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简述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1、服务业FDI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2、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3、伴随着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4、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5、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例较小,且发展不平衡。 6、国际服务贸易直接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 7、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发展提升了服务对一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影响力。 8、服务市场开放难度大,贸易利益冲突严重。

我国对国际服务贸易实行什么原则

逐步开放原则,我国对国际服务贸易实行逐步开放原则自由化原则,实施服务贸易自由化应遵循的原则,服务贸易化,必须与本国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发展阶段以及调控能力相一致

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与货物相比,服务更体现为一种经济活动、一种生产过程。其特征总结如下:(1)产品无形性,这是服务最主要的特点;(2)不能储存性,服务的提供与消费一般同时进行;(3)技能依赖性,服务提供品质依赖于服务供应商或其技能,不能像货物供应那样确定;(4)管制差异性, *** 对服务贸易的管制因服务类型不同而不同。(P199-200) 【答案解析】 本题知识点:国际服务贸易及法律框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研修班国际法学学科专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学学科专业国际法学专业(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设立于1984年1月3日,是我校第一批设立的两个博士点之一,并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广博的涉外经贸知识,同时能熟练进行外语的听说读写,成为国际法学领域的高层次法律人才。一、国家级重点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法学院的国际法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国际法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冯大同、沈四宝两任院长和全体教师的建设,国际法专业课程研修班目前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形成了一个具有雄厚实力雄厚的课程研修班教学和科研梯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依托我院成立,该研究会凝聚了全国国际经济法专业的众多著名学者,已经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国际法系在国家“十五”“211工程”的资助下,成立了WTO法律研究中心等专业学术研究机构,并完成或即将完成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被实践部门用做决策的参考;国际法系的教师还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司法部、国务院法制局和商务部等部委资助的研究项目,在国内法学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数十部专著。二、博士点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国际法专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可以授予博士学位的两个专业之一,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国际法系开设的《国际商法》课程,被教育部评审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的教科书《国际商法》畅销几十万册,培养和影响了几代经贸法律人才。国际法系开设的其他课程,如国际投资法等,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我系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在很多课程的讲授上都使用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增强了学生应用中国法律和理解外国法律的能力。为了配合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我系教师编写了《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英文)选编》、《英美商事组织法》、《国际法》、《揭开公司面纱》等英文案例教学参考书,极大地促进了 “三会”人才(掌握法学专业知识,同时又懂外语和经贸知识)的培养。国际法系在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养的课程研修班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我系除了为中国大陆培养博士研究生外,近几年还为港澳台地区和英国、韩国等国家培养了近十名博士研究生。国际法系在开展对外教学方面也成绩斐然。2003年,我院承担了一个培养十余名欧盟律师的项目,我系教师承担了其中大部分的教学任务。三、高水平的对外交流国际法系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有在欧美等国家学习或做访问学者的经历,有丰富的对外交流资源。每年的对外交流,特别是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互访非常频繁。国际法系与一些国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暑期讲座、教师和学生的交换等,与时俱进的对外交流和合作使得国际法系的教师能够追踪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并把相关的信息应用到自己的科研和教学中。部分教师还被国外邀请做高级访问学者或课题研究人员,并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培训班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课程研修班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研修班遍布全国各地的金融、外贸、三资、国家机关等行业领域及中国驻外商务机构,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网格研辅导提供中国课程研修班招生报名指导,各高校招生简章、网上报名、考试答疑、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收费标准、各专业目录查询。中国课程研修班报考条件、最新政策法规、帮助学员正确报考理想的课程研修班专业。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及案例集

一、单项选择题1、在进出口贸易实践中,对当事人行为无强制性约束的规范是( C )。 A、国内法 B、国际法 C、国际贸易惯例 D、国际条约2、与进出口贸易关系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国际条约是(A )。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C、《跟单信用证统一通则》 D、《托收统一规则 3、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条件成交时,货物装船时从吊钩脱落掉入海里造成的损失由( B )。 A.卖方负担 B.买方负担 C. 承运人负担 D.买卖双方共同负担4、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CIF与CFR的主要区别在于( CIF由卖方负责保险运费,CFR则由买方负责保险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研究生中的英文案例是独立考吗?具体怎么考?哪里可以下载真题

对啊,专业课卷子是学校自己出。国际法的专业课考试是全英的,一个是英语要好,另一个是多看要熟悉。每年简章里会公布参考书目,我们院长写的那本很重要,以那个为主。真题要去我们学校研究生招办买!一套题10块,没有电子版的

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世界贸易组织法硕士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世界贸易组织法硕士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有临床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国际关系、国际法、工商管理、水利水电等数十个全英文授课项目。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世界贸易组织法在职硕士培养方案如下:一、世界贸易组织法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遵纪守法;学风严谨,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国际法经济学、商务外交或者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的翻译与研究等工作的能力,并对其中一个以上领域有较深研究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身心健康。二、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方向1.国际法经济学用经济学知识来分析和研究国际法律问题或者把国际法学的知识运用于经济问题的分析,包括国际法的参与使国际社会财富达到极大化的效益目标问题、依靠国际法的强制力量维护国际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公平市场环境问题以及国际法参与全球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配置问题等,由此全面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制度以及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态势。2.商务外交在职研究生在全面掌握WTO法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研究全球或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和法律问题,研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政策选择和法律定位,掌握商务外交谈判与贸易争端解决的方法和技能,谙熟商务外交谈判与贸易争端解决的内容与规律,提高商务外交与贸易争端解决的修养和素质,为参与商务外交谈判与贸易争端解决提供专业基础,为我国开展商务外交与贸易争端解决提供可靠信息和咨询服务。3.WTO法律文件翻译与研究掌握WTO专业英语,全面学习和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体系及相关问题,研究、译介或评价WTO法律文件,介评、分析或研究WTO的新近案例。三、世界贸易组织法学习年限1.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第一、二学年主要用于学习学位课程以及调查研究,第三学年主要用于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不能在三年内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期限,但最多不得超过一年。2.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四、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为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3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2门本科生必修课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五、其他必修环节1.实践环节世界贸易组织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原则上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政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调研、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须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2学分。2.中期考核世界贸易组织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课程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大致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三种情况。六、培养方式1.采用指导小组集体培养和导师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发挥校内外专家学者的优势。指导小组集体负责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与录取、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安排、落实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的评议及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导师个人具体负责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习计划的制订与检查、研究方向的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的安排及其他具体事项。2.采用课堂教学、课题研讨和实践调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以及参加学术研讨会。课堂教学包括教师讲授、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内容。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撰写学术论文,为高年级研究生安排一定的教学活动,培养、历练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贸易战争四全球化的阴谋与爱情指的是什么

全球化 1.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

请教几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计算机题

9月17日 20:57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部分: 1、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2、象征性交货——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的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货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过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 3、良好平均品质——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指中等货而言。(指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指某一季度或者某一装船月份在装运地发运的同一种商品的“平均品质”) 4、品质公差——国际上公认的产品品质的误差。在工业制成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指标出现一定的误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 5、品质机动幅度——某些初级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为了便于交易顺利进行,在规定其品质指标的同时,可另订一定的品质机动幅度,允许卖方所交的货物的品质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有灵活性。 6、溢短装条款——卖方在交货时,可按合同中的数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数量条款中加订的。(散装货:粮食、矿砂等) 7、中性包装——即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商名称,也不标明商标或者品牌的包装。(无牌中性包装、定牌中性包装) 8、定牌——卖方按照买方要求在其出售的商品或者包装上面标明买方指定的商标或品牌。 9、滞期费——负责装卸货物的一方,如果未按约定的装卸时间和装卸率完成任务,需要向船方缴纳延误船期的罚款。 10、速遣费——如果负责装卸货物的一方在约定的装卸时间内提前完成任务,有利于加快船舶周转,则可以从船方取得奖金。 11、OCP条款——陆上运输通常可到达的地点。OCP地区是以落基山脉为界,其以东地区均定为内陆地区范围。从远东地区向美国OCP地区出口货物,如按OCP条款达成交易,出口上可以享受较低的OCP海运优惠费率,进口商在内陆运输中也可以享受OCP优惠费率。 12、提单(B/L)——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了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3、联运提单——在由海运和其他运输方式所组成的联合运输时使用,他是由承运人(或其其代理人)在货物启运地签发运往货物最终目的地的提单,并收取全程运费。 14、过期提单——提单晚于货物到达目的港;向银行交单时间超过提单签发日期21天。 15、多式联运单据——证明多式联运合同以及证明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货物并且负责按照合同条款交付货物的单据,它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签发,这种单据应依发货人的选择,或为可转让单据,或为不可转让的单据。 16、共同海损(GA)——载货的船舶在海上遇到灾害、事故,威胁到船货等各方面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是航程得以继续完成,船方有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措施,造成某些特殊损失或者支出特殊额外费用。 17、舱至舱条款——保险责任自被保险货物运离保险单所载明的启运地仓库货储存处所开始,包括正常运输中的海上、陆上、内河、驳船运输在内,直至该项货物运抵保险单所载明的目的地收货人的最后仓库或者储存处所,或者被保险人用作分配、分派、非正常运输的其他储存处所为止。但被保险人的货物在最后到达卸载港卸离海轮后,保险责任以60天为限。 18、联合凭证——是一种更为简化的保险凭证。在我国,保险机构在外贸企业的商业发票上加注保险编号、险别、金额,并加盖保险机构印戳,即作为承保凭证,其余项目以发票所列为准。此种凭证不能转让,目前只适用于香港地区一些中资银行由华商开来的信用证。 19、保险单——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承保证明,是规定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各自权力和义务的契约,当被保险货物遭受承保范围内的损失时,它又是保险索赔了理赔的主要依据。 20、对等样品——卖方可以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交给买方确认,这种经确认后的样品称为回样(确认样品)。 21、价格调整条款——在定约时只规定初步价格,同时规定,如原材料价格和共资等发生变化,按原材料价格和工资等的变化来计算合同的最终价格。(主要适用于类似生产加工周期较场的机器设备等商品的合同) 22、汇票(Draft)——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者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者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23、背书——转让汇票权利的一种手续,就是由汇票抬头人在汇票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或再加上受让人的名字,并把汇票交给售让人的行为。 24、支票(Check)——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签发给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命令,出票人在支票上签发一定的金额,要求受票的银行于见票时,立即支付一定金额给特定人或持票人。 25、付款交单D/P——出口人的交单是以进口人的付款为条件。 即期付款交单——银行提示即期汇票和单据,进口人见票时即应付款,并在付清货款后取得单据。 远期付款交单——银行提示远期汇票,进口人审核无误后在汇票上进行承兑,于汇票到期日付清货款后再领取货运单据。26、承兑交单D/A——出口人的交单以进口人在汇票上承兑为条件,进口人在汇票到期时,方履行付款义务。(只适用于远期汇票的托收) 27、信托收据——进口人借单时提供的一种书面信用担保文件,用来表示愿意以代收行的受托人身份代为提货、保管、存舱、保险、出售,并承认货物所有权仍归银行。 28、信用证L/C——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也是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一种保证,只要受益人履行信用证所规定的条件,即受益人只要提交符合信用证所规定的各种单据,开证行就保证付款。(银行信用) 29、背对背信用证(转开信用证)——受益人要求原证的通知行或其他银行以原证为基础,另开一张内容相似的新的信用证。 30、对开信用证——两张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互以对方为受益人而开立的信用证。开立信用证是为了达到贸易平衡,以防止对方只出不进或者只进不出。 31、备用信用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对受益人承担一项义务的凭证。开证行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能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并随附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声明或证明文件,即可得到开证行的偿付。 32、保函(保证书L/G)——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个人应申请人的请求,向第三方受益人开立的一种书面信用担保凭证,保证人对申请人的债务或应履行的义务承担赔偿责任。 33、定金——合同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约定预先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以保证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成立、担保合同的履行、保留合同的解除权等。 34、不可抗力——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者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预防、避免、控制的事件,以至于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发生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行合同。(免责条款) 35、发盘(要约)——凡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的人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其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有在其发盘一旦得到接受就受其约束的意思,即构成发盘。 36、接受(承诺)——受盘人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以声明或者行为表示同意发盘提出的各项条件。实质上是对发盘表示同意。 37、逾期接受——不是有效的接受。如接受通知未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送达发盘人,或者发盘没有规定时限,且在合理时间内未曾送达发盘人。 38、大副收据——货物装船后,承运船舶的大副签发给托运人的,表明已收到货物并已装船的货物收据,托运人凭此收据可向船公司或其代理人交付运费并换取正式提单。 (是划分船货双方责任的重要依据,是换取提单的依据) 39、定期结汇——议付行根据向国外付款行索偿所需要时间,预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结汇期限,并与出口企业约定该期限到期后,无论是否已经收到国外付款银行的货款,都将主动安当日外汇牌价将票款金额折成人民币拨交出口企业。 40、国际保理(承购应收账款业务)——在使用托收、赊销等非信用证方式结算货款时,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一项集买方资信调查、应收款管理和追帐、贸易融资、信用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金融服务。 41、经销——进口商根据他与国外出口商达成的协议,在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购销指定商品的一种做法。 独家经销——经销商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和地域内,对指定商品享有独家经营权力。 一般经销——经销商不享有独家专营权,供货商可以在同一时期、地区内,委派几家商号来经销同类商品。 42、代理——代理人按照本人的授权,代表本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或者从事其它法律行为,而由本人直接负责由此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 43、寄售——是一种委托代售的贸易方式,寄售人先将准备销售的货物运往国外寄售地,委托当地代销人按照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代为销售后,再由代销人向货主结算货款。 44、套期保值(海琴)——在卖出或买入实际货物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同等数量的期货。 45、对销贸易——在互惠的前提下,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贸易方达成协议,规定一方的进口产品可以部分或者全部都以相对的出口产品来支付。 46、电子商务——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现在通信技术,使得交易涉及的各方当事人借助电子方式联系,而无需依靠纸面文件、单据的传输,从而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化。 47、国际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利用电子商务运作的各种手段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它反映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化。 简答题部分 一、贸易术语的作用? 答a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行为准则,明确彼此在货物交接方面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这就大大简化了交易手续,缩短了洽商时间,从而节约了费用开支。 b有利于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 C有利于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二、班轮运输的特点? 答:1、船舶行驶的航线、停靠的港口都是固定的; 2、船舶按船期表航行,船舶开航、到港时间都较为固定; 3、船公司按照预先公布的班轮运价表收取运费,运费率相对固定; 4、在班轮运费中包括装卸费用,由船方负担; 5、班轮承运货物比较灵活,不论货物多少,只要有舱位都能接受装运(少量、件杂货)。 三、提单的性质和作用? 答:1、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据的货物收据,证实其以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 2、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 3、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 四、多式联运单据和联运提单的区别? 区别使用范围签发人风险、责任多式联运单据各种运输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联运提单由海运和其他方式组成的联合运输承运人、船长、船东第一程运输 五、我国基本险别除外责任的重要内容? 答:1、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过失所造成的损失; 2、属于发货人的责任所引起的损失; 3、在保险责任开始承担之前,被保险货物已经存在品质不良或者数量短少; 4、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损失费用; 5、战争险条款和罢工险条款所规定的责任以及除外责任。 六、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 答:1、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2、运输距离; 3、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 4、季节性需要的变化; 5、成交数量; 6、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7、国际市场价格的走势; 8、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消费者的爱好。 七、实际全损的情况有哪些? 1、保险标的物完全灭失;2、保险标的丧失(控制权——海盗劫走);3、保险标的物发生质变,失去原有使用价值;4、船舶失踪达到一定时期。 八、托收结算方式的利弊? 答:1、利——有利于调动买方订购货物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卖方扩大出口。 2、弊——由于托收属于商业信用,存在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尤其是托收方式中的承兑交单风险更大,故卖方对此方式的采用应持慎重态度。 3、注意事项: A.要切实了解买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作风,成交金额不宜超过其信用程度; B.了解进口国家的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条例,以免货到时由于不准进口或收不到外汇造成的不应有损失; C.了解进口国家的商业惯例,以免由于当地习惯做法影响安全迅速收汇; D.应争取CIF条件成交,除办理货运保险外,还应投保卖方利益险; E.对托收交易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及时催收清理,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以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九、信用证的使用程序? 答:1、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凭信用证付款; 2、买方向当地银行申请开证,并按合同内容填写开证申请书和缴纳开证押金或提供其他保证。 3、开证行按申请书内容开证,并通过通知行交与受益人; 4、卖方收到信用证后,如审核无误,即按信用证要求发货,并开出汇票和备妥各种单据向有关银行议付货款; 5、议付行讲汇票和单据寄给开证行或信用证指定的付款行索偿; 6、开证行收到单据后,即通知买方付款赎单。十、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的区别? 区别货款交付所有权转移利息问题分期付款在交货时付清或者基本付清只要付清最后一笔货款,所有权就转移买方没有利用卖方资金,不存在利息问题延期付款(货价较高)大部分货款在交货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分期摊付货物所有权一般在交货时即转移买方利用了卖方的资金,所以就存在买方需要支付利息的问题。十一、使用仲裁解决贸易争端的好处? 答:1、仲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仲裁机构并自行选定仲裁员; 2、程序较为简单,仲裁员一般是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专家或者知名人士,故仲裁解决问题较快; 3、仲裁费用比诉讼费用低; 4、仲裁气氛缓和,不影响争议双方继续发展贸易关系; 5、仲裁是终局性裁决,败诉方不得上诉,必须执行裁决。 (诉讼——带有强制性、程序复杂、有伤和气不利于双方今后贸易关系的发展、费用较高) 十二、商检证书的作用? 答:1、作为证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重量(数量)、包装、卫生条件是否符合合同的依据; 2、作为买方对品质、重量、包装等条件提出异议、拒收货物、要求索赔、解决争端的凭证; 3、作为卖方向银行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 4、作为海关验关放行的凭证。 十三、发盘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答:1、发盘应向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2、发盘的内容必须十分明确(标明货物的名称、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数量或者规定数量的方法、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者确定价格的方法); 3、必须表明发盘人对其发盘一旦被接受人接受即受约束的意思。 十四、发盘效力的终止有哪些? 答:1、在发盘规定的有效期内未被接受,或者虽未规定有效期但是在合理时间内未被接受; 2、发盘被发盘人依法撤销; 3、被收盘人拒绝或者还盘之后; 4、发盘后,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 5、发盘人或者受盘人在发盘被接受以前丧失行为能力。 十五、国际保理业务的特点? 答:1、必须是商业机构与商业机构之间货物销售生产的应收账款,该应收账款不属于个人或家庭消费或者类似使用性质; 2、该商业机构必须将应收账款的权利转让给保理商; 3、保理商必须履行的职能:以贷款或者预付款的形式向供货商融通资金、管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账户、收取应收账款、对债务人的拒付提供坏帐担保; 4、应收账款的转让通知必须送交债务人。 十六、在大陆法中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1、必须要有损害事实(一般须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出具证明); 2、必须有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这是大陆法承担违约责任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 3、损害发生的原因与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损害是由于债务人应予负责的原因造成的)。 十七、寄售的特点以及利弊? 答:1、特点:寄售人与代销人是委托代售的关系; 是凭实物进行的现货交易; 代销人不承担任何风险费用,货物售出前的一切风险费用均由寄售人承担。 2、优点:对寄售人来说,有利于开拓市场和扩大销路,还可根据市场供求掌握有利的 推销时机; 有利于调动那些有推销能力、经营作风好、但资金不足的客户的积极性; 大大节省了交易时间,减少了风险和费用,为买主提供了便利。 3、缺点:承担的贸易风险大; 资金周转期长、收汇不够安全。 十八、展卖的特点和优点? 答:特点——把出口商品的展览和推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展边销,以销为主。 有点:1、有利于宣传出口商品,扩大影响,招揽潜在买主,促进交易; 2、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客户关系,扩大销售地区和范围。 3、有利于开展市场调研,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改进产品质量,增强出口竞争力。 十九、拍卖的特点? 答:1、是一种公开竞买的现货交易; 2、是在一定的机构内又组织的进行; 3、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和规章。 二十、期货交易的特点? 答:1、以标准期货合同作为交易的标的; 2、特殊的清算制度; 3、严格的保证金制度。 二十一、补偿贸易的特点? 答:1、它是在信贷的基础上进行的,设备引进方要承担利息; 2、设备供应方必须承诺回购对方产品或者劳务的义务; 3、是一种通过商品交易起到利用外资作用的交易方式。 二十二、对销贸易的利弊? 答:优点——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冲破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并且在不增加外债的情况下,换取急需的技术、设备和物资。发达国家也可以通过对销贸易,以较优惠的价格获得原材料。 缺点:1、它是在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的,使得交易对象的选择和交易的达成以及履约出现很大的困难。 2、在对销贸易的方式下,市场机制的作用收到很大削弱,价格往往与正常价格有很大的偏离,对一国来说,难以获得社会劳动的最大节约。 二十三、在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和一般电子商务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国际电子商务主要是针对国际经贸的电子商务活动; 2、国际电子商务一般涉及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贸易伙伴、相关的商业部门;交易的行为和过程本身并不直接针对市场上的消费者;3、国际电子商务的具体运作涉及的部门和范围要远远多于或大于一般的电子商务,其相关的协调工作和法律惯例规范都是国际性的;4、在我国国际商务的发展将具有社会连动和示范效应。

下列业务品种,属于贸易融资的有( )。

【答案】:A、B、C、D、E在银行为国际贸易提供的支付结算及带有贸易融资功能的支付结算方式中,通常是采用汇款、信用证及托收。从信用证和托收又派生出许多带有融资功能的服务,如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托收融资、出口票据贴现、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国际保理、福费廷等。近年来,又出现了电子汇兑、网上支付等结算方式。

