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设计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史称“巴洛克”,“洛可可”时期。这一时期一浪漫风格为特征。“巴洛克”一词原意为畸形的珍珠,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它追求标新立异,活泼浪漫。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盛行的设计风格为“洛可可”它是"巴洛克”设计风格的延续与变异,其特征是纤细柔美的造型与华丽的繁饰,自然主义的装饰题材与夸张的色彩组合在一起。

巴洛克 洛可可 哥特式的家具特点

巴洛克风格最大的特征是以浪漫主义作为造型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它具有热情奔放及丰丽委婉的艺术造型特色,这一时期家具风格并不受建筑风格改变的影响,主要基于家具本身的功能需要及生活需要。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富于表现力的细部相对集中,简化不必要的部分,而着重于整体结构,因而它舍弃了文艺复兴时期复杂的装饰,而加强整体装饰的和谐效果,使家具在视觉上的华贵和功能上的舒适更趋统一。13世纪后期哥特式建筑风靡于欧洲大陆。这种潮流也完全支配了当时家具的发展。哥特式家具是由哥特式建筑风格演变来的。洛可可家具的最大成就是在巴洛克家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优美的艺术造型与功能的舒适效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工艺作品。洛可可风格家具的最大成就就是将优美的艺术造型与舒适的功能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完美的工艺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具的形式和室内陈设、室内墙壁的装饰完全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室内设计的新概念。通常以优美的曲线框架,配以织锦缎,并用珍木贴片、表面镀金装饰,使得这时期的家具,不仅在视觉上形成极端华贵的整体感觉,而且在实用和装饰效果的配合上也达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

洛可可55度杯真假辨别

  喝水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想要喝到刚刚好适合的温度也再也不是问题!55度杯的发明就就为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款杯子的特别之处是在,我们把烧开的开水倒进这款55度杯当中,摇晃1分钟左右就可以把温度降至55摄氏度。适合我们直接饮用,这样不仅不怕烫,还大大地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55度杯为什么被网友赞为喝水神奇?  据介绍,2014年10月,LKK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成立了北京五十五度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4年10月推出创新产品“快速降温杯”——洛可可55度杯(55°杯)。连振介绍说,“55度杯是设计者们经过1年的准备和2年的研发生产出来的,设计着们想做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品牌,55度杯也不是一定恒温在55度,而是适宜饮用的温度,55度左右。”  正品55度杯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据了解,正品技术原理分为三层:导热层、微米相变材料和隔热层。导热层内部采用食用级的304不锈钢,将杯子里热水的热量快速传递到微米级的相变材料中,通过微米级的相变材料快速吸热,实现降温功能,隔热层由食用级的304不锈钢和食用级的PP组成,可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注意杯体油墨印制水平。真假55度杯子杯体上的“55”那几个字的耐磨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假货一般上手几天后就会出现文字掉漆,然后渐渐变得模糊。  2.注意看看杯体上的“55”字体的细节情况。目前淘宝上的假货存在“55”中两5字大小不一的问题,看下面的对比图,正品的两个5是一样大的,但假杯子有前小后大的问题,注意查看可以发现不一样。  3.注意气味。因为用料的优劣不同,所以真假杯子拿到手后从气味上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正品的杯子是没有气味的,手感十足,而假杯子因为用了低劣塑料做杯体,所以会有异味,新杯子时特别明显。  4.真假55度杯的中环不同。目前淘宝上的假杯子底壳比中环稍大,而且做工差,边缘处理不圆滑,拿在手上感觉咯手,同时各装配过紧,杯子的牙形外露,外观上看就不是很规整。另外假杯子的中环大多没有抛光,光滑度差。对比之下,正品杯子的质量就要比假货好太多了,底壳与中环比例适当,中环处理十分精致,杯子拿在手上手感十足。  5.杯子密封性也有差别。实际使用中有买到假货的朋友吐槽说杯子用不了几天就出现漏水,一个包都搞湿了……可见假杯子的密封性是相当差的。正品的杯子无论是哪个品牌,基本上都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  6.杯子内盖做工的对比。正品55度杯子的内盖做工是很好的,用料上乘且做工规范。对比之下,假货的内盖就差了,一是螺纹部分容易断裂,或是短期内被磨损,然后就出现前面说的漏水的问题。二是内盖很容易染上污迹,用放大镜看就是皮面起毛了。  7.最后来说说外包装上的不同。具体看三个位置:一个包装用料情况,假货用料不好,防污处理不行,所以外包装容易被染脏,特别是在包装交合处,体现得明显;二是条形码的问题,假货大多条码印得不齐,有倾斜的现象;三是看包装侧面的“摇一摇升温”字样,正品的55度杯只在一边有这一文字及图案,假货的两边都有。  以上就是小兔带大家总结出来的55度杯子的真假辨别的方法以及它的原理等等。当然,消费者可以根据小兔的小贴士去购买这款杯子。据小兔所知,这款55度杯子现在还没有正式授权的专卖门店,如果大家想要购买还是建议大家到55官方旗舰店购买,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保不会买到赝品。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拒绝伪劣产品。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拜占庭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洛可可式建筑用英语怎么说?

拜占庭式建筑Byzantine Architecture哥特式建筑 Gothic Architecture巴洛克式建筑 Baroque Architecture洛可可式建筑 Rococo Architecture

巴洛克与洛可可服装的区别

洛可可(ROCOCO)一词源于法语岩石贝壳(rocaille),从这个词来看也可以想象到洛可可运用了很多贝壳状的装饰。洛可可是在路易十五时期(1715~1774)风靡法国。法国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9岁的时候就有女巫预言她会成为法国国王的情妇。当时她嫁给了贵族埃蒂奥斯,因此她跻身上流社会,并成功和伏尔泰变成了至交,她当时在法国文化圈里可是响当当的大家,经过伏尔泰的鼓吹与宣传 ,慢慢地还传出了她是法国第一美女的称号,最终被路易十五所收。在各种柔情蜜意以后,路易十五加封埃蒂奥斯为蓬帕杜侯爵 ,蓬帕杜夫人的名头就是这么来的。蓬帕杜夫人不仅在各种装饰上大量广泛地采用洛可可艺术 , 而且对于洛可可艺术的艺术家们给予优越待遇。为了讨好这个实际上的法国女主人, 洛可可艺术家使出浑身解数,洛可可那种精致优美发展到极致。蓬帕杜夫人自己主演和导演了62部歌剧、戏剧 ,演出了122 场芭蕾舞剧,推动了法国歌剧的发展,并且,她还设计了蓬帕杜发型,男性将前面的头发向前梳起 ,女性则是在前额留下一缕卷发。 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服装的区别:路易十四时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团花装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则图案较小,至路易十六已经进入洛可可时期,时兴小碎花。巴洛克服装分为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 1650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是十七世纪的欧洲艺术上最重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蕾丝的使用。 荷兰式巴洛克的特色为3L(Lace,leather,long locks)荷兰时期主要特征是领子,直到现在荷兰民族服装业可以看到。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紧绷的裤子延长到膝盖,下面是长袜。历史上最华丽最妩媚的男装在巴洛克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大袖子蕾丝、带马刺的靴子、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流行短小马甲,有点像西装背心。这个时候的内衣非常华丽,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长外套开始出现,一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装饰华丽的排扣,此时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鞋上装饰花朵或是缎带,巴洛克晚期出现鞋扣以代替装饰。最华丽最妩媚的男装巴洛克时期的服装除了西班牙其他女人这个时候开始不用穿裙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袒胸露乳,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袖子镶着大量蕾丝,有时候袖子被打成很多段,一节一节的,每段都镶嵌蕾丝。 裙子时兴蓬松造型,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衩向外翻,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像窗帘系起来,有时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 洛可可男装:是现代西装的原型,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同时也出现了领子的设计,袖子也有原来的大开口变成了贴合手臂的款式.1715年以后,裤子多用亮色,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修饰,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上衣称作夫拉克这是燕尾服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女装:在大花大果图案逐渐缩小的巴洛克后期,开始产生小碎花洛可可文化。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这个时期女装的特点是颜色淡雅柔和,追求服装面料的质地柔软,丝绸面料,各种绸带、花边、褶折的运用,花纹图案小巧,繁琐的假发、头纱、面具、扇子等小巧精致的饰品。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Empire of Flora)。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装的修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面.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斯塔玛卡。

什么是“洛可可式演唱技巧”

转音华丽的..

洛可可女装是哪里的牌子,大陆还是香港??

是名牌,但是价格并不是很贵。比较适合商场里面去开店,准确点来说,ROCACO洛可可女装杭州慕锋制衣有限公司由著名女装品牌“伊芙丽”母公司上海意芙服饰有限公司于2011年出资成立,是女装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公司。洛可可品牌档案风格类目:淑女风格市场定位:中端年龄定位:20-35岁加盟模式:区域代理 专卖加盟品牌企业:杭州慕锋制衣有限公司公司官网:luokeke.tmall.com参考资料:网页链接

洛可可的历史地位?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洛可可艺术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 Watteau〕为代表。华铎大部分作品均与 巴黎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情形有关。他的绘画方法是不打草稿,直接将颜料绘于画布上。华铎受鲁本斯 〔Rubens〕之影响甚深,人物之尖鼻、小嘴、细指等均重现于华铎之绘画中,颜色亦极鲜艳。在光线的 应用上,华铎不似巴洛克画家将明暗对比部分之范围加以限制,即传统巴洛克绘画之明亮部分不会太广 ,随着即为阴暗部分。但在洛可可的画派中,明亮之范围颇大。此种处理光线之方法,可见于另外两位 洛可可派之画家,如布雪〔Boucher〕及根兹巴洛〔Gainsborough〕。<BR><BR>洛可可艺术流传区域不广,于十八世纪中叶逐渐衰微,而为新古典主义所取 代。 当时各国重要画 家包括:法国的华铎、夏丹〔Chardin〕、布雪〔Boucher〕、福拉哥纳尔〔Fragonard〕等 ;意大利的 提也波洛〔Tiepolo〕;英国的霍加斯〔Hogarth〕、雷诺兹〔Reynolds〕、根兹巴洛等。

洛可可风格到底是怎样的?

