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阅读 / 问答 / 标签

a的3次方减b的三次方因式分解是多少

a的3次方减b的3次方=(a-b)(a²+ab+b²)这是立方差公式不懂的还可以问!满意请及时采纳!o(∩_∩)o

a减b的三次方的公式是什么?

a^3-b^3=(a-b)*(a^2+ab+b^2)。解:a^3-b^3=a^3-ab^2+ab^2-b^3=(a^3-ab^2)+(ab^2-b^3)=a*(a^2-b^2)+b^2*(a-b)=a*(a+b)*(a-b)+b^2*(a-b)=(a-b)*(a^2+ab)+(a-b)*b^2=(a-b)*(a^2+ab+b^2)即a^3-b^3因式分解等于(a-b)*(a^2+ab+b^2)。扩展资料:1、公式因式分解法(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完全平方和公式a^2-2ab+b^2=(a-b)^2(3)完全平方差公式a^2+2ab+b^2=(a+b)^22、提公因式因式分解法(1)找出公因式。(2)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如4xy+3x=x(4y+3)3、因式分解的原则(1)分解因式是多项式的恒等变形,要求等式左边必须是多项式。(2)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以乘积的形式表示。(3)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多项式的次数。

因式分解:a三次方—a

a(a2-1)=a(a+1)(a-1)

tan25度等于多少,要步骤 怎么算的

等于0.画个直角坐标系xy(x为横坐标轴,y为纵坐标轴),取一点a坐标为(x,y),则tan角aox=y/x。在第一象限内角为0到90度,第二象限为角90到180度。0度在正x的正轴上,180度在x的负轴上。当角aox=180度时,a点坐标为(x,0),所以tan角aox=y/x=0所以tan180度=0

判断式子的符号.tan 180度,和0什么关系

tan 180度=0

tan180度tan75度怎么计算,求详细过程谢谢

tan180°=sin180°/cos180°=0/(-1)=0tan75°=tan(45°+30°)=(tan45°+tan30°)/(1-tan45°tan30°)=(1+根号3/3)/(1-1×根号3/3)=(3+根号3)/(3-根号3)=(3+根号3)^2/6=2+根号3/3还有疑问欢迎追问。望采纳

tan180°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百度一下tan180°等于1.3几 RT.

tan180°_在线计算器 tan(180°) = 0 如果不输入角度的那个符号的话就不对了 180理解成弧度的话,tan180是不等于0的

tan180°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百度一下tan180°等于1.3几

百度的答案,不值得信赖,用的时候,必须慎重.

tan多少度等于0.55

tan28°49等于0.55。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正切值角度对照表为0-180度,tan(0°)等于0,tan(1°等于0.01746,tan(2°等于0.03492,tan(28°49′)等于0.55。

tan180度等于多少

0

谁能帮我总结下因式分解的技巧(factoring tips) 谢谢拉 我代数不好~~~

1、提公因式2、运用公式:①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②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3、十字相乘法4、分组分解法其它方法不需掌握

tan特殊角

sin 30度 二分之一 45度 二分之根号二 60度 二分之根号三 90度 当然是1 180度 0 270度 -1 360度 0 cos 30度 二分之根号三 45度 二分之根号二 60度 二分之一 90度 0 180度 -1 270度 0 360度 1 tan 30度 三分之根号三 45度 1 60度 根号三 90度 正无穷 180度 0 270度 正无穷 360度 0

tan180度是多少

tan180º=sin180º/cos180º=0

tan180度是多少

就是tan0°=0

tan 180度等于

tan180=0

tan180度等于多少?

