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庄子“火不热”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1、“火不热”理论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即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般的火(即火的普遍性)寓于个别的火(即特殊性)之中,前者是抽象的,是感觉不到热的,后者是具体的火,是热的. 2、这个命题,有点像“白马非马”(公孙龙的观点).实质是隔离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是错误的. 这些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的理解,希望能抛砖引玉.

庄子人生境界的名人名言

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二、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三、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四、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五、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六、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七、吾身也有涯,而知无涯。 八、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十、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十一、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十二、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十三、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十四、独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十五、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十六、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 十七、随意漂流,不知道有何追求;任心狂放,不知道去向何方;无拘无束,游于无穷。我又知道什么。 十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十九、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二十、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二十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二十二、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二十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若相忘于江湖。 二十四、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 二十五、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二十六、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二十七、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二十八、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二十九、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三十、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三十一、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不虚。 三十二、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三十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三十四、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三十五、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三十六、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十七、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三十八、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只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也。 三十九、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四十、今日适越而昔来。 四十一、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是谓诚忘。 四十二、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四十三、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四十四、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四十五、无有所将,无有所迎。 四十六、薪尽火传,不知其尽。 四十七、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四十八、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四十九、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五十、一气之变,所适万形。 五十一、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五十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五十三、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五十四、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五十五、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五十六、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五十七、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五十八、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五十九、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六十、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六十一、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六十二、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六十三、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六十四、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六十五、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六十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六十七、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人生境界名言 1、知识是学出来的,政绩是干出来的,健康是走出来的,疾病是吃出来的,烦恼是想出来的,是非是说出来的。 2、不要乱说话。话说出去之前你还是话的主人,话说出去之后你就成了话的奴隶。 3、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4、知识是立身之本,诚信是做人之本,创新是成功之本,奋斗是创业之本,助人是快乐之本,勤俭是持家之本。 5、遍行天下路,广知天下事,吃尽天下苦,造福天下人。 6、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7、顺境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容易使人安逸,逆境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往往使人奋进。 8、前行的征途中,拄着双拐的人虽然步履艰难,但只要有一颗奋发不息的心则可以登上成功的峰巅。 9、为什麽我要当人家嘴巴的奴隶?为什麽要这麽在意别人的想法呢? 10、快乐,是纯粹自然的产物,是自己百分百支持自己、肯定自己的礼物。 11、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并不是建立在主观偏见或者好恶之上,而是建立在公正客观评价之上,建立在对社会的贡献之上。 12、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13、人应做到五好:一是学好理,二是说好话,三是干好事,四是做好人,五是写好书。 14、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的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所不为的要坚决放弃,不能自找烦恼,这样的人生才能越走路越宽。 15、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16、世上的很多事都是难以预料的,成功常常伴随着失败,失败往往孕育着成功;好事会变为坏事,坏事也会变为好事。人的一生,本来就是成败相随,好坏更替的统一体。聪明的人,都会尽力使坏事变好事,而提防好事变坏事。 17、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18、人生最好的导师是良心,最好的财富是磨难,最好的品质是奉献。 19、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最好的一刻,才算真正了解人生的意义。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 20、人生在世别人为我做了很多,我应为别人做得更多。 21、即使脚步下是一片岩石,它也会迸发出火花,只要你拿起铁锤钢钎。 22、与其让别人羡慕你是贵族的后代,不如让别人羡慕你是贵族祖先。要过与众不同的生活,就要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人这一辈子要么是别人的楷模,要么是别人的借鉴。 23、用正确的观点看,世界上什么都顺眼;用错误的观点看,世界上什么都刺眼。 24、人生就怕坐上四艘船:一艘为名;一艘为利;一艘为色,一艘为气。 25、人生就像行旅,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攀登;有美丽的风光,也有无情的风暴;有快乐和幸福,也有烦闷与苦恼,有实现目标的自豪,也有功亏一篑的遗憾。 26、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27、回首青春,我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我并不难过,因为我知道,以后会失去的更多。 28、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 29、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30、真理重于感情,知识重于财富,道义重于友谊,朋友重于自己,未来重于现在,祖重于家庭,使命重于生命。 31、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32、善待自己,使自己成为最好的,比善待别人更有意义。我们除了学会律己,宽容别人,成全别人之外,还要学会成全自己,宽容自己,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样,你才生活得充实,幸福。 33、人生的真理往往隐藏在平凡的生活中,人生的价值也往往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 34、要做到不去在意他人的言语很困难吧?嘴巴是别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35、父母一直注重对我的品德教育。到了社会上,我按照父母教我的接人待物,却发现自己并不受人待见。 36、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37、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38、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39、你如果不想虚度一生,就应该学习一辈子,工作一辈子,战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40、一日无为睡不香,一生无为是白活,人生意义何处寻,日日有为蹉跎。 41、故意去找寻快乐,往往找不到,反而带来空虚和烦恼。但有时在有意无意之间,愉快的事情却不速之客,突然到来,令人捉摸不透。做一件好事,完成一件有贡献的工作之后的满足感,却会使人自然乐的其中。 42、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示仅在于才华,还在于意志力。一个人笨一点不怕,只要他勤谨,有追求上进的抱负心,成功的果实早晚会被他摘到。龟兔赛跑的故事人皆共知,聪明有时反被聪明误,而笨人却有笨精神,奇迹总是在平凡的人们身上产生。 43、人生最大的缺点是什么都想获得,生活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十全十美。 44、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进行;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相处。 45、人间没有永恒的黑夜,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不论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46、人生最艰苦的是选择,最勇敢的是战斗,最辉煌的是成功,悲哀的是懦弱。 47、人生有五大不幸:一是被名拖累;二是被利拖累;三是被权拖累;四是被情拖累;五是被病拖累。 48、上游,是勇士劈风破浪的终点;下游,是懦夫一帆风顺的归宿。 49、战士的意志要象礁石一样坚定,战士的性格要像和风一样温柔。 50、新路开始常是狭窄的,但它却是自己延伸拓宽的序曲。 51、生命长短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为社会留下了什么财富;职位高低也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为人民做了些什么好事;能力大小也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 52、只要你想通了,你就拥有快乐的自主权了!穿对方的鞋,才知道痛在哪里。 5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54、一个人不能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所抛弃;不能改造环境,就会被环境所改造。失败的人是向环境屈服的,胜利的人是适应和改造环境的人。 55、美丽的花朵是好种子长成的,光辉的人生是好思想导航的。 56、清清楚楚看昨天,扎扎实实抓今天,高高兴兴看明天。向昨天要经验,向明天要动力,向今天要成果。记住昨天,思索明天,善待今天。 57、要在这个世界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就要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 58、命运历来是讲辩证法的,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你付出的越少,得到就越少。 59、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60、人生四大祸:饮酒过多,好色过乱,爱财过贪,生气过度。 61、能为别人着想的人,永远不会寂寞;能为社会贡献的人,永远不会满足。 62、人生四大宝:健康、知识、友谊和财富。 63、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64、善于学习可以认识命运,勤于工作可以抓住命运,勇于创造可以改变命运。 65、其实,世界美不美,生活好不好,关键在于你要走出关着自己的小屋。消极,封闭自我,生命会长满荒芜;积极,热爱生活,即便沙漠,也会成为生命的绿洲。 66、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67、一生不要:政治上站错了队,金钱上装错了袋,生活上上错了床,学习上读错了书,交友上认错了人。 68、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69、无愧于前人,对得起后人,人类才会一代比一代更美好。 70、生命的真正意义不在身外的世界,而在于内心的体验,不在于别人如何评论,而在于自己做出多少贡献。 71、抱怨命运的人,永远不会改变命运;与命运斗争的人永远不会听天由命。 72、人生最重要的几件事:一是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拥抱生活;二是用快乐的心创造世界,改变生活;三是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世界,享受生活。 73、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大岁数、不在于挣了多少钱、不在于做了多大官,而在于做了多少贡献、留下了多少智慧、干了多少事情。 74、吃亏的目的是留有用之身办更大之事,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时的吃亏,是为了以后更大的获取。 75、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76、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别人的收获是成功与快乐,你的收获是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与快乐。 77、有所作为的人生不会完结,像火炬一样一代接着一代地燃烧,永远照亮人间。 78、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净化自己的灵魂,增进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力。 79、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走对了路的原因只有一种,走错了路的原因却有很多。 80、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 81、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82、人生的价值和觉悟在于奉献和牺牲,而不在于索取和享受。 83、奋斗者的幸福是从痛苦起步的,享乐者的痛苦是从幸福开始的。 84、事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点心,其余只是接受。 85、痛苦的记忆是泪水洗不净的,只有汗水才能把它冲掉。 86、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气呢?看开些吧! 87、人生的快乐不在于你占有什么,而在于你追求什么;不在于你占有多少,而在于你贡献贡献多少。 88、平凡之人追求非凡,往往是痛苦的;非凡之人甘于平凡,往往是幸福的。 89、要想改造社会,先要改造自己;要想改造别人,先要升华自己。 90、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名人名言庄子 1、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2、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3、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6、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7、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10、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11、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1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1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14、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15、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16、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17、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18、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9、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2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1、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2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3、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24、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25、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26、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27、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2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29、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30、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31、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32、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33、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35、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3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37、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8、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3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0、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41、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42、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4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44、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45、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46、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47、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4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4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5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51、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52、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5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54、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5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56、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57、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58、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59、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60、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6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6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63、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6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65、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6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67、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68、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69、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70、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71、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7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73、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74、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75、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7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7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78、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79、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80、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8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82、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8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8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8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86、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8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88、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庄子人生境界的名人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正能量英文短句名人名言 专题。

