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

阅读 / 问答 / 标签

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控制,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与几年前的美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居民购房热情高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快速发展;按揭贷款者存在信用等级低的现象;为应对经济危机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购房者涌入房地产市场,但是随着中国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贷款基准利率还会继续上调,借款人的偿付压力会随之增大,他们会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偿付现金支出的变化。2、要正确认识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的功能,在追求金融产品多样化同时,要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次贷通过证券化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注意和分散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并且使其顺利收回资金,但是由于对次级债券缺少正确的评估,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商品的出现,使得市场在追求高收益的时候,忽略了次级债券的大量风险因素。3、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证券、期货和房地产市场,防止资产泡沫的产生和膨胀u2002次贷危机之所以迅速由信贷市场传递到资本市场,又对信贷市场造成重大打击,是因为在产品创新不断加快的现代金融体系,风险的跨市场传播较以前亦明显加快,而且由于经济危机并未完全结束,投资环境并没有完全的转好。4、要在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同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完善中介机构行业规范u2002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社会性的信用危机。无论是贷款者还是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虽然有美联储和证监会的严格监管,但是似乎他们都出卖了自己的信用,整个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存在大量的道德风险。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特定的条件下,难免会产生一些参与者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换取自身利益的行为,这就要求监管部门积极对市场加以引导,严厉打击违规行为。扩展资料: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了确实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并且迅速在第一时间波及到我国。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虽然有限,但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加剧资产价格膨胀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优缺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接手学校是被动的学习,长期会缺乏动力和兴趣。优点是节约和缩短学习的时间,效率较高。发现学习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个体的终身学校发展需要,但容易费时间,且可能走些弯路。

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及其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是认知一发现说。(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视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办(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3)对中学教学的启示。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老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学性和能动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恩格斯是与马克思同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在新世纪的开启之年,2000年11月28日,将是恩格斯诞辰180周年纪念日;2000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105周年纪念日。恩格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还是一位勇敢的革命战士,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曾拿起武器,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反对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和斗争。恩格斯不仅是在马克思之后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还是一位学识非常渊博的、世界最卓越的学者。在1873年——1886年这13年间,恩格斯深入研究了人类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然科学(天文学、力学、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生物学)上的发明和发现等科学成果,集自然科学之大成,写出了科学和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自然辩证法》。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站在哲学和历史的高度,归纳、总结、概括了人类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特别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根据这些已被人类证实和掌握的自然法则,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并批判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存在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由于致力于完成马克思遗著《资本论》的出版工作,以及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不得不停止自己著作的撰写工作。因此,《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没有写完。     在《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中,其中有一篇文章《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详细、精辟地研究、阐述、论证了在猿转化为人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这篇文章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和唯心主义史观,充满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唯物主义的精神,闪烁着科学真理的光辉。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内容: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也把瘰疬症和多粉的块根一起传播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文章,写于1876年,距今已有124年了。在124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就向人类提出警告:要爱护自然、善待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决不能破坏自然、奴役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后人并没有遵从恩格斯的警告,首先是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而发动战争,尤其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人类的生命、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污染,至今遗害尤存。特别是原子弹等核武器的出现,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不仅是长期性的,而且将是毁灭性的。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以及工业的发展,由于其目地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高额利润,都是以掠夺有限的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代价的,来换取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酸雾酸雨,畸形动物,怪异疾病,臭氧空洞,全球升温,灾害频繁,等等,无一不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造成的恶果。因此那些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的破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次,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就不顾环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的治理不力,一些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仍在用,重走西方国家的污染老路。保护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层)和生态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任务,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有责任对发展中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援和资金支援。在我们中国,许多地方由于长期滥砍滥伐(盗伐)森林(原始森林,天然林,防护林,人工林等),毁林毁草开荒,发展工业开建各类工厂以及嗣后的工业“三废”的污染,草原过度放牧,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8年长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使我国遭受了巨大损失。新千年一开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沙尘暴的多次袭击,沙尘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卷而来,使北方许多地区出现扬沙、浮尘天气,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工作、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饱偿了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感受了大自然的威力。而以上这一切,革命导师恩格斯早在124年前就警告过我们,而今,恩格斯的警告又一次次地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遵循自然规律,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我们不能再奴役自然、虐待自然,人类脱胎于自然界,产生于自然界,人类就是自然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类破坏自然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而应当爱护自然待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恩格斯是与马克思同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在新世纪的开启之年,2000年11月28日,将是恩格斯诞辰180周年纪念日;2000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105周年纪念日。恩格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还是一位勇敢的革命战士,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曾拿起武器,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反对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和斗争。恩格斯不仅是在马克思之后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还是一位学识非常渊博的、世界最卓越的学者。在1873年——1886年这13年间,恩格斯深入研究了人类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然科学(天文学、力学、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生物学)上的发明和发现等科学成果,集自然科学之大成,写出了科学和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自然辩证法》。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站在哲学和历史的高度,归纳、总结、概括了人类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特别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根据这些已被人类证实和掌握的自然法则,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并批判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存在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由于致力于完成马克思遗著《资本论》的出版工作,以及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不得不停止自己著作的撰写工作。因此,《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没有写完。     在《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中,其中有一篇文章《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详细、精辟地研究、阐述、论证了在猿转化为人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这篇文章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和唯心主义史观,充满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唯物主义的精神,闪烁着科学真理的光辉。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内容: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也把瘰疬症和多粉的块根一起传播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文章,写于1876年,距今已有124年了。在124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就向人类提出警告:要爱护自然、善待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决不能破坏自然、奴役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后人并没有遵从恩格斯的警告,首先是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而发动战争,尤其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人类的生命、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污染,至今遗害尤存。特别是原子弹等核武器的出现,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不仅是长期性的,而且将是毁灭性的。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以及工业的发展,由于其目地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高额利润,都是以掠夺有限的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代价的,来换取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酸雾酸雨,畸形动物,怪异疾病,臭氧空洞,全球升温,灾害频繁,等等,无一不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造成的恶果。因此那些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的破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次,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就不顾环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的治理不力,一些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仍在用,重走西方国家的污染老路。保护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层)和生态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任务,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有责任对发展中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援和资金支援。在我们中国,许多地方由于长期滥砍滥伐(盗伐)森林(原始森林,天然林,防护林,人工林等),毁林毁草开荒,发展工业开建各类工厂以及嗣后的工业“三废”的污染,草原过度放牧,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8年长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使我国遭受了巨大损失。新千年一开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沙尘暴的多次袭击,沙尘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卷而来,使北方许多地区出现扬沙、浮尘天气,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工作、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饱偿了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感受了大自然的威力。而以上这一切,革命导师恩格斯早在124年前就警告过我们,而今,恩格斯的警告又一次次地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遵循自然规律,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我们不能再奴役自然、虐待自然,人类脱胎于自然界,产生于自然界,人类就是自然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类破坏自然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而应当爱护自然待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海尔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战略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 ——--- 从逐鹿国际市场到融入在地文化。x0dx0ax0dx0a我国的一般的企业就如同海尔一开始,只是想进入国际的市场,并没有深思何谓国际化。x0dx0ax0dx0a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各项标准都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而且成为中国很有竞争力的出口商,产品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特别是在成本价格上),而且要打自己的品牌。这个就好像以往国与国间的战争征服,至少占领了份额,但是并没真正融入文化。x0dx0ax0dx0a但是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再自得于一方之霸的概念。吸纳所有的地方的特质,创造自己的优势,不是只以价格决胜,学习在一个大系统下进行地方的差异化,淡化中国因素,融入当地特色,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是没有疆域的限制的。这个也是现在所有国际级公司的特色。比如麦当劳/IBM/ 可口可乐/ DELL/ 等。。 也是我国企业需要学习努力的吧。 x0dx0ax0dx0a海尔国际化实行摘要:x0dx0a-1998年前,采用国际化战略阶段:“先难后易”,一定要创造自己的牌子x0dx0a-1998年后,设计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的营销模式,就是在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在三位一体的前提下,实行当地融资,当地融市,和当地文化相融合,最终目的就是创造本土化的海尔

海尔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战略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海尔国际化的每一步,每一个点,都可以给我们启示,以下是摘录的讯息。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过程   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1984-1991年)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家电行业冰箱厂蜂拥而起,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濒临倒闭,管理混乱,缺乏竞争优势。为摆脱亏损,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青岛电冰箱总厂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冰箱业的中国名牌。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与原西德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散件,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这一阶段,海尔狠抓质量管理,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国家级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   2.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   所谓“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进入成本链相关的多个业务。相关多元化使企业在各业务之间保持了一定的统一,技能转移和成本分担使多元化企业获得比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技术转移,并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   90年代以来,海尔着手实施多元化战略,以加强在家电行业的竞争地位。1991年底,海尔兼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空调器厂,经营范围也随之由电冰箱扩大到电冰柜和空调器。1993年9月,海尔先后收购了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莱阳家电总厂,经营范围扩大到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1997年9月,海尔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合资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生产彩电、VCD、传真机等产品。1998年6月,海尔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美国C-MOLD公司合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进入电脑信息行业。目前,海尔已经成为中国家电行业产品范围最广、销售收入最多的企业。   这一时期,海尔国际化的活动主要是建立海外市场网络,初步尝试海外建厂,以及实现产品设计的国际化。(1)建立海外市场网络   产品出口是海尔实现跨国经营的第一步。海尔在一向重视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取得一系列国际公认的产品质量认证,这些质量认证成为海尔产品通向世界市场的通行证。目前,海尔品牌产品已先后进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海尔集团已形成了有效的海外营销网络,在海外发展了31家海尔专营商,经销点达8000余个,并建立起售前宣传、售中安装、售后服务的全方位营销体系,为海外建厂打下良好基础。(2)初步尝试海外建厂   1996年12月,海尔集团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建立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首次实现海外投资跨国生产。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2月,南斯拉夫生产厂成立。(3)产品设计国际化   为了实现本土化设计、本土化生产,海尔集团坚持“市场设计产品”的经营理念,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市场信息,使产品设计紧跟市场变化。自1994年海尔在东京建立了首家海外设计分部以后,先后在洛杉矶、硅谷、阿姆斯特丹、蒙特利尔成立海外设计分部;在汉城、悉尼、东京、洛杉矶、硅谷、阿姆斯特丹、维也纳、蒙特利尔、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城市设立了信息中心。   3、跨国经营(1998至今)   1998年以来,海尔集团明确提出“国际化的海尔”这一战略目标。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由三部分组成:质量国际化、科技国际化、市场国际化。(1)质量国际化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国际认证以及检测水平的国际认可是海尔集团使其产品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目前海尔集团共有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六大产品经过ISO9001认证,是国内通过该项认证产品最多的企业。在国际上,海尔产品获得德国VDE、GS、EMC、TUV,美国UL、ETL、DOE,加拿大CSA、EEV,美洲NRTL/C,澳大利亚SAA,日本S-MARK,欧盟CE,沙特阿拉伯SASO,俄罗斯GOST,国际CB,南非SABS,菲律宾PBS,韩国安全认证等共18类产品认证,产品可畅通无阻进入87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海尔的检测水平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国内同行业首家获得加拿大EEV、CSA“分享认证”、CSA“全权认证”和美国UL用户测试数据认可的企业。

人才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启示

人才国际化给我们带来的最严峻挑战是人才流失和人才安全问题。由于人才竞争的“国际化”和”零距离”,致使高层次人才外流情况增多,而涉及国家机密岗位、掌握国家核心技术的人才出现流失将发生人才安全问题。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高科技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人才短缺的危机,他们急需从国际人才市场得到补充,而中国是他们的首选目标。与此同时,人才本土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跨国公司为争夺中国的市场份额,纷纷挖掘中国的高级人才。目前在“三资”企业工作的中国人已达1500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就占200多万,其中不乏高层次优秀人才。人才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了明显的挑战和现实的危机。人才国际化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一是人才国际化由于把人才放到全球范围内进行评价、开发、培养和使用,有利于我们拓展和更新人才观念;二是人才国际化有利于发现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别国的经验,为我们制定新的人才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和借鉴;三是人才国际化把我国人才与外国人才放在同一个国际平台上竞争,有益于提高和增强我国的人才素质;四是人才国际化是一个人才双向流动的过程,我国人才既可以流向国外,国外人才也可以流向我国。其中关键是要创造吸引人才的发展空间和制度环境。哪个国家发展空间广阔、制度环境优越,人才就会往哪个国家流动。总之,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认真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在人才国际化过程中掌握主动权,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有何启示和建议

一、全球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必须“走出去”随着WTO所确立的国际经济规则涵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约束力也不断增强,而且规则表现出对政府行为的规制和对企业行为的重视。可以说,这些规则给国家政府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少,却相应的给企业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大。这种变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国际竞争力正在由国家层面转向企业层面。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一个仅在国内配置资源的企业,面对许多来自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跨国企业的竞争,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成长的一般方式。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基于“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更是历史必然,其不论是否自愿,民营企业都已无退路,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到全球性大市场中,在跨国经营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经途径。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动因及理论分析(一)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

人们从大自然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

观察到雷电点燃了森林,发明了生火工具

人类受到哪些启示和发明创造?

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和发明创造 :1、根据鹰的锐利的眼睛 发明了鹰眼,给飞行员用的 2、动物对人类的启示 受鱼儿在水中游荡,人类学会了游泳,发明了潜艇等。 3、受鸟儿空中飞翔的启示,人类发明了飞机。 4、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5、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6、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7、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 8、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9、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谁能帮我提供一些好的营销的小故事 最好是带“营销启示”的 越全越好 谢谢了

我也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到了的,有个销售人员,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被闹钟吵醒,起来以后他迅速的穿上正装,打上领带,十分认真的整理着装。 他的妻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回答道,他答应了一位客户晚上要打电话给他。他的妻子又问他那为什么要装的那么正式,他说这样才代表他真正的尊重客户。 客户就像上帝,不是挂在嘴上的。。。。。。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经典营销小故事及启示

  许多人常常抱怨难以开拓新市场,事实是新市场就在你的面前,只不过你怎样发现这个市场而已。下面是最经典的营销小故事及启示,以下仅供参考!   具体如下:   1、夫妇逛商场,女的看中一套高档餐具,坚持要买,丈夫嫌贵,不肯掏钱。导购一看,悄悄对丈夫说了句话,他一听马上掏钱。是什么让他立马转变?导购员对丈夫说:“这么贵的餐具,你太太是不会舍得让你洗碗的。”   启示:人的观念没有什么不可改变,关键是角度,要善于揣摩客户心理。   2、女生公开投票选班花,相貌平平的小梅发表演说:如我当选,再过几年,在座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骄傲的说,我上大学时候,比班花还漂亮!结果,她全票当选——   启示:说服别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证明比别人都优秀,而是让别人觉得,因为有你,他们变得更优秀更有成就感。   3、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启示: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   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   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 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   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4、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个和右边那个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个总是比右边那个多出了百十元来。天天如此,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   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我又走进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我笑了,说:“加一个。”   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来,左边这个小店就要比右边那个多卖出很多个鸡蛋。   启示:给别人留有余地,更要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大的领地。只有这样,才会于不声不响中获胜。销售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多的是对消费心理的理解。   5、一个薪水值8000元的人 ,就别只愿付他7500元,虽然省下了500元,实际却凉了他的心。相反,痛痛快快的加薪付他10000元,他就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   启示: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 ——这就是长远营销,你值得学习。   6、宋国有个卖酒的人,酿制的酒香味醇厚,做生意诚实公平,待客人殷勤周到,店外的酒旗高高得迎风招展,可酒就是卖不出去。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的人很是不解,就去请教邻里的一位长者。这位长者告诉他:“你养的那条狗太凶猛了,人们害怕狗咬,谁还敢来买你的酒,酒变酸也就可想而知。   启示:从经营上看,宋国的卖酒人做的还是很到位,但是却养了一条凶猛的狗把生意搞砸了。在商业企业营销中,狗猛酒酸的道理比比皆是。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就看见诸如对顾客搜身、侮辱顾客等事件,企业有这么多猛狗,顾客怎敢上门,商品怎能销售出去呢?   7、某富翁娶妻,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女孩A买了很多棉花,装满房间的1/2。女孩B买了很多气球,装满房间3/4。女孩C买了蜡烛,让光充满房间。 最终,富翁选了胸部最大的那个。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非常重要。   8、有个自称专治驼背的医生,招牌上写着:“无论驼得像弯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像饭锅那样的,经我医治,着手便好!”   有个驼背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他拿了两块木板,不给驼背开药方,也不给他吃药,把一块木板放在地上,叫驼背趴在上面,用另一块木板压在驼背的身上,然后用绳索绑紧。接着,便自己跳上板去,拼命乱踩一番。驼背连声呼叫求救,他也不理会,结果,驼背算是给弄直了,人也“呜呼哀哉”了。   驼背的儿子和这医生评理,这医生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   启示:顾客需求是多样的,顾客的偏好也是多样的。企业营销的问题是找出解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方法,并且这种产品和方法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才是成功的营销。   许多企业在广告中吹嘘自己的产品可以解决什么什么问题,当顾客购买使用后却不见效果,想评理却找不着人诉说了。

最经典10大营销小故事及启示

  导语:许多人常常抱怨难以开拓新市场,事实是新市场就在你的面前,只不过你怎样发现这个市场而已。下面是最经典10大营销小故事及启示,欢迎阅读。   1、夫妇逛商场,女的看中一套高档餐具,坚持要买,丈夫嫌贵,不肯掏钱。导购一看,悄悄对丈夫说了句话,他一听马上掏钱。是什么让他立马转变?导购员对丈夫说:“这么贵的餐具,你太太是不会舍得让你洗碗的。”   启示:人的观念没有什么不可改变,关键是角度,要善于揣摩客户心理。   2、女生公开投票选班花,相貌平平的小梅发表演说:如我当选,再过几年,在座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骄傲的说,我上大学时候,比班花还漂亮!结果,她全票当选——   启示:说服别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证明比别人都优秀,而是让别人觉得,因为有你,他们变得更优秀更有成就感。   3、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启示: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   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   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 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   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4、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个和右边那个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个总是比右边那个多出了百十元来。天天如此,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   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我又走进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我笑了,说:“加一个。”   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来,左边这个小店就要比右边那个多卖出很多个鸡蛋。   启示:给别人留有余地,更要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大的领地。只有这样,才会于不声不响中获胜。销售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多的是对消费心理的理解。   5、一个薪水值8000元的人 ,就别只愿付他7500元,虽然省下了500元,实际却凉了他的心。相反,痛痛快快的加薪付他10000元,他就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   启示: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 ——这就是长远营销,你值得学习。   6、宋国有个卖酒的人,酿制的酒香味醇厚,做生意诚实公平,待客人殷勤周到,店外的酒旗高高得迎风招展,可酒就是卖不出去。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的人很是不解,就去请教邻里的一位长者。这位长者告诉他:“你养的那条狗太凶猛了,人们害怕狗咬,谁还敢来买你的酒,酒变酸也就可想而知。   启示:从经营上看,宋国的卖酒人做的还是很到位,但是却养了一条凶猛的狗把生意搞砸了。在商业企业营销中,狗猛酒酸的道理比比皆是。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就看见诸如对顾客搜身、侮辱顾客等事件,企业有这么多猛狗,顾客怎敢上门,商品怎能销售出去呢?   7、某富翁娶妻,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女孩A买了很多棉花,装满房间的1/2。女孩B买了很多气球,装满房间3/4。女孩C买了蜡烛,让光充满房间。 最终,富翁选了胸部最大的那个。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非常重要。   8、有个自称专治驼背的医生,招牌上写着:“无论驼得像弯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像饭锅那样的,经我医治,着手便好!”   有个驼背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他拿了两块木板,不给驼背开药方,也不给他吃药,把一块木板放在地上,叫驼背趴在上面,用另一块木板压在驼背的身上,然后用绳索绑紧。接着,便自己跳上板去,拼命乱踩一番。驼背连声呼叫求救,他也不理会,结果,驼背算是给弄直了,人也“呜呼哀哉”了。   驼背的儿子和这医生评理,这医生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   启示:顾客需求是多样的,顾客的偏好也是多样的。企业营销的问题是找出解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方法,并且这种产品和方法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才是成功的营销。   许多企业在广告中吹嘘自己的产品可以解决什么什么问题,当顾客购买使用后却不见效果,想评理却找不着人诉说了。   9、这是营销界尽人皆知的一个寓言故事:   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   在同一天,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当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   当晚,杰克逊向国内总部老板拍了一封电报:“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板井也向国内公司总部拍了一封电报:“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决定把家搬来,在此长期驻扎下去!”   两年后,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启示:许多人常常抱怨难以开拓新市场,事实是新市场就在你的面前,只不过你怎样发现这个市场而已。   10、一男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里只有一床。   男:我和你共床同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与女商量,我到你身上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   男动了八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猪没了”。   女小声说:要不,我给你猪……   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着30头(含少妇家的10头)猪,赶集去了……   启示:要发现用户潜在的需求,前期必须引导,培养用户需求,因此产生的投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的宝贵经验和启示是:(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制定科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全部工作与中国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4)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1991年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91年光辉历程的经验和启示是: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制定科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全部工作与中国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 (4)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经验启示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一结合,开辟新的道路,取得新的胜利。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开展武装斗争,发展统一战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壮大国营经济,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迈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成功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大飞跃。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再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大飞跃。近二十年来,我们党先后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思想战略,也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而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党也将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在新世纪新的征途上,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够找到适应新情况的新思路、新途径,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新措施,继续把我们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实现、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经过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新形势下,只有继续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准则,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谋人民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搞改革、搞建设,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团结各族人民。在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抗日时期,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来,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逐步完成祖国领土的统一。面对我国政党林立,民族众多的情况看,我们党仍然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机制,团结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的党是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是由当代中国先进分子组成的。我们党始终秉持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友爱,艰苦奋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新中国的创立者,而且是建设和改革的政治设计者、组织协调者、思想引导者和行动带领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重要性,也致使我们党更要坚持完善自身。  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决好“参加革命究竟为什么”的问题;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解决好“现在当官干什么”的问题;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解决好“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要做到严以律己,洁身自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而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展现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道德风貌,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体制,切实保证人民军队、国家政权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主动、各尽其责,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稳定发展,致力于人民的幸福安康,致力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昌大 谢谢!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对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启示?

