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国从鸦片战争到解放的所有战争 按时间先后顺序 列出时间 所有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由洪秀全领导的旧式农民起义洋务运动:1861年至1894年左右,由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到1895年3月的日本侵华战争.戊戌变法: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外国侵略军2000多人在西摩尔率领下,由天津向北京进攻,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是为《辛丑条约》.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通过出师北伐案.7月1日发表《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927年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夭折. 9.18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挑起的侵占我国东三省的局部战争.抗日战争:由两部分组成,1、1931年9月18日到1937年6月,是为局部抗日;2、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是为全民族抗战.双十协定:又称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旨在结束国共分裂局面,建立民主政权而发表的会谈纪要,全称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签定于1945年10月10日. 解放战争:我个人认为是从1946年至1949年9月30日.总结:我想大概是这些了,还有的应该不需要吧,不然就直接我给你背书了,呵呵.不知你还满意吗?

鸦片战争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了什么运动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中国历史进入什么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鸦片战争》

【 #课件# 导语】课件实质是一种软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下面是 无 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鸦片战争》,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 篇一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奋发自强;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创设情境:   近年来,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同学们了解毒品的危害吗?请谈一下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感想。   那么,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毒品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   提出质疑,由此导入新课: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战争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2.新课教学:   虎门销烟   (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思考: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走私,概况。   (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那些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鸦片战争   (1)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请同学们总结分析其中危害(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小结巩固:   重点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 篇二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u2022从*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课后小结   小结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看书就可以一清二楚了,也可以上网看有关于鸦片战争的视频。

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太多了你是要历史书上的答案吗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中国乱了频繁的出现偷、抢事件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有哪些危害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以下影响: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5、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6、丧失大片领土。 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7、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腾出手来镇压太平天国,勉强维持了其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实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鸦片战争禁烟措施的意义

意义: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次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

有人说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 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道光帝盲目骄傲,下旨停止英国贸易。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1840年1月5日),清廷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广州,与林则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胁利诱下,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的《穿鼻草约》。但他却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林则徐。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补,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846) 四月,授陕西巡抚,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陕上任。这时的陕西,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鸦片战争时,清廷为解决军费困难,除调拨陕西征收的盐税外,还强令陕西捐银一百多万两。鸦片战争后给外国侵略者的赔款也摊派到陕西,仅西安府咸宁、长安两县的赔款银,年征收就在二万两以上,相当于上缴正银数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连发生灾荒,劳苦群众生活异常艰难;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与当地回民联合起来,反抗官府的斗争此起彼伏。

林则徐禁烟的背后,不仅卷入鸦片战争,还有什么后果?

还导致了之后鸦片的泛滥,禁烟只是短暂的阻止了鸦片的流通,但之后迎来了更大的爆发。

1林则徐为禁烟做出哪些贡献 2鸦片战争的功臣还有谁

1.林对禁烟的贡献:通过打砸抢烧杀的方式,给了大英帝国进攻中国的口实;2.鸦片战争的功臣:没有功臣,只有受难者

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包括甲午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世界大战等著名战争

鸦片战争观后感故事片《鸦片战争》中的一个个镜头把我们带回到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做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1835年,中国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害得无数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沿街乞讨。林则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张禁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书道光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中国恐怕没有能够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道光皇帝担心担心鸦片造成的危害对自己的统治不利,于是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初春,林则徐日夜兼程直奔广州,沿途打听消息,掌握了广州贩卖鸦片的许多情况。一到广州,林则徐便雷厉风行与官员邓廷桢、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接着召集所有地方有识之士,揭发逮捕了31名重要烟贩,特别严惩了英国老毒贩颠地,对拒交鸦片的外国商船断绝一切供应,三天之内,迫使他们交出了所有的鸦片。林则徐把收缴到的230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上统统销毁,引起万众欢腾,山呼海啸……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惊动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把祸福荣辱都抛之脑后,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力挽狂澜!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消灭了英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面对当时最强大的英帝国义,是什么力量使林则徐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呢?是民族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期,国家和人民同样需要林则徐这样的好官,具有民族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的国家肯定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我想任何一个观看过《鸦片战争》的中国人,一定不回忘记这样一个镜头。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国的舰船。只过了十个小时,有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失守,全军覆没,满身是血的关天培面对蜂拥的英军,他微微一笑,用火炭点燃了炸药。我想,写到这里看的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充满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身忘死一类字眼的同时,在心中产生“落后就挨打”的感想。确实“落后就挨打”这是沉痛的历史教训。这“落后”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英国人的巨型战舰横冲直撞,炮火铺天盖地,手握着还是冷兵器的清军将士尽管英勇无比;但始终改变不了处处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为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质,据有关史资料记载,150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清军官兵无不“马革裹尸”。英雄血洒沙场,有姓有名的如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等等,无名无姓的难以数计。可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仍不免落个失败的结果。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充满着屈辱,在早已结束了弱国无外交地,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我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这位禁毒英雄――林则徐,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之情。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动不已。这部电影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林则徐把洋人的鸦片当众烧毁后倒入了大海里。我为林则徐感到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清官感到自豪。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为吸鸦片身体越来越差,连农活都干不了;士兵因为吸鸦片精神越来越差,连武器都拿不动了;官员因为吸鸦片思想越来越腐败,连国家都可以出卖。鸦片的大量侵入了致使我国白花花的银子从中国人的腰包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从中国的仓库流进了外国人的仓库,中国的财政越来越空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然而就在禁毒活动将近成功之时,林则徐被贪官诬陷,被撤职查办这场轰轰烈烈的禁烟活动就这样夭折了。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真想冲上前把那个贪官打死,把真相告诉当时的皇帝――林则徐是个清官,你冤枉了他。然而历史是不能办法改写的。 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毒品对我们的危害,它会吞噬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战背景

