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翻译: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23-09-27 14:45:41
TAG: 翻译
共1条回复
西柚不是西游

翻译:

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出自:《六国论》

原文及翻译::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相关推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何处?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扩展阅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29:161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出自苏洵的哪篇著作?

出自苏洵的六国论
2023-09-10 07:29:242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骆秦洛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出自宋代谁的六国

《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出自(宋)代苏轼。《六国论》部分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独完。故曰: 整在赂秦也。相应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士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整病在于贿赂秦国。“《六国论》:《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政论文。这篇文章通过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养士”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六国诸侯卿相都争相养士,是他们得以久存的原因,并将“士”分为智、辩、勇、力四种,他们各有着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作者认为战国时期之所以维系长久的关键,在于统治阶层能够给各种人才生存的空间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古往今来笼络人才是统治的基石和关键。苏轼此论虽有失偏颇,但见解新颖,论述周详,有好辩善辩的风格。
2023-09-10 07:29:39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出自

出自苏洵的《六国论》,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
2023-09-10 07:30:193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什么意思

灭亡原因在原文中早有解释,总体而言就是都割地赔偿给秦国了,这必然就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越来越弱小,具体到某一国亦有不同的原因,翻译成白话文总结一下如下:1、齐国灭亡原因:当秦国对付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与秦国交好,五国灭亡后,他自然也就成了秦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最后一个要对付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他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了反抗的机会。2、楚国灭亡原因:秦楚之间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楚国的蚕食,而楚国却始终怀着别样的心思,同其他诸侯国一样,心思太小,格局太小,也终究难成气候免不了被灭国的下场。3、燕国灭亡原因:燕国地处边远,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一如六国论开篇所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其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0:26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解释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0:412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这是判断句式,表示对事物的原因解释和推理 《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023-09-10 07:30:537

六国论六国破灭的原因原文回答

六国论六国破灭的原因。原本回答。这个正常。破灭主要是没经营好的原因
2023-09-10 07:31:114

六国破灭的原因有那些?

苏洵在《六国论》中,根据秦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历史事实,从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论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和“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方面进行论证。如果从苏洵针对北宋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批判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主张团结抗敌的观点,是无可非议的。但从历史事实来看,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象苏洵所论述的那样简单。 从六国方面来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历史记载,仅韩、赵、魏三国被秦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但又怕齐救魏,于是劝齐灭宋。当秦已得魏的安邑,又欲攻打韩国时,秦又说齐灭宋是不义的,劝诸侯去伐齐。二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的对外战争。秦国从孝公起,按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经过变法,秦日益变得富强,疆土扩大了。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巴蜀一带,盛产钢铁。这些主客观条件为秦国在七国中造成极大优势,这也使秦国成为有统一全国能力的强大国家。
2023-09-10 07:31:221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出自

出自贾谊的《过秦论》
2023-09-10 07:31:412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出处:北宋苏洵所作的《六国论》。原文节选: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国论
2023-09-10 07:31:571

六国破亡,弊在赂秦意思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扩展阅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34:231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出自哪篇文章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出自哪篇文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出自宋朝诗人苏洵的《六国论》六国论苏洵 〔宋代〕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4:312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4:441

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4:571

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5:111

六国破灭亡,弊在赂秦。

译文:1、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2、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3、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4、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5、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6、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7、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扩展资料:《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1、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2、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国论 (苏洵作品)
2023-09-10 07:35:29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解释

那啥,说句实在话 是真打不过(*u263b-u263b*)。
2023-09-10 07:35:499

六国为什么会灭亡

灭亡原因在原文中早有解释,总体而言就是都割地赔偿给秦国了,这必然就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越来越弱小,具体到某一国亦有不同的原因,翻译成白话文总结一下如下:1、齐国灭亡原因:当秦国对付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与秦国交好,五国灭亡后,他自然也就成了秦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最后一个要对付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他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了反抗的机会。2、楚国灭亡原因:秦楚之间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楚国的蚕食,而楚国却始终怀着别样的心思,同其他诸侯国一样,心思太小,格局太小,也终究难成气候免不了被灭国的下场。3、燕国灭亡原因:燕国地处边远,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一如六国论开篇所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其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6:381

《六国论》中论述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023-09-10 07:36:566

六国破灭出自宋代谁的

“六国破灭”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一、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二、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又两次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为谗言陷害被诛杀,(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每日每月割让土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赏析: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2023-09-10 07:37:37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

翻译: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7:511

历史上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苏洵在《六国论》中,根据秦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历史事实,从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论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和“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方面进行论证。如果从苏洵针对北宋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批判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主张团结抗敌的观点,是无可非议的。但从历史事实来看,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象苏洵所论述的那样简单。 从六国方面来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历史记载,仅韩、赵、魏三国被秦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但又怕齐救魏,于是劝齐灭宋。当秦已得魏的安邑,又欲攻打韩国时,秦又说齐灭宋是不义的,劝诸侯去伐齐。二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的对外战争。秦国从孝公起,按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经过变法,秦日益变得富强,疆土扩大了。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巴蜀一带,盛产钢铁。这些主客观条件为秦国在七国中造成极大优势,这也使秦国成为有统一全国能力的强大国家。
2023-09-10 07:38:131

