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友而别(解释)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而:_______(解释)结友而别 而:_______(解释)两个“而”的解释一样吗

ywgaoster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结友而别(解释)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而:_______(解释)
结友而别 而:_______(解释)
两个“而”的解释一样吗?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白羊人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不一样!
1年前

相关推荐

鲁肃对吕蒙 刮目相待 后,为何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wenxin581年前1
qingyang316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因为他佩服吕蒙的才学
《孙权劝学》一文中,交代“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孙权劝学》一文中,交代“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不要满篇废话的.
白惜惜1年前1
及人慈善志愿者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烘托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标准答案···
文章别为出交代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止基乃理1年前1
icjdobl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鲁肃以前和吕蒙同在孙权手下共事,因吕蒙是个老大粗而瞧不起他.现在发现他变得有学问了,便和他交朋友.
孙权劝学结尾"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作用是什么
孙权劝学结尾"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作用是什么
顺便答一下木兰身上体现了哪些美?
寻找母狮1年前1
dd的绿叶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体现鲁肃对吕蒙的尊敬 花木兰:孝顺父母 聪敏勇敢 精忠报国 勤劳善良 机智敏捷
孙权劝学的几个问题.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说说文中描写旳三人各自旳性格特点.3、找出以下句子中旳通假字:1)
孙权劝学的几个问题.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说说文中描写旳三人各自旳性格特点.3、找出以下句子中旳通假字: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能回答多少回答多少!
风lang1年前1
ffhome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1、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孙权直言不讳,赏识人才,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是个贤明的君主.吕蒙憨厚老实,知错能改,有上进心鲁肃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并加以鼓励.
3、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邪:通“耶”,语气词.
4、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原因是什么?
lcl03261年前1
绿色草坪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古人讲孝道,每天要向父母行礼问安.
鲁肃资历年龄长于吕蒙,原先轻视对方年轻而少文,现在一改成见刮目相看,经过拜见吕蒙母亲行礼问候,再与吕蒙结交朋友,是表示敬重的友情.
下列而字的用法:得为众人而已一、结友而别、一抚尺而已、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下列而字的用法:得为众人而已一、结友而别、一抚尺而已、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平南驿站1年前1
caitong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得为众人而已一:于是、就.
结友而别:方才.
一抚尺而已:顺接连词,就.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可是.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含义同上.表示转折:但是.
第1概括孙权劝学的写作内容.第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第3:分析文中三对人物对话中各自的语言情味.(孙权、吕蒙、鲁
第1概括孙权劝学的写作内容.第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第3:分析文中三对人物对话中各自的语言情味.(孙权、吕蒙、鲁肃)
小仓丸1年前1
楼上雅座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划线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见往事耳 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即更刮目相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关联: 、 .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 写作经验谈: 参考答案 1.①推脱;②了解;③到;④重新. 2. 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 5.吕蒙的学习过程;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麻烦采纳,谢谢!
关于酒的典故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以酒会友或者结友的事例?关于酒的故事也可以
luofei6661年前1
braboy007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酒之典故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秬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据《文选·左思》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
酤:据《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酒.醑: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粮露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将归一绝》诗中写道,“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黄封: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苏轼在《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中写道,“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又据《书言故事·酒类》记载,“御赐酒曰黄封”.
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酒.据《礼·曲礼》记载,“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
昔酒:这是指久酿的酒.据《周礼·天宫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贾公彦注释说:“昔酒者,久酿乃孰,故以昔酒为名,酌无事之人饮之”.
缥酒:这是指绿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启》中写道,“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宋代苏轼在《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中,写有“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这是酒的拟称.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诗句.清代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的诗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八大王》一节中,也写有“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的词句.
曲道士、曲居士:这是对酒的戏称.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在《杂诗》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杜甫在《归来》诗中写道,“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苏拭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曲蘖有毒,安能发性”.
春: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人们常以“春”为酒的代称.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这本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在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香蚁、浮蚁:酒的别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蚁而得名.韦庄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韵》诗中写道,“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吴文英在《催雪》中写道,“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天禄:这是酒的别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称为“天禄大夫”.
