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分子生物学的哪些实验中可能与dna变性有关

DNA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变性时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断裂,碱基间的堆积力遭到破坏,但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凡能破坏双螺旋稳定性的因素,如加热、极端的pH、有机试

如何做好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准备工作

如何做好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准备工作  一般考研要考四科: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对于英语与政治,全国各个科目是一样的。 专业课一与专业课一,根据你所报的学校与专业是不同的,这主要由你所报考的学校所决定。比如说,如果你报考的是细胞生物学,那么还要考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但有的学校是考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或者是细胞生物学与普通生物学。如果你报考的是动物学,那么要考动物学与生物化学,或者是动物学与普通生物学。一般而言,现在各个学校的生物系考研都是要生物化学的。而别外一门根据,你所报考的专业而定。 生物系考研的专业一般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等等。 热门专业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  1.生物考研考政治和英语基础课,数学不考的,不要准备。  英语需要积累,慢慢学,慢慢长进  政治现在不用管,到了大四报个考研辅导班即可,太早了反而没有用的,政策在变。  2.这几门课需要学好,考研的专业课:  生物化学 一定要学好,多数生物类专业都考这科,推荐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化学》(三版)王镜岩 朱圣庾,这本书是国内较为权威的一本生化教材  分子生物学 也是基础,推荐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  细胞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细胞生物学》翟中和 ,《遗传学》  3.同时平时多进实验室,积累操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到复试的时候导师很看重你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室经历

做分子生物学DNA实验,对身体危害大吗??

感觉和吃肯德基差不多。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检测mrna含量的目的是什么?

mRNA是负责转录,也就是在基因层面的表达量,检测这个,可以知道这个基因的表达是上调还是下调了。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要超净台吗

超净台是必需的

分子生物学八个实验有什么联系

主要联系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与鉴定,哺乳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与鉴定,质粒DNA的提取与鉴定,PCR扩增,分子杂交技术,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分子克隆全过程和基因文库的构建等实验项目的原理及步骤。

分子生物学实验需要哪些仪器

请教高人:一个最小最小的、只作DNA提取和扩增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要什么仪器???请列明仪器名称、推荐型号和大概价格。 如果量很小的话,可以这样PCR仪一台 用作扩增高速离心机一台(可达12000rpm即可)电泳仪一台可以跑PAGE和琼脂糖的槽紫外观测仪器 看胶超净工作台,接菌用大摇床 培养菌用脱色摇床 如果需要染胶的话用细菌培养箱 细菌生长需要恒温水浴锅或电热板 很有用,呵呵然后就是移液器一套3-4支,枪头1000ul、200ul、20ul若干最好还有灭菌锅,枪头需要灭菌使用才准确。还有可以-20度的冰箱,保存DNA,一般菌种保存也差不多,有条件可以上-70度冰箱。 电子精密天平 称药品,配培养基等微波炉 用来制胶很方便的。凝胶成像系统 扫胶用,可以将胶图保存为图像文件存档。暂时就想这么多,我们实验室大致就这样。价钱不清楚,可以找生物公司去要他们的单子,多要几家的,选择对比下再买。祝你成功

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抗生素的配制

1.卡那霉素(Kanamycin Sulfate) 0.5g卡那粉末+10mL无菌水→ 0.22μm滤膜过滤,分装至1.5mL离心管中,保存于-20℃ 母液浓度:50mg/mL 工作浓度:50μg/mL 100mL LB培养基+100μl Kana 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 sulfate)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及支原体都有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在于靶向结合细菌70S核糖体亚基,从而抑制核糖体易位和引起错误编码进一步干扰蛋白质合成。

分子生物学实验 是不是都必须要涉及到动物实验啊?

植物学的就不用,当然要想搞研究建议分子生物学方面 比较有发展 也不用动物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的生物危害有哪些

喜格实验室设计建设提供如下,希望可帮到你。溴化乙锭EB溴化乙锭(EB)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溴化乙锭用标准302 nm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射出橙红色信号。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与DNA结合的染料呈现荧光。溴化乙锭具有一定的毒性,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用途广泛,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1)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2)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3)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是SDS-PAGE凝胶中的主要成分。未聚合的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毒性,同时还有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化,试验还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如手套样感觉、出汗和肌肉无力。具有累积毒性,不容易排毒。因此在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二硫苏糖醇(DTT)二硫苏糖醇(DTT),同巯基乙醇一样是很强的还原剂,散发难闻的气味。可用作蛋白质的保护剂,用于防止蛋白质内的半胱氨酸被氧化。也可用于SDS-PAGE电泳时样品的添加剂,用于彻底打破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当使用固体或高浓度储存液时,戴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操作。苯甲基磺酰氟(PMSF)苯甲基磺酰氟(PMSF),常用于蛋白质的提取过程中,是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剂,可抑制丝氨酸蛋白酶例如胰蛋白酶(trypsin)和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也可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是一种高强度毒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它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有非常大的破坏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致命。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使用。在接触到的情况下,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或皮肤,已污染的工作服丢弃掉。二乙基焦碳酸酯DEPCDEPC即二乙基焦碳酸酯(diethylpr℃arbonate),可灭活各种蛋白质,是RNA酶的强抑制剂。DEPC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在操作中应尽量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并避免接触皮肤。DEPC毒性并不是很强,但吸入的毒性是最强的,使用时戴口罩。不小心沾到手上注意立即冲洗,RNaseAwayTM试剂可以替代DEPC,操作简单,价格低,且无毒性。只需将RNaseAwayTM直接倒在玻璃器皿和塑料器皿的表面,浸泡后用水冲洗去除,即可以快速去除器皿表面的RNase,并且不会残留而干扰后续实验。紫外光紫外光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光源。能够用在无菌室进行灭菌,也会用来观察凝胶中的DNA。紫外光可损伤眼视网膜。切勿用裸眼和没有防护装置的紫外光源。在实验室里常用的紫外光源包括手提式紫外灯和紫外透射仪。只能通过吸收有害波长的滤片或安全玻璃片才能观察。紫外线也是诱变剂和致癌的。为使暴露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紫外光源要采用适当防护装置。在紫外光下操作时要戴合适的预防性手套。甲醇甲醇常常用于分析试剂或者清除去油剂,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挥发。甲醇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使用时要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汽雾。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的介绍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是一本简明实用且与目前高等学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指导用书,作者魏群,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类及农林、医药类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各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中学生物教师参考。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对于人身安全而言,有哪些注意事项

分子生物学操作中会涉及一系列仪器,使用不当导致实验失败、减少仪器使用寿命或损坏仪器。因此在进行操作前细致地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使后继实验事半功倍的一个必要准备。 冷冻离心机 低温分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基因片段的分离、酶蛋白的沉淀和回收以及其它生物样品的分离制备实验中,都离不开低温离心技术,因此低温冷冻离心机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需的重要工具。 使用方法: 1.离心机应放置在水平坚固的地板或平台上,并力求使机器处于水平位置以免离心时造成机器震动。 2.打开电源开关,按要求装上所需的转头,将预先以托盘天平平衡好的样品放置于转头样品架上(离心筒须与样品同时平衡),关闭机盖。 3.按功能选择键,设置各项要求:温度、速度、时间、加速度及减速度,带电脑控制的机器还需按储存键,以便记忆输入的各项信息。 4.按启动键,离心机将执行上述参数进行运作,到预定时间自动关机。 5.待离心机完全停止转动后打开机盖,取出离心样品,用柔软干净的布擦净转头和机腔内壁,待离心机腔内温度与室温平衡后方可盖上机盖。 注意事项: 1.机体应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外接电源系统的电压要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 2.开机前应检查转头安装是否牢固,机腔有无异物掉入。 3.样品应预先平衡,使用离心筒离心时离心筒与样品应同时平衡。 4.挥发性或腐蚀性液体离心时,应使用带盖的离心管,并确保液体不外漏,以免腐蚀机腔或造成事故。 5.擦拭离心机腔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机腔内温度感应器。 6.每次操作完毕应作好使用情况记录,并定期对机器各项性能进行检修。 7.离心过程中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关闭电源,报请有关技术人员检修。 附:相对离心力与每分钟转速的换算 离心机的转速,在以前实验资料中一般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由于离心力不仅为转速函数,亦为离心半径的函数,即转速相同时,离心半径越长,产生的离心力越大。因此仅以转速表达离心力是不够科学的,近年来主张用相对离心力(RCF)来表示比较合理。现在国际资料中,已改用相对离心力来表示。 两者的互换公式如下: PCR扩增仪: 目前各公司提供的PCR仪操作方法各有不同,按其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值得提出的是,在使用一定时期后,样品孔的实际温度与仪器显示温度有时会有较大差异,应当请厂商的技术支持人员校对仪器的各项性能。 数字式酸度计: 一、 准备工作 1.仪器应平放在符合使用环境的工作台上,依视觉角度支起支架。 3.pH值的定位测量法: (一)二点定位法(高精度测量方法) (1) 连接好电极线路,将参比电极及活化满24h以上清洁的PH电极移入第一标准缓冲液pH1中(例pH1=4.00),待仪器响应稳定后,调节定位旋钮至仪器显示为“0.00”; (2) 将电级系统从第1种标准液中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以滤纸吸干电级表面水份,移入第2种标准液(例pH2=9.18)中,仪器响应稳定后,调节斜率旋钮,使仪器显示为(△pH=pH1-pH2=9.18-4.00=5.18)此后斜率旋钮不可再动,除非更换电极系统; (3) 斜率调节完成后,重新调节定位旋钮,使仪器显示第2种标准液的实际pH值(9.18),至此2点定位结束; (4) 将电极从第2种标准液中取出冲洗、吸干后移入待测溶液中,仪器响应稳定后显示的数值即为待测溶液的pH值。 (二)一点定位法(粗略测量法) (1) 将温度补偿旋钮调至溶液温度值; (2) 向左将斜率补偿旋钮旋转至头; (3) 将电级系统移入标准液中(一点法仅用一种标准液,如pH=4.00时),调节定位旋钮使仪器显示“4.00”; (4) 取出电级冲洗吸干水分后移至待测溶液中,仪器响应稳定后显示的数值即为待测溶液的pH值。 三、温度的测量 1.将功能选择拨至温度档。 2.将温度探头插入插孔,并将温度探头置于环境条件或溶液中,仪器响应稳定后仪器显示值即为环境条件或溶液温度值。 四、注意事项 1.认真做好仪器使用前准备工作。 2.仪器通电后或测量过程中出现显示不稳或乱跳现象,应切断电源进行检查,如电压、预热时间及电极系统等是否正常。 3.使用不同电极应注意排除离子的干扰,选择好盐桥,必要时应使用离子强度固定剂。 4.电极系统从第1种溶液取出移入第2种溶液之前,须用去离子水或双蒸水清洗干净,再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以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5. 仪器应存放于干燥、清洁无腐蚀的场所,每次测量结束后应关闭电源,退出电极及温度探头妥善保存。玻璃电极清洗后可浸于去离子水待用(注意水面不得低于玻璃球泡),甘汞电极清洁后套上橡皮帽置于配套盒中保存,当甘汞电极内充液泄漏或不饱和及盐桥中断时,应及时补充饱和内充液。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图书目录

