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苏轼的《赤壁赋》这种体裁有何特点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散文,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其中《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而《后赤壁赋》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虽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登楼》的体裁是什么?

登楼文体:七言律诗。《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赤壁》是什么体裁的诗?

是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并且也是七言绝句。作者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却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作者认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赤壁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赤壁前两句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杜牧的《赤壁》是什么体裁的啊?唐诗一共有哪些体裁啊?(详细为好)

<赤壁>是七言古绝句(非严格按照律绝平仄)唐诗的体裁有: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古绝句七言古绝句五言律绝七言律绝古绝句可以不对仗,只有律诗才要求.而律绝截取首尾两联的,也可以不用对仗

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新闻体裁从广义上,按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等综合情况,可分为:新闻报道类(如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公报等);新闻评论类(如社论、评论员文窜、述评、思想评论等)新闻附属类(如散文、杂文、诗歌、回忆录、报告文学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体裁,一般分为消息、通讯、评论、摄影和漫画等五类,也有将深度报道、特写和调查报告与上述并列,分为八类。随着电子传播手段在新闻报道中的广泛运用以及新闻业务改革的深人和记者创新意识的加强,新闻体裁的分类更趋予多样化。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关于体裁规范,更多的属于新闻写作的方面的问题,和传统媒体新闻写作的规范要求相一致,这里不再赘述。扩展资料: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您可以搜索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快速了解它们的最新进展。参考链接:新闻-百度百科新闻体裁-百度百科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什么体裁?

应该是传记吧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什么体裁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新闻体裁。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报道作品的规范化的基本类别和样式,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新闻报道种类的增多,新闻体裁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基本区别是:表达新闻材料的手法、口吻和组织材料的结构不同。选择确定新闻体裁,必须根据受众的实际需求与新闻内容的要求而定。 新闻体裁可分为新闻报道类(如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公报等)、新闻评论类(如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思想评论等)和新闻附属类(如散文、杂文、诗歌、回忆录、报告文学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体裁,一般分为消息、通讯、评论、摄影和漫画等五类,也有将深度报道、特写和调查报告与上述并列,分为八类。

古代文学体裁有哪几种

古代文学载体15种,具体如下: 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如《与朱元思书》。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如《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论:一种论文文体,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如《文章辨体序说》。 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如:《〈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如《世说新语》、《梦溪笔谈》。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如《岳阳楼记》。 传奇:小说体裁之一。 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 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 如《柳毅传》、《浮生萦云》《南柯太守传》等。 民间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常有神话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 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扩展资料 形成: 文学体裁的形成,除了归根到底为社会生活所决定之外,还与文学传统的继承、革新和历代创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文学体裁是表达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具体样式。 它是适应于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又受制于作家对文学传统的继承、革新,艺术经验的积累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各种文学体裁只有适应于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广大群众的要求,并和民族的优秀文学传统结合起来,才能健康地发展,并逐步地趋于完美。

文学体裁分哪几种类

现代文学体裁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小说、诗歌、戏剧、剧小说、散文。1、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2、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3、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戏曲、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4、剧小说剧小说,它结合了小说的自由叙述和剧本的排布严谨,两者的结合,长短互补,使得该文学体裁的内容,既自由度高,又剧情严谨简便明了。具有庞大的世界观,可推广出一系列的作品,作正传(时间逻辑的正向),也可作别传(时间逻辑的反向、个别角色传记、几集剧情的衍生等等),都可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正体现了21世纪之后,文学市场的IP价值。5、散文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扩展资料:古代文学载体共有15种,分别如下:1、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2、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3、原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4、辩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5、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6、论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7、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8、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9、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10、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11、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12、杂记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13、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14、传奇描述情节奇特、神奇的故事。15、民间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常有神话式的幻想情节。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体裁

汉乐府,汉朝最具特色的诗歌体裁,这一文学形式是怎么形成的

汉代乐府诗最开始是两汉乐府音乐机关的所创作的作品,融合了民间艺术和当时的官方艺术,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很多都是丰富乐府的乐章,用作娱乐,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魏晋六朝时,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创新性的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诗诗歌正式出现在文学史上,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到了唐朝继续将乐府诗发扬光大,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乐府诗,称之为新乐府诗。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都是新乐府诗的代表人物,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后来出现了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真正的将新乐府诗渐渐被大家熟知并且接受。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的歌行体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在很多优秀的诗篇中都可以见到乐府诗的影子,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诗仙李白,李白的乐府歌行更是空前, 李白的诗风格想象力极为丰富,可以说是天马行空,这都是受到乐府诗歌的影响,它们在艺术形式上所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文学评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体裁

文学评论是一种理论文体。通过看,定题,评论等

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四大类体裁是什么?

