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会计内部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有区别吗?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如何打印必过!!2010年辽宁省会计继续教育考试答案(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一、单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定义的演变经历了若干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A.内部牵制阶段B.内部控制制度阶段C.内部控制结构阶段D.内部控制框架阶段【答案】A 2.为保证审计的独立性,SOX法案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为某一审计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审计项目合伙人(或对审计项目实施最终复核的人)担任该审计项目负责人的任期不得超过( )年。A.1B.3C.5D.10【答案】C 3.( )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A.内部环境B.控制活动C.信息与沟通D.内部监督【答案】D 4.定量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概率技术、( )、压力测试法、敏感性分析等。A.集体讨论B.情景分析C.问卷调查D.标杆分析【答案】B【解析】选项ACD属于是定性分析法,不是定量分析法。 5.预算控制的过程包括( )。A.编制、审定、分析、考核、奖惩B.编制、审定、执行、考核、奖惩C.审定、执行、分析、考核、奖惩D.编制、审定、执行、分析、考核、奖惩【答案】D 6.在资金支付流程中,正确的流程是( )。A.支付申请→支付审批→办理支付B.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C.支付申请→支付复核→办理支付D.支付发生→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答案】B 7.下列关于采购控制中采购方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宗商品或服务等的采购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B.一般物品或服务等的采购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C.一般物品或服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的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D.小额零星物品或服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答案】B 8.( )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A.内部控制B.内部管理C.内部监督D.内部会计控制【答案】A 9.PCAOB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但不属于政府机构,PCAOB的每个委员都是全职独立的服务人员,他们不能受雇于“PCAOB”以外的任何机构、个人或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且不能从公众会计公司获取任何好处与利益,任期( )年,每人最多两任。A.3B.5C.10D.12【答案】B 10.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A.绝对保证财务报表是公允的,是合法的B.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是公允的,是合法的C.绝对保证经营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经营有效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D.合理保证经营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经营有效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答案】D 11.SOX法案规定,若因不当行为而被要求重编会计报表,则公司CEO与CFO应偿还公司( )个月内从公司收到的所有奖金、红利或其他奖金性或有权益性酬金以及通过买卖该公司证券而实现的收益。A.6B.12C.24D.48【答案】B 12.《法案》要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宣誓,并就提供不实财务报告分别设定了刑事责任,规定销毁审计档案最高可判( )年监禁、在联邦调查及破产事件中销毁档案最高可判( )年监禁。A.15;20B.20;15C.10;20D.20;10【答案】C 13.1999年修订的( )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A.《会计法》B.《注册会计师法》C.《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D.《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答案】A 14.( )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A.内部环境B.风险评估C.控制活动D.内部监督【答案】B 15.( )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A.风险降低B.风险规避C.风险分担D.风险承受【答案】A 16.( )是直接运用定性术语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以及其对目标的影响程度。A.分析方法B.比率分析方法C.定性分析方法D.定量分析方法【答案】C 17.下面有关内部控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的思想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控制B.内部控制是控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全员的参与,包括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都需要参与进来,但不包括员工C.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D.内部控制是一种合理保证【答案】B【解析】内部控制是控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全员的参与,上到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下到各级员工,都需要参与进来。 18.下列有关内部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企业文化包含四个要素: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这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B.员工素质控制包括企业在招聘、培训、考核、晋升与奖励等方面对员工素质的控制C.内部环境包含组织基调,具体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D.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答案】D【解析】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 19.下列有关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企业应当按照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活动、编制评价报告等程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B.内部控制有效性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C.内部控制缺陷一般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D.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仅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评价,不包括运行有效性的评价【答案】D【解析】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 20.下列有关成本费用关键内部控制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未列入预算的成本费用项目绝不可以支付B.同一岗位人员应定期作适当调整和更换,避免同一人员长时间负责同一业务C.企业应当根据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形成的成本目标,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D.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答案】A【解析】对未列入预算的成本费用项目,如确需支出,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追加预算。 21.下列有关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与退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考核的过程不仅可以促使员工改善现有的工作,还可以在考核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B.年终考核是指企业于每年年末,对员工本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C.物质激励在企业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增加薪酬、颁发奖品、奖金以及休假、疗养、旅游等福利待遇D.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离职应当进行离任审计【答案】B【解析】年终考核是指企业于每年年初,对员工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2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A.管理决策者B.员工的职业道德C.员工的业务素质D.内部审计【答案】A【解析】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推行企业领导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 23.以下关于会计信息化及其控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代替人工进行财务信息处理,以及替代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B.企业出纳人员可以兼任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兼任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C.企业应当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D.信息化会计档案是指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介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包括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答案】B【解析】企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电算化系统管理员,不得兼任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 24.并购交易中的不相容岗位不包括( )。A.并购合同协议的订立与相关会计记录B.并购交易的申请与审批C.并购交易的审批与执行D.并购合同协议的订立与审核【答案】A【解析】并购交易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是不相容岗位,但是并购合同协议的订立与相关会计记录相容,可以由同一人执行。 2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书面报告的优点是成本低,能提供正式的数字、文本和图表,易于复制、携带、传发等特点,是最常见的内部报告形式B. 口头介绍通常是书面报告的补充形式,并常用于一些紧急状况下C. 为了便于管理,内部报告只采用定期报告形式D.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重大信息的管理机构【答案】C【解析】内部报告一般有定期报告和非定期报告两种。定期报告的频数设计应与所需反映的信息有关,有些信息需要一两月报告一次(如获利情况),有些信息需每日报告一次(如商店的销售);非定期报告一般是用在临时项目的信息传递上,对此类报告的频数,制度设计者应说明制度制定者对非定期报告的时间要求具有决定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 )、( )、( )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A.董事会B.监事会C.股东D.经理层和全体员工【答案】ABD 2.2004年9月,COSO根据萨班斯法案要求,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框架的构成要素包括( )。A.内部环境、目标设定B.事项识别、风险评估C.风险应对、控制活动D.信息与沟通、监控【答案】ABCD 3.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成立是美国注册会计师监管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在此之前,美国注册会计师监管体制都是以行业自律为主,PCAOB的出现使监管明显有了政府干预的性质。其职责主要包括( )。A.登记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B.制定审计相关准则和制度C.检查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D.调查和处罚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答案】ABCD 4.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 )。A.负责聘请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给事务所支付报酬并监督其工作B.受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C.可以接受并处理本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或审计方面的投诉D.有权雇用独立的法律顾问或其他咨询顾问【答案】ABCD 5.SOX法案第404章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出台相关规定,所有除投资公司以外的企业在其年报中都必须包括( )。A.管理层建立和维护适当内部控制结构和财务报告程序的责任报告B.管理层就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财务报告程序的有效性在该财政年度终了出具的评价C.治理层建立和维护适当内部控制结构和财务报告程序的责任报告D.治理层就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财务报告程序的有效性在该财政年度终了出具的评价【答案】AB 6.中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包括( )。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B.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C.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指引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答案】ABD 7.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 )。A.全面性原则B.重要性原则C.成本效益原则D.及时性原则【答案】ABC【解析】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8.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 )。A.知识能力B.专业胜任能力C.良好的职业操守D.独立性【答案】BCD 9.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B.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C.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D.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答案】ABCD 10.下列关于不相容职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B.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C.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使用这些财产物资的职务要分离D.执行某些经济业务和审核这些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答案】ABCD 11.内部沟通的方式包括( )等。A.政策、手册B.财务报表、备查簿C.内部刊物D.口头交流、内部网络【答案】ABCD 12.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相关的文档记录有:内控环境相关主要文档、风险评估相关主要文档、控制活动相关主要文档、信息与沟通相关主要文档、监督检查相关主要文档等。以下属于控制活动相关主要文档的有( )。A.财务会计报告流程B.绩效考核文档C.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文档D.公司财务报告【答案】AC【解析】选项B是信息与沟通相关主要文档;选项D是内控环境相关主要文档。 13.在资金控制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中,出纳人员不得兼任( )工作A.会计档案保管工作B.会计档案销毁工作C.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D.固定资产的登记工作【答案】AC【解析】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14.企业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A.请购与审批B.供应商的选择与审批C.采购合同协议的拟订、审核与审批D.采购、验收与相关记录【答案】ABCD 15.赊销信用的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即( )。A.制定赊销额度B.日常赊销管理C.长期赊销管理D.赊销事后管理【答案】AB 16.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核心内容是内部控制要素,下列属于内部控制要素的有( )。A.风险评估B.内部环境C.风险评估D.信息与沟通【答案】ABCD【解析】内部控制要素包括五个方面,除了上述四个选项外,还包括内部监督。 17.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列属于该原则的有( )。A.全面性原则B.适应性原则C.重要性原则D.制衡性原则【答案】ABCD【解析】除了上述四项外,还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18.全面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 )。A.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B.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C.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D.预算编制与预算调整【答案】ABC【解析】预算编制包括预算调整,两者是相容的。 19.预算调整的程序一般包括( )。A.预算调整的申请B.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C.在预算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全面预算,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D.预算调整的审查【答案】ABD【解析】选项C属于预算编制程序。 20.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A.保证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性B.保证各项成本费用的合法性C.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D.保证成本费用的正确核算,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答案】对 2.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全面负责的作用。( )【答案】错【解析】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3.出纳人员可以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 )【答案】错【解析】出纳人员一般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 4.企业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答案】对 5.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明原因,及时处理。( )【答案】错【解析】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6.企业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做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答案】对 7.在销售谈判中,谈判人员一般可由销售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销售业务员和一名销售内勤(设立法律部门的单位可由法律服务部派出一名谈判人员)参加与客户的谈判。( )【答案】对 8.企业的销售退回必须经销售主管审批后方可执行。( )【答案】对 9.SOX法案规定,绝对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审计的上市客户提供某些非审计服务,包括簿记、代编报表、财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评估、保险精算、内部审计等。( )【答案】错【解析】应当是原则上禁止,并不是绝对禁止。 10.信息系统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传递速度快。( )【答案】对 11.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答案】错【解析】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12.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答案】对 13.授权是对特殊交易或特殊交易的政策性制度决策。( )【答案】错【解析】授权是对一般交易或特殊交易的政策性制度决策。 14.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答案】对 15.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风险导向原则、一致性原则、公允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成本效益等原则。( )【答案】对 16.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答案】对 17.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相关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但签字的从业人员不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答案】错【解析】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均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18.《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提到的信息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方面的信息。信息交流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是组织中的沟通。沟通是组织结构的核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沟通就没有组织。因此信息的沟通是组织稳定的基础,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错【解析】沟通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是组织中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组织结构的核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信息交流就没有组织。因此信息的沟通是组织稳定的基础,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9.对方违约的情形,应当按合同协议条款约定收取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企业损失时,应当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 )【答案】对 20.对外包承包商选择是外包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该环节的缺失是众多外包案例失败的重要原因。( )【答案】错【解析】对外包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是外包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该环节的缺失是众多外包案例失败的重要原因。

会计制度设计 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要点

  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方面进行分析设计。  为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与舞弊,保证企业采购在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前提下可设计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流程如下:  一、事前控制,建立完善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采购付款业务循环有效运行  1.合理的职责分工,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完善的授权审批和审核制度,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二、事中控制,建立健全的付款制度,企业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企业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三、事后控制,完善监督检查,企业应当建立对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试论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 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企业管理层董事会;经理层;经营效率;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防止和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等目的,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和方法。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依照《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2001年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单位应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由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可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当前会计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化企业改革挖掘内在潜力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需要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参与执行,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层的会计责任,负有根本的责任,即管理层是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      一、董事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      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相当重要,如何实现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是企业日常监督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这种监督一旦失效,经理人员侵犯所有者利益的事便会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内部控制要着重加强董事会的建议,发挥其作用和潜能。   目前我国一些公司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误区。董事会监控作用弱化,没有起到一个独立机构的应有作用。这种状况亟待解决。要使董事会能够独立自主地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用,需做到以下二点:1、建立董事会决策与监管的支持机构,如审计、监察委员会等。2、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董事会与总经理分离,避免人员重叠。   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缺乏统一的利益,如何引导经营者的行为是关键。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趋同。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的方式很多:利益激励机制、职位激励机制都是可以选择并灵活运用的。约束则重点体现在根据会计控制的要求实行纵向授权制明确划分董事会和经理等各级管理机构间的职责和权限,积极探索外部董事制度,吸收社会上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加入董事会,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二、经理层应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者和坚决执行者      资源的受托方――经理人员接受委托必须尽职尽责,必须要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经理层是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关系人,其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理人的责质包括知识技能、操守、道德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其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发展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经理人为提高受托资源的经营效率,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努力实现公司制定的盈利目标和其他目标。合理的内部控制要求组织精简,权责划分明确并具有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渠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而且还要有明确的标准加以考核。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提高经营绩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   实施优良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达到理想的结果,其最好的状态应是:无论经营者是否真正认同这项制度,他都能够像一名战士执行军纪一样执行制度、捍卫制度。这要求对经营者实行下述控制:1、改良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现代公司的企业中,从股东到董事会、监事会再到经营者,存在着多层被明确权责范围的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的权利必须受到董事会的限制和监事会的监督,这意味着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颁发与协调等权力被董事会所拥有并由监事会予以考核时,经营者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将达到最优。2、明确企业经营者对其所管理财产的保值与增值的责任。从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及相关法律中未看到有类似责任 的条文,经营者对企业国有资产不负责任的现象屡屡发生,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对资产疏于管理的重要原因是经营者尚未意识到自己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应尽责任。现在应当通过要求企业经营者对国有资产负责的制度约束去激发经营者关心和强经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3、以《会计法》的强制约束保证企业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新《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里隐含着一个逻辑是: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控制负责。然而,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这项内容已被忽略。因此,建议《会计法》中应考虑对疏于会计控制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经营者予以处罚。否则,即便是优秀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既定效果,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得到强化。   1992年COSO(美国反**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布的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报告指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对内部控制都有责任。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体系负有根本的责任,并且享有该系统的所有权。与其他任何人相比,CEO确定了高层基调。这些基调影响诚实和操守。在大公司中,CEO是通过领导高级管理人员并发布指令,评估高级管理人员控制经营的方式来履行该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将建立更具体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按部门的功能分派给有关人员。在小一些的公司里业主―管理者合一,CEO的影响更为直接。   1999年我国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2001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负责。   2001年底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丑闻案之后,美国国会颁布了《萨班斯法案》,要求公众公司的管理层报告公司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   总之,公众对于完善内部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完善,使内部控制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关键。   1、 稳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   确立股东大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对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使经营者行为与所有者目标保持一致。   2、 重视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态度的导向作用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态度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他们的行为也应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而且他们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和支持者。   3、 有效规划组织结构   在设置组织结构时,内部控制体系设计者即管理层应对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调研,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从而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以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4、 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不但可以协助管理层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面且还可以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企业管理层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其独立性,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以使他们能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有效,防止舞弊等行为的发生,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保证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管理当局不仅有动力而且也有义务制定并实施内部的控制制度。而且不仅仅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还应当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因此,管理当局应定期依据内部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将结果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了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的可信度,还应当由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证。管理层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熟悉,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同时这也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内部控制报告有利于促进管理当局发现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改进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靠的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帮助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可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由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一些重要行业的内部控制要点和参考蓝本,供企业管理学习使用,并逐步健全完善,以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全面扎实地开展,并取得实质上的效益。

会计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区别

两者没有区别,会计内部控制即为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鉴别、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业务经营及其相关活动并对有关资产和负债负责而建立起来的会计方法和措施,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是: 完整的会计记录 (完整性),及时的会计反映 (及时性),业务及修改活动的合理描述 (合理分类),对业务及相关活动适当计量 (恰当估价),对业务及相关活动的披露和揭示 (充分披露)等。扩展资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第七条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二)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三)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内部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之间的区别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说明。1、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2、内部控制的控制措施。(1)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3、会计系统控制是指利用记账、核对、岗位职责落实和相互分离、档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序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简述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中规定的与付款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单位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已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与付款业务。还应当执行政府采购方面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规定。  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有关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采购与付款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请购与审批;  (二)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三)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  (四)采购与验收;  (五)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第六条 单位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单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  第七条 单位应当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第八条 审批人应当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采购与付款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第九条 单位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第十条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第十一条 单位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  核对工作。  第三章 请购与审批控制  第十二条 单位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物品或劳务等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第十四条 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请购审批制度。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明确审批权限,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单位实际需要等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  第四章 采购与验收控制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  第十六条 单位应当根据物品或劳务等的性质及其供应情况确定采购方式。一般物品或劳务等的采购应采用订单采购或合同订货等方式,小额零星物品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  单位应当制定例外紧急需求的特殊采购处理程序。  第十七条 单位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信誉、供货能力等有关情况,采取由采购、使用等部门共同参与比质比价的程序,并按规定的授权批准程序确定供应商。小额零星采购也应由经授权的部门事先对价格等有关内容进行审查。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独立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所购物品或劳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  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五章 付款控制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  第二十条 单位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管理应付款项。已到期的应付款项须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与支付。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对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单位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应通过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第二十六条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二)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大宗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  (三)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重点审查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支付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合法性。  (四)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重点检查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使用和保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第二十七条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会计内部控制和会计控制有什么区别

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别一个贱人强奸了过了很多年来我的身体都很差现在我已经可以说病的很重医生说我是思维失常治疗的希望十分渺小我现在都想死我知道是她害的我从小就不正常他害了我一辈子我一定告到他否

物业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物业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为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国家颁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政策为依据,根据企业特点和物业管理区域实际,制定的企业内部执行的规章和制度。包括一系列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工作程序和考核办法等。此类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协调,衔接企业各环节的关系,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和循环,以此为基础,落实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责任,保证物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物业管理的市场竞争中,如果说一个物业管理企业的设备精良,工作设施先进是竞争的“硬件”,那么物业管理制度的完备,严密,科学,合理就是竞争中取胜的“软件”。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具体制度:(一)企业综合管理制度。指公司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执行的制度。包括员工手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涉及企业宏观管理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其中《员工手册》,是物业管理企业最基本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劳动用工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员工福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企业奖惩制度等员工管理方面的制度。质量手册包括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制度、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服务实现等方面的制度。程序文件包括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企业财务管理程序,企业采购检验保管程序等方面的制度,经济核算制度等。(二)部门职能制度主要指公司各部门责任的制度。物业管理企业各部门都要制定工作职责,一般包括公司内部职能部门如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或业务部门如服务部,工程部,保洁部,保安部,市场部等各个部门以及各个项目管理处的具体工作职责范围。(三)岗位制度主要指公司各不同具体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的制度。通常称为岗位说明书。物业公司内部有多个职能部门,每个部门内有相应的不同岗位,一个完整的岗位说明书要包括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任职资格、培训要求、工作文件、考核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四)操作程序制度主要指公司在管理各环节运作过程中所作的步骤和标准的规定,通常称为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作业指导书是一种程序,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作业指导书按内容可分为:  ——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物业管理公司需要针对每个工作岗位的各类工作,制定明确,具体,细致,便于操作的操作规程,即具体的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及质量标准。每一个作业指导书包括目的、范围、定义、职责、作业流程图、方法与措施、参考文件等内容。作业指导书是物业管理公司核心管理制度之一。

存货的管理和存货的内部控制有什么区别?

没有任何区别,内部控制就是管理,就是咨询公司编造的新词汇,这样可以卖一套所谓的理论给企业。同样还有风险管理,也是一个概念。同理,复盘就是总结。编造一堆新词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你掏钱,是咨询公司最常见的做法。存货管理是将厂商的存货政策和价值链的存货政策进行作业化的综合过程。反应方法或称拉式存货方法,是利用顾客需求,通过配送渠道来拉动产品的配送。另一种管理理念是计划方法,它是按照需求量和产品可得性,主动排定产品在渠道内的运输和分配。混合方法,即用逻辑推理将前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形成对产品和市场环境作出反应的存货管理理念。一项综合的存货管理战略将详细说明各种政策,并用于确定何处安排存货、何时启动补给装运和分配多少存货等过程。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小企业内部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现在到处都缺人,我们要改变一贯方针.对员工是有情有意,但是在某些方面一定要有纪律.人往往计较得失,我们公司要让我们公司的优点突出.做出整个行业都没有的福利.都是不能太花钱.让员工认为离开公司是有冒险.第二要增加熟手的比例.一个公司连任何事都要上级处理是不行的.第三精简业务,避免亏损.我们要保险,宁愿少接,也不能冒险.下面由你们补充.