为什么老子孔子庄子的英文名后面都有"cius"这代表什么意思?

-cius 是英文的一个后缀,也是后来出现的。表示圣贤或者知名人士,等同于中国的“大家”,或者“子”。因此,在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的英文名字中,通常会在名字后面加上这个后缀,以表尊重和申明。

孔子,老子,韩非子,孟子,庄子……的英文说法及音标, 一定要音标

孔子---------Confucius 老子---------Lao-tzu 孟子---------Mencius 庄子---------Zhuangzi 祝你学好英语!

孔子,老子,韩非子,孟子,庄子……的英文说法及音标, 一定要音标

孔子---------Confucius 老子---------Lao-tzu 孟子---------Mencius 庄子---------Zhuangzi 祝你学好英语!

“孔子”英文翻译为 confucious 那“老子”“庄子”都怎么翻译啊

Laozi LaoTanZhuangzi他们的影响没有孔子大.

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之国外篇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尔文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 罗兰 这里有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息,办理过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找了好久也找不到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真难找啊,到处问到底哪里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快告诉我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网址吧,我要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后来在这里找到了,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哪里办理最稳妥,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找了很多公司,但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都不是很全,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也不是绝对的,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给你地址 里面有更多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息,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希望英语名言 庄子名言可以帮到你

墨子、庄子各代表什么派?

墨子是墨家学派庄子是道家学派

试比较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二章有关普遍知识的论述与庄子《逍遥游》有关樗树的比喻,论述两位

这本《形而上学》仿照《物理学》, 也称之为讲义(akroasis),那么,这第一卷就是吕克昂哲学讲堂上十分完整的开讲词。在这里,主讲人和今日每一个教书匠一样,在课程的发端交代清楚它的目的和任务:哲学的对象是本原或始点,是最初因。其任务是探索其所是的是。 由于原因在普遍之中, 思辨科学必定是就其自身(  kath hauteen)、为其自身(hautees heneka)的科学,是自由的科学。随着并对哲学发展的历史作一简略的评述,成为后世西方哲学史的蓝本。  980a22-25(注:行序和页码以I·Bekker《亚里士多德全集》标准本为据。为了节省篇幅,笺注不附原文,原文可从任何现代语较专业的译本中相关处查对。)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形而上学》第一章, 却是以对观看(horan)的颂词开篇。人所渴求的知觉(eidenai )、 所喜爱的视官(omma)不过是出于“观看”不同的词根,个别的体态。horan 的词根是OR,出自它,另一词根ID的eidenai却可解为知觉,而由horan被动完成体派生的omma视官,也就是眼睛。正是在这种词根上作文章,海德格尔于是把求知的渴望就释作看的烦恼(《存在与时间》171页)。 在诸多感觉中,唯有视觉明察秋毫之末,是最精微的。《论感觉的》中指出视觉是一种合乎必然、在其自身(pros ta anagkaia kai kath hauteen)的感觉(437a5)。观看不但是认知的开始,也是智慧的直接显现。思辨(theoorein)由theos(神)和horan合并而成,意味着更广、 更深、更远的超凡观看。正是观看的千姿百态,造就了多彩的人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一种情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是别种心态。至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睥睨千古,是极尽其豪迈了。观看的话题是说不完的。最后到理智,对知识的始点和本原,nous也只能诉诸于观看。现今称之为直观的intuition,不过这词根的看(tuit)是拉丁文,本意是看到里面去罢了。

亚里士多德与庄子两位思想家有关自由与普遍知识关系的有何异同?

这本《形而上学》仿照《物理学》, 也称之为讲义(akroasis),那么,这第一卷就是吕克昂哲学讲堂上十分完整的开讲词。在这里,主讲人和今日每一个教书匠一样,在课程的发端交代清楚它的目的和任务:哲学的对象是本原或始点,是最初因。其任务是探索其所是的是。 由于原因在普遍之中, 思辨科学必定是就其自身(  kath hauteen)、为其自身(hautees heneka)的科学,是自由的科学。随着并对哲学发展的历史作一简略的评述,成为后世西方哲学史的蓝本。   980a22-25(注:行序和页码以I·Bekker《亚里士多德全集》标准本为据。为了节省篇幅,笺注不附原文,原文可从任何现代语较专业的译本中相关处查对。)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形而上学》第一章, 却是以对观看(horan)的颂词开篇。人所渴求的知觉(eidenai )、 所喜爱的视官(omma)不过是出于“观看”不同的词根,个别的体态。horan 的词根是OR,出自它,另一词根ID的eidenai却可解为知觉,而由horan被动完成体派生的omma视官,也就是眼睛。正是在这种词根上作文章,海德格尔于是把求知的渴望就释作看的烦恼(《存在与时间》171页)。 在诸多感觉中,唯有视觉明察秋毫之末,是最精微的。《论感觉的》中指出视觉是一种合乎必然、在其自身(pros ta anagkaia kai kath hauteen)的感觉(437a5)。观看不但是认知的开始,也是智慧的直接显现。思辨(theoorein)由theos(神)和horan合并而成,意味着更广、 更深、更远的超凡观看。正是观看的千姿百态,造就了多彩的人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一种情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是别种心态。至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睥睨千古,是极尽其豪迈了。观看的话题是说不完的。最后到理智,对知识的始点和本原,nous也只能诉诸于观看。现今称之为直观的intuition,不过这词根的看(tuit)是拉丁文,本意是看到里面去罢