苏洵《六国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六国论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参考赏析 写作特点 1.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国经过商秧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同时,秦灭六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走向统一的大势,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本文属于史论,但并不是进行史学的分析,也不是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论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因此我们分析这篇文章,不是看它是否准确、全面地评价了历史事实,而应着眼于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2.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胳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 3.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在语言方面,本文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再加上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使文章“博辨以昭”(欧阳修语),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2023-09-10 07:38:21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出自哪篇文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出自《六国论》。《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8:291

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亡

灭亡原因在原文中早有解释,总体而言就是都割地赔偿给秦国了,这必然就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越来越弱小,具体到某一国亦有不同的原因,翻译成白话文总结一下如下:1、齐国灭亡原因:当秦国对付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与秦国交好,五国灭亡后,他自然也就成了秦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最后一个要对付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他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了反抗的机会。2、楚国灭亡原因:秦楚之间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楚国的蚕食,而楚国却始终怀着别样的心思,同其他诸侯国一样,心思太小,格局太小,也终究难成气候免不了被灭国的下场。3、燕国灭亡原因:燕国地处边远,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一如六国论开篇所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其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8:361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对吗?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扩展阅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38:531

六国破灭的弊端是什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9:121

六国灭亡的原因

没有实力和资源
2023-09-10 07:39:296

六国破灭的弊端在哪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40:06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扩展阅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40:201

义不赂秦的义的意思 苏洵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1、义不赂秦的义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坚持正义”。 2、全句为“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意思: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出自苏洵的《六国论》。 3、全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译文: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40:271

六国灭亡的原因

苏洵的六国论,开宗明义,指出六国被灭“弊在贿秦”。这一观点,在当代依然有积极的意义。面对强敌,只能韬光隐晦,强根固本,壮大自我,让敌人不战而退。妄想讨好敌人,让敌人高抬贵手,无异于痴人说梦!卑躬屈膝,牺牲自身利益一味退让,只会助长敌之气焰,让对方贪欲之心日盛!苏洵的《六国论》开篇就说“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破灭,不是兵器不锋利,也不是仗打得不好,而是一味地向秦割地求和。,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这种观点,放在当代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一个国家,一味地向他国示弱,难免会引起别国的不良企图。所以,发展自己的综合实力,让别人不敢随意欺负才是硬道理。朝,苏氏三父子以《六国论》的同样的命题去作文,且父子三人各自的《六国论》都长期被后人所传诵,这,在世界文论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他们父子三人也和贾谊一样,是在讨论战国历史和秦朝的兴衰,但是,由于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功底深厚的易学家,所以,他们的评论分析和观点,与贾谊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说,三苏父子的《六国论》,当属苏洵的《六国论》最为老辣,该文的立论标准,在所有的经书中都几乎是寻找不到的,笔者认为,他的《六国论》立论理论标准模型,应该是他从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中直接总结出来的社会人生经验!苏洵的《六国论》(见附录)认为,战国中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本来是可以形成联合政权的!但是,由于秦王朝一意要灭亡六国,而六国中,韩魏两个王朝有又是挡住秦朝军事力量东进的障碍,于是,秦朝在战略上采取了“远交近攻”,也就对韩魏两国后方的齐、赵、燕进行软硬兼施的办法,这样,这三个国家连同楚国都因为惧怕秦王朝的势力而力求自保,他们连连使用贿赂的方法试图去取得秦朝的欢心,结果,秦朝就把这些贿赂赏赐给自己的战将和降将,刺激得这些部属吞并他国领土的野心越来越膨胀,最后,导致韩魏两国的孤立,当秦朝攻击韩魏的时候,其他的国都坐视不救,最后造成秦国一个个的分化瓦解了各国,一个个的击破他们,最终灭亡了六国.苏洵的《六国论》的立论标准,是“衡”论,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系统契约和平共处观.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苏洵时代,人们还按照传统的史学观,认为秦朝属于暴政,他们是把同情心放在六国一边的,他们还没有去考虑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必然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肯定,苏洵的《六国论》中的“平衡”世界观,是积极的!因为,事实上证明,秦朝自武力统一中国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一直就没有真正解决好两个关系,一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二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中的种种问题,至今还拖着中国现代化的后腿!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秦朝一统政权,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其也的确给后代留下了许多至今尚未克服的社会弊端,这些,都还需要今人去努力克服和重新建设新的文明文化形态.但是,我们应该承认,苏洵的《六国论》实际上揭示出了人类文明文化中的一个共有的重大问题,这就是人类文明社会文化心理中的契约和平观和自私自利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果问题.许多人,或者许多集体和国家实体,他们往往都很难意识到人类文明实际上是一种系统生态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当大家处于某种强势权力的压迫之下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自保,且不顾及别人别单位和别国的安危,甚至都有种侥幸心理,总是以为别人别单位和别国被强势者吃掉与自己没有关系,于是,自己虚妄的以为,只要自己给强势权力者进行贿赂,去搞好与强权者的关系,于是,自己就可以从强权者那里获取到好处.结果,事实上是,最后大家全部被各个击破,大家都要被毁灭掉!苏洵的“权衡”思想,显然来自于秦汉时代的权衡观,特别是来自于西汉思想家扬雄的“太玄论”,这个“权衡”思想的原则,和现在的系统控制论有些相仿,唯一不同的是,现代系统论的理论模型,是来自于现代物理实验模型,是来自于独立于宇宙和人之外的物理模型,所以,现代系统控制论,在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特别不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但是,中国古代的这个“权衡”观,则既是来自于物理世界中的“秤、水平”等物理原理,同时,又是来自于自然生态的平衡法则原理,还来自于古人对人心和宇宙关系的探索原则.所以,苏洵的《六国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破解人类世界中的和平发展法则,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这就是说,如果人类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不被改造!
2023-09-10 07:40:371

