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酸碱滴定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用于测定溶液中的酸或碱的浓度。其原理基于酸碱反应的中和作用,通过加入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使反应达到中和点,从而确定反应中酸或碱的浓度。在实验中,通常使用一种称为指示剂的物质来指示反应的中和点。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中和点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如表格中所示的酚酞和甲基橙等。通过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可以确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点,从而计算出反应中酸或碱的浓度。酸碱滴定实验的步骤如下:1. 准备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装入滴定瓶中。2. 加入几滴指示剂,将标准溶液滴入待测溶液中,直到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3. 记录滴定瓶中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应该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和标准溶液,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物理中什么叫做实验原理什么叫做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是指通过什么得出结论,一般是个公式或定义等;如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原理是:二力平衡;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而实验方法是完成该实验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等效,转换法等;

生物16个实验原理大解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反应方程式:葡萄糖+ Cu(OH)2 葡萄糖酸 + Cu2Ou2193(砖红色)+ H2O,即Cu (OH) 2被还原成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分离方法:纸层析法。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分离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间距离最小。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等, 测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氧气生成速率来进行间接的测量;   2、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片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并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产生氧气的多少与光合作用强度密切相关,由于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氧气会在细胞间隙中积累,从而使下沉的叶片上浮。依据叶片上浮的情况可推知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叶片上浮所需的平均时间或者一定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发生变化。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植物插条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

实验原理的表述内容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一般有两种题型:一种是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1.自变量的作用的科学依据.2.操作自变量的原理.3.因变量获得的原理.另一种是做完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1.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2.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实验原理的概念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实验基本原理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要研究实验,只有明确实验的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关键、操作的要点,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改造和创新。所谓实验原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实际上物理课中所学过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中只要含有某一物理量,则该规律、该公式就可作为研究或测定该物理量的原理基础而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如欲测定重力加速度,就有多种可依据的原理、方法:可利用单摆测;可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装置测;可利用平抛物体的频闪照片测;可利用物体在长真空管中的竖直上抛运动测……

溶液配制的实验原理

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实验原理:c=n/v (mol/L) c: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体积实验操作步骤:1.计算:n=m/M , c=n/v ,p=m/v例: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3mol/L的盐酸溶液。v=m/p=(0.25*0.3*36.5)/(36.5%*1.18)2.称量或量取:固体试剂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为了与容量瓶的精度相匹配)称量,液体试剂用量筒。3.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20~30mL)蒸馏水溶解。4.复温:待溶液冷却后移入容量瓶。5.转移(移液):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紧贴容量瓶瓶口,棒底应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线下。6.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7. 初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8.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9.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10.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装溶液,故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意事项1.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一旦不慎将氢氧化钠溅到手上和身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称量时,使用烧杯放置。2.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4.稀释浓硫酸是把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5.配好的溶液要及时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放到相应的试剂柜中。

实验原理是什么

那具体是什麼实验

实验原理怎么写

理论基础实验过程等

溶液的配制的实验原理

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实验原理:c=n/v (mol/L) c: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体积实验操作步骤:1.计算:n=m/M , c=n/v ,p=m/v例: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3mol/L的盐酸溶液。v=m/p=(0.25*0.3*36.5)/(36.5%*1.18)2.称量或量取:固体试剂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为了与容量瓶的精度相匹配)称量,液体试剂用量筒。3.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20~30mL)蒸馏水溶解。4.复温:待溶液冷却后移入容量瓶。5.转移(移液):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紧贴容量瓶瓶口,棒底应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线下。6.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7. 初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8.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9.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10.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装溶液,故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意事项1.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一旦不慎将氢氧化钠溅到手上和身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称量时,使用烧杯放置。2.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4.稀释浓硫酸是把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5.配好的溶液要及时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放到相应的试剂柜中。

分光计的实验原理

基本原理是,让光线通过狭缝和聚焦透镜形成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反射或折射后进入望远镜物镜并成像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通过目镜进行观察和测量各种光线的偏转角度,从而得到光学参量等。分光计是精确测定光线偏转角的仪器, 也称测角仪。它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的实验仪器。光学中的许多基本量如波长、折射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光线的偏转角来表示, 因而这些量都可以用分光计来测量。分光计的基本光学结构又是许多光学仪器(如棱镜光谱仪、光栅光谱仪、分光光度计、单色仪等)的基础。它在物理实验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大学物理实验的必作实验。在观察有关现象和测量角度时,为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必须保证让分光计的光学系统(准直管和望远镜)要适合平行光。即要求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的主轴垂直, 以保证观察面是一个平面。这也是调节步骤中难度最大的。中学里常用的分光计一般由装在三脚座上并在同一平面内的准直管、棱镜台和望远镜三个主要部件构成。棱镜台为一圆盘,可以绕中心轴转动,其底座上刻有游标。望远镜则和底座外围刻有角度读数的圆环相连,它们也可以绕中心轴旋转。但准直管的位置固定。从光源发出的光。经准直管变为平行光,再经棱镜色散,改变方向,用望远镜观察而在圆环上读出所偏转的角度。望远镜中还装有准丝以增加测量的精确度。1814年,夫琅和费在研究太阳暗线时改进了当时的观察仪器,设计了由平行光管、三棱镜和望远镜组成的分光计。这是第一个分光计的出现,其设计思想、基本构造原理是现代光谱仪、摄谱仪设计制造的基本依据。分光计经常用来测量光的波长、棱镜角、棱镜材料的折射率和色散率等。

