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金融机构对于选项中哪些情况需要提交可疑可疑交易报告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   (一)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   (二)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   (三)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短期内频繁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或者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   (四)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   (五)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赌博严重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在短期内明显增多,或者频繁发生大量资金收付。   (六)没有正常原因的多头开户、销户,且销户前发生大量资金收付。   (七)提前偿还贷款,与其财务状况明显不符。   (八)客户用于境外投资的购汇人民币资金大部分为现金或者从非同名银行账户转入。   (九)客户要求进行本外币间的掉期业务,而其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可疑。   (十)客户经常存入境外开立的旅行支票或者外币汇票存款,与其经营状况不符。   (十一)外商投资企业以外币现金方式进行投资或者在收到投资款后,在短期内将资金迅速转到境外,与其生产经营支付需求不符。   (十二)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入资本金数额超过批准金额或者借入的直接外债,从无关联企业的第三国汇入。   (十三)证券经营机构指令银行划出与证券交易、清算无关的资金,与其实际经营情况不符。   (十四)证券经营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拆借外汇资金。   (十五)保险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对同一家投保人发生赔付或者办理退保。   (十六)自然人银行账户频繁进行现金收付且情形可疑,或者一次性大额存取现金且情形可疑。   (十七)居民自然人频繁收到境外汇入的外汇后,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或者非居民自然人频繁存入外币现钞并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带出或者频繁订购、兑现大量旅行支票、汇票。   (十八)多个境内居民接受一个离岸账户汇款,其资金的划转和结汇均由一人或者少数人操作。   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   (一)客户资金账户原因不明地频繁出现接近于大额现金交易标准的现金收付,明显逃避大额现金交易监测。   (二)没有交易或者交易量较小的客户,要求将大量资金划转到他人账户,且没有明显的交易目的或者用途。   (三)客户的证券账户长期闲置不用,而资金账户却频繁发生大额资金收付。   (四)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并在短期内发生大量证券交易。   (五)与洗钱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   (六)开户后短期内大量买卖证券,然后迅速销户。   (七)客户长期不进行或者少量进行期货交易,其资金账户却发生大量的资金收付。   (八)长期不进行期货交易的客户突然在短期内原因不明地频繁进行期货交易,而且资金量巨大。   (九)客户频繁地以同一种期货合约为标的,在以一价位开仓的同时在相同或者大致相同价位、等量或者接近等量反向开仓后平仓出局,支取资金。   (十)客户作为期货交易的卖方以进口货物进行交割时,不能提供完整的报关单证、完税凭证,或者提供伪造、变造的报关单证、完税凭证。   (十一)客户要求基金份额非交易过户且不能提供合法证明文件。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以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由银行金融机构报告的可疑交易或者行为有几项?

18项吧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应当将下列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 (一)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二)短期内相同收付款人之间频繁发生资金收付,且交易金额接近大额交易标准。(三)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短期内频繁收取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汇款,或者自然人客户短期内频繁收取法人、其他组织的汇款。(四)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或者平常资金流量小的账户突然有异常资金流入,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五)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赌博严重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在短期内明显增多,或者频繁发生大量资金收付。(六)没有正常原因的多头开户、销户,且销户前发生大量资金收付。(七)提前偿还贷款,与其财务状况明显不符。(八)客户用于境外投资的购汇人民币资金大部分为现金或者从非同名银行账户转入。(九)客户要求进行本外币间的掉期业务,而其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可疑。(十)客户经常存入境外开立的旅行支票或者外币汇票存款,与其经营状况不符。(十一)外商投资企业以外币现金方式进行投资或者在收到投资款后,在短期内将资金迅速转到境外,与其生产经营支付需求不符。(十二)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入资本金数额超过批准金额或者借入的直接外债,从无关联企业的第三国汇入。(十三)证券经营机构指令银行划出与证券交易、清算无关的资金,与其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十四)证券经营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拆借外汇资金。(十五)保险机构通过银行频繁大量对同一家投保人发生赔付或者办理退保。(十六)自然人银行账户频繁进行现金收付且情形可疑,或者一次性大额存取现金且情形可疑。(十七)居民自然人频繁收到境外汇入的外汇后,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或者非居民自然人频繁存入外币现钞并要求银行开具旅行支票、汇票带出或者频繁订购、兑现大量旅行支票、汇票。(十八)多个境内居民接受一个离岸账户汇款,其资金的划转和结汇均由一人或者少数人操作。

国际金融中心是什么意思?我国有金融中心吗?

国际金融中心是指汇集了很多金融机构以及服务的地方。我国有金融中心。

OBU(境外金融中心)的OBU帐户与离岸帐户的区别

之前有些台湾的朋友问到OBU帐户与离岸帐户的区别,有段不错的文章给大家分享下,对于两者区别会有所了解:  OBU帐户  1.OBU的定义:OBU (OFFSHORE BANKING UNIT) 为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之简称。一般俗称境外金融中心。 台湾的银行提供此金融业务是为了要吸引国际金融性机构、外国企业与外国自然人来台参与国内投资,通常政府会提供租税优惠措施,配合台湾政府当初「亚太营运中心」政策构想,以达到吸收外资、促进国际金融化及产业蓬勃发展之目的。  2.OBU适用的开户资格:  1. 自然人 : 持有外国护照,且在台湾境内无住所之个人  2. 法 人:  (1)台湾本地法人: 台湾企业之海外分支机构  (2)境外法人,如: A.外国企业(不包括在台之分支机构) B.外国政府及金融机构。  从OBU的定义就可以看出,OBU帐户与离岸帐户的不同在于,离岸帐户是只有海外公司才可以开立的,即公司帐户,在大陆可以直接办理。而OBU帐户对于企业或个人均可以开立,但是只能在台湾地区办理,大陆现在不行。  其实注册香港公司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是如何管理一间香港公司是对这个公司能不能把所赚取的利润合法使用的关键所在,0申报的危险性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重复,如果大家只是希望利润的控制,转帐的方便,其实在操作上不应该选择香港公司(英国,新西兰,美国政府都是允许离岸公司存在的),离岸公司的管理和操作都是根据政府法律来的,大家应该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地方来注册,这样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

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 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对于世界你了解多少?在这个世界,有那么三座城市,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地方,他们是各大资本汇聚的产物,坐落于最豪华的地段,拥有这最优秀的金融条件,那么这三座城市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 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1 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分别是: 1、伦敦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欧洲第一大城以及第一大港,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并列。伦敦不仅是英国的政治中心,还是许多国际 组织总部的所在地。 2、香港 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的香港是我国非常繁华的城市,同时还是全球有名的金融中心,有“亚洲四小龙”之美誉。全球的主要银行都集中在香港,截止到2017年底,有一百九十一家银行业机构得到了香港金融局的认可。 3、纽约 纽约是整个美国的金融经济中心,最大城市,港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在四个传统“全球城市”中位居首位。 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2 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emarket),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离岸金融市场在60年代的兴起,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简介: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s),是指非本地居民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交易的市场,也有人将它称为欧洲货币市场。 发展历程 以美元为中心,离岸金融市场起源于欧洲美元交易。1973年和1979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两次大幅度提高油价而获得了巨额国际收支盈余,积累了大量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投放到欧洲美元市场生息获利,使得欧洲美元市场存款总额急剧增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因油价上涨而造成国际收支逆差的石油进口国,纷纷向欧洲美元市场举债,形成欧洲美元的现实需求方。因此,石油美元充实和扩大了欧洲美元市场。 为提高本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争夺国际金融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金融利润平均化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开始由政府推动建立本国的离岸金融市场。20世纪50年代,伦敦成为全球非正统货币金融交易中心。一个在美国境外经营美元存贷款业务的信贷市场最初是在伦敦出现的。近年来,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国际性美元融通市场。后来,不仅美元,各国货币也在此成为直接交易的商品,并且形成了受供需关系调节的货币价格。(印证了马克思“货币即商品”。) 离岸金融市场是在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突破了交易主体、交易范围、交易对象、所在国政策法规等众多限制。第一,离岸金融市场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吸纳了全球范围的剩余资本和资金;第二,离岸金融市场有其独特的利率体系,均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基准利率,是各种货币在国际借贷过程中的唯一参照标准;第三,离岸金融市场的经营环境和市场业务高度自由化,是一种超国家、无国籍的资金融通市场,货币借贷和外汇买卖既不受制于交易所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法规,又不受制于市场所在国的银行法以及外汇管制;第四,离岸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规模很大,是大型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以银行间交易为主,其业务往往带有批发的性质。 特征: (1)、业务活动很少受法规的管制,手续简便,低税或免税,效率较高。 (2)、离岸金融市场由经营境外货币业务的全球性国际银行网络构成,这些银行被称为“境外银行”。 (3)、离岸金融市场借贷货币是境外货币,借款人可以自由挑选货币种类。该市场上的借贷关系是外国放款人与外国借款人的关系,这种借贷关系几乎涉及世界上所有国家。 (4)、离岸金融市场利率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标准。一般来说,其存款利率略高于国内金融市场,而放款利率又略低于国内金融市场,利差很小,更富有吸引力和竞争性。 作用: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能在国际范围内把大量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满足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金融市场的.职能作用,把“死钱”变为“活钱”,由此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其次,正如欧洲货币市场促进了当时的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复兴,亚洲美元市场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建设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资金也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的。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又为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资金储存与借贷、资本的频繁调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跨国公司经营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由此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 2、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各国资金的集散中心。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性的蓄水池,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可以说,某些国家或地区就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钱付利息的代价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3、调节各国的国际收支 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为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了一条调节国际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国可到国际金融市场上举债或筹资,从而更能灵活地规划经济发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缓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 4、促进金融业的国际化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达(例如,当大量国际资本同时流向一个国家时,必然导致流入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冲击该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甚至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吸引着无数的跨国金融组织,尤其是银行业汇集于此。国际金融市场成了国际大银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场通过各种活动把这些银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国的银行信用突破空间制约而成为国际间的银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诸多金融业务国际化。 5、引导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市场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国际间充分流动,使当前的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为此,近几年在西方各国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干预与管理。

安提瓜岛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何条件

条件

求中国离岸金融市场 风险控制论文

我国离岸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 沈光朗 王吉树 发表于:《深圳金融》2005年第7期 近年来,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离岸商业运作”,同时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离岸金融市场也已在深圳和上海悄然兴起。如何正确地认识离岸商业活动和离岸金融业务,并选择适用的模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成为积极的生产力,是我们当前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经过16年的“试点”与发展,一个初具规模的离岸金融市场已在中国形成。 1989年5月,招商银行获准在深圳开办离岸银行业务,开中国离岸金融服务之先河。其后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及其深圳分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相继获得离岸银行业务牌照,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开始发育。1998年底,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离岸资产质量恶化,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暂停了所有中资银行的离岸资产业务。200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文批准招商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全面恢复离岸业务,同时允许总行设在上海的交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开办离岸业务,离岸金融市场在上海起步。尽管有不少地方政府和其他商业银行对经营离岸业务抱有极大兴趣和渴求,但到目前为止,中央银行只对上述四家中资银行发放了离岸银行业务经营许可,而且在管理上均是按“试点”和“试验”的标准进行审慎监管。以2004年6月30日的数据为例,四家持牌银行离岸业务的经营状况见表一。 表一 四家持牌银行离岸业务主要经营指标一览表 截止2004年6月30日 (单位:万美元) 项目 招商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浦东发展银行 交通银行 存款余额 38,426 29,996 33,458 19,071 贷款余额 7,352 5,756 10,425 7,150 不良贷款余额 37,511 1,951 0 0 利润 305 147 50 55 结算量 368,298 122,150 91,068 51,041 数据来源:《离岸中资同业共享数据统计表2004-6》 确切地说,上述四家银行是目前国内离岸银行业务的“全面持牌中资银行”。因为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广东发展银行总行及其深圳分行只被许可从事离岸负债业务,即有限持有离岸业务牌照或持有“半块牌”,它们的总体业务规模大约在15亿美元。除中资银行外,在中国大陆可为非居民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还包括外资银行的在华分支机构和一些合资银行(如华商银行和厦门国际银行)。外资银行的国内分行大多数是以所谓“全球服务”即“国内接单,境外处理”的方式和名义,通过其内部电子系统为非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2004年底,国内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币存款余额近90亿美元,保守估计,如果上述存款中有1/4来源于非居民,就是23亿美元,再加上中资银行的33亿美元离岸存款,中国大陆的离岸存款规模就达到60亿美元。这已是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金融市场,不能不引起我们尤其是监督部门的重视。 二、离岸商业运作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客观存在,它对中国经济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离岸金融的概念产生于离岸商业运作。后者指非居民主要是国际商业公司(IBC),在注册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取得商业利润。IBC公司注册简单、税费低廉,且能回避运作地政府和法律的监管,因此成为许多大公司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广泛使用的商业及投资工具。逃避监管和经营上的便利及低成本运作决定了离岸商业活动存在的必然性,有市场需要就有它存在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待“离岸现象”的态度应该是首先承认其客观性,积极面对,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参与这种国际上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商业和金融活动,并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 近20年来,中国大陆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并形成了一种 “磁铁石”效应,吸引着全球的离岸公司从事和中国有关的贸易。日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贸易国(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15万亿美元)和世界第一大FDI接受国(2004年中国吸引FDI总额超500亿美元)。统计数据显示,在上述FDI来源地中,位居前列的是HK、BVI、CAYMAN等“离岸岛”,来自美国、日本、欧盟的也大多数以离岸的方式操作。此外,中国的对外投资也在迅速增长,IBC必将成为最佳的运作工具。可见离岸概念以不可逆转的势头进入我们的经济生活,而且中国大陆的离岸商业活动会继续蓬勃发展,并对中国的经济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已不能回避这客观存在,只能认真研究它、因势利导,规避其不利影响,化外部有利条件为内部发展动力,使其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服务。 三、以我国大陆为中心的离岸金融资源是我国必争的国家战略资源,我们必须要培育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活动服务于离岸商业运作,离岸商业活动反过来又促进离岸金融的发展,它们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离岸金融资源。 目前金融资源已成为被各国竞争的国际战略资源。美国长期以来虽然在经常项目上显示为巨额赤字,但经济却能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国际金融资源竞争中保持了绝对优势的地位。大量低成本的国际游资平衡了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拉动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国际金融资源不仅包括国外直接投入的金融资源,也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游离在境外的离岸金融资源。以中国大陆为实际投资目的地的离岸商业活动就属于能而且应被我国利用的重要国际战略资源。 在中国大陆运作的国际离岸商业机构在选择金融服务时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国际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简称OFC),包括国际金融中心(IFC)、地区金融中心(RFC)和簿记中心;二是中国的离岸金融机构。显然,如果监管当局不向中资金融机构开放离岸业务,大量的离岸金融资源就会流向OFC,我们不能以任何方式阻止这些离岸商业和金融活动的运作并在中国取得巨大商业利益。 向中资金融机构开放离岸业务,将吸引到大陆的境外资金和游离在境外的国内资金纳入中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提供与国际金融市场同质的服务,可以使我们也有机会利用国际上低成本的资源发展我们的经济,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培育一个公平竞争的、健康的离岸金融市场,进而构建一个离岸金融中心应该是监管当局的一个战略选择,不能因为存在风险等负面因素而忽视该类资源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显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熟悉和掌握离岸金融市场的特点和运作规律,并顺应有关国际惯例是我们对离岸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的原则和出发点。 从欧洲货币市场形成至今,离岸金融市场已走过了半个世纪,其间世界上各主要离岸金融市场逐渐分化,并形成四种监管模式,其各自特点详见表二。 表二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模式 模式 典型市场 特点 内外一体型 伦敦、香港 不设单独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并账运作,资金出入无限制,居民和非居民平等。 内外分离型 美国的IBF 日本的JOM 离岸业务只能在专门账户(IBF)中进行,离岸交易与在岸交易分开,严禁离岸在岸资金渗透。 避税型 开曼、巴哈马百慕大、BVI 薄记型(Paper company,Shell branch)英美法系,税赋低,基本无管制。 渗透型 雅加达、曼谷 新加坡的ACU 三种情况:OUT→IN型、IN→OUT型、IN=OUT型。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种模式更适合“今日中国”。 先看看“内外一体型”,其特点告诉我们该种监管模式对监管能力和市场成熟度要求非常之高,在这种模式下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没有明显区分,资金可以自由往来,实质上就是本国货币资本账户完全开放,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这对仍实行外汇管制、资本项下开放尚时间表的中国显然不合适。 再来看“内外分离型”即“隔离型”模式,该种模式严格区分在岸账户与离岸账户,禁止离岸与在岸资金自由往来,将离岸市场分离出来单独监管。目前,我国对离岸银行业务试点采用的就是这种监管模式--“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严格区分,银行的离岸资金与在岸资金不得相互抵补”。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隔离型”监管是否有效?这种分切式的简单管理是否意味着整体经济巨大机会成本的丧失?是否还要继续这种监管模式? 有一点我们得承认,在离岸银行业务开办的初期,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央行进行保守的隔离型监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无知者无畏”可能带来的风险,对新生事物是一种必要的保护。但随着离岸业务的不断发展,这种“隔离型”监管的有效性和能动作用已受到置疑。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在离岸资金与在岸资金之间在运用上存在着成本和收益的差异,隔离策略的效果就是相对的和有限的。因为市场上的资金跟水一样,需要“吸蛀管”式的平衡流动,不同领域资金的相互渗透是一种自然的需要,它是永恒的和绝对的。商务部有关课题(梅新育. 200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大约300?500亿美元的巨额资本外逃,打击逃套汇仍然是我国外汇管理当局的重要任务。资本外逃就是在岸资金通过非法渠道向离岸市场转移,大量的境外银行、境外账户可让这些资金在境外“合法”栖身。反过来看,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本质决定其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只要中国大陆市场资金的价格能满足资本跨境流动和投资收益对资本转移的最低要求,上述外逃巨额资本就可能被吸引回中国市场。最近因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外逃资本又“潜逃”回国的现象就说明在实行外汇管制的中国,对离岸业务进行隔离型监管是有限的,或者说是部分失效的。 Mundell-Fleming模型认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我国目前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实质上实行的是与美元挂钩的盯住汇率(Pegging)。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执行的是一种固定汇率,所以在人民币政策独立性不容怀疑、执行固定汇率的情况下,资本的跨境流动在理论上不可避免。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隔离型监管对外汇管制国家的不现实性,也进一步要求在离岸业务的管理问题上,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走松紧结合、“适度渗透”的路子。大禹治水,最终是“百堵不如疏”,在资本管制上亦然。即使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真正实现了“弹性浮动”,资本管制的放松也是大势所趋。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外投资审批权”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削弱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投资和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在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短期资本不断涌入的形势下,严格管制短期资本流入、放松资本流出应成为当前外汇管制的政策方向。 新加坡的“ACU”账户的例子可以给我们点启示:在吸引短期和中长期国际资本以国内需求为主时,可以适当放开“OUT→IN”的账户交易,让国际离岸资本在规模、时间、投资期限和投资领域等方面纳入监管范围;在国内资本以走出去需求为主时,放开“IN→OUT”交易,合理引导对外投资,促进国际投资便利化。 理论分析和国外经验都告诉我们,在现阶段采取“适度渗透”的监管模式,对离岸业务采用“科学调控、严格监管、分步放松”的监管,是监管当局需要考虑的事情。笔者认为,“因势利导、疏堵结合”的方法是当前管理离岸国际资本真正有效的,也是最具操作性的管理模式。 五、中国离岸金融的监管模式选择:应考虑从“严格分离型”向“适度渗透型”模式的转变。 中国的离岸金融业务本身是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国际化是其本质和特征。而国际离岸金融市场自成体系、自有惯例地运作,从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起源、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一是逃避监管。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是逃避管制的结果。逃避管制是离岸金融市场存在的前提,同时也是离岸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的最大动因。没有管制就没有放松,就没有逃避于管制之外的离岸市场。只要在岸业务存在着准入管制、信贷管制、利率管制和外汇管制,就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离岸市场以逃避这些管制。因此,试图将离岸业务纳入在岸式管制和管理的政策取向违背了离岸市场逃避监管的客观本质,是徒劳的和不切实际的。 二是经营自由化。离岸金融市场是自由得“相当充分”的市场,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监管主体和监管规则,其运作完全遵从自由的市场规则,没有市场限制与市场准入,没有信贷利率管制,没有外汇管制,基本没有税收管制。其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都拥有绝对自由的创新能力,只要你能在离岸市场上找到金融需要者,你就可以随时创新出任何金融供给。比如离岸银团贷款市场,一个Syndicated Loan除了必要的法律文件外,其金额是可以自由确定的,利率是自由协商的,甚至其贷款方式、风险保障、资金运用、还款方式和法律文本都是一事一议的,而且从头到尾包括安排、分销和转让都有约定俗成的规范。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主义的最大试验地和样板间。 我们在制定监管政策时必须要充分研究离岸金融市场的上述特点和规律,突破在岸思维,确定行之有效的管制措施,而非僵化、死板的审批、审查制度。 六、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离岸金融监管重点的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对外开放、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大陆离岸商业和金融领域的问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国内现有资本项目控制及人民币外汇管制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对离岸金融业务的监管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离岸银行的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管和离岸银行的风险监管。在市场准入方面,首先要将所有正在从事非居民业务的金融机构一并纳入监管范围,无论是外资银行、中资银行,还是合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只要从事非居民业务,就应该一并纳入监管,对未获许可的机构应勒令其停止超范围经营;其次疏理政策,对中、外资离岸金融机构实行国民待遇,树立“一样的牌照,一样的政策和待遇”的监管理念。在对离岸银行的风险监管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资本充足率应成为监管核心。这是离岸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最终防线,也是监管的综合指标。建议在法人资本统一监管的前提下,核定离岸业务的授权资本,并以此衡量离岸业务的规模和质量控制范围。 2、资金的流动性是监管重点。目前的离岸业务已体现出批发性即“大进大出”的特点,因此对离岸银行流动性指标的监控是保证离岸银行日常正常运作的需要。 3、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监管。在要求历史形成的离岸不良资产逐年下降的同时,应严格要求离岸银行控制新增资产的不良率。监管部门不能因为离岸资产不良率高而对离岸业务领域和业务品种进行限制,应在接受国际惯例化和业务自由化理念的基础上,对离岸资产实行审慎的监管。 4、严把监督检查关。在加强现场监管的同时,重视非现场监管,指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离岸业务内控制度,促使商业银行提高尽职能力和水平。 (二)外汇监管重点应放在对居民外汇管制政策的有效执行方面,不能将监管范围扩大到境外非居民。资本项目为当前外汇监管重点,同时应防止混杂在经常项目下的资本的非法流动。为此,一是要严格监控国际离岸短期资本的流入,主要监控好居民收汇账户及其用途的审查;二是管理好资本流出,既要打击非法逃汇、套汇,同时也要鼓励居民合理的对外投资的资本支出;三是严把业务政策关,对离岸资产跨境流动中的“in→out”和“out→in”交易链上的相关政策要因势、因时调控,将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风险拒之门外。如近期应重点关注国际离岸资金流入国内货币市场冲击人民币汇率,流入房地产市场冲击房地产价格。 (三)税收监管重点为居民对外交易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离岸公司享受注册地的相关税收优惠,这不是我国税法所能管理和调控的范围,所以税收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在岸公司与离岸公司交易特别是关联交易上。除了审查离岸、在岸交易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之外,应重点监管交易价格,防止用“高进、低出”转移定价的方式进行逃税。同时应在向国际税收惯例靠拢的基础上改革税制,建立我国的“价格事先预约机制”(APA),并建立税收征管的国际磋商机制。 (四)加强国际惯例的研究和学习,适当将国际惯例转化为国内立法。监管人员和离岸从业人员都应掌握境外相关法律知识,适当引入境外专业律师等中介机构,将法律审查手续外包。将WTO规则和国际惯例转化为国内制度是长期的过程,也是必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转型阶段:1998年至今。新加坡金融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该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业的产值、容纳的劳动力及其增幅成为新加坡经济腾空而起的主要动力。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取得的发展成果,促使东南亚其他国家推出更加优惠的政策,竞相向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努力。然而结果却由于过度借贷和非居民投机本国市场,引发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由于新加坡把境外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严格加以区分,因此,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并未对新加坡经济金融带来致命打击。然而,在克服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选择了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金融改革政策,从而影响到新加坡离岸金融的进一步拓展。为应对上述挑战,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制定了详尽的政策规划,1999年5月17日,公布了10多年来最彻底的银行业改革计划:取消外资在本地银行不可拥有40%以上股权的上限,银行股双轨制被废除;放宽符合资格离岸银行的新元贷款额上限,由原来的3亿新元,提高到l0亿新元,使掉期交易的资金流动性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2000年1月起,外资机构为新加坡投资者处理的最低交易额从原先的500万新元下调至50万新元;从2000年1月起,逐步放松对交易佣金的管制,各证券经营机构可自行决定佣金水平;鼓励外国证券进入新加坡,积极吸引外国公司到新加坡发行股票、债券及其他证券,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时,积极开发和发展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提高新加坡资本市场对东南亚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度。这些改革措施使新加坡金融体系从一个强调管制、注重风险防范的市场,演变成以信息披露为本、鼓励金融创新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的离岸金融市场也从分离型市场向一体型市场过渡转型。