椒浆: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写道,“奠桂酒兮椒浆”.李嘉**在《夜闻江南人家赛神》诗中写道,“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浆本来是指淡酒而说的,后来亦作为酒的代称.据《周礼.天官,浆人》记载,“掌共主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忘忧物:因为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它.后来就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元代乔吉在《金钱记》中也写道,“在了这扫愁帚、钓诗钩”.
狂药: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唐代房玄龄在《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诗中也写到了“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诗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般若汤: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清圣、浊贤: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晋代陈寿在《三国志·徐邈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后人就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
“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中的“拜”的意思
“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中的“拜”的意思
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中 拜 拜访为什么不行?
紫色枫叶5201年前1
sunplay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古人讲孝,男子每天出门回来,要拜见父母问安,称拜见高堂.
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资历年龄都在吕蒙之上,去拜见后者母亲,像对待自己母亲一般行礼问候,这种结交朋友是最敬重的方式
文章为什么要写吕蒙 大惊 ,与鲁肃 结友 表现的鲁肃怎样的性格特点?
drewtow1年前1
jy00249831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通过鲁肃所见说语侧面描写出了吕蒙的进步
文言:孙权劝学本文第二段的内容概括(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鲁肃为什么与鲁蒙"结友"
文言:孙权劝学
本文第二段的内容概括( )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鲁肃为什么与鲁蒙"结友"?
oldcowboy1年前1
淡如水清如茶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鲁肃赞学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根据《孙权劝学》回答问题.(可用原句)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2)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根据《孙权劝学》回答问题.(可用原句)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2)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根据《孙权劝学》回答问题.(可用原句)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2)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一句?(4)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别说有意思1年前1
ekfgwcq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为读的时候需要断句的地方,特此标明,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问题回答:
(1)因为: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从吕蒙的变化中,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书是第二课堂、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增长知识大有帮助.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O(∩_∩)O谢谢~~
有任何疑问请追问我,一定尽力为您解答.
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朋友O(∩_∩)O~
“初,权谓```````````````````````````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译文
tatan-tatan1年前1
任舞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而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只应当粗略的略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怎么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少学识才干的吕蒙了!”吕蒙说:“与有抱负的人分别几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了解事物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而别"?
没有烟只有花1年前1
bonboy1981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自己繁忙的军务推辞.“我哪里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呢?但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与我相比怎么样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交谈议事,非常吃惊道:“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那个知识浅薄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去.这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出处
《孙权劝学》:吕蒙原是一介物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思思19841年前3
gzlx 共回答了73个问题 | 采纳率80.8%
因为鲁肃爱才敬才,被吕蒙的才华所折服,因此二人结为友人。(大概是这样)
《孙权劝学》中文章结尾写鲁肃拜见蒙母和与吕蒙结友 说明了什么
balance0011年前1
花落--谁家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0.6%
鲁肃对吕蒙的进步很是赞叹,愿意与吕蒙交往,也说明鲁肃是个爱才敬才的人,所以拜见蒙母 ,并和吕蒙结为朋友.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而是什么意思
jw46491年前1
nadb65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这个故事叙述的是 孙权劝学后 吕蒙才识突飞猛进,令鲁肃大吃一惊,需知吕蒙原本给鲁肃乃是莽夫形象,鲁肃敬才,所以马上与吕蒙相交~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拜访对方母亲与之结为好友变现为甚是在意,敬重的态度.
这里为什么解释为“才”这个而其实具体可以说是 方才的意思.因为普通的交友是不用拜访吕蒙的母亲的,这里表达一种深交的含义,可理解为,鲁肃立刻热情的跟吕蒙结交,并且拜访了吕蒙的母亲大加夸赞吕蒙的才华与进步,方才告别.略有一点恋恋不舍的意味~
文言文词汇意:肃意尚轻蒙( )不可以故意待之( )以:以备不虞( )而:结友而别( )
arron_geng1年前4
ML璐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意:肃意尚轻蒙:
名词,心意;心思.这里是“心里”的意思.
不可以故意待之:
名词.眼光;心态;想法.
