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情报学考研,都考什么?专业课包括哪几本书?

图书情报学硕考试科目有四门: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专业课一(不同院校要求不同)④专业课二(一般是管理学,具体看院校招简)图书情报专硕考试科目有两门:199管理类综合和英语二

情报学理论与基础包括什么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专家给情报学 下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 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香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萌芽与形成阶段(40年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都是情报学孕育与形成的强大力量。 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布什和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造就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初期发展阶段(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陶伯、莫尔斯、肯特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 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显露出来。 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杂志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 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 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 这一阶段,情报学的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4年建成了MEDLARS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年将该系统联机化等等。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普莱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8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佗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化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 情报学的性质与内容 情报学属于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成学科,它作为理解现代化通信与知识综合化所必须的一个领域而存在。 从科学技术发展史来看,边缘交叉学科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技术科学各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之间或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交叉;第二阶段则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而情报学则是属于第二阶段的交叉产物。 因为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及其活动的各种规律”,追求的目标是“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少的情报查找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所以情报学的内容主要有十一个方面,它们是: 情报的产生、内容、特点和结构;情报的传播、交流和利用;情报的贮存和检索;情报的标准与规范;情报系统和网络;情报用户和情报需求;情报的大容量存储和高速传递;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科学情报领域的应用;情报的经济学与社会学;信息化社会。 另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曾于1979年对情报科学的内容进行了另一种归纳,认为其内容主要有四方面: 情报的标准与计量。例如,情报系统的基本特性;情报的数量、复杂性、含义、利用和价值; 情报的计量和算法;标准实验条件的定义和测试等。 情报的结构。研究课题包括情报搜集和存取系统的结构性质;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即语法学和语义学);语言结构和情报之间的关系;情报的统计理论以及情报模式如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加以验证和目动识别等。 情报传递。主要是研究人作为情报加工者的能力和限制条件。研究课题包括人的情报加工特性;人和情报系统、情报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报的表述。 情报经济学。主要研究情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所研究的问题包括情报学概念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情报经济模型等。 情报学可分为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以及情报工程技术三部分。理论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的产生、加工、传递与利用问题。中国将其归纳为情报源、流、用的研究模式。 由于其他学科在情报学中的交叉渗透,近来产生了一些分支领域:如情报经济、情报心理、情报术语、情报数学、情报控制、情报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将会使情报学的面貌一新。 情报又可细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军事情报、社会情报等,但情报学主要关心它们的共性问题。理论情报学的观点还很多。如约维茨的决策论观点,葛劳斯的结构与功能观点等等。 应用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工作与事业这样一些偏重实践的问题,情报工作按流程可分作情报采集、加工报道、检索、研究、服务等环节。研究这些环节中的规律性问题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微观方面。 情报事业则是指一个较大领域(如国家、地区、大的团体等)从事的社会情报活动,对它的研究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宏观方面,并多涉及情报的基础结构,如情报政策与规划、情报机构、情报中心、情报学会、情报标准化、情报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情报吸收能力,也是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关心的一些问题。 情报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情报技术、情报系统等方面。情报技术主要是指与情报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又可以按流程分为情报输入技术、情报存储技术、情报处理技术、情报输出技术以及情报传输技术。情报技术相对于信息技术则偏重于应用层次。 由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知识工程的运用、智能情报检索、专家系统等给情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中国历来较为重视情报工程技术,各个专业部委在这方面倾注心力较多,其成果较多反映在历届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及有关技术的研讨会上。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 目前情报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社会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针对社会现象搜集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又可分作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用现场观察法,后者又分作访问调查与调查表调查。 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以记录形式进行交流的各个方面进行计量统计,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达到掌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脉络,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 数学分析法。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在情报学的研究中都在应用,如在情报检索理论、情报传递的机制、情报采集方案的确定中,概率论、集合论、模糊数学、微分方程、运筹学等均在应用,甚至数论、图论、泛函分析、变分法等,也可以应用。 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对于情报系统各个侧面与总体,可通过引进系统论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讦价、规划与设计。由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众多,对某一具体研究对象来说,就需要比较不同的方法,从中选择最佳方法,以期获得最优的结果。 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历史的研究一般先鉴别一个历史问题,搜集有关史料,形成假说。然后进一步严格搜集与组织史料,认真加以核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报学是如何形成的,促使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与方式。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还很多,诸如德尔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哲学研究法,多综合加以运用,近来又出现空白点分析法、聚类映像法等。 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情报学是在融会许多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称它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信息科学的基础是信息论,它只研究信息传输的共性,而不研究信息传输的特性,不涉及传输的知识内容、价值或语义等问题,而这些正是情报学研究的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情报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子计算机在情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使情报的搜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传输、开发利用等工作及其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改变了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传统观念和服务方式。 文献学与图书馆学关系十分密切,文献学或文献工作是情报学的基础之一,因此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也较密切。一般来说,图书馆是以藏书、出纳、阅览等为工作重点,而情报中心则侧重加工、报道、研究以至提供各类情报,要求揭示每篇文献以至每个数据的内容;目录学是图书馆学重要分支,而情报学则侧重于文献内容的文摘法、索引法与述评法的研究;藏书量是衡量图书馆规模的重要标志,而情报中心则以文献加工数量,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质量,以及情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作为衡量其工作之重要标志。 在情报活动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因此它与物理、机械、电工、电子等硬科学也有密切联系。此外,情报学还与控制论、通信科学、语言学、语义学、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报学的发展方向 由于情报工作对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情报学的发展前景将是广阔的。 情报学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社会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传统情报系统的观念也将发生大的变化,情报工作将向产业化方向逐渐发展。 情报是人类的一种精神财富,不仅由每个有情报意识的人脑来承载,而且需要“世界大脑”来承载。为了使人们随时都能方便的取得所需要的情报,就要在情报学的研究中注意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光盘、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人工智能系统等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将获巨大发展和应用。 情报学除了会在情报产生、加工、传播等环节上继续加深外,情报交流全过程的研究将会发展,情报利用问题将会突出出来。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情报学的综合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会出现更多的分支。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情报计量学将会得到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突出位情报计量学将会得到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突出位置,将促使对情报经济问题研究深化。 在研究方法上,情报学将从定性的研究过渡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并将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加以改造,创造出更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从而给本学科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情报学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将紧紧地与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更加充实的学科体系与研究规范,将揭示未来信息社会中人们情报恬动的规律性.以及情报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巨大影响与作用。

