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政府预算与企业预算的区别

一、程序不同1、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企业预算: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在预测与决策基础上,调配相应的资源,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等做出一系列具体计划。二、表现特征不同1、政府预算: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体现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2、企业预算:主要是预算计划的数字化、表格化、明细化的表达,体现了预算的全员、全过程、全部门的特征。三、作用不同1、政府预算: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2、企业预算: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等做出一系列具体计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预算管理百度百科-国家预算

政府预算的特点(特征)是什么?

预算准则有四条:(1)完整性:所有的公共收支都能得到反映,且以收支总额反映出来; (2)年度性:各国预算年度的起讫日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必须严格按预算年度编列公共收支; (3)可靠性:预算必须详细地反映公共收支状况,各项收支数据准确; (4)公开性:全部公共收支须经立法机关审批,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中国的政府预算: 1、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细的预算资料:提交给人大的预算报告过于简单,人大代表无法审查。 (2)预算编制的时间晚而短:每年的11月开始,只有几个月。(3)人为因素比较多:随意追加预算支出现象很多,尤其是地方预算。 (4)地方政府的赤字和债务禁而不止:县乡两级政府尤为严重。 2、出路 (1)细化预算:政府各部门的所有收支都反映在预算上。 (2)早编预算:按国际惯例提前18个月编制。 (3)严禁随意调整预算:硬化预算,不得随意追加。

政府预算会计科目哪些

1、资产类: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财政零余额账户款、有价证券、在途款、暂付款、与下级往来、预拨经费、基建拨款、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待处理财政周转金;2、负债类:暂存款、与上级往来、已结报支出、借入款、借入财政周转金;3、净资产类: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专用基金结余、预算周转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财政周转基金;4、收入类: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专用基金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调入资金、财政周转金收入;5、支出类: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补助支出、上解支出、调出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财政周转金支出。

政府预算支出包括哪些

(一)经济建设支出;(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三)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四)国防支出;(五)各项补贴支出;(六)其他支出。

政府预算的政府预算的特点

(一)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的活动范围和公共收支状况。(二)政府预算能够体现对政府收支的控制。(三)政府预算具有统筹政府收支的特点。(四)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政府预算可以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

政府预算项目

法律分析: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依据:根据《预算法》第五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政府预算的什么是指政府预算的成立和执行结果

法律分析:政府预算的成立、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这种做法体现了政府预算的合法性原则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政府预算盈余怎么求?

政府预算盈余BS=T-G-(Tr)T:是税收 G:政府购买 Tr:政府转移支付

我国政府预算是如何组成的?简答题。。。求大神

专门组织人员

政府预算的原则

法律分析:1.复式预算原则。即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都应按照复式预算的要求进行编制。2.不列赤字原则。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地方各级预算坚持量人为出,收人平衡的原则,不列赤字。中央预算中必需的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债务的规模和结构应合理。3.真实性原则。几个级预算的编制都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按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本年编列预算收入的依据。4.节约统筹原则。各级预算收支的编制,必须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在预算安排的顺序上,应首先保证政府公共支出需要,然后合理安排其他各类预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三条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政府预算的预算原则

政府预算原则是指政府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确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自政府预算产生之后,就开始了对预算原则的探索,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主张。时至今日,影响较大并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主要有下述五条原则:(一)公开性政府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人民,让人民了解财政收支状况,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二)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总结出规律性,进行计算,不能任意编造。(三)法律性政府预算与一般财政经济计划不同,它必须经过规定的合法程序,并最终成为一项法律性文件。政府预算的法律性是指政府预算的成立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政府预算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审批之后就形成反映国家集中性财政资金来源规模、去向用途的法律性规范。(四)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的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政府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政府预算。这就要求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五)年度性任何一个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一是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二是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却跨越了两个年度,如美国的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10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9月30日止。所谓预算年度原则,是指政府必须按照法定的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六) 预测性在编制预算时,要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计,预测能收取到多少收入,根据社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安排支出。当客观经济形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来预计能取得的收入和安排的支出已不可能实现时,就要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

政府预算收入有哪些?

xx

我国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有哪些?

(1)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2)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3)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4)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5)上解上级的支出(6)下级上解的收入 百练会计为您解答

政府预算包括哪些内容

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什么是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是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编制和执行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它还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政府预算首先是以年度财政收支的形式存在的。它是对年度政府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的预计和测算。其具体形式是按一定的标准将政府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分门别类地列入各种计划表格,通过这些表格可以反映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收入的具体来源和支出方向。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表现为政府预算的级次划分、收支内容、管理职权划分等都是以预算法的形式规定的;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过程也是在预算法的规范下进行的。政府预算编制后要经过国家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后方能公布并组织实施;预算的执行过程受法律的严格制约,不经法定程序,任何人无权改变预算规定的各项收支指标,这就使政府的财政行为通过预算的法制化管理被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政府预算是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国家财政具有内在的联系。从财政收支的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核心,但从起源看,两者不具有一致性。国家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政府预算是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初期的产物,即是国家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国家财政要求制定统一的年度收支计划,而且要求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审查批准时才出现政府预算。因此,简而言之,政府预算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根本原因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政府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西方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后,资产阶级强大的政治力量要求国与家彻底分离,资产阶级才有可能通过议会控制全部财政收支,要求封建君主编制财政收支计划。因此,现代的政府预算制度是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君主进行较量的一种经济斗争手段。在13世纪至17世纪之间,封建地主阶级日趋没落,新兴中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宰,但他们并没有控制政府的财权。封建统治阶级仍利用财权滥收滥支。为争夺财权并最终打击封建势力,资产阶级提出政府财政收支必须编制计划,并经议会批准方能生效,经过长期斗争,这一要求才最终得以实现。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政府)预算,其他西方国家也陆续接受了这一作法。2.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是政府预算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府预算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又因财政监督的需要而得以进一步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财政分配规模日益扩大,财政收支项目增加,收支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复杂,财政收支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加强财政的监督与管理,要求编制统一的财政收支计划。因此,政府预算是适应财政管理的需要而发展的。同时政府预算也加速了财政预算、统计科学化的进程,因为政府预算制度的确立,规定了统一的收支科目和计量单位,便于审批机关审核,也为财政预算、统计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此外,财政分配的货币化是政府预算产生的必备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货币关系渗透到整个再生产领域,财政分配有可能充分采取货币形式。只有在财政分配货币化的条件下,才能对全部财政收支事先进行比较详细的计算,并统一反映在平衡表中。这样比较能完整反映国家财政分配活动,而且也有利于议会对国家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现代政府预算的七个标准

