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什么是优良传统

优良传统,就是比较好的传统。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廉洁自律,以及刚健有为、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方面。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扩展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1、孝:百善孝为先,孝顺长辈和尊者是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的传统美德。2、敬:尊师爱幼,尊敬一切善德、美德的行为、事物都是世间最真的美德。3、纯:因为事情会在发展变化中变得庞大而复杂,保留最初的纯真的初衷常会使人看清来时的路,那是成长的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爱国: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1、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2、“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3、“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有: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等等。

简述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和时代价值

基本精神:爱国,利义,仁爱,提倡美德时代价值: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人际和谐、人民幸福的可靠保证,安身立命、养生防病的丰厚滋养,

中国传统美德是什么?

中国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表现方面:爱国、利义、仁爱、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 耻、改 过、厚 仁、贵 和、敦 亲、忠君、尚 勇、好 学、审 势、求 新、勤 俭、奉 公、务 实……核心内涵:仁 :有仁爱之心 ——唐太宗爱民如子义 :重情义 ——荆轲刺秦王礼 :懂礼数 ——孔融让梨智 :明智果断 ——空城计信 :诚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义),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意思说,“义”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羊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中国人非常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羊”都用在最美好的事物上面。比如,羊与鱼构成了“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和鱼都是最鲜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中国人最美好的字眼“美”、“善”上面都有一个“羊”字,都是用“羊”作主要部首来构造的,这反映了人们对羊所具备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并把这种境界作为国人应该追求的品行,作为应该提倡的道德。《说文解字》把“义”同“美”和“善”联系起来解释,“美”和“善”是“羊”字头,“义”的繁体字“义”也是羊字头。所以,义、美、善是同义的。古人强调“义气”,就是指这样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孔子极为推崇“仁”德,提倡“杀身成仁”。而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古人云:“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仁”和“义”作为主要标准的。“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中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说的是殷人尊神,而周人事鬼敬神而远之,开始远离它,并且“制礼作乐”,逐步把这些礼仪规范起来,对在哪种情况下实行什么样的礼节、举行什么样的礼仪、讲究什么样的礼貌进行了具体规范,提倡以“礼乐”治天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内容又有了创造性的变化,开始将“礼”作为道德准则加以提倡。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诗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无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么?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更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地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现在文字记载里。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大家熟悉的《论语》中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这里讲的“是知也”就是指“这才是智慧、这才是聪明、这才是智者”。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缺乏坚定可靠和相互信赖这样一种基础,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也难以实现诚实和守信。关于“信”,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它,并且积极地加以提倡。历代贤人圣哲关于“信”的强调不绝于书,甚至包括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一些古典文学名著里面,也都强调“信”的道德理念,都有关于“信”的人性诠释和故事描绘。《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意思是说统治者有“信”,是立国的根本,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基础。老子说:“言,善信”。意即说话要恪守信用。孔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还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贞观政要》中唐代名相魏征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把“信”作为治国之大纲来加以强调。《旧唐书》里说“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尚书》写道:“信用昭明于天下”。《诗经》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信誓旦旦”。像这样一种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那么,如何看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大基本要素呢?从五大要素的关系看,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也可以说是道德大厦的支柱。从基本内涵来看,“仁”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的情感,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义”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礼”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智”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信”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我们要很好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种社会道德规范。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各种组合的比较来看,“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在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仁、义、礼、智、信”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长河中具有本源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的庞大体系来看,“仁、义、礼、智、信”具有主导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广泛性、深远性影响来看,“仁、义、礼、智、信”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8条是什么啊?

谢谢大家对于我来说就是个好看的东西也许终生不渝是因为自己喜欢他吧、好吧我们要是说好我是不是可以接受了记者采访时说了句他、好吧真的不要

什么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中国的传统美德具体有:1、坐公交车或乘坐地铁的时候,给有需要的乘客让座,例如老人、孕妇、抱小孩的乘客、残疾人等等。2、不浪费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苦耕耘,顶着风吹日晒收获而来,学会珍惜粮食,从不浪费每一粒米开始。3、不随手乱扔垃圾乱吐痰,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桶内,如有分类垃圾箱,还需要把垃圾扔到对应的分类垃圾箱内,使得资源可以再回收循环利用。4、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或工作,给他人带来不好的体验,也是良好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5、有秩序的排队,例如购物买单的时候,去餐厅吃饭点单的时候,去游乐场游玩的时候,打车的时候,等等。参考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度百科