庄子和伯拉图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而且还有很多思想十分超前,比如“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就是数学里的极限思想。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在《律法》(The Laws)则指出,“宪法国家”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的国家。他在该书中同样指出,妇女和男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训练。   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部门。他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这片混沌的开辟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关于这个方案付诸实施的机械过程,则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多面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体,气微粒是正八面体,水微粒是正二十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多面体是由正五边形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表现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10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 柏拉图自称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国,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理想政体由于婚配的不善引起3个等级的混杂,导致争斗,军人政体(Timocracy)随之兴起。军人政体中, 少数握有权势者聚敛财富, 形成寡头政体(Oligarchy)。贫富矛盾的尖锐化导致民众的革命,产生民主政体(Democracy)。民主政体发展到极端时又会被僭主政体(Tyranny)所取代。   《政治家篇》约作于柏拉图后两次去叙拉古之间(公元前367~前361),这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政治家篇》主旨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他认为,真政治家(哲学王)无需用法律统治,但现实中真政治家极为罕见,即使有真政治家,法律也还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政治不仅是一种艺术,亦是一门科学。法律对于政治家,犹如教练和医生的训练方案和处方一样,法律虽然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却是必要的。   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12卷的《法律篇》中,设计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包括地理环境、疆域大小、人口规模与来源、国家经济生活、阶级结构、政治制度、法律等细则。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第二等好的城邦与《理想国》中的正义之邦相比,在具体措施上有很大区别。主要有:政治制度由哲学王执政的贤人政体转为混合政体,以防止个人专权。《理想国》主张统治者实行公产、公妻、公餐、公育制,《法律篇》则恢复了私有财产和家庭。《理想国》中划分公民等级是依照其先天禀赋的优劣,而《法律篇》则是按照后天财产的多寡。柏拉图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柏拉图中年开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他要求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柏拉图认为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7岁以后,儿童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等。从20~30岁,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与和声学等学科,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柏拉图指出了每门学科对于发展抽象思维的意义。他主张未来的统治者在30岁以后,要进一步学习辩证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经过5年后,他就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了。   在他的奴隶主教育学体系中,体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对妇女体育也很重视。他认为:“做女孩的应该练习各种跳舞和角力;结婚以后,便要参加战斗演习、行营布阵和使用武器……因为一旦当所有的军队出动去打敌人的时候,她们就能保卫儿童和城市”(《柏拉图论教育》)。在柏拉图的论述中,几乎涉及到当时体育的各个方面。他认为,体育应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术。他对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倾向曾给予猛烈的抨击,同时也批评市民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他主张心身和谐发展,强调“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柏拉图丰富的体育思想对后世体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失去一切的一切,无力面对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庄子梦蝶什么意思啊?

庄子梦蝴蝶意思是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是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出自《庄子·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什么意思

就是说夏天里的虫子不能说冰,因为它所处的时间的原因

《庄子》是谁写的?急!!!

