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金融市场学题 根据无套利的原理,使用市场上同一时间交易的国债产品和信用债产品得到的收益率曲线一样吗

无套利定价原理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同等风险等级的债券,因为套利行为的存在,会使得定价过低和过高的回归均衡定价。国债和信用债产品的风险等级不一样,信用债的风险溢价比国债高,收益率曲线不一样。

广东金融学院好不好

还可以啦!!!!

请问,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风景园林,哪个专业就业好些

恩,楼上的分析的就很好

金融学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

『壹』 金融学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管理学(management)商学(business)会计学(accountant) 『贰』 大学金融专业都要学什么课程哪些科目 中国金融专业的抄主干学科:袭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世界经济概论、金融工程学、国际保险、信托与租赁、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统计分析、国际结算、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专业英语。 同时还开设英语精读、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金融学以取消先前的联考形式。各大学校都是采用自主命题、自主阅卷的方式组织考试。 (2)金融学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扩展阅读 就现在来说,金融专业在中国的就业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 1、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现在非常需要能做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控制、资产配置的人才。 2、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现在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期,同时也在通过 *** 理财产品设计等寻求生存的机会。 3、银行:最传统的银行也在起着微妙的变化。现在各大银行的总行正在着手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模型,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可是,由于银行用人制度比较僵化,真正有水平的人未必能进去做这个事情。 『叁』 我想问一下我国金融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是什么 主干:微观,宏观,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计量经济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统计学,政治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等,其他的就是一些专业分支课程,例如理财,商业地产,资产评估,财务报表等,按自己的兴趣可以选学。 主干课大多数学校都是开的一样的,只是教材会不同,专业分支因学校而异。 这些学科大多交叉,个人觉得还是基础的主干课重要,有了这些基础,再看其他的书会容易些 『肆』 金融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国际金融与贸易 属于经济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 *** 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4.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5. 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6. 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金融学 属于经济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伍』 金融学专业要学习的课程有哪些 金融学要学习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还有部分学校的金融学会开设有关管理方面的课程 『陆』 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的主要科目一般有哪些 以下是大学本科金融专业的必修科目: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的一个有特色且又十分活跃的分支,一方面,它有别开生面的研究课题,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内容丰富,结果深刻。 2.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认识客观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由于统计学的定量研究具有客观、准确和可检验的特点,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分析研究。 3.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就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国际金融由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投资学原理: 投资学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5.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6)金融学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扩展阅读: 中国所说的金融学是指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有,是当时的金融学的主要内容。 比如人民银行说他们是搞金融的,意思是搞货币银行;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国内所指的金融。 参考链接:金融专业-网络 『柒』 金融学本科的课程都有什么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专管理、证券投属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 *** 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7)金融学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扩展阅读 核心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捌』 金融专业有哪些课程 金融专业主要专业课程: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3、会计学 4、计量经济学 5、国际经版济学 6、金融学 7、金融中介学 8、金融市场学 9、商业银行经营学、权 10、金融工程学 11、国际金融 12、公司金融 (8)金融学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扩展阅读: 金融专业的就业方向: 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各类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高校或研究所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或教学科研等。

急救:统计学在金融中的应用

我的一点小小的见解:统计学在金融中起统计作用金融中很多数字的核算需要统计学基础还有很多模型的建立也要用统计学原理统计学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急求电大 职业技能实训平台 (金融货币银行方向)的6门课程答案

我在线可以帮你的,90分以上没问题,直接发你邮箱?我在线帮你

你的电大金融风险管理形成性考核册最后是怎么做的?有答案没有啊!师哥?

是网上作业吗?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要求3000字左右

非常形象的解释哈首先,经济是个整体概念.公式:经济=金融+财政金融:货币和信贷的总和; 财政:国家的收支.所以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来得小得多.(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吗?)解释:国家收支:国家的税收和支出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现在许多学者也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是我反对这看法.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会造成经济危机.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确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我再次强调,世界经济危机只发生过一次.但世界金融危机就发生过不只一次了.)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我抄袭的,太妙了)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因为有资本主义国家,才会有经济危机它叫没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有钱的破产

金融危机是怎么造成的?是不可预测的?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

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啊?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请问金融风暴是怎么来的?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独家之言,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按照规定,不允许银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其实,直接借贷给穷人买房只是次贷的一部分;失去工作与收入的人由优级贷款变为次级贷款是又一部分。笔者以为,次贷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贷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住房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金融危机和投资银行的关系?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独家之言,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按照规定,不允许银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四、次贷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其实,直接借贷给穷人买房只是次贷的一部分;失去工作与收入的人由优级贷款变为次级贷款是又一部分。笔者以为,次贷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贷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住房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来的啊,谁能通俗一点的说一下啊?

无度的信贷扩张引起的,比如信用卡可以大量透支,买房子不用付首付就可以.这点中国控制的比较好,最低也使20%. 结果从时间上来看,最少要10年才能恢复元气,如美国1929的金融危机和历次危机,最少要10年以上.再者就是危害实体经济.比如对中国的影响就很大,美国欧洲是中国第一第二大出口国,他们没钱进货了,中国占GDP1/3的出口会受很大影响,沿海的大量出口企业会倒闭,大量工人会失业.国内经济会受很大影响. 乱世之中惟有黄金,在历史上世界金融危机的灾难中,都伴随着通货膨胀,什么都贬值,比如石油,有色金属,农业,橡胶等,只有黄金是稳步上升的

金融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它的钱哪去了?

a有一棵树 必须用b的肥料养 b也需要吃苹果才干的动活 他们决定交易 b的肥料不在身边 给a打欠条承诺按时给他 交易完成然而肥料已经变质化成土了这时a的果树没法养了 b也没力气干活了 欠条就是期望消费 是债务和贷款如果肥料尚好 那欠条就是肥料b可以继续打欠条给a 否则就是纸 而a和b双方都会面临危机经济危机就是虚假乐观的被洗脑广告刺激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投机分子点燃的灾难其哲学本质就是平衡的打破社会产出不能把钱的价值全部实现出来 就是你的钱放久了就贬值了 买不到东西好夸张的就相当于你买的饭抵不上干活要吃的饭 你饿死了 干不了活 社会产出继续降低 最开始吃到甜头的人 最后会给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子孙收尸钱到了不该去的地方了 然后变成纸钱是奴役百姓的工具 经济是统治者的游戏 祝大家早日爆炸

假如用1000万人民币 沽空纳斯达克指数,然后跌了500点 一共赚多少? 公式是什么? 金融杠杆怎么用?

这个首先你这个一千万人民币要换算成美金,好算一点就估计个160万美元,道指合约一个点波动是10元,按当时道指25000点算,不加杠杆160万能买160万除25万等于6.4手合约,加一百倍杠杆就是交百分之保证金算25万百分之一的保证金就是2500一手合约,160万能买160万除2500等于640手合约,盘点平仓收益500点,就是500*640*10=320万美元的收益,除税以及交易成本提成的话能有三百多万美元,这就是100倍杠杆的收益

白银金融的销售好做吗?

有些人觉得不好做,有些人觉得不好做。看个人吧!一次次发帖,一次次加人,一次次打电话都被拒绝后,有些人选择放弃,而有些人选择继续发帖、家人、打电话

211或985金融学大一至大四课程(书籍名称)

http://wenku.baidu.com/view/caa135e981c758f5f61f6772.html上海海洋大学http://wenku.baidu.com/view/ecbfacc66137ee06eff918b5.html?re=viewhttp://wenku.baidu.com/view/a408d28002d276a200292e39.html?re=viewhttp://wenku.baidu.com/view/f6850693cc22bcd126ff0c8e.html?re=view 总之,只要你搜索专业教学计划,就能找到很多。有的学校的只有内部人士才能搞到。我搜索的是百度文库里的4个,可下载的。 我以前考了个注册会计师,但现在也在金融方面有兴趣。因为金融有杠杆,这样就能有风险收益:也就是经验足够学的够多的时候就能规避风险以较小的投资得到较大收益。

谁有《去杠杆化、负财富效应与信贷市场萎缩——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向何处去》一文的全文doc或pdf

这个花了很长时间找的。 次贷、杠杆和CDS:美国金融危机到底有多严重对美国金融危机,学术界最普遍的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DefaultSwap,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使用几个假想的例子,试图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杠杆】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CDS合同】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允许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拍板成交,皆大欢喜。【CDS市场】C在旁边眼红了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合同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合同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合同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合同就在市场上反复地炒,现在CDS合同的市场总值已经炒到了62万亿美元。【次贷】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哪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次贷危机】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那一天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地付,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那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于是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哪里,反正有B做保险合同。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合同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合同在哪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合同,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合同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合同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金融危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CDS合同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美元危机】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一个接一个倒闭上面讲到的100个CDS合同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保险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保险。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我也想了解下

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什么?

低价美元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上任之初刚上调利率,就引发了信用紧缩危机,致使次贷危机这一专业词汇如雷贯耳。美元的持续疲软使借入美元成了一笔划算的买卖,因为低价美元对于借入美元的债务人有利。  这是一个甜蜜的陷阱,有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一脚踩入这一陷阱,迎来金融危机的动荡。  幸亏我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债务美元化现象,并且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新年伊始就大幅扩大,被视为汇率市场化的一个好兆头。笔者支持央行的举措,不同的时期应施行不同的货币政策,一味实行固定汇率制不是什么好事,这不仅意味着货币政策主权的丧失,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无法根据经济变化及时调整,被美元牵着鼻子团团转。  美联储改变利率政策,改变的是人们对于投资收益的预期,以及按照原有利率所进行的风险投资方式,简言之,金融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些金融投资的基础数据发生了变化,导致脆弱的生态链发生断裂。如此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世界,欧洲、日本等国央行纷纷注入巨额流动性拯救美元,以防世界经济被美元拖垮。  在次贷危机之前,几次在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与美元利率与汇率的上升密切相关,几乎所有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美元均难辞其咎。美国利率政策的调整、美元的突然由软转强,成为墨西哥、阿根廷等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不要以为这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宏观经济一塌糊涂,实际上,在危机发生前,这些国家的内部改革已经颇见成效。  如墨西哥1994年至1995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宏观经济非常稳定,惟一不如人意的是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7.2%。危机的导火索是美联储提高美元利率,美元走向强势。墨西哥开放了资本账户,在美元疲软的情况下本国债务美元化现象蔓延。在危机之前,墨西哥的美元债券数量是1500亿比索,但危机之后,由于比索贬值等因素,墨西哥偿还了3000亿比索,占GDP的10%。  相比墨西哥,阿根廷更为不幸。阿根廷虽然以极大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银行监管体系,提出了比巴塞尔准则更严厉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仍然没有能够躲过金融危机的劫难。在看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之后,阿根廷政府着手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造,其银行监管、私有化、产权保护做得如此之出色,1998年被世界银行排在新加坡之后列为新兴国家监管质量第二位。  致命的魔咒还是来自于债务美元化,资本项目开放、固定汇率制度与低价美元的引诱使得政府与银行、企业全都乐于借入美元债务,尤其是利率不高的短期债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韩国危机之前的一幕在阿根廷上演,银行与政府借入美元,发放给本国企业与消费者,以赚取差价。阿根廷非贸易部门的美元贷款超过了75%。  1997年美元的升值给了阿根廷致命一击,到1999年,美元升值15%,借入美元者不堪重负,为了维持1:1的固定汇率,阿根廷比索不得不随美元升值,与此同时相邻的大国巴西雷亚尔大幅贬值三分之一,阿根廷的出口产品溃不成军,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使流入阿根廷的国际资金进一步减少。剩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所有的投资者都知道,阿根廷比索被高估,狩猎的时间到了。  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几乎有同样的弊端,如放松金融借款、关联交易众多或者宏观经济政策失衡等,但不顾自身的经济发展开放资本项目,贪恋低价美元的美味大量借入美元债券造成资产负债表隐形风险大增。等到国际投资者敏感地捕捉到美元升值的大好时机,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噩梦就开始了。  对此甜蜜的陷阱,除非有金融工具对冲风险,否则最好绕道而行。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有很多公司破产

银行突然拿不出钱了,于是这个时候大家同时去银行取钱。

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非常形象的解释哈 首先,经济是个整体概念. 公式:经济=金融+财政 金融:货币和信贷的总和; 财政:国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来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吗?) 解释:国家收支: 国家的税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 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 (现在许多学者也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是我反对这看法.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会造成经济危机.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确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我再次强调,世界经济危机只发生过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机就发生过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我抄袭的,太妙了)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整那么多字干什么,都看晕了,就是在某一领域的金钱,突然之间的就贬值了!

求98年到08年金融危机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转变

金融危机的原理如下: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区域的观念开始模糊,世界是一个互相依赖的共同体,我依赖你生产的袜子,你可能依赖我生产的矿石。 在一个岛上有一群人,岛上除了几样产量不大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什么也生产不了,岛上的居民用一种叫RMB的贝壳,作为钱来花,就是椰子一个3贝壳,淡水一桶5贝壳等等。这时大家想生活的好一点,可是岛上又生产不出这么多东东。于是就想用自己的劳动力和别人换。 这个岛不远处有一个大岛,上面什么都有,人家使用一种叫做USD的贝壳做交易,于是小岛上的居民就到大岛上的工厂游说,我们这里工资低,原料便宜,没有土地使用费用,还免税,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吧。大岛上的有钱人觉的有道理就试着在小岛上开了一些工厂,可是马上问题就出现了,小岛上RMB和大岛上的USD是2:1的,也就是说在小岛卖2个贝壳的东东在大岛也要卖1个贝壳。大岛虽然有许多劣势但是因为工厂多,上下游配套的运输成本低,加上工人熟练,成本和小岛的产品没有太大的价格差。这个时侯小岛的酋长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岛上的巫师忽悠大家,小岛上的贝壳和大岛上的不一样,大岛上的有神力,所以值钱,我们的贝壳和他们的贝壳要8:1才合理。大家一听原来是酱紫呀,于是就用自己的8个贝壳换大岛上的一个贝壳了。这样小岛上的物价和工资就是大岛上的八分之一了,大岛上的公司就纷纷到小岛上来设厂,赚了大钱,他们把钱汇回大岛上发展科技,然后再把发展好的产品在小岛生产。这样过了30年。。。。。。 慢慢的大岛上的工厂就越来越少了,全变成了科研基地,同时出现了为科研基地里的人服务的行业,像剃头呀餐馆呀驴友呀医院等等,当然还有HD区,呵呵。大岛上的居民有好多钱,而且他们知道小岛上的工厂可以为他们未来带来更多的钱,于是他们就拼命的借钱炒房子、炒股票、炒花生!!!反正有什么炒什么!物价开始飞涨了!小岛上的酋长一看呵呵赚钱的机会来了,赶快串通巫师,又把RMB和USD的价格定在了6:1,这样小岛的产品也普涨了25%。突然有一天大岛的人们发现所有的东东都炒不上去了,因为没有人接手呀,东西太贵,卖不掉了,于是赶快竞相压价,想把自己的东东卖掉,市场上一下全是东东没有买主。小岛上的工厂主一看自己生产的东东卖不掉了。只好关了工厂回大岛去。这一下小岛可炸了窝喽!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是可恶的酋长和巫师搞的鬼,去找他们算账!!!这时候酋长和巫师更着急,怎么办呢?眼看着自己舒适的生活不保了。这时候巫师出了个主意。。。第二天酋长宣布进行一个聪明绝顶潇洒盖世全无敌的4万亿贝壳救市计划,就是让所有岛民都到岛上搬石头运到海边,再从海边把石头搬回来,每人每天1000 RMB贝壳,工资由酋长出!!!小岛的居民们马上激动万分统统流下了热泪,在歌颂了英明的领导,并跳了一段草裙舞以后就回家了。总算是解了酋长和巫师的燃眉之急,可是长此以往酋长虽然FB,也没有这么多贝壳往里填呀!巫师这时候又想出了一招。。。又过了一天,巫师出面了,他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哎呀!我昨天被驴踢了,在朦胧中来到了仙界,见到了神仙mm,神仙mm说我们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要20:1呀!要不然就有天灾海啸了!”大伙儿一听可吓坏了,赶紧按巫师说的做,这样小岛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就是20:1了。。。 话说大岛的商人自从从小岛撤资之后回到大岛,每日精神恍惚,想想自己在小岛的生活那是多么惬意呀!每天XO喝着,鲍鱼吃着,还有小岛的美女陪着,何其快哉!现在又是何等凄惨!这一日收听大岛上的胡诌广播电台的广播,广播里说小岛为了预防海啸,已经将贝壳的比值降到20:1了,东西卖的好好好便宜呀!!!他赶快算了算,咦!要是这么便宜的话,在小岛设厂还是有赚的,于是他赶紧回去又在小岛设厂了。这时候小岛的居民听说工厂又开了,纷纷回到工厂上班,那个大岛的商人又赚到了,大岛的科研机构也重开了,于是循环又开始了。。。。