国际结算中如何开展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以小博大做大贸易的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规范的金融工具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贸易融资,是与国际结算连在一起。  一、国际结算 首先要从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是如何产生开始,银行用汇款、托收和信用证方式,于是引出了国际结算。 国际结算通过银行用货币收付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行为。国际结算对比国内业务的特点有:货币的活动范围不同、使用的货币不同、所遵循的法律不同。国际结算的发展也从现金结算发展到票据结算、从凭实物结算发展到凭单据结算、从买卖双方直接结算发展到通过银行结算。 国际结算方式细分汇款、托收和信用证。 其中汇款分为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  其中托收分为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以及其他方式。其中信用证分为即期L/C、远期L/C和假远期L/C。$ A8 b5 @7 N: p二、进出口商融资需求将三大支付方式的过程分解,加进银行融资,便产生了国际贸易融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孕含着技术、利益和风险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参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人必须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围绕着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与便利。   进出口客户的深层次需求还包括防范进口商及进口国家风险、汇率等其他风险、扩大海外市场和客户,有些甚至需要国际贸易结算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三、银行能够提供的贸易融资品种 银行能提供的贸易融资品种,按进出口贸易分:进口贸易融资与出口贸易融资;按贸易结算方式分:信用证贸易融资与非信用证贸易融资。其中出口融资按融资时点分:装运前融资和装运后融资。  为进口商提供的贸易融资品种包括:授信开证、进口押汇及提货担保;为出口地银行可以开展的融资活动包括: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出口发票融资、出口信保押汇、出口保理融资及福费廷等。  1、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指银行收到信用证、进口代收项下单据或汇款项下客户提供的相关单据后,向进口商提供的用于支付该信用证、代收或汇款项下金额的短期资金融通。进口押汇的条件包括:企业具有进口经营权、进口商资信、良好的商业记录、进口货物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以及在银行有授信额度或国际贸易融资额度。进口押汇服务功能包括:推迟偿付信用证项下款项、获得较好的贸易合同价格以及在一定程度规避汇率风险。   2、提货担保 提货担保指信用证项下进口货物已到港,而正本货运单据未收到,开证银行应进口商申请开立提货担保书,交船运公司凭以先行提货的一种特殊进口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提货担保的条件包括:银行开证的申请人、进口商资信及商业记录很好、在银行有授信额度或国际贸易融资额度,一般应属于近洋海运方式。  提货担保服务功能包括使您及时提货,避免压仓,减少仓储和滞港费用以及避免货物品质和行情变化带来的可能损失。为出口商提供的主要贸易融资品种有:打包放款(装运前)、出口押汇(装运后)、出口贴现、福费廷、出口保理、出口信保押汇。  3、打包贷款 出口打包贷款是指银行根据出口企业与国外进口商签订的出口销售合同和国外银行开立的以该出口企业为受益人的有效信用证正本,以出口收汇为还款来源保障,为出口企业的备料、生产、定货和装运等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短期融资。打包贷款的条件包括:企业具有出口经营权、出口商资信及贸易结算记录良好、出口商履约能力强、出口商为信用证的受益人、在银行有授信额度或国际贸易融资额度和不可撤销信用证,且无软条款。打包贷款服务功能包括:收到信用证或合同、订单时即获得资金融通、组织货源、生产资金有保障。  4、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出口商将全套单据提交银行,由银行买入单据并按照票面金额扣除从押汇日到预计收汇日的利息及有关费用,将净额预先付给出口商的一种融资方式。根据结算方式不同,出口押汇可分为信用证项下押汇和出口跟单托收项下押汇。出口押汇的条件是:企业具有出口经营权、出口商资信及贸易结算记录良好、出口货物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已装船出运,并向银行提交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出口押汇服务功能包括:发货交单后即可获得银行融资、加速资金周转、获得低利率外汇融资、提前结汇,防范汇率风险。  5、出口贴现 出口贴现指远期信用证项下汇票经开证或承兑银行承兑或跟单托收项下汇票由银行加具保付后,在到期日前由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减贴现利息及有关手续费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方式。出口贴现的条件是:开证/承兑/保付行国家在总行有国家风险额度、开证/承兑/保付行在总行有单证授信额度、远期汇票经开证/承兑/保付行承兑或保付、承兑或保付电文真实有效。出口贴现服务功能包括:国外银行承兑后即可获得银行融资、加速资金周转、获得低利率外汇融资、提前结汇,防范汇率风险。  6、福费廷银行作为包买银行或代理境外包买银行无追索权的买入境内外代理行开立并承兑或承诺付款的信用证项下远期汇票、应收账款或者代理行加具保付的跟单托收项下远期汇票的融资行为。自营福费廷的条件是:开证/承兑/付款/保付行国家在总行有国家风险额度、开证/承兑/付款/保付行在总行有单证授信额度、远期汇票或单据经开证/承兑/付款/保付行承兑、承诺付款或保付、承兑、承诺付款或保付电文真实有效。代理福费廷的条件是:风险主体银行国家及银行风险为代理买断行接受、代理买断行报价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远期汇票或单据经开证/承兑/付款/保付行承兑、承诺付款或保付、承兑、承诺付款或保付电文真实有效。福费廷服务功能包括:资金融通、风险防范-卖断、提前核销退税、改善报表、防范汇率风险。  7、国际保理国际保理业务是指出口商在采用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信用方式向进口商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时,由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共同提供的商业咨询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及贸易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出口保理的条件是:出口商资信及贸易结算记录良好、出口商行业较适合操作保理、出口货物符合国家规定并较适合操作保理、以D/A或O/A方式结算、获得进口保理商核定的进口商信用风险额度、同意将应收帐款转让给银行。出口保理服务功能包括:坏账担保、资金融通、账款收取、帐务管理、改善报表。   8、出口信用保险融资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是指出口商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了出口信用险,发运货物后,将相关单据提交银行或应收账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并将保险赔款权益转让银行以后,由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从融资日到预计收汇日的利息及有关费用,将净额预先支付出口商的一种短期融资方式。出口信保融资的条件是:出口商资信及贸易结算记录良好、出口商履约能力强、出口商、银行及中信保三方签订《赔款转让协议》、获得中信保核定的进口商信用风险额度、履行信保保险项下义务并提交规定的单据和文件。出口信保押汇服务功能包括:坏账担保、资金融通、风险管理、改善报表。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短期性、时效性、风险低及高收益等特点。

出口贸易国际保理与信用证分析

出口贸易国际保理与信用证分析   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采用传统的信用证方式时要尽量避免各种风险,保证顺利收汇,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国际保理业务。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出口贸易国际保理与信用证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国际保理概述   根据1995年生效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保付代理公约》第2条的规定,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又称保付代理,指一方当事人(供应商)与另一方当事人(保理商)之间存在的一种合同关系。根据该合同,卖方(供应商)将根据其现有或将来的基于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服务)贸易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下列服务中的至少两项:?①贸?易融资;②销售分户账管理;③应收账款的催收;?④信?用风险控制和坏账担保。它是指保理商为国际贸易中采用赊销(O/A)或跟单托收承兑交单(D/A)结算方式时,为卖方提供的将出口贸易融资、账务处理、收取应收账款和买方信用担保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简单地理解,国际保理业务就是出口商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卖商品,在货物装船后立即将发票、汇票、提单等相关单据,卖给经营保理业务的银行或财务公司,收进全部或一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业务。保理商买进出口商的单据,就等于承购了出口商的债权,之后即通过一定的渠道向进口商催还货款。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收购债权的方式提供融资。   保理业务中对出口商的好处如下:   (1)保理商代替出口商对进口商进行资信调查,协助出口商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增加了出口商的国际竞争力。   (2)通过保理业务,使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完毕后可立即获得资金来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加快资金的周转,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   (3)保理业务中保理商在核准的信用额度内承担坏账风险损失,从而为出口商提供了一种坏账担保,免去了中小企业的后顾之忧。   (4)出口商只要按合同规定交付了货物,保理组织无追索权地承购其单据后,就将信贷风险和汇率风险都转移给了保理组织。   (5)与商业贷款相比,由于保理业务使企业卖掉债权后立即收到资金,可增加财务报表资产,减少资产负债比例,优化对外资信状况。   2 信用证业务概述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银行(开证行)依照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受益人)开立的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单据在指定的地点支付的书面保证。实质上是银行代表其客户(买方)向卖方有条件地承担付款责任的凭证。简单地理解,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可能互不信任,买方担心预付款后卖方不按合同要求发货;卖方也担心在发货或提交单据后买方不付款。因此,双方需要两家银行(开证行和议付行)作为买卖双方的保证人,代为收款交单,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   信用证的特点有三: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开证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信用证不依附于合同,是一项独立的法律文件;根据《UCP 600》规定,信用证不以货物为准,是纯单据业务,只要单据做到单证相符、单单相符,银行就予以付款。   信用证业务对出口商的.好处如下:   (1)开立信用证等银行费用一般由进口商承担,减少了出口商的交易费用。   (2)当出口商收到信用证之时,表明进口商已基本落实了各项进口所需手续,保证了贸易合同的履行。   (3)开证行的银行信用取代了进口商的商业信用,为出口商提供了一种有条件的付款保证,降低了收汇风险。   (4)由于信用证是一种纯单据业务,因此只要卖方细心把握单据的准确性,就能获得开证行无条件的付款保证。   (5)信用证项下出口商可以向银行申请办理出口押汇与打包贷款等融资业务,满足企业资金周转需要。   综上所述,国际保理与信用证均为银行信用,并且同时都可为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的方法。   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采用传统的信用证方式时要尽量避免各种风险,保证顺利收汇,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国际保理业务。   3.1 手续费用比较   国际保理业务中,出口商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时,出口商承担相关的保理费用,一般为贸易合同金额的?1%~?2%;在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承担开证费用及约1.5%的押金,而出口商只需承担信用证的通知、汇票的承兑等项费用。因此,国际保理较之信用证,出口商的费用负担较重,但具有极高的出口竞争力。   3.2 与合同的关系比较   在信用证业务中,信用证是依据合同开立的,但信用证一旦开立就成为独立的法律文件,信用证项下当事人只根据信用证规定办事,不受合同的约束。但在国际保理业务中,保理协议虽然与买卖合同也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合同,但是出口商必须在签订合同之前先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并且保理商会要求出口商在签订合同时加入一些保理协议的条款来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国际保理中与合同的关系较之信用证要密切得多。   3.3 付款责任比较   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具有第一付款责任,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出口商提交的单据要与信用证相符,出口商就可以无条件地得到货款。但在国际保理业务中,保理商的付款条件较多,如买卖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必须在保理商允许的额度内,否则保理商不承担付款的责任;出口商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发货,进出口商如果对产品存在争议,保理商概不承担付款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保理较之信用证,银行的付款条件要更严苛。   3.4 业务范围比较   国际保理实际上是一种融结算、管理、担保、融资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务,业务范围极其广泛,包括进口商的资信调查及信用评估、应收账款的回收、销售分户账管理、信用风险及贸易融资。而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的功能就是在“相符交单”的情况下付款或融资。可见,国际保理的业务范围基本覆盖了信用证的业务范围,而且比信用证的功能要强。   3.5 风险比较   在信用证方式下,对于出口商而言也存在很大风险,如进口商不按时开证导致货物原料涨价,出口商要承担成本费用增大的风险;如若开证行倒闭,开证行的第一付款责任付诸流水,将导致出口商无法安全收汇;如果单证不符,也将导致进口商拒付或迟付货款的风险。   在国际保理方式下,只要出口商提供的货物的品质、数量、价格、交货期符合合同要求,如果遇上进口商资金周转不灵或倒闭,进口保理商将负责付款,承担百分之百坏账担保。因此,对出口商来说,摆脱了信用证项下进口商无力付款、倒闭或无故拖延付款的风险。所以相对来讲,国际保理方式下出口商的风险范围要小。   3.6 融资方式比较   在信用证业务中,议付行对出口商的融资方式主要有打包贷款、信用证抵押放款、出口押汇、票据贴现等。前两种是货物发运前银行给予出口商的融资,由于没有实物作抵押,实质仍是信用放款,银行有从出口货款中扣除或要求偿付的权利。后两种是货物出运后,议付行给出口商的融资,如果开证行拒付货款或无力付款,议付行对出口商有追索权。   在国际保理业务中,保理商承担了信贷风险,向出口商提供一种兼有担保和融资性质的出口代收业务。只要保理商承购了出口商的债权,风险就全部转移给保理商,即使遭到拒付,不得向出口商行使追索权。因此,保理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向出口商提供无追索权的短期贸易融资,并且操作的手段较容易且方便。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国际贸易中以赊销形式进行结算的方式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如何加强出口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和坏账的防范,帮助出口企业融得资金,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在贸易中所遇到的难题。这个时候若采取国际保理和信用证两种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很好地控制、管理风险,无疑是出口企业拓展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国际保理与信用证业务作为两种成熟的国际结算方式,对于出口商虽然都有其各自很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采用传统的信用证方式时要尽量避免各种风险,保证顺利收汇,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国际保理业务。金融风暴之后,国际保理已成为传统信用证方式的潜在替代者。由此可见,理性选择结算方式,已成为出口企业防范国际贸易风险的重中之重。 ;

FCA贸易术语下出口商的风险与防范

分类: 商业/理财 >> 贸易 解析: 在过去,出口商同买方做生意时,不得不小心翼翼,特别是当涉及收取货款时更是如此。他们几乎总是坚持采用能实际保证从买方得到货款的付款方式。 随着现代运输和通讯的发展,贸易市场大为繁荣,但出口商同时也发现自己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买方市场业已形成。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买方越来越坚持采用适合自己的付款方式,一般为付款期限在120天以内的赊销。 有资料统计,目前赊销贸易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70%左右。许多出口商意识到,要在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采用赊销方式。这一点在向发达国家出口时,显得尤为重要。但出口商如何防范收汇风险呢?这正是保理业务所要解决的。 国际保理,是保理商向以赊销方式出售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商(卖方)提供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出口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签订的货物销售合同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和坏账担保这四项服务中的至少两项。由于克服了信用证方式资金占用、手续繁琐、机制僵化等弊端,在发达国家,国际保理已经代替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保理业务中,通常由出口商所在国的一个保理商(出口保理商)与买方所在国的一个保理商(进口保理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保理服务。出口保理商对出口商负责,向出口商提供融资和应收账款管理服务,与出口商签订保理协议;进口保理商对买方负责,为买方向出口保理商提供信用额度,催收未清偿发票款项,并保证买方到期付款;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相互负责,签订保理商间协议。由于进口保理商与买方同处一国,它的介入使对买方的信用评估变得相对容易。 在这里,信用额度是一个风险限额的概念,它是进口保理商通过对买方资信进行调查评估而得出的针对出口商的供货买方所能承受的最大支付能力。这一额度可以是单笔额度,也可以是循环额度。但不管怎样,只要出口商在进口保理商已核准的信用额度内向买方供货,就可以获得进口保理商的付款保证。 在国际保理中,进口保理商做出担保付款的情形除了包括因买方资信原因导致的不付款,还包括因国家风险、不可抗力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付款风险。因此,可以说国际保理帮助出口商解决了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风险收汇风险,加之其所具有的无追索权融资功能,国际保理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 需要强调的是,要充分享受保理的好处,出口商还应该准确把握这一业务的交易特征,避免另外一些风险。 综上所述,保理业务的某些交易特征含有潜在的不足,值得引起出口商注意。但任何一种金融服务手段都有其优势和劣势,过分夸大或过分贬低保理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只要运用得当,保理仍不失为一种为赊销贸易服务、功能全面而有效的金融手段。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严格指定合同条款 从法律上,买方应根据买卖双方签署的销售合同对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付款,因此订立内容和释义清晰、明确的合同条款极为重要。实务中,买方的争议通常是针对货物的种类、质量和数量提出,出口商可以在贸易合同中规定买方提出争议时所需要的法律书面证明,如买卖双方都认可的独立的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等,以便在发生争议时作为裁决的依据。 (二)认真履约,不超额度发货 保理业务不是那些管理混乱、信用不佳、财务状况恶劣的公司的救命稻草,它只对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公司有帮助。国际保理的债权转让以出口商适当履行义务为前提,这包括严格履行销售合同义务和保理合同义务。出口商应保质保量、按时发货,将发货金额控制在进口保理商核定的信用额度内,并且还要注意按照与出口保理商签订的保理协议履行自己在保理业务项下的其他一些义务,才能真正获得保理商的保障。 (三)注意单据质量和保存 保理项下的商业单据一般由出口商在发货后自行寄给买方,这是保理业务比信用证简便、灵活之处。但出口商仍应注意商业单据的质量,至少保证合同、发票、运输单据、检验证书、装船前要求的其他单据、以及其他履行销售合同的证明等内容完整一致、准确清晰、与进口保理商核定信用额度时的情况一致。这些证明文件都有可能使出口商在日后处理争议时处于主动地位。 (四)选择信誉卓著、富有经验的出口保理商 保理商的服务质量是成功的关键。信誉卓著、富有经验的出口保理商可以帮助出口商对风险把关。 首先,信誉卓著的出口保理商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所倡导的原则,那就是:“运用正确程序、高效运作,以保证高质量的服务;坦诚、谨慎、遵循常识和良好商业道德,在与其他会员、与客户的关系处理中显示最大的善意。”其次,富有经验的出口保理商知道如何选择进口保理商并与之合作。只有好的进口保理商才能迅速准确地评估买方资信;与买方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迅速收取账款;财务实力足以履约;防止问题和风险发生或将之降低到最低限度;适当处理争议及区分真假争议。而保理商之间的合作与相互负责也必不可少。另外,优秀的出口保理商知道如何选择适合保理的业务。及早去除那些易产生争议的产品或服务是避免争议的最好方法,这不仅对出口商,而且对保理当事人各方都有益。这些不可保理的情况包括:含有使进口保理商难以向买方收取款项的销售条件,比如代销、寄售、对销、退货或禁止转让;出具第一单发票时产品还未完工,如分期付款;具有延续性义务的合同,如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出口商需要完成安装、调试、培训等一系列售后服务。 出口商可以预先查阅出口保理商的介绍资料,看看它的从业历史、业务规模、以往纠纷的解决情况、在保理商联行会的资格与排名、是否具有国际性大银行的背景等,以便选择高水平的合作者。

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机构作用

有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香港被誉为中小企业的天堂、创业的沃土,其关键成功因素之中,政府机构和专业信息服务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世界一流水准的竞争情报服务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香港贸发局怎样通过竞争情报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内地政府机构和情报信息服务专业机构有何启发和参考意义?市场竞争,情报先行。中小企业是经济保持活力的基础,是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源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能否从竞争情报要素入手,进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关乎我国中小企业支持服务体系的成效和国际竞争力问题。放眼全球,我国香港特区的香港贸易发展局(以下简称“香港贸发局”)堪称中小企业服务的全球典范,也是通过竞争情报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取得斐然成效的世界标杆。 香港贸发局本部拥有员工95人,同时在全球40多个商业中心设有办事处,其中11个位于中国内地。香港贸发局以“为香港企业创造商机、促进香港的对外贸易、推广香港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宗旨和使命。该机构每年运行经费的10%—15%由香港政府财政拨付,其余的85%—90%通过香港贸发局面向市场的商业运作获得。香港贸发局确定了服务广大中小企业的定位,并设计了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确保香港贸发局人人尽力、精益求精,始终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竞争情报公共服务。笔者通过赴香港贸发局商贸资讯中心进行实地考察、与香港贸发局北京办事处相关负责人深度访谈,基于竞争情报判据和视角进行文献资料研读三种方法,研究出了香港贸发局通过竞争情报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特色做法。一、依托高度专业的商贸图书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应俱全的商贸竞争情报产品 香港贸发局商贸图书馆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竞争情报产品有以下特色:1.从内容上看,香港贸发局商贸图书馆的馆藏内容高度集中于商贸领域,都与企业的需求高度相关,都有明确的竞争情报价值。馆藏文献按照制造业、服务业两个大类进行行业细分。制造业细分为电子及电器产品、钟表眼镜等多个具体行业,服务业细分为金融服务、设计等多个具体行业。馆藏文献在细分的具体行业层次务求实用齐全,包括世界各地企业名录、市场概况、商情快讯、专题研究报告等。2.从竞争情报价值角度看,商贸图书馆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文献产品既有企业名录等实用资料,更有经过专业人员智力增值的各种高端竞争情报产品。香港贸发局下设有专门的研究部,面向广大中小企业需要,针对各种前沿专题、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系列专题研究报告。香港贸发局每年完成约150份研究报告,选题范围包括若干重大事件对香港中小企业商贸活动的影响、若干国家和地区市场最新变化及其对港商的影响等。这些报告瞄准重大事件、顺应企业需求,能切实帮助企业了解并应对市场变化、识别商机、防范风险,是地地道道的高端竞争情报产品。例如,欧盟刚刚酝酿出台新的环保政策法规,香港贸发局就开展了相关研究,发布了《绿色制造大趋势》研究报告,督促香港制造业中的有关中小企业重视绿色生产,避免产品出口欧洲市场遭受壁垒和损害。又如,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内地中央政府拟出台总盘子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措施,香港各界普遍关注4万亿经济计划为香港带来的商机。为了获得一手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报告,香港贸发局研究部的一位高级经济师在北京驻扎下来,住了几个星期,频频拜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完成的专题研究报告受到企业界的普遍欢迎,这是香港贸发局专家从数据原料形成高端竞争情报产品专题研究报告的典型过程。3.提供的竞争情报产品时效性强、载体多样、语种丰富、产品线丰富完整。贸发局非常强调让所服务的中小企业贴近时代脉搏、及时知晓外界变化。香港贸发局依托商贸图书馆,根据不同需要,设计了年刊、季刊、月刊、周讯等不同出版周期的竞争情报产品。既提供传统印刷版的竞争情报产品,也提供相应的电子版竞争情报产品。既注重传统印刷型馆藏建设,也很注重数字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香港贸发局的电子资料库和数字图书馆,使中小企业全年都可获得全天24小时的服务。依托香港贸发局商贸图书馆,中小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各地的动态。二、利用事实型数据库与专家智慧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智力增值型竞争情报服务商贸配对香港贸发局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商贸配对服务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中小企业提出需求,委托香港贸发局专职人员完成配对服务。另一类是中小企业获得香港贸发局授权,使用香港贸发局的商贸配对专用公司数据库自行配对。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是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用户找到业务合作伙伴、拿到订单、带来直接经营收益的竞争情报服务。香港贸发局建有一个动态更新、不断扩展的配对专用公司数据库香港商家数据库,其中包括20万家香港公司的资料,为高质量的配对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三、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支援型竞争情报服务2010年6月,香港贸发局推出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服务计划。2010年9月,香港贸发局还在商贸图书馆升级为商贸资讯中心基础上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支援型竞争情报服务。香港贸发局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面对面专家咨询服务,专门解答中小企业创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而且他们提供的咨询多是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据此决策的竞争情报服务。香港贸发局针对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根据时下广大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举办各种研讨会及专家讲座。还依托展览会、网上商贸平台、开设贸发局网上论坛等,免费提供公共竞争情报服务,公益性推介创业期中小企业及其产品。 四、对我们的启示1.从竞争情报要素入手巧妙解决科技信息服务与经济信息服务相脱节的问题。在高度开放、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际化程度很高的香港,竞争情报是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最迫切需要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而依靠中小企业自身又往往难以满足对竞争情报的需求。正是由于选择提供竞争情报服务作为支持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式,香港贸发局才在中小企业市场经营过程中扮演了“耳目、尖兵、参谋”角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竞争情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和经济情报工作,而非仅仅是企业自身开展的竞争情报工作而已。正是从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入手,以服务市场竞争为牵引,将科技情报服务和经济情报服务结合起来,才巧妙解决了科技信息服务与经济信息服务相脱节的问题,提供的情报服务才为中小企业用户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收益,取得显著成效顺理成章。2.超越仅仅依赖文献资源的局限,充分发挥人际资源的独特作用,激活了文献信息资源,使文献信息资源在人际资源的耦合作用下,面向明确需求,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3.将产业竞争情报服务与单体企业层次的竞争情报服务有机结合,既满足产业的共性需求又兼顾单体企业的个性需求。这与香港贸发局半官方、非营利服务机构的定位和使命十分吻合,也是香港贸发局在服务实践中取得斐然成效、得到普遍认可的前提。 (来源:2012第十八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论文集)

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

商品结构特征  以《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农产品分类为标准,选取2000~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进出口农产品商品结构进行分析,特征如下: 2000年以来,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为植物产品和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代用品的制品, 出口分别占农产品出口总额30%以上,目前仍呈上升趋势;我国主要进口的农产品为植物产品,进口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0%以上,总体趋势呈波浪式起伏,2000年达38.55%,2003年经过起伏重新回到37.90%;出口农产品中,动物产品在出口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份额保持在20%以上,但其有下降趋势,与2000年27.88%相比,2003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进口农产品中,动物产品为第二大进口产品, 但呈一定的下降趋势,2000年最高20.33%,2003年下降为17.47%;动植物油脂及分解产品、精制食用油脂、动植物蜡类产品进口增长迅速,比重由2000年的9.13%增长为2003年的15.45%,从而取代了食品等制品第三的地位。  市场结构特征  主要出口市场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地区,2000~2004年我国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67%以上,但我国对该地区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2004年比2000年的71.9%下降了4.4个百分点;其次是欧洲市场,2000~2004年间我国对该地区的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13%以上,起伏基本不大;近年来我国对北美的农产品出口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与2000年的8.6%相比,2004年增至9.8%。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较少,分别占2%、1 %和1 %左右。  主要进口市场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为北美地区,2000~2004年间我国进口的25%以上均来自该地区,在2002年由2001年的30%滑落到25.9%之后,目前又重新表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2004年又上升到32.7%;其次是亚洲地区,占我国农产品进口的19%以上,近几年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保持着较稳定的份额;南美洲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也较强劲,由2000年的18.3%上升到23.6%;欧洲和大洋州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出现了下降趋势,2000~2004年分别下滑了6.3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亚洲地区,2000~2004年间年均顺差在92亿美元以上;其次是欧洲地区,一般在3亿美元以上。我国农产品最大的贸易逆差来自北美地区,年均在20亿美元以上,2004年高达64.5亿。  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有两点值得肯定: 21世纪以来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迅速;我国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总体程上升趋势,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中少数产品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了,显示了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变动趋势,农产品出口规模容易受到个别种类产品贸易规模的影响,从而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