第1章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规范及注意事项1.1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1.2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规范1.3 分子生物学实验注意事项第2章 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2.1 分光光度法2.2 电泳实验1 DNA浓度与纯度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实验2 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3 DN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章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3.1 植物基因组DNA3.2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技术实验4 改进SDS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实验5 CTAB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第4章 动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4.1 动物基因组DNA4.2 动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技术实验6 动物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实验7 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章 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5.1 微生物基因组DNA5.2 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技术实验8 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实验9 酵母基因组DNA的提取实验10 环境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章 质粒DNA的提取及鉴定6.1 质粒6.2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技术实验11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实验12 试剂盒抽提大肠杆菌质粒实验13 质粒DNA的大量制备第7章 哺乳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及鉴定7.1 哺乳动物组织总RNA7.2 哺乳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技术7.3 总RNA提取中的关键问题实验14 哺乳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第8章 PCR基因扩增及检测8.1 PCR技术的原理8.2 PCR技术的发展历程8.3 PCR技术的种类实验15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PCR扩增实验16 乳铁蛋白基因的PCR扩增实验17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PCR扩增实验18 逆转录PCR扩增第9章 分子杂交9.1 分子杂交的原理9.2 分子杂交的发展历程9.3 分子杂交的种类实验19 Southern杂交实验20 Northern杂交实验21 Western杂交第10章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10.1 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10.2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及种类10.3 限制性内切酶的反应体系10.4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实验22 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实验23 λ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第11章 目的基因的分离纯化实验24 乙醇沉淀法纯化PCR扩增产物实验25 硅胶膜吸附法纯化PCR扩增产物实验26 外源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第12章 DNA的体外重组12.1 常用的载体12.2 外源DNA与载体的连接方法实验27 PCR产物直接克隆实验28 黏性末端的连接第13章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13.1 转化13.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法实验29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实验30 重组DNA的蓝白斑筛选第14章 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14.1 表达系统14.2 表达载体14.3 外源基因诱导表达的优化实验31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实验32 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15章 基因文库的构建15.1 基因文库的构建方法15.2 基因文库的应用实验33 植物cDNA文库的构建附录 常用试剂母液配制表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使用试剂有哪些要求

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试剂配置100mmol/L PMSF:溶解174mg的PMSF(苯甲基磺酰氟)于足量的异丙醇中,定容到10ml。分成小份并用铝箔将装液管包裹 或贮存于-20℃。 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将200mg的蛋白酶L加入到9.5ml水中,轻轻摇动,直至蛋白酶K完全溶解。不要涡旋混合。加水定容到10ml,然后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10mg/mlRnase(无DNase)(DNase-free RNase):溶解10mg的胰蛋白RNA酶于1ml的10mmol/L的乙酸钠水溶液中(pH 5.0)。溶解后于水浴中煮沸15min,使DNA酶失活。用1mol/L的Tris-HCl调pH至7.5,于-20℃贮存。(配制过程中要戴手套) 5mol/L氯化钠(NaCl):溶解29.2g氯化钠于足量的水中,定容至100ml。 10N氢氧化钠(NaOH):溶解400g氢氧化钠颗粒于约0.9L水的烧杯中(磁力搅拌器搅拌),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L。 10%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称取100gSDS慢慢转移到约含0.9L的水的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直至完全溶解。用水定容至1L。 2mol/L山梨(糖)醇(Sorbitol):溶解36.4g山梨(糖)醇于足量水中使终体积为100ml。 100%三氯乙酸(TCA):在装有500gTCA的试剂瓶中加入100ml水,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直至完全溶解。(稀释液应在临用前配制)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的目录

实验1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与电泳鉴定实验2 重组DNA分子的构建、筛选与鉴定实验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质粒DNA分子导入原核细胞实验4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实验5 DNA序列测定实验6 从哺乳动物细胞中提取核DNA 实验7 植物总RNA的提取及其电泳鉴定实验8 DNA的分子杂交实验9 RNA的分子杂交实验10 蛋白质的分子杂交 …… 附录1 分子生物学常用软件及数据库介绍附录2 常用试剂、溶液及缓冲液的配制附录3 常用培养基和抗生素的配制附录4 生物样品的贮存、邮送与实验室安全附录5 常用生物学数据

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真的对身体很有害吗?

怎么说呢....注意防护就可以了。。。除了提RNA要玩DEPC,其他的还好,都是试剂盒,生科的实验要比化院要好多了。。。这就是我的建议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程

第3章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这里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是指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几乎所有实验都要应用的技术。器皿的清洗,试管、量筒(杯)、容量瓶、吸管及移液器、电子天平等量具的正确操作和使用、试剂配制等技术,应当都是基本操作技术,但这些内容已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的实验课程中作了详细介绍。本章主要介绍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有关的除(灭)菌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和微量操作技术。3.1 除(灭)菌技术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需要一个清洁的实验环境,所使用的器皿及溶液均需要进行除(灭)菌处理,一方面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另一方面还可消除蛋白酶和核酸酶对实验的干扰和影响。在进行微生物及细胞的纯培养时要求更高,不能有任何外来杂菌。因此,对所有器材、培养基要进行严格灭菌,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实验室常用的除灭菌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两种。物理方法包括用湿热(高压蒸汽)、干热、紫外线、过滤、离心沉淀等方法除去微生物;化学方法是使用化学消毒剂、抗菌素等杀死或抑制微生物。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料性质和实验要求,可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3.1.1 物理灭菌法(1)干热灭菌:干热灭菌包括火焰灼烧灭菌和热空气灭菌。火焰灼烧适用于金属用具,如接种环、接种针和手术器械等,玻璃器皿的口颈,如试管口和瓶口,玻璃棒等的灭菌处理。这种方法灭菌迅速彻底。热空气灭菌一般在烤箱中进行,利用高温干燥空气(160℃uf07e170℃)加热灭菌1uf07e2h,适用于玻璃器皿和培养皿等。干热消毒后的器皿干燥,易于保存。缺点是干热传导慢,可能有冷空气存留于烤箱内,因此要求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应当注意,干烤灭菌完毕后不得马上将烤箱门打开,须等温度降至70℃以下时再开箱门,以免冷空气突然进入,影响消毒效果和损坏玻璃器皿或发生意外事故。在灭菌时,物品不能放的太挤。灭菌的玻璃器皿中不可有水,有水的玻璃器皿在干热灭菌时容易炸裂。培养基、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不能用此方法消毒。(2)湿热灭菌: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的灭菌效力比干热灭菌好。原因是:(1)热蒸汽对细胞成分的破坏作用更强。水分子的存在有助于破坏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氢键和其他相互作用弱键,更易使蛋白质变性。加热使蛋白质变性,与水的含量有关,当环境和细胞含水量越大,凝固越快。蛋白质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成反比;(2)热蒸汽比热空气穿透力强,能更有效地杀灭微生物;(3)蒸汽存在潜能,当气体转变成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能,故可更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湿热灭菌常用的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常压蒸汽灭菌和煮沸灭菌。其中高压蒸汽灭菌法最为常用,效果最好。常压蒸汽灭菌法不能在短时间内杀死细菌芽孢,必须采取间歇灭菌或持续灭菌的方法,才能达到完全灭菌。而煮沸灭菌仅用于注射器及某些用具的灭菌,被灭菌物品的湿度太大。所以,这两种方法较少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是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中进行的。其原理是:将待灭菌的物体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将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并把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驱尽后将锅密闭,再继续加热就会使锅内的蒸汽压逐渐上升,从而使温度也随之上升到100℃以上。灭菌时,根据不同的物品选择不同压力和时间,一般物品(如布类、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消毒的要求是0.15MPa下15min,培养液和橡胶制品为0.1MPa下10min。灭菌前在锅内加适量的水,加水过少,易将灭菌锅烧干,引起炸裂事故。加水过多有可能引起灭菌物品浸水。物品不能装得过满,以免影响消毒器内气体流通。导气管要伸至罐底并防止堵塞。在加热升压之前,先要打开排气阀门排放消毒器内的冷空气,冷空气排出后,关闭排气阀门,同时检验安全阀活动自如,开始升压,当达到所需压力时,开始计时,并控制压力恒定。灭菌过程中,操作者不能离开工作岗位,要定时检查压力及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灭菌完毕后一定要先打开阀门放气,当灭菌锅内压力下降到“0”时,再打开灭菌锅的盖。也可在灭菌完毕后,关闭电源总阀,让灭菌物品自然冷却,待灭菌锅压力表降至“0”时,再取出灭菌物品。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蒸汽压力(表压) 蒸汽温度Kg/cm2 MPa ℃ ℉0.00 0.00 100 2120.25 0.025 107.0 2240.50 0.050 112.0 2340.75 0.075 115.5 2401.00 0.100 121.0 2501.50 0.150 128.0 2622.00 0.200 134.5 274(3)紫外线杀菌: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200uf07e300nm,杀菌范围为240uf07e280nm,其中波长在260nm左右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紫外灯是人工制造的低压水银灯,能辐射出257.3nm的紫外线,杀菌能力强且较稳定。紫外线杀菌作用是因为它可以被蛋白质(波长为280nm)和核酸(波长为260nm)吸收,造成这些分子的变性失活。紫外线穿透能力很差,不能穿透玻璃、衣物、纸张和大多数其他物体,但能穿透空气,主要用于实验室空气、操作台表面和不能使用其它方法进行灭菌的物品。紫外线直接照射方便、效果好,经一定的时间照射后,可以消灭空气中大部分细菌。培养室紫外线灯应距地面不超过2.5米,且消毒物品不宜相互遮挡,照射不到的地方起不到消毒作用。紫外线照射可产生臭氧,污染空气,对试剂及培养液都有不良影响,对人皮肤也有伤害。(4)过滤除菌:很多液体不能采用高压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如血清、合成培养液、酶及含有生物活性蛋白的液体等,可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细菌等微生物。滤器有抽吸(抽滤)式及加压式两种类型;滤板(或滤膜)结构可分为石棉板、玻璃或微孔膜。常用的滤器有Zeiss滤器(蔡氏滤器)、玻璃滤器和微孔滤膜滤器,其中微孔滤膜滤器最为常用。微孔滤膜滤器多为塑料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可放置纤维素滤膜。将待过滤液体吸入注射器内,慢慢注入滤器上部的孔中,通过中间的滤膜即可。可用于包括血清在内的各种培养液的过滤除菌,速度快,效果好。滤膜为一次性的特制混合纤维素滤膜,其孔径有0.6μm、0.45μm、0.22μm三种,用于过滤除菌时,最好选用0.22μm的滤膜(可以除去细菌和霉菌)。安装滤膜时要注意:先将滤膜在蒸馏水中浸湿再安装;滤膜薄且光滑,容易移动,千万不能装偏而使过滤失败;同时要注意滤膜的正反面,正面(光面)应朝上。由于滤膜薄,承受压力有限,压力不能过大、过猛,以免造成滤膜破裂。每次过滤后应打开滤器,核实滤膜是否移动和破裂,以保证有效过滤除菌。微孔滤膜滤器的清洗、消毒方法很简单,用完后去掉滤膜,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再将新的滤膜正确放入其中,包裹后可高压灭菌处理,也可直接煮沸灭菌处理。现在也有一次性小滤器。3.1.2 化学灭菌法应用化学制剂破坏细菌代谢机能。常用化学杀菌剂有:乙醇、醋酸、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新洁尔灭等。最常见的是75%酒精及1‰的新洁尔灭,前者主要用于操作者的皮肤,操作台表面及无菌室内的壁面处理。后者则主要用于器械的浸泡及皮肤和操作室壁面的擦试消毒。化学灭菌法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将高锰酸钾粉末与适量体积的福尔马林混合,会产生大量的甲醛气体,常用于无菌室的熏蒸消毒。3.1.3抗生素灭菌法主要用于培养用液灭菌或预防培养物污染。要注意不能完全依赖抗生素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还应严格无菌操作。常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和链霉素。3.2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实验过程中预防和控制交叉污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在生化实验中经常涉及到无菌操作技术,尤其是微生物的纯培养、细胞及胚胎的培养,更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得违反操作原则,否则就可能造成实验失败。因此,必须加强无菌观念,准确熟练地掌握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技术包括四部分内容:实验所用的玻璃、塑料制品及金属器械的处理;实验操作对象及试剂的无菌处理;工作环境及表面的处理;实验者的操作技术。前两部分已在前面介绍过,这里主要介绍后两部分内容。1. 周密计划 在开始实验前要制定好实验计划和操作程序。有关数据的计算要事先做好。2.仔细准备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各种所需的器材和物品,并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包装和除(灭)菌处理,清点无误后将其放置操作场所(培养室、超净工作台)内。这样可以避免开始实验后因物品不全往返拿取而增加污染机会。3.严格操作 实验进行前,无菌室及超净工作台以紫外灯照射30uf07e60min灭菌,以70%酒精擦拭无菌操作台面,并开启无菌操作台风机运转10min后,再开始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应在超净工作台的中央无菌区域,不要在边缘的非无菌区域操作。为拿取方便,工作台面上的用品要有合理的布局,原则上应是右手使用的东西放置在右侧,左手用品在左侧,酒精灯置于中央。在利用超净台工作时,因整个前臂要伸入箱内,应着长袖的清洁工作服,并于开始操作前要用75%酒精擦手或用消毒液洗手。如果实验过程中手触及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出入培养室都要重新用消毒液洗手。进入细胞培养室需彻底洗手,戴口罩、着消毒衣帽及鞋等。在无菌环境进行培养或做其它无菌工作时,首先要点燃酒精灯或煤气灯。以后一切操作,如安装吸管帽、打开或封闭瓶口等,都需在火焰近处并经过烧灼进行。但要注意:金属器械不能在火焰中烧的时间过长,以防退火,烧过的金属镊要待冷却后才能夹取组织,以免造成组织损伤。吸取过营养液后的吸管不能再用火焰烧灼,因残留在吸管头中营养液能烧焦形成炭膜,再用时会把有害物带入营养液中。开启、关闭长有细胞或微生物的培养瓶时,火焰灭菌时间要短,防止因温度过高烧死细胞或微生物。另外胶塞过火焰时也不能时间长,以免烧焦产生有毒气体,危害培养细胞。进行无菌操作时,动作要准确敏捷,但又不必太快,以防空气流动,增加污染机会。不能用手触及已消毒器皿,如已接触,要用火焰烧灼消毒或取备用品更换。工作由始至终要保持一定顺序性,组织或细胞在未做处理之前,勿过早暴露在空气中。同样,培养用液及其他溶液在未用前,不要过早开瓶;打开瓶盖进行操作时,瓶口朝上与台面呈45度角,减少落菌机会;用过之后如不再重复使用,应立即封闭瓶口。吸取营养液、PBS缓冲液、细胞悬液及其它各种用液时,均应分别使用吸管,不能混用,以防影响试剂的效果、扩大污染或导致细胞交叉污染。工作中不能面向操作台讲话或咳嗽,以免唾沫把细菌或支原体带入工作台面发生污染。手或相对较脏的物品不能经过开放的瓶口上方,瓶口最易污染,加液时如吸管尖部碰到瓶口,则应更换干净吸管。对于微生物或细胞而言,每次操作只处理一种微生物或一个细胞株,即使培养基相同也不要共享培养基,以免微生物或细胞间污染。4.善始善终 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将实验物品及废液带出工作台,关闭风机,以70%酒精擦拭无菌操作台面,关闭超净工作台的风机和照明灯,实验结束。尽管每次实验前都会进行工作台面的消毒处理,但建议实验结束后立即打开紫外灯进行消毒,特别是在夏季,以防细菌或霉菌孳生。无菌操作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及宽敞,必要物品,例如试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暂时放置,其他实验用品用完即取出,以利于空气流通。3.3微量操作技术在过去的实验中,大家使用的重量和体积计量单位主要是克(g)和毫升(ml)及其以上者,而小于g和ml的单位如毫克(mg)、微克(uf06dg)及微升(uf06dl)等极少用到。从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开始,这些很小的计量单位都将经常使用,甚至更小者如纳克(ng)、皮克(pg)及纳升(nl)等也将用到。由相对宏观的操作突然转为微量操作,对初学者来讲需要有一个熟悉并熟练的过程,关键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熟悉并掌握微量称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微量电子天平(最小感量10-4g)和微量移液器(最大2uf06dl)是两种最常使用的器具,它们的使用方法请参考第2章有关内容。准确量取是微量操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2. 添加。将一种或几种液体物质分别准确量取后添加到同一个Eppendorf管中,必须保证看到每一种液体都加入其中,而且在取出移液器时,Tip头的尖部不得带出任何可见的液珠。3. 混匀并集中。全部液体加完后,总体积只有10到几十微升,难以用常规混匀的方法将各种成分彻底混匀。微量混匀的方法有:旋涡震荡混匀和弹匀。将盛有液体的Eppendorf管盖紧,握紧并将其底部与旋涡震荡器接触,液体会在管内高速旋转而混匀;也可手持盖好的Eppendorf管上端(口部),另一只手反复弹动其底部,将其中的液体混匀。最后,用高速台式离心机将全部液体甩到Eppendorf管的底部。4. 有时将极微量的物质如DNA片段或质粒DNA溶解在几微升液体中,尽管看不见待溶解物质,但将液体加入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也可很好将其溶解并混匀。5. 由于微量操作,实验结果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过程中,每一步实验的结果都必须利用相关的检测、鉴定方法显示出来,判定正确后再进行下一步反应。这是所有科学实验的共同要求,但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更应当强调和加以注意。有其他需要留个EMAIL