0

tan负180度等于多少

等于0。画个直角坐标系xyx为横坐标轴,y为纵坐标轴,取一点A坐标为x,y,则tan角AOx=y/x。在第一象限内角为0到90度,第二象限为角90到180度。0度在正x的正轴上,180度在x的负轴上。当角AOx=180度时,A点坐标为x,0,所以tan角AOx=y/x=0所以tan180度=0。

tan180度等于多少,怎么算的

tan180=o

tan180度等于多少,怎么算的

tan180=o

为什么tan180°等于0?简单说一下?

tan180度=tan0度=0

sin90度、sin180度、cos90度、cos180度、tan90度、tan180度的值各是多

1 、 0 、0、-1、正无穷、0

165度180度的sin cos tan 值

sin165=sin(180-15)=sin15=sin=(45-30)=sin45cos30-cos45sin30=根号6-根号2/4cos165°=cos(180°-15°) =-(cos45°cos30°+sin45°sin30°) =-(2+√2)/4 tan165°=-tan15°=-tan(45°-30°)=-2+√3cos180°=-1/1=-1 sin180°=0/1=0 tan180°=0/(-1)=0望采纳。

tanα α可以是180度吗?

可以。tan180°=0

三角函数中tan80度等于多少度呢?

1、cos180°=-1,cos0°=1,cos90°=0;sin180°=0,sin0°=0,sin90°=1;tan180°=0,tan0°=0,tan90°的值不存在。2、Y=tanx的图示,当角度为90时,tan为不存在的值。3、常见三角函数角度对应的数值:4、简介:三角函数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它的两个边长度的比值相关联,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cos sin tan0 15 30 45 60 75 90 120 135 150 180度等于多少 怎么推算

关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你要画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是两锐角分别为30度和60度的,一个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实际上就是我们常用的三角板),这样你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就很容易记住30°,60°,45°这些特征角的三角数值了:函数名 30 45 60 90 180 sin 1/2 √2/2 √3/2 1 0 cos √3/2 √2/2 1/2 0 1 tan √3/3 1 √3 不存在 0 75=39+45; 120=2x60; 135=180-45; 150=180-30,借助这些关系式利用高中三角函数的加法定理就可以推出其余角度的三角函数值。不过并不要求学习者记忆它们,故这里就不推导了。

tan180度是多少

0

tan180度等于多少?

等于0.画个直角坐标系xy(x为横坐标轴,y为纵坐标轴),取一点A坐标为(x,y),则tan角AOx=y/x。在第一象限内角为0到90度,第二象限为角90到180度。0度在正x的正轴上,180度在x的负轴上。当角AOx=180度时,A点坐标为(x,0),所以tan角AOx=y/x=0所以tan180度=0

tangent 180度等于多少?

tan.180⁰=0

tan180是多少

提问不太规范,tan180中的180是度还是弧度?tan180°=0(要使弧度就不是了)

tan180度等于多少?它存在吗?

等于0.画个直角坐标系xy(x为横坐标轴,y为纵坐标轴),取一点A坐标为(x,y),则tan角AOx=y/x。在第一象限内角为0到90度,第二象限为角90到180度。0度在正x的正轴上,180度在x的负轴上。当角AOx=180度时,A点坐标为(x,0),所以tan角AOx=y/x=0所以tan180度=0,存在

tan180是多少

tan180度=0,cot180度=不存在,sin180度=0,cos180度=-1

一直弄不懂分解因式,谁讲懂我 用0=-a^2+2a+3 做实例吧,谢谢啦

0=-a^2+2a+3a²-2a-3=0(a+1)(a-3)=0a+1=0 a-3=0∴a1=-1 a2=3

求不定积分(arctanx)平方的不定积分怎么算啊?

原式=x(arctanx)^2-∫[x2arctanx(1/1+x^2)]dx=x(arctanx)^2+∫arctanx(d1+x^2/1+x^2)=x(arctanx)^2+∫arctanx*2d(1+x^2)=x(arctanx)^2+2[(1+x^2)arctanx-(1+x^2)*(1/1+x^2)]=x(arctanx)^2+2(1+x^2)arctanx-2x+c连续函数,一定存在定积分和不定积分;若在有限区间[a,b]上只有有限个间断点且函数有界,则定积分存在;若有跳跃、可去、无穷间断点,则原函数一定不存在,即不定积分一定不存在。扩展资料:求函数f(x)的不定积分,就是要求出f(x)的所有的原函数,由原函数的性质可知,只要求出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再加上任意的常数C就得到函数f(x)的不定积分。有理函数分为整式(即多项式)和分式(即两个多项式的商),分式分为真分式和假分式,而假分式经过多项式除法可以转化成一个整式和一个真分式的和,可见问题转化为计算真分式的积分。可以证明,任何真分式总能分解为部分分式之和。积分都满足一些基本的性质。在黎曼积分意义上表示一个区间,在勒贝格积分意义下表示一个可测集合。如果一个函数的积分存在,并且有限,就说这个函数是可积的。一般来说,被积函数不一定只有一个变量,积分域也可以是不同维度的空间,甚至是没有直观几何意义的抽象空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定积分

