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我很纳闷关于旅游政策法规的读书笔记怎么能写到3000字?!

先是努力想,想不出来了就一边造一边摘录原文,凑足算数

2017年导游资格证《政策法规》章节试题 第一章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内容的是( ABC )   A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B 导游证制度   C 导游员分等定级制度 D导游人员记分管理制度   2、 旅游合同客体所包含的“物”的基本含义是指(ABC )   A、参与旅游经济活动   B、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C、为相应的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所控制   D、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物质财富   3、 下列符合旅游合同客体所指的“物”的条件的是:(ABD )   A、旅游资源 B、旅游设施   C、旅游商标 D、旅游商品   4、 下列符合旅游合同客体所指的“行为”的条件的是:(ABCD)   A、旅游管理行为 B、旅游经营行为   C、旅游消费行为 D、旅游投诉行为   5、下列能作为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BCD )   A、湖南省旅游局   B、湖南省某四星级饭店   C、来湖南旅游的美国游客   D、长沙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   6、下列属于旅游行政法规的是( AC )   A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B 《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C 《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D 《湖南省旅游条例》   7、我国规范旅游业的行政法规主要有( ABC )   A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B《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C 《旅行社条例》   D 《湖南省旅游条例》   8、下列哪些法律文件是由国家旅游局制定的( AD )   A《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B《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C《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D《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   9、旅游法律关系由(ABC )构成。   A 主体 B 客体   C 内容 D 物   10、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指的是(ABCD )   A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B 旅游者   C 旅游企业   D 旅游组织   11、下列属于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ABC )   A 物 B 行为   C 智力成果 D 内容   12、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 CD )   A 旅游政策 B 旅游制度   C 旅游权利 D 旅游义务   13、依据权利主体的不同,旅游权利可以划分为(ACD)等类型。   A 旅游者享有的权利 B 旅游经营者享有的权利   C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享有的权利 D 旅行社享有的权利   14、下列属于旅游权利的是( ABCD )   A 旅游企业的商标权 B 旅游者的人身权   C 旅游者的财产权 D 旅游企业的专利权   15、 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义务主要有(ABCD)   A 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包括模范地遵守它们自身制定和发布的各项法规和政策。不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更不能以权谋私   B 所有的管理行为、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   C 有义务赔偿因其执法上的过失所造成的理由企业的损失   D 在代表国家进行的国际旅游交往中要遵守国际法有关原则,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   16、我国旅游企业所要承担的旅游义务主要有(ABC)   A 实体性义务   B 程序性义务   C 对旅游者的义务   D 对保险公司义务   17、我国旅游者要承担的旅游义务主要有( ABC )   A 遵守中国法律、法规   B 信守合同承诺   C 支付合理的旅游服务费用   D 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18、 从法律渊源的角度来看,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BC )   A 《旅行社管理条例》   B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C 《风景名胜管理条例》   D 《国家旅游局局长令》   19、旅游政策是指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旅游目标而制定的调整一定旅游关系的行为依据和准则,主要由(BCD)级成。   A 国家制度   B 宏观经济政策   C 行业发展政策   D 环境影响政策   20、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的一致性体现在( ACD )   A 两者的理论基础相同 B 两者的基本内容一致   C 两者的经济基础相同 D 两者的根本任务相同   21、我们国家制定旅游政策的根本指导思想包括( ABCD)   A 马列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   22、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C )   A 两者的制定主体不同 B 两者的指导思想不同   C 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 D 两者的根本任务不同   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根本制度,包括(ABC )基本点。   A 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范围内的自治   B 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C 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 民族自治是独立自治的政府

目前为止,国家及有关部门出台了哪些扶持邮轮旅游产业的政策法规

建设邮轮母港,舟山,青岛,厦门,三亚等,以后都可以停靠大吨位国际邮轮。邮轮去韩国,日本免签,这个应该是对旅客最容易接受的。趣邮轮网,开始您的海上假期!

2017年导游资格考试《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第六章知识点

   2017年导游资格考试《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第六章知识点    第一节 出入境有效证件   一、护照   1.护照的概念   护照是主权国家政府发给本国公民出入境和在国外居留、旅行等合法的身份证件,以证明该公民的国籍、身份及出国目的。   2.护照的种类   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   普通护照分为因公和因私普通护照   3.我国护照的申请及签发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应申请办理普通护照,须持有本人身份证、户口簿或者其他身份证明,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市、县公安机关对申请进行审批,如果申请人没有不能出境的情形,应当颁发护照。   4.我国护照的期限   普通护照的有效期:持有人未满16周岁的5年;16周岁以上的10年   二、签证   1.签证的概念   签证是主权国家官方机构发给申请者出入该国国境或者外国人在该国停留、居留的许可证明,是附签于申请人所持有入出境通行证件上的文字注明,也是一个国家检查进入或者经过这个国家的人员身份和目的的合法性证明。   2.签证的种类   按签证性质分类:外交签证、公务签证和普通签证。旅游签证属于普通签证,我国只对外国人发给签证,中国公民出入中国国境无须办理签证,凭护照即可。   我国政府规定,签发普通签证时,根据外国人来中国的事由,在其签证上标明相应的汉语拼音字母,计有8种:   D字签证,发给来中国定居的人员。   Z字签证,发给来中国任职或就业的人员及其随行家属。   X字签证,发给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在六个月以上的人员。   F字签证,发给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六个月的人员。   L字签证,发给来中国旅游、探亲或者因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其中9人以上组团来中国旅游的发给团体旅游签证。   G字签证,发给经中国过境人员。   C字签证,发给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机组人员及国际航行船舶海员极其随行家属。   J-1字签证,发给来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   J-2字签证发给临时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   3.签证机关   外国人入境应当向中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外交部授权的其它驻外机关申请办理签证。在特定情况下,依照国务院规定,外国人也可以向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指定口岸的签证机关申请办理签证。   三、出入境通行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是出入中国边境的通行证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及其授权的公安机关签发。持该证件在有效期内一次或多次出入境有效。   四、旅行证   旅行证是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的主要证件。由中国驻外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颁发。旅行证分为一年一次有效和两年多次有效两种。    第二节 出入境管理与边境检查制度   一、边防检查   边防检查是指各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禁止非法出入境、便利进出境人员和交通运输畅通,在对外开放的港口、机场、国境车站和通道以及特许进出口岸设立边防检查站,对进出国境的人和物进行检查。   1. 对人员的检查和管理   2. 对交通工具的检查和监护   3. 对行李、货物的检查   二、海关检查   海关,是国家的门户,是国家入出境管理机构。   海关检查,指海关在国境口岸依法对进出国境的货物、运输工具、行李物品、邮递品和其他物品执行监督管理、代收关税和查禁走私等任务时所进行的检查。   1. 对进出境运输工具的监督和检查   2. 对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监督和检查   三、安全检查   中国海关和边防站,为保证旅游者生命和财产安全,禁止携带武器、凶器、爆炸物品。采用通过安全门使用磁性探测检查、红外线透视、搜身开箱检查等方法,对旅游者进行安全检查。   四、卫生检疫   为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保护人身健康,各国都制定了国境卫生检疫法。   我国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设立了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在入出境口岸依法对包括旅游者在内的有关人员及其携带的动植物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实施传染病检疫、检测和卫生监督;只有经过检疫,由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才能入出境。   1. 对旅游者入境出境检疫的规定   2. 对旅游者入境出境卫生监测的规定   3. 法律责任   第三节 外国旅游者入境、居留和旅行法律制度   一、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的规定   1.外国人必须遵循的原则   (1)主管机关许可的原则   (2)指定口岸通行、接受边防检查的原则   (3)保护外国人合法权利和利益的原则   (4)遵循中国法律的原则   2.外国人入境受限制的条件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下列外国人包括旅游者,不准入境:   被中国政府驱逐出境、未满不准入境年限的;   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恐怖、暴力、颠覆活动的;   患有精神病、麻风病、艾滋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等传染病的;   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走私、贩毒、卖淫活动的;   不能保障其在中国所需费用的;   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其他活动的。   3.外国人出境受限制的条件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下列外国人包括旅游者,不准出境:   对于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尚未处理,经有关主管机关认定需要追究的    第四节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管理法规制度   一、出境旅游管理概述   1.出国旅游   指中国公民自己支付费用,由经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特许经营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的,以旅游团的形式,前往经国家批准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的活动。   2.边境旅游   指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二、政府部门对出国旅游管理的六项制度   1.出国旅游目的地审批制度   2.业务经营权审批管理制度   3.《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团队名单表》管理制度   4.团队出境入境管理制度   5.经营规则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制度   6.对文化、体育等特种旅游管理制度   三、旅游者的权利义务及其法律责任   1.出境入境的权利   (1)旅游者持有效普通护照的,可以直接到组团社办理出国旅游手续。   (2)出国旅游兑换外汇,由旅游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来源:考试大网   (3)旅游者对组团社或者旅游团队领队违反规定的行为,有权向旅游行政部门投诉。   2.出境入境的义务   (1)中国公民出国应申办有效证件及出境登记卡,并妥善保管护照等有关证件。   (2)在指定的口岸通行,主动出示相关证件并接受“一关四检”的检查。   (3)遵守中国及前往国国家的法律,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严禁旅游者在境外滞留不归。   3.出境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批准出境: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   (3)对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   (4)正被劳动教养的;   (5)国务院有关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4.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非法出境、入境,伪造、涂改、冒用、转让出入境证件的,公安机关可以处以警告或者10日以下的拘留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组团社的职责义务及法律责任   1.按核定的配额人数组团,办理参游人员报名、收费手续,填写“审核证明”;   2.要求境外接待社按照团队活动计划安排旅游,不得安排参加色情、赌博、毒品以及危险性活动;   3.对于团队在境外遇到特殊困难和安全问题,领队须及时向我驻外使馆、旅游办事处报告;来源:考试大   4.组团社须及时向公安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有关查询、遣返等事项,组团社应予以协助并负责垫付费用,事后向被遣返人员追偿;   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团队行李验收等管理工作。

旅游咨询师的政策法规

近日,《旅游咨询师培训国家职业标准》及《旅游咨询师培训国家职业考试大纲、考试培训教材》通过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专家的评审。标志着我国又一新的职业旅游咨询师培训即将产生,即日起,旅游咨询师培训在全国开始试点培训与测评。今后,将会大大丰富我国旅游行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切实提高旅游业人才队伍素质并逐步迈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旅游咨询师培训职业试点刚刚开始,在课程开发、职业规划、职业测评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希望社会有关机构积极参与到试点推广工作中来,共同推进旅游咨询师培训的日益完善和快速发展,以早日成为国家正式职业,为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旅游咨询师培训培训教材》主编、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建国教授指出,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中国的旅游市场将更加成熟,旅游咨询公司将大量出现,像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一样成为专门服务机构。届时,包括中国稍具规模的旅行社、旅游咨询公司等都急需一大批旅游咨询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屈指可数。《旅游咨询师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蔡红军主任介绍,旅游咨询师培训培训试点刚刚开始,全国未来两年内将发展近百家加盟合作机构,共同推进旅游咨询师培训的培训与测评工作,以基本达到覆盖全国主要省份,详情可通过中国旅游咨询师培训网了解。

2017年导游资格考试《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第二章考点

   2017年导游资格考试《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第二章考点   第一节 旅游职业道德规范(八大点)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二、热情友好宾客至上   三、真诚公道信誉第一   四、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五、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七、团结服从顾全大局   八、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一)道德含义:   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严格遵守职业纪律,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守职责,兢兢业业地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二)具体要求   1、正确认识旅游事业,热爱旅游服务工作   2、端正择业动机,树立高尚职业道德   3、积极努力工作,尽心竭力为旅游者服务   二、热情友好 宾客至上   我国旅游业的指导方针是“友谊为上,经济受益”。而“热情友好、宾客至上”则是旅游接待服务工作的精髓。   (一)道德含义   热情友好是一种道德情感——建立在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业的道德义务和道德价值的认识上,表现为在旅游接待与服务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真诚友好地接待每一位旅游者。   热情友好是一种道德行为——表现为旅游从业人员有意识地做到对客人笑脸相迎,文明礼貌,热情周到,提供优质服务,使客人从中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从内心享受到轻松和快乐。   宾客至上——在旅游接待与服务工作中的一切要求都要以宾客为中心,宾客的任何一点需求,我们都有责任尽全力去做得最好。   (二)具体要求   1、主动招呼客人,为客人着想   2、尽力满足客人的要求,不怕麻烦   3、为客人服务,要注意礼仪   三、真诚公道 信誉第一   旅游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道德含义   真诚公道,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必须认真维护旅游者的实际利益,做到真诚相待,经营公道。   信誉第一,要求每个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把企业的声誉放在第一位,把它看做是企业的生命。   (二)具体要求   1、真诚待客,正确处理宾客投诉   2、拾金不昧,发扬优良传统   3、重合同,守信誉,严格履行承诺   4、按质论价,收费合理   5、广告宣传,实事求是   四、文明礼貌 优质服务   ——旅游业最重要、最具行业特色的道德规范和业务要求   (一)道德含义   文明礼貌是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规范和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服务是一切服务行业的共同规范,旅游业职业义务的集中体现,旅游从业人员最重要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礼貌服务。   (二)具体要求   1、真诚待人,尊重旅游者   2、清洁端庄,礼貌待客   3、实行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服务质量》gb/t15971-1995,导游服务标准化服务的依据。   (1)到家服务——根据程序与标准,不仅服务要到位,还要到家,即超出客人的期望值的额外服务。   (2)延伸服务——满足宾客的服务标准需求之外,将服务内容延伸。如有些旅游企业组织的灵活服务、细致服务、癖好服务、意外服务、自选服务、庶务服务等。   (3)微笑服务——旅游从业人员通过真诚的最直接的表达和流露的微笑形式,向宾客提供的礼貌服务。微笑服务与“素质服务”和“知识服务”相结合——真正的“超值服务”。    第二节 旅游道德修养   一、旅游道德修养的含义和要求   (一)含义   在旅游职业实践中,旅游从业人员根据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旅游职业道德品质方面自觉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以使自己的道德品质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要求   1、努力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六种品质)   (1)忠实——忠诚老实。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忠于旅游事业。具体到工作中即为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讲究信誉,遵守诺言,说到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消极怠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各项工作。   (2)无私——大公无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努力做到无私奉献,服务游客。   (3)正直——处理各种问题时,襟怀坦荡,见义勇为,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疾恶如仇,大义凛然,廉洁奉公。   (4)热忱——满腔热情。在工作中积极向上,敬业乐业,英勇果断,敢于开拓,敢于创新,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   (5)谦逊——谦虚谨慎。能够正确对待成绩与荣誉,正确对待批评与建议,尊重别人,豁达大度,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旅游从业人员具有了这种道德品质,就能在职业活动中做到严于律己、礼貌待客、谦虚待人、不断进步。   (6)勤俭——克勤克俭,艰苦朴素。勤能创业,俭能养志。旅游从业人员具有了这种良好品质,就能在工作中多做贡献,拒腐蚀,永不沾。   2、不断提高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是人们在道德品质修养过程中形成的高低不同的觉悟程度;也指在某一时期内,人们所到达的道德品质水平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情操、觉悟水平的综合反映。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人们的道德境界大体分:   (1)损人利己的道德境界   (2)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境界   (3)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   (4)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旅游从业人员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就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争取到达大公无私的最高境界。   二、旅游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   (一)内容(五个方面)   包括: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行为。   1、职业道德认识的修养   2、职业道德情感的修养   (1)正义感   (2)义务感   (3)良心感   (4)荣誉感   (5)幸福感

2017年导游资格考试《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第一章知识点

   2017年导游资格考试《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节 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一、旅游职业道德的含义   (一)职业和职业道德   含义: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作风。   职业道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突出标志,是公民道德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精神:为人民服务。   (二)旅游职业道德   旅游从业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准则的总和。   二、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的特点:适用范围上的特殊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具体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除具有以上特点外,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还有:   (一)进步性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道德遗产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旅游业的特点和要求,最能代表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种先进的职业道德。   (二)崇高的目的性   社会主义旅游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决定其职业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与职业目的完全一致。   (2)道德规范与职业地位的一致性。   (3)在社会主义社会,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企业的主人。从业者的主人翁精神,是社会主义旅游道德崇高目的性的表现。   (三)广泛的适应性   旅游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三大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广泛适应性。   (四)高度的自觉性和实践性   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是在旅游从业人员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其原则和规范是在旅游职业活动实践中,根据旅游职业责任和旅游职业纪律的要求总结、概括而成的具体可行的行为守则。   (五)多层次性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的经济结构是多层次的,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也必然表现为多层次性。   三、旅游职业道德的作用(五大有利)   有利于   (一)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改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   (四)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五)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第二节 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   其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热心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二)加强职业责任心和道德义务感   (三)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态度——服务人员在接待服务对象时所持的神情、举止表现,通常包括:心理状态、面部表情、形体动作、语言表达、服饰打扮等。   服务质量——服务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优劣程度,包括:服务的准备工作、服务设施的状态、产品或商品的性能、操作的技巧和工作的效率——体现在服务过程中的许多细节中。   二、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   (一)含义   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其首先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大集体利益高于小集体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   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二)在旅游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1、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2、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3、要有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   4、要反对利己主义   三、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热爱旅游事业   包括以下三方面:   1、正确认识旅游事业的性质和任务   既是经济事业,又是文化事业;既要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赚取外汇,又要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增进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开展民间性质的文化、科技交流。同时,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2、培养敬业、乐业的道德情感   敬业——敬重我们自己所从事的旅游事业,有职业荣誉感。   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热爱旅游事业,乐于为广大旅游者服务,并且以做好本职工作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即有职业幸福感。   3、树立勤业、创业的精神   勤业——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勤学苦练过硬本领;在平凡而琐碎的旅游服务过程中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在职业实践中养成忠于职守、养成克勤克俭的良好习惯。   创业——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积极参与各方面的工作,使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更大、更健康的发展。   (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1、爱国主义的含义   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即人们对自己所出生的民族、民族的发祥地(即祖国的山河)、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等深深热爱的一种感情。它是国家、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个人身上的集中体现。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六点)   (1)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不一致时要无条件地服从祖国利益;   2)要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完整、统一和尊严,反对一切叛卖祖国、玷污祖国的言论和行为;   (3)要自觉维护各族人民的安定团结,一切言论和行为都要有利于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4)要自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发进取,努力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任何大国、强国、富国面前决不妄自菲薄、卑躬屈膝,更不崇洋媚外;   (6)要尊重、关心和支持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的正义斗争,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1)学习、了解祖国的历史。   (2)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3)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绵阳市文广旅游局政策法规好不好

