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九年级上册的数学有哪些课程

全等、相似、二次根式以及其加减乘除、旋转图形

求6道九年级上册的数学计算题 越来越好阿,求求你们拉?

1、甲、乙、丙三种货物共有167吨,甲种货物比乙种货物的2倍少5吨,丙种货物比甲种货物的 多3吨,求甲、乙、丙三种货物各多少吨? 2、有蔬菜地975公顷,种植青菜、西红柿和芹菜,其中青菜和西红柿的面积比是3︰2,种西红柿和芹菜的面积比是5︰7,三种蔬菜各种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3、甲、乙、丙三村集资140万元办学,经协商甲、乙、丙三村的投资之比是5:2:3.问他们应各投资多少万元? 4、建筑工人在施工中,使用一中混凝土,是由水、水泥、黄沙、碎石搅拌而成的,这四种原料的重量的比是0.7:1:2:4.7,搅拌这种混凝土2100千克,分别需要水、水泥、黄沙、碎石多少千克? 5、小名出去旅游四天,已知四天日期之和为65,求这四天分别是哪几日? 6、小华在日历上任意找出一个数,发现它连同上、下、左、右的共5个数的和为85,请求出小华找的数. 7日历上同一竖列上3日,日期之和为75,第一个日期是几号? 用 方 程 解 决 问 题(2) ---------调配问题 1、x05甲车队有15辆汽车,乙车队有28辆汽车,现调来10辆汽车分给两个车队,使甲车队车数比乙车队车数的一半多2辆,应分配到甲乙两车队各多少辆车? 2、x05某班女生人数比男生的 还少2人,如果女生增加3人,男生减少3人,那么女生人数等于男生人数的 ,那问男、女生各多少人? 3、x05某车间有工人85人,平均每人每天可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人,又知二个大齿轮和三个小齿轮配套一套,问应如何安排劳力使生产的产品刚好成套? 4、x05某同学做数学题,如果每小时做5题,就可以在预定时间完成,当他做完10题后,解题效率提高了60%,因而不但提前3小时完成,而还多做了6道,问原计划做几题?几小时完成? 5、x05小丽在水果店花18元,买了苹果和橘子共6千克,已知苹果每千克3.2元,橘子每千克2.6元,小丽买了苹果和橘子各多少千克? 6、x05甲仓库有煤200吨,乙仓库有煤80吨,如果甲仓库每天运出15吨,乙仓库每天运进25吨,问多少天后两仓库存煤相等? 7、x05两个水池共贮有水50吨,甲池用去水5吨,乙池注进水8吨后,这时甲池的水比乙池的水少3吨,甲、乙水池原来各有水多少吨? 8、x05某队有55人,每人每天平均挖土2.5方或运土3方,为合理安排劳力,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应如何分配挖土和运土人数? 用 方 程 解 决 问 题(3) ---------盈亏问题工作量与折扣问题 1.x05用化肥若干千克给一块麦田施肥,每亩用6千克,还差17千克;每亩用5千克,还多3千克,这块麦田有多少亩?,10,

九年级上册数学都有哪几个单元

【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Ⅰ 总体设计  Ⅱ 教材分析    21.1 二次根式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1  Ⅲ 习题解答  Ⅳ 教学设计参考案例    21.1 二次根式(第1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  Ⅴ 拓展资源  Ⅵ 评价建议与测试题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Ⅰ 总体设计  Ⅱ 教材分析    22.1 一元二次方程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2  Ⅲ 习题解答  Ⅳ 教学设计参考案例    22.2 降次——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  Ⅴ 拓展资源  Ⅵ 评价建议评剧测试题第二十三章 旋转  Ⅰ 总体设计  Ⅱ 教材分析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3  Ⅲ 习题解答  Ⅳ 教学设计参考案例    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第1课时)  Ⅴ 拓展资源  Ⅵ 评价建议与测试题第二十四章 圆  Ⅰ 总体设计  Ⅱ 教材分析    24.1 圆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数学活动    小结  Ⅲ 习题解答  Ⅳ 教学设计参考案例    24.1.4 圆周角    24.2.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第1课时)  Ⅴ 拓展资源  Ⅵ 评价建议与测试题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Ⅰ 总体设计  Ⅱ 教材分析    25.1 概率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25.4 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数学活动  Ⅲ 习题解答  Ⅳ 教学设计参考案例    25.1.1 随机事件(第1课时)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2课时)  Ⅴ 拓展资源  Ⅵ 评价建议与测试题原链接在此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6777133.html

求九年级人教版数学上的公式

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二次根二次根二次根式式式式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a≥0)是一个非负数.当a为带分数是,要把a改写成假分数,即5322要写成538 4、二次根式的性质:(a)2=a(a≥0), 2a=a(a≥0) 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b=ab(a≥0,b≥0) 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a=ba(a≥0,b>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11、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m=ambm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 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p±或mx+n=p± (2) 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是1);第二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x-k)2=h(h≥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3) 公式法:Δ=b2-4ac叫做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当Δ≥0时,式子x=aacbb242u2212±u2212叫做一元二次根式 ax2+bx+c=0(a≠0) 的求根公式。 (4) 因式分解法:左端能够因式分解成(a1x+b1)(a2x+b2)=0,根据乘法中一个数同零相乘积是零的性质,可得(a1x+b1)=0或(a2x+b2)=0,进而求出方程的解。 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方程的两个根x1,x2和系数a,b,c有如下关系:x1+ x2=-ab, x1 x2=ac 6、 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应用题的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3)列代数式;(4)列方程;(5)解方程;(6)检验;(7)写出答案。 ① 平均增长率方面:平均增长率公式:a(x+1)2=b;降低率公式:a(x-1)2=b(a为起始量,b为终止量,n为增长的次数及降低的次数,x为平均增长率及平均降低率) ② 利润方面:总利润=总销售额-总成本;总利润=单个利润×总销售量 ③ 与几何图形有关的:涉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勾股定理等 ④ 行程方面:路程=速度×时间 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旋转旋转旋转旋转 1、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性质: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轴对称图形是指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固定不动的定点叫旋转中心;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的角叫旋转角。 2、 旋转性质:(1)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及形状;(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相等;(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4)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都角度。 3、 旋转作图的步骤:第一步,确定旋转角的大小和方向;第二步,确定每对对应点;第三步,确定旋转后的图形。一般情况下,旋转角小于360度。 4、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5、 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中心对称有一个对称中心,绕中心旋转180度,旋转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轴对称有一条对称轴,图形对称折叠,折叠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6、 中心对称性质:(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7、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1)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长方形、正方形、圆、菱形等(2)只是轴对称的有:角、五三角形、等边三边形、等腰梯形等(3)只是中心对称的有:平行四边形等(4)既不是轴对称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8、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圆圆圆圆 1、圆: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圆上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2、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 3、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圆弧,简称弧;小于半圆的圆弧叫劣弧,大于半圆的圆弧叫优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半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等圆,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4、 圆是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直线直线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弦。推导: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 把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6、 圆周角条件: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必须与圆相交。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个。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推导:半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 7、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P在圆外u21d4d>r;点P在圆上u21d4d=r;点P在圆内u21d4d<r。(2)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这个三角形的外心。任意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圆的内接三角形有无数个。(3)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有矛盾断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9、 (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L和⊙O相交u21d4d<r;直线L和⊙O相切u21d4d=r;直线L和⊙O相离u21d4d>r。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公共点为交点,直线叫割线;相切有1个公共点,公共点叫切点,直线叫切线;相离没有公共点。(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有切线,连半径,得垂直)。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3)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切线的方法:①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②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这个圆的半径;③切线的判定定理。(4)经过圆外一点做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这点到圆的切线长。过圆上的一点只能引圆的一条切线。(5)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内心,内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一个圆可以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但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内切圆。直形的内切圆半径r=21(短直角边+长直角边-斜边长);三角形的周长L,面积S,半径r,则S=21Lr。 10、(1)圆和圆的外置关系:相离没有公共点包括外离d>r1+r2,内含d<r1+r2;相切一个公共点包括外切d=r1+r2,内切d=r1-r2;相交两个公共点r1-r2<d<r1+r2。(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中线,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11、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12、(1)正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0,所以每一个内角为nn180*)2(u2212;(2)正n边形的中心角的和是360度,所以正n边形的一个中心角是n0360;(3)正n边形的中心角和外角的大小相等;(4)判断一个多边形是否是正多边形的条件:各边都相等;各内角都相等;(5)圆内接正三角形,正三角形半径r,边心距d,则d=21r;正四边形d=22r;正六边形d=23r;(6)正三角形半径r,边长x,x=3r;正四边形x=2r;正六边形x=r;(7)正三角形半径r,面积S,则S=343R2;正四边形S=2 R2;正六边形S=323R2。 13、圆的周长C=2πR,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180Rnπ;圆的面积S=πR2,扇形的周长C=2R+L,扇形的面积①S=3602Rnπ;②S=21LR(L为扇形的弧长) 14、圆锥的侧面积S=21L×2πR=πRL(L为母线,R为底面圆半径);圆锥的表面积(全面积)S=πRL+πR2

九年级下册数学有哪些科目?

九年级下册的课本有:数学、语文、英语、化学、历史。生物和地理初二就结课了,物理和政治是不分上下册的。九年级在中国大陆原称做初三,现在《课程标准》表述为“九年级”,即初级中学三年级(初三年级),是初中的最后一年。扩展资料:九年级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政治)、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u22efu22ef九年级在中国属于义务教育,是初中的毕业班,初中生一个重要历程。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初中取消毕业考试。学生只要在三年内所有课程的期末成绩在及格线(总分的60%)以上,没有任何处分或撤销所有处分即可毕业。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肄业往往是由于自动退学,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或违法犯罪而被开除,极少有因为其他原因而肄业。

九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10个,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方形 考点: 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 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2.若△ABC相似△A′B′C′,面积比为1:2,则△ABC与△A′B′C′的相似比为(  )   A. 1: B. 1:4 C. 4:1 D. :1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由△ABC相似△A′B′C′,面积比为1: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解:∵△ABC相似△A′B′C′,面积比为1:2, ∴△ABC与△A′B′C′的相似比为:1: .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熟记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3.(3分)(2012u2022聊城)“抛一枚均匀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  )   A. 必然事件 B. 随机事件 C. 确定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考点: 随机事件. 分析: 根据随机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就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即可判断. 解答: 解:抛1枚均匀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故抛1枚均匀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随机事件概念的理解,解决此类问题,要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并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看待、解决问题,比较简单.   4.如果一个扇形的半径是1,弧长是 ,那么此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考点: 弧长的计算.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根据弧长公式l= ,即可求解. 解答: 解:设圆心角是n度,根据题意得 = , 解得:n=6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扇形的弧长公式,是一个基础题.   5.一元二次方程x2﹣2x=m总有实数根,则m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m>﹣1 B. m=﹣1 C. m≥﹣1 D. m≤1 考点: 根的判别式.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得到根的判别式大于等于0,求出m的范围即可. 解答: 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总有实数根, ∴△=4+4m≥0, 解得:m≥﹣1,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即为根的判别式大于等于0.   6.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0   B.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c<0   D.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考点: 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根据抛物线开口方向对A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顶点坐标对B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对C进行判断;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D进行判断. 解答: 解:A、抛物线开口向下,则a<0,所以A选项错误; B、因为抛物线当x=1时,二次函数有值3,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为x1=x2=1,所以B选项正确; C、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则c>0,所以C选项错误; D、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直线x=﹣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具有如下性质:当a>0时,抛物线y=ax2+bx+c(a≠0)的开口向上,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 时,y取得最小值 ,即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y=ax2+bx+c(a≠0)的开口向下,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 时,y取得值 ,即顶点是抛物线的点.   7.一个可以改变体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当改变容器体积时,气体的密度也随之改变.密度ρ(单位:kg/m3)与体积V(单位:m3)满足函数关系式ρ= (k为常数,k≠0),其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当V≥6m3时,气体的密度ρ(单位:kg/m3)的取值范围是(  )   A. ρ≤1.5kg/m3 B. 0kg/m3<ρ<1.5kg/m3   C. ρ≥1.5kg/m3 D. ρ>1.5kg/m3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分析: 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6,1.5),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形式即可求得k值,然后根据V≥6m3求解即可.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函数图象经过点(6,1.5), 设反比例函数为ρ= , 则1.5= , 解得k=9, 所以解析式为:ρ= , 当V=6时,求得ρ=1.5,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图象的识别和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图象.   8.要组织一次篮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计划共安排28场比赛.设比赛组织共邀请x对参加比赛,则依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x(x﹣1)=28 B. x(x+1)=28 C. x(x﹣1)=28 D. x(x+1)=28 考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 设比赛组织共邀请x对参加比赛,则每队参加(x﹣1)对比赛,但2队之间只有1场比赛,根据共安排28场比赛,列方程即可. 解答: 解:设比赛组织共邀请x对参加比赛,则每队参加(x﹣1)对比赛, 由题意得, x(x﹣1)=28.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9.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60°,AC=8,则⊙O的直径AD的长度为(  )   A. 16 B. 4 C. D. 考点: 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 首先连接CD,由AD是⊙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ACD=90°,又由圆周角定理,可得∠D=∠B=60°,然后利用三角函数,求得⊙O的直径AD的长度. 解答: 解:连接CD, ∵AD是⊙O的直径, ∴∠ACD=90°, ∵∠D=∠B=60°,AC=8, ∴AD= = .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三角函数.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0.如图,点P(x,y)(x>0)是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为圆心,OP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若△OPA的面积为S,则当x增大时,S的变化情况是(  )   A. S的值增大 B. S的值减小   C. S的值先增大,后减小 D. S的值不变 考点: 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作PB⊥OA于B,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到OB=AB,则S△POB=S△PAB,再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S△POB= |k|,所以S=2k,为定值. 解答: 解:作PB⊥OA于B,如图, 则OB=AB, ∴S△POB=S△PAB, ∵S△POB= |k|, ∴S=2k, ∴S的值为定值.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 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请写一个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y=﹣  .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专题: 开放型.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k<0,写一个k<0的反比例函数即可. 解答: 解:∵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y=﹣ , 故答案为:y=﹣ .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 (k≠0),(1)k>0,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2)k<0,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   12.如图,在△ABC中,AB=8,AC=6,D是AB边上的一点,当AD=   时,△ABC∽△ACD.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AD的长. 解答: 解:∵△ABC∽△ACD,AB=8,AC=6, ∴ = ,即 = , 解得AD= .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知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已知x=﹣2是方程x2+mx﹣6=0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3 . 考点: 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2u2022x1=﹣6,然后解一次方程即可. 解答: 解:设方程另一个根为x1,根据题意得﹣2u2022x1=﹣6, 所以x1=3. 故答案为3.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若方程两个为x1,x2,则x1+x2=﹣ ,x1u2022x2= .   14.一个布袋中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a(a>12)个小球,分别是2个白球、4个黑球,6个红球和b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经过多次重复实验,把摸出白球,黑球,红球的概率绘制成统计图(未绘制完整).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布袋中黄球的个数为 8 . 考点: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分析: 首先根据黑球数÷总数=摸出黑球的概率,再计算出摸出白球,黑球,红球的概率可得答案. 解答: 解:球的总数:4÷0.2=20(个), 2+4+6+b=20, 解得:b=8, 故答案为:8.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掌握概率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15.把抛物线y=﹣2x2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函数的表达式为 y=﹣2(x+1)2﹣2 .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专题: 几何变换. 分析: 先确定抛物线y=﹣2x2的顶点坐标为(0,0),再根据点平移的规律得到点(0,0)平移后所得对应点的坐标为(﹣1,﹣2),然后根据顶点式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 解答: 解:抛物线y=﹣2x2的顶点坐标为(0,0),把点(0,0)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对应点的坐标为(﹣1,﹣2),所以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2(x+1)2﹣2. 故答案为y=﹣2(x+1)2﹣2.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   16.如图,半圆O的直径AB长度为6,半径OC⊥AB,沿OC将半圆剪开得到两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将右侧扇形向左平移,使得点A与点O′,点O与点B分别重合,则所得图形中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3π﹣  . 考点: 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 连接AE,作ED⊥AB于点D,S扇形﹣S△ADE,即可求得弧BE和BD以及DE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求得. 解答: 解:连接AE,作ED⊥AB于点D. ∵AE=AB=2AD, ∴∠AED=30°, ∴∠EAB=60°, ∴S扇形= = π, 在直角△ADE中,DE= = = ,则S△ADE= × × = , 则弧BE和BD以及DE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π﹣ , 则S阴影=2( π﹣ )=3π﹣ . 故答案是:3π﹣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的计算,正确理解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差计算,是关键.   三、解答题(共72题) 17.解下列方程 (1)x2+10x=3 (2)6+3x=x(x+2) 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方程整理后,利用配方法求出解即可; (2)方程整理后,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解即可. 解答: 解:(1)配方得:x2+10x+25=28,即(x+5)2=28, 开方得:x+5=±2 , 解得:x1=2 ﹣5,x2=﹣2 ﹣5; (2)方程变形得:3(x+2)﹣x(x+2)=0, 分解因式得:(x+2)(3﹣x)=0, 可得x+2=0或3﹣x=0, 解得:x1=﹣2,x2=3. 点评: 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18.在如图所示网格图中,已知△ABC和点M(1,2) (1)在网格中以点M为位似中心,画出△A′B′C′,使其与△ABC的位似比为1:2. (2)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 考点: 作图-位似变换. 分析: (1)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位似比的位置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所画图形得出各对应点坐标. 解答: 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A′(2,4),B′(3,2),C′(6,3).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19.如图,一次函数y=﹣x+b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 (k≠0)交于点C,A点坐标为(2,0),B点是线段AC的中点.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在第二象限内,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 (1)把A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可求得b的值,可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则可求得B点坐标,结合中点,可求得C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得k的值,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可先求得两函数图象另一交点坐标,结合图象可得到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下方对应的x的取值,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 (1)∵一次函数图象过A点, ∴0=﹣2+b,解得b=2,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2, ∴B点坐标为(0,2), 又B为线段AC的中点, 如图,过点C作CD⊥x轴, 由中位线定理可知CD=2OB=4, 即C点纵坐标为4,又C点在一次函数图象上, 代入可得4=﹣x+2,解得x=﹣2, ∴C点坐标这(﹣2,4), 又C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k=﹣2×4=﹣8,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 (2)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可得 ,解得 或 , ∴两函数图象的另一交点坐标为(4,﹣2), 当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时,即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下方, 结合图象可知x的取值范围为:﹣2<x<0或x>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和函数交点,求得C点坐标是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求得另一个交点坐标是(2)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0.双十一期间,某商厦为了促销,将两张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片(如图1)从中间剪开,再把得到的四张形状相同的小图片混合在一起(如图2),放到一个暗箱中,如果顾客在该商厦一次购物满300元,就可以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其规则是:从四张图片中随机摸取一张,接着再随机摸取一张,如果抽出的两张小图片恰好能合成一张完整的图片,则可以返还20元的购物券,问:一次抽奖,顾客获得购物券的概率是多少? 考点: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分析: 首先设四张小图片分别用A,a,B,b表示,然后根据题意画树状图,再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一次抽奖,顾客获得购物券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解:设四张小图片分别用A,a,B,b表示, 画树状图得: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一次抽奖,顾客获得购物券有4种情况, ∴一次抽奖,顾客获得购物券的概率是: = . 点评: 此题考查了树状图法与列表法求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1.某商场经营某种电子产品,平均每天可销售30件,每件盈利50元为了实现每天的平均利润增长40%的目标,该商场的市场都经过调查得知,若每件商品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该电子产品.问:每件商品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可以实现所提出的利润增长目标?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 销售问题. 分析: 分别表示出单件的利润和销售量,利用单件利润×销售量=总利润列出方程求解. 解答: 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时,商场可以实现利润增长目标. 由题意得:(50﹣x)(30+2x)=30×50×140%, 解得:x=20或x=15. 答:当每件商品降价20元或15元时,商场可以实现所提出的利润增长目标.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看出降价和销售量的关系,然后以利润做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22.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交AC于点G,过点D作DE⊥AC于点E,延长ED交AB的延长线于点F. (1)判断直线E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B=13,BC=10.求AE的长. 考点: 切线的判定. 分析: (1)首先连接OD,由AB=AC,OB=OD,易得∠ABD=∠ODB=∠C,继而可得OD∥AC,然后由DE⊥AC,证得DE⊥OD,则可得直线EF与⊙O相切. (2)首先连接AD,由圆周角定理,可得∠ADB=90°,然后由三线合一,可求得BD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得AD的长,易证得△AED∽△ADC,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答案. 解答: 解:(1)直线EF与⊙O相切. 理由:连接OD, ∵AB=AC,OB=OD, ∴∠ABC=∠C,∠OBD=∠ODB, ∴∠ODB=∠C, ∴OD∥AC, ∵DE⊥AC, ∴OD⊥DE, ∴直线EF与⊙O相切. (2)连接AD, ∵AB为⊙O的直径, ∴∠ADB=90°, ∵AB=AC, ∴BD=DC= BC=5, ∴AD= = =12, ∵∠DAC=∠DAC,∠ADC=∠AED=90°, ∴△AED∽△ADC, ∴ , 即 , 解得:AE= .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3.【实验观察】 (1)观察下列两个数的乘积(两个乘数的和为10),猜想其中哪两个数的乘积(只写出结论即可),1×9,2×8,3×7,…,8×2,9×1 (2)观察下列两个数的乘积(两个乘数的和为100),猜想其中哪两个数的乘积(只写出结论即可).45×55,46×54,47×53,…54×46,55×45. 【猜想验证】根据上面活动给你的启示,猜想,如果两个正乘数的和为m(m>0),你认为两个乘数分别为多少时,两个乘数的乘积?用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 【拓展应用】小明欲制作一个四边形的风筝(如图所示),他想用长度为1.8m的竹签制作风筝的骨架AB与CD(AB⊥CD),为了使风筝在空中能获得更大的浮力,他想把风筝的表面积(四边形ADBC的面积)制作到.根据上面的结论,求当风筝的骨架AB、CD的长为多少时,风筝的表面积能达到? 考点: 二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 (1)由列举法就可以得出5×5=25; (2)同样由列举法可以得出50×50=2500; 猜想验证,当两个数的和为m时,当两个数分别为 时,乘积.设这两个数的乘积为n,其中一个数为x,另一个数为m﹣x,就有n=x(m﹣x),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 拓展运用,设AB=a,则CD=1.8﹣a,风筝的表面积为w,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 解:(1)由题意,得 1×9=9,2×8=16,3×7=21,4×6=24,5×5=25 6×4=24,7×3=21,8×2=16,9×1=9, ∴5×5=25, 答:5×5=25的乘积; (2)由题意,得 …45×55=2475,46×54=2484,47×53=2491,48×52=2496,49×51=2499,50×50=2500, 51×49=2499,52×48=2496,53×47=2491,54×46=2484,55×45=2475…. ∴50×50=2500, 答:50×50=2500的乘积; 猜想验证,若两个数的和为m,当两个数分别为 时,乘积. 理由:设这两个数的乘积为n,其中一个数为x,另一个数为m﹣x,由题意,得 n=x(m﹣x), n=﹣x2+mx, n=﹣(x﹣ )2+ ; ∴a=﹣1<0, ∴当x= 时,n= . 拓展运用,设AB=a,则CD=1.8﹣a,风筝的表面积为w,由题意,得 w=a(1.8﹣a), w=﹣a2+1.8a, w=﹣(a﹣0.9)2+0.81, ∴a=﹣1<0, ∴a=0.9时,w=0.81, ∴当AB=CD=0.9时,风筝的表面积能达到.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列举法的运用,二次函数的运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的运用,二次函数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解答时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24.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解(证)有关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问题时,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请你用旋转交换等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图1,△ABC与△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与AB交于点M,CE与AB交于点N. (1)以点C为中心,将△ACM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A′CM′ (2)在(1)的基础上,证明AM2+BN2=MN2. (3)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BAD=45°,∠BCD=90°,AC平分∠BCD,若BC=4,CD=3,则对角线AC的长度为多少?(直接写出结果即可,但在图中保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作辅助线、标记的有关计算数据等)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分析: (1)根据旋转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 (2)连接M"N,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3)将△ADC顺时针旋转90°到△AC"D",连接C"C,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旋转后的△A"CM"如图1所示: (2)连接M"N, ∵△ABC与△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DCE=45°, ∴∠A=∠CBA=45°,∠ACM+∠BCN=45°, ∵△BCM"是由△ACM旋转得到的, ∴∠BCM"=∠ACM,CM=CM",AM=BM",∠CBM"=∠A=45°, ∴∠M"CN=∠MCN=45°,∠NBM"=90°, ∵CN=CN, 在△MCN与△M"CN中, , ∴△MCN≌△M"CN(SAS), ∴MN=M"N, 在RT△BM"N中,根据勾股定理得:M"N2=BN2+BM"2, ∴MN2=AM2+BN2; (3)如图2,将△ADC顺时针旋转90°到△AC"D",连接C"C, 则△AC"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3, ∵∠C"=∠ACB=45°, ∴C",D",B,C均在同一直线上, 在△DAB与△D"AB中, , ∴△DAB≌△D"AB(SAS), ∴DB=D"B, 在RT△BCD"中, ∵BC=4,CD=3, ∴DB=5, ∴CC"=12, ∴AC=6 . 点评: 此题考查几何变换问题,关键是根据旋转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