分子生物学实验有什么特点

分子生物学实验有什么特点目前,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已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一些常用的技术,如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质粒DNA的抽提及纯化,RNA的提取,PCR扩增,Southern blot等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后,这些实验操作技术都涉及到氯仿、DEPC、同位素等有毒有害或具放射性的物质,对环境和人身安全也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弄清这些有害有毒物质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制度和处理,保证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成为真正的科研阵地。放射性物质的处理: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具有灵敏、简便和廉价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应用普遍,但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会给人体造成损伤,如果使用不当或操作不规范,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损伤人员。在进行同位素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包括使用隔离、专用衣帽手套及防护背心、挡板等。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进行安全性教育,实行责任到人的做法,对放射性物质统一保管、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做法。在定购同位素时,根据需要量进行订购。α-31p半衰期为14.5天,在southern blotting应用较广,是危害较大的放射性物质。DNA杂交时,在探针标记、洗膜等几个阶段都涉及同位素。对含α-31p固体废物,放入铁皮箱10个半衰期(约半年)后埋到指定的地点:对于含α-31p浓度较高的液体废物(如首次洗膜液),在厚实的朔料桶放置8个半衰期后倒入专用的下水道;含α-31p浓度较低的液体废物(如二、三次洗膜液),则直接倒入专用的下水道。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什么意思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LMB)是一个设于英国剑桥的研究机构,参与了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发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从那时起,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医学研究实验室,但具有了更广泛的关注。于原址附近修建的新研究大楼于2013年5月投入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由英国政府医学研究委员会于1947年设立。迄今已产生了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如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弗雷德里克·桑格、悉尼·布伦纳等。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要哪些仪器

请教高人:一个最小最小的、只作DNA提取和扩增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要什么仪器???请列明仪器名称、推荐型号和大概价格。 如果量很小的话,可以这样PCR仪一台 用作扩增高速离心机一台(可达12000rpm即可)电泳仪一台可以跑PAGE和琼脂糖的槽紫外观测仪器 看胶超净工作台,接菌用大摇床 培养菌用脱色摇床 如果需要染胶的话用细菌培养箱 细菌生长需要恒温水浴锅或电热板 很有用,呵呵然后就是移液器一套3-4支,枪头1000ul、200ul、20ul若干最好还有灭菌锅,枪头需要灭菌使用才准确。还有可以-20度的冰箱,保存DNA,一般菌种保存也差不多,有条件可以上-70度冰箱。 电子精密天平 称药品,配培养基等微波炉 用来制胶很方便的。凝胶成像系统 扫胶用,可以将胶图保存为图像文件存档。暂时就想这么多,我们实验室大致就这样。价钱不清楚,可以找生物公司去要他们的单子,多要几家的,选择对比下再买。祝你成功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PCR各组分的作用

PCR,即链式酶聚合反应,反应管中各组分如下:扩增缓冲液:缓冲液有助于酶的稳定,是给聚合酶提供一个最适合酶催化反应条件;4种dNTP混合物:四种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原料;引物:DNA合成不能从零开始,必须要有引物,从引物末端开始延伸,合成整条链;模板:DNA合成需要模板链;TaqDNA聚合酶:催化PCR反应,该酶是从Thermusaquaticus细菌中提取的特殊的耐热DNA聚合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温而不失活,不需要每个循环加酶,使PCR技术变得非常简捷、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Mg2+:Mg与dNTP以及DNA模板结合形成复合体,只有这种复合体才能被DNA聚合酶识别;加双或三蒸水:调节反应体系的浓度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有哪些?

包含了生物大分子制备和分析常用技术、蛋白质与核酸的提取与分离、PCR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转移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改造技术、测序及人工合成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RNA研究技术等.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哪些方面推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北部湾城市群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从总体上看,应努力提高产业产出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增强规模效应,利用先进的科技水平、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走集约化的经济发展道路。对于传统的制糖、铝加工、水产品加工、电力、造纸、热带农业等产业应不断发展壮大;对于有潜在优势如高新技术产业、港口物流等产业,应加以引导和支持,把潜在优势转化成实际优势。充分把握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新的历史机遇,扩大区域贸易,在区域合作的更高平台上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共同市场的建立,促进北部湾城市群各方的共同繁荣。  优化产业结构。北部湾城市群产业结构尚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二、三产业占比重较小,产业类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产业附加值较低。因此,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向更新层次提升,使产业从农业等生产初级产品的阶段,提升至高速成长的工业化阶段以及服务业发达的阶段。北部湾城市群由于技术水平较低下,科研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低下,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引进区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  主动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北部湾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必须主动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构建粤、港、澳—广西—越、老、柬、缅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粤、港、澳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高,是产业转移的第一个梯次,随着我国东部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土地、能源价格的上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势必向西部转移。北部湾经济区应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搭建好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平台,积极承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部产业转移。同时开拓越、老、柬、缅广阔的产品消费市场,做好向下一梯度产业转移的准备。

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郭霍法则有没有需要完善的环节?

没有需要完善的。德国学者郭霍(Robert Koch,1843-1910),微生物学奠基人,根据对炭疽杆菌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郭霍认为: 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发现,在健康人中不存在; 2、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并得到纯种;3、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4、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 郭霍法则在鉴定一种新病原体时的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如表面看来健康,实则是带菌者;有的病原体如麻风杆菌迄今为止尚不能在体外人工培养;也有的病原体未发现有易感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病原体还可通过免疫学检测出特异性抗体,以及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特异性基因等等。

重组DNA技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意义?

应用重组DNA技术可以根据你的意愿设计DNA分子,

实验室有一株转基因植物,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如何检测外源DNA导入是否成功和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

这个首先要知道转基因是如何操作的,一般都是通过外源的植物表达载体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一般用到的载体上都会带有抗生素标记,比如卡那霉素,潮霉素等等;另外,表达外源基因需要有一段外源加入的启动子序列,一般有35S启动子以及一些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比如napin启动子;根据以上特点,可设计多对针对不同抗生素序列以及启动子序列的引物,提取DNA后进行PCR反应,鉴定即可.

现代分子生物学荧光标记技术 如果用红色荧光标记了一条染色体,那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时她们都会带上荧

对 因为是半保留复制 所以dna的两条链分布在两个子代DNA中 所以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磷酸化分析技术

蛋白质磷酸化分析技术由于细胞内可能有多达上千个蛋白激酶,体内检测某个蛋白激酶活性非常困难,科学家常用体外激酶活性分析法来检测蛋白激酶活性。该方法能十分可靠地鉴定某个蛋白激酶对底物的磷酸化作用,筛查激酶的特异性底物。

关于人类起源地,分子生物学比化石更可靠?

