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内部控制是什么意思

内部控制是管理学中的名词,国外较为经典的是 ASB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基本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事前防范: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事后监督: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拓展资料: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首先指出保险公司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完善我国保险公司内控机制的对策建议。一、保险公司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性最新的管理理论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是管理层为了把错误降到最低,并有效进行监控而建立的对业务经营活动的检查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早在1997年,为防范金融风险,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就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的金融机构,也包括保险公司。因此保险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内容,保险公司也必须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保险公司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保证保险人的偿付能力,防止保险经营的失败;二是保证保险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防止利用保险进行欺诈;三是保证保险经营的效率,提高被保险人的利益。需要从政府、保险行业、社会等各个层面对保险公司、保险经营活动和保险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分为政府保险监督、保险行业监督和保险信用评级三个层次。相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险监督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监督,而公司内部控制则是内部的、自觉的监督。从要达到保险监督的目的来看,外在的监督只有通过公司的自我约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自我约束是保险公司内在的、对保证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层次,而自我约束能力又取决于及时、有效的内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与保险监督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层面,前者是内因和根据。二、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授权、转授权制度基础上的分层次多级管理,并未明确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而是直接列出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即内部控制还限定在业务项目如险种或部门层次上,缺乏采用内部控制要素的观念,按照业务循环或作业流程来设计动态的内部控制机制,往往容易造成以下问题:(一)保险公司不重视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目前,一些保险公司领导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认识简单化。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由监察部门或审计部门对问题的事后监督和检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重视“亡羊补牢”式的事后监督,而轻视“未雨绸缪”式的事前防范,更忽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动态事中控制,因此出现事故、案件屡禁不止的现象。(二)对业务流程的控制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有些保险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规章制度既已制定,下面照章执行即可;还有一些管理者把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对立起来,认为加强了内部控制就会影响到业务的发展,把内部控制与公司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对立起来,缺乏把内控工作作为一项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以重视的意识。(三)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过于放松具体表现在:在财务上重会计核算、轻预算管理;承保业务上重“风险”合规判断、重要素是否齐全,轻风险管理指导和风险的评估工作;理赔上重赔付速度,片面强调结案率和结案速度,轻理赔质量。(四)缺少检查评估和具体处罚条例据笔者观察,目前一些保险公司比较重视自查和各类工作的常规性检查,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由于责任划分不清、碍于情面或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等思想作怪,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连文件通报也是“隔靴搔痒”,不能切中要害,更缺乏必要的处罚力度和连带责任的追究制和问责制,致使内部监督和控制失去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新时期完善我国保险公司内控机制的对策建议(一)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内部会计系统和内部审计控制在会计制度框架内建立适应公司的统一会计政策,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统一下级公司的核算口径,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各条核算原则,同时建立内部审计,主要有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二)完善全面预算和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业务流程体系保险公司应抓好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的编制和审定、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预算业绩的考核等环节;公司还应建立以核保、核赔、投资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坚持“双人勘查、交叉复核、分级核损、终审归案”的原则,防止假赔、骗赔案的发生。严格控制高风险、低流动资产比例,加强资产负债匹配和现金流量管理。(三)着力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保证公司各部门和总分支公司各司其职、有序结合、分工明确和有效运作的组织保障。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可以把分散的力量聚集成为强大的集体力量;可以使保险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职权在组织管理结构中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避免相互推诿,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确保公司领导制度的实现。围绕风险控制和增进效益两个目标,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内控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日益开放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1.应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以此为核心,严格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其业务收益的稳定,满足被保险人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2.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风险变动趋势进行科学地预测,有效进行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3.完善保险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风险进行控制。(四)建立内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合作机制保险公司应该具备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和合作意识,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积极主动地参与业内的竞争与合作。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低成本、最佳产品、最优服务、最大份额、最高利润,是内外资保险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和利用保险资源、保险科技、保险信息,以及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合作,是国际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从管理的层面上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国内保险公司学习和借鉴。1.内外资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国际通行的内控管理制度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增强公司管理者对加强内控管理的意识;2.应注重公司内控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适应竞争与合作的要求;3.应加强对业务无序竞争的管控,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竞争活动;4.共同营造一种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协作精神和协作方式。四、结束语内部控制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功犹如翅膀与飞翔,有翅膀的不一定会飞翔,但会飞的一定有健硕的翅膀。因此,各保险公司应积极探讨适合本公司的内控机制,促进保险经营再上一个新台阶。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简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措施有哪些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内部控制,应克服单一性和片面性,做到全面控制、全员控制、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建设;(2)加强内部会计控制;(3)加强内部审计控制;(4)加强内部管理控制;(5)加强经营决策者的控制。另外,内部控制要做到全员控制:(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要明确界定岗位职责权限,(3)发挥激励机制作用,调动全员积极性。内部控制要做到全过程控制:(1)要注重事前控制,(2)要加强事中控制,也叫现场控制;(3)要做好事后控制,也叫反馈控制。

什么是内部控制 ?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这种局限性也必须明了并加预防。

内部控制的控制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企业内部控制措施通常包括风险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营运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1、风险控制 。 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2、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要求单位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3、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4、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5、预算控制。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控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6、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7、内部报告控制。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8、系统自动控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应尽量使用系统自动控制代替人工控制。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原因1.制度本身制定得不合理,或过于理想化,或随着新情况出现,原有制度已不能适应却没有及时修改,从而使得制度不具可操作性,自然也就不会被执行;2.缺乏保证制度执行的机制,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又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墙上摆设和一纸空文也就不奇怪了。为此,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制度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执行力,不能为制度而制度。

如何通过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一)优化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脱离现实情况,它受控制环境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优化控制环境,首要的是企业的管理者重视起来,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现代企业也要成为“法治企业”。   (二)明确控制目标   明确控制目标,前提是科学地制定目标。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制订公司年度计划,并将其细分至相关部门,确定企业的销售、成本、工资、费用、利润、资金等计划,各部门再据以制定更详细的目标。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强化控制目标的刚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是处于动态之中,实际的运行会与计划有所偏差。   (三)改善控制方法   控制措施有效、到位,以国家法律、法规及财经纪律为准绳,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进行组织、调节和制约,以利于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揭露和纠正。考核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明确衡量质量和业绩的标准,内部控制标准,可以在业务预算、工作计划中予以规定;每项经营业务的标准,都应书面成文;具体的内部控制标准可以单独制定,也可以把他们并入各项经营业务的标准中去。      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      (一)组织结构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监事会对董事会、公司的财务工作及经营者执行法律和公司章程情况进行监督;还应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如审计部,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以授权批准来进行控制。在公司,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然后再由董事会授权给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   (三)会计(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控制规范,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重点把好两个关口:一是,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二是,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监督的内容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渠道、资金支出管理范围和支出标准项目等,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   (四)资产保护控制   对实物的采购、保管、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只能限于特定人员管理,支票等票据的签发,必须是单位指定的负责人,存货的实物保护可以有专职的仓库保管员控制,以防止资产流失。   (五)收支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及其资源的配置方式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或由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预算的制订、协调、监控、评价、考核等工作;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时要注意:1、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2、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3、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六)风险控制   企业针对每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与控制。主要包括:1、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的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等都要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2、投资风险控制。无论是债权股权投资还是长短期投资,企业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3、信用风险控制。主要指应收账款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确定信用授权标准,规定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时跟踪。4、合同风险控制。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制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致的企业诉讼。   (七)职工素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好坏与否,取决于执行者,职工素质控制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招聘是重要环节,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同时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包含哪些要素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从组织内部的控制主体角度可分为董事会控制、管理者控制、员工控制.从而形成三个层级的内部控制:一是战略规划控制,即董事会对战略制定的控制;二是战略实施控制,即管理者对战略执行的控制;三是任务控制,即员工对作业的控制。管理控制从广义上讲应包含这三方面的控制;从狭义上讲主要指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我们这里将管理控制作狭义解释。因此,管理控制既是执行组织战略的一个系统,又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个系统。从内部控制的理论进展可以看出,管理控制作为管理者确保资源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组织系统,随着企业环境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的增强,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主要都是从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角度强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而忽略经营效果效率提高这一根本目标,从而忽略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评价和研究。

什么是内部控制,包括哪些方面?

(一)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环境,二是会计系统,三是控制程序。(二)宏观上讲分为两大类一是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二是内部管理的控制制度(三)采用会计的手段和方法对财务会计系统进行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采用会计以外的手段和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就是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扩展资料:一、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二、会计系统是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的业务活动,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作出适当的分类;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三、控制程序是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帐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作者简介

王宏,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会副主席,大成律师事务所沈阳分所创始人,新加坡大成中央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具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王宏律师从事法律工作十多年,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外商投融资,企业兼并与收购、上市、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改制,公司治理、管理及对美国上市公司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执行等方面卓有声誉的资深律师。王宏律师多次以丰富的执业经验和谈判技巧,运用所擅长的外商投融资、并购法律服务专业技能,在深入剖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后,准确把握投资者的心理,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方面,王宏律师能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制定企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保障企业经营合法性的同时,实现项目的最佳利益。著有《敢问钱在何方——中小企业融资指南》(法律出版社)一书。张婷,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具有财务和法律双重背景。曾在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高级审计师,拥有丰富的审计和风险控制经验。擅长处理公司治理、外商在华投资、尽职调查、企业并购和国际融资等商事法律业务以及美国、新加坡、香港交易所等海外上市业务,多次主持涉外谈判和涉外交易,可以熟练使用英文工作,同时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萨班斯法案的执行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著有《投资并购在中国》(英文版)、《企业并购法律风险控制》、《房地产开发经营全程指引》、《并购经典案例法律点评》等著作。

会计本科论文写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好写吗?

会计本科论文写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好写。以实际案例来写不好找资料,而且可能还要自己去了解那个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属于一个公司特有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保密性,不好深挖了。会计本科论文: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工作,要求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企业内部控制》王立彦是第几版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王立彦主编的一本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专业书籍,“企业内部控制”第一版于2006年出版,至今已经出版了多个版本,具体版本需要根据出版时间和版次来确定。段落区分开。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是否被强制披露 当然披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别救知道剪切复制 垃圾 。 提问者最好看看 配套指引 回答的垃圾,别用好几年前的东西用到现在身上 winddiamond 你除了复制粘贴害人 我看不会别的什么了

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有什么特点?

产品定位,招投标,经济测算、定价,工期和质量,宣传和销售策略,融资和财税筹划等。

剥夺型公司治理生态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 要]大股东剥夺小股东利益属于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按照传统做法,由于监管成本过高以及“搭便车”原因,小股东会应用“华尔街准则”,采用“用脚投票”方法避免大股东的剥夺。但是,这样不利于公司治理的长期发展和小股东利益的实现。在公司内部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软弱”的情况下,可以引入机构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生态,维护小股东的利益,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资本市场和整体经济的稳定,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司治理;生态;剥夺;机构投资者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034-03   1 引 言   “公司”(company)由拉丁文com(共同)和panis(面包)组成,两者连接起来,意即分享面包的人。“治理”(governance)一词来自拉丁文“gubernare”,含有“统治”(rule)、“操控”(steer)的意思。将两者含义结合起来,公司治理即分享面包的人共同操控、管理公司。但是,由于分享面包的人有很多,其中也包括一些代理人(经理),所以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股东与代理人利益不一致问题,即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或者大股东剥夺小股东利益,即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公司股权相对集中于少数股东之手,公司内部的利益均衡主要表现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与协调,不表现为公司经理层与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利益对立与控制权争夺。当前,现有文献主要运用博弈论来研究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张维迎,2004),或者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公司治理边界问题(李维安,2003),或者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差异进行研究(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2008)。同时,现在关于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文献也不少,有的从案例的角度进行解读(宁向东,2005);有的运用博弈论对大股东剥削小股东的利益进行分析(段亚林,2001);有的引入机构投资者对小股东的保护进行探讨(傅强,2010)。但是,这些研究都普遍忽略了公司治理的生态问题,即只是从公司治理的局部(只考虑内部治理或者外部治理)进行讨论,没有从全局(既考虑内部治理,又考虑外部治理)进行思考。因此,笔者将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公司治理生态为基础,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探讨如何协调剥夺型公司治理相关问题。   2 小股东监管大股东模型分析   对于某些公司,所存在的是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而对于另外一些公司,则存在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当然,现实中更多的是两类问题兼而有之的公司。关于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主要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个问题才引起较多研究者的注意,研究工作才逐渐深入。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控制性股东的存在,控制性股东可以利用手中较高的控制权从上市公司转移利润到自己手里,这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但是,小股东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用脚投票”来避免这种剥夺。下面运用模型来对小股东“用脚投票”行为进行分析。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来作一些假设,如下[注: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及实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自然,这个上市公司所有的小股东都会这样想,同时也会这样做。结果,正如大家所猜想的那样,大股东可以肆无忌惮的剥夺所有小股东的利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小股东会选择无奈但有效的方式来对抗——“用脚投票”。那么,有没有可以破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呢?有,就是引入机构投资者。   3 机构投资者对剥夺型公司治理生态影响分析   从上面的小股东监管大股东的模型分析来看,此时的公司治理生态有很多不足,以至于导致公司治理生态无法维持的尴尬境遇。要想改变这种脆弱的公司治理生态现状,我们可以引入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主要指证券投资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商业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和证券投资公司等法人投资主体。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的比例逐渐上升,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影响逐步扩大。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华尔街准则”,即小股东“用脚投票”机制。引入机构投资者,我们可以将公司治理生态表示(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当没有引入机构投资者时,小股东很容易受到大股东剥夺利益,很难实现上市公司价值最大,自然也无法实现小股东效用最大。当引入机构投资者时(图2左边虚线部分),小股东委托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机构投资者有更多的精力和专业人才来监督大股东,避免了大股东剥夺小股东利益。这样既可以有利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又可以满足小股东效用最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引入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生态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小股东的利益[注:引入机构投资者,小股东可以将所有收入用于消费私人物品,不用于对大股东的监管,即小股东的预算约束线变为纵轴上方某一点,高于不引入机构投资者时截距。]。同时,引入机构投资者,小股东也可以避免采取“用脚投票”的消极方法,让小股东更加关心公司的长期发展,主动参与公司的业务,有利于公司筹资和治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引入机构投资者更加节省资源,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实现了一个帕累托改进。   4 结 论   公司治理问题包括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和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本文以公司治理生态为基础,从机构投资者视角,关注于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小股东如果实现效用最大,必须满足消费私人物品和监管大股东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私人物品价格和监管大股东成本之比。但是,小股东不能达到这个条件。由于小股东的股权分散,小股东集体行动对大股东滥用股权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成本太高,因此,小股东在与大股东抗衡的利益博弈中困难重重。如果一国证券法律法规不严格,大股东可以轻易的利用法律漏洞来行使滥用股权的行为。对大股东滥用股权监管的传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来自公司内部的监管,即小股东利用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机构对大股东的滥用股权行为提出异议予以反对;另一种是来自公司外部的监管,即证券监管机构包括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中介机构、媒体等对大股东滥用股权予以监管。但是这两种方法不够现实,不具有可操作性。这两种方法往往造成小股东应用“华尔街准则”,采用“用脚投票”方法避免大股东的剥夺。这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是投机频繁,经济虚假繁荣,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更加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机构投资者,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生态,维护小股东利益。   参考文献:   [1]朱羿锟.公司控制权配置论[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于东智.公司治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为什么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存在差异?[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34-44.   [6] 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7] 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及实例[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8] 傅强.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J]. 商业研究,2010(2):169-173.   [9] 钱露.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4):48-52.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2lslktglx-06)。   [作者简介]许晓军(1978—),男,辽宁葫芦岛人,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刘涛(1980—),女,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王沁(1977—),女,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及对策分析?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要素 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内控管理不容乐观。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目前,受到萨班斯法的影响,财政部加强了内控标准的修订,这需要立法学的指导。 审计准则方面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尽管理论界有多种表述,但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事前防范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 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 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事后监督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 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书名:内部控制 作者:周在霞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探究论文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探究论文   近几年来,企业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形成很大的冲击,同时也让投资者对企业及其高级管理层的信任极度降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探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近年来,从“三鹿”、“中航油”到“华锐风电”等事件,引起投资者和监管层对企业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反思和重视。就此,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措施。   关键词: 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预警   近几年来,企业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形成很大的冲击,同时也让投资者对企业及其高级管理层的信任极度降低。这些现象的出现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直接与必然的关系。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执行是每个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由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执行内部自我调整、约束、评价制定的组织机制和实施程序。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士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中国企业关于内部控制,具体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从两者的概念上看,美国COSO委员会所定义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与我国的不尽相同,我国的是以会计控制为基础,但二者已是异曲同工。内部控制是一个规范的管理流程,它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做法来限制规范企业的各个方面以及部门人员的操作流程,是一个操作系统规范。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岗位责任制。   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的一个小会计8年贪腐挪用公款2.2亿元,最终判死缓。一个小会计竟然能挪用巨额资金,在于单位内部缺乏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为达到监督控制的目的,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控要求设置内部的机构,并且为了使每个人正确行使职权,应当编制内部管理手册。同时,也应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措施,比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现代化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部分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为了考核经营者的业绩,可以通过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完整反映经营者的业绩和经营行为。   3、有利于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日常运营会有很多的风险,如法律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例如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为投机行为给企业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从防范风险的方面讲,可以说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过程,也就是企业不断化解危机的过程。怎样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的有效运行,是经营管理者十分注重的问题,也是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利保证。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不完善。   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是否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实施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的缺陷一般包括董事会结构不健全、高管人员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源建设重视程度不足、权责分配模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反舞弊机制欠缺等。   比如三鹿集团其股权结构组成是第一大股东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其持股比例分别是56%、43%。剩余1%由小散户持有。从持股比例来看其股权结构正常合理,但事实是,三鹿集团900多名老职工拥有96%左右的股份,从实际比例来看股权相当分散。而且田文华同时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实际工作中三鹿集团的控制人只有他一人,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根本是无稽之谈。因而个人独断专行不可避免,公司内部控制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二)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风险管理是指能够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及时辨别、评估和分析,并对管理过程中各种未知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步骤。目前,中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对风险管理重视不足,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应能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即使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也不能很好的执行,即风险监督机制不完善。例如郑百文事件,其风险意识不强主要反映在盲目扩张和信用销售两个方面,郑百文在上市时资产负债率已达68.9%,截至2000年已高达159.14%,在此期间它还盲目收购和扩建公司。   与长虹、建行的三角信用关系是郑百文高速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最终导致其陷入困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此关系,厂商将销售风险转嫁给郑百文,最后造成公司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为76,264万元,其他应收账款达到26,973.59万元。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   内部控制是控制活动实施的具体方式。控制活动是管理层为了保证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制定的一系列的程序和实施方案。风险不一样,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形式也就不一样。控制的方式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上市公司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设计,如果内部控制设计有缺陷,那么风险依然会存在。如果内部控制设计没有问题,那么就是执行缺陷。当一个内部控制规定不能很好地执行时,单纯地进行加强控制是不能防范风险的。   在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按照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手段,但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业务流程的操作是证据确凿的,“早产奶”事件让消费者看到了三鹿高管对其流程违规操作的无所谓态度以及对消费群体利益的忽视,令人们对其品牌的信誉度产生强烈质疑。同时,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采取了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瞒就瞒的处理方式,一再贻误战机,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毫无执行力,最终导致事态恶化,一发不可收拾。   (四)缺乏有效沟通,信息流通不畅。   上市公司由于管理层级较多,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流通迟缓,高层管理者不能及时掌握公司信息,因此造成对内对外信息发布迟缓、员工反馈无法及时解决、公司决策不能按时执行,同时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或披露有误而受到证监会、交易所处罚和谴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被称为“散户绞肉机”的华锐风电通过伪造单据等方式,在2011年度提前确认收入,虚增2011年利润总额2.77亿元,此金额占当年利润总额为37%。因其虚假陈述,2013年5月31日,证监会因华锐风电涉嫌虚增利润、虚转成本、虚增收入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其正式立案。同年9月14日,因涉嫌制造和披露虚假信息、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未能在年报中如实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给予华锐风电相关高管通报批评。 2015年11月20日,对于华锐风电信息披露违法一案,最终证监会做出行政处罚60万元,并对5名责任人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的决定。   (五)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   监督体系是保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得以顺利、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一般包括自我监管、会计控制、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这四大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监督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达到对上市公司内部的关键点的重点监督,可以通过对内控总体进行持续性的监管,如有问题及时提交检查报告,同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例如中航油事件,新加坡公司基本上由陈久霖一人独断,在进行场外交易时不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集团公司无法对新加坡公司的`业务进行管理控制,无法通过财务报表发现他在公司运营中所动的手脚,对于他的各种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无法监督制止,对于陈久霖而言内控制度就是一个摆设,对其没有任何约束力,最终导致巨额亏损。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基调由控制环境所决定,同时也影响企业全体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础结构和基本的规则。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信度、企业的经营风格和管理哲学、责任授权和划分方法、人事政策和实务、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等。上市公司治理主要是由高层领导者相互制约完成,如董事会、监事会、所有者和高级经理人组成。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应从加强董事会的管理职能入手,如完善董事会结构、明确董事会职责和发挥独立董事作用、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等。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明确风险管理目标,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风险进行独立评估,引入专业事项识别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公司全体员工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对风险的意识。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强化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增强责任感。   为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可以开展持续有效的专业知识教育,最终达到各工作人员均能胜任本职位工作,业务处理过程减少操作错误的目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生产经营中异常情况的预警能力以减少风险损失。可以通过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作为控制活动的特殊措施,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这样可以使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三)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严格彻底的执行,就是空有其谈。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完整、严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使之在日常经营中得到贯彻执行,否则制度将如一纸空文。上市公司应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或者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职责,责任到人,以便形成科学有效的制衡机制,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目前,利用网络内部控制已成为内部控制的高效实施手段,例如指纹识别、密码效验等。同时,对于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点,要制定专项控制措施,为内部控制的完整全面执行做好准备。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从广义来说,有效的沟通是信息全方位的传递,为保障信息传递顺畅,公司所有员工都应积极配合与参与,同时秉持谨慎性原则应对信息的准确性负责。高层领导也应与下属保持信息通畅,及时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及所给出的建议。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整合与处理流程,保障公司信息沟通系统准确、及时、通畅。   (五)强化内部监督体系。   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是内部监督体系正常运行的保障。为实现对内控系统的监控,可通过持续性的监控行为、独立的评估和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审计部门应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目标必须明确且具有可行性,规范审计方式,增强内部审计的可信度,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同时还要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保障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以确保公司的每个阶段都能按照公司制度有条不紊的发展。强化高层领导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监督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黄会英,王金栋.从三鹿事件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J].企业技术开发,2010.7.   [2]宋云.浅析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2010.10.   [3]姚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5. ;

