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历史与文化内容的构成包括哪些

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段话首先给课程定位,它开设的学段是中高年级,是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之上,并与6-9年级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科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两部分,一是总目标,二是分目标.《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分目标有三个方面:1、情感、态度、价值观 2、能力 3、知识从以上的分目标看出,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两课的共同点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三、课程的基本思想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现在课程设置是把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把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这样做就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社会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也是两门课程标准共同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另外要注意,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的“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要高于生活,所设置的内容要从儿童生活中提取.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以儿童自己的生活为课程基础,尊重儿童的生活.尊重儿童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但是,尊重儿童也决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而是需要通过正确引导而达到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准确理解、对自我的合理把握.为此,课程所追求的不仅是针对性、有效性,而且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当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他们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也总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当一个儿童遭遇到生活中某个事件、某个人时,他不仅在感知认知:这是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什么人?同时也会产生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随之而萌发响应的情意、态度,然后是一定的行为.5、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也不排斥接受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应当相互渗透,面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做出合理选择.五、实施建议 按照课时安排,《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每周两课时,已经不是基础教育阶段所谓的“副科”了.并且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要上好这门课程,应该要树立以下新的观念:1、教材观.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教材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2、教师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3、学生观.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 4、教学观.教与学的新观念是:首先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是偏重单纯的学术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第三,教学要有开放性和活动性.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学生身边的事物都是学习的资源.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好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新的教学观念,新就新在,不是为了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 小学品德新课堂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确立教学课题、进行学情分析、教材课题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要点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是新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它是由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前后步骤或顺序的各个主要活动环节构成的.也称教学程序.一般情况分为导入、新授、总结、拓展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具有一定程序安排的活动内容.从总体上说,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必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一要教学过程活动化.(即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把过去那种讲解提问式教学,灵活的设计为学生的多种活动.)二要学习方式多样化.(即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要过程设计粗线条化.(这里所说的粗线条,不是指环节语言笼统、简单,而是环节语言要抓关键、抓重点,严格遵循新课堂教学课例提倡或强调的 “大环节要清,小环节要精”. )每个课例的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要完整,思路清晰,概括到位.做到了一方面以儿童为主体,以各种活动为媒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将儿童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同事件进行综合,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充分体现出品德课程的综合性.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的思考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的思考【1】   【摘 要】对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进行思考,通过将正在处理的纠纷案例运用在角色扮演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实时参与到处理案子的进展中来,激起学生为解决真实的问题而自主学习法律的兴趣,从而构建独特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旅游政策与法规 课程教学 纠纷案例 角色扮演 情景教学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投诉旅行社纠纷的问题,涉及面广、复杂,往往涉及组团社、地接社、酒店、运输企业、景区、导游服务、餐饮服务等,涉及多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行业规章制度。   但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普遍觉得法律法规及政策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提不起兴趣。   而且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并不难,但面对具体问题时,难以应用学过的知识来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此,央视《今日说法》的演绎手法令笔者思考,设想可否在教学中,将教材中按章节编排的若干大块法律法规知识和纠纷案例重新编排整合,根据纠纷案例适用的法律法规分别归成几大学习任务模块,通过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双方当事人、法官的角色视角来学法、析案、用法、判案,达到提高学生(扮演当事人双方)对相关法律的学习兴趣?这完全是可行的。   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激起扮演行政执法人员或法官的学生树立起用法律为纠纷双方解决的问题的责任感。   具体说来,从正在处理的纠纷案例入手展开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有以下七个课程环节:   一、教师提交案例模块   笔者此次打破通常提交已有定论的案例给学生,将笔者正在代理的一个组团社A社的纠纷案子提交学生,学生们兴趣大增,简况如下:   组团社 A社于2012年8月31日收到某市旅游局[2012]第XXX号旅游投诉电话记录传真件,反映客人龚先生等3人提出的三条投诉事项:   第一,投诉组团社A社未亲自履约,私自“卖团”交由第三方(地接社B社)执行。   龚先生等3人认为A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及《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涉嫌合同欺诈,要求双倍退回旅游团费1200元。   第二,投诉地接社B社在线路游览安排时对其有歧视,未能将他们3人和其他客人一视同仁。   龚先生等3人认为B社违法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涉嫌歧视消费者,要求B社赔礼道歉,赔偿3人精神抚慰金各300元,A社负连带责任。   第三,投诉地接社B社安排的酒店早餐标准未达到合同的约定星级酒店标准,违反了与组团社A社所签旅游合同对餐饮的约定,要求A社或B社双倍赔偿餐费。   某市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依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投诉暂行规定》要求被投诉者组团社A社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做出书面答复。   二、学生自主选择角色扮演,领受任务   笔者告诉学生,组团社A社经过3天和消费者3人代表龚先生商谈无果,现将投诉案子书面委托笔者代理处理。   目前还剩余27天,笔者决定将全班学生分成3大组,各组学生经过认真阅读旅游局转来的龚先生等3人的投诉状,根据兴趣,各自选择代表旅行社A、投诉者、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3个角色,领受任务,分别提出自己诉求的法律根据(旅行社A、投诉者),或裁决的法律依据(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   三、教师先行指导、学生带任务自主学习   学生法律基础薄弱,不知如何下手。   笔者先行指导,指出该投诉主要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等,请学生带任务先自主学习。   达到让学生在大脑里先有基本法律知识及概念。   而扮演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的这组学生还需学习《旅游投诉暂行规定》。   四、当事人维权的法律依据   该课程是一周4节课,但笔者每周只能用其中2节课来上,4周也是只有8节课的时间。   3组学生兴趣盎然,努力想在以上几部法律法规当中找到支持自己诉求的条款,分别摘录部分条款下来作为维权的依据。   初步达到笔者使用该教学模式的目的,即让绝大部分学生发自内心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学法律,在大脑里先有基本法律知识及概念。   笔者每周都和投诉者代表龚先生联系,将初步商谈的进展、矛盾焦点、双方使用法律依据的认识都实时如实在上课时告诉学生。   然后笔者先听3个模拟组的基本看法,以及对3个投诉事项进行法律适用的分析,逐条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即民事纠纷无非违约类纠纷和侵权类纠纷。   在签署旅游合同的情况下,如产生纠纷两类,尊重及遵守合同的约定是双方维权的重要法律手段及依据。   基于此,学生的思路开始清晰起来,初步分析出客人龚先生等3人提出的三条投诉事项哪些属于违约,哪些属于侵权。   笔者趁热打铁,告诉学生,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对某事的民事纠纷的诉求,当事者只能在违约和侵权之间二选一,请同学们认真细看龚先生等3人提出的三条投诉事项中,是否存在同时提出违约和侵权的诉求,如有,请3方角色扮演的学生指出来,法律只能满足其投诉对方违约和侵权之一的诉求。   经过指导,扮演龚先生的学生觉得以侵权告组团社A社划算,而扮演组团社A社的学生觉得以合同部分违约对维护自己划算,而扮演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的这组学生也在思考如何选择适用法律来公正公平的处理,因为旅游行政机关可以有3个处理选项,分别是指导纠纷双方之间签署:A.和解协议;B.旅游行政机关调解纠纷双方签署调解协议;C.行政裁决。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很难一下子在一大堆法律条文中学到的,经过点拨,学生们豁然开朗,视野开阔起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清晰了。   学生们经过用法律的博弈,慢慢有一种学以致用的自豪感和学习的成就感。   平时见面,喜欢问笔者:“事情进展如何,对方有何反应,我们的思路和适用法律条文对吗?”学生们积极的求知欲为上下一节课打下了好学求知的学习氛围。   五、析案及判案   经过3周的实时跟踪事情动态的发展,角色扮演的学生们在笔者的指导下,以当事人的心态,学法、析案、用法,期望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扮演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的学生们,你们是以一种准法官的身份来断案,笔者提醒到:“法律则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条条框框,其释义与运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正更需体现在程序方面”。   首先要让另外两组学生充分表达理由后,才能做初步的行政裁决。   为此,扮演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的学生们认为:客人以侵权投诉A社,是适用法律不当,而且事实并非客人单方面描述,经过对合同约定及旅游行程单的安排的审阅,认为是客人违约在先,导致A社无法满足其过分要求。   客人抓住地接社B社导游的不恰当言辞引发争吵,导致客人投诉,以解心中怨气。   初步认定,纠纷双方最好和解,旅行社A社毕竟是组团社,和客人签有合同,虽未违约也未有实质性侵权,但地接社B社的导游服务态度及言辞不当,使得客人感到未得到尊重,引发客人不满而投诉。   学生们决定:旅行社A社负连带责任,应首先向客人赔礼道歉,并要求B社做出对导游的处分(旅行社内部停止其带团一个月)并通过A社也向客人赔礼道歉。   最后事实结局:经过笔者和旅游质量监督所对客人大半个月的法理情的宣讲,客人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妥,最终接受与旅行社A社签署和解协议。   一个月后,课堂模拟与现实结果基本一致,学生高兴不已,有一种能学以致用的自豪感。   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一种教学模式使用的效果,主要看学习者是否能理解、明白其中的基本原理,具备运用原理能处理基本简单的问题,也就是岗位技能。   文科类的法律服务岗位能力和理工科类以动手为主的岗位操作能力的评价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评价旅游专业学生的法律服务岗位能力,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涉及旅游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是否能使用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常识来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程序,知晓相应的具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机关等即可。   旅游行业属于服务业,旅游专业属于文科类,如果学生能达到以上基本处理问题的能力,已经难能可贵,毕竟他们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   笔者认为,一种让学习者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并能让他(她)从学习中感到有趣的经历是教师终身努力的方向。   七、共同反思   笔者引导学生对此次的角色扮演实景教学模式给大家带来哪些认识和值得的反思。   有学生提出,客人在此次投诉中,要求过分,小题大做,有过度维权的现象。   笔者很高兴学生能说出“过度维权”这个词。   笔者然后进一步问:为什么近年来,在旅游市场上,特别是每年的旅游“黄金周”,在全国一些热点旅游城市及热点旅游景区,当一些问题出现后,部分客人不理智的过度维权时有发生?“原因是复杂的,首先,维权过度源于维权成本过高。   主要表现在:维权所需的检测费、诉讼费等费用偏高;维权程序复杂繁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权机关相互之间缺乏协调联动导致效力低;法律规定不完备导致维权的机会成本和风险较高。”也有学生认为,此次客人选择向旅游质量监督所投诉,方向是对的,但诉求确实过高,不排除客人确实由于法律常识缺乏,或者个人道德修养欠缺以此“狮子大开口”,或者是为了导游不礼貌的几句话要求旅行社赔礼道歉以求得尊重u2026u2026   当然,大多数学生也注意到:通常情况下,随着社会及媒体对法律的宣传,客人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了维权意识。   但伴随维权过度现象也屡屡出现,是整个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通过将正在处理的纠纷案例运用在角色扮演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实时参与到处理案子中来,有临场感和现实感,激起学生为解决真实的问题而自主学习法律的兴趣。   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该案例给大家的启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即对一件事要有自己的看法,不盲从,不随大流,会辨别真伪,达到开拓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案例给自己的认识及触动,这才是教师实施任何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朱伟一.走过法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邝俊凌.消费者过度维权现象的法律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1)   高职专业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2】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从而具有理解、判断与实际解决旅游法律问题的能力,依法做好旅游管理与服务工作。   本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复杂且抽象,包括合同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旅游饭店管理法规制度等。   对于非法律专业学生来说,这些抽象的法律规范往往较为枯燥、难懂,如果在教学中单纯以理论为中心来强调法律知识点,容易造成“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输”的现象,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必要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下面分而述之。   1 课程设置   1.1 在课程设置时间上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   之所以在时间上做此安排,主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参加考证。   因为导游资格考试时间是在每年11月,在考证之前系统讲述过本课程,无疑有利于提高考证通过率。   相反,如果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那么距离考证仅有两个月时间,课程教学安排就会很紧张。   如果课程再往后开设,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在校期间将失去一次考证机会。   这一点大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会考虑到。   1.2 在课程设置先后顺序上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涉及法学、旅游管理等学科。   鉴于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需要学生对法学基础理论和旅游专业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考虑到专业的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本课程之前都会开设一些旅游专业课,如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等。   但在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是,学生连一些基本的法律术语都不清楚,只是把抽象的法律规范记忆下来。   在此期间,如果没有相关课程过渡,直接让学生学习本课程,普遍都会觉得抽象、枯燥,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虽然高职非法律类专业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都会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该课程主要偏重思想道德修养,讲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学时安排非常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在课程设置上将经济法安排在本课程之前。   通过经济法课程学习,学生对民法、合同法等基本法律制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将为接下来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教材选用   2.1 突出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在课程教材的选取上,首先应突出培养目标。   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其主要培养应用性、实践性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提倡“双证书”的教学模式,即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还要获得国家劳动人事部门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   因此,建议在选取本课程教材时应以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为主。   2.2 应注重教材的新颖性   《旅游政策与法规》具有时代性的特点,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法规建设步伐也会进一步加快。   以旅行社行业的立法为例,从1985年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部旅游行业的行政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到1996年《旅行社管理条例》,再到2009年《旅行社条例》。   再如2011年2月1日起施行《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等。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有相当多的新法颁布或旧法被修订,这是历史的必然。   笔者认为《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内容应反映旅游行业的最新立法,因此教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尽可能为学生选取最新教材。   但是教材往往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及时掌握所授课程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接触到的是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而不是废止的旧法。   3 教学方法及手段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选择。   毋庸置疑,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笔者认为适合《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变成学生的能力,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实践中比较成功的。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采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虚拟案例,充当法律职业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要使案例教学在本课程中真正发挥实效,案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尽可能选择典型和仿真的案例。   对学生来说,每参加一次案例就相当于情景再现,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很好的锻炼。   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行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6~7人,男女同学搭配。   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得出小组讨论意见。   再次,在课堂上交流小组讨论意见,由小组代表陈述每组形成的最后观点。   最后,在分组讨论和小组之间交流观点后,教师应及时总结。   总结除了给出案例答案外,还应指出案例所涉及的法律关键问题以及案例分析的难点与思路。   通过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原则具体化,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2 课堂讲授与课后辅导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后辅导则是课堂讲授在时间上的延伸。   课后辅导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首先,教师每节课所讲的知识,学生不可能全部一听就懂、一讲就会。   在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过程中,时常有同学反映上课时候听懂了,但是课后做相关练习时就会问题百出。   这时教师应及时辅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如果说课堂讲授是抛砖引玉,那么课后辅导则是精心雕刻。   其次,课后辅导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在教学之余,教师还结合教学开展一些科研工作,可以课后吸收一些主动愿意参与科研的学生,让其参与科研工作。   通过参与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拓展课程教学内容。   再次,还可以课后聘请专家学者、企业经理人介绍学科相关进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上网学习、查资料来解决疑问,培养学生上网学习、查找资料的能力。   3.3 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手段上,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来讲解。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板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有着多方面的优点。   首先,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含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其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增加讲授的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多媒体的艺术性还有助于增加课程知识的亲和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当然,这需要学校管理部门为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4 考试方法   4.1 考试题型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   由于《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如果本课程在导游资格考试中没有通过,意味着将不能取得导游资格证,将无法从事导游工作。   所以为提高本专业课在资格考试中的通过率,笔者认为本课程的考试题型可以参照导游资格考试真题的题型,采取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三种形式(判断题40题,占20%,单选题80题,占40%,多选题40题,占40%)。   教师应注意平时积累,可以建立相关的章、节试题库,在平时可以加强基础训练。   在考试内容上也应当侧重于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章节,如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导游人员法规管理制度、出入境管理法规制度等。   4.2 考试成绩   关于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成绩,笔者采取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考评的方法。   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课堂出勤、课堂提问以及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情况给出;可以增加期中考试环节,并依据期中考试卷面成绩给出期中成绩,期中考试的题型依旧参照导游资格考试真题的题型及比例;期末成绩则依据期末考试给出。   三者所占总评成绩的分值可由任课教师给出。   笔者通常规定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政策与法规》作为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导游资格考试必考的科目,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上都应突出职业培养目标。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及方式上可以突破传统的讲授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高素质的应用型、外向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明确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旅游政策与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我们还应继续不断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

微课程教学中推荐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微课程教学中推荐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案例教学法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员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微课程教学法:微课程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构成微课程教学法关于微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方法体系。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关注教师,从演员向导演转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如何在《影视鉴赏》课程教学中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代人落入商品崇拜的泥潭中,人品人格也在逐渐失落,精神境界也在逐渐降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前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教育改革和思政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杨叔子先生曾说:“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科学,最早出自于拉丁文,即Humanita,系指人性、教养。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周易.贲卦》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明确提出“人文”概念,“天文”指自然之理,“人文”指人事之理,也就是人性教化。关于人文素质的内涵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讨论。人文素质是以文化为底蕴,以人为主体的、内在的、本质的社会文化综合能力。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因此,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思想教育不深刻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较感性,深度不够,思考问题较简单,学生文化底蕴不足,缺乏做人做学问的根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能力也较差。此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注重个人仪表,沟通不讲技巧,举止随便。   (二)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   在高职学生的培养中过度重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薄弱。所以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就是建构仁义济世、敬业乐群、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文精神,为其未来走向社会,担负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精神文化基础。   (三)思想教育中   偏重专业知识与技术,忽视人文知识学习,过于注重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生活态度、情感、思想品德、价值观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专业设置范围相对狭窄,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单一,难以满足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阐明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和内涵,指出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在人文素质教育”和“提高全体在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当前我们所强调的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核心始终是如何做人,包括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追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探寻等。   三、发挥传统文化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课内外结合,丰富课程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若要实施素质教育,通过通识教育,拓宽基础课程,精炼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范围。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调整,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   传统文化不仅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历史文化古迹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生动记载了中华文明演进的轨迹。学生通过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探访文化古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挥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观摩 学习,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   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高尚品格大学教师,其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行为方式,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成长成才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自身人文素质,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基础,提高整个学校文化品位。   (三)严格考核,广泛开展传统经典阅读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薄弱原因在于读书少,学习习惯差,课余时间用于读书的时间很少,阅读的主要书籍类型是言情小说等,传统经典著作涉及很少。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严格的考核要求,倡导经典阅读,传播文化精髓,或者是通过探讨热点问题,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向上、文明、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发自内心热爱祖国文化,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信。通过组织书法、辩论、演讲、歌唱、戏剧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通过举办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系列讲座,营造学术氛围,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五)通过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礼仪的塑造   礼仪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行为,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态度,是一种素质涵养的体现。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不同场合的礼节,学习关于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质,达到内在文化修养与外在礼仪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去引导,培养成为讲文明有礼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塑造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对审美情趣追求,在潜移默化和不断强化中培养个体综合能力,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完美统一,从而更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17 关注拓展性课程教学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发展还存在不足,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2015年浙江省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旨在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建设拓展性课程有利于统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有利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培育学校办学特色;有利于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有利于转变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什么是拓展性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将拓展性课程定义为“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学校提供”意味着学校是拓展性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行为主体,享有课程开发权利,负有课程管理责任,要对拓展性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规划、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方案负责。 “学生自主选择”意味着课程开发者需要思考学习者以何种方式接受课程。选择性是拓展性课程的关键属性。拓展性课程针对选择性教育思想,是落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载体。 “学习内容”意味着学校提供的拓展性课程要切实引起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真实内容。课程主要涉及教育性经验,是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真实作用的经验。 拓展性课程的特征 第一,课程性。拓展性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要具备课程的特征。课程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作为课程,至少要有一个《课程纲要》,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 第二,选择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择性课程,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课程内容上把拓展性课程分成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 第三,层次性。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学段教学要求,尊重个别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拓展性课程可分成普及型和提高型:普及型课程就是“零起点”的课程,不需要任何学习基础,学生只要有兴趣可以自主选择;提高型课程指需要一定学习基础的课程,譬如文学社、剧团、合唱团、民乐队、武术队等课程,老师和学生可双向选择,甚至可以举办入选资格考试。 第四,综合性。拓展性课程不求知识的系统性,更多的是综合性实践体验。拓展性课程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要设计项目式、主题式、探究式学习活动,创设有意义的真实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综合素质。拓展性课程重点应在“活动”、“体验”、“创造”上做文章,更多地关注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清易混淆的四组概念 1.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统一化学习还是个性化学习。基础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拓展性课程主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基础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统一化学习。拓展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化学习。如某特色学校将书法定为人人要学的课程,则为基础性课程。而当学校开设《楷书》《行书》《书法艺术操》、《书法欣赏》等供学生选学的课程时,则为选择性课程。 2.拓展性课程与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不等于拓展性课程,供学生选学的校本课程才是拓展性课程。选择性是拓展性课程的关键属性,也是拓展性课程区分于以往校本课程概念的核心所在。比如,很多学校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每门课程每周1-2课时不等。如果这些课程的内容是本校所有学生人人必学的,可视作国家课程相关内容的校本化拓展实施,应该归于基础性课程的范畴;如果课程内容是供学生选学、不做统一学习要求,就属于拓展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是从课程的管理权所作的分类。而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是从课程的教育功能所作的分类。通俗地说,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大部分是基础性课程,少量是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一部分是基础性课程,还有一部分可转化为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少量为基础性课程,大量应该开设成拓展性课程。 3.拓展性课程与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不等于拓展性课程,转化为拓展性课程的社团活动,需要满足三个特征: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原则上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校均应提供相应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有特长的学生可发展和提高特长,没有特长的学生可发现和培育特长。2.纳入课表。不安排在课外进行,在规定的周总课时内安排教学。3.课程化建设。作为一门课程,要有《课程纲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 4.拓展性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 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双重特征,既可以开展统一性学习也可以开展个性化学习。具备选学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拓展性课程。 如何建设拓展性课程 1.建构课程体系。拓展性课程涉及到三级课程的所有学科和学习领域,学校要认真做好校情分析,根据培养目标、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和可用资源,系统设计学校课程体系,制订学校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增强课时安排的灵活性和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 2.编制《课程纲要》。指导教师根据总体规划和学生学习需求,编制拓展性课程模块或主题的实施纲要(或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建立选课管理制度。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和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社会需要等,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拓展性课程,科学、合理地配置拓展性课程的学习资源。 4.建立课程实施管理制度。要从备课、上课、改作、辅导、教研等环节建立一整套课程实施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拓展性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5.建立学习结果评价制度。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段特点,采用书面测试、口头表达、才艺展示、模拟表演、实验操作、探究记录、调查报告、作品展示、小论文撰写、特长认定等多种方法。拓展性课程的学习成绩可用等第、评语、事件记录等形式表示。 建设拓展性课程的几个注意点 1.不可忽略课程指向的素养目标。拓展性课程的内容不需过于专业,课程的目的片面地定位于培养某种实用技能。杜威曾指出这类课程进入中小学,其主要目的不是训练职业技能,而是发展学生的理智与道德。比如,魔术是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引入中小学拓展性课程的时候,必须思考魔术课程所指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一位开发魔术课程的教师认为学生沟通素养的培养远比学生掌握魔术知识和技巧重要。她将魔术资源开发为“交际魔术”课程,帮助学生在掌握魔术技巧的过程中学会善于与人交往,乐于与人沟通。 2.要加强选课指导。学校应根据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呈现拓展性课程目录,介绍各门课程的开设年段、授课教师、教学目标、主要内容、评价方法等,便于学生规划整个学习阶段的修习计划。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网络选课平台。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课程。 3.要重视课程管理。学校应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专门机构,负责制订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统筹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等校内场地设施,充分利用家长、社区和社会机构等校外教育资源,借助青少年活动中心、劳技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博物馆、展览馆、俱乐部等校外教育场所,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审查各类拓展性课程的教育价值、开发质量和实施成效,审核开设拓展性课程的校外人员和社会机构的教育资质。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方案的评议和指导,搭建精品拓展性课程评选平台,促进学校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4.保证教学时间。拓展性课程的课时必须在教学总课时内安排。《指导意见》规定,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转换成平均每周课时数,一二年级3-4课时,三至六年级4-5课时,七至九年级6-7课时。学校可根据实际,以学年为单位,自主安排拓展性课程教学计划,保证拓展性课程的教学时间。 5.要加强教学研究。学校要通过校本研修,定期组织拓展性课程教学观摩和专题研究活动,总结成功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拓展性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激励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提高课程开发开设能力,将参与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评职评优的重要指标。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初中英语项目化课程教学初探]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范例

  一、项目化课程概述      项目化教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成为中小学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同时期项目课程作为一门“新型”课程被列入了德国许多学校的课表中。项目化教学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重新设计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学生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中的若干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简单地把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二、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精心选择项目内容。我们以8A Unit 3A day out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度假旅游。通过讨论度假旅游及相关的故事,既学习and、but和or等连词的用法及不定式和反身代词的用法。又了解世界各地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特别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对此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1.项目设计。   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选出本组所要展示的国内外世界名胜。并对该项目进行如下任务设计:①了解世界名胜的英语名词,如pyramids,the White House,the Palace Musuem,Laoshe Tea House等。②学习描述这些世界名胜所用的词语,如stone,a beautiful building with a big garden and many trees,the most famous tall metal building in Paris等。③学习描述世界名胜所用的句型,如It lies in……It is made of……等。④正确地使用and、but、or等连词。⑤通过总结,展示本小组所描述的世界名胜。      2.前期准备。   学生在接受项目后,针对任务展开课题的前期准备。①从课本上找出世界名胜的名词,也可拓展,在字典上或网上查询。②去图书馆或阅览室或网上收集本组的世界名胜的资料,如文字、图片、歌曲、诗歌、录像、记录片和电影等资料。③用正确的词汇、句型和连词来完整地描述这一名胜。④选择某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以最佳方式来展示这一名胜。      3.成果展示。   各小组以各自的方式展示,如制作ppt利用图片、文字和影音相结合来介绍,也可以通过歌曲、舞蹈、诗歌、小品等方式展示,在实践中有的学生创造性地将一些名人名著(如《法老的国度》、电影《故宫》、话剧《茶馆》)等与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各有特色,百花争艳,效果出人意料。      4.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小组间的评价,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见表一)和教师的评价,综合这些评价而得出结论,重在过程。教师在整个项目结束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或亮点及时评价,反思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情况,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学生的思想感情收获,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项目化课程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以被动为主,没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而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的这种情况,教学中学生不再是一种角色,上课也不再是一本教材,评价方式也不再是以一次考试为主。以项目课程教学,教学方式多样,“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展现的舞台。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根据项目设置的任务,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ppt,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组内和其他成员互相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自己相关的内容,又能够让学生学到书本外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展示阶段可以展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大面积地接触新的事物,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互相学习,通过接触各种文化和事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好的项目更能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渗透德育。学生在每一环节中,都无形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项目的整个过程可以学到书本没有的知识,如何与同学协作、交流,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如何演讲展示,如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都将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一个大的提升。这也是我们现在实施新课程,实行素质教育的初衷。这将是我们现阶段提升教学质量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项目化课程教学可以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充满挑战而富有乐趣,更使学生有了展现自己的一个大的舞台,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使教学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质量

这个你和我要

如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近几年,媒体报道以及我们身边总在发生一些轻视生命的悲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充分体现了“重视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担当起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把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授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认识生命之珍贵、生命之衰亡、生命之和谐、母爱之伟大、生命之意义,从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视生命,让生命之花和谐绽放。一、生命教育的含义和特点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指的是对一切自然生命(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的关注;广义的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关注生命,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生命教育应具有的特点:①是建构智慧的教育,这个智慧就包括了德性智慧、理性智慧和情感智慧。生命教育首先要充满“德智”,“德”是人性的基本价值观,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的。理性智慧,就是教师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各种冲突、矛盾和障碍,在冲突中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情感智慧是一种审美的智慧,我们教师要思考的生命教育并不是位移式地把书本知识搬到学生的头脑中。②是指向生命成长的教育。叶澜教授提出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应该真正体现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一种活动的状态。生命教育应成为教学的一种情境,一种过程,让学生顿悟、理解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教育需要教师虚心、耐心地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对学生说话。③是有效型的教育。生命教育一定是学生原有经验的重组,要引起学生对生命经验的一个新的理解。二、生物课堂实践中的生命教育1.生命的起点,生命的不易现实中青少年不体谅父母,不赡养年迈的父母、虐待父母乃至杀父弑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场景让人心酸,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我想与青少年缺乏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理解不透有关系。结合生物教材的知识,我就让学生了解人的胚胎发育和分娩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起点,生命的来之不易。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胚胎工程》这一章对胚胎发育的过程有简介,我主要通过科教短片和电影来教育学生。例如,《人的生殖》,男性每次可以产生几亿个精子,它们在女性的阴道内争先恐后地通过子宫游向输卵管,在到达输卵管时只剩下数千个了,最后能够与卵细胞结合的只有一粒最健康、最强壮的精子。受精卵再到子宫内发育10个月。可见,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它是多么珍贵!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我们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珍爱生命,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生命都应该得到珍惜。为了让学生知道母亲分娩的痛苦,认识到为他们的到来父母所付出的艰辛,我让学生观看了第六代导演张杨的电影《向日葵》,该片是以主人公张向阳的出生为开头,用他儿子的出生作为结尾的。特别是结尾那些血淋淋的真实的分娩镜头真的让每一个人感到一种震撼。我注意到许多的女生甚至闭上眼睛,不敢观看。可每个人包括他们就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多么艰辛和不易!经历过这样一次次生命的洗礼,很多学生回家对待父母的态度有所改变,也有很的家长跟我反映,他们的孩子懂事了很多,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这些变化让人很欣慰。2.生命的成长,生命的价值人是万物之灵,人生来不仅仅是活着,还要使有限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生物教学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青春期不仅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知识、开启智慧、增强能力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时期。据有关资料显示,每8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心理是亚健康的。为此,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生物学教学就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讲解有关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知识,使学生能认识了解自我,解开人的生理现象之谜,从而顺利渡过青春期。例如,在个体发育教学时,我是尝试让学生做了如下的比较与分析:①和小学比较,现在你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记忆力、理解力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为什么?②你的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是在什么时候,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怎么处理?③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心理上有哪些变化,遇到了哪些困惑,你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们通过自己分析比较、小组讨论,全班总结这种参与自主自助式的学习,每个人基本都能够正确认识和沉着应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和问题,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人生的意义。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处于一个学习任务繁重的时期。比如,结合《神经调节》的学习,自己制订合理的作息计划和学习计划,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等等。一个人,只有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有可能追求高质量的人生。3.生命的终结,生命的珍爱生命的诞生是喜悦的,生命的衰亡也是必然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回避死亡问题的讨论,期望拥有吉利和平安。一些青少年时不时就放弃了生存而选择死亡,这种逃避现实、轻视生命的做法,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是不能正视“死亡”的表现。“死亡”,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范畴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哲学、伦理学和人文学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从生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生死教育,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例如,秋天的落叶它要经历一个叶柄基部形成离层——随风吹落的过程,春天树木依然生出新叶再现生机;单细胞的动物可以在生长到一定的时候一分为二变为两个新的生命,原来的个体不复存在;人也会生老病死,死后,人的个体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最终会被分解为无机物重归大自然。这是规律,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没有生何来死,没有死又怎会有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只有了解死亡,正确认识死亡,才可能积极地看待生命,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承载生存的责任,进而创造并统整生命的意义和价值。4.生命的外延,生命的和谐生物教材中生态章节的开篇语这样写道:“在这个星球上除了我们人以外还有很多生命,同样需要我们珍视。我们并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也不是最早的居民,还有很多的生命和我们一起生活着,他们的存在对我们,对我们的地球都非常的重要。同样需要我们的呵护。”环境被严重污染,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温顺的动物袭击村庄等等,这些令我们震撼但又熟视无睹的画面经常发生,为什么会无视,因为对其他生命的藐视和不在乎。所以在生物课堂中也要渗透对其他自然生命的重视教育。例如,我在有关生态的章节中会给学生找些素材,安排播放好莱坞电影《birds》的某些片段,那因侵犯鸟类的生存空间而导致鸟杀人的恐怖场面,让学生过目不忘,对其他生命的重视和珍惜与日俱增。记得在看过片断之后的那个晚自习,教室里飞进了一只知了,被学生抓到后,其他学生马上说:“放生吧。”这就是很好的效果。三、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实践中的反思1.创设富有冲突的情境课堂情境应该是利于学生体验、顿悟的情境,而且是富于冲突的情境。课堂教学的情境不仅仅是讨论交流,把活动搞得很热闹,一个人沉思、静静地思考也是一种很好的顿悟,教室里放出温柔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审美的体验也是很好的办法。2.引入锦上添花的案例老师在课堂上读一些故事,说一些真人真事,给学生以情感的震撼。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感悟到案例背后的东西更为重要。3.息息相关的生命教育和生物教学离开生命教育的生物教育,是一种残缺的科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教学,理应担当起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将生物知识与生命教育结合起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让生命之花和谐绽放。

