西,是一种疾病。 她发现,丈夫天生不能过长久有秩序的生活,他需要混乱激发灵感。于是一当她丈夫萎靡不振,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她就建议他去赌博,以激发他的热忱。这样,赢钱,输钱,当东西,饥寒交迫,泪流满面地向妻子忏悔的赌博全过程又重演一遍。在这种 *** 之后,他写出了新的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最后结局1881年,经安娜的努力,他终于还清了背负一生的债务,贫困略有减轻,但他的健康却日益恶化,1881年2月他因肺部血管破裂而死。陀氏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遍尝人间的种种不幸:贫穷,疾病,坐牢,苦役,充军乃至行刑前的恐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穷苦人们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对于罪恶社会的揭露和控诉,他的杰出之处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和深刻、细致地再现。他的局限性在于宣扬对苦难的忍受和顺从,并以此指点人们。 葬礼 安娜之死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安娜在丈夫死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但她认为自己的女人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业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在这项工作中,她唯一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家光辉形象的东西只字不提,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的字句。 对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热情的丈夫。1918年6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全吃下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月9日去世,终年73岁。死时身边既无儿女,也无亲眷,孤苦伶仃,穷愁潦倒,凄凄惨惨地死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 前期 (1844-1859) 1845 《穷人》《Бедные люди》 1846《双重人格》《Двойник》 1847 《女房东》《Хозяйка》 1848《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 后期 (1859-1881) 186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ённые》1861-1862 《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 1864 《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подполья》 1866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1868 《 *** 》《Идиот》 1871-1880 《群魔》或《鬼》《Бесы》 1875 《少年》《Подросток》 1879-1880 《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роман《Бедные люди》小说叙述一个年老贫穷的小官吏杰符什金同情被地主迫害的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 杰符什金为了帮助瓦尔瓦拉,自己搬到贫民窟,省吃俭用。但最终,迫于经济条件,他还是难以把瓦尔瓦拉救出火坑。瓦尔瓦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嫁给地主为妾。《穷人》继承了普希金的《驿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描写“小人物”的传统,但比以往写“小人物”的作品有新的突破。他不但把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难充分展示了出来,而且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白 夜 《Белые ночи》经典名著 《Белые ночи》故事情节:一位靠幻想度日的孤独的幻想家与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第一夜他们相遇;第二夜他们互相对对方袒露心迹,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第三夜,幻想家安慰女主并帮纳斯金卡传信给她的迟迟没有露面的心上人;第四夜,纳斯金卡依旧没有等来心上人,痛苦失望之余决心和幻想家在一起,给了幻想家以极大的希望,可是在回家的途中,纳斯金卡的心上人出现并把她带走了!最后,他们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准备与之度过一生的姑娘,在快要美满之际,现实却把它活生生的击碎了。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ённые》《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创作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而小说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死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生活的纪实长篇小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 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托尔斯泰说它“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比这部作品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 列宁称《死屋手记》为“不可逾越的作品”。 罪与罚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主要人物: —拉斯柯尔尼科夫 穷大学生,杀人犯; —杜尼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为了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 城市贫民,失业,酗酒,车祸而死; —索尼亚 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被迫卖身;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 *** 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莉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青楼女子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生平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也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工作于莫斯科的玛利亚济贫医院。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圣彼得堡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仅有的地标式建筑。这些景象给年纪尚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穷困者的怜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虽然父母不允许,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喜欢去医院花园走走,看看那些晒太阳的病人,听他们讲故事,因而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坊间流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对待孩子很粗暴,比如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他上班回来打盹时轮流替他驱赶苍蝇,而且必须保持绝对安静。然而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传记的作家约瑟夫·弗兰克却认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父亲的原型并非作者本人的父亲。父子间的信件包括他们自己的言论都指向父子间的关系十分不错。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白痴》中,梅什金公爵也患有癫痫,不得不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为之。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 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37年,他妈妈死于肺结核,他和他弟弟被送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1839年,在莫斯科当医生的父亲去世,死因不明。有人说是因为他醉后对农奴发脾气,农奴被激怒将他制服,灌入伏特加直至他溺死。也有人认为是自然死亡,而临近的地主为了把土地轻易拿到手而编了这个故事。或许这个专制的父亲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他把父亲的形象搬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老卡拉马佐夫这个“邪恶而感情脆弱的小丑”父亲身上。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他于之不屑的数学。与此同时,他还涉猎了莎士比亚、帕斯卡尔、维克多·雨果等人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涉猎颇广的他考试成绩优秀,于1841接受委任。那年,他已完成了两部浪漫主义剧作,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席勒影响的剧作《玛丽·斯图亚特》、《鲍里斯·戈东诺夫》,但均失散。他的弟弟安德列·米哈依洛维奇证实:他阅读较多的是严肃的历史著作。 作家从И.凯达诺夫的《新历史》一书中描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出现那一章的开头记住了永生难忘的一句名言:当伟大的腓特烈永远闭上眼睛之时,寂静正笼罩着整个欧洲;但这样的寂静永远不会出现在这样伟大的风暴之前! 184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命成为中尉,并在一年后从军事工程学校毕业。1843年,他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译成俄文,可惜并没有人因此而关注他。于是在1844年退伍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0年代结识了涅克拉索夫,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励下,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广获好评。据说任杂志社主编的涅克拉索夫在读完小说后兴奋地冲进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办公室,大叫:“又一个果戈理出现了!”别林斯基和他的追随者看后都有一样的感觉,别林斯基更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俄罗斯文学的天才”。《穷人》的单行本在一年后正式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24岁时成为了文学界的名人。但是不久之后由于文学上的分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决裂。 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他前后期的过渡作品,既有前期的对社会苦难人民的描写,又带有后期的宗教与哲学探讨 。这段时间他文学上有所进展,但生活却连遭打击。1864 年他的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还需要照顾兄长的家人,这使得他濒临破产。他希望通过赌博来还清债务,却欠下更多债,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为了躲避债主,他被迫到欧洲避债。 出版商答应给他预付款,但是要求他要在半年内写一部长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正在写《罪与罚》,没有时间再写一部,但是出于生计只得同意。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事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许多世界文学杰作都是先发表于报章文艺副刊,受到俄国人民普遍欢迎欲罢不能,再予出版社出版;受欢迎程度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口述说话方式,同时说不同三篇小说故事给三位秘书写,堪称文学特技。而另一部长篇离交稿一个月,还没有写。在朋友介绍下,他认识了速记学校的高材生安娜 ,两人高效率的工作,一个月内完成了《赌徒》,于1867年出版。同年两人结婚 ,在安娜的鼓励与帮助下,他的生活才开始安定下来 。1868年他完成了《白痴》 。这部小说中,拿破仑和1812年的卫国战争是重要的背景题材。在1863年6月17日写给屠格涅夫的信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回忆起1812年:那时整个俄罗斯、军队、社会以及全体人民都充满了爱国主义。这一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多次重复。在关于俄罗斯文学的系列文章中作家指出,1812年俄罗斯唯一要做的就是拯救祖国。1876年4月出版的月刊《作家日记》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借着他所虚构的离奇人物之口把战争当作一件强大的、能够鼓舞和净化人心、团结全社会的现象进行了讴歌:1812年地主和农奴并肩作战,他们相互之间比在村子里、在和平的庄园里时更亲近。战争给予了大众尊重自己的理由,因此人民也喜欢这场战争。 1872年完成了《群魔》。1873年开始他创办“作家日记”期刊,很受欢迎。1880年他发表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他后期最重要的作品。1880年发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更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被称为人类有文明历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小说。有作家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执著于研讨人与上帝的关系,经常摆荡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穿梭于神性与魔性的两极,直到他年届六十,终于写出《卡拉马助夫兄弟们》,在人类精神领域中,竖立了一座高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影响,远远走出俄国以外。现实主义派的作家从他的创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营养,现代派作家则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而称他本人为他们的先驱和导师。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来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人物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关于费奥多米·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哪些生平简介?