文学有哪些创作体裁

学体裁的形成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文学体裁作为文学形式的一个要素,它的形成归根到底也是适应了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认识活动的日益深化,就必然要求适于反映这种生活内容的文学体裁的产生;而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技术条件以及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某些文学体裁的产生。杜鲁门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经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从另一方面看:阿基里斯能够同火药和弹丸并存吗?或者,《伊里亚特》能够同活字盘甚至印刷机并存吗?随着印刷机的出现,歌谣、传说和诗神缪斯岂不是必然要绝迹,因而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①马克思这些话虽然不全是从文学体裁的演变着眼的,但它却同时生动他说明了:神话、史诗这两种文学体裁只能在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认识水平都还十分低下的社会阶段产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随着自然力的被支配和科学技术的发达,它们就必将逐渐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各种演变,产生新的体裁。报告文学这种体裁的形成,也说明社会生活同文学体裁产生的关系。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展开,人民群众要求作家迅速而及时地反映现实,报告各条战线上的动人事迹,或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报告文学这种体裁恰好能够在这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这就是报告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据。如果离开了近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需要,离开了近代印刷出版事业的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报告文学也就不可能产生,不可能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学休裁。 文学体裁的形成,除了归根到底为社会生活所决定之外,还与文学传统的继承、革新和历代创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民族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体裁是诗歌,以后小说、戏剧文学才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方面固然是由社会生活内容的日趋丰富和发展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同作家继承前代的文学传统、积累创作经验和发挥创造性分不开。一个时代、一个作家,如果不能以前人的文学遗产作为基础,长期地积累创作经验,井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么,新的文学体裁就不可能产生。历史上的中篇、长篇小说、多幕剧以至电影文学等篇幅较大的文学体裁,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步产生的。例如,我国最早产生和发达的文学体裁是诗歌和散文,而小说和戏曲文学则出现较晚。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搜集在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大都是比较简单的四言体的诗歌,随后五言体、七言体的诗歌才陆续产生,到了隋、唐前后则逐渐出现了对偶整齐、音韵和谐的绝句和律诗。这些发展和演变,无疑是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与此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技巧的发展。 作家适应着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批判地继承前人遗产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和创造,便会不断地形成某些新的文学体裁,也会促成某些体裁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例如,我国最早的小说,产生于魏普南北朝,源出于上古神活和传说。这时期的志怪小说篇幅短小,大多只有简单的故事梗概,表现方法也比较简单,实际上只是短篇小说的雏型。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给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题材的范围;同时,由于继承了前人小说创作和史传文学的经验,传奇小说便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唐代的传奇小说,不仅在篇幅上比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长得多,而且情节复杂生动,叙述委婉曲折,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也有了许多新特色。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我前次说过: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底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记事实;及到唐时,则为有意识的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而且文章很长,并能描写得曲折,和前之简古的文体,大不相同了,这在文体上也算是一大进步。”①显然,从志怪小说到传奇小说的发展,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也有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进行的革新和创造。 各种文学体裁的形成和发展,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随着作家对文学传统的继承、革新和创作经验的积累,而逐渐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粗糙趋于完美。像最原始的诗歌,就是如鲁迅所说的“杭育杭育”的劳动呼声,以后才慢慢地发展成为音调铿锵、节奏鲜明而义能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并且逐渐发展出四言、五言、七言和绝句、律诗、长短句(词)等多种样式。所以,各种文学体裁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粗糙趋于完美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它的推陈出新、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我国戏剧文学的成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汉代的百戏里,就有像“东海黄公”那样的故事演述。据《西京杂记》的记载:“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结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赢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未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输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之戏焉。”②这种演述故事的伎艺表演,不能不说是我国戏剧的萌芽,但由于缺少资料,今天也很难说其中有多少戏剧文学的因素。从汉代起,经过了数百年,我国戏剧文学随着音乐、舞蹈、杂技、说唱文学等的发展,才逐渐成熟起来。唐代出现了“参军戏”,宋代更有了杂剧和戏文,最初的杂剧和戏文的剧本还是非常粗糙的,有的只是一个简略的梗概,相当于近代的幕表。有的只有唱词而没有说白。宋元以后,杂剧等戏曲剧本才完善起来,有唱词、有宾白,有提示人物动作的“科”,既可供演出,又可作读物,这才到了我国戏剧文学的成熟阶段。 由于社会生活和人们艺术创作经验日益丰富,文学怀裁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种多样。文学体裁的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反映。壮烈的历史场面、狂风暴雨式的矛盾斗争,需要有容量大、篇幅长、表现力强的文学体裁来反映,而生活里的小浪花、小涟滴,则要求以灵活轻巧的文学体裁来表现。这犹如十八般武器,各有各的特点、作用,相互不能代替的。当然,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体裁、样式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存在,或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竭力提倡而一度繁荣,随后由于失去了生活基础或历史条件的演变而很快地趋于消亡。但是,大多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体裁,却往往在新的文学体裁产生以后,经过一定的革新、改造,仍然会被保留下来,并且获得新的发展。例如,我国古代的八股文、试帖诗等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文体,由于内容空洞,形式呆板,缺乏艺术生命力,缺乏生活基础,往往事过境迁,便趋于衰竭。而像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词等样式,则经过不同程度的革新、改造之后,直到现在仍然可以为表现新内容服务。所以,新体裁的产生,并不意味春;日体裁的全部消亡;旧体裁只要在表现现实生活上确有它独特的长处,就会继续得到发展。随着时代的推移,文学体裁日趋丰富多样是必然的。 