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王姓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人吗?

成为第824位粉丝1、王昭君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2、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3、王昌龄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4、王勃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5、王景弘王景弘,福建漳平人,生卒不详。洪武年间,入宫为宦官。永乐三年六月,偕同郑和等人首下西洋,他同郑和一样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先后6次出使西洋,历30余国、60多个地区。每次使洋,都随带金银、丝绸、铜铁及各种工艺品与外国交流,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关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亚洲各国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增进友谊。

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众多,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你能说出多少人?他们各自擅长的书法风格为哪一种? 王羲

颜真卿

历史上诗人有关提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练字的励志故事 王羲之从 7 岁开始,成天起早贪黑地练字。11 岁那年,他想去父亲的房间 找点字帖继续练字,发现父亲的枕边有几本书,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 是本叫《笔论》的书,内容是教人写字时如何运笔。王羲之一翻开书,就忍不住 开始记录那些执笔运笔的技巧, 他读得爱不释手,不知不觉把书带出了父亲的房 间来读。他按照《笔论》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入迷 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的比较,确实有些变化。 一天,王羲之在读《笔论》时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王旷看见儿子读得入迷的 书竟是自己珍藏的《笔论》 ,很诧异地问道: “你能读懂这样高深的书吗?”王羲 之答道: “书非读不能懂,孩儿虽然一知半解,但还是能受到教育的。 ”父亲听后 把《笔论》送给了王羲之,得到书后的他练得更加勤奋,更加认真,更加投入。 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竟然连头都没 有抬起来看一下, 专心致志地边看字帖边练字。书童最后不得不去请他的母亲来 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时,只见羲之手里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 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 字怎么写才好, 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 憋不住笑着说: “羲 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 正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练字,王羲之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健康产业历史

1.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历史大事记 1999年03月,收购香港御坊堂药厂,并组建香港御坊堂药业集团。 2001年06月,成立宁波御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2年08月,投资4000万港元的生产及营销中心正式动工建设。 2004年04月,成立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 2004年05月,三生一期生产基地及营销中心大楼竣工启用。 2006年06月,总投资10亿港币的三生健康产业园隆重奠基。 2006年08月,获得国家商务直销经营许可证部。 2009年05月,三生健康产业园正式启用。 2009年05月,三生国际市场启动. 2009年06月,总投资5亿人民币的三生钱湖游艇俱乐部隆重奠基。 2009年12月,三生·联通·三星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中国首个3G商用项目——三生移动电子商务项目。 2010年03月,三生“二五发展计划”正式发布,翻开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2011年11月,更名为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2012年8月,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的三生会议中心正式落成启用。 2012年10月三生收购首个国际名酒庄——法国波尔多LUGAGNAC(露嘉堡)酒庄 2013年06月三生(中国)首家形象旗舰店开业 2.保健品发展历史 答:中国这个神奇的大地上诞生过很多奇迹,犹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中国发生效力一样,短短的30年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可谓极速发展,并且波谲云诡。让我与您一起回味中国的保健品的发展史。 保健品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受几千年来“药食同源”的中国传统食疗文化影响,中国保健产业顺理成章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异军突起。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兴起于8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 80年代末期到95年初,是保健食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食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涌现出了3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但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的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食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的发展,1995年到1998年保健食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食品行业的制度规定。 直销混战时期 1995年安利进入中国,正式拉开了中国直销的序幕,随后完美、天狮、康宝莱、隆力奇纷纷加入。中国的直销几乎疯狂,1998年国家开始对直传销一刀切,直销行业才逐渐冷静下来,更多的人开始理性看待这个行业,而不是梦想着一夜暴富,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人受伤不浅。 由于行业逐步规范和新一轮保健食品消费热潮的兴起,1999年后,保健食品行业进入了一个理性发展时期。 脑白金的逆袭 1998年,中国最大巨"负"史玉柱先生成功逆袭,凭借脑白金产品绝地逢生,这在中国保健品的发展史上不得不提,相信那段时期是史玉柱先生最灰暗、最难熬的时期。 2000年中国开始取消保健药品整顿保健食品行业,2001年和2002年保健食品行业又开始大幅下滑。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适应新的健康观念的新型保健食品不断涌现,市场整顿促使消费者购买信心的增强,使行业重新展现生机。至2004年,中国保健食品的产值达到近500亿元。在此期间,外国保健食品开始登陆中国市场并迅速占领相应市场。 从2005年开始,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进入新的成长期,企业促销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智,消费者选择产品更注重质量、品牌、实际功效等。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的保健食品开始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如燕窝、人参、驴胶等。随着城市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保健食品的消费文化已经形成并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保健食品企业的开始走产品、品牌差异化的战略,更加注重产品的功效和消费者的需求。 微量元素保健逐步发力 微量元素就是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比如锌、硒、铁、钙等。一旦缺乏,身体就会出现不适症状,微量元素不仅需要微量补充,更加需要高活性的微量补充。代表企业为山东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汤传忠先生于1995年创办的山东新稀宝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稀宝、体恒健、善卡优品牌深入人心,优质的产品比如锌硒宝片、体恒健养肝片、硒维康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015年中国保健品的产值近4000亿元,至此,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开始进入繁荣发展的成长时期,并且保健品的电商之路也正式开始。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再次,食品安全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相信中国的保健品行业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英国的健康管理产业发展历程如何呢 英国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主要由国家健康保障体系(NationalHealthService,NHS)主导。 以国家税收和国家保障体系为来源的公共基金为所有国民提供全套建的医疗服务。服务按需提供,与支付能力没有关系。 商业健康保险主要客户为收入较高人群,包括收入损失险,重大疾病险,长期护理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健康基金计划,和牙医保险等。英国私营的BUPA(英国有远见者联合会)是国际性的医疗及保健、保险组织。 旗下42个健康体检中心通过对客户进行全面体检、咨询医生数据分析、预测疾病。客户可在当天收到包括疾病预防行动方案的体检结果。 目前该机构会员遍布190多个国家,为全球超过八百万机构的四万多位雇员提供全球性医疗保险及保健服务。其医疗医保结合的健康保险模式倍受世人瞩目。 4.日本的健康管理产业发展历程如何呢 日本早在1959年就开始针对卫生状况和潜在公共卫生问题实施健康管理。 通过“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使国家人口平均寿命从1947年的50岁上升到1992年的男性76.09岁、女性82.22岁。而近年平均寿命已经接近90岁,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是日本人一生都在进行健康投资。日本家庭普遍享有健康管理机构及保健医生的长期跟踪服务,包括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负责家庭的健康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保健所会共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关于水利设施纠纷的记录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

拉伽什王埃阿那图姆的鹫碑铭文记录了拉伽什和温马之间的土地和水利纠纷,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关于水利设施纠纷的记录。拉伽什与温马的边界纠纷由来已久,拉伽什王埃阿那图姆打败了温马,战后两国签订了条约来解决边界问题,温马王承诺道:我不会越过宁吉尔苏的疆界。我不会改变水道。

王维的生平及历史

王维一生 很棒的啊

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一)兴起阶段:二战后初期到1973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注重从概念体系上建立比较管理学的理论模式,着重研究如何把先进国家的管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二)低潮阶段:1973年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由于受世界性石油危机极其触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使研究经费来源枯竭;还有由于比较管理学受当时流行的一般系统论的影响的启迪,而一般系统论的衰退,对比较管理理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高潮阶段:80年代初—?。以四部管理著作:《Z理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成功之路》为标志。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些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运用企业文化理论进行比较管理理论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对企业内部管理要素和方式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并探讨设计了分析内部管理要素的模型,试图为比较研究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科学的分析工具;研究重点由过去的以概念分析为主转向以实践为主,增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

行为主义的发展历史

形成于20世纪初期,50和60年代盛行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行为主义作为一种观点,主张对政治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特别是通过使用定量方法,旨在创立完全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政治科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把政治行为作为政治的出发点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主张政治应从国家制度、法律、政治权利的性质的研究,转向对政治行为的研究。反对传统主义政治学历史的、法律的研究方法。主要理论有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以及决策理论等。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进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像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行为主义学派的主体思想是对19世纪末美国的另一个土生土长的心理学派--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学派的心理理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行为主义者的主要人物(依据时间先后粗略的排列):罗意德·摩根(C. Lloyd Morgan)伊万·巴甫洛夫爱德华·桑代克约翰·华生爱德华·C·托尔曼(Edward C. Tolman)克拉克·L·赫尔(Clark L. Hull)J·R·坎特(J. R. Kantor)吉伯特·赖尔(Gilbert Ryle)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请介绍张爱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陈子善是被公认为最热心的张爱玲研究专家.文学研究者、美籍华裔教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内地,使得张爱玲的名字和她的作品(包括钱钟书、沈从文、林语堂、路翎等一批作家),像“出土文物”一样浮出历史地表。 由此,才便有了《收获》刊出的《倾城之恋》以及文学界的相关评论。 其后,张爱玲迅速走红,形成内地的第一次 “张爱玲热”。 一批被尘封已久的作家,如钱钟书、沈从文等人,也因为夏志清的推崇而同期走红。 夏志清用42页论张爱玲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倾城之恋》如此写道,而沦陷的上海,是张爱玲的成名地。 张爱玲,原名张瑛,笔名梁京,祖父张佩纶是清朝御吏,祖母是李鸿章之女。 23岁时,张爱玲以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炮走红,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对张爱玲研究产生推动的,是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1961年,曾与张爱玲当面交谈过的文学史家夏志清出版英文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张爱玲首次进入中国文学史。 1979年,这部书的中文版在香港出版,并于 80年代初引起了内地学者的注意。 此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内地与香港的交流逐渐增多,许多学者从香港带回了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由此,张爱玲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作家止庵说,自己从一篇文章中看到,《中国现代小说史》用了26页论鲁迅,却花了42页论张爱玲,就很关注张爱玲, 1991年到香港,自己专门去买了夏志清的这本书。 “夏志清在这本书里面推出了四个人,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和师陀,前三个人因此名声鹊起并在海外引发研究热潮,台港一些著名作家如李昂、白先勇等人都对张爱玲推崇备至,这股风潮回过头来影响内地。”  写过《张爱玲传》的于青回忆,自己1978年在北大上研究生之前,从未听说过张爱玲的名字。 “七十年代末正是门户洞开,思想解放之时,我们这批‘老学生"如饥似渴地找书读,越是开禁的,或未曾闻识过的,就越是有兴致。 我们从图书馆尘封的‘库本"中找到张爱玲的《传奇》,当然还有钱钟书、沈从文、废名、路翎等一批作家作品,这骤然改变了我们的‘文学史观"。 初接触张爱玲非常个性化描写所产生的那种艺术感受称得上是一种‘冲击"。 不久,大概是1979年,我们磕磕巴巴读了夏志清英文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越发相信我们自己的艺术判定:张爱玲是不应被文学史遗忘的一位杰出小说家。”  《收获》让张爱玲浮出水面  真正促成张爱玲进入内地文学评论界和作家关注的还是《读书》和《收获》。 1984年,《读书》和《收获》杂志同时发表了作家柯灵的《遥寄张爱玲》,又同时刊登了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 自此,张爱玲作品进入大众视野。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回忆说,柯灵《遥寄张爱玲》在写完以后,被当时《收获》杂志的负责人肖岱看到了,当时,这篇文章已经被《读书》约走了,肖岱认为柯灵的文章写得很好,考虑到《读书》和《收获》的读者对象不同,加上当时《收获》有一个介绍作家的作品专栏,每期推出一个,在刊登一篇作品的同时,也刊登一篇有关作家创作的评论。 就这样,柯灵的《遥寄张爱玲》和《倾城之恋》一起刊登在《收获》杂志上。 程永新记得,“我们发表张爱玲作品,还是有一点点顾虑的。 但是,她的小说确实很好,估计发出来即使有一些争议,问题也不大。”  《遥寄张爱玲》发表后,看过文章的张爱玲的姑妈和姑夫一起找到柯灵,感谢他为张爱玲说了公道话。 而作家阿城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一九八四年底,我在《收获》杂志见到《倾城之恋》,读完纳闷了好几天,心想这张爱玲不知是躲在哪个里弄工厂的高手,偶然投的一篇如此惊人。”  作家苏童将张爱玲的一部作品选入“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称张的作品是“标准中国造的东西,比诗歌随意,比白话严谨,在靠近小说的过程中成为了小说”。 苏童说,“我读张爱玲的作品,就像听我喜欢的音乐一样,张爱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乐,也不是交响乐,而是民谣流派,可以不断流传下去的。”  作家叶兆言甚至认为,张爱玲的作品让寝室的夜晚不再孤独。 “大多数读者恐怕都和我们一样,或是觉得张爱玲应该一心一意写小说。”  贾平凹把张爱玲称作“会说是非的女狐子”,看了她的散文,叫好不迭,又去找她的小说,在香港访问期间单挑张爱玲的书买。 “当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深。 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要读。”贾平凹坦诚自己对张爱玲作品的迷恋。 在研究领域,根据学者艾晓明的回忆,新时期最早重新评价张爱玲的学者是北大王瑶先生的研究生赵园,她写了《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读张爱玲小说集》,这篇文章比《遥寄张爱玲》还要早两年,后来收入她的论文集《论小说十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地文学评论界内部对于张爱玲的评价也开始发生变化。 1985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等人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是首次将张爱玲写入内地的文学史。 在这本影响极大,被全国许多高校作为教材使用的文学史著作中,吴福辉负责撰写了张爱玲的部分。 在论及“孤岛”与沦陷区文学时,本书用了大约800多字来写张爱玲,指出张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色彩”,展现了“洋化”环境中仍存留的“封建心灵”和人们百孔千疮的“精神创伤”。 尽管有人后来认为本书评论张爱玲“笔墨相当经济” ,但是无数的大学生从这本书中知道了张爱玲,按照陈子善的说法,在高校中文系学生的论文中,研究张爱玲的一直名列前茅。 “涉张”图书达到近百种  80年代学术界的研究带动了张爱玲著作的出版。 出版者一开始比较小心,出版其作品大都打着“研究和教学”的名义,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2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排印,前面还附了作者像。 1987年3月,《流年》的影印本出版;《十八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重印;《半生缘》由花城出版社重印。 此外,张爱玲翻译的《爱默森文选》由北京三联书店重印出版。”  1992年,出版界摸准了大众阅读取向,出版张爱玲著作。 当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张爱玲文集》。 花城出版社、浙江文艺社、台海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四川文艺、三联等都出版过张爱玲图书,总数超过50种。 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逝世,张爱玲再次引起瞩目。 一些国内报纸均做了重点报道。 由文学研究界开始的“张爱玲热”,此时扩散到公众领域。 据陈子善教授统计,内地众多出版社,总共推出了近百种有关张爱玲的图书。 另外,一些研究张爱玲及其作品的书籍,也顺势走红。 在“张爱玲热”中,张爱玲研究者金宏达、于青主编的《张爱玲文集》影响最大,这套正版发行量达五六十万套的书,更引来了遍地开花的盗版。 时任安徽文艺出版社编辑的江奇勇说,盗版远远超出正版,数量无法估计。 《张爱玲文集》是1992年出版的。 起初,安徽文艺出版社认为这书很可能卖不出去,把它当作赔本项目,在出版进度上略有延迟。 当时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粱长森到中央党校学习,于青特地找到他,说明这套书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粱长森拍板推出。 这套书首印5000套。 不久,他们发现,必须加印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1995年和1996年,这套书迎来销售高峰。 各地发行商和书店先把款打入出版社账户,排队等着发书。 由于印刷厂忙不过来,拿不到货的客户非常着急,一再催促,有些书直接就被发行商从印刷厂领走。 因此,《张爱玲文集》盗版书“应运而生”。 江奇勇说,不仅外面的人盗版,就他知道的情况,出版社内部有人和外面勾结起来盗版。 因为排队等着发货的客户迟迟没有拿到书,而有些书直接就从印刷厂发走了。 “张爱玲、李泽厚、傅雷作品,当时是安徽文艺出版社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三块项目。”江奇勇说。 1995年,张爱玲逝世。 此后一两年时间里,读者对张爱玲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张爱玲著作被改编成电影和话剧。 而在上世纪80年代被批判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2005年7月终于与内地读者见面。 爱死了张爱玲  陈子善表示,张爱玲热兴起和持续的原因,有很多因素。 比如,张爱玲人生经历奇特,富有传奇性,她罕见的文学才华,与胡兰成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她独特的个性都很有传奇色彩。 在内地学者和“张迷”中间,广泛流传着台湾的张爱玲研究专家唐文标先生“爱死了张爱玲”的故事。 从1973年决定研究张爱玲后,唐文标10年之间“足迹几乎遍及诸大洲自由世界各大学图书馆”,1984年,他将收集到了所有上海沦陷时期有关张爱玲的出版资料,包括张爱玲的照片,张爱玲画的插图、扉页、漫画、书籍封面,第一次发表文章的刊头及发表过张爱玲作品的各杂志的封面及目录页等等,汇总原样影印,印成一册16开,383页厚的《张爱玲资料大全集》,在时报出版公司出版。 张爱玲知道以后,认为此事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便让拥有自己作品版权的皇冠出版公司跟时报出版公司交涉,于是,时报公司就停止了这本书的发行。 1985年6月初,时报出版总经理柯元馨打电话给当时住在台中的唐文标,说仓库还有四百本书,你如果要,我就雇一辆车给你送去;如果不要,就准备销毁。 因为编这个书很费劲,他说要,于是,出版公司把几百本书拉到楼下,卸在那儿就走了。 因为夫人不在家,患鼻咽癌多年的唐文标就自己把书往上搬,鼻咽癌伤口因承受不住重力压挤而出血不止,第二天凌晨三点在台中病发身亡,时年58岁。 一位台北文艺界朋友听闻消息后痛哭失声,频频叹息,最后骂道:唉,唐文标,爱死了张爱玲!  止庵说,“真正因为喜爱一个作家而死,这样的事情在别的现代作家身上没有发生过。 另外,陈子善先生特别可爱,这么多年来不断发掘张爱玲作品,他在别的作家身上没有用过这么大的劲。 像《郁金香》被发现,在全国的媒体上就引起了很大反响。 一个作家到这个份儿上,真的是她莫大的光荣。”  陈子善认为,80年代,中国出现了琼瑶热,但是,人们读多了之后,发现琼瑶的作品只是空中楼阁。 90年代之后,文学被边缘化,市民社会开始逐渐形成。 而张爱玲的作品耐读,有一种历史的价值,她写的人和事,好像就发生在人们身边,她讨论的感情、婚姻、家庭等问题,依然是人们所关心的。 当然,张爱玲热兴起后,对其人其作一直存在争议。 《收获》副主编程永新认为,“张爱玲的作品确实不错,但是现在对她捧得太高。 她的作品在题材上还是有一些局限,像《色戒》,实际上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但是,因为李安执导的电影的走红,有人也评论说这部小说很好。”

