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影响汽轮机发电机组经济运行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有哪些

影响经济运行的主要技术参数有:主蒸汽再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凝汽器的真空、锅炉的炉膛温度、机组所带负荷多少等。主要经济指标有:负荷率、供电煤耗、厂用电率、汽耗率、真空、锅炉的主蒸汽压力和温度、排烟温度、高低加投入率等。

如何应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过程中,部分体制性、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是地方性债务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对于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会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资会缩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进入偿债高峰期后又需要大量举债偿还债务,同时还要通过举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稳定经济。在多难选择下,可能会出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大,大量得到批准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开工的局面。 三是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预算软约束部门的巨大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成本;房地产市场回调和部分理财产品违约风险上升,金融机构和企业流动性偏好提高,导致资本“避实就虚”,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难以进入实体部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营较为困难。  四是财政金融风险加大。与房地产调整、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相关的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实体经济问题开始向财政金融领域传导。融资难融资贵也导致部分地区非法融资现象抬头。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导致财政金融风险上升。  五是企业进入去库存阶段。我国工业企业自2013年9月份以来进入补库存阶段,2014年3月份我国推出的“微刺激”政策增强了企业信心,产成品库存持续较快增加,到2014年8月产成品库存累计增长15.6%,产成品存货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9倍。2014年9月以后,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国内经济下行,产成品库存增速连续四个月放缓,企业开始进入去库存阶段,这将对2015年上半年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关注的四大问题  一是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是体制性、结构性、周期性的。从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增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看,我国经济中的问题主要是体制性和结构性,必须通过行政体制、国企改革、财税金融等改革加以解决。  三是我国是否进入通货紧缩阶段。截至2015年1月,我国工业品价格已经连续35个月下跌,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连续31个月下跌的纪录。产能过剩严重的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等价格降幅较大,竞争性充分的行业价格基本稳定。除了产能过剩影响价格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测算表明,2014年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价格下跌分别影响我国PPI下降0.4和0.8个百分点,分别影响CPI下降0.3和0.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2014年我国PPI下跌1.3%,占全年降幅的68%,CPI下跌0.6%。同时,电商等新的商业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此外,还应关注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带来的资产价格波动。而且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服务价格仍保持稳步上涨。因此,我国并没有进入通货紧缩,只是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不应对价格形势估计的过于严重,下药过猛。

“网络经济一方面在消灭垄断,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制造新的垄断”,结合网络经济运行规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你是温大的吧,电子商务期末作业?

在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汇报会上的讲话

在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汇报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汇报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期间xx同志在我省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个经济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振华同志已经通报了有关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完全同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   前不久,省委组织督查调研组,分赴各地、市,对贯彻落实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工作进行了督查调研,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对各地工作起到了督促、推动作用,也为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工作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这次会上又听了各地、市的汇报。总的看,各地在贯彻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中,思想重视,态度积极,行动迅速,开局不错。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仅仅是个开始,调整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在组织领导、深化改革遗迹推动“五项创新”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这些都亟待研究解决。   全国“两会”期间,xx同志到我省代表团重点就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应当重点抓好的七项工作,强调了应注意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我省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要求我们按照已确定的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案,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努力抓出成效。xx同志的重要讲话,论述精辟,针对性很强,为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把认识提高到xx同志讲话精神上来,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思想上的自觉和行动上的坚定,扎实有效地推进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下面,结合我省实际,我就深入学习贯彻xx同志重要讲话,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讲一些体会和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认识   从运城调产会特别是省委七届九次全会以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对经济结构调整已基本取得了识。但是,对照xx同志的讲话,我们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明显差距,亟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xx同志在讲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时指出,“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既对我们构成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面临日趋激烈纷市场竞争,如果不能抓紧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难以实现国民经济新的更大发展。”xx同志是从放眼世界、洞察未来的战略高度来论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的。就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学习体会。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经济结够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就是在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实现的。美国从本世纪八十代中期以来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注重开发和泣用尖端科技,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原有产业的优化升级,出现了近来的所谓“新经济奇迹”。日本从五十代中期开始,曾保持了近二十多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后来也暴露出一些经济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发展的“泡沫”问题。因此,进入九十代以后,日本又进入了新的大调整时期,至今仍在进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也长达二十,前几的一场危机又迫使其开始了又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在一些国家已经收到成效。,世界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调整时期,各国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此创造经济增长的新优势。从我国来看,东部发展较快的省份,如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也都适应这一趋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千方百计提高产业档次。内陆省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份,目前也在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纷纷采取调整经济结构的种种重大举措。放眼国内外,不难看出,哪里调整结构动手早,行动快,哪里就会掌握主动权,或者主动更加主动,或者被动转为主动,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省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更需要加大调整的力度,不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同全国的差距必将进一步拉大。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还缺少紧迫感和危机感,缺乏战略眼光。有的左顾右盼,患得患失,抱残守缺,认为结构调整是长期任务,可以慢慢来;有的认为结构调整固然重要,但现在经济环境不宽松,连工资都难以保证,当务之急是先保吃饭,顾不上调整和发展;少数贫困县领导对结构调整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有的空喊口号,并没有真抓实干,如此等等。这样的认识不改变,

中国经济运行稳健对全球经济有什么意义?

能够精准调控货币政策,增加了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底气。统计分析显示,9月份制造业PMI超预期回暖,新订单、出口订单等关键指标均大幅回升,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刚刚公布的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数据也超出了预期,呈现连续增长。近年来,中国不断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了经济增长潜力。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其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持续显现。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超7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为2012年的1.32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不仅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在产业结构方面,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长连续保持在10%左右,反映出新动能正在加快成长。其中,工业技术改造、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快于整体投资,表明技术改造步伐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加速。从内外需求方面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与投资的比例趋于合理,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增加。“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当“世界是平的”升级为“世界是通的”时,经济要素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广泛、更平衡地流动,发展的潜力得到释放,世界经济的蛋糕就会越做越大。路透社评论说,随着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战略,更多的国家正在力争加入中国推出的这一宏大计划。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刊文称:“所有人都想成为中国的朋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健,世界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前景。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较7月份时均上调0.1个百分点,分别调高至6.8%和6.5%,这也是IMF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表明IMF对中国经济持续看好,也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将实现6%至7%的增速,原因有二:一是经济转型取得成效,消费拉动变得更加重要;二是政府将控制金融风险视为优先事项,中国经济增长稳健,风险可控。

高压变频器经济运行区间

高压变频器经济运行区间在额定负载的70%至100%之间。高压变频器的经济运行区间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设备。一般来说,高压变频器的经济运行区间通常在额定负载的70%至100%之间。在低于70%的负载情况下,高压变频器的效率可能会下降,因为在低负载下,变频器可能无法充分利用其设计的高效能力,从而导致能量浪费。在超过100%的负载情况下,高压变频器可能会超过额定容量,导致过载和损坏的风险增加。因此,为了实现高压变频器的经济运行,建议在其额定负载的70%至100%范围内使用。在选择和设计设备时,应考虑到实际负载需求,并确保变频器能够适应所需的负载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经济运行区间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设备的特性、环境条件、工作模式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最好参考高压变频器的技术规格和制造商的建议,以确定最适合的经济运行区间。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恢复经济最重要的举措应该是什么?

首先人要流动起来,然后一定要把经济活跃起来,搞活市场经济,要搞活物流。

我国现处于经济运行周期的哪个阶段呢?

  呵呵,这个问题好难哦*_*  经济周期,早期是指国民经济绝对量扩张与收缩交替的过程,现代是指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过程。经济周期按起长度分5种:Juglar周期,Kitchen周期,Codrutieff周期,Kuznets周期和Schumpeter周期;按其动因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混合型。  LZ说的是古典资本注意型周期,也就是Juglar周期。它属于需求型周期的一种。它是由市场主导,由于市场失灵引发的周期。它从总需求不足开始,依次经历“衰退(危机)”“萧条(低谷)”“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在古典资本注意制度下,经济运行遵循“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也就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上升,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因此社会消费倾向趋于下降,进而投资小于储蓄,总需求不足,最终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后来马克思深入论证了这个周期。  需求型周期的另一种就是计划经济型周期。它是由政府主导的、由于“政府失灵”引发的周期。它从总需求膨胀或过旺开始,依次经历“膨胀”“紧缩”“低谷”“回升”四个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预算约束是软的,政府是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存在明显的“投资扩张”倾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国民经济运行在“资源约束”状态下。一旦条件合适,比如出现中央计划缺乏“理性”或某种程度“失控”等情况,便会发生投资膨胀,经济过热,进而发生周期性波动。  该回家吃饭了。明天继续。  GO ON: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是属于计划经济型周期,也就是一次经历“膨胀”“紧缩”“低谷”“回升”四个阶段。与LZ所起到的“古典资本主义型周期即朱格拉周期”不太一样。  1953年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着国民经济运行。进而,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主导着经济波动。主周期是计划经济型周期。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走的是“渐进”改革道路,市场经济只能逐步发育成长,直到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初步建立,但是国民经济仍未最终摆脱计划经济框架。(原因省略详见我的空间)所以,经济周期波动也仍然是计划经济型的。  改革以来,中国经历了如下四个经济周期:  周期I:1979年春-1984年秋  周期II:1984年冬-1991年冬  周期III:1992年春-2002年秋  周期IV:2002年冬-现在  这些经济周期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经济波动幅度趋于缩小,国民经济运行趋于平稳。  2.主周期仍是计划经济型的,但是策动者逐步由中央政府转变为地方政府。  3.促成经济周期波动的新因素在滋长。这个多说几句:这个新因素,就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中国的基尼系数,20世纪80年代初约为0.30,80年代末约为0.33,到了1994年便达到了0.434,2000年更达到0.458,已经远远超过“中等程度不平等”的范围,并且目前还在继续上升。  中国贫富差距日益增长,是由于改革中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为提升效率而让资本焕发活力的同时,若无严格有效的控制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配套,那么经济运行势必遵循“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贫富差距增大的直接后果就是消费率严重偏低和通货紧缩阴影挥之不去。

结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试分析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的袁先生,如果实际情况,算四分钟我会为什么选择管理的一些?

如何分析民营经济运行指标?

民营经济运行指标分析方法一般是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获得的经济信息,与历史同期纵向或与全国和其他省、市、县横向对照、比较和研究,就其经济内容、运行过程、显著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判断。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及其增长率;2. 民营经济增加值及其增长率;3. 民营经济投资总额及其增长率;4. 民营经济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率;5. 民营经济税收总额及其增长率;6. 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及其增长率。

如何理解保险公司的社会和经济功能以及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在党和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中得到了突出和强化,并正在成为全社会的重要共识。保险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对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充分认识保险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拓宽保险发展空间,使保险业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工作中,提升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一、保险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保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一)促进经济发展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要受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它的健康稳定发展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由其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的功能实现的:其一是通过风险集散和经济补偿,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保驾护航。表现在:一是帮助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保障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为商业贸易活动转移风险,推动商品的消费和流通;三是为先进生产力提供可靠的风险保障,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减少因风险因素造成的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发展。其二是通过对收取保费积聚起来的庞大保险基金进行科学高效的运用,可以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为经济建设提供长期资金的融通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可以为资本市场培育稳健的机构投资者,改善资本市场的结构,而保险资金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规模性的特点,也使其成为促进资本市场繁荣的最稳健的力量,从而推动金融市场的高效、稳健运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此外,保险业本身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在就业、税收等方面都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它本身的健康稳定发展就是经济金融健康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二)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从保险的基本保障职能看,保险通过帮助受灾家庭恢复原有的生活条件;减轻伤、残、病、老、死等事件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对民事赔偿责任造成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保障受害人的经济利益,减少经济纠纷等方面,能够满足人民多样化的保险保障需求,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高度关联性和不确定性对保险保障提出了更高和更广的要求,要求保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更高层次、更广层面分担社会管理的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就现阶段而言,保险在社会发展领域中的作用,应当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分担政府社会保障职能,补充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伴随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等趋势,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保障人民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政府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只能定位在分阶段推进的广覆盖、社会化和可持续的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较低水平上。因此,要提升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构筑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网,就必须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加以补充。商业保险作为我国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社会保障尚未覆盖的人口群体,如农村人口及大量没有社会保险的城镇人口中,甚至可以作为社会保险的替代工具发挥主导性的保障作用。大力发展商业性养老、健康保险有利于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负担,解除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险业由于自身所具有的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客户服务以及精算、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有责任也有能力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分担社会风险管理的职责,提高社会防灾防损和应对公共危机的有效性。其一,在日常的防灾防损中,保险人作为专业风险管理者,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经验,而且可以通过承保时的危险调查分析、承保期内的危险检查督促、以保险费率这一价格杠杆调动企业防灾防损积极性等措施,增强整个社会防灾减损的能力,尽可能减少保险赔款的支出和社会财富的损失,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二,则是构建突发性巨灾危机的防范体系和保障机制。以非典、9.11恐怖袭击、美加大停电等为代表的国家公共安全事件表明,缘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变异,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灾害事故将呈日益复杂与巨型多样化趋势,已经对人类社会应对突发性巨灾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政府应承担并负责提供有关公众安全的基本保障供给,但政府限于财力,同时又受制于诸多宏观经济目标的约束,投入总是有限。因而,强化现代保险业在这其中的功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考虑到各种巨灾等危机事件所造成的综合影响,在涉及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公众责任、第三者责任以及针对意外或突发事件导致的营业中断和利润损失等方面,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可以提供产品丰富的多种可能的保险保障,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正是由于保险兼具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保险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保险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还必须认识两个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保险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保险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则是商业保险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险业的发展不可能长期脱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一枝独秀。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能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如果二者发展不协调,在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同时,也会抑制有效的保险需求,影响保险业的正常运营和稳健发展。因此,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与保险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相一致的。保险业的经营目标只有顺应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才能在有效发挥保险功能作用中得到提高和加强,并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良性互动。二是保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主要靠保险业自身的努力,但也受到一些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其中政府决策支持是一个关键因素,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能否理顺政策、法制、制度框架,影响到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基本社会保障的深度、广度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以及社会、文化、制度沿革相适宜,关系到商业保险发挥作用的空间。由于市场失灵(比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带有外部性),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无法完全凭借市场力量自动形成,政府必须在社会发展领域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完善政策、法制和制度环境、加大对公共领域的投入等措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政府介入要有明确清晰的“度”的界定。这是因为政府进行的社会管理具有效率低下的固有缺陷,并且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基本社会保障,由于是和个人对社会贡献无直接关联的“均值化”服务,具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提供不足固然影响社会稳定,但过度提供则一是增加财政负担,二是挫伤就业积极性,三是对商业保险等市场力量产生挤出效应。因此,政府职能定位是否明确,决策支持是否到位,影响到保险业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和运作空间,最终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二、加快保险业发展,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保险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责任等保险产品还不能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保险还没有渗透到各行各业、社会各个领域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不足是制约保险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须从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加快保险业发展,尽快做大做强,才能充分发挥保险业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提升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一)树立正确发展观。保险业必须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己任,改变多年来走的重规模、轻效益,重保费、轻管理的粗放型发展道路,以及片面追求保费增长速度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贯彻“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切实担负起“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二)深化改革,实施进取性战略。在我国保险市场全方位开放的条件下,加快国内保险业的改革调整,解决我国保险业体制与结构矛盾;分多层次——国际保险(金融)集团、“专、精、特、新”的专业性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以及兼业代理机构等——丰富保险市场主体结构,鼓励公平有序竞争,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开展兼并收购等形式的国际化资本运营,快速增强实力;将市场领域开放、市场体系建设、保险公司制度创新、保险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增强统一起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三)加快创新,为保险作用的充分发挥注入活力。认真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如:探索保险投融资体制创新,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探索保险风险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的可行性,在更广范的范围内寻求建立安全基金聚集与危险损失分散化的融资与转移机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技术,实现经营方式的差异化与管理方式的精细化,推动保险经营与管理升级;密切关注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开发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丰富保险服务的内涵,把服务渗透到保险消费的各个环节,增强核心竞争力。(四)防范风险,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标,稳定则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作为转轨过程中的新兴幼稚产业,我国的保险业必须加快发展,才能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应对入世挑战,才能够解决保险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需要。而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保险市场的宏观制度安排和微观运行机制中的落后因素,为保险业发展扫清障碍。与此同时,保险业长期发展中埋藏了不少风险隐患,并且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新的不确定因素不断涌现,因而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必须密切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保险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促进保险业长期健康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维护保险体系的稳定不能以牺牲保险市场的效率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为代价,也并不意味着不让经营失败的机构退出市场。为兼顾保险市场的效率与稳定,当前亟需确立两个制度安排:一是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实现科学监管,从最终意义上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增强投保人的信心。二是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市场退出机制着眼于畅通市场退出渠道、减轻机构退出带来的社会震荡和处置成本、从整体上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公司稳健经营,促使投保人审慎选择;又有利于维护保险体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定,防止因个别机构经营失败引发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五)寻找利益与责任的最佳契合点。利益与责任并不总是一致,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保险业无可推卸的责任,但由于现阶段经营管理基础和风险管控能力薄弱,外部体制、政策、法制、信用环境尚未理顺,以及市场竞争不规范,在某些社会管理功能强、群众迫切需要的险种,如责任险、健康险、汽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业务经营中,必然面临经营风险加大甚至无利可图等难题,出现了保险公司不敢开展或业务量萎缩甚至退出市场等现象,不利于保险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拓展新业务空间。这种现象的存在固然有客观因素,但保险公司必须充分认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能消极等待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好转才经营,而要积极作为,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要加强和有关部门、其他市场经营主体的沟通、协调、合作,共同寻找利益与责任的最佳契合点,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拓市场、发展业务;另一方面要苦练内功,通过科学设计产品、加强风险管控和提供优质服务出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六)争取政策扶持,理顺外部环境。目前,保险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多政策和制度瓶颈的制约,如医疗、养老等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商业保险机构与社保经办机构的利益冲突没有消除;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缺失;法制、信用环境不完善等。从国外经验看,商业保险要在社会保障体系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事业中发挥作用,离不开政策扶持。政府要通过加快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和主体资格;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推进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措施,为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建议和评论。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去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1.9个百分点。按以往的经验,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走势均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况。近年来,消费品市场所能呈现出的平稳增长态势,其中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的因素主要还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仍不明显。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作用,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若排除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将会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危机。当前,城市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已在明显减弱。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扩大了5个多百分点;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拉动,并且主要依赖于政府增发国债和由国债投资而带动的贷款所拉动,社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9.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据统计,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农户等其他投资同比仅增长了8.3%,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4.5个百分点,城乡集体、个体、农户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若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尽管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利好”消息已经在酝酿和实施中,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一个过程,社会投资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目前价格走低的具体表现:居民消费价格从去年第四个季度开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连续3个月下跌,为近两年来的首次;工业品出厂价格于2001年4月开始再次下降,之后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4.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0.8%,2002年1—2月降幅进一步加大,同比下降1.5%,已连续9个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0.2%,2002年下降幅度明显加大,1—2月同比分别下降4.8%和4.6%;房屋销售价格虽在2001年增长了2.2%,但全年的价格走势前高后低、逐季下降,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显,预计今年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增速将不会有大幅度上扬;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在2001年虽同比增长了0.4%,但涨幅比上年却低0.7个百分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始下滑,

1978年到1982年前后我国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1978年到1982年这段时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也是我国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阶段。其中,影响最大的争议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争论。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热点问题,比如农民土地承包制度、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关系、物价问题、贸易自由化等。这些问题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热议,也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78年到1982年前后,我国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问题有?

