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李鸿章与克虏伯家族的私交有多好

看这篇文章1866年6月27日,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访问德国。期间,代表团参观了德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火及钢铁制造商——克虏伯集团,受到了主人热情的款待。回国后,代表团成员张泰向李鸿章报告了他对阿尔费雷德·克虏伯的深刻印象——“他热情、好客,不像英国人、法国人那样藐视我们的长衫、马褂和长辫,他彬彬有礼地用盛宴款待我们这些中国人!”   对于为普鲁士赢得普法战争立下大功的“加农炮之王”阿尔费雷德,李鸿章早已钦佩不已。他让手下准备了一份世界各国炮厂的大炮质量一览表。经过认真的审阅、选择和比较后,他认为,克虏伯家族的大炮优于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大炮,将来一有战事,“稍有优,则利钝悬殊”。 阿尔费雷德·克虏伯  1871年,李鸿章在科隆商人费雷德里茨·佩尔的鼓动下,一口气向克虏伯家族买下328门各种口径的克鲁伯大炮,布防在大沽口、北塘、山海关等炮台,首先稳固北京城的防务安全。   1874年,正当李鸿章踌躇满志地运作洋务,“讲求洋品”,庆幸中国有“开花大炮”时,日本军队突然武装侵占台湾。原来李鸿章还想与日本联手抗击西洋进犯中国,这“一厢情愿”的美梦被无情的现实击碎,李鸿章有强烈的愤怒和报复心态。他一方面请德国军事专家“汉纳根”着手设计旅顺、威海炮台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防御炮台的样板,同时派特使前往德国与克虏伯家族谈判,认为克虏伯有义务出资为中国培训火炮专家,中国才有可能继续购买克虏伯家族的大炮,否则中国会向欧洲另一军火销售商“波鸿协会”靠拢。1877年春,弗雷德·克虏伯在这场军火竞争中同意了李鸿章的要求——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卞长胜、查连标等七人到德国埃森接受免费培训。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  李鸿章还继续派亲信到德国考察众多的军舰生产厂家。在克虏伯家族的暗示下,中国军事代表团与德国甫自德军舰生产厂家签了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济远”舰的建造合同。之所以选择这家军舰厂,主要原因是李鸿章认为该厂生产的军舰的龙骨、护甲钢板厚度和舰面的主炮、辅炮、弹药、穿甲弹等均为克虏伯兵工厂生产。其中“定远”、“镇远”等主炮都是克虏伯兵工厂30.5毫米的双管巨炮,射程远,火力强大。当时日本海军最先进的军舰“扶桑”、“金刚”等都无法与其比肩。  1886年8月, “定远”、“镇远”、“济远”从德国的伏尔铿厂千里迢迢到华后,李鸿章就命令海军提督丁汝昌驾舰和“威远”、“超勇”、“扬威”等军舰集结,先远航海参崴,然后回转日本海域,向日本海军显示清国北洋海军的军威! 1890年冬,李鸿章(坐轮椅者)拜访克虏伯家族时的合影  该行动令日本政界、军界高层惊恐不已,一片哗然!   德国埃森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资料显示:李鸿章当年命令清国的新军舰长驱直入日本海域,虽然也“长长地出了一口民族之恶气!”但却暴露了实力,让日本决策层有了制造特种军舰的准备。   据德国克虏伯历史档案馆史料记录:1887年初春,一个庞大的日本军事代表团来到德国埃森克虏伯梅喷射击场观看了口径巨大的30.5mm克虏伯大炮的试射,得到现场所有的大炮资料和数据后,他们马上高薪聘请法国军舰设计大师槐德的得意门生白劳易为日本设计更为先进超级军舰来对付并击毁“定远”、“镇远”、“济远”舰。 德国克虏伯兵工厂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正式成立。在成立庆典会上,李鸿章和前来祝贺的克虏伯特使一起走向战舰旁,指着“定一”、“定二”等鱼雷艇说:“结识克虏伯先生是我一生莫大的荣幸,十二年前他赠送我多头火车模型,今天,又是他帮我们的驻德公使(李凤苞)和留学生得到鱼雷德磷铜秘炼之法,使我北洋的军力大增啊!”   