吸取以前的错误和不足,更加理性的看待问题。

论述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的历史启示。

1L 已经被我用了 请其他人切勿转载。。。。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没什么

简述欧债危机给中国制定金融政策的启示

1:有利于进出口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2:有利于国内对债务的及相关财政赤字的审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审视国内债务问题异常重要。3: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4:扩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实现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相匹配,不能高估外债与地方政府负债的承受能力。

分析欧洲债务危机,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借未来的钱迟早都要还,而且还赖不掉。不如借别人的可以赖掉,比如欧盟某国政府破产了。呵呵

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启示有哪些

希腊债务危机实际就是希腊政府的债务危机,是政府的开支大于收入,造成政府无力偿还而成的危机。去杠杆化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银行业共同的发展趋势,2015 年中国就已明确提出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面对欧债危机,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积极总结欧洲去杠杆措施带给我们的启示具有巨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欧债危机的原因希腊债务危机实际就是希腊政府的债务危机,是政府的开支大于收入,造成政府无力偿还而成的危机。原因有:1、税收制度不合理,偷税漏税很严重。2、财政支出过大。3、政府不能独立发行货币,即希腊政府没有权利用印钞权来制造通货膨胀,间接来提高政府收入。由于希腊是欧元区,投资者因为希腊的危机,进而担心到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体系。故投资者大量抛出欧元(欧元下调),而美圆则相对欧元必然上涨(这是相对的)。欧洲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政策,但是它没有一个共同的经济政府。希腊的债务和美国、日本比差不多,美国、日本没有出现债务危机是因为背后有政府在支撑这个债务,政府来为这个债务做担保,这样的话,投资者都会相信不会出现违约。希腊就不一样,希腊自身的能力比较弱,后面也没有一个“欧元区政府”来做担保,没有机制上的保障说德国、法国法律上必须要救助希腊,所以投资者就容易担心,希腊(这样的)小国家出现违约。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盟成员国不能干预欧元汇率,希腊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欧元的贬值,欧元又继续影响到欧盟各国的经济。启示去杠杆化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银行业共同的发展趋势,2015 年中国就已明确提出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总体影响有限,但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了中国经济加上中美博弈升级的国际环境的叠加,中国去杠杆之路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面对欧债危机,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积极总结欧洲去杠杆措施带给我们的启示具有巨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工作中创新有何启示

第一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材料一的我国钢铁的“白菜价”与外国钢铁的“白金价”对比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经济、在军事,更在人才、在技术、在创新。谁占据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第二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并不断引领实践创新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突出了“老祖宗不能丢”与“讲新话”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已成为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原则在运用中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欧阳修苦读给人的启示是什么?急

欧阳修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

赵玉平百家讲坛,曹操的启示 跟司马懿学管理 向诸葛亮借智慧MP3下载

提取码:bulv▂﹏▂﹏▂﹏▂﹏▂﹏▂﹏▂﹏▂﹏▂﹏▂﹏▂﹏▂﹏▂﹏▂﹏▂﹏▂﹏▂﹏▂﹏▂网盘链接如上,保存下载即可,本资源来源于网络,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谢谢采纳!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对大学生有何启示

坚定理想信念等。1、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并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2、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强调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这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挑战、超越自我,为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欧阳修苦读这篇古文给我的启示是

勤读书,多作文,才能提高文章的质量,此外别无蹊径.文学大家苏东坡,才华绝世,饮誉古今,犹能这样重视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引为良训,足见他治学的严谨、刻苦.由此,它给了我们—个很大的教益:文章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

论梁启超的学校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有什么启示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一代学术宗师,但很少有人把他当做一位教育家来研究。从戊戌变法时期到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先后发表了《变法通议》、《倡设女学堂启》、《教育政策私议》、《论教育当定宗旨》、《教育与政治》等十几篇教育论文,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许多方面均有论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主张。其晚年又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研究院等多所大学任教和讲学,参与教育实践,因此对近代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实践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也不为过。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梁启超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人。 一、教育之宗旨 梁启超一直强调教育应该有正确的目的,可以说他是最先撰文论述教育目的的重要性的教育家。他在《论教育当定宗旨》一文中首先提出教育必须有目的,他认为人与动植物、文明人与野蛮人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活动的有意识、有目的。教育是人类一种非常重要而复杂的活动,不能没有目的,而且这种目的还必须是正确的。他认为任何事情没有宗旨都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没有宗旨是寸毫不能有成的。 首先,梁启超对封建教育的错误目的进行了抨击。中国的传统教育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始终将儒学及儒家的经典作为学校惟一的教学内容。隋朝实行的科举制,经过唐代的发展,一直沿用到明、清,前后达1300年的时间,这种制度把学校教育与选官直接相连,使学校教育逐渐变成科举的附庸,“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成了读书人惟一的奋斗目标和整个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封建社会中,读书只是手段,做官才是目的,学问只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从前我们学八股,大家有句通行话说是敲门砖。门敲开了,自然把砖也抛却再也不会有人和那块砖头发生起恋爱来”[1](P150)。因此他认为传统教育之下读书人整日埋头于训诂词章和程朱理学,醉心于科举考试,盼望猎取功名利禄,不钻研实用知识,不晓得古今政事,消磨才气,浪费了时光,根本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因此他提出要培养人才就必须改变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2](P139)。同时,他还具体提出了变科举的上、中、下三策。 其次,梁启超还指出了洋务教育的不足。他认为洋务派学西方学得还不够,只涉猎其皮毛:“今之同文馆、广方言馆、水师学堂、武备学堂、自强学堂、实学馆之类,其不能得异才何也?言艺之事多,言政与教之事少。其所谓艺者,又不过语言文字之浅,兵学之末不务其大,不揣其本,即尽其道,所成已无几矣。”[3](P132)他总结了洋务教育的主要病根有三:一曰科举之制不改,就学乏才也。二曰师范学堂不立,教习非人也。三曰专门之业不分,致精无自也[3](P132)。这种弊端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然师学不讲,教习乏人,能育才乎?科举不改,聪明之士,皆务习帖括,以取富贵,趋舍异路,能俯就乎?”[4](P21)所以洋务教育很难培养国家需要的真正人才,最多只能培养翻译、买办之类的人才,“推其成就之所至,能任象鞮(指翻译)之事,已为上才矣。其次者乃适足为洋行买办冈必达(指买办)之用。其有一二卓然成就,达于中外之故,可备国家之任者,必其人之聪明才力,能借他端以自精进,而非此诸馆诸学堂之为功也。”[3](P132) 在批判传统教育和洋务教育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宗旨,而且其教育宗旨还随着时事的变迁不断发展完善。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西贯通的政治人才。他呼吁学习西方应以政学为根本。他认为以往“中国向于西学,仅袭皮毛,震其技艺之片长,忽其政本之法,故方言、算学、制造、武备诸馆,颇有所建置,而政治之院曾糜闻焉。”[5](P153)所以他得出结论:“今日学校,当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因为“政学之成较易,艺学之成较难;政学之用较广,艺学之用较狭。使其国有政才而无艺才也,则行政之人,振兴艺事,直易易耳!……使其国有艺才而无政才也,则绝技虽多,执政者不知所以用之,其终也必为他人所用”。因此,他认为:“今之中国,其习专门之业稍有成就者,固不乏人,独其讲求古今中外治天下之道深知其意者,盖不多见:此所以虽有一二艺才而卒无用也。”[6](P157) 梁启超之所以得出教育的宗旨为“以政学为根本”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他认为西方诸国和日本富强之本原正在于此,他称:“泰西诸国,首重政治学院,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古史为纬,以近政近事为用,其学成者授之以政,此为立国基第一义。”[2](P158)而“日本变法以学校为最先,而日本学校,以政治为最重;采泰西之理法而合之以日本之情形,讲求既熟,授之以政,是以未及十年而兴淳焉也。”[1](P154) 至于如何学习政学,梁启超在《上南皮张尚书论改书院课程书》中具体建议:“以《六经》、诸子为经,而以西人公理公法之书辅之,以求治天下之道;以历朝掌故为纬,而以希腊罗马古史辅之,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以按切当今时势为用,而以各国近政近事辅之,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这样“数事并举,则学者知今日之制度,何者合于古,何者戾于古;何者当复古,何者当变古。古人制度,何者视今日为善,何者视今日为不善。何者可行于今日,何者不可行于今日。西人之制度,何者可行于中国,何者不可行于中国,何者宜缓,何者宜急,条理万端。烛照数计,成竹在胸,遇事不挠。此学若成,则真今日就时之良才也”[3](P154)。 可见,梁启超在戊戌时期把教育宗旨定在了培养通达时务,以治天下为己任的政治革新人才上。这主要是由当时变法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以学西方政治制度为宗旨的政治改革运动,所以急需“中西贯通”的政治人才,为此,维新派先后创办了一批学堂,如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等,志在培养维新人才。梁启超亲任长沙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在讲坛上和批阅学生札记时阐发自己的思想主张,鼓吹民权,培养变法的急需人才,效果显著:“开学几个月后,同学们的思想不知不觉就起剧烈的变化,他们像得了一种新信仰,不独自己受用,而且努力向外宣传。……到了放年假同学回家去,把我们那种‘怪论"宣传出去,于是引起很大的反动,为后来戊戌政变时最有力的口实。”[1](P28) 戊戌变法失败,给梁启超以很大的教训,他感到只培养少数的政治人才是不够的,因此他把着眼点放在了普通的“民”身上,他把教育的目的从以“政学为主义”改为以“新民”为第一要务。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在日期间,他一方面接受并宣传孟德斯鸠、卢梭、穆勒、斯宾赛及福泽谕吉、加藤弘之等欧美、日本近代思想家的政治、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则通过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撰写《新民说》、《中国积弱溯源论》、《十种德行相反相成义》、《新民议》等文章,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现代国民即“新民”。所谓“新民”,就是用西方近代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来重铸中国国民性。 梁启超的新民说主要内涵有二:一为新民之缘由。在为什么要新民的问题上,梁启超首先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得出结论,他认为:“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不效不睹者何也?”“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所以,“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免浩劫而拯生灵,惟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而欲实行民族主义于中国,舍新民未由”[7](P4)。其次,梁启超认为过去“中国有部民而无国民”。那是因为过去“吾国风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故我民常视其国为天下”。所以“有可以为天下人之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而今天则不同,“今日列国并立,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之时代,若缺此资格,则决无以自立于天壤”;所以“今日不欲强吾国则已,欲强吾国,则不可不博考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这里的“其长者”就是指“民德、民智、民力”。这是“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5](P6)。归根结底,就是要采取各国的道德、思想来建设中国的一种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二为新民之内容。梁启超心目中的现代国民,就是指具有新道德的新式国民。这样的国民必须具有国家思想、进取冒险精神、权利义务思想、自由思想、自治能力,并且要具有独立、自尊、合群、尚武等意识。因此,在中国创立和普及国民教育必须以造就具有这些“公德”的现代国民为其宗旨。总之,通过教育培养出“备有人格,享有人权,能自动而非木偶,能自主而非傀儡,能自治而非土蛮,能自立而非附庸,为本国之民而非他国之民,为现今之民而非陈古之民,为世界之民而非陬谷之民”[8](P61)。这样的国民才能“自立竞存于优胜劣败之场也”[2](P53)。 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教育的宗旨又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梁启超的教育宗旨从戊戌维新时代的培养政治人才而转变为20世纪初年的培养现代国民,说明其教育的着眼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已经从关注少数“政治人才”的教育向近代国民教育转变。教育的对象面向更广泛、更普通的人群。那么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也是今天的教育者时时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梁启超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培养“现代国民”,而不仅仅是培养少数的“精英人才”。这个观点对于今天的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在素质教育已被教育者提到日程的今天,我们不能不重新提起梁启超的国民教育理论。因为今天的许多家长和教师,仍然把教育当成培养“精英人才”的手段,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精英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着眼点应该放在每一个国民身上,放在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上,在注重每一个国民的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重点培养“特殊人才”和“精英人才”,只有这样,教育才达到了它的目的。 二、教育之途径 梁启超主张建立新的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的根本途径。在梁启超著名的政论文章《变法通议》中,就有数篇论及教育的文章,如《学校总论》、《论科举》、《论师范》、《论幼学》、《论女学》、《学校余论》等,系统地论述了他对学校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儿童教育的诸多看法。这些文章和其稍后所写的《上南皮张尚书论改书院课程书》、《与林迪臣太守论浙中学堂课程应提倡实学书》、《教育政策私议》等文章,形成了他对建立新的教育制度的系统主张。 梁启超主张建立新式学校,重视学校教育,他甚至把学校教育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他在《变法通议?学校总论》中分析了西方富强之源,认为“近百年间,欧罗巴之众,高加索之族,借制器以灭国,借通商以辟地,于是全球十九,归其统辖,智之强也。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3](P126-127)。而“开民智”的途径就是设立新式学校,“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3](P131)。在这里梁启超把学校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径。 在强调了学校的重要性之后,在1902年的《教育政策私议》中,梁启超又参照日本的教育制度,把学校教育分为四个时期:(1)5岁以下为幼儿期,接受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2)6岁到13岁为儿童期,接受小学教育;(3)14岁到21岁为少年期,接受中学教育或者实业、陆海军、政治法律、美术、寻常师范等教育;(4)22岁到25岁为成人期,接受大学教育,包括高等师范学校和师范大学。梁启超认为学校教育要按这个程序,循序渐进,不能躐等。关于学校的经费,梁启超批评了政府“今不惜糜重帑以治海军,而不肯舍薄费以营学校,重其所轻,而轻其所重”的做法[9](P133)。同时参照了英国与法国的教育经费来源,建议中国“学校经费,皆由本校本镇本区自筹”。“其有公产者,则以公产所人支办之。其无公产或公产不足者,则征学校税,如田亩税、房屋税、营业税、丁口税等,或因其地所宜之特别税法,以法律征收之,以为创设学校及维持学校之用”[7](P165)。 梁启超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他认为“春秋万法托于始,几何万象起于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10](P148)。首先,他强调初等教育阶段要实行义务教育。“今中国不欲兴学则已,苟欲兴学,则必自以政府干涉之力强行小学制度始”[5](P161)。要政府强行推行义务教育:“既以造就国民为目的,则不可不举全国之子弟而悉教之。故各国通制,及年不学,罪其父母。盖子弟者一国所公有,非父母所能独私也。然国家学制未定,使民何所适从?故必用此法,先使学校普及,然后教育可以普及”[8](P167)。其次,梁启超还参照西方提出了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主要教授天文地学浅理、古今杂事、数国语言、算学、音乐、体操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导之以理,抚之以术”,使学生易于接受,如演戏法、说鼓词、歌谣等等。同时他还提出要缩短儿童授课时数,“日授学不过三时,使无太劳,致畏难也”[8](P149)。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还对当时儿童教育中盛行的体罚教育提出批评:“今之教者,毁齿执业,鞭笞觥挞,或破头颅,或溃血肉,饥不得食,寒不得息”[11](P124)。他提出必须废止这种教法,“不妄施扑教,使无伤脑气;且养其廉耻也”[8](P149]。 要普及初等教育就需要大量的师资,所以师范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师范》一文中,把师范教育作为“群学之基”。并且称“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12](P144)。文中梁启超还指出了当时学堂中大量充斥“洋教员”的不利因素和弊端:(1)言语不通。多用“翻译辗转口述,强半失真”;(2)中西教法不同,“往往有中文一二语可明,而西人衍至数十言者,亦有西人自以为明晓,而华文犹不能解者”。(3)“西人于中土学问,向无所知”,所以他们所教多重西学,这样必然造成就学者“拔弃本原”,被其同化的后果。(4)他以军事学堂为例,分析所聘西人教习来自不同国家,平时训练学生操不同种语言,一旦遇战事,“则统率虽大声疾呼,而土卒且罔闻知”,结果战必失败。梁启超认为聘“洋教习”有如上弊病,反而其“所领薪俸,又恒倍于华人”,这是不合适的。既然聘用“洋教习”有如此多的不适宜,当然就要办师范教育,培养自己的师资。因此梁启超认为应该在京师及各省府州县广设师范学堂,这样“三年之后,其可以中教习之选者,每县必有一人。……十年之间,奇才异能,遍行省矣”[10](P145)。 梁启超对女子教育也非常重视。自古以来,在中国是不允许女子与男子接受同等教育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开始提倡男女平等,注重女子教育。在此期间,梁启超先后著成了《变法通议?论女学》和《倡设女学堂启》,阐述自己关于女子教育的主张。梁启超首先把“女学”与“强国”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13](P87)。“是故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8](P97)。 梁启超把提倡女学的重要意义概括为如下四点:其一,“凡国之人,必当使之人人各有职业,各能自养,则国大治”[8](P87-88)。因为在中国“女子二万万,全属分利,而无一生利者。惟其不能自养,而待养于他人也。故男子以犬马奴隶畜之,于是妇人极苦。惟妇人待养而男子不能不养之也,故终岁勤动之所入,不足以赡其妻孥,于是男子亦极苦”[8](P88)。因此必须让女子接受教育,然后找到一份职业“以自养”。这样既可减轻男子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和家庭地位。且可以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故曰,国何以强?民富斯国强矣。民何以富?使人人足以自养,而不必以一人养数人,斯民富矣”[8](P89)。其二,梁启超认为女子接受教育后,便可以“拓其心胸”,增长见识,促进家庭和睦。梁启超认为“今夫妇人之所以多蔽于彼者,则以其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生之精神,以争强弱讲交涉于筐箧之间……是以海内之大,为人数万万,为户数千万,求其家庭内外相处熙睦,形迹言语,终身无间然者,万不得一焉。而其发端,罔不起于姑嫜姒娣之间,愤时者至谓妇人为尽可杀”[8](P91)。因为女子终日困于家庭,不学习、少见识,所以常为家庭琐事而计较,造成夫妻不睦,家庭不和,“若夫家庭之间,终日不安,人室则愀,静居斯叹,此其损人灵魂,短人志气……故虽有豪杰倜傥之士,苟终日引而置之床笫、筐箧之侧,更历数岁,则必志量局琐,才气消磨[8](P91)。可见,家庭不和睦会带来诸多消极后果。如果女子们接受了教育,必然“使其人而知有万古,有五洲,与夫生人所以相处之道。万国所以强弱之理,则其心也,方忧天下悯众生之不暇,而必无余力以计较于家人夫子事也”[8](P90)。可见,女子接受了教育以后,见识广、心胸宽,自然不会终日为家庭琐事计较、烦恼,当然家庭也就会和睦了。其三,女子接受教育后可以更好地教育儿女。梁启超认为“西人分教学童之事为百课,而由母教者居七十焉”,因为“母教善者,其子之成立也易;不善者,其子之成立也难”[8](P91)。因此,梁启超把家教特别是母教作为教育的基础。“故治天下之大本二,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8](P93)。其四,女子接受教育后,可以养育有素质的后代,不断“进其种”。即“进诈而为忠,进私而为公,进涣而为群,进愚而为智,进野而为文”[8](P93)。梁启超认为“西人言种族之学者,以胎教为第一义,其思所以自进其种者,不一而足”[8](P92-93)。如:“各国之以强兵为意者,以令国中妇人,一律习体操,以为必如是,然后所生之子,肤革充盈,筋力强壮也”[8](P93)。由此类推,一个有学识、有修养、有素质的女子,所生育之子自然是有学识、有修养;有素质的人。其实,在这里梁启超提出了遗传学和胎教两个概念。 总之,女子接受教育后,“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14](P325)。为了实践其女子受教育的主张,1897年冬,梁启超与经元善等在上海创设经正女塾(又名中国女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学堂,该学堂还发行《女学报》,鼓吹妇女教育,一时间许多城市都闻风而起,兴办女学,从而开创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 上述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梁启超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主张,他提出了遗传和胎教这样两个概念,并认为这取决于母亲的素质,所以,他才特别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甚至把女子教育同国家强盛联系在一起,这种主张恐怕是前无古人的;同时,梁启超参仿日本所制定的学校教育的四个阶段,也为近代学制的颁布提供了参考;他的关于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的见解在中国教育史上也具有开创性,所以说,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丰富了近代教育思想史的内容,为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惠施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墨子说“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 从两句话中能得什么启示

第一句话:一尺之棰,就是一尺之杖。 这个句子出自《庄子 天下篇》,是由庄子提出的。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之捶”,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如是“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一尺之捶是一有限的物体,但它却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这个辩论讲的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有限之中有无限。这是辩证的思想。 第二句话:这里所说是物质的分割问题,前者说的是物质可以分割,后者中“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译成现代语就是:不能分为两半的东西是不能砍开的,也就对它不能有所动作,它便是“端”了。其实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这就论证了物质有不可再分割的最原始单位,就相当于古典原子学说中的原子概念.