用小白的大白话读懂金融的本质

很多人在学金融,学互金,想当金融的产品经理。那么经常被问到这么2个问题!1、什么是金融 ,金融的本质?2、金融和互金的关系几句话就说明白。大白话总结如下: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的区别是?一句话:是形式和手段的变化,不是本质的变化。更便捷的获取金融红利,更方便买理财,借钱。支付。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三句话:一、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三、金融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在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就是服务业。具体来讲,金融的第一个特点,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银行是干什么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钱存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钱,银行就是在之间起着桥梁,起到中介和服务作用。降峰老师认为,保险是干什么的?保险实际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时候,有余钱买了保险,发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发事件的时候拿来救急,这个过程是人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平衡,当这笔钱放在保险公司,又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来源。证券市场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风险投资买股票,取得回报,不管是赚的企业利润分配,还是股价差价,总之是为有钱人理财的一个桥梁。租赁也一样,一个企业没钱一次性投资10亿,就要借债,如果通过租赁,把一次性的巨额投资转化为日常的租赁费用,那么投资资本和资金就转化为租赁公司的资金,而企业不出这笔钱,摊入运行成本,运行成本增加以后,少交一点所得税,或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效益。这也一样起到为需要钱的人融资的作用。十几个金融品种,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的资本市场发债券、发股票,还是间接的金融系统商业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系统,都是各种理财方式、中介方式,本质上就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金融的第二个本质,是信用、杠杆、风险。首先是信用。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金融的生命线,一种体现在是金融企业本身的生命线,金融企业本身要有信用;一种体现在与金融机构借钱的企业也要有信用;还有一种体现在老百姓在你这儿存款、投资的过程中,各种中介服务类的企业当然也要有信用。信用从哪儿来呢?对非金融企业来说,你跟金融单位融资,没有信用就无法融资,任何在这个问题上投机取巧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说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资都是胡扯,离开金融本源的任何理论都是不成立的,这个本源就是两个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企业的信用在哪儿呢?第一,企业要有现金流,你向银行借1亿,银行就要审核这个企业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现金流怎么样,现金流比利润还重要,哪怕利润很高,如果某一个月资金链断了,把你弄得崩盘了,后边哪怕有暴利,你已经死了,也没有用。所以,资本市场上考核企业的第一个信用就是分析财务报表里的现金流。第二,要讲企业的利润,我们说一年有1亿利润,10倍市盈率,股票市场价格可以值10亿,增长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还有人愿意买,是买它的未来,因为利润增长很快,买了以后,过三年、五年,高增长率会把这个市盈率从30倍又降到10倍,我买的股票就赚钱了,总之和回报率有关。第三,和抵押物有关,如果回报率、现金流不大讲得清,但这个企业很重要,担保公司愿意为他担保,或者某个第三方企业帮他担保,担保物是充实的,银行当然可以照贷无误,如果万一企业不行,担保公司、第三方企业赔,只要这个事铁板钉钉,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种信用。第四,就是企业的高管人员,企业的经理是一个世界有名、中国有名、区域有名的非常实诚的优秀企业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机,遇上特殊困难,暂时遇到困难,凭他个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帮忙。另外企业的品牌等一些无形资产也是有价值的。这些都是一些金融学的常识,但人们往往不按常识做事。我们有时候说现在大数据分析,不管怎么分析,如果看不到企业的现金流,看不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看不到企业的第三方担保,看不到企业非常实际的一些信用物,大数据分析就能把几百万、几千万借出去?我觉得这也会很荒唐的。第二个就是杠杆。金融的特点就是杠杆,没有杠杆就没有金融。为什么要信用?因为信用是杠杆的基础,你有信用,我才杠杆,如果什么事都是1:1的,我拿100块给你,你就我给100块的货物,大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杠杆。银行的存贷比,就是一种杠杆比例。有10亿注册资本,可以搞100亿贷款,资本充足率1:10,也是个杠杆比。租赁公司如果有50亿资本,可以搞500亿租赁,也是1:10的杠杆。搞期货一般是1:20的杠杆,5块钱的资金可以做100块钱的投资,如果做远期交易,1:5的杠杆,100块钱的交易付20%,半年以后货物到了再付剩余的,这中间也有个透支,是1:5。最近,股票市场搞融资融券,也是个杠杆比,你有100万的股票,跟证券公司可以融资也罢,融券也罢,借给你一定比例的透支,总之没有比例就没有金融。虽然这也是金融课堂的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风险都是背离了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这些基本原理要当真经来念,不管是行长还是科员,这个真经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所有的金融风险都是杠杆比过高造成的,没有杠杆比就没有金融,但杠杆比过高就产生风险。刚才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三个叠加词,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降峰认为,一切金融的创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杆放大,一级杠杆1:3,二级杠杆再来一个1:3,整体系统叠加就变1:9,如果有三级、四级就更上去了,每一级都在策划杠杆比,一切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杠杆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设计一个风险比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础的、可靠的、不容易坏账的杠杆比,那才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我们说过分的杠杆比是一切坏账、一切风险、一切金融危机的来源,坏账是讲具体的一个企业,风险是这个系统体系发生的事,危机就是延伸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事。所有的这些,都和杠杆比、和风险没控制好有关系。降峰pm认为,解决金融危机的全部办法也就是三个字:“去杠杆”,不管是国家级的去杠杆,还是某个行业的去杠杆,还是某个企业的去杠杆,实质就这么简单。这是金融的第二个本质,风险、杠杆和信用。降峰认为,这三件事是互动的,信用高的风险当然就低,杠杆比一般也不会太高;杠杆比高的信用就会降低,风险也就比较高。金融专家、企业的创新都是围绕这三件事在运转,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第三个本质,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记得邓小平老人家当年视察浦东,也就是1991年1月14号,大年初四,他说了一句话:“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是怎么形成的?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中心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异化为一个卡拉OK、自拉自唱、虚无缥渺的东西。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围绕着实体经济运转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中心。要支持实体经济、工商企业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发展。去年国务院专门发了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支持实体经济的文件。

银行资本金融杠杆作用的主要利弊是什么(从银

金融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其实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收益预期尽可能缩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扩大,这样做出的投资决策所得到的结果则必然落在您的预料之中。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事情,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须要面对提前出局的下场。金融杠杆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使用贷款产品来操作房地产投资,实际简单地说就是租用别人的资金来为自己赚钱。但是,即使对于房产下一阶段的走势可以预判是非常乐观的情况,也无法使用金融杠杆无限制地吃进房产,在最开始的阶段,投资者被允许使用金融杠杆的空间是非常小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贷款的来源是金融机构,为了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金融机构必须考虑到贷款客户是否可以承担得起每月的还款额,而且要考虑到如果一旦客户的资金链出现问题,通过拍卖客户抵押房产是否可以追回所贷出资金,因为这样,首先投资者投资的房产很难贷到很高比例的贷款,即使贷到了,也必须要支付高得多的贷款成本,其次,贷款机构会根据贷款者的收入情况考虑其是否可以承担每月的还款压力,而还款能力的判定全部取决于贷款者所有的可确定收入,如工资、租金等等,另一方面,投资者的不可确定收益,如房产的增值、税务上的抵扣等等是不可能作为收入被算进投资者的还款能力的。

金融扛杆是什么意思?

金融杠杆是什么意思~ 通俗地说,就是决定你用多少的投资额获取多大的回报,举个例子,比如做黄金投资,你下了一单,花了保证金100美元,如果是500的杠杆,那么每涨跌一个点,你的盈利(或亏损)就是5美元,如果是1000倍的杠杆,同样100美元的保证金,你的盈利(或亏损)就是10美元,比500倍杠杆的扩大一倍。 金融杠杆究竟是啥意思啊? 杠杆收购就是融资收购。出部分资本金,再由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以贷款、信托等方式提供剩余资金,满足收购的总体资金要求。开个玩笑的比方,按揭买房就是典型的杠杆“收购”。 金融中提到杠杆,一般均指以负债方式进行某项业务。 金融杠杆是什么意思 10分 盖楼买地需要钱吧,比如一块地值10个亿,开发商自己掏1个亿,找银行贷款9个亿,就把地买了,用1个亿干了10个亿的事,就是杠杆。简单说的话,就这些。金融里的杠杆是什么? 金融里的杠杆,就是指负债。 比如一个企业,自有资金10亿元,贷款和应付账款等各类欠款是90亿元,那么总资产就是100亿元,我们说,他的财务杠杆就是总资产÷自有资金=10倍。 可见,杠杆越高,企业经营的风险越大。如果一个企业不借钱,都用工业主自己的钱来经营,那么他的杠杆就是零。 再比如,买一份标准的期货合约,面值是1万元,需要的保证金是1000元,理论上,投资者需要有一万元在这儿放著,预备合约的交割,但是如果他是个投机者,并且对趋势看得很准,他就可以把多余的9000元再去买9份合约,就相当于用一万元撬动了十万元的期货合约,这种以小搏大的放大效果,就叫做”杠杆“,意即,以1倍资金,撬动10倍资产,这里的杠杆率就是10。 供参考。 金融杠杆详解:金融杠杆是什么意思 金融杠杆(leverage)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金融杠杆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其实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收益预期尽可能缩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扩大,这样做出的投资决策所得到的结果则必然落在您的预料之中。 金融杠杆怎么理解 金融杠杆(leverage)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比例增加。 比如考虑到房地产升值获利比银行利息高,所以贷款去炒房子。 比如期货的保证金交易,交20万保证金,可以控制200万的买卖盘。涨跌幅按200万计算盈亏。 有点火箭升空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意思。 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 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事情,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也可能是必须要面对提前出局的下场。 金融降杠杆什么意思 金融杠杆(leverage)简单的讲,就是你以一定数量的钱做着几倍于这个数量的钱的事情,就像物理学里的杠杆原理,举个简单例子期货中是保证金制度的,假设保证金是10%,那么你手里的1万元钱可以抄10万元的东西,也就是说你在抄卖的10元标的物,你只交了1万元,用小资金撬动大资金,导致收益和亏损都会同比例放大。 金融杠杆是怎么回事?需要什么条件?还有在什么情况下能使用? 5分 通过一定比例保证金借入资金进行操作,获利后只需归还借入资金的利息(虽然较高),而剩余的获利则全部为借入者获得。例如: 投资者自有资金10万,保证金比例50%,借入10万资金,1个月利息5%。投资者使用20万资金购买股票A,单价20元,共1万股。1个月后该股票上涨10%,月末总资金22万元,归还本金10万和5000元利息,剩余11万5千元,较全部为自有资金操作相比,获利为15%。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若股票A出现下跌,则亏损速度比全部自有资金更快,若自有资金低于一定额度,例如30%,资金借出方通常会要求投资者立即补上。若出现突发快速下跌导致账户余额少于0元,则称为“爆仓”,这时投资者不仅自有10万元全部消失,还有偿还负数债务和利息的义务。 上述过程称为杠杆即“Leverage”、融资,放大收益和亏损的幅度。如果是高风险承受能力和高投机目的,可以一试,如现货黄金,现货原油。 此外,通过金融衍生品制造的杠杆会更大,最典型的有期货合约(Forward/Future)。 除期货以外还有期权(Option),掉期(Swap),以及更多复合结构衍生品等等,这些金融衍生品的标准化、可交易产品在中国市场还很少见。

什么是金融杠杆?为什么看到小说里说一千亿的资金通过金融杠杆达到一万亿?是不是资金永远乘以十倍?

这个是杠杆··现在也很多企业··是杠杆收购

为什么会有金融杠杆现象的存在?

这个金融工具一方面方便投资者更快地获得更大的收益,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高收益往往代表高风险,这个高风险就是庄家的利益点,他们的收益就来自于这些失败的投资。

金融杠杆是怎么一回事?

以小搏大

金融杠杆原理指的是什么?

金融杠杆(leverage)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其实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收益预期尽可能缩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扩大,这样做出的投资决策所得到的结果则必然落在您的预料之中。另外,还必须注意到,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事情,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须要面对提前出局的下场。   金融杠杆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如何将一个原理应用到一个实际范例中去呢?比如房地产?  (PS:美国次贷危机可以在根本上说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的结果)   使用贷款产品来操作房地产投资,实际简单地说就是租用别人的资金来为自己赚钱。但是,即使对于房产下一阶段的走势可以预判是非常乐观的情况,也无法使用金融杠杆无限制地吃进房产,在最开始的阶段,投资者被允许使用金融杠杆的空间是非常小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贷款的来源是金融机构,为了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金融机构必须考虑到贷款客户是否可以承担得起每月的还款额,而且要考虑到如果一旦客户的资金链出现问题,通过拍卖客户抵押房产是否可以追回所贷出资金,因为这样,首先投资者投资的房产很难贷到很高比例的贷款,即使贷到了,也必须要支付高得多的贷款成本,其次,贷款机构会根据贷款者的收入情况考虑其是否可以承担每月的还款压力,而还款能力的判定全部取决于贷款者所有的可确定收入,如工资、租金等等,另一方面,投资者的不可确定收益,如房产的增值、税务上的抵扣等等是不可能作为收入被算进投资者的还款能力的。   下面介绍一个使用金融杠杆投资房地产的例子,为了使例子简单化,首先假设投资者的收入为$60,000每年(税前),每年的工资增长幅度为$3,000。房地产每年以8%的速度稳定增值。银行贷款的利息不变,永远维持在7.6%上。   该投资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拥有了$100,000的存款,这时候他决定中止租房,开始为自己供一套房子。付出$100,000的首付。按照20%的首付计算,他可以买入$500,000的房屋,贷款额度为$400,000,每周还款额为$651.76。现在适用于他的税率计算公式为:Tax Payable = 2,580 + 30%*(60,000 – 25,000) = $13,080。所以他的净收入为60,000 – 13,080 = $46,920。所以他的周收入为$902.3。减去每周的还款额度,剩余为902.3 – 651.76 = $250.54。因为有了自己的住所,所以每周的消费极大地降低了,假设为每周$100,而且这位投资者为了减缓自己的还款压力,将自己房屋的其他空余房间租了出去,每周假设可以收入$300,那么现在这位投资者的每周结余为$450.54。该投资者利用金融机构的提前还款和多存多取功能,将每周的结余全部提前还款。   三年之后,该投资者的收入增长到$66,000,房产增值到了$620,000。贷款的剩余为$287,851.6(为了方便计算,忽略了复利的影响)。现在实际上的贷款比例为46.4%。虽然前面的文章我曾经说过,一般房产的增值想要变现的话需要把房子卖掉,但是实际上如果通过转贷款这种手法提高贷款比例而将房产增值的部分变现(因为实际上贷款比例在贷款期限之内是一直降低的)。所以现在该贷款人可以提出的现金额度为$208,148.4。在这三年之内,该投资者的存款就这么简单地翻了一番,而且房产那边还有相当于存款的$124,000,总共资产增值了$232,148.4。而这三年的工资净收入为$147,060,每周$100的支出,要扣除$15,600,如果不买房,每周要付出$200的房租,所以实际上的支出在这三年之内应该是$46,800。如果不买房的情况,该投资者的资产增值为$100,260。所以这三年内投资者的收益多了一倍还多。   这时候,该投资者考虑使用房产现金化(转贷款)所提出的$287,851.6来投资另外一所房产。现在他有两个选择,全款买房或者贷款买房,下面比较一下两种做法三年之后的不同。首先,该投资者还有一个贷款在第一个房子上,所以他的每周还款额为$808.18。而现在该贷款人的每周工资净收入为$1,023.46。所以现在他的账面表示每周结余为$215.28。因为第二所房屋是用来投资的,所以这所房屋的租金收入可以被用来申请贷款。   按照上面的说法,假设全款买房,那么他可以买入$300,000的房产。每周租金为$300。该投资者每周的净开销依然为$100,所有剩余资金用来提前还贷。三年之后的情况为,贷款剩余$418,227.76。第一套房产增值为$740,000,第二套房产增值为$372,000。考虑到房产折旧的问题,假设房产折旧为每年3%,也就是$9,000,这个是可以抵扣所得税的,三年的应该缴税的收入为$262,800,扣除每年$9,000的折旧费用,最后得到$235,800。纳税公式为:17,850+40%*(Ordinary Income – 750,000)。因为该投资者的工资加上收入高于$750,000,所以要交更多的税。三年所有的税额为$64,350。三年后的资产增值为:(740,000-620,000)+(372,000-300,000) + (496,000 – 418,227.76)=$269,772.24。   假设现在该投资者选择贷款买投资房,贷款比例为60%,那么该投资者可以买入$750,000的房产。贷款额为$450,000。每周还款额为$726.11,每周租金假设为$700。这样用收入来偿还两个贷款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60%的贷款比例申请贷款也很简单。因为第二个房产是用来投资的,所以折旧和贷款成本都是可以用来抵扣税收的,所以每年可以抵扣的收入为$56,700。三年的总共收入为69,000+72,000+75,000+700*52*3=$325,200,税本来应该一共是$93,630,但是因为投资房屋成本的抵扣,实际上的税收应该为$32,580,税上面就少交了六万多块,实际上,这等于政府在帮投资者付一部分投资房的贷款利息!按照原来假设,所有现金结余都被提前还入贷款。三年之后,总收入为325,200+300*52*3=$372,000,税收为$32,580,日常支出为$15,600。每周净收入为$2075.77,每周总还贷额度为$1,541,结余为$534。全部还入第一个房屋贷款。所以三年之后房屋总价值为740,000+930,000=$1,670,000。第一个房屋贷款上面还欠$399,704.32,第二个房屋贷款上面还欠$438,217.32,总净资产为$832,078.36。相对于第一个三年,资产增值了$599,929.96是上一种情况资产增值的两倍以上。   后面就可以根据这种方法不停地把房地产投资滚大,从而享受租金回报,资产增值和税务优惠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了

