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领导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

小题1:B小题2:D 小题1:试题分析: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主任是由村民或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①④正确;②③错误。该题选B。点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不同,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不同,对村主任和居委会主任的选举方式的选择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较容易理解,难度不大。小题2:试题分析:直接选举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实行差额选举,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候选人要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演讲等,有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①③④正确;②是等额选举的优点,错误。该题选D。点评:这一题要在上题准确选择的基础上作答,考查选举方式的优点,属课本内容的识记考核,只要第一题能准确作答,该题难度不大。

纳雍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步骤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不移、有序推进、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确保社会稳定,妥善化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证改革平稳进行。各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各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按照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统筹考虑,把乡镇机构改革与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乡镇换届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县机构编制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认真做好改革中的有关工作。(二)认真组织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县编委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乡镇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结合乡镇实际,抓紧拟定本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和“三定方案”,于8月5日前报县编办审核,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于2006年8月20日前完成。此项工作完成后,各乡镇要向县委、县政府写出总结报告;县委、县政府要对各乡镇的机构改革适时组织检查验收,并做好迎接省、地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三)严肃工作纪律乡镇机构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搞好改革政策的宣传,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把解决乡镇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加强乡镇机构改革中的信访工作,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改革氛围。要严肃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不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严禁增设机构、超编进人;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突击提拔和调动干部;严肃财经纪律,严防转移资金、私分钱物、挥霍浪费和侵吞公有资产。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从严查处。(四)统一刻制印章和牌匾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结束后,要按照新的机构运作,各乡镇综合设置的党政机构、事业站所的公章和牌子必须与县委、县政府批复的名称一致,原印章交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管理。

1至17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迄今已举行了十六次.以下是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地、主要议题和成果: 第一次: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议题是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和区域间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   第二次: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议题是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问题,通过了《茂物宣言》.   第三次: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议题是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了《大阪宣言》和《大阪行动议程》.   第四次:1996年11月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议题是落实根据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时间表所制定的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讨论加强成员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通过了《马尼拉行动计划》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原则框架宣言》.   第五次: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联合起来》.   第六次:1998年1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议题是克服亚洲金融危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通过了《走向21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和《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文件.   第七次:1999年9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的执行情况、推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未来走向等,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奥克兰挑战》,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加强竞争和法规改革的原则》和《妇女融入亚太经合组织框架》等文件.   第八次:2000年11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议题是经济全球化、新经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次区域合作、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现状及其前景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造福社会》和《新经济行动议程》.   第九次: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议题是全球及地区宏观经济形势、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APEC未来发展方向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和《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文件,并发表了《反恐声明》.   第十次:2002年10月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议题是反恐、支持多哈回合谈判、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议题,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等文件.   第十一次:2003年10月在泰国曼谷举行.议题是国际和地区形势、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促进贸易投资、推动亚太经济增长、反恐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通过了《领导人宣言》.   第十二次:2004年1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   议题是多边贸易体制、地区贸易安排、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可持续发展、人类安全、反恐和反腐败等,通过了《圣地亚哥宣言》.   第十三次:2005年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议题是支持多哈回合谈判、区域内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反恐合作、防控禽流感、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通过了《釜山宣言》等文件.   第十四次:2006年11月在越南河内举行.议题是支持多哈回合谈判、实现茂物目标、区域贸易安排、经济技术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通过了旨在实现茂物目标的《河内行动计划》.与会领导人还签署了《河内宣言》.   第十五次: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议题是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宣言》.   第十六次:2008年11月在秘鲁利马举行.议题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地区经济一体化、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发表了《利马宣言》和关于全球经济的声明. 第十七次: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4日在新加坡举行.本次会议的议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等问题. 希望能帮到你啦.

1至17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迄今已举行了十六次。以下是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地、主要议题和成果: 第一次: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议题是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和区域间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   第二次: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议题是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问题,通过了《茂物宣言》。   第三次: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议题是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了《大阪宣言》和《大阪行动议程》。   第四次:1996年11月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议题是落实根据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时间表所制定的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讨论加强成员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通过了《马尼拉行动计划》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原则框架宣言》。   第五次: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联合起来》。   第六次:1998年1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议题是克服亚洲金融危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通过了《走向21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和《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文件。   第七次:1999年9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的执行情况、推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未来走向等,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奥克兰挑战》,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加强竞争和法规改革的原则》和《妇女融入亚太经合组织框架》等文件。   第八次:2000年11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议题是经济全球化、新经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次区域合作、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现状及其前景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造福社会》和《新经济行动议程》。   第九次: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议题是全球及地区宏观经济形势、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APEC未来发展方向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和《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文件,并发表了《反恐声明》。   第十次:2002年10月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议题是反恐、支持多哈回合谈判、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议题,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等文件。   第十一次:2003年10月在泰国曼谷举行。议题是国际和地区形势、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促进贸易投资、推动亚太经济增长、反恐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通过了《领导人宣言》。   第十二次:2004年1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   议题是多边贸易体制、地区贸易安排、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可持续发展、人类安全、反恐和反腐败等,通过了《圣地亚哥宣言》。   第十三次:2005年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议题是支持多哈回合谈判、区域内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反恐合作、防控禽流感、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通过了《釜山宣言》等文件。   第十四次:2006年11月在越南河内举行。议题是支持多哈回合谈判、实现茂物目标、区域贸易安排、经济技术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通过了旨在实现茂物目标的《河内行动计划》。与会领导人还签署了《河内宣言》。   第十五次: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议题是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宣言》。   第十六次:2008年11月在秘鲁利马举行。议题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地区经济一体化、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发表了《利马宣言》和关于全球经济的声明。 第十七次: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4日在新加坡举行。本次会议的议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等问题。 希望能帮到你啦。。。。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的加强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实际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共同负责、相关部门参与指导的工作机制。全国创先争优活动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牵头成立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领域(行业)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指导。垂直管理单位和条块共管单位的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县(市、区、旗)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责任。基层党组织要具体负责本地区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注重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作用。要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二)运用典型引路。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化教育、党建信息网和手机短信平台的作用,采取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的先进典型为榜样,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三)加强督促检查。采取分领域分行业召开座谈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了解活动进展,通报活动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对创先争优活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有关党组织要及时提出批评,要求限期整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央金融机构、铁道部、国家民航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后,要及时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军队和武警部队的创先争优活动,由总政治部作出具体部署。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

决策职能,组织职能,用人职能,协调职能,监督职能,教育职能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

行政职能也称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中的职责与功能。其核心的价值在于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职权范围、职责深度、职权方式。它既包括政府的行政职责,也包括政府的行政职能,是行政职责和行政职能的辩证统一。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行政职能的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反之,行政职能发挥的程度又制约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行政职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从政府职责的领域看,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等;从政府职责所起作用的属性看,有保卫功能、扶持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等。也有学者从职能结构的角度,将政府职能区分为政治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四大职能。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政府管理的不同类型的公共事务又有管理功能的相似性,如决策性功能、执行性功能、控制性功能、辅助性功能等。扩展资料行政职能主要内容1、从行政管理所具有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两重属性来看,行政职能可以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2、从政府运作的过程和履行职能的方式来看,行政职能可以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等。3、从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来看,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四大功能:制定规则、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

如何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监督工作

基层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基层实现社会综合治理的制度保证。在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伟大征程中,只有把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民主监督篱笆扎牢、根基扎稳,才能实现基层社会长治久安。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监督,就是在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齐抓共管”的原则,调动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积极性,促使基层民主监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民主监督新常态。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党内监督制度化。党内监督制度化,就是要以党员干部为监督主体,以法规制度为监督客体,以党纪政纪执行情况为监督内容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内监督应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在重大事项决策上监督到点、到线、到面,没有调查研究、前期论证、会议酝酿的绝不付诸实施;着力在重大干部人事任免上会监督、能监督、敢监督,对于群众基础不牢靠、任职情况有瑕疵、工作业绩不突出、任免程序不完备的坚决不予任用;着力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力度,对于群众意见大、社会反响差、环境评价不达标、历史遗留问题未解决的绝不开工建设;着力在大额资金使用上监督流向、列支、公示,对于流向有偏差、列支有出入、公示不到位的坚决整改到位。强化立法约束,促进人大监督法治化。人大监督法治化,就是依据人大立法监督职责,履行好执法检查职能,发挥人大代表为民建言献策、为民当家作主、为民谋取福祉的代言人作用,用法治思维推进国家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基层国家权力综合治理体系。人大监督,就是要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社会转型期热点难点问题调研、代表议案审查上强化重点监督、专项监督、条块监督。聚焦建言献策,全方位化解基层群众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农村低保、扶贫开发、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热点难问题;聚焦为民做主,人大代表要聚焦民意、民智、民心,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急,做到亲力亲为真监督、克己奉公能监督、严于律己敢监督;聚焦为民谋福,人大代表要确保国家权力为人民、促公平、弘正气、树清风,促使国家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在基层。强化参政议政,促进政协监督常态化。政协监督常态化,就是履行政协参政议政职能,发挥委员界别广泛、联系深远、关注基层的优势,构建政协民意征集、民生关注、民权维护监督体系。政协监督,围绕基层民主监督内涵和外延,通过政协常委会、小组会等形式,及时把握新时期新阶段新惠民政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阶层等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为基层群众权益有效维护、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出谋划策。及时关注民生,对基层农村征地补偿、移民搬迁、社会保障、扶贫整乡推进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调查研究,及时向职能部门反馈调查情况、提出指导意见、督促问题解决到位;及时民意征集,收集基层群众对政府行为的意见建议,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点子及时梳理、及时反馈、及时跟踪,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强化舆论引导,促进群众监督畅通化。群众监督畅通化,就是让群众对基层党建、扶贫开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工作享有知情权、参与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纵向到点、横向到边、点线面相结合的新型群众监督机制。群众监督,要让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重点监督基层政府在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的资金监管、资金分配、资金使用等敏感环节,使项目资金用到基层急需改善的项目上,更多惠民生、谋民利、聚民福;重点监督农村自治组织保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农村社会遗留问题等工作开展情况,检验是否有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重点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执纪问责、惠民资金监管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侵权案件,确保惠民政策为人民。

