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课堂观察有哪些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先说说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明确与学生明确问题;呈现方式)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具体化、充分展开;怎样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有些优秀的教师还特别提倡“剥笋式”的课堂,他们期望达到一种状态,就是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学生会豁然开朗,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原来是这个。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象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至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有这样几种:1、上课直接告知学生(板书、ppt、口述);2、可以在课的尾声让学生归纳提炼教学目标;3、让学生上课伊始先讨论,从而引出教学目标;4、让学生在自学时根据师生共用讲稿来预习。而这里的第四种呈现方式其实就是我们学校现在在做的,在学案中已经给学生列出了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生也是按照这个既定的目标来预习的,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也有各种变通,可能就是把前三种呈现方式结合着用的。我认为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确,而且十分必要。记得我们金校长在执教《石壕吏》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先讨论学习这样的课文该学些什么,进而引出教学目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学会如何把握这类文章的学习目标。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3、教师怎样组织内容: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如何联系;这种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前提性知识)、怎样联系(过渡、教师作结构性陈述,既紧密联系且学生感受到)4、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学是否集中和充分(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5、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6、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这里我想问,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教得充分吗?比如我们经常在指导学生做阅读训练时遇到一个关键词,就是要求“概括”,我们也似乎不厌其烦地要教会学生概括。可是我们往往对学生说“注意是概括”,“你再想想,这是概括吗?”“其他同学你们是怎样概括的?”……我们的学生是在“尝试错误”中才学会概括的,而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按照张老师的教学内容观察诊断维度,我们应该从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三个步骤教会学生概括:1、概括是什么?2、怎样去概括?3、什么情况下要运用最有效?也许是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自认为教过很多遍的东西学生却还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够了吗。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有所提升。以上只是本人学习的一点拙见,但愿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更具价值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音像观察法和课堂观察法的区别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课是课堂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教学的教师研修活动。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均为教育研究方法,其目的均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二者主要区别如下:(1)在研究对象方面,课堂观察主要是教师或研究者观察学生活动,观课则是教师或研究者观摩教师教学活动;(2)在研究过程方面,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观课过程中观课双方(即观课者、授课者)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交流,用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综上,二者并非一个概念。

人物描写作文课课堂实录

1. 通过外貌描写彰显人物个性的作文教学实录 他今年7岁,个人不算高,比较瘦,但看起来却很有精神。他留着很短的头发,俊俏的脸上长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鼻梁高高的,像个小红萝卜似的。到过他家的人都说他五官端正,是个好看的男孩子。 我的妹妹长得很可爱,她已经3个月了。前几天是我妹妹的百天纪念日,我妈开着车抱着宝宝妹妹去“爱你宝贝”照了几张照片。我的妹妹长着一双小而亮晶晶的眼睛,脸鼓鼓的,嘴显得特别小。她有一对可爱的耳朵,一双小手紧握着拳头,不时地摆动着。你瞧!那肉嘟嘟像小馒头似的小脚,可爱极了!我爱我的妹妹。 在我们班里我最喜欢的同学就是小帅哥耿豪了,你瞧!他的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敦实,他的胳膊和腿真像成熟的玉米棒。他喜欢穿外套不扣扣子,听他说:“那样会更显得威风。”耿豪的头长得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是圆圆的,巧的是他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睛也是圆圆的。我最喜欢他笑,他一笑那乌黑发亮的眼睛就变成两个弯弯的月牙了。他那红红的小嘴最爱说笑话,他的笑话总是在我们没笑出声之前先把自己逗笑了,这时那弯弯的月牙又出现了。 我的爸爸是远洋公司商船的大副。他高高的个儿,微黄的头发自然卷曲,白净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双鼻孔显得特别大。小时侯,我常常望着他的鼻孔问:“爸爸,您的鼻孔为什么这么大?”他总是笑着回答;“选马就要选鼻孔大的马,因为大鼻孔的马跑得快。爸爸小时侯在学校就是短跑冠军,不信你问妈妈。”这时,我和妈妈就会望着他的大鼻孔哈哈大笑起来。 爸爸长得瘦瘦的,中等个,长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留着小平头,高挺的鼻子显得更有精神。棱廓分明的嘴唇上长满了像钢针似的胡子。爸爸的知识可多了,经常给我讲许多神奇有趣的科学小故事,想出许多方法来锻炼我。 2.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要小学生写的作文里的加书名名人写的也可以.但 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在我们班里,有一个阳光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经常提醒那些上课不听讲,说话的同学.她常常扎着马尾辫,长着瓜子脸,眉毛像柳叶一样,眼睛水汪汪的,如一潭清澈的泉水,鼻子高高的,似个鹰钩一般.她的嘴巴红润的,犹如两片玫瑰花瓣,一笑起来嘴角绽放出两个小酒窝,像花一样.她的脸色红通通的像个大苹果.脸蛋不仅白 *** 嫩的,而且还很光滑,比果冻更光滑.她身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中等,喜欢穿一件短袖上衣和一条长裤.我的母亲今年38岁了.脸上显出了几条皱纹,两边的头发也有点发白了,红润的脸也既将为过去的了.但她有一个特点依然不够,那就是对我成长的过程给予了爱.。 3. 一节有趣的作文课人,关于人物描写的 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位普通的送奶工,他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伯伯。 那位伯伯的皮肤黝黑黝黑的,一看就知道是长年在外风吹日晒的结果;在他那国字形的脸上,有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 我们楼洞有三家订户,两家在五楼,一家在六楼。六楼那家订户也就是我们家。 六层楼,这上上下下一趟,不拿东西就已经把人累得够呛了,不要说送奶工还拿着那么多的牛奶瓶了。何况那牛奶瓶又圆又滑,一不小心就要摔坏几瓶,一般的人一看这情况,就直接放在楼下。这位伯伯可不这样,每天下午六点他总是准时将牛奶送到订户家门口,再敲敲门,喊一声“牛奶来了!” 冬天来了,天越来越冷,不管刮风还是下雪,每天下午六点,楼道里总会响起那熟悉的脚步声和洪亮的叫门声“牛奶来了!”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傍晚,这。 一般的人一看这情况,喊一声“牛奶来了,天越来越冷,有一位普通的送奶工,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这位伯伯可不这样,两家在五楼,楼道里总会响起那熟悉的脚步声和洪亮的叫门声“牛奶来了,真是让人敬佩呀,再敲敲门,不要说送奶工还拿着那么多的牛奶瓶了,不管刮风还是下雪。我很奇怪,发现他的手都已经被无情的风给吹裂了,瓶子就容易滑掉的!妈妈说这是一种敬业精神,他又来送牛奶时,皮肤好象老松树的皮,每天下午六点他总是准时将牛奶送到订户家门口,为什么不带上手套呢,一家在六楼,竟然在大冬天里 *** 着双手。 我们楼洞有三家订户,有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何况那牛奶瓶又圆又滑:这位送牛奶的伯伯为了不摔坏奶瓶,是这样啊,他亲切地说“你看,这瓶子外有一层水珠,他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伯伯?要不然我送给他一双好了!我心里感叹道。第二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他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里;在他那国字形的脸上,我接过牛奶瓶时,一不小心就要摔坏几瓶!”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傍晚,皱皱巴巴的。”哦,每天下午六点!” 冬天来了,就直接放在楼下,这位伯伯又来送奶。六楼那家订户也就是我们家,戴上手套。 六层楼,一看就知道是长年在外风吹日晒的结果。 那位伯伯的皮肤黝黑黝黑的,不拿东西就已经把人累得够呛了?是没有钱买手套还是太忙没时间买手套,你是我最敬佩的人2463| 评论(124) 向TA求助回答者。 送牛奶的伯伯,这上上下下一趟 4. 作文 《语文课》 300 一节有趣的语文课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十分有趣的语文课。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缓缓走来。我们也止住了动听的歌声。 老师说:“今天,我们来上新课《草帽记》,”我们先读了读课文,随后我们便开始回答问题了。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纷纷开始回答问题。 老师问:“白军戴上红军丢下的帽子后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来。……终于,把大部分的课都讲完了,老师说:“谁想当白军,给大家表演一下白军是怎样抢帽子的呢?”大家一想:白军是汉奸,所以没有一个人愿意当汉奸。 最后还是张浩东给大家带了一个头,许多男生纷纷走上讲台。老师带着他们去外面讨论了一番就进来了,他们一个个得意洋洋迈着宽大的步子慢慢走来。 他们到雨伞跟前就做了一个冲刺的动作,准备去抢雨伞(草帽),他们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他们你追我赶地抢来抢去。最后他们一人戴了一顶草帽个个眉开眼笑,就带着草帽去追红军去了。 他们演的可真好笑,让同学们都笑得前俯后仰。怎么样?好笑吧,有趣吧。 5. 人物描写的片段,要描写课堂上的,不需要写得太美,现要 自然课上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地球上的水被污染,人类喝什么?” 小玲说:“没有水我们喝饮料,有了水还要天天喝白开水,没了水可以天天喝哇哈哈、可口可乐和苹果汁呢!” 小强说:“就是就是,老师真是太笨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你们可以去开个喝饮料联欢会,比一比谁喝得多!”…… 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着。老师在一边接着问:“饮料的水从哪里来?” 同学们一个个哑口无言。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啊如果没有干净的水,地球上的生物就不存在了“老师说。” 6. 难忘第一次作文课堂实录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它们就像清甜的泉水滋润着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第一次养小金鱼的经历就一直使我难以忘怀。 我十分喜爱小动物,特别是小金鱼。 当我每次看到鱼市上那些“小精灵”在透明的鱼缸里悠闲、惬意的样子,我真想也变成一条小金鱼,与它们一起玩耍。 在我六岁生日那天,妈妈送了我两条小金鱼,因为我从来没有养过小金鱼,所以我经常注意观察它们。 第一次养金鱼,别提我的兴致有多高了。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我总要先去看看那些小宝贝,然后再写作业。 金鱼在水里悠闲地游着,它们的眼睛是凸出来的,像是要掉下来。瞧!它们胖敦敦的身上还穿着一件金红色的衣服;尾巴像一把大扇子,摆来摆去。 有时鱼会呆在角落里一动不动。我一拨水,它们被吓得游来游去。 鱼饿的时候,它们一看见靠近的人,就会随着你走的方向游过去。我扔了一粒鱼食进去有一条鱼探出头来,像是在征求我的意见,我只好点了点头,这条鱼马上把鱼食吞了。 它好像觉得自己独食,便游过去伙伴们身边,还他们碰碰嘴,像在说:“对不起。”我又放了一些鱼食下去,小金鱼们像十年没吃过东西一样,马上蜂拥过来抢,身子竖起来,张大嘴巴,像要把鱼食全部吞进肚子里。 不一会儿,我扔到水里的鱼食就被它们吃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我看到水面上漂起了一条小金鱼,接着,第二条,第三条……它们一动不动,有的肚子朝上,头也转了过来。 我急忙问妈妈小金鱼怎么了。妈妈一看,说:“你看它们,一个个肚子超大,是被撑死的。 金鱼一个星期喂一次就行。”唉!我以为金鱼也有一日三餐呢! 第一次养小金鱼的我发现了金鱼的可爱,我喜欢小金鱼,因为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的乐趣。 但它也让我感受到了失去的痛苦。通过这件事,使我知道了做什么事缺乏经验是不行的。 这次,我虽然失去了两条小金鱼,但是我却悟出了道理。谢谢你,小金鱼。 7. 小学作文课堂实录 [小学作文课堂实录]小学作文课堂实录被自己感动”为题目作文教学反思此次作文教学,从一篇材料作文说起,小学作文课堂实录。 材料:《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被自己已“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份进步,一次超越而感动。 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要求: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作文。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材料中的提示性文字——提示性文字表面看在说课文,实际上在为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即要选择像杜小康一样被自己感动得材料构思作文。第二天收上的作文进行批阅,得到以下的信息。 ○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一,“5.12”大地震中被顽强活着的人感动,被舍己救人的故事感动,被社会生活中好人好事感动。二,模仿杜小康的故事写某某胜病魔,坚强的故事;某某克服家庭,学习上的挫折,困难,长大了,坚强了。 三,如果写自己的故事却枯燥无味,缺少让读者感动的情愫。四,找不着写作的素材。 ○结构上:一,要么老三段,要么滥划分段落,一两句话为一段。二, 开篇不能直接入题,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以材料的话作开头。 三,结尾不能点题,深化文章主旨。○标题:有个别学生篡改题目。 综合上述问题材料,教师展开针对性的评析工作。 首先:文章标题,作文指导《小学作文课堂实录》。命题性质的作文是坚决不能改换题目的。 它和话题作文有区别。其次:文章的体裁。 此次作文,以记叙文为捷径,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或可由几个故事片断组合成篇。再次:分析标题隐含的信息。 标题的中心词是“感动”,修辞语是“被自己”,确定了故事的 主人翁必定是“自己”——我,不是写别人的故事,而是写自己的故事,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开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点滴:孝敬长辈——给爸妈端茶送水,向爷爷奶奶虚寒问暖,当你第一次做这下事的时候一定曾感动过自己,被自己的懂事感动。 学生中有一篇文章就写的是外祖父去世,外祖母悲痛欲绝,作为孙子的我陪伴祖母守灵,渡过难熬的日子。善良的故事——向身边的人伸出援助,友爱的手。 宽容的故事——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 .勇敢机智的故事——公交车上智斗小偷. 坚强的故事——战胜恐惧,怯弱。 ……要求故事内容一定做到独特·新颖,不能照搬别人的,落入俗套,要挖掘别人没写的素材。学生展开讨论,口头述说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虽说平凡,但当我们第一次去做的时候,曾深深地让我们自己感动,在心灵深处留下激动的涟漪。 材料的详略安排。如果文章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文章的重点应落在何处?——我(自己)的感动,——我感动的内容。 再次,写作格式的安排。以几篇优秀作文的开头,结尾,题记作例。 ○开篇应入题。这样的开头就好:——许多人,事曾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可你曾被自己的故事感动过吗?……我,就曾被自己感动着。 ——我也会被自己感动 ,虽然那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当第一缕和煦的春风拂过大地时,大地终于从冬天苏生过来,春风看着大地,不禁露出微笑。当第一条小溪欢快地跳进大海时,大海伸出那双久等的手臂,小溪扑在大海的怀里,不觉得流出喜悦的泪珠。 春风因为自己艰难的长途跋涉而到达目的地而被自己感动;小溪因为在岩石不断折磨下,仍然勇往直前到达成功而被自己感动;我们因为在自己思考下获得成功而喜悦,我们因发现自己的坚强而感动,而只有通过挫折,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坚强了,长大了!○结尾应或总结全文,或点明主题。学生作文中不泛优秀之笔:——到家了,卸下背篓,浑身轻松,妈妈盯着我微笑,外婆不停夸奖“好女崽!”,一股自豪之情充溢于胸,——我长大了。 …….久久的,我被自己感动着。——感动像水一样顺着掌心的纹路滑进心田,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好像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不再依靠别人了。 真的,被自己感动不仅是美丽的起点,更是精神的升华。——我心里波澜起伏,我居然能违抗妈妈的心意,我居然能坚持己见,让妈妈屈服我的意志,呵,妈妈一定是被我的善良所打动,是的,我有一颗善良心,同情弱小,关爱弱协….久久的我也被自己感动着。 ○题记。在文章格式中添光增彩,作为优秀学生不妨写写题记,它将使文章质量上一格档次。 题记的内容常常是文章内容的总揽或文章主旨的点眼之笔。此次作文出现优秀题记,——感动是沁人心脾的花香,感动是熏人欲醉的春风。 〔小学作文课堂实录〕【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8. 小学作文课堂实录 [小学作文课堂实录]小学作文课堂实录被自己感动”为题目作文教学反思此次作文教学,从一篇材料作文说起,小学作文课堂实录。 材料:《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被自己已“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份进步,一次超越而感动。 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要求: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作文。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材料中的提示性文字——提示性文字表面看在说课文,实际上在为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即要选择像杜小康一样被自己感动得材料构思作文。第二天收上的作文进行批阅,得到以下的信息。 ○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一,“5.12”大地震中被顽强活着的人感动,被舍己救人的故事感动,被社会生活中好人好事感动。二,模仿杜小康的故事写某某胜病魔,坚强的故事;某某克服家庭,学习上的挫折,困难,长大了,坚强了。 三,如果写自己的故事却枯燥无味,缺少让读者感动的情愫。四,找不着写作的素材。 ○结构上:一,要么老三段,要么滥划分段落,一两句话为一段。二, 开篇不能直接入题,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以材料的话作开头。 三,结尾不能点题,深化文章主旨。○标题:有个别学生篡改题目。 综合上述问题材料,教师展开针对性的评析工作。 首先:文章标题,作文指导《小学作文课堂实录》。命题性质的作文是坚决不能改换题目的。 它和话题作文有区别。其次:文章的体裁。 此次作文,以记叙文为捷径,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或可由几个故事片断组合成篇。再次:分析标题隐含的信息。 标题的中心词是“感动”,修辞语是“被自己”,确定了故事的 主人翁必定是“自己”——我,不是写别人的故事,而是写自己的故事,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开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点滴:孝敬长辈——给爸妈端茶送水,向爷爷奶奶虚寒问暖,当你第一次做这下事的时候一定曾感动过自己,被自己的懂事感动。 学生中有一篇文章就写的是外祖父去世,外祖母悲痛欲绝,作为孙子的我陪伴祖母守灵,渡过难熬的日子。善良的故事——向身边的人伸出援助,友爱的手。 宽容的故事——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 .勇敢机智的故事——公交车上智斗小偷. 坚强的故事——战胜恐惧,怯弱。 ……要求故事内容一定做到独特·新颖,不能照搬别人的,落入俗套,要挖掘别人没写的素材。学生展开讨论,口头述说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虽说平凡,但当我们第一次去做的时候,曾深深地让我们自己感动,在心灵深处留下激动的涟漪。 材料的详略安排。如果文章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文章的重点应落在何处?——我(自己)的感动,——我感动的内容。 再次,写作格式的安排。以几篇优秀作文的开头,结尾,题记作例。 ○开篇应入题。这样的开头就好:——许多人,事曾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可你曾被自己的故事感动过吗?……我,就曾被自己感动着。 ——我也会被自己感动 ,虽然那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当第一缕和煦的春风拂过大地时,大地终于从冬天苏生过来,春风看着大地,不禁露出微笑。当第一条小溪欢快地跳进大海时,大海伸出那双久等的手臂,小溪扑在大海的怀里,不觉得流出喜悦的泪珠。 春风因为自己艰难的长途跋涉而到达目的地而被自己感动;小溪因为在岩石不断折磨下,仍然勇往直前到达成功而被自己感动;我们因为在自己思考下获得成功而喜悦,我们因发现自己的坚强而感动,而只有通过挫折,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坚强了,长大了!○结尾应或总结全文,或点明主题。学生作文中不泛优秀之笔:——到家了,卸下背篓,浑身轻松,妈妈盯着我微笑,外婆不停夸奖“好女崽!”,一股自豪之情充溢于胸,——我长大了。 …….久久的,我被自己感动着。——感动像水一样顺着掌心的纹路滑进心田,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好像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不再依靠别人了。 真的,被自己感动不仅是美丽的起点,更是精神的升华。——我心里波澜起伏,我居然能违抗妈妈的心意,我居然能坚持己见,让妈妈屈服我的意志,呵,妈妈一定是被我的善良所打动,是的,我有一颗善良心,同情弱小,关爱弱协….久久的我也被自己感动着。 ○题记。在文章格式中添光增彩,作为优秀学生不妨写写题记,它将使文章质量上一格档次。 题记的内容常常是文章内容的总揽或文章主旨的点眼之笔。此次作文出现优秀题记,——感动是沁人心脾的花香,感动是熏人欲醉的春风。 〔小学作文课堂实录〕【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9. 小何作文课堂实录我想看一下课堂实录 何以报德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 ——《论语》当受助者们在丛飞的捐助下过上正常的生活时,回望病危的丛飞,他们是否感到一丝焦急与不安?他们是否曾考虑过对于丛飞的爱心,何以为报?先哲孔子早已为我们找到了完美的答案--以德报德。我们生活在一个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1323561光怪陆离的社会,一个科技水平、生活水平都比先秦高得多的环境里,我们不能放弃先哲留给我们的真善美。 以德报德不仅是两千年前的准则,也应当是我们当代人的道德底线。我不想一味地抱怨世风日下,也不会口口声声诉说社会阴暗。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次内心的拷问,心灵呼唤感恩与报答,社会需要良知与正义。这些,你做到了吗?我曾读过一个故事。 一个山间的夜晚,一位禅师正坐在自己的小屋外打坐修禅。这时,从黑暗中窜出一个人影,他偷偷地溜进了禅师的小屋。 清贫的禅师室内竟无一物可拿,不一会儿,那人就失望地出来了。正当他走到门口,竟看见禅师对着他,像是在等他。 没等他开口,禅师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披在他身上,说:"山里风大,穿上这衣服下山吧。"那人无地自容,披上衣服匆匆走了。 禅师目送着,自言自语道:"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第二天清晨,禅师在门口发现了昨晚那件衣服整整齐齐地放着。 禅师欣慰地笑了:"我真的送了他一轮明月!"这是一个关于德的故事,是一个善举救赎一颗心灵的故事。这一轮明月,不就是我们的心灵守望的美德与良知吗?也许你曾经受过别人的帮助,感受过关爱的温暖,也许你也曾有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经历,也许你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也许我们大家一样都在盼着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的到来。 那就请不要忘记感恩于人,那就让我们大家都以德报德,甚至以德报怨。以德报德,是生命与生命间高境界的交流。 以德报德,是对爱心最好的慰藉。以德报德,是伟大的情怀。 以德报德,更是对美好社会的深情呼唤。

教学能力大赛中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拍摄需要学生注意什么吗?