金融杠杆原理有哪些

金融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遭遇的风险。另外,还必须注意,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资者也必须要提前出局。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是一个“多金”的行业,但是每当有人身处金融圈,我们都会觉得他有自己的“光环”。银行利息一个富人从华尔街的一家银行借了5000元,为期两周。银行贷款必须有担保。他用停在门口的劳斯莱斯做抵押。银行职员把他的劳斯莱斯停在地下车库,然后借给富人5000元。两周后,富翁来还钱,利息15元。银行职员发现富人的账户里有几千万美元,于是问他为什么需要借钱。富豪说:15元两周的停车场,华尔街永远找不到。无益的投资请举例说明无利可图的投资。经济学教授提问。“带妹妹出去玩。”一个男同学回答。原则和单独合计一次捡75元,或者先捡50再捡25,你选哪个?一次输75元,或者先输50再输25。你选择哪个?实验证明,绝大多数考生把75元单独捡起来,一起扔进75元。这是经济学的快乐与痛苦原理:N条好消息要分开发布;n个坏消息一起发布;一个大坏消息和一个小好消息,分别宣布;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一起宣布。资源配对如果把男女分为ABCD四个优秀等级,那么现在的情况就是A男想找B女,B男想找C女,C男想找D女,那么就只剩下D男了。而女人则不同,就是ABCD的女人都想找个男人。最后剩下女人A和男人D。比较效用经济学上有个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比如你男朋友的老板给了1000块钱,作为他工作出色的奖励。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期望是他能给自己买一个10000元的包,那么1000除以10000,给你的快乐只有0.1。但如果你的期望是让男朋友请自己吃一顿200元的西餐,那么用1000除以200,你的幸福就是5。金融是残酷的。如果要找一个“文艺青年”的反义词,最合适的就是“金融青年”。金融青年这句话怎么理解?从明天开始,我想拥有一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快乐的人,喂马劈柴,环游世界。从明天开始,我只关心我的亲人,爱人,朋友。这一切的前提是:有房,有房,有房.关于房子,如果你能以“金融思维”来看待,那么你就不会那么执着于高所说的“不买房,买梦想”。中国房改后,房子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金融产品。很多人觉得中国房价天价,因为房子在他们眼里只是房子。而如果你把房子看做一个金融产品,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的房价在飙升。什么是金融运营?就是推动资本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行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和最有效率的个人,实现资本的增值和扩张。工具箱意识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一定要有工具箱意识。也就是你的房子,车子,股票,工资等等。是你所有的金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完全拥有它们,而是利用它们。你要通过续租、周转、赎回来实现增值,然后把自己推得更高,这样你才能配置更多的资源。金融的本质是钱怎么赚钱。钱不是万恶之源,但可以量化一切。资产可以量化,思维可以量化,生活可以量化,感情可以量化,甚至时间也可以量化。一切为我所用,一切不为我所用。一切有形资产都是身外之物,你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和格局都是你自己的。为了分配更大、更多、更远的资源,你还需要了解杠杆原理。杠杆原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流传下来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不管一个物体有多重,只要我的杠杆足够长,我就能移动它。杠杆原理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发明,我们完全撬不动我们“力”之外的东西。这也是一句很励志的话,激励我们大胆改变世界。但真正把这句话运用到极致,彻底改变世界的,是各类金融玩家。没有杠杆,没有金融。所有金融创新的本质都是平滑放大杠杆。一级杠杆1: 3,二级杠杆1: 3,整个系统叠加变成1: 9。还有三个、四个甚至隐形杠杆。放大杠杆不难,难的是杠杆系列要和你的控制相匹配,否则会失控。一次次非法集资、小贷、担保等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一次次失联跑路,都是杠杆造成的。所以,所有金融危机的本质都是杠杆失控!对于国家,水穆然认为真正的智慧是设计一个风险可控的杠杆,以信用为支点,撬动和配置远方资源。那是国家的智慧,也是金融思维的精髓。四个角色金融的本质是钱生钱,这个逻辑把世界变成了四个角色:第一个角色:我有钱,我需要把它变成更多的钱。(资本家)第二个角色:我没钱。我可以帮助有钱人把钱变成更多的钱。(银行和其他机构)第三个作用:我没有钱,但是我的想法可以变成钱(创业者)第四个角色:谁给我钱,我就帮他挣钱(农民工)所以,金融是天使,因为它能帮助需要钱的人得到钱;金融也是魔鬼,因为它能让富人更富。所以,金融说白了就是:为富人理财,为穷人融资。然后以增值为目标,以杠杆为手段,以信用为基石,以边界为风险。金融的本质是增值、信用、杠杆、风险和这四个字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大的操作系统。这里信用格外重要,因为信用是杠杆的基础,你有信用,我才杠杆。没有信用也没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所以在未来,你的信用比你的身份重要!为实体服务金融可以天马行空,但不可以虚无缥缈。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金融的本质就是实体产业投射在天上的影像而已,金融必须踩着实体的节奏。比如,对企业来说,你的盈利能力必须大于你的负债速度;对于融资平台来说,你的投资收益率必须大于承诺给客户的利息,对于银行来说,你对其放贷的企业风险一定要在你本身的承受能力之内。一旦金融脱离实体节奏,就会进入泡沫阶段。而现在,我们就在面临这个问题!邓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全盘皆活。令人生厌如果说金融有至理名言,水木然总结了五句话: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人类贫富差距过大的根源是金融。当你还要靠勤奋才能获得成功,说明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比起穷这个弱点来,丑简直不值一提。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改变的,五十块的人民币设计得再好看,也不如一百块的招人喜欢。所以,金融有时候真的令人生厌。同人性博弈无论炒股、投资、还是买房,金融都是一个跟人性博弈的过程。这种博弈分为四种境界:技术——艺术——法术——道术。纵横捭阖、抽丝剥茧、设点控局;洞察人性冷暖,解析大众行为,这一路走来,如果做到游刃有余、可收可发,便抵达了“道术”的境界。此时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生来病死,一切在你心里来去自如。最强的对手就是你自己。一旦你战胜了自己,如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此时的你: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大我无我,众生之所求,正是你所舍。于是你就成了一尊慈祥的佛。相关问答:相关问答:金融杠杆原理通俗讲解?金融杠杆就是指投资者在投资时,进行加杠杆操作,把自有资金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以较少的资金买入更多的投资标的物,导致其收益和亏损也会根据这个比例增加。比如,投资者进行黄金交易,其保证金为10%,则其杠杆为10倍,在不加杠杆之前,买入一手黄金需要30万,则在加杠杆之后,买入一手黄金只需要3万,同时,黄金每变动一点,投资者的收益,或者亏损,是它的10倍。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在进行加杠杆操作时,其加的杠杆越高,其风险性越高,加的杠杆越低,其风险性越低;当投资者保证金不足时,投者不进行追加保证金操作,则会被强制平仓。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杠杆操作时,应根据其自有资产,严格的控制仓位,避免被强制平仓。欲知更多,请关注本人头条号@期货可做空可日内交易9-5

银行杠杆率、金融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银行杠杆率:杠杆率的计算方式为一级资本除以总资产,包括表内和表外资产。表内资产按名义金额确定,表外资产则存在换算的问题。其中对于非衍生品表外资产按照100%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转入表内,而对于金融衍生品交易采用现期风险暴露法计算风险暴露。  根据银监会最新监管要求(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杠杆率监管标准,即一级资本占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低于4%,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积累。  金融杠杆率: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其实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收益预期尽可能缩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扩大,这样做出的投资决策所得到的结果则必然落在您的预料之中。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事情,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须要面对提前出局的下场  资 本:自有资本  后果:衍生品基金的八分之一  目的:自有实物资本所撬动的交易资本对冲基金等经营衍生产品的法人机构,一元钱的自有资本要对付一百甚至二百元的资产,杠杆率为1:100或1:200;投资银行一般来说的杠杆率是1:30,但在CDO(债务抵押债券)的业务上,往往高达1:60。(国内前一阵子为了严格规范经营,降低风险,三申五令地要求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本率不低于30%,杠杆率相当于1:3.3;尽管现实中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杠杆率常在1:10左右。)那么受着高度监管的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又该是多少呢?即行话所谓的“监管资本充足率”,至少要在8%。也就是,按规定充分计提风险准备金,一块钱的资本金,能放出12元半的信贷(风险权重为100%)。换句话说,银行的杠杆率为1:12.5,不足投资银行的2.5分之一,衍生品基金的八分之一。简单理解就是“自有实物资本所撬动的交易资本总和”

降低金融杠杆的意思

问题一:金融降杠杆什么意思 金融杠杆(leverage)简单的讲,就是你以一定数量的钱做着几倍于这个数量的钱的事情,就像物理学里的杠杆原理,举个简单例子期货中是保证金制度的,假设保证金是10%,那么你手里的1万元钱可以抄10万元的东西,也就是说你在抄卖的10元标的物,你只交了1万元,用小资金撬动大资金,导致收益和亏损都会同比例放大。 问题二:金融杠杆是什么意思~ 通俗地说,就是决定你用多少的投资额获取多大的回报,举个例子,比如做黄金投资,你下了一单,花了保证金100美元,如果是500的杠杆,那么每涨跌一个点,你的盈利(或亏损)就是5美元,如果是1000倍的杠杆,同样100美元的保证金,你的盈利(或亏损)就是10美元,比500倍杠杆的扩大一倍。 问题三: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 什么事杠杆效应呢?就是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经济化,即用较小的代价撬动较大的资源,放在机构里面可知当企业负债经营时,用较小的权益资产支持起了比较大的经营规模,由此产生“杠杆效应”。按这个逻辑,我理解的“去杠杆”就是指企业或经营主体主动降低资产负债率。如果这个理解从根本上就错了,请用力拍砖。 具体到银行,去杠杆不可能是减少存款,现在看来也只能压缩同业业务、表外业务了。银行是整个社会最大的资金来源,同业不让做,表外业务受限于资本压力短期内不可能全回到表内,这样看来全社会资金成本会上升。对银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难判定,因为我不清楚同业、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大还是风险大,请大家指教。但对依赖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筹集资金的企业,短期内则是大利空。 有人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为了金融去杠杆,个人认为理解有误,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如何不会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LO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需要说明的是,CLO的开展,给银行带来信贷额度,如果不对这部分信贷流向进行指导控制,很可能资金又会流向 *** 融资平台。这样的话,反而不利于 *** 去杠杆了。 问题四: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首先定义杠杆一词,个人理解来自于“财务杠杆”概念。当企业负债经营时,用较小的权益资产支持起了比较大的经营规模,由此产生“杠杆效应”。按这个逻辑,我理解的“去杠杆”就是指企业或经营主体主动降低资产负债率。如果这个理解从根本上就错了,请用力拍砖。 去杠杆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 *** 去杠杆,二是金融去杠杆,三是企业去杠杆。 一、 *** 去杠杆 *** 去杠杆,就是削减 *** 债务,对中国而言重点是地方 *** 债务。其实中国 *** 整体债务占GDP比重与美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相比,还不算高,去杠杆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问题是不透明,让 *** 、银行心里没底。所以我觉得与其说 *** 去杠杆,不如说是调结构更合适。 第一个问题经济界讨论的很多,见仁见智吧。我没有具体数据不做判断,但有一点很明确。 现存债务已是既成事实,投资项目有清偿能力还得上最好,还不上就从全国财政大盘子里找钱,实在还不上,就只能债务重组。 当然债务重组最好的办法不是像早先那样,再剥离几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等于全国人民集体买单,效率不高且不公平。而是对银行的地方 *** 融资平台贷款、相关不良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CLO),吸引投资者来买。悲观的投资者可以买优先级,低风险低收益。乐观的投资者可以买劣后级,高风险高收益。这样就把地方债务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到了广泛的投资人身上,也就盘活了债务存量。 关于第二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明确 *** 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规范的地方债、资产支持证券(注意,这里指狭义ABS!不是CLO)发行机制,让真正用钱的和投钱的直接见面,是为用好增量。这一点对承销商,如银行、券商们,是利好。 具体到银行,去杠杆不可能是减少存款,现在看来也只能压缩同业业务、表外业务了。银行是整个社会最大的资金来源,同业不让做,表外业务受限于资本压力短期内不可能全回到表内,这样看来全社会资金成本会上升。对银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难判定,因为我不清楚同业、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大还是风险大,请大家指教。但对依赖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筹集资金的企业,短期内则是大利空。 有人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为了金融去杠杆,个人认为理解有误,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如何不会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LO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需要说明的是,CLO的开展,给银行带来信贷额度,如果不对这部分信贷流向进行指导控制,很可能资金又会流向 *** 融资平台。这样的话,反而不利于 *** 去杠杆了。 问题五: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几句,杠杆有很多方面。 其一,从资本金要求率上来说,假如要投资一个项目,在对项目看好的前提下,融资分股权和债权。 如果我出5元钱,然后借95元,就是用5元撬动了100元的投资,杠杆20倍。 这种情况下如果出风险的话,可以看到,杠杆越大风险越高,波及面越广。 于是贷款方开始不愿意给这么高比例的杠杆出资,要求借款方多出资本金。 国家也对杠杆率上限作规定,比如规定给做保障房的项目做直接融资,最少资本金要是40%,就是最多2.5倍的杠杆。 这样一来,从市场风险偏好和监管层面都在降低杠杆比率防范风险。 还有就是保证金制度也与这个类似: 我说我明天要买100万的货,我给你2万块做保证金。然后我在明天来临之前把100万的货120万卖给别人,我就赚了18万。50倍的杠杆,800%的纯收益!!! 很多金融衍生品与这个规则本质上类似,都是以一定比率的保证金撬动大资金。 金融危机前,美国的各种衍生品的保证金比率非常低,造成市场上的交易总规模大大高于GDP,是多少倍(数据忘了)。 经济向好,市场上升的时候,货物不断能够有人接盘,看起来经济运行健康。 某一天,突然发现,我存的2块钱保证金承诺要买的货物卖不出去了…… 我又没有打算真正去买这个东西……反正也没钱买。。那就破产咯…… 好吧…… 连锁反应,你懂的。就崩盘了…… 就如同大海退潮,你一看,他妈的都是在裸泳…… 没钱你买个屁啊 其二,从社会融资结构上来说,我国目前间接融资比重大。 间接融资将通过银行体系进一步放大货币量,这是货币乘数效应。 举例:银行只有100元,你从银行贷款100元,然后存在银行。然后银行又多了100元可以贷给别人…… 这就是创造了广义货币供应M2。 银行有一个准备金率,20%的准备金率,就是说 你存到银行100元,银行最多只能贷出去80元,这样就不能无限创造货币。然后这时候,在准备金率是20%的情况下, 如果你自己有100元,存在银行,通过反复的借贷,最多可以创造100/20%=500元的货币。 这就是间接融资的一个杠杆效应。 如果是直接融资,你直接把100元借给企业。这并没有增加货币供应。 目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正在从间接融资以往直接间接融资并重的情况发展,而且直接融资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 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增大,货币乘数效应将降低,从而是一个减少M2的方法。 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这也是去杠杆化的一种解释。 问题六:银行杠杆率、金融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银行杠杆率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问题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什么意思 其实许多企业前期有私募性质的股权融资的,不过大多数是面向个人投资人,所以没有纳入直接融资的统计中。 官方意义上的直接融资,比重自然低,因为投资渠道太狭窄,沪市深市加上创业板中小板一共才多少家上市公司?即便加上各地的三板、产权交易又有多少? 其他资金需求只能采取间接融资的手段了,你看看光是银行贷款有多少?还有信托、票据、债券等等。。。。。。没法比的。 问题八:金融去杠杆,去的到底是什么 杠杆率就是负债除以自有资本,本质是一个负债率的水平。负债越高,杠杆率越高。去杠杆化,就是降低这个杠杆率,或者增加自有资本金,或者减少负债,或者两者同时进行。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本质上就是一个还债、降低债务的过程,通俗说,就是多拿自己的钱玩儿,少借别人的钱玩儿。

如何利用金融杠杆用钱赚钱

玩转银行的钱只需利用金融杠杆原理。金融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功效,无论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扩充。在你能控制的范围内,能每月将该还给银行的钱还完,就算成功掌握银行的钱为自己所用了。总的来说,目前合理的利用银行资金的途径有两个:信用卡和贷款。不喜负债的人不要听到这两种方法就急着嗤之以鼻,仔细了解之后,就会知道只要能保持财务健康,它们会是很好的“套现”工具。举个例子说,通过分期贷款,自己花很少的钱去买商铺和公寓长期持有,只要出租就有租金,租金用以还款。这就是所谓的以房养房,以车养车。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你购房或购车,每月的租金必须和银行按揭的金额出入不大,一定要保持平衡,这些资产就逐步变成了自己的资产。全款买一套房Or贷款买三套?银行的钱有助于你的自有资金发挥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大大提升你的自有资金回报率,获得远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率的回报。以房产为例,在过去的三年里,上海房价平均每年上涨15%,也就是说三年前,70万元买的房子,现在可能价值上涨到105万元。如三年后以105万元抛出手上的房产,所获得的毛利是35万元左右,扣除税收及费用,获利30万元。此外,三年来的房租回报率按5%算,约在10万元左右。加在一起,三年来,你的房产收益约在40万元。如你是全部自己付房款70万元,三年的房产收益约在40万元。也就是说,你三年后回报率约是60%,年回报率是20%。如你是从银行获得70%的按揭贷款,你自付资金只是21万元。这与你目前所获得的收益40万元相比,你的自有资金回报率接近200%!也就说,你在三年内赚到了约40万元,你的年回报率在60%!3倍于你全额付款的投资回报,或者理解为用70万元可以买三套同样的房产,利润可以做到3倍。信用卡之充分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月收入2500元用户,办理3个银行信用卡,尽量申请最高额度,以每张卡5000为例,算好信用卡还款时间,打好时间差,3张信用卡账单日期分别为17、18、19,还款时间分别为7、8、9,(解释第一张卡:5月17日-6月17日之间消费,还款日即为7日,其间免息,要最长免息期就要在账单日后的第一天消费,既可享受最长50天免息期)具体时间:6月18日套现一张信用卡5000元,还款时间为8月7日,免息周期50天。6月19日套现二张信用卡5000元,还款时间为8月8日,免息周期50天。6月20日将1W元购买基金。7月17日套现第三张信用卡,还其中一张,第二天再从已还款信用卡中套现5000,还另一张,然后再套现出来,还第三张卡。按平均基金收益500/月,每月需套现5次,每月收益500元。每三个月申请一次额度调整,一年后3张卡额度1.5万,其间不算额度增长投资基金或其他收入,也不算由每月工资储蓄还款减少套现费用,年收益4800元,且最后信用额度总计4.5万元。第二年,如你买房了,就开始真正用银行钱赚银行钱,以上面同样方法,套现3万元,还房贷,3万元房贷一次付相当于还本金加利息4.5万元,若在一年半内你用工资慢慢将3万元透支还完(月均1600元左右,可以承受),利用银行的钱要注意一点,投资收益必须大于借钱的成本。借钱的目的是用钱的杠杆作用来放大自己的资本能力,赚更多的利润。但借贷是有成本的,所以必须在决定借贷前仔细分析计算,确认投资产生的效益必须大于贷款的开销,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金融思维:如何通过杠杆思维,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杠杆原理其实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这个原理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从剪刀到起重机,从天平到自行车。 在金融市场上,杠杆更是第一性原理,咱们个人买房也好,企业负债经营也好,都是利用杠杆。所以,金融机构干的就是提供杠杆的活。 那杠杆到底是什么呢?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这么一个机械,比如说硬棒,那就是杠杆。那人类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装置呢?按照最古老的杠杆原理的论述,也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阿基米德的话,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世界。所以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杠杆的本质就是放大效用,你去用小的力量撬动大的大量。 那在金融领域,就是用少量资金撬动大量资金。 企业贷款、个人房贷,都是利用这样的放大效用,使用这种金融工具,我们就获得了用小资金撬动大项目,获得了更快速度和更大幅度增长的机会。金融这个行业就是杠杆的行业,就是资金使用的放大器。 那你要注意一点的是,这种放大效应是有两个特征的: 第一,它是不分方向的,你的收益可以放大,损失也可以被放大。杠杆用得越激进,这种放大效应就越强烈。第二,放大效应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资金使用的地方 。 如果你的资金是被配置在一个低效的,或者是错误的地方,那么,这种放大效应就更容易形成泡沫。那如果有大规模的配置错误,甚至就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崩盘。更重要的是,杠杆的这些基本逻辑并不只适用于金融市场,就像我说的,杠杆原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驱动力,因为它包含着两种特别重要的思维模式。 一种,我把它称为借力思维,另一种叫硬核思维。 1.借力思维 以小力撬动大力,这就是杠杆的核心。人发展的根源在哪?就在于我们能找到各种杠杆,以更少的能量创造更大的能量。换句话说,杠杆思维是借力的思维,因为给定生物的天然或者天生的禀赋差异,它并不是那么巨大。谁要能拿到最优的、最长的那根杠杆,最成功地借力,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样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关系、个人的成长中是非常适用的。为什么你要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到更好的企业工作?因为学校也好,企业也好,都是杠杆。同样的专业,985大学的毕业生就能够得到更多的面试机会,同样的创业项目, BAT 出来的创业者就会得到更多 VC 的关注,更容易拿到启动资金。 同样的,你周边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是你的杠杆,一个能够拥有密集和高能社交网络的人,就会让人感到能量巨大,其实本质上就是他们能够以更低的能耗,更高效地完成事情,去创造新价值。 所以说,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它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杠杆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合适,就是平时说的,适合自己,也就是能力杠杆。那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适合某个时间节点,也就是时间杠杆。 如果你弄错时间的杠杆,你就没有办法借到时代的力,这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找到正确的杠杆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2.硬核思维 你会发现,除了借力之外,杠杆原理中还有一个核心词是什么呢?支点。没错,如果你没有支点的话,多长的杠杆都是白做工,如果支点不是实实在在,而是虚的,那就更麻烦,因为它会导致短期内一个虚幻的放大效应。 换句话说,杠杆效应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起作用,硬核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这个在金融市场上非常好理解。企业负债经营,如果是个优秀项目,杠杆经营就是放大收益,反之呢,很有可能就拖累企业破产,那如果整个市场的金融杠杆是缺乏实体经济和项目的内核的话,那就是所谓的资金空转,杠杆的线路越长,导致的虚幻的收益泡沫就越大,然后市场就会陷入一个击鼓传花的恶性循环里面,最后崩塌。 这几十年来的金融危机,像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本质上都是债务危机,就是因为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杠杆被无限度地放大而导致的。这也就是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先生说的,好金融,坏金融,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就是金融的杠杆效用是不是有好的项目、好的实体经济、好的核心的支持。 所以,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强调,不允许资金空转,金融要服务实体,也就是说金融杠杆要有硬核作为支持。这个道理其实在人类成长上就更显著了,这个杠杆的支点是什么呢?就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人,就是缺乏核心资产的金融产品。这种产品的杠杆没用,即使短期有用,也是泡沫。 给你举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社会上有一类人,各种饭局、应酬不断,张三、李四、王五麻子全都认识,你就会觉得他能量很足。但是,你发现他真正办个事儿的时候,这些应酬的关系根本没用。所以,他这种所谓的杠杆,因为没有支点,都是白费力气。而一个具有硬核的人,你就会发现,借力周边就变得非常容易。只要你有内核在,杠杆是容易得到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杠杆是创造的而不是碰到的。, 好啦,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周二了 祝,开心~