18世纪30年代,洛可可艺术在法国高速发展,并逐步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这种风格从建筑装潢扩展到家具、油画和雕塑领域。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象和精细的图纹,并逐步与大量其他的特征和元素相融合,其中就包括东方艺术和不对称组合等等。这种艺术形式随后从法国蔓延到德国、西班牙等地区,并与当地的这种风格相融合,18世纪的英国将洛可可风格视为“法国品味”,较少使用在建筑上,更多地运用在银器和陶瓷上。当时由意大利移民的艺术家,如Bagutti和Artari都以石膏作品为载体将洛可可风格带入英国,爱尔兰的法兰契尼兄弟也做了同样的尝试。随着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洛可可逐渐被剔出法国。

巴洛克晚期在什么时候兴起了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艺术形成于十八世纪初的法国、精致、甜美、幽雅为其主要艺术特色。洛可可的原意是由贝壳或小石头制成的装饰物、如此小巧之物用现代流行的说法、即为“细节”。十七、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扩展资料:巴洛克源自罗马教廷,要体现宗教的威严和感召力,因此直观夸张,有震撼力。而洛可可风格源自法国,目的是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我想应当会精致些,而并不是用夸张,突兀,奇异的方式来表达。风格的艺术虽然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但同时则有一种叫做「可」洛可 〔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并且逐渐盛行,取代了巴洛克风格。Rococo 一字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 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BR><BR>洛可可的建筑外观,与巴洛克的建筑相近,着重内部繁复的装饰。

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

洛可可是一帮女人主导的风格 粉嫩阴柔。巴洛克颜色偏土豪阳刚,

洛可可风格的源起

洛可可艺术(Rococo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源于中国的假山,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艺术趣味,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成为以室内装饰为主体的样式名称。洛可可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莨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练的举止和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以及艳丽而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饰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_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 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巴罗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 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原先,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作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世纪促进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向前发展,而它们正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了自我表现以及具体解释他们的专横权力要求而需要的。在18世纪,这些权威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理性思维,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度的缺点。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化。人们喜欢牧歌式的轻松愉快的抒情,喜欢阿那克里翁式的诗篇,不愿再要17世纪悲剧中那种符合道德的歌颂义务、荣誉和意志的英雄史诗,而是更喜欢喜剧的真实及其贴近现实的典型化和精彩的对话风格。在这个时期里,造型艺术是这个在思想道德上得到解放的社会的一个忠实的仆人。尽管如此,洛可可艺术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或者与巴罗克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因为又是椭圆形的,并且,还有两个比较小的椭圆厅介于中央大厅和西厂之间。总之,在教堂内部,椭圆厅和圆厅反复交叉渗透,这种“多声部性”简直可以跟巴赫创作的一首赋格曲相比。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图202)。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维尔茨堡大主教府的楼梯厅为巴罗克晚期建筑的优雅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诺伊曼在这里大手大脚地浪费空间,设计了两个互相对称的楼梯厅,但只有其中一个建成。然而,仅只这一个就足以赋予这宏伟的内部空间一种壮观的气氛了,并且,这种气氛又由此传给了前厅、花园厅和朝觐厅等一系列建筑(图207)。威尼斯人堤埃坡罗在楼梯厅和朝觐厅画的天顶画,把建筑艺术的魅力发挥到了无可比拟的程度。天花板被600平方米的巨大天顶画化解为五颜六色的光,它们就像是从敞开的天空射进室内来的。这天空充满了光怪陆离的形象,它们巧妙地掩盖了建筑与绘画的界限(例如,狗就像是站在凸出的横线饰上)。石膏花饰也挤入了画中,而画中的人物则利用他们手上的雕塑物品占有建筑空间。凭借着这种幻觉手法,实现了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完全统一。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代表作品: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玆宅邸》 (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代表作品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兹宅邸》 (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 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 丹麦皇宫也是标准的洛可可建筑。

洛可可艺术具体是指那种风格?

洛可可艺术形成于十八世纪初的法国,精致、甜美、幽雅为其主要艺术特色。洛可可的原意是由贝壳或小石头制成的装饰物,如此小巧之物用现代流行的说法,即为“细节”。十七、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 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 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BR> <BR>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虽然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但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 〔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并且逐渐盛行,取代了巴洛克风格。Rococo 一字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 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BR><BR>洛可可的建筑外观,与巴洛克的建筑相近,着重内部繁复的装饰。雕刻则与家具等成为室内装饰的 一部份,缺乏独立的机能。<BR><BR>以法国为例,洛可可式建筑于路易十五时代极为流行于室内;室内平坦之表面范围较广,花状纹、 彩带状等装饰甚受欢迎。大型之建筑物转变为小公寓式或紧密之房间。家具之中,贝形、卷曲形以及上 述之花状纹、带状纹等均甚流行。凡尔赛宫里头的钟室内部装饰即为一处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BR><BR>由于当时人们对路易十四的严肃风格失去兴趣,改而追求实用亲切的空间,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 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 活以外,还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BR><BR>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 Watteau〕为代表。华铎大部分作品均与 巴黎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情形有关。他的绘画方法是不打草稿,直接将颜料绘于画布上。华铎受鲁本斯 〔Rubens〕之影响甚深,人物之尖鼻、小嘴、细指等均重现于华铎之绘画中,颜色亦极鲜艳。在光线的 应用上,华铎不似巴洛克画家将明暗对比部分之范围加以限制,即传统巴洛克绘画之明亮部分不会太广 ,随着即为阴暗部分。但在洛可可的画派中,明亮之范围颇大。此种处理光线之方法,可见于另外两位 洛可可派之画家,如布雪〔Boucher〕及根兹巴洛〔Gainsborough〕。<BR><BR>洛可可艺术流传区域不广,于十八世纪中叶逐渐衰微,而为新古典主义所取 代。 当时各国重要画 家包括:法国的华铎、夏丹〔Chardin〕、布雪〔Boucher〕、福拉哥纳尔〔Fragonard〕等 ;意大利的 提也波洛〔Tiepolo〕;英国的霍加斯〔Hogarth〕、雷诺兹〔Reynolds〕、根兹巴洛等。

什么叫洛可可式生活?

我也是来找答案的

洛可可是付一半定金嘛

回答:洛可可设计的价格是比较高的一般在设计当中商家是会要求先交一半的定金的。【扩展】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1],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洛可可艺术形成过程中受到东亚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时间:巴洛克风格产生在1600年至1750年洛可可风格(Rococo),是18世纪产生的。2、地点:巴洛克风格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洛可可艺术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3、内涵:洛可可艺术形成过程中受到东亚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扩展资料: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明快,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洛可可艺术百度百科-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风和洛可可风的起源地在哪里?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17世纪起源於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於装饰的代名词。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知名建筑师: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博罗米尼(Borromini)、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 知名建筑:圣保罗大教堂、圣安德烈·阿尔·奎亚纳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无忧宫、凡尔赛宫等。 洛可可(Rococo)时期起源於18世纪的法国,一开始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 演变而来,原意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 洛可可式建筑是巴罗克末期建筑风格的代表。它的主要特徵是将贝类、树叶以极其丰富、半抽象的装饰形式表现出来,并充满了曲线花纹或漩涡花纹的装饰。洛可可式室内家具也出现了相当独特的宫廷式金编镶嵌的风格。 其实我也是现学现卖。我想据上文可以简单的归纳一下:巴洛克风格源自罗马教廷,要体现宗教的威严和感召力,因此直观夸张,有震撼力。洛可可风格源自法国,目的是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我想应当会精致些,而并不是用夸张,突兀,奇异的方式来表达。

洛可可建筑风格是什么

1、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Style),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2、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Style)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艺术的起源

洛可可(Rococo)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石块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巴洛克)则是一种更早期的宏大而华丽的艺术风格,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洛可可风格最早出现在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路易十五登基后给宫廷艺术带来了一些变化。前任国王路易十四在位的后期,巴洛克设计风格逐渐被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取代,而洛可可艺术,即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在摄政时期,宫廷生活不再局限于凡尔赛宫,艺术风格亦随之而转变,由皇宫逐渐渗入整个法国上层社会,洛可可纤细和轻快的设计风格被视为是伴随着路易十五的统治过渡而来。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之前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此后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做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时期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主义,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此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元素。

洛可可风格是在第几世纪发展起来的?

巴洛克风格产生在1600年至1750年,洛可可风格(Rococo),是18世纪产生的,巴洛克风格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洛可可艺术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扩展资料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洛可可”是什么东西?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法国人的这一发明使教会中心真正转向沙龙中心,而这时的沙龙已与过去不同,各种绘画展览都被称之为“沙龙”。画家、雕塑家、木刻家、铜板画家、珠宝商、金银器皿商、细木家俱商、理发师、裁缝、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对洛可可这种在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趋之若鹜。在每个角落,在高谈阔论的男子和楚楚动人的女子周围,从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到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令人遗憾的现象出现了:这种蜿蜒缠绕的曲线,限制了装饰师们在空间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并且总是把它导向为使人难以摆脱的社交活动服务的轨道,而这种装饰艺术正是顺应这一需要才得以问世的,它成了王公贵族的俘虏。 洛可可艺术的灵魂式人物是绘画大师弗朗索瓦·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风、车把手、门的正面、首饰盒和瓷器上,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绘制了牧歌式和田园曲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布歇和蔼可亲,慷慨大方,注重享乐,受到男男女女的喜爱。他和自己的时代不断地交换看法,询问个人和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来爱这些男女,并获得他们的热爱。他因此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代表洛可可雕刻最高成就的是受蓬帕杜夫人赏识的两位艺术家:皮加尔和法尔科奈。 让-巴蒂斯特·皮加尔(1714~1785)访问过意大利,是争取罗马大奖——王家绘画雕刻学院为优秀学生提供赴设在罗马的法兰西学院进修而设立的竞赛奖,失败之后自费去的,足见他对意大利艺术的向往。他在罗马作的《系鞋带的墨丘利》小稿,在他1741年回巴黎时,为他赢得进入王家绘画雕刻学院成为院士的荣誉,而且以此稿完成的云石像连同他的另一件作品《要墨丘利传信的维那斯》一起,被路易十五当作礼物赠给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他为蓬帕杜夫人工作了十年,以她为原型作寓意像的《妆扮友谊之神蓬帕杜夫人像》和《爱神拥抱友谊之神》非常精彩,他把这位艺术保护人表现得既高贵又亲切,既聪慧又迷人,他有别于同代雕刻家的地方是他也追求其它艺术风格,如在他去世前完成的《拔刺少女》,追随希腊古风,为他一生的创作画出句号。他的这一面,在其学生乌东的艺术中得到了发扬。 与皮加尔齐名且是对手的艾蒂安——莫里斯·法尔科奈(1716~1791),也和皮加尔一样出自让-巴蒂斯特·勒穆瓦纳门下,也在罗马大奖争夺中败阵。但他安心留在法国而未赴意大利“朝圣”。他终于成为洛可可雕刻最杰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曾受命于蓬帕杜夫人,领导了著名的赛夫里陶瓷工厂,又接受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委托作《彼得大帝骑马像》。 法尔科奈的灵气和秀气,无人可及,他把法兰西雕刻的优雅柔美风格推到了顶点。他凿下的年轻女性,个个都是娇小玲珑,苗条婀娜,风流妩媚,充分体现法兰西的品格,而且她们不再是吉拉东的宁芙,虽然娇美却尚不许凡人触动,而是以玉温香馨的青春之体在邀人爱怜了。法尔科奈的作品不但造型生动,而且人物情态丰富细腻。蓬帕杜夫人的时代造就了他。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它起源于上层社会的需要。大部分制造这种艺术品的工匠在个人生活中是与它完全无缘的。比如塞夫里皇家瓷厂的瓷器,被用于国家的社交场合,就像今天的英国皇家将它们用于欢迎来访的外国元首的国宴上。洛可可装饰风格本身就成为这种盛宴场合的特色。塞夫里瓷器的设计由国王亲派的法尔科奈、布歇等艺术家完成,具体制作的工匠们没有钱也不能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使用它,只有那好赶时髦、朝三暮四的贵族使用。 这种制造和消费特有循环圈,促成了贵族互相攀比的风气和设计走向极端奢华的两种现象。18世纪堪称是马车的黄金时代,达官贵族都拥有代表自己权势和等级的马车,相互攀比、竞相争艳。具体表现为:选用最上乘的木料做骨架,马车的款式奇异,以曲线居多,纹样多以植物为主,穿插一些优美神话故事为题材的装饰画,色调常以红、黄为主,再以金色统一整体,以昂贵的造价获得华丽气氛。这充分显示出贵族的审美情趣,同时,我们也为匠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如此精妙的作品而赞叹不已。 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审视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应该说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欢豪华风格者的代表人和组织者,有“众望所归”的特征。所以,才有洛可可风格作品出现后在贵族引起“共鸣”的时尚。也可以说,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诱发了洛可可艺术。当时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无不热心并亲自参加工艺活动,以至于这些举动有的达到令人讥笑和荒诞不经的地步。16世纪,当衰败的瓦卢瓦王的国王查理九世答应送给西班牙国王一支他亲自制作的枪时,那位西班牙大使为之惊诧不已。18世纪,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成天抱怨他的丈夫沉湎在他的作坊中,甚至无暇顾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潜心钻研的是钟和锁的奥秘。在这两例中我们似乎瞥见了那些把命运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角色不相适应的悲剧性人们。这些人在体力劳动中发现了一个聊以自慰的世外桃源。但这对于不理朝政的帝王来说却是不祥之兆。 另外,洛可可风格也在17、18世纪的法国音乐作品中发生影响,但远不如在造型艺术上那样显著。法国作曲家F.库普兰所作、深受国王路易十四欣赏的许多室内乐和哈普西科德曲,多玲珑纤巧,装饰华丽,与当时的建筑式样、室内修饰以至于家具构成等各方面在风格上颇有共同之处,这些作品常被认为是洛可可风格在音乐上的早期反映。法国作曲家 L.-C.达坎所作的许多哈普西科德曲也多带着洛可可色彩,特别是命名为《杜鹃》的更为典型。法国作曲家 J.-P.拉莫所作的许多芭蕾舞曲,以和声手法新颖著称,在风格上也属于洛可可一类。 洛可可风格迅速地由法国流传至欧洲各国。在德国,G.F.亨德尔和巴赫等一代人的某些作品中,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亨德尔的《弥赛亚》中一些装饰富丽的复调写法,J.S.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某些变化多端的片段甚至在J.海顿和W.A.莫扎特的一些逗人喜爱的轻松小品中,有时也还存在着洛可可的余音。 意大利作曲家D.斯卡拉蒂留下的 600多首哈普西科德曲都非常精致,装饰富丽,是具有明显的洛可可风格的作品。这种风格延续至18世纪路易十五时代达到高潮,18世纪后期逐渐消亡。 风靡一时的奇想多变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终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情妇杜巴利夫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风格的璀璨之处,自有它超时代艺术生命力所在,现代人都公认它是19世纪下叶新艺术运动的前奏。而那些幸存的艺术精品,至今还散发着光芒,并向人们述说着那个岁月的时尚和人们不知道的故事。

