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什么变化

预计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可能包括转变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让经济从依赖投资转向依赖消费和服务,从而实现再平衡,将城镇化作为下一个重要经济增长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从历史的角度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变革和体制创新上。全会在一些基本制度和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如首次定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确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同等重要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提出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权力清单制度、官邸制、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等。这些重大突破,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对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1.激发个人创富热情全会推动了各项基本制度的完备和定型,也促进了制度运作的有效性、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有利于社会成员和各个市场主体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减少了利益之间的重叠和交叉,约束、规范了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必将极大激发人们参与到公正合理的财富创造中去,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2.全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会提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全会关于市场、产权、司法、财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变革,必将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和促进我们建成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3.推动国家发展转型全会一系列顶层设计铲除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政府干预过多、市场竞争体制不完善、资源价格扭曲等障碍必然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步被破除。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转变发展方式施加了更大的外部压力。4.有利世界和平繁荣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方案,不但会让中国获得改革红利,也将让全世界收获中国的改革红利。全会提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发展的机遇。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和重大贡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议中指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6]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 政治体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6]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6] 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2] 文化体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2] 社会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6] 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2] 生态文明体制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1、十八届五中全会是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成立的国家机构是什么

国家深化改革委员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是指什么?三中全会是什么意思?

你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召开的这次大会就是”十几大“,这次会议要进行换届。这五年内,每年召开一到两次(也可以视情组织召开)一次中央候补委员以上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就是”全会“,第”几“次召开,就是”几“中全会。现在是建国六十年,党的会议从1921年一大开始计算的。1921年建党后在嘉兴南湖召开的一大,1922年召开的二大,1923年召开的三大,1925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五大,之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都是根据形势决定何时召开。建国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党的会议制度遭到破坏。一直到1977年的11大,才决定每5年召开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并写入党章予以确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内容

法律分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内容: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体制改革要点: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5]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治体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5]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5]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文化体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社会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5]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文明体制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介绍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立了什么委员会

法律分析:党的十八大届三中全会成立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法律依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还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协商不一致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什么

