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花岗岩能够判别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吗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学者有着模棱两可的认识。例如,肖庆辉等(2002)在“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一书中强调,“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是当代花岗岩研究的前沿之一,是花岗岩成因分类的基础”,呼吁要将其作为“当前花岗岩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肖庆辉等,2002,第12页)。而仅过了一年,他又指出,在花岗岩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划分和鉴别方面,现在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火成岩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直接依赖于源岩的性质、局部熔融条件与岩浆演化机理。因此,不同地区同类岩石之间有较大的地质地球化学差异,基于某一区域(甚至经典区域)建立的若干分类指标,尤其地球化学鉴别指标及其图解,不可教条地套用于其他地区(肖庆辉等,2003)。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常常给出模棱两可甚至相互矛盾的结果。吴福元等(2007)指出,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成分取决于其源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熔融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挥发份)和其后岩浆的演化(如分离结晶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同化混染作用等),这些因素没有一个是构造上的。罗照华则认为,岩浆的成因及其成分特征本质上与构造环境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下才有可能使特定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和岩浆侵位,才使它们与构造环境联系起来(罗照华,个人交流)。上述现象说明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本书认为,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问题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下面我们尝试从3个方面加以考察:(1)一个重要和基本的概念是,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主要反映的是花岗岩源区的性质和源区岩石的构造环境,而非花岗岩形成时的构造环境。花岗岩(古老的)源岩形成的环境与花岗岩形成时的环境可能是根本不同的(Roberts and Clemens,1993),我们在解释时应当十分小心。例如在岛弧地区,如果岛弧底部主要由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组成,该IAT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为岛弧花岗岩(VAG)。如果该IAT刚刚形成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VAG即可代表花岗岩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例如,假定一个IAT是在120 Ma之前形成的,并立即或不久即发生部分熔融,则以IAT(120Ma)作为源岩的花岗岩(VAG(120Ma))必定具有IAT(120Ma)的印记,Pearce et al.(1984b)的构造环境判别图的依据即在此。如果20 Ma之后有另外的热源供给,该IAT(120Ma)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再次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VAG(100Ma)仍然具有IAT的特征,但它反映的是20Ma之前的IAT(120Ma)的形成环境。这里可以区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如果20 Ma后该区仍然保持岛弧环境,则VAG(100Ma)反映的岛弧环境还可以应用,但是,其含义与VAG(120Ma)已经不同了;情况二,如果20 Ma之后由于构造的作用使原先的IAT(120Ma)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例如,被转移到大陆内部的板内环境),但是,花岗岩仍然具有VAG(120Ma)的特点,并不反映现100 Ma时的构造环境。因此,这样的判别就失误了。(2)在海洋板块范围内或其边缘的(硅铝壳很薄的)海岸地区,可以判断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因为,Pearce et al.(1984b)的花岗岩判别图所依据的是来自不同环境的玄武岩。在海洋板块内及边部,地壳主要由各种成分的玄武岩组成(即通常所说的洋壳)。而且,由地幔带来的热不仅使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玄武岩,而且,其热的持续作用还可以使刚刚形成的和早先形成的玄武岩再次熔融,其时间间隔可能不长,因此,花岗岩大体能够反映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条件如上所述,源岩玄武岩的构造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按照这种逻辑推理,在造山带中大概也可以利用花岗岩来恢复古海洋板块的构造环境,如果得出的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处于洋盆发育时期范围内的话。(3)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方法大概不适用于大陆地区,尤其是具有厚的前寒武纪基底的陆块区。因为,玄武岩能够判别的三类环境(洋脊、岛弧和洋岛)在大陆块内(非造山带)均不存在。以八达岭花岗岩为例(王焰和张旗,2001),在薛家石梁闪长岩中有上庄辉长岩出露,辉长岩强烈富Fe和Ti,有钒钛磁铁矿小型矿床产出,Ta/Th=0.7~1.8(平均1.3),指示早白垩世(上庄辉长岩的SHRIMP年龄为128.8 Ma,据苏尚国等,2006)时华北处于板内环境。而薛家石梁闪长岩、碓臼峪和铁炉子花岗岩的Th/Ta比值在4.8~12.8之间(平均8.3)。Th/Ta比值如此大的差异,表明八达岭花岗岩和闪长岩显然不可能与辉长岩有成因上的联系。在Ta-Yb和Rb-(Yb+Ta)图中八达岭花岗岩和闪长岩落入VAG区(王焰和张旗,2001),在Ta-Th-Hf三角图中落入岛弧区(苏尚国等,2006),显示岛弧和活动陆缘环境的特点,与辉长岩判别的环境明显不同(王焰和张旗,2001;苏尚国等,2006)。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矛盾?我们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1)八达岭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的源岩为太古代的古老陆壳,陆壳本来就富Th贫Ta,由这样的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必然带有源岩的印记(Th>Ta);(2)八达岭埃达克岩的源区深度可能>50km,残留相可能由石榴石+金红石组成,石榴石富Y和Yb,金红石富Nb和Ta,致使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贫Y、Yb、Nb和Ta,使样品点向左漂移进入VAG区,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因此,我们应当有条件地看待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方法:在洋壳范围内及其边部(地壳厚度小的)海岸地区,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方法可能是适用的;在大陆地区,尤其是具古老陆块的地区,花岗岩判别方法可能是不适用的。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碰到的一个使人困惑的问题是:为什么在有些情况下花岗岩判别图似乎是有用的,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又与实际情况相矛盾?其症结可能即在于此。因为,归根结底,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主要受源岩的制约,而不是受构造环境的制约。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一条,在判别前仔细区分花岗岩是处于洋壳还是陆壳环境,就知道哪些情况下判别图可用,哪些情况下判别图要慎用,大概就不会犯大的错误了。总归一句话,花岗岩的构造环境直接反映的是其源岩形成时的构造环境,而非花岗岩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如果源岩形成后立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这时,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则可指示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如果部分熔融发生时,源岩所处的构造环境已经改变了,而花岗岩反映的仍然是改变以前的环境。因此,应用花岗岩判别构造环境是有前提和风险的,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小心。

花岗岩怎么制成沙子,花岗岩制砂成本大吗

  要将花岗岩粉制成沙子,需要配置的设备有振动给料机、颚式破碎机、反击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制砂机、洗砂机、振动筛、皮带输送机等。花岗岩制砂成本要根据设备的配置来定,一般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制砂设备中最重要的是制砂设备,制砂设备可以将花岗岩打成粒度在5mm左右的沙子,制砂设备分为固定式制砂设备和移动式制砂设备,下面具体介绍:1、固定式制砂设备  常见的固定式制砂设备有HVI冲击式制砂机和VSI制砂机,HVI制砂机是一款技术先进的制砂设备,具有出色的整形破碎功能,生产产量大,采用了组合式的抛料头设计,这样设备磨损时只需要更换磨损部分,能有效降低维修使用成本;  VSI制砂机是在HX制砂机的基础上改进的,VSI制砂机有两种进料方式,全中心进料和瀑落与中心进料方式,可提供“石打石”和“石打铁”两种破碎模式,可自由切换,生产出来的成品砂石效果更好,是建筑用砂骨料常用的机械之一。2、移动式制砂设备  移动式制砂设备可实现流动作业,一台移动式制砂机可代替传统的固定制砂生产线,具有给料、破碎、筛分、输送四大工艺流程;  外观酷似汽车,转场灵活、移动自由,自动化程度高,对制砂现场要求不高,如果客户场地有限、预算充足、物料不确定,可以考虑移动式制砂设备。  上述给大家介绍了花岗岩是如何制成沙子的,如果以上回答对您有用,请鼓励我为我点赞,让我能帮助更多的人,谢谢!

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各有什么特点

花岗岩硬度大耐礕不易被腐蚀适用室外;大理石纹理好不耐腐蚀适合室内石灰岩硬度及纹理均不如花岗岩和大理石

花岗岩与大理石是否相同?有何地方可以分别?

Granite ( 花岗石,麻石) 在岩石学上,花岗岩(Granite),是火石岩的一种.在中国香港地区如青山,九龙半岛,大屿山的东部,长洲等常有发现.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Quartz)。花岗岩质地坚硬,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常被用于建筑物的材料。 命名由来: 花岗岩(Granite)的语源是拉丁文的 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 而汉字名词花岗岩则是由日本人翻译而来。 幕末~明治初期的辞典与地质学书籍将Granite翻译作花岗岩或花刚岩。花形容这种岩石有美丽的斑纹,刚或岗则表示这种岩石很坚硬,也就是有着花般斑纹的刚硬岩石的意思。中国学者则沿用此译名。 但在装修及建筑行业上,Granite 泛指我们今天所说的麻石,在中国香港装修行业上常用到的如纯黑麻,巴拿马黑,珍珠绿,芝麻灰,白麻,黑金沙...等等! Marble (大理石,云石) 大理石有一个别名是结晶石灰石 Crystalline Limestone, 晶系,六方晶系, 化学成分 CaCO3! 大理石为商业名词,是建筑石材的一种,由大陆云南大理点苍山所产具有绚丽花纹的石材而得名。 其结晶颗粒由细粒至粗粒均有之,颜色为白色、白地黑纹、灰色、黑色等,或因含有色物质,呈斑驳状、泼墨状、云雾状、脉纹状。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硬度3,遇酸则发泡起反应。 大理石是商品名称,并非岩石学定义。在岩石学上,大理石是属于变质岩的一种, 因地壳经过剧烈变动,并有岩浆侵入富含化石的石灰岩很容易变成结晶质。 由碳酸盐巖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大理巖,又称大理石(marble)。 大理巖分布广泛,我国的山东、云南、北京房山等地均产大理巖。 因为严重空气污染会产生酸雨,酸雨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或生物物质,将酸性化合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排放至空气中,造成降雨中含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的现象。一般而言,大多认为pH值在5.0以下的雨水,便可称之为酸雨。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如硝酸,会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起作用(取代 replacement),生成硝酸钙及二氧化碳,使大理石受到破坏。 现时市面上的 Marble,就是我们常说的云石,在装修及建筑行业上,常用的云石如大花白,细花白,米黄,挪威红,大花绿等等... 麻石 与 云石 的分别: 麻石比云石硬云石比麻石脆麻石很多时有结晶(Crystal )云石由于是变质岩的关系,比较麻石多纹理,其实所谓的纹理,就是石上的裂缝.云石的色彩通常比麻石鲜艳 YOKI WONG 图片参考:.yimg/i/icon/16/5 参考: 我系开工程公司的 这两种石是类似,但不尽相同,花岗岩的副射性少,及硬度较大理石硬,大理石不少有副射性.要留意选用