论述情报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情报学现在正在发展壮大中,因为交叉学科嘛,实在是不像其实学科那样能说得上有多么成熟,尤其是你可以关注下几年来年会的讨论话题,变来又变,各个专家都摸不准备。至于今后的发展嘛,上次在西南大学的认知研讨会上,武汉大学的胡昌平老师说情报学是集成型人才,国家的十二五,正是情报学人才施展才华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家正在“信息化”,

学情报学需要看什么书?

我是情报学专业毕业的。个人觉得要看的书很多,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情报发现、情报分析以及情报决策的素养。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就要广泛涉猎,经济、数学、管理、统计、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都得看看。情报专业的书推荐看包昌火、叶鹰、王知津、马费成这些大咖的,包先生那本《情报研究方法论》要仔细看看。别看乱七八糟的,就盯着牛人的看,把一两本吃透了就行。还有一点要多多的看期刊论文,就挑CSSCI核心的像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学报、情报科学等十几种期刊,有能力的话再看看美国情报学会会刊、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志这些国外的期刊。关注大咖们的自媒体(微博、微信),了解业界动态和发展方向。我觉得这些就差不多了,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保持一个情报人应有的探索精神,就是要够八卦。呵呵以上为自已感想,不当之处批评指正。顺便说一下,获取情报是有代价的,不劳而获是不可以的。

学情报学需要看什么书?

大英百科全书和福尔摩斯全集一定要看

中国情报学的发展历史?

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 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 中国学者们认为: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使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例如苏联是世界上较早提出情报学概念的国家,以Α.И.米哈依洛夫教授为代表的苏联情报学家认为:“情报学是研究科学情报及其交流全过程的学科。它研究科学情报的构成和共同特性,研究其交流全过程的规律性。”60年代末,美国情报学会主席J.雅荷达曾指出,“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特性与活动,管理情报过程的手段,以及为保证情报的有效利用所必需的加工技术的学科”。德国的情报专家则把情报学称之为情报文献学,视其为研究情报和文献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和工作方法的学科。“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 的专家给情报学规定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情报工作者对情报学开展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并且认为它在世界上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尽管其定义尚无严格的统一表述,但都包括了以下共同点: ①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 ② 情报学研究科学情报的产生、内涵、表征、传播、流通等自身特性和规律,以及有效加工、传播和利用科学情报的技术与手段。 ③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防止情报知识自身的老化;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 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初期发展阶段(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 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 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 科学情报工作 》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 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 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 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 系统与网络实体、 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 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 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 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 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J.de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 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 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 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 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 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 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 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 年后,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自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6.htm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 》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 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 年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自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学情报学需要看什么书?

我是情报学专业毕业的。x0dx0a个人觉得要看的书很多,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情报发现、情报分析以及情报决策的素养。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就要广泛涉猎,经济、数学、管理、统计、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都得看看。x0dx0a情报专业的书推荐看包昌火、叶鹰、王知津、马费成这些大咖的,包先生那本《情报研究方法论》要仔细看看。别看乱七八糟的,就盯着牛人的看,把一两本吃透了就行。x0dx0a还有一点要多多的看期刊论文,就挑CSSCI核心的像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学报、情报科学等十几种期刊,有能力的话再看看美国情报学会会刊、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志这些国外的期刊。x0dx0a关注大咖们的自媒体(微博、微信),了解业界动态和发展方向。x0dx0a我觉得这些就差不多了,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保持一个情报人应有的探索精神,就是要够八卦。呵呵x0dx0a以上为自已感想,不当之处批评指正。x0dx0ax0dx0a顺便说一下,获取情报是有代价的,不劳而获是不可以的。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 》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 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 年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自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情报学的顶级外文期刊有哪些呀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情报学报的主编武夷山的具体资料

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情报学报》主编;《中国软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研究、科技政策研究、科普研究和美国科技问题研究。参与完成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国外科普工作状况调研”等多项课题。正在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基于海量信息分析的科技评价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发表的翻译、校译、编写或主审的著作26本,发表论文、文章及译文500余篇(其中被SCI、SSCI和ISTP收录8篇)。近三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9篇,出版译著2部。(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面是他的个人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

情报学报与中文信息学报相比,哪一个的影响因子更大一些?