从表象上看,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声势浩大,但陈腐的封建内核不可能通过外在的坚船利炮去维护和拯救。李鸿章一生最大的痛苦,是其富民强国的变革大略得不到皇帝、太后的重视与支持。  克虏伯家族在1877年到1896年之间共得到了清政府约2000门大炮的订单。   1890年克虏伯对清政府的大炮年销售量为48门。   1891年,李鸿章在校阅海军奏折时说:“去岁伤每年海防额饷四百万……今年七个月仅解百万,不及十分之二”;“综合海军战务,尚能日异月新,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在他主持北洋海防的20年时间里,海防经费总支出只有2130万两白银,仅占清政府同期财政总支出的1.3%。然而这些少得可怜的海防经费,海军衙门还得抽出750万两白银投入慈禧重建颐和园工程。李鸿章渐渐明白自己的军事理想只是画在墙上的一块大饼——   1894年甲午战争一开始,清政府的大炮订购数量就由1893年的34门猛增到289门——尽管如此,北洋海军还是魂断大东沟。甲午海战葬送了李鸿章一生苦苦的追求和梦想,还让他签下《马关条约》,成为中华耻辱历史的执笔者!但时事至此,李鸿章的克虏伯情结并没有由此而终结。   1896年春天,被贬回安徽老家的李鸿章得知克虏伯家族生产出更为先进的大炮,大炮射击演放之前,可用电动机械起吊并装填炮弹,且炮架前增设了先进的“液压”系统,炮身的360度转动和炮口的上下调整更为灵活。那时还有最后一批留学生仍在德国埃森求学。李鸿章按捺不住最后的愿望,叩请皇帝、太后恩准其亲赴德国访问并探望留学生。时逢俄国沙皇的加冕典礼,皇上、太后就做了一次顺水人情,让李鸿章作为特使参加典礼后顺道去埃森。  1896年冬天,李鸿章坐着轮椅来到埃森克虏伯的胡格尔别墅,在那天晚上的招待会上,他借着酒兴,批评了威廉二世不应当像世界诸列强一样企图占领胶东半岛,并发表了对德国工业界在中国铁路、矿山、机械等方面贪婪行为的抨击。尽管在场的弗里茨·克虏伯对李鸿章针对德国工业及德国政府的“不友好”言论感到非常恼火,然而,他又能理解一个悲愤民族的痛苦和宣泄。一时的不快并没有给他们之间的关系带来太多负面影响。   第二天,弗里茨·克虏伯亲自陪着李鸿章去梅喷射击场看望中国留学生。李鸿章对留学生们说:“克虏伯新式大炮最为精奥,只要苦心研究,操练、演放、修整诸事赶紧苦学,必得其秘。中国沿海南至琼州,北至营口,具有建置御敌之炮台。我之老矣,不能效力国家,将来伐谋制敌、御侮保国之重任皆落诸位双肩!”   弗里茨·克虏伯明白,此次德国之行是李鸿章的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他越来越理解李鸿章的良苦用心。此时李鸿章已不仅是他们家族军火销售的大客户,更是人格上受他钦佩的中国朋友。临别时,他送给李鸿章两大本中国驻德各任大使与克虏伯家族交往的私人影集。他说:“因为您对我们家族的情缘,山庄别墅成了我们两国交往的情感之地。不管您是大臣还是平民,您永远是我们家族最为珍贵的朋友。”   李鸿章的埃森之行显然也帮助克虏伯家族实现了提升大炮销售量的愿望。在其后几个月里,清政府即从他们手中订购了82门大炮。   李鸿章的克虏伯情结不仅是他个人与克虏伯家族的深厚友谊,更是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体现。而北始天津大沽口炮台,中经闽江口长门炮台,南至海南秀英炮台,克虏伯也确实为他的战略立下了赫赫战功。   1884年甲申马江中法海战中,闽江口长门炮台的金牌游击杨金率部英勇抗击,210毫米的克虏伯大炮“缺嘴将军”一炮击沉法国旗舰并击毙主帅孤拔,余敌舰悬白旗逃遁。   甲午威海之战,北洋海军在“康济”舰管带萨镇冰带领下,占领刘公岛上的日岛炮台,并与位于最东端的东泓炮台联手,利用多门240毫米、200毫米的克虏伯大炮,重创了多艘日本军舰,击退了日军多次海陆进攻。   东京《朝日新闻》的报道记载了烟台东、西炮台克虏伯大炮的威慑力——1894年甲午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命四舰巡洋舰疾驶烟台,企图堵住威海后路,前后夹击,一举歼灭北洋舰队。