给你个网站,你自己抄抄吧http://baike.baidu.com/view/13965.htm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大。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比较中英鸦片战争与中美贸易摩擦,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我们问你。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启示,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盛,才可能立于世界之林。

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鸦片战争与中美贸易摩擦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有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鸦片战争起因是什么?以现在的中美贸易摩擦为例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清朝刚好符合此条件。但因清朝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而中国人不大量购买英国商人带来的西方工业制成品,十八世纪的广州贸易给中国带来大量顺差。西方商人来购买茶叶、生丝、大黄和其它货物,是需要用金银来支付的。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高达98%——的黄金,只有10%的货物是商品。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五年 (1781-1790年) 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嘉庆五年至十五年 (1800-1810年) 则达2,600万两。道光七年 (1827年) 以前,英国多次在广州试售英国印花布、剪绒及天鹅绒,亏本达百分之六十以上;道光六年 (1826年) 输入棉布,也亏本百分之十左右,因为富裕的中国人对西方认知极少,自然兴趣缺缺而多使用中国丝绸,而穷人则根本买不起。18世纪,英国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朝则以白银作为货币,由于与清朝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英国利润受损巨大。税率方面,清朝对英国进口货物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税率,同时由于海关官僚腐败和贪婪,使得除税率之外还产生许多不可预估的费用。这些种种中国特色的经商环境,都是千辛万苦远赴而来的英国商人所不能忍受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的 中国历史 大事年表

详情请参照高中的历史书吧,大事年表,我抄给你没意思啊!

在鸦片战争未爆发前中国社会状况是什么样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与西方对比?

在鸦片战争未爆发前,中国社会的状况是比较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距和不同:经济方面:中国在清朝时期的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导,而工商业相对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实业和商业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水平也较低。政治方面:清朝时期,中国实行封建制度,政治体制相对僵化,中央集权较弱,地方割据现象普遍存在,政治制度相对不完善。而西方国家则实行了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如民主制度、宪政制度等,政治发展相对先进。文化方面:清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和文化创新相对滞后。而西方则在文化和科技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成就,如印刷术、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军事方面:清朝时期,中国的军事力量相对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低。而西方国家则在军事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发展,如火器、海军等领域的进步。总的来说,中国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与西方的比较相对落后,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国家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鸦片战争怎样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进程?

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如何塑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200到300字)

鸦片输入,给中国人名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于是有了历史上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英国却以虎门销烟为借口,1840——1842年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军攻陷浙江定海,占领香港岛,紧逼南京。最终,清廷向英军求和,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最终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和战后签订的条约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马关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先进的中国人做了什么决定?

、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3、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品大量输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经济逐渐破产。4、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民族矛盾、封建地主和农民阶级矛盾。5、中国市场大门的打开,使得商品贸易首先在沿海地区展开,工商业日益充满活力,大批新兴城市兴起,打下了沿海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基础。扩展资料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

内忧外患!

鸦片战争中的中国贸易。

当时的中国经济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吃穿什么都是自己弄,欧洲列强都是工业化的国家了。他们的电灯、自行车等当时在中国看来没用的高科技产品销路不好,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但他们由于喜欢我们的茶叶、丝绸等物品,形成了大量进口我们的东西,而出口我们的却少得可怜这样贸易差出现了,先进社会中国和很多国家还是有贸易差,但不是像那时的严重,现在欧美列强对付我们只能采取反倾销和对我们出口给他们的产品实行高征税。那时候他们选择了中国人喜欢的东西鸦片,那时候我们中国人不管老百姓还是皇亲国戚官员,都爱抽烟,当然那时候的烟只能是烟叶、烟草用来抽水烟和烟杆抽的,于是他们在中国特别是广州等沿海富裕地区开启了一个个烟管,慢慢的毒害中国人。短短两三年清朝发现问题大了,我们的黄金白银大大的流失,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这时候清朝马上做出了禁烟的举动,这激怒了英法等列强,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你不让老子赚钱,老子就打你军队是为商人们服务了,商人不赚钱,国家哪来钱啊?就这样英法联军来了。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列强看到了对中国用战争的好处,于是八国联军又来了。

鸦片战争的论文

1840年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的开始,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与此同时鸦片战争也是中国民族关系史走上近代的开端。 本文从民族关系史视角出发,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民族关系的特征、清朝统治者的民族政策、鸦片战争中各民族共同抗战、林则徐、魏源等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鸦片战争时期的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等方面,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民族关系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影响及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即:鸦片战争是中国国内民族关系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开端,这一转变是在危机驱动下的转变,具有被动和迟缓的特征;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既是对古代民族关系的继承,又是向近代民族关系转变的开始。

求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建国这段时间内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论文,不少于一千字,感激

一千字!!!