1849年12月22日,阴云笼罩着彼得堡,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卷过灰色的原野,撼动着这个腐朽的城市。刑场上,一排整齐的士兵正端起步枪,瞄准着不远处一排衣衫褴褛的死刑犯们。监刑的军官漠然地望着那群囚犯,今天天气真冷,他竖起了大衣领子,随手下达了行刑命令。一个班长站在士兵旁边,高声喊道:“准备,一!——二!——……”,这一套他早已练得熟之又熟了。那群囚犯面色苍白,绝望地闭上了眼睛。那个班长也闭着眼睛高喊:“——三!”话音还未出口,一个骑兵身跨烈马,气喘吁吁地奔驰而来,手挥令旗,远远地高声喊道:“大赦了!大赦了!停止行刑,大赦了!”所有的人为之一愣,班长愤怒地瞪了一眼满脸汗水的传令兵,看见他掏出一张纸递给监刑的军官。他挥挥手,士兵们失望地退出了枪弹。那群死里逃生的囚犯们,茫然地睁开眼,等明白事情的经过之后,惊喜之余便瘫倒在地上。只有一个身体粗壮、面色忧郁的年轻人木然地立在那儿。他叫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在集会上宣读别林斯基致果戈理的信,企图反对宗教与政府而被逮捕,并作为主要分子判了死刑。现在,死刑已免掉了。不久之后,这一群幸运的死囚犯被押往千里之外的西伯利亚流放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服4年苦役。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平民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虽然有贵族称号,但并不是富翁。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呆在父亲工作的玛丽娅贫民医院中,跟父亲住在一起。下层劳动人民贫苦的生活从小便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13岁时,小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在一所寄宿学校读书,他非常喜爱文学,自己找来无数的俄国与西欧的著名作品来读。183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来到彼得堡,不久,他进入了公费的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这里,他更如鱼得水,痴迷于文学的海洋之中,竟然忘了自己的正式功课。结果,除了文学课一直优秀之外,其他的都是不及格。老师们都特别奇怪,只有他自己毫不在意。最后,他总算毕了业,只不过是已降了两次级。184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学校毕业,被安排到彼得堡工程兵团工程局绘图处工作了一年,被称为最白痴的绘图员。本来陀思妥耶夫斯基便无心于绘图工作,一气之下,便辞了职,这下更有充裕的时间专心搞文学创作了。《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也是其中篇小说的代表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曾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专注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的沮丧和悲观成分加重,从而使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人物的内心分裂状态。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孤独的天才,使人难以理解。死亡的恐惧、生活的磨难、还有自小就有的癫痫病折磨着他,使他痛苦不堪,但这样一个不幸的作家却创作出了如此优秀的作品,他又是幸运的。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重要作品介绍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重要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一半俄罗斯农民的面庞,一半罪犯的面容, 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脸,以 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 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 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癖好、无限的怜 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 这是一位患有癫痫病的天才,单是他的外 表就足以昭示许许多多的东西:有袭击着 他的大脑、奔腾激越而近乎疯狂的浪涛, 还有他的抱负、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 于灵魂的偏狭而生发出的病态的意志。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 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 之并列,……——高尔基 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 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 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 11月11日出生于莫斯科。父亲 是一所贫民医院的医生,平民 出身,后来取得贵族身份。他从小随父亲去偏远的医 院,经常见到疯子、精神病患 者和病人,目睹了不同的 “人”。 少年的两次打击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 世,他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之中。16岁时,他最崇拜的诗人普希 金在决斗中死去。每次随哥哥和叔 母从教堂朝拜回来,他总是不断痴 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1838-1843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 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 习。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信仰空想社会主义,于 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 拉谢夫斯基小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 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 基被改判苦役。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 又在边防服兵役五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近十年流放之后,陀思妥耶夫斯 基重回彼得堡,长期居住在贫民 区。这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世界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创立并 宣传“土壤派”理论。他认为,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平民缺乏 接受革命的基础,即没有革命的 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 忍耐、顺从和笃信宗教。此后, 他皈依了宗教,成为一个虔诚的 信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一次婚姻? 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他的癫痫病发 作,这在夫妻间引起一系列震动和创伤性后果。 两人都 病态,没有蜜月,只有悲观失望,痛苦和折磨人的追求, 这是他们婚姻失败的关键。? 在陀氏的很多小说中,都有玛丽娅的原型。如《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中的娜塔莎,《罪与罚》中的马尔美拉陀 夫的妻子,《 *** 》中的娜斯塔西娅,《卡拉马佐夫兄 弟》中的卡捷琳娜,这些女性都面颊苍白,目光狂热, 动作急剧,来自作家的第一个妻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二次婚姻小说《罪与罚》和《赌徒》完成以后,陀氏遇到第二个 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 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推荐,到陀氏家当 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小说,整理和誊写《赌徒》的速 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赌徒》, 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 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癫痫病患者、圣 人、苦役犯、荒淫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幸福婚姻他们婚姻成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预他 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正是“不干预”原则取 得了他的信任,加强了他的自由感。由于安娜的天真,无经验,在生活方面,她分辨不出丈 夫的爱有什么病态反常和古怪之处,全都当正常的爱来接 受。 结果这使陀氏卸下了负罪感的包袱,他不再感到自己 是个罪人和 *** 之徒。他把他的情欲和理想情感结合在一 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对安娜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热情,直到老年,还像年青 人一样热情冲动,给她写了很多充满 *** 、嫉妒的信,他 感到自己离开她就没法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疯狂的赌博陀氏一生有两大 *** ,爱情和赌博。他常常为自己不能 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法克制狂赌 的 *** 。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赌博。婚后他说服 安娜,到轮盘赌中去赢钱,是摆脱穷困的唯一希望。安娜 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去巴特洪堡,那里有个大赌坊。陀 氏在赌场输得精光,写信给妻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 都没有了。安娜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 直奔赌场,又全部输光。最初,安娜对丈夫的赌博感到惊奇,一个那么坚毅地 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的人,竟没有毅力克制自己。她很快 明白了,这不是意志薄弱,而是某种本能的东西,是一种 疾病。 她发现,丈夫天生不能过长久有秩序的生活,他需 要混乱激发灵感。于是一当她丈夫萎靡不振,工作不顺利 的时候,她就建议他去赌博,以激发他的热忱。这样,赢 钱,输钱,当东西,饥寒交迫,泪流满面地向妻子忏悔的 赌博全过程又重演一遍。 在这种 *** 之后,他写出了新的 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最后结局1881年,经安娜的努力,他终于还清了背负一生的债务,贫困略 有减轻,但他的健康却日益恶化,1881年2月他因肺部血管破裂而死。陀氏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遍尝人间的种种不幸:贫穷,疾 病,坐牢,苦役,充军乃至行刑前的恐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 穷苦人们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对于罪恶社会的揭露和控诉,他的杰 出之处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和深刻、细致地再现。他的局限性在于 宣扬对苦难的忍受和顺从,并以此指点人们。葬礼安娜之死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安娜在丈夫 死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她认为自己的女人 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 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 业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在这项工作 中,她唯一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家光辉形象的东西 只字不提,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的字句。对 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热情的 丈夫。1918年6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 全吃下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 月9日去世,终年73岁。死时身边既无儿女,也无 亲眷,孤苦伶仃,穷愁潦倒,凄凄惨惨地死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前期 (1844-1859)1845 《穷人》《Бедные люди》 1846《双重人格》《Двойник》 1847 《女房东》《Хозяйка》 1848《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186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后期оскорблённые》1861-1862 《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185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91881)1864《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изподполья》1866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1868 《 *** 》《Идиот》1871-1880 《群魔》或《鬼》《Бесы》1875 《少年》《Подросток》1879-1880 《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роман《Бедные люди》小说叙述一个年老贫穷的小官吏杰符什金同情被地主迫 害的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杰符什金为了帮助瓦尔瓦拉, 自己搬到贫民窟,省吃俭用。