情报学报的影响因子是1.305;中文信息学报的影响因子是1.884。《中文信息学报》反映我国中文信息处理的学术水平,重点刊登我国中文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综述、研究成果、技术报告、书刊评论、专题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文章内容主要是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输入输出及加工处理、印刷体、手写体汉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合成、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等。从本刊刊登的文章中可以及时了解我国最新的中文信息处理水平和学术动向。所刊登的文章多数得到了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项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情报学报》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另外,《情报学报》还是CSSCI的来源期刊,所以个人推荐:如果感觉文章写得还不错的话,可以优先考虑发表《情报学报》

情报学报投稿难度

中稿难度都很大。上述刊物都是核心期刊,而且属于专业领域。1、情报学报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2、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

情报学报投稿难度

《情报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本刊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情报学报》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马费成教授的《论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构建》被几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引用过?

截止2010/09/01 共29次1 知识组织:情报学的逻辑起点 王应解 图书与情报 2008/032 知识相关度的计量研究 马费成 情报科学 2008/053 关于信息和熵基本性质的辨析及哲学思考 余贵华 情报科学 2009/054 相关性与情报学 张新民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015 多元表示与情报学 张新民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076 面向Deep Web的动态竞争情报智能采集策略 张玉峰 情报学报 2008/047 专利情报动态网络监测获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胡新华 情报学报 2009/028 客观知识体系中的相关性研究 裘江南 情报学报 2009/039 新世纪中国情报学发展走向的展望与思考 肖勇 情报资料工作 2007/0410 基于IA理念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乔菊英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511 数字化时代情报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王琳 图书情报工作 2009/0212 情报学中的序性结构初探——以Web2.0下的分众分类为例 朱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08/0313 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的Web2.0信息有序化研究 黄佳 图书情报知识 2008/0314 外部因素对维基百科序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罗志成 图书情报知识 2008/0315 基于Web2.0的信息有序结构及其测度研究 刘记 图书情报知识 2008/0316 信息的数学表示、内涵和意义解析 余贵华 情报科学 2009/0717 Web2.0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变革 王伟军 情报科学 2009/0818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结构的个性化隐式服务研究 苏志芳 情报学报 2009/0419 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Ⅰ):共词网络方法的提出 王晓光 情报学报 2009/0420 三维框架下信息流动变化的螺旋模型 高杨堰 情报杂志 2009/0921 情报学三动论探析:序化论、转化论与融合论 化柏林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122 当代情报学理论创新与学科体系重组思考 许志强 情报探索 2009/1223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赵铁琴 情报杂志 2009/S124 基于大众标注的情报学基本原理探析 李保珍 图书情报工作 2009/2425 基于关联理论的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信息生产、标引 成颖 情报科学 2010/0126 中国情报理论30年回顾 刘念 情报资料工作 2009/0527 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Ⅱ):共词网络可视化与增长动力学 王晓光 情报学报 2010/0228 基于TAIPO模型探析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 化柏林 情报学报 2010/0329 论Web2.0的情报学原理 罗泰晔 现代情报 2008/03

“情报学”的发音:如何用日语发音“情报学”

情报学【じょうほうがく】 信息学片仮名【ジョウホウガク】罗马音【zyou hou gaku】

最强蜗牛手游完成情报学习任务方法

1、进入游戏情报探索界面,点击【高丽探索情报】。2、打开高丽情报点界面,点击左下角的图书图标。3、打开高丽情报界面,点击页面中带有红点图标。4、打开学习任务界面,点击【学习】。5、完成任务,提升对应属性。

请问公安情报学是什么专业?

公安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学、公安情报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公安情报的获取、公安情报的分析与研判、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等,进行公安情报的获取与分析、情报活动的技术支持、情报工作的制度保障等。公安情报学主要学《情报学导论》、《公安情报学》、《公安情报技术》、《公安情报管理信息系统》、《公安情报分析与研判》、《公安情报组织与利用》、《公安情报工作实务》、《公安情报政策与法规》、《犯罪情报分析》、《情报与反情报》等。公安情报学专业可以在公安、情报、国家安全等机关单位从事情报调查、情报搜集、情报整理、情报分析等工作。开设院校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山东警察学院、吉林警察学院等等。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https://www.87dh.com/xl/

我想问情报学的流派分为哪些,然后要根据他们任一流派的观点来分析现有的情报现象怎么弄,那个课件还有啊

技术学派:计算机技术为主,管理学理论为辅管理学派:管理学理论为辅,计算机技术为辅其实管理学派与技术学派密不可分,基本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具体地说就是计算机学派、竞争情报(工商管理理论相结合)、军事学派(谍报)、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学派、图书馆学派(因为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密不可分)。

请问公安情报学是干什么的?

公安情报学专业可以在公安、情报、国家安全等机关单位从事情报调查、情报搜集、情报整理、情报分析等工作。公安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学、公安情报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公安情报的获取、公安情报的分析与研判、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等,进行公安情报的获取与分析、情报活动的技术支持、情报工作的制度保障等。公安情报学主要学《情报学导论》、《公安情报学》、《公安情报技术》、《公安情报管理信息系统》、《公安情报分析与研判》、《公安情报组织与利用》、《公安情报工作实务》、《公安情报政策与法规》、《犯罪情报分析》、《情报与反情报》等。开设院校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山东警察学院、吉林警察学院等等。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https://www.87dh.com/xl/

