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有:1、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2、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3、改善植被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质;4、加强生态系统的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分水分制约;5、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6、调整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7、改善农田微气象条件。扩展资料: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由农业环境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大基本要素构成。农业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光能、水分、空气、土壤、营养元素和生物种群,以及人和人的生产活动等。生产者指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包括各种农作物和人工林木等。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成有机物质,除供应本身的生长繁育外,还作为其他异养生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生产者又称为初级生产者。

什么是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这是指在农业生产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增加产量产值,对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对社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国家增强经济实力。二是生态效益。这是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是社会效益。这是指保持城乡社会稳定,密切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生态效益的生态效益

与经济效益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是以取得最大限度经济效益为目的。不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不仅会造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断,而且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效益是指生态环境中诸物质要素,在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经济效益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所取得的结果,而经济活动的生产环节又是整个经济活动的基础,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劳动者,处于客体地位的是生态环境提供的阳光、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矿石等物质要素。在单位时间内的主客体相结合转化过程中,如果在劳动者耗费的劳动量和科技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生态环境提供的物质要素质量好、数量多,既可产生好的生态效益又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反之,生态环境提供的物质要素质次量少,不仅会使劳动者数量减少、能力下降,所耗费的劳动量锐减,而且会直接影响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进而使经济效益下降。经济效益所受生态效益的制约表明,人们的经济活动不能脱离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生态环境物质要素的支持,经济效益必须以生态效益为基础。生态环境之所以能产生生态效益,这是由构成生态环境诸多物质要素的功能决定的。人们以什么方法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诸物质要素的功能,又采用何种方式使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条件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一方面不断利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中诸物质要素的功能,另一方面则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把生态环境中物质要素的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据测算,一颗生长50年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为31200美元,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为62500美元,涵养水源的价值为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的价值为31250美元,生产蛋白质的价值为2500美元;扣除花果和木材的价值,各项经济效益的总和达到196000美元。生态环境中的诸多物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虽然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运用不同的手段,主要利用生态环境中的部分物质要素功能,但也会引起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使生态平衡状况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毁林垦荒、围湖造田、乱排“三废”、过量使用化学制品、捕杀野生动物,虽然可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仅是眼前的、局部的、短期的经济利益得以满足;而由上述行为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环境污染、食物链中断、物种减少、资源短缺、使生态失衡灾害不断,给人类全局的、长远的、持久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可以统一的。只要在生产经营者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行经营活动中,突出其三个特征,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是突出其社会性,要从微观入手严格宏观调控。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事情,可以说生态经济是全民经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求人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使社会再生产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国家密切关注微观经济动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调控人们的利益关系,预防和制止某些利益群体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二是突出其历史性,要在发展生态经济过程中,继承前人优秀成果,探索新的办法注重不断创新。人类已积累了不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验,我们应该认真借鉴和利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又必须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去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三是突出其科学性,充分利用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综合作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的社会再生产活动,是以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因而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两个规律虽然发挥作用的领域和形式不同,但都共同影响着人们生产的物质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决不可忽视这两个规律的共同作用,只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人类在总结无数次自然界的惩罚中,终于在20世纪七十年代,找到了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使世界各国掌握了如何发展经济的科学依据。目前,各国正结合本国以及全球生态变化的实际,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此,人类将在新的认识指导下,去创造全面、持久的经济效益。

沼气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能源效益。利用家畜粪便生产沼气,从中获得优质的生活和生态用能,用于加工副食品及供热,代替液化气和煤气。二是环境卫生效益。净化生态园区,创造卫生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整洁的园区形象,改善了园区内貌。三是生态效益。沼气的生态效益体现在园区的生态系统中,畜禽的粪便是制作沼气的主要原料,沼气是无公害的燃料,可替代煤气或液化气;沼液又是优质的有机肥,可供蔬菜、粮食、苗木等种植的有机肥料。同时,沼液经过生物处理,可转化为养殖饲料,是鱼类、虾类、特种水产的优质饲料,再加上生活区生活污水处理,就可形成以销售为龙头的加工→种植→饲料生产→养殖等生物链封闭循环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四是经济效益。沼气除产生能源效益外,还可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它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和纽带,带动生态园区的种、加、养发展,拓展生态园的盈利项目链。另外,沼液的使用可替代化肥,节省化肥费用支出,目前生态园日产沼气30M3,年节约燃料成本2.8万元。五是社会效益。以农村沼气为工作纽带,向农村传播一种综合高效的生产方式,传播一种清洁、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引领农村农民实现富裕、亲近文明

生态修复区效益综合评价

6.2.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同法得到子系统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和各指标对相应子系统层的判断矩阵分别为南水北调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规律及治理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子系统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和各指标层对相应子系统层的权重分别为 WCT=(0.472,0.232,0.296),WPC1=(0.401,0.256,0.342),WPC2=(0.413,0.357,0.229),WPC3=(0.427,0.276,0.297)。判断矩阵ACT、APC1、APC2、APC3的随机一致性比率分别为0.003、0.002、0.001、0.005,均小于 0.1,故认为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同法得到各指标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为 WPT=(0.189,0.121,0.162,0.096,0.083,0.053,0.126,0.082,0.088),指标层对目标层的层次总排序的随机一致性比率为0.002,小于0.1,故认为所计算的权重值是可以接受的。由此得到各项指标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为 WPT=(0.189,0.121,0.162,0.096,0.083,0.053,0.126,0.082,0.088)。将各级权重汇总于表6.9。表6.9 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指标权重汇总表6.2.3.2 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综合评价(1)基于半梯形分布函数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项目区小流域2011年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同法可得到模糊评价矩阵为南水北调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规律及治理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隶属度归一化值Ck=(0.11 0.32 0.27 0.06 0.24)。最终得到项目区小流域现状年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的综合评分分值分别为39.01、90.71、68.81和59.81。根据进一步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之后项目区小流域2014年各指标的规划预期数据,同法可得到项目区小流域规划年的模糊评价矩阵为南水北调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规律及治理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隶属度归一化值Ck=(0.00 0.00 0.17 0.27 0.56)。最终得到规划年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的综合评分分值分别为88.59、94.19、81.82和87.89。将水土流失现状年和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之后规划年各子系统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的综合评分分值及其评价等级汇总于表6.10。表6.10 项目区小流域现状年和规划年水土保持治理效益汇总表注:序号1表示基于半梯形分布函数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序号2表示基于Delphi法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序号3表示基于归一化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的评价结果;序号4表示基于归一化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2的评价结果。(2)基于Delphi法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同法得到水土流失现状的3个模糊评价矩阵南水北调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规律及治理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归一化处理后的 =(0.00,0.00,0.09,0.51,0.40), =(0.46,0.31,0.23, 0.00,0.00), =(0.22,0.08,0.34,0.36,0.00)。最终得到水土流失现状情况下各子系统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别为33.96、84.69、63.10和54.35。根据进一步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之后项目区小流域2014年各指标的规划预期数据,同法可计算得到规划年的3个模糊评价矩阵:南水北调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规律及治理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归一化处理后的 =(0.55 0.14 0.28 0.03 0.00), =(0.53 0.40 0.06 0.00 0.00), =(0.28 0.33 0.38 0.00 0.00)。最终得到规划年各子系统的3项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别为84.18、89.35、77.97和83.54。将水土流失现状年和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之后规划年各子系统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汇总于表6.10。(3)基于归一化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根据项目区小流域现状年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同法可计算得到评价指标的3个归一化矩阵为R1=(0.15 0.25 0.58),R2=(1.00 0.76 1.00),R3=(0.47 0.47 1.00),各子系统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别为32.25、91.26、62.78和54.97。根据进一步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之后项目区小流域2014年各指标的规划预期数据,同法可计算得到规划年的3个归一化矩阵为R1=(1.00 1.00 0.80),R2=(1.00 0.86 1.00),R3=(0.69 0.69 1.00),各子系统的3 项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别为 93.15、94.84、78.12和89.09。将水土流失现状年和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之后规划年各子系统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汇总于表6.10。(4)基于归一化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2根据项目区小流域现状年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同法可计算评价指标的3个归一化矩阵为R1=(0.34 0.46 0.14),R2=(1.00 0.80 1.00),R3=(0.58 0.58 1.00),各子系统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别为30.17、92.98、70.39和56.64。根据进一步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之后项目区小流域2014年各指标的规划预期数据,同法可计算得到规划年的3个归一化矩阵为R1=(1.00 1.00 0.25),R2=(1.00 0.88 1.00),R3=(0.75 0.75 1.00),各子系统的3 项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别为 74.33、95.85、82.59和81.76。将水土流失现状年和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之后规划年各子系统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汇总于表6.10。

工资生态效益指标值怎么填写

工资生态效益指标值填写方法:1、首先透过比较几年生态效益比值的趋势。2、其次与目标达成标的的比较。3、最后检验出未来改善的方向及持续改善的依据。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是什么意思

所谓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指国家为保护森林,充分发挥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生态效益而建立的,通过国家投资、向森林生态效益受益人收取生态效益补偿费用等途径设立的森林生态效益保持资金,它是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森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

森林的三大效益是什么

森林的三大效益是什么 你们知不知道森林的三大效益是什么吗?森林效益是指森林生物群体的物质生产,能量储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么森林的三大效益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一下三大效益是什么吧。 森林的三大效益是什么1 一、森林的三大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称直接效益。 主要提供下列物质和能源的效益: 1、木材。森林的主产品。可制作原木、板方材、三板材(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和削片,用于建筑、车辆、船舶、枕木、矿柱、造纸和家具制造等; 2、能源。每立方米木材可产生热量约1670万千焦。世界每年作为薪炭燃烧而耗费木材约有12亿立方米,占世界木材总产量46.9%。在发展中国家,薪炭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达84.7%。现在有的国家正试验从森林植物中提炼石油,以解决能源危机; 3、食物。林木种子可用作油料资源的有核桃、花椒、油茶、油橄榄、油棕等;可作为食品的有板栗、枣、柿、榧子、松子等。从植物枝、干、叶中还可提炼食用淀粉、维生素、糖等。林副产品中蘑菇、猴头、木耳、银耳等都是佳肴珍品。森林中的鸟兽、两栖、爬行类等狩猎资源占陆生动物资源的绝大多数,出产大量肉、 皮、毛、羽、骨、蛋、 角等; 4、化工原料。如松脂、单宁、紫胶、芳香油、橡胶、生漆等(见林产化学加工); 5、医药资源。药用植物如刺五加、毛冬青、人参、灵芝、猪苓、平贝母、冬虫夏草以及来源于动物的熊胆、鹿茸、麝香、五灵脂等都是名贵中药。20世纪70年代已从喜树、三尖杉等提炼出抗癌药物; 6、物种基因资源。生存于森林中的生物种类甚多,其中有不少属于珍稀或濒危种类。此外,森林还可为多种科学研究,如遗传、进化、生态和水文研究等提供科研材料或基地。生态效益由于森林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的调节作用而产生的有利于人类和生物种群生息、繁衍的效益。 二、主要包括: 1、调节气候。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2、涵蓄水源、保持水土(见森林水文作用)、防风固沙。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 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3、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4、改良土壤。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社会效益表现为森林对人类生存、 生育、 居住、活动以及在人的心理、情绪、感觉、教育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社会效益难与生态效益截然分开。如降水经森林土壤渗透过滤,水中所含有毒物质如砷、汞、铅和氰、氯、氟等化合物以及病菌被阻滞在土壤里。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林冠枝叶表面吸附灰尘和有毒微粒,吸收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氟化物、氯气等,都有助于消除污染,有益人体健康。森林植物的叶、芽、花、果能分泌具有芳香挥发性的杀菌素,有的森林植物释放氧离子,都可杀死细菌。因此森林常成为疗养的"理想场所。此外,枝叶树干对声波阻挡吸收作用还有利于消除噪声。森林所具有的优美的林冠,千姿百态的叶、枝、花、果,以及随季节而变化的绚丽多彩的各种颜色,还可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和陶冶性情的环境条件。 森林的三大效益是什么2 一、三大效益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森林的经济效益可概括为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两大类。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木材、药材、苗圃、果实的生产以及公园旅游收入等。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遮阳和防风带来的能源节省,防火、贮水保土和净化环境所带来的损失减少,绿地所带来的财富增值,以及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二、森林的社会效益 1.森林是旅游休养的最佳场所 2.森林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 3.森林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4.森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沼气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能源效益。利用家畜粪便生产沼气,从中获得优质的生活和生态用能,用于加工副食品及供热,代替液化气和煤气。二是环境卫生效益。净化生态园区,创造卫生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整洁的园区形象,改善了园区内貌。三是生态效益。沼气的生态效益体现在园区的生态系统中,畜禽的粪便是制作沼气的主要原料,沼气是无公害的燃料,可替代煤气或液化气;沼液又是优质的有机肥,可供蔬菜、粮食、苗木等种植的有机肥料。同时,沼液经过生物处理,可转化为养殖饲料,是鱼类、虾类、特种水产的优质饲料,再加上生活区生活污水处理,就可形成以销售为龙头的加工→种植→饲料生产→养殖等生物链封闭循环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四是经济效益。沼气除产生能源效益外,还可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它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和纽带,带动生态园区的种、加、养发展,拓展生态园的盈利项目链。另外,沼液的使用可替代化肥,节省化肥费用支出,目前生态园日产沼气30M3,年节约燃料成本2.8万元。五是社会效益。以农村沼气为工作纽带,向农村传播一种综合高效的生产方式,传播一种清洁、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引领农村农民实现富裕、亲近文明

地理中关于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区别

林地上有树,树木到达一定的数量和高度,形成多层植被.产生独有的森林气候.林木、林地、林内动物、林内微生物形成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除了带来木材、果品的经济效益外,还有更大的生态效益:一、森林净化空气.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保健作用.三、森林是天然氧吧.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防止风沙.七、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延缓径流、削弱洪峰.八、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森林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资源.九、过滤水源.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过滤的功能.十、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十一、森林有除尘的作用.十二、而且无论是在都市周边还是在远郊,森林都是价值极高的自然景观资源.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又次生出就业、旅游等社会效益.