怎样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新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在做好“三农”工作,有效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总体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核心地位得到了不断巩固。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成为农村党员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极易影响农村基层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根本保障,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下降;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缺乏执行力,致使有些好政策成了摆设或走了样,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有的村子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占据上风,基层党组织发声无力,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处于“空转”或瘫痪状态;在基层民主选举过程中,存在贿选、拉票等不正之风,有些村干部丧失党性原则,不能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处理问题,甚至成为不正之风或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力量薄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农村党员信仰和教育缺失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党员存在身份认同缺失,党员意识薄弱;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比较松散,缺乏组织观念和党的意识,对党组织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要改变这些现状,不断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组织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党支部的设置要有所创新,可以突破过去一村一支部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或是专业协会中,也可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中建立党组织,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特别是在新经济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活动领域,凡符合条件的都要建立支部。比如浙江杭州市江干区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的创新实践,就是对农村传统建党模式的突破,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建立,不仅优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细化了对党员的管理,更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村级党组织化解村庄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实践探索。选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为增强带头人队伍活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进步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央决定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这是新时期坚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创新和有益尝试。当前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和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让农村基层党建强起来。比如上海市崇明县委选派乡镇委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取得了显著成绩。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点任务。对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党组织书记空缺或不能胜任的,要限期调整、配备到位;对村级管理混乱、矛盾集中的,要把问题理清楚、把矛盾化解掉;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黑恶势力活动猖獗的,要依法严厉惩处;对仅靠乡村力量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要派专门工作组进驻帮扶,形成常态化整顿机制;对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党委对村委会失去制约,党和政府权威弱化的问题,要进一步理顺村两委的关系,明确职责,健全制度,从而避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的 “两台戏”的现象;对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拉票贿选或干扰选举等行为,应不断规范相关的制度和条例,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维护乡镇政权权威,进而不断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保证。目前,农村党员存在外出务工党员多、党员老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为此,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探索对党员尤其是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和培训的新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同时还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素质好、能力强的先进分子发展到党内来。注重在农村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中、在有为的青年创业农民中发展党员,以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壮大农村各领域党的力量。此外,还要建立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关怀和激励机制,以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寻找有效载体,号召广大农村党员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业致富。上级党组织还要加大培训力度,使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成为农民的带头人和贴心人。完善细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环节。进一步细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增强可操作性。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要求,放到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四个全面”的大局中去谋划,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而言:要逐级明确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考核评价工作,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纪委纪律检查的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根本价值追求。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保垒作用。要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思想,切实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在工作方式上,要积极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化。着力解决农民关心的通讯、道路、饮水、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比如我省开展的“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农村面貌综合提升工程”就是很好的服务群众之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

如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

新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在做好“三农”工作,有效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总体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核心地位得到了不断巩固。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成为农村党员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极易影响农村基层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根本保障,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下降;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缺乏执行力,致使有些好政策成了摆设或走了样,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有的村子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占据上风,基层党组织发声无力,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处于“空转”或瘫痪状态;在基层民主选举过程中,存在贿选、拉票等不正之风,有些村干部丧失党性原则,不能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处理问题,甚至成为不正之风或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力量薄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农村党员信仰和教育缺失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党员存在身份认同缺失,党员意识薄弱;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比较松散,缺乏组织观念和党的意识,对党组织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要改变这些现状,不断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组织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党支部的设置要有所创新,可以突破过去一村一支部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或是专业协会中,也可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中建立党组织,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特别是在新经济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活动领域,凡符合条件的都要建立支部。比如浙江杭州市江干区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的创新实践,就是对农村传统建党模式的突破,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建立,不仅优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细化了对党员的管理,更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村级党组织化解村庄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实践探索。选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为增强带头人队伍活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进步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央决定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这是新时期坚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创新和有益尝试。当前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和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让农村基层党建强起来。比如上海市崇明县委选派乡镇委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取得了显著成绩。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点任务。对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党组织书记空缺或不能胜任的,要限期调整、配备到位;对村级管理混乱、矛盾集中的,要把问题理清楚、把矛盾化解掉;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黑恶势力活动猖獗的,要依法严厉惩处;对仅靠乡村力量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要派专门工作组进驻帮扶,形成常态化整顿机制;对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党委对村委会失去制约,党和政府权威弱化的问题,要进一步理顺村两委的关系,明确职责,健全制度,从而避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的 “两台戏”的现象;对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拉票贿选或干扰选举等行为,应不断规范相关的制度和条例,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维护乡镇政权权威,进而不断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保证。目前,农村党员存在外出务工党员多、党员老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为此,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探索对党员尤其是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和培训的新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同时还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素质好、能力强的先进分子发展到党内来。注重在农村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中、在有为的青年创业农民中发展党员,以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壮大农村各领域党的力量。此外,还要建立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关怀和激励机制,以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寻找有效载体,号召广大农村党员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业致富。上级党组织还要加大培训力度,使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成为农民的带头人和贴心人。完善细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环节。进一步细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增强可操作性。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要求,放到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四个全面”的大局中去谋划,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而言:要逐级明确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考核评价工作,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纪委纪律检查的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根本价值追求。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保垒作用。要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思想,切实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在工作方式上,要积极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化。着力解决农民关心的通讯、道路、饮水、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比如我省开展的“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农村面貌综合提升工程”就是很好的服务群众之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

所谓的组织领导能力是什么。

领导能力(Leadership Challenge),是指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这些行为将会激励人们跟随领导去要去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服从。在很多领域都有着极大的作用。根据领导能力的定义,我们会看到它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可以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看到领导力,它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核心。一个头衔或职务不能自动创造一个领导。而对于一家企业的成长而言,CEO及高管团队的领导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致力于企业主及CEO的领导能力提升及职业化进程,籍此助力与推动企业实现业绩增长与绩效改善。扩展资料提升方法:1、提高决策的谋略能力,深谋远虑属于谋略策划范畴,是对全局工作的长远规划。做到这一点要集思广益,注重调查,精通业务,提高对企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设计能力。2、提高凝聚能力,凝聚力针对整个管理阶层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对决策能力有很大影响,可以有效提高决策效率。3、工作创新能力,制定方案的目的是改变企业现状,这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创新意识领导者无法制定最为科学的方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领导能力

怎么提高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

01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领导者应该特别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面对这个角色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这些角色包括为人上司、为人下属、为人同事,还包括一个角色,那就是千万不要忘记你自己。你要清楚如何让你自己这个角色每一年逐步提升,怎么样给自己加压,怎么样去学习新东西。02激发下属热情领导者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拥有特别的热忱。同时,好的领导者不仅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能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一个不能够激发下属工作热情的人,或者说不会激励下属的人,是没有资格做领导的。领导的热情既没有替代物,也很难量化,但它是企业完成目标和任务的一种催化剂。03敢于承受压力管理者职位越高,责任越大,背负的压力就越大。上层领导对中层管理者的裁员、减少中层管理者决策的权利、不断给管理者施加压力等都给现在的中层管理者产生很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中高管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仅这些压力影响他们的工作质量,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04将自己视为“首席解释官”在很大程度上,领导者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团队找到正确目标,并持之以恒、充满激情地向下属解释这个目标,告诉他们:我们正处于什么境地,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将奔向什么目标,你在此过程中的位置是什么你应该做些什么。而且,你必须多解释几遍,以便下属更好地理解。不仅顶尖公司需要这样一位“首席解释官”,任何一个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责任这么做,甚至让每个团队的管理者也这么做。05科学计划工作优秀领导者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明确地判断处理事务的优先顺序。领导者要想提高团队绩效,就必须懂得有所取舍,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范围之内,就要决定到底先做什么,这就是优先顺序的思维方式。领导者应当能决定自己需要什么,而且能决定应当放弃什么,这两个决定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也许决定放弃什么会比决定要做什么更难,但是领导者需要这种勇气和智慧。06确保下属快乐地工作很多人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其实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便不是生活的全部,也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正因如此,领导者更应该让工作场所充满乐趣。很多经理都认同这一点,但事实上,很多经理一到办公室,就立刻“吸”走了原有的快乐。有时是因为,这些经理发表了某些负面言论,对下属缺乏坦率态度或喜欢支配下属;有时是因为,这些经理认为,快乐是不严肃的,而工作需要拿出严肃的态度;有时仅仅是因为,这些经理没有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快乐的工作氛围。事实上,这就是经理的职责,下属为工作奉献了白天时间,有时还需要奉献出晚上的时间。没错,公司给他们发了工资,充实了他们的钱包,但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还需要充实他们的灵魂。以上6个行为步骤,其实总结起来就是6个重点:主动性、自信心、压力承受、客观性、计划性和人际亲和。

公务员要怎样坚持党的组织领导?

党是按照党的纲领和章程,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把全体党员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组织领导是党通过组织系统和组织工作实现领导的方式。公务员一定要认清党的组织领导的重要性,并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党的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及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对人民群众实现组织上的领导。党在人民军队、政权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建立党组织,党员在这些组织机构中担任领导工作,是党实现组织领导的主要途径之一。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对人民群众实现组织领导的根本保证。党在实现组织领导的过程中,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发扬党的民主传统,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使党对人民群众的组织领导过程成为组织人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过程。党领导下的各种组织,既是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组织形式,又是人民群众学习和实践民主管理的学校。党对人民群众实行领导的具体组织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阶段的政治任务和形势及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不同条件而不断变化的。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使我们党具有巨大的组织优势,通过党的组织领导保证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实现,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根本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组织领导只能加强而不能放松或削弱。但是,应该承认,过去在实现组织领导的过程中,存在着以党代政、以党代企等包办代替现象,党组织管了一些不该管和不可能管好的事情。我们必须通过观念创新和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组织领导。只有改善党的组织领导,使党的组织领导方式适应当前的新任务、新形势、新特点,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党的领导的三个不同方面,但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善于把三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发挥党对各项改革和建设的领导作用。