但最终,迫于经济条件, 他还是难以把瓦尔瓦拉救出火坑。瓦尔瓦拉在走投无路 的情况下,不得不嫁给地主为妾。 《穷人》继承了普希金的《驿 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描写 “小人物”的传统,但比以往写 “小人物”的作品有新的突破。 他不但把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 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 期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 难充分展示了出来,而且把主人 公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更为丰富, 更为复杂。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经典名著《Белые ночи》故事情节:一位靠幻想度日的孤独的幻想家与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 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进行心 与心的交流:第一夜他们相遇;第二夜他们互相对对方袒露 心迹,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第三夜,幻想家安慰女主并帮 纳斯金卡传信给她的迟迟没有露面的心上人;第四夜,纳斯 金卡依旧没有等来心上人,痛苦失望之余决心和幻想家在一 起,给了幻想家以极大的希望,可是在回家的途中,纳斯金 卡的心上人出现并把她带走了!最后,他们各归其位,前者 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好不容 易碰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准备与之度过一生的姑娘,在快 要美满之际,现实却把它活生生的击碎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ённые》《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长篇小说创作于1861年。 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 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 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 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 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 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 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 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 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 主义力量。而小说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 无出路的绝望情绪。《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死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生活的纪实长篇小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 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 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 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 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托尔斯泰说它“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 比这部作品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列宁称《死屋手记》为“不可逾越的作品”。罪 与 罚《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主要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 穷大学生,杀人犯; —杜尼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为了 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 城市贫民,失业,酗酒, 车祸而死; —索尼亚 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 被迫卖身;《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 *** 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 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 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莉扎韦塔,制造了一起 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 悔后,他最终在青楼女子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 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 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 苦难生活。分析拉斯柯尼科夫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 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 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 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 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 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 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 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 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 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 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 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 *** 主义式的反抗, 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索尼娅形象分析索尼娅是一名青楼女子,处在社会的最地层。她单纯、善良、 瘦弱,但为了养活全家,她不得不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受尽 了屈辱。但是尽管如此,她非但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反 而苦难使她的信仰变得更为炽烈。特别是当她发现拉斯柯尼 科夫背弃了上帝犯了杀人罪时,便认为拉斯柯尼科夫比她还 不幸,为了挽救他的灵魂,她爱上他,并且愿意陪伴他到西 伯利亚去服苦役。 在索尼娅的劝说下,拉斯柯尼科夫不但投 案自首,而且皈依了上帝,灵魂得到复活。总之,索尼娅身上具备 了陀氏所认为的美德: 信仰、忍耐、无私、奉 献等。《罪与罚》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1)关注小人物,关注生活在社会地层的人。如小公务员、 小职员、穷困大学生、家庭破落了的贵族妇女、青楼女子等。(2)不是仅寄予同情,而是挖掘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描 写出他们的高贵的灵魂、尊严、人格,由于穷困和环境恶劣所 造成的精神痛苦,甚至人格分裂。(3)给人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平等对待他笔下各种各 样人物。否定道德说教和主观干预。(4)批判启蒙思想关于人是理性的神话,看到了人的非理性 特征,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以及人生的悲剧性。(5)反对各种无神论思想和各种意识形态学说,主张人只有 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只有通过忍受苦难、宽恕罪恶,只有通过 爱,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拯救。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 极力反对革命民主主义学说等所谓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通过 改造人的灵魂来改善社会,而改造灵魂必须借助对基督教的信 仰。孤女娜斯塔西娅被庄园主托茨基收养,长成了一个美貌绝伦、 情趣高雅的女子。在16岁那年,托茨基占有了她,过后又想另娶叶 潘钦将军的长女,而欲将她嫁给将军的秘书甘尼亚为妻。 这样一来, 叶潘钦可以凭借上司权利占娜斯塔西娅为情妇,同时又得托茨基这 个阔女婿。但富商之子罗果仁也在觊觎娜斯塔西娅的美貌。在这群 人中间,只有叶潘钦将军的远房亲戚梅什金公爵是个正直、善良的 人,真诚地爱上了她。可他却患有癫痫症。在娜斯塔西娅生日上, 梅什金劝说她留在自己身边,娜斯塔西娅却不愿毁了梅什金的前途, 跟罗果仁走了。梅什金和叶潘钦的小女儿订婚,娜斯塔西娅出于自 尊又向梅什金表示好感,梅什金决定退婚娶她,娜斯塔西娅又痛感 这一冲动是错误的而逃到彼得堡。梅什金追去时,却发现罗果仁已 把娜斯塔西娅杀了。梅什金受此打击,变成一个真正的 *** 。《Идиот》梅什金公爵娜斯塔西娅叶潘钦 将军的 秘书加 尼亚叶潘钦将军富商 之子 罗果 仁《Идиот》娜斯塔西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了人的尊 严:决不任凭摆布。她虽然爱着“ *** ”梅什金 公爵,却拒绝了他,表示愿意嫁给出十万卢布 “买”她的商人之子罗果仁;然后在她的生日晚 会上,当着这群伪君子的面,将十万卢布投入熊 熊烈焰,以示对金钱主宰一切的世道的无比蔑视。 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不但没 有逆来顺受,甚至也不准备宽恕一切。尽管最后 她被杀死了,但她的行为却给人以启示。 《Идиот》作家想在《 *** 》中写出自己的理想人物,以与革命 民主主义的理想人物相对立。这个理想人物就是梅什金 公爵。梅什金虽然纯洁善良,对不平等的社会强烈不满, 向往人人友爱团结的世界,却奉行了基督教的博爱、忍 让、宽恕诸原则。一方面,他爱着娜斯塔西娅;另一方 面,对出于妒忌心与情欲而杀死娜斯塔西娅的凶手罗果 仁又实行宽恕。《群魔》或《鬼》《Бесы》《群魔》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之一。他塑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自由主义 者及七十年代初民主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 了 *** 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 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 领导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 恐怖活动,企图动摇社会基础,以便发起暴动, 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 理描写拆穿了他的骗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这部小说是一部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抨击“虚无主 义”,即抨击革命,反对社会主义和无神论思想 的论战性长篇小说。彼得·韦尔霍文斯基的形象确 有其原形,他即是俄国无 *** 主义者和恐怖主义 者——谢尔盖·格那季耶奇·涅恰耶夫。《Подросток》少年《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少年》的主人公阿尔卡季.多尔戈鲁基也落入 了这个精神土崩瓦解的漩涡之中,不过,和《白 痴》中的梅什金公爵不同的是,梅什金落入这个 漩涡的时候,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 界观,而多尔戈鲁基却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随 时都可能在社会的漩涡中迷失方向。 《少年》所 讲述的,大约就是少年多尔戈鲁基如何在这个漩 涡中挣扎,经过探索和寻求,终于走上正确人生 道路的经过。《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老卡拉马佐夫年轻时是寄食于富户家的丑角,后来 依靠不正当的手段发家,晚年成了富豪,他贪婪 残暴,极端好色,娶过两次妻子,结果一个逃亡, 一个被他折磨致死,所生的三个孩子都被他弃置 不顾,幸亏有一位老仆人加以抚养,他们才得以 长大。他们都憎恨自己的父亲。长子德米特里当过军官,性情暴烈,生活放荡,曾 利用上司老中校因挪用公款案情危急之机,逼迫 中校之女卡杰琳娜接受了他的求婚。但不久他又 爱上了风 *** 子格鲁申卡,为和荒淫 *** 的父亲 争夺这个女人以及家产,他一再声言要杀死父亲。次子伊凡上过大学, 善于思考,是个无神论者, 他 *** 现存的社会秩序, 同情人类苦难,但是为了 继承父亲的家产,他盼望 父亲早死。他爱上了卡杰 琳娜,希望哥哥和父亲争 斗,以便自己从中渔利, 独占卡杰琳娜。三子阿辽沙纯洁善良, 谦恭温和,是修道院院长 卡西马长老的得意弟子, 他周旋于家庭成员中起到 了抑恶扬善的调节作用。四子斯麦尔佳科夫是老 卡拉马佐夫早年奸污疯女 丽莎留下的私生子,他被 父亲用作厨师,对父亲心 怀不满,最后为了夺取钱 财杀死了老卡拉马佐夫又 嫁祸于德米特里。德米特 里被捕后被判 20年苦役。 斯麦尔佳科夫忏悔罪行、 上吊自杀。伊凡视自己 是斯麦尔佳科夫的同谋, 出于良心的自责而发了 疯。阿辽沙勇敢地走向 新的生活。《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