总之,各种文学体裁的形成、发展、演变、消失,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客观的规律的,即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生活的制约的,同时也与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和文学体裁本身的继承革新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各种新的文学体裁的形成,最初往往产生于民间,由劳动人民所创造,然后才受到统治阶级和文人的注意,为他们所运用,并在他们手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或者逐渐失去生命力。这是因为在已往的阶级社会里,劳动人民总是在与统治阶级的斗争中,创造着自己的文化,创造着自己的文学,其间也根据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创造着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但是,由于劳动人民被剥夺了享受文化的权利,他们所创造的文学体裁尽管生动活泼,却难免比较粗糙,有待于进一步地加工改造。在这过程中,有的文学体裁由于经过文人的加工改造,会逐渐趋于完美,有的也可能由于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的改造而逐渐僵化。其关键就在于那些文人是否或多或少地接近人民、和人民群众保持一定的联系,是否能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地予以改进、提高,我国古典文学中起源于民间的四言诗、五言诗、词、曲、杂剧、话本等样式,都是经过许多艺术修养较高而又和人民群众保持一定联系的作家的加工改造而发展、成熟起来的。就以五言诗体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来说,较有成就的作家们的劳动便不可忽视。在西汉时代,是辞赋的全盛期,新体诗正在民间酝酿,五言诗体尚未成熟。到东汉时,班固的《咏史》,虽已是五言,但尚未获艺术上的高度成就。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蔡的《饮马长城窟》等,从当代乐府文学中汲取了刚健清新的养料,逐步使五言诗体趋于完美。又如杂剧这一戏剧样式的成熟,也同关汉卿、王实甫等杂剧作家的辛勤劳动分不开来。关汉卿共作杂剧六十多种,王实甫曾作杂剧十余种,他们的丰富艺术实践,对这一艺术样式的完善和成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家的加工改造,对于文学体裁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过去不少作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有些人在对文学体裁进行加工改造时,也不可能完全适应群众的爱好和社会生活的要求,甚至往往只是从少数剥削阶级文人的艺术趣味出发,脱离生活,脱离群众,专在形式技巧上用功夫,因而使得某些源于民间的文学体裁、文学样式,逐渐走向僵化。像我国唐代的宫廷诗,宋代的西昆体诗以及宋以后的某些文人词,就是明显的例证。正如鲁迅所指出的:“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的绞死它。譬如《楚辞》罢,《离骚》虽有方言,倒不难懂,到了扬雄,就特地‘古奥",令人莫名其妙,这就离断气不远矣。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到后来,可就实在难读了。”①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体裁最初由国外传入,由于适合反映本国社会生活的需要,并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于是逐渐地和本民族的文学传统相结合而生根、成长起来。例如,“五四”以后发展起来的自由体诗、话剧和新小说等文学样式,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总之,文学体裁是表达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具体样式,它是适应于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又受制于作家对文学传统的继承、革新,艺术经验的积累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各种文学体裁只有适应于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广大群众的要求,并和民族的优秀文学传统结合起来,才能健康地发展,并逐步地趋于完美。 文学体裁的分类 各种文学体裁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具体地表现在形象塑造、情节构想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各种文学体裁由于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效能,因而使得它们彼此相互区别开来。历来的作家、文学评论家,为了研究、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规律、特点,以推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发展,不断地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归纳分类,于是出现了一些文体分类的理论、著作。历来对文学体裁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标准,因而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法。我国最早的分类法是两分法,即把文学体裁按有韵无韵分为韵文与散文两大类。但是,“五四”以来国内最常见的分类法则是两种:一种是“三分法”,一种是“四分法”。 “三分法”就是把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依据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划分为三个大类: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这种分类标准在外国相当流行,从亚理斯多德到别林斯基都是采取这种分类法。亚理斯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22年)早就明确地指出:文学模仿现实有三种方式,“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①。这是“三分法”最早的说明,所谓“像荷马那样”指的就是叙事(史诗)类;“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指的是抒情类;“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模仿”指的就是戏剧类。亚理斯多德以后,西欧一些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都沿用这种分类标准。例如,贺拉斯(公元前65一前8年)虽然没有专门讨论文学体裁的分类,但当他说到“用什么诗格来写”时,实质上也是按亚理斯多德的说法分成三大类。②波瓦洛(1636一1711年)就谈得更加明确,他在《诗的艺术》中,专章地讨论了被他看成是“次要的诗类”的抒情作品的写作,文专章地讨论了所谓“主要的诗体”悲剧、喜剧同史诗作品的写作③,同样是采取了“三分法”。到了别林斯基(1811一1848年),“三分法”这种分类标准就得到更详尽、更充分的说明。别林斯基不但明确地把文学体裁划分成史诗类、抒情类和戏剧类,而且研究它们的各种具体样式及其演变,认为“诗只有三类,再多就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了”④。 依据“三分法”,叙事类指的是通过事件的描述来刻划人物性格,借以反映现实、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者的思想观点渗透在对具体事件的描述中,“一切内在因素深刻地渗入外在因素,以致这两方面——内在的和外在的——彼此不分,在直接的融和中呈现为一确定的、自成一体的现实——事件。这儿看不见诗人;一个造型明确的世界自己发展着,诗人仿佛只单纯他讲述那自动完成的一切”①。由于这类作品的作者是从旁叙述的,同时它又可以让人物作自我展示,不受什么限制,因此,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可以达到很广阔、很充分的程度。这类作品包括叙事诗、小说、寓言等。 抒情类指的是那些通过作者抒发某种思想感情来反映现实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及其爱憎的感情,并透过它去反映现实,感染读者。“在这儿,诗停留在内在因素、感觉和思索阶段的思想中;精神从外在现实退居为其自身,并且把自己内在生活(它把一切外在的东西转变为自身)之无尽纷繁的色彩赋予了诗。在这儿,诗人的个性是占主要地位,我们只有通过诗人的个性去感受和理解一切。”②这类作品一般都没有什么完整的情节,篇幅往往比较短小。它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等。 戏剧类指的是那些把人物安置在舞台上,让人物通过行动来表现性格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和在史诗类中一样,也有由各种主观和客观力量所促成的某种现实事件在发展;不过,这种事件不是纯外在性的。在这儿,事件不是突然对我们呈现,而是有所准备:它从对我们隐秘的主动力出发,经历自己一段自由的行程,然后回落于其自身中,——是的,在这儿,我们看到了发自个人意志及性格的事件之起源和发生的过程。从另一方面说,这些性格并不停留在自身里,而是不断地外显,并且要在实际利害中不断地暴露自己精神的内在一面的内容”①就是说,这类作品既具有叙事类作品的特点——有完整的情节,又具有抒情类作品的因素一一可以通过人物来抒情;但是它既不同于抒情类,也不同于叙事类,亦不是两者简单的凑合。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它才可以独立存在。这类作品,包括悲剧、喜剧、正剧等。 “以上是“三分法”的基本理论。至于“四分法”,就是把一切文学作品,根据它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和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的基本点,进行归纳分类,分别归人四个大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这种分类法在我国比较普遍地被采用。