《鹰之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gh

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意思和启示是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了你什么启示

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现实,只能正视,而不能回避。悲伤、生气于事无补,反而有害于健康。诗人说过:“即使没有得到什么或者得到的不是想得到的,也没有任何理由怫然不悦。要知道,生活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黑暗必定被白昼所替代。”说得何等好啊!面对逆厄,何须伤怀。要相信,黎明前的黑暗是短暂的,东方的曙光必将普照大地。接着,诗人在第二节中感叹道:“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是啊,心向未来,眼朝前方,忧郁不过一瞬间尔。当快乐的日子来到的时刻,回首往事,就会感到那过去了的,是多么亲切,因为它让你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了生活,在艰难的生活中经受了磨炼,在百般的磨炼中把自己炼成了无畏的强者。

学习伦理学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伦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有没有基本问题?如果有,是什么?对此我国伦理学界一直存在分歧。 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观点认为,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道德意识与物质利益谁决定谁的问题。这个问题决定着对道德本质、规律、作用等问题的回答。也就是说,决定 着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的问题。第二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谁服从谁的问题。这个问题决定着伦理学所建构的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的问题。(参见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12页)但也有人提出,善与恶的关系问题才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因为善与恶是道德中的特殊矛盾,也只有伦理学才研究善与恶的矛盾;善与恶的问题也是古今中外一切伦理学家、学派都要研究的中心和重点问题;善与恶的矛盾也是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动力,并贯穿在人类生活的始终及其一切领域;善与恶也是伦理学范畴的核心。(参见魏英敏:《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昆仑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78~85页)另外,也还有人提出,道德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的性质、起源和标准问题;伦理学的根本问题是科学的说明什么是善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上述五种观点中,前两种观点都有合理性,只是还不够全面。后三种观点都已经部分地包含在前两种观点中。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该能涵盖道德现象的各个部分,而不应该只涵盖道德现象的一部分内容。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现象包括了道德理论、道德规范、道德活动、道德心理四个基本部分。那么,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也罢,善与恶的关系也罢,都不能涵盖道德现象的这四个基本部分。所以,我们应当从道德现象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中分别找出各自的基本问题,这样一来,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必然有四个,而不是只有一个,即善与恶的关系问题是道德理论的基本问题;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道德规范的基本问题;知与行的关系问题是道德活动的基本问题;荣与辱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心理的基本问题。总起来说,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善与恶、义与利、知与行、荣与辱的关系问题。 善与恶的根源、性质和标准等问题,是道德理论的核心问题。人类道德观念起源于善与恶的现象及其矛盾。要是生活中没有恶的危害性,人类也就不会去追求善。没有对善的追求和对恶的斗争,也就不会有道德问题和伦理学的存在。正如罪与非罪是法律意识的核心问题一样,善与恶是道德意识的核心问题。但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伦理学就是要科学揭示善恶标准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努力促进人们形成较为统一,且与自己所处时代相适应的道德认识。 善恶标准同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有直接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人们通过正当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就是善的行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利益就是恶的行为。那么,这个范围的界线在哪里?什么样的手段才是正当的?这就需要用道德规范来规定。世界上恶的表现有多种多样,其中大部分同人们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有关。为了减少恶的现象发生,就必须对人们追求利益的行为进行规范。道德就是要通过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信仰的关系来扬善抑恶;就是要通过调整现实与理想或实有与应有的关系,来引导人和社会向着更加进步、文明和理想的方向发展。所以,道义与功利,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道德规范体系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的实践性都很强,如果脱离道德实践,再好的理论和规范也没有价值。道德修养、道德教育、道德评价等道德活动现象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知与行的问题。“知”,就是道德知识;“行”,就是道德行为。伦理学不仅要帮助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还要培养人们的良好品质和习惯,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知行关系,既是哲学认识论问题,又是哲学价值论和伦理学问题。在中国哲学中,许多哲人曾就知与行的先与后、难与易、分与合等问题进行过长期讨论。无论知识论还是道德论,都强调行的重要性。古人说行是知的前提,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古人说知行合一,不能行就不是真实的知,就是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只有道德的理论和规范,而不能付之实践,见诸行动,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因此,伦理学的任务不能只是帮助人们认识道德现象,还必须深入研究知与行的关系,特别是要研究知向行转化的机制,以便引导人们把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付诸实践。 荣辱观念是将道德之知引向道德之行的心理机制。以守德为荣,以失德为耻,这是人类普遍的道德心理,也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格的基本点。人有耻感或羞耻心,是保持做人尊严的自因。一个人如果恬不知耻或不以耻为耻,就是自毁人格。人格就是做人的尊严、资格和价值。违背道德,自毁人格,就等于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资格和价值。正是这种荣辱信念,支撑着人类的道德实践。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牧民》)的思想。孔子也提出“行己有耻”,(《子路》)认为“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如果说“耻感”是对善的否定性把握,那么“荣感”就是对善的肯定性把握。有耻感就表明对善的认同和追求。没有耻感就不能具体把握善,因而也就不能具体感受到为善的光荣和高尚。如果一个社会不以恶为耻,没有对耻的厌恶和鄙视,没有对恶与耻的处罚,则既无耻,也无荣。由于荣与辱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必然成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探讨伦理学的这四个基本问题,是为建构完善、成熟的伦理学体系服务的。换句话说,评价一种伦理学体系是否完善、是否成熟的标准,就是要看它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解决得怎样,看它是怎样回答善与恶、义与利、知与行、荣与辱的关系问题。这几个基本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得好,伦理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才能表现出来。

左传 子产不毁乡校的启示

左传》中的“子产不毁乡校”,体现了舆论监督和知识分子与政权间的双向沟通。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最近常与客户讨论BBS博客和SNS“负面”内容的处理。人说你坏话给人不爽的感觉,但是事实上,网民发表意见应该是一件好事。绝大部分危机时因为企业对消费者的投诉置之不理;如果我们倾听网民的新生,参与诚实的讨论,我们有很好的机会提高自己。 连古时封建社会,人们懂得听意见、接受批评的重要性:《左传》的《子产不毁乡校》描述公司应该如何听进、引导和处理消费者的意见,以改善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形象。 如果你原版看腻了,我在这儿提供现代改良版本: 网民游于博客,以论品牌,然明谓子产曰:“撤帖子,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帖焉,以议产品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撤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企业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三十六计对生活的启示

三十六计是一本古代军事典籍,但其中的智慧和策略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下是三十六计对生活的启示:1、瞒天过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善于隐藏自己的意图和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效果。2、围魏救赵:在面对困难时,有时候需要采取不同寻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3、借刀杀人:有时候通过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的策略。4、调虎离山: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可以采取间接攻击的方式来削弱其实力。5、欲擒故纵: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适当的让步和妥协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6、上屋抽梯:在处理危机时,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危机扩大化是很重要的。7、无中生有:有时候通过制造假象和误导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可行的。8、暗渡陈仓:在面对对手时,保持神秘的态度可以减少对手的警惕性。9、隔岸观火:在处理纷争时,适当保持距离和中立是明智的选择。10、笑里藏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避免过于直接和露骨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总之,三十六计是一本有关策略和智慧的经典典籍,它所讲述的内容不仅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三十六计》背景如下:“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

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7篇 征兵是指依照兵役法的规定征召公民服现役,那么收看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之后有哪些观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7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精选篇1) 我最难忘的是一个穿军装的军人。他为什么会使我难忘呢?这是因为这位军人做了一件令我十分敬佩的事情。 这件事是发生在严寒_月的公共汽车上。有一天,我和妈妈要乘公共汽车去姥姥家。刚上车时没什么人,只有我、妈妈、一位叔叔和那位军人。可是到了第二个站就有许多人上车,其中有一位老奶奶,可是老奶奶上车上得很慢,座位都给先上车的人坐光了。当开车时,因为有动力,老奶奶经不住开车的动力身子就一歪,差一点就摔了下去。为什么我说差一点呢?因为那军人及时冲了过去把老奶奶扶住了,并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 军人自己就站在车子的一个角落里。本来上车的时候我就觉得车上很冷,但是当军人站起来后我就觉得暖和了许多。我看了看军人,他正在发抖。这时,售票员问军人“同志,你没什么事吧?”军人说:“没事”这究竟事什么事呢?在我心里就起了这个疑问。正在这时妈妈也叫我下车了,因为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下车时,我还没忘记看看那位军人,我一看,不由得呆了起来:军人站的角落的玻璃窗竟然是破了一个角的"。我这才知道售票员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位军人真伟大,为了全车人的温暖而寒冷了自己。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能这样无私的奉献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世界将变得更美丽,人与人之间就更和谐了。 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精选篇2)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军人们在接受检阅威风凛凛的样子,他们整齐一致的服装,坚定有力的步伐,那么风光,那么威武,我恨不得一下子就长大,变成军人。 可能那时还很幼稚吧,并不知道他们风光背后是多么辛苦。长大后,我看了《火蓝刀锋》这部电视剧,才知道军人威风背后的艰辛。三年级军训时,也让我到真真实实有机会体会了一把军人的生活,对军人生活有了更加真实的认识。 第一次见到军官,看到他那英挺、刚硬的身形,英姿飒爽的军姿,铿锵有力的军礼,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刚开始军训时,大家都认为很好玩,个个兴备不已,还没有开始人人都跃跃欲试。教官让我们练军姿,要求无论如何也不能动,我心想:“不就是站吗,小菜一碟!”可是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脚麻了,腿酸了。中午,汗水像一个个小精灵在我脸上跳动,弄得我直痒痒,却只能纹丝不动。这个动作下来,让我确确实实知道了军人的辛苦,也让我知道军人坚韧是怎样练成的。 后来的几天里都是一些较难的动作,走正步,练军礼等等,每个动作都得练习很多次,浑身都累得“酸溜溜”的,但经过一遍遍练习,成功后的喜悦让我忘记了辛苦。 阳光明媚的周五我们军训在最后一次的演习中就要结束了,在全校师生众目睽睽之下,我们像“军人”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从他们面前挺过,操场上空响起了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我顿时热血沸腾,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伴随着国歌声,作文一个“男儿”保护国家,保护黄何,保护大中华的责任感在我心中扎根。 这次军训让我真真实实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本真,也让我的军人梦更加坚定。不由自主在心里唱响起了: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精选篇3) 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就有一个梦:长大以后,我要去当兵! 说起这个梦,还得从我的父亲说起。 我的父亲是个退伍军人。每当闲暇时,父亲就跟我讲起他以前在部队的生活,让我看他在部队时拍的相片。相片中的父亲,身穿绿军装,脚穿铮亮的皮鞋,腰扎武装带,好威风啊!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为自己有个当过兵的父亲而感到格外自豪。自小我就喜欢听父亲讲军事题材的故事,和他在一起观看战争影片。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心里充满了向往:长大了以后,我也要去当兵! 但是,这个梦想,差点就让我的表姐给打破了。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考上高中的表姐来到我家。看见她,我竟大吃了一惊:原来白白胖胖的表姐,怎么变得又黑又瘦了呢?她看我一脸愕然,就问:“怎么?不认识表姐了?”一问,才知道表姐刚参加完学校的军训回来,她苦着脸对我说:“这还不是拜军训所赐!我原来也以为当兵是很威风的,但军训过后,才知道,当兵原来是很辛苦的。每天要起早摸黑不说,而且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都要坚持训练;只要你有一点点违纪,就会被教官责罚;执行任务的时候,甚至还可能有生命危险……”表姐一口气说了很多,最后,还不忘问我:“你不是一直想当兵吗?看看我现在这个样子,我劝你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吧!”女孩子嘛,哪个不喜欢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听表姐这样说,如果要晒得黑黑瘦瘦的,我还真有点怕去当兵了呢。第一次,我对想去当兵的这个念头,产生了动摇。 但是,今年暑假,我在家接连看了《亮剑》,《我是特种兵》,《麻辣女兵》,《潜伏》等一系列军事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剧中一个个英勇的军人形象,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心中那个想去当兵的梦想又被唤醒了,而且感觉比以前更强烈了。我想:无论怎样,我都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体验一下军旅生活,实现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我不想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尽管知道当兵很辛苦,部队的要求也很严格,但不经历风雨磨难,怎么能成大事?所以,我想去当兵,这个念头,再一次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现在,逐渐长大的我,想去当兵的梦想依然不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会从现在开始,好好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让自己一步步朝当兵的梦想迈进!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只要我不放弃,当兵这个梦想,一定会离我越来越近! 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精选篇4) 英挺,刚硬,器宇轩昂,这是一名军人独有的气质,他来到我们这个集体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个气质: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雷厉风行。这就是军人! 这次训练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进行的,余训练员刚来就给我们全体来个下马威在操场上站军姿,这让我们苦不堪言,在这被太阳烤的直冒热气的操场训练,炎热的太阳在磨练我们的意志,在考验我们的耐力,我们受着太阳的烘烤,开始站军姿,用汗水来书写这次军训,双脚分60度,双手紧贴裤线,收腹,挺胸,抬头,身子往前倾斜!训练员时时提醒我们。还叫我们不要动,我不禁回想起在空调下自由自在的生活。没过几分钟,我的双腿就开始发麻了,汗不停的流下来,我恨不得马上把汗擦掉,又生怕教官批评,看到别人没有放弃训练,我挺了挺身板,努力站着,几分钟后,有人不行了,被训练员扶到阴暗的地方,我们还是在站着,后来相继有5个人倒下了,我已经汗流浃背,站了十几分钟,训练员才让我们休息,这一刻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军人的背后是这样辛苦与艰辛。 在这半天,我们提高了毅力,还尝到了军人平时的劳累,让我们学到了坚持,学到了不怕苦,不怕累。军训的每一课都让人得到许多启示,它让我们更加接近军人的生活,让我们学习军人的品质,给我们改正思想上的许多歪曲,树立了许多品质,让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人,学会坚持,学会迎难而上。 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精选篇5) 大家好,我叫_,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 因为,作为军人我们就要责无旁贷的去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块圣神而不可侵犯的土地,为祖国争光。例如,要捍卫钓鱼岛的所有权;还要保护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安全,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保障;更要在敌人入侵我们时行使我们的权力,与敌人抗战到底。 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叫做《三毛从军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毛在面对敌人时表现出来的不是畏惧而是勇敢,而且还运用他机智灵敏的头脑,打倒了日本人。只有十岁的三毛,还得了一个比军长都大的奖,我觉得他很厉害,而我也是从那时起就立志要当一名军人,那时我三岁。 我跟爸妈说了我的理想,爸妈也很支持我,就给我报了一个武术班。从三岁一直到现在,我一直练习武术,已经有五年多了。在这几年里,我受过很多伤,流过很多泪,例如,我的腿受伤不下10次,手受伤过4次,牙齿也受伤过2次,即使是这样痛,这样苦,每次只要想起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我就咬咬牙挺过来了。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所以我是痛并快乐着,而快乐大于痛苦。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通往成功。 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精选篇6) 小时候,我看着电视中的那些军人叔叔们,总感到有一股威风,所以,我立下了一个理想――做一名军人! 长大后,我明白了军人是随时要做好牺牲的准备的。但是虽然这样,我仍然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因为我知道中国虽然天下太平,但万一有一天战争的硝烟飘到祖国上空,那么我们中国男儿不去保家卫国,那让谁去守卫?且我从小到大一直认为一个真真的中国人的归宿就应该是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一个中国男儿如果不报效祖国那他的存在便没有仍何意义! 我不求当一个拥有丰功伟绩的将军,我只求当一个统一、和平的中国的一名士兵!为了祖国,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哪怕是生命,因为我熟知无国和来家这个道理! 我深知:祖国是一个中华男儿的一切,身为一个中国男儿,应该随时为祖国付出自己的一切!“身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这个道理应该铭刻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我现在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只有这样我才能实现我的理想,同时也要锻炼我的体魄,拥有一个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素质,不让我的理想成为一张永远无法拥有的空头支票! 收看2023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启示(精选篇7) 我的理想有许许多多,比如说聪明的科学家,慈祥的医生,和蔼的老师,帅气的金融者。这都是我的愿望,但我心中还有一大理想——军人。 军人是个伟大的职业,保卫祖国,保卫边疆,保卫领土,不让别人侵犯我们那神圣的祖国。我喜欢当军人,军人是个很帅气的职业,穿上那迷彩服,带上防弹帽,带着枪为人民造福。 救人的时候,总是我们军人最先到达,想尽办法,冒死也要把人救出来,因为,军人是为人民服务。在战场上,我们军人冲锋陷阵,想尽办法把敌人赶尽杀绝,开着坦克,带着飞机,坐着船,杀入敌人大本营,那是一件多么威武的事情啊!在救火时,我们军人也体现了威武,和消防队员们一起救火,搭云梯,救出被火围困的人。大家都为我们喝彩,那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啊! 军人是个冒险的职业,为人民牺牲的有许多,抓小偷而死的,战争而死的,但我们愿意,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以前有个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为法西斯卖命,剥削人民利益的,他的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共产党军人,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所以我们的死就比泰山还重,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其所。 军人也是个神圣的职业,只是你们觉得没老师的职业神圣罢了,但军人在我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老师只是教好学生,培育学生。但军人却是保护大人的生命,小孩的性命,保护人民,不让中国再重复以前那历史的耻辱。 保卫祖国的花朵,不让他们那幼小的心灵受创伤,为祖国做出贡献,学习我们军人的精神。 我喜欢当军人,因为我热爱它,我喜欢军人的神圣,喜欢军人的威武,喜欢军人不为艰难斗志而后退。还特别喜欢军人们手中的枪,我爱中国,我爱军人!

