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现在教育界一直在提倡高效课堂,让课堂实现效果最大化,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很多的因素,尤其是人的因素,高效课堂不是说运用了多媒体,就是高效的,不是说课堂气氛活跃就是高效的,高效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心灵对话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创造高效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我们就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要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的规定。要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外,然后重点加以突破。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备课手段,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最终备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质量高的,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案。   2.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以往的“演讲者”向今日的“导演”“角色”过渡,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知识。真正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好的方法,往往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二、学生方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指导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肆,会抓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所以我们每天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这样我们的教学进程便会流畅的多,轻松的多。   2、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十六字方针去要求自己。即: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一个好学生必须要抓住课堂,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   3、课后巩固习惯不可少   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每次作业都要先复习然后再做题。然后要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每次作业。   三、师生配合,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   第一,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知学生之所想,知学生之所需。   第二,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能愿学、乐学。   总之,高效的课堂,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突出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于高效课堂的作文

这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建议参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 “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 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4、适当的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三、师生结合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配以我校这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第二篇:我们都知道什么是“高效课堂”,它无非就是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认识水平不同,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教学要出效率,出效益,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而且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教师的怎样教和学生的如何学尤为重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课堂。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来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用这四十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在备课时长采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比如:我在讲认识钟表之前,就用了我们组张丽丽地方法,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整时整点。在课堂上的确很有效果。我还采用了钻教材钻教参,书中自有黄金屋,别以为一年级有什么不会的,都不用看书和参考书,那你就错了,你钻进去的同时,就会发现你想要的东西,课上就游刃有余,还真的能看出点什么。所以一定不要放过书本。另外,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v 写作训练 v 1.试以“爱说爱笑的爸爸这两天怎么忽然变得少言寡语了呢?”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2.试以“最不爱唱歌的爸爸今天下班回来突然哼起了小曲”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3.试以下面一句话为文章的结尾,在其前边写一片断,或描写情境,或描写人物心理。 “此刻,响亮的‘嘟嘟嘟"的汽车喇叭声在她听来,真好象一首欢快而悠扬的乐曲。” 4.以下面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唉,有些东西渴望得到它时,往往憧憬得无比美好,可一旦拥有后,才会发现,它给你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烦恼。” 5.检查以前的几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能不能修改得好一些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少但教学产出(教学所得)高的教学。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1、培养学生兴趣,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初三新设的一门学科,刚开始学生好奇心会很重,所以应该借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热爱化学,喜欢化学,认为化学课有趣、有用、有味,尽量使学生达到爱因斯坦所说的境界:“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学生当做礼物来接受。为学生以后学习化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投入感情,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其次,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合理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此外,作业的布置要科学、有层次,要有大局意识(应该在作业中设计“必修”或是“选修”题目),这样就比较有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保证教学内容适度、质量高,全面照顾各类学生。   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作业过多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易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是降低要求“小步子”前进法,把每节分成几个目标,弄懂一个,前进一个,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提高自信心。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我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证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要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是抄袭作业等。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还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全面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保证课堂教学内容适度,才能真正达到高效课堂效果。 3、 加强实验以及多媒体直观教学,巩固学习兴趣、教学任务化难为易。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因此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其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同时,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稳定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理解知识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利用课件来展示微观世界学生根本看不到的抽象的化学现象(例如水如何通过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分解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使学生对化学中的微观世界有着极强的直观示意作用。   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导语、教学方法和思路、优化实验、精练习题,就会出现学生个个用心听,人人用脑想,实验争着做,问题抢着答的热烈的课堂气氛。   4、熟练准确运用好启发式教学原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在启发式教学上狠下功夫,可以运用问题启发、讨论启发、实验启发直观现象启发以及比喻类比启发等基本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求知识,思考质疑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我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羡慕动脑筋,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 结束语:  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要顺利、有效地推行“高效课堂”,我们要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大胆实践,悉心研究,建立起符合教学规律新型教学思想。及时总结、调整,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只有高效课堂的教学在相同时间内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才能真正创造教育的奇迹。

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导语: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有序、合理、高效的完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是当下教育者追求的目标,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在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正确方向,有益于课堂教育的有序、有效进行。教师的引导作用旨在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教而言,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从学而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认真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理念。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梳理课堂主线,而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发展。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1.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作为课堂主线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前就必须明确的把握教学的目标及方向。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把握住课堂的主线,将课堂教育高效的进行。要求课堂高效,教师就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明确课堂内的重点及难点,根据学生特点制作教案。知识目标定位要难易适中,兼顾课堂主体差异。吃透课标,将课堂教育完整而有梯度的进行。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自己的教育途径,适当的进行强化或巩固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充分的教育资源,将复杂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化相结合,将学生带入情景之内,将抽象的思维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的世界里。提高的课堂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   1.2高效地实施已备教案。真理总要落实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准备好的教案也应该在课堂上得到高效的实施。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一片叶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也是不同的。虽然已备教案,但是这只是课堂的大方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教案合理的做出灵活的改变,使其适用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身上。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思考方向,在不违背主线的情况下,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再此期间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堂情绪的调整,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自己的教案得到高效的实施。灵活把握课堂时间,如今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老师一个人传授一整节课了,教师应该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让其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2 教师是课堂里的组织者   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课堂在也不是格式化的思维桎梏。学生也应该摆脱众多的思维羁绊,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里的组织者,教师也需要明白学生应该有一片属于自己思绪飞舞的地方。将其强制束缚在那些条条框框当中,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而言只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应该是更灵活的,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教师应该留出一片空间让学生探究、自主、合作,任由其发展固有特点。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有效利用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资源空间中得到无限的发展。   2.1组织学生去探索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并不是一个师者的口述就可以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学习的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教师不仅应做教学过程中的有心人,也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展课外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去探索收集自己身边的学科知识,也是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体现。组织学生去探索就在自己身边的知识,将繁琐的课堂内容更生动化、具象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能动性,使得其学到的知识再也不仅仅利用与课本或者考试,使中国学生也可以做到活学活用。也让作为主体的学生拥有了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见解,使得教书与育人完美的结合。   2.2组织课堂,培养学习兴趣。营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是要求教师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平等、理解、尊重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且切实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实践给学生相互交流、各取所长,然更多的多元化思维融入学习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一个生动诙谐的课堂气氛,总是不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以小组讨论、辩论会、亲自动手实验等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更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不断深化课本上的知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深化教育发展,促进教学共同体的发展。   3 教师也是课堂的一份子   教学时师生之间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作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也是整个课堂的一部分。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并非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能够接受来自四方的意见。而教学主体的意见则是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部分,要懂得他们的需求,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给予。在引导及给予的过程中,参与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够从最根本上提高课堂质量。   3.1 换位思考。分享是彼此之间的沟通,而非一味的灌输。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看待世界。体恤学生的真是情感,懂得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共建师生之间的一种互信关系,尽量做到良师益友,与其在探索与发现中共同成长。在平等的对话当中,不断地发现不足与启发自己的思维,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积极参与进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活动中,懂得倾听。构建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从情感上主动积极地融入到高效课堂之中。   3.2 勇于承认错误,共同探索真理。这是一种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敢于在学生的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作为一个老师,仅仅应该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教育做人的品格和道理也至关重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教师难免会存在一些过失,当学生指出时,老师应该勇敢坦诚的承认错误。与此同时,这样也能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的融洽、和谐。   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 ,教师的课前准备。   1,备课要考虑哪些因素:   (1)备课要充分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要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一切活动都要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备课要把这节课的知识放到整个初中阶段来解析。这节课的知识在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里处于什么地位,和前面学习过的以及将要学习的知识都有什么关联等等。并参照资料和生活,对教材进行整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外延和拓展。由皮亚杰的构建理论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总是在利用已知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了解认可之后才会接纳,而后才是重新构建。这样在分析教材时就该注意能不能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完成学习,能不能为以后的学习留下线索,能不能把知识外延和拓展等。   (2),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是备课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我们不难发现,人人都有需求,作为学生也一样,渴望理解和尊重,只有学生的期望和自我期望获得了满足,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才会投入的去学习。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偶然性的表现,同时在课下要以朋友的身份积极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备课时注意把教材知识和这些元素结合,积极调整教法,制定相应措施尽力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3),了解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   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为了设计难易度相当的问题,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认真,漫不经心;太难,会打击学习的信心。了解学生水平是为了思考课堂教学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根据学生的水平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这样做在涉及应用性问题时会带来方便。   (4),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 。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合作交往、创新、选择、语言表达、抗挫折、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教班级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应达到的合适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和设计问题。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有多种类型的,有的擅长通过图形获得知识,有的擅长通过语言的叙述获得知识,有的擅长通过体验获得知识等等,智力类型的不同,导致对知识的接纳方式的不同,但是很多教师不了解这些,一味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理解的困难。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是为了在课堂上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教学策略,采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展示问题。   (4)了解社会环境。   一个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因该关注时政,关注身边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各种现象,并把这些元素设计到课堂问题中,运用到课堂中去,让课堂充满时代的气息。   (5)了解相关学科的情况。   在数学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课前一定要查阅并掌握,这样才能对问题更透彻的进行分析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6),如何在黑板上板书,板书那些内容等   2,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计问题要考虑问题的情景和内容。问题的针对性要强,围绕重点和难点,题干表述要清楚,简单扼要,含义明确,图形要正确。难易要适当,要有层次性,即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设置问题的情境要新颖,形式要多样化,不落俗套,既要有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达到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目的,不能陷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能不能” 这样的态度性的问题里,这样的问题缺少引发思维的内容,限制学生的思考,学生依然是在被动接受,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要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一节课的问题设置要环环紧扣,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使教学始终在高认知的状态下完成。   3,制定教学策略。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应该为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方法所局限,应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学情的不同,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模式和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   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启发法、归纳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可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多种综合运用。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节,我在导入阶段采用了讨论法和归纳法,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运用四边形元素的作用,讨论利用了四边形的哪些特性。接着采用启发和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先要求要求学生分析性质里面包含的条件和结论,然后点拨学生:性质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学习过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方法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性质叙述的是构成四边形的线段间的关系或者角度间的关系,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全等等内容涉及到这些,通过对比条件,自然也就想到了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多种方法的综合和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2)教学媒介的利用。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粉笔、黑板、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 dvd机、计算机等等。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学案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声光电的形式更形象的表达问题,学案教学可以节省去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最大化的利用时间。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一是根据学校的条件,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例如对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讨论和组织就离不开黑板的即时记录和展示的作用。   (3)教学流程的安排。   一堂课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堂课该怎么展开教学,先学习什么,后学习什么。   (4)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在课堂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包括师生间互动,学生间广泛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试卷测试、实践活动、实验、学生展示、自学、课堂练习等等,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如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讨论可以是分组的,也可以是师生间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将这种学习模式延伸到课堂之外,课下同一小组的学生间可以相互帮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有所得。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设计了一道实践性的问题:如何选择电话套餐节省话费。要求学生课前分组调查通话时间,固定电话的收费方式、标准。而后在课堂上分小组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由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取里面涉及的量,并根据这些量的关系构建一次函数,然后让学生讨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哪种方式比较省钱。这个问题牵涉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以及生活的利益,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只有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才能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才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二 ,学生的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的知识,同时对本节知识要用到的以前的关联知识进行整理,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课前,我是这样给学生要求的:预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把以前学习过的可以解答线段数量关系以及角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这些的总结利于学生做好知识储备,打开学生思路。如果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查阅。也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要学生思考,为课堂的展开留下线索。

面对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应做到哪些?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逐步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核心工程。随着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县全面铺开,我对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改。在新课改中一些学校丰富的活动和全新的授课理念,某些课改老师的现身说法,使本人感受到了对课改的渴望,同时也仿佛感到了一份来自未来的压力,新课改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使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改之中的同时,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改目标的要求,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意做到如下几点: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地解决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生活处处有学问。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语文老师可利用师生课堂演艺和讲故事的形式,数学老师可利用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是教材的精髓,它着意于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即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撰写好预学案。并努力创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情境,设计好每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自学、小组合作中发现、猜想、探索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掘研究问题的过程从多角度看问题,挖掘各个不同层次上的潜在功能,在变化和引伸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学习知识和获取创造力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做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新课改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亲自去体验,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通过自己读书、讨论、思考学习到知识。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改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的课堂教学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这种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也就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总之,新课改需要广大教师方方面面无私地付出和努力,同时新课改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和有效导学资源的辅助,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学习时间,即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二是学习结果,即在学习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学习体验,即学生感受到一种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学有效性既指如何教,同时学得如何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也就是: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针对我校的优质课评选活动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竞争意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让教学与实际相联系。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篮,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体验教学,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4、检查反馈,精讲点拨通过检查反馈,精讲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好生也了解得更加透彻了。5、巧设练习,巩固提高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课堂作业要典型,难易程度和作业量适中,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一节课用15分钟左右课堂作业,老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并对个别优生及后进生和部分的中差生进行批改,这样就不仅能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还能促进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积极主动地学和练,提高他们的效率;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做对课堂作业的就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解题能力;课堂作业下课时都交了,真正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课后学生轻松了,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何打造农村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谈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5.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前面提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法”、“3510循环大课堂” 等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510循环大课堂”,即一课分两段,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谓之“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谓之三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循环结构,谓之循环。其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1分钟必须分配任务。整个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以上两种模式的几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调节、变换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笔者所在学校都在尝试,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陈林.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2008  [1]  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势如破竹,强势推进,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现在课改最为给力的高频率的响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精彩展示,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全面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已成现在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更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  第一部曲:弘扬课改理念,研究高效课堂特征,探求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以昌乐二中“展示——反馈——预习”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样本,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学习理论,树立高效课堂的教学理理念,观摩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录像课,了解教学环节,掌握课堂结构,借鉴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结合初中数学课的特点,启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小组,规划教室布局,建立班级文化墙,营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校领导包班听课,及时反馈和总结。  第二部曲:探究数学实践,优化课堂结构,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模式  数学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大胆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编制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关注学法指。经过一年多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初步形成“展示—反馈—预习”的高效教学模式,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法。示范引导,强势推进。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时发现问题,确立校本研究课题,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展示、反馈、预习三个环节进行全程听课。对全体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推进高效课堂,搞好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为我校打造一批高效课堂课改能手,引领我校高效课堂强势推进。  第三部曲: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放飞精彩  制度保障,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突出小组特色,创建班级特色文化,使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称班级的主流,全面推行教师高效课堂的奖励制度。制定学习小组评价制度,督促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每周和每月落实奖惩。教导处每周和每月评出各项小组和学生最佳,通过黑板报、展板等形式大力宣传,不断更新。  制定各学科教学进度,带领各学科组长和教师超周编制各年级、各学科“导学案、训练学案”,做到主备人——审核人——备课组长——教导处——主管校长层层把关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那层出现问题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四部曲:总结经验形成模式,不断探究彰显特色,使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重点是导引、纠正、点评、释疑、拓展、总结,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营造“三动”课堂: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动脑(预习阶段)。  (2)开拓创新。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措施,深入开展研究,撰写高效课堂阶段性汇报材料和教学论文。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根据实际情况,自制一些教具,以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千方百计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上尽可能掌握知识,课余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训练更开阔的空间,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关键词 培养兴趣 创新思维 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在不断增长,社会将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我们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未来人才的质量,作为数学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那么应该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呢?怎样打造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学得轻松,掌握的牢固,思维活跃,将来会更有所作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高效数学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不断渗透数学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手势,一句话,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甚至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一个奇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是可以开发的,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是必要的,但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要不断传递渗透数学思想,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数学思想的微妙,不断开发思维潜能。这中间老师是支持者,是引导者,是伙伴,是数学思维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数学场景,尤其是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数学思想怎样渗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比如制作一个无盖铁皮桶,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铁桶的侧面展开为长方形,长为上圆的周长,宽为铁桶的高,这样再加上桶底的面积,一个桶就大功告成。数学思维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了起来,从而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所以教师在讲数学课时,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不断挖掘和开发各种资源,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一剂强心针。 二、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缺少先进的教学设施,但近一年来,我校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配置后,突然间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了,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不仅使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而且有些数学知识更加容易掌握了。课堂既能展示大量的数学信息,又能进行大量课堂反馈练习,还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比如在讲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时,设计动画直观地展示两个图形通过旋转而得,同时找出对应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再比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设计动画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叠一起,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找出全等的条件,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直观的印象;又比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动画设计使直线与圆相离、相交、相切,并且归纳总结它们的条件,效果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新课程的设置使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活动增加,很多数学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自然完成,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学习、探索、归纳、总结、结果展示一气呵成,再加上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自制教具可弥补高效课堂的不足。 众所周知,数学课的很多内容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不易理解,尤其表现在数学立体空间概念这一方面。教师自制一些教具,更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些内容。比如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时,教师自制的教具,能给学生形象地展示这些图形的特点,即正方体有六个面,并且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而长方体也有六个面,各个面的特征就不相同了,也就是说,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差别也能用自制教具来演示,一个木制长方形,如果四个顶点能活动,可变成什么图形,同学们很快能回答上来,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很显然他们的移动在一个平面,而正方体或长方体他们的各个顶点移动的话,就不会在一个平面,这样一个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自制教具经济实用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动脑去开发的话,定能解决一些疑惑,可见自制教具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的情绪会时刻影响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情绪控制适当,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来,眼睛、微笑,一个手势有时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帮他们树立信心。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一次偶然的失误回答,如遭到大声呵斥,可能会给刚刚起步的人生,画上句号。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整个课堂学生能看到,能被无形地感染。学生的回答、积极思索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在不断增强,并且思维更加积极,学习成为一个自发主动的过程,从而引导大部分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数学高效课堂的一部分。 数学课堂要注意设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说白了就是一题能不能多解,考虑问题能不能多项化。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反馈中多问几个能不能这样想,或者那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让学生不仅仅只把题目做完,而且去考虑这个题之外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全方位立体性思维。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真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高效课堂。 六、高效课堂应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我在数学教学中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教师布置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去看书学习的习惯,依赖性很强。一遇到难题,不专心思考,总想问别人。结果时间一长,养成不能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质量自然上不去。这种学生平常学习可能给老师的感觉还可以,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很多题不能独立完成。因为平时不善于独立做一些生题,数学思维在平时没有得到训练,思维品质没有提高。一个学生不善于独立处理生题,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就没有足够的训练,没有足够的训练,就没有很好的思维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注意这方面问题设置,多表扬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想办法让学生摆脱依赖性。比如一些章节,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不讲,然后布置练习题,遇到不会的让他们自己多思考,然后讨论,讨论以后再让他们做。这个过程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会更自信,从而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生题。如果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独立自主学习机会,再加上一些场景,会不断刺激学生思维神经,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应是教会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创新的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七、教师应了解一些学生的认知规律。 上好一节数学课不容易,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竭尽全力,而且要坚持不懈,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我们是教会学生去学会学习,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有时不能一下子进行沟通,这是正常的。我们要沉住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时间,我们的方法和做法应该是合理的,不要动不动说学生真笨,这么容易就不会做等之类的话,这样做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句话,不要把我们的思维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而时刻为学生着想,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改进的事业。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社会有用之才。让我们的课堂视野更开阔,方法更灵活,学生更活跃,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展翅高飞,去翱翔在无限的数学太空,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真正为人类生存造福。

大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呢?