生物教师课程教学计划五篇

工作计划 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分析评估,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设置应对预案。以下是我整理的生物教师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生物教师课程教学计划1 新的学年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了我校七年级5、6、7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搞好生物教学工作,特制定了以下生物 教学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 教育 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 ;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 三、具体 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 反思 。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工作计划# 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 热点 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 报告 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 方法 ,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生物教师课程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 学习方法 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 学习态度 端正,积极性高,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普遍学生基础差,并有个别极差的学生。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基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 教学方法 。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四、教学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生物教师课程教学计划3 初一生物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方法和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获得生态学、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为适应现代社会和提高学术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学期开始,为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五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刚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内容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 4、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通过作业题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 发散思维 。 7、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习进修机会,继续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8、加强学科教研,积极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生物教师课程教学计划4 为做好20__年高考的备考工作,使__届的学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需制定周密且可行的教学,抓住每一个细节,抓实每一个过程。 一、教育教学策略 (一)抓全体,顾重点、关爱每一位学生 抓全体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抓重点就是心中有重点工作对象。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弱,人人希望达线是不切实际的,为此教学中我们时刻必须做到心中有重点,关注重点学生的每一道作业,每一次训练,每一次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容易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二)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备课组成员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其次、强调每个老师就每一课内容备个案,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而且就各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备教法和学法。 (三)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做到全面复习 试题设计上讲究适量、适合测试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同时重视对学生比较,图表分析、实验等答题能力的培养。练习的批改上讲究细致、实效,学生的每一份练习都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在训练的基础上做到快反馈,对训练中的每一个问题或集体或个别能进行矫正或强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和教学进度;能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四)吃透教材,研读考纲,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研读考纲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其一是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其二是每一单元围绕单元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进行单元检测且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疑难、改进教学策略。针对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单元复习时基本课本顺序为主线条,从落实基础知识开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质量。 二、备考策略 1、认真研究20__年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生物学科考试说明,使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目标明确,考试层次了如指掌,避免在备考中手脚忙乱。 2、第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适当放慢速度,顺利过渡。教师应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理清教材中的知识点,对高考考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让学生知道高考考什么知识点:重要的,基本的知识点也就是核心内容有哪些,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层次要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学习。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过关。 3、复习中应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核心概念,规律的理解。核心概念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是一个人掌握现有生物学理论所必须的,又是高校深造的基础。因此,对核心概念需要一次性肯定的准确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似是而非。对规律的理解则要求学生弄清楚规律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既不能不敢用,又不能形成思维定势,到处都用,造成错误。 4、复习中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和答题的规范性,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析,要不断对一个知识点变换考察模式,并寻求解答。课堂要求做题要少要精,重在学生的思考,做完后及时分析,做到学生理解透。 生物教师课程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深圳学生在初中阶段开设的是科学课,一般科学课的老师专业是物理专业,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打的并不是太扎实,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 总结 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教学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作业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教案、听课笔记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互联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10、规范实验室使用制度、做好各项文档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生物教师课程教学计划五篇相关 文章 : ★ 生物教师教学计划五篇格式 ★ 生物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五篇 ★ 学校生物教师教学计划五篇模板 ★ 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 生物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 生物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五篇 ★ 学校生物老师教学计划五篇 ★ 生物教师岗位教学计划五篇范文 ★ 生物教师学年教学计划五篇模板 ★ 生物老师学期教学计划五篇范文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 ) 课程编码:13130172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36 课内实验时数:0 学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该门的任务就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展示数据,解释生物学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课程设置之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解决在各专业科学试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分布、抽样分布、统计推断、参数估计、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等。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学会统计思维,提高对自然与社会中具有不确定之事物的认识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生物统计学与数学有密切关系,现代统计学用到了较多的数学知识,研究理论生物统计学的人需要有较深的数学功底,应用统计方法的人也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统计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几乎生物学科所有的门类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掌握生物学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知识有利于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科学研究与科学试验[3];生物统计学的概念[2];试验误差及其控制[1];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及生物统计学发展概况[3]; 重点:试验误差及其控制 难点:试验误差及其控制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一章 次数分布和平均数、变异数 第一节总体及样本 总体及总体的分类[3];样本及样本的分类[3]; 重点:总体及样本的分类 难点:样本及样本的分类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调查某地土壤害虫,调查6个样方,每点内害虫头数为:2、3、1、4、0、5,指出题中总体、样本、变数、观察值各是什么? 思考题: 1.研究的对象为总体,为什么还要抽样? 第二节与总体及样本相关的几个定义 变量[2];观察值[1];变数[2];特征数[1];参数[3];统计数[3]; 重点:特征数、参数和统计数 难点:特征数和参数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次数分布 ○试验资料的性质与分类[3];次数分布表的制作[1];间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1];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1];属性资料的整理[2];次数分布图[3]; 重点:次数分布表的制作、间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 难点: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平均数和变异数 平均数的意义和种类[1];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1];极差[1];方差[1];标准差[1];变异系数[1]; 重点: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 难点:方差、极差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章 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 第一节概率的基础知识 ○概率的统计定义[2];概率的基本性质[2];事件间的关系[1];概率的计算法则[3]; 重点:事件间的关系、概率的计算法则 难点:概率的统计定义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解释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思考题: 1.事件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它们在这种关系的牵扯下,会否构成新事件?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什么是随机变量[2];随机变量的分类[1]; 重点:随机变量的分类 难点:什么是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类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二项分布 什么是二项分布[3];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方法[1];○二项分布的形状[3]; 重点: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方法 难点:二项分布的形状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正态分布 什么叫正态分布[2];正态曲线的特点[1];正态分布的标准化[1];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1]; 重点:正态曲线的特点、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难点: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将正态分布标准化? 思考题: 1.正态曲线的由来和推导过程? 第五节、抽样分布 统计数的抽样及其分布参数[1];正态总体抽样的分布规律[1];二项分布的抽样分布[1]; 重点:统计数的抽样及其分布参数 难点:统计数的抽样及其分布参数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章 统计的假设测验 第一节统计假设测验的基本原理 假设测验的过程[1];两尾测验与一尾测验[1]; 重点:假设测验的过程 难点:两尾测验与一尾测验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解释统计假设测验的过程? 思考题: 1.以教材p75为例,自己设计一个假设测验? 第二节、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和参数的区间估计 什么是t 分布[3];什么情况选择t 测验[2];单个样本平均数的检验[1];两个样本平均数相比较的假设测验[1];△参数的区间估计[3]; 重点:单个样本平均数的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相比较的假设测验 难点:两个样本平均数相比较的假设测验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章 方差分析 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自由度和平方和的分解[1];F 分布与F 测验[1]; 重点:自由度和平方和的分解、F 分布与F 测验 难点:自由度和平方和的分解、F 分布与F 测验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多重比较 最小显著差数法[1];新复极差法[1]; 重点:最小显著差数法、新复极差法 难点:最小显著差数法、新复极差法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思考题: 第五章 卡平方(χ2)测验 重点:自由度的确定、χ2检验 ○χ2统计量[3];○χ2分布[2];自由度的确定[1];χ2检验[1]; 难点:χ2检验[1];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回归与相关的概念 函数关系与统计关系[1];自变数与依变数[3];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2]; 重点:函数关系与统计关系 难点: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解释回归和相关? 思考题: 1.阐述自变数与依变数的关系?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散点图[3];一元正态线性回归模型[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1];△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标准误[3]; 重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难点:一元正态线性回归模型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思考题: 第三节线性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2];△相关系数的假设测验[3];○一元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的注意事项[3]; 重点: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 难点: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 教学手段: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思考题 四、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方法:笔试; 3.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100分=平时30分+期末考试70分 平时成绩: 考勤考纪:10分 课堂表现:10分 作业:10分——每次作业占2分。 六、选用教材及参考书(资料) 教材: 《试验统计方法》. 盖钧镒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 1. 《生物统计学》(第3版). 杜荣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 《生物统计学》. 刘来福,程书肖,李仲来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生物统计学》. 张勤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 6

生物信息学课程论文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初探]

  摘 要: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生物信息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它将会成为21 世纪生命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对生物信息学在本科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办法以及如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跨学科的生物信息学人才做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前言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广义地说,生物信息学从事对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分配、分析和解释,并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工具,以达到理解数据中的生物学含义的目标[1]。其含义是双重的:一是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服务,即管理好这些数据;二是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也就是使用好这些数据。以1987年出现Bioinformatics这一词汇为标志,生物学已不再是仅仅基于试验观察的科学。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生物学的重点和潜在的突破点已经由20世纪的试验分析和数据积累,转移到数据分析及其指导下的试验验证上来。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学科被广泛研究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所提供的研究工具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型人才必须掌握的现代知识。今天的实验生物学家,只有利用计算生物学的成果,才能跳出实验技师的框架,作出真正创新的研究。现在基因组信息学和后基因组信息学资源已经成了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何获取和利用基因组和后基因组学提供的大量信息,如何具有享用全人类共有的资源的初步能力,成了当今世纪生命科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和知识以及必须具有的初步能力[2]。   生物信息学以互联网为媒介,数据库为载体,利用数学知识、各种计算模型,并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各种生物信息分析,以理解海量分子数据中的生物学含义。区别于其他生命科学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有发达的互联网和计算机作为必备条件。调查显示国内高校都已建立校园网,其中拥有1000M主干带宽的高校已占调查总数的64.9%,2005年一些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院校已率先升级到万兆校园网[3],这些都为生物信息学课程在高校开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该门课程与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较其他课程更具优势。另外,该门课程尚未完全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为教师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经验,在各方面尝试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课堂教学      生物信息学主要以介绍原理、方法为主,深入浅出,注重知识更新。课堂讲授以介绍生物信息学的相关算法、原理、方法为主,而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对于这部分内容应遵循深入浅出、避繁就简的原则,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算法,避免空洞复杂的算法讲解,以免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产生畏惧心理,望而生畏;注重讲解算法的思想和来龙去脉,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并采用探讨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考,通过讨论与研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复杂的内容,介绍相关的教学和物理学知识,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信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对于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其自觉地将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思想应用于解决生物学问题的科学素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能够紧跟学科发展方向,随时进行知识更新,了解最新的前沿动态,掌握新方法,将最新的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同时,也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觉地关注学科发展动态,拓宽知识面,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启发式教学      目前,高等院校在教室内配备的多媒体投影播放系统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生物信息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是适应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效果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生物信息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多媒体教学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尤其是对于具体数据库的介绍以及数据库检索、数据库相似性搜索、序列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等内容涉及的具体方法和工具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由于生物信息学依赖于网络资源和互联网上的分析工具和软件,教室内的多媒体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媒体教室也有局限性,学生主要以听讲为主,不能及时实践,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相脱节,如果将生物信息学课程安排在计算机房内进行,并采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教学方式,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能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      3 采用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物信息学课堂教学应积极学习借鉴职业培训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实训内容,在实践教学中结合理论讲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和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应灵活地采用先理论后实践或先实践后理论或边理论边实践的方法,融生物信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为一体,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   通常可采用先讲后练的方法,即首先介绍原理、方法,之后设计相关的实训内容让学生上机实践。对于操作性内容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的讲解可采取进行实际演示的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在听课时边听讲、边练习,或者教师讲解结束后学生再进行练习。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优化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内容,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针对海量生物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生物信息提取、储存、处理、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   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特定的典型性的生物信息学问题设计,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为主,明确目的要求,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以互联网为媒介、计算机为工具,全部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内完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特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将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序列、工具等传递给学生,学生同样通过电子邮件将实验报告、作业、问题和意见等反馈给教师,教师在网上批改实验报告后将成绩和 评语 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聊天室和及时通讯工具QQ、MSN等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与其讨论问题等。网络环境下的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的互动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生物信息学采用无纸化考试,加强实践能力考核      生物信息学主要是学习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和应用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生物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对结果的分析解释能力。因此,在生物信息学考试中可尝试引入实践技能考试,通过上机实践操作重点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技能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不仅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而且可考查学生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的实际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实践技能考试,淡化理论考试,克服传统的死记硬背,可促进学生注重提高理论用于实践的综合能力,同时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成绩评定大部分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过程作全面地评价。因此,除采用实践技能考试并将其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部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考查。   总之,生物信息学教学是网络环境下生物教学的全新内容。上述教学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将会不断完善生物信息学教学,培养具有跨越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数理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大科学”素质和意识的生物信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国屏等.生物信息学[M].科学出版社,2002.   [2]钟杨,张亮,赵琼.简明生物信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对大学校园网建设应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千兆已成主流,应用全面透[J].中国教育网络,2005,(5):36-39.

网上有在线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吗?

软件可能有

试论高职院校中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试论高职院校中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插花艺术课程是目前许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一门重要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论文关键词:插花课程;高职院校;教学实践      插花艺术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市场对插花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定位   (一)传授传统艺术文化,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插花艺术课程在各大院校主要设置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形式。笔者在此探讨的是作为园林、园艺、环境艺术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从专业课程设置角度,本课程教学内容应让学生系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插花艺术基础理论知识(色彩、造型等);掌握东方式插花基本造型(如倾斜式、直立式等)、西方式插花(如半球型、弯月型、S型、扇型、三角型等)基本造型的操作技巧。多途径了解与掌握婚庆插花、礼仪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   (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同时,当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创造新的作品。如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   (三)插花作为一门技术,将为高职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插花课程将为部门学生就业扩宽渠道。一方面学生可在毕业后根据兴趣选择专门插花培训学校进修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专业插花员或花艺师,从事花艺设计工作;更多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花艺水平,经营管理花店。   二、插花艺术课程内容设置   插花艺术课程内容共设置48个学时,根据难易程度,内容可分为三大块:插花基础理论、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   第一部分插花基础理论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插花艺术发展历史进行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插花基本概念与分类,并对常见插花材料与花器及其他插花工具等进行全面了解。课时量占12个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   第二部分插花艺术应用是插花课程的核心,课时量占28个学时。本部分通过教师讲述、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包括宾馆、酒店绿化装饰中的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同时还包括婚庆和生活插花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课时量占8个学时。   除了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外,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根据课程特点开设一周的实训课程。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   三、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课程上的应用较为普遍,在笔者此文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   教师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操作。以5-8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或者大项目中的某一部分。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课程过程考核   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实践技能考核(个人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经费不足,课程实验课经费不足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受经费的限制,不能购买大量鲜花,学生动手完成插花作品只能应用仿真花,很难与鲜花的质感、美感等媲美。另外,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插花操作室,给实操课程带来诸多不便。   (二)技能操作与技能应用的脱轨   在教学实习时,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难以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模仿性技能训练比重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教师希望通过单个技能的反复性训练来提高岗位适应能。但是,单一技能的累加并不等同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重复训练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长期以来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实践学习兴趣不够高,创新意识培养与创新潜能的发挥受限制。因此,教师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融合到真正的市场、行业中,开发与市场直接实用的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努力。虽然笔者所在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用教好,但是主要针对企业与学校毕业人才的输送,然而企业文化、市场专业技术及高职课堂教学三者的实效性合作远远不够,更别提针对单门课程的.校企合作了。

帮我找关于“从学生的角度讨论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文献。至少两篇!

我现在就是在校学生。我感觉对于物理和化学都应该多带领学生做一些实验,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理论懂的再多没有做过还是纸上谈兵。不得不承认国外的科学比我们厉害,他们从学生的行动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我国只是一味的应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胎死腹中。这是本人的一点见解和感受!

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型教学评价有何异同

网络课程更开放,技术先进,传统课堂互动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也叫课堂教学传播,是同一时间师生面对面的公共活动。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撰写教案并组织教学活动,课堂就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的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活动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统一实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从一般内容到重点难点,从教师引导到学生活动,从提出问题到可能出现的答,都包含在教学设计的教案中。传统课堂中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教学设计也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发展历史上的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基于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育等都是对远程教与学模式的探索创新。现代远程教育是指主要依靠Internet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以及师生远程互动来实现学习目标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它的实质是个别化教学,与传统的课堂集体授课区别明显。现代网络远程教学的主要特点: (1)开放性(2)技术先进性(3)自主灵活性(4)资源共享性。

简述网络课程教学支持平台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广义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狭义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一个完整地支持基于Web教学的支撑平台应该由三个系统组成: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学支持系统和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分别完成Web课程开发、Web教学实施和Web教学管理的功能。就宏观层面来说,远程教育平台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水平。具体就一个远程办学实体来说,远程教育平台是远程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活动空间,关系到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中文名网络教学平台分 类点播式、交互式、社会化教学组成系统课程开发系统、教学支持系统等特 点高度仿真等

企业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有哪些?又好用一点吗?

国内类似的平台比较多,类似企业云,魔学院,平安知鸟等,企业都可以用他们进行网络课程教学,以及针对培训部门的在线考试测评等等功能。自己接触过一些平台,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1、一定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所以挑选一些成立时间久的服务商很重要。2、后续的服务跟进,部分服务商在交付了产品以后,服务质量会下降很多,注意有后续服务收费的套路。3、培训平台工具的多样性,企业在不同时间段会有不同培训需求,这就对企业培训工具的丰富度提出要求,还有培训平台后续功能的开发,这些都是企业选择培训平台需要考虑的。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看一下平安知鸟。价格适中,是中国平安旗下公司的APP,稳定性好,还有平台和内容完整企培解决方案,能帮助企业快速搭建好企业教学平台。以上内容,是个人接触了一些平台后的感想,也踩过不少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有哪些

建议可以试试网梯科技的芝士阶梯。网梯科技芝士阶梯在线培训平台,通过强大的saas云服务系统,以数据库资源为保障,依托管办权威机构做背书,真正做到有组织、有管理、有考核、有激励、有引导、有互动、有圈子,为高校、出版社和企业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大规模在线培训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平台。亮点分析简化复杂的组织架构培训单位和受训单位,内部都有复杂的层级结构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权限配置和安排;不同培训的管理规则和组织形式千差万别精细化考核管理不同的培训项目,考核要求往往大不相同;信息化平台需要精准了解每个学生、在每一项考核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并量化呈现高密度大规模教学互动在线学习平台的学员,天然对于教学反馈,抱有相比面授更高的要求与期待;对于每一次学习产出,平台助教人员需要给出即时的回应大数据资源推荐学员在学习必修课程的同时,系统会根据其特征,为其推送笔记、心得、拓展阅读、优秀作业等优质学习资源。 芝士阶梯在线培训平台包括素材录制、素材存储、素材整合轻量级课件制作工具,辅助一线教师一站式完成从录制到剪辑的一站式操作。其资源库是一个基于云存储的资源管理平台,集资源管理、文件共享及权限控制为一体。芝士阶梯在线培训平台根据业务需求,可以自由进行课程组合售卖、在线自由刷题、全程辅导、多终端的形式、以及专业运营团队进行招生,针对学员不同的复习阶段和需求,从基础到深入,从通用辅导到个性化辅导线上线下相结合。芝士阶梯在线培训平台通过构建一个虚拟大会场,领导或者专家人员在线进行语音、视频、文字的全面交流与互动,以BBS的形式,针对特定话题组织师生交流,形成课程主题讨论。学员可以将个人学习空间中的一切学习元素对好友和同学进行分享,包括作业、笔记、心得、疑问等。芝士阶梯在线培训平台支持学员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我们支持的终端有PC端、APP(安卓&IOS)、公众号、小程序、H5等,在全终端同步学习记录,拥有对云端生态的完整支持,真正做到全时嵌入,碎片化学习!网梯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专业在线教育技术服务与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经过20的发展,现已经拥有数百家用户、多项核心技术、24项国家发明专利、105项软件著作权、覆盖1531万终端学员的国内互联网+教育领域的知名企业。截止2020年8月,网梯云服务平台在线学习时长总计超过2.7亿(仅统计云服务客户)。网梯深耕在线教育行业22年,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观察到整个培训行业开始进入消费者认知转型与从业者质量上升周期。我们相信现在就是成人在线培训行业最好的时代,这里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院校、机构,在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有哪些

企鹅辅导学而思网校猿辅导高途课堂作业帮公众的在线课堂学习平台也是带有网络进行教学管理系统的,毕竟是以这个信息系统来搭建的。公共网络教学系统平台其实就是一种超大型的在线教学课堂,由第三方进行搭建发展起来的,他们可以不做社会教育,不做培训,只租借平台。让各种大机构来进驻到他们的课堂学习平台来,当然后面所造就的收益和名声也是一个属于自己他们的,模式类似于淘宝。目前对于这种大的网络进行教学管理系统服务平台有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市面上也有非常多这样的业务,其他价格和功能大小不同,可以根据组织特点和预算成本进行选择。私人的远程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搭建出来的平台,相对简单来说会更加的专业和多功能,更适合做网校的人我们选择。一个好的在线课堂管理系统设计必须需要具备以下工作条件我们必须要有多种授课教学模式做在线教育课堂的,并不能仅仅满足于一种的授课模式,必须能够拥有多种经济模式,要有录播课程,直播课程,一对一课程,小班课程等等。我们在选择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

一级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教学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一级注册建筑师第五注册期继续教育必修课程教学计划》的通知   注建秘[2006]5号各地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总后营房部,各继续教育代培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及《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暂行)》的有关规定,注册建筑师在注册有效期内必须完成4 0学时继续教育必修课程的学习。由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组编的一级注册建筑师第五注册期继续教育必修课程教材已经出版发行,现将教学计划(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教学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联系。   附件:一级注册建筑师第五注册期继续教育必修课程教学计划 附件: 一级注册建筑师第五注册期继续教育必修课程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完善注册建筑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注册建筑师的执业水平,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就第五个注册期内一级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教学内容   一级注册建筑师第五注册期继续教育必修课程统一采用由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组编的教材《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该教材共计4 o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计划见附表。   二、具体要求   1、为保证继续教育培训质量,使注册建筑师通过学习培训切实掌握教材内容,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各地及继续教育代培单位应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派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的授课水平。   2、各地教学安排应根据本教学计划进行,并注意结合注册建筑师实际工作需要同时兼顾本地区和行业特点,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促进注册建筑师之间的交流。   3、各地及继续教育代培单位应根据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地点和时间,减轻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人员的负担,避免工学矛盾。   4、各地及继续教育代培单位要加强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对参加培训且经考核、成绩合格的注册人员,方可在其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上盖章。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大学语文课程总结500字

  【摘 要】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和人文教育。然而在某些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教学地位和教学效果都相对较差。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其教学现状做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30-02      目前,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各国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地走向世界。目前主要用来在国际舞台交流的通用语言是英语,因此,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英语的教学程度远远高于大学语文,几乎所有的专业都对英语的要求很高,这就致使学生们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学习英语,而且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远远高于学习母语的热情,因此,通常那些英语表达很好的学生却在母语的表达上存在着缺陷。然而,年轻的大学生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接受全面的历史文化知识教育,这些民族文化才能得以继承和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必须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确保大学生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及个人的素质修养。   一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大学语文课程地位逐步边缘化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教学重点都偏向职业性和技术性,目的是直接培养面向企业的实用人才,因此,很多院校都注重对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投入。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生们普遍认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通常被学校和学生忽视。某些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而某些高职院校却是以别的形式来开设与之相关的一些课程,如“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某些学校即使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也是作为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或者学分较低,课时较少。这样的形式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大学语文课程地位正在逐步边缘化。   2.大学语文教材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定教材。但是真正适合的教材很少,教材的结构体系并不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空洞,缺乏新意,与中学教材的衔接问题较突出。有些教材编写时间较短,没有得到较全面的修订和整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缺乏,课后练习也相对较少,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这些教材并不能让他们的语文水平得到适当的提升。   3.师资力量薄弱   在目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来自其他高校的兼职教师,某些兼职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他们主要是以自己学校的工作为重点,往往是上完课就走人,有的还常有迟到早退现象发生,这样的教师很难融入到教师团队中来,更谈不上分工合作了。此外,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教师并不重视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也不愿意在教学上多花精力,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再加上很多教材的内容较陈旧,知识并没有得到更新,如果教师们不加强自身的知识更新和业务水平,就很难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教学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要求教师们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4.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还较陈旧,虽然进入了信息时代,许多高职院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但并没有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优势,许多教师还是利用传统的课件展示,对着书本讲解,缺乏新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区别并不大,都是停留在以“教师教、学生学”的这种教学模式上。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将大学语文认为是中学语文的继续,还是按照中学模式来教学,缺乏知识的延伸,也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是单纯地讲授,接着是考试,依旧停留在那种应试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5.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现在的高职院校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主要重视技术及实践的教学,以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因此,学生一般都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学习英语、技术专业及资格证书上,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也就得不到重视,采取一种应付态度,只要考试能通过就行。因此,许多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化积累等方面都相对薄弱。   二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大学语文课程重新定位方案探讨   高职院校如果要培养专业知识扎实、道德品质高尚的优秀人才,就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必须放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上,这也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点方向。这就要求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方向必须是一门具有感染力的文化或文学课程。因此,教材中应当选用一些历史文化的经典作品,再与社会现实中人们所关注的一些问题相结合,来表现真实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价值观。   2.大学语文边缘化问题解决方案探讨   大学语文边缘化是目前高职院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解决方案,一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同时对培养方案也进行修订,还可以加大对名著的教学力度,不断深化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二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可以鼓励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理念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探讨   无论是在什么学校或什么专业,良好的教学理念和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良好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何加强大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它的实用性。同时,还要将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素质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细节,为人师表。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历史当中,很多大师都担任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他们中有很多是著名的作家,如朱自清等。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做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还要把研究成果与教学相结合,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们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学识,还必须加强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做到博学多才。只有这样,在授课的时候才能自如发挥,才能抓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虽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同样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不仅要培养实用型人才,还需要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庆妃.网络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2]刁丽英.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2)   [3]俞纪东.关于大学语文师资等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3)   〔责任编辑:王以富〕

形体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

形体课是一种以舞蹈中基本功的训练方法作为主要手段,通过与音乐结合来针对人的基本姿态进行的身体活动练习。形体课是一项将健美、健身、健心融为一体,再通过结合音乐来进行练习,从而塑造优美体形及姿态和加强形体美的审美教学

如何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高中物理备课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把物理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些,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些,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提出以下教学策略。一、了解和学习新教材新大纲采用两类物理课的方式来安排必修和选修的内容,给出两类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要求。其中,必修物理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它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科学,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必修加选修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它为学习者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在能力要求上,两类物理课都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的出发点,未来社会需要多类型的人才,高中课程就应该为不同发展方面的学生打好不同类型的基础。分类型开设物理课是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果,充分体现课程规划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特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思路,不仅符合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而且是适应和促进普通高中多种办学模式的需要。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问题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6.对教学策略的反思和评价三、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案改进都可以成为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新课程理念彻底改变了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以及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知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但不好的问题,可能会让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2.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谐的情感氛围能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是通过教师的教,结合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使学生的情感需要得以激发和满足,并借助于情感对认知的激活功能而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和调动,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

信息对抗专业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 信息时代需要优秀的信息对抗专业的人才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具有多学科渗透、应用性强、主要服务国防建设等鲜明特点。目前国内开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学校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几所学校。为了适应国防建设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满足军事、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对抗与安全的专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办学条件和科研基础,经教育部批准,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设立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2 我校信息对抗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该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信息对抗技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与安全防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和研制技术;3.具有使用计算机和仪器设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熟悉有关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律、法规;5.了解信息战及信息武器系统对抗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6.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信息对抗专业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3.1光电子技术的内涵 光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于激光解决了光频载波的问题,从此电子技术的各种基本概念几乎移植到了光频段,产生了光频段的电子技术,简称光电子技术。当然由于波段不同,电子学波段和光波段在相应器件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参数上完全不同,于是光电子技术这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便从现代科学中脱颖而出。 光电子技术涵盖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成像技术、光电显示技术、红外技术等相关的各种光电子器件的知识,主要包括真空光电器件、半导体光电器件、真空成像器件、固体成像器件、热电探测器件等等,例如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PIN管、APD管、变像管、摄像管、视像管、CCD、SSPD等等。通过理解各种光电现象和光电效应,掌握各种光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参数,便很容易了解各种类型器件的实际应用系统。 3.2信息对抗专业光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2.1教学内容 (1)授课体系和重点。课程根据信息对抗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要求,着重从工程技术中应用光电器件和光电对抗的角度出发,研究光电检测和光电对抗领域常用光电器件的原理及系统构成。理论方面力求清楚易懂,阐述光度学基础、半导体物理基础、光电现象和光电效应,重点介绍常用光电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参数。为了更好的运用光电器件,对各类光电器件的外围电路也作了详细的分析,同时给出实际应用系统举例。 (2)所讲授的知识要紧跟科学发展前沿;光电子技术教科书对于迅猛发展的光电子技术来说,既是基本的,又是滞后的,教师授课时如果按教材讲解,往往会带来知识陈旧、讲课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后果,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删掉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一些现代光电子技术的前沿知识,特别是体现本学科专业特色的一些前沿知识,从而紧跟光电子技术的前沿,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索和求真的空间。 (3)注重课程与专业应用领域间的联系;专业课可理解为某一学科的基础课程,是通向学科广阔领域的桥梁。它的基本功能是引导学生明确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自如的在该学科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上钻研、拓展。因此在讲授课程各部分内容时,要和信息对抗专业的应用领域紧密相连。例如针对在军事应用领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适当加入光电子技术与现代战争、光电子技术在新军事革命中的应用热点以及光电对抗在现代军事作战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所学课程内容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景。 3.2.2教学方法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例如投影、幻灯、录像等多媒体资料,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方便快捷、形象直观、教学效率高的优势。这样使用这些教学工具,既使教师能方便清楚地讲授专业课中的各种图片资料内容,又省去了教师课堂现场作图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讲授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讲课的信息量。因此教师要积极制作教学课件、开发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下载适合学生阅读的科研论文,并推荐给学生参考。这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科研意识的有效方法。 (2)采用讲座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适当时机,安排光电子方面科技知识的专题讲座,穿插现代光电子科技知识,使学生既强化基础理论训练,又熟悉了解较多的现代光学科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3.2.3教学目标 在光电子课程改革中,把教学目标从以科学知识教育为主转变为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培养敢于创新、善于思索、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21世纪新型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文、理、工分校,存在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脱离,造成理工科生的人文文化知识和文科生的科学常识知之甚少。针对信息对抗专业的工科学生,应在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其人文精神,例如在讲解光电子课程中的科学概念、原理、方法时可提到发现科学规律的动机,提到科学家如何通过艰苦的努力甚至牺牲生命取得创新,以及这些成果的应用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从而使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自然的而不是勉强的人文教育。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精选4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1   一、一纲多本下的教学    1、教师教学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新课程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可以改变过去把课本当成金科玉律,让学生死记课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记得98年上海高考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水   题目的答案是D、水。这样命题的依据是因为课本上有“水在细胞中是最多的”的语句,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种科学证据证明答案应该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坚持错误的答案,一个方面因为高度相信高考题,另一个方面为了保证考试的时候可以那多拿2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学重结论、重识记、重应试,轻过程、轻实证、轻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等弊端。一纲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个版本教材的原话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减少了,这就促使我们教师教学从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转变,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教材,带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个呈递知识的范本,不是“圣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让学生不要盲从、迷信权威,要带着质疑去学习、去接受。对知识要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认识,而不是把它当成封闭的僵化的教条对待。    2、重视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点的组织、语言叙述、编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别,高考不可能依据教材来考核,我们如何对待这种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戏谑的生物学明言如“事实比想象离奇”、“生物学唯一的规律是:生物学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从侧面说明了生命世界的纷繁复杂。由于生物多样性等原因,生物规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发展是认识的进步,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学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学学的重点、主干、提纲,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譬如,免疫的内容以前是放在选修来学习的,现在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增加对“稳态”这个核心概念的认识。    二、要正视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重视实验不仅体现在考纲有20个基础实验的上,体现在课本大量的科学史上,更体现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明确要求上。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鲜活认识,破除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神秘感,不再觉得创造知识是高不可攀的。对实验教学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不可为了实验而实验。譬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它细分成不同的细节,融入20个基础实验教学中,要在回顾科学史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史的教学重点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哪些人在何时做了哪些事。实验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础差的可以先学习理论再实验验证,学校硬件环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实验。    三、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口号   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分层要求,实行有坡度的教学设计,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注重不同学生的情绪体验,分层辅导提优补差,加强学法指导,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阅读教材(参考书)、如何听课、如何做好笔记、用好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不管是传统的讲授演示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都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是的形式,对强调知识呈递的内容我们可以去用讲授演示教学,对一些蕴含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的可以探究式教学。一些简单的内容甚至可以用自学辅导法,课后自学法等。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2   回顾新课改几年以来,我每年所教学生的情况不同,下面把个人的一点体会记录下来。    一、认识新课改   1.教学目标方面,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现在我们的教学不应像以前那样把知识满堂灌给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3.课程实施方面,彻底改变以前的“要我学”为新课改后的“我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验,感受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认识新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新旧教材边教边比较,发现如下问题:   认识新教材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参和学生的课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涉及的相关内容必要时做一调整,从而使学生感觉所学内容浅显易懂,更贴近现实生活,不过这也并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技能训练、阅读训练和课后练习的内容。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课后制作模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注重学生运用现已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丰富课程资源。    三、在教学结构上狠下功夫   1.做到时时关爱学生,使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在教学中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状态,要及时观察他们的情绪,时时维护学生的尊严。   2.积极提问,始终贯穿课堂。要想学生在课堂45钟内都完全跟着你的思路走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有些学生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还有的可能会睡觉。所以,课堂上适时地采用个别提问或互动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并且不时地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引发并督促他积极地动脑,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问发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个别学生,不然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也就消退了,也会让学生感到老师上课时只是关注个别学生的。   3.多举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要使学生学会生物这门课,先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生物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例子,要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讲到他们所熟悉的内容,让他们感到学了书上的知识就能解释周围的所见所闻,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总之,要努力调整新课改课堂结构,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片天地。在课堂导入时,紧紧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抓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体验;还要抓住一个“疑”字突破重难点;最后抓住一个“悟”字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物教师,更应该大力积极支持和推广新课改,把“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具体应做到: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充分掌握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领先、合作学习、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的新课。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3   近些天来,赵春玉校长给高二年级做了专项的教学辅导工作,另外还就育英高中的现状写了文章。通过学习并反思以往教学,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观念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完成,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反思教学设计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思考,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因此,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反思教学反馈   在教学中,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不同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所以,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图形的分析上,学会读图,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4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一年多以来,它将老师与学生从题海战术中真正的解脱出来,由主要强调关注知识本位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终身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作为一名称职的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照本宣科”,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强化教师素质,还要不断的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笔者就新课改一年多以来的高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认真领悟教材,做好模块设计的设计者。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生物分为三大必修模块,即《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大选修模块,即《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新教材不仅是将老教材的知识按照生物科学发展史的顺序重新编排,并增加了趣味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领悟教材的实质含义,精读教材把握重难点,做好模块设计及做好各模块间衔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讲完有丝分裂后,我将第二册的减数分裂一并讲完,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合理的进行了重新安排。    2.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者。   2.1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中解脱出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全面落实课改理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勇于创造出一个敢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生物课堂。如在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时,教师不能滔滔不绝的讲,会使学习气氛沉闷,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有意识的增加互动,让课堂活起来。这样就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要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快速反应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把握及归纳能力。   2.2转换教师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学会角色的转变,大胆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学生一看就能懂的不讲;学生自学就能懂的不讲;偏、难、怪的不讲;本章小结、课外阅读不讲,但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例如,在讲《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节时,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转录和翻译的插图是学重点掌握的内容,要讲精讲透,而让学生区分核糖和脱氧核糖、DNA和RNA的区别时,教师让学生依图分析即可。又如基因漂变定律、基因的连锁定律等这些偏难怪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又要打好情感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如“你太棒了”、“我都没有想到”、“太好了”、“真棒”等,教师不要吝啬赞美之词。更要注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落后生”,在课堂中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错误要正确对待,做他们学习上的引导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好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新课标》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3.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结构主线。对一些概念的学习,可以利用概念图的方法,把每节、每章的概念形成网络图,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成良好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白,在这一节或一章我应该知道什么,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长期坚持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利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一个我们值得提倡和探索的课题。   3.2突出生物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突出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结论是怎样产生的?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让学生进行探究,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讲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时,设疑,假如你是艾弗里,你将怎样做?让学生身临其境,假如我是科学家将怎样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3.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做学生的表率,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说话、睡觉、抄袭作业等行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出现上述有关情况,还要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提出要求,邀请学生互相监督,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科研型的教育者。   只有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学生才爱听你的课。教师要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为学服务。教师利用类比、归纳总结、顺口溜等方法及时总结所学知识。例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利用类比的方法容易搞清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及相互联系。例如八种必须氨基酸的记忆比较复杂,就可以根据谐音编一个顺口溜,如甲(甲硫氨酸)借(缬氨酸)了(赖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两(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就很容易记忆,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保存亮点,改正不足。转化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素质,做一个科研型的高中生物教师! ;