草原生态系统有哪些生态效益?

草原生态系统由于人类强烈干预之下,往往注重生产效益,而使草原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较少,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一 、经济效益: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草原生态系统生长着许多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的牧草,为重要的牲畜放牧场。能生产肉、奶、皮、毛,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有特有的经济功能。 二 、生态效益: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为小动物提供繁衍栖息场所 。

森林的生态效益有?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效益。近年来,人们对森林的生态效益普遍关注,有关生态环境、生态建设、生态效益等词汇频频出现,但是与森林的经济效益相比其生态效益显得比较抽象,那么,森林的生态效益究竟有多大呢?据有关部门测算,森林的生态效益是其经济效益的13倍。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森林的生态效益每年都要进行准确的核算,如2001年9月日本公布,全国3.77亿亩森林发挥的公益效益达74.99万亿日元,其中水源涵养效益27.12万亿日元,防止土砂流失效益28.26万亿日元,防止土砂崩塌效益8.44万亿日元,保健效益2.25万亿日元,野生动物保护效益3.78万亿日元,大气保全效益5.14万亿日元。森林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国土安全中处于其它任何生态系统都无可替代的主体地位。生态安全是国土安全的前提。其次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1)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约5600—8300吨,其中90%的碳自然贮存于森林中,森林每生长1m3可固化350公斤二氧化碳。(2)是主要的氧源。森林在其光合作用中能释放出大量的氧气。1hm2的阔叶林,一天消耗1吨二氧化碳释放0.37吨氧,可供约1000人呼吸。(3)可减少氧层的耗损。森林可以有效的吸收破坏臭氧层的二氧化氮,每公顷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氮0.3万吨。(4)可净化空气。每公顷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硫748吨,一氧化氮0.38吨,一氧化碳2.2吨。森林通过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减少了细菌的载体,从面使大气中细菌数量减少。许多树木的分泌物可以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物。(5)有调节温度的功能。森林有繁茂的树冠,可以阻挡太阳辐射能,林内昼夜和冬夏温差小,可减轻霜冻的危害。三是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息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四是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森林土壤的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五是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六是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森林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七是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八是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什么是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这是指在农业生产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增加产量产值,对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对社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国家增强经济实力。二是生态效益。这是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是社会效益。这是指保持城乡社会稳定,密切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生态效益的内容

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量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在某项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最常见的情况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此时经济效益是正值,而生态效益却是 负值。生态效益的好坏,涉及到全局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果生态效益受到损害,整体的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也难得到保障。因此,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要维护生态平衡,力求做到既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形成生态经济效益。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求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平衡和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即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这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遵循生态规律,不重视生态效益,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各种资源遭受破坏,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经济发展也受到阻碍。从事某项生产建设项目,以单纯的经济观点来衡量,其个别的、一时的经济效益可能很高,但往往存在着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如森林过伐、酷渔滥捕、陡坡开荒、草场超载过牧等。这种只看当前、不顾长远的开发利用方式是错误的。客观现实要求人们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的观点。 所以,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要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考虑项目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可行性与价值,来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开始项目。以求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一章中“生态效益”是什么意思

随着大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效益被学者提出来。所谓生态效益,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的经济效益部分,比如森林和草原的存在,减少了城市沙尘暴的威胁,仅此一项,减少了城市绿化以及人民健康造成的损失,这部分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当成是生态的增益效益。再比如森林旅游,由于人们向往森林的优美环境,吸引大量游客,增加了门票收益,这部分费用,就是环境优美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

植物生态效益有哪些

问题一: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有哪些?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包括:丰富区域植被种群;涵养当地土壤水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环境气候条件;增大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有利于植被分布均衡等。 问题二:举例说明园林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有哪些? 生活型有一定的人工加工痕迹,恩生态型应该是没有人工痕迹,自然生长 问题三:为了提高屋顶植物的生态效益,有人做了相关实验,绘出下列四图.请回答有关的问题.(1)图甲中光反应的 (1)甲图可知:物质a是光反应的产物,所以光反应的部位是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2)由乙图可知,温度为10℃时光照到达4KLX时候到达饱和点,大于此光照强度该植株光合速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20℃时,光照强度由4千勒克司瞬时上升至12千勒克司,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ATP增多,对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快,产生五碳化合物速度加快,二氧化碳浓度不变,所以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不变,因此五碳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含量要升高.当温度为30℃,曲线的饱和点在12KLX,因此小于此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3)图示可知氧气的浓度能够影响呼吸作用过程,a点没有氧气所以此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无氧呼吸形成的,bc两点仍然是无氧呼吸大于有氧呼吸,d点则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吸收量相等,完全进行有氧呼吸.由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了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分解消耗,所以在氧浓度c时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最适合储存该植物器官.b时氧气的吸收量是3,由方程式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也是3,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8-3=5,从方程式计算可得,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是0.5,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是2.5.所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2.5÷0.55倍.(4)组成植物细胞的矿质元素是由根毛细胞吸收来的,一般来讲土壤溶液中能够构成细胞的矿质元素,其浓度远远低于细胞内部,所以根毛细胞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然后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生长旺盛的部位供应新细胞的合成,少量在根毛细胞积累.故答案为:(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4 升高(或增加) 光照强度(3)c 5(4)主动运输 问题四:为了提高植物的生态效益,有人做了相关实验,绘出下列四图.请回答有关的问题:(1)甲图中a、b表示的物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2)乙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在温度为20℃时,光照强度大于8千勒克司后,该植株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12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若某植物在20℃-30℃范围,随温度升高,呼吸速率比光合速率增加更慢,则在该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该植物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将左移,即降低.(3)当外界氧浓度为c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4,说明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4,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2,根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反应可计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分别是4/6、1,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1.5倍.当氧浓度为d时,该植物器官进行细胞呼吸反应式为.(4)丙图中纵轴表示的是温室中二氧化碳的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二氧化碳量最少是就是氧气积累最多时.二氧化碳的增加速率或减少速率为0时,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即f、h点,j点与e点相比二氧化碳量升高,即有机物分解的多,有机物含量减少.故答案为:(1)ATP、[H](2)8 光照强度 降低(3)1.5 (4)h f、h 减少 问题五:如何理解生态位概念?在园林植物群落构建中如何应用生态位理论 我理解的就是:在自然生态中,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相应的空间,而且是必要的空间。就像我们也需要空间生存一样。但是一定区域的生态位是有限的,所以,要想进入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就要有其他生物让出生态位。具体点请查看生态学。 这在园林设计中是不需考虑的。因为合理的安排可以尽量为该区域人为创造一个拟自然生态环境,使这个环境稳定,从而使其生长健康良好,减少人工养护、除草、病虫害防治的成本。所以园林设计中,一般都要求包括乔、灌、草三层,或具备着三层的功能(生态位)。 问题六:上海世博会瑞士馆、法国馆的顶部都是一片青葱的植物.为了提高屋顶植物的生态效益,有人做了相关实验,绘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故甲图中a、b表示的物质是ATP、[H].(2)由乙图可知,温度为10℃时光照到达4KLX时候到达饱和点,大于此光照强度该植株光合速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30℃,曲线的饱和点在12KLX,因此小于此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若某植物在20℃-30℃范围,随温度升高,呼吸速率比光合速率增加更快,则在该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该植物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将右移,即升高.(3)当外界氧浓度为c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4,说明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4,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2,根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反应可计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分别是4/6、1,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1.5倍.当氧浓度为d时,该植物器官进行细胞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4)组成植物细胞的矿质元素是由根毛细胞吸收来的,一般来讲土壤溶液中能够构成细胞的矿质元素,其浓度远远低于细胞内部,所以根毛细胞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故答案为:(1)ATP、[H](2)4 光照强度 升高(3)1.5 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4)低

生态功能、生态效益、生态效应的区别

生态功能--指生物群体发挥的作用。例如草坪绿地功能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噪音就是生态功能。生态效益--指生物群体对人类产生的财富,分有形的和无形的。例如木材造纸,产生的利润。防风固沙等。生态效应--指生物群体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一些影响。例如茂密的林区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生态效益指标包括什么

生态效益指标包括流域治理度、侵蚀模数、森林覆盖率、地表径流拦蓄量、光能利用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此外,还需要评估恢复生态系统指标,包括退耕还林形成的森林植被面积、退耕还林造成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变化、混交林面积比例、生态林面积比例、当地树种林分面积比例等。

生态效益是什么

生态效益是什么生态效益也称为“环境效益”。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产生两方面的效果:①积极效果,即生产出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②消极效果,即破坏自然资源和污染自然环境。在积极效果方面,生产所获得的纯收益(即利润)就是经济效益。在消极效果方面,如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盲目垦殖等)所引起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资源浪费等),或排出“三废”污染环境。凡是破坏自然资源和污染自然环境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损失,都是消极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计算人类生产活动的总效益时,经济效益是正值,生态效益是负值。有些生产活动,如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等,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因此,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既要考虑提高经济效益,又要考虑产出最佳的生态效益。

如何提高蛋鸡养殖效益

提高蛋鸡养殖效益20个方法:1、选养优良品种鸡。优良品种鸡生长快、早熟、新陈代谢旺盛,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就会提高。2、选好育雏季节。合适的育雏季节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育成后蛋鸡群高产稳产。春雏宜在2-3月培育,秋雏宜在8-9月培育。这两个季节育出的鸡体质健壮成活率高,产蛋率可在80%以上。3、提高鸡群成活率。坚持预防为主,改善生产环境,严格防疫消毒制度 ,尽可能使饲料营养全价,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4、适时更新鸡群。鸡群产蛋量以第一年最高,以后逐年下降15-20%。最好在产蛋1年后,留优去劣分批淘汰,待产蛋率下降到40%时全部淘汰,更新鸡群。5、强制换羽,延长蛋鸡饲养期限。对超过1年的高产鸡群,实施人工强制换羽,使鸡休息一段时间后,进入第二个产蛋期。既可以节约育雏和育成期的饲料开支,又可以较快获得经济收入。6、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平衡,否则会影响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造成饲料浪费。7、保证饲料品质。市场上原料品质参差不齐,如购入掺假或劣质原料就无法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严重时不得不把差的原料废弃。8、妥善贮存饲料。购进的饲料要防止雨淋、受潮、发霉变质、生虫等。存放时间过长,会降低其营养成分而造成浪费。9、定期补喂沙粒。如不定期补喂沙粒,饲料消化率会降低3-10%。通常每周补喂沙粒1次,雏鸡、育成鸡每100只补喂450克直径4-5毫米的沙粒。10、加入不同添加剂。在混合料中应考虑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以减少饲料有效成分损失,并加入有保健促长作用的添加剂、酸制剂等,以提高饲料利用率。11、最好自配饲粮。用预混料或浓缩料自配饲粮既省运费,又能保证质量,每公斤配合料可节省0.1元。12、适时断喙。断喙能防止鸡群啄癖,并减少饲料浪费3-7%。通常断喙在6-9日龄进行,也可在4-5周龄时与转群或换笼结合进行。13、及时淘汰残次鸡。对于病鸡、弱鸡、残鸡、寡产鸡、停产鸡要及时发现并淘汰。残次鸡占鸡群总数的5-8%,多者达11%。多养1天,每只鸡要耗料100克。14、上料时少给勤添。每次给料不超过饲槽的1/3,尽量让鸡把料槽内的料吃净后才加料。15、合理用药,降低保健费用。进鸡前对鸡舍和用具要清扫、洗刷、药浸及熏蒸消毒。进鸡后要定期带鸡消毒。选择最佳给药时间和途径,剂量要足。16、重视灭鼠。1只老鼠1年可盗食饲料9公斤,而且污染饲料,咬伤雏鸡及偷食鸡蛋。17、维持鸡舍适宜的温度。舍内温度过高会减少采食而影响生产性能,温度过低就要多消耗饲料,由此浪费的饲料可达10%。通常要求舍内温度保持13-23℃。18、节约用水用电。采用乳头饮水器比水槽饮水可节约用水80%,又能保持鸡舍干燥、清洁、卫生。掌握好光照时间和强度。光照过强过长,易使鸡群发生啄癖。19、降低鸡蛋破损率。鸡蛋正常破损率为1-2%。若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不足,或因维生素D缺乏、疫病等,破损率达10%以上。20、学习新技术,挖掘生产潜力。中国农村每只鸡年产蛋为14-15公斤,料蛋比2.3-2.8:1,死淘率超过20%,而美国每只鸡年产蛋18.5公斤,料蛋比为2.1-2.2:1,死淘率不超过10%。如果把各项指标都提高到美国的生产标准,养鸡效益将会大大提高