俺要写本科毕业论文了。俺的论文题目为《广东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以连锁餐饮业为例》。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及对策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脚步的迈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甚至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人的认识上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中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下岗人员多这一特点,招聘就显得特别轻松。结果是你进我出,人才不稳,恶性循环。 其次,机构设置不到位。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民营企业多数老板认为人力资源部只增加成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迫使他们极力压缩部门编制。办公室主任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力主要放在行政事务上,工作范围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委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之类较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 第三,只管使用人才,不管人才的培养。老板不想更不愿在员工培训上下功夫,认为对员工培训投入大量资金不算,弄不好还会培养出“白眼狼”,翅膀硬了就会走人。所以企业便实施“不用不招、现用现招、不行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 第四,中国人固有的“血浓于水”的传统情结制约下,民营企业的“任人唯亲”异常普遍。企业各级管理层多半都是老板的亲属,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往往演化为大家族内部的“家务事”。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关系”的亲疏来进行问题的处理。 3 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3.1 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 (1)人力资源管理实现部门化,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民营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同时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化、专业化运作的同时,也要着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总体协调部署下,提高其他各部门的管理能力,培养一支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团队。 (2)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民营企业在初期通常依靠强大的核心团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当企业初具规模后,就必须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步骤。企业现有的核心团队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一些变化,通常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和评估,结合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实现人力资源推动、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加强核心员工的管理使用,稳定专业人员队伍 核心员工最熟悉企业实际状况的,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最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加强对他们的开发使用,使他们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相应转变角色,形成企业的内部“培训师”、“教练员”,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4)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建设企业人才梯队 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人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上的优势互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发挥出其整体协同效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企业在优化人才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建设企业的人才梯队,这样来明确企业人才的成长阶梯,树立员工成长目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更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3.2 做好工作分析,明确员工的责权利 (1)做好工作分析,并保持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工作分析才有可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大板块的工作,诸如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世界上不变的唯有变化,工作也在动态的变化中运行,因此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静止不动的工作说明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危害性在民营企业管理中屡见不鲜,它往往成为非正规管理的始作俑者。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民营企业必须合理的进行组织架构设计,科学的分工作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这就要求企业要突破血缘、地缘关系的约束,建立责、权、利明确的现代契约关系,明确劳资各方的各项权利义务。要确保组织中的任何人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彻底地摆脱“人治”,实现“法治”,这样才能保障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企业环境中更好的为达成企业各方目标而努力工作。 (3)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员工不但单单有经济方面、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型,满足他们在物质利益和社会心理的多方面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谋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劲动力。 3.3 塑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1)转变用人观念,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根本所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根本,就在于充分开发运用“人”的价值。企业要将传统的偏重于对人的“管”上转移到对人的“开发使用”上来。民营企业企业管理者要彻底抛弃“任人唯亲”的用人模式,代之以“任人唯贤”。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管理者要重新定义对人性的假设,要相信企业员工都是愿意承担责任和积极进取的人,是愿意并且能够自我领导和控制的人。 (2)加强企业沟通管理,促成和谐的工作氛围 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搭建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等多方向的立体沟通渠道,形成一个开放的信息流通环境。管理者要注意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也要注意认真听取员工对公司和部门管理的建议,提高普通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同时要注意信息的反馈,保证沟通的实际效果和结果。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沟通渠道将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探讨出来,在沟通中消除劳资双方的误会和隔阂,拉进企业与员工的距离。 (3)培养企业和员工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员工只有在心理上和行动上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做贡献,才能保证其自身现在和将来的稳定的经济收入、获得的各项福利及社会保障,以达成企业和个人的“双赢”局面 4 结语 总之,民营企业必须从根本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长远发展着眼,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的良性机制,才能保证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之树的常青。

关于纳税筹划和企业内部控制的论文哪个比较好写?

个人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论文比较好写一点呢?答辩比较容易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理论意义

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理论意义 通过解读宏观政策,建立内控制度规范可以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基本规矩,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上市公司的一切活动,都基于内部控制。研究内部控制如何将上市公司各种要素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将其有机组合和协调,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地发展。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规范性提供了参考。

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 需要哪些支撑材料

  采购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试行)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满足公司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对本公司物资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内部控制,财务部在李总的指示下,在项目部、采购部等部门的配合下,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 对外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是采购与付款中的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其中包括:  (一)付款审批人员和付款执行人员不能同时办理寻求供应商和洽谈价格的业务;  (二)采购合同的洽谈人员、订立人员和采购人员不能由一人同时担任;  (三)货物的采购人员不能同时担任货物的验收和记账工作。  第三条 采购部门的划分  (一)生产原材料采购:由采购部门负责办理。  (二)日常办公用品采购:由行政管理部或其指定的部门或专人负责办理。  (三)对于重要材料的采购,必要时由总经理指派专人或指定部门办理采购作业。  第四条 采购方式  一般情况,选择下列一种最有利的方式进行采购:  (一)集中计划采购:凡具有共同性的材料,须以集中计划办理采购较为有利,采购前,先通知请购部门依计划提出请购,采购部门集中办理采购。  (二)长期报价采购:凡经常性使用,且使用量较大的材料,采购部门应事先选定供应厂商,议定长期供应价格,批准后通知请购部门依需要提出请购。  (三)未经公司主管领导书面同意,不得私自变更、替换现有原辅材料供应商;如有更适合供应商而需要替换原供应商的,采购部必须提交书面变更供应商陈述材料,获得书面批准后方可变更。  (四)询价、议价结束后,需公司主管领导书面同意方可定价,否则公司不予认可价格(特殊情况下,需电话征得总经理同意);由此引起后果由责任人负全责。  (五)采购合同签订由公司指定或授权委派专人负责,否则视为无效。  第五条 询价、比价、议价  (一)经办人员应对厂商的报价资料进行整理并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后,以电话或其他联络方式向供应厂商议价。  (二)凡是最低采购量超过请购量的,采购经办人员在议价后,应在请购单中注明,经主管签字确认后上报。  (三)采购经办人员接到“采购申请单”后应依采购材料使用时间的缓急,并参考市场行情及过去采购记录或厂商提供的资料,需精选三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产品的书面比价,经分析后进行议价,议价结果书面上报主管领导。  (四)采购部门接到请购部门(项目部、行政管理部)以电话联络的紧急采购情况,主管应立即指定经办人员先行询价、议价,待接到请购单后,按一般采购程序优先办理。  具 体 实 施 细 则  第六条 采购报销流程图  ......  第七条 请购与采购  (一)使用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物资需求情况,填写请购单(即采购单第一联),明确采购物资的名称、规格、质量执行标准、数量、价格、使用日期等,交给采购部门审核。请购单应有部门经理签字。  (二)采购部门收到使用部门提交的请购单时,审核后如确有必要购买,由采购经理签字,再请总经理予以批示。采购经办人员接到经批准的“采购申请单”(即采购单第二联)后,应按照上述总则操作,货比三家,选择出合适的供应商后,并以电话或传真确定交货(到货)日期。  (三) 采购单一式四份,第一联即使用部门提交的请购单,第二联即采购部门使用的采购申请单,第三联交给财务(采购员核销时),第四联交给仓管员(以备验收)。  第八条 验收与入库  (一)采购物资到货后,采购员要及时组织质监部门、仓库管理员进行入库前的清点验收,验收过程中应首先比较所收物资与请购单、发票账单上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是否相符,然后检查物资有无损坏、使用性能优劣。验收合格后,验收部门的人员应对已收物资编制一式两联、事先编号的验收单进行签字,作为验收和检验物资的依据,第一联本部门留存,第二联交给仓管员。  (二)仓管员根据进货检验报告结果(主要是验收单)对合格货品进行入库,入库单必须通过采购员、仓管员签字。不合格品由相关采购员办理退货事宜。入库单一式三份,第一联本部门留存,第二联交给财务,第三联交给采购员。  第九条 付款与核算  (一)预付款采购  1、按合同约定需要预付购货款的,由采购员提供采购申请单、合同复印件、付款通知书(注明付款事由、付款金额、对方单位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办理付款批准手续后(付款通知书须由总经理签字),交公司财务部门办理预付货款业务。  2、货物及发票已到,验收合格并与购货合同、发票及清单核对无误后,采购员粘贴好报销票据(采购申请单、入库单、购货发票、购货合同),财务部审核后,由总经理签字,财务做账。  (二)现款采购  采购员必须凭有总经理签字的借款单向财务部借款,采购回来后,采购员持购货发票到仓库办理入库手续,由质监部门、仓库保管员验收,并开出入库单(入库单必须注名:供货方名称,货物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用途签字)。入库单必须通过采购员、保管员签字。采购员粘贴好报销票据(采购申请单、入库单、购货发票、购货合同),财务部审核后,由总经理签字,然后办理报销手续。  (三)后付款采购  采购员粘贴好报销票据(采购申请单、入库单、购货发票、购货合同),财务部审核后由总经理签字。供应商需要结款时,由财务将款项汇出。  (四)货物已到发票未到,验收合格并与购货合同核对无误后,如供货方要求并经总经理签字批准,可凭付款通知书支付不超过货物总价值80%的货款,待发票到后再付清余款;发票已到货物未到,不准支付购货款。采购业务完毕后,财务部门要催促采购员及时结清购货结余款,不留“尾巴”。  (五)物资采购必须取得发票方可报销,如无特殊情况,发票应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以上仅供参考!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一、强化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企业文化氛围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引进国际银行业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企业文化氛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控制文化氛围首先要明确操作风险的科学含义和风险控制手段及方法。   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对操作风险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失当或失败,以及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直接和间接损失的危险。操作风险主要来自内部控制和外部事件两个层面,主要包括:人员风险、制度和流程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操作策略风险。   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主要依赖完善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是有效实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年在《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根据2002年9月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相似,锦州市商业银行成立初期注重资产规模的扩张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以期在区域银行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完成最初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在这一发展阶段,银行的风险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虽然从管理层到员工都能够意识到风险的重要性,但是在制度上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银行风险监管要求的不断深入,管理层深刻地意识到必须形成风险控制企业文化,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将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与银行自身经营特点相结合,做到“实用、管用和会用”,从而全面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项目的实施,锦州市商业银行引入了科学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加强了对管理层和员工的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在银行内部,将风险管理由高深的理论变为所有银行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使从银行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的所有银行员工对内控和操作风险的内容和含义有了准确的理解,清楚地认识到银行内控与操作风险和每名员工的相关程度。通过培训,员工们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岗位风险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合理有效地控制风险。   在强化对内控和操作风险理念的宣传与培训工作的同时,项目小组对原有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包括操作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内容融入其中,使得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仅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并且成为衡量部门绩效的成本因素,直接影响部门的经营效益考核结果,进而形成管理者和员工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事前培训,事中监督和事后考核,已经将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每名员工,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文化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的组织结构和岗责体系   完善的组织架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而科学的岗位职责设计能够确保每名员工在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上的明确分工,进而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设计保证分工的有力执行。项目小组结合内控和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和最佳实践对自身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改造,对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设计。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建立有效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和前提。锦州市商业银行注重通过加强银行治理,强化股东会、董事会职能,从源头上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在项目中,进一步强化了董事会和各委员会的职能,确保董事会能够真正在银行重大决策中发挥作用。在完善原有职能的同时,将成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计稽核管理委员会、提名管理委员会、信息管理委员会和战略发展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银行的内部控制。   在风险管理和内控项目中,锦州市商业银行着重强化了风险管理部和稽核部门的工作职能。垂直独立权威的风险管理组织机制是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健全配套的风险管理机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和配套措施。为全面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成立了由银行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部负责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银行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风险管理部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包括政策约束,流程规范以及有效量化支持工具实施风险管理,将各类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锦州市商业银行注重通过内部稽核部门发挥监督和控制职能。通过建立全行具有高度权威性与独立性的稽核部门,进一步增强其作为内控重要监督部门在内控评价与监督方面的职能。稽核部是全行最高的稽核管理部门,负责全行下属各经营机构以及各业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稽核,同时直接向董事会及稽核审计委员会负责。目前总部正着手对下属机构进行风险分类,根据不同机构风险等级的采用差别化的稽核方式,强化对存在较大风险机构的稽核审计工作。调整后稽核部大大提高了在监督审计方面的稽核检查力度及检查有效性。   三、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体系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是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质量的基本保证。锦州市商业银行通过完善各部门与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优化风险控制流程来降低和防范操作风险,将系统、标准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各类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当中,全面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建立有利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为更好的体现风险管理的独立性,锦州市商业银行在原有单一的业务线基础上分离出风险管理线,建立了风险经理制度,对每家支行派驻风险经理,负责对支行风险的全面审查工作。风险经理由风险管理部管理,不隶属于每家支行,从而避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导致的对风险的忽视。通过实施稽核专员制度,稽核专员负责对支行经营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操作风险问题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并按照各支行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不同确定现场稽核频率。   项目小组设计了风险信息报告和评估反馈机制。建立覆盖全行的风险信息报告机制的目的在于及时、全面、完整地向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银行经营管理中涉及的各类风险与内控状况,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稳健经营。风险报告路线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报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即部门或者支行向总部对口管理部门报送风险报告的同时,必须向风险管理部门报送。建立制度评估反馈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报告和纠正内部控制的缺陷,不断地提高规章制度的适应性和操作性,从而增加对基层机构的控制能力。   在制度设计的同时,锦州市商业银行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流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设计中减少了包括贷款审批流程的审批环节,进一步明确了从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和最终审批人的风险责任。得益于先进风险控制方法的引入,虽然监控环节减少,但是信息传达的透明度提高,加之激励约束机制与风险责任的直接联系,因此提高了风险管理的质量并且降低了管理成本。   四、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内容的绩效和薪酬考评体系   实施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对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性具有根本性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在于与之相关的效用激励,忽视风险控制的激励机制只能将员工的行为动机转向单纯的规模和简单的利润导向。为提高对员工的风险约束,项目小组在建立涵盖风险内容的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员工薪酬考评体系,将风险考核纳入了员工激励机制。   在对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中,项目小组设计了科学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运用平衡记分卡实现了绩效考核要素的全面性要求,引入了包括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在内的综合性银行绩效指标,避免了原有考核体系由于指标间相关性造成的激励冲突,将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作为重要因素明确地纳入考核,体现了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在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项目小组设计了包含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的员工薪酬体系,通过采用不同的薪酬结构和支付期限避免了风险偏好不同员工之间的激励冲突。   五、锦州市商业银行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的未来规划   良好的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要通过充分有效地实施才能实现,锦州市商业银行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完善新体系的实施工作,确保项目设计目标的最终实现,并将继续推动银行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工作以及加强风险量化管理精确化的准备工作。   银行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无论是文化氛围的形成,管理体系的搭建,还是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实施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风险和内控项目实施的目的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为持续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锦州市商业银行将时刻关注国内外银行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形成符合自身发展和经营需要的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向国际化银行管理水平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通用5篇)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匆匆溜走,我们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能力、经验都有所成长,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工作总结了。那么你有了解过工作总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内部控制工作总结(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1    1、操守和价值观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重要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和监控内部控制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单位是否存在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在单位内部得到沟通和落实,决定了是否能产生诚信和道德的行为   (1)领导的操守和价值观具有杠杆作用   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单位负责人。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传达给全体职工。   (2)制定行为准则和其他原则   明确可以接受的商业行为,利益冲突的处理方式,员工行为的道德标准并确保这些准则和原则的有效执行。对员工精神规范、仪容仪表、工作纪律、待人接物、环境卫生以及组织管理及违反守则的处理办法等方面做出规定。   可通过标语、宣传册、培训等手段,推动内部员工对单位理念的理解和接受,使员工理解和把握单位文化和管理理念。   (3)处罚规定。   对于背离单位政策和程序,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能够采取补救施。保证这些措施被单位员工所知悉。   (4)管理者对干涉正常程序或凌驾制度行为的态度应一贯重视管理者对于干涉正常程序或越权行为的态度。   (5)面临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   管理层在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考虑适当,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会导致员工丧失积极性和舞弊。    2、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单位管理者的观念、方式和风格,通常会从三个方面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   第一、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法;   第二、为实现预算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第三、管理者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   (1)管理层的主导作用   管理层负责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运作以及管理策略和程序的制定、执行与监督。控制环境的每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作出决策的影响,在管理层以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主时,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尤为突出。   (2)管理理念   管理层的理念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即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以及对具体控制实施环境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将有助于控制的有效执行。本单位负责人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甚至反对内部控制,那么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纸上谈兵,就是一句空话。衡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管理层收到有关内部控制弱点及违规事件的报告时是否作出适当反应。管理层及时地下达纠弊措施,表明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也有利于加强本单位内部的控制意识。   (3)管理层的经营风格   管理层的经营风格是指管理层所能接受的业务风险的性质。   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通常对企业有普遍深入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无形的,但可以找到一些积极和消极的标志。    3、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灵魂,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在从事工作与管理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文化建设在实现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保障机制,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单位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体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文化评估制度,分析总结文化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不利于单位发展的文化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单位文化评估,应当重点关注单位核心价值的员工认同感、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参与各种文化的融合,以及员工对单位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管理服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可能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这些程序应该分析风险,并且提供一个管理风险的基础。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受多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所决定。因此,预测和防范有一定难度。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    1、风险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因而,风险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管理和服务要实现的目标,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分析原因。   为有效实施风险控制,我局组织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和应对工作。风险控制组织实施的流程是:   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   ②风险辩识;   ③风险评估;   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   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   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2、风险承受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完全规避各种风险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不符合辩证思维。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评价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以确定当外部或内部因素变化带来风险时,哪些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哪些风险必须规避和防范。   风险承受能力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性质、社会影响、权利责任、经济后果、客户评价等相关。工作性质特殊、社会影响大、经济后果严重的单位,风险承受能力小,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大一些。   单位规模比较大、资源实力强、法律法规惩罚力度小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承受能力较大。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小一些。   风险承受能的评价取决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规避风险所发生的支出或成本相关,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政治成本等。    3、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发现风险和评估风险大小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包括管理层面和服务活动层面。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应该分析风险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2   xx年以来,结合个人金融业务特点,我部着重在相关业务品种的业务流程整合,相关制度建设,业务和政策学习等地方加强了管理,并召开了主任办公会和部门全体会议,就相关内控工作做出了部署。现将我部近期内控工作报告如下:    一)业务。   我部对信用卡业务开展了检查,客户档案,密码信封,库存及成品的帐实相符。    二)加强了内控合规建设。   对内控合规员开展了调整和落实,根据个人金融部现实情况,规定副主任牵头,xx等几位同志为个人金融部的内控合规员。并计划部门内每季度召开一次案件形势分析会,强化全辖风险及自身风险的认识。此外规定合规员在每季度的案件形势分析会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在会议上评估。    三)强调业务学习和规章制度学习的重要性。   每月至少部署2天时间开展部门全体员工集中学习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对外围系统的柜员开展全面清理。   因近期全辖业务人员变动较大,为加强内控,我部对全辖信用卡系统和零售信贷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柜员及时开展了清理和更新,并将清理和更新情况登记备案。近日,工商银行临沂分行为进一步提升全行的内控管理水平,保持各项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采取三项措施,强化全行的内控管理工作。   1、加强内控精细规范化管理。   在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工作不足和内控管理漏洞的基础上,由内控合规部牵头制定了《临沂分行加强内控精细规范管理的实施方案》,并在全行进行实施。方案要求全行内控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并严格按照上级行的内控管理,操作规范标准,细化控制管理环节,规范监督检查程序,完善内控管理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处罚措施,力求做好内控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实现科学管理目标。依此方案各专业部室结合自身实际也制定了内控精细规范管理的工作计划。   2、加大对市行部室内控管理考核挂钩的力度。   为了强化市行部室落实内控管理职责,从今年起,把上级行及外部监管部门的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以倒扣分方式计入各部室经营绩效考评得分。考核时,根据发现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将问题分为一般问题,较严重问题,严重问题,重大违规问题四个层次及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率进行考核,按项目分别统计,累计扣分。   3、加大对信贷业务,银行卡业务,电子银行等重点业务的检查力度。   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特别是力求信贷业务管理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全面扭转管理粗放的被动局面,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并实现全年无案件,无事故的总体目标,确保信贷业务和其他各项业务全面,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3    一、推进安全标准化,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完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   从xx年起,我处开始牵头推进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在原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处对照安全标准化规范,制定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清理公司各环节各层次安全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作业安全管理和组织现场安全整治。通过两年的艰苦工作,公司于xx年11月27日通过市安监局化学品登记办组织的达标验收,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要求。   安全标准化的核心是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建立pdca管理模式,持续改进安全绩效。按照这一要求,我处每年组织各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对检修、技改、变更等非常规活动,坚持要求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中进行检查确认,实施后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价;特别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要求制定预案和专项控制方案。通过这些手段,保证公司生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时刻处于可控状态。    二、建立完善公司规章制度,规范各环节安全管理   为规范公司各层面、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我处于xx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补充完善,经过8个月艰苦工作,形成《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这本制度汇编,包括综合管理、组织措施、危险作业、技术规范、职业卫生5大类43个制度。随着形势的变化,我处及时组织对汇编进行评审和修订,并于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对原汇编的全面修订,出台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从原来的5大类43个制度完善为10大类62个制度。使公司层面、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从制度层面持续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三、规范作业票证台帐,严格危险作业审批,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近年来,我处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各种安全管理台帐和作业票证,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24个安全管理台帐和10个危险作业票证,并指导各单位正确规范使用。生产现场是我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安排2人专门负责危险作业审批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危险作业全过程在有效监控内。    四、开展安全检查,排查各类隐患和问题,督促安全制度和规程的落实   我处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全厂性综合检查,每星期分别对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要物料管线、危险场所安全检修作业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每天对全公司生产现场进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和问题责令责任单位或人员进行整改,如今天前三季度排出隐患和问题78项、下隐患整通知书6份、发违章告知卡3份,有效地将消除事故隐患、规范人员行为,保证公司安全生产正常进行。    五、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我处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对新进公司的人员按要求进行了公司级教育,同时督促、检查二、三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达到要求后方可上岗操作。监督二级单位对换岗、转产、复工人员,按要求进行安全技能和岗位操作法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对外来单位人员严格进行公司级安全教育,并作业所在单位进行车间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准许其施工作业。我处每季度针对各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编制学习资料,指导各班组开展安全活动,并每月进行检查确认,保证了安全活动的质量。我处定期识别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开办培训班,使全公司特种作业人员有效持证率始终保持100%。    六、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加强员工劳动保护   我处按国家要求定期申报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协调相关单位予以解决,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并向职工公示;督促各单位加强职业卫生设施和作业场所的管理,保证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标准,保障职工健康。及时按标准为职工配发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职工正确使用,有力地保障了职工的健康安全。    七、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xx年,我处组织编制公司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了分级响应机制,完善了应急响应流程,有利于提高公司应急响应能力。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或专项演练,每半年组织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不断提高公司应急响应能力和全员的应急处置技能。    八、按办理有关证照,保证公司合法经营   公司安排由我处负责办理的证照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登记证、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备案证、监控化学品生产特别许可证、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等。我处根据相应考核细则,进行资料文件编写整理、组织生产现场整改,均如期按时完成了取证换证工作。    九、严格安全考核,提高安全绩效   我处严格执行公司安全风险责任考核制度,坚持每月对各单位安全目标实现情况、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安全双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和计划,促进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公司整体安全绩效的提高。从总体上讲,安全管理业务流程是顺畅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员安全行为的控制是一个难点、现场隐患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工作,特别是要注重细节的管理。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4   根据公司要求,我处对本部分触及的工作进行了周全梳理、自查,详细环境以下:    1、促成安定标准化,履行全进程风险办理,美满公司安定办理系统   从xx年起,我处入手下手牵头促成公司安定标准化工作。在原有职业健康安定办理系统的根本上,我处比较安定标准化典范,订定安定标准化履行方案,料理公司各关键各层次安定办理流程,美满规章轨制、功课安定办理和构造现场安定整治。经过议定两年的艰苦工作,公司于xx年11月27日经过议定市安监局化学品挂号办构造的达标验收,到达国度安定标准化二级企业要求。   安定标准化的核心是履行全进程风险办理,建立PDCA办理模式,连续改革安定绩效。根据这一要求,我处每一年构造各单位进行一次周全的安定风险辨识和风险把握结果评价;对查验、技改、变动等非老例活动,坚定要求在履行前进行风险评价,订定落实风险把握办法,履行中进行查抄确认,履行掉队行验证和结果评价;特别对庞大危机源、庞大风险,要求订定预案和专项把握方案。经过议定这些伎俩,包管公司出产运行中的安定风险时候处于可控状况。    2、建立美满公司规章轨制,典范各关键安定办理   为典范公司各层面、各关键的安定办理,我处于xx年构造相干本能机能部分对企业安定办理轨制进行周全梳理,补充美满,经过议定8个月艰苦工作,构成《安定办理轨制汇编》。这本轨制汇编,包括综合办理、构造办法、危机功课、技巧典范、职业卫生5大类43个轨制。跟着局势的变化,我处及时构造对汇编进行评审和修订,并于本年上半年公司结束对原汇编的周全修订,出台公司《安定办理轨制》(2009版),将公司安定办理轨制从本来的5大类43个轨制美满为10大类62个轨制。使公司层面、各关键的安定办理从轨制层面连续符合国度法律标准、标准和其他要求。    3、典范功课票证台帐,严厉危机功课审批,确保出产进程安定   比年来,我处连续改革和美满公司各种安定办理台帐和功课票证,到如今为止,已建立了24个安定办理台帐和10个危机功课票证,并教导各单位精确典范利用。出产现场是我处安定办理工作的重心,安排2人专门当真危机功课审批和现场安定办理,确保危机功课全进程在有效监控内。    4、展开安定查抄,排查各种隐患和题目,鞭策安定轨制和规程的落实   我处坚定每个月构造一次全厂性综合查抄,每礼拜别离对庞大危机源、关键装配、紧张物料管线、危机场合安定查验功课进行一次专项查抄,每天对全公司出产现场进行不按期的巡回查抄,发觉隐患和题目责令责任单位或人员进行整改,如本日前三季度排挤隐患和题目78项、下隐患整关照书6份、发违章告知卡3份,有效地将清除变乱隐患、典范人员行动,包管公司安定出产平常进行。    5、展开安定教诲,进步全员安定本质   我处严厉履行“三级安定教诲”,对新进公司的人员按要求进行了公司级教诲,同时鞭策、查抄、三级安定教诲,使他们熟悉、把握必要的安定技巧知识和自我防护技巧,到达要求后方可上岗操纵。监督二级单位对调岗、转产、复工人员,按要求进行安定技巧和岗亭操纵法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华上岗功课。对外来单位人员严厉进行公司级安定教诲,并功课地点单位进行车间级安定教诲,经考核合格后才许可其施工功课。我处每季度针对各班组的实际环境订定班组安定活动筹划,式样进修资料,教导各班组展开安定活动,并每个月进行查抄确认,包管了安定活动的质量。我处按期识别特种功课人员培训要求,订定培训筹划,创办培训班,使全公司特种功课人员有效持证率始终保存100%。    6、展开职业卫生工作,加强员工工作保卫   我处按国度要求按期报告公司功课场合职业风险身分,按期构造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查抄,对发觉的题目立即和谐相干单位予以办理,建立健康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期构造职业风险身分监测,并向职工公示;鞭策各单位加强职业卫生办法和功课场合的办理,包管风险身分浓度(强度)符合国度标准,保险职工健康。及时按标准为职工配发工作防护用品,并教导职工精确利用,有力地保险了职工的健康安定。    7、美满应救助济预案系统,按期构造练习练习,加强应急响应本领   xx年,我处构造式样公司化学变乱应救助济预案。经过议定连续美满,如今已建立了较美满的应急预案系统:包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理方案,建立了分级响应机制,美满了应急响应流程,有益于进步公司应急响应本领。每一年构造一次综合或专项练习练习,每半年构造各关键装配重点部位进行一次现场处理方案练习练习,连续进步公司应急响应本领和全员的应急处理技巧。    8、按办理有关证照,包管公司合法策划   公司安排由我处当真办理的证照包括安定出产允许证、危机化学品挂号证、易制毒化学品出产备案证、监控化学品出产特别允许证、产业品出产允许证等。我处根据响应考核细则,进行资料文件编写料理、构造出产现场整改,均如期按时结束了取证换证工作。    9、严厉安定考核,进步安定绩效   我处严厉履行公司安定风险责任考核轨制,坚定每个月对各单位安定目标兑现环境、安定责任落实环境、安定双基工作结束环境进行周全查抄考核,发起改正防备办法和筹划,增进了安定责任制的落实和公司集体安定绩效的进步。   从整体上讲,安定办理交易流程是顺畅的、安定风险获得有效把握。但还存在很多不肯定身分的感化,比如人员安定行动的把握是一个难点、现场隐患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美满安定标准化工作,特别是要珍视细节的办理。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5   是集团全面推行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年份,也是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起步之年。为了增强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促进公司内部规范管理,公司按照集团内部控制工作整体部署,以“一个规范、两个指引”为基础,以《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指引》为指导,结合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实际,举上下之力,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圆满的完成了集团下达的各项任务,同时在规范管理和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一、公司领导重视,上下全员参与,内控工作稳步推进   公司首先建立了结合实际的“三级内控工作管理体系”,由总经理担任第一负责人,以财务科为内控工作责任科室,并指定公司内控专干。公司其他各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直接负责,部门内设专干。   公司内控专干组织各部门专干学习、讨论“一个规范、两个指引”并进行指导,按照相关性将内控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各部门各司其职,责任分明。跨部门业务由公司内控专干进行协调,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做到规范、合理、互为补充,使得内控工作有序开展。    二、结合公司实际,重视关键管控,完成内控计划目标   在公司内控管理体系指导下,各部门从公司实际出发,理顺公司业务运行流程,整理现有管理手段和制度文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梳理业务流程102个(含补充流程1个),整理管理文件59份,并根据流程绘制流程图,查找风险控制点45处,编制各项指引的风险控制矩阵,找出各项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并完成与之相对应的权限指引。   公司以《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指引》为指导,以公司日常工作为出发点,结合原有的各部门职责和岗位说明书,编制《内控管理手册》,作为公司内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手册》明确了公司内控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和职责权限,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规范。同时,结合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公司对原有岗位说明书、规章制度等进行重新梳理、更新,作为内控工作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    三、认清内控现状,理顺管理脉络,   建立考核主体正确、考核对象明确、考核内容清晰、考核责任明确、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并有据可依的完整考核体系,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建设管理考核办法》,一边更好的将内控管理手册内容落实到位,通过设定相关考核指标并对其进行考核赋分,促进本单位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推进、内控信息化应用工作稳步开展、自我考核评价及时、缺陷认定准确、整改及时彻底、完善流程规范管理、优化流程控制、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 ;

