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谈谈粗浅的认识。一、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将科学课定格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理解的科学素养是指“会读能写”。如《英汉教育词汇》解释为①识字;②读写能力。《西方教育词典》则解释为“一个人的读写能力和他所属的集团或文化对他所期望的读写能力。”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赫德在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在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里,第一次用科学素养这个名词来描述对科学的理解,并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重要的问题提出来。1970年,赫德对科学素养的概念选择了“科学启蒙”这个词,认为科学教育的广义目的是培养一个启蒙的市民,能够使用科学的智力资源去产生一个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理解科学事业,认识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以有用的途径知道一些主要的概念、假说、定律和理论,认识科学中系统研究的价值,认识探究过程和概念、定律和理论的关系,用文化、社会和历史的观点看待科学事业的需要,认识科学繁荣的文化条件与科学事业的普遍性。目前,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概念、定律、理论等),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过程技能与思维方法,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与情感。研究专家把科学素养划分为方法论的、专业的、通用的、技术的、业余的、新闻报道的、科学政策的等。我们认为,小学科学所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指通用的,即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情趣和志向,丰富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表述、操作的能力,以及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敢于攀登的意志和品格。二、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1、把握启蒙性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启蒙课程”,但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将对后继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又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因此,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这就是科学启蒙的含义。2、体现开放性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尤其对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来说,更是无法预测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即使是过程,也很难完全预设与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将随着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具体情况而展开。因此,科学教育从目标、内容、过程、结果到评价都应体现开放性,既要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又不能拘泥于这些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适当的机动与灵活性,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成效。3、注重探究性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教师引领探究向学生主动探究发展。4、追求整合性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但我们也要注意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人文精神的整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5、突出应用性科学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应用与生活,突出应用性,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的观念;其次,要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就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6、理解主体性“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将科学课定格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理解的科学素养是指“会读能写”。如《英汉教育词汇》解释为①识字;②读写能力。《西方教育词典》则解释为“一个人的读写能力和他所属的集团或文化对他所期望的读写能力。”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赫德在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在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里,第一次用科学素养这个名词来描述对科学的理解,并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重要的问题提出来。1970年,赫德对科学素养的概念选择了“科学启蒙”这个词,认为科学教育的广义目的是培养一个启蒙的市民,能够使用科学的智力资源去产生一个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理解科学事业,认识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以有用的途径知道一些主要的概念、假说、定律和理论,认识科学中系统研究的价值,认识探究过程和概念、定律和理论的关系,用文化、社会和历史的观点看待科学事业的需要,认识科学繁荣的文化条件与科学事业的普遍性。目前,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概念、定律、理论等),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过程技能与思维方法,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与情感。研究专家把科学素养划分为方法论的、专业的、通用的、技术的、业余的、新闻报道的、科学政策的等。我们认为,小学科学所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指通用的,即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情趣和志向,丰富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表述、操作的能力,以及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敢于攀登的意志和品格。 二、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1、把握启蒙性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启蒙课程”,但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将对后继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又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因此,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这就是科学启蒙的含义。 2、体现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尤其对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来说,更是无法预测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即使是过程,也很难完全预设与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将随着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具体情况而展开。因此,科学教育从目标、内容、过程、结果到评价都应体现开放性,既要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又不能拘泥于这些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适当的机动与灵活性,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成效。 3、注重探究性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教师引领探究向学生主动探究发展。 4、追求整合性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但我们也要注意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人文精神的整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 5、突出应用性 科学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应用与生活,突出应用性,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的观念;其次,要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就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6、理解主体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苹果为什么落地科学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三课。 “无处不在的力” 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建立一些有关力的一般概念,同时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以及二力平衡条件,进一步认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并通过对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研讨,使抽象的概念在研讨中逐步得到理解和深化。本单元由《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摩擦力的秘密》、《做小车》五课组成。《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从感性认识物体为什么总会落地开始,认识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上升到物体都有重力的理性认识。【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前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和本单元《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两课,对力已有了初步体验与感受,但力的概念仍是比较抽象且难于理解,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从多方面感知力、认识力,又要在学习活动中避免过早过生硬的给出力的三要素的概念,这样的教育现状下如何把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是很具难度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中“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故事,介绍牛顿对观察到苹果落地的现象如何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体现出爱因斯坦讲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伟大意义,学生对此课内容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与热情。【设计思想】本课将组织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经验,透过“苹果落地”、“抛文具”、“给引力打比方”、“准确轰炸目标”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再现重力与引力的现象并进行有系统、有层次的探讨与研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像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引力和重力的经历,进一步认识科学与生活的息息相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2、知道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总要竖直下落。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学重点:1、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2、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教学难点:1、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不管物体处在地球上什么位置,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的中心。教学准备:模拟图示、棉线、杯子、建议卡、学生身边的任意文具、标示重力的箭头贴【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粒苹果,高举后放开,苹果下落。重复演示。)提问:苹果为什么最终都要落到了地上,不会往上飞?这是为什么呢?2、交流。(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了解学生的知识前概念情况。)3、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二)认识引力的存在1、活动体验(1)活动:每位学生从自己身边找出一样轻便的东西向上抛出,观察体验物体会落地。(2)提问:物品总是要落到地面,这是为什么呢?(3)试解释、交流。(4)介绍牛顿发现地球引力并提出地面上任何物体都受到引力作用科学观点的背景故事。(设计意图:教师及时介绍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背景故事,让故事中的牛顿发现引力的过程引出引力的概念,显得适时、必要、自然。)(5)讲解:物体会落地是因为地球有引力,会对地表上的物体产生作用力。(板书:地球有引力。)2、质疑梳理(1)问题:受到支撑或停留在空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引力的作用。(2)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明晰引力与重力的关系。(1)讲解:地球有引力,地球的引力会作用于地球上的任何物品。像这样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我们称之为重力,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2)举例:哪些物体受到重力作用。(3)小结:不管有没有物体,地球的引力总是存在的。只要有物体存在,物体就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板书:地球有引力,物体受引力作用产生重力。)(三)认识重力的方向1、游戏活动 (1)“准确轰炸目标”游戏规则:同学两人一组,利用身边的各种文具材料作为实验用品开展活动。每次活动由其中一位同学在地面上先放一个小物体,另一位同学将一件文具用品拿到高处描准目标后松手,让用品自由下落,准确轰炸下面的目标。边活动边思考:上面物品应在怎样的位置才能准确打击到下面的物品。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活动、交流。(3)讲解:下落的物品要与地面目标物品同处于竖直的位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画单个物体的重力图示(1)问题:你能画出苹果的重力图示吗?(2)试画并展示。(用箭头贴指示出物体的重力,注意箭头贴的出发点与方向。)(3)指导画规范的物体重力的图示,并讲解: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是当地的水平方向构成直角(画图示讲解),就是我们前面做的物体下落的方向。(设计意图:学生要画出正确的单个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图示,困难比较大,力的图示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3、画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物体重力的图示(1)(出示图片)问题:有8个物体分别处于地表上空不同的方位并即将下落,那么,它们将如何下落呢?它们受到的重力方向各是怎样的?(2)在模拟图示上用彩笔画出物体下落的路径。(3)展示交流。(4)评价。(5)问题:为什么这8个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不一样?你有什么新的发现?(6)讨论交流。(7)讲解:物体不管在地球上什么位置,都有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都指向地球的中心。(四)拓展应用1、挑战重力活动:根据科学书第46页的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带棉线的塑料杯进行挑战重力的体验活动。2、交流。3、想一想,如果地球没有引力,将会产生什么结果?4、交流。5、总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存在于生活的每件小事中。如果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如果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相信同学们也能提出自己独特的科学见解,也许有一天这些见解还会成为新的科学真理呢!附:板书设计(略)【课后小结与反思】基于 “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有效地活动为出发点”的精神,我在备课之际格外注意做以下三件事: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将学习内容的兴趣指向和已有经验(即前概念)水平及水平差异等各种学习的状况。二是,再学习课程标准的。通过再学习,不仅强化课程教育的中心理念,明确课堂教学活动应具有的指向目标,还找出了本课学习应落实的具体培养目标。三是,结合教材编写专家提供的教学参考书,仔细品读教材,认真研讨教学专家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认识教材活动设计的目的与意义。以上三件事,最需花时间的是第三件事,因为,与教材文本进行的交流,绝不仅是读清教材的每一个活动要求那么简单。课程改革提出的“用教材”的理念指引着我们,所以说:尊重教材,切莫等于崇拜教材。经过对教材的体捂与研究,我发现教材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商榷之一:在按教材的设计进行体验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没能感受到教材编写者所期望让学生体验的学习乐趣。思考后,我认为学习的乐趣体验不如意,可能与学生现今所处的生活环境令他们拥有着很丰富的视野有关系。就牛顿与苹果的故事,绝大多数学生早在学龄前阶段已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有所了解,并知道有引力,一些同学还知道重力。所以,以这样一个学生都已知的故事展开教学,虽能引起学生的一定学习热情,但热情的强度不会太大,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应考虑适当延伸活动。商榷之二:教材出示牛顿的第一个解释,接着让学生通过抓尺子的活动去体验牛顿所作出的第一个解释。而后,牛顿第二个解释的学习方式重复了牛顿的第一个解释的学习模式。这样安排的活动环节,学生虽看似经过了“动手”学习,然而,正所谓 “‘动手"只是一种手段,‘动脑"才是目的,‘动手"并不一定会‘自动地"促进‘动脑"”,由于在学生的每次活动开始之前,都已经明确知道了最终解释,活动仅是去验证,不需要自己再去思考、去解释、去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活动设计也值得商榷。商榷之三:教材中关于牛顿的第一个解释的描述中的最后一句“它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并不是正确的重力特征的描述。还有,对于抓尺子活动前,教材设计的引言“我们来做一个和重力赛跑的游戏”,这之中的“和重力赛跑”的表述与教材的教学目标相勃。 “一位同学拿着一根长尺,从高处往下丢落,另一位同学在下面接住”, 这个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解决自由落体的下降速度变化还是训练学生接物的反应速度?我认为教材中这个拦截活动,容易产生重力与速度有关系的误导,这节课要解决的是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因此,我设计“准确轰炸目标”的活动能解决物体受竖直方向的重力作用竖直下落的教学难点。怎样让教学活动围绕“物体落地”这一主题展开,层层深入,并富有儿童情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怎样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对自己活动作出的个性解释,从而认识引力,认识重力?怎样避开专业而抽象的术语和定义,让学生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表述出自己新建构的引力与重力的概念?此外还有,怎样处理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怎样促进活动中的生生与师生间的互动?选择怎样的材料,才能即简约、方便、实惠,又有效的保障学生活动的开展?怎样处理好材料的出现、使用与控制?……思考着这些问题,我大胆改变了原教材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表述及呈现次序,经过多次对教学活动设计的选择与实践,我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上的预设安排。由于备课的精心、细心、尽心,本课教学活动落实了教学预设的各项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类似苹果落地和旋转的桶中物体不会掉落的现象的体验与分析,既认识重力——地球引力,又接触了地球引力可以被克服的知识;既讨论了学生们都会想到的问题,又恰到好处地介绍了牛顿的思考,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现象,促成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身边事物的变化。本课在公开教学活动中受到的在场听课的教授、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专家点评】《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注重教材解读,用教材并完善教材,以创设“准确轰炸目标”活动最为典型。全课的活动设计合理,且关联性强,以学生为主体,极力创造出了让学生更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条件;活动的探究指向明确,层层深入,层层递进;活动材料选择典型而有效;善于将抽象与专业的术语,转化为具体的表象,如引导学生利用一个箭头卡片表示出物体受重力而下落的路径及给引力打比方;记录的转化有艺术,以图、线的表征描述为主,并巧妙地通过图、线应有的位置的指导,渗透了相关的知识概念要素。关注教学细节的处理,不论是预设还是面对知识的生成,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以直观和具体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需要而有效的。

从教学目标多元化角度,谈一谈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学到技能和知识,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也无法真正理解科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在课前要尽可能多地去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预设尽可能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而实验材料的有效选择对实验和探究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是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加强实验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实验探究针对性。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认真研读科学课程标准,了解本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的目的,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做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才能让实验更准确,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现象等等。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很有趣但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如:小学科学四上《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课时,教师拿出一把尺子,说:“尺子与音高有关系吗?”,一生说:“有,尺子长声音大,尺子短声音小”。另一生说:“尺子伸出多,声音强,尺子伸出短,声音弱”。显然,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结果,实验设计无法进行。实验时,学生把握不住观察重点,汇报时众说纷纭。其实,教师在开始前应让学生仔细审题,“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探究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是音高变化?尺子怎样发出的音算是高的,怎样的音是低的?这样学生一般就会明确实验的目的,后续的实验才能展开。(二)重视学生的实验假设,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实验活动前,有一段时间是对实验进行假设。要求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假定的说明。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假设有依据的关键。如:让学生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假设前让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活动:1、让玩具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推或拉)2、指定学生接住老师扔来的苹果(思考苹果是怎么到你手上的)上述两步目的是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继续做小实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各种物体在没有人为施力的情况下,最终都落向地面。学生就会自然地作出结论:苹果落地肯定是受到了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是竖直向下的,可能来自地球的吸引力。教师让学生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了用学生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三)、提供高效的实验材料,提高实验的实效性。良好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实验材料的自身不足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那些材料是属于真正有效的呢?首先,材料要保证科学性:如在摆的研究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取问题,教材推荐用大小不同的两种螺帽表示不同的两种重量的摆锤,当摆线一样长时,实质上摆的长短却是不同的,换上沉浮实验盒里的小吊桶,里面分装塑料块和金属块,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其次,材料要简明:科学探究的材料构造要简洁明了,要尽量控制影响孩子们探究的干扰源。张红霞教授在《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指出:越成功的教学越是简洁明了。可以用5个材料说明的就不用6个,能用简单材料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材料。如《压缩空气》注射器就是一个有利于学生集中探究目标、专注地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找根据证实推测的实验材料。第三,材料要有兴趣性:小学生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如《空气占据空间》,教材用纸被压入水中而不湿进行实验,一方面易影响结论,再则也不卫生,改用乒乓球沉浮可更直观也有趣。第四,材料要有结构:根据活动目标选择有结构的材料,使活动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中的活动二:改变浮标的沉浮。老师在几次试教中在材料的控制上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材料1:浮标内不加任何重物,怎样让它沉下去?(学生自然想到加重物,虽然浮标也沉下去了,但它同于本课的第一个活动----改变玻璃瓶的沉浮属于同一思维层次。材料2:浮标内已放入重物,但易取出,学生受前思维的影响,取出重物,这样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材料3:浮标内有重物,但被封住不易被取出,但可以拉长(改变体积),学生终于想到改变大小(体积)也可以改变沉浮。(四)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 保证有效科学实验有效实验探究活动不仅是学生动手操作上的探究活动,还应包括思维上的探究活动。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很多事情,如计划制定、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汇报交流等,经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有所侧重,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在安排学生探究活动环节上,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不仅能力强的学生要有时间探究,相对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如在《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一课中,涉及知识较深,相关因素多,过程复杂,既要求学生发展观察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各种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再从设计气象符号中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需要积极动脑的过程,仅通过动手探究是很难发现的。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动脑的地方所花的时间考虑进去,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五)精心的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有序性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是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的保证。在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导致实验现象出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前教师没有把实验的方案设计好或者是设计得不够合理造成的。1、注意实验的安全性。教师最好课前先把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实验做过一遍,并作好记录:什么地方要注意的,什么地方需要学生全神贯注观察的,做到心中有数。到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就可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如在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时,要用到酒精灯给铜球和金属条加热,加热后的铜球和金属条是非常烫的,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规范操作注意安全,禁止用手触摸以免烫伤皮肤。2、规范实验操作。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的实验要求学生去规范地操作,如温度计、量筒、量杯的使用和读数,操作的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探究实验的准确性;再如酒精灯的使用,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具体的使用规则,怎样点火,怎样加热,怎样熄灭酒精灯等等,它会影响的整个实验的安全性。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准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直观感性认识。(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调动探究积极性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在“物体能否导电”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准备各类材料,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检测器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小组内材料员、记录员等分工合作,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七)强调实验过程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根据每一个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记录情况、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出其他问题等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可制定量化的评价表,也可用定性的语言作出评价。同时在学生中进行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科学就会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也会慢慢养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怎样发挥实验探究有效性,也有待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只有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了,科学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才能得到更好地得到体现。

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堂的几点做法论文

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堂的几点做法论文   在当今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日趋繁荣的网络时代,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了可能。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对文本、动画、声音,视频等的控制,使教材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怎样将多媒体信息技术高效、生动地应用于科学课堂呢?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及几点做法。    一、 教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及多媒体信息整合能力是前提条件。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大革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它对广大科学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广大教师具备“开放式教学”、“终身教学”、“网络教学”、“交互式教学”等现代教学观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Powerpoint、SMART Notebook、Flash等;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Fireworks等;音频视频剪辑软件,如光盘刻录大师等;动感相册制作软件等类似的常用软件,能够娴熟地从网上、电视节目和影碟中收集、编辑资料,能够进行图象格式、声音格式、视频格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熟练将搜集的图片,视频,音频进行剪辑,整合制作出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所用。只有设计精美,生动,活泼,能够带给学生强烈感官体验的多媒体课件才会更受学生青睐,才会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解释与用模型解释这样的科学知识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的概念和科学原理,解释与说明类型的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呈现其内涵主旨,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些棘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其教育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相比的。   在五年科学《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多媒体课件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进行了动态的模型演示,形象的揭示了人类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化抽象为直观演示,从而更高效地了解知识。在《我是怎样出生的》、《骨骼》、《肌肉》、《大脑》、《神经》等等诸如此类的课例中,多媒体课件带来的更真实、形象的影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六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单元,《探索宇宙》单元,《进化》单元的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彰显了它无法替代的教学魅力。通过运用各种声音、影像、图片的展示,给学生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求知感受,任何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育手段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不仅使科学课堂丰富多彩,知识的传授也更形象有力。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激活其学习的兴趣,才能发挥其最大能动性。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学习才会更高效。   1、展现实验室环境下无法呈现的素材资源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如激趣导课环节、背景资源介绍环节、需要对比呈现得出结论的环节等,多媒体资源都突显了它的优越性,可以尝试充分利用。   《神奇的水》一课,课前我利用百度平台搜集了许多水这一平常物质最精美,最动感的瞬间的图片,并配以恰当音乐制成动感相册,视觉与听觉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马上对水这一平常物质产生浓厚学习兴趣。《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中,出示一段关于死海的视频片段,学生犹如置身其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近而探究出在水中加盐可以使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纸》一课,出示现代造纸工艺制作流程的短片,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丰富了知识,学有收获。《搭支架》中,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发现原来三角形竟然具有广泛的应用等等。   2、实验方案的呈现,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数据的填报汇总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现在的多媒体信息课件,可以在呈现以上内容时,根据需要,及时的将重点内容加以圈点强调;实验数据的汇总可以利用白板笔功能随意填写,与学生及时互动,使整个学习过程更高效,更优化。   3、奖励评价机制环节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科学《课标》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内容要全面化、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时机要全程化。而这些精神,在今天的多媒体信息课件中能够更好的实现。   这里要提到近两年我校引进的SMART Notebook交互式白板软件。授课时,教师可事先建立一个专门的评价页面,可以奖励星星、花朵、奖杯、大拇指、笑脸等等学生感兴趣的任何事物,可以分组评价,也可以细致到每名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在任何一个需要及时评价与鼓励的环节,建立与该评价页面的超链接,及时互动,及时评价。这样的奖励评价机制会至始至终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也被最大程度的激发,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环节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四、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形成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科学课程是一门强调以探究为主的特色学科。课堂知识的设置,绝不能把学生禁锢在教室或书本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上下课的铃声也绝不应该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教师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广阔的网络资源去主动探究科学,学习科学。   《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拓展环节中,我搜集的大量的灾害性天气图片,视频资料,学生顿时惊讶声不止,表现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我及时鼓励“同学们课后可以利用百度图片,或视频来搜索更多相关的灾害性天气的信息,会有很多你感兴趣的知识在等着你!”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时刻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突显了科学课堂的开放性。   总之,在科学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也要把握好使用尺度,不能为了用而用,过多的利用多媒体反而会喧宾夺主,失去了科学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和魅力。 ;

小学科学课堂调控策略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怎么写?写论文用的。请教了!

参考文献: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郝京华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3、《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 (美)兰本达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4、《以结构性材料实现有效探究与意义建构的统一》 黄晓冬等 网络文章5、《科学究竟是什么》P46 张红霞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版6、《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P215 喻伯军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2005版7、《课堂掌控艺术》 蔡楠荣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版

职业教育学校课堂特点是什么?