【 #教案# 导语】数学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数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让学生们更好提升数学文化水平,教学工作一定要多反思总结。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潜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调动,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较多。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如商品中的打折销售,对于学生来说,买卖服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还不是很多,只要教师收集的资料准备真实有效,学生的会很感兴趣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但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表意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同学之间少指责,使他们不再沉默。   三、教学中的困惑   1、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2、阅读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是不知所措。   3、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但面临毕业的学生们也不知会考会怎样改革评价方式,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困惑。 2.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中有得也有失,现反思如下:   一、教育教学中的得:   1、能制定正确教学目标:   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素质高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2、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从初三开始教学就有目的地回顾总结。复习了与初三知识相关联的初一、初二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复习,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有目的的检查复习初一、初二等知识点。这样做能使初一、初二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率。   3、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   目前初三学生每人手中均有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中基础知识偏少,较难的题目偏多,解题方法着重技巧性而不突出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情况是要求偏高、偏深,脱离我校学生的实际,也不符合我校的学习要求。因此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布置作业做到了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由于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及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特别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达到不同水平。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一步追问,对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及时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工作的失: 3.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回顾这个学期来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感觉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太乐观。考试中也暴露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题能力知识问题时所存在的缺陷: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怎么会找有关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练习不够,运用知识点十分不熟练,思维缺乏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经过对试卷进行分析,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思想认识不够,过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我这学期上九年级(2)班数学,由于他们在八年级数学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上学期期末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而过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期中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处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成绩下滑较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难度过大,没有估计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无形中给中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三、 教学过程中没能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   本次期中考试发现部分学生不懂得辩析下列词语的异同:增长,增长了,增长到;扩大,扩大到,扩大了,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没能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笔答、对比、总结,导致学生难找出有关增长率的数量关系。   通过对前半期的分析、总结和反思,下半期的数学教学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前半学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备课的过程中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班级的数学成绩,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4.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目前,对于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三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我们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之后,是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和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及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应该说,这是初中数学的最难点。上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先让他们提前预习,可是上起来一点也不轻松,由于基础差,很多学生听不进去,只好一点一点来,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知识后,我尝试解决三个实际问题。问题一: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解析式并学习如何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二:是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并通过画函数图像检验作出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正确;问题三:是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并尝试解决销售问题中利润的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初步体会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再次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反思这一章的教学,我自认为热情不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语言,感染力不足。今后备课时要重视创设丰富而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存在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   一、多数情况下,也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   二、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下阶段准备采取的措施:   1、对过多的题,进行适当的筛选。   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要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不对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   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等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5.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重点是对二次根式的性质1和性质2的理解及应用,难点是性质1和性质2的区别与联系,上完本节课后,我的反思如下:   1.由于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的内容,是一节新授课,而且所有学生没有教科书,因此如何在没有教科书的前提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备课时我就按照目标让学生明白、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总结的指导原则进行认真备课,尤其对例题与练习题也进行了精心的挑选,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顺序安排,并且认真制作了课件,便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难点的解决。   2.在实际授课中,在让学生明白了本节学习目标后,通过以下步骤让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本节知识:(1)让学生回顾了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概念,并且通过一个思考栏目的四道题,得出二次根式的定义后又复习了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2)通过练习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二次根式的条件,并经过例1掌握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3)通过练习让学生得出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进而掌握公式的一般推导方法;本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让学生经历了整个学习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了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特别是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在做完思考题之后,学生自己就初步得出了结论,而且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越来越完善。   4.让学生自己找出性质1和性质2的区别与联系,虽然不够系统和完整,但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   5.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对课堂时间把握不精确的问题,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以致有深度的练习没时间完成,结束的也比较仓促。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时间的掌控。   6.在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和互动学习方面还有欠缺。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探索求知进行了引导,并且鼓励大家自己得出结论,但在互动方面做的还不够,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立思考,很少与同学合作交流,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样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通过这次公开课,使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学习好的一面,对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下面是由我整理的“九年级数学备课组上学期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遵照学校指示,继续推进和贯彻课堂教学改革,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向高级中学输送优秀初中毕业生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探索有效复习教学的新模式。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株洲初中毕业指导丛书》、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全组成员加强团队合作,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能在全市“保二争一”。    二、工作设想   本学期是初三迎接中考的关键时期,教学时间短(教学时间约80天),任务重,学校要求高。全体组员必须要积极、高效地进行教学研讨,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务必做好中考前的复习,这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初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设想如下:   (一)加强教学研讨,及时总结经验,深刻反思。   加强学习、研究考标,领会中考精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进行教育总结,对课堂上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及时深刻反思,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整理好相关材料。   (二)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在常规工作中做出特色   1.加强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优势互补,保证备课和上课的质量。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独立思考和想象的时空。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符合新课标精神。加强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切实提高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反思。   3.组织备课组教师参加市、校级教研活动,了解教学动态,获取教学信息,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信息交流。   4.认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本备课组每人上一节公开课,进行教学观摩,互相交流教学体会。   (三)。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好复习教学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三、备课组教学(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开学至四月底):知识梳理。   上期已复习完实数、代数式,不等式(组)、方程等内容,至四月初须完成第一轮复习,即三月份按顺序完成复习内容: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图形变换、函数、统计与概率、圆。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第二阶段(5月初——5月中旬):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专题复习   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第三阶段(5月下旬—6月上旬):深入中考试题研究,模拟冲刺,实战演练,让学生自己感受中考的魅力。   主要进行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习《中考必备》。   第四阶段(6月中旬):查漏补缺   该阶段复习主要是对学生仍然模糊的或已忘记的知识让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迎接中考,基本上不做难题。,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奋斗历程,体验自己的丰收战果。此阶段学生的心理辅导占很重要的位置,同时,中考的练兵还是不要放松继续保持,只是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模拟出来的不同成绩时要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让每个考生都感受到自己前几个阶段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力气,让每一个考生都做到胸有成竹,相信自己永远是最好。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二)   结合课程处“阳光课程与课堂”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的具体工作建议,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对本学期工作做了集体商讨,初步形成以下共识:    一、加强课堂管理,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   从去年11个班级的课堂情况来看,同类班级之间的差异最主要的在于我们的课堂管理,尤其是非班主任的数学课堂差异最为明显。基于学情,我们必须从严格要求自己开始,坚持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下狠功夫管理,否则再好的课堂设计和教学基本功也没有用的,这一点我们已经达成共识。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着手培养学生的课堂规范,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集备的执行力。   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形式和内容,坚持集体备课有计划、有分工、有主题、有深度、有重点,以集体备课推动九年级数学校本教研的深入进行。以校本化的国家课程实施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以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作为集体备课的主线。不断提高课程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正确认识学案与教案、练习的关系,提高学案的编制水平和使用效益。   优化教研网络,改进教研方式。积极进行网络评课。    三、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多听课相互促进。   九年级的教学事关重大,我一定带好头,全力以赴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不耽误学生的前途。全身心投入工作包括我们上学期做得不够好的组员互相听课。带着学习的心态去听课或者被听课会少一些心理负担。    四、研究中考方向,提高个别辅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加强对中考评价的研究。在科学分析各年中考命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根据中考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复习策略,提高教学研究工作和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反思九年级时的我们每个人做的辅导工作不少,课间、中午大家都见缝插针,但同类班级间后进生的转化效果差异还是比较明显。上学期地进步让我们看到我们的后进生对于基础反复练习还是有希望的。可见我们的个辅工作还是要常抓不懈,同时要讲究方法,经常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需要我们更团结,坚持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集备活动,加强管理,多听课,提高辅导的效果。我定做好表率,与各位数学老师一起,实现中考数学的突破。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认真研究“135”教学模式,力求达到减负增效。    二、基本情况   我校九年级学生整体情况并不是很令人乐观,情况较复杂,缺乏尖子,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基础一般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本届学生的特点,教学上采用分层辅导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本学期是关键的一个学期,时间紧任务重,为中考做好准备。因此,在此学期中,我们要做到面向全体九年级学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在工作中注意以改进教法,认真执行“135”教学模式,狠抓“双基”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及措施   工作重点:   加强教研教改的力度,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数学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位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地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注意以改进教法,狠抓“双基”的落实,努力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毕业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并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争取提高升学考试的平均分和优秀率。   工作目标:   1、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坚决落实“135”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好数学   2、抓好九年级数学各项工作,全面提高九年级数学的优秀率和平均分。力争学科成绩位列全县前列。   具体措施:   1、精心备课,提高备课质量。例题的选题,习题的配备和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   2、认真编写资料、不搞题海战,学生作业量不要太多,围绕考纲精选试题、练习题、作业题。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数学的必要性、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课间空余时间讨论数学内容,解答习题,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尽力做到低的消耗,高的效益。   3、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次备课按“四定”开展活动(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活动每次都要有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整,首先集体讨论每一小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集体设计和挑选有针对性的练习,基础练习要全面,训练到位,尽量保证学生牢固掌握,有必要可以面批作业,进行适当的补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有什么学习内容