如何理解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论文1500字

把这个问题变换一下,为什么中国近代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发端滴?就比较好回答鸟。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阅胡绳主编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全两卷,比较详细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老人家把1840年——1919年做为中国近代史断代,详细分析了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诸多状况,以及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对完成论文会有所帮助……。从经济方面来讲,主要因素有这么几点;一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自给自足封闭的农业社会经济自成一统;二是西方以英法列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亟需打开中国市场;三是中国的对外贸易自明清以来,长期出超,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使西方的工业品难以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社会的中国确立市场;四是中国的传统封建体制,文化,军事难以抵挡西方的侵略;五是近三百年的异簇统治已经垂暮腐朽,从内部产生了推翻封建统治的社会动力……。然后,你再叭啦叭啦……;再进一步叭啦叭啦。交差算数。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小论文

把书上的内容分成几个板块,把他们的中心直至中心论点,就行了,没什么难的、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论文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任务的变化。。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经济政治变化。。思想文化领域变化。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000字论文

鸦片战争是的开端,原因有四:一是战争后中国的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二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那样发生成为;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是与封建的矛盾,而战后则包括和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000字论文

【因为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

论文,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了,中国沦为半自民地半封建社会了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000字论文

鸦片战争是的开端,原因有四:一是战争后中国的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二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那样发生成为;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是与封建的矛盾,而战后则包括和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史学家们将这一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篇一   《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 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叩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同时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活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化工厂的建立,农民运动的此起彼伏,对旧社会旧思想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思想被“夷狄”的坚船利炮击碎,有识之士开始了自我反思的道路。从经世致用思潮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饱学的进步之士的思想逐渐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化等各方面发起了变革。本文研究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鸦片战争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分析,了解到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鸦片战争的影响造成的转变及原因,并对此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文化;影响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前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十分繁荣,尤其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平和的环境下,社会风气逐渐走向奢侈糜乱,光鲜之下矛盾暗长。清王朝统治者在落后的封建观念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王朝陷入了不与外界沟通的封闭状态,国家发展陷入停顿,逐渐由盛转衰。而当清王朝逐渐走入没落之时,欧洲各国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各国逐渐完成了资本主机原始积累,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具备雄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它们逐渐把目光瞄准了中国。   一、鸦片战争概述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并额逐年增多。英国资产阶级极力向中国倾销鸦片以抵御贸易的入超,妄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大发鸦片财。中国方面白银大量外流,人民饱受鸦片摧残,精神和健康受到严重伤害。道光帝派遣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出兵,但清政府并未在沿海地区积极备战,导致当英军来袭之时清军变一触即溃。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积极抗英,涌现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等反侵略斗争,充分展现了人民对侵略活动斗争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操,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战败收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的变迁   中国的文明诞生极早,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周边国家中,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一直是最高的,即使被周边落后的少数民族用武力征服,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和融合性最终也会将之同化化作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中华文明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辐射了周边国家,形成了深远影响。因此中国自古养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的观念而非国家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视周边的民族皆为蛮夷,认为中国就是天下之中心。石介先生的书中曾提到“天出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中者为中国,居天地之偏者为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我们能看到这时国人已视自己置身所在即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中国即为中央之国,周围的蛮夷国家都应该向中国称臣纳贡。在“天朝上国”的骄傲自满中中国对所谓的“洋夷”不屑一顾,这种洋洋得意的自满被带到了鸦片战争之中,清政府认为英国还是一个未开化的民族,甚至当时有的官员向皇帝献策称洋人的腿是不会奔跑的,因此对付他们只需要用竹竿将他们击倒。直到经历了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时人才认识到清朝“天朝上国”不过是自己编制的美梦,被认为野蛮未开化的夷人已经将自己超越。少数的饱学有识之士开始了自强的道路。从“经世致用”到“开眼看世界”,从“变古愈尽,变民愈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天下”的观念向“世界”的观念逐渐转变。所以直到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以“国家”而不是以“天下”自称的观念才逐渐形成。   (二)现代教育的萌芽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还是中国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条件。其中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教育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的萌芽阶段,在中国教育史中它是不能抹去的重要篇章。洋务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洋务学堂为中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留学教育把学生送往欧洲接受先进教育,翻译西方的优秀著作传播西方先进知识。洋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萌芽,它使中国的教育由传统的模式向着现代化模式转变,这是对旧中国已经无法满足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式教育的一次彻底否定。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从此拉开了序幕。   洋务派的洋务学堂无疑应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正是洋务学堂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最初的领地,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逐步解体创造了条件,从而也为中国教育正式启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中国近代首次教育价值与道路选择,洋务学堂以缩影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国人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初级阶段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它的办学得失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乃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进传统书院进行改造;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等。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失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参考文献:   [1]石介.中国论徂莱石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魏源.魏源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J].历史教学,2012(13)