好。绵阳市文广旅游局是负责管理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行业的政府机构,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发展。其法规规定了相关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旅游安全政策法规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

广义的旅游安全指旅游现象中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也包括人类活动中与旅游现象相关的安全事态和社会现象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安全现象。

2014导游资格第二章《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知识点

第一节 旅游职业道德规范(八大点)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二、热情友好宾客至上   三、真诚公道信誉第一   四、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五、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七、团结服从顾全大局   八、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一)道德含义:   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严格遵守职业纪律,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守职责,兢兢业业地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二)具体要求   1、正确认识旅游事业,热爱旅游服务工作   2、端正择业动机,树立高尚职业道德   3、积极努力工作,尽心竭力为旅游者服务   二、热情友好 宾客至上   我国旅游业的指导方针是“友谊为上,经济受益”。而“热情友好、宾客至上”则是旅游接待服务工作的精髓。   (一)道德含义   热情友好是一种道德情感——建立在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业的道德义务和道德价值的认识上,表现为在旅游接待与服务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真诚友好地接待每一位旅游者。   热情友好是一种道德行为——表现为旅游从业人员有意识地做到对客人笑脸相迎,文明礼貌,热情周到,提供优质服务,使客人从中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从内心享受到轻松和快乐。   宾客至上——在旅游接待与服务工作中的一切要求都要以宾客为中心,宾客的任何一点需求,我们都有责任尽全力去做得。   (二)具体要求   1、主动招呼客人,为客人着想   2、尽力满足客人的要求,不怕麻烦   3、为客人服务,要注意礼仪   三、真诚公道 信誉第一   旅游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道德含义   真诚公道,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必须认真维护旅游者的实际利益,做到真诚相待,经营公道。   信誉第一,要求每个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把企业的声誉放在第一位,把它看做是企业的生命。   (二)具体要求   1、真诚待客,正确处理宾客投诉   2、拾金不昧,发扬优良传统   3、重合同,守信誉,严格履行   4、按质论价,收费合理   5、广告宣传,实事求是   四、文明礼貌 优质服务   ——旅游业最重要、行业特色的道德规范和业务要求   (一)道德含义   文明礼貌是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规范和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服务是一切服务行业的共同规范,旅游业职业义务的集中体现,旅游从业人员最重要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礼貌服务。   (二)具体要求   1、真诚待人,尊重旅游者   2、清洁端庄,礼貌待客   3、实行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服务质量》gb/t15971-1995,导游服务标准化服务的依据。   (1)到家服务——根据程序与标准,不仅服务要到位,还要到家,即超出客人的期望值的额外服务。   (2)延伸服务——满足宾客的服务标准需求之外,将服务内容延伸。如有些旅游企业组织的灵活服务、细致服务、癖好服务、意外服务、自选服务、庶务服务等。   (3)微笑服务——旅游从业人员通过真诚的最直接的表达和流露的微笑形式,向宾客提供的礼貌服务。微笑服务与“素质服务”和“知识服务”相结合——真正的“超值服务”。  五、不卑不亢 一视同仁   (一)道德含义   不卑不亢是爱国主义和国格、人格的体现。   一视同仁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体现。   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的核心是平等。   (二)具体要求   不卑不亢是自觉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格、人格的具体体现。   要做到不卑不亢,要求我们谦虚谨慎,但不妄自菲薄。   一视同仁有助于创造平等、团结、友爱、合作、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旅游接待服务工作中的一视同仁,重点体现在:   “六个一样”   (1)高低一样,一样看待高消费和低消费客人;   (2)内外一样,一样看待国内客人和国外客人;   (3)华洋一样,一样看待华人客人和外国客人;   (4)东西一样,一样看待东、西方国家的客人;   (5)黑白一样,一样看待黑色与白色人种客人;   (6)新老一样,一样看待新来的客人与老客人。   “六个照顾”   (1)照顾先来的客人;   (2)照顾外宾和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客人;   (3)照顾贵宾和高消费客人;   (4)照顾黑人和少数民族客人;   (5)照顾常住客人和老客人;   (6)照顾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客人。   六、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等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一)道德含义   遵纪守法——重视并遵守组织纪律和法律法规。旅游组织纪律既包括法律规定的有关纪律和制度,也包括行业本身的规章制度、规程和奖惩措施等,如员工守则、公约、服务规程、岗位责任制、奖罚细则、服务质量要求等。   廉洁奉公——不贪,不占,不损公肥私,不化公为己,不搞特殊化,更不能徇私枉法;即要以人民利益为利益,处处为国家和集体着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办事。   作为行政和法律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作为道德规范,它是一种自觉性的要求,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优劣的标准之一。   (二)具体要求   1、自觉遵守职业纪律,严格执行政策、法令   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基本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清正廉洁,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七、团结服从 顾全大局   ——旅游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一)道德含义   要求每个旅游从业人员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自觉搞好同事之间、部门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团结,摆正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从而使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具体要求   1、团结友爱,相互尊重   2、发扬主人翁精神,相互支持   3、学习先进,勇于竞争   八、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   (一)道德含义   自觉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不仅是一项业务要求,更是一种道德义务。   (二)具体要求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持之以恒   (1)认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2)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准确、生动、流畅;   (3)努力学习礼节礼貌方面的知识,在接待服务过程中做到大方得体,彬彬有礼;   (4)加强美学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5)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热点,关心世界形势。   2、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不断进取   3、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努力提高专业技能

2017年导游资格考试《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第四章知识点

   2017年导游资格考试《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颁布《导游人员暂行条例规定》1999年5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继《旅行社管理条例》之后第二个旅游行业行政法规,目的是为了规范导游活动,保障旅游者和导游人员的合法权利,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导游人员的概念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特征:   第一:导游人员是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的人员;   第二:导游人员的工作是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   第三:导游人员从事导游工作必须由旅行社委派   (1)特定的程序:在我国担任导游工作的人员,是指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合格并取得导游证的人员。   (2)特定的委托:导游人员是接受旅行社委派而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接受旅行社委派是“导游人员”概念的主要特征。   (3)特定的工作:导游人员的工作范围主要是指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    导游人员资格证报考条件   导游人员资格证:标志某人具备从事导游职业资格的证书,是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表明持证人具备了从事导游业务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符合从事导游业务所需要的其他法定条件的凭证。   1、 报考导游人员资格的条件(简答)   第一:学历条件,必须是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   第二:身体条件,要求必须身体健康   第三:能力条件,要求必须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国籍条件,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导游资格考试及导游资格证   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政策、标准和对各地考试工作的监督管理。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有条件的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可以负责本地区导游人员的考试工作。   经考试合格的,由组织考试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获得导游证3年未从业的,资格自动失效。    导游证   1、导游证得申领程序   导游证:是从事导游工作的执照。是参加导游人员考核并取得导游资格证后,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注册后,向所在地旅游行政部门申领办理导游证。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员办理导游证的人员申请办理导游证,必须参加颁发导游证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考核。   申请领取导游证的人员,必须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合格并取得导游资格证后,在一个旅行社实习期满至少3个月以上,经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服公司登记注册,持证明材料,方可向所在地旅游行政部门申领办理导游证。颁发导游证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15日内,颁发导游证,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2、临时导游证   具有特种语言能力的人员,虽然未取得导游证,旅行社需要聘请其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的,有旅行社向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   临时导游证与正式导游证的区别:(简答)   正式导游证:是从事导游工作的执照。是参加导游人员考核并取得导游资格证后,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注册后,向所在地旅游行政部门申领办理导游证。   临时导游证:是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员,因旅行社需要而向主管部门申请的导游证。   第一:获得证书的途径不同   第二:有效期不同,导游证有效期为3年 可以申请延长,临时导游证时间为3个月,不得延长   第三:语种要求不同,导游证对语言没有特殊要求,而临时导游证只适用于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   3、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   第一:无民事行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   第二: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   第三:受过刑法处罚的人员,过失性犯罪的除外   第四:被吊销导游证的人员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   导游人员的义务:指导游人员依法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是法律规定的人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者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1、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义务   2、 佩戴导游证的义务   3、 必须经旅行社委派的义务(违规处罚1000~30000罚款)   4、 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义务   5、 遵守职业道德的义务   6、 严格遵守接待计划的义务   7、 维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务安全义务   8、 不能从旅游者身上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义务   导游人员的类别   (1)导游人员按业务范围可划分为海外领队、全程陪同导游员、地方陪同导游员和定点导游员。   (2)导游人员按归属关系可划分为旅行社导游员和社会导游员。   (3)导游人员按导游使用的语言可划分为中文导游员和外语导游员。   (4)导游人员按技术等级可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导游员。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管理   (1)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   (2)应当坚持考试和培训分开、培训自愿的原则。   (3)考试合格的,30个工作日内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   (4)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3年内未从业,资格证自动失效。   一、导游人员的权利   1、 人身权利和自由   第一:生命权第二:人格尊严权 第三:人生自由权   2、 社会经济权利   第一:私人财产所有权第二:劳动权 第三:休息权   3、 导游人员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第一: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   第二:必须是遇到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   第三:必须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   第四: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4、 诉权   是权力主体向国家机关请求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   导游人员的记分和年审管理   一、导游人员的计分管理制度   1. 管理机构   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计分管理制度,《实施办法》规定   2. 记分和扣分方法   导游人员的记分办法实行年度10分制,《实施办法》分别规定了,一次扣除10分、8分、6分、4分、2分五个等级的扣分办法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10分:   1) 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   2) 诱导或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项目的   3) 有殴打或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4) 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   5) 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业导游业务的   6) 因自身原因,造成旅游团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8分:   1) 拒绝、逃避检查或者欺骗检查人员的   2) 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3) 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   4) 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的   5) 未经旅行社委派四字承揽或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6分:   1) 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物品的   2) 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消费的   3) 因自身原因漏接漏送或误接误送旅游团的   4) 讲解质量差或不讲解的   5) 私自转借导游证供他人使用的   6)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救助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4分:   1) 私自带人随团游览的   2) 无辜不随团活动的   3) 在导游活动中未佩戴导游证或未携带记分卡的   4) 不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2分:   1) 未按规定时间到岗的   2) 10人以上团队未打接待社社旗的   3) 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的   4) 接站未出示旅行社标识的   5) 仪表、着装不整齐的   6) 讲解中吸烟吃东西的   7) 分值扣完后的处理   《实施办法》规定导游人员10分分值被扣完后:   由最后扣分的旅游行政执法单位,暂时保留其导游证,并出具保留导游证证明,于10日内通知导游人员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登记注册单位。正在带团过程中的人员,可执旅游执法单位出具保留证明完成团队剩余行程

旅游政策法规的本书目录

第一章 旅游政策与法规概述第二章 旅游业与旅游者第三章 旅游法律关系第四章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第五章 旅游合同法规第六章 旅游资源保护法规第七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第八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第九章 旅馆业管理法规第十章 旅游安全管理法规第十一章 旅游价格管理法规第十二章 出如境及旅行拘留管理法规第十三章 旅游交通法规第十四章 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法规

旅游政策法规 英文怎么说

tourism policy and regulation

旅游政策法规的内容简介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旅游教育的保障,而旅游教育的壮大又依赖于旅游教材的支撑。20年来我国已先后出版了数十套旅游法规方面的教材,为旅游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科研不断创新,新教材必须吸收这些成果的精华,把最新的研究动态介绍给读者。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从事旅游法学课程教学和科研的老师为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编写了《旅游政策法规教程》,由湖南工学院陈国生袁鹏任主编,湖南工业科技职工大学教务处陈晓亮、长沙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易兵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李玲任副主编。我们深谙质量和特色是一本教材的生命的道理,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坚决贯彻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切实做到“基础适度够用、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职能教育”,把握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的特点,融先进性、创新性、兼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于一体,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这本教材取材广泛,涵盖了旅游法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旅游法学研究发展的实际,从较高的理论起点阐述了现代旅游法学的一般规律,以最新的旅游法规条例和旅游法学研究成果展现旅游法学体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着力突出理论的全面性、知识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科学性和叙述的生动性,是一本系统、科学、实用的旅游法规教材。本书尤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地将旅游市场法律法规操作程序生动地介绍给大家,每章还附有复习与思考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完整、系统地掌握旅游市场法律法规知识,为今后涉足旅游业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旅游政策法规?

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有效?旅游者是否要承担责任? 别人代签合同,旅行社知道的并且认可了,那就是算有效合同。有错方赔钱很正常。为什么?旅行社是否需要退还全额团款?为什么?要推翻的话,就是 自闭症不等同于精神病。家人隐瞒精神病史,家人担责。

旅游政策法规

1.张某看法不成立。他还没有取得导游证。《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另外,《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2.旅行社不能聘用张某从事导游工作。《旅行社条例》中规定旅行社委派的导游人员或领队人员未持有国家规定的导游证或领队证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如何学好旅游政策法规这门专业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旅游教育的保障,而旅游教育的壮大又依赖于旅游教材的支撑。旅游政策法规这门专业有一本同名的教材。这本教材取材广泛,涵盖了旅游法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旅游法学研究发展的实际,从较高的理论起点阐述了现代旅游法学的一般规律,以最新的旅游法规条例和旅游法学研究成果展现旅游法学体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着力突出理论的全面性、知识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科学性和叙述的生动性,是一本系统、科学、实用的旅游法规教材。本书尤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地将旅游市场法律法规操作程序生动地介绍给大家,每章还附有复习与思考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完整、系统地掌握旅游市场法律法规知识,为今后涉足旅游业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更多关于如何学好旅游政策法规这门专业,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7717b1631695277.html查看更多内容

河南省关于旅游规划有哪些政策法规

旅游区开发建设首先需要进行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发展规划的延续,是其战略目标和宏观布局的具体化,因而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旅游发展规划的目的和思想。尤其是被列为重点的旅游区,更要优先规划开发,并保持与旅游发展规划的高度一致。一些还没有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地区,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也会提出优先开发某个或某些旅游区,就更需要先期进行规划,以便科学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开发建设。  旅游总体规划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落实规划的专业费用,这些费用一般由政府及主管部门和开发者提供。其次要组织由相关人员组成的规划小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规定:“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在所属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城乡建设部门或风景区管理机构会同文物、环保、旅游、农林、水利、电力、交通、邮电、商业、服务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文件的编制,可委托国内有资质的规划、设计、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协助进行。要指定技术总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汇总规划。”此外,还要准备必要的旅游区内详细二手资料,包括基础图件(1:5000—1:50000地形图、行政区图、外部交通图等)、历史沿革资料、地方志、基本地理资料(土壤、水文、地质、动植物、气候、地貌、人口等文字与图件)、各项其他规划资料(国土、城镇、农、林工业规划)、基础设施资料(交通、管线等)、原有的旅游规划文件、旅游文学作品(诗词、游记、散文)、政策法规等等。  2.调查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是收集一手资料,对二手资料进行补充、修正,并综合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对旅游地的基本情况和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  首先是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对旅游区的资源调查要比旅游发展规划中的调查详细得多,要求旅游医的绝大部分都被调查过,对于一些面积广大、条件恶劣的部分,可以借助遥感图协助调查,有条件的还可以用直升机来协助调查。要详细记录旅游区内的景点、景物,对一些重要的景点、景物还要进行拍照、摄像,制作幻灯片。  其次是环境条件调查,主要调查与旅游开发有关的内容,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两方面。  自然环境有:(1)有关地震、断层、火山、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2)有关水域特征,如水位、水温、水量、潮汐、泥沙量、凌汛、水质污染等;(3)有关气候特征。如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冰冻、季节期、有害气体等(4)有关土壤、植被、水质、大气污染情况及污染源的状况等;(5)有关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地方病、有害动植物等;(6)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仓库堆积、生活服务、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排污、放射性、易燃易爆、电磁辐射等状况。  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大致有如下一些内容:(1)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包括人口、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物资供应、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等;(2)内外交通情况;(3)服务设施状况,包括游览、食宿、购物、文娱、医疗、邮政、银行、厕所等;(4)基础设施状况,包括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卫、污水处理、防灾安全设施等;(5)管理工作状况,包括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立法工作等。  最后是对区内旅游开发的可能性进行评价,这是旅游总体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评价结果将作为旅游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评价要选用科学的方法,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开发前景进行评估、鉴定,并分出等级。旅游区评价一定要进行对比分析,即与相类似的旅游区对比。这样既可以避免妄自尊大,造成过大的投资和不切实际的开发;也可以避免过低估计,得不到应有的效益。

旅游政策法规案例分析

答:1, 第八家旅行社的立场正确因为该旅游饭店在五月份发给该旅行社函告,并未指明截止日期,而当该旅行社带团至该饭店却被告知客满,该酒店没有提前给该旅行社发出任何通知,造成了旅行社的损失。2, 应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并要求相关赔偿,情节严重可上诉至法院。因为旅游局是旅游行业的国家权力机构,有权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企业做出处罚赔偿决定。

试述旅游专业学习旅游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及意义

(1)政策法规知识是导游人员的工作方针。(2)旅游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导游人员要以国家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正确处理。(3)导游人员自身的言行更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

旅游政策法规的介绍

旅游政策法规,是由崔巍,杨春晖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旅游法规方面的教材。

旅游政策法规与旅游法规的关系?