光栅衍射实验原理

光栅衍射实验原理如下:光的衍射,光波遇到与其波长相等或小于其波长的障碍时,能绕过障碍。遇单缝时,衍射后在光屏上出现亮纹,由中间向两边依次变暗。而利用光栅衍射可得到明暗相间且亮度均匀的一排亮纹。光栅的狭缝数量很大,一般每毫米几十至几千条。单色平行光通过光栅每个缝的衍射和各缝间的干涉,形成暗条纹很宽、明条纹很细的图样,这些锐细而明亮的条纹称作谱线。谱线的位置随波长而异,当复色光通过光栅后,不同波长的谱线在不同的位置出现而形成光谱。光通过光栅形成光谱是单缝衍射和多缝干涉的共同结果。可以认为由一组等间距的无限长无限窄狭缝组成,狭缝之间的间距为d,称为光栅常数。当波长为入的平面波垂直入射于光栅时,每条狭缝上的点都扮演了次波源的角色,从这些次波源发出的光线沿所有方向传播。由于狭缝为无限长,可以只考虑与狭缝垂直的平面上的情况,即把狭缝简化为该平面上的一排点。则在该平面上沿某一特定方向的光场是由从每条狭缝出射的光相干叠加而成的。衍射光栅的原理:通常所讲的衍射光栅是基于夫琅禾费多缝衍射效应工作的。描述光栅结构与光的入射角和衍射角之间关系的公式叫光栅方程。波在传播时,波阵面上的每个点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次波源;这些次波源再发出球面次波,则以后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是该时刻这些球面次波的包络面。在发生干涉时,由于从每条狭缝出射的光的在干涉点的相位都不同,它们之间会部分或全部抵消。然而,当从相邻两条狭缝出射的光线到达干涉点的光程差是光的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光线相位相同,就会发生干涉加强现象。

实验原理怎么写

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实验目的(掌握什么仪器,什么方法)二、实验原理(反映的主要公式或者核心原理)三、实验用品(仪器 药品)四、实验步骤(分点把步骤写全)五、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六、注意事项拓展资料: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实验基本原理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要研究实验,只有明确实验的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关键、操作的要点,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改造和创新。所谓实验原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实际上物理课中所学过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中只要含有某一物理量,则该规律、该公式就可作为研究或测定该物理量的原理基础而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如欲测定重力加速度,就有多种可依据的原理。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

溶液配制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实验原理:c=n/v (mol/L) c: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体积实验操作步骤:1.计算:n=m/M , c=n/v ,p=m/v例: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3mol/L的盐酸溶液。v=m/p=(0.25*0.3*36.5)/(36.5%*1.18)2.称量或量取:固体试剂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为了与容量瓶的精度相匹配)称量,液体试剂用量筒。3.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20~30mL)蒸馏水溶解。4.复温:待溶液冷却后移入容量瓶。5.转移(移液):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紧贴容量瓶瓶口,棒底应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线下。6.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7. 初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8.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9.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10.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装溶液,故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意事项1.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一旦不慎将氢氧化钠溅到手上和身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称量时,使用烧杯放置。2.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4.稀释浓硫酸是把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5.配好的溶液要及时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放到相应的试剂柜中。

实验原理是什么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实验目的和依据(就是推动本次试验的公理、定义什么的),然后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对自己的推论(也就是目的)作出评价。原理部分基本上就是你的推导过程和注意事项。

溶液的配制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原理: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原理或者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量相等原则溶质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计算公式:1、用浓度高的溶液试剂配制稀溶液(百分比浓度):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原理得公式:P1d1 V1= P2d2 V2式中:P1:稀释浓度 d1 :密度 V1:欲配溶液体积;P2:浓溶液浓度 d2:稀释前密度 V2:需用浓溶液体积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量相等原则得公式:C1V1=C2V2式中,C1: 稀释后的浓度 V1:稀释后体积;C2:稀释前的浓度 V2:稀释前体积3、用固体试剂配制公式:m=C×V×M/1000m:需称取的质量 C:欲配溶液浓度 V:欲配溶液体积 M:摩尔质量

溶液配制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实验原理:c=n/v (mol/L) c: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体积实验操作步骤:1.计算:n=m/M , c=n/v ,p=m/v例: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3mol/L的盐酸溶液。v=m/p=(0.25*0.3*36.5)/(36.5%*1.18)2.称量或量取:固体试剂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为了与容量瓶的精度相匹配)称量,液体试剂用量筒。3.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20~30mL)蒸馏水溶解。4.复温:待溶液冷却后移入容量瓶。5.转移(移液):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紧贴容量瓶瓶口,棒底应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线下。6.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7. 初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8.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9.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10.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装溶液,故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意事项1.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一旦不慎将氢氧化钠溅到手上和身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称量时,使用烧杯放置。2.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4.稀释浓硫酸是把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5.配好的溶液要及时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放到相应的试剂柜中。

植物标本制作实验原理怎么写

植物标本制作实验原理写为:植物标本:保色、和完整性,最好上面能同时有根、茎、叶、花和果实,色彩真实。应选择以最小面积且能表示最完整的部分,即选取有代表特征的植物体各部分器官,一般除采枝叶外,最好采带花或果。如果有用部分是根和地下茎或树皮,也必须同时选取少许压制。每种植物要采2-多个复份。要用枝剪来取标本,不能用手折,因为其容易伤树且压成的标本也不美观。不同植物标本应选不同采集方法。修整从数株同一植物中选择各器官最完整的植株做标本。先去残叶,适当疏掉一些过密的枝条和过繁的花、叶、果。如果10朵大花聚集在一起时,一般只留4~5朵为宜,不过应留一小段花、果、叶梗,以表明原来的生态情况。要使一个立体实物变为平面时,则要剪去1/2或2/3才不致堆积。在吸水纸前必须整形,即将标本的枝、叶、果、花展开平放,避免重叠。尽量使标本既保持自然状态,看上去又很美观。对一些不便压制的浆果、块茎、块根,则应进行浸制保存。

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实验原理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 20分 完整的题目呢,只是这样一说怎么解答 问题二:实验原理是什么意思,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吗 主要只化学方程式 问题三:实验原理是什么 实验原理是:可以用有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用层析液分离验证色素中是否有叶绿素。 问题四:daf fluorescence实验原理是什么意思 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 : 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 用以照射被检物体, 使之发出荧光,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细胞中有些物质,如叶绿素等,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发荧光;另有一些物质本身虽不能发荧光,但如果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染色后,经紫外线照射亦可发荧光,荧光显微镜就是对这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工具之一。 问题五:心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般研究做梗模型都用鼠、兔通结扎前降支造前壁梗优点胸易于显露血管操作便便报道经验麻醉操作东西借鉴并且实验物较便宜适合经费充裕研究

酸碱滴定的实验原理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变化。开始时应边摇边滴,滴定速度可稍快(每秒3~4滴为宜),但是不要形成连续水流。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毎加半滴,即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而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准确到达终点为止。滴定时不要去看滴定管上方的体积,而不顾滴定反应的进行。加半滴溶液的方法如下: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嘴上,形成半滴(有时还不到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刮落。酸碱滴定曲线是以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出的一条溶液pH随酸(或碱)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它描述了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其中酸碱滴定终点附近的pH突变情况(如上滴定曲线图),对于酸碱滴定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具有重要意义。

