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力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有哪些特征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共有五个特点,分别是:一、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西方国家是一个政治的概念,这里的“西方”不是一个纯理意义上的概念,它是指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各国都呈现了本 国的特点,都是为了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需要而建立的.比如议会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内容.因此,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但同时,各国在建构自己的政治制度时,虽然采取了革命的或改良的战争的或和平的、创制的或模仿的等不同方式,但是它们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这就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以及从古希腊、古罗马保留下来的民主政治文化.因此,它们又有共同点.这里主要讨论其共同的基本特点. 二、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主权在民”最早是一种政治思想,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为反对“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而提出来的.它把国家政治权力的来源从天上搬到人间,以“天赋人权”的权力观代替了“神授”的神秘权力观.这种权力观认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让渡,政府的权威是相对的,因为主权始终在人民手中,只要政府违反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当初授予权力时的目的,发生了权力的异化,人民就有权推翻政府.当初资产阶级就是以“主权在民”的思想动员人民反对专制统治的.在革命成功之后,也就把这一思想写进了宪法,以此来突出政府的合法性.三、代议民主制在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建立之后,关于人民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主权在民”的原则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启蒙思想家有的主张直接民主,如法国的卢梭;有的主张间接民主(代议制),如英国的洛克.但是,近代资产阶级宪政实践表明,民族统一国家出现后,适合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已经无法实现.因此,英国资产阶级在封建议会基础上,首创代议制,并认为“议会主权”就是“人民主权”,从而代议民主制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也成为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代议制的主要内容是说: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是通过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因此,代议制是和普选制密切相关的.没有普选制就没有代议制,这也是代议制和以前封建议会的根本区别.封建议会只是国王运用令状委任产生的.普选制则完全改变了其封建性质. 四、分权制衡原则西方国家把分权与制衡作为对待国家权力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他们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交给不同的机关行使,并且三者之间相互制约.三权分立的制度实际上是分权和制衡原则的结合.分权的思想最早由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提出,他主张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行政和外交权,前者由议会实行,后两者则交给君主行使.这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力量的分权.后来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根据洛克的分权思想,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认为要防止权力被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的思想不仅继承了洛克的分权思想,而且还提出了制衡原则.分权制衡的思想发源于欧洲,但是,把“三权分立”作为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原则并形成一种制度,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但作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分权制衡思想在实践运行中存在很大差别,就是在一个国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虽然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但其三权也是交叉重叠的.随着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需要,政府权力不断得到膨胀,形成了行政高度集权.英国的分权制衡实际上是“议行一致”.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从严格意义上讲,除了曾短暂实行过国会与君主的阶级分权外,就没有建立过比较完善的分权体制,特别是在两党制出现后,立法和行政只有机构的分立,而人员和职能基本是“合一”的.议会和政府完全联成了一体,实际上是“两个机构,一套人马”.因此,英国不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衡,而是政党、议会和政府“三位一体”,通常情况下是“议行一致”.而英国的制衡也是反对党在议会内对执政党的制约.这就是英国的分权制衡的特点.法国的分权制衡带有家长式的色彩.在法国的政府体制中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相似于英国.但是,法国实行多党制,多党联盟组成的内阁政府很难保持一致,因此不可能象英国那样作到“议行一致”.法国的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居于国家主权“保证人”和“仲裁人”的地位.总统有权不解散国民议会;有权任命总理,批准总理提名的政府成员,批准总理辞职.总统是最高司法会议的当然主席.这样,总统就完全居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上.同时,总统和国民议员都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除了受弹劾外不受任何制约.总统控制下的“三权分立”除机构分立实行职能分工外,全受总统制约.因此,法国的分权制衡带有家长式的特点.虽然各国的模式不同,但分权与制衡是西方国家共有的特点.

舆论监督以其什么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舆论监督因其普遍性、大众性和开放性,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很强的威慑力。舆论监督是以公民的监督权为基础的:批评权、建议权、上诉权、申诉权、控告权、控告权等。“舆论监督”正是一种社会活动。在法律上,没有“舆论监督”。它既不是法律概念,也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而是公民合法“监督权”的体现。扩展资料:舆论监督的媒介多种多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舆论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电话采访、记者采访、事实报道、专家评论、公众留言等。使舆论监督传播覆盖面大、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公信力高、社会反响强。与其他社会监督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独特优势:1、方便。发达的通信系统可以在数小时到数天内产生监督效果,干预速度最快,是其他形式的监督所无法比拟的。对报纸来说,今天的事件将在明天公布;对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可以实现现场直播,舆论监督的工具也比较特殊。相机、摄像机、录音机、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可以被公众使用的言行记录监督和监督事件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再现实际情况客观、生动地在公众面前。2、经济。舆论监督的社会成本是最低的,对于公众来说,可以利用新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表达意见,形成舆论监督。3、是一种威慑。与其他形式的监督,特别是法律监督相比,舆论监督并不是直接强制性的。然而,舆论监督也具有强大的威慑力量。一方面,舆论监督可以揭露和遏制社会弊端;另一方面,舆论监督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监督,如通过曝光违法犯罪问题。舆论监督可以转化为法律监督,监督机关监督可以转化为监督,个别监督可以转化为普遍监督等等。4、预防效果。舆论监督主要针对国家政治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虽然舆论监督不像法律监督那样具有直接、强制性,但也可以更早发现不良行为,及时制止危害社会公德的丑恶现象的发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舆论监督