中国银行在美国开了分行算不算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公司,是指在公司注册地以外经营,不能在注册地经营的公司。这种肯定不算啊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过程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

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世界主要的离岸金融市场有英国伦敦、美国、日本东京、瑞士、中国香港、新加坡、卢森堡以及南美洲、欧洲、中东及亚太纽约、地区的岛屿国家或地区,如开曼群岛、维京、百幕大等。就业务范围来看,离岸金融市场有混合型、分离型、避税或避税港型及渗漏型等离岸金融市场。应答时间:2021-04-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的市场的构成

亚洲美元市场(ADM)和欧洲美元市场实际上是同一离岸金融体系的两个窗口,二者的发展原因基本类似,都是由于美国等国对国内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使得美元资金流往境外而促成的。由于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恰好处于伦敦和东京之间,同时新加坡当局也对亚洲美元市场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态度,因而使亚洲美元市场得以迅速发展。亚洲美元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货币除美元外还有德国马克、英镑以及瑞士法郎等。由于美元的交易量最大,这个市场就被统称为亚洲美元市场(简称亚元市场)。新加坡当局对亚洲美元市场采取隔离的态度,目的是建立分离型离岸金融中心。以后,这种隔离政策逐渐放松,从1981 年起、离岸银行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在新加坡元和美元间进行套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隔离。目前新加坡居民已可以在ADM 自由进行存贷活动。亚洲美元市场的一大特点是银行间资金占了存款和贷款业务的绝大部分。据统计,到1987年,非银行客户存款只占17%,而银行同业存款的比重则上升到79%,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欧洲美元市场流入,以弥补亚洲地区巨大的资金需求的。在资产方面,1971年以前非银行客户贷款在资产总额中只占很小比重,但到70年代以后,由于亚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金需求也日益增加,对非银行客户的贷款开始稳步增长。总之,从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方面看,亚元市场都显示出区域性特点,亚太地区的客户日益依赖新加坡亚元市场筹集资金,同时也把资金投放于亚元市场上。从期限上看,亚洲美元市场总体上是一个短期资金市场。如1987 年,资产总额中只有16.6%为一年期以上;而负债中一年以上的只占6.2%。亚元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是利率波动频繁,而且基本上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利率同步变动,其存贷利差也与欧洲美元市场一样,比新加坡国内银行的利差小。亚元存款证是亚元市场上的重要筹资工具,可以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大类。固定利率存款证期限较短,通常为1年。第一笔固定利率存款证是由美国花旗银行于1970年发售的,此后固定利率存款证的发行不是很活跃,主要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加剧而使固定利率存款证失去了吸引力。浮动利率存款证的期限多数是3年,最长5年。第一笔浮动利率存款证由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于1977年11月发售。在整个80年代,浮动利率存款证的发售活动活跃,成为银行筹集资金的一种普通金融工具。浮动利率存款证的发行一开始采取排队方式(QueuingSystem)进行,但这种方式不利于发行人充分利用有利的市场条件,不利于吸引更多的筹资人,因而1980年浮动利率存款证的发行改为登记方式(Registration System),即发行者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即可在金融管理局登记,并在发行前一周及存款证到期后再通知金融管理局。从亚元存款证的发行者来看,日本银行是最主要的发行人,占发行额的50%以上,其他发行者也主要来自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从面值货币看,美元面值的亚元存款证占了绝大多数,另外也曾发行过以特别提款权和日元、澳元等货币计值的亚元存款证。 亚元债券市场(The Asian Bond Market,ABM)1971年12月,新加坡发展银行由新加坡政府充当其担保人,推出总值1000万美元、固定利率为8.5%的10年期亚元债券。由此一个以新加坡为中心,和既有的短期亚元市场相辅相成的亚元债券市场开始形成。亚元债券市场形成初期发展缓慢,这主要与当时世界经济衰退有关。直到1976年,亚元债券券市场的活动才开始趋于活跃,进入80年代后,亚元债券市场又有所突破,1980年至1987年共发行了120笔,发行金额累计达77.69亿美元。日元债券市场的筹资者范围很广,包括工商企业、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和地方组织等,从地理分布看,亚太地区的筹资者占了很大比重,其次,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欧美金融机构也渐趋活跃。1986—1993年,我国机构共在该市场发行6 笔亚元债券,发行金额总计6亿美元。新加坡亚元债券的主要种类有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与可转股债券等,面值货币以美元为主,其他货币如德国马克、澳元、加拿大元等都曾用于亚元债券的发行。从发行期限看,一般地可转股债券期限较长,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期限较短。亚元债券市场的一个不足之处是二级市场不完善。尽管二级市场上有美国银行及投资机构和日本的证券公司等作为造市者,但由于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多是交易商,国际性企业与基金管理机构参与交易的不多,而且欧洲金融机构也不积极支持亚洲发行的债券,因此二级市场的深度仍显不够。金融管理局曾有意识地增加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将债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等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其交易量很少。1.发行亚元债券的有关文件。在新加坡公开发行以新加坡元以外的货币计值的债券,通常要受3 种法规的规范,即公司法、证券业法和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挂牌条例。债券发行计划书是筹备发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文件,计划书的准备也包括了其他文件的准备。计划书中主要对发行者的有关情况予以详尽披露;计划书中包括的其他文件主要有:(1)认购协议。系债券发行经理与发行者之间的协议;(2)经理协议。是债券发行经理之间的协议;(3)包销协议。是债券发行经理与包销者之间就债券包销达成的协议;(4)销售协议。发行经理与销售商就债券销售达成的协议;(5)信托契约或财政代理协议。发行人与信托人或财政代理之间的协议;(6)支付代理协议。对支付代理的职责加以明确;(7)代理银行协议。代理银行是发行人指定的决定及公布债券利率水平的银行。代理银行协议则是发行人与代理银行间的协议;(8)债券。债券上必须包含信托契约或财政代理协议中有关债券的条款。外国机构发行债券的计划书内容,很难全部符合新加坡公司法的规定,但公司注册机构可以豁免发行人全盘遵守。因此,发行人的法律顾问应在计划书拟定后向注册机构提出若干豁免申请,同时向财政部提交申请,请其宣布发行人为依法规定的公司。2.发行亚元债券的程序。亚元债券的发行涉及面广,手续复杂,所需时间也相应较长。一般来说,从正式准备发行到实际发行,需7 个星期左右。具体程序如下:第一周:发行人选择一家金融机构为牵头经理,并与其协商下列事项:发行时间表、经理团的组成、选择信托人、支付代理、挂牌场所、挂牌代理及印刷商,草拟计划书;由牵头经理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申请注册、与证交所洽商挂牌、向发行人递交初步包销邀请名单;第二周:准备计划书、认购协议、经理协议、信托契约或财政代理协议、包销协议及支付代理协议;牵头经理起草邀请电传及说明信等文稿,发行人及包销团与信托人或财政代理就信托契约或财政代理协议进行磋商;第三周:发行人与牵头经理将经修订的初步计划书及其他文件呈交公司注册官,以办理注册手续;向证交所申请挂牌;最后确定经理团或包销团名单;第四周:研究市场状况及债券期限;从公司注册官处取回已注册的初步计划书及其他文件;向欧洲清算系统(Euroclear)或塞德尔(Cedel)申请结算代码;第五周:分发初步计划书、包销及销售协议,说明信等;向新闻媒介发布新闻;第六周:总结认购额,进行分配;印制最后定稿的计划书并呈交公司注册机构和证交所;印刷债券;举行签署仪式;第七周:确定利率生效日、付款日,由信托人或财政代理派送债券;发布债券发行公告。3.亚元债券的上市。亚元债券要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必须向交易所申请批准。申请时要提交申请书,申请书中要列明债券及发行人的基本资料;此外还要呈送债券样本、认购协议、代理银行协议、信托契约或财政与支付代理协议,发行人和担保人的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文件的副本。新加坡股票交易所要求申请挂牌的债券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债券持有人不少于200 人;(2)发行人有形资产净值不少于5000 万新元;(3)发行人最近3 年税前收入累计不少于54 万新元;或最近3 年中任何1 年的税前收入不少于18 万新元;(4)发行人须按公司法规定公布发行计划书;(5)假如订立信托契约,必须与公司法中有关条款相符,除非发行人已被宣告为依法规定的公司;(6)在新加坡必须有一个支付代理。

在岸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的区别

主要是两方面:1.离岸金融市场交易发生在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2.离岸金融市场不受所在国的金融法律、法规制约。正因为如此离岸金融市场(即欧洲货币市场)具有以下特点:存贷利差小管制少,成本低交易货币可以任何一种自由兑换的货币手续简单

请问离岸金融市场有什么好处?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e market),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世界主要的离岸金融市场有英国伦敦、美国、日本东京、瑞士、中国香港、新加坡、卢森堡以及南美洲、欧洲、中东及亚太纽约、地区的岛屿国家或地区,如开曼群岛、维京、百幕大等。应答时间:2021-07-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名词解释 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衍生市场的一种。离岸金融市场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亦称“境外金融中心”,是非居民间从事国际性金融业务的市场。离岸市场以非居民为交易对象,资金必须来源于银行所在国的非居民和其他国际来源的外币资金。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无形市场,从广义看,它只存在于某一城市或地区而不存在于某一固定的交易场所,它是通过所在地各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业务交往而存在。近20年来,纽约、伦敦、卢森堡、瑞士、列支敦士登、摩洛哥、奎因西岛、新加坡、香港、东京、菲律宾、百慕大、巴哈马、巴林、巴拿马、开曼群岛等相继成为著名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相比有哪些特征?它有哪些类型?

根据性质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分为传统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 1、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信贷和国际证券业务,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管辖的金融市场。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市场一般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经历了区域金融市场一→全国金融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如伦敦、纽约、巴黎、法兰克福、东京等。 2、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是指非居民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交易的市场,也有人将它称为欧洲货币市场。它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进行境外货币的借贷业务,其次是发行各种以境外货币表示的债券,再次是各种境外货币之间的兑换市场,即外汇市场。种类 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中心大致有三种类型: 伦敦型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帐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和离岸金融中心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首先,市场基本不受所在地政府当局的金融政策、法令的管制和外汇管制措施的约束。 其次,市场以外国人的各项业务为主体,不对本国居民开放。 第三,市场经营的是外国货币,不涉及本国货币的经营和借贷。 第四,市场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率体系,不受所在国利率水平的限制,但是离岸市场之间的同种货币利率存在趋同的趋势。 第五,市场使用的货币种类多样,能够向全球提供的交易和服务种类多样。

离岸金融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相比有哪些特征?它有哪些类型?

根据性质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分为传统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 1、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信贷和国际证券业务,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管辖的金融市场。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市场一般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经历了区域金融市场一→全国金融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如伦敦、纽约、巴黎、法兰克福、东京等。 2、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是指非居民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交易的市场,也有人将它称为欧洲货币市场。它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进行境外货币的借贷业务,其次是发行各种以境外货币表示的债券,再次是各种境外货币之间的兑换市场,即外汇市场。种类 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中心大致有三种类型: 伦敦型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帐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和离岸金融中心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首先,市场基本不受所在地政府当局的金融政策、法令的管制和外汇管制措施的约束。 其次,市场以外国人的各项业务为主体,不对本国居民开放。 第三,市场经营的是外国货币,不涉及本国货币的经营和借贷。 第四,市场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率体系,不受所在国利率水平的限制,但是离岸市场之间的同种货币利率存在趋同的趋势。 第五,市场使用的货币种类多样,能够向全球提供的交易和服务种类多样。

金融词汇解释,什么叫离岸??