  据我所知是六个,为你奉上,请你参考:  【预算原则】  政府预算原则是指政府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确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自政府预算产生之后,就开始了对预算原则的探索,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主张。时至今日,影响较大并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主要有下述五条原则:  (一)公开性  政府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人民,让人民了解财政收支状况,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二)可靠性  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总结出规律性,进行计算,不能任意编造。  (三)法律性  政府预算与一般财政经济计划不同,它必须经过规定的合法程序,并最终成为一项法律性文件。政府预算的法律性是指政府预算的成立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政府预算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审批之后就形成反映国家集中性财政资金来源规模、去向用途的法律性规范。  (四)统一性  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的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政府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政府预算。这就要求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五)年度性  任何一个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一是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二是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却跨越了两个年度,如美国的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10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9月30日止。所谓预算年度原则,是指政府必须按照法定的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六) 预测性  在编制预算时,要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计,预测能收取到多少收入,根据社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安排支出。当客观经济形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来预计能取得的收入和安排的支出已不可能实现时,就要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

政府预算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政府预算的预算分类

政府预算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一)按收支管理范围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总预算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由各级政府的本级预算和下级政府总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直属机关就其本身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另外还包括企业财务收支计划中与财政有关的部分,它是机关本身及其所属单位履行其职责或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是各级总预算构成的基本单位。(二)按照预算的级次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中央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反映中央政府活动的财政收支计划。我国的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单位预算、企业财务收支计划和税收计划组成,财政部将中央各部门的单位预算和中央直接掌管的收支等,汇编成中央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提请人代会审查。中央预算主要承担国家的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的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因而在政府预算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地方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反映各级地方政府收支活动计划的总称。它是政府预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组织、管理政府预算的基本环节,由省、地、县、乡(镇)预算组成。地方预算担负着地方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以及抚恤等支出,它在政府预算中占有重要单位。(三)按编制形式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形式,其做法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而不去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其优点是把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分列于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上,这就从整体上反映了年度内政府总的财政收支情况,整体性强,便于立法机关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了解,而且简便易行。其主要缺点是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入按经济性质分列和汇集平衡,不便于经济分析和有选择地进行宏观经济控制。复式预算是从单式预算组织形式演变而来的。其做法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这种组织形式的典型例子是把政府预算分成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其中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及宏观调控。复式预算组织形式由于把政府的一般性质上的经常收支列为经常性预算,把政府的资本投资支出列为资本预算,这样就区分了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便于政府权衡支出性质,分别轻重缓急,做到资金使用的有序性,比较合理地安排各项资金,便于经济分析和科学的宏观决策与控制。其次,把预算分成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以各自来源应付各自的支出,各自平衡,这就打破了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和传统的收支平衡观念。再次,由于把国债收入作为资本预算的正常收入项目,这就使得资本预算总是平衡的,只有经常预算的收支才可能有差额。(四)按编制方法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零基预算是指对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以前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而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强调一切从计划的起点开始,不受以前各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干扰。零基预算的做法是,编制预算不只是对新的和扩充部分加以审核,而且要对所有正在进行的和新的计划的所有预算支出申请都重新审核,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达到控制政府规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目的。(五)按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项目预算是指只反映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而不考虑其支出经济效果的预算。绩效预算是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预算形式。具体说就是有关部门先制定需要从事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责和施政计划选定执行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方案所需的支出费用所编制的预算。绩效预算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方法。其特点有二:一是绩效预算重视对预算支出效益的考察,预算可以明确反映出所产生的预计效益;二是按职责、用途和最终产品进行分类,并根据最终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以前计划的执行情况来评判支出是否符合效率原则。(六)按预算作用的时间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收支预算。这里的年度指预算年度,大体有公历年制和跨历年制。中长期预算,也称中长期财政计划,一般一年以上10年以下的计划称中期计划,10年以上的计划称长期计划。在市场经济下,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而制订财政中长期计划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波动,从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

政府预算的种类有哪些

(一)按收支管理范围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二)按照预算的级次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三)按编制形式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四)按编制方法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五)按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六)按预算作用的时间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

政府预算和财政预算一样吗?是一个概念吗?

是一个概念,正确称法为:政府财政预算。每年都需要在人代会上审议通过。

政府预算的预算概念

政府预算首先是以年度财政收支的形式存在的。它是对年度政府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的预计和测算。其具体形式是按一定的标准将政府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分门别类地列入各种计划表格,通过这些表格可以反映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收入的具体来源和支出方向。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表现为政府预算的级次划分、收支内容、管理职权划分等都是以预算法的形式规定的;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过程也是在预算法的规范下进行的。政府预算编制后要经过国家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后方能公布并组织实施;预算的执行过程受法律的严格制约,不经法定程序,任何人无权改变预算规定的各项收支指标,这就使政府的财政行为通过预算的法制化管理被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政府预算是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国家财政具有内在的联系。从财政收支的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核心,但从起源看,两者不具有一致性。国家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政府预算是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初期的产物,即是国家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国家财政要求制定统一的年度收支计划,而且要求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审查批准时才出现政府预算。因此,简而言之,政府预算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政府预算支出包括哪些

政府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经济建设支出;(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三)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四)国防支出;(五)各项补贴支出;(六)其他支出。

政府预算收入的内容有哪三个

法律分析:政府预算收入包括:(一)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指国家按照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是国家预算资金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的税收收入结构中,流转税和所得税居于主体地位。具体有以下来源: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国有企业工资调节税、奖金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资源税、烧油特别税、筵席税、印花税等。(二)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凭借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从国有资产经营收入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其来源是国有企业或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三)专项收入专项收入,是指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批准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批准,设置、征集和纳入预算管理、有专门用途的收入。包括排污费收入、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等。(四)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包括各种罚没收入、公产收入及杂项收入。罚没收入是政府部门依法处理的罚款和没收品收入,以及依法追回的赃款和赃物变卖收入。公产收入是指国有山林等公产的产品收入、政府部门主管的公房和其他公产的租赁收入及变价出售收入等。杂项收入包括国际组织援助捐赠收入、对外借款归还收入等。其他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费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以外的各项收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条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第五条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第六条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包括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第七条 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包括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和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政府预算、国家预算、公共预算的区别

