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阅读 / 问答 / 标签

a分之2a是分式吗

不是的

a分之一是整式还是分式?拜托各位大神

a分之一是分式. 你记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就叫分式。

a的立方分之a是分式吗

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分式,关键要满足: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分子分母均为整式。所以:a的立方分之a是分式,分母含有字母a。

a分之一且a为常数是分式吗

在一个公式当中,如果出现a分之一的公式,那么且a为常数,a分之一分式是分式,只要记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就叫分式。

a分之a的平方是单项式吗?(分子是a的平方,分母是a)

不是单项式,是分式 ,虽然a²/a=a

a分之一是分式吗

1/a是分式,但在a≠0的情况下。

3/a+a是分式吗?

可以理解为3/2a

abc/a是分式吗?

是的。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要从定义出发:分母中含有字母。所以abc/a是分式。虽然这个分式可以约分成bc,但是要注意它们并不是等价的。abc/a(a不能为零)bc没有任何限制条件。望采纳。

a分之一是分式吗

1/a是分式,但在a≠0的情况下.

a分之a是分数分式么?

是,但是可以化简,化简后就不是了。

a分之-a是不是分式?

不应是

a分之a的平方减2a是分式吗?

是分式;因为确定分式不能约分,看分母是否有未知数。例如;x/x是分式。

a分之a^2是分式还是整式

a分之a^2是分式 因为它满足分式的定义a分之a^2确实化简后等于a 但a和a分之a^2意义是不一样的.取值范围也不一样,

a分之a的平方是分式吗?如果约分答案就是a,应该不是分式啊!

是分式,我们老师教的就是啊 问题提问的就是a分之a的平方,当然只看他题本身咯!

5a分之a是不是分式

5a分之a是单项式,是整式而不是分式

4a/a是分式吗?

是分式,因为分母中含有字母,不能先约分再来判断.

a/3a是不是分式

是分式因为在a/3a的情况下a是不可以等于零的但是如果你要化为1/3,那么a就不存在了,就可以等于零了所以他应该是分式

a+ a分之1是分式吗?x的平方比上x是分式吗?急需答案!

a+ a分之1是否是分式,在初中是不讨论的,可以算做分式,因为代数式分为有理式和无理式,有理式分为整式和分式,而a+ a分之1不是整式,所以可以看作是分式,但是看作分式又与初中分式定义(形如A/B,B中含有字母)不相符,所以不在初中讨论a+ a分之1是否为分式;x的平方比上x是分式,符合分式的定义,看是否为分式时,式子不能化简,看原始的.

a分之一是整式还是分式

a分之a是分式吗

a/a=1不是

a分之a是分式吗

a分之a^2是分式 因为它满足分式的定义 a分之a^2确实化简后等于a 但a和a分之a^2意义是不一样的.取值范围也不一样,

a分之a是整式还是分式?(a不等于零)说是整式,但分母上有字母,说是分式,但他却等于1.

实质是整式却是分式形式

a分之a是整式还是分式?(a不等于零)说是整式,但分母上有字母,说是分式,但他却等于1.

实质是整式 却是分式形式

a分之a的平方是分式吗

是分式,我们老师教的就是啊问题提问的就是a分之a的平方,当然只看他题本身咯!

a分之a的平方是分式吗

不是。a^2/a=a

A/A 的形式能是分式吗分子与分母完全相同。还有多个分式相加的形式是分式吗分式当中能借用整式的定义吗

这样是可以的,分数的本质是有理数,而整数是属于有理数的,所以整数自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将这个概念类比一下就可以得到,整式可以由分式表示多个分式相加还是分式分式中没有多项式与单项式,以分式的形式表示的函数有一个名称,叫有理函数我不知道有没有回答清楚,哪里不懂你还可以追问。

若分式1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  )A.x>2B.x>-2C.x≠2D.x≠-

当分母x+2≠0,即x≠-2时,分式1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故选D.