请问"洛可可"是什么意思?一种什么样的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形成于十八世纪初的法国,精致、甜美、幽雅为其主要艺术特色。洛可可的原意是由贝壳或小石头制成的装饰物,如此小巧之物用现代流行的说法,即为“细节”。十七、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 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 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BR> <BR>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虽然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但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 〔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并且逐渐盛行,取代了巴洛克风格。Rococo 一字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 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BR><BR>洛可可的建筑外观,与巴洛克的建筑相近,着重内部繁复的装饰。雕刻则与家具等成为室内装饰的 一部份,缺乏独立的机能。<BR><BR>以法国为例,洛可可式建筑于路易十五时代极为流行于室内;室内平坦之表面范围较广,花状纹、 彩带状等装饰甚受欢迎。大型之建筑物转变为小公寓式或紧密之房间。家具之中,贝形、卷曲形以及上 述之花状纹、带状纹等均甚流行。凡尔赛宫里头的钟室内部装饰即为一处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BR><BR>由于当时人们对路易十四的严肃风格失去兴趣,改而追求实用亲切的空间,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 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 活以外,还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BR><BR>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 Watteau〕为代表。华铎大部分作品均与 巴黎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情形有关。他的绘画方法是不打草稿,直接将颜料绘于画布上。华铎受鲁本斯 〔Rubens〕之影响甚深,人物之尖鼻、小嘴、细指等均重现于华铎之绘画中,颜色亦极鲜艳。在光线的 应用上,华铎不似巴洛克画家将明暗对比部分之范围加以限制,即传统巴洛克绘画之明亮部分不会太广 ,随着即为阴暗部分。但在洛可可的画派中,明亮之范围颇大。此种处理光线之方法,可见于另外两位 洛可可派之画家,如布雪〔Boucher〕及根兹巴洛〔Gainsborough〕。<BR><BR>洛可可艺术流传区域不广,于十八世纪中叶逐渐衰微,而为新古典主义所取 代。 当时各国重要画 家包括:法国的华铎、夏丹〔Chardin〕、布雪〔Boucher〕、福拉哥纳尔〔Fragonard〕等 ;意大利的 提也波洛〔Tiepolo〕;英国的霍加斯〔Hogarth〕、雷诺兹〔Reynolds〕、根兹巴洛等。

洛可可时代背景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coquilles则是贝壳。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是什么?

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通常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洛可可在那个时期?