内部控制培训内容

内部控制培训内容介绍如下:一、建立内控动态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厂内控办公室归口管理、统一规划,厂各部室(中心)和所属单位各司其职组织实施。培训分为全员控制环境培训、内控业务技能培训和内控交流学习,采取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内控培训。(一)全员控制环境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内控基础知识、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内容。培训分为厂、作业区(大队)、基层队、班组四个层次进行。厂组织年度培训,作业区(大队)开展季度培训,基层队进行月度培训,班组日培训。厂、作业区(大队)将控制环境培训纳入年度和季度培训计划之中,将员工应知应会控制环境知识编辑成小册子发放到每名员工手中。基层单位采取宣传板、每日一题、班前提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强化员工对内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营造全员参与内控良好氛围。(二)内控业务技能培训。安排内控业务骨干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内控培训学习。培训结束后,负责对本系统内的其他人员进行二次培训,从而保证新的内控知识技能在厂内执行层面上全面普及;参加厂内控培训学习。按业务系统分期举办内控技能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包括厂、作业区(大队)的相关业务人员,重点对业务调整、内控新的要求、业务执行过程中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培训;本部门和单位组织内控培训学习。(三)交流学习培训。对自测、管理层测试和外部审计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和交流学习。每次测试结束后,组织内控流程负责人开会交流,通报测试结果,并由流程负责人对测试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查找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对问题的整改措施。二、建立内控体系完善机制对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发现的设计问题或业务变动,要不断地对内控体系进行修订完善,以保证内控设计与实际工作相符合,共分为三个方面,即月度完善、季度修订、公司集中调整修订。(一)月度完善内控体系。内控业务部门每个月对本部门负责的内控流程进行一次梳理,与工作实际业务进行核对,并结合月度自测发现的问题,提出对流程和控制文档的修订建议,并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后及时进行上报,填写《第二采油厂内控手册修改清单》,厂内控办公室对各部门上报的修订内容进行核对、汇总,形成全厂内控手册修订清单。(二)季度修订内控手册。由厂内控办公室负责对月度的内控手册修订情况进行汇总后,每季度形成一份《第二采油厂内控手册修改清单》,上报公司内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在开通修订权限的期间内,组织流程负责人统一到厂内控办公室进行内控体系的集中修订,由厂内控管理人员对修订内容进行检查核实,保证流程设计的有效性,避免了设计和执行存在的偏差。(三)集中规范内控体系。公司集中规范修订内控体系过程中,涉及的业务部门多、新编制流程多、法律风险增加的内容多,信息化转换工作量大,为保证流程规范化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落实责任,注重沟通,强化过程跟踪。

对于加强内部控制,明确经济责任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经济业务发生后,要取得或填制适当的会计凭证,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同时要由有关的经办人员,在凭证上签字、盖章,明确业务责任人。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使有关责任人在其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牵制、加强内部控制。因此,建立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制度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方面,同时利用凭证填制、审核的手续制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

名词解释:检查风险、内部控制、抽样风险

一、审计风险与审计抽样风险   审计抽样风险是检查风险和内部控制可靠程度的具体体现,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风险是制定审计抽样风险的依据;在符合性测试中,内部控制健全性程度是确定审计抽样可靠性的依据。   (一)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   确定审计风险的作用在于控制审计结论风险,审计结论风险程度与其可靠程度互为补数(风险程度+可靠程度=1)。确定审计风险,既要考虑审计成本支出的制约,又需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审计风险由错报和检查两个层次的不同层面的风险组成。错报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环境风险或经营风险,它们是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编制、业务处理及控制、账务处理及控制过程中形成的,审计人员对其只可评估不能控制,审计人员评估错报风险的作用在于提供审计风险分解的依据。检查风险分为分析性复核风险、测试风险和其它检查风险,它们是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分析、业务处理环节测试、账务处理环节测试过程中形成的。确定检查风险的作用在于分解审计风险,保证审计结论达到既定的可靠程度。所以,错报风险评估结果是分解审计风险的基础;审计风险是控制检查风险的依据;检查风险根据审计风险和错报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体现审计风险、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为: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错报风险   (二)检查风险、内部控制可靠程度与审计抽样风险的确定。   确定审计抽样风险程度的依据因其作用不同而不同:在实质性测试中,确定审计抽样风险程度的作用在于分解检查风险;在符合性测试中,确定审计抽样可靠程度的作用在于评价内部控制执行及效果,以评估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因为检查风险包括分析复核风险和审计抽样风险,审计抽样风险与审计抽样可靠程度互为补数。所以,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抽样风险程度根据检查风险和分析复核风险确定;在符合性测试中,审计抽样可靠程度依据内部控制设置调查结果确定。   在实质性测试中,体现审计抽样风险与检查风险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为:   审计抽样风险=检查风险/分析性复核风险   在符合性测试中,体现审计抽样风险与内部控制设置调查结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为:   审计抽样可靠程度=内部控制设置健全程度   二、审计重要性与审计抽样允许误差   审计抽样允许误差是可容忍误差的组成部分,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重要性是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依据;而在符合性测试中,内部控制设置健全性程度是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主要依据。   (一)审计重要性、内部控制可靠程度与可容忍误差。   确定审计重要性的作用在于确认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了其使用者需求信息的准确程度,若经审计未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弊而造成其使用者决策失误,审计人员因此将面临着被财务报表使用者诉讼的风险。所以,审计重要性标准值体现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和相关法律允许存在的最大差错额,即财务报表最大容许差错额。   审计重要性标准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因作用不同而不同,其中:在业务及账务处理测试时,审计重要性标准的作用在于衡量业务及账务处理错弊程度,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其标准值是财务报表重要性标准值的分解值或比例值,体现为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业务及账户允许存在的最大误差金额。而可容忍误差是测试总体推断结论的预计值。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体现为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业务及账务处理的预计错弊程度,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作用在于确定业务及账务处理的抽样允许误差;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体现为内部控制健全程度下其执行的预计错弊程度,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作用在于确定业务及账务处理控制的抽样允许误差。所以,在实质性测试中,重要性标准值覆盖可容忍误差值,可容忍误差值与业务及账户的重要性标准值吻合,并不能超过重要性标准值;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值根据内部控制设置的调查结果确定。   在实质性测试中,体现审计重要性标准值与可容忍误差值关系的数学公式表达为:审计重要性标准值≤可容忍误差值   (二)可容忍误差与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确定。   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依据因可容忍误差确定依据和抽样允许误差作用不同而不同。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由业务及账务处理测试总体预计误差和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组成,而可容忍误差与业务及账户重要性标准值吻合,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作用在于分解业务及账户处理测试的可容忍误差;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由业务及账务处理控制有效性测试总体预计误差和抽样允许误差组成,而可容忍误差根据内部控制设置的调查结果确定,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作用在于分解业务及账务控制有效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所以,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抽样允许误差根据重要性标准值与业务及账务处理测试总体预期误差确定;在符合性测试中,审计抽样允许误差根据内部控制设置调查总体的可容忍误差率与其执行有效性测试总体的预计误差率确定。   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抽样允许误差与测试总体可容忍误差关系、审计重要性限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数学公式分别表达为:   可容忍误差=测试总体预期误差+计划精确限度   计划精确限度=可容忍误差-测试总体预期误差   =重要性标准-测试总体预期误差   在符合性测试中,体现审计抽样允许误差与测试总体可容忍误差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分别为:   可容忍误差率=审计抽样容许误差率+测试总体预期误差率   抽样允许误差率=测试总体可容忍误差率-测试总体预期误差率   =调查总体可容忍误差率-测试总体预期误差率。   三、推进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实施的建议   审计署为了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抽样行为,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于2003年制定和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并于2004年2月1日开始施行。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人员一般仍停留在根据审计重要性进行审计抽样的阶段,未能根据内部控制测评、审计风险因素,实施审计抽样。为了推进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的实施,除了加强对审计人员有关审计抽样技能的培训和指导,还应进一步改善审计抽样准则实施的有关条件。   (一)加强其他相关审计准则的实施。   审计重要性判断、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测评是确定审计抽样因素的基础,而审计抽样准则的实施以其他相关准则的实施为基础。我国审计机关虽然颁布了与审计抽样相关的准则和办法,如: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分析性复核准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对审计抽样准则与相关准则内在关系认识不足,相关准则实施不到位,影响了审计抽样准则的实施效果,具体体现为:样本规模确定只考虑重要性因素,不考虑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因素;缺少审计证据量的考核。因此,必须加强其他相关准则的实施。   (二)确定并公布审计机关有关的审计抽样参数。   审计抽样参数不仅是审计抽样方法运用的基础,而且是审计经验与统计学原理结合的产物。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许多国家的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形成了大体相同的审计抽样参数体系,但因国家经济结构、法律结构、行业性质、审计主体社会作用不同,在参数确定因素、审计风险定性标准值方面又有所不同。我国审计机关处于审计抽样实践的探索阶段,因审计抽样经验不足,虽然形成了一些经验数据,但未能形成体系,影响了审计统计抽样方法及其软件的运用。所以,我国审计机关应参考、比较主要国家审计机关抽样参数确定的做法,总结我国审计机关抽样参数确定的经验,确定自己的审计抽样参数体系,并公布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参数。   (三)深化审计抽样技术的研究和软件开发。   审计抽样技术是统计学与审计实践的结晶,而审计实践随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法律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审计技术则适应审计实践发展而革新。国际上,风险管理审计方法的出现,意味着测试规模确定因素、重点发生变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检查风险中排除审计人员误认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风险的因素,说明抽样风险不再包括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强调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的社会政治、经济效应,表明内部控制风险测评范围扩大,这些变化将影响着审计抽样因素及参数标准的确定,而我国由于处在审计抽样起步阶段,虽然出版了相关著作,但在一些基本概念上看法不一,虽然开发了简便易行的审计抽样操作软件,但却因相关技术不配套而使用率不高。因而,审计抽样技术和软件需要深化研究和继续开发

1.内部控制审计 2.外审 CPA再做这两种审计在”风险评估“这块有什么区别吗?还是是用的都是一套程序?

外审和内审的最大相同点就是工作程序基本上是一样的,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编写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分析审计底稿,出具审计报告。 然而,在大致相同的工作程序中却又有很多不同。首先是审计的内容,外部审计注重于财务报表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却了解不深,符合性测试不大重视(这是我所了解的绝大多数事务所的做法),了解内控也大多是填制内控调查表就可以了。而内部审计则对财务报表仅仅是审核,工作的重点在于详细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因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单位内控也不相同,所以会计师事务所的那种统一的内控调查表也不适用,此外,内部审计有时会进行企业内部的专项审计。 第二, 审计方法不同。以大多数内资所而言,重点在实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较少,有时以穿行测试来代替符合性测试,既便进行了严格意义上的符合性测试,也是偏重于某一部分业务循环。内部审计主要进行符合性测试,较外部审计测试的范围广、样本多,了解和测试涵盖了公司的所有业务循环。 第三,审计涉及的部门不同。外部审计通常只和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部门打交道,和其他部门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少。而内部审计则需要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公司的各项业务循环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更强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不仅是因为工作涉及的部门广泛,而且是因为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使得被审计单位对内审人员有更强的防范心理。 第四,提出建议的角度不同。外部审计是站在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者的立场看待问题,而且判断问题是否重要的角度是对报表的影响程度,判断的根据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而内部审计在提出改进建议时也要考虑到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从投资者的角度、被管理者的角度和具体实施工作者的角度多方看待弱点问题,力争使提出的建议有可行性。 第五,对审计人员的知识面要求不同。对外部审计人员更多的要求是熟悉财务税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这些法律法规,对各种不同类型公司的运营管理以及管理的控制关键点也要熟悉。 对于两种工作的区别,我个人认为主要的区别就在以上几点。目前只想到这些,还有问题上高才CPA官网查询。希望对你有帮助。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研究、评价内部控制和评估审计风险的过程及结果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三章内部控制      第九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的会计责任。相关内部控制一般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一 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       二 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使会计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三 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四 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关注内部控制的以下固有限制∷       一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       二 内部控制一般汉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       三 即使是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       四 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       五 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       六 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第十一条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在确定了解内部控制所应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一 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       二 被审计单位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       三 审计重要性性;       四 相关内部控制类型;       五 相关内部控制的记录方式       六 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      第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内部控制时,应当合理利用以往的审计经验。对于重要的内部控制,通常还可实施以下程序∷       一 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       二 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三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四 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      第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了解控制环境,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一 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二 组织结构和权利、职责的划分方法;       三 控制系统。      第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了解会计系统,以识别和理解∷       一 被审计单位交易和事项的主要类别;       二 各类主要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过程;       三 重要的会计凭证、帐簿记录以及会计报表项目;       四 重大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过程。      第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了解以下主要控制程序,以合理确定相关的审计程序∷       一 交易授权;       二 职责划分;       三 凭证与记录控制;    四 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       五 独立稽核。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价,以确定是否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结果∷       一 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二 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 内部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四 内部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五 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十七条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核对表、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评价,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第十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告知被审计单位管理*。必要时,可出具管理建议书。      第四章审计风险      第十九条在编制总体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会计报表整体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第二十条在编制具体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固有风险的评估对各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所产生的影响,或者直接假定这种认定的固有风险为高水平。      第二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考虑下列事项,评估固有风险∷       一 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       二 管理人员特别是财会人员的变动情况;       三 管理人员遭受的异常压力;       四 业务性质;       五 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       六 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       七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和事项的复杂程度;       八 确定帐户金额时, 要运用估计和判断的程度;       九 容易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       十 会计期间内,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       十一 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容易被漏记的交易和事项。      第二十二条注册会计师了解内部控制并评估固有风险后,应当对各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作出初步评估。控制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第二十三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的部分或全部认定的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       一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       二 注册会计师难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估;       三 注册会计师不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第二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对某一会计报表认定的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时,如果同时出现下列情况,不应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       一 相关的内部控制可能防止、发现或纠正重大错报或漏报;       二 注册会计师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第二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以评估控制风险。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就应获取越多的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      第二十六条注册会计师可实施以下符合性测试程序∷       一 检查交易和事项的凭证;       二 询问并实地观察未留下审计轨迹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三 重新实施相关内部控制程序。      第二十七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一 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二 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三 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第二十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与控制风险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如果存在偏差,应当修正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并据以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二十九条如持续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可利用上期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资料,但应对其予以更新。      第三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内部控制在所审计会计期间的运用是否一贯。如发生显著变动,应当考虑分别进行测试。      第三十一条如期中审计已进行符合性测试,注册会计师在决定完全信赖其结果前,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以进一步获取期中至期末的相关审计证据∷      一 期中审计符合性测试的结论;       二 期中审计后剩余期间的长短;       三 期中审计后内部控制的变动情况;       四 期中审计后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性质及金额;       五 拟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三十二条终结审计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并检查其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如不一致,应当考虑是否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      第三十三条由于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相互联系,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据以作为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检查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的评估对检查风险有直接影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并著重考虑其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三十四条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对各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      第三十五条如经实施有关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仍认为某一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认定的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      第三十六条小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通常比较薄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或全部依赖实质性测试程序获取审计证据,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内部控制应如何进行评审?