音乐课程教学领域包括哪些

音乐课程教学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演唱与演奏;2、表现与创造;3、感受与欣赏;4、音乐与生活。

想要《深度报道》或《深度报道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讲义

第十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一、教学内容 (一)深度报道的理论回顾 1. 深度报道思想的演进 2. 深度报道的一般特征 (二)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写作 1.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 2.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3. 预测性报道的写作 (三)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写作 1. 整合报道的写作 2. 连续报道的写作 3. 系列报道的写作 二、重点难点 (一)本章的重点 1. 深度报道的一般特征深度报道的特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深刻性、广泛性、整合性与递延性。 2. 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 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一般包括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三种。 3. 组合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常见的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有三种形式:一种强调空间上的拓展,即整合报道;一种是在时间上的跟随,即习称的连续报道;另一种是在视点上的铺排,即系列报道。 (二)本章的难点 1. 深度报道的整合性 在新闻传播领域,随着新媒介,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整合报道显得特别突出。网络对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技术特点的兼容,即是一种典型的整合。如果说网络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整合者,那么深度报道就是新闻表现形式的整合者。深度报道的整合性,就宏观而言,首先是对新闻观念的整合,其次则是对新闻文体的整合。 2.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 调查性报道(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 一般新闻报道总是受制和听命于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强调记者应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大众;而调查性报道则注重钩 稽那些被有意隐蔽、不欲为人所知的内幕,它主动性更强,而对报道的时效则没有限制。一般报道只报道孤立的、公开的突发事件的表面结果,而调查性报道则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重要体裁,调查性报道有自己较为鲜明的写作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展现调查过程,二是 观点的交锋 。 3.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解释性报道( Interpretative Reporting )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代表着现代深度报道的最高成就,是深度报道中最重要的文体之一。 解释性新闻的“解释”有其特定含义。这个解释,主要是用相关事实来解释,而不是用观点来解释。解释性报道的作者依然尊重新闻报道的理想,那就是用事实说话,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始终隐藏在事实的背后。广义地说,新闻评论也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解释,但这种解释是作者用观点和推理进行解释,个人特征鲜明,有极其浓厚的主观色彩。因此,尽管效果相类似,但解释性报道与评论不是一回事。 记者在从事解释性报道的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要用事实来解释事实。 “ 以事实解释事实”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数据化解释、 对比解释、引语解释。

怎样理解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需要新设计。新的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优化和物化的体现。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所谓科学性,是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反映阶段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对实际教学有指导作用;所谓艺术性,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日臻精致、完善,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对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 探 讨】 一、新课程呼唤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对课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要着力培养“五种人”:即乐学语文的人(兴趣领先,快乐第一)、会学语文的人(学法指导,重中之重)、具有文化底蕴的人(积累感悟,尤为关键)、善于运用语文的人(学用结合,实践突破)、具备终身可持续发展素质的人(三维目标,立体推进)。而要实现培养“五种人”的目标,就应该给学生一个快乐、对话、开放、感悟和探究的语文课堂。 (一)呼唤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 快乐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实践,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强烈,以学为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第一条金科玉律就是快乐。”怎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呢?要求教师在确立课堂教学“零”理念(即情感交流的零距离、师生互动的零位差、教学效益的零损失、考试评价的零功利)的前提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个充满”: 1、充满情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把一节课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必须把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放在首位。2、充满激励,让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 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多是批评的教育、挑错的教育,孩子们犯点错误就不依不饶,有毛病就批得狗血淋头,实质上那不是在对待学生,而是对待敌人。现在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激励的教育,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提出的“二主”(以激励为主、以训练为主),其中之一就是“以激励为主”。那么,怎样使教学充满激励、使学生具有学习的信心感和安全感呢?主要采取三条策略:①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②民主平等的原则,多和学生对话、商量;③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提倡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课堂用语。比如,促其成功:“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帮其成功:“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说清楚些吗?” 3、充满赏识,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赏识能使人灵感涌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可能赏识学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同时,要求教师的课堂评价更有赏识性和期待性——善待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他们回答问题中的微小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说学生不行就是学校不行、教师不行,应该检讨的是学校和教师。有人问一位日本教师:“你们班上谁最差、谁最笨?”这位教师说:“不知道,我们班里没有最差的学生,更不存在笨学生,只有在不同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足够的耐心,就能读出每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快乐。欣赏是一种善良,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哪怕是对学生最细微的进步! (二)呼唤一个对话的语文课堂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教育理论家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标识。”目前,对话已经超出了原初的语言学范围,成为一种渗透于人类一切行为的意识或哲学,它不仅指人与人之间透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也包括人与文本、人与自我等的理解或反思。以此意义来划分,对话教学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三种课堂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阐释,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是指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段的师、生的自我对话。在课堂上,几种对话形式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根据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进入对话状态的语文教学主要由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与学生的自我对话所构成,并且具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积极参与、面向生活的广阔天地、能挖掘无限的创新潜能四个显著特点。因此,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必须抓住三种对话状态、突出四个显著特点: 1、生本对话,充分感悟——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 生本对话就是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将学生阅读文本视为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将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是对这种解读的最高明的形容。 2、师生对话,丰富引领——让学生与教师对话,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 作为语文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而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 3、生生对话,互动交往——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使学生在交往中不断发展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生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生生对话主要有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三种形式。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方式上不应再是单向的传授与示例,而是平等对话、合作探究。由于对话的地位是平等的,气氛是民主的,内容是“非预设性”的(开放的、动态的)、目标是“非精确性的”,感情是真实的,方法是“非指示性的”,因而对话教学与我们传统的驯化教学状态相比较,至少具有四个显著特点或优势:具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面向学生的广阔天地、能挖掘无限的创新潜力。 (三)呼唤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追求的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师心态的开放等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就是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在教学中要能真正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必须在教学时空、教学课型、教学内容等方面实施开放策略。 1、 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 传统教学的教学时空是封闭的,以上课、下课铃声为教学的起始和终结,教师走进课堂才表明教学的开始。开放的教学时空是没有严格的起点和终点的,它包括:①课堂的时空向课前开放。比如,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先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以便课堂上与教师、同伴、文本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特别是作文教学,如果事先让学生拟题、议题、定题,给学生1~3周准备时间,到作文课时,学生就会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②课堂的时空向课后开放。下课铃声绝不是教和学的休止符,它应成为继续探究的新起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是把所有问题解决在课内,而开放式教学则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向生活。如 【案例片段】教学《落花生》一课,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落花生的品质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异同,你想做什么样的人?课上教师不给统一答案,让学生在课外去采访当地普通劳动者、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把这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讨论引向更广阔的时空。 2、 教学课型的开放——创新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 开放的教学课型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将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型:二是不搞统一的教学课型,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鼓励百花齐放,鼓励争鸣,鼓励尝试。 【案例片段】这里介绍几种开放式教学课型: ①质疑式:操作程序为“学生质疑→带疑阅读→尝试讨论→大组交流→解疑存疑”。 ②讨论式:操作程序为“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材料→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③辩论式:操作程序为“学习新教材→确定讨论题目→分组做准备→两组展开辩论→辩后师生小结”。 ④茶馆式:操作程序为“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作评点”。 ⑤小组式:操作程序为“自我尝试学习→小组交流体会→小组代表发言→评出优秀小组”。 ⑥采访式:操作程序为“教师明确提出采访要求→个人(或小组)采访有关人员→写好采访记录→汇报采访情况→得出采访结论”。 ⑦主题式:操作程序为“课前明确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充分表达想法→师生共议主题”。 ⑧主持会议式:操作要领为“学生充当节目主持人,教师退居二线做导演,整堂课由学生主持、串连、设问、解答、存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3、 教学内容的开放——开发学习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由新课程中“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决定的。以往教师的教学依据是学科教学大纲,关注的只是学科知识本身的输出与输入,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即是教学的目的;新课改中诞生的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每一节课教学什么不做硬性规定,这就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营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案例片段】开放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师生周围有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一是用好有字之书,包括教科书(引导学生读好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教材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课外书(古代多少学者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如果诗人说“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学生则是“功夫在课外”。“开放阅读,创新作文”之路——“三轨阅读”:“一轨”读好教科书,“二轨”读好学校指定的课外必读书,“三轨”读好学生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创新作文:走出命题作文封闭的圈子,低年级以创作童话为主,中年级以创作儿童故事为主,高年级以创作儿童小说为主,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畅想童真、童心、童趣)。二是关注无字之书,因为教学起源于劳动、生活,理应回归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应该随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三是开发自己的书,就是根据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呼唤一个感悟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从心里学角度来描述语文教学过程的心理动词有很多,比如“感受、体验、想象、体会、思考、感悟”等。事实上,“感悟”与语文及语文教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感悟”一词所提示的心理特征更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阅读特别强调“感性、感觉、感悟”,文学作品的阅读特别强调“多义性”,不能以“一解”去断然地统一“多解”,去否定“多解”,不能用“人解”(别人的解)去统一“我解”(自我的解),去否定“我解”。诗歌的阅读就更应如此,传统的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教学规律,应树立“以人为本,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因为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郭沫若把音乐性看作是诗的生命,只有吟咏、诵读,才能把诗歌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朗读应该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该是阅读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的目的有三个: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要在感悟中体验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书籍,可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于是有人说,读书会改变你的气质,读书会让你脱俗,读书会使你变得聪明……”教育 家朱永新 教授说过:“让学生利用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精华的作品牢牢刻在心灵深处,融化到血液里,努力让这些浓缩了中华民族品格和精神的作品,构成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我们应该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孩子的日益长大,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清流,滋养他们的思想,升华他们的人生。” (五)呼唤一个探究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增强学生创造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焦点、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重点。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综合的、自主生成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有利于克服基础教育课堂长期存在的“三重三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的弊端,有利于满足学生渴望探究的心理需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实践证明,探究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无知意识,探究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发展,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人格品质。怎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或者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呢? 1、激发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乐于探究 2、设计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善于探究 3、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勤于探究 总而言之,语文新课改要求我们着力培养“五种人”,而有效培养“五种人”就必须从建构快乐、对话、开放、感悟和探究的语文课堂入手。 二、新课堂应该怎样进行有效设计 根据新课改对语文新课堂的新呼唤、新要求,对语文新课堂的有效设计,必须从重新认识教学设计的意义、确立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入手,着力于创新设计思路、改革设计方法,特别要注重研究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对财务会计这一课程教学有何建议

  一、理论联系实际,尽量让学生从实际工作中运用原始凭证做账  目前,我们使用的财务会计教材主要分为货币资金、往来结算、存货、长期资产、工资核算、收入成本、报表等七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章节来分析要使用到的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法等,但教材中并无实际的传票和传单能让学生看到。如银行存款结算业务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证等八种。教材中名列了每种方式的概念、特点和使用规则方法,但无票据的模版融入,学生只能很抽象地记住概念。假如每种结算方式都附上原始凭证,学生便很直观地知道每种单据的不同之处。因此,适当增加一些单、证、章、帐、表等原始单据,争取做到形象直观、深入浅出、通融易懂。  二、适当增加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内容和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按照中小企业的标准,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人数的97.11%,国家先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特点制订的。而财务会计教材也是针对一般纳税人的中大企业业务核算的,根据中职学生的就业层面和知识结构,将来运用到的知识跟小企业会计制度密不可分,众所周知,小企业和中大型企业会计处理截然不同。如中大型企业要求会计计量方法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小企业资产不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只要求按照简化的权益法核算,中大型企业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在会计处理上,小企业存在很多明显不同的地方,这些都应该加入教材,使学生平时就应当掌握。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2013年1月1日就要执行了,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了,学生学习此部分内容迫在眉睫。  三、删除一些发行债券、债务重组等一些适用大型公司上市企业的内容  中职课程的设计应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指导方针,针对中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未来就业的主要针对层面,在就业后不需要用到的内容,如发行公司债券、债务重组、融资租赁、非货币性交易、合并报表等不常见货适用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的财务处理可以删减。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也可适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符合中职中专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建立实训平台,模拟会计岗位  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对学习者要求较高,首先必须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去运用。会计岗位包括出纳岗、资金管理岗、往来结算岗、存货核算岗、长期资产管理岗、工资核算岗、税务核算岗、成本费用岗、收入利润岗和总账报表岗等。学生在学完每一章节后,应紧随此岗位进行模拟操作。如存货核算岗位,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收料单、发料单,更不会填制,只有在平时学习就应让学生轮岗实习操作,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习运用理解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可通过教学视频展示一些会计工作必要的手续过程  例如银行存款这个会计科目,很多学生掌握了如果运用借贷记账法登帐后,去到企业却不懂如何开户。因此,教材可适当增加如何开户的VCR视频教程。通过VCR视频播放的方发展示手续过程:首先填写开户申请表,等银行审核有关证件后,再填制银行印鉴卡,最后购买银行结算凭证等。  教学是一个不断探讨的过程,只有不断进行研究,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科院校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本科院校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课程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关于课程改革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和难点问题。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模块之一,也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鉴于多年的教学思考,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有些企业甚至将薪酬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之中,科学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员工稳定、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绩效,而且有利于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薪酬管理课程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模块。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又要培养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然而,在当下的薪酬管理课程的定位、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本文思考和探讨的出发点。    1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薪酬管理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薪酬管理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务操作的课程,应用性很强,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尤其是纯理论、满堂灌已经严重与应用型本科教学方式不相适应了。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兴趣在前阶段较大,随后会慢慢减弱,逐渐感觉到学习知识的枯燥乏味,即使跟未来职业密切相关,也仍然无济于事。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1.1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严重脱节   薪酬管理课程的性质决定其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具体实际的操作方法。薪酬管理这门课程的很多知识点仅仅靠单纯的记忆和理解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但是,实际上实践教学的课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基本上只有一周的校内模拟实训,缺乏企业实习实践经历。受惯性思维影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而较多理论又过于复杂,脱离了实践需要。学生们对薪酬管理课程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薪酬管理就是公司内部关于考核、工资、核算、表格制造等,而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1.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有时结合视听法讲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展开教学。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单纯地听课,传统的理论讲授虽然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大量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过于注重单纯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掌握现代企业所需的技能,也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1.3考核方式无法体现教学培养要求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多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考勤和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组成,根据课程的性质成绩比例有4:6、3:7、2:8三种,考核方式有开卷和闭卷两种。而薪酬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相对偏重理论,自然是闭卷考试,二八开,试题是由课程任课教师从布置的作业或者书本讲过的内容中选择考点,所以闭卷考试存在“划范围,圈重点”现象,学生强制性地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考试完之后往往感到收获甚少,“60分万岁”的心态较普遍。闭卷考试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把实践教学内容有效地纳入考核范畴,这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符。采取试卷的测试方法虽然能够衡量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但是无法考核出学生掌握薪酬设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与企业对薪酬管理人员的要求相脱节。    2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各高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由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同,各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工作各有差异性,所以造成薪酬管理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2.1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   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但高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及时变化,仍然以理论素养为主导,学生接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大落后于社会需求,一本教材沿用多年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薪酬管理课程,任课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考虑,一旦选定某种教材就会使用多年,课件和知识内容也很少更新,与社会现实需要有些脱节。薪酬管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发展非常迅速,所以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实际需要,以至出现老师课堂讲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上或已经被淘汰的现象。   2.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应用能力提升乏力   虽然近年来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了校企合作、产融结合的力度,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效果凸显,但对于很多商科专业来说实习实践仍然是硬伤,虽然有些现场参观,很难有真正的.实践机会,只能看到些皮毛,俗话说“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校企合作签约了很多单位,很多只是停留在协议的层面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校内模拟实训来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而薪酬管理这门课程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多些机会参与实践,仿真模拟固然重要,但缺乏真实的情景刺激,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关于薪酬管理的很多细节问题还是一知半解,如薪酬战略也只能停留在概念上。   2.3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实战经验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客观要求课程讲授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但是目前本科院校任课的教师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再到学校任教,企业工作的专业经历空白,显得理论有余而实战经验不足,于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倾向于理论教学,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鼓励老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中任职锻炼,也请一些企业高管或技术人员来学校指导实践,但很多时候是走马观花,效果不佳,这些都是摆在现实中的难题。另外,薪酬管理由于是专业核心课程,难以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学时分配的问题,偏废任何一个都不是好的选择。    3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专业领域具体的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工作,加大产融结合、校企联合力度,打造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初期可以与一些本土化的大型企业开展合作,以顶岗实习等方式轮流让学生进驻企业,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既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可以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既可以学习企业规范管理又可以培养职业素养,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后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初创型的公司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公司,学生可以通过前期培养的实践能力,对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诊断,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方案和措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优化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薪酬管理课程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任课教师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对薪酬相关工作的岗位职责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讲授具体实际的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从企业或者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事薪酬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获取有关薪酬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其工作职责,梳理其工作流程,提取其典型的工作任务,任课教师要根据薪酬相关工作的流程和其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清晰的薪酬管理课程学习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3增加研究性专题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研究性专题,可以加强学生对薪酬管理的认识,同时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准备。具体流程是由教师给出题目及相应的参考文献,学生通过大量浏览文献、制作幻灯片、课堂展示及课堂答疑。该环节也计入期末考核成绩,考核学生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如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等课程,让学生能从系统的角度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3.4教学手段多样化注重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大实习实训的硬件软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建设人力资源实训室,购置薪酬管理的教学软件,增加实训课时比例,加大薪酬设计、薪酬计算等操作性环节力度。对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除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结合实验教学、社会实践调查、校内科技活动、网络教学平台和文献综述等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多方面了解现实企业薪酬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薪酬管理是一门实战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发挥好校企合作平台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孙静,舒昌,梁欢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创新设计——以《薪酬管理》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3(4). ;

钢琴启蒙课程教学内容

1. 少儿钢琴启蒙用什么教材比较合适 既然是启蒙,基础就非常重要,尤其是手型方面的问题,启蒙的时候不注意,以后很难改。 再一个就是,尽量让孩子懂点简单的乐理知识,要让孩子明白谱子的演奏方法,以减少孩子对老师、家长以及陪练的依赖,现在很多学生都是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喂给他们,他们对拍子、节奏什么的根本就没有概念,相等难度下,换个曲子就不会弹。所以,在启蒙阶段就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刚开始可能会慢,但是渐渐地,效率就出来了。 2. 钢琴启蒙是一对一教学还是小班教学 一对一,老师可以花全部的精力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也会用心的多,毕竟大眼瞪小眼的距离。而小班教学孩子多,老师分心,并不能太好的进行教学,影响教学 3. 如何正确启蒙孩子的钢琴教育 钢琴是现今社会开发儿童右半脑与智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儿童钢琴启蒙阶段则是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启蒙阶段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发展。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应先从学习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再分四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学习非连音奏法,第二阶段学习连音奏法,第三阶段学习跳音奏法,第四阶段学习将三种奏法进行综合练习。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还需要教师选用适合的教材和家长的配合与辅导。家长的配合与辅导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 连音奏法 非连音奏法 跳音奏法 教材选用 家长的配合与辅导 现今社会,钢琴在全世界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成为儿童学龄前音乐教育的首选乐器。这一方面上因为钢琴本身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丰富表现力;另一方面因为钢琴是所有乐器中唯一能让儿童以最轻松自、最没有负担的姿势坐着演奏的乐器;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表明,学习钢琴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径。学习钢琴不仅使儿童的脑、眼、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协调配合,还能使儿童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听辨能力,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和忍耐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所以有人说,学钢琴的孩子会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在我国,钢琴的普及教育是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全国性的社会教育园地已经形成,其规模之大在世界音乐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然而,正规的、合格的钢琴教师人数远远赶不上日益壮大的琴童队伍。于是出现了师资队伍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对钢琴教学一知半解,有的自己根本没有正规学过钢琴的人也挂起了钢琴教师的牌子,使不少家长上当受骗,苦不堪言。如果广大的琴童家长都能懂得一点钢琴启蒙教学与辅导的常识,情形就会大大不一样了。 “启蒙”又称为“入门”,就是为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在钢琴学习阶段划分问题上,有人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启蒙教学阶段归入初级阶段,也有人将启蒙教学单列为一个阶段。后者意在突出强调启蒙教学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论调:“程度深的教不了,一点都不会的还不好教吗?”“先找个老师学了再说,以后再换个好老师。”在这些人看来,启蒙教学是从零开始,是最无关紧要,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恰恰相反,钢琴启蒙教学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钢琴教学也是如此),更不是上件无关紧要的事。钢琴启蒙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前途。因为钢琴启蒙教学犹如盖建高楼大厦,要先打好地基,如果地基不结实或者打歪了,楼是盖不高的,即使勉强盖上去了,迟早也会倒塌。 成功的启蒙教学首先是使学生热爱钢琴艺术,继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负责任的启蒙教学会误导学生和家长,以至因“先入为主”而养成许多不规范的,甚至是错误的习惯和方法。今后即使遇到好老师,也难以纠正过来,往往不得不半途而废。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对象多为学龄前儿童,一般以五周岁左右开始学琴为宜。年龄太小,柔软的手指难以适应钢琴键盘的重量;年龄太大,则会错过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第一步应从学习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正确的弹奏姿势包括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手形。演奏者坐的位置要对准钢琴正中,座位高低以小臂与键盘同一水平,座位前后以肘弯略大于直角为宜,双脚置于踏板前,脚下垫物以膝弯不小于直角为宜。上身要端正自然,微向前倾,肩背放松,只坐琴凳的三分之一。演奏者手的姿势应当自然呈半球形,掌关节撑起,指关节突出,手腕自然放平,肘部放松,五指立起来,用手指指尖触键。 4. 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 在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门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生简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李斐岚,董钢锐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采用了以中央c为主的入门法,突破了以往此类教材的音域局限,从3指开始学重量落下,逐步扩大到其它各个手指的方法已被公认为最好的方法。 学钢琴的启蒙阶段,其实在网络贴吧上你可以搜索到:学钢琴最怕走弯路 哦 讲的就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家长 5. 钢琴启蒙教材有哪些 一般上小孩子学钢琴都是从儿初和小汤1开始学习,你去书店问问他们就知道是指哪两本书了。 6. 小孩子钢琴启蒙第一节课该上些什么 我不这样认为。有经验的老师会先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对音乐的敏感性。其次才是坐姿、手型、还有认识键盘等等一些很基本的知识。 7. 钢琴启蒙课程适合多大的孩子 钢琴教育作为音乐素质培养的一种方式,作为乐器之王自然成为学习的首选。钢琴启蒙课正常3-4周岁以上小朋友就可以,晚一点五六岁开始都可以 8. 浅析钢琴启蒙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 *** 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 *** 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 9. 学钢琴的步骤 课程该怎么安排 一,正确的钢琴课程学习顺序分三步: 1,声音(音乐表现) 没有良好的富有表现力的声音,那不是音乐。太多的训练的多年的钢琴演奏者毫无乐感,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甚至不如那些没有经过一天音乐学习的普通人。因为音乐是符合人性的,所有人只要“人性”还在,就能领悟音乐。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可以加快这个领悟的过程,缩短领悟的时间。 2,读谱技术 乐谱是通往音乐的导航图,正确高效的读谱技术,可以让你迅速地找到“音乐本身”。优秀的钢琴课程必须要把读谱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基本的读谱技能是钢琴学习前2-3年必须彻底解决的问题。 3,演奏技术 演奏技术是通往音乐的交通工具。没有良好的技术体系(注:指以非连音、断奏和连音3种触键法为基础的10多种基本技术,以及根据音乐情境生成的成千上万中不同的声音。),你拿着乐谱这个“导航图”,也到不了音乐的圣地。 拥有良好的技术体系,你的交通工具就是“飞机”“高铁”,一般水平的技术能力,你就只是拥有一辆破卡车或拖拉机,再或马车、牛车,没有技术能力,你就是走着、趴着往目的地。 二,钢琴课程安 1,初级班学习时间长 现在一些学生在刚刚接触钢琴的时候,对钢琴非常的陌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不高,所以现在的音乐培训班会对这些钢琴课程进行由少到多的安排,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培养这些孩子对于钢琴的兴趣,后期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快速的掌握弹钢琴的方法。 2,中级班学习时间适中 现在初中生一般都会报钢琴的中级培训班,这些音乐培训班的钢琴课程安排也非常的合理,在周六或者是周日的时候,基本上是在上午的8点,到中午12点4个小时的时间,给这些初中生提供练习钢琴的时间同时对弹奏的过程,指出缺点及时的改正。 上午的时间能够让孩子头脑更加的清醒。 3,高级班练习时间长 现在基本上是一些有一定的钢琴基础的孩子才会报高级的钢琴培训班,这些音乐培训班对钢琴课程的安排也符合这些孩子的接受能力,这些报告及培训班的课程的孩子,应该对钢琴的基础性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的牢固同时对一些简单的曲目也弹奏得非常不错,所以在课程的过程中,就需要这些教师穿插一些高难度的曲目。 需要这些学生长时间的练习,一般高级培训班他的时间大概在一天的时间。 (9)钢琴启蒙课程教学内容扩展阅读: 学钢琴注意事项 1、分与合:先分手练,左、右手都练得很熟了再合手练。 2、慢与快:先慢练,慢练过程中力求求准确(宁慢勿错)。练熟了以后再逐渐加速,直到练到曲子规定的速度。 3、零与整:不要一上来就大段大段(甚至通篇)的练习,把曲子分成若干小段(尽量按乐句分段)逐段练习,练到一定程度再合并若干段练习,最后才是整首曲子的合练。 4、易与难:抽出难点,重点攻关。对较难的乐句、段落、甚至是小节,都不能凑活,越是难点越要下苦功夫。每攻克一个难点就会升上一个台阶! 5、看谱与背谱:看谱练习可以锻炼识谱、视奏能力,背谱演奏是基本要求,因此看谱与背谱 能力需交叉进行练习,不可偏废。 10. 钢琴启蒙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艺好学的教学方法是把枯燥的钢琴课程融入到游戏里边,把孩子带入到一个场景里边学习,孩子能体验到学琴的乐趣,很有兴趣。

浅议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

浅议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 【摘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许多教师仍继续使用应试教育的思维、观念和方法去教学。教学改革对中学 语文 教师提出新型化的要求:一、观念必须更新,二、具有新的开放的知识结构,三、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四、思维要兼容并蓄多视觉,五、学习使用创新思维方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语文 教师;要求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将长期以来的“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已经贯彻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使用各种新的教材。可是不少教师却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表现在:一、用应试教育的旧思维、旧观念、旧方法观念来教素质教育的教材,二、知识结构陈旧,三、习惯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四、视觉单一狭隘,五、沿用旧的思维方式。这些情况不能适应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对中学 语文 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新型化。 一、观念必须更新 (一)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其观念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认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死背硬记知识成为考试的唯一内容,普遍的题海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习内容陈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 应当迅速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将自己由主宰变为主导,将学生由被动的容器接纳变为主动的学习主体。 (二)关于 语文 的理念。长期以来,人们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不断讨论,曾认为要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后又认为政治教育与 语文 知识并重,这些都没有还 语文 本来面目。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 语文 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 素养。2、正确把握 语文 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 课程。 二、必须具有新型的知识结构 (一)全面的知识结构。 语文 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 语文 和其它学科渗透、交叉,英国的英语(即 语文 )教育思想就强调了其“学科交叉观”。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3] 语文 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过去的学科实行条块分割,使教师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如不懂外语,不会使用计算机,不了解科技新发展等。这些巫待改变。 (二)开放的知识结构。过去的知识呈现封闭性,常用单一的不变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如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权威的论述静止地认识。客观现象极其复杂,主观世界又极其博大,应当从许多方面综合研究,要以变化创新的观念去认识。 (三)反思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育是接受学习,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是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进行素质教育应当使用“发现学习”方法,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倡导运用探究的技法去发现学科的基本原理,首先要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反思,这样的话,就可以发现许多新东西。 三、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 (一)要有选择教材的能力。教师要有辩析的眼光,要能够独立选择教学所侧重的内容。 (二)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 (三)教师要能将这篇作品与别的作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发现其思想上真知灼见,艺术上独到之处。 (四)教师要能认识教学参考和他人之说的正确与错误,妥贴与否,而不迷信盲从。 四、思维要兼容并蓄多视觉 现在使用了新的教材,鼓励学生思考、想象,学生的各种回答都有可取之处,都应肯定。可是不少教师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岂能多种答案共存,如太阳只能是红的,月亮只能是白的,怎能说太阳是黄的、白的、黑的、绿的”。这就表现出长期以来的单角度思维、直线思维、轨道思维的思维方式。几千年来,人们的思维在儒家思想的“道”中运行,在皇权圣旨的方向活动。前几十年,人们的思维在领导人语录的轨道中运行,是单一的。如今这种思维还有遗留。如果思维在多线条、多角度情况下,就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答案。从多视觉的目光看,太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下,其颜色是变化的,不相同的。早晨的太阳是红色的.,接着变橙色,中午是银光耀眼的,有云雾时,它或白或灰,在绿窗内看,它是绿色的,在日蚀时又是黑色的……要改变狭隘单一的思维方法,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气度兼收并蓄。鼓励学生以多维视觉去观察、思考、想象,去发现和创造。 五、学习使用创造性思维方式 (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如首先要重视横向分析,纵向剖析等分析综合方法。 1、横向分析法。如《西游记》有27路妖魔鬼怪,可分两类:A类,14路与神佛有关系,又分两种:a.神佛所派;b.私欲作怪。其结局皆受神佛庇护而保命。B类,13路与神佛无关系,其下场是4路被收用,9路被斩杀。这里边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维认识意义。2.纵向剖析法。如日本在“二战”后是战败国,但其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20年间提高了5倍,其原因,不是劳动力增加,而是技术的发展创造。因其重视教育,大量投资,教育经费增加10倍,占总预算20.40。如此方法甚多,兹不赘述。 (二)强化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和联想。应当“精,八极,心游万初”。(陆机(文赋)形象思维是驾着浮想联翩的宇宙飞船去遨游太空的,这是创造的开始。1、联想的方式:①接近联想,是因时间或空间接近而引起的联想。②类似联想,是因性质形态相似而形成的联想。③对比联想,是因形态、情境完全对立或相反而形成的联想。2、想象的方式:①再造想象,是根据他人形象化描绘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新的过程。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绘,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又分三种:A推测想象,推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现象。B融合想象,重新融合成全新形象的心理过程.C抒情想象,是借事物抒发自己情怀的想象。