由于在我国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散文这两种体裁出现得最早,小说、戏剧是以后才逐步成熟起来的(世界各国文学的发展大体也是如此),因此,我国最早的文学体裁分类只有诗歌和散文西大类,不过,历代的文学批评家往往又把它们细分为若干类。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讳尚实,诗赋欲丽”②这说明,曹丕根据他对文章的“本同”和“未异”的认识,把文章(当时人们还没有把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区别开来)分成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四类归并起来,其实也只有诗歌和散文两类而已。曹丕之后,随着创作成果的进一步丰富和创作经验的逐步积累,随着人们对文学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文学体裁的分类也就有了某些发展。例如,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萧统的《文选序》、刘勰的《文心雕龙》等等,都对文学体裁分类提出了见解。只是由于人们没有能够很好地从实质上去掌握文学体裁的分类标准,因而有些分类仍不免流于形式,有的人甚至把它们分成一、二百类,弄得十分繁琐。宋元以后,小说、戏剧文学有了发展,但在文学分类上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因为在那时,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是被封建统治阶级的文人排斥在文学之外的。晚清时期,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民主派对小说、戏剧的重视与倡导,外国的小说、戏剧作品翻译渐多,同时本国创作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当时各杂志和文学论著中对文学体裁的分类,实际上已开始采取了四分法。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文学革命运动的开展,新诗歌、新小说、新剧本以及散文小品的创作,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时国外关于文学体裁分类的理论也被介绍过来,于是,“四分法”就在继承过去文学分类法的优点和吸取外来分类法的长处的基础上明确地确定下来。鲁迅在论小品文时说,“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①。这就是采用“四分法”的分类标准。三十年代鲁迅、茅盾等所编的《新文学大系》,也是按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来编的。 在“四分法”中,诗歌一类包括着“三分法”抒情类中的抒情诗和叙事类中的叙事诗,其所以把这两者合在一类称为“诗歌”,乃是因为两者在塑造形象、组织结构和语言运用上都有着很多共同点。小说一类,在“三分法”中是属于叙事类中的一部分。由于它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在性格刻划、情节叙述、环境描写、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与诗歌、散文比较起来有明显的区别,加以这种体裁在现代最为流行,因此,在“四分法”中就把它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大类。散文一类,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文学之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它的范围很广,属于抒情类的抒情散文可以归人这一类,属于叙事类中的游记、杂记、报告文学、传记等也可以归入这一类,甚至还包括夹叙夹议的杂文、小品等。耙散文作为独立的一个大类,是因为这类体裁的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它既不同于诗歌、小说和戏剧文学等类的作品,又确具文学的基本特征。同时,这也可以纠正某些对于文学的狭隘理解,防止把一些富有文学价值、具有文学特点的作品排斥于文学之外。至于戏剧文学一类,同“三分法”中的戏剧类完全一样。 在文学体裁的分类上,不论是“三分法”还是“四分法”,都只是相对的。因为,有些文学体裁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吸收了其他文学体裁的某些因素,因而形成了这一体裁和那一体裁互相交叉的情况。例如,散文诗这种体裁,按它所表现的内容来说,它具有诗的素质,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和想象,但它又是以散文的形式出现的,在体裁上同诗歌颇有区别,不如说更接近于散文。这种体裁,如果用“四分法”来划分的话,是既可以归人散文也可以归人诗歌的。这是一种情况。其次,有些文学体裁,作者在运用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表现生活和吸引读者,往往吸收和运用了别的文学体裁的特点。例如,诗剧就是明显的例证,就整体看,诗剧是属于戏剧类的,但它中间的唱词却是用诗的形式写的,独立出来也就是诗歌。此外,有些体裁,由于大家对它的内涵解释不一,因而在涉及到具体作品的归类时就有些困难。例如,寓言可归入小说,也可归人散文;而报告文学和短蔚小说有时就不那么容易分得清楚。至于在同一类中的具体名称或界限不易划清(如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界限),那就更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别林斯基在谈到“三分法”时说:史诗、行情诗、戏剧“彼此有别地存在着,但是,当它们呈现在个别诗作里的时候,它们并不总是明确地划分着的。相反地,它们常常混合在一起,以至有的在形式上是史诗类的作品,却具备戏剧的特性,或者相反”①。这种情况在“四分法”中也是同样存在的。这就充分他说明了文学体裁分类的相对性,说明分类只能是大体的,而不是绝对的。 文学体裁的分类不但是相对的,而且也是随着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丰富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的。前面已经说过,文学体裁在历史上是有它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当创作实践中某种文学体裁还没有产生或者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它在体裁分类的理论上也就不可能反映出来。例如,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由于小说、戏剧成熟较晚,所以在文学体裁的分类理论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只分为诗歌、散文、神话三大类。其次,某一种文学体裁产生之后,仍然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研究文学体裁的分类,也需要注意它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例如,我国的小说这一体裁,就经过了六朝志怪、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到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以后的新小说等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现在人们对文学体裁进行分类,普遍地采用“三分法”或“四分法”,这除了有历史原因以外,主要是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创作经验的积累,为了表现新的生活,新的文学体裁必定会不断地产生,因而文学体裁的分类法,也就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比如,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摄影技术与录音技术的发展,在戏剧艺术的基础上,产生了电影艺术这一综合艺术的新形式,因而又相应地诞生了电影文学这一新体裁。其他如广播小说、电视剧、科学幻想小说等等,都是近代以至现代才出现与发展起来的新体裁。因此,倘若凝固不变地看待“三分法”、“四分法”,则无法适应新体裁不断涌现的形势。 以上我们着重地介绍了两种最常见的文学体裁的分类法——“三分法”和“四分法”那么,这两种分类法的优缺点何在呢?在本书中,我们又将采用哪种分类法呢? “三分法”根据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不同方法来分类,抓住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的一些重要的基本特点,具有相当强的概括力。但是,它仅仅从叙事的、抒情的、戏剧的这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类,忽视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体制、结构、语言等其他方面的特点,因而把一些基本特点相同的、本来应同属一类的文学体裁,分割开来了。例如,把诗歌中的行情诗和叙事诗,散文中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生硬地割裂开来,分别归人两类。这样做的结果,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共同特点,反而易于被忽视。 “四分法”的长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一、划分时不但注意到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而且也注意到体制上的差别,比较符合我国的传统习惯。在定名上比“三分法”具体,容易掌握,容易把它的名称同它的特点联系起来。二、小说这种体裁从产生以后,发展很快,特别是近代以来,它在文学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把它独立划分为一大类,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三、散文是一种很灵活的体裁,在我国文学发展历史中,有着光辉的传统和丰富的遗产。从先秦以来到“五四”以后,散文领域中出现了很多优秀名篇,产生了很多伟大作家,把散文列为独立的一类,既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批判地继承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