论文题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思考。 求论文大纲和文献综述。 可加分。

  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论文大纲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2.1上市公司的界定与特征  2.2 内部控制的涵义与内容  2.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涵义、特点与内容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3.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3.4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5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的对策思考  结论  研究综述  (一)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通常,人们将西方内部控制演进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内部牵制阶段;20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80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前,被称为牵制阶段,是内部控制的萌芽时期。在该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以职责的分工和业务的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为着眼点。到了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社经济的发展和审计方法的改进,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了发展。内部控制开始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在此期间推行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其目标在于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经营效率。到了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审计理论的推进上有大量的举动,这使得内部控制理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该阶段的重点。到了20世纪90年代,对内部控制多是从会计的角度来研究的。政府在内部控制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大大地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COSO报告)。COSO报告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新阶段。2006年7月15日美国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已开始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生效。SOX严格界定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财务责任和义务;强调了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责;对公司的信息披露作了明确要求;对公司的外部审计做出严格规定。  (二)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的经济、政治体制所导致的。而在我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步伐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政府才开始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的规范建设。1986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该规范中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于1997年年初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  内部控制做出了定义。1997年5月颁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规定金融机构要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我国第一部对内部控制有法律要求的法规是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

简述巴寒尔委员会对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认识。

【答案】:(1)巴塞尔体系旨在保护存款人利益,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全与稳定,为各国银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创造平等的条件。巴塞尔体系把风险监管作为核心的内容,这决定了巴塞尔体系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自身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2)近年来,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亏损、倒闭和发生金融危机的问题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研究,并通过分析有问题银行的案例及其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安全性和良好运作的保证,它有助于确保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众多案例表明,内部控制失灵是有问题银行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产生重大损失的内部原因。银行如果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就可以预先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避免和减少损失。

2018年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2018年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一 为了有效防控廉政风险,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行)》,要求从开始全面实施。我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陆续整理有关单位的主要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参考。市农机局作为我市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七家试点单位之一,在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现了权力制衡,使单位领导从源头上规避了经济责任风险。主要做法是: 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 单位内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作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内部各处室的协作和配合。市农机局在工作中意识到单位领导重视是推动实施内控的关键。工作中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结合,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为内控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纪检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处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工作办公室,其中计财处牵头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处室(站)为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机构,积极配合内控工作办公室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纪检部门牵头内控评估,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指出局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各处室(站)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局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拟定工作方案,明确推进计划 印发了《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方案》。农机局的内控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是宣传准备阶段(8月-9月),主要包括学习内控相关知识,制定内控工作方案,成立内控工作团队。二是内控梳理阶段(10月-12月),组织培训、召开启动大会,梳理制度流程、费用支出,风险分析、建立控制机制,优化制度、流程、表单等。三是成果汇编阶段(12月-2015年1月),汇编内控规范管理手册,汇编经费支出管理指南,开展内控工作总结、汇报等。四是内控运行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发布内控手册、费用指南,按照手册、指南实施业务,监督检查、开展内控评价,组织开展风险评估。五是信息化阶段(2015年3月后),收集信息化建设需求,部署初始化信息系统,试运行内控信息系统。 三、构建内控机制,保障内控实施 (一)建立了单位层面的内控运行制约机制。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内控管理职责分工,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责任机制,关键人员资质能力,财务信息编报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评价。 (二)梳理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管理制度及流程。针对预(决)算管理、经费收支管理、农机专项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6个业务模块,在规章制度方面,总计梳理66份外部制度文件,分六个模块汇编成册,梳理8类28份内部制度文件,其中5份涉及经济活动管理;在业务流程及风险管控方面,总计梳理优化32个业务流程,32个风险控制矩阵(涉及64个主要风险点、11个关键控制措施),21个内控指南;在工作表单方面,总计梳理近20个表单,新建预算执行分析表、合同审批单、空白支票领用备查登记簿、合同归档表等4个表单,优化完善费用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等3个表单。 (三)汇编内控管理工作手册。汇总整理《内控规范管理手册》,共分为手册说明、单位层面内控概况、业务层面内控实施、内控监督评价五个部分,做到经济业务管理规范有序,内控管理职责清晰,提高单位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和信息化 (四)通过信息化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要保障内控真正落地,信息化是实施内控的最重要手段。市农机局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内控理念嵌入信息系统中,将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并达到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内控规范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具有相当难度和专业性的工作,单位自身开展内控建设缺乏精力和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手段,很难保证内控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下一步市农机局将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内控宣传,在局内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获取其专业理论支撑和丰富实务经验,确保内控规范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二 2015年是专员办全面推进工作转型的开局之年,陕西专员办以加强内部控制为基础,推进工作转型有序开展,不断提高监管成效。一是创新方式,有效控制预算审核质量风险。今年是专员办工作转型后第一次实质性、大范围介入预算编制审核工作。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我办开展了对561家在陕基层预算单位2016年“一上”部门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资产配置预算和重点项目支出预算的审核,并对2016-2018年三年预算规划进行了审核,对重点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共审核重点项目355个。由于单位多、任务重,加之部里审核时间的要求,又是首次开展如此大范围的预算编制审核,审核风险相对较大。为了有效控制审核风险,提高审核质效,我办从基础工作和规范流程抓起,创新审核方式方法,提高审核效率,确保了审核工作的圆满完成。如,专门研究设计了《基础资料审核表》、《项目审核及评审审核表》、《新增资产配置情况审核表》,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和标准;明确了牵头业务处,在审核过程中,及时将审核要求、要点、标准等信息传达到审核业务经办处,确保了审核尺度和进度的统一性;严格按照规定在涉密网上进行数据审核和处理,确保了审核数据的安全性。 二是夯实基础,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审核监督风险。今年我办共开展16项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执行监督工作。在每项工作开展前,我办均制定了审核方案,明确政策要求、审核重点、工作流程、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和责任要求等,确保审核工作顺利完成。在审核工作中,科学设计有关表格,清晰完整反映监管数据,根据监管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的"excel表格。如,为了清楚了解陕西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及资金管理情况,设计了陕西省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年龄结构情况统计表》、《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标准变化情况统计表》和《基金收入支出情况统计表》等,有效提高了审核效率,确保了审核质量。健全各项转移支付资金台账,收集各预算单位预算监管基础数据,加强日常分析和动态监控,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审核监督有的放矢。对以前年度授权延续项目,我办充分利用以前年度审核数据和经验,在实地抽审选点上尽量避免重复;对新增监管事项,提前调查摸底,在明确审核要点的基础上,通过全面资料审核、实地抽审,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三是严格把关,有效控制监督检查风险。在地方政府债务核查工作中,我办需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审核25000多笔债务,且涉及陕西省各地市,为了有效控制核查风险,我办采取列出各地市债务清单要求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进行确认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核查效率,也有效降低了核查风险;地方预决算公开检查中,由于全部是网上核查,为了确保检查结果证据充分,我们在查询网站、阅读公开信息的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证据保全,有效避免了后期交换意见潜在风险。在会计监督检查工作中,认真开展查前调研,除调查了解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近三年重大财务事项及近几年被有关监督部门检查和处理情况外,还调查了解财税优惠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及会计审计准则执行情况、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由于选点科学,有效预防了检查潜在风险,提高了检查工作成效。 四是规范程序,有效控制流程运行风险。严格执行检查汇报制度,要求各工作组在检查、核查期间坚持每周向分管领导或办领导汇报检查进展情况,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线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及时向办领导汇报反映。严格执行复核制度,财政检查与被查单位交换意见,被查单位基本情况和检查发现问题,都经过有复核组人员参加的专员办公会集体研究审定,凡专项检查财政检查报告、处理决定,都由复核组进行复核,经专员办公会集体审议通过,既确保了检查、审查事实准确、依据充分、合法合规,有效规避监督风险,也有效杜绝了人为放水、利用检查成果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腐败问题的发生。坚持对重大审核事项的审核结论和意见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确保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如,对垂管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退税审批意见等,实行业务处初审、专员办公会集体研究审议通过后,才能正式出具审核意见。要求各业务处对单笔申报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审核审批工作坚持进行实地审核,有效降低审核风险,提高审核成效。 五是加强沟通,有效控制外部风险。主动出击,加强与地方财政部门的沟通,梳理了《陕西专员办监管项目需陕西省财政厅报送审核资料时限表》,通过发函、现场座谈等方式,明确了陕西省财政厅配合工作事项及提供的资料、完成时限等,争取工作支持、配合,从而提高各项工作时效,避免了因时间上的紧张造成的审核风险。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专项检查中,严格按照规定对检查发现问题进行定性,每一个检查小组也在现场检查结束前,与被查单位进行了充分沟通,确保查出的问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有效避免了意见交换不充分可能引发的监督检查风险。在基建贴息审核中通过强化三方责任意识,即强化项目单位真实合规申报责任意识、强化地方财政部门审核把关责任意识、强化专员办从严精准终审责任意识,形成三方合力,降低了专员办终审工作风险。 六是民主公开,有效控制管理风险。在工作过程中,坚持民主议事制度,积极倡导民主作风,充分发挥集体决策的优势。坚持重大工作部署、检查结论处理意见、内部人、财、物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全部由专员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形成专员办公会议纪要发布内网,向全办干部公开,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扩大干部职工的知情权。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和日常财务报销工作,严格预算执行,办内凡1万元以上的财务支出项目全部上专员办公会集体研究审议后方可列支。制定了《中共财政部驻陕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办、处两级领导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局面,明确了用人责任、纠正责任、监督责任、支持责任、管理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坚持抓早抓小,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保持高压态势,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有效降低了党风廉政风险。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三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当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并就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进行报告。为推动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以下简称《管理制度》)编制内部控制报告,掌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更好地发挥信息公开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省财政厅下发了《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6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湘财会函〔2017〕2号),要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编制2016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的工作部署,现就我市行政事业单位编制2016年度内部控制报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 开展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旨在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要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推进内部控制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负总责。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本地区、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数据准确,报送及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各单位应当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及时编制和报送内部控制报告。 (三)加强分析,推动整改。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在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内部控制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并通过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整改,逐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三、报送要求 (一)报送时间 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当于2017年4月10日前完成对本辖区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县市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至市财政局会计科。 各市直单位应当于2017年4月10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到市财政局会计科。 (二)报送方式 纸质版需装订成册后报送至市财政局会计科。电子版文件以县市区或单位命名,发送至379351454@qq.com,联系电话:8850143。 四、其他事项 (一)关于建立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制度。为深入推进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探索建立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制度的要求,我市将根据2016年底各单位报送内控总结、内控基础性评价报告和内控手册综合评分情况,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中选取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作为市级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通过对联系点内部控制工作情况的总结、提炼形成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与其他单位分享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市全面实施《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参照省厅工作方式,建立本地区内控工作联系点制度。 (二)关于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机制。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对各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的要求,我局将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抽取一定比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以及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 (三)报告编制及报送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局。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四 为进一步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防范廉政风险和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日前,在财政部指导下,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河北省财政厅结合河北省财政工作实际,认真梳理、评估财政业务及管理各类风险,制定出台了“1+10”内部控制制度,深入开展财政工作内部风险防控建设工作。“1+10”内部控制制度,即1个基本制度加上法律风险控制、政策制定风险控制、预算编制风险控制、预算执行风险控制、公共关系风险控制、机关运转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管理风险控制、岗位利益冲突风险控制、机关财务风险控制和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等10个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1+10”内部控制制度综合运用了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机关工作绩效管理控制等防控方法,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使任何决策或业务工作都有案可查,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防止权力滥用。 同时,还建立起了对各类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置和纠正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实现了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级、应对、监测和报告的全过程管理。为确保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各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对每项业务流程都归纳了主要控制环节,梳理出存在的重大和一般风险,列明风险事项,明确了责任主体,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并设置了流程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财政部门拥有直接管钱、管项目的权力,风险点比较多,在权力运行上稍有不慎,就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尤其要防止决策失误,防止权力失控。”省财政厅厅长高志立说,“1+10”内部控制制度是在新形势下对内部风险防控的顶层设计和进一步规范,是对单位组织结构和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和科学划分,使各项财政业务活动更加合法合规,将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将进一步促进财政干部严以用权、按规矩办事。

急,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高分悬赏。

你需要的一位人才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的作者简介

朱荣恩,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审计学、会计制度设计、资信评估等课程。主编教材有《会计制度设计》《现代内部审计学》(国家“九五”重点教材)、《审计学》(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审计理论研究前沿》(研究生教材)。专著有《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资信评级》《现代企业信用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研究》《内部控制评价》。主持课题有: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结构研究、上市公司综合分析、侦券评级研究、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工作指南、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研究等,其中“债券评级研究”获1997年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二等奖。 朱荣恩现任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先后担任北京、上海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内部控制”主讲教师,为全国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和高级会计师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袁敏,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资信评级;主讲内部控制学、内部审计学、审计学、会计学、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多门课程;主持或参与国资委研究中心、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教委等多项课题,并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经论丛》《证券市场导报》、《外国经济与管理》《财务与会计》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上官晓文,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高级经营师,上海金融学院副教授,审计系主任,上海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学会会员,长期从事财务管理、审计学、内部控制教学研究,主编《审计学》教材,参编相关著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数篇。胡本源,2007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得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现任教于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主要从事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曾在《财贸研究》《财务与会计》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编著有《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参加了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审计学》的编写工作。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李晓慧)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s7PyKMOqa3anWqQmDCWEQ 提取码: 5mjg书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作者:李晓慧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12页数:269内容简介:李晓慧、何玉润编著的这本《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的特点如下:具有最新的理论贡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梳理了国内外最新的内部控制理论,深入探讨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本质属性,解答了目前该领域理论方面的一些问题和疑惑。在内部控制的实务和操作方面力求系统、注重实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围绕内部控制要素、设计、评价、审计和披露几个方面凸显实务操作的流程、底稿以及案例,让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其更好地运用内部控制提升公司价值。写作风格活泼新颖,编写体例创新,可读性更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搜集整理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真实案例,行文活泼生动,将枯燥严肃的审计问题以鲜活的案例展现出来,引导读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践进一步思考,帮助读者有兴趣地主动学习和汲取知识,增加了本书的易读性。受众对象更加广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专门针对MPAcc、EMBA、MBA、EDP以及公司管理者、注册会计师和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而写作,同时也适合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公司内部培训的入门知识读本。

国内外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引起的内部控制失败的经典案例有哪些?

