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控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在共享平台上搭建项目全流程预算管控体系

1、首先全面预算信息化平台搭建梳理全面预算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基本保障内容。2、其次搭建一个数据共享、交换和流程管理的平台。3、最后建立集团KPI体系模型。

企业费用管理中的预算管控意义在哪里?

预算管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了对企业预算假设建立、预算体系搭建、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全过程的管理,并与业务系统和公共平台(如工作流)的紧密结合,为企业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必要的手段,充分体现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如何提升企业预算管控能力和执行能力

  一、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负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必须结合相应的政策法规,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如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负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事宜,提高企业各决策层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并确定企业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预算管理是一项将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以及考评与激励等预算活动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由不同部门和员工分工执行的,因此需要全体员工直接或间接参与预算管理的过程。决策层应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给予极大的支持,沟通和协调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权益与责任,调动各个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以期实现全员预算管理。  二、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  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可使企业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就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不可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在开展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之前应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从属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而不是简单的企业预测的战术和方法。企业的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将直接决定预算模式的选择,决定预算重点及其需要从哪方面进行重点保障,决定预算目标如何具体确定。财务预算只有这样定位,即定位在企业战略目标上,预算管理才能有生命力。因此,企业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把握财务预算管理的正确目标和方向。  三、正确运用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  企业的财务预算应根据企业长期战略、发展规划,考虑未来政策、法规、经济、自然因素,由下至上搜集汇总编制企业财务总预算,经企业预算委员会审核批准后作为企业的正式预算方案。但该方案的实施必须整体分解到内部各单位,这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企业在做好战略定位和目标分析后,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应采取的程序和方法。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在各个企业尽管大同小异,但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在程序上按照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编制。财务预算具体到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应按照各预算单位所承担的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责任权限,编制不同形式的财务预算。在财务预算编制顺序上,企业应当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同时企业应积极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动态管理。例如:采用零基预算,不受现有项目的限制,能够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降低费用的潜力,有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利用概率预算,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实行滚动预算,不仅能及时调整近期预算,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而且实现了与日常管理的衔接,使管理人员始终从动态的角度把握企业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远期的战略布局。  四、严格财务预算的执行、分析与考核  首先,预算执行过程是整个预算的关键环节。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具有“法律效力”。预算编制完成以后,企业各部门不仅明确了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了整个企业的工作目标,以及本部门各项活动对整体目标的影响。所以,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预算,在整个企业树立起“预算概念”。只有严格、认真地执行预算,使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与相应的预算项目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  其次,要及时总结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每个预算期末,通过财务决算报表与预算报表的对比,编制出详尽的预、决算分析报告,找出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的偏差,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属于预算偏差,则及时调整预算指标;属于执行偏差的,要正确分析症结所在,总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给企业的持续经营或改变经营策略提供真实的情况,并为下一步的考核奖惩做好基础工作。  再次,严格考核,树立“考核与奖惩是预算工作生命线”的观念,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没有考核,预算工作无法执行,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奖惩兑现是保障预算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只有奖惩兑现才可保障预算的严肃性,确保管理过程各环节的衔接。在预算控制的时间选择上,我国多数企业对企业财务预算实行结果控制。在这种控制下,实际的偏差已经形成,损失已经产生,除了调整下年度的企业财务预算别无他法。如果选择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则不但能实现结果控制的效果,而且通过过程控制尤其是建立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制度,既能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又能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

费用预算管控方案

法律分析:1、明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审批目标和责任业务部门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负责;财务部门对合规性负责。2、发挥内审的作用内审独立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需要对费用审批质量进行监督。内审采用抽查的方式,对于审批过的费用进行审查,审查真实性、合理性和合规性。发现有问题,找相关的审批人进行追责,加大处罚力度。通过严格的事后审计督促事前审批。3、财务审批前置这里涉及到一个岗位:财务BP。BP的作用之一就是把控其所负责业务线的财务合规问题。而且BP与业务接触较多,能充分理解业务逻辑。所以,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在审批流程上,把财务BP放在费用审批流程的前端,提前介入费用的审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六条 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如何实现合理的预算管控与费用报销?