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有哪些生平简和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写了《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涅朵奇卡·涅兹万诺娃》等小说,继续发挥他的心理描写的特长。只是由于他过分渲染人物的病态心理,引起评论界的非议,导致同别林斯基等人的分裂。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是追求革命的。他参加了进步学生团体彼特拉舍夫斯基的活动小组,积极倡导农奴制废除运动,要求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最终,导致了他1849年4月23日的被捕,经历了死刑赦免之后被流放西伯利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了4年苦役,1854年刑满后又罚为边防士兵。经历了近10年的非人折磨,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59年才获准回俄国中部的特维尔居住。但是,他的性情已大变,冷漠、孤僻、脾气暴躁易怒,且时常发作癫痫病。回来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努力写作,因为他已耽误了10年。开始时,他的作品丝毫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他已退出文坛10年,人们早已淡忘了他,而且他10年未摸笔,这支武器也有些生疏了。直到他发表了《舅舅的梦》、《斯捷潘契科沃及其居民们》、《死屋手记》等,才重新登上文坛,重新寻回了观众们热烈的目光。这一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他的绝世名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9世纪60年代后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风格已经成熟,从而完成了他几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如《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享誉世界。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上,下面就来看看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   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上,他的作品深受世人的瞩目。如果将他的写作过渡段算作是一个时期的话,那么可以将他的创作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期、过渡期以及后期。这三个时期的作品中,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作品的成就最大,因为他晚期创作的小说达到了他毕生成就的顶峰,被人赞美“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从这个评价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是非常高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写作风格和他对小说中的人物的心理刻画上,他的写作风格非常的独特,它对人物阴暗面描写的氛围非常的奇特,一字一句中透露着阴沉又尖锐的感伤。有人将诗人分为两大类,感伤和朴素。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属于感伤类,但是又不同于以往的感伤派的作品,他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融合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尖锐又深沉的感伤,开创了感伤类另一种写作的方式。所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上的成就在某方面也是因为他独特的创作形式。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他自己的,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他的作品代表了俄国的文学深度,他的思想代表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对真理的探索。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什么错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俄国大文豪,他的诸多作品都深受读者喜爱。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什么错》却是一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争论。下面就来具体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油画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创作的作品有很多,他所受到的质疑也不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之后,有人曾因为他在书中表达的思想而产生争执,后来有人将两者的争执记录并整理成作品,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什么错》。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什么错》其实就是文学的学术论文,有人反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期创作思想,他们认为作品《 *** 》、《罪与恶》等小说中的氛围太过感伤和异常,并且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小说中人物的精神活动上升到太高的境界,他的艺术思维让人很不能理解。而另一部分认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风格的艺术家,则对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反驳。他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表现出的美学特点是独一无二的,小说中对哲理和信仰的求索和追寻是其特色。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什么错》的最后,作者将赞同者和反对者的思想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并且将俄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从而说明了两者观点存在的合理性和特殊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什么错》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也许就是因为他独特的写作风格,才成就了他现如今在世界文学上的独特地位。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高,熟知他作品的人们发现他的作品前后相差非常大,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经历离不开,接下来就来看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遭遇。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可谓是十分坎坷,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年轻的时候,父母因病先后去世,他成了孤儿。而他的文学之路则是在他22岁的时候从军事院校毕业之后开始的。而他拥有才华的同时,他的运气也非常好。他的第一部作品《穷人》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按理来说,这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应该是非常顺畅的。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造成了他创作风格的极大的变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28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政治活动被判处死刑,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执行,但是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被强迫从军,服刑十年对他的应此昂非常大。直到他39岁的时候才被允许返回家乡,第二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便完成了他重的自由后的第一部作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可灾难并没有远离他,在他43岁的时候,他心爱的妻子和他尊敬的兄长相继死亡,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而他享誉世界的《罪与罚》却是在他65岁迫于生计得时候所写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60岁的时候为了完成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因为一次意外而死亡。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是非常坎坷的,这也是他的作品在后期越来越现实悲观的原因。