要使分式1x+2有意义,则x的取值应满足( )A.x=-2B.x≠2C.x>-...

解:∵分式1x+2有意义,∴x+2≠0,∴x≠-2,即x的取值应满足:x≠-2.故选:D.

若分式15?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5B.x<5C.x=5D.x≠

当分母5-x≠0,即x≠5时,分式15?x有意义.故选D.

1,要使分式5/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 围是。( ) A,X≠1 B,X>|

1A2A

当分式1x-2有意义时,x的取值范围是( )A.x<2B.x>2C.x≠2D.x...

解答:解:当分母x-2≠0,即x≠2时,分式1x-2有意义.故选:C.

分式(x+a)/(2x-1)的值大于0,求x的取值范围。

当a大于其0结果是x大于1/2当a≤0结果是x小于-a

要使分式1x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满足(  )A.x=0B.x≠0C.x>0D.x<

根据题意得,x≠0.故选B.

间断点的问题,如图,答案是a,为什么是连续点啊?

x=1(不等于0),所以,在分式函数图像上,分式函数定义域为:x不等于0,所以在其他点,包括x=1 处都是连续的。实际上,整个函数都是连续的包括x=0处。手打! 有问题再问。

求y=arcsinx-1/2的定义域

y=arcsinx-1/2的定义域:[-1,1]求函数的定义域可以通过求反函数的值域:y=arcsinx-1/2的反函数为:x=sin(y+1/2)一目了然 值域为[-1,1]即y=arcsinx-1/2的定义域:[-1,1]希望帮到你 加油

有理数a,b满足等式a的平方b的平方分之a的四次方减2乘b的四次方的差等于1,则19乘以a的平方加96乘以b的平方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 , ,求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 ; ; ;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和 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如: ,如果 ,求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 ”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 ”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 ; ; (3)对于任意集合 ,则: ① ; ; ; ② ; ; ; ; ③ ; ; (4)①若 为偶数,则 ;若 为奇数,则 ; ②若 被3除余0,则 ;若 被3除余1,则 ;若 被3除余2,则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 中有 个元素,则集合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 (3)韦恩图的运用: 四、 满足条件 , 满足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注意:“若 ,则 ”在解题中的运用, 如:“ ”是“ ”的 条件。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 , ;问: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函数有 个,若 ,则 到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交点的个数为 个。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 ,则 ; ② 则 ; ③ ,则 ; ④如: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是 ,求 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 ,扇形面积为 ,则 ;定义域为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2种方法); ② (2种方法);③ (2种方法);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如: 的图象如图,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1) ;(2) ; (3) ;(4) ; (5) ;(6) ; (7) ;(8) ; (9) 。 五、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如: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 ,当 时,是增函数;当 时,是减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与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①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 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③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为 ;则: 根的情况 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 充要条件 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5)对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对数函数:y= (a>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注意:(1) 与 的图象关系是 ; (2)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3)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 的值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六、 的图象: 定义域: ;值域: ; 奇偶性: ; 单调性: 是增函数; 是减函数。 七、补充内容: 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① 正比例函数 ② ; ; ③ ; ; ④ ; 三、导 数 1.求导法则: (c)/=0 这里c是常数。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xn)/=nxn-1 特别地:(x)/=1 (x-1)/= ( )/=-x-2 (f(x)±g(x))/= f/(x)±g/(x) (k•f(x))/= k•f/(x)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V=s/(t) 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一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能推出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但 ,∴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 时,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 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 。∴当 时,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 ,即为 或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 ,则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是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四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 (1)分析 的定义域;(2)求导数 (3)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③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四、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 ; ; ②若 ,则 ,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如:①函数 的最小值 。 ②若正数 满足 ,则 的最小值 。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设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 ; ;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 ⑷利用常用结论: Ⅰ、 ; Ⅱ、 ; (程度大) Ⅲ、 ; (程度小)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如: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六、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Ⅰ、 :⑴若 ,则 ;⑵若 ,则 ; Ⅱ、 :⑴若 ,则 ;⑵若 ,则 ;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 进行讨论: (5)绝对值不等式:若 ,则 ; ; 注意:(1).几何意义: : ; : ;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则 ; (3).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4).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6)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⑴ ;⑵ ; ⑶ ;⑷ ; (7)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8)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 (或更多)但含参数,要分 、 、 讨论。 五、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与的和差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与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24、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0)是等比数列,则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六、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 . (2)若a=( ),b=( )则a b=(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 = 、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 = + , = - , = - 且有| |-| |≤| |≤| |+| |.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 +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0= +(- )=0.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 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同;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反;当 =0时, =0. (3)若 =( ),则 · =( ).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 ,使得b= . (2) 若 =( ),b=( )则 ‖b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得 = e1+ e2. 4.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 上两个点,点P是 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 ,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 上时, >0;当点P在线段 或 的延长线上时, <0; 分点坐标公式:若 = ; 的坐标分别为( ),( ),( );则 ( ≠-1), 中点坐标公式: . 5. 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作 = , =b,则∠AOB= ( )叫做向量 与b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它们的夹角为 ,则 ·b=| |·|b|cos . 其中|b|cos 称为向量b在 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若 =( ),b=( )则e· = ·e=| |cos (e为单位向量); ⊥b ·b=0 ( ,b为非零向量);| |= ; cos = =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b=b· ;( )·b= ( ·b)= ·( b);( +b)·c= ·c+b·c.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七、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法? 具体的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 2.德摩根公式 . 3.包含关系 4.容斥原理 . 5.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 (2)顶点式 ; (3)零点式 . 7.解连不等式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8.方程 在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 内,等价于 ,或 且 ,或 且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 在闭区间 上的最值只能在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 ,则 ; , , . (2)当a<0时,若 ,则 ,若 ,则 ,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 ,则方程 在区间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 ,则 (1)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2)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或 或 ; (3)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当K= 关于x的分式方程2x+k/x-3=-1无解 若不等式ax-1/2-a小于或等于x成立的x的最小值是-1,则a的值是