u3002u3002

有谁知道洛可可艺术,它为什么会主宰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艺术领域,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 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巴罗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 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原先,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作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世纪促进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向前发展,而它们正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了自我表现以及具体解释他们的专横权力要求而需要的。在18世纪,这些权威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理性思维,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度的缺点。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化。人们喜欢牧歌式的轻松愉快的抒情,喜欢阿那克里翁式的诗篇,不愿再要17世纪悲剧中那种符合道德的歌颂义务、荣誉和意志的英雄史诗,而是更喜欢喜剧的真实及其贴近现实的典型化和精彩的对话风格。  在这个时期里,造型艺术是这个在思想道德上得到解放的社会的一个忠实的仆人。尽管如此,洛可可艺术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或者与巴罗克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因为又是椭圆形的,并且,还有两个比较小的椭圆厅介于中央大厅和西厂之间。总之,在教堂内部,椭圆厅和圆厅反复交叉渗透,这种“多声部性”简直可以跟巴赫创作的一首赋格曲相比。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图202)。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  维尔茨堡大主教府的楼梯厅为巴罗克晚期建筑的优雅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诺伊曼在这里大手大脚地浪费空间,设计了两个互相对称的楼梯厅,但只有其中一个建成。然而,仅只这一个就足以赋予这宏伟的内部空间一种壮观的气氛了,并且,这种气氛又由此传给了前厅、花园厅和朝觐厅等一系列建筑(图207)。威尼斯人堤埃坡罗在楼梯厅和朝觐厅画的天顶画,把建筑艺术的魅力发挥到了无可比拟的程度。天花板被600平方米的巨大天顶画化解为五颜六色的光,它们就像是从敞开的天空射进室内来的。这天空充满了光怪陆离的形象,它们巧妙地掩盖了建筑与绘画的界限(例如,狗就像是站在凸出的横线饰上)。石膏花饰也挤入了画中,而画中的人物则利用他们手上的雕塑物品占有建筑空间。凭借着这种幻觉手法,实现了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完全统一。  [编辑本段]洛可可艺术概念  1、意义与背景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  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  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2、词源与含义  从词源来看,rococo 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早在17世纪,法语rocaille 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意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 de rocaille (岩状工艺)为 travail 的同意语。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伸而来,指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  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于《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意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3、洛可可艺术的特质  ①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  ②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  ③色泽柔和、艳丽。  ④崇尚经过人工修饰的“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编辑本段]雕塑  从维尔茨堡的实例可以清楚看出,在巴罗克晚期要明确地区分建筑和雕塑是颇不容易的,因为雕塑起装饰作用,是统一在建筑艺术品的整体范围之内的。有时,它也会反过来起到赋予建筑物审美意义的作用,就像韦尔顿堡修道院教堂那样(图208)。在这里,建筑方案是让圣乔治祭坛处于“适宜的光线之中”。出于这个理由,建筑师科斯米斯·达米安·阿萨姆只让教徒大厅有较暗的光线,而且用一个巨大的上部建筑遮住祭坛,从而使教徒处于神秘的幽暗之中。但是,他在祭坛后面的厅里开了个很大的窗户,让耀眼夺目的光线从窗户涌进来,直达中堂。而他的兄弟埃吉德·奎林·阿萨姆则在这个熠熠闪耀的光源中心安放了圣乔治的骑马立像,从后面间接给塑像以效果显著的光线。这位圣徒在祭坛的台子上就像一个超凡的幻像,周围是神圣的光辉,给处于黑暗中的尘世以救助和光明。一个宗教事件在这里变成了热闹的戏剧表演,恰与当时的剧院相类似,因为剧院也在演出叙述超凡故事的戏剧。  巴罗克晚期雕塑艺术的戏剧特点还可以用当时采用的材料来证明。因为一切都是针对感性效果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第一印象的,所以不是选用砂岩或大理石,而是采用质地较差的材料,如大理石膏(把碾细的彩色砂岩与石膏混合,再浇制并磨光),或者木头,然后再给木头涂上一层模拟石头的颜色。这种塑像不能仔细观赏,也就是说要起一定的蒙蔽作用,就好像舞台上的布景那样。  [编辑本段]绘画  无拘无束地尽情戏耍的乐趣,摆脱一切思索而获得感官快乐的乐趣,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中得到了或许是最完美的表现,因为它不需要理性的协助就能直接使眼睛感到满意和愉悦。由于有了洛可可潇洒风雅的绘画,早在“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概念形成很久之前,我们就见到了一种需要由其自身而不是由其内容来评价的艺术。  这种轻松愉快在华托的新画种中表现得最为完美,因而使他获得了学院特意为他创造的“风流庆典大师”的头衔。他的作品主要有《发舟西苔岛》,西苔岛是一个崇拜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希腊岛屿。它就像游园会上的一场超脱尘世的表演,正如当时在贵族府邸里流行的那样。在爱情岛那闪耀着希望之光的远景前面,恋人们的队列在一种饱和的温暖色彩当中移动,使人与自然超出朦胧的轮廓相聚,踏上一只周围有小爱神盘旋的、扬着玫瑰红色船帆的金色小船里。男士们殷勤风雅,女士们身着丝绸衣裙,仪态万方,还有那种求爱、矜持和顺从的表情之妩媚,这一切都赋予周围景致以远离尘嚣的宁静和诗意的气氛,从而体验到人的最温柔的情感。这是一个外表优雅的世界,与宫廷的现实毫无关系,艺术家并不想向观赏者隐讳这点。因为正如他的画面上的演员都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的理想人物一样,景色也是一块只能梦想出来的乐土,正像在温馨、明亮的色调中自然形态失去了其真实性,而化为纯绘画的结构那样。  半个世纪以后,就像华托所了解的那样,在弗拉戈纳尔那里,这永远也唱不完的爱情诗演变成了一场浅显的爱情游戏。秋千上的那位女士——据说是一位富有的男爵的恋人——代表了18世纪的妇女普遍喜爱扮演的一个角色:在与她的多情恋人演出的二重唱中,饰演娇小玲珑、卖弄风情的牧羊女。一幅奇妙的公园景色,在浅淡的色调中像布景似的不真实,是这首田园小诗发生的地点,散发出一种天真游戏的气息,可是又不无刺激。女士是那种既天真又成熟的类型,正是洛可可风格崇尚的类型,善于以巧妙的天真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在这儿,秋千能使她不受直接的纠缠,这种感觉鼓励她极尽卖弄风情之能事。她毫不在意地让她的宽大裙衫飘舞,让恋人见到迷人的情景。依然不大明确的是:那只兴高采烈地高高荡起的鞋到底是对着谁的呢?是那位男士还是那位被牵扯进来的小爱神塑像?在背景上还有第三个演员,他负责推秋千——那么,他是一场三角恋爱的参与者吗?  但是,洛可可风格这种无忧无虑的、往往显得轻佻的举动,在绘画中不只是得到了钦佩与认可,它有时也引起了对这个社会进行批评的意见。英国人威廉·荷加斯就是这样。他以一系列既是讽刺又是谴责的漫画抨击了他那个时代的伤风败俗。它们得到了公众的喜爱,但并不是由于其社会批评和道德教育的目标,而是由于那种写实的幽默的表现方式。因此,这种抗议对相关的人和事并没有什么效果,只有革命才会对这种谴责作出评判。  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审视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应该说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欢豪华风格者的代表人和组织者,有“众望所归”的特征。所以,才有洛可可风格作品出现后在贵族引起“共鸣”的时尚。也可以说,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诱发了洛可可艺术。当时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无不热心并亲自参加工艺活动,以至于这些举动有的达到令人讥笑和荒诞不经的地步。16世纪,当衰败的瓦卢瓦王的国王查理九世答应送给西班牙国王一支他亲自制作的枪时,那位西班牙大使为之惊诧不已。18世纪,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成天抱怨她的丈夫沉湎在他的作坊中,甚至无暇顾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潜心钻研的是钟和锁的奥秘。在这两例中我们似乎瞥见了那些把命运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角色不相适应的悲剧性人们。这些人在体力劳动中发现了一个聊以自慰的世外桃源。但这对于不理朝政的帝王来说却是不祥之兆。  风靡一时的奇想多变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终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情妇杜巴利夫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风格的璀璨之处,自有它超时代艺术生命力所在,现代人都公认它是19世纪下叶新艺术运动的前奏。而那些幸存的艺术精品,至今还散发着光芒,并向人们述说着那个岁月的时尚和人们不知道的故事。  法国洛可可绘画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写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配以天堂般的自然景色或异乡风景(如威尼斯、罗马)奇物(向日葵、玉米等)。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  著名画家如:  华铎(A.Watteau, 1684~1721),路易十五时代的宫廷画家,他的画看来如梦一般的生活情景,令人向往,产生愉快之感,绅士淑女们在森林中嬉戏、野餐,人物表情显得优雅。其风俗画画风即所谓的「野宴」,被誉为「绘画中的莫扎特」。代表作《到西西瑞岛朝圣》(1717,巴黎罗浮宫)、《小丑》(约1718,巴黎罗浮宫)。  布雪( Boucher, 1703~1770),专长在「牧歌」和「神话」为题材的绘画,十足的贵族趣味,是随侍国王的首席画家,庞芭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妇)的绘画老师。代表作如《戴安娜入浴》(1742,巴黎罗浮宫)、《棕发女奴》(约1743,巴黎罗浮宫)、《庞芭杜夫人》(1756,慕尼黑老绘画馆)。  弗拉哥纳尔(J.H.Fragonard,1732~1806),以华丽的沙龙生活为乐,以当代风俗为主作画,用轻快的笔触表现抒情、风雅的诱人画面,代表作如《阅读的少女》(1776,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荡秋千》(1766,伦敦华莱士藏)。  夏丹( J.B.S.Chardin, 1699~1779),从静物开始登上画坛,而扩及人物肖像画,非宫廷贵族的场景,仅是传达一般平民单纯而有节制的快乐,善于以沈著、朴素的色彩描绘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代表作厨房静物画《魟鱼》(1728,巴黎罗浮宫)、《从市场回来》(1739,巴黎罗浮宫)。  其他: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  让·安东尼·华多(Jean-Antoine Watteau)  让·雷诺雷·费拉戈纳尔(Jean-Honore Fragonard)  瑞诺兹 (Sir J. Reynolds )创办皇家美术院“瑞诺兹派”  根兹博罗 (Thomas Gainsborough )“根兹博罗派”  隆尼( G. Romney )  英国的绘画  英国到十八世纪才有独特本国风格的绘画出现,虽然也采用洛可可样式,但不大考虑贵族的需要,无论在风俗画、肖像画或风景画上,都能反映英国现实生活和民族思想感情。  著名画家有:  霍加斯(W.Hogarth, 1697~1764),平民画家,吸取洛可可艺术潇洒地运用色彩的一面,善于使用近乎讽刺画的技巧,深刻沈痛地钩划出时代的弊病,代表作《流行婚姻:婚后》(1743~45,伦敦国家画廊),讽刺破落的贵族强迫他们的继承人同富商女成婚,却因无感情基础而产生的悲剧;《捕虾女》(1745,伦敦国家画廊),描绘一个性情开朗、富有生气的瘦弱的贫家姑娘,打破传统肖像画以表现庄严、高贵气质为主的样式。其理论著作《美的分析》,阐述曲线是最美的线条,多方面举例说明变化与统一法则在艺术中的运用。  雷诺兹(Sir J.Reynolds,1723~92),模仿意大利古典大师的精华,关心高尚的题材,如「史画」,人物尊贵动人,但不重质感。除为人制作肖像画外,对神话景象、古代历史插曲有兴趣。他于1768年创立皇家美术学院,要求艺术家如希腊罗马一样,也能创造出理想的人体,表达崇高的原则和纯洁的美。代表作《高尚的奥古斯都》(1753~54)、《尼丽·厄布来恩》(模特儿画像,1760 ~62,伦敦华莱士藏)、《海尔阁下》(1788-89,巴黎罗浮宫)。  康斯博罗(T.Gainsborough, 1727~88),受范.戴克影响,绘画表现不落俗套,肤色、质感技巧成熟,此点胜过雷诺兹。除画肖像画外,对风景画特别有兴趣。代表作《安德鲁斯夫妇》(1750,伦敦国家画廊)、《何奥公爵夫人玛莉》(1760,Iveagh Bequest Kenwood)。  意大利  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十八世纪威尼斯派最突出的代表画家,他的风格以继承提香和乔尔乔尼明亮的色彩与柔和的效果为特征,其作品最大的魅力是人物形象英资勃勃、色彩明快富有感染力。也是最杰出的壁画家、版画家和漫画家,曾应邀到当时欧洲各国为王室作壁画,最著名的作品是德国费斯堡的天顶壁画(天花板),此画充分反映洛可可艺术的漂亮、风雅和轻松的特点,《圣母与握金翅雀的圣婴》(1760,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也有相同的格调  [编辑本段]时装与家具  巴罗克时装跟样式主义和西班牙时装的那种几何形状的严谨相反,深受生气勃勃的生命意识影响,这是与建筑和造型艺术的情况相同的。轮状细褶皱领过去曾跟平展的或者衬垫的衣领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现在不经浆硬地垂下来,后来又干脆让平披在肩上的花边领取代了。帽子都有宽边,可以按各人的气质制成宽式、高式或斜式,头发自由散披。如果缺少天生的头发,可以用假发。自路易八世起,特别是在法国,假发成了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那种长假发在头顶部位蓬松鬈曲,然后分为两翼垂至肩上和胸前。  男装仍继续采用那种下摆宽松的上衣,也可以紧贴腰身缝制。衣袖为花边袖口,或者是只有胳臂四分之三那么长的短袖,露出里面的镶了花边的衬衫。裤子呈袋状宽松地垂至长袜处,在那儿用玫瑰花饰带子系起来。1675年前后,男装出现了迄今仍然流行的三件套。上衣演变为长至膝盖的坎肩,外面再套装饰颇多的紧贴腰身缝制的外套,裤子是细长至膝的短裤,下面是丝织长袜和带扣襻的鞋子。  巴罗克女装放弃了西班牙钟式裙那种几何形状的严谨,可是保留了宽大的髋部和紧身的胸衣。在一条颜色不同的衬裙外面,套钟形的长裙,大多在前面打褶裥,身后拖着裙裾。洛可可女装变得爱卖弄风情,有褶裥、荷叶边、随意的花边和隆起的衬裙。一种穹顶形的鲸骨圈取代了古老的钟式裙,造成了巴罗克晚期那种典型的女性剪影效果,从过于宽大的裙子到瘦削的肩膀,再到发型高耸的头部,整个人显现出一个圆锥形。  家具在巴罗克时期增加了沙发床、写字台、壁桌、抽屉柜(老式抽屉柜的一种改进型)和软垫靠背椅等品种。跟当时的所有家具一样,软垫靠背椅既稳且重,有一个向后倾的靠背,在雕花的有棱椅腿(不再旋削成圆形)之间,有桌子上普遍有的那种X形或H形的撑条。市民的巴罗克家具爱用天然木料(实心的或者贴面的),而贵族用的家具则往往要镀金,显得很华贵。  洛可可家具从其装饰形式的新思想出发,特点是把截为弧形发展到平面的拱形。圆角、斜棱和富于想像力的细线纹饰使得家具显得不笨重。各个部分摆脱了历来遵循的结构划分而结合成装饰生动的整体。呆板的栏杆柱式桌腿演变成了“牝鹿腿”。面板上镶嵌了镀金的铜件以及用不同颜色的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雕饰,如槭木、桃花心木、乌檀木和花梨木等等。伴随着路易十五时代的终结,这种有史以来最华丽、最风行的家具风格才告结束。  [编辑本段]建筑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代表作品: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兹宅邸》 (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  代表作品  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兹宅邸》 (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  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 丹麦皇宫.中国的圆明园也是标准的洛可可建筑。

洛可可艺术风格特点

百度一下~~我记得我以前搜过~

洛可可建筑风格是什么 洛可可建筑风格反映了什么

1、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2、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什么是洛可可艺术风格

17世纪文艺复兴风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巴洛克建筑,打破了古典建筑的中规中矩,喜欢用曲线,此种风格在18世纪传到法国后,多用在宫廷内部的装饰上,富丽堂皇,繁琐绚丽,配合绘画和雕刻宛如癞蛤蟆皮一样,让人眼晕。。。。被称为洛可可风格。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