六国论古今词义

(1) 秦以攻取之外:之:助词,表限制,不译.(2)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 其实百倍:其实:古今异义.古义:它的实际.今义:实际上.(4) 诸侯之所亡:亡:丧失,丢失.(5) 则秦之所大欲:则:那么.(6) 固不在战矣:固:本来.(7) 思厥先祖父:先:古今异义.古义: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今义:时间或次序在前的.祖父:古今异义.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即爷爷.(8) 以有尺寸之地:以:连词,表结果,可译为“这才”.(9) 举以予人:以:介词,用,拿.(一说为连词,相当于“而”.)(10) 而秦兵又至矣:而:转折连词,“可是”.(11) 至于颠覆: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的结局,终究、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颠覆:古今异义.古义:灭亡.今义: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12) 理固宜然:理:名词用作状语,按理说.固:本来.宜:合适,适宜.然:形容词后缀.(13) 以地事秦:事:名词活用作动词,侍奉.(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否定判断句式,本文中心论点.(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式.而:就.亏:亏损,减弱.道:途径,原因.(3)六国互丧:互:古今异义.古义: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4)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因为,由于.(5)不能独完: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保全.
2023-09-10 07:41:341

六国灭亡的原因

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他认为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李桢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他认为是天意,秦强大所以能灭六国,秦残暴所以早亡。苏轼: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他认为六国灭亡是因为他们对人才的收集太少不如秦国,人才是立国之本。秦灭也是因为对人才的坑杀。以上三种论点都有他们的背后意义,都是借古讽今。
2023-09-10 07:41:441

六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六国论——苏 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2023-09-10 07:41:521

在著作《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弊在赂秦
2023-09-10 07:42:028

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各国君主目光短浅只为一己私利。

苏辙《六国论》
2023-09-10 07:42:276

六国论中齐楚燕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灭亡原因在原文中早有解释,总体而言就是都割地赔偿给秦国了,这必然就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越来越弱小,具体到某一国亦有不同的原因,翻译成白话文总结一下如下:1、齐国灭亡原因:当秦国对付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与秦国交好,五国灭亡后,他自然也就成了秦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最后一个要对付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他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了反抗的机会。2、楚国灭亡原因:秦楚之间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楚国的蚕食,而楚国却始终怀着别样的心思,同其他诸侯国一样,心思太小,格局太小,也终究难成气候免不了被灭国的下场。3、燕国灭亡原因:燕国地处边远,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一如六国论开篇所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其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2023-09-10 07:43:071

六国论中告诫当今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23-09-10 07:43:242

六国灭亡的原因

不知道联和起来打秦国,也不变法!不死就怪了!而且秦国的有文有武,各个都好!有李斯!还有大将蒙括和蒙毅!
2023-09-10 07:43:368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哪里

六国论
2023-09-10 07:43:566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苏洵为何这样说?

苏洵认为六国之所以破灭,其根本原因是在于 “ 赂秦 ” , 而忽视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以及必然性。
2023-09-10 07:44:126

大家分析一下六国灭亡的原因

秦国经七代努力,终有扫六和而并天下的结果。至于六国之所以破灭,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苏洵以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确实不是因为兵不利,战不善,六国岂乏精兵良将。就赵国而言,灭国前期尚有李牧、庞煖两位名将,而且能数次大败秦军。但六国之弊却不在“赂秦”,秦与六国的根本区别在于“务实”。
2023-09-10 07:44:532