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权怎么落入外人之手

海关管理权的丧失 鸦片战争后,中国已失去关税自主权,但海关行政仍由中国管理。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迁设租界外滩的江海关被群众捣毁。英、美两国驻沪领事遂擅行公布船舶结关暂行条例,因外国商人反对,未能施行。这时,外商船舶自由出入上海港,江海关受外国势力阻挠无法恢复征税工作。1854年夏,英领事阿礼国(1809~1897)提出一个中外合组海关的方案,两江总督怡良(? ~1867)派苏淞太道吴健彰(约1815~约1870)于 6月29日和英、美、法三国驻沪领事会晤,规定:三国领事各提名一人,由中国任命为税务监督,与中国共同管理江海关的征税事宜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对这一办法作了修改:“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1859年江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1832~1898)被委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从此,外籍税务司管理中国海关便成为制度了。1861年起,广州副税务司英人赫德任总税务司(初为代理),一直管理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 海关机构 在中国当时的政府系统中,1861年起海关由新设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1902年改为外务部)统辖;1906年改隶专设的税务处;1928年后改由财政部关务署统辖。 海关的最高机关是总税务司署,设总税务司、副总税务司,下设六个办事文案。1896年上谕总税务司兼办邮政,赫德遂兼总邮政司,并设邮政局总办、副总办。又同文馆的教习也在总税务司署编制。1901年同文馆合并于京师大学堂,1911年邮政为邮传部接管,二者脱离海关。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税务司署组织改为五科三处,旋又改为九科二处。总税务司署直辖全国各税务司署,亦即各口海关。19世纪80~90年代,随着边疆危机和列强分据租借地,又有边境海关(边关)、租界地海关的设立。这些海关受到有关列强或租界地当局的辖制,享有特惠、减税权利。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通商口岸50里内的常关改归海关管理,总税务司署的征税权力又扩大了。 海关事务主要为征税和船钞两大部门。征税分内班(处理商人报关、征税)、外班(查验过关商货)、海班(巡水缉私)。船钞民国以后改称海务,主管船政和港务事宜。人员最多时为兼办邮政时代,1910年有19169人;1911年邮政脱离后,降至7230人;以后大体在八九千人之间。其中洋员约占1/6,国籍最多时达20余国,而以英人占绝对多数。海关要职都由洋员担任,华员仅任中下级职位;华洋关员生活待遇悬殊,形成洋员统治华员局面。 收回海关管理权的斗争 终清一代,海关管理征税,税款的保管则由清政府任命的海关监督掌握。辛亥革命爆发后,总税务司伙同北京的外交团把海关税款分存于汇丰、德华、道胜三家外国银行的总税务司帐户。从此,税款保管权也落入外国人手中,甚至连偿债、赔款剩下的关余,中国政府也无权动用。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成立于广州,从1918年起,要求按比例分取关余,与外交团、总税务司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逐步发展为要求关税自主、收回海关管理权的群众性运动。1924年开始的国民革命推动了这一运动1926年10月,广州革命政府外交部公布《征收出产运销物品暂行内地税条例》,成为第一次撇开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自行征收产销税的行动。随后,各地方势力也趁机征收货物附加税。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了打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时局图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的多次侵略战争和其他方法,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种种特权。 英国割去香港,日本侵占台湾,沙皇俄国攫夺中国东北、西北的领土;西方列强勒索中国的赔款,仅支付战争赔款一项,中国就损失白银十几亿两,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000多万两白银。 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许多重要特权。 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章程、专条,像一张无所不至的巨网,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使中国在西方列强无尽的索取面前寸步难行,动辄得咎,而西方列强则据此为所欲为。