情报学出来找什么工作

1.信息咨询员。信息咨询员是帮助人们查找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也被称为信息咨询员或信息咨询工作者。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人们查找所要求的信息或帮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信息咨询员的工作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政府、教育、医疗等领域。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客户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信息咨询员的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2.图书出版编辑。图书出版编辑是图书出版公司从事的岗位,主要负责在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工作。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编辑经验,能够高效地完成图书的审读、修改、设计、排版等工作。图书出版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图书出版工作。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适应数字化图书出版工作的要求。图书出版编辑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岗位,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3.信息主管。信息主管是公司企业中信息资源主管,负责向总经理提供各种管理信息、辅助决策等。信息主管员是信息主管职位主要适用于一些公司企业等,负责在公司中整理资源信息并将有效信息及时上报到总经理或上一级领导处,向上级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并辅助上级决策。信息主管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图书馆、情报所、政府事业部门的咨询或信息服务部工作。图书情报专业优秀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信息主管和信息主管员是信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岗位,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4.企业。企业是信息咨询公司、IT企业等最常见的就业途径。在企业中,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企业也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此外,企业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各方面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对于想要进入企业的人来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企业中获得成功。5.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是情报学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需要大量的情报分析人才,以便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情报学研究生可以在国家安全、外交、军事、公安等部门工作,从事情报分析、情报收集、情报研究等工作。政府机构是情报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在政府机构中找到工作,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6.公务员。公务员是一种稳定的职业,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地区或城市。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相似,图书情报可以报考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法院、图书馆、档案馆、税务局等。大家在报考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地区以及职位要求进行选择即可。但这些职位一般相对较为发达,选择也相对局限。公务员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职业,对于有志于从事公共服务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7.移动通信行业。移动通信行业是情报学毕业生的一个就业方向。移动通信行业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的行业,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等。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移动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可以在移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等领域就业。此外,进入阳光城地产、中学教师、市图书馆等也是一些优秀毕业生就业的选择。8.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是情报学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就业方向。除了进入工商银行总行外,还有中信银行、上海银行、建设银行、东北证券等。移动通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百度产品经理、滴滴运营等。此外,进入阳光城地产、中学教师、市图书馆等也是可选的职业方向。总之,金融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毕业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9.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是情报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包括百度产品经理、滴滴运营等。此外,金融行业和移动通信行业也是重要的就业方向,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互联网行业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涉及电子商务、在线支付、云计算等多个领域的行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10.市图书馆。情报学毕业后,可以找到多种工作,其中之一是进入市图书馆工作。市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一种,是市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市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图书馆服务团队,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图书馆服务。作为一名市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协助图书馆管理员完成各项任务,为市民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此外,市图书馆还承担着各种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任务,是情报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11.阳光城地产。情报学毕业后,可以找到多种工作,其中之一是进入阳光城地产。阳光城地产是一家房地产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的销售、开发和咨询工作。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住宅、商业、旅游等。作为一名情报学毕业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帮助客户解决房地产相关的问题。此外,阳光城地产也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12.中学教师。根据参考内容,情报学毕业后可以找到多种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中学教师。中学教师是指在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教育机构等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教师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胜任各种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够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内容分析法的情报学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b.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c.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d.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e.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大家说说对情报学的认识吧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情报学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专家给情报学 下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公安情报学的研究内容

公安情报学是情报学理论与公安警务情报工作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特色情报学学科。文献[11]认为,“公安情报学是研究公安情报的产生、传递、存贮、检索、分析、利用的活动规律,以及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使公安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与情报学、法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指挥学、决策学、控制论、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关系密切,其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指导和解决公安情报工作实际问题,本质上属于应用情报学范畴。”文献[12]将公安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基本原理研究、应用研究(含情报搜集、情报传递、情报鉴别、情报存储、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应用等7个方面)、公安情报工作管理研究三个方面。也有文献[13]将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理论、公安情报活动、公安情报管理、公安情报学应用四个方面。构建公安情报学学科的关键是要把握公安情报活动的过程,突出公安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在公安警务领域,情报的作用在于准确掌握犯罪分子的动向、情况,通过构筑一条从情报获取——情报传递——情报分析与研判——情报决策的“数据链”,实现对犯罪目标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公安情报的研究内容是要以“情报主导警务”这一主旨展开。以下为公安情报学的研究重点: 第一,公安情报的获取情报的获取是公安情报工作的基础,它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提供数据来源与支持,始终贯穿在整个情报活动中。公安情报的获取分为情报搜集和情报整理两个内容,情报搜集是对原始情报、数据的获取;情报整理是将原始情报、调查材料、案件档案按照情报来源的可靠性和情报内容的真实性定级,并按一定的信息组织规律保存,为侦查破案提供情报支援和“二次”获取。公安情报的获取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源分布研究、公安情报的获取方法和手段、治安环境调查、公安基础性数据规划与情报数据库的建设、公安情报采集标准与鉴别、公安情报语言与编码学等。 第二,公安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文献[14]认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针对具体的目标行为,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对目标行为的现实性与发展的可能性所做的分析和推测。……是对目标未来发生的行为的预测和评估,……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也应当是情报学研究的中心。”不同领域的情报学的区别就在于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对情报的分析和决策。公安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应该既具有扎实的公安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多种情报处理分析工具和方法。情报分析与研判是实践性和能动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掌握情报研究的方法和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更要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模拟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情报处理、分析、研判和决策的能力,案例的选取要覆盖公安警务的各个方面。这种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情报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这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分析方法、公安情报数量分析方法和建模、情报决策与博弈论、运筹学等。 第三,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公安部门可以快速实现对情报的加工处理、存储组织、检索查询、传输共享这一情报交流过程。公安情报系统是对情报加工、处理、查询、传输、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自情报学学科的诞生,它始终是沿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轨迹不断前进的,信息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都将情报工作实践推向一个新水平,都会极大地丰富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既是情报学的发展动力,也是情报学所追求的目标。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犯罪情报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重大事件调查及自然灾害支援工作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犯罪手段计算机系统、车辆与司机发牌资料系统、姓名身份索引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情报系统、情报预警系统、智能情报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情报加工与组织、情报检索、公安情报联动共享机制研究等。 第四,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机关为防止情报信息及情报机构工作状况、内部事项等泄密、被窃取或被破坏而有组织、有目的开展的一种积极防范、保卫的活动。主要探讨公安反情报工作的内容、特征及意义,情报安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公安机关安全保密意识的培养和强化等[15]。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情报安全风险评估、反情报方法、网络情报安全保障技术。 第五,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公安情报制度包括公安情报档案管理制度、情报机构管理制度、情报人员管理与保障制度、情报队伍教育建设制度。情报政策法规是对公安情报制度实现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的法令、措施和办法,是对公安情报制度法律化的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中外公安情报制度比较、公安情报制度设计、公安情报政策法规研究(如卧底侦查法律研究)、公安情报机构管理研究、基层公安情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公安情报教育研究等。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归纳和分析,可以看出公安情报学是一门集成化的学科。表现在:第一,运用公安情报学基础理论以及公安学、侦查学、统计学、分析决策学等专业公安业务知识和技能去获取、分析、研判情报内容,为决策、行动提供信息支持;第二,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科学去设计开发情报系统和数据库,以实现对情报的加工、组织、传递、共享;第三,运用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管理学去制定公安情报工作制度,保障公安情报活动安全。 这就形成了公安情报学研究的三维结构——业务维度(情报的获取与分析)。包括公安情报的获取、公安情报的分析和研判;——技术维度(情报活动的技术支持)。包括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度(情报工作的制度保障)。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