(1)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职业培训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均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确定。经过职业培训的毕(结)业生可上岗作业。(2)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联合办学、定向培训等方式;在培训期限上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在培养对象上依据岗位的实际需要灵活确定;在教学形式上不受某种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教学。(3)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步提升,得到最大发展

构建高效课堂的建议以及有效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尽快形成高校办学特色以及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有必要接受高效课堂构建的建议。下面是由我整理的构建高效课堂的建议以及有效措施,希望对您有用。   构建高效课堂的建议以及有效措施篇一   一、强化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夯实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常规是成就优秀教学质量的“规”和“矩”,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常规的管理。   1、加强备课管理,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有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关系课堂效率高低和教学的成功与否。为了确保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们学校一直要求教师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成立各学科备课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实地参与并督查。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设计研讨为主,教学反思以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每次集体备课都指定中心发言人,指定的中心发言人主要以学科骨干为主。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认真梳理和总结下一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逐一细化,内容要求尽可能全面,要紧扣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有所拓展。各备课组全体教师对中心发言人的设计展开讨论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一节节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方面,我校也做了一此尝试,如我校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方式”调研活动,要求听课的教师分别记录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然后组织研讨,从而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答问的有效性。实行推门听课,随机实施课堂教学监测,全方位地对常态课堂教学进行动态监控。对随意调课、放羊式上课、无人上课等教学违规事件实行处罚。期末我们还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活动,让学生对其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校将每位教师来之于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归纳后与教师交流,同时通过学校家庭联系卡广泛征求家长们对教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情况记入教师教学工作档案。实施严格的课堂教学监控措施,使我校课堂教学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二、重视以研促教 让教研成为提升课堂效率的强力引擎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接受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不断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修正完善自我的教学思路和行为,因而,我们注重开展了三个活动。   1、积极开展典型案例研讨活动   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重点开展了典型案例研讨活动。学校先后花了数万元资金购置了教学音像资料,开通了班班通教室,学校充分引导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组织教师集中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借助名优教师课堂教学视频录像来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个教学水平。在活动时让教师一边观看,一边根据需要随时回放片段,定格了解细节,反复解读,反复研讨,引领教师在反复研讨优秀案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行为与理念,发挥集体研讨的优势,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水平。案例研讨作为我校一种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展开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提高课堂实效,重点抓了校内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的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听课评课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所有教师都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开展。活动中每位教师既是示教者,也是听课评课者,既被人品评,也品评他人。活动形式多样:有同一内容多人分别施教,再进行比较评课,长短优劣,相得益彰;有同一人连续示教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评其处理教材等系列能力,总结其中优劣,让上课者和听课人均从中受益。同时学校还组建听课专家小组,并针对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充分展示了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又推动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同时也为后期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依据,提高了集体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3、大力开展校际经验交流活动   我们立足本土开展教学研讨,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整体合力,优化课堂教学。从校本实际出发展开教学研讨,要求克服教研中的“拿来主义”,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外面好的教学经验,我们只是拿来就用,脱离了实际,也会变得毫无用处。一是教学教研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每位老师均要发言,说道自身长处;二是“教学能手”教学经验交流会,推介其教学的经验。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形成了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   三、实施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 谋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评价使教师不断形成更科学,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主要以两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一是教师自我评价,其方法是:教师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弱点,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方案中的某些评价指标,在教学活动中用评价标准对照自己的教学,以发现问题寻求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二是同行(同教研组)评价:方法是同科教师随堂听课,在听课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价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教学的看法,并与评价对象交流。同行评价的目的是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正是借助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来优化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根基,虽然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上作了一些探讨尝试,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只要我们不懈追求,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就会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崭新的课堂,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高效课堂的建议以及有效措施篇二   (一)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教学艺术。有复习导入、情景导入、预习导入等多种方式,不管运用什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目的性就是说导课应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学?针对性是要针对教学内容,使设计的导语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   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设计导语。   2.重视关联性和递进性。运用导课的各种方法时,要注意各学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   3.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导课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同时要讲究启发性,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4.具有简洁性和灵活性。导语要短小精练、简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导入,不能过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导入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实际,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究综合。不能老用一种模式,谨防学生发生兴趣抑制。   (二)教师讲授   教师讲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教师在讲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讲授内容要精当。课堂讲授内容要重点突出,一到两点就够,不宜过多。力争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   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2.教师语言要规范。一是语言要有激情,用教师的激情感染调动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二是语言要机智幽默,让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语言要浅显易懂,在追求专业用语准确的同时,用学生听得懂的话去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四是语言要有激励性,对学生的每一次尝试都作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堂提问要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1)提问要目标明确,难度适宜。(2)提问要突出学生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兴趣。(3)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注意课堂效率。(4)提问要灵活多样,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5)课堂提问,应给与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4.板书要工整恰当。教师板书要尽量工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不能“满板写”便于学生理解;尽量避免无声板书、长时间课堂空白,可以在板书的同时结合问题和内容,做适当的讲解。   (三)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此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练习的重要意义。课堂练习对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2)练习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手段。(3)练习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4)练习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补救教学的有效途径。   2.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课堂练习题目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课堂练习难度应适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2)可以有适当的趣味练习,将练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兴趣。(3)课堂练习多样化,可以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练习任务,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面向基础较好的,重在培养思维能力。   3.课堂练习的有效组织。课堂练习可根据练习内容及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观点类、操作类、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在解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检测类、提问类、难度较低的练习,宜组织学生单独进行,可抽部分学生进行板演。   4.教师关注学生练习状态。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游动”于课堂,走到学生中间,既能监督学生练习(有些学生自觉性比较差),保证课堂纪律;又能及时发现学生   解题时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向学生传授解题方法,针对学生提出的解题思路,教师适时点拨。如果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大范围的不熟练或错误,则说明该知识点的教学存在问题,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补救,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一节课即将完成的时候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与反思。精彩的课堂小结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可以提纲挈领,巩固知识应印发学生对内容融会贯通和深入理解。   1.课堂小结的作用。(1)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本科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清晰的印象;(2)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和思考,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的迁移。   2.课堂小结的方式。(1)悬疑式。小结要承前启后, 教师应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疑设悬,让学生课下自愿地去探索、探究。(2)延伸式。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适度提升,或者将前后所学进行联结,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或者针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扩展,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甚至促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提升。(3)   归纳式。小结要简练,提纲挈领地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小结可有教师展示,也可在教师的引导学生下,学生自主文成。   (五)作业布置   “关注全体,游动教学;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已经在课堂完成了一部分练习,但是课后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宜布置少量的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消化课上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学习形成技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1.课后作业的类型。(1)练习型。(2)准备型,为 学生学习新课作准备。(3)扩展型,学生超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信息,将新技能和观念迁移到新情境,扩展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范围。   2.作业布置的原则。(1)课后作业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特点。(2)课后作业内容精当,具有典型性。(3)课后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4)课后作业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延伸,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课内与课外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5)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反馈。

教学总结怎样通过集体备课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材解剖进教案  2、学法指导进教案。  3、习惯培养进教案  4、习题设计进教案。

集体备课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集体备课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形成一种基于交流、合作和研究的学术气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集体备课;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有效性 一、备课现状的分析 英语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是要产生有效的课堂效果,但如何达到课堂的有效性呢?集体备课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充分的备课可以使得教学过程轻松有趣,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简单易懂,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学互动的课堂效果。所以,英语课程的集体备课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目前英语集体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低效方式: 1.用分发承包的方式将备课章节任务安排到人,然后合成教案集。这种方式看似“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实际上起不到集体备课的实效,对个别教师甚至是有害的。 2.利用互联网下载各种现成的资料,不加分析,全盘照搬,不顾学情,不加取舍。这种方式使教师过分依赖网络,大大弱化了教师的备课能力。 3.众人一面,过分强调统一。如作业统一、授课方式统一等,缺乏教师的个性化劳动,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虽然有备课,但只不过是讲台上的一种简单机械运动。 二、集体备课过程的实现 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三定”是指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五统一”是指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习题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五备”是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五点”是指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是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题”是指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这些具体要求是确保集体备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首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是明确主备人,确定备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受备课时间的限制,使得其备课过程首先要确定一名重点发言的人员,所有参与备课的教师对其备课的内容进行讨论和补充,该过程要求目标清晰,备课发言人可以由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担任,这样可以起到对年轻教师以及教学薄弱的教师的帮扶指导作用。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大胆启用年轻教师担任备课发言人,这样做既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同时也可以革新除旧,纠正不合时宜的传统教学方法。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在备课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明确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薄弱的地方就是教师全力以赴突破的"重难点。 其次,集体备课的关键环节是“研备”,具体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一是“备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同时还要在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做到充足的准备。二是“备学生”,教师备课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情、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围绕学生,以他们为主体,以他们对知识的可接受度为标尺。三是“备教法”,在集体备课时,教师还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可行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如何讲清难点,突破重点,使其能够轻松愉快地接收和理解,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效学法指导。准备的内容要实在,备课的密度、深度要符合学生实际,准备的教学方式要实用,最终达到备课有实效,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最终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要充实,不能过分追求形式,要防止其教学效果脱离教学目标。我们所备课的内容密度和深度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吻合,否则可能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分析、选择适合所教班级学情的有效教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得教学效果通过集体备课达到最终目的。 最后,集体备课的教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商讨。集体备课教案经集体分析,做出合理安排,最终达到大体上的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阶段测试,这种情况结合各班学习实际情况和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做到了因材施教。要实现这个过程,应该坚持做到五点:坚持先攻难后解易、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坚持既精讲又多练、坚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坚持不断反思。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解决预设的重难点,才能够在大同的框架下保持独特的教学个性风格,才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掌握和综合能力上有所收获,才能够让师生共同教学相长。 三、集体备课结果的实施 要实现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利于学生的学习,易于教师的教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重视上课的课前预热和预习,就方法而言,可以采用诸如在上课前播放英语歌曲,做有趣的英语游戏或者讲英语故事等方法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快速融入浓厚的英语氛围,全身心地准备开始学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何备课,如何使课堂气氛浓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开学初我们备课组确定了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得以保障。 (二)明确集体备课的步骤、内容和要求。 1.集体备课的步骤: (1)第一次集体备课我们主要备好三种计划,那就是学期计划、单元计划以及课时计划。“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就是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它往往是针对长达一学期的课程教学,主要考虑我们这门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和相应内容的安排,要确定有多少周、多少天、多少课时可以用于教学,日常假期或者考试周都要考虑进去。我们还要确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要达到那些目标,哪些内容可以学习,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开展,有哪些课程资源可以利用,怎样合理地安排到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课时计划”要更加细节化,更加详尽,要大致规定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这个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使用课本中的那些内容,融入那些课本以外的资源和材料,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使学习延伸到课外得以巩固和发展,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同时备好老师这个课时中的方法手段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以后每周的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备课的这个环节中,要深知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所以教育要更多的融入感情教育。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在教科书、练习册和课程纲要中已经被详细地确定了。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平衡和热情度不同,教师应该具有使用多中教学方法或者策略的能力。像那些扮演大量角色、广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优秀的教师也应是复合型人才。 2.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时应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1)备教材 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发挥,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传统意义的“吃透教材”仍然是我们备课的法宝。要想“吃透教材”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走进教材”。所谓“走进教材”就是教师专心研读教材本身,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然后再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和把握。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其二是“走出教材”,即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思想教育的渗透等等。教师要善于多渠道收集和整合相关信息,手头的教学参考资料,网络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语文素材等都是我们备课需要参考的内容,但决不要被现有的教参资料限制了自己的思想,语文教师要善于读书,敢于思考,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能够具有自己的语文思想。我们的备课应该以教材为支点,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借教材这个点深入到生活的面。把文本和生活,语文和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学生实际,他们会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集体备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一节课应该有几个重点步骤,即这节课的几个亮点,它就是能够激起学生全面参与的关键点。估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可能不易理解的地方,怎么样来设置例句,怎么样来设置情境,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信心与决心等,这些问题都是要求我们老师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想到并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 (3)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3.集体备课的要求。 (1) 做好集体备课的准备 每次集体备课前,备课组长给每个组员分配备课任务,让主发言人和其他组员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来说,一方面,每位教师应认真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怎么提出问题的教育叙事

好的课堂提问能有效调控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精心酝酿提问内容,注重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预见性和难易程度;要准确把握提问时机,问在关键处、问得灵活、注意火候;要合理安排提问对象,遵循目的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宽广性原则;要灵活运用提问技巧,形式要多样、语言要明确、态度要自然、要有一定的等候时间等等;要有效处理提问结果,尊重学生、善待错误、尽量让学生证明答案。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课堂上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大部分老师在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有些教师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忽视学生的提问导致学生不会或不敢提出问题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提问可以使想法更清晰生动、迅速激发想象、刺激思维、诱发行动。”所以在当今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等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要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我们就必须运用各种不同的提问策略,使提问追求高品质的思考,促进课堂的有效交流。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①我国传统“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

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 白沙县第一小学 和毅 把握教学重难点有史以来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在新课改的推行中,仍是教师落实课程理念,探寻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主线。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把握教学重难点的能力反映了一名教师解读文本、研读教材、调控课堂的水平。因此从教学重难点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教学内容,我的备课思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整体教材观,根据教学内容整体结构找准重点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确定教材重点,需要教师建立整体教材观,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全面研究解读所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把握整个单元、以及某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第一单元圆的教学内容编排结构如下: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第一学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 ▲周长和面积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四年级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认识五年级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五年级下:▲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 ▲圆锥的体积2、 把握教学重点应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理解的基础,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对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程度制约着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因此以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来把握教学重点有助于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明朗,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建构。如备圆的面积一课,考虑圆的面积公式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以往学过面积定义和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方面的知识储备,也理解了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在这一课中需要学生把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的知识系统地结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从而获得对图形面积知识的综合掌握和获得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进一步体会。因此应该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而不应是直接让学生把公式背熟后高强度地训练圆的面积的各种计算。3、确定核心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所谓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这些内容,或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而难以接受,或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接受。要突破学生数学学习的瓶颈,需要确定好教学切入点。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牢把握住学生认知基础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冲突设计好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引导;好的教材也如此。有效的引导常常反映在对核心问题的把握上。比如备圆的认识(一)这一课,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很多,包括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如何画圆等知识,如果每一知识点都分开来一一教学,既耗时又耗力。通过分析,其实这些知识点都是围绕圆的特征而展开的,如画圆的方法、圆心和半径的特点,但是直接让学生理解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一特征却过于抽象。因此理解圆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根据教材设计的夺小旗游戏和画圆的体验,牢牢把握住定点和定长(也就是圆心和半径)展开引导,确定核心问题为游戏为什么公平?和在一个圆中什么是不变的?,促使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圆的特征,从而突破难点。再如备圆的周长这课,把握住核心问题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探究,从而突破难点,这样课堂教学中心明确,过程流畅,课堂有效性就会凸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师继续教育,实现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活动,流于形式,费时低效,不但不能成为教师的有益活动,反而成为负担,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教师集体备课的内涵及要求教师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  其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潜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不难看到,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展开的要求是:  (1)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教师参与;  (2)须具备相同课程或相关性质的探究内容;  (3)是教师因共同需要有目的进行的,而不是随意的;  (4)通过活动凝聚智慧资源。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1.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所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内容,新老教师(包括骨干教师)都面临着重新熟悉新课程的重任。集体备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新课程的内涵。  2.借助合力提高备课的质量与效率,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熟悉教材,教师还要对教法进行深入地交流,其结果是汇集个体的备课成果,形成集体智慧,这样必然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为优化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集备的过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迅速的理解教材,掌握算法;还要教师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钻研教材的,提高备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交锋,使教师在争论、交流中,不断明确认识,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成长。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充分认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加大了落实力度,采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累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认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集体备课形同虚设,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人在心不在,没有真正体现了集体备课的功能;  2.集体备课中教师(包括主讲和其他教师)的准备明显不充分,一人主讲,他人旁听,组长事后补笔记;  3、集体备课中组长的带头作用不明显,核心作用没体现,准备工作不充分,组织工作不到位,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组长心中也没底;  4、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心中有数,但是不愿意交流。  5、教育认识不足,老师没有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被动应付。  6、少数单位从网上下载教案,实现教师“自我解放”。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课堂评价的概念是什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课堂评价的概念是: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课堂评价的概念是指教师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考察和判断课堂上教与学效果的活动,是围绕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各种评价的形式总称。课程评价是由教师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考察和判断课堂上教与学效果的活动,是围绕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各种评价所开展的,是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支配着语言。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更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新颁布的中学生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  一、注重文化差异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因此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一)提问之后解释  在英语练习中,必要的文化知识如文化背景、风俗和习惯等都应向学生介绍,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正确运用英语。例如,练习中有一段对话,有一个小女孩问一位英国老太太“How old are you ?”老人答到“Ah,it"s a secret.”在教完这个对话后,我问学生们为什么对话中的老奶奶没有直接告诉小女孩她的年龄时,很多学生都摇头。这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民族文化的不同,汉语里可以对任何人发问:“你多大了?”以表示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 除了对小孩, 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 以免冒犯他人隐私权。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二)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文化差异  当教师在讲交际文化背景时,应该组织学生多做一些现场表演,对话可以是关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和经历,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交际氛围,从而达到切身体会文化差异的目的。  (三)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避免交际的失败。  三、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三)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四)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学校里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自己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8卷第6期,121-123  2.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0-92  3.吴 菲、仲玉英,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 ,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005)。

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

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1   有时候我们都会把孩子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而忽略他们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我的小思想,他们的感情也会比成人更细腻。   我们班阳阳是一个异常安静的小女生,可是她每一天都会早早的来幼儿园,有一天我发现原先她每一天铃声还没响起来就来幼儿园了,我就和她说好,以后能够稍微晚一点儿来幼儿园,可是第二天她就迟到了,来的时候都在做操了,她看起来异常失落,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我又和她说,稍微晚一点儿,在进幼儿园的铃声响以后,做操的铃声响以前来幼儿园才是最好的,我不明白她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可是接下来的每一天阳阳都没有迟到过,也没有早到过,每一天都异常准时,都是7点50分左右到幼儿园。   有一天,阳阳和妈妈说再见的时候,我正好看到了,阳阳妈妈告诉我,每一天早上一齐床阳阳就一向不停问,此刻太早了吗,会太晚吗?每一天都要到幼儿园门口听一听才能放心。   我听到以后惊呆了,没想到一个孩子竟然能够这么有时间观念,这么守时,甚至有些时候比我们这些教师做的还好,真棒啊。   到了幼儿园里,我把阳阳树立为榜样,夸奖了她,鼓励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第二天,我们班迟到早到的小朋友明显变少了很多,接下来我继续鼓励他们,到了此刻我们班基本上没有迟到早到的小朋友了,仅有隋尚容和王子墨偶尔会赖床不起来,其他小朋友都能做到准时来上幼儿园,这是多么不容易啊,也让他们从小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2   中班开学的第一个月,发现孩子们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提高,变得更懂事,也更能干了,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不仅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加焦躁了。因为有新教师的加入,再加上这些孩子可能本来就有点儿开学综合征,所以每一天上学都闷闷不乐的,他们不哭也不闹,可是他们就是不开心,一个人默默地缩在自我的位子上。   第一个发现的不开心宝宝是陈沫言,他每一天早上都自我一个人默默地走进教室,不哭不闹也不和教师打招呼,我和他讲话他也没有反应,发现这个情景以后,我就故意去逗逗他,问他是不是不开心,他一开始不肯说,之后才开始说自我想回家,我很老套的和他说:“小朋友们要上学就像爸爸妈妈要上班一样的呀。”这些话以前已经说过无数次了,可是这次却还是发挥了神奇的效果,我仔细想了想真正发挥效果的应当不是我说话的资料,而是我发现了陈沫言在不开心,并且所以去安慰他,所以他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重视,就变得欢乐起来了。接下来第二天早上他就和我打招呼了,我继续和他玩,和他讲话,他慢慢地恢复了以前上学的状态。   发现第一个不开心宝宝以后,第二个第三个我也一个接一个的把他们找了出来。之后发现的是李雨萱,然后是于俊楠,最近发现的一个是张智熠。发现他们生活在不欢乐中,我就故意去逗他们开心,挠挠痒痒,一齐玩呼啦圈,让他们明白教师很关心他们,比起哭闹的孩子,他们更容易被忽视掉,我也很庆幸能发现他们的不欢乐,帮忙他们尽快的走出这种心灵的亚健康状态,对整个班级的精神状态也是一个很好的调整,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教师,才会配合教师,才会让中一班变得更好。 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3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样办呢之后,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日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日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必须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日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日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教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并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我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4   骏骏是我们上次转到其他班去的,这次又重新或到了我们班。跟原先的情景差不多,他还是那副样貌,怕羞、胆小又不爱动手。每次画画了,做计算操作题的时候,他总是那着笔不动手的,不管教师催了多少次,他还是依然不动。这是多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可是今日的表现却使我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   今日他的奶奶因为有事来到幼儿园,我向她反映了骏骏的这一表现。奶奶当即表示在家里使会写的,虽然写得不是很好,可是真的会写的。我当然相信奶奶地话。   同时也反思可能使平时我认为它不太会写,就让能干的小朋友帮忙他,使它产生了依靠性吧。所以今日我得改变策略。我对她说:“骏骏,奶奶说你在家里会写的,那么今日也要自我写。”他看了看我,有看了看奶奶,开始动手写了起来。我没有一个进的催促他,当我巡回一周回来时,我发现骏骏在本子上已经写好了数字。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我当即表扬了他,发现他不会写年月日,   在结束的小活动中,我表扬了骏骏,看得出来他今日十分的高兴。我决定发五角星给他,发此刻红花栏里没有他的"照片,在我提醒他带照片的时候,我也对其它小朋友带照片的情景进行了排查,当我自言自语地说:“某某的照片有没有?”时,在一旁的骏骏居然以快于我的速度找到了我说地那个人的照片,这使我很吃惊,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行为表现。我有试了几次,发现她都在认真地帮我找寻。当然找完了我感激了他。显然他对自我今日的表现也很满意,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心境很好,听得也异常认真。 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5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十分调皮。日常平凡,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抢我的皮球。”……为此,我们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某一天,他和小朋友一齐看图书。开始时,他边看本身的书,还边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解,和小朋友的瓜葛很融洽。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把旁边孩子的图书抢了过去。不明白他要干啥子。我刚想大声斥责他,可转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干啥子。   于是,我没有大声诘问诘责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随意地问:“你在干啥子呢?”他说:“她的图书坏了,我想帮她修修。”听了这话,我才名顿开。我鼓励了他的做法,并帮忙他找到了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后,我暗自庆幸,其时要是按以前主观的决定去批评他,没有尊重幼儿的观念,那必然会危险孩子的自尊。   是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设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诘问诘责幼儿,而是了解真实状况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忙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6   每次放学,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教师挨的近一点,以“小教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我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和他们拍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劲”。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孩子们脸上都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队,没有抢排头的了。   应对这群孩子,我和钱教师都觉得,我们是很用心、很真诚地对待他们每一个,自我觉得是问心无愧吧。可是,再过半年多,他们将要踏进小学,很多孩子还是让我们很担心、很焦急啊:像黄钰博这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还有好几个,另外,黄子为的坐不住和好动、陆鸿儒的动手本事和交往本事,还有几个孩子的倾听本事和理解本事……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的确很明显,幸好的是,很多家长在和我们的交流以后,都能进行很好的配合,我也相信,仅有从家长、教师开始,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坚持一致,还能持之以恒,就必须会收获可喜的效果。为了孩子,让我们一齐努力吧!加油! 幼儿园中班教师课堂随笔7   有哪个家长不期望自我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近年来许多关于人类脑潜能的医学研究成果见于报端,形形色色的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课程、方案、教学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们冲进了毫无抵抗潜力的幼儿园和家庭,侵占了幼儿洁净的心灵,遮住了幼儿精神成长所需的自由空气……   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最需要什么,幼儿教育就应是根的培育与呵护,过早的剪掉了在他们看来是剩余的大树用来吸收阳光和水分的枝叶,结果播种并未最终获得丰收。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原先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儿过早的规定为某种模式违背了幼儿教育本质。   幼儿教育应是生活的体验与创造,幼儿的天性应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和梦想的;幼儿的生活中就应有着足以滋润幼儿生命的“养料”,有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时机。   所以,把枝叶还给大树,把大地还给幼儿,让幼儿重新拥有本应属于他们的天地!