内部控制的评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评审是要求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序和内部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做出评价。内部控制的评审步骤如下:(1)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和描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解和描述,是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一般而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和描述要经过三个步骤:①了解内部控制制度;②描述内部控制制度;③对描述的结果进行复核。(2)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解和描述之后,就要对其可依赖程度做出初步的评价,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审计人员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实行符合性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主要包括对其健全性和合理性的评价。①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表现在对所有的业务都建立了必要的控制,既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评价,又要从具体业务的角度来评价。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一是要分析内部控制的关键部位上是否都建立了强有力的控制,即内部控制的强点;二是要分析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即内部控制的弱点。②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即要考虑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无过多的控制或不必要的控制;有无将一般控制点误作为关键控制部位;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3)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它是基于正确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可靠性的需要而产生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其设计是否合理和是否得到有效遵循。

为什么即使经符合性测试认定被审计单位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也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

拥有健全的制度就可以保证没有错报了?没人按照制度做怎么办?按照制度做的人专业胜任能力不行怎么办?所以要控制测试嘛。。。还有实质性程序不是不能完全省略,是不能省略。。。

制度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在了解内控制度后,对那些准备信赖的控制系统的实施情况和有效程度进行的测试,也称为遵循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的根本目的是:查明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控制措施是否都真实地存在于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活动中,是否确确实实、始终如一地遵守了制度规定的全部要求,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其遵循制度的程度如何,有无失控和不完善之处。符合性测试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业务程序测试,即选择若干具体的典型业务,沿着它所规定的处理程序进行检查,考察有关的控制点是否符合规定并能认真执行,以判断各项控制措施的遵循情况;二是功能性测试,即针对某项控制的某个控制环节,选择若干时期的同类业务进行检查,查明该控制环节的处理程序,在期间内是否按规定发挥了作用。以物资管理审计为例,可以选择不同时期发生的几项物资采购业务,检查其在 “申请”、“计划”、“合同”等各个业务程序中是否被认真执行。需要强调的是,符合性测试一定要保证足够适当的样本量,样本量太大,浪费审计资源,样本量太少,结论缺乏说服力。经过对内控制度的初步了解后,认为控制系统较为健全,则测试的范围就可小些,如果控制系统极不健全,则控制风险较大,就相应扩大抽查的样本。 审计人员通过对内控制度初步调查、对内控进行描述、抓住关键控制点以及环节、符合性测试等,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内控制度的可信度给予评价,并找出内控的不足,为健全内控、加强管理提出审计建议。1、对内控制度本身是否健全进行评价。可以从人员素质控制、组织控制、业务程序控制、信息质量控制、资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2、对内控制度合理性进行评价。评价内控制度合理性,一般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需要对内控制度的协调性进行适当评价,一项内控制度往往涉及企业的若干职能部门,各部门会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各自的业务观念制定一些控制制度,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内控制度的不协调;二是要评价内控制度的经济性;三是要注意内控制度的适用性;四是评价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存在重点控制环节以及是否简洁合理;五是要注意内控制度的灵活性。3、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实际执行的内控制度中是否有偏差,设置的控制点是否真正达到了控制的目的,并注意控制环境对整个内控制度有效性的影响。同时对被审单位是否设置了内控制度信息反馈环节进行审查并评价,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是确保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它们能及时地将在控制过程中偏离控制目标的偏差和原因反馈给管理部门,以便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实现有效控制。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后,审计人员就可以说明被审单位内控的现状,内控制度上发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弱点,并提出改善内控制度的具体建议。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测试和评价内控制度,则是现代审计的基础,正确实施内控制度审计程序以及进行综合评价,对开展好内控制度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有哪些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管理制度的检查、测试中: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主要有四个步骤。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审计重要性、相关内部控制类型、相关内部控制汜录方式、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控制环境、会计系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审计,主要方法包括:(1)查阅前期审计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2)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3)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4)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5)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通过查阅复核以前的审汁情况,可以了解以前审计时所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是否已得到纠正和改进,通过查阅相关规章制度、方针及政策等文件,查看组织机构系统图,和相关人员交谈对内部控制获得足够的了解,以便进行程序设计和制定运用方案。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确认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在对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系统进行调查了解,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应对内部控制风险和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做出初步评价。初步评价实际上就是评价企业会计与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错弊中的有效性的过程,通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将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某些或全部认定的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1)企业内部控制失效;(2)难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评价;(3)不拟进行符合性测试。对某项会计报表认定而言,如果同时出现以下情况,则不应评价其控制风险处于高水平:相关内部控制可能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重大错弊;拟进行符合性测试。3、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可基本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环节,为进行符合性测试确定一个前提。审计人员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执行符合测试,并且只有当信赖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大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时,符合性测试才是必要和经济的。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基本对象包括控制设计测试和控制执行测试,控制设计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设计合理、适当,能否防止或发现和纠正特定会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控制执行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实际发挥作用。被审计单位的控制设计的再好,还必须靠有效的执行来发挥作用。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询问法。审计人员为厂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操作是否符合控制要求,而向有关人员询问某些内部控制和业务执行情况。例如,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计算机管理人员,就可以知道未经授权的人员是否接触计算机文件。(2)观察法。审计人员亲临被审计单位的卜作现场,实地观察有关人员的实际厂作情况,以确定既定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如审计人员亲门到现场观察材料验收和入库情况,就可知道材料是否严格验收,并及时入库,库存材料是否有序摆放,是否安全存放。(3)证据检查法。审计人员抽取一定数量的账表、凭证等书面证据和其他有关证据,检查是否认真执行相关控制制度,以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如检查货款的支付是否有相关责任人和经办人的批准和签字,来判断实际工作中是否执行了批准控制程序。(4)重复执行法。审计人员就某项内部控制制度来按照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程序全部或部分重做一次,以验证既定的控制措施是否被贯彻执行。

审计学,内部控制测试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是一样的么?

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  一、内部控制制度描述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内部控制的现状以书面的形式加以反映。  二、内部控制制度描述的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描述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  (一)文字说明法  文字说明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度和执行情况的文字叙述。其优点是比较灵活,可以对调查对象做出比较深入和具体的描述。其缺点是用文字说明法进行描述时,很难用简洁的语言来详细说明各个细节,文字叙述较为冗长,对业务处理流程及其控制的反映不够直观。文字说明法一般是用于内部控制程序比较简单,比较容易描述的小企业。  (二)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是将那些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与保证财产物资的完整性有密切关系的事项列作调查对象,由审计人员设计成标准化的调查表,并利用表格,通过征询来了解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  调查表法的优点是:调查范围明确,问题突出,容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缺陷,而且编制调查表省时省力。但其缺陷是:反映问题不全面,仅限于调查范围,而且无法反映出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的轻重程度。所以,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小企业,不适用调查表法。  (三)流程图描述法  流程图法是指用特定的符号和图形,将内部控制重各种业务处理手续,以及各种文件或凭证的传递流程,用图解的形式直接地表现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  绘制流程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纵向流程图,即将业务的处理过程按照先后次序,用一条主线垂直串联起来。另一种是横向流程图,即以横向表示业务处理程序,按业务部门设置若干竖栏,将业务程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用符号表示,并用流程线把各项业务活动串联起来。  流程图法的优点在于:便于从整体的角度,直观反映内部控制的特征,有利于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分析评价,而且还便于审计人员根据控制程序的变化随时进行修改。缺点是绘制流程图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业务,需具备较娴熟的技术和花费较多的时间;其次,流程图有时很难将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某些弱点明显地反映出来。  三、内部控制制度描述的步骤  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基本上经过三个步骤:  (一)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二)描述内部控制制度;  (三)对描述的结果进行复核。  第四节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一、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目的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管理。  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其健全性和遵循程度,是改善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属于管理审计的范畴。  (二)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抽样的规模。  二、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  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价,就是对其是否健全,是否有效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内部控制的评审步骤如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和描述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和描述要经过三个步骤:(1)了解内部控制制度;(2)描述内部控制制度;(3)对描述的结果进行复核。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审计人员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实行符合性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主要包括对其健全性和合理性的评价。  1.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一是要分析内部控制的关键部位上是否都建立了强有力的控制,即内部控制的强点;一是要分析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即内部控制的弱点。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的重点是分析控制弱点。  2.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  在初步评价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理想控制模式与企业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比较,来恰当地分析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弱点或多余的控制。  审计人员经过初步评估,如果认为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健全性和合理性方面而言,都值得信赖并且可以作为实质性测试抽样的依据,审计工作就可以进入符合性测试阶段。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审计人员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1)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2)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审计人员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3)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产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三、对内部控制制度进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它是基于正确评介内部控制系统可靠性的需要而产生的。符合性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来确定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符合性测试的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内部控制设计健全性和合理性的测试。其目的在于判断被审单位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设计合理、健全、能否防止或发现特定会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二)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测试。其目的在于判断被审单位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实际发挥作用。  进行符合性测试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追踪法。又称为检查证据法。审计人员检查与该业务有关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资料是否已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2.实验法。又称为重做法。审计人员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对有关业务重新做一 遍,以查明有关人员是否遵循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  3.观察法。审计人员在不通知有关人员的情况下,到工作现场实地观察工作人员是否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业务处理。  符合性测试一般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的范围和数量取决于于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结果。经过初步评价,若认为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较为健全,则测试的范围可较小;若认为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太健全,就应相应地扩大测试的范围和抽样的数量。  四、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再次评价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再次评价,实际上就是再次评价内部控制防止或者发现会计报表里的重要错报或漏报的有效程度,即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可信赖程度做出评价。  内部控制系统的可信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所以无论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多么的有效,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差错或舞弊的发生,而不能防止任何的差错和舞弊。因此,不论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为高信赖程度还是低信赖程度,都要对各重要账户或交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

应付票据审计的应付票据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2]

审计人员在对应付票据实施审计时,一般以对应付票据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为基础。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其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1)票据的经办人、记账人、署名人、付款人等是否由不同的人或部门分别负责。2)所有签发的票据是否都得到了相应负债人的承认,是否有签发的授权批准手续。3)有无空白票据用纸的领用等级管理制度,是否将作废或写错的票据留存备查4)是否根据规定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有专人负责,并按所要求等级的内容逐一登记,当应付票据到期付款后,是否在备查簿内予以逐笔勾销。带息与不带息票据的帐务处理是否正确等。5)带息应付票据和不带息应付票据的会计记录和处理是否不同,其应付总额的计价是否正确。

审计人员为什么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项目经理级别,应该对行业信息和企业自身整体经营环境进行了解和深入分析,更多经理花在报表层次上,并据了解的情况对助理予以指导,从而可以把握重大风险点,免得出现外行人举报内行人的情况。项目助理则主要在于各自的业务循环测试,穿行测试是了解企业内控比较好的方法,内控的薄弱就是风险易发生的地方,所以整体穿行可依据企业规模选取测试量,具体量本人认为不好量化,一般5笔以下吧,直到项目经理认为胸有成竹为止。对发现的薄弱点再多选取样本测试。内控测试1(穿行测试)的目的是对内控系统的合理性、适用性(与经营环境是否相适应)做判断,关注的是有没有有效的内控机制的问题;内控测试2(对控制点的测试)的目的是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低(内控是否有效),判断的依据来自于概率论,两者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当然效果是否好需要结合测试主体(CPA)的执业经验和能力以及所使用的样本是否恰当,不能说实践操作比较麻烦就认为这个测试可有可无。

审计学,内部控制测试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是一样的么?

不一样。内部控制测试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是不同的概念,二者具有相关关系,但本质不同。内部控制测试即控制测试;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即符合性测试。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这与“了解内部控制”不同。在了解内部控制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时,只需要确定某项控制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是否正在使用。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即效果好坏) 而实施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内部控制后,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控制执行符合性测试,并且只有当信赖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大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时,符合性测试才是必要和经济的。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该局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分为梳理工作流程、健全内控制度、建立内控手册和开展内控自评四个阶段,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分步推进,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工作成果,下面是我整理的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欢迎阅览。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1   为了有效防控廉政风险,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行)》,要求从开始全面实施。我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陆续整理有关单位的主要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市农机局作为我市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七家试点单位之一,在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现了权力制衡,使单位领导从源头上规避了经济责任风险。主要做法是:   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   单位内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作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内部各处室的协作和配合。市农机局在工作中意识到单位领导重视是推动实施内控的关键。工作中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结合,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为内控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纪检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处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工作办公室,其中计财处牵头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处室(站)为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机构,积极配合内控工作办公室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纪检部门牵头内控评估,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指出局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各处室(站)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局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拟定工作方案,明确推进计划   印发了《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方案》。农机局的内控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是宣传准备阶段(8月—9月),主要包括学习内控相关知识,制定内控工作方案,成立内控工作团队。二是内控梳理阶段(10月—12月),组织培训、召开启动大会,梳理制度流程、费用支出,风险分析、建立控制机制,优化制度、流程、表单等。三是成果汇编阶段(12月—1月),汇编内控规范管理手册,汇编经费支出管理指南,开展内控工作总结、汇报等。四是内控运行阶段(1月—3月),发布内控手册、费用指南,按照手册、指南实施业务,监督检查、开展内控评价,组织开展风险评估。五是信息化阶段(3月后),收集信息化建设需求,部署初始化信息系统,试运行内控信息系统。   三、构建内控机制,保障内控实施   (一)建立了单位层面的内控运行制约机制。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内控管理职责分工,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责任机制,关键人员资质能力,财务信息编报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评价。   (二)梳理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管理制度及流程。针对预(决)算管理、经费收支管理、农机专项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6个业务模块,在规章制度方面,总计梳理66份外部制度文件,分六个模块汇编成册,梳理8类28份内部制度文件,其中5份涉及经济活动管理;在业务流程及风险管控方面,总计梳理优化32个业务流程,32个风险控制矩阵(涉及64个主要风险点、11个关键控制措施),21个内控指南;在工作表单方面,总计梳理近20个表单,新建预算执行分析表、合同审批单、空白支票领用备查登记簿、合同归档表等4个表单,优化完善费用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等3个表单。   (三)汇编内控管理工作手册。汇总整理《内控规范管理手册》,共分为手册说明、单位层面内控概况、业务层面内控实施、内控监督评价五个部分,做到经济业务管理规范有序,内控管理职责清晰,提高单位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和信息化   (四)通过信息化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要保障内控真正落地,信息化是实施内控的最重要手段。市农机局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内控理念嵌入信息系统中,将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并达到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内控规范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具有相当难度和专业性的工作,单位自身开展内控建设缺乏精力和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手段,很难保证内控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下一步市农机局将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内控宣传,在局内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获取其专业理论支撑和丰富实务经验,确保内控规范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2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根据市、县财政局《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办法》(财会〔2016〕11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于2016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动员。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2016年9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所辖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开展评价。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2016年9月底前,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见附件2和附件3),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三)评价报告及其使用。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2016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单位可以将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各单位应当在部门本级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4),作为2016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县财政局报告。   (四)总结经验。各单位应当于2016年11月10日前,向镇财政所报送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典型案例等。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岳西县头陀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附件1),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我镇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认真对照,真实完整地填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   (二)加强宣传督查。镇财政所要切实加强对全镇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宣传督查。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汇总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总结经验成果。要加强对全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监督检查,确保全镇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和基础性评价工作按期完成。   (三)加强协调联动。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16〕212号)文件精神,要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第四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五条: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适用于单位的什么活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必须包括以下1-7项制度,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还必须包括第8项制度,以上8项制度必须单项制定,其它相关的制度内容可并入以上8项制度中,亦可单项制定。   一、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岗位责任制   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的会计法规,结合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财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制定职责分明的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包括:财务机构内部岗位设置及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必须设置财务管理员岗位)。重点应当明确单位领导对财务机构的领导职责权限;财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出纳人员的职责权限;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在财务机构内部建立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回避制度:出纳以外的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证券和票据;出纳人员应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储蓄日记账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本单位的会计或者出纳;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主要负责人的近亲不得在本单位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近亲属不得在同一会计机构担任会计工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主要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因执行公务发生的财务收支,本人不得审批。   二、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一)、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明确现金开支范围。   2、根据单位日常零星支出的需要,明确库存现金(或备用金)限额的管理措施。   3、明确各项现金收入账时间,制定控制坐支现金行为的管理措施。   4、建立库存现金的盘存制度,保证账实相符,并对可能发生的现金长短款的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二)银行储蓄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银行储蓄开户、使用以及销户的管理措施。对出租、出借银行卡号、签发空头支票及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公款私存等事项的处理办法应当明确。   2、明确核对银行账务的管理措施。   (三)、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1、单位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2、明确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措施。对办理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应分开保管的制度应当明确。   三、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根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财产物资管理等文件规定,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实物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领用、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毁损和流失。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1、明确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管理措施。   2、为防止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毁损,各单位应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修管理措施。   3、为防止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损失及舞弊行为,各单位应当明确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措施。   4、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并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的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5、对重要固定资产的保险制度应当明确。   (二)、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制度。   1、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请购、验收程序及管理措施。   2、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专人保管制度;明确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及有关奖惩办法。   3、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清查盘存制度。   四、建立健全往来款项管理制度   1、明确职工借支的审批程序及归还时间,对不按期归还借款的处理办法应当明确。   2、制定往来款项的定期清理和核对的管理措施。对清理和核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程序和办法应当明确。   3、明确呆账、坏账的审批处理程序。   五、建立健全收入支出管理制度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单位收入范围和入账时间。 2、各项收入的取得,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对非税收入,必须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以财务独立核算为标准,单位的各项收入支出由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4、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明确各项支出的审批程序和支出手续,明确领导的审批权限;明确与支出有关的相关人员的签字手续等。明确重大支出项目的标准及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办法和程序。   5、建立严格的开支标准制度。对各项支出,国家有规定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并明确因情况特殊超标准开支的处理程序;对国家无规定而由单位自定的,应当明确其报批的程序和标准,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6、对单位的专项资金应根据专款专用的原则,明确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和核算办法;明确专项项目的完工验收及检查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结余的处理办法。   六、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1、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资产使用、支出情况、人员增减变化等。   2、财务会计分析的有关指标,至少应当包括:各项收入、支出绝对数及对比指标、预算内拨款占总收入的比率、非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非税收入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等,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增加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   3、明确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报送时间和部门。各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报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七、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各单位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措施》制定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明确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装订成册制度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的编制办法。   2、明确会计档案的保管、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3、明确会计档案的销毁管理措施。   八、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一)、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包括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制度及内部牵制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范围。   (二)、明确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明确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程序、操作权限;明确操作密码的管理措施等。   (三)、明确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的打印时间。当天凭证必须当天打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应满页打印;总账应于月末3日内打印;明细账及其他辅助账可按季、半年或壹年在规定时间内打印;月报应于次月3日内打印;季报应于次月5日内打印;年报应于次月15日内打印。   (四)、明确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据的管理制度。对各种计算机硬件、软件进行修改升级的程序和审批手续应当明确。   (五)、明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浅论如何完善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广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话题, 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才能解决国内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企业外部环境的建设和内部控制的加强两方面入手,对如何完善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阐述。 一、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1.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出台一部关于内部控制的专门性法律规范,现有的一些内部控制规范散见于若干规范之中,既不明确,也不系统。同时内部控制的规范还多为指导性的,强制力差。所以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从其体系建设、目标定位和内容的确定上来讲,都有许多工作要做,应加快内部控制的相关立法,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准则和实施细则,并对违法行为规定罚则,从而为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外部监督和指导。 2.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对企业的监管行为由原来的政府负责越来越多的变为由社会中介机构负责,特别是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审计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行的“经济警察”职责。正是这种来自企业外部的独立的审计力量促使着我国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朝着正规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且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核指导意见》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核业务进行了规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日益重视,它必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加强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应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 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1)完善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针对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董事会弱、经理班子强、监事会形同虚设、董事与监事兼职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职责明确、岗位清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衡、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下,经理层为履行其职责,避免被解雇,客观上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而不是主观臆断,需要依赖会计采取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监督,这样就能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内部需求,自发行动,从而制止内部人利用职权干涉会计工作,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组织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性负责。因为对于董事会来说,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为了保证公司有效的运行,完成公司目标;保证法律、公司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得以实施;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必要手段,所以董事会责无旁贷。因此,要想防止舞弊的发生,必须强化董事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适当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 (2)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控制是由人制定的,也是靠人去执行和完善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要素,尤其是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管理者素质低下的状况,笔者认为,当前的突破口是完善经理人员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规范的经理人才市场。我国培育经理人才市场首先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转变观念;二是干部任免制度。只有形成企业家市场竞选制度,企业经理人员的行为才能受到应有的牵制而不能为所欲为。为此,须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第一,建立资格与级别制度,具体包括资格奖励制度、考试制度、类级制度、晋升降级制度、注册吊销制度和培训制度等,如此方能解决“外行领导内行”,任人唯亲等弊端,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后备队伍以满足企业对广泛而多样的人才需求,真正做到择优上岗,有序流动,合理配置,这是完善经理人才市场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建立聘任解聘制度代替终身制,是完善经理人才市场的核心。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当务之急就是成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会计执业协会,具体负责:①会计人员资格考试;②定期组织业务培训;③制定颁布职业道德准则;④维护会计人员的正当权益;⑤采取会员风险基金制,基金来源由会员个人缴纳,用于支付舞弊被罚会员的罚金和模范会员的奖励。这样,一则能促使执业协会,基于基金保持的利益考虑,而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二则利于会员之间的相互牵制,因为基金涉及会员的整体利益;三则便于执业协会对违纪会员的登记管理,对屡教不改或造成恶劣影响者,吊销其执业证书,逐出“师门”。 (3)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需为监督付出高昂代价的价格性激励系统的替代物。本来,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经营目标需要以管理补偿的方式促使管理者努力工作,而企业文化则尝试以改变管理者的偏好来达到同样的目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可以使管理者激励内部化,使企业目标成为管理者个人的目标。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道德、企业学者等。企业文化的控制功能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激励内部化,企业文化可以使管理者激励内部化,使企业目标成为管理者个人的目标;第二,目标一致性,企业文化通过一套规范来控制人们的行为,通过一套信念和价值观增加人们对组织的认同,增加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程度;第三,减低不确定性,企业组织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但是企业并不希望周围环境全部同时改变,它们需要一些因素是稳定的。企业文化使群体成员形成共识,促使大家一致朝共同方向努力,从而增加了防御风险的能力。人们普遍认为在竞争性的经济中,强有力的文化对于创造一个成功的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以研究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法律因素、政治因素、税收、产业政策、竞争对手、市场供求趋势等,以识别潜在的风险,研究相应的对策。对于经营风险,应当做好重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论证、销售预测、盈利预测、市场调查和分析、制定经营计划并在执行中及时进行比较和校正、调整等。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建立一套由各个不同层次和子系统构成的财务指标体系及相应风险值范围,预测并计算有关指标,将其与预先设定的范围值比较,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完善控制活动 (1)完善企业的制度建设 ①科学地制定职责分派体系,并遵循责、权、利统一和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尤其要严格规定赊销业务、销售价格、销售条件、运费、折扣等环节的审批程序,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贪污腐败和违纪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统一企业的销售政策,有利于企业的整体销售战略的实现。 ②完善员工规章制度,并进行经常的检验和审查。制定企业员工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业务流程、操作流程等,这是实施检验和审查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检验和审查对企业已执行业务的相关数据、金额、执行的方式和程序的真实和合规性进行复核,以发现是否有错误、舞弊或违反程序的行为。 ③制订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制订严密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管理办法,使接触到的人数降到最低;将不相容职责(例如出纳岗位和会计岗位)一定要分离,制订相互监督和牵制的科学管理办法。 对实物资产要设有专职的人员或部门进行管理,规定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产清查和实物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目进行核对,及时发现财产的盈亏情况,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我国企业对资产的盘点非常不重视,事实上很多贪污腐败和偷盗行为都可以通过经常的盘点和清查发现。 ④确立财产保险制度。我国企业对公司的财产保险意识较差,或投保的范围、险种不适当,一旦发生意外,企业后悔不已。因此,我们要树立财产保险意识,对容易发生毁坏的重要物资要进行合理、恰当的保险。 (2)建立严格的奖励与惩罚机制 ①实行问责机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依靠相应的惩罚机制而被有效执行的。问责制作为一种惩罚机制,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必将大大提高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内控制度中建立严格科学的问责制,并严格执行,可以增加内部经营活动各方逃避义务的风险,增强各方互利合作的可能和绩效,促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②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与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实行单位、负责人和员工表彰机制,建立货币与地位的激励机制。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构建会计内部控制发挥财务管理作用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平台,是规范财务会计行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预防错误和舞弊,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地点的分散,控制权力层次的增多,企业的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和复杂,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目标至关重要。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财务主管委派制,加强财务控制;②科学设置岗位,加强组织结构控制;③严格审批程序,加强授权批准控制;④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⑤更新知识,提高财务控制人员的素质;⑥建立内部会计稽核制度,保证内部控制的质量;⑦控制与创新要相依相伴;⑧加强基建项目投资的内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⑨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效益。因此,只有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才能促使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4.实现内部控制的现代化,使信息沟通畅通。 企业首先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购买或自产开发的方式建立具有ERP功能的管理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通过该系统,企业管理者要向全体员工发布有关认真执行各自的控制职责的明确信息,使其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该系统使企业有一条自下而上报告重大信息的有效途径,即建立开放、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以便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和改进措施。 5.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1)设立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部门。企业应当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的作用。 (2)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企业高效运作和发展,以顺利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战略。 (3)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相关热词:《交通财会》2007年第4期企业内部控制