中华民族的主要四个传统美德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主要四个传统美德是:一、克己奉公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二、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三、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四、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仁 :有仁爱之心 ——唐太宗爱民如子   义 :重情义 ——荆柯刺秦王   礼 :懂礼数 ——孔融让梨   智 :明智果断 ——空城计   信 :诚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格言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怎样认识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并归纳的五个最重要的道德要求,从文字记载看,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从口头传播来看,还要早得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演变和文明的推进,逐渐得到明确、规范、升华、丰富和发展。   首先,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管子对这四个要素非常看重,称“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意思是说,这四大道德要素如果能够弘扬,君主的政令就能够畅通,反之国家就要灭亡,从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强调了这四大道德要素之重要。何谓“四维”?管子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春秋末的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样,具体地说,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显然老子倡导“仁”、“信”等道德操守。随后,战国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础上把“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整理归纳出来,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孟子·告子》篇写道“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的意思是说,“仁、义、礼、智”这四个方面是我自身独有的,并不是外界给我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本质和品德。孟子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总结归纳为“仁、义、礼、智”,并把它们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   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阐述和规范的,是汉代的董仲舒。他说“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要在世间推行,以此教育民众,改变民间陋习,形成良好的民风。文中的“谊”即“义”。《汉书·董仲舒传》写道“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王者修饬,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这个“五常之道”,即五大道德要素。官方把“仁义礼智信”明确为整个国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是在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的白虎观会议以后。当时西汉政权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集会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会后汉章帝命班固把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典籍公布,影响深远。《白虎通义》中写道“五常者何?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不仅将“五常”正式确定下来,而且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内容界定,这是历史上官方文书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最早记载。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魏晋之后,官方、民间出现了道德认识的不同观点、不同主张,对“仁、义、礼、智、信”也进行了多种阐述,进行了新的创造和新的规范。尽管如此,“仁、义、礼、智、信”作为传统道德之主要架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其间,特别是作为宋明理学的“顶梁”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等思想家在这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二程将“仁、义、礼、智、信”发展为“五常全体四支”说,即“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意思是说,如果把“仁”看作是整个身体,“义礼智信”则是身体的四肢。朱熹则提出“仁包四德”的著名论断。  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 二、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三、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四、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仁 :有仁爱之心 ——唐太宗爱民如子   义 :重情义 ——荆柯刺秦王   礼 :懂礼数 ——孔融让梨   智 :明智果断 ——空城计   信 :诚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美德在指导人们的言行处世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这里,谨根据个人理解并参考相关专家学者的归纳概括,将中华传统美德归纳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1.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道德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行标准。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的特征。“仁”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论语·学而》)。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的扩展就是忠恕之道。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2.精忠爱国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凝结成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这种爱国主义可以说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它是爱亲爱家爱乡情感的升华。由此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爱国的精神和气节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机存亡之际,各族人民都站起来反抗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保家卫国,不屈不挠,不惜以身殉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战国时期的屈原的爱国情怀;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南宋陆游病危之际仍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清末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3.克己奉公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克己奉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美德。中国伦理道德历来把“公义胜私欲”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公”之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谓公”。奉公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但它并不完全反对私利,关键看它是否合乎道德。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中国人历来以“廓然大公”“天下为公”作为价值理想。中国文化中的大同境界,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其基本精神都是一个“公”字。在这种精神培育下,我国历史上出现无数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4.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有“礼制”、“礼节”、“礼仪”、“礼貌”、“礼让”,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礼”和“仁”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仁礼兼备是道德教育中需要特别提倡的。5.诚信知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由于性善的信念占主导地位、强调发挥自立自律的精神,所以特别重视“诚”、“信”、“报”的品德。“诚”即真实无妄,其基本含义是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正如《中庸》所说:“不诚无物”。“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中国传统美德把“信”和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之一。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报”即知恩思报。回报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原理与机制。孔子把“孝”的准则诉诸回报的情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人强调要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同样“忘恩”、“忘本”、“负义”必然会受到严厉的道德谴责。在漫长的文化积淀中,“知恩思报”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6.先义后利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孟子要求“先义而后利”,培养“配义与道”的浩然正气。荀子明确提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宋、明理学家得出“利在义中”、“义中有利”的结论,明、清思想家则提出“正义谋利”,这种以义为本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歌,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的“敌人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和人格的光辉写照。7.勤劳节俭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数千年的劳动实践形成了中国人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秀品质。与此相联系,中华民族又有了尚俭的传统。对劳动者来说,“俭”就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孔子说:“与其奢也,宁俭。”他把“温、良、恭、俭、让”作为重要德目,强调节俭戒奢。老子则提出为人处世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墨家主张“节用”、“节丧”。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把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道德原则。8.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意思为高洁、清白、廉正、俭约、公正、明察,它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备的品德。“廉者,清不滥浊也。”清白不污、纯正不苟,为“廉洁”;能辨是非、以义取利,是“廉明”;能自我约束而不贪求,是“廉俭”。“廉”的根本是取道义、去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法家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有了“廉”,便可能做到“正”。“正”的具体表现是“正直”、“公正”、“正气”。“正”即是遵循公义和道德。清正廉洁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传统美德。9.笃实宽厚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长期的农耕生产,形成了中华民族质朴的品格和务实的精神。中国传统美德崇尚质朴、朴素。中国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以“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要求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以“实”为价值规范的美德,如老实、诚实、求实、踏实、实在,形成崇尚实干、反对空谈的务实精神。在待人上,中华民族一向以宽厚为美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中国人讲究“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和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达到人伦的和谐与人格的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品德的重要体现。10.修己慎独中国传统伦理认为“为仁由己”,只要安伦尽份、反躬内求,便是道德的完成。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儒家把修己、养身看作是立身处世、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在中国道德史上,形成了一整套富有民族特色的修养方法,如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国的传统道德历来有“慎独”的告诫,“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要求“君子”在自我独处时也要严于律己,随时随地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修已慎独的修养传统培育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当然,中华传统美德绝非仅此十点,如果系统挖掘,还可以概括出更多。衷心希望有兴趣的同仁,对此进行补充完善,以使更多读者从中受益。

什么是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包括哪些

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传统美德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邻里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主要包括: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讲求公正、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重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包含了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期待和要求。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扩展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对于新一代中国人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全国各地弘扬民族精神的宣传工作,我们编辑了这套图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国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以下几种: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例如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3、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4、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的传统美德有很多,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友等各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表现方面爱国: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利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仁爱: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格言爱国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明志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持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诚信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知耻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释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等。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先生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从丰厚的中国古代道德资源中挖掘、选择,确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这18条德目,内容实在目标明确,有利于农村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农村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廉洁自律,以及刚健有为、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方面。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扩展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传统美德

有什么词语能代表中国的传统美德

1、团结互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2、大爱无疆:形容最高级的爱、顶级的爱没有疆界,适用于任何方面、任何种类。3、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4、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5、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6、扶危济困: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7、临危不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8、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9、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10、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我国的传统美德有哪些?