对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如下:1、第一,学生应该更加关注实践性,而非空洞的理论。教学中,老师们应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如此,学生才有兴趣,学习也会更有成效。一味的理论系统学习,一味的拔高会逐渐让大家失去耐心,空洞的理论给学生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日渐萎缩的兴趣自然要给教学大打折扣。比如说,一门心理健康课,有的老师会从何为心理何为健康讲起,而后是国外此方面的研究再是国内的研究,再是学习的意义等。老实说,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这样的课。这样的模式对大学生的实际意义又会有多大呢?也就是说,教学必须是理论加实际的。2、第二,教师的讲课方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好的教学应该是循循善诱的,是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是具有创新性的,甚至是教学要具有充分的颠覆性。照本宣科的时代早就应该终结,枯燥乏味的说教不应成为大学教育的典范。有这样几种方式是不受同学欢迎的:拿着几张纸干巴巴的讲述着本就枯燥并且大家熟知的所谓知识;一张张地放着做好的ppt,念着课件让学生在下边手忙脚乱的做笔记;照本宣科,不敢丝毫创新;老师唱独角戏。

如何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改革为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标准,特别是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实效,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一、回顾过去,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1、抓住一个中心:长期以来,全镇中小学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2、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二是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3、建设三支队伍: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4、推进四项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都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初中教师安排到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5、取得五项突破:○取得省内知名品牌的突破。自“名师、名刊、名校、名校长”的“四名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1名教师参加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1名校长参加省首届骨干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和学习,校刊《花季》在安徽省首届中学校报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中心小学被市文明委推荐参加省级文明单位的角逐,并有望获此殊荣。中心校网站《地平线教育网》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师生和网友的热捧。○取得中考升学总量的突破。随着教学质量和高中招生总量的不断提高,我镇初中学生每年升入省、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民办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逐年提高。五年来,仅镇初中本部每年中考升学率(特指升入公办高中计划类的学生)就以年均25%的幅度递增,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普遍一致的好评。○取得竞技、竞赛、论文评比质的突破。在每两年一届的金牛地区区域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镇初中代表队蝉联三届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三和多个单项冠军的好成绩。三年来全镇小学生共有40人在镇级以上各种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校中学生共有12人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小学教师共有44人次、初中教师共有30人次在县级以上教学园地发表文章或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取得师生评价方式方法的突破。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实绩,三项权重达到0.8。在二级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上准确、精细、简单、明了,好界定,易操作,便于赋分。在学生评价方面全面推行等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班级、家庭,还是在老师、同学、亲友面前都能挺起胸膛做人。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笑容满面。二、思考当前,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教育经费短缺、干部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导致所谓的工资浮动制名存实亡。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三、着眼未来,我镇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推行“主动参与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和321开放性教学”等策略。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必须拿出杂费收入的10%用于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镇中心校将尽快恢复设立“金牛镇人民教育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幅度削减课时,改变以往那些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再谈创造高效课堂,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因此各校以“学洋思,提效率”的各项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做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呢?我的思考是:一、要清楚高效课堂的指标是什么?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概括讲高效课堂有这样六个维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三、优化课堂的微观结构,是构建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等,要完成宏微观结构的设计程序,就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想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步一步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了原来设计好的轨道时,教师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思路往既定的方向引,说白了,就是老师设计好圈套,让学生往里钻。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四、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生课堂礼仪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5.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  17.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20.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温泉小学 萧耀楣 一、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PPT)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也是一个学习者。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高效课堂让学校的课程不再被视为静止的“跑道”,而被视为“人生的阅历”。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引领学生立体地利用课堂上的分分秒秒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其实,高效课堂并不陌生,它与新课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PPT)去年暑假讲座,我讲 “有效教学”时讲到了课堂的“三效”或“八效”,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PPT)——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高效课堂的特征(PPT):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性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 高效课堂的中心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链接];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链接]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就是教案)应服务于“现场”(课堂),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例如:许嫣娜老师在江西参加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时,课堂上发现学生不会读轻声时,她不是按照事先的预设走教案,而是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性知识灵活而扎实地进行教学。正是这种教学的生成性、实在性和灵活性才让专家评委对她刮目相看,也是她取得这次教学大赛特等奖的重要原因之一。举例:1、国培教授讲高效课堂……反省自己课堂生成性的缺失……2、汪丽萍老师去年暑假学习体会上说……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PPT):让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链接]。 我认为我校汪丽萍老师的数学课堂可以称之为高效课堂。我与她共班多年,她的课堂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性、逻辑性于一体,达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建议让她好好归纳总结提升,提供大家学习。 二、重点谈谈怎样打造“高效课堂”?(PPT) (一)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PPT)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PPT)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学生、备方法,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备课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当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 具体地说:备课第一步就是备知识,即研读文本(PPT)。 解读文本要有层次地进行。 首先要正确解读文本(PPT),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一要“钻进去” [链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 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把握好该要落实的知识点,筛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二要拓展开[链接]。教师备课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充分利用超信息时代的资源优势,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注重知识的链接和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跳出来” [链接],站在学生的角度, 针对班级学生实际,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 其次要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课堂呈现出答案因多彩而精彩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最后要超越性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链接]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备课的第二步是备学生。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这一步必须要落实到位。任何一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要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备课的情景:我教了20多年的语文课,可从来都没有照抄照搬过他人的教案,即便是再优秀的教案我也只是吸取他人之长,辩证地参考利用;一篇课文,无论我教过多少次,无论有多么熟悉,但面对我的教案,我从来都是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实际,在一遍遍地修改、完善,然后再使用。可以说,20多年来,我一直是在用心去编写适合于自己的教案! 备课的最后一步就是备教法。这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若哪一节课,课前没有充分准备,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那么,那节课教学起来就不能得心应手,就特爱发脾气。所以说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 (二)、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PPT) 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PPT)。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教学智慧(PPT)。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没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怎么能吸引学生的听觉?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强调教师要有三种语言敏感,即:对学科的语言敏感,对教师的语言敏感,对学生的语言敏感。她还强调:教师要用语言粘住学生。教师要及时而又准确地对学生语言进行指正和鼓励,这就是教师的语言支援能力。【链接】(PPT)这些,去年的讲座中都已讲到。 教师没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没有适合于每一节课的精炼板书设计,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 课堂上,教师若没有敏捷的教学智慧,又怎能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构建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以上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PPT)上次的听课,有个别教师课讲得还行,但自始至终就不见对学生有过语言的指正和鼓励,组织教学几乎一片空白。试想,这样的课堂即便老师再有水平,教学效率能最大化、效益能最优化吗? (三)要有真挚的情感。(PPT) 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PPT)。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这里所说“真挚的情感”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PPT)。《品德与社会》课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资源。当你讲到孙中山、毛泽东、罗斯福这些伟人时,你的脸上一定充满“敬仰”之情;当你讲到袁世凯卖国复辟时,你的脸上表现出的一定是“愤怒”;当你讲到中国落后挨打时,你的脸上流露出的一定是“痛心”,而当你讲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时,你的脸上一定有按纳不住的“自豪”。有了你这些真情的传递,学生自然而然地懂得了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光荣与耻辱;什么是伟大与平庸;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真挚的情感”第二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PPT)。当今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呢?我认为:它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学习过程中合作非常愉快的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建立起这种关系?古人说:身正方能为范。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去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例如,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练习,及时复习巩固,那么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才能示范,这才叫平等。而友好的愉快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除了赏识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真情关爱学困生。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要用更大的耐心与细心去帮助他们。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们,要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激励他们回答问题后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励他们进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才会把你当成良师益友而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总之,创建高效课堂,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希望每位老师从平时的课堂抓起,多学习,多研究,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从而实现自身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作者注:为了致力于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为了高效课堂在我校萌芽、生长,校长蔡干要求学校班子成员率先学习,并在全校教师的业务学习时作专题讲座。他率先围绕《高效课堂的支撑系统》作了深刻的阐述。上文是我的讲座稿。

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挖掘所用教材中的小幽默,甚至可以将课本中寓意丰富的小插图改编为小故事等,并予以生动的描述、讲解,对故事的关键部分故意隐藏,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针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扩大分析,让学生分析、探讨相关的教材,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肯定,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值得鼓励的地方进行重点的表扬、赞同,还可以适当地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成就学生的满足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积极开阔课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提高彼此的认知度,改善师生关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小比赛,并将一定程度的知识、技能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三、运用计算机与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融合信息技术提供的多媒体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可以深远地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将大量超链接运用在课件当中,能够加强学生思维的扩散性以及逻辑性,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以后出现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能够在学生的面前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将教学目标完成,必须要将两个常规问题加以解决,也就是所谓的“突破难点”以及“突出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有非常多的方法,比如,讲练结合、板书解析、动手操作、挂图展示以及语言叙述等。不过,在教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以后,可以使常规的教学课堂变得更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1、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2、紧盯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二、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要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其次,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 ,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 转贴2、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另外,作业的布置要科学、有层次,要有大局意识(应该在作业中设计“必修”或是“选修”题目),这样就比较有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3、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补差,首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是抄袭作业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同时,尽量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还有,课堂作业要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再者,还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心

如何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5.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前面提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法”、“3510循环大课堂” 等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510循环大课堂”,即一课分两段,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谓之“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谓之三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循环结构,谓之循环。其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1分钟必须分配任务。整个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以上两种模式的几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调节、变换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笔者所在学校都在尝试,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陈林.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2008  [1]  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势如破竹,强势推进,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现在课改最为给力的高频率的响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精彩展示,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全面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已成现在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更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  第一部曲:弘扬课改理念,研究高效课堂特征,探求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以昌乐二中“展示——反馈——预习”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样本,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学习理论,树立高效课堂的教学理理念,观摩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录像课,了解教学环节,掌握课堂结构,借鉴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结合初中数学课的特点,启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小组,规划教室布局,建立班级文化墙,营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校领导包班听课,及时反馈和总结。  第二部曲:探究数学实践,优化课堂结构,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模式  数学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大胆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编制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关注学法指。经过一年多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初步形成“展示—反馈—预习”的高效教学模式,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法。示范引导,强势推进。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时发现问题,确立校本研究课题,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展示、反馈、预习三个环节进行全程听课。对全体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推进高效课堂,搞好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为我校打造一批高效课堂课改能手,引领我校高效课堂强势推进。  第三部曲: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放飞精彩  制度保障,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突出小组特色,创建班级特色文化,使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称班级的主流,全面推行教师高效课堂的奖励制度。制定学习小组评价制度,督促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每周和每月落实奖惩。教导处每周和每月评出各项小组和学生最佳,通过黑板报、展板等形式大力宣传,不断更新。  制定各学科教学进度,带领各学科组长和教师超周编制各年级、各学科“导学案、训练学案”,做到主备人——审核人——备课组长——教导处——主管校长层层把关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那层出现问题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四部曲:总结经验形成模式,不断探究彰显特色,使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重点是导引、纠正、点评、释疑、拓展、总结,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营造“三动”课堂: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动脑(预习阶段)。  (2)开拓创新。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措施,深入开展研究,撰写高效课堂阶段性汇报材料和教学论文。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如何看待课堂教学的改革之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改革的重点工作。在新课改背景下,有许多学校的校长把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课改的全部内容来抓,于是也就把突破点放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上,认为只要课堂教学改革能成功那么“课改”就成功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就成了一所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头等大事。 其实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要改变一种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并非易事,尽管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喊了多年,但真正能在全国有推广意义的典型事例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其“课改”的盲目性或者说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到底改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宣告胜利。那么课堂教学改革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呢?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论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华师大终身教授叶澜曾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做过精辟论述。她认为;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等。 叶澜教授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好比是一个教学的“大框架”。所谓“大框架”,即指把教学活动的性质框定在“特殊认识活动”范围内的教学观。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一般呈现出如下特征:1. 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最具体的是认识性目标,浅者要求达到讲清知识,深者要求达到发展能力。其他的任务,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正的地位。2. 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尽管也提出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级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在何处等,依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课程进行的程序外,重点是按教材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在教师心目中甚至在教案上都已有明确答案设定。3. 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我们就见到这样的景象: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以上就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大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这一传统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除了因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入规范,依样操作,理论也因此而得以广泛传播,逐渐转化成实践形式,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总之,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使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课改”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实施素质教育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让学生活动,不追求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 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不只是改变实践,同时,还需要在对已有理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形成既能揭示课堂教学实质,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这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说,在理论上我们已走近“百川汇合”的“入海口”,但还没有见到浩瀚无边的“大海”。 总之,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帮您找了篇文章,您参考一下吧~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 “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 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3、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4、适当的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三、师生结合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新形势下教师如何打造实施高效课堂

新形势下,教师想要更好的打造实施,高校的课堂必须要结合现代化的一个有效的科技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1、培养学生兴趣,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初三新设的一门学科,刚开始学生好奇心会很重,所以应该借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热爱化学,喜欢化学,认为化学课有趣、有用、有味,尽量使学生达到爱因斯坦所说的境界:“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学生当做礼物来接受。为学生以后学习化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投入感情,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其次,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合理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此外,作业的布置要科学、有层次,要有大局意识(应该在作业中设计“必修”或是“选修”题目),这样就比较有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保证教学内容适度、质量高,全面照顾各类学生。  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作业过多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易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是降低要求“小步子”前进法,把每节分成几个目标,弄懂一个,前进一个,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提高自信心。

课堂教学改革有何作用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如何在毕业班教学中 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何指导

1、要积极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要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探索空间、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3、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适应未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并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营造积极创造的环境,让学生在“动”中有所发现,有所研究,有所探讨,在“动”中体验共同胜利的喜悦。同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要利用激励、赞赏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等机会。通过“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形成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5、要关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过程。要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指导学生学会反思,要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反思有利于对新学知识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还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这种习惯对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新课标后,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一堂好课要看学生学得怎样,要关注学生怎么学的,教师是怎样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二是在学习方式上,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互助学习;三是在教学结构上,强调“先学后教、先交流后展示”,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能够弄明白的,教师就不要泛泛地去讲,而要在学生弄不懂的那些疑难、关键的问题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四是在反馈方式上,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在备课方面,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严格按照成功课堂“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备写,要优化学案设计,细化教学过程。学案设计要体现“六化”:目标具体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过程目标化、问题知识化。细化教学过程做到“六步”、“六个学会”、“九让原则”。“六步”:即“展标、自学、助学、用学、测学、小结”;“六个学会”:即学生展示过程要“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九让原则”:即“实验让学生做、情景让学生想、图形让学生画、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同时,在备课时还要强调学科特点,做到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树立“强优、提中、补差”的教育理念,课堂上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教生”结对子帮扶活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后进生”的帮扶。课堂要把“后进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课堂采取“三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面批;课后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督促、及时辅导、及时表扬鼓励。促使每一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总之,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内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决战课堂。要变基于“教”的学为基于“学”的教。要建立以学生“学”为中心、为主体,在教师“导”的启发下,萌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从消极走向积极,由他律走向自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有“三观”,即一是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包容;二是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三是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第一”教学资源;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自主学习的简称)。也就是教师要具备“四个基本理念”,即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41.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呈现出下列一些新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一是在评价功能上,淡化评比与选拔,强调发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的作用;   二是在评价主体上,改变过去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将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教师的教,又关心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和谐发展;   四是在评价标准与要求上,体现灵活性与开放性,弘扬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教学;   五是在评价方法上,重视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等等。

如何构建新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谈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5.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前面提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法”、“3510循环大课堂” 等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510循环大课堂”,即一课分两段,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谓之“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谓之三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循环结构,谓之循环。其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1分钟必须分配任务。整个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以上两种模式的几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调节、变换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笔者所在学校都在尝试,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陈林.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2008  [1]  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势如破竹,强势推进,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现在课改最为给力的高频率的响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精彩展示,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全面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已成现在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更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  第一部曲:弘扬课改理念,研究高效课堂特征,探求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以昌乐二中“展示——反馈——预习”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样本,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学习理论,树立高效课堂的教学理理念,观摩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录像课,了解教学环节,掌握课堂结构,借鉴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结合初中数学课的特点,启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小组,规划教室布局,建立班级文化墙,营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校领导包班听课,及时反馈和总结。  第二部曲:探究数学实践,优化课堂结构,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模式  数学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大胆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编制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关注学法指。经过一年多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初步形成“展示—反馈—预习”的高效教学模式,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法。示范引导,强势推进。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时发现问题,确立校本研究课题,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展示、反馈、预习三个环节进行全程听课。对全体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推进高效课堂,搞好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为我校打造一批高效课堂课改能手,引领我校高效课堂强势推进。  第三部曲: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放飞精彩  制度保障,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突出小组特色,创建班级特色文化,使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称班级的主流,全面推行教师高效课堂的奖励制度。制定学习小组评价制度,督促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每周和每月落实奖惩。教导处每周和每月评出各项小组和学生最佳,通过黑板报、展板等形式大力宣传,不断更新。  制定各学科教学进度,带领各学科组长和教师超周编制各年级、各学科“导学案、训练学案”,做到主备人——审核人——备课组长——教导处——主管校长层层把关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那层出现问题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四部曲:总结经验形成模式,不断探究彰显特色,使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重点是导引、纠正、点评、释疑、拓展、总结,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营造“三动”课堂: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动脑(预习阶段)。  (2)开拓创新。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措施,深入开展研究,撰写高效课堂阶段性汇报材料和教学论文。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