数学教师课程教学计划5篇

计划本身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以下是我整理的数学教师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数学教师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 教育 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 学习 方法 ,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 记忆方法 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 逻辑思维 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 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 文化 。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数学教师课程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了解七(3)班有57人,七(6)班有53人。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 抽象思维 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 总结 ,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三、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德育并重,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发展学生的素质。 2、兴趣是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数学教师课程教学计划3 一、班情分析 通过查阅新生录取成绩册,对比小学平时成绩与小学 毕业 成绩,以及对部分新生的调查摸底,发现本班新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虽然不乏高分,但普遍成绩较差。数学不及格的人数达到半数以上,甚至多名学生数学成绩是十几分。从小学毕业试卷分析可以看出,相当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简单计算,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日常生活入手,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将其转化为 理性思维 。通过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堂作业、课后巩固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探索、学会总结规律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有理数和整式,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运用代数式进行描述。通过对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线和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并用有理数、代数式表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点、线、角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三视图、展开图,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培养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解决问题过程相互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并对其分类和比较大小;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并利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化简和计算;理解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解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通过日常生活事例引入代数式的概念,进而导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并对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式的理解和对数的认识。本章重点内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及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将其熟练的应用于整式的计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既是本学期重点内容之一,也为今后学习 其它 方程的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从生活图形、图案入手,通过对点、线、角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逐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本章的重点一方面是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性质,并进行线段和差、角的和差的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另一方面是着重培养学生看图和识图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数学教师课程教学计划4 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我继续担任六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上学期我们五年级搞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我总觉得这是“换汤不换药”的一种形式,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学期初的培训,我觉得,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学习他人的 经验 ,加上自己的思考,真正将课改进行到底。 第一、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地提高,在暑期的期末测试中分别取得了均分第三、第四的成绩。然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 懒散,家长监督力度不够,使得这些学生学习兴趣差,积极性不高。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提高呢? 第二、把学习和吸引内化,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教师觉悟了,教师改变了,课堂教学才能发生根本性的质的改变,如果不转变教师的观念,将成为课改路上的绊脚石。 1.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实现四个转变。 ①从教学设计上就要体现“教”向“导”的转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时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 ②教学组织上从以班为单位的学习组织向以组为单位的学习组织的转变;这个转变已经开始,不过我们缺少的是对小组合作的组长和组员的培训工作,所以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 ③课堂流程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学的过程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让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学习,哪怕出现“组长一言堂”,也要让“教师一言堂”成为过往。 ④教学评价由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转变为学生学得是否有效。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是经常的,他们的思维的碰撞后产生火花,努力做到“记得住(看到的记得住)、学得好(动手更能学得好)、悟出来(悟出来才是自己的)”尽量少让学生听到(听到的忘得快)。 2.以情感优化课堂,让学生喜欢上课。 师生关系的境界是相互欣赏,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尊重、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出身、环境、社会背景各不相同,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时刻记着“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有了差异意识,也就有了宽容之心,有了宽容之心,也就有了允许学生出错的心理准备,心态平和了,也就会对不同的学生做出公平、合理、恰当的评价了,就能做到“措辞恰当的批评学生,适当夸张地表扬学生”“好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会得到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使好学生更出类拔萃,“差”学生自信满满的进步! 第三、改变教学行为,让学生享受课堂 将小组合作进行下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课始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一节再精彩的内容,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心设计,也会显得黯然失色。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动脑子,想办法,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然后以极大的热情学习新知成为我们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2.课中放手,给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把课堂让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做好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一一碰撞,老师在学生一次次的碰撞中做好“导”的作用,课中不停地备课,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予应有的评价和指导,争取做到她的“三不讲原则”(学生自主学习之前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学生虽有困惑,未经小组交流的不讲)和“五个尽量”(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把课堂让出来,让学生动起来。 3.课中等待,给学生合作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学会等待,做到学生虽有困惑,未经小组交流的不讲,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表露”,在互动交流中“发现”,在开放思维中“碰撞”,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之“众人拾材火焰高”的快慰。 4.课中倾听、引领,给学生展示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欣赏和质疑。课堂一旦进入探究状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交锋会碰撞出惊人的、超长的、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这个时候的教师既是一位积极且平等的参与者,又是一位平静且智慧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判断。越是热烈的讨论,学生越是应该认真听、准确地把握、敏捷地判断。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学判断、学表达、学赞赏、学质疑、学辩护、学让步。 第四、积极与同事合作,博采众长。 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有好几个,我要利用这一资源,和同事们多商量,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小组合作这种模式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都在摸索,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搞好小组建设,如何培养组长和小组长,如何培养组员,告诉学生什么时间干什么,怎么干,汇报时如何汇报,展示时如何展示,交流时如何交流,等等都是急待解决的。 我将以课改为契机,以课堂为“战场”,积极投入到课改的洪流中,努力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数学教师课程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1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数学教师课程教学计划5篇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5篇 ★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五篇 ★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5篇范文 ★ 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5篇 ★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5篇大全 ★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精选 ★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 学校数学老师教学计划5篇 ★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五篇范文 ★ 学校数学老师教学计划参考5篇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简介]田锦秀,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中教一级。   (吉首一中,湖南吉首416000)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那门课程,也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开篇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我觉得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喷水成图”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从而兴趣嫣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二)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彩色胶片的发明联系照相及电影、电视;塑料联系许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这一课题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导致峒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峒河两岸的居民、医院及峒河上游的农村、工厂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 教学设计 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峒河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②峒河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书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①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②溶液与生命运动;③土壤的简单分析;④水系的变迁及水资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华现象;⑥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⑦新能源的开发使用;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面对发展中的人,化学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要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线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给学生设计步骤的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不再担心学生出错。例如,在探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时,会出现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不出现浑浊的现象。我不预先告诉学生这一现象,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现象很不一样:有的石灰石取的多,有的盐酸取的多,石灰水取的也很不一样。针对这现象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化学反应的现象与药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然后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实验的习惯,能根据教材的提示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用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粉笔炸弹、制作叶脉书签、会长毛的鸭子、配制去污剂、汽水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绪言课中就补充趣味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第六单元课题一中补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铅笔芯导电、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墨水等实验;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改进,即将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烧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尾气的处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点燃;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当然,我们学校从初三到高三四个教学年级四十多个教学班,只有三间化学实验室,让每一节化学课都在实验室上那是绝不可能的,教学器材也远远不够。所以,只有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一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老师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就用面碱和醋在有盖的塑料杯中进行;酸碱指示剂,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引导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不同于语文、外语,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抓住关键词,培养理解能力。如,催化剂的概念中:“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种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纯净物”,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各”、“质量”、“等于”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可以透彻的理解每一个化学概念。      (五)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制取氧气的时候,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时,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让一部分学生先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没有看到气泡的冒出。二是让另一部分学生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住试管,很快看到有气泡冒出。得出操作方法不同,结果不同。即在读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形容词”、“副词”等,例如,“浓”、“稀”、“先”、“后”、“逐滴”、“洁净”、“干燥”、“冷”、“热”等。   总之,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主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刘良华著,校本教学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它属于活动课范畴,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它不仅仅是定义、概念和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不同于游戏与活动,因为它不仅仅是只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进行情绪体验,而没有“知”的指导。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也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注重“理”的讲授、只注重“情”的体验或只注重“行”的训练,都是片面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将“知、情、行”有机结地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情绪体验与具体行动中受到感染和锻炼,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知情行的有机结合呢?本人在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感受、感知、感悟”的教学模式。      一、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理论和经验的有机结合,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地用于组织和实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机构改革和课堂教学规律的把握,因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是某种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特定环境中、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表现形式,是这一理论得以发挥实践功能的中介,从而使特定条件下的教学结构和功能得到统一。“感受、感知、感悟”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围绕活动展开的学习,模式需要教师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将内容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在逐步呈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感悟生活,感受问题情境,然后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模式,归纳总结,让学生自悟自得,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1.该模式的建立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和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课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优化情绪品质,增进心理健康。   2.该模式的建立必须依据活动的特点,防止两种倾向。   (1)防止学科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科课程学的是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是一种“了解—体验(应用)”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恰好与其相反,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形态,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显然也应区别于其他学科。   (2)防止德育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强调接纳和无批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育模式的建立必须重视个人体验,重在沟通、疏导,必须是无滤过认知的,无批评的。      二、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感受、感知、感悟”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通过亲身感悟,以达到实际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它的实施策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境设定,体验情境,认识自我。   第二阶段:移步换景,感知参与,调适自我。   第三阶段:再现情境,自悟自得,展现自我。   以上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种潜在的活力,这种活力源于师生及学生间的互动、互感,是一种多向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充满兴趣。同时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教师只是在必要时加以引导,这种让学生自感、自践、自悟自得的方式当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整个教学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知、情、行的有机结合。   以上三个阶段有一定的顺序性,但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也不一定拘泥于这样的顺序,总之,这三个阶段可通过三种基本活动途径来完成:   1.认知式。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像、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故事联想式。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引入故事,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   (2)讨论—澄清式。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争论性问题展开专题讨论或辩论。   2.情境式。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以下几种:   (1)氛围式。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环境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   (2)角色—体验式。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活动方式有:   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空椅子表演。由一个人表演。将两张椅子相对摆放,学生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椅子空着,但假设坐着另一个人,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或心中所想的话,然后坐到对面去,扮演对方的角色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增进学生对对方的了解,改善与对方的交往。   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   双重扮演。两个学生,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小学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初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1)信息与信息社会。(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1)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1)文本的编辑、修改。(2)版式的设计。*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数据的表格处理。(4)数据图表的创建。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的基本概念。(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介绍。(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计算机安全。(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高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与信息处理。(2)信息技术的应用。 .(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5)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2)汉字的输入。(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1)文本的编辑。(2)其他对象的插入。(3)特殊效果的处理。(4)版式设计。模块四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通信基础。(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因特网上其他应用。(6)网页制作。*模块五 数据库初步(1)数据库基本概念。(2)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3)数据的组织与利用。模块六 程序设计方法(1)问题的算法表示。(2)算法的程序实现。(3)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模块七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2)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4)多媒体作品的发布。模块八 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2)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软件系统简介。(4)计算机的安全。(5)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什么为主

以广西桂林为例:现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的教材,顾建军主编,覆盖3-6年级内容:文字编辑:记事本 写字板 word 电脑绘画: 画图,photoshop网页 制作:frontpage动画制作:flash视窗基础: 机器人基础: 可视化编程: scratch大体如此。

新课程教学是国家级期刊吗

新课程教学是国家级期刊。新课程教学杂志,出版地:北京,于2013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新课程教学杂志是国内第一份部级基础教育类电子期刊,主要出版内容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期刊设卷首语、名家讲堂、课程与教学、教学实践、考试评价、教育信息化、教学琐谈、教育管理、教师心语、一线课堂、重温经典、教育资讯等栏目。国家级期刊概念: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物流成本管理》 二、学分与学时 3学分、48学时 三、适用专业 物流管理 四、教学目的 在物流过程中,为了提供有关服务,要占用和耗费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些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为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从微观角度上看,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从宏观角度上看,降低物流成本对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有物流管理基础知识,有基础会计知识,掌握各种物流企业基本知识。 六、教学学时数分配表 七、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物流成本管理概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内容,以及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物流成本的概念,物流成本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几种物流成本的理论学说。 §1.1 物流成本管理(1学时) 一、 物流成本 二、 物流成本管理概念与对象 三、 物流成本管理意义 四、 物流成本的产生与发展 §1.2 几种物流成本理论学说(1学时) 一、“黑大陆”学说 二、物流成本冰山理论 三、“第三利润源” 四、其他物流成本学说 第二章 物流成本的构成与分类(2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对物流成本管理进行概要介绍。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在确定 的服务水平下降低物流成本。而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首先从分析物流成本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开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各种物流成本的构成,特别是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以及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物流成本的构成(0.5学时) 一、 社会物流成本的构成 二、 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2.2 物流成本的分类 (0.5学时) 一、 二、 三、 四、 五、 按物流领域不同可以分为 按流通环节可以分为 按物流成本习性可以分为 按物流成本是否可控可以分为 其他分类 §2.3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0.5学时) 一、物流管理水平 二、物流服务水平 三、产品因素 四、环境因素 §2.4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0.5学时) 第三章 物流成本的核算(4学时) 内容提要: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物流成本计算对象与成本计算期的选取方法, 掌握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作业法等物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产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3.1 会计核算方法与产品成本计算(1学时) 一、 会计核算方法 二、 成品成本计算方法 §3.2 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与原则(1学时) 一、 物流成本核算的意义 二、 物流成本核算的原则 §3.3 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2学时) 一、 物流成本核算程序 二、 物流成本核算举例 第四章 运输成本(6学时) 内容提要: 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但运输成本绝不等于物流成本,一类物流成本的概念、构成及降低运输成本的方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各种运输成本的构成和核算,包括公路运输成本核算、铁路运输成本核算、水路运输成本核算、航空运输成本核算。 §4.1 运输成本概述(2学时) 一、 运输成本概念 二、 运输成本的构成 §4.2 运输成本核算(2学时) 一、 二、 三、 四、 公路运输成本核算 铁路运输成本核算 水路运输成本核算 航空运输成本核算 §4.3 运输成本管理(2学时) 一、 运输成本管理的意义 二、 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第五章 仓储成本管理(6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仓储概述,与仓储活动相关的物流成本的构成与计算,如何降低与仓储活动相关的成本。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仓储成本的构成和核算,采购成本的核算、包装成本、配送成本、装卸成本、流通加工成本。 §5.1 仓储成本概述(2学时) 一、 仓储类型及仓储成本概念 二、 仓储成本的构成 §5.2 仓储成本的核算 (2学时) 一、 仓储成本核算的范围 二、 各种仓储形式成本核算的方法 §5.3 仓储成本管理(2学时) 一、 仓储成本管理的意义 二、 仓储成本管理方法 三、 库存持有成本 第六章 包装成本管理(4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包装材料、包装机械与包装技术,包装材料费的计算,包装成 本的控制与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包装机械与包装技术,包装材料费的计算。 §6.1 包装材料、包装机械与包装技术(1学时) 一、包装概述 二、包装材料的分类 三、包装机械种类 四、包装技术 §6.2 包装材料费德计算(2学时) 一、购入材料成本的确定 二、发出材料成本的计价 三、材料收发的控制 四、包装机械费用的计算 五、包装技术费用的计算 §6.3 包装成本的控制与分析(1学时) 一、包装成本的控制 二、包装成本的分析 三、包装费用的管理 第七章 配送成本管理(4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配送成本的构成,配送成本计算,配送成本的控制与分析。让 学生了解配送的概念、流程;掌握配送成本的构成要素;掌握配送成本的核算方法;掌握配送成本的计算方法;掌握配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配送成本的构成,配送成本计算,配送成本的控制与分析。 §7.1 配送成本的构成(1学时) 一、配送概述 二、配送服务 三、配送成本的构成 §7.2 配送成本的计算(2学时) 一、配送运输成本的计算 二、分拣成本的计算 三、配送成本的核算 §7.3 配送成本控制与分析(1学时) 一、配送成本控制的意义与方法 二、配送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 三、配送各环节成本控制的选择 四、配送成本分析 第八章 其他物流成本管理(4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装卸搬运成本的构成、、装卸搬运成本的计算、装卸搬运成本分 析、流通加工成本的构成、流通加工成本的计算、流通加工成本分析和控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装卸搬运成本的计算、装卸搬运成本分析、流通加工成本的计算、流通加工成本分析和控制。 §8.1 搬运装卸成本的管理 (2学时) 一、装卸搬运成本的构成 二、装卸搬运成本的计算 三、装卸搬运成本分析 §8.2 流通加工成本的管理 (2学时) 一、流通加工成本的构成 二、流通加工成本的计算 三、流通加工成本分析和控制 第九章 物流成本预测与决策(4学时) 内容提要: 物流成本分析与物流成本预测是物流成本决策的基础。依据物流成本分析与 物流成本预测提供的素材,企业可以制定各类物流成本决策,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成本使用效益,以及优化物流管理的目的。本章主要介绍:物流成本的分析、物流成本的预测与决策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物流成本预测的方法,物流成本决策的方法。 §9.1 物流成本预测 (2学时) 一、 物流成本预测的概念与作用 二、 物流成本预测的方法 §9.2 物流成本决策(2学时) 一、物流成本决策的概念与意义 二、 物流成本决策的方法 第十章 物流成本分析与预算管理(6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掌握成本性态的概念,正确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掌握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物流成本预算的编制。 §10.1 物流成本分析(3学时) 一、 二、 三、 物流成本分析的概念和原则 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物流成本分析的指标 §10.2 物流成本预算(3学时) 一、 物流成本预算的概念及内容 二、 物流成本预算的编制 第十一章 物流成本控制(4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学习的内容是指物流企业应遵循的原则,物流企业控制的对象,如何进行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的成本控制,如何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物流成本控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各种物流功能方法的控制方法。 §11.1 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1学时) 一、 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与意义 二、 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 三、 物流成本控制体系 四、 物流成本控制的程序 §11.2 物流功能成本控制 (2学时) 一、 二、 三、 四、 五、 运输成本的控制 仓储成本的控制 采购成本的控制 配送成本的控制 包装成本的控制 §11.3 物流目标成本控制 (1学时) 一、 二、 三、 四、 目标成本的概念意义 目标成本的类型 目标成本的制定 目标成本差异的分析 第十二章 物流业绩评估的条件(2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的学习内容包括掌握物流企业的财务评估指标体系,了解物流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估体系,掌握物流企业管理部门的财务绩效的评估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各种物流财务指标的评估和业绩的中和评估。 §12.1 物流业绩评估的条件(1学时) §12.2 物流企业财务绩效评估(1学时) 一、财务分析的方法指标 二、财务分析指标 三、 综合绩效评估 八、使用教材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鲍新中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九、参考书目 《物流成本管理》,易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

  课程改革从启动到现在,经历了激情――困惑――务实三个阶段,课堂教学也逐渐从表面的热闹形式回归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来。但是,仍然有不少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和商榷,下面谈谈自己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能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吗?      “算法多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可以使教师不搞填平补缺一刀切,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是在计算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种途径。但在教学中,很多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道计算题,可以出现三、四种算法,甚至更多。这时,不少学生弄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接着老师组织大家讨论,哪种方法最优?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终于得出了一个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比如长方形周长的求法,最优化的是“(长+宽)×2”的方法。学生做作业时你会发现,还有一些“学困生”所选择的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的这种最复杂却是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这时候老师是否还一味强调最优化的算法?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如何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反思二:教计算法则不符合新课标吗?      新课程的计算教学,一些教师不教计算法则。首先,教材在计算课教学内容中没有出现计算法则,这是教师不教计算法则的主要原因。其次,计算课教学内容多,练习量大,既要进行估算,又要进行算理及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没有时间教计算法则。第三,部分青年教师不熟悉相关的计算法则。   新课程对计算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目标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增加了算法多样化,并适当降低难度及对计算速度的要求,但基本要求没有变。因此,教师不要被当前某些理念或教学形式扰乱思想,以至放弃传统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如计算法则的教学,对学生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我们不要求学生像以前那样去背计算法则。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计算法则。其实只要抓住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一课一得,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把算法多样化、算理与计算法则的教学有机结合,计算法则的教学问题也就得到较好的解决。   对于部分青年教师不熟悉相关的计算法则,可以建议:第一,虚心向身边的教师请教,尤其是老教师;第二,阅读老教材,研究其他版本教材对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新、老教材都有各自的优点。   计算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在课改背景下,扎实有效地开展计算教学,既继承我国在计算教学中的优良传统,又能在新形势下不断开拓创新,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反思三:新教材的应用题教学需要完整的体系吗?      1.新教材上没有应用题章节,减少了教材内容。也没有了旧教材原来偏难、繁杂的题目,这样应该是减轻了教学负担。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也有所下降,教栅然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要求应以哪些内容作为依托呢?如果说有的话,就是教材练习中出现的几道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教材基本知讽点都不包含的应用题。如生活中读里程表、水表、电表,列车行驶时间、速度等问题,这些题通常要花大量时间来教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更难了。   2.新教材没有应用题的编排体系,不便于学生整理复习,更不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原来旧教材将应用题分类、按年级编排,每一种典型应用题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规律,就是复合应用题即一般应用题,也有解决的步骤和方法。新教材却删掉了这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实践活动课应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用课堂内知识解决课堂外问题,重在实践活动,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知识。可新教材的“搭配中的学问”。“体育中的数学”都是排列组合问题,将这些问题引人课本,是否增大了教学难度?值得深思。      反思四: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      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情境”过分强调和追求,好像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改中的数学课了。因而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情境,却把“为什么要创设这个情境”这个重要的问题忽视了。这样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随处可见。前不久在某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情境创设的一个案例,教学内容是“三步计算题”。首先是故事导入: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一天走到黑风山口时,一位妖怪站在大道中间,大声说道:“要过此地,需解此题。”妖怪举起一妖牌,上面写一道计算题:74+100÷5×3。然后老师问:“这道题中含有几种算法?”生答后,教师继续问:“计算这道题要几步呢?”接着是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怎么计算?老师最后继续讲故事:师徒四人继续西行,路的中间有一大门,门上写有一道算式:(440-280)×(300-260),写上正确答案此门自然打开……案例中的情境创设,确实对小学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应该仅此而已,更应该在于创设的情境是否能为学习数学服务;是否能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思考,有所回味,有所启发。如果让那些非数学的因素干扰了数学学习,我们有可能又回到形式化的教学上去,而忽视了数学的本质。此刊编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当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以情境素材的合理选取为前提。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同时我认为,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境引入,不是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要防止认识上的“唯情境论”。      反思五:离开了“合作交流”就不是好课了?      合作学习是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一些教师把合作学习看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于是,不论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小组讨论讨论”。   还是以上面的“三步计算题”的教学为案例。计算74+100÷5×3之前,学生就已经有了混合运算的基础了,他们难道连几步计算都不清楚了?会因为“两步”还是“三步”发生争执吗?看看“合作探究”部分的设计,在这里安排一个“小组讨论”,能讨论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如果连这样的问题都要学生来“讨论、交流”完成的话,那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   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个体在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必须要有同伴的帮助;或者是小组的讨论交流能更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时才适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必须的则用,可有可无的则坚决不用。否则,淡化了数学的本质不说。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愿今天课堂上少一些做作,多一分实在,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真正的提升!      (作者单位: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广西南宁,530022)

新课程教学期刊能评职称吗

可以评职称这个单位是教育部下设的机构,是可以作为评职凭证的。教育部主要职责一、 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二、 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三、 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国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按有关规定管理国外对我国的教育援助、教育贷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截图四、 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中等和初等学校的统编教材;指导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新课程》杂志是山西出版集团主管,由山西出版集团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类期刊是一份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指导刊物和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刊物,评职称是可以用的.

简述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简述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如下:(1)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内容分析,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2)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程内容来确定,一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第二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这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新知识、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获得成功体验。 评价与交流探究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过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很难产生出强烈的认知需要。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这其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句真诚的鼓励话语,可能带出一批好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可能使这位学生终身铭记。

新课程教学是正规期刊吗

新课程教学是正规期刊。《新课程教学》是知网维普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正规期刊,但属于电子刊,和普遍认可的纸质期刊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查询路径不一样。纸质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期刊社查询。电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型电子期刊管理。但是是电子期刊刊号且万方查询路径和普通期刊有差异,确定发表可用后再安排。《新课程教学》此刊是G4教育专刊,质量其实不算很差(至少和某一系列的电子刊不是一个水平的),但因为属于电子刊,所以可能有些单位或者学校并不认可,因此想要安排这个期刊的作者需要提前了解下自己单位或者学校对电子刊的认可度如何。另外,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电子期刊,顾名思义,应该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所以按理来说,是不该有纸质期刊的,但因为目前单位或者学校评审的时候都需要作者提交纸质材料(纸质期刊的封面、封底、目录、文章扫描页等)。所以目前即便是有些作者安排的是电子刊,最后也可以收到纸质样刊(当然前提是确定电子刊符合评审规定)。

少儿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少儿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少儿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教孩子绘画的最好时期是6岁以后,孩子的画是和成人的画完全是不一样的。画画让孩子逐步加大兴趣,开发智力,寓教于乐。下面了解少儿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少儿美术课程教学方法1 一、 示范法 示范法并不是传统的模仿画,它是以从出示的先后顺序、形式、内容等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在绘画教学中,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动力,使幼儿进入视觉思维活动的状态,对示范进行选择和再组合的双向作用。 ① 局部示范:所谓局部示范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对幼儿来说有难度的部分或物象的一个局部,教师将示范出来,以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又可以使幼儿集中精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 ② 欣赏示范法:教师提供示范画,数量在两张以上,角度多样化。教师启发幼儿观察,使幼儿在视觉上获得一定的信息感受,扩大视野,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③ 幼儿自我示范法:通过幼儿的眼光去观察同伴的作品,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无言的交流,去解释画面,就能找到他们之间自己的共鸣和心灵上独特的吻合。可见向幼儿展示同伴的作品,对幼儿作品的提高有着我们估量不到的作用。每个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学习借鉴的成份,介绍那些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像和创造。 ④ 师生共同示范: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和幼儿合作作为示范画服务,使双方的创作都得到了互补与发展,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发现法 发现法改变了传统的以示范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是教给幼儿现成的艺术技能技巧,而是创设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意幼儿的独立自主活动。 三、情境法 设计物选择充满情感特色的环境,情境,使幼儿情绪洋溢地感受物体验周围世界,激发审美、想象,教师可根据教育目标,让幼儿到大自然,社会中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也可利用本园场地布置一些特殊的情境,还可通过艺术性语言,神话故事的描述,把幼儿特点的情境中。 四、感知法 在绘画前,幼儿对物体的质感,性质和形态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造型活动,因此,就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触摸要表现的物体,从而了解物体的性质。 五、模特法 人物的.动态复杂多样,幼儿画不同动态的人物和动物,在教学上和难点,如何让幼儿能够更形象地表达出来呢,我采用了活动小人和真人的表演等方法。 少儿美术课程教学方法2 四个妙招教孩子学画画 1、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创造优美的环境,如悦耳的歌声生动的画面,都可以激发孩子潜在的绘画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 2、重视大自然对孩子的感染和熏陶许多有名画家都有一个共同经历,从小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的壮观奇景中可陶冶孩子对美的感受 3、有意识引导孩子去观察欣赏如观察晚霞,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启发孩子,比如像什么?变成了什么?让孩子充分地想像,引导孩子有顺序地从事物的形态到具体细节特征来感知美创造美 4、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使整个绘画过程气氛轻松,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绘画创造力 少儿美术课程教学方法3 为什么家长会重视孩子绘画的培养 一 、培养孩子的耐心 苗苗是一个生性活泼的小女孩、她性格开朗、很容易就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但是她也是个没有耐心的“急性子”、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在凳子上呆不了十分钟就上蹿下跳、于是妈妈给她报了绘画班。 开始绘画以后、苗苗就像变了一个人、为了画一张画在桌上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从一个风风火火的“追风”女孩、变成了温文尔雅的温柔姑娘。这就是绘画的神奇所在。 二 、增强孩子自信心 绘画还是一个自我表达的过程。孩子对自己的画有自信、就敢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画。在别人对他的画提出质疑的时候。 因为是自己的创作、孩子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良性循环下、孩子的自信心一步步地增强了。在生活遇到其他问题时、他也会尝试自己解决、有了面对艰难险阻的勇气和自信。 三 、培养美商、提高审美能力 罗丹曾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注重追求美丽。很多家长从期望提高孩子的智商、变为培养孩子的美商了。 8岁的小男孩小宇、原来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野孩子”、学习画画之后、居然开始在意自己每天的衣着了、原来是妈妈给他搭配好、他匆忙套上就去上学了、现在要求自己搭配衣服、更要求自己挑选自己的衣服、这都是孩子具有审美能力的体现。 孩子学习绘画的好处不言而喻、也出现了雨后春笋般的儿童绘画机构、有些家长觉得把孩子丢给机构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一纸一笔、看似简单的幼儿绘画背后却暗藏玄机、家长们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绘画启蒙的误区。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和不容怀疑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1】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最近,参加江西教师网的论坛交流,看到“微课设计”大赛。早先也听过这名词,但没去真关注,有两个原因,一是微课是需要录像设备和相关软件来制作的,之前没有条件,第二就是没真正去了解,不知微课究竟是什么。这几天再次关注,看了江西教师网上几位教师制作的微课,又通过网友的链接引导,看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微课及教学设计大赛的通知,在大赛专门网站,看到部分网友提交的作品,对微课这种教学设计形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己也整理了以前设计的教学案例,选择有特色的设计录制了几节微课。撰此文,谈谈对微课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   在国外,早已有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美国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一分钟课程。在国内,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的[1]。在胡铁生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李玉平由“三小研究”( “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发展出“三微研究”(“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李玉平说,微课程属一种多媒体学习载体,由“文字、画面、音乐”组成,微课程是间于“文本阅读”与“影视阅读”之间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   按“中国微课”网站上微课大赛关于“微课”的项目说明,“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视频一般为5分钟,建议不超过10分钟[5]。此观点与胡铁生观点是一致的,本文持这种观点。   二、微课的特点   胡铁生总结微课有4个主要特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这是我对微课的总体印象。微课以5--10分钟的讲解,来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授。微课制作可以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可以是纸笔加手机模式,用笔在纸上边讲解边写画,用手机将这个过程录下来;最常用的是PPT讲解过程的屏幕录像,由设计者就着PPT或其他设计工具制作的课件进行讲解,录制这个讲解过程。因为时间限制在5--10分钟,所以内容设计及讲解时,要做到精准控制,要将设计的精华部分展示出来。整体效果追求“妙”,就是要达到讲解时将设计思想完美展示,传达的是清晰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空内做到结构又相对完整,语言准确,让教师观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设计意图,领悟其设计的与众不同的精妙之处,让学生看了,能因精巧的设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而印象深刻,达到掌握该知识点之目的。微课时长限制在5--10分钟,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这部分知识操作性强,教学中多借助教具(传统的钉子板或现代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我根据EXCEL使用经验,利用EXCEL图形在表格中可方便移动这一特点,设计了一堂用EXCEL教平移的案例,效果不错。曾向其他老师介绍,他们也觉得设计很好,只是他们无法按我的做法来上课,因为他们操作电脑不如我熟练。现在利用微课形式,我录成微课,老师可以参考,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该知识点的讲解呈现给学生,学生课外也可通过看微课视频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微课,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它就是将视频教程作为教学资源之一而产生的一种资源形式。视频教程,对许多计算机学习者来说,是很熟悉的了。一款软件有了新版本,随即就会有专门的制作团队,开发这款软件新版本的学习教程,而视频教程最具吸引力。为了便于在网上传播,开发者根据软件应用由入门到高级,将教程细化为最小单元的知识点,甚至将一个较复杂的知识点再拆分为若干小节,结果就是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仅3--5分钟,多的也10分钟左右。教程直接放在网上,由一个目录页连接起来,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条件和学习进度,每次学习其中若干个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不似以前看VCD教学光盘那样,很难从个把小时的`内容中找出想要查看的片段来。微课就是在这样的教学形式的影响下,随着移动媒体用于教学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微课与课堂录像的比较。课堂录像是教师面对真实学生课堂的真实展示,准备工作比较长,人员及设备要求很高。微课,可以理解为在教研会上,通过PPT说教学设计,或是阐述自己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在这样的发言环境,说话者会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阐述出来。微课,可以理解为面对特定学生的讲解,这个(或这批)学生可能是优等生,可能是学困生,那么讲解时就会调整设计,以真正达到因材施教。   微课,是在新兴媒体应用于教学而产生的全新应用形式。由于“微”“精”的特点,适宜在手机等移动媒体上传播,解决了优质课录像因下载过程漫长,完整观看比较费时而让一些人没了耐心的问题。   微课与说课的比较。说课是教师就自己的设计进行的解说,这是说给教师同行参考的,是为教研而准备的。微课是面向学生的,当然也为教师研究教法作参考,提供有价值的资源。说课要求“完备性”,说课者将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期效果等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全面阐述。微课要求“精”“微”,突出重点、难点、疑点,以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讲明关键问题。就如几秒钟广告设计与半小时专题宣传片的区别。专题宣传片能从较广较深多角度对宣传对象进行全面介绍,而小广告语言追求微言大义,形式新颖独创,效果追求过目不忘,艺术上意韵悠远。   三、微课的应用前景   技术发展到今天,制作微课(视频课程),也不再是高级玩意了。前文已述,一般的智能手机就能做了,如果不作过高要求,普通电脑,配普通耳麦,安装一个屏幕录像软件(这个软件很容易找得到)就可以制作了。当技术简单到不需专门培训,而教师又有创新激情时,他的富有创意的微课设计就自然产生了。不管是校本教研,或者是区域教研,利用好“微课”技术,可以让教师觉得创意设计大可作为,推广开来,积累下来,区域教研也会上一台阶。佛山市基于微课建设的区域教研经验,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中获得很高评价[7]。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可以预见将具有较好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来说,微课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来利用,它突破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有了微课资源的支持,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教师也将在这样的资源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专业提升。   对学生来说,如果有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那么就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我曾做过一个利用电子日历来探究年月日知识的课件,也曾尝试在不同环境上过该课。我发现,对于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教师的作用就是向学生提供探究学习材料和作一些引导,使研究有较强的目的性。在“年月日”知识学习中,利用电子日历,可以较好地实现互动学习。现在的做法,教师把电子日历用法做示范性说明,做成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再给学生设计好的一些表格便于记录探究过程,学生填完表格就完成了数据收集,再根据数据来“大胆猜测”和“小心求证”(很有必要再次用日历查证)。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过程和结果,得出一些结论,生成有关“闰年、平年、大月、小月、一年有多少天”等年月日的陈述性知识。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对“大月小月规定(是不是每年都一样,是怎样规定的)”和“月历与星期关系(某个月第一天是星期几)”等过程性知识也因自己参与探究而有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也可以探索有效利用微课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Moodle应用中,可以将教师讲解制成微课,供学生预习时观摩,也可制作疑难剖析微课,供学生课后查看。再比如,有些实验操作类,除了课堂演示,还可插入其他教师现场讲解的微课视频以作补充。特别是有些演示可能达不到标准状态时,这种补充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它既有真实性,不像纯虚拟实验使人怀疑,也有完美表现力,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2】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一.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同点:   网络课程:是指以网络为主要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课程。它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   2、支撑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   3、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的发展趋势:   1)突出课程属性。   构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共享环境   强调媒体-学生、教师-学生、生-生互动   形成培养个人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2)体现"网络"属性。   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通过计算机呈现   强调网络的开放性   3)体现人文特征。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人为本,注重教学过程的人   网络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网络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网络化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网络课程的开发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以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具有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便于合作的特点,能很好地推动学习者自主式学习。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互联网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长.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和不容怀疑的。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重点和知识难点的突破,还有利于拓展师生交流的空间等等。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可以借助网络和书刊查阅资料、搜集教学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教学目标对资料进行删选、整合、加工,使精选的资料更能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并对学生的深层的思考产生促进作用。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的情感激发点、信息扩充点、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结合点,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思考具体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而教材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材在教学中要科学,实用,具有可操作性.这就充分要求教师能把握好教材,参透教材.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尽管如此,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网络教学手段的辅助性被过分地强化,过多直观形象的画面,常常替代了学生的思考;过于庞杂的信息,让学生眼花缭乱,对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都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师生课堂情感的日渐缺失,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充分。在突出教育设施、手段现代化的同时,一些传统的教师理念和手段正在淡化和消失,师生课堂上情感的交流日渐减少,师生在课堂上都有成为各种课件“奴隶”的倾向。具体表现有教师的板书、语言等特有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相对正在削弱,课堂上教师忙于操作课件,失去了平时教学中的潇洒自如,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同点:   (1) 集中分散、零星的课堂教学时间,为研究活动的延续提供时间和空间,使研究活动有序。   (2)涉及问题多,知识容量大,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有一种问题的类化,把所需解决的问题纳入到相应的知识层面. ;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3