1、仁爱孝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1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所以孔子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中国古代有“2104孝图”,为元代郭巨敬辑录古代所传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2104孝》,后来又配上图画,通称《2104孝图》。2、谦和好礼礼有两个意思,1,礼是对人身份地位行为的规范,即所谓“礼制”,它是和西方的“法制”相对应的1个概念。《礼记·礼运》认为,上古天下为公,是为大同,这时候是不需要“礼”的;后世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为了确定君君臣臣的关系,这才需要“礼”。制定了礼并且能够执行,天下恢复秩序,这就是小康。3、诚信知报《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做人要真诚,不要自欺欺人,反复无常;对人要坦诚,不应互相利用,尔虞我诈;对国家对事业要忠诚,不能朝3暮4,心怀2意。“信”者信用,“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人生“5常”。“信”也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从构字法看为人言,《春秋谷梁传》曰:“言而不信,何以为言”。4、精忠爱国精忠爱国更是中华民族的1种大德,大节。杭州就有岳飞,岳母刺字曰“精忠报国”,真所谓“人有慈母而后家有孝子,家有孝子而后国有忠臣”。5、克己奉公中国传统文化是1种“家天下”文化,家族是这种文化的基本元素,而家族利益又是和整个“天下”紧紧联系在1起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在这1点上达成了共识。参考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度百科

中华传统美德名句100句

以下是中华传统美德名句:1、• 志当存高远。2、• 知耻近乎勇。3、• 不学礼,无以立。4、• 人心恶假珍贵真。5、• 位卑未敢忘忧国。6、• 父不慈则子不孝。7、• 言必信,行必果。8、• 业精于勤,荒于嬉。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0、•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11、• 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1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16、•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1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8、•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1、• 快乐应该是美德的伴侣。22、•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23、•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4、•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25、• 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26、•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27、•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2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9、•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3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3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3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6、•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37、• 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38、•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39、•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0、•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4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4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4、•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不可一世。4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46、•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47、•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48、• 改革自己,总比制止别人来得难。49、•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50、•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5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3、•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5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5、•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56、•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57、• 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58、•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59、•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6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6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3、• 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64、•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65、•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66、•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67、•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68、•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69、•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7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1、•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7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3、•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74、•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75、•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76、•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77、•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78、•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79、•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80、•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8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82、• 吹牛和扯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必然导致政治上的灭亡。8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84、• 无论乌鸦怎么用孔雀的羽毛来装潢自己,乌鸦究竟是乌鸦。85、•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86、•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87、•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88、•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89、•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90、•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91、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92、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93、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9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95、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9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97、德行是人人都赞美的,因为好人和恶人都可以从中打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98、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99、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100、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

你知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五种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尊老敬老,孝老敬亲。比如勤劳勇敢,比如爱岗敬业!

中国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表现方面:爱国、利义、仁爱、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 耻、改 过、厚 仁、贵 和、敦 亲、忠君、尚 勇、好 学、审 势、求 新、勤 俭、奉 公、务 实……核心内涵:仁 :有仁爱之心 ——唐太宗爱民如子义 :重情义 ——荆轲刺秦王礼 :懂礼数 ——孔融让梨智 :明智果断 ——空城计信 :诚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义),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意思说,“义”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羊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中国人非常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羊”都用在最美好的事物上面。比如,羊与鱼构成了“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和鱼都是最鲜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中国人最美好的字眼“美”、“善”上面都有一个“羊”字,都是用“羊”作主要部首来构造的,这反映了人们对羊所具备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并把这种境界作为国人应该追求的品行,作为应该提倡的道德。《说文解字》把“义”同“美”和“善”联系起来解释,“美”和“善”是“羊”字头,“义”的繁体字“义”也是羊字头。所以,义、美、善是同义的。古人强调“义气”,就是指这样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孔子极为推崇“仁”德,提倡“杀身成仁”。而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古人云:“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仁”和“义”作为主要标准的。“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中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说的是殷人尊神,而周人事鬼敬神而远之,开始远离它,并且“制礼作乐”,逐步把这些礼仪规范起来,对在哪种情况下实行什么样的礼节、举行什么样的礼仪、讲究什么样的礼貌进行了具体规范,提倡以“礼乐”治天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内容又有了创造性的变化,开始将“礼”作为道德准则加以提倡。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诗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无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么?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更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地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现在文字记载里。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大家熟悉的《论语》中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这里讲的“是知也”就是指“这才是智慧、这才是聪明、这才是智者”。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缺乏坚定可靠和相互信赖这样一种基础,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也难以实现诚实和守信。关于“信”,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它,并且积极地加以提倡。历代贤人圣哲关于“信”的强调不绝于书,甚至包括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一些古典文学名著里面,也都强调“信”的道德理念,都有关于“信”的人性诠释和故事描绘。《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意思是说统治者有“信”,是立国的根本,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基础。老子说:“言,善信”。意即说话要恪守信用。孔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还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贞观政要》中唐代名相魏征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把“信”作为治国之大纲来加以强调。《旧唐书》里说“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尚书》写道:“信用昭明于天下”。《诗经》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信誓旦旦”。像这样一种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那么,如何看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大基本要素呢?从五大要素的关系看,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也可以说是道德大厦的支柱。从基本内涵来看,“仁”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的情感,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义”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礼”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智”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信”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我们要很好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种社会道德规范。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各种组合的比较来看,“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在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仁、义、礼、智、信”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长河中具有本源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的庞大体系来看,“仁、义、礼、智、信”具有主导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广泛性、深远性影响来看,“仁、义、礼、智、信”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传统美德八个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八个字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被奉为传统美德的精髓,不仅指导着人们立身行道、进德修业,而且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2、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3、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4、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5、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6、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已。7、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8、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

传统美德有哪些?