鸦片战争的时间及意义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出了诸多新的见解。其中有些涉及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原则性问题,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关于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 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就曾围绕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展开了一场持续近十年的大论战。参加讨论的人在政治理念、学术主张、所用依据方面虽不尽相同,但是,凡是否认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人,同时也就不赞成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反之,则大都会肯定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必要性。这说明单从学术层面上看,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也不是一个孤立的、无关大局的问题,它同时关系到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改良和革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事实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工作者正是通过这场论战,不仅判定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且重新研究、勾画了中国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进程和未来趋向,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作出了许多新的阐释,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的史学体系。中国共产党也在对近代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基础上,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观点,为史学界所普遍接受,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实践,则被公认为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但是,近年来,有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有的学术刊物还曾专门开辟了专栏,邀请学者对此发表意见。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系统全面冲突的产物,对此很难以形态区分标准来分析,所谓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半封建半殖民地等等概念,都带有认识上的偏差。有人则提出,半封建半殖民地并不是个统一的整体,半殖民地与半独立相对应,是对国家地位的描述;半封建的另一半则是半资本主义。中国近代的总趋向是封建主义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毛泽东“两半论”的失误,就在于忽视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发生和发展的巨大进步意义。以往我们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仅仅着眼于它的掠夺和奴役,而讳言它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推动和促进。有的文章认为,帝国主义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仍是封建社会,此后则是半封建或半资本主义社会(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 总的来看,一些学者虽已明确对“两半论”提出了质疑或否定,但对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尚缺乏进一步的阐述和论证尽管如此,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们大都是在讨论中国近代史研究如何取得突破、发展这样一个大问题的背景下提出的。有的学者明确表示,否定毛泽东的“两半论”,重新检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提法,就是要为设计新的近代史构架寻找理论基点。 对此持相反意见的学者认为,近代史研究应该努力论证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全面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历史经验。这样,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才是深刻的。如果重写近代史突破了这个基本思路,就会使我们的史学研究倒退到旧中国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史学著作的老路上去。有的文章强调,中国近代史研究,应当以为实践充分检验的科学“两半论”为其基点之一,这个根本性的科学论断有待丰富与发展,但决不能轻率地否定。 二、关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 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肯定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这方面我们的史学工作者曾做了许多的工作。近年,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一)殖民化与近代化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殖民化促进了近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带来了近代文明,迫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对此,不能再仅仅从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被压迫、奴役与被奴役的立场出发去审视,否则会对这段历史作出消极的、片面的、情绪化的彻底否定。只有从价值论角度去重新评价“世界走向中国”这一历史问题,才有可能对中国近代史有一更为本质的认识。很显然,论者强调的是殖民化对近代化的促进作用,虽然他没有使用殖民侵略的说法,而是代之以“世界走向中国”这样一种中性的描述。 一种观点认为,殖民化无碍于近代化。有学者提出,现代化的发展与民族独立不存在必然的关联。近代中国所受的军事侵略,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外国在促进中国近代化发展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以上新观点,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帝国主义促使中国走向了某种程度的近代化,但它又是被严格地限定在是否有利于殖民统治范围内的。另一种近代化则是要突破帝国主义所允许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对于近代史上这两种不同的近代化趋向应加以区别。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来看,民族独立地位的不断丧失和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的顽固存在,堵塞了近代化前进的道路。当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越来越成为实现近代化的首要问题。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帝国主义也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把殖民地中各处妨碍民族进步发展的前资本主义关系有意保留下来,使资本主义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 其次,对于随侵略而来的近代文明的影响和作用,需要有一个全方位的客观评价,并确定其主导方面。有学者指出,西方资本主义为了侵略和掠夺的需要,在中国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和设施,但侵略带给中国的更重要的还是灾难,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况且这些近代文明也没有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拥有和享用。入侵近代中国的资本、帝国主义,既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传播者,又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者。不区别两种作用的不同,会走上一个极端;不区别两种作用的主次,会走上另一个极端。 (二)抵抗侵略与学习西方 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学者提出的新见解突出地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从性质上看,中国人对侵略的抵抗,实质是对西方先进文明的排斥,不利于中国的进步,违反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因为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近代历史的基本矛盾,这是在世界近代史范围内的先进对落后、文明对野蛮、进步对保守、革命对反动的矛盾。马克思等经典作家也从历史进步的角度,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所充当的“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近代中国,所谓帝国主义实质上是属于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这时的中华民族仍然是中世纪的封建民族,他们对外来侵略的反抗,实质上都是站在维护本民族封建传统的保守立场上,对世界资本主义历史趋势进行本能的反抗。 其次,从实力上看,落后的中国也无力抵抗西方的侵略。故此,近代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忍辱负重,维持和局,努力实现近代化。有些学者强调,落后就要挨打,每次失败的抵抗,都给中国招致了更大的灾难。由此出发,有人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和”、“战”问题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李鸿章等人奉行的“委屈求全”的对外政策,其出发点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只有保住和局,中国才能有强盛的一天。有人还提出,对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也应该信守,因为这条约就是当时中外力量对比的纪录,反映了中西方全面的、深刻的差距,改变之道在于先图自强。同时,即使是不平等条约,也是国家信誉所系,今天签字,明天推翻,既足以招祸,又必然进一步失去尊严。 对此持相反意见的学者认为: 首先,不能以资本主义文明先进为由,否定落后的封建国家对西方入侵的抵抗。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作用,却丝毫也不意味着落后国家应当欢迎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形成了把世界上所有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的进步趋势;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全世界广大地域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使之成为被掠夺的对象,阻碍了这些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所以,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抗侵略的斗争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进步的历史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就非常关注亚洲国家的反侵略斗争,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这种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不仅促成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也能促进本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抵抗侵略不等于排斥文明。在近代中国存在着既要抵抗侵略,又要学习西方文明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运动。实际上,只有民族独立以后,才有真正吸取西方文明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的可能。而且所谓反侵略斗争,不仅包括实际的反侵略运动、武装斗争,也包括反侵略思想的设计和提炼,还包括民族的实业家同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争夺经济平等权和争夺利权的斗争。反侵略斗争在初期是原始的,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总结,中国人民的斗争的水准不断提高。在整个反侵略斗争的过程中,也始终贯穿着对西方文明积极因素的学习。 第三,不能盲目颂扬主“和”论而贬低抵抗。近代中外“失和”的根本原因,是西方不断扩大侵略所致,绝非中国政府和人民好战的结果。有些论者恰恰颠倒了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李鸿章等人主和的思想前提是错误的,即没有认识到列强正一步步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而是相信洋人无害中国之心。其主和也没有给中国带来和平的国际环境。关于落后就要挨打,有学者指出不能将其解释为落后就应该挨打,从而否定中国人民的反抗。因为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不乏其例的,而且失败为成功之母,中国人民正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积百年之抗击,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对信守和约问题,有文章指出,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后,可以随时违背条约,从而再逼迫中国签订更为苛刻的新约,以扩大其侵略权益,而中国人民稍有不满和反抗,却被指责为“违约”,是以“愚昧”抗拒“文明”,这是一种强盗逻辑! 三、关于革命与改良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以下新的观点: 首先,肯定近代的改良活动,特别是统治阶级所进行的改革。认为从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末新政的实行,到北洋政府的统治政策的实施,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有人提出,西太后、李鸿章、曾国藩等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也是渴望中国的富强与进步的,他们所设计的近代化方案如果能得到实施,本来是可以挽救中国的。有人肯定北洋政府在政治上多元化,经济上私有化、自由化,思想文化、社会风俗也是呈现改革开放的势头,认为袁世凯推行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正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其次,对近代的革命提出批评和否定。近代革命是激进主义的产物;孙中山等革命者不顾中国的国情,超越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陷入了理想主义和革命的误区。其结果不仅导致了社会的长期混乱,而且开启了20世纪中国政治浪漫主义的先河。还有人提出,应该彻底否定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断言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并把这种对革命的看法,进一步概括提升为一种规律: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上述对革命和改良的评价是不符合实际的。 第一,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反抗。有学者指出:对革命和改良,不能作抽象的价值评估。辛亥革命并不是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当时民族危急严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产物,是腐朽的清朝廷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许多革命者,都是在改良道路走不通时才提出了革命的主张。 第二,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许多学者肯定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扫清了历史前进的障碍,带来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进步。历史证明,靠封建统治阶级自身的改革,是不可能完成中国的近代化任务的。只有走革命的道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取得民族独立,才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打开了新的天地。要革命,就必然会有破坏、流血和牺牲。但是,如果不进行革命,而容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中国人民必将长期遭受更大的痛苦和牺牲。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是革命不够彻底的结果。不应笼统地说中国近代斗争太多、动荡频繁,致使社会无法发展,而应该进行阶级分析,指出其原因所在,是中国侵略、压迫了别的民族,还是别人侵略、压迫了中华民族?统治阶级之间的争斗与人民反抗斗争是否可以混同?动荡是怎么引起的?矛盾来自何方?被压迫者进行反抗造成的破坏,其责任是否也应由被压迫者承担?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的教案怎么写