庄子的生平 一只白色的蝴蝶,自由而快乐地飞着……它流连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徘徊于 清澈湍急的小溪边,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明月清风,甘露醇浆。它从山谷飞 起,向远方游去,飞过一望无际的平原,飞过连绵起伏的高山。它欣赏着长河落 日,大漠孤烟,品味着铁马秋风,杏花春雨。与落霞齐飞的孤骛是它的伙伴,与长 天一色的秋水是它的乐园。它扶摇直上,忘记了人间的是非荣辱;遗世独立,摆脱 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纠缠。它不知飞到了何处,要去何方,只知道从从容容地飞 翔,安安静静地生活…… 蝴蝶就是庄子。庄子名周。庄周不知道到底是他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他称之为“物化”,(《庄子·齐物论》。以下只注篇名)可诗人却说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在梦醒时分,他发现躺在床上的依然 是那具僵直的身体、自己的身体、没有翅膀的身体。 起床后,庄周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白天,要去他管理的漆园看看。漆园是个种 植漆树的大园子,里面还有制作漆器的作坊。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包括作坊里的技 术。作为一个漆园小吏,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可也并不厌恶它,虽然这只是个级 别很低、待遇很差的官职。 因此,庄周很穷。他这样的人必然很穷。 有一次,他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一双用麻绳拴在脚上的草鞋去见魏王。魏王很奇怪地问:“先生,您怎么这样狼狈?”庄周说:“我只是穷,并不是 狼狈。一个人的道德不行,才叫狼狈;而破衣草鞋,只是穷而已。我是生不逢时啊 !”(《山木》) 庄周可以不穷,贫穷是他主动选择的。他不想自命高洁,更不想混迹于那帮势利小人之中,依靠阿谀奉迎,为虎作伥,来换取荣华富贵。 有一次,一位叫曹商的人,因为替宋王跑腿,刚去了一趟秦国,宋王便送给他 一百辆车作犒赏。他得意洋洋地来找庄子,嘲笑道:“我曹商缺的,是您在陋巷危 房之中,困窘不堪,面有菜色;我擅长的,是开悟君王,一下子就得到了一百辆 车。您呢?” 庄子看了看这位昔日的学友,今日的显贵,说:“秦王有病,招医生来治,能使毒疮溃散的奖一辆车,愿意为他舔痔疮的,奖五辆。治的方法越卑下,得到的车 辆就越多。你就是舔痔疮的那位吗?怎么得到这么多的车呢?赶紧出去,不要污染 了我的房子!”(《列御寇》) 曹商灰溜溜地走了。不久楚王的使者来了。这次却不是来嘲笑庄子,而是拿了 重礼来聘他为楚相。这时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但不是像姜太公那样垂而不钓,专 等君王来请他。 听完了使者们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诱,庄子依然持竿凭钓,根本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多年,被盛在竹篮里,盖着麻巾,当作珍贵 的物品安放在宗庙的大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想死而留骨,为人珍藏呢,还是 愿意活着,自由自在地在混水中曳尾而游呢?” “当然愿意在水里活着了。”使者们说。 “好,你们走吧!我宁愿在混水中生活一生,也不愿被名利尊荣所羁绊,损害生命。你们不要玷污我了,我以终身不仕为快乐。”(《秋水》;《史记·老子韩 非列传》) 其实,庄周本是楚国贵族的后代,他父亲一辈为逃避楚国内乱,举家迁到宋国。要不然庄周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文化修养,他的作品中怎么会有那么浓郁的楚文化气息呢?自甘贫穷,逍遥一生,是庄子对生存方式的郑重选择。孔子说,不义既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庄子则说,富贵仁义者是戕害生命的东西,于我亦如浮云。有一次,他跟好友惠施开了一个玩笑,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惠子在魏国为相的时候,庄子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魏国,是想取代您啊!惠子很恐惧,下 令在城中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见到惠子,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南方有种鸟,名叫鹓鶵,乃是一种凤凰,你听说过吗?鹓鶵啊,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非梧桐不落,非洁白的竹实不吃。非清澈的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视若宝物,见到鹓鶵飞过,唯恐腐鼠被抢走,便仰头吓唬鹓鶵. 如今你想因为你的魏国那只腐鼠来吓唬我吗?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鶵竟未休"啊!” (《秋水》) 庄子就这样过着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使他避开都市人群的喧嚣、连绵不息的战火和世人对名利地位无休止的追逐。 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庄子独坐户外,默默地体察人生,体悟生死,体认天道。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庄子奋笔著书,将自己的心得精心写成文章,阐发逍遥无为的主旨和自由纯洁的精神。 普天下的人没有多少能理解庄子的行为,更不要说他的思想了。他们固执地拘泥于是是非非、一孔之见,师心自用,自以为得,哪里知道天之高远,海之博大,大道之深邃而平易呢?哪里想象得出怒极而飞、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呢?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朋友,但并不骄矜于万物,夸耀智慧。人间世界是充满罪恶的,但大干世界却天机盎然,丰富多彩,让人如何不留恋?庄子不参与人世的纷争,但并不逃避人世,而是在一定的距离外审视它。他也希望这个世界和平而美丽,但并不想以一种暴力来平息另一种暴力,以一种罪恶来消除另一种罪恶。庄子始终保持着一颗高贵而自然的内心与俗世相处。 他的内心充实,犹如长江大河,源远流长,犹如瀚海无边,波澜壮阔。因此,他不向任何权贵低头,不向任何俗见让步。那不是伪装出来的深沉和高贵,而是自然的深邃和崇高,纯粹而无瑕疵。 因此,《庄子》一书,虽然是满纸荒唐之言、无边际之辞,但其中却抹去了那把辛酸的泪水,升华出一份永恒的追求。 因此,庄子的哲学是参悟生死的哲学,是不谴是非、休乎天钧的哲学,是得意忘言、逍遥自由的哲学。它也许根本就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对生活的选择、对天道的感悟。庄子的精神,犹如一块宝石,虽身陷污泥,命运多舛。但总会光芒四射的……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有志于勘破生死的年青人走到庄子的身边来。我们想,晚年的庄子,放弃了漆园小吏的工作,专以著书和诲徒为业。对于清心寡欲的庄子来说,只要弟子稍微有所侍奉就足够了;而对弟子们来说,他们选庄子为师,并不是为了追逐名利或升官发财,而是出自内心的对老师的追随,对天道的追求。 但这样的人毕竟不会多,不会有“多者数万乘,步行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行者数十人”(《吕氏春秋·不屈》)的显赫权势和壮观景象。 庄子笑傲王侯,永记江湖,也不会去朝廷之地、显贵之家。他随着弟子们,游山玩水,品味自然,随机而发,诲人不倦。陶然忘机,悠游岁月,颐养天年。 庄子隐居的生活,独行的生平,奇瑰俊逸的文章,使他不为很多的人知道。他的弟子一心求道,不事功名,也都默默无闻,无法为老师扬名于世,也没有为老师树碑立传。因而,文献不足考究,连司马迁也语焉不详。 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我们认为较为合适的是。庄子生于公元前368 年或稍后,卒于公元前268 年或稍后,(参见钱穆:《先秦诸子系年通表》)前后100年,也就是说,可以公元前300 年为中线,来划分庄子的生平。 我们的一个证据是,庄子对公孙龙子的了解较多,(《天下》)而后者的生卒年代已经基本确定在公元前325 — 前250年,而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公元前284 年之后。很有可能庄子关于公孙龙等名家思想的了解是通过与好友惠施的交谈获得的。因而庄子的思想形成恐怕在公元前300 年之后。 一般认为,庄子是宋国蒙人。我们前面说过,庄子很可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父辈避乱迁至宋国。但蒙在何处?今系何地?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地望既已淹没,典籍所载又不一,我们也就不作强辩了。 据说最近在安徽涡阳地区发现了老子的诞生地。(《文汇报》,1995年8 月12 日)有趣的是,涡阳附近有个蒙城,也有条濮水(据说就是庄子垂钓的地方)。《庄子》中屡称老子之言,老子之事(多系寓言),除了与思想继承有关外,莫非因为庄子与老子故地相距很近而受老子影响很大?这点推测恐怕不无道理。 后来,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他让内心的悲痛化为对生死的达观和对世俗礼制的蔑视,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 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失去平生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学术对手。庄子悲从中来,在写《天下》篇的时候,伤心往事,长想惠施,不知不觉为他写了五百余言,作为最好的纪念。(惠施的学说自此得以保存) 再后来,庄子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物者相游了,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庄子终于弃世而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英文翻译。急!

Chuang-tzu and Keiko swims at Haoliang

唐海八场韩庄子是什么年代建的

21世纪十年。根据中项网得知,金华市水利局审批了唐山曹妃甸区第八农场2017年韩庄子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审批结果为通过。

庄子的《齐物论》用英语应该怎么翻译?

Zhuang Zhou dreamed that he turned into a butterfly, proud and self-satisfied to fly with a butterfly, feel so happy and comfortable! Don"t know what you was Zhuang Zhou. Suddenly wake up, be not to know that is set between me and Zhuang Zhou. Do not know is Zhuang Zhou dream turned into a butterfly, or a butterfly dreaming of self to become Zhuang Zhou? Zhuang Zhou and the butterfly that must be differentiated. This is called the matter, my sex with change.

关于庄子的诗句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战国庄周《庄子·外篇·知北游》译文: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忽然就过去了。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外篇·秋水》译文:不要和青蛙说起海,因为对于它来说太虚幻,不要和夏天的虫说冰,因为它因为季节的原因一辈子也看不到冰。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内篇·大宗师》译文: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4、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内篇·逍遥游》译文:姑射山上住着一个神仙,皮肤白的像冰雪,像是处女一样风姿绰约,不吃人间五谷杂粮,吃露水。能腾云驾雾,有坐骑是一条飞龙,经常在海外游玩。            5、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杂篇·列御寇》译文:大凡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知天更困难。