人际交往的礼仪规范,这可是大事情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美德具体有:1、坐公交车或乘坐地铁的时候,给有需要的乘客让座,例如老人、孕妇、抱小孩的乘客、残疾人等等。2、不浪费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苦耕耘,顶着风吹日晒收获而来,学会珍惜粮食,从不浪费每一粒米开始。3、不随手乱扔垃圾乱吐痰,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桶内,如有分类垃圾箱,还需要把垃圾扔到对应的分类垃圾箱内,使得资源可以再回收循环利用。4、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或工作,给他人带来不好的体验,也是良好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5、有秩序的排队,例如购物买单的时候,去餐厅吃饭点单的时候,去游乐场游玩的时候,打车的时候,等等。参考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度百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哪些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美德在指导人们的言行处世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这里,谨根据个人理解并参考相关专家学者的归纳概括,将中华传统美德归纳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1.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道德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行标准。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的特征。“仁”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论语·学而》)。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的扩展就是忠恕之道。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2.精忠爱国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凝结成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这种爱国主义可以说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它是爱亲爱家爱乡情感的升华。由此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爱国的精神和气节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机存亡之际,各族人民都站起来反抗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保家卫国,不屈不挠,不惜以身殉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战国时期的屈原的爱国情怀;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南宋陆游病危之际仍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清末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3.克己奉公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克己奉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美德。中国伦理道德历来把“公义胜私欲”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公”之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谓公”。奉公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2633038是天理。但它并不完全反对私利,关键看它是否合乎道德。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中国人历来以“廓然大公”“天下为公”作为价值理想。中国文化中的大同境界,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其基本精神都是一个“公”字。在这种精神培育下,我国历史上出现无数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4.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有“礼制”、“礼节”、“礼仪”、“礼貌”、“礼让”,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礼”和“仁”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仁礼兼备是道德教育中需要特别提倡的。5.诚信知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由于性善的信念占主导地位、强调发挥自立自律的精神,所以特别重视“诚”、“信”、“报”的品德。“诚”即真实无妄,其基本含义是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正如《中庸》所说:“不诚无物”。“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中国传统美德把“信”和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之一。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报”即知恩思报。回报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原理与机制。孔子把“孝”的准则诉诸回报的情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人强调要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同样“忘恩”、“忘本”、“负义”必然会受到严厉的道德谴责。在漫长的文化积淀中,“知恩思报”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6.先义后利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孟子要求“先义而后利”,培养“配义与道”的浩然正气。荀子明确提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宋、明理学家得出“利在义中”、“义中有利”的结论,明、清思想家则提出“正义谋利”,这种以义为本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歌,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的“敌人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和人格的光辉写照。7.勤劳节俭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数千年的劳动实践形成了中国人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秀品质。与此相联系,中华民族又有了尚俭的传统。对劳动者来说,“俭”就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孔子说:“与其奢也,宁俭。”他把“温、良、恭、俭、让”作为重要德目,强调节俭戒奢。老子则提出为人处世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墨家主张“节用”、“节丧”。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把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道德原则。8.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意思为高洁、清白、廉正、俭约、公正、明察,它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备的品德。“廉者,清不滥浊也。”清白不污、纯正不苟,为“廉洁”;能辨是非、以义取利,是“廉明”;能自我约束而不贪求,是“廉俭”。“廉”的根本是取道义、去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法家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有了“廉”,便可能做到“正”。“正”的具体表现是“正直”、“公正”、“正气”。“正”即是遵循公义和道德。清正廉洁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的十大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美德有: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本着“古代存在,现代需要”及批判继承、整体优化、针对实效、知行统一等系列原则,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先生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从丰厚的中国古代道德资源中挖掘、选择,确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这18条德目,内容实在目标明确,有利于农村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农村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

中华民族的主要四个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主要四个传统美德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1、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2、勤俭节约: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关于勤俭节约的感人小故事。勤俭节约可以是,节约吃穿用度。3、助人为乐:意思是以帮助他人为快乐。出自《咱们的五个孩子》。4、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我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概括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爱国、明志、自强、诚信、知耻厚仁、忠君、奉公、务实、勤俭、尚勇等。

中华的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传统美德已经进化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有哪些区别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所以,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应包括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或零配件供应商),制造商(加工厂或装配厂),分销商(代理商或批发商),零售商(卖场、百货商店、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和杂货店)以及消费者。从中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机构模式.它不仅是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一条增值链.因为物料在供应链上进行了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了其价值,从而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收益.这一点很关键.它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即增值,相关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传统管理是以自我为的封闭式管理系统。相对供应链管理,有效率低,成本高,顾客满意度不高的劣势。

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廉洁自律,以及刚健有为、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方面。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扩展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十大美德:同情、工作、诚实、责任、友谊、勇气、毅力、自律、忠诚、信念。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五个

中国传统美德有仁爱、诚信、孝敬、忠义、礼节、谦虚、廉耻、勤俭、自强、敬业、爱人。

中国古代传统美德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一引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体现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华传统美德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则强调“仁者自爱”。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友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和平共处。 在人际相处上,中国人历来主张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 在民族关系上,中华各民族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建设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在对外关系上,中华民族倡导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崇仁爱、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谦敬既是个人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如孟子所说,“恭敬之心,礼之端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也是人的一盘身之本。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中也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中国传统道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不骄不矜,戒骄戒躁。(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使信不仅成为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之德在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强调,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根本点就在于人能够“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即能本着“仁义”行事。荀子也说,人之所以能够保持群体性特征,归根结底是由于人能够遵守礼仪,否则人就会由于争斗而发生祸乱,祸乱发生就会造成人与人的彼此分离而变得弱小,就不能胜物。总之,中华传统美德始终强调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弘扬彰显人的道德精神,以崇高的道德境界来激发人的道德主体性。(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人们应当“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这是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的作用分不开的。

什么是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

所为传统应该是实际企业吧~!你如果想更进一步这种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百度十方通,里面东西也许能帮到你,最好还是用一下。