中小学教师教学日志写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中小学德育课堂第一期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要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教学日志作为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能够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智慧,构建自我反思型成长机制,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写作教学日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析,进而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教学日志 教学实践 专业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线广大教师提高自身教学与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育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积极参与者。在教育实践中有效运用教育研究手段催生成果,以研究成果赋予教育实践以活力。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途径有多种多样,教学日志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最常见的途径之一。   所谓教学日志,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经验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地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更新观念、增长技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法1。教学日志是教师专业发展及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认识自己、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教学日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未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一、教师教学日志写作存在问题探析   教学日志作为一种教育叙事的重要方法,以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广大一线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中,给教师提供一个记录教学活动或总结教学思想的开放平台。是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与叙事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中小学教师在撰写教学日志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持久性   作为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教学日志旨在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也就意味着改变教师的思维习惯和行动、操作方式,是教师的日常思维或者经验思维转换为一种非日常思维或者“反思性”思维,使教师的日常实践,日常行动转换为非日常的行动。2要实现这样的转换,要求教学日志具有持久性。   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教师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久而久之的工作中,教师将大量时间付诸于教学,致力于如何努力提高学生成绩,这些都是使得教师忽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无法恒久坚持教学日志的写作。   对于教师来讲,无法坚持写作教学日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认识不到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其的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对教学日志的认识也缺乏充分认识,他们无法认识到教学日志对教学起到反思的促进作用,也就无法有效地坚持记录教学日志。   (二)内容与类型单一   教师在写作教学日志时,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写作的类型与内容往往比较单一,局限于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思考、对教学事件的的分析等,而记录的内容也往往停留于对事件的描述与记录,缺乏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这样容易使得教师对教学日志失去兴趣,也无法使教学日志作为反思的一种手段而有效利用。   (三)教学日志效果不明显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宝贵经验,既有点滴的教学经验,也有教学机智的闪光点,还有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的个案、反思等。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日志,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一些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写作教学日志、进行 教学反思 等,但是并不能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注重其效度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途径并没有带给教师在工作上的推动力。(教学日志没有发挥作用的原因:第一,教师缺少深入的思考;第二,重视不够;第三,没有学会撰写教学日志的方法。)   (四)缺少必要的支持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是需要付出大量的实践和精力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往往特别大,繁重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难以抽出时间写教学日志。此外,学校是否能给教师搭建一个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交流平台,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也是促进教师写作教学日志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师有效写作教学日志的解决策略   (一)强化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是教育的脊梁,是教育前进的舵手,因此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构建自己的自我发展意识,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是与教学实践密切相联系的,其显著特点是在“工作情景”中,通过“对教学的探究”而进行的“教师自主”发展3。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现代教师发展的诉求。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无论从教学技能还是教师为人上都是如此。教师不是的简单的依靠专业知识来浇灌学生,即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而增加到人格的输出,性格的塑造。教学也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事”的过程,其中也融入了“人”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到进行反思,通他们一起进行教学效果的探讨,进行知识的沟通和梳理。将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教师人格魅力的打造融入到一个教学的过程之中,与学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二)丰富教学日志类型与内容   教学日志的类型按其载体不同可以简单分为书面记录的教学日志,以及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师网络日志。   传统的教学日志是教师将教学中的事件、思想等记录在纸质笔记本上,不要求教师天天都做记录,但是从日积月累的教育经验中教师可以有效促进自己对教学的反思,在点滴的记录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教然后知困”,不断发现问题,激发教师对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建构、再认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普及的今天,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建立个人网站、博客、工作室等,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学日志的记录工作,而且通过这一载体,记录形式将更加多元化,可以借助真实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使教学日志内容与形式丰呈展现。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还方便广大一线教师在这里共享、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在这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交流教学经验,在交流互动中共同进步。   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体悟,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日志记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成功与不足,也可以记录学生个性差异,教学中的改革创新,还可以拓展到教师的备课所感、读书所悟,专家讲座,甚至教学中的自身情感态度、自我评价等等。纵观国内外许多教育者,他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不仅是单纯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往往还将教育实践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有效的探索,从而挖掘教育中的智慧,总结出教育中的精华,如特级教师李镇西、魏书生等,他们长期坚持不懈的教育随笔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中小学教师可以阅读这些教育名家的作品,拓展自己的视野,汲取他人的智慧,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日志的内容。

学前教育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课堂教学评价

  实习生课堂教学评语该生在实习期间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掌握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试教认真,虚心好学,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及时有效地完成实习任务。 该生在实习期间听课认真,备课仔细,能够积极查阅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试讲勤奋,授课大方,表达流利,教态自然,能较熟练地运用现有教学设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思考。课堂民-主又不失纪律性,深受学生喜爱。该生已具备一名合格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 该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实习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较好地掌握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能较快地熟悉课程,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注意了学生的个别教育,效果良好,班级各项考核均居年级首位。因此深受学生爱戴。被师生一致认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习班教师。 该实习争表现高度热忱,讲解巨细靡遗,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亦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速度、教学方式、内容……,努力求得学生最大利益。批改作业认真,评语多样、丰富而恳切。上课秩序掌控得宜,收放自如,优秀稳剑发现问题能主动提出讨论,讨论中自然流露极佳学养与见识。

课堂教学实习内容

课堂教学实习内容包括:备课、试讲、上课、实验、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成绩考评、组织课外学习活动、听评课等。班主任工作实习内容包括了解班级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组织主题班会,开展日常工作,进行家访,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等。教育实习内容: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xx学校进行了xx个多月的教育实习。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练兵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学工作:第一周是听课周,我仔细地做好听课记录,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补救。也就是在第一周里面,我对实习班级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我明白,要想上好课,对于学生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我实习的班级属于上课气氛比较活泼的,在听指导老师的课当中,我也记下了很多怎么处理班级过于活跃的方法。另外,在批改学生周记和作文的时候,我也对他们的写作方法做了简要评述。即使写得不好的作文我也经常鼓励他们,要么是书面整洁,要么是字体漂亮,要么是修辞得体,要么是感情真挚实事求是.....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追求进步的意识。班主任工作:首先我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其次,我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在整个实习期间,我更多的是监督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卫生。在监督的同时,不忘给他们灌输一些道理,能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除了作业,还有卫生打扫,女生普遍比较认真积极,而有部分男生就非常偷懒,总是推推拖拖。对于这类学生,我就直接给他们明确的任务。收获:在这不到xx个月的日子里,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以前在自己学校里面试教远没有真正上讲台那样激也曾到一些培训机构上课,但是没有这么深深切切地融入班级当中就不能真正体会当一名老师的幸动,福。虽然,对于以后是否会站上讲台还不一定,但是在中学实习的这段单纯而美好的日子里,必定会让我永生难忘。优缺点:在这次实习中我慢慢地发现了自己相较于教师这个岗位的优缺点,优点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比较强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同时,在面对课堂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能适时地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当然缺点也是有的,自我感觉个人在讲授知识点时,还不够突出重点、难点,过于追求学生的自主探索。课堂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还有欠缺,有待加强。总的来说,我十分难以忘记我实习的日子,并将好好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达到的状态。

学习评价的作用有哪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学习评价有哪些特征

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缺陷是信息功能弱,个别化教学能力差,这些缺陷是由传统教学的传递结构所决定的,不是改变教法所能弥补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为了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变革“生产工具”。具体地说就是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而这一重任只能由计算机来承担,因为计算机就是用于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能高质量、高效率、高智能地处理声音、语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也就是说计算机已经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即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正是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功能,使得计算机很快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将教育技术和基础教育进行整合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可能各不相同,也许是一种演示工具,也许是一种交互工具,但最终信息技术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的不断整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促进了课程改革,以至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得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面对众多的信息技术整合改革课、观摩课,我们却找不到一个可依靠的标准或评定的依据,我们常常凭感觉说哪一节课好,评价不一,不知道哪一节课"改革"更深入,哪一节课整合的教学效果好。所以,如何用好教育技术,更好地提高整合的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学的问题。不研究现行教学的症结所在,不研究在计算机参与下的新教学的新特点、新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力何在?不幸的是,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走向这种可怕的误区。不管是什么学科,要进行教学的是什么内容,计算机辅助教学必言“多媒体”,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根据两年以来的实践,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想真正深入下去,首先必须要让老师们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强大的功能后,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才能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在课堂中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要使教师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在现阶段,我们首先要转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新的更富有成效的实践。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就不能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有不少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要花费数十小时编制一节课的课件,那么我们的工作究竟是编制课件还是进行教学?”而且许多课件都是按照教师平时讲解的方法展示教学过程,没有突出计算机的优势,其实际的教学意义并不大。由于编程的工作量太大,教师也不可能经常用计算机来上课,充其量也就是在评选课上用一下,其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不解决,计算机就不可能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无从落实,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会永远是“装点门面”。  我们认为,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应该是花大力气去设计编制课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的应是如何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研究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才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软件”,不是指一个个具体的课件,而应是面向学科的工具型软件,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  要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要逐步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素材问题  刻录兄弟学校的素材光盘,利用因特网的资源优势下载学科教学资源及课件。让每位教师(尤其是多媒体班的教师)肩负起搜集教学资料的义务,最大程度的达到资源共享。  二、教师培训问题  师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三方面:  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计算机知识、技能与态度,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  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掌握学科最新进展与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的理论与实践,并且帮助老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理论问题。所谓“现代化教学”与其说是把现代化的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化教学的思想来指导教学。同样,计算机进入教学本身并不能直接推动教学改革(这从我国开展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中可以得到验证),真正推动教学改革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而计算机只不过是引起教师观念变化的催化剂。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不转变教育观念的话,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是极为有限的。  因此,不管是在教学改革还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培养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教育实践得出的教训。因此,要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要把师资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三、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的问题  当教师掌握了技术后,教师的能力就会被大大扩展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可以从光盘数据库中快速查找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去图书馆;通过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地操作,可以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成绩跟踪系统,可以持续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这在客观上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表明:即使有了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也比较熟悉,教师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软件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就是又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所谓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如何搞好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与评价

如何搞好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与评价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学习小组的划分 (一)基本形式 小组建设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就是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操作方式 1.小组的基本确立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 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乎,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 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待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什么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一点可视不同班级具体情况而定。) 上述的小组划分仅是一个典型案例。只要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也可以按照其他的小组划分形式划分小组。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有一定的分辨能力;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⑦学习成绩应该优秀。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要设立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魂!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二、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 真正好的组长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班主任培养出来的。不要只注重小组长现有的能力,而忽略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培养。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小组建设成败的关键。要让他们知道当小组长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是他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建设自己的小组,真正成为小组的主人。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消,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 2.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高效科研小组建设。 老师要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动车组分动力机作用上再提高认识,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小组文化的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要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学习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学习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之间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3.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 (1)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行政小组长的职责: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②协同学习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秩序;④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⑤协同学习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科小组长职责:①及时地收齐导学案(作业),查好导学案(作业)的质量;②协同行政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④协同行政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⑤协助行政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⑥开好由学习班长组织的高效课堂研讨会,认真汇报组内的情况,积极思考讨论改进的措施,并把会议的精神传达给小组成员。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3)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见大;对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 (4)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5)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屈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4.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待优化生学习,把知识让待优化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待优化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②给待优化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待优化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④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拓展考虑:可根据学校情况建立学科科研小组。学科科研小组主要是由学科班长(即课代表)牵头组织,针对各个学科进行研究、调查学生本学科学习情况,并通过小组研究对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同老师一起搞好本学科学习的小组。要注意发挥其作用,高效科研小组让教师教学“分身有术”,任课教师要深入科研小组内部,每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反馈,了解学情,融洽感情,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革除低效和浪费,通过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为真正地课堂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分层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来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C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小组的文化建设 (1)由行政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和组训,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甚至可以有组歌。(谈获奖感言后可以合唱组歌。) (2)由学科小组长组织订立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由行政小组长和和学科小组长共同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四、小组培训的一般性流程 组内合作关系主要通过打造小组来实现,做法如下: 1.选举组长 选好了组长,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组长可以控制整个小组,使得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个小组拧成一股绳,整体向前进步。 2.制定队名、队训 我们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作为一个小组也应该有自己的章程。有了响亮的队名,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有了队训,首先是每个成员自觉遵守,同时也为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创造依据。 3.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三年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节课的。 4.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样的,个人的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规划,短的可以是下一个题目如何处理的更好。 5.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 在以上的四个步骤解决完后,就要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这个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痛苦与快乐,要乐于帮助他人。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完成这个步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6、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 学生按照这种分组方式以及面对面的座次。如何抓好课堂纪律以及自习课的纪律就成了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结合建立好的队训执行这个步骤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7.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 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对抗的,如何进行呢?主要做法有评选每一节课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周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学期的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等等。这个可以由老师们自由发挥,只要达到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了。 五、小组管理与评价 (一)常规管理与评价 1.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学生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2.每个学生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的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3.凡个人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者,将按其扣分的5倍记入个人班级量化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二)针对学校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小组的评价如何开展? 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生成性评价 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评价要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从课前导学案预习、黑板板书、课中学生展示的质量、对抗质疑、生成以及课后学案的整理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第一种:标准分数 (1)导学案完成:班主任、课任教师抽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扣分制),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的量化考核。 (2)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分。 (3)课堂展示:根据展示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分。 (4)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记2分。 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地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每小组每天得分前3名的学生单倍记分,得分后3名的学生双倍记分后,记入小组每天量化评分。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的,一次加5分。 (三)记录方法 各小组轮流记录,每小组有两个人负责,一人负责常规量化记录,一人负责高效学习量化记录,每天将记录结果交班级副班长,副班长每周汇总一次并报班主任。(这仅是一个案例,主要简单易操作的记录方法都可以) (四)利用结果 1.每周、每月分别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评选班级每周和每月个人“展示明星”(表三)、“质疑明星” (表三)、“高效学习明星” (表三),在学习小组中评选“最佳学习小组”(表四)、“优秀团队”(表五、表六)等。依据每周、每月的展示、质疑统计结果产生“展示明星”、“质疑明星”、“高效学习明星”;按照各小组的高效学习总得分产生“最佳学习小组”;以各小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和高效学习总得分之和产生“优秀团队”。 2.每周各班将依据各学习团队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对各学习团队进行评比,对前两名进行表扬,并给予量化加分。对后两名给予黄牌警告,并由组长代表本组在班内做出300字说明。 3.教室内设光荣栏,将每小组周优秀个人加一颗星,优胜小组加一颗星。并将周优秀小组成员照片展示一周。 4.作为评比“三好学生”等各类先进的依据。期中、期末每次模块考试后,结合每月统计结果,对学生个体、行政小组和学科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奖励。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的学习,课堂不容忽视。①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②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③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④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其次,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提高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这样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记忆是学习的根本。提高记忆力,可以专门的训练一下。这一类的训练比较多,比如我比较熟悉的:速读记忆、编码记忆、思维导图记忆。速读记忆是一种快速阅读之后的重点记忆和理解记忆;编码记忆是一种将编码信息与恰当的线索联系起来的个性化记忆;思维导图记忆是一种将所需记忆内容整合成关键词句后的思维记忆。以上三种记忆,是我个人用下来比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统的训练,具体比较多,就不一一详细讲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软件中对我上述的三种训练都有具体的讲解和训练。学会高效复习,温故而知新。①制定阶段性的复习目标,合理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复习任务。什么时候复习什么科目,什么时候做题训练,什么时候看书背诵,什么时候查缺补漏等等,都一一明确下来。②复习的时候,不要长时间的只复习一科,也不要频繁的更换复习科目。每一个时段的复习都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按计划复习完一个学科再进行另外一个学科的复习。③自己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最好就保持同步进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于老师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师远远落下。④每一小阶段的复习之后,要检查掌握情况。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合起书本,回忆一下这一阶段都学习复习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较模糊的、还没有掌握的、有疑问的,针对有问题的要趁热打铁,折回去快速温习巩固。也可以找你的伙伴一起进行,相互检查、考校。认真做题和面对每一次考试。做题的时候:①要仔细审题,而且要审准、审透,提炼出有效信息。②要讲究效率,会的就过(一定是要真的会,而不是感觉会),把时间放在不会的上。③不要动不动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题会让你觉得题目很简单,但实际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④适当进行题海战术,掌握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考试除了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方式,同时也是你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①学会如何分配和把控时间;②掌握作答中各种细节的处理技巧;③磨练考试心态;④帮助自己认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复习提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 教研活动记录

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笔者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朱国荣老师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朱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一次,笔者在执教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时观察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一)充分了解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 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如何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记录

很多教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结合学生实际,探索出适应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抓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就是其中的一方面。

小学数学新理念新方法_用新理念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有新的理念来实施,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悟数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数学学习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新课程、新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关键词】新理念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用新理念使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如何用新理念实施课堂教学以提高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用“和谐”的理念,实施课堂教学      人们不会忘记,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用大型表演的一个“和”字,诠释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谐”发展史。联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其和谐的理念正是新课程的一个可操作要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这里的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心理环境和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对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说、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发表意见。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开放,实现学生人格的舒展和自由,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创新潜能的   迸发与拓展。      二、用“建构”理念,实施课堂教学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学到数学,进而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三、用“重过程”理念,实施课堂教学      有这么一句话:“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我们提倡做数学,而不是看数学,听数学。因此,课程标准中设计了大量的使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这样教学,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究,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认知,使认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四、用“自主合作”理念,实施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会合作是现代人的立身的一大要素。“问题”是数学课学习的灵魂,《新课标》要求“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群体学习方式与独立思考的个体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复合型学习方式,激发合作愿望,提高合作效率。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拼摆活动:学生每4人为一个合作小组,组内进行分工,分别由一人进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拼摆,一人完成拼摆结果记录(填卡片)。先组内比一比,谁拼摆的图形多,它们是怎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并在组内交流。他们通过分工整理、研究,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对转化法的思维方法有了较深刻的感知。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由来,而且学生多种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有助于合作效率的提高。从这一例子来看,真正体现了新教材的好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用“动态生成”理念,实施课堂教学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应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精心的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静态表现,生成则是预设的延续和动态的升华。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课前精心预设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课堂才会涌动生命的灵性。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有一道题:一个梯形上底1.4米,下底3.5米,高2米,求它的面积。一个学生这样解答:1.4+3.5=4.9(平方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学生此时十分发窘。教师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思路独特而奇妙:梯形高2米,求面积时要除以2,乘以2与除以2抵消了,实际就是上底与下底的和。教师进而让学生讨论,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的是上下底的和,不符合题意,正确列式是(1.4+3.5)×2÷2;但计算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此时教师再补充道,是这位同学为我们找到了简便算法。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这种匠心独运的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变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辨错、改错中,引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表现出一种人文之美,使动态生成得到了升华。由上可见,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目标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趋向充分表现而达极致。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文学荣.做智慧的教师[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詹明道.名师课堂经典细节[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林秀华.重视实践操作 发展学习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07,(6).   [4]施伟.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五大走向[J].小学教学研究,2004,(9).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第一阶段的小结

一、备好课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在备课时要明确目标,注重过程,不能只按照教参照搬照抄。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备课时首先要反复聆听,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再用音乐术语进行整理。一旦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的水到渠成了。 教材分析做到具体细致,教学目标也要做到准确清晰。在每堂音乐课中,确定好大目标和小目标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必需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一定层次划分,让学生的思维层层跨越,层层爬高,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跳跃思维。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轻松愉悦、简单直观的教学手段,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图片、实物、精美的头饰等直观教具去创设情境。如在教学欣赏课《龟兔赛跑》时,运用动画,让学生边看多媒体动画边听故事,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然后将一些动物头饰分发到各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表演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寓教于乐,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情绪、兴趣,一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度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思绪富于具体性、形象性、知识经验较少、注意力不易集中,应多采用直观实物进行教学。教学中,运用一些直观实物教具,来辅助我们的音乐教学效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如在讲音乐知识的时候,在单纯音符的认识上很枯燥,又难以理解。一次看电视广告的时候给我以灵感:广告中八个孩子分吃蛋糕,划开十字分成四份后,孩子出其不意的拦腰从中分开正好八份。我就把这个设计运用在课堂上,我准备了四个苹果,一把刀子,上课时,我带着教具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好奇地问我要干什么?显然,实物教具已经让他们产生了兴趣。讲解时,我先出示一个苹果,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苹果能作四分音符,它唱一拍;两个苹果就是二分音符唱两拍;四个苹果是全音符唱四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那么半个苹果就是八分音符唱半拍;把这半个苹果再平均分成两份,那么其中的一份是十六分音符,这一份是整个苹果的四分之一,唱四分之一拍。通过形象、生动鲜明的实物教具在同学们的面前展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教师真正放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难点。 学习中遇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很多学生懒于自主思考,而是等着由老师的暗示传递给他们的信息。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对音乐的敏感性自然就差了,一旦老师不作暗示,学生就无所适从了。这个时候要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在学习《大河之舞》时,通过完整地聆听各种节奏,我引导学生从分析每种节奏的音乐要素上的变化,组织分组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归纳和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淡化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四、掌握好课堂节奏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音乐作品各不相同,课堂气氛也不尽相同。要么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异常激动;要么整堂课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压抑而沉闷。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从而构成音乐课堂中的一种和谐美呢? 在研究实践中我体会到,音乐课的课堂结构要动静有度、充满美感。这里的“动”与“静”,是指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涌跃发言、热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声有色”的教学。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动”“静”合理搭配。在低年级要以“动”为主,但也要有适当的“静”进行调节。让学生在激烈的活动后静下来,给他们以舒缓调节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总之,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动与静的交替与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的教育氛围。 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去研究和发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摸索出更多的对音乐课堂教学有用的东西,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扎实、丰富而有效,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争取为我们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拓展的特色领域。它反映了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感到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没有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试图探寻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综合与实践”在数学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意识的差异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就本校(农村小学)38位数学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在“深入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9人中,能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有效评价的仅有4人,只占调查人数的10.5%。由此可见,“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教师只是应付了事,有的干脆不上。   调查显示,由于教师意识和教学条件等因素,致使“综合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策略探寻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全新领域,它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整体的教学观。笔者以为,要切实推进“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教师要从教材内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角度开展研究,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1.研究教材体系,挖掘活动内涵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目标又不仅限于这三个数学本体知识。笔者整理了现行人教版教材小学阶段“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后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数学本体知识为依托   纵观现行人教版教材小学阶段的24个“综合与实践”内容,都是在学生学习相关数学本体知识后安排的实践活动。第一学段以单一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为主,原则上均以学生就近知识点安排活动。   (2)以生活问题为背景   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置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在学生的生活场景中挖掘教学素材。   (3)以参与实践活动为载体   从内容安排上来看,这一领域的教学都必须依赖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基础,如实物操作、实地勘查、数据测量、信息整理等。   (4)目标追求多元化   教学目标除了关注数学本体知识的巩固,更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同时,还关注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美的体验、环保意识、投资意识等。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要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教师必须挖掘每一次实践活动的内涵,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实践活动,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2.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活动效能   “综合与实践”一般包括: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二是实践体验阶段;三是解决问题阶段;四是表达交流阶段。根据内容特点和目标要求,教师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转变,教学时间、空间等要素均要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   (1)在现实情境中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从学习方式上来说,它是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体的,而最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就是现实性的情境,也就是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所以教师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情境。   (2)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涉及实地勘查、数据测量、信息综合等活动,单纯地依靠课内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把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与要求,安排合理的活动流程,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学生在课外也能完成活动任务。   (3)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但相对于一般的解决问题而言,其更具有综合性。教学中要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的关系,恰当地运用个体研究与小组研究。针对不同的问题层次和情境需求,组建实践活动小组,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转移评价重心,关注活动过程   对学生“综合与实践”不以纸笔测试为手段,不追求量化指标,要强调过程性评价,要以“质”的评估为主。   (1)评价时要特别关注: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2)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监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程度、活动经验积累等,运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形式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三、结 语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拓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创举,为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打开了一扇门,也为学生开辟了应用数学的新天地,更是提升学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改善教学组织形式,转移教学评价重心,聚焦基本活动经验,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生成上最美的,也是最能体现教师的机智的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阶段小结