行政组织领导应该懂得哪些领导艺术

新时期行政领导艺术分析 新时期的行政领导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行政管理工作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行政领导不仅要注重领导的科学性,还要注重领导的艺术性,只有善于运用高超的领导艺术,才能在领导地位上做出非凡的业绩,成为另人钦佩、敬仰的非常人物。 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 行政领导要掌握高超的领导艺术,必须注意正确用权的艺术、知人善任的艺术、沟通交流的艺术、运时与开会的艺术几方面的应用与实践。 行政领导者只有在管理工作中把领导艺术巧妙地加以运用,才能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真正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因此,本文分三个部分对行政领导艺术进行了分析。 第一,概述了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及其本质;第二,分析了新时期领导艺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三,阐述了行政领导者领导艺术的培养。 行政领导 领导艺术 科学运用 当前,我们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性任务时期,新时期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管理的领导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领导工作艰巨复杂,客观对象复杂多变,因此领导者进行领导工作不仅要注意采用科学的领导方法,同时掌握科学的领导艺术,根据客观情况随机应变地实行领导,善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地进行领导。 领导艺术是在实际领导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是建立在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的领导技巧,它遵循了事物一般的发展规律,又依据了不同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发展的特殊规律,对领导活动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 行政领导者是公共权利的行使者,其领导活动对全社会有示范性和导向性,所以行政领导只有掌握了领导艺术,才能对一些随机性的人、事、物,经过周密的思考,做出相应的、当机立断的判断和决策,也只有善于把领导的科学性与领导的艺术性结合起来,巧妙地加以运用,才能在领导工作中如鱼得水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使自身不断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行政领导的涵义和内容 公共行政领导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利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① 孔子曰:“政者,正也。 子率以下正,孰敢不正?”行政领导者在相互影响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全社会有导向作用,因此公共行政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尤为重要。 ②首先,行政领导者是下属的导师,甚至是社会公众的导师,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为人民服务,反对腐败,在精神上、但思想上引导社会公众和追随者;这要求领导者精通业务,能够在下属需要时进行示范,纠正下属的错误;这要求领导者熟悉下属的优缺点,能够容忍下属的缺点,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帮助。 其次,如今,国家和社会逐渐融合的趋势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注意国家和政府的需要,而且要关注社会的需要,这样,才符合公共性的需要。 公共行政领导者作为改革的设计师,在改革中既要符合国家和政府大局的需要,又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的设计和创新,做到为人民服务。 作为社会建筑师,领导者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要考虑到公民和社会的道德风貌、精神文明等因素。 同时,还要强调行政公开和行政民主。 再次,行政领导者也要成为“领导铸造师”,因为组织和社会事物千头万绪,不能依靠领导者一人日理万机,而需要更多的下级领导者来分担责任。 作为超级领导者,公共行政领导者如果能让下属自我领导,不仅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且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公共行政领导者如果能使社会的自治能力增强,公众的自我领导能力增强,如社区行政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不但可以把社会事物管理得更好,而且可以精简政府机构,促使政府的管理社会化。 领导者作为“栽培者”,培养下一代领导者,也是公共行政的需要。 总之,行政领导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行政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不断地突破自身的局限,才能够赢得公众的认可。 (二)领导艺术的含义和本质 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可有效性,是指领导者以一定的智慧、学识、经验、能力为基础,以领导者应普遍遵守的领导原则为准则,在领导活动中熟练运用的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思维方式和行之有效的领导策略,以及各种独特、灵活、恰当的领导方法和技能。 ③ 一个深知领导艺术的领导者绝不是平庸之辈,在领导活动中也变不会草率行事,而是孜孜以求达到思想的艺术境界,从而给人以自然、和谐、巧妙的美感,同时必然取得一般领导者所无法企及的工作成就。 领导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特殊过程,是灵活优美的应变技巧与不同凡响的处世待人风格的巧妙结合,是一种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给人以美感的领导技能和方式的艺术体现。 由于领导艺术的存在,才有可能创造一种团结、上进、努力完成领导目标的群体氛围。 可以说,高超的领导艺术是领导者顺利实现活动目标的有力保证。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领导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才能更好地实现行政目标,真正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三)行政领导艺术的涵义、特点、功能及作用 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聪明才智和胆识魄力去确定工作方针、工作策略、工作重心、工作程序以及领导方式的技能的综合。 ④ 1、行政领导艺术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灵活性。 领导艺术不同与一些规范化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那样有严格的和固定的程序与模式,它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判断能力随机应变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正是这种对随机事件的非模式化、非程序化处理,表现出领导艺术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行政领导者只有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势利导,才能在领导工作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是创造性。 领导艺术不是对领导科学知识机械地、一般地和简单化地运用,也不是墨守成规、照章办事的产物,它是一种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构思新颖、风格独特的技艺。 领导艺术体现着领导者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它的运用往往成为领导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用武之地。 优秀的行政领导者总是独巨匠心地采用不同于他人的方式和手段,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领导艺术。 三是经验性。 领导艺术来源与领导者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领导实践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作为一个行政领导者,不管其领导艺术如何高超、如何巧妙,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经验的痕迹,而且它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个人感情色彩,有着难以言传的感染人、吸引人的魅力。 四是科学性。 领导艺术是与一定的领导经验分不开的,但更与科学性的理论相一致。 行政领导只有掌握了现代管理理论和领导理论才能形成真正的领导艺术。 2、行政领导艺术的作用和功能 首先,领导者只有善于运用领导艺术,才能更好地在组织中以及社会上树立起自己的崇高威望,不断增加自己对其他人的影响力。 领导者个人的威望和影响力,绝不是依靠抽象的领导职位和领导者手中的权利而产生、维系的,而只能通过领导者在其工作实践中正确运用领导艺术才能够获得。 其次,领导者只有善于运用领导艺术,才能使下属产生服从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的高度自觉性,并且更加乐意接受、执行领导者的命令,积极主动地为实现领导者所确定的组织目标而奋斗。 再次,领导者只有善于运用领导艺术,才能有效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保持组织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整个组织的正常、和谐运转。 最后,领导者只有善于运用领导艺术,才能使复杂、繁重的领导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并以更少的投入取的更大的业绩。 领导者往往处于工作压力与工作肤浅的恶性循环之中,而只有运用领导艺术,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一)研究行政领导艺术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领导工作不仅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严整科学,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原则性,更是一门地地道道、值得玩味的特殊艺术。 千百年来,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杰出领导者,无不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因而他们才会在领导地位上做出非凡的业绩,成为令人钦佩、景仰的非常人物。 1 、时代背景及领导环境的变化所致。 当今社会可谓一日千里,瞬息万变。 领导者所面对的客观环境充满了新奇和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领导者就更需要灵活运用领导艺术;领导工作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重,越来越新颖,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被领导者的个人思想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正在变得更加平等、民主、自由、开发,所以新时期的领导者必须善于运用各种艺术化的领导方法和方式。 2、行政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殊性所致 首先,行政领导者与政治关系密切,其领导活动对全社会有示范性和导向性。 行政领导者行使公权力,公权力的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排他性决定了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要求行政领导者运用权力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应防止专制权力和权力的滥用。 因此,行政领导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 其次,行政领导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即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至高无上性。 公共组织不同于企业的以盈利为目的。 它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行政领导在组织中应尽公共责任,提供公共产品,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艺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再次,性质领导者作为公众人物,其自身及其工作方式都是开放的,特别是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实行听政制度,便于社会公众知晓和检查、监督。 工商企业者可以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拥有更多的隐私,但行政领导者却必须公开、透明,所以行政领导必须拥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以便接受检查和不断进行外部调查。 最后,行政领导者行使公共权力,受到多方面的检查和监督,如立法、司法、政党、舆论等,个人活动也受到很多制约。 在政务公开的要求下,行政领导与大众传媒关系越来越重要,通过大众传媒监测环境、了解民意、阐释政策、引导舆论、开展工作,同时自身的活动及工作内容也手到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 行政领导者必须有多方面的领导艺术,才能胜任领导工作,满足行政组织及社会公众的要求。 总之,行政领导者在社会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社会有导向作用,因此,公共行政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尤为重要。 (二)目前行政领导存在的问题 目前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领导结构不合理。 领导结构是有效发挥领导艺术的组织基础。 行政领导结构是指领导机构和领导班子的内部各因素之间构成的一个统一体。 行政领导结构应当符合精干、协调、高效的原则,强有力的行政领导班子要求在年龄、知识、业务、能力、性格等方面都要有合理结构。 当前领导班子存在不合理的结构,对团结一致、行动统一以及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方面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行政领导也造成了影响。 第二,行政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行政体制、行政机构的设置是有效发挥行政领导艺术的结构基础。 但当前存在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现象:政府机构庞大,财政开支过大、效率低下、透明度低,这些都将影响到行政领导者领导艺术的提升,领导能力的发挥,以及领导效率的提高。 第三,领导者对所有领导对象采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方法。 市场积极条件要求领导一定是差别化的,对不同的领导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而一些领导在工作中却忽视了这一问题。 第四,领导者强调长官意志,被领导者只能服从,无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权力。 新时期的领导应该是非强制性的,要充分给予被领导者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和权力的机会。 第五,领导者过于机械、过于理想化。 领导者以自己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事先的计划和安排进行,缺乏弹性,缺乏灵活性。 领导者缺少对被领导者以及市场的信号的敏感性,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被领导者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领导行为,选择自己的领导艺术。 第六,犯了经验领导的错误。 通常是从一个部门、一个事件中总结出经验,通常认为上一次成功的东西在下一次也依然适用;表现出随意性,拍脑袋决策,拍胸脯指挥,拍屁股逃避责任;只看表面现象,只看眼前目标,缺少价值导向、战略思维。 (三)领导艺术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人类文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 这种发展,无疑为领导艺术在21世纪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巨大可能。 1、思想观念更新。 人类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呼唤改革创新、反对僵化保守的浪潮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从而大大推动着领导思想和领导行为发生相应的变革,也使领导艺术的发展具有了强大的动力和深厚的源泉。 尤其重要的是,人本身的价值日益的到尊重,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原来那些片面强调组织却忽视个人存在,甚至把人仅仅看作“机器”的观念,则受到了质疑与批判,逐渐散失了市场。 2、社会的发展进步增加了人们受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均在提高,使得其在的各个方面不断拓展更新。 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必将使每个人的心理和意识发生较大的变化,被动性减少而主动性增加。 3、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所谓“新经济”的到来,不仅普遍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为领导者提供了可以运用的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工具,使领导者由此可以创新领导方法,改进领导手段。 4、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文明的交汇对比,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在上述诸多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不但极为深刻而且非常持久,正在日益向纵深发展。 这就必将影响到各种组织机构的领导体制、领导原则,进而促使领导者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更加有效的领导方法和领导手段。 所有这些变化,正是新世纪领导艺术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变化,利用变化,那么就能在新世纪强占先机,切实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 (一)行政领导的领导力开发 1、行政领导者的领导素质。 行政领导者应当德才兼备。 德,是道德素养。 领导者的品德影响到他的决策心理和领导行为,也影响到下属执行决策的心理和行为。 领导者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范,率先行使模范权,才能执掌领导权。 才,是指行政领导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 德才兼备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素质,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德”。 行政领导者是最具有政治色彩的人物,必须是政治上的强者。 (2 )文化素质,即文化程度、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现代的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这样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3 )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个方面素质的综合作用和结果,是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4)身体素质。 公共行政领导者的身体素质,是指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2、行政领导者用权的艺术 领导者使用权力主要体现在权力的下授上。 合理正确的授权,不仅可以使领导者从日常繁琐的事务中摆脱出来,从而腾出时间来议大事、抓协调、管全局,还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领导者在授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合法授权。 合法授权是授权的首要原则。 所谓合法授权,就是领导者在授予下属权力时,其动机、目的、程序、途径等必须是合法合理的。 ⑤是为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为了提高领导工作的绩效,而不是为了搞任人唯亲,为了逃避责任,为了甩包袱,图清闲领导者授权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正确的途径来进行,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将权力下授他人。 二是视能授权。 视能授权就是根据下属的技能和水平来授予相应的权力,做到权力与能力相适应。 这也是检验领导者用人艺术的一个方面,领导者必须做到不大材小用,也不小才大用,岗位和人才应相匹配。 这在分析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时将详细叙述。 三是权责统一。 所谓权责统一,就是领导者在授权时,一定要明责授权,做到权责一致。 既不能让下级只承担义务和责任,而不提供权利保证;又不能只分配权利而又不使其承担一定的义务和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正像有句话说的:“有责无权负不了,责大权小责任负不好,责权对等才能干得好。 ” 四是有效监控。 授权必须是可控得,不可控的授权就是弃权。 善于授权的领导者,同时也必须是善于控权的领导者。 授权后领导者要建立起一套控制程序,通过工作报告,考核,预算审计等渠道获得员工行为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控制。 在管理中必须遵循授权加监督的原则。 如果只授权不监督,结果就是组织四分五裂;如果不授权只监督,组织则会不安成一潭死水。 所以,有效监控也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如果监控过度,则等于剥夺下属的权利,授权所带来的许多激励就会丧失效果。 五是信任支持。 领导者向下属授权后,就应该信任下属,做到“你办事我放心”,不得干预下属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处理问题的权利,更不能和下属数量,随意另行决定和下达指令。 上下级之间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使授权手里有效。 否则,上级随下属疑虑重重,事事过问,而下属对上级也怀有戒备心理,不敢放开手脚工作,那就无所谓授权了,只有赢得下属信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授权才能真正发挥效用。 (二)行政领导者沟通交流的艺术 公共行政领导者既要和公共部门内部的人员进行沟通,又要管理公共事物,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而且是代表政府和国家权利机关进行沟通。 所以沟通交流的艺术对于行政领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沟通效率,行政领导者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沟通,亲自抓沟通方面的工作,为下属人员树立鲜明的角色榜样。 领导者从思想到行动都要确立人际沟通重要性的观念,并身体力行地贯彻到日常工作中。 重视现代沟通工具的运用,如通讯简报、内部刊物、广播电话、报纸杂志等等。 行政领导者还必须训练和提高字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亲自动手撰写讲话提纲和讲话稿,起草和修改文件能够大大提高沟通效率。 2、优化自身形象,与沟通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对公共行政部门的领导尤其重要。 领导的形象具有双重性,既代表个人,又代表组织,而代表的组织现象远比个人形象重要。 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代表官方,其形象十分重要。 3、遵循人际交往的礼仪,公共行政领导作为官方的代表,应该成为文明的化身。 应掌握有关礼仪的理论、知识和技巧。 在正式场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合乎官方礼仪,这无论对人际沟通还是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4、当代行政领导还应当研究电子沟通。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电子技术和手段,已经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际沟通的方式,对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和有效沟通提出了挑战,电子沟通应该是领导者认真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5、提高语言艺术。 领导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还要提高语言艺术,也就是领导者的口才,即讲话、运用语言的艺术。 领导者要根据时间、场合以及对象的不同而运用不同的用语和表达方式。 (三)行政领导的用人艺术 “兴以得才,败与失才”这是早已被人类社会几千年历代的发展历史所反复证明了的一条客观真理。 ⑥正因如此,所以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容纳人才、爱护人才、信赖人才、依靠人才,是每一个傻呵呵组织得以发展所必须仰仗的第一资源;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则是每一个领导者所必须担负的最大职责之一。 领导者要作到善于用人,必须坚持用人不疑、任人唯贤、用人之长、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 1、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历代励精图治的明君贤将都把这句话作为一条不成文的用人准则。 在当今社会,用人不疑仍然是现代领导者必须监守的一条重要原则。 就是说在经过全面考察之后决定选用的人,就要授予其一定的职权。 人都有自信心,都有成就感,都抱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某项工作或某种事业的心情和愿望。 领导信任,他就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做出很大的成绩。 反之,领导不信任他,就不能真正做到放心、放手、放权,也是有名无实。 下级知道自己不被信任,也就不敢、不愿意、不会认真地工作。 所以用人不疑很重要。 当然,用人不疑还必须有疑人不用作为补充。 用人时一定要以拟订的工作职务,全面地、慎重地考察预选的使用者,看其在德才等各个方面是否具备所需要的条件。 否则,决不能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或者不能担任主要的领导职务。 但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将其妥善地安排在其他能充分发挥人特长的工作岗位上。 2、任人唯贤 任人唯贤也就是领导者在选用人才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既要注意“德”这个因素,也要考虑到“才”的因素。 领导者只有从德才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贯彻执行正确的用人之道。 有了德和才只两个方面的参照之后,领导者的心中也就有了一杆秤,可以分清哪些人是适合使用,应当予以重用的,哪些人是不可使用,不能加以重用的。 要注意:大才不可小用,小用为“屈用”,屈用是人才浪费;小才不可大用,大用为“宠用”,宠用将导致混乱;孬才,歪才不可不用,亦不可滥用,而应用其所长,控制使用;庸才也可利用,“砖砌墙,瓦上房”,因而领导者用其所长,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⑦历史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德”的理解虽然存在差异,可是在“选人应以德为首”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⑧但是,没有真才实学,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也是不行的。 因此,用选人要德才兼备。 3、用人之长 用人就要用其所长。 如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的门客鲁仲连句曾经说过:让猿猴离开树木跳到水中,当然不如鱼鳖;要论钻墙跳马,骏马不如狐狸;让勇士抛掉宝剑去拿锄头,必然不如农夫。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要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纳入当地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与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等其他领域党的建设有机衔接起来,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及时研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一、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 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与省、市、区属单位党组织的协调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双重管理问题,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和人户分离人员中党员属地管理问题,经费问题,等等。因此,要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强化责任机制,在措施上加以落实。一是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央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分类指导,作出工作部署,认真督促检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县委。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主要在市委。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做得好不好,作为考核市、县委和市、县委书记工作实绩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是中央文件的非常突出的一点,抓住了责任制就抓住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这就明确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并且确立了相应的考核依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也指出:“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没,责任主要在市、区(市、县)委。市、区(市、县)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市、区(市、县)委常委要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市、区(市、县)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街道和社区党组织要尽快建立健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监督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与管理、党组织建设的情况进行深人研究,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具体制度。长期以来我们也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制度,如干部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报告员、接待日制度、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与群众“结对子制度”,等等。但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和部门的这些制度被冲淡了、遗忘了。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重新建立并逐步健全这些制度。南京市建邺区街道工委坚持用制度和体制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取得了实效。街道工委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建立地区党建表彰激励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党建成果交流制度,整体提升基层党建研究水平。建邺区街道工委建立了社区基层党组织信息报送制度,每个基层党组织每月上报信息,及时将社区党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反馈到各单位,并载入街道党建网页交流。还建立了社区“在职党员信息反馈卡”,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表现,通过信息卡的方式每年向在职党员所在的党组织反馈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反馈。建邺区结合党员教育管理建立了地区党建表彰激励机制。街道工委把社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驻区单位及党员都纳入了街道每年一度的“七一”评比表彰的范围。通过统一评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拆迁稳定工作模范党员等,形成了同驻共建精神文明,同驻共管社区事务,同驻共抓社区党建的新局面。建邺区还通过建立党建成果交流制度,整体提升了基层党建研究水平。街道工委每半年进行一次社区党建成果交流活动。通过成果交流,了解和掌握社区党组织及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情况,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使社区党建工作不断积累新的经验,探索新的路子。三是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监督检查制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后,党委和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整个工作规划,要经常督促和检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落实情况,通过这种检查监督,引起各级单位和群众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足够重视,提高各级党委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相应的督察、考核、奖惩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了督促辖区内的党员切实发挥作用,必须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考核。具体做法是,在区街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中实行全方位目标管理,市、区、街党委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社区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区、街领导干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区、街党委与社区单位党组织签订社区党建工作协议书。每年年底,由市、区委对区、街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目标任务完成出色、政绩突出的班子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工作情况差的给予批评,对不适应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干部予以调整。