生意经的朋友一般贸易公司可以出口化工产品吗

首先你要看你公司的营业范围,有没有这个经营资质。如果贸易型公司,只要你们有出口权,所出的化工品不在国家专营的范围内,那么就可以经营。其次出去的货物,看产品的海关编码,是否有监管条件,关于商检,如果自己没法申请,也可以让工厂或货代来做。

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专业介绍一下啊?、????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和掌握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和熟悉国际经济贸易、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意识和战略眼光,并具备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相关学科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能直接使用英语从事国际贸易的涉外能力、适应能力,了解必要的经济理论,熟悉国际商务运用规范和程序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语文、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等。 专业基础: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语音等。 专业方向: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谈判、商务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学、国际商法、基础会计学、电子商务导论、统计学、国际商务礼仪等。 实践环节:如校内语言实践,校内实训、校外暑期语言实践等。 三、就业方向 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外贸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政府机构及国外驻中国领事馆和文化机构从事国际贸易、翻译、管理、咨询、教学等工作;也可以直接出国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一个轮胎出口贸易商的“二次创业”

一个轮胎出口贸易商的“二次创业”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 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 价值的过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个轮胎出口贸易商的“二次创业”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我去美国一方面是为了拜访长期合作的轮胎经销商,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专门考察美国轮胎连锁专卖店的经营模式。我已下定决心,进行二次创业!”青岛科昂集团总裁梁子强说。   科昂集团是青岛一家大型出口轮胎的民营企业。梁子强此次赴美,是为企业转战国内市场作铺垫。   艰难抉择——“多重夹击”致压力骤增   两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我国众多外贸企业,以轮胎出口为主业的科昂集团也遭遇了严重冲击。   “外需受挫,国内外轮胎制造商纷纷减产,市场形势严峻。我们在逆境中转变思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由出口中低端的卡车轮胎、农用车轮胎产品转向出口中高端的轿车用高性能轮胎产品,在坚守欧美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企业渡过了难关。”梁子强说。   事实上,因为拥有自主品牌的高端轮胎产品,科昂的轮胎出口在危机中仍实现了逆势增长,2009年出口7000万美元,今年有望达到1.2亿美元。但高增长背后的风险令梁子强担忧。   “从长远看,国际贸易商的道路越来越难走。”梁子强告诉记者,去年9月,美国以中国出口轮胎对美国国内轮胎行业造成冲击导致失业为由,将中国出口美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的关税由4%上升到39%,使得当时国内很多轮胎制造企业陷入倒闭或半停产状态,轮胎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也一度停顿。虽然现在对美国市场的销售有所恢复,但美国一家专业杂志统计,自从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产轮胎实施特保案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对美国轿车轮胎的出口量下降40.6%,而韩国、印尼、泰国等国出口增长超过60%。   除贸易保护外,国内出口企业和轮胎制造企业不掌握重要原材料定价权也是出口贸易的风险之一。以轮胎的原料橡胶为例,我国是天然橡胶最大的使用国,然而定价权却掌握在国外贸易中间商和游资手里。   “2007年全球天然橡胶价格曾经升至3200美元一吨的历史最高点,虽然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一度跌到1200美元,但随着经济复苏价格快速回升和美元的持续贬值,天然橡胶的价格接连创历史新高,在最近的10至11月份增长了25%以上,现货价格逼近4500美元一吨。轮胎制造业和轮胎销售商的压力都相当大。”梁子强说。   上游轮胎制造业不掌握原材料定价权备受成本上涨之苦,平均毛利率不足5%;中间贸易商频频遭遇出口壁垒,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国际贸易业务的`出路何在?梁子强和他的年轻团队站在了十字路口。   主动转型——掘金国内汽车服务市场   进退两难间,梁子强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科昂集团决定在继续加强外贸业务的同时,转向国内汽车后服务市场。   “做国内连锁业务是非常困难和辛苦的,但现在我们要适应形势变化,一方面应对好挑战,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机遇!”梁子强说,“虽然出口变得越来越困难,但国内增长迅速的汽车市场对于轮胎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商机。” undefined   2009年,我国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截至2009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亿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为2377万辆,同比增长31.46%。   汽车大规模进入中国家庭无疑会催生轮胎“黄金市场”。梁子强估算,今年我国轿车轮胎替换市场销售有望达到5500万条左右,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目前我国的轿车轮胎替换市场增长率为20%到25%左右,未来5年内将达到1.5亿条。   与此同时,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环境也将给科昂转战国内消费市场带来机遇。“国家明确‘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并提出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更坚定了我们转型的决心。”梁子强信心十足地说。   长期与欧美经销商打交道,让梁子强在国内汽车轮胎服务市场捕捉到新的商机。2008年10月,他成立轮库汽车有限公司,并在青岛建了首家专业轮胎零售及汽车服务连锁店,踏上了转型之路。   二次创业——打造轮胎零售业的“国美苏宁”   从一个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中站稳脚步的国际贸易商,向国内轮胎零售商转型,对梁子强和他的团队而言无异于二次创业。但梁子强对轮库汽车有限公司在国内独特的经营模式十分自信。   “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汽车服务市场主要以轮胎钢圈替换服务和轮胎零售连锁店延伸出汽车保养和维修服务,而国内则以简易汽车保养快修和美容为主体。‘轮库"要借鉴欧美市场的成熟模式,然后通过创新把它根植在国内,使它发展壮大。”   在位于青岛闹市区的“轮库”连锁店,记者看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内外十几种品牌的轮胎摆放在展厅和同一货架上,供消费者选用,同时还有汽车保养快修需用的过滤器、润滑油和车内饰品等商品。门外不时有车辆前来做保养。   “汽车服务市场越来越细分,我们有信心成为专业的轮胎零售和服务商。”梁子强告诉记者,前年青岛开设的第一家“轮库”实现销售增长120%,他趁势又在青岛新开了4家连锁店。   梁子强说,目前国内汽车配套轮胎市场服务近九成都被国外品牌占据,其中最重要的轮胎替换市场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不足两成,并且国外品牌正加大他们在国内的渠道建设,比如国外轮胎巨头米其林在国内的加盟零售店就已超过1000家,普利司通的“车之翼”近年发展也很迅速。“如果现在自主品牌不快速介入国内汽车服务市场,等外国品牌把市场都分完了我们再介入就晚了。”梁子强说。   梁子强正在全国版图上布局他的“轮库王国”。12月18日,科昂集团将在北京望京地区开设一家旗舰连锁店,并将“轮库”的总部迁往北京。与此同时,青岛两家“轮库”新店也将同时开业。未来十年内,梁子强计划在一二线大城市建立100家门店。   “我们的目标是掘金中国汽车后服务市场,将‘轮库"打造成中国轮胎零售连锁行业第一品牌,为国内快速增长的汽车后服务市场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梁子强说。 ;

克鲁格曼对新贸易理论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产业集聚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Dixit-Stiglitz,简称D-S模型①)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克鲁格曼的产业群模型是基于以下事实:企业和产业一般倾向于在特定区位空间集中不同群体,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空间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与产业专业化有关。这种同时存在的空间产业集聚和区域专业化的现象,是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中被广泛接受的报酬递增原则的基础。当企业和劳动力集聚在一起以获得更高的要素回报时,存在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为产业群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和空间距离带来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被用来解释现实中观察到的各种等级化的空间产业格局的发展。克鲁格曼(1991)设计了一个模型,假设工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农业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这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割等原因,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的产业区的形成是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克鲁格曼的模型为人为的产业政策扶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地方产业集聚诞生和不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也就是说,克鲁格曼将最初的产业集聚归于一种历史的偶然,初始的优势因路径依赖而被放大,从而产生锁定效应,所以集聚的产业和集聚的区位都具有历史依赖性。克鲁格曼将贸易理论和区位理论相结合,用模型化的方法通过严密的数学论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产业集聚发生的机制,弥补了马歇尔和韦伯观点的不足。但是,他比较强调大型公司的内部增长和组织间能量化的市场联系,而忽视了公司活动所产生的难以量化的非物质联系(如信息、技术联系)和非正式联系(如人际关系间基于信任的联系)。

克鲁格曼对新贸易理论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产业集聚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Dixit-Stiglitz,简称D-S模型①)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克鲁格曼的产业群模型是基于以下事实:企业和产业一般倾向于在特定区位空间集中不同群体,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空间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与产业专业化有关。这种同时存在的空间产业集聚和区域专业化的现象,是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中被广泛接受的报酬递增原则的基础。当企业和劳动力集聚在一起以获得更高的要素回报时,存在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为产业群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和空间距离带来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被用来解释现实中观察到的各种等级化的空间产业格局的发展。克鲁格曼(1991)设计了一个模型,假设工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农业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这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割等原因,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的产业区的形成是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克鲁格曼的模型为人为的产业政策扶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地方产业集聚诞生和不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也就是说,克鲁格曼将最初的产业集聚归于一种历史的偶然,初始的优势因路径依赖而被放大,从而产生锁定效应,所以集聚的产业和集聚的区位都具有历史依赖性。克鲁格曼将贸易理论和区位理论相结合,用模型化的方法通过严密的数学论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产业集聚发生的机制,弥补了马歇尔和韦伯观点的不足。但是,他比较强调大型公司的内部增长和组织间能量化的市场联系,而忽视了公司活动所产生的难以量化的非物质联系(如信息、技术联系)和非正式联系(如人际关系间基于信任的联系)。

克鲁格曼对新贸易理论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产业集聚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Dixit-Stiglitz,简称D-S模型①)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克鲁格曼的产业群模型是基于以下事实:企业和产业一般倾向于在特定区位空间集中不同群体,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空间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与产业专业化有关。这种同时存在的空间产业集聚和区域专业化的现象,是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中被广泛接受的报酬递增原则的基础。当企业和劳动力集聚在一起以获得更高的要素回报时,存在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为产业群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和空间距离带来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被用来解释现实中观察到的各种等级化的空间产业格局的发展。克鲁格曼(1991)设计了一个模型,假设工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农业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这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割等原因,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的产业区的形成是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克鲁格曼的模型为人为的产业政策扶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地方产业集聚诞生和不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也就是说,克鲁格曼将最初的产业集聚归于一种历史的偶然,初始的优势因路径依赖而被放大,从而产生锁定效应,所以集聚的产业和集聚的区位都具有历史依赖性。克鲁格曼将贸易理论和区位理论相结合,用模型化的方法通过严密的数学论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产业集聚发生的机制,弥补了马歇尔和韦伯观点的不足。但是,他比较强调大型公司的内部增长和组织间能量化的市场联系,而忽视了公司活动所产生的难以量化的非物质联系(如信息、技术联系)和非正式联系(如人际关系间基于信任的联系)。

制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国际组织是

负责制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国际组织是国际商会

国际货物贸易术语有哪些?它们的意思都是什么?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有11种贸易术语,按照所适用的运输方式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组: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术语七种:EXW、FCA、CPT、CIP、DAT、DAP、DDP。 EXW(ex works) 工厂交货 FCA(free carrier) 货交承运人 CPT(carriage paid to) 运费付至目的地 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运费/保险费付至目的地 DAT(delivered at terminal) 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货 DAP(delivered at place) 目的地交货 DDP(delivered duty paid) 完税后交货 第二组: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四种: FAS、FOB、CFR、CIF。 FAS(free alongside ship) 装运港船边交货 FOB(free on board) 装运港船上交货 CFR(cost and freight) 成本加运费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其他信息

国际商会自1936年起草第一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来,就不断定期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Incoterms2010的修改考虑了世界上免税区的增加,电子通讯的普遍使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性的提高,删去了Incoterms2000D组术语中的DDU,DAF,DES,DEQ,只保留了DDP,同时新增加了两种D组贸易术语,即DAT(Delivered At Terminal)与DAP(Delivered At Place)以取代被删去的术语。Incoterms2010中将贸易术语划分为适用于各种运输的CIP,CPT,DAP,DAT,DDP,EXW,FCA和只适用于海运和内水运输的CFR,CIF,FAS,FOB,并将术语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国内贸易中,赋予电子单据与书面单据同样的效力,增加对出口国安检的义务分配,要求双方明确交货位置,将承运人定义为缔约承运人,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实践要求,并进一步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鹿特丹规则》衔接。 国际贸易术语表(INCOTERMS2010) 组别 术语 英文 中文名 交货地点 风险转移界限 签订运输合同及支付运费 保险责任及费用 出口报关责任及费用 进口报关责任及费用 适用运输方式 详细概念 E组 EXW Ex Works 工厂交货(插入指定地点) 车间、仓库、工厂所在地 买方处置货物后 买方 买方 买方 买方 任何运输方式或多式联运 指当卖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由买方处置时,即完成交货。代表卖方最低义务。 F组 FCA Free Carrier 货交承运人(插入指定交货地点) 出口国的地点或港口 承运人或运输代理人处置货物后 买方 买方 卖方 买方 任何运输方式或多式联运 指卖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 FOB Free on Board 船上交货(插入指定装运港) 指定的装运港口 货物交到船上时 买方 买方 卖方 买方 海运或内河水运 指卖方以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或通过取得已交付至船上货物的方式交货 FAS Free Alongside Ship 船边交货(插入指定装运港) 指定的装运港口 卖方将货物交到船边时 买方 买方 卖方 买方 海运或内河水运 指当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的船边(例如,置于码头或驳船上)时,即为交货。 C组 CFR Cost and Freight 成本加运费(插入指定目的港) 指定的装运港口 货物交到船上时 卖方 买方 卖方 买方 海运或内河水运 指卖方在船上交货或以取得已经这样交付的货物方式交货。CFR价=FOB价+F运费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插入指定目的港) 指定的装运港口 货物交到船上时 卖方 卖方 卖方 买方 海运或内河水运 指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CIF价=FOB价+I保险费+F运费,俗称“到岸价” CPT Carriage Paid to 运费付至(插入指定目的地) 国内陆路口岸或港口 在交货地点,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控制货物后 卖方 买方 卖方 买方 任何运输方式或多式联运 指卖方将货物在双方约定地点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CPT=FCA+运费 CIP 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运费、保险费付至(插入指定目的地) 国内陆路口岸或港口 在交货地点,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控制货物后 卖方 卖方 卖方 买方 任何运输方式或多式联运 指卖方将货物在双方约定地点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CIP=FCA+运费+保险费 D组 DAP Delivered At Place 目的地交货(插入指定目的地) 指定目的地 买方处置货物后 卖方 卖方 卖方 买方 任何运输方式或多式联运 指卖方在指定的目的地交货,只需做好卸货准备无需卸货即完成交货。卖方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除进口费用外)。 DAT Delivered At Terminal 运输终端交货(插入指定港口或目的地的运输终端) 指定港口或目的地的运输终端 买方处置货物后 卖方 卖方 卖方 买方 任何运输方式或多式联运 指当卖方在指定港口或目的地的指定运输终端将货物从抵达的载货运输工具上卸下,交由买方处置时,即为交货。“运输终端”意味着任何地点,而不论该地点是否有遮盖,例如码头、仓库、集装箱堆积场或公路、铁路、空运货站。卖方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的一切风险和费用(除进口费用外) DDP Delivered Duty Paid 完税后交货(插入指定目的地) 进口国国内目的地 买方处置货物后 卖方 卖方 卖方 卖方 任何运输方式或多式联运 指当卖方在指定目的地将仍处于抵达的运输工具上,但已完成进口清关,且已做好卸货准备的货物交由买方处置时,即为交货。代表卖方最大责任。

制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国际组织是

负责制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国际组织是国际商会。Incoterms2010中将贸易术语划分为适用于各种运输的CIP,CPT,DAP,DAT,DDP,EXW,FCA和只适用于海运和内水运输的CFR,CIF,FAS,FOB,并将术语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国内贸易中,赋予电子单据与书面单据同样的效力。增加对出口国安检的义务分配,要求双方明确交货位置,将承运人定义为缔约承运人,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实践要求,并进一步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鹿特丹规则》衔接。扩展资料: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2010年通则》用两个可以不顾及运输模式的新术语DAT[运输终端交货(??指定目的地)] 和DAP[目的地交货(??指定目的地)] 代替了《2000年通则》中的DAF、DES、DEQ和DDU术语。DAT和DAP术语都规定需在指定目的地交货,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在DAT术语下,卖方承担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卸下并交买方处置的义务;而在DAP术语下卖方只需将货物交由买方处置即可,无须承担将货物从交通工具卸下的义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写什么毕业论文题目?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摘要:美国制造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飞速发展,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保持了近一百二十年世界第一的位置之后,2010年被我国赶超。近年来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美国制造业回归,这一政策的影响就是重构全球价值链,并且对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及其地位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针对美国制造业回流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原因及政策,接下来就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随后分析美国制造业回归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美国制造业回归;技术创新6结论目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限制了中国的出口增长,导致其出口企业陷入不稳定的市场环境。由于出口市场发生变化或者进口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贸易条件会恶化到某种程度,导致贸易缺口增加。中国政府应该可以鼓励企业利用创新的出口市场结构的高科技出口温和调整和发展新兴贸易和邻近的经济体为重点,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并促进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当中国的出口依赖于少数大市场的时候,出口垄断就存在,而中国的出口价格就容易受到垄断企业的控制。因此,如果中国想要保持其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就必须实施一个多样化战略。虽然近年来,“中国制造”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与世界上工业转移和德国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业的缺陷逐渐出现了:自主创新能力很差,尖端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外国制造和创新系统;产品水平不高,缺乏品牌;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先进制造业发展能力不足,产业国际化水平低。制造业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这方面来看中国迫切地需要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和现代化。参考文献:[1]Jing Chen. McKinsey: US could undergo manufacturing renaissance. 2017, 179(3)[2]Scott Miller. American Made: The Coming Renaissance in U.S. Manufacturing. 2018, 74(11):48-50.[3]Abadie,A.,Diamond,A.,Hainmueller,J..Synthetic Control Methods for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lifornia′s Tobacco Control Program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2010,105(490):493-505.[4]Chunjiao Yu, Zhechong Luo. What are China"s real gains within global value chains? Measuring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China"s exports of manufactures. 2018, 47:263-273.[5]肖肖.美国如何实现经济转型[J].企业观察家,2018(12):116-117.[6]潘辉,汤毅.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最新进展及对华经济效应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39(04):66-72.[7]马光远.高端制造业回美国,低端制造业去东南亚,中国还剩下什么?[J].资源再生,2017(02):20-21.[8]阮晓东.美国启动“制造业回归”的思考[J].新经济导刊,2017(06):56-60.[9]蔡礼辉,任洁,朱磊.中美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与地位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价值链分工的影响[J].商业研究,2020(03):39-48.[10]吕晨星. 中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比较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8.[11]王岩,何山水.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升级问题的几点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J].大庆社会科学,2020(03):92-95.[12]丁明磊,陈宝明.美国制造业回归及相关政策走向分析[J].中国工业评论,2017(05):12-18.[13]潘辉,庹小钰,饶霏霏.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上海先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基于理论视角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8(18):47-50.致谢在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那一刻,意味着一段短暂的4年学习生涯即将过去,当我陷入沉思的时候,我也明白到新的学习与生活也随之铺展开来,在这4年的时间里,我非常感激我身边的老师、舍友、朋友,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意义深重。本次的论文撰写,由初建环老师担任我的指导老师,从论文的开题报告、论文大纲、论文修改等其他方面都是在初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学习上感谢初老师在授课期间的无微不至和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在面临一些抉择上,感谢初老师对我的真诚建议,在本次论文上,感谢初老师对我论文的严格把关和专业指导。最后感谢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家人以及给予我支持的朋友,你们的无私和付出,点亮了我的生活。