请介绍张爱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陈子善是被公认为最热心的张爱玲研究专家.文学研究者、美籍华裔教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内地,使得张爱玲的名字和她的作品(包括钱钟书、沈从文、林语堂、路翎等一批作家),像“出土文物”一样浮出历史地表。由此,才便有了《收获》刊出的《倾城之恋》以及文学界的相关评论。其后,张爱玲迅速走红,形成内地的第一次 “张爱玲热”。一批被尘封已久的作家,如钱钟书、沈从文等人,也因为夏志清的推崇而同期走红。  夏志清用42页论张爱玲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倾城之恋》如此写道,而沦陷的上海,是张爱玲的成名地。  张爱玲,原名张瑛,笔名梁京,祖父张佩纶是清朝御吏,祖母是李鸿章之女。23岁时,张爱玲以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炮走红,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对张爱玲研究产生推动的,是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年,曾与张爱玲当面交谈过的文学史家夏志清出版英文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张爱玲首次进入中国文学史。  1979年,这部书的中文版在香港出版,并于 80年代初引起了内地学者的注意。此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内地与香港的交流逐渐增多,许多学者从香港带回了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此,张爱玲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作家止庵说,自己从一篇文章中看到,《中国现代小说史》用了26页论鲁迅,却花了42页论张爱玲,就很关注张爱玲, 1991年到香港,自己专门去买了夏志清的这本书。“夏志清在这本书里面推出了四个人,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和师陀,前三个人因此名声鹊起并在海外引发研究热潮,台港一些著名作家如李昂、白先勇等人都对张爱玲推崇备至,这股风潮回过头来影响内地。”  写过《张爱玲传》的于青回忆,自己1978年在北大上研究生之前,从未听说过张爱玲的名字。“七十年代末正是门户洞开,思想解放之时,我们这批‘老学生"如饥似渴地找书读,越是开禁的,或未曾闻识过的,就越是有兴致。我们从图书馆尘封的‘库本"中找到张爱玲的《传奇》,当然还有钱钟书、沈从文、废名、路翎等一批作家作品,这骤然改变了我们的‘文学史观"。初接触张爱玲非常个性化描写所产生的那种艺术感受称得上是一种‘冲击"。不久,大概是1979年,我们磕磕巴巴读了夏志清英文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越发相信我们自己的艺术判定:张爱玲是不应被文学史遗忘的一位杰出小说家。”  《收获》让张爱玲浮出水面  真正促成张爱玲进入内地文学评论界和作家关注的还是《读书》和《收获》。  1984年,《读书》和《收获》杂志同时发表了作家柯灵的《遥寄张爱玲》,又同时刊登了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自此,张爱玲作品进入大众视野。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回忆说,柯灵《遥寄张爱玲》在写完以后,被当时《收获》杂志的负责人肖岱看到了,当时,这篇文章已经被《读书》约走了,肖岱认为柯灵的文章写得很好,考虑到《读书》和《收获》的读者对象不同,加上当时《收获》有一个介绍作家的作品专栏,每期推出一个,在刊登一篇作品的同时,也刊登一篇有关作家创作的评论。就这样,柯灵的《遥寄张爱玲》和《倾城之恋》一起刊登在《收获》杂志上。  程永新记得,“我们发表张爱玲作品,还是有一点点顾虑的。但是,她的小说确实很好,估计发出来即使有一些争议,问题也不大。”  《遥寄张爱玲》发表后,看过文章的张爱玲的姑妈和姑夫一起找到柯灵,感谢他为张爱玲说了公道话。  而作家阿城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一九八四年底,我在《收获》杂志见到《倾城之恋》,读完纳闷了好几天,心想这张爱玲不知是躲在哪个里弄工厂的高手,偶然投的一篇如此惊人。”  作家苏童将张爱玲的一部作品选入“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称张的作品是“标准中国造的东西,比诗歌随意,比白话严谨,在靠近小说的过程中成为了小说”。苏童说,“我读张爱玲的作品,就像听我喜欢的音乐一样,张爱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乐,也不是交响乐,而是民谣流派,可以不断流传下去的。”  作家叶兆言甚至认为,张爱玲的作品让寝室的夜晚不再孤独。“大多数读者恐怕都和我们一样,或是觉得张爱玲应该一心一意写小说。”  贾平凹把张爱玲称作“会说是非的女狐子”,看了她的散文,叫好不迭,又去找她的小说,在香港访问期间单挑张爱玲的书买。“当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深。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要读。”贾平凹坦诚自己对张爱玲作品的迷恋。  在研究领域,根据学者艾晓明的回忆,新时期最早重新评价张爱玲的学者是北大王瑶先生的研究生赵园,她写了《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读张爱玲小说集》,这篇文章比《遥寄张爱玲》还要早两年,后来收入她的论文集《论小说十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地文学评论界内部对于张爱玲的评价也开始发生变化。 1985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等人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是首次将张爱玲写入内地的文学史。在这本影响极大,被全国许多高校作为教材使用的文学史著作中,吴福辉负责撰写了张爱玲的部分。在论及“孤岛”与沦陷区文学时,本书用了大约800多字来写张爱玲,指出张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色彩”,展现了“洋化”环境中仍存留的“封建心灵”和人们百孔千疮的“精神创伤”。尽管有人后来认为本书评论张爱玲“笔墨相当经济” ,但是无数的大学生从这本书中知道了张爱玲,按照陈子善的说法,在高校中文系学生的论文中,研究张爱玲的一直名列前茅。  “涉张”图书达到近百种  80年代学术界的研究带动了张爱玲著作的出版。出版者一开始比较小心,出版其作品大都打着“研究和教学”的名义,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2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排印,前面还附了作者像。1987年3月,《流年》的影印本出版;《十八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重印;《半生缘》由花城出版社重印。此外,张爱玲翻译的《爱默森文选》由北京三联书店重印出版。”  1992年,出版界摸准了大众阅读取向,出版张爱玲著作。当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张爱玲文集》。花城出版社、浙江文艺社、台海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四川文艺、三联等都出版过张爱玲图书,总数超过50种。  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逝世,张爱玲再次引起瞩目。一些国内报纸均做了重点报道。由文学研究界开始的“张爱玲热”,此时扩散到公众领域。据陈子善教授统计,内地众多出版社,总共推出了近百种有关张爱玲的图书。另外,一些研究张爱玲及其作品的书籍,也顺势走红。  在“张爱玲热”中,张爱玲研究者金宏达、于青主编的《张爱玲文集》影响最大,这套正版发行量达五六十万套的书,更引来了遍地开花的盗版。时任安徽文艺出版社编辑的江奇勇说,盗版远远超出正版,数量无法估计。  《张爱玲文集》是1992年出版的。起初,安徽文艺出版社认为这书很可能卖不出去,把它当作赔本项目,在出版进度上略有延迟。当时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粱长森到中央党校学习,于青特地找到他,说明这套书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粱长森拍板推出。这套书首印5000套。不久,他们发现,必须加印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1995年和1996年,这套书迎来销售高峰。各地发行商和书店先把款打入出版社账户,排队等着发书。由于印刷厂忙不过来,拿不到货的客户非常着急,一再催促,有些书直接就被发行商从印刷厂领走。  因此,《张爱玲文集》盗版书“应运而生”。江奇勇说,不仅外面的人盗版,就他知道的情况,出版社内部有人和外面勾结起来盗版。因为排队等着发货的客户迟迟没有拿到书,而有些书直接就从印刷厂发走了。“张爱玲、李泽厚、傅雷作品,当时是安徽文艺出版社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三块项目。”江奇勇说。  1995年,张爱玲逝世。此后一两年时间里,读者对张爱玲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张爱玲著作被改编成电影和话剧。  而在上世纪80年代被批判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2005年7月终于与内地读者见面。  爱死了张爱玲  陈子善表示,张爱玲热兴起和持续的原因,有很多因素。比如,张爱玲人生经历奇特,富有传奇性,她罕见的文学才华,与胡兰成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她独特的个性都很有传奇色彩。  在内地学者和“张迷”中间,广泛流传着台湾的张爱玲研究专家唐文标先生“爱死了张爱玲”的故事。  从1973年决定研究张爱玲后,唐文标10年之间“足迹几乎遍及诸大洲自由世界各大学图书馆”,1984年,他将收集到了所有上海沦陷时期有关张爱玲的出版资料,包括张爱玲的照片,张爱玲画的插图、扉页、漫画、书籍封面,第一次发表文章的刊头及发表过张爱玲作品的各杂志的封面及目录页等等,汇总原样影印,印成一册16开,383页厚的《张爱玲资料大全集》,在时报出版公司出版。张爱玲知道以后,认为此事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便让拥有自己作品版权的皇冠出版公司跟时报出版公司交涉,于是,时报公司就停止了这本书的发行。  1985年6月初,时报出版总经理柯元馨打电话给当时住在台中的唐文标,说仓库还有四百本书,你如果要,我就雇一辆车给你送去;如果不要,就准备销毁。因为编这个书很费劲,他说要,于是,出版公司把几百本书拉到楼下,卸在那儿就走了。因为夫人不在家,患鼻咽癌多年的唐文标就自己把书往上搬,鼻咽癌伤口因承受不住重力压挤而出血不止,第二天凌晨三点在台中病发身亡,时年58岁。一位台北文艺界朋友听闻消息后痛哭失声,频频叹息,最后骂道:唉,唐文标,爱死了张爱玲!  止庵说,“真正因为喜爱一个作家而死,这样的事情在别的现代作家身上没有发生过。另外,陈子善先生特别可爱,这么多年来不断发掘张爱玲作品,他在别的作家身上没有用过这么大的劲。像《郁金香》被发现,在全国的媒体上就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个作家到这个份儿上,真的是她莫大的光荣。”  陈子善认为,80年代,中国出现了琼瑶热,但是,人们读多了之后,发现琼瑶的作品只是空中楼阁。90年代之后,文学被边缘化,市民社会开始逐渐形成。而张爱玲的作品耐读,有一种历史的价值,她写的人和事,好像就发生在人们身边,她讨论的感情、婚姻、家庭等问题,依然是人们所关心的。  当然,张爱玲热兴起后,对其人其作一直存在争议。《收获》副主编程永新认为,“张爱玲的作品确实不错,但是现在对她捧得太高。她的作品在题材上还是有一些局限,像《色戒》,实际上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但是,因为李安执导的电影的走红,有人也评论说这部小说很好。”

水利经济学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有朴素的水利经济概念。例如,《史记》中记述,公元前246年韩国派遣水工郑国,劝说其西邻秦国耗用大量国力去兴修大型灌渠,以免东征韩国。在兴修过程中,秦国发现其阴谋,但经分析利害,仍决定继续修建。结果在渠成之后,“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见郑白渠)。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修建大型灌渠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可从中取得更为可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中国历代的许多中央统治者和地方官吏,也多把防治水害、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安邦、富民强兵的大政,并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兴修堤防、灌渠和运河,如著名的黄河和长江堤防、都江堰和河套灌区、灵渠和京杭运河等,各地人民也修建了无数的小型水利工程。 近代的、定量的水利经济学则肇始于美国。1915年,J.C.菲什首次提出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1930年,E.L.格兰特著《工程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出工程方案经济比较方法。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防洪法案》,规定政府兴修的防洪和河道整治工程,应保证所取得的效益大于所付出的费用。以后,又于1950、 1962、 1973、1979等年先后由联邦政府、参议院及总统颁布有关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政策、标准和方法的文件。其要点为:①水利工程的建设,要达到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帮助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提高社会福利四方面目标;②要进行多方案的比较,从上述四个方面综合选定最优方案;③对各方案除了从整个国民经济的立场进行经济分析外,还要从水利工程管理企业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④强调资金的时间价值,按选定的资金折现率以复利方式将不同年份的资金换算为同一年份的资金,进行比较;⑤对各种效益的估算,规定有比较统一的方法和步骤;⑥采用效益费用比、内部回收率等几种指标,进行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⑦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进行投资分摊。20世纪60年代以来,又广泛采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水利工程及流域开发进行优化规划。世界银行的专家们在协助发展中国家开发时,为消除歪曲的价格体系对经济评价成果的不良影响,提出了能够反映当地物资、劳力和货币的真实价值和稀缺程度以及供求关系的名为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和影子汇率的概念。 中国在20世纪40年代,引进美国的效益费用比方法用于水电建设方案的经济比较;50年代以后,又采用苏联的抵偿年限法进行水利工程方案的经济比较。自1979年实行经济改革后,开始吸收世界各国合理有益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水利经济学体系。1985年 1月水利电力部颁发了《水利经济计算规范》,1987年 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暂行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等文件,对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都具有指导作用。

高薪养廉政策在历史上有过两次,为啥没有延续下去?