在一家企业中,业务团队属于一线部门,团队的工作成果直接影响企业的收入。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会发生交通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费用,我习惯于把这部分费用归类为业务拓展费用。有业务发生,一定会产生业务拓展费用;但支出了业务拓展费用,并不一定会带来收入的增加。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在制定预算或是绩效相关指标的时候,业务拓展费用的额度变得难以控制,太高或太低都会对业务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经常会面对的一种情况是:业务拓展费都花完了,但是业绩却没有完成。如果去找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去询问原因,就会得到各种理由。但无论拿出怎样‘正当"的理由进行解释,费用都已经发生,企业的利润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站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角度,我们需要寻找能够防止业务拓展费用失控的方法,确保费用足够支撑业务发展的同时,避免铺张浪费等会对利润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发生。确定报销部门和员工职级确定报销部门,实际上就是确认承担企业业务性指标的部门。业务拓展费用的发生与企业的收入相关,那么承担收入指标的部门就应该是主要的费用发生和报销部门,其他部门也会发生某些费用,但金额一般不会很大。举个简单的例子,业务开展过程中,业务部门联系客户时会发生业务招待费,其他部门也会有一定的业务需求,例如财务部招待审计人员等等,但这些都是零星支出,必然不会超过业务部门报销的总额;而有些部门例如技术部门,很少有对外联系和沟通的情况发生,一般不会进行业务招待费报销。所以确定报销部门,就是进行部门职责的划分,也是对企业的有限资源进行分配的过程,承担业务指标的部门分配较多的资源,而有些部门会分配较少的资源甚至不分配资源。如果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清,费用报销大概率会出现失控,导致资源浪费,压缩企业利润。接下来需要对员工的职级进行划分,依据企业的人员规模以及实际情况的不同,职级划分的复杂程度会有所区别。中小企业可能只会划分出部门负责人、主管、专员等级别,而大型企业会按照发展路线划分出管理序列和专业序列,不同的序列按照不同条件进一步进行职级划分。不同的职级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和负责的工作范围不同,在业务部门,职级越高的业务人员会负责更重要的客户,在行业内积累的时间更长能够拓展更多的客户资源,所需要的业务拓展费用额度也就越高;而低职级业务人员,所承接的可能是处于收尾阶段的项目或是小客户,需要的业务拓展费用额度有限。职级的划分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来进行资源分配,确保资源倾斜在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收入利润的方面。制定报销标准和流程部门职责的清晰划分能够帮助我们制定清晰的报销流程,谁能报销?谁来审批?明确报销的单据在各部门间经过怎样的流转才能最终确认。确定流程需要经过哪些部门哪些人员审批的同时,也需要明确每个部门具体审批哪些项目。业务部门对于报销的必要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批,财务部门对于单据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审核,评估是否超出标准。如果不明确每个部门在审批流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流程就会变成一种形式,无法确保最终结果是基于真实业务发生的。报销标准可以基于业务情况结合员工职级来确定。例如交通费可以按照不同的部门和职级来确定每月的额度上限,例如业务总监每月报销交通费上限为1000元,高级销售报销上限为800元,初级销售报销上限为500元。业务招待费用则可以在月度额度的基础上加上单次上限的控制,例如高级销售月度业务招待费报销上限为4000元,单次业务招待费超过2000元则需要额外增加审批人员等。差旅费可以基于出差的城市规模来进行控制,一二线城市的差旅以及住宿费用与三四线城市差别较大,可以按照城市平均消费水平进行报销上限的确定。报销标准同时也会传递出一种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日常工作产生导向作用,但前提是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假如管理层保持朴素的作风,出差时不会过度浪费,不选择高价酒店和高价机票,那么这会作为一种隐性的标准传递到各部门,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简朴的氛围,极大程度上避免了铺张浪费。评估费用总额的合理性业务拓展费用的总额一般采用预算进行控制,而预算执行结果会直接与绩效考评指标挂钩,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挂钩,预算执行结果差意味着绩效目标无法完成,影响个人奖金,引起每个人对于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重视。想要预算顺利执行,就需要评估各项预算额度是否合理,尤其是对于业务拓展费用。预算过于宽松,业务拓展费用额度太高,剩余额度通常不会结转下年,所以各部门会想尽办法把额度在本年度用光,极易造成铺张浪费,同时也会引发舞弊行为发生。预算过于紧张,业务部门在业务活动中束手束脚,过度受到预算的制约,影响业务开展的同时也会传递一种消极信息。额度是否合理,按照查看各项费用占收入比,这个比例并不会固定,收入增长15%不意味着业务拓展费用也会增长15%,而是需要将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比例计算也可以将收入进行结构拆分,例如存量收入和增量收入,一般情况下,维护存量所花费的业务拓展费会比开拓新客户的费用要低,所以可以分别制定比例来进行控制。也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线来进行拆分,各业务线依据历史情况分别确认比例,最终合计得到业务拓展费总额。也可以按照平均数确认,例如高级业务员10人,平均业务拓展费为3000元/月,初级业务员5人,平均业务拓展费1000元/月,合计就是3.5万元/月。这样的简易计算适用于刚起步的新业务或是初创企业,因为业务尚未完全展开而且人员较少,所以可以使用这种简易方式。但当业务开始成熟后,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就太过粗糙,不易于控制。加强费用报销的审批在确定费用报销流程以及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以及审批要点的基础上,财务部需要进一步关注费用发生的合理性以及在部门、项目上的细化。费用报销最基本的是要审核附件票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票据显示的事项要与报销的事项相符,特殊情况会有替票,例如一些零星支出没有发票,报销的时候使用其他发票来替代,这类情况要尽量避免,不能避免的就需要控制额度,不能过大,也要规定可以用来替票的票据范围。报销需要提交哪些单据作为附件,可以直接在费用报销制度中明确公示,方便各部门进行查询。需要申请报销人在流程中注明费用发生的是由,明确归属的项目或客户,如果涉及两个部门分摊,最好直接在报销流程中注明,避免后续部门间因分摊金额发生争执。这些说明项目会影响财务记账的准确性以及精细度,进而影响预算控制的执行以及财务分析等工作的开展。实际业务开展中会有一些例外事项发生,我们无法避免也无法禁止这些事项的发生,可以在制度中规定例外事项的审批程序,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单独进行审批,确认是否可以进行报销。部分费用进行归口管理在预算管控时,可以考虑利用归口管理来分散部门权力,让各部门之间形成监督和制衡。