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具体区别如下:一、性质不同1、国家预算性质: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公共预算性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共部门收支进行测算和计划的活动·。二、特征不同1、国家预算特征:(1)预测性在编制预算时,要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计,预测能收取到多少收入,根据社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安排支出。(2)法定性国家预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预算,一般意义上的预算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即可,国家预算的编制和确定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3)完整性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一般地说,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必须纳入进来。(4)时段性政府预算必须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计划,不能三天两头向权力机关报批。2、公共预算特征:(1)分项排列预算模式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标为核心,采用分项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标的预算资金,由拨款机构加以拨付。(2)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确定预算项目的目标,编排实现预算目标的方案,后按照预算方案进行预算安排的模式,而不是按照支出项目进行预算。(3)目标管理预算模式注重预算项目执行的效率而不是主项目与各备选项目之间的选择。扩展资料: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以完成政治经济任务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反映。我国有预算收入,虽然主要采取税收形式,但所有税收主要由社会主义经济支付,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积累。虽然所有的公共预算制度都具有五项公共预算职能,但这五项职能在不同的公共预算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不同的预算制度总是强调预算的具体功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预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共预算

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

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有: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一般公共预算预算体系是指各级政府预算构成的整体,我国预算体系的构建与政权结构的变化是保持一致的。我国的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部分组成,而地方预算又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县(自治县、市)预算和乡镇预算。个别大省或自治区在较大的城市或自治区增设一级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活动计划的一个反映,它体现了政府及其财政活动的范围、政府在特定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安排的预测、计划。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国家行政管理中被广泛采用。就财政而言,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中央财政预算是国家一级预算,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具体包括: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由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支出,由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政府预算结构是怎么样的

法律分析: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三条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

法律分析:主要分为支出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简单地讲,就是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分类。我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等大类,类下再分款、项两级,如一般公共服务类下分环境保护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等款支出,通常由财政总预算会计按财政支出的功能详细列示,以反映政府用于各项事务的总括支出。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通常由使用财政拨款的单位在执行预算执行时具体列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二十七条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公共安全、国防支出,农业、环境保护支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支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和其他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政府预算也称为

法律分析: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是预算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级总预算草案、决算草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预算方面的不适当的决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总预算草案、决算草案;具体组织和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编报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预算的原则有哪些?

第一,公开性: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第二,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定,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第三,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第四,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度计算和填列。第五,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国家预算的现实意义:预算管理对政府财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算管理对政府财政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有利于明确政府与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促使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和规范政府整体的财政收支行为,其具体内容如下: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需要,确定中期财政政策,研究编制三年财政规划,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评价办法,并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提高财政政策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中期预算则能解决这个问题,避免预算年度之间的脱节,使得预算与宏观经济政策相衔接。对比而言,三年财政规划是宏观性的、方向性的,年度财政预算是操作性的、执行性的。预算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或工具的问题,而是塑造某种特定的现代经济、社会文化与价值、廉政政府机构和活化社会机能的利器,时时在塑造着每个国家的公民。预算是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对政府财政行为进行控制、具有实际约束力的至关重要的法律文件,同时也深深影响着自然人和法人的行为选择。预算界定着公资源与私资源的界限,也决定着私资源公共化的程度和比例。例如,个人所得税在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和其自身结构,决定着个人在工作与闲暇之间的精力分配,这就是所谓的拉弗曲线效应。同时,人们通过预算过程参与公共决策进而改变自然人和法人的行为。公共预算的产生基于社会契约,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社会公众为此支付报偿、负担税收。基于各种原因,如政府债务增加和合法性等问题,各国政府均试图通过提高公共预算透明度来增加民众对政府政策的支持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预算原则

政府预算的职能主要有(  )。

【答案】:A、B、D政府预算是指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预算一般具有三大职能:①反映政府部门活动和工作状况的职能;②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职能;③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职能。

政府预算编制依据

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依据有(ABCD)。A.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B.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C.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D.本年度收支预测。政府预算编制依据是:计划文件、设计文件、合同文件、建设地区基础资料、有关的标准规范和法律以及类似建设工程项目的资料和经验。准备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建设方的招标书及资料,详细做好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确保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编制完成成熟的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目录:1、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计价依据和办法。2、建设工程设计文件。3、与建设工程项目有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4、招标文件及其补充通知、答疑纪要。5、施工现场情况、工程特点及常规施工方案。6、其他相关资料。政府预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完整性原则。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在分级财政体制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必须按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的口径、程序来计算、填列和编制统一的预算,以保证整个财政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3、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必须建立在积极、稳健、可靠的基础上,有充分而确实的依据,预算数应尽量准确地反映可能出现的结果,保证预算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执行。

政府预算的功能

法律分析:国家预算的支出方向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财政投资主要运用于能源、交通及重要的基础产业、设施的建设,财政投资的多少和投资方向直接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因而具有造就未 来经济结构框架的功能,也有矫正当期结构失衡状态的功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二十七条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公共安全、国防支出,农业、环境保护支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支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和其他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政府预算与企业预算的区别

一、程序不同1、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企业预算: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在预测与决策基础上,调配相应的资源,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等做出一系列具体计划。二、表现特征不同1、政府预算: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体现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2、企业预算:主要是预算计划的数字化、表格化、明细化的表达,体现了预算的全员、全过程、全部门的特征。三、作用不同1、政府预算: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2、企业预算: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等做出一系列具体计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预算管理百度百科-国家预算

政府预算有哪几本预算组成,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政府预算首先是以年度财政收支的形式存在的。它是对年度政府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的预计和测算。其具体形式是按一定的标准将政府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分门别类地列入各种计划表格,通过这些表格可以反映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收入的具体来源和支出方向。

政府预算包括

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预算是经法定程序由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具。法律依据:根据《预算法》第五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从2007年开始,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正式采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三类。收支分类科目设置逐级细化,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在支出功能分类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基础上,支出经济分类明确反映政府的钱究竟花到哪儿去了。支出经济分类与支出功能分类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反映政府支出活动。

深化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包括①以完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为基础提高预算管理的完整性、规范性及透明性;②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④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⑤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

收入和支出的妥善管理。

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全口径预算体系,包括( )。

【答案】:A、B、C本题考查主要预算模式介绍。我国的改革目标是逐步建立起由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等构成的全口径预算体系。ABC项正确。不包括DE项,错误。