酸碱滴定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酸碱滴定原理是指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酸碱滴定原理是指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

溶液配制的实验原理

溶液配制的实验原理是c=n/v (mol/L),其中c: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体积溶液配制的步骤如下:(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物理中什么叫做实验原理什么叫做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是指通过什么得出结论,一般是个公式或定义等;如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原理是:二力平衡;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而实验方法是完成该实验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等效,转换法等;

大学物理实验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的实验原理原理

基本原理是,让光线通过狭缝和聚焦透镜形成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反射或折射后进入望远镜物镜并成像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通过目镜进行观察和测量各种光线的偏转角度,从而得到光学参量等。拓展资料分光计是精确测定光线偏转角的仪器, 也称测角仪。它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的实验仪器。光学中的许多基本量如波长、折射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光线的偏转角来表示, 因而这些量都可以用分光计来测量。分光计的基本光学结构又是许多光学仪器(如棱镜光谱仪、光栅光谱仪、分光光度计、单色仪等)的基础。它在物理实验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大学物理实验的必作实验。在观察有关现象和测量角度时,为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必须保证让分光计的光学系统(准直管和望远镜)要适合平行光。即要求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的主轴垂直, 以保证观察面是一个平面。这也是调节步骤中难度最大的。中学里常用的分光计一般由装在三脚座上并在同一平面内的准直管、棱镜台和望远镜三个主要部件构成。棱镜台为一圆盘,可以绕中心轴转动,其底座上刻有游标。望远镜则和底座外围刻有角度读数的圆环相连,它们也可以绕中心轴旋转。但准直管的位置固定。从光源发出的光。经准直管变为平行光,再经棱镜色散,改变方向,用望远镜观察而在圆环上读出所偏转的角度。望远镜中还装有准丝以增加测量的精确度。1814年,夫琅和费在研究太阳暗线时改进了当时的观察仪器,设计了由平行光管、三棱镜和望远镜组成的分光计。这是第一个分光计的出现,其设计思想、基本构造原理是现代光谱仪、摄谱仪设计制造的基本依据。分光计经常用来测量光的波长、棱镜角、棱镜材料的折射率和色散率等。

杨氏模量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1.杨氏模量:假设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金属丝,在受到沿长度方向的外力F作用下伸长△L,如下图所示。下面先引入两个弹性形变的概念:2.仪器结构及光杠杆放大原理:(1)杨氏模量测定仪:杨氏模量测定仪,待测金属丝上端夹紧,悬挂于支架顶部;下端连着一个金属框架,框架较重使金属丝维持伸直;框架下方有砝码盘,可以荷载不同质量的砝码;支架前面有一个可以升降的载物平台。底座上有三个可以调节水平的地脚螺丝,光杠杆和镜尺组是测量△L的主要部件,光杆杆如下图所示,一个直立的平面镜装在三足底座的一端。底座上三足尖(f1、f2、f3)构成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b称为光杠杆常数。镜尺组包括一个标尺和望远镜。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是什么

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出空气,用另一只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水银液面停止下降时,读出此时水银液柱与水槽中水平液面的竖直高度差,约为760mm。2、逐渐倾斜玻璃管,发现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控制变量法)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atm为压强的非法定单位),1atm的值约为1.013×10^5Pa。扩展资料:其实在托里拆利最终确定选用水银作为实验材料之前,他也曾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实验材料,诸如海水、蜂蜜等。只不过水银的密度最大,实验才更容易取得成功。托里拆利将一根长度为1米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顶住管口,将其倒插进装有水银的水银槽里,放开手指后,可见管内部顶上的水银已下落,留出空间来了,而下面的部分则仍充满水银。为了进一步证明管中水银面上部确实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进了实验。他在水银槽中将水银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满清水,然后把玻璃管缓缓地向上提起,当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银和水的界面以上时,管中的水银便很快地泻出来了,同时水猛然向上窜管中,直至管顶。由此可见,原先管内水银柱以上部分确实是空无所有的空间,即真空。不仅如此,托里拆利在实验中还发现不管玻璃管长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厘米,于是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这也就是我们目前所了解的大力压强值等于76厘米水银柱的由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里拆利实验

实验原理的介绍

实验原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溶液配制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谢谢

在溶解度范围内,一种物质可以与另一种溶剂进行分配接近称溶解,溶剂可以溶解液体或固体物质,按照要求的浓度计算出加入量,溶解均匀即可

分光光度法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样品对光的吸收与样品浓度成正比。

实验原理怎么写

实验的目的,内容,整体结构等。1.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先测量在没有受到A的影响之前B的情况,然后施加实验刺激A,保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再对受A影响后的B进行测量,最后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判定A和B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2.实验类型分为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观察性试验。实验是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3.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综观自然科学的整个发展历史,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的佐证.他们或则是直接建立在科学家们大量实验现象的发现、观察和探索之上。经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务实的科学态度并促进智能的发展。科学理论的建立虽然常常源于实验规律的总结,但它却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在理论的指引下,实验的探索往往才能得到正确的方向。

请问“溶液的配制”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溶液配制的实验原理是c=n/v (mol/L),其中c: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体积。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配置溶液前需要计算所需物品的多少并清理仪器。溶液的配制注意事项具体如下: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一旦不慎将氢氧化钠溅到手上和身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称量时,使用烧杯放置。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注意移液管的使用。稀释浓硫酸是把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配好的溶液要及时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放到相应的试剂柜中。

实验原理怎么写啊

问题你要做什么实验。

m进制计数器实验原理

m进制计数器实验原理采用级联法扩展容量、采用复位法、置位法或预置数法,强行中断原有计数顺序。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得知m进制计数器工作原理通常是利用复位、置位、预置数等功能,采用级联法扩展容量、采用复位法、置位法或预置数法,强行中断原有计数顺序。用清零法获得任意进制计数假定已有N进制计数器,而需要一个M进制计数器,只要M小于N,可用清零法实现。