例如业务招待费中会有一部分是节日赠送给重要客户的礼品采购,相比各部门分散进行采购,由行政部统一采购会因为规模效应而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同时行政部门对礼品的数量和单价进行审核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和采购成本。另外目前也有一些平台,可以在上面开通企业账号,通过给予不同部门和人员分配额度来达到控制。例如企业滴滴,行政部门设置和分配账号及额度,员工通过企业滴滴打车,月度由行政部统一申请开票并导出使用详单,方便财务入账。这样既方便了业务部门,同时也加强了对于交通费的控制和管理。费用额度的分批释放费用失控会造成的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在年中的某个月份,费用额度已经全部消耗完了,但是业绩却远远没有达标,这种情况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也意味着财务管理失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费用额度分批进行释放。例如部分费用由原有的年度控制收缩到季度控制。例如差旅费,全年预算50万,原来按照年度进行控制,只要没有超出预算额度,就可以报销。但为了避免极端情况发生,可以按照季度进行控制,每个季度的预算额度为当前累计金额,这样可以避免当季度提前预支下季度额度的情况发生。也可以考虑按照绩效完成情况逐渐释放预算额度,当季度绩效完成,下季度业务拓展费预算额度全部释放,如果当季度没有完成,就只能按照完成比例进行额度释放,这样也可以避免极端情况发生。具体的控制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模式以及经营情况来安排。分批释放额度的前提是需要有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以及沟通,财务部需要将当前的预算执行情况信息同步给相应部门,让各部门知晓他们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加以改善。同时也需要进行年中的复盘,思考是否需要按照当前情况对预算整体策略进行调整。对于业务部门的控制不能太松,过于宽松的管理环境会滋生负面行为影响企业经营,而管理过紧,会造成信息流转慢、官僚主义、沟通不畅等影响业务发展。管理的松紧需要依据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行业特性以及业务模式决定,但站在财务角度,无论管理上松还是紧,都需要确保财务的底线,也就是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以及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结束后的碎碎念:每年制定预算的时候,针对差旅、交通、业务招待费,总是会跟业务部门讨价还价。这些费用基本都是员工进行报销,与对公付款不同,这部分也是最容易失控的部分。所以在管理的时候,财务需要在确保业务发展顺畅的同时,对关键风险进行管控。这样就不能使用单一的手段,简单粗暴的一刀切,需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

如何做好资金预算管控

  导语:如何做好资金预算管控呢?它不仅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而且有利于对整个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货币资金预算是对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估计,也是对企业的支出预算。   如何做好资金预算管控   保持预算的一致性   预算一旦制定,就不应当轻易进行调整。因为企业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一般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倘若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存在变化,那么就会导致预算产生偏差,所以预算的编制在起始阶段就应当特别注意考虑预算的调整,通常,如果日后在企业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事项属于之前编制预算时考虑的范围之内,则不应当进行调整。一般而言,企业管理者不应当轻易调整预算,除非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该影响对企业原预算的执行产生影响较大,而且需要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决策部门认可之后,才可以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企业调整预算的时间为半年一次,不易过于频繁。   保持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督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应当重点把握对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一般而言,预算执行的过程或结果,反映了预算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因此,企业管理者对预算执行的评价和检查不能等到预算执行结束后才开始,而应当在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实施监督。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力求及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分析预算执行的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追根溯源,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改进措施。只有如此,企业管理者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预算执行的效果,把握各种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差错防弊,避免错误或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在对执行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对工作的评价之后所进行的措施   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会将企业预算实施的成果同相关人员的业绩进行挂钩,通常而言,对于奖惩的实施应当注意分段执行,不可操之过急、不可一步到位,因为阶段性的成果并不等于整体工作的结果;一般而言,对于企业在执行过程取得的良好效果,应当及时加以奖励,以便增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瑕疵,应当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谨慎的予以惩罚,除非查明原因,方可酌量惩罚。   如何做好资金预算管控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了满足预算的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按照性质应分为三部分内容: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   1、经营预算。是全面预算体系中最基本的预算,是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预算。它包括收入预算、成本支出预算、生产预算、供应预算等等,其中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没有收入预算就无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经营预算构成了经营权人的活动范本,是指导经营权人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规范。   