酒文化顺口溜

酒文化顺口溜 酒文化顺口溜,都说酒可以解世间的千百愁,喝酒的时候能够让你感慨万千,虽然都知道酒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是如今的"酒文化已经是一种沟通的餐桌文化,下面和大家分享酒文化顺口溜。 酒文化顺口溜1 一:会喝一两喝二两,这样朋友够豪爽! 会喝二两喝五两,这样同志应培养! 会喝半斤喝壹斤,这样哥们很贴心! 会喝壹斤喝壹桶,考虑提拔当副总! 会喝壹桶喝壹缸,酒厂厂长让你当! 二:斟酒时,和风细雨。 劝酒时,甜言蜜语。 喝酒时,豪言壮语。 喝多了,胡言乱语。 到之后,倾盆大雨。 酒文化之酒文化顺口溜! 三:豪言壮语,酒壮英雄胆。 花言巧语,劝友多喝点。 胡言乱语,神智无深浅。 不言不语,进入梦里面。 自言自语,醒来悔不断。 四: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党放心; 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 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 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 五:佛印和尚“酒色财气歌”: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里边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苏东坡看着别有情趣,即和道:“饮酒不醉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不义之财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后来宋神宗和王安石同游相国寺,看到墙上的“酒色财气歌”颇感新鲜,便让王安石和一绝,王安石随即写道:“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民为财富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宋神宗接着吟道:“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国家盛,气凝大宋如朝阳。” 酒文化顺口溜2 一、敬酒词顺口溜一到十: 一杯:一心一意,大富大贵,一生平安,一帆风顺。 二杯:一干二净,好事成双,两全其美,爱情事业双丰收。 三杯:三星高照,三羊开泰,芝麻开花节节高,步步高升。 四杯:四平八稳,四季平安,四季都发财。 五杯:五谷丰登,五福临门,大展宏图。 六杯:六六大顺。 七杯:齐心协力,旗开得胜。 八杯:八面玲珑,八仙过海。 九杯:天长地久,九九归一。 十杯:十全十美,实心实意。 一杯情,二杯意,三杯才是好兄弟。一杯干,二杯敬,三杯喝出真感情。 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 一杯两杯大步走,三杯四杯扶墙走,五杯六杯墙走我不走,喝上一斤【妹妹】抱我走。 一杯金,二杯银,三杯喝个聚宝盆,您看,这金银都有啦,这第四杯该入库了吧。 一两二两不是酒,三两四两漱漱口,五两六两才是酒,七两八两扶墙走,九两十两墙走人不走。 一心一意,两全其美,三星高照,四季如春,五福临门,六六大顺,旗开得胜,八仙过海,天长地久,十全十美。 全心全意,一干二净,三阳开泰,四季发财,五谷丰登,一顺百顺,齐心协力,各显神通,九九归一,实心实意。 二、搞笑敬酒词顺口溜: 红酒不醉人,越喝越精神。 看您一直不说话,喝酒肯定不害怕。 黄河流水波连波,左边喝了右边喝。 宰相肚里能撑船,喝酒不找服务员。 宁愿让胃喝个洞,不让感情留条缝。 喜欢坐在中间,酒量肯定不一般。 朋友一起,皆大欢喜,喝酒一定要彻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家吃好喝好,全靠您来领导。 老乡见老乡,喝酒要喝光。老乡见老乡,喝酒要喝双。老乡见老乡,敬酒要敬双。 喝酒吃菜,青春常在,吃菜喝酒,越吃越有。多吃菜,多喝酒,幸福才能跟着走。 三、劝酒词顺口溜大全: 头发理得平,喝酒肯定行。 头发根根站,喝酒不用劝。 头发向前趴,喝酒顶呱呱。 头发两边分,喝酒肯定深。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酒是粮食做,不喝是罪过。 酒是长江水,越喝越貌美。 酒是黄河浪,越喝越健康。 古有桃园三结义,今有一尊三碰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今朝有酒今朝醉。 人逢喜事精神爽,酒逢知己千杯少。 不带肉的友谊不香,不带酒的友谊不纯。 时间正当午,事业壮如虎,喝起杯中酒,好事跟您走。 酒文化顺口溜3 1、要让我喝好,你先要喝倒。 2、仰脖一口,看傻酒友。 3、人生一次不醉,则终生遗憾;人生经常大醉,则会遗恨终生。 4、酒是一包药,不喝睡不着! 5、会喝壹桶喝壹缸,酒厂厂长让你当! 6、喝酒再仔细,喝后不可醉。 7、我来苔你喝几杯,我醉兄弟你来背。 8、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替哥喝杯宋河酒。 9、你出钱,我出命,一起喝成神经病。 10、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11、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身体,我喝一点。 12、酒不醉人人自醉,关键在于气氛对。 13、戒一回喝一回,回回失败。 14、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 15、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16、有醉有醒,心态不同! 17、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18、背靠嘉陵江,喝酒当喝汤。 19、一手拿酒瓶,一手拿文凭;外边供着个花瓶,家里扶着个醋瓶;对上级要摆平,对下级要铲平! 20、只要感情铁!不怕胃出血! 21、百杯须痛饮,一枕拚春酲。 22、酒养神水养人,不到天亮不回魂。 23、我有故事还有酒,你要不要和我一起走。 24、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25、今日酒,今日醉,不要活的太疲惫;好也过,歹也过,只求心情还不错。 2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7、喝酒讲情义,此人是兄弟。 28、那么好的酒,喝了长生不老! 29、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30、双脚一站,喝了不算。 31、逆着洋河大曲,一路游到底。 32、大哥,这酒你先喝,我善后。 33、早上喝酒不能多,今晚还有好几桌;中午喝酒不能醉,下午部门要开会;晚上喝酒不能倒,免得老婆到处找。 34、不想喝,不情愿,没控制住。 35、酒,少喝活血,酒,喝多不得活。 36、红酒白酒葡萄酒,我们友谊天长地久。 37、一杯又一杯,三杯不算多。 38、感情深,一口闷。 39、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 40、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
2023-09-10 07:42:441