因为这种政策对国家财政消耗很大,而且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所以没有延续下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历史贡献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誉为: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通论》出版初期曾受到少数正统派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批判和质疑,也曾引起广泛的争论,但《通论》的基本观点不久便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 凯恩斯的追随者对《通论》进行了大量的诠释、修补和发展,形成在理论和政策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凯恩斯学派,或称凯恩斯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 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由于《通论》的总量分析是在假定现有劳动力的技艺和数量,现有资本设备的数量和技术、竞争程度、社会结构等都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又被称为“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 凯恩斯的追随者为了使《通论》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力图使它“长期化”、“动态化”,提出了各种“经济波动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寻求使资本主义得以稳定增长的途径。 在这过程中,凯恩斯主义者内部由于对待传统庸俗经济学的态度有差异以及分析中运用的概念、前提等不同,又分解为两个分支,一是新古典综合派或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一是新剑桥学派。 《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他们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 *** 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 *** 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 *** 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 *** 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 经过凯恩斯主义者的鼓吹和影响,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这些政策虽然在战后50~60年代对 *** 经济增长、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有增无已,而危机和失业并未消除,终于到7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高涨和大量失业并存的“滞胀”(见停滞膨胀)。 对此,凯恩斯主义者既无法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更提不出可行的对策,连他们自己也哀叹凯恩斯理论出现了危机,需要重新加以诠释和修补。 《通论》所阐发的理论和政策的失灵,正是当前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加深的一个反映。 《通论》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 此后,凯思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 *** 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 *** 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60年代末以前,通过其追随着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经济理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着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 所以,某些经济学家将从《通论》出版开始直到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然而,自《通论》出版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通论》一书的基本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一方面,在凯恩斯学派内部,以英国罗宾逊为首的凯恩斯派和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凯恩斯派一直在进行论战,另一方面,新奥地利学派、货币学派等不停地从外部抨击凯恩斯主义;特别是,包括货币经济周期学派(曾被称为理性预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在内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思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了全面的攻击,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 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缺乏微观基础,不能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保持一致。 在实践上无法解释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现象,在滞胀面前束手无策,因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为了挽救凯恩斯主义,80年代形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凯恩斯主义提供微观基础,并重新表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由于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峙的格局。 《通论》一书不仅在历史上对西方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它的理论和政策观点今天仍在发生作用。 因此,研究《通论》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实际意义。

知道为什么从历史到如今高薪养廉在国内不能成功了

高薪养廉不成功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就像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官员待遇优越,薪俸极高。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宋朝的官员腐败却出奇的严重。要知道,那时候一名3品左右的京官年薪就接近2000两白银,你能说薪水不够高吗?可是腐败现象却令人发指。官员之所以腐败不是因为薪水不够高,主要是因为监管力度不够,权力过度集中。这才使腐败屡禁不止。在朱元璋时期那时候的吏治无疑是最清廉的,虽然当时的官员收入也是最低的,但只要监管到位,当成本大于收益,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官员顶风作案。因此,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不是什么高薪养廉,而是要继续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打击力度,对腐败行为持续打压,做好长期防治的准备。 其实说到底还是制度,不过这话题太敏感,还是不说吧...

在新的历史时期,最早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问题是谁?

毛泽东同志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上杭古田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内容十分丰富,中心内容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无产阶级的政党和人民军队,概括地说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高薪养廉的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高薪养廉的应该是西汉的汉宣帝。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59年8月,汉宣帝曾下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无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已下俸十五。”

我国历史上宋清两次高薪养廉,结果如何,为什么会被废止?

分封制下,诸侯、卿大夫、士都有属于各自的封地,并不需要周天子支付俸禄。但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为实现富国强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纳贤才,新收的人才除过赠予土地,还会发放俸禄。当时的俸禄主要是实物,比如粮食和布帛。唐朝以后,俸禄形式发生改变,由实物转变为货币。一旦发放货币,导致贪污腐败滋生,朝廷便想出一招“高薪养廉”。然而就算是高薪养廉,也未长时间实行,最后中道废止。俸禄制u200d春秋战国时期,俸禄制并未完全确立,分封和俸禄并存。一直到秦朝,随着三公九卿和郡县制的确立,给官员发放俸禄才固定下来,汉朝走向正规化。汉朝主要给官员发放粮食,以“石”来衡量,比如郡守的俸禄为每年两千石。一直到唐朝,俸禄还主要发放粮食,只不过种类增多。唐朝官员俸禄主要由粮食、职田、杂役等几部分构成。唐朝正三品官员,每年俸禄有粮食400石,职田9顷(可以出租赚取地租),仆人38名。除此之外,还有柴米油盐、衣帛布料、工作餐等生活补助。但是唐玄宗时期,也逐渐开始给官员发放银两,官员俸禄由货币和实物两部分构成。宋朝官员俸禄主要是银两,工资堪称封建王朝最高。相比较而言,明朝的官员工资很低,甚至无法养家糊口。总之,中国官员俸禄逐渐由实物向货币转变。无论是实物还是银两,古代官场腐败也是屡禁不绝,为此统治者费尽心机。古代王朝,一共出现两次“高薪养廉”热潮,分别来了解。两次“高薪养廉”的实行u200d历史上第一次高薪养廉出现于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宋朝官制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官与职不匹配,举一个简单例子,某位官员是二品官,却可能要干五品官的事。此举虽防止官员权力过大,但也造成事权不一,行政混乱。宋太祖为杜绝腐败,决定废止原先扣除官员一部分薪水旧俗,全额发放俸禄并由中央发放各种补助。包拯每月工资300贯,除过固定工资还有衣俸、粮食、日常柴米油盐。宋朝一个普通老百姓,每月大概需要生活费20贯。这么一对比,宋朝官员工资确实高,名副其实的高薪。第二次高薪养廉出现于雍正时期。其实清初官员工资并不高,一品大员每年也仅有俸禄180两。官员难生存,便会动歪脑筋,造成贪污腐败盛行。雍正继位后,便实行改革,设立专门的“养廉钱”。也就是说官员除过工资收入外,还有额外的“养廉钱”,其数值之高,后人难以想象。一品大员,年俸180两,禄米180斗,养廉钱却有16000两。如此高的收入,确实不值得冒风险去贪污。雍正能把高薪养廉做到这个份上,确实不容易。从雍正朝确立,养廉银一直被后世所延续,但清末也形同虚设。宋太祖高薪养廉的银两主要是中央财政支出,雍正的的养廉钱则是地方财政。宋太祖和雍正出发点都很好,但这一制度却最终被废止或者有名无实,这又是为何呢?“高薪养廉” 的终止u200d其实宋朝本来就积弱,中央财政又要支出养廉钱,无形中加重财政负担,最终只得被废除。雍正一朝,养廉钱虽说由地方财政出,却直接和地方经济状况挂钩,因此地方经济发展决定养廉钱高低,具有不确定性。实际上,高薪养廉的作用极其有限,短时间内吏治有所改善。从长远看,贪污腐败还是未能断绝。到了晚清,养廉银更是一纸空谈。宋太祖和雍正算是封建王朝很有作为的两位皇帝,他们尚是如此,其它朝代境况可能更差。预防腐败并不能单单靠高薪养廉,而是要有健全的机制,但古代王朝因其局限性,不可能建立这样的机制。所以说,历史上的高薪养廉最终都不了了之,不具有长期性。结语:封建社会为预防腐败,也是办法频出,高薪养廉只是其中一项。除此之外,皇帝还重视监察制度的建立,比如御史大夫和都察院。但是这些办法,只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不久便被废止或者形同虚设。一般来说,王朝伊始,贪污腐败较少,政治清明。但是在王朝后期,土地兼并和贪污腐败日益严重,预示王朝走向没落。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研究方法是什么历史归纳法

奥地利学派主张,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抽象演绎法,而把历史学派所强调的历史归纳法作为辅助手段。德国历史学派承袭历史主义传统,强调对特殊国度经济状况的历史研究方法,即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纳和比较,强调将历史研究方法与生理解剖方法、生物进化观念、比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研究经济学。在经济学界,关于方法论的第一次大论战,就发生在19世纪末奥国学派与德国历史学派之间。

东西方历史上有名文学家的各自主张

  古希腊 【荷马】(约公元前9至8世纪)古希腊著名的行吟盲诗人。相传他把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中的种种传说收集整理成两部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相传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名篇《农夫和蛇》、《狐狸与葡萄》、《赫尔墨斯的雕像》、《蚊子和狮子》。 法国  【莫里哀】(1622-1673)欧洲最杰出的喜剧家之一。代表作《伪君子》塑造了一个欺骗撒谎、言行不一、装腔作势的伪善者形象达尔杜夫。其著名剧作还有《唐璜》、《吝啬鬼(悭吝人)》等。后者主人公阿巴贡是一个放高利贷发财的商人。为了无限制地探求金钱,他变得极度贪婪和吝啬。阿巴贡的性格反映原始积累时期法国资产阶级的特点。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社会思想上主张“返回自然”,在文学艺术上强调“自然感情”。代表作:书信体长篇小说《新爱洛绮丝》、长篇教育小说《爱弥尔》、自传《忏悔录》。他还是杰出的法国散文作家之一。 【司汤达】(1783-184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红与黑》描写平民青年于连·索黑尔为实现自己的个人野心,对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进行了报复性反抗,反映了王政复辟时期社会的生活和矛盾。其作品还有《巴马修道院》《吕西安·娄凡(红与白)》。 【巴尔扎克】(1799-1859)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狡诈、贪婪、吝啬,是初期资产阶级的典型。其主要作品还有《高老头》、《贝姨》、《幻灭》、《驴皮记》。恩格斯认为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挽歌”。 【大仲马】(1802-1870)法国作家。代表作《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好代表作家。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其最出色的浪漫主义作品,成功塑造漂亮的吉普赛女郎爱丝梅拉达和外表丑心灵美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这两个善良、无辜的主人公。社会史诗小说《悲惨世界》通过主人公冉阿让一生在专制制度下的生活遭遇,控诉统治阶级的残暴,反映劳动者的悲惨命运。予过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鲍狄埃】(1816-1888)法国诗人,《国际歌》作者。全名:欧仁·鲍狄埃。  【福楼拜】(1821-1880)法国杰出现实主义小说家。长篇杰作《包法利夫人》。金钱和所谓恋爱把女主人公爱玛逼上服毒自尽的道路。 【凡尔纳】(1828-1905)法国小说家。写了许多科学幻想冒险小说,如《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神秘岛》、《环游地球八十天》、《环绕月球》、《从地球到月球》。 【都德】(1840-1897)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了不少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享有极高的声誉。《最后一课》小弗朗士、教师韩麦尔先生,《柏林之围》老军人儒夫上校,形象栩栩如生。《小东西》是他的半自传性质长篇小说。 【左拉】(1840-1902)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其主要作品是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巨匠。初学写作时,得到福楼拜指导,屠格涅夫也帮助过他。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在著名的《梅塘之夜》小说集中发表。短篇小说名篇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米隆老爹》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也译“漂亮朋友”)》也列入世界名著之林。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传记文学《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等。 德国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对封建社会的种种腐朽现象进行了否定和批判。维特是18世纪德国新兴市民阶级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小说成为德国第一部有国际影响的作品。诗体悲剧《浮士德》是其代表作,创作的高峰。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历程。 【席勒】(1759-1805)德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剧本《阴谋与爱情》(代表作)、《强盗》、《华伦斯坦》、《威廉·退尔》,美学和文艺批评著作《审美教育书简》、《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等。席勒和歌德是文学上的知交,他们是近代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雅各·格林】(1785-1863)、【威廉·格林】(1786-1859)德国语言学家、童话作家。合编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俗称《格林童话》)被译成多种文字。名篇有《灰姑娘》、《白雪公主》、《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年轻的巨人》等。 【海涅】(1797-1856)德国诗人和政论家。1843年和马克思相识,写成政治诗集《时代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代表作长篇政治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尼采】(1844-190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主张艺术家应当高度地扩张自我,表现自我。主要著作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等。 英国  【乔叟】(约1300-1400)英国人文主义作家的最早代表。代表作《凯特伯雷故事集》。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散文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以便征服自然。名篇《论求知》、《论时机》、《论幸运》、《论家庭》、《论死亡》等。 【莎士比亚】(15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斯》,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剧作不但是英国,也是欧洲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笛福】(约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反映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主人公鲁滨逊独自漂流岛无人荒岛生活了28年,依靠劳动改善生活环境。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作家,著有《傲慢与偏见》。 【拜伦】(1788-182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长篇叙事诗《唐璜》是拜伦政治思想和艺术技巧成熟期的作品。 【雪莱】(1792-1822)英国积极浪漫主义作家。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表达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获胜的信念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抒情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 【狄更斯】(1812-1870)英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重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等。  【勃朗特】①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女作家。代表作《简·爱》。②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英国女作家,前者之妹,主要作品《呼啸山庄》。③安妮·勃朗特(1820-1849),英国女作家,前两者之妹,主要作品艾格尼丝·格雷》。 【哈代】(1840-1928)英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哈代的作品对人民贫穷不幸的生活作了真实的反映,对资产阶级的文明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 【萧伯纳】(1856-195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生于爱尔兰。著名剧本有《华伦夫人的职业》、《苹果车》、《芭芭拉少校》、《真相毕露》。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作家。代表作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  爱尔兰 【伏尼契】(1864-1960)爱尔兰女作家。主要作品小说《牛虻》描写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斗争,揭露天主教会的反动面目,塑造了资产阶级革命者牛虻的形象。  西班牙  【塞万提斯】(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代表作《堂吉诃德》。 意大利 【但丁】(1265-1321)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中世纪意大利文学杰出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是一部长达14000余行的长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个部分。以梦幻故事的形式,隐喻象征的手法,广泛反映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社会生活,大胆谴责贵族和教会统治的罪恶,表达当时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情绪。  丹麦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用童话的文学形式生动反映当时现实生活。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挪威  【易卜生】(1828-1906)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著名作品《玩偶之家》、《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等。《玩偶之家》塑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形象对中国的妇女运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俄罗斯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其他重要作品有政治抒情诗《寄西伯利亚囚徒》、《自由颂》,长篇叙事诗《高加索俘虏》,短篇小说《驿站长》、《暴风雪》,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高尔基赞誉他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果戈理】(1809-1852)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狄康卡近乡夜话》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狂人日记》写一个小官吏一生为长官服务,发现“一起最好的东西”都被“大人”霸占,彻底失望终于发狂,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唤。最著名的喜剧为《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是其创作的顶峰。通过刻画投机政客乞乞科夫,揭露地主阶级的卑劣。 【冈察洛夫】(1812-1891)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奥勃洛摩夫》成功塑造俄国地主阶级的一个典型形象。“奥勃洛摩夫性格”已成为萎靡不振、无所作为者的代名词。 【屠格涅夫发】(1818-1883)19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第一部具有影响的作品是《猎人笔记》,是一部短篇小说和散文集。长篇小说《罗亭》和《贵族之家》反映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社会特别是贵族知识分子的生活。罗亭是“多余的人”行列中的新典型。长篇小说《前夜》塑造了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父与子》刻画了贵族自由主义者与平民知识分子、激进民主主义者巴扎罗夫的思想冲突。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9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罪与罚》描写贫穷的法科大学生拉斯科尼科夫杀害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后心灵上所承受的重负,最终自首,寻求解脱。其他还有中篇小说《穷人》,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白痴》等。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背景。《安娜·卡列尼娜》是其批判现实主义新发展的标志。安娜是一个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人物。她离家出走,但为上流社会的道德所不容,最终卧轨自尽。《复活》是其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通过“忏悔”和“宽恕”,走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使“人性”由丧失到复活。 【契诃夫】(1860-1904)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著名篇目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等。

减速机在国际的发展历史?