你好,1,原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2,琼民源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用内部控制来说诺基亚的风险规避策略的案例分析

论文摘要: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无论是以权益资本方式还是以负债资本方式进行的资金筹措。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企业筹资就必然会引起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   0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独特功能,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填补大型企业的空白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为中国各界所认可   中小企业创建时就必须筹集到可以设立企业所必需的初始资本,在到国家有关部门取得注册登记后,才能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用于购置租赁厂房、设备和工具,支付员工工资和各项用等。企业有了初始资金也是不够的,随着企业的变化发展,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这些都需要很大的资金作为支持,这些资金很多的时候都是通过筹资得来的   因此,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作为筹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      一、筹资风险分析      企业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   中小企业要想筹措资金,也会使企业负债,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获得节税效益,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同时,负债经营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制定出合理的负债财务计划;对于筹集外资带来的风险,应从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人手,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因负债而引起的风险也是每个中小企业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企业筹资风险成因      1.商业信用。在现代社会中,商业信用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信用何谈筹资,也不会有其他的企业或是银行金融讥构愿意给你投资,中小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誉问题尤其严重,如果对往来中小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负债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税息前利润(税息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筹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金融市场利率,汇率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在实行“双松”政策,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增加,贷款的利息率降低,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减少,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反,当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提高,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增加,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   .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      1.树立企业形象,创造企业信誉   .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树立风险意识   .选择适合自己的筹资方式   .由利率、汇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利率的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很高时,尽量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很低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集外币带来的风险,应从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入手,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找出汇率变动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并且在预测汇率变动的同时,还应在筹资战略上和具体筹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   .风险转移。选择一种新型的筹资方式,可以使其风险更低或将风险从一类投资者转移到另一类对风险不是很敏感的投资者,以降低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从而降低资本成本。例如,新型的筹资方式:企业售后回购   .对筹资进行决策与预测,确保筹资收益      四、结语      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中小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中小企业进行筹资,就必须面对筹资所带来的风险,要充分认清风险所带来的危机和机遇,时刻把风险放在心里,正确认识风险,提前预防发生地风险,应对风险,掌握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利用机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别的什么也不要了,记得以身相许就好了啊……

内部控制的原则有哪些?并加以解释.该案例中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哪些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范围应覆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及所有的系统、部门和岗位。(二) 统一性原则。评价的准则、范围、程序和方法等应保持一致,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准确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可比。 (三)独立性原则。评价应由银监会或受委托评价机构独立进行。 (四)公正性原则。评价应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为准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五)重要性原则。评价应依据风险和控制的重要性确定重点,关注重点区域和重点业务。 (六)及时性原则。评价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进行,当经营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重新评价。

强化内部控制对策研究|内部控制失败案例2017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手段是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五个要素。   我国 事业单位是国家出于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教文卫等相关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大都带有社会公益的性质,从社会管理的性质来看,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是不同的。事业单位可以划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公(即参照公务员)事业单位”、“财政补贴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四类。 事业单位存在着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不少弊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诸多缺陷,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已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和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充分的内控理论体系。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都是针对企业,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执行缺乏足够的指导性。相对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较充分,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制度,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这些规范制度基本涵盖了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则相对薄弱,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制度,其规范指导文件仅仅限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涉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部分。   2、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内控工作缺乏重视。较多事业单位缺失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对内部控制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将内控制度仅做纸上文件,应付了事,缺乏实效,对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缺乏主观能动性,忽视执行效果。   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偏差或不力。在一些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仅仅限定在对财务会计和内部牵制方面的内部控制,缺乏对单位整体风险的管理,忽视了对单位其他过程、环节的控制监督。退一步而言,即便是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内部牵制方面的控制上,由于事业单位性质及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管理层在风险控制方面理解的差异性,导致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组织结构、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例如在岗位及人员设置上缺乏谨慎,一人身兼数职;记账人员、经办人员、采购人员、仓管人员、决策人员等没有很好地实现人员分开和相互牵制,甚至人员及岗位相互交叉,造成职权混乱不明确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效率,使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4、会计稽核制度尚待健全。稽核制度是会计机构内部的一种制度,会计稽核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会计稽核工作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保证。一些单位存在的会计数据失真、账目不清、会计核算混乱等问题,都与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不健全有关。缺乏会计稽核制度,就不能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当前虚报假账、发票不全、打白条等现象屡屡发生;在做帐过程中也常会出现账目分类模糊、不及时确认收入费用、科目错误等现象。这些都表明健全会计稽核制度的迫切性。   5、货币资金控制薄弱。作为单位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货币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也最容易伴随问题产生。尤其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其货币资金的管理使用相对混乱,甚至出现严重问题。比如在制单、复核、印鉴保管、收付款、支票保管、记账和编制报表等工作未进行不相容职位分离时,常会发生侵占、挪用单位资金等现象。又如单位个人或部门用款时,在不提交用款申请、未注明用款用途情况下就自行支配使用该资金。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在货币资金使用方面的薄弱环节,急需加强。   二、强化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管理层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负有主要责任,管理层应当明确第一责任人角色,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在单位管理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去强化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管理当局应当明确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并按照高效科学的要求,合理设置岗位和人员,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内控意识,发挥内部牵制和会计稽核作用,并明确工作流程和规则,将内控制度传达到全体人员,使全体人员都成为单位内部控制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同时要转变对内部控制的片面理解,并努力创建良好的内控氛围。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不仅有利于单位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对内部控制有正确的认识,也有利于约束机制和职责分工的有效形成。这些都需要单位管理层强化自身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进而引领员工学习内部控制 规章制度 ,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单位应当建立并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多层次、多目标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尤其要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重要会计岗位和相对薄弱的会计环节的监督控制,以期达到职权明确,责任到人。各单位要以公司法、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本单位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符合本单位特色并与本单位生产管理相结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单位防止资产流失以及舞弊行为的发生提供制度保障。   (三)不断完善监督体系   要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进行检查评估,对不合理地方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改进,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既要包含对制度整体运行情况的持续监督,又要有针对性地对易出问题环节进行重点关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改进。另外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1996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规范中,要求各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另财政部于2001年2月20日发布了会计监督办法,就会计监督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范围,行政处罚的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事业单位应依据规定,对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实物、款项、财务报告的编制、财务收支、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责任的总称,属于自律范畴。它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单位可以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使员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管理水平,以正确行使职权。另外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积极营造良好职业氛围,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典范;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标准,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建立监督机制,加强约束;并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员工遵守职业道德。   (五)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加强预算管理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从预算编制、预算实施以及对预算实施效果的评估三方面入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既要做到统筹兼顾又要做到确保重点,由原先的“基数预算”转变为“零基预算”,适当留出一定的预备额,以防突发事件以及其他难以预测事情发生之用。在预算实施方面,应采取刚性原则,一旦部门预算确定下来,在使用过程中就要严格按照预算数额,不能随意变更。预算反馈过程要比较预算数和实际使用数额,以此考核各部门的预算绩效并对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的控制活动的案例分析~~~重点是控制活动~~~急急急!!!详细点~

这个网上没有公布

海蓝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原因和措施

海蓝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原因和措施,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销售计算机、机械电器设备、油井测试设备、仪器仪表及开发后的产品;维修仪器仪表。(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求几个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的案例

同学你好!1、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财务---会计人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千百年会计工作大革命,会计已经不是单纯的账房先生了。会计是技术,会计也是艺术!2、当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如:用友、金蝶、金算盘等,信息系统数据库坚实,赢得好的口碑。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关键在人,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数据库严密,但可以一人操作,也可以多人分工负责,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文本资料---要求人按照会计制度去执行、实施之体现,可谓事在人为。诸如:凭证录入、复核、记账3岗位至少2人负责,录入和记账可以同一人负责、复核必须是另外一人,会计不兼容性岗位----不可以友情帮忙啊!现金记账与审批也不可以同一人;保管财物(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不兼任记账;主管会计也不应做现金、银行费用记账;象类似例子太多太多了,4、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首先应熟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5、理顺上述思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如:3、点任何一项不按照规程操作---帮倒忙---问题就出来了。重点提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为高利率工作管理平台,杂乱无章的经济业务---一经分门别类地录入,用不了多少时间---会计报表就可以打印出来,所以,录入与复核、记账岗位一定认真负责、仔细检录,容不得半点马虎了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在银行金融、证券账务日常操作---更加重要---要求仔细认真,慎之又慎,有学者称:会计人工于操作、谨于记账、慎于核算、严于支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与问题案例---以“不兼容岗位”监督为主线分析思考。祝你进步!

急求!高分!在线等!内部控制,资金控制的案例的评价!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案例  “小金库”资金“来之不易”  案例简介  Z自从1986年起坐上局长交椅,1988年起局长、党委书记“一肩挑”。同年4月,财务部门“小金库”开始形成。最早的历时12年,以后陆续形成了6个“小金库”。  (1)虚设经费支出690多万元。财务部门“生财有道”:他们虚列工资、奖金、补贴,套取现金100多万元;以发放上下班交通补贴名义购入公交预售票,而后交该局下属企业出售,套现49万多元;子虚乌有列项目,如虚列洗理费、通信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修理费等等。他们不折不扣贯彻Z局长“想办法将行政经费节余款弄出来”的要求,多管齐下,套出现金,充实“小金库”。  (2)截留预算外收入1360多万元。12年来,经Z局长批示,将报废车辆变价款、设备折旧款、旧办公用品等物资处理款和其他调拨款直接存入“小金库”;将消防、交通违章罚款,码头、房屋、车辆等的出租收入,三产企业上交承包金和利润,机动车辆、保险代理费等收入,以及“小金库”资金的利息,一并揽进“小金库”。  (3)截留所谓“补助费”等收入930多万元。前后八九年,该局收到案件主办单位拨付的“补助费”800多万元也一声不响装入“小金库”;罚没款130多万元也统统流进“小金库”。  案例点评  本案例涉及的是小金库问题,与其他案例不同的是本案涉及的货币资金控制环节较多。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该单位几乎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账务完全依照局长的意愿记载,所以需要上级委派会计人员,并且局长没有这些人员的任免权,以保证财务人员能公允客观地做账。因为货币资金流动性大,容易发生很多弊端,结合本案例具体分析如下:  1、截留各种货币资金收入。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相关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同时趁制度设计或执行松懈之际,将各种货币资金收入据为己有或挪作他用。经常采用的方法有:(1)收款不入账,进行贪污;(2)涂改发票进行截留;(3)采用编制虚假收款凭证小于原始单据、所列金额不一致的手段,隐瞒截留收入;(4)上下勾结,截留不属于正常业务的收入,私设小金库或进行贪污;(5)收、付银存款时在账户上收付两方均不入账,这种情况若不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逐笔核对,则难以发现。需要加强的内部控制环节是现金收入和支付由出纳掌管,记账由会计人员负责,这些职责应由相互独立的职务负责,由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复核账务和银行账户是否相符。  2、挪用资金。这主要是指企业相关人员上下勾结,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制度约束,将有特定用途的资金挪作他用。原因主要是为自己谋私利,其次是因为有的单位财务政策紊乱,经常改变资金用途。无论何种原因,都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导致财务违纪的发生。内部控制在单位员工串通舞弊的时候会失效,这时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加强监督,定期不定期对内控进行测试,检查内控是否失效,以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3、虚报冒领。虚报这种情况常发生在企业费用列支过程中,相关人员通过虚开发票和假发票等手法虚报费用,为自己和本部门谋取私利,这不但导致企业货币资金预算和管理上的混乱,而且会使费用和成本相关账户数字不实,最后还会引发舞弊和腐败。冒领常常是有关人员虚开或更改相关凭证,冒充他人领取款项。比如职工的医药费报销,经常出现张冠李戴,冒充他人报销。这种情况的危害与虚报颇为相似。具体手法归纳如下:(1)涂改发票进行报销贪污;(2)用假发票、假收据及假报销单据进行报销贪污;(3)利用外单位和本单位对发票管理上的漏洞,将旧收据、旧发票、发票副联重复报销或抵账进行贪污;(4)通过编制付款凭证大于原始凭证单据所列金额的方法,扩支进行贪污。要防范虚报冒领,应定期编制有关货币资金的预算计划,以便对一定期间单位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进行统筹安排。因为预算、计划编制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单位的货币资金流转是否畅通,影响到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益。所以,要加强货币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避免或降低预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另外还需加强发票管理,对已经报销的发票写明已报销,并没收作为做账凭证,防止重复报销。加强识别假发票假收据的能力,把假票拒于门外。  工行出内奸——大庆上演特大金融凭证诈骗案  案例简介  搜狐财经首页披露,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了使用编造的汇款凭证骗取国家公款4900万元的金融凭证诈骗案。2000年9月30日,被告人徐东、余椿蓉、楚文明等人在工商银行大庆分行龙源分理处主任高宣波的协助下,私刻了大庆长垣投资公司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代表名章,将长垣公司账户上的4900万元巨款转账到自己名下,并委托外地一家信用社提取现金150万元。事发后,经了解获悉,这些人竟浑然不知是在犯罪,还以为自己聪明绝顶。  案例点评  对于银行职员监守自盗或者引狼入室的金融诈骗案,要做到防患未然真的是颇有难度。因为一个单位的内控制度很容易被领导层绕过,当有人蓄意舞弊的时候,我们只能求助于内审的事后发现或者内部控制没有失效的部分。但是,完善的制度、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对职员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还是可以起到一定预防效果的。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设内部控制环境,从人员遴选和加强教育上着手。另外,具体到本案的治理方法如下:  此案例是金融凭证诈骗案件中的一例,其作案手段与一般金融凭证诈骗案相同,就是通过盗用公司印章伪造转账凭证,然后利用转账凭证将公司的款项转账到自己事先开设的账户。该犯罪案件主要利用了两个漏洞:⑴企业印章的外露,如果企业管理不善,员工私自将印章泄漏给外部人员,那么就会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⑵银行防伪技术还不够好,犯罪分子利用盗用的企业印章伪造的转账凭证,银行系统竟然毫无觉察,因此银行在转账支票的验证过程中存在欠缺。知道了这两个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的漏洞之后,我们就不难知道防范该类犯罪行为的方式了。首先,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加强印章管理工作,对保管印章的人员要进行素质教育,加强他们防范印章被外人盗用的风险和意识。公司印章是公司的重要机密,任何人都要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理。其次,对于银行而言,银行系统首先要制定严格的票据处理程序,在员工收到转账支票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检查,转账支票的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正确,印鉴是否正确,而且要利用银行的防伪系统进行验证。因此银行一方面要严格培训职工的技术,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利用更加高级的防伪仪器进行票据的验证。只有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的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分子作案得逞的机会。  还有一些其他案例资料,如果要的留QQ邮箱发。好加分。

加强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内部控制失败案例2017

  【摘 要】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领导不重视、内控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分工和授权等。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在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等原则的前提下,从明确产权关系、优化内控环境、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公路事业;内部控制;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分析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由单位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共同实施并遵守的,应用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为防范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实现企业基本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系列 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障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组织机构高效运行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上,而忽视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一般归国家所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防范组织机构中的内部人员舞弊问题,则势必会对国有资产造成巨大损失。主要有以下特征:(1)事业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或其他提供者,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2)事业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分享单位剩余价值,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捐赠人等资金提供者,需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3)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可以按一定收费标准或价格提供劳务或产品,但往往是按等于或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已经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事业单位除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对事业经费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渠道。   (二)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也越发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许多单位领导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的事与事业单位无关,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据我们对几家内部控制较为完善的大型事业单位的调查,内部控制完善能有效地确保单位资金调度,保证单位正常业务的有效进行,保证预算外项目的合理进行。2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不能根据本单位的特点进行组织结构和人员岗位的分配,导致内部控制隐患丛生。3、 疏于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很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在于形式。即便是执行对许多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力度不够,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有的单位领导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自身不注意遵守内控制度,频频使用例外原则,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信任度和威慑力下降;有些执行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度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失控。4 、产权归属不清。部分从事对外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在创收的过程中,将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无偿转作经营性资产。产权归属不清,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国有资产被长期无偿占用、损毁、流失等现象。同时,这些隐性资产在单位长期挂账,虚增单位的资产,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5 、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不规范。未建立项目资金专款管理,存在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计划、专款不专用等现象。出现上述问题固然有很多因素,但缺乏制度健全运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内部控制必须是有效的,否则根本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二是指在设计完整、合理的基础上,控制应具有的可操作性,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完整性与合理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则以其有效性为目的。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控制机制,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有效控制。首先,将预算控制端口前移至预算的编制,从源头上控制预算资金的使用;其次,改革预算控制的方法。对项目支出不仅要控制总额,而且还要细化控制到每一个费用明细,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随时把握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经费使用中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相互挤占和超支现象。各部门必须按照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事业费;最后,要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在对预算层层分解执行过程中,明确责任中心,将由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的责任落实到人。2、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要把有限的资金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必须强化收支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3、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相关人员执行预算工作的积极性。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分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相符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各责任中心要对考核结果负责,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下一轮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编制执行工作合理、高效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提高他们在以后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的提高企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是关系到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是企业财务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研究,丰富理论,建立标准,示范指导。内部控制理论落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之一。因此,管理、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当积极开展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传统内部控制理论,使我国企业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涉及到企业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体系,内部控制的执行与否、执行效果如何,能否适应新情况、需要做哪些改进等,都需要进行跟踪,而这种跟踪是不能仅仅通过规范制度要求的定期的信息披露来完成的,而是需要企业自身来不断加强监督。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转,另一方面也可以监督管理当局责任义务的履行情况。当然,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合理性和独立性能否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审计体系研究.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9   [2]中国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杜.2009   [3]审计法.财政法.预算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

急!!!求一个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失败案例!!!!

中海运

内部控制缺陷的类型有哪些.请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审计指引》第二十条指出,内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其识别的各项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其注意到的各项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但是,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寻找单独或组合起来不构成重大缺陷的控制缺陷。注册会计师不只要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发表意见,还要关注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取决于:(1)控制缺陷导致账户余额或列报错报的可能性;(2)因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导致潜在错报的金额大小。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与账户余额或列报是否发生错报无必然对应关系,而取决于控制缺陷是否可能导致错报。在评价控制缺陷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财务报表审计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支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的评价。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考虑并衡量定量和定性因素。同时要对整个思考判断过程进行记录,尤其是详细记录关键判断和得出结论的理由。而且,对于“可能性”和“重大错报”的判断,在评价控制缺陷严重性的记录中,注册会计师需要给予明确考量和陈述。在确定一项内部控制缺陷或多项内部控制缺陷的组合是否构成重大缺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补偿性控制(替代性控制)的影响。企业执行的补偿性控制应当具有同样的效果。

求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案例

山东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12日在销售增塑剂产品过程中,出现了销售调拨单及销售章真实,财务专用章及增值税发票系伪造的现象,导致被骗货30吨,案值24万余元的重大损失。具体手段如下:利用财务部在三楼办公,销售公司在一楼营业,储运发货在公司后区的劣势,经过长期预谋,使用假牌照的报废车作案。骗过了公司财务部收款开发票关、销售公司对接关、储存车间发货核对关、保卫科车辆出入口验收关、齐鲁石化股份公司门卫查证关。以上几个方面充分反映出了某公司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亟待堵塞。 教训:1.由于业务量大及从未出现类似事故的侥幸心理,主观麻痹大意,财务部与销售公司、发货处、保卫科没有建立起紧密结合的防范措施和监控网络,存在严重漏洞。不能及时沟通,只知道按旧流程办事。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2.印鉴管理失控。财务印鉴与销售印鉴缺少防伪措施,使用掌管存在漏洞,在加盖印鉴时未能得到有力的监控。3.未建立发票购入,使用,注销的登记制度。4.物流反馈信息系统失灵,对账不及时。若销售及财务、发货能及时对账,集中办公,就会及早发现问题,杜绝漏洞。5.销售人员及发货人员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印章方面的知识缺乏,缺少鉴别能力,提供了骗术得逞的可能。6.交接工作不明晰。在交接工作时就存在个别遗留问题,理应责成其限期查明,否则不得离岗。7.凭证单据检查工作不力。8.经过公安部门介入和初步调查,有内部人员预谋合伙作案的嫌疑。9.发现问题时追查不及时。在事故发生三天后,此事才得到证实。当时,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

2022审计硕士典型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资料]大中华剧院的出纳员在剧院专设的售票室负责售票,收款工作,每日各场次所出售的戏票,电影票均事先连续编号。顾客一手交钱,出纳员一手交票。顾客买票后须将入场券交给收票员才能进入剧院,收票员将入场券撕成两半,正券交还给顾客,副券则投入加锁的票箱中。 [要求] 1.请问本例中在现金收入方面采取了哪些内部控制措施? 2.假设售票员与收票员串通窃取现金收入,他们将采取哪些行动? 3.对串通舞弊行为,采取何种措施可以揭发? 4.剧院经理可采取哪些手段使其现金内部控制达到最佳的效果? 【答案】 1.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为:(1)入场券连续编号(2)售票与收票分两负责(3)入场时收票员将票一撕两半,各执一半(4)票据加锁。 2.收票员收票时不撕票而将全票交与售票员重新出售收票员直接收银,而让交钱者进场。 3.观察售票员手中有无散票、旧票突击抽查观众是否无票或持旧票入场。 4.严格控制未用入场券,记录每日每班第一和最后一张的券号抽点库存现金入场券加盖剧场的章和日期章不定期观察是否利用售票机售票以及检视收票时有无持废票、旧票或无票入场事情发生。