战舰驶入烟台海域,烟台守将刘含芳指挥将士驾东、西炮台和主炮台的210毫米的克虏伯大炮迎战。日本舰队不敢恋战,迅疾离去!   李鸿章对日本“称雄东土野心”的预言非凭空想象。中日甲午海战之后,日本对中国的觊觎野心从没停止过。   日本东京防卫厅海军省战史资料记录:日本海军省在台湾澎湖的马公有一个“日本海军部水上特别攻击队”,专门从日本国各地的孤儿院选出15岁左右的少年,前往台湾澎湖的马公训练基地训练。训练科目包括中国的少林武术、日本武士道功夫乃至各类军事技术。五年学成后,他们就成了日本水上特别攻击队的“敢死队员”。这些敢死队员从马公出发,潜入中国东南沿海各炮台进行侦察,搞清各炮台原有的武备,是否有增设新式大炮和各类海军陆战队的休息日期、生活规律等。   日本南支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称厦门是一个顽固的抗日据点,因为守军司令黄涛令他心寒。他对手下大熊司令官进行敌情交底时说:“黄涛是一个很典型的德派军人,他很善于用兵,还有他的要塞炮台是威力很大的克虏伯巨炮,你一定要小心谨慎!”   黄涛毕业于德国陆军大学。留学期间特别前往德国鲁尔区埃森兵工厂学习大炮技术,尔后又前往捷克学习新式兵器三年。他善于通过收听世界各大电台的广播收集情报,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最后决策。   1937年8月11日,上海吴淞炮台及其他口岸与敌人展开血腥鏖战时,黄涛就感受到厦门防务的危急。他采用“远攻与近守”相结合的战略战术,一方面利用厦门四大炮台(白石、磐石、屿仔尾、胡里山)克虏伯大炮能远距离重创日本舰队的优势,另一方面从香港、菲律宾进口一千多桶水泥,在胡里山炮台至五通、霞边、香山等海滨要塞同时筑建100多个轻、重机枪碉堡,近距离击退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进攻。   与此同时,黄涛将胡里山炮台的两门120毫米的克虏伯附炮拆移到五通的霞边和香山二炮台,以加强炮团的战斗实力;另外从漳州调6门新式克虏伯速射炮(射程可达9000米),架设在海拔300米高的云顶岩山上,这样就可以填补白石炮台、胡里山炮台炮战时填弹的时间空隙,有效阻止从小金门方向赴来的敌舰。   1937年9月3日早晨,日本南支舰队第五水雷战队的驱逐舰在空军掩护下,突然向厦门机场、青屿鱼雷发射站和各个要塞开炮。   二艘战略巡洋舰和三艘“若竹”级驱逐舰在空军掩护下,首先对青屿岛鱼雷发射站和胡里山炮台狂轰滥炸,然后高速冲向厦门港口。   黄涛指令,屿仔尾炮台和磐石炮台采用炮火压敌回缩的战术,两炮台同时用猛烈的炮火,迫使敌舰转向退缩。敌舰已在胡里山炮台的射程之下,但胡里山炮台并没有开炮。   大熊司令官在“夕张”号旗舰上很自信地判断:青屿鱼雷发射站一开始就被摧毁。因此他命令舰队按第二套作战方案,全速突破东侧香山防线。   此时,黄涛的传令兵跑步进入胡里山炮台,向总台长张元龙传达黄涛的命令。张元龙明白黄涛的作战意图,沉着而冷静地注视敌舰向香山方向运动,不发一弹。   敌舰与白石炮台相距4500米时,白石炮台的克虏伯大炮突然发威,令敌驱逐舰大惊失色。云顶岩山上的6门克虏伯速射炮与白石炮台组成一道双层火力网,逼迫敌舰驱逐舰先后回缩大担岛与青屿之间海域。   这时胡里山炮台一声巨响,炮弹飞向敌舰。一艘敌驱逐舰被拦腰击中,主炮和鱼雷发射器均被摧毁,甲板上浓烟滚滚,当场死伤21人。   这就是厦门历史上有名的“厦门要塞保卫战”。   还有许许多多的史实——   日本东京防卫厅战史资料证实:日本海军省的东支、南支联合舰队集结并与陆军、空军联合攻打上海,整整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才攻克上海吴淞炮台。   厦门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屿城市,日本南支舰队的海、陆、空三军整整攻打了8个月之久才占领。   从中国香港七种中文报纸和五种英文报纸、日本东京《朝日新闻》的随军记者拍摄的所有旧照片里可以归纳出一条规律:日本海军陆战队凡攻克东南沿海一座炮台,都要群体站在炮台的克虏伯大炮上举枪擎旗欢呼胜利,因为这些大炮曾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