传统的采购模式与供应链下的采购模式有哪些区别

供应链模式下降低石化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对策2005.12.7 采购风险是指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及可能性。现代供应链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不管是运作手段还是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采购风险也增加了许多。因此,研究供应链采购模式下规避物资采购风险的规律十分必要。 一、传统采购模式下应对采购风险的手段及特点 传统采购模式在操作方式和透明度等方面相对落后,其规避采购风险的手段也有自身的特点。 信息保密工作比较严格。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确定,多半通过比质、比价、招标、采购和商务谈判来完成。因此,需方为了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自己的许多信息。同样,供应商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赢得市场份额,也会隐瞒自己的信息。由于供需双方均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很少披露乃至不披露有关信息,所以,采购风险也会相对较小。 注重事后的把关。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因为采购一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因而相互工作是不透明的。因此,质量和交货期的控制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按标准条款验收、催交催运、到货复检、事后质量验证等方法把关,以达到降低采购风险的目的。也就是说,在传统物资采购模式下,供需双方基本没有质量控制方面的合作。 多追求眼前利益。在传统采购模式下,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合作的关系。采购中,需方更多的时间是消耗在讨价还价、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频繁更换供应商或只考虑当前行情,调整采购计划和库存储备量,供需双方缺乏需求信息的沟通和长期的合作机制。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的、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实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采用系统方法整合供应商、生产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流程,提高成员企业的合作效率,使产品及服务以正确的数量、质量,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与销售。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发生了方面的转变: 一是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采购计划较难适应需求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紧紧围绕用户需求而发出订单,因而不仅可及时满足用户需求,而且可减少采购费用,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从内部资源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管理注重对内部资源的管理,追求采购流程的优化、采购环节的监控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技巧,缺乏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转向对外部资源及对供应商和市场的管理,增加了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市场的分析,加强了与供应商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了超前控制,供需双方合作双赢的局面。 三是从一般买卖关系向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一般短期买卖关系,采购理念停留在压榨供应商,频繁更换供应商上,无法共享各种信息。在供应链模式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享库存和需求信息,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研究制定降低成本的策略,把相互合作和双赢关系提高到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降低物资采购风险的对策 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降本治散、治乱的利器。通过集中采购,加大企业在市场进行价格、质量、服务谈判的筹码,提高其在供应链节点上作为核心企业的位置,摆脱供应链上各自为战、分散对外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联合优势,实现统一对外,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目标。中石化集团公司推行的“集中采购、归口管理、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体制,正是符合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理念,是使物资采购环节成为企业利润摇篮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选择合适供应商。首先对企业需用物资按照物资自然属性、使用用途等标准进行科学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物资和对企业的重要程度、采购的难易程度和可靠程度,将其划分为重点、次重点、次要等管理类别,并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对供应商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事前审核和监控。尤其对于重点采购的物资,更应严格其供应商准入制度。可由企业组成若干个联合调查小组,对供应商生产条件、设备状况、质量保证体系、财务指标、银行信誉、企业业绩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科学评价体系,综合评估供应商的实力,进而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服务优良、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立其名录,以降低采购风险。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给供应商提供需求信息、反馈物资使用情况或加强对供应商的业务培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供应商建立起促进和保证质量的机制。为抓好源头,还可以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共同制定有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促使供应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采购风险,真正实现以“双赢”为目的的战略联盟。 加快物资采购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尝试应用电子商务和ERP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在企业内部应努力搭建集录入、操作、查询、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以实现基础数据一输百用,使各采购环节有机协调和配合起来。通过直观迅捷的网络平台,不仅可加强对采购过程中的监控,使采购做到程序化、透明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还可以大大降低因延期、误期而导致的采购风险。 推行准时制采购(JIT采购)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准时制采购,即做到数量、时间、地点、价格、来源的五个准确。推广和实施准时制采购,可有效利用社会库存,降低本企业库存,甚至可实现本企业部分物资零库存的目标。这不仅可以极大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库存资金风险,而且可保证物资供应和企业需求同步化运作。

中国的传统美德具体有哪些?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诸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助人为乐者,予人乐也予已乐,帮助困难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后看着别人那挂满笑容的脸,自己心里何尝不是欣慰得很呢?又如雷锋的种种事迹,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雷锋精神融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以极大的凝聚作用汇入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传统美德包括什么

这个太多了,嗯,根本是在一个这个疫苗是收不全的,你可以在这个网页进行查找,我只是简单的列举几个。比如说是孝顺,比如说,谦虚低调,再比如说,公亲敬长。嗯都是。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等。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先生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从丰厚的中国古代道德资源中挖掘、选择,确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这18条德目,内容实在目标明确,有利于农村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农村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扩展资料:“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友善,是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传统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2008-05-12 10:33:31)标签:文化 最近读东周列国志,在那个动荡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涌现出了无数个令人敬仰的仁人义士,被他们的壮举深深的感动着。有介子推割肉救重耳,淡薄名利不接受高官厚禄而被烧死在介山之上;死士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知遇之恩,坚持不懈的刺杀赵襄子,最后在无望时拔剑自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亡”;投降燕国的秦国将领樊於期为了国恨家仇,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献出了自己的头颅,帮助荆轲刺杀秦王...... 从最初的周礼,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及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理念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任意礼智信,忠孝悌廉耻”的十字美德。在今天物欲横流,道德危机的时代里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以及遵守,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扬光大。 何谓仁?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何谓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

传统的采购模式与供应链下的采购模式有哪些区别?