我啐~~~~~~~~~这样也可以?兄弟姐妹们等着我这就去找答案!!~~~~~~~~ 一定等着我哈...我去也!!!

旅游行业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的旅游法律、法规主要有:1.《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为实施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而制定的。《实施细则》共分十一章,主要包括旅行社的设立条件、旅行社的申报审批、旅游业务经营规则、分支机构管理、旅游者的权益保护、对旅行社的监督检查等内容。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共17条。旨在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风景名胜资源。3.《旅游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9月7日国家旅游局第11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主要为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4.《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于1987年9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11月10日由公安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经第588号国务院令公布,对《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做出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目前内有20条相关规定。5.《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是为加强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旅行社规范经营,维护我国旅游业的声誉,按照旅行社的经营特点,参照国际惯例,经国务院批准,对旅行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

旅游政策法规的订立对旅游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法律分析: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里程碑,是众望所归,是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结晶,是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的法律保证。旅游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第一条 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为什么要学旅游政策法规

需要旅游政策法规的保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旅游政策法规的保障,而且旅游政策法规的壮大又依赖于旅游业的支撑。旅游政策法规这门专业有一本同名的教材,这本教材取材广泛,涵盖了旅游法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旅游法学研究发展的实际。

政策法规指导:旅游安全咨询

第一节旅游安全基础知识 一、旅游安全的相关概念 1、旅游安全的定义: 广义的旅游安全指旅游现象中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也包括人类活动中与旅游现象相关的安全事态和社会现象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安全现象。 狭义的旅游安全指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包括旅游活动各环节中的安全现象,也包括旅游活动中涉及人、设备、环境等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 2、旅游安全问题 是旅游活动中各种安定现象的具体表现。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思想、意识问题,也包括旅游活动领域具体的安全事件或安全事故。 3、旅游安全管理 指为了达到安全的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旅游活动中各种安全现象进行各种安全教育、防范与控制活动的总称。 4、旅游安全学 是对旅游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后形成的一门学科。 二、旅游安全的种类 1、从旅游安全的内涵来看 从安全的类型角度,相应分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名誉安全、隐私安全等。 从旅游活动的环节和旅游活动特点看,分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娱乐安全六大类。 从旅游学研究对象看,分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媒体安全和旅游客体安全。 从旅游安全学科角度理解,包含:旅游安全的现象(本质、特征与发生规律)、旅游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旅游安全认知,包括旅游安全管理与旅游安全保障等。 2、从旅游安全的具体表现形态来看(六种表现形态) (1)犯罪:大体分为盗窃、欺诈和暴力型犯罪,核心目的是非法获取旅游者的钱财 (2)疾病(或中毒):旅途劳累、水土不服、食物中毒等 (3)交通事故:影响的环节之一,具有毁灭性 (4)火灾与爆炸: (5)自然灾害:由天气、洪水等不可控的自然原因引起的 (6)其他安全问题:特殊、意外的突发性事件 三、旅游安全的特征 1、集中性 从旅游活动环节看,集中在旅途与住宿活动环节 从旅游安全的表现形态看,集中在旅客人身财产方面 2、广泛性 存在于旅游活动的六环节中 存在于旅游活动领域相关主体 3、巨大性 主要表现在旅游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和破坏巨大 4、隐蔽性 5、复杂性 6、特殊性 7、突发性 第二节旅游交通安全 一、交通安全的基础知识 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借助各种交通工具或交通方式,由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或有目的地到居住地的空间位移活动。 旅行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旅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或减少旅行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旅游者能顺利地从居住地、旅游目的地之间安全地运送。 1、主要交通工具比较 目前,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旅行方式是乘坐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 (1)汽车私人小汽车和公共客运汽车或长途公共汽车两种 (2)火车在我国,是国内旅游的主要旅行方式。 的优点:安全程度(但不是绝对安全的) (3)飞机现代大众旅游的主要旅行方式之一,主要分定期航班和包机两种服务 (4)轮船水路客运业务主要可划分为四种:远程定期班轮服务、海上短程渡轮服务、游船服务、内河客运服务 2、主要交通安全事故的表现形态 旅行安全主要旅游交通事故、疾病、犯罪、黄赌毒、自然灾害以及特殊事故等六种表现形态 (1)旅游交通事故是旅行安全最主要的表现形态、影响、发生频率 分四种类型:道路交通事故、高速公路事故、水难事故、航空事故 (2)疾病是指旅客在旅途中产生身体不适等生理反应而引发疾病、甚至死亡的事件 包括晕动症、航空性中耳炎、“上火”、时差反应、传染病 (3)犯罪旅行中抢劫、偷窃、欺诈、人身攻击等不安全行为;强买强卖、强行拉客、半途甩客、诱骗上车等 (4)黄赌毒 (5)自然灾害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引发的灾害 (6)特殊安全事故漏接、错接、误机、误车船等事故 3、旅游交通法律法规是旅行安全管理的依据,是旅游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的准绳 包括:道路交通法规、铁路交通法规、水上交通法规、航空运输法规四个方面 二、主要交通工具安全问题的防范、处理 包括:主管部门、运输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旅游者在交通中的防范、保护和救护 1、旅游汽车交通 (1)旅游汽车交通安全影响因素:人、车、道路环境 交通事故中有70%-80%是由驾驶员直接责任造成的 驾驶员的安全管理主要通过行车安全标准与制度来控制管理 (2)驾驶员安全管理标准:――――客运标准―――― 驾驶员心理、生理检查标准; 岗前、岗位培训考核标准; 驾驶员的仪容、仪表标准; 驾驶员的文明服务标准; 驾驶员例行维护所驾车辆标准; 驾驶员安全驾驶操作规程等。 (3)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是以驾驶员岗位责任制为中心 2、汽车旅行安全管理(联系P215汽车遇险应急知识) (1)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标准 车容、清洁标准; 车辆安全部件维护、修理质量检验标准; 车辆安全附属设施标准; 车辆年度检验标准; 车辆安全运行技术条件; 车辆尾气排放标准; 车辆噪声限制标准; 安全检验设备与仪器标准。 (2)车辆运行安全检查制度 车辆日常运行的“三勤三检”制度; 每日例行检查与安全否决制度; 节前安全大检查制度; 干部跟车上路检查安全行车制度; 执行重大任务和负责大型旅游团队接待和景点的先行试路制度。 3、火车旅行安全管理(联系P215火车遇险应急知识) (1)火灾与爆炸事故的控制与管理※P150 (2)物品遗失与被盗的控制与管理※P150 3、飞机旅行安全管理(联系P214飞机失事前的应急知识)―――具体规定―――― 4、水上旅行安全管理(联系P210不慎落水时的应急知识)―――漂流旅游安全管理――― 5、旅客生理反应的防范与控制(旅行中的保健联系P216第六节) (1)晕动症(运动症)※P151 晕机、晕车、晕船医学上统称为运动病。症状因人而异,有轻重之分。轻者表现为头痛,全身稍有不适、胸闷、脸色徘红。重者则脸色苍白发青、头痛心慌、表情淡漠、微汗。更严重的会出现浑身盗汗、眩晕恶心、呕吐不止等难以忍受的痛苦。造成晕机等病的因素很多,旅途颠簸、心情紧张、身体不适、过度疲劳等。 防范这类病症,除了临行前服用药物外,在头一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上车(机、船)后,尽量挑选离发动机较远的窗口座位,以减少噪音和扩大视野。旅途中设法转移注意力如聊天或听音乐等。目光转向窗外时,要尽量向远处看。如果反应较重,应该安静、坐稳,是仰卧、固定头部。同时要防止条件反射。发现左邻右舍的旅客,有迹象要呕吐,应立即离开现场,避开视线。 (2)航空性中耳炎※P151(联系P218哪些人不宜飞机旅游;P220乘飞机不宜服安眠药) (3)“上火”在应激状态下,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在旅游途中,很多人出现颜面潮红、心绪不宁、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在嘴唇、口角以致脸上起疤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现象。上火常常是由精神紧张焦急、生活无规律、疲劳过度或气候不适应等原因引起的。 要避免上火,首先从先前旅游准备工作做起。有一个完备的旅游计划,便不至于临事心慌,此外要讲究生活规律。多吃蔬菜、水果,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以适当服用牛黄解毒片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4)时差反应※P152 第三节 旅游财产安全 一、旅游财产安全的事故形态 1、旅游饮食环节中的财产安全(关注应对措施) (1)盗窃 (2)欺诈 “三无酒店”:无工商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员工无健康证 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三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 对食品生产小作坊实行“一证一照一书”即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质量安全书监管制度 QS证:QS是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Safety)的英文缩写,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基本生产条件的审查,要有生产该产品的合格条件。 第二,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是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 第三,合格产品到市场出售时,必须有QS标志。 2004年1月1日起,我国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3)火灾 2、旅游住宿环节中的财产安全(关注应对措施) (1)以盗窃为主的犯罪行为最普遍、最常见※P153 (2)火灾 (3)逃账 3、旅游游览环节中的财产安全(关注应对措施) 游览环节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段 景区犯罪是游览安全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主要是盗窃和抢劫 4、旅游购物环节中的财产安全(关注应对措施) (1)欺诈在旅游购物中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举例,倡导科学消费、理智消费 (2)偷窃、抢劫、勒索极端表现形态是抢劫、勒索 (3)火灾 5、旅游娱乐环节中的财产安全(关注应对措施)联系P92-93 (1)火灾 (2)偷窃、敲诈 (3)黄赌毒三禁规定文明、守法 二、旅游者财产安全的防范与管理 包括相关企业对旅游者财产的保护和旅游者对财产的管理、保护 1、加强旅游治安管理 (1)普及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P156 (2)健全和完善各种治安管理网络和治安管理制度 (3)建立和健全治安执法机构和治安管理队伍 (4)实行防、治、建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5)表彰奖励见义勇为者,提倡良好的社会风气(智勇结合斗歹徒) 2、重点加强对旅游住宿环节的管理(※联系P370-375) (1)人口控制与管理 1)饭店大门入口控制与管理 2)电梯入口控制与管理 3)楼层走道安全控制与管理 (2)客房安全控制与管理※P158(联系P73) 1)客房门锁与钥匙控制与管理 2)客房内设施设备安全控制与管理 (3)客人财产保管箱安全控制与管理 登记、领取、交接制度 两类保管箱:总台;客房 3、旅游者购物安全教育(联系P88-) (1)增强消费安全意识 (2)避免购买赃物 (3)避免购买假货 第四节 旅游人身安全(关注防范措施) 一、旅游人身安全及其典型事件 1、旅游饮食环节中的人身安全(联系第六章第一节) (1)食物中毒联系P164―――补充相关知识 (2)疾病 (3)火灾 2、旅游住宿环节中的人身安全(联系P73) (1)火灾 (2)精神安全 包括名誉安全、隐私安全、心理安全 3、旅游游览环节中的人身安全 (1)景区犯罪 (2)自然灾害 (3)旅游设施安安全事故 (4)疾病联系P216 (5)火灾 (6)其他意外事故 4、旅游购物环节中的人身安全 (1)抢劫、勒索 (2)火灾 5、旅游娱乐环节中的人身安全 (1)火灾 (2)打架斗殴 (3)游乐设施安全事故 二、旅游人身安全的事件的预防 1、加强自然灾害的检测和预报 2、加强旅游设施设备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配备旅游设施设备※P163 (2)旅游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控制措施 (3)旅游设施设备作业要求与管理 1)每天运营前需抓好安全检查 2)业前试机运行不少于两次,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开机营业 3)营业中,要向游客详细介绍使用规则,操作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4)营业后的安全检查 5)旅游设备设施要定期维修保养,做好安全检查(周、月、半年、一年) 3、加强食品卫生及防疫管理 食品卫生管理是保证菜品和饮品质量、防止污染、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食品卫生管理包括:餐饮生产卫生管理、餐饮服务卫生管理和旅游者个人卫生管理三个环节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P164 三、旅游受伤、生病或死亡事故等人身安全事件的处理 1、游客受伤或生病事故处理 2、食物中毒事故处理联系P159――――补充资料 3、游客死亡事故处理 (1)游客病危时 (2)游客死亡时 (3)其他注意事项(补充涉外的处理) 第五节旅游安全的基本规律 一、空间因素 1、旅游安全问题的发生规律与旅游资源类型关系密切,具有空间规律性。 2、旅游安全问题的发生规律与旅游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密切关系。 二、时间因素 1、季节规律性 2、昼夜规律性 三、其他因素 与旅游活动的类型有关,在旅游活动六环节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在旅游发展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形态与规律。 第六节旅游治安事件和人身安全的有效预测方法 旅游治安事件的有效预测方法就是要建立旅游安全控制系统 旅游安全控制,是旅*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及其社会机构之间通过制度、政策控制和利益协调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管理过程。 包括:旅游安全自控系统和旅游安全互控系统 一、旅游安全指标控制系统 是衡量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安全效果的指标体系。 分为:宏观的旅游安全控制指标和微观的旅游安全控制指标。 1、旅游安全指标的相关概念 (1)旅游安全成本 (2)旅游安全收益 (3)旅游安全效益是指旅游安全收益与旅游安全投入的比较 2、旅游安全管理的控制指标P168 (1)旅游安全投资数量的绝对指标 1)旅游安全货币投入量 2)旅游安全人员投入量 3)旅游安全劳动日投入量 (2)旅游安全投资数量的相对指标P168 1)相对生产规律的货币安全投入指标五大类 2)相对于生产规模的活劳动安全投入指标 P169 3)相对于人员(员工)的安全资源消耗指标 3、旅游安全管理绩效的控制指标P169 重大事故件数 险性事故件数 旅游伤亡人数 员工伤亡人数 安全经济损失率 设备完好率 接待事故率 团队事故率 二、旅游安全自控系统 是旅游企业以保护自身和客户的利益为目的、以安全运营为目标所设置的自我安全防控管理系统,一般由旅游安全制度系统、旅游安全技术系统和旅游安全文化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 1、旅游安全制度自控系统 (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 (2)制定严格的操作规则 (3)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4)实施有效的监督制度 2、旅游安全技术的自控系统 (1)推行本质安全技术 (2)采用安全装置 (3)采用警告装置 (4)预防性实验 (5)旅游设施设备的技术检查与维修 3、旅游安全文化自控系统 (1)应用群体动力学的原理 (2)建立旅游安全文化网络 (3)强化旅游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旅游企业和员工的行为 三、旅游安全互控系统 是由与旅游安全相关的各主体间通过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联系,达到对旅游安全进行控制与管理的开放性系统。 1、互控主体 (1)旅游管理机构 (2)安全机构公安、消防 (3)旅游企业 (4)旅游者是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运作的直接对象, 旅游者的安全是安全保障体系运作的最终目的 (5)其他社会组织社会保险机构、安全志愿者组织及社区 2、互控措施体系 (1)加强各级政府的旅游安全领导 (2)建立多机构的协调配合机制 (3)加强旅游安全知识培训和旅游安全文化建设 3、旅游治安事件的处理 (1)如何判断治安事件的严重程度(依据是人身伤害、财物损失、影响) 1)轻微事故 2)一般事故 3)重大事故 4)特大事故 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1) 造成海外旅游者人身重伤、死亡的事故 2) 涉外旅游住宿、交通、游览、餐饮、购物场所的重大火灾及其他恶性事故 3)造成其他经济损失严重的事故 (2)治安事件的合法处理流程及处理办法 1)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2)事故发生后的首次报告 3)事故处理过程中的报告 4)事故处理结束后的书面报告

3. 简答题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类型有哪些?