减速机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电机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 减速机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电机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在目前用于传递动力与运动的机构中,减速机的目前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各式机械的传动系统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踪迹,从交通工具汽车、轮船,建筑用的重型机具,机械工业所用的加工机具及自动化生产设备,日常生活中的钟表、家电等。其应用从大动力的传输工作,到小负荷**的角度传输都有减速机的应用,在工业上,减速机具有减速及增加转矩功能,因此广泛应用在速度与扭矩的转换设备 减速机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40年的历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产品已从**初单一的摆线减速机,发展到现在五大类产品,即摆线减速机、无级变速器、齿轮减速机、蜗轮蜗杆减速机、电动滚筒。据初步统计,减速机用量比较大的行业主要有:电力机械、冶金机械、环保机械、电子电器、筑路机械、化工机械、食品机械、轻工机械、矿山机械、输送机械、建筑机械、建材机械、水泥机械、橡胶机械、水利机械、石油机械等,这些行业使用减速机产品的数量已占全国各行业使用减速机总数的60%~70%。 “十五”期间,由于**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内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各行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基础建设的投资,使冶金、电力、建筑机械、建筑材料、能源等加快了发展,因此,对减速机的需求也逐步扩大。预计“十一五”期间,随着**对机械制造业的重视,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改造、场馆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开工,减速机的市场前景看好,整个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齿轮减速机的增长将会大幅度提高,这与进口设备大多配套采用齿轮减速机有关。因此,业内专家希望企业抓紧开发制造齿轮减速机,尤其是大型硬齿面减速机及中、小功率减速机,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行业内企业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江苏省、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行业中的一支生力军。此外,山东省淄博地区需要减速机的厂商也很多。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剑术高手都有谁

1、公孙大娘是这里面唯一一位女性,唐朝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据说张旭正是因为看到她的剑法,才从中悟道草书的精髓,于是成为一代书法大家,杜甫因为看到他的剑法写出了著名的《剑器行》,画圣吴道子也曾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公孙大娘用剑堪称一代宗师。2、李白,为唐代诗人,据记载他除了诗写的好以外,剑术也是非常的好,应该处于裴旻之下。3、盖聂,这个盖聂是历史上真实的盖聂,不是《秦时明月》里面的,盖聂是战国人,当年荆轲听闻盖聂的剑术非常强大,就想来找盖聂谈论剑术,但是盖聂想教荆轲用剑,就用瞪他来考验他,但是荆轲离席而走,当时盖聂就认为荆轲刺秦王必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时候等的那个人就是盖聂,但是盖聂并没有去。如果盖聂去了,理事恐怕又要改写了吧。4、裴旻,是唐开元间剑术高手,曾镇守北平郡,官居大将军。传言剑术非常厉害,李白还从他那里学习过剑术。唐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之为剑圣。5、王越,东汉末年知名武术家,擅使剑术。传说力量可以比吕布,单挑无敌,可以打过吕布。但是这个人一心想在朝廷做官,因此成为汉献帝刘协的剑法启蒙导师,后来又做了曹丕的剑术导师,一生从来没有出宫。6、虫达是西汉前期的将领,现在的安徽砀山,是当时的著名舞剑高手,这个人还是一个小将的时候,就曾经击破项羽。后来成名被封为曲成侯。关于他的剑术在阮籍《咏怀》里面可以看到: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城。由此可以知道此人的剑术水平是非常高的。7、聂政,是战国时期的剑术高手,韩国人,是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曾独自一人,持剑进入韩国都城,杀死侠累和他数十位护卫。

中国公务员的发展历史…?

一、禅让制二、世袭制三、军功爵制四、察举制五、征辟制六、九品中正制七、科举制

参数化设计的历史现状

参数化设计是在变量化设计思想产生以后出现的,要了解参数化设计的历史必须追溯变量化设计的由来。变量化设计一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Gossard教授提出的,他采用非线性约束方程组的联立求解,设定初值后用牛顿迭代法精化,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通用性强,约束方程的内容不限,除了几何约束以外还可以引入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关系,但其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非线性方程组的行秩有可能不等于列秩,从而导致方程组无解(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来这个障碍可能随着数学方法的改进而消失)。这种方法过早地把几何约束映射为代数方程组,使问题求解的规模和速度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英国剑桥大学Johnson从1990年起着手研究机械结构的功能建模时同样联立求解一组线性方程组,从多个可行解中寻求最优解。所不同的是,他尝试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认为后者的效果更好。Gossard的倡导在当时CAD界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987年底PARAMETRIC-TECHNOLOGY公司推出了以参数化、变最化、特征设计为基础的新一代实体造型软件PRO/ENGINEER后,CAD界才真正认识到变量化设计的真正威力,纷纷仿效。变量设计成了新的CAD标准。同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几位博士创办了Premise公司,认真实现Gossard的理论思想,形成了微机和Windows环境下的商品软件,称作DesignView。1989年秋进入市场,随后CV公司吸收了DesignView,成为CV的系列产品。80年代初,针对CAD/CAM集成的需要,人们开始了对特征和特征造型的研究。由于各种特征是从具体应用中抽象、总结出来的,有先天的家族性,所以参数化设计是特征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80年代中后期,PARAMETRICTECHNOLOGY和SDRC等公司都开发出了以特征为对象的特征造型系统(PRO/ENGINEER和I-DEAS)。这些系统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特征的参数设计。SDRC公司在1991年,其I-DEAS第六版的DRAFT模块中提出了一项新的交互作用技术:“动态导航技术”,该技术利用从工程制图标准抽象出来的规则预测下一步操作的可能,大大方便了操作。动态导航技术和参数化技术己成为大多数CAD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标。在现有的三维CAD系统中,他们大致是这样实现的:利用动态导航技术或其它草图技术迅速生成用以构造三维特征的二维轮廓(PROFILE),这个轮廓准确的位置和尺寸都不必在草图输入时给出,而可以在以后的参数设计过程中得到。再利用系统的拉深或回转等其它手段来生成三维特征。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一棵记录造型过程的CSG树,就可完成对最后模型的“参数”设计。但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参数并不是最后模型的设计参数,而是完成造型过程的造型参数。正是由于三维参数化特征造型系统的设计参数和造型参数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很多系统都声称是全双向可逆(FULLYBIDIRECTION)的,但实际上它们通过投影直接生成的二维图距离最终的工程图纸要求还差得很远。特别是尺寸标注,它可以通过投影控制特征参数在二维图形上的投影,但却无法对最终工程图的尺寸进行真正的参数设计。在三维CAD系统中,动态导航仅被用来生成二维轮廓。这里论述的参数设计也主要是针对这个二维轮廓进行的。由于这个二维轮廓只是用来生成三维特征,它远比我们在二维CAD系统中要处理的工程图简单得多。显然,要实现对二维工程图的参数化设计/绘图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比在三维环境下更为困难。许多CAD工作者围绕如何将概念设计和参数设计引进传统的二维CAD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剑术的历史起源

剑产生在商代,较短,呈柳叶或锐三角形,初为铜制。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剑,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自古剑术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为世人喜爱 。剑术在春秋后期开始出现,史籍中也开始出现关于剑术家的记载。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卧薪尝胆、报仇复国的越王勾践,曾请了一个埋名隐姓、生活在山林中的剑术家越女给他的士兵传授剑术。这个越女不仅剑术精通,而且还有一套理论。《吴越春秋》卷九和《庄子·说剑篇》都记述了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汉书·艺文志》载有《剑道》三十八篇,是论述汉以前击剑技术的专著。汉朝发展起了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骑兵交战中以砍斫为主,很少有刺的动作。于是,环柄刀代替了剑,使得剑在战场上的使用价值大大下降。到了东汉末年,环柄刀几乎完全取代了剑,成为军中主要的短兵器。剑在战场上地位的下降反而使击剑的风气在社会上风行开来,人人喜欢击剑,喜欢佩带宝剑,剑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文人与剑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祖上在赵地就是以传授剑术而驰名;东方朔15岁就学习击剑;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年轻时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喜欢击剑。汉武帝时,渤海郡博学多文的儒士隽不疑,应邀去见一个大官,看门人要他解下佩剑,隽不疑十分坚决地回答道,剑是君子用以自卫的武备,不能解。陈寿写到他在“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不少专门讲击剑方法的文章,据《汉书》记载,这样的文章有38篇,后来都失传了。东汉末年,剑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技艺高超的击剑家,这些人游走四方,传授剑术。如在汉恒帝和汉灵帝年间(公元147-189年),在首都洛阳城,一个叫王越的剑师就十分有名,教过不少徒弟。汉代斗剑中显示了武艺造诣的深浅。曹丕《典论·自叙》:“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将军非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庋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技,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这段记载,反映了当时剑术的高超和斗剑风的兴盛。但自唐开始,士大夫心理充满道教神仙妖邪鬼怪之说,剑乃变为镇邪凶之器,一若此数尺刚铁,铸成剑形,即具有无上魔力者。于是家悬一剑,即以为祥,不习剑术,而以为剑自可以御敌而胜。所以自唐以后,剑类短兵,有一支为释道所利用,而引入歧途。从征军士多用刀而鲜用剑,佩刀者渐多于佩剑者,这对剑术的发展有相当的阻作用。唐代,持剑舞蹈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友人宴饮时也舞剑助兴。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剑的声光,似闻如见,精湛技艺,如呈眼前。公孙大娘的剑舞因为是舞蹈,需要高度的艺术化加工,与武艺完全不同,就是剑术也与实际的作战技术有较大的差距,这与后来紧紧扣住攻防格斗为主题发展起来的剑术套路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剑舞的高度发达,为后来剑术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明代戚继光《武备志》中记载了剑的用法有: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旋风格、御车格、风头洗等。明唐顺之《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会北戎遗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这些高超绝技,对后来剑术套路及表演技艺的发展,影响很大,演练的武术套路中,亦有所见。清代又有宋仔凤《剑法真传》一书传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剑术成了剑的演练套路的代称,被列为中国武术比赛项目。增加了各种花法、平衡、翻腾、造型等动作,使剑术有了很大发展。

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的区别

前者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本质上不属于文学创作。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不过我国古代史书与现代历史著作不同,它不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科学分析后加以概述,而是具体地记载人物的言行,历史事件的原委,使人们好像看到活生生的历史进程,并且很注意语言修辞。因此,历史著作具有了生动性、形象性,而与文学作品有许多相通之点,具有了浓厚的文学性。我国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很发达,和古代史书的这一特点密切相关。 诸子散文是表述各家思想的说理文。它们虽然意在说理,却很讲究修辞技巧,注意锤炼形象化的语言,还多运用寓言故事和史事传说等,因此具有不同程度的文学性。特别是由于它们产生时代较早,对我国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先秦诸子散文包括《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论语》为语录体,文字洗炼,记言能传出人物的声口、性情、神态。《墨子》已形成逻辑谨严的文章,但不尚词采。《老子》用韵文所写,以极简括的语句表述深邃的哲理。《荀子》、《韩非子》都是结构谨严、逻辑周密、文采斐然的文章。

先秦主要都有哪些历史散文?试述它们各自的体例、作者、成书年代。

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小说家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杂家 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纵横家 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名家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同时,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诸子散文包括: 1、士的兴起与诸子百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士这一阶层的兴起有密切关系,由社会各个阶层转化而来的士,成为此期活跃于政坛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风云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与早期道家的格言体散文。《孙子兵法》谋篇布局的特点;《孙子兵法》的语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孔子的思想;《论语》精粹的语言艺术;《论语》对人物性格及语态的描写。 4、对话式论辩体散文《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论辩特点;《孟子》的语言艺术;《孟子》的寓言艺术;《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点;《庄子》的寓言艺术。 5、论说体散文《荀子》与《韩非子》。《荀子》说理文的艺术;《韩非子》的寓言艺术。

《汉宫秋》是王实甫创作的历史剧,是否正确?