提高蛋鸡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选购良种蛋鸡品系,提高鸡群质量。对一个养鸡者来说,选择确定饲养蛋鸡的良种品系,这是提高养鸡经济益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蛋鸡品系的不断更新换代,目前在国内较受养鸡场家和养鸡户欢迎的良种品系蛋鸡有罗曼.海兰.伊沙.京白等良种蛋鸡品系。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区,饲养的品种不同,这些经过精心培育的品种,在相应的条件下,都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但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大,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环境不一,不同品种鸡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因此,在选购良种时,应当选择当地饲养量大,生产表现好的鸡种饲养,切不可求新求异,由于不了解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而造成失败。其次,应选购有一定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条件好的场家的鸡苗。切不可求便宜,购买无种鸡来源、小炕房孵化的鸡苗。同时,对购进的雏鸡,要根据不同周龄,进行科学育雏,精心培育,按时进行公母分群,及时淘汰剔除发育不良的劣质鸡、低产鸡和病弱鸡。 二、科学饲养管理是关键。其一,抓好育雏关,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雏鸡的体重与产蛋期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呈很强的正相关。因此,育雏期必须采用高温育雏。即1-2日龄33℃;3-4日龄32℃;5-7日龄30℃;8-14日龄28℃;以后每周降3℃,直到21℃.。其次,要供给优质的全价饲料,保证光照时间,1-2日龄.24小时;3-4日龄22小时;5-7日龄20小时;8-10日龄18小时;11-14日龄16小时;15-21日龄15小时;21日龄后,逐步保持8-12小时。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换气。在8-9日龄进行断喙。按卫生防疫程序进行免疫和投药预防。其二,育成期要重点抓体重控制,提高鸡群均匀度。经研究证实,16周龄的均匀度与产蛋的持久性及成活率呈正相关。在育雏期由于供给优质全价饲料,雏鸡充分发育,体重相对较大。进入育成期必须通过限饲,将体重控制在饲养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并将鸡群的均匀度提高到85%以上。其三,产蛋期要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和防止鸡体过肥为重点。鸡体过肥,会造成大量的脂肪侵入生殖腺,影响滤泡的发育和其它生殖腺体的分泌功能,将导致产蛋量下降。鸡体过肥还会导致脂肪肝,引起鸡群死亡上升。为此,产蛋期同样应当进行定期称重,以确定鸡的体重是否正常。蛋鸡对外界各种应激因素特别敏感,一旦受到剌激,就会发生应激反应,造成生理机能紊乱,使产蛋量下降,死亡率上升,所以必须尽可能减少搬迁、饲料变更、大风.严寒与炎热、通风换气不良、光照突变、疫苗接种、人员往来、车辆躁音等因激因素对鸡的影响,给鸡提供一个安静舒适、 稳定的环境,使鸡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 三、科学的光照管理。良好的光照程序,可以促进蛋鸡多产蛋,增加蛋重,能提高成活率和养鸡经济效益。适宜的光照管理是;1-2日龄给予24小时光照,以利于摄食,后逐渐转为恒定光照或自然光照。进入育成期后,采取以自然光照为主,有条件的可采取密封遮光的恒定光照8-12小时。18周龄至少给予13小时的光照剌激,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15-30分钟至17小时为止。光照时间增加过快,会引起脱肛、啄肛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产蛋鸡舍的光照强度一般控制在10-20勒克斯,产蛋期不可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 四、创造蛋鸡适宜的生活环境。要让产蛋鸡多产蛋,就必须想法尽量给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和产蛋环境,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相应的配套的饲养管理措施。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加强舍内通风,保持干燥的环境卫生,向鸡群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并适当增加青菜的饲喂量,以提高鸡的采食能力。进入冬季,要特别注意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温和人工补充光照,舍内温度应维持在13℃以上,光照15-16小时,饮水适当提温,不饮冰冷水。

路灯控制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路灯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对路灯的亮度和开关进行控制,能够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安全性和提升城市形象等多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首先,路灯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传统的路灯系统通常采用定时开关或者手动开关的方式,导致路灯在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仍然亮着,造成能源的浪费。而路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天气、交通流量等情况智能地调整路灯的亮度和开关,使得路灯在需要照明的时候才亮起,从而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路灯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在夜间,路灯的亮度对于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路灯系统可能存在亮度不足或者亮度过强的问题,而路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智能地调整路灯的亮度,保证路面的照明效果最佳,提高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路灯控制系统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路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其亮度和开关状态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传统的路灯系统可能存在路灯亮度不均匀、路灯故障未及时修复等问题,而路灯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路灯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修,保证路灯的正常运行,提升城市的形象。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路灯控制系统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通过节约能源,路灯控制系统可以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减少能源开支,从而降低城市的运行成本。其次,路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路灯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降低维护成本。此外,路灯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提供路灯使用情况和能耗情况的统计数据,为城市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综上所述,路灯控制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它能够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安全性和提升城市形象等多种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维护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等经济效益。因此,推广和应用路灯控制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生态农业能够提高效益?

一、综合性。生态农业是靠农业生态系统支撑的。生态农业整体生物产量高,源于生态农业的结构合理,相互协调。生态农业光合作用产物利用合理,保证了系统内的能流物复,同时安排复种间作提高了绿色植物光合产物的利用率。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坚持了以农业整体为中心,协调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应该由户、村的层次向县的层次发展[4]。 “县”是中国行政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它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和经济的自主权。从行政的角度,它有权运用政策等措施,借着调动自己拥有的财力和资源,发挥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经济规模和危机分担等功能。从规划的角度,县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特点的自然群体,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能就农民的需要,设计优化的土地利用形式,也能定出合理的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统筹农村的劳动人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再生,以达到调节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二、多样性。生态农业所保持的生态平衡是螺旋形向前发展的最佳动态平衡。生态农业和狭义农业的区别在于:从生产内容上讲,它不局限于种植业,而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从生产地域上讲,它不局限于耕地,而是把全部土地都当做自己的生活场所;又不局限于粮食,而是建立在营养科学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营养需要的热能(糖类、脂肪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数量和比例,科学地安排农业生产。三、高效性。生态农业凭借其循环、再生的综合性,通过对物质的深加工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增值收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改变了局部农业产业结构。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通过生态模型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特定经济作物的增值生产,以生态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平衡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将技术与社会需要、当地实际协调,发挥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经济规模和危机分担等功能,形成)经济效益高。

养殖淡水鱼提高效益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高养殖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改进: 1.养殖科学技术 第一,推广现代化的养殖模式。要在现有淡水鱼养殖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实行股份制或合作制,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和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技术推广和普及,发展更优化的淡水鱼养殖经济。比如网箱养殖的推广。由于网箱养鱼具有投资少、易捕捞、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特点,在水田较大、水位较深的池塘, 均可推广网箱养鱼以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为适应渔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必须要重视科技研究,拓展科研领域,加强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比如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鱼苗培育和优化的应用。同时,要积极与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产学研协作发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第三,加快科技的推广。要建立健全地方各级的科技推广网络,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各级水产技术推广 2.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淡水鱼的养殖结构还是比较单一,主要产品还是局限在鲤,不能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养殖效益越来越差。而名特优新水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产量高、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既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又能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因此要调整产品结构,推广名特品种。 一是实施特种水产工程。制定和完善淡水鱼养殖规划,推动名特品种养殖业较快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改善产品结构,增加鱼类的花色和品种,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还会促进整体渔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因地制宜调整进行合理的布局。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业,实现养殖资源优化配置。在养殖中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推广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 3.成本收益管理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在共同致富的目标下,扩大渔业生产经营规模, 以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要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对养殖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进行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以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做好科学放养,科学投喂的工作,投喂要注重饲料的质量,节约开支。 其次,发展淡水养殖保险。淡水养殖保险是由保险机构为水产养殖者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这三大功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如何提高会议的效率和效益

提高会议效率和效益的具体操作如下:一、准备阶段1.了解会议的特点,确定会议要达到的目的。2.选择会议种类、方式、参加者。3.确定不同的主持会议的方法。二、实施阶段1.参加会议者入场就座。2.发言表明观点。3.作出决议,确定观点。4.核算会议成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急求关于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资料