在教学能力大赛中,参与课堂实录的学生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穿着统一,建议学生穿着统一的服装,这样课堂整体看起来更加统一协调;2、不染发不戴耳钉,作为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知识,不建议学生染发戴耳钉,这样会严重破坏整体的学习氛围;3、留长发的同学建议扎起来,这样整个人看起来更加干净利落,更有朝气;4、学生需全员参与拍摄,教学能力比赛要求课堂实录视频需要按照提交的花名册全员参与,这是比赛的基本要求。

首先提出课堂观察的学者是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 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其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在某种程度说,贝尔思的研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而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后经他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但是,量化的课堂观察在加深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和认识的同时,也无法掩饰其纯技术的缺陷。从70年代开始,人种志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始走入课堂观察。完整的文字描述呈现了课堂全貌,使原本被剥离出来的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从而研究者利用个人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诠释课堂。今天,人们探索、追求着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课堂观察。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课堂观察虽然在我国早已有所介绍,也有学校或教师开展了一些课堂观察的研究工作,更可喜的是,最近几年课堂观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然而,作为一种他乡经验,怎样在我国本土扎根与发展?仍然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课堂观察能促进课堂学习的改善吗?课堂观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吗?国外课堂观察的技术需要怎样改进才能适合中国的课堂?中国班级规模过大如何合作地开展观察?如何自主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以适应中国的课堂教学“原型”?在进行观察之前,如何让观察者理解中国式的课堂结构?怎样培训教师具有一整套的技能,让他们成为合格的观察者?等等。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如何组织开展基于课堂观察的听评课

何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这必须从课堂观察的目的意义出发。开展课堂观察的目的意义就在于聚焦观察点,将以前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漫无目的的观察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具体要素的观察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 rating scale )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 category systems )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等电子媒介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祝:教祺

课堂观察有哪些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有哪些基本要求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先说说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明确与学生明确问题;呈现方式)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具体化、充分展开;怎样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有些优秀的教师还特别提倡“剥笋式”的课堂,他们期望达到一种状态,就是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学生会豁然开朗,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原来是这个。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象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至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有这样几种:1、上课直接告知学生(板书、ppt、口述);2、可以在课的尾声让学生归纳提炼教学目标;3、让学生上课伊始先讨论,从而引出教学目标;4、让学生在自学时根据师生共用讲稿来预习。而这里的第四种呈现方式其实就是我们学校现在在做的,在学案中已经给学生列出了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生也是按照这个既定的目标来预习的,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也有各种变通,可能就是把前三种呈现方式结合着用的。我认为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确,而且十分必要。记得我们金校长在执教《石壕吏》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先讨论学习这样的课文该学些什么,进而引出教学目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学会如何把握这类文章的学习目标。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3、教师怎样组织内容: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如何联系;这种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前提性知识)、怎样联系(过渡、教师作结构性陈述,既紧密联系且学生感受到)4、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学是否集中和充分(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5、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6、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这里我想问,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教得充分吗?比如我们经常在指导学生做阅读训练时遇到一个关键词,就是要求“概括”,我们也似乎不厌其烦地要教会学生概括。可是我们往往对学生说“注意是概括”,“你再想想,这是概括吗?”“其他同学你们是怎样概括的?”……我们的学生是在“尝试错误”中才学会概括的,而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按照张老师的教学内容观察诊断维度,我们应该从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三个步骤教会学生概括:1、概括是什么?2、怎样去概括?3、什么情况下要运用最有效?也许是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自认为教过很多遍的东西学生却还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够了吗。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有所提升。以上只是本人学习的一点拙见,但愿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更具价值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初一下册《松树金龟子》课堂实录

  【教学说明】   这篇课文来自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动物世界”,是一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是:   1、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激发热爱昆虫的感情。   2、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3、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同时,我们还力求能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学习,试图转换教师的角色。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不同昆虫的可爱图片,在学生的惊叹和赞美声中自然引出课文)   师:昆虫的世界五彩斑斓,它们在我们尚未深知的家园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幸运去拜访它们,和它们成为朋友。但是,有一位作家做到了,他以昆虫为琴弦拨响了人类命运的颤音:他——就是法布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昆虫世界》,去聆听他讲述的《松树金龟子》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   1、基础积累。   学生初读课文,积累自己需要掌握的字词、欣赏的美句。   2、整体感知。   师:读过课文,你都了解到松树金龟子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知道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比如披黑色或棕色的外套,上面还有白色斑点,触角末端还有流苏,很漂亮的。   生:松树金龟子很有趣,它会唱歌,另外它求偶、育子的方式也很特别。   生:我来总结。我觉得法布尔给我们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包括婚恋、发音、繁衍等,使我们对松树金龟子有了初步的认识。   师:同学们补充得十分完善。在这篇科学小品文中,法布尔从不同方面科学、详尽地说明了松树金龟子,使我们获取了知识,并且激发了我们对昆虫的喜爱。   3、探究之旅。   师: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样一个细节:课下注释(1)中介绍法布尔时,称他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我们也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能不能借助课文语言的外衣,来告诉大家,法布尔是否确实无愧于这个称号?请仔细阅读课文,在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你的看法。   (再读课文,学生形成答案后,交流、补充和争鸣。   生:法布尔确实无愧于“昆虫学家”的称号。他对松树金龟子观察这么仔细,这么入微,全面介绍了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甚至连雄虫和雌虫触角末端流苏数量的差别都观察到了:雄虫是七条,雌虫是六条。而且,法布尔观察时十分投入,他为了观察,长时间地走进树林和田野。比如课文的第五段,作者写到:满怀爱情的松树金龟子们“飞飞停停,左右盘旋”要“持续半个月”之久呢,可见,为了弄清楚金龟子的婚恋情况,法布尔进行了长时间艰苦的观察工作。   生:我们也是这个观点。我们研究课文之后发现,第六段作者写道:“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七段作者写道:“所以我在早上,趁它们打瞌睡时u2026u2026”这也能表明为了进行科学观察,法布尔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为了科学事业牺牲休息和娱乐时间的态度,就足以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生:我们觉得法布尔不仅热爱科学研究,而且他还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究兴趣,这也是他成功的重要一条吧。我们组在讨论的时候发现了这么值得注意的一些话:第三段,“那么,雄虫的一对折扇有什么用处呢?”;八段,“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能唱歌。雄虫是不是*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文章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问句,然后作者给出了他研究之后的答案。我想,法布尔成功的原因应该加上这一条:对科学的全身心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   生:这也说明法布尔还是一个爱思考的人,思考对科学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提出了问题,然后认真思考,他才会得出结论。   生:我们组还查找了一些相关学习资料,我们找到了作者的简介,上面说:“1875年,法布尔远离城市喧嚣,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u2026u2026并且,他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普通老百姓的清汤淡饭”进行昆虫研究,我觉得,他这种对昆虫研究的奉献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同学们真是慧眼识金,透过语言的外衣,我们发现了法布尔成功的秘密,并且,为了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主动查阅资料,这其实就是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谁还继续发表你们的发现?   生:我还特别佩服法布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组在探究时发现了这样的句子——第17段,“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然后作者在下一段中说:“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他并没有去掩饰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觉得,他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仅值得科学家们去学习,对我们爱夸大的普通人也很有学习的必要。以后在学习中,我一定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生:第八段的最后一句话也能证明这一点,“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师:同学们的发言给了老师很多启示,看来,要想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发展,必须从内心热爱它,有舍弃舒适生活的决心,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长期、仔细观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实事求是地获取成功。我想,我们掌握了这个法宝,就是掌握了在科学道路上快行的方法,我相信,我们班必定会有同学以法布尔为榜样,献身科学事业,为人类的明天奉献自己的智慧。   我注意到同学们验证的都是法布尔的昆虫学家的身份,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给大家展示一下法布尔作为作家的依据呢?   生:法布尔的语言很生动。比如他夸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u2026u2026”,“仪表堂堂”呀,让我都自愧不如了。   生:他文笔很优美。他把雄虫的触须比喻成折扇,说成是流苏。既写出了金龟子的漂亮,也很形象。   生:还有,他把金龟子比喻成“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简直就是用诗的语言来赞美金龟子。课文的最后还让我们“别去打扰它吧”,可以看出法布尔是多么关爱生命,多么赞美它们。   师:课文研究得真是仔细。其实,金龟子危害松树,应该是害虫了,可是作者并没有因为它相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危害性,就一票否决。相反,法布尔还对金龟子们倍加热爱,全文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这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我想,这也应该是一个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吧。   生:法布尔没有把金龟子看作比我们人类低下的生物,而是把它们当成有趣的人来写的。课文里面就大量使用了拟人的写法,读起来很亲切。例如“大献殷勤”、“视而不见”、“炫耀”、“无动于衷”、“大喊大叫”等词语就是证明。   师:看来,语言的生动要借助于比喻和拟人修辞的使用,借助于生动、形象的词语。   生:他的过渡段使用也很得当。比如:“它们在忙什么呢?”自然引出了下面的介绍。   生:他的语言还很幽默。他在第二段这样写,“雌虫的形象则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想像力太丰富了u2026u2026”让人想笑。   生:他的语言还很准确。比如说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   生:还有,说金龟子身上“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慢慢地老死”等等都说得很准确。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是丰富。是啊,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生动、形象地去说明将会给文章增添文艺的韵味。法布尔作品的魅力也就在此。现在我给大家展示几个《昆虫世界》中的美句(出示幻灯片:美句撷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他的《昆虫世界》,相信你会有新的惊喜和收获。   生:老师,我有一个发现,不知道正确不正确。   师:是吗?说来听听。   生:这个松树金龟子是不是就是我们这里称它们叫“苍虫”的那种昆虫?因为我看课本上说的出生的时间、它们的生活习性都很类似。   师:对。老师真高兴,今天我们班里出现了一位未来的科学家。他平日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吸纳别人的知识结构,认真反思,大胆质疑,有所发现。希望你日后更认真地观察和学习,在科学的大路上拾取那绚丽的一朵。下一节课我们期待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好吗?   生:好。一定。    三、学以致用   师: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仿的观察家”,今天我们有幸探究了他成功的秘诀,你有挑战他的信心吗?如果有,请你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种生物,然后写一篇观察笔记。如果觉得尚有困难,请你获取生物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整理成文,介绍给大家。

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

一般认为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和积累微观教学资料,进行更深入细致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所以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进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教学,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互惠,而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评价被观察者,给被观察者评分出三六九等,这也应该就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基本出发点。 二.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者为听课教师,被观察者为授课教师(当然,我们如果把观察者的概念界定做进一步扩大,授课教师甚至是学生也都可以作为观察者)。那么,作为观察者的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都应观察哪些内容呢?一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若观察教师应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若观察学生则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人际交往、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和非学习性行为(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最后,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一些基本原则。 1.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因关注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 2.系统性:课堂观察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就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课堂观察,通常应该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三个主要阶段。如果是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注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问题细化,分解后进行。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量观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观察,课堂观察记录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什么样的问题即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观察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不适合普通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4.伦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因此,观察者应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授课老师,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让授课教师感到放松和自在,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则,如果授课教师(被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那么课堂观察就很难正常进行,或者说很难获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的东西,要问学生,“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好课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收获;二是效率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大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有生成性。这节课,不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投入,有互动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上课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表演。大量的准备,导致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只有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课前的准备固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自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他是公共的空间,这个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也不说“公开课”,只提“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讲课给听课的人听,上课时心目中“无他人”,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他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你才能上的课。 五.有个性。我觉得一堂好课,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特色意识,这种特色意识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且为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上。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六.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若要上成没有一点问题的可,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最好的效果仍然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可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扎实、充实、平实、真是,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换了和智慧的体验!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但是我坚持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能用老师的‘表演"来决定,应该注意整体是否达到课堂要求。

课堂教学过程再现的实录过程是什么意思?

就是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作业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观察和传统听课的区别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王建华 。从听课评课,到课堂观察,这些概念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区分清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我看来,对普通老师而言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听课,观课或是进行课堂观察主体的态度、目的、方法及最终的行为结果。下面仅从普通老师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 一.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一般认为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和积累微观教学资料,进行更深入细致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所以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进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教学,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互惠,而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评价被观察者,给被观察者评分出三六九等,这也应该就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基本出发点。 二.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者为听课教师,被观察者为授课教师(当然,我们如果把观察者的概念界定做进一步扩大,授课教师甚至是学生也都可以作为观察者)。那么,作为观察者的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都应观察哪些内容呢?一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若观察教师应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若观察学生则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人际交往、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和非学习性行为(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最后,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一些基本原则。 1.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因关注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 2.系统性:课堂观察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就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课堂观察,通常应该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三个主要阶段。如果是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注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问题细化,分解后进行。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量观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观察,课堂观察记录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什么样的问题即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观察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不适合普通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4.伦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因此,观察者应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授课老师,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让授课教师感到放松和自在,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则,如果授课教师(被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那么课堂观察就很难正常进行,或者说很难获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的东西,要问学生,“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好课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收获;二是效率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大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有生成性。这节课,不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投入,有互动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上课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表演。大量的准备,导致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只有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课前的准备固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自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他是公共的空间,这个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也不说“公开课”,只提“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讲课给听课的人听,上课时心目中“无他人”,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他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你才能上的课。 五.有个性。我觉得一堂好课,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特色意识,这种特色意识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且为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上。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六.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若要上成没有一点问题的可,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最好的效果仍然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可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扎实、充实、平实、真是,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换了和智慧的体验!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但是我坚持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能用老师的‘表演"来决定,应该注意整体是否达到课堂要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拓宽知识面。 王建华 2012 5 19

初一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课堂实录

  【初一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课堂实录】    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师 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生 是长城u2026u2026故宫u2026u2026不知道。   师 它叫“明轩”。想看看吗?   生 想。   师 就是这个(图)。但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这是它的内景(图)。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师园”中的一个庭院。这是它的庭院(图)。美不美?   生 美。   师 可是,张老师几次游览苏州园林,发现像“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好多好多哦,有些甚至比“殿春簃”更美!不信咱们再看一些图片。   (背景音乐:笛子独奏《姑苏行》)这是网师园u2026u2026   生 哇!   师 这是留园u2026u2026这是狮子林u2026u2026这是拙政园u2026u2026这是沧浪亭u2026u2026这两幅图片是张老师拍摄的u2026u2026(每看一幅,都会有一声“哇!”)   师 咱们再看一个网页:中国学生网新闻:27座苏州古典式园林落户五大洲。   生 哇!   师 哎,老师以上的介绍,包括图片和网页,主题是什么?——注意,人们说话,都是有主题的,主题就是他的目的。理解主题,就像咱们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一样。   生 是不是说苏州园林特好?u2026u2026   师 咱们做一道选择题吧,在下面4项中选择:   ① “殿春簃”其实并不算好。   ②“殿春簃”在苏州园林里不是最好的,不该获奖,该获奖的是别的园林;   ③“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多得很,有些甚至比它更美。   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实在是太高了!   生 是第三u2026u2026是第四u2026u2026   师 我也说是第四。那么,想去苏州园林游览吗?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   生 想u2026u2026老师,咱们现在就去!   师 你老爸给掏钱不?   生 唉u2026u2026   师 去不了,怎么办?   生 先学习《苏州园林》这课。   师 你真聪明!那么咱们打开课本106页——《苏州园林》,咱们“神游”苏州园林,不花钱的。而且咱们在文中“游”一段,在画中“游”一段。    二. 介绍作者   师 作者是谁?   生 叶圣陶。   师 他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世,就是苏州人,所以他很有资格写苏州园林。你们学过他的文章吗?   生 小学学过u2026u2026《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师 对。叶圣陶很了不起啊!他教过小学,教过中学,教过大学u2026u2026   生 哇!   师 写过童话、小说,做过编辑,办过刊物,编过教材。(哇!)解放后,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是我国现代首屈一指的语文教育家。(哇!)这是苏州的叶圣陶纪念馆和叶圣陶墓(图),这是苏州一中的叶圣陶塑像(图),看看底座上写的什么?   生 一代师表。   师 什么叫“师表”。   生 老师的代表u2026u2026老师的表率。   师 “是,老师的表率,只有伟大的老师才配得上这个称号,例如孔子被称为什么?   生 万世师表。    三. 阅读第一自然段   师 咱们齐读这一段。   生 (读)   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什么叫“标本”?   生 就是植物标本的标本u2026u2026不是u2026u2026   师 它和植物标本的“标本”相同吗?   生 不同u2026u2026典范、代表u2026u2026学习、仿效的典范u2026u2026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师 哪儿这样说?   生 现代汉语词典。   师 你查得真快!这是一种能力啊——终生受用的能力!   下面哪一句话呼应“标本”?   生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师 这说明苏州园林影响很大啊!——下面将要学过的一篇课文中有一段话也提到苏州园林,是——   生 u2026u2026《故宫博物院》u2026u2026写御花园的一段:“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师 连皇家园林都受苏州园林影响,可见苏州园林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改为“欣赏”“观赏”可以吗?   生 不可以u2026u2026“鉴赏”除了有“欣赏”“观赏”的意思外,还有“鉴别”的意思。   师 对。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生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 如果归纳一下这一段的段意,这句话可以做段意吗?   生 可以u2026u2026不可以u2026u2026可以,但不好。   师 怎样才好?   生 苏州园林的影响u2026u2026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师 对喽。   四. 阅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朗读,略)   师 这一段有几个生字词:因地制宜、自出新裁、轩榭。   生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依照。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论文、美术、建筑等的)。   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师 这样解释有点抽象,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轩”和“谢”吗?   生 没有u2026u2026见过u2026u2026许多书房都叫什么什么轩u2026u2026建在水里的就是水榭u2026u2026丛台顶上那个房子就是榭u2026u2026   师 看看我提供的“轩”和“榭”的图片——   这个临水的就是水榭u2026u2026这个是拙政园内的“与谁同坐轩”。“殿春簃”其实也是“轩”,它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叫什么?   生 明轩。   师 对,明代风格的轩。   这一段有个中心句,是那句?或者: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 把“务必”二字删去,可以吗?   生 不可以。   师 为什么?   生 “务必”加强肯定语气u2026u2026突出苏州园林的艺术标准高。   师 (故意说错话)“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可以删除,而且删除后句子更简洁。   生 不可以。   师 为什么?   生 u2026u2026(一时说不好)   师 不会说了吧?我告诉你一点关于复句的知识就会了:“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把这几个字记下来——它强调苏州园林每个地点都是美的,没有不美的地方。删除了,对苏州园林的美的表达就不到位。   把苏州园林说成“图画”,是什么说明方法?   生 打比方。   师 这段几次提到“图画”或“画图”?   生 u2026u2026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u2026u2026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u2026u2026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u2026u2026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u2026u2026四次。   师 其实应是四次半——还有一处没有用“图画”或“画图”,却也是在说图画,这就是——   生 u2026u2026败笔。   师 “败笔”的意思是——查查词典。   生 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师 那么园林中的败笔指什么?   生 建得不好的地方u2026u2026不合图画美的设计u2026u2026欠美伤美的设计。   师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u2026u2026”是什么句式?   生 双重否定句式。   师 可不可以改为肯定句式——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u2026u2026   生 不可以u2026u2026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更肯定。   师 下面张老师给大家提供刘国正先生的一首诗,印证苏州园林的特点——知道刘国正是谁吗?   生 不知道。   师 不知道,翻开课本最后一页的“后记”,就知道了。   生 哦,编我们这套课本的顾问。   师 下面看他的诗,齐读——   闲步网师园   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   诗中哪一句说明苏州园林是“图画”?   生 第二句u2026u2026小阁回廊叠画屏。   师 苏州园林实在是太美了,近十几年张老师先后三次游览苏州园林,觉得苏州园林比图画还美——图画是画的,而苏州园林是真的。   这段再一个问题:匠师们怎样实现“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目标?u2026u2026大声朗读!   生 (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 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生 排比。   师 这四个“讲究”分别领起下文一段,看看各领起哪段。   生 分别领起3、4、5、6段。   师 好了,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面各段,独立阅读,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发练习)   说明:下面各段的学习,都是:①先完成所发练习,②核对答案并讨论,③苏州园林画中游——欣赏相关图片。具体过程略。各段阅读练习和答案如下:    五. 阅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第四自然段分几层?有无中心句?——理解这一短的层次。   答案:分两层,没有中心句: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堆叠和池沼设计的艺术。亦可分三层: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堆叠的艺术。③池沼设计的艺术。   3.苏州园林的假山有什么特点?   答案: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4.查字词典,说明什么是“技术”,什么是“艺术”。   答案: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技术——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   教师评:搞艺术,需要有艺术的天赋和悟性,需要艰苦的学习和训练,需要名师的辅导和指点,需要大量金钱和物质的投入,需要付出无数的精力和时间,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需要如课本所说的“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u2026u2026难啊!张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境界,也算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苦苦追求了30多年,至今还在望艺术而兴叹!   5.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不行,没有“技术”,也达不到“艺术”。   6.假山堆叠的艺术,需达到什么目标?   答案: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7.用元代维则的《狮子林即景》印证这一观点:   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8.哪些文字是对假山“艺术”的说明?   答案: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老师评:这段紧扣“图画”、“自然之趣”。   9.“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把“匠师”改为“工匠”可以吗?就像上一课《中国石拱桥》介绍李春: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答案:不可。“匠师”包括“匠”与“师”。   “师”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师: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例如工程师、设计师、医师、教师u2026u2026   10.欣赏苏州园林假山的图片:狮子林、留园冠云峰、虎丘、环秀山庄u2026u2026   11.朗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u2026u2026又是入画的一景。   正音,解释词语:着眼、相间、嶙峋(略)   12.苏州园林的池沼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选两个字回答。   答案:入画。教师点评:“入画”扣住前文“图画”。   13.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或者种些花草”后面为何用冒号?   答案:表示后面的文字是“总括上文”。顺便介绍冒号的两种作用:①提示下文;②总括上文。   14.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答案:体现美术画的“自然之趣”?为了“入画”。   15.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鱼戏莲叶间”的诗句出自哪里?你还能背诵吗?   答案: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6.“又是入画的一景”, “又”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17.欣赏苏州园林池沼图片:网师园、留园、拙政园u2026u2026    六. 阅读第五自然段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第一句。   2.哪个词语点明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的特点?——着眼在画意。   3.“嶙峋”的意思是——突兀的样子。   4.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   5.请指出本段中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的句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6. 欣赏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图片,问题:这幅体现了什么特点?这是什么季节?u2026u2026    七. 阅读课文其余部分   1.苏州园林的角落有什么特点?   2.苏州园林中的花墙和廊子有什么作用?   3.苏州园林的门窗讲究什么?色彩有什么讲究?   4.欣赏相关图片。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来完成程序的三部曲。这不仅需要教师反省“忙、茫、盲”的教学工作,整理、释放用于课堂观察的时间,而且需要学校为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提供必要的技术与环境支持,购置用于观察的必需的视听设备,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以确保课堂观察成为教师的日常行动。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课堂实录