1根据评估组织活动形式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2根据评估机构的地位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3根据在政策法规过程所处的阶段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全球各地区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对比分析

北美地区为了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经济制度改革,同时通过采矿、石油及天然气行业准入程度的开放,修订矿权,颁布各类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国外投资。近几年来,很多国家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使本国的能源政策适应国内外的变化,重点支持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完善投资、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推行其能源政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有些南美国家在石油政策上沿用西方国家的模式,使用对外招标开发油气资源。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特征设定税收和行业法案,其中对相关的税率、费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欧洲地区基于已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形成了完整的能源管理体制以及配套的能源法律制度,税费制度也十分成熟和完善。同时,对于能源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例如注重清洁能源和更高的环境保护诉求。前苏联地区在法律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为吸引国外投资提供基础,具体来说在金融、关税以及税收方面都设立了较为优惠的政策。这些国家积极制定和完善与吸收外国投资的相关立法。确定了国际上通用的、可以接受的税收、付费以及提成的标准水平,使许可证形式大为减少,并且规范和简化了境内取得许可证的程序。由于非洲国家都积极地希望走上独立自主的民族崛起之路,因此在经济体制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并通过法律、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吸引外国的投资和先进技术。非洲多数国家油气法律政策仍然很不完善,已有2/3的国家大幅修改了关于矿业投资的立法,修改了矿业法、外商投资法等相关法律,以确保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所得,同时也在法律上保证外商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吸引外国投资,很多非洲国家陆续出台优惠的税费政策。亚太地区各国由于自身资源量及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专门的油气管理机构和国家所有的石油公司,因此油气行业在亚太地区具有较高的国家垄断性。以往,亚洲国家通过积极的吸引外国投资加快本国发展。但是,亚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自身意识,追求国家利益。因此,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对于油气行业的干涉也越来越强,同时提出了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多数中东地区的国家国有化的油气资源很少,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很少,但部分国家禁止外资获得资源所有权,仅限技术服务合同。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等国家有专门的石油法,其他国家尚没有油气专门或统一的立法。全球各地区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概况对比如表4.13所示。表4.13 全球各地区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概况对比表世界主要资源输出国的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的对比分析见附录3。在全球范围内,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非洲、前苏联地区和南美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特别是中东、非洲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能大,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是中国未来石油资源供应地首选;北美、欧洲投资环境利弊兼存,与中国关系一直在波折中前进,因此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南美油气合作前景广阔,但由于竞争激烈,还有地域距离问题,未来油气投资仍任重而道远;前苏联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与中国邻近,投资条件良好,但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个别地区仍有不安定的社会动荡问题;亚太地区天然气丰富,潜力十分巨大,亚太地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巨大,而亚太地区石油的储量有限、天然气储量相当可观,因此,在亚太地区积极寻求天然气合作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不断出台油气方面的鼓励性政策,加大战略性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不断调整油气战略部署,建立稳定供应的油气战略规划,世界地缘油气及其供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中东、非洲等油气资源丰富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给中国国外油气资源投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客观综合评价全球各大地区和主要资源国的油气投资环境,为中国国外油气投资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对外油气资源投资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海外油气资源投资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投资环境,因此对投资环境的全面了解和正确判断,是我国海外油气投资走出的关键步骤。只有处理好油气投资多元化与主要渠道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外投资成功率,方能减少国外油气投资项目的风险以及保证国内油气的供应安全和国家安全。

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

土地承包法和农业部的一些部门规章

利率风险的政策法规

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亦统称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将产生高回报高风险的可能性。既然无论中国金融市场还是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已迅速发展和必不可少,人们不能因其具有风险性而消极地拒之国门外,从而损失其带来的利益,而应是积极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法规,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法规,使投资者有法律政策标准,评价企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也使衍生金融工具依法操作,在法定风险限度内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大力培养专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交易方式极其复杂,需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中国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处于薄弱甚至空白,因此必须尽快培养一批经过特别培训,具有特别技术水平的操作人员,还要造就一批高质量的监督人员。为保证这些人员的专业水平,还需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方略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也必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有效管理将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紧迫重要的任务之一。利率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实现有效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同利率风险衡量一起构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率预测和利率风险衡量的基础上,进行利率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表内管理方法,通过增加(或减少)资产或负债的头寸,或者改变资产或负债的内部结构(例如构造免疫资产组合),达到控制利率风险的目的;另一类则是表外管理方法,主要是为现有资产负债头寸的暂时保值以及针对个别风险较大,或难以纳入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衡量体系的某一项(类)资产或负债业务,往往是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等表外科目的安排来对其进行套期保值。本研究将就表内管理方法和表外管理方法分别进行应用分析,还对利率风险管理的难点即内含期权风险控制进行专门深入研究。分析利率风险控制的具体表内方法的应用,包括投资组合策略、贷款组合策略、存款组合策略、借入资金策略等方法。 对以前文献较少涉及的表外衍生工具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具体规避和控制资产负债表和具体金融资产负债工具产生的利率风险时,国外许多银行大量运用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交易创新来实现利率风险控制,如荷兰银行认为:衍生工具的运用与对利率和通货风险的管理是融为一体的;标准渣打银行在对2003年风险管理回顾中专门有一节谈到衍生工具的运用,不论对银行还是其客户而言,衍生产品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因为它们能被用做管理价格,利率和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在中国,利率市场化为银行使用利率衍生工具创造了条件,风险规避和套利需要也增加了衍生工具的市场需求,《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合法化了银行利率衍生工具创新,表外衍生工具方法控制利率风险的实现将日趋现实。根据当前中国市场发展和法律许可的情况,中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可行的利率衍生工具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利率互换。 利率上升时,不同的存款人有不同的行为选择。出于投机性动机的存款人将行使提款期权,以投资于高收益产品;出于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存款人将放弃提款期权。在不完全、对称信息模型中,存款人提款在两期内完成,利率变动的长期趋势是不确定的,银行的最优选择是计算出稳定的平均存款余额,这是银行满足流动性需求、应对存款人随机提款的重要参数。在不完全、非对称信息模型中,存款人具有信息优势,银行只有通过贝叶斯学习过程才能不断地改进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决策误差;同时银行并非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通过建立金字塔式的存款人层级制度激励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不提款人群和约束提款人群,减少信息劣势的负面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银行和存款人目标函数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合作均衡解的实现。不考虑个别存款人的流动性需求,忽略高级别存款人的短期行为,当利率上升时,存款人和银行的长期均衡选择应该是(不提款,升级) 。而银行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一方面应该加强利率预测,跟踪利率的短期和长期走势,做好事前防范;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银行的资本金实力,以提高突发事件下应对挤兑风潮、避免破产风险的能力。由此得到以下几点:1、利率变动并非必然导致利率风险,相反利率风险并非全由利率变动产生。本研究的分析建立在利率变动的基础上,其实在实践中利率不变也会导致利率风险。比如,存款人出于交易动机或其他非投机性动机,在利率不变或利率下降时都会提款;借款人由于房屋转让等原因,甚至在利率上升的时候也会提前还款。所以,在考虑人的因素后,利率风险和利率变动之间多了一条传导渠道,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2、存款人提款是有隐性成本的。他可以随时提款,但要考虑重新存入时的转换成本,特别对中小存款人来说更是如此。一旦由于利率上升而提款,将重新成为存款人层级中的最低级,所得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与原来是有差异的,这一因素存款人不得不重视。3、存款人的动机会影响其行为决策,进而影响银行的存款余额管理。投机性存款人较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所需日常资金就要多些;相反,就少些。许多学者对中国存款人的储蓄动机进行了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存款动机主要为预防性动机。4、一般情况下,存款人动机将超过利率变动的影响,成为存款人行动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银行防范随时取款风险的关键是要精确把握存款人动机。5、当利率上升时,短期内会造成存款余额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存款余额。这部分存款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核心”。为了更准确地计算稳定的平均存款余额,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无论是银行与客户之间,或是客户与客户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是导致特定情况下存款人非理性集群行为的根本原因。二是提高服务质量。一般而言,对于服务质量和利率水平,核心存款客户更看重前者,更倾向于支付便利。三是识别不同客户群,实行差别定价。核心存款客户的存款动机是多样的,或者说是异质的,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细致的调查、甄别和筛选,从中区分出利率敏感型客户和利率不敏感型客户,对其进行差别定价。 提前偿付行为是指借款人在到期之前提前将贷款的一部分或全部归还银行的行为。利率变动并非导致提前偿付的唯一原因,提前偿付行为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现行市场利率r;(2)房屋周转M;(3)宏观经济活动E;(4)季节性因素S;(5)人口统计和人口流动因素D;(6)其他因素F。 对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主要从权利保护、模型建立和数据库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对贷款人权利的保护制度一般有三种,即提前偿付期锁住制度、提前偿付罚金制度和收益率维持制度。收益率维持与罚金具有相似之处,也是从维护贷款人利益的角度出发,要求借款人在提前还款时必须支付贷款人一笔额外的收益率维持费作为补偿,收益率维持费的收取比例要以贷款人对是否提前偿付无差异为准。根据计划偿付额的未来值计算方法的不同,收益率维持制度可分为四种模型(见下表)。通过建立提前偿付模型,对未来现金流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是管理提前偿付风险的有效途径。各国开发的提前偿付模型很多,但总体来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是通过建立提前偿付函数计算提前偿付率;第二类是通过分解各组成部分得出提前偿付额;第三类是利用期权调整利差来调整受提前偿付影响抵押贷款的现金流。第四类是各类监管机构建立的提前偿付模型。本研究以新高盛模型、OAS模型和PSA模型为例介绍。在当前情况下,碍于数据方面的约束,商业银行一时无法建立合适的提前偿付模型以得出一系列提前偿付率。人们认为较好的方式是银行利用住房抵押贷款的时间性特点,采取类似美国公共证券协会标准(PAS)的提前偿付模型的方法对提前偿付行为进行界定(实际上PAS标准也主要来源于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的时间性)。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住房抵押贷款月提前偿付的增长率以及其趋于平稳的时间,以此作为标准,其他抵押贷款的提前支付情况可以设定为该标准的倍数。

农村一户一宅的政策法规

农村一户一宅的政策法规如下:1、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2、农村村民应严格按照批准面积和建房标准建设住宅,禁止未批准先建、超面积占用宅基地。3、经批准易地建造住宅的,应严格按照建新拆旧要求,将原宅基地交还村集体。4、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5、对历史形成的宅基地面积超标和一户多宅等问题,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分类进行处置。6、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可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7、宅基地选址必须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国家、集体、他人合法权益。8、申请宅基地建房应符合“一户一宅”规定,严格执行用地标准,不得随意扩大用地规模。9、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一)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标准,多占的土地。(二)超过批准数量,多占的土地。(三)非法占用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四)经依法批准后,超过两年未使用或者放弃使用的土地。(五)通过欺骗、隐瞒等不正当手段,非法占用土地的。10、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村建房的注意事项:1、地基稳固目前在农村自建房地方没有固定的,建筑房子位置都是自己决定,如果想参考规划的自建房的话,一定先要保证地底下面的稳固性和土质质量,要确保地底下没有空洞情况。2、建筑材料在农村建房,所有的材料都要按照当地建筑材料行情进行选择和购买,那是因为有的地方红砖刚好缺货,就买不到或是价格比较昂贵,就要等或者使用水泥砖,以当地行情再确定材料。3、框架构造一般农村自建房通常就建2到4层足够使用,我们常见的就是两层和三层,所以在框架构造上面选择砖混结构一般就够用,完全不需要全部都是钢筋混凝土,而且在这样的造价上还能省很多。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是什么

那么就是以法学和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法律现象,以及自身发展的因素。

机关事务政策法规考什么

机关事务政策法规考以下几个方面:1、机关事务管理法规:涉及机关内部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等。2、政策理论知识:了解国家、地方或机关制定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包括经济政策、行政管理政策、社会政策等,以及各类发展规划和战略文件。例如,五年规划、行政改革政策等。3、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与机关事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行政法、劳动法、预算法、民事行政诉讼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机关事务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4、职业道德规范:了解公务员或机关工作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廉洁自律、服务精神、保密义务、廉政要求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廉政准则》等。5、相关案例分析:熟悉相关的机关事务管理案例,了解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式和经验教训。通过分析案例,可以理解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机关事务政策法规是指与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等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旨在规范公共机关(如政府机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的内部运作,确保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高效备考详细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考试涉及的法规文件、政策文件、案例等。查阅考试指南和考纲,明确需要备考的具体知识点。收集相关的书籍、法规文件、政策文件、案例分析等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取权威、全面的资料,以便深入学习和备考。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将整个备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系统地学习考试涉及的法规知识、政策理论和案例分析,理解其背景、内容和适用范围。可以采用阅读、笔记、思维导图等方法,帮助记忆和理解。通过做题训练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和做题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查漏补缺。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整理成笔记、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等形式。

国家税务局中政策法规科基本要做什么工作?

政策法规科的工作职责包括:(1)负责税收执法监督、法律服务、法律宣传培训和执法检查工作;(2)负责推行执法责任制和复议应诉工作;(3)负责重点案件的审查和复查工作;(4)负责政策法律执行情况的反馈工作;(5)负责依法治税工作的具体指导;(6)负责国税系统目标管理和机关目标管理工作;(7)负责国税系统的执法资格认证及行政执法证件的办理、换验工作;(8)负责职责范围内工作的调查研究;(9)落实和完成党组织及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扩展资料税务机关的职责编辑1.税务机关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或少征税款,或擅自决定税收优惠;2.税务机关应当将征收的税款和罚款、滞纳金按时足额并依照预算级次入库,不得截留和挪用;3.税务机关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征税,依法确定有关税收征收管理的事项;4.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对纳税人的咨询、请求和申诉作出答复处理或报请上级机关处理;5.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负有保密义务;6.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的手续费,且不得强行要求非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7.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和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如因税务机关的原因,致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税务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务机关

政策法规中的“应当”是什么意思,从法律方面解释是不是“必须”?在哪里可以找到原文?

应当在法律上的定义更多的体显的是引导性,这是我更多理解,绝对不是应当=必须

国家离退休人员政策法规

老干部1959参加工作,1999年退休,工作年现41年,基础工资950是否正确?

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政策法规,是由崔巍,杨春晖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旅游法规方面的教材。内容简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旅游教育的保障,而旅游教育的壮大又依赖于旅游教材的支撑。20年来我国已先后出版了数十套旅游法规方面的教材,为旅游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科研不断创新,新教材必须吸收这些成果的精华,把最新的研究动态介绍给读者。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从事旅游法学课程教学和科研的老师为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编写了《旅游政策法规教程》,由湖南工学院陈国生袁鹏任主编,湖南工业科技职工大学教务处陈晓亮、长沙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易兵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李玲任副主编。我们深谙质量和特色是一本教材的生命的道理,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坚决贯彻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切实做到“基础适度够用、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职能教育”,把握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的特点,融先进性、创新性、兼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于一体,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这本教材取材广泛,涵盖了旅游法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旅游法学研究发展的实际,从较高的理论起点阐述了现代旅游法学的一般规律,以最新的旅游法规条例和旅游法学研究成果展现旅游法学体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着力突出理论的全面性、知识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科学性和叙述的生动性,是一本系统、科学、实用的旅游法规教材。本书尤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地将旅游市场法律法规操作程序生动地介绍给大家,每章还附有复习与思考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完整、系统地掌握旅游市场法律法规知识,为今后涉足旅游业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国家出台了哪些类型的创业政策法规?

国务院出现的最新创业政策:政策一: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的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和投向创新活动的天使投资等给予税收支持。将科技企业转增股本、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试点推至全国。政策二: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鼓励发展相互保险。发挥国家创投引导资金的种子基金作用,支持国有资本、外资等开展创投业务。政策三: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营造创业创新便利条件。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留出空间,不得随意设卡。政策四:盘活闲置厂房、物流设施等,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发展创业孵化和营销、财务等第三方服务。政策五: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双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和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创业创新加油添力。

对政策法规的认识

学习法律知识的感悟 我们国家是法治的国家,法律越来越健全,北京是我们的首都,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涌向北京,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有生力量。 现在北京有近400万流动人口,在北京的现代化建设中是一支庞大的有生力军,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初到北京时,除了感觉北京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它有那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有那么多的著名高校,北京人待人还很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北京的认识越来越深,感受也越来越多。近几年来,我亲眼看到了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京城的绿地多了,让人无法忍受的沙尘暴也很少见了,天空更蓝了,高楼更多了,道路更畅通了,人们的素质也提高了。

政策法规包括哪些

政策法规就是党政机关制定的关于处理党内和政府事务工作的文件。具体包括:1、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是对境内各民族所采取的政策。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2、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3、财务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的财务管理法规、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财务管理制度。4、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从各国农业保护政策发展历史来看,都是在其农业受到国外竞争威胁或在本国农业比较优势明显下降、受到非农产业比较优势挤压时实施的。5、“四免一关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艾滋病防治最有力的政策措施。6、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九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第三十九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三)索取、收受贿赂的;(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政策法规包括哪些

政策法规就是党政机关制定的关于处理党内和政府事务工作的文件。一般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的规定、办法、准则以及行业的规范、和条例规章等。具体包括:1、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是对境内各民族所采取的政策。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2、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3、财务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的财务管理法规、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财务管理制度。4、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从各国农业保护政策发展历史来看,都是在其农业受到国外竞争威胁或在本国农业比较优势明显下降、受到非农产业比较优势挤压时实施的。5、“四免一关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艾滋病防治最有力的政策措施。6、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九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第三十九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三)索取、收受贿赂的;(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政策法规制定的六个原则是什么?

(1)坚定性原则(2)目标与手段相统一的原则(3)创造性原则(4)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整体性原则(5)及时果断与效益实现相统一(6)领导与群众相统一的原则供参考。

人事工作有那些政策法规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还有老的合同法,刚刚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以及关于这些法律的地方性的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怎么解释?

