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在著作《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3-09-27 14:44:42
TAG: 六国论
共8条回复
Chen

六国之所以破灭。不在于兵事不利,而在于希望单独与秦国交好,独善其身。秦国志在天下,而六国不知唇亡齿寒之理。

《六国论》是苏洵史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节选如下: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如下: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破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作品赏析

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

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国论

max笔记

1、六国论——弊在赂秦..背景:北宋王朝的岁币政策。借用六国赂秦的史实,来说明北宋岁币的不正确性

2、过秦论(课本上的,也就是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PS:过秦论主要是说秦之过...秦灭六国根本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wio

“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即六国灭亡,不是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真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我不懂运营

六国之所以破灭。不在于兵事不利,而在于希望单独与秦国交好,独善其身。秦国志在天下,而六国不知唇亡齿寒之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昔年张仪合纵,苏秦连横。苏秦政策得不到六国的坚持,方有获亡之果。

张仪与苏秦皆是鬼谷子学生。鬼谷子果然很牛X。

黑桃云

贿赂秦国,不敢一战,以致国力日衰

meira

弊在赂秦

tt白

弊在赂秦

相关推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何处?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扩展阅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29:161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出自苏洵的哪篇著作?

出自苏洵的六国论
2023-09-10 07:29:242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骆秦洛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出自宋代谁的六国

《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出自(宋)代苏轼。《六国论》部分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独完。故曰: 整在赂秦也。相应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士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整病在于贿赂秦国。“《六国论》:《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政论文。这篇文章通过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养士”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六国诸侯卿相都争相养士,是他们得以久存的原因,并将“士”分为智、辩、勇、力四种,他们各有着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作者认为战国时期之所以维系长久的关键,在于统治阶层能够给各种人才生存的空间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古往今来笼络人才是统治的基石和关键。苏轼此论虽有失偏颇,但见解新颖,论述周详,有好辩善辩的风格。
2023-09-10 07:29:39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出自

出自苏洵的《六国论》,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
2023-09-10 07:30:193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什么意思

灭亡原因在原文中早有解释,总体而言就是都割地赔偿给秦国了,这必然就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越来越弱小,具体到某一国亦有不同的原因,翻译成白话文总结一下如下:1、齐国灭亡原因:当秦国对付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与秦国交好,五国灭亡后,他自然也就成了秦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最后一个要对付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他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了反抗的机会。2、楚国灭亡原因:秦楚之间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楚国的蚕食,而楚国却始终怀着别样的心思,同其他诸侯国一样,心思太小,格局太小,也终究难成气候免不了被灭国的下场。3、燕国灭亡原因:燕国地处边远,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一如六国论开篇所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其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0:26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解释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0:412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这是判断句式,表示对事物的原因解释和推理 《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023-09-10 07:30:537

六国论六国破灭的原因原文回答

六国论六国破灭的原因。原本回答。这个正常。破灭主要是没经营好的原因
2023-09-10 07:31:114

六国破灭的原因有那些?

苏洵在《六国论》中,根据秦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历史事实,从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论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和“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方面进行论证。如果从苏洵针对北宋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批判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主张团结抗敌的观点,是无可非议的。但从历史事实来看,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象苏洵所论述的那样简单。 从六国方面来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历史记载,仅韩、赵、魏三国被秦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但又怕齐救魏,于是劝齐灭宋。当秦已得魏的安邑,又欲攻打韩国时,秦又说齐灭宋是不义的,劝诸侯去伐齐。二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的对外战争。秦国从孝公起,按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经过变法,秦日益变得富强,疆土扩大了。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巴蜀一带,盛产钢铁。这些主客观条件为秦国在七国中造成极大优势,这也使秦国成为有统一全国能力的强大国家。
2023-09-10 07:31:221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出自

出自贾谊的《过秦论》
2023-09-10 07:31:412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出处:北宋苏洵所作的《六国论》。原文节选: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国论
2023-09-10 07:31:571

六国破亡,弊在赂秦意思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扩展阅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34:231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出自哪篇文章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出自哪篇文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出自宋朝诗人苏洵的《六国论》六国论苏洵 〔宋代〕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4:312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4:441