k=-6

分式方程ax+by+c=0,则当a不等于0时,x=?;当b不等于0时,y=?

a不等于0时:x=-c-by/a 当b不等于0时:y=-ax-c/b

数学八年级分式题:甲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去距A地六十千米的B地,

60/v甲-10=2.5x60+60/5v甲60-10v甲=2.5x60v甲+12v甲=48/160=0.3(千米/分钟)=300米/分钟v乙=5V甲=5x300=1500米/分钟

初二数学题:已知b>a>0,(1)分式a/b的分子、分母都加上1,所得分式的值增大了还是减小了?为什么?

解:1)因为b>a>0(a+1)/(b+1)-a/b=(b-a)/b(b+1)>0所以所得分式的值变大了2)同理(a+2)/(b+2)-a/b=2(b-a)/b(b+2)>0所得分式的值变大3)将分式a/b的分子、分母都分别加上c(c>0),所得的分式的值会变大(a+c)/(b+c)-a/b=c(b-a)/b(b+c)>0

解分式方程:a分之一+x分之a=b分之一+x分之b(a不等于b)

1/a+a/x=1/b+b/xa/x-b/x=1/b-1/a(a-b)/x=(a-b)/ab1/x=1/abx=ab

解分式方程a+b/x-b/a-a/b=0(a+b不等于0) =2

(a+b)/x=a/b+b/a=(a²+b²)/ab 取倒数 x/(a+b)=ab/(a²+b²) x=ab(a+b)/(a²+b²)

分式方程:a分之1加x分之a=b分之1加x分之b(a不等于b,且a,b为常数)

两边同时乘于abx 合并同类项可得 x=ab

解分式方程a+b/x-b/a-a/b=0(a+b不等于0)

1/(3-√7)=(3+√7)/24<7<92<√7<3所以5<3+√7<65/2<(3+√7)/2<3所以整数部分=a=2b=(3+√7)/2-a=(-1+√7)/2所以原式=a[2a+(1+√7)b]=2×[4+(1+√7)(√7-1)/2]=8+(√7+1)(√7-1)=8+7-1=14

分式方程C/(Ax+B)=D(C与D至少有一个不等于0)中,A,B,C,D分别叫做这个方程的什么?