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 *** 》、《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通常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18世纪末的法兰西共和国,是一个由革命理想主义催生的政权。1792年,一名法国军人在蓬图瓦兹喊出"自由、平等、博爱,否则去死!"的口号,清晰地表明革命已深入人心,任何革命的反对者都将被视作敌人来对待。在革命 *** 统治期间,曾经的雇佣兵也换上了"国民士兵"的头衔,并相信自个是"自由"的卫士。法国革命军的一名炮兵曾在1793年写道:"我对祖国的敌人毫无怜悯,他们应当流血,而且还要继续流血!我要为我的兄弟们所流的鲜血报仇,那些反革命就该死在革命者手中。"复仇和制造恐怖已成为这些士兵的直接动力,接着他们又会去唤醒那些置身于政治之外的同伴们,直到整个国家都处于无法遏止的愤怒之中。 1792年8月,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及其他几个君主制国家组成盟军入侵法国,企图对那些叫嚣著推翻君主制、砍掉国王脑袋的巴黎市民实施镇压。愤怒的巴黎民众闻讯后突袭了杜伊勒里宫,并把皇室成员投入监狱,推翻了近一千年的君主制度,也结束了自攻占巴土底狱以来3年的君主立 *** 体,进入了吉伦特派(工商资产阶级)统治阶段。恐惧和愤怒同时充斥着巴黎的大街小巷,煽动民心的政治家以为"攘外必先安内"-- 必须先清除内部的反动者。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也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工作于莫斯科的玛利亚济贫医院。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圣彼得堡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仅有地标式建筑。这些景象给年纪尚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穷困者的怜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虽然父母不允许,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喜欢去医院花园走走,看看那些晒太阳的病人,听他们讲故事,因而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5]。 坊间流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对待孩子非常粗暴,比如他要求自个的孩子在他上班回来打盹时轮流替他驱赶苍蝇,而且必须保持绝对安静。然而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传记的作家约瑟夫·弗兰克却以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父亲的原型并非作者本人的父亲。父子间的信件包括他们自个的言论都指向父子间的关系十分不错。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 *** 》中,梅什金公爵也患有癫痫,不得不以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为之。 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37年他妈咪死于肺结核,他和他弟弟被送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1839年在莫斯科当医生的父亲去世,死因不明。有人说是因为他醉后对农奴发脾气,农奴被激怒将他制服,灌入伏特加直至他溺死。也有人以为是自然死亡,而临近的地主为了把土地轻易拿到手而编了这个故事。也许这个专制的父亲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大的影响,以至于他把父亲的形象搬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老卡拉马佐夫这个"邪恶而感情脆弱的小丑"父亲身上。 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他于之不屑的数学。与此同时,他还涉猎了莎士比亚、帕斯卡尔、维克多·雨果等人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涉猎颇广的他考试成绩优秀,于1841接受委任。那年,他已完成了两部浪漫主义剧作,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席勒影响的剧作《玛丽·斯图亚特》、《鲍里斯·戈东诺夫》,但均失散。他的弟弟安德列·米哈依洛维奇证实:"他阅读较多的是严肃的历史著作。"作家从И.凯达诺夫的《新历史》一书中描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出现那一章的开头记住了永生难忘的一句"名言":"当伟大的腓特烈永远闭上眼睛之时,寂静正笼罩着整个欧洲;但这样的寂静永远不会出现今这样伟大的风暴之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曾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专注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的沮丧和悲观成分加重,从而使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人物的内心分裂状态。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孤独的天才,使人难以理解。死亡的恐惧、生活的磨难、还有自小就有的癫痫病折磨着他,使他痛苦不堪,但这样一个不幸的作家却创作出了如此优秀的作品,他又是幸运的。