我要一次统计实践活动的报告拜托各位了 3Q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7年2月7号至2007年2月27号。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七里店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沙坡池村,王庄村,毛庄村,孙庄村。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 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023-09-10 07:42:441

速求一篇关于古典音乐的赏析论文(任取一首)!

《本尼温托·切里尼从震撼的序曲表演到皆大欢喜的最后一幕,科林·戴维斯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本尼温托·切里尼》是一个几乎纯粹的快乐。科林·戴维斯艺术生涯的诸多高峰都与柏辽兹的音乐有关。柏辽兹的很多作品,直到现在还被不公平地忽视。作曲家的3部完整歌剧,与《特洛亚人》、《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相比,《切里尼》可能是知名度最小。作品的最后一幕,雕刻家切里尼铸造的金像要漂浮在炉子上面,这对于最富有的歌剧公司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该剧的演出需要大量的独唱歌手。《切里尼》剧中的精彩段落很多,包括泰雷萨的咏叹调,三重唱、第一幕的最后场景,以及第二幕的最后场景。戴维斯和伦敦交响乐团使用原始的巴黎演出脚本,并保留了对白,来实现柏辽兹将作品最终写成一部滑稽剧的意愿。这是一个完全适合乐谱快乐特征的想法,而不是突出其高贵。演员阵容非常强大,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Laura Claycomb扮演的泰雷萨——切里尼的情人。在开头的咏叹调中她大胆地使用花腔女高音的技巧,特别让人敬佩,同时她轻松地表现了17岁少女的活泼的一面。Gregory Kunde扮演的切里尼在开场阶段有些紧张,但是他逐渐调动了音调的力量,生动地描绘这个角色的狂妄自大。Peter Coleman-Wright扮演的Fieramosca非常优雅,John Relyea的罗马教皇气势威严,让人难忘。3位科文特花园的青年艺术家为该剧增色不少,Andrew Kennedy扮演的Francesco有很强的冲击力,Jacques Imbrailo的彭佩奥显示出非常高的水准。Andrew Foster-Williams和Isabelle Cals分别扮演的Bernardino和Ascanio,他们的表演配合默契,形成一对精彩的搭档。当然,整个演出还是指挥家和乐队占据统治地位。戴维斯对柏辽兹艺术特性的理解通过活泼演奏的序曲体现出来,铜管和弦乐特别得出色,第一幕的最后场景震耳欲聋的声浪,再次证明伦敦交响乐团是世界最出色的乐队之一。结构的平衡,作曲家原谱的忠实再现,以及乐手间自发的互相倾听,可能是伦敦交响乐团保持高水准的三大法宝。新的《切里尼》唱片对于那些已经了解和喜欢这个作品的人是必须拥有的,同时没有聆听过它的人会发现很容易加入前者的行列,特别是在如此便宜的售价面前。
2023-09-10 07:42:441

秦观最著名的十首诗词

秦观最著名的十首诗词为《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春日》、《满庭芳·碧水惊秋》、《行香子》、《浣溪沙》、《千秋岁·水边沙外》等。1、《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踏莎行·雾失楼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3、《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4、《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5、《满庭芳·碧水惊秋》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6、《行香子》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7、《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8、《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9、《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10、《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2023-09-10 07:42:411