上海自由贸易区在上海市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 上海大都市区空间范畴界定此次上海大都市区空间范围的界定,采用“定量测度为主,定性校核为辅”的方法。在定量分析方面,采用“时空距离法”分析空间上与上海紧密联系的地域范围(此次研究以区县级单位为基本的空间单元);采用“总部-分支”法(利用长三角企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总部在上海,分支机构在外围的企业联系)分析经济上紧密联系上海的地域范围。在定性校核方面,从五个视角运用五种方法,对上述定量测度得到的范围进行校核,从而确定上海大都市区最终范围。利用人口统计数据变化,分析和上海人口流动上紧密联系的范围;利用历史研究,分析和上海历史文化上紧密联系的范围;加之分析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协调的因素、已有的上海都市圈研究成果以及国际大都市圈研究范围的比较。最终确定上海大都市区的空间范围是“1+6”范围,即“以上海为中心约120公里范围内,北到南通市辖区,西至“江阴-宜兴”,南抵“慈溪-宁波”,囊括舟山群岛的范围”。该范围总面积达2.986万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达5380万,GDP达5.2万亿元,人均GDP 达9.66万元。二、 上海大都市区发展现状与趋势认知在界定上海大都市区范围的基础上,分析该区域发展现状与趋势认知。第一,从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来看,上海大都市区呈现层级化和板块化的特征,而破解层级与板块结构特征的网络化趋势已经显现。上海市区(含浦东新区、闵行区)以及苏州市辖区属于第一层级,苏州市周边的区县、市辖区属于第二层级,而上海郊区县、南通以及嘉兴的区县属于第三以及第四层级。同时,都市区范围内功能网络化的趋势已经显现,且不同价值区段的产业外溢有着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如与距离要求关联度强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制造业多为沿沪布局,与距离因素关联度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则出现较远距离的布局,且多是依托交通便捷、人力资源丰富的沪宁廊道布局;以物流、商务、研发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性服务业,更多分散到临沪的综合城市甚至更远距离。第二,从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来看,应关注空间布局优化与节点功能培育,识别不同廊道空间发展特征与问题,识别高价值保护地区。从上海大都市区目前正在形成四大廊道而言,沪宁廊道建设用地呈现连绵发展态势,且已服务型功能为主,其近沪地区发展迅速,注重与上海在体制、机制、发展政策等各方面的接轨;沪杭廊道建设用地仍然呈现分散发展态势,以制造业功能为主,其近沪地区发展较慢;北沿江廊道尚未完全发育,是未来的潜力廊道;南沿江-滨海廊道的重型工业呈现连绵发展态势。从上海大都市区需要关注的高价值保护地区而言,一是关注太湖东南的自然水乡地区,它是世界级的文化保护区、也是国家级的绿心地区;二是关注崇明岛附近的生态江口,它是国家级绿心地区,也是近海岛屿群的保护地区;三是关注上海南部的活力海湾,它是全球城市的滨海休闲地区,需要进行部分工业功能的置换,打造成为活力海湾的地区。第三,从生态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上海大都市区生态危机不断加剧。首先,上海大都市区近岸海域水质很差,如上海近岸海域重度污染,劣四类海水比例为49.5%;淡水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淀山湖、太湖的污染程度位列国家控制重点湖泊(水库)的第2、第6位;主要河道沿岸地区工业密布,水体质量严重恶化,水质环境以五类和劣五类为主。其次,上海大都市区的灰霾污染是全国最为严重地区,长三角地区其污染范围广,25个地级城市平均不达标天数为35.8%;酸雨污染也较为严重,全国酸雨污染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及中下游以南地区。再次,上海大都市区生态系统不够稳定,亟需构建区域协调下的生态空间,如上海市自然保护区数量全国最少,上海仅有4个,北京则多达20个。因此,上海大都市区迫切需要建立区域协调框架下的生态保护空间,需要通过区域协调,建立国家级绿心、区域级绿心、城市级绿心三级生态空间体系;需要通过区域协调,明确区域水源的保护范围。第四,从文化现状与趋势来看,上海大都市区江南水乡文化荟萃,太湖-吴淞江古村镇群具有世界级文化意义,亟需构建区域协调框架下的文化保护空间。上海大都市区目前主要形成了太湖-吴淞江南古村镇群、长江口-杭州湾近海岛屿群等两大文化集群。太湖-吴淞江古村镇群具有世界级文化意义,在上海周边九个城市范围内,50%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在太湖-吴淞江区域。但是,该区域面临着较大的保护压力,尤其其自然村正处于快速消亡与不断撤并之中,亟需构建区域协调框架下的文化保护空间。初步考虑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包括苏州市辖区、吴江区、昆山南部、青浦西部、松江西部、嘉善北部、嘉兴市辖区北部等地区。三、 基于两大网络的国外案例研究基于对大都市区空间范畴的界定以及都市区发展现状的分析、发展趋势的判断,研究认为应当从功能网络、生态网络两个方面去构建上海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提出上海大都市区的发展策略。从功能网络而言,基于全球大都市区金融网络、文化网络、高端制造网络、轻工制造网络、重工制造网络、贸易网络、物流网络等功能网络的研究,可以发现:0-5KM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集聚区(中央活动区),15-30KM是边缘城市的重要功能节点地区,30-60KM是新兴功能培育区域地区,60-120KM是综合性城市培育区域,海湾(海港)/空港等特殊地区承载了重工制造业、化工、分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临空经济区等特殊功能。从生态网络而言,关注生态增长边界划定及政策保障机制的制定。生态边界的划定能够在城市用地扩张的同时为绿色开敞空间留下余地,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斯德哥尔摩在20世纪30年代确定了指状放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以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城市发展,有效避免了城市的无序蔓延。伦敦绿环得以实施,控制了城市的蔓延式增长,主要得益于系列性的政策保障措施,如1938年制定的“绿带法”;1947年制定的《城市及田园计划法》;1995年的《规划政策指引》;1998年的《政府城乡规划白皮书》等。四、 上海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目标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城市区域。上海大都市区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核心,应积极培育上海建设世界城市,增强自主创新和集聚高端产业要素,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推进人口、产业向外围地区和潜力地区集聚,推进园区共建合作和产业价值链的跨区域分工,发挥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共同构筑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主体。目标二:构建多中心协作的网络城市区域。“1966”的城乡规划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快速的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过程起到了引导作用,但也存在着缺乏区域整体概念、过分强调空间等级结构等问题。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一定需要改变,以网络化的空间格局成为未来地域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而网络化的资源配置优势不仅仅在上海市域,在上海大都市区的近郊和边缘地区也同样适用,其构成的各个城市网络化功能分工与交通联系初具雏形。目标三: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弹性城市区域。各大城市的远景发展都提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弹性发展要求。上海作为世界城市,其空间发展理念逐渐转向高端集聚、绿色、生态、可持续等方向,应明晰城市空间拓展的底线,增强空间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耦合。五、 上海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提出构建上海都市圈开放式的格局、网络化的联系以及全域化的布局。从网络化的联系而言,应依靠不同类型的网络功能节点及其之间的联系关系形成网络化格局。应以上海市为核心,在中心城外围形成功能节点、外围新城以及一些以地级市和加大的县市区形成的职能分工节点。在功能联系方面,打造几条重要联系走廊,如沿海沿湾、沪宁、沪杭以及通苏嘉为核心的功能联系,上海——太仓——常熟的联系关系,沿长江的产业联系等。以沿海沿湾、沪宁、沪杭以及通苏嘉为核心的功能联系网络,在网络格局上的发展路径上可以注重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从开放式的格局而言,提出上海大都市区面向区域(国际)的两区两带空间布局。一是国际功能区,主要是全球城市的中心地区,是就业和居住相对密集的地区。未来上海的中央活动区不仅是全球金融中心和跨国总部的聚集地,更是专业服务和创意产业的中心,也是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形象的缩影和旅游的天堂。二是创新功能区,主要是上海周边30—60公里范围内,包括嘉昆太地区、青浦——淀山湖地区以及松江——奉贤地区等几个集聚的组团地区。三是临沪(综合城市)发展带,距离上海中心城60—120公里是未来综合性城市培育的区域。这些地区应当独立发展,形成以先进产业功能为主导的综合性地区;应优化行政管理体系,加强地方自主权,形成并完善应对市场需求的城市运作与土地管理机制。四是沿江—沿海(贸易与产业)发展带,包含崇明岛——东滩——长兴、浦东机场——外高桥——川沙——临港、临港——大小洋山港——舟山、乍浦——平湖——海盐——金山等地区。第三,从全域化的布局而言,不仅仅关注功能集聚的节点,还要注重生态承载的空间以及文化底蕴存在的空间。其一,应构建生态空间格局,打造“一湖双链六楔”的生态空间结构。一湖指的是环太湖生态文化集聚区;双链分为长江口、环湾生态的水链,以及上海中心城60公里左右围绕上海的生态基底的绿链。六楔指的是六条沿网络间隙,与中心城外环衔接的绿楔。其二,构建文化空间格局,注重“一岛一湖一湾”的地区。一岛指的是“长江口——崇明岛”地区;一湖指的是“太湖——吴淞江”江南文化集聚区;一湾指的是“杭州湾及舟山的滨海文化湾”。六、 上海大都市区协调与管治机制全球城市大都市区的协调与管治机制在方式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成立更高层级的管治机构进行管治;由民间专业团体进行管治和由商业团体进行管治。考虑到上海大都市区的实际情况,本专题认为由民间专业团体与商业团体来对上海大都市区进行协调与管治比较适宜。例如,可成立区域规划委员会,通过专业评审与审批来对上海大都市区的发展进行协调与管治。大都市区协调与管治的内容,根据重要性和协调的难以程度,又可以划分为“硬协调”内容和“软协调”内容。“硬协调”包括生态环境的优化、文化展示区的建立、交通体系的衔接、基础设施的衔接等内容。“软协调”是指对于空间发展、功能布局、就业分布和居住分布等内容的协调。研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中内容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一、 上海2040:宏观趋势与挑战1.1宏观趋势与战略议题宏观趋势:国家竞争力与上海全球城市战略;新一轮技术创新周期与后工业化转型;资源约束、环境问题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城市社会转型。战略议题:经济高效:更富效率和竞争力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环境友好:高密度和资源紧约束条件下集约化、生态化发展;社会公平:应对人口增长、老龄化、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挑战;形态宜居:空间特色,宜居环境、生态保护、乡村发展 ;体制创新:市场化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1.2面对的挑战与发展范式转型空间管理模式转变:特大城市向特大都市地区的转变;有效控制城市蔓延:巨型化、高密度的空间形态与结构控制;城市治理模式转型:适应市场化转轨过程中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引领城市战略升级:更富竞争力的经济结构、更加集约的空间结构和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适应新常态:结构性调整替代扩张型增长模式。即基于长远目标导向的结构优化和基于现实矛盾出发的城市更新。需要建立起战略目标、空间逻辑与行动路径空间战略研制的框架二、 全球城市的上海路径从规模意义而言,上海无疑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按照GaWC测度的上海“世界城市”等级位序,上海已经从2000年的第4档(Alpha-)、全球第30位,迅速提升至2012年的第2档(Alpha+)、全球第6位。但从结构竞争力而言,上海与世界城市存在差距。上海未来的全球城市定位和路径需要基于特定的时空背景来认识。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发挥着向外连接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图:上海全球城市的“两个扇面“格局示意认识上海全球城市定位的三个视角:经济大国的全球竞争战略(双向);国家工业化背景下后工业社会转型 ;新一轮全球化趋势与技术创新周期。强化全球城市的和核心功能与支撑功能核心功能:跨国公司全球或区域总部 ;金融中心;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支撑功能:国际性旅游与会展目的地 ;高质量人居环境:精英人才汇聚地;信息、通讯和交通枢纽。突出双轮驱动:链接和辐射。链接:国家门户和更高能级的全球城市;辐射:全球城市的区域化战略,全面增强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置于国家区域化和长三角战略之中,将是上海新一轮空间战略的重要支点。城市创新与动力机制转型:从规模竞争力走向结构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其关键不仅在于经济资本控制力,更在于人力资本竞争力和环境资本支撑力。上海全球城市建设面临的三大挑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支撑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和城市创新文化;资源短缺、粗放利用与高密度人居环境的挑战。人力资本将是上海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以人力资本需求为核心的空间生产将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取向。三、 目标与愿景3.1 城市愿景上海2040:迈向世界级城市——更具全球竞争力、人文特质和可持续发展的上海三大维度的能力建设:经济维度,更具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城市;人文维度,更具文化特质、魅力、亲和力的人文城市;环境维度: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密度的生态城市。3.2 规模锁定:空间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关系国家城镇化背景和上海人口增长压力。上海的人口增长需要放在国家城镇化背景中来看,将面临人口增长的长期压力。资源紧约束背景下人口规模的弹性控制与人口结构的优化。刚性人口规模控制存在风险,也不应简单设置人地对应的关系,在锁定用地规模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人口规模的弹性(3000-3500万人),关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关系对未来的长期影响。关注市场环境下人口规模调控与人口结构优化的措施和手段。3.3 目标愿景与空间体系重构四个任务:围绕全球城市定位的功能与空间布局调整;重组与大都市地区空间形态相适应的结构体系 ;以人为本,重塑城市形象和建成环境的价值取向 ;体现底线思维、集约化与生态化发展的紧凑城市。空间逻辑:“3+3”的空间分析框架3个功能维度的优化,即全球城市、人文城市、生态城市。以功能布局调整引领城市空间体系的优化3个空间层次的调整:宏观层面,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中观层面,大都市地区的空间结构组织模式——集约、生态、紧凑发展的结构模式;微观层面:土地使用控制与建成环境质量。四、 区域化战略:上海与长三角的关系上海与长三角关系的分析框架:从“域”、“群”、“圈”三个空间层次界定区域需求,在上海大都市地“区”层面落实任务。4.1“域”:长江三角洲区域(3省1市)长江三角洲区域(3省1市)是上海最直接的经济腹地,基本为1日通勤圈覆盖范围。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上海都市区梯度发展关系,加强中心城市联系,沿江、沿海港口、机场的协作,集疏运系统,产业转移和支撑,整体的沿江沿海开发战略。上海在这一层面强化价值区段、门户地位、扇面作用。4.2“群”: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16市)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地区是上海的紧密协作区域,基本为2小时通勤圈覆盖范围,将体现巨型城市区域的实质与作用,发挥对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的支撑作用。其地位体现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单元和引擎、先进制造业带和创新基地、国家城镇化重要承载区。构建以铁路交通为主导,多种交通方式综合支撑的交通廊道。建设跨区域城际及高速铁路通道。客货方式的分流,构筑以上海港为枢纽,沿海、沿江、沿湾的集疏运系统。形成六条发展侧重点不同的廊道:沪宁廊道:人流、商务、物流;沿江廊道:物流、人流;沿海廊道:物流、人流;沪杭廊道:人流、商务、物流;沪湖廊道:游憩、人流、物流;沿湾廊道:物流、人流。强化这一层面上海的全球城市区域战略,关注廊道的链接、功能链接、枢纽地区链接,并在都市区内打造若干对接区域发展节点。

有关贸易购销合同

有关贸易购销合同5篇 数量和质量是确定销售合同标的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衡量销售合同是否被履行的主要尺度,那么你现在知道合同是怎么样子了吗?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贸易购销合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有关贸易购销合同(精选篇1) 代理方: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传真: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 委托方: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传真: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乙方产品的____地区代理销售达成如下条款: 一、代理产品、区域、期限 1、乙方授权甲方为乙方____产品在____地区内独家排他代理,并保障甲方在销售区域内的长期利益。具体区域指:________。 2、代理期限为____年,从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合同期结束后,双方可续约。 二、双方责任、权利 1、乙方保证不在甲方区域内授权其他代理商。 2、乙方保证甲方产品供应,并提供相关的证书文件及其他产品宣传资料。 3、乙方应免费对甲方进行技术咨询、培训、指导。 4、乙方应当提供设备维护和售后服务的技术支持。 5、甲方保证按时支付货款。 6、甲方保证不向代理区域外销售。若需销售需得到乙方书面同意。 7、双方互有为对方保守商业和技术机密之义务。 8、产品中的工业和知识产权均为乙方所有,一旦发现侵权,甲方应立即通知乙方并协助乙方采取维权措施。 三、经销条件 1、甲方在本合同签之日起____日内,首批进货人民币____元以上。 2、合同签订____个月内为产品推广期,不计销售任务;之后每个月需完成____元以上销售额。若是甲方未完成规定销售额,乙方有权变更合同条件。 四、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 1、乙方保证产品及配件的质量,对产品及配件实现月保换、年保修。 2、乙方的产品及配件的技术和售后服务标准以产品说明书和保修卡所列条款为准。 3、乙方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委托甲方具体实施,甲方在发现自身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及时通知乙方,乙方应在收到通知后____小时内派员解决。 五、价格 1、所有单价均为人民币不含税价格,若市场价格变化,由甲乙双方根据市场需要另行商定进行调整。 乙方应保证甲方所获得价格为其销售最低价,甲方如发现其他代理商的低于其获得的销售价时,甲方有权利按照此最低价执行,甲方并有权要求返还之前的价差。 乙方如需调整售价,需在____日前通知甲方,如乙方未通知的,乙方涨价则甲方继续执行原来价格。 2、甲方被乙方一经授权为区域代理商即日起,交付保证金人民币____元。 3、结算方式:甲方向乙方订货时,必须及时汇款到乙方账户,并将汇款凭证以传真形式传给乙方,乙方负责发货给甲方。甲方收到货签字为准后,需及时通知乙方,在未收到货款时,乙方有权不向甲方发货。 六、交货方式、地点 1、交货地点为____。货物数量规格由甲方提前____日书面向乙方下订单。 2、如果批量订货总金额小于____元,乙方不承担运输费用。 3、货物的风险实际交付时转移。 七、违约责任 1、甲方第一次窜货、冲货,乙方对甲方进行按窜货、冲货量____倍的金额罚款;第二次窜货、冲货,乙方除按前一次方法罚款外,扣除保证金,有权取消其代理权,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甲方承担。 2、在甲方没有违约行为的前提下,乙方若在同一地区重复授权代理商,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提出索赔。赔偿额度为保证金的____倍。 3、若一方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按国家有关法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由于水灾、火灾、地震、干旱、战争或合同一方无法预见、控制、避免和克服的其他事件导致不能或暂时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本合同,该方可以免责。但是,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一方须尽快将事件发生状况通知另一方,并在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消除日起15日内将有关机构出具的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寄交对方。 八、通知 1、甲方确认____为其送达地址,乙方确认____为其送达地址。 2、任何一方送达地址发生变化时应提前____日以____方式通知对方,未通知的,对方向原地址送达的任何文件视为其已经收到。 九、合同的解除 本合同在下述情形下解除,提出解除合同的一方应提前____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 1、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本合同。 2、本合同期限届满,双方未续签的。 3、由于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继续履行没有必要,双方均可要求解除。 4、一方明确表示其将不履行义务或以行动表示其将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后,双方依据本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一方在合同解除前应履行的义务仍需履行。除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致使合同解除的情形外,引起合同解除事由的一方应赔偿因合同解除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 十、其它 1、因履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争议,则由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 2、本合同从签盖章之日起生效。 3、本合同一式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乙方: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有关贸易购销合同(精选篇2) 甲方(委托方):________ 乙方(受托方):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双方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委托内容 甲方委托乙方全程策划、独家代理销售甲方产权所属的“________”项目(下简称项目),该项目位于_______市________路_____号,可售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左右;该项目的商业和写字楼单位均为乙方独家销售代理销售范围,所有可销售物业均视为乙方业绩并可按本合同约定标准收取佣金。 二、销售任务 1、甲乙双方约定,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并正式开盘后________个月内乙方应完成项目推盘量(推盘量指项目具备销售条件并实际公开销售的物业面积)的______________%,项目正式开盘后12个月内乙方应完成项目推盘量的______________%,乙方销售业绩以《房屋买卖合同》和《认购书》的销售面积为标准统计。 2、甲乙双方约定,项目在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取得预售许可证,如项目在正式开盘前未完全具备销售条件(指项目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或其他销售手续不齐全),甲方对乙方的销售任务指标和完成时间随之顺延或不再生效。 3、如在约定时间内乙方未完成销售任务,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合同或要求乙方采取有效措施。甲方应支付乙方已经实现销售业绩对应的代理费。如甲方与乙方解约,甲方应支付乙方已经实现销售业绩(以购房合同和购房认购书的总金额为统计基数)对应的代理费。 三、合同期限 本合同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至乙方完成本项目可销售面积的______________%时,在乙方完成项目________________%销售率后,双方可协商终止本合同。 四、策划、设计、代理费的相关约定 1、策划、设计、推广及销售人员基本费用;甲方同意自本合同生效后每月五号支付当月基本费用________万元,至项目销售完毕的当月终止支付。 2、项目商业部分(包括酒店、写字楼、车库)销售代理费: 甲乙双方约定,本项目商业部分销售,乙方代理费标准为销售总额的2%,即甲方每月支付乙方当月商业销售总额的2%作为乙方代理费。 五、销售代理费的结算约定: 1、甲乙双方每月结算一次,甲方同意在每月________日前支付乙方上月的代理费。 2、客户交付部分首期款并签定购房认购书后的当月,甲方即应以实收购房款总额为计算基数,按约定代理费比例支付乙方代理费。 3、客户交付首期款并签定购房合同后的当月,甲方即应以购房合同的总金额为计算基数,按约定代理费比例支付乙方代理费。 4、如由于获取预售许可证的时间超出上述约定时间________________个工作日并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签定影响乙方结算的,甲方须按照购房认购书的总金额为计算基数,按约定代理费比例支付乙方代理费。 5、合同期内甲方不得再自行销售,所有销售成绩(包括项目团购部分及关系户购买)均计入乙方销售业绩,甲方均须按约定比例支付乙方代理费。 6、甲方支付代理费前,乙方可提供收据,甲方支付代理费后,乙方须开具正式发票。 7、甲方支付策划代理费只以对公转账进行: 帐户名称: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 账户号码:____________ 六、关于溢价代理费的约定 1、甲乙双方确定项目销售平均底价,如乙方实现的销售价格超过销售底价,价格超出部分对应的销售额部分,甲乙双方约定双方按___:___分配,即甲方分配_________%,乙方分配______%,乙方分配的______%即为乙方溢价代理费。 2、结算时根据每套实际成交价格与项目底价价格的差额,进行溢价代理费的结算,即乙方溢价代理费计算公式为:(实际销售价_已销售面积—销售底价_已销售面积)_分配比例,乙方溢价代理费以客户签定的购房合同或认购书为计算依据。 3、甲乙双方确定项目销售平均底价为:本项目酒店销售平均底价为_________元每平方米、写字楼销售平均底价为__________元每平方米、项目商业部分销售平均底价为__________元每平方米。 4、甲乙双方约定乙方溢价代理费每季度结算一次,甲方同意在每季度末按约定溢价代理费比例支付乙方上季度的溢价代理费。 5、甲方不得对项目价格任意打折,如甲方对关系户打折成交价格低于甲乙双方约定的项目销售平均底价,则该部分的销售不计入双方计算溢价代理费的基数。 七、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应对委托项目的开发销售拥有合法手续,并负责履行购房合同中的卖方职责;项目相关法律纠纷由甲方负责。 2、甲方负责销售所需宣传广告推广费用,包括户外广告、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宣传广告费用;项目广告推广费用投入控制在项目总值的2%以内。 3、甲方负责提供售楼处的装修、办公家具、投影机等销售硬件设施及负责售楼处的电话、水电费用。 八、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负责项目所需的所有策划工作:包括项目市场调研、项目定位、项目规划设计建议、项目商业策划报告、项目营销执行报告、项目推广宣传、项目销售计划等。 2、乙方负责项目销售执行工作、售楼处置业顾问的培训和销售管理工作;乙方负责置业顾问工装(秋冬装、春夏装)和销售文具并承担费用,如甲方对置业顾问工装有特殊要求的则由甲方承担相关费用; 3、乙方负责项目所需要的设计工作,包括《项目品牌系统设计》、《项目现场包装设计》《项目销售物料系统设计》《项目广告推广系统设计》等设计工作。 4、乙方负责项目推广所需的文案撰写工作,包括报纸广告、新闻宣传、网络推广、销售物料的文案工作。 5、乙方负责项目营销活动的策划工作,包括参加房交会、开盘活动、促销活动等策划工作。 6、乙方须参加与其他专业公司(规划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的沟通会议。 7、项目销售价格由甲方确定,乙方须制作价格方案送审。乙方严格遵照甲方所确定之价格、装修标准、付款方式、入伙时间等销售条件进行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乙方须严守代理中介职业规范,维护甲方形象及声誉。 8、针对甲方项目,乙方须成立专业策划销售团队组成的项目部;乙方承担项目部所有人员和置业顾问的奖金、提成等费用。 九、关于双方工作分工对接的约定: 1、乙方负责客户接待、谈判并签定购房认购书,甲乙双方共同与客户签订购房《买卖合同》,甲方负责《买卖合同》的审核并盖章。 2、甲方须派相关人员驻留售楼处现场,负责收款(定金和房款)及银行按揭办理; 3、乙方所有的策划方案、销售方案、广告计划等均需甲方认可后方可执行,乙方须通过周报月报等形式向甲方及时汇报销售进度。甲方须指派专人审核确定乙方提交的各种方案,并予以签字或盖章确认。 4、针对甲乙双方会议纪要、来往文件、销售统计等文件,甲乙双方指派专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即为有效。 十、违约责任 1、由于任何一方不履行本合同的义务或严重违反合同条款的规定,造成本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过错方须承担违约责任。 2、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单方面解除本合同,甲乙双方约定,如任何一方单方面解除合同,则视作违约并必须赔偿对方的损失及承担违约金人民币伍拾万元整。 3、如甲方未按时支付乙方相关费用,应按照每日千分之一向乙方支付滞纳金;甲方未按时支付乙方相关费用超过3个月,视为甲方单方面中止本合同,由此造成的违约责任由甲方承担。 十一、争议的解决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签订补充协议。 2、双方因本合同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本项目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即生效。 甲方:________乙方: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代表人: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有关贸易购销合同(精选篇3) 供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 购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 购方所建工程名称:购方所建工程地址:经双方协商,特订立本合同,详情如下: 一、货物内容: 质量要求,确保无黄心、腐朽、方木缺边不超过总货量的。 二、结算及付款方式 1、付款方式: 2、结算依据:由收货单位指派收料人员所开据的收料单内容为准,收料单中必须注明当日收货日期、规格型号、数量、方量等。 3、可用现金或转账结算。 三、双方责任: 1、乙方(购货方)应提前向甲方(供方)通知送货时间、规格及数量。 2、甲方负责运输或装卸,运输费与装卸费用由甲方承担。 3、如乙方没有按时支付货款,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协议,并要求乙方按照一个月一张板子上涨贰元计算,方木一个月每根每月加壹元计算。 四、如果双方发生违约责任协商无果,则应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得提出管辖异议。 五、本合同自甲方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份,各具同等法律效力,未尽事宜双方别行协商。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有关贸易购销合同(精选篇4) 甲方:________ 乙方:________ 为严格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双方履行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定本合同并共同信守以下条款: 一、产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金额: 二、合作共识: 甲乙双方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长期合作原则上,制定本合同。 三、交货时间、地点及到站: 合同签订后___内交货,送货到乙方指定医院并负责安装 四、结算方法: 签订合同后乙方一次性结清所有货款到指定的账户上 五、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有违约行为的,应负违约责任并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因违约使对方遭受损失的,如违约金不足以抵补损失时,还应支付赔偿金补偿其差额。如违约金过分高于或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或者增加。 1、甲乙双方所签订的具体合同要求,一方未能履行或未能完全不履行合同时,应向对方提出书面申请,如果对方拒绝接受,违约方应支付合同货款总值5%计算。但遇双方协商办理变更或解除合同手续的,不按违约处理。 2、乙方逾期付款的,应按照利率1%计算,向甲方偿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3、对应偿付的违约金、赔偿金、保管费用和各种经济损失,应在明确责任后,20天内主动汇给对方,否则,按违约条款处理,但任何一方不得自行用扣发货物或扣付货款充抵。医疗器械销售合同范本 六、合同争议解决方法: 先行协商、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本协议以合同签订地为诉讼管辖地。 七、其他约定事宜: 1、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商品因质量问题或不良反应引起医疗事故、纠纷的行政、法律、经济处罚责任由甲方承担。 2、甲方负责提供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的。 3、甲方银行账号: 4、甲方设备配置清单及技术参数附后:(设备保修期一年) 八、本合同一式贰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本合同有效期至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________乙方: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有关贸易购销合同(精选篇5)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签订图书销售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第一条销售范围: 1、乙方享有甲方全部合法出版物在_____地区内的发行销售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甲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保证所供图书是正式出版物,质量达到国家行业要求标准。 2、甲方收到乙方要货订单后,须在___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对于乙方急需订购图书,甲方应在当天给予答复。 3、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新书的电子书目、宣传资料和其他出版信息。甲方应在新书入库前一周通知乙方,并做好各项发行服务工作。 4、甲方有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乙方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开展业务讲座或其他宣传推广活动,做好营销服务工作。 5、甲方应以乙方报订数方式发货为主,也可根据市场情况配发新书。 6、甲方应与乙方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核对,核实当月实发实收图书的种类、数量是否相符。 第三条乙方权利和义务 1、乙方应将订单传真、邮寄(或其它方式)给甲方,订单须乙方确认签名同时加盖公章方为有效。如采用形式传递给给甲方,乙方应注明“凭此传真件有效”;若电话报数应将订单原件邮寄给甲方。 2、订货、添货业务由乙方授权专人负责,该负责人有义务提供甲方委托销售图书的市场销售信息。 3、乙方在向终端用户销售时,可在甲方发货折扣的基础上浮不低于5个百分点;乙方批销折扣不得低于甲方发货折扣,乙方不得窜货和恶意竞争。 4、乙方应向下级代理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发布甲方各种新书信息,并在本地区内积极宣传推广。 5、乙方应保证甲方图书不低于___个月的销售周期,争取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6、一般图书甲方给予乙方___个月的帐期(重点图书另行商定)。乙方应保证按时回款,达到或超额完成甲方规定的回款要求。 7、乙方不得盗印或销售盗印的甲方图书,并与甲方联合打击盗版,以保证双方合法利益。 第四条结算折扣 1、甲方给予乙方供货折扣为___折,教材类图书(中高职教材图书、社会培训教材、教学软件类图书),特殊图书按特殊情况处理。 2、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发货及验收 1、发货费用:甲方供货给乙方的发运费用由甲方承担。甲方货物到达乙方指定站点后,正常的转运、存储、提货等费用由乙方负责。 2、发货依据:甲方根据乙方订货单以及新书出版情况和当地市场状况采取供应与主发。 3、发运方式:甲方一般为汽运,也可根据乙方要求而定(在订货单上注明)。 4、乙方收到货物___个工作日内需向甲方反馈货物信息,___日内无回告,我方视为收货无误。 5、图书在运输途中丢失或污损,应由运输部门开具证明,以便甲方追究相关单位责任,同时补发图书或调整帐目。 第六条退货 1、乙方在年度内可退回甲方滞销图书,退货率不得超过___%。 2、若甲方对某种书进行清算,提前___个月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应在收到通知___个月内将该书余货退回甲方,逾期视为乙方该书已经销售。 3、退货方式:乙方有权选择退货运输方式,并承担正常的全部退货费用。如甲方指定退货运输方式或调拨图书,费用由甲方全额支付。 4、退货规定; (1)乙方退货须向甲方传真退书目录清单,得到甲方确认后方可退货。 (2)乙方退货的图书必须完好无损、无污渍,能正常销售。 (3)甲方收到乙方退货后,对图书进行清点,并在___个工作日内与乙方确认退货数量,残损图书由乙方负责。 (4)甲方的图书如出现质量问题或出版内容问题,乙方有权退货,由此产生的费用甲方应全额支付。 第七条帐款结算 1、甲乙双方业务负责人每月必须核对往来账目___次(每月___日至___日,按协议规定进行结算。 2、乙方每月月底前向甲方结算一次叁个月前的货款。 第八条合同终止及其他 1、本合同履行过程中,乙方若明显不能满足经销条件,不具备经销能力,甲方可撤销其经销资格和销售合同、并终止双方责权。甲方在合同终止前___天内通知乙方,在此期间双方应继续履行本合同。 2、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如认为需要变更本合同条款,应提出书面意见,双方可另行商定。 3、甲乙双方在本合同执行期间发生争议,本着友好协商。协商不成,双方有权向当地仲裁机构提请民事诉讼。 4、本合同有效期自___年__月__日至___年__月__日。 5、本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署日起正式生效。 6、本合同部分条款无效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其他条款依然有效。 7、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签订补充协议。 8、本合同一式叁份,乙方各执一份,甲方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规模经济为何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一般规模经济就是说,生产集中,配套集中和销售集中就是所谓的一条龙服务。在国外如美国的底特律是汽车城无论是整车还是配件以及销售都可以在一个城市完成无需多浪费路费到各处去联系。还有意大利的米兰市是国际时尚之都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时尚产品。中国的如浙江义乌还有广东东莞,也都是我国规模产业的龙头城市。在未来贸易时代来临的时候就是在一个地方可以买到你所需要的任何产品。另外规模经济也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业纳税等多方面的好处。本国贸易也好国际贸易也好给商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省时省力省心的好处外。也能给地域名片很好的知名度竞争力!