什么是一元二次一方程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四章.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第二十七章相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三、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四、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五、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进入初三,学生成绩差距较大。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今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目标,特制定本计划。    一.完成九年级下册的内容   1、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2、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3、通过关於图形和证明的教学,进一步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    二.本学期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采取的措施。   1、中考复习前,认真研读中考说明,理解本学科考试水平要求层次的内涵,与新课程标准相联系,以总复习书为依据,制定复习计划。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和时代性。复习指导的实施要充分体现课标精神和课改方向。   2、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中考复习策略。平时考试中,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力争每周一个知识点,周末检测。每次测完后及时批阅,争取放假前发到学生手中,便于学生及时做总结(学生将错题改在作业本上),周一师生共同检查总结效果。教师要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层次,细致地分层教学,利用成绩追踪档案,加强对边缘生和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要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要把知识归类、方法归类。每个知识点的复习要以题代点,课堂上选取的例题力争体现本节课复习要点,特别是概念性的练习要练透练全,避免混淆。注意知识间的渗透,以点牵线,以线成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复习阶段的每节课容量都很大,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思想上的波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他们的动向,多鼓励,多关注,培养他们的积极性。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另外,以20xx年中考研讨会和相关信息为依据,带领初三全体学生密切关注中考动向,为迎接中考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学中更多细节方面的内容还有待于在具体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补充和完善。   面对同学们的进步,我深感责任更加重大,为了提升成绩,为了不负重望,为了给自己、学生和学校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一定在取得原有的经验上,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的探索,坚持到底!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观为指导,以复习课型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优生优培,中程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依纲据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薄弱环节;加强教情、学情研究,强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初三复习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工作及要求、措施   1、提高认识,全力以赴,进入冲刺状态   首先,每位初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复习教学的重要性,增强“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压倒一切”的责任感,树立“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的观念,发扬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真真正正进入冲刺状态,苦战100天,用成绩说话,坚决夺取今年中考的全面胜利。   其次,全体教师要以毕业班工作的大局为重,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管是级部的安排,还是各备课组的布置,都要扎扎实实贯彻执行,将落实进行到底。纪律严明,政令畅通,是工作胜利的保障。要彻底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不良作风。   第三,全体教师要加大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实实在在搞好团结。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在初三这个集体内坚决反对那种意气用事,挑拨离间的行为。有意见、有矛盾当面说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困难、有问题,大家齐帮助、共协商,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2、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各学科现已完成教学进度,学期开始即转入总复习阶段。总体时间安排是3月上旬—4月中旬45天左右为第一轮复习,以课本知识的疏理、归纳、总结为主;4月下旬—5月中旬30天左右,以课外拓展为主,5月下旬—6月中考前,主要是整合升华阶段,训练应试能力与技巧。   三轮复习的具体思路是   一轮复习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指导思想,一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坚持补弱纠偏,重在一轮;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二是落实“四个为主”,即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三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扬长与补弱的关系,复习知识与做题的关系(做题的目的是回扣知识提升能力)。四是确保两项常规的落实,即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   二轮复习本着“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指导思想,采取“专题复习加综合训练”的复习模式,突出“五个强化”,即①强化时间观念;②强化研究:重点研究“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两题”(综合题和能力题)、“两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生”(优生和困难生)、“两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两情”(教情和学情);③强化训练:立足“三个讲好”,增强“五个针对性”。“三个讲好”:讲好专题、讲好试卷、讲好练习;五个针对性:针对目标生讲、针对中考新模式指向讲、针对二轮复习能力要求讲、针对反馈的问题讲、针对典型题目讲;④强化应试技巧与规范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知识性丢分;⑤强化学生心理调控,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复习,以必胜的信念参加中考。   三轮复习以“回扣、模拟、完善、调整”为指导思想。抓回扣做到“四化要求”,即:回扣教材提纲化、回扣基础系统化、回扣形式习题化、回扣时间具体化;抓模拟做到“四性要求”,即试题体现基础性,考试体现模拟性,答题体现规范性,讲解体现系统性。逐步达到完善知识体系,适应考试要求、调整教与学的方向、升华应试技能的目的。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九年级1002班兼班主任,基础知识水平较好,成绩较为一般。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 “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具体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新课   时间:2月25日-3月10日   主要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分为两节,主要内容包括:概率的进一步学习和几种统计图。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3月11日-4月10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11日-5月10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第三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5月11日-6月25日   复习宗旨: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复习内容: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附:具体复习内容安排   第1周.新课《圆》   第2周.新课《统计与概率》   第3周.复习函数   第4周.复习图形的证明和计算   第5周.复习基本作图   第6周.复习统计与概率   第7周。专题复习1   第8周.专题复习2   第9周.专题复习3   第10周.专题复习4   第11-15周. 模拟及试卷分析   总结: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 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所带九年级五班、六班学生上学期成绩一般,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不重视学习,学习习惯较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圆和统计与概率。   圆这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与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统计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两小节。统计估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去估计总体相应特性的统计思想方法。    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   8、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   9、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有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教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要把握好家学进度。    六、 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4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5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3、第6周至第7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4、第8周至第9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第10周至第11周:第三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6、 第12周至13周:专题训练。针对不同知识进行专项练习。   7、第14周至16周;模仿中考试题进行综合知识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8、第17周: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七、教学进度 :   第 1---4 周-----第三章圆   第 5 周-----第四章 统计与概率   第 6 周-----第一轮总复习   第 7---8 周-----第二轮总复习   第 9--10 周-----第三轮总复习   第 11 周-----专题一   第 12 周-----专题二   第 13 周-----专题三   第14--16周-----综合模拟训练   第 17 周-----考前方法与心理培训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进入复习阶段,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考复习阶段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初三,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教学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与数学改革是相铺相成的,做好教学研究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本学期将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本人决定在“第四周”开一堂公开课,与学校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   四、继续教育计划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通过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   2、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9、中,A(x1,y1)、B(x2,y2)。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不明确:画垂直,证半径。   (2)经过半径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明确:连半径,证垂直。   11、圆的切线的性质(补充)。   (1)经过切点的直径一定垂直于切线。   (2)经过切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切线的直线一定经过圆心。   12、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与这点之间连线段的长叫这个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   ∵PA、PB切⊙O于点A、B   ∴PA=PB,∠1=∠2。   13、内切圆及有关计算。   (1)内切圆的圆心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如图,△ABC中,AB=5,BC=6,AC=7,⊙O切△ABC三边于点D、E、F。   求:AD、BE、CF的长。   分析:设AD=x,则AD=AF=x,BD=BE=5-x,CE=CF=7-x.   可得方程:5-x+7-x=6,解得x=3   (3)△ABC中,∠C=90°,AC=b,BC=a,AB=c。   求内切圆的半径r。   分析:先证得正方形ODCE,   得CD=CE=r   AD=AF=b-r,BE=BF=a-r   b-r+a-r=c   14、(1)弦切角:角的顶点在圆周上,角的一边是圆的切线,另一边是圆的弦。   BC切⊙O于点B,AB为弦,∠ABC叫弦切角,∠ABC=∠D。   (2)相交弦定理。   圆的两条弦AB与CD相交于点P,则PA?PB=PC?PD。   (3)切割线定理。   如图,PA切⊙O于点A,PBC是⊙O的割线,则PA2=PB?PC。   (4)推论:如图,PAB、PCD是⊙O的割线,则PA?PB=PC?PD。   1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外离:d>r1+r2,交点有0个;   外切:d=r1+r2,交点有1个;   相交:r1-r2   内切:d=r1-r2,交点有1个;   内含:0≤d   (2)性质。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经过切点。   16、圆中有关量的计算。   (1)弧长有L表示,圆心角用n表示,圆的半径用R表示。   (2)扇形的面积用S表示。   (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r为底面圆的半径,a为母线长。    【篇二】   1二次根式:形如式子为二次根式;   性质:是一个非负数;   2二次根式的乘除:   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的面积,p为.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是2的方程.   2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韦达定理:设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有   1: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d>r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R+r   外切d=R+r   相交R-r    【篇三】   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   y=ax2+bx+c(a=?0)的顶点坐标公式是(-b/2a,(4ac-b2)/4a)   y=ax2+bx的顶点坐标是(-b/2a,-b2/4a)   相关结论   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作倾斜角为θ的直线L,L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有   ①x1*x2=p^2/4,y1*y2=—P^2,要在直线过焦点时才能成立;   ②焦点弦长:|AB|=x1+x2+P=2P/[(sinθ)^2];   ③(1/|FA|)+(1/|FB|)=2/P;   ④若OA垂直OB则AB过定点M(2P,0);   ⑤焦半径:|FP|=x+p/2(抛物线上一点P到焦点F距离等于到准线L距离);   ⑥弦长公式:AB=√(1+k^2)*│x2-x1│;   ⑦△=b^2-4ac;   ⑧由抛物线焦点到其切线的垂线距离,是焦点到切点的距离,与到顶点距离的比例中项;   ⑨标准形式的抛物线在x0,y0点的切线就是:yy0=p(x+x0)。   ⑴△=b^2-4ac>0有两个实数根;   ⑵△=b^2-4ac=0有两个一样的实数根;   ⑶△=b^2-4ac<0没实数根。

九年级的数学题,急!!!!!!!!!!

1.设:每箱应降价x元(100+2x)(120-x)=14000x^2-70x+1000=0(x-20)(x-50)=0x1=20,x2=50(舍去)答:每箱应降价20元2 设:每千克应涨价x元(10+x)(500-20x)=6000x^2-15x+50=0(x-5)(x-10)=0x1=5(舍去),x2=10答:每千克应涨价10元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点

太多了

九年级下册数学啥都不会从哪开始学

首先把代数和简单的几何图学好,基础打好后才能在做深一点的数学、奥数题之类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数学是很重要的,你以后高中,大学每一科都需要数学,所以基础千万要学好,现在不会的话最好从头开始学数学所学的部分,占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点的一半,这是一个很惊人的分量,数学的知识系统是非常完备的,它是讲究知识点的1,2,3,4.......但这些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形成一串串的。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真正明白这一个个点之间的关系,只有把这些串起来,形成知识系统,数学系统是完备的,但这个系统在你脑中真正形成是要你不断探索的。如果在初中,你要是能够对数学知识系统有很高的造诣,你就真正能掌握学习的诀窍了。数学系统你要是建立起来了,其它学科的系统是不在话下的。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十九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   本章的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作好准备.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在本章得到进一步渗透和巩固.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12课时)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第二十三章 旋转(9课时)   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第二十四章 圆(16课时)   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本章是在学习了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性工程.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12课时)   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材注意从知识源头开始的学习与思考,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向(原发性思想),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强化或不断地修正,丰富个人的直接经验,它将成为学生理解知识的支持系统。背景经验越丰富,知识的解释力也越强,适用范围也更广,有利于灵活的支配和运用,利于广泛迁移。    四、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适度安排教学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课堂。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把辅优补差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   本学期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的教学计划时,结合区教研室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了时间的安排,同时也注意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所教两个班学生都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就可以看出来,优秀率达到了 25%,及格率仅仅达到 40%,特别是不及格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成绩在 50 分以下。    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 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首先介绍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并从图象得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然后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最后通过设置探究栏目展现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二十七章 相似:是在前面研究图形的全等和一些全等变换基础上的拓广与发展。全章共分三小节内容。第一小节“图形的相似”主要介绍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并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二小节“相似三角形”主要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三小节“位似”研究了一种特殊的相似。    五、本学期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多媒体平台,打造高效课堂。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后进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后进生过关,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7、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8、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9、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六、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 222 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 3 6人,上学期期末参加县局统考及格率为 48 .6%,平均 55 .3分。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学习风气还欠浓厚。    二、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 教学内容 包括 :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三章 图形的相似 ,第四章 锐角三角函数 ,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等概念;能正确写出证明;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难 点 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命题定理与证明》的重点是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是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图形 的 相似》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综合运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正确写出证明。   《 锐角 三角 函数 》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探索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已知的边与角求出未知的边与角。难点是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概率的计算》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 , 适度安排教学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课堂。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把辅优补潜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

通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数学四所有实用性科学的基础,并且在社会上的适用面非常广,因此数学在各项考试中分数占比都非常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通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通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卡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新知探究   2.1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600px。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2.3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   一.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4板书   通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所带九年级xxx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不重视学习,学习习惯较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圆和统计与概率。   圆这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与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统计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两小节。统计估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去估计总体相应特性的统计思想方法。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教学安排教学达到的目标   第x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第x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第x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第x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x周第三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第x周专题训练。针对不同知识进行专项练习。   第x周模仿中考试题进行综合知识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第x周模仿中考试题进行综合知识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教学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   8、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   9、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有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教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   通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下面的统计图:   六(x)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 )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   (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扇形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各个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   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 )代表单位“1”,表示( ),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    三、学习小结   我们已曾经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还有()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四 、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   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 ),因为()。   六、作业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的第x题。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的第x题。   通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   1、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   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近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   4、六年级有学生xxx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xxx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六年级有学生xxx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xxx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5、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如发芽率、及格率、出米率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分率,探究它的计算方法(板书:百分率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百分率,探究计算方法   (1)出示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思考达标率的含义,尝试计算。   (3)指名板演并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明确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它的含义即“达标人数是测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用“达标人数÷测试总人数”就行;因为百分率是百分数,计算结果应是百分数形式,所以完整的计算方法应是“达标率=达标人数除以测试总人数×100%”。   谈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得低于60%,通过计算、比较,说明我们班学生的体质是达到健康标准的,这也是百分率的价值所在。   2、教学例2——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认识百分率的价值   (1)出示例2:科学课上,五(x)班同学做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名称实验种子总数发芽数发芽率   绿豆80 78   花生50 46   大蒜20 19   (2)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发芽率的含义,尝试计算各种种子的发芽率。 (3)指名学生交流发芽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板演算式,集体订正。   (4)比较,认识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哪种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一些?哪种要低一些呢?讲解: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决定种子品种和播种面积。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总结百分率计算公式。   (1)谈话,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像命中率、达标率、发芽率等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请小组四位同学在一起开动脑筋、积极协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写出它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2)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探究其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写出计算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及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收集的百分率,阐明其含义,在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4)罗列不同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总结百分率的计算公式:?率=量?除以总数量×100%   (5)举实例,加深对百分率计算公式的认识,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5、探讨、交流:生活中的百分率哪些可能大于100%?哪些只会等于或小于100%?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 )   的千克数占( )的千克数的百   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4/5,乙数是甲数的   ( )%。   ③20÷( )= 4/8 =( )︰24=( )%   2、选一选:   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   一根钢管截成2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这两段钢管比较( )。   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写在数学书第86页上。   2、完成练习二十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通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五)    一、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三(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二次函数,第三章旋转,第四章圆,第五章概率初步。其中旋转和圆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初步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旋转》和《圆》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频率初步》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是: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通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的互化。   2.在学习互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复习准备   1、课件出示复习题。   张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倍。   王志祥跳绳个数是陈聪的6/5.   刘星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5%.   思考:这三个人谁跳得最多,怎么比较?   2.引入新课。   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常用百分数表示一些数据。除了用百分数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二、活动(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回忆小数化分数的过程。   (2)小数要化成百分数,分母应是多少?怎样使它的分母变成100呢?   三、活动(三) 百分数化成小数   1、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①小数化百分数分几步进行?   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25=25/100=25%   ③1.4怎样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根据什么?   ④“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0.38 1.05 0.055 3   ⑤观察例1的各小数,化成百分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所做的练习的各数是不是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符合什么?   ⑥现在你能很快地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吗?(口答)   2.5 0.785 0.16   2、例2:把27%,135%,0.4%化成小数。   学生自己试做,学生总结方法   ①说一说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②观察百分数化成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小数   15% 80% 3.5%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归纳,谁能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   四、巩固与提高   1、P80“做一做”   2、练习十九的第2题   五、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九的第1题