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4:571

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5:111

六国破灭亡,弊在赂秦。

译文:1、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2、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3、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4、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5、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6、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7、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扩展资料:《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1、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2、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国论 (苏洵作品)
2023-09-10 07:35:29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解释

那啥,说句实在话 是真打不过(*u263b-u263b*)。
2023-09-10 07:35:499

六国为什么会灭亡

灭亡原因在原文中早有解释,总体而言就是都割地赔偿给秦国了,这必然就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越来越弱小,具体到某一国亦有不同的原因,翻译成白话文总结一下如下:1、齐国灭亡原因:当秦国对付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与秦国交好,五国灭亡后,他自然也就成了秦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最后一个要对付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他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了反抗的机会。2、楚国灭亡原因:秦楚之间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楚国的蚕食,而楚国却始终怀着别样的心思,同其他诸侯国一样,心思太小,格局太小,也终究难成气候免不了被灭国的下场。3、燕国灭亡原因:燕国地处边远,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一如六国论开篇所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其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6:381

《六国论》中论述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023-09-10 07:36:566

六国破灭出自宋代谁的

“六国破灭”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一、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二、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又两次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为谗言陷害被诛杀,(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每日每月割让土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赏析: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2023-09-10 07:37:37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

翻译: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7:511

历史上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苏洵在《六国论》中,根据秦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历史事实,从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论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和“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方面进行论证。如果从苏洵针对北宋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批判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主张团结抗敌的观点,是无可非议的。但从历史事实来看,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象苏洵所论述的那样简单。 从六国方面来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历史记载,仅韩、赵、魏三国被秦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但又怕齐救魏,于是劝齐灭宋。当秦已得魏的安邑,又欲攻打韩国时,秦又说齐灭宋是不义的,劝诸侯去伐齐。二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的对外战争。秦国从孝公起,按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经过变法,秦日益变得富强,疆土扩大了。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巴蜀一带,盛产钢铁。这些主客观条件为秦国在七国中造成极大优势,这也使秦国成为有统一全国能力的强大国家。
2023-09-10 07:38:131

苏洵《六国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六国论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参考赏析 写作特点 1.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国经过商秧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同时,秦灭六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走向统一的大势,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本文属于史论,但并不是进行史学的分析,也不是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论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因此我们分析这篇文章,不是看它是否准确、全面地评价了历史事实,而应着眼于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2.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胳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 3.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在语言方面,本文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再加上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使文章“博辨以昭”(欧阳修语),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2023-09-10 07:38:21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出自哪篇文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出自《六国论》。《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8:291

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亡

灭亡原因在原文中早有解释,总体而言就是都割地赔偿给秦国了,这必然就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越来越弱小,具体到某一国亦有不同的原因,翻译成白话文总结一下如下:1、齐国灭亡原因:当秦国对付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与秦国交好,五国灭亡后,他自然也就成了秦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最后一个要对付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他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了反抗的机会。2、楚国灭亡原因:秦楚之间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楚国的蚕食,而楚国却始终怀着别样的心思,同其他诸侯国一样,心思太小,格局太小,也终究难成气候免不了被灭国的下场。3、燕国灭亡原因:燕国地处边远,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一如六国论开篇所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其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2023-09-10 07:38:361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对吗?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扩展阅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38:531

六国破灭的弊端是什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39:121

六国灭亡的原因

没有实力和资源
2023-09-10 07:39:296

六国破灭的弊端在哪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白话翻译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兵:兵器。善:好。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10 07:40:06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扩展阅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六国论宋代: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40:201

义不赂秦的义的意思 苏洵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1、义不赂秦的义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坚持正义”。 2、全句为“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意思: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出自苏洵的《六国论》。 3、全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译文: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40:271