政策是国家或者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国家机关或者政党组织的行动准则。法规即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的一种法的形式。我国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一般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等称谓。

政策法规是什么,未来发展靠什么,面对改革做什么

福建省:加大投入保障发展福建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履行政府对教育的责任,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保持在24%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逐步实行中职免费教育,对初高中毕业后的学生进行就业前培训,财政给予每生每年3600元补助。以政府投入、校企合作、创办职教集团等多种形式建设实训基地,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三、全力实施好教育重点建设工程。四、进一步完善高校和中职学校拨款体制改革。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并分层次分学科核定不同系数,向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倾斜,鼓励和引导学校在各自的办学层次和定位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五、多渠道筹措资金。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相应经费用于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发挥教育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捐资助学。uf06euf0a0uf020浙江省:开展教育改革创新探索总的想法是,积极争取开展国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支持鼓励省内各地和各校开展教育改革创新探索。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以规范设置独立学院为重点,探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和引导高校发挥自身优势,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逐步建立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三、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五、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快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改革。健全教师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相挂钩的机制。建立教师有序合理流动制度,加强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师资配备。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质量。六、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鼓励高校与省外、国外高层次大学开展合作,加快高校的国际化步伐。uf06euf0a0uf020广东省: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下半年广东省将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广东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广东争取尽快签署教育部广东省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协议,建立会商机制,加快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项目的落实。

政策法规宣传内容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本,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 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汇聚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________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突破。要结合各宗教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各级党委要提高处理宗教问题能力,把宗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宗教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推动落实宗教工作决策部署。要加强对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对政策的学习,加强对宗教基本知识的学习,把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使各级干部尽可能多地掌握。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做好对宗教工作的引领、规划、指导、督查。统战部门要负起牵头协调责任,宗教工作部门要担负起依法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要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宗教工作。要广泛宣传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宗教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宗教方面宣传舆论引导。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宗教工作任务重的地方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工作。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人、团结人。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十三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要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军政团结、军民团结、警民团结、兵地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加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 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长盛。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是贯穿我们党 90 多年历史的一条红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共同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废除民族歧视压迫制度,进行民族识别,普遍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各民族共同迈进社会主义大门,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我们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_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更好组织和凝聚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要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遵半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管理,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国家政策法规是如何颁布实施的?

政策的执行与实施一、政策执行的一般理论所谓政策执行,狭义而言就是指某项政策、方案、决议等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 即将政策付诸实施、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它不包括某些准备工作和善后工作, 以及对执行的监督和反馈。广义的政策执行则是指政策执行者为贯彻、落实政策指令,以 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它涉及方方面面、各个步骤和环节以及各要素与各 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政策执行的全过程显现出鲜明的综合性、广泛性、动态性、现实 性、具体性、层次性、灵活性以及执行与决策统一性等特点。可以说,政策执行是运用政 策解决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环节和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决定着政策目标的 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而且是完善、发展原有政策和制定新政策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把将政策实施定位为政策执行与政策落实, ① 其实是政策执行的狭义表述。综 合政策科学家对政策的研究,总结出以下七种政策执行理论:②(一)行动理论它认为政策执行实际是指某一项公共政策所采取的广泛行动。在各种活动中,解释、 组织、实施政策最为重要。(二) 组织理论它认为政策执行是一种组织行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政策执行。持 此观点的人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才能知道它在 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三) 因果理论它认为政策决定只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 执行就是按照地图的指引达到目的地。(四) 管理理论它认为政策执行是行政机构依据政策实施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立法机关的影响, 受政策环境的影响,受合法委任权的影响,也要受相关利益集团的影响。(五) 交易理论它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 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六) 系统理论它认为政策执行过程,可以理解为政策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过程。政策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政 策结果和反馈又提供了对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出过程。(七)演化理论它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 定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在执行中,会对原有的目标不断 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有哪些

法律分析:国家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什么是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行政部门制定,由政府强制力保证,要求必须遵守或执行的制度和规范.

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包括

法律分析:基于伦理委员会组织管理及有关人员学习的经验,从完善伦理跟踪审查方式、构建伦理咨询平台、建立伦理网络管理系统、完善伦理宣传网站、成立伦理培训中心五个方面入手,对拓展伦理审查体系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伦理工作中审查、管理、宣传、培训的服务质量提出了具体建议。并结合政策法规、医院管理对如何保障建议的落实,推动伦理委员会快速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总结规律,以期能够为伦理委员会规范建设提供参考。法律依据:《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第五条 组建伦理委员会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管理规定。伦理委员会应由多学科背景的人员组成,包括从事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以及独立于研究/试验单位之外的人员,至少5人,且性别均衡。确保伦理委员有资格和经验共同对试验的科学性及伦理合理性进行审阅和评估。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不应受任何参与试验者的影响。第六条 伦理委员会应有书面文件说明伦理委员会的组织构架、主管部门、伦理委员会的职责、成员的资质要求、任职条件和任期、办公室工作职责,建立选择与任命伦理委员会委员与秘书的程序等。第七条 组建伦理委员会的机构/部门应当向伦理委员会提供必要的支持。设立独立的办公室,具备必要的办公条件,以确保与申请人的沟通及相关文件的保密性。第八条 伦理委员会委员可以采用招聘、推荐等方式产生。伦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由伦理委员会委员选举产生。第九条 伦理委员会委员应同意公开其姓名、职业和隶属关系,签署有关审查项目、受试者信息和相关事宜的保密协议,签署利益冲突声明。第十条 伦理委员会可以聘请独立顾问或委任常任独立顾问。独立顾问应伦理委员会的邀请,就试验方案中的一些问题向伦理委员会提供咨询意见,但独立顾问不具有伦理审查表决权。独立顾问可以是伦理或法律方面的、特定疾病或方法学的专家,或者是特殊疾病人群、特定地区人群/族群或其他特定利益团体的代表。第十一条 伦理委员会应针对新委员和委员的继续教育建立培训机制,组织GCP等相关法律法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技术以及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第十二条 伦理委员会应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和制度,以确保伦理审查工作的规范性与一致性。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标准操作规程与伦理审查申请指南的制定;(二)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与管理:伦理委员会的组建,伦理审查的保密措施,利益冲突的管理,委员与工作人员的培训,独立顾问的选聘;(三)伦理审查的方式:会议审查与紧急会议审查,快速审查;(四)伦理审查的流程:审查申请的受理与处理,初始审查,跟踪审查,审查决定的传达;(五)会议管理:会议准备,会议程序,会议记录;(六)文件与档案管理:建档,保存,查阅与复印。

农业政策法规

农业政策法规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现,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扩展资料: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科技、教育事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方式、期限、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流转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法管理集体资产,为其成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组织合理开发、利用集体资源,壮大经济实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农业政策法规

  政策: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它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  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为的总和  农业政策的主体从属于一般经济政策,属于部门经济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一般特点:阶级性 原则性 系统性 实践性 稳定性 阶段性  农业政策实施概念:是指农业政策方案被批准并正式 颁布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  农业政策实施影响因素  (1)、政策的制定 : 是影响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政策本身是否科学、正确,这关系到政策实施的成败。  (2)、政策的资源 :主要包括人力、经费、物力、  信息、权威等。  (3)、政策执行者 :国家行政机关是政策执行机关,  政策执行机构是由执行人员组成的。执行人员的素质如  何,对政策实施关系很大。  农业政策实施基本原则与方法  u2022 基本原则: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执行与创新相结合。  u2022 方法:  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思想教育方法。  农业政策调整与延续的关系  u2022 政策调整与延续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第一,政策调整与延续都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发展变化所决定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调整与延续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政策对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第二,政策的稳定是基本的,政策的调整是局部的,也是必要的。农业政策的调整是延续的基础,没有政策的调整,政策也难以延续。  u2022 另一方面,没有基本农业政策的稳定和延续,就难以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甚至会导致对经济基础的破坏作用,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政策的稳定与延续是相对的、暂时的,而政策的调整是绝对的、经常的。  法的概念:法是国家法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法的基本形式 宪法 法律 法规 规章 国际条约 与法律有关的解释  u2022 法律 广义上的法律泛指国家颁布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u2022 法规 一般是指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的关系  一、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的关联性  1、同一阶级属性  2、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据,法律是政策的体 现  3、法律是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的主要区别  1、法具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2、法具有明确的规范性  3、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的辩证统一  1、理论上要提高认识  政策与法律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相辅相成。由于两者的特点不同,作用不同,不能只用其一而忽略其另一方面,两者不能相互取代。  2、在实践中应掌握的原则  (1)、有法律规定的,要依法办事和执行;  (2)、无法律规定的,但有政策规定的,要依政策办事和执行;  (3)、法律与政策本身又矛盾的,要依法办事和执行。  3、执行与调整  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法律法规不符合当前发展了的实际情况,原则上仍按现行法律法规办事,但尽快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修改,使之符合实际。  于1993年7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并公布实施。  农业法的立法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1)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及其制度的总称。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集体所有土地是指法律规定属于劳动群众集体共同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只能是一定范围的农民集体,其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类型有三种:即乡(镇)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组(原生产队)农民集体。  所谓农业生产,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强化或控制生物生命的活动,以取得人类衣、食等生活资料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指导方针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扶持对象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  2、采取扶持政策的主要原因  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⑵、农业是个弱质产业;  ⑶、农民人口多,自我保护能力弱,在农产品生产过程 中,农民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⑷、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必须由国家承担;  ⑸、农民住居分散,生产规模小,信息还不够畅,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导致农业生产的起伏波动比较大。国家应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进行扶持  3、扶持措施  (1)、资金扶持;  (2)、农业生产资料;  (3)、技术;  (4)、市场信息  1、我国农产品购销体制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农产品要以市场调节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的宏观调控。  其原因有:首先实行市场调节是适应市场消费的客观要求;是理顺农产品价格的需要;有利于节约用粮、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与此同时,对农产品实行宏观调控是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防止农产品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证农产品生  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保护价是指政府为保证生产者获得最低利益的补偿而确定的一种目标价。  农产品流通含各种主体之间的农产品购销储运活动,包括国内外贸易、国家与农民之间的贸易、农民和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贸易;包括零售和批发、现货和期货等其他各种形式的农  产品购销储运活动。  农业投入主要有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等  三个方面构成投资体系  1、农业科学 它是指建立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并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农业领域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必然联系或运动规律的理论认识和知识体系  2、农业技术 它是把各种科学原理经过实践、积累、总结发展而成的操作方法、技能和技巧,是把各种科学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  (1)农业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农业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  (3)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周期长;  (4)农业科学技术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较大;  (5)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分散性。  1、生态环境 是指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以人类 为主体的生存环境。  2、农业资源 用于农业的自然资源,主要指形成农业劳动手段的资源,如土地、水、森林、草原、渔业、野生动植物等。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如土地、水、森林、草原、空气等。  3、农业环境 一定的自然资源如降雨、温度、土壤等和特定的生态环境如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或动物与植物之间自然形成的相互依存的生物链关系,就是农业环境。  4、农业环境保护 就是维护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平衡,合理利用和开发农业资源,使它不受污染、破坏,以达到改善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地。农业环境保护的对象主要是土地、森林、草原、水、大气、农作物、野生动物以及水生生物等。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指调整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与本组织成员之间在种植业、林业、草业等承包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订立  (一)签订承包合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原则:⑴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⑵ 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⑶ 承包方案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4)程序合法。  程序:(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择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2)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  (3)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4)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二)承包期限  u2022 期限:  u2022 耕地承包期为30年;  u2022 草地承包期30—50年;  u2022 林地为30—70年。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农户与集体的承包关系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承包者将土地使用权采取转让等方式由其他人经营,承包者收取一定的转包费等。  其流转的方式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遵循的原则  1、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不得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3、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4、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5、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转让:是指承包人自找对象,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发包人履行承包合同的行为。转让的合同内容虽无变化,但是变更了承包人,终结了原承包人与发包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转包:是指承包人把自己承包的部分或全部,以一定的条件发包给第三者,由第二份合同的承包人向第一份合同的承包人承包,再由第一份合同的承包人向原发包人履行合同的行为。  争议的解决协商 调解 仲裁 诉讼  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决定各种遗传性状的基因资源,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种子 是指用于农业、林业生产的籽粒、果实和根、茎、苗、叶、芽等繁殖材料。  品种审定的程序  u2022 选育(引进)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并签章;  u2022 育种者单位审核鉴章;  u2022 主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单位推荐并签章 ;  u2022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报审农作物品种时,申请者应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提交的材料  经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审定标准申报审定的品种,除提交《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书》之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1)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报告;  (2)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主持单位意见并签章;  (3)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单位出具的抗病(虫)性、抗逆性鉴定报告;  (4)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单位出具的品质分析报告;  (5)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其它相关材料。  审定通过的品种,也只能在审定适宜区域范围内推广种植。  种子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 种子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  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这里的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  工、保鲜、贮运技术等。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农业技术推广是连接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2)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教育和激励过程,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再创造活动,有利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  (4)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成为政府和农民两者的代理人,增加两者的沟通,密切两者的关系。  农业技术推广的程序  1、选择项目 推广农业技术应当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就是推广与应用具体的农业技术或科技成果。  2、试验 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3、示范 推广农业技术应当选择有条件的农户进行应用示范。  4、将经过试验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业技术,在示范的基础上,全面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有利于农业发展;  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3、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4、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6、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条件  用于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所谓先进性,是指该农业技术比已应用的同类技术具有明显的改进,或者是该农业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所谓适用性,是指该农业技术应当符合推广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