【错误】《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元代马致远创作的历史剧,也是元朝四大悲剧之一。该剧主要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是代表了先秦的最高成就

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代表了先秦的最高成就。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 《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着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着作。 古代中国是散文大国,也是出现这种文体最早的国家。 后代散文源于先秦散文,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先秦的历史散文,文学性不强的《尚书》、《春秋》可以不论,而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其代表。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之并存的还有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仿照《春秋》用鲁国国君的世次编年,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独立完整的历史着作。 成书于战国初期,据说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全书近二十万字,全面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3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王实甫与谁生活在一个历史时期

王实甫与意大利的但丁生活在一个历史时期。王实甫的西厢记完成的同时但丁开始创作神曲。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年-1321年9月14日),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在意大利,他被称为il Sommo Poeta(至高诗人)和il Poeta(意大利语之父)。但丁是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先秦散文的发展历程,从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方面来答,

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应该说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是其代表。《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彩,叙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曹刿论战》和《秦晋肴之战》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说完,拔剑而起,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文风上,诸子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分为哪几个历史阶段?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末、战国初,代表作有《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代表作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代表作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扩展资料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先秦诸子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首先是儒家学派的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这两派思想在过去学者文人的头脑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常起着不同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一般说,儒家的入世精神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秩序的说教却有不良的影响;道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但不肯同统治阶级合作,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高”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好影响。就诗家来看,接受前者的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为现实主义;接受后者的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为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就代表着这两种不同的影响和作风。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散文发展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汉初政论家贾谊、晁错等的政论文都是从荀卿、韩非及战国其他法家的议论文发展出来的。例如贾谊的《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论募民徒塞下》等疏,分析问题,切中时弊。而贾谊的论事,指陈利害,激切锋利,淋漓酣畅,风格尤近韩非。《论语》一书虽后人亦有摹仿,如扬雄的《法言》,王通的《中说》,但对文学则影响不大。魏晋以后,老庄子学大盛于世,影响于我国学术思想和文学方面更大,嵇康有《养生》、《声无哀乐》、《难张辽叔自然好学》、《释私》等论,阮籍有《通易》、《通老》、《达庄》三论及《大人先生传》,纵谈名理,大畅玄风。而《达庄论》、《大人先生传》都用辞赋问答体裁,发挥老庄思想;语言形象,声韵和谐,是我国理论散文的进一步发展。东晋时,玄言诗风独盛,孙绰、许询、桓玄、庾阐诸人之作“皆平典似《道德论》”,固不必说,就是齐梁间的文论、书札,理精语隽,为当时文坛树立爽朗的新风格,形成南朝散文的特色,也未尝不是受老庄思想及文风的影响。唐宋以来的古文家对先秦诸子散文的爱好和学习也是很多的。著名的古文家韩愈曾以“庄”、“骚”并称,尤推崇孟子为“醇乎醇”,荀子则“大醇而小疵”。他力排佛老,就是继承孟子辟杨墨的战斗精神。其文如《原道》、《与孟尚书书》、《送王秀才序》等篇,精神面貌都接近《孟子》。《答李翊书》论为文以学养并提,实由孟子知言养气之说而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秦散文

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为何最后是法家成功,帮助秦国统一六国

先秦诸子百家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在文化、思想上的一次高峰,对后世文明走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出现,跟当时诸侯混战,时代动乱有关。在这种动乱的年代,只有能人才会被尊重,被重用。所以有想法的人都会跃跃欲试,构建、创造自己的思想,来博得统治者的青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也有的是想避世而创造出一套偏消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出现百家争鸣,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189家(一说上千家)相继出现,是文化界的一大盛观,亦是先秦诸子为理想而努力的成果。 应该来讲,大部分先秦诸子都更倾向于崇尚和平,或者更确切地说,迫切希望尽快结束诸侯混战的局面,结束乱世。有这一想法的有很多家,其中以儒家、墨家、道家、兵家、法家最为突出,影响力最大,但在当时的时代,各家造成的效果却不尽相同。 首先是儒家,作为先秦第一显学,以孔子提出的「 ”仁”、「 ”礼”为核心思想,本质上是一个复古托古的学派,更多方面是提倡中庸之道,非常重视「 ”德”的修养,重视教化、轻刑罚。 孔子作为这一思想的开创者,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皆不得要领。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思想,在当时还是偏理想化。在无情的战争中,利益是首要考虑的事情,什么仁义道德都会被瞥到一边,有也是利用起来拿来对付对手,所以儒家的思想在动乱的年代不适合推广,很难被统治者所采纳。但儒家思想却很适合统一、稳定之后的王朝,用来强化被统治者守规矩(守礼节)的思想,忠君爱国。 另外一点,孔子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方法,除了向各诸侯推销,还有一条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实现,而这点是起效很慢的,而且其弟子,最多的是得到自身的修养,对统治国家没有实际的发力作用,故而也比较难阻止战争。 其次是墨家,也很重视自身的修养,但跟儒家明显不同的是,他们更提倡节俭的生活,他们反战的思想更彻底,甚至利用自身的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掌控,直接参与阻止战争。这点很像今天的国际主义精神,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和平组织。 但这个组织却有很致命的特点,他作用于政治的形式,更像是一个帮派,在思想上太高尚,没有在政治势力上扩展,很多时候「 ”止战”是通过自己「 ”帮派”的精英,招募仰慕者或者借助诸侯的军队来实现。这也导致了他们在政治上的被动性,更多的是被诸侯利用,而不是被作为国家政权的力量固定下来。 这种伟大的泛国际主义的组织,自创立开始,就注定了不能渗透进入政治中去。虽然一度成为与儒家比肩的显学,但很快便衰弱了,逐渐变质,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个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这种思想是偏消极的,对动乱年代的国家,是很不利的。他们更多的是采取避世的态度,在政治上也很难有什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大概只适合盛世,没有内外部压力的情况。 第四个兵家,则是道家、墨家的对立面,采取的是以战止战的方法,最多只能帮助你的国家打赢战争,却不能阻止别人以后再来复仇,也不能让你的国内政治一直稳定下去,经济也不会因为你打胜战而一直好下去,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成功的只有法家,这跟法家有自己的一套实现政治抱负的措施有关。 首先打战需要国力,物资基础,法家在国政上非常重视农耕,提出重农抑商,并且是以法律的形式奖惩结合的手段来实现的,所以在经济上能使国家能迅速获得最多的后勤保障,是先秦强国第一家思想。 在人口政策上,法家也有自己的一套制度,鼓励、促进人口的积累与发展,并且创立了阶级升迁的奖励制度,使得下层的能人更容易获得阶级跃升,使国家获得更多的人才,政令的实行取得更多的支持者。 在军事上,法家的军功爵位制度,实则是先军思想的一个体现,让普通士兵可通过战场立功而获得国家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使得部队战斗力得以迅速提高。 所以法家相比于其他各家,他的政治抱负实现手段是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而且是有政令的有效保障,在效率上也比较明显,能在短时间内凝聚起强大的国力,因而结束乱世,统一七国的是法家而不是其他各家。

从启蒙运动的角度阐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历史意义

异化理论是从文艺复兴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政治异化理论阶段:此阶段主要用异化概念说明人同国家的关系。2、社会异化理论阶段:这一时期的异化理论成为说明人与社会关系的对抗性质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的一般原理。3、劳动异化理论阶段:揭示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是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第二,劳动者和劳动本身的异化。第三,人与人的本质的异化。第四是人与人的异化。在马克斯之前,人们所揭示的种种异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马克思则揭示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理论在哲学的重大成就是发现了历史的主体,即现实的人。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作为考察中心,研究了异化劳动的种种表现、私有制的本质、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关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他后来的一系列理论奠定了基础。在共产主义方面,马克思看到了消灭异化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而消灭异化的途径则是采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革命形式。马克思由最直接的劳动产品出发,深入到劳动过程本身和人的本质的层面,最终揭示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且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无产阶级贫困和受奴役的秘密所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马克思从历史之思的高度所指明的克服现代性异化、走出现代性困境的道路,对于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重要启示。马克思认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异化的根本途径。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包含有多维度的内涵,既包括社会制度、产权归属等宏观问题,也包括劳动分工、产品分配等微观问题,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与社会建设不断相结合的过程,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一直是中国现代性事业的中心主题。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维护社会分配领域的公平和正义,在很大程度和意义上,就是要逐步消除当前比较突出的各种社会“异化”现象,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劳动产品、他人以及社会的全面和解,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历史上对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评价怎么样?

王实甫的名字是德信,应该是王德信,字是实甫,今天人们说到名字都是一个,在古代名和字是两个意思,古人一般都有名和字,并且名和字意义相似,或者说字是名字的解释,名与字相互呼应。德信和实甫其实就是古代人名和字的典范,王实甫的名与字也是相互呼应,互为释义的,下面解释一下,王实甫的名和字到底怎么回事。 王实甫画像 王实甫的名是德信,品德高尚,德行非常不错,让人们信得过的意思,而实甫,“实”是诚实,不欺骗人的意思,与其名字意思相近,“甫”这个字是在古代男子的名字下加的美称,又可以当做“父”来讲,可以看做是一个助词,没有实际的意义。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寄托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期望,有的人期望有才华,有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名望,有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财富,可以富甲一方,而王实甫的父母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德行。因为从王实甫的名和字来看,都是对一个人品德的期许,王实甫的名和字表达了王实甫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品德方面可以超越很多人,成为一代的德行大家的的期许,他们肯定觉得一个人的德行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根本的,是成就一番伟业的基石。实际上王实甫却没有能够如父母所愿,因为在古代那个时候勾栏场所是与妓院平起平坐的地方,王实甫却一头扎进去,再也拔不出来,在那个时代这肯定不是父母所期许的,虽然从今天来看王实甫的行为值得称道,但是在那个封建年代却是下九流,我想王实甫是“辜负”了父母的期待的。 对王实甫的评价 王实甫是元代的著名剧作家,称得上是与当时的剧作家关汉卿齐名,王实甫的剧作流传下来的不是很多,但是艺术成就却是非常高的,一部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足以奠定王实甫在剧作方面的地位,对王实甫的评价是如何的呢?首先王实甫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再者王实甫是一位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同时王实甫还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 王实甫画像 对王实甫的评价一:王实甫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我想这一评价恐怕是任何人都不会反对的,王实甫流传至今的剧作有十三种,这十三种剧作都堪称是精品,特别是一部《西厢记》更是广为传唱,甚至是被翻译成为了多国文字在世界上传唱,至今在国内《西厢记》被多个剧种所演绎,可见其旺盛的生命力。 对王实甫的评价二:王实甫是一位反封建礼教的斗士,从王实甫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男女对真挚的爱情的追求,对禁锢人的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鞭挞,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热情的讴歌了青年人真挚的爱情,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的红娘形象,堪称是反封建礼教的一部绝世之作。 对王实甫的评价三:王实甫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是一位追求生命的快乐的人,王实甫曾经从县官入仕,逐渐的升迁到了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高官,这样一个官职是非常难得的,之所以能做上这样一个官职我想王实甫是有自己的长处的,绝对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但是后来却因为“与台臣议不合,40岁即弃官不复仕。”展示出了至情至性的品质。 王实甫怎么死的 王实甫,名德信,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西厢记》的作者,堪称是一代文学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王实甫最初曾经在朝廷为官,后来却辞官不做,一头扎进了当时处于下九流的勾栏场所,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剧作家,关于王实甫怎么死的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王实甫很可能是寿终正寝的。 王实甫画像 说到王实甫是怎么死的,不能不说王实甫的个人经历,王实甫是一位剧作家,在现代来看这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但是在元朝那个封建年代剧作家实际上与妓院的地位是一样的,很多人都将做官当做读书人的出路,没有人愿意投身到勾栏场所,而王实甫却是一个例外,王实甫曾经是一个小县吏,后来因为有能力有才华,所以被提拔成为了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高官,但是年仅四十岁的王实甫辞官不做,投身到自己喜欢的勾栏戏院之中,乐此不疲,让自己的父母和儿子无可奈何。 王实甫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和儿子都是当时的 *** 高官,王实甫自己也曾经是 *** 高官,但是王实甫却离经叛道成为了一个剧作家,在当时来讲剧作家的收入是不稳定的,也是微薄的,但是王实甫却乐此不疲,在没有官场争斗,没有利欲熏心的环境中王实甫一直活到了77岁,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年龄了,所以说王实甫应该是寿终正寝。 王实甫和张生的关系 王实甫是元代杂剧作家,当时与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齐名,堪称一代文豪也不为过。历史上对王实甫的记载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却可以从王实甫的作品中看到王实甫的思想,王实甫的喜恶,王实甫最著名的剧作就是《西厢记》,在这部戏中王实甫成功的塑造了张生这样一个人,有人说其实张生就是王实甫的写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王实甫画像 王实甫和张生的关系分析一:张生与王实甫同样是文人出身,张生在《西厢记》中以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出现,而不是一个强大的武将,这是与王实甫的身份相关的,王实甫也是一位文人,相同的身份使得王实甫写作起来更加的能够得心应手,其实纵观很多作家的写作过程,其作品中大都是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更是融进了自己的喜恶,所以作家笔下的人物多多少少都会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所以可以说张生的身上有王实甫的影子。 王实甫和张生的关系分析二:从王实甫与张生的个人经历来看,史料记载,王实甫曾经从县令做起一直做到了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职了,这样一个高官却因为与当时的某个官员不和而辞职回家,可见其对于仕途并不是非常热衷的,相比于自己的个人情感,王实甫的取向是宁愿尊重自己的感情,这与张生的思想是相一致的,在《西厢记》中张生也是一位对仕途并没有多大热情的年轻人,张生在赴京赶考的途中遇到了崔莺莺,于是就在崔莺莺的身边耽搁了下来,可见其对仕途的热衷也是远远逊色于自己的感情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王实甫与张生的关系,张生身上有王实甫的影子,王实甫身上也有张生的品质。

会计里面可比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求解释

会计中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国际公认的标准。它相对于现金入账原则,可以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即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债权的发生来确认;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债务的发生进行确认。而不是以现金的收支来确认收入或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实现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可比性原则又称统一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现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元素口径一致,能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该原则要求不同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进行,以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企业间的比较。配比原则指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带来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有所得必有所费,所费是为了所得,利润正是所得比较所费的结果。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历史成本原则也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和诗词故事

端午节诗歌1、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3、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4、竞渡曲(唐)刘禹锡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5、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6、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7、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8、已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端午节的故事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如何理解异化劳动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最重要的概念,也是马克思本人该时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在《手稿》中以“异化劳动”概念为基础,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许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具有基础性意义的伟大成果。 第一,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的阐发中,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把劳动看做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认为社会历史就是劳动异化和劳动复归的过程,因而得出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一结论。不同于黑格尔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为精深发展史,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历史和自然界一样,都有其一般的客观规律,因为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劳动实践,人类是就成为自然史的一部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人实践活动的对象都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把自然史理解为“人化自然”的历史,也使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仅仅把自然看作直观对象而不是实践对象的形而上学观点划清了界限。 第二,《手稿》初步提出了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和基础,进而马克思认为在构成社会的诸多因素中,物质生产实践是的决定性的力量。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实践作为人类获得物质资料的唯一源泉,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它制约着社会结构、社会性质和社会面貌,规定着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赋予了市民社会的确定的物质内容,把生产、私有财产、政治制度、意识形式联系起来,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揭示了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解决与自然的矛盾的最基本的实践,是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的基本原则。 第三,由于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根本特征是生产劳动,人的社会性和自主能动性得到了重视,进而,费尔巴哈仅仅把自然属性视为人的本质的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 马克思认为,吃、喝等自然属性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属性,人与动物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自然界中获取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但是人和动物的活动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是本能的,而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是能动的,正是“有意识”这个定语,区别开了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必然形式,虽然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但孤立的人是无法实现其本质的,空间和时间上诸多个体的共同的和连续的活动则必须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条件。 第四,《手稿》首次把实践理解为生产劳动,即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指明了实践的基本内容,进而体现了实践的主体性,客观性和创造性的诸多特征。“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并且贯穿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的过程。《手稿》还揭示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性,指出只有通过实践方式,才能解决理论对立的问题,以《手稿》为开端,马克思的实践观一步步向科学的实践观迈进。 第五,异化劳动的扬弃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体现在他各个时期的著作当中,是马克思毕生所眷注的问题。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和劳动异化的四种规定的深刻论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及异化劳动的扬弃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为马克思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开辟了道路。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世人的对象化活动,人的本质是在劳动中体现,在劳动中规定的,劳动本来是人的类生活,是人的内在本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却是异化的,是人们在雇佣制度下未列入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一种非人的活动。所以,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克服劳动的异化向劳动的本原意义、向人的本质复归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辩证的过程。人的非人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在人类发展史中是客观存在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只有通过劳动及其发展,人的本质的回归也就是异化劳动的扬弃才能实现,它是作为劳动实践历史发展的结果得以实现的,异化劳动也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向人的本质回归的必经阶段。由此意义上得出结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统一的。

怎样认识先秦诸子的历史地位?