1. 指导学生如何写作写景散文课堂实录 让学生收集已学散文及课外阅读中读过的散文,以备课堂探讨使用。写作课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研究探讨为主,第二课时以写作为主。 写作要求: 只要你认为美的自然景观,就可以摄入作品中。题目自拟。字数600以上。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讨论后)生:夕阳芳草本来都是极为平常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如果投入感情的去观赏体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一篇佳作。 (小组研究探讨,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各小组交流一下。要求:1、说出范例文题目,2、派代表到讲台边解说边板书关键内容,3、除第一小组外,其余各组补充发言。 生1:我们探讨的是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我们认为作者首先抓住了威海海滨仲夏夜的景色去写。在写作中,采用时间做行文线索,还贯有空间顺序,比如,天空、大海、海滩等。(板书:1、抓住特征,2、采用空间顺序) 生2:我们也讨论了《海滨仲夏夜》。我们认为文中不仅写海滨的景,还有以海滨为中心向四周之景辐射拓展:上至空中的晚霞、星、月,霞至海滩的人们说笑休憩。(板书:3、以海滨为中心辐射其他景物) 生3:我们讨论朱自清的《春》。我们认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就象一个个冰糖葫芦一样串在了文章中。(板书:4、采用冰糖葫芦式片段描写) 2.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写作中描写景物的能力。 教学方式:学法引领 多维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好的歌声需要音乐的烘托才更加动听,好的舞蹈需要灯光的点染才更加优美。同样,一篇文章要有好的景物描写才更加精彩。那么,谁能告诉我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吗? 生:渲染氛围。 生:烘托心情。 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伏笔。 3. 课堂实录 怎么点评学生写描写景物的句子 《麦哨》(人教版课标本八册)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紧跟着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在这种天然娱乐场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一、在读文中赏析赏析有玩赏的意思,指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后解释。 在读文中赏析,有细细品味的意思,而且这种细细品味有两层要义:首先,这是乐于参与、主动积极的参与。不是教师的牵引下,对知识点的枯燥分析;其次,赏是为了析。 反复读文后能体验写作特色、方法以及优美的词句。在读文中赏析,使语文学习学得趣味十足,又学习文章写作方法,从而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麦哨》第3自然段:“那一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把蒙上了一层晶莹细汗的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比成是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既写出了孩子的可爱,又非常贴切,连蒙上的晶莹汗珠也考虑到了,带了进去,成了“沾满露珠的”,对这一句的赏析,可以是这样的: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当学生说了比喻,则追问引导学生说出把脸蛋比成月季。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进行分析,但这样的分析绝不是赏析,因为这个过程只是枯燥的分析,没有乐,没有体验,也没有情感的参与。 课堂二:引导学生结合想象、上下文体会月季花。初读文本后——师:你印象中的月季花是怎样的?指名学生答。 生:美丽的、好看的、鲜艳的……(这时候的学生还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问题)师:没细细看过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吧,准备好了吗?我看谁看得最认真(出示一张张各种月季的图片),看到了吗?怎样的月季?学生1:娇贵的月季、 *** 的月季。学生2:五颜六色的月季。 学生3:色彩艳丽、迷人的月季。学生4:五彩斑斓、色彩明丽、绚丽多彩的月季。 师:如果不这样比,还可以怎样比?出示句式:那一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生:熟透的苹果、玫瑰、辣椒……师:如果你是孩子,喜欢怎样的描写,为什么?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了文本中比喻的形象传神。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文本中其余的比喻句,在自读自找交流中巩固如何运用比喻的方法。在这一个片段中,教师的角色有氛围营造者,如月季图片的呈现;有方法指导者,如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想象;有机会创造者,如给予学生作其它比喻,巩固认知。 二、在读文中积累积累的是指聚集、积淀,使数目增加。在读文中积累指使词、句、段、篇等知识积少成多、尝试运用。 如果说在读文中赏析,是精读课文读书方法的延伸,有时需要教师的引导,那读文中积累的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与创新。如读了文本第4自然段,重点体会了句子“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在体会到排比中所要表达的丰收、欢乐、喜悦、自豪后,让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丰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学样接下去说一说?学生经过思考后,就有了精彩的续文:生6:粉色的桃花谢了,结出了红中透绿的桃子;生7:粉红色的樱桃花谢了,结出了又精致又红的樱桃;生8:白色的玉兰谢了,留下一片生机勃发的绿叶;生9:地上的西瓜开花了,结出了又大又红的大西瓜;……在这样的课堂读书中,学生不仅是对文本形式的模仿,也是积累。积累了个人经验,积累了这样精彩的描写方式,为习作由说到写架设桥梁。 三、在读文中练笔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小学生写作的难度:一二年级叫写话;三——六年级叫习作。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的提法,都表明了小学阶段作文只是练笔。 练笔的形式很多,有仿写词语、尝试片段、填补空白、丰满文章等。究竟采用何种练笔的形式,要看文本的特点,也要根据学生的状况,根据年级、单元的特点确定一个重点。 《麦哨》形式美,首尾呼应;词句更美,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营造了美的氛围;开头用象声词,引人入胜等等。要学生一下子学会这么多的写作方法有难度,可先学文中写乡村美景词句整齐的手法,如“一声呼,一声应”、“那么欢快,那么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呜卟,呜卟”,都句式对称,非常富有节奏感。 有学生就这么写:“我们在小竹林里挖竹笋,比谁挖得多;我们又在小泥路上比跑。 4. 小学作文教学实录 [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小学作文教学实录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刚刚见面,彼此还不认识,下面我要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请你马上说出其中有几个要点?它们都是什么?师:我姓靳,叫靳家彦,是天津南开小学语文老师,今年62岁,小学作文教学实录.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态度认真,特别感动,特别高兴.我向你们学习.师:我说完了,现在请你们讲一讲我刚才的这段话有几个要点.生:您叫靳家彦.师:这是第一点.生:您是天津南开小学的语文教师.师:这是第二点.生:您感谢我们.师:这是最后一点.生:您说您今年62岁.师:这是第三点(手势3).师:最后我说什么:看到你们个个精神饱满,态度认真,特别感动这是什么?全体生:是感受(3遍).师:你们非常准确地听了我所说的话(板书:感受)而且知道我最后一点是谈出我的什么?(指板书:全体学生读“感受”3遍.)师:什么是“感受”?生:是发自内心的感想.是自己做完一件事的心得.师:你看“感受”几个字啊?生:两个字.师:我们先看“感”.我们看到的大干世界,包括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包括我们读书,这都是身外之物.这些身外之物是我们内心感知它、感觉它,这叫什么?(板书:“感之于外.”)引起我内心强烈共鸣,引起我内心情感的波澜.这叫(板书:“受之于心”).(全体学生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师:这就叫(指板书) “感受” (生:大声读3遍).师:古人说目击事物以心击之,用心击之,用心感受它,引起你强烈的情感活动,这就叫“感受”.师:好了,现在你们就谈你们的感受.刚才我谈了我看到你们后内心的情感变化,我的心理活动.现在请你们谈你们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我们总要有个话题埃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实话实说》,最早的主持人是崔永元,后来换了一位女主持叫和晶,最近又换了一位男主持人,你们知道他叫什么吗?生:不知道,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师:我也不知道,(生:笑声)不管他叫什么,我们今天也来个实话实说,围绕一个话题:你喜欢作文吗?一定要实话实说.别看那么多老师在听我们讲,没关系,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你喜欢作文吗?生:我喜欢弹琵琶,心情好时可以疯狂地扫弦,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发泄出来.师:你喜欢弹琵琶,你没有正面回答,喜欢作文么?生l:还行,因为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生活体验丰富就有的可写.师:我领会了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喜欢弹琵琶,我懂了.说得很委婉.生2: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作文.师:什么时候喜欢,什么时候不喜欢?生2:心情好时,800字的作文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好.师:一气呵成,有才.生2:接着说,如果心情特糟糕,300字的作文一边写一边玩.师接着说:心情不好别说写作文了,看谁都不顺眼.是吧? (在场的学生都笑了.)师:是实话实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这要看心情.生3:我也是心情好就喜欢写作文,因为脑子里有情况.心情不好时,老师讲的作文我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师:你说的比上一个同学又进了一步,不仅是心情好能写,心情不好不能写,而且说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时写得就好.有时老师布置的内容没有词可写,因此心情就不好.道出了一个道理,喜欢写是因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喜欢写是因为没词,没内容可写.生4:我常常是一开始不喜欢写,觉得写字烦,一会儿写进去了,越写越顺利就喜欢写了.师:真深入进去了,当你已经开始行文了,而且全身心地投入时就愿意写,如果开始写就嫌难,开头就不知道怎么写,会越写越不爱写.师:嫌烦是态度问题.没词写是内容问题.生5:我是因为作文的类型.老师布置想象作文和童话就喜欢写,可以抒发自己的想象,没有限制.如果写一些老师规定的写人一类的作文,不是不愿写,是比较反感.师:喜欢写想象作文,喜欢写抒情的作文,喜欢写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意思的作文,而遵命的、非写不可的,就很勉强很无奈.(立刻引导)其他学生:时间紧;可写的太多,写不过来;得分低失去信心了;没有特点的不会写;感受不深不爱写.师:喜欢写的原因有三点:第一,能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写后很痛快;第二,能记录生活.将最美好最难忘的人、事、景、物记录下来;第三,通过写作文提高自己的情操,培养品德.不喜欢写的原因也有三点:第一,没有内容,没词可写;第二,缺少方法.那么多内容不知怎么写;第三,态度问题,嫌麻烦,遇到困难,心情不好就不爱写.我们把喜欢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归纳出来后,还要请同学们思考:你们写作文时一般从什么地方开始?生(畅所欲言):从观察开始、思考开始,从审题开始,从情感爆发开始,从准备写作文开始.师:说了很多,我觉得要写一篇好文章,要从你的生活、你经历的事情的“感受” (板书)开始.板书: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抒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接下来靳老师请学生谈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或人,学生畅所欲言.) 〔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5. 六年级写景作文教案 [六年级写景作文教案]教学设想: 1、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写作状态,并且抓住写作要点,六年级写景作文教案。 2、借助多媒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取语言情趣。 3、构思:层层推进地训练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节课指导,第二节课写作) 教学过程: 一、析 大多数学生在描绘某一个事物(自然景观)时往往只注意事物本身的表面(表象),只重视了对事物的感性感受,造成写作时千人一面的局面,作文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开启思维,没有展开想象,使写作呈现僵化现象。 二、导 作文是需要 *** 的。作文是思想感情与生活碰撞的火花。 从生活中去感悟写作奥妙、体验写作乐趣,是激发写作灵感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 对生活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我们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更加美好。今天让我们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自然的风景吧! 三、赏 1、老师引导并用投影仪显示写景作文的几个注意点:观察的角度,景物的特征,具体的描绘,思维的拓展。 2、展示课文中有关写景的文段和课外名家美文中的写景妙句。 A、展示台展示第五册课文《鼎湖山听泉》中的精彩选段(略)。 B、投影仪显示课外名家语段(先显示未画浪线的文字,再一次显示浪线上文字): 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一颗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 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它随我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侯在树丛中间;当我走过家门,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 ——(苏联)邦达列夫《星星和月光》 四、思 请几位同学谈感受,分析选段好在哪些地方。 1、为什么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诀窍? 明确:借助联想和想象。多思。 投影仪显示两行字: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 2、选段语言优美的特点: 贴切;句式多样;情感丰富,小学生作文《六年级写景作文教案》。 五、练 1、有人去过张家界吗?如果有人回答去过,就让他谈谈感受,或简略描绘一下,如果没有,老师就直接多媒体播放《张家界风光》。 ../../索尼照片/天水张家界之行/张家界风光片/ AVSEQ02.DAT 说明:根据时间允许,选择播放的长度(宜控制在5分钟之内)。 老师提示:注意这些风光美在何处、拍摄者的角度等。 2、观察学生的情绪,在情绪高昂之时,定格一个画面,如《张家界风光》中的五色海中的一格反光点,一处如珠玉乱溅的瀑布…… 3、给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将画面上的景点描绘下来,选择几个好的当堂诵读。 4、老师小结学生片段训练可能出现的长处和不足:①写作技巧欠缺,如句式单一,修辞手法欠缺,表现手法不熟;②缺少联想,没有与其他类似的景观进行比较。 正例:《济南的冬天》;③缺少想象,不能从语言上给读者更多的情思。正例:《鼎湖山听泉》;④没有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未将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文思想相结合。 正例:《画山绣水》。 六、拓 投影仪显示有关张家界的美文片断。 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与其他山峰迥然不同,从山脚到顶巅,像斧砍刀劈似的,不长树木,明晃晃,高巍巍,四方形,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尤其令人感到奇异的是,金鞭岩紧靠一座巨峰,巨峰酷似雄鹰,鹰首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有力地半抱金鞭岩,气势雄勃,这是有名的神鹰护金鞭。 (峻青《翠绿的张家界》) 人们习惯于以猴子望太平、童子拜观音等等形象的联想来歌颂自然界形式之美,还往往要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其酷似,其实许多石头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张家界的石峰名堂可多了,什么秦始皇的金鞭,什么三姐妹……美丽的故事由人们的想象自由去创造吧!(吴冠中《养在深闺人未识》) 在我游览回来的路上,我发现相见恨晚已不只是我一人的感觉,而是人类的感觉了。 我想起伯乐和马的故事。中国古人慨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话也可借来说明人对自然美景的发现。 当人类以关心的眼光来审视自然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被自然界珍藏着的美景,原是人类视而不见的,发现自然之美与人的觉醒是紧密相联的。为此,我们不仅要呼唤马伯乐、人才伯乐,也要呼唤美景伯乐或曰美伯乐,世上不知有多少张家界等待伯乐们去发现呢。 (孙荪《相见恨晚》) 其山川秀色,全无人工雕凿与粉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全凭天造地设,风雨切割。 无论高山、洼地、深涧、幽谷,还是洞壑、石潭、奇花、异葩,都是自然成型,自然成趣,自然成景,自然成名。它藏而不露,好似长在山里的土家族姑娘,笑逐颜开而矫健,是断断无法在内心形成具体的场景的。 (网友作品)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流去,久旱不断流。 走近金鞭溪,满目青翠,连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放轻脚步谛听,流水潺潺,伴着声声鸟语。 走着走着,忽然感到一阵清凉,才觉察有微风习习吹过,阵阵袭来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驻足细。 6. 作文教学中,怎样教学生直接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包括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其中景物描写当然不容忽视,但相比之下人物描写对学生写好记叙文更为重要,它包括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等五种,这五种描写中外貌和语言描写是大部分学生都很擅长的,而最不擅长的就是心理和神态描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要是能把心理和神态两种描写写好,就能消除他们写作的困惑,也便解决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难处,所以说,心理和神态描写是写好记叙文非常关键的因素。 一、心理描写要抓住学生的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要排除他们心中的顾虑 。 二、神态描写要教会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并且多让他们进行现场练习。 7. 如何写好景物的想象习作指导教案 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编写要从教育教学目的、任务着眼,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出发.具体说:(1)要求编写教案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 如初中物理课的教案,在组织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任意提高教学要求,要避免由于过分追求叙述的严谨而影响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形成教学难点.如“浮力”的计算,现行教材要求并不高,计算也不复杂.但“浮力”问题的类型较多,解决方法灵活多变,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当的难度,比前几章是一次较大的飞跃.因而写教案时教学要求一定要得当.“在这里最好不要让学生去做那些人为的难度大、综合程度高的题”这是编者的意图.新教师尤其应当注意深广度问题,否则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编写教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从探索中提出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研究如何设计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程序及要点.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教师就要首先利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什么错而激疑,把启发的要点落在诱导推理、分析比较上:小车在课本35所示的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维持运动的距离不同.把点拔的要点落在概括上,引导学生在进行“科学抽象”中自然地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要求教书育人相结合 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思想教育重视不够,没有计划性,这是不恰当的.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有计划的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 (4)要求注意物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这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决定的.设计教案时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充分发挥表象作用.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图象和重现物理过程,常常是教学难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时尽量通过物理实验展现物理过程,充分发挥通过实验所形成的表象的作用,这对于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过程有很大益处.演示实验是在教学中提供感性材料的主要方式,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教案中要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各仪器有什么作用?要求学生主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什么时候提出问题等进行周密设计,这样才能做到目的明确,程序合理、主次分明地进行实验. (5)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8. 怎样把文章写具体作文教学实录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9. 通过外貌描写彰显人物个性的作文教学实录 他今年7岁,个人不算高,比较瘦,但看起来却很有精神。他留着很短的头发,俊俏的脸上长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鼻梁高高的,像个小红萝卜似的。到过他家的人都说他五官端正,是个好看的男孩子。 我的妹妹长得很可爱,她已经3个月了。前几天是我妹妹的百天纪念日,我妈开着车抱着宝宝妹妹去“爱你宝贝”照了几张照片。我的妹妹长着一双小而亮晶晶的眼睛,脸鼓鼓的,嘴显得特别小。她有一对可爱的耳朵,一双小手紧握着拳头,不时地摆动着。你瞧!那肉嘟嘟像小馒头似的小脚,可爱极了!我爱我的妹妹。 在我们班里我最喜欢的同学就是小帅哥耿豪了,你瞧!他的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敦实,他的胳膊和腿真像成熟的玉米棒。他喜欢穿外套不扣扣子,听他说:“那样会更显得威风。”耿豪的头长得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是圆圆的,巧的是他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睛也是圆圆的。我最喜欢他笑,他一笑那乌黑发亮的眼睛就变成两个弯弯的月牙了。他那红红的小嘴最爱说笑话,他的笑话总是在我们没笑出声之前先把自己逗笑了,这时那弯弯的月牙又出现了。 我的爸爸是远洋公司商船的大副。他高高的个儿,微黄的头发自然卷曲,白净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双鼻孔显得特别大。小时侯,我常常望着他的鼻孔问:“爸爸,您的鼻孔为什么这么大?”他总是笑着回答;“选马就要选鼻孔大的马,因为大鼻孔的马跑得快。爸爸小时侯在学校就是短跑冠军,不信你问妈妈。”这时,我和妈妈就会望着他的大鼻孔哈哈大笑起来。 爸爸长得瘦瘦的,中等个,长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留着小平头,高挺的鼻子显得更有精神。棱廓分明的嘴唇上长满了像钢针似的胡子。爸爸的知识可多了,经常给我讲许多神奇有趣的科学小故事,想出许多方法来锻炼我。

课堂观察方法之一的目视法具体可以分为:扫视法、巡视法、注视法和(  )。

【答案】:A【答案】A。解析:课堂观察的方法有目视法和提问法。其中目视法可分为扫视法、巡视法、注视法和凝视法。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王建华 。从听课评课,到课堂观察,这些概念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区分清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我看来,对普通老师而言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听课,观课或是进行课堂观察主体的态度、目的、方法及最终的行为结果。下面仅从普通老师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 一.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一般认为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和积累微观教学资料,进行更深入细致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所以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进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教学,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互惠,而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评价被观察者,给被观察者评分出三六九等,这也应该就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基本出发点。 二.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者为听课教师,被观察者为授课教师(当然,我们如果把观察者的概念界定做进一步扩大,授课教师甚至是学生也都可以作为观察者)。那么,作为观察者的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都应观察哪些内容呢?一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若观察教师应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若观察学生则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人际交往、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和非学习性行为(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最后,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一些基本原则。 1.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因关注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 2.系统性:课堂观察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就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课堂观察,通常应该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三个主要阶段。如果是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注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问题细化,分解后进行。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量观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观察,课堂观察记录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什么样的问题即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观察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不适合普通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4.伦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因此,观察者应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授课老师,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让授课教师感到放松和自在,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则,如果授课教师(被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那么课堂观察就很难正常进行,或者说很难获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的东西,要问学生,“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好课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收获;二是效率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大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有生成性。这节课,不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投入,有互动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上课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表演。大量的准备,导致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只有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课前的准备固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自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他是公共的空间,这个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也不说“公开课”,只提“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讲课给听课的人听,上课时心目中“无他人”,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他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你才能上的课。 五.有个性。我觉得一堂好课,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特色意识,这种特色意识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且为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上。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六.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若要上成没有一点问题的可,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最好的效果仍然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可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扎实、充实、平实、真是,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换了和智慧的体验!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但是我坚持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能用老师的‘表演"来决定,应该注意整体是否达到课堂要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拓宽知识面。 王建华 2012 5 19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是什么?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是目标达成度、问题价值度、教学指导度、学生参与度。(1)教学目标:注意观察授课者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可操作、可判断;是否依据新课标,是否符合学情。(2)教材处理:注意观察授课者情景设置如何,张弛是否有度;内容处理怎么样,是否体现教材的理念。(3)教学程序:注意观察授课者怎样处理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是否合理。(4)课堂管理:注意观察授课者能否维持好良好的课堂秩序;能否有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否避免或者消除影响正常教学的事件,保证课堂有序进行。(5)教学手段:注意观察授课者教学手段是否丰富,媒体使用是否得当。(6)教学智慧:能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时捕捉教育机会,创设教学高潮。(7)教学效果:观察课堂小结或练习时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等等。课堂观察的特点: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2)

《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  师: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花的描写。花有颜色吗?   生:嗯——它这里没写。   师:开得怎么样,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   师:哪些花,你知道吗?   生摇头。   师: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花蜜。如果她们家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就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嗯,说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会读书!来,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你想一想,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   (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生:“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像一个小毛球”说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师:理解得真好!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打出“侧面描写”的字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眼中的园子,样样都有。(在“样样都有”前面板书“眼中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话是直接描写这个园子的?   生: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师:嗯,交代了这花园的来历。还找到了哪一段?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很好,读准了这个“明晃晃”(第三声),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明晃晃”。)   板块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你可以直接找到后边。   (生读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   师: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默读圈词。)   生: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两个词语不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来归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以后再圈画的时候,有些词语分散在文章当中,你可以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园子?这位女同学,你来。   生读。【学生把“似的”中的“似”读成了平舌音。师正音,并告诉学生,“似”只有和“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读“似(翘舌音)的”,其他都读“似”(平舌音)。】   师: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一男生读。)   师: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了花。真好!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心中有虫,哦,心中不能有虫了u2026u2026(生哈哈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花开了——   (生接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张老师也想读,听张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   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   生: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师:好一个“一大群花”!本来“群”是用来形容鸟的。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   生: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   师: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这是对我朗读最高的表扬!同学们,其实,张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我们也来试试看。 ;

论课堂观察实施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课堂观察实施的步骤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课堂教学实录怎么写?