房产管理处内部控制管理探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案例

  【摘 要】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企业提高效率、加强管理,达到最终的管理控制目标的一项高效的方法,当然对于房产管理处亦如此。本文是根据笔者常年累月的工作经验,学习了大量内部管理控制的教材,分析了房产管理部门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提出的关于房产管理处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房产管理处;内部控制管理   一、有关组织内部控制管理   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是将风险防范、监管得力作为目的,并以专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作为其基础,经过建立过程间的控制流程、把握其中的关键步骤与要素,用流程化的形式呈现出其运营中的管理规范。根据分析,作为一个组织,其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如下:(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管理过程实施的基础,一般其包括管理架构,机构设置,权限分配和责任分配、人力规划、自身文化等。(2)控制管理活动。控制管理活动是根据自身的风险,去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和行为,将风险降到最低,以及未雨绸缪做好应急准备。(3)风险划分。风险划分,也可叫做风险评估,是一个团体组织去面对各种情况,进行识别、加以分析,在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中的风险,正常划分各类风险,以安排相应的对策。(4)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管理和控制在实施中经行的各类监督,检查其风险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其中实施的缺陷和不足,这样就可立即纠正。(5)内部沟通。组织是由人来组成的,沟通成为一个团体企业组织及时、有效地收集和传递与内部交流的各类信息,保证信息能在组织内部,以及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结合。   二、房产管理处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必要性分析   内部控制管理是组织在以实现内部经营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分工,作为组织来保证各个职能部门和部门人员之间对于业务活动合理的组织、调节和制约的措施和方法,它是用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权责,最终达到一个完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互为依照的控制管理的一个统称。内部控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加强管理,实现最终的管理控制目标的一项高效的方式,对于一个企业其非常重要,对于房产管理处这样一个职能组织也是如此。   房地产所占的土地,是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资源,其属于国家所有。而房产管理处作为国家职能部门,其主要的职责就是贯彻来执行国家和市级有关房屋管理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并对全区乃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以及负责房改资金的归集管理,编制全区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管理,同有关部门做好廉租住房项目、资金安排并监督实施、指导和监督物业管理工作,对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的审查,并负责全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编制全区城市房屋拆迁规划和年度计划,还有就是核发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裁决拆迁纠纷等,由此看到其房产管理处的工作十分繁杂,而房子作为一个关乎老百姓民生问题,其任务也是尤其重要的。作为房产管理部门这样责任和任务这么重大的一个部门,其内部的管理控制是刻不容缓的,只要内部管理得当,对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才能事半功倍,从而推动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意义重大。   三、我国房产管理处内部控制的现状   (1)我国部分地区的房产管理处的内控意识薄弱,执行力不足。其主要表现为内部人员观念不足,限制了服务意识。对于大多数的房管工作人员来说,房管处的工作作为政府部门行驶其职责,有部分所在岗位干部职工对于“金饭碗”的思想仍旧抱有侥幸心理,其欠缺竞争意识,对于形势把握不够;还有一些人员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态度冷漠,对于群众欠缺耐心的指导;有的存在不勤政、有贪污受贿行为,依着关系去办事的行为经常发生,严重损害了房产管理部门的形象。(2)房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完整不健全。目前,我国多个地方的房产管理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整,对于控制环境、财务制度、控制过程等方面均有许多的不健全之处。例如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少,各自为政比较多;甚至有些人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把时间和心思可能放在其他地方上,严重缺少主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意识。(3)房产管理内控制度其行为主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经常国家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于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根本不能及时理解消化,再加上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许多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与国家要求的优秀服务有很大距离。(4)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房产管理处工作繁琐,虽然经常有新的制度出现,但是许多都浮于人事,大多数制度高挂庙堂,制度约束和监管性不大。例如,当某些干部被提升后.其没有在其岗位中工作的经验.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对于管理一知半解或者管理不善,再者还有可能工作考核不到位,对于下级人员只有最终考核,缺少过程中的对细节的探究和考核。   四、完善我国房产管理处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1)建立合理对路的用人体制。作为房产管理部门,在干部的提拔选择上,需要打破原来的制度框架。一定要树立“公平、公正、竞争”的观念,在选择上要坚持重视品德、重视能力和政绩的用人原则,在工作实际中,根据岗位去选择人员,争取发挥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对于个人考核要坚持民主和组织审查相结合,不定时的对于各级干部进行考核,根据情况可以选择性建立一些对于中层干部管理条约和政策,根据成绩,对于工作能力强、成绩优秀、百姓拥护的干部给予表扬和嘉奖。相应的对于工作成绩不明显、能力也不显著的干部,组织和上级可进行培训帮助使其能迅速提高,而对于工作成绩差、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要进行合理调整,最终使整个用人制度达到积极向上、相互团结、求真务实的风貌和意识。(2)建立健全规范的服务体制。作为国家职能部门,作为一个服务性部门,无论处于什么时候,都需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房产管理工作是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的,最终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主动去协调各个部门和各个人员,团结在人民群众周围。工作人员要时刻具有服务意识,努力扩宽服务的渠道,最终提高服务的质量,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的工作人员要勇于承诺,服务好每个一个需要的人,进一步也要善于变通,要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意识。老弱病残,要积极采取亲自上门服务;也要善于树立个性服务,遇到特殊情况要特殊办理;工作人员还需具有按需服务的意识,方便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除此之外,对于大众要敢于公开办事程序过程、收费情况、服务情况。某些站点可以设立群众举报邮箱,采取责任追究制,增加群众的对过程的理解,完善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加强服务质量,树立始终服务于民的理念,最终使我们的房产管理效率更高。(3)完善房产管理的督查机制。国家部门就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所以监督制度是房管部门科学发展的外在动力。部门工作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以此提高和改正错误手段。完善监督体制有主要在以下几点:第一是采取完整的内部监督体制,各个部门要坚持不定时利用各种方式对各个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加以检查,使其努力做好手头的工作;第二是大众监督,要敢于面对媒体,经常可邀请各类媒体到服务工作中采访和报道,从而每一个服务人员能尽心地做好服务工作;第三是设立监督员,让监督员到大众去,多听人民群众的真心话,探求大众的需求,这样尽快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改正;第四是多邀请社会各界来监督。听取社会各个阶层对于房管处工作的意见,这样多向结合,从而完善了房产管理的监督体制。(4)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作为面向大众的部门,一是要多树立宣传典型,突出房产管理工作中的新人新事,营造个个争先的良好环境;二是奖励业绩突出的人员,对于服务人员中,群众呼声高人和事,不管是什么职务,只要其成绩显著,就应该奖励,从而鼓舞人员的士气;三是要建立情感激励机制,作为领导或者管理者,要对每个人都热情、坦诚。作为管理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有集体观念和组织观念,团结于每个工作人员周围,最终加强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人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使自己的光和热发挥到最大化,房产管理内部的控制管理才最有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张自影.杜会化服务[J].大学图书馆的时代使命.2009(9)   [2]刁松龄.谢艳伶.大学图书馆为外向型民营企业信息服务之探索[J].2007(2)   [3]李雁.关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企业导报.2009(8):90   [4]陈华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决策与信息.2010(9)

【健全材料采购内部控制管理探析】近三年内部控制案例

  摘 要:如何科学的进行采购以及如何加强采购的内部控制,以防范企业风险就成为众多企业领导者关注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材料采购内控缺失所引起的风险入手,提出了若干加强采购内控以防范风险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 材料采购 风险防范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离不开各种材料的采购工作。而材料采购并不是像一般家庭中那样,简单的拿钱买东西这么简单。对于企业而言,材料采购不仅是买东西,更关系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的发挥等等方面。企业材料采购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众多,要加强企业材料采购控制并不是一件易事。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方面也非常多。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的管理材料采购这一环节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1.内部控制缺失在采购环节会引发的风险   1.1合同风险   首先是由于对于采购人员的监管不力,造成采购人员与材料供应商之间达成某种利益关系,采购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而虚报材料价格,而企业又无法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管理,给予采购人员过多的自主采购权利,又对市场上所需材料价格等重要信息了解甚少,以至于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用虚高的价格将企业资金据为己有。   其次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条款细则订立得不够详细,对所需材料的规格、质量等要求不明,以至于造成让供货商恶意抬高材料价格,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有在材料采购之后的运输问题,许多企业不够重视,未能对运输方式、数量等做出明确规定,以至于在材料运输过程中与供应商发生分歧,造成运输费用攀升。另外还有对结算方面未能明确规定,以至于影响到最后的结算环节,这些问题同样会给企业造成成本上升。   第三是合同执行方面的执行力问题,许多企业对于采购合同不够重视,在合同签订之前未能对所需材料进行严格仔细的检验检查,在合同中又未能明确规定质量问题的权责归属,从而在材料出现问题之后,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寻求理赔,让企业蒙受损失。   最后合同签订时的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采购合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给企业遭受损失造成隐患。   1.2采购内控不力造成的风险   首先是在采购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合理因素。其次是采购前提准备不足。再次是采购计划缺乏合理性。再次是在供货商的选择上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最后是采购验收方面存在不合规的问题。   2.关于健全材料采购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   2.1建立严格的采购申请制度   采购申请是严格采购管理的第一步。物资采购申请要根据物资使用部门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进度以及仓库保管部门的保管条件作为基础,然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采购申请。采购申请要经由企业的采购负责人进行严格审批,对于采购数量特别巨大或者突发性采购项目等必须经由公司全体管理干部共同讨论其合理性。只有通过审批的采购申请才能够进行实际上的采购活动。   2.2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分析   市场信息特别是材料市场的信息对于企业进行材料采购活动至关重要。企业要进行及时的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要准确比对市场上现有的材料的各种信息。要对企业常用材料的信息建立专门管理,并且要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新。对于企业所需材料的规格,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标准体系。在市场信息收集分析部门,一方面,要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另一方面还要提升采购人员的采购水平和业务素质,以便制定出最为合理科学的采购方案,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经济收益,降低采购成本。   2.3加强供应商考察评定   企业材料采购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看谁家的好就临时决定采购谁家的材料。企业进行材料采购必须建立供应商的档案信息,并且安排专门人员对这些企业的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和信息更新。在供货商信息管理方面,不仅应该考察供货商的供货能力、资金周转情况、历史供货诚信状况、企业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等等。并且定期对收集到的供货商信息进行评估考核,对于不合格的供货商或者供货一个阶段时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供货商,艰巨取消其供货资格,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掘新的供货渠道,努力降低供货商方面所产生的采购成本。   2.4加强采购制度及合同控制管理   所谓采购制度,主要是针对材料采购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控制,制定相应的 规章制度 。对于合同的控制管理,要遵循真实性、有效性、严密性等几个原则。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严格控制所采购的材料符合高质量、低价格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合同的合法性、公平性作出严格控制。   2.5加强部门间联合   企业采购,过去往往是由企业采购部门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采购人员单独进行。但是采购回来的材料却是需要投入到企业生产环节的方方面面。所以新的采购制度应该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对于采购材料的品质、数量、规格等,都需要获得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认可和通过。所以,新的采购制度应该加强部门联合作业,加强对材料质量方面的筛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掌握企业材料采购的信息及需求。发挥出联合作业的优势。   2.6加强采购物资入库审查制度   当所采购的物资顺利运送到公司之后,采购部门要第一时间通知仓库管理部门,仓库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验收制度对材料进行验收,要核对申请材料、采购合同,防止采购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在验收过程中要有验收人员独立审批,要严格的对材料数量、规格、质量等进行全面验收。并且在验收完成之后入库之前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货物验收报告,以便日后核算。在验收数量特别巨大的货物和特殊物品时,要开具一式两份的入库证明,交由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分别保管。   2.7合理制定限价政策   采购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采购人员出于私利考虑而虚报材料价格等情况,有时候就算企业努力掌握市场信息,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企业应该根据历史采购记录,对常用材料进行分析,制定出一个最高采购限价。对于超出这一价格的报价,要专门进行调查分析,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采购人员违规操作,为企业挽回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   3.结束语   企业采购是一门学问,材料采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进行严格把关,企业想要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风险就必须制定出一整套严密的内控制度和采购制度。虽然我们目前在企业采购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是相信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企业领导者的重视,必然能够将我国企业采购方面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帮助企业有效降低采购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樊城.民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及其内控制度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9.08.   [2]李文.材料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5.   [3]卢云山.关于有效防范采购风险方法的探讨[J].中华建筑.2011.8.

请问谁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案例啊?最好数据多点的那种,劳驾发给我一下吧!感谢!

我也写有关方面的论文呢 把你的资料给我分享一下可以么

这是一道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希望能者帮忙解答分析~~~

1.首先是财务不兼容职位的设置分离,出纳不可以负责保险柜或金库的钥匙,由主管负责。2.现金支出流程不健全,现金的支出没有财务主管的监督与审核,需要进一步完善3.公司现金的盘点制度形同虚设,应加强月末、季末的实务盘存,切实做到帐实相符4.公司银企对账存在问题,应加强管理5.公司应对出纳、会计岗位进行轮岗,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财务舞弊

近三年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失败案例有哪些?

1.美国民间枪支泛滥失控,年年枪击案越来越严重。2.美国种族歧引发失控骚乱事件周期发生,今天新闻继弗格森案骚乱又一起黑人无故被击毙难免再次骚乱。3.美国经济、金融等历次全国性危机,也是监管控制失败例证。

09年以后内部控制审计案例

中国联通内部控制的“技与道”  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的404条款规定:在美上市企业必须保证公司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及相应控制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体系,同时提供管理层最近财务年度对内部控制体系及控制程序有效性的证明及内控机制评价的报告。如此苛刻和严厉的404条款几乎成了所有在美上市公司的一个“坎”,中国联通作为在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同时上市的公司也不例外。为此,自2005年年末开始,中国联通着手进行内控建设,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更是重中之重。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中国联通结合公司特点和控制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体系,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外部审计师对中国联通的内控审计。   完善制度建设 推进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一、梳理业务流程,制定《中国联通内控制度规范》   在诸多繁杂的工作中,流程梳理无疑是第一步。联通公司将各项业务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梳理,制定了《中国联通内控制度规范》,内容涵盖公司的经营管理、IT系统控制、投融资管理、财务监控、法律法规监督等,涉及资本性支出、收入、成本费用、资金及资产、财务及信息披露、其他共性等6个方面共351个业务流程,并用文字、流程图、风险控制文档等多种形式,将各业务和事项的风险类型、控制目标、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控制频率加以规定和说明,形成与经营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的内部控制。《中国联通内控制度规范》使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了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情况,同时也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并加强对权责履行的监督。   二、制定《中国联通基本会计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为了满足公司内、外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实现各级次会计报表自动统一生成,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中国联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制定了《中国联通基本会计制度》。制度明确了中国联通的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使用范围涉及境内外的联通集团及各分、子公司,并作为中国联通公司会计核算的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   制度中对所有科目设置了专业辅助核算,对损益类项目及资产负债项目进行了专业核算的界定,设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编码、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明细级次、辅助核算项目等。对于有明确规定及能够涵盖的经济业务必须使用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制度还规定,核算单位个性化的核算项目可在各科目最后一级明细科目下增设下一级明细科目或增加辅助核算项目,也可增加与现有明细科目同级的明细科目(增加的同级明细科目金额合计不得超过本级科目核算总金额的3%)。核算单位增加明细科目时必须符合制度中增设会计科目说明中的规范,任何核算单位不得增加一级科目,没有核算内容的会计科目,可以停用但不能擅自删除。如由于会计准则、公司经营业务以及公司内、外部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需对规定的会计科目或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进行调整时,由中国联通总部财务部统一修订并发布实施。   三、制定《中国联通财务与信息披露关键控制》,防范与控制财务报告风险   为规范和统一各分、子公司财务及信息披露的流程,满足公司内部管理、会计核算和对外信息披露的需求,防范与控制财务报告风险, 中国联通制定了《中国联通财务与信息披露关键控制》,详细列示了财务与信息披露环节必不可少的一些关键控制。对风险的控制频率分为随时、日、周、月度、季度、年度。风险的控制类型分为预防性及发现性。从凭证的录入、往来账的核对、共同费用的分摊、一次性调整和非正常会计事项的调整、业务的计算、财务关账的控制等环节进行关键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录入凭证的控制。主管会计作为具体流程执行人对录入系统的凭证进行复核,对具体会计凭证的各要素及附件的正确性负责,对红字冲销凭证确定具体流程执行人为主管会计、财务经理。   2、内部往来、关联公司的往来对账的控制。每月月末,省级及地市级公司的内部往来会计根据上级下发的电子对账文件进行核对,确保金额与科目的一致性,内部往来会计将审核无误的对账文件签字后提交计财部经理复核签字盖章。对账文件一式两份,一份签字盖章后发至总部,一份存档保留,完成月度末的对账业务。季度末与关联公司进行往来与交易的对账,核对无误后应由相关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确认。   3、专业间费用分摊的控制。主管会计审核所有共同费用是否已按照专业核算办法在各专业间分摊,分摊依据及分摊金额是否计算正确如正确,在共同费用分摊计算表及共同费用分摊凭证上签字。   4、一次性调整和非正常调整的会计凭证的控制。检查本月所做的一次性调整和非正常调整的会计凭证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总部制定的凭证分类标准中的规定,并由财务经理在一次性调整和非正常调整的凭证上审核签字。   5、有价卡综合折扣率计算的控制。每月月末,会计根据有价卡预收账款面值余额和折扣余额计算综合折扣率,根据本期出账收入计算本期应摊销的有价卡折扣,并记录收入减少。主管会计对有价卡折扣摊销的计算进行复核,并对期末剩余折扣和剩余面值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审核无误后在折扣摊销凭证上签字确认。   6、营业税计算的控制。财务经理根据收入类会计科目账户信息及适用税率复核营业税计算表的金额和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对复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复核栏签字确认;对不正确的记账凭证要求税务会计进行修正。财务经理根据营业税计算表、适用税率表对营业税纳税申报表进行审核,并在经审核无误的纳税申报表上签字或盖章。对审核错误的报表要求税务会计重新计算并提交。   7、所得税计算的控制。地市级公司税务会计、核算会计依据所得税年度汇算数据检查清单进行审核,财务经理依据清单复核所得税计算表,确认无误后,在所得税计算表(纸质)签字,通知税务会计将检查清单及所得税计算表上报省分公司。省分公司税务会计、核算会计依据所得税年度汇算数据检查清单进行审核,财务经理依据清单复核所得税计算表,确认无误后,在所得税计算表(纸质)签字,通知税务会计将检查清单及所得税计算表上报总部。   8、财务关账的控制。根据总部制定的地市层次的财务报告披露检查清单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总账关账部分,对关账前应检查事项逐一检查并由相关责任人在清单上签字确认。如月末结账后发现错误,需经财务经理授权后取消结账增加或修改凭证,从而保证已关闭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与财务报告一致。   9、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报告的控制。省分公司财务经理或经其授权的报表审核人全面审核汇总的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数据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异常波动。如审核通过,则在汇总的会计报表上签字;否则,通知省分公司报表会计查明原因并进行更正。财务分析岗对最终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根据总部下发的财务分析模板及指标体系分别与以前年度和月份的报表,月度及年度预算进行比较,对异常变动予以关注,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并将其作为公司经营分析报告的一部分。   10、财务报告中各项需披露的或有事项、承诺事项、日后事项的控制。省分公司财务经理根据总部下发的或有事项及承诺事项披露检查表,审查有关承诺事项披露的合理性,包括资本性承诺是否与总部批复的资本性支出预算相匹配,经营租赁承诺是否与租赁合同相一致,手机采购合同是否与采购计划相匹配,在资产负债表日至总部财务报告发布日发生的重要会计事项是否及时上报总部等。   四、制定《财务报告编制规范实施细则》,强化财务报表分析   1、按月报送财务分析报告。   月度财务分析报告以集团口径合并损益表项目分析为主。为规范月度财务分析,联通总部制定了月度财务分析报告模板,对损益表项目分别设置了重要性水平,对波动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项目,按其程度自动提示为“需重点说明”、“必须说明”和“需要关注”的项目。各级分、子公司完成月报编制后,将月报损益表数据导入月度财务分析模板,对上述三类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项目进行合理性分析,并说明变动原因。合理性分析从会计处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生产经营对财务数据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目的在于防范由于会计处理的不正确、不及时而导致的财务报告错报和漏报风险。月度财务分析报告与当期的会计报表一同报送上级公司。   2、定期报送公司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或非常规、复杂交易及特殊重大事项。   (1)重大财务事项包括:重大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情况;经营业务和营销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重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接受各项审计、检查和稽查出现的问题;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质量事故、责任事故等重大的自然或人为事故;因经济纠纷涉及的仲裁或诉讼;其他对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2)非常规交易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违约赔偿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   (3)非常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损失;出售公有住房净损失;工商税务等行政罚款支出;罚款违约赔偿支出;公益救济性捐赠;非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4)非常规调整事项包括:会计核对调整;非按照计费中心报告出具的收入调整;赠送话费冲减收入;非按照系统调整的CDMA手机摊销(如CDMA一次性摊销调整及CDMA盈利性分析导致的减值调整);特殊工资及奖金的预提;非按照总部要求调整的资本性事项;因固定资产的竣工决算以及相关折旧费用计提带来的调整;积分预提的重大调整及冲销;代理费预提的重大调整;其他重大非常规调整。   重大财务事项或非常规、复杂交易、特殊重大事项,如果金额超过呈报单位营业收入的万分之2.5的,应上报总部财务部批准。   3、报表编制完成后,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数据之间逻辑关系的合理性、报表的完整性等内容进行审查。   (1)利用财务软件、ERP和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设置了会计报表逻辑性、合理性校验公式。总部根据不同时期需审核的重点,不定期地修订会计报表校验公式。各级分、子公司对校验公式审核出现问题的报表项目,记录分析并查找原因,通过更正会计处理错误、查找和解释报表数据异常原因等方式,解决会计报表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在季度会计报表审核完成后,上报《会计报表审核说明书》。   (2)季度、中期和年度财务报告初稿完成后,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对财务报告进行会审,并形成相应的会审记录。   (3)年度财务报告是公司一年经营活动成果的综合反映,涉及到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级公司应在年度财务报告初稿完成后,组织市场、信息化、人力资源、运行维护、网络建设等部门,对年度决算进行会审,并形成相应的会审记录。   (4)上报季度财务报表时,同时报送其他相关的说明材料,包括《会计报表审核说明书》、《业绩分析报告》、《试算平衡表》、《会计报表审核清单》、《中国/香港/美国准则差异核查表》、《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核查表》、《关联交易核查清单》、公司负责人签署的《声明函》、公司财务负责人签署的《声明函》等。   多方面入手 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一、强化职责分工,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中国联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参照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了适合本企业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暂行规定》,涉及的内容有货币资金、营业与收款、成本费用、采购与付款、存货、固定资产、工程项目、筹资、对外投资、担保、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等11个方面。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根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暂行规定》,一人不得办理某项业务的全过程。办理各项业务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并结合岗位特点和重要程度,明确财会等关键岗位员工轮岗的期限和有关要求,建立规范的岗位轮换制度。对关键岗位的员工,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确保在最长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防范并及时发现岗位职责履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风险,以强化职责分工控制的有效性。   二、建立反舞弊控制及监督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   反舞弊工作是公司内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联通制定了《反舞弊暂行规定》,建立反舞弊举报机制和控制程序。中国联通总部监察室为公司反舞弊举报受理中心,负责受理公司范围内舞弊行为的举报投诉和来访接待,并组织相关的舞弊调查。各省分公司同时要建立反舞弊机制,明确省公司的举报渠道和受理程序,并报总部监察室备案。   1、明确舞弊的定义和主要表现形式。   舞弊是指采用欺骗、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公司利益,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虚假财务报告,即导致财务报告不实的故意行为。主要包括:故意改变计费出账原则、修改计费数据,多计、少计收入;故意少计或多计成本,多计或少计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虚构、隐瞒、删除交易或事项,编造虚假业务合同、虚开发票等;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或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违反国家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故意偷逃税款;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公司相关规定,严重影响公司会计报表公允表达的其他会计舞弊行为。   (2)收受贿赂、回扣,挪用、侵占资产等行为。主要包括:收受贿赂、回扣,贪污、挪用、侵占、盗窃公司资金资产等;以虚假交易,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设置“账外资产”;开办“三产企业”,侵占公司利益。   (3)违反规定或未正确履行职责,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且故意隐瞒损失事实的行为。   2、明确反舞弊的职责。   (1)公司各级人员对防范、控制和监督舞弊行为负有责任。各级主要领导是反舞弊工作第一“责任人”,应严格履行职责,以建立有效的反舞弊责任体系。   (2)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公司成立风险评估委员会,负责组织识别、评估风险(包括舞弊风险评估)及有效地监控公司的各种风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3、实行责任追究制。   公司对发生舞弊事件的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包括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领导责任是指负有相应领导职权的管理人员在其主管或分管工作范围内因失职、失察导致发生舞弊事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隐瞒损失等应承担的责任。直接责任是指公司管理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因直接操作或参与相关决策,或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他人等舞弊以及未履行、未正确履行职责等过失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隐瞒损失等应承担的责任。对发生的舞弊行为,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处罚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包括行政处分、免职、解聘、解除劳动合同等纪律处理,触犯法律的,将移送司法机关。   三、加强风险评估,预防财务报告失真   中国联通公司的风险主要有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营私舞弊风险、经营决策风险、违反法律法规风险等。为此公司制定了《中国联通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了评估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风险控制责任。   1、评估和防范的主要风险。   (1)经营效益和效率性风险。既由于投资决策或经营决策失误以及运营效率不高可能导致公司运营效益及效率低下的风险。   (2)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既由于各项经营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经营数据不准确,导致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未完全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符合实际情况而造成财务报告失真的风险。   (3)法律法规遵循性风险。既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没有全面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或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改变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和经济利益产生较大影响的风险。   2、定期组织风险评估,落实风险控制责任。   (1)通过公司或部门办公例会的形式及组织专项调查和抽查有关合同、协议、控制流程等方式组织风险评估。围绕确定的公司发展目标,揭示风险和控制缺陷,并分析判断其对公司经营发展以及财务报告的影响程度。对存在的主要风险,明确风险控制目标,明确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业务流程控制及有关管理制度规定等,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落实风险控制的责任,提出控制措施实施及整改的责任部门,将风险控制的责任和控制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处室、工作岗位和人员。同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确保各项经营活动能够严格按照内控措施规范执行。   利用信息技术 辅助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务运作依靠信息系统的支撑,特别是中国联通这样一家经营综合电信服务的运营商,其各项业务收入报告,各项资费套餐的计费及分析,代理佣金的计提、稽核和支付,有价卡、手机终端等资产的进销存管理,这些复杂的数据都必须依靠IT系统的支撑才能完成。因此,IT系统的控制在建立与保持有效的内部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信息化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企业将好的管理做法固化为信息化中的规则与流程,并进而形成公司的管理习惯,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   中国联通依靠IT系统将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收入、成本、资产负债等交易事项的记录进行了统一和规范, 明确了信息生成、传递、使用、维护等规则, 明确了收入、成本、资产负债的指标口径、核算内容和文档格式, 根据详细交易记录和业务核算结果进行汇总加工,保留业务核算详细记录,形成了收入类、成本类、资产负债类的经济业务核算信息表单,经济业务核算信息表单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确保了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核算信息能够满足公司内部管理、会计核算和对外信息披露的需求。   由于中国联通采用了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规范的会计核算行为,从而保证了会计基础信息表从账务系统中自动取数的便捷和准确,实现了各级次会计报表自动统一生成。同时压缩会计报表加工周期,使各级分、子公司在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为提高财务部门对经济业务核算表单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公司统一组织开发了中国联通财务系统业务数据集成转换工具,经济信息文档通过该转换工具自动转换生成财务核算系统的记账凭证,从而避免手工录入凭证可能出现的错误,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对通过转换工具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经济业务核算表单,纳入公司电子表格的管理范围,确保经济业务核算电子表单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以及业务数据转换为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根据上述案例,结合本章知识,奥林巴斯的内部控制可能存在哪些缺陷