一、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要具备的几个特点: 高效率的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 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 5、学生能厚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7、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9、学生实现了“三跳”,即跳出课本,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 所以,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是做到了“放手学生认真自学;给予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相互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引导解决”的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质疑问难、讨论合作、自我展示、问题解决、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潮的长期冲击,教师满堂灌、压作业、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低效课堂依然存在,其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教学语言平铺直叙。 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导人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景,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个体经验、新旧知识衔接等。有的教师语言欠推敲,以致造成语言不严密、随意和废话多,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一定的干扰。有的教师课堂用语虽然没有语病,但语言枯燥无味,缺乏引导性、启发性,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独霸课堂。 学生活动空间少教师上课即讲,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绵绵无期”的听、课后“永无休止”的练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缺乏思考问题、整理习题、归纳规律的时间。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心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很少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忽视学生思考、说和写的过程。学生没有感知的过程,对教师讲的内容理解不透,囫囵吞枣,导致教师所讲知识巩固率很低,不得不依靠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进行强化训练和重复演练来加以巩固,使学生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假问题充斥课堂。 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预先搭好的教学框架(是“演课”而不是“上课”)。教师提问的要么是答案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这类不动脑筋的假问题;要么就是事实性的、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问在关键处,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高智力的参与教学活动。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来立刻换人回答等(这对前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无疑是一次挫伤)。 4、教学方式单一。 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些教师对所教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导致对知识的讲解方法单一,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较大的障碍。有些教师虽然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大多将多媒体当作了板书投影(板书内容虽然大大增加,但无法起到画龙点睛、引起记忆和思考的作用);或者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传统的生物实验,忽视真实实验的教学作用。这样均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 除上述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一刀切,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吃‘夹生饭”"、“规律、方法教学欠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被弱化”等,在此不一一枚举。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三、打造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的做法: 为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这个目的,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两个结合”: 即“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问题”与“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以增强教学效果。 2、“三个允许”: 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争辩。教师要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理念,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个人见解,不要怕学生问倒自己。 3、“三个转变”: 即转变灌输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变单独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课堂上教师要当“公关”,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4、“四个带入”: 即要把激情带入课堂,把才智带人课堂,把微笑带入课堂,把趣味带入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激情,语言要有鼓动性、感召力和调控诱导力,要善于以昂扬的激情去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用流利的普通话、得体的手势、详和的神态、充满智慧的眼神、合理工整的板书、正确的演示实验、恰当的形容、精妙的点拨和积极的评价手段,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情景中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和爱心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教师要给与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互动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生物课堂教学要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展露,多让学生“自己下水游泳”;要在每一节课都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突发奇想,畅发疑问,或由教师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向课外。特别是生物实验课,教师要敢于让学生亲手试一试,变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志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精心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课堂改革应该怎样做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便于生生互动,便于老师分别指导,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标。因此,课堂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新课程、新理念”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词语,如何全面把握“新”、“旧”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似乎是觉得司空见惯,可又一时说不清、道不明。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观念简单谈一下我的观点:1、怎样备好课(1)备好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2)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到师生契合点,真正把教育与结合起来;(3)过去着眼于将知识分成小块呈现,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设计。今天着眼于学生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2、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3、教学转向的核心是什么是教学本质的转向。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受”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过程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6)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7)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4、实现教学转向应把握好哪几个关键(1)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5、进行教学课堂变革,首先弄清教学的结构是什么 教学结构不清,自然是盲目乱改、乱变,无的放矢。简单的说,教学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认知结构三个部分。知识结构包括同化结构和顺应结构(同化、顺应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结构包括师、生、教材、教法;认知结构是指内化了的知识网络体系。进行教学变革就是对教学的构成进行合理摆布、优化、改造,使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学科特点。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这是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几乎把新课程理念局限在了这一方面(其实,学校把握教什么,老师研究怎么教,这就是学校实现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向以课程管理中心转变)。但往往又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方法”是研讨不是回答;“形式”是演绎而不是归纳;“手段”是组织而不是指令。 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实现两个转变:(1)从教师行为转为学生行为——不是老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2)从感觉效应转为运动效应——体验才有价值。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 一句话,开展“行动研究”。从一个一个的教学课例开始,不断积累。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就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实践新课程,老师是主体。因此,实践新课程需要老师们创新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必须全心全意相信老师、理解老师、依靠老师。 教育需要三个东西: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经验积累。从总体上讲,我国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四个基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温总理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五、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新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精讲多练 本学期我们文科组基本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学科的要求,确定出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实用性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找出重点,精心确定教师要“讲”的内容。2、优化练习 我们结合洋思经验及杜郎口中学模式,改革了课堂上的“精英”教学设计,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预习内容、学案及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掌握,影响到本节课目标的达成率。所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先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之间互相研究、探讨,写出心得。最后,由各年级主备人负责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得出各学科不同课型分层设计练习的模式,并根据各学科模式进行尝试,教师围绕本节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 3、生命课堂 开学初,我们分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出台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要求》,分学科制定出了教学计划,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等。结合改革内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我校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如语文课堂上努力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氛围,教师们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课堂测试等,让学生感到“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通过测试,既可以了解、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改变课堂拖拉懒散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4、激励性评价传统的教育在于局限,僵化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模式,致使教师、学生、家长一古脑儿围着学生的成绩转,常常“一俊遮百丑”,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特长的发展。我校针对这一现状,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开设了闪光奖,让每一位孩子都树立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除了设立“三好学生”奖外,还设立了一些素质奖,如乐于助人的学生发给“爱心奖”,学习、劳动等各方面进步明显的学生发给“小孔雀奖”、“金画笔奖”;学习刻苦,作业认真的学生发给“好学奖”,讲卫生,服装整洁的发给“形象奖”,我们还设置了十星级评选活动。 总之,我们要以课堂改革为契机,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要立足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有限时间里充分发展自己。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此进行过思考。   一、教师为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军事上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上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   二、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   另外,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 ,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   三、建立师生间的默契   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课,没有学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讲求的是师生间的默契和互动。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主体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如果摆不正这个位置,一切都是空的。经常在听课时看到教师在激情四射地讲学生在下面麻木地应和,这样的课仅仅是教师的表演而已,学生也就成为了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有什么效率而言的,最多是教师表演的好坏,而学生呢?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课堂肯定不会有效果,更别说高效了。   四、高效要适度。   高效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讲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并非内容越多越好,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习惯也影响着课堂效率。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传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的教学很有帮助。如课前学生会自觉地充分地预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节约很多时间,效率也就提高了。   学习高效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且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相信,只要各位老师不断思考、不断研究,自己的课堂会越来越高效。

课堂改革应该怎样做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便于生生互动,便于老师分别指导,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标。因此,课堂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新课程、新理念”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词语,如何全面把握“新”、“旧”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似乎是觉得司空见惯,可又一时说不清、道不明。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观念简单谈一下我的观点:1、怎样备好课(1)备好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2)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到师生契合点,真正把教育与结合起来;(3)过去着眼于将知识分成小块呈现,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设计。今天着眼于学生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2、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3、教学转向的核心是什么是教学本质的转向。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受”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过程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6)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7)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4、实现教学转向应把握好哪几个关键(1)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5、进行教学课堂变革,首先弄清教学的结构是什么 教学结构不清,自然是盲目乱改、乱变,无的放矢。简单的说,教学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认知结构三个部分。知识结构包括同化结构和顺应结构(同化、顺应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结构包括师、生、教材、教法;认知结构是指内化了的知识网络体系。进行教学变革就是对教学的构成进行合理摆布、优化、改造,使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学科特点。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这是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几乎把新课程理念局限在了这一方面(其实,学校把握教什么,老师研究怎么教,这就是学校实现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向以课程管理中心转变)。但往往又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方法”是研讨不是回答;“形式”是演绎而不是归纳;“手段”是组织而不是指令。 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实现两个转变:(1)从教师行为转为学生行为——不是老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2)从感觉效应转为运动效应——体验才有价值。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 一句话,开展“行动研究”。从一个一个的教学课例开始,不断积累。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就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实践新课程,老师是主体。因此,实践新课程需要老师们创新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必须全心全意相信老师、理解老师、依靠老师。 教育需要三个东西: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经验积累。从总体上讲,我国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四个基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温总理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五、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新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精讲多练 本学期我们文科组基本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学科的要求,确定出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实用性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找出重点,精心确定教师要“讲”的内容。2、优化练习 我们结合洋思经验及杜郎口中学模式,改革了课堂上的“精英”教学设计,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预习内容、学案及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掌握,影响到本节课目标的达成率。所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先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之间互相研究、探讨,写出心得。最后,由各年级主备人负责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得出各学科不同课型分层设计练习的模式,并根据各学科模式进行尝试,教师围绕本节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 3、生命课堂 开学初,我们分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出台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要求》,分学科制定出了教学计划,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等。结合改革内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我校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如语文课堂上努力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氛围,教师们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课堂测试等,让学生感到“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通过测试,既可以了解、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改变课堂拖拉懒散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4、激励性评价传统的教育在于局限,僵化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模式,致使教师、学生、家长一古脑儿围着学生的成绩转,常常“一俊遮百丑”,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特长的发展。我校针对这一现状,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开设了闪光奖,让每一位孩子都树立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除了设立“三好学生”奖外,还设立了一些素质奖,如乐于助人的学生发给“爱心奖”,学习、劳动等各方面进步明显的学生发给“小孔雀奖”、“金画笔奖”;学习刻苦,作业认真的学生发给“好学奖”,讲卫生,服装整洁的发给“形象奖”,我们还设置了十星级评选活动。 总之,我们要以课堂改革为契机,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要立足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有限时间里充分发展自己。