2、投资预算。投资预算反映公司关于固定资产购置、扩建、改造和更新、资本运作的可行性研究情况。投资预算和企业的战略以及长期计划紧密结合的。   3、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为了满足预算的`时效性,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按照时间不同分为:年度预算、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   1、年度预算。年度预算周期为一个自然年度,编制年度预算时间在上年度末到本年度初。   2、季度预算。季度预算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可操作性更强。编制时间上季度末至本季度初。   3、月度预算。月度预算作为执行预算,和年度、季度预算相比,要求更加细化,和实际偏差更小。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   1、预算编制和计划下达。前面已经论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和预算体系,那么预算由哪个部门做比较科学呢?既然预算体系包含了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个方面,所以它不是某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它不仅需要企业中计划投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等部门共同编制,同时需要市场、生产、科研、设备物资、后勤工作等各个部门提供相应的预算信息。具体见流程图。   2、预算执行、控制。预算编制完成后,重要的是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它是预算能是否有效的关键。   3、预算调整。当预算期内,遇到影响预算不能执行的因素时,要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4、预算考核。为了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发挥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对制定的预算进行考核。   5、预算分析。预算分析不能只是预算完成后的分析,它应贯穿整个预算周期内。   6、预算总结。一定时期预算执行完成后,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预算执行情况总结,既包括预算本身存在的问题,又包括预算管理过程中参与管理、执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存在的不足,以便下一个预算周期工作改进。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注意的问题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的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体现以“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一是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人是预算的制定者、预算信息的利用者、预算的执行者,也是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人是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预算工作应该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注,企业的预算工作无法搞好。由于预算影响到很多人的经济利益,预算管理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预算人的职业道德问题。如有些人为了个人目的和小团体利益,在制定预算或对预算控制考核中出现过松或者过紧现象等。二是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提倡的是“人管”而不是“管人”。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基于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使预算管理进一步成为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和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制定预算的过程就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调整和分享过程。如果基于价值链分析预算,那么企业的预算活动就能使部门间的利益较好地得以协助,有助于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也有利于企业为客户传递价值活动的顺利完成。   4、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注重全面收集有关信息。包括企业内部、外部信息;企业上级、下级信息等等。   5、实施预算管理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预算。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年初预算制定以后,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市场变化、政策变化、不可抗拒因素等情况发生,企业管理者在预算执行和控制过程中要随时发现问题并实施调整预算,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如何做好预算管控

  如何做好预算管控?预算管理是一种管理工具。与其他所有工具一样,必须有正确的使用工具的观念,并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工具的效力才能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推进,还有赖于更多的思考、探索。   如何做好预算管控 篇1   严格执行。   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要严格执行预算。通过责任细化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凭证传递和手续审批进行控制,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例如,可以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各二级单位相关预算执行部门制定费用控制卡、计划领料卡来控制预算执行。然后根据成本费用项目的性质、金额以及相对责任中心的重要性,对控制卡分别采用按年或按月控制。财务部门作为最后的把关控制点,对一般业务,在进行服务处理时,首先看是否有预算,如果没有预算,则拒绝该项目入账。特殊情况下可以超支,但要补办调整手续。   细化预算。   编制清晰明确的预算是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如果编制的预算笼统而模糊,那么预算的执行就有如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茫然不知所措。编制清晰明确的预算关键的关键就是细化预算。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各方面进行细化,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落与个人。