信息政策法规

信息政策法规是社会信息活动保障协调机制的具体表现,是由不同调节范围的不同主体制定和实施的、作用于不同调节对象的政策、法律、规章、标准共同构成的完整体系。目前,在我国的信息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中,存在大量的空白、缺失及束缚发展的种种因素,因此在信息人文管理中,需要加强信息政策法规建设。信息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规章和信息标准四大类型,每一类型本身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四种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它们既相辅相成,又不能相互替代。这四种类型共同构成了对社会信息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的信息政策法规体系。信息政策法规以信息政策为龙头,以信息法律为主干,以信息规章和信息标准为基本,集中组织和协调国家、社会、群体、个体的力量,为形成一个高度效用、配置科学、运作合理的社会信息资源宏观开发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法规保证。9.3.1 信息政策信息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部门为指导和影响信息活动所制定并付诸实施的行动准则和措施,是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整个体系构建和运作中具有带头和引导作用。9.3.1.1 信息政策的含义信息政策是一个由对信息生命周期的监视和管理的指导原则、法令、指南、规则、条例、手续而构成的相关政策群体,是国家用于调控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信息政策涉及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及信息的发展规划、组织与管理等综合性的问题。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活动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规划和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信息政策通常是经过行政途径下达的,对特定范围的人或机构具有约束和调节能力。9.3.1.2 信息政策分类由于不同国家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信息政策体系较为繁杂。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信息政策划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按照层次高低来划分,信息政策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政策、横向政策和纵向政策。基础性政策适用于整个社会,对信息单位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为其活动提供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如税收政策、经济政策、教育政策等。横向政策是对所有信息管理相关的组织机构都适用和有影响的政策,如“863计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等。纵向政策适用于某一类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的政策,如有关信息企业或公益机构发展方面的政策等。按照制定者及实施范围来划分,信息政策可分为国际信息政策、地区信息政策、国家信息政策、系统信息政策和机构信息政策等类型。国家信息政策、系统信息政策和机构信息政策具有行政支持力,也就是具有实际效用,以宣言、协定、公约等形式存在的国际信息政策、地区信息政策则只具有协议性和道义性。按照形式不同来划分,信息政策可以分为系统的信息政策和零散的信息政策。对于国家信息政策,由于世界各国信息管理模式的差异,国家信息政策就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比较完整、系统的国家信息政策,通常以政策白皮书和政策蓝皮书的形式发布,如中国1990年发布的《信息技术发展政策》和1991年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就采用了这种形式。二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文件的形式发布的零星、分散的国家信息政策,如美国几乎从来就没有公开宣布的综合性国家信息政策。对于机构信息政策和系统信息政策来说,其存在形式更加多样,不仅有正式信息政策,也有非正式信息政策;不仅有长期信息政策,也有临时信息政策;不仅有书面信息政策,也有口头信息政策。按照内容不同来划分,信息政策可以分为信息资源政策、信息管理政策、信息传播政策。信息资源政策包括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信息化投入政策、信息人才保障政策、信息资源共享政策等;信息管理政策包括行业信息政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技术政策、信息组织管理政策、信息市场管理政策、信息标准化发展政策、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等;信息传播政策包括信息内容安全政策、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安全政策、保障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政策、跨国数据流控制政策等。9.3.1.3 信息政策的主要特征信息政策以利益选择和利益整合为基础,以利益分配为关键,是指导和规范社会信息活动的有效手段。信息政策具有以下显著特征:第一,系统性。信息政策要从社会系统全局的角度出发,有助于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发挥其现实效益,使信息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二,指导性。信息政策通过各种不同调控范围的具体政策的共同作用,把国家和特定社会组织管理者的意志与设想加以转化,形成一定的管理准则以指导信息管理实践。第三,动态性。信息政策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紧密结合社会信息管理的规划,紧密结合社会信息需求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体现出动态性。第四,灵活性。信息政策经常会随着决策者的更替、意志的变化、管理目标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增强其灵活性,又要保证信息政策发展性和稳定性的有机统一。9.3.2 信息法律信息法律,简称信息法,在整个信息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和运作中其有明确的约束作用和规范作用。9.3.2.1 国外信息法律状况信息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最早当推1776年瑞典的《出版自由法》。1883年产生《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91年产生《商标国际注册的马德里协定》等。现代的信息法开始于20世纪,主要是由美洲与欧洲的发达国家制定的。美国国会先后颁布的有关政府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开发利用、信息交流与传播等方面的法律达92种,加拿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颁布了《国家图书馆法》、《查询信息法》、《个人隐私法》等,英国1965年以来颁布了《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法》、《英国远程通讯法》、《数据保护法》等,法国1964年的《文学艺术产权法》和1985年的《版权与邻接权法》等,瑞典1973年的《数据资料管理法》(后经两次修改)等。发展中国家和亚洲的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信息法,如日本1985年的《半导体芯片保护法》和《计算机程序保护法》、1986年的《日本技术文献法》等,韩国 1987年的《计算机程序保护法》,新加坡1987年的《版权法》,印度1984年的《新版权法》,巴西1984年的《国家信息政策及其他措施法》等。各国的信息法一般是针对信息活动的某个环节和特定问题,较多地偏重于信息自由流动、公益信息共享、信息安全捍卫、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9.3.2.2 我国信息立法现状1981年我国成立计算机安全监察机构,1988年9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9年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病毒控制规定(草案)》,开始全国推行“计算机病毒研究和销售许可证”制度。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关计算机的法律。与之配套的有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2年4月发布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国家新闻出版署1996年3月发布的《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关于信息网络方面的法规,1996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国务院对这一规定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对国际联网实行统筹规则、统一标准、分级管理、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1997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成立,国务院同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相关的法规还包括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公安部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原邮电部出台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等,旨在严把信息出入关口,加强对互联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在信息安全方面,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促进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为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1998年8月,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要求预防、打击利用或者针对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预防、处理各种安全事故,提高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保障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的安全。2000年以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相继通过的法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的若干政策》。9.3.2.3 信息法律的含义关于信息法律的含义,很多学者进行了阐述。如,信息法是在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为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信息法是一种与信息有关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应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来反映这些利益冲突并予以权衡、协调,其目的是促进信息交流。信息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调整信息活动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信息法律是指对信息活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控的法律措施,这些措施涉及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组织和对信息负有责任的个人。综合以上观点,信息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批准制定,并由国家执法机关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以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即信息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信息法律关系是社会信息关系的组成部分,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信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即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或组织(法人或自然人,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指国家);信息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相应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信息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信息设备和设施、信息服务和其他对象。信息法律关系一般包括信息表达的权利和义务、信息获取的权利和义务、信息保存的权利和义务、信息传播的权利和义务、信息资源分配的权利和义务、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权利和义务、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利用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由派生信息法律关系(如相关行业竞争、社会就业、计算机犯罪、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保护、民族文化的保护等问题)产生的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9.3.2.4 信息法律的分类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信息法律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按照内容的不同来划分,信息法律可以分为信息产权、信息安全、信息服务、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规划、信息税收、信息融资、信息交流、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包括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相关法律(含电子政务)、产业部门相关法律(含电子商务)、科研教育部门相关法律、信息服务部门相关法律和公民相关法律等。按照层次不同来划分,信息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最高,其中某些条款有与信息活动权利有关的内容。其次是法律,除信息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规范主要的信息法律关系之外,在经济法、刑法、行政法和科技法等法律中也对信息活动进行了调节。国际法则是关于跨国信息流动的双边的或多边法律。再其次是行政法规,比行政法规低的是地方性法规。9.3.3 信息规章9.3.3.1 信息规章的含义规章是对人们共同的管理、经营和服务等社会活动应当执行的职责、准则、程序、方法等方面做出的经过组织专门认定的文字规定,具有相应的法定性和一定的强制性。规章的具体名称有很多,如办法、措施、方案、纲要、公告、规程、规定、规则、纪要、决定、决议、命令、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守则、条例、通报、通告、通知、问题、细则、要求、意见、章程、指令、指示等。信息规章是一定的社会组织根据法律的或行政的授权,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针对信息交流及其管理中有关个人或群体行为和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整合、约束和规范的规程、制度和条款,是具体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处理方法。9.3.3.2 信息规章的分类按照适用范围来划分,信息规章可以分为行业信息规章、行政信息规章和企业信息规章。例如,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的信息规章授权源自宪法和法律,适用于其主管的行业领域;行业协会制定的信息规章一般只适用于其所自律自治的行业;县级到省级制定的信息规章授权源自地方组织法,只适用于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企业信息规章适用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按照层次高低来划分,信息规章可以划分为国家信息规章、系统信息规章和机构信息规章。机构信息规章更加明确具体且具有相应的管理效力。国家或系统管理层次信息规章的管理效力则与政策的管理效力相似,但又比政策具体一些。按照内容的不同来划分,信息规章可以划分为实施性信息规章和自主性信息规章。实施性信息规章主要指以实施某些法律、法规为目标而制定的信息规章,一般需经具体的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制定,在内容上是进一步解析上述规范性文件的基本精神原则和规定其实施的具体细则。自主性信息规章主要指依据制定主体固有的行政或业务职责权限而制定的信息规章,一般不需要单个的法律或法规再行授权。9.3.3.3 信息规章的特征信息规章是特定的社会组织对不同层面的信息活动施以作用的手段,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层级的从属性。信息规章不能与宪法或国家的其他法律相抵触,只能就特定信息活动使法律所创设的权利义务具体化。信息规章的权限来源于特定社会组织的管理权,对相关组织和个人才产生相应约束力,而且要受到一定的审查和监督。第二,调节对象的局部化。信息规章往往针对信息管理活动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体的问题,如信息产业部《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网上备案管理、代为备案、接入服务提供者相关义务和年度审核等问题进行了规范。第三,实施效用的统一性。要解决不同信息规章之间的不一致的问题,信息规章的实施效用要与信息政策、信息法律和信息标准等相互配合,充分体现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的有机结合。9.3.4 信息标准信息标准是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各种标准中,有半数左右与信息管理和技术有关,涉及信息采集、表示、处理、安全、传输、交换、表述、管理、组织、存储和检索的系统和工具的规定、设计和研制等方面。9.3.4.1 信息标准的含义标准就是对重复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检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并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所谓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信息标准是为了建立信息管理的最佳秩序并取得最优效益,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有关信息管理的概念、过程、产品和方法等重复性事物的以特定程序和形式存在的统一规定。信息标准存在于各个管理层次。通常,国际标准具有最高管理效力,管理层次较低的信息标准受管理层次较高的信息标准的约束。信息标准化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在中国,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信息产业部的共同领导下,负责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以及与ISO/IEC JTC1(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第一联合技术分委员会)相对应的标准化工作的专门机构,下设了24个分技术委员会和特别工作组。另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还有全国信息和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书面语言转写、术语、自动化、分类法和主题法、著录格式、出版格式、统计、文献保护等分委员会。9.3.4.2 信息标准的分类按照制定主体的层次性划分,信息标准可以分为国际信息标准、区域信息标准、国家信息标准、行业信息标准、地方信息标准和企业信息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分级方法。国际标准就是由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等专门国际性标准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特定的政府性或非政府性国际组织制定和推行的有关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标准。我国积极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区域标准是由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等世界某一区域性的标准化团体制定和推行的有关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国家标准是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如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和编号发布的有关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标准。行业标准就是对需要在全国行业范围内统一而没有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由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如国务院各部委)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和编号发布,并且报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备案的有关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地方标准是对需要在特定行政区域内统一而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由特定行政区域标准化管理部门(如各省、市、自治区标准化管理机构)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和编号发布,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有关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标准。企业标准是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中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由特定企业编制和实施,按照地方政府规定备案的有关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标准。按照管理效力的差异性划分,信息标准可以分为强制性信息标准和推荐性信息标准。强制性信息标准是在信息管理和服务领域中,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建设领域、国家需要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与技术衔接和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有关的通用术语、技术和方法等方面,需要强制执行的信息标准。推荐性信息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之外的其他信息标准。按照管理内容不同划分,信息标准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按照信息管理的主要方面,可分为通用信息标准(如基本术语、信息编码、信息交换、行业管理等)、专门信息标准(技术支持、系统互联、信息组织、载体管理、建筑设备等)和分类信息标准(如数据通信、信息系统、网络管理、文献管理、新闻出版等)。第二,按照信息管理的具体对象,可以区分为信息基础结构标准、信息管理方法类标准、信息环境类标准、信息产品与服务标准、信息物质载体类标准、信息非物质载体类标准等。第三,按照信息管理的活动性质,可以区分为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而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等。9.3.4.3 信息标准的特征标准化是贯穿人们工作和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活动。信息标准是信息管理和服务的一种重要工具,是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核心,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标准体系的综合性。信息标准化的作用必须通过科学和完善的信息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发挥。信息标准体系要建立在“简化、协调、统一、选优”的基本原则之上,以信息产品和服务标准为核心,有充分保证信息管理和服务所必需的技术、管理和工作的配套标准和相应的实施保障体系。第二,标准化功能的整合性。信息标准化可在提高系统互操作性、技术可移植性、数据可交换性、应用多层次性等方面,为信息活动提供有效的整合性标准资源服务。第三,管理效用的发展性。信息标准化要根据信息活动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科研的实践进行补充和完善,要适应与信息活动相关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要通过信息活动的实践来验证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我国关于农业推广的政策法规有哪些?

1993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这是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法,该法对农业推广工作的原则、推广体系的职责、推广工作的范围和国家对推广工作的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做出了原则规定。此外,与农业推广有关的法规还有《农业法》(2003年3月1日修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200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发布实施。2008年9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行了部署。

农牧局哪些科室比较好,比如办公室、政策法规科、计划财务科、人事科等等。

如果想升迁快,去行政部门,办公室、人事都可以。如果想搞业务,就去业务科室。以下是农牧局主要科室工作职责: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协调机关日常工作,负责起草综合性文件、报告;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工作;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工作;承担信息、保密、安全、信访和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承担新闻发布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承担有关农业方面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综合管理有关工作;指导农业宣传工作。提出农业产业保护和发展的政策建议;组织开展农业农村经济重大问题调研,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监督指导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承担农业行政复议,组织行政应诉与听证工作;承担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人事教育科承办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机构编制管理等工作;拟订农业人才培训和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农业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管理;负责本系统内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计划财务科编制并执行年度预算,制订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平衡,参与专项经费的安排,监督项目的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参与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承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开发的投资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拟订农业经济调节措施。指导、监督本系统财务、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组织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农村经济科提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提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性措施;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财务、资产管理工作;承担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工作;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指导组织农村改革实验区工作。负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扶持和服务。农业科拟订粮、棉、油、菜等作物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标准化生产工作;承担耕地质量管理和发展节水农业的相关工作;发布农情信息,组织抗灾救灾和备荒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储备和调拨;承担种子(种苗)审批和肥料、农药登记及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普查,指导农作物重大害病虫防治事宜;指导全市有关粮、棉、油、菜项目及基地建设的实施与管理。农机科组织落实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政策、规定、计划、统计等工作;拟订市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引导农民使用新型农机产品;组织实施农机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依法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和试验等有关工作;依法组织对在用的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调查;指导农机作业安全和维修管理。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相关政策法规

农办财[2008]52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厅(局、委员会)、财政厅(局):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任务申报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财[2008]23号)和《财政部关于预拨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补助资金的通知》(财农[2008]27号)要求,你省上报了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申请。经审核,原则同意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县、培训示范村数安排。请按照《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精神,根据你省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培训需求,紧紧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切实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附件: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一日 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继续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机构招标确定、过程规范管理的管理机制,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以及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今年要紧密围绕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高产创建年的要求,为夏季粮油丰收、实现全年粮油生产目标打牢基础,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培训需求,围绕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原则上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5天,集中授课每天不少于3个小时,现场指导不少于15次。项目实施县、村和基本学员原则上两年不变。通过培训项目实施,在培训示范村培养不少于40名从事主导产业的专业农民,并重点培养2-3名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比重逐步增加,主导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一村一品”不断发展,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受灾地区的生产能力尽快恢复,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三、基本原则 (一)重点面向灾区。按照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新增规模和补贴标准,要重点向受灾情况较重的县、村倾斜,保证受灾群众及时得到生产自救的知识培训。 (二)服务主导产业。按照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和农民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每个项目村原则上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开展培训。粮油高产创建县中的项目村要围绕高产创建活动开展培训。 (三)尊重农民意愿。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主导产业确定、基本学员选择、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培训时间安排、方式方法等都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行政命令、一厢情愿、脱离实际。 (四)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注重过程管理,落实项目管理环节。重点要落实项目公示、资金使用和检查验收环节。 (五)突出培训实效。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采取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用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因人施教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四、实施范围及补助标准 2008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系统670个县(市、区、旗、团场)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每个培训示范村补助经费1.5万元左右。 五、明确工作职责 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制定本省年度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县管理人员和师资培训,审核项目县年度实施方案,总结上报培训情况,开展项目检查验收,组织开展宣传等。 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审批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培训项目村,落实项目工作经费,制定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措施。 县项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审定,组织招标确定培训机构并签订合同,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开展项目检查督导,总结上报有关材料,负责项目监管系统维护和数据录入等,在项目村统一加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的牌子等。 培训机构的主要职责:落实项目村培训计划,选聘和考核培训教师,签订并履行合同,组织选编培训教材,印发“技术明白纸”,开展跟踪服务,建立培训台账,填报各类报表,提出验收申请。培训机构要选聘热心为农民服务、业务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进村培训任务,并保持相对稳定。对多数农民不满意、培训工作不负责的培训教师应予以解聘。 培训教师的主要职责:进村开展集中培训和技术指导,选编培训教材和“技术明白纸”,填写培训卡,与农民保持经常性联系,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农民发展生产。 项目村的主要职责:提出项目申请,宣传动员和确定基本学员,提供培训场地,组织学员参加培训,收集农民培训意见并及时向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反馈,组织基本学员填写培训卡、签到,协助填写培训台账。 省农业主管部门与项目县领导小组、项目县领导小组与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与培训教师,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一级对一级负责。 六、强化项目监管 要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项目监管,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 (一)建立班主任制度。由项目村村委会主任任班主任,加强培训组织、信息反馈。 (二)严格执行台账制度。培训机构要规范填写培训台账各项内容,组织基本学员认真填写培训卡。 (三)严格执行季度报告制度。培训机构必须每季度向县项目办公室报告办班次数、教师进村指导次数、累计培训课时数和辐射培训人次数等情况,县项目办公室汇总后逐级上报。 (四)完善项目公示制度。县项目办公室要对项目村、培训机构、培训任务、资金补助及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培训机构要对选聘教师、培训计划进行公示;项目村要对基本学员进行公示。 (五)建立考核发证制度。项目实施结束后,在本人自愿和实际能力考核的基础上,对基本学员发放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绿色证书”。 (六)强化项目检查验收。省、市级农业、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经常性检查,项目结束后要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县进行验收,验收组要对项目县的工作总结、管理文件、培训台账、财务管理、教材和教案等进行检查验收,并随机抽取5个村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方式逐村进行验收。没有验收的项目县不能申请新一轮的培训项目。各项目县应采取经常性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项目结束后应及时向省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报告。农业部、财政部将通过监管系统抽取相应的村进行实地检查。 八、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要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管理机制,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项目县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畜牧、水产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和任务,安排培训经费,扩大实施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三)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根据项目实施年度实行梯次推进。第一年,重点开展主导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化操作规程,以及农民创业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等内容的培训;第二年,重点开展农村相关政策法规、农产品营销、加工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基本学员的生产经营能力。 (四)突出培训重点。粮油主产区的项目县,要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重点开展水稻“一增四推”、玉米“一增四改”、小麦精播半精播、马铃薯脱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旱作技术、免耕栽培等方面的培训。根据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需要,各项目实施县要切实做好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工作。 (五)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试点。今年在10个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试点工作。农业部将制定专门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通过创业成功心理知识学习、应用案例教学等激发学员的创业激情,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提高创业意识;通过创业技能、经营管理、创业设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六)创新培训模式。各地在认真执行现有培训形式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培训券、培训卡、指导回执券等形式,大胆探索农民培训的新模式,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中要注意与科技入户等其他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前后衔接、点面结合,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七)加大宣传力度。要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原则上每个项目县都要树立若干示范和样板村,每个省都要在不同区域、不同主导产业方面确立相应的样板村和示范县,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成效,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深入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政策法规作业 调查报告