求观看电视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发言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红五军团34师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担任着在长征路上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为了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红34师与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在掩护主力红军突破湘江的惨烈战斗中,该师6000余人全部牺牲。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张桐、侯勇、郑昊、郭广平、马少骅、奚美娟、杜志国等众多知名演员参演,今年4月正式开机,计划10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拍这部戏,我们剧组人员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长征。”该剧分组导演王忠伟介绍,这部戏基本上没有内景,200多个外景几乎都是在战场、行军途中,而天气“不是暴雨就是暴晒”。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在剧中饰演一名通讯兵的演员孙立元,他的脸上、胳膊上、腿上都黝黑异常,“拍了这部戏,感觉战斗年代挺艰苦的。我们年轻人真的该好好珍惜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而在董亚春眼里,闽西这片红土地上许许多多感人的历史故事,也大大丰富、鲜活了《绝命后卫师》的内容。那些当年发生的故事,很多被融入了剧中。“我们注重把情节放在第一位,通过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和情节,来吸引更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接受该剧。”这位执导过《八路军》《中国远征军》《长沙保卫战》等众多优秀作品的导演说,《绝命后卫师》是他拍摄的作品中倾注最多心血的一部,希望通过剧组的努力,让观众能够记住这些英勇牺牲的闽西子弟。《绝命后卫师》反映的闽西子弟的长征精神非常宝贵,长征时期闽西子弟勇于牺牲自己,担当后卫师,新时代的闽西也要做好经济发展的‘后卫师"!”11月5日,在龙岩市驻上海联络处举行的驻沪老红军、革命先烈后代座谈会上,红军后代、上海市原政协常委,上海市浦东新区原政协主席、上海闽西联谊会会长李佳能兴奋地发言。  李佳能的老家在长汀县河田,小叔公李珍林是红军烈士,父亲李时御是长征失散老红军。李时御出生于1919年,土地革命时期加入少年先锋队。  有一次,红四军在河田镇上的大坪里组织群众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李时御在革命激情的鼓动下参加了红军。长征途中,他在贵州的一次战斗中受伤与部队失散,后来辗转回到家乡,一直隐藏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一直不愿意讲参加长征的经历,他觉得对党,对革命的奉献不够,身边那些为红军长征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参加长征这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到落实。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李时御,充分肯定他在长征中的贡献,让他享受了失散老红军的待遇,一直到2002年去世。  李佳能退休后心系闽西老家,关心闽西子弟在上海的发展情况,《绝命后卫师》播出后,他非常关注,几乎每天晚上都等在电视机前看这部电视连续剧。  他对电视剧中闽西儿女在长征中不畏艰辛、勇于牺牲、前仆后继的英雄事迹大加赞扬,认为电视剧真实地反映了长征时期闽西儿女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做出的巨大贡献。  “《绝命后卫师》的播出是闽西的一件大事,回顾这80年的变迁,绝命后卫师的光辉事迹对每一个闽西人都有深远的影响。”李佳能深有感触地对记者如是说。  他认为,闽西客家从北方迁徙过来,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闽江流域,上千年的迁徙才有了今天的客家人,这迁徙的路程就是一种漫长的征途,本身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长征。所以闽西客家人的血液里就传承了这种不畏路途艰辛的骨气与团结一致、不分你我的亲情,这样的骨气与亲情融入到军队当中,为后来红军时代建立绝命后卫师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李佳能说,长征精神应该从苏区在闽西建立后树立起来的,长征精神不仅为长征做出贡献,在建国后闽西建设发展上也起到重大作用,无论是建立红军,还是国家建设,我们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今后的闽西老去建设中,应该多一些对红色根源地的品牌诉求,把我们的红色思想、素质作风发扬光大,红色思想最本质的特点就是闽西人民的忠诚和朴素,不计较任何名利,党叫干啥就干啥,想想看,“绝命后卫”意味着什么?就是放弃自己的生命来完成党给的任务!  当谈及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时,李佳能信心满怀:闽西子弟在红军长征中牺牲了那么多人,但多年来,闽西人民对党和国家没有任何的诉求。  今天,龙岩的交通区位优势已经确立,是闽粤赣三地的交通枢纽,高铁高速网络逐渐完善,到北京上海完全达到朝发夕至,龙岩有这样深厚的红色底蕴,在如今红色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龙岩的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体系建设将会更上一层楼,进而带动龙岩经济的快速腾飞。作为沿海一线“后卫”的龙岩,长征精神一定能在闽西土地上发扬光大,做好国家新时代的“后卫师”角色。红军长征是一项艰苦卓越的远征,而《绝命后卫师》的拍摄也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全组演职人员也上演了一场现实版“铁血长征”。在前期筹备中,剧组数次派遣美术组前往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地进行选景工作,根据结果分析后,决定将主场景搭设在福建龙岩。在拍摄中,为了拍出高质量的画面,剧组上下远赴龙岩长汀实地拍摄。据悉,《绝命后卫师》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现修了通往现场的道路,足见拍摄的不易。不过艰苦的环境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连绵不绝的雨水、苍茫的群山、阴霾的天气、充满泥泞的山路,在影调上打下了基础,展现出画面的厚重感。恬静的古镇,古朴的土楼,通过光晕、光斑、光线的散射又营造了一种令人流连的田园氛围。精良的画面也将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此外,为了保证战斗场景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剧组特别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拍摄中共使用了2吨TNT、10万发子弹,数千次爆炸,重现了红军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非常不易。但是为了呈现最好的画面,剧组上下每一个人都认真敬业,以长征精神为感召,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摄制组600余演职人员众志成城、排除万难,艰苦战斗100多日,在剧组最高达到800多人的情况下,保证安全无事故的同时,也保障了画面的拍摄质量,全面展现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中艰苦卓绝以及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红34师的绝命后卫任务是一项向死而生的悲壮任务,而这种悲壮是一种灵魂的集体升华。无论是指挥员还是小人物,当他们从农民成长为无畏死亡的伟大战士,当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个个卑微的生命就此变得无限荣光,生活也因此变得波澜壮阔。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搬上荧屏后必将异常催泪。据了解,该剧在后期剪辑时,有三个机房同时进行剪片作业,三个机房的工作人员都是90后,在剪片时,这群年轻人看着屏幕中的故事,都不禁湿了眼眶,有工作人员甚至表示自己是“哭着完成剪片工作的”,足见该剧的催泪效果。不仅如此,不少审片专家在看过剧集后也被感动得落泪。恢弘的战斗故事,感人的牺牲场景,真实的情感流露,普通人的慷慨悲歌,《绝命后卫师》为观众奉献的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传达的最动人心魄的长征精神,必将感动各年龄层的观众。
2023-09-10 07:42:391