地下森林断想是什么体裁

地下森林断想是描写成长历史的体裁。《地下森林断想》该文作者对于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地下森林断想》是作家张抗抗创作的一篇散文,1980年7月发表在《文汇报》,被选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第3单元。

为什么说报告文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报告文学写作特点包括:深入采访,刻画人物,安排结构,议论写作等等。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 工, 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1)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 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2)报告文学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3)报告文学的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 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4)报告文学作家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 ”。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 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可以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报告文学是一种什么体裁

散文体裁报告文学是指从纪实散文和新闻报道中产生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为手段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是速写、特写与文艺通讯的总称。

植树的牧羊人是什么体裁

植树的牧羊人是小说体裁。《植树的牧羊人》,又名《种树的男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在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这位牧羊人他天天和树打交道,和树相依为命,他用心灵的语言和树谈心,默默地交流,过的是淡泊生活。他通过亲身经历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1、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2、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3、戏剧: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4、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约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

在文学体裁中,什么叫“特写”?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文学体裁思的“表”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状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特写是什么的一种体裁?

1、特点(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2)浓淡相宜,真切再现(3)幽默风趣,耐人寻味2、定义新闻特写(feature story)——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3、特写种类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猎人海力布》的体裁是什么?

体裁是童话故事《猎人海力布》是2011年天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蓓佳内容简介中国的童话故事灿若星河,瑰丽奇妙,反映了华夏祖先丰富的想像力、纯真的情感和民间独特的风物。 [1]它们世代流传,不断感动我们,成为我们永恒的、共同的记忆。黄蓓佳“中国童话”系列为孩子们奉上了中国世代流传的、优美的童话故事。这本书中收录了《猎人海力布》《泸沽河的儿女》《牛郎和织女》《亲亲的蛇郎》四个民间童话。在这些童话中,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了救乡亲父老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哈及哈若姐弟二人逃过了凶残的女土司的追捕,长大成人后为母报仇;英俊勤劳的蛇郎和温柔善良的草凤相亲相爱、历尽沧桑;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详。让我们静静地坐下来,洗净耳朵,把心打开,聆听祖辈留给我们的传奇……“中国童话”系列荣获江苏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八届华东六省优秀图书奖、第十届江苏优秀图书奖、第五届冰心海外文学奖,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童书”!

德彪西的作品都有哪些体裁具体都有哪些?

德彪西的作品数量虽然并不多,但却有钢琴、乐队、室内乐、声乐等各种体裁,包括一些经典之作。如管弦乐《牧神午后序曲》(1894)、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根据马拉美的诗而作)、钢琴曲《版画》(1903)、两卷钢琴《前奏曲》(1910、1913)、两首钢琴《意象》(1905、1907)等等。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此诗的内容和体裁分别是什么.

体裁是古体诗,咏怀诗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字词注释: 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 ②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③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鉴,照.薄帷,薄薄的帐幔. ④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⑤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⑥号:鸣叫、哀号. 诗歌译文  一 夜里睡不着觉 起床坐着弹琴 月光照于薄帷 清风吹着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 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 一切都是叫人忧伤的景象 二 已经夜深了,我却依旧不能入眠(到底为什么呢),也罢,既然不能入眠索性就起来吧,弹首曲子来倾泻一下自己的心思(阮籍善琴). 那薄薄的帷幕怎么能挡得了那一轮明月的青辉!唉,只是夜风淡淡的吹动我的衣襟(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点惆怅). 在那广袤的原野传来孤单的鸿雁的鸣叫(作者此刻一定很孤单),惊起的飞鸟在北边树林里惊叫. (一个人)在庭院里徘徊了良久似乎看到了什么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原来,不过是我自己的孤独让我一个人一些淡淡的伤感罢了.

(悬赏50)急用急用急用!二篇"办法总比困难多"800字作文,体裁不限

“唉,又停电了!”随着屋内灯光一灭,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去年暑假,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少雨,加上天气热得出奇,导致湖南用电紧张,政府有关部门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拉闸限电。现在许多家庭都有空调,一遇停电,空调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看的,一点用处都没有。白天停电还好,一到晚上,酷热难耐,好象人都快要热熟了似的。 傍晚时分,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咔”的一声停了电,空调也随即停了,房子里的气温迅速升高。这一停,就不知道要停多久,看来,全家又要开始新的一轮与高温的斗争了。 首先,晚上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没有电,厨房的抽油烟机就不转,菜锅里冒出的阵阵油烟直往屋里冲。平日里,若有什么困难,爸爸总对我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次也不例外,爸爸妈妈自有办法。只见爸爸先推开了厨房的窗户,妈妈却拿把大扑扇跟着进了厨房,然后随手把厨房门一关,开始了“闭门修炼”。我好奇地推开厨房门一看,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原来,爸爸在一门心思炒菜,而妈妈则站在爸爸旁边,用大扑扇帮着把油烟往窗外扇。好不容易他们终于将饭菜做好了,我将一根点亮的蜡烛粘在桌子中央,烛光顿时洒满了整个餐厅。天气本来就热,加上有辣椒的缘故,饭还没吃到一半,我们每个人早已是汗流浃背了,而桌上唯一的凉拌菜——凉拌黄瓜,上桌时也是“温拌黄瓜”。爸爸边擦汗边说:“不知什么时候才来电”,我却乐呵呵地安慰爸爸:“也好,我们一家人终于品尝到了一次特别的‘烛光晚餐"。” 有一次是半夜里突然停电,到了下午,闷热的空气没有一丝风,我边摇扇子边看书,这时,我突然想起冰箱还放着几根绿豆冰棒,打开冰箱门,手伸进冷冻室却没有平时那冻手的感觉,而手中只拿到几个封口的冰棒纸袋,里面的冰棒不知什么时候化成了水。我灵机一动,撕开冰棒纸袋,将融化的绿豆沙倒入碗中,美美的喝了一碗绿豆汤。 平时,我洗衣服都是用洗衣机,一旦停电,洗衣机也不能洗衣了。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洗衣机不能洗,我就用手搓。我常常嫌洗衣机洗得不干净,衣领、袖口洗完后常有污渍没洗掉,这回正好,我用手将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晾完衣服,我觉得用手洗夏天的换洗衣服比洗衣机洗得又快又干净,从此,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夏天的衣服一律用手洗。 摸黑洗澡——这只有晚上停电时才会有。我们家浴室不大,里面若没电灯,人进去后啥也看不见,真正一个“伸手不见五指”,洗澡时,蜡烛放在里面会被水溅灭。于是,我逐渐学会了摸黑洗澡的办法,学会了用鼻子闻气味来辨别哪一瓶是洗发水,哪一瓶是沐浴液,甚至我一伸手,就能准确摸到哪是冷水开关,哪是热水开关,哪是门闩。 洗完澡之后,我坐到桌前开始写暑假作业,微弱的烛光使我看书十分吃力,于是,爸爸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将一面镜子竖在桌面上,然后将蜡烛放在镜前,经他这么一摆弄,镜子反射的光也照到桌面上,我眼前立刻亮了许多,课本上的字也看得清晰多了。这时,他又得意地说了一声“办法总比困难多”。 去年暑假期间的多次停电,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也逼着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困难,去战胜困难。你不去想办法战胜困难,则困难反过来战胜你,遇到困难我们不要怕,而要积极想办法去战胜它。生活中如此,学习中如此,人生的道路上也是如此——办法总比困难多。