作为小学老师,由于特殊对象——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效率更显得尤为重要。一、准确把握教材、突出教学重点我们在教学研讨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第八单元,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看图说一说、算一算;例2是画一画、填一填。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我们可以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得数是“8”的算式。对例2(教学得数是“9”的算式),老师要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比如教材第七单元“植树”一课,教学“8加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所以教学这节课,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来体会“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7加几、6加几、5加几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 学中把教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太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关系民主化的体现。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在学校,老师成了学生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要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亲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ue004进步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程,教法方法就不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能进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思维方法具有形象性和直观化等特点,直观教学法是最有效最合适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源来尽可能的直观的浮现知识点,如可以应用图表、线段图、文字、甚至漫画来浮现关系等。例如在学习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时,老师先让我们利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课本、铅笔、课桌椅等熟悉的事物,利用身边的事物使学生对抽象单位有形象、直观的印象,这样学生既轻松的控制了知识,又进步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接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可以进步教学的形象化和生动性,又能使学生视、听并用,同时增长课堂的机动性和多样化,使学生控制知识更扎实,进步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课堂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居低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当前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正如《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几年来,我们积极参与了学校“八五”、“九五”主课题下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了一些方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正日益地深化,在实践中我们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必须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实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高中年级学生学习的活动式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课 题 的 主 要 内 容本实验以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等为研究环节,将学生操作活动以及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将立足于课堂教学,以为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纬,以学生的自学自悟活动、师生与生生交互讨论活动、学生操作活动、学生操作活动作经,组成一个操作整体。通过优化组合、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实验因子作用,以求整合效应。(1)学生的自学自悟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去感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培养自学能力。(2)师生、生生交互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联系、合作、交往等方式学习,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3)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有触觉性的经历,进行动手操作性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4)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创设相关的情境,使教学“还原”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研究工作计划(含阶段工作指导)2002年9月——2002年2月确立课题,撰写方案,完成前测。2002年2月——2004年12月组织实施,记录情况、数据,进行研究分析。2005年1月——2005年5月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工作。课 题 方 案小学低中年级活动式数学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方案一、实验的背景与意义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居低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当前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正如《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几年来,我们积极参与了学校“八五”、“九五”主课题下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了一些方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正日益地深化,在实践中我们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必须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实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高中年级学生学习的活动式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二、实验的目标与假说1、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的实验研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2、通过实验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数学教学活动化的基本规律,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三、实验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实验的指导思想:本实验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高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率低的现象,通过“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数学综合素质。2、基本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我们的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寻求、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创立能在一定范围中加以推广的某些有效的教学变量,能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2)整体性原则本实验着眼于高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涉及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只有将相关要素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实验的整合效应。(3)和谐发展原则本实验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在广阔、轻松的活动氛围中乐于学习数学、学会学习数学、学习运用数学,长才干,学做人。四、实验的内容、途径和措施1、有关概念的界定“活动式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各种数学实践活动,本实验主要侧重于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自悟活动、师生与生生交互讨论活动、学生操作活动、学生表演活动。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2、实验的内容和途径本实验以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表演活动以及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3、实验的基本措施本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拼音教学等为纬,以学生的自读自悟活动、师生与生生交互讨论活动、学生操作活动、学生表演活动作经,组成一个操作整体。通过优化组合、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实验因子作用,以求整合效应。(1)学生的自学自悟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读,去感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培养自学能力。(2)师生、生生交互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联系、合作、交往等方式学习,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3)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有触觉性的经历,进行动手操作性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4)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创设相关的情境,使教学“还原”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4、关于实验变量(1)自变量:本实验所采用的“活动式”措施是自变量,其中课堂教学中自学自悟活动、师生与生生交互讨论活动、学生操作活动、学生操作活动、情境活动作为实验因子中重要操作的自变量,而“活动环境”作为本实验辅助性的自变量,仅作参考。(2)因变量:根据主要自变量内容和实验的目标,因变量应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3)无关变量:教师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与学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等因素作为应该控制的无关变量,将进行相应的消除、平衡、抵消处理。五、实验的观察指标、测量以及统计处理1、观察指标:(1) 自学能力(2)合作学习能力(3)主动探索能力(4)语言感悟能力(5)表达能力2、测量测量书面检测与口头检测相结合,课堂即时效果与实验终极效果检测相结合。其中课堂即时效果由课题承担者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随即检测;实验班学生的基础成绩和终极效果在实验前和结束后作检测;为便于调控,实验过程中采用半年一次的阶段性检测

如何提高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课题阶段小结

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一、实验方法1.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2.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3)复习课的内容;(4)“开放性”问题;(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存在问题: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2. 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怎样写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结合我校进一步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和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实际需要,根据省教育学会和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要求,现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已进行十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新的活力。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文化的影响。我校小学数学的教与学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小学数学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听的多,练的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展现思维与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较少,参与面狭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第四,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但没能被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确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彻底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使所有学生能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研究价值的地方。我校作为湘西地区的窗口实验小学,也必将有力地推进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让湘西的孩子真正的沐浴素质教育。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等模式。综上,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为我们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和借鉴。高效课堂是双向的行为,要达到高效,教师和学生各需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效性。这是本课题研究意义之所在。三、课题的界定高效课堂: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教学策略:本课题是指从评价策略、导学案、班组文化建设、课堂模式4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四、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2.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3.发现教学理论。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4.有效教学理论。 "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五、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有效学习的能力。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六、研究内容1、评价策略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智慧学习”成长评价、“智慧学生”成长评价、小组评价2、高效课堂模式:自学、展示、反馈。3、导学案编写。4、班组文化建设。七、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平时实验过程中的资料和积累的经验不断分析、总结、提炼升华,归纳成文。八、研究过程及阶段成果(一)成立了高效课堂督查考评组课堂督察考评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年级副校长为年级组第一责任人,校中层领导、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每天到课堂检查、听课、指导、反馈。(二)班组文化建设1.班班配备先进的“汉王交互式多媒体”学校多方筹措资金150余万元为全校50间教室安装了先进的“汉王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和四面移动式黑板,为学生创建科学便捷的展示交流互动平台。2. 加强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建设撤消讲台,让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名符其实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座位由秧田式变为小组式,面对而坐。全校每个班都有班名、班徽、班规;小组有组名、组徽、组训。各学习小组分有助教、学科组长、纪律组长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3.学习小组建设①组建小组,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主要是两方面的操作,一是形式上的操作,主要责任人是班主任。二是内容上的操作,主要责任人是任课教师。②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的操作我们在实践中探究出了适合附小大班额下小组人数是6——8人一组最好。组数太多,不易交流和考核。组内人数太多,组内距离感较大,不宜组内交流讨论。按学习能力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各组同学面对面坐成两排,朝北朝南坐,而不宜朝前朝后坐。这能更好利用两头黑板,便于学生观看。各个小组自成一块,相对独立,各个小组自成一块,有组的形式,有组的感觉,有组的范围。同时小组间有距离,易于学生走动交流。每个小组要按优中差、男女生合理搭配,分配均匀。具体位置坐法是2个差生夹在中间面对面,2个优生和2个中生呈对角线坐。这样做,一给2个差生有同类感,亲近感,而减少距离感、层次感和自卑感。二给差生以包围式温暖,四周式帮扶。三给优中学生以合作提高的机会。每个小组确定一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担任组长,管理本组全部事务。给小组以独立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不是随大流,跟着走。每个小组确定组名,组训,口号。便于考评、管理和交流。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定期考核后可以调整重组,在以后时机成熟时,组长可以组内选举,三类学生可以分类,分档自由组合。③分组合作学习内容上的操作分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和支撑点不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就行了,而是分组后在课堂学习中,给学习小组以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觉得分组有必要,有好处,让各小组有事可做,让成员能合作,能交流,共同去做。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按照以下六步流程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明标激趣提出问题。(学习目标、任务或习题)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分解任务。这步是让学生知道本组或自己要干什么,任务要具体。自学阶段这步体现分组合作是个人探究基础上的合作。先独学,再小组,才能有效发挥个人才智和集中集体力量。当然,如果探究项目较大,内容较多,也可再分工或共同探究。组内展示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对子学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综合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集体展示这步让全班学生共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功喜悦,交流不同的体会和感受。给潜能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点微小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评价反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生展示后,能让学生质疑点拨评价的要让给学生,学生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到位的,由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独到新颖之处和错误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点拨评价总结,使学生学习再上一层次。④规范实施,有效的管理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学习,不再是面对背而坐,而是面对面而坐;不再是一直坐着不动,可能随时要走动;不再是有序举手同意后发言,可能随时都在发言、讨论、甚至争辩等等。所有这些新的表现都需要管理好,促进学习有序进行,达到活儿不乱之效。组织管理好分组学习对长期顺利实行分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实行初期。⑤健全机制,有效的考评分组合作学习。对分组合作学习有评价反馈,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是改进教学的需要,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需要。没有评价反馈的分组合作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如何实行评价,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和体系。一日一评,一周一评。学生评学生,老师评学生。2.建立分组合作学习奖惩制度。对学生,对小组,对班级的评价后,要有说法,有具体体现,有表扬激励手段,也有批评整改措施。这可以和管理奖惩相结合进行。3.评价反馈要注意时效和力度。随堂评,定期评。平时小评,期中,期末大评等等。一定要及时进行,拖久了评价反馈也没有实际意义。4.评价后一定要有记录,这是对评价的重视,也是对学生、老师的尊重和负责。最好每生建立一个成才档案袋。要确定哪些材料要装进档案袋。(四)编写导学案1、导学案的形式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准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标反馈、拓展延伸等几部分。学习目标:是教师向学生呈现的学习任务,一定要简明扼要,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只是给学生看的,切忌照搬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真正的学习目标,要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如“记住、会画、会写、弄清、说出”等,尽量回避难以把握的要求,如“了解、理解”等。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一目了然。知识目标:是指学知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如、知道、会背、运用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情感目标:按照课标的要求,所涉及的是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三方面的目标。学习准备:(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自主学习: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践操作。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合作探究:是自学的核心内容,要突出知识重点,分解知识难点,要有探究价值。可以是基础知识相关概念、解题方法的探究,也可以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探究。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和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引导点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引导要贴近学生,为学生所想所望,要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点拨分析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思想、方法的提升,要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要善于分层推进,逐步化解难度,让学生渐入佳境。检测反馈: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最好5-10分钟可以完成为佳,难度适中,要注意双基、分析思考和综合应用相结合并体现层次性,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生做完后要展示,老师或助教要给出及时的显性评价,以激励士气。2、导学案的课时要求导学案与相应的教学设计相辅相成,导学案的编写以课时为单位,一课一案。3、导学案的编制程序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由主备人“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这样,导学案方可进入课堂使用。(五)打造“智慧导学”高效课堂以“享受学习,幸福成长,创造未来!”价值追求,构建“智慧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即点燃智慧准备学→开启智慧自主学→发挥智慧合作学→展示智慧交流学→提升智慧创练学→拓展智慧应用学。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智慧在思维碰撞中绽放。通过学知识,获得方法,形成能力,提升智慧。智慧导学核心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智慧!课堂操作步骤:第一步:自己学,学会会的,找出“不会的”第二步:(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学习不会的”第三步:组内展示“学会的”和不会的问题第四步:班内展示“学会的”和不会的问题师生质疑、补充、点拨、提升第五步:达标练习第六步:整理导学案:找出自己的难点、问题并记录纠错。(六)研究成果及效果1、构建智慧导学高效课堂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既符合学生求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数学新知识不是教师先教,而是先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猜想和试做;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试做的题目对与错,不是老师去评价,而是先让学生去互相评议;数学新知的规律与活动,不是教师去演示,而是同学们去探索、展示、总结。同时,快乐体悟学习策略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乐感。2、编写了1~6年“数学智慧导学案”。3、制定出了吉大师院附小高效课堂基本规范。①《导学案编制与使用基本规范》②《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规范》③《课堂模式基本规范》④《技术与方法应用基本规范》⑤《课堂文化基本规范》4、评价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改变评价方式,不再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考试也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①智慧学生成长评价②智慧学习成长评价 ③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细则④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⑤班级高效课堂建设评价表5、建立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高效课堂的构建,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得多。在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6、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鼓励、尊重、赏识、爱护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激励者。7、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较大转变,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了。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具有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会了评价,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①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依赖、丧失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现在,我们的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在课堂上经常提出质疑。教师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初学生不知道怎么提问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指导,学生们慢慢得学会了发问,学会了质疑,使课堂上充满了智慧火花。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过去学生学习途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传授知识。学习主体获取知识和技能主要甚至唯一依靠教师直接传授,缺乏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手段。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奋斗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感、快乐感不断增加;让同学感受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快乐的;在民主、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学习。九、存在的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导学案编写问题导学性不够,学法指导不够具体。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高效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有些学生还不太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3、评价不够到位。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还没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4、小组建设不够到位。十、下一阶段的任务: 1、精心编写导学案。2、进步完善课堂模式研究。3、加强班组文化建设。4、建立校、班、组、个人评价机制、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完善高效课堂督查考评制度。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背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影响学习的情景因素分析,浓厚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动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直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数学教学,只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就能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学习中呢?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情景创设注重有效导入,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一堂课头开的好不好,是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关键。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谁买的便宜”一课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买卖过程,我让每个小组都用“钱”去买不同“超市”的同一商品,当然两家“超市”的标价是不同的,到底哪家的便宜,学生要在“买的”过程中计算出商品的单价才能比较,而在计算的过程学生又讨论了算法。这样通过精心构思,巧妙而有效的导入,能使学生聚焦课堂,并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所以设计出好的导入方式,是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实,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巧设游戏导入、媒体导入、实践操作导入等等。在教育教学知识引入时过,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激发求知欲,唤起学生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堂课之中。  二 情景创设强调实践性,培养应用意识  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要求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做有心人,在教学完相应的知识以后,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运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观察红领巾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由角构成的实物,让学生通过感知实物,初步获得角的感性认识。教师再引导学生摸一摸、画一画,观察、发现、探索角的特征。最后,让学生说说周围哪些事物的角。学生就加深了认识,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如学习《米、厘米的认识》后,组织了学生量一量桌子有多高?学生自己身高有多少?等活动,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意识,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三、情景创设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能创造一个欢乐和生动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创设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能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情景。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主题图,开展想象以故事、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和运用电教媒体,把形、音、色、光融为一体,创始动态化教学情境,使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起来,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四、情景创设要注重结合学生实际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情景,设计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采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自然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情感认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教与学的共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五、情境创设要注重探究性教学  探究是指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觉努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因此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是问题,教师在创设探究情境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力等因素,让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另外,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数学学习的本质不能变,在教学中,情景创设要突出数理,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形式化的热闹场景,而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根据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景,让索探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实效。  六、情景创设要体现数学文化价值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要“学什么”及“懂得什么”更加关注,似乎一直以来,数学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没有魅力的,然而数学本身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文化价值。数学教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在创设情景中让学生对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趣、数学的广阔、博大和数学的底蕴、价值后,去热爱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情景创设要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情感系统和认知系统两方面的信息传递,在教法要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的学习意志、不断增强的学习自信心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即是学习的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不仅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产生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其今后人生。因此,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体现情景创设应贯穿于常态课堂教学中,在学习过程中创设的情境要随时随地存在的数学知识上,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素材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自然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爱学习,爱数学,并培养了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去解决和完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创设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情景创设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只有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而且还将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使教学过程对学生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 教育 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   【摘 要】 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 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 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 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1.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 故事 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 儿童 的心理特征和认知 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2.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 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在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数一数与乘法》,当学生探究出用加法 计算:3+3+3+3+3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写成乘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   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2.3 创造空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u2026u2026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生日”,时我设计让学生填生日蜡烛卡片,然后将手中的生日蜡烛卡片交到相对应的春、夏、秋、冬四个小使者手中,再通过数实物(卡片)来完成统计,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动手动脑,这样既避免了统计过程中的混乱,又保证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统计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 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3.1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 总结 、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3.3不排斥接受学习。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 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 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二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效”含有效果、功效、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所有力量、因素和作用,追求教学效益,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追求高效。这里的有效指的是高效能,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指标。学生学得好不好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大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效果,那么教师很辛苦也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时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组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是重视数学活动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性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的倾心设计,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效率,而学生在高度参与中获得体验、理解和认识,在积极活动中求得发展、进步和提高。   1、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活学活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活动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活动中从生动直观的思维转变到抽象理性的思维,学生也在活动中摸索出认识规律。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设计直观形象中包含抽象概括,和学生一起操作、演说、活动、讨论、思考,带动学生眼、脑、口并用,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规律有本质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2、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给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到收放自如,放得开、放得真,收得实、收得紧。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探索,得到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获得学习效率的自我提高。   3、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 自我评价 和对他人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对数学学习进行 反思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才能。而学生积极客观地对他人的评价也是在和他人学习、交流和合作、共进的过程。学生能受到启发,产生思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数学教师要凝心聚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行动,在数学课堂上开垦智慧的土地,浇灌智慧的花朵。   四、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要高度重视探究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三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必须要构建高效、优质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教法和学法确实使我们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折射出的是放任与浮躁,多的是形式和无效的教学行为,失去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导致到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特别是数学科的成绩。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反思: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堂充满活力?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 教学方法 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二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有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上一节有关小数除法计算的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可谓用心良苦,设计了很精彩、很多过年放烟花的美丽画面。可是学生除了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外,一无所获;一片茫然。这样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吗?这种天马行空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还是不要的好。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张学生写 作文 的纸和一张写生字的纸说:“哪张大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然后说:“作文纸大些。”接着又问:“作文纸的大,是指它的什么大?”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它的面积大。”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建构。   2、注重课堂组织方法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同时,老师要根据上课的内容;决定主要采取哪种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如:有的课堂需要以老师的启发、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那么就要好好的设计好该怎样启发、怎样做好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法的有效性   学法,就是 学习方法 。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顾埋头上课。其实不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才能学好。方法得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告诉学生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好。学习方法可以是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是接受型的学习、模仿的学习等等。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公正、合理的评价好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效的评价,会催人上进,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失时机的有效评价,能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心理得到平衡。同时,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者要做好个别学习方法的指点。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三、注重总结的有效性   总结几乎是每节课堂教学都有的,但如何使总结实效、对学生产生效应;却有很大学问。如:有一位老师上完一节课后,问:这一节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就不好回答了。学生就说开了:“我学到怎样跟同学合作。”“我学到了怎样求比例尺”“我学到了怎样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五花八门,可见总结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的总结才算有效?总结一个是要点到点子上;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总结。不能随便问一句完事。总结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识得到系统化、归纳化再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所追求的,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1    一、工作思路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从抓常规管理、抓教研教改入手,力求实效、狠抓落实。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形式多样的师生活动为途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学风,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不断进步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修订完善各种制度,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使教学工作能正常、有效地进行,就必须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本期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将重点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案检查评比制度》、《作业批阅检查评比制度》、《教师培训及业务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等,制度制定后,重点是要抓落实,为此,将联系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创新,发扬民主,积极引导,为制度落实及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和谐、健康的氛围。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将问题解决到平时   结合学校制定的教师岗位考核细则和镇中心学校的教师年度考核,加强学习,使教师明确要求。加大平时的常规工作检查力度,包括:规范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订正、辅导等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要加大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有教学设备、工具的检查力度。促进每一个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坚持天天清,周周清,段段清,月月清。教学工作的常规检查工作以多种形式进行,分例行检查、突查,主要查课堂教学,教师的到岗到位,尽职尽责,检查后及时记录,作为教师考核的第一手资料。总之要不遗余力地将教学常规工作抓得实在有效。在全体教师心中牢固树立教学常规的重要地位,认识基础是备课,重点是上课,落实是辅导。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加大新课改理论方面的学习,引导教师通过看报纸、教学刊物,浏览远程教育资源,观看优质课等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影响先进教学设施使用及作用的发挥,因此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将制定计划,定时、定任务地进行培训,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人自修相结合,培训内容将侧重使用,使教师尽快地能做到边学边用,以使我校新购置的设备尽快发挥效用。   4、加大教研教改工作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分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开展看优秀课例、谈观点看法、集体备课、上实验课、评课总结的课堂教学活动,求精不求多,力求实效,通过此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 组织年青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学习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包括课题研究的内容、形式、方法、资料的收集,成果的推广等。以此为基础,有条不紊地实施我校申报的镇级立项课题,争取通过研究工作,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服务。   (3)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以及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课例,并积极投稿,对有作品发表和在评比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学校将在考核中加分,并给于奖励,同时在评优评先中学校将优先推荐。   (4) 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开发适合我校,易于操作、便于落实的校本课程,加强校本课程方面的理论学习,并借鉴观看其他小学已开发的校本课程,探索、确定本校的校本课程,做一定的尝试,争取在学期中期形成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方案,学期末初步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大纲、教材,并制定实施方案,到下学期全面实施,为创建学校特色提供有力保障。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结合少先队工作,充分利用学校新安装的校园广播系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加大学生的习惯培养工作,结合班队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结合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此项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关键是要抓检查落实、抓效果,检查的效果要记入教师、班主任的考核。   6、加强学生中班队干部的培养,教导处要与少先大队、班主任相互配合,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教导处要集中对学生干部进行至少两次的集中培训,要求班主任平时做好学生干部的指导、培养工作。力求通过培训,真正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7、加大对学生的辅导力度,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本期将制定学校的培优扶差方案,引导教师确定培优扶差对象,制定培优扶差计划,教导处将对教师的培优扶差工作进行不定时抽查和学期末成果评估,检查和评估结果记入教师考核成绩。   8、狠抓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导处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六年级教师共同探讨,搞好毕业班教学工作,教导处要多方协调,解决毕业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多想办法,多花功夫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力求使毕业班提质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9、抓好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工作。除了培训教师,使教师尽快掌握信息技术装备,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使用的监督、指导工作,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上两节多媒体课,配有电教仪器的三四年级任课教师,每周至少上四节多媒体课,使用要做好记录,并备有专用的多媒体课教案。   10、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档案的装订工作,要多学习,将档案分门别类,平时就注意收集,保存好档案资料,科学规范地做好档案的装订工作。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统筹安排,确定课程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六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重点针对校队兴趣组的活动成果进行考核,纳入期末评定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每天一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内容,辅导教师要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选择教学内容,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五定辅导老师;六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    三、具体措施   1、宣传到位: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向学生宣传,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兴趣小组要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本着义务辅导(即免费)的原则,先由校队兴趣组的教师和班主任商议选取有特长的学生参加校队兴趣组的训练,其余的学生则留在教室里由指定的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组织班队兴趣组的活动。每学期第一周为宣传报名时间。   2、全力支持:学生如数准时地到达训练地点,辅导老师接手后,一定要先清点人数再训练,没到的学生要弄清去向并在记录册上写明。希望各班任课教师全力支持,学校将在期末设立支持特长奖专门对各班的支持特长训练进行奖励。   3、精心辅导:各兴趣小组负责人要在开学初拟定活动计划,超周备课,认真组织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并且上黑板,记录册填写完整过程清楚。学生活动时就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同时也能克服老师们在辅导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各辅导老师必须把学生全员带在身边进行辅导,老师不坐堂批改作业或干其它有碍于指导的事,不允许让学生放任自流的自由活动,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注:视训练的情况,校队兴趣组可以延迟最多二十分钟结束训练,不可更晚,但必须固定并且通知家长。   4、关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等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专用活动室负责老师要做好活动室内物品保管、门窗关锁工作、使用后的清洁卫生。   5、成果展示:加强对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研究,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展示评比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创新内容和方法,使活动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6、注重管理:把开设和实施活动的过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中,每次活动开展时,教导主任将会带上该安排表到各训练处对校队兴趣组进行逐项考核,黄风老师负责检查班队兴趣组,我们要保证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管理。   7、加强考核:将参加活动(包括展评和比赛)的情况作为对辅导老师的考核与评价的主要标准,各兴趣小组均要在期末结束时做好一次总结。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3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使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本学期将继续开展此项活动,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校园生活,提炼学校特色,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1、第二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将学生分配到相应活动小组,由科任教师组织活动。   2、活动组有:水墨画、奥数、电子小报、剪刻、球队等。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二、三节课,每节课3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3:20活动结束,学生回班级准备放学。    三、保证措施。   1、学校将对第二课堂活动统筹安排,宏观调控,具体布署。   2、教导处将在每周活动中,对各活动组进行检查评比,将评比成绩纳入教师个人量化考核中。   3、班主任老师要精心组织,引导学生投身于第二课堂活动中,科任教师要认真组织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得。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一)校本教材,收集成册。   将教师假期编写的各活动组校本教材收集成册,教导处检查验收后请校长审批。会后,请各编写组长将校本教材收齐后交到教导处。   (二)统筹安排,有效调控。   对第二课堂的活动组重新调配,统筹安排,定好时间、地点、人员、辅导教师及活动内容。各活动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认真设计活动内容,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特长,力争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三)落实常规,有序开展。   1、严格执行学校的课堂常规,科任教师在活动开始前三分钟进入课堂,课堂中要认真上课,上足课时课节,不得提前上下课。   2、任课教师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填写活动记录,期末做好活动总结。   3、在活动开始时,任课教师要认真清点人数,对于缺席学生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不让学生流失课堂。   4、班主任老师和科任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和课后的组织,课前由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按活动组站好队,由负责的小队长带队进入活动组;课后由科任老师组织学生按班级站好队列队回班级,教导处将在课前和课后进行检查,课前哪个班级秩序过乱扣相对应班主任的分数,课后组织过乱则扣活动组老师的分数。同时在课间休息时,活动组老师要组织好学生活动。   5、教导处在第二课堂活动时将适当开展第二课堂推门听课活动,为减轻教师压力和负担,在活动中短时间听课,并在听课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评定后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   (四)特长竞赛,促进发展。   本学期,将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基点,以激励学生,发现人才为目标,在期末开展一次第二课堂“校园才艺擂台赛”活动,对各活动组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热爱,获得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五)作品收集,材料归档。   在学期末时,教导处将对第二课堂各活动组进行成果评定,检查验收教师活动教案,将活动组中的学生作品分类收集,形成第二课堂资源库。   总之,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得,才有所长,全体教师应通力合作,扎实开展每次活动,让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更具实效,彰显学校特色。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在校的文化生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致力于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富学于乐、富练于乐。   2、自愿报名与选拔分科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学生自我选择权的同时,学校依学生报名情况和学生特长、发展方向分科培训。   3、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活动中的纪律、安全教育。各学科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确保学生活动安全。   三、参加范围: 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学生参选率达100%。   四、兴趣小组学科: 体育、音乐、美术、书法。   五、组织领导:   1、学校负责人:组长:张传良 副组长:严守明   2、纪律监查责任人:王臣楚、严守明   3、业务督导责任人:林宝华   4、各学科负责人、辅导教师:   科目 辅导教师   乒乓球 冯梦乾   篮球 胡洪峰   音乐 汤德平   舞蹈 刘鑫鑫   美术 周琴琴   书法 杨 帆   六、活动时间及场地:   时间:每周三、四下午课外活动课分别为七、八年级学生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各学科指导教师将本小组的学生带到活动场地进行兴趣活动。   地点:体、音、美教室、多媒体教室、运动场。    七、活动要求: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外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特长,合理设置活动项目。   2、每次活动的内容由教务处督导检查,学生活动期间的纪律、安全由政教处督导检查。   3、科学管理,注重实效。每个兴趣小组要有活动计划、具体内容安排,活动内容必须严格按计划实施,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过程、活动效果、活动评价。   4、各学科负责人负责督促辅导教师备课,组织活动,负责活动期间的纪律、安全管理。辅导教师负责清点学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准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尤其在体育活动期间要注意学生安全。如有异动情况要及时与学科负责人联系,并上报学校,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各项活动要做好相关的记载,如本次兴趣活动的内容、学生的优秀成果等。   5、任何人不得擅自收取学生任何费用。活动器材的添置必须报请学校,由学校研究决定。   6、学期结束,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评定等级颁发荣誉证书。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5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针对目前小学教育普遍存在课堂过于严肃,授课方式单一,师生交流互动受到限制,学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科学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年级的学生特点,特举办形式多样、课题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为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教学改革,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做好铺垫。    二、指导思想   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对拓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团结意识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三下午。   2、活动地点:结合实际需要,选择教室、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音乐室、图书室、操场、乒乓球室、校外等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3、活动课题:结合各年级段和实际情况设不同的兴趣小组,例如:手工、小记者、象棋、围棋、乒乓球、书法、剪纸、萌芽文学社等主题各异的兴趣小组。   4、活动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诸如授课讲解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辩论式、实际操作、课外活动等形式。   5、活动分组: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小组。    四、活动内容   各个兴趣小组以各自兴趣主题为主,学习关于相关主题的内容。在各个不同兴趣小组中在以各自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实事新闻、科学奥妙、历史典故、生活指南、自然现象等,然后在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巩固。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和实际操作应用相结合。将书面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相关知识,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五、活动措施   各小组活动应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指导内容、课时安排、辅导教师安排等内容。每学期进行一次活动检测和活动总结,以便交流和提供借鉴。同时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检查,督促各兴趣小组正常规范地开展活动。    六、活动分析   现选取一些兴趣小组的活动进行分析:手工类兴趣小组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了解民间剪纸文化,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了解了解剪纸的各种分类 、历史发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能剪刻精美,富有装饰情趣的图案,努力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实践水平,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文学类兴趣小组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充分体会文学内涵的重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社会经验,增加对世界的认识,拥有属于自己的感悟与见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美的因素的能力,从而做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自信。 棋类兴趣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棋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比赛规则。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其参与社会活动的途径,进一步促进棋类运动的推广和普及。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统观全局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灵活性及正视困难的健康心理,并逐步培养学生“永不服输,奋斗不止”的坚强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体育类兴趣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游戏,竞赛等形式提高参与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在活动中掌握各种方法技巧;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灵敏柔韧等体育素质,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各种玩法的创编和游戏教学,建立学生自信———我能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   书法类兴趣小组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七、活动目标   1、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实践操作的乐趣。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勤奋好学、拼搏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3、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在心里素质上,让学生更自信,并学会去欣赏。   5、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丰富,兴趣得到发展。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做过一些思考与尝试,现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的有效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身边去,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走进了学生心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学生的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 3、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其实,学生的知识增长、智慧发展、思想提高、教学的心理效应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师只有钻透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4、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二、学生的有效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 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请问我校图书馆拥有在线课堂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数据库名称是什么?