求白话讲解一下什么是金融杠杆???

首先金融杠杆体现最尖端的地方是在外汇市场 我们以此为例,通常一张外汇买卖合约是10万美元,也就是俗称的一手。那么这么高的价值,普通投资者很难做得起投资。这样的话金融市场缺失了大众投资者就会没有了活跃度。银行为了把自己生意的活跃度调动起来,就用了这个杠杆原理,10万的一手合约,用100-500倍的杠杆缩小化,就是说10万的合约你只需要用1000块就可以买到。但价值计算还是以10万来计算。再说白话一点就是,你用1000块买了一股10万的商品,等你赔到1000块的时候,你就没钱了,并自动平仓,退出交易。 有些啰嗦,望能理解

不明白金融中的杠杆原理

  金融杠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该原理,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因此,在使用此原理之前,投资者需要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以及可能遭遇的风险。较为安全的方法是将收益预期尽可能缩小,而把风险预期尽可能扩大,这样做出的投资决策所得到的结果更加可能落在个人的预料之中。   使用金融杠杆原理时,需要考虑到“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个人也需要面对提前出局的下场。

金融杠杆理论是什么?

金融干管理理论是什么作用?这个理论的话就给你找的金融识背

金融杠杆原理是怎样理解的?

目前金融杠杆在市场上被普遍运用,一般用于期货、期权、买房、炒股等方面。在投资者使用金融杠杆之前,需掌握其详细原理。金融杠杆原理是什么?金融杠杆可以将其认为是一个乘号,使用金融杠杆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后的投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将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因此,投资者在使用金融杠杆之前,需要分析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投资者的分析最好将收益的预期缩小,而将遭遇风险的可能扩大,这样投资决策的结果必然会在预期之中。例如,投资者在进行黄金交易的时候,其保证金为10%,则其杠杆为10倍,不加杠杆之前,买入一手黄金需要30万,则加了杠杆后,买入一手黄金只需要3万,同时,黄金在变动时,投资者的收益或者亏损是它的10倍。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在进行加杠杆操作时,其加的杠杆越高,则风险性越高,加的杠杆越低,其风险性越低;当投资者保证金不足时,投资者若不追加保证金,则会被强制平仓。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杠杆操作时,应根据其自有资产,严格的控制仓位,避免被强制平仓。金融杠杆操作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1.债券融资成本划算与否。2.能否在3~5年内获得高倍速离场。3.购买价格是否便宜。4.运营情况是否有发展以及改善。

金融杠杆原理

一般来说,金融杠杆的原则是,当投资者投资时,他们会将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扩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增益和损失按这个比例扩大。通过使用该工具,投资结果可以扩大。无论最终结果是增益还是亏损,相关金额都将以固定比例增加。因此,在使用该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深入研究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的风险。对于金融杠杆原则,比较保险的措施是尽可能降低收益预期,尽可能增加风险预期。在使用金融杠杆时,投资者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因为现金流支出可能会增加。金融杠杆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债券融资成本是否划算;2.3-5年内能否高速离场;3.购买价格是否合理;4.运营能否发展和改善。以上是金融杠杆操作成功的几个重要决定因素。

金融杠杆原理

金融杠杆原理通俗地说就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时候,把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扩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其增益和损失也会按照这个比例进行扩大。通过对这个工具的使用,能够放大投资的结果,不管最终结果是增益还是亏损,相关数额都将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多,因此在利用这个工具前,投资者必须深入研究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对于金融杠杆原理来说,比较保险的措施是把收益预期尽可能地减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地增大。在运用金融杠杆时,因为现金流的支出也许会增多,所以投资者必须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金融杠杆取得成功 决定性因素 1 、债券融资成本是否划算; 2 、是否能在 3 - 5 年之内取得高倍速离场; 3 、购买价格是否合理; 4 、运营的情况能否发展和改善。 以上就是有关金融杠杆操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几个重要决定因素。

金融杠杆原理

金融杠杆原理就是指投资者在投资时,进行加杠杆操作,把自有资金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以较少的资金买入更多的投资标的物,导致其收益和亏损也会根据这个比例增加。金融杠杆就是实体杠杆的侧面,要了解杠杆的高低,前提是知道一个合理的杠杆水平,通常一个合理的杠杆水平,是金融机构匹配实体生产所需的最优水平,只有拆解了金融杠杆形成机制,才能搞清楚金融体系蕴含的不同层次的风险。杠杆越大,收益也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大;杠杆越低,收益也就越低,风险也就越低。金融杠杆推动力在于资产端的资产回报率提高以及负债端的资金利率下降,金融杠杆风险敞口暴露的触发点也来源于这两点。

金融危机发展趋势所指的U,V,L是什么?

金融危机刚露头时,经济学家大多用V来形容金融危机的走势,认为经济虽出现了下滑,但不会很严重而且时间不会太长,见底之后就会复苏。当时有专家预言,到2009年年底经济危机就会成为历史。2008年夏天以前,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和多数专家均认定,此次金融危机是V型衰退。残酷的经济现实很快就无情地否定了经济衰退V型走势的预测。此后多数专家开始倾向于使用U和L这两个英文字母了,而且使用L的愈来愈多。U型的含义是经济危机下得快,上升前则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弯路;而L型则表示经济增速下来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重拾上升势头,经济前景严峻。还有的经济学家用W来为金融危机走势画像的。

金融里的”冲回“用英语该怎么说?

hedge off

几个金融学英语单词的辨析

这些你都不认识么?服了

金融工作人员 英文怎么说?

Finance staff

什么是资管新规?它对金融行业有哪些影响呢?

现在的网上在线平台说句话实在话,那真的叫做多如牛毛,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做为一个资深的股票配资参与者,我不可以不负责任的随便推荐一个网站给你,所以我就从这些年我参与过配资的网站经历来告诉你,哪些股票配资平台才是安全可靠的配资网站!1、一开始的时候我跟所有的网民是一样的,什么不懂找度娘,上百度呗,结果我一搜索就头大了,好多的配资网站,接下来就是做选择题的时候了,我到底该选择哪一家配资公司呢?经过一番的比较,我选择了一家排名靠前,感觉网站整体的风格也不错的网站,叫顶牛贷的,接下来我就是开始联系他们的客服,注册,充值,开始配资的流程。经过一番的准备终于开始了我的配资之旅,刚开始配资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我的春天就要来了,因为刚好遇上小牛市,我选的股票一路往上涨,加上平台给的杠杆,三天时间,我充值的2万本金就赚了3万多。第四天的时候我想把股票卖出去收取收益的时候我傻了,竟然无法交易,马上联系客服,结果是说什么我涉嫌非法内幕交易,交易所已经冻结了我的股票……等等各种理由,总之就是暂时无法交易。伤心一百个点。后来有一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说我的配资账户被平仓了。一查看,才知道这几天熊市来临,我原来买入的股票连续来了三个跌停,我充值的资金就这样被平仓了。我信你个大头鬼,股票涨的时候不让卖,股票跌了你就给我平仓了,心里一万个CNM!经过这一段以后,我停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再去关注股票配资这个事,心里真心的累!2、过了大概半年时间,我经常上的一家财经网站上出现了一条配资的广告,我就在想,这家网站我已经关注了很久,一直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股票资讯,既然他们提供的广告那应该是比较有保障的,于是又是一番操作,我联系上了一家叫巨牛盈的配资平台,开始配资以后一切都非常的顺利,很快就快过年了,我心想着账户上也有十来万的资金了,就提一点出来过年吧,结果这一申请提现,我又傻了,收到短信我的账户资金全部归零,可是我的银行卡没有收到转账啊,这是怎么一回事,赶紧联系客服,说是已经转账了,等过了年还是没收到款,我知道我又被骗了。说多了都是眼泪……3、我开始不再相信配资这种事情了,直到有一天我跟我的朋友说起这些事,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怎么不问部我啊,我这里就有一家在合作的配资平台配资盘,我跟他们合作了好几年,一直都非常的顺利,他们是真正的实盘操作,提现秒到!”听到这个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配资盘“的相关资料,发现他们的口碑资质什么的都是非常的好。我就试着再一次配资。终于这一资没有再让我失望,感谢我遇上我的朋友,感谢我遇上了配资盘,这确确实实是一家好的配资平台。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搜索‘"配资盘”了解一下。