散曲按其体裁,分为哪两大类?

散曲按其体裁,分为“小令”(又称支曲)和“套曲”(又称散套、套数)两大类。小令是只用一个曲牌填制的单一曲词,只有个别的小令例用双叠,亦称“么篇”,如《人月圆》、《鹦鹉曲》。套曲是指同宫调内两支以上的支曲相联,好像组成完整的一套,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因此套曲前边一般都要标明宫调类别,如“正宫”、“南昌”,然后再标明具体曲牌名。

器乐曲的器乐曲的基本体裁

  体裁就是艺术作品的式样和类型(品种)。曲式是指乐曲在连贯展开过程中的结构布局,而乐曲的体裁则是指乐曲在音乐风格和性质方面的特征。这是一首乐曲的两个方面。不同体裁的器乐曲的形成,都是同它们各自的应用和表演的目的、演出的场合、乐曲内容的倾向性、音调和节奏的特色、音乐风格的特征等等有关。   1.【前奏曲】(Pre1ude)原文是“序”、“引子”之意。它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不少作曲家均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者,其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2.【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3.【套曲】(Divertimento)包括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联贯发展的关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等。认广义上说,奏鸣曲、交响曲、组曲、康塔塔等均属之。   4.【小步舞曲】(Me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   5.【谐谑曲】(Scherzo)谐谑曲亦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活跃、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   6.【赋格】(Fuga)西洋复调音乐中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它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   7.【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其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   8,【练习曲】(Etude)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它通常包含一种或数种特定技术课题。肖邦为其创始人。这种乐器练习曲除用以练习技巧外,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舞台效果。李斯特、德彪西等都创作有此类练习曲。   9,【浪漫曲】(Romance)泛指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乐曲。其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   10.【狂想曲】(Rhapsodie)一种技术艰深且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断,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是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凋,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11.【幻想曲】(Fantasia)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十八世纪末叶起,幻想曲遂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如格林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12.【创意曲】(Invention)它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名称,是一种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根据某一音乐动机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等。   13.【托卡塔】(Toccata)又称“触技曲”,它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14.【萨拉班德】(Sarabande)舞曲的一种。据情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初传入西班牙。由于情调热烈奔放而被教会禁止。十六世纪未传入法国后,逐渐演变为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舞曲,常用于贵族社会和舞剧中。其结构为二部曲式,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的音,时值较长而突出。   15.【塔兰台拉】(Tanantella)塔兰台拉原为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据传:被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Tarantula)咬伤的人,必须剧烈跳舞始能解毒,塔兰台拉舞即起源于此说,另一说此舞因产生于塔兰多城而得名。其特点:速度极快,6/8或3/4拍子,主要节奏为连续不断的三连音,情绪热烈。   16.【即兴曲】(Impromptu)它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   17.【夜曲】(Nocturne)原指十八世纪所流行的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   18.【小夜曲】(Serenade)原指傍晚或夜间在情人的窗下歌唱的爱情歌曲体裁,所以曲调常是亲切抒情的。在十八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重奏或合奏曲的小夜曲,则是为当时的达官贵族餐宴时助乐用的,曲调较轻快活泼,而与爱情无关,属于室内乐体裁。   19.【无言歌】(Song without Words)(无词歌)它的旋律犹如歌曲,用音型伴奏,但却无歌词,不供歌唱之用,是抒情歌曲般的器乐小品。由门德尔松首创。   20.【摇篮曲】 (Lullaby)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差,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21.【随想曲】(Caprice)又称奇想曲、异想曲,其性质近似幻想曲,也是结构自由、大小不定,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体裁,有赋格式、套曲形式。   22.【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秦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等。   23.【玛祖卡】(Mazurka)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其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人围绕男子作轻快跑步等。玛祖卡的音乐特点为:中速、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常见,情绪活泼热烈。   24.【波洛乃兹】(Polonaise)也称“波兰舞曲”一种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三拍子舞曲,源于波兰民间。   25.【波尔卡】(Polka)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   26.【协奏曲】(Concerto)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奏。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地位,会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古典协奏曲的奠基人是莫扎特。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多用奏鸣曲式,音乐充满生气;第二乐章是优美的、抒情的慢板,音乐带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乐的舞曲,音乐蓬勃有力,活跃奔放。在第二乐章结束前往往加有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在现代协奏曲创作中,也有以花腔女高音独唱(无词)与乐队的协奏的声乐协奏曲。   27.【组曲】(Suite)它是“继续”、“连续”之意,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舞蹈组曲,兴起于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它采用同一调子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和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九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若干乐曲编成。有的组曲系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 ·金特组曲》、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的《舍赫拉查达》、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28.【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和叙事、抒情和戏剧性的管弦乐曲,属标题音乐的范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于1850年首创这一体裁,后来发展了它。交响诗的题材多取自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传说,内容富有诗意;乐曲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也有用变奏曲式、三部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的。 另有音诗、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类似。   29.【奏鸣曲】(Sonata)原是意大利文,它是从拉丁文“Sonare”(鸣响)而来,而与“Cantata”(康塔搭,大合唱)一词相对立,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之一,原意为“用声乐演唱”,一个是“响着的”,一个是“唱着的”。起初奏鸣曲是泛指各种结构的器乐曲,到十七世纪后期在意大利作曲家柯列里的作品才开始用几个互相对比的乐章组成套曲型的奏鸣曲。到十八世纪方定型为三个乐章。(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都是三个乐章的。)后来“奏鸣--交响套曲”又增加了一个“小步舞曲”乐章,插在第二、三乐章之间,成为四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到贝多芬又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后来的作曲家还有用“圆舞曲”作为第三乐章的。奏鸣曲在结构上类似组曲的一套乐曲,但它又和交响曲分不太开,它是一种大型套曲形式的体裁之一。   30.【康塔塔】(Cantata)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原意为“用声乐演唱”。最初是一种独唱或重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到十七世纪中期传入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会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康塔塔在形式上与清唱剧有相似之处,唯规模较小;其内容偏重于抒情,故事内容亦较简单。   31.【清唱剧】(Oratorio)译为“神剧”、“圣剧”。它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包括独唱(咏叹凋,宣叙调),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等,十六世纪末起源于罗马,初以《圣经》故拿为题材,化妆演出,其后亦采用世俗题材。十七世纪中期始发展为不化妆的音乐会作品,其中合唱处于主要地位。   32.【交响曲】(Symphony)源于希腊语“一齐响”,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四个乐章(也有只用两个乐章或五个乐章以上的),各乐章的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速、活泼,主调具有戏剧性,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性的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乐章前常见概括全曲基本形象的慢速序奏。   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采用大调的下属调或小调的关系大调。它的曲式常为奏鸣曲式(可省略展开部),单、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等,具有抒情性。第二乐章往往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爱情生活,自然风光等,其内容与深刻的内心感受及哲学思考有联系。这里突出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调,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采用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具有舞蹈性。在古典交响曲的这一乐章中,往往描写,人们闲暇、休息、娱乐和嬉戏等日常生活的景象,以及活泼幽默的情绪。   第四乐章:非常快速,主凋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结构,它常常表现出生括的光辉和乐观情绪,也往往表现出生活、风俗和斗争的胜利,节日狂欢场面等。它是全曲的结局,具有肯定的性质。   因此,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它以表现社会重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于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等为见长;它总带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   交响曲虽在十六、十七世纪已形成了规范的基本格局,但十八到十九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交响曲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使欧洲的器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前驱。   海顿确立了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的规范形式,采用了编制理想的乐队组合方式,展示了多样的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洋溢着民间的气息。他一生写了一百零四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的交响曲,清丽流畅、结构工整,吸收了德奥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采用带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和旋律化的展开手法,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他一生共创作交响曲四十九部,由于他创作的早熟,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   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被人们视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浸渗了法国大革命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他用广阔发展的动机,自己以富于动力性的和声,扩大了展开部的内容,给结束部以充分抒发的余地,使奏鸣曲式成为戏剧性的形式。他用诙谐(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乐章,使终曲乐章成为全曲肯定性的结局,甚至在末乐章引入了合唱,这使他成为浪漫乐派的开路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技巧上,贝多芬都是一位巨人。他的九首交响曲被视为交响音乐创中的“极品”。   自十九世纪开始,经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后期浪漫乐派大师之手,交响曲又有了新的发展。