科技迷李鸿章:不惜重金为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

导读: 李鸿章爱好“科技产品”的故事一箩筐,如某年某月李到英国,对英国的一架缝纫机看呆了,李老不惜重金,给老太后购回一台!某年某月李老坐到刚发明的X光机上拍了张照片,成了中国第一个使用X光设备的人。 爱抽烟但不爱鸦片 李鸿章爱抽烟。有人说他爱抽水烟。但是从他在天津拍的照片来看,他茶几上放的是旱烟。有照为证。 李鸿章喜欢抽烟,痰就多。“地球人都知道”他的这个毛病。他每到一个国家,人家就为他特别准备一个痰盂。马关谈判时伊藤博文就想到了这个细节。有图为证。 他一直为“多痰”所困。仔细观察李鸿章的服饰,你会发现在他的腰部有一个小锦袋。那是锦囊妙计袋吗?美国作家斯特林u30fb西格雷夫揭穿了这个秘密:(李鸿章的)“补褂外面,齐腰系着一根皮制腰带,上面挂着钱包和一些小袋,袋子里装着他的扇子、鼻烟,以及诸如此类。有一只袋子装的是一个袖珍痰罐,他不时地伸手取过来向里面吐痰(总督大人清理喉咙和鼻窦时所发出的叽里咕噜的声音,闻之者无不后脊梁发冷)。”都怪那时候科学不发达,我们的总督大人不知道“抽烟危害健康”。 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在正式场合,特别是有女宾在场的情况下是不抽烟的。李鸿章不管,这个老烟枪到哪儿都爱吞云吐雾。精明的比利时国王讨厌他抽烟,但是为了“销售”比利时枪炮,人家灵机一动说:“李总督不在此列”。说的时候,国王脸不红心不跳。俄国人就没有这么好的修养,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看到李鸿章抽烟吐痰,当时不便发作,晚上回来全记了下来。后来,这个俄国的“中国通”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狠狠地“直笔”了一下李鸿章这个恶习:“用过茶点,我问李鸿章是否想吸烟。他于是喊了一声,颇有点像马的嘶叫。两个中国人立刻从隔壁屋子里跑来,一个拿着一个水烟袋,另一个拿着烟草,于是开始吸烟的仪式。李鸿章静坐着吞云吐雾,他的侍者们很肃敬地替他点烟,端着烟袋,从他的口里拿出来,又放回去。很显然,李鸿章是想拿这种种隆重的排场来使我对他的尊严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不过在我这方面,我也使他相信,我对于所有这些排场丝毫没有在意。” 李鸿章虽然抽烟,但是他对鸦片十分不感冒。据说咱们的翻译家严复不知道回避,他在北洋水师学堂教书的时候经常吸食鸦片,搞得这个文职军官萎靡不振,为此他经常受到李鸿章的痛斥。 于私于公,他都反对鸦片。《伦敦每日新闻》曾有报道:李鸿章1894年8月27日会见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英国人亚历山大时:“……他以最强劲的语言声称,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强烈反对鸦片贸易。这种贸易是列强通过战争强加给中国的,中国政府根据条约不得以允许印度鸦片进入大陆。……李总督最后明确宣称:‘你们也许明白,如果你们停止毒害我的人民,我们就会立即禁止他们获得鸦片。"我(约瑟夫)告诉他,英国议会已经通过投票,将指定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华调查鸦片是否真的像有人指控的那样有害时,他气愤地回答:‘荒谬绝伦!"似乎十分的愤怒和蔑视,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任何人都知道,鸦片是有害的。"当我起身告辞时,他仍很善意地用热情的语言赞扬了英国公民为使中国摆脱鸦片所表现出来的仁慈。” 除抽旱烟外,李鸿章还喜欢喝点红酒,特别在就餐时喜欢喝上两杯。1896年8月29日的《纽约时报》就三次讲到他的喝酒:晚上李“饮了少量的酒后,早早就歇息了。”接着在另外一段报道中写了记者的提问:“他喝什么呢?”(李的随从说)“他只在饭后饮一点葡萄酒,是产于法国的红葡萄酒。”然后又在另外一篇报道中提到:李的饮食中“还有一杯淡葡萄酒。”