  摘要:由于城市污染的异常严重,对扩大绿地面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中用地的紧张又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有限地扩大绿地的同时,提高绿地上的生态效益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从以下三个关键方面着手,即"覆盖率"、"绿地在城市中设置位置"和"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  关键词:城市绿地;环境生态;生态效益;人口  Abstract: Because municipal pollution exceptionally serious, to expands the green space area the request to b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in the city the land intense is impossible to satisfy this request, therefore while is expanding the green space limitedly, enhances on the green spac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to become improves the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t mean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begin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essential aspects, namely " the coverage fraction ", “the green space establishes the position in the city " and " enhances in the unit green space area the ecological benefit ", can display the urban green space fully the biggest ecological benefit.  key word: Urban green space; Environment ecology; Ecological benefit; Population  前言  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氧气被大量消耗;烟灰、粉尘、放射性物质、强烈致癌物漫天飞舞;光化学烟雾已在我国许多城市出现;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肺癌死亡率已升至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某些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污染的大气不易散去,形势更加严重;由于城市中汽车数量的骤增,汽车尾气的污染火上加油。这一切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这一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若再不痛下决心进行综合整治,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效会被污染所带来的后果所抵消。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是减少和最终消灭污染源,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尚需一定时间和一个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污染程度同时处在高峰期,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还将严重影响投资环境,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在这矛盾冲突的紧急关头,只有各行各业共同投入到这一斗争中来形成全方位合力,才有可能遏制住环境的继续恶化,使经济持续发展。  园林绿化工作者要投入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来也要有一个"观念更新"的飞跃。这一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斗争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至今仍有些领导者和绿化工作者把城市绿化工作视为单纯观赏和作为装饰城市的附属性质,不免已经过时。事实上城市绿化已被国家列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已是改善城市生态、改善市民生活、工作以至生存环境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现在,植物又被作为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绿化在各行业各业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净化环境的有效方法。城市绿化工作者应主动地投入到这场关系国计民生的伟大事业中来。  综上所述,当今城市绿化必须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来考虑城市绿化的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整个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达到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美化城市的目的。城市绿化工作者应树立起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要建设城市的绿化规模,更要挖潜增效建设城市绿化最本质的内涵,即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不是形式,为了最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有如下三大关键。  1、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的首要条件就是土地。我国政府把保护环境、绿化祖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建设部制定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城市绿地率2000年达到25%,2010年达到30%;城市绿化覆盖率2000年达到30%,2010年达到35%,要求全国城市编制和修订绿地系统规划,说明我国政府对城市中绿地指标的重视。这一指标的根据是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证明的,不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在常规情况下,30%~50%的绿化覆盖率才对其生态平衡具有临界幅度的意义,即达到或超过这一幅度,生态环境有望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如果达不到或下降,生态环境必然趋于恶化。就当前来说,我国许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在常规状态之列,为要使生态尽可能趋于平衡,其绿化覆盖率只有大大高于这一临界幅度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用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用地十分紧张,这一方式在当前说来显然是很有限的,不能满足实现生态平衡所要求的绿地面积,也正因为如此,在有限绿地面积上挖潜增效,改变生态效益增长方式就成为当前城市绿化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这绝不等于说建成区内绝对没有可能增加绿地面积,目前就有些大中城市放眼长远,在市中心区搬迁了建筑,建设和扩建了绿色广场。而不少城市绿化规划者所一再提倡的对屋顶进行绿化的手段更不失为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有效之举。  现在,城市中永久性高大建筑越来越多。从高处看下去屋顶遮盖了城市。屋顶面积占据城市建成区面积至少在1/3以上,这些屋顶质地构成对城市生态的恶化起着很大作用,尤其夏季高温天气屋顶大量吸收和释放太阳辐射,增加了室内外的温度。有些国家把屋顶绿化也纳人城市现代化的内容,无疑也是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各地只需结合各自城市情况进一步研究政策和进行试点推广。屋顶绿化不仅见效快、成本低,绿化效果好,当然更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改善城市生态效益明显,它不仅减少了恶化环境的面积,而且增加了同样面积的绿色植物。  2、科学合理地规划绿地位置  城市绿地的存在与大小,虽然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如上述第一位的作用,但绿地在城市中的规划位置对其作用的发挥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如济南是一座盛行东北、西南风的城市,除应在城市上风方向规划出大面积的绿地外,还应在市区内呈西北至东南方向一线错落规划出几块较大绿地,这对济南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起到重要作用。正由于济南市多东北风和西南风,因此居住在植物园西南向和东北向的居民就可享受到经植物园绿地过滤的新鲜清洁空气,如果城市中心有一块面积较大的绿地,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会更明显,影响面更大,不论什么风向,绿地周围的居民都可受益。城市中心绿地还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在酷热的夏季,使市区温度有所降低。如果把大块绿地规划在市区的西北向,则这块绿地对城市生态的改善作用就不大。如果为了某一方面的需要而把市中心的绿地迁至郊外,或将市区的绿地改做它用后再把郊外的绿地划过来"充数"以弥补部颁标准的绿化指标,这样虽然指标达到了,但其对市区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却很低。从这个意上说,绿地在城市中设置位置的重要性比绿化覆盖率的指标更重要。  3、提高绿地生态效益的效率  如上所述,一个城市第一步确确实实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城市绿化指标,第二步又在绿地规划布局方面做到了科学合理,是否绿地的生态效益就一定会充分发挥出来呢?其实不然。由于单位绿地面积上的植物配置和生长状况等不同,生态效益差别是很大的,挖潜增效大有文章可做。  3.1 面积问题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各种有毒气体、蒸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炎夏降低植物周围的温度、吸收噪声及吸滞粉尘等基本全靠叶面积来完成,生态效益与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增加生态效益就要增加叶面积。乔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叶面积是大不相同的。乔木的叶面积,可达到它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灌木只有5~10倍,草坪更小。高大乔木的生态效益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由乔木、灌木和草坪结合建造的覆层结构绿地其生态效益明显大于双层或单层结构绿地,同样面积的城市绿地,其结构不同,由乔灌草结合产生的生态效益可为单层草坪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要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必须建造复层群落,从而提高绿地生态效益的效率,切不可不切实际地以草坪取胜。  在此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大树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中高大乔木所具有的叶面积系数大,本身净化效率高;改善生态、气候功能显著,据德国植物学测定一株成年旺长的大树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抵得上1600株小树,足见差异之巨大,所以"种大树、见大绿、改善大气候"实为当前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方针。其次,高大乔木增加了复层种植的垂直高度和体积,从而增加了单位绿地上的叶面积,最终增加了生态效益。第三,由于城市中高大建筑的大量涌现,只有大树才能与其相匹配,使城市景观更壮丽。但是一些城市对大树的保护实在不容乐观,按理说,在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就已经开始城市绿化工作,到现在应该有许多大树了,但现实大树不多,原因就是不重视大树的保护,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多处砍伐大树再种小树是众目睽睽的,以至一些城市包括济南,少有大树景观,这对于一个历史名城来说是多么地不相称。就现存大树看,其生存环境亦十分险恶,还有市场化的结果,对绿地、树木破坏也很大,因此,"保护市区现有大树和绿地就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最起码行动。  3.2实现生态系绿化树种选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如吸收二氧化硫较强的树种有侧柏、桧柏、臭椿、国槐、垂柳、大叶黄杨、银杏等。吸收氯气较强的树种有刺槐、大叶黄杨、猬实、小叶女贞、扶芳藤等。悬铃木、刺槐、女贞、大叶黄杨还可以吸收汽车尾气中排出的铅。为了群落化的需要就选择耐荫树种,如流苏、枸桔、金银木、珍珠梅、大叶黄杨、扶芳藤、爬山虎等。为了尽可能多地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就要种植光合作用强的树种,如垂柳在乔木类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最强,常绿乔木中桧柏最强,灌木中紫薇最强,这些植物同样也是释氧能力较强的树种。  在华北等广大地区综合生态效益好的乔木树种有:柳树、榆树、银杏、毛白杨、加杨、悬铃木、白蜡、刺槐、国槐、合欢、臭椿、侧柏、桧柏等。在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首先要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在能成活、较正常的生长的情况下,才能发挥绿化防治大气污染的作用。如果在城市绿地中大量使用生态效益较好的树种,无疑城市中的生态效益又可上一台阶。  城市绿化规划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如能在上述几个关键问题上做出努力、实施,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生态效益增长方式也就从单纯增加面积(不排除增加面积;如前述应更努力增加面积)转到挖潜增效上来,绿地将以一当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努力推进园林植物的健旺生长  由于城市中严重的污染致使城市中的植物叶面上不同程度地覆盖着一层污染物,这一层污染物不仅直接对植物产生毒害,更阻碍着叶片光合与呼吸作用的进行,使植物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本身的生态平衡,加之管理不善,地上地下的双重影响不仅引起植物生长不良,而且能造成死亡,其生态效益是很低的。为了使植物正常生长,发挥出正常的生态功能,就要人为地帮助植物恢复它本身的平衡,包括对绿地中的植物进行精细与科学的管理,如用清水喷淋树冠(或研究叶面清洗剂之类"绿色"物质)冲洗掉叶面上的污染物;同时,适时进行松土、施肥、灌溉、修枝、防治病虫害等。迅速提高绿地管理水平,使植物健旺生长,这是充分发挥绿地生态效益挖潜增效的重要内容之一。  [1] 荆克晶,鞠美庭. 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S1) .  [2] 丁飞,胡群霞,周志翔. 武钢工业区园林绿地环境效益评价[J]湖北林业科技, 2007,(04) .  [3] 王蕾,王志,刘连友,哈斯. 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及其评价与优化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01) .  [4] 姚先铭,康文星. 广州市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J]湖南林业科技, 2007,(03) .  [5] 李仰征,马建华,段海静. 基于公共绿地条件的郑州市适度人口分析[J]河南科学, 2006,(06) .  [6] 李满春,周丽彬,毛亮. 基于RS、GIS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与预测模型[J]中国环境监测, 2003,(03) .  [7] 闫双喜,毕会涛,位凤宇. 新乡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对策初探[J]河南科学, 2008,(02) .  [8] 张杰,田国行,张玉书,田爱芳. 漯河市城区段沙河、澧河沿岸本底植被调研初报[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9] 吴国玺,朱俊阁.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调控与绿化配置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生态经济, 2007,(09) .  [10] 彭立华,陈爽,刘云霞,王进. Citygreen模型在南京城市绿地固碳与削减径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 2007,(06) .  [1] 常庆禄,王森. 走出城市园林建设误区 提高绿化生态效益[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4,(01) .  [2] 程志刚,马洪德,吴慧. 城市绿化中大树移植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8,(22) .  [3] 安勇,卓丽环. 哈尔滨市紫丁香绿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06) .  [4] 吴志萍,王成,侯晓静,杨伟伟. 6种城市绿地空气PM2.5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04) .  [5] 马武昌,邹定保. “绿量”概念在公路绿化中的应用及实现途径[J]公路交通技术, 2008,(05) .  [6] 刘维刚,林杰. 高吸水性树脂在园林绿化生产中的应用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 2003,(02) .  [7] 宋子炜,郭小平,马武昌. 北京市25种公路绿化植物及配置模式的绿量[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8,(05) .  [8] 黄祖富,陈永聚,赵阳阳. 浅谈城市森林建设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8) .  [9] 常庆禄,张现清. 土地资源短缺条件下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对策探讨[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  [10] 姜国义. 生态园林绿地建设中应用树木与草坪效果对比分析[J]防护林科技, 2001,(01) .  [1] Daniel Serra,Rosa Colomé. Consumer choice and optimal locations models: Formulations and heuristics[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1,80, (4) :439~464.  [2] JerryF.Franklin,RichardT.T.Forman. Creating landscape patterns by forest cutting: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and principles[J] Landscape Ecology, 1987,1, (1) :5~18.  [3] Monica Goigel Turner,C. Lynn Ruscher.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s in Georgia, USA[J] Landscape Ecology, 1988,1, (4) :241~251.  [4] R. Maureen Hulshoff. Landscape indices describing a Dutch landscape[J] Landscape Ecology, 1995,10, (2) :101~111.  [5] RichardT.T.Forman. Som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nd regional ecology[J] Landscape Ecology, 1995,10, (3) :133~142.  [6] Lucy Bastin,ChrisD.Thomas.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urban vegetation fragments[J] Landscape Ecology, 1999,14, (5) :493~507.  [7] DaleA.Quattrochi,JeffreyC.Luvall.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for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rocess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J] Landscape Ecology, 1999,14, (6) :577~598.  [8] DavidM.Stoms. GAP management status and regional indicators of threats to biodiversity[J] Landscape Ecology, 2000,15, (1) :21~33.  [9] E. Gregory McPherson,David Nowak,Gordon Heisler,Sue Grimmond,Catherine Souch,Rich Grant,Rowan Rowntree. Quantifying urban forest structure, function, and value: the Chicago Urban Forest Climate Project[J] Urban Ecosystems, 1997,1, (1) :49~61.  [10] Andrew Schiller,SallyP.Horn. Wildlife conservation in urban greenways of the mid-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J] Urban Ecosystems, 1997,1, (2) :103~116.  仅供参考 谢谢

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正确运用赊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收账计划,对应收账款不正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应收账款;经济效益;赊销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对外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回收的,被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所占有的本企业资金,它具有流动性、时效性强的特点。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使得流动资产增加,于是企业的总资产必然增多,这就造成了所有者权益大,负债低的假象。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必须合理制定的方针策略。 一、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 所谓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取的原则性规定,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信用额度三方面。首先,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区别标准。信用标准较高,能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其次,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短期付款的若干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和付款期限。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在增加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做出权衡,不能为了增加销售而置应收账款风险于不顾,也不能为了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销售。 二、加强销售、财务的监管 首先要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在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日后处理应收账款与经销商产生分歧而带来经营风险。明确各项交易条件,如: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运输情况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违约责任,确定合同期限,合同结束后视情况再行签订,加盖经销商的合同专用章。其次,必须同经销商核对账款项目,以下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单据、金额等方面的误差,大家要尤为重视: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回款期不同,或因经营条件的不同而同种产品回款期不同;产品出现平调、退货、换货时;经销商不能够按销售单据或发票回款;要主动拒绝用货款垫支其他款项。以上情况会给应收账款的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要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账制度,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账款现象,同时对账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再次,对产品铺货率的高低进行合理的配置。产品铺货率高,增加了应收账款的风险,反之,产品铺货率低,经营风险虽然降低了,但达不到规模销售的目标。所以正确、合理的解决产品铺货率问题,对降低应收账款,保证货款的安全性是有帮助的。因此建议在产品不同销售阶段,或根据产品不同的销售策略或根据市场推广的强弱而采取不同的产品铺货政策。 三、建立完善经销商的评估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经销商开户制度,当大家开拓新的市场或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时,对经销商选择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估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将来的销售寻找一个合作伙伴,同时也降低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当我们面对着“买方市场”这个实际情况时,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工作。因此,合作前对经销商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办公地点由高档向低档搬迁;频繁转换管理层、业务人员、公司离职人员增加;公司财务人员经常性的回避;多次破坏付款承诺。 四、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予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回款时给予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针对在企业应收账款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收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公司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如果应收账款账户中子公司欠款额占总额的比例偏高,应加强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监控,改善应收账款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解决好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账款回收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1.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部门。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公司在财务部下设立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营销往来核算和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要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2.建立健全公司机构内部监控制度。针对应收账款在赊销业务中的每一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程序。 总之,应收账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必然使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资产的流动性下降,甚至陷入财务危机,因此不得不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促使企业正常经营,稳定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2]许文珍.《浅析应收账款管理》,税收与企业.2002.5[6]朱从敏.《应收项目与应付项目核算》.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正确运用赊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收账计划,对应收账款不正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应收账款;经济效益;赊销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对外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回收的,被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所占有的本企业资金,它具有流动性、时效性强的特点。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使得流动资产增加,于是企业的总资产必然增多,这就造成了所有者权益大,负债低的假象。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必须合理制定的方针策略。 一、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 所谓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取的原则性规定,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信用额度三方面。首先,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区别标准。信用标准较高,能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其次,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短期付款的若干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和付款期限。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在增加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做出权衡,不能为了增加销售而置应收账款风险于不顾,也不能为了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销售。 二、加强销售、财务的监管 首先要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在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日后处理应收账款与经销商产生分歧而带来经营风险。明确各项交易条件,如: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运输情况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违约责任,确定合同期限,合同结束后视情况再行签订,加盖经销商的合同专用章。其次,必须同经销商核对账款项目,以下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单据、金额等方面的误差,大家要尤为重视: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回款期不同,或因经营条件的不同而同种产品回款期不同;产品出现平调、退货、换货时;经销商不能够按销售单据或发票回款;要主动拒绝用货款垫支其他款项。以上情况会给应收账款的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要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账制度,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账款现象,同时对账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再次,对产品铺货率的高低进行合理的配置。产品铺货率高,增加了应收账款的风险,反之,产品铺货率低,经营风险虽然降低了,但达不到规模销售的目标。所以正确、合理的解决产品铺货率问题,对降低应收账款,保证货款的安全性是有帮助的。因此建议在产品不同销售阶段,或根据产品不同的销售策略或根据市场推广的强弱而采取不同的产品铺货政策。 三、建立完善经销商的评估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经销商开户制度,当大家开拓新的市场或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时,对经销商选择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估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将来的销售寻找一个合作伙伴,同时也降低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当我们面对着“买方市场”这个实际情况时,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工作。因此,合作前对经销商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办公地点由高档向低档搬迁;频繁转换管理层、业务人员、公司离职人员增加;公司财务人员经常性的回避;多次破坏付款承诺。 四、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予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回款时给予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针对在企业应收账款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收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公司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如果应收账款账户中子公司欠款额占总额的比例偏高,应加强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监控,改善应收账款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解决好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账款回收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1.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部门。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公司在财务部下设立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营销往来核算和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要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2.建立健全公司机构内部监控制度。针对应收账款在赊销业务中的每一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程序。 总之,应收账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必然使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资产的流动性下降,甚至陷入财务危机,因此不得不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促使企业正常经营,稳定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2]许文珍.《浅析应收账款管理》,税收与企业.2002.5[6]朱从敏.《应收项目与应付项目核算》.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结构效益