如何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的村民自治机制

(1)要在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上下功夫。要发挥村党组织在村级民主选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组织要在选举前做好选举动员工作,在选举中把握正确方向。党组织成员应通过合法程序,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委员会工作。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要积极参加村委会选举、村民代表选举、村民小组长选举,带头抵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要发挥村党组织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组织要和村委会一道组织村民依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召集党内会议和支部委员会、党组织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在民主协商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务进行决策。要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村民义务,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村党组织在日常村务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组织要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按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办理。要组织党员和群众监督村委会实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贯彻落实情况。(2)要在保障村民当家作主上下功夫。要落实好法律法规赋予村民群众的各项自治权利。在民主选举中,要尊重和保障村民的推选权、选举权、提名权、投票权和罢免权;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要落实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党的政策要交给群众,重大事情要告知村民;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由群众民主决策;日常村务要让村民参与;村务运作过程要向村民公开,接受监督。要尊重村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有利于村民当家作主的好经验,及时把成功的经验固定为政策,把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3)要在坚持依法办事上下功夫。要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都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村级组织及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所作的每一项决定、决议,都不得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相抵触;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规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要推进农村依法治理,不断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村民既应享有民主权利,也应履行应尽的义务,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查处破坏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行为。(4)要在坚持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下功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这个中心,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村民自治也要不例外地服务这个大局,依法规范农村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央组织部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本部门工作规划,统筹安排,整体部署,明确责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问题。各级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和干部教育联席会议,要进一步发挥沟通协调和宏观指导的作用。(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职责,加强对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指导,努力为基层和广大干部服务,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自任务的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在大规模培训干部中的作用,做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干部所在单位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积极组织实施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明确学习要求,提供相应保障,积极推动干部在职学习,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短期培训等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落实全员培训的要求。(三)加大投入,健全队伍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需要。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需要,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四)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各级组织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和推广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强新闻宣传,进一步形成全党重视、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推动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深入开展。

如何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专人负责

您好!我不知道您是什么单位,不过可以把任务划分到每个人身上,制定每个岗位职责,这样领导管理起来也方便些。其他的我也不懂,只是如若知道实际情况,可能就会更加顺手些。希望可以帮到您!

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什么机构?

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一新观念包括: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坚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的消费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共治的治理观;以及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共赢”的政绩观。

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什么机构?

设立机构如下: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所有者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什么工作?

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违法养殖、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湖泊与入湖河流的管理保护工作,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单位)和下一级河长湖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河长",该词语的释义如下: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以上内容参考 深圳市政府在线——河长湖长的职责是什么?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长制

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什么工作

管理和保护。河长制办公室职责任务具体如下: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扩展资料河长制的成效:一是全面实现“见河长”。截至目前,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工作方案全部印发实施,河长体系全面建立;省市县河长制办公室全部建立,配套制度全部出台。全二是各级河长积极“见行动”。各地针对乱围乱堵、乱占乱建、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老百姓关心的河湖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的集中整治非法采砂、非法码头,有的实施退圩还湖,有的开展“生态河湖行动”“清河行动”,有的开展消灭“垃圾河”“黑臭河”专项治理,收到明显成效。三是河湖治理初步“见成效”。通过集中清理整治,一些河湖水域岸线逐步恢复,一些河湖基本消除黑臭脏现象,一些河湖水质明显提升,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象开始显现。