公安情报学专业的专业信息

公安情报学是情报学理论与公安警务情报工作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特色情报学学科。文献 [11]认为,“公安情报学是研究公安情报的产生、传递、存贮、检索、分析、利用的活动规律,以及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使公安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与情报学、法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指挥学、决策学、控制论、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关系密切,其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指导和解决公安情报工作实际问题,本质上属于应用情报学范畴。”文献[12]将公安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基本原理研究、应用研究(含情报搜集、情报传递、情报鉴别、情报存储、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应用等7个方面)、公安情报工作管理研究三个方面。也有文献 [13]将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理论、公安情报活动、公安情报管理、公安情报学应用四个方面。构建公安情报学学科的关键是要把握公安情报活动的过程,突出公安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在公安警务领域,情报的作用在于准确掌握犯罪分子的动向、情况,通过构筑一条从情报获取——情报传递——情报分析与研判——情报决策的“数据链”,实现对犯罪目标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公安情报的研究内容是要以“情报主导警务”这一主旨展开。公安情报学的研究重点有:第一,公安情报的获取。情报的获取是公安情报工作的基础,它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提供数据来源与支持,始终贯穿在整个情报活动中。公安情报的获取分为情报搜集和情报整理两个内容,情报搜集是对原始情报、数据的获取;情报整理是将原始情报、调查材料、案件档案按照情报来源的可靠性和情报内容的真实性定级,并按一定的信息组织规律保存,为侦查破案提供情报支援和“二次”获取。公安情报的获取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源分布研究、公安情报的获取方法和手段、治安环境调查、公安基础性数据规划与情报数据库的建设、公安情报采集标准与鉴别、公安情报语言与编码学等。第二,公安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文献[14]认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针对具体的目标行为,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对目标行为的现实性与发展的可能性所做的分析和推测。……是对目标未来发生的行为的预测和评估,……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也应当是情报学研究的中心。”不同领域的情报学的区别就在于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对情报的分析和决策。公安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应该既具有扎实的公安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多种情报处理分析工具和方法。情报分析与研判是实践性和能动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掌握情报研究的方法和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更要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模拟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情报处理、分析、研判和决策的能力,案例的选取要覆盖公安警务的各个方面。这种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情报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这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分析方法、公安情报数量分析方法和建模、情报决策与博弈论、运筹学等。第三,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公安部门可以快速实现对情报的加工处理、存储组织、检索查询、传输共享这一情报交流过程。公安情报系统是对情报加工、处理、查询、传输、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自情报学学科的诞生,它始终是沿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轨迹不断前进的,信息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都将情报工作实践推向一个新水平,都会极大地丰富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既是情报学的发展动力,也是情报学所追求的目标。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犯罪情报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重大事件调查及自然灾害支援工作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犯罪手段计算机系统、车辆与司机发牌资料系统、姓名身份索引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情报系统、情报预警系统、智能情报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情报加工与组织、情报检索、公安情报联动共享机制研究等。第四,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机关为防止情报信息及情报机构工作状况、内部事项等泄密、被窃取或被破坏而有组织、有目的开展的一种积极防范、保卫的活动。主要探讨公安反情报工作的内容、特征及意义,情报安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公安机关安全保密意识的培养和强化等[15]。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情报安全风险评估、反情报方法、网络情报安全保障技术。第五,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公安情报制度包括公安情报档案管理制度、情报机构管理制度、情报人员管理与保障制度、情报队伍教育建设制度。情报政策法规是对公安情报制度实现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的法令、措施和办法,是对公安情报制度法律化的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中外公安情报制度比较、公安情报制度设计、公安情报政策法规研究(如卧底侦查法律研究)、公安情报机构管理研究、基层公安情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公安情报教育研究等。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归纳和分析,可以看出公安情报学是一门集成化的学科。表现在:第一,运用公安情报学基础理论以及公安学、侦查学、统计学、分析决策学等专业公安业务知识和技能去获取、分析、研判情报内容,为决策、行动提供信息支持;第二,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科学去设计开发情报系统和数据库,以实现对情报的加工、组织、传递、共享;第三,运用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管理学去制定公安情报工作制度,保障公安情报活动安全。这就形成了公安情报学研究的三维结构——业务维度(情报的获取与分析)。包括公安情报的获取、公安情报的分析和研判;——技术维度(情报活动的技术支持)。包括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度(情报工作的制度保障)。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 根据公安情报学研究的三维结构,公安情报学专业的课程应该从业务、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来进行设置。业务方面,可开设公安情报学、犯罪情报分析、公安情报工作实务、侦查逻辑学、社情调查与统计学、电子证据与文件检验、公安语用学、公安战略情报评估、犯罪学、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等。其中,公安情报学基础理论相关课程要求掌握公安情报的基本原理、理论、规律以及公安情报工作的具体方法、技能;统计类课程是要求掌握基本数据统计分析技能,会利用常用统计分析工具构造数据分析方法;公安、侦查等公安法学类课程要求掌握扎实的公安专业知识,在情报分析中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研判,是情报分析和研究的关键。这样的课程设置符合“情报学基础理论方法加之领域行业专业知识来构建不同领域行业情报学”的原则,做到既有理论方法知识,又有情报研判能力。技术方面,可开设公安情报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与取证、情报组织、情报检索、公安情报预警系统、智能情报系统、刑事图像技术、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技术、公安通信与侦听技术、电子警务等。现代化的公安情报工作要求情报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现“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的保证,是设计和开发各种公安情报计算机系统的前提。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公安情报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情报研究手段和途径。有人指出,20年来,尽管有关情报学界信息检索的新论著无一例外地论及网络时代信息检索,但他们并没有将网络时代信息检索理论的新成就完美地组织到新的情报体系中[16]。事实上,自90年代以来,信息组织与检索技术的新成果大多数出自计算机领域而非情报学领域,而信息检索历来情报学专业的研究核心,这都表明情报学专业必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管理方面,可开设中外公安情报制度、公安情报政策与法规、情报与反情报、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学等。公安情报管理课程要求掌握中外公安情报的管理制度与政策法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公安情报机构与人员管理等保障公安情报工作的管理知识。这为从事制定公安情报制度,进行情报政策法规研究,以及从事公安情报环境(安全)、机构、人员的科学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情报学导论、公安情报学、公安情报技术、公安情报管理信息系统、公安情报分析与研判、公安情报组织与利用、公安情报工作实务、公安情报政策与法规等。