顾名思义,结构效益是针对规模效益而言的。实证研究表明,对于缺乏产业群集聚、没有规模效益而言,却经济产值较高的地区,存在结构效益优势。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它是一个昆虫,哪怕一只小小的蚂蚁,它也有机会做得很好。狭义上的结构效益中的结构仅仅是产业意义上的。广义而言,它还包括企业内部,甚至连家庭这样的经济单位内部,也存在结构效益的优劣。这是微观意义上的。结构效益的理论对经济结构单一地区、不具备产业集群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指导意义。

在构建供应链时,若生产技术能带来显著的规模效益,那么应该建设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供应链效益的具有指标(1)服务。物流系统直接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这种服务性表现在本身有一定从属性,要从用户为中心,树立“用户第一”观念,不一定以利润为中心。物流业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 ,“准时供应方式”,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2)快速,及时。及时性是服务性的延伸,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取决于每一个环节,社会再不断循环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物资流通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社会再生产的周期越短,社会进步的速度越快。快速,及时是物流的既定的目标,在现代经环境中,这种特性更是物流活动必备的特性。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等技术和设施,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3)节约。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物流过程作为“第三利润源”而言,这一利润的挖掘主要是依靠节约。在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通推动的集约化方式提高物流的能力,采取各种节约,省力,降耗措施实现。(4)规模优化。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物流领域也存在规模效益,只是由于物流业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模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目的就是获得规模化效益。(5)库存调节。库存调节性是及时性的延伸,也是物流业本身的要求,涉及物流的效益。物流是通过本身的库存,起到对千百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保证作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同时,物流又是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环,系统的建立必须考虑国家进行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需要。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都是库存调节的具体问题。

办学效益的办学效益论

《办学效益论》石性刚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伟大论断开始,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的“母机”,逐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由“形而上”走向“形而下”,由纯洁的上层建筑向功利的产业实现了“软着陆”。其功能也由“政治的附庸”或“经济的婢女”,向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全面复归。于是,愈来愈实事求是的理论和不可逆转的改革实践共同把“效益”的概念引进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和教育领域,引发了无数关于办学效益的理论争鸣和实践探索。 理论界曾在科学技术“晋身”为生产力之后,试图把教育“提升”到生产力的档位上去。此后的九十年代初,产业划分又一次把教育是不是产业的命题提交出来,这次探讨伴随着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互为印证,达成了教育的“产业”共识。早在1935年,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英国教授费雪在其《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就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二战后,世界普遍采用三次产业划分。1985年,国家统计局正式明确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等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本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就已经开始实现教育由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过渡。在德国,教育投入早已列入生产性投入;在美国,教育以数十亿美元的创汇额被称为第一出口商品。如今,“用一定量的人、财、物的投入,实现更大量的人、财、物的产出”的教育已列入我国“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第三产业的重点”。既为产业,当然要讲究投入与产出之比的“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无法脱离政治和经济制度而必须与之同构。市场经济产生和造就了利益的主体化,使社会单元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利益实体,学校恢复了主体性,成为有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教育投入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有偿化等等,要求校长必须一手抓教、一手抓钱,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学校必须核算成本、提高质量,且以最少的投入赢得最大的产出,因此,“办学效益”替代了“教育质量”成为评价办学水平的最终标准。事实上,办学效益的概念直接导源于穷国办大教育事实上存在的浪费。甘肃省(1990年统计)小学平均每校班额不足4个,学生不足百人,师生比过低,教师超编4万余名,年超支人头费7000余万元,此为规模性浪费①;山东省在1991到1994年高校学生增加49.4%,导致毕业生过剩且拉动普通高中规模迅速膨胀,造成结构失调,此为结构性浪费。全国高校仪器设备的20%闲置,教室、实验室的利用率仅为60%,中关村地区部分高校5万元以上的大设备,不开机的达40%,此为资源性浪费②。四川某县近三年时间里留级1415名,休学707名,一年浪费150人的人力和80万元的经费,此为重复性浪费③。另外,片面追求体系完整而无实际需要的体系性浪费;办学模式单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造成人才既多又缺的模式性浪费;体制失当、机构臃肿的体制性浪费;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机制性浪费等等。如此种种,对于“用百分之一的教育经费支撑五分之一受教育者”的我国来说,效益和速度同样重要。 (一)规模效益发展中国家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是本世纪中后期的一种世界现象。70—90年代的20年间,亚太地区各级正规教育学生数从3.88亿猛增至6.37亿。与此不协调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经费在GNP的百分比几乎都在4%以下,最低者只有1.1%④。拥有世界四分之三教育总量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教育经费的八分之一。因此,西方无论怎样强调小班教学的合理性,东方仍旧崇尚夸美纽斯“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300个学生”的具有普及功能的规模办学。据国家教委1995年教育事业发展公报:我国小学校均规模197.3人,初中校均689人,高中校均531人。接1∶26的标准,小学教师超编66万人,按1∶20的标准,中学教师超编48万人,每名教师每年按3000元计,年超资31亿元。但是,按30人的班额、每班2.2名教师的比例计算,尚缺教师约300万名,此仅人力浪费。便是按一无两有六配套的最低标准,如此星罗棋布的中小学,要多配多少个套啊,更罔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了。布点散、规模孝效益低、浪费大是实现教育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最大障碍,因此,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增加规模、提高投资效益、改善办学条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省于1995年率先进行全省性中小学布局调整,布点原则是:高中、职业高中一般设于县区驻地,初中设于乡镇,村办小学1公里之内合班并校、交叉办班。最低规模为:中学18个班(四年制24个班),乡镇中心小学5个班,职业技术学校12个班。班额最低40人。山东滨州市先行一步、成绩斐然。1995年,滨州市将市区77所中小学调整为63所,师范由4所调整为2所,仅校舍改造一项就节省资金6000万元。农村初中由280所调整为180所,小学由4654所调整为1280所,节约投资近亿元。校均规模达到734.84人,节省教师1860人,年节约资金5800万元,且复式班减少32%,课程开齐率一下子达到100%⑤。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启动“现代化教育工程”之初,也是在“城乡一体、统筹规划”的原则下,以“乡镇搞义务教育、县城搞中等教育”为基本框架,合班并校、兼并联合,增容量扩规模,集中人、财、物力,快步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仅苏州一市就砍掉中小学1484所,无锡一所江南大学在所辖三县一岛遍设分部,兼容职高、成教、普通专科,形成覆盖面大、功能多元化的社区大学。可以说:没有规模办学,即便是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第一个目标——办学条件现代化。(二)结构效益检验教育结构合理与否的尺度,是看它是否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贯彻的原则是:和谐发展,适度超前。然而,处于大发展时期的教育最容易出现的往往就是各类教育结构失调所造成的结构性浪费。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其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49.45%。这个份额是否合理呢?1992年统计,全国251所教育学院校均规模只有290人左右,师生比低得惊人,学生平均占地面积却高得惊人(教育学院师生比只有1∶4.26,管理干部学院师生比1∶3.63,生均占地面积却高达245m2),超过实际需要的几倍⑥。造成师资、土地、校舍、设备的闲置和浪费。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纷纷上马成人教育学院,各科系也“兼营”成教业务,专业重复设置,浪费更是惊人,效益无从谈起。教育整体结构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消长都能引发整个结构的失衡。四川省中等专业学校规模一度膨胀,曾导致其大学招生数量连续3年的下降。如今,中等专业教育的边缘不清:如职高、技校、中专在招生、学制、分配、待遇等方面莫名其妙的差异及其与专科教育在学制、课程等方面的似是而非,成就了中等专业教育昨天的炙手可热,也导致了今天的生员不足和择业困难。山东拾八五”期间高等教育以每年14.3%的增长率迅速膨胀,非但导致办学条件的下降和毕业生的分配困难,而且拉动普通高中规模激增,整个教育重心偏高,其中种种浪费自当难免。脱离当地实际需要,片面追求教育体系的完整是造成浪费和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譬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有一个6∶4的标准,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千差万别,需要自然大异其趣,一味追求比例的结果是大批职业高中的虚有其名。如今,国家又提出普通高中的四种办学模式,值得关注的是:普通高中多种办学模式中与职业高中边缘不清者,是否冲击本就根基不稳的刚刚发展起来的职业高中?应谨防造成新的结构失衡。(三)资源效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和不断开发是提高办学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三个因素,这对于现行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和大而全、小而全的习惯做法是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冲击。某省规范化学校标准里明确要求:学校必须具备独立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馆、教师学生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德育教室以及音乐、美术、书法、史地、电化等12个专业教室,此外,还要有使用面积不低于360m2、净高6m以上、木质地板、附设有教师办公室、男女更衣室、浴室的风雨操场。国家教委下达“211工程”决定后,高校个个磨拳擦掌,纷纷誓师,一哄而上,难免重复。济南市两个自成体系的医药学院,结果是两个小学校,两套大班子,两校专职教师只1131人,而行政工勤人员却高达1671人。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与此相对应的是:富甲天下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全市只设一个电教中心,满足着全市中小学的电化教学需要。日本有了社区教育设施,学校不再用个个都搞五脏俱全的“小麻雀”。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效益原则下避免浪费重要的办学原则,可喜的是,这方面已有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上海师范教育集团”的成立就是一例。上海原有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上海教育学院、第二教育学院、上海高师、幼师以及各区的教育学院、师范,办学层次、专业设置相互重复,争夺生源、重复投资,总体效益欠佳。以华东师大为龙头的师范教育集团成立后,将统筹规划办学层次,统一调整专业设置,适当集中优势,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四)管理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不只是管理方法一个层面,也不能只治人、财、物这个标,内耗和低效率主要的还在于体制、机构、机制。改革基本上是在校长负责制基础上、围绕着这样一个主题进行——压缩层次、减少头绪。深圳实验中学针对“分工负责制”的种种缺憾,实行了“分工协理制”改革。首先是取消副校长代之以校长助理,校长助理根据校长的临时指派或长期委托,负责某一项临时或长期的任务或工作。中层直对校长,减少了“分管”环节,避免了条块分割、本位主义和推诿扯皮现象。比之深圳实验中学,北京119中学则更进一步。她直接取消中层,实行校长、教研组两级管理。同时,赋予教研组以人、财、物等实权。改革结果是政令畅通、效率大增。目前,国内公认改革力度最大、效果最突出、整体性一步到位的是海南省洋浦经济技术开发区。依照开发区“法定机构、主办制度、政事分开”的体制改革原则,主管教育的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且只有一职一人(另设秘书一人)。相对于国内同级教育机构的数十人甚或上百人,可谓精而又精。一人一职如何管理偌大的教育呢?办法是“政事分开”:凡属教师招聘、工资分配、人事任免、奖优罚劣等学校的事,一律由学校自己办,也就是说:办学权统统划归学校。诸如教师资格、学校编制、工资总额、校长选聘等等才由政府主办。其它如教师考核、评估验收、业务指导等等均由“法定机构”代行其职。学校内部只设校长一人、校长助理一人,学部主任一人、总务主任一人,其精简高效可见一斑。体制确定之后,运行机制的改革以“两权分离”与“三自一包”为典型代表。“两权分离”即学校所有权和学校办学权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管理重心降低,使学校在教师招聘、工资分配、业务考核、职务评聘、设备购置、研究交流、招生考试等方面独立自主。江苏苏州、海南洋浦开发区等均进行了此项改革。“三制一包”即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经费总额包干。这项改革发起于山东省滨州市,迅即影响全国各地,在国内现行教育管理改革中是最成熟的模式之一。(五)质量效益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效益直接而外在的表现形式,尽可能地降低办学成本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是办学效益集中完整的体现。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课题,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效率、耗损效益的主要因素是办学模式、学段衔接、教学技术、课程内容。第一、办学模式。效益损耗的主要因素是义务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式、高中阶段的升学预备教育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由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轨是唯一出路;高中办学模式问题则比较复杂。学校不管地域环境、生源师资、设备设施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律教读一本书、上一套课、执行一种质量标准、挤一根独木桥,年复一年地制造着大量陪读生、复读生,淹没了学校的特色优势、泯灭了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特长。杜威曾讲:最根本的浪费是人类生命的浪费,儿童就学期间生命的浪费和后来由于不适当和谬误的准备所造成的浪费。单一办学模式之下往往是单一的人才类型,这对于全方位、多层次、不拘一格产出人才的效益原则来说不也是一种浪费吗!第二、学段衔接。幼、孝初、高四个学段三个衔接点上,如果学生在学习习惯、教学方式、心理适应等方面缺乏准备,必定造成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下降。设若小学所进行的音、体、美等特长教育在初中无故中断,小学阶段所进行的这方面的教育将被浪费。初中阶段进行的各种兴趣特长教育到高中得不到有效延续,初中阶段的良好愿望也将付诸东流。故此,效益原则下,衔接,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心理习惯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防止对接失准所造成的无谓浪费。第三、教学技术。近、现代教育效率的提高主要的是依赖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仍旧是教学方法,教法的研究同样是个永恒的课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正在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场革命,我们从来没发现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像现代多媒体技术那样大幅度地提高着教学效率,以至于电化教学已成为改变教学低效率状态的首选手段。所以,我们选择教育教学技术的概念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教法概念,试图说明的就是包含有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实验小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达30—40%,故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手段的改善。第四、课程内容。课程作为联接教育制度与教育过程的“枢纽”,常常成为历次教育改革的焦点。目前,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批评集中在四个方面:1、传统课程面对过去,无以面对变化的当今社会和未来。2、传统课程体系学科分离,普教职教分离,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弊端过多。3、传统课程偏重认知成长,忽视情意培养。4、内容固定不变,缺乏开放性和弹性。纵观课程改革的历史,基本上是学术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此消彼长的过程,改革趋向是弱化学术性课程的数量和难度,增加应时的职业性课程,内容上更趋时代化。但要防止世界上许多国家曾一再出现的课程“钟摆现象”,一是课程过碎过滥,削弱基础学力。美国本世纪七十年代中学开设的课程一度达到2100门,繁复琐碎,令人咋舌。二是防止教育内容和标准上狭隘的工业利益倾向,保证核心课程的相对稳定和体系的完整,以及合理的质量标准。最后,有必要重温今年4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内在宝库》中的一段话:“在提高教育投入时,必须重视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而经费的提高并不是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的唯一或关键的因素。”注:①《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投资效益的调查》,《教育研究》1993.5。②《向教育资源要效益》,《光明日报》1996.5.10。③《论办学效益的全面管理》,《教学与管理》1996.1。④《亚太地区教育、经济、文化的互动和比较研究的作用》,《比较教育研究》1996.2。⑤《高投入,高效益》,《中小学管理》1996.1。⑥《平等与质量能否兼得》,《外国教育资料》1996.2