1978年到1982年前后,我国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国家垄断与市场竞争、公有制与私有制等。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改革压力,对于新旧经济体制的对比,引发了一系列的热点问题。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还有一些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如城乡差别问题、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经济计划与市场需求等,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运行是什么意思呢?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大吗?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扩大政府采购,加大政府投资公路,桥梁等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社会的总需求,从而刺激股市的上涨,反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减少政府采购和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股市下跌。如果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比如,提高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银行的存款收益,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银行,减少社会上的流动货币,以及股市的流动资金,这将会导致股市下跌,反之,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降低利率,这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增加社会上的流动货币,间接的增加股票市场上的流动资金,促使股市上涨。同时,经济周期也会对股市产生影响,比如,当经济处于萧条时,股市会下跌,处于低迷状态,而经济处于繁荣时,股市会上涨,进入牛市。供参考。

怎么判断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一、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增速比3月份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1-4月份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4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6%,集体企业增长12.0%,股份制企业增长19.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8%。分轻重工业看,4月份,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4.1%。 分行业看,4月份,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1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3.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7%。 分产品看,4月份,503种产品中有428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天然原油1626.2万吨,增长4.2%;发电量3316.4亿千瓦时,增长21.4%;粗钢5540.3万吨,增长27.0%;水泥16114.5万吨,增长16.1%;汽车159.8万辆,增长34.6%,其中轿车78.6万辆,增长36.9%。 4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比上年同月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183.7亿元,同比增长27.5%。 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743亿元,同比增长26.1%,比上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9394亿元,增长20.8%;房地产开发投资9932亿元,增长36.2%。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4月份,中央项目投资3833亿元,同比增长10.6%;地方项目投资42910亿元,增长27.6%。在注册类型中,1-4月份,内资企业投资43066亿元,同比增长28.1%;港澳台商投资1627亿元,增长13.0%;外商投资1866亿元,增长1.3%。 分产业看,1-4月份,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7%。在行业中,1-4月份,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592亿元,同比增长27.8%;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2225亿元,增长5.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506亿元,增长2.7%;铁路运输业投资1136亿元,增长17.5%。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4月份,累计施工项目189916个,同比增加17443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17353亿元,同比增长27.5%;新开工项目85196个,同比减少1224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328亿元,同比增长31.3%。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4月份,到位资金67596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4.2%,国内贷款增长33.8%,自筹资金增长31.9%,利用外资下降9.5%。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10亿元,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月加快3.7个百分点,比3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84亿元,同比增长18.1%,比上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4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80亿元,同比增长1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30亿元,增长16.0%。 按消费形态分,4月份,餐饮收入1265亿元,同比增长17.0%;商品零售10245亿元,增长18.7%。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4293亿元,增长31.3%。 四、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上年同月为下降1.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3.0%;食品价格上涨5.9%,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1-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上年同期为下降0.8%),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4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五涨二降一平,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4%,居住价格同比上涨4.5%。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下降0.1%,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分类别看,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持平,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持平,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上涨0.5%,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9%。 五、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有所扩大 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8%(上年同月为下降6.6%),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1-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上年同期为下降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4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5%,其中采掘工业上涨30.9%,原料工业上涨13.6%,加工工业上涨3.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食品类上涨2.6%,衣着类上涨1.6%,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4%,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6%。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0%。 4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0%(上年同月为下降9.6%),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1-4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4%(上年同期为下降7.7%),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4月份,有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上涨29.1%,燃料动力类上涨24.0%,化工原料类上涨7.4%,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8.3%。 【补充说明:要看出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就还是要看国民经济的经济指标数据的】

经济运行分析会,主要参会人员有哪些?

经济运行分析会的参会人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经济学家、企业代表等,旨在分析经济运行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经济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种主要的经济运行模式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种主要的经济运行模式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经济运行中的绿色发展理论包括

经济运行中的绿色发展理论包括:  1、马克思的绿色思想观  2、生态经济学理论  3、环境经济学理论  4、可持续发展理论  5、循环经济理论  6、绿色经济理论  7、绿色经济理论是对环境与经济关系认识的逻辑发展。

4月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是否会做出一定的补贴政策?

应该会做出一定的补贴政策,这样的话才能够保证大家的安全以及日常的生活。

试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分析及措施

试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分析及措施   论文摘要:电网经济运行方式是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及满足供电需求基础上,通过对比优选变压器及电力线路损耗最小的运行方式,在保证技术安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元件,通过相关技术论证,选取最佳运行方式、调整负荷、提高功率因数、调整或更换变压器、电网改造等,在传输相同电量的基础上,以达到减少系统损耗,从而达到降低电网损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节能措施;分析;变压器损耗      由于电网的损耗主要是由变压器损耗与电力线路损耗所组成,所以电网改造的节电降耗,也就是对电网中的所有变压器和电力线路进行择优选择和优化组合,组建成“安全经济型电网”。电网运行降损措施包括的内容与种类较多,根据各方面经验与理论,下面仅从电网经济运行的一些主要方面讨论降损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合理进行电网改造,降低电能损耗   由于各种原因电网送变电容量不足,出现“卡脖子”、供电半径过长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供电的安全和质量,而且也影响着线损。要充分利用在现有电网的改造基础上,提高电网供电容量和保证供电质量的前提下,运用优化定量技术降低城乡电网的线损,如老旧变压器淘汰中要劣中汰劣,新型变压器选型中要优中选优,既要根据城网和农网负载分布的特点,调整变压器运行位置与供电线路实现优化组合,又要根据电网中变压器与供电线路的分布状况,优化负载经济分配和电网经济运行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推广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技术,提高电网安全经济供电的管理水平。在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要优化调整城乡电网的电力结构和提高电网结构中的技术含量,为电网安全供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电力线损   按经济电流密度优化合理原则可以采用两线路并联运行或增加导线截面积(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网的成本)。线路负荷重、供电半径过长、线路迂回供电,是造成线路损耗增大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在线路上增设一条导线,让两条线路并列运行的方式。增大导线截面的同时,也就降低了线路的电阻,从而降低线路的有功损耗。   (二)合理选用变压器容量   农网改造中一些农村用电负荷。其高峰负荷时间较短而轻负荷时间较长,所以应根据农村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以减少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针对配变单端供电情况,应适当将配变安装在负荷中心处,这样可使低压线路由一路输出变为几路输出,从而提高电压质量,降低了低压线损。通过调整变压器的安装地点可以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线损,选用节能型变压器淘汰高能耗变压器可使变压器运行中的有功损耗和无功消耗最低   (三)电网类型和结构   1、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合理设计、改善电网的.布局和结构,可避免或减少城农网线路的交错、重叠和迂回供电,减少供电半径太大的现象。简化电网电压等级,降低网络损耗。每简化一级,就可减少一级设备,并可减少运行管理和检修工作,以及减少线损。   2、积极应用节能装备。农网配变多为生活、动力及农排混合供电,因而存在有峰谷负荷相关悬殊,低谷用时间内配变二次电压升高以及配变的实际电能转换效率低的问题,而如果安装使用了配变节能自动相数转换开关,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变压器、线路的空载、轻载损耗。对于配变多为民用生活和工厂供电,因存在峰谷负荷相关悬殊,低谷用时间内存在配变二次电压升高以及配变的实际电能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如果安装节能自动相数转换开关,就可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变压器、线路空载、轻载损耗。   3、简化电网的电压等级,降低网络损耗。电压如能简化一级,这样可减少一级设备,减少运行管理和检修工作,减少线损。城市负荷中心应尽量用高压引入,可以缩短配电线路的供电距离,如具备经济技术条件应对线路升压改造,根据线路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以及发展要求合理选择升压方案,而且升压投资回收率较快,因此适当考虑升压供电是可行的。   4、选用节能型变压器,淘汰高能耗变压器。S9系列变压器为目前我国10kV和35kV的电力变压器低损耗产品,对还在使用中的高能耗变压器应利用改造,合理规划,予以淘汰或更新改造。在电网改造设计中对新型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不仅应考虑到变压器容量利用率,同时更应考虑到变压器的运行效率。使变压器运行中的有功损耗和无功消耗最低。   二、合理安排变压器的运行方式,保证变压器经济运行   变压器经济运行应在确保变压器安全运行和保证供电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通过择优选取变压器最佳运行方式、负载调整的优化、变压器运行位置最佳组合以及改善变压器运行条件等技术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失和提高其电源侧的功率因数,所以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实质就是变压器节电运行。变压器经济运行节电技术是把变压器经济运行的优化理论及定量化的计算方法与变压器各种实际运行工况密切结合的一项应用技术,该项节电技术不用投资,在某些情况下还能节约投资(节约电容器投资和减少变压器投资)。所以,变压器经济运行节电技术属于知识经济范畴,是向智力挖潜、向管理挖潜实施内涵节电的一种科学方法。   (一)合理计算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使变压器处于最佳的经济运行区   变压器并非在额定时最经济,当负荷的铜损和铁损相等时才最经济,即效率最高。两台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应绘出主变压器经济运行曲线,确定其经济运行区域,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一台运行。负荷大于临界负荷时两台运行。   (二)平衡变压器三相负荷,降低变压器损耗   变压器不平衡度越大,损耗也越大,因此,一般要求电力变压器低压电流的不平衡度不得超过10%,低压干线及主变支线始端的电流不平衡度不得超过20%。   (三)合理调配变压器的并列与分列的经济运行方式以及变压器运行电压分接头优化选择   按备用变、负载变化规律、台数组合等因素,优先考虑技术特性优及并、分列经济的变压器运行方式。在满足变压器负载侧电压需要的前提下,用定量计算方法,按电源侧电压的高低和按工况负载的大小,对变压器运行电压分接头进行优化选择,从而降低变压器损耗,提高其运行效率。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状况如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800字以上

weetyuioopoyrwsdghjkkkfsdzcbmmbxzsswyiopurwsdgjklxxnmwqzxsaaerrdxvgtyyhbbbiiikmnoppljgefccbjioojnnplnbvcczdsweyygvjklkjnmnvcxfghbbcffhjjhv vnkpogsweygvvv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

为什么我国现在经济运行所处的大背景是“三期叠加”?

1、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所处的大背景是“三期叠加”的阶段: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处在换档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第二个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短期内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有些痛苦;第三个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尤其是2008、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实施的宏观政策刺激的效果需要消化。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拓展资料:一、中国经济发展情况1、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一个“五年规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2、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3、2012年1—9月份,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已经回落到7.7%。相较于中国过去30年接近10%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更是接近11.2%的增长速度。因此在10%或者8%以下,显然是经济增长变缓。另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种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变缓。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社会主义经济从本质上说要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建立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强国富民的物质保证。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经济发展并在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木任务。

1-5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三大运营商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亿户

日前,工信部发布《2019年1-5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据报道称,2019年1-5月,电信业务收入增速继续放缓,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590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亿户,同比增长6.2%,实现固定通信业务收入1756亿元,同比增长10.3%。此外,电信企业积极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业务,拉动固定增值及其他业务的收入较快增长。1-5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增值业务收入为599亿元,同比增长29%。 一、总体运行情况 电信业务收入增速继续放缓。2019年1-5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590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较1-4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图12018年5月-2019年5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增速 固定通信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1-5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实现固定通信业务收入1756亿元,同比增长10.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31.4%;实现移动通信业务收入3833亿元,同比下降3.8%,占电信业务收入的68.6%,占比较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 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增速放缓。1-5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2574亿元,同比增长1.2%,较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4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57个百分点;完成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2.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1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39个百分点。 固定增值及其他收入较快增长,是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电信企业积极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业务,拉动固定增值及其他业务的收入较快增长。1-5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增值业务收入为599亿元,同比增长29%,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41个百分点。 二、电信用户发展情况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继续下降,移动宽带用户占比稳步提高。截至5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亿户,同比增长6.2%,但比上月末减少162万户。其中,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3.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85%;4G用户规模为12.2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6.7%,较上年末提高2.3个百分点。 图22018年5月底-2019年5月底移动宽带用户总数占比情况 百兆速率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超四分之三,光纤接入用户占比稳步提升。截至5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31亿户,1-5月净增2412万户。其中,光纤接入(FTTH/O)用户3.93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1%。宽带用户持续向高速率迁移,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3.28亿户,占总用户数的76%,占比较上年末提高5.7个百分点。 图32018年5月底-2019年5月底光纤接入(FTTH/O)和 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情况 IPTV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截至5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IPTV(网络电视)用户达2.78亿户。手机上网用户数为12.9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1.5%。 图42018年5月底-2019年5月底手机上网用户情况 三、电信业务使用情况 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明显提升。1-5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452亿GB,同比增长114.6%;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450亿GB,同比增长117.8%,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9.6%。5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7.81GB,同比增长96.8%。 图5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流量及户均流量(DOU)比较 移动电话通话量持续下降。1-5月,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9966亿分钟,同比下降6.8%,降幅较上年末扩大1.4个百分点;固定电话主叫通话时长完成516亿分钟,同比下降18.7%。 图6移动电话用户增速和通话时长增速比较 移动短信业务量和收入同比均保持增长。在服务登录和身份认证等服务普及带动下,短信业务的业务量和收入保持同步增长。1-5月,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长32.4%,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完成165.7亿元,同比增长7.1%。 图7移动短信业务量和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四、地区发展情况 西部光纤接入用户渗透率保持领先。截至5月底,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光纤接入用户分别达到17376万户、9381万户、10113万户和2399万户,占本地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为90%、91.3%、92.5%、91.1%,西部地区占比小幅领先。各省光纤接入用户占比差异继续缩小,山西、宁夏、北京、湖北和河北位居前五位,占比均超过95%。 来源: 通信世界网

2000-2010十年财政政策是如何结合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 谢谢亲了

给我也发一份呗,谢谢了!!

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与变化主要表现为

关于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与变化主要表现如下:1、从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增长情况看,正如《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所称,疫情成为美国的“滑铁卢”。美国商务部1月28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受疫情冲击,2020年美国实际GDP萎缩3.5%,这是美国经济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全年萎缩,同时也创下了1946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2、欧洲成为经济下滑的“重灾区”。欧盟统计局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欧元区经济下滑6.8%,欧盟经济下滑6.4%。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联邦统计局2月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GDP下降4.9%。即便如此,德国经济在欧洲已算表现不俗,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GDP降幅甚至接近10%。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是:疫情成为影响经济表现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疫情“黑天鹅”,各经济体采取了不同策略,严阵以待者有之,寻求“群体免疫”者有之,左右摇摆者亦有之。时刻增长的确诊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在令人揪心的同时,也成为检验抗疫的最严苛指标。同时,经济复苏的程度也与各国抗疫的成效呈现极大相关性,能够严格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国家经济复苏更为强劲。疫情加速了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进程与欧美发达国家“集体熄火”不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较为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为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也是唯一保持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世界经济运行特点与变化的是

一是全球GDP大幅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20年全球GDP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约为-4.4%。这是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最大幅度的产出萎缩。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六次名义GDP的萎缩,2020年是少有的一次实际GDP大幅萎缩。二是失业率明显上升。疫情暴发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均处于历史低位。疫情暴发后,很多国家失业率明显上升。秋冬季疫情反弹,全球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三是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均有所下降,部分经济体出现了通货紧缩。疫情及疫情防控导致各国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少,但是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的现象表明,各国需求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表现为总需求不足。四是国际贸易显著萎缩。受中美两国经贸摩擦以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影响,全球国际贸易在2019年出现了萎缩。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国际贸易继续萎缩,且萎缩幅度显著扩大。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4%和-21.3%。比上年同期降幅分别扩大4.0个和18.1个百分点。五是国际直接投资断崖式下跌。疫情不仅使投资机会减少,而且使已有的国际投资项目不得不推迟甚至取消。2020年上半年,全球FDI流入额比上年同期下降49%。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将比2019年大幅下降40%。六是全球金融市场大起大落。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后,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美国股市四次熔断。各主要中央银行实施大力度货币宽松政策,并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进行救助,推动各国股市重新走高,在实体经济衰退过程中制造出了股市繁荣。

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与变化背后是围绕什么等要素国家间对全球性经济规则标准体

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与变化背后是围绕国家间对全球性经济规则标准体。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与变化背后是围绕国家间对全球性经济规则标准体。全球性经济规则标准体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国家之间通过协商和合作,共同遵守一套经济规则和标准,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这些规则和标准通常包括贸易、投资、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规定。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包括全球化、多元化、自由化和信息化等。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逐渐增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网络。多元化是指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合作越来越多样化,包括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自由化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限制逐渐减少,促进了经济活动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世界经济运行的变化背后是围绕国家间对全球性经济规则标准体。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共同遵守一套经济规则和标准,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同时,随着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合作越来越多样化,也需要共同遵守一套经济规则和标准,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因此,全球性经济规则标准体是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变化背后的核心要素之一。

论述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宏观调控政策。

  三、2003年下半年至今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双稳健”  进入2003年,中国继续实施自1998年10月开始的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旋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然而,2003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粮食问题。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的问题逐步凸显。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由1998年的17亿多亩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15亿亩,为建国以来最低水平;粮食产量连续下降,由10246亿斤下降到8614亿斤,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度减少,由824斤下降到668.6斤,是22年来最低水平。二是投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一些行业和地区投资过度扩张。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万亿,增长26.7%,在建总规模约16万亿元,相当于近3年的工作量。2004年第一季度又增长43%,增幅之高是多年以来所没有的。部分行业投资增势强劲,结构矛盾突出。2003年钢铁、水泥投资分别增长92.6%和121.9%,2004年第一季度又分别增长了107.2%和101.4%。2004年初,钢材已形成的生产能力3.1亿吨,在建规模1.5亿吨,拟建的还有5000万吨。按此,全部建成投产,总规模将达到5.1亿吨,大大超过市场需求。更为严重的是,在总量扩张的同时,结构并没有改善。不仅已经关闭的小钢厂恢复生产,而且又新上了一批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项目。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情况与钢铁行业类似。  历史经验多次证明,投资膨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痼疾。由于投资增长过猛,使得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一是投资膨胀助长了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信贷扩张反过来又推动投资更快增长,两者互为因果,互相推动;二是投资膨胀加剧煤电油运的紧张,使经济运行绷得更紧;三是投资膨胀、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必然拉动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加大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如不采取措施,早晚会传导到最终产品。如果任凭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发展下去,最终势必会造成经济大起大落。从2003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伊始,就碰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势,既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全面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来治理;又不同于前几年经济偏冷和经济紧缩趋势,需要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治理。从经济运行来看,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一些部门投资过多的现象,又有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针对国内出现了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等问题,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起大落,2003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政府再次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此次加强宏观调控,有以下几个特点:(1)预见性强,措施及时。早在2003年6-9月,国家就从规范房地产发展、土地管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相继采取了措施。2004年4月,根据第一季度部分行业投资继续膨胀的问题,国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调控措施: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较大幅度地调高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房地产4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暂停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审批;对一些行业和方面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公布对“铁本事件”的严肃查处等等。这些措施在时间上比较集中,包括采取行政手段,形成组合的措施,力度明显加大。至今已经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了抑制。(2)有紧有宽,措施灵活。密切跟踪经济形势,采取渐进的方式,在保护投资和经济增长中正常的合理部分的同时,逐步解决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等问题。同时采取减免农业税、增加对农民的补贴等措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明显回升。(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使得这一轮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更为明确,同时,贯彻宏观调控措施成为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两方面互相促进。2003年以来的实践表明,此次加强宏观调控在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抑制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同时,不仅没有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而且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发展势头。  2003年下半年以来,对中央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一直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中央政府限制投资过度扩张的宏观调控,维护宏观经济大环境的稳定,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各地方、各行业的发展和利益,然而从目前看,同某个局部利益存在矛盾和冲突也是很自然的。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总量的调控,一般都是中央银行和中央政府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事先当然要掌握大量信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做出准确判断。但不可能等到各方面认识一致了,才去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  2007年为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我们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山西省煤炭工业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产业素质显著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

小题1:A小题2:C 小题3:D 试题分析: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得该地输出产品多样化,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且可减轻铁路压力,降低运费,进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题目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的经济效益,故与提高煤炭产量无关,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不属于经济效益。小题2: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反映了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依赖于生产的发展,故主要从山西省生产简单,没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分析。小题3:炼铝厂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布局于山西省主导因素为能源丰富。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掌握我国的区域能源基地发展概况和影响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2012年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公告: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平稳增

D 试题分析:生产决定消费,具体表现为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这几个方面。从题干“我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催生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体现了选项D ,其余三个选项尽管说法正确,但与题无关。

某一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上市公司股价走势是否反映了当地的工业经济运行形势?