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责任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扯皮;费用的细化有利于成本分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标和定额的细化有助于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对员工的激励。   有力监督。   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预算监督工作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企业内审部门共同完成。内审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只对预算的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一般为企业的总经理)负责。内审部门一方面可以借助企业的财务网络系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各二级单位实施突击审查,另一方面可以在期末根据财务部门汇总结果实施定期审查。   如何做好预算管控 篇2   (一)严格按预算办理经济业务有利于企业成本战略目标的实现   预算编制后就具有刚性,各部门就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来办理和执行经济业务。“严格执行”的预算才“有效”,是取得效果的根本保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只要各个部门都能很好地完成预算目标,则企业的战略目标就能实现。这表明严格按照预算办理经济业务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预算管理有利于培养成本费用控制意识   一些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就会形成一种惯例、习惯,好的做法如此,坏的做法也如此。在预算管理开始之初,许多部门都没有预算控制意识。但预算管理的推进能培养其他部门、人员的预算控制意识,能让他们自觉地进行预算控制,进而推动成本费用控制。   (三) 预算管理为企业明确了成本费用的控制目标   企业目标是比较抽象的,各部门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很难将所办理的经济业务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这往往使得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不明确。这点在企业各种费用开支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四)、加强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具体措施   预算管理自从1920年代在美国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诞生之后,慢慢推广到世界各国。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引进西方管理经验,不少企业也开始实行预算管理。笔者认为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一样,需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要使得预算管理能起到实效,应坚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全员参与   虽然许多企业的预算管理牵头部门都是财务部门,而且最终的预算结果也大多体现为财务报表。但是,预算作为一种分配企业资源的方法,其编制、执行、分析确需要全员参与,才能有效落实。   (二) 避免只是控制、削减开支,而要站在全局把握好度   人们一谈到预算,往往认为越少越好,实则不然!预算是分配企业资源的一种方法。企业占有这些资源,当然是为了投入销售经营获得产出以实现企业目标。一般来说,没有投入当然就没有产出了,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出,就需要更多投入。   (三)从作业出发设计预算项目,化繁为简避免太财务化   全面预算要求全员参与,而会计科目的运用是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知识,其他部门的人员不一定能够运用好,特别是一些需要分摊的项目会给其他部门人员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基于此,笔者建议不按照会计科目设计预算项目和预算指标,而应该按照“做什么事、花多少钱、何时花钱”的思路去设计预算项目,要求各部门按此编制预算。   (四)加强预算队伍建设,落实预算管理工作   要注重财会人才培养,强化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同志的责任,培养他们的业务能力。最后,要更广泛的发展各部门的预算员,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培养他们的预算管理能力和意识。在此基础上,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增强预算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增长和发展!   如何做好预算管控 篇3   一、全面预算是成本管控的基础   绝对的成本降低是通过建立控制环境实现的,而控制环境的建立主要依靠被全面预算具体化和量化的战略计划的实施。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的战略计划细分,具体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加强企业的内控,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的“全员”特征,要求企业培养企业员工的全面预算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预算。因为员工是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者、执行人,所以让员工积极参与预算有利于避免员工对预算的抵触情绪,使之能更好的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   二、全面预算是确定成本指标的依据   制造业成本控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另一个含义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各环节以及各阶段的所有成本费用的控制。   由成本控制的含义可知,企业成本既包括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也包括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成本、费用支出。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既要突出重点,搞好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又要照顾全面,做好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因此,在现代制造业的成本管控管理中,企业要实施全面预算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成本,确立标准成本体系,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者的统一。   但仅制定成本指标,并不能保证企业各种耗费都一定控制在预算之内。因此,要以成本标准为依据分解预算,要将成本预算层层分解,具体到各部门,实行责任制,严格控制部门耗费,确保成本不超标。   