请问金融是做什么的呢

金融学的历史在经济学中令人咤舌的短。经济学家们早就意识到信用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但他们并未热衷到在此基础之上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正因为如此,关于金融市场的早期观点大多非常直观,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实业家们提出来的。而对金融市场进行开创性理论研究的 Louis Bachelier (1900) 似乎根本就被理论家和实业家们所忽视和遗忘了。 投资组合理论 以上事实并不意味着早期经济学家们忽视了金融市场。Irving Fisher (1906, 1907, 1930) 早就描述了信用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其作为在时间上分配资源的作用--他已经认识到风险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之后 John Maynard Keynes (1930, 1936), John Hicks (1934, 1935, 1939), Nicholas Kaldor (1939) 及 Jacob Marschak (1938) 在他们发展货币理论的过程中,也已经开始孕育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具有重要意义的投资组合理论了。 但是对于那一时期的很多经济学家来说,金融市场仍然被认为只不过是纯粹的“赌场”而非真正的“市场”。他们认为资产价值大多是由资本收益的期望和反期望决定的,因此它们是“自己被自己套牢”了。John Maynard Keynes 的“选美”类比是其中代表性的观点。 因为如此,很多人对投机行为的研究费了不少笔墨(投机行为即为今后零售所需而进行的商品或资产买入或短期卖出的行为)。比如说,John Maynard Keynes (1923, 1930) 和 John Hicks (1939) 在其对期货市场的开创性文章中论述道,商品交割的期货合同的价格通常要低于该商品未来现货交割价的期望值 (Keynes称之为“正常交割延迟”) Keynes 和 Hicks 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套期保值者将他们的价格风险转让给了投机者以换取风险溢价(Cat 注:亦称风险贴水)。Nicholas Kaldor (1939)则分析了投机活动是不是能稳定价格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Keynes 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后来 Holbrook Working (1953, 1962) 则认为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的动机没有任何区别。这一论点引发了早期的实证研究浪潮-- Hendrik Houthakker (1957, 1961, 1968, 1969) 发现有利于正常交割延迟的证据而 Lester Telser (1958, 1981)则发现了不利证据。) John Burr Williams (1938) 是挑战经济学家对金融市场是“赌场”观点及资产定价问题的先锋之一。他认为金融资产的价格反映了该资产的“内在价值”,其可以用该资产未来预期股利现金流的折现价来表示。这一“基本派”观点与 Irving Fisher (1907, 1930) 的理论,以及诸如Benjamin Graham等实业家的“价值投资”方法不谋而合。 Harry Markowitz (1952, 1959)意识到当“基本派”观点依赖于对未来的预期时,风险因素必须要起作用,从而由Jonh von Neumann 和 Oskar Morgenstern (1944) 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利用。Markowitzd 在风险-收益协调均衡的前提下系统阐述了最佳投资组合选择理论--该理论从此成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简称“MPT”)的前身。 如之前所述,关于最优投资组合分配的早期观点早就已经在Keynes, Hicks, 及Kaldor等人的货币理论中被提及和考虑到,因而James Tobin (1958) 将货币因素加入Markowitz的理论中得到著名的“两基金分离定理”也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一步。Tobin 有效的论证了经济个体将通过投资在一种无风险资产(货币)和唯一的风险资产组合(这一组合对所有人都相同)来分散其储蓄风险。Tobin 声称,对风险的不同态度,仅导致货币和该唯一风险资产的组合不同而已。 Markowitz-Tobin理论并不是非常实用。特别是估计风险分散化利益时要求实业家们计算每一对资产收益间的协方差。William Sharpe (1961, 1964) 和 John Lintner (1965) 在他们的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解决了这一操作性困难。他们论证了只要计算每一种资产和一个市场指数之间的协方差便可以得到和Markowitz-Tobin同样的结果。由于计算量大大减少到这一模型中少量的几项(betas,贝塔系数),最优投资组合选择具备了计算上的可行性。很快的,实业家们就开始运用CAPM了。 CAPM后来受到了Richard Roll (1977, 1978)一系列实证上的批判。可以对其取而代之的改良理论之一为Robert Merton (1973) 的跨期资产定价模型。Merton的方法和理性预期假设引导了后来Cox, Ingersoll 和 Ross (1985) 的资产价格偏微分方程,他的模型可能离Robert E. Lucas (1978) 的资产定价理论仅一步之遥。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可以取代CAPM的理论是Stephen A. Ross (1976) 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他的方法偏离了CAPM中风险与资产的逻辑,却全面发展了关于“套利定价”的观点。如Ross所声称的,套利的理论推导在他的这一理论中并不具有唯一性,但实质上却是所有金融理论中的基础逻辑和方法论。如下的著名金融定理解释了Ross的观点。 Fisher Black 和Myron Scholes (1973) 著名的期权定价理论及Robert Merton (1973) 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套利的逻辑推导。直觉上来说,如果期权收益可以由一个由其他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复制的话,那么这个期权的价值一定等于该投资组合的价值,否则的话就会存在套利的机会。套利的逻辑还被M. Harrison 和David M. Kreps (1979), 及Darrell J. Duffie 和Chi-Fu Huang (1985) 用来计算多期(即“长期存在的”)证券。所有这些还反映在由Roy Radner (1967, 1968, 1972), Oliver D. Hart (1975) 及其他经济学家等创立的关于(完全和不完全)资产市场一般均衡的新瓦尔拉斯理论中。 著名的关于公司金融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性的Modigliani-Miller定理(简称“MM”定理)也应用了套利的基本逻辑。这一由Franco Modigliani 和 Merton H. Miller (1958, 1963) 创立的著名定理可以看成是最初由Irving Fisher (1930) 创立的“分离定理”的一个推广。事实上,Fisher认为在完全和有效的资本市场上,私人企业主的生产决策和企业主自己多期的消费决定应当是相互独立的。他的意思是说,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生产计划将不会受到企业主的借贷决定的影响,即生产决策和融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 Modigliani-Miller 在套利假设下扩展了Fisher 的这一定理。将企业看作是资产,对具有不同融资政策的企业来说,如果它们基本的生产决策是相同的话,那么这些企业的市场价值就应当是相同的。否则的话就会存在套利机会。因此,不管公司的融资结构如何,套利机会的存在保证了公司的价值一定相同。 有效市场假说 金融学中重要性排在其次的系列工作是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一个比较麻烦的发现是价格似乎是服从随机游走的。更具体点来说,最初根据Louis Bachelier (1900,研究商品价格),其后由Holbrook Working (1934, 研究不同种的价格时间序列),Alfred Cowles (1933, 1937,研究美国股票价格),以及Maurice G. Kendall (1953,研究英国股票和商品价格)等人的工作表明,后继价格变化和资产市场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联。 Working-Cowles-Kendall的实证发现带来了经济家的恐慌和质疑。因为如果资产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力量”决定的话,那么价格的变化应当只向市场出清方向移动而不是随机游走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讨厌这一结果。许多人将其看作是论证“基本派”观点不正确的证据,即金融市场确实是无规则的“赌场”,因而不在经济学家应当考虑的合理对象范畴内。但还有其他人则声称这一结果表明企图用传统的“统计”方法来表达任何现象的做法是失败的。之后Clive Granger 和Oskar Morgenstern (1963),及 Eugene F. Fama (1965, 1970) 等运用了更强大的时间序列方法但也得出了相同的随机的结果。 历史性的突破应当归功于Paul A. Samuelson (1965) 和Benoit Mandelbrot (1966)。Samuelson 不仅没有认为金融市场没有按照经济规律运作,相反地,他将Working-Cowles-Kendall的结果解释成为金融市场非常有效地在按照经济规律运作!他的基本观点非常简单:如果价格波动不是随机的(因而是可以预测的)话,那么任何一个寻求利润的套利者就可以通过适当的资产买卖来实现这一利润。Samuelson和 Mandelbrot 因此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简称“EMH”):如果市场有效,则所有关于资产的公开(在有些版本中还包括不公开)信息将瞬间反映在价格上。(注意 “有效”一词仅仅是指市场参与者充分利用了他们所能知道的信息;与其他类型的“经济有效性”如生产资源分配的有效性无关。) 如果价格变化看上去是随机并不可预测的话,那是因为投资者们尽了他们应尽的职责:所有可能存在的套利机会都已经被发现并最大程度地利用了。 这一 “有效市场假说” 先因Eugene Fama (1970)而变成了著名理论,之后又被人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假说联系起来。这一理论并未取悦实业家。“技术分析”交易家或是“图表主义者”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价格变动的方式来预测资产价格的观点受到了挑战:EMH认为他们不能够“击败市场”因为任何可得的信息都已经融合到价格中了。这一理论也在无形中惹恼了基本派实业家:有效市场的观点依赖于“信息”和“看法”,因而至少在原则上排除了因谣言而形成的投机泡沫,错误信息及“人群疯狂症”等的可能性。 更加令人烦恼的是,EMH也没有令经济学家们感到高兴。EMH可能是比较适应现实情况的实证性假说之一 (即使Robert Shiller (1981) 对其有批判),但它似乎并没有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同时该理论似乎对以下的反对意见无力反驳:如果所有的信息已经包含在价格之中,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话,那么不仅没有人可以通过信息获利,而且很可能根本不会有交易发生!Sanford J. Grossman 和Joseph E. Stiglitz (1980) 及Paul Milgrom 和Nancy Stokey (1982) 提出了这一理性预期的悖论。直觉上来说,这一悖论由以下的例子来解释 (这里我们稍稍简化了一点)。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意味着“没有免费午餐”,即不会有100块钱躺在路边等人来捡。因为如果有的话,别人早就已经把它们捡走了。因此,看路边有没有钱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尤其是在这一看的动作还有成本的情况下)。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没有人会去低头看路边的话,那么在路边就可能会有还没被人捡起来的100块钱。但是现在确实有100块钱躺在路边,人们就应该低头看一看。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他们就会低头看并捡起那些100块钱,那么我们就回到了最初的第一阶段,并且认为地上不会有100块钱 (因此看路边就没有任何意义,等等)。正是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并不是那么有力才导致了这一推断的死循环。 金融学前沿理论应用综述及其展望 摘要: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揭开了金融学前沿理论的主流---数理金融学正在发生新的飞跃,而实验经济学和金融物理学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变革。国外对金融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正日益蓬勃发展,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尚属初步阶段。可以预料:中国学者的金融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细化研究和综合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自从戈森定律的兴起,再加上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门格尔和瑞士的瓦尔拉斯在19世纪70年代掀起“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基础理论便发生了第二次飞跃。经济学基础理论第一次飞跃是由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转到基数效用价值论的飞跃,第二次飞跃是基数效用论朝着序数效用论的转换。而序数效用论之萌发也即是人类开始重视心理效用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如火如荼。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与蓬勃发展标志着学者对经济生活中的心理效应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与此同时,作为行为经济学主要的、成功的运用来看,行为金融学在对主流金融学(又称标准金融学)的批判与质疑中成长壮大,在股票市场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力量。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自身包含的一些内在因素所决定,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参与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行为金融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心理学分析所起的作用。行为金融学融汇了心理学基本原理,其主要表现在信仰(过度自信 、 乐观主义和如意算盘、代表性、保守主义、确认偏误、 定位、记忆偏误)以及偏好( 展望理论、模糊规避)在行为金融学的应用。从而,行为金融理论包含两个关键要素:(1)部分投资者由非理性或非标准偏好驱使而做出非理性行为;(2)具有标准偏好的理性投资者无法通过套利活动纠正非理性投资者造成的资产价格偏差。这意味着非理性预期可以长期、实质性地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行为金融学在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逐渐为经济学的主流所接受。自诞生起就被奉为经典的现代金融理论受到的挑战一直未停过,主要是行为金融学对其理论前提“理性人假设”、“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甚为激烈。在对传统主流经济(金融)学的批判中,一大批行为经济(金融)学家成长起来,并获得了世人的承认。主流金融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主流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在实践和解释金融市场“异象”中遇到了巨大困难。主流金融学--资产定价理论主要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股票资产定价模型理论及套利定价理论。主流金融学中的资产定价理论是以有效市场假说为隐含前提,建立在数理模型和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不能较好地说明实际投资过程,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在实践中也存在较大的不足。而行为金融理论对作为主流金融学理论基石的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与质疑。 黄树青在《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一文中,提到De Bondt 和 Thaler(1985)、Statman(1995)、Berstein(1996)、以及Shiller(2000)等行为金融学家在不遗余力地为行为金融学呐喊。而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争论的起点是1973年——1974年纽约城市电力公司取消红利支付导致中小股东扬言采取暴力行动;其争论的核心是市场有效性---过度反应和滞后反应;其争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对立;行为金融组合理论与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的对立;如何看待泡沫与风险补偿的对立等。而刘志阳在《国外行为金融理论述评》(载于《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3期,页码:71——75)一文中,首先指出了EMH理论形成过程中,奥斯本和法玛的贡献最大。奥斯本提出随机游走,法玛在这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接着指出了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阶段:(1)早期阶段(2)心理学行为金融阶段(3)金融学行为阶段。并认为行为金融理论的理论基础是:(1)期望理论;(2)行为组合理论。同时,指出了投资行为模型应分类为:(1)BSV模型;(2)DHS模型;(3)HS模型;(4)羊群效应。最后提出了行为金融实证检验:(1)小公司效应;(2)反向投资策略;(3)动态交易策略;(3)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而与此同时,学者卫珑在《关于中国资本市场问题的研究综述》(载于《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3期)一文中总结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们诸如樊纲、吴晓求、梁定邦、吴敬琏以及厉以宁等人对中国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其主要问题的研究。但在这一文中,没有丝毫迹象表明这些专家学者们运用行为金融学等基础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研究,而是总结了这些专家在这方面的定性分析。从中可以保守地推出:至少在中国著名的学者圈子里,引用比较前沿的数量方法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数目不容乐观。换言之,我们还是将国外金融学前沿理论基本处于引入的初级阶段,基本上是对国外的金融学前沿理论做综述而简单介绍之,将其运用到中国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的分析很少,做综合分析的就更少。目前,国内学者引入金融学前沿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研究的主要有:张本祥(《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资本市场非线性分析》;吉林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孙博文(《中国股市波动的混沌吸引子的测定与计算》[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1,5);金学伟(《用分形理论看当前股市》)等。 除了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国外学者运用行为金融学等前沿理论对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的研究主要有: Kahneman和Tversky的期望理论;Kahneman和Tversky的遗憾论;Shefrin 和Statan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和行为金融组合理论;LeRoy 和 Porter 对过度反应的研究;Bernard 和Thomas 对反应不足的研究;Tversky 和 Shafir 对分离效应的研究;Tversky 和Kahneman 的可行性试探法的研究等。除此之外,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为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又一强大武器。实验经济学对经济人理性假设提出了强烈的挑战,使得过去奉为经典的“大数定律”和“大拇指法则”遭受到根本的震撼,从而提出了一个假设:在不同的测度空间下,原有的经济研究将发生面目全非的变化。而这一假设与西方学者们大量引入鞅论、测度论和分形以及流形等理论到股票市场分析当中来是相互呼应的。我们知道,在Grassman空间下与在Hausdorff 空间下以及Wiener 空间下,同一事物采用不同的标量来刻度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甚至迥然相异。正如在同一反馈函数,对初值的精度稍有不同或者迭代次数不同,得出的结果或许一个是收敛的,一个是混沌的。当然,金融物理学的兴起也促进了金融学研究的革命性变化。金融物理学对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假设(信息充分)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关于对这一假设的研究很早的时候就有肯尼斯*J*阿罗的经典著作《信息经济学》,随后又有斯蒂格勒等诺贝尔获得者对二手市场的信息占有的研究;接着到了信息滤波经济理论时代。其主要理论为维纳滤波理论和卡尔曼滤波理论。维纳滤波理论比较集中地表述在维纳——辛钦定理中,其主要是采用偏差反馈方法,用于滤波处理。卡尔曼滤波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初提出来的。1960年和1961年,美籍匈牙利学者卡尔曼和美国学者布希提出了递推滤波算法,成功地将状态变量方法引进滤波理论当中来。目前,对滤波理论在经济学中的拓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穆斯和卢卡斯等人。穆斯在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滤波;卢卡斯在继承魏克塞尔价格理论基础上,考虑了信息滤波与混淆问题。而搜寻理论实际是滤波理论在现实中的一个具体体现;统计滤波理论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的一种滤波理论。而金融物理学引入纤维束等革命性工具对传统金融学进行改造,也是对原有信息理论分析的一种深化。金融物理学和实验经济学是推动行为金融学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因为,行为金融学的视角从是行为的角度来考察金融领域的。而分析人类行为,主要从物理的角度和心理的角度来刻画。而金融物理学正是从物理的角度来考察金融问题的,同时另一方面,实验经济学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的。总之,这些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上都能在数学上找到比较合适的表达方式,从而推进金融学研究和金融学前沿理论在股票市场的运用所采用的一般形式的数学化。 沿着这些大师们的足迹,我们可以判定:未来的金融实践活动将越来越超乎一般人的设想,金融学前沿理论的应用将越来越综合化。考虑到国内学者现在的研究趋势,对于金融学前沿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分析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做如下展望:(1)Shefrin 和Statan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和行为金融组合理论。采用Shefrin 和Statan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和行为金融组合理论来分析中国股市投资者的选股优化问题;(2)Arrow的风险配置和信息相互关系模型。采用Arrow的风险配置和信息相互关系模型来探析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和信息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性;(3)采用金融物理学中的资金流动态模型来解剖中国股票市场定价问题;(4)利用遍历模型和最优停时模型来探求中国股票市场的漂移系数、股票价格优化以及股市政策效应分析;(5)利用数学模型、非线性模型和混沌模型以及分形模型考察中国股票市场的复杂性行为;(6)利用序方法、卡尔夫算子以及微分流形模型探索中国股票市场的局部均衡问题;(7)利用生物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来验证实验经济学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分析效果。总之,中国学者将金融学前沿理论应用到实际经济工作分析当中来还任重而道远,有待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交流合作,去挖掘和探讨金融学前沿理论并将之运用到实践当中来。 金融投资如选美 金融系统已经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心脏。老百姓手头有了点闲钱以后,也就不再满足于银行给的那点存款利息了。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金融品种也逐渐进入了普通百姓的视野,大家不仅开始关注它们,不少人还拿着真金白银投身其中,把股票、债券等金融品种炒得热火朝天。 不管是买基金、债券,还是炒股票、期货,大家的心里都是想着一件事,那就是赚钱。但金融市场上的钱并不是那么好赚。炒股票的人常常是昨天还在为赚了一点小钱而窃喜,但一觉醒来却发现今天是个跌停板,不仅昨天赚的那点小钱没了,自己的本钱也折进去老多,昨日富贵像水蒸汽一样蒸发掉了,喜悦顷刻化做泡影,剩下的只有揪心的痛。 在金融市场上,怎样才能真正赚到钱,把期盼的富贵变为真实的沉甸甸的钞票?当然是要投资决策正确。金融学的一些代表性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上分别注意到了投资者理性决策的重要性。阿罗(Arrow)通过对一般均衡框架中有价证券的研究发现,只要针对未来的每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设计出相应的应对条款,就能够构造出一种“阿罗证券”来确保总体经济的一般均衡。哈里·马克威茨(H·Markowitz)发展出的均值方差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资产组合决策。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的“MM定理”为复杂的公司金融活动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构架。布莱克(Black)和莫顿(Merton)等人在MM定理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不仅被市场人士广泛使用,还导致了金融产品的大量创新。 中国的金融市场交易参与者对赚钱的渴望尤其强烈。但要从金融市场赚钱,就必须学会对金融产品的走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和实用的金融分析方法。在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上,最受推崇、应用最广泛的金融分析方法还是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 基本面分析主要研究影响市场变化的各种经济因素和发展趋势,它最核心的步骤是市场参与者对资料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估并一贯坚持利用它们。基本面分析方法从长期来看是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但它在考虑诸多影响市场的经济因素的意外变化时不够灵活和及时,因为它对政治、经济因素产生影响的考虑经常有滞后性。另外,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面对同样的数据时,往往出现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的结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使长期来看预测准确率很高的基本面分析,其预测的走势很对,但无法预测到一个准确的变化轨迹,所以市场参与者无法据此投资,即使投资了,也往往是“赚了指数,赔了钞票”。在需要进行定量分析时,基本面分析确实就有问题了。 技术分析弥补了短期分析中基本面分析的不足。技术分析仅依赖于对价格变化的观察和解释来做出分析结论,易学易用,有助于市场参与者对新的市场事件做出灵活反应。但技术分析成功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市场供求双方必须自由发挥作用。这个条件不具备,对价格变化的解释就失去意义。由于金融市场上价格的噪音化或者故意扭曲,技术分析所倚赖的图形往往也被噪音化,图形所显示的意义大部分都不能实现,虚假突破成为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按照实际上被噪音化的技术图形所显示的意义去进行投资,那就只有一个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无论是基本面分析方法还是技术分析方法,其实都各有千秋,各有不足。可惜的是,确立和发展这些学说的经济学家们,无论是阿罗、马克威茨、莫迪利亚尼,还是布莱克和莫顿,他们都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学说从金融市场上赚到大钱。这使我们难免要怀疑:如果不是这些理论和分析方法存在致命的问题,那这些金融学家们为什么没有利用他们自己的学说和分析工具赚到钱? 但有一位经济学家依靠自己的理论赚了大钱,他就是凯恩斯。1908-1914年间,凯恩斯在大学里教书,为了日后能够潜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为五斗米的事情费神,他什么课都讲,指望靠赚课时费积攒些钱财。后来终于发现,靠赚课时费,讲到吐血也积攒不了几个钱。于是,凯恩斯先生就借了几千英镑干起了远期外汇投机的营生,4个月赚的钱相当于他讲10年课的收入。初战告捷后,凯恩斯先生觉得这钱赚得太痛快了,于是继续投资。3个月以后,却把借来的钱和赚到的钱一起亏了个精光。凯恩斯先生心有不甘,就像赌徒总想把从桌子上输掉的钱赢回来一样,他决心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他7个月后涉足棉花期货交易,大获成功。受此鼓舞,他一鼓作气把期货品种挨个儿做了个遍,还嫌不过瘾,又开始炒股票。在十几年的金融市场投资生涯中,凯恩斯先生赚得盆满钵满,积攒了一辈子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更为关键的是,他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他创立的关于金融市场投资的理论——选美理论。 凯恩斯先生总结自己在金融市场投资的诀窍时,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他的投资理论,那就是金融投资如同选美。在有众多美女参加的选美比赛中,如果猜中了谁能够得冠军,你就可以得到大奖。你应该怎么猜?凯恩斯先生告诉你,别猜你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能够拿冠军,而应该猜大家会选哪个美女做冠军。即便那个女孩丑得像时下经常出入各类搞笑场合的娱乐明星,只要

去英国读金融会计硕士哪个学校好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lse管理与战略能走金融吗

能。根据查询中国知网显示,lse管理与战略专业属于金融学和管理经济学等经济学科的前沿专业,相关性和对口性都大,lse管理与战略能走金融。

lse金融硕士回国就业怎么样

看个人能力。如果在国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且有很好的专业能力,回国就业会很吃香,但如果在国外学习划水,没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则不是很好就业。

英国留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

(简称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或LSE) 创建于1895年,1900年作为经济学院加入伦敦大学联盟。 大学位于伦敦市中心,国际学生的人数比例在英国大学中最高,其中英国学生占38%,欧洲的学生占18%,来自其它120多个国家的学生占44%。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并成为“G5”精英大学,代表着英国大学的最高学术水平。 LSE在英国独树一帜,教学和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领域。该校在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拥有多项处于领先地位的成果,为该学院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金融专业作为每年留学申请中最热门的专业,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其实国内外关于金融专业的理解很有不同。   国内大学关于金融专业的设置,更偏重宏观方向,以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专业为主。这和我国的历史情况有关,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投资行为还没有大幅度兴起,因此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机构,自然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得到了很大发展,因此国际金融的研究也很有必要。   国外关于金融专业的设置,是两方面都有。一方面以微观为主,也就是研究与公司个体有关的投资、融资等行为。另一方面就是和国内类似的宏观金融的研究。   金融与经济,这个专业通常设在经济学院,会涉及到比较多的经济学知识,微观、宏观、计量经济学等都是常修的科目。通常不能接受转专业。下面我们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为例来看下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   Microeconomics for MSc students 微观经济学   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经济学   Financial Econometrics 金融计量经济学   Options   选择2门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实用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 Theory* 公司金融理论   Financial Risk Analysis* 财务风险分析   Fixed Income Markets* 固定收益市场   Forecasting Financial Time Series* 金融时间序列预期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全球金融系统   International Finance* 国际金融   Portfolio Management* 证券管理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Finance and Risk Analysis* 金融风险定量分析