1 我校图书馆拥有在线课堂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数据库。2 这个数据库名称是“超星尔雅学习通”。3 除了包含课程视频、教材等传统学习资源外,这个数据库还提供了在线作业、互动讨论、直播课程等丰富的学习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做过一些思考与尝试,现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的有效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身边去,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走进了学生心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学生的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 3、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其实,学生的知识增长、智慧发展、思想提高、教学的心理效应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师只有钻透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4、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二、学生的有效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 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的有效性

一、教师的有效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1、走到学生身边去,和学生融为一体。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走进了学生心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学生的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3、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其实,学生的知识增长、智慧发展、思想提高、教学的心理效应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师只有钻透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成。4、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二、学生的有效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 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做过一些思考与尝试,现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的有效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身边去,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走进了学生心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学生的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 3、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其实,学生的知识增长、智慧发展、思想提高、教学的心理效应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师只有钻透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4、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二、学生的有效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 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你眼中的课堂思维是什么

思维型课堂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强调以诱发认知冲突为特征的教学引入、以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教学过程、以思维监控为特征的教学反思和以灵活运用为特征的教学迁移。同时,还强调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师生的课堂互动。思维是可教的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活动过程类似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过程,其本质就是大脑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方向性的加工处理,从而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并建构新的知识。客观上,思维的形成与提升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际的思维操作与练习训练,这个“实际”过程必须借助已有的处理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借助一定的训练方法,从而完成对大脑的改造,而这种能力则需要在多次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操作中积累沉淀;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也详细论述了思维的可传授性以及具体的思维训练方法,并将思维教授过程分为设置疑难情境,提出问题,猜测假设,推断假设以及实践检验假设五步。因此,思维型课堂教学是要让学生经历这系列的思维养成过程,掌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需要使用的思维方法以及思维活动的步骤,或者说是思考问题的逻辑策略和体系,从而使学生更新已有思维结构,使其重组优化达到能有效运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思维的基本活动过程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不断学习,所以思维是可以通过教学传授的。

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激活语文课堂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初中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发散思维。例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表现年青官员、老大臣、皇帝看新装的几处细节变化,可以通过放映图片和声音来表现他们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扩展练习: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写皇帝游行后在宫中盛情款待两个骗子,有的写皇帝恼羞成怒杀了两个骗子,还有的皇帝知道上当,秘密处死了两个骗子,后来改过自新,成为一个好皇帝……  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以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二、展示文本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按课前预习,课堂授课练习,课后作业、写作等顺序,可归纳为:“文本预习法”、“课堂问题回答法”、“课堂笔记法”、“文本分析法”、“文本练习法”、 “略读法”、“精读法”、 “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当然还有课外的“读报法”、“演讲法”、等等。方法不单由老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语文知识上,现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学法指导应和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用文字进行具体展示,这样更直观、更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操作。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学法,一步一步理解文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例如:2007年湖泊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中朱林霞老师执教的《海燕》一文时,首先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配以《命运交响乐》,使学生对海燕有一个直观、形象的初步认识;然后在“初读、再读、三读”三个教学环节中,用多媒体展示每一步的主要教学方法,在“初读”中展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听读、分组自读、示范读等方式,梳理画面,整体感知、领悟海燕形象。”学习方法展示的简洁明了,便于操作,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三、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  要想使学生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风格,感悟其人文内涵,需要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是关键。例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伴音画面让学生来欣赏,画面尽量展现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几幅画面,并伴有关于赞美春的乐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然后通过学生阅读文本,大部分都能理出课文的思路,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盼春—绘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赞春,学生从中既可以清晰的看出文本的严谨精美的结构,又可以激发其审美情趣。通过用多媒体展示写作思路,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文字中激活了抽象思维。再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  四、古典诗文结合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罗素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古典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但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传统的古典诗文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古典诗文欣赏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文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可以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对平日里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在其思维中注入“兴奋剂”,让他们紧跟着“感觉“走,眼前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一来,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阅读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促进身心健康。具体做法如下:利用PowerPoint(或结合Flash动画)多媒体大纲模式,将事先编制的大纲按照程序,逐一对每一幅幻灯片进行文字输入,内容包需要讲解的诗词、有关诗词的背景解释等。在幻灯片模式中,对该片的文字进行修饰。让它与中国的书法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多媒体动画功能的辅助下,对输入和修饰好的诗词及有关解释,逐字逐句进行动画效果设置,将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诵速度保持一致,可以使文字产生动感。将一个图像文件设置为一幅幻灯片的背景.使幻灯片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与文字,主要是古典诗文互为衬托。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文。给古典诗文的配置音乐,使欣赏课程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时,教师可以依据每一句诗制作八幅幻灯片:亭子、水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湖东、白沙堤,课堂上适时播放,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就会获得知识上的积累和人文精神,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欣赏古典诗文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很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像在一片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石头,激起千百条波纹。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小学课堂教学评语

  导语: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堂教学评语,欢迎阅读。   1。 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该老师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然后老师来描述,然后学生再通过回忆老师说的话来话两条直线,这样的教学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会很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2。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3。 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4。 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5。 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6。 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7。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8。 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9。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0。 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11。 X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   12。 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13。 X老师的《分式的通分》,通过类比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X老师恰当地采用了这一点,值!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轻松。   14。 通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能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矗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15。 X老师在课堂上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16。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通过讲授讨论朗读等方式,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 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17。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8。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19。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20。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2。 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3。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25。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26。 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27。 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 X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28。 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29。 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30。 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   31。 语言富有情趣,给人的感觉很亲切教态恩好,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求知欲,对数学的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这样的课堂效果会很好,该老师的提问也很到位,在同学产生疑问的时候也引导的很到位,课件做的也非常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会避免小朋友做与课堂其它的事情,而是去仔细的观察课件,思考问题,唯有一点点不足的地方就是课件有点小小的问题。   32。 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如何用好评语

张素环(河北省枣强县王常学区中心校)课堂评价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 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 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具有魅力。1 用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 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 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 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教师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饱含着真情,发出磁石一样的力量,扣 动孩子们的心弦,引起孩子们心灵的共鸣,使孩子们“亲其师,信其 言”。教师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能于一问一答之间有柳暗花明之巧; 又能似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一言一语充满着诗意和内涵;更能点石成 金,一言一语好似春风化雨,渗透孩子们的心田;一吟一诵,更使孩子 们如坐春风之中,得到美的感受,心灵的启迪,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它深入浅出,通俗易 懂,具体形象,富有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课上,老师运用形象鲜明、 优美流畅的语言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老师那富有磁性的、穿透力 极强的语言,能深深打动学生,使之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善 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更要善于利用丰富的 评价语言,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2 借助巧妙机智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 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 “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 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 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 发。如:有位教师在教《坐井观天》时,对课文进行总结时说:“我们认识 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目光狭小。”这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自 己的看法:“我认为青蛙也没有错,因为它没有撒谎,看到天多大,就说 多大,应该算个诚实的孩子。”显然学生在学完这则寓言故事得到的感 悟是独到的。那位教师对于这个突发事件作了很好的处理:“是的,我 同意你的看法,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话,青蛙没有撒谎,确实没有 错。我们今天学习《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想让你们知道一个 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有些事物的认识,即使是你亲眼看到的, 也不一定是事物的全部。所以我们要多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 识,尽量使自己站得高些,认识事物尽量全面些。”老师这样的评价无 疑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 在课后自己深入地去思考,去探索生活,发现问题。在评价时,教者的语气、语调、眼神、微笑和每一个肢体语言都真 切而热情地向学生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孩子,你是最棒的。这种情感 性评价,营造了一个宽松而又自信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并将自己的见解大胆地表 达出来。如有位老师在上识字课时,就充满了深情。师:(学生拼读后,相机插入评价语)瞧,你那么准确地叫出了苹果的名 字,它高兴地出来跳舞给你看了!(点击后相关水果闪现)或你是不是 正确地叫出了花猫的名字呢?听听它快活的叫声,是在表扬你呢!(点 击播放相关动物的叫声)如果学生拼得不正确,则说:“哎呀,杏子不愿 意和你见面,是不是你叫错了?哪位小朋友帮帮忙,提醒他哪儿错了? 或是黄牛一声不吭,是不是你拼错了它的名字,它生气了?六七岁的儿 童都是喜欢童话的,这样饱含深情的评价不仅能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而且也很好地保护了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老师一些真诚而又充满深情的赞赏,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 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平添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 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 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 成良性互动,做到及时的交流与沟通。4 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 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诙 谐,这样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 百听不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如:有一位语文老师在一堂作文指导课 上(看图作文:农贸市场),看到一位同学写他用五元钱买了两只大公 鸡。于是,指导老师就在作文点评课上说;“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件新 鲜事,今天我去农贸市场,看见市场内新开了一家鸡店,那位老板在吆 喝‘快来买呀,膘肥体壮的大公鸡五元两只咯"……”还没等老师说完, 同学们就已经在下面小声议论其中的问题了,用这种带有幽默性的明 确评语,使学生明白了说话、写作要符合实际,否则会闹笑话的道理, 这样有针对性的评语无疑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人人都喜欢幽默,幽默的课堂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调节剂。幽默地 评价学生是可以笑着接受的,且印象深刻,所以我们教师应努力,使用 幽默性的语言,更多地从正面引导学生,要做到这一点,于永正老师是 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 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 朗的性格。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 才会有幽默的心境。”5 借助独特创新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语言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 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 的未来,如种子深埋在学生的心。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 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 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评价艺术,创设教育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实习生实习支教期间课堂教学评语缺点

单位对实习生的评语经典一、贵校xx同学于xx时间来我单位xx部门实习。在实习期间,该同志总体表现优秀,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安排。为人谦虚、认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尊敬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人员。经过(多长时间)的学习、实践和锻炼,能将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善于思考,举一反三。总的来说,经过实习期间的工作和学习,该同学基本上完成了单位交给的各项任务,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达到了实习的目的。二、该生在我单位实习/见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相邻工作同仁协调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认真学习工程及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和技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够积极主动的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他人,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这期间,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见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三、该生实习期间勤奋认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迅速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编写当中,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实习过程当中迅速的成长起来,不仅历练了自身,也为我单位带来了一股新风,受到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四、该生勤奋好学,遵守厂规厂纪,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工作能力及专长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自己以认真敬业,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得到了各实习单位的认可。五、该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虚心好学。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六、该生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七、该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学习认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本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八、该生在实习过程能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团结同事,互助协作。此间表现优秀,体现出了应有的精神和风采,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九、该生在我公司实习期间表现优秀,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与同事相处融洽,为人谦逊、踏实、勤恳、能吃苦,受到我公司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十、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希望xx同志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矗

课堂教学的板书如何设计?这五种形式可以借鉴

将课题与课文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课题在板书中处于统摄的地位,使课文内容在板书中处于主体的地位,这就是整体性板书设计。这种板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课题与课文内容巧妙地组合成一定的几何图形,从而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受几何图形美的过程中,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下边笔者从五个方面例谈之。 一、 扇形 请看叶圣陶《苏州园林》的板书:大部分以横向结构为特征的文章都可采用此法设计板书。这种板书有一种洒脱美。 二、 菱形 请看朱自清《春》的板书设计:大部分以以横向结构为主,但又在结尾将各个方面统一之、概括之、深化之的文章均可运用此法。这种板书有一种简洁美。 三、方形 请看《扁鹊见蔡桓公》的板书:这种板书适宜于以纵向结构为主,在课题上能体现两种人物、两种事物和两种思想的文章。这种板书有一种整齐美。 四、对角形 请看《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板书:这种板书适宜于那些以对比式结构为主的文章。这种板书有一种对称美。 五、环形 请看《背影》的板书:这种板书适宜于那些前后照应、结构紧凑一类的文章。这种板书有一种回环美。 整体性板书在设计上讲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在读解上偏重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在审美上追求板书的整体美和形式美。恰当地运用整体性板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特色课堂的内容有哪些

「小升初面对面」郑西一中:培育孩子个性特质 量身定做九大特色课堂大河网讯 (记者 张楠)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怎样的?哪个学校更适合自己?选择学校更注重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小升初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为此,大河网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推出“小升初面对面”系列访谈。6月22日下午,郑州一中教育集团、郑西一中执行校长余晓阳受邀做客直播间,就学生和家长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进行解读,并为学生和家长支招。访谈现场九大特色课堂 培育孩子的个性特质“郑西一中隶属郑州一中教育集团,称郑州一中教育集团西一校区,目前也是郑州一中教育集团重点打造的一所初中部,面向郑州市区招生。”余晓阳说,自2016年建校,至今已走过四个春秋,今年是第5届招生。秉承“培养自主精神,尊重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尊重其个性特质,尊重个性发展。从课堂到各色校园活动,再到管理方式都渗透着这样的办学理念。让孩子成长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自由的自我尊重、自我完善的人,是郑西一中教育的方向。目前,学校有九大特色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体课堂;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习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的分层培优课堂;因材施教的“桐柏班”“院士少年班”“一中班”课堂;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能力的“美标云”外教课堂;面向未来教育的“未来班”课堂;学生的专属阅读课堂;人生导师的心智小课;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体育课堂和心理课堂。22门兴趣活动 游泳项目孕育健将学校兴趣课堂及社团活动有22门,领域涉及:阅读、文学、书法、国画、素描、漫画、手工、舞蹈、声乐、器乐、合唱、游泳、象棋、足球、篮球、排球、武术、摄影、播音、科学、心理、信息编程。“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游泳社团,我们请来了河南省游泳教母——郭红岩女士为主教练,郭教练曾是宁泽涛的启蒙教练,为河南省培养了大批的游泳人才。”余晓阳介绍,在去年11月16日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游泳项目河南省选拔赛中,郑西一中的游泳社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今年,学校申请了游泳传统项目学校和游泳项目基地。水是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的,让西一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地掌握游泳这项技能,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让更多有天赋的孩子成为游泳健将,为国争光,是学校发展游泳项目的理想。

山东省《家校共育大课堂》2023观后感

山东省《家校共育大课堂》2023观后感(五篇)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山东省《家校共育大课堂》2023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山东省《家校共育大课堂》2023观后感篇1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 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__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 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山东省《家校共育大课堂》2023观后感篇2 从让孩树独的格,其次就是关注孩的理健康发展,孩虽然很,但却有着强烈的尊,的他都看在眼,记在上,特别是当着外的不留情地指责或是埋怨都会给孩带来灵上的伤害。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点体会与家分享: 能有个好的学习、活习惯的养成是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活的细节中。要有好的习惯,先要让孩在思维上习惯,要给孩够的由,不能管太死,否则精神上就会有叛逆。我们要让孩从时候起,从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活中的不良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活中好的为给予肯定和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活。 做好家长与孩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法: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的话,知道孩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关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向您诉说兴的事,您应该表兴;孩向您诉说不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同情;当孩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听,表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不仅使孩更乐意向您倾诉,也可以提他的语表达能。其次,家长要学会和孩做朋友。家长如果总是在上,就很难和孩交知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和孩谈话时,要以孩的态和孩能理解的语进。再者要有耐,家长与孩之间的年龄、理和思想感情等各都存在着巨差异,理解需要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要培养孩量的阅读。读书是开阔孩的视野,获得知识的种学习法。也是种给孩带来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所以先要给孩营造个浓厚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他的种活式,让孩认为阅读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家,每天晚上总是会有个固定的时间去看书,不管是何种书籍,给他带个头,营造个学习的氛围。慢慢地,孩也就喜欢了上阅读,阅读不仅成了种活习惯,且它也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领会到了教育孩这个课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性格上的培养,做的很不到位,在家,控制孩的为,每做件事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或认可才敢放去做,严重地阻碍了他思维的想像。再者就是脾的急躁,因为脾的急躁、没有够的耐,不仅次次对孩恶相向,更甚是动打他,当看到孩那双助委屈的眼神时,才回过神来,他也只是个孩。专家说得真好:朝为母,终为师,所以,从此刻起,从做起,从每件事做起,让孩有着独的格,有着个良好的习惯,与孩公__地交流,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让他成为个有知识的,做个对社会有的。 山东省《家校共育大课堂》2023观后感篇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技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 我们班的刘奕君同学吃饭很少吃菜,经常感冒,耽误课,并且她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她爸爸也这样不吃菜,在与她爸爸沟通后,让孩子家长做出榜样,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强求。后来,孩子有了很大改变。 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必须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发力。家长和老师也要多多沟通,与老师一起查找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绪是否稳定,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改进。平时多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我们班的苗宇航同学学习拖拉,在家里不讲卫生。在与家长沟通后,让他给妹妹做榜样,有一个哥哥的样子,慢慢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能自己叠被子了,学习有了进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机了,能跟他谈谈学习,说说心里话。 班里还有一个男孩,家庭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经常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动,与班里的其他孩子不合群,老打架,不完成作业,老师与家长沟通后,他的妈妈回来看他了,孩子也变得开朗了,与很多同学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山东省《家校共育大课堂》2023观后感篇4 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德育的构建,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天然合作者,家庭和学校是帮助孩子起飞的双翼,只有向着同一个方向、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学生才能够真正展翅飞翔。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学生和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这是我校开展家校共建工作出发点。教育这项责任仅仅靠学校来完成是不行的,缺乏家庭关注的教育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家校共育,重在“合力”上下功夫。必须摒弃传统家校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长也是学校教育的优秀资源。必须让这些资源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加以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真正地变成1加1大于2的效应。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定期召开家长会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全体学生的家长会,平时又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座谈会,及时地了解家庭教育的动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利用网络优势,拓宽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渠道。 让家长与老师面对面互动,尽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形式,但这种方式的互动毕竟要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工作繁忙和在外地打工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优势,进行家校互动,也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校训通平台,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重大活动,也可以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要求学校和教师给与解答的问题等。我们还利用手机微信或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等等。与家长适时交流,及时沟通,快速而便捷。绝大部分家长在同学校交流时都非常理性,使网络不仅成为接受家长监督的平台,而且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更是家校友谊的桥梁与纽带。 (三)“家校共读活动”引导学习型家庭的建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文学家哥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法国诗人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读书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利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儿童受到优秀书籍熏陶,将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正基于此在低年级时我在班级提出了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期内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向家长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每天回家后让学生和家长共读书,并在“阅读存折”里记录下来孩子们读书的页数和家长参与活动的感受建议、学生读书的收获等。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孩子们读的书难度有所增加,结合一米阅读的APP使孩子 们在书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让书香沁入每一个学生的心脾,让学生在书香中茁壮成长! (四)开展了家长学校8课时的活动,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家长需要教育,更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我校是家校共育的试点校,家长课堂8课时从20__年开展,一直以来我们学校坚持每月一课,在8课时中老师和专家在给家长讲授育子方法,从今年开始,我们家校共育升级到了新高度,突出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调动各行业广大家长资源,把家长请上讲台,丰富课堂内容,开拓学生眼界,拉近亲子距离、拉近家校距离。构建家校共育“合力”,不但转变了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而且也转变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同时各班也必须开好常规的家长会,注重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在相互交流中使认识和意识都得到提高。要求一次一个主题,解决一至两个问题,注重实际效果。 通过家校共育的活动,在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生活态度更乐观,生活方式更健康,生活信念更积极,生活情趣更高雅,促进了少年儿童生命的健康成长,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但我们深知家长学校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们会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总结,面对新形势探讨家庭教育新思路、新方法,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我们将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机制,让孩子们的双翼更加丰满有力,展翅翱翔在未来天空里! 山东省《家校共育大课堂》2023观后感篇5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参加了学校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开学典礼,美丽的校园、真诚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女儿正式加入了金湖学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自开学到现在9天的时间,学校和老师们没有着急追赶学习进度,而是致力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小学的孩子要提升成绩的话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课量和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咱们学校没有这么做,没有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教育,而是从根源出发,为了孩子长久打算,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教育方式,这从而也让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来金湖学校是对的。开学之前,教导处的李主任给我们家长会,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师们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的承诺,有老师们在,我真的放心!