股价的走势与资金的炒作、公司的预期以及公司的治理都有很大的关系,并不能直接反映当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

经济运行分析的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虽然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在最近几个月持续回落,与3月份的增速相比,已回落了3.6个百分点。从以往的经验数据看,目前的工业增长速度已回落至适度区间。从影响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将会在调控政策的作用下进一步回落;出口增长率因目前仍处于高位,因此上升的可能性不大,而回落的风险则较大;消费需求的增长率虽然名义值会上升,但实际值没有上升的充分理由;因此工业增长率仍有进一步回落的压力。 重工业的回落幅度大于轻工业。7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增幅比3月份回落4.7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4.4%,增幅回落2.2个百分点。 “三资”工业和集体工业的回落幅度较大。7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增幅比3月末回落2.5个百分点;集体工业增长7.2%,增幅回落5.4个百分点;股份制工业增长15.3%,增幅回落3.6个百分点;“三资”工业增长18.1%,增幅回落6.4个百分点。

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的七大特点是什么

工信部运行局副局长肖春泉指出,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七大特点:一是工业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将从2005年的7.72万亿元增加到1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以上。二是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高。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成本费用利润率从2005年的6.31%提高到6.79%。三是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工艺结构调整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国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落后产能分别为11170万吨、6860万吨、10380万吨、33000万吨;在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目前,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48.6%,前十家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达到86%;在投资结构调整方面,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2010年,高耗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1%(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增幅比2009年回落8.2个百分点;此外,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40%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装、家纺、家电、汽车等行业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5.6%。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取得成功,国产新支线飞机实现首飞,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装置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五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期间,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六是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新变化。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8个百分点;1-11月,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944亿元,同比增长50.5%;上缴税金总额14708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8%和54.3%。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迈出新步伐。在八个城市开展“两化”融合试验区效果明显;积极落实“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12个地区试点工作稳步推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显成效,生产装备数字化和过程控制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进入应用集成阶段,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电话用户和网民数分别从2005年的7.4亿户、1.11亿户增加到11.5亿户、4.59亿户,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136G增加到1499G;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5万亿元增加到约4.5万亿元。

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优秀

  今年上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促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有效投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推动全市经济逆势上扬,经济运行止跌企稳、逐步回升,发展态势好于预期。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1.“保增长”政策措施初见成效   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3.68亿元,同比增长19.8%;一般预算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位于苏州五县市之首,高于苏州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52.2%。完成工业总产值700.5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39.5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左右,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工业经济在紧环境中逐月回升。单月规上工业产值稳步走高,1-6月分别实现单月产值54.69、73.66、96.14、102.22、106.73和113.26亿元,二月份起环比增幅分别为   34.7%、30.5%、6.3%、4.4%和6.1%,至4月份开始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6月份再创历史新高。部分主要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带动工业经济回升,十大主要行业中,纺织、石油制品、化工医药、塑料制品、化纤加弹行业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5%、25.8%、24.0%、17.4%和12.4%。综合效益指数回升较快,2-5月分别为145.2%、165.35%、180.42%和187.46%,5月份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84.04亿元,同比增长8.9%,占规模以上比重达15.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势明显,上半年实现产值224.1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规上增幅15.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降幅逐月收窄,   2月份以来累计工业用电降幅分别为12.4%、10.3%、9.4%、8.8%和7.6%。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外包增势强劲。全市共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85家,其中3家通过cmmi3级认证,1家通过iso70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上半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5859.16万美元,同比增长101.0%,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799.56万美元,同比增长55.99%。现代物流稳步发展。太仓物流园区建成12.3万平方米仓库和3.7万平方米商务监管大楼,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耐克物流中心启动建设,新增物流企业28家。港口运输保持增长。上半年新辟内贸航线1条;实现货物吞吐量2196.17万吨,同比增长25.5%;完成集装箱运量68.18万标箱,同比增长3%。休闲旅游加快发展。城厢镇电站村获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金仓湖一期建成投运,郑和公园推介运作,恩钿月季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项目亮点凸现,成功举办系列大型活动。金融运行态势平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41.5亿元和50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2.3%和31.9%;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上半年新增98.3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80.2%,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新增74.1亿元;短期贷款新增3.9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60.45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09亿元,同比增长25.3%,房地产投资15.91亿元,同比增长46.5%。个私投资趋于活跃,完成投资50.22亿元,同比增长51.7%,占投资总量的38.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略有增长,部分行业快速扩张。2月份以来逐步扭转回落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1.1%,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橡塑制品和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43.4%、148.3%、99.4%和55.1%。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上半年,我市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3.4%,开工建设46个,开工率76.6%。苏州市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0%,超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其中万方码头和耐克物流中心项目投资大、进展快,分别完成投资3.7亿元和3.09亿元。省重点项目太仓港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13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87%。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四次举办开工开业仪式,其中开工奠基项目60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市以下同比增长17.2%。餐饮服务快速发展。娄东宾馆、陆渡宾馆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活动成功举办;1-5月份,全市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5.9%。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1-5月新增各类车辆4111辆,同比增长13.3%。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上半年,全市累计销售商品房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4%,其中住宅4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2%;商品房均价4486.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4%,其中住宅均价441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6%。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8.8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7.5亿元,增长19.5%,其中,二季度个人消费贷款占上半年增量的66.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至6月底,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仅高于去年年底0.1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同期。上半年,全市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189期,招聘单位3764家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2%,累计安置就业8742人,3月始新增就业渐趋正常;宾馆餐饮、商贸零售、物业管理、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装配业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    2.开放型经济攻坚克难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1-5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4个,完成注册外资5.73亿美元,同比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超千万美元项目占据主导,21个项目新增注册4.3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总量的75.7%,其中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注册1.45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扩幅较大,达1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23.6%。1-5月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23个,新增注册3.18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5.5%,实际利用外资2.6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6.8%。   对外贸易低位徘徊。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般贸易出口降幅小于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5.17亿美元,同比下降17%,低于加工贸易降幅28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影响小于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同比下降12.7%,低于外资企业降幅2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影响较大,进出口额下降44.0%,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进出口额下降9%。    3.区域合作积极推进   接轨上海又增亮点。年初,我市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中国20xx年上海世博会太仓游客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长三角(全国)首个世博游客中心;市政府签约首期世博门票团购;娄东宾馆餐饮成功签约进驻世博园区。和嘉定区签订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框架协议。产业和项目接轨情况良好,引进上海项目69个,新增投资22.59亿元,新增注册9.94亿元,占全部内资项目的30.1%。   内资引进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349个,新增投资总额81.37亿元,新增注册资金32.97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年度计划的78.5%,新增注册资金位居苏州五县市之首。二三产项目占比各半,119个工业项目注册资金16.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2%,228个服务业项目注册资金16.2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3%。产业招商力度加大,引进钢材交易相关企业88家,其中钢材批发企业74家,注册资金3.6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22.6%。    4.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载体建设日趋完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太仓软件园16栋软件楼和配套公寓楼竣工启用,安软等十家企业入驻;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新园即将开园,68家企业入驻运作;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开园营运;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顺利开展,首批通过3家,另有8家已公示。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中科院上海分院3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1-5月,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同比提高58.2%,专利授权量达540件。   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六个项目被确认为苏州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占苏州全市19个示范工程的近三分之一。积极做好节能技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上报国家级节能技改项目4个,省级项目9个,已获批7个。加强节能宣传工作,14个部门联合举办了节能宣传周活动。认真开展重点行业的限期治理工作,共验收提标改造项目30个,关停并转项目9个。组织实施排污权有偿交易试点工作,已完成cod年排放量10吨以上的40家企业网上申购、核定和公示工作,总计申购5052.84吨,申购金额达1027.18万元。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以工业园区思路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上半年投入2.85亿元,已入驻项目22个。恩钿月季公园正式开园,玫瑰庄园、蝴蝶兰花玻璃温室、生态餐厅、明珠观赏鱼休闲垂钓中心、百果园等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陆渡──浏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创新运作,现已形成多亩设施蔬菜生产核心区,蔬菜储存加工配送中心正式启用,组建蔬菜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1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可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4969万元、38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37.6%,带动农户约6万户,同比增长20%,人均收益5100元,同比增长15.9%。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上半年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44个,累计已达459个。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半年,我市经济止滑回升,逆势上扬,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是一些经济指标的增速明显回落,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开放型经济遭遇更多挑战,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今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而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gdp增幅分别为16.8%、18.3%、14.5%和14.6%。从工业产值完成情况看,今年的1、2月份呈现负增长,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0.3%和11.4%;3月份开始同比出现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仍低于全部工业增速。工业用电量还未止跌回升。   2.企业效益明显回落。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外部需求减弱、企业成本上升、产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前五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销售、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5.5%和-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1.8%,较上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2%。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开放型经济一直是我市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但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双双较大幅度全面下降。前五月单月出口额环比增幅分别为-8.6%、-40.7%、44.5%、-0.5%和-6.2%,环比仅3月份呈现增长。   4.内需拉动的可持续性尚不稳固。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虽高于苏州大市的平均增幅,但从投资结构分析,工业投资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6个百分点,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7.44亿元,同比下降15.8%;服务业投资虽有31.2%的高增长,但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占64.7%和26.3%,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明显不足。从新增就业人数来看,虽呈逐月上升趋势,但安置就业人数只占去年同期的50%左右。就业不足,企业利润的下滑等因素,必然导致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影响最终消费。   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外需减弱直接对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依存度达到50.3%,而且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下半年以来,先是加工贸易进口同比跌幅明显高于出口跌幅、进口总额中进口设备和进口原材料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全市外贸的下行走势;其后外贸出口订单的锐减,使工业生产因此而明显下行。外向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市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政策引导,但外部市场、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在全球化市场风险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本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面临严峻考验。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诸如新型工业化推进不快、产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徘徊不前等矛盾,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和问题便凸显出来。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大项目储备不足,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培育不够。四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尚有缺憾,机关行政服务效率、企业经营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    三、形势预判及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目前预期,今年经济运行将走出前低后高的“保增长”路线图。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制造业下滑速度已开始放缓,经济信心有所恢复。从国内情况看,内需增长良好,投资和消费均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率先见底回升的`预期明显增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下,我市经济回暖迹象也正在增多,企业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也正在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先低后高是基本走势。工业经济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将较快回升。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好于外资企业,内需企业好于外贸企业。从具体行业来看,纺织服装等产业由于刚性需求以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刺激将领先增长;化工产业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回升而持续反弹;医药等行业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的推动,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能源行业将随经济回暖而保持平稳增长;金属制品及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受金融风暴冲击影响较大,短期内恢复增长的难度较大。受工业生产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外贸出口面临的总体环境较为严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尤其是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持续低迷,预计今年出口增幅将明显回落。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我市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的拉动,随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趋弱,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投资不仅会在今年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投资的质量与规模也将成为决定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向标。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实施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我们要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继续下大力气保增长、促发展。一是加大拓展外需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创新对外贸易预警机制,搭建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出口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网络桥梁,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扭转出口下滑过快态势。二是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当年新吸收的存款绝大部分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增资组建工作,做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种模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覆盖面,提升担保规模;完善担保风险防控措施,研究财政反担保措施。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坚持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完善部门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探索建立全市联网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以及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四诊式”服务。进一步清理与压缩审批事项,梳理与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优化与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整合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的资源,建立“一个窗口、一个网站、一个号码”的便民服务机制。继续放大“一表制”便民服务系统的优势,实现更大更广范围的资源共享。五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切实帮助城乡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着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2.进一步增强内需动力。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紧密跟踪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和部委专项资金安排方向争资争项;紧紧抓住国家、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重要机遇,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重大产业完善布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开发,策划大项目,力争有项目进入省以上“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配合,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的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项目核准等关键性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政府实事工程,要加强跟踪促建,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建立重点建设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调度有关事宜。加强重点建设协调服务,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二是继续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业,落实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旅游招商项目给予优惠与奖励,实施旅游发展以奖代投政策,完善推进旅游区域协作的政策措施,搞活旅游人气,扩大旅游份额。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降低住房交易税率、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二手房交易税收负担、调整建设项目规费收取标准、合理调控房价等政策,稳定和培育住房消费增长点。刺激汽车消费,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支持发展餐饮、住宿业,进一步降低餐饮、住宿业经营成本,采取分步实施办法,逐步实行规模型餐饮、住宿业与工业用电同价政策。加快城乡市场建设,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扩大农村商业服务网点覆盖面,提高统一配送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3.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改奖励,对大额技改投入,按新增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行一次性奖励;推行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对设备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技改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推动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资源配置政策向名牌企业倾斜,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品牌。引导我市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把培育品牌、经营品牌、推介品牌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产品,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二是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速产权流动;完善经理人市场,规范经理人行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和积极推动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利用世界经济大调整机遇,加大对欧美企业和台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力度;借国家规划产业振兴之机,加大对“中”字头企业的招商力度;抓住世博经济以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复兴”之机,加大对上海、珠三角、浙江等重点地区的招商力度。整合招商资源,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打响“中国制造业十佳投资城市和亚洲制造业示范基地”、“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品牌。创新招商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强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招商。围绕启动盘活低效利用土地、闲置厂房和停滞项目资源,开展存量招商;围绕挖掘现有项目的增资扩股潜力,开展零地招商。积极探索股权并购和境外上市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开发潜力大、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支撑作用强、投资回报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吸引战略投资者。完善项目信息处理、重大项目论证、项目跟踪推进等机制,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和洽谈成功率。加强与重点客户、重大项目以及有长期合作的客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客商在时机成熟后把我方作为投资首选地。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创业载体的投入力度和推进强度,搭建优质平台。积极应对形势变化,适时、适当调整招商政策,切实强化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优化服务,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

什么是工业经济运行工作?

工业经济运行系统,是开放式的工业数据管理和维护系统,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工业数据分析...工业经济运行信息系统由工业经济预测,分析系统,景气测评, 数据库,百强企业五部分组成.