甘沟岩体和侵入陡岭群花岗岩体

甘沟岩体为石英闪长岩,出露于河南省西峡县稻田沟,侵位入陡岭群变质岩中。在西峡镇南老鹳河南岸陡岭群变质岩中亦多处见类似岩性小岩体分布。岩石灰白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60%)、石英(≈20%)和普通角闪石组成。斜长石强烈绢云母化,石英波状消光,角闪石褪色,常蚀变成绿泥石和绿帘石。表4-2-20列出了采自老鹳河南岸稻田沟一带的石英闪长岩样品的Sm-Nd年龄同位素分析结果。表中也列于了出露于西峡镇老鹳河桥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Sm-Nd年龄同位素分析结果。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主要由斜长石、微斜条纹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石英波状消光明显。表4-2-20 甘沟岩体石英闪长岩和侵入陡岭群黑云母二长花岗岩Sm-Nd年龄同位素分析结果石英闪长岩Nd模式年龄tDM1840~2002Ma平均值1895±75(σ)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371Ma,两种侵入体tDM明显不同。稻田沟石英闪长岩Rb-Sr年龄同位素分析结果列于表4-2-21。由样品 DL-7、DL-7-1、DL-7-5构成的等时线得出的等时年龄为861±110(2σ)Ma,ISr=0.70419±61(2σ),MSWD=1.7,(图4-2-16)。表4-2-21 西峡稻田沟甘沟岩体石英闪长岩Rb-Sr年龄同位素分析结果图4-2-16 西峡稻田沟甘沟岩体石英闪长岩Rb-Sr等时年龄样品DL-7锆英石逐层蒸发法207Pb/206Pb年龄测定结果列于表4-2-22。锆英石无色、浅黄色、浅玫瑰色,(100)、(110)、(111)晶面发育,长宽比多为2:1~3:1,透明—半透明。207Pb/206Pb平均年龄726±12(2σ)Ma。表4-2-22 西峡稻田沟甘沟岩体石英闪长岩锆英石逐层蒸发法207Pb/206Pb年龄测定结果注:No锆英石编号;序号:沉积序号;组数:沉积后测得的数据组数(Block数目),每个Block由8 次扫描构成。计算结果一栏中的207Pb/206Pb是放射成因铅同位素比值。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甘沟石英闪长岩可能是老的地壳物质于新元古代重熔形成产物,年龄726±12Ma左右。甘沟石英闪长岩长石 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7.275,207Pb/204Pb=15.400,208Pb/204Pb=37.298(张宏飞,1997a)。

美国约塞米蒂( Yosemite) 国家公园花岗岩景观

1.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概况约塞米蒂(Yosemite)国家公园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面积为3086km2,公园海拔跨度在2000~13000英尺之间,以多山谷、瀑布、内湖、冰山、冰碛闻名于世,给人们展示了世上罕见的由冰川作用而成的大量的花岗岩浮雕。另外,在公园海拔600~4000m的地带中,还发现存活有许多世上稀有的植物和动物种类。著名的约塞米蒂(Yosemite)谷就位于国家公园内。约塞米蒂谷长约12km,宽800~1800m,谷深300~1500m,是一条典型的冰蚀U型谷。谷地坦,谷壁陡峭。峡谷两侧的众多高耸的花岗岩圆丘、巨石和岩壁是最引人注目的景观。约塞米蒂谷茂密的植被涵养了丰富的水源。由出自谷地高处的特纳亚、伊利亚特和约塞米蒂3条溪流汇成的默塞德河从峡谷内穿过,形成了一系列瀑布。其中包括著名的约塞米蒂瀑布,高739m,是北美落差最大的瀑布,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三。2.花岗岩地貌景观特色组成约塞米蒂(Yosemite)国家公园的岩石主要是中生代白垩世侵入到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AnnHarris,1999),经过第四纪冰川作用和河流地质作用的塑造、改造,在该公园形成了许多优美壮观的景色,尤其是这里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与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改造密切相关。公园内花岗岩地貌景观总体上都是由于受到冰川侵蚀后、经球形风化形成的花岗岩岛山、花岗岩圆丘、巨石以及冰川侵蚀而成的U型谷。1)北圆丘(NorthDome):构成该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闪长岩,由于覆盖其上的冰川消融,顶部因压力的减少而产生微小的膨胀,平行于外表面发育的席状节理相对发育,随着岩石的暴露,机械风化作用会使花岗岩块呈同心层状剥落,由于垂直节理不够发育,因此这样的大型花岗岩块在这种球状风华夏常发育有叶状剥离穹窿(页状剥蚀穹丘),形成了顶部浑圆的穹丘(图4-58)。北圆丘底部的曲线记录了叶状剥落的边缘。在北圆丘下,是1500英尺高的悬崖。图4-58 北圆丘(NorthDome)(照片来源:http://www.thechidesters.com/photos.htm)2)半圆丘(HalfDome):半圆丘北边的平面是一个岩石易于滑动的近乎垂直的节理面。节理表面陡峭的特征在图4-58中可以由悬崖底部左边或中间靠下部分笔直或断续的白线所表现出来,垂直的深色线是流水痕迹。半圆丘的尖顶高8852英尺,陡峭的上部平面约2000英尺高。半圆丘是花岗岩块体在垂直节理、水平节理以及冰川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发育。这个著名的地貌景观由于巨大冰川的切割而分成两半,事实上“另一半”是从不存在的。半圆丘陡峭的表面是从平行于垂直节理之间的板状岩石变松散开始的,由于风化作用和块体坡移作用它们一层一层的落下,直到现在仍在继续。半圆丘的陡峭面(图4-59)方向和梅塞德(Merced)河南侧悬崖的方向平行,因此它也许代表了山脉这个地区的“主节理”方向。半圆丘在更新世经受了改造,特纳亚(Tenaya)冰川沿峡谷下移的时候接近半圆丘顶部接近500英尺。冰川作用清理了叶状剥落的岩屑和山麓堆积;由于它沿着平行于垂直节理面的方向运动,于是通过拔蚀作用带走了更多的岩石,留下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陡峭的岩壁。半圆丘的圆形后部是逐渐演化的结果,是叶状剥落岩石表壳形成的。图4-59 顺着山脊看到的半圆丘(左,照片来源:http://soon2be40.wordpress.com/2009/02/)和从背面看到的半圆丘(右,照片来源:http://www.dsams.net/)3)Lembert圆丘(Lembert Dome):该圆丘(图4-60)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也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其本为大教堂尖峰花岗闪长岩体的残余块体,由于冰川向西前进过程中对该残块剥蚀、抛光形成了该圆丘,确切地说,它应该是一个大型的羊背石,后期球形风化对其有一定的改造形成了如今的样子。该圆丘西侧的陡壁是由于冰川沿陡峭的倾斜节理面的拔蚀作用而形成。4)约塞米蒂(Yosemite)峡谷:深邃的约塞米蒂山谷全长超过9英里,最宽处1英里,最窄处只有半英里,蜿蜒的梅塞德河(MercedRiver)贯穿其中(图4-61)。该峡谷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中心,为冰川作用形成的一个典型U型谷,两旁峭壁上到处可见由冰川切削过的痕迹,拔地而起的“落箭岩”,平行的“三兄弟峰”,最有名的莫过于半圆丘(HalfDome)了。由于该峡谷是冰川的运动的主要通道,下切深度大,峡谷两侧曾有许多支流冰川,这些支流冰川冰量少,切割深度浅,因此在峡谷两侧,形成了许多悬谷。由特纳亚、伊利洛特和约塞米蒂3条河汇成的梅塞德河横贯谷底,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瀑布最集结的地区,最有名的是约塞米蒂瀑布。图4-6 0Lembert圆丘(LembertDome)(照片来源:http://www.yosemitehikes.com/toys/wallpaper/lembert-dome.htm)中国典型地质景观成因及全球对比图4-61 约塞米蒂峡谷(摄影:安塞尔·亚当斯;照片来源:http://www.gdphoto.cn/Html/sheyingjichu/2007-9/42787636810.html)

花岗岩的强度等级

分类: 体育/运动 >> 健身 问题描述: 请问花岗岩的强度等级大致范围是多少啊? 解析: 花岗岩的比重在2.63到2.75之间,其抗压强度为1,050~14,000 千克/平方厘米(15,000~20, 000磅/平方英寸)。 biz.veryeast/business/93/2005-9/14/***********

谁有所有花岗岩品种的英文翻译

有19页之多。。你去看看吧。。阿邦石 Abangshi 纯黑麻 Absoluto Black 南非黑 Absoulute Black 安东尼巧克力 Adoni Chocolee 南非红 Africa Red 或 South African Red 茹巴拉那红 African Juparana 或 Juparana Rossa 紫丁香 African Lilac 仲夏黄 African Lilac 或 Summer Yellow 金丝黄 Afyon 玛瑙玉 Agate Jade 亚加斯灰 Akashi 阿皮尼娜条红 Alpenina 巴西金彩麻 Amarello Gold 金花黄沙石 Amarillo Fosil 亚玛莉罗 Amarillo Sierra 金黄天龙 Amarillo Triana 啡梦幻 Amazon Brown 雅马逊绿 Amazon Green 法国红砂石(光面) Amber-A 法国红砂石(烧面) Amber-B 镀金粉红 Ambra Dorate 阿曼多阿黄麻 Amendoa 巴西金珍珠 Amerello Pearl 美国灰麻 American Grey 或 Bethel White 美国红麻 American Red 或 Camelia Pink 安安化石 Anan Fossil 安德鲁白 Andraw White 如意米黄 Antica 红豆白麻 Apex White 苹果绿 Apple Green 或 Dark Green 宝瓶宫石 Aquarius 切尔瓦约莱大花白 Arabescato Cervaiole 网纹大花白 Arabescato Corchia 山水纹大花白 Arabescato Faniello 大花灰 Arabescato Grey 阿拉伯白 Arabescato Normal 红白大花 Arabescato Orobico 瓦利大花白 Arabescato Vagli 大花白 Arabescato 或 Arabescato Corchia 北极白 ARCTIC WHITE

设计一个鉴别方案,鉴别:闪长岩,大理岩,花岗岩,泥岩和砂岩!