“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楚辞.天问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对自身的 探索 就从未停止,从哪里来?到何处去?是人类始终孜孜以求的终极话题。 随着 科技 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始应用于考古学,为揭开人类起源、进化、迁徙之谜开启了一片新天地,同时,这一基于遗传学的新兴 科技 ,也改写了古生物学以往的研究结论,将人类的起源之地指向非洲。 DNA 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它代表着人类个体内的遗传信息,每个人的遗传信息都是独特的,人体的细胞存在着两种不同的DNA,一种存在于细胞核内,另一种存在于线粒体中,线粒体DNA由母系遗传,一位母亲的所有子女的线粒体DNA理论上是一致的,而核DNA中的Y染色体则只存于男性个体,由父系遗传。由于Y染色体不重组、不受自然选择等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为追溯人类进化史最强大、可靠的分子学工具。 大量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美国学者曾收集来自世界各大洲数千余份女性的线粒体DNA,将这些数据向前追踪,最后追到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名女性“露西”,露西是全人类的祖先,大约13万年前,她的后裔们走出非洲,陆续到达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 那么露西的配偶呢?上海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采集了中国各个省分的一万多名男性个体血样,分析他们的Y染色体单倍群,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这些样本无一例外的携带非洲古老的遗传标志,证实了东亚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说法,路线大致是由南方进入东亚,之后向北迁徙并在北方定居,在 历史 时期的几次 社会 大动荡时,大量北方人群迁往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与基因交流,史称“衣冠南渡”。 例如:人类Y染色体单倍群上的 M168 突变起源于非洲,年龄约4.4万年,在它之下有三个亚型: YAP、M89 和M 130 ,用这三个突变来测试东亚地区远古人群被非洲起源的现代人替代的彻底性,如果现代男性个体之中有未携带这三个突变中的任何一个,则表明其有着远古人类来源成分,反之,则证明替代的彻底性。 结果显示:用于研究的一万两千余份样品,无一例外地携带三个突变型中的一个,也就是说,他们都属于来自非洲的M168支系。 正像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成果对以往的研究结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以往的结论是:之前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发现的古人类的化石,在体质形态学方面,与现代人有着一定程度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 1、 上颌骨颧突 ,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普遍有着颧骨高而前突的特征,北京直立人颧突达到65毫米,大荔人为52.6毫米,之后的新石器时代人类也保留了此特征,现代人中,白种人不突出,黑种人不明显,棕种人稍显,黄种人明显。 2、 矢状嵴 ,矢状嵴是颅骨顶部正中由前向后延申的一条骨脊。蓝田、北京、大荔、马坝等古人类皆明显,欧洲早期智人则比较微弱。 3、 印加骨 ,印加骨是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型小骨头,由于高频出现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所以称为印加骨,北京直立人中有一半的化石显示有印加骨,但现代国人出现率很低,同时欧洲和非洲少见或不见。 4、 铲形门齿 ,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可观察到门齿的,无一例外的具有铲形门齿,之后的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人达到88%,商人80%左右,现代中国女性达到80%,而非洲与欧洲的女性只有约3%的频率。 两种相左的观点孰是孰非?哪一个更接近真相? 显然,和遗传学真实的、量化的数据相比,形态学和古生物学的证据显得如此的薄弱,上颌骨颧突的横向比较数据并不明显,矢状嵴则在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同时缺乏现代东亚人的数据,在铲形门齿的传承关系中,只有女性体现突出。 诚然,在感情上,我们情不自禁的排斥外来说, “ 我来自北京周口, 你来自云南元谋, 让我牵着你毛绒绒的小手,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 龙的传人更希望自己是北京周口和元南元谋“爱情结晶”的后裔。 其实,笔者认为人类起源之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智慧、勇敢、坚毅的先民们,在九州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从贾湖骨笛的袅袅乐音,到良渚古国的稻香,从甲骨上神秘而美妙的文字,到摄人心魄的三星堆青铜面具.......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绵绵不绝,它独步天下,伟岸雄奇,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写在除夕之夜,祝朋友们新年快乐,欢迎评论区探讨——— 参考文献:《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李辉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 张宏彦

分子生物学在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我只知道考博要用到

学习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

想说你傻吧,又不忍心。我本科学校排名前30,211,985.生物系。现在我清华的研究生,同学中挺多都是北大清华。都上的想退学。你还要前五十的。前五的你考上了,都前途渺茫。还说什么前十。更别提前五十。如果考不上前十名,别学生物了,本科都快上完了,还不明白生物是怎么回事?(不过是挺难明白,当大四找工作或者研一你就会大悟,其实就挺晚了)下定决心考好的学校,学校排名我就不说了。考前十的学校加中科院系统。如果你在其它学校读生物研究生,肯定后悔,学完也没用。如果你是款哥款姐,当我屁话,上什么学校都行,随你乐意。 另外一定考硕博连读或者直博的,不想解释了。

如何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水稻新品种育种

提成高吗,

分子生物研究生就业前景如何?

一般来说,生化与分子专业名字很宽泛,研究生期间可能相关的方向有:1.分子生物学相关,主要从事重组蛋白或其他的基因工程生物的构建,此外还有生物信息学方向的;2.发酵工程方向,主要从事菌种的筛选和培养优化;3.蛋白质工程方向,主要从事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应用,包括酶、单抗和其他蛋白药物等;4.生物传感器等;5.动植物转基因,基因组学等;6.其他。就业的话,可以就近选择与自己课题相关的:1.分子方向的可以选择的行业最广,生物相关的行业基本都需要做分子构建的,大体分为大肠杆菌、酵母菌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几种。推荐做哺乳动物表达体系,技术含量最高;生物信息学方向收入比较高,也比较好就业,还可以转程序员;2.发酵工程方向的可以做各种细胞筛选和培养的工作,包括目标是菌体的行业,和目标是表达产物的大肠杆菌、酵母菌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几种。推荐做推荐做哺乳动物表达体系,技术含量最高;3.蛋白质工程方向可以做细胞培养和产物纯化应用相关的,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几种。推荐做推荐做哺乳动物表达体系,真核蛋白、单抗等技术含量最高;还可以做分析,包括跑液相为主的理化和更为复杂的(如测酶活,ELISA,Cell-base Assay的测活性)理化,以及QC相关的(如微生物限度,内毒素和环境控制),比较清闲,适合女生;4.其他几种方向的,就业方向是比较窄的,但是也可以从事上述的几个行业,公司招人的时候只要你的专业是生化与分子,一般不会纠结你的方向是什么,只要你能把自己做的东西讲清楚,一般就能通过面试;5.此外,特别优秀的硕士和博士还可以做项目经理(PM),对各个方向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做统筹管理和沟通客户的工作,这个要求最高;6.事业单位不了解,就不回答了。综上所述,生物制药行业,尤其是真核蛋白(CHO细胞)体系是大部分生化与分子专业的最好去处。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有什么区别

。。。DNA重组含于基因工程含于分子生物学

如何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推进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的世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存在,但它走进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速度之快,已大大出乎预期。2015年1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精准医疗计划;9月份,美国国立卫生院发布了长达100多页的《精准医疗项目集群——建立21世纪医学研究基金会》的白皮书。精准医疗迅速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精准医疗的作用在于从微观层面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而如何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在此过程中需要哪些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医生有何切实需求?一系列的疑问迎面扑来。在由英特尔主办的“数据分析与精准医疗”活动上,英特尔医疗与生命科学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俞毅、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李英睿、药明康德公司转化科学和诊断部高级副总裁茅予、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CEO于莺分别从计算技术创新、基因测序技术发展、治疗手段开发、和临床需求等角度诠释了精准医疗。共同分享了精准医疗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数据分析等创新技术在加速精准医疗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价值。信息共享是迈向精准医疗的前提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医师、急诊科医师、现任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CEO的于莺不仅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更目睹了精准医疗和医疗信息化技术给患者带来的福利。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自建立伊始就开始跟梅奥合作,建立数据通道,引进梅奥先进的精准诊断技术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在我们诊所真正开业的早期,我们发现我们真正成功的地方是让患者知道我们可以与梅奥进行转诊。”于莺说。“医生,我得了良性肿瘤,但是治疗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听到这句话时,大多数医生都会感到很震惊,在大家的认知中,良性肿瘤是有着很大的救治希望的。于莺就碰到了这样的病人,由于肿瘤长在特殊的位置,如第四侧脑室,虽是良性但往往因位置特殊无从下手而导致无法医治。在帮病人转诊到梅奥时,于莺又碰到了更大的困难,“我们的患者到美国的医疗机构是不会有片子出来,它完全是一个带格式、方便网络传输和后续医疗机构拿到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甚至进行三维重建的片子,在中国都是相片性质的底片。”于莺说。病人数据传输的不流畅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当我作为一个急诊科医生,每天晚上看到这些肿瘤的患者,看到他们千奇百怪的治疗方案时就非常懊恼和无奈。这样的癌症病人,我们的治疗方案为什么不能统一呢?”于莺开始思考用精准医疗为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很好地判断疾病,作为医生如何判断这些数据的可靠性,这些数据跟医院的PACS系统有没有对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我们作为一个私立医疗机构,会跟很多基因公司、智能医疗硬件公司进行合作,这个合作前提是什么?就是信息共享。”于莺解释道。未来,技术将成为精准医疗的首要支撑。高性能计算助力基因测序技术发展精准医疗不但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更强大的基因测序技术支持。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李英睿从疾病预防、治疗后等不同阶段对精准医疗进行解读,“如果一个疾病可以从预防上进行监控,在疾病后续的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把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联系后,那么精准医疗将得以发展。”相对于以前来讲,因为技术的进步,开始有一些方法可以来量化描述生命。如果我们在生命发展过程当中将遗传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医学影像数据或者是电子病历数据、可以探索的环境数据、社交等所有这些数据放在一起,就可以相对比较量化地描述每一个人。“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有这样的技术,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开始量化描述每个人的生命。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现在对基因的解析。”李英睿说。随着这些信息的知晓,我们能更加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这些能够通过每个人综合的数据以及和其它人的比较以后来建立的一个精准医疗的过程。”以肿瘤为例,新技术可以非常敏感地把血液里面肿瘤、DNA分子或它们的细胞抓出来,能够看到肿瘤早期突变的信号。在这个基础上,有可能在医学或者影像学没有发现肿瘤,或者没有确定这个地方是肿瘤的时候,就能够在早期诊断出癌症。精准医疗如何精准 技术创新要执牛耳当不幸患上癌症之后怎么办?“我们能够用生命的大数据体系了解癌症发展的规律,能够最好地优化整个诊断方案和系统,让病人活得更健康、更长久。”李英睿说,“每一个人的肿瘤有它不同的突变频谱,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治疗手段有时候会有用、有时候会没有用的原因。为什么今天我们要谈精准医疗,就是因为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要有办法能够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病人病情的多样性,催促着精准医疗马不停蹄地发展。每一个人的DNA是由30碱基对组成的非常长的序列分子,30碱基对是什么概念?就是3G的数据。事实上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通常来讲每一个人的数据都是TB以上级别的,如果把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联系,这种超摩尔定律发展的全局数据、频繁采样、实时计

谢菲尔德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硕士课程

总览通过以研究为中心的培训,你将开发计划和开展自己的实验的技能,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实验性地解决科学问题。掌握了最新的分子生物科学技术后,你就可以将这些技能应用于你的研究项目。在这里,你将花费多达六个月的时间,在该领域的专家的监督下,研究与你的未来职业理想相匹配的分子生物学或生物技术领域。主题可能包括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或代谢工程。核心课程Laboratory Techniques in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技术(30学分)Research Project 研究项目(60学分)可能的研究项目包括:细胞周期调节;植物基因工程;研究mRNA加工;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影像学;疾病治疗的免疫学方法;结构生物学(例如X射线晶体学);从微藻类生产生物燃料和其他有用产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生物技术,例如极端微生物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NGIB);酵母工程,以增强乙醇发酵;大肠杆菌的代谢工程。Advanced Research Topics 高级研究主题(15学分)Literature Review 文献评论(15学分)Cellular System Engineering for 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蜂窝系统工程(15学分)可选择三个讲座课程:Advanced Bioprocess Design Project 高级生物工艺设计项目(15个学分)*Advanced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高级生化工程(15学分)*The Microbiology of Extreme Environments 极端环境微生物学(15学分)Plant Biotechnology 植物生物技术(15学分)The RNA World RNA世界(15学分)

分子生物学上的三大理论对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有哪些影响?