情报学的应用有哪些?

竞争情报、信息计量、信息管理等等。

情报专业请进,情报学硕士开设哪些课程啊?

主要课程包括图书情报基础、信息组织、情报分析、信息咨询与服务、竞争情报、信息系统、商业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等。

浅谈数据挖掘在情报学领域中的应用

(新疆财经大学 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ue003ue003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含义及与传统数据分析的不同,并 对其在情报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ue004 关键词:数据挖掘; 情报学; 情报检索; 情报服务ue003 中图分类号:G3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7—0303—02ue003ue003 1 情报学领域面临的问题ue003 1.1 资源全球化 信息海量化ue004可以说Internet 是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其资源类型多样,包括教育网站、虚拟图书馆 、虚拟软件库等等,为采集所需信息提供了方便和可能。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无序又造 成利用率相对较低。另外,网络海量数据的产生,使提取有用信息困难重重。ue003 1.2 数据呈现非结构化ue004就目前大量视频、音频、动画等非结构化数据而言,现有的检索方法对这类数据的搜索难以 奏效。只有数据挖掘技术才能对海量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高效检索、处理及分析。ue003 1.3 情报需求个性化ue004需求的个性化使得传统的一对多的情报服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同的企业有不 同的竞争情报服务需求,各科研机构需要不同领域的科技查新服务。这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只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平台来实现。ue004综上,随着信息量的快速膨胀、信息获得手段和途径的日益增加,人们可以获得的信息越来 越多,可是,人们对有用信息占有比例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到有 用的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数据挖掘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ue003 2 数据挖掘技术简介ue003 2.1 数据挖掘的含义ue004简单地讲,数据挖掘是一种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建构数据分析模型,在大型的数据库 (或数据 仓库) 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的过程。提取的知识一般可以表达为概念、规则、规律、模 式等形式。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它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 , 是人 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 的、随机的原始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事先未知的、但又潜在有用的信息的过程。数 据挖掘技术是面向应用的,它不仅面向特定数据库的简单检索查询调用,而且要对这些数据 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推理,发掘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完成从业务数据到决策信息的转换 。数据挖掘技术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末端查询提高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ue003 2.2 数据挖掘同传统数据分析的区别ue004同传统的数据分析相比,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挖掘信息,发现的知识通常是 未知的、很难预料的,但对人们是非常有用的; 而传统的数据分析则是在人们提出某种假设 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往往可以预知。因此,传统的数据分析只是表层的数 据分析,而数据挖掘则是对数据进行深层的挖掘。ue003 3 数据挖掘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ue003 3.1 情报收集ue004数据挖掘使情报收集方式由人工搜取( 检索、购买、交换等) 扩展到机器自动抓取。数据挖 掘中搜索引擎技术为网上信息资源的情报搜集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Web 挖掘不但能收集 所需的情报资料,而且可以提供各类信息资源被使用情况以及热点专题等,利用数据挖掘技 术自动对所搜集来的数据进行清理、去冗等处理, 不仅减轻了工作量,而且缩短了从原始信 息变成情报产品的时间。ue003 3.2 情报处理ue003 3.2.1 对情报处理对象的拓展。数据挖掘技术使情报加工不再局限于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单一字符信息的处理,而是拓展到 音像资料、视频信息等可视化信息的处理, 从单一结构化的信息处理延伸到异构的、半结 构、甚至无结构的文本信息的处理。ue003 3.2.2 对情报处理技术的创新。数据挖掘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丰富多彩的分析处理手段。例如,在信息分类方面,所提供的 判定树归纳分析、贝叶斯分类、传播分类、基于关联的分类等,完全突破了过去基于分类表 的分类思想,使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使分类结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 信息聚类处理方面,数据挖掘推出的针对不同类型数据的信息聚类方法 ( 划分聚类、层次 聚类、基于密度、基于网络、基于模型的聚类等) 使相同或相似信息能够更加可靠地集聚在 一起。