我只学过xy

八下数学题解分式方程、a/x-a+b=1(b不等于0)要完整的过程和结果

(1)a/x-a+b=1(b不等于0)解:a/x-a+b=1a/x=1+a-bx=a/(1+a-b)(b≠0)

数列中a,an,a1是什么意思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列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a2,a3,…,an,…  简记为{an},项数有限的数列为“有穷数列”(finite sequence),项数无限的数列为“无穷数列”(infinite sequence)。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  各项呈周期性变化的数列叫做周期数列(如三角函数);  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递推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数列中数的总数为数列的项数。特别地,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an=f(n)。  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它的通项公式是a(n)=f(n). [编辑本段]表示方法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an=(-1)^(n+1)+1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如an=2a(n-1)+1 (n>1) [编辑本段]等差数列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arithmetic sequence),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common difference),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缩写】  等差数列可以缩写为A.P.(Arithmetic Progression)。  【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 mean)。  有关系:A=(a+b)/2  【通项公式】  an=a1+(n-1)d  an=Sn-S(n-1) (n≥2)  【前n项和】  Sn=n(a1+an)/2=n*a1+n(n-1)d/2  【性质】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且m+n=p+q,则有  am+an=ap+aq  Sm-1=(2n-1)an,S2n+1=(2n+1)an+1  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设a1,a2,a3为等差数列。则a2为等差中项,则2倍的a2等于a1+a3,即2a2=a1+a3。  【应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等差数列如:在给各种产品的尺寸划分级别  时,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  若为等差数列,且有an=m,am=n.则a(m+n)=0。 [编辑本段]等比数列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 sequence)。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common ratio),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缩写】  等比数列可以缩写为G.P.(Geometric Progression)。  【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有关系:G^2=ab;G=±(ab)^(1/2)  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G^2=ab是a,G,b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通项公式】  an=a1q^(n-1)  an=Sn-S(n-1) (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n*q)/(1-q) (q≠1)  【性质】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性质:   ①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5)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应用】  等比数列在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  如:银行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  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价在一起算作本金,  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利滚利。  按照复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a1/(1-q)-a1/(1-q)*q^n ( 即A-Aq^n)  (前提:q不等于 1)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编辑本段]一般数列的通项求法  一般有:  an=Sn-Sn-1 (n≥2)  累和法(an-an-1=... an-1 - an-2=... a2-a1=...将以上各项相加可得an)。  逐商全乘法(对于后一项与前一项商中含有未知数的数列)。   化归法(将数列变形,使原数列的倒数或与某同一常数的和成等差或等比数列)。  特别的:  在等差数列中,总有Sn S2n-Sn S3n-S2n  2(S2n-Sn)=(S3n-S2n)+Sn  即三者是等差数列,同样在等比数列中。三者成等比数列  不动点法(常用于分式的通项递推关系)   不动点法求数列通项对于某些特定形式的数列递推式可用不动点法来求 [编辑本段]特殊数列的通项的写法  1,2,3,4,5,6,7,8....... ---------an=n  1,1/2,1/3,1/4,1/5,1/6,1/7,1/8......-------an=1/n  2,4,6,8,10,12,14.......-------an=2n  1,3,5,7,9,11,13,15.....-------an=2n-1  -1,1,-1,1,-1,1,-1,1......--------an=(-1)^n  1,-1,1,-1,1,-1,1,-1,1......--------an=(-1)^(n+1)  1,0,1,0,1,0,1,01,0,1,0,1....------an=[(-1)^(n+1)+1]/2  1,0,-1,0,1,0,-1,0,1,0,-1,0......-------an=cos(n-1)π/2=sinnπ/2  9,99,999,9999,99999,......... ------an=(10^n)-1  1,11,111,1111,11111.......--------an=[(10^n)-1]/9  1,4,9,16,25,36,49,.......------an=n^2  1,2,4,8,16,32......--------an=2^(n-1) [编辑本段]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求法  (一)1.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an=a1+(n-1)d 首项a1,公差d, an第n项数   an=ak+(n-k)d ak为第k项数   若a,A,b构成等差数列 则 A=(a+b)/2   2.等差数列前n项和: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即 Sn=a1+a2+...+an;   那么 Sn=na1+n(n-1)d/2   =dn^2(即n的2次方) /2+(a1-d/2)n   还有以下的求和方法: 1,不完全归纳法 2 累加法 3 倒序相加法   (二)1.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1*q^(n-1)(即q的n-1次方) a1为首项,an为第n项   an=a1*q^(n-1),am=a1*q^(m-1)  则an/am=q^(n-m)   (1)an=am*q^(n-m)   (2)a,G,b 若构成等比中项,则G^2=ab (a,b,G不等于0)   (3)若m+n=p+q 则 am×an=ap×aq   2.等比数列前n项和   设 a1,a2,a3...an构成等比数列   前n项和Sn=a1+a2+a3...an   Sn=a1+a1*q+a1*q^2+....a1*q^(n-2)+a1*q^(n-1)(这个公式虽然是最基本公式,但一部分题目中求前n项和是很难用下面那个公式推导的,这时可能要直接从基本公式推导过去,所以希望这个公式也要理解)   Sn=a1(1-q^n)/(1-q)=(a1-an*q)/(1-q);   注: q不等于1;   Sn=na1 注:q=1   求和一般有以下5个方法: 1,完全归纳法(即数学归纳法) 2 累乘法 3 错位相减法 4 倒序求和法 5 裂项相消