如何盘活现有教育装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盘活现有教育装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盘活文本类教育装备。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教师手中的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等参考资料,通过在课堂上展示、讲解、阅读、交流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2、盘活多媒体、互联网教育装备。这类教育装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型资源,但限于条件往往配备不足,需要提前做好使用计划,科学安排使用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促进课堂教学取得实效。3、盘活教具、仪器、图表等教育装备。对这种传统教育装备,学校应从更宏观的高度加以开发、调控和整合,打破学科之间互不通气、各自为战的惯例,把一些内容上互通的教育装备开放使用,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创造条件。

大学课堂文明黑板报 大学黑板报图片素材

创文明城市建文明校园黑板报展示大学生文明礼仪黑板报文明守纪从我做起讲卫生讲文明黑板报中秋节黑板报讲究文明友好相处板报资料讲究文明友好相处板报资料文明大学生黑板报大学生黑板报图片素材文明伴我行黑板报版面设计图建设省级文明城市黑板报文明黑板报图片素材文明礼仪校园黑板报有关文明言行的黑板报图片文明课堂礼仪校园黑板报 文明礼仪黑板报图片素材课堂因我更精彩黑板报大学校园文化黑板报明星学校文明礼仪主题黑板报展安全文明伴我行手抄报黑板报文明黑板报图片素材文明累的黑板报文明黑板报图片素材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2期黑板报 主题遵守课间礼仪做文明学生文明校园黑板报潞州中学初二年级关于创建文明城市主题黑板报文明礼貌主题黑板报彰显班级文明文化-73kb

如何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在新一轮课改中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许多学校已经全面铺开,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旁协助,利用有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多方会话、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许多老师还存在流于形式的层面上,课堂上看似活跃,其实只是几个优生表演,很多学生在看热闹,学习收效甚微。如何打造高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笔者在尝试过程中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一、构建高效的“自主互助学习小组”成功构建“自主互助小组”是打造高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关键,他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一个学习小组就是全班的缩影。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成绩优、良、中、差不等。在构建自主互助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优良搭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弄清楚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个性品格等。组建时将 “优”生与“差”生同桌,“良”生与“中”生同桌,组成四人小组。然后进行小组长的选拔,小组长是每个小组的“领头羊”,是每个小组的核心人物,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最好的学生,但必须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此外还要求组长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要对小组长加强培训和指导。每个小组可以结合自己团队特点给自己团队取一个代表本团队学习目标和团队精神的响亮名字,还可以附加学习口号。二、“自主互助学习小组”的管理与评价“自主互助学习小组”的管理与评价是打造高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重要保证。学习小组组建后,首先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对每个学习小组长提出工作要求。组长每天负责安排、督促、检查小组员的学习,课堂上组织组员进行讨论交流,轮流安排小组员发言,对小组员的学习及时评价、汇报。其次逐步培养小组员积极参与讨论,敢于质疑、敢于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补充的学习习惯。还有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可以有当堂评价、日评价,周评价等。对当堂课、当日事、本周累计学得最好、做得最好、进步最大的小组或小组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当然,评价的标准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因组而论,因人而异,关注差生。因为在建设小组时会有一些不均衡的现象,一个组内差生多少不一,或是差生的差距不一。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对一些组或小组员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差的小组员回答,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别人要听写十个词语,那个特殊小组员只要能写五个或六个就可以得到奖励。以后再慢慢给他增加任务。周末总结评价,这个小组获得的星星最多,对本组组长和组员都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进步较大的差生还要另外嘉奖。这样一来,在课堂上他们会积极主动探讨、交流、发言,组内互帮互学学习,在班内就会形成一种组与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班风。三、抓好自主学习环节,为互助交流作准备 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整合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自主探究必须是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变成无目的的自由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过程,此阶段中不允许学生进行交流,只准独立思考,进行独立的个体学习探究。没有自主探究就没有合作交流,没有问题就没有讨论。因此在教学一堂新课时,就要向学生展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要紧扣教材,形式多样,问题设计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层次,有梯度,有探究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记录,记下自己的收获、体会以及不明白之处,为下一个交流环节作好准备。四、为互助交流,深入探究赢得时间保障互助交流,深入探究是这节课的核心部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习收获、感想、体会和困惑,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点拨、引导、纠正、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以及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将要二十分钟左右,但是这二十分钟要保证真正花在学生交流上,而不是花在教师的讲解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给我们教师带来新的气息,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它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快乐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一定有它的好处,同时也会有弊端,如何让它在教学领域中有一片沃土,还需要同行们共同探讨和努力。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工作

教师的教学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教学三大部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基础和保证。课堂教学是信息传播的过程,因此,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方式是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教学技能要素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新课引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成功的新课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进入新课学习,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新课引入的方法很多,包括:诗歌型、趣味型、练习型、提纲型、诱发型、实验型、过渡型、矛盾型、提问型、自阅型、阐述型、警语型、直观型、质疑型、对比型、联想型、游戏型等方法。怎样搞好新课的引入工作呢?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新课引入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备课时必须充分重视。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引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引入形式;第三,平时要做好资料收集,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教师平时要多注意看科普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并做好记录及摘抄。平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实验技能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二、教学语言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不论当今教育如何改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何提高,用好教学语言仍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语言既要有科学语言的共性,又要有教学语言的个性和特色,科学、准确、精练、生动、通俗易懂。教师若能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则可使学生积极思维,通过主动思索、尝试、奋斗,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之,教师教学语言含糊、杂乱、呆板,则学生会感到枯燥、厌烦,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三、板书板画板书板画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教学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可节省繁杂的语言描述。因此设计好板书板画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教师阐述和讲解教学内容。它能将所学内容,尤其是较复杂的教材内容分成层次与段落,主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它可以扩大、巩固学生的感知量,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是学生记学习笔记的主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板书板画内容和组成形式。一般来说,板书板画应包括的内容有:课题和各段教学内容的标题及内容要求;带有文字和讲解的略图,有关实物简图或示意图,过程和现象的示意图及图表、图像等;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表述;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或证明的过程及布置作业的有关内容等等。要做好板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就要注意板书必须与讲解的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密切地配合起来,要边讲边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其次要做到板书要有计划性、纲目清楚、条理性强,各纲目的标号应统一,重点内容可酌情加适当标记。板书内容要正确无误,词语要通顺,标点要适当,书写的内容要言简意赅。字迹应工整、大方,字体应大小适中。板书主区的书写内容应尽量做到一课一板,便于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四、教态变化体态语言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表情,来表达含义的符号或代码系列。体态语言运用到教学中,就是所说的教态,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形态。好的教态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通过情感的影响可以起到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因为手势不明确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认识;有的因为教态不好,引起学生的反感;有的因表情不当引起学生的误会等。因此,教师教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应是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亲切、和蔼、可信的感觉,学生将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兴趣,会给学生带来鼓励和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的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手势可以做比喻,如讲解力时,可以用手表示提、拉、推、压等动作;通过手势还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如适宜、丰富的手势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运用表情、手势、动作这些信息工具。另外,可以运用教鞭指点板书、图表或其他教具,在课堂上适时地到学生中间巡视,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演示教学演示即演示实验,它是指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它是教学重要手段之一,是体现具体与抽象相统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原则的主要方法。教学演示实验能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示范,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成功的演示实验以令人信服的深刻印象,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就必须做到要切实掌握实验原理、仪器构造、性能,认真做好演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演示过程中必须做到现象清楚、讲解明白,提高演示实验的生动性、科学性、安全性。六、课堂讲解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尤为重要。讲解正确、科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识,教师的讲解必须要做到:一是符合科学性,即讲解的内容合乎科学原理,用词要正确,表达要确切;二是符合逻辑性,即讲解必须要有条理,顺序要合理,层次要分明,内容的安排要合乎逻辑;三是讲解要有启发性,即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四是要突出重点,即每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应当紧紧围绕着一两个重点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从与它的不同联系中来分析研究;五是简明生动,即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练明达、形象生动和通俗易懂。七、课堂提问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设计好课堂提问。要设计好课堂提问,就必须要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发展水平有的放矢;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有针对。八、反馈强化反馈强化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中反馈的信息以自己特有的应变力来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反馈信息有表情、手势、回答问题、堂练、课堂测试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动向,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大致判断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调整,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叫学生上黑板做练习或布置学生做堂练、观察学生操作、做课堂测验也是教学反馈信息的途径,通过反馈的信息,可以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检查教学措施的实施效果,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整和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九、课的结束圆满的课的结束的作用能对所讲授知识加以总结、整理,能深化概念、规律,反馈教学信息,能为下节课设下伏笔,活跃学生思维,为后续课程或教学服务,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要设计好课的结束,就要针对不同的课堂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结尾。课的结束方式有:总结归纳式、练习巩固式、比较识记式、设疑伏笔式、启导预习式、首尾照应式、激发兴趣式等。

有效教学课堂的原则是哪些

 课堂教学的三大原则:  1、目标原则  课堂管理应当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它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最终指向教学目标。为了有效地贯彻目标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运用恰当的方式,使全体同学明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都能明确共同努力和前进的方向。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能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并且,目标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管理参与者,对于发挥学生自觉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课堂管理者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衡量依据。有的教师忽视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片面追求课堂管理的表面现象,如过分强调安静的气氛、一律的坐姿、划一的行动等等,而当这些管理要求脱离了教学目标之后,却可能成为窒息学生学习积极性、抑制思维的不良影响因素。实际上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主动激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各种内外“冲突”,比如分歧、争论等,或适度允许一些“出格”行为表现的存在,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进行,而且会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只有在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才能避免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创造出真正优化的课堂管理。  2、激励原则。  就是在课堂管理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贯彻激励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创造有利学生思维、有利教学顺利进行的民主空气,而不应把学生课堂上的紧张与畏惧看作管理能力强的表现。  激励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质询和讨论,让学生思维流程的浪花不断跳跃激荡;那种把课堂管理看成是教师一统天下,不让学生的思维越雷池半步的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当然,贯彻激励原则并不排除严格要求和必要的批评。有说服力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强化课堂管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堂学习。  3、反馈原则。  运用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  课堂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课过程中,认真调查教育对象的具体状况,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对策。我们发现在一般的备课过程中,对课堂管理的设计是普遍忽视的,致使作为必须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管理缺乏明确的意识导向,从而在管理环节上出现问题时措手不及,甚而影响教学进程或削弱教学效果。  课堂管理的反馈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即时信息来调整管理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着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总可能出现各种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同学,善于在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而不应拘泥于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案。  课堂教学的三大策略是: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它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具体有以下方法:  1、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把课文所描写的景色所阐述的道理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获得生动的形象,还可以通过表演、演示、操作等动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论为实践。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经验性。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回归于生活中,在使用、应用中学习语文,积累经验、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为基础的,新知识可以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要么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所以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策略。 4、化复杂为简单。教师要教简单的语文,要简单的教语文。而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做简单,要做到:教学目标要简要,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方式要简练,作业要简化。  二、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化浅为深  1、由结论到过程。让学生学深学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展示知识本身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到知识的获得过程。  2、由知识到问题。教师应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讨,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当然,问题要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有新颖性,使其能够有效引领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3、由已知到未知。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4、由一元到多元。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认识和思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此,新课程教学提倡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种解读、对问题的多种解答和对情景生活的多种体验感悟。多样化和个性激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出个性。  5、由传承到创新。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传承和接受,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创新和质疑,这样的学习才会学得深学得透。  6、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性的学。教师要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我告诉你”为“我帮你忙,你自己去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得深、学得透。  7、由教知识内容到教思维方法。以书本形式出现的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内容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结论和说明的表述上,而是要进一步深入进去,挖掘和揭示这些表面结论和说明的产生与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   三.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富有情趣  让学生越学越爱学、乐学的具体策略有很多,但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秘诀:富有情趣。情趣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发现的幸福。这是有效教学的动力源泉。  1、教师要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课要投入。这是让学生热爱学习的前提。 2、挖掘学科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这是让学生热爱学习的核心。  3、“寓教于乐”,把游戏、艺术引进教学,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敲门砖。  4、体验成功,让学生在你所教的学科上获得成就感。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公开的秘密武器。  5、重建课堂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家的感觉(安全感)。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吸铁石。

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几点做法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毫无疑义的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意义体现在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我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建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学生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如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当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出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1、不排斥接受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2、重视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

如何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优化,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以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测。笔者认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课堂文化建设情况以及教学的负效三个方面来进行检测。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主要指学生的参与度、作业状况和学习的生成性状况。其中参与度包括问题的参与、交流与讨论的参与、思维的参与、实践的参与、评价的参与等方面的程度,可以通过问答、眼神、注意力、气氛、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来判断。作业状况包括学生作业完成的数量、作业效果、作业过程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巡回观察、作业展示、互动评价等方式检测,重点是通过作业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生成性状况主要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散、类比与拓展的能力,教学中可以看看学生有没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愿望,是否有新的问题提出,能否运用本课学习所得解决实践问题。 (二)课堂文化建设情况 一堂好课除了应达成教学目标之外,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课堂文化包括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科特征的凸现和健康心理情绪等。师生关系建立应体现为平等、亲和、自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体现为轻松、活跃、有节奏、有秩序;美术的学科特征应体现为感性的、感观的、感觉的、感化的;健康心理情绪表现为渴望、快乐、回味。 (三)反思教学的负效应 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有效教学的理念之一,而对教学的负效应的思考是教师反思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师中的内容、课件、演示、评价、作品等有时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或者副作用,如老师示范后学生可能完全模仿,课件等形式的“花哨”可能转移学生对内容的注意力,评价中的一味鼓励导致学生“好坏不分”等等都有负效应的具体体现。负效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教学有效性的程度,需要在教学中对负效应进行有效的把控,让其最小化。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经历,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景。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我非常认同 “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 的观点。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 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 备知识就是“知己”。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因为没有问题情景很难体现数学的实践性;没有问题情景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没有问题情景学生就没有思考问题和做出判断的背景;没有问题情景学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期待;没有问题情景学生就没有假设、猜想的空间;没有问题情景师生的交流缺乏基础。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备学生就是“知彼”。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掌握学生的最近知识发展区,知道有多少学生有这一方面的生活经历,知道有多少学生有掌握新知识的知识基础,知道有多少学生能掌握这一节课老师所讲内容的多少。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清楚采用什么方法突出重点,采用什么方法克服难点。 2.根据学生好崇拜、模仿的特点,教师要通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产生很好的号召力。 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怎么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表述,知道书写格式是否规范,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根据学生重感情,情感真切的特点,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通过亲和力产生高效率。 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的人。这里所说“真挚情感”有二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第二层意思是,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去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例如,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练习,及时复习巩固,那么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认真批发学生的作业、试卷,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才能示范,这才叫平等。而友好的愉快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一般来说,教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一种本能喜欢之情,关心他们比较多,沟通较容易,这种关系很容易建立起来。但对学困生教师也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细心去帮助他。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这部分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这样会让他难堪、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同学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帮助他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而当他违反纪律时,你一定要严厉地批评他,但绝不能批评之后,与他反目为仇,流露出讨厌他的情绪,而是要继续关心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进步。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4.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从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渗透、发现新知识。 教新课时,要通过适当的生活、学习情景的铺垫,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先有似曾相识只要“蹦一蹦”就有能摘到桃子的感觉,不要有较远的距离感和生疏感,是学生产生望而生畏,避而远之的行为。 5.根据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能探究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中学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之特点,每当要进行新课学习时,我们都要让学生通过概念的学习,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的产生源于什么,解决:“是什么”——概念告诉你什么可这样称呼,“做什么”——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怎么做”——应用这个概念怎么去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从概念中还发现了什么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等。通过观察、思考、想一想、做一做给学生“说一说”的机会。凡遇到的问题我们都不惜牺牲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举例,谈一谈他们的认识、想法。让学生把学到的新知识和他们的实际结合起来,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融汇贯通知识。给学生编写原创题的机会。如何使学生获得“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可以处理的数学问题;寻找、运用或创造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种能力”是很不简单的事,它比使学生获得某种数学知识更难。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可以处理的但又对原来的问题有用的数学问题;寻找、运用或创造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 。 6.根据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通过分层次、有梯度、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能力。上课时,老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编写、选用直解型、能力型、提高型、拓展型四个层次的习题,使每个同学自始至终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主感悟,实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收获感、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7.根据反馈的情况和老师掌握的情况,有效地进行交流互动,促使其相互发展。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一、 新课改形势下必须面对现实,实施有效教学。 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学校竞争日益激烈,老师学生每天拼时间、拼题海、拼消耗,靠延长时间、增加习题总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学生学的苦,老师教的累,家长心疼又抱怨。这种考试使学生逐渐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这就使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唯一做的就是积极寻求师生脱离“苦海”的办法,:那就是教师在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掌握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技术。否则,即使有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的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行动研究过程。通过这种行动研究,把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习得的课程,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将新课程现实化、制度化,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从这个角度讲,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将是不完整的课程改革。因此,我们应努力打造以唤起学生认知欲求和主体性、创造性的有效课堂。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积极探求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下面我浅谈一下这些年来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二、新课改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 说说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等。课堂有效教学要有效果,讲求教学质量;要有效率,讲求教学速度;要有效益,着眼于“师生共同成长”。 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性,主要看四个方面: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 1)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2)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适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标过高,通过教学难以达到,学生觉得高不可攀;目标过低,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索然无味。 (4)分层: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扎实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少要抓住“读、思、练”这三个环节,通过“读、思、练”的携手合作,学生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地运用语言、创造语言。这样,积累促进了运用,运用又更新了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得到了丰富与充实,言语能力也会跟着节节拔高!1、注重朗读,自主感悟。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是启迪思维、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应注重朗读,让学生会读、多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来领悟、体验。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应该是文本阅读的主人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事实上,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却只顾着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环节,常常成为束缚老师手脚的绳索。上课时,不等学生仔仔细细地将文本读深读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进入条分缕析。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老师的催促,或者有时象征性的读书,也只是一个走过场,学生的读书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惜,由于没有阅读,这些内容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给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 2.启思导疑,放飞思想。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的话:“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只看这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始终紧紧地维系着。”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学生的自主构建。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体验性、研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这一理念说明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形成,还是个体素质的养成,只能靠个体主动习得和内化才能获取。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发现。当学生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没有空间,学生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何来个性与创新?并且还要鼓励学生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从而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有这样一个独特的主张:“少上课,多读书。”朱先生这句话的实质也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有效训练,夯实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重视了学生的体验、感悟,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的“训练”,很快遭到了口诛笔伐,似乎以前语文所有的问题都是“训练”惹的祸。现在,人们谈及“训练”一词,往往是讳莫如深,几乎是避而不谈。我们要看到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机械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的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语文教学就不需要训练,这其实是矫枉过正的做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犹如游泳,如果不把学生抛入水中去呛几口水,去实际训练,只在岸上指手画脚,任你如何比划,恐怕几年下来,学生还是一个旱鸭子。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三维目标”思想,语文课堂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我们在反对高消耗的应试训练的时候,把语文学习应有的训练也当作一盆脏水一样泼掉了。这真是可惜!比如,有的学生字写得七歪八扭,书读得支离破碎,说话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词不达意、别字连篇、语句不通……这些都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加以训练。否则,语文素养的达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拿“小组讨论”来说,它可谓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要做到扎实有效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程序:(1)出示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或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的贯穿全文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各自安静阅读文本,思考。(3)小组展开低声讨论,先由组员轮流阐述自己观点,组长记录,再由组长组织讨论修订代表本组的观点写好发言提纲。(每一次教师只选择其中一组全程参与和指导)(4)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5)教师点评、总结。这当中的论题,应该是有讨论价值的。尽管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养成的。其次“说”要“说”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形成个人观点,还要认真倾听,听明白了他人的观点之长才得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听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据理力争。再者是“写”,将小组观点有机结合简练概括下来,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词句。这一过程要落实到位,至少要用上半节课的时间,而绝非花个几分钟流于形式热烈吵闹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学习效果的。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那么,教学状态才能达到更优化,学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长征〉节选》,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到警卫员大喊“不!……不!……”阻止彭德怀杀马时,由于扮演的同学读得有些生硬变调,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这样的朗读给课堂带来了负面影响。课后思考,如果课堂上多补充搜集到的资料,多引导学生去体会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险惨烈,学生就会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怀为了挽救战士的生命欲忍痛枪杀爱马的悲壮气氛。朗读时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总之,追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如何做好这个神圣空间的守望者、引领者,当好这人生课堂的首席,我觉得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好每一节课前的教学准备,扎扎实实备好每节课,使备课发挥实效。课堂应是一泓活水,学生应是快乐游鱼,课堂应成为学生成功的重要阵地。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是否关注学生求知进一步升华的身心特点,取决于是否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的实际行为,取决于是否把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特点,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会一蹴而就的,我们既要为之进行持续不断地努力,又要时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头脑。