朱元鼎的人物生平

1896年10月2日 出生于浙江鄞县。1903—1910年 宁波私塾读书。1911—1912年 宁波恒大钱庄学徒。1913—1916年 宁波斐迪中学肄业。1920年 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科学士学位。1920—1925年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讲师。1925—1926年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获理科硕士学位。1926—1932年 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副教授。1932—1934年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1934—1949年 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兼任生物系主任,研究院院长,理学院院长,代理教务长。1952—1956年 任上海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研究室主任。1956年 中苏朝越四国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专家。1957—1982年 任上海水产学院一级教授,院长。1959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现为东海水产研究所),兼鱼类学研究室主任。1972年 任厦门水产学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 任上海水产学院名誉院长。1986年 逝世于上海。192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2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研究院院长、理学院院长、代理教务长。他是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鱼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动物学会的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学报》编委会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海洋与湖沼》、《动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圣约翰大学校友会第一任会长。朱元鼎,著名鱼类学家和水产教育家,中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他的《中国鱼类索引》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鱼类分类学专著。他长期从事鱼类分类、形态、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一生共发现鱼类48新种、10新属、4新亚科。在鱼类的系统演化和系统发育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多次提出独到的创见,贡献卓著。朱元鼎,字继炤,号经霖。1896年10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一个商人家庭里。7岁在当地念私塾,15岁被双亲送到宁波恒大钱庄当学徒。他见一些幼时私塾的同学在中学里念书,十分羡慕,总想有朝一日继续上学。在工作之余,他抓紧一切机会自学。当时辛亥革命胜利,进步思潮有力地影响了世代经商的朱家,在他一再恳求下,加之得到思想开明的叔父的支持,说服了父母,同意他结束学徒生活,进入宁波斐迪中学念书。宁波是渔业繁盛的地区,又靠近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朱元鼎总喜欢徜徉于码头、鱼肆,徘徊于甬江之滨。他爱海、爱鱼,爱这富饶的土地。恰恰就是鱼类资源问题,老师总是语焉不详,搞不清浙东海里到底有多少种鱼,因为那时还无人写过一部比较系统的有关中国鱼类的书籍。这就是朱元鼎后来同鱼类结下不解之缘的初因。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元鼎考入东吴大学生物系。由于他品学兼优,三年级被选为全校“丽译会”主席,每周举办演讲竞赛,专题辩论等有益于增长知识的活动,深得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还被选为东吴大学学刊编委。在学业上朱元鼎受美国著名生物学家,东吴大学教授齐天锡(N.Gist Gee)影响颇深。直至他晚年还深情地向助手回忆齐天锡教授治学严谨,对学生谆谆教诲,既严格要求又热情栽培的情景。1919年朱元鼎发表了《藻类的经济价值》一文,这是他最早的关于水产方面的科学论文。1920年朱元鼎大学毕业后,受聘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1925年以学业优异,被学校选送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进修昆虫学,1926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圣约翰大学任教,并晋升为副教授。他除先后讲授昆虫学、鱼类学、遗传学、进化论和比较解剖学等多门课程外,还坚持昆虫学的研究工作。在1928年后两年内先后发表昆虫分类学论文4篇,发现襀翅目昆虫2个新属和9个新种。在圣约翰大学任教期间,年轻的朱元鼎目睹外国专家将在中国采集的大量鱼类标本带回国去,发表不少有关鱼类新种的文章,将许多中国渔业资源资料窃为己有,甚感痛心。面对中国丰富的鱼类资源,鱼类学的研究领域却被外国人把持,朱元鼎下定“我们要做中国渔业科学的主人”的决心,毅然放弃研究多年的昆虫学的工作,转而研究鱼类。1930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鱼类学论文《中国鱼类学文献》。1931年出版了他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鱼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1932年朱元鼎被选送美国密歇根大学,在该校动物博物馆著名鱼类学家C.L.赫伯斯(Hubbs)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由于他的努力,原定2年的进修任务,一年半就完成了。1934年2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圣约翰大学聘任为教授。1935年发表博士论文《中国鲤科鱼类之鳞片、咽骨与其牙齿之比较研究》,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重视。

沈健的人物生平

1983年7月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炼制专业研究方向1、轻质油品改质2、碳四馏分的利用3、介孔分子筛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课题1、催化裂化汽油氧化萃取脱硫的研究2、固体酸长链烯烃与苯烷基化研究3、SBA-15介孔分子筛改性研究4、劣质油品加氢改质研究发表文章1、沈健 吕承康 等 HF改性USY分子筛催化剂合成乙基叔丁基醚石油化工,2005,34(1)2、杨晓勇沈健(通讯联系人) 等 介孔分子筛催化合成丙烯酸正丁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25(1)3、张德华沈健(通讯联系人)等 FCC油浆与冰脱沥青调合生产重交道路沥青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5,25(3)4、王月梅沈健(通讯联系人)等 USY负载HF分子筛催化剂合成十六烷基苯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5,34(1)5、张艳维 沈健(通讯联系人)等 H3PW12O40/SiO2-AL2O3催化氧化吸附脱硫的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5,34(2)6、张德华 沈健(通讯联系人)等 配方均匀设计在调和沥青中的应用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5,35(3)7、张艳维 沈健(通讯联系人)等 Ti3(PW12O40)4催化氧化吸附脱硫的研究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5,36(3)

郑强的人物生平

主要学术成就: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负责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三级子课题、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J. Mater. Res., Chinese J. Polym. Sc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