(瞧,《纽约时报》一天之内有如此多的李鸿章报道,都快成了“专刊”了。)“会吃的老寿星李总督”一下子享誉美国,于是有保健品商人便想到将李鸿章包装成自己商品的代言人。无意间,李鸿章这会儿又成了中国第一个商品代言人。 因为牙齿不好,年迈的李鸿章饮食多以“炖菜”为主。《纽约时报》报道中透露说:“李吃了燕窝、鱼翅、烤鸡、炒饭。”“当他被问及:‘你所称的适量饮食对一位清国的政治家意味着什么呢?"这位发言人说:‘是指鱼翅、燕窝、烤鸡和炒饭,这也是今晚总督所吃的。他每顿饭几乎都这么吃,他的生活极为简单。"” 爱好“新玩意” 除了饮食外,李鸿章的个人爱好是对“新玩意”极其感兴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科技迷”。哈佛大学学术泰斗费正清主编的《剑桥晚清史》说:当李鸿章和他的淮军乘着从英国商行租来的轮船通过太平军控制区沿长江顺流而下时,他在船上待了三天,因而有机会思考西方技术的价值。李鸿章从上海不断地写信给曾国藩,赞扬外国军队遵守纪律和外国枪炮的巨大破坏力。他在评论一次战役时说,“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 他迷“高新科技”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穷其一生的爱好。如果有心之人对他的奏折稍加整理,那就是一篇科技论文。李鸿章曾写过一份中国最早的科普文章――“蒸汽动力运转奏折”:“镟木、打眼、绞镙旋、铸弹诸机器,皆绾于汽炉,中盛水而下炽炭,水沸气满,开窍由铜喉达入气筒,筒中络一铁柱,随气升降俯仰,拔动铁轮,轮绾皮带,系绕轴心,彼此连缀,轮转则带旋,带旋则机动,仅资人力以发纵,不靠人力之运动。”在那个“科盲”时代,这样的“科普”奏折算是凤毛麟角了。 李鸿章的这个爱好,一定为他赢得不少“实利”。当时朝廷因为知道他“识货”、“懂行”,很多公务采购大单都让他经手办理。据说他在天津的住处周围就像一个喧闹的万国商会,各色人等都来推销:比国的枪、德国的炮、英国的船、美国的西洋参、意国的洋布、法国的圣经以及荷兰的船运等等。如果真像某些人说的,他的财产等于现在的10亿人民币,那么,这中间有不少应该来自于这些“交易中介费”。他不收有人也会代收,此事古难全。 李鸿章爱好“科技产品”的故事一箩筐,如某年某月李到英国,对英国的一架缝纫机看呆了,李老不惜重金,给老太后购回一台!某年某月李老坐到刚发明的X光机上拍了张照片,成了中国第一个使用X光设备的人。 1887年香港西医书院筹建,邀请李鸿章做“名誉赞助人”,李鸿章欣然接受并亲笔回信(信的内容载于1887年香港《德臣西报》),清国第一篇“在职干部”医学博士论文诞生了:“我认为,医学同化学是姊妹科学,应给以同样的重视,不但应该了解它们的组合,而且必须明了该如何分析,因为不这样,就不能在诊断和治疗上发挥精确的作用。永远关注于科学原理以行诊断的收获,能够补救在解剖学及化学的理论上的不足,而其最终的结果,是将智识由黑暗变为光明。天津医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他们把先进的西方科学,运用到中国医学的实践里。” 这段话出自一个封闭的年代,出自于一个民智不开的社会里,真乃不可思议。西太后当时真该让他去管“中科院”或“社科院”,可惜那会儿还没有。 “科技迷”李鸿章还是个“克虏伯大炮迷”。1866年7月27日,中国代表团参观了克虏伯。李鸿章接到报告:“他(克虏伯的创始人阿尔费雷德u30fb克虏伯)热情、好客,不像英国人、法国人那样藐视我们的长衫、马褂和长辫,他彬彬有礼地用盛宴款待我们这些中国人!” 1871年,李鸿章一口气向克虏伯买下了328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布防在大沽口、北塘、山海关等炮台,首先稳固北京城的防务安全。 看他1874年的奏折,这个“克虏伯大炮迷”对克虏伯后膛炮相当精到:“后膛装药枪炮最为近时利器。查格林炮一宗不能及远,仅可为守营墙护大炮之用。惟德国克虏伯四磅钢炮可以命中致远,质坚体轻,用马拖拉,行走如飞,现在俄德英法各国平地战阵皆以此器为最利,陆军炮队专用此种,所需子弹之价格与炮价相等。”对克虏伯大炮的偏爱,使李鸿章在1877年率先于淮军中装备了19个炮营,共有克虏伯大炮114门。每营有正勇144名,有克虏伯四磅后膛钢炮6门、马150匹、车19辆。