如何推行“六环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上高四中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就打造高效课堂谈谈我们的做法。一、转变观念是前提 实施目标教学,推行“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在上高四中各学科中先行一步,在师生中有了一定的基础。部分教师有主动参加课改的愿望,不可否认,也一部分教师参与课堂改革意识不强。特别是学校整合后,在所有学科,所有年级全面推行目标教学法,一改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先行的一部分教师也是自己摸索,没有成熟经验,并且缺乏理论的支撑和教学模式具体操作的引领。再者,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是以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为代价,来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人的惰性无形中也阻碍了课改的进行。鉴于此,我们首先从转变领导班子观念入手来转变教师观念,不让领导成为由课堂改革的推动者变为阻碍者,然后由班子带头,带动大家推进课堂改革。我们先后召开要了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全体任课教师、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代表会,让老师重新学习新课程标准,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要求对照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我们学习了李炳婷《高效课堂》理论,使大家相信学生有能力、有潜力自己学会知识;通过讨论,使老师明白了,并非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越高。相反,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愿动手动脑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从而导致了低效率甚至是没有效率。引导教师逐步实现由“演讲者”为“编剧”和“导演”角色转换,由教师抱着学生走,变为教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搀扶着一起走,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达到由官教兵,到兵教兵、兵练兵;到兵带兵、兵管兵;再到兵促兵、兵强兵,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二、夯实理论作引领 围绕“课堂六环节”课改思路,先后给全校教师印发了的《先学后教,目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革命》等课改理论材料。积极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这些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特别对于“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更是加大宣传力度,要求每位老师必须烂熟于心,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深深地扎根于每位老师的心中。为了促进教师自觉学习和运用课改理论,我们把“高效课堂六环节”等下发学习材料,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在每周日的教师例会上,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让教师上台给大家作讲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领导成员上示范课,从上好每一节课做起,对于教师汇报课常抓不懈,全校除体音美组外,九个学科组每周必须有两人向全组教师上一节汇报课,教导处每天早上7点随机抽签确定授课人,课后由授课人说课,学科组成员评课,人人发言,授课人做课后反思,修正学案。因为有了每天的汇报课制度,使每位教师都能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时刻准备上好每一节汇报课,为提高了课堂效率奠定了基础。学校领导利用每周例会,对上一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引导教师在以后的教学逐步避免这些问题的再出现。为了提升教师素养,我们加强校本培训和研究,每周定时集体备课,编制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预习,课前检查学案学习情况,然后调整课堂设计。我们还加入网上学习系统,与全国名校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三、过程做实作保证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优化课堂结构,做好课堂设计和教学目标的预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如何分配,如何指导学生顺利完成一节课的目标等等,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做到心中有数2、创造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创设学生主动学、想着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一个人的思维只有处于活跃状态,才能积极地探索知识,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有:(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依据因材施教原则,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很关键,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从而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3)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智力因素只占10%,非智力因素占据90%。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对学生学习、成长有很大影响。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做事缺乏信心,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我们要求教师与学生交朋友,结对子,从关心学生生活入手,拉近师生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喜欢该学科。其次,给学生以表现的空间和舞台,表现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由学生的表现欲望刺激学生的内部需求,从而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愿望和内部动力,继而产生对学科的兴趣,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此外,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调整课堂策略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表现文化”。同时,我们的学生每天举手宣誓,催人奋进的誓词“铭记师长的教诲,成人,成材,成天下。不忘父母的嘱托,争强,争气,争荣光,……,用信心战胜一切,用汗水铸就梦想。”激励着学生度过每一天。(4)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 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可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是何等重要。我们引导学生一是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我们把下周的学案周五放学时发给学生,指导他们课前预习,使学生知道哪些问题自己学会了,哪些问题需要在课堂解决,在听课时有的放矢,会抓重点,突破难点。二是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听课时注意听讲,重点内容要做标记,课堂上会做笔记,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敢于问老师,以及保持良好的书写姿势,养成做作业就像考试那样的认真态度。三是养成课后及时巩固习惯。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当堂训练和作业,力争堂堂清,巩固学得知识,并把知识转换成能力,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重要保证。按照艾宾浩斯“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定时对记忆性内容指导学生复习巩固。对应用性的内容指导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品尝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快乐,不能养成眼高手低毛病。其次,在出示课堂教学目标后,怎样引导学生自学,重点是自学指导的设计,根据问题最能激发人的思维的理论,我们要求老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对出现的共性问题由教师点拨,进而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质疑使中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5)适时恰当的激励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学案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爱好特长、性格、性别搭配划分学习小组,使其能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 兵教兵、兵练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课堂上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间,两眼要多向后看,用欣赏眼光关注中学困生,给他们更多表现机会,对于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小组中学习好的同学耐心的帮助学困生,防止一问就烦,光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行为出现。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竞赛,限定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动力与适当的压力,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班班之间要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以调动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情绪。 (6)娴熟的课堂驾驭技能。老师高超的授课技艺,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手段。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听觉;工整规范的板书,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逻辑严密,通俗易懂的表述,启迪着学生的智慧,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教师具备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7)真挚的情感投入。李镇西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出现了成功的曙光!”打造高效课堂既要靠严格制度的约束,更要靠教师真挚情感投入。用心去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用心去爱我们的学生,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平等的、友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把你当真正朋友,信任你、依赖你,愿意与你相处,把听课作为一种艺术享受,在学习中获得真挚情感的体验,课堂咋能不高效?(8)培育扎实的学科素养。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使学生学开心,过的愉快。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是快速实现高效课堂的手段之一。教师授课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或模仿上,而不是引导学生挖掘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内在联系,思想方法等学科素养中核心的东西,就如同把学生置于林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永远也跳不到山界外,体验不到一览众山小那种感觉,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四、精细管理促提升 严格规范的制度,精细化的管理是打造高效课堂软件保证。我们坚持“三精”(精心是态度 , 精细是过程 , 精品是成果)的教学管理理念,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起。我们成立了九个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坚持“五备”( 备大纲或课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 )“三定”( 定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 ),学案,课件两人一组执笔,按照集体讨论意见拿出初稿,交学科组讨论、补充再修改,由教导处审定签字后方可印刷。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即只讲重难点、易混点和学生知识的盲点;教材浅显易懂的内容不讲,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不讲,能合作解决的问题不讲)。课堂教学中做到“六有”(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明确的目标,有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学生的合作交流,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有清晰课堂反馈)。对于教师常态课的管理,学校要求当天值班领导每节一查,检查教师是否有教案,是否使用普通话,是否运用“六环节”教学模式。作业要求针对不同学情,分层布置,适时、适度、适量,力争做到日清、周结,不搞无效的重复训练。“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常规管理抓“条”“块”,班子成员包组包年级,参与教研工作的全过程;教师包班包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教师量化考核,绩效工资分配都与所有该班任课教师挂钩,优秀年级组评比与本组所有成员教师量化考核捆绑,形成患难与共的阶级兄弟。学生管理从纪律入手整顿校风,从课堂入手整顿学风,从行为教育入手抓养成,从学习态度入手抓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常规检查抓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考试、质量分析等各环节,坚持定期和随时抽查相结合,数量检查和质量检查相结合,从检查中明得失,改进措施,及时总结表扬,并与奖惩挂钩。开展随机抽查教师上汇报课和相互推门听课和领导走课,并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反馈。培优补差抓“三补五多”(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对师生评价抓分层(分层评价学生,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家长评价老师,班子评价教师,教师评价班子)。 通过这些检查措施,大大促使教师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五、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生搬硬套“六环节”教学模式,不考虑课型,不考虑内容,严格按照电脑设计的程序执行,造成低效或无效。六环节教模式中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这些环节”,很多人上课也就忽视了这些传统教学中很经典的做法。 2、老师的指导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导致课程进度慢,要赶进度,压缩了学生自学、交流的时间,长此以往,又回到老路上。 3、个别人认为课堂教学容量大就是高效,大量的练习,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消化不良,失去学习的兴趣。六、建议 统考试题应分层次,给不同的学生以选择的机会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 全面提升质量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自己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台,引导每位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要加强学科知识同学生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状况实际的联系,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兴趣,学得尽兴愉快。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可是,按照严格的课程设定安排,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语文还是数学,每门课程的教学课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减缩现象。这样一来,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能加长教学课时,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要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认真讲授知识以外,还要教会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造,会生存等。学生的素质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笔者认为提高质量应重点体现在40分钟的课堂上。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既是人们对教学的经验之谈,又是素质教育核心体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呢?我认为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是向课堂要质量的关键。教师如何通过短暂的40分钟把该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交给学生,使其理解和掌握,这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如组织教学、复习巩固、新授知识及时小结和布置作业。这样环环相扣,不可懈怠和疏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师生双边活动是向课堂要质量的保证。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体现出师的引导、生的主体作用,摒弃那种“师教生学”的学习方式。因为这种敷衍塞责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了。要提高课堂质量,只能是教师在认真备好、上好课的同时,千方百计地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性,认真地投入学习。这样的师生双边活动,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兴趣、挖掘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许多学生学不好的原因,是他们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所以上课时总不能集中精神。每接一个班时,我都会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做起。让他们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怎样去得到它,要付出怎样的付出,努力点燃他们的心灯,使它一直亮着,照看他们前进,且不时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与鼓励,鼓励他们竞争,告诉他们“独木难成林”的道理,使他们有饱满的士气去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在这里我举几个如何提高兴趣的例子,有一次我外出到威海学习,发现外海是个特别不错的城市,回来后我就告诉学生那里有多美,问学生你们想去吗?如果想去那里生活你就从现在好好学习,学生当时就表示出很大的兴趣,那几天我们班的同学学习的劲头特别大。再就是为了鼓励学生爱学习爱动脑,我就想方设法给学生做心理暗示,我很神秘的给学生说,你们想变的更聪明些吗?他们都说想,我说,你每天多认真思考一个数学问题,多做会一道数学题,你的大脑就会增加很多脑细胞,否则的话你的脑细胞就不长了,学生听了我的话,几乎没有不写作业的,并且大部分同学在写完作业后都回家多完成任务,其中韩春明的家长给我说,老师你用了什么法啊?韩春明做不完你布置的作业就不吃饭。同时我从不吝惜赞美的语言.表扬尽量细化到每一点滴,学生在写作业时,我一面看一面说,你们的书写有进步了,老师太羡慕你们了,这样让每个学生却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欣赏他,使他有源源不断地学习动力。 4、培养上课习惯,抓好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课堂纪律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保证,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如果教室里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便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质量及听课效率,也会影响我们的上课心情。所以,抓好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先和学生立好规矩,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设一块“上课要求”,要求学生们“坐端正、专心听、爱思考、常发言、多提问”。专心听: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更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进行补充或纠正。爱思考: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我的问题重新说一遍。这是针对后进生的要求,后进生上课一般不会听讲或是思考,因此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常发言:数学课训练学生大声发言的能力,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并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多提问:这也是针对后进生,鼓励他们不会不懂的要多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要勤思多问,多与他人交流。让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扎根,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在抓课堂纪律上也动了一翻脑筋:上课时老师的目光要不停地扫视学生,看他们的反应,不允许一个人走神,一节课的活动和任务要求做到全员参与.课堂管理的主要方法就是计星制, 全班分成4个大组来评星,标准是各组纪律、同学问题、小组活动时的参与率、回答问题时的声音大小等几个方面加星。所以课堂中的每一项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参与.计星有一天累计、一周累计,评出天冠军小组,周冠军小组。当天小组计星数最后两名的小组要多写作业,周冠军小组所有成员可以少写作业并获小奖品。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有效课堂 学好知识得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能一蹴而就。教学提高学生素养特别重要,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所获,而是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 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 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以下几个 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 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 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 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 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 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物件。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 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 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 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 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 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 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 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 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 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汇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 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 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 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 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 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请问您是一位老师吗?我觉得我们老师做的很不错: 语文: 课前把昨日及早晨的重要事件讲一遍(约5分钟) 三分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约10分钟) 把作业里的重点题型,抽丝剥茧选取精华(最难的)讲(约15分钟) 画词之类的,我们老师要把课文里难写的词语让我们抄下来(约5分钟) 数学: 昨日重点题型,引向今日课题(约5分钟) 看课程光碟软体,学习新知识简要(约5分钟) 课本知识讲解,老师自己出简易例题(约20分钟) 布置今日作业,或当堂完成(约5分钟) 英语: 听写昨日抄写单词(约5分钟) 观看课件(约10分钟) 书上练习(约5分钟) 其他练习,如:试卷,活动手册,评价手册(约10分钟) 布置今日作业,当堂完成一部分,老师开心就陪学生玩电脑(约5分钟) 其他科目我也不用说了吧,因为确实很简单,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讨价还价,因为学生自己知道,好好学习对他们有好处,这是最好的办法。学习就是靠自己,父母什么只是一个小因素,关键是看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没必要强求。 求采纳! 一、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 专家们在谈“高效课堂”时,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等等,而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里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二、重点淡淡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2、要有较强的课堂驶?能力。3、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三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第一点,教师为什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我非常认同史绍典主任上次说的一个观点,“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区域性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缆众山小”的感受,而不象是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晕头转向,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万是历史知识,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或者单纯的线,它应该是网路式的,主体式的十分丰富。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 第二点:教师为什么必须要有很强的课堂驶?能力?因为这是课堂高效执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我相信,举是最好的老师。 第三点:说说教师为何要有真挚的情感?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体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体保障。因为我们工作的物件是有血、有肉、有情人的。这里所说“真挚情感”有二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历史课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资源。当你讲到孙中山、 *** 、罗斯福这些伟人时,你的脸上一定充满“敬仰”之情;当你讲到袁世凯卖国复辟时,你的脸上表现出的一定是“愤怒”;当你讲到中国落后挨打时,你的脸上流露出的一定是“痛心”,而当你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你的脸上一定有按纳不住的“喜悦、兴奋与自豪”。有了你这些真情的传递,学生自然而然地懂得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平庸?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所说的“真挚情感”第二层意思是,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当今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它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学习过程合作中非常愉快的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建立起这种关系?古人又说:身正方能为范。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例如,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练习,及时复习巩固,那么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认真批发学生的作业、试卷,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才能示范,这才叫平等。而友好的愉快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一般来说,教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一种本能喜欢之情,关心他们比较多,沟通较容易,这种关系很容易建立起来。我这里想说的是:教师如何与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搞好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心细去帮助他,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这部分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这样会让他难堪、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同学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帮助他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而当他违反纪律时,你一定要严厉地批评他,但绝不能批评之后,与他反目为仇,流露出讨厌他的情绪,而是要继续关心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进步。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此进行过思考。一、教师为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军事上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上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二、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另外,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三、建立师生间的默契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课,没有学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讲求的是师生间的默契和互动。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主体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如果摆不正这个位置,一切都是空的。经常在听课时看到教师在激情四射地讲学生在下面麻木地应和,这样的课仅仅是教师的表演而已,学生也就成为了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有什么效率而言的,最多是教师表演的好坏,而学生呢?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课堂肯定不会有效果,更别说高效了。四、高效要适度。高效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讲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并非内容越多越好,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习惯也影响着课堂效率。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传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的教学很有帮助。如课前学生会自觉地充分地预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节约很多时间,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高效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且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相信,只要各位老师不断思考、不断研究,自己的课堂会越来越高效。

如何打造高效简约课堂

课堂简约,但上课效果一流。

新课改课堂教学如何改革

新课改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如下:(1)新理论、新政策指导下的改革。经过较长时期的规划和专家论证,形成改革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此种改革往往在一个国家或较大范围内进行。(2)实验性改革。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在某一地区或学校进行整体或单项改革试验,取得数据,积累经验教训。(3)推广性改革。对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优秀教学经验或改革实验成果进行精选、优化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较大地区和范围内推广。扩展资料:课堂教学历史沿革: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就需要有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16世纪,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班级教学的尝试。如法国的居耶讷中学,分为十个年级,以十年级为最低年级,一年级为最高年级。在一年级以后,还附设二年制的大学预科。德国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学,分为九个年级,还设一个预备级,为十年级。与此同时,天主教设立的耶稣会学院,也实行班级教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部:初级部又分为五个年级(其中五年级为两学年),共六学年;高级部一般为三个年级;还在章程中详细规定了每月、每周的教材内容和每天的时间表。这些都是班级教学的萌芽。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所著的《大教学论》(1632)中,加以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想要更好的打造高效的课堂,必须根据课堂实施的一个目标来进行有效的规划,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要适应需求的变化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小学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做一些心理学的教育

智慧课堂是什么模式

答:首先以往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必然会被电脑系统所取代。这里所说的电脑,肯定不是普通电脑。而显示也不再仅仅只是显示器而已。在云课堂解决方案中,由中南云终端取代了普通电脑,而显示也会由电子白板、超大屏显示屏等设备所取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不再单纯依靠课本或语言来教学。图片、视频、音频等,都将会是辅助教学的方法。知识将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其实学什么兴趣大于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注意什么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对一些基本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观念主要包括学习观、教学观、教材观和教师观。教师构建新的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1. 学习观一般说来对学习有两种认识,一种叫作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另一种叫作认知主义的学习观。行为主义的学习观简单地说就是“学习就是行为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上,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外在刺激与头脑中反应建立的实质联系。外在的刺激即是习题、题目。学生的反应就是解题的方法。认知主义的学习观,用两个字概括是“理解”,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这是学习观的问题,也是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对学习观的不同认识。但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观,即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这种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用建构主义的语言来说,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文本在课堂中就是教材,有时不仅指教材,是指更广泛的对象。学习者在课堂中主要是指学生。学生与教材的交互作用是课堂学习的过程。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是怎样理解交互作用。所谓交互作用,是教材对学生有影响,学生对教材也有影响。这怎么理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材如果不去读,就是死的,没有生命力,学生去读教材,是学生赋予教材以生命力,就是激活教材。那么学生怎么激活教材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以原来的经验来解释教材中的内容,建立起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建构。建构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地发生变化。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发挥了一个基础的作用。2.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相当基础的概念。老师们都给学生上课,但“什么是教学”,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说得清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在这里,我想介绍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观发生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作了相当详细的陈述,我将其概括为:“师生互动,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文本的互动。所以,在教学中有两个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在这两个互动中,师生是共同发展的。这种教学观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3. 教材观现在正在建设新的教材,但对于教材是什么、教材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还都正在讨论之中。过去认为课本是教学之本,教材是“圣经”,教师根据教材来教是绝对没错的。而课程标准中提到,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缩影,而不是教学的“圣经”,不是一定要按照教材去做,而且,教师有责任进行课程剪裁,使教材符合学生的情况。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4. 教师观讲到教师,我们想到的总是“奉献”。“红烛颂”用红烛比喻教师是不恰当的。首先,这个比喻没有看到教师在奉献的同时自身也在发展,而且奉献越多的教师发展得越快,奉献的经历也是发展的经历,付出与回报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而这种比喻没有看到这一点。这次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和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的推广一定会造就一批名师。要让教师和新课程一起成长,这是一个新的教师观。另外,怎样看待教师的角色、看待教师的发展,怎样看待教师的作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不是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不再提了呢?是不是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了呢?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了呢?教师是课堂中的领导者,这是教学工作本身的规律决定的。教师的领导作用没有发生变化,教师发挥领导的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领导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这一点没有看到的话,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作用。过去过于强调教师作为管理者、讲授者的职能,现在是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职能。课程标准中提出这一点,意义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领导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我国的教学理论上,这四个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对我们理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很重要的。二、大胆实践,推动教学改革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要建立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些研究和实践。1. 课程改革的目标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对一期课程的反思也使我们认识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小学数学学科中被动接受式学习有这样几个特征:(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有些教师对学生十分负责,总是教师讲授得过多。另外,存在着一种“打乒乓球式”的提问和教学的现象,即类似于打乒乓球,教师只接乒乓球台上的球,而不接界外的球。对学生的回答,只肯定那些与自己教案相符的答案。课堂上表面是一问一答,而实际上学生真正的想法没有得到表达,因此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情况也反映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问题。怎样克服这种情况是值得思考的。(2)“过度练习”所谓过度练习,是指不合适地安排练习活动。这不是量的多少的问题,而是不合适。讲到练习,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关键的是要进行有效的练习,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使练习题发挥作用。第二,“熟能生厌”。即不合适地、过多地安排练习,会使学生形成负面的情感体验。这种不适当的练习就会使学生形成一个负面的情感体验。另外,我们的一个调查发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普遍比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降低。这是否与我们的练习有关呢?我想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第三,“熟能生笨”。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做一些应用题,教师告诉学生数量关系,方法是什么样,让学生模仿,做很多,再模仿,再做。这个过程,其中有思考的含量,但在很大程度上,老师是让学生记忆解题方法的过程。而实际上这是模仿的过程,而不是思考的过程。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减少学生创造的空间。这样看来,题海战术主要是记忆的战术,而不是思考的战术。它会使学生的思考能力下降,思维能力降低,这就是“熟能生笨”。有这样一句话:“教学就是讲到懂,练到懂,考到懂。”这个做法就是模仿,提高了成绩,但没有发展思维。过度练习的本质,不是思考,而是缺乏互动性,这种过度练习恰恰背离了数学的本质。(3)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这样的机会少,课堂活动比较单一。教学改革就是要探索怎样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主动的发展。(4)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课堂中学生真正表达自己意见和理解的机会不多,整个课堂的环境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老师说,课堂不是在组织学生讨论吗?我调查过,公开课一般都有许多讨论,但它讨论有这样几个特点:时间短,不超过两分钟;讨论是被动的讨论,并不是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除了被动的讨论外,学生在课堂中被动的情况太多了。被动的表扬(“你真棒!”)和被动的接受表扬。在教学中缺少的是教师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与合作,真正地把学生作为主体,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真诚的交流。(5)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开放性不够学生所追求的不是自己的独立思考,而是现成的一些标准答案。被动接受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很明确的,应对这种被动接受式的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成为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被动接受式的教学,使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学得很苦,特别是高年级;教师教得很苦;但有时效果不理想。问题症结是被动接受式教学。因此我们提倡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2.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研究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实践这八个字。因此,课堂教学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与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实际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现象,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研究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有效教学不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所以在研究中,我们要研究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后再看学习结果的改变。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也就说,要以学生为本。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要求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驾驭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剪裁。有效地进行课程剪裁,这是校本课程的基础。其次是教学要处理好教师和备课或者教案的关系。备课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和基础。真正互动式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此不能完全把教案作为本本,完全按照教案做。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第二,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实施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就要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留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自主是有效的重要方面。例如,我在上海听过一节课:复杂分数的比较。这节课可以说是上得非常的“好”。教师表达非常清楚,提问非常清楚,板书非常清楚。印象特别深的是这位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正好铃声响。这节课上得可以说是滴水不漏。课后专家讨论这节课,认为这节课学生没有参与,没有活动的空间,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配合教师的。这种表现即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学,一个特点是从来没有界外球。而实际上,上课是看学生的投入,看学生的思考过程,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一节课要有三个“看”:第一是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了;第二个是看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第三是看学生思考的层次。教师应该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领导课堂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2)关注发展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尊重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理解发展呢?我们认为,发展就是指全面发展,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领域。第一,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基本学力是指学习的能力。第二,个性与品德。第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概括说,第一块叫作“基础”,这是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发展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的发展,是发展的载体。第二块叫作“品德”,是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人;第三块叫作“思维”,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注重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所谓大智慧是指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大智慧,日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大智慧作为一个目标,这已经成为国内外的一个共识。如果所有的教师都关注学生的思考,一定会为教学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风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所谓情感,就是指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孩子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到动脑筋的快乐。态度,指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指对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很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价值观与数学教学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说有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课程、教学活动都有两个层面,第一是显性的课程,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第二是隐性的课程,即数学活动背后渗透的价值观,渗透的教育。例如,我在徐州听课的一个例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我要为妈妈买一束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你们帮我选择一下。在这个例子中,显性课程是计算数学问题,隐性课程即渗透了一种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我们社会、我们民族所提倡的,而最近一段时间,这种价值观似乎是淡化了。但这个价值观对人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很自然地把这种价值观渗透进来。课堂中我们应该把一定的价值观与数学活动结合起来。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有价值观隐含在内的。有一个教师让孩子比较最贵的游艺活动的价格,显性知识没问题,但隐性价值的处理是不恰当的。现在一些新教材中很注意隐性价值观,例如,环保问题、奥运问题、关心他人的问题等,向学生渗透一种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在课堂中要把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与数学教育联系起来。新教材现在有四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渗透了价值观的培养。关注教师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的发展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叫作“新教师”,在该阶段,教师主要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二叫作“有经验的教师”,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比较自如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三叫作“专家型的教师”。我们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展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只是很少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参与研究,研究的方式是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有许多学者提出“反思型教学”,反思型教学就是教师的反思。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开展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实践与反思的过程。(3)关注过程首先要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三个思考层次的合理组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有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创意和困难。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这样才能做到“精、准”,这才是有效的教学。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目前对关注过程的教学也有不少研究。例如,HANDS ON的活动,称为“动手做”,主要是法国和美国的数学课、科学课中所运用的策略。基本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HANDS ON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经历了研究的过程,学会了探索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三、学会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广大教师加强研究。研究的基本方式是行动研究,就是从实践到反思,然后再进行实践。广大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实现自主发展。我们在下文中提出一些可以进行研究的角度。1.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不仅应该为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教,而且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教,为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而教。目前,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迫切的任务。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数学教育具有时代的特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双基”训练达到科学的平衡。2. 如何激励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因此,数学学习活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讨论,激荡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新时代要求公民具有理性精神。数学学科是理性沟通与思考的重要工具。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公民的独立思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3. 如何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社会的意义。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备他们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并处理由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的机会,有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4.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讨论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参与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受业者,而是一个积极投入其中的参与者。没有学生的投入,教学是不会发生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名学生自己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名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应该从他们的经验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多一些问题,多一些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要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位来加以安排,认为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下,学习才会发生。5. 如何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体会到,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构建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和乐于学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会做人,获得今后持续发展的动力。学生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本身不仅是重要的学习变量,而且也是重要的学习产物和素质。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行为的改变过程,而且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方式和学习取向形成的过程,这些态度和取向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在小学生的这种学习过程中品质是重要的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学生对学习活动兴趣的形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特别是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喜欢数学和数学学习的学生多起来。我们已经指出,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是紧密结合的。“知”、“情”结合是良好的课堂教学的一个特征。使学生感到“愉快”并不是指一味地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而是指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快乐和克服挑战性问题后的精神满足。因此,教师要注意把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达到“知”、“情”互促的目的。6. 如何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的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领域。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本书也举出了一些案例。我们认为,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当开展实践活动的研究。应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获得实际经验,进行数学思维。要把活动和思考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些实践活动具有广泛的范围。如,户外活动、制作活动、利用实物探索数量和图形意义的活动、调查活动、应用活动、综合知识的活动、探究活动、提出新问题的活动等。小学数学教学要加入制作、操作、体验等活动,理解数量和图形的意义,丰富学生对它们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儿童尝试新的方法,进行合作交流和大胆探索,强调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好数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的能力。7. 如何适当体现课程的弹性从学生如何学习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教学目标的差别化和弹性是目前数学教学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动向。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体现统一要求,又要具有适当的弹性。学校数学课程要安排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数学活动。例如,探究数学的某个内容或者专题,有关数学的实际活动,应用数学的活动,数学史的有关专题等,都可以是选择学习的课题。学习的程度也应有一定的弹性。学生的选择学习中可以有不同的程度,如,补习、补充、发展、深化,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收益,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使数学课程具有弹性。8. 如何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的趋势。这是近二十年来数学教学改革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研究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问题。不仅要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而且要注意加强数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允许在数学课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综合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数学教学设计要从数学应用广泛性这一特点出发,要注意数学应用具有多科性、数学可以解决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数学与自然、语文等学科有关,是学习这些学科的重要基础。人为地设置学科壁垒是不必要的。相反,数学可以从这些科目问题中找到应用的广阔途径,从而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并从它们那里吸收丰富的营养,特别是语言发展是理解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研究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制定工作计划,通过课程综合工作,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另外,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只是涉及数学的一招一式,还可能涉及到其他知识与能力,应用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思维活动。数学能力与许多一般能力应该协同发展。如合作、实验、分析、推理、观察、交流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在兴趣,并适当发展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综合地运用各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他们自己思考判断的能力,掌握信息的收集、调查、总结的方法,培养以问题解决、探究活动为主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正确看法。9.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探究小组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举出三种。第一种是小组主题讨论。在小组主题讨论时,每人负担一项工作,如主席、记录员、维持活动者及报告结论者。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课题学习。第二种方法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指针对某一项主题,模拟真实情境,由小组成员分别担任情境中的各个角色。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通过模拟情境解决应用问题的讨论。第三种方法称为“头脑风暴”的讨论。请各组成员尽量把想到的点子写下来,越多越好。然后一一讨论各组所提出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各种观点的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引发学生讨论的方法。