如何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企业信息化当前企业信息化应用正逐步深入,财务管理软件、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等应用日益广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使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控制要点发生相应的改变,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人员越来越依赖于管理信息平台经营和控制企业,电子商务也成为企业进行全球贸易经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拟探讨信息化应用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为适应变化内部控制应进行的改变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一、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提出挑战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五部委对上市企业提出规范管理的明确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 (1)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与效率; (2)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堵塞企业内部管理漏洞,确保企业生产、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及依据; (3)使企业自觉遵循国家、地方相关法令、法规,预防、控制企业内部的舞弊行为。 按照国际权威美国COSO委员会定义,企业内部控制包括5个要素: (1)控制环境 影响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控制得以贯彻执行,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2)风险评估 在市场日趋激烈竞争中,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分析、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3)控制活动 确保企业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分离、监管、业务记录、接触控制和独立稽核。 (4)信息和沟通 企业必须保证员工能够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 (5)监督 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企业信息化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在企业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过程中,构建系统、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现代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管理法则,也是企业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二、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1 主要体现方面 一企业信息化应用增加了企业决策者的管理幅度,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优化、固化了业务流程,内控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 (1)企业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及整理方式,数据及时、准确、真实性大大提高,为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2)企业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信息的沟通、处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信息的集成性,企业内部控制由传统控制转向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主要体现在: (1)控制目标,由“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变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价值增值”; (2)控制内容,由“资金或资本会计要素的单项变动控制”发展为“企业价值链系统及网络的多维控制”; (3)控制方式,由“只限于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适时控制”变为“实时控制”; (4)控制信息,由“以货币价值量的控制”发展为“利用时间量、实物量和货币量的信息控制”; (5)控制属性,由静态控制拓展为动态控制,由局部控制转向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以满足信息使用者任何时间、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2.2 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影响 (1)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使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层次减少,对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决策者全面、及时地掌握企业运营情况,为正确制定战略、资源分配和绩效评价等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2)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规范、固化了业务流程,系统控制降低了人员疏漏或舞弊的风险;同时信息存储高度集中,系统失灵、崩溃和数据窃取等风险增加,需建立良好的IT 治理机制,防范灾难和减少灾难发生时的损失。 (3)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①控制活动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节点控制进行设置,业务控制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业务控制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 ②业务授权由信息系统完成,但授权过程不明显,控制的失效往往在发生损失后才被察觉。应关注、检查系统授权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③业务职责分离、监管及独立稽核仍是重要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应建立规范的审批工作流程; ④信息化环境下,业务记录不再是书面的签章、编码、交叉索引等,而是通过登录密码、操作日志等技术手段进行业务记录,其有效性受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⑤信息化环境下,对于信息资产的接触控制,由于网络的远程接入性,应当通过防火墙、操作员权限设置、登录密码安全策略、信息系统审计等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实现。 (4)对信息和沟通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有利于内部控制的信息和沟通,利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顺利履行其职责。当然,也要警惕信息过量及借助高速信息处理能力造假的问题。 (5)对监督的影响 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督,从而提高监督效果和效率,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和维护过程所进行的监督,应当成为监督的重点。企业应运用CSA做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其有效性及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三、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信息化应服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要站在企业治理的高度,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信息化战略,从战略投资、企业管理变革的角度,降低企业信息化风险。帮助企业管理层建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和信息化整合为中心,针对不同业务发展要求,整合信息资源,制定并执行推动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战略。 3.2 加强信息系统控制及审计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是信息系统控制最重要的执行者之一,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和操作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独立审查和监督,保证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评价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与组织方面的策略、政策、标准、程序和相关实务。 (2)评价企业在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的管理和实施方面的有效性及效率,以确保其充分支持企业的运营目标。 (3)对逻辑、环境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保其能支持企业保护信息资产的需要,防止信息资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披露、修改、损坏或丢失。 (4)评价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这些计划保证在发生灾难时,能够使企业持续处理业务。 (5)对应用系统的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价,以确保其满足企业的业务目标。 (6)评估业务系统与处理流程,确保根据企业的业务目标对相应风险实施管理。 3.3 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和固化 企业信息化系统,蕴含了先进管理思想,但其业务流程仍然保持手工环境下的状态,必然造成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冲突,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出现低效率,而且会形成内部控制的弱点和许多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是合理配置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对于内部控制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保证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品行。信息化环境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不但要熟悉业务,还要掌握软件系统的操作。企业应该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防止掌握企业重要信息资源的人才流失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损失。 3.5 重在执行 企业管理效率取决于管理流程的规范、业务流程的畅通以及信息上传下达的及时准确,企业内部控制、ISO9001、TQM等管理体系,无不强调的是过程控制,一切由数据说话。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之一就是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管理数据。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管理、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而信息化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管理信息及时、准确,量化考核做到公正、客观,制度得以真正落实下去的关键。因此,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企业信息化应用,有效执行是关键。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高手来 100分求

顶楼上! 这确实是一个内行专家才能做得出来的。。。

怎样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及财务管理监督、内部控制制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凡遇大额度的项目资金下拨、单位内部财务开支报销,严格按照“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和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决定,严格防止主要领导大权独揽、缺乏监督以及分管领导逃避监督、滥用权力的问题出现。按照会计工作法规要求,进一步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情况按月报告制度,确保单位“一把手”及时掌握财务总体情况。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加大对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指导和督查力度。扩展资料严格执纪监督。“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工作执行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对不按要求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一经发现,坚决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典型问题公开通报曝光。通过“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制度的贯彻实行,有效建立了“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使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相对分离,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同时也严格规范了财务运行程序。参考资料来源:德宏州纪委州监察局网站——认真贯彻实行“一把手”不分管财务制度

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A.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有效

【答案】:ABCD本题考查重点是对“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熟悉。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①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有效;②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财务状况、合规状况良好;③有经营融资融券业务所需的专业人员、技术条件、资金和证券;④有完善的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哪些区别

财务报表审计是以财务报表为对象,内部控制审计是以公司内部业务控制流程为对象,两者目的也不一样,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作出鉴证,内部控制审计是为了发现内部控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哪些区别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披露;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虽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存在多方面的共同点,但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重在审计“结果”,而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保证财务报表质量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重在审计“过程”。发表审计意见的对象不同,使得两者存在区别,例如:  (一)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的目的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都需要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都可能涉及测试相关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但两者目的不同。  (二)测试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范围要求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采用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  (三)内部控制测试的期间要求不同首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注册会计师选择综合性方案,需要获取内部控制在整个拟信赖期间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于基准日的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发表意见,则仅需要对内部控制在基准日前足够长的时间(可能短于整个审计期间)内的运行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  (四)对控制缺陷的评价和沟通要求不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构成一般缺陷、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是否构成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五)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所包括的意见类型不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分别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此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不存在保留意见的意见类型,如果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除非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应当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所谓的内部控制所指的就是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职员所共同实施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的一系列的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讲,它主要包含了五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  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的风险管理指的是一个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职工影响的,并且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事项,它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实现都需要各方的参与;二是两者都贯穿于企业的整个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三是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具体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包含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的,属于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相比较起来,它是站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来分析问题的,它比内部控制更加细化,能够更好的解决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则是体现在会计控制以及审计活动方面。随着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二者之间必定会相互交叉,且相互融合,最终相互统一。强化职工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完善,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要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为此,企业就要针对自身的人员现状,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意识以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使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强化风险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地位。随着我国各项相关制度以及规范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所欠缺的不再是相关的制度及政策,而是欠缺能够让相关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风险流程。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讲,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通过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企业当中,促进企业技术性以及社会性的整体绩效的发挥。那么,企业在制定具体工作流程的时候,可以通过把企业的制度与企业制度的执行人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这种方式,使工作的价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企业的风险。  重视企业内控监督机构的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有效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措施。对于企业的监督工作来讲,必须要把风险作为导向,把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作为评估的重点。具体而言,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要进一步把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以增强,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性;二要把企业的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逐渐转变成为管理审计,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内控水平得到提升;三要把事前审计和始终审计作为审计的重点,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有效审计,真正做好风险防范。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并建立起动态的评估机制。在很多情况之下,控制和风险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实行内部控制的最主要依据就是风险评估,所以要本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收益的原则、全面性的原则以及有效反馈的原则,不断把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加以完善。企业在实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是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合同风险等等进行评估和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千万别忘记点击 采纳答案和顶一下哦----------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要做哪些工作

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于:  1. 两者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目标相较于内部控制增加了一个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是企业治理层面需要参与解决的问题,这表明风险管理属于治理层次,而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层次;此外,风险管理把财务目标扩展为报告目标,不仅包括了财务报告目标,还包括了非财务类报告,弥补了内控目标体系重财务信息轻其他信息的缺陷;  2. 两者组成要素不同。相比起内控的五大要素,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因素,丰富了风险管理内容,体现了风险组合观;  3. 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控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事前制定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4. 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而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等一系列活动;  5. 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财务目标产生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正面影响视作机会,将风险和机会区分开来,而内部控制框架中,尚未区分风险和机会;  6. 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框架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提出的。  它们之间的联系有:  1. 内控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控的自然扩展,在内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目标即战略目标和三个要素: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应对;  2. 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控应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内控是必要的。  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十分密切,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既有横向交叉又有纵向融合,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内部控制为架构演变成另一种以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二者在要素、目标、含义等方面有很多联系和相同的地方,既是独立又有关联的体系,是针对企业所不同的需求而演变成的两种过程与目标。

如何有效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于:  1. 两者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目标相较于内部控制增加了一个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是企业治理层面需要参与解决的问题,这表明风险管理属于治理层次,而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层次;此外,风险管理把财务目标扩展为报告目标,不仅包括了财务报告目标,还包括了非财务类报告,弥补了内控目标体系重财务信息轻其他信息的缺陷;  2. 两者组成要素不同。相比起内控的五大要素,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因素,丰富了风险管理内容,体现了风险组合观;  3. 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控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事前制定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4. 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而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等一系列活动;  5. 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财务目标产生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正面影响视作机会,将风险和机会区分开来,而内部控制框架中,尚未区分风险和机会;  6. 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框架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提出的。  它们之间的联系有:  1. 内控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控的自然扩展,在内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目标即战略目标和三个要素: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应对;  2. 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控应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内控是必要的。  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十分密切,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既有横向交叉又有纵向融合,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内部控制为架构演变成另一种以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二者在要素、目标、含义等方面有很多联系和相同的地方,既是独立又有关联的体系,是针对企业所不同的需求而演变成的两种过程与目标。

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历经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有何特点?

内部控制是哪个国的啊?

如何开展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测,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今年3月,财政部发布了财会便(2007)7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其目的在于推动国内上市公司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填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空白,从而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打下基础。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必须要有一套客观可行的基本参照标准。这套标准不仅可为企业自我评估和改进其内部控制以及注册会计师发表评价意见提供依据,还可以为各方面的沟通与理解提供统一的基础。我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方面虽已进入起步阶段,但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框架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完善性,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应从目标定位、内容范围以及设置方式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既可以从企业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入手,也可以从内部控制要素入手。但无论怎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都可以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部分,一般标准以具体标准为基础,同时也是具体标准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这里所说的一般标准大致包括3方面,即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具体标准由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和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两部分组成,其中要素评价标准可分为5个方面,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因其繁琐复杂,难以穷尽,如以生产性企业为例进行框架构建,可分为5个业务循环,即销售业务循环、购货业务循环、生产业务循环、薪金业务循环和理财业务循环。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中,要素评价标准以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为基础。一般标准测试的3大方面首先是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是评价一般标准中首要的一条,同时又是基础。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可以从企业资源利用角度去审视:应有“人力资源控制系统、物力资源控制系统、财力资源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控制系统”;从经营环节角度去审视:应有“供应环节控制系统、生产环节控制系统、销售环节控制系统”;等等。在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作出判断时,还应当考虑到企业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营规模愈大,业务复杂程度就愈高,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要求也愈高。其次是合理性。企业设置内部控制切忌照抄照搬,因此应当考虑企业内控设计和执行时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因为,企业所处行业、组织规模、交易性质、经济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企业就应当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在对某一企业评价其内部控制的适用性时,要注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安排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点;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是否都建立了控制环节;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既不能分工过细,又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内部控制的适用性要以经济性为限制条件。第三是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是否能为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方面提供合理保证,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在内部控制评价的3个一般标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完整性与合理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则以其有效性为目的。在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审核评价时,要注意内部控制不仅仅需要在总体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项具体制度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要审核内部控制系统是否相互协调,自相矛盾;是否顾此失彼、相互制约;是否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要关注内部控制是否适度,如果过严则会使管理活动失去活力,影响相关方积极性的发挥;过宽又会引起运行的机制失调,达不到控制目的。具体标准测试的5大要素在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时,只有先从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入手,对具体内控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有了认识之后,才能从整体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合理、有效作出判断。对具体标准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有“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可以按下列步骤:首先是企业控制环境。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依据,对企业进行测评。主要有: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管理架构是否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是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层及业务环节是否开展内控培训,让内部风险防范成为高管的共识;是否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创造全体职工充分了解并履行职责的环境;企业高管人员和采购人员是否签订诚信承诺书,对所有的重要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在购销活动中首先签订阳光协议,要求其操作过程透明公开,禁止商业贿赂等行为。其次是企业风险。企业管理层应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考虑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必要的对策。在对企业风险防范作测评时,应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是否建立审计委员和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进行持续监控;是否对已发现的企业各类风险有控制措施,如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以及相关制度是否向子公司延伸,以确保子公司的经营安全。同时,还要关注对相关业务项目及已知风险点是否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提示及完善,如在日常经营风险管理中对“重大采购二次询价”,建立“不合格供应黑名单”是否有实时监控。是否对客户建立资信信息档案、是否定期梳理与公司发展战略不符的业务或项目等等。第三是企业控制活动。企业管理层为确保风险对策有效执行和落实所采取的措施和程序,主要包括批准、授权、验证、协调、复核、定期盘点、记录核对、财产的保护、职责的分离、绩效考核等内容。在对企业控制活动测试时,要重点审核组织机构方面采取的控制活动和内控制度方面采取的控制活动。在组织结构方面重点审核:机构、岗位及职责权限是否合理设置和分工,不相容职务是否相互分离,是否成立相关法律事务部门和职能,对采购与验收等环节是否设置相互监督制度,做到人员分离。企业是否把业务流程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点,设置关键控制点和反馈系统。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审核:企业是否制定了董事会的议事规则、总经理事权规则、财务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内控检查监督制度等。第四是企业信息与沟通。在对企业信息活动测试时,要重点审核公司是否已制定公司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管理政策,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递,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内部审计部门及时了解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和内部控制缺陷得到妥善处理;公司的日常业务包括资产、财务管理等是否实行流程表单化管理和建立ERP系统。第五是企业检查与监督。在对企业该项活动测试时,要重点审核公司是否已制定了内部控制检查监督法,该项工作是否在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有风险管理部门或审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并有相关制度。如:基建项目是否有竣工决算审计制度、主要领导的离任是否实施责任审计,重大投资、担保、抵押、关联交易是否建立审核会签制度;以及是否有对公司重要物资、设备、原材料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的抽查制度,对公司现金、银行账户的抽查制度等。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包括被评价的企业内控制度是否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是否对企业重大风险、严重管理舞弊及重要流程错误等方面有控制和防范作用等,都有赖于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相信通过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实践的积累,一套比较成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不久将会建立。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的是什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何为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它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什么作用。试选择内部环境的某一要素分析。其