王克勤的生平经历

王克勤先后推出震惊海内外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甘肃回收市场黑幕》、《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等一系列揭黑性深度调查。仅2001年在他的笔下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当年有黑社会组织曾扬言要出价五百万元买他的人头,因此他被传媒界誉为当代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警方曾派4名刑警荷枪实弹进驻他家保卫他的安全。在他连续8个月没有拿到一分工资收入、冒死为民请命的同时,他却于2001年11月被原所在单位无故开除公职。农家子弟出身的王克勤不仅在兰州市委机关从事过文秘宣传、外贸进出口公司从事过商贸业务,而且还在一家国企担任过一年多的副厂长。1989年进入媒体至今先后在甘肃经济日报、西部发展报、西部商报、中国经济时报从事记者编辑、专栏负责人、部主任及执行总编等工作。2003年1月,被评选为搜狐新闻月度人物。入选理由:2002年,中国经济时报高级记者王克勤用近半年时间,历尽艰辛,扎扎实实深入社会底层,先后采访100多位出租车司机及众多出租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披露了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如经济学家余晖所言:“王克勤先生凭借着记者高尚的职业道德,通过半年多的艰难细致的调研所撰写的这篇《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调查,堪称政府管制失灵的一个经典案例。我断定,不管它对北京市政府未来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它都将被载入我国政府管制改革的史册。” 此文不仅推动了北京市乃至全国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的改革,同时也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案例价值。 2011年7月18日,王克勤领导的《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深度报道团队)被解散。2011年9月28日,王克勤在其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称,“本人已辞别工作了10年的中国经济时报,加盟经济观察报,任总编辑助理,正在组建调查报道团队,将努力做好经观的调查报道。”2011年9月王克勤组建调查部,推出了诸多有影响力的报道;2012年10月8日因报道《暴雨失踪者》一文惹恼相关部门,部门遭解散,记者尽数离开。手下无兵的王克勤本想2013年亲自操刀,结果腊月25,人力总监约谈他劝离。2013年2月27日离开《经济观察报》。2013年2月被《经济观察报》开除,调查报道团队被解散,现阶段从事尘肺病救助的公益活动,同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从事调查性报道讲座活动。

季文美的人物生平

季文美是我国最早的研究生导师之一,他主持开办了研究生班,并亲自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讲授非线性振动等课程。他是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截止1992年,先后招收了15名博士生,6名已毕业取得博士学位,有2名获洪堡奖学金,1名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自1957年起,季文美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1982—1986年任副理事长。1983—1993年任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1984 —1992年任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199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航空科学第18届大会由他主持开幕式。由于他对航空国际合作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在1996年第20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上,荣获ICAS莫里斯·鲁瓦奖。他是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先后兼任力学名词和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他于1983年倡建西北西南科技协作中心并一直任董事长。季文美长期从事振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是国内非线性振动理论、挤压油膜减振机理和转子动力学等研究最早的倡导者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力学专家。1974—1977年间,季文美为空军某厂研究改进振动研磨机做出了突出成绩。柱塞式供油泵转子底面的研磨,是喷气发动机修理的瓶颈工艺,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要求很高,过去完全靠高级技术工人凭经验掌握,工效很低,严重限制着工厂修理飞机的进度。季文美应邀到现场,反复观察工厂原有的研磨机,发现这种机器利用了“振动位移”,这是过去很少被人注意到的非线性振动现象。接着还发现油泵转子在研磨轨道上的位移,除明显的公转与自转之外,还伴有微弱的摇晃。经过长期试验与思索,终于找到了油泵转子底面在研磨过程中时而凸出如球面、时而又凹入如瓶底的原因。于是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研磨机弹簧刚度、离心块的重量与位置、轨道的直径与宽度等参数的影响,最后改进了研磨机的设计,保证了研磨质量,成百倍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从根本上改善了劳动条件。该研磨机曾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展览,并荣获科学大会奖。1976年,季文美在成都某厂,结合航空发动机叶片折断障课题进行试验。同时又接受挤压油膜减振的研究课题。这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高水平的新技术,是60年代以来对高速转子动力学发展影响重大且难度也很大的课题。他一边为课题收集资料,准备开始理论研究,一边为工程技术人员讲解研究挤压油膜所必需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有力地推动了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后来由于其他任务的干扰,他未能长期继续这项科研工作。季文美进行科学研究,既重视密切结合实际,解决航空生产中的问题,又重视理论探讨,撰写和发表了多篇论文,有的登载在《力学学报》、《应用数学与力学》、《国际航空》等全国一级刊物上,有的被收入全国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和全国一般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季文美重视科学研究,还体现在对推动学报工作的不懈努力。华东航空学院初建阶段,季文美积极支持创办学报,并亲自为学报撰写论文,1955年华东航空学院的《航院学报》创刊号上的第一篇论文就是他撰写的“应用动量矩定理时矩心选择的限制”。1982年季文美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在他的关心支持下,《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84年以后它一直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被《国际航空航天摘要》(IAA)每年不间断地报道的大学学报;1986年起不间断地被《工程索引》(EI)所报道;1990年以来是《工程索引》报道的两所中国大学的学报(中文版)之一。自1983年开始,季文美致力航空事业的宏观研究。为使民航飞机尽早国产化,他同其他三位专家于1986年联名向中央提出“立即着手研制干线飞机的建议”,很快得到批准,并着手实施。1990年初他提出“关于陕西省航空支农的建议”,特别强调人工降雨;陕西省空中水资源特别充沛,人工降雨潜力很大[3]。同年夏,他又提出“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建议,《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英文版)、《现代化》、《国际航空》等十多种报刊先后登载,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1991年11月,大鹏航空公司利用国产运8飞机从新疆运载活羊直飞阿联酋,空中丝绸之路试航成功了!他一贯重视科技知识的普及,以及青年自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早在1942年他就在重庆交通大学倡导航空模型的制作,这是我国航模运动的开始。后来队伍不断扩大,人才辈出,很多人就因为参加过航模活动而献身航空事业,其中有不少人现在继续为微型无人机(早期航模的发展,在空战中能起重要作用)的研制做出杰出贡献。1992年,他又提出“在西安筹建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倡议,获得广泛热情的支持。季文美长期从事教学和高校管理工作,潜心研究外国教育状况与发展。他高瞻远瞩,立足于民族沃土,博采世界各国教育之长;学习外国而不忘中国国情,继承民族传统而不因循守旧;为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开创学校新局面,殚精竭虑。(1)办多科性理工大学。他主持制定的学校“七五”发展规划指出,“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以提高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把学校办成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第一流大学,位于全国重点大学的前列”。西北工业大学增设了数学、物理、力学和管理专业,强调理科专业应与工结合,为工服务,管理专业亦要有工的内容和特色。另外,还开设了文史课程和讲座,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扩大观察分析问题的视野。(2)专业设置要军民结合面向社会。西北工业大学的很多专业以前按军工产品或工艺类型设置,内容过窄,不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80年代初,季文美和有关同志大胆提出,“打破部门所有制,实行军民兼顾方针”,扩大专业面向,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人才。在这一原则思想指导下,学校的专业调整改造逐步有了进展,出现了新面貌。(3)发展横向联合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1983年,西北工业大学与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管理局签订了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全面合作的协议。此事开国内国防院校与民用大企业横向联合之先河,国内、香港十多家报纸都作了报道。同年,季文美倡议建立西北西南科技协作中心,得到广泛支持,并很快发展成为有近20个企事业、研究所参加的科技联合体,形成了校、厂、所结合,军民结合,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新格局,使西北工业大学办学、科技开发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同时与国外院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局面也迅速扩大。西北工业大学由于在建设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且具有地处西北国防工业重地的地理优势,经国家计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批准、被列入“七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梁思忠的人物生平