求九年级上册数学那种很长的应用题,包括利润问题之类的,大概5题~

vhrtvbtrv人vgfhggfvvgfcdf丰盛的的是是是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后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一便于直接教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后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后反思(一)   外出学习之后,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本周我校开展了全面的公开课试讲活动。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准备的这节课。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需要渗透的是“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案上的题目都是我自己多方面精选出来的,难度偏低,主要还是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考虑。因式分解作为这节课的基础一开始就被我强调,并让学生去独立解决了一些整式的因式分解问题。然后引入了一个熟悉的数学应用问题,通过问题找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针对这个方程让学生独自去解决、对比,寻找最简便的方法解方程,引出一种新的解方程的方式——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给学生时间去讨论、总结下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步骤。接下来是针对性练习,分组进行,各个小组自己组织解决学案上的部分题目,熟悉下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步骤、流程。让学生自己去讲解、分析他们的练习。然后处理学案上的强化训练部分的题目。整个流程结束后再次提问下解方程的步骤,然后下课。   可是通过这节课的效果来看,离我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有点让人失望。虽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备课有失针对性、对课堂的把握不够灵活导致了这样子。我讲得多,学生互动的少;知识点的讲解分析没有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总结消化;本人的提问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等等。反思自己的同时,我听取了校内多位教师的课程,明显感觉到了他们进行课程时的那种灵活多变,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掌握中,小组活动基本上都能灵活运用,师生互动很是得当。对比自己的这节课我是深感惭愧。   感受颇多,不再一一列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仔细的备课、深入应用小组互动教学,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气象,为我的学生找到更合适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吸收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后反思(二)   上周二上午我上了一堂课,这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用列举法求概率,整个教学设计的比较完整。因为这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所以在教学工程中我引导配合学生,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观察,总结,力求达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效果。虽然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在师傅的帮助下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但是我的发挥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同时,听了x老师的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使我在教学中多了些体会与思考。    一、缺乏自信   每次做课时我都会有点紧张,这次也不例外,因为我老是感觉听课的都是老教师,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我来说都是学习的榜样,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太大了,所以就会很不自信。这次刘老师也来听课,因此倍感紧张。一开始在准备的时候我们都很重视,也很努力,从老师到学生,从师傅到徒弟都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力争展示一节让大家满意的课。可是由于我的不自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刚开始我有点紧张,使学生们也开始紧张了,不敢大胆,大声的回答问题,大约过了x分钟左右,我慢慢调整过来了,这才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感觉后面课堂气氛还可以,课堂效果也不错,所以我想我还是锻炼的太少了,缺乏自信,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增强信心,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放松心情,充分发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缺乏信任   因为前面我已经介绍过列举法且概率的方法,所以本来这节课我是想以学生为主,老师起一个引导配合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是我的一些做法抢了学生的角色,首先在读题的环节,我怕学生理解不好题意,还亲自给他们读题,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坏的影响,对于一个学生读题读懂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且我相信九年的的学生在这方面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在这个环节我没有完全相信我的学生,所以以后一定要注意。其次在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方法的时候,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因此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原因在于我担心学生找不到结果,事后我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信任。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我的这节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我碍于教学过程的完美,缺乏耐心急于让学生找到方法,缺乏对学生的相信,若长期下去,学生将产生思维惰性。今后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我应该尽量少说话,让所有的知识都让学生探究出来,这样才能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三、缺乏全面   在课堂上我还有一个失误就是没有时刻照顾到了所有的学生,因材施教,为了让这节课顺利的进行,在有的.问题上我就忽略了一些学生的想法,和理解程度,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他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或者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过去了。同时在一些知识的引导部分说的也不够全面,不太到位。在肯定学生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及时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这些在我以后课堂上一定要注意,争取让每节课都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知识和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同时我更知道了课后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深刻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真心、真诚地赏识每一名学生,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份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通过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课后的教学反思也很重要,只有每次认真树立自己的成败得失,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完美,成熟。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后反思(三)   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本节课,知识的呈现作了重大调整,不是以讲解为主方式也不是以单一的知识为线条,而是在突出数学知识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和结论溶于数学活动之中,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成了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成了“做学问”的过程。在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数学知识是通过自己实验、观察、讨论、归纳得到的。   二、以问题为主线,解放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灵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过程是自己亲身体验的,结论是自己发现的,知识是自己主动获取并学会的,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再次突出本节课的亮点。   三、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我参与,我快乐,我是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好争,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提供机会、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分享成功的快乐。   四、备情绪,激发兴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高涨状态。本节课教师采用多种激励语言,如心动不如行动,跃跃欲试,不如试一试。不怕你说什么,就怕你什么也不说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力,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比较理想的、十分高涨的状态。   总之,本节课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给我全新的感受,为我以后的教学指名了前进的方向。努力实践,打造精品课堂。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后反思(四)   “垂径定理”是圆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全章的基础之一,在整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后研究圆与其他图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基础,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反映了圆的重要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整节书的重点及难点。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的轴对称性,二是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开始以赵州桥的问题引入课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习有目标,圆的轴对称性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性进一步研究圆中相等的弦,弧得出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此定理再去解决赵州桥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不是孤立存在的。   2、在数学教学中,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很重要的,而我在课堂上,尤其是知识点的联系方面的引导词,结论的表述,更加需要再努力钻研、今后我将在这方面下工夫,在去听其他数学老师的课时,要注意其他老师在知识点同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句、   3、在教案设计方面,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够准确。有点前松后紧。前面在复习的部分应该加些关于勾股定理的计算的题目,使学生在后面解直角三角形时能够更加快,更熟练;在多媒体中,题目的梯度设计虽然很好但时间紧练习题量太小。   4,其实这节课还有个作图思想要灌输给学生,即教学生如果见到弦心距,弦,那么直接连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如果就是只知道一条弦的题目,就要连弦心距都要作出来,应加强两种题目的训练。、   通过反思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问题给了我一个今后的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后反思(五)   初中数学有关概率的内容,在初一、初二、初三的章节中都有所体现,学生并不陌生。而本节内容跟实际生活经验较为接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趣味性,最后在学生畅谈将如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概率知识到生活中去,如何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识破游戏骗局,减少做事情的盲目性中结束。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新课程理念。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应用与拓展环节,如何利用树状图或列表分析事件的各种可能性结果,从课堂练习的反馈情况可知,xx%的学生已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从总体上看,本节课的重点落实,难点突破。   本节课感悟最深刻的是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把握。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课堂中师生的心态也会随着具体的教学情景而发生变化,教师不应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强行抑制学生的各种思路和想法,而应该允许学生“插嘴”、“打断”、“不举手就发言”,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不断地变化、调整、丰富,我想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把学生的各种想法加以引导、加以提炼,尽可能使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使课堂具有良好的生成性。   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比较大的地方,对解题过程的书写不够规范完整,本节所学的概率计算公式应用的前提是等可能性事件,但是,在两个例题解题过程的板演中,都对这一条件进行了略写,只是重在分析方法,导致学生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课堂细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后反思(六)   本周继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我现从方程的应用来反思如下: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本章节的应用应用基本上是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成功之处:   1、黄金分割问题是一个代数与几何紧密相联的典型例题,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之后,总结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有关黄金分割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魅力。   2、注重变式训练,如由P46的镶边问题让学生练习P60的题,再做P62的T1,然后让学生总结这些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的地方,举一反三,也让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能力逐级上升。   3、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4、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我所设计练习题可用不同方法去求解,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以便指导今后教学。总之,通过各种启发、激励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课堂收效大。    二、需改进的方面:   1、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例如P46有多种解法,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虑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一生列错了方程,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有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在教学的时候不需要教案,但是这件事对那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来说就不是什么容易事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学会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ax+b)2-k=0(k≥0)的方程。   3、引导学生体会“降次”化归的思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ax+b)2-k=0(k≥0)的方程。   难点:通过分解因式或直接开平方将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p=1,q=1,则pq=l(),若pq=l,则p=1,q=1();   (2)若p=0,g=0,则pq=0(),若pq=0,则p=0或q=0();   (3)若x+3=0或x-6=0,则(x+3)(x-6)=0(),   若(x+3)(x-6)=0,则x+3=0或x-6=0();   (4)若x+3=或x-6=2,则(x+3)(x-6)=1(),   若(x+3)(x-6)=1,则x+3=或x-6=2()。   答案:(1)√,×。(2)√,√。(3)√,√。(4)√,×。   2、填空:若x2=a;则x叫a的,x=;若x2=4,则x=;   若x2=2,则x=。   答案:平方根,±,±2,±。   (二)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由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你能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吗?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给出1.1节问题一中的方程:(35-2x)2-900=0。   问:怎样将这个方程“降次”为一元一次方程?    (三)探究新知   让学生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再利用“复习引入”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按课本P.6那样,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平方法,将方程(35-2x)2-900=0“降次”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平方法。    (四)讲解例题   展示课本P.7例1,例2。   按课本方式引导学生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引导同学们小结:对于形如(ax+b)2-k=0(k≥0)的方程,既可用因式分解法解,又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因式分解法的基本步骤是:把方程化成一边为0,另一边是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本节课主要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形式,然后使每一个一次因式等于0,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的两个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直接开平方法的步骤是:把方程变形成(ax+b)2=k(k≥0),然后直接开平方得ax+b=和ax+b=-,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注意:(1)因式分解法适用于一边是0,另一边可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的一元二次方程;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形如(ax+b)2=k(k≥0)的方程,由于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规定k≥0,当k<0时,方程无实数解。    (五)应用新知   课本P.8,练习。   (六)课堂小结   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通过“降次”,把—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基本步骤是什么?   3、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什么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七)思考与拓展   不解方程,你能说出下列方程根的情况吗?   (1)-4x2+1=0;(2)x2+3=0;(3)(5-3x)2=0;(4)(2x+1)2+5=0。   答案:(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和(4)没有实数根;(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通过解答这个问题,使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三种情况。   布置作业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比较、具体操作等数学活动,学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经历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等能力的发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江河的宽度、船舶的定位等,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往往要应用到三角函数知识。在上节课中已经学习了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进行一些特定情况下的计算,但是生活中的问题,仅仅依靠这三个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来解决是不可能的。本节课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让他们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体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方法直至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学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发展趋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然要依靠具体的经验材料和操作活动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另外,计算器的使用可以极大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依据教材中提供的背景材料,辅以计算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生自小学起就开始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的操作比较熟悉。同时,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简单计算,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梯子靠在墙上,如果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为60°,梯子的长度为3米,那么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有几米?   学生活动:根据题意,求出数值。   2.在生活中,梯子与地面的夹角总是60°吗?   不是,可以出现各种角度,60°只是一种特殊现象。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如图1,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m。已知缆车的路线与平面的夹角为∠A=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   哪条线段代表缆车上升的垂直距离?   线段BC。   利用哪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求出BC?   在Rt△ABC中,BC=ABsin16°,所以BC=200sin16°。   你知道sin16°是多少吗?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值。那么,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呢?   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要用sincos和tan键。教师活动:(1)展示下表;(2)按表口述,让学生学会求sin16°的值。按键顺序显示结果sin16°sin16=sin16°=0?275637355   学生活动:按表中所列顺序求出sin16°的值。   你能求出cos42°,tan85°和sin72°38′25″的值吗?   学生活动:类比求sin16°的方法,通过猜想、讨论、相互学习,利用计算器求相应的三角函数值(操作程序如下表):   按键顺序显示结果cos42°cos42=cos42°=0?743144825tan85°tan85=tan85°=11?4300523sin72°38′25″sin72D′M′S   38D′M′S2   5D′M′S=sin72°38′25″→   0?954450321   师:利用科学计算器解决本节一开始的问题。   生:BC=200sin16°≈52?12(m)。   说明: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操作方法。   (三)想一想   师:在本节一开始的问题中,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它又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达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   学生活动:   (1)可以求出第二次上升的垂直距离DE,两次上升的垂直距离之和,两次经过的水平距离,等等。   (2)互相补充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函数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   1.一个人由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0°的山坡300m,再爬30°的山坡100m,求山高(结果精确到0.1m)。   2.如图2,∠DAB=56°,∠CAB=50°,AB=20m,求图中避雷针CD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01m)。   (五)检测   如图3,物华大厦离小伟家60m,小伟从自家的窗中眺望大厦,并测得大厦顶部的仰角是45°,而大厦底部的俯角是37°,求大厦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   说明: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要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    (六)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节的感受,如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困难,等等。    (七)作业   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tan32°;(2)cos24?53°;(3)sin62°11′;(4)tan39°39′39″。   图42?如图4,为了测量一条河流的宽度,一测量员在河岸边相距180m的P,Q两点分别测定对岸一棵树T的位置,T在P的正南方向,在Q的南偏西50°的方向,求河宽(结果精确到1m)。   五、教学反思   1.本节是学习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并加以实际应用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三角函数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意志力、自信心和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3、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使一元二次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配方法解方程x2+x-1=0,学生练习后再完成课本P.13的“做一做”。   2、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   现在我们已经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而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能不能用配方法解?   怎样解这类方程:2x2-4x-6=0。   (三)探究新知   让学生议一议解方程2x2-4x-6=0的方法,然后总结得出: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可将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的系数,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然后按上一节课所学的方法来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    (四)讲解例题   1、展示课本P.14例x,按课本方式讲解。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4例x的填空。   3、归纳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首先将方程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般形式;其次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最后将配方后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五)应用新知   课本P.15,练习。    (六)课堂小结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都要经常用到。   3、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但是由于配方的过程要进行较繁琐的运算,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实际运用较少。   4、按图1—l的框图小结前面所学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    (七)思考与拓展   不解方程,只通过配方判定下列方程解的   情况。   (1)4x2+4x+1=0;   (2)x2-2x-5=0;   (3)–x2+2x-5=0。   [解]把各方程分别配方得:   (1)(x+)2=0;   (2)(x-1)2=6;   (3)(x-1)2=-4。   由此可得方程(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3)没有实数根。   点评:通过解答这三个问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配方法”,并强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三种情况的认识。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四篇】

#初三# 导语: 在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学习的难度加深、灵活性加大,不能单凭死记、死学,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下是 整理的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四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 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2+bx+c=0 (a≠0)时,Δ=b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 = 第三年 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数学知识点: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不是二次根式; (2)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1)     ,(2)      ;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2)     ; (3)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数学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 .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ΔABC中,如∠C=90°,那么 sinA=     ; cosA=     ; tanA=     ; cotA=     . 2.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 “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 那么: sinA=cosB; cosA=sinB; tanA=cotB; cotA=tanB. 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sin 2A +cos 2A  =1; tanAu2022cotA =1. tanA= 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反而减小. 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k, 它可以推出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函数值,要熟练记忆它们. 数学知识点:旋转 1、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 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 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 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6、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 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

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

   1.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   (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①配方法即将其变为(x+m)2=0的形式>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把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两边开方求其根。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②公式法(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①根与系数的关系: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②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x2-(x1+x2)x+x1x2=0   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的根   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   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2.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   1、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零。   注意:│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2、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3、圆的必考知识点   (1)圆   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相关特点   1)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   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d=2r。   2)弦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在同一个圆内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因此,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3)弧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表示。   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所以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一般用三个字母表示,劣弧一般用两个字母表示。优弧是所对圆心角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所对圆心角小于180度的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两条弧叫做等弧。   4)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C.0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4.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5.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   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①菱形的定义: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②菱形的性质: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③菱形的判别方法: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①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矩形的性质: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③矩形的判定: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①正方形的定义: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②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③正方形常用的判定: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   ⑤梯形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⑥等腰梯形的性质:   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案5篇 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下面的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 )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 (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扇形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各个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 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 )代表单位“1”,表示( ),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 三、学习小结 我们已曾经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还有()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四 、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 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 ),因为( )。 六、作业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 1、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 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近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 4、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 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5、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如发芽率、及格率、出米率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分率,探究它的计算方法(板书:百分率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百分率,探究计算方法 (1)出示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思考达标率的含义,尝试计算。 (3)指名板演并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明确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它的含义即“达标人数是测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用“达标人数÷测试总人数”就行;因为百分率是百分数,计算结果应是百分数形式,所以完整的计算方法应是“达标率=达标人数 除以 测试总人数 ×100%”。 谈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得低于60%,通过计算、比较,说明我们班学生的体质是达到健康标准的,这也是百分率的价值所在。 2、教学例2——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认识百分率的价值 (1)出示例2:科学课上,五(2)班同学做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名称 实验种子总数 发芽数 发芽率 绿豆 80 78 花生 50 46 大蒜 20 19 (2)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发芽率的含义,尝试计算各种种子的发芽率。 (3)指名学生交流发芽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板演算式,集体订正。 (4)比较,认识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哪种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一些?哪种要低一些呢?讲解: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决定种子品种和播种面积。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总结百分率计算公式。 (1)谈话,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像命中率、达标率、发芽率等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请小组四位同学在一起开动脑筋、积极协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写出它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2)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探究其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写出计算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及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收集的百分率,阐明其含义,在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4)罗列不同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总结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率= 量 ? 除以总数量 ×100% (5)举实例,加深对百分率计算公式的认识,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5、探讨、交流:生活中的百分率哪些可能大于100%?哪些只会等于或小于100%?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 ) 的千克数占( )的千克数的百 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 4/5 ,乙数是甲数的 ( )%。 ③20÷( )= 4/8 =( )︰24=( )% 2、选一选: 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 一根钢管截成2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这两段钢管比较( )。 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写在数学书第86页上。 2、完成练习二十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的互化。 2.在学习互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复习准备 1、课件出示复习题。 张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倍。 王志祥跳绳个数是陈聪的6/5. 刘星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5%. 思考:这三个人谁跳得最多,怎么比较? 2.引入新课。 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常用百分数表示一些数据。除了用百分数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二、活动(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回忆小数化分数的过程。 (2)小数要化成百分数,分母应是多少?怎样使它的分母变成100呢? 三、活动(三) 百分数化成小数 1、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①小数化百分数分几步进行? 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25=25/100=25% ③1.4怎样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根据什么? ④“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0.38 1.05 0.055 3 ⑤观察例1的各小数,化成百分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所做的练习的各数是不是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符合什么? ⑥现在你能很快地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吗?(口答) 2.5 0.785 0.16 2、例2:把27%,135%,0.4%化成小数。 学生自己试做,学生总结方法 ①说一说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②观察百分数化成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小数 15% 80% 3.5%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归纳,谁能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 四、巩固与提高 1、P80“做一做” 2、练习十九的第2题 五、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九的第1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谁能说说 1、什么叫比?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发言)我们以前还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课前准备: 同桌互相说一说: 1.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2.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有没有基本性质?如果有,这条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 2、验证猜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汇报(预设): ①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 0.4:0.5=0.4÷0.5=0.8 0.4×5=2 0.5×5=2.5 2:2.5=2÷2.5=0.8 ③ (3/4)÷(5/4)= (3/4)×(4/5)=3/5=0.6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问:为什么0除外?(生自由回答)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重要? 相同的数可以是什么数? 不可以是什么数? 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比的性质的应用 ① 最简整数比 师: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生自由发言) 结论: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1,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讨论: 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小组里议一议。 师小结: 必须是一个比;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前项与后项互质。 ② 教学例1:化成最简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 写出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的两面旗的图, 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这两个比的前项,后项是怎么变化的,存在着怎样一个变化规律呢? 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汇报方法。 15∶10 15 : 10=(15÷5):(10÷5)=3:2 想: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180 : 120=(15÷___):(10÷___)=3:2 想:除以什么呢? 这两个比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1/6 :2/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谁的眼睛看得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 2、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需要怎样做才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根据? 3、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1) 整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简比。 (2) 小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3) 分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课后延伸: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 卡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 新知探究 2.1 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 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600px。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 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 板书 例2解答步骤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 (a、b、c为 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 的形式> ②公式法 (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 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其他能用 或 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即: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条鱼,则可依照 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概率的求法: (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2)、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树状图法 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1 成正比线段 4.2 平行线段成比例 4.3 形似多边形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8 图形的位似 一. 线段的比 ※1.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 . ※2.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 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 ②由于线段 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 与 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 则ad=bc; 若ad=bc, 则 二. 黄金分割 ※1. 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2.黄金分割点是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 相似多边形 ¤1.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 相似三角形 ※1.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两角对应相等;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 ①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②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a. 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b.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1 // l2 // l3,则 . ※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八. 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 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5.1 投影 5.2 视图 ※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 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 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 ※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 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 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6.1 反比例函数 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 (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 (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 ←→ ←→ ←→ ←→ 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 >。(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 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 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 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

如何学好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

学习数学不是拿起题目就做,更不是代表你题目做得越多成绩自然就会越好。因此,学习数学,首先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学习计划,特别是基础越差同学,更需要一个学习计划、学习清单。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盘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2.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1)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x+m)2=n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①把原方程化为ax2+bx+c=0(a≠0)的形式;  ②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并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④把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一个常数;  ⑤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进一步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来求出它的解,如果右边是一个负数,则判定此方程无实数解.  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1)把x=﹣b±√b2﹣4ac/2a(b2﹣4ac≥0)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  (2)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公式法.  (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①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进而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  ②求出b2﹣4ac的值(若b2﹣4ac<0,方程无实数根);  ③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求出方程的根.  注意: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条件有两个:①a≠0;②b2﹣4ac≥0.  4.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1)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用,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先把方程的右边化为0,再把左边通过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那么这两个因式的值就都有可能为0,这就能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样也就把原方程进行了降次,把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了(数学转化思想).  (2)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移项,使方程的右边化为零;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都是原方程的解.  5.根的判别式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2﹣4ac)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  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两个实数根;  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  ③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  上面的结论反过来也成立.  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清题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所列方程求所列方程的解,检验和作答.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中常见问题:  (1)数字问题:个位数为a,十位数是b,则这个两位数表示为10b+a.  (2)增长率问题:增长率=增长数量/原数量×100%.  如:若原数是a,每次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第一次增长后为a(1+x);  第二次增长后为a(1+x)2,即 原数×(1+增长百分率)2=后来数.  (3)形积问题:  ①利用勾股定理列一元二次方程,求三角形、矩形的边长.  ②利用三角形、矩形、菱形、梯形和圆的面积,以及柱体体积公式建立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  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比例关系,列比例式,通过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4)运动点问题:物体运动将会沿着一条路线或形成一条痕迹,运行的路线与其他条件会构成直角三角形,可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求解.

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知识点提纲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会系统的去学习数学中的各个内容。这次我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知识点提纲,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知识点提纲 数学学习思维方法 数学学习方法 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知识点提纲 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7、推论: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8、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9、推论: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24、推论: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25、推论: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1、正n边形的面积Sn=pr/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r为边心距 42、正三角形面积√3a2/4a表示边长 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 k(n-2)180°/n=360°化为(n-2)(k-2)=4 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45、扇形面积公式: S扇形=n兀R2/360=LR/2 外公切线长=d-(R+r) <<< 数学学习思维 方法 1.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孩子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3.逻辑法 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 逻辑思维 ,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逻辑思维,在解决逻辑推理问题时使用广泛。 4. 逆向思维 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 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5.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 数学 学习方法 1.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预习的时候,应当把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符号这些内容单独汇集在一起,每抄录一遍,则加深一次印象。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应把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老师讲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预习可以用“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基本概念。 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 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2、把握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以简单扼要的方法记下听课的要点,思维方法,以备复习、消化、再思考,但要以听课为主,记录为辅; 耳到: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 总结 。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解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 口到:主动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 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 3、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数学的解答能力,主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数学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实际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常在练习中出现。 (2)、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证明,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 (3)、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 4、掌握 复习方法 ,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复习是记忆之母,对所学的知识要不断地复习,复习巩固应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无论当天作业有多少,多难,都要巩固复习。 (2).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提高,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突破薄弱环节的复习方法.要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加强巩固好课本知识,只有突破薄弱环节,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 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知识点提纲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三数学主要知识点 ★ 初三数学的知识点梳理 ★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 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三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九年级上册数学很难吗?