20世纪40-60年代,分子生物学上的三大发现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一是40年代Avery等人通过肺炎球菌转化试验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且证明了通过DNA可以把一个细菌的性状转移给另一个细菌,这一发现被誉为现代生物科学的开端,也是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先导;二是50年代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DNA半保留复制机理,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物质和结构基础,提出了碱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其在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三是60年代关于遗传信息中心法则的确立,即生物体中遗传信息是按DNA→RNA→蛋白质的方向进行传递的。Avery等人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和遗传信息中心法则的阐述,表明决定生物体具有不同性状的关键物质——蛋白质分子的产生是由生物体中DNA所决定的,可以通过对DNA分子的修饰改造改变生物的性状,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对DNA分子的修饰改造可以通过DNA的复制进行传递,因此,三大理论的发现为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与鉴定,哺乳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与鉴定,质粒DNA的提取与鉴定,PCR扩增,分子杂交技术,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分子克隆全过程和基因文库的构建等实验项目的原理及步骤。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物质基础的学科。研究细胞成分的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和表达产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信号的转导等。  分子生物学中最基本的技术是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首先是编码目的蛋白的DNA序列被克隆(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到作为表达载体的质粒中。随后构建好的质粒被引入到宿主细胞。编码序列在质粒上的特殊的启动子元件的驱动下,被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所表达。质粒上通常还带有抗生素抗性标签以便于质粒筛选。  质粒可以被插入到细菌或动物细胞。外源DNA被引入细菌被称为转化,可以通过电穿孔法、微注射法、正吸收和融合来实现;外源DNA被引入真核细胞,如动物细胞,被称为转染,转染技术包括磷酸钙法、脂质体法和一些有专利权的商用转染试剂。DNA也可以以病毒或病原菌为载体被带入宿主细胞;应用这种病毒或病菌的转染技术于细胞时,用术语来说就是“对细胞进行转导(transduce)”。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项用于体外复制DNA的极为通用的技术。简而言之,PCR技术可以使单链DNA被复制数百万次,也允许用事先确定好的方式对被复制的DNA序列进行改动。例如,PCR技术可以用于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或者对特定的DNA碱基进行突变(改变)。PCR技术还可以用于从cDNA文库获得特定的DNA片断,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用于判断一个cDNA文库中是否含有特定的DNA片断。  凝胶电泳是分子生物学最主要的一项技术。其基本原理是:DNA、RNA和蛋白质可以用电场来进行分离。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DNA和RNA可以被琼脂糖凝胶按其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同样,蛋白质可以被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按分子量大小分离;此外,蛋白质还可以由于所带电荷的不同被等电聚焦电泳分离。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用英语怎么说

对应的英语:Experimental technique of molecular biology.例如:I"ve learned a lot from the book “Experimental Technique of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都有哪些

现在的热门是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简单地说就是人工制作activator或者repressor,去掉这些regulatory protein的某些部分,看看某些基因能否表达。 这些可应用于分子探针检测疾病、物质什么的。我现在在和我老板做这个研究,之前他发的paper的IF都有24+。另外还有荧光探针的实验,也是热门~其他的基本实验正如 阎依秋 所说,我就不重复了。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有哪些实验技术

PCR 分子克隆 核酸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 测序 DNA,RNA 提取 转化外源DNA 体外转录、逆转录 cDNA文库构建 原位杂交、酵母双杂交、差减杂交、扣除杂交 蓝白斑筛选、抗生素筛选 基因工程技术大部分都是依据分子生物学原理设计出来的.

有什么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书介绍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本书是关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它全面覆盖了有关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诸多领域,包含了生物大分子制备和分析常用技术、蛋白质与核酸的提取与分离、PCR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转移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改造技术、测序及人工合成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RNA研究技术等。

全球成熟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哪些

PCR分子克隆核酸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序DNA,RNA提取转化外源DNA体外转录、逆转录cDNA文库构建原位杂交、酵母双杂交、差减杂交、扣除杂交蓝白斑筛选、抗生素筛选基因工程技术大部分都是依据分子生物学原理设计出来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含义

1、现代分子生物学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2、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中进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他基础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它的主要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这门课与基因工程关系很大,主要讲了核酸、蛋白、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及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生物学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依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等;从方法论分为实验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等体系。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

1.现代分子生物学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2. 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中进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他基础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它的主要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 3.这门课和基因工程关系很大,主要讲了核酸、蛋白、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介绍

1、随着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体的认知已经逐渐深入到微观水平。2、从单个的生物体到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再从细胞结构到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人们意识到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水平的线性结构(如核酸序列),来横向比较不同物种,同物种不同个体,同个体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的差异。这就为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有哪些 原理

随着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体的认知已经逐渐深入到微观水平。从单个的生物体到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再从细胞结构到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人们意识到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水平的线性结构(如核酸序列),来横向比较不同物种,同物种不同个体,同个体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的差异。这就为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及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生物学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依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等;从方法论分为实验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等体系。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分类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如下几种 :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analysis,PCR- SSCP) 是近年来在基因突变检测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PCR- SSCP 技术凭借突变可引起单链DNA三级构象改变,通过观察单链DNA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漂移来判断突变。样品经PCR 扩增后,其产物经变性后可以产生2 条单链,如果存在基因突变,哪怕是一个碱基的异常,单链的构象也会发生变化,正常与突变的DNA单链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中,可以显现出不同的带型,从而确定野生型和突变型,PCR- SSCP 分析的主要优点是简易且敏感性较高。但是该技术不能确定突变的部位和性质。PCR- SSCP 突变检测敏感性随PCR 产物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用于检测较小外显子的突变。有时由于单个核苷酸变化所引起的构象改变很小,用PAGE 电泳就可能无法检出,在PCR 产物或待测DNA 小于200 bp 时,PCR- SSCP 分析能够检测出70%~ 95%的突变。如果以毛细管电泳代替PAGE,则可大为提高突变检测的效率。Wallace1997 年提出将PCR- SSCP 和异源DNA双链分析(heteroduplex analysis,HA) 相结合,称之为SSCP/ HA,部分PCR 产物经变性进行SSCP 分析以了解是否具有突变,其余PCR 产物直接用于电泳,以检出含有突变的异源DNA双链,电泳凝胶经银染,单链DNA所形成的带为橘黄或棕色,而双链DNA则表现为灰黑色。该综合手段可以单链构型多态性和异源双链构型分析两个不同的层次检出突变,是一种经济、迅速的突变检测手段,但无法提供突变位置的信息。PCR- SSCP 有许多改进技术,如RNA单链构象多态性法(PCR- rSSCP)、双脱氧测序单链片段构象多态分析(PCR- ddF)、限制酶指纹技术(PCR- REF) 等。PCR- rSSCP 法依据RNA构象对单个碱基替代更敏感的原理,在PCR 引物上加上某类启动子,通过转录的RNA构象体的电泳迁移差异进行突变鉴别。PCR- ddF 法把PCR 产物转录,将转录物用反转录酶进行Sanger 双脱氧终止测序反应,通过观察非变性胶上经解链处理所产生的单链漂移、突变后终止片段的获得与缺失来判断突变。PCR- REF 法将RFLP 和SSCP 技术优势组合,将PCR 扩增的待测片段用5~ 6 种限制酶依次消化,混合并进行末端标记,最后经变性处理并在非变性凝胶上电泳分离,从而获得来自片段长度和片段构象的双重突变信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利用由碱基序列所决定的DNA片段溶解度或变性度的差异,达到分离野生型与突变型DNA片段的目的,该手段分辨率达一个碱基。当DNA 双链沿变性剂浓度梯度增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迁移时,DNA分子中解链温度(Tm) 低的部分逐渐变性解链。一般总是错配碱基部分的异源双链Tm最低,最容易解链,其次是富含AT 碱基对的部位,富含GC碱基对的部位Tm值较高所以解链较难。因此,正常DNA双链和异源双链在梯度变性胶中电泳时,异源双链总是先解链。将PCR 产生的双链DNA在浓度递增的尿素和甲酰胺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当某一DNA片段迁移到变性剂浓度与其最低Tm相当的位置时,该片段低温解链部分的双链打开,部分解链导致DNA迁移速度明显下降,观察样品的迁移率变化即可判断是否存在变异。DGGE 敏感性高,即便异源双链中仅含一个错配碱基,在电泳时也可分辨其迁移率的改变。DGGE 方法的单碱基突变检出率在DNA片段长度600 bp 以内可以达到95%。DGGE 的成功有赖于双链DNA内部低温解链部分变性后迁移率的改变。但在相当于最高Tm的变性剂浓度的位置,相应的DNA片段可能全部解链,使试验无法检出存在于高Tm DNA片段中的碱基替换。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在一个PCR 引物的5 " 端设计一段富含GC的尾巴,从而使PCR 扩增产物的一端富含GC 碱基对,保证了绝大多数DNA片段不会发生完全解链,在最高变性剂浓度区域仍然可以分辨出部分解链的异源双链,这一改进使DGGE 的突变检出率接近100%,但DGGE 只能检测突变是否存在而不能确定突变的位置。DGGE 方法需要设计特定片段最佳的PCR引物以及最佳变性条件,这一过程比较复杂,梯度变性胶的制备需要的设备较昂贵,所以在常规实验室不易实施。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rion,ASA) 是基于PCR技术的一种单核苷酸突变检测法,是分析已知碱基替代或微小片段缺失和插入型突变的常规技术。在PCR 的引物设计中,根据已知突变位点性质在引物3 " 端或中间设计一错配碱基,使之仅能与突变型或野生型基因互补而只扩增突变型或野生型基因。ASA技术只需一步PCR反应,甚至无需电泳和标记技术。因其快速,重复性强,耗资少,无同位素污染以及高效性等特点,将成为有前途的适应于人群大规模突变筛查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最好避免错配碱基为G: T,这种错配可能引发扩增反应。 化学裂解错配碱基法(chemical cleavage mismatch,CCM) 通过化学修饰并切割异源DNA双链中错配碱基,达到检测点突变的目的。其原理是末端标记的DNA片段暴露于可以识别并修饰异源双链中错配碱基的化学试剂中(如错配的胞嘧啶可被羟胺修饰,错配的胸腺嘧啶可被四氧化锇修饰),被修饰的位点随即可被杂氮环已烷等化学物质裂解。DNA修饰裂解后,电泳观察DNA片段长度即可知道突变是否存在。该技术较其他突变检测系统有更多的优越性,可以扫描1~ 2 kb 的大片段DNA并在随后的顺序分析中定位突变位点,其效率可达100%。该手段通常首先对目标DNA和野生型DNA进行PCR 扩增,然后对野生型DNA扩增片段进行末端标记,标记片段作为探针与目标序列复性形成异源双链,用四氧化锇(OsO4) 或羟胺(hydroxylamine) 修饰并用哌啶(piperidine) 切割,聚丙烯酰胺电泳分离不同长度的片段。近年来,有人采用碳化二亚胺作为错配修饰剂,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敏感性。CCM方法最初采用同位素DNA片段,用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后,称之为荧光化学裂解错配碱基法(FCCM),该方法依然比较敏感并且安全,可检出95%~ 100%的错配。化学裂解错配碱基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工作量大,需要使用有害化学物质作为试验用试剂。

在动植物检验检疫中有哪些常用的免疫血清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动植物检验检疫中有哪些常用的免疫血清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诊断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利用遗传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为整个疾病过程寻求特异的分子诊断指标,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这些分子诊断指标建立临床实用的检测方法。又称血清学反应,抗原与抗体在体内体外均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抗体来源与血清,在体外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包括凝集反应、标记抗体技术、有补体参与的反应中和反应等