arma的特征方程怎么写

是2阶自回归+1阶移动平均过程Xt=0.883859*Xt-2-0.887175*εt-1+εt其中SIGMASQ只要正数,且显著即可。不必引用。∵特征根是λ1=1+i√2,λ2=1-i√2∴特征方程是(λ-(1+i√2))(λ-(1-i√2))=0==>λ²-2λ+3=0扩展资料:对于更高阶的线性递推数列,只要将递推公式中每一个换成,就是特征方程。有通项公式的数列只是少数,研究递推数列公式给出数列的方法可使研究数列的范围大大扩展。新大纲关于递推数列规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上述结论在求一类数列通项公式时固然有用,但将递推数列转化为等比(等差)数列的方法更为重要。如对于高阶线性递推数列和分式线性递推数列,也可借鉴前面的参数法,求得通项公式。

已知分式数列的递推式,求通项的方法。比如a(n+1)=(4an-2)/(an+1)。

这个就是不动点的应用……你叫我不用,明显难为我。不要被这个东西吓到,其实很简单的。解:我令a1=4解方程x=(4x-2)/(x+1)x1=1 x2=2a(n+1)-x1=(4an-2)/(an+1)-x1a(n+1)-1=3(an-1)/(an+1) ① a(n+1)-x2=(4an-2)/(an+1)-x2a(n+1)-2=2(an-2)/(an+1) ②① ÷②:[a(n+1)-1]/[a(n+1)-2]=3(an-1)/2(an-2)令bn=(an-1)/(an-2)==>b(n+1)=3bn/2==>bn=b1*(3/2)^(n-1)又b1=a1-1/a1-2=3/2bn=(3/2)^n∴(an-1)/(an-2)=(3/2)^n∴an=………最后这个解出很容易,我手机不方便打不动点大多用在分式数列中,具体怎么推,是大学的东西了。有个方法就行了,不明白的追问。望采纳,谢谢。

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的法则各是什么? 例如什么? thank you

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分数乘法法则: 把各个分数的分子乘起来作为分子,各个分数的分母相乘起来作为分母,(即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约分. 分数的除法法则: 1)用被除数的分子与除数的分母相乘作为分子; 2)用被除数的分母与除数的分子相乘作为分母.