如何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水平,加快我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进程,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全市实际,现就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  1、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根据工作需要和社区党组织建设实际,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建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实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基本组织构架。加快在社区各类文体协会、社会团体中建立党支部,在居民小区建立地缘型、趣缘型、业缘型等功能型党小组。积极推进在商务楼宇、商业网点、专业市场和“两类”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  2、健全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加强和改进居民委员会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健全其它群众自治组织,社区成立民主议事会,居民小区成立管理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根据小区规模,成立由党小组长、楼栋长以及卫生委员、治安委员、文体委员、物业管理员等“两长四员”组成的若干个管理小组。小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综治维稳等相关责任人员组成。管理规范、服务半径较大的物业公司经理,规模较大的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可以通过民主程序担任居委会副主任。推行党建、民政、综治网格化统筹管理,进一步强化自治组织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  3、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根据发展需要,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培育、发展和壮大社会慈善组织、科普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并为他们开展服务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到2015年,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要达到800个。对新成立的社会组织要执行登记备案制度,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由社区党组织备案,符合登记条件后,再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4、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实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每个社区都要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并按照居民总人口的5—10%比例吸纳志愿者,每个居民小区至少成立1支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干部和在社区居住的党员都要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力争到2015年社区志愿者注册率达到居民人口10%以上,有效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理顺社区党组织与相关组织的工作关系  5、强化对居民委员会的领导。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式,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员会充分行使职权,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领导、指导和督促居民委员会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民主自治实践活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实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确保社区党建与和谐社区建设紧密结合,保证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6、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协调辖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围绕服务居民等方面开展活动,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服务设施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对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作用突出、深受居民欢迎的社会组织,积极向政府争取“以奖代补”政策对其进行奖励或协调争取社会各界的赞助支持。引导社区各类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既要组织好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性服务,又要大力支持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使之成为推进社区工作的重要力量。  7、加强对辖区内物业公司的指导和监督。赋予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对辖区内的物业公司实行物业主管部门与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全面实行居民小区物业准入制度,凡物业公司进驻小区开展物业服务都要经社区党组织同意,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党组织也可成立物业公司直接参与物业管理。社区党组织每年末要组织业主委员会或居民代表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情况进行评议,群众满意率达不到50%的,依法解除物业服务合同。  8、协调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研究探索社区“大党委制”,选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深入落实“八联八共”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区域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驻区单位要把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进一步强化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责任,每年初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驻区单位与所在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作出共建承诺,并引导、督促驻区单位党员和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推动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三、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9、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完善以市、县(市、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为主体,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爱心超市”、平价超市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努力为社区不同需求的居民群众提供社会化服务。要把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供水、供电、排水、电力、物业管理等职能整合到社区综合服务站,主管部门要委派专人驻区开展服务。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和组织居委会和社区各类组织,广泛开展社区物业、就业、医疗、文体、治安等社区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全方位满足社区群众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10、活化社区服务载体。搭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利用“民情直通车”、互联网社区博客等形式,着力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制度,每名在职党员都要及时到社区报到,编入所居住小区党支部,过双重组织生活,有能力的在职党员都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每年“七一”期间,社区党组织要集中评选表彰优秀在职党员。深入开展“三必到五必访”活动,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5户居民,做到居民有突发事情、有不满情绪、有家庭纠纷必到,对困难家庭、住院病人、下岗失业人员、劳教释放人员、孤寡老人必访。  11、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深入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固定活动场所、有“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有现代化办公设施、有先进的电教远教设备、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齐全的档案资料。“十二五”期间,全市符合“六有”标准的社区党组织要达到100%,达标社区(服务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精品社区(服务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示范社区(服务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建成数量要分别达到社区总数的30%、30%、40%。加大社区活动场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在社区服务半径2公里范围内至少有一处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室外休闲活动广场,在社区服务半径1公里范围内至少有一处体育健身路径,全面提升社区基础建设水平。  12、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创新社区文化理念,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文化活动规划。搭建社区文化平台,满足社区居民读书看报、修身养性等文化服务需求,着力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联谊联欢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每个社区党组织至少要打造1个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社区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居民联欢、秧歌赛、书画展以及节日民俗、文化娱乐、“邻居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13、扩大社区干部队伍来源渠道。选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综合服务站站长“一肩挑”。注重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选派退长当员处科级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同时,注重从优秀的公益岗位人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人才中公开选拔社区干部,工资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市、区)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行政事业编制解决社区干部身份问题,逐步实现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支持群团组织负责人、社区民警通过民主程序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整合劳动、民政、计生、综治等公益岗位人员力量,由社区党组织统筹使用。基层党政部门要下派优秀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充实社区组织工作力量。注重发展居民党员,壮大居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每个社区每年至少发展1-2名居民党员,并把其作为社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14、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规划,强化社区干部能力建设。依托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及时开展新当选或新任社区干部业务培训,每年社区干部要进行一次岗位轮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60小时。积极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高校进行社会工作、社区建设的专项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干部特别是优秀后备干部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能力教育,到2015年,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至少有3名社区干部取得社会工作本科学历。鼓励社区干部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的,聘任制的社区干部,其工资待遇按照取得相应的资格分别上浮5%、10%、15%,从财政拨付的社区工作经费中列支;财政开支的事业编制干部按照取得相应的资格兑现职称工资。  15、关心社区干部成长进步。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定为科级干部或上挂街道党政副职,特殊情况的可享受科级干部待遇。坚持把优秀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社区志愿者、物业公司员工培养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社区干部。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干部参与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选举,推荐为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加大从社区各类组织的优秀成员中选拔后备干部工作力度,特别优秀的可推荐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干部及时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16、提高社区干部待遇。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不是行政或事业编制的,要逐步给予解决。建立社区干部工资和生活补贴标准增长机制,到2015年,社区干部工资、补贴标准要达到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为现任社区干部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街道(办事处)每年要为社区干部进行一次体检,对生活困难或者家庭负担重的干部要及时给予帮助。  五、加强社区党建和工作机制建设  17、强化社区党建领导机制。要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根据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和工作力量。实行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县(市、区)直部门帮扶社区制度,把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强化经常性督办检查指导,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社区各类组织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评,并抓好结果运用。  18、建立社区矛盾调处机制。社区党组织要牵头组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矛盾调解工作站,依托民情在线网络及党员民情信息员队伍,掌握群众诉求,解决矛盾纠纷。按照“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的“三懂一会”目标要求,从“五老”人员、在职党员以及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当中选聘专兼职调解员,强化社区矛盾调处工作力量。要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化解医患、劳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矛盾问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社区党组织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19、完善社区党组织监督机制。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居民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特别是通过民情在线、民情直通车、党代表工作室等形式对县(市、区)直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反馈,每年末组织群众对市政单位、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开展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城市拆迁、道路改建等事项须征得社区党组织同意。驻区单位评选先进,政府公务员及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拔使用、评选先优、晋职晋级需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  20、健全社区党建和工作投入机制。要将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起稳步增长、保障有力的投入机制。按照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拨付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取暖费、水电费、基础设施维护费由县(市、区)财政另行据实报销。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按照《黑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办法》(黑组通字〔2012〕49号)执行。县(市、区)委主管领导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场所的用水、用电、用热和通信网络等设施,给予优先优惠安装,并执行居民生活收费标准。落实社区各项经费情况要纳入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实行重点考核督办。社区各项经费实行银行专户管理,分帐核算,定期向社区群众公开使用情况。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依法应由社区组织协调的事项,要为社区组织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组织办的有关服务事项,要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如何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水平,加快我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进程,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全市实际,现就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  1、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根据工作需要和社区党组织建设实际,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建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实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基本组织构架。加快在社区各类文体协会、社会团体中建立党支部,在居民小区建立地缘型、趣缘型、业缘型等功能型党小组。积极推进在商务楼宇、商业网点、专业市场和“两类”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  2、健全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加强和改进居民委员会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健全其它群众自治组织,社区成立民主议事会,居民小区成立管理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根据小区规模,成立由党小组长、楼栋长以及卫生委员、治安委员、文体委员、物业管理员等“两长四员”组成的若干个管理小组。小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综治维稳等相关责任人员组成。管理规范、服务半径较大的物业公司经理,规模较大的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可以通过民主程序担任居委会副主任。推行党建、民政、综治网格化统筹管理,进一步强化自治组织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  3、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根据发展需要,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培育、发展和壮大社会慈善组织、科普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并为他们开展服务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到2015年,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要达到800个。对新成立的社会组织要执行登记备案制度,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由社区党组织备案,符合登记条件后,再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4、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实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每个社区都要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并按照居民总人口的5—10%比例吸纳志愿者,每个居民小区至少成立1支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干部和在社区居住的党员都要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力争到2015年社区志愿者注册率达到居民人口10%以上,有效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理顺社区党组织与相关组织的工作关系  5、强化对居民委员会的领导。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式,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员会充分行使职权,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领导、指导和督促居民委员会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民主自治实践活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实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确保社区党建与和谐社区建设紧密结合,保证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6、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协调辖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围绕服务居民等方面开展活动,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服务设施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对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作用突出、深受居民欢迎的社会组织,积极向政府争取“以奖代补”政策对其进行奖励或协调争取社会各界的赞助支持。引导社区各类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既要组织好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性服务,又要大力支持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使之成为推进社区工作的重要力量。  7、加强对辖区内物业公司的指导和监督。赋予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对辖区内的物业公司实行物业主管部门与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全面实行居民小区物业准入制度,凡物业公司进驻小区开展物业服务都要经社区党组织同意,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党组织也可成立物业公司直接参与物业管理。社区党组织每年末要组织业主委员会或居民代表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情况进行评议,群众满意率达不到50%的,依法解除物业服务合同。  8、协调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研究探索社区“大党委制”,选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深入落实“八联八共”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区域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驻区单位要把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进一步强化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责任,每年初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驻区单位与所在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作出共建承诺,并引导、督促驻区单位党员和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推动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三、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9、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完善以市、县(市、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为主体,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爱心超市”、平价超市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努力为社区不同需求的居民群众提供社会化服务。要把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供水、供电、排水、电力、物业管理等职能整合到社区综合服务站,主管部门要委派专人驻区开展服务。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和组织居委会和社区各类组织,广泛开展社区物业、就业、医疗、文体、治安等社区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全方位满足社区群众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10、活化社区服务载体。搭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利用“民情直通车”、互联网社区博客等形式,着力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制度,每名在职党员都要及时到社区报到,编入所居住小区党支部,过双重组织生活,有能力的在职党员都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每年“七一”期间,社区党组织要集中评选表彰优秀在职党员。深入开展“三必到五必访”活动,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5户居民,做到居民有突发事情、有不满情绪、有家庭纠纷必到,对困难家庭、住院病人、下岗失业人员、劳教释放人员、孤寡老人必访。  11、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深入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固定活动场所、有“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有现代化办公设施、有先进的电教远教设备、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齐全的档案资料。“十二五”期间,全市符合“六有”标准的社区党组织要达到100%,达标社区(服务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精品社区(服务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示范社区(服务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建成数量要分别达到社区总数的30%、30%、40%。加大社区活动场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在社区服务半径2公里范围内至少有一处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室外休闲活动广场,在社区服务半径1公里范围内至少有一处体育健身路径,全面提升社区基础建设水平。  12、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创新社区文化理念,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文化活动规划。搭建社区文化平台,满足社区居民读书看报、修身养性等文化服务需求,着力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联谊联欢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每个社区党组织至少要打造1个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社区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居民联欢、秧歌赛、书画展以及节日民俗、文化娱乐、“邻居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13、扩大社区干部队伍来源渠道。选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综合服务站站长“一肩挑”。注重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选派退长当员处科级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同时,注重从优秀的公益岗位人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人才中公开选拔社区干部,工资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市、区)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行政事业编制解决社区干部身份问题,逐步实现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支持群团组织负责人、社区民警通过民主程序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整合劳动、民政、计生、综治等公益岗位人员力量,由社区党组织统筹使用。基层党政部门要下派优秀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充实社区组织工作力量。注重发展居民党员,壮大居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每个社区每年至少发展1-2名居民党员,并把其作为社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14、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规划,强化社区干部能力建设。依托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及时开展新当选或新任社区干部业务培训,每年社区干部要进行一次岗位轮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60小时。积极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高校进行社会工作、社区建设的专项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干部特别是优秀后备干部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能力教育,到2015年,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至少有3名社区干部取得社会工作本科学历。鼓励社区干部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的,聘任制的社区干部,其工资待遇按照取得相应的资格分别上浮5%、10%、15%,从财政拨付的社区工作经费中列支;财政开支的事业编制干部按照取得相应的资格兑现职称工资。  15、关心社区干部成长进步。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定为科级干部或上挂街道党政副职,特殊情况的可享受科级干部待遇。坚持把优秀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社区志愿者、物业公司员工培养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社区干部。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干部参与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选举,推荐为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加大从社区各类组织的优秀成员中选拔后备干部工作力度,特别优秀的可推荐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干部及时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16、提高社区干部待遇。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不是行政或事业编制的,要逐步给予解决。建立社区干部工资和生活补贴标准增长机制,到2015年,社区干部工资、补贴标准要达到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为现任社区干部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街道(办事处)每年要为社区干部进行一次体检,对生活困难或者家庭负担重的干部要及时给予帮助。  五、加强社区党建和工作机制建设  17、强化社区党建领导机制。要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根据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和工作力量。实行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县(市、区)直部门帮扶社区制度,把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强化经常性督办检查指导,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社区各类组织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评,并抓好结果运用。  18、建立社区矛盾调处机制。社区党组织要牵头组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矛盾调解工作站,依托民情在线网络及党员民情信息员队伍,掌握群众诉求,解决矛盾纠纷。按照“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的“三懂一会”目标要求,从“五老”人员、在职党员以及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当中选聘专兼职调解员,强化社区矛盾调处工作力量。要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化解医患、劳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矛盾问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社区党组织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19、完善社区党组织监督机制。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居民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特别是通过民情在线、民情直通车、党代表工作室等形式对县(市、区)直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反馈,每年末组织群众对市政单位、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开展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城市拆迁、道路改建等事项须征得社区党组织同意。驻区单位评选先进,政府公务员及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拔使用、评选先优、晋职晋级需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  20、健全社区党建和工作投入机制。要将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起稳步增长、保障有力的投入机制。按照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拨付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取暖费、水电费、基础设施维护费由县(市、区)财政另行据实报销。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按照《黑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办法》(黑组通字〔2012〕49号)执行。县(市、区)委主管领导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场所的用水、用电、用热和通信网络等设施,给予优先优惠安装,并执行居民生活收费标准。落实社区各项经费情况要纳入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实行重点考核督办。社区各项经费实行银行专户管理,分帐核算,定期向社区群众公开使用情况。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依法应由社区组织协调的事项,要为社区组织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组织办的有关服务事项,要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如何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但是,面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作用发挥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执政意识有所淡化,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前“四个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农村,不少农村党组织认识不到自己的领导作用对党的执政地位的意义和影响,他们觉得“执政是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的事,与我们基层干部关系不大”。一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自己的身份离“执政”十分遥远,执政意识薄弱。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党员干部缺乏奉献精神,出现党性观念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等不良倾向,只顾自家发财致富,无心办理民事村务。  二是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目前,农村党员所受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造成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差,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和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三是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多种经济方式并存,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有些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大事小事一把抓”,不能做到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四是群众工作能力弱化,导致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各种利益关系的分配整合,必然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过去从未有过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提高自己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但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随着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形成了基层组织机关化的倾向,整天坐在机关里应付面上工作,而没有真正地深入农村群众,导致很多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深厚的群众感情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当与群众的意见不一致时,不善于用说服、教育的办法去引导,习惯于用命令、压服的方法去要求群众。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本领,使农村中的矛盾升级,引发上访,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导致部分地方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不够和谐。