中汽协发布2020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月13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2020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月的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下降33.5%和27.0%,同比下降分别为24.6%和18.0%。其中乘用车的产销量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环比下降33.9%和22.7%;新能源汽车在1月份的产销分别完成4万辆和4.4万辆,同比下降55.4%和54.4%,降幅较大。今年的1月份包含春节假期,再加上大部分单位提前放假,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影响有着主要作用。而目前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主要集中在春节之后,所以疫情对于1月汽车行业并没有造成太多的影响。但是来到2月,疫情将会对汽车行业有较大的影响,湖北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它的年度产量占全国的8-9%,另外,广东、浙江也作为汽车工业大省,同样要面对较为严重的疫情状况。另外,也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目前很多企业都相应发出了延迟复工的通知,部分地区针对返回工作地的人员要求居家观察,这就延缓了各大厂家正式投入生产的时间,最终带来的就是产量上的影响。针对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还有可能会面临倒闭的困境。目前来看,疫情会对整个汽车行业在第一季度的成绩造成巨大影响,不过,在面对已经结束后,一只的消费需求会在短期内有所释放,汽车市场应该将会迎来一波短暂的消费高峰。中汽协在近期还将对疫情影响全国国6标准的实施、对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管理以及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政策等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另外,针对目前汽车行业企业、机构捐款的情况也做出了汇总,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月12日,汽车行业企业捐赠捐助总额已经超过了11亿元,主流汽车集团表现出了强烈的汽车责任。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汽车行业也会尽快回复正常。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论文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论文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工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生产增速在年初跌至近十年最低点。在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的"持续作用下,工业经济较快扭转了增速下滑局面,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不断明朗并得到巩固,全年工业运行呈现出“前低后高”走势。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工业生产回升向好态势基本确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   轻工业增长平稳,重工业反弹强劲。轻工业受国内消费需求拉动运行平稳,全年增长9.7%,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重工业从二季度开始表现出强劲回升势头,全年增长11.5%,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12月份,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2.1%和21.4%,比上月回落0.5个和0.8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率先回升,中西部地区实现两位数增长。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12.1%和15.5%。12月份,全国26个省份增加值增速超过20%。   产销衔接较好。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97.7%,与上年持平;12月份,全国产销率99.3%,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口下降一成。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2882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前8个月降幅均在13%以上,9月份以后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降幅持续收窄,9、10月份分别下降9.9%和7.3%,11、12月份转为增长5.3%和12.4%。   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工业投资8.04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4%;其中制造业投资5.88万亿元,增长26.8%。   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升。工业品出厂价格从上年四季度开始大幅下滑后,4月份开始回升,12月份累计比3月份上涨4.7%。全年工业品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4%,其中11月份同比下降2.1%,12月份增长1.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7.9%,当月增长3%。   企业效益状况明显改观。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7.4%;亏损企业亏损额3270亿元,同比下降33.5%。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应收帐款5.3万亿元,增长14%。   原材料工业   总体运行态势是:上半年低位回升,下半年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在去年同期生产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加快增长,年末增速恢复到较高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同比加快1.6个百分点;12月份增长20.1%,增速已连续3个月保持在20%以上。1—11月,原材料工业实现利润5276亿元,同比下降11.2%。   冶金。上半年生产震荡调整,下半年持续回升,四季度增速达到20%以上,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全年粗钢产量56784万吨,同比增长13.5%,日均产量156万吨。钢材产量69244万吨,同比增长18.5%。1—11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1433亿元,同比下降40.8%,降幅比1—2月缩小49.2个百分点;亏损面由1—2月的25.4%缩小到22.8%。   建材。总体运行态势平稳,生产增速各月均保持在13%以上,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据中国建材协会统计,生产水泥164559万吨,增长16%;生产平板玻璃57515万重量箱,下降1.6%。1—11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1346亿元,由1—2月同比下降0.5%转为增长32.6%。   有色。随着市场需求回升,有色行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2681万吨,同比增长5.8%,一季度日均产量5.98万吨,二、三、四季度逐季上升到6.95万吨、7.68万吨和8.73万吨;电解铝、电解铜产量分别达到1299万吨和425万吨,同比增长1%和9.6%。铜、铝进口量大幅增长。有色产品价格持续回升。   化工。化工行业生产形势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下半年运行情况继续好转,主要化工产品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全年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同比加快5.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烧碱、纯碱、乙烯产量分别增长8.6%、8.7%和8.3%;化肥、农药产量分别增长16.3%和12.3%。1—11月,化工行业实现利润1687亿元,由1—2月下降55.5%转为增长13.7%。   装备工业   总体运行态势是:在投资拉动和政策推动下,生产增速温和上升,其中汽车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利润加速回升。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头两个月增长5.4%,此后逐月攀升,从5月份开始连续8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11、12月分别增长20.8%和22.8%。1—11月,机械行业实现利润6018亿元,由1—2月同比下降24.3%转为增长23.7%。通用设备生产总体向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作用显著。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300万辆。船舶生产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消费品工业   总体运行态势是:在国内消费支撑下,消费品工业总体运行态势平稳;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减缓了轻纺等产品出口大幅下滑趋势。全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其中12月份增长13.4%。1—11月,消费品工业实现利润7675亿元,同比增长20.9%,比1—2月加快20个百分点。   轻工。生产平稳上升,效益状况好于整体工业。全年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4%,其中11、12月份分别增长3.9%和10.9%。1—11月,轻工行业实现利润4846亿元,增长2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食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家电产品产销两旺。   纺织。全年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3%。国内棉花价格总体攀升。   医药。全年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   烟草。全年烟草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电子制造业   总体运行态势是:由于外贸依存度高,电子工业在工业大门类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明显,生产持续低迷,回升相对乏力。全年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其中11、12月份分别增长14.4%和19.8%。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8215万台,增长27.5%,其中笔记本计算机增长38.8%;手机61788万台,增长9.8%;彩电产量9966万台,增长9.3%,其中液晶电视机增长85.2%;集成电路416亿块,同比下降6.6%。   出口交货值降幅收窄。全年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5%,降幅比年初1—2月收窄13.5个百分点;其中,11、12月份分别增长9.8%和17.7%,结束了此前连续12个月的出口持续下滑。 ;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加快成长,信息通信业快速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工信部总工程师陈因在2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去年全年快了0.2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7.5%,扭转了低于整体工业增速的状况 一季度工业运行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平稳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其中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9%。中小企业生产情况好转,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扭转了去年下半年连续低于整体工业增速的状况。二是效益向优。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1%,比去年12月份加快5.3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3月份以来回落趋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同比提高0.33个百分点;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90.2元,同比增加2.1元。企业杠杆率不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3%,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三是结构向好。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1.9%和7.9%,快于整体工业5.1个和5.9个百分点。城市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通信设备等中高端制造业投资增速均超过70%;集成电路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5.2%和29.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去产能任务进一步落实。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前两个月钢铁、化工和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6%、20%和88%,水泥行业增长15.5倍。电信业务收入增长,7月1日将取消流量“漫游”费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介绍,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1%,新建4G基站超过8.5万个;4G用户总数达10.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72.2%,较去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0%降费目标,基础电信企业梳理出五大措施:一是7月1日正式取消全国流量和本地流量的资费差别;二是加大不限流量或大流量资费方案的推出力度,目前部分企业的新推套餐已将本地流量升级为全国流量;三是开展流量套餐的扩容降费,对主流套餐推出优惠销售,赠送用户一定的通信费,对套餐所含的流量进行加大扩容;四是丰富现有的互联网流量产品,持续推出流量月包、假日流量包、流量日包,降低流量消费门槛;五是推广流量放心用惠民服务,如及时提醒用户流量使用情况,流量超出后提供自动叠加的优惠流量安心包等。在家庭宽带方面,基础电信企业将继续推出优惠资费方案。在中小企业宽带专线方面,基础电信企业将进一步降低专线价格,今年预计能够下降10%到15%。在网络提速方面,今年将进一步促进用户宽带的速率提升,上半年有望出台上行速率的相关标准。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核心技术需要突破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但在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和人才队伍方面还存在着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将坚持走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的道路,加快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强国际间产业的合作。集成电路发展基金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期资金募集,欢迎各方企业积极参与。在窄带物联网方面,目前全国全网有近40万个窄带物联网基站,逐步实现了全国范围广泛覆盖。今年3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有望再增加30万个基站。目前很多省市已经开始窄带物联网的规模商用,如智能水表、智能煤气表、共享单车、智能停车场等。除了在日常生活以外,在工业、农业、畜牧业生产活动中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优化推动窄带物联网的网络覆盖,推动窄带物联网向更多领域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成本降低,推动产业的繁荣发展。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技巧

1、搜集大量工业经济数据:一段时期各个行业的产出、投入、效益、各种能源消耗(折标煤)、其它主要原料消耗等。2、将上述数据输入坐标图中,并用曲线将断点连接。3、用相关分析,找出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列出计算方程式。4、进行纵向分析对比,本年与上年,本月与上月.....;横向对比,同行业之间,相关行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5、分析影响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利润等的因素及条件;6、写出分析报告。

工业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是怎样走出低谷的呢?

其实是通过不断的发展自己的产业,而且让自己得到突破走出低谷的。

工信局经济运行科忙吗

忙。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得知,工信局经济运行科负责的工作很多,工作职责包括监测分析经济日常运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发布相关经济运行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工业生产要素保障工作,负责工业生产重点物资运输应急预案,承担市经济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对外经济协作和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协调县区工业经济和工业园区建设,负责工业经济年度计划的制定并组织。所以,工信局经济运行科忙。

什么是工业经济运行工作?

工业经济运行系统,是开放式的工业数据管理和维护系统,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工业数据分析...工业经济运行信息系统由工业经济预测,分析系统,景气测评,数据库,百强企业五部分组成.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任务四:  问题: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1、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  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  1 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 使用  总产出 7665.11 中间消耗 3305.96  进口 101.4 最终产品使用 4460.55   最终消费 1763.14   资本形成 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 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 595.09   库存增加 242.06     出口 333  总供给 7761.51 总需求 7761.51  2 生产账户  使用 来源  中间消耗 3305.96 总产出 7665.11  国内生产总值 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 595.09    国内生产净值 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 7665.11 生产总额 7665.11  3 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 来源  劳动者报酬 1383.16 国内生产总值 4359.15  生产税净额 775.09 固定资产消耗 595.09  总营业盈余 2200.9 国内生产净值 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 595.09    净营业盈余 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 4359.15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 4359.15  4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 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 200.85 劳动者报酬 1383.16  国民总收入 4158.3 生产税净额 775.09  固定资产消耗 595.09 总营业盈余 2200.9  国民净收入 3563.21 固定资本消耗 595.09   净营业盈余 1605.81  合计 4359.15 合计 4359.15  5 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 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 4.00 国民总收入 4158.3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160.30 固定资本消耗 590.09  固定资本消耗 590.09 国民净收入 3563.21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3570.21 经常转移收入 6      合计 4164.3 合计 4164.3  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 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 1763.1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160.3  国民储蓄总额 2397.16 固定资本消耗 590.09  固定资本消耗 590.09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 1807.07        合计 4160.3 合计 4160.3  7 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 来源  总资本形成 2364.41 国民储蓄净额 1807.07  固定资本形成 2122.35 资本转移收入 3  库存增加 242.06    固定资本消耗(-) 595.09    资金余缺 40.75    合计 1810.07 合计 1810.07  8 金融交易账户  使用 来源  金融资产购买净额 960 资金余缺 40.75   负债净额 919.25              合计 960 合计 960  2、 资金流量账户体系中各总量指标的含义和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各账户间的这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联系;另一是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在账户指标上积累账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都与资产负债表中相对应的指标是直接联系。积累账户反映了期末与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部分。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是通过平衡项。如增加值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生产过程所有因素决定的变量,并与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联系;原始收入是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由收入初次分配所有因素决定,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联系;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再分配过程决定的变量。通过平衡项可以考察和分析个经济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决定关系。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及关系:  1. 现价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 现价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库存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3. 国民总收入=现价国人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要素报酬收入净额+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  4. 国民总收入=国民劳动报酬收入+国民生产税净额收入+国民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收入支出  5.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6.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7. 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净额  8. 储蓄净额+来自国外资本转移收入净额=由于储蓄和资本转移引起的净值变化=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消耗+非生产资产净购买+净借入(-)或净贷出(+)  3、 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一) 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 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 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 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缺。金融账户的核算范围涵盖了严格的金融交易和其他货币交易。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 。在线等、着急!!!!!

国民经济核算任务四:问题: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答:1、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1 货物和服务账户来源 使用总产出 7665.11 中间消耗 3305.96进口 101.4 最终产品使用 4460.55   最终消费 1763.14   资本形成 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 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 595.09   库存增加 242.06    出口 333总供给 7761.51 总需求 7761.512 生产账户使用 来源中间消耗 3305.96 总产出 7665.11国内生产总值 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 595.09   国内生产净值 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 7665.11 生产总额 7665.113 收入形成账户使用 来源劳动者报酬 1383.16 国内生产总值 4359.15生产税净额 775.09 固定资产消耗 595.09总营业盈余 2200.9 国内生产净值 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 595.09   净营业盈余 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 4359.15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 4359.154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使用 来源财产收入支出 200.85 劳动者报酬 1383.16国民总收入 4158.3 生产税净额 775.09 固定资产消耗 595.09 总营业盈余 2200.9 国民净收入 3563.21 固定资本消耗 595.09   净营业盈余 1605.81合计 4359.15 合计 4359.155 收入再分配账户使用 来源经常转移支出 4.00 国民总收入 4158.30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160.30 固定资本消耗 590.09 固定资本消耗 590.09 国民净收入 3563.21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3570.21 经常转移收入 6     合计 4164.3 合计 4164.3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使用 来源最终消费支出 1763.1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160.3国民储蓄总额 2397.16 固定资本消耗 590.09 固定资本消耗 590.09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 1807.07       合计 4160.3 合计 4160.37 资本交易账户使用 来源总资本形成 2364.41 国民储蓄净额 1807.07 固定资本形成 2122.35 资本转移收入 3 库存增加 242.06   固定资本消耗(-) 595.09   资金余缺 40.75   合计 1810.07 合计 1810.078 金融交易账户使用 来源金融资产购买净额 960 资金余缺 40.75   负债净额 919.25             合计 960 合计 9602、 资金流量账户体系中各总量指标的含义和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各账户间的这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联系;另一是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在账户指标上积累账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都与资产负债表中相对应的指标是直接联系。积累账户反映了期末与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部分。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是通过平衡项。如增加值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生产过程所有因素决定的变量,并与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联系;原始收入是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由收入初次分配所有因素决定,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联系;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再分配过程决定的变量。通过平衡项可以考察和分析个经济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决定关系。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及关系:1. 现价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2. 现价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库存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3. 国民总收入=现价国人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要素报酬收入净额+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4. 国民总收入=国民劳动报酬收入+国民生产税净额收入+国民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收入支出5.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6.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 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净额8. 储蓄净额+来自国外资本转移收入净额=由于储蓄和资本转移引起的净值变化=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消耗+非生产资产净购买+净借入(-)或净贷出(+)3、 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一) 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二) 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三) 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四) 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缺。金融账户的核算范围涵盖了严格的金融交易和其他货币交易。

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和经济运行

园区享受四川省省级重点开发区有关优惠政策,作为国家“直购电”试点开发区,还可以向国内各大电厂直接购电,具有充足的电量和较优惠的电价政策。园区依托攀枝花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以诚取信,热情服务,搞好招商引资。至6月底,建成投产和在建的企业共计34户,总投资48.3亿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8亿元,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到97.6亿元。其中钒钛产业企业13户,总投资16.6亿元,年销售收入可达35.4亿元。无论企业户数、投资比例、产品销售收入,钒钛产业企业均占到了三分之一。现有已签订了入园协议的项目中钒钛产业占70.59%。已建成的部分企业:1、攀西最大、国内最高技术水平、国家重点工程——兴钛科技公司18万吨高钛渣项目。该项目由攀钢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引进乌克兰冶炼技术,开发出了具有国际水平、适合攀西钛资源的钛渣冶炼技术,填补了国内高品位大型钛渣电炉冶炼技术的空白。2004年4月开工建设,现已建成投产。2、国内装备水平最高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兴中钛业公司。该公司设备大型化,年产3.6万吨钛白粉,一期工程1.2万吨2005年2月建成,使攀枝花市钛白粉产量翻了一番,产品通过了芬兰和美国质量鉴定,产销率达100%,为国家印钞厂“指定供应商”。二期工程(1.8万吨)将于2006年10月建成。三期工程(3.6万吨,仅需安装机器设备)于2007年建成。3、国内最先进的氯化钛渣生产企业——源通钛业公司。该公司年产2万吨氯化钛渣,2005年5月建成投产,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氯化法工艺,产品含钛量可达92%以上,供不应求。4、攀西最大金红石钛白生产企业——卓越投资公司。4400吨五氧化二钒项目已经建成投产,4万吨金红石钛白、4 000吨高钒铁在建。5、全球领先、国内最大的黄磷生产企业——川投化工公司。该公司具有年产12万吨黄磷(园区6万吨)、8万吨三聚磷酸钠生产能力,总投资10亿元,2004年5月全部建成,其优质黄磷和磷酸盐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使攀枝花市连续多年黄磷产量全国第一。6、煤—电—冶联动、资源综合开发企业——攀煤电冶公司。该公司是攀枝花煤业集团建设的年产10万吨化学硅生产企业,2005年6月一期工程(1.67万吨)建成投产,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煤—电—冶联动、资源综合开发之路。园区从零起步,主要经济指标年年翻番增长。2005年,园区完成产值11.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84亿元,同比增长108.0%;完成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00.3%;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145.6%。实现税收7 413万元,同比增长85.3%,园区实现财政收入2 761万元。2009年1~6月,园区完成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137.8%;其中工业总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105.4%。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78亿元,同比增长238.4%。实现销售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4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4亿元,同比增长156.3%。园区的钛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磷产业在全国举足轻重。

在分析经济波动状况的指标体系中,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轨迹的指标称为( ) 。

【答案】:B1、在实际经济分析工作中,可以把一系列经济指标划分为一致指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2、所谓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这些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和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在我国,一般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视为一致指标。3、所谓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等就属于先行指标。故,答案B正确。4、所谓滞后指标,是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如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回答满意加50!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过程在今天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如何理解?