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例如,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国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于欧洲居民或非美国居民中,该公司便在从事离岸金融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也就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等,均属离岸金融。 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是设在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其业务只限于与其它境外银行单位或外国机构往来,而不允许在国内市场经营业务。 离岸金融市场 又称境外金融市场。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使非居民在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方面不受所在国税收和外汇管制及国内金融法规影响,可进行自由交易的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 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离岸银行不必持有准备金,其经营成本低于国内银行;离岸银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即它们对存款户支付的利率可高于银行对国内存款户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离岸金融享受税收上的优待。 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 种类 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市场大致有三种类型: 伦敦型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帐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再附录点别的: 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是设在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其业务只限于与其它境外银行单位或外国机构往来,而不允许在国内市场经营业务。 离岸金融市场 又称境外金融市场。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使非居民在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方面不受所在国税收和外汇管制及国内金融法规影响,可进行自由交易的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 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离岸银行不必持有准备金,其经营成本低于国内银行;离岸银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即它们对存款户支付的利率可高于银行对国内存款户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离岸金融享受税收上的优待。 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 种类 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市场大致有三种类型: 伦敦型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帐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国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对本国的好处有哪些

离岸金融中心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的离岸金融市场集中的地区。例如,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国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于欧洲居民或非美国居民中,该公司从事的就是离岸金融活动。巴哈马群岛就是离岸金融中心。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也就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等,均属离岸金融。 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是设在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其业务只限于与其它境外银行单位或外国机构往来,而不允许在国内市场经营业务。 离岸金融市场又称境外金融市场。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使非居民在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方面不受所在国税收和外汇管制及国内金融法规影响,可进行自由交易的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 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离岸银行不必持有准备金,其经营成本低于国内银行;离岸银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即它们对存款户支付的利率可高于银行对国内存款户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离岸金融享受税收上的优待。 离岸金融中心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中心已遍布世界各地。 种类 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中心大致有三种类型: 伦敦型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帐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和离岸金融中心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资料: 摘自“灵魂鬼”回答

离岸金融市场有哪些类型?

就业务范围来看,离岸金融市场有混合型、分离型、避税或避税港型及渗漏型等离岸金融市场。应答时间:2021-05-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什么是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并举例

离岸金融业务是指银行吸收非居民(主要包括: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个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的资金,为非居民服务的金融活动。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

离岸金融亦称境外金融。世界离岸金融中心的分布可分为五大集中区域(五大群)。西欧群主要包括卢森堡、马

1、B2、D

什么叫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衍生市场的一种。离岸金融市场 亦称“境外金融中心”,是非居民间从事国际性金融业务的市场。离岸市场以非居民为交易对象,资金必须来源于银行所在国的非居民和其他国际来源的外币资金。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无形市场,从广义看,它只存在于某一城市或地区而不存在于某一固定的交易场所,它是通过所在地各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业务交往而存在。近20年来,纽约、伦敦、卢森堡、瑞士、列支敦士登、摩洛哥、奎因西岛、新加坡、香港、东京、菲律宾、百慕大、巴哈马、巴林、巴拿马、开曼群岛等相继成为著名离岸金融市场。 融妈妈为您解答

离岸金融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有哪些

1.离岸金融中心本身通常 处于缺乏资源的小型 经济体,它们为这些 经济体带来了打破 发达市场 对金融资源垄断,公平分配金融资源,从而带动经济 增长的契机。例如,卢森堡的金融服务占 其全部GD P的1 /3,和全部税收的40 %,成为全球最富裕的 国家之一 。而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开曼、泽西等在这方面的特征更加突出。这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 展、创造收入来源、增加就业机会而竞相采取特殊政 策、开放金融市场、提供税收和监管优惠,以吸引外 国银行和投资者在当地设立机构,从事银行和其他金融 业务。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离岸金融中心所在地区的经济增长,使许多这类经济弱小国家进入最 富裕国家行列。据估算,自1980年至20 09年,离岸金融中心所在国家/地区 人均GD P年增长率 为3. 3%, 高于世界 整体 的1.4 5 %。全 球主 要离岸金融中心已成为最富裕的国家/地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16个国家/地区($‘000,2006)2.离岸金融中心本身对投资的需求有限 ,其作用是 作为特殊通道,向在岸市场配置资金。例如,20 08年印度4 4%的外国直 接投资F DI来自毛里求斯OFC巴西全部FD I的1/ 3以上 来自离岸金融中心。考察发现:某一离岸金融中心的FD I每增加1美元 ,会导致其临近的新兴市场FD I增加7美分 。据考察,1990 - 2006年距离离岸金融中心最近的新兴市场受到的F DI正面 外生效 应最 大-因为这些市场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吸引的F DI最多(B la n c o , 2010) 。3.离岸金融中心的成本优 势对其他信贷市场形 成竞争压力,包括税 收竞争、降低在岸 市场 融资成本及 政府税收 ;同时由于 监管、营 运、资金成 本更低,离岸金融中心的存款利率更高,为投资者带 来财富增值。4.有些公司在与其他国家公司建立跨国合资企业JV时,由于顾虑双方国家的高税收,可选择第 三国离岸金融中心注册,促进跨国投资。5.作为公司应对意外市场冲击,例如外汇汇率突然大幅波动的缓冲地带。总之 ,在合理监管,合规运营环境下,离岸金融中心带来的利益大于成本。

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的介绍

上世纪60年代,西方跨国公司投资重点向东南亚转移,美国银行为了消除美国政府限制资金外流紧缩措施的影响,策划在亚太地区设立离岸金融中心。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发展国际银行业。1968年10月1日,新加坡政府允许美洲银行新加坡分行在银行内部设立一个亚洲货币经营单位(Asian Currency Unit,简称ACU),以欧洲货币市场同样的方式接受非居民的外国货币存款,为非居民提供外汇交易以及资金借贷等各项业务。这标志着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的诞生。

平安银行离岸金融中心

感谢您对我行的关注,如果您需要咨询平安银行业务,您也可点击下方链接选择右下角“我的”-专属客服或者关注平安银行微信公众号(pingan_bank)进行咨询。https://b.pingan.com.cn/branch/mkt/bankonline/dist/onlineBankless.html#

离岸金融的市场种类

只有记账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际金学中的离岸金融中心是什么意思

  离岸金融中心就是欧洲货币市场  给你个百科的  传统意义上的欧洲货币市场是指非居民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又可以称为离岸金融市场。如存在伦敦银行的美国美元,从德国银行贷款美元等。最早的欧洲货币市场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1957年,因为东西方冷战,前苏联政府因为害怕美国冻结其在美国的美元储备而将它们调往欧洲,存入伦敦,由此导致了欧洲美元的产生。从事欧洲货币货币业务的银行相应的被称为欧洲银行。  现代欧洲货币市场的定义是经营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储蓄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是指在一国国境以外进行该国货币的存贷、投资、债券发行和买卖业务的市场。  特点:  1、不受任何法规管制,交易自由;  2、由一个世界性的、广泛的国际银行网络构成;  3、借贷货币是境外货币,借款人可以任选币种;  4、一切存款都有利率,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5、期限多为短期;  6、信用借款,不签合同,没有担保。  类型:一体型、分离型和簿记型。  业务概况:欧洲资金市场;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欧洲债券市场。  80年代以来,欧洲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创新最有影响的是票据发行便利、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  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金融的密切联系,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为逆差国提供了资金融通便利等积极作用。但其同时也具有投机性和破坏性。  也就是说为了逃避美国的金融管制 在美国以外的美元的金融市场

什么是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业的来源资金主要是出于避税的目的,而此项业务的提供地主要是一些资源匮乏的发展中的微小型国家,他们通常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的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如电讯、银行等行业比较发达。由于以上特征,这些国家都希望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探讨新兴的行业以增加国内收入和就业,离岸金融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些国家依靠低税收政策来吸引国外逃税的游资进入他们的金融机构,然后利用这些资金去国际市场投资。有些进入离岸金融业的资金甚至是非法资金,通过离岸金融业务提供地来达到“洗钱”的目的。这一点在加勒比地区的此项业务中表现更加明显。离岸业务提供地通常被称作“离岸中心”或“避税港”,下面就对避税港的相关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避税港国家对本国居民可能征税,但通常不对离岸投资者征税。离岸地区对离岸投资者来说没有任何税赋:没有个人或企业所得税、没有资本利得税、没有外国投资税、汇出税、地产税、销售税、增值税等。在避税港成立的公司不要求提交财务报告,也不需要向其母国缴税。一般来说,每年只须缴纳不超过500美元的注册费用,但这是此类公司须缴纳的唯一费用。目前比较著名的避税港有加勒比地区的巴哈马、英属维尔京群岛、伯里兹、安提瓜、特克斯与凯科斯、圣基兹与尼维斯等、亚洲的巴林和欧洲的卢森堡等地。其中,加勒比地区大多数岛国都是离岸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避税港国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明确禁止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代理商、保险公司等)和咨询业人员(代理商、会计、律师、投资顾问等)将客户资料或有关会计资料泄露给任何第三方,不管第三方是个人、公司或政府等。这些法律规定任何泄露信息者可能被判一年以上的刑期并罚款至少1万美元。在避税港地区注册的企业形式大多是国际商务公司(IBC),IBC是经营私人业务的最好方式,这种公司完全是私人性质的,即使是注册地国家政府也不知道注册者本人、公司董事成员、股东情况和公司管理人员的身份,因此也永远不会泄露此类信息。只有注册者知道他的公司的人员情况。注册地政府通常不知道注册者本人的情况,只知道有这么一家公司(如该公司每年按时交纳政府费用,这就表示该公司“信用良好”)及其注册日期。政府相关法规允许该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业务(但大多数IBC不允许在其母国从事经营活动,金融业务除外)。和美国公司一样,IBC可以由同一个人同时兼任公司股东、董事、总裁、代理或公司内部其他任何职务,一个人可以代表整个公司,不需要任何其他人。 离岸公司的股份发行与非离岸地区也不一样,他们具有高度的隐私权,股份持有人就是公司所有者,只有他/她本人知道他/她拥有某离岸公司的股份,因为股份发行不需要到政府机构登记。因此,离岸公司的所有权是保密的,此类股份可以在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买卖或交换。 加勒比地区离岸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

(1)业务活动很少受法规的管制,手续简便,低税或免税,效率较高。(2)离岸金融市场由经营境外货币业务的全球性国际银行网络构成,这些银行被称为“境外银行”。(3)离岸金融市场借贷货币是境外货币,借款人可以自由挑选货币种类。该市场上的借贷关系是外国放款人与外国借款人的关系,这种借贷关系几乎涉及世界上所有国家。(4)离岸金融市场利率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标准。一般来说,其存款利率略高于国内金融市场,而放款利率又略低于国内金融市场,利差很小,更富有吸引力和竞争性。

名词解释:离岸国际金融市场

离岸国际金融市场,又称境外市场(External Market),特指那些经营非居民之间融资业务,即经营国外贷款者、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业务的国际金融市场。它使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可以在其发行国以外进行交易,而且不受任何国家的有关金融法规的管制。例如在伦敦经营美元的尊宽和放款业务,可以不受英国的也不受美国的金融法规约束。由于最早的此类业务是在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大规模开展的,而英国是个岛国,国境常与海岸线连接在一起,所以境外市场也常常被称做“离岸市场(Off-shore Market)”。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e market),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

什么是离岸金融中心

【商务师考讯】  欧洲货币市场是由众多的分布在世界各地区的金融中心组成。在这些金融中心,欧洲货币业务比较集中,而且欧洲货币业务是主要的离岸金融活动,所以称为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的分类:  1. 从功能来看,分为功能中心和记账中心  (1) 功能中心集中了诸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从事具体存放借贷业务的中心。功能中心又分为基金中心和收放中心。  l 基金中心主要吸收国际游资,然后贷放给本地区的资金需求者。例如新加坡,其资金来自世界各地,而贷放对象主要是东盟成员国和亚太地区国家。  l 收放中心主要吸收本地区的多余资金,然后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例如巴林,主要吸收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巨额石油美元,然后贷放到世界其他地区。  (2) (04年试题)记账中心又称名义中心、避税港型中心,不经营具体融资业务,只从事借贷投融资业务的转账或登记等事务手续。这些中心多集中在加勒比海地区,如巴哈马、开曼和百慕大等,免征有关税收,是银行理想的避税天堂。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在这些地方的分行甚至没有一个工作人员,有的仅仅是一个牌子,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走账的账户,即所谓的空壳分行,旨在逃避税收和管制。  2. 从与国内金融业务的关系区分为一体型中心和分离型中心  (1) 一体型中心是内外金融业务混在一起,市场对居民和非居民都开放。这类中心的特点是:①交易的货币币种是不包括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其他货币;②经营范围比较宽泛,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同时经营在岸金融业务和欧洲货币等离岸金融业务;③对经营离岸金融业务没有严格的申请程序。伦敦和香港就属于这种类型。  (2) 分离型中心是内外金融业务严格分离,只允许非居民参加离岸金融业务。这类中心的特点是:①欧洲货币业务包括市场所在国货币的非居民之间交易;②管理上对境外货币和境内货币严格分账。纽约的国际银行业便利、东京的海外特别账户以及新加坡的亚洲货币单位均属这种类型。  例1:主要集中本地区多余的境外货币,然后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这是:( B )  离岸金融中心的:  A.集中性中心  B.收放中心  C.基金中心  D.分离性中心  例2:(2006年试题)  下列不属于分离型离岸金融中心特点的是( A )  A、 对经营离岸金融业务没有严格的申请程序  B、 内外金融业务严格分离  C、 欧洲货币业务包括市场所在国货币的非居民之间交易  D、 管理上对境外货币和境内货币严格分账

上海办成离岸金融市场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国际板块推出后,对上海的离岸金融市场的举办有何意义?

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也叫新型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同市场所在国的国内金融体系相分离,既不受所使用货币发行国政府法令管制,又不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法令管制的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的特点有: (1)业务活动很少受法规的管制,手续简便,低税或免税,效率较高; (2)离岸金融市场借贷货币是境外货币,借款人可以自由挑选货币种类。该市场上的借贷关系是外国放款人与外国借款人的关系,这种借贷关系几乎涉及世界上所有国家。 (3)离岸金融市场利率一般来说,其存款利率略高于国内金融市场,利差很小,更富有吸引力和竞争性。 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是指一般来说,各国的金融机构只从事本币存贷款业务,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金融机构从事本币之外的其它外币的存贷款业务逐渐兴起,有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因此成为世界各国外币存贷款中心,这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统称为离岸金融(offshorefinance)。也就是说,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或存贷)标的,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以欧洲美元市场为例,它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它是一种自由交易、不受管制之自由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业务是属于批发性银行业务,存贷款金额大,交易对象通常是银行及跨国公司,其业务通常为引进外来资金,再将资金贷给外国。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机构进行投资。理论上主要离岸金融中心可分为三类:1、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其特点:经营的货币是境外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可以经营离岸金融业务,又可以经营自由市场业务。在管理上没有什么限制,经营离岸业务不必向金融当局申请批准。2、以纽约为代表的纽约型离岸金融中心,经营离岸业务的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必须向金融当局申请。经营离岸离岸金融业务可以免交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金的优惠,享有利息预扣税和地方税的豁免权。离岸业务所经营的货币可以是境外货币,也可以是本国货币,但离岸业务和传统业务必须分别设立帐户。3、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一般设在风景优美的海岛和港口,政局稳定,税收优惠,没有金融管制。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离岸金融中心。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英属维尔京群岛(BVI)等纷纷以法律手段揣摩并培育出一些特别宽松的经济区域,允许国际人士在其领土上成立一种国际业务公司,这些区域一般称为离岸管辖区或称为离岸司法管辖区。而所谓离岸公司就是泛指在离岸管辖区内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国际商业公司。目前比较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有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西萨摩亚、安圭拉群岛等等。离岸公司与一般有限公司相比,主要区别在税收上。与通常使用的按营业额或利润征收税款的做法不同,离岸管辖区政府只向离岸公司征收年度管理费,除此之外,不再征收任何税款。除了有税务优惠之外,几乎所有的离岸管辖区均明文规定:公司的股东资料,股权比例,收益状况等,享有保密权利,如股东不愿意,可以不对外披露。另一优点是几乎所有的国际大银行都承认这类公司,如美国的大通银行、香港的汇丰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等。"离岸"公司可以在银行开立账号,在财务运作上极其方便。一般这类"离岸"地区和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因此,海外离岸公司是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拥有高额资产的个人经常使用的金融工具。

四大离岸金融中心有哪些?

不同评价机构在不同时间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排名会有不同的,以下是其中一个机构做的排名。理论上主要离岸金融中心可分为三类:  1、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其特点:经营的货币是境外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可以经营离岸金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地理图融业务,又可以经营自由市场业务。在管理上没有什么限制,经营离岸业务不必向金融当局申请批准。  2、以纽约为代表的纽约型离岸金融中心,经营离岸业务的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必须向金融当局申请。经营离岸离岸金融业务可以免交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金的优惠,享有利息预扣税和地方税的豁免权。离岸业务所经营的货币可以是境外货币,也可以是本国货币,但离岸业务和传统业务必须分别设立帐户。  3、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一般设在风景优美的海岛和港口,政局稳定,税收优惠,没有金融管制。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离岸金融中心。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英属维尔京群岛(BVI)等纷纷以法律手段揣摩并培育出一些特别宽松的经济区域,允许国际人士在其领土上成立一种国际业务公司,这些区域一般称为离岸管辖区或称为离岸司法管辖区。而所谓离岸公司就是泛指在离岸管辖区内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国际商业公司。 目前比较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有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西萨摩亚、安圭拉群岛等等。

四大离岸金融中心有哪些?

四大离岸金融中心:伦敦离岸金融中心、纽约离岸金融中心、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加勒比海地区离岸金融市场。加勒比商业银行资讯:1、伦敦离岸金融中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欧洲美元市场,是国际上形成最早也是最大的离岸金融市场,作为第一代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基本设施、交易技术以及人才储备等都有着深厚的基础。2、纽约离岸金融中心属于严格内外分离型,具有其独特的名称: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IBFs),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离岸金融市场的概念。3、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全称是亚洲货币单位(Asia Currency Unit,ACU),成立于1968年,建立初期是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演变为渗透型的离岸金融中心。4、加勒比海地区离岸金融市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典型的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为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些小国的政府采取特别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国际银行和离岸资金进入本国。

金融词汇解释,什么叫离岸?