闪长岩: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全晶质。粗粒。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有时含有黑云母和少量碱性长石。副矿物为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和榍石等。色深灰或浅绿。一般SiO2 55%~60%。多为半自形粒状结构,有时为似斑状或斑状结构。闪长岩在中国有广泛的分布,有的与其他中性岩构成杂岩体,如长江中下游一带;有的则与基性岩或酸性岩相伴生,如济南辉长岩体其边缘部分有闪长岩出露。与闪长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铁、铜及其他金属。大理岩:一种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量大于50%的变质岩石。它是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所形成。由于原岩所含杂质和变质条件的不同,大理岩中可含少量蛇纹石、透闪石、透辉石、方柱石、金云母、镁橄榄石、石英或硅灰石等特征变质矿物。一般具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有时可具条带状构造。大理岩可根据碳酸盐矿物的种类、特征变质矿物、特殊的结构构造及颜色等详细命名,如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粉红色大理岩等。大理岩分布很广,我国云南省大理县是最著名的大理岩产地,大理岩即由此而得名 泥岩:一种成分较复杂,层理不明显的块状粘土岩。是弱固结的粘土经压固作用、脱水作用,微弱的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可按混入物质不同分为炭质泥岩、铁质泥岩、砂质泥岩。红层有大量泥岩分布。暗色泥岩,如黑色泥岩含有机质,是良好的生油岩系花岗岩:古代称花刚石、麻石,近代改为花岗石,现代才称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深成酸性火成岩,SiO2含量多在70%以上,颜色较浅,以灰白色、肉红色较为常见。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深色矿物组成。石英含量在20%以上。碱性长石常多于斜长石。斜长石主要为酸性,碱性长石为各种钾长石及钠长石。深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具花岗结构或似斑状结构、等粒结构、块状结构。花岗岩依深色矿物种类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等;依成因可分为A型花岗岩、I型花岗岩、M型花岗岩和S型花岗岩;依结构、构造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等。通常呈岩基、岩株、岩钟等产出。花岗岩在中国有广泛分布,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出露。与它有关的矿产也极为丰富,主要有钨、锡、钼、铋、汞、锑、金、铜、铅、锌、铌、钽、铍,以及放射性元素等。花岗岩因结构均匀,质地坚实,颜色美观,是一种优质建筑石料。关于花岗岩的成因,主要有火成论和变质论两观点:前者认为花岗岩是花岗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凝结晶或由玄武岩浆经结晶分异而成;后者认为花岗岩是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的花岗岩化作用形成。目前,变质成因论者,多已改变观点,也认为是岩浆产物砂岩:一种已固结的中粒碎屑沉积岩,其中粒径0 625~2毫米的砂粒的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基质或胶结物。砂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长石、云母、岩屑等,胶结物的成分有硅质、铁质、钙质。按砂岩中碎屑的主要颗粒的大小可分:0 5~2毫米为粗粒砂岩(grit)、0 5~0 25毫米为中粒砂岩(medium granular sandstone)、0 25~0 0625毫米为细粒砂岩(fine grained sandstone)、不等粒砂岩(inequigranular sandstone)等。按砂粒与粘土杂基的含量可划分为净砂岩(arenite)(简称砂岩)与杂砂岩二大类,前者粘土小于15%,可细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等,后者粘土大于15%,可细分为石英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岩屑杂砂岩等这几种岩石其实是很好鉴定的,可以从硬度、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多方面对比分析。泥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硬度在这些岩石中最小,而砂岩硬度大于泥岩。大理石是一种碳酸盐矿物,所以可以滴盐酸,如何产生气体较多者为大理岩。而闪长岩显著特点含角闪石,一种黑色矿物,因此可以将它与浅色花岗岩区分。当然,方法是很多的,细细分析各岩石物理、化学特点便可以设计出自己的合理方案!

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砂岩、板岩的性能及应用特点

ufeff 提示 : ↑点击“ 石材 研习社” 关注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国产天然石材的分类、命名及编号: 1.分类: 天然石材按商业用途可以分为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板岩、砂岩。 2. 命名: ※ 中文名依据产地名称、花纹色调、石材种类等特征确定。 ※ 英文名采用习惯用法或外贸名称。 3. 编号原则: ※ 第一部分:由一位英文字母组成,为石材种类代码。 ☆ 花岗岩(granite)-----"G" ☆ 大理石 (marble)------"M" ☆ 石灰石(limestone)---"L" ☆ 砂 岩 (sandstone)---"Q" ☆ 板 岩(slate)-------"S" ※ 第二部分:由两位数字组成,代表国产石材产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代码。 ※ 第三部分:由两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产地所属的石材品种序号,由数字0-9和英文字母A-F组成。 如:新疆红G6521 蒙古黑G1509 芝麻黑G1362 房山汉白玉M1101 湖北啡网M4233 广东啡网M4401 黑石灰石L4113 紫檀砂岩Q3750 红砂岩Q3795 黄木纹砂岩Q5191 林州银晶板S 4103 桃江灰S4301 青板S5199 二、花岗岩(granite): 1.性能特点: 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还能保存百年以上,是建筑的好材料,但它不耐热。 2. 石材开采及加工过程: ※ 荒料开采: 盖层剥离—分离—顶翻—解体分割—整形—起吊装载—清碴 ※ 石材加工 ☆ 锯割加工: 是用锯石机将花岗石荒料锯割成毛板、条状、块状等形状的半成品。 ☆ 研磨抛光: 该工序首先需粗磨校平,然后逐步经过半细磨、细磨、精磨及抛光。 ☆ 切断加工: 切断加工是用切机将毛板或抛光板按所需规格尺寸进行定形切割加工。 ☆ 凿切加工: 通过楔裂、凿打、劈剁、整修、打磨等办法将毛胚加工成所需产品,表面可以是菠萝面、龙眼面、荔枝面、自然面、蘑菇面、拉丝面等等。 ☆ 烧毛加工: 用火焰喷烧其表面,形成起伏有序的粗面纹饰,即烧面。 ☆ 辅助加工: 将已切齐、磨光的石材按需要磨边、倒角、开孔洞、钻眼、铣槽等。 ☆ 检验修补: 首先要通过清洗,然后是吹干检验,合格品包装入库。 3. 毛板规格: 60头 :指宽度60厘米,长度根据需要可长可短(一般是在2米 左右 )另外还有70头、80头、90头、1米头等。在园林景观中60头用的相对较多,在荒料价格方面,体积越大的荒料单价越高。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不造成材料的浪费,请大家在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毛板规格,尤其注意压顶材料的规格,弧形切割材料的规格等。 4. 园林中常用的石材面层处理方式: 在园林景观中常用的石材面层有:光面、拉丝面、机切面、烧面、荔枝面、龙眼面、菠萝面、自然面等。 其中拉丝面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大样图,断面图。 在材料使用方面,自然面要求最厚,一般要40MM以上可加工成自然面。 5. 石材价格:(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 6. 园林景观花岗岩运用需考虑的因素: ☆ 项目景观造价控制 了解建设单位的投资情况(景观方面),对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石材价格要有认识。 ☆ 项目所在地花岗岩种类 收集项目所在地常用石材信息,减少材料运输费,方便采购等。 ☆ 项目风格 熟悉各种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中常用石材种类。 ☆ 花岗岩色彩、规格、面层处理方式 熟练运用不同颜色、规格、面层的石材搭配。 ☆ 花岗岩运用部位 车行一般50MM厚以上,人行一般30MM;立面一般使用20MM厚,干挂至少要30MM以上厚度;压顶厚度要根据整体立面效果定;室外地面一般不建议使用光面材料等等);等等。 7. 园林景观常用花岗岩图片: 8. 不同品种、规格石材组合案例: 9. 花岗岩铺贴工艺: ※ 湿 铺: 主要运用于地面、内墙面及三层以下外墙面,墙面灌浆厚度宜控制在3-5CM之间,水泥砂浆配合比宜用1:2.5,1:3。 工艺流程: 清扫整理基层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定标高、弹线→选料→板材浸水湿润→安装标准块→摊铺水泥砂浆→铺贴石材→灌缝→清洁→养护交工。 优 点:工程造价低。 缺 点:泛碱、流白等现象。 ※ 干 挂: 是外墙的一种施工工艺,该工艺是利用耐腐蚀的螺栓和耐腐蚀的柔性连接件,将饰面石材直接挂在结构的外表面,石材与结构之间留出 40~50mm 的空腔。 工艺流程: 结构偏差实测(经纬仪投测与垂直、水平挂线相结合)→施工图二次设计→放线 →连接件焊接与龙骨安装→挂件安装→饰面板安装 优 点:不受施工环境控制、减少湿作业、提高工效、减轻建筑自重、克服了水泥砂浆对石材渗透的弊端等等。 缺 点:造价高。 10. 石材病害——泛碱: 泛碱是水分把石材本身及结合材料中含有的碱、盐等物质沿石材的毛细孔、板缝游离出来,经蒸发后残留在石材表面的白色结晶物质。 ※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石材泛碱现象。防止水分入侵是解决泛碱现象的基础,所以在有水流或渗入的墙体、池壁均应该设置防水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或在水泥砂浆中掺5%防水剂,具体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防水方式。 ※ 施工前对石材本身也应该做防水处理(可涂防水背涂剂,石材六面均应该涂)。 ※ 如果石材已经出现泛碱现象了,应使用石材泛碱清洗剂清洗石材,但是这种清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三、大理岩(marble): 1.性能特点: 表面条纹分布一般较不规则,硬度低于花岗岩,耐磨性能良好,不易老化,其使用寿命一般在50-80年左右,不导电、不导磁、场位稳定等。 2. 实际运用: ※ 主要用于室内吧台、料理台、餐柜的台面等。 ※ 常用大理石图片: 四、石灰岩(limestone): 1. 性能特点: ※ 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一般硬度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 石灰具有导热性、坚固性、吸水性、不透气性、隔音性、磨光性、很好的胶结性能以及可加工性等优良的性能。 2. 实际运用: ※ 在建筑工业中用来生产水泥和烧制石灰; ※ 冶金工业用作熔剂; ※ 化学工业中用来制碱、漂白粉及肥料等; ※ 食品工业中用作澄清剂; ※ 农业中用来改良土壤;※ 在塑料工业中用作填料; ※ 在涂料工业中广泛用于做各种建筑涂料; ※ 在造纸工业中用作碱性料; ※ 在橡胶工业中用作橡胶的基本填料; ※在 环保 工业中用作吸附剂。 五、砂 岩 (sandstone): 1.性能特点: ※ 砂岩是一种沉积岩。 ※ 主要生产颜色有黄砂岩、白砂岩、红砂岩。 2. 实际运用: ※ 主要用于砂岩圆雕、浮雕、壁画、雕刻花板、壁炉、柱、 门窗 套、线条、建筑细部雕塑、园林雕塑等。 ※ 所有产品均可以按照要求任意着色、彩绘、打磨明暗、贴金;并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作品表面呈现粗犷、细腻、龟裂、自然缝隙等真石效果。 ※ 砂岩石材养护五“不可”: ☆ 不可直接用水冲洗(砂岩吸收过多的水分及污染,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各种石材病变,如:崩裂、风化、脱落、浮起、吐黄、水斑、锈斑、白华、雾面等) ☆ 不可接触非中性物品 ☆ 不可随意上腊 ☆ 不可乱用非中性清洁剂 ☆ 不可长期覆盖地毯,杂物 六、板 岩 (slate): 1.性能特点: 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无重结晶石,是一种变质岩。沿板纹理方向可剥离成薄片。 ※ 劈分性能好、平整度好、色差小、黑度高、弯曲强度高、含钙铁硫量低、烧失量低、耐酸碱性能好、吸水率低、耐候性好等。 ※ 按颜色分主要有黑板、灰板、绿板、锈板、紫板等。 2. 实际运用: ※ 主要用于地面及墙面等。 ※ 优质的板石都是被加工为屋面瓦板,俗称石板瓦。 ※ 常用板岩图片: (图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热点推荐 ↓ ↓ ↓ ↓ u2714景观石桥的基础知识及造型案例 u2714浅谈石材圆柱、 罗马 柱相关知识 u2714【石材知识】图解各种黑金花石材的区别 文章底部新增留言功能,欢迎踊跃留言评论 投稿.合作.推广 请+微信stonesoso 微信ID:stone5A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微信ID:scsc365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石材研习社”,进入中国石材微商城! ↓ ↓ ↓ ↓