铁镀镍过盐雾试验过24H、48H需要多厚,市场上的铁镀镍件可以通过盐雾试验多少H,1 mm=多少U" 1U"=mai

需要镀化学镍,24小时盐雾可以镀10μ的中磷化学镍,48小时可能需要镀10-24微米的高磷化学镍再加好的镍封孔(镍保护)了1mm=1000μ1μ=39.37U"

因式分解练习题及答案求证: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ax+bx-ay=-by,分组的方法有几种A1B2C3D4

ax+bx-ay=-bya(x-y)=-b(x+y)a/b=(x+y)/(y-x)ax+bx-ay=-byx(a+b)=y(a-b)x/y=(a-b)/(a+b)

tanx的2次方的不定积分

∫(tanx)^2dx=∫[(secx)^2-1]dx=∫(secx)^2dx-x=tanx-x+C

关于微积分:怎样求有理分式积分中(Ax+B)/(X^2+px+q)的积分?

做变换t=x+p/2,便变成了at+N/(t^2+r^2)=at/(T^2+r^2)+N(t^2+r^2), 其中r^2=q+p^2/4, n=b-ap/2,后面直接带入计算

一元三次一般多项式 ax³+bx²+cx+d 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什么?

因式分解高次多项式,通常没有一般的方法.你给的那几个已经是经常用的方法了. 对于整系数多项式f(x) (系数为有理数多项式的可与一个整系数多项式同解),如果最高次项系数为a,常数项为b,如果f(x) = 0有有理数解,那么解的分母能被a整除,分子能整除b(不是被b整除). 以f(x) = 2x³ - x² - 9x + 9 为例,由最高次项系数为2以及常数项为9可知,如果它有有理数解,那么解的分母能被2整除,分子能整除9.因此有理解只可能是±1,±3,±9,±1/2,±3/2,±9/2,然后根据解可能存在的区间进行一一筛选和验证.对这个题,只有3/2是解.于是f(x) 有一因式x - 3/2,之后再对其降次. 除此之外,如果还有解的话,应该不是有理数解了.

积分 1/tanx+sinx)

原式= 1/(sinx/cosx+ sinx)= sinx*cosx/[(sinx)^2*(1+cosx)]= sinx*cosx/[(1-(cosx)^2)*(1+cosx)]所以:原式积分= 积分{-t*dt/[(1-t^2)*(1+t)]}其中t=cosx再裂项分别求出t的分式积分,相加最后带入t=cosx即可~...

锥形侧面面积的公式怎么得到的? RT S锥侧=L*a*1/2=2πr*a*1/2=πra吗?

是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由扇形的面积公式1/2弧长(就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2πr)乘以半径(圆锥的母线a)代入得到的

端子电镀1u"等于多少MM?

0.01mm约等于 400u" ,看了好多人在瞎说啊

a^3-b^3的分解因式是什么时候教的知识

九年级知识点

因式分解,我学的不怎么好,大家教教我吧: a(a-2b)+2b(a-2b) a^2-4b^2 大家速度啊!!!

LZ先提公因式法 把(a-2b)提出来得到(a-2b)(a+2b) 正好是个平方差∴=a^2-4b^2还不懂百度hi我

分解因式练习题(a^2+a)-8(a^2+a)+12

你打错了,疑似---(a^2+a)^2-8(a^2+a)+12 =(a^2+a-2)(a^2+a-6)=(a-1)(a+2)(a-2)(a+3)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用ab表示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用ab表示:a2=b2+c2,c2=a2-b2,c=√(a2-b2),e=c/a=√[(a2-b2)/a2]=√[1-(b/a)2]。椭圆的离心率:离心率统一定义是动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动点到准线的距离之比。椭圆扁平程度的一种量度,离心率定义为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用e表示,即e=c/a。椭圆的离心率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在椭圆的长轴不变的前提下,两个焦点离开中心的程度。