打高效课堂都有哪些标准

高效课堂 的本质是追求课堂的高效,追求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最大化。根据多年来的课改实践和体会感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打高效课堂都有哪些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效课堂都有哪些标准 1、高效课堂的概括: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 教育 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4、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5、高效课堂“三原色”: a、红色,代表热情,体现出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b、黄色,为警示色,时时处处提示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c、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突出“人人学会”,落实学习目标。 6、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 d、教室即成长。 7、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 a、预习先行,先学后“交”,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b、教学从“学情”开始实行,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 c、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 d、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e、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办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造高效课堂的七个 方法 1、亲身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结合校情、学情,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编制出符合学生特点,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将自己所学的文本知识结合自身的理解运用到解决具体生活问题之中,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体悟生命的重要意义,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共同提升,为孩子们愉悦学习、快乐成长、幸福生活、终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2、互动交流是最好的思想沟通方式。 高效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表达的权利,展示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活力。展示即暴露,展示即发表,展示即自信,展示即勇敢,展示即担当。黑板是媒体,发表是情感活动。展示是课改的精髓,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既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也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学生在展示时,思维活跃,全神贯注,课堂妙趣横生,质疑生成,亮点不断,尽显生命狂欢。展示使学生有了快乐,有了自信,有了尊严;展示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使学习变成一种自觉。 只有教师的“放手”,才有学生的“创造”;只有教师的“信任”,才有学生的“发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高效课堂走向成熟的根本理念。 3、学生存在是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生理所当然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主人。面对一个个独特的、充满个性的、潜力无限的、独一无二的学生,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学生是最好的学习资源。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课改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当下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背景下,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样还要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 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用心灵唤醒心灵,用热情点燃热情,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生命滋养生命。我们在成就一批批学生的同时,学生们同样也成就了我们! 4、教师的存在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 中国十余年的课改,逐步显现和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由江苏省洋思中学“先学后教”课堂结构的改变,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生本、学本”教学关系的改变,再到“无限放大学生自学,去教师主导化”第三代课堂的探究与发展,让我们一线教师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的“优生”,是教室里的“第51名学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我校“能本大课堂”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 思维训练 和能力培养,追求着把学习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把主持课堂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彻底弱化到服务于学生的地步。本节课,我遵循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课改理念,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讨论和展示,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构思本组的展示方式、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做“真正的自我”,不必害怕同学的不满,不必担心老师的批评,没有顾虑、没有担忧,因为“你”就是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的存在,不再是传统课堂上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答案的唯一。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的存在不是“品头论足、指手画脚”,而是“耐心倾听、答疑解惑”。我个人认为我找准了自己的角色,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做到了适时引导、适度点拨,推动课堂流程的有序进行。 5、课堂重点在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我校“能本大课堂”的内涵是:把学习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把问题设计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学习工具使用效果的最大化,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的最大化,知识的规律、方法、技巧让学生最大化掌握,给学生最大发展空间。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化,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基于学生生存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生活的、生态的、生命的、智慧的、灵动的、创造的是“能本大课堂”的显著特点。课堂实质是“提出问题--分析体验--方法 总结 --解决问题”的程序化过程。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课堂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以此为依据设计课堂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和学习效果的检测。 6、情感体验和品质提升是课堂的灵魂。 课堂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导学案中“习题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是对课改初期教师的严峻挑战。没有任何问题的课,不是一节好课;不能解决问题的课,是一节没有意义的课;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课,是一节没有价值的课。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引人向善”是我们的做人原则。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融情感态度价值观于课堂教学之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问题的引领是孩子们积极探究的前提,思维的碰撞是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义,而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则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面对课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心中的理想课堂是“和谐的氛围、自信的表情和幸福的笑脸”。 7.如何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打高效课堂都有哪些标准相关 文章 : ★ 打造高效课堂的方式有哪些 ★ 打造高效课堂的四个方法 ★ 关于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四个要点 ★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 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建造高效课堂? ★ 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 打造小学生高效课堂的方法 ★ 老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 学校语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 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一、回顾过去,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1、抓住一个中心:长期以来,全镇中小学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2、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二是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3、建设三支队伍: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4、推进四项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都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初中教师安排到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5、取得五项突破:○取得省内知名品牌的突破。自“名师、名刊、名校、名校长”的“四名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1名教师参加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1名校长参加省首届骨干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和学习,校刊《花季》在安徽省首届中学校报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中心小学被市文明委推荐参加省级文明单位的角逐,并有望获此殊荣。中心校网站《地平线教育网》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师生和网友的热捧。○取得中考升学总量的突破。随着教学质量和高中招生总量的不断提高,我镇初中学生每年升入省、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民办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逐年提高。五年来,仅镇初中本部每年中考升学率(特指升入公办高中计划类的学生)就以年均25%的幅度递增,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普遍一致的好评。○取得竞技、竞赛、论文评比质的突破。在每两年一届的金牛地区区域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镇初中代表队蝉联三届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三和多个单项冠军的好成绩。三年来全镇小学生共有40人在镇级以上各种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校中学生共有12人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小学教师共有44人次、初中教师共有30人次在县级以上教学园地发表文章或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取得师生评价方式方法的突破。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实绩,三项权重达到0.8。在二级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上准确、精细、简单、明了,好界定,易操作,便于赋分。在学生评价方面全面推行等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班级、家庭,还是在老师、同学、亲友面前都能挺起胸膛做人。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笑容满面。二、思考当前,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教育经费短缺、干部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导致所谓的工资浮动制名存实亡。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三、着眼未来,我镇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推行“主动参与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和321开放性教学”等策略。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必须拿出杂费收入的10%用于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镇中心校将尽快恢复设立“金牛镇人民教育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谈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5.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前面提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法”、“3510循环大课堂” 等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510循环大课堂”,即一课分两段,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谓之“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谓之三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循环结构,谓之循环。其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1分钟必须分配任务。整个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以上两种模式的几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调节、变换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笔者所在学校都在尝试,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陈林.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2008  [1]  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势如破竹,强势推进,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现在课改最为给力的高频率的响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精彩展示,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全面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已成现在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更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  第一部曲:弘扬课改理念,研究高效课堂特征,探求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以昌乐二中“展示——反馈——预习”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样本,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学习理论,树立高效课堂的教学理理念,观摩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录像课,了解教学环节,掌握课堂结构,借鉴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结合初中数学课的特点,启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小组,规划教室布局,建立班级文化墙,营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校领导包班听课,及时反馈和总结。  第二部曲:探究数学实践,优化课堂结构,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模式  数学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大胆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编制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关注学法指。经过一年多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初步形成“展示—反馈—预习”的高效教学模式,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法。示范引导,强势推进。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时发现问题,确立校本研究课题,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展示、反馈、预习三个环节进行全程听课。对全体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推进高效课堂,搞好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为我校打造一批高效课堂课改能手,引领我校高效课堂强势推进。  第三部曲: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放飞精彩  制度保障,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突出小组特色,创建班级特色文化,使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称班级的主流,全面推行教师高效课堂的奖励制度。制定学习小组评价制度,督促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每周和每月落实奖惩。教导处每周和每月评出各项小组和学生最佳,通过黑板报、展板等形式大力宣传,不断更新。  制定各学科教学进度,带领各学科组长和教师超周编制各年级、各学科“导学案、训练学案”,做到主备人——审核人——备课组长——教导处——主管校长层层把关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那层出现问题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四部曲:总结经验形成模式,不断探究彰显特色,使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重点是导引、纠正、点评、释疑、拓展、总结,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营造“三动”课堂: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动脑(预习阶段)。  (2)开拓创新。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措施,深入开展研究,撰写高效课堂阶段性汇报材料和教学论文。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依然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现行的语文教材相对稳定。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立足课堂,那么改革课堂教学就是当务之急。然而改革要稳重求胜,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状况。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牵着鼻子走”是其具体表现。显然,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为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及应有的创造力。究其根本原因,传统的教学颠倒了主次,是以教师为主,把课堂当“讲堂”。后来,稍有所改变,但也只是追求形似,而非神似。因此,要真正地改过来,就必须为学而教,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当“学堂”。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一语中的。 2.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语文学科尤其如此。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说,播种在课内,收获在课外。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只能是点“睛”、点拨、点“种”,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再者,语文课本一学期也只有三十几篇文章,三年学完也不过近两百篇。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谈何容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有机结合起来。3.短期效应与长远目标的关系。为考而教虽然奏效,但只是短期行为,从长远看,学生得不到实惠。眼下有些同学高分低能,学习中明于心而不能言于口、诉之笔,一篇作文几百字,错别字常见,病句不断,语言苍白,正是短期行为的结果。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眼;听,能了于心;说,能达于聪;读,能通其意;写,能感于人。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二、消除两个误区 1.忽视基础教学。众所周知,目前语文考试以能力立意,试卷上的语言材料除文言文以外,均选自课外。于是有人认为这可以不教,那可以不学。譬如语法、修辞;字、词、句的常识,文体知识等,有些教师以淡化为名,置之不顾。甚至有些课文的教学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种现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殊不知,树高必然根深,厚积方能薄发。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课应该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的养成为依归的课。”由此可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2.以为语文泛泛,无序可依。理解一个词语的内涵,能这样,也能那样;赏析一个句子能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一篇文章能浅,也能深,诚然,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但是,语文知识是一个来源,语文能力的发展也有其必然规律。例如:识一个字应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解一个词应明确在句子中的内涵和作用,析一句话应结合语境,读一篇文章要紧扣主题,等等。由个别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层到意蕴,由低级到高级,学习语文是有序的,教学中应遵循并揭示出学习语文的规律。 只有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课堂才能真正达到高效!

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标实施以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充斥着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式的冲突,各种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呈现,有“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等等。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高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今数学课堂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帮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要具体、恰当,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目标的设置要讲究,如果太高,则会让学生望尘莫及,丧失信心,如果太低,则会让学生触手可及,调动不起积极性;只有设置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苹果”的教学目标,才能对教学有利。   3.巧用奖励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适时给予一些恰当的奖励,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灵活实施基本教学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如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探究解题思路”、“解决问题”、“反思拓展”,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当前对高效课堂下的教学基本操作程序一般理解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上面对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操作程序的理解其实是对传统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有继承地发展。创设情境为传统的课题引入进行了包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环节中教者满堂灌的模式,体现了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拓展运用与反思归纳其实是对传统例题教学进行了升华,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   1.要理清目标关系   要明确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正确解读课程目标,科学表述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目标是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形式出现的,要确定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就要将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具体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述。   2.通过师生角色反串,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达成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才会有安全感和积极的自我观,才会愿意接受指导和自我控制。通过师生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老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神圣感,同时也体会到老师课堂管理的艰难。当学生从讲台上回到自己座位以后,他就会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并有意识地劝导同伴一起来维护课堂纪律。从某种意义上说,良性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背景条件。   3.教师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简洁易懂   数学是一门对语言文字规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课堂语言要简洁、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   4.关注每一名学生   课堂上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是指引我们教学行为的一种理念。然而,现如今社会各界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研究的课题。教学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有过程与方法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及时反思,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创建高效课堂的环境,力争早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如何打造地理教学高效课堂

一、从教师而言(一)改变教学方式。以前的地理课教学,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画、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地理是一门常识课,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选取自学式、引导点拨式、动手动脑操作式、学案导学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我平时用学案式较多。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用学案进行教学时,我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让学生概括。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探讨,与同学交流,实现一种“探索,质疑,学习,应用”的这种层层推进。学案导学使学生自学目标步骤清晰,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他们可以根据“学案”,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二)熟练运用教具使课堂生机盎然。地球仪、地图等教具地理课必不可少,而新教具多媒体、展台的应用更能把课堂容量增大,同时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再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作合理化、便于操作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适时引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劲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如:我在讲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时,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我分别将降水在1600毫米以上、800毫米——4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的区域依次进行闪烁,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将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加粗依次闪烁,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主要地名依次闪现。而后我在课件中画出一条带箭头的线,此线从沿海指向内陆。有的教师让学生沿箭头所指方向观察降水的分布,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我国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降水分布不均的规律。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二、从教学而言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盲目的学习,效率必然很低,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每一节课教师要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展示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研读教材和地图,寻求问题的答案。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继续寻求答案,仍然无法解决的,做好标记,教师巡视过程中提交,个性问题及时分析解答,共性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后分析讲解。这样坚持一贯,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教材的可读性,增强自学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一生。(二)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在利用学习小组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一是分好学习小组。在分学习小组时,要把学生按学习状况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组,还应指定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任组长。二是注意不要放任自流,让学生无目的无头绪地乱哄哄,必须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此外,还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抽查,个别辅导等。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用激情影响学生,使学生课上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激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表情、声音和情绪等。这些因素将直接给学生以知觉刺激,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它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能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学习活动进入高效的快车道;相反,也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学习被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开小差,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根本谈不上有效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和生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参与者精力充沛、拥有较高的兴趣,才能使参与者产生不竭的动力,才能使交流合作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们在上课前只要稍加注意,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满脸笑容走向讲台,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带给学生阳光一样的感觉。调整自己的讲话的语气,配合富有吸引力的肢体语言,将为课堂学习和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四)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就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够重视、厌学等现象,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习更能深化、深入。运用激励性评价必须客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才有益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漫不经心地表扬或者没有价值的表扬则往往被学生忽略或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无论过程、方法还是探究成果都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做得好的及时肯定表扬;做得不好的及时指出,鼓励他及时改进,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不断前进,都有希望,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持久。总之,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更高效、优质的课堂。