供应链模式下降低石化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对策2005.12.7采购风险是指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及可能性。现代供应链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不管是运作手段还是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采购风险也增加了许多。因此,研究供应链采购模式下规避物资采购风险的规律十分必要。一、传统采购模式下应对采购风险的手段及特点传统采购模式在操作方式和透明度等方面相对落后,其规避采购风险的手段也有自身的特点。信息保密工作比较严格。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确定,多半通过比质、比价、招标、采购和商务谈判来完成。因此,需方为了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自己的许多信息。同样,供应商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赢得市场份额,也会隐瞒自己的信息。由于供需双方均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很少披露乃至不披露有关信息,所以,采购风险也会相对较小。注重事后的把关。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因为采购一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因而相互工作是不透明的。因此,质量和交货期的控制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按标准条款验收、催交催运、到货复检、事后质量验证等方法把关,以达到降低采购风险的目的。也就是说,在传统物资采购模式下,供需双方基本没有质量控制方面的合作。多追求眼前利益。在传统采购模式下,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合作的关系。采购中,需方更多的时间是消耗在讨价还价、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频繁更换供应商或只考虑当前行情,调整采购计划和库存储备量,供需双方缺乏需求信息的沟通和长期的合作机制。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的、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实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采用系统方法整合供应商、生产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流程,提高成员企业的合作效率,使产品及服务以正确的数量、质量,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与销售。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发生了方面的转变:一是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采购计划较难适应需求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紧紧围绕用户需求而发出订单,因而不仅可及时满足用户需求,而且可减少采购费用,降低采购成本。二是从内部资源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管理注重对内部资源的管理,追求采购流程的优化、采购环节的监控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技巧,缺乏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转向对外部资源及对供应商和市场的管理,增加了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市场的分析,加强了与供应商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了超前控制,供需双方合作双赢的局面。三是从一般买卖关系向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一般短期买卖关系,采购理念停留在压榨供应商,频繁更换供应商上,无法共享各种信息。在供应链模式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享库存和需求信息,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研究制定降低成本的策略,把相互合作和双赢关系提高到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降低物资采购风险的对策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降本治散、治乱的利器。通过集中采购,加大企业在市场进行价格、质量、服务谈判的筹码,提高其在供应链节点上作为核心企业的位置,摆脱供应链上各自为战、分散对外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联合优势,实现统一对外,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目标。中石化集团公司推行的“集中采购、归口管理、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体制,正是符合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理念,是使物资采购环节成为企业利润摇篮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选择合适供应商。首先对企业需用物资按照物资自然属性、使用用途等标准进行科学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物资和对企业的重要程度、采购的难易程度和可靠程度,将其划分为重点、次重点、次要等管理类别,并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对供应商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事前审核和监控。尤其对于重点采购的物资,更应严格其供应商准入制度。可由企业组成若干个联合调查小组,对供应商生产条件、设备状况、质量保证体系、财务指标、银行信誉、企业业绩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科学评价体系,综合评估供应商的实力,进而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服务优良、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立其名录,以降低采购风险。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给供应商提供需求信息、反馈物资使用情况或加强对供应商的业务培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供应商建立起促进和保证质量的机制。为抓好源头,还可以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共同制定有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促使供应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采购风险,真正实现以“双赢”为目的的战略联盟。加快物资采购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尝试应用电子商务和ERP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在企业内部应努力搭建集录入、操作、查询、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以实现基础数据一输百用,使各采购环节有机协调和配合起来。通过直观迅捷的网络平台,不仅可加强对采购过程中的监控,使采购做到程序化、透明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还可以大大降低因延期、误期而导致的采购风险。推行准时制采购(JIT采购)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准时制采购,即做到数量、时间、地点、价格、来源的五个准确。推广和实施准时制采购,可有效利用社会库存,降低本企业库存,甚至可实现本企业部分物资零库存的目标。这不仅可以极大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库存资金风险,而且可保证物资供应和企业需求同步化运作。

简述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可以从存货管理的方式、货物流、信息流、风险、计划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方面来讨论。  从存货管理与货物流的角度来看,在供应链管理中,存货水平是在供应链成员中协调,以使存货投资与成本最小。传统的管理方法是把存货向前推或向后延,根据供应链成员谁最有主动权而定。例如,汽车制造时采用零库存(JIT)存货管理时,供应商的存货水平大大地提高了,以满足汽车制造商强加的JIT送货计划。把存货推向供应商并降低管道中的存货投资,仅仅是转移了存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通过提供有关生产计划的信息(透明度),共享有关预期需求、订单、生产计划等信息,减少不确定性,并使安全存货降低。让公司共享信息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比如共享方担心竞争对手知情太多会降低其竞争优势等。  另外,供应链管理是通过注重产品最终成本来优化供应链的。最终成本是指实际发生的到达客户时的总成本,包括采购时的价格及送货成本、存货成本等,个别公司一般只注重本公司发生的成本,不太意识到它们与供应商的关系如何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成本。不能向供应商提供备货时间的信息,或要求顾客大批量购买,会增加它们的存货成本,最终此成本沿着管道传递到最终客户中去。但是,信息共享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尤其是在供应商或顾客也与它的竞争对手有业务往来的情况。但信息共享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风险是供应链管理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需要风险共担才能实现。例如,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共担风险的方法有:保证在规定的时间提供一定的业务量,以减少失去业务的风险,以及共同投资固定资产,共担风险。

中华传统美德包含哪些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包含了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期待和要求。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扩展资料: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所在:一、“讲仁爱”仁的核心是“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仁爱美德的核心要求。孟子提出“四端说”,认为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从恻隐之心推而广之,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重民本”民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理念,包括“民惟邦本”“民贵君轻”“仁民爱民”等古训。“民本”既是一种执政理念,也是一种道德要求。“重民本”作为传统美德,主要是针对从政者而言的,但是,在现代社会,治理国家已经不单纯是从政者之事,而是大众及所有民众之事。三、“守诚信”“诚”是指真实、无妄、不自欺;“信”是诚的外显,指守诺言,不骗人。“诚”和“信”二字在古代意思相近,《说文解字》以“诚”和“信”互释。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受到历代统治者和士人的推崇。四、“崇正义”“正”是“正当”“合适”之意,“义”是“应当”“适宜”之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与“义”联用,表示人的德行。“义”还与“仁”“礼”等相结合,构成人们处理人伦关系的重要规范。扩展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传统美德人民网—公民道德与中华传统美德

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忠孝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哪些?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 中华民族正经历伟大崛起的历史发展时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针对当前及今后可能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巨大挑战,唯有更好地把中国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与发挥民族凝聚力,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同奋斗,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来源:人民论坛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美德是礼,义,仁,智,信。古人孩子从私塾开始,首先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先学的就是尊师礼让,仁义孝顺。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要做好哪几点?