什么是洛可可艺术风格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亥著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著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法国人的这一发明使教会中心真正转向沙龙中心,而这时的沙龙已与过去不同,各种绘画展览都被称之为“沙龙”。画家、雕塑家、木刻家、铜板画家、珠宝商、金银器皿商、细木家俱商、理发师、裁缝、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对洛可可这种在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趋之若鹜。在每个角落,在高谈阔论的男子和楚楚动人的女子周围,从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到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令人遗憾的现象出现了:这种蜿蜒缠绕的曲线,限制了装饰师们在空间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并且总是把它导向为使人难以摆脱的社交活动服务的轨道,而这种装饰艺术正是顺应这一需要才得以问世的,它成了王公贵族的俘虏。洛可可艺术的灵魂式人物是绘画大师弗朗索瓦·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风、车把手、门的正面、首饰盒和瓷器上,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绘制了牧歌式和田园曲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布歇和蔼可亲,慷慨大方,注重享乐,受到男男女女的喜爱。他和自己的时代不断地交换看法,询问个人和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来爱这些男女,并获得他们的热爱。他因此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洛可可风格是什么风格 1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2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 3洛可可风格在法国上流社会无处不在,它在服装上的表现也吻合了上流社会的需要,极尽奢侈华美,花纹以曲线居多,纹样多以植物为主,色彩娇艳 *** ,细节烦琐.装饰意味浓郁.使其体现出轻快柔美、漂亮精致的特色,多带有一种迷幻、罗曼蒂克的色彩.建筑上也以贝壳为装饰体现一种精致浪漫的感觉 服装结构上表现出一种怪诞的,富丽堂皇的宫廷风格,用各种曲线花样配合大量的蕾丝羽毛,珍珠等制作出的犹如艺术品一样的服装,甚至连男装上也不能免俗.为了迎合这种效果,头饰与化妆也极夸张,无论男女都带款式花样奇异的假发,佩带复杂高叠的发饰,脸上擦上白粉,腮红,配合精致的蔓藤花纹、贝壳等来装饰建筑、生活物品以及艺术作品一种整体的奢侈风格 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后期的洛可可风格变得僵化,过分追求繁复精致,加上法国贵族极度糜烂奢侈的生活作风,终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这种风格也随着法国贵族的覆灭走到了尽头. 洛可可风格服装的概念与特点是什么? 洛可可服饰在色彩和装饰上的特点 (一)柔和艳丽的色彩和自然形态的装饰 洛可可服装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 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柔美化、繁复化。 在服装中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 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 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 来自大自然的装饰题材的运用,使洛可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女性惬意的轻松感,处处体现著新兴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强调满足自身感官愉悦的审美趣味。 自然形态在服饰上的体现就是大量自然花卉为主题的染织面料。 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就好似花的帝国——曼妙而唯美。 当时主要采用的花卉是蔷薇和兰花, 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蔓延的动感,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崇尚。洛可可服装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 路易十五时代和路易十六时代三个时段。洛可可服装在装饰上也极其纤弱柔和,多处使用金线、彩绘、蕾丝、穗子等装饰手法。 例如:在室内装饰风格的影响下, 法国式罗布衣袖比早期更加合身,袖口制作更是不同寻常,精细而复杂,并且带有边饰。 在华托式罗布中带翼的袖口被细丝褶边所取代。 这种褶边通常是两层,上面镶有穗子、金属饰边和五彩的蕾丝。 袖子下边露出内衣袖口双层或三层褶边。 褶边由细而宽,边缘装饰有蕾丝,这就是当时最迷人的“荷叶边皱褶袖”的经典造型。 (二)对装饰效果的注重与表现 洛可可女装由内部的紧身胸衣、倒三角形脚片(斯塔玛卡)、裙撑(帕尼埃)和罩在裙撑外华丽讲究的衬裙以及最外面的罩裙(罗布)组成。 紧身胸衣和裙撑这对孪生姐妹在很大程度上缔造了洛可可女装浪漫、迷人的华贵风情。 作为洛可可女装最具代表的灵魂,其夸张的造型、超大的服装表面给设计师足够的装饰空间,使精致温婉的服饰艺术表现得栩栩如生。紧身胸衣一直是西方女装造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穿着紧身胸衣时,胸前通常配有呈倒三角形的胸兜,这是独立制作的服装部件,穿着时把它系在前开紧身胸衣的带子下面,也可以遮挡胸衣的开口,可以说是洛可可女装装饰的重要部分。 肚兜上面常有精美的装饰,这个部位是细节装饰美和工艺美的表现。裙撑作为洛可可女装的重要部分,和紧身胸衣一起把女人塑造成完美的 X 型。初期“帕尼埃”为钟形,后来“帕尼埃”越变越大,逐渐变成椭圆形,前后扁平、左右宽大。 “帕尼埃”外层面积的增大给表层的装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前部敞开的罩裙以及裙子层次繁多是西方近代女装的重点。 在外裙下通常有内裙、衬裙和底裙。 层层叠叠的裙子以它细腻精致、变化丰富的装饰形成著层叠的视觉效果,成为 18 世纪追求娇柔矫饰和官能享乐的象征。这种立体饰褶、服装面料的缝缀再造增加了服装在视觉上浮雕感、立体感。蕾丝是一种有透孔的网眼花边的织物, 通常织有图案。 最早是手工编织的织物,18 世纪由于纺织技术的进步,蕾丝的生产制造进入鼎盛时期。因为其华美的材质、 精致的手工和昂贵的价格是穿著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蕾丝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艺术的装饰经典。 洛可可时期女装的袖子由肩部到肘部是窄紧贴体的,蕾丝边饰由肘部垂下,自然的张开。蕾丝袖边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有造型功能,使袖子整体呈现倒三角型的外观。这样的袖型在倒三角的躯干和矩形的下裙之间起到很好的视觉调和作用,与服装整体造型轮廓相搭配,从而把蕾丝从最初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演变为代表女性性感的服饰符号。花朵这个主...... 什么叫洛可可风格啊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俱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 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多运用贝壳的曲线。) ——凡尔赛宫里头的钟室内部装饰即为一处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 *** 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 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贝壳和巴洛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以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俱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与巴洛克风格有什么区别,各自有什么特点。 巴洛克与洛可可都很繁复,奢华,。 巴洛克 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总的来说,巴洛克比较有宗教色彩,比较辉煌大气,洛可可相比女性的色彩多一些,比较温和柔美。 这个是罗马教堂,巴洛克风格 这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的风格特点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俱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啊? 洛可可艺术形成于十八世纪初的法国,精致、甜美、幽雅为其主要艺术特色。洛可可的原意是由贝壳或小石头制成的装饰物,如此小巧之物用现代流行的说法,即为“细节”。十七、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 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 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虽然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但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 〔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并且逐渐盛行,取代了巴洛克风格。Rococo 一字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 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洛可可的建筑外观,与巴洛克的建筑相近,着重内部繁复的装饰。雕刻则与家俱等成为室内装饰的 一部份,缺乏独立的机能。以法国为例,洛可可式建筑于路易十五时代极为流行于室内;室内平坦之表面范围较广,花状纹、 彩带状等装饰甚受欢迎。大型之建筑物转变为小公寓式或紧密之房间。家俱之中,贝形、卷曲形以及上 述之花状纹、带状纹等均甚流行。凡尔赛宫里头的钟室内部装饰即为一处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由于当时人们对路易十四的严肃风格失去兴趣,改而追求实用亲切的空间,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 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 活以外,还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 Watteau〕为代表。华铎大部分作品均与 巴黎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情形有关。他的绘画方法是不打草稿,直接将颜料绘于画布上。华铎受鲁本斯 〔Rubens〕之影响甚深,人物之尖鼻、小嘴、细指等均重现于华铎之绘画中,颜色亦极鲜艳。在光线的 应用上,华铎不似巴洛克画家将明暗对比部分之范围加以限制,即传统巴洛克绘画之明亮部分不会太广 ,随着即为阴暗部分。但在洛可可的画派中,明亮之范围颇大。此种处理光线之方法,可见于另外两位 洛可可派之画家,如布雪〔Boucher〕及根兹巴洛〔Gain *** orough〕。洛可可艺术流传区域不广,于十八世纪中叶逐渐衰微,而为新古典主义所取 代。 当时各国重要画 家包括:法国的华铎、夏丹〔Chardin〕、布雪〔Boucher〕、福拉哥纳尔〔Fragonard〕等 ;意大利的 提也波洛〔Tiepolo〕户英国的霍加斯〔Hogarth〕、雷诺兹〔Reynolds〕、根兹巴洛等。 怎么区别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与洛可可都很繁复,奢华,。 巴洛克 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总的来说,巴洛克比较有宗教色彩,比较辉煌大气,洛可可相比女性的色彩多一些,比较温和柔美。 这个是罗马教堂,巴洛克风格 这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的绘画风格是什么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著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著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法国人的这一发明使教会中心真正转向沙龙中心,而这时的沙龙已与过去不同,各种绘画展览都被称之为“沙龙”。画家、雕塑家、木刻家、铜板画家、珠宝商、金银器供商、细木家俱商、理发师、裁缝、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对洛可可这种在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趋之若鹜。在每个角落,在高谈阔论的男子和楚楚动人的女子周围,从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到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令人遗憾的现象出现了:这种蜿蜒缠绕的曲线,限制了装饰师们在空间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并且总是把它导向为使人难以摆脱的社交活动服务的轨道,而这种装饰艺术正是顺应这一需要才得以问世的,它成了王公贵族的俘虏。 洛可可艺术的灵魂式人物是绘画大师弗朗索瓦·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风、车把手、门的正面、首饰盒和瓷器上,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绘制了牧歌式和田园曲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布歇和蔼可亲,慷慨大方,注重享乐,受到男男女女的喜爱。他和自己的时代不断地交换看法,询问个人和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来爱这些男女,并获得他们的热爱。他因此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代表洛可可雕刻最高成就的是受蓬帕杜夫人赏识的两位艺术家:皮加尔和法尔科奈。 让-巴蒂斯特·皮加尔(1714~1785)访问过意大利,是争取罗马大奖——王家绘画雕刻学院为优秀学生提供赴设在罗马的法兰西学院进修而设立的竞赛奖,失败之后自费去的,足见他对意大利艺术的向往。他在罗马作的《系鞋带的墨丘利》小稿,在他1741年回巴黎时,为他赢得进入王家绘画雕刻学院成为院士的荣誉,而且以此稿完成的云石像连同他的另一件作品《要墨丘利传信的维那斯》一起,被路易十五当作礼物赠给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他为蓬帕杜夫人工作了十年,以她为原型作寓意像的《妆扮友谊之神蓬帕杜夫人像》和《爱神拥抱友谊之神》非常精彩,他把这位艺术保护人表现得既高贵又亲切,既聪慧又迷人,他有别于......

谁能给我详细讲一讲洛可可?洛可可的英文应该怎么写?

"洛可可(Rococo)"从法语“rocaille”而来,具有"螺贝"的意思,以形容造型艺术中那种善用曲线的线条和繁复装饰的风格.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漩涡、山石、卷涡、水草及其它植物等花纹作为装饰题材,进行局部点缀。将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板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十八世纪~"鲁本斯主义"和"巴洛克"风格法国演变为一种人们称之为"洛可可"的艺术风格.法国画家安东尼·华托擅长描绘贵族们的宴饮游乐、谈情说爱、歌舞弹唱,人们认为他是"洛可可"风格的奠基人.

洛可可风格如何解释?帮帮忙了~~~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 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原先,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做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世纪促进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向前发展,而它们正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了自我表现以及具体解释他们的专横权力要求而需要的。在18世纪,这些权威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理性思维,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度的缺点。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化。人们喜欢牧歌式的轻松愉快的抒情,喜欢阿那克里翁式的诗篇,不愿再要17世纪悲剧中那种符合道德的歌颂义务、荣誉和意志的英雄史诗,而是更喜欢喜剧的真实及其贴近现实的典型化和精彩的对话风格。 在这个时期里,造型艺术是这个在思想道德上得到解放的社会的一个忠实的仆人。尽管如此,洛可可艺术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或者与巴洛克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因为又是椭圆形的,并且,还有两个比较小的椭圆厅介于中央大厅和西厂之间。总之,在教堂内部,椭圆厅和圆厅反复交叉渗透,这种“多声部性”简直可以跟巴赫创作的一首赋格曲相比。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人,接着成为国王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帕杜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什么叫洛可可风格啊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什么是新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Rococo)时期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一开始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后来逐渐运用到装饰艺术、室内设计、油画、建筑等方面。

洛可可式建筑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贝壳和巴洛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以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洛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精美又浮华、繁琐,别称为「路易十五式」,一度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1732,热尔曼·博夫朗设计)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而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被路易十五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洛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镜厅。