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有哪些应用

几种重要的PCR衍生技术(一)逆转录PCR技术 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是将RNA的逆转录反应和PCR反应联合应用的一种技术。 RT-PCR是目前从组织或细胞中获得目的基因以及对已知序列的RNA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的最有效方法。 (二)原位PCR技术原位PCR(in situ PCR)是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的单个细胞内进行的PCR反应,然后用特异性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即可检出待测DNA或RNA是否在该组织或细胞中存在。原PCR方法弥补了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的不足,是将目的基因的扩增与定位相结合的一种最佳方法。 (三)实时PCR技术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通过动态监测反应过程中的产物量,消除了产物堆积对定量分析的干扰,亦被称为定量PCR。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对生命科学的影响

在分子水平揭示了生命运动的规律和机制。

分子生物学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有哪些

有很多,比如遗传上的应用、病原学检测、免疫方面的应用等等。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应用前景有哪些

一、RNA干扰技术1.RNA干扰技术能高效特异地阻断基因的表达,已成为研究蛋白质及其基因功能、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基因治疗和药物开发的理想手段。2.微RNA与检验医学网生物体阶段性发育密切相关,可以使特异基因在翻译水平受到抑制,在细胞生长和凋亡、血细胞分化、胚胎后期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二、生物芯片1.生物芯片特点: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能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许多不连续过程集成于一体。2.生物芯片必将在基因功能研究、基因诊断、药物筛选和个体化药物治疗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三、蛋白质组学当今的研究重点已经开始从揭示生命的遗传信息过渡到对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进行整体水平的研究,蛋白质组学正成为目前揭示生命规律的新的重大热点领域。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目录

基 础 篇实验1 碱法提取质粒实验2 煮沸法提取质粒实验3 质粒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4 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分析实验5 用玻璃奶回收琼脂糖凝胶中的DNA实验6 DNA的连接实验7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实验8 植物总RNA的提取实验9 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10 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实验11 高通量基因克隆技术实验12 银染法DNA序列测定应 用 篇实验13 原核细胞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和初步纯化实验14 蛋白质的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15 昆虫细胞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实验16 蛋白质的Weatern印迹分析实验17 土壤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基因转化实验18 应用微弹轰击法进行兰花基因转化实验19 植物总DNA的提取实验20 DNA探针的制备实验21 DNA的Southern印迹分析(用同位素标记探针)实验22 DNA的Southern印迹分析(用Dig标记探针)实验23 mRNA的Northern印迹分析(用Dig标记探针)实验24 酵母双杂系统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25 CytoTrap酵母双杂系统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26 DNA一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27 蛋白质核酸结合活性的分析实验28 以烟草脆裂病毒为载体通过基因沉默分析植物基因功能实验29 水稻突变体库的创建实验30 转基因水稻突变体T—DNA侧翼序列的扩增与分析探 索 篇实验31 亚克隆及检测的独立设计与操作实验32 土壤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实验33 不同植物材料组织的再生培养实验34 在酵母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实验35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蛋白实验36 检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rotein Overlay实验37 沉默转G US基因烟草中的GUS基因实验38 拟南芥T—DNA突变库的构建实验39 用RNAi的方法研究拟南芥基因功能主要参考资料

生物相容性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评价技术有哪些?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细胞和分子的科学。在评价生物相容性方面,有许多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评价技术。其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是细胞毒性测试。细胞毒性测试是通过检测外界物质对细胞的毒性来评价生物相容性的方法。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外界物质对细胞的影响,并帮助确定这些物质是否有毒。另一种常用的技术是蛋白质印迹技术。蛋白质印迹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固定的膜上印迹蛋白质来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方法。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并帮助确定蛋白质的作用。还有一种常用的技术是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基因表达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来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基因的功能,并帮助确定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这些技术都是细胞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常用的评价技术,

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细菌基因组dna复制的起始因子

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取决于几个起始因子的作用。在原核生物中,存在着三个起始因子(Initiation Factor 缩写为IF)IF-1,IF-2和IF-3。IF-1结合在30S核糖体亚基上,促进IF-2和IF-3发挥作用。IF-3的一个作用是通过结合在30S的小亚基上,使小亚基维持在游离的状态,IF-3与30S的结合可以防止30S和50S亚基形成排斥mRNA的不成熟的70S复合物。它对mRNA上的转录起始位置具有很高的亲和性。结合了GTP的IF-2-GTP复合物可以特异识别起始tRNA,就是说,能够从细胞中的氨酰化的tRNA分子库中挑选出fMet- tRNAfMet。IF-2-GTP结合在30S亚基上,通过形成的30S复合物识别mRNA模板上的SD序列和起始密码,与mRNA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由fMet- tRNAfMet、IF-2-GTP以及mRNA组成的前起始复合物。一旦形成前起始复合物,50S亚基就与30S亚基结合,同时结合在IF-2上的GTP水解生成IF-2-GDP和Pi,然后结合在前起始复合体上的起始因子IF-1和IF-3解离,最后形成由30S与50S组成的起始复合物,fMet- tRNAfMet被定位在P位。IF-2-GDP 中的GDP与GTP交换重新生成IF-2-GTP。

可用于遗传疾病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哪些?原理是什么?至少六种,急求急求

煤师院的吗?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化肥和平衡施肥技术的出现是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的产物和重要特征。但由于化肥施用不当和施用过量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重大课题,也是当今农业新技术革命应解决的难题。植物营养基因型差异和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解析为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农业环境质量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一般性表现有:逆境条件下耐性植物的自然分布、常见作物的需肥特点、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需肥特点、某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特殊需要等。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在外部形态上的特征主要有:茎的粗细、叶片的数量和大小、根的形态特征(根的形态类型——直根系和须根系、根重、根长、根表面积、根密度、根尖数量、根毛等)。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生理生化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生长速率、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选择性、植物营养的阶段性(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有关酶的活性、植物内源激素的水平以及植物毒素等。DNA双螺旋模型和中心法则的提出,明确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从而使分子生物学有了迅猛的发展,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学科。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拓宽了研究领域,而且使我们对分子水平上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克隆、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突变体筛选等,这里主要介绍目前较多应用于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研究中的几种分子标记技术。遗传标记技术的发展自19世纪中期产生,经历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两个阶段。1991年Orodzicker等第一次利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ictive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进行腺病毒血清型突变体基因组作图,使遗传标记技术最终突破表达基因的范围而进入分子水平,并随之发展了AFLP、RAPD、SSLP、STS等一系列分子标记技术。这些技术为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基因克隆、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手段。

伯明翰大学分子生物技术理学课程?

总览该课程可让你获得的技能将包括书面和口头陈述技能,统计数据以及计划和编写赠款申请或商业计划的能力。特定于学科的技能将包括分子生物技术中使用的关键技术,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过程工程,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组学”技术,蛋白质表达系统和抗体工程。实践技能将包括发酵,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蛋白质化学。课程:课程(所有核心)如下:生物技术概论:从基因到产品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功能基因组学和反向遗传学资助和交流科学从平台到市场的药物和治疗生物学研究项目通过讲座,讲习班,独立研究,实验室实践,研究和基于实验室的项目进行学与教。分子生物技术专业理学硕士的课程说明生物技术概论:从基因到产品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从平台到市场的药物和治疗生物学资助和交流科学功能基因组学和反向遗传学向分子生物学技术硕士学生提供的最新项目名称示例核被膜在植物减数分裂中控制减数分裂进程和减数分裂重组的作用甘蓝和相关多倍体的减数分裂进程植物中3D细胞形状变化的计算分析使用CRISPR‐Cas9标记酵母中的基因细菌中的启动子组织鉴定与苔藓孢子有关的细菌种类用于蛋白质分析的液体萃取表面分析质谱仪的开发精氨酸甲基化如何调节癌症中的转录因子c-MYC?工程化M13噬菌体以产生新的纳米结构自清洁表面:防止感染蔓延开发和优化用于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工作流程烧伤创伤中的败血症和其他临床结局:运用新陈代谢了解败血症和临床结局在不同的人体样本(生物流体和组织)中,新陈代谢有何不同?鉴定和表征新型调节剂,可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组织恢复控制拟南芥减数分裂重组:染色体轴的作用探索假酶EchA6在霉菌酸合成中的作用新型基因组不稳定性突变的研究N末端乙酰化是植物蛋白质降解的信号Burkitt淋巴瘤的细胞应答和对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治疗的抗性分析成瘾于FGFR信号的人乳腺癌细胞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数据集MCL1在乳腺癌细胞存活中的作用大肠杆菌的重要基因内景观铜绿假单胞菌中每个基因的全局测定使用CRISPR技术生成参与神经系统发育的突变体鉴定海洋沉积物中的新型抗肿瘤药调查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分泌的机制分配蛋白KorB和IncC与DNA和其他蛋白伴侣的相互作用转录速率变异性和基因调控网络动力学新型非编码RNA在穿梭调节蛋白中的作用探索桥粒桥蛋白接头结构域的结构探索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蛋白折叠机制Bam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肠杆菌中脂质逆行转运使用新方法纯化膜蛋白复合物走向神经退行性蛋白质Cln3的结构基于个体的生物膜建模携带抗药性的质粒在空间结构多物种群落中的转移高通量测定微流体装置中的底物亲和力细菌中的基因调控结构:细菌捕食者Bdellovibrio细菌的潜在自我保护蛋白的功能研究了解大肠杆菌的pH感应机制了解实验室进化的抗逆细菌菌株中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联系实验室条件下细菌在发酵条件下产生的抗逆菌株的行为

什么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什么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是199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玉贤,李毅,郑晓峰。《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由朱玉贤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可供全国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如何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临床中的问题

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以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 子结构、功能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为研究核心,其 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诸多领域。尤其是遗 传、进化、发育、神经及免疫等。医学分子生物学即 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医学,它在分子水 平上认识生命的正常状态及其变异规律。研究新陈 代谢的调节与失控特点。对生命现象正常状态的研 究属于基础研究;对变异规律与失控特点的探讨,对 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属 于应用基础研究,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与应 用基础都是探讨生命现象的运动规律。如何将医学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则 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倒如用基因分析技术对一些 遗传病做产前诊断,用基因工程方法研制出一些高 效的药物如干扰素、红细胞生成素等,特别是近年来 许多国家投人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人类基因组研究工 作,使人们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找到基因就能认识生 命现象,诊断治疗也就迎刃而解,错误地认为分子生 物学只是研究核酸、基因。追溯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Weaver于1938年在洛克菲勒基金董事会上首次指 出这是一个新的颁域,即“应用精细的现代技术来研 究某些生命过程的徽小细节”,“揭示有关细胞最小 单位的奥秘”,第一次运用了分子生物学这个名词, 并明确了研究目的。60年来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 现象的研究包括3大方面,即生物太分子(包括核 酸、蛋白质等)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信息(包括细胞内外及遗传信息薄)的传递通路 与调控。基因研究是十分重要且进展最快影响较大 的一部分,但不是分子生物学的全部。医学分子生 物学只有通过多方位、多途径的研究才能最终更深 人地了解健康与疾病,创造出更有教的诊治方法。 2.2科学认识医学分子生物学中的新发现 临床医师对一个新学科的出现总是希望能尽多 尽快地藉以解决一些赣宋风题,担是,分子生访学中 的新发现甩于临床要有一个过程。而且往往要经过 比较漫长的道路。倒如.从发现一个关健基因到能 进行相应的基因治疗,决非易事。因为基因导人细 胞后能否持续高效表达、能否产生较高活性的产物, 这种细胞在体内能存活多久.都是决定基因治疗成 败的重要因素。难怪若干年前即有多种基因治疗的 方案,但真正成功的,至今仍然寥塞无几。然而,一 旦摸索出一些规律,掌握了技术关健.涌现出一批新 的基因治疗还是有可能的,只是需要假以时日。1人 类基因组工作也属类似情况,在1998年世界卫生大 会报告中称这项计划是开创性的,“将使侧重疾病的 诊治转向预报或早期发现,使疾病在症状发作之前 即被控制”,“可更精确地设计药物”,“具有创造巨大 效益的潜力”。诚然,这是一项庞大的有长远意义的 工作,发现一个与疾病紧密相关的基因,得知其基因 产物及其作用,有利于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诊断及 有可能针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设计药物,也有助于 预防。然而,人体是十分复杂的,大多数疾病是多因 素多步骤的结果。因此,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 用于临床实践,将是伟大的、具有无限前景的,但不是 临床医生所期望的那样短期内可以获得的。而临床 医师也不要因此认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解决实际 问题相距遥远,因为诸如细胞因子的发现。利用基因 工程技术生产一些有较强活性的造血细胞因子,从而 使一些病症得到有效治疗,就是近年的成功范侧。 另外,百度文库也有详细说明:http://wenku.baidu.com/view/bde63142b307e87101f696ca.html