庄子至乐绠短汲深全文

【原文】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1);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2),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3)。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4),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5),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6)。”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7),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8),誙誙然如将不得已(9),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10),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11)。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12),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13)。芒乎芴乎(14),而无从出乎(15)!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16)!万物职职(17),皆从无为殖(18)。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译文】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还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刚烈之士为了天下而表现出忘身殉国的行为,可是却不足以存活自身。我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真正的好呢,还是实在不能算是好呢?如果认为是好行为,却不足以存活自身;如果认为不是好行为,却又足以使别人存活下来。所以说:“忠诚的劝谏不被接纳,那就退让一旁不再去争谏。”伍子胥忠心劝谏以致身受残戮,如果他不努力去争谏,忠臣的美名也就不会成就。那么果真又有所谓好还是没有呢?如今世俗所从事与所欢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果真不是快乐呢?我观察那世俗所欢欣的东西,大家都全力去追逐,拼死竞逐的样子真像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人人都说这就是最为快乐的事,而我并不看作就是快乐,当然也不认为不是快乐。那么,世上果真有快乐还是没有呢?我认为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但这又是世俗的人所感到最痛苦和烦恼的。所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天下的是非果真是未可确定的。虽然如此,无为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确定是非。最大的快乐是使自身存活,而唯有无为算是最接近于使自身存活的了。请让我说说这一点。苍天无为因而清虚明澈,大地无为因而浊重宁寂,天与地两个无为相互结合,万物就全都能变化生长。恍恍惚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惚惚恍恍,没有一点儿痕迹!万物繁多,全从无为中繁衍生殖。所以说,天和地自清自宁无心去做什么却又无所不生无所不做,而人谁又能够做到无为呢!【原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7),自以为不通乎命(8),故止也。”【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原文】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1)、昆仑之虚(2),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3),其意蹶蹶然恶之(4)。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5),子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6),我又何恶焉!”【译文】支离叔和滑介叔在冥伯的山丘上和昆仑的旷野里游乐观赏,那里曾是黄帝休息的地方。不一会儿,滑介叔的左肘上长出了一个瘤子,他感到十分吃惊并且厌恶这东西。支离叔说:“你讨厌这东西吗?”滑介叔说:“没有,我怎么会讨厌它!具有生命的形体,不过是借助外物凑合而成;一切假借他物而生成的东西,就像是灰土微粒一时间的聚合和积累。人的死与生也就犹如白天与黑夜交替运行一样。况且我跟你一道观察事物的变化,如今这变化来到了我身上,我又怎么会讨厌它呢!”【原文】庄子之楚,见空髑髅(1),髐然有形(2),撽以马捶(3),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4)?将子有亡国之事(5),斧钺之诛(6),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7),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8)?”于是语卒(9),援髑髅(10),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11):“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12),虽南面王乐(13),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14),为子骨肉肌肤(15),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16),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曰(17):“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译文】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突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侧旁敲了敲。于是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庄子说罢,拿过骷髅,用作枕头而睡去。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没有上述的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说:“好。”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这样做吗?”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原文】颜渊东之齐(1),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2),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3),绠短者不可以汲深(4)"。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5),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6)。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7),奏九韶以为乐(8),具太牢以为膳(9)。鸟乃眩视忧悲(10),不敢食一脔(11),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12),浮之江湖,食之鲉(13),随行列而止,委虵而处(14)。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为乎(15)!咸池九韶之乐(16),张之洞庭之野(17),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18),相与还而观之(19)。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20),不同其事。名止于实(21),义设于适(22),是之谓条达而福持(23)。”【译文】颜渊向东到齐国去,孔子十分忧虑。子贡离开座席上前问道:“学生冒昧地请问,颜渊往东去齐国,先生面呈忧色,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你的提问实在是好啊!当年管仲有句话,我认为说得很好:‘布袋小的不可能包容大东西,水桶上的绳索短了不可能汲取深井里的水。"如此说来,就应当看作是禀受天命而形成形体,形体虽异却各有适宜的用处,全都是不可以随意添减改变的。我担忧颜渊跟齐侯谈论尧、舜、黄帝治理国家的主张,而且还进一步地推重燧人氏、神农氏的言论。齐侯必将要求自己而苦苦思索,却仍不能理解,不理解必定就会产生疑惑,一旦产生疑惑便会迁怒对方而杀害他。“况且你不曾听说过吗?从前,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停息下来,鲁国国君让人把海鸟接到太庙里供养献酒,奏‘九韶"之乐使它高兴,用‘太牢"作为膳食。海鸟竟眼花缭乱忧心伤悲,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按自己的生活习性来养鸟,不是按鸟的习性来养鸟。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游戏于水中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泽、啄食泥鳅和小鱼,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止息,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讨厌听到人的声音,又为什么还要那么喧闹嘈杂呢?咸池、九韶之类的著名乐曲,演奏于广漠的原野,鸟儿听见了腾身高飞,野兽听见了惊惶逃遁,鱼儿听见了潜下水底,一般的人听见了,相互围着观看不休。鱼儿在水里才能生存,人处在水里就会死去,人和鱼彼此间必定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好恶因而也一定不一样。所以前代的圣王不强求他们具有划一的能力,也不等同他们所做的事情。名义的留存在于符合实际,合宜的措置在于适应自然,这就叫条理通达而福德长久地得到保持。”【原文】列子行,食于道从(1),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2):“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3)、未尝生也。若果养乎(4)?予果欢乎?”【译文】列子外出游玩,在道旁吃东西,看见一个上百年的死人的头骨,拔掉周围的蓬草指着骷髅说:“只有我和你知道你是不曾死、也不曾生的。你果真忧愁吗?我又果真快乐吗?”【原文】种有几(1),得水则为(2),得水土之际则为鼃之衣(3),生于陵屯则为陵舄(4),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5)。乌足之根为蛴螬(6),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7),生于灶下,其状若脱(8),其名为鸲掇(9)。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10)。干余骨之沫为斯弥(11),斯弥为食醯(12)。颐辂生乎食醯(13),黄軦生乎九猷(14),瞀芮生乎腐蠸(15)。羊奚比乎不箰(16),久竹生青宁(17);青宁生程(18),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19)。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译文】物类千变万化源起于微细状态的“几”,有了水的滋养便会逐步相继而生,处于陆地和水面的交接处就形成青苔,生长在山陵高地就成了车前草,车前草获得粪土的滋养长成乌足,乌足的根变化成土蚕,乌足的叶子变化成蝴蝶。蝴蝶很快又变化成为虫,生活在灶下,那样子就像是蜕皮,它的名字叫做灶马。灶马一千天以后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沫长出虫子斯弥,斯弥又生出蠛蠓。颐辂从蠛蠓中形成,黄軦从九猷中长出;蠓子则产生于萤火虫。羊奚草跟不长笋的老竹相结合,老竹又生出青宁虫;青宁虫生出豹子,豹子生出马,马生出人,而人又返归造化之初的浑沌中。万物都产生于自然的造化,又全都回返自然的造化。

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有哪些,越多越好!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与外界契合无间,超然物外的志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便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译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改编版要怎么写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请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寓意.

一个事物不能了解另一个事物的想法与感受。

有关于老子与庄子的故事

关于老子“紫气东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老子很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大约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所以就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尹喜把老子留下来,请他做篇文章再走,老子就写了一篇专门讲“道”和“德”的文章,约五千字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篇文章印成书,书名就叫《老子》,又叫《道德经》。老子写完文章后,骑着青牛继续向西走,后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从此,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叫“太清道德天尊”,在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老子的《道德经》虽只有五千字,但却留下了许多成语,诸如“自知之明”、“善始善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都出于此,被中华民族世代沿用。而今,一进入函谷关风景点,就能感受到“紫气东来”的文化气息,老子骑着青牛飘然而至的石头塑像、老子撰写《道德经》的书案“灵石”和“自知之明”等名句的石刻……都跃然眼前。由于函谷关散发出来的“紫气东来”的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着海外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领略这千古雄关的美丽风采关于庄子的:《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作品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故事两则注解

《庄子》故事两则 惠 子 相 梁 原文 《庄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相,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国,国都,京城。 3.止,停止,这里是栖息的意思。 4.安,疑问代词,怎么。 一、译文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的故事有哪些