2、以:以备不虞:
连词,表示目的,来;用来.
3、而:结友而别:
连词,表示顺承(顺接),而;而后;然后.
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而别
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呶呶MM1年前1
1_23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因为鲁肃认为吕蒙进步了不少,若两人成为朋友可以互帮互助各自都可以共同进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意思
ttl681年前1
198553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课文以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而结束全文,试分析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课文以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而结束全文,试分析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十分钟内!
目断魂销1年前1
youchao6666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因为鲁肃见识到吕蒙学习后的才学和感受到了吕蒙善于听取他人建议的优点,很钦佩吕蒙,才与他结为朋友.
鲁肃对吕蒙“刮目相待”后,为何“逐拜蒙母,结友而别.”?
弓长莫急1年前1
summerhillnsw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因为他认为吕蒙进步很快不是因为佩服他的才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而的意思见题我们老师说是 才 这是为什么
别了疯子1年前1
枫岚222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个故事叙述的是 孙权劝学后 吕蒙才识突飞猛进,令鲁肃大吃一惊,需知吕蒙原本给鲁肃乃是莽夫形象,鲁肃敬才,所以马上与吕蒙相交~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拜访对方母亲与之结为好友变现为甚是在意,敬重的态度.
这里为什么解释为“才”这个而其实具体可以说是 方才的意思.因为普通的交友是不用拜访吕蒙的母亲的,这里表达一种深交的含义,可理解为,鲁肃立刻热情的跟吕蒙结交,并且拜访了吕蒙的母亲大加夸赞吕蒙的才华与进步,方才告别.略有一点恋恋不舍的意味~
初一下语文十五课孙权劝学 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紫龙1年前7
catdog198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答:因为吕蒙学有所成,而鲁肃敬才爱才,是礼贤下士,他们是情投意合的,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鲁肃自然就与吕蒙“结友”
我们考过试了,这题老师讲解过.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死而后已的【而】..相委而去的【而】..得为众人而已耶的【而】..肃拜蒙母,结友而别的【而】..汝宜愧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死而后已的【而】..
相委而去的【而】..
得为众人而已耶的【而】..
肃拜蒙母,结友而别的【而】..
汝宜愧而不可留也的【而】..
呃,就是说它们的词性和在句中的解释.
zxtianya1年前1
wxsjZYH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
(2)、若夫……岩穴暝 (承接、轻读)
(3)、朝而往,暮而归 (修饰、轻读)
(4)、溪深而鱼肥 (并列、轻读)
(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重读)
累死我了,不许抄袭哦!
苏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维维安LULU11年前1
angle66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整句意思是: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而:然后,就的意思,表示承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什么鲁肃要和吕蒙结友
听情歌流眼泪1年前1
Acup的女人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5 孙权劝学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教学建议
一、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二、教学本文,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分角色朗读,进行快速背诵竞赛,复述课文,改编原文并口头表述,等等.
三、可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二、《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三、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摘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四、《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五、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1文章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2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伤仲永》与这篇《孙权劝学》有什么区别?
zeon1539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在孙权劝学句子中“结友而别”的“而”是什么意思?
tiger16091年前4
barfee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结友而别”是结交了朋友就分别了的意思.
所以,“而”是“就”的意思!
英语翻译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还有初中人民教育出
英语翻译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还有初中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练习册语文七下《土地的誓言》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答案
前面的50财富值,后面的150财富值.
sean2251年前1
爱我别商量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相同:写出吕蒙变化,鲁肃赞叹.
不同:1.孙权劝学主要记录言语,鲁肃过蒙屯下既有言语,又有动作和心理
2.孙权劝学突出吕蒙变化,《鲁肃过蒙屯下》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的态度——从轻视到叹服
英语翻译开始是: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尾是: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xinge1381年前3
福安康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蓝蓝的夜1年前3
twelve_xyz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这句话的翻译是;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不知道你的括号是什么意思
初一下学期语文15课孙权劝学中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意思
hanvieri1年前1
rfy163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翻译: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并离开了.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蓝翔81年前1
qinpost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