角A=270度,sina=-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一个角是270度的三角形目前还未出现,前提错了结果怎么可能对呢~

三角函数 sin(270度+a)=-cosa 180度

sin(270°+a)=sin270°cosa+cos270°sina =-cosa+0sina =-cosa 也就是根据上面的和差公式得到的

计算 分式加减法 1/a-1/2a= 1+1/(a+1)= a-1+1/a+1= 分式的加减法,

1/a-1/2a=2/2a-1/2a=1/2a 1+1/(a+1)=(a+1)/(a+1)+1/(a+1)=(a+2)/(a+1) a-1+1/a+1=a+1/a=(a^2+1)/a

COS.sin.tan度数怎么算

sin0=0 cos0=1 tan0=0 sin30=1/2 cos30=√3/2 tan30=√3/3 sin45=√2/2 cos45=√2/2 tan135=1 sin60=√3/2 cos60=1/2 tan60=√3 sin90=1 cos90=0 tan90不存在 sin120=√3/2 cos120=-1/2 tan120=-√3 sin135=√2/2 cos135=-√2/2 tan135=-1 sin150=1/2 cos150=-√3/2 tan150=-√3/3 sin180=0 cos180=-1 tan180=0 sin270=-1 cos270=0 tan270不存在 360度的和0度的一样

cos270度、sin0度、tan0度、cos360度都等于多少?这一类的值有什么规律没?

角度 a= 0°,90°,180°,270°,360°的 正弦值sina=0 ,1 ,0 ,-1 ,0; 余弦值cosa=1 ,0 ,-1 ,0 ,1; 正切值tana=0 ,不存在,0 ,不存在,0.

问:三角函数sin、cos、tan分别为0度、90度、180度、270度、360度的值

0度 90 180 270 360(和0度一样)sin 0 1 0 -1cos 1 0 -1 0tan 0 不存在 0 不存在

sin,cos,tan,三个函数的0度,90度,180度,270度,360度各是多少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是需要背熟的。

要sin cos tan的0度90度180度270度360度的三角函数值

sin0=0,cos0=1,tan0=0 sin90=1,cos90=0,tan90不存在 sin180=0,cos180=1,tan180=0 sin270=-1,cos270=0,tan270不存在 sin360=0,cos360=1,tan360=0

cos270度和sin270度和tan270度等于多少

这中问题初次接触三角函数的人容易出错`可以结合单位圆来考虑`270在y轴负半轴上则cos``=0sin~=-1tan~=无意义`也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公式来做但一定要理解`不然很容易出错`

双曲线的离心率公式是e= c/ a吗?

双曲线的离心率公式是e=c/a,一般的,双曲线是定义为平面交截直角圆锥面的两半的一类圆锥曲线。它还可以定义为与两个固定的点(叫做焦点)的距离差是常数的点的轨迹。这个固定的距离差是a的两倍,这里的a是从双曲线的中心到双曲线最近的分支的顶点的距离。a还叫做双曲线的实半轴。焦点位于贯穿轴上,它们的中间点叫做中心,中心一般位于原点处。特征:1、分支可以从图像中看出,双曲线有两个分支。当焦点在x轴上时,为左轴与右轴;当焦点在y轴上时,为上轴与下轴。2、焦点在定义1中提到的两个定点称为该双曲线的焦点,定义2中提到的一给定点也是双曲线的焦点。双曲线有两个焦点。焦点的横(纵)坐标满足c²=a²+b²。3、准线在定义2中提到的给定直线称为该双曲线的准线。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e=c/a 如何推导?