参考《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第3版)》是201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图书作者是宋蔚蔚。该书共十章,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主线,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内控框架(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和南非,以及日本),详细论述了我国内部控制的演变途径,以及内部控制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从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角度系统阐述涉及企业各方面的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并且展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4-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需要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的实例

这是我今年写论文用到的案例,都是今年的,一个成功的一个失败的。海尔公司风险防范的成功经验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海尔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有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贸易、金融、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欧睿国际)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海尔品牌在全球冰箱市场份额已达到6.3%,超过LG和伊莱克斯等品牌,跃居全球第一。海尔之所以能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下中取得如此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风险防范的强化和创新。海尔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对风险实施管控:2.1.1 进行全面内控,建立内部监控机制内部监控机制:为了保证集团的运行安全,平稳的达成战略目标,海尔建立了一套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体系,其核心是针对子公司的组织、治理、战略,以及业务运作的各种制度与流程中可能存在(漏洞,规定空白,人为干扰,缺乏可行性,制度与执行制度的部门与岗位之间冲突,缺乏科学规范,制度过粗,或制度之间存在原则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为防范、管理乃至消除上述问题而建立一个系统性的、不依赖人的、制度性工作体系。 全员内控:海尔的风险防范是一个全员内控的理念。风险防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审计部、法律部等部门,而是将其渗透到了公司的各个层面,无论是从董事会层到经理层,再到员工层,还是从集团战略层到执行层,再到各个职能业务层,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的每个层面、每个员工。 2.1.2 减少存货、加快资金回收,降低经营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海尔及时做出了各类风险应对措施,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仓库,按订单生产,像冰箱一年几千万的产量,库存量几乎为零,极大地降低了存货在流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这样一下子就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营风险。2.1.3 建立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海尔集团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助推器。财务公司的建立解决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局面。企业有了较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财务公司实现了资产与资金的双重增值,是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财务成本的金融工具,也是资金流整合的金融载体。到2008年底,历经6年的发展,海尔财务公司已经初步完成了由一个单纯的资金集中管理服务商到一个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集成化金融支持三位一体的海尔特色金融服务综合供应商的蜕变,构筑了海尔品牌冲击世界500强的核心竞争力。海尔通过建立财务公司,把财务风险控制模型注入到集团产业内部,全面构建了集团产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整体提高了海尔集团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用创新变革应对风险,在风险面前,海尔走创新之路应对风险。风险和机遇并存,能否规避风险、抓住机遇,主要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2 合俊集团风险防范的失败教训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厂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集团的情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玩具公司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风暴,成为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倒闭的第一案。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只要关注一下最近两年合俊集团的发展动态就会发现,合俊集团倒闭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2.2.1投资缺乏科学性,盲目多元化2007年9月,合俊集团计划进入矿业,以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2.69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的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即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这家银矿却一直没能拿到开采许可证,没法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集团不但没能收回成本,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绝境。2.2.2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应对能力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团在樟木头的厂房遭受水灾,存货遭受巨额损失。水灾导致物料报废致使生产被迫中断,合俊集团耗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重新恢复生产。此次水灾也严重的影响了该集团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了集团的经营效率。因为水灾造成的存货损失约为6750万港元。合俊集团在物料管理上也很松散,公司物品常常被盗,原材料当废品卖。而且生产上也没有质量监控,返工甚至报废的情况经常发生。合俊集团财务风险防范的失败最终导致了合俊集团的倒闭。

是一道关于“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题: 【资料】某公司财务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1)记录总账;(2)记录

你要从工作的相互制约及相互联系方面出发分配工作。首先,出纳员不能兼管应收应付帐及总账核算——因此分工:出纳员负责(4)开支票、记录现金账(6)调节银行对账单(7)处理并送存收入的现金(三者相关)会计员一:(2)记录应付账款明细账(5)开具退货拒付通知书(两者相关)会计员二:(1)记录总账(3)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分析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公司存在的漏洞所以导致这个后果问题造成的危害影响规定或者应该怎么做如何避免

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分析案例分析

该公司内控出现重大漏洞,首先出纳员兼任金库保管员的情况就是不允许的,必须有专人专项分别负责。再有企业现金及金这库的日常管理和监控除有专人负责管理外,还要有监督机制及专人定期不定期交叉检查抽查。账务登记和实际库存,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大侠们给我点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的案例

?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案例

  【摘 要】 我国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同时也对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上市公司的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问题; 改进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二是董事责任淡化,董事会缺乏独立性,从而难以对经理层实现有效的监督。三是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缺乏权威性。四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表面上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一些上市公司机构臃肿、管理层次过多和效率低下;一些上市公司缺乏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以致决策和执行程序混乱,问题频发;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仍然是重视纵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忽视横向的协调关系,导致同级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缺乏协调配合等等。   (三)企业文化缺失   很多上市公司忽视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只重视管理 规章制度 的建立和机械性实施,而没有探索和总结形成企业自身的文化,忽视了现代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些上市公司领导还借建立企业文化之名来塑造个人形象,对内搞个人崇拜实现个人专断,对外扩大个人知名度捞取社会利益或政治资本。一些上市公司“所谓”的企业文化,主要为对外摆摆门面,在企业内部根本形不成文化理念,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   (四)风险控制薄弱   一是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个别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仍未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或只把风险控制当做讲话的时髦词,没有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二是风险控制机制缺乏。一些上市公司领导虽然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但并不知如何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制定制度、作决策和管理活动中仍然缺乏必要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   (五)控制活动不力   一是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空洞,“原则性”的要求多于具体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控制活动。二是有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中所制定的控制活动相当一部分存在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问题,无法落实到管理过程之中。三是有的上市公司对控制活动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检查、考核和奖惩措施,控制活动执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另外,内部控制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够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以正确认识,或对控制程序和措施缺乏正确的理解,对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也使控制活动失去应有的作用。   (六)内部审计作用难以发挥   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多数上市公司将内部审计设置在公司管理层,同时接受管理层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领导。而审计委员会基本上处于虚置状态,内部审计完全听命于管理层,难以发挥其在内部治理中的作用。二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监督范围过于狭窄,多局限于对会计监控的层面,监督职责落不到实处。三是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经验和必要的现代内部审计技术与手段等。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相对落后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在西方国家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才开始对内部控制进行探讨和研究,直到2008年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才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虽然有的学者也较早地引进了美国《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但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引进上,缺乏实践中的运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使上市公司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造成了有些上市公司对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由于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掌握不够,内部控制知识缺乏,不能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要素和原理机制等,造成了内部控制环境紊乱、控制活动不力、风险控制机制薄弱、监督体制不顺等问题。事实上,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并不缺乏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对管理当局缺乏约束力,甚至在执行中,许多规章制度经常被束之高阁,缺乏有效措施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三)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美国上市公司的一份 调查报告 中显示:在美国萨班斯法案出台后,美国上市公司为了适应法案的要求,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在所调查的收入20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中,平均85%的企业投入资金超千万美元、60%的企业投入十万小时以上来健全内部控制;收入在50亿到200亿美元的企业中,有近41%的企业投入超过五万小时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而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出于成本效益问题的考虑,不愿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甚至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省略应有的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造成内部控制的严重缺失。   三、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强化监管,保证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还未能将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作为自觉行为的情况下,采取强制的方式来强化对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管,显得非常必要。为此建议:   1.以法律形式强化监管,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即以法律形式明确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公司内部控制设计、运行、评价和报告中的义务并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将内部控制的执行问题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层管理者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一旦高管人员超越内部控制,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内部控制风险的内部控制风险案例分析