问题一:课堂实录怎么写 课堂实录 不一定 有一本书上说,左手写字的人是天生艺术好的 右手写字的人是脑发达 问题二:的作文怎么写》课堂教学实录 的机会干嘛不留给自己好好珍惜,干嘛非要拱手让给别人呢(事实上,由于越来越多的父母倾向于网上征名,而那些“起名专家”起出来的“好名字”又相当有限,因此网上起名的重名率是相当高的)? 一个好名字的标准只要寓意好、叫起来响亮顺口、写起来洒脱顺手就ok了,完全没必要将其复杂化、神秘化。每个宝宝有每个宝宝的成长轨迹,即便是两个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人也绝不会因为同名同姓而拥有同样的人生。 亲爱的 新爸爸新妈妈们,如果你们真的爱你们的宝宝,那么就亲自为你们的宝宝起个名字吧!父母亲自起的名字一定会包含这世界上最多最多的爱意和最美最美的期待,别忘了,这可是你们为宝 问题三:教学实录怎么写 也就是课堂进行的过程,和详案差不多。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如:lbx777/yw07/x_jrdhy/jxsl01 问题四:优秀案例《“难写”的作文怎么写》课堂教学实录 《“难写”的作文怎么写》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 捷 评析:特级教师 刘仁增 一、一言难尽:畅谈“难写”作文 师:(板书:“难写”的作文;与学生齐读课题“‘难写"的作文”)今天,我们专门来讨论“难写”的作文。先请你们来说一说,什么样的作文,你觉得是很“难写”的? 生:我觉得经常写的、老掉牙的作文。 师:“老掉牙”的作文是“难写”的作文,有道理。(板书:老掉牙)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小朋友说他从一年级进校,老师就要求他写一篇文章,叫《我的妈妈》。到了六年级,老师还布置这篇文章。他说了一个笑话,我只有一个妈妈,你要我写出六个不同的妈妈,真的很困难。“难写”的作文还有吗? 生: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却又要求我们写。 生:被逼着写的作文。 生:题目范围太大,超出我们小学生的能力范围。比如“家乡的故事”。 生:父母的爱、介绍自己、难忘的事――不爱写的作文。 问题五:体育教学设计的课堂实录怎么写啊? 我个人认为就是写一些教学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以及安排的内容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心得体会 问题六:课题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设计怎么写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问题七:课堂教学实录 用英语怎么翻译? Classroom Teaching Record 问题八:《幸福是什么》课堂教学实录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问题九:如何在课堂教学实录前面插入片头 用会声会影、pr等剪辑软件 问题十: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课堂教学实录 我最喜爱的老师 我的李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她的个子不高,头上扎着个独辫,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她总是微笑着。李老师讲课可吸引人啦!大家都爱听。她为了我们这些小苗苗,无论数九寒天,还是三伏酷暑,无论睛朗的白天,还是宁静的夜晚,李老师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献给了我们这些小苗苗。 我这人那,唉!最大的毛病就是――特别粗心!李老师为了帮助我改掉粗心的毛病,她可花了不少的心思呀!下面我给你讲一个关于我粗心的故事:那次听写我犯了错误,极大的错误我居然把“戎”多加了一横变成了“?”这可是李老师再三强调的。怎么办?“胡林桦到办工室来一下。”顿时我就像被晴天霹雳,全身麻木了。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办公室来到李老师面前,看着她那和颜悦色的表情我的心放松了几分。这时,李老师对我说:“孩子过来坐下,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我心想:李老师叫我来不会是只给我讲故事吧?我听完故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李老师是借这个故事让我克服粗心呀! 我还是个非常胆小的人,有一次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非常有难度的文题,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我呢?就更不用说了,平时就胆小得不敢发言的我,今天面对这么困难的问题,我只好把头埋得更低了,紧闭着双眼,暗暗祈祷上天:老天爷保佑千万别被李老师揪起来发言呀!“胡林桦。”李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慢慢地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我结结巴巴地回答着说些什么连自己都不知道。我的妈呀!这下我可惨了,没想到李老师没有批评我,还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孩子别怕,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说错了也没关系。看着李老师那鼓励的目光,我感觉全身充满力量,鼓足勇气,放大了胆,用洪亮地身音把问题完整地,说了一遍。没想到这一次我的回答迎来的是老师那赞赏的目光,欣慰的笑容和她对我竖起大母指。 李老师不仅关心我们学习,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李老师的爱就像一眼清泉,流进幼苗们的心里,滋润着一片幼苗的心灵。所以,李老师不愧是育人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啊!这就是我最喜爱的老师,我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像李老师一样的人。

教师以什么为中心实施教学或开展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 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讨论1:关于教师提问的互动 ▲有的提问有的是指向内部的.■设计得好的指向思维过程的问题,如: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蜗牛?这样的问题问下去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设计得一般的问题式指向结果的如:"马铃薯为什么会浮起来?";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问下去后学生会急于找资料寻答案. ▲有的提问是指向外部的(课堂组织起到管理、激励、提醒等的作用) 讨论2:关于学生互动的习惯与情感行为 案例:小组汇报后的其他学生的意见反馈,一个学生说:"你这个方案是不对的,应该…"汇报小组的学生就很尴尬,有点生气了.另一个学生说:"你们的方案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汇报组的学生就很快的接受了建议.启示:人 际交往的行为要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但这是教不会的,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感悟和体验的. ●自主: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二)教师教学观察点举例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关于板书与多媒体的比较:板书有自己的优点:有时候多媒体的呈现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板书的速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后面的环节巩固)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现状:很多教师害怕提问后的停顿,教师常要反复唠叨)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教师有没有抢学生的话题?积极的理答方式有:追问、激励等.案例:初中生在学习惯性时内容时会有一个"速度越快惯性越大"的错误前概念,教师的较好理答是"如果…那么当速度等于零的时候惯性等于多少?"学生就会自己认识到自己认知的错误)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现状1:学生不懂的不问,学生懂的就问 现状2:关于学生的齐声回答问题.为什么要齐声回答? --简单的、需要强调的知识点经常采用齐声回答,能起到了反馈、巩固、调节气氛等的作用,其中的反馈、巩固的功能是指向内部的,调节气氛是指向外部的.实际上,齐声回答效果最好的是指向外部管理的,而指向内部的齐声回答效果是不好的,那么,你问什么要学生齐声回答? --建议:齐声回答少一点,把时间节省下来.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在学生合作的环节设计上,教师也要备好课,目的要明确)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三)课程性质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教学目标设定后,一定要有与目标相匹配的检测,是这一节课的终结性评价)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大家可以观察研究一下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语言) ●资源: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四)课堂文化观察点举例 ●思考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现在大量的课还停留在记忆和模仿)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 △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 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课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 △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 如何? ●特质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三、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时不一样的 (一)定量与定性两种课堂记录方式 1.区别:定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定性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 2.联系: 定量的方法在于使研究有理据,通过前后若干次的观察数据的比较,归纳出被观察者教学行为的特点.定性的方法着眼于综合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文化等要素,为被观察者提供全景式的改进性建议.两者相互补充,有助于对教师课堂行为从细节到整体的把握. 传统的听评课所做的判断、建议绝大部分是基于经验和印象的,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课堂观察强调的一个要义是"拿证据来" (二)定性的记录方式 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主观评价 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4.技术纪录:使用录音、录像等电子设备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四、课堂观察三步骤 (一)课前会议: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被观察者说课: (1)教材分析: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说明;说明该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处理,使用了哪些课程资源等. (2)学生情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等,提供标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生座位表. (3)简要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与"课标"不同,要解释与本班学生的适切性.指出本课的重、难点,说出解决的策略. (4)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说明创新与困惑之处. (5)介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重点介绍监控的措施与时间,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帮助. 2.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帮助. 3.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 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三)课后会议: 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阅读、图形阅读、书面和口头表达等;及资源利用.应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上述几种主要教学行为逐次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的教学行为,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的作用. (3)预设与生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策略甚至教学内容,说明改变的原因. 2.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 3.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1)成功之处; (2)个人特色; (3)存在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细节描写作文课课堂实录

1. 如何指导习作教学中细节描写 对材料问题分析,到如何入手,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3。 而且能较好的做到讲练结合,较好的体现从问题开始。教学方法灵活,毫无枯燥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把握知识要点,训练技能,知识点落实到位,我还需加强业务学习。 还有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组中优良中差四档学生扬长避短,注重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新课改精神。尤其针对本班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后几乎不动手的现状,学生参与度高。 最后,点拨不够透彻到位,仅点到为止;2、个别材料不够典型,务求当堂巩固落实。另外.从细节之内涵、作用,智慧与智慧相碰撞,相互交流,二是便于理论联系实际,三是浅显易懂,本节课引用大量课文文段,尤其是最近学生学习的文段来引导学生感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便于加深学生印象,也容易理解掌握,把经典文段当作跳板来引导学生写作一是有典范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指导习作教学中细节描写 本节课从课堂的导入:1,本课一环节一小结,并用幻灯片呈现给学生,注意什么问题,再到细节描写的原则,都归纳为理论的角度,有”面面俱到”之嫌。 3.教师语言欠琢磨。 总之,理论素养的提高。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专业知识,相互评价,上课氛围民主和谐,合作学习,探究学法,到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都能在目标的指导下完成,较好的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展开。 2. 细节描写 浅谈细节描写的作用与技巧 “细节”顾各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 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怎样认识细节的作用呢? 按照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多少和大小,我们可以把细节分为两类。 其一,只牵涉到文章某一局部,或只起到一种作用,我们称之为一般细节;其二,牵涉到文章的整体结构,既刻画人物,又点染环境气氛,还能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多种作用,我们称之为重要细节。 本人认为,关于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都应该起到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两种作用,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为写物而写物,那就毫无意义。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既写出了沉郁凄凉之景,更写出游子孤独思乡之情;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一家到哲尔赛岛去旅行。 去时景色怡人,而回来时却恰恰相反,这绝不是仅仅写景,而是巧妙地刻画了主人公从欢快猛然坠入失望、沮丧的心理变化。 更有甚者,某些情节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关乎全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既是父亲送我出行的细节,还是全文结构线索,更是作者抒发至性至情的最好载体。 。 当然,这里是以细节作用的大小、多少来评定细节优劣的。 哪怕某一细节只起到了一种作用,但只要用的恰当,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则更体现出作者在人物事件把握上、在题材选择上、在细节的提炼上细加取舍和琢磨,如《变色龙》中“大衣”这一警官奥楚蔑洛夫“变色”的道具选择上,足见作者匠心独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细节呢? 首先,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必须有敏锐的目光。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 ”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还会失真吗? 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 其次,要确保细节的典型性。 典型化的细节,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的细节,虽有些夸张,却很典型,因为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典型性格。再如《儒林外史》中有严监生临死前两茎灯草的细节也极为脍炙人口,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第三,要注意细节旨趣的高下。细节的选择要考虑旨趣的高下,我们要努力避免在描写中出现低级趣味的细节,无聊而无关痛痒的细节,因为这些东西既无助于主题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又为读者所不屑甚至不耻。 把握了以上三点,再在实践中加以锤炼,相信你也能在这些细微末节上,有“顶上功夫”的造诣。 。 3. 细节描写老师进入课堂的100字短文 记得昨天,桑老师在给我们讲课,讲着讲着,突然咳嗽了几下,我就开始觉得桑老师感冒了,接着,桑老师又咳嗽了几下,啊,桑老师真的感冒了。 三十四双眼睛盯着桑老师,可桑老师却像没事似的,又开始给我们讲课。时间过得可真慢,好容易下课了,我跑过去问:“桑老师,您是不是感冒了?”桑老师说:“有点,但没什么。” 后来,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功课,她背着我们悄悄地吃药。 桑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身体。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段泽豪病了,桑老师非常着急,她只好先请校医给段泽豪看病,然后,又给段泽豪的爸爸打电话,直到段泽豪吃完药,他爸爸把他接回家,桑老师的心才安了下来。啊!老师!您不是母亲胜似母亲。 4. 500到600字的作文《精彩课堂》 快乐的一节课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上了一节快乐的作文课. 老师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作文,所以把每节课都设计的十分快乐,不在枯燥乏味.这不,今天快乐的作文课又拉开了序幕.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掰手腕,因为u201eu201e”老师还没说完,同学们就异口同声的说:“万岁!老师又说:“我还没说完呢,不要接话,因为我发现同学们最近细节描写写 得不好,一会进行游戏时仔细观察参赛选手的表情动作,好不好?” “好!” 刚说完要掰手腕,老师就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搬上了讲台.老师叫了小明和小强上台比赛,因为他们的手举得最高.他们俩走上讲台,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比赛开始了.他们两个脸都红了,堪比当年三国的关羽.他们僵持了很久,小强咬紧牙关、眉头紧皱,那活宝般的难受的表情我们看到时都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小明也不甘示弱,使出了吃奶的劲企图把小强压下去.他想:哼哼,小样!别以为我会输给你!现在小明处于优势,我们都认为小强一定输定了,但是,小强奇迹般的又掰了回来,又使出了更多力气,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掰了个小明措手不及,将小明击败.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同学们都十分快乐. 比赛结束了.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注意他们两个人的表情了吗?看清楚他们的动作了吗?”“看清楚了!”老师说:“既然看清楚了,就来写一篇作文吧!”最后,我开始动笔写作文,不一会我就把这篇关于细节描写的作文写完了. 这堂作文课真有趣啊!让我们都十分认真,老师讲的东西也都会了,相信我以后作文会越来越好的。 5. 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 例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说明: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其实,细节描写很简单,只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外貌,品质或心理描写就可以了。把他突出的性格写出来。还可以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先写他怎么怎么不好,经过什么感人的事后,在写他怎么怎么好,就可以了。 6. 小学作文教学实录 [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小学作文教学实录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刚刚见面,彼此还不认识,下面我要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请你马上说出其中有几个要点?它们都是什么?师:我姓靳,叫靳家彦,是天津南开小学语文老师,今年62岁,小学作文教学实录.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态度认真,特别感动,特别高兴.我向你们学习.师:我说完了,现在请你们讲一讲我刚才的这段话有几个要点.生:您叫靳家彦.师:这是第一点.生:您是天津南开小学的语文教师.师:这是第二点.生:您感谢我们.师:这是最后一点.生:您说您今年62岁.师:这是第三点(手势3).师:最后我说什么:看到你们个个精神饱满,态度认真,特别感动这是什么?全体生:是感受(3遍).师:你们非常准确地听了我所说的话(板书:感受)而且知道我最后一点是谈出我的什么?(指板书:全体学生读“感受”3遍.)师:什么是“感受”?生:是发自内心的感想.是自己做完一件事的心得.师:你看“感受”几个字啊?生:两个字.师:我们先看“感”.我们看到的大干世界,包括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包括我们读书,这都是身外之物.这些身外之物是我们内心感知它、感觉它,这叫什么?(板书:“感之于外.”)引起我内心强烈共鸣,引起我内心情感的波澜.这叫(板书:“受之于心”).(全体学生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师:这就叫(指板书) “感受” (生:大声读3遍).师:古人说目击事物以心击之,用心击之,用心感受它,引起你强烈的情感活动,这就叫“感受”.师:好了,现在你们就谈你们的感受.刚才我谈了我看到你们后内心的情感变化,我的心理活动.现在请你们谈你们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我们总要有个话题埃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实话实说》,最早的主持人是崔永元,后来换了一位女主持叫和晶,最近又换了一位男主持人,你们知道他叫什么吗?生:不知道,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师:我也不知道,(生:笑声)不管他叫什么,我们今天也来个实话实说,围绕一个话题:你喜欢作文吗?一定要实话实说.别看那么多老师在听我们讲,没关系,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你喜欢作文吗?生:我喜欢弹琵琶,心情好时可以疯狂地扫弦,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发泄出来.师:你喜欢弹琵琶,你没有正面回答,喜欢作文么?生l:还行,因为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生活体验丰富就有的可写.师:我领会了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喜欢弹琵琶,我懂了.说得很委婉.生2: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作文.师:什么时候喜欢,什么时候不喜欢?生2:心情好时,800字的作文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好.师:一气呵成,有才.生2:接着说,如果心情特糟糕,300字的作文一边写一边玩.师接着说:心情不好别说写作文了,看谁都不顺眼.是吧? (在场的学生都笑了.)师:是实话实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这要看心情.生3:我也是心情好就喜欢写作文,因为脑子里有情况.心情不好时,老师讲的作文我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师:你说的比上一个同学又进了一步,不仅是心情好能写,心情不好不能写,而且说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时写得就好.有时老师布置的内容没有词可写,因此心情就不好.道出了一个道理,喜欢写是因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喜欢写是因为没词,没内容可写.生4:我常常是一开始不喜欢写,觉得写字烦,一会儿写进去了,越写越顺利就喜欢写了.师:真深入进去了,当你已经开始行文了,而且全身心地投入时就愿意写,如果开始写就嫌难,开头就不知道怎么写,会越写越不爱写.师:嫌烦是态度问题.没词写是内容问题.生5:我是因为作文的类型.老师布置想象作文和童话就喜欢写,可以抒发自己的想象,没有限制.如果写一些老师规定的写人一类的作文,不是不愿写,是比较反感.师:喜欢写想象作文,喜欢写抒情的作文,喜欢写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意思的作文,而遵命的、非写不可的,就很勉强很无奈.(立刻引导)其他学生:时间紧;可写的太多,写不过来;得分低失去信心了;没有特点的不会写;感受不深不爱写.师:喜欢写的原因有三点:第一,能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写后很痛快;第二,能记录生活.将最美好最难忘的人、事、景、物记录下来;第三,通过写作文提高自己的情操,培养品德.不喜欢写的原因也有三点:第一,没有内容,没词可写;第二,缺少方法.那么多内容不知怎么写;第三,态度问题,嫌麻烦,遇到困难,心情不好就不爱写.我们把喜欢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归纳出来后,还要请同学们思考:你们写作文时一般从什么地方开始?生(畅所欲言):从观察开始、思考开始,从审题开始,从情感爆发开始,从准备写作文开始.师:说了很多,我觉得要写一篇好文章,要从你的生活、你经历的事情的“感受” (板书)开始.板书: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抒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接下来靳老师请学生谈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或人,学生畅所欲言.) 〔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7. 作文教学怎样抓住细节导具体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纵观学生平时的作文乃至考场作文,优秀者不计其数,其亮点也异彩纷呈。 但不够成功的作文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大都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凌乱表意不知所云;亦或是三言两语骨瘦如柴……他们的通病就是作文通篇没有一处亮点----细节描写。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经典课文细节进行指导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细腻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味”,从而关注细节描写,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将个性化的细节这一微末技艺做成顶上功夫,打造出精美作文。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特征、某一局部、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著名作家李准说过:“细节在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捏着同样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讲细节描写落到作文实处,为作文增添水色彩。一、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品读细节语文课本所选的阅读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有许多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美个例,如我在教西蒙诺夫的《蜡烛》时,曾特意就细节描写展开品读活动。 首先我要求学生把文中老妇人掩埋英雄尸体的相关段落找出反复诵读,并圈出一系列塑造主人公老妇人人性之美的动词。如“跪”(地)、“舀”(水)、“抄”“拖”(尸体)、“画”(十字)、“吻”(遗体)、“捧”(浮土)、“堆”(坟墓)等,引导学生认真赏析这些动词,学生就能从中发现,正是这些具体的动词反映了老好人对烈士的崇敬与悼念,反映了她由一个普通的老妇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位反法西斯斗士的思想和情感,进而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就这样以小见大,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像这样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文章主题的阅读文其实每册课文都有不少。如鲁迅的《风筝》中“我”“摔”风筝一段;《孔乙已》中“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钱”;李森祥的《台阶》一文中“父亲”倔强挑水的情景……老师只要在课堂上多多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强化,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细节描写的特点及作用了。 二、通过语文综合活动观察细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语文活动为主要内容,将学生的实践活动、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等各个方面融为一体。它能丰富学生经历,也为他们积累了写作素材,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吟风弄月,而是思想的系统化和生活的文字化这一道理,这样实实在在地用“我手写我心”来作文。 所以通过开展多种各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每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定会留下很多真实、精美的瞬间,只要我们捕捉到它并将其真实细腻地再现,打磨,就一定能形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细节情景,而这又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比如任教八年级上学期期间,我都会根据教学安排在班上组织一场主题辩论赛。记得有一次学生选的辩论题是 “克隆技术的利弊”,两个星期前全班同学民主选出正反辩论手,然后,我指导他们查阅、整理各自材料,熟悉辩论赛程序,为辩论赛的精彩表现做好充分准备。 两星期后,辩论赛正式开始,我特意带好摄相机把整场辩论赛实录下来,然后将正反方经自由辩论的镜头剪辑下来,在作文课上通过大屏幕用慢镜头播放出来,让学生找出辩论中最精彩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细观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了,大家踊跃发言,尤其是一位同学讲到反方三辩的细节,最为精彩:只见反方三辩左脚一跺,一个猛地站起来,腮帮鼓起,眼睛射出两把利剑,嘴里的话像弹珠一样迸出,时不时还溅出一些小唾沫星花,左手食指有力地敲着桌面,右手时时扶着眼镜框,讲到激动处右手一挥,眼镜框也瞬时滑下鼻梁,“嘭”地一声砸在桌面……”你看,一个神情专注、激情澎湃的辩论者形象正是在同学们的细心观察下,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学生也正是通过这样诸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捕捉到越来越多真实细微的场面,这样就不会出现作文刻画细节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而刻意捏造虚构场景了。 三、利用多种技巧点缀强化细节诚然,通过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等方式,学生能深刻认识到细节描写对精美作文的扮靓作用,从而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但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细节描写,并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助更多的写作技巧来对细节描写进行强化训练,我想可以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锤炼词语,精雕细琢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一字传神。《孔乙已》中,鲁迅写道:“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几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来的。” 一个“摸”字这一特定动作正是孔乙已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真实写照,作者的哀伤同情也尽情传达出来了。因此,好词不在多,而在准。 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细致入。 8. 细节描写上课说话作文 “上课讲话,违反纪律”这句话是每一个教师在开学之前必须对学生说过的。上课为什么不能讲话了? 我认为,上课讲话是一个对学习有害无益的坏习惯。它既是对老师的不尊敬,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危害。老师在讲台上卖苦卖力地为同学讲课。而学生了?有的趁老师不注意时,和其他的同学窃窃私语;有的在老师写板书时,偷偷看一些小人书;还有的,偷偷摸摸地在讲台下与某个同学小声地议论着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事……这些都是不尊敬老师讲课的行为。不仅自己没有学到该学到的知识,还连累了别人,使别的同学没有学好。 我希望大家都能认同我和相信我的观点:上课讲话,是一种违反纪律的不良习惯。我更希望大家能做到上课不讲话,好好学习,认真听老师所讲的每一个课,争取为祖国的未来发扬光大。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然后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制定观察的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的好与差。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需要对观察的课堂现象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科学分析。这种观察直观、简约、有说服力,便于操作。关键是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通过观察对所列行为的频率进行记数(如下面表1所示)。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其主要优点是: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能简便、自由地记录;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定性量表的制定要周密、细致、科学、严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观察学生的教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如果观察维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应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发展自己,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观察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要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观察者必须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差来源,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对观察的不良影响。如,观察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经验,以及本人的兴趣、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使观察陷入偏差。 (二)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方法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有效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即时性评价等。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教师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4.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 5.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劝学》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荀况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请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板书:学不可以已) 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学生举手)××同学回答。 生(1):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师: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生(1):比喻。 师:很好。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板书:青青于蓝,冰寒水)××同学,请你回答。 生(2):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2):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 师:对。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板书:直木为轮)(学生举手)××同学。 生(3):说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师:对。谁能说得更全面、更具体些?(学生举手)××同学。 生(4):比喻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而且一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人若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师:很好。“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板书:金就砺、木受绳) 生:(集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板书:知明而行无过) 师: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师:对。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请××同学背诵第二自然段。 生(5):“吾尝终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 师:很好。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段写了几层内容?××同学回答。 生(6):分三层。第1句为第一层,第2、3句为第二层,第4句为第三层。 师:对。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同学。 生(7):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师:对。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同学。 生(8):分总关系。 师:对。第二层是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联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生:(部分)学习。 师:对。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生:(集体)比喻。 师:用哪几个比喻?××同学。 生(9):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板书: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善假于物) 师: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 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三段,“积土成山”,开始。 生:“积土成山……用心躁也。” 师: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分几层?(学生举手)××同学回答。 生(10):这段主要论述学习态度。分三层:第一层,从“积土成山”到“金石可镂”,阐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第三层,从“蚓无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阐述学习要专心。(板书:学习态度—积累、恒心、专心) 师: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同学。 生(11):比喻。 师:每一层的两个比喻句是什么关系? 生(11):对比关系。 师:对。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同学,你说说。 生(12):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师:很好。请同学们拿出纸来,按要求作练习。要求: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学生动笔写,5分钟)。 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谁说?(学生举手)××同学。 生(13):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就会枯竭。 师:比喻贴切吗?(学生答:“贴切。”)××同学,你怎样写的。 生(14):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复生气。 师:很好。××同学,你说一个。 生(15):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 师:好。××同学。 生(16):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师:他从反面设喻,也很好。××同学。 生(17):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东摇西晃,虚度年华。 师:请同学们推敲一下是否贴切。××同学,说说你的意见。 生(18):不贴切。“断线的风筝,东摇西晃”主要是说无明确的飞行方向,与“没有知识”无相似之处。 师:若将本体改动一下,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请你改一下。 生(19):将“知识”改为“志向”。 师:对。改为“志向”“目标”“理想”等,就是个很生动贴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须符合合理、生动、新颖的要求。 师:再请同学们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学生写,6分钟) 师:我看同学们基本上作完了,下面分成几个小组交流一下,写得好的向全班同学推荐一下。(6人一组,交流7分钟) 师:哪些同学写得不错,请组长推荐一下(第二组组长举手说:××同学),请××同学读读。 生(20):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 师:好。这是以对比设喻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还有好的吗?(第五组组长站起来说:××同学请××同学读一下。 生(21):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师:不错。这是以对比设喻阐述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有组长举手)(下课铃响)还有好的句子,请课代表收集起来,贴在学习专栏里。今天的作业: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论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适当运用比喻论证法。下课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观察点的确定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这一方面是有课堂的特点决定的,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1】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2】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因此,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进入课堂观察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那么课堂观察点又是如何确定的呢?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品质。观察只是对行为的一种快照,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如人物(行为发生的主体)、频率(行为发生的程度)、性质(行为的表现性)、持续时间(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度)、反应时间(学生接收指示与作出要求的行为所间隔的时间)、强度(行为的强度和力度)、地点(行为在哪里发生)等。因此,我们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一系列可感的师生活动与现象,例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决定观察点,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同时,课堂观察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合作体的需要。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就学科教研组而言,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3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研究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 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二、关于记录工具的设计和所有的科学观察一样,课堂观察也需要凭借一定的观察工具。我们不能像日常观察那样仅凭经验行事,课堂观察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否则,观察效率低下,意义甚微。而在确定课堂观察点后,如何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观察工具,是教师遇到的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课堂观察的工具选择或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因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即便是在前人已开发好的观察工具中进行选择,也需要有一个解读、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会经历从借鉴他人走向自主开发的过程:使用他人的量表——改进他人的量表(通过观察验证)——开发自己的量表。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以下3个问题。第一,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观察记录工具是为观察服务的,首先,要考虑所确定的观察点的特性,紧扣观察点选择合适的工具。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工具;如果想观察“问题的认知层次”,则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具。再如: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显然应该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工具。其次,要看所选择的工具是否符合自身的情况。如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若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的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工具是合适的,但这要求观察教师有比较好的视力、良好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若从活动的难度系数及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判断,因为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境等细节,因此需要观察者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和较好的记忆能力。第二,为什么要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课堂观察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人们开发了许多成熟的观察记录工具,其逻辑上的严密性和科学性都经过了实践检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已开发好的观察记录工具都能拿来就用,也并不是已确定的观察点就能找到已经开发好的观察记录工具。一方面,由于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经验的限制,对已有的工具往往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操作上的困惑、解释上的窘境等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情境,要求观察工具与观察点有针对性,这就削弱了已有工具的普适性。于是,自主开发观察记录工具成了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第三,如何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确定观察点后,就需要对这个点进行维度分析。例如:观察提问,可以分别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堂课往往观察不了那么多维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某一个维度切入进行观察。确定了具体的维度后,就要着手设计具体的工具。工具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这就要求观察框架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教师自主开发的观察记录工具,尽管可能存在缺陷和问题,但教师使用起来却得心应手,解释起来也能自圆其说,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设计能力等。三、关于现场记录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的是,进入现场的课堂观察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而非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在进入现场进行观察并记录时,采用什么样的记录方式是最合适的?怎样才能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同时又能记录下最有用、最可靠的信息?这是教师在课堂观察时不可回避的问题。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等级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⑴描述体系,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⑵叙述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⑶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⑷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或哪几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系统尽可能地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数据并进行后续解释。经过几次实践后,观察者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形成一些简短的编码。如“0”代表离开位子,“p”代表做小动作等。【3】如果需要记录的数据比较多,还可采用合作记录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真实。对观察者而言,进入现场观察要以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为前提,但同时要保证所记录信息的效度与信度。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一般而言,要按观察任务来确定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如观察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就应该选择离他们较近的位置;如果观察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就应该选择便于走动的位置,可及时移动来了解具体情况。四、关于数据的分析与推论为了方便、速记,在课堂上记录的数据,很多都是观察者本人才能理解的。在课后要对数据进行补充、整理和统计,一方面使别人能理解所记录的数据,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如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所收集的数据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一般要借助统计的方式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观察者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表格,也可以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来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再根据需要由电脑绘制出不同的图表等。而采用定性观察所收集的信息,则一般需经过编码、分类、整理、解释等步骤。观察者对大量的记录信息进行简化和梳理,可通过文字说明、图表等方式呈现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信息,让人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观察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合作观察同一个内容,那么在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时应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与观察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将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那么又如何根据数据做出推论呢?推论的过程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是观察者围绕观察点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剖析与反思,对简化了的数字、图表等的具体内涵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的过程。首先,推论必须是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强调拿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做多少推论,既不要拔高,也不要低估。其次,推论要紧扣事先确定的观察点。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课堂的其他方面甚至是整堂课的教学。课堂观察源于课堂,但它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点,而非完整的课堂本身,因此,我们在推论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以偏赅全、过度推论等问题,更不能仅就某一点的观察,而对整堂课做出好或坏的判断。观察者要紧扣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与对策。再次,推论要基于情境。课堂观察是在现场进行的研究活动,推论时要充分考虑“此人、此课与此境”,不要进行过多的经验类推或假设。要根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展开讨论。如果将观察与情境分割,那么观察者的视角就很可能会在对学生、教师或班级的片面概括中受到限制,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影响课堂观察的效度。“如果观察者不知道怎样收集资料信息,不知道找寻什么行为,以及对课堂进行分析没有一个概念框架的话,他们有可能不理解课堂行为。”【4】同样地,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堂教学行为,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因此,课堂观察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的问题,它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惑都是正常的,只要行动了,只要反思了,就说明已经在前进了。