是定义,不用推导。 偏心率,离心率   eccentricity   离心率统一定义是在圆锥曲线中,动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动点到准线的距离之比    椭圆扁平程度的一种量度,离心率定义为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   离心率e=(ra-rp)/(ra+rp),ra指远点距离,rp指近点距离。 e=(ra-rp)/(ra+rp) =(2c)/(2a) =c/a

cos270度和sin270度和tan270度等于多少

分别是 0 -1 负无穷

cos270度和sin270度和tan270度等于多少

这中问题初次接触三角函数的人容易出错`可以结合单位圆来考虑`270在y轴负半轴上则cos``=0sin~=-1tan~=无意义`也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公式来做但一定要理解`不然很容易出错`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e=c/a转换=根号(1-(b/a)^2)

a²=b²+c² c²=a²-b² c=√(a²-b²) e=c/a=√[(a²-b²)/a²]=√[1-(b/a)²] 如此转换

求sin,cos,tan,0°30°60°90°180°,270°,360°的值丶

sin0=0 cos0=1 tan0=0 sin30=1/2 cos30=√3/2 tan30=√3/3 sin45=√2/2 cos45=√2/2 tan135=1 sin60=√3/2 cos60=1/2 tan60=√3 sin90=1 cos90=0 tan90不存在 sin120=√3/2 cos120=-1/2 tan120=-√3 sin135=√2/2 cos135=-√2/2 tan135=-1 sin150=1/2 cos150=-√3/2 tan150=-√3/3 sin180=0 cos180=-1 tan180=0 sin270=-1 cos270=0 tan270不存在 360度的和0度的一样

tan270°等于多少,sin270°呢

tan270°为负无穷大,SIN270°=-1

问:三角函数sin、cos、tan分别为0度、90度、180度、270度、360度的值

sin0=0,sin90=1,sin180=0,sin270=-1,sin360=0 cos0=1,cos90=0,cos180=-1,cos270=0,cos360=1 tan0=0,tan90=无解,tan180=0,tan270=无解,tan360=0

【高考】在数列{An}中,A1=1,An=2[A(n-1)-1]+n(n大于等于2,且为正整数) 证明:数列{An+n}是等比数列.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 , ,求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 ; ; ;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和 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如: ,如果 ,求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 ”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 ”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 ; ; (3)对于任意集合 ,则: ① ; ; ; ② ; ; ; ; ③ ; ; (4)①若 为偶数,则 ;若 为奇数,则 ; ②若 被3除余0,则 ;若 被3除余1,则 ;若 被3除余2,则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 中有 个元素,则集合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 (3)韦恩图的运用: 四、 满足条件 , 满足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注意:“若 ,则 ”在解题中的运用, 如:“ ”是“ ”的 条件。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 , ;问: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函数有 个,若 ,则 到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交点的个数为 个。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 ,则 ; ② 则 ; ③ ,则 ; ④如: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是 ,求 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 ,扇形面积为 ,则 ;定义域为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2种方法); ② (2种方法);③ (2种方法);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如: 的图象如图,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1) ;(2) ; (3) ;(4) ; (5) ;(6) ; (7) ;(8) ; (9) 。 五、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如: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 ,当 时,是增函数;当 时,是减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与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①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 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③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为 ;则: 根的情况 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 充要条件 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5)对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对数函数:y= (a>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注意:(1) 与 的图象关系是 ; (2)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3)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 的值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六、 的图象: 定义域: ;值域: ; 奇偶性: ; 单调性: 是增函数; 是减函数。 七、补充内容: 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① 正比例函数 ② ; ; ③ ; ; ④ ; 三、导 数 1.求导法则: (c)/=0 这里c是常数。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xn)/=nxn-1 特别地:(x)/=1 (x-1)/= ( )/=-x-2 (f(x)±g(x))/= f/(x)±g/(x) (k•f(x))/= k•f/(x)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V=s/(t) 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一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能推出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但 ,∴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 时,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 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 。∴当 时,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 ,即为 或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 ,则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是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四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 (1)分析 的定义域;(2)求导数 (3)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③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四、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 ; ; ②若 ,则 ,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如:①函数 的最小值 。 ②若正数 满足 ,则 的最小值 。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设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 ; ;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 ⑷利用常用结论: Ⅰ、 ; Ⅱ、 ; (程度大) Ⅲ、 ; (程度小)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如: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六、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Ⅰ、 :⑴若 ,则 ;⑵若 ,则 ; Ⅱ、 :⑴若 ,则 ;⑵若 ,则 ;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 进行讨论: (5)绝对值不等式:若 ,则 ; ; 注意:(1).几何意义: : ; : ;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则 ; (3).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4).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6)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⑴ ;⑵ ; ⑶ ;⑷ ; (7)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8)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 (或更多)但含参数,要分 、 、 讨论。 五、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与的和差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与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24、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0)是等比数列,则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六、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 . (2)若a=( ),b=( )则a b=(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 = 、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 = + , = - , = - 且有| |-| |≤| |≤| |+| |.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 +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0= +(- )=0.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 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同;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反;当 =0时, =0. (3)若 =( ),则 · =( ).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 ,使得b= . (2) 若 =( ),b=( )则 ‖b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得 = e1+ e2. 4.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 上两个点,点P是 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 ,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 上时, >0;当点P在线段 或 的延长线上时, <0; 分点坐标公式:若 = ; 的坐标分别为( ),( ),( );则 ( ≠-1), 中点坐标公式: . 5. 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作 = , =b,则∠AOB= ( )叫做向量 与b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它们的夹角为 ,则 ·b=| |·|b|cos . 其中|b|cos 称为向量b在 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若 =( ),b=( )则e· = ·e=| |cos (e为单位向量); ⊥b ·b=0 ( ,b为非零向量);| |= ; cos = =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b=b· ;( )·b= ( ·b)= ·( b);( +b)·c= ·c+b·c.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七、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法?