世事的纷扰已使我没了那份闲情逸致的时候,那个春天,再看这纷纷的落红,我突然悲慨无端来。望着漫天遍地的花雨,我竟然不敢移动脚步,一股莫名其妙的愁丝袭击了我

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历史事件表

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5年,阿古伯入侵新疆 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初二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5篇

【 #教案# 导语】《鸦片战争》是部编版初二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初二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创建了知识储备中心,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看、听、说、思、写”等各种感观,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改善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史料分析等能力,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教学理念;德育的渗透没有空洞、枯燥的说教,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对于鸦片战争的思考,我补充了九个史料。选择和运用史料的主要角度包括现实、历史、当事人、历史研究学者几个角度来观察历史。留给学生的作业是历史小论文,“你对鸦片战争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不会只停留在一节课的学习上,学生会做进一步的探讨。   本课在实施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以情感情的方式,学生在我的引领下情感也被调动起来,课后学生纷纷和我交流这节课的体会,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想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这节教研探索课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2.初二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本课为八年级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设计中,尽可能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改善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学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的通道来改善学科教学。《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学生的智能。   言语智能。通过“自由阅读卡”,让学生通过《炮子谣》的朗读,加深理解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空间智能。通过阅读地图册,了解英国的三次进军路线,强化空间意识。   数理逻辑智能。了解鸦片输入数量增加的具体数目,银贵钱*的掠夺账,逐步形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自我认知智能。林则徐领导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胜利,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令人敬佩。了解这些史实,自觉形成对中华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认同感,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3.初二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材内容渗透了历史比较方法、心态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口述史学方法等。   1.历史比较法。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19世纪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统治腐 败的封建没落时期。   2.心态史学方法。林则徐痛陈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采取了严厉有效的禁烟措施,将收缴的230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林则徐的壮举并非当时外国人想象的想发大财。虎门销毁的举措令许多外国人都对林则徐心悦诚服,赞叹不已。知道这段历史,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3.计量史学方法。《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将描述对象的历史过程抽象为数字关系,设计成数理模型,直观、形象地说明鸦片输入的激增情况,从而让学生对英国“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穷”这一历史教训有一个深刻、明晰的认识。   4.口述史学方法。《炮子谣》说明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验证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史实。 4.初二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公开课,本节课的败笔就是托堂,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前松后紧,导致对第三小节处理粗躁,仓促结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在有些问题的拓展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如: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等地方,占用时间过多。关于这一点,我也想了很多:历史的作用是什么?历史的作用就是在于启示后人,以史为鉴,所以碰到能够教育学生、启示学生的问题,总觉得弃之可惜,不但要讲,而且自觉不自觉地就拓展了很多。   (2)本节课教学中过多的关注了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如,讲述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答题的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肯定等。这样也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3)关于第三小节的处理,课前我也作了思考:到底是要还是不要,要的话,课堂容量太大,不要的话,对于全面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造成一定的知识缺失,以前的老教材只是从危害和消极方面来谈影响,但新教材却以魏源编著《海国图志》,再次加深或者帮助学生理解这次战争在客观上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所以,授课中还是保留了这一小节。关于现行历史新教材一课中的知识容量,在我们平时的授课中,时常会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的现象,因为看起来内容简单,但实际上老师要补充的内容很多。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如果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本节内容灵活去掉,也许可以避免本节课的败笔。   (4)小节内容环节设置过于繁琐。 5.初二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本课是八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课,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上,我主要体现上下册衔接兼本书导入功能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我主要采用提问、启发诱导、设疑等思维训练的方式启发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活动,充分利用课本小字及课后检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程,从而理清本课线索及知识重难点,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及主动创造思维,完成课程目标及情感教育,效果良好,不足部分在于学生课后作业历史专业术语及语言整合能力,还待于不断提高。