吴景平:抗战爆发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

吴景平/主讲 王钊/整理 汇丰银行,英文名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简称HSBC,直译为香港上海银行,1865年成立于香港,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近代以来,汇丰银行兼具资金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列强为后盾的各种特权,经历或直接参与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以及金融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本文整理自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汇丰银行:近代中国与世界”系列讲座之一,该专题讲座聚焦海外中国近现代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读,为上海师范大学宋佩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整理与研究(1865-1949)”相关学术活动。本场讲座由复旦大学 历史 学系教授吴景平主讲,题目为“抗战爆发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中国 社会 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吴敏超研究员与复旦大学 历史 学系博士候选人王钊担任与谈嘉宾,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主持。主讲人吴景平教授曾任国务院 历史 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与外交史等领域深耕多年,著述颇丰。 1910年的汇丰银行大楼 讲座伊始,吴景平教授介绍了这一选题的背景。他认为,抗战爆发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属于外交史与金融史的研究范畴,同时也涉及中英日等多方关系。从宏观角度而言,近代中国处在条约体系之中,国民政府成立后,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遭到严重威胁,作为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始作俑者,英国在华拥有重大利益,也希望维持条约体系以维护其在华利益,但英国在华构建的条约体系及相关权益日益受到日本的挑战,并面临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竞争。日本是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它顺利“继承”了德国在中国以及太平洋赤道以北地区的利益,但日本又是这个体系的破坏者,甚至要和这个体系完全撇清,直到1931年开始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全面侵华,并在不久后将侵略扩大到亚太地区。从1931年到1945年之中的重大 历史 节点,都对中英是否要合作、是否要在金融领域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谈论这一话题还需明确金融领域的特征。金融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是指对货币的经营活动,涉及领域广泛,是一种商业性的市场行为,受到价值规律、供需关系的支配,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经营主体。吴景平教授认为,近代中国与英国的金融合作本质是商业属性,也兼具其他属性。金融合作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无论是政府之间,还是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理应是商业性的,形式上是平等互利、自愿的。但事实上,近代以来的中外金融合作,或者是涉及金融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又往往带有财政属性,进而带有政治属性。中英金融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货币领域、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 接着,吴景平教授从五个方面对抗战前后中英金融合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一方面是英国在华的金融机构。鸦片战争后,英国金融机构开始进入中国,英资银行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华设立分支机构,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分别在19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进驻。据统计,到1930年代,西方国家在华设立的外资银行中,英国银行分支机构最多,有27家。日本此时的机构也非常多,在华金融机构的数量与规模也在不断扩展,甚至挤压欧美银行的业务。早期英资银行除了经营存放款、汇兑等一般业务外,对于出口贸易相关的金融活动几乎是垄断性的,汇丰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创立时总行设在香港,同时又在上海设立分行,其业务除了外资银行涉及的一般业务外,也涉及中国财政领域,例如对中国每年关税、盐税收入的保管和划拨,进而对中国的政治与 社会 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第二方面,吴景平介绍了有关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问题。法币与此前近代中国流通的钞票、或者说兑换券的最大区别在于,以前的钞票是凭票兑付,发行方负有兑换义务,实质上是银元或其他金属货币的兑换券,而法币的发行方不再承担兑换义务。法币的制度设计,涉及到白银风潮爆发与中国向英国(也包括美国)求援的交涉。吴景平从英国财政部高级顾问李滋罗斯来华的相关活动,中英围绕币制改革、借款、银行等领域的合作,英国如何对新四国银行团的规则进行维系与规避等内容为切入点,介绍了英国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关系。1935年初中国就向英国提出过2000万英镑借款方案,英国认为需要考虑新四国银行团其他成员美、日、法等国的态度,派李滋罗斯在1935年9月作为英国政府代表访华,商谈币制与借款问题。英国在华商业利益较多,故希望与中国就币制改革进行合作,孔祥熙与宋子文都对他的访华有很高的期待,但蒋介石却持保留态度,认为中国当下主要应处理与日本的关系问题,英国的借款与援助不如中日交涉重要。李滋罗斯在回忆录中谈到了当时与国民政府高层的商谈情况,大致内容就是让中国放弃银本位,采用英镑本位,英方要求国民政府将法币发行权集中在中央银行,中国、交通两行只能有2年的过渡期,2年后取消发行权。英国愿意提供1000-1500万英镑借款作为法币的发行准备金,条件是中国维持现有的海关制度,因为现有海关总税务司是英国人,故实际上英国是要维持对其在华利益与对华贸易有利的中国海关制度,并由英籍人员出任中央银行顾问,同时中国也必须把白银出售给美国,获得的外汇收入用以维持货币发行。 李滋罗斯代表英国财政部与工商界的态度,而代表英国政治外交界态度的英国外交部,虽然原则上也同意币制改革的方案,同意让英国强势介入中国的币制改革,让中国加入英镑集团,但也要求英国不要轻易宣布此事,要为中英的交涉预留更大的空间,同时也要求李滋罗斯与日本及美国政府协商,就中国的币制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也符合新四国银行团规则的要求。而英国当时也有另外一条要求,就是此事也必须获得驻华大使贾德干的同意,但贾德干对李滋罗斯代表财政部垄断了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相关交涉的现状非常不满,认为自己成了摆设。 英国内部各方未能迅速达成一致,而中国此时也出现意外情况。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发生了汪精卫遇刺事件,引发国内对局势的恐慌,各方认为可能有更大的危机发生,银钱业面临巨大的挤兑风险。所以国民政府在尚未与英国就币制改革与借款问题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果断在11月3日宣布将于11月4日实施法币改革。 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中的很多方案采纳了孔祥熙、宋子文与李滋罗斯协商的结果。例如第一条,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但是中央银行发行为主,中交为辅。换言之,其他银行没有合法的发行权。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一概以法律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对于是否包括外商银行的交易没有明确说明。外商金融机构在中国要使用法币,就要向中方指定的发行准备委员会与银行来兑换,外商银行认为这是强制其交出白银。第五条规定,在任何领域以白银作为货币,哪怕是作计价单位,都是不合法的。第六条很关键,由中央、中国、交通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此处的“外汇”并非原先计划中的英镑,原因在于英国最终收回了向中国借款的计划,但英国还是以其他方式表示了对法币改革的支持,1935年11月4日,英国驻华大使贾德干公布了英王敕令,要求在华英侨及法人团体必须遵守中国政府有关法币的规定,否则就将受到惩罚,这也是第一个外国政府明确表达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对于法币改革的成功实施有很大的意义。 第三方面,吴景平谈到了英国与中国银行体系改革的关系。李滋罗斯访华与国民政府高层商谈币制改革条件时即提到了中央银行改革一事,即由中央银行单独发行货币,中交两行仅为辅助。国民党政权最早成立中央银行要追溯到广东时期的1924年,到后来的武汉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都是从属于财政部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虽然中央银行总裁获得了与财政部长平级的待遇,但财政部又被赋予管理货币金融事务的全权,此时期大多由财政部长兼任央行总裁,所以财政部与央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属于财政大系统之下。实际上央行在一定意义上是财政部的下属机构,承担管理国库等财政职能。李滋罗斯提出的要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于任何政府机关,独立掌握发行权的方案,遭到中方的反对,孔祥熙与宋子文认为英方不了解中国货币银行的 历史 与现状,当时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流通等其他主要业务上的能力乃至国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均不如中国与交通两行,由中交两行出面进行信用担保活动要更好。如果取消中交两行的发行权,那么单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能否在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等不同的地区都站得住脚,国民政府高层尚缺乏信心,所以中方还是希望中交两行与中央银行一同参与货币发行。但李滋罗斯认为,如果要英国支持中国的币制改革,就必须进行银行改革,明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地位,并将商业银行的资产冻结,由发行准备委员会保管准备金,此方案涉及到中国的央行制度,以及其与财政的关系,又是其与政治关系的体现。当时蒋介石的名分只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他的考虑是将中、中、交三行合并为一个银行,由财政部长来做这个合并后的银行行长,这并不是李滋罗斯提出的方案。 法币改革后,1936年国民政府就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酝酿成立中央准备银行的方案。拟成立的中央准备银行股份40%归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虽然颁布过中央银行条例,规定中央银行的官股份额40%或其他数字,但实际上到1936年初从未实施过,中央银行并无股东会与董事会,有的是银行理事会与监事会。中央准备银行除了40%的官股外,其余60%的股份由以法人名义持股的各个银行持股和个人名义持股,各占30%,且政府持有的40%股份没有分红权,因此银行获利的大头都将归投资的银行与个人所有。到1937年6月,立法院通过了中央准备银行的方案,但随后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不再着力于央行的改革,而是希望进行全面的金融统制,由四联总处进行金融管理,筹建中央准备银行的方案搁浅。 第四方面,吴景平介绍了英国与中国的平准基金。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的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也必须重新考虑对华金融合作一事,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在货币领域,维持法币的外汇汇兑本位。中英平准基金的背景之一,是1937年的2000万英镑金融借款谈判。1937年孔祥熙曾率领代表团赴英,与英国政府就重谈1935年李滋罗斯来华时商谈过的金融借款一事进行谈判,英方原则上同意采取传统的融资方式,由汇丰银行等英资银行出面,在以伦敦为主体的国际金融市场为中国政府发行2000万英镑债券,但后因全面抗战的爆发,汇丰银行认为这个借款无法被公众接受,且英国财政部不愿意出面担保,故这笔借款亦未能付诸实施。因全面抗战爆发,中国以关税与盐税担保偿付的外债与赔款(主要是庚子赔款)的本息面临违约,原因是沿海的主要海关都被日本占领,中国无法动用关税,故认为违约的责任在日本。处理方式是,先把欠账记下,等战后向日本索要赔偿支付积欠英美等国的旧债,这个方案也获得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同意。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的法币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中、中、交三行无限买卖外汇,直到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前,虽然国民政府为了促进出口,让法币进行了小幅贬值,但法币的官方汇率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于1938年初在华北的伪政权组建了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宣布在华北地区与法币实行1比1等价交换,伪政权方面用联银券在市面上大量换取法币,再用以套取国民政府的外汇资源。前面讲到,战前英国对华的金融借款均未借成,国民政府目前的外汇资源无法维持法币,国统区法币汇率大跌,对在华英商与英国对华贸易的冲击也很大。经过双方反复磋商,1939年汇丰、麦加利两家英资银行和中交两行订立了第一次平准基金借款合同,总数为1000万英镑,两家英资和中资银行各出500万英镑。汇丰银行与麦加利银行是商业银行,但与英国政府关系比较密切,而中交两行在1935年改组后,实际上已经是政府银行,主要负责人形式上是由董事会提名,后由政府认定,甚至委派。第一次中英平准基金名义上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借款,但合同中的担保等相关规定中已经加入了英格兰银行、英国财政部、中国政府等,中英两国政府的相关机构实际上已经包含其中。一年多以后,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汇丰银行订立了乙种基金,依然执行此前基金委员会的规定。1941年4月中英签订了第二笔平准基金合同,与第一次相比,汇丰、麦加利银行等商业银行和中交等中方银行都不再是签约人,而是由英国财政部与中国、中央银行为缔约方,等于两国政府直接签订合约。 1942年10月,在太平洋战争爆发近一年后,财政部应蒋介石的要求,清查平准基金的使用与剩余资金情况。因为平准基金委员会主要在上海和香港运作,随着日本对上述地区的占领,日本也查封了平准基金委员会的资金,总共封存了4.7亿元法币。 第五方面,吴景平讲到了对英国在华金融思维的思考,包括英国对华的战略研判。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的侵略从东北进入华北,接下来华东乃至华南主要地区都被日军占领,相应地沿海的主要海关也被日本占领,日本占领后即由日方人员掌握日占区海关的管理机构,并掌握了关税的保管与分配权。对于英国而言,这是一个既定事实,日本希望将此情况合法化,但中国坚决反对,不过英日还是签订了有关中国海关的协定,实际上对日占区中国海关的处理做出了规定。而英国在中国的租界区上,包括天津、上海等地的租界区都答应了日方的要求。除此之外,英国对华借款一事上态度也较为消极,1935年的币制借款、1937年的金融借款都未成行,1939年英国虽然提供了平准基金借款,但要求就是维持中国的货币、维持法币汇率稳定等技术性问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提供了5亿美元对华借款,中国希望英国像美国一样提供大额财政援助借款,数额为1亿英镑,英国则表示只能提供5000万英镑,在此份额内与中国谈判,但双方分歧仍旧很大,直到1944年5月才签订借款协议。英国的态度与其战略研判相关,驻英大使顾维钧1942年曾给国民政府报告说,英国提供的5000万英镑借款,实际上由中方自由支配的只有1000万英镑,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不要,蒋介石也同意了此意见,这对中英关系的打击很大。 抗战爆发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要求,是双方自愿的,具有商业属性,受价值规律与市场需要关系的支配。每一笔外债与赔款的处理上,双方都有各自要承担的责任或风险,实际上各有需求,风险各担。日本全面侵华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国家建设,财政银行、海关体系受到重大打击,有了中英金融合作后,对中国货币的维持起到了一定作用,上海租界的外汇市场仍在运行,中、中、交三行仍在买卖外汇,从这一点上讲,中英金融合作的预期基本上达到。 1939年9月欧战爆发后,英国也面临与德国的战事,压力巨大,如果不是德国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进攻,而是全力进攻英国的话,英德战事的后果很难预料,另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因此英国方面大的战略预判,就是已经是时候逐步从中国撤退了,因而英国与中国的合作有限,规模不像美国对华金融合作那么大,美国对华提供了多笔经济援助,目的是要把中国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让中国持续抵抗日本,以帮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赢得有利地位,相比之下,英国保持在华存在的决心与中英合作的决心都不足,和中方的金融合作也缺乏长远的恒心。 1928年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汇丰银行大楼 与谈人吴敏超从吴景平教授的讲座内容出发,谈了三点体会。首先,抗战爆发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它不仅与金融史有关,也跟抗日战争的进程有关,同时也是中外关系史里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吴景平教授对这一议题已经有相当长期的研究,其一大特点,就是建基于中外原始档案、基于扎实的史料基础上的研究。其次,金融史属于一个相对专精的领域,吴教授的研究把金融史放在中国近代国家发展的 历史 中,国民政府的各项制度建设中,在国际关系、尤其是中国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中,视野广博。李滋罗斯来华、法币改革与后续的事件都和中国国内政局息息相关,所以金融史的影响超过经济领域。评价李滋罗斯来华以及后来的平准基金时,确实需要考察政治上与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最后,吴敏超认为,吴教授本场的讲座重点在于法币改革,以及李滋罗斯在其中的作用,但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将其放置于整个近代中英金融合作的视野下进行考察,正是由于19世纪60年代以来诸多英商银行在华经营以及随之产生的在中国国际贸易、海关、内外债等领域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时考虑选择与英国合作。吴教授也详细分析了各方的态度,实际上李滋罗斯来华之前先去了日本,与日本政府高层就中英经济合作问题也有一定接触。李滋罗斯作为一个外国专家,对中国的 财经 与银行等领域并不很熟悉,认识有偏差。这也提醒我们,对近代来华的外国专家的观点要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在研究平准基金时,吴老师对中英与中美平准基金都有深入的研究,在这一升一降的对比之中,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待中英金融合作的特点。 与谈人王钊表示,吴教授对抗战爆发前后中英金融合作的解读比较全面,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外债、货币、海关等等,文献资料也比较全面。金融史应该不限于金融史,而是将其作为一个视角来推进对时局的认识,对整个中国内政以及中国外交,乃至于整个全球局势的认识。 王钊认为,中英金融关系,若以中国为本位,可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是指其与中国国内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关系,这方面英国确实影响力很大,因为英国是最早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也是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主要缔造者。对外主要是指外债,根据《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统计,近代中国向英国借了92笔外债,南京国民政府借了14笔,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英国与南京国民政府旧债整理进行了交涉,也达成了几笔小额借款。1934年国民政府曾向英国提出大额借款,但英国没有同意,英国当时担忧新四国银行团的限制,也担忧日美等国的态度。李滋罗斯来华时,英国外交部在1935年10月24日明确给他致电,希望对华币制改革与借款谈判时要考虑美国和日本的态度,美国方面是希望可以由其购买中国的白银,日本方面则是希望其至少不反对英国提供借款。虽然此后李滋罗斯向英国外交部表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解决,但英国外交部还是在10月30日明确指示李滋罗斯,不要在没有美日同意与配合的情况下对华借款。法币改革后,李滋罗斯在1936年初也向英国外交部明确建议继续对华借款谈判,可由此保护英商在华利益,并将此前的谈判获得的有利条件进行落实,但英国出于对日本态度的担忧,还是拒绝在此时对华借款。但李滋罗斯来华比较重要的贡献,是推动了中英旧债的整理,例如津浦铁路与湖广铁路旧债的整理,成为中英其他旧债整理的模板,此外,他对新四国银行团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回国后积极推动英国政府寻求跳出新四国银行团的方案,1936-1937年英国陆续对华提供了一些新的铁路借款。1937年中英2000万金融借款谈判时,英国曾提出了海关、央行顾问、改革预算、借款运用、担保条件等较为苛刻的条件,但中国都接受了,蒋介石日记里面就写到,英国在华权益非常多,中国可以通过让渡部分的权益给英国,以密切英国对华关系,让英国在将来中日爆发战争时支持中国。 全面抗战爆发后,英国政府的预判是,如果日本获胜,则会全部侵夺英国在华利益,如果中国获胜,则英国还有参与战后中国经济重建的机会,故对华提供了几笔借款,实际上条件与战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中国战前的期待,但此时中国对英国的态度与英国在中国外交战略上的重要性排名反而降低了,原因在于中国在战时对英国借款的期望也有提高,但英国因自身也面临战争压力,故对华提供的借款与经济援助有限,未能达到中方的期待。战后英国自身也面临经济困难,而国民党政权也在1949年败退台湾,故英国未能通过战时对华借款获得其所期望获得的战后在华经济利益。 校对:张亮亮