六国灭亡的原因

苏洵的六国论,开宗明义,指出六国被灭“弊在贿秦”。这一观点,在当代依然有积极的意义。面对强敌,只能韬光隐晦,强根固本,壮大自我,让敌人不战而退。妄想讨好敌人,让敌人高抬贵手,无异于痴人说梦!卑躬屈膝,牺牲自身利益一味退让,只会助长敌之气焰,让对方贪欲之心日盛!苏洵的《六国论》开篇就说“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破灭,不是兵器不锋利,也不是仗打得不好,而是一味地向秦割地求和。,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这种观点,放在当代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一个国家,一味地向他国示弱,难免会引起别国的不良企图。所以,发展自己的综合实力,让别人不敢随意欺负才是硬道理。朝,苏氏三父子以《六国论》的同样的命题去作文,且父子三人各自的《六国论》都长期被后人所传诵,这,在世界文论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他们父子三人也和贾谊一样,是在讨论战国历史和秦朝的兴衰,但是,由于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功底深厚的易学家,所以,他们的评论分析和观点,与贾谊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说,三苏父子的《六国论》,当属苏洵的《六国论》最为老辣,该文的立论标准,在所有的经书中都几乎是寻找不到的,笔者认为,他的《六国论》立论理论标准模型,应该是他从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中直接总结出来的社会人生经验!苏洵的《六国论》(见附录)认为,战国中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本来是可以形成联合政权的!但是,由于秦王朝一意要灭亡六国,而六国中,韩魏两个王朝有又是挡住秦朝军事力量东进的障碍,于是,秦朝在战略上采取了“远交近攻”,也就对韩魏两国后方的齐、赵、燕进行软硬兼施的办法,这样,这三个国家连同楚国都因为惧怕秦王朝的势力而力求自保,他们连连使用贿赂的方法试图去取得秦朝的欢心,结果,秦朝就把这些贿赂赏赐给自己的战将和降将,刺激得这些部属吞并他国领土的野心越来越膨胀,最后,导致韩魏两国的孤立,当秦朝攻击韩魏的时候,其他的国都坐视不救,最后造成秦国一个个的分化瓦解了各国,一个个的击破他们,最终灭亡了六国.苏洵的《六国论》的立论标准,是“衡”论,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系统契约和平共处观.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苏洵时代,人们还按照传统的史学观,认为秦朝属于暴政,他们是把同情心放在六国一边的,他们还没有去考虑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必然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肯定,苏洵的《六国论》中的“平衡”世界观,是积极的!因为,事实上证明,秦朝自武力统一中国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一直就没有真正解决好两个关系,一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二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中的种种问题,至今还拖着中国现代化的后腿!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秦朝一统政权,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其也的确给后代留下了许多至今尚未克服的社会弊端,这些,都还需要今人去努力克服和重新建设新的文明文化形态.但是,我们应该承认,苏洵的《六国论》实际上揭示出了人类文明文化中的一个共有的重大问题,这就是人类文明社会文化心理中的契约和平观和自私自利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果问题.许多人,或者许多集体和国家实体,他们往往都很难意识到人类文明实际上是一种系统生态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当大家处于某种强势权力的压迫之下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自保,且不顾及别人别单位和别国的安危,甚至都有种侥幸心理,总是以为别人别单位和别国被强势者吃掉与自己没有关系,于是,自己虚妄的以为,只要自己给强势权力者进行贿赂,去搞好与强权者的关系,于是,自己就可以从强权者那里获取到好处.结果,事实上是,最后大家全部被各个击破,大家都要被毁灭掉!苏洵的“权衡”思想,显然来自于秦汉时代的权衡观,特别是来自于西汉思想家扬雄的“太玄论”,这个“权衡”思想的原则,和现在的系统控制论有些相仿,唯一不同的是,现代系统论的理论模型,是来自于现代物理实验模型,是来自于独立于宇宙和人之外的物理模型,所以,现代系统控制论,在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特别不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但是,中国古代的这个“权衡”观,则既是来自于物理世界中的“秤、水平”等物理原理,同时,又是来自于自然生态的平衡法则原理,还来自于古人对人心和宇宙关系的探索原则.所以,苏洵的《六国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破解人类世界中的和平发展法则,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这就是说,如果人类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不被改造!
2023-09-10 07:40:371