分子生物学技术 是不是分子生物学

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以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为研究核心,其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诸多领域。尤其是遗传、进化、发育、神经及免疫等。医学分子生物学即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医学,它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的正常状态及其变异规律。研究新陈代谢的调节与失控特点。对生命现象正常状态的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对变异规律与失控特点的探讨,对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都是探讨生命现象的运动规律。如何将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则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倒如用基因分析技术对一些遗传病做产前诊断,用基因工程方法研制出一些高效的药物如干扰素、红细胞生成素等,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投人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使人们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找到基因就能认识生命现象,诊断治疗也就迎刃而解,错误地认为分子生物学只是研究核酸、基因。追溯分子生物学的诞生,Weaver于1938年在洛克菲勒基金董事会上首次指出这是一个新的颁域,即“应用精细的现代技术来研究某些生命过程的徽小细节”,“揭示有关细胞最小单位的奥秘”,第一次运用了分子生物学这个名词,并明确了研究目的。60年来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研究包括3大方面,即生物太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等)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信息(包括细胞内外及遗传信息薄)的传递通路与调控。基因研究是十分重要且进展最快影响较大的一部分,但不是分子生物学的全部。医学分子生物学只有通过多方位、多途径的研究才能最终更深人地了解健康与疾病,创造出更有教的诊治方法。2.2科学认识医学分子生物学中的新发现临床医师对一个新学科的出现总是希望能尽多尽快地藉以解决一些赣宋风题,担是,分子生访学中的新发现甩于临床要有一个过程。而且往往要经过比较漫长的道路。倒如.从发现一个关健基因到能进行相应的基因治疗,决非易事。因为基因导人细胞后能否持续高效表达、能否产生较高活性的产物,这种细胞在体内能存活多久.都是决定基因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难怪若干年前即有多种基因治疗的方案,但真正成功的,至今仍然寥塞无几。然而,一旦摸索出一些规律,掌握了技术关健.涌现出一批新的基因治疗还是有可能的,只是需要假以时日。1人类基因组工作也属类似情况,在1998年世界卫生大会报告中称这项计划是开创性的,“将使侧重疾病的诊治转向预报或早期发现,使疾病在症状发作之前即被控制”,“可更精确地设计药物”,“具有创造巨大效益的潜力”。诚然,这是一项庞大的有长远意义的工作,发现一个与疾病紧密相关的基因,得知其基因产物及其作用,有利于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诊断及有可能针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设计药物,也有助于预防。然而,人体是十分复杂的,大多数疾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结果。因此,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用于临床实践,将是伟大的、具有无限前景的,但不是临床医生所期望的那样短期内可以获得的。而临床医师也不要因此认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距遥远,因为诸如细胞因子的发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一些有较强活性的造血细胞因子,从而使一些病症得到有效治疗,就是近年的成功范侧。另外,百度文库也有详细说明:

原生质体的分子生物学有哪些技术?

随着对大量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AFLP、RAPD和微卫星等)的利用,已经可以进行杂种鉴定,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的特异性限制性图谱已经用于鉴定体细胞杂种。这些是基于DNA基础上比较准确的分析方法,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RFLP标记、PCR技术已被用于马铃薯和番茄体细胞杂种的鉴定。值得注意的是体细胞杂交尚存在一些问题:亲缘关系越远,染色体排斥丢失的现象就越严重;由于是两个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的合并,各种基因都在其中,选择符合需要的个体难度大;有时缺乏选择杂种细胞的有效方法。因此目前整体对称融合的工作比较少,而是采用非对称融合,即一方亲本包括了全部遗传物质,另一方亲本只取一部分遗传物质,如用不具有核的原生质体与之进行融合。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及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生物学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依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等;从方法论分为实验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等体系。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中的主要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中的主要应用有:疾病诊断,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详见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be28810e6c85ec3a87c2c518.html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介绍

本书是关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它全面覆盖了有关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诸多领域,包含了生物大分子制备和分析常用技术、蛋白质与核酸的提取与分离、PCR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转移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改造技术、测序及人工合成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RNA研究技术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缺点

相比于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提高,缺点是耗时较长,对实验设备及检测人员能力要求较高。分子生物学技术有着时效性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微生物检测的意义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成果已经显示出了其强大的优势。例如工模拟酶,并生成新的催化剂,领导了化学工业的新革命。除此之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到化学方面,还可以应用于饲料的微生物检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饲料安全和人类健康。通常情况下,在饲料的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感染。为了防止其污染,通常在饲料中加入防腐剂、防霉剂,但是保鲜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饲料一旦受到微生物污染营养价值就会降低,还会危害微生物健康。动物在食用了霉变的饲料后,很容易生病或者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最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什么

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用的实验技术有哪些分子诊断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利用遗传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为整个疾病过程寻求特异的分子诊断指标,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这些分子诊断指标建立临床实用的检测方法。细胞培养技术指的是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在培养的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动物)。培养物是单个细胞或细胞群。细胞在培养时都要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由于环境的改变,细胞的移动或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培养时间加长,传代导致细胞出现单一化型。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实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哪些?试举例说明。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以DNA、RNA或蛋白质为诊断材料,通过分析基因的存在、变异或表达,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更直接、更科学的信息的一门诊断技术学科。其内容包括:基因突变的检测,如可以通过基因测序后与正常的图谱进行比较,发觉是否有异常;另外也可通过PCR技术和DNA芯片技术进行相关研究。(1)基因定位,Southern杂交、原位杂交可应用于正常或异常染色体的基因定位、细胞或组织中基因表达位点的确定、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检测。(2)基因表达异常的检测,如果基因结构变异、基因表达过程失调,则由于其决定的转录产物mRNA与蛋白质发生质与量的改变。如应用RT-PCR等进行mRNA定量。蛋白质类物质是相关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可以通过对相关蛋白质的测定,了解相关基因的情况。(3)感染微生物的检测,应用PCR技术直接扩增病原体基因的保守序列。可以对大多数病原体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分型、分类或判断是否发生了基因整合。(4)法医学检测,因为人类基因组的特殊性,既存在人类共有的基因序列,可以进行种属的鉴定;另一方面,人类又具有型特异性基因,表现为个体与个体间几乎没有共同点。应用基因扩增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个体间的区别。

常用于研究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首先,基因表达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大多数基因表达都经历“转录→翻译→蛋白质”的过程,因此研究基因表达就是检测mRNA和蛋白质。DNA印迹,是通过杂交检测DNA的缺失、插入的方法;RNA印迹和反转录PCR分别通过杂交、逆转录和PCR检测mRNA的方法;Weasten印迹,是通过杂交蛋白质的方法。所以常用的基因表达分子生物学技术有:RNA印迹和反转录PCR,Weasten印迹。

分子生物学中两项最重要的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中有很多实验技术,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实验技术为PCR和蛋白质电泳。一、PCR技术。PCR技术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通过体外繁殖DNA序列的方法。它利用聚合酶酶和引物,在反应体系中对DNA序列进行循环扩增,并且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扩增出数以万计的特定DNA序列。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测序、DNA克隆、DNA指纹鉴定等领域,并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二、蛋白质电泳技术。蛋白质电泳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和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它利用电场将具有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两级电泳等不同方法进行蛋白质分离、检测和测量。蛋白质电泳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生物医学研究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一、蛋白质体系。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α-氨基酸。常见的氨基酸共20种。它们以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为生命世界提供天文数字的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二、蛋白质分子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组织形式可分为4个主要的层次。一级结构,也叫化学结构,是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首尾相连的氨基酸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形成链状结构,称为肽链。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为二级结构。二级结构在空间的各种盘绕和卷曲为三级结构。三、分子生物学研究。蛋白质的特殊性质和生理功能与其分子的特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形形色色的蛋白质所以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简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前景。

【答案】:分子生物学是从生物化学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从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而分子生物学与植物病理学组成了一个新的学科 分子植物病理学,它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DNA重组技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阐明病程中寄主 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寄主、病原物与病程相关的基因及其结构、表达和调控机制。其在病害的生物防治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包括植物抗病毒、真菌、细菌基因工程。在植物病毒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将编码植物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并获得转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叶片细胞中有病毒外壳蛋白的积累,能够抑制侵染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病毒的症状,或推迟病害的发生时间,从而保护了植物。同样在真菌、细菌的植物病害中,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培育了很多抗病植物,从而减轻了病害的发生。工程菌的改造:利用生物技术,对某些生物防治菌株进行改造,对其具有抗病功能的目的基因进行鉴定和克隆、加工、重组、转化,从而使其抑菌谱加宽、抑菌能力增强等。内生菌的应用:许多学者认为,内生细菌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天然资源菌,具有广阔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已在生物防治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线虫病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将其抗病基因转入植物中,产生抗病性植株。蛋白质纯化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仅仅依靠基因组学的系列分析来试图阐明生物防治菌的抗病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对所有蛋白质的总和进行研究,才能更科学地掌握其规律,而研究蛋白质的首要步骤就是分离纯化蛋白质。常用的技术有:凝胶过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共价色谱、电泳技术等。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在生物防治方面,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酶工程技术:在生物防治方面,构建具有抗病功能的工程菌,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生物细胞中存在的极少的具有催化某一生化反应的酶通过基因扩增和增强表达,建立高效表达特定酶制剂的基因工程菌或基因工程细胞,并进一步将其构建成固定化工程菌或固定化工程细胞。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带动了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动植物的一种技术)详细资料大全