法律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指明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道路开拓奋进的重要遵循。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有几个方面是值得学习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有几个方面是值得学习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科学把握和总体布局。教育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领域。就全面改革而言,我国正处在从1949年到2049年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关节点上,正处于从1978年到2049年之间两个35年的关节点上。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正在从战略追赶进入到区域性跨越的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引领中国教育进一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今日之中国改革不仅影响中国,也日益影响世界;今日之中国教育改革不仅影响中国教育未来,也日益影响世界教育未来。 紧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决定》涉及教育改革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直接论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容,二是贯穿于《决定》全文各部分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 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党中央惠及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决定》系统全面阐述了党和 *** 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创造了新环境,提出了新任务。 第一,《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和“加强地方 *** 公共服务”,重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中央和地方 *** 必须投入更多精力、更多时间和更大财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 第二,《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扩大教育对内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久任务,需要进一步拓展教育开放领域,提升教育开放水平。 第三,《决定》明确要求,“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需要研究和制定新的政策,要求和鼓励国家特别是高校中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使用,对社会开放。 第四,《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专案”。为了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第五,《决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决定》提出的新理念,是对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还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决定》明确,“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部分承担国家及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大专案的地区,有望得到中央财政的更多支援。《决定》提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有望得到中央与地方 *** 更多的财政支援。 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提高对于经济发展巨集观调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 *** 科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在继续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的同时,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 一要以人为本,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是一场深刻而艰钜的社会经济革命,改革的成功依赖于党的领导,依赖于人民的参与,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要着眼于中国城镇化程序,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程序、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将教育发展规划、布局与城镇化程序紧密结合,将国家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紧密结合,让广大农民共享教育现代化成果。 三要着眼于中国人口政策变化,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人口政策方面,《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规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适应,提前谋划,在学校布局、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及早做好准备,做好幼儿园和学校布局规划及资金安排。 四要适应中国老龄化趋势,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老龄人口政策方面,《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老龄化是中国经济社会以及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据预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老年人口教育问题将日益突出,要将老年人纳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重要的服务物件,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视老年教育。”2013年9月国务院释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老龄化对于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 此外,涉及教育改革的内容还有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人民民主、公共安全等领域。总之,《决定》中还有许多与教育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改革任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研究,全面领会,逐步扩大教育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终身学习全覆盖,主动服务国家整体改革和发展。 紧密结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改革是一项巨集大的系统工程。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目标,结合国家教育改革整体目标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谋划、科学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国家整体改革顶层设计和巨集伟蓝图,进一步提升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地位。 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全新课题。综合改革主要是指改革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包括综合研究改革、系统设计改革、科学组织改革和整体评估改革。一是要对教育领域进行综合性研究,研究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教育改革的整体影响、挑战和机遇,综合整体研究教育改革的目标、路径、手段和机制。二是对教育领域改革进行系统设计,结合全面改革的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改革发展。同时,全面加强改革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的系统设计,以保证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三是科学组织中央与地方 *** 各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利益相关者、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和参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四是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教育改革进行整体评估,不断改进改革思路和策略,提升改革水平,创新改革实践、理论和模式。 改革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内容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等重要方面,集中体现教育领域以改革促发展、推进公平、提高质量和增强活力的整体思路。《决定》值得高度关注的改革亮点,是未来一个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二是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制度。三是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四是逐步推进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五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考试社会化。六是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七是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 *** 购买教育服务制度。八是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这些配套改革,将催生我国未来教育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变革。 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资源支撑。统计表明,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约2562.61亿元,2012年约22236.23亿元,虽然是2000年的约8.68倍,但是经费结构和拨款机制没有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老年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领域尚没有稳定的财政经费支援,不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要将贯彻落实《决定》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将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与改革目标紧密联络,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参考:把握改革整体方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dyerz./news/view.php?cid=31&id=6459 1、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2、中考将取消择校; 3、高中不分文理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

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般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会中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