一、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含义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高校内部控制风险则是由于高校内部控制的构建和执行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内部控制在发挥风险防范作用的同时,影响高校内部控制功效发挥和目标实现或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不确定性。二、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特征(一)普遍性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多元化发展,高校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大幅增加,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也日益显现。高校内部控制风险客观普遍地存在于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受到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的影响。当内控制度五大要素对内部控制起到积极作用时,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就会越大。(二)隐蔽性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隐蔽性表现为,由于疏漏未建立相应内部控制制度或者人为违反内部控制,如果这种行为没有被发现,或者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损失,就形成了一种潜在的风险,当这种潜在的风险不断地膨胀和累积时,就会形成现实风险,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的内控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三)可控性高校内部控制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说风险不可抵御和控制。恰恰相反,只要高校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管理漏洞,并予以纠正,就会减少内部控制风险,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四)危害性高校内部控制潜在风险一旦转化成现实风险,危害是非常大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当高校制定一项筹资计划时,如果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对财务进行预警分析,不对筹资成本进行可靠估算,可能导致高额债务,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因此,一定要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防患于未然。三、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主要内容高校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每一个管理环节都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管理任务的完成,但并不是每项控制制度都能真正发挥控制作用,由此会产生各种内控风险。(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高校内控制度中最重要的风险,也是内控制度的终极风险,所有的内控风险最后都会转化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不严谨的预算风险、高成本的筹资风险、盲目的投资风险、不严密的控制活动风险、不慎的合同风险,以及其他内控管理转嫁的风险。如果各个环节的风险不进行合理规避,一旦形成现实风险,会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甚至资金链断裂,使学校面临重大财务风险。(二)人力资源风险高校人力资源风险主要是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不足,在实施人力资源的工作设计与工作分析、人才招聘、绩效管理、以及晋升、培训等各个环节中管理不当所造成可能性危害。人力资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整体水平,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前途,人才是高校竞争的重要手段。如果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出现漏洞势必造成管理不善,资源浪费,人才流失,甚至丧失竞争的机会,影响高校持续发展。(三)教学质量风险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存之本,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而教学内部控制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内控制度,教学质量就会存在潜在的风险。当教学质量潜在风险转化成现实风险时,就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低下,就业困难。从而引发生源危机,最后转化成财务风险。(四)招生就业风险高校招生就业情况的好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晴雨表,当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得到社会认可时,学生的就业率高,招生生源好,学校经费来源充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受社会和职场欢迎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退出办学市场。因此,招生就业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除了提高教学质量外,招生专业科学设置,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应该纳入招生就业工作重点,从而归避因招生就业产生的风险。四、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环境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的经费来源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经济业务也相对复杂,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校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但由于高校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自负盈亏,受计划经济残余思想的影响,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形成了“重事务,轻管理”的观念,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弱化内部控制环境,由此产生内部控制环境风险。(二)内部控制不健全,控制活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内部控制活动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要素,控制活动通常包括两个要素,即政策和程序。高校的内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实现高校管理目标,防止风险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而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不健全的现象,一方面,有的高校未建立基建立项、招投标,物资采购等控制制度,导致这些经济活动中产生内部控制风险。另一方面,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部分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控制活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产生控制活动风险。(三)信息和沟通不力,内控制度可执行性不强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而在高校内控制度中存在片面性的问题,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不善于主动获取信息,也不注重沟通和协调,造成内控制度可执行性不强,从而产生因信息和沟通不力造成的内控风险。(四)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风险评估机制从本质上来说,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风险的存在是控制的原因所在,进行风险评估就成为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关键。而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风险意识还没有得到重视,更谈不上风险评估机制。事实上高校存在诸如财务管理控制风险,人力资源控制风险,基建立项、招投标,物资采购控制风险等,如果没有一系列的风险评估机制,这些风险一旦转化成现实,将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损失。(五)内部监督不健全,无法考核内控制度执行结果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高校的内部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然而内部审计制度并不健全,在内部审计中存在人情因素,由于“内部人”的原因,并不能公正、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形成潜在的内部监督风险。五、高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一)强化内控风险理念,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所面临的内外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办学风险也日益凸现。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层要有高度的经济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要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切人点控制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既高校管理层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风险的认识,并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同时,对全体教职员工也要进行内控制度及其风险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失控的危害性,并自觉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内部控制功效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高校内部控制运行的首要环节。为确保执行力度,高校管理者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注重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从计划、制定到实施要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程序,避免形成随意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三)加强信息与沟通,提高内部控制效率高校的信息与沟通包括内部信息与沟通和外部信息与沟通。高校应成立信息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和协调学校内外信息。高校的内部信息与沟通是指高校在制定内控制度时,要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各个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要相互牵制又要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确保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必须让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获知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了解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的程序和方法。外部信息与沟通则是通过与外部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获得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功能的重要信息,纠正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降低因信息与沟通不力造成的内部控制风险。(四)构建内控评价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高校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应该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学校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五)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监督高校内部审计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控监督、评价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升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内审机构要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做到既精通会计、审计知识,又具备高校管理、基建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满足高校内部审计的要求,并对内控制度作出正确的评价,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加强内部监督,降低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会计处理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及其他为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制度、规定、规范、章程、计划等一切必要的控制措施,其核心要求是及时发现、辨别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应收账款管理是内部控制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内控制度在应对潜在的风险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实现手段和方法。一、应收账款内控制度潜在的风险(一)内控环境落后应收账款内控环境是指对应收账款内控系统的建立以及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合。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员工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准差,管理当局观念落后,缺乏承担责任能力的考虑,盲目赊销,一味做大,造成应收账款恶性膨胀。(二)风险评估不足企业对每一次赊销行为都应首先确定相应的目标,将其中各种风险确认下来,根据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方案和措施。现实是一些企业管理层由于缺乏应有的管理素质和约束机制,肆意浪费企业的人、财、物。其具体表现,一是只追求账面上的销售收入,不考虑大量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 二是不重视应收账款的时间价值,不能正确选择赊销对象及金额;三是企业大量无法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依据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已经计入销售收入,形成了当前的利润来源,使企业税金超前缴纳。这些都促使企业资金运转经常处于周转不灵的境地,加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三)应收账款内控制度制定不完善其一,执行人员授权分工不严,销售记账凭证和审核凭证由同一人担任,一旦凭证有误便不易被发现。随着现代会计技术的引入,在计算机管理中也存在许多漏洞,如操作人员对有关数据的修改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为利用计算机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二,内控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差。内控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前提是岗位分工与责、权、利相结合,如果管理者和具体操作者分工不严,责、权、利不明确,内控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况且内控制度须配套进行,有些措施看起来不错,但却没有描述任何关于具体操作的细节,不利于内控制度的贯彻实施,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应收账款的潜在风险。(四)应收账款内控制度执行中造成的风险其一,缺乏对相关人员有效的激励机制。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层及员工对他人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实际上是对人的认识和估价问题,应根据企业员工的需要、动机、目标等了解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建立相应的有效激励机制。过去我国企业传统的做法是只强调财和物的管理,忽视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要通过人来执行这一事实。如果不针对企业员工的需求制定合适的内控方法、程序、制度、机制,就不可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因此要少用严控手段,更注重对人的激励并将约束与之合理结合。在应收账款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一方面对人要有所约束,另一方面也要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其二,应收账款管理及执行人员岗位适应性差。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大多建立了内外部应收账款的内控管理模式,但就内控制度的内容和形式看,除了加大应收账款内控点要求的管理外,能完全胜任系统控制点要求的人员很少。因此,根据应收账款内控目标和特点,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应收账款内控体系,是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关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很多企业资本加入国际资本流动,应收账款跨国际内控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对既有国际经济知识又具有较强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内控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否则就会使相关人员出现知识上的缺乏,应收账款管理不力,具体的控制措施形同虚设。其三,企业内控点信息不对称。这种现象会使应收账款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性减弱。因为有些部门不能够充分认识到为什么采用赊销政策,也不知道这是实现企业之间融通资金、互为照应、共同致富的指导方针,认为这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这种错误认识使得有关部门间可能形成信息不对称,无法保证各个内控点顺利履行职责。二、监督过程漏洞对应收账款造成的风险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内控体系建立后,管理当局并没有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机制,更没有对其进行持续监督或对每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致使坏账损失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内控制度中存在不良的人为因素,如资产产权缺乏来自委托人的硬性约束,内控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往往由经营管理层决定应收账款的规模、质量、评估和坏账的处理等重大决策,形成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这就会经常造成个人独断专行现象。三、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对策第一,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控管理体系。建立全程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为明确核算企业的应收账款,加强管理,结合企业的扩大赊销活动,应建立赊销款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将每一笔赊销款项的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由某一部门负责全部赊销对象的信用调查、审核、下达、执行、事中管理,由另一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部门专门审计,最后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结算。规范应收账款核算体系。一方面录入与审核凭证、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登录、保管总账与明细账三个控制点为不相容职务,需相互分离,由不同人担任; 另一方面在核算应收账款发生时,结合内控要求可以在相关应收账款总账科目下设置二级甚至三级科目,对应收账款的全过程完整系统地核算。对于应收账款账务处理特别是坏账损失账务处理,要求企业分项目进行操作,通过“ 费用——坏账损失——某某客户”三级科目,月末对每笔账款按发生明细(发生、收回、坏账损失等)列表。完善应收账款内控政策规定。对于应收账款的控制,应明确到具体部门,同时应明确是否采用赊销政策和如何赊销。企业监管部门依据相关部门认定的信息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企业客户风险评估,要区分赊销前风险阶段和赊销后风险阶段并分别核算。另外要求企业赊销成立后立即报管理层备案,明确该项应收账款对客户是首次赊销还是累次赊销,新的赊销款有何特色,有何实质性的收获,不同账龄款区别何在等。应说明账龄超过一年的款项的处理具体内容以及与账龄一年之内的款项的实质区别。第二,制度执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前几年相比,我国企业推行的将薪酬与绩效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管理层具有明显的作用。完善的报酬制度应该是与绩效密切相关的。应该让赊销经手人之间有竞争意识,工作不努力则其人力资本价值就会贬值,就有可能为人力资本高的人所代替并被记录在案,作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不良记录。董事会要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决定应收账款管理层的薪酬,可采用基本工资加可体现风险业绩的股票价值、赊销款回收率等形式,使管理者的薪酬体现绩效的价值,从而激励与约束管理者和员工。企业对应收账款经手人员,应促进其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和需要。业务水平较高的应收账款经手人员,可以准确把握赊销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内控点,还可通过社会调查为企业寻找赊销客户和方向,预测、适应环境,为企业赊销资金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力的保证。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企业应斥资进行赊销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平台建设。通过信息与沟通系统平台,企业可在有关赊销的财务投资、结算、服务等方面实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体化管理,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具体明确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应在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前提下,建立应收账款反舞弊制度、举报投诉制度、保护投诉人制度及自我评价制度,从而降低应收账款潜在的风险。第三,应收账款内控制度的监督。内部控制点的监督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完整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关键内容。严格应收账款监管,可增加企业员工的信心。加强应收账款监管,是提升相关人员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增进企业员工对企业前途信心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导,加强职工诚信教育和监督,本着严格检查、严厉惩戒的原则,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工作质量检查,重点监管执行赊销内控点业务的人员,建立包括应收账款质量检查制度、应收账款报备制度、违规惩戒制度和诚信监控系统在内的赊销监管体系,惩治害群之马,弘扬企业诚信文化。

这是一道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

太难了吧!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内部控制主要缺陷:管理层串通舞弊,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灵2,可采用以下两种措施:(1)进行职工素质控制.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往往在于职工素质的高低程度,通过职工素质控制,保证职工在各自岗位上_忠诚,正直,自觉抵制 下课了,只抄到这,自求多福吧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容太多,眼花。

内部控制缺陷的类型有哪些.请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提到:“内部控制缺陷按成因可以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照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我们发现,各公司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大都是在现有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细化。1.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简单地说,设计缺陷主要是指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如企业的机构设置存在缺失或重复的现象、各岗位之间的职责权限没有进行明确划分等。运行缺陷主要是指现有制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按照设计意图运行,如企业审计委员会无法有效发挥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三重一大”的决策程序不符合规定等。2.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是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一项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如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或制度系统失效等。重要缺陷是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的一项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其影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如民主决策程序存在但不完善、关键岗位业务人员流失严重等。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如决策程序效率不高、内部控制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等。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中出现的,会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产生直接影响的控制缺陷,如存货盘查后未按要求签名确认、企业固定资产台账变更记录更新不及时等。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但是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如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企业技术人员的大量流失等。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 咨询电话:021- 60837999 60837900  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延至2010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控制度可以防范企业风险于未然。从仍让每一个管理者记忆犹新的安然事件到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的倒闭,教训无非是从缺乏内控到失控。其实诸如此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悲剧的上演一直就从未间断过。  内部控制是每个企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行为防范能力,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上市公司2009年内部控制白皮书》公布研究结论:内部控制越好的公司投入资本回报率越高,内部控制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投入资本回报率。在实务操作中,如何结合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并予以持续有效的实施成为内部控制实践中的焦点和难点。  本课程讲师团队根据多年为各类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服务的实践总结,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内部控制体系精髓,并以案例详细说明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每一步骤,努力将团队多年来对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的经验完整地奉献给广大学员。引导学员了解掌握内控设计中的一系列理念及操作方法,使内控制度真正成为企业的保护伞,而不是一纸文书

该案例中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哪些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遵循如下原则:(1)全面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2)审慎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3)有效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4)独立原则,即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求!!!由于内部控制失效给投资业务带来失败的案例

分析:一.原因 1.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 在考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是否称职时,有一点必须先弄清楚,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没有管理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或任何清算会员的事务的责任。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只是个供清算会员进行交易的交易场所。不过,即使如此,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还是有机会识别并反映其会员有不正当行为的征兆的。 这种机会曾在1994年末和1995年初出现。当时,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发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中存在若干异常,并向巴林集团提出了一些关于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征询。这些原本是可能促成较早发现里森活动的。根据官委清盘人的观点,如果巴林集团的管理层适当检讨并理解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致该集团的信中所表述的忧虑,那么倒闭是可能挽回的。官委清盘人认为巴林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第二封信的态度尤其该受到严厉指责,该回信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作出许多毫无基础的错误保证。同样,琼斯对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两封信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问题掉以轻心到了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我们无法理解,琼期作为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财务董事,何以未经独立地详细了解整个事件,就在里森草拟的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征询里森交易活动的复函上签字。 2.松散的内部控制 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是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市场都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内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据报载,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之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竟末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警惕。1月份第一周,里森持有合约3024份,20天后,即持有合约16852份(短短20天内,合约持有额增长4倍)。到2月中旬,里森持有的合约突破20000份,比在同一市场操作的第二大交易商持有头寸多出8倍。这个信号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而没有被巴林银行的最高管理当局注意到从而做出应有的反应。总之,巴林很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失灵了,预警系统失效,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巴林破产后不久,该银行高级主管人员称对尼克·里森在新加坡的所为一无所知,因为直到尼克·里森去职的那天,即2月23日星期四,公司的风险报告仍出现交易平衡。但是,据新加坡有关当局说,巴林在1995年2月头18天里给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汇去1.28亿美元作垫付维持金之用;据《金融时报》报道,英格兰银行行长埃迪·乔治(Eddie George)4月5日对英国公共财政部及内务委员会的国会成员说,巴林在未通知英格兰银行的情况下,擅自给其新加坡分部汇去7.6亿英镑现金。 破产前的巴林运作机构,里森主要是与巴林公司的伦敦总部、东京分部及香港分部交易。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仅有少数客户,其中三个为巴林分支,另一个是巴黎国家银行,每笔交易都会经过一家巴林分支,因此,巴林主管完全不知晓里森所作所为是不可能的。里森后来在狱中感慨:“对于没有人来制止我的这件事,我觉得不可置信。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造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现金是不对的,但他们却仍旧支付这些钱。”可以说,巴林银行的倒闭不是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组织结构漏洞百出的、内部管理失控的机构所致。 3.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部,尼克·里森本人就是制度。他分管交易和结算,这与让一个小学生给自己改作业、打分没什么区别。这种做法给了里森许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外,还集以下四种权力于一身: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把关与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对账调节;以及负责把关与银行的对账调节。行政财务管理部门保留各种交易记录并负责付款。虽然公司总部对他的职责非常清楚,尚并未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生怕因得罪他而失去了这个“星级交易员”。他既负责前台交易又从事行政财务管理,就像一个人既看管仓库又负责收款。由于工作便利,尼克里森的代号为“88888”的误差账号用了1年多,直到1995年2月23日他辞职时才被发现。 伦敦总部也曾想到确定来自新加坡分部的利润是否能够长期持续下去,还派了一个审计组来到新加坡分部。审计组主要依靠里森提供的情况,编制了一个长达四页的报告。他们对公司一般性风险有所了解,在报告中这样写道:“管制有可能被总经理一人取代”,“他负责前台交易及财务管理”,“可能会以集体的名义作交易,并保证按自己的意图去交割和记录”。但是报告接着又说,“鉴于行政财务管理方面缺少有经验的资深骨干,总经理必须积极兼任交易和后勤管理两职,”同时报告还指出,“在巴林新加坡期货部存在着离开交易正常轨道做违反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规章之事的可能”。审计组对里森的交易策略也非常了解--许多交易并非是低风险的套利,而是日经指数的单向高风险投赌,“虽然风险高,却可能有更高的回报”。 4.代客交易部门与自营交易部门划分不清 以一个公司的资本作交易叫做公司自营交易,除此之外,公司还可以代客户交易。当然,第二种情况公司会问客户收取一定的佣金或交易费。比如说我们大家熟悉的股票交易,公司一般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交易,当然有时也提供一些建议。由于公司仅仅按照客户的要求代其行使权利,如有损失客户自己负责。由于所得利润归客户,出现维持金不够的情况也应由客户自己垫付。 尼克·里森所做的交易也曾受到巴林新加坡期货部同行们的质询,但是他总是说自己是代客户交易。也有人提出尼克·里森在对巴林撒谎,因为代客户垫付期货合同的维持金是非常少有的事。在许多公司里代客户交易与自营交易的混淆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只有把两者划分清楚,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5.奖金结构与风险参数比例失当 许多公司为鼓励员工辛勤工作,采取发放奖金的办法。一般根据员工的职务、工作经验、工作成绩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来确定,各个公司规定不一。当然,表彰工作成绩是一回事,根据交易所得利润支付大笔奖金,而不考虑公司的风险参数或公司的长期策略,则是另一回事。巴林一直将公司50%的毛利作为奖金发给雇员。这个百分数比绝大多数公司的高。巴林1994年的1亿英镑(1.61亿美元)奖金在公司倒闭前几天刚刚宣布分配。几个主要总裁可望拿到100多万英镑。奖金时常是根据一个小组或个人在前一年所赚利润决定的。这种把交易员的收入与他的交易利润挂钩的奖励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刺激了交易员的贪利投机,高额的奖金使得雇员急于赚钱而很少考虑公司所承担的风险。

审计学案例分析!!!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审计学案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纳税  审计体现了公司纳税的过程。税务结构在审计中得到了适当的组织,其中账户以显着的方式吸引了投资者和商人来缴纳税款。2、提高效率   审计可以提高组织以及员工的效率。审计实践也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因此,由于审计原则的准确性,它在组织内带来了更多训练有素和合格的员工,从而促进了政策制定和其他决策。  3、长期规划   审计为整个业务实践带来了效率,它提供了业务活动的公平视图。审计记录可用于长期规划,它还有助于为未来编制预算。审计在为企业的长期规划编制预测财务报表时也很有用。4、加强内部监控 审计师为组织内部控制效率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审计员建议需要改进和管理的领域,负责克服审计员确定的薄弱环节。内部控制越好,组织的工作就越有效。5、合作伙伴满意度从合作伙伴的角度来看,审计也非常重要。经审计的记录使合作伙伴感到满意,并确保他们正在投资正确的公司,并将从公司赚取的收入中获得公正的利润。6、内部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区别有两种类型的审计,即内部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上是一项独立的咨询活动,旨在为公司的运营增加价值。它还有助于通过采用纪律严明和系统的方法来评估和提高风险有效性并控制治理过程,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最近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请给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几年的。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 “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 (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  (3)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玛(600336.SH)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   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   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资金问题,关键问题还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鲁群生近17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澳柯玛近亲繁殖任用领导现象是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   案例简评:扩张几乎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同在青岛的三家家电集团(都是上市公司)却有不同的选择:海尔的扩张基于品牌战略;海信的扩张基于技术突围;而澳柯玛的扩张却选择了不相关多元化道路。  “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澳柯玛做大作强,发而使其一盘散沙”。澳柯玛集团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其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然后频频发生的投资失败和管理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也把集团风险也转嫁给上市公司。应当说,造成澳柯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机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中航油于2004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5.54亿美元的亏损;被迫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债务重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风险委员会,还曾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编制了公司的《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明确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陈久霖一直独立于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的领导之外,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两次被换,集团公司却没有约束办法。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从事石油期权交易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时造成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华永道发布了有关中航油巨额亏损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以下因素单独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权投机交易上受到损失:(1)后来被证明从2003年3季度开始的对油价走势错误的判断;(2)不想在2004年披露损失;(3)没有按照行业标准对期权仓位进行估值;(4)没有正确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记录期权组合的价值;(5)缺乏针对期权交易的适当的及严格的风险管理规定;(6)公司管理层有意违反本应该遵守的风险管理规定;(7)整个董事会,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职责。   案例简评: 中航油从事场外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国务院1998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年6月,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对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操作来看,中航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还只是个新手;直接与国际大型基金进行对垒,无疑“以卵击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现在“管理层凌驾”,导致监控机制的失效;直接抵触了内部控制的经营合规性目标和报告可靠性目标。其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 其报告不可靠表现在:从事期权场外交易没有在财务报告上披露,也没有直接向母公司汇报。   (2)南方航空的委托理财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2004年7月间曝出的巨额委托理财投资损失;随后,国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南方航空实施了专项审计;广东证监局也在2005年10月对南方航空股份公司进行了检查。2004年绩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业中,南航集团由于重大财务违纪事件,从B级降至了C级。2006年4月底,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财年巨亏17.94亿元人民币;公司将其归结为航空燃油价格持续暴涨,以及近年收购北方航空、新疆航空两家公司导致的费用攀升;但这显然难以说服市场。   南方航空集团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具备良好的信誉凭证,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从每个商业银行获得10至20亿元的贷款。用银行的钱来进行投资理财,确实是赚钱的商机。南航集团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委托理财业务;与南航集团有过委托理财业务的有汉唐证券、中关村证券、世纪证券。南航集团调集巨额资金乃至账外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其中仅流向深圳世纪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即达12亿元。   南航给世纪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基本上被世纪证券用于重仓持有南航集团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当时因“非典”的影响,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于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价最低的。世纪证券在此低位入货,3个月不到,南方航空从4.2元上涨到6.8元,升幅超过60%,世纪证券也获得了丰厚的账面利润。但随后,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下,航空股开始萎靡不振,世纪证券因此损失惨重。从世纪证券账面上看,南航委托理财的12亿资产已经无法偿还。也正是由于对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债务压力,世纪证券被迫走上重组之路。世纪证券无力归还南航集团12亿元委托理财中的7.15亿元,南航集团无奈只得将其实行债转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团副总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发、南航集团财务部部长的陈利明因涉嫌违法,先后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广东省反贪局移交广州市检察院起诉。2006年10月16日,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原财务部部长陈利民因涉嫌挪用、贪污、受贿等罪,接受广州市中级法院公开庭审。据检察机关侦查证实,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陈利民利用经办委托理财的职务便利,采用先办事,后请示或不请示;只笼统汇报理财收益,不汇报合作对象或隐瞒不报等方式,大肆超范围地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已侵吞集团部分理财收益,收受回扣;超权限地从银行贷款供个人、朋友注册公司、经营所用;收受汉唐证券、世纪证券、姚壮文贿赂近5400万元,挪用公款近12亿元,贪污公款1200多万元。   案例简评:南航集团的委托理财业务,实际上是南航集团用自己的钱,借助于证券公司进行操作自己的股票。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说,不论是国有资金入股市炒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说,南航集团几十亿的委托理财业务集中于公司2-3个人的运作,企业决策层、党委、内部审计监管没有跟上,虽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层纵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是对重大投资监控不到位;个人收受贿赂、挪用和贪污公款,反映了关键人员的道德败坏和企业基本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层凌驾等问题。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也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便利。   (3)国储局的铜期货投机   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0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来,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这些空单无疑已经造成巨额亏损,而该交易员刘其兵则神秘失踪。国储局的交易对手包括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   国储局选择了部分交割,即向伦敦交易所交付5万吨现货铜,其余15万吨的空单展期到远期。市场人士指出,国储目前以3.7亿元左右的亏损,换得了短期的风平浪静;但是与国际基金的对决还将继续,最后的结局还没有出现,不排除基金再度逼仓的局面出现。   在国储铜事件上,同样是普通的调节中心的交易员,一边为中心做交易,一边为自己建立了多达20万吨的头寸,严重被套且长时间没人发现;另外,交易行为由原来的两个岗位变成由刘其兵一个人操控。   案例简评: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战略后备力量,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当国储局从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向投机赚钱的方向转变时,它就已经开始背离其固有的职责。   同中航油期权投机案一样,同样是小角色、新手的国储局,与国际基金大谔对垒,显然不是其的对手。   吴其兵进行投机性铜期货操作,显然有悖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限于套期保值业务。对于重大的期货业务交易由一个人操控,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另外,一起跟进的与公司业务相当的“老鼠仓”,说明关键交易员存在严重的道德败坏。