我初三刚毕业,,初三,要高考了,平时上课专心听,别开小差,老师的作业要好好做,别偷懒,另外,如果你不会做要多问同学和老师,一定要搞懂,如果还是觉得难,就要买练习测多练,争取弄懂!弄好这些,数学基本不是很难。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考到哪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范围:语文,初三上册(全部)。数学,初三上册(全部)。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 1--Unit 10。物理:初三上册(全部)。化学:初三上册(全部)。历史:初三全部,不包括世界史。政治:初三第一课到第十三课。一个七科,政治、历史合堂不合卷。物理、化学合堂不合卷。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人教版)正文阅读

满意

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二次根式:形如式子为二次根式;性质:是一个非负数;2二次根式的乘除: 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4海伦-秦九韶公式: ,S是三角形的面积,p为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韦达定理:设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有1: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2垂直于弦的直径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弧、弦、圆心角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4圆周角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d>r 点在圆上d=r点在圆内d<r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交d<r相切d=r相离d>r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圆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7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外离d>R+r外切d=R+r相交R-r<d<R+r内切d=R-r内含d<R-r8正多边形和圆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圆心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没边所对的圆心角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一边的距离9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 扇形面积: 10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侧面积:全面积: 11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1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 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则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 3用频率去估计概率1二次函数 = 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对称轴: ;顶点坐标: ;图像的平移可以参照顶点的平移。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3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1图形的相似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对应角相等;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值也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值。2相似三角形判定: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位似位似图形:两个多边形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样的两个图形叫位似图形,相交的点叫位似中心。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2解直角三角形1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2三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3三视图的画法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3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21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7课时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5课时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课时1二次根式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4二次根式的性质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是b的平方根,当时,,,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中,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那么,。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2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2性质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考点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3分)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1圆的定义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途中的CD)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4)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过圆心垂直于弦直径平分弦知二推三,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1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2圆的中心对称性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2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是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d<r点P在⊙O内;d=r点P在⊙O上;d>r点P在⊙O外。1过三点的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3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先假设命题中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经过推理,引出矛盾,判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直线l与⊙O相交d<r;直线l与⊙O相切d=r;直线l与⊙O相离d>r;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三角形的内切圆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两圆外离d>R+r两圆外切d=R+r两圆相交R-r<d<R+r(R≥r)两圆内切 d=R-r(R>r)两圆内含d<R-r(R>r)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4中心角正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3正多边形的画法先用量角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1弧长公式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2扇形面积公式其中n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l是扇形的弧长。3圆锥的侧面积其中l是圆锥的母线长,r是圆锥的地面半径。补充:(此处为大纲要求外的知识,但对开发学生智力,改善学生数学思维模式有很大帮助)1相交弦定理⊙O中,弦AB与弦CD相交与点E,则AEBE=CEDE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圆的切线与经过切点的弦所夹的角,叫做弦切角。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与切线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即:∠BAC=∠ADC3切割线定理PL:PA为⊙O切线,PBC为⊙O割线,则

九年级数学成绩分析与改进措施

九年级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转折点了,面临着人生中比较重要的考试中考,虽然没有高考那么重要,但还是挺让人担忧的。尤其是现在双减模式下,只有一半的人有机会上高中,就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难度。我认为数学应该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中考中数学的满分为120分,我上初中高中时班主任时常硕的两句话“得数学者得天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老师们这样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数学成绩会拉开很多人。大多数人面对数学时并不能做到全面认识问题,马虎粗心,还有错过的题继续错,这才导致了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对此我认为应该加强练习,并且应该引导学生记录错题本,多次反复复习错题,做到错过的题不会错第二遍。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

1、证明 有关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一类(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2、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 公式 分解因式 与 黄金分割比3、三视图与影子4、反比例函数定义 图像 性质 应用5、概率 频率就是1、2、4需要认真学 3、5十分简单…… 有问题可m我 另外这是北师大版的

九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版怎么下载?

1、首先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中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进入到其官网。2、其次进入官网页面后,点击中小学教材电子版下载入口。3、最后选择九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版,即可下载完成。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5篇 时间一晃而过,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那么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1) 本学期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中有得也有失,现反思如下: 一、教育教学中的得: 1、能制定正确教学目标: 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素质高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2、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从初三开始教学就有目的地回顾总结。复习了与初三知识相关联的初一、初二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复习,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有目的的检查复习初一、初二等知识点。这样做能使初一、初二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率。 3、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 目前初三学生每人手中均有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中基础知识偏少,较难的题目偏多,解题方法着重技巧性而不突出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情况是要求偏高、偏深,脱离我校学生的实际,也不符合我校的学习要求。因此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布置作业做到了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由于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及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特别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达到不同水平。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一步追问,对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及时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工作的失: 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乐观的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业过程是正常化的,结果导致走了一段弯路。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讲的多、练的少的现象。没有很好的把握教育管理与初三数学教学的关系。平时在初三数学教学中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对存在问题讲道理多了,具体辅导工作少了。章节考试及模拟考试注重了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对学生知识缺漏情况少了统计及分析,少了针对性的评讲,更少了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2)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二次函数和圆是新授课外,主要是综合复习,迎接中考。 四、教学目的: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能够计算方差、标准差等,能够用表格或列树状图的方法计算概率,对上述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应用。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五、教学重难点 第一阶段(第5周——第12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变式题,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九年级和八年级下的教学内容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章节:第一章数与式;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第三章函数;第四章基本图形;第五章图形与变换;第六章统计与概率。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章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__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3、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第二阶段(第13周——第18周):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七、教学进度: 第1周-第2周第二章二次函数 第3周—第4周第三章圆 第5周-第6周复习七年级数学 第7周-第8周复习八年级数学 第9周-第10周期考 第11周-第12周复习九年级数学 第13周专题一 第14周专题二 第15周专题三 第16周-第19周综合模拟训练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频数分布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根据频数分布图获取有关信息; 3、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图。 难点:是合理分组确定组距和端点。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一、学法指导 1、阅读图解新教材: 第74~76页; 2、阅读课本:第55~56页例1; 3、小结:绘制频数分布图的步骤; 二、知识探究 以同桌为组,讨论第57页探究活动。 三、基础问题训练 完成书本P57、58课内练习。 四、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检测: 1、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结束了,愿中考将我送达另一个理想的彼岸.这27个字中,每个字的笔画数依次是:3,6,8,7,4,8,3,5,9,9,7,2,14,4,6,9,7,9,6,5,1,3,11,13,8,8,8.其中笔画数是8的字出现的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定义? 由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由引例归纳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概念:一般地,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讲解 例1、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 81,73,77,79,80,78,85,80,68,90,80,89,82,81,84,72,83,77,79,75。 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1)确定组距、组数、组界。 (2)组中值的意义和作用。 2、随堂练习:P57 课内练习 四、辨析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经过把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得到的,数据分组必须连续,因些各个长方形的竖边依次相邻。这是一般条形统计图不要求的。 五、合作学习 课本P56 注意: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分析各组中的组界值是多少?怎么样求?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与体会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作业题第1、2题; 选做题:课本作业题第3、4题。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4) 回顾这个学期来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感觉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太乐观。考试中也暴露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题能力知识问题时所存在的缺陷: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怎么会找有关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练习不够,运用知识点十分不熟练,思维缺乏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经过对试卷进行分析,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思想认识不够,过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我这学期上九年级(2)班数学,由于他们在八年级数学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上学期期末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而过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期中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处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成绩下滑较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难度过大,没有估计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无形中给中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三、 教学过程中没能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 本次期中考试发现部分学生不懂得辩析下列词语的异同:增长,增长了,增长到;扩大,扩大到,扩大了,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没能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笔答、对比、总结,导致学生难找出有关增长率的数量关系。 通过对前半期的分析、总结和反思,下半期的数学教学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前半学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备课的过程中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班级的数学成绩,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5) 目前,对于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三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我们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之后,是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和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及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应该说,这是初中数学的最难点。上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先让他们提前预习,可是上起来一点也不轻松,由于基础差,很多学生听不进去,只好一点一点来,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知识后,我尝试解决三个实际问题。问题一: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解析式并学习如何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二:是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并通过画函数图像检验作出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正确;问题三:是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并尝试解决销售问题中利润的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初步体会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再次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反思这一章的教学,我自认为热情不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语言,感染力不足。今后备课时要重视创设丰富而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存在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 一、多数情况下,也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 二、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下阶段准备采取的措施: 1、对过多的题,进行适当的筛选。 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要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不对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 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等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善于设疑置难,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九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内容

封面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39页练习答案

【答案】: 解:(1) 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1/3,顶点坐标是(-1/3, -1/3). (2) 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是(-1,1). (3) 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是(2,0). (4) 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4,顶点坐标是(4,-5). 小编推荐: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 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 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 章 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5.4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a表示a的算数平方根,其中√0=0   对于本章内容,教学中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 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 是非负数; (2) ; (3) ;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5.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本章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 就得到方程的根.(公式所出现的运算,恰好包括了所学过的六中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体现了公式的统一性与和谐性。)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第二十三章 旋转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本章内容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审美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第二十四章 圆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内心和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7.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8.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9.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10.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切线的性质:(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3.有关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4.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180   15.扇形面积S=π(R^2-r^2) 5.圆锥侧面积S=πrl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 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 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 章 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5.4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2020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2020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篇一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相似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三、相似三角形: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说明:①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②要注意两个图形元素的对应。   3.判定定理: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020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篇二   圆   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6.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切线的性质(重点)   2.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   3.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初中数学复习提纲   内角的一半:初中数学复习提纲(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初中数学复习提纲、初中数学复习提纲等)   六、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2020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篇三   知识点1.概念   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的图形)   解读:(1)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做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   (2)全等形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即不仅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   (3)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就是看这两个图形是不是形状相同,与其他因素无关.   知识点2.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知识点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解读:(1)正确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明确“对应”关系.   (2)明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来自于书写,且要明确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知识点4.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之比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解读:(1)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种;   (2)应结合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来理解相似三角形;   (3)相似三角形应满足形状一样,但大小可以不同;   (4)相似用“∽”表示,读作“相似于”;   (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叫做相似比.   知识点5.相似三角的判定方法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他两边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6)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都相似.   知识点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射影定理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本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1.投影 2.视图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华师大版本九年级上知识点: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图形的相似 第二十四章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五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25.1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25.2随机事件的概率人教版九年级上知识点: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22章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23章旋转 1图形的旋转 2中心对称 第24章圆 1圆的有关性质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3正多边形和圆 4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25章概率初步如果对你有很帮助,可以来个好评哈!~~~~~~~~~~~~~~~~

九年级中考数学辅导教案

九年级中考数学辅导教案4篇 所有优秀的九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具备宏阔的课程视野和远大的职业境界。九年级数学教案对数学教师的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质量。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九年级中考数学辅导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九年级中考数学辅导教案篇1 配方法的基本形式 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重点 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难点 将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4)4x2+16x=-7 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 x=±或mx+n=±(p≥0). 如:4x2+16x+16=(2x+4)2,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前三个方程的解法呢? 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并且面积为16 m2,求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此特征.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 x2+6x-16=0移项→x2+6x=16 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x2+6x+32=16+9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5降次→x+3=±5即x+3=5或x+3=-5 解一次方程→x1=2,x2=-8 可以验证:x1=2,x2=-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是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 m,长为8 m.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例1 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x2-8x+1=0 (2)x2-2x-21=0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页 练习1,2.(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 五、作业 教材第17页 复习巩固2,3.(1)(2). 九年级中考数学辅导教案篇2 圆 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弧、弦等与圆有关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重点 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 难点 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集合性定义. 活动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给我们以圆的形象的物体. 2.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形象? 活动2 动手操作,形成概念 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让学生用铅笔和细线画一个圆.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提出问题:我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一样吗?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由什么决 定? 教师强调指出:位置由固定的一个端点决定,大小由固定端点到铅笔尖的细线的长度决定. 1.从以上圆的形成过程,总结概念: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 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 O”. 2.小组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规律? 问题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又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形成新概念.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圆的新概念: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 合.(一个图形看成是满足条件的点的集合,必须符合两点:在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满足这个条件;满足这个条 件的每个点,都在这个图形上.) 活动3 学以致用,巩固概念 1.教材第81页 练习第1题. 2.教材第80页 例1. 多媒体展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要证明四个点在同一圆上,实际是要证明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即四个点到O 的距离相等. 活动4 自学教材,辨析概念 1.自学教材第80页例1后面的内容,判断下列问题正确与否: (1)直径是弦,弦是直径;半圆是弧,弧是半圆.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弧. (3)在同圆中,半径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4)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教师强调: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等弧必须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 (5)大于半圆的弧是劣弧,小于半圆的弧是优弧. 2.指出图中所有的弦和弧. 活动5 达标检测,反馈新知 教材第81页 练习第2,3题. 活动6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圆、弦、弧、等圆、等弧的概念.要特别注意“直径和弦”“弧和半圆”以及“同圆、等圆”这些概念的区 别和联系.等圆和等弧的概念是建立在“能够完全重合”这一前提条件下的,它将作为今后判断两圆或两弧 相等的依据. 2.证明几点在同一圆上的方法. 3.集合思想. 作业布置 1.以定点O为圆心,作半径等于2厘米的圆. 2.如图,在Rt△ABC和Rt△ABD中,∠C=90°,∠D=90°,点O是AB的中点. 求证:A,B,C,D四个点在以点O为圆心的同一圆上. 答案:1.略;2.证明OA=OB=OC=OD即可. 九年级中考数学辅导教案篇3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会用它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2、使学生掌握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会根据这一性质熟练地化简二次根式. 3、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二次根式?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哪些性质?计算下列各题: ()2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1、试一试 计算: (1) _=( )=( ) =( )=( ) (2) _=( )=( ) =( )=( ) 提问:观察以上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2、思考 _与是否相等? 提问:(1)你将用什么方法计算? (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与前面试一试的结果一样? 3、概括 让学生观察以上计算结果、归纳得出结论:_=(a≥0,b≥0) 注意,a,b必须都是非负数,上式才能成立。 三、举例应用 例1、计算。 __ 说明:二次根式运算的结果,应该尽量化简、如(2)结果不要写成,而应化简成4。 等式_=(a≥0,b≥0),也可以写成=_(a≥0,b≥0) 利用它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例如:=_==a2 例2、化简 说明:(1)如果一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或因数)能开得尽方,可以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这些因式(或因数)开出来,从而将二次根式化简;(2)在化简时,一般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式分解或因数分解,然后就将能开得尽方的因式(偶次方因式)或因数用它们的算术平方根代替,移到根号外,也就是开出方来。 四、课堂练习 1、计算下列各式,将所得结果化简: _ _ 2、P12页练习1(1)、(2)、2 五、想一想 1、__与是否相等?a、b、c有什么限制?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2、等于__ 吗? 3、化简: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知识: 1、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即_= (a≥0,b≥0) 2、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即=_ (a≥0,b≥0)……) 要特别注意,以上(1)、(2)中,a、b必须都是非负数,如果a、b中出现了负数,等式就不成立、想一想,=_成立吗?为什么? 3、应用(1)、(2)进行计算和化简,在计算和化简中,复习了性质=a(a≥ 0),加深了对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认识 七、作业 习题22.2第2、(1),(2)题,第3、(1)、(2)题、第4题 九年级中考数学辅导教案篇4 配方法 教学内容 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难点与关键: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问题1.填空 (1)x2-8x+______=(x-______)2;(2)9x2+12x+_____=(3x+_____)2;(3)x2+px+_____=(x+____)2. 问题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2 .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两根为t1=1,t2=--2 例1:解方程:(1)(2x-1) 2=5 (2)x 2+6x+9=2 (3)x 2-2x+4=-1 分析:很清楚,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解:(2)由已知,得:(x+3)2=2 直接开平方,得:x+3=± 即x+3=,x+3=- 所以,方程的两根x1=-3+,x2=-3- 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m2提高到14.4m,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 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则:10(1+x)2=14.4 (1+x)2=1.44 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三、巩固练习 教材 练习. 四、应用拓展 例3.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求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是多少? 分析: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二月份的营业额就应该是(1+x),三月份的营业额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再增长的,应是(1+x)2. 解: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 那么1+(1+x)+(1+x)2=3.31 把(1+x)当成一个数,配方得: (1+x+)2=2.56,即(x+)2=2.56 x+=±1.6,即x+=1.6,x+=-1.6 方程的根为x1=10%,x2=-3.1 因为增长率为正数, 所以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10%.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那么x=±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那么mx+n=±,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0则方程无解 六、布置作业 1.教材 复习巩固1、2.

如何提高九年级的数学成绩

有的是对数学没兴趣,理解能力差,学起来比较吃力!对于数学不好的孩子,父母担心如何指导孩子学数学。可以给你一些实用的技巧:应该多看一下课本,书是最重要的东西,一般来说,只要你把书上的知识搞透澈,不管出题人怎么考你,都可以应付过来。想要提高成绩,最好不要娱乐活动太多了,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读书上。成绩不好的话,你可以用以下3个方面来改善成绩:1合理用脑:所谓合理,要交替读书不同的课程,如文理交叉,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多看书,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从读书中体会到乐趣。2课后巩固:我们在学到完新知识后,抓紧时间巩固知识,我们可以做答题的方式或者向同学讲一遍对这个知识点的总结。有些学科的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可以早晚看书,要充分使用好时间。在我孩子初三时,他的理解力差,上课总是提不起神,致使成绩也很不好。之后找到了可以让孩子开启智慧的“特斯拉潜能开发课程”,学完后,才开始改善了孩子的不良情况。上学听课不犯困,各科成绩也开始提升。这些体会应该可以给你带来帮助,愿你梦想成真,继续努力吧!3课后要回顾之前学的知识:经过一周的读书,在周末可以把这一周来所学的新单词回顾一遍。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样你才能有一个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九年级下册数学书

  初三是很关键的阶段,想要在这个时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得制定好完善的计划。下面是由我整理的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用。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工作计划 篇一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两个班差别很大.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为高中输送合格学苗,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相似形,三角函数.视图是新授课外,主要是综合复习,迎接中考。   四、教学目的: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及数学方法。掌握数式的基本运算,理解应用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学会必要的推理方法.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20XX年转眼来临,本学年既有新任务要完成还有复习更要兼顾,因此事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期,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有效教学新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 基本要求 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带九年级二班,学生上学期成绩居全县第四,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有部分学生成绩下滑很明显,学习习惯较差。做事慢慢腾腾,有几个学生应该考优生的学生都没有考到优生,如连清,赵熙,马晓宇,李功奎,张信心,夏森,柯昭君,许鑫鑫,徐婷婷等,这些也许是老师督导不到位,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解直角三角形和投影。   四、 教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 吃 饱、 吃 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8)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9)以 两头 带 中间 战略思想不变。   (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五、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六、强化复习指导。分二阶段复习: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 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 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 三角形;第九讲 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学;第十一讲圆 . 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 提要 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九年级数学