英国茶叶收入是鸦片的5倍,鸦片战争有另一种可能吗?

是的,当时英国为了逼迫清政府开通商口岸,就向中国倾销鸦片,因此导致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时的通商是平等互利的吗?

压片战争是不平等条约。英国通过鸦片战争从清政府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所以他们之间的通商肯定是不平等的。

鸦片战争中的那种圆圆的炮弹为什么在击中目标后可以爆炸,是用什么原理?难道那时候就有引信了?1856年?

是因为炸弹当遇到强烈的碰撞后引起的爆炸,就像过年时候的摔炮一个原理

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火器差别究竟有多大

中英双方的军队选差非常大的。英国先进中国落后。指的是武器不是说咱们中国人不勇敢。因为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是清朝统治时期。 当英国向中国发起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已经有了很先进的现代步枪和轮船。当时候的中国清朝军队那人人还拿着大刀长矛、还有土枪土炮和英国人干仗你说能打赢吗?但是中国军队就用的这些落后的武器打赢了不少硬仗和难打的战争。就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妥协了不少是该胜利的战争让清政府一妥协反而中国失败入侵者胜利了。我觉得清政府对外妥协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中国清朝军队没有那么先进的武器无法打赢外国军队先进武器。这样也是对清朝统治有一个好办法,而对当时的中国人民也是一个好办法因为清朝和外国入侵者妥协避免了不少战争的发生,所以我认为清政府对外妥协是好办法至少对中国人民免于不少的战争的伤害。我认为当时的清政府(1840.1860年)中英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政府向外国妥协。 你们也没看到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领土也没有少一寸领土吧,只是中国清政府失去了不少的国家主权和利益而已。当时的中国老百姓也不是过得好好的吗?就是穷了点也是没有遭受到很大的战争伤害吧!在历史学家说的清政府是中国百年耻辱史的开端,历史学家又没有说是中国亡国的开端吧。历史学家说当时清政府慈禧太后是伤国辱权、是出卖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和割让中国领土给外国人。历史学家又没有说慈禧太后把中国领土全部割让给外国人吧!只是让外国人在中国某些地方开设通商口岸和租界区等等。当时的中国的领土还是比较完整,就是没有领海权和领空权罢了。一直到民国政府时期孙中山和蒋介石统治时期中国的领土一寸没有被外国侵略者夺去。我说慈禧太后统治是不错的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比如义和团、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还有“百日维新”历史上称“戊戌变法”等等一系列活动起初慈禧太后都是支持的。但是为什么慈禧太后到后来要剿灭这些起义和变法那?主要因为还是考虑到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做的,这些农民起义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说太平天国起义吧!这次起义和明末农民起义一样和历代王朝农民起义一起写入中国历史进程中,为什么这些起义都没有坚持那么久只有一次就是元末农民起义比较行的,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继承了红巾军后从南往北打最后消灭了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因为明太祖是一个能文能武文武双才的皇帝利用了人民群众路线打下了天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才能稳固明朝200多年的基业。再看看太平天国起义起初还是利用人民群众路线去打击清朝军队一口气打到了南京半个中国,但是就是因为定都天京(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后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改的)统治者内心有了变化以为天下太平了,后来洪秀全也组织过西征、东征向清朝首都北京进发但是都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起义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统一指挥性等等一系列问题。历代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失败都是由于这些问题才失败的。也是由于太平天国内部领导层起了内讧和腐化最后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后太平天国起义走向失败。主要原因在八个字:“缺乏组织、内部腐化!”这八个字。捻军起义是因为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统一指挥性导致起义失败。 再说义和团起义吧!这和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性质不同。义和团起初是打着反清灭洋的口号起的家,义和团起义初期也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情少了不少洋人的教堂打击了不少入侵外国军队。义和团起义慈禧太后支持下进行的。但是到了后来义和团起义里面出了一个白莲教义和团慢慢演变成了一个“邪教组织”。杀洋人也杀咱们中国人。慈禧太后一看不行了赶紧派军队剿灭要不剿灭中国和中国人民不会有安稳日子过了。为什么慈禧太后支持义和团起义那?主要由于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教训一下洋人的嚣张气焰,不要让洋人看不起中国人中国人也不是好惹的,但是义和团走的路线和慈禧太后想的路线正好走了个南辕北辙。走到了另一条路上去了就是,扰乱国内统治秩序和中国人民不能过上好日子,最重要的就是如果在支持义和团起义这些人这样做下去中国必亡。慈禧太后只能消灭义和团起义。不是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吗?“不知道放弃的人,就得不到一个成功!不懂得放弃国家、那这个国家无法稳定!”慈禧太后是按照这句话来做的,如果慈禧太后不和外国人妥协的话命令当时中国各地清兵去与有着先进武器的英国军队的硬碰硬的话,是的当时的清兵有不少将领是很能打的比如林则徐等,但是你可以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兵手中拿着都是大刀长矛这些落后武器和外国军队打仗,虽说都是大胜了你们看看死了多少人呀?可以说一个完整的清军部队冲上去了战役结束了剩下来的不超过几百人?碰上好运气还能剩下八九百人。有些清军部队拿着大刀冲击外国军队还没有等到冲到外国军队跟前就被外国军队机枪和步枪打倒了。慈禧太后只能放弃一些主权和经济主权、或者退一步和外国人签订一些不平等条约和条款换取当时中国领土能够保存完整、能让中国人民得到平静的生活,能让中国免于战火的洗劫。你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是发生了不少战争都是在一小部分地区发生没有蔓延至全中国领土去,都是在西北、东北、华北、中原的等地区发生、包括中国沿海地区。你再看外国军队当时也是打的局部战争想让清政府出卖一些国家主权而发动的。当时有不少外国侵略者有这种想法:“中国是一头沉睡雄狮,如果把这头雄狮惹急了就不好对付了。”原话是拿破仑说的。原话不是我说的意思我忘记了。 再反过来看看慈禧太后本人为什么不支持“百日维新”历史上称“戊戌变法”原因吧!还不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国情所迫,慈禧太后才不支持“戊戌变法”的。因为咱们中国是比较悠久但是咱们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而不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工业国家,搞维新、搞资本主义道路慈禧太后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是农业国的国情是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和工业国道路的,因为当时中国没有那个能力去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大国道路虽说中国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开采哪些资源工业工具。国家也没有那么多财力去搞工业。假如光绪帝“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搞资本主义那些道路,我说:“中国离灭亡的道路就不远了。”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近千年的独立封建主义国家,搞资本主义道路会触动封建阶级利益的,各地大小军阀会起兵反对变法这样会造成中国各地大小军阀混战这样一来中国就永无安宁之日了。