关于政府预算概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观点存在多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预算年度不合理。我国一直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而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要待3月份以后举行的各级人代会审批,这种日历年度与财政年度合一的做法导致的结果为;1、预算的实际编制时间较短。从每年11月前后布置预算编制工作到次年3月人代会讨论预算草案,通常只有两个月的编制时间。2、人代会审议政府预算的时间很短。如此仓促的时间内,要想认真、逐项地审议预算很难做到,只能对预算进行总体性、一般性审查,最终流于形式。3、预算执行中出现法律空档。预算年度的起始日先于人代会审批日,造成国家预算获得批准并开始执行的时间远远滞后于预算的编制,这意味着一年中有1/4的时间实际上没有预算,或者说执行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不仅冲击了预算的正常进行,而且使国家预算的严肃性大打折扣。[1]  第二种观点认为,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编制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并以经济预测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的发展变化及收支结构的调整。我国尽管也编制财政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但实际执行中与年度预算基本上还是“两张皮”,致使年度预算对财政经济的约束相当有限,不能瞻前顾后。  2、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表现在:一是各部门经费多少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二是“基数法”固定了财政资金在部门间的分配格局,预算资金被套牢,财政无法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相应调整支出规模,制约了财政对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三是不利于控制支出规模。“基数法”实际上是增量预算,即财政支出只能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一般不能比上年基数减少。因此,不利于控制支出规模,长年使用“基数法”,经过多年积累,基数成了常数,形成支出刚性,不管财政状况如何,支出一味地增长,不利于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  3、预算编制缺乏完整性。长期以来,我国在财政分配中把财政性资金分为预算内、预算外,财政分配实际上只对预算内资金进行分配,而没有将预算外资金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财力来使用,导致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此外,我国预算的不完整性还表现在部门预算的编制上,由于我国目前的支出预算是按资金的性质归类编制,不同部门、单位的资金性质不同、来源渠道不同,于是各种资金如行政经费、科研经费、基建支出等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分配和管理。这就使财政难以对一个预算单位的经费整体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加之预算编制较粗、管理水平不高、执行中随意性大、追加追减的情况时有发生。又由于预算编报没有经过编制部门的预算过程,使各级人大批准的预算不能及时细化到部门、项目,财政部门难以按《预算法》规定的日期及时批复预算。[2]  4、预算编制内容不够科学。我国的预算收支科目的设计不合理。目前,我国的预算收支表中,类级科目只有100多条,而且是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其科目不能适应复式预算的编制需要。另一方面,收支科目的粗糙,造成我国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太粗糙、项目不细,预算报表所列科目级次太少,所列内容太粗,透明度太低。  5、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论证,导致财政收支的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在收入预算的编制上,往往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和长官意志,或者是国家已经确定了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比率,地方就是一个执行的问题。在支出预算编制上,细化项目、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做得很不够。“基数法”实施的后果,使各预算单位对“基数”重视有余,而对资金使用效益却过问甚少,而且,也易于形成支出刚性,不利于预算支出总量与结构的调整。[3]  6、预算编制有关职能不分。由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不分,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效率不高。一方面,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职能不分,财政部门既负责预算的编制,又负责组织各部门预算的执行,这一机制制约部门在组织预算执行中的积极性发挥。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不分,主要问题在于财政部门内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楚,财政内部除预算管理部门外其他业务部门都编制预算,经常出现财务监督部门为其管辖的部门争预算、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由于预算管理部门掌握的情况不充分,调整的依据不十分充足,调整的结果也就难以科学准确。[4]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预算准备、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形成“预算简单化、决算复杂化”局面。体现在:一是结算项目繁杂,大量结转资金和跨年度结算项目容易对下年度预算执行产生冲击。二是强化了地方对年终总算的依赖思想,各地对年终决算解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中央财政面临巨大压力。三是财政工作集中,预、决算工作效率不高。四是结算事项多,财政算账难。一方面是各种专项上缴扩大趋势明显不适应分税制的要求。比如,中央借款、向中央作贡献、老农业税价差上缴等项目。另一方面,结算补助中税收返还计算复杂,且超基数返还比例太低,转移支付数额小且计算依据难以符合客观实际,其他补助项目多、数量少等问题,使地方各级财政很难准确计算财力,给预算编制带来一些困难。[5]  第四种观点认为,实施部门预算改革面临着矛盾。主要是:  1、部门预算改革与机构改革滞后的矛盾。机构职责的调整滞后于预算编制改革。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预算分配权不统一。实行部门预算,要求各有关部门与财政紧密配合,在审核部门预算建议数、下达预算控制数方面同步进行。从实际执行过程看,一些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较迟,影响部门及时编报部门预算;二是部门内设机构还未形成统一管理预算的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协调起来相当困难。如:行政管理费一般由办公部门管理,基建经费由计划部门管理,科技费由科技部门管理,教育经费由教育部门管理等;三是从财政内设机构看,仍按原来的经费性质管理,也不适应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此外,由于机构改革滞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内外“两张皮”问题。  2、部门预算编制中是以部门为主还是以财政为主的矛盾。我国现行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二上二下”的编报办法,即由部门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上);财政部门与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审核预算建议数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一下);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门(二上);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中央预算草案批复部门预算(二下)。因此,我国预算编制实际上是依靠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的,预算部门以及各主管部门在对部门预算进行砍砍压压的基础上编制财政总预算。这是一种“被动编制”预算的方法。实际上,财政部根本无法掌握各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客观上造成了以部门意见为依据的局面。  3、实施部门预算改革与现有预算分配权的矛盾。我国现行的支出预算主要是根据支出性质进行编制和管理,而部门预算改革也是强调在不改变预算分配权的前提下进行。这就带来了难以克服的矛盾与困难。部门预算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而在多个部门拥有预算分配权的情况下,一些预算职能肯定会被部门肢解。最突出的是基本建设预算、科研经费预算以及行政经费预算。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预算由计委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由科技部负责,行政单位的工资和经费预算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预算职能被肢解,财政对部门预算的控制十分困难。  4、部门预算改革与税收计划的矛盾。税务部门实行条条管理,税收计划是由税务部门自上而下垂直下达的,各级税务部门只执行上级下达的税收计划。这就与各级政府的责、权、利脱钩,财政与税务关系不顺。各级地方政府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税务部门理应无条件执行,但是,由于税收计划与各级地方政府的预算在时间和数据上都很难一致,其结果可能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收入预算任务难以落实到征管部门,地方政府完不成预算;也可能迫使地方政府通过“空转”等技术处理方式勉强完成税收指标。[6]  第五种观点认为,部门预算与国库改革未能协调一致。目前,国库对财政资金支出的运行程序是:各级预算单位根据同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年度预算,按期向财政部门提出资金拨付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开具拨付凭证,通知国库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国库通过银行间票据交换将财政资金划入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上。这种运行程序弊端较多,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监督弱化等。同时,银行体制改革后,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国库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划转,受利益驱动,各商业银行对存不计息付不收费的财政资金不同程度地存在截留和占压的情况,各预算单位根据资金性质的不同也在银行多头开户。实行部门预算,预算报表虽然统一了,但财政资金仍在多头运作和逐级层层缴拨,财政将预算资金拨付到一级预算单位账户上后,一级预算单位如何再下拨至用款单位,用款单位又如何使用,财政部门无法实施全程监督和控制,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7]  二、构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模式  第一种改革模式:(一)采取标准周期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周期从时间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同一预算年度内,不同预算管理周期的三个阶段同时并存:1、“预算编制阶段”。从每一预算年度前一年的年初开始至次年年末,期限为12个月,主要任务是对上年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绩效评价,结合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测算下一年度预算收支规模和增长速度,据此编制下年度预算。2、“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从每一预算年度的年初至年末,历时12个月,主要任务为组织执行本年度预算、分析执行情况并办理调整变更手续。3、“财政决算阶段”。从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的下一年初开始至六月末结束,期限为6个月,主要任务是组织编制决算草案,按规定程序报批,并在决算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作为编制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二)改革预算科目的设置体系。应以部门为主线,融复式预算、综合预算为一体,满足政府按部门分类、政策目的分类、经济性质分类的预算管理要求。1、以部门为依托,综合编制部门管辖内的各种资金,预算从基层编起,逐级审核汇总,以清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在预算科目的设置上,规范预算科目,统一预算口径;按照科、目、项、款的顺序,一级科目按部门设置,二级科目按资金性质设置,三级科目按支出用途设置,将预算科目分解到预算单位,细化到具体用途,落实到项目和人头。2、体现复式预算的要求。根据建立复式预算的目标要求,重新构建的基本框架为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财政投融资预算的四层预算结构。[8]  第二种改革模式:根据目前拟定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将由“部门分类”、“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三部分组成,在“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中,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作了较为明确的划分。具体目标模式是:  “部门分类”依据预算部门的性质和管理级次划分,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企业等顺序分类。  收入科目不再按功能分类,“支出功能分类”与目前的支出科目体例类似,但内容作了结构性改动。支出功能分类根据政府活动不同设置11类,具体是:一般公共服务类、国防类、公共安全类、教育类、文化体育及宗教类、社会保障类、医疗卫生类、环境保护类、城镇住房与社区类、经济事务类、未划分的财政支出类。  “经济分类”包括“收入经济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两部分。“收入经济分类”与以往收入预算科目相对应,但融入了较多的以往不曾在科目中体现的预算外收入内容。“收入经济分类”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缴款、非税收入、转移与赠与收入、贷款回收本金及产权出售收入和债务收入等6类。“支出经济分类”包括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和产权参股、债务本金偿还等四个类级科目。其中,经常性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商品和劳务支出、经常性转移支付、国内债务付息支出、国外债务付息支出、预备费等6款。[9]  第三种改革模式:借鉴国外复式预算的经验和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状况,我国复式预算制度的框架应分为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财政投融资预算等方面,从而构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预算体系。  1、建立双重财政预算。从财政角度分析,我国财政将分为包含市场性和非市场性两类不同分配关系,它们分别形成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公共财政是一种纯政府行为,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利用政治权力,以税收为主要收入形式,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效。而国有资产经营财政的分配主体是作为国有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政府,它以国有资产经营为分配目的,以资产所有权为分配依据,并以竞争性市场为活动范围。与此相适应,我国应建立公共预算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两种预算。  2、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生活、实施扶贫救助及各项社会保障投资运营活动中的收支预算,其分配主体是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身份进行的,分配目的是为保护公民和居民的长期利益,协调收入的代际分配,分配对象是参与者共同投资的社会保障基金。  3、逐步建立财政投融资预算。财政投融资预算是为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需要,将国家政策性投融资收支与现有的国家债务收支相结合,纳入预算管理,以全面反映政府有偿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的活动。财政投融资预算收入主要有:国库券收入、商业银行购买财政专项债券收入、财政周转金收入和财政储蓄收入等。财政投融资预算支出主要有弥补预算差额、国库券还本付息支出、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归还政府其他借款支出以及财政以有偿形式安排的支出。[10]  三、完善财政综合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路  思路一:改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思路。  (一)完善《预算法》及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与《预算法》的衔接、协调。其一,修订《预算法》。可考虑对财政年度进行调整,将预算年度由目前的历年制改为跨年制,以消除时间差。其二,修订与财政预算管理直接相冲突的法律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在修订《预算法》的同时,各项法律、法规都不宜过多地规定财政支出问题,凡是涉及到财政预算安排支出的有关规定,都应符合预算法的要求。凡涉及某一部门或某一领域支出安排的原则、方式等内容与《预算法》相冲突的,应一律从有关法律和规章中删除。  (二)规范、充实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确保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其一,改革预算收支科目,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在科目的设置上尽量体现复式预算和部门预算的要求,既要包括财政预算内收支,也要包括预算外收支。可考虑预算大类科目按部门设置,下设明细项目。大类科目下再按具体支出项目编制款、项、目级明细预算。其二,将政府性的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保持预算的完整性。把预算内外两块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  (三)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复式预算。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职能由三部分组成,即提供公共产品、管理国有资产、提供社会保障。由此,可分别形成公共财政、国有资产预算和社会保障三部分预算。  (四)采用科学的方法测算预算收支,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在收入的测算方面,运用“标准收入测算法”编制收入预算。在支出方面,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首先应摸清“家底”,制定科学和符合实际支出标准的预算定额,为细化预算编制、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其次,加强预算编制的调查论证,增强预算约束。最后,对所有预算单位或预算项目有效地排列出轻重缓急的用款顺序,根据财力可能优先安排排列较前的支出项目。  (五)增加预算编制和审批的时间,克服代编预算现象,保证审批的严肃性。其一,进一步提前编制预算草案。建议将年度预算编制提前半年至一年即着手准备,避免仓促上阵,应付了事。同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有审查或者审批预算议程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应自下而上逐级提前召开,保证按照上级政府汇编预算所需要的时间,提交经过本级人大审批通过的本级预算和本级总预算,从根本上解决代编预算问题。其二,增加人大审批政府预算的时间,保证结果的严肃性。为充分行使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批和监督权,建议增加人大审批政府预算的时间,各级政府至少应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的前两个月向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汇报预算编制情况,而且提交的预算草案必须细化到款、项,以保证人大有足够的时间对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质询。[11]  思路二:加强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一)完善公共支出预算执行中的控制监督。要逐步建立起立法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内部不同层次的控制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  (二)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主要包括:各单位要按规定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预算执行的报表和详细的文字说明材料;各单位要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和详细的文字说明材料;财政部门要每月向本级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各级政府要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改革预算拨款方式,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批准的预算和国库资金量拨款。拨付预算资金应坚持按预算计划拨款,按事业进度拨款,按规定用途拨款,按预算级次拨款。  (四)加强对转化为实物形态的预算资金的管理。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把市场机制用到预算分配环节上,将单一的货币管理形式逐步扩展到采用货币、实物、劳务等多种管理分配环节上,起到节约预算资金、降低采购成本、防止重复购置、优化资源配置和抑制腐败现象等重要作用。  (五)增强预算的严肃性,硬化预算约束。经立法机关审议、批准的预算具有法律约束力,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预算支出数必须与预算限额相符,并且只能用于预算确定的项目,对违反预算的行为要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罚。[12]  思路三:构建我国政府公共支出预算编制体系的对策。  (一)调整政府公共支出预算的范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1)国家财政逐步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转移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来。财政只进行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议。(2)维持性支出范围要有所调整和缩减。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应与财政供给脱钩,坚决推向市场。(3)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财政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不断提高对科学、教育、政权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保障能力。并不断优化行业内部支出结构。(4)要求各部门在提交新的支出预算草案时,须同时提出削减支出的可行性建议。(5)要避免以法律的形式造成公共支出的刚性增长。(6)要提高公共支出预算的到位率,尽量使预算年度的调整达到最小。  (二)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1、实行部门预算。包括:将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取消财政与部门预算之间的中间环节,由财政将预算直接批复到部门;预算由基层单位开始编,再进行层层汇总;预算编制不留机动,所有预算资金全部落实到部门和项目,预算一经批复,不得随意调整,执行中发生的特殊性支出通过现行的政府预算支出科目进行调整;2、逐步实行零基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3、实行标准化的定员定额。具体操作方略为:收集制定定额所需的基础数据资料。细化各个支出项目,并尽可能予以量化。根据部门性质划分定额项目中支出标准等级。各项支出标准的确定应以国家规定为主、实际支出为辅的原则。对现有的开支项目进行彻底清理,准确界定开支范围,以确保定额中的支出项目规范化。4、加大预算编制的准确度,提高预算的到位率。5、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建立财政系统内部的计算机网络。  (三)健全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适时扩大社会保险范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削减对城市居民有关的福利性补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应尽快按照因素法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办法,根据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确定均衡拨款数量,真正使各地方政府都能够为本地区提供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水平。[13]  思路四:构建我国政府公共预算执行体系的对策。  (一)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1、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系统性的政府采购法规体系。包括:以《政府采购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和经济合同法;以“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地方性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包括地方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地方政府采购目录以及地方审计监督、合同监督、招投标管理等办法。2、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3、健全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三级四类”政府采购机构体系。所谓“三级”是指中央、省级和市级。所谓“四类”是指管理机构、执行机构、代理机构、仲裁机构。4、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具体可分为法律制度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采购实体系统、供应商与承包商系统、评标与定标系统、采购项目中标系统和采购项目评估系统等。5、积极培养政府采购专业人才,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二)改革国库管理体制,实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1、具体做法:统一核算、统一支付,即取消所有单位的银行账户和会计,由财政部门集中办理财政性资金的收付。2、需解决的问题;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政单一账户要逐步建立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两者合一的政府会计制度,建立涵盖所有财政性资金收支的公共会计网。改革国库管理体制及银行间财政资金结算办法。[14]  思路五:将预算工作程序的重点由“重决算,轻预算及其执行”转变为“强化预算及其执行,淡化决算”。  (一)科学合理安排预算,加强预算准备和执行的各项基础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严格控制和监督预算执行,立足于通过法律解决预算问题。  (二)完善财政体制,严格按照事权划分支出。这要求在体制框架内结合事权的划分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不要把属于支出责任范围内的事项纳入决算中去解决,要求中央财政解决的事项尽量在执行中解决,不再拖至年终决算时处理,以免影响当年预算平衡和冲击下年预算。  (三)规范决算,强化分析。一是将历年结算中数据比较固定的项目尽可能调进定额结算,适当简并和压缩结算项目。二是将一些定额项目归并到体制上解或补助,如其他上解、税务经费上解、老企业税价差上解、专项补助、其他补助、下放支出实例、价格补助等定额补助项目。三是适当压缩、取消向中央作贡献、中央借款以及按比例计提的工农业发展基金等结算项目,以免形成大量结转资金和跨年度结算项目,对下年度预算形成冲击。