  关于生产关系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生产关系,亦即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且客观上总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但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是多年来不论是在经济学教学中,还是在经济研究中、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生产关系问题部是人们认识模糊因而也重视不够的问题。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也比较突出。我们认为,生产关系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必须加强研究,澄清是非,在思想上正本清源、迎接实践的挑战,从而对改革开放发挥理论指导作用。《资本论》是生产关系论马克思经济学说:要以《资本论》为代表,在国际上影响深远,自然人们对生产关系的认识也主要见之于《资本论》。但是,《资本论》卷帖浩瀚,容量很大,俨然经济学大百科全书。因此,人们也容易各取所需、莫衷一是。有的从生产力方面来认识,以为《资本论》研究的主要是生产力问题;有的从生产方式方面来认识,认为《资本论》研究的是社会生产的具体方式、或者说是用什么。以什么方式生产的问题;还有的则从商品生产甚至市场经济方面来认识,认为《资本论》揭示了一般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等。我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究竟研究什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人们主观所能随心所欲解释的。我们不必拘泥于马、恩是否和在哪里对该书的研究对象给出明晰的定义,不必以虔诚的教条主义态度简单地论证某个观点的科学和正确,也不必生搬硬套地寻章摘句为自己的观点加以注释相说明。从方法论上、比较客观和公正的、亦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即是马恩研究《资本论》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相目的,《资本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资本论》对社会的影响、轰动和评价。唯有如此,得出的结论才能具有可靠性而不带任何偏见。  1、《资事论》创作的动机和背景  一门科学主要对象是什么?首先要看其研究的目的。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所要达到的目的与他研究什么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直言不讳,马克思创作《资本论》就是要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合理及其历史暂时性。提出要改变这种生产关系,代之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除了作为革命者,亲自参加革命实践,还作为科学家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不过,马克思献身科学的领域、开始研究的是法律、哲学和历史。那么,马克思后来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马 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得很清楚,他说:“1842 —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因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这里说的是德国当时正处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地主强占了过去一向为农民公共所享用的森林和草场,农民为生活所遇被迫去捡树枝,即所谓“盗窃”林木。马克思在《莱茵报》担任主编期间、在关于林木盗窃的带论中,他大胆挺身而出、保护倍受压迫而毫无权利的劳动群众的利益,严厉地谴责地主的罪行,对省议 会牺牲劳动群众来满足私利的行为,表示了极大愤慨。但是,对于农民因被剥夺财产而出现所谓盗窃,马克思仅是凭着道义,从政治、国家和法的角度提出要保护农民的利益、批判普鲁士的反动制度,批判现存社会和政治的不平等,并没有从物质利 益关系即生产关系方面揭示出这种不平等的经济根源所在,因而缺少理论的真正力量。马克思当时已经认识到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头等作用,但他也感到自己这方面仅有的知识是欠缺的。因此,马克思决心从社会物质利益关系中去寻找法相国家的根源,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从而在理论上进入政治经济学的领域。  另一方面,促成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因素,还由于“法国社会主义相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马克思明确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认为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考只在理性的范围内而没有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上诅咒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就是在批判这些思潮时,他也深感自己由于缺少生产关系方面的知识,“善良的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批判”。他提出,要使社会主义建立在坚定稳固的科学基础之上,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就要到被有人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所谓“市民社会”,就是与物质利益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关系的领域。”关于市民社会的科学,就是“政治经济学”。因此,马克思在《莱茵报》被封闭以后,就潜心钻研政治经济学。  那时,马克思开始接触政治经济学。首先接触到的是前人的思想材料和成果,其中主要是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当然,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研究的对象也就不同。斯密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它义刚刚取代封建主义的时期。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天然合理的,比封建主义更便于进行财富的生产明,斯密在他著名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公开声明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为了尽速地发展生产,他精心研究影响“国民财富”增长的各种因素。为生产而生产则是李嘉图评价经济现象的基本原则。所以,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他们并不愿也不敢触及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这样实质性的带爆炸性的问题。相反,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停滞不前甚至望而怯步的地方,马克思思格斯研究的锋芒直接指向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露资本与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内部隐藏得很深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合理和暂时性,指出其终将被一种崭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如果不研究生产关系,也就没有马克思影响深远的《资本论》。  2、《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及其影响  尽管《资本论》篇幅很长,体系庞大,许多学者都可以从中各取所需,哲学的、文学的,以及一般经济理论可谓是应有尽有,但《资本论》的核心和精髓还是指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对厂人的剥削关系,也并非是一般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当然,还包含资本家之间,工人之间等的关系,只是这些关系是从属性的关系,在很少地方提及。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资本论》就是对于这种关系“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顺;朗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在逻辑上,马克思从商品分析的开始,指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人们来到市场,彼此作为不同的所有者,互相交换自己的产物。但是由于作为无产者的工人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到劳动力市场向资本所有者出卖劳动力。劳动力买卖即使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成交,可是买卖双方的关系、面貌、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马克思所言:“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丁他的工人,尾随其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佯,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在生产过程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家对于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指出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且从包括分配过程在内的总的生产过程来分析,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是整个资产阶级,资本的利息,利润以及土地所有者地租,都是来自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恩格斯说“我们的银行家、商人、工厂主和大土地占有者的全部资本,不外是工人阶级的积累起来的无偿劳动。”为此,马克思和思格斯还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掩盖和抹煞剥削的观点,如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亚当·斯密的资本、土地、劳动“三位一体公式”等,指出“工人阶级是生产全部价值的唯一的阶级”,但在“现代社会中工人并没有得到他的劳动产品的全部价值”。当然马克思也同时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不合理,不平等,也就不适应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提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将要被剥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要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的结论。  正是《资本论》对于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即资本家和工人关系的揭示,才在整个社会历史上产生轰动性的影响。由此触动丁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根本利益关系,“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资本论》“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恩格斯在为《资本论》写的书评中指出“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还说无产阶级把《资本论》看作自己理论的圣经,看作一个武库,他们将从这个武库中取得自己的最重要的论据。因为《资本论》深刻揭示丁工人阶级受剥削的根源,所以“《资本论》在欧洲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  完全可以想见,如果《资本论》研究的不是生产关系,不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研究一般的经济理论,一般的人与物的关系,一般的生产、流通、分配关系,研究一些纯粹居于“技术性”的经济问题,那么它就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彻底消除对生产关系的误解和偏见将生产关系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马克思《资本论》是生产关系论,而且在于生产关系是在理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必须把这种关系上升到理论和系统购高度,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基础科学,但是同时,人们对于生产关系的认识,还有着许许多多的误解,以及由误解产生的偏见,由此直接影响到这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甚至威胁到这门科学的生命,自然也抑制丁生产关系科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1、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上的误解  人们对生产关系方面的误解,以及由误解产生的偏见,首先来自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并因此削弱了对生产关系研究的深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们虽然批判丁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教条主义倾向,但是与此同时,在并末真正把握生产关系本质的情况下错误地把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失误归咎于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从而急于否认,摆脱和放弃对生产关系的研究。甚车把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视为“左”的思潮。这当然是经济理论中的冤假错案。我们认为,多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失误,不仅不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原因,而且恰恰相反,是没有始终坚持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和生产关系研究本身的落后、僵化和脱离实际。长期以来,我们争论不休的是政治经济学要不要将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但对怎样深入研究生产关系却很少涉及。  很能说明问题,是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一是简单强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比如所有制方面的、生产的、流通的、分配的、消费的,以及经济调节方面的,直到现在为止,政治经济学基本上仍停留于一些区别方面。这种区别并不能丰富生产关系研究的内容,相反堵塞丁研究的道路。当然,这也是人们鄙薄生产关系研究的至要的原因之一,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其次是先入为主地从公有制开始,先验地提出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平等互助合作的,规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生产是有计划按比例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似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天然合理的,是天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人们已经生活在天然合理的生产关系之中。但是在客观上,人们在现实中的对生产关系的感受与此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也容易造成生产关系如同空中楼阁、充饥画饼,因而产生对生产关系的反感。其实,生产关系的先验规定与现实生产关系的差异,只能提醒人们要从现实中研究生产关系,去促进生产关系向理想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从书本上、结论上主观臆想地研究生产关系。当然这并不能作为否定或轻视生产关系的借口,此产生不合常规的逆反心理。  其三是某些时期一味强调生产关系的阶级属性,人为夸大和歪曲人们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对立和矛盾,甚至把生产关系视为阶级关系,把生产关系矛盾视为阶级斗争,甚至将按劳分配“上升”到需要消除的“资产阶级权利”,甚至仇视商品货币等,从而导致人们厌恶生产关系研究。其实,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否是阶级关系,取决产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性质。有史以来,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并非都是阶级关系,都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比如在今天的环境里,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就已经不是阶级关系,而是非阶级关系,但谁都不敢由此而妄言说不需要研究。无端地把生产关系抽象为阶级关系,以致于因此排斥生产关系,当然只能是一种无知和偏见。  其四是借口生产力的重要性,强调在政治经济学中把生产力研究放到首位。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他的历史责任和研究重点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和暂时性,所以没有着重研究生产力。聊言下之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自然就要首先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则可以弃置一旁了。有些人还把我国一度时期极左思潮泛滥,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搞“穷过渡”、“—大二公”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视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过错。我们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个统一体,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起作用的。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只要研究生产力就行丁,相反,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生产关系的研究是生产力研究所根本不能代替的。这些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借口生产力的重要性而忽视、轻视甚至取代生产关系研究,同样表明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的认识有着很大的误解和很深的偏见。  关于生产关系的重要性,日本生产力运动之父乡司治平先生可谓是见解不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般人对提高生产力的认识就是“把新锐的武器替代迟钝的人工,产量由l000件增加到l 200件,便算达到了目的。”从而把这看作是一纯粹的技术性问题。但当有人请教乡司浩平先生时,他则否定了上面这种机械性的说法,坚决地说,日本在战后“国破家亡,扶桑全土为联军占领,朝野上下彷徨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全国到处是分裂,是斗争,和平主义者跟军国主义者算老帐,……真所谓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在这样支离破碎一团糟的情况下,如何收拾河山,重谋宁静建国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修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对生产关系本身的误解和偏见  除了政治经济学对象之争产生对生产关系的误解与偏见之外,对生产关系本身的误解和偏见也是导致生产关系研究脱离现实、难以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积极主张研究生产关系的部分学者,对于何谓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在现实经济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许多问题也存而未论,悬而未决。近年来这方面的理论文献越来越少,寥若晨星,研究者形单影只,也充分反映了生产关系研究的不景气和萧条状况。  首先,人们在概念上的认识是—回事,但在具体描述和分析中则是另一回事。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尽管人们大都认为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搬开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不谈,单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版教科书而言,学者们在具体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司空见惯的仍是脱离生产关系研究一般的经济过程,在经济理论中有意无意地回避现实生产关系,充斥着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在现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不是大量地塞进部门经济学的内容,如金融信贷、商业流通等,就是把政治经济学教材变成经济运行分析或微观经济学加宏观经济学的总汇,如讲企业的成本、价格、赢利,以及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周转,还有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就业量与失业率、通货膨胀等经济总量的分析等。当然,著者不是否认这些问题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但部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分析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把这些都纳入到生产关系中来,只会使生产关系研究偏离本质、迷失方向、磨灭锋芒,从而变成无所不包的大杂烩,事实上并不利于生产关系理论的深入发展,只会葬送这门科学。  其次,在对生产关系内涵的理解上、也相当肤浅。近些年来,似乎“四环节说”主张依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阐述的经济运动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构成的理论来研究生产关系)占了上风。尽管一些编写者们在前几部分里也提到要研究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交换过程中的关系、分配过程中的关系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但是,纵观全书,往往看到的仅是一超生产与交换、生产与分配、生产与消费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很难看到人们现实经济利益关系的分析,与人们接触到的利益关系相距甚远,好象要么是些一般的经济学常识,要么就是一大堆空洞无物、泛泛无味的说教。如讲生产是起点,是前提,消费是终点,交换和分配是中间环节,四个环节不可分割联结在一起。讲生产是根据公有制来推论演绎生产的实质、目的,再就是分析生产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合理配置等问题;讲流通只是提出流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然后就讲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描述资金和商品的流通过程;讲分配则从再生产的性质开始,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讲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应该说分配本身与人们的利益关系相当密切,可是由于脱离实际,人们在现实分配方面的矛盾及其解决远未揭示出来;讲消费则大量讲消费的结构、方式等技术性问题,更看不到有多少对人们相互关系的分析。其实,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是十分丰富、十分生动的,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生产主体、流通主体、分配主体、消费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很多老大需要分析的矛盾和问题,可是在现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却十分苍白乏力。无论如何都难以满足人们对现实经济关系研究的要求和愿望,生产关系研究变成了一股的经济现象罗列,当然在许多重要问题和矛盾的分析方面就往往显得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抓不住本质,说来说去。就是说不到点子上。轻视生产关系理论研究的后果生产关系作为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由于人们诸多的误解和偏见,使得生产关系理论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当然经济实践也缺乏相应的科学指导。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缺乏明确的方向,进展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1、理论上的后果  从理论上说,冷谩和轻视生产关系约直接后果,即是政治经济学至今尚未走出误区,一批经济学科(主要是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者)出乎倔狭的认识,似乎以为研究生产关系就是受了“左”的思想影响,因而生产关系研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许多人丧失了热情和积极性,队伍越来越小。许多本来研究生产关系问题的学者,纷纷转而研究生产力部门经济学或其它学科,当然,生产关系理论研究本身的“难关”、“禁区”,也可能令人望而却步,转而以实用主义的观点避而远之,综观生产关系研究的现状,不仅研究者寡,就其水平而言,也是一般,内容肤浅,枯燥无味,死气沉沉。不是简单的制度对比,就是在实证不能证实的前提下盲目规范,再就是一味作政策选择,干万遍重复一种观点,而当政治和领导人观点重新变化时,又不得不跟着出现新的注解。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关系总是丰富多彩,错综复杂,马克思当时出于研究的特殊目的。只要揭示出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就够了。但在我们今天的环境里,以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一目了然,或者只是简单地分析政府——企业——职工三音之间的关系,而不具体深入分析政府与部门、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劳动者之间,以及非经济部门、事业单位之间纵横交错、蛛丝密布的关系,特别是以人为中心、为纽带联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许多经济生活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难以得到科学的说明和解释。尽管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很少有人从生产关系方面进行论证和说明。必须承认,生产关系研究总的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也正因为如此,至今生产关系研究还很不深入和系统,生产关系研究的对象、方法和体系都不甚明确,生产关系科学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2、实践上的后果  在实践上,忽视生产关系研究也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是把生产关系等同于所有制(把所有制看作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把所有制形式的“升级”和“穷过渡”当作是生产关系的进步,认为全民优于集体、集体优于个体,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县联社,盲目“一大二公”,要求太急,工作过组,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结果大大撞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造成了生产力的倒退。以致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得不实行农业大包干。但是对农民家庭拥有生产资料,引起所有制形式变化的情况,并未从生产关系方面作出解释。尤其是一批个体私营企业藏着假“集体”的红帽了,这也表明所有制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不明不白。  其次,生产力发展仍然受到生产关系的阻碍。按照人们通常的观点,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生产关系是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此,生产力发展似乎是自身的科学组织问题。但是,消灭了剥削者和剥削制度,仅仅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步,或者说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诚然是重要的一步。问题的实质是在全体劳动者之间是否建立起能充分调动起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生产关系。通俗地说,就是在现实经济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一系列交往关系是否协调融洽,心情舒畅,真诚以待,从而焕发出内在的热情,认真负责、全力以赴去从事日常的劳动工作?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在调查中感到,至少有相当比例的人们都会亲身感受到自己积极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并末调动起来,自己的能力、潜力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并未充分发挥出来。经济学者们经常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作预测,可是却鲜见由改革引致的对亿万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分析,而恰恰在劳动者身上蕴藏的无比巨大的能量和潜力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所在。说得再具体一点,这些年人们讨论较多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应该说做了不少,但收效并不明显,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有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资源要素的重新组合,即生产力的调整必须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来启动,因为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引起人们之间利益格局的变化,如栗忽视和绕过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连调整的主体、责任都不明确,经济结构调整就要遇到利益关系的障碍,使得调整很功成圆满。当然,类似的事情还很多。这里无须赘述。  再次,轻视生产关系研究导致改革缺乏细致的生产关系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大了改革的3B度和成本。改革作为我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实质是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应该说,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人们的经济行为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是同时,人们也感到,改革对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还不够自觉,有的改革措施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很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人们现在利益观念已经相当强化,但行为不够规范,责任约束比较弱化,人们的责任、权力和利益还缺乏必要的对称性。还有,改革对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尽管从长远来看,对人们都是有益的。可是从眼前来讲,首当其冲地,必然要触及到一部分人利害得失,必然使极少数人暂时失去部分既得利益,大多数人则将有所得益。如果把改革比作提供牛奶的奶牛,大家普遍受益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从改革实践来看,人们司空见惯的是,每一改革措施出台,总是要遇到部分既得利益者的顽强的抗争,可我们这方面的认识和工作却相当薄弱,对改革必特产生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很少作出科学的说明解释,往往试图在不触及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推进改革,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尽管改革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不是真正着眼于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留给人们的明显感觉,就是越改越难,最终还会动摇人们对改革的信念。把生产关系科学从政治经济学中独立出来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生产关系的认识和研究基本上都还只是局限在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学这门科学的进步。再把生产关系置于政治经济学之中已经远远不合时宜。政治经济学本身已经无法涵盖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丰富内容。从某种意义上,再靠政治经济学揭示生产关系本质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生动表现,不仅容易引起很多的误解,更重要的,会形成某种束缚,有碍于生产关系本质内容的揭示和研究。因此生产关系作为一门科学,必须从政治经济学中独立出来。  http://4a.hep.edu.cn/NCourse/ep/resource/part1/EP/33.htm

总量分析侧重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结构分析侧重于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 过程。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结构分析侧重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总量分析侧重于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

哪些指标最适合反映经济运行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

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宏观经济学是分析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在依据宏观经济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后,更具体的工作就体现在对经济指标的分析和解读方面了。这里将指标大致分为:1,经济总体指标,此类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总体运行情况。2,需求类指标,反映投资和消费状况的指标都列入此类。3,货币类指标,和货币政策有关的指标。4,财政类指标,与财政政策有关的指标。5,部分经济领先指标以及市场运行指标。