  你好!根据需要,结合实际,自行进行局部修改就可以了,骨架和肌肉已经有了。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由企业组织内部其他子系统中对内部控制效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构成,其根本目标在于保障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一般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变化主要受到组织结构、管理者和员工的特质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三个方面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现在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具有“自我控制、行为优化导向”的属性,从企业控制环境来加强内部控制可从以下进行:  其一,完善组织结构。主要应在形态、要素构成、运作方式及其内部关系上进行调整;  其二,强化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关联性。主要应通过加强组织内的适应以及组织与外部商务系统的融合性来强化;  其三,加强业务单元的学习能力。应加强在组织内部创建共同远景并组织成员系统思考的能力;  其四,强化员工良好的价值观。主要应通过强化员工主动承担责任、行使相应权力的文化来实现价值导向的重构;  其五,培养人力资源特质。组织成员不仅应具备高度参与的精神,而且更应成为第一线的知识型专家。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最近,我们对企业集团内部的18家企业,通过发放内部控制调查表、实地采访和电话问讯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的控制环境、组织结构、风险控制、资金往来、信用管理、内部监督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此次被调查的企业,所能控制或拥有的资产总额为1.5亿元至6.8亿元之间,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的大型企业,其中,国有独资企业12家,股份制企业6家,注册资本1500万元~2.6亿元之间,资产总额84亿元,职工人数1.1万人。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处于较低阶段,控制手段还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上,较突出的问题是在控制中缺乏对组织、人员素质、信息资源管理、风险的控制,且内部审计再控制手段软弱,内部控制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具体表现:  一、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认识偏差。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成本、资产、会计制度的控制。因而只重视产销环节的控制,忽视内部控制内在影响因素整体的协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重视制度的形式,忽视制度的实质,造成有些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及制度的了解,是被动接受管理,认为领导人或相关负责人的签字就是内部控制。  2、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许多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在表现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通常只有一个虚职,实施公司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与从事日常事务的总经理班子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职责重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形成董事会弱,经理班子强,监事会虚设,造成了管理层次的混乱,权利分配的混乱,形成恶性循环。  3、不重视对员工素质的管理。多数企业对如何建立一个能平衡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方面尚不成熟,更多的是凭借经验来管理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还不够强。没有对员工的道德行为、知识和技能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难以形成一种很强的凝聚力。  4、企业风险的有效控制不到位。影响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较多,如经营策略所形成的风险;行使经营手段所形成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信息风险;环境与法律风险;灾害风险等。而针对如此多的风险,企业却缺乏相应的控制,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人员和适当的控制活动,造成企业的隐形失控因素。在被调查企业的逾期应收账款中,拖欠2年以上的占10%;1年以上的占30%;6个月至1年的占25%;6个月以下的占35%。可见,风险防范控制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5、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然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并没有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企业重视,调查企业内有4家企业没有专门设审计部门和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企业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受经理层的领导,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职能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上,而不是针对企业的管理状况提出分析、评价、建议。  6、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审计知识、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应抓的几项工作  我们认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一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二应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具体做法:  1、对企业管理的层次进行目标调整。构建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选定关键控制点的区域、部位和相关的权、责、利以及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进而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内部的全部活动,要合理有效的分配职责和权限,并确定不同性质的责任中心,对企业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合理确定各责任中心及个人的目标,进行跟踪考核,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予以奖励或处罚。建立责、权、利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避免各类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另一方面,给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员工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并实施行之有效的财产物资安全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人员素质控制等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实施结果的检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不断得到完善,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注重企业文化环境的经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把企业目标管理和员工管理相结合,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性化管理,在化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隔阂的同时,也要求管理者注重自身素质操守和管理哲学的修炼,带头遵守法律法规,“欲要成事,必先做人”。通过企业政务公开、股东会、职工代表大会和企业发展讨论会、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对企业实施有效的民主管理,使管理层在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始终得到员工的支持和有效监督。  3、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提高员工的素质,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人和事的管理,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可通过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 员工招聘与测试、员工培训开发、报酬政策、绩效评估、劳动保护、劳资关系等项指标及所含的内容结合各自企业特点实施。  4 、充分运用信息管理手段。通过信息管理动态地掌握公司上下人财物、产供销的最新资料,以提高财务、业务决策效率。此外 ,对企业重点业务以及具有业务发展潜力的重点财务跟踪。并基于各部门不同时期进行纵向比较跟踪,以及单位之间关键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建立新型的财务资金中心、预算管理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形成资金流、物流、资讯流的高度统一,使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延伸到财务、业务的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具备前瞻性的决策支持。  5、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采用信用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在加强客户的资信管理和信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内部企业授信制度、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结合,使信用制度的合理使用真正在管理模式中发挥作用。  6、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1)对内部审计机构重新定位。在监事会下设审计部,设置应高于其他部门,以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并对监事会负责。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其职能也应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对经济活动的审核检查,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控制评审为主的预测、分析、评估转变。(2)改变内部审计的方法。根据各部门的特点,以业务为主线建立递进式事前监控。在企业经营一线,建立以“防”为主线的全过程的监控防线;在财会部门常规性核算基础上,对各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的意义:x0dx0a  1、提高管理层对内控的认识程度,全面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x0dx0a  只有管理层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切实按照财政部等规定要求稳步实施内控规范体系,才能逐步实现内部控制的系统化。具体包括:x0dx0a  (1)企业应组成专门领导班子,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指导及宣传。只有企业各级人员认识上得到了提高,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人员才能真正地贯彻企业的各项制度,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才能真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提高经营者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极为重要。x0dx0a  (2)企业应当统筹规划,根据相关规定,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x0dx0a  (3)建立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具工作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主人翁的思想认识。x0dx0a  (4)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以便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x0dx0a  (5)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内审的独立性以及信息上报的畅通性,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x0dx0a  (6)在企业范围内选择管理基础较好的部门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试点,发现并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推广。x0dx0ax0dx0a  2、加强企业的外部环境监督。x0dx0a  各级财政部门应做好对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单位的政策业务指导,并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纳入会计人员等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范围。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监督,提高执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规范性。x0dx0a  总之,企业内控是一个不断提高和优化的过程。企业开始实施内部控制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变化发展不断完善,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

有哪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不少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凭个人观察、经验控制来评价经营成果就足够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方法监督经营全过程;有的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只注重短期利益,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不设或尽量少设内控机构,更谈不上建立长期有效的内控体系;更有甚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指有关企业成本、资产安全和资金控制等方面的会计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局限于会计控制。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虽然有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仍然不够全面,没有覆盖到企业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和管理流程中,达不到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对内控制度的要求。个别中小企业甚至没有书面的内控制度,人治痕迹明显。  有的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中小企业未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没有必要的内部牵制与制衡。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中小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私设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缴税款等。  3.内控主体素质不够高  作为内控行为主体,部分中小企业领导者对国家财经法纪、公司治理和财务制度等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实际工作中却主观臆断、独断专行,给内控建设带来一定难度,也给企业造成相当损失;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一些民营家族式中小企业,甚至让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任职关键岗位,这些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能力,更谈不上对企业内控制度和体系的合理完善。内控主体素质不够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4.内部组织机构不完善  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尚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内控机构的建立健全还有待时日。有的中小企业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却并未到位,董事会和经营层基本上是同一人员,内控建设流于形式。  有的中小企业从成本效益考虑,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齐全,或者完全违背内控要求,由同一个机构兼管诸多不相容职责。组织机构的不完善,使内控体系根本无法建立起来。  5.内部监督机制薄弱  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比较弱,主要表现在:有的没有设置内审机构,使内控监督处于真空状态;有的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信息及各组织机构的绩效;有的只重视程序和流程监督,在实际运行中对高管层难以进行有效地监督;有的集体审批机制不严谨,缺乏相应的民主程序;有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与高管有“近亲”关系,不敢或不愿抵制高管的“霸道”或错误行为;有的缺乏工会、党团组织,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性质特点各自不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样必然会堵塞漏洞,强化管理,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盗窃行为和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必然会使企业走上持续、高效的发展之路。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1)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不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应该对企业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加以控制。单位内部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否则就不能进行。  (3)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4)实行实物控制一是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  中小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实施内控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  2.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  (1)政策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  (2)有效性原则。设计内控制度的目的就是规范管理行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以“有效”为前提,尽量做到内控环节不宜过长而又环环相扣,使人操作起来切实有效;必须有利于控制和检查,具有了解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  (3)账、钱、物分管原则从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特别是企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每日终了,应及时计算当日收入、支出合计数和结存数,逐日逐笔进行日记账登记;月份终了,日记账余额必须与有关总账余额核对相符,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随时反映账面数与实存数,保证账实相符。这样能够防止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  3.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把财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指标可直接落实到个人),并赋予财务管理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或处罚。对于履行职责差的人员,一定要有追究责任的过程。  4.建立员工培训机制前已述及,中小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较低,而科学的内控体系又与员工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具工作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使员工认识到,内控制度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员工的集体行为,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5.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正义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6.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事实上,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负责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好的控制体系也显得软弱无力而流于形式。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内控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密的内控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而且控制企业领导。一些中小企业领导习惯于一人说了算,而不习惯受到限制,尤其是资金方面的限制,这就为内控制度的执行设置了障碍。企业领导必须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的制约,力求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随时发挥作用。  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必须在对外提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签名并盖章,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必须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会计中的违法行为,除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会计法》的这些规定,客观上对单位负责人形成了制约。鉴于此,首先,单位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并发挥作用;其次,企业负责人在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同时,应当支持、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为会计人员撑腰,帮助他们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再次,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不得干预、阻挠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更不能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及其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的意义

  要理解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的意义必须首先知道其制定的背景  美国安然公司的轰然垮台至今仍给我们启示,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近日,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列出相关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时间表,要求各上市公司和相关大中型企业,切实抓紧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按规定要求稳步有效实施。  一、通过分析安然公司的兴衰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安然公司的背景情况。美国安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经营业务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利润10亿美元。连续四年获“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称号。安然公司2001年10月16日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前三个季度亏损6.18亿美元。2001年11月,安然公司在和安达信协商之后,向美国SEC提交了报告,承认在1997年至2001年第二季度期间高估利润5.91亿美元,隐瞒负债25.85亿美元。同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安然公司高层受到调查,安达信被起诉。  2、安然公司的内控缺陷。(1)美国的公司治理实行一元制下的外部董事制度,即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都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外部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工作。安然公司的17名董事会成员,除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外,其余15名董事均为独立董事。这些独立董事或多或少都与安然公司存在利益关系,未能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最终导致企业的垮台。(2)安然公司管理层的薪酬过高,期股、期权被滥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管理层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大力粉刷公司业绩。(3)公司股权非常分散,企业的大股东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只注重投资收益,不注重也不能对被持股公司起到监督、约束作用。(4)审计监督缺失。安然公司审计委员会的7名委员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一般都与管理层有良好的关系,独立性差,不能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安然公司的外部审计也同样缺乏独立性,安达信对安然公司每年约1亿美元的收费中,50%以上来自咨询服务,所以导致安然公司许多问题未得到及时反映,酿成恶果。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我国多数企业领导重效益、轻内控,认为内控就是相互牵制,就是制订制度。当效益与制度有冲突的时候,甚至有些领导认为可以忽视制度。有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有了规章制度就万事大吉,领导并不重视制度的完备性、协调性和执行效果。  2、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一个企业的内控制度完善与否,取决于各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这就制约内控制度全面开展。有的企业认为内控就是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片面化了。有的企业虽然有健全的内控制度,但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许多企业主要领导人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在缺乏约束制度的前提下,轻易地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另一方面,内控责任人道德水准低,责任感不强,不能起到很好监督作用。  3、企业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全面的、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管理要求以及发展规划等设计内控制度。而目前大多企业没有全局的认识,各部门各自为政制订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协调性,也没有配套相应的责权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也缺乏对内控制度进行动态的更新。对一些重要事项缺乏事前谨慎论证的制度约束。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  1、提高管理层对内控的认识程度,全面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只有管理层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切实按照财政部等规定要求稳步实施内控规范体系,才能逐步实现内部控制的系统化。具体包括:(1)企业应组成专门领导班子,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指导及宣传。只有企业各级人员认识上得到了提高,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人员才能真正地贯彻企业的各项制度,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才能真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提高经营者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极为重要。(2)企业应当统筹规划,根据相关规定,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3)建立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具工作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主人翁的思想认识。(4)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以便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5)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内审的独立性以及信息上报的畅通性,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6)在企业范围内选择管理基础较好的部门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试点,发现并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2、加强企业的外部环境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应做好对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单位的政策业务指导,并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纳入会计人员等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范围。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监督,提高执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规范性。  总之,企业内控是一个不断提高和优化的过程。企业开始实施内部控制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变化发展不断完善,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首先是提高公司内审部门的地位,包括权利范围,以及工资水平!呵呵呵;让公司人员对内审部门充分重视。然后就是对于内审部门工作规范;建立专业的内审方法和计划流程。定期出具内审报告或者据公司需要专门审计公司某一方面问题。对审计部分审计披露的问题追究责任人;惩处措施;让各部门重视审计部门的工作结果。最后还要在观念上使得其他部门对内审部门的工作意义予以正式,最终是帮助各部门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公司内部形成其他部门欢迎内审发现的问题。

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范围应覆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及所有的系统、部门和岗位。(二) 统一性原则。评价的准则、范围、程序和方法等应保持一致,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准确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可比。 (三)独立性原则。评价应由银监会或受委托评价机构独立进行。 (四)公正性原则。评价应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为准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五)重要性原则。评价应依据风险和控制的重要性确定重点,关注重点区域和重点业务。 (六)及时性原则。评价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进行,当经营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重新评价。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从价格上来讲,海尔用较高的价格,TCL用较低的价格,格兰仕也采用较低的价格战略。这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应对风险的多样性。财务风险的化解,可以通过报表合并,通过母公司报表的蛛丝马迹,就可以判断出资金运营的效率。要增强企业运营的效果,增加财务运营的成效,就要进行财务的各种风险处理和风险的化解,通过集中资金的方式,不仅减少资金运营的风险和财务的各种风险,包括投资、资金运用、支付等这些风险,同时也可以极大地加强资金的流动性,进行余缺的调剂,减少财务费用。【案例】神华集团财务集中模式是造就这个煤炭公司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的有效保障。神华集团通过四个统一、两个集中和一个优化实现财务集中。四个统一是指统一核算业务,统一税费管理,统一预算管理,统一财务制度。十几个矿井的大小不一样,地质条件不一样,成立运行的时间、生产力的状况、结构也不一致。这种情况下企业对财务进行统一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恰恰是突破这种困难之后,才使集团的财务呈现高效率的状态。企业通过资金集中和人员集中两大集中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各个分属矿井的资金使用风险,使企业既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减少了资金运用的风险,实现了企业社会化的责任。企业的另一个优化就是信息优化,不断加强信息建设的投入,使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当中,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神华煤炭的财务集中模式极大地顺应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企业煤炭的产量直线上升,成本和库存则保持在平稳的下降状态。这就是财务控制的效果。点评:和全国同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神华煤炭在财务的管理中进行财务创新,采用财务集中模式进行财务活动的控制,在资本运用中呈现很好的效果。企业内部控制必须要分析风险,认识风险,但目的不是为了风险而风险,而是要采取风险对策解决风险。但是风险的对策再好,如果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各个业务的层次中没有体现出来,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所以企业需要在内部实施风险对策,展开控制的活动。管理层的控制活动控制的活动就是能够有效地实现风险反应的措施和方法。对控制活动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个是纵向,一个是横向。纵向是把控制活动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层次;横向是指各个部门人、财、物之间的衔接。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就是在纵向和横向交错作用的过程中展开。下面就从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绩效分析、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实物的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和分工等几方面来分析内部控制的内容。管理层记录经营活动(如:市场的扩展、生产过程改良、成本的控制)的结果,然后再与预算、预测、前期及竞争者的绩效相比较,以衡量目标达成的程度和监督计划(如:新产品开发、合资经营、融资行为)的执行情况。高层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当中的功能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关键点。第一个是指标,就是对他的工作进行定义和划分;第二个是绩效,就是对他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在思想上接战略,下接业务的运行,不需要操心太多具体的业务操作。?指标从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讲,一位领导如果能够深入基层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就算是一位好领导。但是现代企业管理要改变这种观念,领导人一次两次和人民群众做做秀就可以了,平时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思考更大的问题。例如各个部门怎样分派工作,每个部门应该管什么,怎样去管?哪些工作归A部门,哪些归B部门,哪些归C部门。资源怎样从C部门调到A部门,从A部门又调到D部门。通过部门之间的调整,科学地设计指标,对部门绩效进行考核,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率。至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厂角,每一个安全,每一个角落应该是什么样子可以让下面的人负责。企业对绩效的考核方法需要有整体指标,还要有KPI,也就是关键绩效指标。企业要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就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回报。企业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因此在整体目标里面,划分出的关键绩效指标也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企业要对能够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关键部门和关键的业务过程进行把握和了解。进行总体的分析,查找到底是技术的问题,还是生产的问题;是人员的问题,还是支持系统的问题;是财务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或者是顾客满意度的问题。因此,要对关键指标进行分解,让每个人明确自身肩负的工作因素指标。作为领导,是否能够对目标企业进行兼并收购,如果收购的话企业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对将来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领导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思考这些问题。?绩效企业要了解敌人,也要了解自己。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之后,是否能够保证安全性,造血功能有没有提升。如果企业资产在不断的扩大,资产负债率却在不断地降低,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在提高。企业的绩效就是从整体经营状况中体现出来。而很多的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受到发展上的限制瓶颈,从规模上进行减少,外延上降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企业的产量越来越低,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的后果可能就是企业费用增加到收入的1/4,雪上加霜的还有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这样等到下一个业务循环开始的时候,面临的就是更高的成本费用和资金来源。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企业濒临破产,最后不得不清算倒闭。这就是不懂经营、不懂财务的领导掌管企业的悲惨结局。所以企业干得越多,亏得越多,关键就是领导没有从财务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入手,对企业的全局进行控制把握。企业运行的时候,不光是财务效益的问题,不仅是整个资产运营的状况,同时还是安全性和承载能力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长远发展能力的问题。所以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和财务主管,应该从全局着手,从更高层次着眼,遵循科学的指标体系,对生产经营和各部门的职责来展开控制活动。部门管理的控制活动负责某一部门的经理人员复核自己所负责部门的业绩报告,检查本部门各业务活动的情况,以便辨认趋势。部门管理是内部控制活动的第二项内容。部门管理说的是在企业管理里面,部门处于执行阶段和层次,这个层次应该起到的效果叫令行禁止,提高效率。战略一旦确定之后,决定战略能否实现的因素就是执行。能不能够执行就靠各个部门怎样去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例如公司每年都会编制预算,年底进行结算的时候就要考察有没有实现当初的预定目标。这个实现的过程就需要各部门去完成。财务部门的控制管理企业的风险追根到底出现在执行层上面,部门负责直接管理的工作,对它的工作业绩要进行报告,对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财务部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在企业控制的部门管理中应该取得价值领航的作用。财务部告诉业务部门某项工作该不该干,如果干的话能够取到怎样的效果,是亏损还是盈利。对于应收账款的催收、统计和分析,财务部和销售部门共同进行回收款项的时候,财务部门应该及时通知销售部门的主管人员,通知法律事务部和信用管理部,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分解,重新确立企业的信用额度和账期。在成本核算当中,财务部应该科学地进行计量分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式对每个产品进行分析,而不只是进行整体概括的描述。因为通过传统方式对材料进行总体的分析是不够的,需要让决策者知道哪一个产品是赚钱的,哪一个产品是不赚钱的。作为财务部长,一方面要承接上级企业财务功能,另一方面要把承接的功能分解到每一个会计身上,对每个主管会计进行培训,来进行掌握,协助他们掌握相应的工作要点。让其能够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成本数据和专业信息,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部长起到的作用就是引领主管会计做好他所从事的具体业务,而不需要过分干预具体工作内容。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就是竞争,就是面对风险的时候,怎样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风险偏好,在风险中转危为安。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可以把这种管理作为一个区位图,按照时间的序列和业务发展的过程做一个总体规划。然后把总的规划分解到每一个时段、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体系。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很多部门的协调沟通,如果有一个部门拖延了时期,跟它的工作内容衔接的另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拖延整个项目的实现进度。就像完成一次大的战役一样,每个兵种,每个兵团,每个连队和每个小分队,都应该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高地,这样才能把握战局,如果其中有队伍没有抢占高地,很有可能输掉整个战局。操作层的控制活动这个层面涉及到具体落实工作内容的关键环节。中国人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就是不管是做生产经营管理也好,或者是生产过程也好,很多时候都是以一种随意的心态去做事情。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作为基础,农业文明的特征是个体性,随意性,季节性,靠天吃饭。这样的传统思想会影响到企业管理工作,一个领导实行一种方案,一个领导有一种想法,一个领导采取一种战略,每个部门要根据不同老总的偏好调整心态,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这种随意的工作方式以个人为导向,而不是以工作为导向,这是一种误区。【案例】有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印度人到美国学习五星级饭店的管理,最后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刚开始美国人特别喜欢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非常聪明,教了三天就把一个月的东西全学会了,而三天以来印度人怎么都学不会。但是到第五天就发生了变化,印度人慢慢学会了一点,而中国人就开始忘了一点,到了一个月之后,印度人全部学会了所教的知识,中国虽然学会了,但根据自己的爱好做了改动,最后的结果是,印度人一旦学会之后,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准确地执行了五星级宾馆的标准体系。而中国人学会完了之后回到中国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一种认识,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了的改造,最后搞得不伦不类,所以中国没有真正的五星级酒店。点评:这个笑话讲的道理就是中国人太聪明有自己的想法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自作聪明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把正确的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企业管理当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每个人的思想不同,上级的命令传到下面的时候执行起来就变了味道。中央的一号文件下发到地方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是落不到实处。所以,在内部控制的过程当中,要克服这种农业文明给人的思想影响的弱点。工业文明的最大特点就是集约化和规模化。机械生产依靠的就是规模取胜,工业化的前提是有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统一规格、统一质量的产品。中国人适合做古董,不适合做产品,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古董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越是不一样,价格越高。但是做现代工业产品管理现代企业就不能这样。在企业内部控制里面,需要运用工业文明的思想方式,对每一个人的管理和资源使用、政策制定进行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才能让顾客满意,让社会安全,让产品安全,让市场有效。【案例】中餐与麦当劳、肯德基做饺子和做麦当劳、肯德基哪一个更容易?中国人会说做饺子容易,可是外国人学做饺子怎么都学不会。一个外国人千里迢迢到中国来学做馅饼,怎么都搞不明白,最后实在不行,就把所有的料放在饼的上面一烤,就成了今天的比萨。中餐非常好吃,但是中国菜不好做,因为差异性很大,口味很丰富,所以没有任何一家中餐企业能把中国饮食做成国际性的大企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餐没有固定的标准。这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就是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如果没有标准,没有规范,工作程序无法复制,工作就没有效率和效果,就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社会最基本的规模化要求。企业需要依靠产品的稳定性达到规模效益。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到中国来能迅猛的发展?就是因为它的产品非常规范,有统一的成本和业务流程标准,包括它的原料、生产工艺、服务也都采取标准化模式,很容易进行复制,所以连锁店开遍全国,遍地开花。点评:中餐之所以没能够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开来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食物的标准,没能够从具体业务的操作层面上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所以中餐现在还是局限于个体店面,无法迅速复制。在企业内部控制里面要讲求标准,把工业化的思想变成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业务流程的意思就是业务的各个环节怎样进行职能划分和业务分工。它按层次可以分为一级流程、二级流程、三级流程等,依次数下去。一级流程就是大的几个方面,每一个方法,每一个业务,每一项业务的几个步骤就是二级流程;每一个步骤的几个业务点就是三级流程,每一个业务的点的几个方式和方法,就是四级流程,每一个四级流程的几个业务,几个计量方式,或者是统计方式,就是五级流程。每个流程和其他的流程之间的转化和衔接,就是流程接口。这属于企业内控制里面的一个流程体系,做内部控制就是把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要在美国上市必须要有非常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流程和规程。例如采购之后,采购的物资怎样转化成资产,采购之前的业务流程是怎样规定的,采购之后该做哪些处理,所有的这些过程都要包含在一个规范的流程体系里面。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跟财务部的工作进行衔接,也就是转资的过程。转资的过程当中,财务处长和财务处资产科的科长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在这个流程体系里面都要有很规范的规定和描述。企业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针对这些不确定性的危害采取措施?由这些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以管理文档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这个管理文档里面,对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的过程都要有非常形象的描述,这种描述就叫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流程。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认识之后,形成一种形象的流转截图,这就是内部控制的风险的流程,对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项业务点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业务管理模式,对业务环节的操作要求,把不可控的或者是定性的业务点,转化成一个定量、可执行、可分解的业务动作,加以规范和实施。第十讲 内部控制活动(下)信息处理的控制第一类是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它帮助管理层确保系统能持续、适当的运转;(一般控制包括:对资料中心运作的控制;对系统软件的控制;存取安全的控制;对应用系统的发展及维护的控制。)第二类是应用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它包括应用软件中的电算化步骤及相关的人工程序。(应用控制包括:输入控制;输出控制)在内部控制里面,横向的连接就靠信息,财务部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之间都要靠信息衔接。设计一种产品需要根据市场的反馈,根据财务的预测,根据售后部门的反馈意见而形成的。所以信息要科学地进行收集和传导。财务控制也是这样,收入的确认,资产状况的确认和采购、销售、库存的这些信息,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衔接,对采购的主体、数量做详细的记录。信息的生成和转化也非常重要,如果业务部门采购了一百,填写信息的时候写成一万,在信息生成的环节就出现了问题,这也是财务部门非常挠头的一件事情。【案例】一个煤炭企业的老总,要开除一个矿长,因为企业的成本控制非常严格,结果今年全年的成本指标被这个矿长突破了,矿井中采矿的机器里面有一个大型设备,需要用美国非常高级的润滑油,采购润滑油的账目上写了个100没有后面的单位,不知道是公斤还是吨,后来填了个吨,下面的人很奇怪也没敢反对,因为是矿长要求采购的,于是一直到上面批准签字,其他部门也没看、这种润滑油很贵,结果到货后发现几十年都用不完。这就是信息生成之后,没有对信息本身进行处理和风险的防范,从理论上来讲有职责去管理它,但事实上很难做到毫无纰漏。后来虽然这个矿长承认了错误,还是下岗了。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个小小的信息的处理,最后会变成一个企业总体的战略失误。在企业里,无论是采购,还是生产销售,所有的业务环节,最后无不打上财务的烙印,被会计信息所反映,折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所以内部控制要从会计入手。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也是从会计信息入手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因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融合了所有资源,体现的是横向联系和控制的过程。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制度、落实、检查、评估,纠正、完善