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例如,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国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于欧洲居民或非美国居民中,该公司便在从事离岸金融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也就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等,均属离岸金融. 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是设在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其业务只限于与其它境外银行单位或外国机构往来,而不允许在国内市场经营业务. 离岸金融市场 又称境外金融市场.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使非居民在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方面不受所在国税收和外汇管制及国内金融法规影响,可进行自由交易的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 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离岸银行不必持有准备金,其经营成本低于国内银行;离岸银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即它们对存款户支付的利率可高于银行对国内存款户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离岸金融享受税收上的优待. 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 种类 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市场大致有三种类型: 伦敦型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帐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再附录点别的: 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是设在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其业务只限于与其它境外银行单位或外国机构往来,而不允许在国内市场经营业务. 离岸金融市场 又称境外金融市场.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使非居民在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方面不受所在国税收和外汇管制及国内金融法规影响,可进行自由交易的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 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离岸银行不必持有准备金,其经营成本低于国内银行;离岸银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即它们对存款户支付的利率可高于银行对国内存款户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离岸金融享受税收上的优待. 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 种类 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市场大致有三种类型: 伦敦型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帐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全球第4大离岸金融中心,阿里腾讯等在此注册,人均年收入60万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全球第4大离岸金融中心,开曼群岛,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由大开曼岛和附近两个小岛组成,北、东两面隔海与古巴相望,东南跟牙买加隔海相邻,南濒加勒比海,西部隔海与墨西哥、伯利兹相望,陆地面积约26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4万人,首府是乔治敦。开曼群岛是个多种族混居的地区,其中白人占人口的大多数,其余主要是黑人或混血种人,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新教,官方语言为英语。 开曼群岛原是印第安人加勒比族的聚居地,文明开化的 历史 比较晚,直到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当地依旧停留在原始 社会 阶段。1503年5月10日,大航海家哥伦布发现开曼群岛,由于周围水域中有许多海龟,因此将其命名为“龟岛”。1530年左右,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该群岛,由于当地鳄鱼数量众多,因此为其改名为“开曼”(西班牙语意为“鳄鱼”)。 1670年,在争霸活动中失败的西班牙,被迫跟英国签订《马德里条约》,从而将牙买加、开曼群岛一并割让给后者。开曼群岛归属英国后,长期划归英国驻牙买加总督管辖,直到牙买加在1962年宣布独立后,才单独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81年升格为“海外领地”。 如今,开曼群岛虽然由英王任命的总督进行治理,但当地拥有自己的宪法,由岛民选举的立法议会在内部事务中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因而自治程度相当高 。 平心而论, 开曼群岛的生存环境并不好,除了地小民寡、灾害多发外,境内自然资源非常匮乏,基本上没有矿产资源 。差可安慰的是,开曼群岛的渔业资源还算丰富,盛产鲨鱼、龙虾、海龟、玳瑁、海绵、贝壳及各种水产品,并有少量的林业资源。除此之外, 圣开曼群岛风光优美、气候宜人,很适合发展 旅游 业,是欧美国家 旅游 爱好者理想中的度假胜地 。 由于发展经济的先天条件不足,导致开曼群岛的工农业基础极其薄弱,只有少量的建材生产、与 旅游 业相关的轻工产品和加工食品,而充当支柱性产业的,只能是渔业和 旅游 业。然而,由于渔业、 旅游 业受气候影响比较大,一旦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因如此,为了生存的考虑,开曼群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使得经济发展大有起色。 历经30多年的发展,开曼群岛如今已成为全球第4大离岸金融中心 ,截至目前,在岛上注册的公司数量超过10万家(远超人口数),包括700多家银行、800多家保险公司和近万家对冲基金机构。 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当中,不乏可口可乐、宝洁、英特尔、甲骨文等大型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也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网、新东方、恒大地产、碧桂园、蒙牛等中国各类型大公司 。 全球大公司之所以热衷于在开曼群岛注册,主要原因无非三点,即公司注册门槛低、监管宽松,法律体系完备、管理体制健全、税率极低甚至不征税、营商环境极佳。 目前,离岸金融业已成为开曼群岛优先发展的行业,每年都为该地带来滚滚红利。然而,开曼群岛为大公司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某些企业、组织和个人非法避税和洗钱提供方便,由此获得“避税天堂”称号,经常遭到美国、欧盟的调查甚至制裁 。 正是由于离岸金融业、 旅游 业给开曼群岛带来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使得这个资源匮乏、人口极少、灾害多发的弹丸小岛能够摆脱贫困状态,从而过上非常富裕的生活。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开曼群岛2018年的人均GDP高达85477美元(约合598339元人民币),远超发达国家的最低标准(12055美元),并且近年来呈现不断递增的态势 。 正因为超级富有,所以开曼群岛政府才有底气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推行各种高福利政策,加之 社会 财富分配相对平等、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族群关系融洽,因而民众的生活水准非常高,幸福感爆棚。如今的开曼群岛,由于风景优美、基础设备一流、 社会 宽松,不仅是世界各国 旅游 爱好者趋之若鹜的目的地,而且还吸引着大批高技能跨国人才前来工作,着实令很多国际化城市羡慕不已。 参考资料 任啸科:《世界地理全知道》,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 开曼群岛政府网。

真实世界下的离岸金融中心|认知迭代

香港有个特别重要的的身份: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的意思就是主要服务于非本地客户:u200b1.香港是第三大美元交易市场u200b2.内地以外第二大人民币交易市场u200bu200b白话就是:全世界的钱都在香港进进出出u200bu200b问题:现在由于中美关系冲突下,各种媒体文章都在讨论又是港币与美元脱钩,又是把香港银行剔除SWIFT信息体系,那么到底美国是否能够影响到香港这个核心的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如果能,程度有多大?其实就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我觉得要搞清楚这个需要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离岸的钱从哪里来,然后又去到哪里?u200b u200b钱从哪里来?离岸金融中心金钱来源主要分成三类:1. 跨国公司、跨国资本的避税资金;2. 各国权贵、巨头寻求庇护的灰色资金;3. 各类违法犯罪所得的黑钱。第一类是避税资金。企业避税和资本运作的具体手法千奇百怪,一言难尽,但核心逻辑就是把利润转移到低税收的离岸避税目的地去,处理干净之后,再把钱转移到金融业发达、方便投资的离岸金融中心。具体可以参考下面链接文章深度了解一下:数字税发展与动向启示-欧洲数字税我们可以看到欧盟在这些美国科技巨头后面天天一会反垄断,一会儿国家安全,一会隐私保护,其本质还是逼着他们交税,结论就是,这部分流入离岸金融中心的避税资金,在法理上是合法的!第二类是灰色资金,最大的来源是俄罗斯、东欧、中东、拉美。这些国家的政府治理能力都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中东和拉美。一些地方还处在前现代化状态,但往往又资源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石油资源。资源行业带来的收入有一个特点,就是高度向权力集中,很难带动社会共同富裕,所以大家看到资源型国家里面,基本只有北欧和澳、新、加通过强力的二次分配制度实现了社会富裕。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导致这些地区和国家掌握权力的人极其富有,而且这钱还来得非常轻松;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一个隐患,就是源于权力的财富,也容易随着权力一起失去,不管是政治斗争失败、政权更迭或者政商关系变化等等,都可能导致一切化为乌有。所以,这些地方的权贵和寡头历来不会把钱投资在本国,而喜欢把钱弄出去,存储到各大离岸金融中心去,甚至赚够了以后,肉身也会一起移民过去了。这些资金未必能够定义为违法犯罪所得,但要较真的话,恐怕是没有完全清白干净的,所以称之为灰色资金。第三类最简单,就是完全黑钱,没什么好说的!这三类钱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对于便利性的要求远高于对投资收益的要求,尤其后两类,由于来源问题,还会附加对保密性,安全性的极高要求,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些都是极其便宜的钱,那么大一块肥肉,也是为什么离岸金融中心的机构们能够赚那么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u200b u200bu200b钱去哪里?u200bu200bu200b离岸金融中心分成三类: 第一类中立国比如瑞士;第二类岛国比如BVI,开曼,百慕大等;第三类国际大都市比如纽约,伦敦,香港等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如果按照资金比例来看,第三类占据了主导地位!这里面有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是,纽约的金融市场面对本国市场来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离岸金融,其对本国公民的收入征税和反洗黑钱是最为严格的国家,连之一都没有!网络上有个段子就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三件事情,分别是是在中国贩毒,在美国逃税和在俄罗斯当恐怖分子,然而面向非美国居民的时候其金融机构提供庞大的离岸金融服务,只要你不产生负面影响,地球人都知道,政府基本不管!中国的那些超级富豪们应该是深有体会,基本上上亿美元的大资金都在美国呆着!投向离岸金融中心的钱都是大肥肉,这些钱拉抬了地方的资产价格,还产生了大量金融服务收入,创造了一堆高收入岗位,作为资金接收国是乐见其成的,没有去审查的意愿。况且,这些钱的来源国往往内部金融系统比较混乱,接收国也没有能力去审查。再说了,法理上,来源国管不好自己的钱,接收国也没有义务去代管。那来源国不会要求这些接收国去配合审查吗?这里有引出了问题的根本逻辑:谁敢查美国的账、管美国的生意?除了美国,谁又敢管中国?除了中美,谁又敢管英国?——这倒是有,法德敢,不过国家实力差距不大,管了十几年了也没什么效果!中美在伦敦有很大利益,英美在香港有很大利益,至于纽约,大家惹不起,这个三角关系下基本上相互见理不清楚 也不愿意去管所以核心结论出来了:真的离岸中心依靠的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立,独立”,类似瑞士这种,而是大国背后的实力,国际社会媒体所表达的的基本上是烟雾弹,打嘴炮的,真正决定的还是以实力说话我经常说屁股决定脑袋的,真正需要香港这个离岸金融中心的是美国,不是中国,为什么,因为美国才是铁打的资本家,而总统呢?流水的总统,这些已经沉底在海外的离岸中心的钱是不会回去美国的,万一之后的总统的喜好是加税怎么办?所以我认为美国动用金融手段不会轻易的把香港变成目标,这个在华尔街是犯了众怒的这个就是真实世界的离岸金融中心,存续和管理的财富,大多是来自于世界不太光彩的一面,也正是不光彩,所以才富的流油,才有超额利润!这个才是真实世界,才是经济事实

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是指在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从事离岸货币(也称境外货币)借贷的市场。 最初的离岸金融市场就是欧洲货币市场,后来衍生出欧洲债券市场等其他离岸金融活动。 离岸金融市场是由众多分布在世界各地区的金融中心组成。在这些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业务比较集中,所以称为离岸金融中心。从地理分布上看,欧洲有伦敦、巴黎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北美洲有纽约和芝加哥等,亚洲有中国香港、东京、新加坡和中东的巴林等,加勒比海地区有巴哈马、开曼、巴拿马和百慕大等,此外地中海、大西洋和太平洋等地还有众多新兴的区域性中心。 离岸金融中心的三种类型:伦敦型中心,又称一体型中心;纽约型中心,又称分离型中心;避税港型中心,又称走账型或簿记型中心。 欧洲货币市场是专门从事境外货币存放借贷的市场,其客体是欧洲货币,主体主要是市场所在地的非居民,中介是欧洲银行。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分为: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欧洲的债券市场分为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其主要参与者:发行人、投资者、中介结构。

请问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有什么好处

发展离岸金融中心的好处如下: (1)业务活动很少受法规的管制,手续简便,低税或免税,效率较高。 (2)离岸金融市场借贷货币是境外货币,借款人可以自由挑选货币种类。该市场上的借贷关系是外国放款人与外国借款人的关系,这种借贷关系几乎涉及世界上所有国家。 (3)离岸金融市场利率一般来说,其存款利率略高于国内金融市场,利差很小,更富有吸引力和竞争性。 更多关于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有什么好处,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f90368161574343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存在的利弊

不久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公告称,全球130个国家和司法管辖区同意将全球最低公司税率设置到15%,此消息对于开曼群岛、卢森堡、巴哈马、百慕大群岛这些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就要失去低税率政策的优势了。 很多朋友还不清楚什么是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只办理其他市场交易的记账业务,并没有实际的离岸资金交易。简单来说,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市场只起一个记账中心的作用,这类离岸市场所在地政局稳定,赋税低,没有金融管理制度。 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利弊 利: 1、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相当于是全球资金的中转站,资金从税收的地方流入到免税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球资金使用效率。 2、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最优配置。世界上不少企业都想合理避税,找一个没有税收的地方来降低税收的压力,而避税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就可以起到减轻税负的作用,因此开曼群岛、卢森堡这些离岸型金融中心被称之为“避税天堂”,很多企业都选择这些离岸金融中心作为企业经营注册地址。 3、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是推动全球资本运转的核心环节,对于大型跨国企业来说,各种 手续费 和税收压力比较大,而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就可以有效地帮这些企业减轻压力,从而推动全球资本运转。弊: 1、由于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由于保密性强,让很多金融资本可以完全避开各国的金融监管,从而导致出现金融资本通过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进行操纵市场的情况。 2、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由于无监管,导致有大量的非法资金被隐匿,这为洗钱和恐怖主义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让很多国家的非法资金进行大量洗钱。 3、有不少企业会通过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来逃避税费,使很多国家的资本出现大规模逃离,逃税泛滥造成有关国家的巨额财政流失,还会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水平。 4、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破坏了各国税制,对各国的财政收支正常运作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没有税的制度,这会给其他的经济体产生财政降格效应。 总的来说,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有利也有弊,虽然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球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最优配置,但由于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无监管,导致有大量的非法资金被隐匿。

新加坡的离岸国际金融中心属于

新加坡的离岸国际金融中心属于功能中心。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新加坡离岸中心的全称是亚洲货币单位AsiaCurrencyUnit,ACU,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成立于1968年,建立初期是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新加坡离岸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演变为渗透型的离岸金融中心。

什么是离岸金融结算

所谓离岸金融结算,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贸易结算。所谓离岸金融中心,是指主要为非本地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中心。一般有三种模式:内外分离型、内外混合型、避税港型。在国际上,目前已形成了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以纽约为代表的纽约型离岸金融中心和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一般设在风景优美的海岛和港口,如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西萨摩亚、安圭拉群岛等等)。扩展资料: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是广泛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首先,国际金融市场能在国际范围内把大量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满足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金融市场的职能作用,把“死钱”变为“活钱”,由此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其次,正如欧洲货币市场促进了当时的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复兴,亚洲美元市场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建设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资金也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的。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又为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资金储存与借贷、资本的频繁调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跨国公司经营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由此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2、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各国资金的集散中心。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性的蓄水池,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可以说,某些国家或地区就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钱付利息的代价来推动经济发展的。3、调节各国的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为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了一条调节国际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国可到国际金融市场上举债或筹资,从而更能灵活地规划经济发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缓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岸金融市场

咩系「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中心是指银行吸收非居民的资金,服务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动。 其服务对象——非居民具体是指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 *** 机构国际组织及其它经济组织,包括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搆,但不包括境内机构的境外代表机构和办事机构。离岸银行业务经营币种限于可自由兑换货币。非居民资金汇往离岸帐户、离岸帐户资金汇往境外帐户和离岸帐户间的资金可以自由划拨和转移。 1989年5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招商银行在全国率先试办离岸业务。在多年的经营中,招商银行离岸业务充分利用其地处深圳经济特区,毗邻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香港的地理优势,一方面借鉴和学习国外离岸金融市场的做法,一方面总结积累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一套规范的业务运作规程,形成了较成熟的离岸业务经营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发展,招行离岸部内部机构设置日趋完善,所提供的业务品种更趋多样化,服务手段更加先进,必将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优质的各项服务。,

离岸金融市场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业务对象和营运特点的不同,离岸金融中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一体型一体型离岸金融中心是指本国居民参加交易的在岸金融业务与非居民间进行的离岸金融业务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境内资金与境外资金可以随时互相转换,伦敦和香港就属于这种类型。(2)分离型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境内金融市场业务与境外业务严格分离。对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与本国居民之间的金融业务活动加以限制,只准许非居民参与离岸金融业务,其目的在于防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影响和冲击本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美国纽约离岸金融市场设立的“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IBF),日本东京离岸市场上设立的海外特别账户,以及新加坡离岸市场上设立的亚洲货币账户都属于此类。(3)簿记型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几乎没有实际的离岸金融业务,只进行借贷投资等业务的记账、转账或者注册等事务手续。其目的在于逃避税收和金融管制。中美洲的一些离岸金融中心如开曼、巴哈马、拿骚和百慕大等就是属于这一类。从离岸金融中心与本地区的资金关系出发,可以把离岸金融中心划分为基金中心和收放中心。基金中心主要吸收国际游资,然后贷放给本地区的资金需求者。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亚洲美元市场就属于这种中心,它的资金来自世界各地,而贷放的对象主要是东盟成员国或临近的亚太地区国家。而收放中心主要筹集本地区多余的境外货币,然后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亚洲新兴的离岸金融中心巴林,主要吸收中东石油出口国的巨额石油美元,然后贷放给世界各地的资金需求者。

离岸金融中心主要类型有

理论上主要离岸金融中心可分为三类:1、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其特点:经营的货币是境外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可以经营离岸金 融合业务,又可以经营自由市场业务。在管理上没有什么限制,经营离岸业务不必向金融当局申请批准。2、以纽约为代表的纽约型离岸金融中心,经营离岸业务的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必须向金融当局申请。经营离岸离岸金融业务可以免交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金的优惠,享有利息预扣税和地方税的豁免权。离岸业务所经营的货币可以是境外货币,也可以是本国货币,但离岸业务和传统业务必须分别设立帐户。3、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一般设在风景优美的海岛和港口,政局稳定,税收优惠,没有金融管制。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离岸金融中心。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英属维尔京群岛(BVI)等纷纷以法律手段揣摩并培育出一些特别宽松的经济区域,允许国际人士在其领土上成立一种国际业务公司,这些区域一般称为离岸管辖区或称为离岸司法管辖区。而所谓离岸公司就是泛指在离岸管辖区内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国际商业公司。