三、是划分部门职责的工具   现代制造业实施成本控制,一定要处理好企业与下属各生产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统一安排下,明确各生产单位的成本管理内容,把企业与各生产单位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通过全面预算,将成本指标从厂部到车间,车间到班组,按生产系统把指标层层分解和落实,实行分级管理和控制。厂部、车间、班组各自负责本身的控制指标。   尹老师以东龙投资集团成本预算为例指出,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东龙投资将成本分解成几十个项目,分别进行预算,过程透明可塑,便于发现生产管理方面的漏洞。另外,成本预算的很细致,通过系统就能给下面车间主任下达明确的指令,要求他们怎么减少成本、控制费用。   四、协调业务部门同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由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组成;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和费用预算。   通过全面预算的实施可以处理好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明确各部门成本管理的内容,在主管财务的厂长、经理或总会计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主,把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贯穿整个企业上下,连接左右各方的成本控制系统。财务部门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将成本指标按构成项目分解为各项具体指标,落实到企业各业务管理部门,由各业务部门分别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分工管理各项成本控制指标。   五、全面预算使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具体化   现代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   1、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是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一般占到70%左右,因此,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直接材料控制首先要区别产品生产用的材料种类,然后再确定它们在单位产品中的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简单地说,就是生产成本中工人的工资。这部分成本的控制也分为“量”和“价”两个方面。用量是指人工工时,称为人工效率,价格是指小时工资率。在实际产量下,当直接人工实际工资与直接人工标准工资之间出现差异,我们就要从人工效率差异和小时工资差异两个方面来计算分析,寻找原因,制订对策。“量差”即人工效率差异,反映了工作效率的高低,也就是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工资的高低。“价差”即小时工资率差异,在非计件制时,当工人的工资等级确定的条件下,“价差”反映了企业在用人调度方面的差异,一项工作如果小时工资率在10元/小时的工人就能胜任而安排一个小时工资率在11元/小时的工人去做,就会出现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现象。因此,全面预算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制定直接人工成本标准,做到控制直接人工成本。   3、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按部门分别编制的,各部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也是分别确定其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的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其他用量标准)。价格标准是指制造费用的分摊率标准。制造费用分摊率标准=制造费用预算/生产量标准制造费用预算是指在尽可能的节约开支和合理支配下,各费用项目的最低支付金额。   明确了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组成以后,据此制定出准确的产品生产成本预算,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进行成本控制。   六、全面预算控制期间费用成本   企业对某一时期可能发生的这类费用,事先做出预算,日后按预算控制支出。预算编制后,控制的执行要依赖各项开支的审核批准。审核批准的依据是预算额,审核批准的权限划归各责任部门,负责审核批准的部门应随时注意预算限额,不能超过,如有超过预算的开支,必须事先报上级部门单独审核批准方可。   七、全面预算控制产品质量成本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检验成本,二是损失性成本。前者与产品质量水平成正比,预防和检验成本增加,也就是相应加强了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质量就会相应提高,这时损失性成本也就相应降低。而损失性成本则与产品质量水平成反比,产品质量下降,废次品及不合格品比率升高,损失性成本就必然增高,相反,若产品质量上升,损失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要想使一个企业的质量成本最低,就必须使两者之和达到最小。   现代制造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定额管理,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严格的分析、计算,找出预防和检验成本与损失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保证二者之间的和最小,是企业的质量成本最小。   八、检查和评估离不开全面预算   检查和评估就是为了保证成本管控的有效性而进行的日常和定期监督、检查。全面预算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责任预算管理,体现在成本控制即是“本着谁使用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通过预算的分解,划分各责任中心,体现权责统一。明确责任中心负责人的责任权限,将其对部门耗费的成本管控任务作为对其考核的标准,以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制定奖惩制度。显然,全面预算指标为这种检查和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离开来全面预算企业将很难有效的界定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管理责任。   总之,全面预算是现代制造业成本管控的基础,而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必须依靠全面预算来落实。从总体上来讲,全面预算和成本管控都是现代制造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全面预算的地位要高于成本管控。因为,首先战略管理是现代制造业的首要问题,对于成本的管理必须是在战略管理的指导下进行,全面预算与公司的战略紧密相连。成本管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地位远不如全面预算。其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一般要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机构、预算考评机构等管理机构,它与企业组织体系结合的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