先秦诸子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滥觞,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出现了老子、孔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各成一家之言,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农家等学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称为“先秦七子”的孔子、老子、庄子、荀子、鬼谷子、墨子、韩非子。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和著作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后世的发展。因此,先秦诸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且对后世的文化、思想、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

  王夫之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在这个主旨下,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王夫之在历史观方面系统批判了历代史学中弥漫着的神学史观和复古谬论,把对当时湘桂少数民族生活的实地观察与历史文献研究结合起来,大胆地打破美化三代古史的迷信,驳斥了“泥古薄今”的观点,阐明了人类历史由野蛮到文明的进化过程。依据他“理依于气”、“道器相须”的一贯思想,提出了“理势相成”的历史规律论和“即民见天”的历史动力论。  王夫之反对在历史运动之外谈论“天命”、“神道”、“道统”主宰历史,主张从历史本身去探索其固有的规律,“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他说的“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过程,“理”,是体现于历史现实过程中的规律性。他肯定理势相成,“理”、“势”不可分,理有顺逆之别,势有可否之分。人们的历史实践有各种复杂情况,形成历史事变的复杂性,应当“推其所以然之由,辨别不尽然之实”,从“理成势”和“势成理”等多方面去探讨,才能阐明人类史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规律。  王夫之沿用传统范畴,把“天”看作支配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但用“理势合一”来规定“天”的内涵。他进一步利用“天视听自我民视听”等古老命题,把“天”直接归结为“人之所同然者”,“民心之大同者”,赋予“天”以现实的客观内容。因而在肯定人民的“视听”、“聪明”、“好恶”、“德怨”、“莫不有理”的前提下,为强调必须“畏民”、“重民”而提出了“即民以见天”、“举天而属之民”,意识到了民心向背的巨大历史作用。

会计里面可比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求解释

会计中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国际公认的标准。 它相对于现金入账原则,可以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即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债权的发生来确认;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 来现金支出――债务的发生进行确认。而不是以现金的收支来确认收入或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实现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可比性原则又称统一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现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元素口径一致,能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该原则要求不同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进行,以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企业间的比较。 配比原则指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带来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有所得必有所费,所费是为了所得,利润正是所得比较所费的结果。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 历史成本原则也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先秦历史散文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先秦时期,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还不分明。当时的散文,只能说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因而被视为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王夫之是怎样的?

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人称船山先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壬午科举人。1643年,农民起义军势力非常壮大,张献忠曾邀他参加农民军,他拒绝了。1644年,清兵入关,不断往南推进,王夫之和友人管嗣裘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极艰苦的条件下,以著述终其身,共计成书数十种,达300余卷。明朝处于古代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因此新旧观点在这一阶段频繁交锋与融合,逐渐影响当时社会思潮的流向。明代商税之议,议题主要是轻税。商业高度发达是明廷不断增加商税的诱因,而商税的增加又引发了底层商民的不满。在这样的情境下,才出现诸如丘浚、王夫之等经济思想家,他们的主张也是古代商税思想领域不可多得的思想火花。在历史的沉思中,王夫之得到了一个启示,就是“事随势迁而法必变”。他从远古人类的“异于禽兽无几”与今天人类文明中看到了“世已降,物益备”;从三代的“沈酗”、“淫奔”、“黩货”与唐代的“天下帖然受治”中看到了今未必不如昔;从三代的封建诸侯与秦始皇改郡县制的成功中看到了“势相激而理随以易”。历史的变化使王夫之得出了一个哲理性的结论:“势之顺者,即理之当然者矣。”也就是说,顺应历史潮流的就是合理的。王夫之否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天经地义的结论,从历史变化上指出了顺应“势”者才合天理,无疑是重大的进步。王夫之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历法数学都很有很久,哲学方面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天下唯器而已矣”,反对禁欲主义,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来异议,还有就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文学方面很多诗论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学术著作上有后人编校的《船山遗书》,哲学方面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思问录》等,晚年的王夫之生活贫困,连写著作的纸和笔都考朋友们资助,1692年,王夫之在湘西草堂逝世。《读通鉴论》是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著作。首先,它是阅读另一部历史巨著的笔记,其中每一节都是针对《通鉴》所记的某一段史实而发的议论,如果不参照《资治通鉴》而单读《读通鉴论》,就会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次,这部书是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录。它既折射了明清之际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之光,又积淀了一个当时心境极为痛苦与矛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所以,总体水平远超出一般史书。王夫之则赞同征收商税。他有着传统的抑商思想,认为“商贾者,王者之所必抑制”。但他并不否认商贾是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人在内的每个人都要缴纳赋税的义务,坚持认为商税是正当的财政收入,不仅要纳税,还要对“不劳而获”的商品征收更重的赋税,而且国家的军费开支也当从商税中来。

有关主题餐厅~想了解下发展历史,产生背景,及相关资料~

主题餐厅的概念: 主题餐厅是通过一个或多个主题为吸引标志的饮食场所,希望人们身临其中的时候,经过观察和联想,进入期望的主题情境,在主题文化的开放上,借助特色的建筑设计和内部装饰来强化主题。主题餐厅的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主题餐厅是1994年在美国的苏明达洲开设的“热带雨林”餐厅,2000年11月在上海开业的“热带雨林”餐厅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题,是国内第一家外资主题餐厅,但由于种种原因仅开业两年就倒闭了。中国本土第一家在餐饮界亮出“主题餐厅”招牌的是2001年在北京开业的“禅酷”餐厅,它以“监狱”为主题,瞬间颠覆了“吃饭”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如今在中国大中城市里,不论有没有冠上“主题”之名,实际上的主题餐厅已经遍地开花。

要分析先秦历史著作的文学表现那么文学表现是指什么呢?

说直白点,文学是修辞,是写作的手法和文字;表现指的是文字的内容。文学表现连一起就是指创作者文字之中的情感及精神面貌。分析作者在某一事物或事件中的思想感情、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和现代文阅读差不多。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中国文学史上的历次诗文革新运动,无不以先秦诗文作为师法的楷模和品评的标准,缘于先秦文学自身的特点。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文学伴随着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周代而蔚为大观。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一应俱全,散文中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应用散文已有明确的分界。史传散文的记言记事由分离到融合,产生了文诰、编年、国别、谱牒等多种体例。诸子散文由简短的语录体发展为论辩文,进而形成专题论文,完成了论说文的体制。应用文中包括典、谟、训、诰、誓、命以及书信、盟誓、祝文、祝辞、箴、诔、铭文等各种文体。先秦诸子多元化的思想各成体系,彼此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思想史以百家争鸣为开端的特点,并辐射其他各种文体形式之中。先秦散文的记言、叙事、写人以及议论、抒情等,由自然到自觉,手法逐渐成熟。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哪件历史文物曾跟随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并返回地球?

太阳神鸟这个金饰品跟随着我们返回了地球,也是有重大意义,象征着我们历史的朝代变化。

有没有什么抗日历史的小说?要求是真实的!

一般小说都是虚假的

主题餐厅的发展历史

第一个“主题餐厅”的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时。其餐饮新概念,别具一格的装饰布置,使前来就餐的顾客既可以品尝到美味佳肴,同时又能体会到某种文化氛围。 引入主题餐厅美食广场这个概念最早是从百货公司开始,美食广场是一个规划设计独具特色,装修别具有风格,尽量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汇聚天下精美小吃,经营品种上绝不是千篇一律,在每个地区力求做出本地的特色,根据周边环境和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来选择经营品种,以此吸引消费者。人们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的阶段后,吃正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消费,在品尝美味佳肴的时候,开始关注用餐环境的文化氛围与个性化。为求新求变,一种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的餐厅形式————主题餐厅悄然出现,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用餐环境。它往往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对餐厅进行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主题相配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或温馨或神秘,或怀旧或热烈的气氛,千姿百态主题纷呈。主题餐厅在中国是一种新的餐厅经营形式,让人对主题餐厅这一概念感受深刻的是,较远些的有广园路上的野味,近的则有新近开张不久位于空军医院东门侧的天空之城,前者的主题是“知青餐厅”,后者则是时尚的漫画一族。在那里,知青的乡村装饰令食客重温旧日岁月,服务员均衣着军服,包间也以一个村一个村的名字来命名。让人顿时坠进了那上山下乡的知青年代。老板的经营主题突出,吸引的就是中老年这个年纪的客人。野味第一村餐厅内大都悬挂着当年老三届上山下乡的物品,绿、黄草帽,军用水壶、毛主席纪念章、旧照片等等。老板久居香港,而一回到家乡做的第一件事业就是开了这么一家餐厅,为了那逝去又难忘的岁月。据了解,像这类知青餐厅,一些大城市均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主题餐厅都能坚持下去,曾经风光一时的以邓丽君为主题的餐厅已然转让,黑暗餐厅也都悄然退隐。究其原因,有专家指出:一个餐厅最根本的生命力就是菜品质量。在很多主题餐厅里,菜单设计、内部装修、盘碟设计精美异常,花哨的噱头很多,却惟独没有在菜品上倾注更多的精力。优美的环境的确是主题餐厅一个最大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响知名度,人们往往受餐厅的环境吸引而忽略了它的菜品,但这种好奇来得容易去得更容易,当新鲜感过后,单纯依靠环境维系的生意便会变淡。对于主题餐厅来说,抢眼的可能是氛围与环境,但留住客人的依然是食物的口味。这是个讲究个性消费的时代,主题餐厅既能让人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放松心情,还能满足一些有特殊心理需求的顾客,显然是未来餐饮业发展的一种有利竞争形式。 基于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以及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使商家在美食广场的发展中,获得优厚的条件,进一步减少了公司的风险。使商家成为势头最强劲的“品牌”。主题餐厅雅致、洁净的就餐环境、品种繁多的美食,是消费者对美食广场的要求,更是美食广场对消费者的基本承诺。创造让多数人喜欢在美食广场用餐,因为在美食广场——吃得舒服、吃得自然、吃得开心!现如今,饭店要想吸引顾客就必须提供一种全新的饮食体验,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娱乐项目、一次性鸡尾酒、常人意想不到的主题等。而事实上,一些颇具意味,稀奇古怪的饭店正悄然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如漫画主题,天空之城主题,还有厕所主题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抗战历史小说

《中国骑兵》,《抗战英雄传》,《穿越之铁血抗战》,《苦菜花》,《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原抗战》、《晋绥抗战》、《湖南四大会战》、《闽浙赣抗战》、《粤桂黔滇抗战》、《远征印缅抗战》《川军抗战亲历记》、《广西儿女抗日亲历记》、《热血报中华――武汉民革成员抗战回忆录选编》。《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日战争史》, 《日军侵华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中国复兴菜花,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原抗战》、《晋绥抗战》、《湖南四大会战》、《闽浙赣抗战》、《粤桂黔滇抗战》、《远征印缅抗战》《川军抗战亲历记》、《广西儿女抗日亲历记》、《热血报中华――武汉民革成员抗战回忆录选编》。《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日战争史》, 《日军侵华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中国复兴枢纽》, 《全民抗战气壮山河 》《坚持抗战苦撑待变》《同盟抗战赢得胜利》, 《中国抗战军事史》, 《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 《中国抗日战争图志》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后改名为《血染辉煌――抗战正面战场写实》 枢纽》, 《全民抗战气壮山河 》《坚持抗战苦撑待变》《同盟抗战赢得胜利》, 《中国抗战军事史》, 《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 《中国抗日战争图志》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后改名为《血染辉煌――抗战正面战场写实》)

关于架空历史的现代战争小说

  1、《帝国狂澜》,作者:撞破南墙;   2、《阻击王》,作者:狂笑;   3、《帝师传奇》,作者:柳折眉;   4、《随波逐流》,作者:落情泪;   5、《伊拉克风云》,作者:fratal;   6、《重生之科技颠峰》,作者:急冻人;   7、《铁骨》,作者:天子;   8、《江山美色》,作者:墨武;   9、《山窝里的科技强国》,作者:康一沐;   10、《宋时明月》,作者:赤虎。

根据先秦历史与文化所感所悟写一篇文章

1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 在商代和西周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已经开始形成,武王伐纣时说“牡鸡无晨,牡鸡之臣,唯家之索.” ,伯夷、叔齐事件,都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体现.然而当时的政治文化发展尚未成熟,各种思想激烈碰撞.各地部落的普遍现实存在和分封制的施行,加之政治军事兼并的不断发生,各国寻求治国之法,使得在东周时期各地各国学者们持有大相径庭的各种思想.交相辩难,百家争鸣.这是中国政治文化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代.就中国的实际政治文化发展而言,百家之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主要是儒家、法家、道家三派. 1)儒家思想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倡仁义孝悌,一方面,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维护礼制进而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君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提出了君主的义务和责任;又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强调作为民众的独立人格. 孔子之后的孟子更将民众提到了高于君和社稷的地位,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方面,儒家维护等级制度和君权,另一方面,他们主张君臣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权利,任何一方都不该要求对方无条件的服从和妥协.孔子主张以“仁政”治国,反对过分剥削压迫,提出了富民、惠民的主张.先秦儒家并不主张禁欲,而是推己及人.“礼”是儒家思想推行的工具. 儒家思想强调维护内部制度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竞争角逐激烈的春秋战国时代并不能得以特别的任用.但是人们如果因此就认为儒家在先秦至秦代地位尚低,确是有失公允的.儒家在战国时代,已经遍布七雄诸国.到了秦朝,秦始皇要坑杀方士、术士时,公子扶苏就以其中有些人毕竟是儒生为理由,为他们辩护;而秦朝朝堂之上也有儒生为臣.这些都说明秦朝是并不特别排斥儒生的.所谓“坑儒”,其实是坑杀包括一些儒生在内的方士、术士.一旦统一,维护政权统一就成了当务之急,儒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统治者的思想骨干之一.历史的经验表明,在外部政治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儒家思想对国家制度和社会的稳定作用是显著的、惊人的. 2)道家的政治文化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并不像其他学派一样奔走诸侯之间,寻求任用.因为他们的政治思想本身就是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家的自然哲学是其治国之道的理论基础.“道”即“自然”是永恒常在的、无所为的,天地万物都因“道”而生成,那么“道”又是“无不为”的.作为国家统治者,如果能够谨守“道”而勿失,百姓就可以自生自化,安宁质朴地生活.与老子同为道家代表人物的杨朱认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人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然而“无为而治”并不是消极怠慢而无所作为.道家学派的思想,对后世一些新朝代建立时顺应人民的普遍政策期望,制定百废待兴、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家对战争等剧烈的社会动荡,十分反感.他们进而认为,好的政府,是人民安居乐业,而不知管理者之管理的政府.使人们处处能感觉到管理者的痕迹,进而认为高质量的生活是拜管理者所赐的看法道家并不认同.在西汉初年,统治者大都以道家思想作为主要管理思想,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一个饱经战乱的国家所能起到巨大积极作用. 3)法家政治文化理论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子等人.他们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法律统一,不分亲疏.但事实上法家这种“法治”与现在的法治大相径庭.因为在战国时代,由于各国以贵族世袭,贵族拥有特权,并把持国家政治,这造成了君权旁落和政治腐败.法家在这种环境下通过提高君权,反对贵族特权而被君主所赏用.在法家理论中,君主同时具有立法和司法权力.而君主制定的法律为民众遵守的同时,统治者也使用一些手段来对属下进行考核和考验,甚至动用一些“术”,目的是使权力显得高不可攀、神秘莫测,使人畏君,从而战战兢兢.这也是后世君权被一再抬高的理论源头之一.而且统治者虽然是法律的制定者,但并不受到法律的约束. 先秦法家也受到儒家的影响,比如吴起就主张国之安危“在德不在险”.法家和儒家,对后世影响很深.有人说“阳儒暗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隋文帝虽然尊崇儒教,却曾经派自己的手下以一些物品为诱饵贿赂官员,然后对这些不知是计的官员予以重罚,这其实是对“术”的一种使用.儒家是维护旧有的君权与贵族制度,法家则是抬高君权,压抑贵族的权力. 4)先秦其他学派思想 除了儒、道、法三家以外,先秦还有阴阳家、名家等其学派.如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提出的五德思想,是后世帝王统治国家的重要理由理论根据.每个朝代,都会宣扬五行中的一“德”,以五德相克相生之理,确定其统治的合法性.再如名家的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名家研究名辩之学,启迪各派围绕“名”和“实”的问题反复辩难讨论,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源流之一. 应该说,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虽成为后世政治文化发展的基座,但后人并不再像先秦这样竞相创造流派,而是以先秦各流派为基础,杂糅其他外来思想,或者相互融会贯通,进一步发展;或者借先秦流派的名与理论,阐述自己观点. 2先秦平民政治与士风的形成 先秦时代,失势贵族、布衣平民通过游说宣传自己政治观点和主张这个办法来影响政治的例子很多.君主通过采纳这些人的意见和政治理论,或提高君权的实力以更好地控制国家,或提高国家的实力以称霸.而一些贵族也迎合这个潮流,大量收养门客,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更容易地操纵政局,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种参与政治的形态,我们可以称为“门客政治”.平民百姓大肆议论政治,而一跃成为官僚乃至贵族的门客政治形态,在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没落贵族、平民百姓均用这种方式以图任用.这种风气在战国时代最为盛行. 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等级制度变得并不森严.个人的尊严和自由人格得到时人重视,“士风”盛行于人际交往、政治活动之中.士风具体体现在:一、重视个人尊严;二、个人尊严要靠个人道德来承托和维持;三、个人道德要靠他人的认同来达到. 西方人普遍认为个人尊严是神所赋予,而中国人的个人尊严,则是通过众人的认可来取得的.春秋战国之士人,为了“士”的精神,可以抛弃生命,去做必死之事.“士为知己者死”,“士可杀不可辱”等成为了士人的信条,以“忠”、“信”作为个人准则.士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延续千年而不变.人们相对于对自我人格的认同,更倾向于使他人认同自我.表现在政治文化上,经常会倾向于忽略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不惜损失利益和退让或者进而以过激手段以求得到对方的尊重.士风传承千年,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极重要的一部分,在各个时代,它的内涵,也有很大变化,但都不会离开以严守个人道德与价值观的方式,维护个人尊严、个人意志.