7544677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同上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九年级数学分为代数、几何两个部分。代数内容有二次函数,统计初步二章;几何内容有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比、圆与正多边形三章。初三数学的学习,是以前两年数学学习为基础的,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拓宽、综合与延续,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相信很多同学已经体会到这样一件事,就是初一的数学比小学难,初二的数学比初一的数学更难,初三的数学已经有同学上课听不懂,盯着黑板发呆的人不少。初三数学是以前两年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可以用来复习、巩固相关的内容,同时新知识的学习常常由旧知识引入或要用到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甚至是已有知识的综合、提高与延续。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便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其实,要学好初中数学,初一的时候一定要打好基础,初二的时候成绩要稳得住,初三复习阶段需要多总结错题,这样中考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初三数学,我给大家分享一份初三数学上册的全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份资料能够补上孩子的不足,好好利用这份资料就会在开学考试的时候考出好成绩。正好现在有时间,好好学习吧!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 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练习题为 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与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 五、板书设计第十四章 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证明:------------------ 结论:-------------------- 练习:--------------------- 正弦和余弦(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概念;能够较正确地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特殊角30°、45°、60°角的正、余弦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正弦、余弦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nA、cosA表示正弦、余弦;正弦、余弦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将研究直角三角形一锐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正弦和余弦. (二)整体感知 只要知道三角形任一边长,其他两边就可知. 而上节课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固定.这样只要能求出这个比值,那么求直角三角形未知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与“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相类比,学生自然产生想学习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以下要研究的内容有了大体印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正弦、余弦的概念是全章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十分重要,因此确定它为本课重点,同时正、余弦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因此概念也是难点. 在上节课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正、余弦,“把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称做正弦、余弦”.如图6-3: 请学生结合图形叙述正弦、余弦定义,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板书:在△ABC中,∠C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若把∠A的对边BC记作a,邻边AC记作b,斜边AB记作c,则 引导学生思考:当∠A为锐角时,sinA、cosA的值会在什么范围内?得结论0<sinA<1,0<cosA<1(∠A为锐角).这个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应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同时这个问题也使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 教材例1的设置是为了巩固正弦概念,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会求正弦,这里不妨增问“cosA、cosB”,经过反复强化,使全体学生都达到目标,更加突出重点. 例1 求出图6-4所示的Rt△ABC中的sinA、sinB和cosA、cosB的值.学生练习1中1、2、3. 让每个学生画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n30°、sin45°、sin60°和cos30°、cos45°、cos60°.这一练习既用到以前的知识,又巩固正弦、余弦的概念,经过学习亲自动笔计算后,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印象很深刻.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这里还应安排六个小题: (1)sin45°+cos45; (2)sin30°u2022cos60°;在确定每个学生都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后,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观察特殊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猜测一下,sin20°大概在什么范围内,cos50°呢?”这样的引导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而且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还可以进一步请成绩较好的同学用语言来叙述“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为查正余弦表作准备. (四)总结、扩展 首先请学生作小结,教师适当补充,“主要研究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概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求其锐角的正、余弦值.知道任意锐角A的正、余弦值都在0~1之间,即 0<sinA<1, 0<cosA<1(∠A为锐角). 还发现Rt△ABC的两锐角∠A、∠B,sinA=cosB,cosA=sinB.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四、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4.1中A组3. 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板书设计 14.1 正弦和余弦(二) 一、概念: 三、例1---------- 四、特殊角的正余弦值 ------------- ------------------- ----------------------- 二、范围: ------------------ 五、例2 ------------ 正弦和余弦(三)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 2.难点: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生回答.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请中下学生回答,从中可以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人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角的正、余弦值(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发现什么特征?学生一定会回答“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这三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角的余弦值”. 2.导入新课 根据这一特征,学生们可能会猜想“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关于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是通过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引入的,然后加以证明.引入这两个关系式是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关系式虽然用黑体字并加以文字语言的证明,但不标明是定理,其证明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更不应要求学生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去推证其他三角恒等式.在本章,这两个关系式的用处仅仅限于查表和计算,而不是证明.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任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2.这时少数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头脑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并有了思路,但对部分学生来说仍思路凌乱.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引导:sinA=cos(90°-A),cosA=sin(90°-A)(A是锐角)成立吗?这时,学生结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师板书: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sinA=cos(90°-A),cosA=sin(90°-A). 4.在学习了正、余弦概念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三角函数,还不熟练,而定理又涉及余角、余函数,使学生极易混淆.因此,定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给出定理后,需加以巩固. 已知∠A和∠B都是锐角, (1)把cos(90°-A)写成∠A的正弦. (2)把sin(90°-A)写成∠A的余弦. 这一练习只能起到巩固定理的作用.为了运用定理,教材安排了例3. (2)已知sin35°=0.5736,求cos55°; (3)已知cos47°6′=0.6807,求sin42°54′. (1)问比较简单,对照定理,学生立即可以回答.(2)、(3)比(1)则更深一步,因为(1)明确指出∠B与∠A互余,(2)、(3)让学生自己发现35°与55°的角,47°6′分42°54′的角互余,从而根据定理得出答案,因此(2)、(3)问在课堂上应该请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讲清思维过程,便于全体学生掌握,在三个问题处理完之后,将题目变形: (2)已知sin35°=0.5736,则cos______=0.5736. (3)cos47°6′=0.6807,则sin______=0.6807,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配合例3的教学,教材中配备了练习题2. (2)已知sin67°18′=0.9225,求cos22°42′; (3)已知cos4°24′=0.9971,求sin85°36′.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就说明定理的教学较成功,学生基本会运用. 教材中3的设置,实际上是对前二节课内容的综合运用,既考察学生正、余弦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对本课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因此例3的安排恰到好处.同时,做例3也为下一节查正余弦表做了准备. (四)小结与扩展 1.请学生做知识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内容变成自己知识的组成部分. 2.本节课我们由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间关系,以及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的结论:任意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四、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4.1A组4、5. 五、板书设计14.1 正弦和余弦(三) 一、余角余函数关系 二、例3 ----------------------------- -------------------------- ---------------------------------- ------------------------------- 正弦和余弦(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查“正弦和余弦表”,即由已知锐角求正弦、余弦值.(二)能力渗透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弦和余弦表”的查法. 2.难点: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与余弦值随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 1)30°、45°、60°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各是多少?请学生口答. 2)任意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怎样?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理解正弦和余弦表的设计方式. (二)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求出了30°、45°、60°这三个特殊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但在生产和科研中还常用到其他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们把0°—90°间每隔1′的各个角所对应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一般是含有四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列成表格——正弦和余弦表.本节课我们来研究如何使用正弦和余弦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正弦和余弦表”简介 学生已经会查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根表、立方根表,对数学用表的结构与查法有所了解.但正弦和余弦表与其又有所区别,因此首先向学生介绍“正弦和余弦表”. (1)“正弦和余弦表”的作用是:求锐角的正弦、余弦值,已知锐角的正弦、余弦值,求这个锐角. 2)表中角精确到1′,正弦、余弦值有四位有效数字. 3)凡表中所查得的值,都用等号,而非“≈”,根据查表所求得的值进行近似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后,一般用约等号“≈”表示. 2.举例说明 例4 查表求37°24′的正弦值. 学生因为有查表经验,因此查sin37°24′的值不会是到困难,完全可以自己解决. 例5 查表求37°26′的正弦值. 学生在独自查表时,在正弦表顶端的横行里找不到26′,但26′在24′~30′间而靠近24′,比24′多2′,可引导学生注意修正值栏,这样学生可能直接得答案.教师这时可设问“为什么将查得的5加在0.6074的最后一个数位上,而不是0.6074减去0.000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结论: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解:sin37°24′=0.6074. 角度增2′ 值增0.0005 sin37°26′=0.6079. 例6 查表求sin37°23′的值. 如果例5学生已经理解,那么例6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通过对比,加强学生的理解. 解:sin37°24′=0.6074 角度减1′值减0.0002 sin37°23′=0.6072. 在查表中,还应引导学生查得: sin0°=0,sin90°=1. 根据正弦值随角度变化规律:当角度从0°增加到90°时,正弦值从0增加到1;当角度从90°减少到0°时,正弦值从1减到0. 可引导学生查得: cos0°=1,cos90°=0. 根据余弦值随角度变化规律知:当角度从0°增加到90°时,余弦值从1减小到0,当角度从90°减小到0°时,余弦值从0增加到1. (四)总结与扩展 1.请学生总结 本节课主要讨论了“正弦和余弦表”的查法.了解正弦值,余弦值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角度的减小而减小;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角度的减小而增大. 2.“正弦和余弦表”的用处除了已知锐角查其正、余弦值外,还可以已知正、余弦值,求锐角,同学们可以试试看. 四、布置作业 预习教材中例8、例9、例10,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板书设计 14.1 正弦和余弦(四) 一、正余弦值随角度变 二、例题 例5 例6 化规律 例4 --------------- 正弦和余弦(五)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根据一个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2.难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3.疑点:由于余弦是减函数,查表时“值增角减,值减角增”学生常常出错.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锐角的正弦值与余弦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这一规律也是本课查表的依据,因此课前还得引导学生回忆. 答: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若cos21°30′=0.9304,且表中同一行的修正值是 则cos21°31′=______, cos21°28′=______. 3.不查表,比较大小: (1)sin20°______sin20°15′; (2)cos51°______cos50°10′; (3)sin21°______cos68°. 学生在回答2题时极易出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然后得出答案. 3题的设计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函数值随角度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估算. (二)整体感知 已知一个锐角,我们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反过来,已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大小.因为学生有查“平方表”、“立方表”等经验,对这一点必深信无疑.而且通过逆向思维,可能很快会掌握已知函数值求角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例8 已知sinA=0.2974,求锐角A. 学生通过上节课已知锐角查其正弦值和余弦值的经验,完全能独立查得锐角A,但教师应请同学讲解查的过程:从正弦表中找出0.2974,由这个数所在行向左查得17°,由同一数所在列向上查得18′,即0.2974=sin17°18′,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解:查表得sin17°18′=0.2974,所以 锐角A=17°18′. 例9 已知cosA=0.7857,求锐角A. 分析:学生在表中找不到0.7857,这时部分学生可能束手无策,但有上节课查表的经验,少数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可能会想出办法.这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在探讨中寻求办法.这对解决本题会有好处,使学生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彻. 若条件许可,应在讨论后请一名学生讲解查表过程:在余弦表中查不到0.7857.但能找到同它最接近的数0.7859,由这个数所在行向右查得38°,由同一个数向下查得12′,即0.7859=cos38°12′.但cosA=0.7857,比0.7859小0.0002,这说明∠A比38°12′要大,由0.7859所在行向右查得修正值0.0002对应的角度是1′,所以∠A=38°12′+1′=38°13′. 解:查表得cos38°12′=0.7859,所以: 0.7859=cos38°12′. 值减0.0002角度增1′ 0.7857=cos38°13′, 即 锐角A=38°13′. 例10 已知cosB=0.4511,求锐角B. 例10与例9相比较,只是出现余差(本例中的0.0002)与修正值不一致.教师只要讲清如何使用修正值(用最接近的值),以使误差最小即可,其余部分学生在例9的基础上,可以独立完成. 解:0.4509=cos63°12′ 值增0.0003角度减1′ 0.4512=cos63°11′ ∴锐角B=63°11′ 为了对例题加以巩固,教师在此应设计练习题,教材P.15中2、3. 2.已知下列正弦值或余弦值,求锐角A或B: (1)sinA=0.7083,sinB=0.9371, sinA=0.3526,sinB=0.5688; (2)cosA=0.8290,cosB=0.7611, cosA=0.2996,cosB=0.9931. 此题是配合例题而设置的,要求学生能快速准确得到答案. (1)45°6′,69°34′,20°39′,34°40′; (2)34°0′,40°26′,72°34′,6°44′. 3.查表求sin57°与cos33°,所得的值有什么关系? 此题是让学生通过查表进一步印证关系式sinA=cos(90°-A),cosA=0.8387,∴sin57°=cos33°,或sin57°=cos(90°-57°),cos33°=sin(90°-33°).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已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这也是本课难点,同学们要会依据正弦值和余弦值随角度变化规律(角度变化范围0°~90°)查“正弦和余弦表”. 四、布置作业 教材复习题十四A组3、4,要求学生只查正、余弦。 五、板书设计 14.1 正弦和余弦(五) 例8 例9 例10

九年级的数学的过程?

九年级上数学

只能画两个。如果半径为3cm,则能画一个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AB与圆O相离,d>r。   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   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方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篇二:旋转变换】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说明:(1)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的;(2)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3)旋转过程中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4)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一个点的旋转角度是一样的.⑤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旋转作图的步骤和方法:(1)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方向、旋转角;(2)找出图形的关键点;(3)将图形的关键点和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度数,得到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原图形顺次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说明:在旋转作图时,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夹角即为旋转角.    【篇三:圆周角】   1、定义: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两条件缺一不可)   2、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2)直径(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①常见辅助线:有直径可构成直角,有900圆周角可构成直径;②找圆心的方法:作两个900圆周角所对两弦交点)   4、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补充:1、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2、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3、同弧所对的(在弧的同侧)圆内部角其次是圆周角,最小的是圆外角。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 (a、b、c为 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 的形式> ②公式法 (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 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其他能用 或 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即: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条鱼,则可依照 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概率的求法: (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2)、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树状图法 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1 成正比线段 4.2 平行线段成比例 4.3 形似多边形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8 图形的位似 一. 线段的比 ※1.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 . ※2.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 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 ②由于线段 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 与 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 则ad=bc; 若ad=bc, 则 二. 黄金分割 ※1. 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2.黄金分割点是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 相似多边形 ¤1.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 相似三角形 ※1.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两角对应相等;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 ①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②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a. 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b.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1 // l2 // l3,则 . ※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八. 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 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5.1 投影 5.2 视图 ※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 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 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 ※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 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 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6.1 反比例函数 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 (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 (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 ←→ ←→ ←→ ←→ 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 >。(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 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 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 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

九年级数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1.九年级数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九年级数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一、反比例函数   1.形如y=k/x(k≠0)或y=kx^-1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k叫做反比例系数。它的图像是双曲线。^-1表示负一次   2.在函数y=k/x(k≠0),当k>0时,表达式中的想x、y符号相同,点(x,y)在第一、三象限,所以函数y=k/x(k≠0)的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表达式中的想x、y符号相反,点(x,y)在第二、四象限,所以函数y=k/x(k≠0)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   3.在y=k/x(k≠0)中,当k>0时,在第一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若y的值随着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k<0   4.设P(a,b)是反比例函数y=k/x(k≠0)上任意一点,则ab的值等于k。经过反比例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段,则所成的矩形面积为k;过P点向x轴或y轴作垂线段,连接OP,则所成的三角形面积为k/2   二、二次函数   1.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它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对称轴是直线x=-b/2a   3.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当a>0时,二次函数图像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图像与y轴的交点的坐标是(0,c)   4.一元一次方程ax^2+bx+c=0(a≠0)的解,可以看成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   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5.当a>0,且x=-b/2a时,函数y=ax^2+bx+c(a≠0)取得最小值,这个值等于4ac-b^2/4a;当a<0,且x=-b/2a时,函数y=ax^2+bx+c(a≠0)取得值,这个值等于4ac-b^2/4a   6.抛物线y=ax^2+c(a≠0)的对称轴是y轴   7.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若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a,b异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   8.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9.对于抛物线y=a(x-m)^2+k,左右平移时,只与m有关,往左是加,往右是减;上下平移时,只与k有关,往上是加,往下是减   三、相似三角形   1.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说这四个数成比例。   2.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且bd≠0,那么a/b=c/d;如果a/b=c/d,那么(a+b)/b=(c+d)/d。谁都不能为0。为0无意义。   3.一般的,如果三个数a,b,c满足比例式a:b=b:c,则b就叫做a,c的比例中项。(如果是线段的话,只能取正的,如果是数,正负都可以)   4.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5-1)/2,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   5.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照我们老师的方法来说就是A字型和8字型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    3.九年级数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根的判别式   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4.九年级数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不等式的判定:   ①常见的不等号有“>”“<”“≤”“≥”及“≠”。分别读作“大于,小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不等于”,其中“≤”又叫作不大于,“≥”叫作不小于;   ②在不等式“a>b”或“a<b”中,a叫作不等式的左边,b叫作不等式的右边; </b”中,a叫作不等式的左边,b叫作不等式的右边;   ③不等号的开口所对的数较大,不等号的尖头所对的数较小;   ④在列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不等式关系的关键字,如:正数、非负数、不大于、小于等等。   平行四边的定义   1、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对角相等,(3)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九年级数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等边三角形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判定: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章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形如 ( )的式子为二次根式; 性质: ( )是一个非负数; ; 。 2 二次根式的乘除: ; 。 3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 海伦-秦九韶公式: ,S是三角形的面积,p为 。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是2的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韦达定理:设 是方程 的两个根,那么有 第三章 旋转 1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第四章 圆 1 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 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 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 d=r 点在圆内 d<r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d<r 相切 d=r 相离 d>r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圆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 7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 d>R+r 外切 d=R+r 相交 R-r<d<r+r 内切 d=R-r 内含 d<r-r 8 正多边形和圆 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圆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没边所对的圆心角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一边的距离 9 弧长和扇形面积 弧长 扇形面积: 10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侧面积: 全面积 11 (附加)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第五章 概率初步 1 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 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则常数p叫做事</r-r </d<r+r </r </r件A的概率。 2 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 3 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下册 第六章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 = 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 对称轴: ; 顶点坐标: ; 图像的平移可以参照顶点的平移。 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3 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 第七章 相似 1 图形的相似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值也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值。 2 相似三角形 判定: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位似 位似图形:两个多边形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样的两个图形叫位似图形,相交的点叫位似中心。 第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2解直角三角形 第九章 投影和视图 1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2三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 3 三视图的画法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 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9、中,A(x1,y1)、B(x2,y2)。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不明确:画垂直,证半径。 (2)经过半径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明确:连半径,证垂直。 11、圆的切线的性质(补充)。 (1)经过切点的直径一定垂直于切线。 (2)经过切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切线的直线一定经过圆心。 12、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与这点之间连线段的长叫这个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 ∵PA、PB切⊙O于点A、B ∴PA=PB,∠1=∠2。 13、内切圆及有关计算。 (1)内切圆的圆心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如图,△ABC中,AB=5,BC=6,AC=7,⊙O切△ABC三边于点D、E、F。 求:AD、BE、CF的长。 分析:设AD=x,则AD=AF=x,BD=BE=5-x,CE=CF=7-x. 可得方程:5-x+7-x=6,解得x=3 (3)△ABC中,∠C=90°,AC=b,BC=a,AB=c。 求内切圆的半径r。 分析:先证得正方形ODCE, 得CD=CE=r AD=AF=b-r,BE=BF=a-r b-r+a-r=c 14、(1)弦切角:角的顶点在圆周上,角的一边是圆的切线,另一边是圆的弦。 BC切⊙O于点B,AB为弦,∠ABC叫弦切角,∠ABC=∠D。 (2)相交弦定理。 圆的两条弦AB与CD相交于点P,则PA?PB=PC?PD。 (3)切割线定理。 如图,PA切⊙O于点A,PBC是⊙O的割线,则PA2=PB?PC。 (4)推论:如图,PAB、PCD是⊙O的割线,则PA?PB=PC?PD。 1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外离:d>r1+r2,交点有0个; 外切:d=r1+r2,交点有1个; 相交:r1-r2 内切:d=r1-r2,交点有1个; 内含:0≤d (2)性质。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经过切点。 16、圆中有关量的计算。 (1)弧长有L表示,圆心角用n表示,圆的半径用R表示。 (2)扇形的面积用S表示。 (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r为底面圆的半径,a为母线长。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二 1二次根式:形如式子为二次根式; 性质:是一个非负数; 2二次根式的乘除: 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的面积,p为.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是2的方程. 2配 方法 :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韦达定理:设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有 1: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d>r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R+r 外切d=R+r 相交R-r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三 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 y=ax2+bx+c(a=?0)的顶点坐标公式是(-b/2a,(4ac-b2)/4a) y=ax2+bx的顶点坐标是(-b/2a,-b2/4a) 相关结论 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作倾斜角为θ的直线L,L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有 ①x1 x2=p^2/4,y1 y2=—P^2,要在直线过焦点时才能成立; ②焦点弦长:|AB|=x1+x2+P=2P/[(sinθ)^2]; ③(1/|FA|)+(1/|FB|)=2/P; ④若OA垂直OB则AB过定点M(2P,0); ⑤焦半径:|FP|=x+p/2(抛物线上一点P到焦点F距离等于到准线L距离); ⑥弦长公式:AB=√(1+k^2) │x2-x1│; ⑦△=b^2-4ac; ⑧由抛物线焦点到其切线的垂线距离,是焦点到切点的距离,与到顶点距离的比例中项; ⑨标准形式的抛物线在x0,y0点的切线就是:yy0=p(x+x0)。 ⑴△=b^2-4ac>0有两个实数根; ⑵△=b^2-4ac=0有两个一样的实数根; ⑶△=b^2-4ac<0没实数根。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 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式子a(auf0b3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 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uf03da(auf0b30) a(auf0b30) (2)a2uf03dauf02da(auf03c0) (3)abuf03dauf0b7b(auf0b30,buf0b30) (4)aba b (auf0b30,buf0b30)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单元 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uf02bbxuf02bcuf03d0(auf0b90),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uf02ba)2uf03db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xuf02ba是b的平方根,当buf0b30时,xuf02bauf03duf0b1b,xuf03duf02dauf0b1b,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a2uf0b12abuf02bb2uf03d(auf02bb)2,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x2uf0b12bxuf02bb2uf03d(xuf0b1b)2。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ax2uf02bbxuf02bcuf03d0(auf0b90)的求根公式: xuf03duf02dbuf0b1b2uf02d4ac2a (b2uf02d4acuf0b30)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总结是什么?