  某某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抓好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活动,2007年3月至5月,我们组织了司法、派出所、政府办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先后三次深入到某某乡某某村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初步了解了该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现状及特点  ××村位于××乡西北部,地处某某交界处,辖20个村小组,共769户,总人口3794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饲养牛、猪、家禽和种植水稻等,2004年度人均纯收入为548元。该村地处边僻,交通闭塞、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众淡薄,生活还比较困难。2004年至今一直被列为重点扶贫村。  该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层政权组织机构健全。该村有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两委组织都经民主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分别由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各5人组成,班子工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二)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各岗位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设有简易的村务公开栏,通过该窗口栏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在向村民公布村务、财务收支及计划生育工作等情况。  (三)村干部和群众在强烈渴望上级给予项目扶贫的同时,更希望能知法懂法用法和依法治理,渴求社会治安状况好转,社会稳定、安居乐业。在调查和座谈的过程中,从干部和群众的语言中流露出了因不懂法而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常过程中经常吃亏甚至在不知不觉中造成违法犯罪,遇到纠纷不知如何打官司等不懂依法维权的苦处。因此,村民在渴求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更迫切希望法律知识在农村得到普及。  (四)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上升,群众收入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该村地处三省五县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外地往来人员较多,加之长期以来很少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各村村民小组建立一支巡防队伍,让群众加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主制度尚未健全,村民自治氛围没有形成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村的村民大会只在每届村委会换届时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也很少召开,村民参政议政、民主决策和议事程序不规范。干群之间缺乏经常性沟通交流,群众缺乏知情权,同时,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村委会虽然建立了村民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规章制度,但还不够系统和规范,并且,现有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另外,该村无依法治村规划,《村规民约》中一些规定也流于形式,如《村规民约》规定:村民对自家饲养的牲畜看守不力损害其他农户庄稼,每损毁一株,赔偿人民币2元,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及时,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相差甚远。  (二)村民法律意识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维权  村委会没有成立普法领导组织,普法工作尚未纳入班子的议事日程,无农民普法学校,未建立学法“中心户”、“培养知法懂法明白人,学法用法新户主”制度,村民只是单纯地通过日常身边发生的一些案例和电视里播放的节目一知半解地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因此,经常出现因不懂法而发生一些不应发生的事,如该村某小组一姓王农户家耕牛被盗,其私自调查认为是邻村的杨某所为,就邀约其亲戚朋友将杨某强制押到其家里,非法逼供,控制杨某人身自由并与对方写下保证书互相承诺,结果造成了违法犯罪事实。又如,安马小组一农户在经济来往中别人赊欠物款时未立依据,至使资金多年无法回收,欲用法律手段解决又因无效有依据,缺乏法律依据,眼看自己的血汗钱难以收回,该农户心急如焚,欲哭无泪。  三、主要体会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农村依法治理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三卡村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村级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  (1)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作用;(2)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做到与各项工作、项目同时布署、同时规划、同时实施;(3)乡党委、政府领导在各项工作实行挂钩联系、责任分工时要把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纳入其中,做好指导工作;(4)在考核村委会各项工作指标的同时,也要对民主法制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督促该项工作的落实。  (二)认真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建立《村党总支议事规则》、《村民议事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两委干部带头学法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等自治组织,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村委会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在乡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监督,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依法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逐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民主议事、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方法,保证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作用,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积极推进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使村干部切实受到教育和约束。发挥好“民主理财日”“民主议政日”等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的作用。  (三)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普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要宣传党的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宣传宪法,农业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农业生产与流通,税费改革,家庭婚姻,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着重培养权利义务一致的法治观念,增强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法制宣传教育要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使二者互为促进,提高干部群众法制道德水平。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村治保会、调解委员会作用,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积极疏导民事纠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一般事情不出村,化解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以村委会为中心,设立社会治安联防中队,各村小组相应成立治安巡防队,形成一支由村、组、户联防互防的打、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什么是农村政策法规

《农村政策法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周晖、杨四龙、张冠男、郭可。本书根据国家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结合国家近年颁布实施的农村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系统介绍了农业基本法律制度。实施支农惠农政策的意义一、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对农业的“多予少取”,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之有能力进行更好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三、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经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四、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也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农村政策法规百度百科-支农惠农政策

什么是农村政策法规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

大学生村官了解农村政策法规有什么好处

去农村当然要熟知农村政策法规,以便于给群众及时有效的传达,也有利于群众知情,从而更好的推动工作,也能促进党群干群关系

求08秋电大初级经济学、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管理作业答案

《农业法》是一部农业发展法,强化了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农业法》总结了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增加了许多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条款。明确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确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保障措施,建立了农业支持和保护机制以及农产品进口预警机制,规定了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基本措施。

农村政策法规形考任务一?

噢,农村政策法规形考,当下核心内容主要有农民医疗保险、土地流转(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主体地位)、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和调整、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方式有哪些? 农村政策法规

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监管方式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从源头开始抓起。

《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法制化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你好,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如下:1、依法治农原则2、保护“三农”利益原则3、.农业经济、生态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原则4、市场导向为主,政府调节为辅原则5、科教兴农原则6、社会支持,共同参与原则

农村政策法规简答题农业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你好,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如下:1、依法治农原则2、保护“三农”利益原则3、.农业经济、生态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原则4、市场导向为主,政府调节为辅原则5、科教兴农原则6、社会支持,共同参与原则

农村政策法规发帖怎么写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其原则是什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有四项:(1)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户、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政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金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

农村政策法规特点

参与性、自治性等。1、村民自治的参与性特征。2、村民自治的自治性特征。3、村民自治的直接性特征。4、村民自治的时代性特征。

农村政策法规的特点

综合性、时代性、实践性。农村政策法规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本科阶段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实践性的特点。

农村政策法规简答题农业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依法治农原则,保护三农利益原则,农业经济、生态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市场导向为主,政府调节为辅原则,科教兴农原则,社会支持,共同参与原则。依法治农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与农村建设的法治原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基本目标的制度保障,是农业法的首要的和根本的原则,保护三农利益是则农业法的根本价值所在。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农户之间如果互换、转让以后的承包地,若经营权没有纠纷,应按现占有土地的承包人进行确权登记。对存在纠纷的,先解决纠纷再进行登记转让承包土地,限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对于跨村民小组的承包地互换,双方村民小组经民主协商同意互换的,可按互换后的承包关系登记。双方或一方村民小组不同意互换的,仍按互换前的承包关系登记。对以转包、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的土地按原承包转出农户登记,不得给受转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其流转关系继续履行原土地流转合同约定。自行开垦耕、自留地、园地本次暂不进行确权登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政策法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法

什么是农村政策法规

人们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特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等农村法主体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国家领导、组织和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应严格按照批准面积和建房标准建设住宅,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经批准易地建造住宅的,要严格按照建新拆旧的要求将原有宅基地归还村集体,另外农村村民出卖、出租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鼓励农村村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通过自主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依法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另外城镇居民通过租赁农房居住或开展经营的要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租赁合同不得超过二十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政策法规

我国有哪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法规

1、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法规,源于我国的环境法体系。2、我国的环境法体系包括:(1)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环境污染防治法;(4)环境标准;(5)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3、环境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4、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主要是: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9

教育政策法规

是这套试卷哦!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 ) 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 ) 3,小学及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实施阶段,应立即停止小学升初中的选拔考试,以维护法律尊严.( )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 )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只要具备法人条件的,就可以获得法人资格。( ) 6,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 7,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8,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 10,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属国家所有.( ) 11,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 12,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http://www.isud.com.cn/showdown.asp?soft_id=4419http://www.wenkoo.cn/wendang/jiaoyuzhengce-fagui 不过就是得用快车下载 在右边有获取该文档 输入验证数字用快车就可以得到你要的资源

2013年国家出台了哪些物流相关政策法规规划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指出规划期为三年,即2009年至2012年。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三年规划期即将过去一年,可以说,落实物流业具体政策的时间已经相当紧迫。  不可否认的是,2009年3月至今,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在推进物流业发展、落实《规划》精神等有关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记者在“回顾《规划》这一年”的调查采访中,仍明显感觉到物流业内各方人士,尤其是广大物流企业仍对国家层面落实《规划》的“实施细则”抱有强烈的期待心理。  关键之年  进入2010年以来,“国家层面即将出台《规划》实施细则”的消息不胫而走。诸多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均出现了“根据1月12日国家发改委透露的消息,《规划》细化措施将会尽快出台”等相关报道。不过,据本刊记者调查了解,此报道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明确否认。而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的最新消息表明,目前国家层面上主要分三个渠道由发改委、商务部和税务总局“三管齐下”推进细则的出台,“近一两年之内肯定得出台真正落实《规划》的相关细则,尤其在2010年出台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具体到含金量还很难说。”  同时,该知情人士还透露,作为综合部门的国家发改委一直密切关注政策落地的问题,正在起草相关文件,并与有关部门协调,同时有关政策建议和调研报告分别得到两位国家高级领导人的批示,出台细则应是或早或晚之事, 2010年将成为贯彻落实《规划》的关键之年。  而关于“细则”的具体内容更是受到各界的关注。其实,早在《规划》出台之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了落实《规划》精神,了解行业诉求,曾组织了若干专家共三个调研组,多次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调研,总结出了税收、交通、投融资、支持物流企业、促进物流园区发展、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等六个方面的“60条”政策建议,集中反映了物流业的政策诉求;9月下旬,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工商、税务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内的15个部门深入江苏、上海和广东等地进行了物流业政策调研;11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从“60条”政策建议中抽取40条提交给国家有关部门。  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所说的那样,“作为行业组织,联合会将把推动物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作为新一年工作的头等大事,继续为政府和企业搞好相关服务工作。”  政策前瞻  此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60条”政策建议被很多业内人士解读为实施细则的“重要政策前瞻”。记者在调研中,不止一位物流企业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60条”政策建议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全面反应了企业的政策期待和面临的迫切问题,如果能够最终落实对整个行业意义非凡。“《规划》引起了全社会对于物流业的重视,并吸引各方面因素向物流业集中,但政策落地难又是客观情况。据他分析,政策落地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政府不清楚如何定位物流,归根到底还是不懂物流;二是各地发展物流的目标千差万别,政府与企业的目标可能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一位不愿具名的物流企业负责人如此看待细则迟迟未能出台的原因。  而据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推进细则出台方面已经有所进展,但涉及核心问题协调难度比较大,一些部门在讨论细则出台的过程中态度非常好,但同时又难以有实质性表态和认可。”  一位接受采访的上海市物流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不同政府部门由于职能各不相同,政策上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明显。比如财政部门可能想如何省钱,税务部门则希望多收钱,而土地管理部门又寻思多挣钱等等。”面对现状,辽宁省发改委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则坦言,发改委作为综合部门,当然希望尽快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快速发展起来,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回报社会,目前行业只有积极争取各方理解与支持,一步步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逐渐推进细则的出台进程,“现实情况确实是规划好做,但出台和落实政策难。企业的政策期待无非‘省钱、要钱、减化办事程序"这三个主要方面,但政府在实际出台政策时往往会出现与企业实际需求‘两张皮"的现象。”  鉴于目前协调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专家建议国家层面需要加强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的同时,如果能够在部分地方先行试点,然后引导其他地方政府和企业定位物流,并制定政策目标,也许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如今,为了配合《规划》的实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措施。考虑到降低服务业税赋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目前上海已有99家物流企业享受了洋山保税港区免征物流运输等环节营业税的政策。  保持清醒认识  尽管业界对于细则政策的出台普遍流露出期盼心情,但有业内专家提醒:企业对于细则的出台要有清醒认识,“盼政策”但不能“靠政策”。“市场始终是第一位的,政策是第二位的。《规划》的出台唤醒了各行各业对物流的认识,刺激了市场,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政策对于物流企业有哪些具体优惠和支持,或是给钱、给物等,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政策主要解决两个均衡性问题:一是物流产业跟其他产业是否匹配,如果物流业滞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就需要优惠政策加以匹配;二是物流行业内部的竞争环境是否平等,如果存在不公平竞争了,就需要出台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指出,归根结底,发展物流业主要还是为了配合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需求,最终是为提升其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戴定一认为,《规划》颁布以来的主要变化仍然反映在一些扶植政策、物流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若干热点上,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我国较多依赖政府推进物流发展这种方式有关,这种做法虽然符合中国国情,但也要承认其局限性。”在他看来,政府在推进公共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产业物流的专业化、个性化特点很强,政府的作用受到制约,必须更多地依靠企业、行业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国外发展的实践来看,推进产业物流的基本方法是标杆法,即按不同的产业或细分行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统计数据,总结和提炼一套绩效考核体系,然后由行业协会动态地发布不同产业或行业绩效考核指标的先进水平和平均水平,使得企业能够“对标”,找出差距、明确方向,并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不同行业提炼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绩效考核体系,有了绩效考核体系以后,就会成为企业的驱动力,企业自然会重视相关指标的提升和改进;同时,明确了业内绩效考核的最佳水平和平均水平,企业就能够找准对标的目标值。”戴定一介绍说,这一标杆法在欧美等国家较为通行,而且是引领产业物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什么主要指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条例决策咨询战略发展报告和总体部署等信息库

政府决策信息库主要指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条例、决策咨询、战略发展报告和总体部署等信息库。政府决策信息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决策信息库是以单位作为服务对象,以政策研究咨询为研究内容,提供创新研究成果(建议、报告、政策咨询、研讨会、文章和著作等)的新型服务机构。信息库的运行机制和情报工作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情报机构在智库服务中发挥着前端支撑作用,因而情报研究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也可以为信息库的有效运行提供关键支持。信息用户理论在情报研究工作中占重要地位的“信息用户理论”认为,每位信息用户能够自觉根据自己所处的复杂情境进行信息需求判断,并进行自我的知识构建。建立了“认知观”用户需求理论,强调重视用户需求的内在规律性。用户的信息需求决定着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指引信息服务组织的机构、资源建设方案。根据“信息用户理论”,新型信息库建设应从分析其用户(政府部门)的决策信息需求出发。梳理决策信息需求的内容、结构、特征等,以满足政府决策信息需求为建设目标。进行智库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建设,以提供有价值的思想产品,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服务。

林业相关政策法规

详细目录:第一篇 林业生态环境总论第一章 环境概论第二章 环境的分类第三章 生态环境概论第四章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影响第五章 林业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二篇 我国林业状况第一章 我国的森群资源第二章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第三章 我国的森林区划第四章 我国森林的分布与群落第五章 我国林业发展状况第三篇 林业生态环境破坏防范第一章 林业生态工程概论第二章 林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四篇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第一章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章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第三章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第五篇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措施第一章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概述第二章 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第三章 丘陵山地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第四章 生态经济林生态工程第五章 农业综合防护林生态工程第六章 城市与工矿区环境改善林业生态工程第六篇 林业监察执法第一章 林业政策第二章 森林法律制度第三章 林业行政监察执法第四章 林木种子与植物新品种保护监察执法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监察执法第七篇 林业环境破坏与法律责任第一章 环境基本法第二章 区域环境法第三章 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第八篇 防沙治沙工作第一章 我国土地荒漠化状况第二章 防沙治沙的技术方法第三章 我国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第九篇 森林火灾监控管理第一章 森林火灾概述第二章 森林火灾预防第三章 扑火机具的使用第四章 应用火生态与林业管理第十篇 森林培育管理第一章 种子生产与林业监控第二章 苗木培育与林业监控第三章 森林营造与林业监控第四章 森抚育间伐与林业监控第五章 森林主伐更新与林业监控第十一篇 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控第一章 森林植物检疫第二章 林业防治方法第十二篇 森林经营管理与监控第一章 森林经营管理概论第二章 森林资源调查第三章 森林经营方案第四章 森林档案管理第十三篇林业相关政策法规第一章 林业相关国家法律第二章 林业相关国务院行政法规第三章 林业相关部门规章