如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抓住一个关键点就是你希望语文带给我们什么。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长大儒雅,就让他学习感受古代文化。你把问题想大了,想做好一个语文教师很好,不过没必要把他上升到改革国家这样的层面上去。还有,学生就是孩子,他们还是孩子,多带给他们成长,而不是成绩。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一、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1、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2、紧盯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要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其次,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 转贴2、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另外,作业的布置要科学、有层次,要有大局意识(应该在作业中设计“必修”或是“选修”题目),这样就比较有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3、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补差,首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是抄袭作业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同时,尽量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还有,课堂作业要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再者,还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心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一、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 专家们在谈“高效课堂”时,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等等,而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里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课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在课堂上,要克服学生的各种惰性现象,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最佳教学策略成为学校教改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在此,谈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人,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在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课:①出示制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发酵食品,让学生品尝并思考问题:这些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需要的微生物是什么?②出示“爱滋病症”、“痢疾病症”等与微生物有关的病例图片,提出问题致病原因是什么?③课前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去向专家、教授或医生咨询有关问题,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按计划所作的调查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又如:在讲环境污染危害的这一节,教师先用投影的方式列举了二十世纪的污染事件,如北京的沙尘暴事件,长江的水华事件等,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教育学生,让他们意识到环境重要性。从而也愿意去探究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以致于努力去改变和保护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去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三、优化“学、讲、练”时间安排,促进课堂学习的实效性。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四、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结合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讲八年级生物学上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在809班,我只使用了挂图展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并强调幼虫期和成虫期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差别,它是一个变态发育过程,可是同学们学习、听课热情不高,未能很好掌握教学内容。在802班,我改进方法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课件,把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有机的排列起来,并以动画形式自动、醒目的显示其发育状态和过程,并配以形象的蛙叫声,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当看见反复闪现的幼虫期(蝌蚪)、成虫期(青蛙)的明显差异时,一下子明白了变态发育的概念,学生们看了演示后,余兴未尽,对所学习的内容也记忆犹新,久久不忘。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比如,七年级学生在11月份学习桃花的结构时,就需要在春天采集和制作桃花标本。五、利用概念图教学使知识网络化。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常常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难学,教师在教学中应 利用概念图等综合归纳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动物时,构建概念图。将制好的卡片(如图)分发给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图中1、2、3、4、5、6处填上合适的概念或语句,使概念图完整。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小组因对相关的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不同,完成速度可能不同,结果应基本相同,都能做出图中答案:1、就地保护,2、建立自然保护区,3、易地保护,4、生态平衡(或生态系统稳定性),5、消费者,6、动植物资源。所以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并在小组间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及时翻阅教材,必要时适当提示和启发。然后用幻灯片展示完整的概念图(略),让学生进行参考对照和补全修改。填写、补全及修改此概念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升华理性认识的过程。建构此概念图,给了学生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任务,提高了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资源及其保护措施等知识点用概念图形成知识网络。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率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样性的,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教师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早日成才。

如何落实高效课堂"以学为本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新课程的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呢?我重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定义新角色,转变师生关系 1.教师角色与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片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了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就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应努力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转变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优化教学环节因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时,已有的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总要有一个原有知识的激活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学就瞄不准最近发展区,教学也就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坚决杜绝无效课堂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钱志亮就教授给出了我们几种参考的答案:“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和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 三、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1.适当的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的懒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后进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肃处理。 2.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教师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一位教育家说过,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课堂氛围,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体验、发展个性的沃土。在民主的教学环境的熏陶下,学生勇于发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探究精神、个性丰富的人。 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有生命力的。但事实上,大多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因害怕老师不敢张扬个性,这就限制了潜力的发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课堂效率。这是教育的悲哀。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这里的微笑包括教师亲切的笑脸、宽容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等。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感、压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显露灵性,彰显个性。 四、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前提应该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知充分预习、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础上,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的。这种有目的的预习一旦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就会引发他们对新知内容的一种自我探究的意识。这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进行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斯腾博格在《思维教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他在这一堂课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步调一致,达到高效。因此上说,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 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状态。叶澜教授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走上优质、高效之路,从而形成高效型新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心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借助发展性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谈谈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些想法。一、为什么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书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存在着单一、被动、封闭、单向度的知识接受等问题,而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获得知识技能的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学生没有自己的小天地,集体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机会很少;学生的学习经常是阅读书本知识,做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而活动性和实践探究性质的学习很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进人信息化时代,这些正在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冲击着原来的教学模式。如数的计算是原来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现在这方面的内容,已有所减弱。原来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课程改革要求学习方式转变,的确是看到了当今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缺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之一。教师应努力在师生之间创造亲、助、乐的人际情境,激励学生平等和谐地质疑问难,思想上相互交流和撞击,使学生在有思想张力的氛围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的亮点,从而使师生在互动互进中达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策略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发现新问题,自己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的理解是: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必需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能力。㈠、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㈡、以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以科研实验为先导,从课堂教学改革人手,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建立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行为。㈢、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新课程主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助推器。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我认为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教师的评价目标要从静态的、一维的、单一的、终结性的、刺激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综合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要从注重智力转为注重多元能力,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对知识的重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质疑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要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2.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真诚的热情,特别在学生采用自己习惯、擅长的学习方式或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以学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使每个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 3、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教师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 三、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原则 教学中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还应遵循以下原则:⑴全体参与性原则。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成分自由的发展。因此,面向全体,注重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方向。⑵主体能动性原则。“现代教育派”代表人物杜威的“学生中心说”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⑶启发探索原则。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目的在于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⑷求异求优原则。要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⑸民主愉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互相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这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⑹个性化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这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客观要求。⑺实践操作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这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⑻评价激励原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如何看待课堂教学的改革之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改革的重点工作。在新课改背景下,有许多学校的校长把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课改的全部内容来抓,于是也就把突破点放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上,认为只要课堂教学改革能成功那么“课改”就成功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就成了一所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头等大事。 其实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要改变一种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并非易事,尽管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喊了多年,但真正能在全国有推广意义的典型事例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其“课改”的盲目性或者说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到底改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宣告胜利。那么课堂教学改革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呢?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论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华师大终身教授叶澜曾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做过精辟论述。她认为;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等。 叶澜教授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好比是一个教学的“大框架”。所谓“大框架”,即指把教学活动的性质框定在“特殊认识活动”范围内的教学观。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一般呈现出如下特征:1. 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最具体的是认识性目标,浅者要求达到讲清知识,深者要求达到发展能力。其他的任务,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正的地位。2. 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尽管也提出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级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在何处等,依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课程进行的程序外,重点是按教材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在教师心目中甚至在教案上都已有明确答案设定。3. 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我们就见到这样的景象: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以上就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大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这一传统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除了因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入规范,依样操作,理论也因此而得以广泛传播,逐渐转化成实践形式,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总之,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使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课改”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实施素质教育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让学生活动,不追求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 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不只是改变实践,同时,还需要在对已有理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形成既能揭示课堂教学实质,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这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说,在理论上我们已走近“百川汇合”的“入海口”,但还没有见到浩瀚无边的“大海”。 总之,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积极挖掘小学数学教材内涵,完善课前准备工作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空间形成以及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严谨性以及逻辑性。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对数学形成一个整体的把握,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的内涵,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数学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认识。从整体上来讲,合理掌握教材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同时,积极挖掘小学数学教材的内涵,是完善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材进行创新设计,综合考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明确划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帮助学生个个突破教学难点积极吸收数学教材的精华,同时在教学反馈环节中,及时完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创设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境,即在特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结合的境况,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学习情境,二是社会情境,三是教学情境,四是规定情境,五是戏剧情境。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相关的教学环境、设施设备,从而创设教学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积极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想提高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关键途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一、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要具备的几个特点: 高效率的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 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 5、学生能厚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7、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9、学生实现了“三跳”,即跳出课本,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 所以,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是做到了“放手学生认真自学;给予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相互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引导解决”的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质疑问难、讨论合作、自我展示、问题解决、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潮的长期冲击,教师满堂灌、压作业、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低效课堂依然存在,其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教学语言平铺直叙。 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导人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景,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个体经验、新旧知识衔接等。有的教师语言欠推敲,以致造成语言不严密、随意和废话多,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一定的干扰。有的教师课堂用语虽然没有语病,但语言枯燥无味,缺乏引导性、启发性,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独霸课堂。 学生活动空间少教师上课即讲,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绵绵无期”的听、课后“永无休止”的练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缺乏思考问题、整理习题、归纳规律的时间。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心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很少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忽视学生思考、说和写的过程。学生没有感知的过程,对教师讲的内容理解不透,囫囵吞枣,导致教师所讲知识巩固率很低,不得不依靠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进行强化训练和重复演练来加以巩固,使学生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假问题充斥课堂。 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预先搭好的教学框架(是“演课”而不是“上课”)。教师提问的要么是答案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这类不动脑筋的假问题;要么就是事实性的、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问在关键处,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高智力的参与教学活动。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来立刻换人回答等(这对前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无疑是一次挫伤)。 4、教学方式单一。 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些教师对所教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导致对知识的讲解方法单一,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较大的障碍。有些教师虽然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大多将多媒体当作了板书投影(板书内容虽然大大增加,但无法起到画龙点睛、引起记忆和思考的作用);或者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传统的生物实验,忽视真实实验的教学作用。这样均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 除上述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一刀切,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吃‘夹生饭”"、“规律、方法教学欠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被弱化”等,在此不一一枚举。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三、打造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的做法: 为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教学这个目的,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两个结合”: 即“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问题”与“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以增强教学效果。 2、“三个允许”: 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争辩。教师要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理念,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个人见解,不要怕学生问倒自己。 3、“三个转变”: 即转变灌输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变单独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课堂上教师要当“公关”,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4、“四个带入”: 即要把激情带入课堂,把才智带人课堂,把微笑带入课堂,把趣味带入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激情,语言要有鼓动性、感召力和调控诱导力,要善于以昂扬的激情去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用流利的普通话、得体的手势、详和的神态、充满智慧的眼神、合理工整的板书、正确的演示实验、恰当的形容、精妙的点拨和积极的评价手段,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情景中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和爱心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教师要给与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互动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生物课堂教学要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展露,多让学生“自己下水游泳”;要在每一节课都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突发奇想,畅发疑问,或由教师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向课外。特别是生物实验课,教师要敢于让学生亲手试一试,变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志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怎样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共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教师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关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首先是备教材,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使课堂学习生动而有效,因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其次是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人到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课堂丰富形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有许多教师依然热忱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本作业、几道练习题,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这也是目前老师提一个问题而导致班上鸦雀无声、纹丝不动的现象时有发生的根源所在,而且这种现象在我们乡镇偏远学校是普遍存在,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是严重。现在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为了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规范教学常规工作,学校以校长为组长,学校领导为核心,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掀起积极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热潮,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推动了我校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关注和认识。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畅所欲言,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如:王远祥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出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再使用动画从画面中平移出由线条组成的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运用传统教学很难讲清楚,又花时间较多,吴和平老师在设计课件时,运用多媒体模拟剪拼,把圆等分成8份、16份、32份……,可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画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美解决,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并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赵国艳老师在教学《7加几》时,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教学空间,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课堂效率。三、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数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过程,要想课堂高效,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整合,变单一的师生双边活动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1、课前导入。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我在教学《综合与实践》中身份证编码时,我很准确的猜出学生出示的家人身份证号码的称呼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所设计的导入: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准吗?虽然在一节课中,它仅占几分钟,甚至只是一句话,然而作用却很大,导入得法,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浓郁的学习探知氛围,促进了有效教学。2、先学后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过去我总是在讲解例题,归纳概念、计算法则、总结规律时都一手包办了,后来发现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他们总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来,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后来,我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充分相信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把时间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尝试着“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播指导。如我在执教《连除应用题》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呈现导学案:解决“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必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交流多种解题思路。1、先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讨,再解答。2、独立思考,想一想能有几种解答方法,把方法写在本子上。3、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这样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需要。如我在教学探索身份证号码的含义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拿出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小组之内观察比较,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小组交流后派代表汇报,总结出身份证编码中的一部分信息。通过这个小组活动,加大了时间练习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总之,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以学生实际为立足点,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启发与诱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富有活力地学习数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经过自己不断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认真学习课标,努力钻研课本,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反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本是教师教课的依据,是最权威的参考资料。所以,老师要慎用参考书,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课堂反思是一节课上完之后,对自己本节课的一个反思,包括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好课堂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课堂上提高效率。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能相同。四、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自主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从备课预设、组织学生预习、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加强课堂训练等多方面入手,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其最突出的特征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师生默契互动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高效课堂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完成学习目标层面,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不是教学内容的尽可能丰富,也不是教学难度的最大限度挖掘,而是在适合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学习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新型的“我要学”,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自然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呢?精心备课,将课堂预设设计得全面周到。很多年轻教师对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抱有一种不情愿的心态:我经历了这么漫长的学习经历,积累了那么多数学专业知识,却要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知识点简单,学生学习能力差,简直是大材小用。教师的这种心态直接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轻视,认为无需备课也能将知识点很有条理地讲授给学生。这种错误的观点,是教师迈向高效课堂的最大阻力。小学数学知识点虽然简单,但是如何根据学情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采用何种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哪些教学策略,最大程度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却是值得每位教师一生追求的目标。教师要精心备课,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学情为指导,认真研读教材,科学整合知识点。对典型的例题不但要能熟练解决,还要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并思考以学生的水平和思考习惯会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能不能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方法。教师的课堂预设还全面而灵活,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或者以往的教学经验而定,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与自己预设不同、甚至相悖的情况,预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课堂突发情况出现,教师无法应对,导致课堂教学程序无法进展,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而,全面而精细的课前预设,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充分预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尤其是三年级以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且学习内容逐渐变得复杂。预习,不但能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有相应的迎接心理,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最近发展区,而且在学习前大致确定了学习的重难点,尤其是关注自己在预习中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当然,这里所说的预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致浏览课本,而是教师预先设计好预习题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来思考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测量》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解决一系列的预习题目:(1)请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你家的客厅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观察使用尺子上的长度单位,你认为该用哪个单位呢?)(2)测量你家茶几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思考:使用的长度单位与客厅长宽的长度单位一样吗?自己拿不准,可以向家长询问。别忘了多问几个为什么。)(3)测量你使用的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度,并记录下来。(怎么选择长度单位很重要哦。我想你已经懂得怎么寻求帮助了吧,)(4)测量你使用的橡皮的长、宽、厚度,并记录下来。(这么小的东西,该用什么单位呢?老师也不知道了,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预习题目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启发性,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预习环节中。即使学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能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后,课堂学习中参与热情会更高涨,思维深度也会合理增加,合作探究才能更加充分,目标突破才能更加顺利,课堂教学效率相应得到提高。适时调整,保证课堂教学流程顺畅得当: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但是,并不排斥教师的引导、合作、参与。相反,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技巧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照自己的课堂预设,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如果发现教学预设过于简单,仍然停留在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就要通过追加问题迅速将学习活动引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发现教学预设过高,问题难度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则要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降低学习难度,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尤其是生生合作环节。小学生年龄小,即使教师出示了学习目标,学生也未必能够理解其真正意义,也不懂得围绕目标学习和思考,因而,很容易造成