如何保障普法工作的实施 完善组织领导保障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保障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下,实现了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在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法治建设的大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形成科学、统一、有力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单位和领导责任。明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年召开会议听取普法办工作汇报;建立普法工作领导联系点制度,由区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包点、包部门,督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建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述职报告制度,每年各成员单位对各自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向普法领导小组进行述职,以提高各单位抓好普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动责任制,保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一直以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要依靠普法主管部门单独组织实施,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直接影响了普法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发展进程。我们要看到,普法依法治理并不是一项单列的工作,在政府工作的各项职能中都要体现与贯彻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的原则。换言之,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主体是任何部门与任何人员,任何工作必须以普法和依法治理原则为指导。我们不能把普法与依法治理仅仅理解为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要改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由司法部门“单打独斗”为与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方式,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才能大幅提高。在“五五”普法期间,由于对执法部门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奖励和惩罚机制,造成普法办工作相对被动的局面,只能想方设法借助各种工作平台,将普法工作融入到执法部门的执法过程当中,导致很多时候,在对部门的任务部署和部门对普法办的信息反馈方面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在“六五”普法中,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齐抓共管、责任明细的目标考核管理机制。以区级为例,可建立以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核心、多个协调指导办公室为分支、法治建设工作联络员为骨干的三级组织网络。其中,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整个组织网络的核心和主导,对全区的法治建设工作履行指导、协调、检查、督促的职能。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多个协调指导办公室,作为分支机构,分别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经营、基层民主法治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协调指导办公室,由区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政法委、经贸委、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分别对应负责各自一块的目标责任管理,相互协调,分工负责。法治建设工作联络员则是全区法治建设组织网络的骨干和基础,负责各相关单位信息通报和联络等工作。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协调指导办公室,按照法治单位创建考评标准的要求,联合对各单位法治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充分发挥联动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的作用,对检查结果进行公开公布,对未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单位,公开通报处理结果,并将其纳入到年终考核成绩之中,而年终考核成绩作为评选法治创建优胜单位、绩效目标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以此作为切入点,促进解决领导认识到位问题,解决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解决执法不公正和不文明问题,以及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确保法治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上新水平。  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法”考核机制,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管理水平。  领导干部加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水平,不仅是履行职责、胜任工作的需要,更对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干部述法,就是对干部个人年度学法守法情况、重大事项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执行情况、依法履行职责情况、维护司法部门公平正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议。将干部述法纳入干部考评机制,是对干部述职考核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对干部述职内涵和政绩评价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同时,更是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议在处(科)级领导干部考核中,实施“德、能、勤、绩、法、廉”六位一体的述职考核机制,把法治工作业绩纳入对党政干部的考核任用。处(科)级领导干部既是法治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具体执法者,抓住了“龙头”,就抓住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源头”。实施干部述法考核机制,一是要建立“述法”工作的各项制度,与组织部联合开展调研,形成实施意见,在述法对象、内容、程序、组织领导等方面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建立“述法”工作的考评机制,与纪委、组织部组成“述职述廉述法”测评小组,共同开展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通过述法考核,让领导干部进行自查自纠,检查自己是否在单位重大事项中依法决策,是否依法行政,分管工作有无造成行政败诉案件、复议被撤销变更案件,有无造成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有无执法人员被确认为不作为或乱作为等等,形成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的制度约束,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依法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在少数司法、行政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未得到充分的防范与控制,对执法人员错案追究还缺乏力度。少数部门、单位的少数群众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各级机关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应当报告普法依法治理的实施情况,并每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一次普法工作;政府各个部门应当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一次本部门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贯彻执行情况。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每年组织对普法教育的视察、调查活动,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议;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决定任命的干部,在选举、任命前,组织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执法情况的考核评议等。二是加强党组织的监督。党的干部既要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积极参与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改制后,企业党组织要督促法定代表人抓普法教育,依法生产经营。三是加强政府的监督。上级政府要对下级政府、本级政府对政府所属部门的普法教育情况、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通过签订依法治理年度责任目标,实施党政监督。四是加强普法领导机构的监督。上级普法领导机构有权监督下级普法领导机构的组织实施普法情况,有权检查监督辖区所有政府及部门、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学校、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实施普法情况。五是加强群众监督。聘请监督员,公开监督电话,定期反馈信息,对政府及执法机关的执法情况实施监督。  五、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法治建设顺利进行提供物质保障。  全国“六五”普法规划对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提出的要求是,“各级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标准的制定还是执行都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普法经费数额不足,不能到位,不能专款专用等情况,现有的普法经费已经很难保障普法工作高质量开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普法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六五”普法期间,应该高度重视普法经费和装备投入的保障,普法经费必须到位,专款专用。具体建议:一是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各级财政拨款的基本计算标准(如人均0.5—1元)。二是普法经费每年的增幅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增幅保持同步甚至超过经济社会发展的增幅,彻底改变普法经费“多年一贯制”的做法。三是区级以上普法办可成立普法经费审查机构,对普法经费是否按标准拨付、是否专款专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四是加强普法装备投入,保障普法车辆、摄像器材等基本设施得到落实。

三改一拆的组织领导

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分管城乡建设的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建设厅和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由省建设厅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抽调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全省“三改一拆”行动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

如何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如何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南充涌现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被誉为“新时期焦裕禄”的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市委把学习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作为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路径,纳入县、乡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着力建设引领农村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着眼加强班子建设,大力培养选拔文建明式的好干部实现农村基层科学发展,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关键要选好带头人。我们以文建明为标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结合乡村党组织换届,全市竞争性选拔乡镇党委书记212名、村党组织书记4815名。全面贯彻落实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32名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成效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得到提拔重用,13名乡镇党委书记交流到省、市机关任职,129名大学生村干部选为乡镇党委委员,一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成为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加强全市新任乡镇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和新任乡镇长、党委副书记到城南镇现场培训,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着眼转变乡镇职能,大力提升服务基层和群众的能力文建明工作法实际上是一个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群众路线工作法。我们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行“两下”、“两集中”,推动干部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做到集中服务、集中理财。建立服务群众责任体系,完善需求收集、承诺践诺、分析评估、反馈跟踪等制度,保证服务项目落实到事、服务责任落实到人。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设立乡镇政务服务大厅394个,村务集中办事点5300多个,促进了乡村职能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推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4万余名机关党员联系5万余户群众,帮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发展致富门路,解决群众具体困难6.8万余件,“下基层、进农户、接地气、惠民生”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着眼抓基层打基础,大力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市委始终把重视基层基础、关心基层干部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结合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基层组织“三分类三升级”,重点在后进党组织中推行“先进后进结对帮、部门企业挂钩帮、城市乡村共建帮”的“三帮”措施,选派6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担任后进党组织“第一书记”,后进党组织转化率达90%以上。抓好特殊党费援建项目建设,新修677个村级活动场所,提升了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水平。市、县每年拿出5000万元作为村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离职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每年筹集党内帮扶基金500万元帮扶困难党员,设立专项奖励资金200万元重奖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确保基层干部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着眼健全工作机制,大力促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文建明工作法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村基层的具体办法。我们创新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大力推进乡村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市、县两级党组织制定出台了激发乡、村活力的具体办法,整合工作机构,理顺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明责,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普遍推行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394个乡镇都完善了党委议事决策程序和统筹协调、分类管理、应急动员等运行机制,工作效率明显提高;5349个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和民主管村“五权”模式,运行程序更加规范。普遍推行定岗、定员、定酬,完善竞争上岗、双向述评、评星定级等制度,促使干部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普遍推行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创办乡、村文明教育学校,举办各类教育讲堂,实行分类教育管理,发展合力有效凝聚。不少乡镇积极探索科学管用的农村工作方法,创新歇职待岗、定期党性评议、万人大轮训、村务集中办事点等教育和服务模式,促进了文建明工作法在基层落地生根,真正造福一方百姓。南充市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显著加强,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建起了一个个富民增收的产业基地,办成了一件件顺民意、暖民心的实事好事,解决了一批批群众最急最怨最盼的民生难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0%以上,农村治安案件和群众信访数量明显下降。农民包里的收入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农民脸上的笑容多了、心里怨气少了,农村面貌呈现出欣欣向荣、安定祥和的景象,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组织更信赖、更拥护