大理岩,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的特征

石灰岩: 青灰色或褐色,颗粒很细,较硬,遇到盐酸冒泡。 花岗岩: 花斑状,很硬,内含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 砂岩: 黄褐色或褐色,颗粒状结构,颗粒粗细均匀,很硬。 大理岩: 纯白色、深黑色或花绿色,有花纹,颗粒较粗,较软,遇盐酸冒泡。

火山岩、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雨花石等石头的特征

石灰岩的点  石灰岩,简称灰岩,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石灰岩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炼铁和炼钢的熔剂。有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石灰岩,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残骸。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由于石灰岩区域发育的土壤土层浅薄,蓄水能力弱,因而环境比较干燥,生长在其上的植物大多具耐旱的特性,并以喜钙植物为特征,形成了石灰岩植被有的钙成分较高的特点。石灰岩植被历来受到植物学家的高度关注。  花岗岩的特点  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深成酸性火成岩,SiO2含量多在70%以上,颜色较浅,以灰白色、肉红色较为常见。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深色矿物组成。花岗岩在中国有广泛分布,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出露。与它有关的矿产也极为丰富,主要有钨、锡、钼、铋、汞、锑、金、铜、铅、锌、铌、钽、铍,以及放射性元素等。花岗岩因结构均匀,质地坚实,颜色美观,是一种优质建筑石料。  砂岩的特点  一种已固结的中粒碎屑沉积岩,其中粒径0625~2毫米的砂粒的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基质或胶结物。砂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长石、云母、岩屑等,胶结物的成分有硅质、铁质、钙质。按砂岩中碎屑的主要颗粒的大小可分:05~2毫米为粗粒砂岩(grit)、05~025毫米为中粒砂岩(mediumgranularsandstone)、025~00625毫米为细粒砂岩(finegrainedsandstone)、不等粒砂岩(inequigranularsandstone)等。按砂粒与粘土杂基的含量可划分为净砂岩(arenite)(简称砂岩)与杂砂岩二大类,前者粘土小于15%,可细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等,后者粘土大于15%,可细分为石英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岩屑杂砂岩等。雨花石的特征:1.形状雨花石一般以非规则的椭圆型为主,厚度不一。2.色状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化石,就像琥珀,石头里面能看见很多自然的形状和颜色,现在比较常见的形状是条纹状,颜色以黄红绿白居多。如果能有风景或人物的形状在雨花石里面,那么这将是一个价值连城,极为贵重宝贵的佳品。3.硬度雨花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所以硬度极高。4.重量雨花石一种玉石,石头肯定是比较重的,所以拿在手上会有重量感。火山石是在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形成的石头,这种石头富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石材。天然火山石有红色的 黑色的 青灰色蓝色等数种,颜色不同比重也不一样,用途也有所差异。它的外观形状是无尖粒状的对水流阻力小,不易堵塞,布水布气均匀,表面粗糙,挂膜速度快,反复冲洗时微生物膜不易脱落。密度适中,反冲洗时容易悬浮且不跑料,可以节能降耗。火山石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能源,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一、火山岩石质坚硬,可用以生产出超薄型石板材,经表面精磨后光泽度可达85度以上,色泽光亮纯正,隔热、防火、耐酸碱且无污染、无放射性。二、火山岩石材抗风化、耐气候、经久耐用;吸声降噪有利于改善听觉环境;古朴自然避免眩光,有益于改善视觉环境;吸水防滑阻热有益于改善体感环境:独特的"呼吸"功能能够调节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是理想的天然绿色、环保节能的原料。三、火山石性能优越、除具有普通石材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特风格和特殊功能。与花岗岩等石材相比,火山石低放射性,质量轻,保温轻度高。四、火山石较之其他石料具有独特的高强度、高耐磨、高硬度的特性。五、火山岩石铸石管具有极好的耐磨损、抗腐蚀性能,可作为电力、化工、冶金、矿山、煤炭等部门气力或水力输送磨损腐蚀性物料和浆料的管道系统的衬里。

火山岩、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雨花石等石头的特征

花岗岩 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深成酸性火成岩,SiO2含量多在70%以上,颜色较浅,以灰白色、肉红色较为常见。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深色矿物组成。具花岗结构或似斑状结构、等粒结构、块状结构。 石灰岩 俗称“青石”, 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海湖盆地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约占岩石圈的15%),是碳酸盐岩中最重要的组成岩石。石灰岩一般为浅灰、深灰色等,纯石灰岩为无色或白色。 砂岩 一种已固结的中粒碎屑沉积岩,其中粒径0 625~2毫米的砂粒的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基质或胶结物。砂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长石、云母、岩屑等,胶结物的成分有硅质、铁质、钙质。按砂岩中碎屑的主要颗粒的大小可分:0 5~2毫米为粗粒砂岩(grit)、0 5~0 25毫米为中粒砂岩(medium granular sandstone)、0 25~0 0625毫米为细粒砂岩(fine grained sandstone)、不等粒砂岩(inequigranular sandstone)等。按砂粒与粘土杂基的含量可划分为净砂岩(arenite)(简称砂岩)与杂砂岩二大类,前者粘土小于15%,可细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等,后者粘土大于15%,可细分为石英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岩屑杂砂岩等。 页岩(Shale)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板岩 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含铁的为红色或黄色;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含钙的遇盐酸会起泡,因此一般以其颜色命名分类,如会绿色板岩、黑色板岩、钙质板岩等 大理岩 一种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量大于50%的变质岩石。它是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所形成。由于原岩所含杂质和变质条件的不同,大理岩中可含少量蛇纹石、透闪石、透辉石、方柱石、金云母、镁橄榄石、石英或硅灰石等特征变质矿物。一般具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有时可具条带状构造。