六国论古今词义

(1) 秦以攻取之外:之:助词,表限制,不译.(2)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 其实百倍:其实:古今异义.古义:它的实际.今义:实际上.(4) 诸侯之所亡:亡:丧失,丢失.(5) 则秦之所大欲:则:那么.(6) 固不在战矣:固:本来.(7) 思厥先祖父:先:古今异义.古义: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今义:时间或次序在前的.祖父:古今异义.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即爷爷.(8) 以有尺寸之地:以:连词,表结果,可译为“这才”.(9) 举以予人:以:介词,用,拿.(一说为连词,相当于“而”.)(10) 而秦兵又至矣:而:转折连词,“可是”.(11) 至于颠覆: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的结局,终究、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颠覆:古今异义.古义:灭亡.今义: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12) 理固宜然:理:名词用作状语,按理说.固:本来.宜:合适,适宜.然:形容词后缀.(13) 以地事秦:事:名词活用作动词,侍奉.(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否定判断句式,本文中心论点.(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式.而:就.亏:亏损,减弱.道:途径,原因.(3)六国互丧:互:古今异义.古义: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4)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因为,由于.(5)不能独完: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保全.
2023-09-10 07:41:341

六国灭亡的原因

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他认为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李桢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他认为是天意,秦强大所以能灭六国,秦残暴所以早亡。苏轼: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他认为六国灭亡是因为他们对人才的收集太少不如秦国,人才是立国之本。秦灭也是因为对人才的坑杀。以上三种论点都有他们的背后意义,都是借古讽今。
2023-09-10 07:41:441

六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六国论——苏 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2023-09-10 07:41:521

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各国君主目光短浅只为一己私利。

苏辙《六国论》
2023-09-10 07:42:276

翻译: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翻译: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出自:《六国论》原文及翻译::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翻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2023-09-10 07:42:431

六国论中齐楚燕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灭亡原因在原文中早有解释,总体而言就是都割地赔偿给秦国了,这必然就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越来越弱小,具体到某一国亦有不同的原因,翻译成白话文总结一下如下:1、齐国灭亡原因:当秦国对付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与秦国交好,五国灭亡后,他自然也就成了秦国最后的对手,或者说是最后一个要对付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让他失去了自我,也没有了反抗的机会。2、楚国灭亡原因:秦楚之间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秦国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楚国的蚕食,而楚国却始终怀着别样的心思,同其他诸侯国一样,心思太小,格局太小,也终究难成气候免不了被灭国的下场。3、燕国灭亡原因:燕国地处边远,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一如六国论开篇所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其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2023-09-10 07:43:071

六国论中告诫当今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23-09-10 07:43:242

六国灭亡的原因

不知道联和起来打秦国,也不变法!不死就怪了!而且秦国的有文有武,各个都好!有李斯!还有大将蒙括和蒙毅!
2023-09-10 07:43:368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哪里

六国论
2023-09-10 07:43:566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苏洵为何这样说?

苏洵认为六国之所以破灭,其根本原因是在于 “ 赂秦 ” , 而忽视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以及必然性。
2023-09-10 07:44:126

大家分析一下六国灭亡的原因

秦国经七代努力,终有扫六和而并天下的结果。至于六国之所以破灭,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苏洵以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确实不是因为兵不利,战不善,六国岂乏精兵良将。就赵国而言,灭国前期尚有李牧、庞煖两位名将,而且能数次大败秦军。但六国之弊却不在“赂秦”,秦与六国的根本区别在于“务实”。
2023-09-10 07:44:532