特种野猪养殖资金投入多大?规模多大效益最好?

特种野猪养殖资金投入可大可小,门槛低,容易进入;猪舍建造不必投入太大资金;农村可利用养家猪的旧猪舍改造成特种野猪养殖舍小规模养殖;猪舍建筑方面不需要投资。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占70%,农民可以用自家粮食喂养。如果自己饲养母猪,自繁自育,除建场时购买种猪占用少量资金外不需要太大投资。如果采用放牧方式进行饲养,更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周转。所以选择特种野猪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不需要太大资金的投入。目前,野猪和家猪杂交培育家养野猪新品种在杂交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调配、疫病防治、市场开发等方面都不成熟,尚处在一个探索和发展的阶段。特种野猪养殖作为一个新兴的养殖项目,发展起初饲养数量和规模不要过大,不宜大规模养殖。山区的农民作为家庭副业,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多,野菜、野草、粗饲料易得的优势进行小规模养殖。逐渐摸索经验,待取得经验后再扩大规模。特种野猪养殖尽管利润丰厚,但是,仍然要以平常心经营这个行业,充分认识特种野猪养殖的风险。切忌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过度追求规模效益,一定要循序渐进,从小到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为什么说连锁经营的基本目标是追求规模效益?

你是什么课的作业? 万恶的企业管理

联合采购能够形成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但是企业实施联合采购有何困难

查询结果如下联合采购是委托专业采购服务机构进行的采购活动。是企业、政府、个体工商户实行区域联合集中采购,使不同地区零散项目集合起来,形成大规模采购,以此来实现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优点:1、降低采购成本:企业之间互联联合,形成规模采购优势,提高了货物标的,增强了企业的议价能力。2、规模采购行为;3、减少企业投资;4、提高采购效率;5、统筹供需,建立产销秩序;6、促进同业合作,达成经济外交。缺点:1、采购作业手续复杂,主办单位必须煞费周章。2、采购时机与条件未必能配合个别需求。3、造成联合垄断。

没有效益的规模是

没有效益的规模是没有足够市场规模。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没有足够市场规模,难以盈利,数据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生意是规模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不可能维持。

光伏产业如何扩大市场规模获得规模效益

光政府的再扩大也就那样,关键是能让老百姓用上,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扩大了。

具有规模效益高、竞争力强,但会加速银行的垄断与集中等特点的商业银行组织制度是(  )制度。

【答案】:D单一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全部由一个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它限制了银行的兼并和垄断,缓和了银行间的竞争和集中,业务上有较大灵活性。控股公司制也称集团公司制.由某一集团成立控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的制度,也就是大银行通过控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连锁银行制是指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制度,一般通过股票所有权、共同董事会或法律允许的方式实现。分支行制是指银行机构除总行之外还在其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它有利于设备现代化与规模经济,但易形成垄断。

项目规模效益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答案】:C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生存的基础。

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一样追求规模效益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正确、物流的含义1997年《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将物流定义为“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1962年对物流管理作了一个精要的概括:“所谓物流,即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成本效益,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贮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简单的说,物流就是物料或商品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转移,它是会产生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2、物流效益模型2.1物流效用物流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决定于其所完成的物流周转量的效用价值。物流周转量的效用价值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的物料或商品的时间和空间效用,是物质商品的价值增量。物质商品的效用一般来说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时间、地点、商品质量和商品数量,我们分别用T、P、H、Q来表示,U则代表物流效用,我们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U=F(TP,T,Q,H),其中F是物质商品的效用函数。物质商品的时间和空间转移两者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密不可分的,商品的空间转移必然伴随着时间的消耗,而时间上的转移也一定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但笔者认为,商品空间上的转移带来空间效用的同时必定带来时间效用,但是商品时间上的转移带来时间效用的同时不一定带来空间效用即空间效用为零,或者更直接的说,如果没有时间消耗,不可能带来空间上的转移,也就是说,如果时间T=0,则空间效用F(P)一定等于0,所以空间效用离不开时间效用,这也是笔者之所以把效用函数U写成关于TP、T、Q、H的函数的原因(谨供大家研究)。物流活动不仅给商品带来了空间和时间上的价值,还带来其他的一些附加值,如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等,即F(Q)会改变。物流活动有时也会带来商品数量和质量上一定的损失,如由于运输或搬运不当造成产品的损坏,运输过程中出现车祸或天灾等。这些都将造成物流效用的减少。物流活动改变了商品的时间、空间、质量、数量效用,即把实体向量(TP,T,Q,H)转变成了(T(1)P(1),T(1),Q ,H ),相应的物质商品的效用由U=F(TP、T、Q、H)转变为U =F(T(1)P(1),T(1),Q ,H )由物流活动所实现的效用增量为 U=U -U =F(T(1)P(1),T(1),Q ,H )-F(TP、T、Q、H)。笔者认为,虽然物流活动改变的商品效用可以分为时间、空间两部分(质量和数量暂时不做考虑),但要在量上明显区分有点困难,存储的商品由于空间上没有变化,只有时间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只有时间上的效用,而空间效用为零。 U =U -U=F(T(1)P(0),T(1),Q,H)-F(T(0)P(0)、T(0)、Q、H)但是在运输过程中,时间和空间变化同时存在,而且空间效用会受到时间效用的牵制,所以 U = U- U =F(T(1)P(1),T(1),Q,H)-F(T(0)P(0)、T(0)、Q、H)- U 当t=t , U ≠ U ,即 U ≠F(T(1)P(0),T(1),Q,H)-F(T(0)P(0)、T(0)、Q、H),因为 U 是在没有空间转移的情况下的物流时间效用,而 U 是有了一定空间位移,所以简单的把在没有物流空间效用下的物流时间效用等同于有物流空间效用下的等时间的物流时间效用,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2.2物流效益分析 物流效益就是由于物流活动引起的效用增加值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差额。E为物流效益,w为物流周转量,p为单位物流成本价格。则E= U-wp 绝对物流效益E= U/wp 相对物流效益从上面的物流效益模型可以知道影响物流效益的因素有三个,分别为物流效用增加值 U,物流周转量w和单位物流成本价格p。 2.2.1物流效用增加值( U) 物流效用增加值是影响物流效益的首要因素。而 U则依赖与效用函数以及p、t、q、h的变化。效用函数的确定比较复杂,本文在这里暂时不做详细研究,但我们知道我们对效用函数以及时间、空间的信息变化的掌握离不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用科学的物流管理知识对物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利用不断发展的知识,找到使物理效用增加值最大化的点,即 U=F(T(1)P(1),T(1),Q ,H )-F(TP、T、Q、H)最大时候的向量组合(TP、T、Q、H)。2.2.2物流周转量(w) 物流周转量就是物流活动所处理的物质商品的数量,它反映了物流工作量的大小。在正常情况下,物流周转量越大,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物流劳动力也越大,创造的物流空间和时间效用也越大。但这不意味着增加物流周转量w就一定可以增加物流效益,相反,从上面的物流效益模型可以看出在物流效用增量 U不变的情况下物流周转量的增加会使物流效益下降,即w是物流效益函数的负影响因素。所以我们要寻求物流效用增量、物流周转量和单位物流成本的最佳结合点,在物流效用增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周转量w,将大大提高物流效益。2.2.3单位物流成本价格(p)单位物流成本价格是物流活动在每单位物质商品上的消耗费用,要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增加物流效益,就必须降低单位物流成本。降低物流单位成本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一般都是遵循一定的原则:1、 加快物流速度,扩大物流量物流速度越快,物流量越大,其成本越小。从物流速度与流动资金需要量的关系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流速度越快,所需流动资金越少。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减少利息支出,使物流成本降低。2、 减少物流周转环节尽可能的减少流通环节和节约物流时间,尽可能直达运输,尽可能减少物资集中和分散,这样能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3、 采用先进、合理的物流技术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措施。它不仅加快物流速度,增加物流量,还减少物流中的损失。4、 改善物流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实现管理现代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岗位责任制,加强经济核算,实行目标管理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此外,在物流企业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增加物流规模即增加劳动力投入量也能增加物流企业的物流效益。在一定规模的企业,提供最后一个服务单位的边际成本(MC)等与最后一个卖出单位所产生的边际收益(MR),物流企业将取得经典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即MC=MR,此时短期利润将最大化。3.总结1.物流就是物料或商品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转移,它是会产生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它消除了供应者和需求者对同一物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的差异,创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价值。2.物流的价值体现主要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而物流空间和时间效用主要体现在物质商品的效用增量上。物质商品的效用增量主要决定与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质量和数量。(TP,T,Q,V)就是物质商品的效用要素向量。物质商品的物流效益模型就是建立在这一向量的基础上的。3. 物流效益就是由于物流活动引起的效用增加值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差额。引入物流周转量w和物流单位成本价格p,用物流效用增量 U减去物流成本,即物流周转量w与物流单位成本价格p的乘积,即E= U-wp或者E= U/wp。用此公式可以对物流活动产生的效益和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物流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规模效益指数怎么算呢

要知道什么是规模效益,就要知道什么是规模经济。说简单了,规模效益就是产业或者产量达到一定数额时所产生的利润。比如,世界汽车业中,单厂投资年产量低于10万辆,就是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基本临界点。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经济是说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对产量或收益的影响。当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小于产量或收益增加的比率时,就是规模收益递增。当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大于产量或收益增加的比率时,就是规模收益递减。当这两种比率相等时则是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效益和建筑平方米造价的定义

规模效益和建筑平方米造价的定义有以下定义。规模效益是指企业将生产要素等比例增加时,产出增加价值大于投入增加价值的情况。只有当经营规模扩大,其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全部要素投入量增加比例时,这种经营规模才具有规模效益。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都必须把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组合成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当企业生产规模增大时,就会使各项费用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施工企业按照施工图预算,在工程竣工办理决算时向建设单位结算拘总投资额。房屋总造价除以房屋建筑面积所得的商即为每平方米房屋建筑造价,简称房屋(平方米)造价。

投资结构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的影响

  投资结构对投资规模和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析1、投资来源结构方面分析投资规模从国内来看,资金主要是国家预算或者银行贷款以及企业自筹,而国家预算相对来说控制比较容易,而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的的比例较大时,那么投资规模的合理性和调控困难就较大了。而从投资效益来说,不同投资来源的资金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同时资金来源的不同对于项目的关切程度也不同,同时不同投资来源所形成的规模效益也是不一样的2、从投资分配结构方面分析一定的投资分配结构一定的产业结构,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会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的变化。投资资金过多的占用在非紧缺的产业或部门,导致真正的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投资分配结构的不同,导致不同产品和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的变化。

按工程规模、效益和国民经济中重要性分为几等?分别是哪些等级?