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砂岩、板岩的性能及应用特点

ufeff 提示 : ↑点击“ 石材 研习社” 关注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国产天然石材的分类、命名及编号: 1.分类: 天然石材按商业用途可以分为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板岩、砂岩。 2. 命名: ※ 中文名依据产地名称、花纹色调、石材种类等特征确定。 ※ 英文名采用习惯用法或外贸名称。 3. 编号原则: ※ 第一部分:由一位英文字母组成,为石材种类代码。 ☆ 花岗岩(granite)-----"G" ☆ 大理石 (marble)------"M" ☆ 石灰石(limestone)---"L" ☆ 砂 岩 (sandstone)---"Q" ☆ 板 岩(slate)-------"S" ※ 第二部分:由两位数字组成,代表国产石材产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代码。 ※ 第三部分:由两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产地所属的石材品种序号,由数字0-9和英文字母A-F组成。 如:新疆红G6521 蒙古黑G1509 芝麻黑G1362 房山汉白玉M1101 湖北啡网M4233 广东啡网M4401 黑石灰石L4113 紫檀砂岩Q3750 红砂岩Q3795 黄木纹砂岩Q5191 林州银晶板S 4103 桃江灰S4301 青板S5199 二、花岗岩(granite): 1.性能特点: 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还能保存百年以上,是建筑的好材料,但它不耐热。 2. 石材开采及加工过程: ※ 荒料开采: 盖层剥离—分离—顶翻—解体分割—整形—起吊装载—清碴 ※ 石材加工 ☆ 锯割加工: 是用锯石机将花岗石荒料锯割成毛板、条状、块状等形状的半成品。 ☆ 研磨抛光: 该工序首先需粗磨校平,然后逐步经过半细磨、细磨、精磨及抛光。 ☆ 切断加工: 切断加工是用切机将毛板或抛光板按所需规格尺寸进行定形切割加工。 ☆ 凿切加工: 通过楔裂、凿打、劈剁、整修、打磨等办法将毛胚加工成所需产品,表面可以是菠萝面、龙眼面、荔枝面、自然面、蘑菇面、拉丝面等等。 ☆ 烧毛加工: 用火焰喷烧其表面,形成起伏有序的粗面纹饰,即烧面。 ☆ 辅助加工: 将已切齐、磨光的石材按需要磨边、倒角、开孔洞、钻眼、铣槽等。 ☆ 检验修补: 首先要通过清洗,然后是吹干检验,合格品包装入库。 3. 毛板规格: 60头 :指宽度60厘米,长度根据需要可长可短(一般是在2米 左右 )另外还有70头、80头、90头、1米头等。在园林景观中60头用的相对较多,在荒料价格方面,体积越大的荒料单价越高。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不造成材料的浪费,请大家在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毛板规格,尤其注意压顶材料的规格,弧形切割材料的规格等。 4. 园林中常用的石材面层处理方式: 在园林景观中常用的石材面层有:光面、拉丝面、机切面、烧面、荔枝面、龙眼面、菠萝面、自然面等。 其中拉丝面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大样图,断面图。 在材料使用方面,自然面要求最厚,一般要40MM以上可加工成自然面。 5. 石材价格:(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 6. 园林景观花岗岩运用需考虑的因素: ☆ 项目景观造价控制 了解建设单位的投资情况(景观方面),对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石材价格要有认识。 ☆ 项目所在地花岗岩种类 收集项目所在地常用石材信息,减少材料运输费,方便采购等。 ☆ 项目风格 熟悉各种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中常用石材种类。 ☆ 花岗岩色彩、规格、面层处理方式 熟练运用不同颜色、规格、面层的石材搭配。 ☆ 花岗岩运用部位 车行一般50MM厚以上,人行一般30MM;立面一般使用20MM厚,干挂至少要30MM以上厚度;压顶厚度要根据整体立面效果定;室外地面一般不建议使用光面材料等等);等等。 7. 园林景观常用花岗岩图片: 8. 不同品种、规格石材组合案例: 9. 花岗岩铺贴工艺: ※ 湿 铺: 主要运用于地面、内墙面及三层以下外墙面,墙面灌浆厚度宜控制在3-5CM之间,水泥砂浆配合比宜用1:2.5,1:3。 工艺流程: 清扫整理基层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定标高、弹线→选料→板材浸水湿润→安装标准块→摊铺水泥砂浆→铺贴石材→灌缝→清洁→养护交工。 优 点:工程造价低。 缺 点:泛碱、流白等现象。 ※ 干 挂: 是外墙的一种施工工艺,该工艺是利用耐腐蚀的螺栓和耐腐蚀的柔性连接件,将饰面石材直接挂在结构的外表面,石材与结构之间留出 40~50mm 的空腔。 工艺流程: 结构偏差实测(经纬仪投测与垂直、水平挂线相结合)→施工图二次设计→放线 →连接件焊接与龙骨安装→挂件安装→饰面板安装 优 点:不受施工环境控制、减少湿作业、提高工效、减轻建筑自重、克服了水泥砂浆对石材渗透的弊端等等。 缺 点:造价高。 10. 石材病害——泛碱: 泛碱是水分把石材本身及结合材料中含有的碱、盐等物质沿石材的毛细孔、板缝游离出来,经蒸发后残留在石材表面的白色结晶物质。 ※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石材泛碱现象。防止水分入侵是解决泛碱现象的基础,所以在有水流或渗入的墙体、池壁均应该设置防水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或在水泥砂浆中掺5%防水剂,具体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防水方式。 ※ 施工前对石材本身也应该做防水处理(可涂防水背涂剂,石材六面均应该涂)。 ※ 如果石材已经出现泛碱现象了,应使用石材泛碱清洗剂清洗石材,但是这种清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三、大理岩(marble): 1.性能特点: 表面条纹分布一般较不规则,硬度低于花岗岩,耐磨性能良好,不易老化,其使用寿命一般在50-80年左右,不导电、不导磁、场位稳定等。 2. 实际运用: ※ 主要用于室内吧台、料理台、餐柜的台面等。 ※ 常用大理石图片: 四、石灰岩(limestone): 1. 性能特点: ※ 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一般硬度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 石灰具有导热性、坚固性、吸水性、不透气性、隔音性、磨光性、很好的胶结性能以及可加工性等优良的性能。 2. 实际运用: ※ 在建筑工业中用来生产水泥和烧制石灰; ※ 冶金工业用作熔剂; ※ 化学工业中用来制碱、漂白粉及肥料等; ※ 食品工业中用作澄清剂; ※ 农业中用来改良土壤;※ 在塑料工业中用作填料; ※ 在涂料工业中广泛用于做各种建筑涂料; ※ 在造纸工业中用作碱性料; ※ 在橡胶工业中用作橡胶的基本填料; ※在 环保 工业中用作吸附剂。 五、砂 岩 (sandstone): 1.性能特点: ※ 砂岩是一种沉积岩。 ※ 主要生产颜色有黄砂岩、白砂岩、红砂岩。 2. 实际运用: ※ 主要用于砂岩圆雕、浮雕、壁画、雕刻花板、壁炉、柱、 门窗 套、线条、建筑细部雕塑、园林雕塑等。 ※ 所有产品均可以按照要求任意着色、彩绘、打磨明暗、贴金;并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作品表面呈现粗犷、细腻、龟裂、自然缝隙等真石效果。 ※ 砂岩石材养护五“不可”: ☆ 不可直接用水冲洗(砂岩吸收过多的水分及污染,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各种石材病变,如:崩裂、风化、脱落、浮起、吐黄、水斑、锈斑、白华、雾面等) ☆ 不可接触非中性物品 ☆ 不可随意上腊 ☆ 不可乱用非中性清洁剂 ☆ 不可长期覆盖地毯,杂物 六、板 岩 (slate): 1.性能特点: 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无重结晶石,是一种变质岩。沿板纹理方向可剥离成薄片。 ※ 劈分性能好、平整度好、色差小、黑度高、弯曲强度高、含钙铁硫量低、烧失量低、耐酸碱性能好、吸水率低、耐候性好等。 ※ 按颜色分主要有黑板、灰板、绿板、锈板、紫板等。 2. 实际运用: ※ 主要用于地面及墙面等。 ※ 优质的板石都是被加工为屋面瓦板,俗称石板瓦。 ※ 常用板岩图片: (图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热点推荐 ↓ ↓ ↓ ↓ u2714景观石桥的基础知识及造型案例 u2714浅谈石材圆柱、 罗马 柱相关知识 u2714【石材知识】图解各种黑金花石材的区别 文章底部新增留言功能,欢迎踊跃留言评论 投稿.合作.推广 请+微信stonesoso 微信ID:stone5A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微信ID:scsc365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石材研习社”,进入中国石材微商城! ↓ ↓ ↓ ↓

花岗岩有什么特点,它是由哪几种矿物组成的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 ,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 根据世界各地2485份花岗岩中不同化学成分比例平均,依所占重量百分比由重到轻为: SiO2— 72.04% Al2O3— 14.42% K2O— 4.12% Na2O— 3.69% CaO— 1.82% FeO— 1.68% Fe2O3— 1.22% MgO— 0.71% TiO2— 0.30% P2O5— 0.12% MnO— 0.05%