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内容:支付产品第三方支付工具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态,以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付通为代表,它诞生于银联超级网银发布之前,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的时候可以用任意银行的银行卡进行结算,而商家无需在每一个银行中设立帐号。典型产品支付宝主要提供支付及理财服务。包括网购担保交易、网络支付、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个人理财等多个领域。第三方支付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现代化技术解决金融问题的例子,第三方支付产品出现后,不仅简化了用户的支付流程,也让小商户在不和银行发生深度合作的情况下将支付行为整合进自己的产品中,带来更优质的体验。互联网化理财产品现阶段,互联网化的理财产品分为两个部分:P2P 网贷P2P 是英文 peer to peer 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网络信贷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到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其典型的模式为: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在中国落地生根后,又衍生了依托网贷建立的资金池理财计划,即用户将资金寄存在网贷平台的某个近似于基金的资金池中,由网贷平台对项目进行筛选、投标。这一模式与银行的放贷吸储模式十分相近,因此许多 P2P 网贷平台被算作影子银行的一部分,游走在现行法律边缘。典型产品积木盒子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有融资需求的借款人和有富余理财资金的投资人进行在线信息配对,帮助投资人寻找到风险收益均衡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本质上,P2P 网贷仍然是一种借贷行为,任何保本保收益的承诺都是不可能的。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网贷平台,应注意核查担保公司的资质和实力。互联网化基金互联网化基金的典型代表是让行业人士又爱又恨的「余额宝」,我们不妨用余额宝的机制在这里说明互联网化基金的运作方式:1. 用户将闲置资金存放在阿里巴巴的虚拟帐号支付宝中;2. 用户授权允许阿里巴巴使用这些资金进行基金化运作;3. 阿里巴巴将这部分资金投入之前签有合作协议的基金中;4. 获得收益,阿里巴巴返还用户收益。典型产品把钱转入余额宝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储蓄卡快捷支付(含卡通)的资金转入。不收取任何手续费。通过「余额宝」,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众筹不是所有的众筹都能被叫做互联网金融,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众筹的两个方向:回报式众筹 :回报式众筹不属于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商品预购行为,用户在商家制作出或开发出商品之前缴纳一部分或全部的购买费用,在商品制作完成后商家兑现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商家可以能够精准的进行生产和开发,提前知道准确的市场反应避免盲目生产。一般在回报式众筹中,商家会设置一个总额下限,如果到一定周期(如 30 天)没有筹集够预订的资金,那么商家往往会放弃众筹。在国内,早前的点名时间、Jue.so 和后来的中国梦网、京东众筹等都是回报式众筹。典型产品点名时间将众筹模式引入中国。网站创立初期(2011年7月),无论是出版、影视、音乐、设计、科技,甚至公益、个人行为的项目都可以在点名时间发布。2012年初,积累了半年的运营数据后发现,网站整体项目的支持率、转化率超过很多电商平台,项目筹集资金开始突破50万,点名时间开始引起业界的关注,众筹模式开始在中国萌芽。股权式众筹 :股权式众筹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因为股权众筹在国内并不是真正的「众筹」,因为面向不特定用户的集资行为是有政策风险的。在股权众筹中,项目通过平台向一部分经过审核的投资人公开自己的融资信息,并出让自己的股权。在国内,以天使汇 AngelCrunch 为例,只有平台上认证的投资人才能够看到企业的融资信息。天使汇会挑选优秀项目进入快速合投,促成项目在 30 天内迅速完成融资。典型产品天使汇 成立于 2011 年 11 月,是国内首家发布天使投资人众筹规则的平台。天使汇旨在发挥互联网的高效、透明的优势,实现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的快速对接。目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态就这三种类型,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政策的开放,未来所有的金融服务都有可能互联网化。那个时候,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的界限也会消失。

如何平衡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

一、对互联网金融功能和风险特征的基本判断 尽管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可以创造价值,但研究讨论中有三点需要把握。 第一,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P2P、余额宝等创新的是业务技术、交易渠道和方式,但其功能仍然主要是资金融通、发现价格、支付清算等,并未超越现有金融体系的范畴。就此而言,互联网金融可能并不会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体系。其发展只是又一次充分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的“金融功能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 第二,互联网与金融之间并非没有冲突。互联网强调便捷、强调快,金融业强调规范;互联网强调创新,金融业强调稳健。互联网金融毕竟是在开展金融活动,其运营管理不能没有风险管控这样的金融基因。 第三,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具有不确定性,应当避免过度乐观的预期。有不少意见就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意,甚至是一个伪命题,只不过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技术上的延伸,与电报、电话、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应用相比,并没有革命性变化。 互联网金融能否可持续发展,进而沿着什么样的路径、以多快的方式影响或改变现有的金融体系,还需要边走边看。1975年,美国《商业周刊》基于当时美国电子支付的蓬勃发展就曾经预言,电子支付方式“不久将改变货币的定义”,并将在数年后颠覆货币本身。但38年后的今天,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货币定义和属性的巨大变化。也许等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判断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个可持续的业务模式还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概念;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个有自生能力的新兴业态还是必须依附传统金融才能生存;抑或是二者最终相互融合,实现了基因重组。 从风险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参与者众多,带有明显的公众性,很容易触及法律红线,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链上的部分业态和部分环节受到了监管(如第三方支付),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P2P等业务具有民商法的合法性基础,公法未必适合或没有必要介入;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时混集了多种业务属性,难以清晰界定其监管归属。如何一方面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普惠精神,另一方面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选择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 一是各国普遍重视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强化法律规范,强调行业自律。各国都强调,互联网金融平台必须严格遵守已有的各类法律法规,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信息保密法、消费信贷法、第三方支付法规等。这是金融交易运行的最重要制度基础。 二是各国针对本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了强度不等的外部监管措施。澳大利亚、英国等大多数国家采取轻监管方式,对互联网金融的硬性监管要求少,占用的监管资源也相对有限。而美国证监会面对金融危机中公众对监管不作为的指责,认定Prosper出售的凭证属于证券,须接受其监管。 三是监管手段主要是注册登记和强制性信息披露,以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为重心。 四是涉及谁的监管职责就由相应的监管机构负责,往往没有统一的主监管机构。美国第一网络银行(SFNB)、贝宝支付(Paypal)等就曾分别由银行和证券监管机构负责监管。 五是少数国家开始尝试评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探讨未来监管方向。如2011年7月,美国国会下属的政府责任办公室就P2P借贷的发展和不同监管体系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强调持续一致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灵活性、有效性等。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事物”,金融监管总体上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秉承这样的理念,本文初步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12个原则,试图为今后该领域的讨论提供一个基础和出发点。这些原则也大体构成了金融创新监管的一个概念性框架。 原则1:互联网金融监管应体现适当的风险容忍度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类新出现的金融业态,需要留有一定的试错空间,过早的、过严的监管会抑制创新。美国经济学家斯莱弗认为,任何制度安排都需要在“无序”和“专制”两种社会成本之间权衡。如果P2P和众筹的业务模式能坚持单笔金额小、人数少,就应该用私人秩序和司法来规范。P2P等无区域性、系统性影响地自然退出,是市场的一种自我淘汰机制,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的长期有序发展未必是坏事。另一方面,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在摸索中寻找道路,但不能犯致命性错误,整体风险须在可控范围内。因此,监管的良好目标应是:既避免过度监管,又防范重大风险。 原则2:实行动态比例监管 金融监管在中文和英文中都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厘清。从松到严,金融监管可以分为市场自律、注册、监督、审慎监管四个层次。除此之外,法律本身也具有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约束作用,可以视为一种广义的监管。违反法律的,可由司法机关负责处理。典型的例子是,香港小贷机构的监管就是由警务处负责。 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定期评估不同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产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监管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实行分类监管。对于影响小、风险低的,可以采取市场自律、注册等监管方式;对于影响大、风险高的,则必须纳入监管范围,直至实行最严格的监管,从而构建灵活的(而不是僵化的)、富有针对性的与有效性的(而不是笼统与无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评估应定期进行,监管方式需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 原则3: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相结合 在原则性监管模式下,监管当局对监管对象以引导为主,关注最终监管目标能否实现,一般不对监管对象做过多过细要求,较少介入或干预具体业务。而在规则性监管模式下,监管当局主要依据成文法规定,对金融企业各项业务内容和程序做出详细规定,强制每个机构严格执行,属于过程控制式监管。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监管必须在明确监管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原则”先行。监管原则应充分体现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的特点,给业界提供必要的创新空间,同时指导和约束运营者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在梳理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点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中风险高发的业态和交易制定监管规则,事先予以规范。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的结合,有助于在维护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活力与做好风险控制之间实现良好平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原则4:防止监管套利,注重监管的一致性 监管套利是指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标准的差异或模糊地带,选择按照相对宽松的标准展业,以此降低监管成本、获取超额收益。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支付、放贷等服务与传统金融业相仿,如果二者执行不同的监管标准,将易于引起不公平竞争。事实上已经有持牌金融机构提出:为什么同样都提供支付服务或者从事贷款业务,受到的监管却不一样?为确保监管有效性,维护公平竞争,在设计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则时,应确保两个“一致性”:一是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持牌金融机构,只要其从事的金融业务相同,原则上就应该受到同样的监管;二是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线上、线下业务的监管应当具有一致性。 原则5: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这应当是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可能会放大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可能会使非金融机构短时间内大量介入金融业务,降低金融机构的特许权价值,增加金融机构冒险经营的动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科技风险突出,其独有的快速处理功能,在快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加快了相关风险积聚的速度,极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此外某些业务模式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例如,互联网直销基金1周7天、一天24小时都可以交易,但货币市场基金有固定交易时间,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承担隔夜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类“小概率、大损失”的黑天鹅事件对于此类模式的成败有重要影响。金融监管机构对此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化解和干预。 原则6:全范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 及时获得足够的信息尤其是数据信息是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全貌的基础和关键,是避免监管漏洞,防止出现监管“黑洞”的重要手段。客观上,大数据为实施全范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提供了手段。为此,监管机构需要基于行业良好实践,提出数据监测、分析的指标定义、统计范围、频率等技术标准。如对P2P平台设计经营性指标和风险性指标的定期与实时报送和分析机制。在数据监测、分析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在定期评估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以及时捕获新风险。 原则7: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 在精心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和普惠性的同时,必须及时惩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良莠不齐,少数互联网企业运营中基本没有建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体系,而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不持牌地做传统金融,有些平台甚至挑战了法律底线。如一部分P2P脱离了平台的居间功能,先以平台名义获取资金再进行资金支配甚至挪作他用,投资人与借款人并不直接接触,这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P2P贷款的范畴。为此,必须不断跟踪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演变,划清各种商业模式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在打击金融犯罪的同时,也应当考虑与时俱进地修改部分法律条款,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例如,美国《创业企业融资法》就是通过修订法条,将需要向SEC注册并公开披露财务信息的公司股东人数从499人提高到2000人,鼓励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 原则8: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 信息披露是指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其经营信息、财务信息、风险信息、管理信息等告知客户、股东等。准确充分的信息披露框架,一是有助于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和单家企业的运营管理透明度,从而让市场参与者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及其内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发挥好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二是有助于增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度,奠定互联网金融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是有助于避免监管机构因信息缺失、无从了解行业经营和风险状况,而出台过严的监管措施,抑制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强信息披露的落脚点是以行业自律为依托,建立互联网金融各细分行业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并就信息披露的指标定义、内容、频率、范围等达成共识。当前,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透明度的抓手是实现财务数据和风险信息的公开透明。 原则9: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应保持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是增进相互理解、消除误会、达成共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主动与监管机构沟通,努力使双方就业务模式、产品特性、风险识别等行业发展中难题达成理解。特别是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拿不准的环节,更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力求避免法律风险。在此过程中,推进行业规则逐步健全。另一方面,建设性的沟通机制有助于推动监管当局按照激励相容的原则设计监管规则,充分体认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运营和内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促进监管要求与行业内部风险控制要求的一致性,降低合规成本。 原则10:加强消费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 强化消费者保护是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许多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要引导消费者厘清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别,促进公众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性质,提升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切实维护放贷人、借款人、支付人、投资人等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前重点是加强客户信息保密,维护消费者信息安全,依法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各类权益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例如,针对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面临的交易欺诈、资金被盗、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应针对性地加强风险提示,及时采取强制性监管措施。 原则11:强化行业自律 相比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优势在于:作用范围和空间更大、效果更明显、自觉性更强。今后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程度、行业发展的有序或无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管的态度和强度,从而也影响着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为此,行业领头的企业必须发挥主动性,尽快带头制定自律标准,建立行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不应一味等待政府的强制性干预。近期陆续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应当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尽快发挥影响力。特别是要在全行业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强化整个行业对各类风险的管控能力,包括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IT风险、洗钱风险、流动性及兑付风险、法律风险,等等。 原则12:加强监管协调 互联网金融横跨多个行业和市场,交易方式广泛、参与者众多,有效控制风险的传染和扩散,离不开有效的监管协调。一是可以通过已有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的互联网金融运营、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沟通和协调监管立场。二是以打击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为重点,加强司法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三是以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目标,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四、积极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条原则各有侧重,不同原则之间并非完全一致,这些原则的同时实现并不容易。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挑战,亦是全球监管者在金融创新领域中面临的永恒难题:如何在改善金融效率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恰当地平衡?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然表明,只注重效率不注重稳定、“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等理念是行不通的。单纯追求稳健而过度抑制创新,也远非良好的监管选择。一个现实问题是,金融监管的格局是基于已有的金融业务并遵从法律规定确立的。在这样的框架下,当新的金融业态出现后,难以找到或客观上并不存在明确的主监管机构,这常常使得只有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相关监管问题才可能会被严肃地提上议事日程。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业态,为探索金融创新的有效监管模式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应当立足我国金融发展实际,把互联网金融作为践行良好金融创新监管理念的试验田,积极探索未来新金融监管的范式。

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模式如下:x0dx0ax0dx0a众筹x0dx0a众筹大x0dx0a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的本意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创业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x0dx0a展示他们的创意及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x0dx0a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3]x0dx0aP2P网贷x0dx0aP2P[4](Peer-x0dx0a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x0dx0a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x0dx0a率条件,比如贷贷巴等。x0dx0ax0dx0a两种运营模式,第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x0dx0a第三方支付x0dx0a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x0dx0ax0dx0a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x0dx0a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x0dx0a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x0dx0a数字货币x0dx0a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额宝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也开始露出自己的獠牙[5]。x0dx0ax0dx0a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为x0dx0a代表的互联网货币爆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其他任何互联网金融形式都更具颠覆性。在2013年8月19日,德国政府正式承认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x0dx0a比特币可用于缴税和其他合法用途,德国也成为全球首个认可比特币的国家。这意味着比特币开始逐渐“洗白”,从极客的玩物,走入大众的视线。也许,它能够催x0dx0a生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帝国。x0dx0ax0dx0a比特币炒得火热,也跌得惨烈。无论怎样,这场似乎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互联网淘金盛宴已经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它让人x0dx0a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最终极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对现有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提出挑战,将来发展到互联网货币的形态就是对央行的挑x0dx0a战。也许比特币会颠覆传统金融成长为首个全球货币,也许它会最终走向崩盘,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币会给人类留下一笔永恒的遗产。[5]x0dx0a大数据金融x0dx0a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x0dx0ax0dx0a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利用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x0dx0a金融机构x0dx0a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x0dx0ax0dx0a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x0dx0a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其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之x0dx0a外,还形成了“门户”“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创新服务模式。x0dx0a金融门户x0dx0a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x0dx0ax0dx0a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财投资服务和理财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的风险,同时资金也完全不通过中间平台。[3]

小牛金服: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区别

区别:一、概念区别金融科技,来源于国外Fintech,即finance+technology的缩写,英文原意是“金融科技”。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由一群通过科技,让金融服务更高效的企业,构成的一个经济产业。我们给出的定义是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融资租赁、保险、互联网金融等方面,提升金融产业的效率。科技金融,着重于金融,利用金融创新,高效、可控的服务于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二、服务对象区别金融科技注重前沿科技改造金融行业,属于科技服务金融一种途径;科技金融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金融,属于金融服务科技的一种途径。三、参与对象区别金融科技的主体是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企业;科技金融的主体是以传统金融机构等以金融产品服务的企业。四、产品区别金融科技主要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征信等前沿技术为核心产品服务金融;科技金融主要以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如何区分:下面两个企业案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概念蚂蚁金服蚂蚁金服目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科技体系。支付宝主要提供支付以及理财服务,包括网购担保交易、网络支付、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以及以余额宝、招财宝为主的个人理财业务。在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后,支付宝开始为零售百货、电影院线、连锁商超和出租车等多个行业提供服务。芝麻信用是国内最强大的征信产品之一。芝麻信用将淘宝、天猫等电商与支付宝的各项消费、支付数据等打通,获取用户的消费、生活大数据,由此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获取征信信息的方式更加便利。浦发硅谷银行浦发硅谷银行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的合资银行。浦发硅谷银行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企业,通过创新型资产价值的评估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度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并且为企业带来全球化合作平台,为国内企业向海外市场的发展搭建桥梁。从具体业务来看,浦发硅谷的“3+1”创新金融模式服务计划,以解决闵行区内的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问题为目的,充分发挥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将浦发硅谷银行所独有的“硅谷银行模式”通过浦发银行的人民币信贷渠道,在上海实现落地。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有关金融翻译的问题 2/28 loans 是什么意思

不用翻译, 28 miles per hour (mph),,,miles英里/每小时, 是速度单位.

金融名词解释

金融是一个汉语词汇,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金融(FINANCE或FINAUNCE)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专业的说法是:实行从储蓄到投资的过程,狭义的可以理解为金融是动态的货币经济学。)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1、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2、按照丁大卫的说法,古今中外黄金因其不可毁灭性、高度可塑性、相对稀缺性、无限可分性、同质性及色泽明亮等特性特点,成为经济价值最理想的代表、储存物、稳定器和交换媒介之一。金融的构成要素有5点:1、金融对象:货币(资金)。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具有垫支性、周转性和增值性;2、金融方式: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包括直接融资:无中介机构介入;间接融资:通过中介机构的媒介作用来实现的金融。3、金融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4、金融场所:即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5、制度和调控机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等。

求《金融市场学》这些名词的解释

1.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中央银行、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侨资、合资金融机构四大类。2.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3.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 ,实物资产的对称。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无形的权利。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尽管金融市场的存在并不是金融资产创造与交易的必要条件,但大多数国家经济中金融资产还是在相应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4.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5.纳斯达克(Nasdaq)是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缩写,但目前已成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代名词。6.股票价格指数是描述股票市场总的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它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一组股票,把他们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7.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8.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9.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国又称外汇管理10.浮动汇率是固定汇率的对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11.固定汇率是将一国货币与另一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的上下限范围波动,该范围最高点叫“上限”,最低点叫“下限”。12.开放式基金包括一般开放式基金和特殊的开放式基金。特殊的开放式基金就是LOF,英文全称是“Listed Open-Ended Fund” 或“open-end funds”,汉语称为“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也就是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发行结束后,投资者既可以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该基金。13.封闭式基金(close-end funds)是指基金的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筹足总额后,基金即宣告成立,并进行封闭,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14.共同基金其实就是一类投资公司 investment company 。作为公司,每一个共同基金都有各自的经理、员工、运作方式和目标等等。基金的投资目标反映出它之所以成立和存在的理由。简而言之,共同基金集合了一部分委托人的资金,并代表他们的利益进行有预设目的投资。每个基金公司都会雇佣投资专业人士来管理基金的投资组合,通常称他们为投资组合管理者。共同基金是把大量投资者和雇员的钱集中在一起,从而购买各个厂商的股票。以一组投资者的名义购买并由专业投资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管理的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的组合。15.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16.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17.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劳务和资源等要素的情况,它是政府干预的一个逻辑起点。政府干预对矫正市场失灵、提高效率、促进平等、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8.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现在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19.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是针对金融机构的许多限制被放松或取消,如在产品类型和服务场所方面所设的限制。20.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为什么金融机构在开展资产证券化时要通过信托公司?谢谢!