如何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专人负责

一要明责,解决好为什么落实责任的问题。  各级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要深刻认识落实“两个责任”的重大意义,切实担负“两个责任”的重大任务,自觉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  第一,落实“两个责任”是适应当前严峻形势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新高度来认识,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锲而不舍地纠正“四风”。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担当起“两个责任”。第二,落实“两个责任”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党章》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都明确了各级党委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提出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可以说,明确“两个责任”,是《党章》基本要求的回归和落实,是对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职责定位的理清和规范。第三,落实“两个责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责任、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两个责任”是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的要害所在,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要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会取得更大成效;牵住了这个“牛鼻子”,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就会更好形成,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的目标才会得以顺利实现。第四,落实“两个责任”是强化党员干部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实际需要。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广大党员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越来越强,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但在一些地方和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对反腐倡廉工作特别是“两个责任”仍存在着对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认识不到位、对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不清醒、对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不适应等诸多偏差。这些问题不解决,“两个责任”就难以得到真正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正,不断增强落实“两个责任”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知责,解决好责任是什么的问题。  进一步明确“两个责任”,确保各责任主体主动作为、各司其职,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当务之急。  一要通过理清责任内容知责。一方面,要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内容;另一方面,要明确纪委监督责任内容,有针对性地行使权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二要通过学习宣传教育知责。要通过定期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召开党委(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专题汇报会、研讨会等形式,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大家深化对落实“两个责任”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激发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正能量和责任感,营造落实“两个责任”的浓厚氛围。三要通过明确任务分工知责。要围绕市委“两个责任”分工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配套制度和工作流程等,明确牵头单位、工作标准、完成时限、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制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实行分级负责、分口负责、分项负责,明确责任主体,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构建党委书记负总责、纪委监督协调负责、部门各负其责、上级对下级负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完整链条和工作格局。  三要担责,解决好责任主体是谁的问题。  各级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畏难、不怕事,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旗帜鲜明地把“两个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是领导班子要落实好集体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把“两个责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列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内容,统一研究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考核。要定期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汇报,认真分析形势,围绕省委《意见》中提出的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宣传教育、推动源头治理、加强作风建设等九项责任,研究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并抓好任务分解,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实。二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党委(党组)书记的重要职责、分内之事,围绕省委《意见》中提出的履行领导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等六项责任,坚持做到“六问”(讲廉政道理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对“两个责任”搞清弄懂了;提廉政要求时,先问问自己在落实“两个责任”上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则;抓廉政建设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履行了领导责任;督查廉政工作时,先问问自己是否把自我置于监督范围之内了;查处重大案件时,先问问自己是否亲自协调推动处理了;追究责任时,先问问自己是否也有责任),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

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由谁负责组织领导

平时在寻找规章制度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到秸秆禁烧工作制度,希望能让您节省时间起到了帮助的作用。1、秸秆禁烧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气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标本兼治,堵疏并举”的原则,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面防控与重点治理相结合,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高标准完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任务,为现代化滨湖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气环境。  二、目标任务  午秋两季禁烧区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杂草、油菜壳、稻麦等,确保骆岗机场飞机飞行安全和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配合中介组织做好秸秆打捆收购工作,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  三、重点区域  骆岗街道、圩镇、义城街道、烟墩街道、淝河镇。  四、工作安排  5月1日起至6月30日为午季禁烧阶段,共分3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5月1-5月15日)。各相关镇街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督查组,做到组织、人员、车辆和经费“四落实”,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行动迅速、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落实秸秆集中堆放点,联系机械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提高参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自觉性。  (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阶段(5月16日-6月15日)。各相关镇街,区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坚持24小时巡查,防止秸秆焚烧现象发生。镇村搬运突击队(灭火队)要助困难户、无劳力户搬运秸秆。区禁烧办要每天向市禁烧办、区政府报告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镇街禁烧办要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保证信息畅通。对违规定、焚烧严重的地方,区禁烧办要及时在全区通报。  (三)总结考评阶段(6月16日-6月30日)。对照区政府与各相关镇街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由区农、财政、环保、等部门牵头,根据各地禁烧任务完成情况、禁烧成效、区督查组督查情况,以及实地查看综合利用现场情况,对各单位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区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五、主要措施  (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有序调整,科学发展”的`思路,加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压缩粮油生产,从源头减少秸秆产出量。圩、义城、烟墩等镇街要结合本地实际,力发展蔬菜园艺业、林木花卉业、园区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推动土地流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做好秸秆禁烧网格划分“三定”(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和网格管理基础工作(一图、一册、一库),建立一、二、三级管理网格,形成“边界明确、责任落实、上下互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镇街、村居、组三级管理体系,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快秸秆“离田”。各相关镇街要从有利于搬运和收购的角度出发,尽快落实秸秆集中堆放点,继续采用“四个多一点”的秸秆“离田”措施,即多打捆一点、多堆放一点、多挑运一点、多堆沤制一点。要积极与收购企业联系落实打捆机械,配合收购企业收购;要组织搬运突击队,助困难户、无劳力户搬运秸秆,确保秸秆及时“离田”,及时打捆,既不耽误农时,也不出现露天焚烧现象。  六、组织保障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有针对性地宣传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意义及依法保护环境、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农业部门要采取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让农民变被动焚烧为主动利用。镇(街)、村(居)要组织流动宣传车、悬挂条幅、标语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强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村干部要主动上门宣传发动,让每一户都做出禁烧承诺。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区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部署安排、督查考核和推进落实。区政府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镇街年度目标管理进行考核,与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责任主体地位、年度工作目标及奖惩措施。各镇、街行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强化行政措施,实行区直部门联系镇街、镇街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地块、党团员联户的“四联包”立体责任网络,保证禁烧工作落实到村组、地块,责任落实到人头。  (三)强化协作,密切配合。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涉及面广,难度,涉及千家万户,需要镇、街道,区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互相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抓好。各镇街要力支持和配合收购企业做好收购信息发布、组织农民、协调堆放场所等工作,确保秸秆能及时收购。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广秸秆堆还田技术,加禁烧督查力度,推动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环保部门负责秸秆禁烧执法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经费保障。宣传部门负责有关法律法规及禁烧有关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严格考核,加强执法。禁烧期间,区督查组到镇、街对秸秆禁烧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露天焚烧现象,将在新闻媒体上通报。禁烧工作结束后,根据区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关要求,对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工作突出的镇、街道和个人,区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工作不力的,将给予通报批评。镇、街要组织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宣传、巡回检查,一旦发现焚烧现象,快速出击,及时制止、扑灭。对违《合肥市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当事人,环保部门可以依据条例给予200元以下罚款。  (五)加投入,明确奖补。今年市里的奖补政策进一步加提高,区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秸秆搬运、堆放、看管等费用。各镇街也要制定相应的奖补政策,为秸秆禁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怎样加强组织领导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党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就是强化党组织学习功能、提高党组织学习能力、检验党组织学习水平的过程,离开坚强的组织领导,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任务就难以落到实处。笔者结合部队工作。 要精心搞好谋篇布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是一项长期战略工程,也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要求各级既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和规划准备,也要有打“歼灭战”的协调和推进本领。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已经深入人心,讲学习、抓学习蔚然成风,形成热潮。但也存在讲认识夸夸其谈,抓落实思路不清的问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重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把推进落实建立在高度清醒自觉和积极主动作为的基础上,要搞好目标设计,紧贴职能定位和任务要求,研究提出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充分发挥任务目标引领方向、凝神聚力的作用。要明确建设标准,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体要求,围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际本领、促进任务完成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搞好具体细化,为推进建设、评估成效提供依据。要拿出推进措施,不仅在内容、形式、规模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要明确阶段推进的“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建设高起点展开、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 要大力营造浓厚氛围。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党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助推力。在当前“快餐式”文化盛行、群体性浮躁凸显的社会环境中,要把不同年龄、知识、阅历结构的广大党员吸引到学习上来,就必须把学习作为行为方式来养成,作为制度机制来巩固。要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和战斗功能,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紧抓不放。要注重激励强化,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以及群众性读书等活动,积极运用灯箱标语、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局域网络等多种媒介,广泛宣扬官兵的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感染、获得启迪。要完善机制保障,主要是健全完善以选人用人为核心的学习培训、实践磨砺、换岗锻炼、奖优罚劣等制度机制,通过完善议学、组学、述学、评学、考学措施,把学习情况与个人成长进步、单位评先评优切实挂起钩来,真正做到学与不学、学好学差大不一样,树立和维护重视学习、鼓励学习、推动学习的鲜明导向。 要始终坚持领导带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各级要带头更新学习理念,自觉从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中摆脱出来,形成和确立全员学习、团体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学贵以精、学贵以恒、学贵以用的理念,促使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追求更加执著、学习效益更加明显,以科学理念引领和主导单位、部属的学习。要带头排除各种干扰,自觉从应接不暇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挤出时间学、静下心思学、深入系统学,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官兵。要带头做到学以致用,自觉从封闭狭隘的指标式学习中摆脱出来,紧紧围绕本单位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个人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运用学习成果攻坚克难,在解决问题中深化规律性认识,以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现实成果衡量和检验学习的成效。

浅谈如何加强组织领导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党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就是强化党组织学习功能、提高党组织学习能力、检验党组织学习水平的过程,离开坚强的组织领导,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任务就难以落到实处。笔者结合部队工作。 要精心搞好谋篇布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是一项长期战略工程,也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要求各级既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和规划准备,也要有打“歼灭战”的协调和推进本领。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已经深入人心,讲学习、抓学习蔚然成风,形成热潮。但也存在讲认识夸夸其谈,抓落实思路不清的问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重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把推进落实建立在高度清醒自觉和积极主动作为的基础上,要搞好目标设计,紧贴职能定位和任务要求,研究提出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充分发挥任务目标引领方向、凝神聚力的作用。要明确建设标准,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体要求,围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际本领、促进任务完成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搞好具体细化,为推进建设、评估成效提供依据。要拿出推进措施,不仅在内容、形式、规模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要明确阶段推进的“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建设高起点展开、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 要大力营造浓厚氛围。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党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助推力。在当前“快餐式”文化盛行、群体性浮躁凸显的社会环境中,要把不同年龄、知识、阅历结构的广大党员吸引到学习上来,就必须把学习作为行为方式来养成,作为制度机制来巩固。要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和战斗功能,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紧抓不放。要注重激励强化,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以及群众性读书等活动,积极运用灯箱标语、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局域网络等多种媒介,广泛宣扬官兵的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感染、获得启迪。要完善机制保障,主要是健全完善以选人用人为核心的学习培训、实践磨砺、换岗锻炼、奖优罚劣等制度机制,通过完善议学、组学、述学、评学、考学措施,把学习情况与个人成长进步、单位评先评优切实挂起钩来,真正做到学与不学、学好学差大不一样,树立和维护重视学习、鼓励学习、推动学习的鲜明导向。 要始终坚持领导带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各级要带头更新学习理念,自觉从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中摆脱出来,形成和确立全员学习、团体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学贵以精、学贵以恒、学贵以用的理念,促使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追求更加执著、学习效益更加明显,以科学理念引领和主导单位、部属的学习。要带头排除各种干扰,自觉从应接不暇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挤出时间学、静下心思学、深入系统学,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官兵。要带头做到学以致用,自觉从封闭狭隘的指标式学习中摆脱出来,紧紧围绕本单位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个人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运用学习成果攻坚克难,在解决问题中深化规律性认识,以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现实成果衡量和检验学习的成效。 (作者系山东日照边防检查站站长)