《七颗钻石》的体裁是什么

出来咯家里可口可乐了看看

普希金是哪个国家的?十四行诗是什么体裁?

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体裁是什么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体裁是记叙文。这篇文章讲述了时光老人遇见了流浪汉,流浪汉哭得很可怜,说他的家产都败光了,如今他一无所有。时光老人就把他变成了从前的模样,可是流浪汉还是按照老样子生活,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玩麻将。到了老年,他又遇见了时光老人,他再一次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光老人非常生气,从此,他给每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文章写了一个不知道珍惜时光的流浪汉,时光老人在给了她一次机会他也没有珍惜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在最美好的时候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现在不能珍惜时间的人,重新来过也是再浪费一次生命。没有意志力的人,永远也做不成事情。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的体裁是

五言诗

为人民服务的体裁是什么?

应该是演讲词

孟郊的《游子吟》体裁是什么? A. 五言古诗 B, 五言律诗 C. 古题乐府 D. 新乐府诗

A

《桃花源记》是什么体裁?

散文。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其特点为: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扩展资料常见文学体裁:1、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2、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3、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4、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5、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6、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7、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散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体裁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朝的文学体裁是什么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朝的文学体裁分别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新闻是什么?有哪些体裁?

标题,导语,时间,地点,故事,结语

新闻体裁有哪些?

分别是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副刊体裁。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报道类新闻多属动态新闻,其体裁特点是一快二新三简四真。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副刊体裁:对某一领域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提供背景解释、深入剖析阐释社会热点,阐发理论见解的文体。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

新闻体裁有哪些特点?

新闻体裁的特点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消息的特点,一个是通讯的体裁特征。1、消息的特点(1) 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3) 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4) 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6) 结构严密,层次分明。(7) 交代必要的背景。2、通讯的体裁特征(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4)通讯的篇幅长,发稿时间稍缓。扩展资料:(一)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二)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结构: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四)机构:新闻传播按介质可分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广告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等几大类。1、电视传播机构: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娱乐、广告媒体,如湖南卫视等;2、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地方电台,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报纸:中国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4、杂志:人物类《环球人物》、学术类《新闻传播》、时事类《新周刊》等;5、互联网广告媒体:腾讯新闻、导向新闻、新华网、人民网、百度新闻、新浪新闻、挪意时报、凤凰资讯、中国新闻网 、网易新闻、红网、新广网等;6、移动互联网媒体:微博、微信属新媒体,是智能移动终端发展的产物。(五)新闻分类: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可以分为几类?