吉林-辽源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花岗岩作为地球上人们所能见到的岩石中最广泛的一类,分布于各种地质构造环境中。但就作为构造环境标志而言,花岗岩却不如玄武岩那样受到重视,其原因有两点:①难于采集到已知构造环境中的花岗岩样品,即在这些岩石出露地表之前,往往很难获得它们侵入时构造环境的确切地质证据;②花岗岩的成岩历史较复杂,如晶体堆积、陆壳物质混入等使得花岗岩的重要地球化学特征变得模糊。Pitcher(1993)指出花岗岩类型与地质环境有广泛的联系,不同的构造环境将提供不同的源岩组合并产生不同的形成过程,他认为S型花岗岩形成于克拉通内和大陆碰撞造山带;高K低Ca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期后隆起环境;而低K高Ca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A型花岗岩产于稳定的造山带、克拉通隆起和裂谷中,属非造山环境;M型花岗岩产于大洋岛弧环境。但Pearce et al.(1984)认为S、I、A、M型花岗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它们与构造环境之间并不总有简单的对应关系。尽管目前也有较多的学者利用有关地球化学图解来判定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但这一方法已遭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反对,因为岩石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取决于源岩的成分、熔融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后期成岩过程,而并不直接与大地构造背景相关。因此,在排除后期地质作用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岩石组合及岩石形成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应该是追溯岩石形成时的构造背景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办法(邓晋福等,1996),但在本书中,我们主要利用区域地质资料来审视花岗岩形成的构造控制因素。1.古亚洲-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东北地区的地质演化经历了极为复杂的历史,古生代古亚洲域的演化基本奠定了本区的构造格架(Sengor and Natal"in,1996),但中、新生代太平洋域对本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主要表现为东缘一系列不同时代地体的拼贴和走滑构造系的发育,而后缘发育一系列的盆地和大面积的岩浆岩(赵越等,1994;汪新文,1997)。尽管对它们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但对古亚洲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体制的转换发生的时间却存在争论(邵济安等,1997;李锦轶,1998),这一问题实际上已涉及古太平洋的起源问题。导致这一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对这一时期地质作用的产物的属性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可供研究的地质建造相对有限,同时,构造域的转化不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可能是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尽管我们认为,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时间在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初期,但华北地台北缘一系列晚燕山期事件仍暗示其与古亚洲构造域的演化有关,反映造山后的陆内持续效应。就本研究区而言,其实质就是如何解释印支期岩石建造的构造属性。虽然本研究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体只鉴定出一个,但从北部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延边地区来看,这一时期的花岗岩数量非常多(孙德有,2001;Zhang et al.,2004),从空间分布来看,它们具有面型展布特征。所以,晚三叠世呈面型分布的花岗岩与由板块俯冲形成的火成岩呈平行海沟带状展布的特点完全不同,并且在远离太平洋海沟1000多公里外的大兴安岭,都出现这一时期的花岗岩。我们认为,兴蒙造山带东段(包括本研究区)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在古亚洲洋消失、南北两大板块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碰撞拼合后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属于造山后构造环境,这与本区三道河岩体属于A2型完全一致。具体岩石形成机制是,在碰撞造山后岩石圈拆沉引起幔源岩浆底侵作用背景下,高温的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于下地壳底部,所带来的大量热能,引起大面积先存的玄武质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岩浆。位于吉林省磐石县呼兰镇地区的红旗岭镁铁-超镁铁岩是我国Cu-Ni矿床的重要产地之一,以前认为这些岩体形成于古生代早期,或至少晚古生代早期。但我们最新的SHRIMP年龄数据显示,它实际上形成于印支期;其东侧的漂河川岩体以岩脉状产出(150余条脉体),其年龄与红旗岭岩体相同。详细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这些岩石来源于高镁玄武质岩浆的结晶作用(Wu et al.,2004b)。因此,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该类岩体应来源于由高温而导致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而这种熔融发生的最有利构造背景就是造山后岩石圈的拆沉。因此,印支期A2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这些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环境,也标志着南北两大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同时期红旗岭和漂河川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216Ma)(Wu et al.,2004b)的大规模出现也这种造山作用的结束并发生了克拉通化,代表着东亚大陆的最终固结,同时标志着古亚洲构造域对本区的影响至此基本结束,此后转入濒太平洋构造域发展阶段。但必须指出的是,该期A型花岗岩发育的时间有可能持续到侏罗纪,形成本书研究的天桥岗A型花岗岩。2.佳木斯地块的拼贴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开始关于古太平洋构造域开始的时间,目前的研究还相当有限。由于该区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具有复杂的洋陆格局,加之后期构造块体的拼合与旋转变形,使得我们还不能简单地用现在的构造线方向来判断太平洋构造域开始的时间。一般认为,佳木斯地块东部晚古生代岩石建造的存在有可能反映该区当时存在过俯冲体制(李锦轶,1998),是环太平洋构造域作用的产物,但由于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使我们目前对此难以作出肯定的判断。从另一方面看,多数学者认为,东亚大陆边缘在中生代期间曾发生过性质上的转变。根据海底磁异常条带等手段研究发现(MaruyamaandSeno,1986;Maruyama,1997),中生代早期本区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但我们的年代学资料却显示,当时东北地区至少在侏罗纪开始就存在强烈的岩浆活动及伴随的活动大陆边缘,这一认识主要来自于我们近期对黑龙江群的认识。黑龙江群是位于牡丹江断裂一带以蓝片岩(包括变质较浅的玄武岩类)、大理岩、超镁铁岩等为主的一套岩石组合(图4-31),尽管黑龙江地矿局(1993)对它的层序进行过深入工作,但现在大家已基本相信,该群应是一套蛇绿混杂岩,代表了东侧佳木斯与西侧松嫩地块间的拼合(Yan et al.,1989;张贻侠等,1998)。但问题在于,黑龙江群是在何时发生了高压蓝片岩相变质作用。以前的年代学资料显示,该类型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早古生代,并与其西侧张广才岭地区所谓的加里东花岗岩事件相对应(张兴洲,1992),但其原始资料的可信性没有得到确认。后来对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进行定年,获得了中生代的年龄数据(叶惠文等,1994;李锦轶等,1999),但多被解释为敦密断裂的后期构造破坏。在中部依兰地区,以前黑龙江地矿局也曾获得过185Ma左右的Rb-Sr矿物等时线年龄,但也因怀疑可能是佳伊断裂的影响而未被重视。为明确黑龙江群蓝片岩相变质变形作用的时间,我们在萝北地区采集含云母而经历变形的片麻岩进行了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该岩石原岩为花岗岩,锆石年龄显示其侵位年龄为265Ma,与佳木斯地块中大面积花岗岩的年代一致,但云母的Rb-Sr矿物等时线年龄为184Ma,与依兰地区的同类年代学结果完全相同。这一初步的资料表明,以前获得的有关黑龙江群的中生代年龄可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验证黑龙江群中生代年龄的可靠性,我们最近在台湾大学利用该校的Ar-Ar设备对黑龙江群中的云母片岩进行了年龄测定(Wu et al.,2007a)。结果显示,磨刀石一带蓝片岩中的蓝闪石由于颗粒较小而未给出理想的年龄;依兰地区云母中黑云母的年龄只有60Ma左右,但白云母的年龄在175Ma左右。如果采用颗粒激光方法,则其在高温阶段出现的年龄为195Ma。考虑不同矿物Ar-Ar体系的封闭温度,我们认为,175~195Ma应代表了该区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年代。同样,团山子、桦南及萝北地区的同类样品给出的年龄在175~185Ma,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表证佳木斯与松嫩地块拼合的黑龙江群是中生代早侏罗世形成的蛇绿混杂岩。联系前面讨论的古亚洲构造域结束的时间,我们认为,佳木斯应属于环太平洋带的增生地体。图3-43 黑龙江群分布图及亚洲东部侏罗纪活动大陆边缘增生地体(据Wu et al.,2007a)与上述事件相对应的是本区发育大量的侏罗纪花岗岩,岩石类型上以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其构造属性非常类似于现今的太平洋东岸,但这一时代的岩石在佳木斯地块并不发育(图3-43)。因此,我们推测,当时在佳木斯地块以西的张广才岭地区存在活动大陆边缘,这至少应该代表了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开始。从更大的空间上看,早-中侏罗世花岗岩遍布我国东部的华南、胶东、辽东、燕辽和延边等地区(Wu et al.,2005b),无疑是太平洋板块影响的结果。从上述情况来看,结合东北地区侏罗纪岩浆岩表现出的与活动大陆边缘相同的岩石组合与成分特征,反映该区为一种挤压的大地构造背景。另外部分学者认为该区侏罗纪的演化可能与北部的蒙古-鄂霍茨克带有关,但目前发表的地震层析资料显示(van der Voo et al.,1999),该构造带在中生代期间是向北俯冲的,且本区中生代与兴蒙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有较长的时间的间隔,持反对意见者提出的另一个理由是当时中国东部并不存在板块俯冲体系,甚至可能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但这一说法与目前日本列岛的研究结果不相吻合。根据最近十年的研究,在日本海大约于20Ma张开以前,组成日本的主要块体就位于东北地区的东部。目前有较可靠的资料表明,日本的Hida和Kitakami等地体可能就是本区古生代地质体的延伸所在(Otoh et al.,1990;Tazawa,1992,1999,2002;Arakawa and Shinmura,1995)。同时,日本存在大量侏罗纪的增生杂岩(Isozaki,1997;Taira,2001),部分时代较新的杂岩与我国那丹哈达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同类地质体一致(Koji-ma,1987;Parfenov,1993;Popova et al.,1999;Zyabrey and Matsuoka,1999;Sato et al.,2002;汉秋克和费里波夫,1993)。由于目前可用以制约太平洋形成时代的海底磁异常资料较少(Hilde et al.,1977;Engebreston et al.,1985;Maruyama and Seno,1986;Bartolini and Larson,2001),我们应更多考虑具体的地质记录情况。3.早白垩世地壳演化东北地区晚中生代早白垩世大地构造演化是目前最迷惑不解的一个基础地质问题。尽管有学者认为本区新生代的地质演化与印度-欧亚板块的汇聚有关(Molar and Tapponnier,1975,1977),但这一说法目前并无太多的证据(Northrup et al.,1995),因此我们认为,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可能是制约该区新生代地质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对晚中生代来说,问题却更为复杂。这个时期形成的主要地质建造就是广为分布的火山岩与花岗岩及松辽盆地,其东侧存在一系列NNE向的走滑断裂,如敦化-密山断裂和佳木斯-依兰-伊通断裂,这些地质单元也基本形成了目前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势和岩石圈构造单元。总的来看,目前对控制本区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机制有三种观点。其一,与东侧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Uyeda and Miyashiro,1974;Hilde et al.,1977;Takahashi,1983;邓晋福等,1996;朱勤文等,1997),那丹哈达地区中生代蛇绿岩的存在就是上述构造体制存在的重要体现。但反对的意见认为,即使本区东部存在俯冲体系,但它离大兴安岭距离太远;第二种观点认为与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海向南的俯冲有关(Wang et al.,2002),或与兴蒙造山带的造山后演化有关(林强等,1998);第三种观点认为,本区晚中生代以伸展作用为主,受控于具有独立演化机制的地幔柱构造或陆内构造体系(邵济安等,2001)。对上述问题不能形成趋同结论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大兴安岭火山岩的年代不清;第二,松辽盆地的形成机理不明,近年来积累的资料仍难以对上述问题作肯定的回答。我们的推测是该事件与太平洋演化有关,但具体的构造背景应为拉伸性质。这一立论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的证据。1)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具有统一性:无独有偶,120~130Ma的岩浆岩不仅在东北地区极为发育,在我国东部的胶东、扬子地块东部和华南地区也大面积出现(Wu et al.,2005a)。尽管我们对这一特征可有多种解释,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它们的形成受控于东部的太平洋体系。2)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与同期变质核杂岩有关:早白垩世期间,中国东部发育一定数量的变质核杂岩,其中代表性实例为位于辽东南部的辽南变质核杂岩。该杂岩位于郯庐断裂的东侧,由金州拆离断裂带、元古宙—中生代沉积岩盖层和早前寒武纪变质岩(核部)等组成。其中早白垩世花岗质侵入体沿金州拆离断裂带侵位,主要岩体有古道岭、万家岭、庙岭、饮马湾山和七星台。野外地质考察可见这些岩体明显为多期次,并根据岩相学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中心相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呈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总体没有变形;边缘相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遭受强烈变形,多呈片麻状。面理的产状与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面理产状相同,为同构造岩体。我们的锆石U-Pb年代学测定发现,这些岩石的侵位主要发生在118~129Ma之间(Wu et al.,2005a;郭春丽等,2004),与拆离断层的活动时代一致,是花岗岩形成于伸展背景的有力证据。3)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的广泛发育:东北地区在早白垩世形成了大量的A型花岗岩。在大兴安岭地区有巴尔哲、碾子山、卧都河、索伦等;在张广才岭地区,此期岩体有白石磊子、青阳崴子等。在本区南部的辽东半岛,有千山和四平街岩体。实际上,在辽东半岛以东的通化地区,以岗山岩体为代表的A型花岗岩有近十个岩体。在燕辽带中,目前已鉴定出山海关、响山、千层背、雾灵山、窟窿山、甲山等A型花岗岩体。近几年的工作显示,该区几乎所有的A型花岗岩都是在120~130Ma期间形成的,与大面积分布的I型花岗岩同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北地区在早白垩世的演化与伸展体制有关。根据上述考虑,我们认为,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中国东部在早白垩世主要受控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造山作用和造山后演化,早期板块的汇聚导致岩石圈加厚并发生活动大陆边缘性质的岩浆作用,其后此加厚的岩石圈发生拆沉减薄,并在其东部出现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独特地质现象。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动力学效应是产生强烈的岩浆板底垫托作用及相伴随的深部地壳的高温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巨量岩浆的侵位与喷发,这就是早白垩世花岗岩形成的原因。