离心率公式用ab表示是什么?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a²=b²+c²,c²=a²-b²,c=√(a²-b²),e=c/a=√[(a²-b²)/a²]=√[1-(b/a)²]。椭圆扁平程度的一种量度,离心率定义为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用e表示,即e=c/a(c是半焦距;a是长半轴)。椭圆的离心率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在椭圆的长轴不变的前提下,两个焦点离开中心的程度。离心率=(ra-rp)/(ra+rp),ra指远点距离,rp指近点距离。曲线形状且离心率和曲线形状对照关系综合如下:e=0, 圆。0<e<1, 椭圆。e=1, 抛物线。e>1, 双曲线。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e=c/a 如何推导?

是定义,不用推导. 偏心率,离心率 eccentricity 离心率统一定义是在圆锥曲线中,动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动点到准线的距离之比 椭圆扁平程度的一种量度,离心率定义为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 离心率e=(ra-rp)/(ra+rp),ra指远点距离,rp指近点距离. e=(ra-rp)/(ra+rp) =(2c)/(2a) =c/a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e=c/a 如何推导?

是定义,不用推导。偏心率,离心率eccentricity离心率统一定义是在圆锥曲线中,动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动点到准线的距离之比椭圆扁平程度的一种量度,离心率定义为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离心率e=(ra-rp)/(ra+rp),ra指远点距离,rp指近点距离。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e=c/a 如何推导?

是定义,不用推导。 偏心率,离心率   eccentricity   离心率统一定义是在圆锥曲线中,动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动点到准线的距离之比    椭圆扁平程度的一种量度,离心率定义为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   离心率e=(ra-rp)/(ra+rp),ra指远点距离,rp指近点距离。 e=(ra-rp)/(ra+rp) =(2c)/(2a) =c/a

a的三次方减b的三次方因式分解是什么?

a的三次方减b的三次方因式分解指的是a^3-b^3 =a^3-a^2b+a^2b-ab^2+ab^2-b^3 =(a-b)(a^2+ab+b^2)。把一个多项式在一个范围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式子变形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在一个范围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式子变形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因式分解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恒等变形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在数学求根作图、解一元二次方程方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需的,而且对于培养解题技能、发展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学习它,既可以复习整式的四则运算,又为学习分式打好基础;学好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发展性、运算能力,又可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除以(cosX的平方+1) 和1除以(1+sinXcosX) 怎么化成tanX的形式

利用 1=(sinx)^2+(cosx)^2 把上面两式中的1都代换了,于是就变成了关于正弦、余弦的二次齐次分式 1/[(cosx)^2+1]=[(sinx)^2+(cosx)^2]/[(sinx)^2+2(cosx)^2]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x)^2 ,因为tanx=sinx/cosx 所以原式 = [(tanx)^2+1]/[(tanx)^2+2] 第二个方法一样,利用1=(sinx)^2+(cosx)^2 1/(1+sinXcosX)=[(sinx)^2+(cosx)^2]/[(sinx)^2+(cosx)^2+sinxcosx]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x)^2 原式 = [(tanx)^2+1]/[(tanx)^2+tanx+1]