更为重要的是,复杂类型的数据挖掘技术使情报处理更加适应未来多样化信息( 地理 空间信息、时序信息、多媒体数据以及文本与 Web 信息等) 的处理需要,使情报处理不再 受到媒体的限制。ue003 3.3 情报服务ue003 3.3.1 拓宽了情报服务范围,增加了服务项目。传统的、人工检索式的定题服务,将上升为从广博的网上资源和数据库中自动挖掘、并通过 互联网主动地把信息或知识推送给用户的服务方式; 信息的查新服务不再局限在各种大型的 数据库中,而是扩展到整个网络资源,并对各企业门户进行挖掘, 给出全面的分析查新报告 。ue003 3.3.2 升华了服务理念,大大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质量。由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情报服务的重点将转向为各层次的决策支持服务,而为科技的服 务则更多地由科技人员自己利用挖掘工具采取“自助式”服务。ue003 3.3.3 完善了情报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由于数据挖掘的目的是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知识,所以,情报部门提供给用户的不仅仅是信 息,还包含着大量用于解决问题的知识,其提供情报的形式也可能是将数据挖掘出的数据组 织成报表或绘制成直观的图形,便于用户分析决策。ue003 3.4 情报分析ue004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技术将是传统情报分析的补充。因为,通过对数据的关联分析可 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之中的、不易被人发现的、甚至与人的意识相违背的关联事件。例如,在 商店的商品关系中,凭主观意识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汤匙”和“杂志”会有购物的关 联性,但在对美国一家超市的数据记录的关联挖掘的的确确发现了这样的关联,利用传统的 情报分析方法是很难发现的。数据挖掘中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数据分析技术是联机分析处理 ,它是能够对多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技术,可以从多个视角观察分析,能够同时针对多方 面的数据进行处理。总之,数据挖掘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将大大加强情报分析的能力,使情报 分析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情报分析技术将更加完备和丰富多彩。ue003 3.5 情报检索技术ue004针对结构化的数据库或文本型数据,传统的检索技术多为 布尔逻辑检索或全文检索技术,缺 乏对其他媒体数据的检索手段。数据挖掘中对复杂类型数据的检索技术将大大丰富情报检索 的技术手段,如图像识别技术、语音技术、基于相似性的检索技术以及对时序数据采取的关 联检索的技术等。可以肯定,数据挖掘中的多媒体检索技术完全能够用于情报检索之中,情 报检索技术将因此实现跨媒体检索,迎来全面突破。ue003 4 数据挖掘对情报学产生的影响ue004数据挖掘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推进了情报学的发展,而且对情报学的理念和研究领域也产 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ue003 4.1 情报理念的完善ue004数据挖掘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使情报学更多地注重实用性和使用价值。情报学的使命应该 以信息为素材,以知识的传播、利用、功能为主体。通过技术上的日臻成熟来完善服务于人 的最终理念。比如体现在竞争情报服务上,竞争情报就是满足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搜集有关对手的技术、市场、客户、销售等信息,经过分析处理使之变成具有竞争价值的 情报。ue003 4.2 情报领域的延伸ue004数据挖掘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它的应用赋予情报学的研发流程与应用场景更为广阔。 数据挖掘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中, 汇集了来自机器学习、模 式识别、数据库、统计学、人工智能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各学科的成果,多元化的投入,使 得这一技术得以蓬勃发展,而且已初具规模。ue003 4.3 情报工作的拓展ue004情报学发源于图书馆学和文献学,现已发展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数据挖掘技术与情报学的完美结合,除学术上的需要外,还具有极大的商业应用前景。即 使在情报学领域上的研究也主要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的,研究重点仍然是放在能见经济效益 的应用方面。ue003 5 数据挖掘技术带来的新挑战ue004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情报学已经成为学科的热点之一,但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在实际推广应用中, 例如:数据的复杂化需要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巨大的数据库对 算法的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挖掘中人机交互功能的强化以及对内部数据和个人数据的 安全保护等等。我们坚信,随着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上述问 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数据挖掘技术将会更好地服务于情报学的研究,服务于社会。ue003 [参考文献]ue003 [1] 石冰,郑燕峰. 信息检索中的数据挖掘技术[J].情报学报,1999,(3).ue003 [2] 赵丹群. 数据挖掘: 原理、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6).ue003 [3] 蒲群莹. 基于数据挖掘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型[J].情报技术,2005,(1).ue003 [4] 苗杰,倪波.面向集成竞争情报系统的数据挖掘应用研究[J]. 情报学报,200 1,(4).