经信局经济运行科怎样

可以。1、经济运行监测:负责收集、整理经济数据,监测经济运行态势,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经济统计:负责编制本地区的经济统计年鉴、经济统计公报和其他经济统计资料,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3、经济分析:针对本地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理论构想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4、经济预测:负责对本地区经济运行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参考。5、总之,经信局经济运行科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经济数据、分析和预测等方面的支持,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07年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二) (二)引入对外贸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 在第四章中,我们在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时,始终假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只有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封闭经济。在本章第二节和第三节中,我们将取消这种假定,引入外国部门,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在本节中,我们首先将经常项目中的对外贸易即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引入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1.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和净出口函数 以前的分析,我们始终假定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即净出口为外生变量,实际上,与消费和投资一样,净出口也是一个内生变量。净出口作为一个内生变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引入净出口函数。 在经常项目中,如果略去转移支付,经常项目就只有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项内容。因此,对外贸易的平衡也就可以视为经常项目的平衡。 我们知道,对外贸易包括出口(X)和进口(M),两者的余额就是净出口(NX),净出口如果是正值,亦称外贸顺差;净出口如果是负值,则称为外贸逆差。 那么,一国净出口额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影响进出口的因素,然后再根据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推导出净出口函数。 (1)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进口(M)与国民收入(Y)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在上式中, 为自发进口或自主进口,表示与国民收入无关或国民收人为零时的进口额, 代表边际进口倾向,即国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进口的增加量。例如,某国一年的自发进口为2000亿美元,边际进口倾向为0.3,那么,当国民收入为10000亿美元时,进口额即为5000亿美元=(2000+0.3×10000),如果自发进口和边际进口倾向不变,当国民收入增加到15000亿美元时,进口额则增加到6500亿美元=(2000+0.3×15000)。 进口与国民收入之所以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民收入增加时,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支撑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时就需要从国外进口较多的消费品、原材料、能源和机器设备,以满足国内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换言之,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在拉动产出增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量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这必然导致进口的增加。反之,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较慢,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因而进口会相应减少。因此,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进口与实际汇率R亦为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M=F(R)进口与实际汇率之所以是正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如果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那么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会下降,即变得更便宜,这显然有利于进口的增加;反之,如果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那么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将变得相对昂贵,因而进口就会减少,故进口也是实际汇率的增函数。 再分析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也有两个,一是外国的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出口(X)是外国国民收入( )的增函数,即X与 ,是正相关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出口与外国国民收入之所以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原因就在于,当外国,例如B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出水平增加时,需要从A国进口更多的商品,以支撑B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时,A国的出口就会增加;反之,如果B国的经济不景气,产出减少或增长缓慢,就会相应减少从A国的进口,从而使A国的出口减少。因此,A国的出口(X)与曰的国民收入( )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 出口与实际汇率(R)则表现为负相关的关系,即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减函数。如果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出口将会增加,反之,如果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则出口将会减少。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一般的表示为: X=F(R) 出口与汇率之所以表现为负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当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后,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会变得相对便宜,因而会有利于出口的增加;反之,当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后,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会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出口就会减少。 通过以上对影响进口和出口因素的分析,可以把影响净出口(NX)的因素概括为本国的国民收入(Y)、外国的国民收入( )和实际汇率(R)三个。故有如下关系式: 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就可以推导出净出口函数。 (2)净出口函数 根据上面得到的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三个结论,第一,本国国民收入Y的增加会导致进口M的增加,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净出口就会减少;反之,如果国民收入减少,净出口则会增加。第二,外国国民收人( )的增加会导致本国出口(X)的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外国国民收入减少,净出口则会减少;第三,汇率(R)的上升,即本币升值会导致出口(X)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就会减少;反之,如果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则会导致净出口增加。 既然Y的增加会导致M的增加,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的Y就会增加 个M。那么,如果X不变,在Y增加时,NX就一定会减少,并且每增加一个Y,NX就会减少 ,故有用下式表示的净出口函数: 上式是未考虑汇率作用的净出口函数。式中 为自发净出口或自主净出口,即与国民收入无关或国民收入为零时的净出口。在上式的基础上,如果再考虑实际汇率的作用,并假定净出口对实际汇率存在一个敏感性(n),就可以得出用下式表示的净出口函数:在净出口函数中,n是NX对R的敏感性,它表示汇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净出口将会变动的数量。显然,净出口函数揭示了净出口与国民收入、实际汇率的内在联系。例如,假设净出口函数为 NX=5000-0.1Y-1000R 如果Y=40000亿元,R=1.0,则NX=0,这意味着进出口实现了平衡。 如果R不变,Y增加了1000亿元,即Y=41000亿元,这时进口会增加,而净出口则会减少100亿元,即NX=-100亿元=(5000-0.1×41000-1000×1.0)。 如果Y不变,仍为40000亿元,实际汇率R上升至1.3,会使净出口下降300亿元,即NX=-300亿元=(5000-0.1×40000-1000×1.3)。 由此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Y增加,会导致NX的减少;反之则会导致 NX的增加。如果R上升,则会导致NX的减少;反之,则会导致NX的增加。, 如果把净出口函数与以前的消费函数相比较就会发现:净出口和消费都取决丁国民收入。所不同的是,如果国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将增加c元(边际消费倾向),而净出口却下降 元(边际进口倾向)。它意味着国内消费的增加会减少出口或必须增加进口。 显然,净出口与消费、投资一样,也是一个内生变量。作为内生变量,它既决定于国民收入Y,也决定于实际汇率R。 2.开放经济中均衡产出的决定和乘数 将对外贸易引入宏观经济运行后,国民收入不仅决定于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和政府支出G,而且取决于净出口NX。这时,四部门经济即开放经济的收入恒等式即为Y=C+I_G+NX。由于NX是内生变量,有自己的函数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将净出口函数引进开放经济中的收入恒等式。在收入恒等式中引入净出口函数后,会改变我们在第四章中得到的均衡产出公式和乘数公式。上式向我们展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从上式不难看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即决定于自发需求和政府支出,也取决于开放经济乘数的大小,同时,也与利率、汇率等变量相关。 一、本讲要求 (三)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熟悉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率水平的关系及净资本流出函数; 熟悉国际收支平衡函数; 熟悉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 了解适度储备资产的界定标准; 了解官方储备资产与汇率制度的关系。 (四)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的传导:溢出效应与回振效应 了解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的含义和形成机理。 二、本讲内容 (三)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率水平:净资本流出函数 在开放经济中,不仅经常项目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而且资本项目也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如前所述,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向国内,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向国外。我们把资本流出与资本流入的差额定义为净资本流出(F),如果净资本流出F为负值,就是净资本流入。净资本流出的公式可用下式表示: F=资本流出-资本流人 影响净资本流出或净资本流人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如前所述,如果一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资本就会从外国流入到国内,反之,如果一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资本则从国内流向国外。因此,净资本流出是外国利率 和本国利率 之差即相对利率的函数。假定这一函数是线性的,则有如下净资本流出的表达式: 在上述净资本流出函数中, 是一个大于零的常数。根据上式,如果外国的利率水平不变,国内利率水平越高,流出的资本就会越少;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即 ,净资本流出即为负值,这时就会存在净资本流入。反之,如果国内利率水平不变,外国利率水平越高,流出的资本就越多;如果外国利率高于国内利率,即 ,净资本流出即为正值,这时不存在净资本流入。可见,资本流出是国内利率的减函数。 在坐标上,如果用纵轴表示国内利率,用横轴表示净资本流出,则净资本流出函数就表现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即净资本流出曲线。如图6—1所示。 从图6—1可以看出,当国内利率较高,例如为 时,净资本流出较少,为 ;当利率下降到 时,净资本流出将会增加到 。可见,净资本流出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关系。 2.国际收支平衡函数 就国际收支本身来说,它的平衡包括经常项目的平衡和资本项目的平衡,但两个账户各自实现平衡的概率并不大,通常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更多的情况是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总是建立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者综合平衡的基础之上。 如果略去经常项目中的转移支付,那么对外贸易的平衡即代表经常项目的平衡。若将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定义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即表示之,则有: 经济学上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外部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O时的状态,当BP=0时,故有净出口等于净资本流出,即 NX=F 由于NX是 和R的函数,F是 的函数,故国际收支平衡函数可一般地表示为国际收支平衡函数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外贸逆差或经常项目赤字,那就意味着该国用在国外的支出(进口)比它在国外得到的收入(出口)要多,在此情况下,这一赤字就要通过资本项目中的净资本流入包括从国外借款来弥补,这意味着资本项目必须有盈余。如果资本项目中的盈余恰好能够弥补经常项目中的赤字,这时国际收支就可以实现平衡。但是,如果资本项目不存在盈余或盈余小于经常项目中的赤字,或者资本项目也出现了赤字,那么这就意味着国际收支一定会出现赤字,国际收支出现了不平衡。同样的道理,如果资本项目出现了赤字,而经常项目出现了盈余,并且经常项目的盈余恰好能够补偿资本帐户的赤字,国际收支也能实现平衡。但是如果经常项目出现的盈余不能补偿资本项目出现的赤字,国际收支同样不能平衡。相反,如果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出现了盈余或者其中一个项目出现的盈余大于另一个项目出现的赤字,那么国际收支就会出现盈余。 3.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和适度储备资产 国际收支无论是出现赤字还是出现盈余,都必须用官方储备帐户来调整。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官方储备资产。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这是官方储备的主要作用。第二,抵消由于国际收支变化所形成的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当一国由于偶发因素或季节性因素而出现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时,政府就可以动用官方储备资产弥补赤字,而无须采取压缩进口等紧缩经济的措施,从而使国内经济免受外部的影响。在一国国际收支呈现长期恶化的情况下,尽管用官方储备资产弥补赤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却能够为该国的经济调整赢得时间,从而减少因采取紧急措施而付出的代价。第三,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当一国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汇率波动剧烈时,货币*就可以通过抛售外汇或收购外汇来平抑汇率。具体说,当一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或贬值较快时,货币*就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从而减少官方储备资产来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反之,如果本币面临升值压力,货币*则可以通过收购外汇,从而增加官方储备资产来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当然,官方储备的这种作用的发挥要以充分发达的外汇市场和本国货币的自由兑换为先决条件。第四,官方储备资产的多少也是一国金融实力的标志,并可以作为向外国借款的信用保证。 虽然官方储备资产具有上述积极作用,但也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官方储备资产会形成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官方储备资产客观上存在一个合理的度。按照美国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的比例分析法所得出的经验结论,一国的储备量应当与该国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储备进口比率。这个比率一般以40%作为标准,若低于30%的比率就应当进行调整,20%的比率是最低限度标准。但特里芬也指出,由于各国的条件不同,因此各国合适的储备进口比率并非是绝对一致的。一般而言,工业国和重要贸易国的储备进口比率应当高于其他国家,通常应在30%以上,而实行严格外贸和外汇管制的国家的储备进口比率可以低一些,可维持在25%左右,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足三个月的进口为宜。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里芬提出的适度储备的比率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储备管理时指出,“足以抵付三个月进口额的储备水平有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定额”。尽管如此,特里芬的适度储备进口比率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官方储备的主要作用在于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而不是仅仅是为一国的进口交易提供资金保证。 4.官方储备资产与汇率制度 一国官方储备资产的多少,不仅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相关,也与一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相联系。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的需求和供给通过汇率的变动来达到平衡。特别是在自由浮动(清洁浮动)汇率的制度下,不存在货币*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汇率完全由市场决定,此时的汇率即为均衡利率或出清利率。在均衡汇率的条件下,外汇市场可以出清。此时,国际收支既不会出现赤字,也不会出现盈余,其余额为零。在此情况下,官方就不必持有外汇储备以干预外汇市场,就是说,官方外汇储备交易为零。 在管制浮动(肮脏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基本由市场决定,但货币*在一定限度内靠买卖外汇来干预汇率,以平衡国际收支,这时的官方外汇储备交易就不可能为零。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由货币*制定的。货币*制定的固定汇率如果高于均衡利率,这时的汇率便相当于产品的支持价格。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外汇出清价格的支持价格,货币*必须握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以便随时抛售外汇,维持固定汇率。但是,当外汇储备枯竭以后,货币*就只能宣布本币贬值。在实行固定汇率的制度下,这被称为法定贬值或降值(devaluation)。而不能将其称之为贬值(depreciation)。贬值是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用语。 固定汇率有时也低于出清汇率,这类似于产品的限制价格。在此情况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就必须吸收过度的外汇供给,增加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过多,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压力时,货币*就只能宣布本币升值。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条件下,这被称为法定升值或增值(revaluation),而不能称之为升值(appreciation),升值也是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用语。 显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依靠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来维系的。因此,官方储备交易就是经常的,它不可能为零。 (四)开放经济条件-F经济政策的 传导:溢出效应与回振效应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开放的经济中,通过进出口贸易和汇率的变动,一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会传递到另一国,使别国的经济也相应地出现扩张或收缩,而别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扩张或收缩的国家。 例如,如果A国通过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拉动了本国的经济增长,从而使A国的国民收入增加。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A国从外国例如从B国的进口会相应增加,这意味着B国的出口会增加,出口的增加最终会拉动B国的经济增长,使该国的国民收入增加。相反,如果A国实行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出现衰退,那么它就会减少从B国的进口,这意味着B国出口的相应减少并最终导致B国国民收入的减少。当一国的经济扩张或收缩,通过进出口贸易导致其他国家的经济相应扩张或收缩,所产生的这种效应就是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同样的道理,由于A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所引起的B国经济出现扩张或收缩以后,又会通过进出口贸易反过来影响A国的经济运行,使A国的经济加速扩张或加速收缩。在这里,当B国由于A国引发的溢出效应导致B国的经济扩张或收缩后,又反过来对最初引发溢出效应的A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时,这种影响被称之为回振效应或回波效应(bankwash effect)。 实际上,不仅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会在国际间产生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的传导,而且一国的汇率政策也会对别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汇率政策是怎样产生这种传导效应的呢? 举例来说,如果A国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即汇率下跌,这将有利于A国增加出口,同时还可能导致进口的减少。在此情况下,A国的净出口就会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净出口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的增加,并最终导致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民收人的增加。然而,A国宣布本币贬值对B国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A国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是建立在B国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的基础上的,从而必然导致B国净出口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国的总需求就会减少,并最终导致B国国民收入的减少,从而有可能导致B国的经济出现收缩甚至衰退。由于本币贬值的汇率政策只对自己有利而对别人不利,故此项政策被称之为以邻为壑的政策。

简述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1.公司经营效益。  无论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公司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趋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提高,证券市场的市值自然上涨;如果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根,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会受到影响,盈利下降,证券市场市值就可能缩水。  2.居民收入水平。  在经济周期处于上升阶段或在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作用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直接促进证券市场投资需求。  3.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也就是投资者的信心,是宏观经济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重要途径。当宏观经济趋好时,投资者预期公司效益和自身的收入水平会上升,证券市场自然人气旺盛,从而推动市场平均价格走高;反之,则会令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心下降。  4.资金成本。  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采取调整利率水平、实施消费信贷政策、征收利息税等政策,居民、单位的资金持有成本将随之变化。如利率水平的降低和征收利息税的政策,将会促使部分资金由银行储蓄变为投资,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向。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或者说前提条件: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构成了技术分析的基础。除非您已经完全理解和接收这个前提条件,否则以下的讨论毫无意义。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素——基础的、政治的、心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中。由此推论,研究价格变化就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这个断语乍听也许过于武断,但是花功夫推敲推敲,就确实没话可说。这个前提的实质含义其实就是价格变化必定反映供求关系,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必然上涨;如果供给过于需求,价格必然下跌。这个供求规律是所有经济的、基础的预测方法的出发点。把它掉过来,那么,只要价格上涨,不论是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需求一定超过供给,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好;如果价格下跌,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淡。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还是那句话,除非您也接受这第二个前提,否则就不必再读下去。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发生发展的早期及时准确地把它揭示出来,从而达到顺着趋势交易的目的。  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价格形态,它们通过一些特定的价格图表形状表现出来,而这些图形表示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好或看淡的心理。其实这些图形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早已广为人知、并被分门别类了。既然它们在过去很管用,就不妨认为它们在未来同样有效,因为它们是以人类心理为根据的,而人类心理从来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历史会重演”说得具体点就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隐藏在历史里,或者说将来是过去的翻版。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汇报材料

  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运行历经了从低谷到重新崛起的艰辛过程。截止6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达到上半年最高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转暖向好。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轨迹。   一季度,县工业经济下滑严重,呈现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更是跌至二十年来的最低谷,据统计资料显示: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2%;3月份下降11.2%。进入二季度后逐渐反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升至增长3.6%;5月份又回落至仅增长0.4%;6月份再度回升,同比增长6.3%,达到上半年最高点。   (二)主要行业及重点企业情况   目前,我县37户规上工业企业,主要涉及到五个行业,其中机械行业发展看好,建材及水电气行业稳中有升,白酒行业仍处下降趋势。   重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轻工业。上半年,重工业实现产值16.1亿元,增长41.2%,其中6月单月实现产值3.1亿元,比同月增长63.2%。轻工业上半年实现产值53.5亿元,增长5.5%。重工业产值增速比轻工业高35.7个百分点。   白酒行业继续下滑。上半年我县白酒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同比下降14.24%。自20xx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和市场消费结构调整,白酒行业整体不景气,销售市场严重下滑,特别是本地市场下滑严重,企业主营业务继续呈现下降的不利趋势。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看好。上半年实现产值7.60亿元,同比增长163.47%。今年以来兆润摩托、渝翔机械全面投产,兆润摩托产品主销东南亚、南非等地区,带动了全县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整个行业发展看好。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16.51亿元,同比增长19.38%。以朱氏食品、杨氏鲜合鱼汇、思千里食品、畅延米业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巴食巴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挖市场潜力,同时,投资构建互联网营销渠道,入驻本土“钻山甲”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市场逐渐看好,部分食品已上多又好、摩尔等本地超市。   (三)止滑提速措施成效明显。县一季度33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亿元,同比下降9.4%,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2%;二季度37户规上工业企业(二季度新增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12.2%,比一季度回升21.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一季度回升17.5个百分点,6月当月产值环比增长37.8%。   (四)新增企业支撑作用凸显。今年以来,全县新增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6.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24%,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18.52个百分点。   (五)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3864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9%,上半年节能量达3856吨。半年工业用电355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7.2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工业产值增长结构单一。近些年来县工业产值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于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从分企业产值表来看,今年上半年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拉规上工业7.3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56%。而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改制退库反而拉低全县规上工业22.45个百分点,去年同期这两家企业总产值占比高达53.27%,而今年其他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对于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也仅略高于两家酒类企业,仅有59.3个百分点。由于今年白酒行业整体不景气,预计后几个月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能也仅是稳定释放,不会出现迅猛增长。   (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中小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由于市场范围小,产品知名度不高,本身实力有限等因素造成抗风险能力较差,自去年以来发展受困,销售下滑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三)要素瓶颈制约企业发展。一是用工难。随着一批招商项目的相继投产,企业员工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员工流动性较大,特别是一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紧缺。如:兆润、渝翔、同凯等企业在本地招不到技术工人,加之自身培训能力有限,导致技术工人严重缺乏。二是融资难。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融资难的现状未根本改变,“找米下锅、等米下锅”企业较多,导致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一些工业项目推进缓慢。江口醇和远鸿小角楼由于销售不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到银行很难融到资。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要素保障。牢树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措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要素保障,对本地优势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进行“点对点”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最大限度挖潜企业发展,扩大产能,确保产销两旺。   (二)抓企业培育。有新企业才有新增长,必须紧抓新增入规企业申报工作,才能保证足够推动力,实现新的增长。一是坚持新建企业和规下企业同步培育,抓好经济普查梳理出的.东坤建材、何大妈豆瓣、陈氏玻璃、恒淞木业、皇家山茶厂、同凯能源等企业的培育和项目推进,符合新增条件的企业,迅速申报,尽早入规。二是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狠抓在建工程要素保障,推进工程进度加快,特别是要狠抓特抓重大项目建设,如同凯能源、东坤建材等,全力保障建设项目尽早落成,确保工业增长有支撑。   (三)抓生产销售。市场销售正常的企业要进一步扩大销售,力求满负荷生产,多产多销,多做贡献;半停产企业要积极主动、重点要巩固好传统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稳妥开拓新兴市场,争取销售额稳中有升。   (四)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一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要落实领导责任,尤其是主要领导要经常关心过问统计工作,要落实部门责任,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要落实企业责任,正确对待统计数据。二是搞好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扎实抓好经济普查工作,把经济发展的基础夯实、情况搞准。四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搞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搞好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研究,确保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