1)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们珍惜生命,是因为生命里有死亡。 我们珍重爱情,是因为爱情会变成背叛。 可是,你珍重了,就会不死吗?爱情就会永恒吗? 庄子说:“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者,假借也。” 生命是我们在这世间暂时借用的一个躯壳,不可以滥用,我们迟早要将自己交还给冥冥中的那个神祗。你和这躯壳所拥有的一切,最终都会象水一样蒸发,象河流一样远走,象梦一样无可追寻。你珍惜或是挥霍,不足以改变这个结局。窃钩者人诛,窃国者天诛,没有分别。庄子在2400年前忧伤地沉思:那么,思考或者不思考,有区别吗?有我或者无我,在宇宙最高处的那尊神看来,有什么不同? 当然庄子是无神论者,但我相信,当他面对浩浩长空,面对生死离散,他一定会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一条鱼摇着尾巴游来,乞求庄子的爱情,庄子敲敲鱼的脑袋,告诉它:你拥有,就会失去。你若没有生的快乐,就不会有死的痛苦。所以拥有就是失去,死就是生。相濡以沫,最终还是要在光阴中彼此迷失。我们为什么走那么多弯路呢?结局清清楚楚地摆在前面,它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抵达。 他告诉鱼:你还是回海里去吧,江长湖宽,生命只是一场体验。 老婆在他的臂弯中死了。千千万万年,造化安排的这一次绝无仅有的相逢结束了。在几个小时前,她还在劝告儿子要读书,还在用树叶和红薯煮粥。庄子看着她渐冷的面孔微笑,他放下妻子,在宋国的街市中敲着盆大声歌唱。 “你怎么了?”有人问。 “哦,我的老婆死了。”他说,继续歌唱。 庄子望向天空。云朵在头上不停变幻,太阳散发出美丽的光辉,他看见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扩散,变成云,变成泥土,变成阳光,变成包围自己的空气。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然随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庄子喃喃地说,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里,她即将永恒,她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人人都有这样一个归宿,所以我要为她庆贺。 数千年的光阴如飞鸟一样落在他的头上,他霎那间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隐藏在生之中,死去也就意味着得到永生。而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得“道”,因为人有知觉、有形状、有质量。只有死去才可以。他在宇宙的最远处看着自己微笑。 (2)在权贵的冷眼中桀骜不驯 终庄子一生,他始终对自己忠诚。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穿行帝阙,向王候亮出宝剑;他和林间的枯骨、河里的渔夫结成朋友,向飞鸟和青草深情凝视。他在向人借钱的时候依然不放弃骨子里的骄傲———你可以不借给我,但你不能欺骗我,他笑笑说,鱼渴的时候,你只要给他一口水就行了,不用引来大海。 庄子的哲学似乎和鱼很有缘份,这让我们闻到喷香的海鲜味道,而不象孔子有腐烂的气息。 他从骨头里藐视金钱和名位。挤脓的得一辆车,舔痔疮的得五辆车,你有这么多车,给当官的舔了几次痔疮?读这种书让人感觉暑汗顿消,两腋生风。 他自己编草鞋换米,我想他编草鞋的时候嘴里一定还哼着风雅颂的小曲儿,心中无比自豪,出将入相又怎么样?堂呼阶应、起居八座又怎么样?如果人有了精神上不朽的追求,那么物质只不过是猫头鹰嘴里腐烂的老腐尸体。 “不要跟我说当官的事!”他捂上了耳朵,“与其残民以逞,不如曳尾于泥涂。”我是一只乌龟,你还是让我在泥里艰难的爬动吧,这样我就能用更多时间来关怀世界,关怀我自己。 庄子留给我们的,只是三十三篇短文,鲁迅说他“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我感到很开心。 当然我们能看到的,只不过是他的衣角,他的精神和思想,还在高天之上,俯瞰着众生沉默不语。 表现了庄子崇高的精神,忘我情怀,和宽广的胸襟。

《庄子·秋水》中提及惠子对庄子所说的一句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大小?”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曃乙嗍の摇K淙唬�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鼃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93;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子相梁》和《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两篇古文的翻译

太长了,打不完

有谁知道庄子的有趣的故事

视权贵如腐鼠《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大意:《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鶵(一种类似与凤凰的鸟),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不是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这时,有只猫头鹰刚抓到一只腐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是贫穷,不是潦倒《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巧论三剑,一言兴邦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左右异口同声说:”庄子可担此任。”太子问:“庄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庄子是个隐士。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请允许我先言后试。”大王点头,道:“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剑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剑也。”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那些剑士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人生本如是迷茫吗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庄子道:“问得好。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庄子道:“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六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制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吗?”齐一万物,莫强分别弟子问:“人与天地相比,谁大谁小,谁贵谁贱?”庄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立于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实在太渺小了,又凭什么自尊自大?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计中国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仓库中吗?天地万物无数,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马体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庄子说:“有这方面的意思。”弟子问:“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庄子道:“不可!任何物体,从度量上讲无法穷尽,从存在的时间上讲又无休无止;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来无始,去无终。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对待远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为少,大而不以为多,知量上各无穷也。他博通古今:远古虽遥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虽伸手可及,亦不踮脚去取,知时间上各无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虚消长、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明白天道坦荡,故生而不悦,死而无憾,知终始之变化也。计人之所知的东西,远不如其所不知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如其未生之时长久。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如此则迷乱而无所获世。由此观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为至小至细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穷尽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说:大中有小,不要以大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为小。”庄子道:“似不确切。不如说: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无穷,小亦无穷。”   弟子问:“那物里物外,怎样来分别贵贱,怎样去区别小大?”庄子道:“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贵无贱;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古时候诊尧、舜相禅让而称帝,但子之与燕王哈相禅让而亡国;商汤王、周武王相争而称帝,但白公争夺王位却自取灭亡。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梁之行,贵贱有时,不一定常贵常贱。大柱可以撞破城门却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骐骥一日奔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猫,技能有别也;猫头鹰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双目圆睁却不见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禅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传,或传给他姓;三代间继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继,或兴兵讨伐。但如不合时宜,有背世俗。则称之为篡夫。如合其时,顺其俗,则称之为义士。可见贵贱有时,不由自主也。我说弟子,你怎能了解贵贱之门、小大之家?”真人行世,入火不热,沉水不溺弟子问:“怎样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庄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觉热,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兽不能伤。这是因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于去就,故没有什么东西能损害他。”   弟子问:“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吗?”庄子说:“孔子即是。”弟子问:“何以见得?”庄子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说到匡地,被卫国人层层包围时,仍弹琴高歌,满不在乎。路人见孔子,问道:‘老师您有什么可乐的呢?"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仍难免潦倒,命运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富贵,时运所限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继纣之时而天下无通达者,亦非智失也。时势使然也。行于水中不避蚊龙,此是渔夫之勇;行于陆上不避狮虎,此乃猎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来。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利害唯己,谁贵谁贱弟子又问:“先生说,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无大无小。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也就是说,先生您知道万物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真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么万物就不可知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尝试着说说。怎么知道我所谓知不是不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试着问你几个问题:人睡在湿地上则会腰痛,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则心惊胆战,猿猴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真处?人喜欢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爱吃蛇,猫头鹰嗜鼠,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知真味?狙爱雌猿,麋爱与鹿交,鳅爱同鱼游。毛嫱、丽姬,人认为美;可鱼见之则深入于水,鸟见之则高飞于天,麋鹿见之则远逃于野,这四者谁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或对我有利,或对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标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区别?”   弟子问:“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吗?”庄子说:“至人可神了!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象这样的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对待生死尚且无动于衷,何况利害之端呢?”逞能辩论,终于徒劳弟子问:“辩论可否确定是非?”庄子答道:“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我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恼,问:“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方今之时,仅免刑焉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弟子不解,问道:“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不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地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继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无用之用,方是大用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一龙一蛇,与时俱化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鴈款待。儿子问:“一鴈能鸣,一鴈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鴈,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不材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子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死亦可乐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阳西下,暮野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草丛中露出一个骷髅来。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庄子答:“当然。”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庄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鼓盆而歌,送妻升遐回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全文翻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对照翻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二人论句分别是哪些?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全文解释。