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教学目的与目标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设计评价和选取评价方法时首先要考虑期望通过评价得到什么信息,是知识、理解、应用、思维能力、操作技能还是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直接地将评价与期望的学习结果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讲,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理论测试、上机考核、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电子档案袋或观察等方法进行不同方面的评价,这些方法由于侧重点不同,评价所反映的内容与操作手段也会随之不同。(一)理论测试与上机考核相结合来测试知识与技能地掌握情况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目标要求,不仅要理解有关概念及特征,还要熟练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有理论测试还要进行技能考核。理论测试适合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对于实际操作技能却不能很好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上机中考查学生的上机技能。实际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上机考核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反过来说,理论测试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核,还对以后上机技能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知识基础。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语法、算法的理论掌握,还要求设计的程序能在具体环境中的真实性运用。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一个真实性环境,来体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归纳出算法与程序设计应用的一般规律。(二)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进行过程评价新课改中要求“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这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同等重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么进行过程评价呢?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我认为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方法进行。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法可由教师提供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加入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等。让他们对照标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是优秀的,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等。这种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还会为我们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表1-1是我在讲授Flash动画课时,给予学生的一张自评表。2、小组互评小组互评是建立在合作协作的基础上的。通过小组互评,不但让学生知道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协作共进的习惯,而且从横向上进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小组互评适合于大型任务或作品的制作中,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大家需要分工协作来完成任务,而且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中,要求有一定的环境支持。例如,让同学们协作制作一个网页,需要搜集材料、素材加工、脚本编写、程序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互评,来了解学生的制作过程及小组的制作情况。当然,教师与小组成员可以事先协商制定小组互评表。表2是进行网页设计课程中的一张小组评价表。(三)建立电子档案袋,全面进行过程与成果评价电子档案袋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非常有用。电子档案袋一般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录最优作品的成果记录袋和展示进步过程的成长记录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其中一种或者两者的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也就说明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每节课的教学,还要建立课程总发展观。既要重视现在的教学,更要重视以往学生的知识积累;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取得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所运用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发展。所以我认为电子档案袋的设立可以达到两者的合二为一,既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我在平时教学中,在教师机器或者服务器上根据班级建立树型目录,每位同学都有一个文件夹。平时学生可以将自己搜集的素材、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自己的作品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形成学生电子档案袋。在“成品作品”中,学生将自己最优作品放于其中,作为证明自己成就的依据;“素材收集”可以收集图片、网址、音乐等素材,为进行大型作业提供资料;“学习体会”可以包含学生对于学习的体会、作品的自我评价、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等;“制作作品”包括学生的上机作业、作品草稿、修改稿等;“其他”内可以放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师根据“成品作品”可以了解学生的最高水平,并适当给予指导和点评,当然其他同学也可以参与其中,作为一种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根据“制作作品”内作品的比较,了解学生阶段性进步,并提出需要改进或努力的地方。根据“学习体会”知道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学生对教师的建议,以利于及时改进教学。对于“其他”栏目的了解,可以看到学生个体的爱好、兴趣,以便于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通过试行了电子档案袋后,我发现学生更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课了,并且能够看到自己的成果,有一种成功和自信。我觉得这种方法在操作中虽然有些复杂,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但作为一种长期的、持续的评价方法是值得肯定的。(四)使用观察法来进行表现性评价观察法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品质和态度方面的考察,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能力、爱好与情感进行观察记录。例如学生喜欢哪方面的东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投入的热情、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主动性、学生是否按规定要求上机、是否在上课期间打游戏、是否热爱机器设备、是否会解决简单硬件故障、上课纪律以及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形成一个印象,作为平时表现性评价。不过, 我们也应知道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印象很容易是不完整的或带有偏见的。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意观察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形成科学、合理、客观的结论。总之,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才能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数值分析pdf_《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结合高等学校 21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本校的特点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别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与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建立了“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思想,实施了以“案例为主线,实验为指导,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并针对《数值分析》涉及面广的特点,设计了分层次、分专业、分模块的立体结构式教学。   计算机教学 数值分析课程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数值分析”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工具(如计算器、计算机等)求出数学问题的数值解(如数据、表格、图形等)的学问,是科学与工程计算的基础。“数值分析”既有纯数学高度抽象性与严密科学性的特点,又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际实验的高度技术性的特点,是一门与计算机使用密切结合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数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数值算法的构造原理和过程分析,提高算法设计和理论分析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提出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并能编写程序在计算机上算出结果。这既能为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以及在计算机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我校,《数值分析》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通信工程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也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矿业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涉及面广,实用性强,为此,研究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名数学家李大潜院士倡导“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我们以此作为指导思想,进行了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利用实际问题引出所要讨论的计算方法,并且对计算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从实际出发,以“问题驱动式”作为教学思想,实施了以“案例为主线,实验为指导,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1.积极开展以“案例为主线,实验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将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项目及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掌握先进的应用技术,并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值分析这门课的实用性,有效地避免了纯粹数学理论推导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   2.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讨论式教学,拓展学生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与讨论式,有计划地就某些问题开展专题讨论,将“课堂讨论式教学法”不断深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开展与数值分析课程有关的学术讲座。通过开展教授讲座、博士论坛、青年学术沙龙等活动,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与数值分析有关的学术讲座,使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及与实践结合的情况,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设计了分层次、分专业、分模块的立体结构式教学。   1.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要求以及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把数值分析课程分为 4个类别,对理科类专业侧重理论知识及算法能力的培养;对工科偏理类的专业侧重算法实验,简化理论推导;对于一般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强调应用案例进入课堂;对尖子学生,结合科技创新活动,寻找实际问题,提取模型,指导其进行专业论文的撰写。   2.结合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适度引入现代数值计算方法   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将目前比较流行的数值计算方法,如支持向量机算法,神经网络算法,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等引入课堂教学,介绍新方法的实际应用背景,并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引入一些结构化的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并学会应用相关的知识去求解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问题驱动式教学。从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出发,分析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个章节都用普遍性较强、易懂的问题作为引例,让学生理解经典数值计算方法的应用。   2.案例式教学。结合我校“以工为主,矿业见长,工学、理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如采矿方面、测绘方面、机械方面等等,精心设计案例,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值分析的思想方法。   3.多途径、立体化教学。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合理解决“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速度与学生思路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诸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   4.利用教学网站,扩展课堂教学。采用网上 QQ群讨论、答疑、实验指导等措施,建立课程立体资源。不断充实完善课程内容,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与科技创新活动、竞赛活动、企业需求相结合。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并以科研与学科建设为驱动,不断改进和设计创新性实验。   五、实验改革及考核手段改革   根据数值分析的特点,要实现数值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必须配有相应的实验手段。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对理论、方法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算法设计、分析、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实验教学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1.实验改革   结合我校的实验平台,引进工科实验室的特殊软件,进行数值分析实验的设计。   我校具有山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科学计算实验室、金融统计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测绘专业有先进的遥感测绘软件、采矿专业有专业的力学计算的有限元并行软件,材料专业有基于机群的高分子模拟的专业软件,我们将这些平台有效的利用起来,针对不同的专业,布置不同的专业实验,做到有的放矢。实验类型从早期的经典算法实验到现在包含验证性、案例性、设计创新性等类型的实验,并且因材施教,提供了 MATLAB版本的实验和指导材料。自行设计的实验既锻炼了学生掌握现有软件工具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熟练使用高级编程语言的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考核手段改革   结合数值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克服传统教学中期末考试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采取试卷考试与实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适当采用课程设计加分、科研创新加分等手段,评定总成绩。   六、科研促教学,鼓励学生科技创新   1.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及时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情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同时,把课堂延伸到研究所,使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先进的软件工具、设备、系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热情,促进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领他们向深度发展。   在我校,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前沿课题,不仅仅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也频频出现在本科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之中,这是以科研促教学取得的显著成效之一。以科研促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教师积极组织、鼓励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   在教师的积极组织与鼓励下,每年都有上百人参加大学生科研与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为学生提供免费的科研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开放实验室,并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力量,培育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这些方面的培养,相关老师组织的学生在国家、省级的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各种国家级、省级奖项若干。   七、结束语   近年来,我们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求创新”的要求,结合高等学校 21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不同专业的需求,对数值分析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以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前提,坚持以“夯实基础、拓宽专业面、注重新技术,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为原则进行课程设置,通过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及不断的累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出了科研育人新理念。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科技立项、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自主的科技创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学生的考研、就业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曾金平.数值计算方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黄兵.《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6):13-15.   [4]李大潜.关于大力提倡和推动以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的建议[J].中国科学基金,2006,(4):223-226.   [5]谢治州.“数值分析”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5):133-136.   本论文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及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项目资助。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商务礼仪课程是高校素质教育类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和文明程度。学习并恰当运用商务礼仪有助于学生重视个人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更好、更充分地展示个人修养与优雅风度,最终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并融人社会。   1 商务礼仪的课程特点   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形体仪态礼仪、职业形象礼仪、商务社交或称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办公礼仪、商务会务与仪式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六大基本模块,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行为举止规范,所以对于课程涉及的基本商务礼仪常识和规范,学生通常能够较容易地接受和理解。但想把这些礼仪知识和规范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乃至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言行习惯,难度却比较大。因此相较于其他课程,商务礼仪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知易行难。   近年来,很多高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全面调整课程体系以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很多素质教育类课程,商务礼仪课程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成效并不显著,究其根本我们不难发现,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商务礼仪课程实用性、操作性的特点相背离,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其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期为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根据商务礼仪的课程特点结合其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1 行为性引导教学   如前所述,商务礼仪课程本身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真正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之中,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商务礼仪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必要的讲授进行理念和观念上的引导之外,教师的行为性引导尤为重要。所谓行为性引导就是指商务礼仪任课教师要以身作则,重视自身形象和素质的提升,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信服的同时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一个职业道德素养较高、个人形象气质佳、谈吐文明、举止优雅、礼仪实践经验丰富的商务礼仪任课教师,将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直观地实施礼仪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和引导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2 融合多元教学素材的课堂讲授   不可否认,无论商务礼仪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多么强,课堂讲授仍然是其最基础的教学方法,不可能被完全废弃。为了避免课堂讲授的枯燥感,增强其趣味性,任课教师除了要尽量使自身语言表达生动精彩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将案例、视频、图像等多元教学素材灵活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切忌将书本上的大段文字内容打到屏幕上,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将文字和相关礼仪图片相融合,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视觉刺激。同时根据各礼仪模块内容合理插入引导案例、讨论案例和礼仪影像视频来导入、讨论和讲解相关商务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3 示范演示与行为训练   商务礼仪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包含有很多操作性较强的礼仪知识,例如仪态礼仪中站、坐、走、蹲等姿态的基本规范;着装礼仪中的领带和丝巾的打法;商务往来礼仪中介绍、握手、递送名片等的礼仪要求;商务宴请礼仪中西餐餐具的正确使用等。上述教学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表述或者参照图片和教学视频来学习的话,学生则很难真正领会。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勇于并充满自信地充当礼仪模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和演示,同时讲解相关的动作要领和礼仪规范,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   教师的示范演示一定要和学生的行为训练有效结合,即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后.应让其进行实践训练。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礼仪知识,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然后轮流演示,每组演示后先由学生进行互评,指出操作不当或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最后再由教师点评。   2.4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切实提升自己的礼仪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各模块的礼仪知识进行融合,设计不同的商务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是行为训练的延伸,使学生在某一具体情境中通过扮演某一角色将多项礼仪规范和技能相融合,进行灵活运用。例如模拟商务谈判、商务接待和拜访、商务宴请等情景时,可以涉及到电话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见面礼仪、语言礼仪、仪式礼仪、宴请礼仪等诸多礼仪内容。这种综合性实战模拟演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商务礼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时,应提前进行任务分配。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布置情景模拟任务,各组任务可以相同也可略有区别;之后各组根据自己的任务课后自行进行角色分配、对白和场景设计、道具准备等工作并进行排练。课上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时,可以先由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也可将学生的情景模拟过程录制下来,集中进行点评。   在进行行为训练和情景模拟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重视度和认真度,以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竞赛与社会实践   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应积极开展课外教学。例如可以在校园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礼仪知识竟赛、职业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在普及礼仪常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   此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礼仪实践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课外教学方法。商务礼仪任课教师可以积极与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在这些单位举办大型会议、展销会、庆典、开幕式等活动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场地布置、会议接待等礼仪工作,通过亲身参与将课上所学到的礼仪规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堂与社会的结合,在不断提高学生礼仪操作能力和综合礼仪素质的同时,将学到的商务礼仪知识变为自觉的习惯性行为。   3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效用的保障性因素   3.1 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   目前,很多高校承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礼仪学习和培训。此外,由于商务礼仪课程的理论知识较为容易掌握,所以学校在选择任课教师时相对随意,疏于对其自身礼仪修养和形象方面进行考查。因此导致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任课教师虽能将礼仪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实际应用和实践指导能力却较弱,教学方法单一。   任课教师对于自身形象塑造的不重视和礼仪操作能力的欠缺,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视觉感受相背离,而单一的理论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弱,难以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商务礼仪任课教师的选择,并定期安排教师到专业礼仪培训机构或教育机构进行培训或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以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和礼仪教学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学生的学习意愿与重视程度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大多为素质公选课或专业选修课,大部分学生认为和专业核心课程相比商务礼仪课程可有可无,选修该课程的.原因并非是觉得学习礼仪知识有多重要,而是由于其课程内容简单,期末考试容易通过学分好拿。由于学习意愿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参与礼仪行为训练和情景模拟练习不积极,应付了事。面对这一情况,商务礼仪任课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消极应对。而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结合该专业人才的行业需求情况,针对学生未来的从业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对象性、实用性、适用性。安排教学任务时以需求关键技能点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尽量满足行业就业岗位对人才在礼仪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可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教学模块,使学生在模块教学结束后,能认识到礼仪在其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解决具体礼仪操作上的困惑,学会如何根据行业特点为自己设计得体的职业形象。此外,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够用为度,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使课程内容针对性更强。与此同时,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相契合,例如案例选择、情景设计、社会实践等都要尽量选择与其未来的从业行业相关联的,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也能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各教学方法的效用。   3.3 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   为了提高学生对商务礼仪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需要采用行为训练和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能否充分发挥效用除了取决于任课教师的礼仪素养和礼仪操作水平、学生参与的积极和重视程度之外,还受制于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例如商务会议与仪式礼仪中的商务谈判、商务签约、会场布置等礼仪模拟训练,商务宴请礼仪中的中餐、西餐礼仪模拟训练,职业形象礼仪中的站、坐、走、蹲等各种仪态练习等等对于场地和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缺乏商务礼仪实训场地和设备这些硬件条件,上述模拟训练只能在普通教室进行,不仅影响情景模拟训练的真实感,而且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便于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保证商务礼仪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应该加强商务礼仪实训场地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 ;

教师课程教学评语

教师课程教学评语(精选3篇) 教学评语: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语和进行课程评语。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我收集整理了教师课程教学评语3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教师课程教学评语【篇1】 1. _老平细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能够模范带头参与各治学习活动,她尊尊待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是老的好榜样。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她为了上好课,找实例??乐在其中于尊重学生,能够切中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她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气氛活跃为一名对外联络员,她一趟一趟地奔波,为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智慧地和用人单位协商,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用武之地,能够扬其所长。作为团支部书记,她积极开展团作,加强了校内外的联系,有条不紊地组织了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被评为市特教学校先进教师。 2. _老师有心用心且有一颗巧心。她不仅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践行上级精神,还用心学习各种专业书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面对性格各异,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她耐心想办法,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互助互学,实施分类教学。面对学校的一次次接待任务,她静心接受,细心准备,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次接待课,尽显聋校师生在面点专业的风采,使得一批批来宾喜笑颜开。面对副班主任工作,她主动配合班主任协调好各项工作,灵活到位,使得班级的日常教育工作秩序井然,班级氛围积极和谐。 3. 她能够关心并帮助年轻教师,几年来,她先后与__等几名年轻教师结对子,指导他们快速成长为教学能手。 4. _X_我校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服从分配,尊敬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人员,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能将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该生严格遵守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同事和睦相处,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经过实习期间的工作和学习,该生基本上完成了单位交给的各项任务,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达到了实习的目的。 5. 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希望_同志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6. 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取得辉煌业绩,而且在协助学学生会工作表现出色既教书又育人,还负责学校铁宣传工作,为宣传好学,他夜以继日,不惜牺牲休假日时为学校做好宣传广告。德珩老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舍小家为大“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深学全体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尊,老师时刻谦戒骄戒躁的作风,时刻保持安廉洁执教的师德风范。 7. _老师热情有能力有耐心,同事相处,温和开朗,和学生相处,耐心细致,和家长相处,随和贴心。 8. _老师为人实在纯朴踏实。不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工作,她都扎扎实实,从不张扬,没有半点浮躁之气。学习中,她认真听讲认真自学认真讨论认真抒写;教研活动中,她虚心向学,静心研究,精心选题,细心完成任务;教学实践中,她一点一滴地实践着教研成果,有效地引导职高聋生积累着词汇,丰富着语境。作为学校报社的负责人,她重视培养学生,手把手地耐心指导每一个成员,用一期期丰富多彩的校报见证着每一个小记者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信息员,她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进行拍摄与通讯的采写,并及时上传,获得了教委领导的认可。总之,她的工作,和她的为人一样,实在扎实。 9. _老师热情有能力有耐心,是和谐氛围的神奇调剂师。和同事相处,她温和开朗,是大家的好朋友;和学生相处,她耐心细致,是他们的好妈妈;和家长相处,她随和贴心,是他们的好军师。工作上,陈老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政治学习中,她积极严肃,自觉自律;业务学习中,她主动投入,学以致用;教学实践中,她严谨有序,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中,她循循善诱,细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因此,×_师所带的班级活泼中不失稳重踏实,陈老师所教的课生动有实效。学生老师都喜欢。 10. _老师热情开朗踏实。一贯认真服从领导安排,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本学年,她不仅担任着面点教学,政治教学,还承担了职高的晚课教学,可谓工作纷繁琐碎。但是,她却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兢兢业业地默默履行着教师的职责。白天,她教职高的学生学面点,教预科的学生学政治;晚上,老师们都已经回家准备晚饭,和家人共享美好时光,她却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组织住校的学生一起学按摩学美容学服装美学…… 教师课程教学评语【篇2】 1. 该同志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导功效,耐心细致的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关心保障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喜好,教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2. 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堪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 3. 该同志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导作用,耐心细致的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堪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 4. _X_师在教学上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每次教研活动时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其他老师一起探讨教学上的问题。每个学期,都为全校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并受到老师们的好评。 5. 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该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6. 在教学工作方面,担任高 _级 六个班的历史教学,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坚持经常看关于教学的参考书籍,在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年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上,在泸县组织的历史优质课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高一泸州市联考中历史学科取得泸县第二位,高一下期的会考中成绩也不错。 作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努力做到规范化;加强班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加强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家长联系,深入学生家庭家访,全方位了解学生。 7. 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取得辉煌业绩,而且在协助学校团委、学生会工作表现出色。他既教书又育人,还负责学校铁宣传工作,为宣传好学,他夜以继日,不惜牺牲休假日时间,为学校做好宣传广告。德珩老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舍小家为大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深受上级、学校领导、全体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尊敬,,老师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时刻保持安教乐教、廉洁执教的师德风范。 8. _x_×老师有心、用心、且有一颗巧心。她不仅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践行上级精神,还用心学习各种专业书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面对性格各异,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她耐心想办法,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互助互学,实施分类教学。面对学校的一次次接待任务,她静心接受,细心准备,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次接待课,尽显聋校师生在面点专业的风采,使得一批批来宾喜笑颜开。面对副班主任工作,她主动配合班主任协调好各项工作,灵活到位,使得班级的日常教育工作秩序井然,班级氛围积极和谐。 9. 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严谨治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该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10. 在工作中,该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任劳任怨。勇于开锐意创新,能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与教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 11. 在生活中,该同志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12. 在教学工作方面,担任高教学,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坚持经常看关于教学的参考书籍,在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年来,认课真备上听评课,及时批改作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上,在组织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二位,下期的会考中成绩也不错。 13. _老师为人实纯踏实。不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工作,她都扎扎实实,从不张扬,没有半点浮躁之气。学习中,她认真听认真自认真讨认真抒写;教研活动中,她虚心向学,静心研究,精心选题,细心完成任务;教学实践中,她一点一滴地实践着教研成果,有效地引导职高聋生积累着词汇,丰富着语境。作为学校报社的负责人,她重视培养学生,手把手地耐心指导每一个成员,用一期期丰富多彩的校报见证着每一个小记者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信息员,她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进行拍摄与通讯的采写,并及时上传,获得了教委领导的认可。总之,她的工作,和她的为人一样,实扎实。 14. _老师温平踏细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能够模范带头参与各种政治学习活动,她尊敬领尊重同待人真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是老师们的好榜样。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她为了上好课,看教查资找实例……乐在其中。由于尊重学生,能够切中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她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气氛活跃。作为一名对外联络员,她一趟一趟地奔波,为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智慧地和用人单位恰谈协商,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用武之地,能够扬其所长。作为团支部书记,她积极开展团的工作,加强了校内外的联系,有条不紊地组织了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因此被评为市特教学校先进教师。 15. 作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努力做到规范化;加强班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加强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家长联系,深入学生家庭家访,全方位了解学生。向其他老师学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为了上好一节,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制作教具。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意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16. 该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遵守劳动纪律,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17. 教学中坚持教学“六认真”,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 18. 经学校考核,该同志认真履行了工作职责,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年度考核为合格。 19. 该同志精心备课,教学内容充丰富,能吸收学科新知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20. 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除了做好学科辅导外,还细致地了解学生,循循善诲人不倦,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工作中谦虚谨礼貌待以身作严于律为人师表。教学态度认真,治学严谨。 教师课程教学评语【篇3】 1. 作为副班主任,她主动配合班主任协调好各项工作,灵活到位,使得班级的日常教育工作秩序井然,班级氛围积极和谐。对待其他班的学生,她也总是耐心地以温情相待,学生说:“王老师爱笑,不跟我们发脾气,手语清楚……”都喜欢找她倾诉聊天。 2. 该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政策,认真学习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的“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精神。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关爱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3. _老师一贯认真服从安排,扎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政治学习中,她积极发言,总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学习进修活动中,她以行动珍惜着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力争于己有提高,对同事有贡献,最终惠及学生。 4. 该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党的教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学习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国家大事,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 5. 面对新接手的图书室管理工作,她虚心请教,认真记录,点滴中尽显细致;她按时送取文件,她定时精心挑选报纸布置学校的报刊栏,及时高效完成琐碎却费时费力的工作。 6. _老平细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能够模范带头参与各种政治学习活动,她尊尊待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是老师们的好榜样。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她为了上好课,找实例……乐在其中。由于尊重学生,能够切中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她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气氛活跃。作为一名对外联络员,她一趟一趟地奔波,为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智慧地和用人单位恰谈协商,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用武之地,能够扬其所长。作为团支部书记,她积极开展团的工作,加强了校内外的联系,有条不紊地组织了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因此被评为市特教学校先进教师。 7. _老师温婉娴静,对待学生宽厚平和,总是以期待的心理鼓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为了提升自己惠及学生,她积极参加各种教师进修培训,并迅速应用所学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她苦学与美术教学相关的应用软件,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迅速掌握了Photoshop,illustrotar,flash,dma_等,足见其用心之至。除了用心教学之外,作为美术教研组的组长,×_师也能够与老师们通力合作,在和谐氛围之中,把教研组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8.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不断探究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示范、讨论、评讲、实践”四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课内外练习,提高学生绘画的基本功;通过参加画展观摩和临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 9. _老师有心、用心、且有一颗巧心。她不仅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践行上级精神,还用心学习各种专业书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面对性格各异,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她耐心想办法,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互助互学,实施分类教学。面对学校的一次次接待任务,她静心接受,细心准备,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次接待课,尽显聋校师生在面点专业的风采,使得一批批来宾喜笑颜开。面对副班主任工作,她主动配合班主任协调好各项工作,灵活到位,使得班级的日常教育工作秩序井然,班级氛围积极和谐。 10. 该同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不断提高认识和业务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陶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11. 在生活中,该同志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12. 在工作中,该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能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与教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 13. 该同志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14. 该同志爱党爱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15. 熊淑丽:不是重锺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她最懂得水的力量,在她非凡的耐心中,没有拒绝融化的坚冰。贾炎川:他有时眉头紧锁,作痛苦状,有时笑脸灿烂,作开心状,他的喜怒哀乐都心系学生,他是学生的知己,他在学生中的高满意率表明,男人的魅力,不在于身材,而在于内涵。

模拟电子技术有什么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适用对象: 学 时 数: 通信工程 本科 72 编写日期: 2015.10 执 笔: 彭小娟 审 核: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通讯、计算机等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本课程72学时, 其中实验10学时。本课程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 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为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侧重于基础理论和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主要内容是:半导体的特性、半导体二极管、双极型三极管、场效应管 重点:PN结的单向导电性与各种电子器件的主要特性及主要参数 难点:各种电子器件的主要特性 第二章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是:放大的概念、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放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工作点的稳定问题、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 要求: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理解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及简化小信号模型。掌握电压放大倍数、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估算,了解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概念。理解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和应用,了解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了解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光电耦合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理解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重点:各种放大电路的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及简化小信号模型,掌握电压放大倍数、 源电压放大格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估算。 难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主要内容是: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三极管的频率参数、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要求:掌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重点: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难点: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是: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运算放大器的组成、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技术指标、理想运算放大器。 要求: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理解电流源的工作原理.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重点: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集成运放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难点: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概念及差动放大电路输入和输出方式,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主要内容是:反馈的的基本概念、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 要求: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理解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稳定判据和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重点:负反馈的判别,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电路的估算。 难点:负反馈的判别,深度负反馈电路的估算。 第六章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是:比例运算电路、求和电路、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要求:熟练掌握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反对数等常用的基本运算电路。 重点:集成运放组成的各种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同相比例、反相比例和差动比例等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运算方程,反馈类型。 第七章 信号处理电路 主要内容是:有源滤波器、电压比较器 要求:了解典型有源滤波器的组成和特点。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分析方法,理解一阶有源滤波器的工作特性、理解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重点:一阶有源滤波器的工作特性、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难点 迟滞比较器的应用 第八章 波形发生电路 主要内容是: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方法、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振荡器、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要求: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振荡原理。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理解LC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了解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理解非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主要参数。了解集成函数发生器。 重点:正弦波振荡器自激振荡的条件、产生的过程、振荡电路的组成,RC串并联网络和LC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RC桥式振荡电路和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振荡频率。 难点:判断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的方法。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是: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实际的功率放大电路、集成功率放大器 要求:了解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掌握复合管的特点、掌握OTL和OCL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效率计算和功放管的选择,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5G31及其应用;了解功率器件的类型及特点。 重点:功放的类型、交越失真及其消除;OTL和OCL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效率计算和功放管的选择 难点:OTL和OCL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效率计算和功放管的选择 第十章 直流电源 主要内容是:直流电源的组成、单相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倍压整流电路、硅稳压管稳 压电路、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集成稳压器、开关型稳压电路、可控整流电路 要求: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典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理解硅稳压管稳压电路及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稳压器的应用。了解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重点:单相整流及C型滤波电路的原理及有关量的计算,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三端集成稳压电源电路及其应用 难点: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课程教学总学时72学时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中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的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自学、课外练习等多种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成绩考核方式 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有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70%;实验和平时成绩占30%。 六、制定本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参考教学时数为62学时,实验10学时; 2.遵照“加强加宽基础的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3.突出集成运放及其应用电路内容; 4.增加EDA技术的介绍。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 (1)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刘润华.模拟电子技术.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年

教你三步看懂电路图【模拟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 要: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现实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   关键词:模拟电路基础 电子设计 教学改革      模拟电路是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主干基础课,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正如教学基本要求中所指出的:“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以工程实践的观点对一般性的、常用的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学习和应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仿真,能够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在上述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改内容设计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   为了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为了适应课程学时压缩的现状,应当改变传统的“讲全、讲细、讲透”的教学观念,侧重于对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的充分讲解,重视对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的讲授。选择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理解与掌握的次要教学内容,通过采用引导性学习结合答疑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和渠道。模拟电路基础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传统的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课程中有许多内容过程复杂、抽象,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费力,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奏效。   (二)课程的教改理念   当前,知识要更新,学时要缩短,教学手段必须先进。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我们对该课程的建设开展了长时间、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想与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地构建课程内容与体系,恰当地采用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的重点讲课内容在基本电路的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基本电路的组成原则、电路结构的构思方法以及系统结构化设计的思路等方面;实验教学改革为三个层次的实验课,分为验证性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些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改实践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课通过试验手段,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内容安排上,除安排基础性单元电路试验外,还要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贯穿于每个实验内容中。在实验所使用的元器件的选用方面,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应以分立元件的实验为引导,突出集成电路的实验。在具体实施时,重点放在使用方法和功能上,对内部结构和原理不去详细分析。   根据不同专业具体实验内容不同,笔者针对不同专业,设定了两套实验方案,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一)模拟电子电路课件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分三个层次进行:   (1)验证性实验。它主要是以电子元器件特性参数和基本单元电路为主。根据试验目的、实验电路、仪器设备和较详细的实验步骤,通过试验来验证模拟电子技术的有关理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提高性实验。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自行选择测试仪器,拟定实验步骤,完成规定的电路性能指标测试任务,从而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   (3)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来组装实验电路,拟定出调整测试方案,最后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1.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讲授难点   例如,在讲述一个基本放大的电路中的瞬时电流与电压随着输入信号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时既费时又费力。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就能动态地演示这些瞬时信号变化的情况,使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科学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成为解决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能够灵活、动态地进行图形、图像的演示,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大量的图形、图像、文字等预先存储在计算机内,使得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劳动时间,从而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集中在重点与难点问题的讲解上。   课件发挥了多媒体的综合优势,重点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讲授难点,将一些黑板教学不易描述讲清、学生难以理解、实验中又看不到的现象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用了该课件,教师讲解省力,学生感到形象生动、理解轻松,使学习由难为易。   2.变枯燥的结构内容为形象的内容   加强设疑、激疑、适时释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和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设疑、激疑、适时释疑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精心设疑,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适时灵活释疑,增强创新意识。设疑、激疑,并在适当的时候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解答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表面上看不符合常理的答案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去探究原因,这对爱动脑筋钻研的学生来讲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再一方面,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与原理性计算准则联系起来,增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前后呼应统一的效果。实践证明,《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缓解了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可以在较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更新的模拟电子电路知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电子设计EDA课件   电子设计是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设计中将所学内容综合用于设计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起重要作用。   1.具有新颖的教学创意   电子设计EDA课件从整体设计到各模块的构思都使人耳目一新,每个模块下都有二级子菜单可供选择。如在“多级低频阻容耦合放大器”结构中点击一图片,可观看“多级低频阻容耦合放大器”教学片;又如,针对学生第一次面对“自动水龙头”这类较为复杂的电路图感到无从下手的畏难情绪,我们按照电路设计原则,制作了设计顺序动画,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电路草图的绘制,学生既节省了时间,又掌握了设计技巧,当设计结束看着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时学生们感到收获很大。课件将以往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用EDA来解决,体现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   2.结合实际应用制作的电子教学片   为了突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辩证关系,我们制作了电子电路教学片,从现场拍摄、录制到编辑,反映了电子产品的发展变化路程以及最新产品。通过播放,学生不仅了解到各种电子电路、电子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还扩大了视野,感受到电子产品的丰富多彩与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3.仿真装配   复杂的电路分析时比较复杂,使用仿真装配,可真实地再现电路中各电子元件的相对位置、装配关系及安装顺序,可反复观看,以帮助学生了解其结构工艺。   4.开发了具有选题、正误判断和最新记分系统的答辩模块   电子设计由于时间紧、学生人数多,学生很难考虑和回答较多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面的情况,以便合理地给出成绩。为此可开发制作具有选题、正误判断和记分系统的答辩模块,并将选题按不同的知识点划分为理论计算部分、结构设计部分等五类。教师在各部分中点选题目,学生选择答题后,立即给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当选择交卷时,即给出答对和答错的题数及所得分数。该课件的使用不仅改变了答辩时间紧、提问不全面的状况,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课件和设计课件综合运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影像编辑技术、仿真技术和美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制作整合,组成了具有集成环境的多媒体EAD课件,为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现代化功能较为齐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结束语      上述两个课件融入了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利用了现代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具体化、静态问题动态化、间接问题直接化,在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整个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通过多媒体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亲切自然的感觉,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科建设的进行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我们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紧密围绕机械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课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R].教高[2001]4号.   [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孟秀玲.《模拟电子技术》课教学难度的分析及对策[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1,15(4):75-79.   [4]张家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J].教育研究,2001,(10):46-51.