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

【答案】:A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主要包括四种理论:①亚当 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②大卫 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③赫克歇尔和俄林在20世纪初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④克鲁格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

【答案】:A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主要包括四种理论:①亚当 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②大卫 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③赫克歇尔和俄林在20世纪初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④克鲁格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有哪些?规模经济为什么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新古典理论之所以称为新“古典”,是因为其多数假设前提与古典理论相同,是古典理论的发展。新贸易理论之所以“新”,是因为其假设前提与古典与新古典理论的差异巨大,包括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动态发展等。贸易的原因在于价格的差异。通过分工实现相对单一的生产,如果存在规模经济,会降低生产的平均成本,从而降低价格,引发贸易。

基于规模经济的对外贸易理论是保护贸易理论对嘛

不对。基于规模经济的对外贸易理论是保护贸易理论是不对的。规模经济的对外贸易理论是一种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它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是由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由于保护政策而发生的。

为什么古典贸易理论假定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呢?

第一、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超额利润为零是说资本得到资本租金、劳动力得到w。不存在超额利润而已。但是存在可以让各种要素取得最大收益的经济利润。具体参见欧拉定理严格证明。 第二、规模报酬不变是对该厂商所处行业的假设,在长期,厂商可以选择生产规模,但是不同规模的相同要素配比状态下单位要素产量由于这个假设条件而固定,市场价P又是固定的,那么能调的就只有成本,因为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第三、如何调平均成本?说白了就是调要素配比。 在短期,K固定,那么厂商不同规模的平均成本SAC先降后增。而LAC线又是SAC线的包络线,厂商达到规模经济,即是对两种要素最充分利用(可以由扩展线推出),达到LAC最低点处,这是平均成本的节省,因而可以提高利润的。这是任何行业中的厂商都必须经历的,也即是说一个厂商可以选择规模达到LAC最低点处;但是之后再增加就是规模不经济,会导致LAC的上升,即某种要素单位平均利润的下降。但是整体仍可能是盈利的,直到LMC=P处。(这是一个生产必经阶段,因而我们对什么都可以说注重规模经济) 第四、规模报酬递增是一种行业性质。比如电力,业务量越大,他的平均成本越低,因为成本中有90%以上是固定成本(发电厂建设、电网),而非与业务量相关的变动成本(煤炭)。也就是说这种可以形成自然垄断的行业的LAC曲线是不可能由降转升的,也就理论上不存在可预见的最佳的规模经济点。它的MC一定在AC之下,因为MC要穿过AC最低点,但是AC此时没有最低点,那么MC就一定在AC之下。这也导致了自然垄断行业绝不会让P=MC(那样P<AC,他就亏钱了),并导致了公共定价理论的产生。(单位产量成本递减什么意思呢?反过来说就是增加单位投入产出增加)规模经济就是内在经济,是指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即厂商产量的增加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规模不经济就是内在不经济,是指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即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有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这种规律决定了厂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现出现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规模报酬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为递增、递减和不变三种情况。当产量增加的比例达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相比有如下关系。1、两者都是关于长期的论述。但是,2、模经济属于长期成本理论,讨论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属于长期生产理论,讨论要素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3、规模报酬讲的是要素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动对产量的影响,而规模经济不强调要素投入一定要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动。如果说两者有联系,可以认为规模报酬是规模经济的特例。

规模经济如何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其主要观点为:规模收益递增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由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企业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由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企业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所面向的只是国内的需求。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能力。规模经济效应使资源禀赋即使无差异的国家之间也能凭生产规模大的优势形成竞争力,取得贸易利益。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之内容  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具有集中于规模经济的行业和少数大公司支配的行业特征。对此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视角进行了解释。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就是来自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收益增加。外部规模经济来自企业的集聚,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与要素禀赋差异一样提供了国家贸易的基础。为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就要选择专业化的方式以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保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样就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在国内市场上形成只有少数大企业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二是生产的产品种类减少。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假定A、B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果A国的生产企业少于B国,那么,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A国的这种商品价格就会高于B国,如果发生贸易,A国就会从B国进口该产品,并同时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企业会采取倾销的手段过模仿性出口,占领别国市场,从而引起国际贸易。可见不完全竞争市场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基础。另一方面,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表现出差异化和多样化,一次,需要企业生产满足其差异化和多样化的产品。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为获得内部规模经济,在生产差异化产品时,总是选择性的生产少数几种满足国内多数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并出口部分产品以满足国外少数人的偏好,那么,国内少数人偏好的差异化产品就只有通过进口别国的产品来获得满足。这样,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就产生了。  由此可以看到,导致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形成分工的原因既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的作用,也有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形成了产业分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导致了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了产业内分工。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答案】: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对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假定的补充。有很多产业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对这类产业而言,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一旦规模扩大后它的生产成本就会大幅下降,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就使企业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但是单个企业的投资往往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投资量,这时就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对本国有发展前途的这类企业进行补贴,从而使外国竞争对手推迟甚至停止投资与生产,使本国公司得以扩大它的生产规模,占领国内市场甚至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获得超额利润。当这部分超额利润大大超过本国政府的补贴时,贸易保护政策就取得了它应有的效果。

为什么规模经济是新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为什么规模经济是新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从供给角度分析,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就成了引起专业化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即使各国的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致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差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并且国家间的差异越大,产业间的贸易量就越大,而国家间越相似,产业内的贸易量就越大。 什么是儒学被得以独尊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儒学可以独尊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 A、忠孝观 ? B、仁义观 ? C、以道入礼 ? D、以法入礼 答案:D 我国运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培育规模经济 与一般的发展中小国不同,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经济增长较快,国内市场容量广阔,发展潜力也相当大,加上国内的资源条件,这些都为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有可能依托国内市场需求发展规模经济。但要看到,我国已建立的部门比较齐全的现代产业是在国家的高度保护下建立起来的,有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布局不合理的特点,行政区划导致的地方主义和国内交通运输通讯的不完善从主客观方面造成了市场分割。因此,需要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封锁,促进企业联合兼并,成立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市场行为,真正为发展规模经济创造条件。在利用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在扩大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发展规模经济,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2)大打“规模经济”牌,扶植起一大批强大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当前,我国单个企业的出口规模偏小,且主要利用低工资和低土地成本优势弥补规模经济之不足,属“力战型”出口生产。许多行业的生产和出口规模较小,“小而全”,导致产品单位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能力。由于传统贸易产品的技术进步缓慢,国际市场萎缩,这些贸易部门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目的,有的甚至造成国民经济结构的畸形。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强调了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只有在那些与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密切相关的行业才会出现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这些行业比传统贸易部门技术等级和资金密集程度的要求高,大规模开展这种贸易的意义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口创汇,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改进技术和提高工艺,在享受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产业,这些产业面向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技术等级和管理水平领先,可以有效地带动国内其他产业的成长。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应大打“规模经济”牌,扶植一大批强大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这样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3)考虑采用“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把产业政策与出口贸易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何使某些产业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贸易学说提出了一个“战略性贸易保护”的问题。由于国际市场上的现代企业规模经济以及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如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成为企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果 *** 能够正确地选择某些发挥本国资源优势的产业,通过政策支援,帮助其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话,对本国利益和发展都会有利。这种贸易保护着眼于一国长期的战略发展,称为“战略性贸易保护”。 实施“战略性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是把产业政策与出口贸易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形象地说,传统贸易理论将国际贸易看作小麦之类典型商品的贸易,而规模经济下的新贸易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将国际贸易视为飞机之类的典型商品贸易。因此,我国必须抓紧提升出口产业层次,迎合规模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当前,在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同时,应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包括钢铁、机电、能源、交通工具(如汽车、铁路、飞机)和各类化学工业,明确其出口导向的战略目标。对于高科技产业,我国在某些领域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距离。目前阶段以吸收消化改进为主,国家在财政许可的条件下应多方面资助其发展。以期将来走高科技出口强国之路,从而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根本转变。 4)注意开掘和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的、静态和动态的规模经济形式 厂商一旦成为出口型企业,将面对远大于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因而能够进一步拓展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对那些尚未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水平而又面临国内市场限制或国外贸易壁垒的厂商来说,实行跨国经营不失为进一步寻求规模经济发展之上策。跨国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些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生产集中在某一东道国的子公司,并将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到母国总部或其他合适地点,令其为全公司的国际生产和市场服务,从而赋予其适度的规模经济,有效地突破东道国和所在国一地一隅的市场规模限制。跨国公司集下属子、分公司各点的规模经济于一身,必能综合成一种更大的规模经济。同时,如果我们能加入经过选择的地区性一体化组织,还可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开掘和形成规模经济。 公共选择理论的前提条件为什么说是非常重要的 公共选择,是指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怎样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以及设立相应匹配规则的行为与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则期望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影响人们的公共选择过程,从而实现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研究的物件不是经济市场而是政治市场;它分析的物件是政治市场,但是分析的方法却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正因为如此,公共选择理论又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人假设和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政治学的传统是假设是代表公民利益的,官员和政治家的目标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政治学的基本内容是关于如何建立一个美好社会的规范性论述。公共选择理论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来概括一切人的行为动机,保持了个人模型在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下的对称和逻辑上的一致性,得到了一系列“失灵”的分析结论。 什么是新新贸易理论 20世纪80年代Krugman、Helpman和lancaster提出新贸易理论的静态模型,90年代Gros *** an和Helpman提出的与“内生增长理论”密切联络的动态贸易模型得到进一步发展,21世纪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目前,国际学界对贸易模式和贸易流量的解释,已经日渐进入到企业层次的微观研究,这些研究将原来的CES偏好假设放松为异质企业的假设,并且运用企业层面资料展开实证分析。Baldwin、LarryQiu等学者将关于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理论称为“新新贸易理论”。 重叠需求理论对贸易理论的贡献 重叠需求理论即需求相似理论、偏好相似理论。 如果两国之间都有共同需求品质的情形,我们称存在重叠需求。两国消费偏好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越接近,或者说需求结构重叠的部分越大。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的商品,两国均可进口和出口。 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的需求的质和量都会提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先进的资本装置需要越高。因此两国人均收入相同,需求偏好相似,两国间贸易范围可能最大。但如果人均收入水平相差较大,需求偏好相异,两国贸易则会存在障碍。 若两国中一国具有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而另一国没有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则两国无从发生贸易。因此,各国应当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即大多数人需要的商品,一国在满足这样一个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可以从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获得出口该类商品所必需的经验和效率,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基于该理论,企业首先应选择国内市场巨大的产业进行出口贸易,同时最有可能发生在偏好相似的国家之间(往往是相邻国家市场),因此,国际化经营往往表现为渐进式。渐进式国际化经营的产业往往是国内外需求偏好相似的产业,根据林德尔的理论,国际贸易被视为国内贸易的延伸,因此产业一开始往往表现为国内经营,待国内市场饱和后或因偶然机会(被动地)才向外延伸到国际市场,根据需求偏好相似原则,首先选择的是相邻国家市场,而后才是全球市场。 林德还认为,一国将出口那些国内需求规模大,或如他所声称的“具有代表性的需求”的产品。按其所述,这种结果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厂商往往对国内生意的机会更敏感;发明、创新也往往由国内市场没能解决的问题所激发;对新产品的不断改进也只有在为国内消费者的接受的情况下,才能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 代表性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代表性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 industry 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因此,重叠需求理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需求相似理论的意义:1.需求相似理论表明,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存在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2.需求相似理论对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具有特别的意义 古典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是什么?急求,必给分 古典贸易理论包括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的绝对优势论,其假设为: 劳动是唯一的投入要素。 产品的边际成本固定。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不存在规模经济。 不考虑需求。 课本上写的应该更全面,容易理解。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传统国际分工贸易理论的关系是什么 传统的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分工,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ITT)),也就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o way 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 trade)。 通俗的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就是国际间同种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传统国际分工贸易是国际间不同产品的分工贸易 之所以会出现同种产品间的贸易是因为不同国家的产品具有差异性,消费的相似性等。比如说汽车行业,A过有进有出,就是因为本国消费的汽车不仅需要本国提供,也要外国的不同种类。。。 不知道我讲清楚了吗???希望你能明白。。 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布朗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的论点。布朗德—斯潘塞认为,传统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上的,因而自由贸易政策是最佳选择。但现实中,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普遍存在,市场结构是以寡头垄断为特征的。在此情况下,厂商产品初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 通过对本国厂商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进行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减税,可以使本国厂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从而使产品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未来规模经济的实现,也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利益。 布朗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的论点,建立了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框架。 (2)克鲁格曼的“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论点。克鲁格曼认为,在寡头垄断市场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可以促进本国的出口。因为保护措施可以为本国企业提供超过其竞争对手的的规模经济优势。这种规模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更低的边际成本,其结果增强了本国厂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最终达到促进出口的目的。 也就是说,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一个受到保护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本国国内封闭的市场扩大生产,获取静态规模效益,不断降低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通过销售经验的积累使销售成本沿着学习曲线不断下降,从而降低产品的总成本。同时,通过差异价格的采用,在国外市场借助于倾销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在动态规模经济条件下,进口保护也能达到促进出口的目的。这里规模经济表现为生产的边际成本随着研究开发支出的增加而趋于下降,而本国厂商一旦在边际生产成本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便可以达到促进出口的目的。 (3)“战略支援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所谓外部经济效应在这里是指某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产业产生的有利影响。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往往具有这种积极的外部经济效应。 “战略支援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认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由于知识的无偿占有而导致的潜在市场失灵。也就是说一些产业的企业所生产的知识被其他企业无偿占用,但实际上这种知识生产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效益并不对该企业形成有效的激励,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偏离。在此情况下,只有依靠 *** 的补贴与财政扶持, 才能保证这些有外部经济效应的企业不丧失投资高技术产业的原动力,这对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这一论点还认为,对合适产业提供的战略支援不仅能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的扩张成功,而且该国还能获取该行业作为战略支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 总之,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是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最佳选择

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前提是规模经济存在和()。

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前提是规模经济存在和()。 A.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规模报酬递增 D.市场的不完全性 正确答案:C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理论主要有哪些

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具有集中于规模经济的行业和少数大公司支配的行业特征。对此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视角进行了解释。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就是来自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收益增加。外部规模经济来自企业的集聚,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与要素禀赋差异一样提供了国家贸易的基础。为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就要选择专业化的方式以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保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样就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在国内市场上形成只有少数大企业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二是生产的产品种类减少。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假定A、B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果A国的生产企业少于B国,那么,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A国的这种商品价格就会高于B国,如果发生贸易,A国就会从B国进口该产品,并同时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企业会采取倾销的手段过模仿性出口,占领别国市场,从而引起国际贸易。可见不完全竞争市场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基础。另一方面,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表现出差异化和多样化,一次,需要企业生产满足其差异化和多样化的产品。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为获得内部规模经济,在生产差异化产品时,总是选择性的生产少数几种满足国内多数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并出口部分产品以满足国外少数人的偏好,那么,国内少数人偏好的差异化产品就只有通过进口别国的产品来获得满足。这样,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就产生了。   由此可以看到,导致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形成分工的原因既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的作用,也有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形成了产业分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导致了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了产业内分工。

我国运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培育规模经济  与一般的发展中小国不同,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经济增长较快,国内市场容量广阔,发展潜力也相当大,加上国内的资源条件,这些都为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有可能依托国内市场需求发展规模经济。但要看到,我国已建立的部门比较齐全的现代产业是在国家的高度保护下建立起来的,有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布局不合理的特点,行政区划导致的地方主义和国内交通运输通讯的不完善从主客观方面造成了市场分割。因此,需要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封锁,促进企业联合兼并,成立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市场行为,真正为发展规模经济创造条件。在利用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在扩大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发展规模经济,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2)大打“规模经济”牌,扶植起一大批强大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当前,我国单个企业的出口规模偏小,且主要利用低工资和低土地成本优势弥补规模经济之不足,属“力战型”出口生产。许多行业的生产和出口规模较小,“小而全”,导致产品单位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能力。由于传统贸易产品的技术进步缓慢,国际市场萎缩,这些贸易部门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目的,有的甚至造成国民经济结构的畸形。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强调了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只有在那些与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密切相关的行业才会出现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这些行业比传统贸易部门技术等级和资金密集程度的要求高,大规模开展这种贸易的意义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口创汇,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改进技术和提高工艺,在享受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产业,这些产业面向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技术等级和管理水平领先,可以有效地带动国内其他产业的成长。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应大打“规模经济”牌,扶植一大批强大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这样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3)考虑采用“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把产业政策与出口贸易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何使某些产业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贸易学说提出了一个“战略性贸易保护”的问题。由于国际市场上的现代企业规模经济以及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如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成为企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果政府能够正确地选择某些发挥本国资源优势的产业,通过政策支持,帮助其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话,对本国利益和发展都会有利。这种贸易保护着眼于一国长期的战略发展,称为“战略性贸易保护”。  实施“战略性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是把产业政策与出口贸易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形象地说,传统贸易理论将国际贸易看作小麦之类典型商品的贸易,而规模经济下的新贸易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将国际贸易视为飞机之类的典型商品贸易。因此,我国必须抓紧提升出口产业层次,迎合规模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当前,在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同时,应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包括钢铁、机电、能源、交通工具(如汽车、铁路、飞机)和各类化学工业,明确其出口导向的战略目标。对于高科技产业,我国在某些领域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距离。目前阶段以吸收消化改进为主,国家在财政许可的条件下应多方面资助其发展。以期将来走高科技出口强国之路,从而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根本转变。    4)注意开掘和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的、静态和动态的规模经济形式  厂商一旦成为出口型企业,将面对远大于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因而能够进一步拓展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对那些尚未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水平而又面临国内市场限制或国外贸易壁垒的厂商来说,实行跨国经营不失为进一步寻求规模经济发展之上策。跨国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些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生产集中在某一东道国的子公司,并将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到母国总部或其他合适地点,令其为全公司的国际生产和市场服务,从而赋予其适度的规模经济,有效地突破东道国和所在国一地一隅的市场规模限制。跨国公司集下属子、分公司各点的规模经济于一身,必能综合成一种更大的规模经济。同时,如果我们能加入经过选择的地区性一体化组织,还可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开掘和形成规模经济。

传统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 是同一个概念么?