怎样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湖南中融信达是湖南首家从事内控与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师资力量大,专业水平强,服务过多家知名企业。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怎么开展?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是对筹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对外投资、工程项目、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控制。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一)理顺明晰权责边界清单企业应按照优化、调整后的组织架构,依次理顺集团企业本部及其各子公司的审批流程,进一步明晰集团与子公司的权责边界清单,组织完成集团——子公司权责清单的编制,从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生产经营、招标采购、干部人事、薪酬绩效等30余项清单事项明确了集团和子公司的权责。落实子公司法人地位,赋予子公司应有的人权、事权、财权、经营权,实现子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各子公司也分别制定或修订了所属企业的权责清单,进一步构建起权责清晰、责任明确的管控体系。(二)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控模式及集团各部门职能,提升经营管理效能,授权各子公司按法人治理结构运作,有效监督和防范风险点。根据业务板块,将集团子公司优化整合为五个一级子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或执行董事,集团班子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兼任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等领导职务,既满足掌握情况需要,又确保子公司落实独立法人地位。集团本部设立党群工作部、行政管理部、人力资源部、战略投资部、财务部、审计、法务部等六个职能部门,对部门职能进行调整,并在战略投资部增设安全生产职能;六个部门根据分工,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提升集团总体管理水平。(三)狠抓制度落地落实落细为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集团将相关制度进行汇编,组织全体职工原原本本地学习。力求每个职工都能掌握,明确制度标准规定,提升对制度的认可度和遵循度,把制度理念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之中,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内控的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岗位,实现权力运行的过程控制。(四)推动完善制度建设企业应高度重视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出台各类规范性文件,涉及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各个方面,基本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企业各子公司同步修订完善相关制度,保证集团制度符合各业务板块发展需要。(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提升内控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和合同协议的合规性审核,每项制度和合同协议都经过审计部门和法务的专业审核,确保经营管理的合规合法性。积极开展内部控制风险排查,根据部门及子公司业务流程,检查实际执行与内控制度是否一致、经营管理风险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内控制度是否存在不完善的方面等,通过内控检查排查工作,稳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集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什么是企业内控企业内控即内部控制,是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目的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的过程。企业内控包含哪些要素企业内控包括风险评估、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五项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内部控制制度介绍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中,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需不断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分析】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意义

  [摘 要] 近年来,内部控制管理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是指对企业各项管理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内部控制管理约束的是企业各项事务的执行行为,目的是保证企业内所有管理行为在企业预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本文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企业发展;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16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029- 02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的制度建设也越来越完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规避和防范风险,企业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管理,使企业的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进行。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完善企业治理,改善企业经营,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1)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必然要求。通过内部控制,企业能够检验 工作计划 的开展情况,并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从而规避风险,充分适应市场竞争,从而确保企业有序、高效地运行。   (2)促进对国家法规法律的有效遵循。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针对企业市场行为方面的法律日益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会使企业行为受到约束,在触及法律问题时促使企业做出正确选择,为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指引了方向。   (3)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企业依据自身经营状况及所处经营环境的实际状况,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归属与制衡关系,能够促进企业各环节的有序运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生存能力,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4)防范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为适应市场环境,风险防范、风险管理也是企业内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者只有对风险加以控制,才能有效规避或减轻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5)对企业资产的保护。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有效规范资产管理行为,保证财产物资安全,防止不必要的资产流失,避免损失。从加强经营环节、管理人员行为入手,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防止资产流失。   (6)提供决策保证,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企业信息在各部门和层级间的传递流程,使业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状态。而及时、客观的信息为管理层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向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的真实信息,有助于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   2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1)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在各管理层之间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为内部控制管理营造有利的内部环境。   (2)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宏观层面上的管理。企业在日常的运行中形成了许多基本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模式,不需要事前进行繁琐的设计和思考,这些管理制度并不是实现内部控制的表现。由于企业的管理资源有限,所以企业应该将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放在更宏观的、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事务上,放弃对已经有成熟制度规范的事务的控制。这样既节约了企业的管理资源,又不至于忽视企业风险。   (3)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来自于有序的牵制。要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应该将企业重大业务流程的授权、审批、执行、监督权限落实到不同部门,使这些部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关系,权能分离,在明确各业务流程权能归属的基础上,定岗定责,划分个人的职责和权限。这样既能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又将每一业务环节都纳入内部控制体系中,在具体环节中落实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4)完善考核程序,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取得实效。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一定要科学地分析企业发展规划、竞争优势,根据岗位职责、重要程度,制定科学化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内容、考核程序,做到公平、量化、可操作,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评价相结合,最大可能地激发员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管理获得实际效果。   (5)制度层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设定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和监督,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动随时更新内控系统,强化内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其次,要将内部控制工作重点放到固定资产的审计、库存量及成本费用、资金运作和银行账户管理等方面。严格依据管理核算程序,对各控制点的现状进行调查,规范手续,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资产管理,使内控管理真正做到服务企业,提高企业参与竞争、对抗风险的能力。最后,企业只有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际的经营管理当中,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内部控制实施上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探索出真正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3 结 语   总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内部控制管理防范企业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依靠制度作为支撑,依靠执行取得实效,依靠监督保证效果的。企业只有重视健全这三方面的制度建设,内部控制管理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实际的效果,推动企业不断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凤珠.论商品流通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商业职业道德[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0).   [2]孙静.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I(1).   [3]缪艳娟.企业内控规范实施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2010(1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案例

接上: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性质特点各自不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样必然会堵塞漏洞,强化管理,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盗窃行为和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必然会使企业走上持续、高效的发展之路。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1)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不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应该对企业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加以控制。单位内部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否则就不能进行。 (3)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4)实行实物控制一是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 中小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实施内控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 2.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 (1)政策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 (2)有效性原则。设计内控制度的目的就是规范管理行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以“有效”为前提,尽量做到内控环节不宜过长而又环环相扣,使人操作起来切实有效;必须有利于控制和检查,具有了解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 (3)账、钱、物分管原则从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特别是企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每日终了,应及时计算当日收入、支出合计数和结存数,逐日逐笔进行日记账登记;月份终了,日记账余额必须与有关总账余额核对相符,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随时反映账面数与实存数,保证账实相符。这样能够防止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 3.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把财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指标可直接落实到个人),并赋予财务管理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或处罚。对于履行职责差的人员,一定要有追究责任的过程。 4.建立员工培训机制前已述及,中小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较低,而科学的内控体系又与员工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具工作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使员工认识到,内控制度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员工的集体行为,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5.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正义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6.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事实上,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负责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好的控制体系也显得软弱无力而流于形式。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内控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密的内控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而且控制企业领导。一些中小企业领导习惯于一人说了算,而不习惯受到限制,尤其是资金方面的限制,这就为内控制度的执行设置了障碍。企业领导必须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的制约,力求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随时发挥作用。 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必须在对外提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签名并盖章,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必须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会计中的违法行为,除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会计法》的这些规定,客观上对单位负责人形成了制约。鉴于此,首先,单位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并发挥作用;其次,企业负责人在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同时,应当支持、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为会计人员撑腰,帮助他们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再次,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不得干预、阻挠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更不能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及其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无论何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只有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中小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包括

本文首先指出保险公司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完善我国保险公司内控机制的对策建议。一、保险公司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性最新的管理理论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是管理层为了把错误降到最低,并有效进行监控而建立的对业务经营活动的检查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早在1997年,为防范金融风险,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就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的金融机构,也包括保险公司。因此保险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内容,保险公司也必须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保险公司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保证保险人的偿付能力,防止保险经营的失败;二是保证保险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防止利用保险进行欺诈;三是保证保险经营的效率,提高被保险人的利益。需要从政府、保险行业、社会等各个层面对保险公司、保险经营活动和保险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分为政府保险监督、保险行业监督和保险信用评级三个层次。相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险监督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监督,而公司内部控制则是内部的、自觉的监督。从要达到保险监督的目的来看,外在的监督只有通过公司的自我约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自我约束是保险公司内在的、对保证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层次,而自我约束能力又取决于及时、有效的内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与保险监督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层面,前者是内因和根据。二、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授权、转授权制度基础上的分层次多级管理,并未明确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而是直接列出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即内部控制还限定在业务项目如险种或部门层次上,缺乏采用内部控制要素的观念,按照业务循环或作业流程来设计动态的内部控制机制,往往容易造成以下问题:(一)保险公司不重视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目前,一些保险公司领导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认识简单化。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由监察部门或审计部门对问题的事后监督和检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重视“亡羊补牢”式的事后监督,而轻视“未雨绸缪”式的事前防范,更忽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动态事中控制,因此出现事故、案件屡禁不止的现象。(二)对业务流程的控制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有些保险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规章制度既已制定,下面照章执行即可;还有一些管理者把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对立起来,认为加强了内部控制就会影响到业务的发展,把内部控制与公司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对立起来,缺乏把内控工作作为一项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以重视的意识。(三)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过于放松具体表现在:在财务上重会计核算、轻预算管理;承保业务上重“风险”合规判断、重要素是否齐全,轻风险管理指导和风险的评估工作;理赔上重赔付速度,片面强调结案率和结案速度,轻理赔质量。(四)缺少检查评估和具体处罚条例据笔者观察,目前一些保险公司比较重视自查和各类工作的常规性检查,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由于责任划分不清、碍于情面或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等思想作怪,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连文件通报也是“隔靴搔痒”,不能切中要害,更缺乏必要的处罚力度和连带责任的追究制和问责制,致使内部监督和控制失去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新时期完善我国保险公司内控机制的对策建议(一)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内部会计系统和内部审计控制在会计制度框架内建立适应公司的统一会计政策,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统一下级公司的核算口径,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各条核算原则,同时建立内部审计,主要有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二)完善全面预算和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业务流程体系保险公司应抓好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的编制和审定、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预算业绩的考核等环节;公司还应建立以核保、核赔、投资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坚持“双人勘查、交叉复核、分级核损、终审归案”的原则,防止假赔、骗赔案的发生。严格控制高风险、低流动资产比例,加强资产负债匹配和现金流量管理。(三)着力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保证公司各部门和总分支公司各司其职、有序结合、分工明确和有效运作的组织保障。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可以把分散的力量聚集成为强大的集体力量;可以使保险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职权在组织管理结构中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避免相互推诿,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确保公司领导制度的实现。围绕风险控制和增进效益两个目标,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内控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日益开放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1.应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以此为核心,严格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其业务收益的稳定,满足被保险人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2.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风险变动趋势进行科学地预测,有效进行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3.完善保险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风险进行控制。(四)建立内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合作机制保险公司应该具备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和合作意识,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积极主动地参与业内的竞争与合作。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低成本、最佳产品、最优服务、最大份额、最高利润,是内外资保险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和利用保险资源、保险科技、保险信息,以及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合作,是国际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从管理的层面上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国内保险公司学习和借鉴。1.内外资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国际通行的内控管理制度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增强公司管理者对加强内控管理的意识;2.应注重公司内控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适应竞争与合作的要求;3.应加强对业务无序竞争的管控,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竞争活动;4.共同营造一种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协作精神和协作方式。四、结束语内部控制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功犹如翅膀与飞翔,有翅膀的不一定会飞翔,但会飞的一定有健硕的翅膀。因此,各保险公司应积极探讨适合本公司的内控机制,促进保险经营再上一个新台阶。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1、内控体系建设是企业必须遵从的法律要求   我国2000年实施的《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具体要求: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和记录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等。 财政部针对我国企业多发经济舞弊热点和中小企业内控薄弱的现状,近年陆续颁布了7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督促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2、内控体系建设是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   集团近年来,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实现了资产规模和质量持续增长,南京、南通、芜湖等地跨区域开发项目,房产、酒店、商城多元化物业蓬勃兴起。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积累了很多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需要针对现状补充完善,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从总体上使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各业务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体系,这无疑会促使企业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3、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影响。设计这个过程是为了达到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①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有效使用。②保证会计信息及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③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④尽量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⑤预防和控制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⑥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   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应预先确立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 4、强化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4.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风险评估系统控制、内部监督稽核控制等。在这些控制中,环境控制是影响内部控制其他成分的基础。任何企业的内部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整体战略、战术的实现。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政策等,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4.2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印鉴的保管、记帐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 4.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应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集团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对各子、分公司进行内审,重点通过对其内控制度建设的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了检查,并与管理层、财务部门交换了相关意见,取得了较好效果。 [Page] 4.4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一系列控制的措施、方法和程序,但是具体执行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一些经营理念,组织结构设置,管理者素质及品行,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尚不能完全做到有效控制。我司曾经与一个单位长期有业务往来,应收款往来也很频繁,可由于具体经办人忽视了跟踪催收环节,未及时发现其付款突然出现滞后拖延现象,待我司被动地从第三方了解到该公司已经开始搬迁撤离的消息,我司有关部门虽立即采取措施,争取到该企业以部分财产以作抵押。虽然应急措施弥补了一部分,但企业还是蒙受了损失。其实这类事情是完全可以有效防范的,只要经办人员严格按照往来账款管理办法执行,定期催收,上报,有关部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

良好的员工基础和企业文化

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一、强化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企业文化氛围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引进国际银行业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企业文化氛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控制文化氛围首先要明确操作风险的科学含义和风险控制手段及方法。   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对操作风险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失当或失败,以及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直接和间接损失的危险。操作风险主要来自内部控制和外部事件两个层面,主要包括:人员风险、制度和流程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操作策略风险。   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主要依赖完善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是有效实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年在《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根据2002年9月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相似,锦州市商业银行成立初期注重资产规模的扩张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以期在区域银行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完成最初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在这一发展阶段,银行的风险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虽然从管理层到员工都能够意识到风险的重要性,但是在制度上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银行风险监管要求的不断深入,管理层深刻地意识到必须形成风险控制企业文化,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将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与银行自身经营特点相结合,做到“实用、管用和会用”,从而全面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项目的实施,锦州市商业银行引入了科学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加强了对管理层和员工的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在银行内部,将风险管理由高深的理论变为所有银行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使从银行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的所有银行员工对内控和操作风险的内容和含义有了准确的理解,清楚地认识到银行内控与操作风险和每名员工的相关程度。通过培训,员工们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岗位风险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合理有效地控制风险。   在强化对内控和操作风险理念的宣传与培训工作的同时,项目小组对原有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包括操作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内容融入其中,使得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仅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并且成为衡量部门绩效的成本因素,直接影响部门的经营效益考核结果,进而形成管理者和员工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事前培训,事中监督和事后考核,已经将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每名员工,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文化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的组织结构和岗责体系   完善的组织架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而科学的岗位职责设计能够确保每名员工在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上的明确分工,进而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设计保证分工的有力执行。项目小组结合内控和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和最佳实践对自身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改造,对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设计。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建立有效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和前提。锦州市商业银行注重通过加强银行治理,强化股东会、董事会职能,从源头上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在项目中,进一步强化了董事会和各委员会的职能,确保董事会能够真正在银行重大决策中发挥作用。在完善原有职能的同时,将成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计稽核管理委员会、提名管理委员会、信息管理委员会和战略发展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银行的内部控制。   在风险管理和内控项目中,锦州市商业银行着重强化了风险管理部和稽核部门的工作职能。垂直独立权威的风险管理组织机制是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健全配套的风险管理机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和配套措施。为全面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成立了由银行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部负责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银行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风险管理部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包括政策约束,流程规范以及有效量化支持工具实施风险管理,将各类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锦州市商业银行注重通过内部稽核部门发挥监督和控制职能。通过建立全行具有高度权威性与独立性的稽核部门,进一步增强其作为内控重要监督部门在内控评价与监督方面的职能。稽核部是全行最高的稽核管理部门,负责全行下属各经营机构以及各业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稽核,同时直接向董事会及稽核审计委员会负责。目前总部正着手对下属机构进行风险分类,根据不同机构风险等级的采用差别化的稽核方式,强化对存在较大风险机构的稽核审计工作。调整后稽核部大大提高了在监督审计方面的稽核检查力度及检查有效性。   三、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体系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是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质量的基本保证。锦州市商业银行通过完善各部门与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优化风险控制流程来降低和防范操作风险,将系统、标准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各类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当中,全面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建立有利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为更好的体现风险管理的独立性,锦州市商业银行在原有单一的业务线基础上分离出风险管理线,建立了风险经理制度,对每家支行派驻风险经理,负责对支行风险的全面审查工作。风险经理由风险管理部管理,不隶属于每家支行,从而避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导致的对风险的忽视。通过实施稽核专员制度,稽核专员负责对支行经营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操作风险问题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并按照各支行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不同确定现场稽核频率。   项目小组设计了风险信息报告和评估反馈机制。建立覆盖全行的风险信息报告机制的目的在于及时、全面、完整地向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银行经营管理中涉及的各类风险与内控状况,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稳健经营。风险报告路线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报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即部门或者支行向总部对口管理部门报送风险报告的同时,必须向风险管理部门报送。建立制度评估反馈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报告和纠正内部控制的缺陷,不断地提高规章制度的适应性和操作性,从而增加对基层机构的控制能力。   在制度设计的同时,锦州市商业银行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流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设计中减少了包括贷款审批流程的审批环节,进一步明确了从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和最终审批人的风险责任。得益于先进风险控制方法的引入,虽然监控环节减少,但是信息传达的透明度提高,加之激励约束机制与风险责任的直接联系,因此提高了风险管理的质量并且降低了管理成本。   四、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内容的绩效和薪酬考评体系   实施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对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性具有根本性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在于与之相关的效用激励,忽视风险控制的激励机制只能将员工的行为动机转向单纯的规模和简单的利润导向。为提高对员工的风险约束,项目小组在建立涵盖风险内容的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员工薪酬考评体系,将风险考核纳入了员工激励机制。   在对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中,项目小组设计了科学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运用平衡记分卡实现了绩效考核要素的全面性要求,引入了包括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在内的综合性银行绩效指标,避免了原有考核体系由于指标间相关性造成的激励冲突,将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作为重要因素明确地纳入考核,体现了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在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项目小组设计了包含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的员工薪酬体系,通过采用不同的薪酬结构和支付期限避免了风险偏好不同员工之间的激励冲突。   五、锦州市商业银行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的未来规划   良好的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要通过充分有效地实施才能实现,锦州市商业银行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完善新体系的实施工作,确保项目设计目标的最终实现,并将继续推动银行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工作以及加强风险量化管理精确化的准备工作。   银行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无论是文化氛围的形成,管理体系的搭建,还是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实施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风险和内控项目实施的目的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为持续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锦州市商业银行将时刻关注国内外银行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形成符合自身发展和经营需要的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向国际化银行管理水平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所谓的内部控制所指的就是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职员所共同实施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的一系列的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讲,它主要包含了五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的风险管理指的是一个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职工影响的,并且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事项,它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实现都需要各方的参与;二是两者都贯穿于企业的整个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三是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具体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包含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的,属于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相比较起来,它是站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来分析问题的,它比内部控制更加细化,能够更好的解决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则是体现在会计控制以及审计活动方面。随着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二者之间必定会相互交叉,且相互融合,最终相互统一。强化职工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完善,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要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为此,企业就要针对自身的人员现状,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意识以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使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强化风险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地位。随着我国各项相关制度以及规范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所欠缺的不再是相关的制度及政策,而是欠缺能够让相关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风险流程。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讲,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通过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企业当中,促进企业技术性以及社会性的整体绩效的发挥。那么,企业在制定具体工作流程的时候,可以通过把企业的制度与企业制度的执行人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这种方式,使工作的价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企业的风险。重视企业内控监督机构的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有效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措施。对于企业的监督工作来讲,必须要把风险作为导向,把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作为评估的重点。具体而言,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要进一步把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以增强,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性;二要把企业的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逐渐转变成为管理审计,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内控水平得到提升;三要把事前审计和始终审计作为审计的重点,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有效审计,真正做好风险防范。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并建立起动态的评估机制。在很多情况之下,控制和风险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实行内部控制的最主要依据就是风险评估,所以要本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收益的原则、全面性的原则以及有效反馈的原则,不断把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加以完善。企业在实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是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合同风险等等进行评估和报告。