【提升中职机械CAD课程教学效率之举措】CAD制图教材中职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使得机械技术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对当前的CAD制图与画图人才的需求较为强烈。因此,中职学校机械CAD的教学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当前的CAD人才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大教学模式创新,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机械CAD技术的更好发展,是当前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前言   CAD技术的快速发展较好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当前学校内机械类的学生在运用CAD能力于实践方面,更应该值得进一步提高,促进个人、学校及社会的更大进步。由此一来,就需要对学校CAD课程进行改革,进一步增强中职学生运用CAD技术的综合能力。为此,分析中职学校的有关CAD教学课程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CAD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渗透不足   CAD课程是一门具有较高要求的技术课程,其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复杂,主要有数控技术、计算机的仿真与图形学,以及计算机的信息集成技术、有限单元分析方法等学科内容,同时也是一门实践与理论性强的课程。就当前的中职学校而言,在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完整与系统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除此之外,课程体系的设置大体上是根据专业的纵向进行划分的,而对于横向的渗透、联系不足,不利于CAD教学的长远发展[1]。   2.2 部分教师的授课知识与水平有限   在进行CAD课程的授课时,部分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没有很好地与相关的制图实例进行结合讲解,而仅仅对画图命令进行讲解。部分学在进行练习时,能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一定的任务量,但是一到自己绘制机械图时就束手无策,未能将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拓展,因此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3 培养的学生与市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机械CAD课程,作为新的技术课程之一,在教学培养模式方面,学校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只能是延续以往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没有做到走出校门、联系实际、走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真正了解市场所需的人才;也未能与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的要求差距大,并且脱离了行业的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应用能力均不足。   2.4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多数中职学校的机械CAD课程中,任课教师通常由机电专业教师担任,由于CAD课程涉及内容繁多复杂,加上机电教师较少是该专业毕业的,因此,任课教师对于CAD技术的了解有限。长期如此,学生对CAD技术课程理解不够深入,教学的质量效果较差,进行动手操作实践时,教师对知识的把握以及能力均有限,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图形的含义,动手能力就会削弱。最后,在知识的更新以及技术的进步方面与市场脱离,这就使得CAD的教学方法显得过于单一,不利于教学的顺利改革[2]。   2.5 课程体系未能真正突出学生的技能   对于机械CAD的课程体系而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有关CAD的概念与原理,最重要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用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进而较好地通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完成机械的零件制图与画图的过程。因此,现阶段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还未能较为全面地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应该将实践课与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技能等方面相互结合,增加CAD课程实训课的时间,确保课程的质量与效率,充分将与CAD技术相互匹配的信息集成与数控机构、加工工艺以及数控机械等课程纳入CAD的课程体系当中。   3 提高CAD教学质量与效率之   对策   3.1 不断改进并创新教学方法   CAD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应该加以改进与创新,同时辅助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方法,充分提CAD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施进行授课,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记忆,更好更快地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将CAD的讲授方式加以创新,可以是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教师在进行讲授知识与内容时,应该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充分有效运用类比法等方法进行授课,让学生进行思考、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无形中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效率以及兴趣等方面均得到提高[3]。   3.2 教学手式的形象化   按照学生的总体理解能力,做好CAD的知识层次的备课准备工作,教师虽说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但是应该在兼顾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把握等前提条件下,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课堂的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应该大量将新的知识引入,促进学生运用CAD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教师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简单的、形象化的、易懂的语言进行授课,将较为枯燥、复杂的知识点通过生动的形象化体现出来,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强CAD的教学效果。   3.3 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根据机械CAD技术课程的应用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有效地建立实用性的教学体系,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工作,而且能够挖掘学生对CAD的应用能力,为学校更好地培养与市场相符合的人才奠定基础。需要对学生的CAD运用技能进行加强化,养成勤思考、善动手的习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建立相关的培训基地,将课堂搬到实际的操作当中,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好地使学生加深理解。此外,还可以实行校企合作,让部分学生进入企业锻炼。企业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将情况及时反馈至学校,更利于学校今后对CAD技术课程的改革,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4]。   3.4 合理安排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   在进行CAD教学的同时,除了对理论教学进行改进以外,还应该对CAD的上机操作实践进行巩固、提高,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运用CA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上机的操作实践课需要与所学的知识与内容进行结合,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适当的例子让学生练习,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有关CAD软件的命令以及功能含义。其次,进行上机操作之前,教师需告之学生此次操作的目的与目标,操作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等。此外还可以提倡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团队相互学习等方式,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5 进一步充实课程的内容   CAD技术课程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学生应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加深练习。教师也应该将基本理论当做授课的重点,教学的内容应有深度与广度,讲课内容主次分明、突出重点,还可穿插其他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内容的吸收与消化。   3.6 重视课后辅导   重视课后的辅导工作,能帮助学生更易于理解CAD的构图思路。部分学生由于其他的原因,导致其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因此,教师的课后辅导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开展课后辅导时,教师应该对课堂上的绘图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应对绘图的思路以及设计的理念进行重点分析,有助于部分学生更好地掌握,弥补课堂上对知识点模糊不清等不足。而学生也应重视课后的辅导工作,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   4 结束语   总之,对中职学校的机械CAD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改革,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其的对CAD运用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促进了机械CAD教学的顺利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兰美.机械CAD教学浅析[J].内江科技,2011(4):180.   [2]张大鹏.浅析中职学校CAD教学的改进[J].科技信息,2010(7):601,631.   [3]方焕明.中职学校CAD教学模式[J].职业,2011(23):104-105.   [4]肖乾.机械CAD/CAM教学改革初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3):106-108.   [5]陈美花.CAD技能教学实践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6):191.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原则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计划范文模板

初中数学老师要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轴对称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实数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116分,不及格的学生仅有7人。总体来看,成绩还算不错。七年级尚未出现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大功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学设想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我校的数学教学教研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目标 1、 狠抓教学常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初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3、抓好培优补差工作,促进学生成绩全面提高; 4、配合学校教务处提高教学教研。 三、重点及重要措施 1、加强组风建设,增强本组教师的协作意识和团体凝聚力; 2、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执行学校教务处的各项教育教学计划; 3、用新课标的理念来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废除“满堂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主动发展型”新模式,还学生主体参与的权力; 5、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6、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7、逐步培养本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8、认真落实常规管理,在落实教务处各项常规要求的同时,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本期继续实行推磨听课,要求每位教学教师主讲一节公开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配合教务处开展好说课活动,以促进本组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高; 9、抓好数学教学情况的质量检测工作,认真组织月考统一命题,统一测试。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本期安排一次数学竞赛; 10、组织本组教师加强教育教学业务学习,尽可能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三 一、教学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工作计划《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用足用好40分钟。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8、落实帮教措施。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教师要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进取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经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经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本事、学习本事和解决问题本事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职责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本事,在东莞市组织的首届生物结业会考中考出好的成绩。同时为学生们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人教板。 三、学生情景: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中年级六个班,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好,但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刚接班,上课时,学生和教师的配合,课堂纪律都较好,有了好的开端,不怕没有好的结果。我准备尽快认识他们,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异常是课堂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来促进他们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各班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 四、具体措施: 1、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我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探究贴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争取呈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进取参加校本教研,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结合具体的教学资料,采用多种不一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2、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供给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经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4、对生物学困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本事,实际动手本事,分析本事。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3、经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更清楚地明白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并懂得如何健康地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本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异常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本事的培养。要经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6、按学校要求进取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材初一生物上册,分为两个单元,四个课堂实验课。共六章。教材突出的两条主线,加强对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及加强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进行全学年的整体教学。 九年级义务教材初二生物上册:本册教材共两章,分别探究生物圈中各种环境中的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形态结构、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给生物分类。教材基础性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突出探究本事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初一是新生他们对生物学有着十分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心,同时他们对生物学的科学探究的本事也较差。初二的学生由于学科增加,学习压力较大,有好多学生对生物学有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还有好多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的动力不够认为不学也罢。基于以上的原因我特定以下措施: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新课改新教材。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学方法。根据生物学科的资料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设计好每一堂课,不上无准备的课。采用学生最易懂最易理解的教学方法,到达事半功倍的成效。对教学过程和课时安排都要备好。认真准备电子教案和平时教学教案。每一节课都要备精,不出现一点遗漏,涉及到的图例提前准备好。 2、在教学中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都爱好生物这一学科。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平时多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进而了解学生的情景,做到心中有数。 3、教学中要不定期的进行提问、小测。一方面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心理。 4、适当地布置一些实践型的作业。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很多知识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就有的。初二生物更是涉及人体的很多器官及其功能、组成等。经过结合实际的学习,学生会明白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及其成因。学生会从中获得很多知识,学会一些疾病的预防等,对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帮忙,从而能够激励学生学好生物。 5、备课时要不断的进行设疑,之后给与合理的解答,从学生研究会有什么样的疑问。为应对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做好准备。 6、根据学生的情景,采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个别学生则根据其的特点采用个别教学法,因人制宜,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平时对后进生多加以辅导,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落后,辅导的同时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7、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联系社会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本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三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梦想的效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理解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我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进取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三、学生情景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经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必须的实验本事,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明白动物的行为大多是经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本事:1)增强动手本事和实验设计本事。 2)培养学生的实践本事: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一样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善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本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经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所以,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研究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研究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异常要注意本事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资料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本事,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本事,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应重视以下五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学生学习。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 (2)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 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它形象、直观、不仅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并且利于学生理解资料,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 经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6、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7、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8、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9、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10、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11、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六、教学进度表另附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范文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推荐一些范本,希望大家能掌握教学反思的写作技巧。赶紧一起看看吧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一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我们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 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 ”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因此,我们要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我们要善于赏识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学习了《英国的制度创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我就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由于历史在初中是所谓的“副科”,学生不太重视,因此学生初中的历史知识贫乏,掌握得太少、太散了,如简单的朝代更替、朝代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不知道,而历史主干知识、历史体系更无从谈及。而高一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时间的跨度大,类似于以前的专题史。如必修1的第1单元,内容综合的程度是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政治专题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积累、时间的跨度是史无前例的:从夏商周一直到晚清上下几千年。因此,学生根本搞不清缘由,记忆起来难度很大,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也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必要时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这样,学生就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就可能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在学习时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并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注意总结提高,定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二   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备好学生和教材,而且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想,谈谈教师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新教材的特点,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和价值。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上确定专题型教学体系,弥补了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不足,使之更加适合时代的需要;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优点,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和选择空间。但是新教材对许多编写者来说,毕竟是第一次,她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跨度大、跳跃性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时,少一些抱怨,多一点扬长避短的精神。教材即材料,我们引领学生,去解决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真实依据;是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养成的借助平台。它的作用是被我们“用”,而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教学。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巧妙整合历史新教材内容。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的进行取、舍、增。充分发掘各种课程资源,以简驭繁,化难为易   ,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   三、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和使用教材,回归课本,立足教材,突出主干,夯实基础,。培养学科素养和能力。   (一)注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二)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节目和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通过平时不断地回顾、巩固,考试中,特别是在做大题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而能不或尽量少地减少知识点的遗漏。   (三)、提炼和概括要点。学习历史必须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   (四)、仔细推敲词句阅读中学历史课文,必须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中的有关词句予以充分的注意和深刻的理解,进行一番“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这样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进而达到培养智能的目的。   (1)抓关键的字词。仔细领会,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抓表示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词句。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一战结束“萧条下去”。抓住以上关键的词句,就可理解和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艰难曲   折的发展历程、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   (3)抓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句。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它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果)。掌握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凭借推理   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五)、圈点批划   所谓圈点批划,就是做记号(圈、点、划)和写批注。它的作用是:(1)可经常提醒我们细心读书,用脑思考,加深印象,帮助记忆;(2)可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难点、疑点随时标记下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精华;(3)可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解和“再创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创作出新东西。总之,圈点批划是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对教材所作的不断加工、分解和初步消化,也是把书本知识化为自身知识   的重要步骤。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不局限于课本。时下的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历史高考也越来越走近生活,联系时政,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这也就是说,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味地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拓宽视野,关注新知,也就成为高考的一项必然要求。因而,作为辅导学生备考的教师来说,不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而且自己也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史学新动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备考信息,编设新意专题和练习题。比如今年中国的载人飞船上天,实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飞天的梦想,因而我们就可以更多地给于科技史,特别是中国科技史以更多的关注。   第一,可以起到鼓励和督促的作用。对于学习认真和基础相对扎实的同学来说,考核的成绩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而对于基础较差、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来说,检查的结果就是一个鞭策和督促,促使他们认真复习前一阶段所学的内容,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新的起点。   第二,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师在教学过程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加以改进。具体操作时可把安排背书任务、布置课后练习、设置小结论文和进行阶段效果检查(单元测试、专题测试、综合测试等)相结合。“情”。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包括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素质,它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调节整个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也有一句老话说,大学生是因为喜欢某科而喜欢老师,中学生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某科。也就是说,能让中学生“喜欢上”老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感,使学生心理上趋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高一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已然具备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因而,教师要想在紧张的备考中“取悦”学生,单靠简单的口头表扬,口头鼓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更应该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容易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

中国古代语文课程教学的三大问题,三大经验,四大弊端是什么

  1、脱离语言实际。主要是脱离口头语言实际,不重视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我国古代作为书面语言的文言文,两汉之后就基本定型了,很少变化;而口头语言则是一刻不停地发展着,变化着。所以二者的距离越拉越大。2、脱离应用实际。读、写大都与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无关。读书皓首穷经,苦练八股,只为功名。这也使儿童视学舍如囹狱,视师长如寇仇。[元]虞韶编的《日纪故事》中有一则师生矛盾的故事:许衡年七八岁,受学乡师,书过目辄不忘。一日,问于师曰:“读书欲何为?”师曰:“应科第耳。”复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谓其父曰:“此儿颖悟非常,他日必有大过人者,不能为之师矣。”固辞而去。3、忽视文学教育。基础教育并不是要把多数人培养成文学家,但要使人人都具有理解文学和欣赏文学的能力。当然,也不排除为具有文学天赋的学生奠定当文学家的基础。这就要进行必要的文学知识和文学鉴赏的教育。这是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操的一部分,在语文美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语文教育在这方面也是非常欠缺的。4、忽视知识教育。我国有起源很早,很发达的文字学、训诂学知识,但始终没有建立起适宜于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例如文章教育,曾经总结出一个“起——承——转——合”带有点规律性的模式,但很快就变成了僵死的八股文程式。人们反对八股,但又建立不起规范,就只能用“文无定法”来抵制规律性的知识,其实是很无力的。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的训练,实际上成了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三大问题1、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问题。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儒家思想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例如《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语文教育成了统治阶级进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科举取士制度推行以后,全国士子趋向科举,语文教育逐渐变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2、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片面,主要为识字、读古文、作古文,把古人作为学习的楷模,把古文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窒息了青年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革新创造精神。引导人们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3、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只重整体感知,缺乏分析认识,只强调求同思维、单向思维,忽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只尊重维护作者权威,无视读者理解的主动性、创造性。只听任一条暗胡同里摸索,缺乏系统的读写理论指导,等等。1、熟读精思博览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熟读又以诵读为基础。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诵读、熟读,不仅容易形成语感,而且有助于记忆理解。读和思的关系十分密切,所谓“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也谈到他的体会:“读书须将本文读熟,字字咀嚼令有味。理会不得处,且宜深思;思之不得,然后将注脚看,始有益。”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方能有所感悟。1、熟读精思博览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熟读又以诵读为基础。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诵读、熟读,不仅容易形成语感,而且有助于记忆理解。读和思的关系十分密切,所谓“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也谈到他的体会:“读书须将本文读熟,字字咀嚼令有味。理会不得处,且宜深思;思之不得,然后将注脚看,始有益。”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方能有所感悟。在提倡熟读、精思的同时,古代语文教育也主张广泛涉猎,并不仅仅局限在“三、百、千、千”和“四书”、“五经”的狭小范围里。很多有识之士提出要广泛读书、接触社会,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还认为广泛涉猎即可学会作文,古人所说的“观千剑则晓剑,读千赋则善赋”就是这个意思。2、评点法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使用此法,对指导学生自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有益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在提倡熟读、精思的同时,古代语文教育也主张广泛涉猎,并不仅仅局限在“三、百、千、千”和“四书”、“五经”的狭小范围里。很多有识之士提出要广泛读书、接触社会,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还认为广泛涉猎即可学会作文,古人所说的“观千剑则晓剑,读千赋则善赋”就是这个意思。2、评点法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使用此法,对指导学生自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有益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

校本心理课程教学经验总结

王秋霞 2014年我所在的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心理课正式进入课表,兴奋之余,面临的第一挑战是备课。因为我校的学生结构复杂,为了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课,从2014年带领团队成员开始构建和打造济源一中的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体系,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此过程中,我养成了一些习惯,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了解学情,设计课程 2014年以来,我每月以一节新课的进度,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打磨。在此过程中注重了解学情,及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发现,个体辅导访谈,以及和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动态需要修改和研发课例。看到什么美文、素材,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马上联想到如何用到心理课上。 二、虚心请教,珍惜反馈 课后,我会采访学生的评分,1-10分,10分很满意,1分相反,请打分。你满意的部分里有什么?你认为提升空间在哪里?如刚刚的《每一个善举》一课,我会请教学生:“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怎么提问效果更好?”他们都会给我一些惊喜。 专门设计的“点滴记录”表,课后留给学生,匿名自由反馈,我能够收集到许多真实的声音,和创意的反馈。 三、不断反思,提升标准 前不久我再次坐在评委席上,我一边欣赏参赛选手的展示,一边提炼了一些问题,回顾和整理了我曾经走过的路和一些思考。 我把我关于心理课的自我要求,思考、理念和关注点镶嵌在以下自我问话里。 1.支撑这节课的理论背景是什么? 2.这节课的主题,可以切分成哪些系列主题? 3.关于这个主题,学生的起点在哪里?他们的期待、想法和困惑? 4.别人是怎么设计的?有哪些活动或素材可以备用? 5.怎么设计,适合我的风格?如果只用一个素材或一个主题,怎么设计? 6.课件上要呈现什么?哪些内容、文字、图片要保留或删掉? 7.怎么提问更好?关键性的问题,怎么推敲。 8.有哪些课堂生成?我是怎么应对和跟进的,还可以怎么回应? 9.我的课后反思有哪些?我的突破与成长,哪个点是我比较满意、骄傲、遗憾、不甘心的、可以改进的(标题、课前准备、过渡语的修改)?反观自身,关于这个课题的困境与思考? 10怎么了解真实的效果?学生中有哪些真实的不同声音存在? 四、坚持输出,划上句号 “如何为一节课和一个活动,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是我每一项挑战后的思考。 2013年至今,我坚持把每一节新课的改动过程记录下来。我觉得,课后反思是与自己对话,跟自己谈心,和自己诉说。写多了,课堂上能够发现的问题和亮点也逐渐多了,以前被忽视的问题现在都觉得是反思的好素材,有些能够被我重新当成新的课堂素材取用。这个记录习惯让我产生了强迫,让我每一节课都想要精益求精,变成完美主义,变成了颈椎腰椎病患者。 我规劝年轻伙伴最多的一句话:一节课上完要及时记录和反思,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什么也不会留下,下次再上这节课时不会有进步,甚至还会倒退。 我曾经要求自己至少一学期录1节常规课,回看录像时,心情极其忐忑,若有旁人,赶快关掉,觉得惨不忍睹,亲眼看见自己像极了我老妈的走路姿势,摇摇晃晃,更亲眼看见自己夸张的表情和笑容,心生感激,觉得学生一直在包容我。 2019年放弃了录像方式,把自己的课堂用录音方式记录下来,抽空整理成文字,以前也是采用笨方法,回听一句,敲打一句,整理一节课,会花好几个小时。 今年购买讯飞语记,一边借助这个软件一边听录音整理,仍然得花好2-4个小时。在回听、整理的过程中,听到了在课堂上被忽略内容,收获了新的理解,对教学中的亮点、败笔和遗憾及修改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五、主动分享,寻求碰撞 每设计一节新课,我会和同事在办公室分享,先凯丽,后是英宏,再是君怡。她们年轻漂亮,温柔细腻,有非常好的勾引学生分享的本事,更气人的是,她俩还都情境记忆过人。每每听她俩讲述,我会比她俩更激动,兴奋之余,我会记录下这些素材和内容。我是鱼的记忆,不想让这些好的素材被时间覆盖,也为了弥补没有出现在自己课堂的缺憾。 我会主动将自己的新课分享给同事,有个耀眼的私心,为了让人家帮我出谋划策,最好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课堂生成,感谢她们愿意和我交换和碰撞。 校本心理课的探索和心理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尽一份责任,让心理课散发出应有的魅力,不辜负学生的期待,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的努力永远是正在进行时…… ]六、 潜心钻研,积淀底气 截止目前,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抵挡诱惑、增强自制力》、《谢谢你的陪伴》获得河南省一等奖,《个性名片、独特自我》在全省做公开课,《亲爱的小黑—与内心的恐惧和解》两次在全国展示。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等杂志,登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封面人物,被,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为创刊20周年优秀活动课教案作者。多次参与省、市心理健康优质课评审、教师职称评审、心理剧评审等工作。获得济源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河南省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2020年被聘为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职业导师。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指导精神,贯彻以“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的方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潜力及素质,使教师不断由“经验型”、“学者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出发点,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开发、改善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校园,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学习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校园透过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及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确保校本课程健康成长。   校本开发技术培训资料:《课程纲要》撰写技术,选取组织课程资料的技术,课程评价技术等。   培训模式:采用多种模式有机结合,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效提高从教师的教学潜力和教育科研潜力。   2、开展学术研究,使校本课程高质量,上档次。   切实加强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开展听评入门课,示范课等活动,用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情研究,努力提高和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   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   3、探索良性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构成校园特色,从四方面展开校园内部评价:课程评价,课程实施状况、学生学业成绩、后继发展推荐。并透过多种反馈信息对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修订方案、改善实施推荐。   三、本学期具体的工作   1、开学初期组织教师培训,确保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编撰方法,并构成正确的校本课程观。   2、学期中开展由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参加的教研的活动,交流经验,深入探讨,共同提高,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一位同学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3、教导处对校本课程进行过程中调控,参与听棵、评课指导,及时调控校本实施状况,及时总结经验,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认真写好教育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4、有选取的强化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力度了,以构成校园特色课程。   5、学期末加强对课程资料的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所编撰教选取教学方法、设计课时良和教学进度等存在问题,提出改善意见,修正编撰的教材。校园组织对已开设课程教学状况反馈,对以后校本课程开展提出推荐。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2   一、课程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良好心理素质,增强信心,乐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学会多种交往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交往中体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境界,培养明理诚信、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充分体现我校“学生为本,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着眼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潜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学生学会倾听,能大胆、主动与人交往,乐观、开朗、自信;   6、课程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课程资料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日常交往的潜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礼貌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现将课程资料分为以下几个教学   1、习惯养成   2、优秀诗文必读   3、名人故事   4、大棚西瓜   5、安全教育   三、课程实施及推荐:   1、课程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小组交流汇报表演师生评价   2、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3、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两课时安排在一齐,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   4、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或根据需要而定   四、课程管理   1、构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网络,确保课程教学落实到实处。   2、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实施的能手。   3、努力构成发展性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的评价。   五、课程评价:   1、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在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的激发尤其重要,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活泼。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从每个学生的说话中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赞美与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对学生的语病也要及时纠正。   2、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的潜力   3、具体实施:   1)学习兴趣浓厚,想说,爱说   2)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资料;   4)有表达的自信心。用心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6)能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和他人合作。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体验。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七、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体验。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3   校本课程是以校园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校园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校园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能够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能够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潜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校园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透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好处,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取,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资料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能够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资料上的开放能够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能够促进资料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资料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资料,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贴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校本教材的开发资料,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取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校园的实际状况,结合各科的特点来组织实施。   课程选取: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取为主,选修课以校园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应是多样化的。   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校园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组长:仇洪财校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副组长:杜崇辉、孙宝武、孙正保。   审议教师的开发设想,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资料,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必须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潜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等有关材料。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校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透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带给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校园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校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浅谈技工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技工院校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

  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涉及专业知识内容较多,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反映学习枯燥、乏味。笔者从机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通过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存在弊端的分析,对技校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机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换句话说机械基础是发明创造的基础。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调整方法,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专业课服务,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基础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1.教学无创新   教学无创新,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机械基础是很直观、形象、生动的课程,然而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述,辅以模型、挂图、示教板的演示。也就是说,凭老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加之有限的教具、挂图,用静态的方式讲解机械、机构、液压等动态传动。凭空的想象加大了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难度。因此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   2.教学设备落后   机械基础是动态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购置了齿轮、轮系传动柜及部分模型、示教板和多套挂图,但模型的逼真性、运动的自如性、内部结构的可视性、模型大小的适中性及挂图的清晰性等都制约了老师的课堂发挥和学生的想象,从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不善于思考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的形势,在学生心理上形成读书、学技术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的观念。所以,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上进心,得过且过,考试时互相抄袭。   三、教学改革措施   1.统领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学校的教材,将国家对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签定标准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南,教师要统领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讲解时要详尽周全。尽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次尝试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讲授理论课时由于内容抽象较难理解,结果是教师拼命地想讲明白,学生们也非常专注地想听明白,但课程中的许多术语、原理等总让许多学生如坠五里雾中,在实际应用时不知如何下手。教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理想。在机械基础课上课的第一天,笔者没有直接讲解本书的课程,而是从思想品德、操作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教养,此后引入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从古代的简单机械,到现代的令人不可思议的高科技,再复杂的设备都离不开机械基础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发明创造并不陌生,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摸得着。   2.合理安排课程   合理安排课程,做到理论和实习的有机结合。技工教育是技能教育,强调操作性、实用性,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技能教学的观念,加大实训、实习的资金投入,增强实训教学。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人才市场的联系,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工作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   3.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和提高其学习兴趣,课外时间成立创新小组,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手工。对出现的故障,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如在差动螺旋传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螺杆上车出两段不同螺距而旋向相同的螺纹(同为右旋),其中一个螺母焊接在钢板上,而另一个螺母可以移动,并且让固定螺母的导程大于活动螺母的导程,根据公式L=N(Ph1-Ph2),活动螺母的移动距离要减小、移动方向和螺杆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我们做出的模型在运动时和教材上介绍的内容一样。这下,可乐坏了同学们。教师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把书上的内容看懂看透,才能做得成功,并且做完演示后同学们很难忘记。这个实验成功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差动螺旋传动,当两段螺纹的螺距相等时,无论我们怎样转动螺杆,两活动螺母之间都不会相对移动的模型,和复式螺旋传动的模型(即螺杆上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根据公式L=N(Ph1+Ph2)活动螺母的实际移动距离增大)。这样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质疑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4.创造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   创造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影视等媒体结合起来,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感官世界。如在蜗杆传动部分,书上仅介绍了蜗杆传动的组成、旋转方向的判定、应用特点和基本参数。笔者在课件中首先向学生们讲述蜗杆的发展史,接着向学生们展示各种蜗杆传动的类型,在讲解到阿基米德螺线时,又穿插了阿基米德的故事,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在讲解应用时,插入一张蜗杆传动的Flash图片,通过电机转动速度快,蜗杆转动速度慢现象比较传动比的大小。摸到箱体的发热说明其效率低;听听传动的声音小,没有噪声,说明传动平稳;用三根绳子拉蜗杆没有拉动,说明它有自锁性等等。这一章的课件教学活动,是对教材内容的超越,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动感世界,信息量大,教学直观、具体,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也相应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5.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在教材中明确标明学习的任务、内容、要求和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应该掌握的内容、应该达到的水平、应该具备随机学习的素质。二是对学生的自学、听课、记笔记给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参考书,正确处理预习和复习、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三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一定的目标和要求。例如对听课的纪律和听课效果、课堂笔记和课外作业都要做出必要的督促和检查,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评议。四是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推行实用教学法,以提问式、讨论式、自检式等多种形式建立师生的双向交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教有学,教与学有机结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6.教师每节课后都要有 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但教学反思不能流于形式,要持之以恒,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表现都记录下来,思考下一次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作者单位: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

浅谈案例教学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教育论文

浅谈案例教学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教育论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保险学 运用    摘要:   保险学课程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是保险学讲授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案例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保险学案例的选择应当具有针对性、代表性、生动性、时效性和导向性。从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讨论、教学总结这一系列重要环节。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各样的案例,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保险学》是金融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案例教学。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是保险学讲授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保险学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保险理论、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以及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方法等内容,其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比较繁杂,而且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应用课程。虽然保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对于在校学生而言,保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仅凭教师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这些概念,更谈不上能够将保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讲到近因原则时,如何在众多的原因中判定近因在理论上是非常枯燥的实务问题。笔者在近因原则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许多案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再比如,讲人身保险的有关内容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涉及其自身利益的案例,比如人身意外伤害险案例、健康保险案例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不利于师生的交流,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另外,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观点可以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制订更为细致的授课方案和计划。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自己思考和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思维和判断能力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得到提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讲解保险学基本原理或内容时,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保险学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掌握,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保险学教学中应当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保险学教学中的案例选择   1、案例应当具有针对性。教师首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计问题。案例一定要和所要教学的术语、原理或内容紧密相关,有利于学生更直接有效地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保险利益”这个概念的时候,案例应当直接与之相联系,并能让学生区分“保险利益”和“保险金”这两个概念。案例的针对性还表现在案例应当直接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相联系,而不宜涉及过多的知识点,否则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思维上的混乱。   2、案例应当具有代表性。案例应当能代表某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同类案例的共性;或者对于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存有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往往代表一部分人的观念和看法。一个恰当的案例,不仅应当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还应当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现实当中的类似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是开放性的,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在课下做更深刻的思考。   3、案例应当具有生动性。案例应当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案例,以便开展深入的讨论。比如,在讲解人身保险时,可选择与大学生人身风险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身保险的各个种类;再比如,在讲授保险合同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分别从自身和保险公司两种角度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和理解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以及保险条款等诸多细节内容。   4、案例应当具有时效性。在保险学教材或案例汇编资料中都给出了保险课程的很多案例,但由于更新速度较慢,很多案例缺乏时效性,甚至得出的结论也存在问题。自2009年10月1日起,中国施行修订之后的新《保险法》,相比于原《保险法》,新《保险法》在很多方面都有大的修订。比如,人身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和被保险人往往不是同一人,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二者的利益不无冲突。如果受益人谋求个人私利,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保险公司该不该赔?原有《保险法》规定,此类情况下保险公司不承担赔付责任。这对于无辜的被保险人显然有失公平。新《保险法》进行修改完善,规定此种情形下,实施非法行为的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但保险公司不因此免除保险责任,被保险人的利益仍然受到保护。如果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简单地借用以前的案例,又没有根据新《保险法》对原有的分析结论作出解释或补充,很容易误导学生。   5、案例应当具有导向性。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仍然较严重,国民的保险意识也还不强,关于保险的各种纠纷大量存在。在案例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选择反面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从帮助学生理解的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然而,过多地采用反面案例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事实上,中国保险业由于起步较晚,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保险业的诚信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再加上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知比较欠缺,很多人对于保险还存在偏见甚至是反感。在案例教学中,反面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对保险业形成根深蒂固的成见,进而影响学生对保险业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帮助学生理解保险学的基本原理,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保险的本质。    三、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应用心得   1、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前的充分准备是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于教学案例的内容以及案例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有充分的把握,对保险实务的发展变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有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于信息量丰富或者比较复杂的案例,教师应把选择好的案例在课前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他们熟悉案例内容,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发言要点,为教学讨论做好铺垫。   2、教学方式。对于保险学课程,教师应当强调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放松理论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重在突出教学的目的与应用,而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理论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保险学课程必须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务性的学习。例如在讲述保险的基本原则时,案例中必然会涉及到保险利益、近因、推定全损等基本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都不理解,教师很难组织案例分析。   3、教学讨论。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保证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讨论主要在学生中进行,但教师绝不是旁观者,教师始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问题过于宽泛则学生的讨论比较散乱,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案例提问还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第二,教师和学生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并结合分组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结合一些案例讲解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模拟的形式。   第三,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开放式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第四,教师应当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力保讨论沿预期的方向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学生提出的疑点问题,并对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正,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来。对于学生争论较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社会敏感问题,教师也应认真分析,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不回答。第五,教师要把学生从对案例本身的讨论引导到对一般性问题的讨论,并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或结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要点。阐明案例分析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总结讨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此基础上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重新审视案例的讨论过程和解决方案,学生对于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加深理解。教师自身也应当总结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严继莹。保险学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杨敏。关于保险学课程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4]曹红欣。浅析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 ;