随着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体的认知已经逐渐深入到微观水平。从单个的生物体到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再从细胞结构到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人们意识到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水平的线性结构(如核酸序列),来横向比较不同物种,同物种不同个体,同个体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的差异。这就为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分子生物学技术 种类 :四种 套用 :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研究对象 :动植物 分类,套用, 分类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如下几种: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 ysis,PCR- SSCP) 是近年来在基因突变检测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PCR- SSCP 技术凭借突变可引起单链DNA三级构象改变,通过观察单链DNA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漂移来判断突变。样品经PCR 扩增后,其产物经变性后可以产生2 条单链,如果存在基因突变,哪怕是一个碱基的异常,单链的构象也会发生变化,正常与突变的DNA单链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中,可以显现出不同的带型,从而确定野生型和突变型,PCR- SSCP 分析的主要优点是简易且敏感性较高。但是该技术不能确定突变的部位和性质。PCR- SSCP 突变检测敏感性随PCR 产物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用于检测较小外显子的突变。有时由于单个核苷酸变化所引起的构象改变很小,用PAGE 电泳就可能无法检出,在PCR 产物或待测DNA 小于200 bp 时,PCR- SSCP 分析能够检测出70%~ 95%的突变。如果以毛细管电泳代替PAGE,则可大为提高突变检测的效率。 Wallace1997 年提出将PCR- SSCP 和异源DNA双链分析(heteroduplex *** ysis,HA) 相结合,称之为SSCP/ HA,部分PCR 产物经变性进行SSCP 分析以了解是否具有突变,其余PCR 产物直接用于电泳,以检出含有突变的异源DNA双链,电泳凝胶经银染,单链DNA所形成的带为橘黄或棕色,而双链DNA则表现为灰黑色。该综合手段可以单链构型多态性和异源双链构型分析两个不同的层次检出突变,是一种经济、迅速的突变检测手段,但无法提供突变位置的信息。 PCR- SSCP 有许多改进技术,如RNA单链构象多态性法(PCR- rSSCP)、双脱氧测序单链片段构象多态分析(PCR- ddF)、限制酶指纹技术(PCR- REF) 等。PCR- rSSCP 法依据RNA构象对单个碱基替代更敏感的原理,在PCR 引物上加上某类启动子,通过转录的RNA构象体的电泳迁移差异进行突变鉴别。PCR- ddF 法把PCR 产物转录,将转录物用反转录酶进行Sanger 双脱氧终止测序反应,通过观察非变性胶上经解链处理所产生的单链漂移、突变后终止片段的获得与缺失来判断突变。PCR- REF 法将RFLP 和SSCP 技术优势组合,将PCR 扩增的待测片段用5~ 6 种限制酶依次消化,混合并进行末端标记,最后经变性处理并在非变性凝胶上电泳分离,从而获得来自片段长度和片段构象的双重突变信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利用由碱基序列所决定的DNA片段溶解度或变性度的差异,达到分离野生型与突变型DNA片段的目的,该手段解析度达一个碱基。当DNA 双链沿变性剂浓度梯度增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迁移时,DNA分子中解链温度(Tm) 低的部分逐渐变性解链。一般总是错配碱基部分的异源双链Tm最低,最容易解链,其次是富含AT 碱基对的部位,富含GC碱基对的部位Tm值较高所以解链较难。因此,正常DNA双链和异源双链在梯度变性胶中电泳时,异源双链总是先解链。将PCR 产生的双链DNA在浓度递增的尿素和甲酰胺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当某一DNA片段迁移到变性剂浓度与其最低Tm相当的位置时,该片段低温解链部分的双链打开,部分解链导致DNA迁移速度明显下降,观察样品的迁移率变化即可判断是否存在变异。DGGE 敏感性高,即便异源双链中仅含一个错配碱基,在电泳时也可分辨其迁移率的改变。DGGE 方法的单碱基突变检出率在DNA片段长度600 bp 以内可以达到95%。 DGGE 的成功有赖于双链DNA内部低温解链部分变性后迁移率的改变。但在相当于最高Tm的变性剂浓度的位置,相应的DNA片段可能全部解链,使试验无法检出存在于高Tm DNA片段中的碱基替换。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在一个PCR 引物的5 " 端设计一段富含GC的尾巴,从而使PCR 扩增产物的一端富含GC 碱基对,保证了绝大多数DNA片段不会发生完全解链,在最高变性剂浓度区域仍然可以分辨出部分解链的异源双链,这一改进使DGGE 的突变检出率接近100%,但DGGE 只能检测突变是否存在而不能确定突变的位置。 DGGE 方法需要设计特定片段最佳的PCR引物以及最佳变性条件,这一过程比较复杂,梯度变性胶的制备需要的设备较昂贵,所以在常规实验室不易实施。 双链构象多态分析法 双链构象多态分析(double- strand conformation *** ysis,DSCA) 是利用萤光标记引物,通过PCR 扩增出相关的研究片段作为萤光标记参照(fluorescence labeled reference,FLR)DNA分子。然后,用标记参照物FLR 分子与待测PCR扩增片段进行杂交。因为FLR 和样本核苷酸序列相似,杂交反应液中所有DNA的正链和反义链之间将形成双链结构。只有与带萤光标记的FLR 分子正链匹配的DNA双链,经过电泳后方可被DNA测序仪的雷射检测系统所检测。所以,可检双链均有一样的FLR 正链,杂交双链的电泳迁移率可能相同,但是由于反义单链的差异双链变性程度的差异而最终造成电泳迁移率的不同。不像SSCP 技术,DSCA能够任意操纵变性双链的形成,选用不同的FLR可以达到难分样本的最佳分离效果。另外,通过调整FLR 和样本待测DNA分子的比例,可专一性增强杂交异质双链信号并减弱纯合双链信号。DSCA技术的优点还在于它依据样品经过固定检测仪的时间差,而非相同电泳时间迁移的距离差来判断突变的有无,这样就避免了诸如SSCP 等技术分析中因迁移速率差异而降低的泳动速度慢的条带检测率。另一方面,DSCA的有效检测片段长度可达1 kb。由于雷射系统的介入,DSCA的灵敏度和上样量分别得以提高和降低,不到1 秒的泳动差异也足以检测。该技术已被成功地用于囊性纤维化基因(cystic fibrosis gene) 的4 种突变,以及HLA Ñ型基因中131 种等应基因的检测。 变性- 高压液相色谱分析 变性- 高压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 是利用DNA构型改变检测基因突变和遗传多态性的方法之一,其可以检测单核苷酸多态和可遗传的突变。实验主要过程包括PCR 扩增待测和正常DNA样品,将扩增产物变性后再复性,若存在突变,在这一复性过程中可形成异源双链。在部分变性条件下,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分由变异碱基与正常碱基形成的异源DNA双链和正常DNA双链。由于DHPLC 的解析度可达到1bp/ kb,而且操作过程可以全部程式化、大规模化和自动化,使得实验时间大大缩短,实验准确率提高,可作为大群体任何基因突变初筛的有力手段,比SSCP 有更多的优越性,具有广泛的套用前景,许多工作都已经证实了DHPLC的敏感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rion,ASA) 是基于PCR技术的一种单核苷酸突变检测法,是分析已知碱基替代或微小片段缺失和插入型突变的常规技术。在PCR 的引物设计中,根据已知突变位点性质在引物3 " 端或中间设计一错配碱基,使之仅能与突变型或野生型基因互补而只扩增突变型或野生型基因。 ASA技术只需一步PCR反应,甚至无需电泳和标记技术。因其快速,重复性强,耗资少,无同位素污染以及高效性等特点,将成为有前途的适应于人群大规模突变筛查的方法。套用该方法最好避免错配碱基为G: T,这种错配可能引发扩增反应。 化学裂解错配碱基法 化学裂解错配碱基法(chemical cleavage mi *** atch,CCM) 通过化学修饰并切割异源DNA双链中错配碱基,达到检测点突变的目的。其原理是末端标记的DNA片段暴露于可以识别并修饰异源双链中错配碱基的化学试剂中(如错配的胞嘧啶可被羟胺修饰,错配的胸腺嘧啶可被四氧化锇修饰),被修饰的位点随即可被杂氮环已烷等化学物质裂解。DNA修饰裂解后,电泳观察DNA片段长度即可知道突变是否存在。该技术较其他突变检测系统有更多的优越性,可以扫描1~ 2 kb 的大片段DNA并在随后的顺序分析中定位突变位点,其效率可达100%。该手段通常首先对目标DNA和野生型DNA进行PCR 扩增,然后对野生型DNA扩增片段进行末端标记,标记片段作为探针与目标序列复性形成异源双链,用四氧化锇(OsO4) 或羟胺(hydroxylamine) 修饰并用哌啶(piperidine) 切割,聚丙烯酰胺电泳分离不同长度的片段。近年来,有人采用碳化二亚胺作为错配修饰剂,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敏感性。CCM方法最初采用同位素DNA片段,用萤光标记代替同位素后,称之为萤光化学裂解错配碱基法(FCCM),该方法依然比较敏感并且安全,可检出95%~ 100%的错配。化学裂解错配碱基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工作量大,需要使用有害化学物质作为试验用试剂。 套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套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及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 生物学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 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依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等;从方法论分为实验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等体系。

什么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含义

1、现代分子生物学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2、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中进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他基础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它的主要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这门课与基因工程关系很大,主要讲了核酸、蛋白、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都有哪些

包含生物大分子制备和分析常用技术、蛋白质与核酸的提取与分离、PCR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转移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改造技术、测序及人工合成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RNA研究技术等。 作为一本实验技术类专著,此书不仅较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技术的具体操作和程序,更着力于对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故此书不仅可作为从事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工作者的实验室必备参考工具书,同时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及科学工作者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理论做深入探讨时参考。

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区别与联系?

两个学科都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研究,分子遗传学侧重的是从分子水平对生物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的研究,而分子生物学是注重的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一些特征和现象。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不限于父母子女或一个家族,还可以延伸到包括许多家族的群体,这是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象。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还可以以细胞为单位,离体培养的细胞可以保持个体的一些遗传特性,如某些酶的有无等。对离体培养细胞的遗传学研究属于体细胞遗传学。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还可以扩充到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甚至mRNA的转录,这些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课题。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三个方面。遗传物质的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研究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过程。比如光合作用、发育的分子机制、神经活动的机理、癌的发生等。

生物化学的发展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时期的重要标志是()。

生物化学的发展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时期的重要标志是()。 A.1985年,KaryMullis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 B.1902年,EmilFischer证明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 C.1953年,JamesD.Watson和FrancisH.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1953年,Frederick.Sanger完成胰岛素序列分析 正确答案:C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 分子生物学差别多么

这两个学科是相互关联的,一般来说,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物质基础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研究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过程。比如光合作用、发育的分子机制、神经活动的机理、癌的发生等。而细胞生物学则是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分子细胞生物学从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修饰、细胞膜物质运输、细胞运动的分子基础、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与干细胞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结合最新研究发展动向,对细胞生物学的前沿领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目录

第一章 生物大分子制备和分析常用技术第一节 概论一、预处理和细胞的分离(一)选择材料及预处理(二)细胞的分离二、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第二节 电泳技术一、基本原理二、影响电泳的因素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四、琼脂糖凝胶电泳(一)核酸分子大小与琼脂糖浓度的关系(二)核酸构型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的关系(三)琼脂糖凝胶电泳基本方法五、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一)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原理及相关特性(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三)操作方法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七、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八、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一)等电聚焦的原理(二)pH梯度的形成九、双向凝胶电泳十、染色方法(一)蛋白质染色(二)核酸染色第三节 色谱技术一、色谱技术的概念二、色谱法的分类(一)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类(二)按色谱的分离机制分类三、常用的色谱方法(一)凝胶色谱(二)离子交换色谱(三)亲和色谱(四)高效液相色谱(五)毛细管电泳第四节 离心技术一、离心理论(一)离心分离的原理(二)相对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三)离心机的分类二、离心分离的种类(一)差速离心法(二)密度梯度离心法三、离心操作注意事项第五节 分光光度技术一、基本原理——朗伯?比尔定律二、分光光度技术的应用(一)定量分析(二)定性分析第二章 蛋白质、核酸的提取与分离第一节 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定量一、蛋白质(包括酶)的提取(一)水溶液提取法(二)有机溶剂提取法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一)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二)利用色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三)利用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纯化分离(四)利用超速离心分离制备蛋白质(五)膜分离技术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六)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七)分离制备蛋白质的一个实例三、蛋白质的定量第二节 DNA的提取与分离一、质粒DNA的提取与分离(一)质粒提取的一般步骤(二)质粒DNA的小量制备(三)质粒DNA的大量制备二、染色体DNA的提取与分离(一)从培养细胞中提取DNA(二)从组织中提取DNA(三)从大量血样的白细胞中分离高分子量DNA(四)从小量血样的白细胞中分离高分子量DNA(五)高分子量DNA的小量快速制备第三节 RNA的提取与分离一、组织培养细胞胞质RNA的制备二、胍盐法制备总RNA(一)氯化铯纯化培养细胞的RNA(二)氯化铯纯化组织中的RNA(三)一步法从培养细胞或组织中分离RNA三、细菌RNA的制备(一)从革兰阴性菌中分离高质量RNA(二)革兰阳性菌RNA的分离(三)革兰阴性菌RNA的快速分离四、poly(A)+RNA的制备第四节 核酸的定量测定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和RNA的含量二、电泳比较法(溴化乙锭荧光法)三、定磷法测定核酸四、二苯胺法测定DNA含量五、地衣酚法测定RNA含量第三章 PCR技术……第四章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第五章 分子克隆技术第六章 外源基因转移技术第七章 蛋白质表达技术第一节 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第八章 分子标记技术第九章 分子改造技术第十章 测序及人工合成技术第十一章 基因组学技术第十二章 蛋白质组学技术第十三章 生物芯片技术第十四章 生物信息学技术附录参考文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