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

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7篇 求职简历又称求职资历、个人履历等,是求职者将自己与所申请职位紧密相关的个人信息经过分析整理并清晰简要地表述出来的书面求职资料。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精选篇1 基本资料: 姓 名:__ 性 别: X 民 族:__ 政治面貌: 出生日期: 户 口: 婚姻状况: 学 历: 毕业院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外语水平: 电脑水平: 工作年限: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单位性质: 期望行业: 期望职位: 工作地点: 教育经历: X旅游X职业学校 --服务与导游--学习导游方面.酒店管理 工作经验: 20__年:望湖宾馆3个月 20__年:雷迪森6个月 20__年:中国银行3个月 兼职:手机促销 呼叫中心 专业技能: 普通话2甲 餐饮中级证 计算机等级证书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热情,充满活力,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女孩。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使我养成了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中我能够认真负责,勇于上进,能够处理好各方关系.我相信通过我不断的努力,我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精选篇2 个人信息 doudouxs 性 别: 女 年 龄: 32岁 民 族: 汉族 工作经验: 7年以上 居 住 地: 浙江台州 黄岩区 身 高: CM 户 口: 云南昭通 永善县 自 我 评 价 工作踏实、苦干,能吃苦耐劳、 求 职 意 向 希望岗位: 质量/安全管理类-品管员 工业/工厂类-组长/拉长 物流/采购类-仓库管理员 寻求职位: 生产统计, 希望工作地点: 浙江台州黄岩区 期望工资: 4000 /月 到岗时间:随时到岗 工作目标 / 发展方向 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工 作 经 历 ▌20__-04---03:台州瑞发 所属行业: 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私营企业) 担任岗位: 其他类/其他类 职位名称: 生产统计 职位描述:1负责生产订单的跟进和完成情况。2负责各车间日报表的统计、核算计时计件员工的工资。3负责对销售订单的分析、组织发货开据出库单做好相关台账。 ▌20__-03--20__-04:松川 所属行业: 仪器仪表、电工设备(股份制企业) 担任岗位: 工业/工厂类/组长/拉长 职位名称: 车间主任/拉长 职位描述:20__.7-20__.4冲压车间副主任,主要工作:负责冲压车间生产安排、品检、统计等工作20__.6-20__.6冲压车间组长,主要工作:领料、成品入库、做账(产量记录、物料核算)、品质巡查及主管安排的其他工作20__.9-20__.5综合仓库做仓管员,主要负责原材料、工具等物料的收发工作;20__.3-20__.9冲压工 教 育 经 历 20__-09--20__-07 永善县二中 计算机类/文科 高中 20__-09--20__-07 永善二中 计算机类/ 高中 技 能 专 长 语言能力: 其他:一般; 计算机能力: 初级 其它相关技能: 会电脑操作 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精选篇3 基本信息 姓 名: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5年1月15日 婚姻状况:已婚 身 高:175cm 体 重:70kg 户 籍:江西赣州 现所在地:江西赣州 毕业学校:赣州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培训班结业 学 历:中专 专业名称:畜牧兽医 毕业年份:1987年 工作 年限: 职 称: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139________ 电子邮件:12345@______ 技能专长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 职 职位类别:畜牧兽医 职位名称:畜牧兽医 工作地区:南昌 待遇要求:3000元/月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__年X月-__年X月就读于成都列五中学 __年X月-__年X月就读于成都二十四中学 __年X月-__年X月就读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自我评价: 从事畜牧兽医、兽药销售工作有二十多年,热爱这项工作,对生猪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愿与贵公司、猪场同发展、共命运。 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精选篇4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500——20__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广州金海联灯饰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__-07~20__-05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五金矿产,金属制品 担任职务:报价员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供应商单价的报价、审核、确认、录入等工作,每月核对供应商的账单、及金额的审核;每月核算员工的工资。 离职原因:个人原因 公司名称:广州彬迪商贸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__-03~20__-05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鞋业/皮具/玩具 担任职务:会计助理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内部的一些账目,对公司销售出货、入库单的审核、统计与保管;登记公司应收、应付账款明细账,与公司客户、供应商对账,每月出应收、应付账款报表,电脑账是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月底进行库存盘点。 离职原因:公司倒闭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市经济贸易学校 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精选篇5 姓名: 性别:男 民族:汉 年龄:33岁 籍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 婚姻状况:已婚 身高:170CM 体重:146KG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学历:本科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要求月薪:7000元/月 希望职业:矿业工程师-机电工程师 希望职位:机电技术员、队长 希望地区:山西吕梁不限 教育情况 时间所在学校专业学历 20__-09-20__-06东营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大专 专业描述 时间所在学校专业学历 20__-09-20__-06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本科 时间培训机构培训地点 20__-02-20__-03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培训学院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培训课程获得证书 综掘机使用与维护毕业证 详细描述 厂家培训综掘机的使用维护 工作经历 时间公司名称公司性质 20__-10-20__-07山东鑫国煤电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所在部门职位名称离职原因 矿业工程师机电工区实习技术员公司抽调 工作描述 从事矿山大型设备技术管理、安排布置每月检修计划。