你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请简述理由.最大亮点和最大遗憾,都木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看法不一。关键是你得通读三中全会公报一遍以上。我觉得比较有突破的观点是,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步入主动谋势新阶段,额这是国际关系来着。好了,正式回答楼主的问题。1、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三中全会最大亮点。理由:从经济领域说,这次所讲的经济体制改革,强调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在197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讲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了90年代,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提出的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到了十六大以后,我们提出的是“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这一回非常明确地指出,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2、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没有路线图。理由:农村户籍人员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和不便,这是最大的社会不公。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哪些经济新亮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十大亮点:一是提出实行“全面深化改革”。二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四是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了部署。五是进一步重申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六是充分阐释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七是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八是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九是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十是对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哪些新亮点十八届三中全会1“60条”有“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某官员“解释”说,保护耕地,小产权房仍不合法。实际上,党政机关只是执政党或政府的执行机关,根本没有对法律和党的决议的解释权;具体说,该官员的“解释”是偷换概念,因为“农村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并非“耕地”。---重要意义小产权房允许农村富起来2“60条”有“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地方政府采取限购或限价的手段抑制房价,违背这条原则。---重要意义鼓励供给、尤其是保护“小产权房”交易安全的政策,才符合“市场形成价格”的原则3“60条”有,“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然而,农民的土地产权遭到侵犯。地方政府以极低补偿夺走农民土地,滥用公共暴力驱赶农民,甚至造成家破人亡。“60条”宣称“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就意味对侵犯行为做出及时和有力的反应,才能真正显现执政党的决心。那些颇有实力的行政部门,一旦再有滥用公共暴力强占农民土地,执政党和中央政府,就要撤消当地党政一把手的职务,并将其逮捕,并以侵犯财产罪予以公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和最重要的创新所在,就是超越了以往的以经济改革为主题,根据党的十八大对21世纪上半叶特别是未来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需求,进行“五位一体”体制改革的系统设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哪些亮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十大亮点:一是提出实行“全面深化改革”。二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四是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了部署。五是进一步重申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六是充分阐释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七是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八是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九是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十是对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请论述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哪些新突破A?????????????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哪些新突破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两个独特历史使命】第一个独特的历史使命:全面改革。五项改革为五个建设提供体制支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改革支撑五个建设,并且是一体化。第二个独特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转型期不能无限地拉长。中央进行全面部署、系统推进,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全面改革方案有三个亮点、三个难点】三个亮点:第一是全面、综合、协调;第二是长期性,比如十年内,或者到2020年的话起码是一个七年内的改革方案;第三就是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难度更大,所以必须得要有一些突破点。三个难点:一是对改革的一些阻力,一些利益的藩篱要破除;二是要更高层次的开放,要和国际的一些体制接轨;三是人们对改革的思维方式,人们的思想是不是解放,公报里也提出胆子要大一些,这些方面也要有一个观念意识的跟上,也要对全会的公报、中央的决定要有一个共识。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突破】第一是对国有经济提出一个“活力”,这个以前是没有的。第二是这次提出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要调动这些活力和创造力。第三提出了一个产权保护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报里第一次提出来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是以后国有的里面可能也有民营的股份。四、【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2、权力的职权法定、行为法定、程序法定、责任法定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政府治理有三个亮点,在做什么上更加清楚,在如何做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落脚点有新内涵。如果在学术上讲,中国的政府治理是慢慢地在从传统的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五、【生态保护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科学问题】十八届三中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有自然资源和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划定生态红线,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改革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体制。一是把一些资源的产权变得更加清晰,并且保护起来。二是资源要有偿使用,比如说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要有一个补偿机制。在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上体现了:首先,在干部考核机制上,不能GDP为重了。其次就是要有严格的法律制度。还有一个就是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老百姓要去监督。最后一个就是税收和市场,税收就是一些排放高的要征税,要征环境税,另外比如可以有一些碳交易等现代市场机制要建立起来。这就是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国家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为了更好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更加完善的大环保体制刻不容缓。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介绍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2、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1个总目标,1个重点,3个解放,4个坚持,6个紧紧围绕,15项改革是什么

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解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围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职能,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防和军队改革,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三中全会 六中全会指什么

中国共产党每隔五年召开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该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叫“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一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叫“二中全会”……以此类推,第三次全体会议即三中全会。第六次会议即六中全会。自然也有一中二中。平时说得最多的“三中全会”(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经常是指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次三中全会后,中国确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扩展资料社会主义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引领下。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其中的(三中)是指什么

你说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预计在2013年10月重视原因:中国深层次改革政策推出,一般要等到三中全会,因为通常一中和二中全会主要集中在人事机构变动上。预期政策:户籍制度,利率市场化,税收制度改革,加强节能环保建设等。往届回顾: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计划、财政和货币三位一体的调控;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为什么2012年开的会叫十八大,2013年开的会叫十八大三中全会呢?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中国共产党每隔五年召开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该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叫“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一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叫“二中全会”……以此类推,三中全会即本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三次全体会议。

十八大三中全会内容要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九处新提法: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六、“改革税制、稳定税负”  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八、“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中全会是什么意思?

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某届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类似的还有“五中全会”,其余类推。中国共产党每隔五年召开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该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叫“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一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叫“二中全会”……以此类推,第三次全体会议即三中全会。平时说得最多的“三中全会”(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经常是指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次三中全会后,中国确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

三中全会,二中全会都是指什么?一直不懂

就是每一届人大召开之间中每一年都有的全体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大指向是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哪些指向?[A]进一步解放思想[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什么

这个还是,决定成立了,最纪检委,这个啊啊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是什么?