音乐系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完成学业的重要一笔,它不但影响最终的学位成绩,同时也是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所学知识的汇总,领悟以及应用程度,但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缺少毕业论文的写作经验,便成了致命伤,如果写得一篇即合格又有一定水平的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本站根据经验汇总的一些心得,希望对广大学子们都能有所帮助! 首先,论文的开端――选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目的明确、正确才能使事情事半功倍。那么在选题时将从何下笔呢?当然,有二个原则你必需考虑 1 价值性原则 对于拿学位的人来说,写论文不单单是完成任务,更主要的是论文的内容要具有价值性,所以在选题时,不单单要看难易程序,要从两方面考虑其价值,即理论价值或者应用价值,这里以应用价值为首选,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将没有实际应用和交流的意义,那么纵使华丽丰富,也是华而不实,所谓应用价值就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当下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 2 可行性原则 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 所谓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个人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只有量力而行,才能有所发挥。 在这里试举一例,如学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选题的范围非常广,你可以从企业的产、购、销等流程某一环节入手,从财务、人员、工序、战略等等方面入手,当然时下人们比较关注的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外资的合作上,那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来讨论,但如果你只是感兴趣,却对此知之甚少的话,最好放弃,从其它入手,否则很难有始有终,最后只能中途放弃。 其次,当选题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搜集材料。 材料从哪里来?途径有三: 1 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取之不竭的素材来源,尤其对于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许多的实践经验,将是写作中的最鲜明的好材料。 2 来源于书本和网络 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你的选题已经确定,便可以寻这条线索,去查找相关的书籍、报刊,把它们汇聚在一起,自然会在阅读中寻出文章的脉络来,当然,提醒你,在阅读中做笔记是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这样当你在回头想起什么时,不会海里寻针,同时对于论文最后的参考出处也会水到渠成。另外,由于目前网络的发达,在网上找资料也变得很方便,但一般来讲网上资料不易过多,这样可能会使你的文章权威分量下降。最后,最好在阅读前了解毕业论文对于文献的数目分量和来源要求,这样在查找时可以准备出允足的数量和比例安排,才不至于最后麻烦。 3 来源于一手资料。 在有些论文的写作中,学校要求学生亲自做一些调查和采访,这样的材料就是一手材料,那么上面所提到的第二种途径可以称之为二手材料。一般来说,如果学校没有特殊要求,最好是以二手资料为主,因为相比于自已所做的调查,其一不但耗费精力、物力、财力,更主要的是不一定可以说明问题的实质。 第三步下来,就是立意。 当你寻着选题方向备好资料并阅读后,从中你会发现你要写的问题可以是什么,有的时候会有好几个,那么在选择时就要注意几个原则: 1 符合现实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2 反映客观事物本质。 3 要有独到的见解。 这里就不多说了,主要说说下面文章框架的建立吧。 第四,谋篇布局 所谓谋篇布局,就是考虑和安排文章的整体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确定了主题,选定了材料,接着就要把文章的框架搭起来。 一般来说,毕业论文是遵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来安排的,开头和结尾会有摘要和结论,当然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无论怎么样,一定切记脉络清楚,符合一定的逻辑性,而不能忽东忽西,杂乱无章,而且还要做到在安排结构时,做为重点段落要多着笔墨,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做到文章层层深入,发展流畅,并且赏心阅目。 以下介绍一下构局要点: 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围绕主题安排结构;(二)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三)要完整、自然、严密。 第五,起草论文。 此前的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动笔了。把思绪沉淀下来,不要顾虑什么,只要一气把它写下来就好。
2023-09-10 07:42:031

祝福你亲爱的歌词

就走到这里吧什么话都不用讲刹那间已泪如雨下从此你我各天涯也许再也不见了亲爱的你还会记住我吗细雨纷飞交织了泪水模糊了眼执手相望没有任何语言轻抚你即将陌生的脸曾经这面容是我的天如今却变成了刺向我心头的剑祝福你我曾经最亲爱的狠狠心挥手告别别这样依依不舍就此擦肩是最好结果何苦还彼此折磨如果能立地成佛斩断这红尘是否一样活每当彩霞满天菊花遍野的时节我会唱起我们最爱的歌将离别后的故事诉说如果可能就来看看我不管怎样照顾好自己好好活着祝福你我曾经最亲爱的走在熟悉的街道人来往依旧热闹却再也听不到你的笑如今你在谁怀抱他是否对你更好那臂膀是不是你要的依靠一切都已过去一切还都继续着刻骨铭心后还奢望什么既然命中注定是过客大彻大悟了我又如何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说得没错祝福你我曾经最亲爱的
2023-09-10 07:42:031

光电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光电工程硕士生毕业待遇可以说是非常的好的。一般刚毕业时月工资可以达到两万块钱,后期工资会更加的高。待遇非常好,综合收入一年20万起。一般工资水平和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公司和个人能力上是分不开,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毕业生一般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工资上能够达到5000左右,甚至一些比较好的工作工资可以达到6000多。因为光电工程专业是目前社会中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其技术应用性比较强,而且是光电工程硕士生,因为学历为硕士学历,因此的话就会相对于本科学历而更有优势,所以光电工程硕士生毕业待遇会非常的好近年来,随着光电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 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电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一个合格的光电工程师精密机械、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企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光电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工资待遇很好。
2023-09-10 07:42:051