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一样吗

不一样.教学设计是执教者依据对教材、学情分析而预设的教学步骤、流程及评价等,是一种预设;而课堂实录是记录师生双边活动的真实过程的,既有预设,也有生成.换言之,教学设计只是纸上谈兵,而教学实录则是真实的战场实况转播.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转摘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目标达成度、问题价值度、教学指导度、学生参与度。 (1)教学目标:注意观察授课者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可操作、可判断;是否依据新课标,是否符合学情。(2)教材处理:注意观察授课者情景设置如何,张弛是否有度;内容处理怎么样,是否体现教材的理念。(3)教学程序:注意观察授课者怎样处理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是否合理。(4)课堂管理:注意观察授课者能否维持好良好的课堂秩序;能否有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否避免或者消除影响正常教学的事件,保证课堂有序进行。(5)教学手段:注意观察授课者教学手段是否丰富,媒体使用是否得当。(6)教学智慧:能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时捕捉教育机会,创设教学高潮。(7)教学效果:观察课堂小结或练习时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等等。

首先提出课堂观察的学者是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 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其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 在某种程度说,贝尔思的研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 而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后经他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 但是,量化的课堂观察在加深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和认识的同时,也无法掩饰其纯技术的缺陷。 从70年代开始,人种志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始走入课堂观察。 完整的文字描述呈现了课堂全貌,使原本被剥离出来的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从而研究者利用个人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诠释课堂。 今天,人们探索、追求着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 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课堂观察。 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 课堂观察虽然在我国早已有所介绍,也有学校或教师开展了一些课堂观察的研究工作,更可喜的是,最近几年课堂观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然而,作为一种他乡经验,怎样在我国本土扎根与发展?仍然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课堂观察能促进课堂学习的改善吗?课堂观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吗?国外课堂观察的技术需要怎样改进才能适合中国的课堂?中国班级规模过大如何合作地开展观察?如何自主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以适应中国的课堂教学“原型”?在进行观察之前,如何让观察者理解中国式的课堂结构?怎样培训教师具有一整套的技能,让他们成为合格的观察者?等等。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 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还有人活着

一、教学实录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思想家、哲学家、曾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作品《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个设问句,运用设问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言说一说。(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生:运用设问句为题,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设问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师:是的,设问类文题,确实有像你们说的这些好处。你们还见过类似的文题吗?生: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然后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制定观察的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的好与差.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需要对观察的课堂现象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科学分析.这种观察直观、简约、有说服力,便于操作.关键是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通过观察对所列行为的频率进行记数(如下面表1所示).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其主要优点是: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能简便、自由地记录;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定性量表的制定要周密、细致、科学、严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观察学生的教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如果观察维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应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发展自己,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观察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要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观察者必须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差来源,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对观察的不良影响.如,观察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经验,以及本人的兴趣、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使观察陷入偏差.(二)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方法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有效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即时性评价等.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教师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4.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5.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放飞蜻蜓》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 抚摸 复杂 入神 结构 调整 七嘴八舌   蜻蜓 露水 苍蝇 蚊子 孑孓 田埂 成千上万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己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学生3:因为 陶行知 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我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5:从对话中,我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生6:从对话中,我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其实呀(出示注释)   老师: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   学生汇报。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②我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 9米 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u2026u2026   师: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捉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生:u2026u2026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捕捉它吗?u2026u2026为什么说他是我们的好朋友?   奥,其实我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我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明白了。我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孩子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孩子们入神地听着,告诉我们孩子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孩子们纷纷说:引读u2026u2026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u2026u2026所以孩子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 陶 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 陶行知 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了蜻蜓。u2026u2026读课题——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出示作业)(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二年级语文《画风》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又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它们,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编成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如果你能把它读下来老师相信你们真的记住它们了,你们就会和他们成为永远的好朋友。下面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句,看看我们的小火车一路开得怎么样。   生:读儿歌 宋涛陈丹赵小艺, 喜欢画画在一起。   眨眨眼睛有创意, 决定画风比一比。   红旗飘飘迎风舞, 斜斜雨丝送春意。   小树弯弯风车起, 开动脑筋解问题。   忽然一阵微风起, 画儿显得更美丽。   师:看来大家把生字记得很扎实,同学们的小火车一路上也是畅通无阻,老师和你们的生字朋友都替你们高兴。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生: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还画了一个呼呼转的风车。   师:谁能把赵小艺画的旗杆和红旗画到黑板上   生:我能   师: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想画一画赵小艺的风车,可以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行吗?   师生共同板画风车和红旗   师:同学们觉得我们画得怎么样?生评,老师也认为XXX同学的简笔画比老师画得更好。   刚才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我能、我能,大家就用这种语气练习读一读赵小艺的话,开始吧]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说说他读得怎么样(生读)   谁能读得更勇敢一些,更自豪一些   通过刚才的读,老师知道了,你们不但能把它画下来,而且还能勇敢的读出来   老师也想做一下赵小艺大家同不同意呀   生:同意   师:我做画风车的赵小艺,大家听赵小艺要说话了。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更好。   师:除了赵小艺之外还有谁画风了?她是怎样画的?   生: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师板画)   师:陈丹画小树的时候说了什么?谁知道?   生: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   师:当别人会,你也会的时候,说明你并不比别人差,那就请你用这种不甘示弱的语气给大家读读吧。   谁还愿意读, 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刚才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在生活中除了弯弯的小树,还有弯弯的什么呀?   生:弯弯的月亮、小船、眉毛。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孩子,那赵小艺和陈丹都画出了风,那宋涛是怎样画风的,谁知道?   生: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和斜斜的雨丝   师:(师板画)他为什么把刚刚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呢?   生:下雨的时候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师:你真了不起,的确如此,下雨的时候太阳就会被乌云遮住,这说明事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师:宋涛想到了这些,并且用斜斜的雨丝来画风,那么除了斜斜的雨丝,你还知道斜斜的什么呢?   生:斜斜的影子、山坡、竿子、小路。   师:你积累的词语真多,看来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那么风还能给身边的事物带来什么变化呢?   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是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下面就拿出水彩笔,开动脑筋,把你们想到的画一画。(生画)好,把你们画的展示给老师们看一看。   生:随音乐画风   师: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师:通过下面老师的笑容,老师知道大家画得都很成功,现在把我们成功的作品放好,下课后我们把它贴在展示角,展示给我们全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看。   师:如果现在真的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会是怎么样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谁愿意自己给大家读一读——注意指正   老师也想读一读。   谁想超过老师(生再读)   以后老师要向你学习了,现在谁能模仿最后一句话,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   大雨过后荷花显得——————。   一笑起来孩子的脸显得————。   ————显得————————。   一个句子同学们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补充,真了不起。   师:下面我们4个人一组分角色来读一读课文,文中有三个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但是我们要注意有谦让性,别因为角色的分工发生矛盾,看谁是最 有谦让性的孩子。开始吧。   师:生分角色朗读,生评 谁读得好,好在哪儿?谁读得不好,不好在哪儿?   师:大家不但会读,而且还能当个小老师正确的评价别人,真了不起   上节课我们还有两个字没有写,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知道书写: 显 涛   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老师相信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都不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像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遇到了问题,开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   生:风声。   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风很冷。   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   生:风没有颜色。   生: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   生:(齐念)画风。   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   生:谁和谁在画风?   生:他们在哪儿画风?   生:风是什么样的?   生: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生:他们画得好吗?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呀,就必须认真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了。注意,自由读就是各读各的。好,开始。(生读)   师:下面呀,老师来检查一下,看谁刚才读得认真?(课件显示:李卫丹丹 小艺 旗杆 擦去 斜斜的男孩 显得)这是这篇课文的生词,谁来读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来,咱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能回答第一个问题了吗?一起来说。   生:(齐)是李卫、小艺和丹丹在一起画风。   生:那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指问题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师:咱们先来看图,你们看(出示三幅图)这就是他们的画,老师这有三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1.你喜欢谁的画?   2.他的画上画了什么?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练习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你想说哪幅就说哪幅。(生练说)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给老师听呀?   生:我喜欢小艺的画。   师:好,老师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继续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师:我们看他说的对不对?(点击   “红旗”、“风车”分别听到表扬)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艺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板书:红旗飘风车转)来表现风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说说其他的图?(回到三幅图)生:我喜欢丹丹的画。   师:好,我也把它放大,你继续说。   生: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师:嗯,不错。哦!原来丹丹画的是被风吹弯了的小树。(板书:小树弯)老师这还有一幅画,谁想说?举手的人可真多!接下来,老师要在你们当中挑一位小朋友上台来说,好,你来。   生:我喜欢李卫的画。   师:好,老师也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接着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点。   师:在这里“雨点”这个说法可不对,应该说“雨丝”。好,请你继续说。 生: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师:(点击“雨丝”听到表扬)瞧,它夸你了,你真聪明!谁能学着老师的样(指板书),把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也画下来、写下来呢?(生画雨丝,写“斜”)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画的和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生: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师:(小结)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指板书)的变化来表现风的。小朋友们学得真好!已经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下面呀,我们就来练习朗读。(课件显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这是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谁来读?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哦,我听出来了”,突出了“在大树旁边”这几个字,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师:不错,强调了“几棵”这个词。还有谁想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你想突出“弯弯的”这个词对吗?好!大家刚才凭自己的理解朗读了这个句子,读得都不错。如果单独是这样一个句子,你们的读法都对。可是,你们看(指课题),这课的课题是什么呀?生:(齐念)画风。   师:那么,在读这个句子时,我们应该突出哪个词才能体现有风呢?   生:弯弯的。   师:谁再来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好,大家就照这个样子读!(生齐读)   师:仿照刚才的读法,谁来读下面这句话?(出示:1.李卫说:“谁能画风?”2.丹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3.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师: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好,老师就请你们四个分别来读李卫、小艺、丹丹和作者的话,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认真看,仔细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想来试试?哦,真多!好,接下来咱们分组来读,老师来读作者的话,1、2、3组的同学分别读李卫、小艺、丹丹的话,咱们一起合作来把这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一样,也带上表情和动作。(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中的句子,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这一回,你们自己找伙伴,想找谁就找谁,看哪四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注意,先分好角色再读。好,开始。(生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课文)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生:我可以画头发飘起来了。   生:我可以画窗帘被风吹动了。   生:我可以画书页在翻动。生:我可以画尘土在飘扬。   生:我可以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生:u2026u2026   师: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生:能!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瞧,老师这儿有一幅简单的画,谁愿意上来添画?(生画,师放录音)   师:画好了就举起你们的小手,没画好的也把笔停下来,咱们下课再继续画。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画得不错。老师把他们的画都收了上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是谁的画?来,把你画的跟大家说说。(生说)师:我们再来看看上面几个小朋友画的画。   师:(展示画)谁画的呀,你们都说说你们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生说)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接下来,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出示: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回家可以翻翻书,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啊,咱们以后再一起来讨论讨论。   《画风》教学实录与反思   《画风》是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在辖区二年级级部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画风》,这节课受到了领导与教师的高度评价,当时我也比较满意,但是静心反思,还存在些许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结合教学过程作如下反思,与同仁们共勉。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给你们说一个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谜底是什么?   生(争先恐后):是风。   师: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风有大有小。   生2:风没有味道。   生3:风抓不住。   生4:四季的风也不一样。春天的风温暖,夏天的风很热,秋天的风凉爽,冬天的风寒冷。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风的特点还真不少。   反思:从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很快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自由交流对风的印象,学生交流起来比较轻松,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导课要紧紧围绕文本,导课要讲究艺术。   出示课题   二、 朗读课题,引入新课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谁画风?   生2:我想知道怎样画风?   生3:我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4: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怎么画呢?   师适当板书学生质疑的问题:1、谁画风?2、怎样画风?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反思:采用了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的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课文产生兴趣。但是,有一个遗憾:当学生3提出想知道风的形成问题时,徐飞高声说道:“我知道,我还知道有龙卷风u2026u2026”,当时我打断了他的话,说课后同学们可以从《十万个为什么》上寻找答案。课后反思自己仍没有走出教案的框架,其实在课堂上可以简单向学生解释风的形成原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三、 初读课文,文中识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谁画风?(生自由读课文)   生:宋涛、陈丹、赵小艺。   师: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课本中三人的图片)   学生说出答案,并在书上的三人图片旁写上他们的名字。   师:你能和他们打个招呼,与他们交朋友吗?   生: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曹文轩,很想和你们交朋友。   反思: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认识了“宋、涛、陈、艺、丹、招”六个生字。但是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识记每个生字的基本识字目标没有稳妥达成。   四、 读画结合,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他们的画上画了什么?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师:我们来欣赏他们画的三幅画。   出示幻灯片(自己绘制)   师:迅速默读课文,找出他们的画是哪一幅,画出他们三个是怎样画风的句子?从哪儿看出有风?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言自语地说。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画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要把你喜欢的理由说清楚。   生:我喜欢赵小艺的画,因为u2026u2026   师随机板书:旗子 飘   风车 转   小树 弯   雨丝 斜   师:想想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请三个小朋友读读勾画的句子。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在相应的板书后,勾画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飘动的旗子的简笔画。   师:谁能把弯弯的小树的样子画出来?   抽生上台画。   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树图)请小朋友们猜猜:这是谁画出来的风?   生:陈丹。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能把课文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生:能。(生读六自然段)   师: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生:他读得很流利,字音准,把弯弯读得很重?   生(画风的小朋友):我知道为什么把“弯弯”读得很重。因为小树在没风的时候是直的,有风就把树吹弯了,弯弯的突出有风。师:你真会读书。我们大家来跟他学一学吧!   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   师:(指着黑板上的学生的红旗)猜猜:这又是谁画的风?   生:赵小艺。   师:赵小艺为什么把旗子画得这样子呢?   生:因为有风,风把妻子吹得飘起来了。   师:那你能把赵小艺画风的那段读读吗?   生读   生:我还能读得更有感情。   生再读此段   生齐读。   师:最后的雨丝图是谁想出来的?   生:宋涛。   师:雨丝为什么会是斜的?   生:因为有风。是风把雨丝吹斜的。   师: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怎样读呢?自己练习,谁来试试?   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把“斜斜”读得重一些。)   师:赵小艺受了伙伴们的启发,又画了u2026u2026   生:转动的风车。   生齐读8自然段。   师:看了画,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觉得赵小艺最聪明,是她第一个画出风的。   生:我觉得这三个小朋友都很聪明,爱动脑。因为画风是宋涛提出来的。   生:我明白了只要肯动脑,就能把事情做好。   师:是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虽然不能直接画,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反思:这个环节较长,优点是遵循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较好地处理了"读"与"画"的关系。通过学生读课文,再画出来,初步检验了学生是否读懂了文章;又通过画图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感悟。"画"是手段,"读"是目的,而思维理解及感悟始终伴随着"读"与"画"的全过程。这样的"画"进入语文课堂是有价值的。但是我没有大胆放手,代替学生画了其中的三幅,而学生只画了一幅。其次,由于课件制作粗糙,所以画面是静止的,飘动的旗子、转动的风车、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都没有动起来。   四、 启发想象,拓展训练师:老师觉得你们学得不错,我们也画画风,把画赠给你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画风呢?   生:我要画在空中飘舞的纸片。   生:我要画一个小姑娘,她的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生:我要画几朵小花,小花在向我们点头呢。   生:我要画柳枝在风中跳舞。   u2026u2026   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那就动手画吧。   (生自己动手画)   师:老师布置个作业,课后把你的画画好,我们要把这些有创意的画贴在墙上展示一下。   反思:让课文进入学生心中后,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因此,学生画的风各不相同,延伸了文本形象,提升了文本的价值。遗憾的是学生的画没能在课堂上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然停电,所以课件不能展示,我就把自己绘制的图片展示出来,教学过程没有被打断,这一环节也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通过这一环节体会到充分备课不仅仅是考虑到教材内容、学生等,还要注意一些在课堂之外的突发事件。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空白的孤寂,然后知道,与自己相同的异类就在不远处与他相互感受着彼此.~~呵呵~~ 我觉得真正的~~~~ 爱情就是肯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和牺牲 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对方永远快乐永远不要让对方担心 因为对方的快乐而快乐,因为对方的幸福而感到幸福。 我希望你在不管遇到什么事的时候能抽身出来看问题,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当成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我看你永远都看不清事情的本质,也就更看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你能从你的故事中抽身出来坐到观众席当中看你自己的故事我想你一定能明白更多的东西!也一定知道你现在应该怎么做了. 其实爱情是种说不清