小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1   教师、教学、教研是我校的立校之本。学校举行的教研活动,使我校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仍存在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问题,制约了优秀生提高、学困生进步,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阻碍。在县教育局、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经过认真学习和周密准备,决定进行翻转课堂实验。为使实验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验目标   1、以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为目标,解决学生消极厌学,效率低下的学困问题,让学生能力强起来,成绩好起来,课堂效率真正的高起来。   2、使学生、教师的成长与学校发展同步实现,与时俱进。   3、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实施办法:   1、翻转课堂实验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实际,实施在一年级进行。语数教师进行翻转上课,鼓励其他老师尝试参与。   2、参与“翻转”实践的老师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进度时间安排,做好知识的整合和重组。   3、遵循求真务实原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认知和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不搞形式,不搞假翻转、假合作、假互动。   4、要求每位教师分别上三个班的课,节节进行摄像,然后观看视频,进行反思,进行下一堂的教学。   小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2   教师、教学、教研是我校的立校之本。每周的教研活动,使我校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仍存在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问题,制约了优秀生提高、学困生进步,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阻碍。在县教育局、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经过认真学习和周密准备,决定进行翻转课堂实验。为使实验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验目标   1、以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为目标,解决学生消极厌学,效率低下的学困问题,让学生能力强起来,成绩好起来,课堂效率真正的高起来。   2、使学生、教师的成长与学校发展同步实现,与时俱进。   3、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实施办法:   1、翻转课堂实验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实际,实施在中、高年级进行,每个年级段抽出一个班作为实验班,以三、四、五年级为主,六年级可参与。每个年级段另抽出两名骨干教师辅助实验班教师做好准备工作,鼓励其他老师尝试参与。   2、实验班老师要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平台,并教会学生收发电子邮件,做好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及日常辅导工作,让家长看到网络学习的优势,为 全面开展“翻转课堂”的做准备。   3、参与“翻转”实践的老师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进度时间安排,做好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并定期提供一份翻转课堂的完整资料传到学校Q群文件中,以便大家共享。   4、统计班级有电脑的学生,没有电脑的学生到微机教室完成作业,各实验班老师提前协商,调配好微机室的使用时间。   5、可借鉴昌乐一中的翻转经验,在制作学前的《自主质疑阶段学案》时,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和“在线测学”等方面的内容;《训练展示阶段学案》时包括“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和“总结反思”等内容。   6、遵循求真务实原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认知和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不搞形式,不搞假翻转、假合作、假互动。   7、尝试实施翻转课堂有一定难度,将定期召开翻转课堂经验交流会,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共同解决。边实验边完善,整合资源,发展创新,找到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翻转教学”模式,以及付诸实践的“翻转教学”方案。   小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指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翻转课堂”实现了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目前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具有探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实施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与模式,进行“翻转课堂”等方面的教学研究,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有效融合,构建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生本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组织机构   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李文   副组长:邱兆林、刁世智、庄锡高、王茂刚、吴宏明、翟宗霞、尹兆瑞、张敦三、各实验学校校长   实验学校(首批):实验初中、七中、六中、十中、实验小学北京路小学、香港路小学、第四实验小学、向阳小学、常州路小学、三里河小学、方井小学。   组织实施:教研室   实验装备配套:电教站   实验课题研究:教科所    四、实施内容   1。建构各个学科的数字化智慧教学模式,尝试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2。建设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完善实验学校网络环境。实验学校在校园网建设基础上,部署无线网络,满足电子书包网络环境需求。   3。丰富数字化智慧教学课程资源,搭建不同模式下的各个学科的课内、课外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4。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骨干教师。   5。通过数字化作业系统、智能测评系统、电子学档系统,完善实验学校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    五、实施步骤   20xx年至20xx年,按照试点探索———总结反思———推广运用三个个阶段,实施电子书包工程,推进“翻转课堂”的实施。   第一阶段:试点探索(20xx。5———20xx。12)   前期———成立机构、建章立制,搭建平台,形成机制和规模,配置相应的资源和设备。   中期———确定实验学科,组建实验团队,组织参与实验人员学习与之有关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参与实验人员到济南、南京等地参观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经验,借鉴他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使参与实验教师深刻认识实施“翻转课堂”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操作。   后期———进行实验。依据学科—单元—知识点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确定每个微视频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编制微视频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一个视频可由多人共同完成。在实验班级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   小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4   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而我校大部分教师还持敬而远之的心态。为使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工作中,成为实践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制定本课改实施方案,引导教师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课改目标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跳出“学科本位”,站在学生生命整体生成的高度进行“综合性教学”,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都进入教师的“课程视野”和“资源意识”,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3、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学习的有效背景。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生成新知与能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4、教师教学行为目标---教师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不再在课中“一讲到底”或“以讲为主”,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努力让学生体验着学习知识,不再让他们承受太多的“记忆之苦”。教学实现呈现方式、互动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学习。(20xx、9---20xx、7)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努力尝试着让他自主学习。在课内外教学中适时地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并使之达到“有效性”的程度。能够熟练地营造情景,引领学生积极探究学习。(20xx、9—20xx、7)   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完全熟练地通过机制运行,实现学生群体协作下的自主学习。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做到通过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培育。(20xx、9---20xx、7)   5、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实施步骤   课程改革实验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9——20xx.12)   ①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方案,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明确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地位、任务。   ②进行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   ③召开动员大会,成立课改实验小组,制定课改实验具体行动计划,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④运用各种途径、形式对社会、家长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宣传和动员,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氛围。   2、实验阶段(20xx.3——20xx.7)   ①在各实验年级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课程教材实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新教材、新教学观摩培训活动。   ②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专题研究,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与资料。   ③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报并推广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式,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3、总结评估阶段(20xx.9——20xx.7)   ①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总结,在自评的基础上,迎接上级对学校实验工作的评估。   ②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汇报总结课程改革经验,鉴定研究成果,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修改提出系统的建设性意见。    四、教师培训   1、自主学习。   各学科的教师学习孔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各种教学杂志、新课程理念,探究新课程实施策略,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①一期作学习笔记30页,两期作满学习笔记60页。   ②每周定时常规检查时,除了查数量,还要检查作笔记的质量。   2、每月最后一周写一份书面案例分析与反思或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各备课组长收齐交教导处。每期写一篇教研论文。   3、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师生朗读比赛,粉笔字比赛,口语交际与实践创新课竞赛,语文、数学、科学课教师星级擂台赛。   4、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文本,吃透教材有助于把握教材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力地提高教学效率。   5、单周一下午课外活动1小时为教研沙龙时间,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实行组长发言人制度,保证教研质量。   组长发言人:制订所负责单元的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要落实到每周、每天、每节,负责发言、设计课内外作业、收集本单元相关的学习资料或教学案例。   教学工作做到“五个统一”:重难点统一 知识要点统一 基础训练统一 教学进度统一 作业布置统一   6、双周一下午课外活动1小时为集体观课、评课时间。立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解决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问题。    五、具体措施   (一)建立适应课改精神的教研体系。   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的改革,涉及到课程体系、结构、功能、内容、管理等系列的变革,因此,建立符合和适应课改精神的教研体系和制度尤为重要。   1、建立起课改实验领导机构、研究机构,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教研工作。   2、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备课组一般两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每个实验教师都要在研究会上说课、听课、评课、上研究课。   3、积极参加或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大型教研活动。   4、召开2~3次课改实验班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改精神,安排2~3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推门听课,以新的思想、方法配合学校进行课改。   5、确立每两月实验教师集体总结一次制度,切实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二)积极总结经验成果,重视研究过程。   1、为了很好地把实验过程体现出来,总结出经验成果,并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学校将收集课改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成果。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各种论文、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其他成果的评奖活动、竞赛活动。   2、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推动课改研究。   课改研究课题化、专题化最能取得成果,全体研究人员要在以下专题中选择至少一个进行研究,取得研究成果。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   教学研究: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教学评比。重点开展评优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活动。   (三)制度管理   (1)课改工作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会议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学科教研组每两周组织1次实验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   (3)召开家长座谈会,通过家校联系等形式,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   (4)每月组织1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同样应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5)课改实验教师每周听随堂课,及时指导课堂教学。   (6)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对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强化过程管理   1、改变以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放手,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现状,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1)强化自主学习。   教师上课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师生共同活动时间一二年级不超过30分钟,三四年级不超过2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20分钟,把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2)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①班额小的班级,教师要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一般4—6人为宜。改变学生面向讲台的传统坐法,小组学生面对面坐。班额大的班级,教室拥挤,在不能改变坐法的前提下,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②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一年级刚开始全作学习时,可以让理解能力强、接受知识快、责任心强、有主见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时,组长轮流当,可以每天一换。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组内讨论发言要有顺序,一个一个地来,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   ③小组合作学习班时,讨论的主题要明确,要求要清楚。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问题提出后,小组合作前要让每个学生对问题先有一个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见解的过程致命伤而产生表达的需要,进而在合作讲座中不断加深和完善对问题的见解。   ④认真组织学生,做到课内五好:课堂纪律好、上课精神好、积极答问好、合作探究好、作业完成好。反对教师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不尽职尽责、不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3)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如“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实践“超市式、切块式、情境式、擂台式、操作式”课型)“自主探究、交流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自主探究、交流拓展”两大环节;教学过程注重“四化”:导入———情境   小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5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等、靠、拿思想严重。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与管理,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5、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20xx年春季学期末,50%左右的课摒弃讲授型;20xx年秋季学期末,60%~70%的课摒弃讲授型;20xx年春季学期末,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优生,保持优生数量,或优生人数增加,或优生成绩有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或人数有所减少。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4、评价导向原则。让学生在中肯的评价中得到鼓励、改进、反省。各教研组制度相关评价量规。   5、德育渗透原则。教学中利用课程内容、过程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熏陶。   6、信息技术辅助原则。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的量与感悟。    五、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xx年春季学期)   ①(20xx年2月初):制定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②(20xx年2月底):开展学习、思考、讨论、研究。   ③(20xx年3月~6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教学力求达到50%左右的课摒弃讲授型。   ④(20xx年7月):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2、第二阶段(20xx年秋季学期)   继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教学中60%~70%的课摒弃讲授型。第三阶段(20xx年春季学期)   继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教学中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

如何打造数学单元复习的高效课堂

一、创设有效情境,让数学生活化,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有人说:“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无处不在”。关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贾华盛老师在执教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数学《位置的表示方法》时,就采用情景引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第一次见到大家,想认识一下你们班的班长,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她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师:大家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告诉了老师班长的位置,为了统一,我们用从老师的左手边开始为第一列,讲台前一排为第一行,班长在第几列第几行呢?(生反馈)师:这样大家就能很清晰地表示出班长的位置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的表示方法》。贾老师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同时又增进了师生情感的融洽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生活化,成功地迈进了高效课堂的第一步。二、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问题解决建构知识的理解。在沈琴红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一课时,她以问题为线,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主要问题有:1、你能帮这些三角形起名字吗?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按角分能分成三类。2、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只知道一个锐角,能否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等等。这样的有价值问题的提出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因此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三、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参与知识的应用过程,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根本。沈琴红老师和贾华盛老师的这两堂数学课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沈老师的课,让我觉得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课堂主要分为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复习铺垫:在教学开始部分,让学生说说对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中角的特点,并直接出示课题,为本课探究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材料、明确方向。二是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的探究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说角、分类、交流。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全员参与探究,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有利于把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学会分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是巩固提高:从基本题到拓展题到动手实践题,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沈老师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1.学生把眼睛闭起来,想象画三类三角形,重视学生的表象思维。2.试一试,分一分。3.判断:(1)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2)钝角三角形有两个钝角。(3)如果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4.猜一猜:只露出一个角,猜猜它是什么三角形?5.剪一剪:将一个三角形剪一刀,可以剪出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总之,在这堂课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沈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由学生亲自得出、说出,而不是沈老师直接说出的。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不全面或有欠缺时,不是老师自己忙于提示,而总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最后归纳得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改中重要的教育核心理念之一。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沈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应用过程,为我们呈现了一堂高效的数学课。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细节成就完美,于细微处见功夫,是当下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有效、高效的法宝。只要教师心中时刻把握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效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再加上努力践行,不打无把握之仗,打造高效课堂是完全能实现的。

如何推行“六环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就打造高效课堂谈谈我们的做法.一、转变观念是前提 实施目标教学,推行“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在上高四中各学科中先行一步,在师生中有了一定的基础.部分教师有主动参加课改的愿望,不可否认,也一部分教师参与课堂改革意识不强.特别是学校整合后,在所有学科,所有年级全面推行目标教学法,一改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先行的一部分教师也是自己摸索,没有成熟经验,并且缺乏理论的支撑和教学模式具体操作的引领.再者,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是以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为代价,来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人的惰性无形中也阻碍了课改的进行.鉴于此,我们首先从转变领导班子观念入手来转变教师观念,不让领导成为由课堂改革的推动者变为阻碍者,然后由班子带头,带动大家推进课堂改革.我们先后召开要了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全体任课教师、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代表会,让老师重新学习新课程标准,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要求对照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我们学习了李炳婷《高效课堂》理论,使大家相信学生有能力、有潜力自己学会知识;通过讨论,使老师明白了,并非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越高.相反,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愿动手动脑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从而导致了低效率甚至是没有效率.引导教师逐步实现由“演讲者”为“编剧”和“导演”角色转换,由教师抱着学生走,变为教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搀扶着一起走,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达到由官教兵,到兵教兵、兵练兵;到兵带兵、兵管兵;再到兵促兵、兵强兵,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二、夯实理论作引领 围绕“课堂六环节”课改思路,先后给全校教师印发了的《先学后教,目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革命》等课改理论材料.积极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这些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特别对于“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更是加大宣传力度,要求每位老师必须烂熟于心,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深深地扎根于每位老师的心中.为了促进教师自觉学习和运用课改理论,我们把“高效课堂六环节”等下发学习材料,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在每周日的教师例会上,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让教师上台给大家作讲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领导成员上示范课,从上好每一节课做起,对于教师汇报课常抓不懈,全校除体音美组外,九个学科组每周必须有两人向全组教师上一节汇报课,教导处每天早上7点随机抽签确定授课人,课后由授课人说课,学科组成员评课,人人发言,授课人做课后反思,修正学案.因为有了每天的汇报课制度,使每位教师都能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时刻准备上好每一节汇报课,为提高了课堂效率奠定了基础.学校领导利用每周例会,对上一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引导教师在以后的教学逐步避免这些问题的再出现.为了提升教师素养,我们加强校本培训和研究,每周定时集体备课,编制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预习,课前检查学案学习情况,然后调整课堂设计.我们还加入网上学习系统,与全国名校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三、过程做实作保证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优化课堂结构,做好课堂设计和教学目标的预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如何分配,如何指导学生顺利完成一节课的目标等等,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做到心中有数2、创造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创设学生主动学、想着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一个人的思维只有处于活跃状态,才能积极地探索知识,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有:(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依据因材施教原则,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很关键,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从而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3)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智力因素只占10%,非智力因素占据90%.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对学生学习、成长有很大影响.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做事缺乏信心,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我们要求教师与学生交朋友,结对子,从关心学生生活入手,拉近师生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喜欢该学科.其次,给学生以表现的空间和舞台,表现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由学生的表现欲望刺激学生的内部需求,从而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愿望和内部动力,继而产生对学科的兴趣,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此外,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调整课堂策略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表现文化”.同时,我们的学生每天举手宣誓,催人奋进的誓词“铭记师长的教诲,成人,成材,成天下.不忘父母的嘱托,争强,争气,争荣光,……,用信心战胜一切,用汗水铸就梦想.”激励着学生度过每一天.(4)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 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可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是何等重要.我们引导学生一是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我们把下周的学案周五放学时发给学生,指导他们课前预习,使学生知道哪些问题自己学会了,哪些问题需要在课堂解决,在听课时有的放矢,会抓重点,突破难点.二是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听课时注意听讲,重点内容要做标记,课堂上会做笔记,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敢于问老师,以及保持良好的书写姿势,养成做作业就像考试那样的认真态度.三是养成课后及时巩固习惯.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当堂训练和作业,力争堂堂清,巩固学得知识,并把知识转换成能力,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重要保证.按照艾宾浩斯“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定时对记忆性内容指导学生复习巩固.对应用性的内容指导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品尝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快乐,不能养成眼高手低毛病.其次,在出示课堂教学目标后,怎样引导学生自学,重点是自学指导的设计,根据问题最能激发人的思维的理论,我们要求老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对出现的共性问题由教师点拨,进而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质疑使中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5)适时恰当的激励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学案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爱好特长、性格、性别搭配划分学习小组,使其能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 兵教兵、兵练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课堂上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间,两眼要多向后看,用欣赏眼光关注中学困生,给他们更多表现机会,对于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小组中学习好的同学耐心的帮助学困生,防止一问就烦,光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行为出现.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竞赛,限定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动力与适当的压力,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班班之间要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以调动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情绪. (6)娴熟的课堂驾驭技能.老师高超的授课技艺,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手段.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听觉;工整规范的板书,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逻辑严密,通俗易懂的表述,启迪着学生的智慧,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教师具备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7)真挚的情感投入.李镇西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出现了成功的曙光!”打造高效课堂既要靠严格制度的约束,更要靠教师真挚情感投入.用心去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用心去爱我们的学生,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平等的、友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把你当真正朋友,信任你、依赖你,愿意与你相处,把听课作为一种艺术享受,在学习中获得真挚情感的体验,课堂咋能不高效?(8)培育扎实的学科素养.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使学生学开心,过的愉快.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是快速实现高效课堂的手段之一.教师授课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或模仿上,而不是引导学生挖掘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内在联系,思想方法等学科素养中核心的东西,就如同把学生置于林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永远也跳不到山界外,体验不到一览众山小那种感觉,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四、精细管理促提升 严格规范的制度,精细化的管理是打造高效课堂软件保证.我们坚持“三精”(精心是态度 , 精细是过程 , 精品是成果)的教学管理理念,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起.我们成立了九个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坚持“五备”( 备大纲或课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 )“三定”( 定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 ),学案,课件两人一组执笔,按照集体讨论意见拿出初稿,交学科组讨论、补充再修改,由教导处审定签字后方可印刷.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即只讲重难点、易混点和学生知识的盲点;教材浅显易懂的内容不讲,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不讲,能合作解决的问题不讲).课堂教学中做到“六有”(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明确的目标,有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学生的合作交流,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有清晰课堂反馈).对于教师常态课的管理,学校要求当天值班领导每节一查,检查教师是否有教案,是否使用普通话,是否运用“六环节”教学模式.作业要求针对不同学情,分层布置,适时、适度、适量,力争做到日清、周结,不搞无效的重复训练.“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常规管理抓“条”“块”,班子成员包组包年级,参与教研工作的全过程;教师包班包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教师量化考核,绩效工资分配都与所有该班任课教师挂钩,优秀年级组评比与本组所有成员教师量化考核捆绑,形成患难与共的阶级兄弟.学生管理从纪律入手整顿校风,从课堂入手整顿学风,从行为教育入手抓养成,从学习态度入手抓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常规检查抓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考试、质量分析等各环节,坚持定期和随时抽查相结合,数量检查和质量检查相结合,从检查中明得失,改进措施,及时总结表扬,并与奖惩挂钩.开展随机抽查教师上汇报课和相互推门听课和领导走课,并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反馈.培优补差抓“三补五多”(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对师生评价抓分层(分层评价学生,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家长评价老师,班子评价教师,教师评价班子). 通过这些检查措施,大大促使教师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五、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生搬硬套“六环节”教学模式,不考虑课型,不考虑内容,严格按照电脑设计的程序执行,造成低效或无效.六环节教模式中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这些环节”,很多人上课也就忽视了这些传统教学中很经典的做法. 2、老师的指导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导致课程进度慢,要赶进度,压缩了学生自学、交流的时间,长此以往,又回到老路上. 3、个别人认为课堂教学容量大就是高效,大量的练习,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消化不良,失去学习的兴趣.六、建议 统考试题应分层次,给不同的学生以选择的机会

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内外兼修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内外兼修。内练教育教学基本功,我们要潜心钻研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艺术,让学生从内心里佩服我们的学识;外树师表形象,我们平时的言行举止都不要太随意,我们毕竟是教师,不是社会上的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威严。二、备好课这里所说的备课,要备教材、教法、学生。一提起备课,老师们马上就会想到备教材备教法。其实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以及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在弄清课堂上要落实哪些知识点、如何落实的基础上,要充分分析哪些学生能跟老师很好的配合,顺利掌握知识点,获得能力的培养,哪些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完成,哪些学生完成不学习任务,甚至会给老师出难题,对这些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三 、有策略对经常在课堂上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我们要想出一定的应付策略,这要因人而异。我们要对此有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可以在课堂之外找这些学生谈心,从内心里去和他们沟通,达到师生的互相理解。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和学生沟通,可以借助班主任和学校主管领导的力量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这个时候不要顾虑什么“没面子”了,大家会理解你的。四、会制怒要有宽广的胸怀,遇事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才能使“热效应”变为“冷处理”,顺利解决问题。教师要讲究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性,面对突发事件,几句温和的话语,一个机智的动作,甚至一个提示的眼神都远远胜过怒气冲冲地严厉批评,从而拉进师生的距离,营造亲切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不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这样不仅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且会使教师的威信大打折扣,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更会影响到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五、少闲话我们在课堂上尽量不要说与教学无关的闲话,甚至和学生扯皮,如果给学生逗皮了,你的课堂秩序就很难维持。力争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精练,富于艺术性。当然,在课后,我们可以找机会和学生一起活动啊,交谈啊,可以像朋友一样。六、多设想我们不妨多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会怎么做?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孩子是我的,我会怎么做?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多一些宽容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秩序好、效率高。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支吾地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t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