怎么查工行对公账户客户经理

查工行对公账户客户经理:1、可以在任何一个工商银行网点查询到客户经理姓名、联系方式、所在网点等信息,并由客户经理为您提供资产配置服务。2、通过登陆融e联APP-我的-联系工行-联系客户经理,查询客户经理信息,提供资产配置服务。
2023-09-10 07:42:001

仓库管理员求职信范文

  找工作,是竞争什么?最开始竞争的是简历!因为你到任何一个招聘单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投递简历,而简历就是那些单位了解你的第一扇窗口。下面是整理的仓库管理员求职信范文,欢迎阅读。   仓库管理员求职信范文1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信。   近日在网站上得知贵单位近期将招聘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仓库管理的工作,刚迈如韶华岁月的我,向往美好的人生,漫漫人生路,我想路在我的脚下,第一步我所盼望的,是能够迈入贵公司的大门。 按照我的理解,仓库管理的工作虽然枯燥乏味,并且累人,但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货物的出入质量事关整个业务的质量。并且我在学校食堂做过兼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承受仓库管理的工作带来的困难。   四年来,在老师的严格教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还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能熟悉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仓储管理员求职信范文仓储管理员求职信范文。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了大量书籍,参加了学校的多种活动,不仅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的特性。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在家乡的企业中从事过多种和物流管理相关的工作,其中也包括了仓库管理。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如蒙不弃,请贵公司来电查询,给予我一个接触贵公司的机会。   此致   敬礼   xxx   日期   仓库管理员求职信范文2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殷切盼望您的佳音,谢谢!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审阅我的求职信,给予我毛遂自荐的机会。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优,我热爱会计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系统学习了仓库管理等专业知识,通过实习积累了转丰富的工作经验。   大学期间,本人始终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在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全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曾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等职。   在工作上我能做到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力求做到最好。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干”,学习成绩优秀,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并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   一系列的组织工作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工作经验,使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如何与人共事,锻炼了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关心集体、务实求进的思想。沉甸甸的过去,正是为了单位未来的发展而蕴积。我的将来,正准备为贵公司辉煌的将来而贡献、拼搏!如蒙不弃,请贵公司来电查询,给予我一个接触贵公司的机会。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殷切盼望您的佳音,谢谢!   此致   敬礼   xxx   日期   仓库管理员求职信范文3   个人信息   姓名:   目前所在:广州   年龄:24   户口所在:茂名   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族   身高:169 cm   体重:53 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物流专员/助理:,物流/仓储:   工作年限:2   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20xx--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佳杰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起止年月:20xx-02 ~ 20xx-03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所属行业: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担任职位:仓库管理员   工作描述:1、按规定做好物资设备进出库的验收、记帐和发放工作,做到帐帐相符。   2、 随时掌握库存状态,保证物资设备及时供应,充分发挥周转效率仓库管理员工作简历模板范文仓库管理员工作简历模板范文。   3、定期对库房进行清理,保持库房的整齐美观,使物资设备分类排列,存放整齐,数量准确。   4、熟悉相应物资设备的品种、规格、型号及性能,填写分明。   5 、搞好库房的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库房的防火、防盗设施,及时堵塞漏洞。   6、负责各项运输和仓库的行政管理,确保物流体系的正常运作。   7、负责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物流服务初步计划,并组织协调各部门按计划进行工作。   8、编制总体业务流程方案,确保货物在不同处理方式下,以专业方法运作,使其在流畅安全下进行   9、管理物流供应商以使货物送达目标客户手中,并不断提升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仓库管理员工作简历模板范文求职信。   10、提供实时管理和作业报告,确保计算机系统(ERP)物流信息系统和手工操作系统数据精确。   