纽约离岸金融中心属于

纽约离岸金融中心属于批发性银行业务,存贷款金额大,交易对象通常是银行及跨国公司,其业务通常为引进外来资金,再将资金贷给外国。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机构进行投资。

离岸金融中心是什么

离岸金融中心指的是以非本国原住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的银行和外国的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离岸金融中心的作用:为经济体带来了打破发达市场对金融资源垄断,公平分配金融资源,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契机;离岸金融中心本身对投资的需求有限,其作用是作为特殊通道,向在岸市场配置资金。离岸金融中心的成本优势对其他信贷市场形成竞争压力,包括税收竞争、降低在岸市场融资成本及政府税收;同时由于监管、营运、资金成本更低,离岸金融中心的存款利率更高,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有些公司在与其他国家公司建立跨国合资企业时,由于顾虑双方国家的高税收,可选择第三国离岸金融中心注册,促进跨国投资。作为公司应对意外市场冲击,例如外汇汇率突然大幅波动的缓冲地带。离岸金融中心以欧洲美元市场为例,它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它是一种自由交易、不受管制之自由的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危机对养殖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返乡农民工增加,因此养猪的散户回归可能性很大: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去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的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将使后市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扛”亏损力强:2007年开始猪价飙升让养殖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充实,一旦2009年出现生猪供大于求,进入亏损。市场经验告诉大家,谁能扛过亏损期,谁就将收复失地,迎来新一轮高盈利周期。因此,一旦亏损,资金实力就将决定谁更能“扛”,假如大家资金实力都很充足,都在等着别人退出,哪么2009年的亏损期也许会很长。 替代品供应充足,集体跳水可能性大: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种,猪肉并非是稀缺性很高、可替代性很低的食品。由于生长周期原因,2009年猪肉、禽蛋、禽肉等供应都将大幅增加。相互之间的替代作用极有可能导致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集体大跳水,一同进入亏损。 2009年生猪市场将迎来“寒冬”: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2009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乐观,但同时也并不过分悲观。生猪出栏的增加,需求进入淡季,可能会导致2009年9月份以前很难走出低迷,因为生猪市场一旦供大于求,就必须淘汰过剩的部分,否则就很难转为供不应求,行情也就无法走出低迷。 但是,历史上很少有哪轮周期的亏损期持续一年以上,因为进入亏损后3~5个月,多数养殖场/户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抗风险能力差的就将被动退出,开始淘汰母猪,这样在淘汰母猪后3、4个月内生猪供应就会逐渐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从而走出亏损。 因此,我们预计2009年10月份后随着需求逐渐进入旺季,行情走出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大,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又将到来。 应对预案 2009年规避亏损的最佳时机还未彻底过去,争取在2009年1月底的春节前将能出栏的尽量出栏,包括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尽量压缩存栏,将存栏量降至最低。现在是育肥猪养殖户最不适合补栏商品仔猪的时候,也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 2009年生猪市场走出低迷前,尤其是亏损后期,当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出现后,是补栏母猪的最佳时机,资金实力充足的可以借机“抄底”。合理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抓住最佳时机。 你可以找农业网站看一下专业的生猪市场预测报告,比如农博网什么的。对了,有一个 神农信息网 里每周都有专业的生猪市场资讯报告,你可以去看一下! 还有: 生猪市场在经历了2007年的疯狂上涨后,在2008年5月份开始“跳水”,暴跌行情持续至10月底。进入冬季后随着需求的增加,行情有所反弹,但今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会延续这一反弹势头,可能是一个“寒冬”,新一轮的周期将开始。 从有利因素来看,第一,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已及时遏制母猪存栏增长势头。猪价跳水引起连锁反应,养殖赢利下降,商品子猪补栏积极性下降,子猪价格下降,母猪补栏积极性下降,母猪存栏增速下降,同时部分养殖户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经产母猪,这都大大减轻了今年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第二,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生猪成本线下降。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回落,生猪成本线随之下降,生猪亏损的程度也就随之减轻。第三,宏观政策扶持养猪生产。近日,中央下达4万亿元资金拉动内需,同时颁布实施新的土地政策,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将向农业倾斜。养猪业作为畜牧业的主体,届时可能获得较大的扶持力度。最后,随着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养殖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经过2006年~2008年的洗礼,大量的散养户退出养猪业,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同时,2007年开始超高赢利使得幸存下来的猪场资金实力大增,更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长期从事养猪业,并且经过洗礼后存活下来的规模养殖场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2008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大跳水期间,不少规模猪场采取了淘汰经产母猪,降低母猪存栏量的措施,就是一个例证。 然而,影响生猪生产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第一,母猪存栏量“刚性”强,主动下降的难度较大。目前,母猪存栏结构以生产力旺盛的青年母猪为主,不到迫不得已养殖户很难主动淘汰母猪,除非出现长期深度亏损,资金链断裂,最后不得不淘汰。 第二,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的可能性较大。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众多沿海企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2007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返乡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将使后市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第三,在宏观经济不乐观的背景下,猪肉需求面临萎缩。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GDP增速放缓,失业增多,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意愿非常谨慎,猪肉作为“非主粮”,需求必将受到影响,目前已呈现出萎缩迹象。 第四,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扛”亏损力强。2007年开始的猪价飙升让养殖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充实,市场经验告诉大家,谁能“扛”过亏损期,谁就将收复失地,迎来新一轮高盈利周期。因此,今年一旦出现生猪供大于求,出现亏损,资金实力就将决定谁更能“扛”。假如大家资金实力都很充足,都在等着别人退出,那么,今年的亏损期也许会很长。 第五,替代品供应充足,出现集体跳水的可能性大。在日常饮食结构中,猪肉并非是稀缺性很高、可替代性很低的食品。禽肉、禽蛋、牛羊肉、蔬菜、水果等各种食品都在争夺消费者的菜单。2008年的高猪价,不仅让生猪生产规模扩大,而且还引起禽肉、禽蛋价格上涨,生产规模扩大。由于生长周期原因,今年猪肉、禽蛋、禽肉等供应都将大幅增加。这些品种相互之间的替代作用,极有可能导致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集体大跳水。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今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乐观,但同时也并不过分悲观。出栏的增加,需求进入淡季,可能会导致生猪市场在今年9月份以前很难走出低迷。但是,历史上很少有哪轮周期的亏损期持续1年以上,因为进入亏损后3个月~5个月,多数养殖场(户)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抗风险能力差的将被动退出,开始淘汰母猪。这样,在淘汰母猪后3个月~4个月内生猪供应就会逐渐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从而走出亏损。因此,预计今年10月份后随着需求逐渐进入旺季,行情走出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大,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又将到来。 那么,新一轮周期是否会重现2007的超高赢利?应该看到,2007年的猪价狂飙,以及所带来的超高赢利都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是亏损期间大量母猪被淘汰,母猪存栏大幅下降;紧接着高热病重创扛过亏损期的养猪场,母猪存栏量再次大幅下降;之后是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大增,整个物价体系大幅涨价,饲料原料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背景下人们购买力强,需求旺盛……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共同造就了2007年的超高盈利。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是通货紧缩压力增大,需求在萎缩。如果今年在亏损期过后不出现重大疫病的话,生猪市场的价值规律本身就可调节市场逐渐向均衡水平波动,而非离均衡水平越来越远。因此,今年的生猪市场在不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提下,将趋向于收敛性蛛网,2007年的超高赢利很难再现。 面对今年的亏损预警,我认为规避亏损的最佳时机还未彻底过去,养殖场(户)应争取在春节前将能出栏的尽量出栏,包括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将存栏量降至最低。现在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也是育肥猪养殖户最不适合补栏商品子猪的时候,而在今年生猪市场走出低迷前,尤其是亏损后期,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出现后,是补栏母猪的最佳时机,资金实力充足的可以借机“抄底”。 建议现在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保持资金。猪价在10月左右有很大可能会上涨!

金融服务质量有哪些判定的标准?

1.零距离:零距离并不单指营销人员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面对面接触只是营销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营销人员与客户沟通的一种表象。这里的零距离是指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感情处于一种没有障碍的状态。金融机构通过服务与客户之间形成一种互助、互慕、互惠的关系,双方相互依赖、相互信任,使客户的忠诚度更加牢固。2.零投诉:零投诉并不是说没有投诉。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没有瑕疵,金融服务也是如此。有时是企业的服务出错,有时是遇上了爱挑剔的客户,这时金融服务就会出现偏差,甚至会引起投诉。这里所说的零投诉是指通过纠偏的做法,使投诉带来的不良后果为零,避免客户因为投诉而离开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纠偏方法主要有:道歉并把客户的意见记下来,立刻解决问题,给客户一定的补偿,介绍适合的产品给客户,留下客户的联系方式并与他长期保持联系等。3.零成本:零成本并不是指金融机构不用付出一点服务成本,而是指通过优质的服务用最小的成本赢得和发展客户,客户越多,分摊到每一个客户和业务的服务成本就越低,服务的成功率越高。

金融产品要怎样应对同业竞争?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通常的定价策略目标是应对同行竞争以获得生存发展。具体形式有:以低于、同于或高于竞争者的价格出售产品。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应视竞争形式和竞争环境而定。比如,大型金融机构处于领先者地位,一般采取比较稳定的价格策略;而中小型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可能采用低价的方式。金融产品在选择目标时既可以选择实现其中的一个目标,也可以选择实现多个目标,应根据具体的市场状况和企业状况做出决策。

如何发展我国金融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发展。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l.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  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1996年1月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自1996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全面放开拆借利率。统一拆借市场的形成,结束了市场分割、多头拆借的局面,规范了各金融机构的拆借行为,提高了银行之间融通资金的效率,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并为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了条件。这几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逐年扩大,到2001年底,已累计成交3.4万亿元。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管理头寸的主要场所。  1997年6月,中国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回购和现券买卖。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资金市场,并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到2001年底,债券回购累计交易量达6.1万亿元,现券交易累计交易量为1597.6亿元。  中国的票据市场以商业票据为主,近年来这一市场在规范中稳步发展。票据市场正逐步成为企业短期融资和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2000年底全国商业汇票的贴现余额为1236.3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154.2%;中央银行再贴现余额1258.27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151.5%。  2.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  1990年10月和199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经过12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也正在日益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160家,市价总值4.35万亿元,流通市值1.45万亿元,市价总值与GDP的比为45.4%。1991年以来,A、B、H股累计筹资7700亿元。证券市场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可以从股票市场筹资规模的扩张以及股票筹资额和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率变化中得以体现。1993年境内股票筹资额为276.41亿元,占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率为4.36%,而2001年境内股票筹资额达到1182.15亿元,与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例上升到9.15%。  除了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外,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扩张,也是推动中国金融资产规模扩张、改变金融资产结构的重要力量。在开始发行企业债和金融债的1986年,国债余额占各种债券余额的比重为73%,1994年以后,国债发行的绝对规模迅速攀升,国债发行额与GDP的比率也不断上升,1995年新开辟了政策性金融债,形成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共同主导债券市场的局面。到2001年底,国债余额、政策性金融债券余额和企业债额分别为15618亿元、8534.48亿元和1008.63亿元,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余额占债券总余额的96%。  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1989年末全国保费收入142.4亿元,2001年为2109.4亿元,年均增长25,2%。2001年,中国保险机构共对19.3万亿元财产进行了保险。全年保费收人与GDP的比率(保险深度)为2.2%,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人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168.8元,同比增加41.1元;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598.3亿元,同比增加70,9亿元。商业保险已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的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外汇市场的发展  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原来分散的外汇交易集中统一起来,为成功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基础。8年多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效率不断提高,成交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了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对人民币的交易。到2001年底,已累计成交各币种折合美元4397.7亿美无其中,2001年各币种外汇交易折合750亿美元。

何以见得金融市场有二级市场?

金融市场按金融资产到期期限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1、货币市场,是指所交易金融资产到期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例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短期国库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额调剂问题。2、资本市场,是指所交易金融资产到期期限在一年以上或者没有到期期限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中长期国债市场、中长期银行贷款市场等。金融市场按组织方式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二级市场有两种组织形态: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期权交易所等金融市场是高度组织化的金融市场,被称为交易所市场。交易所分为会员制交易所和公司制交易所。会员制交易所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从全球范围看,随着交易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交易所采用了公司制结构,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银行信贷市场、拆借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市场传统上比较松散,通常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也不一定有统一的交易时间。市场参与者通过电话、电报、网络等手段进行沟通和交易,相对于交易所场内交易而言,以上这些市场通常被称为场外市场,很多情况下也被称为柜台市场。金融市场按交割方式分为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按交易是即期还是未来交割,可将金融市场分为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现货市场实际上是指即期交易的市场,是金融市场上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相对于远期交易来说,即期交易是指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成交后须在当天或市场规定的最后交割期限内办理交割手续的交易行为。衍生品市场,是指交易衍生工具的市场。衍生工具通常是指从标的资产或基础资产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以相应的现货资产作为标的物,其价格由其基础资产的价格决定,成交时不需要立即交割,而可在未来时点交割。常见的衍生工具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根据标的资产的不同,衍生品可以划分为商品衍生品和金融衍生品。

简述同业拆借市场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

同业拆借市场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的方法:1、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可以将暂时盈余的资金头寸及时贷放出去,减少资金的闲臵,由此增加资产的总收益。2、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不必为了维持一定的法定准备金而刻意保持较多的超额准备资金,这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充分、更有效地运用所有资金,增加盈利性资产的比重,提高总资产的盈利水平。3、此外,同业拆借市场的存在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灵活调整流动性储备,提高资产组合的平均及总体盈利水平。以下是同业拆借市场的相关介绍:同业拆借市场是除中央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即金融机构之间利用资金融通的地区差、时间差调剂资金头寸,由资金多余的金融机构对临时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短期放款。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银行暂时的存款票据清算的差额及其他临时性的资金短缺需要。同业拆借市场能够为准备金不足的非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需求,还能及时反映资金供求和货币政策意图。该市场形成的同业拆借利率不仅影响其他货币市场,对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  )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答案】:D解析:同业拆借市场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短期资金拆借所形成的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  )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答案】:D同业拆借市场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短期资金拆借所形成的市场。

各金融机构参与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各金融机构参与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目的是调剂短期资金余缺。同业拆借市场是除中央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即金融机构之间利用资金融通的地区差、时间差调剂资金头寸,由资金多余的金融机构对临时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短期放款。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银行暂时的存款票据清算的差额及其他临时性的资金短缺需要。同业拆借市场能够为准备金不足的非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需求,还能及时反映资金供求和货币政策意图。该市场形成的同业拆借利率不仅影响其他货币市场,对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业拆借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融通资金的期限一般比较短,拆解资金的期限多为一日或者几日,最长不超过一年;2、参与拆借的机构基本上是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帐户,交易资金主要是该帐户上的多余资金;3、 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短期、临时性需要:4、同业拆借基本上是信用拆借。同业拆借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不用保持大量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就能满足存款支付的需要。1996年1月3日,我国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开始试运行。

同业拆借对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

【答案】:A同业拆借对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拆借的资金一般用于缓解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紧张,弥补票据清算的差额等。对资金拆入方来说,同业拆借市场的存在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对资金拆出方来说,同业拆借市场的存在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获利能力,使得原本存放在中央银行无法生息的资产实现息收入。对中央银行来说,其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同业拆借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传导对整个市场来说,同业拆借市场是对短期流动性最敏感的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市场的基准利率,是衡量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为市场上其他利率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各金融机构参与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各金融机构参与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目的是调剂短期资金余缺。同业拆借市场是除中央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即金融机构之间利用资金融通的地区差、时间差调剂资金头寸,由资金多余的金融机构对临时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短期放款。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银行暂时的存款票据清算的差额及其他临时性的资金短缺需要。同业拆借市场能够为准备金不足的非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需求,还能及时反映资金供求和货币政策意图。该市场形成的同业拆借利率不仅影响其他货币市场,对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业拆借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融通资金的期限一般比较短,拆解资金的期限多为一日或者几日,最长不超过一年;2、参与拆借的机构基本上是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帐户,交易资金主要是该帐户上的多余资金;3、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短期、临时性需要:4、同业拆借基本上是信用拆借。同业拆借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不用保持大量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就能满足存款支付的需要。1996年1月3日,我国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开始试运行。

金融知识: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Interbank Lending)又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及经法人授权的金融分支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行为,一些国家特指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目的在于调剂头寸和临时性资金余缺。资金多余者向资金不足者贷出款项,称为资金拆出;资金不足者向资金多余者借入款项,称为资金拆入。一个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入大于资金拆出叫净拆入;反之,叫净拆出。同业拆借市场有两个利率,拆进利率表示金融机构愿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愿意贷款的利率。在直接交易情况下,拆借利率由交易双方通过直接协商确定;在间接交易情况下,拆借利率根据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通过中介机构公开竞价或从中撮合而确定,当拆借利率确定后,拆借交易双方就只能是这一既定利率水平的接受者。国际货币市场上较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有以下四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同业拆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是拆借市场的资金价格,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也是整个金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它能够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关系。当同业拆借利率持续上升时,反映资金需求大于供给,预示市场流动性可能下降,当同业拆借利率下降时,情况相反。同业拆借交易有多种多样,按照交易方式划分,有信用拆借和抵押拆借;按期限长短划分,有隔夜(1天)7天1个月、4个月等品种特点:1、一是融通资金的期限比较短。我国同业拆借资金的最长期限为4个月,因主要用于金融机构短期、临时性资金需要;2、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参与拆借的机构基本上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在拆借市场交易主要是金融机构存放在该账户上的多余资金;3、基本上是信用拆借;4、利率相对较低。一般同业拆借利率以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为基准,再以社会资金的松紧程度和供求关系由拆借双方自由议定。由于拆借双方都是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信誉比一般工商企业要高,拆借风险较小,加之拆借期限较短,因而利率水平较低