比较巴洛克和洛可可音乐的区别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最常见的特点是气势宏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高贵特点,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代艺术精华,同礼教观念的约束作用的结合。在音乐方面,艺术史上最明显的转折点发生于十七世纪初的意大利。音乐领域中的巴洛克时期如同其它艺术领域一样也体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 Rococo(洛可可),音乐中的洛可可,以类比和比喻的方式从装饰艺术中借用到音乐领域中来的一个术语,特别是指十八世纪的法国音乐。 原意指十七世纪末源于法国建筑方面装饰艺术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般不严格遵从法国古典主义法则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之必然后果。最早确定其起源的人中,有一个金布尔(kimball)是这样描写它的:“受到阿拉伯式图案(arabesque)风格启示,在画面上,根据画面的脉络勾勒出来的线条组织。” 根据他的看法,它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无比轻盈、典雅的阶段,一直延续到1730年左右,正确地应称为‘法国摄政时期风格",第二个阶段是“绘画式风格”或称“路易十六风格”,这大约延续至1760年,基本上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沿着形式上更为夸张的方向进一步细节化;主要代表人物是皮诺(pineau)。它的衰落起于新古典主义的复辟。 音乐中的洛可可风格从未被严格地、细致详尽的描述过。评论家们对于多种多样的音乐现象都采用过这一用语,而其中多数用十八世纪的“华丽”(galant)这一用于来描述还更恰当一些。佩尔格莱西(Pergolesi)的《奴仆作夫人》(La serva padrona)曾被称为“意大利的洛可可”,然而这是既未说明法国与意大利在艺术上的联系,也未说明他们在音乐上的联系。这一概念也被同样的模棱两可地用于文学,甚至被用到歌德的头上。按照审慎的原则,我们在使用“洛可可”这个概念进行类比时,应当严格地只限于在法国的范围之内,或者只限于在地理上或艺术上突出地受到法国影响的领域之内!芭蕾舞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域,不管在哪里它都主要地受到法国的支配。德图什(Destouches)和康普拉(Campra)的歌唱芭蕾剧(Opera ballet)和田园剧(pastorals)表现出在吕利哀婉动人而庄严、肃穆的英雄气概的悲剧之后,在色彩上某种程度上的缓和。第一阶段或“摄政时期风格”也与库普兰(Couperin)的成熟时期相应,库普兰在继承十七世纪前辈的传统之后,进一步在装饰和精工雕琢方面创立了法国的独特风格,洛可可风格的因素在他田园主题的风格小品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法国的长笛学派,这也有助于以后“华丽风格”的建立,而这也可视为古旧规范的解体。拉洛朗西(La Laurencie)联系法国小提琴学派,即勒克莱尔(Leclair)学派的建立,提出了一种“洛可可”或“华丽”风格。第二时期和拉莫的上升时期相应。拉莫以他和声上各种曲折复杂性与突兀变化使听众为之困惑,当时有评论家用“优美如画”来形容拉莫的《碟子》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RococoStyle)是一种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 它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特点

Rococo (1715~1774 A.D.) 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Rococo 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的,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艺术主要是指在法王路易十五时代(1715 年以后)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常使用C 形、S 形曲线或漩涡状花纹是其特色。洛可可艺术的另一个特色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而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色泽柔和,粉彩色系被大量运用、崇尚自然。 画家Jean Antoin Wotteau(1684-1721A.D.)忠实纪录当时服装的样貌,女性服装内穿束身马甲,裙撑架再度兴起,此时裙撑架的形式为前后扁平、左右对称,外穿衬裙,另外有一件类似披风的外套,称为Wotteau Dress,衬裙外露,领口成一个大的U字型,Rococo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路易十五的宠妃—MMe. de Pompadeur。在男装方面,样式已经定型,是现代西装的原型,1760年后男装改变的重点为 : 1. 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 2. 男性外套出现领子的设计 3. 袖子变成贴合手臂 4. 背心长度变短、无袖、及有翻领的设计

洛可可的由来

是17世纪蓬帕杜夫人倡导的

巴洛克兴洛可可艺术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编辑] 名称由来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自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有瑕疵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贬抑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征「离经叛道」、「不合常规」「矫柔造作」,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奉献给17世纪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用以区别17世纪不同于兴盛期文艺复兴的一种艺术,当然今天它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 -1750年,但年份并不是绝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年 -1600年),下接古典、浪漫时期。 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于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学在伽里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艺术上趋势是「世俗(非宗教)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占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编辑] 油画 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时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英国的凡·戴克等。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变化,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 鲁本斯的宗教画人体姿势动作激烈,色彩鲜明;伦勃朗的画作如同在舞台上,人物面部处于高光部位,与周围的阴影有强烈的对比;委拉斯开兹的「宫女」,背景中在窗外射入光线下工作的织女,曾经对后期浪漫主义画派画家产生很大的启示。 Baroque art is the painting and sculpture associated with the Baroque cultural movement a movement often identified[citation needed] with Absoluti *** and the Counter Reformation; the existence of important Baroque art and architecture in non-absolutist and Protestant states however undercuts this linking.[citation needed] [edit] Painting The Council of Trent (1545-63) in which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wered many questions of internal reform raised by both Protestants and by those who had remained inside the Catholic Church addressed the representational arts by demanding that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in church contexts should speak to the illiterate rather than to the well-informed. 洛可可(Rococo)时期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一开始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 演变而来,原意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 [编辑] 历史发展 洛可可 最先出现于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路易斯十五世的继任 给宫廷艺术家和一般艺术时尚带来了变化。在老国王在任的晚期,巴洛克设计给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让位。这些元素在Niclas Pineau的建筑设计上有明显的表现。在摄政时期(1715-1723,路易斯十五世还是个孩子,政权由其叔摄政),宫廷生活从凡尔赛移走,这种艺术的转变很好的建立了,最开始时在皇宫,然后是整个法国上层社会。纤细和轻快的洛可可风格设计常常被看作是路易斯十五世统治过渡的反作用。 17世纪30年代,洛可可在法国高度发展。这种风格从建筑和家具蔓延到油画和雕塑,表现在Antoine Watteau 和Franciois Boucher的作品中。洛可可依然保留了复杂形象和内在模型的巴洛克味道。在这点上,它开始融合大量不同的特征,包括东方风格和不对称组合。 [编辑] 油画 洛可可时期在油画领域不再表现神、圣人和骑士,而转而表现宫廷的朝臣、贵族等,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和布歇,华托的「发舟西苔岛」画面迷离,人物雍容华贵;布歇的油画宛若通过钥匙孔偷窥室内,一幅世俗的贵族气息。 The Rococo style of art emerged in France in the early 18th century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Baroque style. In contrast to the heavier themes and darker colors of the Baroque the Rococo style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opulence grace playfulness and lightness. Rococo motifs focused on the carefree aristocratic life and on lighthearted romance rather than heroic battles or religious figures; they also revolve heavily around nature and exterior settings. In the mid-late 18th century Rococo was largely supplanted by the Neoclassic style. The word Rococo is seen as a bination of the French rocaille or shell and the Italian barocco or Baroque style. Due to Rococo love of shell-like curves and focus on decorative arts some critics used the term to derogatively imply that the style was frivolous or merely fashion; interestingly when the term was first used in English in about 1836 it was a colloquiali *** meaning "old-fashioned". However since the mid 19th century the term has been accepted by art histori. While there is still some debate about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yle to art in general Rococo is now widely recognized as a major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art. 参考: *** 宏伟壮观,充满动感,精湛的透视变奏(如前缩法),戏剧性的构图,起伏波动,体现无限的空间,加以理想光的对比,使画面产生统一协调如舞台布景的效果是巴洛克绘画的特色。 义大利 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是巴洛克绘画的先驱,作品的特色是利用光线以获得画面戏剧性的效果,也利用明暗表现法以衬托真实的空间感,并舍弃细节的描写。 my.so-/pitaya/art7_3 参考: 88

巴洛克晚期在什么时候兴起了洛可可风u01a0

巴洛克风格产生在1600年至1750年,洛可可风格(Rococo),是18世纪产生的,巴洛克风格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洛可可艺术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扩展资料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洛可可和巴洛克的区别?

巴洛克起源于西班牙文,原指大而不均匀的珍珠。巴洛克风格以大小不一,剧烈运动的弧线和无穷的,大量反复的群曲线,以及交叉,对比的线条为主要图案语言,构图复杂,运动感强。其后期作品逐渐忽略内容而追求形式多变。(17世纪文艺复兴末期)洛可可原意为贝壳,指岩石和蚌客装饰的风格,是巴洛克的延续,是巴洛克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结果。起源于法国宫廷。具有纤巧秀美,繁絮和精致的女性化特点,极具装饰性,常采用短小,具有圆润转折的C形,S形,和漩涡形的丰富变化的弯曲的曲线。(19世纪末)

请问洛可可风格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发源地是在哪里?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名词解释:洛可可和巴洛克(各一百字左右)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 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于《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意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巴洛克(Baroque)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仍然和生活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洛可可女装是哪里的牌子,大陆还是香港??

是名牌,但是价格并不是很贵。比较适合商场里面去开店,准确点来说,ROCACO洛可可女装杭州慕锋制衣有限公司由著名女装品牌“伊芙丽”母公司上海意芙服饰有限公司于2011年出资成立,是女装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公司。洛可可品牌档案风格类目:淑女风格市场定位:中端年龄定位:20-35岁加盟模式:区域代理 专卖加盟品牌企业:杭州慕锋制衣有限公司公司官网:luokeke.tmall.com参考资料:网页链接