水利水电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为五等;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和临时性水工建筑物,根据其所属工程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划分为五级和三级。

从获客规模效益方面如何做好商业性农业保险

选择适当的农业保险项目作为切入点。选择适当的农业保险项目作为切入点.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赔付的特点但不同的险种具体风险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别。商业保险公司刚进入农业保险市场时,应尽量避开巨灾风险险种,选择某些单风险农作物保险。如棉花雹灾保险,麦场火灾保险等这些单一风险灾害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符合商业保险的风险承保条件同时,一些范围较小,价值较高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如大棚蔬菜温室瓜果等以及一些特种养殖保险也应成为商业保险公司考虑的承保对象。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尼尔基水利枢纽的规模效益

尼尔基水利枢纽是以防洪、城镇生活和工农业供水为主,结合发电,兼有改善下游航运和水环境,并为松辽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的大型控制性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216.00米,校核洪水位219.90米,设计洪水位218.15米,防洪高水位218.15米,汛期限制水位213.37米,死水位195.00米,水库总库容86.1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3.6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9.68亿立方米,总装机为2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387亿度。(1)防洪工程建成后,可使齐齐哈尔市防洪标准由目前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枢纽至齐齐哈尔河段的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齐齐哈尔以下到大赉段的防洪标准由3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2)工农业供水及湿地保护在设计水平年时,水库为下游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10.29亿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16.46亿立方米,可使下游灌溉面积发展到454万亩;向湿地供水3.28亿立方米,保持和恢复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3)发电尼尔基水电站装机250MW,在最大负荷时可承担调峰容量180MW,占系统调峰容量的3.5%,占水电调峰容量的9.8%,对于增加黑龙江省电网调峰容量,缓解电网调峰容量紧缺和水火电比例严重失调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4)航运松花江航道是东煤西运和进、出口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运输线,随着上游工农业用水的增长,河道内径流势必减少,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后,多年平均为船运补水8.2亿立方米,可使哈尔滨控制断面保证率90%的船运流量由201立方米/秒提高到550立方米/秒,为松花江船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5)水环境保护嫩江的齐齐哈尔段和松花江干流的哈尔滨江段是松花江流域的主要污染区域,江水受到各种污染物污染,特别是枯水季节尤为严重。在采取污水治理措施的同时,保持一定流量,对缓解水质污染问题十分必要。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后,设计水平年可为水库下游提供补偿水量4.75亿立方米,使齐齐哈尔江段流量不小于35立方米/秒,哈尔滨江段流量不小于250 立方米/秒。

求解释下“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递增(递减)”这两个名词

规模经济是说要素多投入1倍带来的产量不止增加1倍。规模效益递增没有听过,经济学里面一个重要的经验定律是边际收益递减或者边际成本递增。

有规模无效益?6步摆脱经销窘境 规模效益

  第1步:产品引进   严格来讲,经销商的产品管理,首先是从产品引进开始的。   选择经销产品,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你所代理的产品一定要是优质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同时又跟自己目前代理的产品互补。这点非常关键。   那种不切实际或一味顾及面子而盲目引进产品的做法,注定会让经销商“尾大甩不掉”,无端增加损耗,浪费人财物,带来显性或隐性损失。   比如,某经销商跟某方便产品企业的一位业务员关系较好。后来,这位业务员跳槽到一家饮料企业,他找到这位经销商,承诺给一些“特殊政策”。碍于情面,该经销商就进了一大车产品。但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产品在当地非但不好卖,而且还出现了漏液等质量问题,最后只好亏本处理。   第2步:功能定位   产品管理一定要清晰产品群的功能定位。这个定位,笔者认为应分为两种:   一是对外,即在市场上扮演的角色,比如我们通常说的“低档产品抢市场,中档产品求销量,高档产品树形象”。其实,无论是不同厂家的产品品牌,还是一个厂家不同的产品系列;不论其扮演的是“搅局”,还是“炮灰”,抑或是长线产品培育市场,塑造品牌,以谋求长远利益等等,都要有一个清晰的产品角色定位,并尽量避免错乱。   二是对内,即哪些品牌或产品是摊薄成本的,哪些品牌或产品是谋求利润的,都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判断。高档产品不一定能获得高利润,低档产品也不代表一定没有作为,一切都要在仔细分析之后再下决定。   有的经销商就做得很好。他把自己代理的产品分为有量无利、有量有利、无量高利和无量无利四种;之后,取消无量无利产品,通过有量无利的畅销产品捆绑后两类产品,从而改善产品结构,带动整个产品群的销售,最终构建起一个运作良好的产品利润平台。   第3步:推广销售   这是产品管理的重点,但要管到过程。所谓管到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是否能够被下游渠道,比如分销商、零售商接受。如果不能接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品牌问题还是产品质量缺陷?是价格过高还是性价比不足?抑或是促销不到位或缺乏创新?如果接受了,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认可?这些因素能否复制和推广?   二是消费者接受度如何。消费者是一个品牌或产品能否在市场上站住脚的试金石。产品的口感、包装、价位、顾客回头率,需要经销商团队仔细观察;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是关注品牌、产品、产地,还是购货渠道、价格、促销,其先后顺序是什么等等。这些也需要经销商团队的认真研究分析,并能够及时跟厂家沟通,以便改进。   三是相比于竞品,多做SWOT分析。比如,产品的优势或劣势在哪里?威胁和机会呢?市场实际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调整或改善的?   四是产品动销工作,包括:产品陈列与生动化、促销设计及其执行效果、终端客情关系打造等等。这些工作成效如何?有没有做到位,有没有做到竞品前面?这些都需要经销商进行检核和总结。   第4步:流转管理   产品的流转管理,包括产品库存及存货周转。   我们可以采用目前快消品领域常用的1.5倍安全库存法则,保持产品合理库存量,避免缺货、断货或者压货过多而造成资金积压。   需要提醒经销商朋友的是:千万不要贪图厂家一些富有诱惑力的政策,而接受远远超出自己实际消化能力的产品,最后造成产品顶期、临期甚至过期。无论是自己出钱处理,还是让厂家“出血”,都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弄不好,不仅仅是双亏,说不定还会翻脸甚至分道扬镳。   而存货周转,就是终端巡访人员在理货时,及时把下游渠道仓库里的产品,运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摆到货架上,以方便顾客选购。这是经销商在制定终端巡访标准时需要重点明确要求的内容。   第5步:考核淘汰   经销商要定期(比如每季度、半年或年度)梳理自己代理的产品,并设计一定的销量或利润标准予以考核。合乎标准的,保留下来,不合乎标准的“鸡肋产品”,要及时予以淘汰,并制定淘汰计划。   对于保留的产品,要根据二八法则,确定哪些产品是要重点销售或重点投入的,哪些产品是需要培育或推广且需要厂家支持的。   第6步:生命周期管理   在新产品导入期,经销商要给下游分销商高于竞品的利润水准,做好产品调研与预测,与厂家保持及时而良好的沟通;   在产品成长期,大力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网点,提高覆盖密度,并做好销售服务工作;   在产品成熟期,配合厂家采取更多形式的促销方式拉动销售,实现销售网络的无缝隙对接,建议企业改良和升级产品,注意培育新产品;   在产品饱和期,不断拓展新渠道,比如团购渠道、互联网渠道等等,还要重点推广改良和换代产品,弥补产品老化带来的销量亏缺;   在产品衰退期或死亡期,采取自然销售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当机立断,采取早退早主动的方式,及时推广新的品牌或产品,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转及增长。   产品是销售的基础,也是利润的源泉。经销商只有做好产品管理,充分发挥各个产品群不同的功能,才能真正地把握生意全局。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让自己更加积极主动,才能让自己的销售步入良性循环,而不断地创造更大的发展平台。

如何看待供应链的效益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供应链效益的具有指标(1)服务。物流系统直接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这种服务性表现在本身有一定从属性,要从用户为中心,树立“用户第一”观念,不一定以利润为中心。物流业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 ,“准时供应方式”,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2)快速,及时。及时性是服务性的延伸,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取决于每一个环节,社会再不断循环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物资流通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社会再生产的周期越短,社会进步的速度越快。快速,及时是物流的既定的目标,在现代经环境中,这种特性更是物流活动必备的特性。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等技术和设施,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3)节约。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物流过程作为“第三利润源”而言,这一利润的挖掘主要是依靠节约。在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通推动的集约化方式提高物流的能力,采取各种节约,省力,降耗措施实现。(4)规模优化。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物流领域也存在规模效益,只是由于物流业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模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目的就是获得规模化效益。(5)库存调节。库存调节性是及时性的延伸,也是物流业本身的要求,涉及物流的效益。物流是通过本身的库存,起到对千百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保证作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同时,物流又是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环,系统的建立必须考虑国家进行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需要。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都是库存调节的具体问题。

规模越大,效益越好吗

规模和效益是两回事,规模是你投入的资金多,生产的能力比别人大。而效益则是你生产的产品销售后刨去各种费用后的利润有多少。

我国如何提高城市土地规模效益?

这个由城市规划局规定的,一定会规划的好

为什么规模效益不变边际成本为常数

规模效益不变,简单地说,就是你卖1个单位A挣1块钱,卖2个单位A挣2块钱,卖100个单位A挣100块钱.即边际报酬率就不变边际成本说得这么专业,其实就是说单位成本不变也就是说在规模变化的情况下,报酬率不变,单位成本就不变收入=数量*(单位收入-单位成本)规模效益不变,报酬率不变,单位收入就不会变,而收入又跟数量有线形关系,(单位收入-单位成本)就是个常数那单位成本自然就是常数,也就是所谓的边际成本为常数

你如何看待“规模效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企业的规模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不同,规模效益可以使企业发展壮大,经济效益是暂时的,规模效益是长远的。

资本与规模效益是指公司规模么

不是。资本与规模效益是指资金和项目规模的利益,是指公司的资金运营,并不是指公司规模。公司规模是指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划分的企业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城市规模效益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减少噪音,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丰富物种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加居民生活幸福感。

如何论述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规模和效益没有很大的联系。规模大,有时候能产生很大很好的效益,但有时候会效率下降,办事的繁文缛节多。效益好,不一定是要规模大,也不一定要向规模大发展。