探析新课标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生活化

在新课标理念之下,语文教学更注重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更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一、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的重要意义1.小学语文生活化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依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而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例如在学习完文章《夏夜多美》之后,请同学们晚上仔细观察夏夜夜晚,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和书上描写的进行对比,思考一下有哪些区别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还增加了学生的生活常识,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剩余1922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什么?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1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并且根据课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积累了词语。    一、读中品味,读中激情   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生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品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通过一遍一遍地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初读了课文,你都有什么体会?”“同学们喜欢泉水吗?”“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是一股什么样的泉水?”“读后还让学生围绕“是否读出了泉水的自豪、快乐、慷慨”进行互相评价。    二、自主学习,发散思维   教学本课的时候,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初读课文后,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在下面括号里填上一个词吗?()的泉水。通过这样形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的学生说这是一股快乐的泉水,我接着问你是从读出来的?能读出快乐的语气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股甜美的泉水……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又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完本课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到了谁,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流到了花园,有的说流到了农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注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课所描绘的画面很美,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很美。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等词语。   四、不足之处   在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方面还显不足,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另外,教师角色还转换不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一些细节方面也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第一、二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口语交际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3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特别是在低段,从小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那种天性般的敏感,这是语文的长效益。因此,我在进行本课的教材处理时抓住文字训练,既便是极小的增长点,也要抓住契机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下面具体谈谈自己本课的教学和体会。    一、寓有形于无形中,字词训练,把书读“实”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更是教学重点,所以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理解不容忽视,以突出生字的音形义特点。本课的生字不多,故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肯定会有低耗高效的收益;于是教学第一自然段成了本课的一大重点,因为本课大部分生字藏在第一自然段中,从听泉水声读出疑问到解疑的回答声中要带着欢快,我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生字的教学贯穿其中,把本段中的生字以红色字体出现,变孤立的汉字学习为有机的情境整体阅读,不仅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松掌握读音并识记;而课文的其它生字则通过开火车朗读课文的方式将学生的学情与语言文字的训练重叠起来:让生观察插图找出“瓦罐”;通过对“水塔”的理解再结合课文语境对“天然水塔”进行释义;本课的“杜鹃花”是学生认知事物中的盲点,因此借助图片可以给学生以一种感官的刺激,在这样的刺激下再适时进行说话训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杜鹃花?……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学生的学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抓住课文的许多优美的词语为语言实践的又一切入点,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复现、巩固生字,在读中让学生感受特点:数量词——一股清泉一座天然水塔;定中短语(怎么样的什么、什么地方的什么)阳光灿烂的世界火红的杜鹃花等词;状中短语(怎么样地干什么)大口大口地喝水尽情地歌唱……没有过多繁琐地讲解与分析,只以读来贯穿始终,真正做到于无形中积累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从具体到简练,句群训练,把书读“厚”   这样一篇美文,如何让学生在接触文本的有限时间内体现它原本无限的价值,使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时间呢?学生情感的初始状态是粗线条和浅表层的,教师应及时激活学生感觉扩大的支点,训练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本课的二到五自然段极其相似,特别是每段的第一句,都道出了泉水所到过的地方,我想这些句子之间既然有密切的联系,何不把它们进行一种从复句到单句的转换,让学生发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种渗透句群的教学也是学好课文的一种方法。于是,在前面两次的通读全文后,学生们第三次走进文本,这次的目的是让学生划出泉水到过的地方: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细细品读,作者的遣词造句别具一格,极有讲究,“流进”、“流过”、“流到”、“穿过”四个词是不可以随便套用的,各有各的妙处,虽独立却又联系,是这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把它们串在了一起,看似一个个独立的句子,但我们却可以利用文本的这些“不确定”和“空白”好好揣摩,于是我让学生把这四个句子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个“和”字连接四句,或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四个关联词贯穿四句……这样,将课文规范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真正把书读“厚”了。   课堂上语言的学习、积累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课我“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轴,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贯穿课文始终。我想,只有深刻领悟了语言教学的真谛,才会在每一节语文上、每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系统的语言时间,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4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引领孩子去读书,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   ①学前读。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②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③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5   选择《游园不值》这课,缘于去年与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游园不值》教学实录的“偶遇”。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不遇”?怎么会有如此深邃的课堂?记得当时那份实录给我的震撼简直是爆炸性的。我想尝试古诗教学的念头已久,但在几年前上过一节古诗公开课后,就再没有勇气尝试第二次。看到窦桂梅能把这短短二十八个字精彩演绎四十分钟,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引领学生与文字“相遇”,与文化“相遇”,不由得折服她“三个超越”“主题教学”等前卫精深的教学理念与精湛自如的教学技艺。当时,我已经上过这课,颇感遗憾,总觉得如果不把这么精妙绝伦的教学设计奉献给我的学生,那简直是一种“罪过”。基于这样的心态,我又一次选择了古诗教学,选择了当一回窦桂梅的追随者。   性格外向直爽的窦桂梅老师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而我则性格比较含蓄,教学风格也相应比较恬淡平和,再说,她的学生都是城市实验小学的学生,而我们的孩子一直住在农村,文化底蕴、文学素养、接受能力等稍逊城市学生。如果照搬她的教学设计,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多种渠道解词   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相对农村学生就有优势,果然,一个女生生动地描述了她所看到的“青色的苔藓”,教师在表扬她“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大大咧咧不注意观察周围的学生,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感受“红杏”的美,我没有出示图片,因为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第一朵杏花》,肯定领略过杏花的魅力。而且,如果是实景图片的话,势必与书上插图中水墨杏花有所区别。权衡再三,大胆舍弃。    二、舍弃教学环节   窦桂梅老师的实录中,还几次引用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因为考虑这首诗学生不熟,而且本人没有特级老师丰厚的人文素养,缺少炉火纯青的巧妙引导,另一方面担心课的容量过大,学生会如走马观花,收获不多。所以,干脆把它删掉了。省下时间,让学生练习扎实的朗读。先读好词,再读好句,继而读好整首诗。    三、寻“诗眼”悟诗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   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五、板书“丰富多彩”   不知道窦桂梅老师的板书是怎样的?这是我根据自己改动的方案而设计的板书。绿色的苍苔,咖啡色的柴扉,粉红的红杏,我试图用五彩的粉笔向学生勾画出一个五彩的春天。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比以往单色的板书来得丰富生动?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或许生涩,或许稚嫩,或许模仿的痕迹还有,或许自我的突破有限……但我相信,这“一枝红杏”一定会绽放在教师与学生心中。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6   我怀着对司马迁的无限敬佩结束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堂课,感觉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用好教材,适当拓展 :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秘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开放的、无比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击。鉴于学生历史知识贫乏,对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司马迁辛酸坎坷的一生及《史记》内容都知之甚少。教学前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司马迁有《史记》。通过课前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都较好的理解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可贵品质。在课前给予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充分阅读,学生心中的司马迁形象渐趋生动,引起情感的共鸣,教学效果好。课后推荐相关读物或指导课外活动或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练笔,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以情促读,以情感人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注重教师语言,以情促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情节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为此,我设计了煽情的教师过渡语,旨在带领学生进入情节,进入人物的内心!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司马迁入狱受了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我插入了一段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代有许多残酷的刑罚,而宫刑是其中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一种。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它使正常人身体残缺,心理残缺,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泰然自若、昂首挺胸地活着。听了我动情的话语,学生的朗读一个比一个激动,这时的朗读,学生们已经进入了司马迁的内心!因为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也愤怒了!    第三,精心设计,整体把握 :在“横祸”面前,在“巨大耻辱”面前,司马迁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最终下了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是什么原因使司马迁选择了“忍辱偷生”呢?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了前面的段落。是第二段中“父亲的临终嘱托”,是第一段里“从小听到的英雄故事”的激励。我并没有就此打住,继续追问学生:“除此以外,司马迁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呢?”这时,我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周文王被关在羑里(yǒu,古地名),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居然写了《国语》;孙膑被剜(wān)掉膝盖骨,竟写了《兵法》……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感悟到了“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这就是“发愤”!化屈辱为动力,化悲伤为动力,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记》。这样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教学过程也行云流水。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7    一、取得的成果: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议一议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说出欣赏的理由;想一想白杨树三不平凡象征什么;动手写一写今天的白杨又用来象征什么人,象征他们的什么精神;推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说出推荐的理由。以上的教学环节,既抓住了重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不断的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时,有时一味的拔高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处理缺少由易到难的衔接过程,一股脑的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措手不及。有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回答的较圆满,还是没完没了要求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去理解。种种问题都是需要教者蹲下来,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课文   2、教师自己讲得还是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如林老师所说,如能把找象征换种表达,当一回柯南找找其中的蛛丝马迹,也许课堂氛围会更活跃一些,学生更敢于说。   3、在思政渗透方面,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渗透的也较为有限,讲解比较仓促。学生不理解问题,在回答问题上往往找不到重点,启发引导上存在偏差,在一些讲解上过于笼统,可能并不适合5班的学情。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目标合适的、有足够的自学空间的、效果良好的教案学案,新教师对新教材要有不容缺失的新的思考,新的摸索,思政渗透一定要及时。 ;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1   选择《游园不值》这课,缘于去年与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游园不值》教学实录的“偶遇”。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不遇”?怎么会有如此深邃的课堂?记得当时那份实录给我的震撼简直是爆炸性的。我想尝试古诗教学的念头已久,但在几年前上过一节古诗公开课后,就再没有勇气尝试第二次。看到窦桂梅能把这短短二十八个字精彩演绎四十分钟,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引领学生与文字“相遇”,与文化“相遇”,不由得折服她“三个超越”“主题教学”等前卫精深的教学理念与精湛自如的教学技艺。当时,我已经上过这课,颇感遗憾,总觉得如果不把这么精妙绝伦的教学设计奉献给我的学生,那简直是一种“罪过”。基于这样的心态,我又一次选择了古诗教学,选择了当一回窦桂梅的追随者。   性格外向直爽的窦桂梅老师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而我则性格比较含蓄,教学风格也相应比较恬淡平和,再说,她的学生都是城市实验小学的学生,而我们的孩子一直住在农村,文化底蕴、文学素养、接受能力等稍逊城市学生。如果照搬她的教学设计,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多种渠道解词   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相对农村学生就有优势,果然,一个女生生动地描述了她所看到的“青色的苔藓”,教师在表扬她“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大大咧咧不注意观察周围的学生,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感受“红杏”的美,我没有出示图片,因为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第一朵杏花》,肯定领略过杏花的魅力。而且,如果是实景图片的话,势必与书上插图中水墨杏花有所区别。权衡再三,大胆舍弃。    二、舍弃教学环节   窦桂梅老师的实录中,还几次引用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因为考虑这首诗学生不熟,而且本人没有特级老师丰厚的人文素养,缺少炉火纯青的巧妙引导,另一方面担心课的容量过大,学生会如走马观花,收获不多。所以,干脆把它删掉了。省下时间,让学生练习扎实的朗读。先读好词,再读好句,继而读好整首诗。    三、寻“诗眼”悟诗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   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五、板书“丰富多彩”   不知道窦桂梅老师的板书是怎样的?这是我根据自己改动的方案而设计的板书。绿色的苍苔,咖啡色的柴扉,粉红的红杏,我试图用五彩的粉笔向学生勾画出一个五彩的春天。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比以往单色的板书来得丰富生动?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或许生涩,或许稚嫩,或许模仿的痕迹还有,或许自我的突破有限……但我相信,这“一枝红杏”一定会绽放在教师与学生心中。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2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并且根据课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积累了词语。    一、读中品味,读中激情   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生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品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通过一遍一遍地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初读了课文,你都有什么体会?”“同学们喜欢泉水吗?”“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是一股什么样的泉水?”“读后还让学生围绕“是否读出了泉水的自豪、快乐、慷慨”进行互相评价。    二、自主学习,发散思维   教学本课的时候,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初读课文后,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在下面括号里填上一个词吗?()的泉水。通过这样形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的学生说这是一股快乐的泉水,我接着问你是从读出来的?能读出快乐的语气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股甜美的泉水……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又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完本课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到了谁,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流到了花园,有的说流到了农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注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课所描绘的画面很美,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很美。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等词语。   四、不足之处   在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方面还显不足,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另外,教师角色还转换不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一些细节方面也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3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特别是在低段,从小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那种天性般的敏感,这是语文的长效益。因此,我在进行本课的教材处理时抓住文字训练,既便是极小的增长点,也要抓住契机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下面具体谈谈自己本课的教学和体会。    一、寓有形于无形中,字词训练,把书读“实”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更是教学重点,所以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理解不容忽视,以突出生字的音形义特点。本课的生字不多,故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肯定会有低耗高效的收益;于是教学第一自然段成了本课的一大重点,因为本课大部分生字藏在第一自然段中,从听泉水声读出疑问到解疑的回答声中要带着欢快,我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生字的教学贯穿其中,把本段中的生字以红色字体出现,变孤立的汉字学习为有机的情境整体阅读,不仅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松掌握读音并识记;而课文的其它生字则通过开火车朗读课文的方式将学生的学情与语言文字的训练重叠起来:让生观察插图找出“瓦罐”;通过对“水塔”的理解再结合课文语境对“天然水塔”进行释义;本课的“杜鹃花”是学生认知事物中的盲点,因此借助图片可以给学生以一种感官的刺激,在这样的刺激下再适时进行说话训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杜鹃花?……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学生的学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抓住课文的许多优美的词语为语言实践的又一切入点,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复现、巩固生字,在读中让学生感受特点:数量词——一股清泉一座天然水塔;定中短语(怎么样的.什么、什么地方的什么)阳光灿烂的世界火红的杜鹃花等词;状中短语(怎么样地干什么)大口大口地喝水尽情地歌唱……没有过多繁琐地讲解与分析,只以读来贯穿始终,真正做到于无形中积累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从具体到简练,句群训练,把书读“厚”   这样一篇美文,如何让学生在接触文本的有限时间内体现它原本无限的价值,使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时间呢?学生情感的初始状态是粗线条和浅表层的,教师应及时激活学生感觉扩大的支点,训练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本课的二到五自然段极其相似,特别是每段的第一句,都道出了泉水所到过的地方,我想这些句子之间既然有密切的联系,何不把它们进行一种从复句到单句的转换,让学生发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种渗透句群的教学也是学好课文的一种方法。于是,在前面两次的通读全文后,学生们第三次走进文本,这次的目的是让学生划出泉水到过的地方: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细细品读,作者的遣词造句别具一格,极有讲究,“流进”、“流过”、“流到”、“穿过”四个词是不可以随便套用的,各有各的妙处,虽独立却又联系,是这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把它们串在了一起,看似一个个独立的句子,但我们却可以利用文本的这些“不确定”和“空白”好好揣摩,于是我让学生把这四个句子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个“和”字连接四句,或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四个关联词贯穿四句……这样,将课文规范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真正把书读“厚”了。   课堂上语言的学习、积累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课我“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轴,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贯穿课文始终。我想,只有深刻领悟了语言教学的真谛,才会在每一节语文上、每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系统的语言时间,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4    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第一、二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口语交际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5    一、取得的成果: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议一议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说出欣赏的理由;想一想白杨树三不平凡象征什么;动手写一写今天的白杨又用来象征什么人,象征他们的什么精神;推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说出推荐的理由。以上的教学环节,既抓住了重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不断的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时,有时一味的拔高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处理缺少由易到难的衔接过程,一股脑的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措手不及。有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回答的较圆满,还是没完没了要求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去理解。种种问题都是需要教者蹲下来,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课文   2、教师自己讲得还是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如林老师所说,如能把找象征换种表达,当一回柯南找找其中的蛛丝马迹,也许课堂氛围会更活跃一些,学生更敢于说。   3、在思政渗透方面,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渗透的也较为有限,讲解比较仓促。学生不理解问题,在回答问题上往往找不到重点,启发引导上存在偏差,在一些讲解上过于笼统,可能并不适合5班的学情。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目标合适的、有足够的自学空间的、效果良好的教案学案,新教师对新教材要有不容缺失的新的思考,新的摸索,思政渗透一定要及时。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6   我怀着对司马迁的无限敬佩结束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堂课,感觉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用好教材,适当拓展 :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秘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开放的、无比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击。鉴于学生历史知识贫乏,对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司马迁辛酸坎坷的一生及《史记》内容都知之甚少。教学前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司马迁有《史记》。通过课前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都较好的理解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可贵品质。在课前给予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充分阅读,学生心中的司马迁形象渐趋生动,引起情感的共鸣,教学效果好。课后推荐相关读物或指导课外活动或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练笔,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以情促读,以情感人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注重教师语言,以情促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情节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为此,我设计了煽情的教师过渡语,旨在带领学生进入情节,进入人物的内心!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司马迁入狱受了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我插入了一段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代有许多残酷的刑罚,而宫刑是其中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一种。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它使正常人身体残缺,心理残缺,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泰然自若、昂首挺胸地活着。听了我动情的话语,学生的朗读一个比一个激动,这时的朗读,学生们已经进入了司马迁的内心!因为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也愤怒了!    第三,精心设计,整体把握 :在“横祸”面前,在“巨大耻辱”面前,司马迁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最终下了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是什么原因使司马迁选择了“忍辱偷生”呢?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了前面的段落。是第二段中“父亲的临终嘱托”,是第一段里“从小听到的英雄故事”的激励。我并没有就此打住,继续追问学生:“除此以外,司马迁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呢?”这时,我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周文王被关在羑里(yǒu,古地名),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居然写了《国语》;孙膑被剜(wān)掉膝盖骨,竟写了《兵法》……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感悟到了“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这就是“发愤”!化屈辱为动力,化悲伤为动力,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记》。这样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教学过程也行云流水。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引领孩子去读书,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   ①学前读。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②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③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如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玉山县第三中学 内容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现在开课率非常高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及三校生参加对口考试学习的教材,以往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针对三校生考试内容,找到一种更加有效方法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 考核方式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培养实用人才已成为教育者所瞩目的问题。职业中学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专业技术人员和为大学输送合格的新生,使其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基础课程,由于现在从小学开始已经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各种知识,而各学校对知识的教授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这样就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只是注重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然而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记不住,考试时往往成绩提高不上来,所以,本人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一、课程结构及考试内容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涵盖了计算机多个方面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汉字输入法、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word文字编辑、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internet的应用、foxbase数据库七部分内容,江西省近几年来三校生考试一直采用笔试方式,所以主要以理论为主,但是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对知识掌握就更牢固。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汉字输入法以知识型和技能型内容为主,剩余的六部分不仅涵盖大量的知识型内容,更重要的是操作型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这部分,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将是教师讲解的重中之重。既要牢记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二、采用的教学模式 1、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七个部分都是主要内容,中间五个部分都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讲解而不上机,这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学不到真正的操作技能。也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各自为政,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就我个人实践总结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1(有条件者可安排为1:2)。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同时上机课最好能连排,防止学生刚刚学会或还不会就下课的现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熟练操作。这样设置课程,效果很不错,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而且还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倡教师深入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多时候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涵盖了多方面知识,书本上有些并没有体现出来,而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我们可以一概略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到课外找一些内容进行知识补充,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foxbase等操作型的内容,宜上机边讲边练,即教师在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演示后,马上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操作练习,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学习好得多。 3、用个性化的作业、考试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说到底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所以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仅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操作内容,上机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考评时对学生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操作技巧作以附加,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每上一章内容以试卷的方式至少考两次试,而且知识面要广,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平时也要多出一些课后练习,让学生有事可做,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全面综合地考核学生的对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我发现让学生以这种方式学习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非常多,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把各种好的方法都应用起来,把计算机教学工作搞得更好。在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将要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蕴涵在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启发、引导和交流的作用。例如,在信息获取与发布powerpoint软件这一章内容时,将预先做好的一张生日贺卡演示给学生看,再围绕它讲解制作的步骤,然后要求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制作贺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重点及难点问题迎刃而解。但在制作贺卡时,应结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使学生愿意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用悬念教学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如在excel电子表格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呢,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用电子表格建立的方法,通过excel来完成这类任务,将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用演示与实践教学法 有条件的学校,硬件上应能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硬件保证。在这些场所,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应用演示法,使学生能看到教学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操作时也要手把手教,力争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要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如果没有实践,所学的内容就容易忘记,就学不好计算机。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学好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所以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让他们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引导式教学法、分层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辅助教学法、比喻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循序渐进教学法、分组竞赛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可根据需要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且熟练操作技能,为他们能到大学深造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五篇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以下是我整理的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31个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 唱歌 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 发声 方法 ,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就像是一张雪白的纸,等着师生共同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卷,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的 爱好 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 文化 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 儿童 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三、全册教学要求: 1、 学唱歌 曲。背唱4—6首。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感受并认识2/4、3/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改进 教学方法 ,提高质量 措施 :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 教育 、教学活动及时 总结 和认真 反思 ,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3、教学研究,特别是适合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4、加强自身的基本功的"训练,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五、全册教学进度: 单元及课题 第一单元 童趣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第四单元 绿色的梦 第五单元 小乐队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 第九单元 期末测试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2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1)演唱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有弹性。 (2)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3)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二、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的 乐理知识 渐多,学生开始视唱 曲谱 。这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在教学中可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形式。用音乐游戏、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信息科技与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聆听《童年的回忆》表演《摇啊摇》 第二周:聆听《我们多么幸福》表演《小酒窝》 第三周:聆听《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 第四周:表演《草原上》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五周:聆听《同伴进行曲》表演《哦苏珊娜》 第六周:聆听《船歌》表演《原谅我》 第七周:聆听《牧歌》表演《小牧笛》 第八周:聆听《小放牛》表演《放牛山歌》 第九周:聆听《小白菜》表演《妈妈的心》 第十周:聆听《鲁冰花》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十一周:聆听《樱花》表演《四季童趣》 第十二周:聆听《雪花飞舞》表演《捉迷藏》 第十三周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表演《钟声叮叮当》 第十四周:聆听《灵隐钟声》表演《美丽的黄昏》 第十五周:聆听《对鸟》表演《一只鸟仔》 第十六周:聆听《空山鸟语》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第十六周;聆听《丰收之歌》表演《桔梗谣》 第十八周:聆听《丰收的喜悦》表演《圆圆和弯弯》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复习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3 一、情况分析: 1、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有8个单元,每一单元由四个集成块组成,即演唱、演奏、欣赏、活动。其中,“活动”设置了“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集体舞”、“小小作曲家”、“露一手”、“小小音乐剧”等栏目。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360多名学生,6个班,通过一、二年级初步接触乐理知识,已有一定的音乐常规习惯,但一定的知识和演唱技巧还未掌握,本学期主要对其节奏、演唱技巧、识谱、欣赏等方面进一步训练。 二、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 三、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2、认真备课上课,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复习上学期的歌曲、《快乐的doremi》 2、《我是小小音乐家》 3、小小作曲家《有趣的doremi》欣赏《多来咪》 4、《在祖国怀抱里》欣赏《最美丽》 5、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欣赏《中国娃娃》 6、 国庆节 7、《留给我》欣赏《森林与小鸟》 8、《美丽的黄昏》欣赏《绿荫》 9、歌表演《健康歌》、欣赏《溜冰圆舞曲》 10、《小小 足球 赛》、欣赏《跳绳》 11、《动画城》、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音乐》 12、《机器猫》、欣赏《哪吒再生》 13、《红星歌》、欣赏《嘎子嘎》 14、《爷爷为我打月饼》、《我是人民小骑兵》 15、《歌唱二小放牛郎》、欣赏《小巫师》 16、《蜗牛与黄鹂鸟》、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17、《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欣赏《种太阳》 18、《老水牛角弯弯》欣赏《星空》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 经验 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 兴趣爱好 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 想象力 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 规章制度 ,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五、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六、教学重点、难点、思路分析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学思路: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 童谣 、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七、主要教学措施 1、面向团体,因材施教; 2、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5、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改革评价机制。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 八、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艺术节活动。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5 本学期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实践,使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基本的演唱技巧,能有感情、有表情的进行演唱。 本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如下: 一、教学任务 1、表演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子,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唱游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和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表演。 3、聆听欣赏优秀 儿童歌曲 ,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4、读谱知识认唱1、2、3、5、6、等几个音,认识连线、延长记号等,并知道作用。 二、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聆听音乐 四、教研课题与教学措施奋斗目标: 以美育人培养兴趣 享受音乐 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措施: (一)以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地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在音乐课中渗透适当地思想教育,充分利用音乐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首先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具有初步爱祖国的情感。在一年级的新歌及欣赏教材中多次出现《国歌》。 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画国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通过欣赏优秀民族音乐曲目,向学生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进而进行思想教育,情感上和学生产生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从心底涌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另外,向学生介绍音乐家或音乐作品时,可将这些内容编成小 故事 。如 “音乐神童莫扎特”、“贝多芬和《欢乐颂》”、“聂耳和小毛头”、“高山流水”等许多小故事,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地听故事地过程中,被音乐家的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吸引,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希望的种子。从创设情境出发,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审美教育。在教音符时值的长短时,可让学生通过自己行走的步伐“呛呛|呛呛”,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学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闹钟的走动声“嘀嗒嘀嗒”来认识八分音符的时值。为了使简单的节奏练习变得饶有兴趣,选几首儿童熟悉的8小节或6小节的短歌,由学生按练习中的顺序拍手,老师在琴上奏出旋律。这样通过以上练习,不仅可以使单纯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结合起来,增加了音乐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培养儿童随音乐的节奏拍手的能力。从形象、直观出发,让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联想。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建立必要的课堂常规 在音乐课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段琴声都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力求音乐课有别于其他课,从而吸引学生。-例如:一节课的开始采用让学生听音乐进课堂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师生问好采用唱师生问好歌的形式。音乐课中常有律动教学,律动时站立和坐下都可以用固定的音乐与之相配合(站立:13 55 |1-| 坐下:15 33 |1-|)。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学生用唱歌方式表扬(12 3| 12 3|你真棒)。这样都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成为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2、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教学《感受音的强弱》一环节时,可设计如下:多媒体出示一辆红色小汽车从公路一端开过来,经过弱中强标牌时分别按一下喇叭,让学生感受强弱的对比,经过三次不同体验后,点按实践按钮,根据画面中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把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小常识,创造出了优美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愉快而积极地获取知识,趣味盎然。 3、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的目的是给人美的享受。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准确的表达好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中的艺术内涵挖掘出来,激发起学生深厚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确的、创造性的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美。 4、引导学生歌表演,增强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在启发学生表演时,可以这样做:(一)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二)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三)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会自发的爆发热烈的掌声。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绘画、故事、表演相结合,诱发欣赏兴趣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而且更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 生活知识 和感情去体验。但小学生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要是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视觉同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然后在让学生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广阔的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把自己对所听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学生能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作品,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之美。 三、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实际中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应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五篇相关 文章 : ★ 音乐老师学期教学计划五篇 ★ 音乐老师教学计划格式五篇 ★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计划五篇 ★ 音乐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五篇 ★ 音乐教学计划合集大全5篇 ★ 音乐老师教学计划五篇格式 ★ 音乐科目老师教学计划五篇 ★ 学校音乐老师教学计划5篇范文 ★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计划格式五篇 ★ 音乐老师学年教学计划五篇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5篇范文

工作计划 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下是我整理的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 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任务: 1、共有十四课,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读谱知识:弱起小节、速度记号、跨小节的切分音。 3、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并逐渐学会辨别三和弦的和谐与否。 4、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要介绍世界音乐家莫所特和洗星海的生平 事迹 ,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三、学情分析: 1、二年级之前的歌曲都是单声部歌曲,三册出现了二声部歌曲,唱二声部歌曲比较困难,两个声部分别唱效果都不错,而合在一起难协调统一,因此,要加强练习。 2、在 唱歌 、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四五个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者,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3、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4、创作旋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多鼓励、多表扬,对学生的作品多看优点,少说缺点,更不要批评,先让学生敢想敢写,再讲述一些创作 方法 和发展旋律的方法,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四、工作 措施 :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带二年级五个班音乐课,各班人数均在60人左右,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材简析: 1、教材内容: 二年级上册共编6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 2、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二年级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本册教材内容有: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音乐 文化 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渐渐培养 儿童 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律动: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跟老师示范,在技能训练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4、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二)能力目标: 1、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2、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能够背唱4~~6首歌曲。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7、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8、能够配合歌曲、音乐用身体做动作。 (三)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爱好 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5、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四)质量目标: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五、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2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 规章制度 ,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两个班的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 乐理知识 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 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渐渐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律动: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跟老师示范,在技能训练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情意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教学难点: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 8、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 (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4 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状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教育理念的思考,务必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思考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思考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透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音乐教育要应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就应强求一致,就应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三、钻研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潜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我们透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资料,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资料,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个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超多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潜力。小学的音乐创造非专业好处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旋律的编创,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段执教班级为三(1)(2)两个班级,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执教的班级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 知识、舞蹈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健全德育、美育网络,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改革进取,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 练声方法 。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 音乐欣赏 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兴趣。 5、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6、通过律动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7、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四、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音乐老师课程教学计划相关 文章 : ★ 音乐老师教学计划五篇格式 ★ 音乐老师教学计划格式五篇 ★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计划五篇 ★ 音乐教师教学计划 ★ 音乐老师教学工作计划5篇范文 ★ 音乐老师学年教学计划五篇 ★ 学校音乐老师教学计划5篇范文 ★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计划格式五篇 ★ 音乐科目老师教学计划五篇 ★ 音乐教师教学计划五篇格式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7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1   三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美”的熏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让音乐课成为感受美、创造美的殿堂,再让美贯穿音乐课堂。在三年级这一年的音乐教学中我颇有体会。   上学期我们欣赏课中有一首《DO RE MI》的歌曲, 在组织学生欣赏歌曲《DO RE MI》的教学活动中,我就在想,这是一首外国的电影插曲,孩子们肯定不是很熟悉,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尽快地接受教学内容,并且还非常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我最大的一个困惑。后来参考教师用书并且在电脑上查资料,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首先简要的向孩子介绍电影《音乐之声》,并选出孩子们喜欢的电影片段组织孩子们观看,为此,还紧紧抓住孩子喜欢模仿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观看电影《音乐之声》的片段,特别是以主人翁美丽的修女玛利亚带领孩子郊游时,和孩子创编歌曲《DO RE MI》的过程。以此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组织学生聆听音乐、观赏电影片段,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进入了音乐情境,让其在聆听过程中,体验、感受作品在创编“DO ER MI“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美”。尤其是在学习歌曲《DO ER MI》时,学生敢于表现“美”的积极性,学唱和表   演同时进行,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唱歌和表演舞蹈,充分的体现了这堂课取得的成效。   这节课主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在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关注并参与音乐活动,以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在音乐资料的选择上即考虑符合教材课题的要求,又能让学生欢喜和接受,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很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为整个教学增添了美感。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对音名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合理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觉得老师除了要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专业能力以外,还应具备其它一些综合素质。如怎样很好地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教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这对能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每个学生条件不同,所表现的情感反应也会不同,有的会超出老师的预想,而有的却达不到教师设定的目标,这些是老师预测不了的,因此,教师应时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事先设计的教学构思为基础,但不受其局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并能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选择   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完整的上好整节课。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2   《哦,十分钟》歌曲旋律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通过对儿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紧张的学习后他们自由、快乐的心情。   我设计的主旨是让学生在动中感受歌曲、学习歌曲、表现歌曲;所以在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在课堂导入的部分,我以兴趣入手,谈一些课间活动,播放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图片,符合了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他们是多么地喜欢课间十分钟。然后通过听范唱来抒发一下对这“十分钟”的感情,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带来的愉悦情绪,为歌曲的初步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之后让学生再听一遍歌曲录音,然后要求学生边听歌曲边划拍,老师在旁边加以指导。这样,就让学生熟悉了歌曲的节奏,使下面学习歌曲降低了难度。我觉得本堂课难点解决的不是很理想,这首歌曲在音准方面学生们掌握的还算是不错的,但是在节奏方面演唱得还不是很准确。特别是“ 0 4 3 ”的空拍处,学生很难找到切分音的感觉,尽管我让学生把这个空拍处加入躲一下脚,有的学生又所好转,但仍然未能使所有学生找到切分音的感觉。看来,学生的节奏感方面的训练应该在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由于这首歌曲的曲谱简单,而且学生此时已对歌曲旋律比较熟悉,所以我觉得是进行歌曲进行简单的再创编的一个很好的时机,为了降低难度,我先示范给学生们听,然后再遇到学生多动脑,多想点子,让他们自己进行再度合作创编,在乐趣中学会知识。   总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引导学生兴趣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建立了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表演、演唱时让学生自己去做,并适时地加以指导,力求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3   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教师对自己一学期的表现有个整体的回顾,现将我在这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认识谈谈:    一、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我在上每节课之前,都会在心中把要上的环节演一遍,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每一堂课结束后,都会进行反思,考虑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闪光点是否被我抹杀。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这些也有可能是拓宽我们教师教学思路最有价值的东西。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音乐课上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这种“动”,非“放羊式”的乱成一团,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下、促引下,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二、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   理论是让一个人在思想上得到升华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由此可见,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要加强理论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孩子不是认知学习的工具,他们是具有鲜活生命,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到课堂生活中,课堂教学道德应该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却成了次要的问题。当我们把认知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时,课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没有兴趣,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时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人都是感情动物,只有感情到位,兴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执教《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我没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声音教唱,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能把小乌鸦对妈妈的感情体会到,在这节课中,最大的成功在于学生懂得了要爱妈妈的思想,也有许多学生在这节课想到自己的妈妈,唱的泪流满面,谈体会也很深刻,这节课上的非常成功。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就要在思想上真诚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要能从学生的眼里读出愿望,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要能唤起他的力量,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精神脉搏始终与他们一起欢跳!这才是充满人性魅力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想,我只希望以后再通过教学实践多摸索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4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 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六年级上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5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通过自我的不断反思,探索出解决音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二、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四、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6 歌曲《牧童》为二声部合唱作品,通过对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将初步体会合唱这种演唱形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分析中,教师将音准和在合唱层次中较难的低声部作为重点练习对象,并通过听辨、手势图、旋律线等多种方式解决低声部易出现的音准及旋律走向问题。 首先,采用听辨低声部一旋律的方式作为导入,首先通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再利用互动反馈系统,设计按点,从而检测并巩固切分节奏特点。通过反馈的信息,老师了解了四年级一班同学对切分节奏有所掌握,并能够准确演唱音阶的下行。当出示此句的高声部时,教师启发学生利用旋律线和手势的方式,提示学生注意音准及旋律的走向,在分声部时,两个声部声音较均衡。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合唱中和声的音色,教学中还借助口风琴辅助,由两名同学合奏高低声部,其他学生训练听觉感知能力,聆听自己的高声部或低声部。这一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由于考虑学生的先入为主,在学唱歌谱环节首先将低声部引入并学习,这样能较稳定低声部的音准,这其中的变化音为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看、听、唱,记住了升记号的作用和演唱时注意向上半个音的音准。 在二声部学唱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口风琴辅助教学,学生完整聆听两名同学的二声部演奏,发现高低声部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关系,从而能简化学唱的难度,如第一乐句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不相同的关系,这样低声部同学能注意自己的声部。 由于本课教师在教学设计到课堂中,较多的关注了低声部,所以造成低声部演唱较好,但高声部有些单薄且声音不够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聆听找到了问题,但没有做较有针对性和幅度较大的单独连唱,所以在最后歌曲合唱中,高声部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这也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听觉能力,从而掌握学生的演唱音色、音准、和声等情况,并能做到找到问题及时训练,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并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7   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将用音乐去渲染。很庆幸我和我们教研组的伙伴们都是把音乐带给孩子们的使者,我们与音乐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来,我们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理论研讨,在“碰撞”中拓宽工作思路。   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教研活动,集中了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强化了合作意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从不同角度研讨,集思广益。既有相互间的合作,又有教师个性化的发挥,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频频碰撞。这样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广泛切磋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    (一)、教研促进   ①结合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比较明显这一特点,我们在一年级开设了彩色谱、彩条谱的课程实验,通过在同一年级五个班的实验,我们发现彩色谱效果要好于彩条谱。彩色谱是把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彩条谱是把五线谱的五条线变成五种颜色。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通过有趣的游戏,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一年级学生的乐趣。我们将使用彩色谱的实验,并将逐渐推广。   ②中高年级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尝试,对于中高级的识谱,是难度较大的曲谱,我们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大担地实验,对于识谱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我们是这样尝试的:部分歌曲采用先识谱、后唱歌,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通过实验,我们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分析歌谱、识谱、填词唱歌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第二: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视同儿戏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平,只是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不同而己。   通过先唱歌、后识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识谱难度,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率,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训。   ③小组合作尝试创作的乐趣   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起,我们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一、二年级的唱游课:通过歌舞表演来表现出歌曲,让学生边唱边发挥想象力,使学生的音乐思维通过歌曲尽量的展现。同时,我们引导喾一采取小组合作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歌曲创编动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智力,并使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中、高年级则通过节奏练习、节奏创作、自编旋律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多数班级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乐于接受,且提高很快,多数小组以音乐能力强的配以稍差一点的同学,这样搭配进行,使学生乐于参与。尤其是音乐兴趣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大多数乐于参与,且提高很快。    (二)、优势互补,在合作共产党同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各教开组之间的合作,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优化教研组团体,才能优化团体中的每个个体——教师。   我们音乐组与美术组构建了特色小组。    (三)、与时俱进,弹奏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1、每次评选优课,每堂课教务主任都耐心指导,反复听评,提出好的见解,让我们精益求精。   2、在课件的制作方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最优越的条件,筹备购置硬件,制作软件。   在音乐校本教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转变观念,让教师从感情上接纳校本教研,这是校本教研的前提;建立制度,完善机制这是校本教研的保证;创新形式,让校本教研充满活力这是校本教研的关键,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新问题会层出不穷,我们会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改进我们的做法。将做到目标、内容、管理、课程四落实;计划、措施有方;普及、提高同抓;艺术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创一流成绩。   音乐,是心灵飞翔的绿地;歌声,是心灵飞翔的翅膀。让歌声放飞希望,唱出我们的热情,在第二小学这座瑰丽的百花园中;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我们要让学生的甜美歌声唱响辽阳古城的每个角落,使这朵奇葩愈开愈艳。我们愿意永远做音乐的天使,给孩子们传播快乐! ;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5篇