政策法规工作总结

政策法规工作总结   2x08年,政策法规工作在市局党组和省局政策法规处的正确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市局党组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完成,取得了良好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力度,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新进展   (一)依法实施行政许可。据统计,2008年全市共收到税务行政许可申请407项,其中申请使用经营地发票12项,对印制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审批15项,对增值税发票最高限额的审核380项,受理许可407项,准予许可407项。4月份,协助市监察局和市公共政务管理局做好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在直属分局办税服务大厅安装了摄像头,接受有关部门对税务行政许可和审批的监督。   (二)加强了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江西省国税系统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实施办法》,坚持税收规范性文件会签制度,并将发布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及时上报省局备案。对各县区局报送备案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会同各业务科室进行审查。今年我科对市局制发的《萍乡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流转税税收优惠管理的补充通知》、《萍乡市国家税务局关于明确网上认证系统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萍乡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的"意见》、《萍乡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对生产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   水泥等产品进项抵扣管理的意见(试行)》等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会签。   (三)继续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召开了全市国税系统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工作会议,部署创建活动下阶段工作。选取了两个创建活动出色的单位参加省局评选,其中直属税务分局获得了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称号。在全市国税系统范围内继续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评选两个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要求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项目,并根据省局的工作安排开展“依法行政标兵”竞赛活动,下发了“依法行政标兵”竞赛活动实施方案。12月,对各县(区)局、直属机构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各单位均按照要求开展了 “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制定了“依法行政标兵”竞赛工作方案,直属分局和湘东区局率先开展了“依法行政标兵”竞赛活动,制作了“依法行政标兵”流动牌,每季度或每半年评选一次“依法行政标兵”,并将根据评选结果向市局推荐参加全省“依法行政标兵”竞赛人选。   (四)组织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组织市局各业务部门人员与司法局等20余家单位一起,在市八一东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在现场设立了法律咨询台,接受市民有关税收问题的咨询,解读各项税收政策,并向市民散发办税服务指南、税收法律责任、税收优惠政策多种税收宣传手册,宣传税收法律知识,普及纳税权利义务观念。   (五)做好了信息公开工作。5月,配合市局信息公开工作,将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省局及市局制发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共计85个,按照要求整理出来,已在网上公开,接受监督。   二、落实责任,全面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   (一)保障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顺利运行。一是加强了日常监控,完善了预警功能。指派专人负责日常监控,及时通知各县区局修改出现的过错。对不能预警的“税务登记证件按期审核发放率”,开发了查询脚本,可提前十天反映即将逾期的待发放信息。二是组织开展了检查调研,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5月26-30日,对各县区局、直属机构的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研。根据检查和调研结果,制定下发了《萍乡市国家税务局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子系统管理办法(试行)》。三是加强了数据分析,做好了系统维护。每月下发执法通报,针对出现的过错进行分析,要求各单位切实整改,加强管理。4月份开展了对开发区分局的系统初始化工作,填制了初始化模板,并于5月初录入考核子系统,保证了开发区局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顺利上线运行。并要求各单位及时对因人员调整造成的责任人变动进行系统维护,改变系统设置。四是开展培训,加强学习。2月份,利用春训的时机,开展了系统培训讲座,进一步熟悉了系统考核指标,学习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子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1-11系统运行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过错数量大幅度下降,今年1-11月份全市过错数为29条,较之试运行阶段下降   98条,从2007年11月份的92条过错,下降到今年平均每月2.6条过错,降幅达到97.17%;二是执法正确率不断上升,由试运行阶段的99.53%,提高到正式运行阶段的99.99%。   (二)做好了执法责任制考评工作。2008年根据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子系统的考核结果,通过日常各项检查和政策监管,对执法岗位人员进行了内部考核和外部评议,对发现的问题,一律按照《江西省国税系统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试行)》以及《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子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过错责任人员进行追究。今年,共对452人次进行了考核,其中440人次评议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12人次在60-89分之间,发放评议卡2366份,收回2366份。经考核对22人次进行了经济惩戒,金额为1920元,对7人次进行了行政惩戒。   三、跟踪问效,督促税收政策落实到位   (一)贯彻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2008年全市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共计196人 ,其中从事个体经营的有192人,被企业吸纳4人;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金额3840元;全市共有146户个体工商户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免征增值税30.12万元;其中下岗失业人员有82户个体工商户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免征增值税3.8万元。   (二)落实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馈制度。按照省局的要求,落实了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馈制度,不断加强调研,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税制运行和税收政策执行的状况,及时反映税收执法过   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和重大税收政策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促进税收政策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税收决策民主化提供依据,今年共撰写和报送 4篇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简报、2篇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馈和1篇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专题报告上报省局。   四、把握重点,认真抓好执法检查监督   (一)开展了执法检查工作。7月30日至8月14日,与政策监管合并开展了税收执法检查,对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征收管理、税收政策审批和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单位及时整改。此次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意识和依法治税水平,为迎接审计署专项审计调查做好了准备。   (二)迎接了省局重点执法检查。10月19日至28日,省局执法检查组对市局机关及直属机构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重点税收执法检查(监察),法规科作为牵头单位,全程陪同执法检查组的检查工作,联系各被检查单位和科室准备被查资料,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好了解释工作,并及时将检查组的检查意见反馈到被检查单位,使执法检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抓好了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认真落实了《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了对重大税务案件查处行为的监督,要求各级国税机关围绕事实证据、适用法律和执法程序三个方面,严格把关,努力提高审理质量。今年,市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对市局稽查局提交的萍乡市开元冶金工贸有限责任公.   ;

最新的林业相关的政策法规

如果有不懂林业方面的知识,想咨询一下。想用电话的方式。有吗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的体系渊源包括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的体系渊源如下:1、法规 :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行政机关为规范个人和组织的行为、维持社会各方面的运行秩序和对社会各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2、本书的法规: 包括正式的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等各种规范性文件。3、法规的种类: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4、国家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法律的总称。5、行政法规: 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按照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行政法规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6、国务院部门规章: 指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部门的职权范围内依法按照《规章制定秩序条例》制定的规章。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等,但不能称“条例”。7、地方性法规: 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和《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地方政府规章: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一般称“规定”或“办法”。9、《立法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10、公共政策: 政府或政党为了维护经济与社会正常的运行与发展、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中各种公共事务的干预,它以带有明确目的性和规划性的行动体系去调节经济与社会的运行,引导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以实现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 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以及 社会性 的统一等基本特点。11、社会政策: 公共政策体系中重要的方面之一,是政府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共资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民众提供福利性社会服务的政策体系。

幼儿园安全常识政策法规

1. 幼儿园法律法规有哪些 《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招收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第三条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 *** 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 幼儿园的设置应当与当地居民人口相适应。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幼儿园设置的布局方案。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 *** 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第六条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 *** 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 第七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八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 第九条 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二)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三)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健培训。 (四)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第十条 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以及维修或扩建、改建幼儿园的园舍与设施的经费来源。 第十一条 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 2.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五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号);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5、《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 6、《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7、《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 8、《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23号); 9、《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 10、《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发布); 11、《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 12、《幼儿园教师管理条例》(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令第188号发布)》; 13、《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11〕3207号) ; 14、《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994年12月1日卫生部、国家教委发布); 15、《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16、《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妇字〔2010〕6号) ; 1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 18、《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2000年9月23日发布实施) 1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教基厅[2007]3号) 20、《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88]教基字108号]; 21、《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 22、《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 3. 幼儿园的法律法规 《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招收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第三条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 *** 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 幼儿园的设置应当与当地居民人口相适应。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幼儿园设置的布局方案。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 *** 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第六条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 *** 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 第七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八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 《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招收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第三条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 *** 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 幼儿园的设置应当与当地居民人口相适应。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幼儿园设置的布局方案。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 *** 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第六条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 *** 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 第七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 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八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 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 第九条 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二)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三)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健培训。 (四)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第十条 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以及维修或扩建、改建幼儿园的园舍与设施的经费来源。 第十一条 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 4. 急求幼儿园教育政策法规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招收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第三条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 *** 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 幼儿园的设置应当与当地居民人口相适应。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幼儿园设置的布局方案。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 *** 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第六条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 *** 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 第七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八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 第九条 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二)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三)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健培训。(四)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第十条 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以及维修或扩建、改建幼儿园的园舍与设施的经费来源。 第十一条 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第十二条 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 *** 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农村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乡、镇人民 *** 登记注册,并报县人民 *** 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第十三条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为。 第十四条 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应当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 第十五条 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幼儿园,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的语 言。 第十六条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但不得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十七条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第十八条 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流行。 第十九条 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 第二十条 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 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第四章幼儿园的行政事务 第二十二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负责监督、评估和指导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组织培训幼儿园的师资,审定、考核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和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会同建设行政部门制定幼儿园园舍、设施的标准。 第二十三条 幼儿园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园园长由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聘任,并向幼儿园的登记注册机关备案。 幼儿园的教师、医师、保健员、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由幼儿园园长聘任,也可由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聘任。 第二十四条 幼儿园可以依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制定的收费标准,向幼儿家长收取保育费、教育费。 幼儿园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各项经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幼儿园园舍和设施,不得在幼儿园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或影响幼儿园采光的建筑和设施,不得干扰幼儿园正常的工作秩序。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予以奖励: (一)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成绩显著的: (二)保育、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 (三)幼儿园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顿、停止招生、停止办园的行政处罚: (一)未经登记注册,擅自招收幼儿的; (二)园舍、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 5. 目前幼儿园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实际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7年6月1日起执行 3、《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4、《幼儿园管理条例》 5、《幼儿园工作规程》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8、《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0、《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6.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内容有哪些 第一条 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统称学校)的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 第四条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三)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五)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等。 第五条 各级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在本级人民 *** 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学校周边治理和学校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职责。 学校应当按照本办法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安全。 第二章 安全管理职责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 *** 及其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三)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组织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四)制定校园安全的应急预案,指导、监督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安全工作; (五)协调 *** 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当地人民 *** 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组织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 第八条 公安机关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了解掌握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指导学校做好校园保卫工作,及时依法查处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三)协助学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 第九条 卫生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二)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学校饮用水和游泳池的卫生状况。 第十条 建设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对学校建筑、燃气设施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管,发现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责令立即排除; (二)指导校舍安全检查鉴定工作; (三)加强对学校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校舍、楼梯护栏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应责令纠正; (四)依法督促学校定期检验、维修和更新学校相关设施设备。 第十一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学校特种设备及相关设施的安全状况。 第十二条 公安、卫生、交通、建设等部门应当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与学校安全管理相关的社会治安、疾病防治、交通等情况,提出具体预防要求。 第十三条 文化、新闻出版、工商等部门应当对校园周边的有关经营服务场所加强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者,维护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学校安全教育职责。 第十四条 举办学校的地方人民 ***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应当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证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保证学校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 (二)配置紧急照明装置和消防设施与器材,保证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师生宿舍等场所的照明、消防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三)定期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的,及时予以维修;对确认的危房,及时予以改造。 举办学校的地方人民 *** 应当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障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者应当为学校购买责任保险。 第三章 校内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当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者 *** 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 学校门。 7. 您好,您回答了《当前颁布的幼儿园政策法规有哪些》这个问题,有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五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号);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5、《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 6、《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7、《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 8、《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23号); 9、《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 10、《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发布); 11、《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 12、《幼儿园教师管理条例》(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令第188号发布)》; 13、《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11〕3207号) ; 14、《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994年12月1日卫生部、国家教委发布); 15、《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16、《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妇字〔2010〕6号) ; 1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 18、《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2000年9月23日发布实施) ; 1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教基厅[2007]3号) ; 20、《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88]教基字108号]; 21、《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 22、《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

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法规修养

 一、农村干部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村干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村干部努力完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多数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村干部的管理教育漠然置之,普遍存在着“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不交负担气死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此等现象。而且作为一名农村干部既没资金又没实权,每天面对农村矛盾多,任务重,困难大,的确是流了很多汗,受了很多累,也有不少委屈,但是既然当了带头人,就必须要付出。我们每个村的建设和发展与我们村干部密切相关,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村干部既是领导者,又是组织者、示范者。如何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制定规划目标,创新发展举措,壮大集体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等等,都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并组织带领群众实施,因此各位肩负重任,党和政府对农村干部也非常重视,非常关心,非常爱护。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为任职满10年,正常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为村主职干部交纳养老保险。另据九月份省委换届会议精神,将来还要大幅度提高农村干部待遇,可以说村干部工作大有可为。   二、当前村干部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素质有待提高   (1)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根据客观实际,突破个人的局部经验和思维习惯,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工作被动得过且过,“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2)部分村干部党性意识不强,组织观念较差,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不够,而且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导致工作中“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   2、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1)有的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高高在上,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多,有的看见矛盾装“瞎子”(装作没看到),听到意见装“聋子”(装作没听到),遇到麻烦绕“圈子”(怕麻烦宁可走远一点),再有的就是患红眼病,老百姓富了不服气,老百姓穷的看不起,患“健忘症”,只顾埋头自己致富,忘记了带领群众发家。要知道在农民种养殖潜在风险存在的今天,农业生产怎样与市场对接,种什么养什么,怎样种养,对这些,村干部往往比一般老百姓更有认识和了解,因此,村干部要具有敢为人先的意识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将自家的责任田建设成供村民学习,取经的样板,对充分调研后看准的新项目要带头示范推广,真正做到把教训留给自己,把经验传给群众。   (2)有的村干部在换届选举时充满激情,许下承诺,但上任后就说大话,空话,不干实事;相互比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不讲风格讲资格;也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还有的参与赌博抹牌等不良现象,所有这些,既失信于群众,又损害了村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在群众当中的威信。   3、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相对较窄   由于现在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空心村”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农村优秀人才流失。加上回乡高中生、复员退伍军人、能任职农村干部的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一些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当选村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三、当前农村工作新特点、新变化   1、在经济发展方面   (1)农村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经商,留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妇女等弱势群体,虽然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但弱势群体的生活仍然贫穷容易给和谐文明的社会造成新的矛盾和引发新的问题。   (2)将来面临土地谁来种的问题,土地流转势头虽然较好,但市场发育不健全。规模经营应运而生,但保障和激励措施滞后,你比如今年张港的花椰菜等合作社就面临着滞销的困境。因此农业市场主体增多,但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农业服务体系发展较快,但服务难、难服务问题严重。   2、农村基层组织现状   (1)村级集体经济空虚,全镇34个行政村和两个社区,真正村集体有积累的恐怕没有几个,大多数存在寅吃卯粮的现象。导致无钱办事问题突出。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虽然近几年镇所有行政村基本上有了办公场所和活动场地,但大多数村都大门紧闭,杂草丛生,这也说明我们基层组织服务不健全,服务手段相对较弱。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就有了一定的差距。   3、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要以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村容整洁是要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民主是要以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为核心,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是: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二是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五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六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我们全体农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努力来完成。   四、如何做一名称职的村干部   1、当什么样的村干部?   我们知道农村有这样一句话:“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在群众的心目中,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基层政府的形象。如果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不谋私利,能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就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策的拥挤和爱戴之情;反之,如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不思进取,就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甚至引发各种矛盾,危及社会安定。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当什么样的村干部呢?   (1)能人型。   能人村官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真正了解农村、农民;二是都有率领农民致富和建设好农村的能力;三是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睿智和思想。   (2)苦干型。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村干部不仅要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更需要实干加巧干,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村干部不仅是广大群众的主心骨,还是他们的榜样,大家要放下身段,沉下心来,满腔激情,捧出一颗诚心,豁出一条命地带领群众去干。   (3)吃亏型。   村干部首先要学会吃亏,凡事不要首先想到自己,而是想一想群众满不满意,老百姓答答应,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学会吃亏就会有人跟随,能吃亏才会有权威,肯吃亏就能有所作为,说到底就是要有无私奉献精神。   (4)廉洁型。   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村里事务无论大小,财务收入和支出无论多少,都要定期公示,方便老百姓监督,让群众明白,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心中有正气,身上有骨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来感染人,影响人。   2、怎样当好村干部   (1)在“学”字上下功夫。   首先是加强政策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执行政策能力;大家起码要对《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土地承包法》等各种法规和上级文件能够理解分析,领会其中精髓,才能将上级惠农强农政策宣传到农村、农户,落到实处。   其次是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学习,提高带富能力,老百姓最注重现实,也比较直接,只有我们干部率先创新,勇于开拓,了解各种致富资讯,熟悉致富门路和掌握致富本领,成为致富,成为致富能手,群众才会接受,也愿意跟着大家共同致富,因此大家要成为带富一方的领头羊。只有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才能带领一方百姓迈入小康社会。   三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提高促进和谐的能力,当前全国都在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治国理政达到新境界。“三农”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加快建设法治农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农村矛盾错综复杂,我们大家只有了解一些相应的法规和条例,才有可能将农村调解工作落到实处,老百姓才心服口服,才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尤其是随着明年的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工作在全市的开展,大家一定要熟稔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应的法规。   (2)在“干”字上下功夫。   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不仅自己带头干,还要带领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干群众所思所盼所想的事。要有责任心和进取心,干好本职工作,自己一定要干出成绩。还要寻找突破点,带领群众闯出门路,共同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要千方百计利用本村有效资源和人脉关系,多为群众和村集体谋利益,谋发展。   (3)在“实”字上下功夫。   实就是要踏实、诚实、扎实、忠实。即脚踏实地不浮躁,能沉下心去工作。不要一有工作和任务时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说什么待遇低,事难办,打工比当干部强等如此,一定要沉下心来,一门心思为村里和老百姓谋发展。诚实即对老百姓真诚,讲诚信,信守诺言,答应的事就能办到,这就要求我们规范言行,决不能失信于群众。任期一届,只要能办成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让群众得实惠,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你就是一名合格称职的村干部,扎实即工作能吃苦耐劳,能深入一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群众同吃住,同劳动,一定要及时掌握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既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又要有“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紧迫感,始终有民贫我愧之情,寝食难安之感,实实在在做群众知晓,数得出的实事。忠实就是牢记党的宗旨,忠于党的事业,明白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能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   (4)在“和”字上下功夫。   “和”就是要讲究领导艺术,研究工作方法,做到“人和”、“心和”、“和气”、“和顺”“和睦”“和谐”,要求我们随时联系群众,与老百姓说到一块,想到一块。做服务群众的热心人,知晓群众的贴心人。并能够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宣传和发动群众多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远离黄、赌、毒等恶习。我们村级“两委”班子更要加强团结,做好表率。“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外国有句名言说:“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带着一群狮子”。这些至理名言无不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一个村要想取得发展和进步,其关键在于要有一班优秀的村干部。   (5)在“廉”字上下功夫。   “廉”即清正、廉洁,古语云“公生明、廉生威”,“官可以不当,人不能不做”,就是我们村干部自己要清白,在工作中没有私心杂念,干净做事,公心处事。不贪公家一分钱,不拿群众一根线。时时处处从大局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做到公平、公道、公开。又要洁身自好,不参与抹牌赌博等不良行为的活动,不做与村干部要求相违背的事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村干部的形象。远离大吃大喝、贪、占、要等丑恶。   3、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八种人   一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农民思想的领路人。   二是要吃透政策,宣传政策,贯彻政策,做政策路线的执行人。   三是要发展经济,多途创收,广开财路,做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四是要掌握农技、运用农技、推广农技,做农业技术的明白人。   五是要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六是要尊崇民主,尊重民意,以民为主,做民主政治的当家人。   七是要崇尚科学,破除陋习,整治村容,做倡导新风的文明人。   八是要树立正气,打击歪风,维护稳定,做伸张正义的正派人。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