个人觉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传统美德。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多途径去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去书本上学习、也可以去网络上学习、也可以接受学校的教育等。2,宣传传统美德。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会去宣传传统文化,当好传统文化的宣传者。3,积极践行传统美德要求。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积极践行传统文化要求。积极去践行这些要求,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如践行诚实守信原则等。4,严格做好自我管理。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严格做好自我管理。管好自己,严于律己,慎独自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5,树立正确的三观。当代青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应该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正确的三观去影响自己的行为,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除了从个人做起以外,社会应大力倡导,积极营造美德之风,创建和谐社会,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影视作品也应当以弘扬传统美德为主流。

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孝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

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传统文化和美德,第三,对传统美德注入时代内涵,古为今用,符合时代发展。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提高自己的素养,使自己拥有文化底蕴,并积极投身实践中,进行宣传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除了从个人做起以外,社会应大力倡导,积极营造美德之风,创建和谐社会,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影视作品也应当以弘扬传统美德为主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包括品质、精神、气节、情感、习惯等方面。

什么是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就是指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传统供应链模式已满足生产为主导;新供应链已满足客户需求为主导;链条没变但关注点不同,操作的要求及做法就不同了。

我们都要传承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

简述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1、范围不同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则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采购、生产、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的全部过程。2、目标不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企业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很少考虑其他企业和最终用户的利益和要求。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遵循的原则是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即供应链中所参与者的首要目标是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效率最高,共同以使最终消费者满意为己任,这是所有参与者制定决策的首要标准。3、地位不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它们与那个支配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倡供应链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平等。4、企业运作不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都是独立运作的,体现得更多的是竞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强调得更多的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与协调,提倡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变过去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5、部门分配不同供应链管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二十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统管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应链管理

中华传统美德的含义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包含了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期待和要求。儒家经典《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中文名中华传统美德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修身”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快速导航相关格言内容简介精神诸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现。(4)应变精神。(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查

中华传统美德16字是什么

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八大内容:1、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为根本,强调人兽之分,人无良知不如善,体现在新生道德和追求道德价值。主要有:刚正、谦耻、为善、笃学。2、精髓是以义制利,人为人的价值应以道义为重,升华为“义以道生”的人生观。3、崇尚律己修身,这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格修养的体现。主要有:情操、自省、舍己、虚心、谈泊、大度。4、精忠报国。5、仁爱孝梯。6、诚信好礼。7、天下为公。8、自强不息。发扬中华美德本是件容易事,但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她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

中华人民传统美德都是有哪些?

八个字: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 孝——生生不息的爱心、 诚——求真务实的品质、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 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也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是哪些?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她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一、仁爱孝悌;二、谦和好礼;三;、诚信知报;四、精忠报国;五、克己奉公六、修己慎独;七、见利思义;八、勤俭廉政;九、笃实宽厚; 十、勇毅力行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她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共性,具有普遍的和永恒的价值。作为华夏儿女,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把这些美德发扬光大,昭示后人。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内容有什么?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内容有:仁,有仁爱之心;义 :重情义;礼 :懂礼数;智 :明智果断;信 :诚信言而必果。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组织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什么是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包括哪些

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传统美德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律己修身等。“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邻里团结等。“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主要包括: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讲求公正、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什么?

1、重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包含了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期待和要求。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扩展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对于新一代中国人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全国各地弘扬民族精神的宣传工作,我们编辑了这套图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二、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三、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四、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五、克己奉公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

我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常常用来形容我们可爱的老师。而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更是一种规范。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勤劳、善良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蕴涵了丰富的道德文化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历史长河中的涤荡和科学思想的净化,逐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美丽;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缤纷。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谦,其中仁义礼智信是五常,是儒家最大的五个原则,然后是派生美德忠孝廉耻谦虚,其中忠发乎于义,孝发乎于仁,廉发乎于义,耻发乎于义,谦发乎于礼。所以这都是儒家的重要美德。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1、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2、“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3、“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八大内容:1、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为根本,强调人兽之分,人无良知不如善,体现在新生道德和追求道德价值。主要有:刚正、谦耻、为善、笃学。2、精髓是以义制利,人为人的价值应以道义为重,升华为 “义以道生”的人生观。3、崇尚律己修身,这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格修养的体现。主要有:情操、自省、舍己、虚心、谈泊、大度。4、精忠报国。5、仁爱孝悌。6、诚信好礼。7、天下为公。8、自强不息。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时代价值: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扩展资料: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对于新一代中国人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全国各地弘扬民族精神的宣传工作,我们编辑了这套图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国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表现方面:爱国、利义、仁爱、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 耻、改 过、厚 仁、贵 和、敦 亲、忠君、尚 勇、好 学、审 势、求 新、勤 俭、奉 公、务 实……核心内涵:仁 :有仁爱之心 ——唐太宗爱民如子义 :重情义 ——荆轲刺秦王礼 :懂礼数 ——孔融让梨智 :明智果断 ——空城计信 :诚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义),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意思说,“义”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羊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中国人非常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羊”都用在最美好的事物上面。比如,羊与鱼构成了“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和鱼都是最鲜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中国人最美好的字眼“美”、“善”上面都有一个“羊”字,都是用“羊”作主要部首来构造的,这反映了人们对羊所具备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并把这种境界作为国人应该追求的品行,作为应该提倡的道德。《说文解字》把“义”同“美”和“善”联系起来解释,“美”和“善”是“羊”字头,“义”的繁体字“义”也是羊字头。所以,义、美、善是同义的。古人强调“义气”,就是指这样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孔子极为推崇“仁”德,提倡“杀身成仁”。而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古人云:“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仁”和“义”作为主要标准的。“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中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说的是殷人尊神,而周人事鬼敬神而远之,开始远离它,并且“制礼作乐”,逐步把这些礼仪规范起来,对在哪种情况下实行什么样的礼节、举行什么样的礼仪、讲究什么样的礼貌进行了具体规范,提倡以“礼乐”治天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内容又有了创造性的变化,开始将“礼”作为道德准则加以提倡。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诗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无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么?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更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地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现在文字记载里。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大家熟悉的《论语》中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这里讲的“是知也”就是指“这才是智慧、这才是聪明、这才是智者”。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缺乏坚定可靠和相互信赖这样一种基础,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也难以实现诚实和守信。关于“信”,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它,并且积极地加以提倡。历代贤人圣哲关于“信”的强调不绝于书,甚至包括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一些古典文学名著里面,也都强调“信”的道德理念,都有关于“信”的人性诠释和故事描绘。《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意思是说统治者有“信”,是立国的根本,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基础。老子说:“言,善信”。意即说话要恪守信用。孔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还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贞观政要》中唐代名相魏征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把“信”作为治国之大纲来加以强调。《旧唐书》里说“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尚书》写道:“信用昭明于天下”。《诗经》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信誓旦旦”。像这样一种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那么,如何看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大基本要素呢?从五大要素的关系看,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也可以说是道德大厦的支柱。从基本内涵来看,“仁”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的情感,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义”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礼”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智”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信”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我们要很好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种社会道德规范。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各种组合的比较来看,“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在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仁、义、礼、智、信”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长河中具有本源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的庞大体系来看,“仁、义、礼、智、信”具有主导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广泛性、深远性影响来看,“仁、义、礼、智、信”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诸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助人为乐者,予人乐也予已乐,帮助困难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后看着别人那挂满笑容的脸,自己心里何尝不是欣慰得很呢?又如雷锋的种种事迹,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雷锋精神融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以极大的凝聚作用汇入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传统美德有哪些?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归纳如下: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3.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4.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5.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中介绍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的善行;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心愿;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拓展资料: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本着“古代存在,现代需要”及批判继承、整体优化、针对实效、知行统一等系列原则。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先生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从丰厚的中国古代道德资源中挖掘、选择,确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这18条德目。