加法计数器的设计实验原理

原理概述: 当 RST 清零端为 1 时,计数器清零。 当 RST=1 时,计数器开始计数; 当遇到 CLK 为上升沿时,并且当使能端 EN=1 时,计数器累加 1; 当使能端 EN=0 时,计数器不加; 当清零端为 1 时,计数器再次清零。 如此持续,使得该加法计算器能够保持运行。

惠更斯电桥实验原理?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不对>>,可以搜索到这篇文章,我的空间也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实际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假设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根本不应该称为原理。可以大胆假设,但要求证后才算原理。比如:我假设“bbcoo92oooo——刘晓”的母亲和菲涅尔有一腿,但是,没有被验证之前这个假设是不能称为原理的,不能进一步再次基础上推论出“bbcoo92oooo是菲涅尔的私生子”。所以,现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还只是个假设,不能在此基础上推论出“衍射的实质是所有次级子波干涉的结果”,不能以这个假设作为理论基础得出公式。。。。。

传统固态发酵实验原理

固态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或基本没有游离水的固态基质上的发酵方式,固态基质中气、液、固三相并存,即多孔性的固态基质中含有水和水不溶性物质。白酒和陈醋生产工艺就属于典型的固态发酵,将粮食中的糖转化成酒精,继而转化成醋。相对的液态发酵如味精生产过程中谷氨酸发酵,黄原胶生产发酵等。与液态发酵相比,固态发酵有以下优点:1、水分活度低,基质水不溶性高,微生物易生长,酶活力高,酶系丰富;2、发酵过程粗放,不需严格无菌条件;3、设备构造简单、投资少、能耗低、易操作;4、后处理简便、污染少,基本无废水排放。解释广义上讲固态发酵是指一类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既包括将固态悬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上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多数情况下是指在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发酵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狭义上讲固态发酵是指利用自然底物做碳源及能源,或利用惰性底物做固体支持物,其体系无水或接近于无水的任何发酵过程。鉴别方法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在碱性加热条件下酒体变黄,并且不同类型的白酒,显色的深浅有明显差异。但对同一厂家、同一香型的白酒,显色后其吸光度值与固态发酵酒在白酒中的体积百分含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测定吸光度值可求得白酒中固态发酵酒的含量,该法可鉴别新型白酒和固态发酵酒。试验方法:准确移取12.0mL待测酒样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1.8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70℃恒温水浴中加热4小时。加热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用乙醇碱液定容至50mL,然后在363nm处以乙醇碱液作为对照测定其吸光度。同样对该成品样对应的蒸馏车间半成品的吸光度进行测定,两个吸光度值可进行比较。

扎不破的水袋科学小实验原理

扎不破的水袋科学小实验原理如下:用铅笔戳装满水的保鲜袋而水却不漏是水表面有张力的原理,即铅笔插进去,塑料是软的,会带一部分进入袋内,由于水的压力使破口紧紧被压住,水不致外流,插出来时,由于水的张力和塑料的收缩张力使水也流不出来。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像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正是因为这种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扩展资料:影响因素:1、无机液体的表面张力比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大的多;2、水的表面张力0.0728N/m(20℃);3、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都小于水;4、含氮、氧等元素的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较大;5、含F、Si的液体表面张力最小;6、分子量大表面张力大;7、水溶液:如果含有无机盐,表面张力比水大;含有有机物, 表面张力比水小。外因: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减小;压力和表面张力没有关系。

小丑走钢丝科学实验原理

小丑走钢丝科学实验原理是当在小丑的两手吸上磁铁后,此时小丑的重心已经移到了口部夹缝与地面垂直的延长线处,从而造成重心低于支点。科学小实验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而且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小实验中,幼儿不仅能玩的开心,还能轻松地学会老师所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制成的再加工产品。制成的再加工产品。按断面形状分类,主要有圆、方、矩、三角、椭圆、扁、梯形、Z字形等;按尺寸分类,有特细<0.1毫米、较细0.1~0.5毫米、细0.5~1.5毫米、中等1.5~3.0毫米。按用途分类有:普通质量钢丝包括焊条、制钉、制网、包装和印刷业用钢丝,冷顶锻用钢丝供冷镦铆钉、螺钉等,电工用钢包括生产架空通讯线、钢芯铝绞线等用专用钢丝,纺织工业用钢丝包括粗梳子、综013、针布和针用钢丝,制绳钢丝专供生产钢丝绳和辐条。弹簧钢丝包括弹簧和弹簧垫圈用、琴用及轮胎、帘布和运输胶带用钢丝,结构钢丝指钟表工业、滚珠、自动机易切削用钢丝,不锈钢丝包括上述各用途的不锈钢丝及外科植入物钢丝,电阻合金丝供加热器元件、电阻元件用,工具钢丝包括钢筋钢丝和制鞋钢丝。钢丝的生产工序:钢丝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原料选择、清除氧化铁皮、烘干、涂层处理、热处理、拉丝、镀层处理等。清除氧化铁皮指去除盘条或中间线坯表面的氧化铁皮,目的是防止拉拔时氧化铁皮损伤模具和钢丝表面。为后继的涂或镀层处理准备良好的表面条件以及减小拉拔时的摩擦降低拉拔力。清除氧化铁皮的方法有化学法和机械法两大类,见盘条化学除鳞和盘条机械除鳞。

科学实验原理是什么?

100个科学小实验及原理如下:1、筷子提米将筷子插入一个装满大米的瓶子中,发现一根筷子就能提起整瓶大米,这是由于筷子与米之间以及米与米之间的摩擦力很大造成的。2、白纸压尺这是个神奇的小实验,将白纸平铺在边缘一半悬空在桌面的直尺上,白纸与桌面可看作全接触,他们之间空气较少,当重物打击直尺时,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直尺会将白纸向上挑起,此时白纸和桌面间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大气压会压住白纸不让直尺弹起来。3、弹跳的泡泡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取溶液,吹出泡泡。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解密时刻:中的泡泡因水分蒸发,易爆,加入胶水后会变得很黏,水分就不容易蒸发,泡泡膜的强度增加,于是就能在我们的手背上蹦跳了。4、烛火的温度今天需要用到的材料有 打火机 蜡烛 牙签先把蜡烛点燃将牙签缓慢地靠近火焰 这一部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哦现在观察火焰燃烧的痕迹蜡烛火焰分三……5、筷子提米今天需要用到的材料有 漏斗 窄口瓶 一根筷子 大米若干通过漏斗将大米倒入瓶子中尽量要倒满瓶子哦将筷子插入瓶子正中心 注意不要碰到瓶子当当……6、水满不溢今天需要用到的材料有 一个小托盘 一个搅拌棒 色素滴管小量杯 清水若干将色素滴入小量杯中加入清……