鲧和禹治水给我们什么启示(鲧和大禹治水给我们什么启示)

1、鲧禹治水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禹和鲧治水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鲧和禹治水给我们的启示。 4、大禹治水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1.鲧禹治水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治水要疏堵结合,水流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些时候需要引导水流走向正确的方向。 2.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想着一味地强硬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为问题找到新的出口。 3.大禹治水精神: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此大公无私的精神被后世传诵,流传至今,更是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精神,成为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瑰宝之一,代表着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4.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

鲧禹治水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鲧禹治水的启示

1、鲧禹治水说明了一个道理:平时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采用疏导的办法才行。 2、鲧治水通过堵截的办法,结果越来越严重。大禹治水,通过疏导的办法,结果成功了。

鲧禹治水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鲧禹治水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治水要疏堵结合,水流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些时候需要引导水流走向正确的方向。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想着一味地强硬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为问题找到新的出口。大禹治水精神: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此大公无私的精神被后世传诵,流传至今,更是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精神,成为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瑰宝之一,代表着责任心与奉献精神。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

诺丁斯关怀理论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摘 要]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而备受关注,成为西方影响较深的一种理论,这项理论对中国当前的教育很有借鉴意义,也向当代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关键词] 诺丁斯;关怀教育;当代教师   [中图分类号] G51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8-0034-03      关怀教育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会主席内尔u30fb诺丁斯(Nel Noddings)教授历经多年的努力而形成的,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而备受关注,成为西方教育理论的一种重要思潮并被引入许多国家。      一、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内尔u30fb诺丁斯在其《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提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我们接受关心,并且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如果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接受和认同。”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关心型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关心每一个孩子,同时也注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能力。   她认为我们不必告诉学生如何去关心,只需与学生建立一种关心的关系,学生就能从中领悟从而明白如何关心。要使学会关心成为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她提出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课程与教学的问题,来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就是“关怀”,主张围绕“关怀”的主题而不是传统的学科来组织课程与教学活动。她认为教育中的关心应当建立在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基础之上,并要求连续性,主要包括:(1)教育目的连续性,学校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学生相互关心;(2)学校场所连续性,营造学校具有关怀氛围,让学生感觉有归属感;(3)师生关系连续性,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工作至少3年,从而有利于关心关系的建立;(4)课程的连续性,显示出对每一个学生不同个性发展与所需的关心与尊重。   诺丁斯还认为,关心品质具有开放性、渗透性、基础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因此,关心能够促成和推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道德人格的成长。基于关心理论的视角,诺丁斯认为教育包含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榜样、对话、实践和证实――榜样是关心的关键因素,教育者无需告诫学生去关心,只需与学生建立一种关心的关系,从而来演示如何关心;对话允许师生表达各自心声,从而通过相互了解,使建立充满关心的人际关系成为可能;实践使得人们有机会练习关心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发展必需的个性态度;而证实过程有助于人们获得一个理解人本质的视野和机会。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四者缺一不可。       二、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特点      1.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   诺丁斯认为,教育者应该走进每个学生的生命世界,要时刻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关怀型的教师会耐心地用自己的关心鼓舞和激励学生,允许学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实现个性的发展。教育本身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价值,关心学生的幸福。关怀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过程的一个方面。既然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过程必然包括知识教学,那么,在教育者的心中,学生的个体价值必然要超越于学科知识。   2.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诺丁斯认为,关怀始于教育者的关怀行为,完成于学生的被关怀感受。教育者要通过发掘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增强知识的生活性以及对个人的感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内在的主观感受,体验学生的想法,与学生的世界相互交融,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共生并相互关怀的关系,只有产生共鸣才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这种相互关怀的关系依赖于关怀双方及特定的环境,特定个体的反应。因此关怀需要考虑具体情境中特定的人和特定的反应及体验,而不是依靠普遍性作出判断。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学生都会渴望得到教师积极的态度,正如“皮革马力翁效应”一样,只要教师有积极适当的期待,学生就会从中获得信心和成就感。   3.教师的示范作用   只有关怀的行为才能给予学生被关怀的感受。知识是理性的、无情感的,而教师在讲述知识时经常会伴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而后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到学生与知识的关系。教师用心、用情去理解和讲授的知识会深深的铭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另一方面,关怀行为是有具体对象的,一对一的关怀关系会在得到关怀的学生心中成为永生难忘的记忆,甚至影响其一生,教师的示范作用或榜样的力量都是教导学生学会关怀的无言的动力。   4.强调实践的关怀   诺丁斯的关怀主要强调的是实践的教师关怀。她认为,关怀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一个人一旦进入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进入了一种关怀关系,关怀先于、重于做事和职业技能,这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教师在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关怀关系中,必须开放地、不以功利的目的接纳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发展需要着想,为学生服务。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体悟中领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系,而过分的干涉会使学生表面顺从、内心逆反。教师关怀的最好表现形式是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包容式引导。      三、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   对我国当代教师的启示      1.强化关怀角色   用诺丁斯的话说,就是教师“一定要淡化职业意识,而以共同的人类之爱参与到关怀的关系中”。有了孤立性的职业意识,教师就会把自己的工作仅限于学校或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所以教师要从人类共同的本性角度建立相互关怀与被关怀的联系。淡化教师的职业意识,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深谙熟知所教的知识内容,而且要能超越学科内容的限制,敏锐地观察和深刻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当然,教师淡化职业意识,也有利于从知识的简单传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生活上互相关心的伙伴。同时,教师要不断强化其关怀者的角色。作为关怀者的教师不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体验等方面的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也负有启迪学生智慧、开启学生心灵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因此,淡化职业意识,强化关怀角色有利于教师关怀学生的全面成长。   2.教师要培养自己具有关怀的能力   关怀是服务自己的,同时也服务他人。但在现实情景中,教师要努力先培养自己的关怀能力,才有去关心学生的可能。想要成为关怀者的人,一方面要在平时就多作培养情感接受和反馈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建立关怀关系的实践中,去体会其中真实的情感和情绪,以觉察到自己能付出关怀的限度,来保持住关怀别人的情感。   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和感悟,做一个能认取自身价值的真正关怀者。因此,当我们选择不关怀时,其理由正正当当地,是要保护住自己关怀的人性力量,不做迷茫的关怀者。教师尤其需要面对自己真实的情感,增强自己作为教育关怀者的力量。   3.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能成为两位一体的人。通过双方的眼睛观察,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感受痛苦。要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营造一种充满关怀的课堂氛围,让师生都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在课堂中通过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表现出对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关爱。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各种展现自己的机会。教师要肯定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发现个体学生的独特之处。肯定每个学生所取得的学习结果,正视每个学生智力发展中的缺失,积极、正确、客观地评价和鼓励学生。关心型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相互关爱,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只有在共同的爱的实践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心与心的交往,学生才愿与教师沟通、分享自己对关心的认识和体验。教师既要能为人师,又要甘于向学生学习。这样,师生在交流、合作和学习中不仅融洽了感情,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关怀,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热情和信心。师生在共同的学习中理解了他人和自己,师生的关心关系就会由此建立。      参考文献   [1] [美]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吴小鸥.论关怀型课堂[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3] 侯晶晶.论基于关怀式道德教育的道德学习[J].当代教育科学,2005(4).   [4] 赵雪霞.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外国教育研究,2003(3).   [5]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王永康)

《人生》:路遥给我们的现代启示

路遥在《人生》中,为我们叙述了一个极具矛盾和悲观色彩的爱情故事。看完这本书,感觉人生处处充满矛盾。在那个时代,该怎么选择爱情以及工作,真得让人充满困惑与无奈。 高加林从民办教师转变成农民,他想抱怨社会的不公待遇,却又碍于生计,忍气吞声,空有一身才华不能施展,拼命用苦力活来麻痹自己。后来,他遇见漂亮又热情,对他又死心塌地的刘巧珍,虽然刘巧珍大字不识一个,但爱情的力量将他征服,他对生活重又燃起了希望。刘巧珍用自己的深情不断感化着高加林,在农村生活的重苦力下,刘巧珍的爱如同春风化雨般温暖着高加林的心。每当傍晚时分,大地沉睡,两个人躺在星空之下,相互依偎,柔情蜜意,叙说着彼此之间相互的爱恋。这样的爱,对于高加林来说,是治疗他那愤愤不平的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在农村高强度的劳作下,身体的疲乏困倦麻痹了思想的活跃,男女之间的纯爱是解决痛苦的最佳方法。他不在乎刘巧珍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 后来,通过走后门,高加林从农民身份变成了干部身份。他远离农村,来到县城发展。他不用再忍辱负重的去各个城镇单位掏粪担粪了,身体得到解放的同时精神也得到了另一种释放。他作为通讯干部,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他才华横溢,事业飞黄腾达。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地位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已经不是那个土里土气的高加林了,他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曾经埋藏在心里的理想终于像一道彩虹,绚烂着他的人生。这时,高中同学黄亚萍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作为高干子弟家庭,黄亚萍条件优越,自身气质不凡,两人很快碰撞出爱情的火花,高谈阔论,思想境界达到高度统一。对比只会絮絮叨叨的刘巧珍,事业蒸蒸日上的高加林毅然选择了拥有共同话题同时对自己事业前程有影响的黄亚萍。他们各自抛弃了曾经的伴侣,上演了一场罗曼蒂克式的恋爱情节,羡煞旁人。最终高加林被揭发走后门,跌回农民身份,爱情与事业受到重创。 主人公高加林,注定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农民出身,却出凡脱俗,才华出众。这样的一个人物,假如出生在当代,他必定能够闯出一片天地来。但在那个城乡两级分化的年代,农民注定比城镇居民低人一等,因此这一矛盾也为人物角色平添一份悲观色彩。 路遥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时候,不能脱离现实。现实是不能以个人意志而转移的。任何人抛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脱离地球。 所谓现实,就是高加林本就一个农民出身,却一心想要逃离现实。通过走后门他成为干部身份,在县城大展宏图,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这时,他实现了理想,而且有点飘飘然,他开始企图抛开现实,向往更高更远的地方。他恋上有知识有文化有背景的黄亚萍,想跟他远走高飞,于是昧着良心抛弃他曾心心念念的农村妇女刘巧珍。农民出身,这没有错,谁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所以高加林不能嫌弃自己农民的身份。借用村民的一句话“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即使当高加林飞黄腾达,他依然有一个农民出身的身份,因为他本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这身份本就不丑陋,只是提醒他那属于他自己的现实。 当人生到达一个阶段,你不要试图去撇清一段关系。路遥告诉我们,这叫作生活的原则。你的出身不丑陋,丑陋的是你的抛弃。 高加林抛弃如金子般的刘巧珍,让世人不可原谅。他选择了与他志趣相投的黄亚萍本来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抛弃了生活的原则以及做人的原则。 前一段时间新闻报道,当红小花旦赵丽颖也是农民出身,但她一路走来,让人惊叹的十年履历表,给大多数年轻人上演了一部现实版励志故事。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磨练演技,将事业推向高潮,今年的金鹰节她能夺得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奖也是实至名归。所以有理想固然不错,但要踏着现实一步一步前进,付出努力得来的荣誉才是更值得人尊重和追捧。 正如路遥在书中最后一章所说,高加林的人生并非结局,虽然他在二十四岁,人生经历曲折不堪,就像我们当代很多个高加林一样,德顺爷爷说说,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施展,无论工作如何,第一要考虑的就是该怎样活成人。这是对高加林说的,我想也是对很多个当代高加林说的。此外,书的扉页柳青说了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无论是对于爱情还是工作,我们都要好好把握。 虽然,德顺爷爷一直强调巧珍是一个金子般的女娃娃,高加林错失了这个金子,这是对他的惩罚。但我相信高加林只要脚踏实地,不再幻想,积极乐观,凭借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最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获得事业爱情双丰收。

海尔集团二次创业的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海尔集团二次创业的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海尔”是大型的家电品牌,在我国也是选购率的家电产品。但就是这样一个传统企业,在随着互联网大潮来临时,及时做好了企业转型,打造了共赢的新平台,2017年的天猫双十一海尔的销售位列前三。网络营销作为时下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得实施的营销模式,今天我们从海尔互联网营销之路得到的启示有哪些呢?  海尔基本情况介绍  在10年前,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海尔作为国内外一家家用电器公司,2000年3月开始与SAP公司合作,首先进行企业自身的ERP改造,随后便着手搭建BBP采购平台。从平台的交易量来讲,海尔集团可以说是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代表企业。  海尔集团执行官张瑞敏在评价该物流中心时说:“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有物可流。对海尔来讲,物流不仅可以使我们实现3个零的目标,即零库存、和零营运资本,更给了我们能够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核心竞争力。”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来采购生产必须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余种。新的物流体系将呆滞物资降低了73.8%,仓库面积减少了50%,库存资金减少了67%。  海尔互联网营销之路的开始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978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了20%,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网络,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目前可以参与产品开发的供应商比例已高达32.5%,实现三个JIT(justintime即时),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  在企业外部,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用户资源网、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目前,海尔100%的采 购订单由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海尔在物流方面所做的探讨与成功,尤其是采用国际先进的协同电子商务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系统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生态系统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内容如下:教育不仅是培养未 来领导人,更重要的是培养每个孩子的自然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能够利用自 己的行为来保护环境。首先,在教育中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环境的教育,让他们能够 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并能够利用自己的行为来保护环境。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各种心理操作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由于忽略了环境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使得实际操作中取得的效果有限。而生态系统理论把个体生活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环境分为四个明确的子系统,扩大了人们对环境的认识,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控制环境因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启示。近年来,深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和调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愿望。但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只注重心理操作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在分析生态系统理论的环境观的同时,探讨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并就心理健康教育中对环境因素的调控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对我们的启示具体如下: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精神贯穿了全社会, 也非常有助于指导医德教育。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人和环境一体化”的概念,强调个体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对医德教育可以改进指导方向。首先, 社区环境对医德教育直接影响。如果社会环境弥漫着各种负面信息,医生对以人为本及医务服务的精神要求会受到严重影响。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是人与其生活环境互相作用的一种模式。心理学研究中的环境不仅指儿童周围的环境,还与儿童发展中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有关。布朗芬布伦纳将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分为四个系统,分别是: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四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及影响,对儿童的发展影响甚远。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观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是环境系统的最里层。对大多数婴儿来说,微系统仅限于家庭。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关系不断纳入到婴幼儿的微系统中来。对学生来说,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布朗芬布伦纳强调,为认识这个层次儿童的发展,必须看到所有关系是双向的,即成人影响着儿童的反应,但儿童决定性的生物和社会的特性—其生理属性,人格和能力也影响着成人的行为。

生态系统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生态系统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内容如下:教育不仅是培养未 来领导人,更重要的是培养每个孩子的自然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能够利用自 己的行为来保护环境。首先,在教育中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环境的教育,让他们能够 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并能够利用自己的行为来保护环境。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各种心理操作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由于忽略了环境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使得实际操作中取得的效果有限。而生态系统理论把个体生活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环境分为四个明确的子系统,扩大了人们对环境的认识,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控制环境因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启示。近年来,深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和调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愿望。但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只注重心理操作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在分析生态系统理论的环境观的同时,探讨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并就心理健康教育中对环境因素的调控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债务危机背景下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困境与启示_福利国家的困境

  2009年末欧洲一些福利国家因金融危机的冲击而爆发了债务危机,有人指出是这些国家长期采取的高福利政策使得政府债台高筑。对此,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大规模削减福利。其实,各国福利开支与财政纪律只是引发债务危机的表面原因,其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于现有的福利政策措施与社会平衡所决定的需求之间的脱节。通过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福利国家模式的特点及改革得失,并引以为鉴。   [关键词]债务危机;福利国家;新制度主义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6-0186-05   胥丽(1981-),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福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上海 200433)   美国次级债引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许多国家潜在的问题在危机的影响下浮出了水面。2009年末欧洲一些所谓的福利国家爆发并延续至今的债务危机便是这种情况的表现之一。许多人指责欧洲长期采取的高福利政策给政府预算造成巨大压力,从而引发了债务危机。但实际上,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体系及福利政策各种矛盾与问题由来已久,各国一直进行着调整与改革,西方各国福利开支与财政纪律只是引发债务危机的表面原因,其根本原因主要根植于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现有的福利措施政策与社会平衡所决定的需求之间的脱节。   一、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理论背景   就政治层面而言,福利国家是在阶级力量对比和相互权力制约下资本与劳动平衡的产物,福利国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自由市场的弊端,以期获得社会稳定与长期发展。阿萨·布里格斯在《历史视野中的福利国家》一文中认为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为了至少在三个方向上纠正市场失灵:保证个人和家庭最低收入;使个人和家庭能够应对某些突发事件,如疾病、失业,缩小个人社会不安全程度;对公民地位的确认,保证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社会服务。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建立有效缓解了本国劳资双方的对立,促进了他们的人力资本、科技与经济的长足发展。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各国福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适的地方便渐渐显现出来,家庭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减缓、高失业率、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经济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私有化、日益加剧的国际国内竞争等都对福利制度的运行与完善提出了挑战。面对出现的问题,西方各国都相应进行了变革与调整,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爱尔兰等国在经济危机驱动及美国影响下对福利体系采取了谨慎的放松管制的市场化策略。西班牙、法国等国也放松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采取了更多雇主友好型的政策,作为欧洲福利楷模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转向了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福利目标逐渐聚焦于社会服务的扩展及强调社会体系中性别的平等,把社会平等与生产性社会政策相结合。发达福利国家遇到的危机与进行的改革影响着新兴工业化国家对社会福利体系的思考,欧美福利国家几十年来都处于福利建设与变革的前沿,分析西方诸国体制差异与共同规律有益于后发国家对比审视自己国家情况,从而选择适合自己并有利于长久发展的政策措施。   对各国福利体系各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福利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功能主义方法、冲突理论、政治经济学方法、政治社会学方法以及政策话语取向等等,其中政治科学中又包括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行为主义理论批判的兴起,综合以往制度主义研究的新制度主义变成了政治学的主流分析路径。与传统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相比,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将制度的重要性及参与者的行为分析结合起来,采用动态、定量的分析方法。同时它更加重视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与制约,也强调在制度框架下参与者非理性选择以及这种有限理性对制度的约束。在制度起源与变迁的因素分析上,新制度主义认为一个国家或组织的内生性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固有的因素使得制度在变迁的时候具有粘性以及路径依赖性。在分析西方福利国家模式时,新制度主义将经济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分析。   二、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比较分析   由于欧洲发达国家在福利体系方面的不同表现,为了便于比较分析,许多学者对欧洲国家进行了分类。各种分类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艾斯平·安德森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提出的三种分类。安德森根据社会劳动力非商品化程度与福利收益人社会地位分布范围这两个标准将福利国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自由型福利国家,主要包括瑞士、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通常受市场自由主义影响较深,尊重市场逻辑,它们的福利体系支付条件比较苛刻或政府福利支出较低。申请人在申请福利资助时通常要进行资格审查。第二类为保守或团体型福利国家,亦称大陆福利国家,这些国家多为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这些国家大多受天主教传统影响较深,对家庭及两性分工持传统态度,国家福利体系为威权或父权式,较少受市场左右,倾向于社会分层的福利体系。其中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四国因为在地中海附近,有时又被其他学者单独列出来作为地中海式福利国家——这正是此次主权债务危机中表现最差的四个国家,其国家首字母被大家拼成PIGS,亦称“笨猪四国”。第三类为社会民主型国家即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挪威、瑞典和芬兰。这些国家以高水平、普遍性的福利闻名于世,一直被作为欧洲福利国家的典范。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的自由平等与发展,认为福利保障是其国民应该享有的社会权利,而不应该基于他们的市场表现。政府提供慷慨的福利,是一种劳动力非商品化程度很高的社会福利制度。而对于英国、爱尔兰、新西兰的福利体系模式,埃斯平·安德森没有做出明确归类。   根据安德森的划分,很难说哪种最好,也不能说某一种福利能够无差别地适用于各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它们都处于不断的变革与发展中,但这些国家不同表现的背后有着一些相同的规律或趋势,这种普遍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它们的比较分析与借鉴应用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详细分析与对比如表1所示。