十八届三中全会呢,是确定了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对外开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六个紧紧围绕是指什么

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3、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5、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6、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议题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大跟十八届一二三中全会什么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每隔五年召开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该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叫“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一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叫“二中全会”……以此类推,第三次全体会议即三中全会。现在明白他们是什么关系了吧。

结合18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政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真抓真管,拿出实际行动,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强化政治纪律意识,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严格遵守“八不准”和“七要七不准”规定,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在落实藏区政策上决不允许敷衍塞责,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从严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集体领导和每一个班子成员在全局决策中的作用。加强对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的经常分析和考核评估,对贯彻执行不力、发生重大偏差和失误的班子和个人追究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组织观念、程序观念,重申、完善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积极探索维护组织纪律的有效途径,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自由主义现象,坚决防止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凌驾于全局利益之上,确保全县上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三)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纪律执行情况纳入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管理和使用全过程,开展党员干部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监督检查,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政令畅通,各项工作“不悬空”。二、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一)坚决纠正“四风”,深化正风肃纪各项工作。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要求,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要深化正风肃纪,突出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继续抓好“七项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切实解决“9+2”突出问题,切实解决政绩观不正确、执行不力、侵害群众切身利益、行政行为不规范、违规选用干部、乱发钱物、利用婚丧喜庆等事宜敛财、违规经商办企业和违规兼职、变相公款旅游、一把手不正确行使权力和顶风违纪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坚持集中督查、定期督查和随机督查相结合,盯住重大节假日开展廉政提醒和明察暗访,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分期分批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对管理不严、放任纵容,造成本地本部门“四风”问题突出的,严肃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二)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力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规定,坚决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各项规定,重点查处用公款相互宴请、赠送节礼、高档消费行为,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进一步健全机关联系指导基层、党员直接服务群众、从严监督干部的长效机制,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纠扶贫、社保、教育、医疗、涉农、征地拆迁、惠民资金使用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整合片区纪工委、乡镇纪委力量,加大对农村基层监督。重点监督检查农村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推行“三确定、两监督、一问责”公开模式,及时发现在农村基层公共资金、资源、资产使用中干部不廉洁、甚至违纪违法的问题,并进行处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三)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巩固作风建设成效,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指导基层、党员服务群众、从严监督干部的长效机制,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抓紧制定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细化标准、划定红线、严格执行。建立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动督查机制,推动建立严格公开的财政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四风”问题。建立发现问题、惩戒问题的长效机制,扭住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放,积极调查,弄清真相,及时回应群众。三、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一)推进积极预防腐败战略。认真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和《阿坝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清泉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实施意见》。建立“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案件、信访、专项巡察等领域的工作资源和成果,共同研判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深入挖掘和会诊典型案例,建立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机制,联动推进防治腐败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市委《实施意见》和县委《实施意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二)推进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加紧完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大厅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在运行平台上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全面完成“行政职权目录”编制,确保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必须全业务、全流程在运行平台上办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做到“三个一律”(凡是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一律不准审批;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基层管理)。全面实施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制度,严控新设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改进和优化行政审批方式,建立行政审批省、市、县三级联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促进更加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正公平、运行高效。(三)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和电子监察平台作用,实现全程监督、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效能评估。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严格行政问责。