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呢,你也不是我,又怎么能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原文出自《庄子.秋水》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中表达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急急急

  表达的是惠子这样的常人对庄子达到的境界的无法体会,在其中惠子的言辞是前后矛盾的。但常人看来惠子的话更有逻辑。  ========================================  梁上那段解释可以这样看:  濠上之辩《秋水十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 秋水》)  这段对话中庄子的回答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诡辩,而觉得惠子的推理更符合逻辑。事实上这里涉及到一个逻辑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无关联者不发生逻辑关系。惠子希望采用类推的方式从自己对庄子的不了解推及到庄子对鱼的不了解上,却忽略了自己在对庄子说“安知鱼之乐”的时候已经与庄子之间建立起了判断关系,这种判断关系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已经动摇了后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这个基础。这样惠子就陷入了由自身知见限制所产生的所谓悖论中,要么承认我非子却可知,那么庄子知鱼也并不稀奇了;要么承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是没有基础的,那么自己就被隔离于庄子的系统之外与之无法建立逻辑关系,根本无法判定庄子是不是知鱼之乐,从而无从否定庄子鱼乐的判断。因此我们说庄子看似诡辩的回答正好触及了逻辑的基础,而只是思维跨度稍大不易理解而已。  所以我们说庄子并不是不了解常人的逻辑,而是明晰常人逻辑受到知见限制的事实,从而在自身的行为中“依附(并不确切)“于更高的行为标准,而在论辩中只要使用他人的逻辑系统进行引申就足以使对方陷入自身知见编制的悖论之中.也通过这种行为使惠子了解到常用的逻辑推论并不能很好的表述世界,而只有去小知及大知才能够更好的了解世界.惠子在这里以己度人,正是与《秋水》前面所说的“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别无二致。而濠上之辨放在篇末也恰好成为了对看完《秋水》全篇而仍然以己度人者的嘲讽。

《惠子相梁》和《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两篇古文的翻译

太长了,打不完

《庄子》故事两则赏析

《惠子相梁》:表现了两人的人品。惠子热衷功名,庄子淡泊名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体现了一定的哲学道理。两人都善于辩论,庄子貌似略胜一筹,说实在的再这场辩论中惠子才是赢家。

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文言文 赏析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的对话,显示出一种轻松闲适,诗意盎然的情调.对话双方一方力辩,一方巧辩;一方求真,一方尚美;一方拘泥,一方超然;让人读后不由得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而庄子则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启示谢谢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题解】本文节选自《秋水》.《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当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的‘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这样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还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寓意】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翻译是什么,求翻译???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惠子相梁》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翻译

译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疑问 请在线交谈 祝你天天开心 心想事成 O(∩_∩)O ...

出自庄子与惠子游与濠粱的成语

国豪(国人因它而自豪) 伟奇(伟大、神奇)

庄子和惠子的濠上之辩阅读答案

(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修”字以“黑”代“ 彡”音tiao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文)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翻译问题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个逻辑是通的,你(惠子)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云云,这说明你(惠子)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这才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桥上知道的。可能比较绕,你想一下:你(惠子)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这是个前提,你问我的是我知道鱼快乐的方式,也就是我怎么知道鱼快乐的,所以我说我是在桥上知道的。其实逻辑上是惠子赢了,庄子字面上做文章,算是诡辩~ 不知道能解释你的疑问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 篇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先秦:佚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从容:悠闲自得。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8.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 篇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从容:悠闲自得。 鯈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是:这。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全:完全,确定是。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顺着。其,话题。 本:最初。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固 :①固不知子(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 (本来) 之:①安知鱼之乐 之:(的)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代词) 倒装句(状语后置) 原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改 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译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判断句 原句 是鱼之乐也。 译 这是鱼的快乐。 原句 子固非鱼也。 译 你本来不是鱼。 原句 我知之濠上也。 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问题探究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问题批判 近年来,也有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庄子所说,只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把体验当成知识,固然表现了其超然的态度,但对认识却大有不利,因为认识与体验是两回事。严格来说,庄子并没有从逻辑上反驳惠施,而是把逻辑引到了它够不到的地方,即各人当下的内心体验,而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的。不过,庄子既然运用了逻辑推理,就应该把它运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会继续追问:你说你在濠上时知道了鱼的快乐,但那是刚才的你,而现在说话的当下你已经不再是刚才的你了,你怎么会知道刚才的你知道鱼之乐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刚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面对这样的诘难,我想庄子不会再说什么,他在语言上是输了,即被剥夺了说话的资格,但在内心却未必认为输了,他只要诉之于内心体验,就是永远的赢家(精神胜利法)。但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当这样的赢家,因为一个每一个瞬间都不认同自己另一个瞬间的人将不再会是一个人了,甚至于将什么都不是。也许庄子的真正意图正是要说人什么也不是,但他决不可能说出这一点,因为一“说”他就“是”了(语言是存在之家)。实际上,就连纯粹内心的体验,甚至就连沉默,也是需要时间的(所谓“保持沉默”),而一进入时间,就“是”一点什么了(所以海德格尔把“存在”与“时间”看作不可分的),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语言和逻辑来“说”了。所以只要提到“刚才”的你和“现在”的你的区别,就会彻底取消庄子的发言权。 鉴赏 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译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翻译是什么,求翻译???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个逻辑是通的,你(惠子)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云云,这说明你(惠子)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这才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桥上知道的。可能比较绕,你想一下:你(惠子)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这是个前提,你问我的是我知道鱼快乐的方式,也就是我怎么知道鱼快乐的,所以我说我是在桥上知道的。其实逻辑上是惠子赢了,庄子字面上做文章,算是诡辩~不知道能解释你的疑问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什么意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周和惠施在濠水桥上散步。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在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这说明你是在已经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的情况下才问我的。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翻译是什么,求翻译???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谁是胜利者?