融资,募集资产,信托也同属金融机构的

为什么金融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是怎样发生的

美国金融危机发展的过程1.次贷危机的概念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2.次贷危机的产生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2.1.产生原理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2.通俗解答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3.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2007年春季,一场金融风暴在华尔街酝酿。美欧媒体开始频繁出现一个大众比较陌生的词语--"次级房贷"。而在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由之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更使得一批"明星"级金融巨头濒临破产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当年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由此,广为世人所知的美国次贷危机渐显峥嵘。 所谓次贷,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人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因此被称为"次贷"。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房市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这也刺激了抵押贷款机构超常规发展的欲望。受利益的驱动,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者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 美联储前货币事务局局长文森特·莱因哈特认为,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许多(美国)家庭基本没有通过资产积累创造财富的公开途径,只有一个例外:大量资源可以帮助人们对住宅进行杠杆式投资,政府也对此提供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如抵押贷款还款利息的税收减免等。"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忽视风险的结果,为危机日后全面爆发埋下了隐患。 2005年8月份,美国房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此后美国不少地区房价开始回落。到2006年,房价上涨势头停滞,房市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使购房者也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先后提升了4.25个百分点。 由此,出现了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局面,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愈演愈烈:滥用创新工具导致金融风暴"火"速蔓延 在经历了2007年前几个月的发酵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到购买了次贷支持证券的投资者。 2007年6月7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停止赎回。惊恐、疑惑的投资者很快发现,这两只基金持有大量与次贷有关的证券。 在美国,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将各种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经由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再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投资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 在美国住房市场繁荣时期,上述过程运转流畅,购房者、放贷机构、负责打包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银行和购买这部分证券的投资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这场在美国住房市场泡沫中形成的投机盛宴注定不能长久。随着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损失开始弥漫,最终波及到持有次贷的各类投资者。 但当此时,华尔街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点大关。 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从美国花旗银行到德国德意志银行,从英国汇丰银行到瑞士瑞银集团,全球各地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均发现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贷支持证券。由于这部分证券缺乏流动性,其价值和风险均难以判断。不少金融机构为满足有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要求,开始抛售资产,停止发放贷款和储备资金。一时间,银行系统惜贷气氛浓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信贷紧缩"和"信贷危机"。 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8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此后该公司从银行集团获得110亿美元紧急贷款后逃脱一劫。9月14日,英国诺森北克银行发生储户挤兑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境遇的一个简单写照。在此期间,随着美国房价下跌,房贷违约率上升,房贷支持的证券价值缩水,众多金融机构宣布遭受巨额损失,有的宣布破产或被收购。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认,美国房市存在泡沫,并警告说美国房价有可能超出大多数人预料,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为应对金融动荡,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开始采取联手行动,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增强投资者信心。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业贷款的贴现率,并通过向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拍卖贷款等方式,持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 尽管如此,次贷危机开始向美国经济基本面扩散:失业上升、消费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国经济下降了0.2%,为2001年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 双"高危期:华尔街五大投行巨头"惨遭"历史巨变 全球金融市场在动荡中迎来了2008年,这注定又将是华尔街的一个"多事之秋"。从年初到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大致经历了两个高危期。 在第一个高危期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陷入困境,最终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 3月14日,美联储宣布,对陷入困境的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贷款。但贝尔斯登最终没能"挺"下去。两天后,即3月16日,在美联储极力撮合下,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楼价"将自己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美联储则为这笔并购案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担保。 对于这起并购案,许多媒体均以"枪口下的婚姻"来形容,意指贝尔斯登虽万般无奈,但饱受资金短缺之苦最后只能委身于摩根大通。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财长保尔森事后说,之所以对贝尔斯登采取断然措施,并提供政府担保,主要当时市场对贝尔斯登破产没有任何精神准备,而贝尔斯登与其他金融机构有千丝万缕联系,其一旦破产,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无法预料的打击。 尽管从救助贝尔斯登开始,美国舆论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助华尔街投行提出了质疑。但从效果来看,美联储的举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忧虑。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次贷危机一度缓和,纽约股市也出现回稳迹象。4月份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4.5%,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9%。当月美国花旗银行、高盛和德国德意志银行的负责人均表示,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不过,接下来事态的发展明显超出了外界的预料,也证明西方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对当时金融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 进入2008年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再度紧张起来: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两房"是私有企业,但又作为"政府授权企业"享有各种优惠。次贷危机爆发后,有政府担保背景的"两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为谋求更大市场,"两房"也大举扩张,发放了更具风险性的贷款种类,这导致亏损不断扩大并形成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 在过去一年中,"两房"亏损达到了140亿美元。"两房"股价也暴跌了约90%。9月7日,美国政府再度出手,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保尔森的解释是,考虑到"两房"的庞大规模和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两房"中任何一家企业垮台,"都会使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动荡",因此,接管两公司是当前保护市场和纳税人的"最佳手段"。 但"两房"问题只是第二个高危期的一个序曲,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美国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局势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银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17日,美国政府被迫对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业银行。25日,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

1. 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中国官方储备及商业银行投资的美元资产在本轮危机中一度暴露于风险中,但总体而言投资损失有限,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 2.具体的影响: (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具体到中国而言, ,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跌9.95%,建设银行跌9.94%,中国银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9.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招商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4)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4.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3.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2.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3. 教训深刻宜引以为戒:中国可以在美国本次危机中学得以下教训: (1). 宽松的货币政策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给日后金融系统危机带来潜在风险。 (2). 面对国际市场这碗“深水”, 中国的“走出去”政策须更为谨慎,对外投资需要有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首先,我们一定要把防止物价过高过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在物价上涨方面,我始终强调一定要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要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把抑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总体依托温总理在两会中提出的九大措施,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全方位覆盖中国中国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从实践上看,物价也有所回落,今年1月份CPI是7.1%,2月份是8.7%,3月份是8.3%,4月份是8.5%,5月份是7.7%,6月份是7.1,7月份6.3%,8月份4.9%。所以,在价格问题上,我们要有一个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要看到当前面临着世界通货膨胀的因素,经济全球化有传导性,而这种因素是我们不能左右的,但是通过努力已经取得了重大效果,后四个月CPI从7.7%回落到4.9%,在整个世界经济都处在通货膨胀时期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应该对下半年的“一保一控”满怀信心; 其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避免经济出现大的回落。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所带来的全球性经济问题使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外部环境之中,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审时度势。应当着力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灵活、审慎和扎实工作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一保一控”的基本方针来把握总体,用它来总揽经济工作全局,尽管中国今年整个国民经济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局面,但2008年中国还会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 对中国的影响有几个方面: <参考资料:http://s.click.alimama.com/a/qXMXcnLS2co=-12773016

资产证券化名词解释金融学

资产证券化名词解释:是指将某一单位流动性较差但具有相对稳定的可预期现金收入的资产,通过一定的资产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的过程。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也就是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组流动性较差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使这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并且预计今后仍将稳定,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金融证券化的定义

金融证券化,是指把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化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证券化。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中,证券的比率越来越大.从广义角度上看,公司融资方面的证券化也在证券化的范围之内,即企业的资金从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发展到主要依靠发行证券来筹措资金。而居民储蓄结构也出现了证券化倾向,储蓄存款转向证券化。

求“金融衍生品的品种、基本原理、概念以及目前的市场状况 ;资产证券化的原理、模型及实例”

按交易形式划分金融衍生产品可分为两类: 1.场内交易:绝大多数的期权和期货交易属于场内交易,拥有标准化的合约。可以对冲平仓,是一辆可以中途下车的火车。 2.场外交易(Over the counter或OTC):柜台市场,又称店头市场。远期和互换属于场外交易,双方单独协商,签定协议。必须交割,是一架不可以在中途下来的飞机。 按产品形态划分金融衍生产品分为三大类: 1.金融远期:合约双方同意在未来的一定日期按一定价格交换金融资产的合约。 2.金融期货: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形式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交割标准数量特定金融工具的合约。 3.金融期权:合约双方按约定价格在约定日期内就是否买卖某种金融工具达成协议。 4.金融互换: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时间交换一定支付款项的金融交易。

用金融理论解释资产证券化含义中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由于你是求急,那么我就来简单说明一下。我就拿07年金融危机的美国房地产为例。首先要清楚资产证劵化是指把一些流动性差的东西打包变成证券,使其变为流动性高的东西。比如说我有10个房子,我不住,我把他全部给了房地产公司,他把所有的房子都买了,然后你想买,就去找银行借钱去买他的房子。这是一个很规矩的交易过程,唯一的风险就是你还不起钱。 但是房地产公司觉得这么赚钱太累了,于是他就把还没卖出去的房子变成债券,这就形成了一种资产证券化,他把债券卖给别人,比如说你同学,你同学买债券的额外收入就是当你拿着银行的钱去还贷款的时候,房地产公司将你的还款分一点给你的同学。这样看也没有什么问题,最多是房地产公司吸收了很多钱,然后他不停的去造房子,将这些房子变成公司债券都卖出去。 泡沫就来源于这里,大家都觉得房地产市场好了,房价涨的很快,大家都去买房子,于是又有了一个东西的出现,叫做次级抵押贷款,就是银行给一些信用不高的客户房贷。然后他们拿着这些钱去买房子,由于门槛很低,基本只要付很少一部分钱就能完成首付,然后他们都住了进去。大家很开心的时候发现,我擦,哥哥没钱还房贷了,这一段是想象,然后他们就利用各种方法,比如又把这个房子卖给了更加不讲信用的人,那些人也是拿着从银行借来的钱去买房子的,这个银行我们先叫他雷曼吧。他们卖了房子拿着钱可能就去买了房产公司的债券,准备收回点票子。 结果,从雷曼那里借了款的人还不了房贷,跑路了,由于还不了房贷卖房的人收不到钱,没办法还钱给房产公司,又跑路了,房产公司收不到钱,又卖出了好多债券,所以破产了,银行也收不到钱,也破产了,那些拿着房产债券的人得不到分红,因为没人还贷了,更收不到成本,因为房产公司垮了,就去上街游行去了,于是整个世界就乱了。 纯手打,比较简洁易懂,希望楼主满意。

资产证券化名词解释金融学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ABS)的过程。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资产管理公司有回收不良资产的压力,因此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得到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青睐,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筹划工作。

金融杠杆原理是什么?

在之前股市杠杆是什么意思曾经对于杠杆进行一定的学习,不过对于金融杠杆原理来学习理解还不够透彻,今天一起来看看金融杠杆原理是什么吧。 1、 金融杠杆原理其实通俗的数就是一个乘号的问题,就是将原来的资金放大的方式。 2、 这个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增加,因此在使用金融杠杆的时候一定要对于自己的需要面对的风险做到充分地了解,并且是遇到风险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与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操作股票和期货这些市场是不能够使用完全一样的策略的,因此和股票相比期货的资金放大了数倍,一点点亏损放大了就也是不小的亏损;当然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在获利的时候期货的获利也比股票要大得多。 3、 在股票中使用杠杆的地方目前最主要的融资融券交易,按照1:1的比例加杆杠,也就是原本是100万资金就变为200万资金,如果这时候赚取10个点,盈利就是20万,而亏损的时候也是如此,直接亏损掉20万。 4、 在股市较为强势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投资者使用杠杆获得不菲的利润,而在熊市的时候这部分投资者则又很少保护住利润,在杠杆的作用下失去利润甚至是本金,对于2015年股灾出现就是因为如此,很多的融资盘出现了爆仓。 了解了金融杠杆原理之后会明白现在的金融发展体系已经和这一工具有了非常强的联系,并且是现在全球的金融资产市场化趋势变的越来越强。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功能和基本构架是什么?

http://www.cfca.com.cn/自己看需要那方面的

《金融并购风云录》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金融并购风云录》(史蒂芬 M.大卫杜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kryWrQUe0H-eKQ30SZBjQ 提取码: sxbs书名:金融并购风云录作者:史蒂芬 M.大卫杜夫豆瓣评分:6.4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年份:2011-1页数:242内容简介:《金融并购风云录》内容简介:美国风起云涌的金融并购,近年来凭借最热的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其中充满波澜壮阔的故事、惊心动魄的博弈。而看似复杂神秘的运行机制,也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不难掌握的门道。《金融并购风云录》回顾了六次并购大浪潮,为读者详解金融并购的来龙去脉。不论是作为金融与并购界的入门指南,还是用于了解最新最热的前沿,它都堪称非常精彩的读本。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Gods at War: Shotgun Takeovers, Government by Deal, and the Private Equity Implosion作者简介:史蒂芬M.大卫杜夫,美国并购和公司法领域的权威。身为康涅狄格大学法学院教授,他对并购市场做过多年的研究,对于美国并购交易史、案例和多宗并购的当事人都有深刻的了解和透彻的分析。 他还以“交易学教授”的身份为《纽约时报》的“交易宝典”栏目主笔,同时也为Deal等杂志撰稿,发表演讲,其观点经常被美国全国性媒体引用。大卫杜夫还有近十年的公司法律顾问的从业经历,熟知业界规则和交易内幕,并且和诸多的企业、法律界人士熟识。本书正是其多年研究成果的汇总。

爱康的金融集团

MultiBank Group大通金融集团创立于2005年。2008年,我们与IKON Group爱康集团共同组建成立IKON MultiBank Group,该集团与IKON Group不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我们对IKON Group爱康集团的管理方式并不满意。所以2015年我们与IKON Group爱康集团彻底分开,独立运营。英国法院宣布,自2015年起,我们与IKON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商务性往来。我们有律师函和英国法庭的法令原件可以表明我们跟IKON爱康集团自2015年起没有任何合作关系。

度小满金融逾期多久会打电话给家人?

度小满金融逾期多久会打电话给家人?度小满金融在借款逾期后,一般是直接打电话给客户本人的,如果多次联系客户本人没反应,才会打电话给作为客户紧急联系人的家人。当然,时间是不定的,可能逾期三五天后见客户还未还就会开始运行催收了。 而一旦客户收到了催款电话,应及时偿还欠款,等欠款全部还清,平台之后自然不会再运行催收了。要是一直拖延欠款着不还,度小满是有可能会去起诉客户的。度小满逾期多长时间他会给你寄函件逾期两天就给发了。般情况下是不会联系家人的,度小满金融没有宽限期,到了收款时间几会收账,逾期当天便会打电话给借款人,只有当借款人联系不上或者迟迟不还帐时,则度小满会联系。会的!债务逾期后,平台是会给负债者下发“律师函”等纸质函件的,这类函件会寄到负债者当初预留的地址,也会寄到负债者户籍地的村委会。逾期多久会打电话给家人信用卡逾期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情况下会打电话给家人。信用卡在逾期以后,信用卡逾期7天以上银行就会打电话给持卡人,催收持卡人还款。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持卡人打电话,在催收还款没有结果的情况下,银行就会给其家人亲属打电话,让家人告知持卡人还款,甚至是要求帮忙还款。拓展资料:信用卡逾期的四个阶段和相应的处理后果:信用卡逾期阶段:1、逾期1-3天。经常使用信用卡的持卡人持有的信用卡数量一般都不小,在连续的信用卡倒卡养卡过程中容易发生还款不及时或者遗漏某张信用卡的情况。银行对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抱着理解的态度,提供1-3天的容时服务。持卡人在服务期内还清欠款,银行一般不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对个人征信影响不大。2、逾期3-30天。信用卡逾期到此阶段后,发卡银行会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持卡人还款,并开始收取因信用卡逾期而造成的罚款和违约金。这个时期的催款人一般都是银行工作人员,态度好,容易沟通,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期间的信用卡逾期已计入个人征信,但如果能及时将欠款全部还清,则有可能通过与银行协商消除对个人征信的影响。3、逾期30-60天。度小满金融逾期多久会打电话给家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联系家人的,度小满金融没有宽限期,到了收款时间几会收账,逾期当天便会打电话给借款人,只有当借款人联系不上或者迟迟不还帐时,则度小满会联系家人。【拓展资料】逾期是比较严重的行为,对贷款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比较大,并且逾期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罚息和对个人征信的影响。度小满金融不还款:1.被催收:度小满金融不还款就会被度小满金融工作人员催收,通过电话和短信的方式来催借款人进行还款,甚至还会拨打通讯录电话、严重影响借款人的生活。2.影响征信:度小满金融是上征信的,度小满金融不还款就会逾期,一旦逾期度小满金融就会将逾期记录上传至央行征信,从而影响借款人个人征信。3.收取罚息:度小满金融不还就会从逾期当天开始收取罚息的,逾期时间越长,收取的罚息就会也多,借款人还款的金额就会更多,从而增加还款负担。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是一个金融品牌,成立于2018年4月。“度小满”取意“源自百度,小得盈满,前行不止”。度小满金融业务包括消费金融、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等多个板块,基本覆盖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英文简称:FSG),业务架构主要包括消费金融、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等多个板块,基本覆盖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百度金融以“搭金融服务平台,建金融科技生态“为整体战略目标,通过自身业务打磨数据系统和技术能力,打造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两大平台,为行业赋能;未来,通过输出金融科技,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与生态伙伴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生态。

摩根家族被称为是世界头号金融大亨,如今他们财富几何?

廋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他们的财富也是非常多,毕竟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经商奇才,特别是摩根,从一个无名小辈一跃成为美国霸头。

跨专业考金融有没有必要看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然后再看高鸿业的微观、宏观?

高鸿业的书国内用的比较多。曼昆的书比较简单,有时间看看不会有害处。

寻找清华大学经济金融系的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的教材详情!

最后还是怂了吧,要讲道理的56

西南政法大学金融专硕考试科目

西南政法大学金融专硕考试科目如下:一、考试科目(一)金融学其统考初试考试科目主要有: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303数学三。4、805专业基础,其中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为重点考察对象,各占一半。5、加试:金融学和国际贸易。6、复试科目则主要是:专业课笔试经济学原理,外国语听说测试以及本专业综合知识面试。(二)金融专硕方面的统考初试考试科目主要包括:1、431金融学综合。2、101思想政治理论。3、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4、396经济类综合能力。5、加试:经济学原理和证券投资学。6、复试科目则主要是:外国语听说测试以及本专业综合知识面试。二、参考书目(一)应用经济学的参考书目主要为:《西方经济学》(第7版),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二)金融专硕参考书主要为:1、《金融学》,黄达、张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2、《公司理财》,罗斯等著,吴世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