如何夯实基础性教育,打造高效课堂

一、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新世纪的教育,无论从办学体制,还是培养目标;也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的手段与方法,都需要多样化。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模式多元化,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挖掘新知识,获得不同的体验,培养各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挂图、实物、投影、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等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合理地将教学内容与与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际操作、应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与学生的参与度,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则是由教师的教学设计决定的。教学设计尽量活动化,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少讲多说,使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潜能,让课堂活起来。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保持学生课堂教学的注意力集中。1.巧用好知识的“导火线”—引入。2.运用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手段。原因一则是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需要化抽象为具体;二则是直观性有助于对抽象性进行诠释和分解。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上的情境若构建得好,学生就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思路开阔,解答问题速度快,师生教学配合好;反之若学生情绪低沉精神不振,思路不畅,解答问题就迟钝,师生教学配合差。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浅谈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应注意什么

我的方法是真心对待你所教的科目,真心对待你的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爱上你,你教起来也轻松,你每一天活得也快乐。

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可以通过这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情况而得出结论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和手段,社会竞争对人才的需求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和抓住机遇,对于每个教育者而言都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我认为应该以小谋大,即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只有教育者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教育才能提升到新的高度和层次。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育者学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很多时候是通过课堂得以实现的,课堂不仅是师生展开对话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是构建师生关系最好的舞台。而要完全而又成功地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教与学的师生伦理关系,课堂的完善与否是相当重要的。我本人认为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教育者本人首先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 首先,备教材。课堂是构建教学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它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育者是否有能力胜任往后的教学工作,是否有潜力去开发教学资源,是否有魄力去主宰教学从而更好地去影响被教育者,并促使其朝着教育者及社会各界的期望值成长。教育者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完善课堂教学,备教材始终是要放在第一位的。课堂是师生展开对话交流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成功搭建在很大程度上则要借助于教材。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实现传授与吸收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教材则是不可或缺的载体。教育者在课堂中对学生所讲述的任何内容、所阐释的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教材。脱离了教材,意味着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所做的言传身教工作已经没有实质上的教学实践意义,更没有丝毫教学价值存在。即使是有,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在准备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候要立足于熟悉教材,掌握好每一节课具体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好课标,并实施到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最终做到脱离教材而执行教学程序。 其次,备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育者所做的教其出发点和止点都是为了让被教育者更好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对教师而言,它更大意义上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并且它一直都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严格上说它是为师生两者间共同的教与学而设立的。实践表明,过去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于现在的教育现状,也不再适应现在的时代发展。为此,备学生已经是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头戏。进行课堂教学时,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获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职欲望都是教学者的首要任务。只有充分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贯彻实施,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算是完满和合格的。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师生间的关系和角色转换也是需要注意的。课堂教学不单讲究现代意义上所谓的教与学,师生间的角色转换也是需要讲究的,而不应单纯止步于师生伦理关系。课堂上教育者应该摈弃传统的传授与被动吸收的关系,尝试着去改变教学风格。基于平等的立场,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促进自己教学业务提高的督促者,聆听学生的心声,课后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要求他们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教学反思,以弥补不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师生间不应只是教与被教的关系,应该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兼促进者。 教师要实现其角色的根本转变,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学生一起探究一起成长。为此教师要从观念上超越,在行动中放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多关心学生,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应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交往,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尽可能地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生真城相处,关心学生的生活。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而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有了浓浓的师生情,教学工作的开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 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理解、信任学生,既能大声表扬学生的优点,又能宽容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作出努力了,取得好的成绩或获得成功的时候,及时给予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的时候,及时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老师与他们同甘共苦,使学生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让学生倍感师爱。给学生一份爱心,他们会还以两份真情。当学生多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人格得到尊重,学生就会反过来尊重、信任教师,乐于跟教师亲近,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由喜欢教师而移情到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第三,备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但主导者却是教师,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呼吁停止应试教育,还推行了新课程改革。然而教育者却始终不得不去接受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素质教育离我们还是很远,尤其是对教育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乡镇中学而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实施素质教育。课程理念在改变,势必要求教学者改变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形势。当然,使用何种方式是由教学者亲自决定的,也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备自己。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适合于每一位教育者。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学效果要借助于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实现,而这过程的实现完全是要依靠教学者本人来执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只有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来操纵课堂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过高或过低地看待自己的教学能力,其教学效果往往只会是适得其反。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育者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能力主导教学整个过程。最低限度上要求做到自己清楚在对学生讲述着些什么内容,尽量挑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来讲,做到言之有理,有理可依。长期以来,老师依靠的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如今却需要充分发挥的是自身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与学生的交流与协商,是对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个性培养,这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掌握得好的。教育者把自己这一关口突破了,学生的难关自然不攻自破。

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已投入使用。如何合理运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大问题之一。但无论教采用哪种形式组织教学,都离不开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协调活动。而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处理好教学与教材的关系。下面就结合所教的学科,谈一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肯望批评指正。一、打破传统的教材观,树立教材新观念。传统的教材观是“以本为本,教材至上”。教材就是知识的仓库,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教材。老师把教材奉为经典,教材的内容神圣不可置疑,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服从和掌握。结果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个性受到夺魁难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但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的内涵得到了扩展:“教材的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第二,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的形成并熟练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第三,与知识能力体系紧密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表现为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的认识、观念和规范”。教材是知识但也是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紧密相关的方式和手段。只有形成这样的教材观,才能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灵活地运用教材配合自己的学习。 二、打破“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传统教学方式。形成“教师用教材教,学生用教材 学”的新观念。在应试教育下,我们的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只能凭教材来组织教学。但教材既不是惟一的教师教学资源,也不是惟一的学生学习资源。它只是承载教学信息的教学中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一种纽带。在教学中,如果把只讲授教材内容提要,或以掌握教材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势必封闭了自己的教学范围,压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不仅要掌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还要把教材当作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用教材教,学生用教材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教材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素质教育下,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实际上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总担心学生学不会,总担心教材会留下死角,对教材的处理上可谓是点滴不漏、面面俱到。否则心里就觉得不踏实。但结果却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往往是教师累得满头大汗,把各种营养品统统塞给学生,而学生不是吃不完,就是吃不下去,甚至不知如何去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上要大胆地抛给学生,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把教材掌握扎实了,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去做那些无用功。众所周知,什么样的饭最好吃?自己做的饭最好吃。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掌握住了教材,要比我们教师单纯地传授效果要好得多。为此我们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多教他们学习的方法,对教材要精讲但要少讲。俗话说:“话留三分不为过。”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凡事不要越俎代庖。有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能掌握;有些理论学生能够感悟出来。我们为什么非要做哪些多此一举的事呢?比如,我们可以依据课标,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处理教材;也可让学生去备课,自己去查阅资料,去写教案,去讲课,然后教师在和其他学生一起去评讲;还可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讨论,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得变“懒”一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以课程标准为依托,对教材重新加工和处理,使教材达到最优化,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现在的教材虽然版本多种多样,但各有优缺点。并且选择的版本也不一定适合本地区本校的教学实际。对语文教材来说,现行各版本的教材,都对学华生的能力要求偏高,这就要求教师给以必要的补充和解释。再者,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日益增强。但能力的培养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为此,教师既要重视教材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课标要求在内容上有所删减和增加,体系上整理和归纳,必要时做适当地变革。以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如何优化教材,现提出自己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对教材宏观上把握,细微处入手。宏观上把握教材就是把握教材的整体性,把握教材的基本框架、线索与体系;理清每一章节与每一章节的关系,每一单元与每一单元的联系;教材章节间的衔接与过渡如有不当之处,教师要给予补充和解释。这样才能更好地从细微处入手,才能找到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更有利于学生装对教材的掌握。 (二)、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挖掘和拓宽。为适应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日益增强,教师只把教材中表层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教材深一层挖掘,进一步拓宽,以求把教材上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把教材的边缘知识吸收过来,以求学生的知识面更富有深度和广度。拓宽教材,主要是把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适当地纳入到教学中去,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不过挖掘和拓宽教材都应有个限度,要依据课标,不能深不可测,毫无边际,否则就会滥施化肥,后果严重。 (三)、对教材重新整理和改编,以加工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新产品。比如对教材的内容采用谐音记忆、歌谣记忆、等各种有趣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把教材内容编成历史短剧、历史相声等各种文艺形式,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把教材上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更改传统的重点、难点论。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都强调:“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但有时重点的知识,有可能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容易,这就没有必要花那么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相反,难点才是教师要花费精力去处理的知识。但难点的确定要因人而定。有可能对学生甲来说知识点A是难点,但对学生乙来说知识点B有可能是难点,而对于学生丙来说,知识点A和B都可能是难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找到那些有代表性的难点知识重点来讲解或处理,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难点各个击破。因此我们说:重点知识学生重点掌握,难点知识教师要各个击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否则我们只是教条地按照教学参考书中所指出的重点和难点去教学,那就不可能做到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提高自己。我们应本着“基础差的学生吃饱,中等程度的学生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还想吃”的原则去组织教学。各种程度的学生有哪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我们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课堂上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辅导课上进行,也可在课下单独对学生进行讲解。总之要使他们都能有所收获。 五、正确处理好正文与教材中各种辅助材料的关系。在应试教育下,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注重教材正文知识的传授,但忽略了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应用。实际上,教材中各课绪言、小字体内容、插图、史料等资料往往是我们极易忽略的地方。而这些内容往往同我们的教学有关,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很多教师往往到教材外费尽心机去查阅各种资料,而不注重这些资料的运用。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只能浪费我们的精力,甚至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对这些资料有选择地利用,确实对教学没有帮助的,可以不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种处理教材的方法都会应运而出。但具体哪一种更合理,还有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如下:一、注重直观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数学是一门比较之味的学科,很多学生不太感兴趣。为此,我喜欢运用学生看得见或熟知的事物来教学。如: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等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带来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刺激,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二、充满爱心,把微笑送给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爱,必须通过有艺术的表达,才能真正实现。师爱,不是母爱,不是溺爱,不是感情用事,不是对学生错误的纵容,师爱的本意是耐心和理解。那是基本母爱,超于父爱的教育之爱,那是融理解、理智、真理、希望于一体的爱,是尊重、关怀和理解。三、为人师表,鼓励评价,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树立公心,以自身的高素质影响学生,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建设一支主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四、构建小组学习,共同进步。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可以体现牛牛互动、师牛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六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

课堂教学模式:一、学——自主学习 8分钟二、练——尝试训练 5分钟三、议——交流展示5分钟四、教——讲解拓展10分钟五、评——评价总结2分钟六、测——达标检测10分钟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 一、教师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简洁易懂 数学是一门对语言文字规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概念、定理,一字之差,或者字词顺序颠倒,都可能造成表达意义的不同,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课堂语言要简洁、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 二、调整课堂结构,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传统的中小学教学模式中,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云里雾里地听,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师生之间的互动多了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形式仍存在着不足,教师仍然是中心,学生仍然是随着教师的思维而动,在学习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三、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四、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其实,上课也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的确如此,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1、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激情。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而抑扬顿挫,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教师只有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做到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才能让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2、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文采。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也是对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教师总能印象特别深刻,也特别怀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诸多的效仿。如果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妙语连珠,学生又怎能不如沐春风、如饮甘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为学生的发展努力,为自己的事业。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新课程下,光是新课程新理念,还不能满足现行的课堂要求,我们还要有教学智慧,而教学的智慧需要我们从每一堂课的细节着手,把推敲课堂追求课堂的完美,追求课堂的魅力当成每天的工作和习惯。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认真推敲。充满魅力的课堂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在细节上下功夫,从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感受教师推敲课堂细节的魅力。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新课改倡导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而教师只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善于鼓励和表扬。教师要彻底的放下“架子”,设法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让他们敢于尝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在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中,不断的有精彩的动态生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是高强度的心智活动,情绪状态的优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让学生主动的学,积极的学,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张扬语言魅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景,组织恰当的语言内容,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或幽默风趣,或以理服人,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尽显教学智慧。魅力源于教者扎实的教学根底,深厚的教学底蕴,巧妙的设计。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智慧,以一个学生的智慧带动几个甚至全班学生的智慧。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让我们为打造魅力课堂努力,使我们的学校充满魅力,让我们的教育洋溢魅力!展示教师语言魅力 构建心中理想课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温泉小学 萧耀楣 一、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PPT)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也是一个学习者。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高效课堂让学校的课程不再被视为静止的“跑道”,而被视为“人生的阅历”。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引领学生立体地利用课堂上的分分秒秒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其实,高效课堂并不陌生,它与新课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PPT)去年暑假讲座,我讲 “有效教学”时讲到了课堂的“三效”或“八效”,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PPT)——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高效课堂的特征(PPT):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性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 高效课堂的中心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链接];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链接]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就是教案)应服务于“现场”(课堂),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例如:许嫣娜老师在江西参加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时,课堂上发现学生不会读轻声时,她不是按照事先的预设走教案,而是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性知识灵活而扎实地进行教学。正是这种教学的生成性、实在性和灵活性才让专家评委对她刮目相看,也是她取得这次教学大赛特等奖的重要原因之一。举例:1、国培教授讲高效课堂……反省自己课堂生成性的缺失……2、汪丽萍老师去年暑假学习体会上说……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PPT):让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链接]。 我认为我校汪丽萍老师的数学课堂可以称之为高效课堂。我与她共班多年,她的课堂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性、逻辑性于一体,达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建议让她好好归纳总结提升,提供大家学习。 二、重点谈谈怎样打造“高效课堂”?(PPT) (一)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PPT)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PPT)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学生、备方法,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备课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当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 具体地说:备课第一步就是备知识,即研读文本(PPT)。 解读文本要有层次地进行。 首先要正确解读文本(PPT),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一要“钻进去” [链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 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把握好该要落实的知识点,筛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二要拓展开[链接]。教师备课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充分利用超信息时代的资源优势,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注重知识的链接和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跳出来” [链接],站在学生的角度, 针对班级学生实际,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 其次要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课堂呈现出答案因多彩而精彩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最后要超越性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链接]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备课的第二步是备学生。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这一步必须要落实到位。任何一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要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备课的情景:我教了20多年的语文课,可从来都没有照抄照搬过他人的教案,即便是再优秀的教案我也只是吸取他人之长,辩证地参考利用;一篇课文,无论我教过多少次,无论有多么熟悉,但面对我的教案,我从来都是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实际,在一遍遍地修改、完善,然后再使用。可以说,20多年来,我一直是在用心去编写适合于自己的教案! 备课的最后一步就是备教法。这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若哪一节课,课前没有充分准备,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那么,那节课教学起来就不能得心应手,就特爱发脾气。所以说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 (二)、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PPT) 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PPT)。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教学智慧(PPT)。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没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怎么能吸引学生的听觉?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强调教师要有三种语言敏感,即:对学科的语言敏感,对教师的语言敏感,对学生的语言敏感。她还强调:教师要用语言粘住学生。教师要及时而又准确地对学生语言进行指正和鼓励,这就是教师的语言支援能力。【链接】(PPT)这些,去年的讲座中都已讲到。 教师没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没有适合于每一节课的精炼板书设计,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 课堂上,教师若没有敏捷的教学智慧,又怎能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构建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以上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PPT)上次的听课,有个别教师课讲得还行,但自始至终就不见对学生有过语言的指正和鼓励,组织教学几乎一片空白。试想,这样的课堂即便老师再有水平,教学效率能最大化、效益能最优化吗? (三)要有真挚的情感。(PPT) 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PPT)。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这里所说“真挚的情感”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PPT)。《品德与社会》课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资源。当你讲到孙中山、毛泽东、罗斯福这些伟人时,你的脸上一定充满“敬仰”之情;当你讲到袁世凯卖国复辟时,你的脸上表现出的一定是“愤怒”;当你讲到中国落后挨打时,你的脸上流露出的一定是“痛心”,而当你讲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时,你的脸上一定有按纳不住的“自豪”。有了你这些真情的传递,学生自然而然地懂得了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光荣与耻辱;什么是伟大与平庸;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真挚的情感”第二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PPT)。当今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呢?我认为:它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学习过程中合作非常愉快的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建立起这种关系?古人说:身正方能为范。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去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例如,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练习,及时复习巩固,那么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才能示范,这才叫平等。而友好的愉快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除了赏识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真情关爱学困生。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要用更大的耐心与细心去帮助他们。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们,要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激励他们回答问题后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励他们进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才会把你当成良师益友而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总之,创建高效课堂,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希望每位老师从平时的课堂抓起,多学习,多研究,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从而实现自身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作者注:为了致力于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为了高效课堂在我校萌芽、生长,校长蔡干要求学校班子成员率先学习,并在全校教师的业务学习时作专题讲座。他率先围绕《高效课堂的支撑系统》作了深刻的阐述。上文是我的讲座稿。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单一化走向综合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那种“仓诸式”的人才已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课堂教学要不断扩展自身的功能,努力使知识到传播、信息的辐射跟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二、优化课型建设,使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优化课型建设是重要的基础。从课型建设入手,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