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以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为例

花岗质岩石中的包体,特别是暗色微粒包体蕴涵着丰富的壳-幔相互作用信息,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揭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有助于了解寄主岩浆起源与成因演化等基础地质问题,因而已成为岩石学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Didier et al.,1991;Castro et al.,1991;Wilcox,1999;Silva et al.,2001)。近年来,在骑田岭、千里山、花山-姑婆山、铜山岭、大义山、诸广山等岩体的早期岩石单元中均发现了暗色微粒包体,对这类包体部分学者进行过初步研究(张佩华,2003;马铁球等,2005)。湖南省骑田岭岩体因在其内部和接触带发现了具有寻找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刘义茂等,2002;朱金初等,2003;付建明等,2004;毛景文等,2004;李金冬等,2005;马铁球等,2005)。该岩体也是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的典型代表之一,花岗岩中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由暗色矿物组成的条带或团块,下面重点进行了暗色微粒包体与其寄主花岗岩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对比,旨在揭示二者的成因联系,并进一步探讨了成岩过程与岩石的成因。图1-53 骑田岭岩体地质简图(一)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骑田岭岩体出露于湖南省宜章、郴县和桂阳三县交界处,南岭地区三条东西向构造岩浆带北带,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东缘与茶陵-永兴北东坳陷带的复合部位。平面上近等轴状,面积约520km2。出露的地层为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为主的石炭系—中三叠统,在一些断陷盆地中出现少量白垩系。其侵入的最新地层为三叠系大冶灰岩。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尤其以北东—北北东向最重要(图1-53)。近年来的高精度SHRIMP和Ar-Ar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骑田岭花岗岩属于燕山早期(朱金初等,2003;付建明等,2004;毛景文等,2004;李金冬等,2005)。骑田岭岩体主体为中细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粗-细粒(角闪石)黑云正长花岗岩,其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由暗色矿物组成的团块或条带,特别是在早期岩石单元中最为丰富。大小一般为5~20cm,最大25cm×65cm。形态大多呈浑圆状,其次为椭圆状、透镜状、铁饼状。部分被寄主岩石同化较强的包体,形态为不规则状,界线模糊不清,同时,基质粒度变粗。少数包体呈断续分布的脉,具有拉长、塑性扭动特征。在包体边缘,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沿包体边界一致的方向排列,表现出高温条件下塑性活动导致定向的特点。大多数包体与寄主花岗岩接触界线是截然的,少数呈过渡关系,个别包体具冷凝边现象(图1-54a)。包体分布不均匀,密集的地方通常成群、成带产出。在岩体东部,包体略显定向,呈北西—南东向,说明包体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弱的应力作用。部分包体中还见到与寄主花岗岩相似的钾长石斑晶,常常熔蚀成浑圆状(图1-54b),个别包体边部发育粒径2~4cm钾长石巨晶,横跨包体与寄主岩石的界线(图1-54c)。寄主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分布最广,斑状结构,基质粗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最高接近30%,由钾长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有的还含黑云母和角闪石斑晶。钾长石斑晶呈自形、半自形板状,可见微条纹结构和卡氏双晶,粒度最大达5cm。个别钾长石斑晶呈浑圆状外形,由自形内核和2~3个肉眼可见的黑色环带组成,也见有由斜长石的镶边构成的似环斑结构(图1-54d)或钾长石的次生加大现象,在钾长石核与斜长石镶边接触处有石英的交代生长。显微镜观察表明,斑晶的自形内核具有隐约环带,黑色环带实际上是钾长石包裹的黑云母或角闪石呈环带分布的结果。基质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其中的斜长石发育环带结构,正环带、多环,An25~35。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和独居石。锆石的阴极发光和背散射相研究显示存在大量的继承锆石(核)(付建明等,2004)。磷灰石为自形-半自形长—短柱状,长宽比以1∶2~1∶8为主,明显不同于暗色微粒包体中呈针状产出的磷灰石。图1-54 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照片寄主(角闪石)黑云正长花岗岩分布范围较小。斑状结构,基质粗-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钾长石为主,少量斜长石,偶见石英,大小一般在15~30mm之间,含量最高达35%。钾长石斑晶呈自形、半自形板状或卵球状,见卡氏双晶。基质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斜长石发育聚片双晶,具正环带结构。蠕英结构普遍,黑云母具有丰富的放射晕圈。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榍石和锆石。普遍见到暗色矿物条带或团块(图1-54e),呈椭圆状、条带状、不规则状;以5~7mm为主,最大可达15mm。暗色微粒包体以石英二长质和闪长质为主,其矿物种类与其寄主岩石中的完全一样,只是含量上的差别。常常具有斑状结构、微粒半自形粒状结构,部分为细粒结构等典型的岩浆结构。表现为暗色矿物角闪石、黑云母自形程度较高,形成相对较早,其次为斜长石,最后是钾长石和石英等。斑晶的含量变化大,特别是斜长石,从0到15%。同种矿物斑晶常常聚集在一起,构成聚斑结构。斑晶矿物杂乱无章地散布在基质中,粒度小于或接近寄主花岗岩的同种矿物,但明显大于基质的同种矿物。包体中基质矿物的粒度比其寄主花岗岩的要小。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和榍石。其中,针状磷灰石特别发育(图1-54f),长宽比以大于30为主,有的甚至大于100。仅在个别花岗岩同化较强的包体中,针状磷灰石减少,长柱状磷灰石增多,二者交织生长。针状磷灰石主要出现在基质石英、长石等矿物中,并具有横跨矿物边界的现象。镜下测得包体中的一个斜长石An值高达58(D220-2),属于拉长石;而大多数斜长石An值变化在15~30之间,暗示可能存在An值的“双峰式”。基质由斜长石(20%~50%)、石英(3%~25%)、碱性长石(10%~30%)、角闪石和黑云母(20%~30%)等组成。暗色微粒包体全岩K-Ar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见表1-29。其形成年龄为152±6Ma,与其寄主花岗岩的形成时代(155~161Ma)十分接近(朱金初等,2003;付建明等,2004;毛景文等,2004;李金冬等,2005)。表1-29 骑田岭暗色微粒包体K-Ar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二)地球化学表1-30列出了代表性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花岗岩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1-30 骑田岭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10-6)含量续表续表续表F、Cl为10-6;A/CNK=Al2O3/(CaO+Na2O+K2O)分子比;Na2O/K2O质量分数比;球粒陨石值据Sun et al.(1989);锆石饱和温度(t(Zr))计算据(Watson et al.,1983);QT样品引自朱金初(2003),其余为本书1.主量元素暗色微粒包体的SiO2含量变化于53.84%~63.80%之间(表1-34),平均58.48%,为中性岩类,寄主岩石的SiO2含量较高,为65.84%~75.72%。包体为准铝质(A/CNK=0.72~1.00,平均0.85),寄主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0~1.06,平均0.97),整体也为准铝质岩石。包体的全碱含量(4.75%~10.14%)变化大,寄主岩石(7.38%~8.90%)相对稳定。包体K2O/Na2O比值(1.42~4.28)变化较显著,而其寄主岩石(1.22~2.03)变化较小。在K2O+Na2O对SiO2图(图1-55a)上,寄主岩石属于亚碱性系列;而部分暗色微粒包体则投影在碱性系列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们的K2O含量异常高所致。将亚碱性系列进一步分类,寄主岩石样品分布在钾玄岩系列区与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分界线附近(图1-55b),综合其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特点,它们应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而暗色微粒包体全部投影在钾玄岩区,无疑属于钾玄岩系列的岩石。暗色微粒包体和寄主岩石都具有较高的P2O5、F、Cl和烧失量(表1-34),显然与其富含挥发分矿物如磷灰石、黑云母、角闪石、萤石等有关。对于包体的这种现象,Sha(1995)解释为富水的长英质岩浆对镁铁质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对比暗色微粒包体与其寄主岩石的化学成分(表1-30),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包体成分比较分散,寄主岩石成分比较集中,且包体相对富K、Fe2+、Mg、Ca,与Debon(1991)比较了115对包体与寄主岩石的主元素所得出的结果一致;二是寄主岩石为正常岩浆演化趋势,而包体则不是,与Debon(1991)的岩浆混合结论吻合。本区暗色微粒包体的Fe和Mg含量比其寄主岩石高得多(表1-30),但它们的Fe/(Fe+Mg)比值却相当接近,表现在FeO-MgO变异图上为明显的线性关系(表1-30),与Didier(1991)的壳幔岩浆混合趋势相同,而明显不同于岩浆的结晶分异趋势。图1-55 骑田岭岩体的K2O+Na2O-SiO2(原图据Irvine,1971)和K2O-SiO2(原图据Pecerillo等(1976)和Middlemost(1985))关系图包体与寄主岩石的主要氧化物之间显示出良好的协变关系(图1-56),如主成分共分母比值协变图(Na2O/CaO-Al2O3/CaO、SiO2/CaO-K2O/CaO,图1-56a,d))表现为直线相关,不共分母比值协变图(Fe2O3+FeO)/SiO2-K2O/CaO、Na2O/CaO-(Fe2O3+FeO)/SiO2,图1-56(b,c))表现为双曲线演化关系。上述几种主量元素协变图特征均表明,岩石的成分变异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马昌前等,1994;周珣若,1994),二者之间发生过不同程度物质成分交换。图1-56 骑田岭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石主成分协变图(图例同图1-55)2.稀土及微量元素暗色微粒包体和寄主岩石的稀土总量ΣREE较高,分别变化在(275.46~878.06)×10-6和(215.61~625.54)×10-6之间,且前者略高于后者;它们的δEu值分别介于0.10~0.61和0.11~0.57之间,具有中等到强的铕负异常,显示在成岩过程中可能存在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自暗色微粒包体至寄主花岗岩,岩石的铕负异常不但没有增大的趋势,反而有的样品还变小(表1-30),说明二者并非是同源岩浆分异结晶的产物,因为同源岩浆在分异演化过程中,随着斜长石和钾长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残余岩浆的铕负异常将渐趋明显。