洛可可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洛可可,形容一个人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可爱的意思 洛可可原为一种18世纪20年代起源法国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制而偏于繁琐。不象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由此据理,应该说你算是小家碧玉很可爱然后有种温馨的感觉 问题二:什么叫洛可可风格啊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问题三:rococo是什么意思? rococo [r??u"k??uk??u, ,r??uk??"k??u] 基本释义 同近义词 adj. 洛可可式的;旧式的;过分修饰的 n. 洛可可式(18 世纪后半期盛行欧洲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风格)[ 复数rococos ] adj.洛可可式的;旧式的;过分修饰的ropey, old-style 问题四:洛可可风格服装的概念与特点是什么? 洛可可服饰在色彩和装饰上的特点 (一)柔和艳丽的色彩和自然形态的装饰 洛可可服装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 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柔美化、繁复化。 在服装中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 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 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 来自大自然的装饰题材的运用,使洛可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女性惬意的轻松感,处处体现着新兴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强调满足自身感官愉悦的审美趣味。 自然形态在服饰上的体现就是大量自然花卉为主题的染织面料。 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就好似花的帝国――曼妙而唯美。 当时主要采用的花卉是蔷薇和兰花, 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蔓延的动感,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崇尚。洛可可服装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 路易十五时代和路易十六时代三个时段。洛可可服装在装饰上也极其纤弱柔和,多处使用金线、彩绘、蕾丝、穗子等装饰手法。 例如:在室内装饰风格的影响下, 法国式罗布衣袖比早期更加合身,袖口制作更是不同寻常,精细而复杂,并且带有边饰。 在华托式罗布中带翼的袖口被细丝褶边所取代。 这种褶边通常是两层,上面镶有穗子、金属饰边和五彩的蕾丝。 袖子下边露出内衣袖口双层或三层褶边。 褶边由细而宽,边缘装饰有蕾丝,这就是当时最迷人的“荷叶边皱褶袖”的经典造型。 (二)对装饰效果的注重与表现 洛可可女装由内部的紧身胸衣、倒三角形脚片(斯塔玛卡)、裙撑(帕尼埃)和罩在裙撑外华丽讲究的衬裙以及最外面的罩裙(罗布)组成。 紧身胸衣和裙撑这对孪生姐妹在很大程度上缔造了洛可可女装浪漫、迷人的华贵风情。 作为洛可可女装最具代表的灵魂,其夸张的造型、超大的服装表面给设计师足够的装饰空间,使精致温婉的服饰艺术表现得栩栩如生。紧身胸衣一直是西方女装造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穿着紧身胸衣时,胸前通常配有呈倒三角形的胸兜,这是独立制作的服装部件,穿着时把它系在前开紧身胸衣的带子下面,也可以遮挡胸衣的开口,可以说是洛可可女装装饰的重要部分。 肚兜上面常有精美的装饰,这个部位是细节装饰美和工艺美的表现。裙撑作为洛可可女装的重要部分,和紧身胸衣一起把女人塑造成完美的 X 型。初期“帕尼埃”为钟形,后来“帕尼埃”越变越大,逐渐变成椭圆形,前后扁平、左右宽大。 “帕尼埃”外层面积的增大给表层的装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前部敞开的罩裙以及裙子层次繁多是西方近代女装的重点。 在外裙下通常有内裙、衬裙和底裙。 层层叠叠的裙子以它细腻精致、变化丰富的装饰形成着层叠的视觉效果,成为 18 世纪追求娇柔矫饰和官能享乐的象征。这种立体饰褶、服装面料的缝缀再造增加了服装在视觉上浮雕感、立体感。蕾丝是一种有透孔的网眼花边的织物, 通常织有图案。 最早是手工编织的织物,18 世纪由于纺织技术的进步,蕾丝的生产制造进入鼎盛时期。因为其华美的材质、 精致的手工和昂贵的价格是穿着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蕾丝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艺术的装饰经典。 洛可可时期女装的袖子由肩部到肘部是窄紧贴体的,蕾丝边饰由肘部垂下,自然的张开。蕾丝袖边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有造型功能,使袖子整体呈现倒三角型的外观。这样的袖型在倒三角的躯干和矩形的下裙之间起到很好的视觉调和作用,与服装整体造型轮廓相搭配,从而把蕾丝从最初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演变为代表女性性感的服饰符号。花朵这个主......>> 问题五:什么是洛可可艺术风格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亥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u30fb安托瓦内特u30fb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法国人的这一发明使教会中心真正转向沙龙中心,而这时的沙龙已与过去不同,各种绘画展览都被称之为“沙龙”。画家、雕塑家、木刻家、铜板画家、珠宝商、金银器皿商、细木家俱商、理发师、裁缝、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对洛可可这种在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趋之若鹜。在每个角落,在高谈阔论的男子和楚楚动人的女子周围,从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到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令人遗憾的现象出现了:这种蜿蜒缠绕的曲线,限制了装饰师们在空间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并且总是把它导向为使人难以摆脱的社交活动服务的轨道,而这种装饰艺术正是顺应这一需要才得以问世的,它成了王公贵族的俘虏。 洛可可艺术的灵魂式人物是绘画大师弗朗索瓦u30fb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风、车把手、门的正面、首饰盒和瓷器上,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绘制了牧歌式和田园曲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布歇和蔼可亲,慷慨大方,注重享乐,受到男男女女的喜爱。他和自己的时代不断地交换看法,询问个人和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来爱这些男女,并获得他们的热爱。他因此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问题六:洛可可风格与巴洛克风格有什么区别,各自有什么特点。 巴洛克与洛可可都很繁复,奢华,。 巴洛克 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总的来说,巴洛克比较有宗教色彩,比较辉煌大气,洛可可相比女性的色彩多一些,比较温和柔美。 这个是罗马教堂,巴洛克风格 这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 ,洛可可风格。 问题七:哪位帮忙解答洛可可与罗可可的区别??? “罗可可”又名“洛可可”,所谓罗可可原是一个派生词,本意是指描写那种贝壳似的装饰图案。这种偏好艳丽色彩与优雅装饰的风气取代了巴罗克时代雄健奔放的趣味,表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特点。它由法国路易十五宫廷形成后流行开来,波及到德、奥和其他国家, 以至形成了18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罗可可风格的艺术形式。 查看原帖>> 问题八:洛可可一次源于德语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coquilles则是贝壳。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在德国,斯都格的孤独城堡和奥拉宁堡的中国宫、维斯的巴伐利亚教堂和波茨坦的无忧宫都是欧洲洛可可风格建筑的例子。 1730年代,洛可可在法国高度发展,并受到中国风的影响。这种风格从建筑和家具蔓延到油画和雕塑,表现在让-安东尼u30fb华托和佛朗索瓦u30fb布歇的作品中。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象和精细的图腾。不过在这一点上,它已经开始与大量不同的特征融合,包括东方风格和不对称组合。 这种艺术形式在法国迅速蔓延至德国和西班牙等地区,并与当地的风格融合。18世纪,英国一直视洛可可风格为“法国品味”,较少用于建筑上,主要表现在银器、陶瓷等。当时意大利移民的艺术家像Bagutti和Artari都以石膏作品尝试将洛可可风格带入英国。而爱尔兰的法兰契尼兄弟也作出同样的尝试。随着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洛可可被拿破仑从法国剔除出去。 问题九:巴洛克服饰与洛可可服饰的区别是什么?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饰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着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问题十:洛可可,形容一个人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可爱的意思 洛可可原为一种18世纪20年代起源法国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制而偏于繁琐。不象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由此据理,应该说你算是小家碧玉很可爱然后有种温馨的感觉

洛可可建筑风格是什么 洛可可建筑风格反映了什么

1、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2、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奢华的洛可可风格室内设计大赏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洛可可风格(Rococo),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室内装饰艺术。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

问题一:什么是洛可可艺术风格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亥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u30fb安托瓦内特u30fb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法国人的这一发明使教会中心真正转向沙龙中心,而这时的沙龙已与过去不同,各种绘画展览都被称之为“沙龙”。画家、雕塑家、木刻家、铜板画家、珠宝商、金银器皿商、细木家俱商、理发师、裁缝、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对洛可可这种在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趋之若鹜。在每个角落,在高谈阔论的男子和楚楚动人的女子周围,从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到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令人遗憾的现象出现了:这种蜿蜒缠绕的曲线,限制了装饰师们在空间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并且总是把它导向为使人难以摆脱的社交活动服务的轨道,而这种装饰艺术正是顺应这一需要才得以问世的,它成了王公贵族的俘虏。 洛可可艺术的灵魂式人物是绘画大师弗朗索瓦u30fb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风、车把手、门的正面、首饰盒和瓷器上,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绘制了牧歌式和田园曲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布歇和蔼可亲,慷慨大方,注重享乐,受到男男女女的喜爱。他和自己的时代不断地交换看法,询问个人和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来爱这些男女,并获得他们的热爱。他因此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问题二:洛可可风格是什么风格 1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2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 3洛可可风格在法国上流社会无处不在,它在服装上的表现也吻合了上流社会的需要,极尽奢侈华美,花纹以曲线居多,纹样多以植物为主,色彩娇艳 *** ,细节烦琐.装饰意味浓郁.使其体现出轻快柔美、漂亮精致的特色,多带有一种迷幻、罗曼蒂克的色彩.建筑上也以贝壳为装饰体现一种精致浪漫的感觉 服装结构上表现出一种怪诞的,富丽堂皇的宫廷风格,用各种曲线花样配合大量的蕾丝羽毛,珍珠等制作出的犹如艺术品一样的服装,甚至连男装上也不能免俗.为了迎合这种效果,头饰与化妆也极夸张,无论男女都带款式花样奇异的假发,佩带复杂高叠的发饰,脸上擦上白粉,腮红,配合精致的蔓藤花纹、贝壳等来装饰建筑、生活物品以及艺术作品一种整体的奢侈风格 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后期的洛可可风格变得僵化,过分追求繁复精致,加上法国贵族极度糜烂奢侈的生活作风,终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这种风格也随着法国贵族的覆灭走到了尽头. 问题三:洛可可风格服装的概念与特点是什么? 洛可可服饰在色彩和装饰上的特点 (一)柔和艳丽的色彩和自然形态的装饰 洛可可服装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 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柔美化、繁复化。 在服装中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 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 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 来自大自然的装饰题材的运用,使洛可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女性惬意的轻松感,处处体现着新兴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强调满足自身感官愉悦的审美趣味。 自然形态在服饰上的体现就是大量自然花卉为主题的染织面料。 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就好似花的帝国――曼妙而唯美。 当时主要采用的花卉是蔷薇和兰花, 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蔓延的动感,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崇尚。洛可可服装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 路易十五时代和路易十六时代三个时段。洛可可服装在装饰上也极其纤弱柔和,多处使用金线、彩绘、蕾丝、穗子等装饰手法。 例如:在室内装饰风格的影响下, 法国式罗布衣袖比早期更加合身,袖口制作更是不同寻常,精细而复杂,并且带有边饰。 在华托式罗布中带翼的袖口被细丝褶边所取代。 这种褶边通常是两层,上面镶有穗子、金属饰边和五彩的蕾丝。 袖子下边露出内衣袖口双层或三层褶边。 褶边由细而宽,边缘装饰有蕾丝,这就是当时最迷人的“荷叶边皱褶袖”的经典造型。 (二)对装饰效果的注重与表现 洛可可女装由内部的紧身胸衣、倒三角形脚片(斯塔玛卡)、裙撑(帕尼埃)和罩在裙撑外华丽讲究的衬裙以及最外面的罩裙(罗布)组成。 紧身胸衣和裙撑这对孪生姐妹在很大程度上缔造了洛可可女装浪漫、迷人的华贵风情。 作为洛可可女装最具代表的灵魂,其夸张的造型、超大的服装表面给设计师足够的装饰空间,使精致温婉的服饰艺术表现得栩栩如生。紧身胸衣一直是西方女装造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穿着紧身胸衣时,胸前通常配有呈倒三角形的胸兜,这是独立制作的服装部件,穿着时把它系在前开紧身胸衣的带子下面,也可以遮挡胸衣的开口,可以说是洛可可女装装饰的重要部分。 肚兜上面常有精美的装饰,这个部位是细节装饰美和工艺美的表现。裙撑作为洛可可女装的重要部分,和紧身胸衣一起把女人塑造成完美的 X 型。初期“帕尼埃”为钟形,后来“帕尼埃”越变越大,逐渐变成椭圆形,前后扁平、左右宽大。 “帕尼埃”外层面积的增大给表层的装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前部敞开的罩裙以及裙子层次繁多是西方近代女装的重点。 在外裙下通常有内裙、衬裙和底裙。 层层叠叠的裙子以它细腻精致、变化丰富的装饰形成着层叠的视觉效果,成为 18 世纪追求娇柔矫饰和官能享乐的象征。这种立体饰褶、服装面料的缝缀再造增加了服装在视觉上浮雕感、立体感。蕾丝是一种有透孔的网眼花边的织物, 通常织有图案。 最早是手工编织的织物,18 世纪由于纺织技术的进步,蕾丝的生产制造进入鼎盛时期。因为其华美的材质、 精致的手工和昂贵的价格是穿着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蕾丝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艺术的装饰经典。 洛可可时期女装的袖子由肩部到肘部是窄紧贴体的,蕾丝边饰由肘部垂下,自然的张开。蕾丝袖边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有造型功能,使袖子整体呈现倒三角型的外观。这样的袖型在倒三角的躯干和矩形的下裙之间起到很好的视觉调和作用,与服装整体造型轮廓相搭配,从而把蕾丝从最初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演变为代表女性性感的服饰符号。花朵这个主......>> 问题四:什么叫洛可可风格啊 什么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问题五: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 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多运用贝壳的曲线。) ――凡尔赛宫里头的钟室内部装饰即为一处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 *** 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 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贝壳和巴洛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以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问题六:洛可可风格与巴洛克风格有什么区别,各自有什么特点。 巴洛克与洛可可都很繁复,奢华,。 巴洛克 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总的来说,巴洛克比较有宗教色彩,比较辉煌大气,洛可可相比女性的色彩多一些,比较温和柔美。 这个是罗马教堂,巴洛克风格 这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 ,洛可可风格。 问题七:洛可可风格的风格特点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问题八:洛可可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啊? 洛可可艺术形成于十八世纪初的法国,精致、甜美、幽雅为其主要艺术特色。洛可可的原意是由贝壳或小石头制成的装饰物,如此小巧之物用现代流行的说法,即为“细节”。十七、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 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 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虽然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但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 〔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并且逐渐盛行,取代了巴洛克风格。Rococo 一字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 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洛可可的建筑外观,与巴洛克的建筑相近,着重内部繁复的装饰。雕刻则与家具等成为室内装饰的 一部份,缺乏独立的机能。以法国为例,洛可可式建筑于路易十五时代极为流行于室内;室内平坦之表面范围较广,花状纹、 彩带状等装饰甚受欢迎。大型之建筑物转变为小公寓式或紧密之房间。家具之中,贝形、卷曲形以及上 述之花状纹、带状纹等均甚流行。凡尔赛宫里头的钟室内部装饰即为一处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由于当时人们对路易十四的严肃风格失去兴趣,改而追求实用亲切的空间,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 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 活以外,还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 Watteau〕为代表。华铎大部分作品均与 巴黎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情形有关。他的绘画方法是不打草稿,直接将颜料绘于画布上。华铎受鲁本斯 〔Rubens〕之影响甚深,人物之尖鼻、小嘴、细指等均重现于华铎之绘画中,颜色亦极鲜艳。在光线的 应用上,华铎不似巴洛克画家将明暗对比部分之范围加以限制,即传统巴洛克绘画之明亮部分不会太广 ,随着即为阴暗部分。但在洛可可的画派中,明亮之范围颇大。此种处理光线之方法,可见于另外两位 洛可可派之画家,如布雪〔Boucher〕及根兹巴洛〔Gain *** orough〕。洛可可艺术流传区域不广,于十八世纪中叶逐渐衰微,而为新古典主义所取 代。 当时各国重要画 家包括:法国的华铎、夏丹〔Chardin〕、布雪〔Boucher〕、福拉哥纳尔〔Fragonard〕等 ;意大利的 提也波洛〔Tiepolo〕户英国的霍加斯〔Hogarth〕、雷诺兹〔Reynolds〕、根兹巴洛等。 问题九:怎么区别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与洛可可都很繁复,奢华,。 巴洛克 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总的来说,巴洛克比较有宗教色彩,比较辉煌大气,洛可可相比女性的色彩多一些,比较温和柔美。 这个是罗马教堂,巴洛克风格 这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 ,洛可可风格。 问题十:洛可可的绘画风格是什么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u30fb安托瓦内特u30fb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法国人的这一发明使教会中心真正转向沙龙中心,而这时的沙龙已与过去不同,各种绘画展览都被称之为“沙龙”。画家、雕塑家、木刻家、铜板画家、珠宝商、金银器供商、细木家俱商、理发师、裁缝、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对洛可可这种在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趋之若鹜。在每个角落,在高谈阔论的男子和楚楚动人的女子周围,从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到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令人遗憾的现象出现了:这种蜿蜒缠绕的曲线,限制了装饰师们在空间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并且总是把它导向为使人难以摆脱的社交活动服务的轨道,而这种装饰艺术正是顺应这一需要才得以问世的,它成了王公贵族的俘虏。 洛可可艺术的灵魂式人物是绘画大师弗朗索瓦u30fb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风、车把手、门的正面、首饰盒和瓷器上,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绘制了牧歌式和田园曲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布歇和蔼可亲,慷慨大方,注重享乐,受到男男女女的喜爱。他和自己的时代不断地交换看法,询问个人和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来爱这些男女,并获得他们的热爱。他因此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代表洛可可雕刻最高成就的是受蓬帕杜夫人赏识的两位艺术家:皮加尔和法尔科奈。 让-巴蒂斯特u30fb皮加尔(1714~1785)访问过意大利,是争取罗马大奖――王家绘画雕刻学院为优秀学生提供赴设在罗马的法兰西学院进修而设立的竞赛奖,失败之后自费去的,足见他对意大利艺术的向往。他在罗马作的《系鞋带的墨丘利》小稿,在他1741年回巴黎时,为他赢得进入王家绘画雕刻学院成为院士的荣誉,而且以此稿完成的云石像连同他的另一件作品《要墨丘利传信的维那斯》一起,被路易十五当作礼物赠给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他为蓬帕杜夫人工作了十年,以她为原型作寓意像的《妆扮友谊之神蓬帕杜夫人像》和《爱神拥抱友谊之神》非常精彩,他把这位艺术保护人表现得既高贵又亲切,既聪慧又迷人,他有别于......>>