函数f(x)=ax-b/x(a>0,b>0)求值域问题

对于一次/一次型的分式型函数,可以先求其反函数,再求反函数的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如你上面的问题:令 y = (ax - b)/ x 则 yx = ax - b → (y - a)x = - b,即有: x = -b/(y - a) 故所求反函数是 y = - b/(x -a ) ,反函数的定义域是x∈R且x ≠ a所以,原函数的值域是:y ∈R且y ≠ a

用反函数法求Y=cx+d/ax+b(a≠0)的值域怎么求

函数y=(ax+b)/(cx+d))(ad-bc≠0)的反函数

用分部分式,化为Y=c/a(cx+ab/c)/(cx+d)=c/a[1+(ab/c-d)/(cx+d)],x换y,y换x,化简得,cy+d=(ab-cd)/(ax-c),反函数为,y=(ab-adx)/(acx-c^2)

y等于cx加d分之ax加b的反函数

要么假设存在反函数,要么给字母a,b,c,d一些限制条件,否则,成为常数函数而没有反函数。(在中学数学范畴)为简单起见,设y是既约分式,c≠0,a,b不同时为0,y=(ax+b)/(cx+d),cyx+dy=ax+b,(cy-a)x=b-dyx=(b-dy)/(cy-a),y=(b-dx)/(cx-a),x≠a/c.

若y=ax+b(a≠0)有反函数且反函数就是y=ax+b(a≠0)本身,求a,b应满足条件

y轴x=0x=0,y=4*0-4=-4所以y=4x-4过(0,-4)则y=kx+b过(0,-4)且过点(-2,-8),所以-4=0+b-8=-2k+bb=-4,k=20

用反函数法求Y=cx+d/ax+b(a≠0)的值域怎么求

对tant求导怎么求,结果是什么

结论:(tanx)"=1/(cosx)^2=(secx)^2过程主要还是用分式求导公式即(u/v)"=(u‘v-uv")/v^2所以(tanx)"=(sinx/cosx)"=[cosx*cosx-sinx(-sinx)]/(cosx)^2=1/(cosx)^2=(secx)^2

初一分式运算4计算( a/b - b/a ) ÷ a+b/a的结果为______...

你可能打错了(1)如果原式是(a/b-b/a)÷(a+b)/a答案是(a-b)/b(2)如果原式是(a/b-b/a)÷a+b/a那么答案是((a+b)(a-b)+b)/a²b

高中数学,线性分式不等式,这题到底选a还是c?a的那个符号是〔或是(还是{呢?假如是〔是什么意思?

()不等式等价去(2x-1)(x-1)x

关于初一分式题目 1.三角形面积为Sm²,它的一边长为am,那么该边上的高是多少?

1.s(单位)×2÷am

(-3x^3y^2+6x^4y^4-x^5y)/(-2/3x^2y)谢谢你们,教教我吧! 已知分式方程(9/x-1)+1=1/x-1有增根,求a的值

(-3x^3y^2+6x^4y^4-x^5y)/(-2/3x^2y)=x^2y(-3xy+6x^2y^3-x^3)/(-2/3x^2y)=(-3xy+6x^2y^3-x^3)/(-2/3)=(-3xy+6x^2y^3-x^3)*(-3/2)=(9xy-18x^2y^3+3x^3)/2已知分式方程(9/x-1)+1=1/x-1有增根求a的值题目有误,a在何处?