公司内部控制情况

公司内部控制情况   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在生活当中,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了解过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需要写自我评价的情况,下面我整理了公司内部控制情况。   公司内部控制情况1    一、 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实质就是制度管理。本公司依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较差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传,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学习、掌握好内控手册的相关内容,是执行好这套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公司在内控手册发布后,结合各部门、各单位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于20xx年6月全公司范围内举行了一次20xx版《内部控制操作细则》的视频培训会议;   使员工了解了20xx版比2008版内控手册的新增内容。通过培训,各级管理人员理解和掌握了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和相关要求,全体员工明晰了职业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和公司发展目标,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公司成立了内部控制办公室和内控制度检查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设兼职科级职6人和成员共12人,内控工作由项目管理转向日常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硬着陆。为了使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将内控责任层层分解,狠抓执行。在领导责任上,内控工作是公司年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内控工作的重视不要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定期对内控的各流程进行前面或者有针对性测试检查,并有计划地对各项目部进行专项或内控流程的检查。并且指出哪个单位在内控上出现问题,追究哪个单位的领导责任。这样,公司上至总经理、主管领导,下至各部门、各单位领导都把内控执行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出现问题有人协调,有人负责。   在组织落实上,公司内控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公司《某公司内控制度实施细则》,切实把内控体系的执行落到实处。内控检评组,对于内控执行、测试过程及时跟踪,及时反馈,严格履行督促、检查的职责,严把执行关,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保证所有内控流程都有令必行,有据必依。    二、严考核硬兑现,确保控制到位,执行有力。   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二是监督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   通过上述措施,全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现在,每办一件事,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要先判定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符合内控要求;每处理一项业务,都要确定是否有风险,如何控制风险,严格依照内控流程操作。公司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层层讲执行、事事讲程序的良好局面。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一些控制最终反映结果是在财务部门,但控制活动却是发生在上游业务部门,对于这样的控制,公司内控办组织召开了由机关所有职能处室参加的内控协调会,将每一个控制点逐一说明,需要哪个部门在哪个时点配合完成,明确了各部门的控制责任,保证了所有关键控制都有部门负责,增强了公司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推动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内控体系运行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内控测试和审计;   发现了本公司一些规章制度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地方,一些控制缺乏制度支持,目前,按照公司领导的要求,正在进行制度梳理和规范工作,计划在明年修改本公司的《内控制度实施细则》。    四、加强控制环境建设,内控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控制环境建设是内控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工作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前行有动   力的内控环境,尤其是公司各级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符合内控要求的`事坚决不办;特殊事情处理,要作好纪要,保留证据,自觉按规章办事,依程序履行,领导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公司内控文化的形成。   公司内部控制情况2    一、上半年主要开展的内控工作   以《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为参照,积极动员全面组织。半年来,积极组织机关各部门以及各基层配送中心充分利用软视频方式,共同参与公司组织开展《手册》相关内容的业务培训学习4次;   按照公司培训周的安排在分公司周四组织内控相关业务培训8次,网上系统培训1次。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帮助大家完成了从最初的认识到深层次的了解过程。   按照公司要求全面开展内部控制体系跟单核查工作2次。各个部门以及配送中心结合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开展跟单核查,并将核查结果签字及时反馈,汇总后统一上报给公司内控处。在跟单核查过程中,内控各部门人员都能够结合实际,仔细查找相关业务流程实施和风险控制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下一步内控工作    1、继续认真开展业务流程梳理   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相关要求,继续认真开展分公司业务流程梳理工作。由于分公司经营范围广部分业务层面依然存在着风险,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    2、进一步开展内控理论及业务流程操作的培训学习工作。   内控涉及分公司生产经营方方面面,关键在于执行,要确保内部控制在分公司更有效执行,还应继续加强培训,通过培训不但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还要让搞好内控与风险防范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做到人人讲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执行内控,以保证内控工作在全分公司有效执行。    3、结合《手册》完成部分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   分公司将在《手册》的基础上对以前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重新梳理,根据分公司业务管理实际,对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对有关内容进行修订,达到与内控要求相一致。   在今后的工作中,分公司将继续按照公司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以《手册》为范本。在公司和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公司内控处的统一部署,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为建设国内一流的跨国运输物流企业做出积极贡献。   公司内部控制情况3    (1)公司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公司已设立较为完善的组织控制架构,并制定了各层级之间的控制程序,保*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下达的指令能够被严格执行。明确界定各部门、岗位的目标、职责和权限,建立了相应的制衡和监督机制,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能。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   公司已建立信息披露事务管理、招标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投资管理、*品质量管理、内部审计、关联交易管理、行政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采购供应管理、担保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等专门管理制度。    (3)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   20xx年,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正式设立审计部,使内部审计职能从原董事会秘书处的职能中*出来,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   作为公司的战略*工具,审计部除了开展内部控制、经济效益、经济责任以及财务状况审计外,还介入招投标管理、二级企业资本*支出、投资兼并前的尽职调查业预算完成情况等事项。目前审计部共六人,部长一人,审计师两人,审计员三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4)20xx年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所进行的重要活动、工作及成效   20xx年6月,公司董事会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审计部开始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汇报工作,为公司保*内部控制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公司修订了《三九医*股份有限公司招标管理制度》、《三九医*内部审计制度》,制定了《三九医*下属企业内部审计条例》;   《三九医*下属企业管理办法》、《三九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商标管理制度》、《三九医*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制度》、《公文管理制度》等制度。20xx年,随着资产债务重组的完成,逐步加强对二级公司的管理控制,健全二级公司董事会等治理机构,通过业务指导、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内部审计等工具来加强二级企业的管理。   根据公司管理的需要,强化了内部审计职能。审计部进行了包括内控制度审计、资本*支出后续审计、清算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工程决算审计、拟收购项目尽职调查等多种类型的审计工作,涉及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共11家企业,审计项目12项。   出具审计报告后,向各下属企业下发《落实审计意见通知书》,要求各下属企业严格按照审计建议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步骤、时间和责任人上报,以促进被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此外,审计部以参加现场会议、通讯方式等形式参与了公司本部及下属二级企业的各类项目招标共计58个项目,确保了招标程序的规范。

什么是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重要环节组织实施。   1.组织结构控制   实行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   授权标准的形式通常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一般授权是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作出的规定,这些规定在管理部门中采用文件形式或在经济业务中规定一般性交易办理的条件、范围和对该项交易的责任关系。在日常业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特别授权指受权处理非常规性业务,比如重大筹资行为、投资决策、股票发行等。   内部控制要求明确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责任和权限,以及每笔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3.会计记录控制   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是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准确、合法。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实行会计记录控制,要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经济业务一经发生,就应对记载经济业务的所有凭证进行连续编号,通过复式记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帐户中进行登记,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揭示某些弊端问题。   4.资产保护控制   资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接近控制、盘点控制,广义上说,资产保护控制,可以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接近控制主要是指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同才能够接触资产。一般情况下,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可通过保管、批准、记录及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来达到。   盘点控制是指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5.职工素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包括企业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招聘是保证单位的职工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试用,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要求。   如果管理层重视对单位内职工的投资、管理和使用,合理配置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职工所创造的价值必然会增加;反之,就会造成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充分发挥,甚至损失和浪费。   6.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批准的预算就是单位的法令,单位内部的各部门都必须严格履行,完不成预算,将要受到处罚。预算控制也是一个系统,该系统的组织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构成。预算控制的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   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7.风险控制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按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   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由于原材料供应地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等带来的供应方面的风险,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试验不成功,生产组织不合理等因素带来的生产方面的风险,销售决策失误等带来的销售方面的风险,此外还有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自然环境变化,税收调整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经营风险多数情况来源于企业外部,尽管如此,企业仍应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的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8.编制业绩报告控制   业绩报告也称责任报告,是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掌握信息,加强内部控制的报告性文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报告是为单位内部控制服务的,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因此,编制业绩报告必须与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其他控制方式相结合,明确反映各级管理层负责人的责任。

如何构建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首先,应形成一个经理人的竞争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把真正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吸引进来。建立健全经营者资格认定制度和选聘制度,使经营者的资格认定、任命、考核更具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其次,加强对经营者的制衡约束,通过所有者约束机制、市场约束和国家法律约束来完善对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再次,健全经营者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推行适当的经营者持股制度,实施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制度,即通过让经营者拥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期权,使经营者利益与公司长期利益联系起来,实现经营者与所有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一种激励制度。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是优化股权结构。要改变“一股独大”,可以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降低公司股权的集中度,平等对待所有股东,使股东之间形成相应的牵制。针对“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作为健全的监事会制度应该保证监事会独立有效地行使其对董事会的监督权,同时应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权力,不仅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的三角制衡关系,而且会督促董事以及经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遵循与执行。  (三)设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体系。  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组织结构既不应简单到使管理当局无法有效地监督企业的各项活动,也不能复杂到阻碍业务的正常进行以及必要信息的流通。企业设置组织结构,应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原则,结合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设置职能部门并进行业务分工,以使每一项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办理,而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完成。对各部门既要避免权力重叠,也要防止出现权力真空,使每项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在具体形态上,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机构是大多数企业的较好选择。  (四)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  科学的制度是由人来制定的,再好的制度也必须有人去执行。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内部控制中由于人事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失误。现代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制度(www.chinatpm.net):一是要严把用人关,对重要岗位的人员配置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全面考核其综合素质,确保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二是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岗位和在职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遵纪守法、精通业务;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培养员工敬业爱岗的精神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四是要对有些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制度,以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五)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经济活动往往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运作,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呼唤文化的支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企业的形象如何,直接折射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那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短期行为,不但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也可能从根本上断送企业的发展前途。因此,企业文化应该把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作为核心和基石,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和谐一致、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发挥群体的文化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面对新的国内外环境变化,在当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优先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市场观念,树立用户至上观念,树立人类整体观念以及树立社会责任感等,只有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了,企业才能持续长久地发展下去。  (六)强化内部审计。  现代内部审计活动实际上是管理的延伸,内部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企业管理当局想做而未能做的事情。他们的使命已不再局限于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财会差错,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管理当局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我国目前的企业治理结构下,既然建立内部控制的责任在董事会,那么董事会势必关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要有信息的反馈和传递,内部审计正是沟通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的最好桥梁。因此就在董事会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股东会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控,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它管理者实施内控,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严密内控系统。  总之,良好的内部控制有赖于积极的、与之匹配的控制环境的支持。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现代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内部控制审计是什么?

问题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的是什么 较大型企业由股东大会或监事会授权成立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账目进行内部审计,对股东大会和监事会负责。这是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审计报告不可作为对外的法律依据(但这里要锭具体的情况)。 问题二: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区别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审计两者的审计对象不一样,前者只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进行审计贰而后者不仅包括前者,还包括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问题三: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是一个概念吗?求详解。 不是一回事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设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根据工作安排,对本企业内有关部门、单位或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等多种。 内部控制审计专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专项审计,以确定罚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是否合理、有效。审计人员可以是内部审计人员,但通常是外部审计即中介机构审计。 问题四:内部控制检查和内部控制审计有什么区别 方式上:内部控制检查可以任意的方式,简单、复杂的都可以。内部控制审计必须按照一些列标准的流程来进行,一般参考国际内部审计标准,IIA的那套。 输出结果上:内部控制检查可以任何形式的检查报告,可以说几个问题的或者任意形式的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除了报告外,还必须有工作底稿、抽样标准、样本记录等一些列输出结果。 主体上:内部控制检查,一般都是管理层或者监管丹构来做的。内部控制审计,一般有内部审计部门、或者特定的外部审计来完成 问题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建健全情况和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整、有效提出评价意见,并就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审计建议,以预警和预防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相关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内部控制环境,即评价以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在内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第二,风险评估,即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设置的合理性,评价开展风险评估范畴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第三,控制活动,即评价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第四,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即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企业在反舞弊工作重点领域相关工作机制的有效性。第五,内部监督制度,即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问题六:内部控制审计五要素是什么 按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为以下五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察 中国的《内控规范》借鉴了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结合中国国情,要求企业所建立与实施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五个要素: 1、内部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内部监督 问题七: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 1、制定内控审计计划,内审计划包括:审计范围、人员、时间、审计的流程是那些、需要哪个部门配合。 2、形成审计小组,分配审计任务,制定每个流程的内部控制审计方案。 、下发审计通知。 4、审计开始。 5、提出审计发现,小组讨论。 6、形成审计报告。报送批准。 7、分发经过批准的审计报告。 8、有问题的跟踪问题整改情况,并进行验证。 9、回访。 问题八: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的区别联系。 内部控制审计属于注册会计师外部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属于企业董事会自我评价,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责任主体不同。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其次,两者的评价目标不同。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对各类内部控制目标实施的全面评价;内部控制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侧重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目标实施的审计评价。 最后,两者的评价结论不同。企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发表意见,并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出具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注册会计师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虽然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具有上述区别,但两者往往依赖同样的证据、遵循类似的测试方法、使用同一基准日,因此也必然存在一些内在的联系。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程度,从而相应减少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 问题九: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什么意思 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环境、控制等方面进行审计所得出的报告 问题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的是什么 较大型企业由股东大会或监事会授权成立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账目进行内部审计,对股东大会和监事会负责。这是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审计报告不可作为对外的法律依据(但这里要锭具体的情况)。

内部控制的含义是什么呢

1.1 内部控制的概念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从管理意义上说,自我免疫整合和自我检查制约的管理系统为内部控制的实质。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即可以满足对外市场的需要,也加强对内企业的管理,从而更好的成为中体战略目标,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相应的保障。以实现项目运营维度、客户维度、经营维度和能力维度的经营管理为目标,同时加强项目的综合管理,强化信息沟通,改善内部结构,加强管理和监督,使企业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与利用。1.2 内部控制的要素科学合理的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划分,为内控整体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内控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更方便其制度的建设和工作的进行。之所以采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的设置方法是在结合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考虑其内部控制发展情况而决定的。1.2.1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设计内部审计机制;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四大方面内容。1.2.2风险评估对于风险评估来说其前提是目标设定。其次,企业将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及时识别统一运用,以企业的内外部风险程度和信息作为主要关注点,全面而系统的对经营活动中有关于实现内控和企业战略目标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企业能够承受的风险程度找到相对应的方法来应对问题,通过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状况以及运营情况来决定战略的调整方向。1.2.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最重要环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找到相对应的策略,通过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两大机制,运用适当的方式,合理而有效的处理有关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务的保护、预算和运营分析以及成绩的考察等几个方面的控制所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将风险程度降到最低。1.2.4信息与沟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其在信息和交流过程中的最大作用,企业明确、系统全面的采集有关内外部的信息,并密切关注企业在信息传递和沟通中的重要部分和相关程序,以此来提高内部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系统安全保障度。企业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完整的机制,用以保证信息在传递,沟通以及共享等方面的便利,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有效进行。1.2.5内部监督企业运用日常和专项两种监督方式,依据内部的相关管理经验理论做法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合理、有效性方面进行督导检查和科学性的评估,最后出具具有科学性的书面检查报告。企业制定相关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方法和依据准则,对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性质和原因方面的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便于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内部监督检查,提出有效的内控自我评价并出具书面报告。整个过程中要做好资料的留取和保存,对有关的记录,材料要交专人负责管理,确保以后整个内控过程的可以被追溯和验证。

企业内部控制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1、建立全面、具体、严密、闭合和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机制;2、建立完善的检查、评估机制;3、建立纠正预防和考核机制。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内部控制要素是构成内部控制模式的各个方面。在会计学特别是审计学中,一般将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项结构要素,或者将会计制度并入控制程序中,分为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基本相当于所谓“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控制程序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内部控制的作用都是通过各项控制程序来实现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章节知识点归纳,祝你轻松取证。移动端题库:http://m.hqwx.com/tiku/zckjs/?utm_campaign=baiduhehuorenPC端题库:http://hqwx.com/tiku/zckjs/?utm_campaign=baiduhehuoren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是什么?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具体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如何构建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首先,应形成一个经理人的竞争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把真正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吸引进来。建立健全经营者资格认定制度和选聘制度,使经营者的资格认定、任命、考核更具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其次,加强对经营者的制衡约束,通过所有者约束机制、市场约束和国家法律约束来完善对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再次,健全经营者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推行适当的经营者持股制度,实施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制度,即通过让经营者拥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期权,使经营者利益与公司长期利益联系起来,实现经营者与所有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一种激励制度。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是优化股权结构。要改变“一股独大”,可以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降低公司股权的集中度,平等对待所有股东,使股东之间形成相应的牵制。针对“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作为健全的监事会制度应该保证监事会独立有效地行使其对董事会的监督权,同时应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权力,不仅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的三角制衡关系,而且会督促董事以及经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遵循与执行。  (三)设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体系。  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组织结构既不应简单到使管理当局无法有效地监督企业的各项活动,也不能复杂到阻碍业务的正常进行以及必要信息的流通。企业设置组织结构,应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原则,结合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设置职能部门并进行业务分工,以使每一项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办理,而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完成。对各部门既要避免权力重叠,也要防止出现权力真空,使每项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在具体形态上,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机构是大多数企业的较好选择。  (四)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  科学的制度是由人来制定的,再好的制度也必须有人去执行。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内部控制中由于人事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失误。现代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制度(www.chinatpm.net):一是要严把用人关,对重要岗位的人员配置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全面考核其综合素质,确保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二是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岗位和在职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遵纪守法、精通业务;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培养员工敬业爱岗的精神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四是要对有些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制度,以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五)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经济活动往往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运作,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呼唤文化的支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企业的形象如何,直接折射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那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短期行为,不但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也可能从根本上断送企业的发展前途。因此,企业文化应该把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作为核心和基石,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和谐一致、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发挥群体的文化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面对新的国内外环境变化,在当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优先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市场观念,树立用户至上观念,树立人类整体观念以及树立社会责任感等,只有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了,企业才能持续长久地发展下去。  (六)强化内部审计。  现代内部审计活动实际上是管理的延伸,内部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企业管理当局想做而未能做的事情。他们的使命已不再局限于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财会差错,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管理当局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我国目前的企业治理结构下,既然建立内部控制的责任在董事会,那么董事会势必关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要有信息的反馈和传递,内部审计正是沟通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的最好桥梁。因此就在董事会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股东会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控,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它管理者实施内控,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严密内控系统。  总之,良好的内部控制有赖于积极的、与之匹配的控制环境的支持。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现代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5、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的是什么

较大型企业由股东大会或监事会授权成立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账目进行内部审计,对股东大会和监事会负责。这是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审计报告不可作为对外的法律依据(但这里要看具体的情况)。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1、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企业应严格对内部各项程序进行审查,提供日常业务流程、运营、内勤的规范性,实现各个部门从上到下的的防范,到所有人员的防范。2、强化风险管理责任。企业各级机构通过确定风险管理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落实岗位责任。3、创新推动利用内部控制工作本身要求的评价、完善机制,为企业持续创新机制、战略调整和自我提升的输送活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4、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内部控制工作跨部门的特征,整合风险和控制,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帮助企业完成整合数据和信息质量控制要求。5、系统日常监督作为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立体系中的核心监督权,联合发挥大监督体系效能,推动深入到岗位的自我评价体系和提升专精领域的控制水平,确保各种监督手段的有效落地。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企业步入“内控2.0时代”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具有对外效力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制度和程序的总称。该等制度和程序能为企业达成以下类别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经营运作有成效和效率;2)可靠地对内对外报告和传递信息;3)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可见,其属于企业内部制度和程序,仅对企业内部员工具有约束力。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包括1.可靠的凭证制度;2.完整的簿记制度;3.严格的核对制度;4.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5.科学的预算制度;6.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7.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 机制是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机制是一种体制或称体系,是框架下形成的整体,“机制”由有机体喻指一般事物,重在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机理即相互关系。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