先秦文学历史文化背景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先秦文学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致上可分 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先秦文学的研究应该基于怎样的历史背景?

先秦文学形成于中国文化的发生、创造期,对先秦文学的研究,必须纳入到文化的综合动态的系统中来,将它置于最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审视。例如,对史传文学、诸子哲理艺术散文的研究,即涉及到“史官文化”、“先秦理性精神”,以及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一系列文化问题;对《诗经》、楚辞的研究,亦涉及到南北文化、儒道源流及宗教、民俗等文化问题。而卓绝一世、彪炳百代的《庄》、《骚》的产生,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纵深的历史、文化继承和时代精神氛围等与文化因素相关的方面,揭示其由于蓄势久远、积淀深沉从而以包罗万有、气象雄浑的面貌登上时代高峰的缘由。可以说,先秦文学中的问题,几乎无一不涉及到广泛的文化问题。因而对先秦文学的研究,离开了文化视角就无从切入和深入。如果把我国文学的发展比喻为一条长河,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学,正是处于发源阶段;如果把我国文学比作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学正是它的基石。因此,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对于认识我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以及我国文学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述(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2000字左右

http://www.xianqin.org/

先秦历史文化

关于哪方面的?历史和文化差不多就涵盖所有啦!具体点

先秦时期社会的文化、哲学、历史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越详细越好 解析: 先秦时期社会的文化 先秦政教文化、先秦朝聘文化、先秦生活文化、先秦感觉文化、先秦和谐文化等内容。 先秦时期社会的哲学奴隶社会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哲学。始自商周时期,至秦统一中国之前。 历史背景 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殷商和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中国奴隶社会保留了公社共同体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土地属奴隶主国家所有,强迫奴隶集体耕作,春秋至战国初,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产生了用个体生产代替集体耕作、用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公有制的经济条件,宗族奴隶制在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中逐渐瓦解。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和较量,封建制终于战胜了奴隶制,先后建立了魏、赵、韩、齐、楚、燕、秦7个封建国家。秦国实行封建化改革最晚,也最为彻底,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一跃而为战国后期的强国,奠定了后来统一中国的基础。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先秦哲学随之产生和发展。 发展过程 先秦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中国哲学的萌芽、诸子前哲学和诸子哲学3个阶段:①萌芽时期。哲学的萌芽是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主要表现为相信灵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发观念。在殷商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上帝神权观念,周灭殷后发展为天命主宰一切的观念,周公提出“敬德保民” 、“以德配天”的思想 。以《易经》和《洪范》为代表的早期阴阳、五行观念尚未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表现了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幻想的一种联系。②诸子前哲学。西周末至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天命神权也发生了动摇。在《诗经》中出现了疑天、责天的思想。出现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对自然界的变化作了某些唯物主义的解释,表现出无神论的倾向,同时发展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伯阳父、史伯、管仲、医和、子产、晏婴、史墨等人,可以称为先秦诸子前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③诸子哲学。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是中国哲学进入诸子百家之学的开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先后出现儒、墨、道、法、名、阴阳等重要学派,围绕着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以及名实、礼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哲学论辩,学派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吸取,每个学派内部也不断分化和发展,使这个时期的思想斗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从而促进了哲学的繁荣。 主要派别 先秦诸子哲学的主要派别有①儒家。这是创立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②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年的墨子,他的哲学中包含有非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墨子死后,“墨离为三”。战国后期,墨家的一派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迷信成分,在唯物主义认识论、逻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③道家。传统认为老子是其创始人。他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系统完整的宇宙观,既有唯物主义的内容,又有唯心主义的成分。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通过相对主义走向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稷下道家则提出“精气”说,对老子的“道”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战国时期道家的一派还和名家、法家相结合,发展成为黄老之学,为后来的汉初统治者所推崇。④法家。其先驱为管仲、子产,真正奠基人是战国时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人。到战国末期,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治理论,他继承了老子和荀子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体系。⑤名家。是战国时期专门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同异、离合问题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他们对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问题作了探讨,对古代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⑥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他把阴阳五行说加以神秘化,用五行生克的顺序来说明王朝的更替,提出“五德终始”说,为新兴封建政权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除上述派别外,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还有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学派。 历史地位 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发端,是形成学派和建立哲学体系的重要历史时期,它广泛地探讨了宇宙本原和自然规律问题、天人关系问题、人性善恶问题、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等,把哲学研究伸展到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已包含着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各种哲学观点的胚胎和萌芽,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时期社会的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一一夏 夏以前的历史传说及相关考古文化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与五帝时代相当的考古文化 夏后氏的兴起及夏王朝的建立 夏后氏渊源 鲧、禹治水 夏朝的建立 夏的“家天下”吸有关国家制度 夏朝的统治经历及夏的衰亡 夏前期的政治动乱与少康中兴 夏中期的发展及其与东夷地区的关系 从孔甲乱德到夏的灭亡 有关夏文化的考古探索 强盛的商王朝 商族起源及商朝的建立 商族起源及先商史迹 商汤灭夏与建立商朝 商代国家机构的发展与完善 商代的王权与王位继承制度 商代政治区划一一内服与外服 商朝的职官系统 商朝的治乱兴衰 伊尹辅政与商前期的政治 商都屡迁和商中期的九世之乱 盘庚迁殷 武丁的治绩与其征伐 商朝统治的危机及其衰亡 商代的社会经济 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农业 商业与货币 商代各周边地区文明的发展 商代的东方 长江中游地区文明的新发现 三星堆与古代的蜀国 西北部与北部的方国遗存 周朝建立及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 周族发祥及其建立周朝 周政权的巩固与成康之治 西周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西周经济及有关制度 西周的主要诸侯国 西周的民族关系一一诸夏与蛮夷戎狄的对立 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及西周的灭亡 夏、商、西周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 三代的“族”一一居民基本的社会组织 三代的阶级与阶层 三代社会生活与习俗 夏、商、西周的精神与文化成就 三代的文字与典籍 夏、商、西周思想观念的演进 三代的科技、文学与艺术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与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的政治新格局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 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春秋中后期各国政治进程及政治制度的变迁 战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及七雄兼并战争 战国七雄并立的形势及各国变法运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 战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 社会结构及风俗习惯的变迁 七国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与老子、孔子 战国诸子百家争鸣 史学、文学与艺术的成就 科学技术的进步

主题餐厅的发展历史

第一个“主题餐厅”的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时。 其餐饮新概念,别具一格的装饰布置,使前来就餐的顾客既可以品尝到美味佳肴,同时又能体会到某种文化氛围。 引入主题餐厅美食广场这个概念最早是从百货公司开始,美食广场是一个规划设计独具特色,装修别具有风格,尽量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汇聚天下精美小吃,经营品种上绝不是千篇一律,在每个地区力求做出本地的特色,根据周边环境和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来选择经营品种,以此吸引消费者。 人们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的阶段后,吃正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消费,在品尝美味佳肴的时候,开始关注用餐环境的文化氛围与个性化。 为求新求变,一种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的餐厅形式————主题餐厅悄然出现,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用餐环境。 它往往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对餐厅进行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主题相配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或温馨或神秘,或怀旧或热烈的气氛,千姿百态主题纷呈。 主题餐厅在中国是一种新的餐厅经营形式,让人对主题餐厅这一概念感受深刻的是,较远些的有广园路上的野味,近的则有新近开张不久位于空军医院东门侧的天空之城,前者的主题是“知青餐厅”,后者则是时尚的漫画一族。 在那里,知青的乡村装饰令食客重温旧日岁月,服务员均衣着军服,包间也以一个村一个村的名字来命名。 让人顿时坠进了那上山下乡的知青年代。 老板的经营主题突出,吸引的就是中老年这个年纪的客人。 野味第一村餐厅内大都悬挂着当年老三届上山下乡的物品,绿、黄草帽,军用水壶、毛主席纪念章、旧照片等等。 老板久居香港,而一回到家乡做的第一件事业就是开了这么一家餐厅,为了那逝去又难忘的岁月。 据了解,像这类知青餐厅,一些大城市均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主题餐厅都能坚持下去,曾经风光一时的以邓丽君为主题的餐厅已然转让,黑暗餐厅也都悄然退隐。 究其原因,有专家指出:一个餐厅最根本的生命力就是菜品质量。 在很多主题餐厅里,菜单设计、内部装修、盘碟设计精美异常,花哨的噱头很多,却惟独没有在菜品上倾注更多的精力。 优美的环境的确是主题餐厅一个最大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响知名度,人们往往受餐厅的环境吸引而忽略了它的菜品,但这种好奇来得容易去得更容易,当新鲜感过后,单纯依靠环境维系的生意便会变淡。 对于主题餐厅来说,抢眼的可能是氛围与环境,但留住客人的依然是食物的口味。 这是个讲究个性消费的时代,主题餐厅既能让人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放松心情,还能满足一些有特殊心理需求的顾客,显然是未来餐饮业发展的一种有利竞争形式。 基于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以及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使商家在美食广场的发展中,获得优厚的条件,进一步减少了公司的风险。 使商家成为势头最强劲的“品牌”。 主题餐厅雅致、洁净的就餐环境、品种繁多的美食,是消费者对美食广场的要求,更是美食广场对消费者的基本承诺。 创造让多数人喜欢在美食广场用餐,因为在美食广场——吃得舒服、吃得自然、吃得开心! 现如今,饭店要想吸引顾客就必须提供一种全新的饮食体验,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娱乐项目、一次性鸡尾酒、常人意想不到的主题等。 而事实上,一些颇具意味,稀奇古怪的饭店正悄然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如漫画主题,天空之城主题,还有厕所主题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毛公鼎的历史价值和反映的先秦礼乐文化 有什么历史价值,反映了什么礼文化啊

  毛公鼎的铭文有32行499字,是现存最长的铭文,是一个周宣王时代的完整的册命.   1、政治历史价值:   铭文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这段铭文叙事完整,记载详实,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材料.   2、鼎文化价值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可说是天差地远,然而,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3、书法价值   鼎身铭文的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费声骞在《古代碑帖鉴赏》这样介绍毛文:笔致谨严,字形整齐有致.相异于一般金文的豪放逸纵,结字略带长形,显得劲挺瘦劲,全文布局气象温和,历来被视为周代篆文的正宗,金文的瑰宝.

先秦文学在我国文学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先秦文学形成于中国文化的发生、创造期,对先秦文学的研究,必须纳入到文化的综合动态的系统中来,将它置于最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审视。例如,对史传文学、诸子哲理艺术散文的研究,即涉及到“史官文化”、“先秦理性精神”,以及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一系列文化问题;对《诗经》、楚辞的研究,亦涉及到南北文化、儒道源流及宗教、民俗等文化问题。而卓绝一世、彪炳百代的《庄》、《骚》的产生,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纵深的历史、文化继承和时代精神氛围等与文化因素相关的方面,揭示其由于蓄势久远、积淀深沉从而以包罗万有、气象雄浑的面貌登上时代高峰的原由。可以说,先秦文学中的问题,几乎无一不涉及到广泛的文化问题。因而对先秦文学的研究,离开了文化视角就无从切入和深入。如果把我国文学的发展比喻为一条长河,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学,正是处于发源阶段;如果把我国文学比作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学正是它的基石。因此,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对于认识我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以及我国文学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下列属于先秦历史散文的有? A.《春秋》 B.《尚书》 C.《孔子》 D.《左转》

D. 《左转》 《左传》又称为《春秋左氏传》,古人列为十三经之一,地位较重要.相传为鲁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我国记言文字之祖。《春秋》据传为孔子所作,开启了私人著史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尚书》和《春秋》为我国史书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第二个时期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前者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史,后者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左传》和《国语》分从记言、记事两方面将《尚书》、《春秋》的文字简约古奥变为繁富通畅,这样就使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第三个时期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其横肆的文风,雄隽华赡的文采,标志着先秦历史散文的语言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先秦历史散文产生的原因

动荡年代是主因

先秦历史散文的种类有哪些?