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区别

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是欧洲艺术史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Baroque)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豪华、浮华、夸张和宏伟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绘画、雕塑等作品通常具有复杂的线条、强烈的光影效果、丰富的装饰和富有戏剧性的场景。巴洛克风格的作品通常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情感和政治意义,是一种宏伟、庄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Rococo)是18世纪中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优雅、轻盈、柔和和浪漫的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绘画、雕塑等作品通常具有流畅的线条、柔和的色彩、精致的装饰和富有情趣的场景。洛可可风格的作品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爱情、幸福和生活的追求,是一种优雅、浪漫、富有情趣的艺术风格。总的来说,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在表现方式、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欧洲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艺术风格。

什么是洛可可艺术?

分类: 文化/艺术 >> 书画美术 解析: 洛可可艺术形成于十八世纪初的法国,精致、甜美、幽雅为其主要艺术特色。洛可可的原意是由贝壳或小石头制成的装饰物,如此小巧之物用现代流行的说法,即为“细节”。十七、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 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 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BR> <BR>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虽然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但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 [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并且逐渐盛行,取代了巴洛克风格。Rococo 一字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 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BR><BR>洛可可的建筑外观,与巴洛克的建筑相近,着重内部繁复的装饰。雕刻则与家具等成为室内装饰的 一部份,缺乏独立的机能。<BR><BR>以法国为例,洛可可式建筑于路易十五时代极为流行于室内;室内平坦之表面范围较广,花状纹、 彩带状等装饰甚受欢迎。大型之建筑物转变为小公寓式或紧密之房间。家具之中,贝形、卷曲形以及上 述之花状纹、带状纹等均甚流行。凡尔赛宫里头的钟室内部装饰即为一处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BR><BR>由于当时人们对路易十四的严肃风格失去兴趣,改而追求实用亲切的空间,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 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 活以外,还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BR><BR>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 Watteau]为代表。华铎大部分作品均与 巴黎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情形有关。他的绘画方法是不打草稿,直接将颜料绘于画布上。华铎受鲁本斯 [Rubens]之影响甚深,人物之尖鼻、小嘴、细指等均重现于华铎之绘画中,颜色亦极鲜艳。在光线的 应用上,华铎不似巴洛克画家将明暗对比部分之范围加以限制,即传统巴洛克绘画之明亮部分不会太广 ,随着即为阴暗部分。但在洛可可的画派中,明亮之范围颇大。此种处理光线之方法,可见于另外两位 洛可可派之画家,如布雪[Boucher]及根兹巴洛[Gain *** orough]。<BR><BR>洛可可艺术流传区域不广,于十八世纪中叶逐渐衰微,而为新古典主义所取 代。 当时各国重要画 家包括:法国的华铎、夏丹[Chardin]、布雪[Boucher]、福拉哥纳尔[Fragonard]等 ;意大利的 提也波洛[Tiepolo];英国的霍加斯[Hogarth]、雷诺兹[Reynolds]、根兹巴洛等。

洛可可(艺术名词)详细资料大全

洛可可 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coquilles则是贝壳。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洛可可风格 外文名 :rococo 起源国 :法国 特点 :华丽,纤巧,精致 兴起时间 :18世纪 简介,历史发展,室内设计,油画,音乐,文学,参见, 简介 洛可可 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coquilles则是贝壳。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历史发展 洛可可最先出现于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路易十五登基,给宫廷艺术家和一般艺术时尚带来了变化。在老国王在任的晚期,巴洛克设计逐渐被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取代。这些元素在尼古拉斯Pineau的建筑设计上有明显的表现。在摄政时期(1715-1723年,路易十五还是个孩子,政权由其叔摄政),宫廷生活不再局限于凡尔赛宫,艺术风格亦随之而转变,最初在皇宫,然后是整个法国上层社会。纤细和轻快的洛可可风格设计被视为是伴随着路易十五的过度统治而来。 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除此之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特色。 1730年代,洛可可在法国高度发展,并受到中国风的影响。这种风格从建筑和家具蔓延到油画和雕塑,表现在让-安东尼·华托和佛朗索瓦·布歇的作品中。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像和精细的图腾。不过在这一点上,它已经开始与大量不同的特征融合,包括东方风格和不对称组合。 这种艺术形式在法国迅速蔓延至德国和西班牙等地区,并与当地的风格融合。18世纪,英国一直视洛可可风格为“法国品味”,较少用于建筑上,主要表现在银器、陶瓷等。当时义大利移民的艺术家像Bagutti和Artari都以石膏作品尝试将洛可可风格带入英国。而在爱尔兰工作的瑞士人拉法兰契尼兄弟也作出同样的尝试。随着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洛可可被拿破仑从法国剔除出去。 但到约1830年代,洛可可风潮正逐渐退去时,英国人才开始要“重振路易十四的歌德式风格”——亦即把洛可可搞错了,并且以大量的金钱,购买经过过分涨价的二手洛可可风格物品,其实当时这些物品在法国几乎无法出售。 室内设计 在德国,斯都格的孤独城堡和奥拉宁堡的中国宫、维斯的巴伐利亚教堂和波茨坦的无忧宫都是欧洲洛可可风格建筑的例子。 在欧陆,洛可可风格以抽象的火焰形、叶形或贝壳形的花纹、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展现整齐而生动的、神奇的、雕琢的形式。洛可可风格设计,不论使用在室内设计方面或者家饰品设计,甚至建筑外观设计上,都令人无法忽视。框缘的建筑的部分中如画的、细致的、形状独特地表现于塑造性物料如木雕和雕塑中(如Wessobrunner School)的装潢)。墙、天花、家具、金属和瓷器制的摆设展现一种统一风格的和谐。相比起巴洛克品味带着丰富强烈的原色和暗沉色调,洛可可崇尚柔和的浅色和粉色调。 原本有一些反建筑的意识在一七二零年代迅速地全部转变,并造就了洛可可风格在欧洲室内设计和装饰美学上大绽光芒的时代。其中最多姿多彩的德国洛可可就发源于天主教德国。 一般而言,洛可可建筑是指纯粹室内风格。因为当时的富人贵族从凡尔赛搬回巴黎时,巴黎已经是一个已发展的城市。所以他们大都直接以新风格装潢原有的建筑,而较少重新兴建新的大型建筑物。 油画 洛可可风格亦从建筑设计中的纯粹装饰艺术伸延至绘画上。洛可可画家选用清淡鲜明的颜色和精致的曲线构图,喜欢用基路伯小天使和爱情神话中等来点缀画中氛围,令画面变得优美而神秘。 洛可可风格细致地表现在人像画中;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一些画像亦显示当时美学开始离开宗教、国家等思想方向;不再表现人物的端庄神圣,开始表现得有点不纯洁和不道德。而洛可可的风景画则是田园诗式的,多数描写贵族的男男女女在悠闲地游山玩水。 第一个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1684–1721),华托的《发舟西地岛》画面迷离,人物雍容华贵;华托和其后的洛可可画家不同的是,他的画除了纯粹的装饰外,往往渗出一种忧郁气息。 其后的洛可可画家包括布歇(1703-1770)、法戈纳(1732-1806)等,他们都深受华托的影响。 音乐 洛可可风格在音乐上是非常特别而短暂的。约在1720-1775年,洛可可风格与其他的音乐风格同时流行。它发展于十八世纪前半期的法国,音乐特色是轻快、刻意、装饰华丽——与巴洛克时期那夸张和庞大的性质成对比。这种风格先出现在法国的键盘音乐中,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如库普兰(Couperin)、拉莫(Rameau)、泰勒曼(Telemann)、多美尼克·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以及古典乐派前期如约翰·斯塔米茨(Johann Stamitz)和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等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后来,这种风格传到德国,并孕育了西方古典乐时期。 文学 洛可可文学以轻松的文体大量出现,并着力于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爱情的魅力。经常将现实世界扩大或缩小后加以描写,或者以镜中像的方式折射现实。比如伏尔泰的《小大人》、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这个时期的作家还酷爱写游记式作品,让主人公在游历中学习人生、了解世界。洛可可文学产生了强烈 *** 人们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写与现实相悖的事物,以反讽手法引入革新观念,打破现存秩序和规范,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参见 巴洛克 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