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总结如下:1、圆外离:d>r1+r2,交点有0个;外切:d=r1+r2,交点有1个;相交:r1-r2内切:d=r1-r2,交点有1个;内含:0≤d。2、弧长计算公式:L=nπR/180。3、平方差公式:a2-b2=(a+b)(a-b)。4、立方差公式:a3- b3=(a-b)(a2+ab+b2)。5、sin(A/2)=√((1-cosA)/2)sin(A/2)=-√((1-cosA)/2)。

跪求九年级上教版历史与社会全一册的复习提纲以及会考到的地图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第1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我们向往公平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2、公平对于合作的主要作用: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失去公平合作就难以维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2、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1)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2)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3)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3、如何维护社会公平:(1)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位社会成员的努力。(2)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为正义高歌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1、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区分标准: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2、正义制度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3、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和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而制定的。4、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5、正义行为应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支持和赞扬。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必然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首先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2)要坚持正义的标准。(3)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4)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机智勇敢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第2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责任对于你我他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1、承诺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2、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二、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1、责任随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多种社会角色,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面对责任的选择一、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有什么影响:(1)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影响自己一的兴趣和爱好(2)要承受心理压力,耗费体力和精力,甚至可能影响健康(3)可能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失(4)危险和危急时刻还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声明。2、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1)能促使自己的成长和发展(2)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能激励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3)才能赢得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4)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二、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会给个人、他人和社会都带来种种不良后果2、一个对他人和社会不负责人的人实际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有受到法律制裁,遗憾终身。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1、认识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2、从我、从现在,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负责任的习惯。3、学会在不同面前进行选择,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科学安排,学会统筹兼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道德和法律是维护良好秩序的有力武器。2、每个成员都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服务、奉献社会的最有条件做到的就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第2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第3课腾飞的中国巨龙感受共和国的巨变一、百姓生活大变迁(1)人们饮食讲营养,穿戴讲漂亮,住房讲宽敞,连小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2)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读书看报,影视歌舞,运动健身。(3)人民生活实现由贫穷到温饱,在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表现在: 1、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北京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再夺佳绩)。2、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3、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国地位日益提高。党是我们的领路人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2、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根本原因是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在: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③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中国共产党为我国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不断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3、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第4课 全面共同富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现阶段,我国主要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几种经济成分。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①是由我国社会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实行这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4、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切好“蛋糕” 共同富裕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好处——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作用,极大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二、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 1、共同富裕——就是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致富要靠勤劳和智慧,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3、我国法律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第5课 人民当家作主一年一度人代会一、阳春三月看人大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授予他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4、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它的监督。5、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二、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1、人大代表能够代表人民意愿①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②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③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的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4、青少年要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的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妥善的解决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5、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维护民族关系?第3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第6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是硬道理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党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基本路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3、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二、“一个中心”是关键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国防、教育等,而经济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工程。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4、为什么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1)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2)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3)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4)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5)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讲述春天的故事一、改革——社会发展的动力 1、改革的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2、改革的领域:改革开放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3、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4、改革的成绩:通过改革①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国家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实际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举身边的事例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6、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改革: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也会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对外开放的有效方式: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2、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引进来”和“走出去”。3、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或为什么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②我国随虽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③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4、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外开放: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第7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时代的选择一、科教兴则国兴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②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③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的兴衰成败。2、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①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②人才的培养主要在教育③。③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的兴衰成败。二、面对竞争与差距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①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我国面临日趋6激烈的国际竞争②我国科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科技和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2、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含义:就是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要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是关键一、科技创新 赶超一流 1、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和意义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2、我国实施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①长远的规划(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863计划…).②重要措施(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幅度加大科技的投入…)二、教育创新 人才蔚出 1、教育创新的必要性:①从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关系来说,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②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面貌,提高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我国教育改革的措施:①大力发展基础教育②构建教育立交桥③实施素质教育 3、从现在做起,争当创新型人才(要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第8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人口问题(1)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3)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A、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B、就业压力越来越大C、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D、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资源问题:(1)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资源相对短缺。(2)严峻性:资源相对短缺,需求量不断增加,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3、环境问题:(1)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二、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1、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大,造成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也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其内涵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在行动一、计划生育好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1、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2、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增强。4、青少年应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第9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耀中华一、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1、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2、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民族精神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精神动力。3、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从经济的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②从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的角度来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③从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来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一、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重要的任务。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和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②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③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④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二、火炬在我们手中 1、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②要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http://hi.baidu.com/ddf23/blog/item/224135e8a4452738b80e2dfa.html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四川教育出版社)

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本册知识概览和学习要求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历史进程渐趋国际化,世界各国发展模式则呈现出民族化和多样化,这种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人类社会在取得空前进步和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人类在克服战争与贫困,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5、关于十月革命的几个特点:①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1919年1月~1919年6月)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华盛顿会议(1921年~1922年)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③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4、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危机的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危机的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4、法西斯势力的猖獗:①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发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他们在德国陷于绝望时,不失时机地开展欺骗宣传活动,以美好的许诺,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最终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政权。②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内政:在政治上,打击共产党和其它政党,实行纳粹党的一党独裁统治,还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在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外交: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并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5、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①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②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因素。③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1、英、法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他们想把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他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2、绥靖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利益膨胀;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3、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美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这一事件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4、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美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②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③影响: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础。6、雅尔塔会议及其影响:①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②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7、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8、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盟军组织了诺曼底登陆战,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9、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而导致的。一战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也不满足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挑起了战争的爆发。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③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11、二战的影响:(1)消极影响: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2)积极影响:①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原子弹技术导致了原子能的应用,导弹技术导致了航天技术的发展。)②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如中国、越南、朝鲜、蒙古、东欧八国等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③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纳米比亚等国二战后走上独立道路。)1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①这场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一、美国经济的发展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2、70-80年代的危机与调整: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负债国。3、新经济的出现:①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②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二、欧洲的联合1、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①美国给予了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2、欧洲的联合:①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建立了欧共体。②欧共体建立的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格局上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另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③欧盟的成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老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3、日本的崛起①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c、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d、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②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4、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①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②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一、苏联的改革和解体1、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苏联解体:①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②苏联解体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③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要始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制度,我们要充满信心。④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积极妥善地解决了各种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实现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而苏联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和脱离了共产党的领导,加重了经济困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二、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2、东欧剧变的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3、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离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分治。2、印巴冲突:印巴分治导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1、埃及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了武装起义,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2、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3、纳米比亚独立及其意义:1990年,纳米比亚赢得了独立。这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三、中东问题1、中东战争的爆发: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批流亡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二战后,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联合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之后,随着犹太人国家以色列的建立,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中东战争,中东问题由此产生。(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问题)2、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的原因: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是由于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中东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的介入,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

谁有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间:14世纪前  点:意利  原:早现资产阶级产关系  思想: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  物、:丁[意利]诗(《神曲》)  达芬奇[意利]艺术师(《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文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欧洲资本主义社产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辟  根本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经济现  程:  (1)1487葡萄牙迪亚士葡萄牙往东航行达望角  (2)1492哥伦布(意利)受西班牙王室资助达美洲  (3)1497—1498葡萄牙达?伽马(葡萄牙支持)达印度等  (4)1519—1522麦哲伦奉西班牙王命完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辟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交通往益密切世界始连整体 (世界影响)……  (2)欧洲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促进资本主义产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始形  (4)证明圆说 (同补充非重点)  3.英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资本主义发展产新兴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  根本原: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资本主义发展  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民起义  始标志:1640议召  领导者:资产阶级新贵族  文献:《权利案》(革命颁布)  结:建立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家  意义:英资产阶级通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自统治位发展资产阶级扫清障碍推世界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间、程曲折、妥协(彻底)  4.美独立战争  原:  (1)英希望北美殖民永远做原料产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  (2)殖民民强烈满反抗情绪益高涨  (3)英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原)  间:1775—1783  始标志: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工业资产阶级南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承认美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颁布)《美宪》(革命颁布)  结:建立联邦制资本主义家  意义:美独立战争结束英殖民统治实现家独立确立比较民主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利于美资本主义发展欧洲拉丁美洲革命起推作用  美1787宪内容:  (1)宪确立美联邦制家规定总统既家元首政府首脑享行政权  (2)高院别掌握家立司权  美独立战争胜利原:  (1)战争义性  (2)民群众积极参战  (3)、荷兰等支援  (4)华盛顿等确领导灵战术  5.革命  根本原: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间:1789—1815  始标志:1789巴黎民第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议召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4月罗伯斯庇尔等政变送断台  文献:权宣言(革命颁布)《典》(革命颁布)  结:建立兰西第共(拿破仑革命建立兰西第帝)  意义:革命摧毁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打击欧洲封建制度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进步思想世界历史发展影响  革命特点:  (1)程艰难曲折  (2)革命彻底  6.第工业革命  间:18世纪60代至1840前  始标志:18世纪60代珍妮机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蒸汽机广泛英雄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汽与电气气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  :  (1)机器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巨产力  (2)产关系:改变社面貌;资本主义终战胜封建主义;产两立阶级(资产阶级、产阶级)斗争尖锐  (3)际格局:率先完工业革命西资本主义家逐步确立起世界统治世界形西先进东落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运  ①宪章运:  原:19世纪三、四十代广工改善劳条件、提高政治位积极进行斗争  间:1836—1848  内容:取普选权便机参与家管理  特点:世界第群众性、政治性产阶级革命运  影响:  (1)运世界第群众性、政治性产阶级革命运  (2)由于缺乏科理论指导工运进步发展受影响  (3)表明产阶级已作支独立政治力量登历史舞台显示产阶级伟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间:1848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析阶级斗争阶级社历史发展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要社主义代替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产者联合起获自解放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科理论指导际工运进入新历史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同普鲁士发战争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  (2)资产阶级政府外屈膝投降内准备镇压民  (3)1871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民自卫军发冲突导致巴黎工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产阶级建立政权第伟尝试  (2)公社战士强敌面前表现畏精神永远激励着  8.美南北战争(美内战)  根本原:奴隶制存阻碍美资本主义发展;南北两种同经济制度矛盾(缺乏产力)  核矛盾:奴隶制存废问题  间:1861—1865  战争目:维护家统  领导者:美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奴隶宣言》《宅》(革命颁布)  作用:调民群众特别黑奴隶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始利于北北取胜创造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美历史第二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废除奴隶制度扫清发展资本主义障碍经济迅速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工业革命)  北胜利原:  (1)内战北政府广民群众黑奴隶支持  (2)北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顺应历史潮流  (3)北政府维护家统具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扩巩固  ①俄1861改革  背景:1.16世纪期俄央集权封建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阻碍19世纪期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于其主要资本主义家3.农奴境况十悲惨暴频繁  间:1861  目: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物:亚历山二世  内容:  (1)令规定农奴律自由主再许买卖农奴干涉  (2)农奴获解放获块份必须钱赎买块份  影响:  (1)1861改革沙皇自实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改革虽流量封建残余加快俄资本主义发展俄近代史重转折点  ②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期本,仍闭关锁、落封建家皇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幕府军手  (2)外势力渗透激化本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危  (3)部级武士逐渐始接受西先进技术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功  间:1868  物:明治皇、级武士  内容:  (1)政治面废藩置县加强央集权  (2)经济面允许土买卖引进西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面提倡文明化即向欧美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本闭关锁封建家逐步转变资本主义家摆脱沦半殖民家命运本历史重转折点  (2)本强起快走外侵略扩张军主义道路  ★比俄1861改革本明治维新相同点  1.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情况进行  2.都统治者自实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改革都走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两历史发展转折点  4.改革都彻底保留量封建残余  5.改革实力增强始外扩张  ★19世纪期美、、俄面临社问题各自通途径解决  面临主要问题:美——两种经济制度矛盾调;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通1861—1865内战废除黑奴隶制度  (2)本经武装倒幕斗争建立明治皇政府并于1868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3)俄沙皇亚历山二世于1861实行废除农奴制资产阶级改革  10.第工业革命  间:19世纪70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始标志:19世纪70代电力作新能源进入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新能源进入产领域电力广泛使用类进入电气代(注意蒸汽汽与电气气区别)  理论指导:拉第电磁应原理  :  (1)电力广泛使用:发明王迪(美)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创制:汽车父卡尔?本茨(德)设计内燃机带新交通工具现——汽车飞机;电报、电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产力发展  (2)产关系:产垄断资本主义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主义度  (3)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终形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世界统治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终形;导致帝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平衡终导致战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工业革命同点:  (1)第工业革命科于产影响第二显著新技术发明主体与其说科家说才能技工;第二工业革命科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工业革命重轻工业部门主要纺织业;第二工业革命则重转移重工业石油工业、化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仅能源力革新且扩展材料、信息力技术全面革新  (4)第工业革命主要英扩展欧洲其家;第二工业革命几乎同主要资本主义家展德美相  启示:科技术第产力  11.第世界战  根本原:帝主义家政治经济发展平衡  间:1914—1918  始标志:19147月奥匈帝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家:英、、俄(于10月革命退)——三协约;德、意利(加入协约作战)、奥匈帝——三同盟  结束标志:191811月德投降  结:德战败战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战造极损失破坏  (2)战造欧洲衰弱美兴起世界格局发改变  (3)社主义革命创造条件诞苏维埃俄  (4)促进民族解放运发展(五四运)  性质:非义帝主义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外)  ——接九——  12.俄十月革命  间:191711月7(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十月社主义革命类历史第获胜利社主义革命世界第社主义家诞  (2)十月革命胜利沉重打击帝主义统治推际社注意运发展鼓舞殖民半殖民民解放斗争()  ★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由布尔仁政维克党领导  同点:反象同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政府革命性质同二月革命场资产阶级性质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社主义革命产结同:二月革命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政府仍进行外参加战内镇压民政策十月革命建立世界第社主义制度家  13.斯林模式  1.斯林模式苏联外帝主义保卫包围内经济、文化相落情况形定历史阶段发挥积极作用  2.模式严重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期处于落状态;  (2)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产值产量造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家农民手拿走东西太严重损害广农民利益农民没产积极性农业产期停滞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量消耗浪费资源  总远看严重阻碍苏联进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何形:  (1)19191月协约集团缔结约战世界做安排召巴黎19196月协约与德签定《凡尔赛约》1919~1920协约别同德盟奥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系列约些约同《凡尔赛约》起构凡尔赛体系确立帝主义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  (2)巴黎虽暂调整帝主义家西关系东亚、太平洋区矛盾仍十尖锐美间矛盾尤激烈美倡议美、英、等九代表华盛顿举行议签署关于问题《九公约》华盛顿议巴黎继续确立帝主义东亚、太平洋区统治新秩序通两际议帝主义列强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议巴黎继续确立帝主义东亚、太平洋区统治新秩序通两际议帝主义列强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系能消除帝主义家间矛盾能期维持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西斯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间比较;破坏性特别  表现:影响整资本主义世界造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部门危机;19291933共5;1933与1929相比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降1/3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影响:  (1)经济危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资本主义世界工量失业广劳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保持价格维持利润宁愿量销毁产品产受严重破坏  (3)严重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社矛盾尖锐政局荡  ★罗斯福新政  间:1933  目: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家经济干预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措施工业调整根据《家工业复兴》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配、工资标准工作数等防止现盲目竞争引起产剩加强政府资本主义工业产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显著效  (1)美经济缓慢恢复民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家经济宏观控制与管理加强  (4)美联邦政府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具重要意义  ★德西斯发展  (1)纳粹党利用纵火案打击德共产党逮捕迫害批共产党进步士  (2)解散切工取缔除纳粹党外所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反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量进步书籍  (5)德西斯政权掀起迫害犹太狂潮  (6)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世界战  间:19399月1—19459月2  范围:全球各30家  始标志:19399月1德军队波兰发突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等割让给德捷必须十内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使西斯家特寸进尺侵略野益膨胀极削弱反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代德、本意利西斯世界各断进行侵略些侵略使西利益受定损害西西斯家侵略满害怕西斯家战争讹诈想祸水东引德侵略矛引向苏联西斯侵略加严厉制裁希望牺牲弱家利益安抚侵略者种政策称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影响极其恶劣使西斯家特寸进尺侵略野益膨胀极削弱反西斯力量  ★二战始扩  (1)19399月1德军队波兰发突进攻第二世界战全面爆发  (2)1940四五月间德军向欧洲西部发规模进攻快占领包括内西欧北欧许家英遭德飞机猛烈轰炸  (3)19416月德军掉向东发苏联侵略战争  (4)194112月7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美宣战第二世界战规模进步扩全世界绝部区口都卷入类历史空前浩劫  ★二战转折点  (1)19427月-19432月俄斯林格勒战役使德军队闪击战失败反西斯家由防守转进攻  (2)1942途岛海战改变太平洋战场形式  (3)1942英美军队北非阿拉曼击溃德意军队久意利投降  (4)19446月6诺曼底登陆辟第二战场  (5)19455月2柏林守军投降第二世界战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影响:  (1)第二世界战类历史场空前浩劫几千万失命数财产毁  (2)第二世界战彻底改变社面貌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3)打击西斯势力维护民主  性质:反西斯家义战争  17.美经济发展 (用全背基本考选择题)  ①战繁荣(20世纪五六十代)(称黄金期)  原:  (1)第二世界战美世界富强家占据广阔际市场  (2)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军事工业  (3)政府采取措施改善民创造比较利发展环境  表现:美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发展迅速呈现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经济调整(20世纪70—80代)  70代经济位降原:  (1)东产油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2)西欧、本高速发展冲击美经济霸主位  70代经济危机表现:  (1)20世纪70代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美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美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  80代经济转(负担加重)原:  (1)美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影响)  80代经济转表现:20世纪80代期美经济形式逐渐转债务负担加重世界负债  ③美新经济现(20世纪90代)  原:  (1)美政府进行社经济改革  (2)加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力度  (3)促进信息产业代表高新技术发展  表现:  (1)经济增加快  (2)通货膨胀率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递减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全球化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无论是作为教学工具还是学习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四大文明的比较:   文明古国   发源地   国家出现时间   统一时间   典型特征   古代埃及   非洲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金字塔   古巴比伦   西亚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后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   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种姓制度   (P11表格)   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古埃及:   (1)、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   (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   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问题探究: 古代亚非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练习巩固   1 完成第5页“练一练”: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进行分类(标上相应的字母):   A.早期猿人 B.晚期猿人 C.早期智人 D.晚期智人   中国山顶洞人(D) 德国尼安德特人(C) 印尼爪哇人 (B)   中国丁村人 (C) 法国克罗马农人(D)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B)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A)   2 准确地说,上题7个选项应当属于人类进化的哪个阶段?(B)   A.正在形成的人 B.完全形成的人 C.猿人 D.智人   3 “没有劳动,就不会发生从猿到人的进化,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促进头脑发育的前提。而头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所以,热爱劳动、肯动脑筋,才能保证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并且不断地发展完善起来。)   4 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5 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 第四单元 快!!!!!!!!!!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世界史复习资料 (3-4)《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 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 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 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 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 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总览历史思维导图,可以查漏补缺,升华思想,巩固知识体系。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宪章运动:1837年,英国——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2、马克思、恩格斯(两颗巨星)研究的理论成果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2课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1、巴黎公社:   ①时间:1871年3月28日 。   ②性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③失败:“五月流血周”。   ④意义: 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创精神;公社战士所体现的英勇不屈、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永垂青史。   2、《国际歌》:词作者——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歌。   3、“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的意思: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 1861年   3、颁布者:亚历山大二世   4、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生自由。②农民可通过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土地(份地)。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当地的“村社”管理。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7、影响:   (1)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8、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第15课 坚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   1、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   焦点问题: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3、过程:   ①内战爆发:1861年   ②扭转战局:林肯颁布《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结束:1865.4 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4、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意义:经过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局限性:种族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7、林肯的贡献: 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统一。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7、18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P89)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P94)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1、条件: ①政治制度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②经济繁荣 ③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3、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4、主要成果:   ①新能源的出现和利用;(电力、石油)   ②新机器和产品的创制;(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家用电器)   ③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 )   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电报、电话)   5、特点:   ①以电为核心;   ②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同时进行;   ③发明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④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6、影响:   经济方面: 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产业结构发生由轻工业主导到重工业主导   政治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了。   文化方面: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7、爱迪生:美国人,   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蓄电池。   8、交通领域:   ①本茨:(汽车之父) 德国人,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②福特:(汽车大王)美国人, 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被称为 “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③莱特兄弟:美国人,1903年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火车时代———(英国 轻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汽车时代钢铁时代———(多国 重工业)   9、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10、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将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第19课 缔结结盟的狂潮——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P99)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882年,德、意、奥(德为核心)三国同盟,称“同盟国”。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①.1892年,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②.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签订了军事协约,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便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5、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6、后果: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7、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德、法、俄。