内部控制学销售和收款循环案例分析

此问题的关键问题在于销售调拨单及销售单的开具及审批程序设计无效;一、开具销售调拨单的控制 公司未采取任何核实措施即开具销售调拨单及销售单,是导致销售真实性控制目标失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议:公司开具销售调拨单之前通过,与客户采购部门电话沟通,要求客户提供采购申请传真函。二、销售审批环节 公司销售审批环节的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仅通过由客户拿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认可,不足以防止私盖印章的风险事件发生。 建议:销售章的加盖前提,是销售部门根据客户提供的增值税发票(发票联、及抵扣联)与来自财务部的增值税发票记账联核对一致,并核对财务部提供的收款记录。三、发货环节 3.1仓库发货,仓储部门必须核对两要件:1.销售单的真实性,即必须将客户提供的销售部单与销售部部门送达仓储部门的销售单核对一致(此例因销售单为真实,因此此控制已因销售部门失职而失效),2.检查是否已收款及开票、必须将客户提供的发票信息与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核对一致才可发货(此例为发货控制失效的关键环节); 3.2保卫科 保卫科对于这种故意诈骗舞弊行为,一般比较难以控制,因此车辆出入验证照环节,对假车牌难以识辨,但保卫科对于报废车辆照样放行,如公司对保卫科岗位职责中未明确要求其验明车辆外观是否明显属于可疑车辆范围(报废、与公司不符、改装等),证明公司保卫科执行失效。 3.3 门卫查证关 门卫查证一般检查货物放行的证件,及是否与车辆牌号及所载货物等一致。对于这种故意诈骗舞弊行为,门卫查证关对此项风险是难以控制的。这种查证控制,对于装运错误,即货物装运至非正确的车辆比较有效,对此种故意行为难以控制。 四、核心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与沟通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 4.1、销售信息并未立即传达至财务部门; 4.2、此设计导致装运部门向财务部门核实收款情况的方式难以控制故意舞弊风险; 4.3、发货环节内部控制程序设计失效(必须取得财务部传递的单据才可发货,仅通过客户提供的数据,不足以控制发货给不真实的客户的风险);、五、建议 5.1销售单连续编号 5.2销售单一式四联(一联销售部门留底,一联送财务、了联送仓库、一联送门卫) 5.3参与销售的员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议各岗位内部控制要点 5.4信息化建设是(平衡长短期利益,投资建设ERP系统,以销售单为唯一编号,各流程审批执行的前提必须满足设定条件才可审批或执行。) 反映出公司例行检查比较机械化,发生问题时才能看到问题,在未发生问题前,风险意识不强,建议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由事务监督向事中控制及事前控制导向并过渡。 根据此案例上述有限的资料,其销售与收款循环,即使不发生上述事故,其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是不合理的。以上与各位交流一下。仅供参考。谢谢!

内部控制学术案例分析论文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 企业管理 的重要标志,对于防范和发现各种财务舞弊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内部控制学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篇一:《试谈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摘要:2015年4月,首次提出“新常态”,这意味着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完善公司的治理,提高防范风险意识。通过分析内部审计的价值功效,从转变内审观念,提升内审人员地位;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增强内审质量控制,贯彻全程审计模式;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这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促进企业适应“新常态”。   关键词: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公司治理   一、引言   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的实施及其影响力的扩大,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8月20日,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新常态”下,企业更应积极主动地完善公司的治理,提高防范风险意识,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其对企业价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其价值功效   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 方法 ,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我国新修订的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显而易见,内审的目标已从查错防弊转变成了为组织增加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可分为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两个部分。   (一)显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创造的显性价值为内审人员通过审计技术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与评价,向决策者提示风险,预防与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效率,从而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最终目的。按照现代 财务管理 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收益水平相同的公司,风险越小的企业价值越高;占用的资源越少,即效率高者价值高。内审就是通过分析、监督和评价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企业的风险点与低效率点,从而防御风险和提高效率。   (二)隐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隐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随着内审的发展,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实现的,但又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价值。那么增加价值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重要职能和作用。因此,如何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大的价值,以便更好地为组织机构价值增值,这不仅仅是高层管理者须考虑的问题,还是当前内计工作人员和内审的理论研究者困惑的关键点。   三、价值增值途径分析   (一)转变内审观念认识,提升内审人员地位   我国内审水平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内部审计观念落后。因此,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推进内审法律法规发展进程,从而明确内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促进内审法规体系的健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治理是依据产权关系建立起的一种权力制衡结构。只有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三权分立,且权力相互制衡,才能对公司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将内审部门设置在监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之下,不仅可以划清监督权与执行权、决策权之间的界线,还能形成与董事会、高管的制衡,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的监督与审查职责。   (二)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审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审人员不仅需要从财务的合法性角度去看待信息,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从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深挖隐藏在其中的问题和弊端。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仅仅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增强内审质量控制,贯彻全程审计模式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除了内审观念的革新,更应该注重内部审计的质量与运行模式。   企业应建立健全责任控制制度,主要是确定项目负责人、主审以及一般审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并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再者,须建立一个既完善又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监控财务信息及会计工作,全程跟踪监控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企业应充分发挥审计的评价和鉴证作用。通过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为奖惩兑现提供合理依据,从而被动地提高各部门的绩效,以增加企业的价值。   (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   内审绩效评价体系最终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评价和改进公司的治理。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为了提高内审的工作质量,因此要合理地使用评价体系,防止盲目死板地套用。若企业过分追求指标,则不利于内审工作的长期发展。同时,内审部门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展开独立评价,指出其在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分析原因,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和失控点,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完善,防范经营风险,减少损失。企业需对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不断地跟踪改进,查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   四、 总结   在这高科技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常态”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审计提出了进一步的高要求,故而巧妙利用管理,探求企业增值刻不容缓。企业首先要转变对内部审计的传统观念,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加强对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增强内审质量控制,全程监控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时,作为内审人员,应不断完善自我,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企业价值增值做贡献。参考文献:   [1]谭丽华.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实现途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9).   [2]代士林.内部审计实现增值功能途径和方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 (4).   [3]赵满波.内部审计―挖掘企业内部增值潜力的有效途径[J].新会计,2010(5).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篇二:《高校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 教育 取得了迅速发展,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也基本确立。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健全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防范和发现各种财务舞弊行为。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 措施 ,从而对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对策研究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运行和管理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资料在内的信息资料真实可靠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一、高校内部控制概述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合法、完整而制定的措施和制度[1]。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但就其现状,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   无论多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都需要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环境中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者现实条件的制约,高校中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偏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一旦制定就需要常抓不懈,始终如一地坚持和贯彻,使每一位高校员工都领会到内部控制的实质和精髓。   2.高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薄弱   从机构设置看,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更有甚者考虑到成本效益因素,尽量减少机构和人员,将财务与审计合署办公,或是由财务部门兼顾审计部门的职能,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审计人员受利益因素制约、人际关系影响,无法客观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审计方式看,一些高校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审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独立的审计内容,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无法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无法实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薄弱,主要是因为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缺乏监督检查和评估,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设立不规范等。   3.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理论建设的力度,但限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已发布实施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作指导,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2]。   三、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管理部门应依据高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先以指南的形式发布一套内涵全面、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将内部控制的全新理念传达给所有人员,增强员工内部控制的意识。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入进行,必须注重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通过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训,提高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监督、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和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落实相关的内部审计职责,克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二者的矛盾,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保证内部控制更加完善、严密。   其次,高校要明确审计的介入监督范围,强化事前审计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业务是必须经过审计确认以后才能够开展的,哪些业务是不需要的。对于容易产生舞弊行为的活动,审计的事前介入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高校要细化内部控制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审计标准与业务操作标准保持一致。   最后,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常规、持续和专项的监督检查[3]。   3.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控制内容选择适用的控制方法。比如,在对货币资金进行控制时,可采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方法,即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行业或部门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又如,在对实物资产进行控制时,可选用财产保全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 报告 控制等方法。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各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结论   高校在改革的浪潮中,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每一所高校都面临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考验,因此,高校不仅要从源头上而且要从制度上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根据高校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制定出一套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防范财务风险,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J].会计研究,2010(2):22.   [2]陈洪玉.对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云南 财经 大学学报,2010(24):12.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篇三:《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直以来,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财务管理制度及契约安排,用于防范财务风险;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行为的约束方面、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实现企业的健康、高速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方面的过度强调,导致了企业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即使内部控制制度再健全、再严密,也不能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根源所在,必须从整体角度,全面系统的去理解、实施和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认识倒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了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去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现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1.就企业大环境而言,存在如下问题   (1)企业控制环境差。企业组织结构在设计之初未明确标识内部控制组织应承担的监督责任,各组织之间不能相互制约,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不到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企业,以国有企业为多,企业职权划分不明确,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套健全、高效的信息传输机制,但是目前的企业信息系统一般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只能为最高管理层提供信息服务,而忽略了企业职工对信息的需求。一方面,企业职工必须从最高管理层清楚地获取信息,履行其责任;另一方面,企业职工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对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主管机关等传达信息;然后,职工还必须能够及时的把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   2.在管理人员方面   (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薄弱。部分管理者个人权力观念严重,将自己的直觉凌驾于企业制度之上,习惯于集权式的管理方式,以个人主观判断取代了科学的分析与决策。   (2)企业监督乏力及组织保障不到位。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实行了财务监督管理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只是单纯的解决了一部分成本控制的责任归属和成本失控问题,同时剥夺了财务的内部监控职能,造成了企业相关财务人员责任感的缺失。尽管我国会计人员受到《会计法》的保护,职业道德也对会计人员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作出了要求,然而在目前的集权管理制度之下,企业会计依旧缺乏应有的保护,有些企业领导对会计人员不够重视,忽视了其应有的职权。   (3)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薄弱。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评估意识淡薄,对企业风险可能产生的因素关注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实施机制,或者企业设置了风险管理机构但没有真正履行职责,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薄弱。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措施   为弥补以上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1.企业组织机构的建立   为了消除集权管理造成内部管理阶层人为因素造成的独控现象,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企业的结构框架,以组织决策替代专权集权。另外,鉴于每个企业管理方式、经营特点不同,面临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应整合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建立部门间的相互制衡机制,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2.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建立   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是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应使财务管理人员的职权范围、财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化,完善财务岗位轮换制度以及岗位不相容分离制度等,依据企业财务工作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要点,构建一套系统的、贯穿上下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财务各环节的内部控制,最大程度上规避财务舞弊风险。   3.内审与外审并举   评价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其执行程度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审计机制。企业要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要强化外部审计,通过监督审查,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控制方法,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自我评估、改进内部控制机制,还能够针对企业整体的生产运作情况做出系统评价,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弱点所在,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企业运行的效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变被动为主动,由传统向现代化过度,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5.企业内部控制 文化 氛围的建立   优秀 企业文化 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其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也是促进企业持续竞争的根源。企业应该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以文化激励职工的自觉性、荣誉感和责任心,从而达到个人与企业目标一致,职工自觉履行企业制度的效果,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6.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财务透明化、财会信息传递有效化,不仅便于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也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实现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职能。   7.强化外部监督力度   首先,监管部门要合理分工、信息互通,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深入了解,对企业内控的监管要常态化,提高检查力度、扩大覆盖面。其次,监管部门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制定相关规定,客观公正地行使部门职权;最后,对在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方面不同表现的企业和个人要奖惩分明,以此促进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三、总结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随之变化,企业需要在分析所处环境及未来环境的变化后才能进行内部控制,为了减少企业风险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益,降低企业的经营损失,以此达到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1.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范文 2.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3.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我国哪些企业可以作为内部控制分析案例?

我国ST鞍钢、宝钢、格力电器、海信、苏宁企业可以作为内部控制分析案例。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部门、公司规章制度以及内控测评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作出评价,以决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水平,并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内部控制分析技巧:在企业审计中,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是审计的基本步骤之一,基于内部控制测评的结果,决定审计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中央企业审计数据规划中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了14张测评表,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信息系统、主要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评。

急求:存货的内部控制(有关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的会计舞弊案例)!

1、内部关于进销存所有的单据,必须使用打印,要求相关人员签字(为何这样要求,因为可以避免相关人员手动写改数据,给公司带来损失)例如:生产部生产线上开出的领料单申领500千克A材料,而到了仓库领材料,也是发了500千克的材料,但是仓库的仓管员,可以手动改成1500或2500,多出材料,仓库人员经过与供应商勾结,以不良品退货方式带出去卖了)2、如果是生产企业,那么建议使用ERP系统,要从源头抓起,客户下了订单,就要根据BOM表与材料的库存情况来采购,通用性的材料或用量多的材料,才允许备安全库存。如果不这样执行,会造成库存积压,占用资金情况。(很多老板说,我的财务报表明明显示有盈利呀,怎么就没见到钱呢?呵呵 ,你就可以让老板去看一下仓库了,告诉他,你的钱都在这里呢)3、财务人员,对于每月的库存盘点,每月的财务报表一定要有库龄分析表,针对有保质期的材料,或者账龄效长的材料或成品,要提出方案,找到解决方法,要及时处理。

求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详细案例!

案例一:KY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案例案例叙述:KY公司是医药制品公司,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除价格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当KY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需采购时,在原材料市场价格有较大变动或购买新的原材料品种,采购部门需重新确定供应商时,是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的。首先从采购部门建立的供应商档案中确定参加招投标会议的供应商(供应商必须是经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验收合格后颁发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这样的供应商生产的原材料应该符合国家医药行业的质量标准),通过比较产品性价比确定几家供应商,由KY公司的检验部门对待选供应商的原材料样本进行检验,KY公司除执行国家医药行业的质量标准外,也制定了本公司的质量标准,经检验后,采购部门从中确定质优价廉的供应商。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定购买合同;购买的原材料到达后再经检验部门进行抽检,出具检验单;仓库保管部门对数量、品种进行检验并出具入库单,财务部门审核及核对检验单、入库单、购货发票后登记明细帐;采购部门制定用款计划,财务部门根据用款计划筹备资金付款。KY公司每月首先召开财务分析会议,对当月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产品生产成本如果出现异常波动,排除市场价格等等因素后,若是因原材料质差价高造成的,在其后召开的由公司各职能部门参加的总经理扩大会议上对采购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问责,并与采购部门的经济利益挂钩。案例分析:本案例中的KY公司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中的内控规定和做法有其符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中相关规定之处:首先,KY公司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第二,建立了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第三,建立了供应商档案,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信誉、供货能力等有关情况,采取由采购、使用等部门共同参与比质比价的程序;第四,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独立的验收部门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第五,财会部门在做帐务处理和办理付款业务时,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第六,通过对职能部门的问责制度对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但本案例中KY企业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中的内控规定和做法也有其不符规定之处:KY公司虽然建立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但在该业务中,“询价与确定供应商”是两个不相容岗位但都由采购部门承担,这就存在舞弊的可能。虽然公司对职能部门有问责制度,但只能是事后的责任追究,而不是事前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由于KY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时就存在失控点,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上存在先天不足,现有的内控制度在该业务执行过程中不相容岗位之间不能完全起到牵制和制衡的作用。因此,建议KY公司修改内控制度,使不相容职务分离,并且在采购原材料确定价格环节上,增加控制程序,即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应经价格委员会讨论,并由财务部门分析审查后,报管理层审批,可有效地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2022审计硕士典型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案例

【资料】大中华剧院的出纳员在剧院专设的售票室负责售票,收款工作,每日各场次所出售的戏票,电影票均事先连续编号。顾客一手交钱,出纳员一手交票。顾客买票后须将入场券交给收票员才能进入剧院,收票员将入场券撕成两半,正券交还给顾客,副券则投入加锁的票箱中。 【要求】 1.请问本例中在现金收入方面采取了哪些内部控制措施? 2.假设售票员与收票员串通窃取现金收入,他们将采取哪些行动? 3.对串通舞弊行为,采取何种措施可以揭发? 4.剧院经理可采取哪些手段使其现金内部控制达到最佳的效果? 【答案】 1.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为:(1)入场券连续编号;(2)售票与收票分两负责;(3)入场时收票员将票一撕两半,各执一半;(4)票据加锁。 2.收票员收票时不撕票而将全票交与售票员重新出售;收票员直接收银,而让交钱者进场。 3.观察售票员手中有无散票、旧票;突击抽查观众是否无票或持旧票入场。 4.严格控制未用入场券,记录每日每班第一和最后一张的券号;抽点库存现金;入场券加盖剧场的章和日期章;不定期观察是否利用售票机售票以及检视收票时有无持废票、旧票或无票入场事情发生。

会计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是哪些,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2.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具体包括:目标、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理等等。 3.控制活动企业管理阶层辩识风险,继之应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这主要包括: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直接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 、实体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分工。 4.信息与沟通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沟通 5.监控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控活动由持续监控、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具体包括: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关系:(一)会计控制是各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 内部控制的内容由最初的行为控制到最新的八要素的变化,说明了内部控制的关注重心由单一个体向系统整体发展,而且站在全局的高度统领企业整体。会计控制如同内部控制一样,并不是各种制度、措施的简单加总,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只用制度加以规范的阶段,致使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应转变传统观念,以新的角度诠释和思考,应认识到会计控制不仅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系统,而且在这个系统中,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形成了动态的过程,即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不仅涉及到部门内的具体岗位设置、业务操作等相对细节的 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相关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关注业务的风险评估、在各负其责的同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会计控制的良性运行,真正达到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的目的。 (二)内部环境的建设是基础 会计控制作为一个系统或机制,离不开所存在的环境,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尽相同,会计控制作用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全体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的 影响 ,它是充分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及保证,因此,应逐渐认识到内部环境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案件的深刻教训也警示我们,案件的发生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制度之所以落实难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约束人的行为,防范人的道德风险。因此,内部环境是基础,必须从营造良好的环境做起,提倡风险管理文化,增强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即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到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使风险意识深入到人心,同时强调全员的参与,塑造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氛围。 (三)风险要素的管理是关键 控制的目的就是要防范风险,若不存在风险也就没有实施控制的必要,COSO报告指出,所有的企业,不论其规模、结构与性质,其组织的不同层级都会遭遇风险,管理当局必须密切关注各层级的风险,并采取措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随着 计算 机技术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会计控制所涉及的风险包括 法律 风险、声誉风险、资产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效率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些风险与核算业务的流程息息相关,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应从风险因素出发,加强对业务资金流程的 分析 ,即首先要按业务性质进行归类,找出各个流程中的主要风险点;其次要按照业务风险的信息结构和风险源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出 科学 适用的风险计量 方法 ,同时要结合控制流程的概念,找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一套完备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体系。 (四)事前事中的控制是切入点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从控制当事人的行为观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信息观、最终到管理企业风险战略观的转变,这是从事中控制到事前管理的发展,是从降低风险到风险控制直至风险管理的一个过程。同样,会计控制中事后控制的出现就是对事前、事中控制的不信任,也就是说,若事前、事中真能够做到把握住风险,事后控制存在的意义不大,另外一方面,事后控制一般只就会计核算的“结果”进行监督,前台在核算及业务处理过程中,是否全面、严格地执行有关制度,事后控制只从所提供的核算资料的形式上进行审验或被动地接受前台的反映的结果,而且事后控制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即时间的滞后性,因此,要把风险在变为实际的损失之前降低到可接受的最低水平,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加强事前、事中的控制,做到及早发现和识别,及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五)信息的沟通交流是保障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它包括不同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且其每个控制环节都执行不同程序,并与其它环节相互作用与影响。因此,整体会计控制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加强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和同一部门内的交流和沟通,这就需要,一方面某部门牵头组织各成员间的沟通,以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有助于消除部门间的误解和疑虑;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自身员工间的沟通,培养和提高员工参与会计控制的意识,以便开展自评。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交流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动态过程的实现,同时也有助于控制环境的完善、风险管理的加强;否则,相关职能部门将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各自为战,造成信息资源的过度浪费。实践中,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促使信息沟通的制度化,形成一种约束机制,有利于各职能部门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同时,从整体上实现会计控制的目标。