分式:3b/16a÷bc/2a²·(﹣2a/b)怎么化简,谁教一下我分式

3b/16a÷bc/2a²·(﹣2a/b)=3b/16a*2a²/bc·(﹣2a/b)=3a/8c*(-2a/b=)-6a²/8bc

2ax²//8a²x怎么算要过程由于没书不会算谁教教我啊是分式的计算

直接约分就行了,2ax²/8a²x=x/4a

设ai=1989+i,当i取1,2,3,…,100时,得到100个分式iai,如i=5,则iai=51989+5=51994,在这100个分式

当i=3n(n≤33);i=13n(n≤7);i=17n(n≤5)这些数时;iai不是质数,这样的数共有:33+7+5=45(个)其中i=13×3=39,i=13×6=78与i=17×3=51时,与i=3n中的39,78,51重复,所以不是质数的数共有45-3=42个.所以100个分式中最简分式的个数是100-42=58个.故选B.

初二下数学分式计算:3y/2x+2y+2xy/x²+xy 2x/x²-64y²-1/x-8y (1/a+1/b)²÷(1/a&sup

好乱奥,看不懂,好像没给全

化解下例分式 初二的数学 (1-2/a+1)^2(/a-1/a+1)

1.原式=[(1-2/a+1)^2]/[(a+1-2)/(a+1)]=[(1-2/a+1)^2]/(1-2/a+1)=1-2/a+1=(a-1)/(a+1)2.原式=-m/(m+n)-n/(m-n)+2mn/(m²-n²)=[-m(m-n)-n(m+n)]/(m²-n²)+2mn/(m²-n²) =(-m²+2mn-n²)/(m²-n²)=-(m-n)²/(m²-n²)=-(m-n)/(m+n)

分解为部分分式时,如2x/x^2-1=a/x+1 +b/x-1。为什么a,b为常数?

2x/x^2-1=a/(x+1) +b/(x-1)=a(x-1)/(x+1)(x-1)+b(x+1)/(x+1)(x-1)=((a+b)x-a+b)/(x+1)(x-1)=((a+b)x-a+b)/(x^2-1)=2x/(x^2-1)即a+b=2且-a+b=0解得a=b=1.

家里有A,B,C 3个卫生间,A卫生间的电热水器怎么接水才能保证热水仅在A使用?

你直接单独的装热水器不就可以了,热水器就可以了。

柯西不等式证明a1/b1=a2/b2=a3/b3.....

不是 积的和的平方≤平方和的积 应该是(a1²+a2²+a3²)(b1²+b2²+b3²)大于等于(a1b1+a2b2+a3b3)的平方 证明: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数形结合法: 柯西不等式的形式化写法就是:记两列数分别是ai,bi,则有 (∑ai^2) * (∑bi^2) ≥ (∑ai * bi)^2. 我们令 f(x) = ∑(ai + x * bi)^2 = (∑bi^2) * x^2 + 2 * (∑ai * bi) * x + (∑ai^2) 则我们知道恒有 f(x) ≥ 0. 用二次函数无实根或只有一个实根的条件,就有 Δ = 4 * (∑ai * bi)^2 - 4 * (∑ai^2) * (∑bi^2) ≤ 0. 于是移项得到结论. ∑是求和 不懂再问哦

解答2道题目,答案已给出。已知分式(x-3)/(x²-5x+a),当x=2时,分式无意义,则a=(6);当a

1.分式无意义,即分母为0,x^2-5x+a=0 x=2,解得a=6当a=6时,分母无解时,x=2或x=3,两个解当a<6时,x依然有2个解使得分母无意义,即分式无意义

分式因解:a的3次方-8 a

-2

下列有理式中的分式是( )A、B、C、D、

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从而得出答案.解:,是整式,故此选项错误;,,是分式,故此选项正确;,是整式,故此选项错误;,是整式,故此选项错误;故选:.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定义,掌握整式与分式的区别是本题的关键,注意不是字母,是常数,不是分式,是整式.