屈臣氏促销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联合促销,以优待劣,价格实惠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城市化的特征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更新时间:2010-1-14 14:31:33 摘 要:美国的城市化始于1690年,随后经历了酝酿期、初步完成期、郊区化时期三个发展阶段,每个时期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即内生的自我发展性、跳越性、流动性;总结了美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启示 美国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它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的启动以及国内市场的扩大使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紧凑和密集结构向多中心分散结构发展。如今,美国的城市化又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新趋势,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特点对我国的城市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并不等同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出现于早期社会,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城市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市化。若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市化的开始,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步城市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1. 城市化酝酿时期(1690年—1830年) 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数量、规模以及城市内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状况对后期的城市化进程有重要影响,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数量少,城市人口增长不稳定。1690年,人口超过2500人的城市只有4座,其中波士顿拥有人口7000人,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在1690年至1820年这一百多年间里,城市数量从4座增加到61座,但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690年的8.3%降到5.1%,后又升至1820年的 7.2%(见表1) 。1690年至1790年这一百年是美国历史上农村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的时期。 第二,农业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但城市中从事商业、制造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人口比例高。1974年,普赖斯研究波士顿、费城和纽约三大城市的结果表明,当时平均23%的人口受雇于商业,24%的人口受雇于制造业,5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4%的人口在政府部门工作。可见,尽管当时港口城市以商业中心闻名(主要与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进行贸易) ,但工业和服务部门仍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 第三,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为主。19世纪初,美国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东海岸,由于城市人口流量较小,城市半径一般不超过一到二英里,畜力、风力、帆船是主要的动力和运输手段。美国独立初期,基于天然河流、人工运河以及铁路的现代运输方式开始出现。 总体来说,尽管本时期城市化还未开始,但殖民地时期美国东海岸城市的迅速发展为后期城市化奠定了基础。这些城市大多拥有优良的港口以及富饶的腹地,同时靠近适于航行的河流(如波士顿) ,不仅成为内陆大宗农产品出口到欧洲的中转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 信息的外溢效应,这里成了商人的聚集地,商人按时聚集于这些城市中的咖啡馆和交易所,讨论欧洲和东印度的市场状况,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2. 城市化开始、加速及初步完成时期(1830年—1920年) 这一时期是美国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内战后,美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以南北战争为界,这一时期可分为内战前(1830年—1865年) 和内战后(1865年—1920年) 两阶段。 内战前(1830年—1865年) 美国城市化的显著特征是: 第一,工业化决定城市化,即先有了工业,有了相关产业和制造商在空间上的集聚才有了城市和产业带的发展,而城市化又反过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美国工业化早期,城市集中于工业化开始的地方,即美国东北部。城市人口比例由1820年的7%上升到1860年的20%,且在1820年—1860年间,城市人口以每十年平均57%的速度增长,城市规模相应增大。1820年,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仅有1座,而到1860年,增加到9座。 第二,交通运输技术的改进以及西进运动,带动了西部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和五大湖区。西部贵重金属的发现和开采,使旧金山湾地区和科罗拉多州北部派克峰一带出现了很多矿业城镇。 第三,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分化。美国早期的工业化导致美国区域经济的首次分化。工业化之前,国内市场所需的工业晶由城市里的工匠生产,而19世纪上半期的工业化,使得制造业从工匠的作坊转移到非机械化或机械化的大工厂,这带来劳动生产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巨大增长。随着制造业向东北部的集中,区域经济的分化出现。1840年,新英格兰和中大西洋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份额分别为38%和32%,而其他地区,这一份额为10%以及18%。 内战后(1865年—1920年) 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且基本同步进行。19世纪末,美国基本完成工业化。1920年,美国基本实现城市化,这一阶段美国城市化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制造业带形成,城市化加速。在此期间,美国的工业经济成熟,顺利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根据韦斯(1974)的研究,此阶段近50%的劳动力从事制造业,50%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从事农业的比例很小。由于工业化向西部转移,在五大湖周围的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制造业带。城市化速度在这一阶段也最为迅速,城市人口比例由1860年的19.8%上升至1920年的51.2%,标志着城市化基本完成。 第二,农奴制度废除,南部城市化启动。农奴制度的废除使南部传统农业区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内战以后,南方黑人奴隶获得自由,人口开始流动,经济日渐活跃。南部工业化启动以后,便遵循北方城市化的道路继续发展。尽管美国南北两地千差万别,但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美国立国时的老区,农业人口相对集中。由此可见,城市化的本质就是实 现工业化,以先进的工业社会代替落后的农业社会。 第三,交通革命促使城市化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铁路网的完善,尤其是横贯东西大铁路的修建,加强了东西之间的经济联系,人流、物流、资金流开始自东向西流动,促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向西推进。 第四,城市内部空间向多中心结构发展。一战爆发时,美国的城市结构已经定型:高楼大厦分布在市中心,而市区中心又根据功能划分为金融、零售、法律以及其它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居住区向外发展,城市呈多中心发展态势。由于东西以及南北联系加强,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区域不均衡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第五,以集中型城市化为主,郊区化开始出现。由于原材料的可获得性,运输费用、交易成本、规模经济等原因,大量的人口和产业活动还是集中在市中心,并且通过不断的竞争和兼并,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3. 城市化的新阶段——郊区化时期(1920年至今) 1920年以后,美国城市化进入郊区化发展阶段。不同于欧洲的郊区化,美国的郊区化是从城市核心向外自然扩展,其推动力是商业利益和消费偏好,即城市管辖范围随着微观个体包括各类企业、居民户、政府区位向郊区转移自然向郊区延伸。另外,美国政府在此期间的洲际公路计划以及住房补贴政策也有力地推动了郊区化进程。郊区化促进了美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同,缩小了城乡差别i 也造成了老城中心的衰落。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中心的经济状况有所恢复。以二战为界,这一时期可分为两阶段,即郊区化开始(1920年—1945年) 和郊区化加速阶段(1945年至今) 。 郊区化开始阶段(1920年—1945年) 的特点可用图1说明:其中D x =D0e 代表密度梯度公式,表示距城市中心距离变化与产业或人口密度变化的关系。事实表明,与城市中心距离每增加一单位,产业或人口密度曲线以固定的百分比下降。公式中参数b 表示密度曲线的斜率。图1是Edmin Mills用上述密度公式去拟合历史数据,得出的1910年—1963年各个时期的密度曲线斜率的变化趋势,可见密度梯度曲线在1920年—1945年间是逐渐趋于平坦的,即在这一时期,人口以及制造业的区位在市中心附近的集中的态势已经发生改变,距离中心比较远的区位越来越受到人口和产业的青睐,出现郊区化趋势。从图1还可以看出,人口郊区化时间比较早,至少在1880年就开始了,而制造业就业的郊区化速度,在1920年—1948年间比较慢,随后加快。总体来看,这一阶段人口以及产业郊区化趋势并不很明显。 相比较而言,1945年以后美国的郊区化更值得探讨。二战后,美国大都市区的郊区化加速,有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市中心日益凸显的劣势所致,如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生活质量下降等。这种观点认为郊区化的实质是逆城市化,强调市区与郊区的分离与对立。但笔者认为,郊区化是由于美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产业结构、交通运输技术、通讯技术、-bx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在郊区优势日益凸显的条件下,城市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重新分布的必然结果,郊区化的实质是城市功能在地域上的横向延伸或大都市区化,其强调市区与郊区的联系与合作,符合美国郊区化发展现状。这一时期城市化的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城市人口密度下降明显(如表2所示) 。平均人口密度由1950年的6536人/平方英里,减少,到1990年的3783人/平方英里。 第二,从人口和就业岗位的比例变化看(见表3) ,1950年到1990年,城区人口比例以及就业岗位比例一直下降,而郊区人口以及就业比例却持续上升,这反映了人口郊区化以及产业郊区化的趋势。 第三,从都市区的数量以及人口分布变化看(见表4) ,1940年,美国有138个都市区,占美国人口的51%。但在1990年,美国都市区的数量上升到335个,其人口份额升至77.5%。可见,郊区化加速导致都市区数量以及规模不断扩大,郊区化过程与都市区化过程是一致的。 这一阶段美国郊区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汽车的普及,促进了人口的郊区化。郊区化初期,迁往郊区的人口仅限于富人和部分中产阶级,他们的工作地点仍然在城市,因此与中心城市保持着较高的通勤率,此时的郊区只有居住功能,没有就业和商业功能。二战后,由于州际高速公路建设以及私人汽车的普及,人们的活动空间迅速扩大,美国人口大规模郊区化成为可能。据统计,早在1930年,美国就已拥有汽车2700万辆,达到每千人拥有211辆汽车;二战后,汽车量逐年上升,由1960年的6200万辆上升到1990年的15700万辆,每千人拥有的汽车量增加至631辆。自汽车普及后,城市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展至郊区,郊区逐渐成为就业和商业发展的次级中心。 二是交通运输技术改善,促进工业区位向郊区转移。20世纪20年代以前,制造业的市内商品运输主要依赖马车,而区际大部分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依靠铁路。二战后,由于公路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州际公路网的全面发展,使得卡车的运输成本相对于马车以及火车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公路运输使得工业区位选择范围大为扩展。 三是联邦政府实施了有利于郊区化的政策。比较显著的是州际高速公路计划和住房贷款政策。在此政策作用下,环城公路周边的廉价农地成为建设郊区住宅、商场、工业园和停车场的理想地段,促使城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美国政府采取的低首付、固定利率的长期抵押贷款政策和相关的配套政策,对战后第一批郊区住宅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的郊区住宅模式——莱维敦就是那时诞生的。此外,这一时期的税收政策也使得购买郊区住宅更加容易,联邦政府允许房屋所有人从他们的税收收入中扣除全部利息支付财产税,由于联邦所得税的累进性质,这意味着高收人家庭购买郊区住宅更加容易。20世纪50年代,美国又提出了在郊区建设小城市的建议。60年代以后,美国又实行示范城市试验计划,实现分散型城市化。这些城市政策实际上都有力地推动了郊区化进程。 郊区化的加速缩小了城郊差别,促进了大都市区的形成,也造成了中心城市不同程度的衰落。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郊区化缓解了中心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中心城市在人口和产业外迁,经历“产业空洞化”的阵痛后,实现了功能的转变,完成了工业经济向服务性经济的转换和升级。中心城市的居住、生产职能逐步削弱,而其流通、信息等服务性功能趋于强化,成为信息交换和经济决策中心。中心城市功能的转变使其逐渐摆脱了衰落困境,走上了复兴之路。 二、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的总体评价 美国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城市化,截至20世纪末期,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成为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纵观美国的城市化进程,结合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可以发现其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总体性特征。 1. 内生作用为主的自我发展 不同于中国的城市化甚至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美国城市化进程较少受外生的、偶然的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如战争、自然灾害、行政干预等,而是源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美国区域发展阶段看,建国之初,经济活动偏于东北部。19世纪初期,商业贸易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促进了东北部的繁荣;内战后至20世纪2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鼎盛阶段,中西部脱颖而出,成为新的重工业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科技和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太平洋沿岸后来居上,成为高科技聚集区,落后的南部也随之异军突起。在区域发展的这几个阶段中,城市规模逐渐由小到大,形成了城市体系、大规模郊区化,直到大都市区的不断扩展。美国区域发展由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由点状、线状再到面状的发展过程无不体现出内生性特点,虽然期间美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政策法规只起辅助作用,其主导因素还是内生因素,如产业结构动态变化、交通运输状况改善等。 2. 跳跃性与渐进性并存 美国没有悠久的历史,当欧洲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时,它还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地域仅限于大西洋沿岸。独立战争后,其领土逐步扩展到太平洋沿岸。东北、中西以及南部地区,因地理位置优越经历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阶段,而美国独立后逐步取得的西部领土,当时只有印第安人居住。正是这种独特的历史,决定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不象东部地区那样,走传统的农业垦殖先行,而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循序渐进式道路,而是超越农业发展阶段的跳跃性城市化,这主要基于西部的特定环境。首先,西部开发之初,矿业开采先行,矿业营地便成为城镇的雏形。这里是投资者、工人和商人的集中地,随之为采矿服务的各类行业也应运而生。为维护治安,各类管理机构也相继产生,营地呈现了城市文明的初级阶段。不可否认,大部分采矿营地随着矿源枯竭而逐步消失,只有少数日后发展为固定的城镇。然而,在此过程中,城市文明并未随之而去,反而在人口的流动当中得以繁衍和升 华,为以后城市的大规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美国城市化不仅与工业化同步,还与西部开发同步。正是由于这种跨越农业社会的跳跃性特征,使美国西部城市化不用背负历史包袱,其发展迅速,很快超越东部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3. 要素的流动性以及人口分布的均衡性 美国城市化另一典型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尤其是人口的流动最为明显。人口自由迁移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天生好动和勇于冒险的性格,但更重要的是铁路网、公路网建设以及汽车的普及。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人口迁移方向也不同。在集中城市化阶段,人口主要从农村迁向城市,而在郊区化阶段,人口又从大都市区内的市区迁向郊区。从人口的区际迁移的角度讲,在美国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东北部和南部地区迁向中北部和西部,美国一百多年来的人口迁移使得人口在地区分布上趋于均衡,西部和东北部的人口比例各在20%左右,而南部和中北部的人口比例各在30%左右。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美国工业以及城市的地理分布由工业化初期的不均衡性,在内战后逐步走向均衡的过程。人口自由流动促进了美国的城市化,人口区际迁移过程与美国区域发展以及城市化由发散走向收敛过程刚好一致。 三、美国城市化历史的启示 美国城市化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脉络清晰的阶段性特点,也呈现出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经历的相同的“S”形曲线,这是美国城市化与其他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的城市化的共性所在。无论是共性还是个性,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以对我国城市化有所启示。 1. 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为城市化提供持久动力 在22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美国走过了工厂手工业时代、制造业时代和信息产业化时代。其经济中心从东部向西部、南部依次推进,区域经济由不均衡走向相对均衡。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为美国城市化提供了持久动力,一个产业带衰落了,另一个产业带随之兴起。棉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飞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相继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美国城市化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表明,城市化必须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渐趋减弱,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将会继续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美国的工业化率在1950年代以后开始下降,但是城市化率仍持续上升,说明服务业在1950年代后逐渐成为美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对城市化率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人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促使城市化率上升,而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主要不是工业而是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带动的。据统计,截至20世纪末期,美国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几乎达到制造业就业比重的3倍,这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城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固化,缺乏弹性和持续性,产业结构的低级化以及产业结构趋同,第三产业严重不足等。另外,一些城市的主导产业的萎缩往往导致城市的衰落,影响城市化进程。对我国而言,城市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并非一味追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城市产业承担着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而一味追求产业结构升级将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因此,我国要促进城市化,城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就业于城市的需要。 2. 充分发挥大都市区的作用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都市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和大洛杉矶区为代表的三大都市带的GDP 占全美国份额的76%,这是美国多年推行大都市区经济的结果。从我国目前的状况看,推进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为了建设大都市区,发挥大都市区经济的龙头作用。目前,虽然区域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受行政区的限制,还 没有在城市之间形成合理分工、竞争有序的产业体系和公共设施体系,其经济增长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以2002年的数据为例,我国三大城市群(珠三角区、长三角区、京津冀环渤海区) 的GDP 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借鉴美国的经验,使政府在跨行政区划的规划方面发挥协调和引导作用,从而使我国的大都市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刺激郊区的发展 美国政府对郊区化实行政策鼓励,其利用市场机制优化城市空间对我国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在郊区化的作用下,美国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逐渐发展成了多中心,形成了大都市区,带动了广大地区的发展。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城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但联邦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采取有力政策,使得中心城市职能发生转变并逐步走向复兴。我国的城市化处于发展阶段,郊区化处于萌芽阶段。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将城市郊区化纳入城市整体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建立正确的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积极引导城市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在郊区化发展的同时,要提高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功能,发挥其区域经济发展中心的作用。 4.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合理解决老工业城市的衰退问题 二战后,美国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服务业的比重日益增加,而传统制造业的附加值越来越低,这一变化必然造成传统制造业集中的东北部以及中西部城市开始出现衰退,成为所谓的“冰雪带”。美国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复兴这些老工业城市,如利用高新技术复活重要的制造业,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振兴衰退的老城区,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老工业城市的单一工业布局等。得益于这些措施,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处于“冰雪带”的老工业城市开始重新崛起。目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城市的衰退比较明显,尤其是资源型城市,在33个资源型城市中,近三分之一处于萎缩状态。东北老工业城市的振兴可以借鉴匹兹堡、克利夫兰等美国老工业城市的复兴经验,如培植自身优势产业,推动合理的工业布局;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等。 四、结论 美国城市既是工业革命的摇篮,又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的产儿,从这点来说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几乎等同于城市发展的历史,这意味着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及伴随工业化开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区别。此外,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变迁,其中涉及的因素纷繁复杂,只有从这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离出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才能对我国的城市化有实质性的帮助。因此,美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去研究。本文主要从经济角度来阐释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及其特征,得到的几点启示可能并不全面或者略显宽泛,所以未来的研究仍需要从中美城市化的对比以及两国的同类城市发展个案入手,得到更有建设性的经验。