什么叫规模效益

规模效益在于降低了成本,成本低了,对应的效益也就高了。规模与效益有临界线的

什么是企业效益

什么是企业效益 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C+V+M)/C+V C:消耗原材料价值; V:工人工资; M:利润。 切忌只根据一个因素就来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始终是两个因素的比例关系。 利润与企业经济效益 1. 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有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是经济效益的提高。 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消耗。但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不可能提高,还会降低。 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 对企业来说: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2. 对国民来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教材主要是从市场活动的主体角度说明的,企业直接承担著社会财富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可以说明这一观点。教材中的“名言”也有力地支援了这一观点。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论是对企业、国民还是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呢?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要依靠科技,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一点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先进的技术装置、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这个条件,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 只有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先进的装置和工艺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促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那么什么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什么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呢? 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投资,铺新摊子,扩大规模,增加人员、装置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外延型增长方式。 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在外部规模不扩大,人员、装置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进机器装置,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内涵型增长方式。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是十分直接的。 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科学的管理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中涉及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开发、人力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等一系列环节,在经济管理中能不能分清经营中的“大石块”并首先处理好,是一个企业管理科学与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见,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条途径是——管理和科技二者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提高管理水平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有效使用。所以,如果说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生产的最大目的的话,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两种方法和途径,它们是一致的,只是两个不同侧面而已。 ①运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有效地发挥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效能,以最小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②作为企业的组织者和经营者,既要合理安排企业,又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价值规律,适时适宜地组织企业生产,把握市场资讯,了解市场行情,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等。 ③谁抓住了科技牛耳,谁就抢占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世界经济竞争实质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党的十六大期间科技代表强调指出:科技和人才是兴国之本,要牢牢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永恒规律,市场是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试金石,企业经营成功,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果经营管理不善,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淘汰。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出现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呢? 第二,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三、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但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差别的现实存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因此,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 兼并、联合、破产都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 不能搞硬性的“拉郎配”,任何违背市场执行规律的做法都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 要做的是: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这样对于我国企业效益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有企业效益差,私营企业效益好,这个问题怎么看? 编辑同志:最近,我们在理论学习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效益不好,而各种形式的私营企业却搞得比较红火,这个问题应当怎么看?是不是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私有化就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通化藏伊名伊名同志:你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我国确实有不少国有企业效益不好,而各种私营形式的企业却大都搞得比较红火,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是公有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认为放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行私有化就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其实国有企业效益不好,私营企业效益高,这是当前一种特殊的暂时的现象。首先,从我国国有企业的情况看,目前我国确有不少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不好。但原因并不是在公有制本身,而在于目前的公有制形式有缺陷,在于国有企业尚未完全从过去统得过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解脱出来,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在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存在诸多弊端。我们现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都找到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具体实现形式和管理经营机制,轻装健步走向市场 如何提升企业效益 首先我们来理解“经济效益”这个词的概念,根据百科的解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后我们针对资金占用、成本支出和生产成果三项来进行经济效益的提高。资金占用少,如何理解?一项工程、专案或某个行业,如果投入资金少、占用原料人工等比较少,我们就认为是资金占用少,什么样的企业资金占用少呢? 一般我们认为是科技型企业符合条件,现在都鼓励大学生创业,尤其是IT公司,正符合这几项。如果某项生产只投入了少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取得较大的收入的话,那么就是经济效益比较好。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工艺改善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效益差是否还发年薪 ? 看你老板黑不黑 中海集运企业效益如何 人家是大大的国企 当然不错了 就算现在经济不好 航运业不好做 人家也会有国家扶持的 你说 能不好么? 菸酒行业以什么衡量企业效益 这个还真不大清楚,因为菸酒行业一般都是国营。网上也比较难搜到这方面的资料,一般不公开,不过你要是真想知道的话,建议你去搜一些论文,关键词用菸酒行业、经济效益。 2015年大部分企业效益怎样 挺好的啊,不错,招工的多,订单多,工资高,实在的不错的,经济发展是很好的 ,企业效益更好的 因企业效益不好,降薪合理吗 不合理; 企业效益不好,主要原因是上层管理者的问题,下层执行者则可能是对任务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点不应在执行者身上; 企业给员工的薪资是对员工的承诺,可以随意违背承诺的企业能走多远;从道德层面讲也不合理; 如果企业遇到经济困难,需要降低员工薪资才能继续经营,那该企业如何确保效益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保障员工的利益;(难道将员工薪资降到0吗) 降薪是一种对员工工作不满意的惩罚,领导者哪来这个权利;领导者对员工任务完成程度不满意的正确做法是解雇,而不是惩罚; 请问有谁看过降薪而壮大的企业,只不过是领导者想在企业倒闭之前从员工身上收割多一点利益罢了。 2014年食用菌企业效益怎么样 这个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有的食用菌企业效益不错。有的食用菌企业是赔钱的。 ERP系统如何提升企业效益? 主要是通过企业管理的7个关键因素:客户(Consumers)、沟通(Communication)、控制(Control)、连续性(Continuity)、便捷性(Convenience)、分类和策略(ClassificationandPolicy)、全方位恢复与安全(Comprehensive)。智ㄑ邦ㄑ国ㄑ际ㄑㄍERP运用7C管理以客户管理、客户体验为核心,强调管理过程中沟通的有效性、风险的可控性、业务的连续性、管理的便捷性、分类与策略的科学性以及资料资讯的安全性,7个要素随着企业发展自动协同工作,形成要素之间互相增强、合力超越单个要素总和的有机整体,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递增。

企业利润就是经济效益吗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C+V+M)/C+V其中C代表消耗原材料价值;V代表工人工资;M代表利润。切忌只根据一个因素就来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始终是两个因素的比例关系。效益和利润的区别1、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2、效益是指劳动(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占用、劳动消耗与获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利润也称净利润或净收益。从狭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包括收入和费用的差额,以及其他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损失。从广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差额。利润按其形成过程,分为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税前利润也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税后利润,也称净利润。

完全竞争为什么难以获得规模效益?解释清楚点,谢谢

因为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数目众多, 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厂商的的产量都很少。而规模效益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即产量--的时候,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况,称为规模经济效益。既然产量不会很大,平均成本也就难以降低了

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的( )物流。

【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一体化物流管理战略。水平一体化物流是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故选C。

什么叫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1)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2)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生产更多产品和劳务,从而有利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企业盈利和国家收入,增加资金积累,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3)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首先,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速度和效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  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产量或产值)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则是资金占用、成本耗费与有用生产成果的比较。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资金占用多、消费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差。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4)经济效益又可分为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

辨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盈利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C+V+M)/C+V其中C代表消耗原材料价值;V代表工人工资;M代表利润。切忌只根据一个因素就来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始终是两个因素的比例关系

公司效益指的是利润吗

公司效益不是指利润。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C+V+M)/C+V C:消耗原材料价值; V:工人工资; M:利润。 切忌只根据一个因素就来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始终是两个因素的比例关系。1、定义不同效益是指项目对企业经济所作的贡献,它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利润也被称作盈利,是指其形成过程,可分为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税前利润减去税后利润,即为纯利润,也就是常说的揣进口袋里的钱。2、算法不同效益包括占用、劳动消耗和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总和。效益首先是概括了企业的目前生存状况,项目的进展流程。利润(净利润、纯利润)是作为计量经营业绩的指标,或者作为计量其他指标如投资报酬率或每股收益等的基础。与利润计量直接有关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利润(净利润、纯利润)=收益-费用(包括所得税)3、本质不同效益的本质,体现了劳动成果的价值,产出多于投入。用同样多的劳动占用劳动消耗获得的劳动成果多,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是企业前景向上的标志。利润的本质是企业盈利的表现形式。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成本而言的。 利润与企业经济效益 1. 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2. 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有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是经济效益的提高。 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消耗。但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不可能提高,还会降低。 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 对企业来说: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2. 对国民来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教材主要是从市场活动的主体角度说明的,企业直接承担着社会财富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 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可以说明这一观点。教材中的“名言”也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论是对企业、国民还是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第一,要依靠科技,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一点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这个条件,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 只有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促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基础性研发 经济效益 怎么计算

规模经济效益(ScaleEconomiesEffect)是经济学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词汇,意思是,一般来说,生产和经营的规模越大,效益越好。  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它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规模的扩大导致年金计划本身长期平均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经济效率和收益的提高。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管理成本的高低与公司规模的大小成反比,公司越小,参加企业年金的管理成本就越高,这是中小企业站在企业年金门槛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规模经济效益是水平并购的经营协同效应的一个主要来源。首先,水平并购会带来工厂规模经济效益,它一般来源于资源的不可分性。第二,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使用更大型和有效率的机器设备,设备的规模成本指数降低。第三,从整个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水平并购会带来大规模采购的收益。采购量的增加增强了企业在要素市场上的地位,这种地位表现为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增强等,从而带来采购上的规模经济。另外,水平并购还会使企业能够进行更专业化的分工,这样会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所谓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随着规模的加大,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都得以降低,从而能够取得一种成本优势。而乐队花车效应则意味着随着规模的加大,市场经营变得越来越容易,从而能够取得一种包括成本在内的集群优势。

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编辑本段]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C+V+M)/C+V   C:消耗原材料价值;    V:工人工资;    M:利润。 第一,要依靠科技,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一点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这个条件,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    只有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促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那么什么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什么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呢?   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投资,铺新摊子,扩大规模,增加人员、设备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外延型增长方式。   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在外部规模不扩大,人员、设备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内涵型增长方式。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是十分直接的。   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科学的管理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中涉及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开发、人力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等一系列环节,在经济管理中能不能分清经营中的“大石块”并首先处理好,是一个企业管理科学与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见,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条途径是——管理和科技二者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提高管理水平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有效使用。所以,如果说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生产的最大目的的话,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两种方法和途径,它们是一致的,只是两个不同侧面而已。   ①运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有效地发挥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效能,以最小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②作为企业的组织者和经营者,既要合理安排企业,又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价值规律,适时适宜地组织企业生产,把握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等。   ③谁抓住了科技牛耳,谁就抢占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世界经济竞争实质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党的十六大期间科技代表强调指出:科技和人才是兴国之本,要牢牢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念。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永恒规律,市场是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试金石,企业经营成功,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果经营管理不善,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淘汰。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出现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呢? 第二,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三、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但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差别的现实存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因此,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   兼并、联合、破产都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政府不能搞硬性的“拉郎配”,任何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的做法都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政府要做的是: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这样对于我国企业效益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规模经济效益的差异

所谓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随着规模的加大,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都得以降低,从而能够取得一种成本优势。而乐队花车效应则意味着随着规模的加大,市场经营变得越来越容易,从而能够取得一种包括成本在内的集群优势。

规模经济效益指数如何算

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是指根据设备的生产能力与价格的比例关系来确定重置成本的方法。被估计设备的重置成本=参照物设备的重置成本*(被评估设备的产量/参照物设备的产量)^规模指数

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

规模经济效益是水平并购的经营协同效应的一个主要来源。首先,水平并购会带来工厂规模经济效益,它一般来源于资源的不可分性。第二,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使用更大型和更有效率的机器设备,设备的规模成本指数降低。第三,从整个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水平并购会带来大规模采购的收益。采购量的增加增强了企业在要素市场上的地位,这种地位表现为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增强等,从而带来采购上的规模经济。另外,水平并购还会使企业能够进行更专业化的分工,这样会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

为什么规模经济效益越大,进入者威胁越小。难道成本约低,其他企业不是更想进入吗?

成本低是针对现有企业的,对进入者而言成本可不低,比如:对传统制造业来说,一个市场大约有1万吨的容量,一家大企业生产销售了9000,它前期的固定投资可以大幅度的摊薄,但对于进入者而言,成本是翻倍的;对新兴行业而言,比如淘宝京东PDD的获客成本很低,但新进入者的获客成本会非常高

1.内部规模经济的定义?以及内部规模经济获得经济效益的原因是什么?

内部规模经济定义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经济,管理经济,商业经济,风险承担经济,研发经济。内部规模经济获得经济效益的原因是(在于产量增加带来的平均成本下降。)供参考。

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什么没有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农业合作化运动没有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原因。1、在互助组阶段,农民还保留着对土地的私有权,可以享有土地的全部收入,在互助的过程中,土地所有者对所在土地上的劳作者有十分严格的监督。2、初期的合作社具有比较高的效率,是因为这些社原来的生产基础好,管理者能力强,由基础好的互助组升级而来,且得到了党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可是,一旦合作社的数量猛增,管理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就会导致内部管理混乱。3、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地面积小,在没有明显的技术改良情况下,单单靠劳力投入,土地效益在传统社会早被完全释放。4、农业不同于工业,在手工工场中,一件产品能够分工序、分步骤地进行流水作业,而农业生产要受到很多自然条件的制约。

市场营销阶段为什么达不成规模经济效益

市场营销阶段为什么达不成规模经济效益答:因为市场营销阶段在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竞争企业数目太多,就会达不成规模经济效益

连锁公司是如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连锁公司是如何获得规模经济的?这个连锁的,他们现在这样式儿的都有那个侧击式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什么是规模效益?

Economiesofscale规模效益如:1.OnEconomiesofScale规模经济——中国农业发展思路研究2.EconomiesofScale,EconomicsofScope,andEconomicsofConnectionofKnowledgeSharing知识共享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3.Knowledgespilloversnotonlyhaseconomiesofscale,butalsohaseconomiesofscope.知识溢出不仅具有规模经济,而且还具有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

规模经济效益国家反垄断之间是不是存在悖论 之间的平衡点又怎么找?

规模经济效益和反垄断政策之间确实存在平衡点,并且寻找这个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规模经济效益指的是企业生产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通常是由于企业在大规模生产时所享有的成本优势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反垄断政策则旨在避免市场垄断并促进公平竞争。如果一家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或者某个产业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实施排除竞争者、提高价格等不当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扭曲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规模经济效益和反垄断政策之间的平衡点呢?具体方法包括:评估市场结构: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确定市场中是否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现象。评估供给侧弹性:需要确定该产业内的供应商数量及其生产规模,以便判断市场压力级别和企业的市场力量。评估需求侧弹性:需要确定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对价格和销量的影响,以便确定市场定价及供应方案。评估成本结构:需要了解企业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及其总成本构成,以厘清成本收益关系。评估社会福利:需要评估所推行政策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影响是否积极,化解经济中规模效益与反垄断之间的矛盾。总之,要寻找规模经济效益和反垄断政策之间的平衡点,需要全面考虑行业现状、经济基础、需求和影响等多重因素,同时进行政策制定和评估。

规模经济效益的介绍

规模经济效益(Scale Economies Effect)是经济学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词汇,意思是,一般来说,生产和经营的规模越大,效益越好。

什么叫规模效益?

规模收益是指: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产生的影响。

什么是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适度扩大,使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引起产品平均成本降低,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因生产规模过大或过小,生产要素不能得到合理配置,造成经济效率损失,则成为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扩展资料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理论起源于美国,它揭示的是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性规模.典型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1),张伯伦(EHChamberin),罗宾逊(JoanRobinson)和贝恩(JSBain)等。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用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马歇尔还论述了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和依赖于多个企业之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

如何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效益的评价?

您好,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经济效益、可简单归纳为一下几点:1、引导城市合理布局,优化城市结构2、提高出行效率,提升整个城市的运作效率3、增加节能、减污、安全的效益4、节约有限的土地,并提高沿线土地价值5、拉动城市经济增长6、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望采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