七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包括哪些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综合绩效考核、综治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各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基层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人员配备、基本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二)加强工作指导。各级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每年要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向党委(党组)报告,并报上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合力。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实际,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法律需求,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积极解决问题,努力推进工作。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入。(三)加强经费保障。各地区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参照本规划进行安排部署。

如何加强工会经费管理 组织领导

工会经费是工会活动的基本资金,属于全体职工,应取之于员工、用之于员工。但是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规范的理论,工会经费的使用并非合理、有效,令员工满意。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率的对策:(一)激发理财积极性为了激发工会的理财积极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低风险投资。工会资金大多比较充盈,在能够确保工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可以将部分闲余资金投资那些风险不高的投资产品、项目。其二,国债、定期理财。以往工会大多会把闲余资金存为活期,收益很少,为此,工会可以投资国债,或是将活期转为定期,以多元化的理财方式,增加工会经费收入。其三,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同样是工会间接的经费,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服务水平、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租赁部分固定资产,获得收益。(二)完善财务制度为了提高制度约束力,工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制度,以《工会法》为基础,结合工会的实际情况,制定成体系的财务管理制度。所制定的财务制度一方面要科学、有效,另一方面要确保其具有计划性、指导性。按照审定预算,工会主席负责和审批相关费用支出;工会要制定完善的明晰开支实施办法以及大宗物品采购制度。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公众,工会要以节约开支为出发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单位领导应该重视工会经费的管理,并对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予以支持,做好经费使用的公开、公平,便于工会会员和职工监督。(三)实施预算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制定年度经费支出预算。对工会的所有经费,都要实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要坚持“循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原则,不断优化工会的支出结构。经费的预算要向重点工作、涉及到职工生活和工作的方面倾斜,真正将经费用到实处。其中职工培训、文化生活、群体活动、工作配套等应该列为优先支出部分。其二,注重服务职工。预算管理虽然能够提高经费的使用的计划性、科学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经费支出都以科学性、计划性为准,诸如职工群众服务问题,就要时刻放在优先位置,而不能以计划、预算来搪塞,即便超出了预算,也要解决职工的问题,诸如维权问题、生活困难等,只有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才能彰显出经费的“服务”属性。其三,管好专项资金。工会经费有一部分是专项资金,对这部分资金要加强监管,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如救灾专项资金、助学专项资金等。规范这些资金的使用,杜绝出现挪用、截留等情况,才能将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出来,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其四,加强审查监督工作。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合理性,就需要加强对工会预算管理的全过程监管,无论是一般经费,还是专项经费都应该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费用到基层和群众身上,用到重点工作和事业上,从而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四)加强民主监督工会经费是属于全体职工所有的,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为此,要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就要将这些经费用到职工身上,为它们提供服务与帮助。为了确保经费能够用到实处,帮助和服务职工群众,就需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民主监督。具体来说,应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建设民主参与平台。现在的职工缺少可以表达意见、申诉、反映问题的平台,工会应该建设这样一个民主参与的平台,提高民主的覆盖面,保障职工的监督权。其二,实行财政公开。对于工会的经费使用情况,工会应该定期公开,供职工查看,保障职工的知情权,接受职工监督。其三,严格管理会议性、行政性支出。工会应该针对会议性、行政性支出,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明确支出标准、范围,杜绝不合规的支出。要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调动诸多部门的力量。工会经费是共有性质的资金,主要是为了帮助及服务于职工,提升职工的满意度。然而当前工会经费使用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率的对策,希望对当前的工会经费管理有所帮助和启发。

如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

新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在做好“三农”工作,有效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总体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核心地位得到了不断巩固。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成为农村党员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极易影响农村基层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根本保障,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下降;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缺乏执行力,致使有些好政策成了摆设或走了样,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有的村子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占据上风,基层党组织发声无力,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处于“空转”或瘫痪状态;在基层民主选举过程中,存在贿选、拉票等不正之风,有些村干部丧失党性原则,不能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处理问题,甚至成为不正之风或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力量薄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农村党员信仰和教育缺失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党员存在身份认同缺失,党员意识薄弱;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比较松散,缺乏组织观念和党的意识,对党组织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要改变这些现状,不断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组织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党支部的设置要有所创新,可以突破过去一村一支部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或是专业协会中,也可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中建立党组织,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特别是在新经济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活动领域,凡符合条件的都要建立支部。比如浙江杭州市江干区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的创新实践,就是对农村传统建党模式的突破,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建立,不仅优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细化了对党员的管理,更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村级党组织化解村庄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实践探索。选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为增强带头人队伍活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进步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央决定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这是新时期坚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创新和有益尝试。当前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和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让农村基层党建强起来。比如上海市崇明县委选派乡镇委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取得了显著成绩。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点任务。对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党组织书记空缺或不能胜任的,要限期调整、配备到位;对村级管理混乱、矛盾集中的,要把问题理清楚、把矛盾化解掉;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黑恶势力活动猖獗的,要依法严厉惩处;对仅靠乡村力量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要派专门工作组进驻帮扶,形成常态化整顿机制;对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党委对村委会失去制约,党和政府权威弱化的问题,要进一步理顺村两委的关系,明确职责,健全制度,从而避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的 “两台戏”的现象;对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拉票贿选或干扰选举等行为,应不断规范相关的制度和条例,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维护乡镇政权权威,进而不断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保证。目前,农村党员存在外出务工党员多、党员老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为此,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探索对党员尤其是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和培训的新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同时还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素质好、能力强的先进分子发展到党内来。注重在农村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中、在有为的青年创业农民中发展党员,以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壮大农村各领域党的力量。此外,还要建立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关怀和激励机制,以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寻找有效载体,号召广大农村党员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业致富。上级党组织还要加大培训力度,使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成为农民的带头人和贴心人。完善细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环节。进一步细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增强可操作性。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要求,放到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四个全面”的大局中去谋划,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而言:要逐级明确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考核评价工作,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纪委纪律检查的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根本价值追求。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保垒作用。要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思想,切实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在工作方式上,要积极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化。着力解决农民关心的通讯、道路、饮水、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比如我省开展的“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农村面貌综合提升工程”就是很好的服务群众之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 一是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就党建抓党建,务虚不务实,缺乏具体措施,致使疏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班子软弱涣散。个别单位特别是一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和行政行为所代替。 二是党组织领导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传统的领导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农村人口“空壳化”和党员流动性增强,并由此产生流动党员管理难、教育难,党员发展难,组织学习难,后备干部培养难,村级干部选拔难等一系列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是党组织服务基础比较薄弱。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乡镇财政和村集体经济薄弱,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乡、村干部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上跑"争项目、讨钱要物资上,从而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行政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 四是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凸显,特别是农村党员老龄化已成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以石嘴山为例,全市共有农村党员9301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3138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3.7%,超过三分之一,党员老龄化问题已经比较严重,给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五是党员教育培养缺乏有效途径。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和落实不够,抓党员队伍建设力度不大、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形式单一,再加上少数党员党性意识淡薄,“三不”党员时有发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好与不好,既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转变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立足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整合和开发优势资源,引进和组建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服务机构、服务网点,引导社会力量强化服务。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进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效地整合各类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服务组织有实力、运行好、能发挥作用。 二是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推行公推直选、党员差额直选等方式,切实把那些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采取从农村各类人才中选,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或挂职,加大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力度等措施,切实选好配强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特别是要选出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强,有思路、有办法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三是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入口”,加大在青年农民、工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稳妥推进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疏通党员“出口”。建立基层党代表列席市、县(区)委常委会议制度,实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工委会议制度,推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民服务,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引导党员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和社会公益事业。 四是建立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采取新建、改造、置换、划拨等手段,加快解决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缺乏的问题,打造设施完备的服务平台。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问责机制,完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津贴发放制度,认真落实村、社区干部补贴、社会保障及基层党建工作保障等制度,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带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和做群众工作能力。

如何做好社区两委换届的组织领导工作

加强领导,确保换届选举依规合法。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全过程,落实全面指导要求,成立换届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和流程图,召开社区换届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议。街道换届办要组织指导好社区党总支换届工作,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完善街道班子领导下社区联系指导制度,强化舆论引导。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加大换届政策法规和纪律的宣传学习,做到涉及换届的干部、居民代表和群众人人知晓。突出教育在先、预防在先、警示在先,严格执行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九严禁”、“十不准”要求,严格执行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法规,严防敌对势力、黑恶势力、家族和宗族势力干扰破坏选举,严防选举中的权钱交易、弄虚作假等行为。调查摸底,改进和完善换届考察工作。完善换届考察办法,保证充足的考察时间,充分运用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地查核、综合分析等方法,全面考察干部的政治、作风、能力、实绩、廉洁等情况,识准、选准干部。严格程序,选好配强社区“两委”及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和程序,严把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政关。合理设置并从严掌握社区班子职数,大力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把握好班子的年龄、性别、民族、知识、专业、经历等结构,统筹抓好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党外干部的配备,推进关键岗位、需要回避的岗位、年轻干部和新社区干部的交流轮岗。

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负有什么责任?

我国条例第五条规定:问责应当分清责任。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职责如下:党支部书记是支部的“班长”,其主要职责是统率全体班子,抓好全面工作。支委其他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如下: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进行工作。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党支部保卫(保密)委员的职责:(1)及时了解本单位人员的思想变化情况,做好本单位驻地和社会情况的调查,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做好防范工作。(2)教育党员、群众保守党和国家机密;提出保卫、保密工作建议。(3)协助行政组织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检查分析本单位出现各种事故的原因,堵塞漏洞。党支部统战委员的职责:(1)对党员进行党的统战政策教育,具体抓好统战政策的落实,经常向党支部委员会和上级党组织汇报统战工作情况。(2)经常了解统战对象的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做好培养、安排、使用工作。(3)经常与统战对象保持联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党支部委员会是一个统一的集体,建立领导成员的岗位责任制,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提高党支部工作成效,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

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健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联系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解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和党校要健全党员教育培训职能机构,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基层党委可从实际出发,配备专兼职组织员,负责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妥善解决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党委(党组)留存的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各级财政在安排培训经费预算时要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国有企业要从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足额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事业单位要按规定渠道合理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安排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中央组织部代中央管理的党费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承担党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单位要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和学籍档案制度,将党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及时向其所在党组织反馈。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本规划的精神制定实施意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二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

小题1:B小题2:A 试题分析:小题1: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己选举当家人,是基层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或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每个人都参与选举,是直接选举,①正确,②错误;候选人要进行竞争,是差额选举,④正确,③错误。该题选B。小题2:直接选举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①正确;差额选举,候选人多于应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③正确;在被选举权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④“选举人”错误;②是等额选举的特点,错误。该题选A。点评:该题以村委会和居委会选举考查学生对选举方式特点的识记和区分,属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学生对四种选举方式准确理解,两个题目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