科学小实验原理讲解

科学小实验是一种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科学原理和理论的教学方法。科学小实验通常是一些简单的实验,但是它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了解科学原理,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科学小实验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原理:科学小实验需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科学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2. 实验设计:科学小实验需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以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3. 实验过程:科学小实验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4. 结果分析:科学小实验需要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原理。5. 实验应用:科学小实验需要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原理

一、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二、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是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三、汽车急刹车(减速)时:1、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3、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四、钢笔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排除里面得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五、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是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方向的升力。六、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拉瓦锡实验原理

拉瓦锡实验原理:氧化损耗的氧气量等于还原生成的氧气量(占空气的百分20左右),氧化反应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发现容器中气体的体积减少了五分之一,于是推断出这五分之一的气体跟燃烧有关,由此发现了氧气,推翻了燃素说,容器内原来五分之四的气体被称为氮气(意思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扩展资料   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达十二天之久,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既不能供给人类及动物呼吸来维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现已证明是氧化汞)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经过强热后,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的那部分体积。   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约五分之四体积的气体里去,结果得到的气体同空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完全一样。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所组成的这一结论。他由此得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怕热的水柱实验原理

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喷泉实验的物理推导原理,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打开橡皮管的滴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溶于水使瓶内压强迅速下降,当瓶内压强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外界大气压就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假设烧瓶的容积为250mL,玻璃管长35cm,胶头滴管中可挤出0点5mL水。要使水通过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外压强差必须超过一个特定的值。

现代化城市中用各类喷泉来装点,其原理是利用了水的压强差,化学中的喷泉实验原理与其相似,

AD没有实验装置的介绍,默认为4种气体在一个密闭的开口朝下的烧瓶内,烧瓶口接有一个装NaOH的滴管和一个被止水夹b截断的连接管连接到下方乘有NaOH溶液的烧杯的溶液中。如果要形成喷泉,那么烧瓶内气体应该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且生成物气体物质的量要小于反应物气体物质的量,从而使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A、SO2可以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生成亚硫酸钠或者亚硫酸氢钠和水,没有生成气体,且二氧化硫被消耗,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可以形成喷泉;B、CO是难溶气体,并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C、H2也是难溶气体,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D、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气体被消耗,可以形成喷泉。

少量浓氨水做的喷泉实验原理是什么 换成稀氨水可以吗 就是教材实验那问题 谢谢

可以拿浓氨水做喷泉实验此时气体为氯化氢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并且会和一水合氨反应形成压强差,形成喷泉换成稀氨水也是可以的

丁烷和汽油的喷泉实验原理

丁烷是气体易溶于汽油可以形成喷泉

氨的喷泉实验原理是什么啊? 谢谢

原理:氨气易溶于水,造成的内外气压差把水压入倒置的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而氨气和水的产物氨水,呈碱性,遇酚酞变红。如果还有问题欢迎追问

喷泉实验原理我明白,可是为什么喷出来是红色的液体

液体中添加了酚酞,遇到碱变红。氨极易溶于水。

静电喷泉实验原理

蹦出来 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做题了 啊啊啊啊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原理方程式

高中喷泉实验都是由于气体易溶于水,气体溶于水后气体减少,压强也减少,从而形成喷泉。如向氨气滴入少量水,溶解了较多的氨气,从而使烧瓶内气压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被压烧瓶中,从而溶解更多的氨气,使压强少更多,使更多的水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co2的喷泉实验原理

CO2能跟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快速反应,造成一定的压强差,形成喷泉现象。CO2+2NaOH=Na2CO3=H2O

氨水喷泉实验原理

这是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当向装满氨气中的烧瓶中滴入少量水,使部分氨气溶于水中,烧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将水压入烧瓶中,这样又使更多的氨气溶解在水中,使烧瓶内的压强进一步减少,所以使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继l续进入烧瓶中进行形成喷泉。

氨的喷泉实验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和目的

1.nh3+h20=nh3·h2o 由于大量的氨气溶于水,造成压差,将下面的氨水吸上来,或说下面的氨水冲上去。2.为了说明氨气易溶于水 没记错是1:700体积溶解(1为水700为氨气)

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

  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普遍用于分离蛋白质及较小分子的核酸。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适用于分离同工酶及其亚型,大分子核酸等应用较广。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片度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bp至近50kb的DNA片段。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聚丙烯酰胺分离小片段DNA(5-500bp)效果较好,其分辩力极高,甚至相差1bp的DNA片段就能分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很快,可容纳相对大量的DNA,但制备和操作比琼脂糖凝胶困难。  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垂直装置进行电泳。目前,一般实验室多用琼脂糖水平平板凝胶电泳装置进行DNA电泳。

氨的喷泉实验原理是什么啊? 谢谢

氨气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成碱性。现象是水喷到倒置的圆底烧瓶中,成红色。就是利用大气压,把加酚酞的水压入充满氯气的圆底烧瓶中,氯气迅速溶于水后,遇酚酞变红。

用HCl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其中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HCl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HCl接触水后,完全溶解在水中.是烧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实验. 基本原理就是烧瓶内外的压强差

倒吸喷泉实验原理

倒吸喷泉实验原理原理如下:其基本原理就是气压差引起液体的倒流。所谓的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快速完全溶解在液体里,使容器和外界形成一定的气压差(负压)产生的液体倒吸现象。所以倒吸喷泉是一种流体力学现象,可以不借助泵而抽吸液体。气压的形成:从分子动理论可知,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容器壁而产生的。单个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时间极短,作用是不连续的,但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对器壁的作用力是持续的、均匀的,这个压力与器壁面积的比值就是压强大小。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气压高。

帮忙解释一下右图喷泉实验原理,谢谢

NH3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700体积的氨气,所以只要挤一滴水可以将瓶内氨气溶解,造成压强差。

喷泉实验烧瓶干燥原理 喷泉实验原理解析

1、形成喷泉的原理: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当烧瓶内气体溶于液体或与之反应时,瓶内气体大量减少,压强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烧瓶内,如此持续,最后液体将充满烧瓶。 2、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SO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酸性气体(HCl、SO2、NO2、CO2、H2S等)与NaOH(aq)也能形成喷泉。

谁能介绍库伦的静电力实验原理?