传统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 是同一个概念么? 国际贸易是商务活动的一种。 传统商务,传统国际贸易,一定不是同一个概念。是一个附属关系。 国际贸易和外贸是同一个概念吗? 是的,国贸和外贸基本就是一个概念。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就是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PS:不过,要纠正的一点是国际贸易公司并非完全做外贸,有的也做国内贸易。 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与传统贸易方式分析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变革 电子商务的诞生及应用改变了跨国贸易的历史,跨国贸易由原来的实物、保守、单一买卖双方交易变为开放式、立体化、多元化、网路资讯化的实体与非实体组成的贸易模式,激发了对跨国贸易理历史变革,虚拟经济理论的诞生引起了众多贸易者深层次的思考,面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和电子商务贸易相结合的概念,有了新挑战,国际贸易方式在资讯化的平台推动下不断创新。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不适应资讯化发展下的新型贸易的步伐,基于各国的贸易差异,如何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把资讯的生产、反馈与使用资讯成为国与国之间首要考虑的问题?对地域、文化、物质产地上的差异资讯,如何通过电子商务“虚拟经营”的方式组织及运作?,打破传统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建立一个开放系统。使得本国贸易资源在“虚拟”化的形式下,面向全世界进行展示。使得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资讯网路,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收到了极大的挑战,急需进行变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贸易方式!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管理创新   电子商务的诞生与发展必然会给国际贸易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同时也为相关贸易国的对外贸易管理方式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在对外贸易巨集观管理中,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如何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间贸易,如何推行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管理等问题,一一呈现在眼前。我国商务部、资讯化产业在资讯化处理及监管方面的问题上反复研究、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在:1.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2.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3.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预报关管理和电子报关;4.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等。初步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的电子管理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监管变得更加效率化、规范化、资讯化、公开化和透明化,进一步推拓展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道路。  (三)国际贸易政策创新   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国际贸易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世贸组织(WTO)通过了电子商务免、禁征关税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资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各国给予免关税扶持,有利于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成熟。  (四)国际贸易执行机制创新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执行机制,促进以资讯网路为纽带的世界市场资讯一体化程序。在这种网路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络进一步加强,这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创新奠定了基础。 第一,电子商务环境中便捷的资讯流动,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   第二,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执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   第三,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产品和服务都表现为数字讯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第四,世界市场上的资讯充分性进一步削弱。因不完全资讯或资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式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资讯服务,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五)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在资讯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贸易运作的资讯化,节约社会成本和贸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需要经历20多个环节,而电子商务方式下却只需要8个环节就可完成。电子商务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资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推动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六)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钜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就是指通过电子资讯网路进行市场营销。企业通过电子营销,借助网际网路,可以进行生产、资讯传递、广告、购物、支付和资讯化产品等业务,双向互动资讯可以交换资料档案、影像、声音等,可以进行一对一双向互动, 甚至可以是一对无数和无数对无数的互动。它可以将实体市场转移到最广大的人们均可以参与的虚拟市场上。客户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现代的互动营销方式正在形成。互动营销强调企业和消费者间互动式交流的双向推动,改变了传统营销中企业对消费者的单向推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成熟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化,差异消费、个性消费成为时尚, 互动式营销通过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使企业既可获得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又能使其产品适应单个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既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又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在电子营销中,企业和客户形成的这种营销框架可以称为网路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互动的特点,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方式的突破。 (七)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创新 在 EDI普及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运输不仅仅是单一方式的运输,而是必须将仓储、运输、交通等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综合物流。运用资讯网路对整个国际贸易运输过程进行综合管理,提高综合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链的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库存、联运等综合物流的各环节的成本。网路的时空“零距离”要求加快国际贸易运输速度,现代消费者奉行个性化消费的理念又加大了国际贸易运输任务,这表明传统的国际运输将逐渐不能适应网路经济的要求,E时代要求国际贸易运输发生变革。 在瞬息万变的电子商务时代,国际贸易呈现出的变化是对新的贸易环境和贸易方式适应性的表现,应该说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其创新和变革总是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我国对国际贸易在新时期发展和创新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有必要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带来的新机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进入新的里程。 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跨境电商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有几大巨头,向海外仓模式发展,O2O,B2C,C2C。传统贸易就是B2B,一般是工厂直接出口 国际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方式如何结合 在开实体店,在传统贸易的时候。同时也进行电商推广! 现在好多的公司是这样的! 传统贸易的概念 没确定的,可以参见西方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与联络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专门分支始于亚当·斯密。他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的概念,后经李嘉图修正,形成了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提示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继而俄林在其《区域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对此作出了解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即H—0模型)。这一理论指出: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并且对国际贸易的商品和要素模式作了确定性的结论。至此,奠定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的核心。 比较成本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此后,雷布津斯基、萨缪尔森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流行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特点是逻辑严密,形式完美。但这也是它的弱点所在。因为现实的世界毕竟不如它想象的完美。事实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遭到严峻的挑战。里昂惕夫之迷,首先通过实证研究对它关于国际贸易商品和要素模式的预测提出了疑问。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发达国家间(即要素禀赋相似国家间)的贸易以及相似产品之间(即生产所需要素比例相似的产品之间)的贸易等。对此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筹莫展。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致力于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和相异产品等概念及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以斯蒂格利、克鲁格曼、格罗斯曼以及赫尔普曼为主要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吸取了以往诸多贸易理论的合理因素,发展出自己的理论。这一理论因其理论的新颖、分析方法的独到和解释现实的能力逐步为大家所赞同,其地位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格罗斯曼、克鲁格曼为此先后获得了克拉克奖。该理论也被称为“新贸易理论Neo—tradetheory”。 1.国际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需求偏好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决定了对最终产品的需求,由此汇出了对要素的派生需求。对要素的派生需求和要素的供给决定了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决定了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差异则是贸易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假定了两国需求偏好与生产技术是相同的,得出两国间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两国相对要素报酬的差异,又直接汇出了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相对要素报酬差异和相对商品价格三者在解释贸易原因的功能上是等效的。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是根本的原因。反过来,如果两国间不存在相对要素禀赋差异,则两国间的贸易不存在。新贸易理论则认为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就不能由要素价格差异直接得出,必须加入生产技术的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经济规模的不同就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不同,也就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商品相对价格差异决定的轨迹为,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要素价格的差异和国家间的经济规模差异(具体地说是产出水平的差异)共同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因此,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是等价的,但两者与相对商品价格差异不再等价。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国家大小决定的经济规模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贸易的根本原因。反过来说,即使两国间没有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经济规模的不同也会出现贸易。这就解释了传统贸易理论面临的发达国家间存在大量贸易这一难题。 2.贸易的商品模式。传统的贸易理论根据2×2×2 模型得出:一个国家将出口的商品是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该国相对丰饶和便宜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商品是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相对稀缺和昂贵要素的产品。简言之,这里存在着一种必然性,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相对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相对密集型商品,另一国则相反。新贸易理论突破了2×2×2模型的限制,指出,当贸易商品数量大于要素数目时,两国商品生产和商品贸易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一国在一个生产模式下可以出口一种商品,在另一个生产模式下则可能进口该商品。而生产模式却可能是由一些偶然的历史原因决定的,如 *** 计划等。下面我们假定存在两个国家(甲、乙),两种要素(K和L),3种商品(X、Y、Z),解释这种可能情况。 设全世界总资源为K=7,L=9。X、Y、Z的生产函式分别为:X =1K+3L;Y=2K+2L;Z=3K+1L。考虑:(1)资源集中于一国,则可生产X=2,Y=1,Z=1,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2 )资源分布于两国甲国为K=3,L=5,乙国为K=4,L=4,则以下两种生产模式:①甲国(X,Y,Z)=(1,0,1),乙国(X,Y,Z)=(1,0,1);②甲国(X,Y,Z)=(1.5,0,0.5),乙国(X,Y,Z)=(0.5,1,0.5)都能使两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即生产模式是不确定的。并且在第一种情况下,甲国出口Y商品到乙国,第二种生产模式下,甲国从乙国进口Y商品。对一国而言,Y商品既可能是出口商品也可能是进口商品。即贸易的商品模式也是不确定的。 3.贸易的要素模式。传统贸易理论的贸易要素模式很简单,贸易中要素的净流动方向为:一国出口本国相对丰富的要素,进口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新贸易理论则指出,即使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一国也可能是所有要素的净流入国。原因是: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公司不可能遵循边际成本定价原则。同时,如果由于规模、 *** 管制或是其他原因使进入受到限制,则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为中存在着垄断利润(经济租),当这些产业的商品出口到国外时,垄断利润将从国外获得。而两国获得的垄断利润的幅度(即垄断利润率)由于管理程度不同而不等时,一国就可以利用获得的垄断利润购买另一国商品,甚至可能达到进口所有要素的状况。这部分解释了当前世界贸易中初级产品生产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现象。发达国家的产业一般具有强大的规模经济和垄断程度,以美国为例,在原铝、电话电报器材、机动车、合成纤维等行业中,前四大公司的工业产量均占全行业的90%以上。而1987年,埃克森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莫比尔石油公司销售额竟超过了挪威、希腊、芬兰等中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凭借这些强大的垄断的优势,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在世界市场上以高价出售,获得了钜额的垄断利润,而从初级产品生产国获得廉价的原料、燃料、间接地占有了这些国家的资源。随着这种垄断趋势的加强,初级产品生产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4.贸易构成和贸易量。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一国必然出口相对丰富要素密集型产品而进口本国相对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两国间只存在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要素密集度相似的产品的贸易)不可能存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两国要素禀赋相对差异越大,贸易量越大。当两国要素禀赋无相对差异时,不存在相互贸易。现实情况却不然,不仅许多产业内(如小汽车、机械、电子)等存在着大量贸易;而且战后世界贸易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更有甚者,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更快,这些都是传统贸易理论无法作出解释的。 新贸易理论则引入了相异产品的概念来建立贸易模型。所谓相异产品是:我们确定了商品部门结构后,属于这一商品部门的不同种类的产品。譬如说,我们确定“石英表”为一商品部门,则精工牌、北极星牌、海达牌等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各种品牌的石英表均为“石英表”这一商品的相异产品(也称“变体”),不仅如此,有更多的变体可以潜在地生产出来,例如,一年后可能会出现“梦想牌”、“虚构牌”石英表,这些都属于新贸易理论相异产品的范畴。尤其重要的是,各种相异产品都能因其自身有价值(市场上总有一些人喜好这种变体)而存在,并且,相异产品各类越多,消费者可选择余地越大,社会福利越高。然而在一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由于规模的限制。变体的种类不可能很多,因为变体的数目越多,则生产规模越小,规模越小,规模经济效益受到限制。变体种类将保持在与规模经济权衡的水平上。开展贸易后,两国市场合一,两国分别生产几种变体,互不重合,但总数目大于贸易前任一国的数目。在需求方面,由于可消费变体数目的增加将提高福利,两国互相进口对方的变体。于是,产业内贸易产生。并且,就贸易量而言,存在相异产品的世界经济与传统的贸易理论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此时,国家相对规模对贸易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家大小越相似,产业内贸易量越大。就总的贸易量而言,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决定产业间贸易量)和国家相对规模(决定产业内贸易量)共同决定了贸易量。 5.贸易利益。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不考虑贸易产生的动态利益,当存在着要素禀赋相对差异的两国分别进行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然后进行贸易,则双方都能获利。这种静态的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生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新贸易理论则指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经济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资源最佳配置状态,只能在一种次优状态下执行。但相比于各国自给自足的情况,开展贸易后,全世界的总体福利水平提高。这不仅得自于传统的比较优势利益,而且由于存在以下的潜在得益:(1)生产效率效益。贸易使报酬递增的产业由于市场的扩大而扩大,规模经济增加,提高了生产率。(2)生产集中。贸易使报酬递增的产业,集中于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国家生产,使商品价格下降。(3)生产的合理化。贸易的开展的增加了不完全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减少了垄断利润,缓和了价格扭曲,资源配置优化。(4)产品多样性。贸易使世界市场远大于国内市场, 可选择的变体增多,福利增加。但新贸易理论也指出,对一国而言,也存在着贸易受损的可能性。当贸易使得本国以递增规模生产的行业和高度垄断的行业收缩,(这是因为本国生产效率低于国外,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失败),而贸易带来的其他利益不足以补偿这种收缩带来的规模经济损失和垄断利润损失(此时垄断利润由外国获得)时,贸易使本国受损,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所要重视的是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 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拥有哪些优势 第一、成本低:传统的跨境贸易大部分主要由一国的进/出口商通过另一国的出/进口商集中进/出口大批量货物,然后通过境内流通企业经过多级分销,最后到达 有需求的企业或消费者。进出口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而跨境电商的出现,直面最终消费者,大大降低了企业走出国门的成本。 第二、速度快:只要海外采购商在平台上下订单,强大的物流体系可以使货品在1-2周内就可以到达买家手中。 第三、易上手:只要商家客户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就可以方便的购物交易。 国际贸易单证员和国际商务单证员是一个概念吗 从实务工作中是一样的,但要是证书的话,那是两个机构组织的考试,建议你考国际商务单证员,这个只要多做题就可以,推荐下面这套题,很全: :union.dangdang./transfer/transfer.aspx?from=P-265913&backurl=:search.dangdang./search_pub.php?key=%B5%A5%D6%A4%D4%B1%20%CA%A5%B2%C5

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

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传统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传统贸易理论的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传统贸易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传统贸易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传统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06-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在国际经济学中,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种经典理论,旨在解释全球贸易模式与产业特化模式的形成和演变。它主要关注各国拥有的生产因素分配不均导致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例如某些国家因为资源丰富或技术先进而发展了某个产业,导致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流通的商品中占比较高。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即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情况。比如说,在中国的制造业中,有些工厂专门生产零部件,而另外一些工厂则负责将这些零部件组装到完成品当中。这些工厂之间会进行大量的贸易,以便更好地协作、专业化和提高效率。而要素禀赋理论无法解释这种产业内贸易现象,因为它只关注于国与国之间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分布,缺乏对产业细节层面的分析。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1、新贸易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是什么推动成员企业进行交换,即在同类商品中,不同国家之间会出现特定品牌或者型号的商品贸易。因为生产这些特殊商品需要更高的固定资产投入(如研发费用),所以只能为少数大型生产商提供巨大的适度规模优势;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对于特殊品牌或型号的需求也足够高,可以吸引到超过本地销售价格的定价。2、产业组织理论:该理论则研究了公司内部如何分配权利以使得它们的总体成本最小以及市场特征对厂商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在某一国家内,不同的工厂可能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技术所需的专业化率、规模和流程,自然形成低端零部件、中端组装和高端设计多家企业共处产业状态,在生产过程中互相协作、竞争、流通贸易,形成所谓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如何解释规模经济对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

规模经济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活动的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甚至需求偏好这类基本的经济特征,各国为了充分发挥以这些基本特征的国际差异为基础所形成的比较利益而进行贸易。但实践表明,发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要由什么理论构成

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实施条件、政策效应及其局限性,将有助于人们科学、合理地制定贸易政策,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显然,这有悖于自由贸易学说的经典结论,也给当前风行一时的新保护主义提供了某种遁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由布兰德(J.A.Brander )、斯潘塞(B.J.Spencer )、克鲁格曼(P.R.Krugman )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以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竞争理论为分析框架,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异同探析 1、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点: (1)理论假设的不同:①规模报酬不变与规模报酬递增.在李嘉图那里,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保持不变的,也即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内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正是规模经济使得各国谋求通过扩大特定产品的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而获得成本优势并进而导致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理论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②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传统理论假定市场完全竞争,但现实中情况却并不如此,同时企业倾向于追求规模经济的追求。差异产品的存在时这种追求的结果也是其原因。同时,差异产品的消费也带来消费者福利的增加。这些假定都打破了原有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然而在一国市场范围内,追求规模经济效果和追求差异产品是矛盾的,而开展国际贸易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2)分析角度的不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多从供给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现代贸易理论认为,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需求不同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域分工。需求不同的原因可以是偏好不同,也可以是收入不同。前者认为各国偏好受其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各有不同。后者的典型代表是重叠需求理论。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各国的比较优势是固定的,分析是静态的,现代贸易理论则对现实中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在一些产品中领先地位的变化做出了解释。 2、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点: (1)理论的发展都是现实的反应。前溯至斯密甚至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的发展都是为了回应实践的需要、解释现实和为实践服务。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能够带来财富和福利的增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持。二战以后的现代贸易理论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解释现实中大量出现的产业内贸易以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化。 (2)现代贸易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而不是否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带来相对成本的差异,并带来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不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带来不同国家在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也即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还是外部规模经济,都是因为规模经济导致了成本差异进而带来了比较利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是解释了比较优势在产品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动态转移;重叠需求导致贸易的原因也在于各国规模生产其代表性需求产品而产生的成本优势导致的比较优势。 (3)在理论的政策意义上来看,目前所有的贸易理论都倾向于支持贸易自由化。依赖于不同的假设,特别是对传统理论的发展,理论对于现实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之间一定的专业化分工和交换能够带来福利的增加,这种福利可能表现为消费数量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消费品种的增加。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规模收益不变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假设,即假定厂商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总是不变的,即边际成本不变。或者说,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点,即收益递增、成本递减。规模经济愈大生产效率愈高,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简述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生产要素禀赋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不符合把红色代表vhbsdvbsdbvbsdvbsvbsdvuivbsdjhfjhdsvhdsfvudsfnudshfgfdgfusgff合法dsvbgfuhfudhvdshvhhhvduvdvgu就回家好好好孤独好好弧度还是双手iidhihdhiid号ihhi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概述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Economies of Scale and Trade Theory)规模收益不变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假设,即假定厂商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总是不变的,即边际成本不变。或者说,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点,即收益递增、成本递减。规模经济愈大生产效率愈高,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什么是规模经济贸易学说?拜托各位大神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Economies of Scale and Trade Theory) 规模收益不变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假设, 即假定厂商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 成 本总是不变的,即 边际成本 不变。或者说,投入增加一倍, 产出也增加一倍。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部门具有 规模经济 特点, 即收益递增、成本递减。规模经济愈大生产效率愈高, 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举例来说, 生产10辆汽车用150万元的资本投入, 生产25辆汽车用300万的资本投入,投入增加一倍, 产出增加了1.5倍,这就是规模经济。 很多工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它们多为资本、 技术集约的大垄断公司经营。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会产生合规性风险吗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会产生合规性风险吗 (一)严格审查贸易背景,防止资金被挪用。 (二)应指定贴现申请人,并将贴现资金汇入贴现申请人指定账户。 (三)认真审查承兑企业的资信状况及偿债能力。 (四)认真审查票据的真实性,防范票据风险。 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转让吗 虽然法律规定票据的转让前提是贸易背景,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善意对价取得也是合规的。提供承兑贴现服务 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违法吗 信誉良好且有合法、稳定收入来源的中国境内居民、在中国境内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士,均可凭公安部门认可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发卡行规定的其他证明文件或信息向发卡行申领邮储信用卡个人卡主卡。个人卡主卡持卡人在申领主卡的同时,可为其年满16周岁的指定人员申领附属卡 银行承兑汇票证明双方有真实贸易背景怎么写? 真实的贸易背景要有合同已经其他交易凭证的,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你是想贴现还是想? 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还需要审核真实贸易背景吗 票据法》第10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法》规定,签发票据,应有真实交易背景,但是《票据法》并没有规定,票据的签发必须要有真实交易背景,当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时,也可以签发票据。“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二者的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 银行承兑汇票证明双方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证明怎么写? 你要是给银行写说明的话,直接说“此银承确为我公司背书转让给某公司,贸易背景真实,由此造成的经济纠纷由我公司承担”就可以了 如何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来源真实性合规性的审核和管理 1、调阅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企业的档案资料,审查承兑申请人主体资格的合规性。对授信客户,审查是否在授信额度内办理;提供全额保证金的客户,审查是否在交验有关证明后办理;既无授信额度、又无全额保证金的客户,审查是否按照贷款业务中对借款人的审查要求办理。特别是要审查申请人及担保人是否为关联企业,是否存在子公司给母公司或给股东担保的情况。对于申请人及担保人为同一法定代表人的,要了解其相互之间的产权关系,审查是否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情况。 要审查承兑申请人是否提供与银行承兑汇票对应的商品、劳务交易合同,连续申请承兑人是否提供上一次交易确已履行的增值税发票等证明单据;有无受理无贸易背景的融资类票据业务。签发承兑汇票后是否对企业相关业务及资金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等。 2、调阅银行保证金存款明细账,结合承兑汇票签发台账,审查银行收取保证金是否及时、足额,保证金在存期内有无被挪用、划转等情况。对采取抵押方式承兑的,要重点审查抵押物是否在有权机关登记,是否足额且易于变现,是否重复抵押,须经评估的是否经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抵押率是否适当,抵押物保管是否严密安全。对采取质押方式承兑的,要重点审查质押物的选定是否符合相关文件规定。 3、调阅银行新增不良贷款、新增贷款台账,重点落实因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无法支付形成的不良贷款,分析形成垫款的原因;关注银行为不良贷款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是否存在以银行承兑汇票置换不良资产、掩盖资产质量的问题;有无为即将形成银行承兑汇票垫款的企业发放贷款的问题。 4、调阅银行表外业务手续费收入明细账,审查收取的手续费是否与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量相匹配。对于手续费收入明显高于其签发业务量的银行,重点核对手续费收入的来源,审查是否存在账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问题;对于手续费收入明显低于其签发业务量的银行,应重点追查收取的手续费的下落,有无私存“小金库”。 银行承兑汇票属于债券,投资,同业业务吗 监管套利并非贬义词,它是与监管逃避完全不同的一种金融创新或管理创新。没有扩大金融风险的监管套利,理应得到监管的保护。因此,本书更愿意用“同业业务套利模式”的称谓, 来中性地、理性地定义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进行的监管套利,将同业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工具,以承担银行盈利职能的这种新兴业务形态。 公司在做银行承兑汇票这项业务,请问合法吗 是否合法要看是否有许可证, 要有银监会的许可证, 看一下你们公司是否有证就知道了。 求经济硕士论文浅谈小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 论文摘要: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可以使银行优化资产配置,增加利润,还可以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近一段时期以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在社会经济领域得以广泛推行。为了降低票据风险的发生,保护银行资金安全,为此,要从引起风险产生的源头抓起,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规避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才能保证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发展。 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银行以其自身的信用作担保,在收取一定手续费的基础上,对客户履行特定票据的义务。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由银行承兑,在票据到期日无条件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机,同时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地出现,不仅可以为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还可以为商业银行增加存款,调节信贷规模起到重要作用。近些年,伴随着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日益加大。这其中有来自于外部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于银行的自身原因,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一)来自于企业方面的原因 1、某些企业因经营困难,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又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解决所需资金,便与其他企业相互串通,签订虚假购销合同,欺骗银行为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之后又通过串通企业进行票据贴现,套取银行资金。 2、某些企业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后,由于自身经营出现问题,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承兑汇票到期后无力支付票款。或由于信用观念淡薄,不讲信誉或故意拖延付款,致使银行垫资。由于以上原因,在票据申请人到期不能按时支付票款时,商业银行作为承兑人则必须无条件履行付款的义务,从而使银行出现了巨大的资金损失,带来了经营风险。 (二)来自于银行自身的原因 1、伴随着银行运作的商业化,区域性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同业竞争日益加剧,趋于白热化。某些银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为完成下达的各种考核指标,而放松对申请企业的信誉度、财务状况、购销合同真实性的审查,降低标准,以致留下风险隐患。 2、在签发承兑汇票过程中,不严格按照制度办理,在没有授权或违规越权、超过授信额度的情况下违规签发而导致的风险。 3、在具体办理业务中,由于某些会计人员固有章不循及由于自身业务素质差,缺乏责任心而出现差错,或对“克隆”票据未能及时发现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4、某些银行员工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弃法律法规与不顾,利用所掌握的业务知识及办理权限,进行内外勾结,合伙诈骗银行资金。这种行为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是最大的,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二、为了防范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票据市场建设 1、制定和完善《票据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操作规程明细化。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相应票据业务的规章制度,加强内控制约。 2、逐步建立制度健全、业务规范、风险控制完善的票据业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的服务功能,促进票据业务竞争的良性化,从而降低票据市场风险。 (二)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 1、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倡防腐倡廉,防范道德风险,bfblw./article.asp?ID=33313 论文网。 *** 不正之风的侵袭。 2、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是每名员工及时掌握新业务知识。通过组织业务研讨、技能竞赛,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使签别真假银行承兑汇票的能力加强。员工在办理承兑、贴现业务时,应严格按照会计操作规程办理,认真审查票面要素,核对汇票签章,并通过人行支付系统,及时进行承兑汇票的跨行查询,最大限度降低承兑汇票风险,防止银行资金蒙受损失。 (三)加强对企业的审查力度,防范风险 了解掌握企业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原因,严格审查企业的资信等级,财务状况。必须坚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严防企业间相互串通,骗取银行资金。对AAA级企业必须在审定的授信额度内签发,不得超过授信额度。对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必须采取交纳100%保证金或要求单位提供抵押担保制度,不得因人情关系随意降低标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历代中原王朝有哪些将互市贸易作为安定边疆的手段?