2014年九年级历史

1.九年级历史 求答案,要详细准确一点,谢谢啦 1, (1)日本二战后发展原因:第一,日本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第二,美国扶植日本;第三,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第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 (其中第二与第四由为重要)(2),西欧发展原因:第一: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扶持,,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第三:二共革使西欧经济方面占据优势,采用先进的科技;第四: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潮流。2 ,多元一体:多元指欧盟成员国文化等方面保持本国习俗,保护文化多样性,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形成一体化,eg:货币;降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最惠国协定等,有利于促进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各方面发展。 选择题:D,C,C,A填空题:1,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 2,欧元 3,科技立国 4,东京解答题:(1)到来;1993年;欧盟(2)共同稳定并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一体化,提高欧洲在世界经济当中的地位,促进欧洲各国发展;减少战争的发生,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环境。(3)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1965年4月8日,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共体正式诞生;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4)政治,经济一体化(“多元一体”) 望采纳哦。 本人今年高一,对初中知识还算有很深印象,假如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2.九年级,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1)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其实质,依据课本内容组织答案,材料体现了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2)政府需从大政方针方面帮助困境儿童,解决经济问题、解决教育、他们的权益、他们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围绕这些方面回答即可,社会应加强宣传,加强舆论上和实质上的帮助,个人要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据此回答即可.(3)祖国需要合格人才,青少年要成为合格人才,现在要注意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必须素质.可以从理想、学习科技、实践、创新、合作、等方面回答.故答案为:(1)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取精华,弃其糟粕.(2)①政府要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困境儿童”问题;党和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和家庭重视“困境儿童”问题;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提供法律援助.②中学生要关心身边的“困境儿童”,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3)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树立全球和开放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3.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详细点的 (网上的都是2014年的,我要201 一、人类文明的开端(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人类的形成起源地及时间 非洲 三四百万年前 过程 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露西)→完全形成中的人(四种,其中现代人的特征出现在晚期智人时期)主要动力 劳动在古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形成标志 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也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主要人种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划分依据 体貌特征 差异原因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进化阶段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元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猿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 ↓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2、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父系氏族 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2、农业、畜牧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 3、男子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奴隶社会逐渐取代原始社会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 文明名称 古国名 河流 文明初现 统一时间 文明成果 影响 古代埃及文明 古埃及 尼罗河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000年 金字塔(法老的坟墓) 是古代埃及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统治者压迫、奴役人民的见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以后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古代印度文明 古印度 印度河 约公元前2500年 种姓制度 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古代中国文明 古中国 黄河 约公元前2070年 分封制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国王处于第二等级3、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布匿战争起止时间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 交战双方 罗马→迦太基(共3次)目的 罗马为了争得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 结果 罗马胜古 希 腊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发展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公民大会,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雅典 u2206希腊早期文明是爱琴文明,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斯巴达 尚武,施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古罗马(大秦)公元前8世纪 罗马城建立在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509年 罗马成立共和国 公元前2世纪 成为地中海霸主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掌权,成为实际的皇帝,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 帝国分裂公元476年 西罗马被日耳曼人灭亡 15世纪中期 东罗马(拜占廷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4、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封建化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大化改新 文明初现 1世纪前后 统一 公元5世纪 大和统一日本 改革时间 公元7世纪中期 孝德天皇 学习榜样 中国隋、唐 改革内容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阿拉伯国家(大食)的建立 背景 1、国家不统一,部落间相互仇杀2、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的入侵 领导人 穆罕默德 经过 1、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 2、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历元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公元630年,兵临麦加城下,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4、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重要动力 伊斯兰教 政治 日耳曼人灭西罗马帝国建立法兰克王国 查理·马特改革 时间 8世纪前期 内容 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影响 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表现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教会 罗马教廷至高无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表现:政治上和王权分庭抗礼(有权) 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有财) 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城市 1、10世纪时,西欧城市发展起来 2、市民阶级形成,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拜占廷 帝国 1、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拜占廷)。 2、15世纪时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相距一千年。 5、中古欧洲社会(特点:等级森严) 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有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两种) 1、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战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希波战争(希腊vs波斯) 公元前5世纪 早期—前5世纪中期 希腊获胜 东西方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亚历山大东征(马其顿国,后改名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后期 攻入埃及,灭波斯,足迹远达印度,建立地跨欧。 4.富平县2014年九年级摸底考试历史 查不到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5.南召县2014年春期九年级历史答案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是初几用的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是初二用的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 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 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 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 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 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 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 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 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 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 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希望你能采纳我,谢谢你

人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不好弄!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同历史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系统的储存,同时也便于未来快速的复习。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必备知识   ★第1课 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请简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对外扩张的情况。   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它的主要居民是波斯人。建立后不久,即开始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波斯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三次入侵希腊,史称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取得希波战争的胜利。(注意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背景: 公元前4世纪,希腊内部矛盾激化,希腊极盛时期过去。在希腊的北部的马其顿国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简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路线及结果: 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远到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名言:条条道路通罗马)   1、请说出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的疆域四至: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在最初约200年间,由于战争停止和统治加强,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2、如何评价罗马对外扩张?罗马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1)、评价: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征服地区的文明的发展。   (2)、影响:罗马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拉丁语也不断地向外传播,拉丁字母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罗马法是人类的重要遗产。基督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四、问题探究:   1、人类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其主流是什么?你赞成哪种方式,原因是什么?   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平交往是主流。赞成和平交往。原因: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破坏了文化,虽然战争也能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但这种方式到处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不如运用和平的方式来进行交往。   2、“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句话说明了罗马的强大和身为罗马人的自豪感;第二句话反映出罗马帝国的交通发达和疆域的辽阔,同时也反映出罗马盛世局面的一个侧面。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创造了从0 到9 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把它加以改造。12 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二、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默罕默德)   改进阿拉伯数字,并将它传到整个世界;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将伊斯兰教传到整个世界;《医典》和《医学集成》两本书,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   三、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意大利人马可u2022波罗1271年前往中国,得到元世祖赏识,在中国17年。   2、《马可u2022波罗行纪》记录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四、课后小结:   世界各个国家在历史舞台上活动时有两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平往来和暴力冲突,像日本那样以一种开放的、主动积极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文化,使自己强大起来。相反,开放、积极的文明与封闭的、被动的文明之间往往通过暴力冲撞来实现互相交流,比如武力征服和殖民扩张,导致了被征服地区经济、文化遭到极大破坏,但人类文明最终要形成的秩序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时间:1640—1688年(近半个世纪)   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4、领导人: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5、结果: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影响:   (1)国内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 国际影响: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7、《权利法案》:1689 年,目的——限制国王权力;制定机构——英国国会;内容: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1、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775年——1783年   3、战争的经过:   ①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建军:组织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③独立: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7月4日为美国独立日)。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胜利:1781年约克镇投降。   ⑥结束:1783年,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着独立战争结束。   4、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5、历史意义:   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际: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力的推动了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6、华盛顿的主要活动:①第二届大陆会议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②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   7、对华盛顿的评价: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美国的民族英雄。   8、《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1、 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 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它属于“ ”,经过漫长的发展,才出现“ ”。人类在距今约 年前形成。中国人类学家把“ ”分为 (主要的代表: )、 (主要的代表: )、 (主要的代表: )、 (主要的代表: )四个进化阶段。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3、 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差异也已显现出来,现代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 、 和 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 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4、 人类最初经历的是 社会。氏族社会先后经历了 和 两个阶段。 的产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到来。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 约从公元前 年开始,非洲东北部 河两岸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 年,初步统一的古代 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 是权力的象征。公元前 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 世纪,埃及被西亚的 灭亡。2、 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 ”之称。沃地东部, 河与 河并行奔流,被称为 。公元前 年以后, 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奴隶制小国。公元前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 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 国家。为维护 的利益,他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 约公元前 年, 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自称 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先后在 流域和 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他们进入印度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 ”。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 (包括社会阶层是 )第二等级是 (包括社会阶层是 )第三等级是 (包括社会阶层是 )第四等级是 (包括社会阶层是 )。各等级之间 世袭,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这个等级制度的实质是严格维护 利益。该制度的影响是,激化了 ,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 希腊早期文明—— 文明发源于 ,后来出现 文明,该文明历时八百年后消亡。公元前 世纪, 和 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 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其表现是:经济 、文化 、 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另一个著名的城邦是 ,它的特点是崇尚 。2、 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的 河畔,罗马城建立起来。公元前 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其性质是 专政。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 ,为争得地中海霸权,同 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 战争, 最终取得了胜利。公元前 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罗马的 迅速发展,奴隶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处境悲惨,前 年, 领导的奴隶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3、 公元前 年, 夺取政权,不久,罗马元老贵族痛恨他的政策,将他刺杀。 在公元前 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 所取代。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 两部分。 年, 灭亡,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和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 1世纪前后,日本各岛出现 国家,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 ,它在5世纪统一了日本。2、 大化改新:背景: 。时间: 人物: 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意义: 。 3、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 、 ,引起 、 和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 , 创立的 教应运而生。他最初在 传教, 年,他带领少数信徒离开 ,在 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 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年他再次兵临 城,当地贵族接受 ,承认他的 和 领袖地位,他承认对方的经济和宗教利益。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年 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第5课:中古欧洲1、 5世纪 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起了很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王国。8世纪前期, 任宫相时,实行 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 。9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 。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 。在各级封建主之下, 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 与 之间的关系,加强了 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 制度的基础。后来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 、 、 、 等。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 制约关系,所以有“ ”的常规。2、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和 不仅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 支柱。在精神文化领域, 凌驾一切。3、 西欧在 世纪开始出现作为 和 中心的城市,著名的城市如意大利的 ;英国的 和 。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 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 、有的通过 赢得了自治权。 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欧城市重新的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使 和 发展成早期 ,他们的出现,为 的兴起准备了条件。4、 东罗马帝国定都 ,原称 ,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 。13世纪末, 国家在西亚兴起,它积极向外扩张,先占领 ,又渗入 ,矛头直指已经没落的 帝国。 世纪中期( 年), 被土军攻陷,延续了 年的 帝国终于灭亡。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 公元前 世纪(相当于我国的 时期),古代 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 帝国,它先后征服了 等国家和地区,前 世纪早期,它三次出征希腊,史称 战争。前 世纪中期, 军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是东方帝国 与西方 城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2、 前 世纪,正当希腊城邦衰败之时,希腊北部的 国强大起来,前4世纪后期它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不久, 继承王位,史称 大帝。他出兵东征,扫荡了 ,攻入 ,回师占领 ,灭掉 帝国,足迹远达 ,建立起地跨 三洲的帝国,定都 。虽然帝国昙花一现,但 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 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3、 罗马帝国到 世纪,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起 上游,西临 ,南抵 ,北达 、 和 。罗马帝国地跨 三洲, 成为它的内湖。帝国建立后,由于 和 ,最初约 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 ;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罗马帝国的最初两百年,正值我国 时期,当时我国称其为 ,罗马帝国与中国的官方接触最早始于 年,记载在《 》一书中)。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 很久以前,连接亚欧著名的商路有“ ”,在这些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有不少 人,他们把 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 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 和 。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 和 的发展。 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 ”。除此以外,阿拉伯人还翻译保存了许多 著作,使古代文化的光辉重现;创立了完整的 ; 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代数学著作; 著有《医学集成》一书, 著有《医典》,这两部著作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2、 1271年, 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到达中国后,得到 的赏识,在中国生活17年后,回到祖国,记述他东方见闻的《 》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1、 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 前年左右,称为 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对以后 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两河流域的 人创造了 文字,后来被 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 、 、 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诞生于 前世纪,创始人是 ,后来被称为 ,意思是 。佛教的主要教义是 。 世纪, 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 地区传到 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 等国;向南,传入 等国和我国境内 族地区。3、 基督教在 世纪时产生于 一带,主要教义是: ,基督教会后来定 月 日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就是公元 年。4世纪,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 ,大大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11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 和 ,分别以 和 为中心。4、 世纪时 创立了伊斯兰教,他号召大家都信仰惟一的神“ ”,说自己是“ ”的使者。“伊斯兰”是阿拉伯语“ ”的意思,伊斯兰教信徒称为 ,意思是信仰“ ”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中世纪,伊斯兰教传到 、 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1、 《 》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是一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是研究早期 社会的重要史料。《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 的代表作之一。《天方夜谭》是 民间故事集。《 》、《 》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2、 阿基米德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有: 、 和 。3、 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是 ,坐落在现今 ,又称“ ”,寺内中心的 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它是一座典型的 式建筑。法国大作家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 14世纪前后, 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当时兴起了很多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商业发达, 也发展起来,很多人通过发展商业富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 ,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 的控制,要求以 为中心,而不是以 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 ,追求 ,这种思潮叫做 ,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2、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开始于 ,其先驱是 ,他创作的长诗是《 》。他被誉为 。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代表作有《 》、《 》等。 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其代表作有《 》、《 》等。3、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是 , 。4、 文艺复兴的时间是 世纪至 世纪,范围从 开始,15-16世纪扩展到 其他国家和地区。5、 原因: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 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社会根源是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 ,成为主要动力。客观条件有 、 、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492年, 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横渡 ,到达今天美洲的 、 等地,他称当地居民为 人,意思是 。1487年, 从葡萄牙出发,发现 角。1497-1498年,葡萄牙人 率领船队到达 等地,获得了无数财富。1519-1522年, 奉 国王之命,率船队,穿越 洋、 洋和 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6、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 、 和 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 ;欧洲 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 的产生和发展。消极影响是:为欧洲开辟了 的道路, 、 、 、 、 相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他们掠夺殖民地财富,造成 、 、 国家和地区的贫穷与落后。

需要语文,政治,历史,物理,英语九年级(初三)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有多少要多少!

多读才能会写

200分急求人教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期末的时候老师会发一张的不要急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上教版的)

http://www.zxxk.com/Soft/167524.html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重点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向老师要啊

九年级历史,政治的复习提纲,谢谢了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u2022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u2022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u2022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九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的知识

找老师

求九年级上册历史的复习提纲!!!星期五就要期中考试了

http://www.zxls.com/czpd/czpd/bsdb/bsdjnjsc/qzcsj/201110/181433.html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

复制过来好麻烦,看这里……http://post.baidu.com/f?z=131066062&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C4%BE%D7%D3%B2%DD%C0%FB&pn=50

九年级段考前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求 人教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谢谢了!

不好意思,我是八年级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