图书情报学的定义

一、MLIS学位特点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是图书情报教育机构开启的直接为图书情报事业服务的一个新的研究生教育层次,也是图书情报事业体系中人力资源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种人才机制,社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行业与教育、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紧密集合将使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呈现出教育目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方法等的职业化、应用型、高层次等特征。根据全球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图书情报专业学位必须具有鲜明的学位特色。具体来说,包括:(1) 面向职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直接体现在培养目标上,区别于科学学位,区别于原有的职业培训;(2) 以职业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育方法、教学特色、招生考试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职业特点;(3) 为行业提供服务,主要体现为人才支持与保障,发挥行业人力资源咨询职能,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人力资源发展建议,为用人单位提供定向培养与职业标准培训;(4) 通过职业与教育的融合,努力实现人才培训与职业认证对接。二、MLIS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能力,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图书情报专门人才。三、MLIS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2、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3、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具有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能力,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四、MLIS就业方向图书情报专业主要学习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课程,其中既包括“信息”又涉及“管理”是近年来考研的热门专业,就业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在图书馆、情报所工作,也可以在政府事业部门的咨询或信息服务部工作,主要在企业的情报分析与咨询部工作。图书情报专业优秀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信息咨询员——帮助人们查找信息和解决问题;2、图书出版编辑——在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3、图书馆员、档案管理员——在图书馆或人事部、档案部管理资料;4、信息主管(CIO)——公司企业中信息资源主管,向总经理提供各种管理信息、辅助决策等。科技查新资格证、图书管理员资格证,秘书证

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档案学、目录学之间的区别,答案力求精辟、专业

图情档不分家,内容基本想通,非要区别就是研究对象不同,从专业名字就可以很好的区别。

现在都说图情不分家,武汉大学的情报学研究生和图书馆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研究方向还是不同的 课程也有相同的 也有不同的导师其实都是那些人

考研想报情报学,图书馆学或者档案学,不知道哪个好,本人是学城市管理专业的.

可以到图情档论坛看看这几个专业的形式

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管理有什么区别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由图书馆的业务引申而来。它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核心内容包括目录学、信息组织、文献计量学、古籍版本学、图书馆管理学、图书馆史、信息资源建设等等。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更多是有用的信息,即情报。它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核心内容包括情报分析、情报计量学、企业竞争情报、情报结构、情报经济学等等。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情报工作者对情报学开展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并且认为它在世界上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尽管其定义尚无严格的统一表述,但都包括了以下共同点:①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② 情报学研究科学情报的产生、内涵、表征、传播、流通等自身特性和规律,以及有效加工、传播和利用科学情报的技术与手段。③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情报学有一部分是发源于图书馆学的。因为情报最初的形式是文献情报。但现在情报的含义已经越来越广了。另外,图书馆学只有借鉴情报学的内容才能发展。两者关系相当密切。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区分方法,就是图书馆学偏文,情报学偏理。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档案学就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事业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和事业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档案学因此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情报学、图书馆学研究生在哪一个校区?难不难考啊?

望江校区 不难考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主要不同有哪些?

图情不分家,说的就是这个理 很多学校 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初试都是考一样的内容情报学其实和图书馆学不是那么接近,而是档案学的另一个称呼,还有的学校叫信息管理系。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文献信息的整理、组织与利用、图书馆管理以及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的管理科学。

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有哪些?图书馆著名著作都有哪些啊?

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版):图书情报类[2009年02月27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区别与联系

楼上答得都对。区别就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联系就是他们隶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具体的联系体现在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中,但是侧重不同、研究角度和深度、研究方法有区别。我本人学习情报学,但是做课题和图书馆学的同学在一起,各自负责自己的内容,然后导师统一安排。

情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哪个专业研究生就业好?谢谢,急!!!

本专业和项目管理完全不同,我就是项目管理专业的硕士毕业,不要乱点.........

急急急! 在线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涉外警务专业 治安学 情报学分别学些什么,相比之下哪个好?

涉外警务专业这个比较好看个人能力啊

什么是京都情报学院大学院?

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是一所私立的进修学校,在世界名校排名无,日本排名QS世界排名无,本国排名570。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英文名称:Kyoto College of Graduate Studies for Informatics。是于1969年设立的日本私立大学。大学的简称为“KCGI”。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设有应用信息技术研究科(网站商务技术)。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的建校使命和目的是:配合IT社会对高质量以及多样化人材的需求,在即将到来的信息爆炸时代,通过培养超越以往的,具有高度的技术、广泛的知识以及国际化的高级IT职业专家,来对日本实现高度信息化社会和经济再生起到贡献作用。

广东省哪个学校有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的硕士点?

中山大学:http://english.zhuaxia.com/pre_channel/4346618/1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的历史沿革

前身为1947年由王重民教授创建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科,附设于中国语言文学系,从本校文学院各系毕业生或肄业生中招生,2年内修满图书馆学、目录学课程 32个学分的可取得毕业证书。1948年脱离中国语言文学系,称图书馆学专修科。1949年公开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1950年学制改为三年。1951年成立图书馆学系,招收本科生。1952年院系调整,仍为专修科。1956年复改为图书馆学系,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和三年制函授生,后者招生对象为图书馆在职干部。1964年开始招收图书馆学和目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班。1985年增设情报学专业并成为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改名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系。1990年国家教委批准图书馆学专业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截至1989年底,该系共培养学生3000多名,其中包括本科和大专生1000余名,硕士学位研究生90名,本科和大专函授生近2000名。他们大多在国内各类图书馆和情报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从事科研、管理、教学和实际工作。该系现有图书馆学、情报学 2个专业,1990年全系在编教职工57人,其中教师42人,包括正副教授18人、讲师14人。在校本科生248人,硕士学位研究生32人,进修教师12人,校外函授生17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