浅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

浅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范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浅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1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纵观我国五千年封建文明,思想政治教育硕果累累,方法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进行理论教育灌输。统治者为给大众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大力普及《诗》《书》《春秋》《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并自己也会编写一些喜闻乐见的读物,使其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教化百姓,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统治者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教育灌输的结果,同时也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   (三)树立理想榜样,身教示范。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者应该是完美的体现者,要以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识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树立好典范。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伦理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此相适应,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伦理道德,各种政治制度、礼仪规范、社会习俗无不渗透着强烈的伦理道德要求。   (一)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强制性。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和政治上的专制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其方法必然带有强制性。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就只能以儒家为正统,不允许其他的内容与方法与之相抗衡。   (二)强调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孔孟等儒家先贤都高度赞扬那些虽不善言辞、却能遵循道德规范身体力行、亲身实践的君子,而耻于那些言过其实、知行不一的小人。孔子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重视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儒家思想主张。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对象的性格、能力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儒家思想还认为,思想道德教育要“循序渐进”,这符合教育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教育对象的接受。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影响   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其中许多内容反映了人类某些共同的生活规则,体现了人类的基本智慧和情感,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引导当代人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历来把树立远大志向当作塑造完美人格的前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理想、道德情操、道德品质,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为目的的思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我们要高度重视自我教育,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自我教育法居于核心地位,针对如何实施自我教育,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对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达到了自我教育方法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教育对象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教育对象自己反省的勇气、自律的精神和能力。   (三)要学会运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方法。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运用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重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综合教育机制,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协作的情况下,才能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青年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立足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审时度势、联系实际,既要继承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合理因素,又要开创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方法,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浅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机遇探析   1引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和数据的快速融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快速更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与创新。当今社会的学生受到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与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将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优势,能够有效抓住当前高校发展的机遇,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化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且健康的思想观念。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2.1新媒体有利于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新媒体时代具有信息开放性与共享性两大特征,能够时时不断地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内容要素资源,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利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更好的传达思想政治知识,而这种方法也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率和质量,根据不同的政治教育服务对象和政治教育活动主题,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政治教育宣传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地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教学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培养。大学生也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信息技术主动获取信息,改变以往的在教育工作学习中的被动学习角色,随时随地主动通过学习系统了解当前相关教育领域的基础知识,及时理解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知识结构盲点和问题难点,真正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深刻领悟和掌握。   2.2新媒体有利于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新媒体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我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方式,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必需品和获取信息直接来源的主要信息载体。新媒体信息承载网络信息丰富,传输及时便捷,交互性强,传播覆盖面广,创造网络信息虚拟空间突破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模式,具有强大的跨时空性,延伸了我国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扩展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想象空间。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新媒体的信息技术传播优势,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校园传播阵地,利用高校新媒体及时便捷、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技术特点,主动组织开展各种立体化、动态化、跨时空的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3.1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高校学生是社会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的主力军,而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学生所学的知识基本都是由在校老师进行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基础知识资源储备肯定不会是非常专业的,所以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肯定是可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接受基础知识的活动形式往往比较单一,而随着当前新媒体网络技术的普遍,学生在网上获取基础知识和学习信息上非常的方便,在当前的我国思想政治老师教育中肯定是可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一定的挑战,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浏览信息获取后向老师提出疑问。学生在接受新的观点和想法上往往比老师会更加快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后期教育观点上的认知会受到极大的考验。   3.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受到冲击   新媒体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活动手段更加的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也更加生动形象,对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来说冲击非常大,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被完全的所取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只能够适用于信息化单一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网络时代的迅速到来,势必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中提出的"灌输论"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理念,而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它当成了一种教学公式,在实际教学中被生硬的应用。因此,学生更加热衷于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学习和信息的获取,这也造成了传统教师模式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割裂,加大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冲击力。   4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措施   4.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结合当前网络新媒体发展时代特点,建立健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联动机制,注重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与广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的有效有机融合。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在学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与在校学生之间及时做信息沟通进行平台化的搭建,同时各学校方面也可充分利用此种对新媒体招生信息及时获取、传播的系统高效性优势来帮助建立更加完善的招生系统信息网络,之后通过系统中的网络平台及时进行相关学校各类招生信息及时公布、更新等。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分别设置学校课表、天气等信息搜索查询功能,并根据实际学生情况分别开设多种形式教育政策、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指导、社会服务实践等多个模块,使广大学生家长能够通过此类的网络平台充分及时获取到自己所在急需的高等教育信息内容。定期组织举办各类线上地下线上教育活动近年来不断鼓励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以此全面性地拉近教育学生与高校教师以及其与学校之间的工作距离,能够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政治部在教育学生工作部的质量保持在学校能够及时得以有效保障的基础上,提升高校思想教育政治部在教育部的工作效率。   4.2新媒体资源的合理运用   加强大学新媒体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运用,结合大学新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特征,校方部门应牢固树立全面的信息阵地管理意识,利用先进、积极、健康的大学思想政治文化生态填充整个大学校园信息网络。同时在我的校园首页网络上可以进行网上学生党校以及网上学生团校等的设置,并通过设立学生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时事热点政策等相关栏目,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工作者必须及时主动进行自身角色定位转换,加强自身的对网络课件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的综合能力意识培养,以此为今后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工作会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同时我还要特别注意对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度的不断提升,通过网络新媒体教育补充网络课件教育资源同时,充分准确掌握当前高校学生实际中的思想政治学习状态特征,最大限度上地提升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工作者的实效性。   5结语   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式,新媒体遍及人类的日常生活,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新媒体扩大了人类交流的信息传播途径。同时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深入与扩展,给高校学生带来了人际关系脆弱、信息失控等现象,这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应该合理的使用新媒体提供的教材资源,用新媒体丰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高校学生由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向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有助于强化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习的自主性。   浅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路径探索   数据是战略资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大数据不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深刻变革,也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运用大数据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趋势。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流价值观引导的干扰源增多增强、教育者的话语权被分散和削弱等诸多挑战。当然,大数据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合理利用好大数据及其工具,可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精准性。大数据观念、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成为新的时代命题。当前,要想提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是要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载体,从树立大数据理念、建立大数据平台、优化工作机制、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探索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应数字化媒体化时代要求,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尊重并重视数据,将数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主动确立、积极培育基于大数据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校园文化。   (一)使大数据成为一种共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强烈的数据意识,才能提高对大量的、多维的、数据化的信息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从而有意识地收集、存储、处理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例如,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学生参与各种学生活动的情况与网络关注度相关数据,可以精准把握学生对学生活动类型和形式的喜好,再基于此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   (二)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思维是一切行动的源动力。在工作层面,高校各部门的广大教职员工在思考问题、做出决策、开展教育、提供服务时,应自觉将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具有数据优势的相关部门应率先垂范,从战略高度全面考量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统筹规划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好顶层设计。在研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既要重视定性研究,也要重视定量研究,使量化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得心应手的新工具,进而确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的新研究范式,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   (三)使大数据演变为一种文化   文化是行动的基石。高校营造大数据文化可从教师、学生、设备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高校应组建专业的数据教育培训团队,开展全面系统的数据培训,逐步提高教师队伍数据素养。二是高校应开设大数据相关通识课程,支持大数据社团发展,积极开展大数据科普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第一课堂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熏陶中逐步增强大数据意识和能力。三是高校应配置性能卓越的软硬件系统,配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完善数据收集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海量信息的提取、抽样、分析、舆论监测、舆情研判和教育服务。通过这些举措,逐渐形成人人生产数据、人人共享数据、人人热爱数据、人人管理数据的校园文化。   二、建立大数据平台   推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数据信息的传播方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平台、网络平台、数据平台。实时监控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数据的变化态势,及时分析、预判、改进,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实效性和系统性。   (一)建立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平台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在线学习的平台和自建教学平台,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云课堂,采取与学生网络生活相适应的激励方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受教育的地点和时间,自主体验学习“通关”的乐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与学生在学习的平台上进行对话和交流,对学生关注的热点、思想动态、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不断改善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例如,华中师范大学构建了云课堂、云平台,实现了所有必修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便捷地开展学员管理、教学资源上传、测验、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教学活动,学生可自主地在线学习、完成作业、查看学情、参与调查和评教等。云平台还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能够嵌入企业微信,沟通交流十分方便。云课堂互动、开放、灵活和自由的突出优势使教师与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建立一体化的网络平台   网络空间也是文化空间,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文化形态。网络空间是信息传播的集散地,具有开阔视野、发展个性、提升认识的积极作用;同时,网络空间也是各种思想文化交锋和角力的新领地,具有混淆视听、弱化主流文化、解构既有认知等消极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相关部门应关注网络空间与文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主动占领大数据的话语空间,汇集师生在网络平台上的数据,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要积极建设能吸引学生长时间驻足的一体化网络平台,为培育积极的"网络文化打下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一体化网络平台基础上,实现大数据及信息的全面收集、汇总、整理、归类和分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建立协同共振的数据平台   在学校层面搭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割据”和“数据孤岛”现象。大数据平台集数据采集、处理、定量分析、软件开发以及预警等多功能于一体,集多学科于一体,能有效整合学校的数据和资源,形成系统化发展,增强教育的可操作性。例如,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大数据教育研究中心,通过学工部、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图书馆、宿管中心、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职能部门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辅导员等不同育人主体的协同合作,建立了系统性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数据搜集平台,并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了项目团队,如数据采集团队、数据分析团队、数据应用团队,构建了“平台构建—职能部门—教师或辅导员—项目组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教育对策”的思想政治教育链。   三、优化工作机制   优化工作机制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孤军奋战”的困境,打破信息壁垒,破解工作协调不力、资源统筹不够、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促进多方面主体的协同合作,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一)强化数据管理制度与规范建设在信息大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和水平。数据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重点是统一数据收集标准,建立长效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制度,构建数据收集、整理以及决策的标准化流程,对网络数据监管部门进行审核,规范网络后台的数据信息删减权限,完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追偿制度等。   (二)强化组织机构建设   强化组织机构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纵向组织体系建设和横向组织架构建设,整合协调各教育职能部门的技术、队伍、平台,促进教育职能部门、媒体和企业广泛合作,加强协同和共振,避免条块分割、力量分散。例如,由华中师范大学牵头,联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浪潮软件集团等单位共同建设的“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专注于建设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围绕学习过程追踪与量化、教育数据融合与共享、综合建模与分析、动态监测与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重点解决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学生学习成长监测、教育管理智能决策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强化数据分析队伍建设   数据分析能力直接影响数据的价值,是对大数据人才技术研发能力的考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大数据专业人才储备稀缺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应早日建立大数据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着手储备大数据分析人才。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方面应走在前列,特别要注重产学研的充分结合,提高数据分析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计算机、人工智能、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来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例如,社会学的民族志和田野研究,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以深入考察的方式了解特定群体的思政倾向和结构,制订更加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高校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建立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方面,高校要大胆借鉴,以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高校要主动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在理论和方法上充分互动和协作,产生“化学反应”,提升跨学科交叉研究水平。   四、创新教育方式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分众化、精准化的特点,在教育方式上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实现了预警机制、群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三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一)形成全方位的思想行为预警机制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通过数学算法来分析海量数据,将社交网络、搜索引擎、调研考察等渠道获得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例如,许多大学生会通过QQ、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或贴吧、知乎等网络社区展示状态、表达感想、宣泄情绪、寻求帮助,特别是在社会热点爆发、人际关系受挫、学习或就业不顺等情况下的网络表达,极具预警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处理后,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波动,对可能出现的行为异常或心理异常进行预判并实施干预,从而预防和避免极端突发事件。   (二)深化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以群体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个人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做到分类施教,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对个体或群体网络行为的了解,在减少或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方面,只能停留在引导学生理性上网的教育导向层面,对网络虚拟群体的管理显得束手无策。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加入了什么圈群、浏览了哪类信息、交流的话题、网络语言使用和网络行为等表现一览无遗,将群体特征清晰呈现出来,从而实现对网络虚拟群体教育与管理的科学化。而且,对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数据的聚类、获取、跟踪与非线性分析和预测,可以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和行为规律,深入洞悉群体结构和发展动向,精细研判群体思想与各类事件的联系,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对群体对象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而避免将群体抽象化和形而上学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大规模群体为研究对象时的洞察力和解释力,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适应性。   (三)实现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深刻的变革在于“一切皆可量化”,学生个体思想行为的信息被数据化并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清晰地揭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因素,并分析其变化和发展趋势。用大数据思维来梳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结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能为高校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撑。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发掘学生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推荐等方面,这种量身定制和贴心服务,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机和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方能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有所作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路径是链条式的、多方位的、立体化的,涉及教育参与者、工作平台、工作机制、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充分理解大数据“大量、多样、高速、价值”的四个主要特点,牢固树立“信息是资源,数据也是生产力”的理念,进一步发展育人思维、提升育人格局、增强育人能力。当然,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要重视数据安全。一要充分运用现代密码算法和现代信息存储手段等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妥善处理好信息泄露、数据流失等问题。二要严把设备质量关,提升设备安全可靠水平。三要运用制度手段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形成用户、平台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网络监管机制,让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更加可靠和有效。 ;

生态建筑发展对国内的启示?

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指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先进技术手段等技术手段等,把建筑物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使各种因素协调起来来,使建筑与环境达到平衡。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它将整个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及要素的有效布置,充分利用资源用资源,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生态建筑有以下特点:((1)使用户感到舒适美观用户感到舒适美观;((2)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使各种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到最低程度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到最低程度;((3)减少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4)通过设定智能化的系统控制通过设定智能化的系统控制,保证建筑设备系统的安全运行筑设备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建筑整体的运行效率。 国外生态建筑研究与实践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建筑的研究较早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建筑的研究较早,且己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德国对生态建筑的研究成果显著德国对生态建筑的研究成果显著,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强大的理论研究与强大的理论研究,在建筑节能、高效、降低污染,打造良好人居环境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居环境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建筑相关体系与法规筑相关体系与法规。日本推行了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系统(CASBEE),使建筑更舒适建筑更舒适、满足人们对自然美景、清新空气的向往。如难波公园公园、涩谷“未来之光”文化中心、虎之门之丘、饭野大楼等,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难波公园得一提的是日本难波公园,它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购物中心心,使消费者在购物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欣赏自然美景。集餐饮饮、购物、美景于一体,给消费者带来极好的视觉享受,完美地展现了生态建筑的美感展现了生态建筑的美感。法国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引入了全新的理念法国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引入了全新的理念,使住宅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自然降雨等,使用自然降雨灌溉植物物,使人与自然处于一个和谐的环境。如法国绿屋顶中学法国绿屋顶中学,这所生态建筑中学将自身与周围的草地良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起,从外表看,分不出草地与建筑物,天然的绿草屋顶,起到了隔热隔热、隔凉的作用。美国也是开展生态建筑理论研究和实践较早的国家之一一。1999年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选择了十座本土建筑,作为现阶段生态建筑创作的范例来大力推广生态建筑设计段生态建筑创作的范例来大力推广生态建筑设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建了一座建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建了一座建筑,它设计了绿色植被屋顶被屋顶,这种设计节省了材料,便于收集雨水浇灌景观与绿植植。然而这些都需要高端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好的实践与推广践与推广,对于欠发达国家,这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国内生态建筑研究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对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索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起年代起,生态建筑概念开始引入我国。2001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订了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订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要点与技术导则》(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试行稿))。。目前我国生态建筑处于初步阶段,还缺乏先进的技术,系统的体系系统的体系、标准,国内外生态建筑领域的合作交流还不够深入入。目前国内与国际携手打造的生态建筑经典案例就是碧桂园集团的森林城市园集团的森林城市。碧桂园森林城市位于依斯干达特区碧桂园森林城市位于依斯干达特区,占地面积约2020km2,是由碧桂园投资是由碧桂园投资,连同国际知名科技团队与设计团队打造的可容纳几十万人口的智慧生态大城可容纳几十万人口的智慧生态大城。建筑布满植被,使用户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拥有亲近自然的愉悦心情情。此外还采用云技术,每个居民、每栋建筑都有一个独立的ID认证认证,科技感十足,生活相当便利。 国外生态建筑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生态建筑尚属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生态建筑尚属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比,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生态建筑的认识不够全面对生态建筑的认识不够全面。虽然在建筑界已经发表了不少关于生态建筑了不少关于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和绿色建筑的论文,但目前仍缺乏对这些概念的深层认识目前仍缺乏对这些概念的深层认识。例如,有人认为绿化好了就是生态建筑了就是生态建筑,有人认为合理布局就是生态建筑,这些观点是不全面的是不全面的,而且极容易产生误导,脱离了生态建筑的本质。((2)缺乏结合国情的系统研究虽然我国建筑界的各类学术刊物上已经发表了不少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刊物上已经发表了不少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但不少论文主要偏重于介绍国外的理念及实例要偏重于介绍国外的理念及实例,在如何把国外的理念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方面不够详尽国的国情相结合方面不够详尽,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起步较早较早,又具有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科研能力和研究资金,取得的成果也较为显著的成果也较为显著,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然而,生态建筑需要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的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的,如果离开本国国情,很多国外的成功经验不会起到作用跟效果经验不会起到作用跟效果。例如:美国的许多城市地广人稀美国的许多城市地广人稀,因此他们偏重于研究如何通过提高城市的人口密度而达到节能能、节地的目标;而我国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很高而我国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很高,因此就不能完全照搬北美的经验完全照搬北美的经验。((2)相关政策不到位相关政策不到位。政府应采取鼓励政策,鼓励相关地产商产商、企业、高校进行生态建筑的研究与实践。((3)生态建筑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生态建筑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生态建筑相关法规不够健全健全。((4)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力度不够大。相关产业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生态建筑获得更广泛的认可生态建筑获得更广泛的认可。((5)科技水平有待发展科技水平有待发展。应培养大量科技方面的人才,运用云技术使生态建筑更高效用云技术使生态建筑更高效、舒适。 生态建筑已成为新时代建筑业发展的潮流趋势生态建筑已成为新时代建筑业发展的潮流趋势,在节能、环保环保、高效等方面拥有着显著的优势,国外的生态建筑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等方面都已经日趋成熟研究与实践等方面都已经日趋成熟、完善,我国的生态建筑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多不足,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国家无论是国家、政府、企业、个人,都应对生态建筑有着更全面的认识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升科技水平联系本国国情国情,打造生态和谐、环境舒适的生态建筑。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什么叫生态入侵?它对物种引进有什么启示?

楼上废话真多.简单的说.生物入侵就是指其他物种进入进入某个生态系统,破坏了生态平衡..

电影《录取通知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能给上不了大学的高中生什么启示

十部优秀国外校园青春电影2007-10-09 21:33 第一篇:教育类第一部:《录取通知书》推荐指数:★★★★★☆精彩程度:★★★★★适合人群:读过大学的人,在读大学的人,即将读大学的人。影片精髓:对传统教育的讽刺与猛烈的抨击。看过此片的人一定大呼过瘾,绝对的振奋人心,影片主要讲叙了一个高中毕业的巴特比正面临着升学压力,他投出的8封大学入学申请信全被拒绝。这可不是他父母愿意看到的状况。还好,巴特比不是唯一一个陷入困境的学生,他的好几个死党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面对着因无法进入大学而逐渐黯淡的前途、父母施加的压力、更为了吸引自己的梦中情人-莫妮卡,巴特比和他的朋友,一群毫无经验的高中生,在对“自由主义”一词做出广义解释之后,雇下场地,请了个演员,搞了个虚拟网站,决定自己建立出一所根本不存在的“南哈蒙理工学院”。然而想法天真的巴特比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大,知道第二天他看到外面300多个和他有同样经历的人来他所谓的学校报名的时候,他知道,他只有继续下去了,可能是有共同的遭遇使得他们很好的团结在一起。在后来由于真正的“哈蒙理工学院”把他们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巴特比的激情演说是本片的最高潮。他说的每句话都是对传统教育提出的挑战,他的那种不屑与直接的批判让法官最后也不得不认可他们的学校……第二部:《街头日记》推荐指数:★★★★★精彩程度:★★★★适合人群:对美国底层生活文化有浓厚兴趣。影片精髓:情感需要倾诉,分享是快乐的,带有偏见的生活是残酷的。当所有立志成为教师的人都对这样一所混乱的学校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23岁、刚刚走出校园大门、朝气蓬勃的爱林·格鲁威尔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将自己的目光定格在威尔逊高中。作为一名教师,她对即将面对的一切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可是仍为这里的混乱程度咂舌:她所执教的班级绝对代表着多种族的大汇聚,所有的学生都来自于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有黑人、拉丁美洲人、亚洲人,还有犯过法的未成年人、黑帮社团分子以及来自于最贫困社区的穷人。这些学生之所坐在这里,只为了一个原因,打发年满18岁之前的无聊时光。爱林不知道是什么环境造就了这些学生的愤世嫉俗,仇恨几乎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惟一方式。他们对于“义务教育”的理解就是混日子,等到成年,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发生在犹太社区的一场黑帮械斗成了爱林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转折点,班上一位拉丁裔的目击学生惨遭杀害,使空气中流动着不安与躁动。爱林在课堂上,最注重的就是消除种族隔阂,然而一位学生画的一幅关于种族歧视的讽刺漫画让她彻底爆发……爱林的怒气在班级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却在无意中拉近了她与学生的距离…… 渐渐地,那些紧闭着心灵之窗的学生之间开始有了简单的交流,爱林鼓励他们彼此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故事,毕竟在犯罪率如此高的地方,能够存活下来就已经是一种幸运了。爱林趁机为每一位学生都买了一本《安妮·弗兰克日记》,希望他们同样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原来情感是需要倾诉的,分享也是快乐的,孩子们的想法和视野渐渐开阔,也知道了带着偏见生活是一个多么残酷的方式,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未来的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他们完全可以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第二篇:街舞类第三部:《热力四射》推荐指数:★★★★★精彩程度:★★★★★★适合人群:跳街舞的人,喜欢街舞的人,Maybe所有年青人。影片精髓:绚烂的舞技为了友情、亲情和荣誉而战在美国,不论是在街角、小巷、运动场,还是黑暗中挥洒着汗水的舞厅,你随时都可能看到这样一个团体——那就是街舞组合。近些年来,街舞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美国新时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在一起为自己喜欢的组合喝彩,每一个华丽的动作都会带来一连串高分贝的叫声。而组合之间的比赛更是让驻足观赏的人们流连忘返,在节奏感极强的流行乐中,他们挑战地球的引力,难以置信的舞技和极具爆发力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的故事就是伴着音乐开始的。埃尔金和大卫二人是最好的朋友,他们的街舞组合可谓战无不胜。将自己独特风格的街舞录成影带发行是两人的梦想。但是,来自奥伦奇镇的另www.kekedy.com 可可电影网 更新快 影片多 无病毒 无弹窗 速度快

乡村振兴的启示

乡村振兴的启示如下:1、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基础就是产业振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绿色原生态农业,提高城镇现代化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方向发展,给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动力。2、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劳动力,是乡村工作的组织者,是建设乡村振兴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者。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能,是乡村事业创新发展,农业升级与进步的必然联系。3、乡村文化振兴在我国乡村中拥有很多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文化与政治经济相辅相成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属于乡村发展的精神财富资本,为乡村振兴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乡村生态振兴生态振兴及是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发展。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内在动力。是对生态文明语境下乡村现实问题的回应,直面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探寻其破解路径,有益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5、乡村组织振兴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尤其是当前蓬勃发展的乡贤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各类协商自治组织,有助于协调利益纠纷,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振兴乡村的项目1、“互联网+”农产品工程建设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工程建设,提高农业工作效率,是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项目。2、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加大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投资力度,推动农村的生态循环农业,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3、乡村旅游服务业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突出农村地方特色,鼓励对农家乐、民宿、采摘基地的建设,打造品质化乡村旅游建设。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的启示

千古绝唱——陆游和唐琬 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南宋时期那里叫做山阴。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据说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的前妻唐婉所和。这两阙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婉更是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有机会就前去探望,诉说相思之苦。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用餐。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用餐。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红酥手”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开头提到的第二首“钗头凤.世情薄”。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

《珍贵的教科书》一文启示我们什么?