跪求金融系统监控远程联网中,网络架构方案及及架构图,

没有金融系统监控远程联网中的网络架构方案及及架构图,

行为金融学的国内研究

陆蓉行为金融学网盘链接。《行为金融学》根植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心理学对于人的行为分析。让你了解人在市场中,怎么避免犯错;金融市场有没有规律可循;机构又是怎样利用群体的错误赚钱的。课程目录:陆蓉行为金融学任何市场环境,你都能有机会免费的午餐一直都有?持续获得有效的投资策略财报里藏了什么秘密?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来制定交易策略跌久必涨还是惯性效应?如何用好股价规律.....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一、两者理论基础的不同  投资者的理性和市场有效性假说构成了传统金融学的两大理论基石, 而行为金融学有着与其不同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趋利的, 即通过“套利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理论”等在资本市场求得受益最大化。价值感受是指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心态和情绪。行为金融学认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有四种心态和情绪: 过于自信、避害大于趋利、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正是由于这些心态和情绪支配着经济行为人的投资决策过程, 使其决策性具有如下特征: 决策者的行为是多元的、易变的, 并且通常只在决策过程中形成; 决策者适应性很强, 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都将对决策者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产生影响; 决策者更倾向于满意原则, 而不是最优原则。人们通常对不遵循数理金融学意义上的最优模型进行决策, 即相对于传统金融学而言的投资者基于价值感受的非理性,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 二) 市场竞争是否有效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创造的套利机会, 使得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丧失财富, 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行为金融学认为, 披露的不充分, 以及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人们对上述假设成立的条件并不满足。因此市场竞争是非有效的,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另一理论基础。  二、两者决策的风险测量方法不同  金融市场风险的测量, 就是测量由市场因素不利变化所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损失。主流方法是通过金融资产收益的概率分布来加以描述, 通常采用衡量一定概率水平 ( 置信度) 下的可能损失程度的VAR (Value At Risk) 法。  VAR亦称风险价值, 其含义为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给定的概率条件下, 任何一种金融工具或投资组合所面临潜在的最大损失金额。在数学上, VAR 法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 其表达式为: Prob ( vPvt [ - VAR) = A (1) 式中vPvt表示组合P 在vt 持有期内, 在置信度(1- A) 下的市场价值变化。等式( 1) 说明, A下, 损失值大于或等于VAR。  行为金融学者认为, 由于在实际中投资人往往不把大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风险, 而把小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真正的风险, 所以在投资人的效用函数中常常对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给予较大的权重, 对收入带来的正效用则给予较小的权重。但是, 传统金融学使用标准差和协方差进行描述的方法对于高于均值的投资结果和低于均值的投资结果给予同样的权重,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不能真正解释投资人的风险。进而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心里感受出发, 用变量的实际值小于变量均值或某一目标函数主体所认为的安全值( 或可以维持自己的效用不比现状差的值) 的概率来表示风险。这种衡量风险方法的形式是: Prob (W[ S) [ a (2) 式中W 表示财富, S 是可以维持目前效用的财富水平 (W、S 也可以分别用X、E (X) 表示), a 为投资者预先确定的概率。可见, 此种方法是一种更注重投资损失的风险度量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 式( 1) 中vPvt 和VAR 是相对量(差值) , 式 (2) 中W、S 是绝对量。当VAR 的值为资产价值与变量均值或保持当前效用的财富水平差异时,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两种不同的风险测量方法将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两者决策模型的不同  传统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模型游期权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CAPM) 等,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与CAPM 不同, 在BAPM 中, 投资者并非都是理性的, 而是被分为两类: 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 行事的理性投资者, 他们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只关注组合的均值和方差; 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 行事, 他们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 并没有严格的对均值方差的偏好。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 共同决定资产价格。当前者是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有效率; 而当后者成为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无效率。在BAPM 中, 证券的预期收益是由其/ 行为Beta0决定的, Beta是/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mean- ariance- efficient portfolio) 0 的切线斜率。这里,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并不等于CAPM 中的市场组合, 因为现在的证券价格受到噪声交易者的影响。另外, BAPM 还对在噪声交易者存在的条件下,市场组合回报的分析、风险溢价、期限结构、期权定价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市场行为模型方面, 行为金融学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模型: DHS ( 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manyam,1997) 模型和BSV ( Barberis, Shlerfer and Vishny, 1998) 模型。前者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者和无信息者, 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后者的理论基础是投资者认为受益有两种范式, 即收益均值回归和收益连续变化。虽然DHS 模型和BSV 模型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 二者的结论却是相近的都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会导致股价过度反应或滞后反应。                      

行为金融学与证券投资博弈的目录

第一章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金融学的发展第一节 诺贝尔经济学奖溯源第二节 金融理论的发展与前沿一、一般均衡框架下的资产定价二、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三、期权定价公式四、套利定价理论五、行为金融学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第三节 谁将是下一位金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第二章 有效市场理论第一节 有效市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及其三种形式第三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实证检验一、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方法二、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实证含义第五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作用第三章 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冲突与演变第一节 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础及其缺陷一、有效市场假说是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二、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缺陷第二节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为金融学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二、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历史三、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四、行为金融学主张的投资策略第三节 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冲突第四节 标准金融理论存在的合理性第五节 对行为金融学的客观认识第六节 对两种金融理论的前景展望第四章 证券市场异常现象及其行为金融学研究第一节 证券市场对标准金融理论的偏离:股价异常现象一、基本面异常二、技术面异常三、日期异常四、规模异常五、其他异常第二节 证券市场对标准金融理论的偏离:投资者行为异象一、投资分散度不足二、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三、避免遗憾与处置效应四、注意效应与错误的过度买人第三节 解释证券市场异常现象的行为金融基本理论一、噪声交易理论二、前景理论三、过度自信理论第四节 几个典型的投资行为模型一、BSV模型二、DHS模型三、HS模型四、BCAPM模型五、BPT模型第五章 预期理论第一节 从数理预期到人类预期第二节 以往的乐观主义和被忽视的预期第三节 期望第四节 预期和主观期望效用第五节 预期形成模型第六节 其他问题一、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二、预期和目标三、赌徒谬误和反回归行为四、金融市场中主观预期的作用五、社会对预期的影响六、金融预期可以被操纵吗七、前景理论第六童 决策、不确定性和风险态度第一节 复杂动态决策中的错误一、心理学中的决策概念二、在复杂系统中的决策三、复杂决策中常见的错误第二节 风险和不确定性一、风险的概念二、风险态度第三节 风险决策的传统理论:期望效用理论一、基本内容二、对期望效用理论的质疑第四节 对期望效用理论的修正一、后悔理论二、前景理论第七章 金融市场中的认知偏差第一节 认知偏差产生的根源一、基于人类信息处理过程产生的认知偏差二、基于规律识别产生的认知偏差第二节 认知偏差是否普遍存在:来自专业人士的证据一、专业人士的特征二、对专业人士认知的实证结论第三节 认知偏差的形成方式一、代表性法则二、可得性法则三、锚定与调整法则第四节 金融市场上常见的认知偏差一、过度自信二、保守主义偏差三、框定偏差四、事后聪明偏差五、小数定律偏差六、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七、确认偏差与“阿Q精神”八、心理账户第八章 金融市场中的情绪、动机与自我控制第一节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金融市场异象: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一、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概念二、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相关研究第二节 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情绪特征及影响一、情绪的概念及特征二、心态对投资的影响三、过度反应的情绪指标——一信心的影响第三节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动机第四节 自控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一、人类的需求与满足二、自我控制的概念三、心理学对自我控制的研究四、金融市场中的自我控制五、如何做到自我控制第九章 证券投资博弈:散户跟风行为的博弈分析第一节 博弈与均衡一、纳什均衡(NE)二、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SPNE)三、贝叶斯纳什均衡(BNE)四、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PBNE)第二节 博弈论与证券投资第三节 金融市场上的跟风行为:羊群效应一、羊群效应二、羊群行为的形成机理三、理性羊群行为的几种理论模型第四节 证券分析师羊群行为的博弈分析第五节 证券市场反馈效应与投机泡沫的博弈分析一、反馈理论:解释股市投机泡沫的新视角二、信念、反馈效应与投资泡沫: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模型第十章 证券投资博弈:机构大户影响股票价格的博弈分析第一节 机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博弈分析第二节 格罗斯曼一斯蒂格利茨悖论(模型)第三节 多种风险证券的阿麦蒂模型第四节 拉丰一麦斯肯模型:内幕交易人与市场有效性假说第五节 机构投资者定价策略的博弈分析参考文献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度投机性,而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可分为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前者在资金实力、分析手段与信息获得与把握上具有优势;而后者由于势单力薄,经常揣摩、打听前者的消息或行动,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依据。在我国,中小投资者占投资者的绝大部分,他们的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发展状况,而他们又以弱势人群的姿态出现,其决策行为的非理性严重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因此,仅借助现代金融学的方法无法正确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我们应充分重视行为金融学这一新兴理论方法,利用它来发展、完善现代金融学,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证券市场。 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例如,行为金融学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开放式基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金份额的赎回,基金经理要根据其对赎回量的估计确定资产的流动性,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估计投资者的行为决策方式。投资者往往在受到压力时高估风险,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能大量赎回,而从众心理又可能深化这种趋势,使基金受到更大的压力。另外,由于投资者的后悔与谨慎心理,他们常常利用代理人制度转移其对经济结果的责任及受到的压力,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点,基金经理就能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率,提高基金的运作水平。资本市场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使得投资基金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主要投资机构,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对冲基金等众多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投资机构已经成为市场中最重要的投资主体。投资基金地位的上升也使得投资基金逐渐成为居民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对象,因此如何在众多投资基金中确定投资对象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投资基金经理是投资基金的管理层,是基金投资策略的确定者和实施者。投资基金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基金经理的选择。基金经理层的专业学识与心理素质也成为选择基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基金经理的选择以前主要是以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和信息理论为指导,但是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理论在这个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我国投资者在确定投资对象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除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考虑因素,还必须从行为金融理论出发进行考虑。首先,优秀的基金经理应该具有雄厚的专业学术基础和丰富的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受过正规教育,知识背景丰富的经理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和对市场的形势判断能力相对较强,这一点在发达国家中表现得较明显。1994年7月第四期的BusinessWeek曾经公布过一个调查结果:将美国的大部分基金按照该基金中同样位置的经理是否是常青藤盟校毕业生划分,结果发现由常青藤盟校毕业担任经理的基金比其他基金的回报率高出40个基本点。芝加哥大学学者JudithChevaliert和MIT学者GlennEllison抽取了1988年到1994年期间美国的492个基金经理(限于增长和收入型基金)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拥有MBA学位或者在作为学生期间SAT成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基金业绩显著优于没有MBA学位和SAT成绩平常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基金经理毕业学校、学习成绩、从业年限等因素的差别所导致基金业绩的差别实际反映了经理金融专业知识、从业经验、利用社交关系网络能力、收集处理市场信息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因而也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时应该考虑的因素(JudithchevalierandGlennEllison,1999)。其次,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与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还应当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优秀的基金经理应当能够避免由于自身的心理因素造成重大失误并且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例如,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动量投资策略(MomentumStrategies)就成为投资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此时,基金经理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对于市场延迟反应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券价格变动的趋势和持续时间必须有深刻地了解和准确把握,才能在合适时机买入和卖出证券。此时对于投资大众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就成为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再次,从大众投资者的角度来分析,在选择投资基金确定自身投资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基金经理对预期风险收益的影响和偏差。例如,如前文所述基金经理可能由于过于自信而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此时基金经理就有可能为了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从事风险较大的投资(DeLongJ.Bradford,AndreiShleifer,LawrenceH.SummersandRobertJ.Waldmann,1991)。同样在一段时期内投资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有可能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而采取较以前更稳定的投资策略以降低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从而锁定基金的投资收益。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居民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预期风险状况均有可能由于基金经理的行为被放大或缩小。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必须对于经理人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倾向进行关注,避免选定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发生意外的变化。最后,投资者还必须注意基金经理出于提高自身利益的心理动机可能会故意扭曲自身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例如基金经理会在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日(如年报、中报公布日)附近调整投资头寸,以提升基金和经理自身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研究表明许多投资机构在第四季度或年末具有买入风险较小,前一段时间内价格上升、收益为正的证券,卖出风险较大、前一段时间价格下跌、收益为负的证券的倾向(JosefLakonishoketal,1991)。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时需要考虑有关基金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一)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造成的行为偏差导致了市场价格的偏离,而若能合理利用这一偏差将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这就形成了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传统投资策略还存在投资者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变动,而人类的心理决策特征是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某些行为是稳定的和跨文化的,行为金融投资理念的交易策略相应也就更具有相当的持久性。从国外看,基本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主要有价值投资策略与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等等。近年来,美国的共同基金中已经出现了基本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如行为金融学大师RichardThaler发起的Fuller—Thaler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有一些还取得了复合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二)演化证券学投资策略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是运用生物进化原理系统阐释股市运行机理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证券投资研究的一个具有生命力和丰富内涵的新领域。与现代金融学的“理性人”、“有效市场”相关假设不同,演化证券学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是揭示股市生存法则最有潜力的前沿科学。其开山之作《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颠覆了股市运行机理的传统理论,可称为达尔文式的范式革命。当前,演化证券学和行为金融学一道已成为金融学的热门边缘交叉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式和各种理想化假设,研究指出股市波动既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也不是随机漫步理论认为的“布朗运动”,而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三)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启示行为金融学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开放式基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金份额的赎回,基金经理要根据其对赎回量的估计确定资产的流动性,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估计投资者的行为决策方式。投资者往往在受到压力时高估风险,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能大量赎回,而从众心理又可能深化这种趋势,使基金受到更大的压力。另外,由于投资者的后悔与谨慎心理,他们常常利用代理人制度转移其对经济结果的责任及受到的压力,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点,基金经理就能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率,提高基金的运作水平。机构投资者本应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的领导者,但我国的各类基金却一直是投资风格模糊。其可以考虑利用市场现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并依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性,采取相应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1、反向投资策略与价值投资策略该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好的股票。如选择低市盈率的股票。选择股票市值与账面价值比值低的股票、选择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等。行为经济学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度反应的一种纠正,是一种简单外推的方法。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消息的不完全,往往对政策信息表现出过度反应,尤其是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对政策面消息的反应尤为强烈。而机构投资者的信息库和专家队伍则可以对政策的把握有一定的预见性,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可以采取反向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大量的“跟风”,“跟庄”的羊群行为。使整个市场的预测出现系统性偏差。导致股票价格的偏离,并随着投资者对价格趋势的积极跟进而进一步放大了价格与股票基础价值的偏离。这些对股票价值的高估或低估最终都会随着金融市场的价值回归而出现异乎寻常的股价下挫或上扬,也就带来了相应的价值投资机会。ST股的股价往往在特别处理或特别转让的消息公布后现出不跌反涨的现象。从现为金融学的角度看。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壳资源的稀缺性,这类公告效应带来的不仅是公司陷入严重困境的角度看,更是该公司可能会成为潜在并购目标,紧接着就有资产重组等大动作,给投资者带来其未来收益流价值的预期。这类股票也可以成为机构投资者资产组合中的构成之一。2、动量交易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寻求在一定期间中股价变动的连续性。如股价变动连续趋涨,则采取连续卖出的策略;如股价变动连续趋低,则采取连续买入的策略。我国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倾向比国外同类研究的发现更加严重。根据赵学军、王永宏(1998-2000)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中投资者卖出赢者的概率是其卖出输者概率的两倍,而Odean(1998)的研究中,国外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卖出赢者的概率是其卖出输者概率的1.5倍。处置效应会带来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幅,而这一差价最终的收敛意味着那些有大量资产收益未实现的股票一般要比那些有大量资产亏损未实现的股票有更高的预期回报。利用这一异象可以采用动量交易策略,也就是基于过去股票价格的走势,通过差幅获利。另外,由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带来的锚定效应等也会导致其对新的信息反应不足,使得股票的上扬或下挫趋势会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对此也可以运用动量交易策略,从业绩变动与事后股价的这种关系中捕捉到获利的机会。3、技术分析策略我国投资者典型的羊群行为带来的信息骤集效应也增强了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将图形分析视为一种进行短期决策的信息,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用这一主法,骤集在这一“信息”上由此分析得出相似的结论,并据此进行交易时,投资者就会从中获利,进而又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采用图形分析的手段,最终使技术分析所预测的预测值与未来的资产价格确实呈现出现正相关关系。4、演化分析策略演化分析是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股价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在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这三大证券分析方法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第十七届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年会评述