包体的(La/Yb)N值为6.10~11.40,寄主岩石的(La/Yb)N值为5.40~24.60(表1-30),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在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上(图1-57a),暗色微粒包体可明显地分为两组:一组(D201-7,XN08-4)REE高,δEu值低,Eu谷深,位于图的上方(铕除外);另一组则相反,位于图的下方(铕除外),且与其寄主花岗岩配分型式近于重叠,显示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亲源关系。这些特点与国内外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及其包体的特征类似。需要指出的是D201-7和XN08-4两个包体样品在主量元素上以贫硅、富铁镁(表1-30)为特征,其较高的ΣREE值和较低的δEu值不大可能是由于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引起的,因为暗色微粒包体的SiO2与δEu之间为不相关(表1-30)。其具体原因还在研究中。图1-57 骑田岭暗色微粒包体与其寄主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球粒陨石值和原始地幔值据Sun and McDonough,1989)与寄主岩石相比,包体的Sc、V、Cr、Co、Cu、Zn等过渡元素含量明显偏高(表1-30),这与其基性程度较高匹配。Ba、Sr、P、Ti的亏损不及寄主岩显著(表1-30),Rb/Sr比值变化于1.02~5.05之间,明显高于原始地幔值(0.025;Hofmann,1988),表明其应为幔源岩浆经改造的产物,即很有可能为基性岩浆经演化或与酸性岩浆混合产生的过渡岩浆结晶形成。在反映岩石分异演化的元素比值(如Rb/Sr、Rb/Ba、Nb/Ta等)上,它们并不显示自暗色微粒包体至寄主花岗岩,上述元素比值依次升高的变异趋势(表1-34),这也说明二者并非是分异演化关系。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图1-57b),包体和寄主岩石都具有Rb、U、Th、Pb等元素强烈富集,而Ba、Sr、P、Ti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显示以壳源为主的地球化学性质。同稀土元素一样,包体也可分为两组(图1-57b):一组样品的U、Th、Zr、Hf、Ta和稀土元素明显偏高,Nb谷不明显;另一组与寄主岩石的微量元素分布范围近于重叠。总的来讲,暗色微粒包体和寄主岩石配分曲线相似,明显具有地球化学亲源关系,反映了岩石为岩浆混合作用成因。并且,在微量元素相关图和同分母比值图(图1-58)上呈直线,这不是偶然的,说明包体岩浆与花岗质岩浆两者不是毫不相干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混合的关系(Langmuir,1978)。图1-58 骑田岭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石微量元素协变图(图例同图1-55)3.Sr、Nd同位素表1-31 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石的Sr同位素组成暗色微粒包体与其寄主花岗岩的ISr值比较接近(表1-31),分别变化在0.71041~0.71263和0.70854~0.71416之间;包体的εNd(t)值(-6.9~-5.3)较高,但在其寄主岩石εNd(t)值(-9.2~-5.1)变化范围之内(表1-32),并表现出壳幔混源花岗岩类的Sr、Nd同位素组成特点。在εNd(t)-t图解中,二者的投影点主要位于华南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域的上方(图1-59),指示成岩过程中可能有幔源组分的参与。表1-32 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石的Nd同位素组成图1-59 骑田岭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石εNd(t)-t图(底图据孙涛等,2003,图例同图1-55)包体和寄主岩石TDM(表1-32)分别为1580~1030Ma(平均1302Ma)和1621~940Ma(平均1411Ma),低于中国东南中生代花岗岩1.7~2.0Ga的Nd模式年龄集中区(Chen,1998),也比区域上铜山岭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地壳端元组分的年龄(1753±26)Ma(王岳军等,2001)和道县玄武岩中的片麻岩包体的变质年龄(1964±164)Ma(郭锋等,1997)小得多。偏低的Nd模式年龄同样指示幔源组分参与了成岩过程。(三)花岗岩中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其成因机制本区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典型的岩浆包体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并且没有见到固态条件下的热变质或接触变质成分分带,说明包体不是围岩捕虏体或“析离体”。从包体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缺乏典型的富铝矿物,不发育变晶结构和片理构造等又排除了是基底变质岩难熔残留体的可能性。包体多呈椭圆状或透镜状的塑变形态特征,显示二者同时或近时形成。其同位素年龄也证明了这一点:暗色微粒包体形成年龄(152Ma)与其寄主岩石的形成年龄(155~161Ma)接近,这不但说明包体不是围岩捕虏体或残留体,从而解决了包体的成因问题,同时还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时间提供了有力的同位素年代学约束,时间大致为晚侏罗世早期。单个包体与寄主花岗岩接触界线清晰,可见横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的钾长石斑晶,也见冷凝边结构,这种结构可能是由于较小的基性岩浆团块注入到酸性岩浆中时,由于快速冷却形成的。包体中针状磷灰石特别发育,长宽比以大于30为主。这与寄主花岗岩中正常结晶的长—短柱状磷灰石明显不同。针状磷灰石作为岩浆快速冷却的标志也被认为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一种常见结构(Didier et al.,1991)。寄主花岗岩中还可见钾长石似环斑结构和不规则增生边,反映出结晶环境的动荡。包体斜长石An值具有“双峰式”,这些特征是成岩过程中发生过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之一(Baxter et al.,2002)。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包体岩浆与寄主岩浆的成分和温度相差太大,为了达到平衡,必然存在成分的交换。岩浆混合的方式有很多,但双扩散作用可能是包体岩浆与寄主岩浆之间进行成分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大量的实验已经证实,在通常情况下,K、Si和Na从寄主岩石向包体一方迁移;而Ca、Fe、Mg、Ti和Al则由包体向寄主岩石方向迁移,总的趋势是达到成分的平衡。由于扩散作用受许多因素(如温度、成分、元素自身的扩散能力等)的控制,本区包体成分分散和异常的特点可能就是这些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如果包体与其寄主岩石的Fe/(Fe+Mg)比值相似,说明包体岩浆与寄主岩浆密切相关,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源的,即包体是同源包体,其成分特点是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Didier et al.,1991)。本区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的Fe和Mg含量相差较大(表1-30),但它们的Fe/(Fe+Mg)比值接近。这表明骑田岭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由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混合体,为镁铁质微粒包体(MME)。前已述及的包体和寄主岩石的主量、微量元素协变图特征,以及它们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上的亲源关系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趋同性等特点都支持这一认识。根据Watson et al.(1983)方法,计算的包体与寄主花岗岩的锆石饱和温度(表1-30)比较接近,分别变化在734~802℃和739~814℃之间,表明两种岩浆相混合已基本达到热平衡。实验研究证实,不同元素及同位素的交换速率变化很大,同位素的交换速率大于一般元素的交换速率(Lesher,1990)。因此,暗色微粒包体与其寄主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含量相差较大,同位素组成相似的特点也可以用岩浆混合作用的观点得到圆满解释。综上所述,骑田岭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暗色微粒包体不可能是简单的基底地壳物质部分融熔形成,而是壳幔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骑田岭岩体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结合带的中部。沿该带广泛分布具有高εNd值、低TDM特点的花岗质岩石(即“十-杭”低TDM岩浆岩带)(Gilder et al.,1996;Chen et al.,1998)。如骑田岭、砂子岭、铜山岭、香花岭以及广西的花山、姑婆山等岩体。另外,在该带上或附近还分布有大量中生代的富钾质岩石或碱性岩石。如湘南的汝城县、道县、宁远县和宜章县一带碱性玄武岩(175~178Ma)、赣南双峰式火山岩(160~180Ma)(陈培荣等,2002)、湘南的铝质A型花岗岩(156Ma)(付建明等,2004,2005)、湘东南的高钾花岗闪长岩带(177~181Ma)(王岳军等,2001)和桂东南钾质侵入岩带(158~181Ma)(李献华等,1999;郭新生等,2001)。板内钾玄质岩石和碱性岩的产生表明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显然,该结合带是中生代地质构造相对薄弱而伸展构造最强烈的地方,有利于地幔上隆与幔源物质上升以及玄武岩浆底侵作用的发生。并且,以此地区为中心的地幔上涌还可能提供了中生代华南伸展拉张的原动力(梁新权等,2003)。由于地壳拉张作用导致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引起软流圈或软流圈与岩石圈交界部位的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的底侵,提供大量的热量,又促使岩石圈不同层圈,特别是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新的幔源物质的加入,导致该带在燕山早期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地壳物质垂向生长,岩体较小的Nd模式年龄也证明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当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注入到已部分结晶的长英质岩浆时,如果长英质岩浆的黏度还比较小,但两种共存岩浆的黏度差已相当大,彼此之间已到了不能发生完全的化学混合形成均一的岩浆,只能发生机械混合的程度(Fernandez et al.,1991)。这时未完全均匀混合的囊状镁铁质基性岩浆在长英质岩浆中淬冷结晶就形成暗色微粒包体。对流作用或其他驱动力使包体分散到整个寄主岩体中,或者由于分离作用使包体局部集中形成包体群。因此,骑田岭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在区域伸展作用构造背景下,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日产5000吨的花岗岩颚式碎石机价格贵吗

进料出料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