启示我们所有的小朋友爱惜我们的书本不要任意在上面画画珍惜我们现在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对自己负责

许振超事迹的启示??/

  大学生学习许振超事迹感言录  [日期:2005-09-02] 来源:宣传组 作者:宣传组 [字体:大 中 小]  编者按:9月1日上午,为配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我校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前来我校进行专场报告。报告会之后,校党委宣传部、团委于下午召开了学习许振超先进事迹感想座谈会。座谈会上,学生党员、团员结合我校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他们自身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畅谈了各自对许振超先进事迹的感受和认识。现将其发言摘录如下,以飨广大师生。  政法与历史学院 预备党员邢辉: 通过聆听许振超先进事迹报告,我认为他的精神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刻苦钻研、掌握本领的学习精神;二是坚守岗位、肯予付出的奉献精神,三是开拓创新、志向远大的进取精神。  许振超是产业工人的楷模,值得青年学生学习。我们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于分担社会责任。我们要掌握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树立远大志向,为投身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蒙古学学院 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包海峰:许振超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三十几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敢想敢做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以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因为社会需要的是更优秀的人才。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预备党员计文博:今天是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许振超同志来到民大作先进事迹报告。他的事迹使我的内心倍受鼓舞。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像战斗年代革命英雄那样在枪林弹雨中冲锋,但各个时代都需要英雄,许振超就是其中的一位。听了他的报告和通过我校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我的奋斗目标。在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服务于人民群众。  政法与历史学院04历史专业 团员董文劲:许振超叔叔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青岛港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创出的“振超效率”也为祖国争了光。现在我们学校面临着2006年教学评估,我想我们每位学生应像许叔叔学习,关心和积极投入学校的建设,在学习生活中,发扬不怕苦的精神,为校争光。那么我们学校实现振兴,超越,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政法与历史学院 团员朱晓明:我认为许振超精神简言之就是勤学苦练,执著不懈,敢于创新、报效祖国。从这一中国脊梁式人物身上,体现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有一种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紧迫感,对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很多启示:任何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紧跟时代,不断学习,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学会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精神,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通理。相信这次学习模范人物的活动,对我们在今后走出校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骄人业绩会有所帮助。  蒙古学学院 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额尔敦特古苏: 9月1日,许振超同志来到科尔沁大草原上的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了一场非常动人的事迹报告。这个报告对我的一生来说都是很难忘的,从他的报告中我感受到了人的一生怎样才能活的更有价值。  许振超同志的艰苦奋斗,认真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更是值得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认真学习的楷模。  政法与历史学院 团员田杨:通过学习许振超先进事迹,我更加理解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许振超一个初中生能通过刻苦+勤奋+远大的志向使他挑战了自己。那我们大学生该怎样树立人生目标呢?许振超时刻没有忘记培养他的青岛港务集团,我们大学生是不是该奉献我们的全部给我们的母校呢?学校明年就要评估了,我们应该把自己看成是将来的许振超。努力把自己的这块土地耕耘好,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预备党员姜琳琳:从普通工人到桥吊专家,创新桥吊方法,刷新世界纪录,全国劳模许振超的事迹令我十分感动。面对成就他只是平淡的说:“这是一个党员该做的!”是呀,我们也应该做我们该做的!学生以学为本,在学好各种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会向先进人物学习,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掌握本领,才能谈到奉献,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建设祖国!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入党积极分子袁宏菲:许振超的事迹令我们闻之一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不普通的成就。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挑战自我、创造生活奇迹,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是一个真正的明星,是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和敬佩的明星。感谢他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创造出应有的自身价值。  政法与历史学院 预备党员、团支部书记李祥龙:时代需要英雄,人人想做英雄,我也不例外。我曾不懂这时代真正的英雄是谁,直到今天,听了许振超先进事迹报告,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坚韧、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理解了英雄的全部含义:生有尽、业无穷、勤无价、耕耘为天下,是我头脑中仅存的思维,更是我今后人生的路标。  政法与历史学院 赵海石:听了许振超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告,我这个预备党员心潮澎湃,他那种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给了我巨大的鼓舞,为我在今后学习、工作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我以后一定以许振超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掌握技能,服务社会和人民。深刻领会“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精神实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戴青春:今天,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先进事迹报告团来我校作了一场事迹感人的报告会。许振超的事迹让我们这些大学生深受鼓舞,倍受感动。一个普通的码头工人成为掌握尖端技术的高级技师,成为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他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可想而知。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以许振超同志为学习楷模,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激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已,做一名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  蒙古学学院 预备党员包文化:许振超同志的报告给我们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志向远大,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他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一丝不苟的创新精神,最是我们大学生所需要的,我永远铭记许振超的“创新是灵魂”的真言。  蒙古学学院 入党积极分子苏日古嘎:许振超是肩负历史使命,走在了时代前列的楷模。是共产党员先进性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具体化。他怀着一种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对此我觉得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更加奋发进取,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无愧于这个时代。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团员狄志国:通过许振超事迹报告会,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全国劳模许振超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刻苦学习,无私奉献,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这种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我们要向他那样,努力学习、超越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蒙古学学院 党员王长全:许振超同志说过:“做事必须要先做人”。那么,做人必须首先有远大理想,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才能创大业,取得优秀的成绩,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就是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成为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许振超事迹给人的启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许振超的事迹与精神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将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大部分人群,仍将像许振超及他的工友们那样,以体力劳动为基本生存方式,而不是坐在写字楼中,成为时下人们更羡慕、更津津乐道的“白领”.他们的基本素质,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许多产业的竞争力.以我省为例,我们正在努力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制造业大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个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群体.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当前,熟练技术工人的紧缺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据调查,我省年需40万技工,缺口却达30万;“找个好钳工比找个研究生还难”,正成为困扰着许多行业的难题.这一现象,有十分复杂的成因,但追根溯源,我们社会中仍然存在的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学历、文凭,轻劳动技能的观念和心态,是重要原因.

许振超的事迹有什么启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许振超的事迹与精神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将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大部分人群,仍将像许振超及他的工友们那样,以体力劳动为基本生存方式,而不是坐在写字楼中,成为时下人们更羡慕、更津津乐道的“白领”.他们的基本素质,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许多产业的竞争力.以我省为例,我们正在努力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制造业大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个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群体.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当前,熟练技术工人的紧缺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据调查,我省年需40万技工,缺口却达30万;“找个好钳工比找个研究生还难”,正成为困扰着许多行业的难题.这一现象,有十分复杂的成因,但追根溯源,我们社会中仍然存在的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学历、文凭,轻劳动技能的观念和心态,是重要原因.

人机工程学在明代建筑布局设计中的体现及启示

明代建筑布局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心理需求的发展趋势。中国图书馆分类号:J59文献识别码:A人机工程学,由两个独立的希腊词ergon和nomos组合而成。Ergon是指出力的工作,nomos是正规化、规则化的意思。将两种手段结合起来就是:人类工作的常态化规律,说明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适度劳动中发挥规律的科学。对于人体工程学这个词,我们大多理解为设计出来的产品要符合人体比例,我们的产品要根据特定生理的人来设计。然而,这只是人体工程学的一部分意义。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产品的使用者不必刻意迁就或勉强适应产品的使用程序或流程,甚至不必引起一些不愉快的使用情绪如忍让。而是应该有一种符合人的使用过程和愉快的使用心理的行为和习惯。由于产品是为特定人群设计的,由于个体和群体的差异,满足特定个体或群体需求的产品一定不适合另一个个体或群体。但是,一定不能认为这类产品的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可见,即使是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产品,也是有针对性和定位的。作者认为人机工程学不仅仅局限于符合人体比例的尺寸设计,还包括考虑到使用者的情境设计舒适使用心理学。在今天的背景下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发展形势,随着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提高,这一点越来越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如建筑的布局设计。建筑是存在于一定空间环境中的实体,与环境密切相关。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还通过自身的内部空间设计,创造出各种不同感受的人工环境。建筑也是时代精神的载体,是文化的产物。它的设计和建设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它也表现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类群体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归宿,甚至出现并服务于这一群体的特定需求。虽然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只有40年,但它的影响力并不是建立在它自古以来就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上的,也绝不是最近40年。比如明代建筑的布局设计,就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公元1368年推翻统治,定都南京,建立了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明朝。明朝统治了276年,12个皇帝,16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是中国继汉朝之后,又超越汉朝的盛世。在这漫长的统治时期,明朝的政治、经济、商业、对外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为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氛围。明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特别活跃的时期,如明代修建的万里长城,明十三陵、天坛、故宫等雄伟的皇家建筑,以及其他独具特色的江南园林建筑,堪称世界建筑之瑰宝。笔者在用人机工程学分析这些经典建筑时发现,早在600多年前,中国建筑的主人就遵循着他们对理想的心理追求,从而建造了他们的生活空间,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一座明代皇家建筑1天坛建筑布局设计整个天坛的中轴线布局设计。天坛整个殿区被两座坛墙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内坛包括主要建筑:北部的古琦坛,南部的球球坛,西部的斋宫和神乐楼。其中,主要建筑有七股潭建筑群和七丘潭建筑群,集中在贯穿天坛南北的主轴线上。这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封建王朝威严的体现,皇帝的地位中央皇帝和他的皇权至上。这种布局设计完全是出于统治者的统治心理需要。同时,中轴线的布局设计也让建筑感觉稳定、平衡、统一。天圆地方的版面设计。天坛是明朝皇帝祭天、祈谷、求雨的地方。虽然只是皇帝祭祀的地方,但还是充分体现了皇帝的集权统治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来,人们认为北方是天空,南方是地面。祈年寺北部的建筑主要设计为圆形,而球球寺南部的建筑主要设计为方形。这种设计在北方和南方都是古代人的体现当地认为天空是圆的。从心理学上分析,统治者他自己的皇家建筑的设计尊重中国的传统思想,符合当时的民意,有利于巩固皇家封建统治,同时在人机工程学上符合人的心理要求。风水在明十三陵建筑布局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的传统文化,它的存在和影响经常可以从两千年的封建传统建筑和习俗中看到。从字面上讲,风水就是风和水的结合。空气流动形成风,风以一定的速度流动产生一定的能量,即风能。风和水属于自然物质,当然也和自然界的其他物质有关。风和水是以流动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流动就成了风水的特征之一。同时,流动的空气和水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是生命的基础。所以风水其实指的是生命背后的能量。它不仅指人、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也指人下面的地球的生活的脚。另一方面,风水理论是关于住宅的位置、朝向、室外景观和室内装饰等的一套相对完整的技术、方法和理论。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在固定的生活环境中,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总结出来的。可见,风水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思想形成了风水宝地的习惯标准:前有山,中有堂,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水流不断。水的比喻是生命的基础,意思是有水才有生命,意思是有水才有生命的迹象,生命之河才能轮回。风,讲究顺,意思是能让儿孙满堂,家和万事兴前途是光明的,万里而平稳的;气,讲究聚,聚气就是聚财,意思是活着的人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明代帝王陵墓的选址和设计都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标准,明十三陵就是一个典型。十三陵是明朝永乐十九年应天府迁都北京后,从成祖到明思宗,除景帝以外的十三位皇帝皇家陵寝的总称。它们也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帝王陵墓。十三陵的形状是仿照孝陵建造的。明十三陵的具体布局自西向东依次为:四灵陵、昭陵、康陵、定陵、泰陵、宪宗陵永乐七年,朱棣开始在万寿山脚下修建自己的陵墓——长陵。自然,长陵位于中间,其余墓葬分为左、里回望陵墓看陵前神道,左边是龙山,右边是虎山,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四灵的方位格局。除此之外,这里视野开阔,山峰起伏,植被茂盛,山上生机勃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不愧为理想的帝王陵墓。可以看出,十三陵的选址、设计和建成完全符合人民的标准这也是明朝皇帝巩固山河、维护家族统治的心理需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是人体工程学的体现。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解释_英国研究卓越框架及其启示

  摘 要:英国开展的研究卓越框架是评价高等院校科学研究项目质量的一个新的行动计划,其评估重点是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影响以及环境三个要素,文章介绍了评估的主要内容,以及该计划的时间进度安排,探讨了英国研究卓越框架对我国开展类似科研评估活动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研究;卓越;框架;英国   一、英国研究卓越框架及其目标   研究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是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The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HEFCE)正在开展的用于评价其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项目质量的新行动计划,并将取代之前开展的研究评估活动(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   REF的目标在于使英国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以动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准持续发展,并为经济的持续繁荣、国民福利、知识的增加与传播作出贡献。具体的目标有: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数据库和各种研究项目的质量;支持和鼓励创新,包括新方法、新领域和交叉学科的工作;进行奖励和鼓励,如为有效地分享、传播和应用各项研究项目的成果,高等教育机构、商业组织和第三方组织之间交流有关观点和研究成员,对将卓越研究的价值传递给经济和社会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奖励;便于更好地管理研究数据库,并促使其可持续发展等。[1]   二、主要工作及其关注重点   (一)评估内容   研究卓越框架的工作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对英国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权威、综合的卓越研究评级;二是向英国拨款机构提供有关研究资助分配方面的建议;三是向公众和学校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及关于卓越研究的标准;四是解释高等教育领域内有关研究的公共支出等行为。REF将通过一个专家小组来执行评估活动,专家小组将评估各高等教育机构提交的科学研究项目活动和成果,并作出判断。[2]   不同的学科组成了不同的评估单元(Unit of Assessment,UOAs),而这些评估单元将会由不同的专家小组进行评估。为了简化评估活动并取得更大的一致性,REF作出如下建议:减少UOAs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界限,建立30个UOAs和专家小组,并且要求他们提供评估反馈意见;将主要学科小组的数量减少至4个(广义来说,包括医学和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艺术和人文等学科);使所有小组尽量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评估过程,它们归属于不同的单元仅仅是因为学科的不同;调整专家小组的构成及其工作方法,以确保他们有能力评价有关的材料,特别是在评估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影响时,加强对研究成果的使用者的评估。   (二)关注重点   REF特别关注评估研究3个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反映了卓越研究评估研究共有的、重要的特征。它们分别是:研究成果,以确认研究是否属于卓越的研究,其依据是研究的出版物及其质量;研究影响,REF将对一些领域给予重要的、额外的关注,研究者在这些领域内已经开展了卓越的研究,并给经济、社会、公共政策、文化或者大众生活创造了实际收益,促进其质量的改善;研究环境,评估研究者所在的环境如何支持卓越研究的持续开展,以及对研究成果进行有效地传播和应用。   评估小组将会基于一定标准对上述3要素进行逐一评估,评分将会采取四星级的形式,分别是四星(世界领先)、三星(国际上是优秀的)、两星(国际认可)、一星(国内认可),以及未进入等级(低于国内认可的标准)。   三、评估重点   (一)研究成果   评估重点关注研究成果的质量,因为它们是研究的卓越性以及研究影响的直接体现。为了评估研究输出的质量,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明确哪些研究人员以及他们的哪些成果可以作为评估的对象。只要研究者在评估期间开展了高质量的研究,REF鼓励高等教育机构提名任何一名合格教师,同时也鼓励高等教育机构提交各种形式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评估的标准是原创性、严谨性和重要性(重要性的界定标准包括在学术界产生影响,或者是在学术界之外获得了直接或间接的应用)。评估的形式是专家评议,基于卓越的、国际性的标准来评估研究成果;为减少评估小组的工作量,建议每一位教师提交的研究成果数量不超过3篇(RAE要求不超过4篇);一些评估小组也将会使用引用率等有关信息对相关的研究成果作出评估。   在研究成果的评估中如何使用有关引用率的信息?其一,能够获得大量的资料引用率信息的评估小组会使用这些信息,如医药、科学和工程等学科小组会这样做,但是艺术、人文以及许多其他学科小组不会这样做;其二,REF将向有关的评估小组提供资料的引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以及关于较高引用率的标准;其三,这些评估小组将会使用引用信息来明确和补充他们关于研究成果的评估结论;其四,将出台一些指导文件,涉及仅仅使用引用率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避免这些局限。因此,评估小组将不仅仅依据引用信息对研究成果的质量做出判断,同时还会参考专家的主观判断。所有提交的研究成果不论是否提供有关引用的信息,都会得到公正的对待。   (二)研究影响   REF希望促使高等院校及其研究者将研究成果用于提高经济、社会、公共政策、文化或者生活质量。为了评价这些影响,必须在整体上对所有提交的研究的影响做一个完整的评价,因此在提交研究成果时必须同时提供关于本研究的影响的证据。REF特别关注研究的卓越性,并对卓越性研究的重要影响给予特别的认可;评估结论是基于一定标准给出的定性信息。建议研究者在提交的信息中包括如下证据:使用通用的模式从整体上对提交的研究成果产生的影响作出说明,描述研究成果与成果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并概述成果产生的积极影响;用专门的文件阐述研究成果所产生影响的证据,以及这些研究成果是如何作出贡献的。REF专家小组将会执行具体的评估,小组成员包括能够理解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及其广泛应用和经济价值的专家,同时也会补充一些研究使用者作为评估小组成员以评估研究所产生的影响;评估小组将依据研究成果产生的影响所达到的标准以及意义来进行评议。为了达到四星(世界领先)的等级,某一研究成果的影响应该是“创新的、可转化的或者具有重大的价值”。研究成果影响的范围包括:生活的质量、经济、社会、公共政策和服务、健康、环境、文化。

试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周平儒 2006-04-0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入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Internet、通信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一、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光、形、色、声的特点,把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控制实时动态地引人教学过程,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媒体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去发现真理和探索真理。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习者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讨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收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要精讲并加强个别辅导,让学习者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 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就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学习者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有利于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向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习者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之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在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自我构建。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和争论。教师要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学生思维的差异、特点、方法和过程,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疑难时,除了可以要求教师帮助外,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会话商讨、彼此交流观点,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要求整个学习群体相互学习来共同完成。 四、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能力。多媒体技术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教材,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因而必须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感受情境、探索发现、验证假设、建构意义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及基本内涵,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媒体或其它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应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础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教育,创造他们自己的知识,用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达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探索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为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几点启示

很多人在成为管理者后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每天自己的时间不属于自己,会被各种事情牵着走。比如一会有一个会议,一会儿有人来找你求助,需要你做决策;刚想坐下来处理手上的事情,招聘的同事催你看简历,等等诸如此类。总之,就没办法把大段时间专注到自己的事情上了。很多管理者也因此会感叹,以前只是安心地把手上的工作做好的状态真好。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到底管理者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这个问题也咨询了其他同事。从他那里得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对这个问题有一些看法。遂拜读之,发现还真有收获。书中大概给出了几条行事建议,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做到以下五条,不一定全对,但可以为遇到这类疑惑的管理者提供一个参考的解决办法。 要想成为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行为习惯: 一,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应该将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 二,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简单来说你的部门能给外部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者贡献。 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用人所长。 四,有效的管理者 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个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结果。 五,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以上五点,书中展开了讲解,我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者可以去阅读本书,希望能带给你一些不一样的启示,这本书也解决了我成为管理者以来的主要疑惑,后续会可以按照这五项刻意训练自己。 先有认知才会有行动。如果没有行动,说明还没形成足够的认知。

如何做好会务保障工作的几点启示

做好会务工作的几点体会 细节决定成败,规范体现水平。近年来,我们在会务服务工作中,着力探索会务服务量化、细化办法,规范会务工作流程,力求使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而不断提高会务组织服务水平。 一,制定详细方案。科学详细的工作方案是做好会务工作的基础。每次接到会务任务,我们都要根据会议主题及日程安排,对会务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制定会务工作方案。并根据会议规格高低、人员多少、日程长短,设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明确各组分工职责。大型会议活动还成立会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会务工作综合协调组,负责整个会务工作的综合协调及督查落实,保证各组之间及时沟通对接。在室外举办的大型会议及有参观考察活动的会议,还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对于党代会、人代会等有集体合影的会议和活动,事先拟定室外合影方案和室内合影方案,保证出现天气变化时活动顺利进行。 二,绘制工作流程。会务服务水平通过细节体现。为确保会务组织服务工作规范明晰,便于操作,我们将会务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具体量化、细化。绘制整个会务工作流程和工作细则。明确工作任务及各项任务目标要求、完成时限、承办人员。工作细则和工作流程分发到各个工作组及工作人员手中。各个工作小组和会务人员根据整个工作流程,制定各自的工作流程图。比如,在服务第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开幕式中,我们将会务工作5项主要任务细化为会场布置、座次安排、会议通知、入场导引、跟车服务等53个细节,分解到组,量化到人。 三,及时对接督查。督促检查是保证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在会议前期组织筹备中,我们根据工作情况,适时召开各工作小组碰头会和对接会。对照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落实各组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会期较长的大型会议活动,我们在会议召开期间,坚持每天召开各工作小组碰头会,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对第二天各项工作进行对接核查,查漏补遗,确保工作不出现任何疏漏。 四,加强会前查验。会前查验是确保会议组织服务不出差错的重要环节。会前查验主要包括对会议现场的查验和有关工作对接情况查验。对于会议现场查验,我们印制会务组织服务工作查验明细表。将查验内容细化为出席领导核实、座次安排核查、材料备份、新闻报道安排等22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查验无误后由负责人签字,保证会务组织服务工作不出差错。对于工作对接情况查验,主要是对主题会议结束之后有关活动和服务的安排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如会后有参观活动的会议,核实车辆调度、跟车服务人员到位情况;会后有合影任务的会议,落实场地搭建、座次安排表印制、拍照人员安排等工作到位情况。 五,搞好跟踪服务。在会务工作中,我们把会后跟踪服务作为整个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安排,编入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在会务工作过程中,我们在落实参会领导和嘉宾名单时,力求弄清每位领导及来宾在会议期间活动安排,提前征询参会人员是否需要预订车票、机票,提供车辆、续订房间等有关服务。需要后续服务的安排专人跟踪服务,确保会议服务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关于大自然启示(这也是课堂)的作文

  在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科学家们根据大自然的启示,发明了许多先进设备。  比如:日光灯是科学家爱迪生根据萤火虫在夜间飞行发出冷光受到启示发明的;潜水艇也是根据鱼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活动发明的;蜻蜓也给了创造飞机的科学家提供了许多启示.....  我心想:科学家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启示发明这么多东西,那么我们也可以借大自然中景物的启示发明某种东西。于是,我陷入了沉思,突然,我看见一只啄木鸟正在替大树治病。这棵大树看起来很粗大,但是一只虫子也没有,我们就一定会以为大树没病,其实不然,虫子在大树内,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而啄木鸟却是靠听力准确判断大树的病因,准确地找出虫子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大树体内的虫子吃掉,这就算把大树的病治好了。大树果然与以前不同了,啄木鸟没给大树治病前,大树显然得奄奄一息,可治好了病后,大树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机勃勃。看到这一幕,我不禁冒出了一个念头:啄木鸟治病的速度这么快,我可以发明一个专门治病的小型机器人啊!  我想,我要发明的小型机器人外表独特,它像人一样,但比人要小得多,薄薄的一层,看起来像一张纸,而且家家户户都有,只要把它挂在门口,鲜艳的蓝色和黄色配外表特别的“新型测体仪”,它不仅装饰家门口,还可以为走过的人做全身检查,如果你没病,那它就会亮出绿灯;如果你发烧了或是感冒了,那“测体仪”就会查出你的病因,并亮出红灯警示和显示出治疗方法。如果是病情较重的,那亮出的红灯就会一闪一闪的,并且查出病因,显示治疗方法和要注意的事情,并且把治疗方法和要注意的事打印出来。经过这种机器医治过的病人,全都好了,还不用上医院,这就能更好地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农民生活上的负担,如果家家都有了这种机器,甭提有多方便啊!  只要认真思考,我想大自然就会给你很多启示的。

谈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说说马克思有哪些人格魅力对你的启示有哪些

马克思就是外国的学者,资本论和共产主义哲学得到了多个国家政党的认可。

男子登山突遇泸定地震,下山时不幸坠崖上演绝境求生,给予了我们哪些启示?