[编辑本段]题解 本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编辑本段]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编辑本段]译文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原文】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儿的快乐呀。” 【原文】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原文】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当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原文】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的‘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这样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还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编辑本段]注释 1.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白色小鱼,又名白鯈。 2. 是:这。 3. 固:固然;本来。 4. 全:完全,确定是。 5. 循其本:从最从的话题说起。循:从…说起。其,话题。本:最初。 6.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编辑本段]寓意 惠子好丑,重色。对于事物没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不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不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色情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

译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疑问 请在线交谈 祝你天天开心 心想事成 O(∩_∩)O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问题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个逻辑是通的,你(惠子)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云云,这说明你(惠子)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这才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桥上知道的。可能比较绕,你想一下:你(惠子)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这是个前提,你问我的是我知道鱼快乐的方式,也就是我怎么知道鱼快乐的,所以我说我是在桥上知道的。其实逻辑上是惠子赢了,庄子字面上做文章,算是诡辩~不知道能解释你的疑问不~~

庄子故事两则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3. 是:这。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5. 全:完全,确定是。6.请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其,话题。本:最初。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它,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固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 倒装句(状语后置)原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改 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译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判断句原句 是鱼之乐也译 这是鱼的快乐原句 子固非鱼也译 你本来不是鱼原句 我知之濠上也译 我是在这濠上知道的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该文节选自《庄子·秋水》。《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译文

作品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又问我,那么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翻译是什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周和惠施在濠水桥上散步。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在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这说明你是在已经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的情况下才问我的。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1.(1)悠闲自得  (2)这  (3)本来  (4)已经2.(1)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了。  (2)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意对即可)3.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     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言之有理即可)4.示例:(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上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于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着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其实,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的认知态度,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言之有理即可)

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有哪些,越多越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子相梁》和《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的原文

鶵?不是这个字吧是左边是邹字不要双耳刀又边是鸟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的 翻译?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和惠子的争论,反映了庄子什么思想

学好这些东西,以后公司老板放个屁,你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加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什么思想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中表达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急

  表达的是惠子这样的常人对庄子达到的境界的无法体会,在其中惠子的言辞是前后矛盾的.但常人看来惠子的话更有逻辑.   梁上那段解释可以这样看:   濠上之辩《秋水十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 秋水》)   这段对话中庄子的回答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诡辩,而觉得惠子的推理更符合逻辑.事实上这里涉及到一个逻辑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无关联者不发生逻辑关系.惠子希望采用类推的方式从自己对庄子的不了解推及到庄子对鱼的不了解上,却忽略了自己在对庄子说“安知鱼之乐”的时候已经与庄子之间建立起了判断关系,这种判断关系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已经动摇了后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这个基础.这样惠子就陷入了由自身知见限制所产生的所谓悖论中,要么承认我非子却可知,那么庄子知鱼也并不稀奇了;要么承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是没有基础的,那么自己就被隔离于庄子的系统之外与之无法建立逻辑关系,根本无法判定庄子是不是知鱼之乐,从而无从否定庄子鱼乐的判断.因此我们说庄子看似诡辩的回答正好触及了逻辑的基础,而只是思维跨度稍大不易理解而已.   所以我们说庄子并不是不了解常人的逻辑,而是明晰常人逻辑受到知见限制的事实,从而在自身的行为中“依附(并不确切)“于更高的行为标准,而在论辩中只要使用他人的逻辑系统进行引申就足以使对方陷入自身知见编制的悖论之中.也通过这种行为使惠子了解到常用的逻辑推论并不能很好的表述世界,而只有去小知及大知才能够更好的了解世界.惠子在这里以己度人,正是与《秋水》前面所说的“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别无二致.而濠上之辨放在篇末也恰好成为了对看完《秋水》全篇而仍然以己度人者的嘲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上的辩论

谁有《庄子》故事两则的翻译:就是《惠子相梁》和《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的翻译。

1惠子相梁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梁国做国相。梁,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猫头鹰。 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 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 2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请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寓意.

此文中用鱼儿的快乐折射出庄子内心的愉快,高兴,正因庄子心胸豁达,对于一切事物都抱以欣赏的态度,才会有超然物外的乐趣. 这则故事应该是要告诉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要过分拘泥于现实,才会有物外之趣.

《庄子》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译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前往拜见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大梁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恐慌,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就在这时,一只(猫头鹰)鸱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魏国(相位)来恐吓我吗?”注释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魏国做国相。梁,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鶵: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猫头鹰   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 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注释: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8.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的观点是什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作品原文如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如下: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该文章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其观点是:鱼是快乐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庄子的相对主义,固属唯心主义体系,但他觉察到了认识的相对性,指出了物质的不确定性,对后来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启迪作用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帮庄子反驳惠子

(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修”字以“黑”代“彡”音tiao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白话文)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句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倒装句式(状语后置),可改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意思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倒装句可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四种形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赏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译文

作品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又问我,那么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译文

1、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2、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你回归最开始的设定,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及翻译赏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及注释 翻译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2.从容:悠闲自得。2.鯈(tia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3. 是:这。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5. 全:完全,确定是。6.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8.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固 :1固不知子(固然)2子固非鱼也 (本来)之:1安知鱼之乐 之:(的)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代词) 倒装句(状语后置) 原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改 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译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判断句 原句 是鱼之乐也。译 这是鱼的快乐。原句 子固非鱼也。译 你本来不是鱼。原句 我知之濠上也。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问题探究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问题批判   近年来,也有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庄子所说,只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把体验当成知识,固然表现了其超然的态度,但对认识却大有不利,因为认识与体验是两回事。严格来说,庄子并没有从逻辑上反驳惠施,而是把逻辑引到了它够不到的地方,即各人当下的内心体验,而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的。不过,庄子既然运用了逻辑推理,就应该把它运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会继续追问:你说你在濠上时知道了鱼的快乐,但那是刚才的你,而现在说话的当下你已经不再是刚才的你了,你怎么会知道刚才的你知道鱼之乐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刚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面对这样的诘难,我想庄子不会再说什么,他在语言上是输了,即被剥夺了说话的资格,但在内心却未必认为输了,他只要诉之于内心体验,就是永远的赢家(精神胜利法)。但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当这样的赢家,因为一个每一个瞬间都不认同自己另一个瞬间的人将不再会是一个人了,甚至于将什么都不是。也许庄子的真正意图正是要说人什么也不是,但他决不可能说出这一点,因为一「说」他就「是」了(语言是存在之家)。实际上,就连纯粹内心的体验,甚至就连沉默,也是需要时间的(所谓「保持沉默」),而一进入时间,就「是」一点什么了(所以海德格尔把「存在」与「时间」看作不可分的),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语言和逻辑来「说」了。所以只要提到「刚才」的你和「现在」的你的区别,就会彻底取消庄子的发言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鉴赏   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诗词作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诗词作者:【 先秦 】 佚名 诗词归类: 【初中文言文】、【认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及注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全文翻译: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一词多义      固 :固不知子(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之:安知鱼之乐 之:(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代词)      倒装句(状语后置)      原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改 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翻译是什么,求翻译

(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修”字以“黑”代“ 彡”音tiao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文)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翻译问题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的“安”是“怎么”的意思。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里的“安”是“(在)那里”的意思。庄子自知要败于惠子,于是利用古文中“安”的两个不同的意思狡辩,于是说“请循其本”回到问题的本源。纯属庄子自己找台阶下。这则故事是为了表现庄惠二人的雄辩才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全文翻译

注释1.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安徽凤阳。2. 从容:悠闲自得。2. 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3. 是:这。4. 固不知子矣:固,固然。5. 子固非鱼也:固,本来。6. 全:完全,确定是。7.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8.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9.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翻译是什么,求翻译?

(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修”字以“黑”代“ 彡”音tiao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