会计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之间的区别

会计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之间的区别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说明。1、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2、内部控制的控制措施。(1)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资讯内部公开等。3、会计系统控制是指利用记账、核对、岗位职责落实和相互分离、档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式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企业会计资讯真实、准确、完整。 请问: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区别?谢谢!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资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哪个容易写论文? 内部控制包括财务内部控制,所以内部控制的题目大于内部财务控制.对于题目范围广的相对好写,但题目范围窄的论文更能写出实质性的东西. 内部控制就是指内部会计控制?(判断题) 不一定对,看在什么学科里问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一般审计学中所说的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这样这题就对~~ 如果不是在审计学中就不对了~~~ 看你做的是那个学科的了~~~ 会计控制和会计内部控制的区别 主要区别,会计内部控制基本属于会计系统内部独立操作的控制办法与措施,而内部会计控制并非由会计部门独立完成,它可以向其它决策部门提供资讯,各部门利用会计资讯对价值运动进行区域性控制。只有将各部门的间接控制与会计部门的直接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佳的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资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式。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共同组成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会计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有什么区别? 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指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这些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每一个过程、环节责任、权利明确,使某些事件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受权控制要求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许可权,同时也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 2.分工控制。分工控制是指对于相关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这一控制制度使经济业务在处理时,有关人员能够互相制约、相互监督。 3.业务记录控制。业务记录控制是指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 4.财产安全控制制度。财产安全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5.书面档案控制。书面档案控制是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把企业对于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等制成书面档案、规章制度,下发给各级工作人员,或悬挂在办公室、仓库等公众场合。 6.人员素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证企业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从而保证业务工作的质量。 如果你是写内部控制的论文,可以再提及一下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符合国家的法规政策,不得制定与国家法规、政策相牴触的“内部管理办法”。 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最好由各部门讨论并经管理层审议通过,从而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 3.既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稳定性,又要使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完善。 4.避免内部控制制度重叠现象。解决责任不明、环节太多,人人有责而结果是人人都不负责的问题。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为解决“闲置”干部就业,从而形成多人签字,环环盖章,而无人承担具体责任,遇事相互推诿的不负责的后果,致使有些本应尽快处理的问题终因手续不全而拖延。 5.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结合本单位目前工作实际,测试、评价某项具体内容是否实现了预期管理目标,看其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会计控制就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资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具体而言会计控制是指会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 会计控制的客体就是资金运动,会计控制的主体是会计部门及利用会计资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它有关决策部门,会计控制的组织体系是以会计部门为中心渗透到企业每个部门的网路系统。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一个意思么?有区别么? 这两个词应该没有明显的区别。 不知道你是不是想问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这两个就是有点区别了。 内部会计控制的6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规定中,没有六项原则,只有五项原则即: 第四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定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急需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开题报告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财政部针对当前会计及相关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按照分批分步的方式,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6项具体内部控制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方法和内容等基本问题都做出了规定,是制定后续规范的基础与依据,该规范的出台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后,我国又颁布了六个具体规范,体现了从会计控制入手,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环节,并向其他管理环节延伸的控制思路。  以上规范自开始实施以来,从制度源头上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综观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却不乐观,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有建立,但在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比如企业将付款环节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供应部门因弄虚作假或失职,购进了质次价高的材料,会计部门依然会在审查原始单据无误后照价付款,这就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核算、监督功能,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在当前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步入了内控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二)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  (三)会计人员素质有限  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出于个人利益驱动无视会计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对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参与贪污、挪用公款、盗窃资金等违法违纪活动。会计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无法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四)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高层管理者是实质上的“自由人”。同时,对受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受限。其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有关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在内,经常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简单理解为会计监督,而且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未能发挥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些都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  从有关定义中看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可以说“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也是内部控制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与会计信息产生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而高质量的会计规制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高质量的会计规制,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会计规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由于执行人员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二是执行人员故意违背会计规制。相应地,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即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会计规制制定者将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制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这是由会计规制质量的高低所决定的,不属于内部控制所能影响的范围;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规制的基本要求而运用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由此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则是指出于主观故意或外部压力弄虚作假、粉饰舞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是内部控制应着重关注并加以防范的失真。  针对“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目标,内部控制要对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规制性失真进行治理。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现有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停止使用。这个过程使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增大。首先,新准则规定下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格式及编制要求等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准则的应用指南于2006年底正式发布,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及掌握新会计准则,并做出适当的衔接调整。相比现行会计规制而言,会计人员若对新准则理解不够准确、专业判断有失偏差都可能增加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其次,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存在很多讨论。国际趋同后的会计准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更多的专业判断,这些选择空间本身就增大了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因此,按照我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的内部控制的思路,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控制”中最基本的环节就向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则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项顽症,其与真实会计信息的偏差程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后果也比另外两类失真更加严重。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已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从完善法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的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风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要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必须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这就需要从制度制定层面和企业实际操作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其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容忽视,只有使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  第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对于普通员工,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第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的原则、职能、方法与措施基本都得到了贯彻实施,但还会频频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改变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性,遏制“内部人控制”和“管理者越权”现象。其次,完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再次,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并建立、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引入外界有关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合理监督,减少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操控,为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五,强化风险意识。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制定阶段,内部控制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风险管理体现于内部控制的过程。无论二者关系如何,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按业务项目分别制定的,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贯穿于各个规范中,在今后对规范的制定与修订中,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因素的重视,督促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另外,还应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企业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从中发现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作用弱化的原因及薄弱环节,进而推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企业还应在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使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果。

求 问 会计的毕业论文写作计划 怎么写?题目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管理行为学有句术语:“细节决定成败。”其中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控制监督”等五项要素,阐述了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程序。“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基本要求。”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要求企业内部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建立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保证各个作业达到实时有效的内部监督。为什么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个体户、家族式私营企业有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这些小公司、小企业怎样实行内部控制?西方企业怎样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宋博士首先让学员们观看台湾魔术师刘谦《意念取可乐》的一段录像。众所周知,魔术这玩儿,本来就不靠谱。它与内部控制有关系吗?如果有,魔术的内部控制环节应该是最薄弱的。魔术被穿帮与否,一切掌控在魔术师之手,要使魔术顺利完成,有时还需要借助托儿。现代经济社会,那些个体户、家族式小公司、小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营销管理内部控制环节,通常表现为公司经营,银行存款、现金出纳,统统由家族主要成员掌控,小公司、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权限与魔术师掌控核心如出一辙。显然,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不可能使用个体户、家族企业魔术师式的管理方法,一人独揽大权;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的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网存在诸多风险。比如: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不清风险;集体决策联签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决策与执行制度,审批与监督制度;营销、存货与资产保全制度;人力资源利用与经营成果风险,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监督等等。近年来,财政部相继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从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到营销管理内部的顾客、厂商、竞争者等风险因素,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例。宋博士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企业对现金收支的内部控制作用显得愈加重要。因为,股份制企业,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股东都来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一个跨国公司,没有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手段不可想象。以销货收款、购货付款内部控制为例:资本巨头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除了商业惯例、合同诚信规则之外,更多的还要依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完成。资本家(股东)也不可能通派会计、出纳到各地去收款、付款;那么,西方企业怎样做到“颗粒归仓”呢?其中付款凭单制(应付账款)在企业现金支付的内部控制可派上用场了。付款凭单制是西方企业对现金支出进行严密控制的一种方法。企业在取得商品等资产或劳务而发生支出时,需经严格的稽核程序。1、支出项目必须经过正当的批准手续或具有规定的证件。2、收到资产及接受劳务必须经过检验核准。3、有关凭证的价格计算及付款条件,必须核实无误。4、一切超过现金支付限额的款项,一律使用支票支出。5经济业务发生时,要求同时登记应付凭单与银行存款“棋盘式”明细账,两个账户纵横栏目金额、数字准确无误。西方会计核算,销货收款、购货付款银行账单往往比其它会计报表更为重要。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言,中西方企业做法不尽相同。在当下,政府为企业设计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要求企业按照法规文件执行;西方企业则是根据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特点,自觉地设计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西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名目繁多,比如:强制职工休假制度,对辞退职工回访制度,职工终身雇佣制度等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目的,是维护本公司利益,为本公司管理服务。有人笑称:欧洲德意志日耳曼人性格刻板,因而成就了“德国精工,德国监理”的头衔。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最有效的监督手段。内部控制审计

为促进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财政部财会〔2001〕41号印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本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并要求这些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很多,按其工作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以下所指的内部控制主要指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指管理当局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企业生产特点、经营性质及管理的需要,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而实施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涉及会计事项方面的业务,主要采用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手段,对那些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控制:是否完整准确地记录了所有有效的经济业务,是否维护了财产物资和会计信息资料的安全完整,不相容职务是否相互分离,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是否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是否执行内部控制预算,所有的这些控制是否经过内部审计进行评价和监督,等等。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就不能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1)上述控制制度或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2)上述行为是否符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标准(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能否有效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和经济地使用资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经历了哪些历程

一、保证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线 早期的内部控制思想是以账簿核对、账簿记录与财产的一致性以及会计报表数据可靠性为核心内容的。一方面,会计系统建立在内部控制程序基础之上从而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程序利用会计数据保证资产的安全、监督各部分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被

怎样建立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四项原则  一、合法并符合实际原则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依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首先,应当根据《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是建立在职责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分工、授权、审批、制衡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都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责分工密切相关。任何企业在建立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控制方法、措施、途径和手段等方面,都必须在《公司法》或《企业法》规定的公司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反这些法律的规定。其次,应当根据《会计法》所确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原则,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与职责配置要求,特别是对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规定,设计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配备与及时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原则与措施的重要保证。《会计法》对出纳员职责的特别规定更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应予特别遵循的要求。再次,应根据财政部发布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和运行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详细规定了单位建立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应采取的基本措施和应具有的基本方法,是企业建立自身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直接法律依据。任何企业建立自己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都应当遵循这一规定,并应在此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该规范的要求予以具体化和完善化。最后,应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银行各项结算纪律与规定,国家《审计法》、《内部审计条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规定》等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优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运行环境。  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相同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可能为每一个企业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要使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行并有效地发挥作用,每一个企业还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机构设置、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比如,规模较小的企业,就不可能有较细致的分工,就不能设置较大规模的内部控制;业务复杂、包括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规模就应尽可能大些。  二、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人类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当是效益大于成本的,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也应当遵循此项原则。企业设立的每一项控制措施,都应当是控制效益大于控制成本的,否则,即使该项控制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也不值得设置。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越完整越好;规模过大的内部控制,会使企业得不偿失,是要不得的。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成本和控制效益往往是很难衡量的,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措施时,应当非常谨慎地进行判断。不但要从某项控制措施本身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该控制措施对企业整个控制系统的影响的全局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不但要从过去的经验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  一般说来,内部控制效益包括直接控制收益和间接控制收益。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本身能够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设置并运行后,使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力得到加强,从而使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其它控制措施所能增加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  内部控制成本也包括直接控制成本和间接控制成本。直接控制成本是指为实施该项控制措施所发生的有关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以及办公场所、用具和物品等的购置费、折旧费和修理费等。间接控制成本是指实施该项控制措施后,可能会使整个企业的办事效率下降,甚至贻误商机,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和带来的损失。  三、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所谓不兼容职务,是指如果集中于一个人或岗位办理,会增加错误与舞弊发生的机会,或增加掩盖错误与舞弊的可能性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企业的所有不兼容职务原则上都应当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工作岗位来执行,这是能够形成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离开了不兼容职务相分离这一基础,现代内部控制就难以建立和有效运行。  一般说来,企业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可以大体上分为: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等四种。在这四类职务中,除了授权批准和稽核检查具有兼容性,一般来说可以兼任外,其余各种职务之间都是不兼容的,一般应当予以分工执行。具体到更容易出现错误与舞弊的货币资金业务而言,支出的授权审批、资金的出纳和保管、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一般都应当予以分工负责。  四、制衡原则  所谓制衡原则,是指企业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或任何人,都应当既是控制者,又是被控制者,其拥有的控制权力与承受的被控制的压力应当是对等的、平衡的;各项工作岗位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允许出现只是控制者、只有控制权力而不受别人控制、没有相当控制责任的工作岗位或人员,哪怕是企业的最高领导。  能否实现全面的相互制衡,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的重要标准。为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划分工作岗位、配备工作岗位职权与责任时,要严格遵循制衡原则;在检查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时,要把各个控制岗位,特别是领导岗位是否存在权力失衡,甚至失控作为重要内容。一旦发现有失控的岗位或情况,必须及时报告企业的权力机构,由其通过重新配备职权或岗位轮换等措施予以解决。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既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节流”任务的完成和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加强健全内控防范机制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薄弱,内控意识淡薄。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有的单位一把手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出了事则以自己不懂会计业务为由,将一切责任推给会计承担。因此很多单位的内控制度环境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资产家底不清。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有健全的会计记录系统。但通过检查发现不少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如有的票据记录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经济活动事项不符、内容不合常规;一些货物销售企业在没有正式发票的情况下,借用其他单位发票,导致开票单位与领购单位名称不一致;一些单位使用往来结算收据、自制收据和单位内部收据作为依据报销等。二是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如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 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 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 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还有的单位, 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 支出核算混乱。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存在账外资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资产已不存在, 而有些实际使用的资产却未作价入账, 形成账外资产;另外还存在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转移,未办理相应手续等现象。   (三)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未建立配套的追究问责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欠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形同虚设,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当内部会计制度的缺失、失效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多数只限于追究直接领导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相关人员影响不大,没有明确的追究问责制、无章可依。因此,财会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总达不到一个高度、没有休戚相关的意识、没有急迫感。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   (一)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三)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做出了规定,但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以后,单位负责人要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并要通过宣传和动员,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范和条例进行学习,同时将每一项规定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工作部门,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在内部控制中要明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内部控制的作用。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加强会计人员、内审人员的培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注重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内部审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由审计机关负责对全市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于经培训后资质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财务、内审人员,相关部门要及时调整。鼓励审计机关采取“以审代训”、联合审计等多种形式,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更好地整合部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监督整体效益。   (三)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财务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以外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审人员并确保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切实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之不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由于内部审计对本单位财务控制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准确把握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失控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连续性的跟踪审计监督,帮助有关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惩结合,才能激励和鞭策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干部职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总之,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管理,控制风险,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2】   行政事业单位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主的单位,新常态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通过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存在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以及内部控制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建设,才能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未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忽视单位内部管理,没有通过内部控制的手段谋求长远发展的意识。这种现状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关系,过于安逸的环境造成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缺乏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懒政怠政问题严重,内部控制建设也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单位内部存在非法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或者出现资金管理混乱,原始凭证缺失,经费支出没有实行严格控制的乱象。其二,监督制度方面,许多单位尚未创建内审部门,监督制度不完善,影响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其三,预算制度方面,许多单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机构设置不合理、方法简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严重干扰行政事业内部的控制建设。   3、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偏低   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员工综合素质低下,业务能力不够精湛的问题。由于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的不到位,许多单位在对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水平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一些员工不具备专业的会计基础知识,缺乏财务安全意识,没有财务预算能力,对收入和支出不能进行严格的控制,极易给国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阻碍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新常态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增强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内部经常开展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教育活动,强化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对员工进行督促。财务和内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尤其要对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避免工作人员出现懒政怠政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制度来进行规范,防止裙带关系滋生,通过严格的选拔手段挑选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来担任相关职位,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评估防范   新常态环境下,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单位内部存在着资产安全隐患。为了促进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应该积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管理,对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现金的支取要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此外,还要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对原始凭证上面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便核实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控制每笔资产的去向,保证资金安全。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将主观意识不强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更能通过制度的执行达到“不能为”的效果,从而堵塞漏洞,规避管理风险。笔者所在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强化预算控制,通过软件对预算数和执行数进行自动比对,超预算支出无法通过软件验证,促使单位自觉将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其次建立多重审核机制,每笔支出均需经办人、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由财务人员对支出项目的规范性进行审核,再由财务主管领导对支出项目的合理性进行把关,最后经单位分管领导,必要时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方可报支,从而规范了单位的支出行为,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第三加强监督管理,单位内设审计机构,定期不定期组织抽查或专项审计,大型项目报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例行和专项检查。上述制度的有序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确保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转,应该及时对风险进行评估,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保持平稳有序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资产现状选择适当的风险评估模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   3、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建设不可能一成不变,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水平,内部控制建设的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采用新的措施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内部控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要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增强相关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应该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单位职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向他们传授内部控制的专业知识,让他们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前沿信息,掌握先进的内部控制手段。   4、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加强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内部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对单位内部的审批流程、审批标准进行严格的明文规定,防止资产乱用以及挪用经费的现象出现。通过授权审批营造一个严格的内部控制环境,财务人员通过审批程序及时了解资金的去向,当出现资金挪用现象时,要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以便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三、总结   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还存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等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从加强控制意识入手,针对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建设水平,为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做出努力。

企业如何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如何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组织:内部组织是企业的基本保障,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是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通常的设置方式包括三种:方式一:单独设置内控部门。方式二: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内控工作。方式三:在内部控制建设集中期设立内部控制建设办公室。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载体,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时,首先要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一方面,内部环境的完善可以为控制活动的设计与运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内部环境的诊断可以加强控制活动与内部环境的匹配性,有利于控制活动的顺畅运行。动态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表现,是后续内控措施设计的重要依据。控制活动的设计: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实施的核心要素,企业在规范控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手册。信息与沟通贯穿始终:信息与沟通是指在内控建设中,保证在恰当的时机让恰当的岗位获取适当的信息。内部监督手段:内部监督置于五要素之末,是内控管理闭环的体现。  此外,绩效考核强调将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有效性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以促进内控体系的实施。

中国哪一年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

2001年,我国财政部印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其中定义,本规范所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请问: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区别?谢谢!

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只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会计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区别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一般来说包括批准和授权系统、保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人物与经营或资产保管的任务相分离、对资产的实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控制手段。内部会计控制包括资产保护、保证账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 会计内部控制则是各单位为了保护单位的财产完整与安全,确保会计及其他数据的可靠,保证国家及企业所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以及查错防弊加强管理等为提高经济效益所采取的一切制度、方针措施和管理程序,其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货币资金、资产、债权债务、对外投资等领域等各项制度措施。 其主要区别,会计内部控制基本属于会计系统内部独立操作的控制办法与措施,而内部会计控制并非由会计部门独立完成,它可以向其它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各部门利用会计信息对价值运动进行局部控制。只有将各部门的间接控制与会计部门的直接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佳的会计控制。可以说,二者面对的对象范畴是不同的。

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是什么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 (二)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三)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四)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五)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六)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会计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区别

两者没有任何区别,会计内部控制即为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为企业为鉴别、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业务经营及其相关活动并对有关资产和负债负责而建立起来的会计方法和措施,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包括完整的会计记录,及时的会计反映,业务及修改活动的合理描述,对业务及相关活动适当计量,对业务及相关活动的披露和揭示等。内部管理控制由组织的计划和主要与经营效率和坚持经营政策相关、通常只和财务记录间接相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组成,一般包括统计分析、工时和操作的研究、业绩报告、雇员的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等控制手段。扩展资料: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1、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3、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内部控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