告诉我们不能够放弃任何求生的希望,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决定,上天总是会眷顾你的。

格列佛游记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三百年多少读者只享受书中那异想天开的横生妙趣,而不去管那些故事背后的意义以及作者写这部游记的真正动机那时,英国政府专制黑暗,目中无人。人们都奢侈浪费或贪婪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过着悲惨的生活。作者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愿的被金钱所奴役驱使,不由要对人的本性生疑。所以人生启示:敢于反抗不公平 追求美好 和谐 真实的世界

《额尔古纳河右岸》对民族文学的启示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位年近九旬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夫人的自述,展开了这个民族近百年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过程。 它让很多人知道了东北地区有鄂温克这个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人口数为30875人。鄂温克人与驯鹿为伍,死后会举行风葬,他们对于火是十分敬畏的不能往火里吐口水,不能往火里扔不干净的东西。“达西离开后,玛利亚突然病了,她吃什么都吐,虚弱得起不来了。所有人都认为玛利亚活不长了,只有伊芙琳,她说玛利亚以后不会在给驯鹿锯茸的时候见着鲜血流泪了。谁都明白,伊芙琳认为玛利亚怀孕了。” “春天快到的时候,她的肚子大了,脸也变得圆润了,看来伊芙琳的判断是对的,从此她和哈谢的脸上就总是挂着笑容。” ——节选自《额尔古纳河右岸》繁衍生息,有人出生就有人去世。小姨2006年生下大女儿彤彤后,此后一直没法怀孕。红霞阿姨说过小姨去过江西、贵阳等多地求医。大概是2018年的1月,爷爷是突然去世的。当年年底11月小姨就生下了第二胎是个男孩。那一年她已经38岁了,可以预见小姨妈是在爷爷去世后怀孕的,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很奇妙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鄂温克人信奉萨满教,他们敬畏自然与恶劣环境搏斗。鄂温克人意外的死亡率很高,醉死、雷劈死、熊抓死、水淹死。少数民族往往是有信仰的,他们有自己的民规法约。我们对于未知事物要保持敬畏之心。浅谈一下这部作品的启示。 十多年前在苗岭市读初中,就问班上的同学:“你知道苗族是谁的后代吗?” “蚩尤。” 没错,苗族是蚩尤的后代。 那个时候读书一个班七成以上都是苗族,汉族在苗岭才是“少数民族”。截止2016年苗岭市的常住人口是54.31万人,有苗、汉、侗、仫佬、畲、布依、水、彝、壮、瑶、满、回、蒙古、景颇、佤、黎、东乡、纳西、仡佬、京、朝鲜、土家、白、傣、藏、拉祜、维吾尔等民族和革家、西家等待定民族。这些民族中,仫佬族、苗族、汉族、畲族及革家、西家是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36068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36%,其中苗族人口28.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3%。 黔东南州的一些景点借助短视频,肇兴侗寨、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等景观其实已经让更多人熟知了。有时候人是很矛盾的,既希望家乡的一些好的东西能够为人所知,但不希望商业化太严重,以至于回来变得陌生。 芒果台的《爸爸去哪儿》的第三季的第九期节目,选在湖南绥宁大园苗寨拍摄。若论规模肯定是西江千户苗寨比它大,但是大园苗寨是湖南的呀。《江山如此多娇》的主要取景地是张家界永定区,成龙的《绝地逃亡》在在广西程阳平定村取景。文学作品、影视剧去表现少数民族特色跟现实相比其实是有差距的,现实中的少数民族说的是他们自己民族语言。首先来说他们的普通话没那么好,脸也没那么白白净净。 一群人来一个苗寨,穿少数民族服装、拍摄取景、学习银饰制作、做酸汤、腌鱼。找一些演员来演绎,难道你就把人刻画出来了吗?摄制组最多就呆几个月而已,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 没看过《山海情》这部电视剧,单单本剧启用了大量西北籍演员,符合这部剧的定位。剧组在服化道上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了。《阿浪的远方》电影中的小演员们为了演绎人物是专门学了苗族歌曲的。《十八洞村》片尾出现的那位穿着民族服饰被杨懒踩脚后跟的女人,一看妆容太精致,眼神不够清澈,肯定不是农村人呀。《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在河边洗衣服,镜头切到两只细嫩的手留着长长的指甲。说老实话农村妇女砍柴、喂鸡、喂猪、种菜,手是不可能留长指甲的。那么这个人物就跟现实有差距呀,她没有生活气息呀,跟普通老百姓有距离呀。 文学作品也好、影视作品也好,你尽管去刻画了一个以前少有人知的领域或者人群。你的作品是不是贴近了人物,应该让被演绎的那一群人来说,他们才有发言权。有些在城市生活几十年的作家,没有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环境浸淫。比方一个人去了苗寨采风,住了一段时间感受到了民族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身心受到了洗礼。所以回去创作了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描写苗族百年沧桑的变幻。 好比一个城市人去了苗寨穿戴上了银饰服装,拍了一组照片。很好看,有民族特色。然后你把照片发到了社交网络,大家纷纷点赞。但是她不会做酸汤、不会打谷子、不会做蜡染、不会说苗话。也不能要求她会这些。 你的东西可能只是拥有了外壳,内核呢。可能只是借助了高超的写作技巧,披上了少数民族的外衣而已。 方言、民俗、服饰、建筑等民族文化特色,特别希望有那种出生苗寨土生土长的人,能把自己听到的传说看到经历的事物写下来。为这个民族的发展留下文字。写作不喜欢虚构,没有触摸过的东西写起来还是觉得那么不自在。 说到一件生活小事,工地门口的山脚下有棵板栗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谈到了要去摘板栗,还是很多人不知道板栗的果实是从刺球里剥出来的。因为在城市生活的人买板栗都是炒制好的,纸袋子装着吃。没有经历过打板栗的那种过程,街上卖板栗打的招牌都是说野生板栗,板栗很大一颗。真正的野生板栗其实最大只有人的拇指那么大,且山高路远采摘极其困难。 你没有体验的东西做到感同身受是基本是很难的,老一辈人珍惜粮食。你让现在年轻人告诫他不要浪费粮食,他不一定做得到,他知道浪费粮食不好,当干果、水果、辣条、薯片占据了他的胃口你觉得他还能吃去一碗米饭吗。因为他们没有饿过肚子,对于饥饿没有深刻的体会。如果你插秧、给秧田赶水、打谷子,知道白花花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一斤大米两三块一斤呀,你就会觉得好便宜呀。 反而你对年轻人说:“你说你出门要戴口罩呀。” 他肯定会戴呀。 你让农村的老头老太戴口罩他多半不会,疫情一般情况下去不了偏远山区。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去看一些文学作品。说老实话那一代经历特殊时代苦难的作家的文学作品,确实是很厉害。说两个细节:《农民帝国》蒋子龙,孕妇吃炒熟的豆子,一喝水胀死了。莫言《丰乳肥臀》,一位女生也是因为吃豆饼,大量喝水也被胀死。在此介绍下传统工艺的锔瓷,当时锔瓷不仅仅是为了修复瓷器,其本身也成为一种装饰。甚至有人会将原本品相完好的瓷器装上黄豆,再倒入水,用“胀死牛”的方法将瓷器撑裂,然后锔出特定的图案来,以此来把玩。说明豆类遇水要膨胀,佐证作家是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想张贤亮、冯骥才、古华等人都是在农村待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觉得他们的文艺作品更容易打动人,尤其是生活细节的刻画。 你在一个地方呆个几个月就写出一部作品,跟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十多年写出的东西能一样吗,你所接受的信息不一样呀。 文字对自身的意义来说希望借助文字去记录生活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想法。名利对一个知识分子没有多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对阅读文学作品变挑剔了,以后大概率不会写长篇。最多写中篇,因为生活经验的匮乏。在现实中要多获取生活经验,比如多和工人师傅交谈呀,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这也是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态度,有些作品吹得天花乱坠。自己去读也就那么一回事了,并不是说我们与主流价值相悖以显得自己的与众不同。 仍认为迟子建是个人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是东北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现在画能卖了,在经济社会。好像画家就能赚钱了,这孩子都送去画画,培养那么多画家,出来那么多画院,养那么多画家,全世界没有,我没有看到哪个世界上养那么多画家。我们的国家还很穷的,需要养的东西很多,为什么要养那么多画家?画家是怎么来的?画家是苦难中出来的,他感觉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他有种感受,这种的感受啊,他用这种才华,变成艺术品。不管是美术、音乐和文学这样的东西是十分珍贵的。是人类文化的了不起的回报,这样子是创造这个东西来的。不可能有很多才华的人,而且讲穿了艺术没有职业。 ——吴冠中先生八十九岁时接受采访时谈话。 吴冠中老先生的这段话适用于在文学、书法、美术、音乐上等领域,相当于指导思想。2021年3月11日

读了生命的价值这篇文章你得到啦什么启示?

生命的价值在于用不懈的努力去争取辉煌,去用一生的付出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能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么此生无憾也。 人生总是会死的,没有不逝的生命,可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若鸿毛。他们生命的价值不同。干什么都要有代价,有时,代价是整个生命。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

《曾国藩家书》启示四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封封家信,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座丰富的宝藏。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出的“养心之道”,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很大的启示。他认为,养心之道在于“不在高位而在谨朴”。也就是说,高官厚禄并不足以养心,真正的养心之法在于保持谨慎朴实的心态。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曾国藩的养心之道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谨慎朴实的心,不被浮躁的情绪所左右,不被物质的诱惑所迷惑,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养心的境界。此外,曾国藩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在家书中对于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品德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也有着很好的启示。总之,《曾国藩家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它告诉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如何养心、如何教育子女、如何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营养,让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抗日战争历史对当代大学生有哪些重要启示

抗日战争胜利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今年是2015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70周年。相信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是被铭记在心的,尤其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更是鼓舞和激励着当今的每一个中国大学生。就我现在而言,目前正在学习的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通过自己搜集资料以及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的解读,我也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同时我能通过深入探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来进一步提高和加强自己的那份强烈的爱国之情。而我们也就可以对于当今中国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的优劣环境有所理解和担忧。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社会、政府等的爱国运动并给予支持。所以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我们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包括了其中的几个方面:首先,是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中国人民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以后,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国运动,各个阶级的工农、学生、爱国官兵都觉醒起来,以中国的利益为重,共同团结起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一股强大力量。其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一代领导人根据我国自身的国情,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共同结合,创立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毛泽东思想,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原则以及团结、进步的方针政策,这一系列的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在将抗战坚持到底的决心下,对胜利有着重大的意义。当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离不开世界上所有的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以及国际的对华支援和支持。而且毛主席也曾经说过:“国际援助对于现在的一切民族援助都是必要的......”总的来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是伟大的,我们都应该铭记历史,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爱国烈士的英雄事迹的鼓舞下,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建设祖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作为大学生——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勇敢的面对挫折和挑战,更应该担负起那份责任,更应该有信心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相信祖国的未来是繁荣昌盛的,伟大复兴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启示和意义,1500字的论文

今天,我怀着波动的心情早早的待遇在台式机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著手。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表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那天让我期待了多久,因为对阅兵有极大的兴趣,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这次终于有机会在屏幕前近距离接班一番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战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认为可靠,感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民族牺牲。看见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呼喊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与热爱和平的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启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回头看70年前,以前的中国是怎样一种社会情况,内忧外患,贫困落后,如今可谓是截然不同了。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设备,巨舰横行海洋,坦克碾压陆地,战机翱翔长空,核武器威慑世界。现在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便是社会建设者立下的赫赫战功。二十一世纪,判断了祖国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向着我们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自强不息,激流勇进,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历史启示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今天,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更应该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为我们的祖国有我们而骄傲!观察后真可谓感慨万千。我信任在看完《胜利日大阅兵》后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让我们丢掉昨天的不快与气馁,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加繁荣富强,早日达成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国——万岁,中国——加油!

学习《哲学与人生》你认为这门课对你的人生有些什么帮助和启示?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与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学习了《哲学与人生》,你认为这门课对你的人生有些什么需助和启示?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对人还是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的,让人网能能够重新的思考,定位自己的生活是很有很有好处的。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对教学有何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  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  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  (4)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学习方法,所以,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不合理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5)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

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在哪里

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文能力(换言之,除了逻辑与语文能力之外,其它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此的智力观点虽然可以准确地说明学生在学成绩的高低,但却难以解释大部份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成就与杰出表现。 加德纳亦质疑此种智力观点的适当性,认为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非透过「将一个人放在一种非自然的学习环境中,让他做从未做过,而且将来可能不会再做的事情」(李平,1997,页8)方式来决定,基于这样的理念,以及相关研究(包括对脑伤患者、专家、奇才的研究,以及讯息处理机制、心理计量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物学等)的综合结果,加德纳重新定义智力的概念,他认为智力应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fashion)生产的能力」(Gardner,1993b,页15)。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人类智能至少有八种,兹摘述如下(Gardner,1993b;1999): 1、语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乃指口语及书写文字的运用能力,它包括了对语言文字之意义(语意能力)、规则(语法能力),以及声音、节奏、音调、诗韵(音韵学能力)、不同功能(语言的实用能力)的敏感性。 2、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乃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 3、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 telligence):乃指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它涉及了对抽象关系的使用与了解,其核心成份包括了觉察逻辑或数字之样式(pattern)的能力,以及进行广泛的推理,或巧妙地处理抽象分析的能力。 4、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nece):乃指对视觉性或空间性的讯息之知觉能力,以及把所知觉到的加以表现出来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精确知觉物体或形状的能力,对知觉到的物体或形状进行操作或在心中进行空间旋转的能力,在脑中形成心像以及转换心像的能力,对图像艺术所感受的视觉与空间之张力、平衡与组成等关系的敏感性。 5、肢体-运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乃指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与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巧妙地处理(包括粗略与精致的身体动作)物体的能力,巧妙地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运作或表达的能力,以及自身感受的、触觉的和由触觉引起的能力。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乃指辨识与了解他人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注意并区辨他人的心情、性情、动机与意向,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7、内省智能(intarpersonal intelligence):乃指能对自我进行省察、区辨自我的感觉,并产生适当行动的能力,此种智能也扮演着「智能中枢的角色」(central intelligences agency)(Kornhaber & Gardner,1991),使得个体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了解如何有效发挥这些能力。其核心成份为发展可靠的自我运作模式,以了解自已之欲求、目标、焦虑与优缺点,并藉以引导自己的行为之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乃指对周遭环境的动物、植物、人工制品,及其它事物进行有效辨识及分类的能力。详而言之,自然观察智能不只包括了对动植物的辨识能力,也包括了从引擎声辨识汽车,在科学实验室中辨识新奇样式,以及艺术风格与生活模式的察觉等能力(Gardner,1999,页116)。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1)注重整体性。加德纳认为,这七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因而他呼吁对这七种智能给予同等注重力。 (2)强调差异性。尽管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能,但由于受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3)突出实践性。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加德纳把智力作为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4)重视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而帮助每个人彻底地开发他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确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智能的演变。学校教育应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其宗旨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促进其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日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是每一个方面齐头并进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呈现发展的优势方面,并形成发展领域的不同的组合,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得到发展的同时,各领域在发展水平、速率上又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领域在学生整体的发展中相互支撑,协调发展。这就是学生的和谐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倡导学生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学生发展的潜能。根据这一思想,可以完善和重构关于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因此,和谐发展应该是现代教育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尺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评价学习的最终成果,而忽视学生的勤奋、努力程度,这是不公正的。不能把评价变成威胁人的东西,任何时候评价都不可变为贬低个性的手段。他说:“学习、上课、完成作业、经常得到分数——这一切绝不应当成为用来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惟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如果在教师看来,他只是一种头脑里被填塞知识的生物,他就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某一领域成为主宰者……那么,所谓的人就是不可思议的。”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智力观是十分狭隘的,它过于注重人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而忽视人的其他方面,譬如:人际交往、音乐、肢体动作、空间感知等等,而我们的传统考试往往是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不能提出预测。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如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以空间智能为例,空间智能发达的人对于空间的认识是十分准确的,对于色彩、形状、线条等等非常敏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也特别丰富。在人群中这些人的表现为:化装师、建筑师、设计师、摄影师、画家等,这些人的数学或者语言的智能或许不是太好,甚至是糟糕,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的这种空间智能的表现。再比如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我们在穿打扮着方面一经这些人的指点,顿然生辉添色不少,这也是一种智能的体现。 三、“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1 、 美国学者霍华德 ·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能。它们是: (1)、语言语言智能,就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在诗人、作家和演说家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2)、数学逻辑智能,就是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 (3) 、空间智能,就是有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筑设计师、画家等等是具有高度发达的空间智能的例子。 (4)、音乐智能, 从事音乐创作、演奏、舞蹈和其他舞台表演的人,通常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5 )、身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者者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能力。舞蹈家、体育运动员、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6 )、人际关系智能,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教育家、心理医生、政治家、推销员等等具有这方面长处。 (7)、自我认知智能,这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体验自己的灵魂活动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由于这种智能的隐私性,如果观察者想探知的话,需要有来自语言、音乐家者是便于显现自己的自我认知智能的人。这七种智能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它们在人类智能结构中绝对是平等的。每个人拥有这七种智能中的若干种,但是可能没有谁能够拥有这七种智能的全部。正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的不同,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也构成了人类的社会的丰富性。 2、多元只能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这样的启示: (1)、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力 每个人都有成材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或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之所以说他不好,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他的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他的特长发挥出来。 (2)、教学应该到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快慢不同,深浅不同,多少的不同。教师的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改变教师固有不变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在教学的形式方面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把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过程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断的进步。 (3)、评价学生应该看到到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我们过去的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我们的评价方式——考试,也是仅仅考察学生的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也就形成了我们平常在教学中的误区,认为语文数学学好了就什么也好了,仿佛语文、数学就是人的智能的全部,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智能观。所以我们应该克服这种观念,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纵向看,还要横向找,争取给学生一个另他自己满意的评价。 几乎所有的老师和父母者认为,孩子在学校没有考上高分,没有将自己的名字排在分数榜的前几名, 是孩子努力的程度不够,也就是说,认为这是由孩子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在对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了一点了解之后,我们终于明白,尽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是头名状元,可是,真正能够考上高分的,只有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充分发达的学生。只有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才有希望达到期望的分数。对于在这两种智能上不够发达或者很不发达的学生来说,你成为考分尖子的愿望再强烈,你付出的努力再大,即使是拼上小命一条,你也绝对不可能名列前茅。这是由你的大脑结构的限制所决定的,完全不能任由他自己掌握或者改变。我们所谓尊重学生个性,所谓因材施教,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了解和尊重上。而目前我们所奉行的对于学生的评估标准,过分倚重在各种功课上的考试能力。而这种以答卷方式为主的考试,实际上是假设所有的学生在智能结构上都是一样的。这是不对的,也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不同的智能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文化创造和精神生活中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它们不但同样宝贵,而且因为它们的复杂组合和相互补充才构成了人类生命的丰富多采,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任意一种智能,按照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因此根据多元智能论,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树立多元评价标准,需克服以偏概全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智能,每个儿童,有可能受到尊重。 2. 创设多元活动场景,让每个儿童享受生活的乐趣幼儿教育以活动主,让每个儿童感受到活动的愉悦,是尊重儿童的现。我们应从多元智能论出发创设符合儿童个性的多元的活动场景,使儿童的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教师应依据儿童的智能特征,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3. 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发挥每个儿童的智能多元教学法使尊重儿童个性、体现多元智能得以实现。由于每个儿童的智能潜力是不同的,而且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分别对待,不仅对全班儿童而且对每一个儿童都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有何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启示如下: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4.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学习方法,所以,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不合理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