一不小心,李鸿章又成了中国炮兵的鼻祖。 1877年春,阿尔弗雷德u30fb克虏伯同意了李鸿章的要求,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卞长胜、查连标等七人到德国埃森接受免费培训。 在克虏伯的暗示下,中国军事代表团与德国甫自德军舰厂家签了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济远”舰的建造合同。之所以选择这家军舰厂,主要原因是李鸿章认为该厂生产的军舰配有克虏伯的龙骨、护甲钢板厚度和舰面的30.5毫米的克虏伯双管巨炮。 1886年8月,“定远”、“镇远”、“济远”从德国千里迢迢远航归队威海卫。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正式成立。在成立庆典上,李鸿章和前来祝贺的克虏伯特使一起走向战舰旁,指着“定一”、“定二”等鱼雷艇说:“结识克虏伯先生是我一生莫大的荣幸,十二年前他赠送我多个火车模型,今天,又是他帮我们的驻德公使(李凤苞)和留学生得到鱼雷德磷铜秘炼之法,使我北洋的军力大增啊!”克虏伯在1877年到1896年之间共得到了清政府约2000门大炮的订单。 1896年,李鸿章到了德国克虏伯炮厂。克虏伯人热情地接待了这个公司几十年的大主顾,还为他专门出了一套纪念册。第二天,克虏伯亲自陪着李鸿章去梅喷射击场看望中国留学生。李鸿章对留学生们说:“克虏伯新式大炮最为精奥,只要苦心研究,操练、演放、修整诸事赶紧苦学,必得其秘。中国沿海南至琼州,北至营口,具有建置御敌之炮台。我之老矣,不能效力国家,将来伐谋制敌、御侮保国之重任皆落诸位双肩!” 爱沾个洋气儿 李鸿章的这个“科技迷”特质又引出了他的另外一个特征:爱沾个洋气。 晚清时代,皇家贵族爱沾个仙气,大臣清流们爱沾个清气,李鸿章不!这人眼睛向外看,做事儿爱沾个洋气:人家让子女学八股文,他却在家里请来美国驻天津领事馆的毕德格在家教儿子习洋文:“公子伯行(李经方)从之习英文,”“季皋(李经迈)朝夕与游,亦从问学。”不但孩子学,他自己也学。《李鸿章家族》里说:(毕德格)“还为他(李鸿章)用中文朗读了不下八百部英文、法文和德文的书籍,使李鸿章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不再生疏。很难设想,当时中国还有哪一位高官像李鸿章这样,用这样的方式读了如此丰富的外国书籍!”这是大事儿,小事上,就连女儿孩子的喂奶问题,李鸿章也在信中这样吩咐:“乳姆既可,啜食一年后,照西法喂牛乳。” 最有意思的是李鸿章办西医院:1878年的冬天,他的夫人突发病症,郎中说是中风,外邪入侵导致半身不遂。吃了不知多少服药,然病就是不见好。无奈之下,李鸿章让英国传教士马根济博士来府一试。六天中,马根济大夫采用了“手摇电机诊治法”,终于挽回了李夫人的性命。李鸿章从此开始相信西医,由兴趣竟引申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天津建一所西医医院?他开始做天津的官僚士绅工作,甚至安排了一场由马大夫操刀的“手术秀”。当一个比拳头还大的颈部肿瘤被马大夫顺利摘除时,官绅们都啧啧称奇。在李的积极倡导下,社会人士募集了六千银两,再加上他亲自捐赠的四千两,共计一万两银子。光绪六年十一月一日,新建医院正式落成,即后来的马大夫纪念医院。《天津通志》有这样的记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规模完整的私立西医医院。

李鸿章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有多牛呢?

这种大炮的威力是非常强的,可以瞬间把一块钢板炸穿。所以在当时李鸿章也靠着这种大炮镇压了很多国家。

李鸿章因何命名定远舰

保卫国家

请问在哪里才能找到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原文?

http://history.hsfz.net.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7这个地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