离心率的公式e=a/c的变形式是什么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e=c/a转换=根号(1-(b/a)^2)解答:a²=b²+c²c²=a²-b²c=√(a²-b²)e=c/a=√[(a²-b²)/a²]=√[1-(b/a)²]其实通用的是 e=c/a椭圆的离心率范围(0.1)双曲线 …… (1,正无穷)抛物线 e=1扩展资料椭圆的离心率:e=c/a(0,1)(c,半焦距;a,半长轴(椭圆)/半实轴(双曲线) )抛物线的离心率:e=1双曲线的离心率:e=c/a(1,+∞) (c,半焦距;a,半长轴(椭圆)/半实轴(双曲线) )在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中,圆锥曲线(二次非圆曲线)的统一极坐标方程为ρ=ep/(1-e×cosθ), 其中e表示离心率,p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因式分解a^2+b^2-2ab-2b+2a+1

=(a-b)^2+2(a-b)+1=(a-b+1)^2

单元测试题(因式分解)B卷七上答案,第一题是-9A的平方-6AB的平方+3AB=-3AB*()

-9A的平方-6AB的平方+3AB =-3A*(3a+2b^2-b) 不能等于-3AB*() 题目有误 如是-9A的平方B-6AB的平方+3AB =-3AB*(3a+2b-1)

调岗中的调字念tiao还是diao

一般在调岗忠念diao在调整岗位中念tiao

调字的两个读音diao和tiao有什么区别?

多音字,音调,diao, tiao调节

2a-b的四次方因式分解

如果已经是2a-b^4或者(2a-b)^4那显然没什么需要分解的如果你的意思是(2a)^4-b^4可以得到(4a²-b²)(4a²+b²)即(2a-b)(2a+b)(4a²+b²)

120mpa等于多少压力

120mpa等于1200公斤压力。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1mpa等于10公斤压力,120mpa等于1200公斤压力。1mpa=1000kpa。mpa又叫做兆帕,兆帕的全称为兆帕斯卡,也可以写成1MPa=1000000Pa。

MPa和KPa的换算,1MPa等于多少KPa?

1000

单位转换--1Mpa等于多少kpa

一兆帕=1000千帕 一千帕=1000帕 1MPa=1000000Pa

气压MPa等于多少kpa等于多

1MPa=1000KPa

物理中1kpa等于多少公斤

物理 换算是很多人你都不懂的,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物理中1kpa等于多少公斤,仅供参考1kpa等于多少公斤 ? 1公斤表示1平方厘米上的压力是1公斤 即:1公斤/平方厘米 1公斤/平方厘米=10牛顿/平方厘米=100000牛顿/平方米 1MPa=1000000牛顿/平方米 所以1MPa=10公斤/平方厘米(简称10公斤) 即1Mpa=10kg=98N 多少kpa等于多少kg? 工程上一般用公斤力来表示压力,通常简称为公斤。换算关系如下: 1kgf(1kg) = 100000Pa = 100 kPa = 0.1 MPa KPA:千帕,是压强国际单位帕的一千倍 单位最大的是兆帕 Pa-帕斯卡, 1MPa(兆帕)=1000kPa(千帕)=1000000Pa 1M帕表示1平方厘米上的压力是10公斤 ,也可以说是0.1公斤的力作用在1平方毫米上 即:1MPa=10公斤力/平方厘米=0.1公斤力/平方毫米=1N/平方毫米 M=1kg g=10N/kg G=mg=10N 10牛顿/平方厘米=100000牛顿/平方米 1MPa=1000000牛顿/平方米 所以1MPa=10公斤/平方厘米(简称10公斤) 1Pa=1N/㎡ 1kPa=1000N/㎡=1kN/㎡ 1MPa=1N/m㎡ 国际上还有个压强单位为巴(bar) ,1bar=0.1MPa=100kN/㎡=1公斤力/平方厘米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理中1kpa等于多少公斤,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