什么是课堂观察?

sbsb

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课堂观察有哪些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先说说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明确与学生明确问题;呈现方式)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具体化、充分展开;怎样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有些优秀的教师还特别提倡“剥笋式”的课堂,他们期望达到一种状态,就是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学生会豁然开朗,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原来是这个.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象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至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有这样几种:1、上课直接告知学生(板书、ppt、口述);2、可以在课的尾声让学生归纳提炼教学目标;3、让学生上课伊始先讨论,从而引出教学目标;4、让学生在自学时根据师生共用讲稿来预习. 而这里的第四种呈现方式其实就是我们学校现在在做的,在学案中已经给学生列出了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生也是按照这个既定的目标来预习的,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也有各种变通,可能就是把前三种呈现方式结合着用的.我认为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确,而且十分必要.记得我们金校长在执教《石壕吏》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先讨论学习这样的课文该学些什么,进而引出教学目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学会如何把握这类文章的学习目标. 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 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 3、教师怎样组织内容: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如何联系;这种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前提性知识)、怎样联系(过渡、教师作结构性陈述,既紧密联系且学生感受到) 4、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学是否集中和充分(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 5、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 6、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 这里我想问,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教得充分吗?比如我们经常在指导学生做阅读训练时遇到一个关键词,就是要求“概括”,我们也似乎不厌其烦地要教会学生概括.可是我们往往对学生说“注意是概括”,“你再想想,这是概括吗?”“其他同学你们是怎样概括的?”…… 我们的学生是在“尝试错误”中才学会概括的,而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按照张老师的教学内容观察诊断维度,我们应该从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三个步骤教会学生概括:1、概括是什么?2、怎样去概括?3、什么情况下要运用最有效?也许是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自认为教过很多遍的东西学生却还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够了吗.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 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有所提升.以上只是本人学习的一点拙见,但愿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更具价值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古诗《游山西村》课堂教学实录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一、课文再现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教学过程    1、默写巩固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默写古诗《游山西村》,默写的时候要求把字写得端端正正,不要写错别字。   生:全体订正。   师:通过自己的自学和预习,同学们对这首古诗的意思能够理解吗?   生:能够。   师:那好,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理解古诗的意思了。怎么个考法呢?老师来当村外的一个游客,同学们就是山西村的村民。你能够和我这个游客对答的话,就算你明白这首古诗的意思了,如果能够达到对答如流的地步,那么就是到了深入理解的地步了。   生:阿。(学生有些畏难情绪)   师:那么还不抓紧时间在把古诗好好读上几次,准备应付我这个刁钻游客的问题啊!   生:齐读古诗    2、“混”字里面有讲究   师:现在开始了。我就是游客了,你们就是——   生:山西村的村民了。   师:我先来。有人叫我去山西村游玩,我才不去呢!因为我听说山西村的那个酒有点……有点……那个叫什么来着?我故意抓耳挠腮,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   生:有点脏。   师:啊?脏的酒哪里还敢喝?(故意瞪大了眼睛)   生:不是,是有点不干净。   师:不干净的酒喝下去还不拉肚子?   生:不是不是。是有一点点浑浊。   师:对啦,(恍然大悟的样子,在黑板上写下“浑浊”)嘿,大家知道吗?山西村的酒可是有点浑浊的。   生:不要笑我们农家的酒有点浑浊。   师:呵呵,为什么不?你们的酒本来就有点浑浊。   生:为之语塞。   生:过了一会儿,不要笑我们农家的酒有点混,我们自己酿的酒味道可好了。   师:咦?这位同学果然把自己当成山西村的村民了,而且特别会说话,他这样一说啊,我就明白了,也愿意品尝品尝了。   生:不要笑我们农家的酒有点混,我们的酒非常香啊,不信你闻闻。   生:我们农家的酒虽然有点浑浊,可是我们的酒吃起来可好吃了。不对不对,是喝。同学忙不迭的纠正。   师:好一个“虽然……但是……”(在“莫”字旁板书“不要”)此时作为山西村的村民,你会怎么读这句诗呢?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读得老老实实的样子)   师:一位淳朴的村民。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师:急着辨白,哈哈,这位村民有点按耐不住了。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下巴一台,嘴角一翘)   师:哦,因为别人瞧不起而有点生气了。    3、“鸡豚”之中好生活   师:酒是有了,可是光有酒可是不行的,还得要有……   生:我请你吃小猪。   生:我请你吃烤乳猪吧?   师:咦,诗里面哪里有猪呢?   生:那个“豚”字就是小猪啊!   师:这样啊,老师还是第一次听见,我要记下来。(在“豚”字板书“小猪”)可是小猪的胆固醇过高,吃多了不好吧?   生:我们向你推荐我们村的正宗土鸡吧!我们请你吃小鸡炖蘑菇。小家伙,连东北菜都推荐了。师:我知道了,诗歌中有个鸡字。可是我在你们吃鸡和猪肉,能够吃多少呢?   生: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生:我安排你到我们村子里轮流吃,每家都请你吃。   师:嗳,同学们,你们又不是山西村的村民,怎么敢这样替人家答应下来?   生:我是从“足”字发现的   师:可是我在你们那里只能吃点鸡和猪肉吗?   生:不会,还有好多蔬菜。   生:还有很多野菜请你品尝。   师:可是为什么在诗歌中只提出了鸡和豚呢?   生:因为我们这里鸡和豚最好吃了。   生:因为我们这里的菜实在是太多了,写也写不。   师:所以就写足鸡豚。哎呀,小鸡和猪肉随便我吃,你们今年那过的可是叫做……   生:丰年啊!   师:什么叫丰年?   生:丰收年。   师:(在“丰”字下板书“丰收”)丰收年的村民们,你们怎么来读这句诗?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抬头挺胸的样子)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很自豪,今年丰收了。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把“足”字拉得长长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就是要让你知道我们农村也很富有。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鸡”和“豚”是一字一顿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这样你就能够知道我给你吃什么了。    4、“山重水复”好风景   师:哈哈,我这个游客可挑剔的。光有吃有喝还不行啊。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但是住的地方一定要有竹子,有了竹子,就有了品味。你们那里……   学生一时语塞。   师:大家看看诗歌的第三句。   生:我们那里有山有水。   师:山水谁没有见过。   生:我们那里有青山和绿水。   师:这次可比前次有吸引力多了,不过青山和绿水我见得多了。   生:我们那里山上有高高的绿树,山上还有野猪出没呢。同学莞尔。   师:哦,这可就有意思了。原来简简单单的一个“山”有这么美啊。   生:我们那里的水清清的凉凉的`,水里还能够抓小鱼和螃蟹呢!   师: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我这位游客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绕过这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我这位游客再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又绕过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我这位游客再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又绕过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我还没有到呢?   生:我从“山穷水尽”知道的。(连忙改口)是“山重水复”。   师: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都让我这个游客……   生:以为是没有路了。(师在“疑”下板书“以为”)   生:怀疑没有路了。(师在“疑”下板书“怀疑”。)   师:此时,我情不自禁得吟出了一句诗啊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都把“疑”字强化)    5、花花柳柳醉人心   师: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我正在怀疑到底还有没有路呢,突然……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生:是柳树。   师:这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绿绿的。   师:很一般嘛!   生:是绿的像翡翠一样的。   生:是绿得像蓝宝石一样的。   师:现在我觉得柳树不一般了。   生:柳树正在风中轻柔地挥舞着手臂,欢迎你的到来啊!   师:这么美啊,那我赶紧进去啊。我还看见了什么啊?   生:你会看见一朵一朵的鲜花。   生:你会看见灿烂的鲜花。   师:(见一个学生欲言又止)我看你想举手又不敢,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老师,我想用书本上的话来改一下行吗?   师:当然可以啊。   生:那么多的鲜花,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鲜红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朵花朵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有学生哄笑)   师:我亲爱的同学,在巴金看来,那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在你看来,山西村就是……   生:我的天堂。   师:怪不得你要用巴金描写天堂般美景的语言来形容山西村了。真好。你会怎么读这句诗。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把“柳暗花明”读得有滋有味)   师:大家像他这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好像这个“柳暗花明”就在眼前一样。   生:齐读。   师:是啊,这样我这位挑剔的游客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意见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得要有味道,争取更多的游客来我们这里游玩好吗?   生:齐读古诗。    6、写写画画“悟”诗理   师:你们觉得诗中最流行的哪句?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是的。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我正在怀疑到底还有没有路呢,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就展现在我的眼前了。这样的美景同学们可能没有见过,但是,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相似的心情呢?   生:我有一次在写日记的时候,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来写什么才好,后来突然想到了一个好题材。   师:这真叫做……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好一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下一位同学说的时候把这句诗用上好不好。   生:我上节课做数学应用题,想了好多遍也想不出方法,后来换了一种解法,一下子就解出来了。这就叫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大家拿出笔,写一些自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记着要用上这句诗。

课堂观察实施的步骤有哪些

课堂观察实施的步骤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主要内容有哪些

小学语文考题类型主要包括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一.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汉字;2.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3.填空:课文填空,查字典等;4.按要求写成语;5.写名言警句,歇后语,对联等;6.默写表达不同感情的古诗;7.标点符号的运用;8.破折号的运用;9.按要求写句子;10.修改病句;11.关联词的运用;12.句子大比拼13.口语交际等等.二.阅读:课内和课外各一片.三.作文:1.命题作文;2.半命题作文;3.材料作文.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讨论1:关于教师提问的互动 ▲有的提问是指向内部的。■设计得好的指向思维过程的问题,如: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蜗牛?这样的问题问下去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设计得一般的问题式指向结果的如:“马铃薯为什么会浮起来?” ;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问下去后学生会急于找资料寻答案。 ▲有的提问是指向外部的(课堂组织起到管理、激励、提醒等的作用) 讨论2:关于学生互动的习惯与情感行为 案例:小组汇报后的其他学生的意见反馈,一个学生说:“你这个方案是不对的,应该……”汇报小组的学生就很尴尬,有点生气了。另一个学生说:“你们的方案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汇报组的学生就很快的接受了建议。启示:人际交往的行为要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但这是教不会的,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感悟和体验的。 ●自主 :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二)教师教学观察点举例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关于板书与多媒体的比较:板书有自己的优点:有时候多媒体的呈现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板书的速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后面的环节巩固)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现状:很多教师害怕提问后的停顿,教师常要反复唠叨)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教师有没有抢学生的话题?积极的理答方式有:追问、激励等。案例:初中生在学习惯性时内容时会有一个“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的错误前概念,教师的较好理答是“如果……那么当速度等于零的时候惯性等于多少?”学生就会自己认识到自己认知的错误)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现状1:学生不懂的不问,学生懂的就问 现状2:关于学生的齐声回答问题。为什么要齐声回答? ——简单的、需要强调的知识点经常采用齐声回答,能起到了反馈、巩固、调节气氛等的作用,其中的反馈、巩固的功能是指向内部的,调节气氛是指向外部的。实际上,齐声回答效果最好的是指向外部管理的,而指向内部的齐声回答效果是不好的,那么,你问什么要学生齐声回答? ——建议:齐声回答少一点,把时间节省下来。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在学生合作的环节设计上,教师也要备好课,目的要明确)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三)课程性质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教学目标设定后,一定要有与目标相匹配的检测,是这一节课的终结性评价)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大家可以观察研究一下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语言) ● 资源: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四)课堂文化观察点举例 ● 思考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现在大量的课还停留在记忆和模仿)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 △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 民主 △课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 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 △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特质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 三、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时不一样的 (一)定量与定性两种课堂记录方式 1. 区别:定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定性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 2. 联系: 定量的方法在于使研究有理据,通过前后若干次的观察数据的比较,归纳出被观察者教学行为的特点。定性的方法着眼于综合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文化等要素,为被观察者提供全景式的改进性建议。两者相互补充,有助于对教师课堂行为从细节到整体的把握。 传统的听评课所做的判断、建议绝大部分是基于经验和印象的,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课堂观察强调的一个要义是“拿证据来” (二)定性的记录方式 1. 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2. 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主观评价 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4.技术纪录:使用录音、录像等电子设备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四、课堂观察三步骤 (一)课前会议: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被观察者说课: (1)教材分析: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说明;说明该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处理,使用了哪些课程资源等。 (2)学生情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等,提供标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生座位表。 (3)简要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与“课标”不同,要解释与本班学生的适切性。指出本课的重、难点,说出解决的策略。 (4)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说明创新与困惑之处。 (5)介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重点介绍监控的措施与时间,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帮助。 2. 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帮助。 3. 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 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三)课后会议: 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阅读、图形阅读、书面和口头表达等;及资源利用。应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上述几种主要教学行为逐次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的教学行为,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的作用。 (3)预设与生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策略甚至教学内容,说明改变的原因。 2.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 3. 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1)成功之处; (2)个人特色; (3)存在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对教师教学行为课堂观察中关注点是

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我认为应该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就像学游泳必须到水中的道理一样,学习英语,语言环境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语言环境。所以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听评课过程中,要看教师能否在教材中寻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这里所谓的学习状态不仅仅是指学生传统的听课情况,而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利用了多少已有的知识,学生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与提高。做好这两方面的观察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看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看目标的确立是否注重设计、引导学生经历或探索的过程,能否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体验并收获的过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发展是否具有实质意义。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的如何”四个视点进行课堂观察,填写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我认真听了网络研修的专家讲座,通过学习,深受启发,备受启迪。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深入,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已经不能大大满足教师的需求,更不能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堂观察活动从不同的教学维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观察结果重新调整自己的审计思路,规范自己的教学,这种课堂观察方式是听评课发展的趋向,对于授课教师更有说服力和实效性。于是参加了一次历史课的观察活动。并从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的如何”四个视点进行课堂观察,制定观察点和观察表。 一、观察点:通过上历史以及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在自主学练的能力。本节课学生自主,合作活动特别多,充分发挥我校的“小组合作,自主互助”的有效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观察结果:课堂实践活动达到课堂高潮,学生小组合作有效,自主编配能力提高,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几点建议:教师掌控课堂能力还需要加强,有时会乱成一锅粥,这时需要老师适度的语言引导,让学生安静下来,这也是合作学习的弊端,需要老师灵活的掌握课堂。再就是课堂的拓展,值得思考,需要老师吃透教材,找出贴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更加完善,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当前,对于“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观察内容外延过宽。主要表现为观察量表的设计囊括了课堂教学所有的相关要素: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具体环节,从双基到过程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内氛围到学生学前准备状态面面俱到。虽然,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有立足于宏观进而微观的观照是必须的,但想要在一堂课里关注所有的问题,必然削弱关注重点问题的力度,最终导致蜻蜓点水,无功而返。 主题内涵要点不清。主要表现为针对主题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主题内涵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主次地位,变化的规律分析不透,关注的因素或陷于片面、孤立,或陷于交叉重合。 观察内容针对性弱。主要表现为量表中的观察内容与授课教师预设策略的脱节和断层,导致授课教师和观察教师的活动各自为阵。授课教师的预设策略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具体途径、方法的,观察量表必须形成与之呼应的观察内容体系。 观察条目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为量表内容过于简略和笼统,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观察,取得有效数据。制定观察量表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明了地记录和呈现研究过程中各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于各观察点有比较明确的要点提示和描述有助于增强量表的可操作性。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是没有把握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的缘故。对于一般科学研究过程而言,始终把握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最基本的。把握了这个最基本的规律,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架便清晰了。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 自变量控制观察: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针对主题问题主动预设的各种教学策略,包括具体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解决的。在课堂观察中,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是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 因变量变化观察:因变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表现为可观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课堂观察中,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包括学习兴趣、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记录。 数据分析归因、描述。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意义所在。相关性越大,越能够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结论,二者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甚微,这样的结论将引导我们尝试以新的途径解决问题。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赖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入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能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便是教研至关重要的一步。

课堂实录的格式怎么写?

课堂实录怎么写模板授课人姓名授课人所在学校名称:课名:授课人所教年级与班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导入:教学详细进程:老师活动延伸:教学效果:教后反思:教学特色或特长:见习心得:小组讨论意见:指导教师评语:(一) 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教学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都记下来,甚至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3)实录:把教师从开始讲课到下课结束的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师生双边活动等一点不落的如实记录下来。

定量课堂观察与定性课堂观察的优势与局限分别是什么?

定量课堂观察与定性课堂观察都是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和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重要作用。 定量的课堂观察所得到的结论比较精确细致,但必须要有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在这套记录体系里在明确地规定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的类别、观察的对象以及观察的时间单位等。定量观察对观察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它能让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能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但是在精确性方面不及定量观察。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础的。这种方式形成的理论,是从收集到的许多不同的证据之间相互联系中产生的,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课堂观察的内容有哪些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给予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设计

课堂观察三步骤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4、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西方关于课堂观察的研究成果大量输入,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XX老师:您好!课堂观察是听评课的一种范式,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或方法,它不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全部,不是包治百病的录丹妙药,它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课堂观察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艺术中的一部分问题,它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的分析与诊断,而不善于对课堂事件的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它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诊断教学问题;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题;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然而,课堂观察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它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如教师言语、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活动等,从现象理解本质,是一种归纳的方法;它只能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个观察点。 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它需要被观察者抱着上家常课的心态来上课,要求被观察者具有愿意授受他人观察并不受现场观察影响的特质。 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来完成程序的三部曲;它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的基本,在基体内教师可以进行自由、他享、互惠的对话与交流,以确保观察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课堂实录怎么写模板

课堂实录怎么写模板授课人姓名授课人所在学校名称:课名:授课人所教年级与班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导入:教学详细进程:老师活动延伸:教学效果:教后反思:教学特色或特长:见习心得:小组讨论意见:指导教师评语:(一) 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教学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都记下来,甚至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3)实录:把教师从开始讲课到下课结束的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师生双边活动等一点不落的如实记录下来。

课堂观察的两大类型包括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吗

摘  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本身的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前者指观察者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先设置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后者指观察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收集对课堂事件进行细节描述的信息材料,资料收集的规则是灵活的。是基于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并通过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受和领悟。

简答题:课堂观察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怎样做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⑴描述体系,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⑵叙述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⑶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⑷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

如何做课堂观察

从听课评课,到课堂观察,这些概念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区分清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我看来,对普通老师而言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听课,观课或是进行课堂观察主体的态度、目的、方法及最终的行为结果。下面仅从普通老师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 一.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一般认为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和积累微观教学资料,进行更深入细致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所以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进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教学,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互惠,而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评价被观察者,给被观察者评分出三六九等,这也应该就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基本出发点。 二.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者为听课教师,被观察者为授课教师(当然,我们如果把观察者的概念界定做进一步扩大,授课教师甚至是学生也都可以作为观察者)。那么,作为观察者的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都应观察哪些内容呢?一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若观察教师应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若观察学生则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人际交往、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和非学习性行为(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最后,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一些基本原则。 1.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因关注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 2.系统性:课堂观察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就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课堂观察,通常应该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三个主要阶段。如果是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注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问题细化,分解后进行。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量观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观察,课堂观察记录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什么样的问题即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观察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不适合普通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4.伦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因此,观察者应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授课老师,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让授课教师感到放松和自在,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则,如果授课教师(被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那么课堂观察就很难正常进行,或者说很难获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的东西,要问学生,“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好课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收获;二是效率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大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有生成性。这节课,不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投入,有互动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上课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表演。大量的准备,导致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只有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课前的准备固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自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他是公共的空间,这个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也不说“公开课”,只提“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讲课给听课的人听,上课时心目中“无他人”,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他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你才能上的课。 五.有个性。我觉得一堂好课,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特色意识,这种特色意识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且为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上。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六.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若要上成没有一点问题的可,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最好的效果仍然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可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扎实、充实、平实、真是,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换了和智慧的体验!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但是我坚持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能用老师的‘表演"来决定,应该注意整体是否达到课堂要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拓宽知识面。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周卫 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听评课时都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往往如蜻蜓点水,不管是对开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主题式观课议课一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次观课议课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使研究更有深度。为了让一线教师了解观课议课的内涵,提高课堂研究能力。华东师大崔允廓课堂观察框架四维度: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往。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崔允廓一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陷的课)。——叶澜课堂观察的视角与主要视点 1.目的要求 (1) 关注技能、认知和情感:体现学生发展目标 (2)把握学科本质,明确具体要求 (3)教学要求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4)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2.内容组织 (1)内容选择与目的要求相适应 (2)重点突出,容量适度且具弹性 (3)合理的知识建构方式与难点、关键的处理 (4)教学训练的有层次安排 3.概念教学 (1)突出基本概念,表述清晰,学生理解程度高 (2)基本技能定位正确,学生能有效掌握 (3)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述和大运动量训练 (4)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节教学的节奏与步调 4.能力培养 (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 (3)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 (4)根据学生行为变化灵活应变5.师生配合 (1)教态亲切自然,接纳学生的感情 (2)学生思维活跃,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调控 (4)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与沟通得当 6.教法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启发式教学 (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体验探究 (3)倡导小组合作式的学习 (4)合适与必须的模型、演示或多媒体的运用7.教学效果 (1)教学目的及其预定的具体要求达成度高 (2)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热情投入,潜能得到发挥 (3)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活动成本相当较低 (4)有利于提高后续学习的水准课堂教学评价的复杂性思考 人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总期望寻找一个普适性的标准。然而课堂教学属于“复杂性”的范畴,很难找到一个对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段、所有学科都适用的普适标准。“复杂性”理论认为,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在事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由于大量的随机作用,非线性、因果不等当性的复杂性出现,因此规律并不就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的性质,也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某些条件下,现象及其中的特例、反例、偶然、无序可能更是本质的显现。从教学艺术而言,“这一个”也许比“这一类”更重要。“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定体则无,大体则立。”