为什么要对政府预算进行监督

法律分析:预算执行监督是指国家财政对各级政府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乃至决算等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 它属于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 按照监督主体划分,预算监督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决算进行的监督,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等。 预算监督是国家通过国家预算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是对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各方面进行的监察、监督和制约。法律依据:财政部 《财政部门监督办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财政部门监督行为,加强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维护国家财经秩序,根据国家有关财政管理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监督对象)涉及财政、财务、会计等事项实施监督适用本办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派出机构在规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监督。第三条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财政管理体制、财务隶属关系对财政、财务等事项实施监督;按照行政区域对会计事项实施监督。上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监督工作的指导;下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将监督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报告。第四条 财政部门实施监督应当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第五条 财政部门实施监督应当与财政管理相结合,将监督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监督结果完善相关政策、加强财政管理。第六条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绩效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七条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监督,提高监督效率。

3.什么是部门预算?我国政府预算的特点有哪些?与会计核算的关系是什么?

部门预算是指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缴拨款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的预算,它是由本部门所属的个单位的全部收支预算组成。我国政府预算的特点有预测性,法定性,完整性,年度性,以及具有公开性和责任性,政府会计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是预算会计是政府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另外一个分支是财务会计。

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区别

预算的级别不同,政府预算带有支付命令性质,是上一级的预算;部门预算带有核算性质的,是下一级的预算。范围不同,政府预算的抽象些,部门预算的具体些。一、如何理解部门预算?1.从编制范围看①涵盖所有收入和支出,将各类不同性质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资金的部门,使部门预算内外资金有机的结合,确保预算资金的完整;②由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构成,两类预算之下又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③“一个部门一本预算”。2.从支出的角度看包括所有按支出功能分类的不同用途的资金,基本建设经费、各项事业费、其他经费等,全部按规定的格式和标准统一汇总编入一本预算,全面反映一个部门或单位各项资金使用方向和具体使用内容。3.从编制程序看部门预算是汇总预算,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4.从细化程度看①既细化到了具体单位和项目,又细化到了按预算科目划分的各支出功能。②既反映本部门所有收支预算,又反映了收支按单位和项目的具体构成情况,及单位及项目的收支按支出功能分类的具体构成情况。5.从合法性看前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①按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在呈报上级部门前,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②财政汇总的预算草案在上报人大前必须报经人民政府批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四条 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编制内容包括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上解收入、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其他调入资金。