汉代以后,如隋炀帝时,隋朝政府就对西域各国采取了积极的通商政策。前来朝贡、经商的大致有30余国。宋朝时,除在河北等地设“榷场”供宋、辽两国百姓交易之外,还在西北、西南边疆地区设立“市易务”——官营经商机构,“置坊列肆,使蕃汉官私两利”。当然,在发展互市贸易方面,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还要算唐宋以后实施近700年的“茶马贸易”,以及明代的“马市”。历史上,我国北方、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食肉饮酪”,对中原王朝的茶叶和粮食需求极大,有所谓“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当然,需求是双向的,施惠与受益成正比。对中原王朝来说,边疆地区的马匹也必不可少。即使日常生活可以没有畜产品,但军队却不能没有战马,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战场的主要突击力量是骑兵,所谓“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而多数产马区恰恰就在边疆地区。因此,以茶叶和粮食来交换边疆民族地区战马的“茶马交易”,就成为双方互市贸易的主要内容。据历史记载,唐肃宗时,唐朝政府曾出于笼络边疆民族以及军事需要,开始与回纥族进行以茶易马的贸易,从而开“茶马贸易”之先河。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4年),宋朝政府采纳大臣王韶的建议,正式设立“提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收购和买马的工作,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茶场”和“买马场”。虽然宋朝用茶换来的马,绝大多数都是短小瘦弱的马,难以用于战争。但“茶马贸易”的实施,增加了边民的收入,对稳定边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后明、清两朝,“茶马贸易”或称“茶马互市”绵延不绝。明朝的“马市”则是中原王朝与边疆进行互市贸易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驿边省戍守费。”陈设立开原南关马市、开原城东五里马市、广宁马市、大同马市等大的交易市场外,明朝还在甘州、凉州、兰州、宁夏等处开设了不定期的“马市”。“马市”中最为著名的是大同马市。明朝为了缓和与大漠南北的蒙古族的矛盾,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在大同正式开设“马市”,允许军民用公平的价格购买蒙古的马、骡、驼、羊等。当时的“马市”又分为“官市”和“民市”两种。在“官市”里,蒙古族送来的马匹,由明朝政府出资收购,“官市”完毕后,也允许前来贸易者用剩余物品进行民间交易。“民市”则允许双方军民百姓自由交易,换取各种生产、生活必需品。

明初的茶马贸易

茶马互市、茶马交易,是古代中原与吐蕃的一种贸易方式,吐蕃(西Z藏)高寒喝马奶常常冻住,必须茶叶调和,可高原种不出茶叶,就用马匹和汉人交换茶叶明朝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由于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统治者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并严禁私贩。以茶易马﹐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加强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和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后来随着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民间往往突破明朝政府的禁令进行贸易。永乐时﹐明政府一度稍弛禁令﹐听凭商人与少数民族市马。但为时不久﹐又严加申禁﹐并恢复已废的洮州茶马司﹐设立甘肃茶马司于甘州(今甘肃张掖)。成化时﹐民间茶马贸易日趋频繁﹐巡茶御史屡出﹐茶多私运出境﹐而马至日少。于是弘治时被迫开放商营贸易﹐召商中茶。弘治三年(1490)出榜招商﹐给引于产茶地方收买茶斤﹐运赴指定茶马司﹐六分商卖﹐四分入官。此法一行﹐私茶出境一发不可遏止﹐好马尽入民间商人之手﹐而茶马司所得却只是中下等马匹﹔明朝官员将吏为了牟取私利﹐有的故意压低马价﹐以次茶充好茶﹐有的用私马替代番马﹐换取上等茶叶﹐致官营茶马贸易更加衰落。正德时宠信西藏番僧﹐特许西藏﹑青海喇嘛及其随从和商人例外携带私茶﹐明朝茶马贸易制度崩坏日甚。此后明廷虽时下禁私茶之令﹐又曾欲复金牌信符之制﹐但民间茶马贸易愈益兴盛﹐雅安﹑打箭炉(今四川康定)等地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互市贸易的繁华场所。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内地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

“茶马贸易”是指什么?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从明朝初年起,由于藏族聚居区需要从内地输入大量茶叶,而明朝又需要从那里购买大量的马匹,就采取了政府垄断的方式开展“茶马”贸易。

概括宋朝明朝时期茶马古道贸易的特征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1]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2] 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茶马古道促进了哪些地域的贸易往来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一条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由川藏道北部支线经原邓柯县(今四川德格县境)通向青海玉树、西宁乃至旁通洮州(临潭)的支线;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等等。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也有的学者认为,虽然甘、青藏区同样是由茶马古道向藏区输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确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毕竟是另一个特定概念,其内涵与“茶马古道”是有所区别的。而且甘、青藏区历史上并不处于茶马古道的主干线上,它仅是茶叶输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足以说明两者在历史上的功能与作用是不相同的。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本文仅就川藏茶马古道论述,它道则非本文所及。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茶马互市的宋代茶马贸易

1.宋代茶叶生产的大发展,为朝廷开拓茶马互市贸易提供了丰宫的物质基础。宋代东南地区的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诸路植茶在唐代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东南9路产茶遍及60个州242个县。福建的建州,不但产区集中,产量较多,而且品质优异,引起朝廷的关注.因而设置规格宏大,管理严密,专造贡茶的“北苑龙焙”,以代替顾渚贡茶院。每到采茶季节,“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伟砚”。同时北宋王朝继唐朝开发江南广袤土地之后,继续向岭南开发。在广东、广西开辟了很多新茶园。如广东的南雄、循州,广西的静江府及融、浔、宾、昭等州。东南地区的茶叶产量,在北未嘉祐四年(1059),已达到两干多万斤,成为全国茶业经济中心,因此北宋政府规定专榷东南茶。大祖乾德三年(965),茶利“岁人百余万绪”。景德元年(1004),茶岁课“五百六十九万贯”,茶利直线上升,成为国家财政重要支柱,对筹措军响起了关键性作用。2.边疆少数民族以畜牧为业,以肉,乳为上,而茶“攻肉食之膻腻,涤通宵之昏寐”。到宋代牧民饮茶已很普遍,已是“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上至贵族,下至庶民,无不饮者。3.以茶易马是诸物资中最佳选择。宋初以铜钱、绢、茶等易马。以铜钱买马,存在三个问题,据史载,综合平衡计算马价,平均每匹约30贯钱,以每年买马二万五千匹计算,耗资七十五万贯,非国家财力所能负担,此其一。北宋初年。铜饯大量流往宋朝统治以外地区。导致钱荒,影响货币流通与市场繁荣。此其二。更为重要的是是,“戌人得钱,悉销铸为(兵)器”,这就等于为对方输送武器,增强了他门进攻的能力。从而削弱了本身的抵御能力,在军事上造成极大的危害,此其三。所以不能以铜钱买马。再看以绢买马。太宗、真宗时,宋中央政府二税收入的绸绢每年不足二百万匹。一匹绢值一贯,一匹马值三十贯,则需三十匹绢买一匹马,绢贱马贵。平均每年买马二万五千匹,则中央财政绢的支出几乎占全年二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多,也是宋政府财力无法承受的。只有茶货源充足,牧民又喜爱,故以茶易马是中央财政最佳方案,从而推动了茶马互市贸易的发展。 买卖茶机构,在成都府路八个州设置24个买茶场。在陕西设置50个卖茶场。卖茶场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全部收购茶农的茶叶,茶商必须向茶场买茶,不能和茶农直接交易。官、商、民一律禁止私贩,许人告捕、治予重罪。买茶场属茶马司直接领导,但“茶场所在,州委都监,县委令佐兼监”,各级地方长官,均有义不容辞的监督之责。各买茶场并设有专典、库秤、牙人等办理买茶和征税事宜。并制定了各场收购定额和超额奖励欠额惩罚条例。卖茶场主要任务是把四川运去的茶叶按官价出卖或易马,同样属茶马司领导,地方长官也有监督之责,同样制定了销售定额和奖惩条例。买马机构:熙宁八年,在熙河路设置六个买马场,后又在秦风及四川的黎州、雅州、沪州等地增设。茶马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调整,组织的严密,奖励和惩罚诸措施,对保证茶马贸易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茶马比价: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比价是否公平合理,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宋政府确定“随市增减,价例不定”的原则,是符合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是深谋熟虑的结果。元丰间,马源充裕,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后以茶价格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崇宁年间,“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纲马六等,每匹分别折茶176斤、169斤、164斤、154斤、149 斤、132斤”。南宋时,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可以看出,茶马比价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马质优劣来确定的,可说是既公平又合理。为了鼓励吐蕃以马易茶,宋政府还规定易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这种削价政策,既刺激了战马的来源,又“马来既众,则售茶亦多”,薄利多销,同样获得厚刊。同时又规定好茶专用易马,不得商卖,雅州名山茶是川茶中的上等茶,“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用名山茶易马,最受少数民族欢迎。宋代买马分两种,其一曰良马,用于战争,主要来自今甘肃,青海地区的吐著等少数民族,其二曰“羁縻马,产于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买这种马的意图有二,一是从羁縻马中挑选一部份良健的为战马,以补充战马来源的不足。二是安抚西南少数民族,使他们不致反抗宋政府。在当时政治、经济中产上了很大的影响。 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茶马古道”主要促进了哪些地域的贸易往来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一条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通道。 滇藏道 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然后出境。 川藏道 它是由四川的打箭炉(雅安)出发。经卢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运往西方,而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里销往中国内地。 怒江河畔的古道 茶马古道是壮阔的,而对于当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马帮来说,那却是一条充满了艰险的征途。西南地区山高水急,水上交通不可想象。而山道的险峻曲折,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帮成为了唯一适用的运输方式,它形成了茶马古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可以说茶马古道是一条用人力和马的脚力踩踏出来的道路。 从一个山谷到又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又一个村寨,马帮们踏出了一条沟通各地的生命道路,成为了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这些马帮曾经驻足停留,进行商品集散的驿站,成为了后来的的城镇。今天的丽江古城就是迄今为止茶马古道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被誉为是“活着的茶马重镇”。 传说中的马帮 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默默地沉寂于无声。然而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有着一条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 不管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由于不可思议的僻远艰险,茶马古道上有三样东西似乎还在坚韧地存在着:一个是沿途的苍茫大地、山川湖泊、蓝天白云;一个是与藏民生命生活融为一体的宗教;一个是藏民的善良、纯朴和美好。我觉得,藏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强烈的宗教感情似乎就来自藏区的大自然本身,相辅相成,那样的宗教感情又成全了他们的善良、纯朴和美好。 千年古道 在茶马古道沿途,有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壮丽最动人的山水。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有时世界静得出奇,周围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语。它们以一毛不生而令人震惊。那种苍凉的美、严酷的美轻易就把人带入史前时代。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冬季的雪水清碧如玉。它们从无数大山上奔泻而下,那水流漫漫涣涣,迅速汇聚成溪流,又很快流淌到无数的大江和河流中。远山显露出它们强劲而优美的山脊,它们是那么峻秀,又充满了张力。蓝蓝的山岚,使它们显得英姿勃发,十分年轻。如果说山脉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它们奔涌流动,为高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高原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除却大山大川,茶马古道沿途有的是极富灵性的石头和无比奇妙的云,以及超凡脱俗的天光。那些历尽沧桑的石头,那亿万年来不老的蓝天,那一逝不再、永不重复的云,那似乎来自极地或外太空的光芒,它们组合成的色彩令人激动不已。而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里走过西藏的大地,你一定会为那种剔透明朗的光泽所震慑。只要看到一眼,只要沐浴一次,人生便因之而生辉。 在茶马古道一路,我们经常目睹前往圣城拉萨的虔诚的朝圣者,他们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踽踽而行,有的更将全身匍匐在地,磕着等身长头前往心目中具有极神圣意义的拉萨,他们磕得四肢溃烂,面额鲜血淋漓,但眼睛的虹彩中却充溢着宁和而确凿的信仰之光。 在茶马古道沿途,同时也是转经朝圣道路的沿途,一些民间艺术家们于过去漫长的时日中,在路边的岩石上、玛尼堆上绘制和雕刻了无数的经文咒语、佛陀、菩萨和许多高僧的形象,还有一些神灵的动物形象,如鱼、蛇、猫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被视为神异物的形象,如海螺、日月星辰。

茶马互市贸易分几种

茶马互市贸易分为三种,商茶、官茶、私茶。商茶: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无引、由及茶、引相离者,则要受追究,照私茶论处。官茶: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均称官茶,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用于“茶马互市”。私茶: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茶马互市贸易分为三种,商茶、官茶、私茶。 1、商茶: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无引、由及茶、引相离者,则要受追究,照私茶论处。 2、官茶: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均称官茶,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用于“茶马互市”。 3、私茶: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海南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几个重点项目之一

海南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之一。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海南省及周边地区提供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调配服务,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效率。同时,该项目还将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满足商品贸易、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该项目的建设将包括建设应急物资仓库、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和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以建立一个覆盖全省、高效、安全、可靠的应急物资调配体系。该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海南省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增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

国际贸易外贸soho结汇怎么注册义乌个体户美金结汇账户?

收汇结汇一直是外贸小伙伴的痛点,特别是一些个人的卖家,soho和业务员,今天我决定分享一个好的政策、好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先我先说一下国家的这个政策,从12年开始国家从浙江义乌市做外汇改革试点,个体工商户可以开外币账户,可以收汇,结算了。而且还没有结算限制,这个政策在一个离岸横行香港户独霸的年代似乎没有体现出多大的优势,只有一部分本地的客户偷偷的享受了这种政策带来的甜果。有的朋友会质疑了你说的甜果有多甜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收汇结汇的问题往往都离不开银行、我们先从银行说起(之前的很多跟随政策的银行我就暂且不提了)我们从当下说起 基本上有两家银行是最方便也是开户最多的两家银行1:农行 有个限制每年每个个体账号最多500万美金收汇结汇额度,手续费是(一万美金 6元人民币)2:稠州商业银行收汇结汇无限制(无手续费)有网银自行结汇。 有朋友可能会想知道我不是浙江义乌的啊!我可以享受这种政策么?当然可以,办理一个义乌本地的个体户就可以了,现在很多听说这种政策的全国各地朋友都会办理义乌的这种个体户执照用来收汇结汇。下面我会说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办理。[b]下面说一下这种账号的优缺点:[/b]1、结算自由、方便,没有限制2、办理简单,有效证件即可3、收汇结算0手续费4、支持tt、PayPal、速卖通、亚马逊、自建站、eybe等跨境电商 、其它贸易款5、通用货币都支持:美金、英镑、欧元、澳元、加元、港币6、网银结汇,不需要跑柜台,结算rbm秒到7、可配合离岸账户离岸账户使用,结算无限额,,解决了离岸账户无法结算的问题[b]缺点:[/b]这种账号唯一的缺点是只能收汇结汇不能转美金(如果做退税的朋友注意了,很多人也是配合离岸使用的)下我也会介绍一下使用的流程:比如国外客人或者自己的离岸公司打入这个个体户的外币账户里面50万美金 农行账号会按照当天汇率给您直接结汇成人民币打入你私人的储蓄卡里稠州商业银行会给您储存到个体户外币账户里面,您什么时候想结汇可以通过网银办理。是不是很简单?[b]开户所需资料&流程[/b]1.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各一张 (手机拍照即可)2.由我司代理申请并办理义乌的个体营业执照(时间1-3个工作日 )3.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好后,会有银行工作人员全程跟踪协助在当地银行办理外汇账户开4.账户下来之后,银行会把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和收汇账户,银行卡,网银,密码器等一并寄给你

网络贸易中有哪些常见的交易模式

网络贸易中有哪些常见的交易模式?网络贸易中有哪些常见的交易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贸易愈来愈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传统的线下交易,网络贸易具有便捷、快捷、高效等优点,备受众多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那么,在网络贸易中,都有哪些常见的交易模式呢?下面我们将为您作一简要介绍。一、B2C模式B2C模式是指商家(Business)与消费者(Customer)之间的交易模式。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属于B2C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同时价格也较为透明,消费者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商家之间的价格和产品。二、C2C模式C2C模式是指消费者(Customer)之间的交易模式。例如,闲鱼、拼多多等平台属于C2C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商品种类多样化、价格相对较低,同时社交网络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交易平台。三、B2B模式B2B模式是指企业(Business)之间的交易模式。例如,一些商业平台(如阿里巴巴)属于B2B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大量的客户数量来降低交易成本,并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四、O2O模式O2O模式是指线上(Online)与线下(Offline)相结合的交易模式。例如,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属于O2O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使得线下服务灵活而且更加方便、消费者也可以在线上方便地查询线下服务的信息。五、P2P模式P2P模式是指点对点的交易模式。例如,熟人帮、微信转账等模式是P2P模式。相比其它模式,P2P模式的优点在于双方交易更容易建立信任,同时也可以省去中间交易商或网站的费用。综上所述,网络贸易中的交易模式多种多样,各有其适合的场景和优缺点,商家和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交易模式。而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网络贸易也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

梦见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的预兆

1、梦见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的预兆境遇安定,平顺幸福,能排除困难,广得人助,而得到名利双收之大成功,生活安逸,可惜因成功运不理想,是以向上伸展产生障碍多端,只能维持原有旧日之成就现状而已。【中吉】吉凶指数:90(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2、梦见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宜忌「宜」宜穿格子衬衫,宜泡澡,宜裸睡。 「忌」忌签合同,忌辞职,忌排队。3、梦见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是什么意思本命年的人梦见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处事不妄动,和气生财。顺利如意。梦见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5,财位在正南方向,桃花位在东南方向,吉祥色彩是绿色,开运食物是花生。出行的人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建议可外出,顺利。遇风大则止。梦见谈判,表示最近的你可能会惹上一些麻烦,要多注意言行、小心为妙。梦见第三轮多边贸易谈判,和老友或家人的活动会让你花销不少,但你不会对此有怨言。家居有需要整理的地方,当一切变得整整有条时,你的心情也会变得很好呢。 本命年的人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慎防损伤,水边亦小心。外出远行注意安全。梦见七,代表有对艺术或创作方面的灵感,对从事这种行业的人来说是个好梦。恋爱中的人梦见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说明互相发掘缺点,若能包容对方婚可成。梦见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春风得意,_遭的人都很顺著你的意。对方这两天很听你的话,不过你的自我意识别太强盛,否则对方会反弹。平时虽不重视打扮,但偶尔也该为自己的门面打点一下才行!凡事起头难,新的任务需要你付出较多的心力。 怀孕的人梦见第七轮多边关税贸易谈判,预示生男,四月占生女。梦见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蓝色,幸运数字是7,桃花位在正南方向,财位在正北方向,开运食物是樱桃。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0,桃花位在东南方向,财位在正北方向,吉祥色彩是绿色,开运食物是草莓。梦见第三轮多边贸易谈判,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黑色,幸运数字是6,桃花位在正东方向,财位在东南方向,开运食物是土豆。本命年的人梦见多边贸易,意味着贵人扶助,要有信心,平顺得财利。恋爱中的人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说明互相诚实对待,婚姻可成。做生意的人梦见第三轮多边贸易谈判,代表得少失多,坦城相处,踏实去做得利。本命年的人梦见第三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可有房地之利,少出远门,慎防损伤之灾。梦见把守关塞,主能得权。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这两天的气氛相当活泼,你有机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生活圈子也因此扩大不少。抱着开放的心态,你可以更好地enjoy这一切。此外,感情方面也有不少增进了解的机会,跳跃的发展估计会让你有些吃惊!建议:趁着这户外活动气氛浓厚的日子,多多地在集体PARTY中了解他吧! 梦见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这将是充满激动和冒险、非比寻常的一天。这两天并不需要循规蹈矩,而很适合展现你的创造力,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你潜意识里非常大胆,比平常多了一份客观和超然。政治活动、募捐或是团体集会都可能使你从中获利,这两天你还可能有意外的好运。

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的预兆

1、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的预兆吉祥顺遂,成功发展之吉兆,但若人格、地格有凶数,易生不良诱导,终陷于灾难悲运,被人陷害连累等,甚至有财败人离之虑,若人地二格无凶数,则大体是长寿幸福的。【大吉昌】吉凶指数:81(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2、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宜忌「宜」宜做鬼脸,宜读英文,宜欣赏高雅艺术。 「忌」忌出尔反尔,忌搭讪,忌拖延。3、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是什么意思梦见谈判,表示最近的你可能会惹上一些麻烦,要多注意言行、小心为妙。出行的人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建议可外出,顺利。遇风大则止。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0,桃花位在东南方向,财位在正北方向,吉祥色彩是绿色,开运食物是草莓。怀孕的人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预示可生男,四、五月生女,夏占虚惊。做生意的人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代表进退两难,等待明春再重新开始。梦见六,对异性的吸引力开始增加,是寻找恋人的好时候。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这两天的气氛相当活泼,你有机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生活圈子也因此扩大不少。抱着开放的心态,你可以更好地enjoy这一切。此外,感情方面也有不少增进了解的机会,跳跃的发展估计会让你有些吃惊!建议:趁着这户外活动气氛浓厚的日子,多多地在集体PARTY中了解他吧! 恋爱中的人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说明互相诚实对待,婚姻可成。本命年的人梦见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可有房地之利,少出远门,慎防损伤之灾。梦见第三轮多边贸易谈判,和老友或家人的活动会让你花销不少,但你不会对此有怨言。家居有需要整理的地方,当一切变得整整有条时,你的心情也会变得很好呢。 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注意周围环境中权力斗争发生的可能。工作、读书...等各方面虽然想要随心伸展却遭受其他人阻碍的感觉。公司内的派系、班级里的小圈圈等,有斗争现象的话宁可离远一点。此外与年龄上有较大差距的人相处也较不协调,与他们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大,如果有需要与人商量或搭配组合时尽量找年龄相近的人一起。 梦见七,代表有对艺术或创作方面的灵感,对从事这种行业的人来说是个好梦。恋爱中的人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说明互相发掘缺点,若能包容对方婚可成。怀孕的人梦见多哈回合贸易谈判,预示生男。春占生女。顺利平安。上学的人梦见第三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可望录取,文科多用心。做生意的人梦见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代表有财利,但是多劳累,改变经营方式为佳。怀孕的人梦见多边贸易,预示生女,春占得男。忌动土,动胎气。梦见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蓝色,幸运数字是4,桃花位在正南方向,财位在正北方向,开运食物是面包。本命年的人梦见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心情不稳定,未能静心下来,南方少去为妙。梦见多边贸易,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3,财位在东南方向,桃花位在西北方向,吉祥色彩是黑色,开运食物是山药。