课堂观察于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近年来,课堂观察问题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中越来越受重视,把课堂观察的能力与技巧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相关的研究也没有广泛开展起来。而在学校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进入教学现场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课堂观察能力,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挫伤教学积极性,影响个人工作成就。因此,应对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与技巧进行积极的倡导与探讨,以便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一、课堂观察的重要性 从总体上看,课堂观察的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动态的教与学行为,例如师生互动情况、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教师上课站立的位置、学生的学习反应以及教室布置等;也可以是静态的对与教学有关的文件资料的理解,例如教材、教具、教科书、讲义、教学计划与课前准备、讨论,甚至是学生的学习档案等。课堂观察的方式,既可以是现场的直接观察,也可以是利用录像带的间接观察。另外,观察者除了上课教师本人外,还包括学生、同伴与专家学者等。课堂观察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对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对于教室内所发生的事件,只有进行有系统的课堂观察,才能维持课程能顺利的进行,包括教学的管理与学生的参与,并获得正式及非正式教与学评价的资料等。因此,课堂观察对于教师而言,是诠释、理解课堂事件背后意义最直接的途径,与其他行业的人,具有更高的专业价值与必要性。 其次,教师除了观察自己班级的学生行为,以及教室内的互动情况之外,还要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课堂观察主要是通过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以及观察后的讨论、分析、批判反省,使教师从中获得教学反馈,将教室内的事件意义化。因此,课堂观察对于教师的专业学习,能发挥极重要的功能,包括反省教学行为,形成尝试新想法、再确认或修正既有教学方法的动机等。 第三,长期以来,教学是一门独立较大、强调个人技能的专业,这一专业特性容易造成教师在经过若干年的工作后,产生封闭、缺乏反省的心态。系统的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供教师有效的反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避免教师专业发展出现过早停滞的状态。许多研究证明,教师接受课堂观察反馈后,确实使他们积极地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及行为,而且更能知觉到个人教学的优缺点,以及他们的班级功能如何,因而可以实现他们想要改变现况的意愿。 第四,由于所有的真实教室生活,都处于一个复杂、不确定、不可预测的状态,会带给上课教师极大的专业挑战。因此,尽管是一位资深的经验教师,也无法对具有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完全的加以掌握与理解。都必须通过敏锐、高洞察力的双眼,对教室生活中各种外显及内隐的变化,预先觉察事件发生的可能,以及何种经验正在学生身上形成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有效的现代专业教师。 第五,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反应,以及学生问题出现前的征兆,还可以感受班级气氛的形成、学生次文化的发展、以及学生同伴间的互动状况。这些资料都是作为了解学生,以及进一步辅导学生的重要依据。另外,课堂观察可不限于对教室内情境因素的观察,还可扩大到对校园内的整体软硬件环境的观察,察觉各种学校文化对于学生可能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既是掌握课堂教学质量不可遗漏的重点,也是课堂观察功能的延伸。 如何评价一堂课?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①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③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④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⑤有个性。我觉得我们一堂好课中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是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一堂好课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树立特色意识。那么,这种特色意识,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充分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学生喜爱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上。那么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⑥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象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现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首先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参与不够,就算不上“主体”。考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其次是学生的交往状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最后是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这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慢生”“后进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评价一堂好课应该是“取得了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的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主体意识,把教师的教真真切切的转变为学生的学。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掌握了知识,有发展了能力。因此,我们在反思自己的讲课或者评价别人的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变化,而不是光看教师如何的讲课,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丝毫的变化,那么这个课堂也就没有丝毫的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的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与现代教学观评 价 标 准一、教学目的 (体现目标意识)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新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难点地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二、教学程序 (体现主体意识)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力。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现。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三、教学方法 (体现训练意识)1、精讲精炼,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新课标”。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校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四、情感教育 (体现情感意识)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 2、注意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五、教学基本功 (体现技能意识)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正、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六、教学效果 (体现特色意识)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七、教学个性 (体现特色意识)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你知多少

观察框架。对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进行了定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这样的维度表述使课堂观察更有方向感,使观察者更明白观察什么,并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重新确定了四个维度的顺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 观察视角。一是以观察视角代替了一级观察指标;二是对教师教学和课程性质两个维度的观察视角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避免原来这两个维度中各观察点之间存在的一些交叉、重叠现象;三是对课堂文化的四个视角作了全新的设计;四是将学生学习维度中的“自学”视角改为“自主”视角。 观察点。一是观察点的数量由原来的83个缩减为68个,使观察的内容更加聚焦;二是逐个审视观察点,为教师理解课堂、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具体明确的支持。 观察程序。明确界定课前会议的内容,放弃磨课和教学内容的研讨部分。因此,新的课堂观察框架可以归结为“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什么是课堂观察记录

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课堂观察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 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像学游泳必须到水中的道理一样,学习英语,语言环境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语言环境。所以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听评课过程中,要看教师能否在教材中寻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这里所谓的学习状态不仅仅是指学生传统的听课情况,而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利用了多少已有的知识,学生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与提高。做好这两方面的观察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看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看目标的确立是否注重设计、引导学生经历或探索的过程,能否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体验并收获的过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发展是否具有实质意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

一、感知黄河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一段录像,你们想看么?生:想。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这段录像。同时请大家边看边想:“看了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什么?”(播放课件)生:我听了录像中的音乐,知道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曲子是《黄河颂》,再加上我看到录像中的场景,我想那条河流是黄河。生:我以前看过黄河最险要的地方,壶口瀑布的录像,我判断刚才录像中那震撼人心,飞泻之下的就是壶口瀑布。因此,我也知道了这条河流就是黄河。生:通过预习我知道在中国的河流中,只有黄河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水的颜色是黄的,所以我看到录像中湍急的水流是黄的,就知道这条河一定是黄河。生:我看到录像中的河水具有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呼啸而去,我就感到这一定是黄河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黄河才具有这种雄浑的气势,正如李白诗中写的那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刚才,我看到河道有宽有窄,看到岸边的黄土高原想到两岸的百姓,想到了黄河所蕴含的黄河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在上课伊始,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的场景,使学生看到黄河既有奔腾而来,咆哮而去,雷霆万钧之势,又有平静、宽广的胸怀,听着《黄河魂》动人心魄的旋律,感知黄河,认识黄河。使学生初步体会黄河的雄壮气势,联想到黄河精神。)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的确是黄河。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黄河,感受黄河,进一步的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二、自读自悟师:下面请大家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然后想一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生自读思考问题。师: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一定了解了许多内容。谁先说说?生:我查字典知道“忧患”是担心,灾难的意思。课文说“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是说黄河成了中华民族时刻担心的灾难。生:从课文中我知道,黄河过去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现在变成了一条祸河。生:我还知道人们已经认识到黄河带来的灾害,正在想办法治理黄河。生: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早在大禹治水时,人们就开始治理黄河,过去的人们谈黄变色,黄河留给人们的是血,是泪。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因此才有了“黄河宁,天下平”的说法。师:你们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在了解课文的同时遇到问题了吗?现在请大家把你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老师通过电脑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什么说它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师随机板书)生:我想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黄河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我想了解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黄河的?生:黄河给两岸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怎么还能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生:我想了解除了科学家提到的治理黄河的办法之外,我们还有哪些治理黄河的方法?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请大家看一看,有没有相似的问题?生: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生:第三个问题和第五个问题可以归纳为“我们应该怎样治理黄河”?师:可以吗?生:可以。师:了解了这些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然后选择一个或几个你感兴趣的问题,深入了解文章,遇到了困难,可以找合作伙伴共同学习。(让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梳理出问题,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从进一步的细读深究中领悟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体,通过圈、划、批、注等不同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学,自动寻求答案,获取知识的能力。)生自读思考后合作学习。师:学完了么?生:学完了。师:谁愿意先说说你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生:我对第一个问题很感兴趣,我读了“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我了解到黄河过去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后来却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师:我知道“摇篮”是小孩在很小的时候休息、睡觉的地方。我感觉“摇篮”应该是温馨、舒适的,让人看了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这里把黄河比喻成摇篮,我想是为了告诉人们黄河是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生:经过查找资料,我知道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由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这些资料让我感到黄河源远流长,哺育了黄河两岸的中华儿女。生:我读了“说来话长,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媲美”就是比美的意思,就是说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良好,就像现在的江淮流域一样美丽富足,是个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居住地。生:我读了这句“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代自然条件更好。”这句话说明这里很适合动植物的生长活动,也一定会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气候温暖,土地肥沃”,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耕种,老天爷照顾,还有良好的土地,人们的日子一定过得很快乐。生:这句“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因此”表示的是因果关系,正是有了前面这些条件,这些原因,我们聪明的、伟大的祖先才会选择这里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我想那时的人们一定生活得非常快乐。生:刚才听了×××的话,我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人们生活、耕作的景象,我想向大家描述一下: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农民在田地里自由耕种,渔民在船只里满载着捕鱼的收获,妇女们在家里纺织,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谈,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们是那么幸福,无忧无虑。师:×××把数千年前到数万年前的黄河流域描述的这么美,这么好,那我们应该怎样读呢?生:应带着美好的感情读。生:读的时候好像眼前就有这样的景象。生:“媲美”应该读的重一些。生:“生息繁衍”读的慢一些,缓一些。师:你们能读出来么?生:能。师:谁试一试?生试读。(3)师:×××读出了美好的黄河流域,让我们感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后来它却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的呢?生:课文中这样写的“人们都说……苦难”从这一段说明了黄河虽然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它在近2000年来却给人们带来了苦难。生:课文中列举了数字,“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这些数字说明黄河发生了变化,给人们带来了苦难。生:这里用“深重”来描写苦难,再加上前面的决口、改道,让人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好像要透不过气来了。师:那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呢?生读文师:你是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的?生:“竟决口……26次”读得稍快一些。“深重的苦难”读的低、慢,表示我的心情很沉重。生:老师,我不明白这里“表现”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师:谁能帮帮他?生:这里是用“拟人”的手法,把黄河的决口、改道当成人所做的事,所以用引号。生:这里把黄河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情感,说明黄河虽然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是人民并没有忘记她是中华人民的摇篮,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作为黄河的儿女将永远把它视为神圣的母亲河。师:我相信,黄河听了你的话,也会为你对她的热爱而高兴的,×××你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大家要像×××一样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大家鼓励鼓励他。生鼓掌(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的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并做以适当引导,使学生不唯师,不唯书,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师:谁还想说?生:读了这一段“可是……忧患”我知道黄河由“摇篮”变成了“忧患”。生:从“凶猛暴烈”这个词能看出来她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一样在发着脾气,还有从“叫苦不迭”这个词说明人们在不停的叫苦,也就是黄河一直折腾,不让人们得到安逸。生:老师,我从“忧患”这个词中感到作者也在为黄河变化而深深的担忧。师:那你担忧么?生:担忧。师:你能读出你的担忧吗?生:能。师:你读一读。生读师:他读出来了吗?生:读出来了。(以文本为媒介,实现了师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多元对话,从读中感悟,从读中引发思考。)师:这有一段录像是建国前1937年发大水的景象,请大家看一看。(课件播放录像)生看录像③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想说点什么?生:…… (在学生认识到黄河近2000年来,由“摇篮”变成了“忧患”之后,用课件显示资料,建国前黄河发大水人民受灾的场景,把几十年前发生的水灾延展到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再谈一谈感受、体悟,把画面与情感融为一体,了解由于黄河的变化而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场景,深深地为黄河担忧,树立了忧患意识,丰富了情感,从而激发要治理黄河的愿望。)师:你们还对哪个问题感兴趣?生:我对黄河变化的原因比较感兴趣。我从课文中“黄河……大水灾“这一段知道了是由于泥沙多使黄河形成了悬河。而悬河的决口是使人们受到灾难的直接原因。生:从课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是悬河的形成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生:读了这句“据……原因”我知道黄河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是……。生: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是黄河产生变化的自然原因。生: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容易受到侵蚀,产生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才是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也是黄河变化的原因。生: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才产生了悬河,造成决口,给人们带来了灾难。生:人为的原因更加速了黄河的变化,人们不控制人口,使人口迅速增长,人多了就要吃饭,为了吃饱肚子就要开垦荒地,毁灭森林,破坏草原,更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生:人们越开垦,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肥力就要下降,农作物就要减产,人们就更要开垦耕地,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长此以往,人为地造成了恶性循环,给母亲河增加了负担,使她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师:供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黄河,由于人为的因素而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读一读最后一段,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治理的呢?生:科学家主要采取数管齐下的方式进行治理,主要从四点进行治理。(略)生:“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他随心所欲流进黄河”,因此,科学家的前三项工作要说是治理黄河,不如说是治理泥沙。师:你们谁还想说?生结合资料汇报师:老师这也有一些关于治理黄河的资料,情大家看一看。 (放录像)生看师:无数的科学家为母亲河的健康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那么,当这中华民族的骄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遇到困难,无法自拔时,我们作为黄河的儿女应该怎样做呢?生:老师,我长大了之后,会像“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那样,培植出一种粮食作物,让它在黄土高原安家落户,既能给人们提供生命的粮食又能够起到固定泥沙的作用,使它不再进入黄河,为母亲河的改变起到根本作用。生:我要在船下安一种装置,把泥沙重新带回中上游。生:我会培养一种藻类植物,形成网状结构,起到做过滤泥沙的作用,不再让泥沙流到黄河中下游。生:我想发明一种药水,每当连降暴雨,黄河咆哮时,把它投入水中,使它遇到水产生化学反应,变得温顺、平缓、不给人们带来灾难。生:我以后要发明一种仪器,能够控制天气,不让他连降暴雨,不至于水量增大,水面升高,造成决口,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学生了解了文中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法后,播放人们从古至今治理黄河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到人们从古至今没有放弃治理黄河,而且在建国后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为治理黄河,保护环境而贡献力量的意识,使学生从学习中感悟,使本课不仅成为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人的意识,人的精神的培育过程。)师:我们知道,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破坏生态环境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小至我们的学校、街道,大到我们建华区、齐齐哈尔市、全省、全中国、全世界,还有哪些环境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出周围的环境问题,并积极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既认识到周围的环境污染,同时又增强了环保意识,认识到许多污染都是由于人为因素才造成的,不仅要做到不破坏污染环境,还要积极做好宣传,为解决环境污染而动脑筋想办法,在想象创造中,提供合理化建议成为实践者。)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读懂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了解了许多关于黄河的知识,也懂得了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爱护大自然,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评价:本课教师能够注意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人本、自由、多元和个性,突破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性阅读”,全方位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阅读探索,自由思考,自由的表达交流,使学生心灵自由,思维自由,具有充分的自主权,主动、愉快、高效的学习。

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一样吗

不一样哦,教学设计只是文字材料,课堂实录是课堂的实践活动

课堂观察法有哪些优点应用于实践?