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所以又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而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2.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3.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4.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十支出=负债+净资产十收入。企业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5.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及方法具有特殊性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方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一般没有损益的核算。

政府预算会计科目

预算会计科目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体系。预算会计科目总共设置了有34个,其中资产类11个,负债类4个,净资产类5个,收入类7个,支出类7个。具体为:1、资产类: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财政零余额账户款、有价证券、在途款、暂付款、与下级往来、预拨经费、基建拨款、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待处理财政周转金;2、负债类:暂存款、与上级往来、已结报支出、借入款、借入财政周转金;3、净资产类: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专用基金结余、预算周转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财政周转基金;4、收入类: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专用基金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调入资金、财政周转金收入;5、支出类: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补助支出、上解支出、调出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财政周转金支出。

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1、预算会计:是对政府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所实施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用来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2、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二、特点不同1、预算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2、财务会计:,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三、会计目标不同1、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有三级目标,即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一般认为基本目标是保持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腐败和揭露贪污。中级目标是促进合理的财务管理。2、财务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政府机构、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及企业管理当局等一系列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做出投资、信贷决策及其他有关决策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各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算会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会计

政府预算调整的方法和内容

法律分析: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依照预算法第六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增列的赤字,可以通过在国务院下达的本地区政府债务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予以平衡。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下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的,应当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者其他预算资金、减少支出等方式实现收支平衡;采取上述措施仍能实现收支平衡的,可以通过申请上级政府临时救助平衡当年预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安排资金归还。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厉行节约、节约开支,造成本级预算支出实际执行数小于预算总支出的,不属于预算调整的情形。各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应当在下一年度安排使用并优先用于偿还相应的专项债务;出现短收的,应当通过减少支出实现收支平衡。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各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应当在下一年度安排使用;出现短收的,应当通过减少支出实现收支平衡。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第七十八条 预算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所称超收收入,是指年度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实际完成数超过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收入数的部分。预算法第六十六条第三款所称短收,是指年度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实际完成数小于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收入数的情形。前两款所称实际完成数和预算收入数,不包括转移性收入和政府债务收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依照预算法第六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增列的赤字,可以通过在国务院下达的本地区政府债务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予以平衡。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下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的,应当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者其他预算资金、减少支出等方式实现收支平衡;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能实现收支平衡的,可以通过申请上级政府临时救助平衡当年预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安排资金归还。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厉行节约、节约开支,造成本级预算支出实际执行数小于预算总支出的,不属于预算调整的情形。各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应当在下一年度安排使用并优先用于偿还相应的专项债务;出现短收的,应当通过减少支出实现收支平衡。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各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应当在下一年度安排使用;出现短收的,应当通过减少支出实现收支平衡。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我国预算法规定政府预算按照什么编制

为五级预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扩展资料:国家预算的相关要求规定: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2、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3、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政府预算出现赤字,为什么投资小于储蓄?

当政府预算出现赤字时,为平衡预算,除动用储备外政府还会发行债券来弥补预算不足,国债的发行会吸引市场中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拥有的资金,造成其他领域可用资金减少,投资减少。

宏观经济学中怎么算政府预算赤字 谁加谁 谁减谁

政府预算赤字 = 政府预算支出— 政府预算收入,即T—G,T指税收,G指政府支出。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扩展资料:财政赤字变化中的一部分是作为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反应而自动地产生的。例如,当经济陷入衰退时,收入减少了,因此人们支付的个人所得税也相应地减少了,在实行超额累进所得税的国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公司的利润减少了,因此公司所得税也减少了。同时,在经济陷入衰退时,政府支出倾向于增加,失业保障支出和政府救济都增加。即使决定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法律没有任何变动,财政赤字也会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决定税收和支出的某些法律改变了,例如立法机关决定提高某种税率或决定增加某项政府支出,情况就有所不同。即使经济始终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这些措施也会增加财政赤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赤字

宏观经济学中怎么算政府预算赤字 谁加谁 谁减谁

G是支出T是收入,为什么不是G–T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什么说“政府预算赤字是流量。”?谢谢~

因为它是年度的,跟GDP一样道理

什么是政府预算赤字?它如何影响利率、投资以及经济增长?

政府预算赤字的意思就是:政府花的的钱比它的收入多,简单的说就是今天花了明天的钱。政府花多了钱,市场上的纸币过多,产生通货膨胀,利率会上升,投资会下降,短期会刺激经济增长,中长期不变。

什么是政府预算赤字?什么是外贸赤字?在宏观经济学当中NX是什么意思?为什么T-G=政府预算赤字?

政府预算赤字:政府在国民支出上大于政府原先的预算叫做预算赤字。外贸赤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是贸易逆差。NX指:净出口额。T-G=政府预算赤字:T是指政府的税收,也就是政府的实际收入,G是指政府的实际支出。只有当政府的实际收入小于实际支出才等于政府预算赤字。无论是政府预算盈余还是赤字,都是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但是预算不平衡又是绝对的,政府应当努力维持平衡。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中,提出需要增强政府收入与支出的计划性,以争取国民经济稳定且提升。

政府预算赤字对于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

当然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限制其中的发展,造成一些不可原谅的后果。

政府预算赤字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财政赤字是指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也叫预算赤字。政府预算赤字=政府预算支出-政府预算收入。政府预算赤字计算公式政府预算赤字=政府预算支出-政府预算收入,即T-G,T指税收,G指政府支出。什么是政府预算赤字?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政府预算盈余的计算公式BS=t*Y+T-G-Tr;公式中:BS:预算盈余;t:税率(比例税形式);T:税收(定量税形式);Y:国民总收入;G:政府购买支出;Tr:政府转移支付支出。预算盈余,是指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部分,税务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额,与预算赤字相对应税务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额。政府预算赤字对可贷资金的影响政府预算赤字的增加会导致可贷资金市场上流动的钱减少,因为政府赤字增加了,可以通过发行国债通过其他的手段来筹措资金,或者下一年等财政收入到了再弥补。财政赤字会造成什么影响?①财政赤字可以扩大总需求,在原有需求的基础上出现新的需求,两者叠加从而使总需求扩大。②财政赤字会使政府增发国债,很多国家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也是比较可靠的一种方式。但是,增发的国债很多也是用来弥补赤字,并且会随着赤字的增长而增长。同时,债务需要还本付息,这也使财政赤字增大。③财政赤字的出现往往表示财政收入的货币无法满足支出,向银行进行借款成为一种弥补方式,而向银行借款使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也就意味着基础货币增加。