风险-不确定性等效与现代金融理论的诞生 经济理论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分往往会追溯到富兰克·奈特,他将风险划分为数值可测的,将不确定性划分为不可测的,这样的区分在当代关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文献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奈特说:“一个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或“风险”,与一个不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截然不同,前者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不确定性。” 1944年,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恩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第一次正式的把风险与不确定性统一到经济理论中。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定义了期望是各种结果的概率组合,后来被称为效用。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恩以公理形式证明了伯努利的期望效用是各种结果按概率加权后效用的总和,并建议用数字来测量效用。认识论上的不确定性由此转变为实体论上的风险,是关于世界各种可能状态的分布函数。 战后经济学用风险来代替不确定性理论上是由两个主要力量推动的,他们的结合使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变成了现在的模样。首先,正如巴克豪斯所阐述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决定性的数学化代表了经济学一个主要的新分支,尽管数学在经济学上运用已经有较长 历史 了,包括马克思、凯恩斯等。《通论》在当时是一本被认为高度数学化的书,由此也被老一代经济学家广泛拒绝。其次,经济理论的学科与方法经历了一个关键的重新界定。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恩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由莱昂内尔·罗宾斯(1933)提供,他认为经济学不是被研究主题所区分,它不是关于商品的买卖,不是关于失业与商业周期,而是处理人类行为的一个特殊方面:在不同使用者之间如何分配稀缺资源。《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代表了第一个在不确定性下的一致性、可预测选择理论,强烈反对经济学中在不确定性下的人及心理因素等人类行为的数学处理。 这样,不确定性,这个仅在20世纪30年代被介绍进经济学的概念,被表达为可计算的形式,并且因此降维为风险。这种做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诞生了现代金融理论,即1952年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与1964年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模型,它能把衍生品的风险进行定价。现代金融理论可被称为是不确定性量化科学。 不确定性的回归 不确定性的量化在现代金融理论的里程碑中达到顶峰,它产生了几乎前所未有的政治和实践影响。其中最为中肯的论证是由唐纳德·麦肯齐给出的,他于2006、2007年在关于“经济理论的表演性”的研究中指出,期权定价理论的广泛应用对金融实践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以至于“它的假设——最初与市场的经验现实严重不符——变得不那么不现实了”。费希尔·布莱克他自己曾在1989年说到:“交易员们现在广泛地使用公式及其变种。他们如此频繁地使用它,以至于市场价格通常接近公式的定价,即使在那些应该有很大偏差的地方。”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公式被誉为对“金融真相的科学发现”,它也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全球衍生品市场实现巨大增长的关键。与有效市场假说一起,这个公式在衍生品通过动态对冲能减少 社会 风险的假定下进一步合法化。引用一位经纪商的话:“我们交易越多, 社会 就越美好,因为风险越小”。 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的结果,并迅速通过证券化产品,如CDO,CDS衍生品在全球扩散,这场危机使得人们通过概率数字来评估风险的信心嘎然而止。不可计算的不确定性以“黑天鹅”的形式回归,“黑天鹅”是指一种没有预期到的尾部风险事件,伪装成正态分布,但实际上它的相关性不能被风险模型所捕捉,这也是非理性的“贪婪”的投机。 用复杂系统理论 探索 金融系统的不确定性 0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警钟之一,在风险管理领域中越来越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将不确定性降维成风险存在很强的误导性和局限性,而这一认知也推动着新研究视角的产生。在国内,就有高校长期致力于从复杂系统的视角,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金融系统的不确定性。作为金融系统工程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天津大学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至今已举办到了第十七届。2019年年会以 “百年变局下的金融系统工程和风险管理” 为主题,旨在研讨如何认识和把握复杂金融系统运行规律和理论,明晰金融系统工程和风险管理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好地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百年变局下的伟大民族复兴助力。 百年变局使我们的眼界和信息不同以往,金融发展的本身出现了‘实践快于理论"的现象, 新的产品和服务带来新的问题,值得各位学者从更广泛的视角,运用更全面的数据去开展研究,这也体现了系统工程学科的独特价值与活力 。 以下为本次大会主题报告及专题报告的简要概述。 香港城市大学李端教授介绍了他的研究“Revised Progressive-Hedging-Algorithm Based Two-layer Solution Scheme for Bayesia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他指出,随机控制既有固有的随机系统噪声,又缺乏对系统参数的认识,构成了强化学习中的一个基本挑战。对此,李端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两层解方案,用于将可约系统的不确定性与不可约的不确定性分离到两层,并直接逼近最优策略。该方法可应用于动态投资组合的选择问题中。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杨晓光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涨强跌弱"与中国市场异象” 。该研究通过日度和日内高频数据,阐述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正反馈交易现象,即中国股市追涨的强度远远大于杀跌的强度,而这一现象主要的成因是占据市场交易主体的散户“追涨守跌"力量大过了机构投资者的”追涨杀跌“力量。他指出,这种不对称性,降低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削弱了市场的有效性。 天津大学张维教授进行了题为“百年变局中的管理科学:几点思考的分享”的主题报告 。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正在进行的“十四·五”战略研究课题,张维指出,在当今百年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颠覆性技术的重要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的最佳实践以及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影响管理活动规律的重大因素。张维以颠覆性技术对金融活动规律的影响为例,分析了未来管理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探讨了未来重要科学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复旦大学张金清教授进行了题为“指数基金的股指期货对冲策略研究”的专题报告 。张全清认为,指数型基金较主动型基金绩效更好,有强烈的风险对冲需求,而将模糊厌恶引入指数基金的股指期货构建的对冲策略能够显著提高ETF组合的投资绩效。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房勇副研究员作题为“融资融券的处置效应及动量策略研究”的主题报告 。他分享了其在融资融券以及动量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证实中国融资融券业务投资者整体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且不同市场中同种因素对处置效应个体的强度影响不完全相同。 上海交通大学吴冲锋教授以“移动交易特征研究”为题作主题报告 。他认为,移动技术带来的便利性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也推动了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业的创新与变革。他指出,移动交易端的出现改变金融市场参与便利性、参与者主体的广泛性、渠道的普及性、直接交易成本与信息获取成本等等,从而改变了传统金融创新带来的供求特性、流通特性、损益特性和风险特性,并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李建平研究员以“大数据环境下的风险识别与集成”作主题报告 。他对“大数据环境下的风险识别与集成方法”进行研究汇报,以财务报表为载体,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构造了新的风险识别模型,成功地将非结构化文本与结构化文本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风险因子分层体系。 厦门大学郑振龙教授作题为“牛市风险与牛市贝塔”的主题报告 。该研究首次提出了牛市风险的概念,发现了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牛市贝塔与横截面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证实了牛市风险是一个有别于传统定价因子的新定价因子。 吉林大学陈守东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中国金融状况分析” 。陈守东在报告中分享了他最近的研究工作,包括构建包含关键性风险因素的金融状况指数,进行经济冲击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强度分析,进行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期限效应分析等研究内容,为中国金融状况的分析、预测以及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作出贡献。 西南交通大学黄登仕教授以“企业R&D投入强度是锚定政策门槛还是联结企业”为题作主题报告 。他指出,企业高管在研发投入决策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锚定和调整行为,不仅锚定政策门槛,同时还锚定联结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政策门槛对研发投入决策的正向影响更大。 山西大学张信东教授的报告主题为“Does supplier concentration affect corporate innovation?” 。她认为,高水平的供应商集中度减少了公司的创新投入,且这种影响在小规模、私营、耐用品行业的企业中更加明显。同时她指出,风险承担、资源占用和议价能力是造成这种影响的三个渠道。 华东理工大学周炜星教授从预测大地震的发生概率出发,提出了时间序列的重现时间间隔分析(Recurrence interval analysis)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设定事件发生的阈值,假设重现时间间隔的几种概率密度分布情况,并通过KS检验进行验证。该方法可以运用于股票涨跌情况的概率预测,进行风险预警。 北京师范大学李红刚教授以“ 社会 经济系统复杂性与金融系统风险”为题作主题报告 。他运用复杂经济金融系统与计算实验的方法,建立“金融机构网络与系统性风险”、“交易者信息交互与行为趋同”与“交易者策略交互与行为级联”等多主体模型,开展 社会 经济系统复杂性与金融系统风险研究。 湖南大学马超群教授作了题为“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的主题报告 。他首先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进行对比,详细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的各种痛点,比如融资难融资贵、技术资产抵押难、资金流传慢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和区块链保证底层数据真实可靠的性质,提出了供应链金融区块链解决方案目标。 厦门大学郭晔教授的主题报告题目为“后资管新规时代的影子银行与中国资产证券化” 。她针对后资管新规时代的影子银行与中国资产证券化展开研究,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定义与分类,对比资管新规前后,中国资本证券化的发展,以及中美两国关于资本证券化的界定与风险,提出了中国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更具有影子银行的典型特征。 从对风险与不确定性明确的区分,到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等效,再回到对风险并不等同于不确定性的认知,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定义及二者间的关系一直在不断演变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u2022阿罗曾说过,“对我而言,我们对 社会 中和自然界事物运作方式的了解就像一团团模糊不清的云。不论是 历史 的必然性,重大的外交计划,还是关于经济政策的激进观点,信仰确定性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祸端。对个人或 社会 而言,开发具有广泛影响的政策时,谨慎是必需的,因为我们无法预测结果。”在由不确定性统治的世界中,对结果的预测不是简单、确定的线性关系,真实的世界永远是复杂的,多维度的,随机游走的。而在同样由不确定性统治的金融市场中,我们亦需要时刻保持对它的敬畏。

标准金融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由于忽略了对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模式的研究,造成了理论与实证的背离。行为金融理论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社会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证券市场的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建立了行为投资决策模型。在对证券市场的大量统计研究基础之上,行为金融理论家们已获得了关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大量实证研究结论,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证券投资策略。因此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用行为金融理论深入探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研究已显得非常必要。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代投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陆蓉《行为金融学》读书笔记

行为金融学(其实也是行为经济学)的这个特点很容易让人觉得行为金融学是正确的,毕竟它研究的是真实的世界,传统金融学研究的是假设的世界(理性人假设),是一套供奉于象牙塔错误的理论。 这种观点是错的。借用一句话:所有的理论都是错的,但是有些很有用。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都是正确的理论,这种正确是基于他们所假设的条件基础上的正确。正如,数学是一种绝对正确的知识,因为它的研究出发点并不是真实世界,而是由公里和逻辑所架构起的世界。我们觉得传统金融学是错误的理论是因为我们用另外一套基础假设去套它,当然就觉得它是错误的了,其实作为理论来说,它并没有什么错误。 现在很多文学青年喝多了巴菲特的心灵鸡汤,总觉得价值投资是正确的,有效市场假设是错误的,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们这种价值判断所犯的错误跟我上面讲的并无差别。 也许有童鞋会继续提出质疑:现代金融学毕竟是建立在真实金融运行之上的,我们如何能允许一个建立在非真实现象基础上的假设和基于这些假设的理论呢?其实,传统金融的假设也是对某些决策的观察基础上抽象的,也就是冯·诺伊曼的最大期望值理论。一个现象有时候可以总体去研究,也可以拆分到许多小环节,小情景去研究。某些环节和情景,适用的理论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使用一套理论去解析现象的时候,必须首先去研究这套理论建立在什么样的假设之上,并且这些假设和你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符合。这才是正确运用理论的态度。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老是对我说过一句我至今还记住的话:当你研究一个模型的时候,你首先要看的是它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它能做什么。 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是两棵根不同、树干独立而树冠交织在一起的独立理论。 套利行为可以分为三种:跨商品套利、跨市场套利和跨期套利。 跨市场套利: 是一个商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存在差异,扣除交易成本以后,如果仍然能有价差,那么就表明存在跨市场套利的机会; 跨商品套利 :是指在同一个市场上,不同商品之间存在套利的空间。 跨期套利 :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同,考虑到所有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后,如果仍有价差存在,表明存在套利机会。 现实中的套利是有限制、有风险并且不能保证正收益的: 有限制:指套利交易的很多交易都有保证金,并且交易资金的流动性通常会收到限制(例如,卖空所获得得资金在履约之前是不能提取出来的); 有风险:套利行为的出发点可能是因为价差的出现,并且认为价差很有可能会犹豫市场的理性而快速地消除。但,实际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价差不仅不会消除,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从而耗光投资者的保证金。 正收益不可保障:很多投资者都不能加持到胜利的时刻,中间很有可能是因为保证金不够而被迫平仓出局。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有限套利和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两大支柱。所以,在讲完有限套利的基本概念和产生机制后,作者就开始转向了讲解心理学这个领域的东西,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认知偏差。 其实认知偏差很多人早就知道了,有两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就列举了很多有趣的认知偏差的例子。这些关于认知偏差的书都有一个不足,就是无法用一个同一的框架框定这些偏差,让人非常难去记住这些认知偏差究竟在那个环节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效果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本书的作者就提供了一个框架,我觉得蛮有启发意义。这个框架就是信息处理过程,并把各种认知偏差归结到各个过程当中,让我们至少能够对认知偏差进行分类管理。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在不同的环节里,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偏差。 可得性偏差是指容易获得的信息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更大。容易获得既包括可以通过便捷渠道获得、也包括容易理解、容易想象、经常接触、现象的描述更加夸张和生动等因素有关。通常,具备以下特点的信息都容易让人产生可得性偏差: 可想象性。能让人容易记住很重要。 新近性。最新的信息影响最大,哪怕是充满不确定的。 显著性。浅显易懂,观点突出很重要。 生动性。形式和实质都很重要。 另外,通常最近发生的事情对你的影响更大。但有时候也是首次发生的影响更大。这种似乎是矛盾的现象的一个解析是看时间和强度。 代表性偏差表明我们容易被一些显著的刻板印象来影响力判断。代表性偏差的本质是不懂小样本不能用做统计推断这个道理。 要避免代表性偏差的一个重要思考模式就是要学会用基础概率来思考问题。不管面前的这个现象描述是多么精准,我们都首先要学会排除这种干扰,从总体的概率来看这个现象发生的概率,然后再调整自己的判断。也就是,要使用所谓的贝叶斯方法。 过度自信应该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偏误了。过度自信的人通常都会高估自己和高度当前的形势。例如,在牛市面前疯狂买买买,熊市时就不敢动。 为什么人会有过度自信?人的的知识产生过程本质是信息积累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积累 —》知识—〉能力。但是,知识积累是无限的,人的能力的增长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过度自信。 * 自我归因:认为好的结果都是自己的功劳,坏的结果都是别人造成的。 * 后见之明:事后人们产生一种早就知道原因的幻觉。 * 认知失调:当结果与自己的认知不一致,选择忽略或者歪曲事实的心理机制。 确认性偏误:人只关注哪些能支撑自己结论的证据,对于否定自己的证据视而不见。 神奇推理:将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归结于某些神奇的举动或者现象。神奇推理的本质就是将相关关系误认为是因果关系。 常见的决策非理性包括以下几个: 参考点依赖:人作决策时通常不是以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作为比较(传统金融学的观点),而是以作对比来判断效用,这个被用作对比从而形成效用感知的点就被称为参考点。参考点是prospect theory的关键概念。参考依赖点通常来自于: (a)历史水平 (b)期望水平 (c)其他相似的参考人。例如你获得了奖金,这个奖金的效用并不取决于奖金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跟你一个办公室的某某也拿了多少奖金。 要摆脱参考点依赖,就要学会向前看,立足当下,面向前方做出决策,不要受过去的成本所影响,就假设现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没有过去的成本,我因该怎么做。 不同情景下的风险偏好有所不同:传统的金融学认为人都是损失厌恶的,但是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只有人在面对收益的时候才是损失厌恶的,当他们在面对损失的时候,则是风险喜好的。 错判概率导致决策偏差:不同事件的概率转化是非线性的。存在以下四种可能: 低概率事件被高估 —— 偏度很高。 当这个事件发生时,导致的损失很大,尽管事件的发生概率极低,人们也会认为其发生概率很大,从而做出误判。最典型的就是害怕坐飞机,从统计结果来看,坐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但是飞机事故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所谓人就会错误地不敢坐飞机。 低概率事件被低估 —— 对小概率事件的漠视,而且一般都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到0。 高概率事件被低估 —— 失去了才觉得最美。 表现为对一些常见的事件视而不见,转而追求一些希望渺茫,成功概率很低的事情。在金融市场上就表现为对大类资产的配置不讲究(研究表明,大类资产的配置,例如股票、债券和银行资产,对整体收益率的影响超过90%),而专门去研究个股。 高概率事件被高估 —— 连续决策错误。 连续发生的高概率事件只要将概率相乘,其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明显降低了。 狭隘框架理论 :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无法从全景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就是框架的作用。例如,人虽然知道分散投资建立投资组合,但是你仍然会去关注组合中个股的投资收益,但投资组合的作用就是抵消个股波动的影响,是不应该关注个股的,这就是因为狭隘框架。 心理账户理论 :人有很多独立的心理账户,这些账户之间通常没什么联系。 现在,市场上有一只股价为50元的股票,你认为这只股票实际价值只有30元,但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关于这只股票的一系列利好信息,这只股票的股价很有可能会达到80元,你会怎么投资呢?如果按照传统金融理论,你应该卖空这只股票,因为这只股票已经远高于其真实价值。但是,行为金融学认为,你的目标是盈利,这只股票的真实价值并不重要,你要做的是对别人的判断的猜测,就好像选美一样,漂亮不漂亮并不重要,关键是才对 —— 所以你应该买进那只股票。 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做出投资决策。 传统的金融学是不会去研究参与者的。因为传统金融假设人都是理性人,并且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一样的,所以就没有了研究的必要。但是,通过前面对认知偏误和决策错误的陈述,我们发现行为金融学认为需要对投资者进行研究。 典型的交易错误如下: (1)分散不足:所投资的资产的变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所配置的资产形成一致方向。 书中提出的一种典型的分散不足:本地偏差。所谓的本地偏差包含的范围很广,包括投资自己熟悉的股票、投资自己公司的股票、只投资本国的股票等都属于本地偏差。因为这些资产的变动方向都是一样的,例如投资自己公司的股票就会跟自己的工资的变动方向一样,如果公司破查了,你就同时丢掉了收入和公司的股票。 (2)简单分散化:1/n进行资产配置,也就是说在所有的资产大类都分配同样的比例。理性的资产配置应该是需要根据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来进行资产的大类配置的。因此,不同的人的资产配置模式应该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3)过度交易:过于频繁地进行交易,导致收益率降低。过度交易产生的原因通常是过度自信,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单身与否、周边朋友圈的影响等。一般认为,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频率高于机构投资者。 (4)卖出行为偏差:过度处置效应。书中讲了一个“卖赢持亏”的事实,即人们在处置自己的账户时,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资产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资产。 产生这种效果可用Prospect Theory来解析,即人们在盈利时倾向于厌恶风险,在损失时,倾向于接受风险。本质上,还是决策参考点的问题。 要避免这种倾向,不是说每次你不买点盈利的而卖掉亏损的。关键时往前看,即*做每次决策的时候都是要立于当下的情景,不要被过去的成本参考点所影响,要基于当下来做决策。 (5)买入行为偏差 —— 涨停敢死队和有限关注。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往回看,感觉历史会重演,涨停还会继续发生; (6) 羊群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一群人的心理不会由于内部的随机性而在整体对冲掉,而是会体现出一种系统性的偏差。“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在金融市场上,当人们面对恐慌性事件,绝大多数的人不会做出理性的判断,而是会恐慌式抛售、踩踏。 羊群效应在中国市场会更加明显,因为中国市场以散户为主。 美国:90%机构投资者;10%个人投资者; 中国:20%机构投资者;80%个人投资者; 大盘可预测理论:罗伯特·席勒认为大盘是可以预测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关键指标衡量当前的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 股权溢价之谜&股票非参与之谜:股权溢价之谜体现在股票的实际收益与高于其风险×厌恶系数,表明股票的整体收益是更高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战略资产配置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股票;但是,现实情况是,人们在资产配置中,很少配置股票 ——这被称为股票非参与之谜。 价量关系理论 —— 米勒假说: 成交量反应了市场上投资者的意见分歧。如果投资者的意见分期越大,成交量就越大。 米勒假说认为,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市场:1)投资者有意见分期;2)卖空有限制;那么当前金融市场的价格反应的就是乐观者的预期,也就是说稳定的价格都是被高估的。米勒假说还有两个推论:1)投资者的分期越大,股票被高估的可能性就越大;2)越难卖空的股票,其股票就越容易被高估。 博傻理论:击鼓传花。末日权证狂欢日。 这个理论也反映了,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有时候也有时候不是一个好策略。因为根据米勒假说,你手中的股价很有可能是被高估的,如果你长期持有不懂,可能是击鼓传花游戏中把花落在了手上的最后接棒人。 6. 行为金融交易策略 行为金融的交易策略本质就是利用人们会犯错的特点,从而获得收益。这些策略包括很多,例如惯性定律、量价关系等等。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因子模型。 书中甚至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发现的97个异像因子:

博弈论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博弈论假定所有人都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考虑了很多心理学因素。。

博弈论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关键词:有限理性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进化博弈 在行为金融学和进化博弈论中都有关于有限理性概念,那么,这两门学科中有限理性的内涵是否一致,本文从这两门学科的发展历程来说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内涵 由于传统的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两大基石之上的,投资的目标是收益最大化,投资者之间无差别,他们都是对风险持厌恶态度的,并且面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态度始终是一致的。但是,随着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解释的异常现象;同时实验经济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随着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方面的重大发现,金融学便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对证券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有限理性行为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创新的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理论从心理学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出发,比较圆满地解释了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阐述的异常现象,比较切合实际的阐释了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并由此否定了传统金融学中的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经济心理学家Slovic提出以来,早已超出了生物进化理论的使用范围,现己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来解释并猜测人的群体行为。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表现 普遍的售盈持亏倾向 售盈持亏倾向,即投资者愿意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并继续持有亏损股票的心理倾向,行为金融理论称之为处置效应。 赵学军、王永宏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售盈持亏倾向比美国投资者更严重;吕岚、李学通过卖盈比例/卖亏比例和持股时间检验表明,中国股市同样存在处置效应,与美国股市不同,中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比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强烈;陈斌等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个体证券投资者处理套牢股票的方式方面,选择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为数最多,选择不断补仓拉低价位的投资者数量次之,而选择忍痛割肉者最少。上述对处置效应的研究反映了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倾向,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定。 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定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等外因在其中的作用,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过度自信。 李心丹、王冀宁和傅浩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投资者进行了一些并非能带来收益最大化的交易,在排除合法避税、流动性需求和平衡收益与风险等三个可能影响因素后确定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上述非理性交易的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故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对于投资者正确处理信息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直接影响是,假如投资者有过度自信倾向,那么他们就会过分依靠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财务表的信息;间接影响是,具有过度自信倾向的投资者在处理各种信息时,重视那些能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有损其自信心的信息,以至于不愿承认自己投资决策失误,这会导致售盈持亏、对某些信息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进行大量盲目交易等非理性行为。 显著的羊群行为倾向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凡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拟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靠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同时进出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均表现十足。施东晖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用以检验羊群行为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政策干预频繁和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具有联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的出现,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专心的庄家所利用,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成为庄家获取暴利的

有没有适合金融行业的OA软件,或金融行业OA有哪个厂商做过?