试分析我国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即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具体手段包括:(1)经济政策,如:税收、金融、财政补贴等;(2)计划指导,如:某些行业和领域的配额制度;(3)行政手段,如限制钢铁等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行为。 与计划经济的区别:(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内,计划经济完全在市场之外;(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计划经济主要是行政手段;(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如果违背市场原则造成损失,政府有法律义务进行赔偿,而计划经济条件下,不论是收益还是损失,都是国家的。 文化方面:文化不但是精神领域的事情,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部分,对于文化市场,当然与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其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比如对农村的文化事业,有必要通过政府补贴,以扩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加大投入。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与计划体制相比较,市场机制无疑更有效率。但是,市场机制并非万能的,它还存在着许多缺陷,而这些缺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在宏观上表现为一个盲目、自发的过程,一方面,单个市场主体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市场主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当价格信号显示出某种产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生产者会蜂拥而至,趋之若鹜;一旦该产品生产过剩、相对价格水平自动降低时,商品生产者明白过来已为时晚矣。 这种盲目、自发的过程必然会导致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又如,市场机制还会造成社会收入两极分化、垄断、企业内部行为经济性与其外部行为不经济的对立等现象,同时在社会领域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所有这些,都是市场机制自身固有而无法避免的缺陷,都会破坏市场作用的发挥。所以,经济运行客观上要求作为宏观管理者的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与管理,以弥补或消除其缺陷,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并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来进行的,针对不同的目标,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 各种经济政策在具体实现手段上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例如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等工具来干预经济的运行,而货币政策则主要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等三大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但是从实质上讲,各种手段、工具都是通过对社会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调节来实现各自政策目标的;同时又因为在短期内影响社会供给总量变动的因素如生产技术、资本设备的数量与质量、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等都可视为不变因素,因此,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就是在总供给为既定的前提下,来调节总需求,即进行需求管理。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紧缩的缺口,引起经济增长停滞等问题,此时政府就应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措施来调节总需求,促进总供需的平衡;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过度需求,则会存在膨胀的缺口而引起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政府就应该采取紧缩性政策措施来抑制总需求,促使供需趋向平衡。 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或松或紧的政策,将对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自然也会涉及到投资领域。投资是在整体经济大环境中进行的,当经济出现过热局面、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必然会采取各种紧缩性政策抑制过度需求,如增加税收、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等等,对投资者来说势必增大其筹措投资资金与投资物品的难度,降低其投资收益水平,因此投资行为受到抑制。反之,景气不旺、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政府的扩张性政策措施如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率与利率、增加进口等,都将会刺激有效需求,投资者此时投资不仅易于筹措资本与投资品,还可降低投资成本,所以投资需求将会增大。如果投资者能够及时预测政府针对不同经济运行态势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那么必可先发制人,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等到政策公布之后,即可稳收厚利。因此,对投资者来说,经济政策分析技术构成了宏观分析技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经济政策分析的首要步骤是了解各种经济政策的功能特性等。只有对各种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手段、政策工具、种类等等有全面认识,才能知道在何种经济形势下应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分析与预测。其次,是对现行政策有效性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目前实行的政策取得了何种成效,在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在哪些领域失去效用等,为预测下阶段可能的政策措施打基础。最后,是对计划年度政策目标及政策目标选择的预测。前面已经讲过,政府制定各种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方面: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其他因素如国内国际政治条件的变化等。因此,投资者进行预测也应该从这几方面进行。 关于经济政策分析有一点必须着重指出,即对经济政策的分析必须结合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方可进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非无本之木,它总是产生于一定经济环境之中,为一定的经济目的服务的。因而只有在深入了解整体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才可能正确分析各项经济政策。 主要经济政策 政府经济政策的种类很多,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与外贸政策。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种政策。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是政府财政行为的准则。政府财政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财政收支行为,因此,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管理财政收支的准则。 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财政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无非是从宏观上对构成经济活动要素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进行的管理,其中,对资金的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它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制约着对物资和劳动力的管理,而这一财力管理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来实现的。 其次,财政政策体现了对国民经济的分配管理。财政是国家从宏观上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一方面,通过对一定的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的分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生产结构,使经济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对一部分生产成果进行分配,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使经济得以稳定。 具体地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一般指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本世纪4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充分就业曾一直是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对这一目标的追求导致了后来的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所以,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实施多目标经济政策,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公平与资源优化配置等六大目标。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目标与经济政策目标应是一致的,那么这六大目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财政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 第一,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并不是指每个人都有工作,而是指每一个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有工作。从更广泛的范围讲,充分就业又指现实的、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无用的资源。 第二,资源优化配置。它指的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从财政角度讲,资源优化配置主要是指财力资源流向和流量的优化,即通过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实施资金分配,调节各种经济资源的投向,使之在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合理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第三,物价稳定。它指的是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排斥个别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并非是物价总水平的固定不变。只要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在社会可接受范围内,即可视为物价稳定。 第四,经济增长。它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避免经济停滞或下降。 第五,国际收支平衡。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它国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收支平衡,具体体现为一个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与一个相对稳定的外汇汇率,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六,收入公平。对于"公平"究竟应如何理解,至今尚无一个一致的、确定的认识。对"公平"的认识不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理解,而且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阶层成员间也存在着不一致的理解,甚至同一国家和地区、同一阶层的成员在不同时期对"公平"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公平"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在现阶段,就大多数人来说,对"公平"所能达成的共识仅仅在于:收入与义务应成正比例变动,收入多者承担较多社会义务,收入少者承担较少的社会义务。 ②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手段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财政政策目标而选择的具体工具或方式方法。财政政策手段的选取以有明确可行的财政政策目标为前提,而且必须以政策目标为转移,即它必须是既定政策目标所需要的,否则它就失去了意义。一般说来,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支出等。 第一,预算。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手段中的基本手段,它全面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的规模和平衡状况,综合体现各种财政手段的运用结果,制约着其他资金的活动。国家预算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整国家预算收支之间的关系实现的。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的结余预算政策进行调节,预算结余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需求总量;反之,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赤字预算政策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生产和消费。另外,通过调节国家预算支出结构还可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例如,调整预算支出方向和不同支出方向的数量,促使形成符合国家要求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或者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形成相应需求结构以影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等。 第二,税收。税收是主要的财政政策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因而具有广泛强烈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税收总量和税收结构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可以支持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调节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可以调节各种收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第三,公债。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手段,具有有偿性是其根本特征。政府通过对公债发行数量与期限、公债利率等的调整,可以将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积累基金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从而影响金融市场。 第四,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财政投资与财政补贴。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各种新兴工业部门、基础工业部门与基础设施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或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利息补贴与生活补贴等,它具有与税收调节方向相反的调节作用,即增加补贴可以刺激生产与需求,而减少补贴则可以起到抑制生产与需求的作用。 ③财政政策的种类。财政政策种类繁多,为了全面认识财政政策,更好地研究、分析财政政策,应该对财政政策的分类有所了解。 对财政政策进行分类,主要有两种划分方法。 第一种是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影响,将财政政策划分为三种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所谓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财政收入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的结果往往表现为财政赤字,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亦称赤字财政政策。在30年代经济危机以前,经济学家都强调预算平衡的重要性,把年度预算的平衡视为财政是否健全的标志。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许多国家通过大量增加财政支出以恢复经济,使得财政赤字逐渐取得合法地位,赤字财政政策亦成为一些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所谓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的结果往往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作为反通货膨胀的对策出现的。由于一些国家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造成巨额财政赤字,推动了通货膨胀。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性影响,一些国家开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力图通过缩小财政赤字来缓和通货膨胀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这里所讲的财政收支平衡,不应局限于年度预算的平衡,而是从整个经济周期来考察财政收支的平衡。在经济周期下降的阶段上,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增加消费和促进投资。这样从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上看,一定是支大于收,从年度预算来看必然会出现赤字。当经济已经复苏,在投资增加和失业减少的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适当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从一个年度预算看会出现盈余。 这样就可以用后一阶段的盈余抵补前一阶段的财政赤字,即以繁荣年份的财政盈余补偿萧条年份的财政赤字。于是从整个经济周期来看,财政收支是平衡的,但从各个年份来看,却不一定平衡。 第二种划分方式是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调节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自动稳定政策与相机抉择政策。 所谓自动稳定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不须改变其政策,而是利用财政工具与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这种内在联系是指财政政策工具在经济周期中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波动,因此,这种财政政策工具被称作"内在稳定器"。所得税与各种社会保障支出是最典型的内在稳定器。在经济繁荣时期,个人收入与公司利润都增加,符合所得税纳税规定的个人或公司企业也随之增加,就会使所得税总额自动增加;同时,由于经济繁荣时期失业人数减少,各种社会保障支出也随之减少,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总需求的增加与经济的过分扩张。反之,经济衰退时期,个人收入与公司利润都减少,失业人数增加,那么所得税总额会降低,各种社会保障支出需要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有效需求,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 对于短期的、较小的经济波动,内在稳定器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长期的、较大的经济波动它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正是由于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的这一局限性,使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所谓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依据客观经济形势的不同,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来影响经济运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标不是平衡政府预算,而是通过积极地运用财政政策去平衡经济。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要求政府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不同状况,机动灵活地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和措施。当整个社会需求不足,以致失业率提高时,政府就应增加支出,减少收入;当社会上需求过多,致使通货膨胀猛烈发展,政府就应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当社会上借贷资本过剩,就应出售政府债券;当社会上资金不足,就应回收政府债券。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要求政府不必拘泥于预算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应当保持整个经济的平衡。实际上,相机抉择的原则是经济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不仅适合于财政政策,对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也同样适用。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服务的。它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外汇管理等工具,调节有关变量,最终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手段。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也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但是这部分财力主要是指由银行信贷所代表的财力。另外货币政策并不像财政政策那样体现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管理。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①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也称作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调节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历经了很长的时间,由最初的稳定物价发展到今天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同的四大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适度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如前所述,这四大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前面已对其作过解释,这里就不再重复。 ②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控是一种间接调控,它不能直接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而必须经由一定的中间目标才能实现其最终目标。因此,必须选取一定的中间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直接调节目的,同时还可将这些中间变量作为反映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指示器。中间目标在整个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导环节。 选取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即一个合适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国民收入稳定密切联系,又能为中央银行所控制,且能很快地起到宣示货币政策意向的作用。目前,各国提出的较有影响的中间目标有利率、货币供给量、贷款总额、货币基数、股票价格等,但是,能够被普遍认可的只有利率、货币供给量、贷款总额等三项。这三项指标能较好地体现上述原则,且与经济体制与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货币政策的操作中。关于利率的有关知识将在下一节中介绍,这里扼要谈谈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额。 第一,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最根本的目标可以归结为为一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在现代信用本位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以及二者的平衡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因此,要使货币的供应不成为重大经济波动的根源并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根据社会总供求状况制订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维持适度的货币供应,不能因为货币过多或不足而造成经济的过度繁荣或长期衰退。 所谓适度的货币供应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情况下。此时整个社会经济处于衰退或萧条状况,资源大量闲置,企业开工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停滞。这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该是扩张性的,即要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总需求增加,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促使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 二是在社会总需求过多情况下。此时宏观经济处于过热状态,生产迅速发展,投资剧增,市场供给不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物价上涨。这时央行的货币政策应是紧缩性的,即缩减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促使经济适度而稳定增长,促使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构成不相适应的情况下。此时宏观经济处于这样的状况:一些部门需求不足,商品相对过剩,生产停滞不前;另一些部门则需求过度,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发展很快。其结果将是整体经济比例失调,畸形发展。此时货币政策应有紧有松,松紧结合,通过调整货币供给的构成和流向,改变社会总需求构成与总供给构成不相适应的状况,促使总供求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结构上都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贷款总规模与信贷政策。贷款总规模及贷款总额,是一定时期内银行以信用方式向社会贷款的资金总量。它与经济发展速度有着客观的数量关系。适度的贷款总量既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又有利于货币的稳定。因此,控制贷款总规模历来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对贷款总规模的调控主要有两种做法:其一是规定贷款最高限额,直接控制贷款总规模。在计划体制下这一做法较为常用,即根据国家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情况,由中央银行统一编制信贷计划,再下达给各专业银行。全国贷款总规模及专业银行贷款限额是指令性计划,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对贷款的限额控制,可以最迅速、最广泛地进行信贷紧缩和扩张,但管得过死,不够灵活。 其二是中央银行再贷款影响整个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的能力,间接地实现总量控制目标。中央银行运用基础货币对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是其调控贷款总量的重要手段,它会影响到各金融机构运作中形成的贷款规模的大小。 与贷款总规模紧密相连的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即信贷总规模。信贷总规模的范围比贷款总规模略有扩大,它包括银行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社会直接融资等。对信贷总规模的控制主要通过国家制订的信贷政策来完成。 信贷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它体现了国家货币政策的根本意图,即通过对信贷总规模的调节与控制以寻求一个有利于经济稳定、迅速增长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信贷政策与一般的货币政策又有所不同,它可以实行结构性倾斜来实现改善结构的目的,而一般的货币政策其主要职能就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的增长既满足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又不致于经济增长过热而助长通货膨胀。因此,信贷政策的主要任务一是控制调节信贷总规模,使之符合货币政策目标的要求;二是通过对贷款期限、利率、规模在不同部门中按不同比例配置,调节信贷结构,以支持或限制某地区、某部门的发展。一般而言,信贷政策支持优先发展的产业,主要有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等。通过对这些产业部门的政策性倾斜,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保障供给,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仅谋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且还要力争强化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后劲。 ③货币政策工具。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并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中央银行必须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所谓货币政策工具就是指为达到直接调节目标所采取的工具和手段。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数量型间接控制工具,包括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它们通过银行系统管制整个经济的总信贷水平;另一类是选择性的质量型直接控制工具,包括改变法定保证金、消费信贷等,主要用以对特殊信贷领域和证券市场进行控制。这两种类型的划分并非绝对,它们都是通过改变货币供给、货币成本和信贷可获得性而影响总需求水平。 再贴现是指一般银行在缺少资金时,以其对顾客贴现而持有的票据请求中央银行给予再贴现,以取得资金。而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一般银行的再贴现收取的利率。当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时候,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这使商业银行因借贷成本提高而缩小准备金和放款规模,从而使价格得以稳定或者回落;反之,中央银行也可以降低再贴现率,而使商业银行以至工商企业增加借贷,增加总需求。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买卖活动。当整个市场价格水平上升,需要加以抑制的时候,中央银行就卖出证券,使得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下降,贷款规模缩小,从而使投资以及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得到控制或逆转。当经济呈现萧条迹象时,中央银行就买进证券,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信贷规模扩大,从而使投资需求和收入水平上升。由于中央银行通过这种办法控制银行准备金非常准确、有效,所以公开市场业务在西方国家中被当作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比率是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或金库中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法定比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这个比率,使货币乘数变化,从而通过影响货币存量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作用。 由于它直接影响到各商业银行利润,因而效果非常猛烈,一般情况下不常使用。 选择性信贷控制主要用于管理特殊目的的信贷,如证券市场放款和消费信贷。当证券市场投机因素激增,股价暴涨的时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高它规定的购买股票的保证金要求,来限制借款购买股票的比重,而又不影响其他部门的经济发展。中央银行对消费信贷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贷款规定最低保证金和还款期限实现的。 选择性信贷控制除上述两类工具外,中央银行还可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各金融机构实施"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来影响它们的放款数量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同时,依照法令,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实施直接干预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工具。希望我的答案能让你满意

西王集团举办“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专题讲座,有何重要意义?

2023年5月26日,西王集团特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资管理与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博士前来开展“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与内生性动力发育的机会机遇把握”专题讲座,为西王集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考、指明了新方向,同时进一步提振了信心、激发了活力、鼓舞了斗志。

经济运行分析会与工作总结会有什么区别

一、基本面:数据频现积极信号外部需求疲软、人口红利减少、落后产能淘汰……这些无一不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来源。但是,如果仅仅以此来定义中国经济,则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透露,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贸易顺差保持较大规模。具体看,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与一季度基本持平;货物贸易顺差达1331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在主要指标呈现回暖迹象的同时,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成为亮点。数据显示,1—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3%,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而服务业占比继续提升。与此同时,民间增长、PMI连续4个月小幅扩张、部分传统行业盈利出现回升等也都是不容忽视的积极信号。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实际的表现其实要好于年初各界的预期。“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自身所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及稳增长政策。”二、政策面:求新谋变屡出实招韧性不小,潜力巨大。《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在这些略显严肃的政策公文中,不难找出“众创”、“大数据”、“跨境电商”等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关键词”。这正是6月中旬以来各项求新谋变行动的缩影。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在评价推动“互联网+”的新政时认为,11个具体计划行动中涉及诸如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实际上是把“互联网+”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了一起,这就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着眼于新经济的政策,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也基于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方向的把握做出了长期规划,从而为我们挖掘经济潜力、释放深层活力奠定了基础。”三、信心面:高质增长广受好评不久前,指出,未来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集聚和安居,意味着巨量居民消费品的置办和更新,也意味着庞大的城镇硬件和设施建设,各类消费、需求也会因此成倍增长,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既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也蕴含着很大商机和合作潜力。7月2日,在法国图卢兹出席中法工商峰会致辞: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正是这种实实在在的美好愿景,让不少海内外学者和对中国经济普遍充满着信心。“从短期来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意味着在结构调整和为解决金融脆弱性所作的政策努力方面正在取得进展。从中期来说,这些努力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转向消费,从出口转向内需。”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司克礼判断。专家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中国经济将走出这一轮经济调整中最困难的时刻,迎来一个相对较好的内生增长期。“发达国家如果能有2%的GDP增长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中国则有望在较长时期里保持一个总体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尽管这个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但增长的质量显然会比过去更高。”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表示。

分析2019年的中国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一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中周期上升阶段,尚未见顶。经济中周期受企业设备投资主导,大体上有10年左右的周期波动,往往与金融条件、企业盈利、技术更新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我国目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

一是外需严重萎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前7月,我国出口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3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降幅达到20.4%。总体来看,世界经济仍处在衰退之中,实现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全年的外贸形势将十分严峻。  二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在当前生产能力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外需难有明显恢复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跌,许多企业订单不足,销售收入下降。  三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尽管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好于预期,但就业人数增速和工资水平增幅均有明显下降,加上主要农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影响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四是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上半年,结构调整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还不平衡,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依然突出。企业兼并重组进展较慢。部分地方存在弱化节能减排工作的倾向,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滞后;一些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放松环保,甚至受利益驱动违法排污。  五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同时仍有一批往届毕业生还没就业;尽管返城农民工绝大多数找到了工作,但工作不稳定的情况较为普遍,今年秋季还将有大量新成长劳动力进入市场。  六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在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较大、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消费环境亟待改善,以及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增强国内需求自主增长的动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我国目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2015

安理学子。。。。

2020年在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在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抓住关键 突破难点 狠抓落实   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同志们:   经市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晚上,我们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研判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刚才,几个主要经济部门作了发言,XX通报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按照问题导向,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全国经济持续下行和稳增长、调结构工作任务繁重。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初步预计,1—6月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X万元,同比增长X%,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X%;X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X亿元,同比下降X%,完成了全年度目标任务的X%;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X万元,同比增长X%,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的X%。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我市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只要把投资搞上去,各项经济指标也会上去,经济形势就会好转,投资上不去,各项指标很难完成。目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出现项目储备不足、开工率、复工率不高,建设推进缓慢。有的项目省级、市级资金已下达,但迟迟不能开工建设,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进度;有的项目虽已开工建设,但由于项目手续不完善,入库支撑条件不足、部门间协调不够、对投资项目掌握不全,导致无法申报入库,使得入库项目减少、库存项目不足。   二、强化措施,牢牢把握工作重点不动摇   一是抓项目建设。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点,是推动发展的主抓手。全市上下务必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一要抓项目储备。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的投资导向,精心抓好项目布局规划,有针对性地筛选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立健全申报国家投资补助项目储备库,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   二要抓项目开工。项目储备再多、争取再多,如果不能实现如期开工,就不能促进投资增长。全市各部门要把项目开工作为主要突破口,查找未开工原因,想方设法创造开工条件。   三要抓项目进度。当前正是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季节,重点建设项目组要强化组织管理,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分析研判、跟踪督促,全方位攻关,整过程协调,按月倒排工期进度,力争形成更多的投资量。   四要抓项目入库。各项目责任单位要把项目入库作为投资工作的重点,抓实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到应统尽统。统计局要加大指导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入库问题,做到不漏统、不错统、不少统。   二是抓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是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关键,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X项,实际到位资金X亿元。   一要创新招商方式。立足我市全域旅游、高原特色产业等优势,加大项目包装和策划,调整招商方向和定位,大力开展定向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注重利用好XX对口扶持平台,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二要注重招商质量。要吃透上级政策和产业导向,加大招商力度,同时要严格招商审查,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   三要推进招商项目落地。抓好项目的履约及项目洽谈、跟踪落实和项目实施的协调工作,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对在建招商项目要千方百计帮助投资商理顺关系,排忧解难,确保按时建成投产。对已建成项目,要进行跟踪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是抓实产业发展。产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突出抓好产业调整,优化空间布局,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要持续抓好“三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青稞、中药材、藏香猪等特色种养殖基地建设,增加基地投入和科技支持。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二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好省政府稳增长22条、市政府稳增长25条政策措施和《X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紧紧抓住工业品价格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企业加快生产。抓紧XX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积极培育新上项目的达规升规,使之尽快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好XX旅游综合开发等XX个重点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东环线建设,加快推进XX级景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效应对省政府整治旅游市场22条措施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深入推进旅游宣传和环境整治力度,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发挥旅游对消费的带动作用。   四要抓实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工程,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好省、市、市的决策部署,着力在“精”和“实”字上下功夫。   一要加大汇报对接力度。全市各部门要积极做好与省、市部门的汇报衔接,准确把握和吃透上级政策精神,积极反映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争取在项目、资金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倾斜。   二是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市里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下发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加强了驻村工作队力量。要认真实施好脱贫攻坚第三、第四个“百日会战”,全面完成各项目建设任务的扫尾工作,决不能搞变通、打折扣。   三是全力抓好整改工作。全面做好“回头看”,切实补齐短板,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偏、不离。四是全力抓好民生工作。统筹推进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加快推进市医院、东城区幼儿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实现开工建设。   三、统筹协调,紧盯目标任务抓落实   一是加强对当前经济工作的领导。市委加强对当前经济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会议之后,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倒排时间、倒排进度,一定要把市委、市政府经济运行会议上的要求、工作安排落到实处,特别是要解决好相关指标落后其他两县的问题。   二是突出重点抓落实。全市上下要顾大局,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找准突破口,把重点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以创新的思路、坚实的举措,真正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是督促检查抓落实。今天会议后,请两办督查室、纪委监察做好督查工作,实行半月一检查,一月一大查。使全市上下形成良好的氛围,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干部队伍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同志们,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发展形势严峻,维稳责任重大,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应从哪几个方面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运行状况(再生产各环节,一、二、三次产业,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财政金融情况、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和社会保障情况、就业情况、物价情况、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情况等

怎么分析经济运行情况?

要根据形式分析,但当你做出决定时,形式已经变化。所以分析不清楚。但是一切因素把握的都好,就相对的能分析好。这取决于国家机器的根本形式。

,试述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通胀啊~主要有输入型,成本推动型,钞票超发等我国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增发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带来通胀,还有国际形势严峻收国外通胀输入也有一定影响的。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中长期走势

因为前年和去年股市的疯涨 。暴涨必有暴跌。然后就是基本面的因素。例如年初的雪灾,还有刚刚发生的地震,水灾。 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也是股市暴跌重要的原因。目前这些基本因素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而前几天提高的油,电价,对重工业和汽车等版块影响巨大,导致这些版块近2天毫无生气。由于油,电提价对于通货膨胀的控制又更加困难,以致政府无法把通货膨胀指数控制在预期的目标内。也就是这些因素制约了大盘,大盘短期还会下跌。但幅度不会大,我们还是要相信政府的能力的,再加上奥运会对国家所要获得的收益。所以中长期看好~~!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经济运行形势?