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的预兆

1、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的预兆容易成功,达到目的,境遇安固,身心健全,名利双收,威权显达,运势昌隆。【大吉昌】吉凶指数:89(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2、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宜忌「宜」宜写诗,宜整理照片,宜捐款。 「忌」忌午饭少吃,忌叫外卖,忌随身携带指甲刀。3、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是什么意思做生意的人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代表营利方法革新可得财利。上学的人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可望录取,文科多用心。梦见谈判,表示最近的你可能会惹上一些麻烦,要多注意言行、小心为妙。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注意周围环境中权力斗争发生的可能。工作、读书...等各方面虽然想要随心伸展却遭受其他人阻碍的感觉。公司内的派系、班级里的小圈圈等,有斗争现象的话宁可离远一点。此外与年龄上有较大差距的人相处也较不协调,与他们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大,如果有需要与人商量或搭配组合时尽量找年龄相近的人一起。 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7,桃花位在正东方向,财位在东南方向,吉祥色彩是黑色,开运食物是向日葵。梦见四,工作或恋爱遇到困境,不能前进,暂时需要忍耐。恋爱中的人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说明互相发掘缺点,若能包容对方婚可成。本命年的人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慎防损伤,水边亦小心。外出远行注意安全。怀孕的人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预示生男,春季占生女。小心怪毒瘤。出行的人梦见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建议遇风雨延期再出行。做生意的人梦见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代表顺利中慎防小人设计,停顿一段时间再开始。本命年的人梦见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意味着处理事务小心,顺利如愿,勿探病人。做生意的人梦见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代表一切顺利得财利,勿轻信人言,小心设计。梦见多边贸易,这两天你对金钱的敏感度不太高喔,而且对自己现在到底有多少资产也掌握的不是很好,通常会高估了自己的经济能力。而如果有投资计划的话,这两天也可能会因为前景看似乐观而跃跃欲试,很可能因为而压错注_。 怀孕的人梦见第七轮多边关税贸易谈判,预示生男,四月占生女。梦见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这将是充满激动和冒险、非比寻常的一天。这两天并不需要循规蹈矩,而很适合展现你的创造力,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你潜意识里非常大胆,比平常多了一份客观和超然。政治活动、募捐或是团体集会都可能使你从中获利,这两天你还可能有意外的好运。 本命年的人梦见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合理行事,运有起伏,宜谨慎可得平顺。本命年的人梦见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意味着诸事宜守不宜进,待人忠厚老实为根本。梦见七,代表有对艺术或创作方面的灵感,对从事这种行业的人来说是个好梦。本命年的人梦见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意味着在顺利中,稍有阻碍,宜谨慎行事。

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

轮胎特保案网上到处都是。

WTO世界贸易组织,他们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你的理解没错,加上楼上那位老弟的回答就全面了。我再简单易懂一下:既然是强权国家瓜分世界财富的工具,为什么我们还死气白赖的加入?因为,我们只有跟着主流(强权国家)玩,才能分一杯羹,玩出名堂;另外,我们正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也牛X了的路上,逐渐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产品不能出口,订单的违约赔付,生产的停顿,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肆虐,我国要积极行动应对挑战,同时捕捉有利的契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客观分析形势,冷静深刻反思    面对金融危机下风起云涌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应平稳心态、正确评估、理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给我国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我们应及时遏制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的蔓延,但也不必高估已经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规模。就美国推出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而言,现实很多所谓的美国货,实际上是拥有“中国”等国家的“多重血统”,这无疑会成为美国实施刺激经济案的一大阻碍,其影响及威胁就会大打折扣。  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给我国实体经济造成损害的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这就给了我们一次深刻反思的机会。我国经济不堪一击,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分配结构不合理,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造成的。面对暴露的问题,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应该趁势行动起来。重建我国的经济体系、金融体系和成熟市场,才会转危为安。  我国还有很多有利的条件。经过几十年全球化进程,国际产业分工已明晰,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仍依赖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刚性需求不会因为危机和贸易保护而锐减。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以WTO为契机,利用国际化趋势建立国际贸易规则。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雇佣本国工的风险导致我国部分海外就业人员失业,也使他们认识到海外就业的风险,导致人员的回流。这些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抗击贸易保护主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前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有可能减缓,我国应积极努力,并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抗击贸易保护主义。恢复多哈谈判,澄清和改进多边规则,提倡适度贸易保护和双赢,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和谐发展。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经济的复苏有赖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制造在全球地位显著,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整合升级,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行动将影响世界。为此,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场战斗中,中国应立场坚定,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欧取得丰硕成果。即是为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发展、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树立了正面而积极的形象。同时,中国还应适时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抗击贸易保护主义。只有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携手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三)政企共同携手,努力度过难关    1、企业主动迎战贸易保护。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使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原本高发的贸易摩擦愈加频繁,造成国内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贸易摩擦更是关乎企业的生命。在这场应对金融危机和抗击贸易保护主义的战斗中,企业应深入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知识,利用法律武器自保并适当出击。企业是迎战贸易保护的主力军,还要学会借助行业协会壮大力量。今年3月,为了应对巴西鞋类反倾销案,福建省首次尝试由行业组织牵头、25家涉案企业抱团进行无损害抗辩,使应诉成效大增。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众家联手对外,才会有更大的机会获胜,才有希望维护出口利益。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应强化行业自律,有序出口,调整产业结构,并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使各国设置越来越多的的贸易壁垒,中国要想破“壁”,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产品。不久前,潍坊美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0吨熟制鸡肉面食运往德国汉堡,成为6年来中国第二批出口欧盟的深加工、高附加值鸡肉产品。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该批产品能顺利出口并有较高的声誉,靠的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打造产品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常青树,这就需要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储备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2、政府配合发挥积极作用。经济危机下,我国不少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往往只好放弃应诉,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政府除了在国际上继续呼吁自由贸易、积极扩大进口之外,更应为企业做好预警信息通报、出口风险发布、企业应诉的宣传培训和法律咨询等工作。 对于美国等对华贸易歧视性做法,我国应首先通过政府间的对话机制加大对外磋商力度,努力化解各种外部矛盾和冲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的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公平贸易局应积极行动起来,对美国等贸易刺激计划中违背世贸组织的违规行为,我国应坚持不卑不亢的原则,给予适当反击,但要利用WTO法律体系给予合法报复。例如,在美国参议院通过的(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中,727条款对中国的禽肉进口继续采取歧视性做法,该条款规定“根据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拨款,不得用于制订或执行任何允许美国进口中国禽肉产品的规则”。美国的这一做法违反了世贸成员间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对此,中国绝对不应礼让,应在适当时机给以回击。4月17日。我国政府通过常驻WTO代表团致函美方,就涉及限制进口我国禽肉产品的美国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727条款提起了WTO争端解决项下的磋商请求。  此外,政府还应致力于改善出口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立中小贷款公司,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出口退税率,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工贸易政策和海外在华投资政策等。基层政府部门应着力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减免对企业的收费,为来料加工贸易保证金提供反担保,改进政府服务,增强企业信心并改善民生,防范社会问题。整个中国的对外贸易应借势实现转型升级,化危为机。    (三)开放市场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佐利克称,在全球经济出现放缓,且陷入僵局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不可能在几年内达成一致的情形下,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正在不断升温。今年前半年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将是一段极其艰难的时期;如果金融市场的信贷流量得不到恢复,那么则有可能会出现多重收缩。他指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将帮助提振全球经济增长。  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将继续保持市场开放,并不断深化经济改革。我国应调整对外贸易过于集中的模式,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把市场多元化提到战略高度,作为宏观指导和调控对外贸易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应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加大拉动内需和开放国内市场的力度,积极扩大投资,鼓励进口,解决收入分配悬殊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国还要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取消部分产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鼓励国外企业来华参展,通过减免摊位费的方式鼓励其参加广交会等展会,提高其产品在华认知度;落实对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待遇措施,将给予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  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受国际经济的影响很大,不可测因素很多,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波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战斗中,我国要始终把提高经济实力放在首位,只有经济实力增强,我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力量才能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差不多已经有十年了。当初,中国是进口“全球秩序”:中国吸收了业已存在的、主要是由美国设计的政策、规则和制度。中国当时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中小型经济体,只能去适应国际贸易条款。如今,中国已经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国。金融危机过后,中国还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为了与中国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相匹配,北京希望对国际价格施加影响,并决定国际规则。然而,这就需要北京对其考虑经济政策的方式做出重大改变,而到目前为止北京抵制做出这种改变。这就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创造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并对那些希望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其他国家领导人产生影响。全球贸易问题最好地揭示了中国的政策转变,也反映出中国的政策困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加入世贸组织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和争端解决程序消除了多个方面的紧张关系,并为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铺平了道路。北京还通过谈判达成了双边或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定,比如与东盟的自贸协定。中国领导人对自由化问题一直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在旨在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多哈回合谈判上,中国也一直是一个超级被动并且不起眼的参与者。被动等待是中国的默认立场,等着其他重要的参与者提出建议。此外,中国对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力度往往也相当不够。比如,韩国与美国和欧盟的白贸协定包括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完全自由化,而北京与东盟的协定只取消了关税;这种程度的协定很难解决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以及公共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壁垒。中国其他的自贸协定,比如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协定,甚至没有取消绝大部分关税。“不愿单边开放市场”与此同时,大约从2006年开始,中国具有历史意义的向世界经济开放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除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之外,中国几乎没有采取什么单边的自由化措施。反对自由化的利益集团——某些部委、监管机构和复苏的国有企业——已经变得更加强大。尽管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并不愿单边开放市场,一直在努力争取到相互的让步。北京自由化进程的停滞不前也与更大力度的工业政策干预有关系,这种干预旨在推动大约由50家国有企业组成的“核心”的发展。这些企业主要属于“战略性”制造业和以资源为基础的部门,此外还有几家主导着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方式——.套动力超强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扶持了公共部门和政府的实力,却让私人部门为此付出代价,后者得到的补贴要少得多。北京时常求助于“指令加控制”机制的这种做法,比如利用限价措施来抗击通货膨胀,增加了市场改革的难度。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和计划经济式的工业政策在几个点上汇合到了一起。出口限制——最突出的就是对稀土的出口限制——有所增强。税收奖励、补贴和限价措施以及对投资决定的行政“引导”,都被用于帮助国内产品抵御进口产品。中国特有的标准,比如有关第三代手机的标准,为外国企业创造出高昂的成本。中国消除服务业壁垒的速度假如不是零的话,也是非常缓慢的,特别是在金融业和电信服务业。在有国有企业经营的一系列部门,比如钢铁、石化、煤炭、生物燃料、新闻网站、视听和互联网服务部门,针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有所收紧。差别性的政府采购打着推动“自主创新”的旗号偏袒国内公司。外国企业受到的合资和技术转让的要求导致本土企业在高速铁路、电力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部门拔得头筹。最终, “投资民族主义”延伸到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中:尤其是以资源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它们正在利用国有银行提供的廉价资本大量买入外国资产。应推进“超WTO”改革问题在于,中国的这种政策组合与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是不协调的,中国目前几乎别无选择,只能成为全球领导者。北京不能指望其贸易伙伴无止境地接受中国出口商品的大量涌入,而中国并不向它们的商品开放市场。因此,遏制工业政策中存在的激进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副作用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而且,中国应当继续推进 “超WTO”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当初加入世贸时所做的承诺。中国可以进一步降低已经实施的进口税,尤其是对工业产品所征收的进口税。中国应当取消对原材料和农业初级产品的出口控制。中国面临的更加重大的挑战在于,中国需要解决商品、服务、投资和公共采购领域存在的与贸易相关的国内监管的高壁垒。这些措施应当与改善商业氛围、 “调整”经济的国内改革密切结合起来——以使经济变得更加注重消费,减少对投资的依赖,同时给予私人部门更多的自由,减少对公共部门的控制。上述意愿中的绝大部分并不在北京的政治议程之上。领导人并不想调整工业政策以及继续推进超出WTO承诺的改革。后者不仅仅意味着放开产品市场,还意味着要改革受到高度控制的生产要素市场(比如土地和资本)和能源市场(比如石油、水资源和电力)。这些市场在国内经济和政治中处于核心位置。这种改革在短期内是不大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不一定会像乍看之下的那么严酷。早期的自由化进程已经使中国深深地融入全球供给链,因此中国无法承受改革的大步倒退。而随着北京力图保持经济稳步持续的繁荣,北京也越来越无法承受停滞不前所要付出的代价。然而,在找到摆脱这种僵局的方法之前,中国担任全球领导者的能力将受到限制。这样的事实要求中国领导人表现出一丝谦逊,否则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将被认为越来越武断;而希望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和20国集团中发挥更重要的领导作用的外国领导人也要现实一些。

当今世界贸易格局

一、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六大趋势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达到25年来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和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带动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2004年近11万亿美元,增速达到20%,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2004年,德国、美国和日本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份额已分别达到10%、9%和6.2%。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国际贸易增长中最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分别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6.4%和增量的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WTO新一轮谈判自启动以来进展缓慢,2003年坎昆会议失败后,谈判一度陷入停滞状态。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R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截至2005年1月,实际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共有162个,其中80%以上是近10年内建立的。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美国在推动建立美洲自贸区的同时,还在与韩国、南非等10多个国家商谈自贸区;欧盟在2004年5月实现东扩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贸易集团,并拟与所有拉美国家和东盟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日本已经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正在与韩国、泰国商谈自贸事宜。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与此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经从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基础已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48%,占据了半壁江山。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国和欧盟就航空业补贴问题相互指控,并最终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争端。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2005年世界纺织品贸易开始实现一体化,中国面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特点的论文

我不知道具体什么样的论文你能满意,这个网站全是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http://paper.studa.com/classhtml/gjmy01.html有很多新的思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具体我摘抄一篇供参考,若需要其他的论文,请上我给的网站选择自己所满意的,谢谢。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东欧国家经济(除个别国家外),已普遍渡过了滑坡的谷底,陆续开始回升。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下滑幅度也在缩小。俄罗斯经济今年可能走出底谷,恢复增长。相对说来,发展中国家的形势最好,近几年一直呈现出增长势头,1994年经济增长率为5.6%,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最有活力,并保持高速增长,一向经济形势较差的非洲,经济也出现转机,拉丁美洲经济已连续4年稳定增长,并初步完成经济模式的转换,中东随着和平进程的加快,将为全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到90年代后期,中东可能出现一些新兴工业经济实体,带动地区经济向高层次发展。(二)“乌拉圭回合”谈判圆满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已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转。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的负责管理监督全球贸易秩序,协调贸易关系、制定贸易政策的一个永久性国际经济组织,为今后的全球贸易提供最基本的规则,负责实施多边贸易协议,定期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统一处理贸易争端,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它不仅强化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规则,管理协调的范围更加广泛,还建立了透明度更大的贸易争端调解机制,可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新时代的开始。(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正式启动。1994年1月1日成立的欧洲经济区,是一个比欧共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更开放的一体化组织,它不仅是工业品的自由流动区,也是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流动区。从1995年1月1日起,奥地利、芬兰和瑞典正式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欧盟组织的扩大,使西欧的竞争实力大为增强,从而有力地促进区内投资和贸易的发展。1994年1月1日,美、加、墨参加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计划在15年内分三阶段取消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1994年12月10日,美洲34个国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美洲首脑会议达成协议,并签署了《原则宣言》,确定2005年为谈判达成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最后期限,这标志着南北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以经济合作为主的新趋势。亚洲、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区域合作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4年11月在印尼茂物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6届部长级会议和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了《茂物宣言》,规定了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原则和长远目标,发达成员在2010年以前,发展中成员在2020年以前实现这一目标。在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一致同意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原定15年缩短为10年,决定在2003年1月1日,把东盟内部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到0.5%。目前,亚太地区的“成长三角”,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补充模式进展比较顺利。(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来源,据1992年有关部门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60%,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45%。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三、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进入8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2年的4050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1.5倍,同期,世界商品贸易额只增长1倍。1993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上年减少2%,而国际服务贸易额却增长3%。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1993年12月15日,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国际援助和国际投资中,环保工程倍受重视。当前,许多国家不仅陆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大都制定“环保产品优先”的原则,美国克林顿总统明确提出:对环保产品要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欧洲联盟已制定“绿色输入”政策;东盟国家决定对环保产品征收低关税;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四、国际贸易方式正处在变革中(一)无纸贸易逐步盛行无纸贸易(简称EDI),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实现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这不仅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可提供更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机会和条件。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关都采用EDI;日本结合EDI的应用开发了“战略信息系统(SIS)”;韩国也建立了EDI服务系统——韩国贸易网(KT—NET);我国政府已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委员会”,负责推动EDI的应用工作;联合国也提出了应用EDI的贸易服务促进项目——ET200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正在制定有关EDI应用的国际法,为EDI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创造条件。(二)管理贸易发展迅速管理贸易具体讲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国内外政策需要出发,对外贸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预。对国际经济组织来讲就是对国际经济的协调管理。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家电、服装、电子等商品,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不少的管理贸易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非成员国也感到自己的贸易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扩大出口,保护市场,需要加强对贸易的单边管理和与集团之间的贸易协调管理;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既需要采取自由贸易,消除对外经济扩张的一切限制,同时也需要借助国家干预外贸来提高竞争力,以保护某些产业免遭外国垄断组织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五、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思考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其机遇主要是:1.有利于扩大出口。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电器、非电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制成品的出口。其挑战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而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增加了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难度,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为使机遇变成现实,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国应采取下列措施:1.实行全球性的信息战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销网络。在世界各地寻求市场机遇,推动外贸活动的开展。2.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对无污染、附加值高、轻型化、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加以扶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策略工业对待。3.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我国企业应跳出传统行业的单一产品生产框架,踊跃涉足其他新的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加跨行业的竞争。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为了绕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可以输出劳务,承包工程,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采取在东道国(地区)投资建厂、合资办厂、收买股份、兼并等手段,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跨国战略联盟。4.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加强法制,改善投资环境。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

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回顾

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回顾世界经济体制的建构,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相继成立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种创意无疑十分成功,唯一遗憾的是,成立国际贸易组织(ITO)并与其形成互补的愿望,却最终由于个别政府的阻挠而落空了。所幸同时进行谈判的还有关贸总协定,它自生效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边贸易协定。在GATT后期,人们已经意识到关税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非关税壁垒正取而代之成为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为对非关税壁垒构成某种制约,以避免其阻碍公平竞争,GATT 必须深入到国家内部政策制定的层面。因此又导致“主权”与“国际合作”两者间的冲突。与此相关的条款主要是国民待遇。东京回合谈判开始着力解决非关税壁垒问题,但人们普遍感到,GATT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挑战,变革的时刻来到了。乌拉圭回合于1986年启动,持续了8年,这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多边贸易协定。从1995年1月1日WTO成立到2010年,WTO成员已多达150个,此外还有近30个国家正在进行“入世”谈判。这无疑是了不起的成就。乌拉圭回合将服务业和知识产权两大全新领域纳入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之中。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大成就,在于正式创建了WTO。尽管这并非乌拉圭回合启动时的构想,但随着谈判深入,众多政府决策者确实感到,GATT难以承受协议范围更加广泛的管理重任,也就是说,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必须实行变革了。多年来,关贸总协定发动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近来最大的一轮是1986年至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该回合导致了世贸组织的建立。世贸组织现有的大部分协议都是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2001年11月,世贸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时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谈判涉及的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发展、贸易便利化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经验就是要有世界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太局限了,教训就是要走出去

找一篇关于国际贸易实务的演讲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以贸易全球化为重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主动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六大趋势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达到25年来的最高水平。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2004年,德国、美国和日本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份额已分别达到10%、9%和6.2%。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WTO新一轮谈判自启动以来进展缓慢,2003年坎昆会议失败后,谈判一度陷入停滞状态。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与此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经从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基础已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国和欧盟就航空业补贴问题相互指控,并最终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争端。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2005年世界纺织品贸易开始实现一体化,中国面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在经过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有了享受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对于世界贸易组织来说,有了中国的加入,将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于中国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的经济体制将更加符合通行的国际规则,大大改善产业形态和投资环境,将巨大的市场潜力逐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从而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提供一个庞大的市场和商机。这无疑是一件中国与世界实现共赢的大好事。扩展资料: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使之可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第四次会议于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启动了被称为“多哈发展议程”即所谓“多哈回合”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涵盖大约20个议题。其中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被认为是最关键也是世贸组织成员分歧最集中的两个议题。这两个议题不解决,其他议题的谈判便无法取得进展。会议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是总理事会,该机构负责处理围绕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所包括的任何协定或协议而产生的争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承诺,在发生贸易争端时,当事各方不应采取单边行动对抗,而是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寻求救济并遵守其规则及其所做出的裁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贸易组织

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主要分歧

美国新任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发表演讲多哈回合涵盖大约20个议题。其中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被认为是最关键也是世贸组织成员分歧最集中的两个议题。这两个议题不解决,其他议题的谈判便无法取得进展。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议题非常复杂,基本上归为三大方面,即农业补贴、农产品关税和工业品关税。长期以来,世贸组织成员无法在农业补贴、农产品关税和工业品关税的削减幅度、削减公式和削减方法上达成一致。从21日开始的小型部长会的主要目标也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方分歧非常复杂,但主要分歧还是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之间的分歧,主要原因是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利益和需求也不同。美欧等发达成员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打开发展中成员的工业品和服务市场,而发展中成员则希望美欧降低农业补贴并开放农业市场,如何达成一项平衡的协议,使各方均得到好处而又尽量避免损失就成了谈判中的最大难题。

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影响

谈判失败恐伤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形势动荡,面临所谓“3F”危机,即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普遍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达成一项全面的多哈回合贸易协议会给世界经济注入活力,有利于使经济摆脱目前困境。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21日在此次部长级会谈开始时估计,多哈回合协议如达成将大大促进贸易发展,每年会为全球经济带来500亿到1000亿美元的收益。如果谈判失败,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将遭受重挫,多哈回合所承诺的开放贸易和促进发展的目标将无法实现,世界贸易规则中的不合理成分也将无法得到纠正。此外,多哈回合失败的直接后果可能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争端增多,多边贸易体系受损。所有这些结果都会使世界经济更加动荡。世贸组织成员的目标是在年底前完成多哈回合谈判。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如果从21日开始的这次小型部长会失败,那么多哈回合谈判年底前达成协议的目标将无法实现,这轮谈判也将面临失败或被长期搁置的危险。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单选题 哪位同学知道答案,帮一下,感谢!

1、A2、A3、B“乌拉圭回合”谈判1986年9月,东京回合于1979年结束,4、A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7、A计算“外贸依存度”,方法是:用净出口(对外贸易出口减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乘以百分之百求得。(19678.53-11484.81)/138075*100%=5.9%8、C《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不超过4年。10、A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