北京万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1998年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的研发力量成立,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南京,合肥,天津等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目前全国有300多名员工,研发和技术支持人员的比例将近一半。公司成立10余年以来一直致力于OA协同管理领域,截止目前已经积累3000多家案例客户,6000多个项目经验,是一家在OA领域专业性强,注重技术实力和研发的协同管理厂商。

金融服务企业文化标语

1、让金融有爱,让生活有派。 2、投促重安全,安全创高效! 3、投促赢有道,金融信致远。 4、存钱到银行,愿给您帮忙。 5、倾听心声,以你为尊! 6、让你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7、赢得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奉献社会。 8、上对网站,下对控件,管好电脑,舒心网银。 9、同行共赢。 10、投资更显稳健,财富促造幸福。 11、为共同利益,争双赢未来。 12、服务是企业的需求,态度是服务的根本。 13、花钱您专业,管钱我专业。 14、塑造银行良好形象,树立客户是上帝的理念。 15、为你我敞开心扉,对其他我守口如瓶。 16、快乐、创新、开放、共赢。快乐是心态,创新是核心,开放是重点,共赢是目标。 17、投政企项目,促创诚金融。 18、全心全意,为民理财。 19、用心服务,放心托付。 20、存入放心,贷出贴心。 21、普伴相贷,生活我爱。 22、加强监管考核,做好业内外及社会评议工作。 23、创造储蓄价值。 24、银行管家善理财,储户放心百分百。 25、尊老爱幼,服务入微。 26、当你想创造更多价值,你会第一个想到爱投。 27、存入一生辛勤,取回一世放心。 28、做最好的小贷公司,为中国经济添砖加瓦。 29、投促融天下,贷赢千万家。 30、您的利益,我们的宗旨;您的满意,我们的追求。 31、您有问题,我来帮助。 32、普伴金融,只是为了生活的乐趣。 33、做您资产管理的忠实之仆。 34、今天你给我钱,明天我给你更多的钱。 35、投促金融一点通,投资理财好轻松。 36、投资新理念,投促更稳健。 37、投资快乐人生。 38、有钱存银行,好过家里藏。 39、万众瞩目的金融网,你值得信赖。 40、您放心我们才安心。 41、投安全,促创富。 42、理财原来这么简单! 43、促投以政信,回报以稳健。 44、理财是人生态度,智能是生活方式。 45、投资理财,欢迎您来! 46、投促金融,开启投资政企新纪元! 47、投安全,促稳健! 48、我们不是金钱的生产者,我们只是人民的守财奴。 49、银行理财,问清再买。 50、投促理财,轻松一“点”。 51、你们的满意,是对我们最高的赞赏。 52、放心在我家,爱向千万家。 53、储蓄赢未来,成就大梦想。 54、选择投促金融,就是选择未来。 55、投政企项目,促民资金融。 56、**背景,诚信安全。 57、爱投金融,八面莹澈,量体财依,风险规避,利析秋毫,投必有报,雪中送炭。 58、一份关爱,多一份坚持,携手共成长。 59、诚信企业金融,普惠百业万户。 60、信用是金,理性共赢。 61、助财富增长,助企业腾飞。 62、我们是金锁,钥匙您留手。 63、我的财富,我的梦想。 64、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非法集资后果难承担。 65、以百分百的细致,创百分百的业绩。 66、投促稳健型,诚信天下赢! 67、理性为本,效益为王。 68、爱当久远,投之有道。“金”诚所至,融动万家。 69、银行利息,公示详细。 70、存希望,贷精彩。 71、借他人“财”能,奔个人“钱”程。 72、银行情,百姓音,中国梦。 73、携手爱投集团,共享财富盛宴。 74、明确的责任,具体的落实。 75、你敢给我钱,我就敢给你更多的钱。 76、保安全稳赚钱——投促金融。 77、智能化社区金融,就要与众不同。 78、大钱小钱,请到银行存钱。 79、立信天下,融通百业。 80、花钱您专业,存钱我专业。 81、停下的是浮躁,停不下来是的关怀。 82、顾客为本、诚信为根、创新为魂、快乐为果。 83、我们是个大家庭,我们手牵着手,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84、投促政企,汇通金融! 85、普惠之花开满人间! 86、一次携手,一生朋友。 87、热心客户,用心服务。 88、网络******,财富e卡通。 89、千万颗水滴,汇聚成大海。自由的金融,像家的银行。 90、服务为先,步步为赢。 91、走好金融第一步。 92、存一颗真心,取一份安心。 93、您的顾忌,我们知道,用的贴心,用的放心。 94、携手银行,放飞梦想。 95、专业品质,引领服务新浪潮。 96、我用双手成就你的梦想。 97、纠正错误的理财观念,培养良好的投资心态。 98、融资融智融百业,赢心赢信赢天下。 99、让每一位客户都很放心,共同创超更多的价值。 100、为人人用心做,让人人更贴心,专业更专心。 101、同心同行,共创共赢。 102、幸福之路,行行同行。 103、您的财富您说了算。 104、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承诺! 105、实行标准化服务用语和流程,让大家满意。 106、投投是道,促促是金。 107、投政企项目,促创业金融。 108、善待客户每一笔存款,合理分配每一份资源。 109、投促金融,您专业的理财师。

金融危机时是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什么?

金融危机~意思指的就是金融行业普遍危机感太强,银行不敢往外借钱,企业不肯扩大投资。导致一些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断裂,企业会因此破产。所以金融危机归根到底就是市场上的钱不够。而宽松政策就是放低银行贷款门槛,或者通过增发货币或者逆回购等现金支持手段缓解企业资金流动问题。紧缩措施只有在经济太好的时候,银行太容易往外借钱,所以加大了金融系统或者银行的风险,为了抑制这种情况才会使用财政紧缩措施

澳门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金融科技硕士名额多少

澳门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的金融科技硕士有20个名额。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澳门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的金融科技硕士有20个名额,是为了培养更多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工作者,提供具有技术能力的金融科技人才,帮助更多学生理解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

金融外包产业是什么

金融服务外包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金融外包是指金融企业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可以是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金融企业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一服务商(即“转包”)。金融外包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欧美,证券行业的金融机构为节约成本,将一些准事务性业务(如打印和存储记录等)外包。到了90年代,在成本因素及技术升级的推动下,金融外包主要集中在IT领域,涉及整个IT行业。据统计2005年整个IT行业的支出中有45%为外包支出。近年来,尽管与IT相关的外包仍占到全球外包业务的三分之二左右。但在金融外包领域,随着离岸外包和整个经营过程外包BPO(bussiness-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的崛起,外包安排的日渐复杂,金融企业从外包中获得的利益大大提高,金融外包也成为国际外包市场的主流。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金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根,必须了解国际金融外包动态,借鉴国外金融外包的经验,把现有的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上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综述:  全球金融服务机构越来越多地将原先自行承担的业务转交外包服务商完成。监管当局进行的行业调研显示,金融服务机构已将相当一部分的业务外包出去,外包的安排也日渐复杂。  金融服务机构通过外包,可以将风险管理及合规等职责转交给不受监管且能进行离岸操作的服务商进行运作。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服务机构如何能对所负责的业务及风险控制保持信心?如何能知道自己的业务是否遵循了监管要求?当监管当局质询时,这些机构又怎样能表明自己确实在按章办事?  为回答上述问题并指导受监管的金融服务机构(受监管实体),联合论坛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为外包制订高级指引原则。  本文对有关主要问题及风险做了详细说明,并阐述了作为参考标准的高级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银行、保险及证券业。每个行业的国际委员会可根据这些原则制定更为详细和有针对性的规定。  目前外包日益成为降低成本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其中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如应用开发,编程及译码)、专业运作(如某些金融、会计领域, 后台业务及处理、管理活动)、执行合约功能(如客服中心)。行业报告及监管调查表明,在金融公司安排外包的过程中,其它公司(包括公司集团内的相关公司及服务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受监管实体的职能与业务可通过多种方式来执行,有关职能可拆分为产品制造、市场营销、后台支持与分销等。如果各种职能的实施地点不同,但仍由本实体内部的部门来负责,则此类情况就不属于外包。该实体应在常规风险管理框架内防范有关风险。  当前更为复杂的外包安排不断涌现。在每种安排中,无论服务商是否受到监管,但都要受到联合论坛原则的约束。  各种行业及监管报告指出,外包涉及风险转移及管理方面(多与跨境业务相关)的问题。各行业与监管当局认为,受监管实体越来越多地依赖外包业务,可能会影响到其管理风险及服从监管要求的能力。另外,监管当局还担心:受监管实体采取适当措施管理风险及遵守监管要求的能力,可能因外包而难以有效向监管当局表明。  在外包业务引起的这些问题之一是对外包业务的过分依赖会严重影响到受监管实体的可持续性及其履行客户责任的能力。  受监管实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风险:制定全面与清晰的外包政策、建立有效风险监管流程、要求外包公司制定应急计划、协商达成合理的外包合同、分析服务商的财务与基础设施状况。  监管当局能够通过以下措施减少外包过程产生的问题:在评估单个公司时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情况、在分析系统风险时要考虑服务商的风险集中问题。  监管当局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受监管实体如何能保持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监管当局也担忧业务外包会影响受监管实体履行监管义务。除非市场与监管当局的影响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量,否则随着金融行业对外部服务商依赖程度的加深及IT技术的迅速发展,业务外包可能导致系统性问题。  定义:  外包是指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为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  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受监管实体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一服务商(有时被称为“转包”)。  受监管实体将外包的高级原则运用到具体的外包业务时,应考虑以下问题:第一,应根据外包业务对受监管实体业务的重要性来应用。第二,外包实体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附属关系或其它关系。当需要对附属实体运用外包原则时,可做适当修改,使其体现出集团内部外包业务风险的差异。第三,服务商是否受独立监管当局的监管。  按此定义,外包不包括购买合同。此处“购买”被定义为:从供应商取得服务、货物或设备,但买方不转移与客户有关的财产权信息或与其商业活动相关的未公开信息。  受监管实体是指由监管当局授权从事受监管活动的机构。本文提出的原则即是针对这样的实体。  外包服务商(或称服务商、第三方),是指代表受监管实体承担外包业务的实体。  监管当局是指所有授权受监管实体从事任何受监管业务并对该业务进行监管的机构。  金融外包发展趋势 :  金融机构将业务外包已有多年历史。例如自1970年以来,证券行业的金融机构为节约成本,将一些准事务性业务(如打印及存储记录等)外包。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在成本因素及技术升级的推动下,外包交易的规模已相当可观并涉及整个IT行业。  随后,外包出现在人力资源等更多的战略领域。同期出现了一种名为“业务处理外包(BPO)”的新形式,是一种点到点(end-to-end)的商业链外包。在BPO中,金融机构与服务商的关系也由传统的服务提供转变为战略合作。  外包的另一个趋势是 “离岸化”,即将业务外包到境外。许多跨国公司试图通过建立离岸交易及服务中心来提高本机构整体的效率。金融机构除将业务外包给服务商外,也会把一些业务交由海外附属机构来完成。  表1列出了在印度从事外包业务的若干金融机构及其人员规模。  表1 在印度从事外包业务的若干金融机构(2003)

金融外包产业是什么

1,金融外包是指金融企业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可以是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2,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金融企业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一服务商(即“转包”)。3,金融外包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欧美,证券行业的金融机构为节约成本,将一些准事务性业务(如打印和存储记录等)外包。到了90年代,在成本因素及技术升级的推动下,金融外包主要集中在IT领域,涉及整个IT行业。

国家对金融外包服务的政策,以及外包服务现状,导向。跟国外的对比情况

我国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策略 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印度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我国在承接金融服务外包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政府制定支持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印度的经验表明,政府对外包产业发展的支持很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成立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管理机构和专项发展基金,以行业协调和互助的方式推动外包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出台隐私信息保护等法规,增强国外客户对安全的信心;改善服务模式和服务效率,尽早出台专门针对外包产业的优惠政策;采取减税、免税及减免房租等优惠措施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二)制定总体性外包承接战略 金融服务外包的普及化为我国企业承接外包业务提供了广泛的合作空间。我国企业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战略要从暂时性、战术性向长期性、战略性转变,根据新的形势制定具有全局性、主动性特点的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应改变自身的定位,从过去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加工厂”变为各大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全面融入到各金融机构的业务中去。 (三)发挥比较优势,挖掘细分市场,逐渐扩大业务承接范围 各国都有自己擅长的金融服务外包的承接范围,限于人力、财力资源的制约,在发展服务外包时不可能同时全面推进。所以,我国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分行业有计划地选择重点行业拓展外包领域。国内企业应分析和发掘自己的比较优势,结合我国的劳动力和成本优势,要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争取全球服务外包的核心业务的承接。国内企业承接的外包业务通常是特定金融功能的业务,如客户服务、金融分析、客户系统软件开发等,而业务流程外包等较复杂的业务则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因此,我国金融机构承接外包业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这要求我国企业应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外包市场,包括信用等级评估、市场调研、后勤保障、计算机业务及系统的维护维修、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形象建设等通常业务,还包括一些新兴业务及复杂程度较高的业务流程外包。此外,要发挥文化、地理上的优势,从向韩国和日本金融机构提供IT外包服务开始逐渐扩展服务领域。随着我国金融人才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英文水平的提高,为扩大金融外包项目流入我国提供了有利的基础,金融机构应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提供专精式外包服务。 (四)建立业务动态监管制度保障服务质量 我国承包企业应在参照《金融服务外包》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外包承接流程,签订尽量缜密的相关承包合同,严格履行外包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和义务,并采用接受发包单位的全面评估,以期最大限度降低承接外包服务的风险。我国承包企业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内部评估和审计制度,定期对承包业务的进展程度、质量控制和相关影响进行评价,以确保和完善业务承包的长期发展。同时,承包企业也应该制定全面的承包风险管理计划,不但在承接外包业务时进行调查和评估,而且在合作过程中妥善处理承包业务以及与发包商的关系。整个合同期间,承包企业应监控承包业务的直接表现和潜在变化,确保业务的完成。这包括:承包企业能够理解和达到金融机构的目标;承包业务的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业务进展和实施计划之间的差异;业务进展是否严格履行承包合同条款;自身的财务状况;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潜在变化。为此,在制定外包文件时需要注意服务外包的范围、服务外包合同的规范性、服务商信用评级、服务外包中金融机构和服务商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外包出现纠纷时的处理程序等。 (五)建立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 我国的承包企业应遵循合法、风险控制、保护客户合法权益、有效监管等原则,识别外包活动潜在的风险,借鉴国外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的经验,确立自己的符合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原则的规范和制度。我国承包企业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突发事件制定应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对于承包业务的各种意外情形,如遇到不可抗力无法完成承包事务、内部技术或者骨干人员的变动等影响承包合同履行等,应设计必要的应急计划。 (六)培养外包业务专门人才 适用的专门人才是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基本前提。这就需要我国高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课程设置,培养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门人才。同时,行业主管机构或承包企业可以联合高校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使大量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通用人才成为可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的专门人才。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对社会急需金融服务外包人才进行培训,为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为什么存在金融外包服务行业

降低成本 增强效率 比如银行保安这块就不用纳入银行工作员工体系。成本低。理财产品的包销,代销就交给专业的代销机构增加效率~~`

我收到京东金融金条逾期发的紧急通知说把信息发到各大网站是真的吗

不是真的。有欠京东金融金条逾期不还的收到短信就是真的,京东金条外访通知是真的,金条逾期会上门催收的。

惠今金融发来的紧急通知真的吗?

惠今金融发来的紧急通知真的。根据查询惠今金融官网得知。惠今金融它就是一个借款平台,而且这个平台现在的借款的方式还是非常多的,目前已经是一个比较正规比较大型的一个家借款平台的该公司。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