11、危机性事故发生时,即时候命执行任务   12、完成公司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广播电视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获得学位:毕业日期:20xx-08   专 业 一:物流管理专 业 二: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20xx-1020xx-04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物流管理--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一般粤语水平: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物流技能: 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对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仓库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等有深入学习,   具备一定的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配送方案的开发基础;对运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物流运作流程优化有一定研究;   熟悉ERP运作流程,能够深入对ERP、MRP库存管理信息处理的系统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解决!   详细个人自传   我的理念是:人生年轻30岁之前不吃苦,30岁后加倍吃苦。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   仓库管理员求职信范文4   姓名: 朱先生 性别: 男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族   户籍: 湖南-株洲 年龄: 27   现所在地: 广东-深圳 身高: 170cm   希望地区: 广东-深圳、 广东-东莞   希望岗位: 工业/工厂类-叉车司机   工业/工厂类-仓库管理员   工业/工厂类-其他相关职位   寻求职位: 仓务或叉车方面   教育经历   20xx-09 ~ 20xx-06 湖南省醴陵市第七中学 文科 高中   培训经历   20xx-09 ~ 20xx-10 东莞市高培学院 厂(场)内机动车驾驶 叉车驾驶证   **公司 (20xx-07 ~ 20xx-09)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其它生产、制造、加工   担任职位: 仓库管理员 岗位类别: 仓库管理员   工作描述: 1.负责货仓的日常管理维护事务。(定时盘点,7S监督与检查,区域的规划)   2.负责货仓成品发货,整理货物、上架、备货、打包装车出货。   3.负责使用叉车的各项工作,(仓库里面为两到三层的货架)包括公司内设备、配件、材料运送等工作。并持有经“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厂内机动车(叉车)作业证。   熟练操作电脑Office办公平台,熟练操作SAP及金蝶K3系统;熟练叉车驾驶各项作业,熟悉叉车检查和日常管理与维护。[厂内电动叉车,丰田侧驾驶前移式(7FBR**)叉车和平衡式叉车(7FB**)及手自动柴油叉车]   离职原因: 急事回家处理   **公司 (20xx-10 ~ 20xx-05)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其它生产、制造、加工   担任职位: 领班助理 岗位类别: 组长/拉长   工作描述: 任职Motorola手机项目领班助理职务,带领两条生产线三十多名员工负责生产手机的最末端环节——包装。   1.负责安排手机成品程序测试,IMEI标签打印张贴,包装手机及附件、装箱打包。   2.根据生产进度制定生产的周计划表及日报表,组织开早会及其他会议,负责本部门员工考勤。在每日生产安排中进行合理的调配,并监督计划的实施,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3.根据生产任务完成状况,合理安排加班,填好加班申请表及其它有关生产的各类表格,并及时将公司下达的指令及其它信息,及时填好写在公告板上及时提醒员工。   4.当车间内部出现生产人员不平衡,某些工序出现人员过剩,某些工序出现人员不足,及时进行人员调整。   5.有计划培训员工技能,提升生产效率和员工收入,维护凝聚力,提高生产能力。   离职原因: 部门裁员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 无   计算机水平: 初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计算机操作熟练,能独立排除基本软硬件故障。办公软件操作熟练。   技能专长: 电脑拆,组机(台式及笔记本)。叉车驾驶及作业。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流利 粤语: 一般   英语水平: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 仓务,叉车司机,物流方面   其他要求: 要求提供良好的食宿   自身情况   自我评价: 为人诚恳,工作务实,有强烈的责任感。   兴趣爱好: 户外骑行 登山 足球 篮球   仓库管理员求职信范文5   尊敬的领导:   你好!非常感谢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我的自荐书!   我是兰州外语职业学院物流管理的学生,将在20XX年6月毕业。在即将踏上征程之际,在此呈上自己的求职信息,特毛遂自荐,愿意接受贵公司的考核与挑选。   我通过各种渠道大致了解了贵公司的情况,知道贵公司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具有现代潮流的公司,具有很大的活力,而我也非常希望能加入这样的企业,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能对自己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能在贵公司的帮助下、在贵公司大发展的环境下促进自己的发展。   现谨向你作一下自我推荐:在大学生活中,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主修了物流概论、企业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经济学、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实务管理、电子商务、财务会计、数据库、市场营销等课程,并都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   21世纪呼唤综合性人才我知道光是有好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我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课余时间,在一惟单位兼职,业绩突出受到领导的高度赞扬。伴着青春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我即将走完三年的求知之旅,美好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更养成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大学期间,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这已成为过去;面对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我很清楚自己知识有限,但我更清楚我有着不甘落后的精神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愿望。乐于进取、不怕挫折是我的人生信条,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去实践、去闯、去干,因为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也终究要在实践中体险辏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   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静盼你的佳音!   此致   敬礼!
2023-09-10 07:42:001

如何网上买保险

2023-09-10 07:41: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