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诸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助人为乐者,予人乐也予已乐,帮助困难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后看着别人那挂满笑容的脸,自己心里何尝不是欣慰得很呢?又如雷锋的种种事迹,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雷锋精神融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以极大的凝聚作用汇入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TV分公司还发不发v翻白眼唱的歌换个号很特别发个v冯v

中国的传统美德具体有哪些?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诸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助人为乐者,予人乐也予已乐,帮助困难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后看着别人那挂满笑容的脸,自己心里何尝不是欣慰得很呢?又如雷锋的种种事迹,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雷锋精神融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以极大的凝聚作用汇入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中国传统美德有哪些?

友善,是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廉洁自律,以及刚健有为、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方面。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扩展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传统美德

我国的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美德有: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本着“古代存在,现代需要”及批判继承、整体优化、针对实效、知行统一等系列原则,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先生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从丰厚的中国古代道德资源中挖掘、选择,确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这18条德目,内容实在目标明确,有利于农村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农村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

中国的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主要四个传统美德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1、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2、勤俭节约: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关于勤俭节约的感人小故事。勤俭节约可以是,节约吃穿用度。3、助人为乐:意思是以帮助他人为快乐。出自《咱们的五个孩子》。4、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美德:我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概括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爱国、明志、自强、诚信、知耻厚仁、忠君、奉公、务实、勤俭、尚勇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丰富多彩,常见的包括:孝顺:尊重父母,关心家庭,传承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之一。诚信:讲信用、守信誉,对待人际关系诚实、坦诚、正直。仁爱: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体恤他人疾苦,关爱弱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忠诚: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祖先、忠于家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勤俭:尊重劳动、节约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和谐:追求和谐稳定,注重团结、和睦、协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尊老爱幼:尊重老人,关爱儿童,注重家庭、亲情、友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敬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追求事业成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学习:重视学问、尊重知识,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温文尔雅:待人接物优雅、温和、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1宽容。2乐于助人。3诚信。4拾金不昧。5刚正。6爱国。7勤俭。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禁忌?

中国传统的送礼禁忌 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如,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国"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还有,如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不能为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等。 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 不可包含动机。应当尽量避免一些有影射性和含义的礼物。 始终还是新的好。因为没有人会喜欢收到二手货。 衡量合理价钱。这份礼物是因太便宜而失礼,其实礼物的价值应以你与收礼者的关系而衡量,以避免令双方尴尬。 据说领带和腰带是不宜送给男性的,除非你和他有亲密关系。因为这些东西有要拴住对方的意思。依此类推,送女性项链好像也不太合适,更不用说戒指了。 中国传统婚嫁禁忌 1,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因为传统认为<睡空床,不死夫也死妻>。 2,结婚当天,到晚上就寝前,所有的人尽量远离新床,尤其新绝对不可碰到床边,会不吉利。 3,婚礼当日,忌让人坐在新床。 4,婚礼当日,新娘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则长病在床。 5,婚嫁忌生肖虎的人观礼。 6,结婚之日新娘出门时姑姑嫂嫂不能相送。 7,成亲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哭得愈厉害愈好,因为<不哭不发>。 8,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9,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礼回娘家,即为归宁。但切记当天需在天黑前赶回夫家,不能在娘家过夜。10,结婚后的四个月内,新娘不可叁加任何婚丧喜庆的仪式,以免冲喜。 11,新娘的镜子也忌借给他人。 12,新婚四个月内,除非必要(如蜜月旅行),新娘也忌在外过夜。 中国传统过年的禁忌 中国人过的农历新年指的是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当然我们通常会将前后几天都算进去一起庆祝,直到十五后节日气氛才慢慢淡下。 1.要说好话,忌骂孩子:传统认为孩子初一若挨了骂,就要挨一整年的骂。尤其要求初一这天要说好话,不能说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区万一小孩说溜了嘴,大人会马上跟着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会说“打发打发”(发财之意)。 2.忌打扫,忌将垃圾扫出门外:过年前要拜“灶王爷”,送走后“灶王爷”,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扫完毕,叫“扫扬尘”,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到过年那几天则忌打扫。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将垃圾扫出门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将家中的财气扫掉。 3.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讳在这两天洗衣服。 4.初一忌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5.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娘家:过年期间,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家,据说这样才不会把娘家吃穷。 6.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忌跟还在睡梦中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则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7.忌吃鱼头、鱼尾: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8.忌讨债:传统认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人要债还是向人要债的人这一整年都会很倒霉,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中国各地在过年期间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和禁忌,也是非常有趣又有意义的,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份,值得世代流传。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