应该就是他的猜想,也就是他的结论——库仑定律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原理是碳酸盐类属于弱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实验设备可以利用简易启普发生器。

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1、半偏电流法在用“半偏电流法”测定电流表的内电阻的实验中,如图1,R和R`是电阻箱,先闭合S1,调节R,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闭合S2,调节R`使电流表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在R>>R`的条件下,近似有Rg=R"。2、半偏电压法在用“半偏电压法”测定电压表的内电阻的实验中,如图2,Rw为滑动变阻器,R1为电阻箱,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Rw滑片P移到最右端,并将电阻箱R的电阻调至零;闭合S,调节滑动变阻器Rw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保持P不动,调节电阻箱R阻值,使电压表指针指到刻度盘的中央,记下此时R1的值。 在Rw<<R1的条件下,近似有Rv=R1。半偏法是一种科学巧妙的测定电表内阻的方法,常见的有"半偏电流法"和"半偏电压法",下面对这两种方法作一比较。器材选取:1、半偏电流法实验中作了科学的近似,即在R>>R" 条件,才有Rg=R"近似成立,实验的准确程度,重要的就上述条件的满足程度。因此,R应选用阻值较大的电阻, R"应选用阻值较小的电阻;根据 可知增大R的阻值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在选取电源时电动势E尽可能大些;实验中R、R"都要进行调节,必须用可变电阻,而R的具体阻值不必读出,故既可以选用滑动变阻器,也可以选用变阻箱,R"的阻值须要读出具体数值,只能选用变阻箱。2、半偏电压法实验的条件是在Rw<<R1,才有RV=R1近似成立,该条件的满足条件同样对实验的准确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Rw应选用阻值较小的电阻,R1应选用阻值较大的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大,分析见误差情况);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有:UV=ERV/(Rw+RwRV/x-x)(x为变阻器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减小E是减小R1的一个有效的措施;与半偏电流法同样分析可知,实验中Rw选用滑动变阻器,R1须选用变阻箱。

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实验原理?

1.滑动变阻器电阻很大,变阻箱的接入可看做对整个电路的电流无影响,2.变阻箱和电流表平分电路中的电流,变阻箱和电流表又是并联,所以电流表半偏时,变阻箱的读数和电流表的电阻可看做相等

分析天平的实验原理

分析天平的实验原理是天平依据杠杆原理制成,在杠杆的两端各有一小盘,一端放砝码,另一端放要称的物体,杠杆中央装有指针,两端平衡时,两端的质量(重量)相等。天平由支点(轴)在梁的中心支着天平梁而形成两个臂,每个臂上挂着一个盘,其中一个盘里放着已知质量的物体,另一个盘里放待测物体,固定在梁上的指针在不摆动且指向正中刻度时的偏转就指示出待测物体的质量。普通天平主要由立柱、横梁、吊挂系统、底座和制动装置组成。立柱垂直固定在底座上,用以支撑横梁。立柱下部装有分度牌,顶部装有托架,在天平不工作时支托横梁。在横梁中部装有一把中刀。天平工作时,中刀搁置在与升降杆顶端连接的刀承上,作为支点。中刀两边装有两把边刀,分别作为重点和力点,起承受和传递载荷的作用。中刀下横梁底面装有指针,指针上固定有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横梁重心位置的重心砣。横梁顶部刻有分度标尺,标尺上有一移动游码。横梁两端还装有可调整天平空载平衡位置的平衡螺母。吊挂系统包括小吊环,挂盘架和秤盘。挂盘架吊挂在小吊环吊钩上,两把边刀分别通过小吊环承受秤盘砝码和被称物的重力。底座装有两个调整天平水平的螺旋调整脚,底座上面还安置有水准器以显示天平水平度。调整水平是为避免天平不水平而产生称量误差。使用注意事项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2、使用前要使天平左右平衡(游码必须归“0”平衡螺母向相反方向调,使用口诀:左高端,向左调)。3、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千万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这样会让砝码腐蚀生锈,砝码质量变大,测量结果不准确),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4、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量程或低于天平游码最小刻度。5、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6、称量时注意左物右码(游码示值以左边对齐刻度线为准)。7、称量后要把游码归零,砝码用镊子放回砝码盒。

多用电表的使用实验原理与内容

多用电表的使用实验原理与内容介绍如下:1、多用电表的原理(1)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的原理和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原理相同。(2)测量电阻:内部电路原理如右图所示,其原理是根据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测量,即 i=E/(Rg+r+R+Rx),式中均为定值电阻,不同的rx 对应不同的电流i(当然电流i和被测电阻rx不是正比的关系,所以电阻值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如果在刻度盘直接标出与电流i对应的电阻rx值,可以从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被测量电阻的阻值。(3)“调零”原理:当两表笔接触时,rx=0,此时电流调到满偏值 (最大值),对应电阻值为零。(4)中值电阻是多用表电阻档的内阻,当被测电阻rx=Rg+R+r 时,通过表头的电流 ,即通过表头的电流为满偏电流的一半,此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所以一般叫电阻档的内阻称为中值电阻。2、多用表的使用方法(1)测量电流时,跟电流表一样,应把多用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对于直流电,必须使电流从红表笔流进多用表从黑表笔流出来。(2)测量电压时,跟电压表一样,应把多用表并联在在被测电路两端,对于直流电,必须用红表笔接电势较高的点,用黑表笔接电势较低的点。(3)测量电阻时,在选好档位后,要先把两支表笔相接触,调整电阻档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置,再把支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的两端相连。应当注意:换用欧姆档的另一个量程时,需要重新调整电阻档的调零旋钮,才能进行测量。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食品中的水杨酸的实验原理

1、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杨酸及其羟基化产物,以pH4.7527.7mmol/醋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C18色谱柱分离,电化学检测器Range=500nA,Ec=+0.85V下检测水杨酸和2.3-DHBA,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2、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碳酸饮料果酱、红枣核桃粉中水杨酸成分含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水杨酸含量。