切实规范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做到“三个不直接分管”(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合理分解和科学配置权力。加强领导干部决策权的制约和监督,推行“三重一大”决策的全程记实、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和终身问责追究制度。试点实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核实制度。实施重大项目廉洁性备案审查制度。探索实施廉政风险提醒试点。加大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力度,继续发挥信访部门和政府网站反腐倡廉专栏、专题作用。四、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一)突出办案重点,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持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严肃查办党员干部“四风”问题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买官卖官、权钱交易、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和土地、矿权出让及国有产权交易中的案件;严肃查办“一把手”对“三重一大”事项不集体研究,部门干部吃拿卡要,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领导干部权大于法、以权谋私的案件。(二)创新办案方式,健全查办案件工作机制。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的规定。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指挥中心”和“协调枢纽”作用,加大查办案件组织协调力度,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办案协同,建立涉刑案件快查快移机制,形成查办案件合力。加大交叉办案、异地办案、提级办案力度,增强突破案件的能力。建立案件新闻发布制度,实施开门办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三)注重查案治本,完善预防腐败制度。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推行抓早抓小机制,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对轻微违纪问题及时采取约谈、函询等方式,加大初核力度,加强诫勉谈话,防止小错演成大错。注重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实行典型案件通报制度,特别是“四风”案件要点名道姓通报,对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实行案件反馈制度,督促大案要案、窝案串案的发案单位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进行剖析,举一反三,堵塞漏洞。五、积极营建崇尚廉洁良好氛围(一)主动占领反腐倡廉舆论阵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部署。整合各类宣传平台资源,拓展新媒体传播手段,形成“融合发展、整体联动”的全媒体、大宣传体系。加大网络宣传力度,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着力构建网络举报受理、回复、处置平台,建立完善信息发布、舆情会商、舆论引导、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机制,使网站成为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平台。(二)不断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强化县委、各乡镇党委责任,分层分类施教。坚持把廉洁从政、安全从政教育作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培训的必学课程。深入开展案例教学、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大讲堂”活动,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一把手”每年至少带头讲一次廉政党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现场教育;开展新任职领导干部、案发机关(单位)干部集中警示教育活动,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做到警钟长鸣;实施新提拔干部公示期间廉政考试和警示教育制度。(三)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廉政文化“八进”活动,打造具有清泉特色的廉政文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示范点作用。深度挖掘廉政文化资源,积极借鉴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培育一批具有清泉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六、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县委、政府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县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必须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开展述责述廉试点,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纪委全会述责述廉。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向县委提交述廉报告。(二)大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强化县纪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既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加强经常性检查监督。县委、各乡镇党委要自觉接受纪委监督,支持和保障纪委履行职责。切实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部署,探索加强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的有效工作机制,制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意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保证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三)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办法,深化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强化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乡镇、部门(单位),实行“一案双查”制度,既要追究违纪违法当事人责任,又要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真正发挥责任制的威力。七、落实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任务(一)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片区纪工委和乡镇纪委的力量,不定期对各县镇、部门进行专项巡察,突出发现问题,收集线索,强化监督震慑作用。整合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力量,发挥监督综合效应。纪检监察、组织、宣传、信访、审计、司法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联动,建立监督信息研判处置机制,及早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用权不当行为。(二)改革完善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相关精神,结合清泉县实际,进一步完善片区纪工委和乡镇纪委机构设置。逐步建立派出工作统筹协作机制,派出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提供工作保障。推进各乡镇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三)注重发挥纪委委员作用。进一步明确纪委委员职责和工作要求,探索建立纪委委员述职制度,督促认真履职。建立重大事项征求纪委委员意见、重要情况通报、重点工作调研等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纪委委员参与反腐倡廉重大活动,开展对相关部门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询问质询,完善纪委委员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回复工作程序,强化工作保障,搭建纪委委员履职平台。(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加强领导,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能力保障。落实县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的要求。认真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坚决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工作交还给主责部门,强化执纪监督,强化对监管者的监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引导纪检监察干部严格遵守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六项承诺”,进一步提升“四种素质”和“六种能力”。推行跟案学习、上挂锻炼、分类指导、因岗施教等教育培训模式,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队伍。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反腐倡廉有哪些表述