政府预算编制程序

预算编制程序: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1.下达目标。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并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管理层下达各部门。2.编制上报。各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层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3.审查平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管理层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予以修正。4.审议批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各部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财务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管理层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5.下达执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政府预算编制程序步骤1.步骤中国预算编制程序分为国家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和国家预算的正式编制两个步骤。准备工作2.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一般地说,下一年度的国家预算,要在本年度的下半年开始编制。财政部门在编制国家预算之前,首先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历年预算收支规律,对本年度的预算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计...3.修订国家预算科目和制定总预算表格。国家预算收支科目是国家预算收支的总分类,是编制各级总预算在收支项目上的规范,每年由财政部修订颁发。预算表格是国家预算指标体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收支总表、收支明细表和基本数字表三种。综上所述,预算编制程序: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建议参考以上内容。法律依据:《预算法》,我国政府预算程序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等。

政府预算编制程序

根据预算法,我国政府预算程序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等。我国在每年的年中就开始了对下年预算的编制工作,国务院要下达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对编制下年预算提出要求,同时还向地方下达编制地方预算的通知。-般在每年9月底以前,中央各部门需按统一的部门预算编报格式,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项目支出要同时报送中央部门项目申报文本和项目排序建议,其中涉及到有预算分配职能部门的,还要提前报送这些相关部门。财政部要在10月底以前,依据中央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报表及项目排序建议进行审核,会同有预算分配职能的部门提出分配意见,将综合平衡汇总后的预算方案上报国务院审定。在11月底以前,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审定的按功能分类的中央支出预算(草案)确定分部门的预算分配方案,并向各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中央各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正式部门预算,并于12月上中旬报送财政部。财政部审核汇总后编制中央预算(草案),于年底前报国务院审批。拟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央有关部门的预算也- -并上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条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第四条 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政府预算编制程序

预算编制程序: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1.下达目标。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并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管理层下达各部门。2.编制上报。各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层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3.审查平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管理层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予以修正。4.审议批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各部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财务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管理层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5.下达执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政府预算编制程序步骤1.步骤中国预算编制程序分为国家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和国家预算的正式编制两个步骤。准备工作2.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一般地说,下一年度的国家预算,要在本年度的下半年开始编制。财政部门在编制国家预算之前,首先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历年预算收支规律,对本年度的预算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计...3.修订国家预算科目和制定总预算表格。国家预算收支科目是国家预算收支的总分类,是编制各级总预算在收支项目上的规范,每年由财政部修订颁发。预算表格是国家预算指标体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收支总表、收支明细表和基本数字表三种。综上所述,预算编制程序: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建议参考以上内容。法律依据:《预算法》,我国政府预算程序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等。

政府预算编制程序

根据预算法,我国政府预算程序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等。我国在每年的年中就开始了对下年预算的编制工作,国务院要下达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对编制下年预算提出要求,同时还向地方下达编制地方预算的通知。-般在每年9月底以前,中央各部门需按统一的部门预算编报格式,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项目支出要同时报送中央部门项目申报文本和项目排序建议,其中涉及到有预算分配职能部门的,还要提前报送这些相关部门。财政部要在10月底以前,依据中央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报表及项目排序建议进行审核,会同有预算分配职能的部门提出分配意见,将综合平衡汇总后的预算方案上报国务院审定。在11月底以前,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审定的按功能分类的中央支出预算(草案)确定分部门的预算分配方案,并向各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中央各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正式部门预算,并于12月上中旬报送财政部。财政部审核汇总后编制中央预算(草案),于年底前报国务院审批。拟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央有关部门的预算也--并上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条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第四条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是( )。

【答案】:C本题考查我国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干,表述错误。

按照什么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投入预算与绩效预算

按照预算编制的政策导向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投入预算与绩效预算。具体分类如下:1、按收支管理范围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2、按照预算的级次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中央预算(联邦预算)和地方预算(州和地方预算)。3、按编制形式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4、按编制方法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5、按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6、按预算作用的时间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

按照什么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投入预算与绩效预算

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政府预算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1)按收支管理范围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总预算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财政计划,它由各级政府的本级预算和下级政府总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政府预算基本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直属机关就其本身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另外还包括企业财务收支计划中与财政有关的部分,它是机关本身及其所属单位履行其职责或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是各级总预算的构成的基本单位。根据经费领拨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单位预算可分为一级单位预算、二级单位预算和基层单位预算。(2)按照预算的级次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中央预算(联邦预算)和地方预算(州和地方预算)(3)按编制形式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形式,是将政府一切财政收支编入一个预算。复式预算是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是将政府的所有收支按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式。(4)按编制方法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零基预算是指对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以前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而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强调一切从计划的起点开始,不受以前各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干扰,尽可能找出更好的方法,使未来年度的预算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政府预算赤字是什么意思

入不敷出就是政府预算赤字

什么是政府预算赤字,什么是外贸赤字?在宏观经济学当中NX是什么意思?为什么T-G=政府预算赤字?

个人理解哦,政府预算赤字是实际支出超出了预算,外贸赤字和逆差有点相似?

政府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什么关系

  [编辑本段]财政赤字概述  财政:也就是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但是,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这决不是长久之计。 了解会计常识的人知道,这种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用红字书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在美国,财政部一般在每月的第17个政府工作日会公布上个月联邦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美国政府一向以财政赤字而闻名,前总统克林顿时代赤字转为赢余,但小布什上台后,适逢经济衰退,又对外连续用兵,导致再次出现高额赤字。  解析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

政府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什么关系

财政赤字是国民经济运行在财政收支上的反映或结果,贸易赤字是对一国对外贸易状态的描述或刻画。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时会被称为孪生赤字。孪生赤字是有关财政活动和国际收支关系的一个著名假说。是指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同时发生。这种赤字假说与乘数论存在紧密的联系。政府支出的增加使得相同收入水平下,国民超额储蓄下降。政府支出的增加,无论是通过增加国内产品的消费,还是增加进出口产品的消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本国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增加进口需求,从而使得本国贸易出现逆差。扩展资料:由贸易逆差体现的美国经济外部失衡是由美国国内居民储蓄—投资缺口体现的美国经济内部失衡的必然结果。与过去不同的是,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国内居民储蓄—投资缺口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取代私人部门储蓄—投资缺口,成为其贸易逆差的主要解释变量,而造成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又是布什政府实施的减税政策。因此,美国如果试图缩减贸易逆差,就应该放弃减税政策的实施,以改善财政状况,进而收缩贸易逆差。可以肯定地认为,现在美国国内日益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美国政府实施美元贬值政策都无助于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要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宏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