求鸦片战争,活着两部电影的高清资源!

活着看了,忘记在哪下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吴淞口炮台英勇抗敌牺牲的清军将领是

B 陈化成

鸦片战争用英语怎么说

问题一:鸦片战争用英语怎么说????急!!!!! 百度百科有的,叫Sino-British Opium War 问题二:鸦片战争用英语怎么说 鸦片战争用英语:Opium war 问题三:分手后能再继续上床吗? 那还分什么?跟没分有什么区别,那你如果有了新男友,也会继续和老男友上床了? 问题四:用英文从鸦片战争学到了什么 从鸦片战争学到了什么 What has been learned from the Opium War 问题五:鸦片的英语翻译 鸦片用英语怎么说 opium 例句 马钱子碱、砷和鸦片都是毒药。 Strychnine, arsenic, and opium are poison. 问题六:求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英文版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fter the opium war, China from feudal society gradually turned half colonial semi-feudal society.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the Chinese society, the landlord class and the peasant class contradictions, into foreign capitali ***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eudali *** and the masses of the con亥radictions, and the former bee the main contradiction of conflict. Since then the Chinese people start against foreign invaders, and against its feudal rulers struggle; Chinese history into the old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opium war is of the turning points of Chinese history, is the beginning of China"s modern history. (有道翻的,也不能说完全就翻译的正确的哈) 问题七:哪位大虾可以用他强悍的英语能力写一段关於鸦片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小简介啊? 100分 鸦片战争 The Opium Wars,also known as the Anglo-Chinese Wars, lasted from 1839 to 1842 and 1856 to 1860, the climax of a trade dispute between China under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ritish Empire. British *** uggling of opium from British India into China in defiance of China"s drug laws erupted into open warfare between Britain and China. China was defeated in both wars leaving its government having to tolerate the opium trade. Britain forc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to signing the Treaty of Nanjing and the Treaty of Tianjin, also known as the Unequal Treaties, which included provisions for the opening of additional ports to foreign trade, for fixed tariff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both countries as equal in correspondence; and for the cession of Hong Kong to Britain. The British also gained extraterritorial rights. Several countries followed Britain and sought similar agreements with China. Many Chinese found these agreements humiliating and these sentiment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Taiping Rebellion (1850-1864), the Boxer Rebellion (1899-1901), and the downfall of the Qing Dynasty in 1912, putting an end to dynastic China. The Opium Wars forcefully and suddenly opened China to the world. 美国独立战争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1775C1783), also known as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1] began as a war between the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thirteen united former British colonies on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and ended in a global war between several Eu......>>

为了扩大在华丽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句话是对的吗?

这句话没错,只是有错别字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鸦片战争是哪一集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的鸦片战争是第1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