在有理式,,,,,,中,分式有( )A、个B、个C、个D、个

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这四个式子分母中含有字母,因此是分式.其它式子分母中均不含有字母,是整式,而不是分式.故选.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概念,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在本题中特别是判断是否是分式不能化简后再判断.

在有理式:①x?yxy;②a?b5;③m?m2m;④1+aπ中,是分式的有 ______(填入序号

①x?yxy;③m?m2m的分母中均含有字母,因此它们是分式.②a?b5;④1+aπ的分母中均不含有字母,因此它们是整式,而不是分式.故答案为:①③.

求∫dx/1+ tanx不定积分?

具体回答如下:∫dx/1+ tanx=∫ cosx/(sinx+ cosx) dx=(1/2)∫ [(sinx+cosx) + (cosx-sinx) ]/(sinx+ cosx) dx=(1/2)[ x + ln|sinx+ cosx| ] + C分部积分法的实质:将所求积分化为两个积分之差,积分容易者先积分。实际上是两次积分。有理函数分为整式(即多项式)和分式(即两个多项式的商),分式分为真分式和假分式,而假分式经过多项式除法可以转化成一个整式和一个真分式的和,可见问题转化为计算真分式的积分。可以证明,任何真分式总能分解为部分分式之和。

partial fraction公式

partial fraction公式(有理分式分解):拆分为一次项,二次项,分母比分子高一阶。其中分母为1阶,那么分子为常数;分母为二阶,分子为一阶(ax+b)。比如说对f(x)=1/(x2+3x+2) 进行积分,可以将f(x)因式分解为:f(x)=1/(x+1)(x+2),然后就能拆开成f(x)=1/(x+1)−1/(x+2),这样就是可积的类型。法则技巧1、添项减项法:这个方法对1/[(x+a)(x+b)]型有效。2、待定系数法:即小分式通分后,把分子与原式的分子恒等,从而解出对应系数。3、留数法:即通过消去零因式来解出系数,分母要求为线性(ax+b)型因式,可以是高阶极点,其实跟z变换类似。

请问这道定积分题目,答案这两步是怎么化的,因式分解我看有的设a,有的设ax,ax+b等?

一楼的法二,用待定系数法把分式化为部分分式,是最常用的方法。他的法一,是拼凑法,需要较强的心算能力。

如图,用部分分式法求有理函数积分。请教下 A B C的值是怎么来的?

这不是初中的知识么?第一步:分式同分、求和第二步:去括号第三步:合并同类项第四步:与原被积函数作比较,二次项、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1

用matlab怎么求二元线性方程的系数,还有一般常用函数有哪些

lsqcurvefit 函数可以用来球二元线性方程的系数。如:x=0:0.5:10;x=x";y=x.^2;x1=x*sin(pi/4)+y*cos(pi/4)+2+rand(1,length(x))";y1=x*cos(pi/4)+y*sin(pi/4)+2+rand(1,length(x))";xdata=[x y;x y];%ydata=y;ydata=zeros(2*length(x),1);ydata(1:length(x))=y1;ydata((length(x)+1):2*length(x))=x1;k0 = [0 0.3 3]; % Starting guessn=length(x);[k,res]=lsqcurvefit(@myfun,k0,xdata,ydata);%}plot(xdata,ydata,"-r*",xdata,myfun(k,xdata),"-bd");其中 myfun是单独一个函数:function f=myfun(k,xdata) n=length(xdata(:,1))/2; f1=xdata(1:n,1)*k(1)+xdata(1:n,2)*sqrt(1-k(1)^2)+k(3); f2=xdata(1:n,1)*sqrt(1-k(1)^2)+xdata(1:n,2)*k(1)+k(2); f=[f1;f2];end

救急!怎样将(x^2+3)/(x-a)部分分式化?在线等!

(x^2+3)/(x-a)=(x^2-2ax+a^2-a^2+3+2ax)/(x-a)=[(x-a)^2+2a(x-a)+3+a^2]/(x-a)=|x-a|+2a+(3+a^2)/(x-a)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