怎样形成有效课堂教学形态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支吾地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t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3、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形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有度.例如学习《杨修之死》,老师可设计问题:杨修的死究竟是因为曹操?还是杨修自己?你是怎么看的?对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这是小说的重点、难点,让同学们讨论的过程,是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搜集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同学的观点为:杨修之死归于他自己. 理由是: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有同学的观点为:杨修之死归于曹操.理由是:曹操阴险狡诈,残忍歹毒,虚伪多疑.学生还用小说中的具体事例做为自己观点的支撑.双方有理有据,很有见地.因此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旁征博引,探究主题,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有效课堂教学具体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抓: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4、教师要幽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在今天强调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理念中,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互学,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有效的保障。在课堂上要让学生 " 亲其师而信其道 " 。只有学生 “ 亲其师 ” 学生才能 “ 信其道 ”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对于学习没有兴趣,他就不可能学好,孔子说过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我们平时做事,凭着对事情的强烈兴趣,事情就能做好,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时,不待老师教,他也会自己去读。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有了这一 “ 兴趣 ” 的源泉,就会聚精会神地学习,许多科学家从小就抱者对科学的强烈兴趣,才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兴趣的激发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也不要为激趣儿激趣,利用多媒体来激趣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做到恰当好处,不能让它喧宾夺主,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大肆渲染,反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感情投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面无表情,或是表情冷谈者,进入课堂,怎么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三、要明确教学目标一堂课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学了后应该达到什么效果,是每个教师走进课堂之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漫无目的的讲,讲到那里算那里,课堂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该学什么。教学秩序杂乱无章,重难点不突出,所有知识点是面面俱到,学生摸不着方向,记得有人说过,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你何必再教,教学中是教学生不知道的东西,教学生如何去探究未知的东西。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一定要以学生学什么为出发点,教学目标的陈述的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在课堂要怎么教。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只有目标明确,教学中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教学才显其效果。四、吃透教材内容吃透教材内容是实施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前,第一要做的是备课,备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文本。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抛开一切的教学参考资料,来个直面文本,获得自己的第一感,第一感往往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师上课之前是看参考书,然后是拿着参考书进教室,课堂上是照搬照抄,没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也没有教学的灵动性,更不会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样的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 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 课堂总结,梳理新知 - 布置作业,拓展新知 " 这是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恰当地把各个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因素。教学结构或者教学环节组织得严密,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由浅而入深,由易而入难,使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要进行必要的课堂反馈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还要及时纳入新鲜的学情、灵活的因素。语文教学中,不要由教师的满堂灌代替学生的学,要有时间给学生,教师不宜多讲,要做到少讲、精讲。切不可一言堂。剥夺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权。教学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创造灵活、富有动感富有生机的课堂。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灵感,偶发的资源以及错误的资源,进行随机调控。让课堂紧紧围绕预设的目标来组织教学。六、做到及时反馈与评价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批改,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更正,这样,学生明白了哪里没有掌握好,教师也明白了学生哪里没有学好,发现了学习效果后,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重点的进行查漏补缺,对于学生还没有完全把握的知识点再进行讲解与巩固,惟其如此,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堂有效性不是很高。如何提高有效性? 一、 教学目标要有效。 1、教学目标要正确。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前一定要熟悉文本,掘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2、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策略要有效。 1、教学环节要有效。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2、问题的设置要有效。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但谁会稀罕呢?(2)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如《世纪宝鼎》一文,你要直接问学生:“世纪宝鼎蕴含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学生会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空洞,很难回答。但你要是把它换成“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国为什么要送世纪宝鼎给联合国呢?”这个问题就实在多了,学生就不会觉得有多难了。 3、教师的语言要有效。(1)语言要准确。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解说,是引导,是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如:老师说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那你接下来的就一定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游戏规则、游戏要求的游戏,而不能说,我随口说出了“游戏”二字,哄哄学生,激起他们的兴趣,可接下来却是“分组朗读课文”,这能叫做游戏吗?如: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一篇课文中的左右结构的生字时,说“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请问,左右结构的字中,“割”“形”“到”“都”……也是左窄右宽吗?这不仅是语言的不准确,而且是知识性的错误啊。(2)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励学生来说吧,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足够了,但要是老师再来一些问答:“同学们,这个同学回答得好不好啊?”“好。”“那想不想表扬他一下呀?”“想。”“那咱们就来表扬表扬他吧。”然后再是学生整整齐齐,拖长声调的“****你真棒”,这样,表扬一次学生就浪费掉了多少时间啊!还谈何有效呢!再比如,在《三个儿子》一文中,有“跟头”一词,师就忍不住拓展开了:“你们会翻跟头吗?”学生兴致来了,纷纷嚷着想要展示自己翻跟头的本领呢。师再接着说道:“是啊,尤其是一走到那些草坪上,我们呀,就忍不住去翻上几个跟头,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翻跟头的。”这时,课堂气氛好像是听热闹的,但仔细一想,这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一点帮助吗?如果没有,我们说它干嘛呢!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在“有效课堂”上下下功夫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两个大方面。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开始讲课之前先调动一下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在状态,多半是内容枯燥、或者老师讲得过于枯燥。要想把内容讲得生动有趣,不能只是在课堂上照着教案、课本宣读一下就行了,这需要老师在课前花大量心思,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话又说回来,老师面对的是大量的学生,备课、改卷等等工作已经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上能把课讲好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讲的生动有趣,只能是部分内容,很难每堂课都做到。所以,关键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毕竟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教学生一些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技巧,比如下面的这些:1、做课堂笔记。做笔记不仅能方便复习,还能使你集中注意力,在动笔记录的过程中加强理解。有些人还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和钢笔来做笔记,他们认为这有助于加强记忆。2、提问。当你确实有疑问时就应提出来,提问能增加你的课堂参与和加深理解。如果越上越不明白,就很难集中注意力。课后也可以重看一遍笔记,如果有不清楚之处,可以问同学,也可以下次向老师提问。3、参与。课堂参与很重要,应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当然,你不必每个问题都举手回答。回答问题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同时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上完课还没有完,课后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1、课后回想一下课上学过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过一遍。巩固一下知识,包括晚上睡前也可以花十几二十分钟这样做。2、学习一段时间后还要进行查缺补漏,找出哪些内容自己还没记住、哪些知识还没有搞懂、哪些知识以前忽略了、哪些题目做错了、做错的原因是什么等等。3、对于梳理出来的一些重要知识,陆续有计划地去记忆背诵。记忆背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尝试回忆法,学完后就尝试着回忆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再回头确认巩固。至于一些提高记忆的方法和训练,大多是运用联想、思维的能力,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编码定位记忆”通过“谐音、形象转化、意义转化”来进行编码方便记忆,再结合“人体、家居”等来进行定位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则是发挥思维的力量,对知识进行梳理后的结构化记忆。如果记忆力差、有时间的话,可以花点时间学习学习。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毫无疑义的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意义体现在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我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建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学生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ue004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ue004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ue004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ue004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ue004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ue004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ue004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ue00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ue004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ue004如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当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出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ue004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ue004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1、不排斥接受学习ue004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2、重视探究学习ue004“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ue004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ue004“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四、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ue004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生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一)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包括三重含义:效果、效率、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既然“有效”是针对“无效”、“低效”而言。那么“有效”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既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也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老师有精力与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或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有精力与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二)有效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课堂教学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再次要求教师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 从事当代教育研究的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二)注重提升教师的三种教学能力 1、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2、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只有认真研究和解决教师有效教学观念淡薄、教学时间有效性差、课堂管理有效性缺失以及教学与课程实施的纵向、横向和内向结构失衡等问题,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之年,让我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探究有效教学方法,用智慧打造高效课堂,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品牌名校而努力斗。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什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如何有效的组织英语口语课堂

摘 要: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口语交际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如何利用课堂培养孩子说英语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合理地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英语口语;提高;课堂;教学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与他人很好的交流,而口头交流又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45分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遵循学习规律,由难到易地安排好课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的基本点。如何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如果有练习口语的英语角那是很好的方法,可是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没有这种语境,那么我认为应在口语课堂环境的创设上下几番功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具有交际性以及情感性的课堂活动。一、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认知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口语训练方案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现行的教材,尤其是低年级的课文大都以对话的形式出现,而里面所涵盖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以前在小学阶段就熟知的内容,只是当时他们只注重记忆单词或者知识点,却很少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因此教材本身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教师这时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听取他们的意见,适当的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国外的风俗习惯、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国情等。同时也要让学生参加到教学难点以及教学重点的确定上来。我们都知道在口语课上“pair work”或“ group discussion”是英语口语课对话的方式之一,而以往通常都是由教师指定哪些学生应该为一组或一对,那么在新环境下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同伴, 这样有助于他们开口说英语,降低焦虑感。总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建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活”教科书我们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器材如电子白板,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让学生有种想要对话的冲动,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新世纪的课堂教学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各种影响学习的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四、组织交际性活动交际性语言教学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的语言基础上,对所学语言进行重组加工,赋予语言新的内容。是教学中,我重点创设交际活动情境,即虚拟语境。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口语训练的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角色来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和学生之间就展开了对话。这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英语,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口语。五、创设情感性活动“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中介”。所以,英语口语训练要激发师生的情感。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具有情感性,教师首先必须富含情感,必须通过亲切的、形象的神情、手势、体态、语言等去感召学生。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以模拟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例如,在进行单词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口语训练情景。教师首先笑着问某一学生:“How old are you?”学生会回答“I am…” 接着启发学生询问教师“And you?”教师可答:“It is a secret.”这样既训练单词secret,又让学生了解在英语国家里女性一般不喜欢告诉别人自己的实际年龄,她们经常用“It is a secret。”来作答,情感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开展英语口语的训练。六、学唱英文流行歌曲和经典曲目利用学生追赶时尚潮流的特点,教唱当红歌星诸如贾斯汀比伯、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记忆歌词,并通过学唱歌曲掌握英语发音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们学唱耳熟

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总结

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总结篇一   为贯彻好关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有关要求,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学院第二课堂总体工作安排和校团委的工作计划,几年来,学院组织了一系列旨在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能力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一、以青年课外沙龙为龙头,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引导   丰富的课外知识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长学生课外知识,增加同学对课外知识和对大学生活的了解,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服务。   1.以介绍大学生活为起点,解决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疑惑。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认识还有很多盲点。针对这些问题,“大学之声”讲坛根据学生年级需要安排各种主题的讲座及讨论,重点讲解大学生活中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将大学生礼仪、怎样做好一个学生干部、思想教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讲坛的内容。讲座邀请了学生处及各系部主任、组织部干部、学管科长、学生会学生干部、社团干部,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进行讲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2.以就业为重点,解答学生对专升本、就业等问题的困惑。大二大三的学生,虽然对大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今后的升学和就业问题仍旧存在很多的疑虑。针对金融危机下的严峻就业形势和考研情况,安排“就业与创业”“和“专升本科目及复习”等主题,通过讲坛让学生对于今后的升学就业前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增强理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作准备。请来经管系主任赵传志副教授、招生就业处处长高巍副教授为毕业生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赵主任曾担任《就业指导》课,针对学生需要进行就业形势介绍及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最切实的帮助。   二、以“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为了锻炼学生的的社会实践能力,我院将以“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主体组织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具有社会竞争力。   本活动组织学院学生自愿到社区服务,进入幼儿园、托养院照看孤寡老人,义务清理垃圾、义务植树和义务维修等。几年来,先后有8个服务队27次志愿队的同学们为托养院的老人带来水果,并帮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给老人们表演节目,给老人捶腿按摩等;有4个小组的同学利用六一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们过节;有5支植树小分队参加植树护绿活动;有12个义务维修小队为校内各场馆参加维修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并学习了更多的理论知识。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锻炼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促进素质拓展工作和第二课堂教育工作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我院严谨学风的建设,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   以校园义务劳动为延续,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学院的特色传统活动。安排学生在校区展开义务清理垃圾活动、清理草坪白色垃圾、清理乱贴乱画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在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向全院征集志愿者并根据活动具体情况评选出“志愿者”。把志愿服务活动变成理学院的传统活动并延续下去,通过定期的志愿服务活动来获取帮助他人的快乐。    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总结篇二   学期初成立了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班主任共同负责学校的课外活动工作。首先做好宣传工作,使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其意义,踏踏实实的既安全又顺利的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拟定好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项目,安排好辅导老师,培养各种活动的骨干力量;安排好各班活动范围、活动场地;建立健全实行评比制度,一月一小评,一学期一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改革与调整,开设阅读欣赏与趣闻数学、舞蹈、电子琴、书法绘画、乒乓球等活动内容。这些课程项目的设置与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地实施。   我们在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辅导教师,同时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从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五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针对重点项目,学校将在确实可行的情况下把它作为评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每周两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辅导老师;五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文学艺术类的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书法绘画、舞蹈、电子琴等展开。以此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乒乓球班今年代表中心校参加线上组织的乒乓球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舞蹈班参加中心校组织的“红心向党”庆“六·一”文艺汇演,所排舞蹈《越来越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除了取得以上的成绩,还有以下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须注意:   在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时只注重形式的变化,忽略了活动目的的针对性;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工作前的准备活动,但活动后的小结,大多数同学懒于表达,有些同学只满足于“我知道”,而没有由此及彼,作出更深刻的思考。以上几点还须在今后工作中改进。   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还需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发展、提高。我们得继续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外文体活动中去,体验到一份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我校建设成“全面加特色”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加特长”的二十世纪接班人。    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总结篇三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本学期我校加强了第二课堂工作力度。从管理入手,抓好活动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加强投入,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色彩的对比,调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本学期通过组织美术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此,把本学期小组学习情况总结:一、定活动形式与内容: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由选择参加。   2、本学期的第二课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剪纸、手工小组。   二、定活动时间与地点:   1、每周日下午2:004:00为美术第二课堂活动时间。2活动地点在四楼美术室进行。   三、师生明确活动目的与要求:   1、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的兴趣活动。因此,我们以自由参与为首要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   2、第二课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终极目标。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3、本学期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以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来丰富第二课堂,提高效率,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舞台。   4、能按时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没有出现以种种理由延误活动的现象。   5、学生能积极按时参加活动,努力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6、通过第二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自己学习,自我提高,的开发学生的能力。   7、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良好品质。   8、开设素描、色彩、剪纸、手工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学生为校园文化完成了剪纸、素描、水粉画等作品。   9、本学期组织中小学生“庆五一”防火宣传海报展。通过防火宣传展览,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从小注意防火意识,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10、通过海报展、书画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了绘画能力。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提高实践能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对人类社会本质的科学揭示。实践是人类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也是一切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离开了实践,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就无法联系并达到和谐统一。个体的实践活动对能力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实践能力可以理解为实践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指主体有目的、自觉地改造客体的能力,其中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客体是主体要认识或改造的对象。实践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再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认识人的实践能力。能力总是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它是控制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从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切实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夯实基础。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知识和技能外化为教学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学实践是青年教师知识和技能内化为教学能力的必要条件。青年教师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思想陶冶和能力拓展,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教学指导和智慧火花的碰撞,还需要本人对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和完善。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俗语云“打铁必须本身硬”,要想培养出适应性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就至关重要。只有教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通用标准关于师资队伍的要求中,明确规定要有适当比例具有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这充分体现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可以预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20世纪,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指出:大学需要与科学长期、永久的接触,否则就会萎缩退化;而且需要与公共生活、历史事实以及整个现实环境保持接触。大学必须对其所处的整个现实环境开放,必须投身于真实的生活,必须整个地融入外部环境。这说明大学不仅需要科研还需要扩大社会接触,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作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只有通过参加不同层次的实践和科研活动才可以了解掌握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掌握对于一个实际工程来说具体的施工顺序是怎样的,施工中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该如何解决问题等等,商学院的老师如果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那么如何去指导学习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和程序?作为一个实践的导师,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对其相关领域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知识转化为教育知识,将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要点结合社会实践以若干简单易懂的形式表达,使学生能够接受。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改革是必然的,其中关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肯定会有所要求的。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当前社会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优势。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需要和载体,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教学实践为主体在我国,非师范类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可直接担任高等学校的教师,这就从体制上决定了高校教师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其教学技能缺乏实践就是必然的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质上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等。目前,对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主要通过岗前培训的形式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但是这种培训形式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是:第一,教师培训内容的偏颇,现有教师培训多以相关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外语能力为主,有关教学论、课程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直接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和问题讨论欠缺。第二,培训工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学校的教师培训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结合不够。第三,少有职业化的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课程开发等方面实际需求了解不深入。教学理论脱离实践在教学领域是大家所熟知的“悖谬”现象。它指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教学理论不能指导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不能上升到教学理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高校一般围绕三方面展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工作: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方法与技术训练、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关于教学内容方面,明确要求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对教学理论强调的比较多,对教学实践的重视还不够。教学实践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主体,在实践中教学才能体会教学能力的艺术性和创造性。青年教师大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最好办法是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四、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涉及到社会环境、学校制度、学生个性、青年教师本身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践因素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实践型的导师才能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提高教学能力的载体,社会实践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及时掌握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基于此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提高。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企业挂职、校企合作横向或纵向课题、青年教师实习基地、企业博士后等。作为提高教学能力的主体,教学实践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完成从教学理论到教学能力的转化,是教学理论的拓展和体现。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微格教学、现场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导师制、指导大学生竞赛等。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是提高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又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高校青年教师不是先天的教育家,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当然,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必然要对目前教师的评聘制度进行改革,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高校教师考核、评聘和培训办法改革的扶持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去挂职和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时代,教师应该树立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必备的课堂教学研究技能有哪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新型素质呢?《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报刊曾就“21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这个话题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我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到来,除应具有必备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外,更为主要的是必须实现角色转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ent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网络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应实现角色转换。一、教师应有全新的教育观。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信息量与日俱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育观念应该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面对这种新时代需要,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学生的知识来源已不光是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进入了更替的开放时代,我们教育者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全面正确地认识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素质结构和规格标准的要求,以及新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为自己的为师之道确立正确的出发点。二、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以前旧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上讲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怎么讲就怎么教,教材上没有讲的就不教也不敢教。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已不是知识点的代名词,网络系统的庞大知识世界及不断的发现为学生提供了无可限量的知识资源,教师不能再死抠教科书,不能只满足于教好一本教材,而应在教好教材的同时用好教材。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教材中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看懂,可以不讲;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但是又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可以讲;由于教材具有相对滞后性而没有涉及到的新理论新观点应该补充讲。教师应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教材与非教材的整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网络时代是一个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时代。网络时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根本的变化,交往方式由单向向交互式转变。网络时代的师生交往也将日益平等化、普遍化。在师生教学交往中,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的位置上退下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的个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交流、对话、感染成为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特效果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关系。网络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方式自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不再是“输”与“吸”的活动,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而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的双边活动。教师也应当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网络时代,教师的角色会被学生自己、学生父母、Interent网等所取代,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师,而是引导者,即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往哪儿发展,剩下的就靠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发挥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改变“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运用全新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来指导教学工作,实施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全新的教学策略,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扎实地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三、应深入进行教研教改,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进行教研教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必须改变过去教师只教不研、只教不学的现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活动空间、工作对象、行为方式、思维方法、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面对如此巨大的变革,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被社会所抛弃,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1、新世纪的教师要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网络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挑战,信息量的俱增,资源的充分利用,都要求教师应具备信息素养,以便具有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能通过浏览网上资源,下载网页,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新世纪的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教师应全面掌握各种常用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充分增加教育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新世纪的教师要会利用计算机制作常用的多媒体课件。

如何将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结合

围绕课堂教学 加强教育科研 河北联校河北学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话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近年来,我校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们投身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教师队伍正向专业化迈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下面是我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 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利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保证:一是由教导处牵头,精选本校有研究热情的骨干教师组成校教科室,负责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三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并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考核,给予奖惩;四是在研究经费上给以优先,保证研究工作的各项费用开支。 三、结合实际,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作为研究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应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本校师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确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并积极制定方案步入发展的正轨。 四、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教科室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了两方面的学习培训: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如教育科研的含义、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写作知识等,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培训要坚持贯彻研究活动的始终,为科研保驾护航。 五、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在研究的核心阶段即研究实践阶段,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1.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课题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日一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规定教案要突出研究主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即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3.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学校规定每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县、市、省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课题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课题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4.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 5.引入激励机制,开展课题研究赛课活动。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赛课活动,近年,我们将赛课同课题研究相结合,实行“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听课后教师们结合课题和自身实际认真研讨,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可以说教育科研的氛围是越来越浓。通过赛课,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探索热情,一些青年教师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周期。 6.举办课题研究实验班。为搞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确定四(1)为实验班级,抽调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相关研究人员要及时做好实验的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经验和教训。实验班的举办将有力地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 7.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每期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并且进行论文评选,将优秀的论文汇编成册。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教育科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省学科德育一体化纲要精神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山东省小学数学在省教科所长、省数学教研员徐云鸿老师的带领下,围绕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进行了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一、加强培训,深化认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落实好数学核心素养及学科德育目标,就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和《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培训,深化广大数学教师对这两方面的理解。 1.专题培训 就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素和《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各级可采取线上(利用网络研修)、线下(召开培训会)集中培训的方式,先培训骨干教师,再由领军教师培训到每位教师。主要培训内容包括:(1)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采用抓关键词的形式,梳理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素,界定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2)研读《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采用抓关键词的形式,把握4个德育范畴的内涵;(3)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德育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2.加强自学 下发相关资料,引领教师认真自学,使广大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的内容、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分析教材,理清线索 1.数学核心素养 (1)梳理教材 组建各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按册别整理出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及每一单元每个知识点所对应的数学素养,并下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 (2)落实到具体的备课中骨干教师先行: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2个领域,分别选择2个单元的内容,梳理出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选取2节课,找准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写出详细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一线教师跟进:一线教师依据骨干教师的课例研究,进行个人备课,力争在每一节的备课中都能清晰的体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长点。2.德育一体化(1)分析教材组建各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根据《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中的德育范畴(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爱国主义)和实施建议,按册别提炼、细化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背后相对应的育人价值。(2)落实到具体的备课中骨干教师先行:对应数学德育纲要中“思维严谨”与“理性精神”2个德育范畴,分别选择2节课,写出详细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一线教师跟进:一线教师依据骨干教师的课例研究,进行个人备课,力争在备课中清晰的体现德育因素。三、关注课堂,注重实践1.课堂专题研讨组织各级课堂教学研讨会,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不同年级,不同内容领域指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和德育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2.课堂教学调研省、市、县三级分别组成此次教学改革的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学校、深入教师课堂进行座谈、听评课指导。四、借力平台,扎实推进借助山东省2016远程研修平台,通过学习园地进行引领和学习、开展线上线下深度研讨、智慧众筹等,把“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两方面内容整合到常态化研修和优课创建活动中,进一步深化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学改革稳步、扎实的推进。具体安排见附页。五、评价跟进,有效落实1.学生评价根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的内容,探索更为有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师评价(1)优秀案例、论文、微课等评选开展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的教学案例、评价案例、微课等评比活动,力争探索与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优秀成果,供一线教师借鉴与参考。(2)各地、市、县、学校组织相关的理论业务测试。(3)各学校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六、交流反思,总结经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市要加强交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做法,力争探索出成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和“指导纲要”的策略与模式,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与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和德育渗透的优秀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和德育渗透的教师与学生评价体系等等)。