学习完政治权力、政治权利及公共利益等内容后,你有哪些心得?

学习完政治权力,政治权利以及公共利益的内容。我的心得就是应该。遵循国家的希望和法律正确形式自己所拥有的权利。

政治权力的什么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 政局动荡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政局生活极不稳定,政权频繁更迭,政府如走马灯式更换。(二) 行政不力 行政不力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体制不健全,行政结构松散,行政效能低下,致使中央政府政策、法令无法有效得到贯彻,从而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三) 政治独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因素或社会力量的弱小,政治权利往往高度集中于一人或少数人手上(主要为某一政党或军队)(四) 两极分化 政治生活中的两极分化,是指政治生活中人们参与政治的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经济、政治的发展使一部分的社会阶层、集团掌握更多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权力阶层或特权阶层;另一方面,一部分社会的中低阶层越来越远离政治权力中心,除了基本的公民权利外,基本上不涉足政治生活。(五) 政治腐败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伴随着严重的政治腐败现象。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法治传统,对政治权力很少具有有效的制约,政府官员凭借其所处的职位和手中所掌握的权力、资源,将权力用于私人目的,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的利益。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这些矛盾和问题,使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选择合理、有效且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方.

什么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宪法约束之内。

什么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  一 合法性的定义:治理的权利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的核心,它不是某一专门学科的专有术语。哲学和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和政治人类学近年来都十分关注合法性问题。大量关于合法性的文献充分表明了这一点。由于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理解现实的专门方式,所以,他们提出的观点各不相同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我们比较具有不同思想学派的作者的著作,即使在某些相同的学科里面,也会发现重要的不同点。尽管有这些差异,但仍存在共同点:合法性事实上主要与治权有关。合法性就是对治权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就提供给我们一个解决基本政治问题的方法,包括证明政治权力和服从二者的合理性。  要同时证明权力和服从的合理性,就对合法性构成了重大的挑战。因为这取决于政府的治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政治义务感。为此至少必须满足与现实不可分割的三个附加条件,即承诺、法律、规范。这三个概念是合法性的基本组成部分。望采纳。

政治权力的功能是什么?(详细解说)

通常来说,政治家在政府中担任显要职务,有行政、立法、司法的权力,并且于民生、财政、经济、资讯、军事、科学、教育、交通、文化、体育等事务上有着一定的领导力,且能做出巨大的贡献.只有持续发展经济、建立更开放的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政治民主。统治阶级要使得政治统治合法化,首先得避免政治权利集权化;其次,从经济方面改善民生,减少失业率和消除贫穷;政治分享机制得到落实;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影响政治参与的决定因素应该是文化北京和政治理念和经济结通常来说,政治家在政府中担任显要职务,有行政、立法、司法的权力,并且于民生、财政、经济、资讯、军事、科学、教育、交通、文化、体育等事务上有着一定的领导力,且能做出巨大的贡献.只有持续发展经济、建立更开放的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政治民主。统治阶级要使得政治统治合法化,首先得避免政治权利集权化;其次,从经济方面改善民生,减少失业率和消除贫穷;政治分享机制得到落实;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影响政治参与的决定因素应该是文化北京和政治理念和经济结

政治权力的功能

  首先,政治权利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其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法定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首先,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通过特定方式对政治权力的影响和作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且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能够极大地推动、阻碍乃至于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再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由于政治权力在全社会或特定范围内具有巨大渗透力,政治权力不仅是思想文化生活的构成素材和内容,而且影响甚至支配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式。最后,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政治权力是凌驾于社会或特定组织之上的巨大力量,因此,它的特定性质、组织构成、运行方式、规则规范不仅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而且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政治权力的制约问题

政治学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即是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唯物论,哲学理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该理论的基础,所有的实体(和概念)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或者表达,并且,所有的现象(包括意识)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了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出于对物质的反应。因此,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主义属于一元本体论,其本身又不同于以二元论或多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它是唯心主义和心灵主义的一个对立面。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辩证唯物论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