  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5)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  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36)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  (37)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从中央做起带头减少会议、文件,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政治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已经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30余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不仅使国有小企业转换机制,焕发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也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了脱困目标,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扩权让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任何经营自主权,实行统收统支的分配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最初的改革思路是要通过“放权让利”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随后,国务院相关文件对扩权的主要内容、让利(利润留成)的方式等作出了规定。1981年10月,国务院转发国家经委、国务院体改办《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在国家给予企业自主权的同时,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实行经济责任制后产生的部门、行业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协调,1983年和1984年先后实行了两步利改税。第二阶段,承包经营责任制与“两权分离”。国有企业对行政机关的行政依赖和软预算约束问题依然存在,企业仍然无法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确定国家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正确关系,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通过政企职责分开,使政府正确发挥管理经济的职能。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法人地位。自此,“两权分离”成为了改革的主要原则。在此原则之下,出现了对承包经营制、租赁制、股份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各种形式的探索。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的一系列改革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要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层面进行,更需要在微观层面对企业运营机制实施改革。1992年7月,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提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点就是落实企业自主权。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自此,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国有企业开始按照《公司法》要求进行规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开始着力进行规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主辅分离、改制重组和主业整体上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第四阶段,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国家所有、分级行使出资人职责”的改革思想,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的新阶段。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008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企业国有资产法》,为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长期以来中国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了法律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治体质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2)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选举;(3)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推动法治化中国的建成B.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C.发展基层民主D.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E.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正确答案: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三中全会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人们应该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中全会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是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会议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深刻领会,只有理解领会了各种思想和方针政策才能实践好并付诸于行动。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支配行动。对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要坚定不移的维护并且扎扎实实的实施,基层党员干部是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的实质,领会好政策的内容才能够准确的执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好群众。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是要创新工作方法,树立服务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国家已经把建立服务型政府当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地方政府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跟中央的步伐。在新的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工作将会面临更多复杂严峻的问题,群众对我们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紧要任务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精简程序,为群众办实事、解困难、释疑惑,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推动中国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将会受到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更多关注。各级领导干部是推动党的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中流砥柱,而基层的千万工作人员则是贯彻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中坚力量。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为加快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贡献。