设备现场的管理 时间公司名称公司性质 20__-07-至今蔚县鑫国矿业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所在部门职位名称离职原因 矿业工程师机电科主管技术员未离职 工作描述 负责全矿的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协助机电矿长做好机电管理。在这几年里,我主要负责全矿的机电技改工作、参与矿井安全专篇、技改设计的审核;参与并负责矿井的机电工程安装,矿井的单位、单项工程的验收工作;并亲自整理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资料 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精选篇6 个人信息 姓名:__ 性 别:女 民 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6年12月12日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55cm体 重:46kg 户 籍:安徽淮南现 所在地:安徽亳州 毕业学校: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学 历:本科 专业名称:会计电算化 毕业年份:20__年 工作年限:一年以内 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 职 职位类别:财务/审计/税务 文字媒体/写作 市场/营销 职位名称:会计 ; 销售助理 ; 广告设计助理 工作地区:江西 浙江 江苏 待遇要求:1500元/月 可面议 ; 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英语 四级 ;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20__年9月 - 20__年7月安徽省凤台一中高中 20__年9月 - 20__年7月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专科 培训经历:时间培训机构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安徽省凤台县星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范围:20__年3月 - 20__年9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财务/审计/税务-会计经理/会计主管 工作描述:会计主管,对日常及期末账目的处理,核对各级账目的正确性,充分融入了会计层层紧密连接的重要性、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搓和,会计的宗旨日益清晰 离职原因:想进一步提高自己,回校拿毕业证 所在公司:江西省金泊丽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20__年10月 - 20__年10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销售人员-渠道/分销专员 工作描述:促销员,加入晋业大学生就业协会。从面试、挑选到上位、服务、解答,假期化妆品促销员让我对这个美丽的领域有了微妙的感情 离职原因:准备考试 所在公司:江西省远东超市 时间范围:20__5月 - 20__年6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销售人员-其它职位 工作描述:售货员,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处事的态度 离职原因:准备期末考 所在公司:安徽省凤台县啤酒厂、凤台县玻璃厂 时间范围:20__年2月 - 20__年3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生产、制造、加工 担任职位:财务/审计/税务-其它职位 工作描述:实习会计,准备初进大学校门的社会调查,体验走出家门第一步 离职原因:开学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小学至今,曾多次参加演讲、辩论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积极向上、兴趣广泛、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毅不拔、吃苦耐劳、集体荣誉感强。勇于迎接新挑战。 对待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并为此努力钻研。 勤于思考,希望非同一般的跨越。 发展方向:可从事会计、出纳等财务方面的工作。因本人爱好也可以从事营销、管理及策划、宣传、广告等方面的工作。本人愿全方位发展,锻炼自己。 其他要求:希望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人事、经验等等。 2023年求职简历模板精选篇7 李__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女|26岁(1987年6月16日) 居住地:上海 电话:139__(手机) E-mail:500shu 最近工作[ 1年8个月] 公司:__餐厅 行业:快递/物流/运输酒店/餐饮/旅游 职位:日本料理服务员 最高学历 学历:专科 专业:动漫设计 学校:__大学 自我评价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思维敏捷跳跃,做事缜密。为人诚实守信,亲和力强,善于组织工作事宜使工作更加高效。工作态度良好,工作积极向上,遵纪守法,面带微笑,以最完美的形象面对每一位客人/朋友。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快递/物流/运输酒店/餐饮/旅游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日本料理服务员 工作经验 20__ /7—至今:__餐厅[1年8个月] 所属行业:快递/物流/运输酒店/餐饮/旅游 餐饮部日本料理服务员 1.精通日语,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纪律修养。 2.熟悉本岗位职责和日常工作情况,做好餐厅卫生打扫,物品准备。 3.了解菜单,酒水知识,能够为宾客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 4.做好餐厅工作的数据记录,服务中主动与宾客交谈,写好宾客档案。 20__ /6—20__ /6:__连锁店[1年] 所属行业:快递/物流/运输酒店/餐饮/旅游 餐饮部服务员 1.大二的寒假,在餐厅里当了服务员,服务至上,得到店长的赞许。 2.工作期间,接触了各种的消费人群,了解了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理念,增加了自己的人生阅历。 刻育经历 20__/9—20__ /6 __大学动漫设计专科 证书 20__/6大学英语四级 20__/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2023-09-10 07:4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