如何在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过程性评价

评价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教学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快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背景相信不少信息技术教师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所任教班中有这样两位学生要参加信息技术课程考试,一位已有多年计算机使用操作的经历,家用电脑已换过两次,装机、修机小有名气;另一位则是临阵磨枪,操作键盘“二指禅”,属“启蒙教育”,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相比是泾渭分明的。可经半个月的考前复习后,笔试成绩上,后者考了80多分,“良好”,而前者仅仅“及格”。评价的结果显然不公平,原因是评价的方式方法不科学。1、传统学习评价的局限性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目标狭窄,只以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主,将“笔试+作品+上机操作”作为期末考试的学业成绩,忽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忽视对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二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评价主体固定,单一地由教师评价学生,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往往以偏概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四是评价作用有限,只用学习成绩衡量学生,进行选拔或淘汰,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后的反思,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能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信息技术的教学。2、实施新课程的需要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强调,应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全面了解学生的教学学习状况,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强调既要关注学生教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强调评价的内容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过程[2]。二、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学生评价的实质在于改变以分数为唯一价值尺度评价的弊端,改变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绝对化的偏向,强调学生评价标准既能体现大多数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使每个不同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在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时应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并把它们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促其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在实施过程性评价过程中,本人认为必须遵从以下原则:1、有效性原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差异都很大、能力水平也不一样的学生群体,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这一章内容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并且已经能够熟练掌握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和制作的方法了,而又有些同学则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切合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发展的可能性。教学方式既为学生接受又使他们觉得有兴趣,能激发学生表现自己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2、发展性原则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对于设备要求的特殊性,所以相对于其它的学科课程,学生的基础差异更大。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用“了解、掌握和熟练操作”程度为标准,评价学习者个体的发展水平。对有的学生,虽然只能每分钟打20来个字或勉强可以盲打,但相对他本身的基础,我们就可以评价为“优”;有的学生能对文档的内容进行基本的修饰,虽然不熟练,布局也不一定很美观,但相对于他个人来说,我们也可给个“优”。只要他有所进步,就值得表扬。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只看最终的结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个分数草草了事,显然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着眼点应放在被评价者的未来,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能激励其终生学习。3、多元性原则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特性,更加需要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课堂表现、参与合作等活动中渗透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4、可行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达到的,且每一项评价指标应具体、明确、简明、扼要,易为学生理解,便于教师掌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繁琐化和形式化;同时也应注意初一、初二学生的循序渐进,把握近期水平,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5、等级制原则百分制的精确量化与统计,对学生心理负担影响太大,束缚了教师全面育人的积极性。运用模糊控制论原理,采用等级制,淡化不正常的分数竞争,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有许多不好量化的项目,因此,考核成绩的评价可用优秀、良好、合格与加倍努力4个等级来量化。但考核的评定必须要注意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考虑,并注重平时作业、竞赛、展示和成长记录等相结合。三、过程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案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信息技术课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纸上谈兵意义不大。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原理方法与技能操作要相互渗透,学习过程注重理解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培养的人材应具备原理知识、操作技能、德育修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特点。仅在教学结束后通过测验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显然难以适应信息技术教与学的需要。那么我们在信息技术学科上应该使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如何实施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见解与经验:(一)建立学生个人博客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上许多教师喜欢采用成长记录袋来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发展过程,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正面临着互联网飞快发展的新挑战。纸质的成长记录袋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而博客(blog)文化的出现与兴起,已经逐渐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理念。当今不少学生都拥有个人Q空间,而且不少空间的版面和内容都相当精美和丰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博客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电子档案,由此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让它作为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协作、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汇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收集整理,学生社团的兴趣爱好活动的合作空间。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容易了解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1、学生注册的分类首先,学校可在相关博客网站中进行注册,然后按其入学时间和班级分别注册,例如,初一1班就可按其入学时间定为2007级1班,初二1班就是2006级1班,依此类推,每一届新生都可以选择到相应班级注册,避免了网上学生分类的尴尬,也方便了日后对学生的综合考评。2、日志的分类既可以在整个博客中将日志分为几个大类,如作业提交、学习日志、网文摘录、个性收藏等栏目,也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专题来管理自己的博客。3、日志的发布学生在博客中可以自由上传或添加博客日志,如作业、学习心得、文摘、甚至是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于问题的想法与思路、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得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4、个性化的即时评价从评价群体来看,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家长、同学,甚至是不知名的网友,大家可以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互相交流、相互探讨,与别人分享自已的思想。因此,博客可以有效地鼓励更多学生的参与,促进了学习的有效性。5、评价的标准每到期末,教师便可对学生的博客进行评价,评选出点击率最高的“十佳博客”,以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博客能够更好地阅读、批判性地思考和积极主动的写作。

读书笔记,课堂笔记,记事本怎么组合

(一) 1、记事本是记忆的延展 (人类的短期记忆只能记得7的正负2的项目,也就是说,再聪明的人,一次也只能同时记得9个项目) 2.记事本是经验的总结 只有自己的实践经验,才是最宝贵的。但个人过去的经验,必须有所记录才能进行总结,并且为未来提供更多的依据 3. 记事本能对信息进行再加工 书写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也是对信息的重新整理和思考 4.记事本帮助你战胜自己(这点好喜欢所以全文收藏) 人类其实有两个大脑,一个是理性的大脑,一个是感性的大脑。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乔纳森u2022海特在他的成名作《象与骑象人》中所说的那样,感性的大脑,如同一头在旷野里奔跑的桀骜不驯的大象,而理性的大脑,则是那个手握缰绳的骑象人。大象是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的,喜欢享受的。正如你每次面对困难的任务就会害怕和逃避,正如你虽然知道自己在减肥却无法抵制那块巧克力蛋糕,这就是那头大象在起作用。而作为骑象人,作为一个理性的你,对待困难应该迎难而上,面对诱惑应该坚决抵制。 大象是常常在潜意识完成奔跑的,你试试看,如果当你减肥,但是又想吃一块巧克力蛋糕的时候,你试试把它记录在记事本上- - -“我想吃一块巧克力蛋糕,热量为150大卡,但是我在减肥,我昨天跑了30分钟才消耗了150大卡的热量”,当你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并且回忆起你昨天汗流浃背跑步的情境时,通常你已不会再想吃这块蛋糕了。为什么呢?因为思想的表达和书写本身,就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记事本呼唤出了那个骑象人,大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为梦想做计划,为了长远的利益克服眼前的惰性,这些都是理性的大脑才会做的事,记事本能够呼唤出理性的大脑,帮助你战胜冲动的大象。 (二) 1. 记录时间开销,对被浪费的时间做出一定的改进办法 2. 每日晚上,反思白天有什么内容做得不够好(包括犯错误)的时候,考虑下今后通过什么切实的方法可以改进。 3. 梦想记事本就是要制定更长远的目标,并且以“行动记事本”来配合每天的行动。 4. 先做重要的工作而不是紧急工作的原则 5. 周日写下一周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学习等等方面,每一个必须有量化指标(例如,每周精读2本书,用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这样周五左右如果还没看完会在周末加油一下)。月末写下月工作计划,跟周计划相似。 6. 从最小的事做起,坚持一段时间(如果不适合自己,可以寻求更好的方式,但不能是因为毅力而放弃),慢慢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式。 (三)准备工作 1. 工具准备: a) 记事本(当然),活页的,A5大小 (日常用纸质的, 每周会把重点的东西再总结到电脑上, 时间统计则用excel来做) b) 笔:黑色或蓝色笔,彩笔1-2种颜色 用黑笔或者蓝色笔来记录基本内容,用1-2种颜色的笔来标注重点 c) 即时贴:方便记录临时的想法 2.时间准备: 初级阶段——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记录和整理 进阶高阶——预留时间整理每日事件&计划第二天工作 2.心态准备: ① 对自己要求低一点 【循序渐进】 ② 习惯养成的连续性原则 以7天为一个周期,起码要坚持1-2个周期。这种坚持,是要不折不扣地做到标准,而且连续7天,如果当中有1天没有坚持,那就从头计数。 【坚持】 3.立即行动。 在行动的过程当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向 (四)JUST DO IT! 1.随时把记事本带在身上 2.每天记录时间:只有连续记录,才能消除原来习惯的不良惯性 3.根据独立的事件来记录时间,而不是根据时间间隔来记录事件(这点还不是很清楚) 4. 先记录占用大块时间的事件,再记录占用零碎时间的事件。【循序渐进】 5. 记录时间的检查标准: ①是否随时能找到记事本 ②是否能每天记录 ③是否记录下每一个消耗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事件。 如果连续7天都做到以上3点都为“是”的话,就进入下一步吧! (五) 1. 弄清楚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 (发现问题) 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行为并记录 2.连续记录4天,对每一个事件做一个记录 (能反映典型的生活的4天) 3.建立常规事件的标杆时间 每日必做的事件的所需时间总和÷4=常规事件标杆时间 4.事件的标杆时间记录需要经常进行 (六) ※ 以下笔记来自回帖(比较详细就直接全部复制过来) 1、首先有计划,这跟to do list基本一样,不过有优先级), 2、工作记录, 主要是记录耗费的时间,这样可以建立一个基准,以后可以比较。例如看10页英语书20分钟,下次就知道看10页大概多少时间,这既有助于以后做计划,也有助于跟自己比赛,提高效率。 3、工作计划基本划分为30分钟的小项目, 用25分钟做事,5分钟休息,如果没有被外事打扰,则记录一个番茄。 4、最重要的是,要有每天的反省和学习时间,自己考虑当天工作又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的, 或者学习到什么新的内容,以便改进。 至于分栏,不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基本就是按图示分的, 计划部分, 然后是时间记录(左边时间,右边时间), 下面是当日反省和学习。 (七)到底应该记些什么 1.成功日志 记录每天的小成就,当怀疑自己时重温 2.幸福日志 记录感动和开心的事 3.自省日志 总结一天 记录不足 并改进 4.学习日志 记录当天学到的内容及如何应用到实践中 5.情绪日志 用纸笔记录自己情绪发生时所想的,然后再写出理性应该有的反应 重要的是提出改进方法(适合情绪波动大的人)

网络课堂学习日志里的照片别人看得到吗

开放权限可以看到。学习通公开课堂笔记别人是可以进行看到的,因为公开的课堂笔记开放相关权限之后,你的笔记就能被所有人看到。网络课堂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线远程授课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总是忘了“福”字的发音,可有一天,当她和妈妈一个酒家吃饭时,门上倒挂一个 “福”字这个“福”字便无意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 二、运用方法——教会学 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1、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2、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3、编顺口溜识字法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如在《两只小狮子》中教学“滚”字时,它的字音、字义都不难,但字形复杂难记。于是,我就给它编了一段顺口溜:“滚”字好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一下子茅塞顿开,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记忆。在汉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学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张冠李戴,这时候、我会编几句充满童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分。如“鸡、鸭、鹅”——“尖嘴鸡,扁嘴鸭,我我我叫是大鹅”;“外、处”——“像外不是外,多了一长带(处),处字不出头,出头到处走(外)”;又如为了区分“巳,己,已”我编了如下顺口溜:开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经的“己”;闭口“巳”(sì),巳时的“巳”。通过巧编顺口溜,把学生识字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等难关一一攻破。在识字教学中,正是有了教师的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枯燥的识字教学才会变得妙趣横生。 4、游戏识字法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①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②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法。这个游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例如:在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 1》中,在巩固阶段,我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门"一碰,们们。”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 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语文课堂上有效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一、汉字溯源法。低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有好多象形字,如日、月、云、山、田、土、火、鱼、寸等。教学这些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再从汉字的发展变化来看,了解这些字的来历,这样,以便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二、编字谜。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高: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在里头。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归类记忆。在学习《操场上》一课时,有许多“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为此,我把它们归为一类,让学生来记忆,并且来做动作,记得不错。四、生字加减法。在学习的生字中,很多字都是合体字。我让学生利用数学的加减法来记忆,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字,还可以熟记生字,效果不错。如:口﹢十﹦叶,艹+早﹦草等等。基本的合体字都可以来这样记,学生很喜欢这种做法。五、游戏中来记忆。低年级,学生很爱玩游戏,课堂上,“开火车”来记忆生字;“摘苹果”来记忆生字。另外,我还让学生做生字卡片,做“你说我猜”的游戏,等等,玩中来学,其乐无穷。六、阅读课外书。学生最好的记忆生字的一个办法就是多读书。在低年级,通过读拼音读物来记忆字。到高年级,会查字典了,通过字典老师来自学,识字量会大大提高。七、生活中来识字。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不少的汉字,利用这一资源来学习生字,再回到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效果不错。记广告牌、记门牌字、记人的名字。另外,让学生剪贴自己认识的字,粘贴在白纸上,大家共享,提高了识字量。八、巩固识字。低年级学生,回生现象严重,过一段时间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啄木鸟”医生看病来找错字;听老师说词语来找相对应的汉字;“摘苹果”、找卡片、拆字、拼字来检查;连线找对应的字;比一比谁记得多;成语接龙等等的游戏来巩固。

课堂赛课活动方案

课堂赛课活动方案范文(通用7篇)   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是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课堂赛课活动方案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赛课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赛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为活动宗旨,坚持立足岗位,有机整合,突出重点,实在有效,力求特色的原则,扎实有序开展赛课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和个性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聚焦课堂,凸显特色,推进高效课堂实践,同时提高每个年段的团队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师的业务知识。   三、活动主题   落实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册教材目标体系以及单元目标设置学习目标,课堂学习过程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把学习目标落到实处。   四、赛课评委   待定,参赛教师不担任评委。   五、赛课对象及要求   1、中心本部的一至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教学点的学校派一个教师参赛即可,同年段成员必须协助备课。授课内容:必须是新课内容。   2、参赛老师于赛课的前一天上交授课导学案,一式五份。   3、数学组组长撰写赛课简报   4、数学教研员撰写活动小结。   六、赛课时间   初定4月12日下午(黄江平、陈克玮、黄开民)、4月19日下午(王文雄、陈津花)、4月26日下午(教学点的两位老师)。   请各年级段的数学老师(教学点的负责人)商讨确定参赛老师,并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备课。   七、评分要求   课堂教学评分占50%,学生测评占50%   八、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课堂赛课活动方案2   一、活动目的   1、在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和练习,体现我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   2、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设计、学生学习方法等情况,努力向高效迈进。   3、通过活动展示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为全校教师创设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二、活动主题   轻负高质·有效教学   三、参评对象   三年内教师青年教师;   教龄在五年以内(含五年)的非市级以上教坛新秀自主参加;   四、活动安排   1、准备阶段(3月18日——3月29日)   (1)上课采用“同年段同课异构”的方式,各科老师集中借班上课,内容由教研组长指定。   (2)制定具体的上课安排后统一挂校园网。   2、实践阶段(4月1日——4月12日)   (1)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语、数学科老师尽量听满在本校上的同一学科的评优课;非语数学科老师要求全程参与同学科的评优课活动,部分参加本校区的`评优课活动。提倡每位教师不同学科间相互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每位教师听课节数不少于校区评优课数量的1/4,并给予评价;执教教师撰写教后反思;35周岁以下教师撰写评课稿;   3、总结阶段(4月15日——4月25日)   (1)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2)由教研组长(主持人)组织评委组成员进行评奖;   (3)一等奖课集中展示(时间、地点待定);   五、活动组织   1、组织部门:校长室、教导处;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的评比、协调等工作;   3、评委组成员由教研组长统筹安排;   六、述职报告奖项设置   1、语文、数学分学科小组评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若干;   2、其余学科进行总校评比,奖项视具体情况定;   七、其 它   1、参评教师的`教学方案要求体现新课标理念,体现本次评优课主题,并提倡每一位参评教师积极运用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2、全体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发扬互帮互助的作风,积极参与试教、听课、评课等活动,给参评教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课堂赛课活动方案3   一、活动目的:   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成一流的学校。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青年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我校将继续加强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及通过丰富多样的途径,持续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步伐。经研究决定,于本学期开展校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   二、活动主题:   打造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参赛对象:   本校35周岁以内的青年教师。   四、参赛内容:   参赛教师本年级段相应的课题(由教导处统一定课题)。   五、活动安排:   (1)时间:语文第十一周;数学、英语及语、数、英以外的科目待定。   (2)分组(见安排表)   六、评优课要求及评奖方法:   (1)参赛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备课,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突现青年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色,课堂上能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获。   (2)评优课结束后,参赛教师将教案、教学后记打印后上交教导处。   (3)评委将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各位参赛老师的教案设计、上课和课后反思的情况,设立一、二、三等奖。   (4)评委名单:   七、备注:   希望每位参赛教师能认真对待本次比赛,做好充分的参赛准备,努力赛出自己的水平。在评优课期间,请参赛老师和评委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课务,也欢迎其他空课老师前往听课。   课堂赛课活动方案4   为加强我校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鼓励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能,前期我校全面开展了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能力和教学应用能力培训,以提高教师操作、应用能力。根据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安排,拟在学期结束前开展我校青年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竞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组 长:杨国斌   执行组长:杨建华   副 组 长:张 健 吴新华 翁海俊 周明广   成员:严秋明 金 中 马恩泉乔兰军 李玉玲 向忠秋   二、活动时间及形式:   比赛时间:20xx年1月14-18日   活动形式:随堂听课   三、参赛对象:   江都区实验初中初一年级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四、活动内容和要求:   参赛教师根据自己的所教学科(以一课时内容为准),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式优势,促进师生、生生、人机多向互动,让教学过程充满个性化、人性化,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较好的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要求做到操作方法正确、演示熟练流畅。操作过程中,做到操作演示与讲解相结合,能清晰地展示技术设备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能充分体现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实效。   五、评比标准及奖励   1、评比标准   (1)选定一个学科一节完整课时,事先做好HTT课件。(40分)   (2)熟练打开白板软件。(5分)   (3)熟练使用书写功能,选择适当批注,擦除。(8分)   (4)熟练选择使用页面功能,如新建、删除、放大、缩小、翻页等功能。(8分)   (5)熟练掌握辅助工具,如遮屏、局部遮屏、聚光灯、数学工具、录屏、抓屏等功能。(8分)   (6)熟练通过白板控制电脑。(5分)   (7)文本框、手写识别功能。(8分)   (8)两侧快捷图标使用。(10分)   (9)熟练通过课件与学生形成互动交流。(8分)   2、奖项设置:   赛课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并给予奖励。   课堂赛课活动方案5   一、活动宗旨:   值此校庆八十周年之际,为积极开展“活力课堂”内涵研究、探讨“减负增效”的新路子,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市中精神”、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特举办此次青年教师赛课周活动。   二、活动细则:   1、参赛条件:本校20**年8月后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参赛学科为政、语、数、英、物、化、生、史、地九大学科。   2、参赛规则:   1)比赛中,做到三个统一:统一时间(集中在4月19日~23日进行比赛);统一课题(各学科均以高一年级的课程即时内容和课程标准为基点,进行比赛。);统一标准(组织部门制订统一的评审标准进行评审)。   2)所有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课堂训练环节,必须体现“精、活、实”的课堂教学理念。   3)各参赛教师应在赛前做好教案、课件、练习等教学准备工作。赛后将教案(或教学案)交教务室z老师处。   4)比赛分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组和文科综合组五个组别进行。   3、评审奖励:   1)评审团的组成:评审团由学校行政、教研组长、学科教研员及兄弟学校的市学科中心组成员构成。   2)奖励:奖项设立试行双轨制(即既按得分又分学科),由校长室根据比赛成绩设立奖项各若干。赛后学校进行集中表彰。   三、活动程序:   1、3月26日——4月9日:组织准备,宣传发动。   2、4月10日——12日:确定课题。   3、4月13日——18日:参赛教师准备。   4、4月19日——23日:赛课周。   1)4月19日(周一):语文。   2)4月20日(周二):数学、英语。   3)4月21日(周三):数学、英语。   4)4月22日(周四):文综。   5)4月23日(周五):理综。   5、5月初:总结、表彰。   四、附件: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组织机构、赛程安排表与成绩汇总表。   课堂赛课活动方案6   一、活动目的:   “说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我校年轻教师的整体素质,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理念,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经研究决定举行二小教师说课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参赛人员:   30周岁以下的教师   三、比赛内容:   由学校确定说课材料,其中语文、数学分低段和高段内容,分别为二年级和五年级课文内容,其他学科均为三年级课文内容   四、比赛时间:   5月13日和14日下午4:20开始(具体科目根据教师报名而定)   五、比赛方式:   比赛分学科进行,每位教师通过抽签方式决定比赛顺序,按说课原则和要求进   行说课,说课限时10分钟。   六、比赛地点:   四(2)班教室 四(1)班教室为准备室   七、温馨提示:   1、可以带相应学科教材、教参到准备室,自己准备草稿纸。   2、提前40分抽取说课内容,独立准备。   3、参赛老师只可携带草稿纸进入比赛教室,说课比赛期间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   4、说课比赛进行时,尚未参加比赛的老师不得旁听,已经参赛完的老师欢迎旁听。   八、比赛流程:   1、5月7日下午全体老师分学科在教务处抽签说课顺序。   2、比赛当天下午3:40,1号选手领取说课材料,在准备室独立准备。每间隔5分钟,下一位选手抽取材料独立准备。(由柴吉利老师负责)   3、4:20,1号选手进行说课,2号选手一旁准备。1号选手结束说课,3号选手进入四(1)班教室准备,依次进行。   九、评委:略过   十、评分方法和奖励办法:   求所有评委总分的平均分,保留三位小数。比赛共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课堂赛课活动方案7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根本,以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为宗旨,坚持立足岗位,全员参与,有机整合,突出重点,扎实有序开展教师赛课活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赛课活动涵盖全校所有语文、数学、英语、思品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开课,让全员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   2、注重过程原则:赛课活动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要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反对走形式和做假课。   3、实事求是原则:赛课活动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立足实际,重视差异,关注发展,注重激励。   三、活动目标:   以教研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做到人人赛课,人人成长。引导教师探讨课堂教学规律、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四、准备工作:   召开全员赛课动员大会,领会赛课活动要旨,让全体教师真正动心,投入到赛课活动中去。   成立赛课活动评审小组,指导和实施赛课活动。   五、活动的组织:   1、制定方案。制定全员赛课活动实施方案。   2、人员分组。各教研组做好布置及宣传工作,确定赛课形式及赛课对象,安排好赛课行事历。   3、活动安排。学校要以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为基本载体,尽量在不影响正常教育工作、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赛课活动,做到赛课时间、地点、内容、参赛人员和评委“五落实”。   4、强化效果。有机地把赛课活动与参加高一级教学竞赛相结合,从而达到赛课活动为教学竞赛服务的目的。   六、方法和要求:   1、赛课要求。以上课为主,必要时辅以说课、评课或教后反思等。赛课的年级、课题、课型、准备时间、媒体的选用等由教师自主选择最能展示自己水平与风采的课题来参赛。若教师本人对自己所上的课不满意,可以申请二度开课,评审小组进行复评,两次上课成绩取最高分,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2、评价办法。严格按照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审组根据真实情况公正、公平、公开地实行签名评价,学校要将每位教师赛课评价结果写入教师年度业务考核档案。   3、结果表彰。赛课结果根据参赛教师的表现按一定比例择优推荐参加上一级赛课活动。

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如下:第一篇通过上周关于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探讨,我感受颇深,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创造成长空间我认为,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一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两个层次”、“两个针对”、“六个让给”的灵活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是目标原则。浅层目标: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层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二、提高教师素质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率高,学生的学习容量就大,学习效率也高。这种意义上分析,“减负”对老师而言,不是“减轻教学负担”,而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总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减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减负”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减负”不可视的重要环节。第二篇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老师们要理解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双减”?"双减”之后,我们要朝哪个方向思考和改进教育教学?因为“双减”,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又有了更高规格的期待,所以,教师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切实提升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才能用更加创新的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经验方法。2、充分钻研教材教法,发展素养,提升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还要聚焦“双减”,加大力度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类型,助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让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3、以生为本,植根课堂。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4、提高作业练习的设计水平,降低作业量,提升作业质量。“双减”严控了考试测验的次数和规模,全面发展固然重要,但测试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老师们不妨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练习题目可以替代?是不是可以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课程学习的获得感?所以,老师们还是要多学习作业管理有成效的老师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降低以刷题为习惯的作模式,降低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的训练效果。5、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时时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学这一条“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的道路某某.在这条路某某,我们会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会调整提升。然后我们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螺旋提升进而深度发展。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与反思,乐于分享。只有这样,“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