这个问题太笼统。经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方面分析,市场,金融,生产,投资,技术,政策,等等。你问具体一点,比较好回答,否则得到的答案也很笼统,就像报纸上的新闻,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怎么写

这是我家乡前年的报告,给你参考一下格式和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全县有出口实绩企业43家,其中工业企业38家;百万美元以上出口企业19家,其中工业企业14家,绿得农化以1958。73万美元雄居榜首;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71.53,其中出口9243.32万美元,增长64.49,进口1515.96万美元,增长132.05;出口额及增幅均高居一、各县(市、区)第一;工业生产企业(含三资企业)完成自营进出口额7753.08万美元,增长66.65,拉动工业生产增长6.87个百分点。园区集聚能力增强工业园区是项目推进的主要平台,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入区企业不断增多,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日益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龙游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区累计新开发面积3604亩,出让面积3199亩;入园企业102个,开工建设87个,已投产47个;规模企业完成产值28.0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比重已达45.27;入库税金10567万元,首次超过1亿元。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1、生产成本压力加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息支出增长较快。年末,全部规模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为18.11亿元,同比增长24.98,而全年利息净支出1.38亿元,同比增幅达39.68,说明企业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二是要素价格上涨压力加大。9月末,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达6.3。资源性产品价格上升较快,6月30日起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多次调整燃油销售价格等。三是部分原材料价格上升较快。竹材每50公斤34元,较去年初上涨了26以上。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纸品消费国,消费增长以及国内纸品产能扩充等因素导致纸浆原料短缺,进口需求扩大。从国内市场看,我国对纸浆进口实行零关税,国内纸品消费不断增长,市场前景看好,产能扩充,引发纸浆需求攀升。从国际市场看,全球纸浆大厂减产,而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导致纸浆供不应求,加上美元汇率走低,纸浆价格上升较快。2、两项资金居高不下。年末,应收帐款余额6.4亿元,产成品存货6.84亿元,在近几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分别增长14.29和35.18,净增绝对额2.58亿元。两项资金是判断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合理占用过多,势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增加成本负担,增大经营风险,波及工业经济整体平稳运行,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3、部分企业在竞争中面临困境。一批小型机械制造企业在市场搏羿中立脚不稳,产值下降。集中反映了我县机械制造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前几年粮食加工行业市场形势较好,加上行业进入门槛低,一批小型粮油加工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文业粮油、民宝粮油等主要粮油企业产值下降20以上。三、2007年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2006年,我国经济在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趋势性因素,以及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等周期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保持了快速较好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因素依然较好,周期性因素将会有所变化,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依然看好。1、2006年宏观经济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前三季,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速达到10.7,全年预计在10.5左右,处于新一轮扩张期的上升阶段。2、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2007年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突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两大理念。。3、我县工业经济具备了保持较快发展的条件在外部发展环境较好的同时,我县自身也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4、2007年我县工业经济走势基本判断一是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可以期待。二是工业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压力。三是工业发展的诸多矛盾将会显现。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2007年的工业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工业经济在较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一要提升产业培育水平二要提升工业投资质量三要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四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五要提升服务工业能力六要提升工业品牌建设*县经济贸易局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包括哪些经济指标分析

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些是经营指标,衡量企业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这些是财务状况指标,衡量偿债能力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如何写?包含哪些内容?

通常是针对宏观经济或者某个行业来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而不是针对具体企业运营。这种报告需要很多统计数据作为支持,你可以从统计局网站或者各行业协会网站获取相关数据。具体写法,给你一个参考吧。。11月份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物价涨幅明显增大贷款增速得到控制11月份,我国物价总水平的涨幅明显增大,与此同时,部分生产资料短缺的局面有所加剧,在电力供应不足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柴油、煤炭供应紧张的现象。这些现象通常是经济过热的重要特征,但贷款增速持续减缓表明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措施已开始见效,因此我国经济虽然有过热的风险,但仍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物价总水平的涨幅增大11月份,受市场粮食、肉、蛋和鲜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扬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3%。与上年同月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涨幅比上月增大1.2个百分点,创出了1997年4月份以来的新高。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8个项目中,明显上涨的仅有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1%和3.1%。 11月份,工业品价格涨势有所加快,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9%,涨幅分别比10月份增大0.7和1.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10月份增加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3%,降幅比10月份缩小0.8个百分点。 一些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1 钢材价格大幅上涨,11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同比上涨30.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3.4%,涨幅比10月份扩大1.4个百分点。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4%,涨幅较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3 水泥价格自上月出现本年度以来的首次上涨之后,本月上涨幅度继续加大,回转窑普通硅酸盐水泥上涨6.2%,回转窑矿渣硅酸盐水泥上涨1.8%。 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11月,小麦价格同比上涨20.2%,大豆价格上涨38.4%,籽棉价格上涨52.7%,油料价格上涨40%,食用油价格上涨30%,猪肉价格上涨26.3%,蔬菜和水果的同比涨幅也普遍较大。 导致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如因需求增加或产出减少而导致的供求失衡、原材料成本推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等等。除这些通常原因外,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因素应引起注意,一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向通货膨胀压力转化,主要途径是:1 导致出口过快增长,从而影响国内的供应;2 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和阻碍进口,如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对我国出口的钢材价格大涨;3 导致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进而带动国内货币供应。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跟随美元贬值而贬值,这种因人民币大幅贬值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是造成1994年和1995年物价涨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二是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这种预期会使价格上涨变得更加容易,并且会导致囤积行为。 对于价格水平的未来变动趋势,估计在短期内还会进一步上升,因为价格上涨有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考虑到央行已采取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因此通货膨胀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贷款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1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6%,增幅在最近3个月中持续回落,与8月末相比已回落了1.3个百分点。虽然贷款增速的回落幅度不大,但新增贷款收缩力度相当大,11月份的贷款增加额比上年同月减少514亿元。尽管外汇占款的大幅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贷款收缩的效果,当月外汇占款增加1177亿元,比上年同月多增646亿元,超过了新增贷款的减少额,但央行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采取抵冲的措施。 随着贷款收缩力度的加大,企业存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已受到一定的影响。11月末,金融机构中的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2.4%,增幅已比年内的最高点回落了2.2个百分点,当月企业存款增加额比上年同月缩小582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0.4%,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8.9%,虽然两者的增速仍在高位基本保持稳定,但去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已得到遏制。 工业产出增长速度加快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增速在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0.7个百分点,创出了今年以来增长速度的新高。轻工业增长速度加快是带动工业增长速度进一步走高的主要原因。11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增速在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4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6%,增速仅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稳定 1-11月份,规模以上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6%,虽然增幅比1-10月份降低0.6个百分点,但考虑到投资增速在近几年均有年末回落现象,因此仍可看作基本稳定。 进口增长速度回落 11月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8.5%,增速大幅回落,比上月降低11.2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增长33.8%,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当月贸易顺差48.7亿美元,同比增加24亿美元。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在明年将进行调整,并且该项调整对今年出口有刺激作用,因此出口增速的未来走势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回落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2%,增幅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由于目前价格上涨的主要是需求弹性很低的食品价格,因此消费品销售额增速在价格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回落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分析的现象。 数据库:中国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动情况 注:工业增加值的季度和月度数为国有工业和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其他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季度和月度数不包括房地产以外的集体和个体;农村居民收入的季度数为现金收入;部分当月指标为估算数。作者:国民经济研究所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什么叫经济运行

就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报告

   一、生产平稳增长,产销基本平衡   1-2月份,呢绒生产与上年同比增长较快,增幅明显高于上年水平。毛纱线生产累计同比增长3.37%,增幅略有下降(-2.78个百分点)。毛纺制品中的针织人造毛皮、毛毯、地毯生产1-2月份累计同比呈现明显增长的态势。1-2月份规模以上毛纺织、毛针织和毛纺制品业累计产销率分别为96.35%(+3.63个百分点)、99.49%(-1.67个百分点)和96.18%(-3.74个百分点),产销基本平衡。    二、固定资产投资   初步统计,1-2月份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毛制品制造、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行业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均有较快增长,显然随着两个市场的复苏,行业投资升温。    三、内外销市场   1、内销稳步回升   内销是毛纺行业走出困境,提高自身应对能力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初步统计,1-2月份全行业内销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好转,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毛纺制品企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均有明显回升,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4.85和29.86个百分点,显现出较好回升势头。其中,毛纺织业销售产值增幅略高于纺织业增幅。毛针织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1.70%,比上年同期增长6.59个百分点。分行业产品的内销比重进一步提高,内销市场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观察1-2月份主要毛纺产品国内零售市场销售情况,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的男西装销售同比提高30.12%,比上年提高了41.49个百分点;羊绒衫及羊毛衫销售同比下降0.56%,回落0.54个百分点,与上年基本持平。   2、外销明显复苏上年一季度毛纺产品出口形势极为严峻,出现了严重下滑,因此,与较低基数相比较,今年1-2月份多数毛纺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呈现明显回升。规模以上毛纺织、毛纺制品企业1-2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5.58%和13.05%,但仍低于同期纺织业出口交货值平均增长17.60%的水平。据海关统计,1-2月份毛纺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30%,提高41.57个百分点。各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均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总的来说,由于上年基数较低,1-2月份出口相比去年同期的困难局面有显着的好转,以羊绒为主要原料加工的"服装类上下游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幅度尤为明显,只有羊毛地毯等个别品种出口数量出现下跌。毛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长7.84%,回落了19.43个百分点,单价同比增长32.46%。梭织服装及毛织物出口单价继续下跌。1-2月份毛纺产品主要出口市场除日本外,出口金额同比提高显着,欧盟、美国主要毛纺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涨24.17%和26.61%。   但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份额萎缩,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等主要出口市场所占总份额为54.57%,比上年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从出口地区观察,出口额排在前五位、总额占比达67.26%的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等省市出口额均出现增长,其中浙江省回升速度最快,同比增长45.64%。    四、全行业效益   1-2月份规模以上3841户企业共实现利润9.60亿元,同比增长101.25%,高于纺织业83.14%的增幅,行业效益明显好转。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12亿元,同比减少了22.8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99个百分点,亏损面为27.20%,仍高于同期纺织业亏损面20.02%的水平。   1、毛纺织行业   1-2月份规模以上1499户毛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7.97%;利润总额5.71亿元,同比增加2.89亿元(+102.12%),效益明显提高。   2、毛针织行业   1-2月份规模以上2104户毛针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8.54%;生产与销售增长较快,相应的企业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产成品同比下降了1.29%,应收账款同比减少了2.09%,资金周转加快。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1亿元,同比增加1.54亿元(+92.13%),行业运行质量同期显着提高,回升势头进一步增强。   3、毛纺制品行业   1-2月份规模以上238户毛纺制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32.51%;利润总额0.68亿元,同比涨幅高达147.90%。该行业复苏并恢复快速增长,效益提高。    五、毛纺业原材料市场   今年1-2月份国际市场羊毛价格增长较快,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好转,主要羊毛出口国汇率走高,也助长了羊毛价格上涨。据海关提供数据,1-2月进口羊毛4.94万吨,同比增加29.48%(+49.24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旺盛。    六、上半年行业运行走势展望   1、利好因素   1)内外销市场回升向好。内销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市场明显复苏,一季度全行业运行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上年同期。2)围绕《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关于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指导意见得到推进落实。有利于行业进一步加快调整步伐。3)企业积极应对危机,增强了自身的应对能力。企业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营销渠道建设、科学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注重提升内涵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区域经济运行分析 包括哪些维度

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是指在;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按照顺序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布局在第二梯度上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布局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地区。(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和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这三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不断扩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别。因为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极化效应,回程效应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三)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高梯度区域要采取创新型经济发展战略。中梯度上的萧条区应实行改造型发展战略。低梯度区域应实行渐进型发展战略。二、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一)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辐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辐射媒介)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通过流动和传播,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取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的习惯势力。我们把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称为辐射源。辐射的媒介是交通条件、信息传播手段和人员的流动等。(二)辐射理论对于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实践意义辐射理论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战略制定、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市场信息传播、思想观念等非经济因素的扩散等方面。制定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战略的几个主要问题,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问题;南北、东西经济互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问题;中心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和规划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就业问题怎样解决等,都可以用辐射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三、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一)主要观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这些产业和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区域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种集聚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区域被称为“增长极”。(二)增长极的吸收和扩散作用一是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二是资本集中和输出;三是规模经济效益;四是产生聚集经济效果。(三)增长极的作用效应1、极化效应:指增长极地推进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2、扩散效应: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3、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如果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负值,结果有利于增长极的发展。反之,如果极化效应小于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正值,结果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四、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一)区域差异理论古典区位论:成本决定论,区位选择总是趋向生产总成本费用最低的地点,这就是“成本决定论”。近代区位论:利润决定论,以市场—价格分析揭示出利润最大化是影响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使区位论走向宏观化,弥补了传统成本决定论排除市场因素的缺陷。现代区位论:综合决定论,合理的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必然受多中因素的影响,必须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决策者最终选择的区位,不一定是成本最低的或利润最高的区位,而是综合优势最显著的区位。(二)地域分工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自己生产所需的全部物品是不明智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擅长生产和不擅长生产的东西,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来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具有某些优势的行业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向他们购买。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各国的资源就能正确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同理,这种绝对优势理论也可用于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2、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虽然在经济发展、资源情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国家都能以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有些国家可能在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等各个方面都占优势,则可在优中择优,找到最具比较优势的产品参加贸易;而有些国家可能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也大能在劣中相权取其轻,找到比较优势。这样参加贸易的各国都节约了社会劳动,并能消费和享受更多的产品。概括讲: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即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在国家间进行交换,通过贸易增进利益。(三)区域产业结构比较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比较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两种。1、区域产业结构静态比较: 指各个区域某一时点上的产业结构在区际分工阶梯中的相对地位的比较。决定一个地区在全国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的主要因素是该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主要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因此,地区产业结构静态比较可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和制造业构成技术水平的区域比较两个方面进行。非农产业发达,主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经济联系和区际分工中的地位相对有利。2、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比较:指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比较。一是产业结构变化状况的区域比较,二是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

如何做好下一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实际是一项“谋事”的工作。做好下一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一定要在三严三实的基础上,突出经济运行分析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分析报告质量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分析要有全面性。只看到经济运行的一面,看不到其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容易造成分析者的主观臆断。而这种挂一漏万的主观判断,可能会给决策造成误导,错误的推断造成经济决策失误。 二是突出针对性。亮点要突出,难点要准确,措施要得力,有创新性。 三是包括文字、内容等各方面,在分析报告质量上狠下功夫。 PS:建立经济分析会定期会商制度,集思广益。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工作谋划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工作谋划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工作谋划 某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暨工作谋划     **年,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省、市工业发展会议精神,努力克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等困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区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态势较好。     一、全区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增速回升,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较好。截止到十一月份底,全区全部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835家,从业人员达**人。实现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22%;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万元,同比增长**%;上交税金66245万元,同比增长2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实现增加值192981万元,同比增长6.9%;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增长8.2%。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至十一月份,全区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381万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万元,同比增长487.7%。全区实施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项目 72个,其中工业项目5个,投资22.6 亿元,已完成投资 21.3 亿元,大项目拉动了投资快速增长。 (三)主导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区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及木材加工、印刷纸制品业、化工、金属制品、装备制造业六大主导产业逆势上扬,实现增加值、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四)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东方富达机械、泛达管件、艺伦凯机电技术、京南食品、农标普瑞纳、新华玻璃、新立粉末涂料、恒通工贸等企业产销两旺,效益显著,引领作用突出。 二、当前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速放缓。今年,受国际复杂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影响,国内市场下游产业需求不足,特别是京津冀携手治理环境污染,对耗能高,污染重企业进行关闭或限产,致使工业增速明显放缓。    (二)生产运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变小。一方面,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企业订单减少,产销受阻,产能降低,使企业利润减少。另一方面,原材料、运输成本、燃油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用工成本刚性增加,用工难,工资成本高。生产运行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三)项目进展不平衡。部分工业项目投资进展缓慢,有的新开工项目停滞不前,或因为拆迁征地、手续等原因未有进展。    (四)企业转型升级困难较大。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企业要实施技改、开发新产品等,进一步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困难大,发展后劲不足。     三、工业经济工作谋划     明年全区工业经济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改造、培育规上企业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措施,促进全区工业加快发展、加速转型。    (一)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过问、亲自推动,重点督导;分管领导靠前抓、具体抓,负总责。发改、统计、工信、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为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 (二)加强分析调度,千方百计稳增长。把稳增长放在工业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和监测,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市场变化,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指导,着力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促进企业高产超产,指导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调整产品结构,拓宽产品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税收高的产品比重,最大限度消化因市场变化减少的利润空间。    (三)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一要加大争资立项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二要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对新上工业项目,从项目报批、核准、建设等方面进行全程服务,确保早批复、早开工。对在建项目,要及时协调解决资金、土地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对已投产的工业项目,要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和市场对接服务,帮助企业早日达产达效,形成新的增长点。    (四)突出生产要素供给,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好我区“助保贷”、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作用,积极为银行、企业搭建融资交流平台,创新抵押方式,定期召开融资推介会,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生产经营;二是充分发挥就业平台作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切实解决好企业招工难问题。    (五)突出产业转型,优化发展结构。一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建立工业技改项目库,实施定向跟踪服务,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二是努力发展新兴产业。以**产业聚集区为2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工作谋划第2页 载体,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扶持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优势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争创全省乃至全国第一,带动产业发展。    (六)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成长计划”,下大力扶持小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破解资金、人才、土地制约。大力培育规上企业,对达到规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入统,不断壮大我区规上企业的规模实力。                      **年**月**日 (编辑:新新) 1

经济运行分析和税收形势分析的区别

侧重点不同。1、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当前的自然属性、社会状态、以及企业的有关机构、资产、负债、人员等情况的分析。2、是通过对经济走势的研判,从微观上准确剖析收入增减变化原因,客观反映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提出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措施。

怎么简单概括和预测分析社会运行经济运行情况?

太不现实了,还是看看新闻吧

城市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经济发展总体状况(GDP增长及波动情况)2、经济运行状况(1)生产情况(工业、农业、第三产业);(2)需求情况(投资、消费、出口);(3)财政金融情况;(4)物价总体水平情况。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1)城乡居民收入情况;(2)住房情况;(3)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障情况。

怎么分析经济运行情况

经济形势分析是经济决策的重要基础,对于做好发展和改革工作,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一份优秀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背后,必然包含分析者对工作的高度敬业精神,对数据、资料的缜密分析,对经济运行的敏锐观察,对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独到运用。一、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地位和特点这里要讲的经济形势分析特指为地区政府决策服务的短期或即期的区域综合经济形势分析,是指区域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以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为依据,分析和预测经济运行状况,把握经济运行的走势和特点,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近期经济运行的调节目标和政策措施。经济形势分析的目的,在于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进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经济形势分析是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首要职能和重要工作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发改委,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职能部门。调节经济运行的前提,就是分析和把握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不清,调节方向不明。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是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之一。从本质上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也是一项服务工作。从大的方面来看,就是要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务,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从工作中心和工作对象来看,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主要是为四方面服务: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努力把握经济发展走势,切实发现和解决影响经济运行的问题。二是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经济决策服务。及时、正确地提供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其决策信息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当好参谋和助手。特别是要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作为经济形势分析的聚焦点,加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可为企业提供客观、有效的经济运行动态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四是为民众服务。现在民众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很大,如国家的政策走向、某个区域的发展情况、一些行业的发展态势等等,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也是一种公众信息,可为民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