梁思忠生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和梁思永都是王夫人所出,却也为李夫人所喜爱。思忠小时候很活泼,又善解人意,李夫人很喜欢他,常和他下棋、聊天。梁启超也曾写道,思顺、思庄赴加拿大以后,他觉得寂寞时,便带着思忠去听歌剧;无聊的时候,也拉思忠一起打牌。思忠那时十八九岁,很懂事,哥哥姐姐都在国外,他在家里就主动多承担一点孝道。1925年,李夫人的墓修好之后,正式安葬的时候,就是思忠、思达二人扶柩送李夫人上山的。1926年春夏,梁启超病情加重,住进协和医院做割肾手术,也是思忠一直在身边伺候,直到父亲身体好转出院。同年八月,思忠赴美留学,仍不放心父亲的身体,时时写信提醒。梁启超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说:忠忠劝我卫生的那封六张纸的长信,半月前收到了。好啰嗦的孩子,管爷管娘的,比先生管学生还严,讨厌讨厌。但我已领受他的孝心,一星期来已实行八九了。

梁思礼的生平事迹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梁思礼于1924年8月24日出生在北京,很受梁启超的宠爱,1927年,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的信中说:“每天老白鼻总来搅局几次,是我最好的休息。”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大的精神安慰。1927年1月2日,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们的信中写道:“老白鼻一天一天越得人爱,非常聪明,又非常听话,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他读了十几首唐诗,天天教老郭(保姆)念,刚才他来告诉我说:‘老郭真笨,我教他少小离家,他不会念,念成乡音无改把猫摔。"他一面念说一面抱着小猫就把那猫摔地下,惹得哄堂大笑。” 家书永留慈父情最是疼爱“老白鼻”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我只是觉得父亲很疼爱我,当时我年纪很小,认识的字不多,很多事情也是后来看到父亲书信集的时候了解到的。”梁思礼告诉记者,也正是梁启超的这些记述,让梁思礼院士能够追忆更多在饮冰室的时光。在梁启超的笔下,梁思礼小时很灵巧,两岁时,梁启超只要一要香烟,梁思礼就会把抽烟的一套用具送到父亲面前,每次都让梁启超非常高兴。 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们的信中,经常用大量的笔墨非常细致地形容老白鼻。最有趣的是梁启超有一滑稽作品寄给梁思顺(梁启超女儿),用滑稽的话语把梁思礼小时候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昨日好稀奇,迸出门牙四个,刚把来函撕吃(事实),却正襟危坐。一双小眼碧澄澄,望着阿图和,肚里打何主意,问亲家知么。”诗中“刚把来函撕吃”说的是思礼长新牙见什么都咬,借来磨他的新牙。在另一件作品中,梁启超用梁思礼的口气写了封感谢信:“谢你好衣裳,穿着合身真巧。那肯赤条条地,叫瞻儿取笑。爹爹替我掉斯文,我莫名其妙。我的话儿多著,两亲家心照。”“谢你的衣裳”是谢谢梁思顺从国外寄给思礼的新衣服。“那肯赤条条地,教瞻儿取笑”,瞻儿是梁思顺的长子周同轼的小名,他比思礼年龄大得多,但论起来却是梁思礼的晚辈。回忆起这段往事,梁思礼备感亲切,“周同轼经常用这封信的内容跟我开玩笑,谈笑之间总能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一门走出三院士幼子圆父科技梦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而作为参与神五飞天工程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院士则是圆了父亲梁启超的科技梦。梁启超生前在给子女的一封信中提到,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从事科技方面的研究,这是他的一个遗憾。其实,梁启超的孩子中出了三位院士,可谓人才辈出。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贡献。两人都在1948年当选为院士。梁思礼则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梁启超何许人也?(生平,贡献,职业,惊天动地的一件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男,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生于广东新会(现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清光绪举人。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一些梁实秋的生平故事或事迹

梁实秋,现代散文家、学者、翻译家,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2000多万字著作。他深谙“骂人的艺术”,24岁初出茅庐,与46岁的鲁迅展开论战,持续多年,直到鲁迅去世;他钟情翻译,历时38年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历史第一人;他率真敢爱,72岁迎娶小他28岁的大明星韩菁清……而今天要说的,是他幽默风趣的段子手特质。受罚也要争理梁实秋一生84载,全是故事和段子。6岁时,梁实秋和父亲在自家经营的饭馆吃饭,见父亲饮酒,他也跟着喝,几杯下肚后,醉眼蒙眬,父亲不许他再喝。梁实秋闻言,一声不响站到椅子上,舀一匙汤就泼在父亲身上,然后倒在木炕上呼呼大睡。事后,梁实秋懊悔不已并下定决心,以后饮酒绝不过量,以“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为最高境界。上学时,梁实秋很勤奋,每次看到窗户透亮,就急得哭起来,要母亲给他梳辫子,出发,去了学校后不久,他又泪眼婆娑地回来了,问其缘由,他低头嗫嚅:“学校还没开门哩!”14岁时,梁实秋考入清华,虽然成绩“杠杠地”,但也有弱项。他选修生物课,却很怕蚯蚓、青蛙一类的动物,每次碰到要将蛤蟆钉在木板上开膛破肚的课,梁实秋总是让同学代劳,自己站在一旁,像小女生一样捏着自己的衣襟。不仅怕解剖,梁实秋的手工课也烂,一次老师要同学做一个木制的方锥体。梁实秋的动手能力太差,没办法,只好拿同学徐宗沛的成品交了上去。不料,徐宗沛的手工得90分,他的只有70分,梁实秋极不满意,找老师理论,说了实情。老师大怒,说他不该用别人的作品,梁实秋说:“我情愿受罚,但先生判分不公,怎么办呢?”

求一篇关于杨绛或梁实秋,钱钟书的介绍(英语,并包括生平.翻译作品,翻译特点等)

求一篇关于杨绛或梁实秋,钱钟书的介绍(英语,并包括生平.翻译作品,翻译特点等)

简单介绍一下梁实秋的生平

楼上的介绍好详细的啊。应该够用吧。

梁实秋的生平简介

  梁实秋生于1903年1月,卒于1987年1月,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