新闻体裁从广义上,按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等综合情况,可分为:新闻报道类(如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公报等);新闻评论类(如社论、评论员文窜、述评、思想评论等)新闻附属类(如散文、杂文、诗歌、回忆录、报告文学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体裁,一般分为消息、通讯、评论、摄影和漫画等五类,也有将深度报道、特写和调查报告与上述并列,分为八类。随着电子传播手段在新闻报道中的广泛运用以及新闻业务改革的深人和记者创新意识的加强,新闻体裁的分类更趋予多样化。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关于体裁规范,更多的属于新闻写作的方面的问题,和传统媒体新闻写作的规范要求相一致,这里不再赘述。扩展资料: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您可以搜索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快速了解它们的最新进展。参考链接:新闻-百度百科新闻体裁-百度百科

杜甫与陈与义的登岳阳楼都是什么体裁

作品简介】 选自《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登岳阳楼》共两首。岳阳楼,华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始建于唐代,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注释】 ⒈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⒉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⒊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⒋徙倚:徘徊。 ⒌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灭亡,道谢此诗时已有三年。 ⒍凭危:只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 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登楼凭吊古人 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看着远山的古树 青苍中 隐含无限的伤悲

《十面埋伏》是什么体裁的音乐作品?

从整体上看,《十面埋伏》采用了叙述性的表现手法,带有标题的多段段落,展示了紧张、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在刻画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刀光剑影和浴血鏖战时均较为全面。从类型上看,《十面埋伏》虽是武曲,但兼含刚柔,这体现出创作者对作品的情感思考。该曲注重弹奏的刚度以及柔度的协调性,表现出对楚军和项羽的关怀之意;同时,曲中还有对战争造成的众多殒命者的痛悯,因此在曲目的具体表现中,不仅体现了庞大气势, 还较为注重细节处理,实现了情和景的有效融合。从曲目内容看,该曲还对多种战场上的声音进行了模拟,借此来进行各种情感的抒发,如通过琵琶面板拍弹来对“放炮”轰鸣声进行模拟等,进而有效营造身临在古战场的情境。结构对比不同流派在《十面埋伏》的乐曲结构、篇幅长短、段落总数和段落小标题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例如养正轩谱、李氏谱由十八段组成,《瀛洲古调》由十三段组成,汪派由九段组成,刘德海则由养正轩谱删节、合并成十一段组成等等。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一般会把十八段中的后五段删去,仅演奏到第十三段,乐曲高潮部分就结束全曲 。

金色花的体裁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中文名金色花外文名THE CHAMPA FLOWER

太空一日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自传。根据查询教育局官网得知,《太空一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新选入的课文,为自传体文章。《太空一日》是杨利伟创作的文章,选自《天地九重》。

二年级下册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什么体裁

《太空生活趣事多》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和洗澡的趣事,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同时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遨游太空的兴趣。

狮子和鹿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读了《狮子和鹿》这篇童话故事,我不经陷入了沉思,读了这篇童话故事使我懂得了: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应为长处而看不见他的短处,还告诉我们不要观看美丽的外表,更要讲求实用。  我从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来眉头:“唉,这两条腿太细啦,怎么配得上这两支美丽的脚呢!”体会到鹿对自己四条腿的不满。  我从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动起来体会到,他欣赏着自己的美。从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体会到鹿对自己角的满足。  这一只鹿很爱美,不爱丑,但是丑的东西让它  狮口逃生,没的东西差点儿送了它的命。  俗话说的好,不能很外表美不美,要看它的心美不美?

诗歌的体裁有什么区别?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 、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律诗是八句七韵 绝句是四句三韵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 、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什么是论文?论文的体裁是什么?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种类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③因地制宜、因

D 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而下药,量体而裁衣,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①入选。因地而制宜,因时而制宜,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③入选。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故排除②。物极必反,相反相成,都是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故排除④。【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矛盾特殊性

《白鹭》课文是什么体裁?

《白鹭》是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作者寓情于物,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01课文解析《白鹭》行文简洁,结构严谨,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全文的总起句,用“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突出了它的美。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5自然段)从颜色、身段写白鹭的外形之美。第二层(第6~8自然段)借助“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三幅画面,写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抒写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第11自然段与第一部分首尾呼应。课文语言凝练,句句含情,白鹭形象之美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跃然纸上。课文插图采用中国水墨画风格,图文相得益彰,意蕴隽永,再现了白鹭钓鱼时的闲适、闲立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空灵,展现了白鹭如诗如画的美。插图与课文描绘的意境极为吻合,有助于我们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之美。02学法指导一、作者简介用一句话了解作者郭沫若: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二、识字写字1、认识6个生字鹭、嫌、黛、嵌、匣、嗜进入五年级,我们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可以借助识字学习经验自主识字,如査字典、联系上下文猜读、借助熟字识字等。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都是形声字,可以按照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鹭】是鸟类的一科,常见的有课文中所写的白鹭、朱鹭、苍鹭等。【匣】是装东西的较小的方形器具,有盖儿。这两个字都可以借助图片或联系生活来识记。【嵌】本义是山谷深的样子,现指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可以借助课文中的句子或联系生活如“戒指上嵌着钻石”来理解和识记。【嗜】是“特别爱好”的意思,可通过组词“嗜酒、嗜学”等来识记。【嫌】可以通过熟字换偏旁来识记,如“谦”“歉”“赚”等。用形近字组词练习进行辨析:嫌(嫌弃) 谦(谦虚) 歉(道歉) 赚(赚钱)2、会写10个生字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从五年级开始,课文中要求会写的例字,是直接写在方格中的。没有田字格定位,注意在写字前先目测一下方格

游园不值是什么体裁

《游园不值》是七言绝句体裁的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