类别:先秦时代的散文主要有史传和诸子两大类别。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形式:国别、编年、纪传三种形式。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先秦历史散文的种类有哪些?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展开其他相似回答 (1) 隐藏其他相似回答 (1) 45857 2009-4-8 22:48:31 113.132.202.* 举报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世界战争历史故事

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05年12月2日,法军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今捷克与斯洛伐克的斯拉夫科夫)地域进行了一次决定性战役,史称“三皇会战”。下面一起和我看看历史故事《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吧! 1805年,正值拿破仑积极准备进攻英国本土之际,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英国、奥地利、俄国、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也已做好进攻准备。8月,拿破仑因海战失利,遂即放弃登陆英国的企图。拿破仑获悉奥军西进、俄军拟与奥军会师的情报后,遂定下决心,改变部署,率军东进,在俄奥军会师前,攻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法军(17.6万人)挥师东进,以强行军速度,25天穿越法国本土。由于法军行动突然、神速,驻守在乌尔姆附近的奥军猝不及防,连遭法军重创。10月中旬,法军向乌尔姆发动进攻,20日,奥军6万人投降,法军大胜。法军乘乌尔姆大捷之余威,11月13日,一举攻占维也纳。奥军放弃维也纳后,向北转移。11月下旬,获俄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8.7万人)经数次战斗,退至维也纳以北的布尔诺、沃洛莫茨一线,在奥尔米茨地区占领阵地。拿破仑率法军尾追联军,追至布吕恩地区后,迫于形势停止前进,并抓紧时机调集兵力(增至7.3万人),在布尔诺以东占领阵地。 当法军停止前进,选择有利地形准备阵地战时,俄奥联军乘机进入奥斯特利茨以西地区,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决意在援军到达前不采取积极的行动。拿破仑抓住这一时机,散布法军兵力薄弱,假意进行谈判,故意示弱以诱联军进攻。俄奥联军对法军作战企图估计错误,正在军中的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强令库图佐夫不待后续部队到达立即投入进攻。联军于11月27日,兵分5路按计划开始向布吕恩以东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法军。为诱使联军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故意命令前沿部队后撤,放弃利于防御的普拉岑高地,诱使联军迂回,以便乘联军运动之际,攻击联军的侧后。联军抵达奥斯特利茨地域展开后,误认为法军惧战收缩,于12月2日仓促发起进攻。 12月2日晨7时,俄奥联军在宽12公里的正面展开进攻,将主力集中于左翼,以求切断法军退向维也纳的道路,造成围歼态势。奥斯特利茨西南部有一由湖泊和渔塘组成的水网沼泽地带,与利塔瓦河相连,形成许多隘路。拿破仑对俄奥联军的作战意图判断正确,在其右翼利用河流、水网沼泽地带的有利地形,设置阵地,以较少兵力阻击联军主力的进攻,几乎牵制了联军约一半兵力。而将法军主力集中在中央和左翼阵地,形成兵力上的优势。 奥斯特利茨会战开始后,法军在右翼以1万人的兵力牵制俄奥联军4万人,顶住了联军的进攻。俄奥联军为了保障左翼的进攻,把配置在普拉岑高地的纵队撤出,造成了中央兵力的空虚。普拉岑高地位于整个战场的中央,地位十分重要。法军很好地把握这一战机,将主力近6万兵力集中在该方向上,而联军仅4万人。法军形成兵力优势,于9时,以大纵深战斗队形向俄奥联军战斗队形中央发起攻击。联军面对锐利的攻势,伤亡惨重,节节败退。至11时,俄奥联军中央被突破,普拉岑高地被法军夺回。接着,法军完成中央突破,将联军拦腰切断,全线转入进攻。法军向联军左翼侧后实施主要突击。配置在中央和右翼的联军不敌法军的猛攻,开始退却。联军主力在普拉岑高地以南地区进行艰苦的`战斗,被迫仓皇后撤,退至湖泊、水网沼泽地带,遭重创。结果,联军伤亡1.2万人,被俘1.5万人,法军损失不足万人。在会战过程中,俄国沙皇和奥国皇帝狼狈而逃;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兵败负伤,险成俘虏。 法军奥斯特利茨会战的胜利使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奥皇弗兰茨又一次向拿破仑求和,于12月15日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再次丧失大片领土和属地,付出大宗赔款。 会战后,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随即瓦解,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邦联,奥皇被迫解散“神圣罗马帝国”。 奥斯特利茨会战突出体现了拿破仑的统帅才能。在总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拿破仑巧妙地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的原则,成功地选择了实施冲击的时机;在会战过程中,他还保持了适当的预备队,并在关键时刻夺占了要害阵地,实施了有效的突击,适时地进行了追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相反,俄奥联军则在计划、组织和实施作战行动时一再严重失算:对法军情况侦察不够;对拿破仑作战企图判断错误;对军队缺乏统一的指挥,加之俄沙皇的干预,尽管俄军英勇奋战,终未能挽回败局。 恩格斯在《奥斯特利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利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他写道:“奥斯特利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以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同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何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利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

先秦历史散文的种类有哪些?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展开其他相似回答 (1) 隐藏其他相似回答 (1) 45857 2009-4-8 22:48:31 113.132.202.* 举报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的历史散文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的写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叙事文的影响。 叙事散文在我国过去的历史著作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但它的渊源则远在先秦。 司马迁作《史记》本是想要上继《春秋》的,不仅采用《尚书》和大量地采用《左传》、《战国策》的史料,而且汲取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例如《赵世家》极似《左传》,平原君、魏公子等列传又极似《战国策》。 《春秋》的褒贬是非以及《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成为过去史家撰着的原则。 从司马迁起,史家之有论赞,也是受了《左传》的启示。 《左传》的作者常常通过"君子"或他人的口来表示自己的观点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评,这对过去统治阶级来说,也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汉初政论家贾谊、晁错之文尚有战国纵横余习。 而唐宋以来著名的古文家和历史家几乎没有不爱好并学习先秦的历史散文的。 他们的叙事文和传记文,无论在语言上、表现方法上,很多受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例如韩愈的《平淮西碑》就是模仿《尚书》。 他虽然说左氏浮夸,而《董公行状》的辞令则又和《左传》的风格极为接近。 柳宗元在所谓"圣人之道"上是曾非难过《国语》的,但在文章上却不得不承认它"深闳杰异",并且还说?文当"参之《国语》以博其趣"(《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说稍采取《左氏》、《国语》之辞(《报袁君陈秀才书》)。 至于《战国策》一书影响于苏洵、苏轼父子的议论文尤为显著。 苏洵的《权书》、《衡论》及其它史论,苏轼的《策略》、《策别》、《策断》、《志林》诸论及其它策论、上书,论人论事,都在学习《战国策》中获得丰富的有益的经验。

中国历史战争故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抑或抢劫历史前进、抑或阻碍社会发展,形形 *** 的、悲壮而惨死的战争。 战争毁灭着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但是,它也带来了朝代兴替、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契机。 战争可以给人们带来灾难,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 因此战争既有破坏性,又有进步性,它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战争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也包括主观能动性的竞赛。 作战指挥符合客观实际,就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我们从古代战争战例中,可以悟出很多道理来,真假、虚实、刚柔、正奇、进退、攻守等等。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军事故事。 要了解历史,就要了解战争。 在本书编写本书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二十五史》等历史巨著,力求真实、深刻。 摘选的全是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战争故事。 目录 [返回] 长勺之战 假途伐虢 泓水之战 城濮之战 晋阳之战 围魏救赵 孙膑减灶赚庞涓 火牛阵 李牧守代郡 长平大战 王剪益兵定楚地 巨鹿之战 韩信破赵之战 昆阳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彝陵之战 淝水之战 沙苑之战 邙山之战 贺若弼奇袭陈军 张巡守城 郭子仪破吐蕃 李愬雪夜袭蔡旅州 黄巢长安建国 李存勖败梁军 高平之战 岳飞大败金兀术

抗日战争革命历史故事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先秦散文包括两大类,一是历史散文,一是诸子散文。()

先秦散文包括两大类,一是历史散文,一是诸子散文。()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什么是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名词解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一般地说,历史散文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由于先秦时期纯文学散文尚未出现,而历史著作中的文字叙事、写人非常生动、形象,语言也富于文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先秦的历史散文可以说是文学性较强的散文。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诸子散文春秋之末,王权衰落,诸侯崛起,天下纷争。与之相应,官失其守,礼崩乐坏,士阶层蔚然勃兴,私学兴起,私家著述相继出现。到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横议,著书立说,蔚为风尚。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文风上,诸子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先秦历史散文的种类有哪些?

先秦时代的散文主要有史传和诸子两大类别。 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先秦历史散文的种类有哪些?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展开其他相似回答 (1) 隐藏其他相似回答 (1) 45857 2009-4-8 22:48:31 113.132.202.* 举报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先秦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种。

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典籍和古老丰富的历史文献,散文的传统悠久而丰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是一种仅次于诗歌的主要文学形式。先秦散文可以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尚书》亦称《书》或《书经》,是殷商的典册,它实际上是一本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内容收载的主要是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政治文献。其中追述传说中虞、夏时代的《尧典》、《皋陶谟》、《禹贡》、《洪范》等,是由后来的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在甲骨文与钟鼎文之外,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散文。由于时代相隔久远,它的文辞简古,读来估屈聋牙,很不易懂。现在流传的《春秋》,则是经孔子修订过的鲁国编年史记,它提纲絮领,微言大义,极为简略,其文学价值不及《尚书》。古代最初记载帝王言行和历史事件的是史官。东汉班固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这种记言、语录,就成为后代语录体散文的始祖。记事,就成为历史散文的始祖。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书写物质条件的改善与史学的发展,就出现了《国语》、《左传》、《战国策》这样几部历史散文,它们在记叙的生动、描写的形象、议论的深刻方面大大超过了《尚书》和《春秋》的表现力。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变化急建,社会矛盾错纵复杂,无论是政治斗争的曲折变幻,人事更替,成败兴亡,还是天时地利,人心向背,这些都要求人们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估价,历史散文就是应这种时代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这些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的,要推《左传》与《战国策》。诸子散文作为记录学者的学术思想的著作,它们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比较优秀的为《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散文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未有文字之前,早有口头诗歌,而散文产生于有文字之后。生产力发展了,才有书写工具,如竹、帛、绢、笔之类。随着社会上手工业的发展,文化工具有了改进,书写日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才为长篇大论的散文和有组织、有系统的散文著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先秦诸子是当时新兴阶层的“士”,他们多凭借自己的学术和游说,向统治者献计献策。而各诸侯列国,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也招徕贤能之士为其自身利益服务。于是掌握各种知识的士阶层,在阶级斗争和社会斗争的要求下,纷纷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进可以取相卿,退可以著书立说,成为当时的显赫力量。“士”阶层的流品很杂,其中著书立说者主要为学士,如儒、墨、道、法各派的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苟子等。这是些具有各种不同倾向的思想家,他们标志着整个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这些学士各立门户,聚徒论道,到处游说,著书立说,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孕育和发展着的各种矛盾斗争,在哲学和思想上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活跃的学术局面。这些争论是复杂的、剧烈的、崭新的。当他们要系统、细致、深入地表达自己意见时,原来的四言二拍的诗歌形式就远远不敷需要了,就采用了新的宜于说理的不受拘束的散文形式。可见,散文形式的发展,是社会生活斗争促成的,是时代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文学的新的使命。诸子散文风貌各异,墨子注重说理的辟(譬喻)、伴(衬托)、援(引证)、推(推理)等方法,他的文章富有很强的逻辑性。孟子讲究文章的气势,他的文章锋芒毕露,气势逼人。庄子说自己为文有三种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卮言是合于自然的无成见之言,为夸张、推衍手法;寓言是寄托寓意的故事,借以推广其道理;重言是假托要人之言,以示其真实可靠。这些,正是《庄子》散文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原因所在。其他诸子散文,也各树其帜,独具特色,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呈现出百花争艳、璀灿夺目的壮丽景象。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我国记言文字之祖。 《春秋》据传为孔子所作,开启了私人著史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 《尚书》和《春秋》为我国史书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第二个时期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前者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史,后者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 《左传》和《国语》分从记言、记事两方面将《尚书》、《春秋》的文字简约古奥变为繁富通畅,这样就使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第三个时期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其横肆的文风,雄隽华赡的文采,标志着先秦历史散文的语言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先秦历史散文代表作有哪些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汉族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古代中国是散文大国,也是出现这种文体最早的国家。后代散文源于先秦散文,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中国历史战争故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抑或抢劫历史前进、抑或阻碍社会发展,形形色色的、悲壮而惨死的战争。战争毁灭着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但是,它也带来了朝代兴替、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契机。 战争可以给人们带来灾难,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因此战争既有破坏性,又有进步性,它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战争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也包括主观能动性的竞赛。作战指挥符合客观实际,就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我们从古代战争战例中,可以悟出很多道理来,真假、虚实、刚柔、正奇、进退、攻守等等。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军事故事。要了解历史,就要了解战争。在本书编写本书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二十五史》等历史巨著,力求真实、深刻。摘选的全是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战争故事。 目录 [返回] 长勺之战假途伐虢泓水之战城濮之战晋阳之战围魏救赵孙膑减灶赚庞涓火牛阵李牧守代郡长平大战王剪益兵定楚地巨鹿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淝水之战沙苑之战邙山之战贺若弼奇袭陈军张巡守城郭子仪破吐蕃李愬雪夜袭蔡旅州黄巢长安建国李存勖败梁军高平之战岳飞大败金兀术

先秦历史是指什么?

远古人类产生时期,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相传经历了远古文化时期的: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 。先秦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扩展资料在这段时间中,国王的产生均采用“禅让制”,最后到了尧帝,尧禅帝位于舜,舜禅帝位于禹,禹驾崩後,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结束了“禅让制”,从此,“夏”成为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时多达“两万诸侯”。四百余年后(即约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个夏后——夏后桀暴虐无道,商汤代夏,立商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秦

先秦什么概念,是秦之前的历史吗?

广义之“先秦”指上古至秦王朝统一中国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实际上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初期三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而狭义之“先秦”,则是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现在说到先秦,更多的是指“文化”,先秦文化,特别是狭义的“先秦文化”,在我国的文化史上,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先秦是指历史上哪个时期?具体哪年呢?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这段历史。原始社会经过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现。进入阶级社会后,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先秦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著名人物及作品1、儒家:孔子(春秋中期)《春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人编著的通史)(五经之一)、曾子(春秋后期)《大学》(四书之一)、子思(战国前期)《中庸》(四书之一)、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四书之一)、荀子(战国后期)《荀子》2、道家: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经(老子)》、庄子(战国中期)《庄子(南华经)》3、法家:申不害(战国中期)《申子》(大多散佚)、韩非(战国晚期)《韩非子》4、墨家: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五经之一)《礼记》:传为孔子整理。(五经之一)《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诗经》:孔子整理。(五经之一)先秦著名帝王及诸侯:三皇五帝及炎帝(共九位皇帝):传说中的皇帝,开起了“禅让制”。夏禹:传说“大禹治水”,是“禅让制”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夏启:结束了奴隶社会,开始了奴隶制。夏桀:荒淫无道,但智、力皆过人,夏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商汤:第一位被考证确实存在的中原地区的国王,创建了商朝,灭了夏朝。盘殷:将商都迁至“殷”,商王朝的中兴者;以后商便称“殷商”。商纣:殷商最后一个国王,荒淫无道,与夏桀并称“桀纣”。周文王:周武王的父亲,称为“圣人”,传说写了《周易》,治国贤明。周武王:灭商纣,建周。齐桓公:使齐国兴盛的首领,春秋五霸之首。晋文公:第二位“霸主”。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