南京如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南京如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冬的江苏昆山,难得朗朗晴空。12月11日下午,昆山市委党校A楼教学楼,窗外阳光灿烂,室内气氛热烈……此刻,人行南京分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讨论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心得。  据了解,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用,12月10日至15日,人行南京分行举办了这次专题培训班,来自辖区苏皖两省地市中支“一把手”集体接受一次更高层次的熏陶和洗礼。  一场场交流,一次次静心思索,让大家多了一分清醒、多了一份责任,更加真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重任。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一定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结合实际,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  人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告诉记者,举办专题培训班,交流工作思路,就是要谈透谈深,老行长做好传帮带,新行长取长补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基层央行建设好、管理好,推动基层央行事业科学发展。  到改革开放前沿去  ——真正掌握《决定》精神实质   在昆山市委党校,学员宿舍楼的灯光每天都亮到深夜。“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准请假,不准校外食宿、晚间不得离校……”学员们自觉地遵守着这些严格管理的“铁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培训效果,培训班还为学员们“加码”,不仅白天排满了课程,晚上也利用起来作为交流讨论的时间。12日晚上10:20分,记者串门,看到不少学员用自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查找材料。也看到有几个中支行长聚集在房间边喝茶边聊天,但走近一听,原来谈的不是什么家长里短、明星八卦,而是关于自贸区对所在地区的辐射话题。  这一“冷”一“热”之间,体现了培训班组织方——分行党委的良苦用心,也体现了参训学员们的高度认真。在课堂上听有所获、在宿舍里学有所思、在餐厅里谈有所悟……在学员们的住地,学习、交流、讨论的氛围极为浓厚,他们联系国情、省情和基层央行实际,交流着工作经验,探讨着金融创新,求解着问题答案……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为进一步培强学习效果,培训班专门安排了几场专题讲座。12月10日,邀请了中央党校肖勤福教授作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专题辅导报告;12月12日,邀请了商务部专家作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题讲座;12月14日,邀请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凌涛作《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辅导报告;12月15日,周学东行长综合不久前在中央党校秋季专题研修班学习的内容,亲自为学员作了“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应对”讲座,介绍了中央党校学习成果,以及他本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这对于地市中支“一把手”把握宏观经济趋势、结合地方实际有效履职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道道精神“大餐”,使学员们感受颇深。参加培训班的人行徐州中支行长薛星和人行宿州中支行长戚军均表示,作为中心支行“一把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颁发后,也曾进行了认真研读,但每次只能读几节就会被繁杂事务所打断,既静不下心来学,也无完整时间学。这次分行集中起来培训,既实现了相对封闭的学习,又能深刻感受发达地区只争朝夕的改革开放紧迫感,做到了知行合一,提高了学习效果,对三中全会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人行南京分行副行长奚尚琴告诉记者,分行党委对这次培训班高度重视。从培训地点来看,之所以选择远离昆山市区10公里的昆山市委党校,是因为这里有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环境相对封闭,有利于大家充分利用有限的几天时间,安下心来学习。而培训目的就是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参观体验、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员更好的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积极谋划2014年工作上,坚定不移地履行好基层央行职责。  参训学员普遍感到,对于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学习中强化了共识——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金融工作难题。  前瞻金融改革的律动--抢抓开放与改革的先机江苏昆山,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为让学员们亲身感受其成果,培训班除了安排辅导报告和讲座,还专门安排了参观体验的环节,11月13日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了昆山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果展以及有关企业,深入了解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有关情况;11月14日组织参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深水港,现场感受自贸区的建设情况。通过参观体验,使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了"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的要求。在昆山,11月12日人行苏州市中心支行高爱武行长详细介绍了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中新金融合作创新试验区情况。据其介绍,自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以来,昆山试验区建设正向效应日益显现,促进了区域性总部经济的形成,吸引了鸿海、正崴、纬创、统一等50多家知名台资企业已经在昆山试验区设立或筹建大陆区域总部,为推动两岸产业融合、推进区域性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样,1994年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设立的苏州工业园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园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已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被称为中新两国合作的成功典范。参观的学员耳目一新,深切地感受到分行辖内最新的、也是最前沿的金融创新探索,这些改革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特别是12月14日,也就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的第二天,学员们乘着大巴,沐浴着金色的阳光,从昆山出发,赴上海自贸试验区洋山深水港参观。参观洋山深水港的必经通道是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碧海滔滔,一桥飞架,仅仅30分钟,就到达了洋山港。记者置身港口,真切感受到了现代化大港的气派:码头上,高大的红色桥吊舒展臂膀,轻松地"抓"起一个又一个集装箱;货场内,一辆辆汽车满载货物进进出出;海面上,一艘艘轮船停泊港湾……。据陪同的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同志介绍,洋山深水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高达1400万标箱,为全球第一。学员们听了,赞叹不已。在中国银联总部,学员们听取了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中国在全球支付产业的地位等情况的介绍。当主持人介绍到,截至去年末,中国银联发卡35亿张,持卡人超过了8亿人时,赢得参观学员一片赞叹。不少学员听了介绍后表示,日益强大的中国需要强大的银行卡产业,强大的银行卡产业需要创建、发展银行卡自主品牌。"作为一名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基层央行行长,来到上海自贸区这个目前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的最前沿,通过听取介绍和现场学习考察,有一种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上海自贸区作为"金融创新升级版"的改革橱窗,为正在安徽省金寨县试点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要通过对金融载体的改造来增加农村的资金供给,让老区人民更多享受现代金融业发展的成果……"人行六安中支行长赵永红激动地说。来自上海"近邻"的人行南通中支李丹瑾行长则表示,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收获特别大,作为上海大都市的"后花园",南通应该积极主动对接上海。作为基层央行,要主动作为,全力支持南通沿江沿海发展和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打造"南通中支升级版"。http://www.shfinancialnews.com/xww/2009jrb/node5019/node5036/node5040/userobject1ai121389.html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会议,还是人民的会议十四大,十五大是怎样划分的?八大和八届二次会议又有什么区别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十四大、十五大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和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党的会议。十四大和十五大分别于1992年和1997年召开。八大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八届二次会议则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93年3月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区别:

十四大,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大会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39人,作为来宾列席了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而十四届三中全,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93年11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建成型。两代领导人用他们的手掌住中国的舵,驾驶这条大船驶向新世纪的目标。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