课堂观察法通过观察找到学生们的上课时候的优缺点

什么是课堂观察研究

“观察”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仔细的查看,观察对于任何研究来说都是基础性的工作。课堂观察就是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观察对象,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或教学事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教学其他方面的情况等。课堂观察研究就是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研究分析某些策略、方法、行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发现某一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某种教育现象产生的规律,从而为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调整教学设计与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供参考经验。课堂观察研究适用于课堂教学差别比较研究、纵向跟踪研究、案例分类研究等。课堂观察是校本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因为,课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主战场,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教,还有研究学生的学,需要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的声音,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果一个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不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及学习需要变化,这位教师就不可能成功施教。 一、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方式教师进行观察研究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针对某个实践中的问题,学习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成果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再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这一研究成果作必要的实证和补充。第二,于自己的同事合作,请同事针对某个问题观察记录自己课堂的教学情况,发现症结所在,通过相互讨论、尝试,逐步解决问题。第三,向专业研究者那样,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硬研究问题,按照确定的研究目的和大致步骤,有目的的系统观察,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在必要资料收集全后,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得出研究结论。 二、课堂观察研究的特点在教学叙事研究、课例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策略中运用观察研究,在校本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基础性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观察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课堂观察研究是目的性很明确的研究。研究者在研究前,就已根据研究需要事先确定好了观察的对象、范围、方法和形式。第二,课堂观察研究是根植于学校,根植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能够比较真实的和直接的反映教师教学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第三,空调工程研究过程是一个持续地、不断地反复地实践研究过程,在这种不断地实践、观察、分析与反思过程中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第四,课堂观察研究过程是一个有选择地主动地自我实践过程,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地需要选择观察时间、内容和程序。第五,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适宜教师个体研究和互助合作地研究,它研究的对象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直观性、现实性,教师对它有非常强地感性认识,便于听课者、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有效地帮组教师改进自己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三、课堂观察研究的作用总的来说,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都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解为以下三个具体目的:为了为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断,并找到改进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而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为了引进和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某种方法忽然策略而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为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和检查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课堂观察研究能提供教师教学行为的客观素材,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提供实践性反思素材,促进教师自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进步的阶梯,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研究中,通过对一定的差距,激发教师探寻缩小差距的研究欲望,促其学习、尝试、反思,搭起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桥梁,体验创造的欢乐。通过观察研究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寻找到影响教学的因素,找到有效教学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的教学是一项复杂性的劳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能简单化,应运用一定的观察测量工具,对教师的教学采集客观真实的数据和素材,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的参考,促使管理的科学化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四、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有明确的界定,那就是课堂,只要是发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和现象都是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虽然从空间上说,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又是可以变化的。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限定在课堂内的人物、事件上,但从时间和人数方面看,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又是可以变化的。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大小和对象的多少又是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决定的。对一个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观察范围和观察对象要比研究教师群体少。如果是为了研究解决某个老师的教学问题或某个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时的观察范围就只是单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教学实践发生、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或某个学生学习的某一方面行为的产生、变化与原因。教师和学生是课堂观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对象。无论对哪种课题研究观察,它的研究对象都必定会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为教学是依赖教师和学生的而存在的,缺少任何一方就不能构成教学。无论研究教师教的哪一方面,如教学设计的合理科学性,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恰当性、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或教学行为等,如果只就教师而谈,是无法说清好与坏的,因为判断它们的好与坏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定。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除与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有关外,还与教师在观察研究中所充当的研究角色有关。教师在课堂观察研究中可作为研究者被研究者两种角色。教师作为研究者出现,一般都是研究自己某种教学方法、策略、结构、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这类问题。当教师自己是研究者时,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气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的感情、态度、语言、思维所发生的变化等,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课堂的整体气氛,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生关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和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它从面上整体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的状态,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故在进行观察研究时,可将其作为一个辅助的观察对象。一般可以重点观察导入之后,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的学习气氛,如学生反响是否热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有多少人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这些现象和素材,可提供某种因素实施时,教学中的氛围条件材料,说明效果的实证材料,只有掌握真实的反应,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观察典型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语言、思维所发生的变化应作个体化的典型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时,可重点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习的速度、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状态,可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来判断:是期待的、急切的、专心致志的,还是困惑的、茫然的、游移不定的?是心领神会的,还是各自为政、疑虑重重的?学生的目光往往是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等闲视之;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困惑——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焦虑不安;理解——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专心听讲——目光凝视,神情专注,嘴唇微张;心不在焉——目光游移,表情木然,眉头时开时合,有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不耐烦——双眉紧锁,啧有烦言,焦躁不安,左顾右盼……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形体动作来判断:配合各种面部表情,学生形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专心听讲时,身体微微前倾;困惑不解时,或以手托腮,或搔首摇头;在理解了一个难点后,身体后仰,全身放松,改变原来的体态;若不耐烦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摇晃身体,或双臂抱胸,或跺脚颠膝。对于学生的种种体态语言,只要注意观察,不难理解。教师在观察研究中的另一种角色是被已经者。这一般都出现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性研究中。当教师是被研究者时,课堂观察研究的观察者可能是该教师的同事,也可能是其他的研究者。这时课堂观察研究的对象,通常包括教师和学生。既要观察教师是如何教的,还有观察学生是如何学的,从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对学生学的影响作用。观察范围包括教学前的设计、教学设施中教师的语言、情感、态度、教法;教师上述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学生各方面反映。如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映是否积极?回答是否到位?可以判断及时提问的合理和有效性的素材。第二节 课堂观察研究的方法 观察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计划——实施计划进行系统地观察反思——重新计划——再进一步观察反思。具体地说,就是确定研究问题与目的——选择观察工具——进行实地观察——分析处理资料——讨论结果并制定改进计划——进一步行动。总的说来,课堂观察研究分为设计、观察实施、分析研究三个阶段,而且这三个阶段完成后,一般还需要依据研究目的和分析结果,发现原观察设计的不足,进行新一轮的设计、观察实施、分析研究。所以课堂观察研究可细分为设计、观察实施、分析研究、调整设计、再实施、在分析六个环节、 一、明确观察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问题主要来自教学一线,教师常常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确定课堂观察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清晰化、我们在了解学校开展观察研究的情况时,常听到大家说,开展观察研究很难,不知道观察什么,也不会设计观察表,更不知道怎样去观察。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些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难住了大家,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观察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哪些表现,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认识到有问题难,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是什么更难。认识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过程。 例如,有一位老师感到他要观察研究阅读教学问题,这还不能说他已经明确了要观察研究的问题。因为“阅读教学问题”这还只是给出了问题所属于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是阅读教学哪一方面的问题,如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还是阅读形式与效果间的关系问题等等,只有问题明确具体,才会知道要观察什么,才可能初步设计要观察的工具和方法。 二、明确观察目的 虽然已经清楚了观察要研究的问题,但还需要思考清楚,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明确观察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观察研究?希望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获得什么?这个观察研究能起什么作用?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素材?能说明什么?这些素材与研究的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观察目的是为了使观察目的细化,具体化,直到能清晰明确地说出要观察什么。 如前面提到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指导”这个问题,通过观察研究是为了找到针对某种阅读方法的最有效指导措施,还是为了发现在阅读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哪些阅读方法,这两种观察目的是有差异的,就必然会带来很大的观察侧重点和观察设计差异。如果做这个观察是为了找到针对某种阅读方法最有效的指导措施,那么观察重点就会放在每种措施实施的基础条件、过程和效果上。设计的观察工具不仅有定性的,还有定量的,不仅有供教师用的,还有供学生用的测量工具。如果做这个观察是为了在阅读中可以完成和如何完成哪些方法的指导。设计的观察工具就主要是与阅读方法和指导完成情况有关的观察工具。我们做过观察研究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研究的问题和目的不够明确具体,结果辛苦观察获得的材料对所要研究分析的问题没有多大的作用。 观察目的如何细化、具体化?我们来看看如何将“观察研究某教师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具体化和细化的过程。 首先,明确是要研究哪方面的教学效果,涉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情感还是价值观?第二,在上述项目中选定一项后,如能力,再具体到是哪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欣赏能力?批判能力?第三,在第二步选定了哪项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明确,通过观察是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达到的水平?还是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或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变化的情况。第四,如果确定是要观察研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某几个方面变化情况?就需要根据学生学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可理解度、用词恰当、观点阐述、交际策略、身体语言、情感态度、文化理解和行为表现等方面,进一步确定是哪几方面。通过进行观察已经比较学生的原有水平和现有水平的差异,就可研究了解阅读教学的效果。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教师只要观察课堂就会发现问题,就会针对问题去研究,教师在对问题思考之后就会产生了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行为,通过这样周而复始地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我认为进行课堂观察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心理准备。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本着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的诚恳态度,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 2、要全身心投入。观察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就必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为课堂是瞬息万变的,不可重复的,稍不留神就会错失一个值得研究细节。 3、要掌握观察要领。观察课堂应从单一听老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注重多角度观察,注意观察实际效果,观察学生怎么学,观察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学。 (1)听:听教师怎么讲,是否清楚明白,启发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及参与热情。 (2)看:一看教师,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师生是否平等交流,教师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否发现,以及处理的是否巧妙。二看学生,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学生对本节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多少提高,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 (3)想: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进行思考和判断,需要透过现象分析它的本质。如:老师的教育能力也体现在当学生出错时能加以引导,学生答不出来时,老师能加以启发和给予有效帮助。 (4)进入听课角色。一是进入“学生”角色,用学生的眼光观察课堂。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能否听得懂,学得会?二是进入教师角色,听课不是直接吸取知识,而是观察、研究别人怎么讲课,这样就要根据讲课的内容和进程,把自己引入讲课教师的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即设身处地的想:这课要是我来上该怎样教? 4、交流教育思想,产生教育智慧。听完课后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翻翻听课记录,进行反复琢磨后,与执教者交流看法、建议,通过观察课堂这一活动使双方都获益。)评论(0)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从听课评课,到课堂观察,这些概念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区分清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我看来,对普通老师而言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听课,观课或是进行课堂观察主体的态度、目的、方法及最终的行为结果.下面仅从普通老师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 一.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一般认为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和积累微观教学资料,进行更深入细致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所以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进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教学,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互惠,而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评价被观察者,给被观察者评分出三六九等,这也应该就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基本出发点. 二.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者为听课教师,被观察者为授课教师(当然,我们如果把观察者的概念界定做进一步扩大,授课教师甚至是学生也都可以作为观察者).那么,作为观察者的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都应观察哪些内容呢?一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若观察教师应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若观察学生则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人际交往、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和非学习性行为(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最后,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一些基本原则. 1.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因关注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 2.系统性:课堂观察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就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课堂观察,通常应该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三个主要阶段.如果是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注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问题细化,分解后进行.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量观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观察,课堂观察记录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什么样的问题即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观察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不适合普通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4.伦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因此,观察者应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授课老师,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让授课教师感到放松和自在,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则,如果授课教师(被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那么课堂观察就很难正常进行,或者说很难获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的东西,要问学生,“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好课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收获;二是效率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大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有生成性.这节课,不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投入,有互动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上课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表演.大量的准备,导致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只有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课前的准备固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自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他是公共的空间,这个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也不说“公开课”,只提“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讲课给听课的人听,上课时心目中“无他人”,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他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你才能上的课. 五.有个性.我觉得一堂好课,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特色意识,这种特色意识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且为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上.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六.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若要上成没有一点问题的可,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最好的效果仍然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可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扎实、充实、平实、真是,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换了和智慧的体验!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但是我坚持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能用老师的‘表演"来决定,应该注意整体是否达到课堂要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拓宽知识面.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一、观察点的确定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这一方面是有课堂的特点决定的,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1】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2】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因此,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进入课堂观察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那么课堂观察点又是如何确定的呢?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品质。观察只是对行为的一种快照,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如人物(行为发生的主体)、频率(行为发生的程度)、性质(行为的表现性)、持续时间(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度)、反应时间(学生接收指示与作出要求的行为所间隔的时间)、强度(行为的强度和力度)、地点(行为在哪里发生)等。因此,我们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一系列可感的师生活动与现象,例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决定观察点,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同时,课堂观察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合作体的需要。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就学科教研组而言,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3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研究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 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二、关于记录工具的设计和所有的科学观察一样,课堂观察也需要凭借一定的观察工具。我们不能像日常观察那样仅凭经验行事,课堂观察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否则,观察效率低下,意义甚微。而在确定课堂观察点后,如何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观察工具,是教师遇到的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课堂观察的工具选择或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因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即便是在前人已开发好的观察工具中进行选择,也需要有一个解读、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会经历从借鉴他人走向自主开发的过程:使用他人的量表——改进他人的量表(通过观察验证)——开发自己的量表。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以下3个问题。第一,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观察记录工具是为观察服务的,首先,要考虑所确定的观察点的特性,紧扣观察点选择合适的工具。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工具;如果想观察“问题的认知层次”,则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具。再如: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显然应该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工具。其次,要看所选择的工具是否符合自身的情况。如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若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的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工具是合适的,但这要求观察教师有比较好的视力、良好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若从活动的难度系数及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判断,因为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境等细节,因此需要观察者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和较好的记忆能力。第二,为什么要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课堂观察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人们开发了许多成熟的观察记录工具,其逻辑上的严密性和科学性都经过了实践检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已开发好的观察记录工具都能拿来就用,也并不是已确定的观察点就能找到已经开发好的观察记录工具。一方面,由于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经验的限制,对已有的工具往往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操作上的困惑、解释上的窘境等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情境,要求观察工具与观察点有针对性,这就削弱了已有工具的普适性。于是,自主开发观察记录工具成了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第三,如何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确定观察点后,就需要对这个点进行维度分析。例如:观察提问,可以分别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堂课往往观察不了那么多维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某一个维度切入进行观察。确定了具体的维度后,就要着手设计具体的工具。工具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这就要求观察框架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教师自主开发的观察记录工具,尽管可能存在缺陷和问题,但教师使用起来却得心应手,解释起来也能自圆其说,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设计能力等。三、关于现场记录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的是,进入现场的课堂观察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而非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在进入现场进行观察并记录时,采用什么样的记录方式是最合适的?怎样才能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同时又能记录下最有用、最可靠的信息?这是教师在课堂观察时不可回避的问题。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等级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⑴描述体系,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⑵叙述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⑶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⑷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或哪几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系统尽可能地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数据并进行后续解释。经过几次实践后,观察者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形成一些简短的编码。如“0”代表离开位子,“p”代表做小动作等。【3】如果需要记录的数据比较多,还可采用合作记录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真实。对观察者而言,进入现场观察要以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为前提,但同时要保证所记录信息的效度与信度。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一般而言,要按观察任务来确定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如观察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就应该选择离他们较近的位置;如果观察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就应该选择便于走动的位置,可及时移动来了解具体情况。四、关于数据的分析与推论为了方便、速记,在课堂上记录的数据,很多都是观察者本人才能理解的。在课后要对数据进行补充、整理和统计,一方面使别人能理解所记录的数据,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如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所收集的数据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一般要借助统计的方式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观察者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表格,也可以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来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再根据需要由电脑绘制出不同的图表等。而采用定性观察所收集的信息,则一般需经过编码、分类、整理、解释等步骤。观察者对大量的记录信息进行简化和梳理,可通过文字说明、图表等方式呈现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信息,让人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观察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合作观察同一个内容,那么在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时应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与观察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将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那么又如何根据数据做出推论呢?推论的过程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是观察者围绕观察点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剖析与反思,对简化了的数字、图表等的具体内涵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的过程。首先,推论必须是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强调拿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做多少推论,既不要拔高,也不要低估。其次,推论要紧扣事先确定的观察点。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课堂的其他方面甚至是整堂课的教学。课堂观察源于课堂,但它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点,而非完整的课堂本身,因此,我们在推论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以偏赅全、过度推论等问题,更不能仅就某一点的观察,而对整堂课做出好或坏的判断。观察者要紧扣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与对策。再次,推论要基于情境。课堂观察是在现场进行的研究活动,推论时要充分考虑“此人、此课与此境”,不要进行过多的经验类推或假设。要根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展开讨论。如果将观察与情境分割,那么观察者的视角就很可能会在对学生、教师或班级的片面概括中受到限制,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影响课堂观察的效度。“如果观察者不知道怎样收集资料信息,不知道找寻什么行为,以及对课堂进行分析没有一个概念框架的话,他们有可能不理解课堂行为。”【4】同样地,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堂教学行为,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因此,课堂观察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的问题,它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惑都是正常的,只要行动了,只要反思了,就说明已经在前进了。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详细03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 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讨论1:关于教师提问的互动 ▲有的提问有的是指向内部的。■设计得好的指向思维过程的问题,如: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蜗牛?这样的问题问下去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设计得一般的问题式指向结果的如:"马铃薯为什么会浮起来?";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问下去后学生会急于找资料寻答案。 ▲有的提问是指向外部的(课堂组织起到管理、激励、提醒等的作用) 讨论2:关于学生互动的习惯与情感行为 案例:小组汇报后的其他学生的意见反馈,一个学生说:"你这个方案是不对的,应该…"汇报小组的学生就很尴尬,有点生气了。另一个学生说:"你们的方案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汇报组的学生就很快的接受了建议。启示:人 际交往的行为要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但这是教不会的,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感悟和体验的。 ●自主: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二)教师教学观察点举例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关于板书与多媒体的比较:板书有自己的优点:有时候多媒体的呈现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板书的速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后面的环节巩固)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现状:很多教师害怕提问后的停顿,教师常要反复唠叨)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教师有没有抢学生的话题?积极的理答方式有:追问、激励等。案例:初中生在学习惯性时内容时会有一个"速度越快惯性越大"的错误前概念,教师的较好理答是"如果…那么当速度等于零的时候惯性等于多少?"学生就会自己认识到自己认知的错误)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现状1:学生不懂的不问,学生懂的就问 现状2:关于学生的齐声回答问题。为什么要齐声回答? --简单的、需要强调的知识点经常采用齐声回答,能起到了反馈、巩固、调节气氛等的作用,其中的反馈、巩固的功能是指向内部的,调节气氛是指向外部的。实际上,齐声回答效果最好的是指向外部管理的,而指向内部的齐声回答效果是不好的,那么,你问什么要学生齐声回答? --建议:齐声回答少一点,把时间节省下来。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在学生合作的环节设计上,教师也要备好课,目的要明确)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三)课程性质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教学目标设定后,一定要有与目标相匹配的检测,是这一节课的终结性评价)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大家可以观察研究一下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语言) ●资源: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四)课堂文化观察点举例 ●思考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现在大量的课还停留在记忆和模仿)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 △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 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课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 △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 如何? ●特质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三、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时不一样的 (一)定量与定性两种课堂记录方式 1.区别:定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定性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 2.联系: 定量的方法在于使研究有理据,通过前后若干次的观察数据的比较,归纳出被观察者教学行为的特点。定性的方法着眼于综合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文化等要素,为被观察者提供全景式的改进性建议。两者相互补充,有助于对教师课堂行为从细节到整体的把握。 传统的听评课所做的判断、建议绝大部分是基于经验和印象的,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课堂观察强调的一个要义是"拿证据来" (二)定性的记录方式 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主观评价 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4.技术纪录:使用录音、录像等电子设备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四、课堂观察三步骤 (一)课前会议: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被观察者说课: (1)教材分析: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说明;说明该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处理,使用了哪些课程资源等。 (2)学生情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等,提供标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生座位表。 (3)简要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与"课标"不同,要解释与本班学生的适切性。指出本课的重、难点,说出解决的策略。 (4)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说明创新与困惑之处。 (5)介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重点介绍监控的措施与时间,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帮助。 2.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帮助。 3.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 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三)课后会议: 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阅读、图形阅读、书面和口头表达等;及资源利用。应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上述几种主要教学行为逐次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的教学行为,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的作用。 (3)预设与生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策略甚至教学内容,说明改变的原因。 2.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 3.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1)成功之处; (2)个人特色; (3)存在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问题一: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王建华 。从听课评课,到课堂观察,这些概念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区分清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我看来,对普通老师而言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听课,观课或是进行课堂观察主体的态度、目的、方法及最终的行为结果。下面仅从普通老师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 一.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一般认为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和积累微观教学资料,进行更深入细致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所以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进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教学,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互惠,而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评价被观察者,给被观察者评分出三六九等,这也应该就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基本出发点。 二.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者为听课教师,被观察者为授课教师(当然,我们如果把观察者的概念界定做进一步扩大,授课教师甚至是学生也都可以作为观察者)。那么,作为观察者的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都应观察哪些内容呢?一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若观察教师应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若观察学生则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人际交往、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和非学习性行为(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最后,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一些基本原则。 1.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因关注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 2.系统性:课堂观察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就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课堂观察,通常应该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三个主要阶段。如果是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注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问题细化,分解后进行。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量观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观察,课堂观察记录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什么样的问题即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观察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不适合普通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4.伦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因此,观察者应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授课老师,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让授课教师感到放松和自在,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则,如果授课教师(被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那么课堂观察就很难正常进行,或者说很难获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 问题二:课堂观察对教学有什么作用? 20分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 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 教师要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开放、民主与善于合作,这些变化会感染同伴,影响组织,进而使学校变成合作共同体的联合体。 问题三:课堂观察方法应包括哪几个主要方面 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我认为应该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就像学游泳必须到水中的道理一样,学习英语,语言环境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语言环境。所以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听评课过程中,要看教师能否在教材中寻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这里所谓的学习状态不仅仅是指学生传统的听课情况,而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利用了多少已有的知识,学生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与提高。做好这两方面的观察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看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看目标的确立是否注重设计、引导学生经历或探索的过程,能否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体验并收获的过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发展是否具有实质意义。 问题四:课堂观察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重点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关注教师的活动。 问题五:课堂观察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 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 问题六:什么是课堂观察? 所谓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 (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日本教育家圾元昂认为,新老教师在技能上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课堂观察有哪些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如下:   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过程适应;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之间学生如何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学生学习结果与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

课堂观察的方法有哪些

1.按对观察对象和情景是否严格控制分类:(1)自然观察:不对课堂施加控制而进行的观察。(2)实验观察:设计具有特殊要求的课堂情景,并严格控制观察测量对象的课堂观察。2.按观察者是否借助观察设备分(1)直接观察:现场感知的课堂观察;(2)间接观察:借助录音、录像等设施观察。3.按观察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1)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组织的活动,通过与被观察者的互动深入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特征。(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置身于课堂静静之外。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本身的属性,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前者指观察者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和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先设置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后者指观察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刚要收集对课堂试卷进行细节描述的信息材料,材料收集的规则是灵活的,是基于需要在观察中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并通过描述性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悟和领悟。 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的课堂评价和他人的课堂评价,在自我的课堂观察中,观察者是上课的老师。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奖授课的反应等学习性行为表现已经有关学生穿着,仪容,携带的物品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再对他人的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主要观察他人的课程资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和学生学习的情感表现,认知程度以及目标达成程度以及课堂文化等。 根据观察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和独立的课堂观察。根据对观察对象和内容的选择来分,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实际上很多课堂观察的分类是相对的,他们之间往往是交叉重叠的,同一具体的观察活动也可以包含多种观察类型,有多重兴,因此,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堂观察,教师应灵活对待,综合运用。 课堂观察是听评课的一种方式,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和方法,他不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全部,他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课堂观察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艺术中的一部分问题。他主要完成的三项任务,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整顿教学问题,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题,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他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他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他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他还需要有一个合作共同体的基体,在基体内教师可以自由,分享,互惠的对话语交流,以确保观察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课堂实录包括哪些内容

听课是教师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那么,听课时就要做好听课记录以便于课后的反思、研究。那么听课者如何做好听课记录呢?愚以为,听课记录可以从教学实录和教学点评两方面来记录。一、课堂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课堂实录如何记,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3、实录,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二、课堂点评。记录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点评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写教学点评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1、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2、总评,就是把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录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需要强调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录课堂实录,而不做点评,甚至相当一部分老师记录的是教者的板书,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此外别无他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的价值是不打的。好的听课记录应该是实录与点评的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点评往往比实录更重要。减轻教师上课压力,学生自主学习神器,关注课堂无忧微信公众号:kt5u21 。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物件,然后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制定观察的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的好与差。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 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需要对观察的课堂现象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科学分析。这种观察直观、简约、有说服力,便于操作。关键是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通过观察对所列行为的频率进行记数(如下面表1所示)。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物件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其主要优点是: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能简便、自由地记录;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定性量表的制定要周密、细致、科学、严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观察学生的教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如果观察维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应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 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发展自己,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 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观察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要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观察者必须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差来源,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对观察的不良影响。如,观察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经验,以及本人的兴趣、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使观察陷入偏差。 (二)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方法 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有效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即时性评价等。 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教师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 4.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资讯的蒐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 5.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什么是课堂观察

  1、所谓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 ,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   2、日本教育家圾元昂认为,新老教师在技能上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美术的课堂实录

  导语:对于美术课《瓜果的想象》,老师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呢?以下是苏教版美术课《瓜果的想象》课堂实录,欢迎各位的阅读和参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让学生掌握瓜果想象作品的制作。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瓜果的不同的外形、肌理、色彩进行想象。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挖、切、刻、插接等方法进行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瓜果,牙签、一次性筷子、水果刀等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瓜果和制作工具。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愈浓,教学效果越好。   片段一教师: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自己喜爱的瓜果都带来了吗?   学生:带来了。   教师:这节课可不是来开瓜果宴的,谁能猜猜看,我们要来干什么?   (学生开始议论纷纷,说法不一。有的说这节课要画瓜果、有的说要做瓜果的面具、有的……教室里炸开了锅)   【评析】通过设置悬念来吊学生的胃口,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学生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问题往往充满了好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瓜果的想象做了铺垫。    (二)、启发想象、尝试练习    德国的一个教育家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本课试图从学生好问、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片段二教师:你的瓜果都长什么样子呢?谁来说说看?   学生:圆圆的,外皮很光滑,还有深绿色的条纹……   学生:它的外皮有一些小毛毛,有点圆……   ……   (梨、西瓜、猕猴桃、菠萝等等)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把这些瓜果变成什么呢?   教师:你是根据它的什么特点来变?   小组讨论   学生:我想做一个小乌龟,我用大萝卜做它的身体,香蕉做他的腿……   学生:我要做一个穿裙子的小姑娘,我用西瓜做她的裙子,用……   ……   (拿出一个西瓜)   教师:看到它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面具、小姑娘、渔夫……   教师:我们就来把他变成小姑娘。谁可以上来试一试?   (根据课前收集来的各种瓜果和制作工具、材料让学生尝试制作。)   教师:你打算用什么做眼睛?用什么做鼻子?头发?   学生:我用小萝卜做它的眼睛,用青菜叶来做它的头发……   教师:怎么做?   学生用刀把西瓜一头切去一部分,这样西瓜就站起来了,用刀挖出人的嘴巴。   用牙签把小萝卜插在西瓜上做了眼睛,把青菜叶固定在西瓜上做头发……(我及时的在黑板上板书出瓜果制作的方法:切、刻、挖、插接……)   【评析】我们有时对着地上的一滩积水发呆或仰望天空中不规则的云朵而产生丰富联想的经历,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联想的思维本能。这一特点对于思维活跃,对周围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的儿童来说更是明显。让学生通过观察瓜果的各种外形、色彩,触摸瓜果的不同的"质感,激发学生进行想象。同时,教师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制作方法,而是提供制作工具、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去尝试,自觉体验去发现制作方法。    (三)、作品赏评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作业的结果,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探究、体验的过程。   片段三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简单的瓜果经过你们的小手就变成了这些精彩的作品。能不能说说你做的是什么?怎么做出来的呢?   学生:我做的是鳄鱼。我用黄瓜做他的身体,因为黄瓜的外皮比较粗糙,长长的,很适合做它的身体。用刀在它的头部切出它的嘴巴,在里面用大头针做它的牙齿……   教师:你的构思非常巧妙,做的也非常可爱。还有那些同学愿意把你的作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我做的是一个小姑娘。我把西瓜切成两半做她的身体和裙子,用一次性筷子把他们两个部分固定好,她的头是苹果做的……   学生:我做的是一个小娃娃。先用刀划出他的嘴,然后把皮揭去,在里面插上白瓜子做他的牙齿……   教师:你觉得自己做的怎么样?   学生:我觉得我做的头发不太好。   教师:同学们觉得娃娃的头发怎么做呢?   学生:把橘子皮用刀切出头发的形状。   教师:还有没有?   ……   教师:今天大家做了这么多精美的作品,开不开心?   学生:开心   教师:老师也非常开心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去也给爸爸、妈妈欣赏一下,让他们也分享一下我们的快乐,好吗?   学生:好!   教师:大家再看看我们剩下的瓜果怎么处理?   学生:把剩下的瓜果清理干净后吃掉。   ……   【评析】学生通过自己想象把瓜果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小昆虫,可爱小装饰品。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的到处都蕴含着美,只要我们用心挖掘,生活就会更加美好灿烂、情趣盎然。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以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己的自评为主,同时对学生制作的过程也给以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语)教师应该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儿童去大胆地联想与创造。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地翱翔。

课堂观察有哪些观察点_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对课堂的行为进行观察。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教师就一直着力于课堂观察,只不过是日常的一般意义的观察居多,很少进行专门的课堂行为研究。作为专业活动的课堂观察最初是由教育研究者发起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课堂观察的科学研究方法,创建了课堂观察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用于论证理论上的假设或得出某种理论观点,也会据此为学校、教师与学生提供改进建议。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以往传统的听课评课类似,是学校最常见的教学研究方式,但他们又有差别。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在课程的设计上,在教师的施教行为上,在学生的学习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传统的听课评课缺乏科学性、技术性,不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的多种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上直接或间接从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作出有依据的科学评价,以求得学生学习的发展和促进教师施教水平的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一种专业技术。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一种重要、科学的教学研究方法,它具有两个主要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具有“临床指导”的性质。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成绩,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进行“临床诊断”,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程序、反思研究教学等等方面做出观察透视,分析问题的所在及其因果,判断其价值,总结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观评课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教师教学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西方关于课堂观察的研究成果大量输入,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然而,何为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到底会生发怎样的教育意义?教师的观察行动又会受哪些限制?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探讨一下。   三、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方法与行动的结合体   研究者的课堂观察为教师开展专业的课堂观察提供了行动典范,教师要改变观察随意性,就要像研究者那般从事专业活动。但由于教师的专业背景、教育经验与研究目标不同于专门的研究者,所以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在目的、内容、工具与结论处理等方面与研究者的观察应有所不同。   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教师之间的同伴观察,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观察,它是为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服务的,而不是为了验证某种教学假设或推演一些理论;它是观察者运用可记录的、便于自己分析的观察量表对课堂进行实录,而不是一味地依靠专家编制的量表;它是基于记录信息的适度推论,而不是基于经验和印象的漫谈。   四、课堂观察的意义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   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被众多研究所证实了的,只不过很多研究的结论比较倾向于教师自身和学校,认为课堂观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改进,但实际上,教师参与课堂观察不仅影响自身与学校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关注、研究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和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观察教师,还是学生,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由学生的输出结果来检验,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所产生的意义是面向学生、教师与学校的。   五、课堂观察的限制也正是它有效实施的条件   我们在肯定教师参与课堂观察积极的一面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教师开展课堂观察会受到哪些限制,即教师参与课堂观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也就是要认识到课堂观察有所不为的一面。只有全方位地、理性地认识课堂观察,才能更好地凸显它的优势,发挥它的功能,体现它的意义。   此外,课堂观察只允许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个观察点。不管是个体,还是合作体,选择观察点,进行课堂行为观察都是有限的。反过来讲,有所选择,学会放弃,才能使观察更加细致与深入,也更能实现它的价值。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课堂观察设计成系列研究,把一次次的不同行为的观察串联起来,就会形成对课堂行为的整体把握。

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