伏安法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或电阻=电压除以电流。   伏安法是一种电化学式分析方法,根据指示电极电位与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之间的关系,而获得分析结果。用电压表并联来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串联来测量电阻通过的电流强度。但由于电表的内阻往往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常带来明显的系统误差。

用伏安法测小灯泡L的电阻.(1)实验原理是______.(2)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3)如图为小叶尚未完

(1)用伏安法测小灯泡L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2)根据实物电路图画实验的原理图,电路图如图一所示.(3)电压表左端接线柱接灯泡左端接线柱,电压表3V接线柱接灯泡右端接线柱,电路图如图二所示.(4)在开关闭合前,如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左端.(5)电压表正接线柱接A、B接线柱时,电压表有示数,说明B与电源正极间电路连接完好,不存在断路;电压表正极与C、D、E、F、G、H接触时电压表无示数,说明这些点与电源正极间存在断路,而电路只有一处故障,所以电路在B与C两点间出现了断路.(6)不需要求不同电压下灯泡电阻的平均值,表格设计有不妥之处是:求灯泡电阻的平均值.(7)灯泡电压为额定电压2.5V时,灯泡正常工作,由数据记录表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8.6Ω.(8)由图知:电压表量程是3V,最小分度值是0.1V,由图知电压表示数,即灯泡两端电压U=1.5V;电流表量程是0.6A,最小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示数即流过灯泡的电流I=0.2A,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P=UI=1.5V×0.2A=0.3W.故答案为:(1)欧姆定律.(2)电路图如图一所示.(3)电路图如图而所示.(4)左.(5)B、C;断路.(6)求灯泡电阻的平均值.(7)8.6.(8)1.5;0.2;0.3.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R的阻值,(1)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______,其中用______测电压,用______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为欧姆定律(或R=UI),其中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2)电压表与电阻R并联,电流表与电阻R串联,如下图所示:(3)先串联电源,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串联电阻R、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回到电源的负极,最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电阻R两端;注意电流表选0~0.6A的量程,电压表选0~15V的量程,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4)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目的是保护电路;(5)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要使电流表示数变大,应减小电路中的电阻,即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则滑片应向a端移动;(6)电流表接的是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其示数为I=0.4A;电压表用的量程为0~15V量程,分度值为0.5V,其示数为U=4.5V,电阻R的阻值R=UI=4.5V0.4A=11.25Ω.故答案为:(1)欧姆定律(或R=UI);电压表;电流表;(2)电表的符合如上图所示;(3)电路图如上图所示;(4)断开;(5)a;(6)0.4;4.5;11.25.

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和鉴定。实验原理

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DNA 则较少。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在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性乙醇溶液可以使解聚的核糖核酸沉淀,由此即得到RNA的粗制品。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磷酸,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测出其组成成分。

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和鉴定。实验原理

一、实验目的1、掌握酵母RNA提取的方法。2、了解核酸的组成。3、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和操作。二、实验原理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DNA则少于2%。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当碱被中和后,可加乙醇使其沉淀,由此即可得到RNA制品。但是用碱液提取的RNA有不同的降解。RNA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等组分,加入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见实验内容)三、实验步骤1、用托盘天平称1g干酵母于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砂,再加入2ml 0.04mol/LNaOH溶液,在研钵中充分研磨至少5min。2、再加4ml 0.04mol/LNaOH溶液于匀浆液中,混匀后,将匀浆液转移到大试管中,再用4ml 0.04mol/LNaOH溶液洗涤研钵,洗涤液并入匀浆液中。3、将大试管小心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后倒入离心管中,与另一组同学的离心管在托盘天平上平衡,然后两组的离心管对称地放入离心机中,2000r/min下离心15min。4、吸取10ml酸性乙醇溶液于小烧杯中,将离心管上清液小心倒入小烧杯中,边倒入边搅拌,直到RNA沉淀完全。5、将小烧杯中的液体倒入2个干净的离心管,平衡、离心(2000r/min)3min。6、弃去两离心管上清液,各离心管中加入95%乙醇2.5ml,振荡、混匀、平衡、离心(2000r/min)3min。7、弃去两离心管上清液,各离心管加入3ml 1.5mol/L硫酸,混匀、倒入同一个大试管中,贴上标签,放在试管架上,备用。8、将水解液在沸水浴中加热至少10min,使沉淀RNA充分水解。9、取一支试管A,加入1ml 0.1mol/L硝酸银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沉淀消失,然后加入1ml水解液放置片刻,观察有无白色嘌呤碱的银化合物沉淀。10、另取一支试管B,加入水解液1ml,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2ml和地衣酚乙醇溶液0.2ml(约4滴),混匀,用试管夹夹好后放到沸水浴中3~5min,注意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绿色,说明核糖的存在。11、再取一支试管C,加入水解液1ml和定磷试剂1ml,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变蓝,说明磷酸存在。注意事项:离心一定要平衡对称放入离心机中,离心机达到设置转速时才能离开。四、实验结果第6步中离心管底部有不少的RNA沉淀。试管A:出现白色浑浊现象。有嘌呤碱存在。试管B:加热后,出现鲜绿色,且随着加热时间延长,颜色越来越深。有核糖存在。试管C:加热后,出现蓝色,且随着加热时间延长,颜色越来越深。有磷酸存在。说明RNA的组分中有嘌呤碱、核糖、磷酸。分析:本实验选用酵母,是因为酵母中RNA含量较多,且价格便宜。RNA可溶于碱性溶液,所以本实验用0.04mol/LNaOH溶液来提取。RNA不溶于乙醇,可用酸性乙醇使RNA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再用乙醇洗涤沉淀,可得到RNA粗制品。研磨和NaOH使酵母细胞破裂,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RNA被释放出来,同时,NaOH使蛋白质变性。加入酸性乙醇,一方面可以中和NaOH,另一方面,使RNA从溶液中沉淀下来。RNA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等组分,加入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1)、强酸使核酸分子的有机磷消化为无机磷,使之与钼酸铵结合成磷钼酸铵(黄色沉淀)PO43- + 3NH4+ + 12MoO42- + 24H+ ===(NH4)3PO4.12MoO3.6H2O + 6H2O当有还原剂(如维生素C)存在时,Mo6+被还原成Mo4+,再与试剂中的其它MoO42-结合成Mo(MoO4)2,呈蓝色,称钼蓝。所以试管C中会出现蓝色。(2)、RNA与硫酸共热,生成的核糖进而脱水转化为糠醛,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可与地衣酚反应,生成绿色化合物,所以试管B中出现绿色。(OR苔黑酚)(3)、嘌呤碱可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的飘零银化合物沉淀。所以试管A中出现浑浊现象。(4)、不检测嘧啶碱,是因为与嘌呤碱相比,它难以被水解下来,同时它难检测且现象不明显。扩展资料:酵母核酸提取原理提取和制备RNA 的首要问题是选RNA 含量高的材料。微生物是工业上大量生产核酸的原料,其中RNA 的提制以酵母最为理想,因为酵母核酸中主要是RNA(2.67~10.0%),DNA 很少(0.03~0.516%),而且菌体容易收集,RNA 也易于分离。RNA 提制过程首先要使RNA 从细胞中释放,并使它和蛋白质分离,然后将菌体除去。再根据核酸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pH 调至2.0~2.5,使RNA 沉淀,进行离心收集。然后运用RNA 不溶于有机溶剂乙醇的特性,以乙醇洗涤RNA 沉淀。提取RNA 的方法很多,在工业生产上常用的是稀碱法和浓盐法。浓盐法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利用高浓度的盐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RNA 释放出来,此法易掌握,产品颜色较好。使用浓盐法提出RNA 时应注意掌握温度,避免在20~70℃之间停留时间过长,因为这是磷酸二酯酶和磷酸单酯酶作用的温度范围,会使RNA 因降解而降低提取率。在90~100℃条件下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磷酸二酯酶和磷酸单酯酶,有利于RNA 的提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酵母核酸

空气受热和遇冷实验原理

空气受热和遇冷实验原理如下: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向下走。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冷空气来袭,要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减轻大风寒潮对农业的影响。各地需做好温室大棚的防风加固工作;华北、黄淮、江淮等地要防范低温霜冻、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危害;新疆等地要抓紧时间抢收棉花,内蒙古等牧区要做好牲畜的防风防寒工作。大棚设施、牧区放牧或转场、交通运输等要做好防风或防雨(雪)工作,已成熟还未收获的农作物、水果等应抢晴或严霜前及时收获(采摘),防范露地和大棚蔬菜、瓜果等遭受低温、霜雪危害。东北等地区应充分利用农田封冻前的有利时机,抓紧深松整地,为2013年农业丰收奠定基础。冬麦区已播种、出苗(局部已分蘖)的冬小麦应根据雨情、墒情、苗情等,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防治病虫草害,以培育壮苗。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地区中南部、黄淮等地的局部地区还未播种冬小麦的地块应抓紧腾茬、整地,施足底肥,抢墒或造墒及时播种,以确保冬前壮苗。

彩虹桥的实验原理

虹是由太阳光经过水晶形成的,虹桥的实验原理也是基于这个原理。虹桥实验中,白光经过漏斗后射入三棱镜中,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颜色。这些颜色组成光谱,呈现为一条条连续的颜色条纹。 之后,这些颜色的光线经过反射和折射,组合成圆环形的光带,呈现出七斑斓的颜色,形成了虹桥的效果。这种现象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经过水滴时折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颜色分离的现象。

说明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

欧姆定律

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当电源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阻的测量实验原理

电阻的测量实验原理如下:欧姆定理或由I=U/R,得R=U/I,电阻=电压除以电流,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欧姆Ω),U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伏特V),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安培A)。伏安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测量电阻的方法,通过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U/I来测出电阻值。用电流表测出在此电压下通过未知电阻的电流,然后计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但是用电压表并联来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串联来测量电阻通过的电流强度。但由于电表的内阻往往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常带来明显的系统误差。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有两种接法:外接法和内接法。所谓外接内接,即为电流表接在电压表的外面或里面。这样,接在外面,测得的是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的电流,而电压值是准确的,根据欧姆定律并联时的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这种接法适合于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接在里面,电流表准确,但电压表测量得到的是电流表和电阻共同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串联时的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这种接法适合于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通过测量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在该电压作用下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来换算出电阻阻值(依据欧姆定律)。R=U/I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欧姆定理或由I=U/R,得R=U/I,电阻=电压除以电流,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欧姆Ω),U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伏特V),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安培A)。伏安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测量电阻的方法,通过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U/I来测出电阻值。用电流表测出在此电压下通过未知电阻的电流,然后计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但是用电压表并联来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串联来测量电阻通过的电流强度。但由于电表的内阻往往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常带来明显的系统误差。扩展资料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有两种接法:外接法和内接法。所谓外接内接,即为电流表接在电压表的外面或里面。这样,接在外面,测得的是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的电流,而电压值是准确的,根据欧姆定律并联时的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这种接法适合于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接在里面,电流表准确,但电压表测量得到的是电流表和电阻共同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串联时的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这种接法适合于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原理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原理:R=U/I。伏安法测电阻是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直接测量导体电阻的常见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欧姆定理或由I=U/R,得R=U/I,电阻=电压除以电流,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欧姆Ω)。U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伏特V),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安培A),伏安法(又称伏特测量法、安培测量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测量电阻的方法,通过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U/I来测出电阻值。用电流表测出在此电压下通过未知电阻的电流,然后计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调节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电路电压,多次实验使实验更准确。(但一般忽略灯泡电阻的变化,学习中不要求)。人们为了消除电压表、电流表的影响,还有各种伏安法测电阻的补偿电路,但都需要用到电流计,且电路十分繁琐。伏安法测电阻虽然精度不很高,但所用的测量仪器比较简单,而且使用也方便。是最基本的测电阻的方法,测电阻的方法还有替代法、惠斯通电桥法等多种。应用:用电压表并联来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串联来测量电阻通过的电流强度。但由于电表的内阻往往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常带来明显的系统误差。有两种接法:外接法和内接法。所谓外接内接,即为电流表接在电压表的外面或里面。这样,接在外面,测得的是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的电流,而电压值是准确的,根据欧姆定律并联时的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这种接法适合于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接在里面,电流表准确,但电压表测量得到的是电流表和电阻共同的电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