工作计划 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下是我整理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 文化 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键盘的使用 方法 、文件的管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 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 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 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具体 措施 ,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与计算机,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第二单元键盘输入法,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熟悉键盘的操作与使用方法。第三单元管理好自己的文件,主是是让学生掌握文件的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①基础知识的掌握。 ②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③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刚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通过各种途径的了解,一部分学生对电脑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操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家里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本学期将针对实际情况将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五、评价工作安排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评价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做到评价全面化。评价方法主要有: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优秀表现记录,任务完成情况等。 评价时机:评价要做到全程化。它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做到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要实现多元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师评、家长评等相结合。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六、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为使学生能比较熟练了解、掌握键盘与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上机操作为主,采用任务驱动的等多种 教学方法 。 1、多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技能与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应用知识,形成能力,通过上机实践,课后作业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再现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与方法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注重辅差、培优、提中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一些课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5)班共有学生28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多种基本软件的使用,对媒体作品有一定认识和创作能力。 二、本学年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多媒体作品。 2、学会制作、修改和美化多媒体作品。 3、学会使多媒体作品能说、会唱还会动。 4、掌握简单的多媒体作品播放技巧。 5、培养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任务: 1、制作多媒体 贺卡 2、制作“认识哺乳动物”、“我爱我家”、“家庭与社会”多媒体 演讲稿 。 四、教学进度安排: 共15课时,每个课务1课时。 五、教学及评价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改进教学的措施: 在本学年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的各项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性教学,即在教师指导下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为主的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以作品考核方式检测学习效果,以协作方式进行创作和应用。 (二)对每个单元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在每学完一个模块之后,采取自评、组评、师评三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填在等级达标记录表中。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某个实例为先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序循渐进地完成知识及技能的传授。 2、多放手给学生加强实际操作训练。 六、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1、学习有关多媒体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记好学习笔记。 2、订阅报刊,学习有关内容,做好笔记。 3、学习电化教学新 经验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参加计算机教材培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继续巩固和加深对word的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word,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教材第二册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总共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电脑小作家,共4课,通过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网络邮递员,共4课,在这一单元中,要让学生对网络的信息传递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要让学生了解上网的基本方法和网络的功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如下:认识word,熟悉word软件的界面;工具栏的选择;输入、删除文字;选定文字的方法;保存文档;打开文档;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等;认识电脑中的图标,会申请电子邮箱,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 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 总结 ,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学校本着一切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团结、创新、协作、奉献”精神,规范机房管理、完善校园网、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农村的学生,条件都不太好。但对微机很感兴趣,因而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特点和差距,切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微机课上掌握一定的理论及技能。根据该年级学生在初一的表现,本学期开学后必须认真整顿,狠抓教学常规,继续运用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 2、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呈板块结构,共四章内容,供全学年学习。第一板块为网站的建立,此板块是在以前学过的word、frontpower等内容基础上的综合利用,通过学习制作网页,第二板块为数据库,此板块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通过格式化、图表、函数的使用,美化图表。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第三板块为动画制作,通过运动和变形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第四板块为信息技术应用,此板块是将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解决具体问题。因为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才能够顺利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今年的测试次数增多,计算机课时会受影响,所进行的教学内容,必须当堂消化、吸收,不济占学生课余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较多,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理解概念,提高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相应的技巧,熟练利用各种工具。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肩负的重任,为祖国的发展而学习。 4、成绩目标。在本学期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尝试、发展,抓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提高,争取70%的学生成绩达到合格等级,为培养学生的信息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 学校工作计划 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在课堂中充分体现高效思维、和谐对话的模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计划针对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但一周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率还是比较高的。教师要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帮学生进行复习和补充。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上,本册内容共分为四章,分别为数字化声音、数字化音频、电脑动画初步和电脑动画精彩实例(其中第四部分为选修内容)。本教材注重突出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对技术价值认识的提升,学生学习本教材,不仅能够获得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在信息和文化素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 四、教学目标 1、能选择适当的工具,播放各种数字化声音文件。 2、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数字化声音。 3、对声音进行数字化编辑。 4、了解常见的视频文件类型。 5、播放不同类型的视频文件。 6、了解使用电脑动化软件制作动画的优势。 7、利用电脑动画软件高效率地制作动画。 8、掌握几种典型动画应用的设计风格。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相关 文章 : ★ 2019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五篇 ★ 2019信息技术教学的计划 ★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 2017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 ★ 2021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 ★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5篇范文

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来的重要,不需要华丽的词藻,简单、清楚、可操作是 工作计划 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以下是我整理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1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 爱好 和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还是任三年级信息技术课,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电脑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字输入我在上学的时候已经教授过,所以本学期在内容安排可以适当加快,加强学生的打字速度练习,增加学生的网络操作。 三、教学目标要求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学习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最少精通一种汉字输入法,特别是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3、学会上网浏览网页,从网上检索有用的资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4、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5、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6、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1、了解计算机的用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养成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3、学会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 4、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5、学会上网浏览网页,从网上检索有用的资源。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1课时,大约20课时左右。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 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初步认识软件。 (3)学会使用“画图”软件画画。 (4)学会浏览网络,搜索保存资料。 (5)学会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资源管理 (6)初步掌握Word的文字编辑及美化修饰 (7)初步学习电子板报的制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法、示范法、范例引导法、榜样激励法、尝试法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本应用,特别是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对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存储和应用能力, 教育 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 文化 、伦 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生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脑的亲自操作,养成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初步形成对信息技术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激发起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情感, 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决心为回报社会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学会画画学会使用画图软件,进而熟悉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第二部分是通过浏览网页,初步了解互联网,并进一步学习网上搜索及保存网上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第三部分是通过学习WORD,初步掌握文字的编辑及美化修饰,让计算机真正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及学习。第四部分是简单的WINDOWS基本操作及资源管理,用于平时学生自己对计算的维护。 2、本册教材在学科教学中地位和作用: 本册教材是学生接受真正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培养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学科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画图软件的使用,网上资源的搜索及保存 难点:画图软件中曲线工具、橡皮工具的使用;网上搜索时关键字的选择及条目的筛选。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五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辅导、认真布置作业、认真考核。 2、加强提优补差工作,对于优秀生可适当加深加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要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的帮助、关心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研工作的目标和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 总结 得失,努力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试行)》(下称《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技术课程标准》为参照,在充分体现《指导纲要》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给合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以信息处理为主线,面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意识层面、技术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以及协作学习。 二、学生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高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对键盘指法的掌握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际,故加强引导学生做到“即学即用”。 三、教材特点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 2.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程; 4.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5.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 6.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四、教学目标 1.信息技术常识、指法练习、汉字输入及简单的文字编辑; 2.学会画图,对图形进行修饰; 3.了解桌面与“窗口”并学会整理“桌面”; 4.会启动应用程序,掌握对文件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操作; 5.懂得建立文件和建立文件夹,学会移动单个文件和多个文件的方法; 6.学会分类存放文件,删除不用的文件,会用不同的方式查看文件等操作; 7.能上网浏览网页,下载图片、文字、网页下载简单的软件,播放音视频。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结合上学期工作中的得与失,全面落实学校的 教学工作计划 ,在培养学生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同时,渗透德育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好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教育新理念真正渗透在每一堂课中。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学校电脑及所负责机器的管理。学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机房、备课室及教室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随时发现问题尽自己的能力随时解决。 2、加强自身建设,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听课,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做好听课记录。 3、积极参与20__年阳泉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辅导学生电脑绘画,争取获得省市奖项。 4、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做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安排学习内容。 5、合理利用博客,做好教学 反思 ,在反思中求进步。另外,引导学生利用博客进行讨论。 6、对于学校的大型活动积极参与,尤其是本学期的庆六一活动,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对多媒体的操作积极参与。 三、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网络,倡导学生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文明上网,团结合作,创新求异,使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2、加强机房管理,保证设备不被损坏,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在上、下课纪律中反复强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有秩序的上、下课。 3、尽可能帮助其他老师掌握操作多媒体的能力,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年龄大的教师完成课件制作。 4、合理利用时间,把教学工作和复印打印工作安排好顺利完成各方面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5 新学期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为进一步做好本学期工作,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特制定本人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会感到很陌生,所以在一开始就要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接触,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学会了用画图工具自己绘图。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初步知识,会使用WORD2003、POWERPOINT2003等应用软件,对于即将要学习的FLASH软件,他们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要趁热打铁,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学习制作简单的动画。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他们对于网络很感兴趣,因此本学期学习如何制作网页比较合适。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三、四年级使用的是河北大学出版社(主编苗逢春)的《信息技术》。苗版《信息技术》在选择内容和设计教学模块时,精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图鼓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 经验 ,主动理解、建构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其中三年级主要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画图”软件的基本使用和图像处理的初步认识;四年级主要介绍打字的基本方法和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小学五、六年级使用的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的《信息技术》。这套教材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借鉴了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是一套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实践活动教材。它注重对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初步认识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用画图工具绘出图画。 四年级——通过本学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打字高手。 五年级——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自己独立制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六年级——通过学习,能自己建立网站、制作各种风格的网页。 四、教学活动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三年级活动重点是初步认识计算机和用画图工具绘画。 四年级活动重点是学习录入文字。 五年级活动重点是用FLASH制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六年级活动重点是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初步学习建立网站。 各年级的活动难点是通过有限的上机练习时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 针对此活动难点,我将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合作、定期考核、奖励优秀等方法加以突破。 五、自己在教学业务方面的努力方向: 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我将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新课标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备好每一节课。力争做到备渗透德育、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和基本术语、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贯,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每班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六、教育教学能力及自身素质方面: 作为年轻教师,我将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及本学校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有关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资料,使自己首先具有一种先进的教育意识及理念,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尝试性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在新学期里,我将继续每天利用一定时间,继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以适应最新的信息化教学观念。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比赛。 七、农远工程设备管理方面: 在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要保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将尽职尽责,保持计算机网络教室有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保证微机的正常使用,发生故障及时报修。另外,为了促进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迎接上级检查,我将努力按时按质按量作好农远工程档案整理工作。 总之,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讲自己奉献给教育事业,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为学生的长大成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相关 文章 : ★ 2019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五篇 ★ 2017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 ★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 2019信息技术教学的计划 ★ 2021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 ★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小学课程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程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课程教学计划1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6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2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开齐、开足,本着每天体育活动达到一小时的标准,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等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结合我校实际开设了“经典诵读”、“书法进课堂”的课程设计。每天下午2:20—2:30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   3、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开设书法课。(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为全校的书法课时间,其中一、二年级铅笔;   三、四年级为钢笔;五、六年级为毛笔)。   4、我校周五下午开设学校课程共17个班:花式跳绳(一)、花式跳绳(二)、乒乓球、合唱、舞蹈、电子琴、电脑绘画、美术绘画、科技制作、象棋、书法(硬笔)、书法(软笔)、彩泥、英语口语交际、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   四、制度保障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两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学期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年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   2、任学校课程教师每学期上课不超过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本校教师任学校课程教师,不足的外聘专业对口的教师任课。   4、每天下午2:20—2:30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为全校的书法课时间,每周五下午3:20——4:50为学校课程活动时间,各项活动均由值周领导按时检查。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五、课程计划实施   1、学校每周总课时数共计576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5课时。   2、附具体活动时间和地点   (1)、音乐类(合唱):活动地点在学校音乐室,负责人XXX;(电子琴):,负责人XXX;   (2)、体育类(乒乓球)活动地点在学校操场,负责人XXX;(花式跳绳一)活动地点在学校操场,负责人XXX;   (花式跳绳二)活动地点在学校操场,负责人XXX。   (3)、美术类(绘画):活动地点,负责人XXX。   (4)、书法类:   (硬笔书法)活动地点在,负责人XXX;   (软笔书法)活动地点在,负责人XXX;。   (5)、微机类(电脑绘画):活动地点在计算机室,负责人XXX。   (6)、语言类:   (故事一)活动地点(故事二)活动地点(故事三)活动地点负责人XXX、XXX、XXX。(英语口语交际)活动地点,聘请外教;   (7)、棋艺类:(象棋),负责人XXX;   (围棋)活动地点(五二班);   (8)、科技类:活动地点,负责人XXX;   (9)、舞蹈类:(少儿舞蹈、跆拳道、拉丁舞、民族舞)活动地点舞蹈室负责人XXX   时间安排   周五下午3:20——4:50活动(课间休息10分钟)。 小学课程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把读书活动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三、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五、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如何制定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导语: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如何制定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 教学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有着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在生活中,孩子们总愿意用手摆弄着各式的玩具,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在课余,孩子们喜欢围在一起用手中各色的纸剪剪、折折、画画,这已形成课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堂上,孩子们最期待的是老师让大家动手操作起来,这往往成为孩子们求知创作的平台u2026u2026 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生理需要和认知特点,教师可因势利导,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将孩子的内需化为学习的动力,从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出发,力求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因此“灵巧的双手,五彩的世界”便成了我们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每个孩子掌握一项动手操作技能,从而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孩子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安排。   如何制定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力争不使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掉队。抓好几个调研与比赛,即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六年级“六一”作文比赛,低年级口算调研,中高年级计算、概念、应用题调研,英语阶段性调研。   6、抓紧毕业班复习迎考工作。认真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六年级教学工作的现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及时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支持,为学生复习迎考,打胜小学毕业最后一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有力支撑。抓两头,促中间,分类辅导,采取学月考试,奖励前五名和进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毕业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升实施水平。   1、加强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三年级等使用新教材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2、加大课程研究的力度。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水平。继续与教研室多联系,争取专家的支持、指导,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时要立足本校,结合自身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学科的校级教研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等术科教研活动也将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驾御新课堂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课程管理开发的研究,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使之不至流于形式,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期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组长郑志强指导,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完善我校校本课程——《我的家乡---梓潼》,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调动教师热情,加强队伍建设。   1、上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赛课,一部分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本期,我校将进行中老教师示范课,让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教学风格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培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俩节课,由张玉全作好记载。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评优课活动、学术研讨和参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优秀教师。   4、继续组织校课改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评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重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导处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课堂、深入各班,检查教学的各环节的落实,使我校的教学再创佳绩。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确立的科研课题为:   1、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国家级)2语文课题将申报“愉快识字法”(市级)   3、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4、数学课题组   路漫漫其修远兮,亲爱的教师们,辛勤的付出,必会换来金秋的收获。   如何制定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内容编排:   《心理健康》(1——5年级);《养成教育》(三年级);《开眼看世界》(一、二年级);《综合实践》(3——5年级)   2、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   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   3、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体育老师课程教学计划5篇范文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 工作计划 、合理的时间计划。以下是我整理的体育老师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体育老师课程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将以“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培养能力、发挥特长”为我的教学宗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基本情况分析 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选择,给学生一个快乐的青春。 上课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大部分学生体育素质较好,他们敢于实践。学生体育基本功也不错,上学年体育达标成绩令人满意。本人特别喜爱学生。虽然我上课严格要求学生,但平时与学生一起玩乐,游戏,关心学生,所教学生都很喜欢我,听我的话,愿意和我交流,这些给我的教学实施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对学生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我将进行大胆地创新,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自信地想、大胆地体验。教学中,注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时刻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于他们的每一点变化,力求做到了如指掌,一旦发现问题便马上从中想对策,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 教育 。除了对各别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外,继续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等。 二、教学质量目标及 措施 1、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始终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学校体育的安全工作,确保活动场地设施的完好与安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继续学习和研究《体育与健康》教材,坚持相互听课和评课,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对新教材加以研究,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原则,促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办法,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 3、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4、根据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 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单一化,内容的形式要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体育课教学。 5、选择适宜的教学环境 场地、环境的选择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颖别致的`场地布置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地点,都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安宁等积极的情绪,表现出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与人友好相处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反之,则表现出委靡不振、情绪底下、烦躁不安、不友好等不良行为。 6、上体育课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体育课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 短跑 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立定 跳远 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要求执行。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实心球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些体育器材坚硬沉重,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参加球类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三、体育中考项目具体安排 1、9月份身体素质耐力、定量素质、定性素质恢复阶段。 2、10月份主要是耐力素质、定量、定性素质训练、提高阶段。 (1)男同学1000米、女同学800米; (2) 篮球 ; 3、11月份: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仰卧起坐、单杠引体向上、篮球、一分钟跳绳; 4、12月份: 排球 。 5、1月份: 足球 。巩固练习准备迎接考试阶段拓展活动、课堂常规训练提高。 体育老师课程教学计划2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开展良好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步骤的教学,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特制行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全面锻炼,努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2、学习基础知识,学会科学的 方法 锻炼身体,以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四个班,学生约200余人,他们虽然对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但由于基础差,好胜心强,可塑性强。有些动作易变形,掌握不好,所以,今学期应在上学期基础上,加大学习力度,因材施教,合理处理教材,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段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储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体育内容有跑、跳、投掷、 体操 、游戏及 武术 等内容。 跑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教材要求学生学习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动作方法,提高跑的基本能力,学习传接棒方法,培养学生集体协作意识和配合能力。 跳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改进 跳高 和跳远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和爆发力。 投掷进一步提高学生推抛实心球技术,学习助跑掷垒球的完整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养成锻炼时注意安全的意识和习惯。 体操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队列和体操队型动作质量,学会滚翻、分腿腾越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勇敢、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 教材还根据 儿童 特点,安排一定数量的游戏和武术,利用游戏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崇尚武德的精神和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研究内容: 1、教材的重点是跑、跳跃和投掷,教学时应采取讲练结合,加强示范,辅导等手段作为突破措施。难点是体操、技巧,教学中应采取直观的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完成教学任务。 2、教研专题:本学期的教研专题“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安排 1、全体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遵守考勤制度,按时上课。 2、遵守体育课常规,认真听讲,积极学习。 3、参加期中和期终检测,督促学习。 4、采用直观教学方法,精讲多练,搞好“自主、综合、拓展、创新”研究。 5、教师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教研专题实验措施: (1)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对实验课题的研究,定期举行听课,评课活动和专题研讨。 体育老师课程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初三年级共9个班,我带六、七、八班,每班约五十人左右,以男生居多,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2、技能情况初三年级学生喜欢跑、跳、投掷、追逐、跳绳、踢毽子等大肌肉活动。但动作则显得僵硬呆板。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标》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在传授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要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充分贯彻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2、开展班级活动。本学期将进行班级间的各项体育比赛,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各种球赛等。 五、具体安排 1、抓好基本素质的提高。(如俯卧撑、蛙跳、推小车等) 2、抓好基本技术的练习。(如男生15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握力) 3、结合阳光体育活动,认真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根据这一情况我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 体育老师课程教学计划4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体育和健康课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次课力求靠近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大胆的将教与学融入学生的自主活动当中,寓教于练,寓乐于练。 二、教学目标 1、能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各种体育活动; 2、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运用掌握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3、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体育锻炼的价值; 4、通过田径、体操、武术及球类项目的练习,发展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增进身体健康; 5、通过本年度学习,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树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运动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练习的能力;在 体育运动 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竞争意识; 三、教学内容设置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只确定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的教学步骤,都没有作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上来,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益处。以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为前提,把理论知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 健身操 、素质训练、体质测验做为必修内容,将各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作为选修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身高体重、握力体重、肺活量体重、坐位体前屈、台阶实验等测试内容安排到教学中去完成。 体育老师课程教学计划5 1、指导思想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本学期我将通过教学实践,确实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田径及篮球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教育,确实完成教学任务,以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新生,由于他们来自各间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 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上篮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上篮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手部动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区别。本学期以行进间单手肩上上篮为主要学习内容。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3、教材与教辅分析 上学期主要进行 田径运动 的必修课教学。田径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高一年段进行田径运动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田径运动,作为基础运动项目的功能,为学生进入后期的选项学习打好运动技能和体能等多方面的基础。田径模块教学内容为:短跑和跳远。 4、教学目标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 健康知识 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 爱好 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 人际交往 技能和团队意识。 5、教学措施 强调运动爱好与习惯的养成,强调 运动知识 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学习的运动技能内容少而精,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个体发展和需要的联系;以目标统领内容的选择,地方,学校和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增加了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内容。 体育老师课程教学计划相关 文章 : ★ 体育老师教学工作计划5篇 ★ 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五篇 ★ 小学体育老师教学计划五篇 ★ 体育教师学科教学计划 ★ 体育老师学期教学计划5篇范文 ★ 学校体育老师教学计划模板5篇 ★ 精选体育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计划模板五篇 ★ 体育老师个人教学计划五篇 ★ 体育老师个人教学计划五篇范文

【高校食品安全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到国计民生,因此,需要一大批拥有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诚信守法的高素质人才来保障。高校食品专业教育,既承担着教授专业知识的职能,同时也担负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职责。因此,本文就如何应对当前食品安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高校 食品安全 教学改革   食品安全问题现如今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民生话题,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隐患出现在我们周围,食源性疾病不断攀升,恶性污染事件接二连三的曝光,由于食品安全而引发的大量纠纷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如:苏丹红、致癌薯条、瘦肉精、水晶虾仁、人造蜂胶、三聚氰胺等事件的频繁发生,为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因此,面对增长之快、危害之大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高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最终实现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作为高校教师,当然也要对食品安全课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一、改进课程内容,培养复合型人才   食品质量安全应该贯穿于“从产地到餐桌”的每个食品加工环节,也就是实现原料的采集、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等过程的全程监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校学生在掌握微生物以及理化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还需加强预防管理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加上我国食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更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将来成长为既有专业能力又懂法律知识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交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纷繁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食品卫生问题了,它综合了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分析检测、生物化学技术、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的内容,因此,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对这一学科内容做出及时的修订,增设与之相关的课程和实践项目。拿我院来说,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综合性,修订了教学大纲,增设对于现代质量保证体系内容的学习课程,对ISO系列、GMP、HACCP、食品风险分析以及食品防护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和系统的介绍。   二、转变教学观念,规范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食品安全课程的专业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任课老师不能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对于课程内容随意取舍,要充分了解前后课程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做到在授课过程中,能将前后两节课程巧妙结合起来,从而构建食品安全知识的有机网络和整体体系。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时,要针对课程特点、制定精炼的教学大纲,去除不必要的重复和交叉内容。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时刻关注日常生活中与食品安全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源,课堂上积极导入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一方面,生动且具有故事情节的案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教师本身必须增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熟练掌握Microsoft Powerpoint、Flash以及Authorware等制作软件,运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我国目前的食品行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呼吁声越来越大,而食品监管部门也在期待一大批具有更高素质、诚信守法的专业人才来顺应大众呼声。因此,作为本专业的任课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从道德、专业和法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灵的灌溉和洗涤,真正打造一批诚实懂法的专业型人才。   四、增加实习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各大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加强学生的实习力度,主要是扩大校内实习基地,方便学生随时都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给学生提供强化专业技能的良好平台;还应该加强与食品生产单位或企业的联系,与其协商共建具有双赢效益的合作模式,或者定期聘请食品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专题报告。让学生通过这些方式的实习,更深层次的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因此,学校和专业教师要共同努力,积极创造实习条件,开展各种有效的技能培训,使学生达到合格的岗位要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例如,我院校在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实习方面,对待手段相对灵活:不想继续考研的学生,可以去具有接受意向的企业进行实习,这样就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毕业实习的质量,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造福社会。   五、运用动态考核的形式给予学生积极评价   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考核只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手段,不能作为教学目的,运用得当,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会阻碍学生积极心态的良好发展。因此,高校一定要注意在考核上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成绩考核,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做出有效的评价。比如除了定期让学生做试卷、写论文以外,还应实行动态考核,即具有强烈的引导、督促以及激励的功能。比如,教师针对教材内容为学生准备多组命题,让学生从中自主选择,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准备材料、撰写报告;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课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完成考核;又或者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针对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给出考核分数;还可以要求学生对某一篇或几篇文章进行阅读,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既定成果的评价能力,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观点,然后教师依据学生在“分析、提出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表现给出考核成绩。在教学中,通过这些全面、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食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人体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作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教师,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应该为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大众所需的专业型人才做出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春娥,王宝维,仇宏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新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19).   [2]白艳红,赵电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6,(04).   [3]宫霞,王淑珍.我国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构建的创新性思考[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04).   [4]陈义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9).   [5]陈芳,沈群.新形势下如何讲好食品安全教学课程[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美术史课程教学增强策略探讨论文

美术史课程教学增强策略探讨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美术史课程教学增强策略探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美术史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术专业学生而言,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支撑其美术课程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牢固掌握美术史课程的相关知识,能够提升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基于此,该文探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增强美术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素质教育;美术史课程;有效性;   美术史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览古今中外美术发展历程,了解著名的美术家及其创作的经典作品,并领悟作品蕴藏的深刻内涵,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新时代,高校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方式亟待更新,教师要明确美术史课程教学的关键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让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凸显。   一、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点   在开展美术史课程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明确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等。时间是美术史课程教学的主线,教师可以深入剖析美术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以此让学生了解这一时间节点内发生的背景故事。如,20世纪前叶是欧洲现代主义美术流行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讲解这一时期的美术史时,应当将重心置于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等发展对美术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详尽的剖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地点在世界美术发展进程中是关键的区分标志。如,一提到文艺复兴人们便能够想到意大利,一提到毕加索人们便能够想到西班牙,等等。而当摒弃了国家之分之后,地点又可指代某一城市或者某一区域,如《清明上河图》之于开封、《千里江山图》之于江南。   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造就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教师在介绍艺术家及其作品时,应该分析艺术家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独特的性格,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每一位艺术家,进而为后续了解他们的创作心理、艺术风格奠定基础。在美术史中,艺术作品是重要的组成要素,不论是分析艺术家本身还是其背后的艺术流派,都离不开艺术作品的支撑,这也是呈现艺术风格的直接载体。在开展美术史教学时,教师应当站在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艺术作品的特征,并且对其内在价值与意义加以考量,从而让学生能够收获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进而有效掌握美术发展史中的关键知识点。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表达出的一种特征,不同的艺术家有着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语言形式、创作内容和体裁[1]。人们往往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出的艺术风格,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进而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教师在开展美术史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不同艺术流派的实际发展方向,能够摸清美术发展的脉络,进而清晰地认识到美术史的整体情况,这对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大有裨益。   二、元素融入美术史课程的教学策略   1、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   美术史课程内容复杂且范围较广。根据国别分类,美术史教学内容包含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根据时间跨度分类,美术史教学内容则涵盖从原始社会到当代社会的所有阶段的美术形式。因此,教师要想让美术史课程教学具备更强的有效性,就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调整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内容。部分高校的美术专业并未配置充足的课时让学生学习美术史课程,因此,教师应当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史相关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的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的传播等方面[2]。如,教师在教授中国宋代美术史时,不仅能够选择宋代画家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而且可以选择宋代的瓷器让学生深入了解。瓷器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宋代瓷器发展到巅峰,出现了诸多经典瓷器。这些瓷器蕴含着我国古人无穷的智慧和较高的文化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瓷器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挖掘重点元素,契合学生喜好   高校美术教师要想增强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找到美术史课程教学和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契合点,提炼出美术史中具备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从而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美术的深层次内涵。如,在教授我国的工艺美术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秦朝兵马俑、夏商周青铜器、唐三彩等艺术作品,让学生对这些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具有人性化设计元素、绿色设计元素、科学设计元素、系统化设计元素的古代工艺美术作品,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汉代长信宫灯便是绿色设计的典型例子,其设计原理和当代虹管灯的设计原理大致相同。宫灯产生的烟雾能够通过青铜制作的手袖进入宫女体内,进而实现吸收烟雾、环保节能的目的。理解了这样的设计方式,学生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契合了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基本天性。   3、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   要想让高校美术史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增强,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开展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当选择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育方式。如,在教授工艺美术史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让课堂教学更为形象生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不同工艺美术作品蕴含的独特价值。如,考古人员为发掘古代文物而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的敬业精神,就值得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课堂可以具备较强的生动性、感染力,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进而主动地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高校美术史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有所增强[3]。   第二,教师在开展高校美术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优化课堂作业的设置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实际学习能力大致相同。教师将美术史的相关知识内容以不同课题的形式分配给不同小组,并引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部分学生负责查阅相关资料,部分学生负责设计总体学习计划,部分学生负责有效整合和分析资料,部分学生负责制作和演示课件等。当学生完成自身的任务之后,教师便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作业展示给全班学生,并且不限定学生的展示形式。这样的作业设置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彰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考核方式   要想增强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应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师应在日常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完成现场评价,并且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占比。同时,教师也可适当改革美术史课程的期末考试形式。教师可以将美术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试题,并让学生采取答辩的方式完成考核。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美术史课程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合理地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   5、做好课后记录,完成课程反思   高校美术教师在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之后应当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教学过程的优缺点,以便于有效调整之后的课程。针对部分美术史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及时分析这类方式的优缺点,详细记录有效的教学案例,根据其不同的主题完成分类,以便于后期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应当根据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析本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对比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并且在之后的美术史课程教学之中灵活应用[4]。教师也可以整合美术史课程的相关题目,并编制成相应的试题库,为灵活布置课后作业奠定基础。   6、提升教师水平,把握应用程度   采取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美术史教学的有效性,但部分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如,部分美术教师在美术史知识储备方面有所欠缺,难以有效把握不同美术史课程教学的应用程度等。要想有效解决这类问题,高校相关领导就需要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参加美术史理论方面的培训,拓宽美术教师的知识面,使美术教师认识到美术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5]。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应的教学研讨交流会议,让教师探讨不同教学内容的心得和经验。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史课程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美术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增强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之,美术史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四、参考文献   [1]董博芳.跨学科视野下高校美术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3):26-27.   [2]单林梦,刘卉.从人文素养的培养谈美术学师范专业的美术史教学[J].大众文艺,2020(2):234-235.   [3]孔庆坚.基于美术教改的基础变形学研究-雕塑基础变形教学初探[J].美术大观,2019(12):150-152.   [4]李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运用分析[J].才智,2020(18):184.   [5]胡开福.精彩绘画内容绽放美术课堂魅力-美术教学中创建“生活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20(17):153-154. ;

三年级美术课程教学计划范文参考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年级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美术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美术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为了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 人。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四、具体实施与要求: 1、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明确重点、难点。 2 、大量采取范画、示范步骤图、教具、多媒体等这些直观教具,边示范边讲解。 3 、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认真辅导学生作业。 4、注重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审美能力,力争美育贯穿全过程。 5、在教学方法实施上,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实行多种方法相结合。 6、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随堂辅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及想象力。 7、做好每节课的小结,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评讲。 三年级美术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二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的任务: 1、 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1、 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2、 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 第一周:原色和间色 第二周:画汗衫 第三周:粉印版画生活用品 第四周:厨房家务活 第五周:水墨游戏 第六周:青花盘 第七周:我设计的建筑(一、二) 第八周:二方连续 第九周:有趣的昆虫(一、二) 第十周:动物朋友(一、二) 第十一周:我和动物朋友 第十二周:亲昵 第十三周:动物面具 第十四周:画脸 第十五周:看戏 第十六周:吸引人的学校活动 第十七周:会转的玩具 第十八周:泥板雕刻 第十九周:中国民间玩具 第二十周:复习考试 三年级美术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4、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三、教学重点: 1、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2、培养动手能力,想象力和概括力。 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四、教学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绘画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五、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要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反思(2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反思1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可能对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好处,但在学生幼小时,老师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些问题老师有责任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学科的特点,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反思2   新课改是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这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以我区现在试行的美术实验教材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   1、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比如《寻找美丽》,教学活动是“找自己认为美丽的物品,谈自己喜爱的理由”,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个性化的审美观。又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2、课程。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会飞的娃娃》,利用塑料袋来做玩具,这种自己创造乐趣的艺术体验会给学生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启蒙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寻找美丽》,促使学生在身边、家里、社会中寻找美丽,体验环境中蕴涵的艺术美,感受生活;还有《童年的手印》,当学生的手触摸到凉凉的泥,随意地揉、搓、压、印,边做边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学生的心情真可以说是“心花怒放”,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首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突出学生的情商发展,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大声询问学生:心情怎么样?开不开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力提倡,让课堂有浓郁的“人情味”。   其次,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是要老师控制的,问题是,陈旧的课堂教学秩序被老师严密设计好了,学生任何打破这个流水线的行为都是扰乱课堂。课堂上应该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进行,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此外,教师必须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和会话,就是体验。单向的授——受方式应该被我们教师坚决淘汰。要大胆、创新地“用新教材教”,而不仅仅限于“教新教材”。新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是新的学习观。   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才叫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进了《纲要》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之所以要改革,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学生从课堂上应该能学到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 ;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技能和学生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中职德育课是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升的一门重要课程。基于此目的,为了提升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引导他们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过程参与,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程必须转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从而构建起一套新的实践型和体验型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都相对僵化,教师注重课标和任务的完成,而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环境特点、道德发展特点的关注不足。中职学生通常在曾经的教育经历中受挫,但在其他某些方面的能力较强。有一部分学生从小是留守儿童,比较缺乏关爱。有的学生从小由祖父母或者亲戚代为照顾,比较缺乏纪律意识。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些特点,德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2、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中职德育课程应该将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作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引导哲学和经济理论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法律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小组项目作业提升学生的人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让学生现场展示提升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等等。   3、以职业为本的教学理念德育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认知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为学生毕业时候的正确评估自己,选择职业和尽快适应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建构   1、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由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教育转向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法制观念和职业观念等[2]。二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三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择业和就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根据中职学校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应该讲德育课程的内容整合为新的专题式教学模式。   2、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德育课堂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过程。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全面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展示,即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有意义、有深度、可把握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搜集资料,制作PPT,然后依次到讲台上演讲,并发起和同学们之间的讨论。   3、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果德育课程能够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并且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实用和快乐,德育课程就会是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程。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业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清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中职学校教师考核方式的改变   1、梯度考核奖金由于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事业编制的限制,使得教师的基本工资收入是国家规定和保障的,工资收入不可能成为课程改革的压力。但是,每个学校对教师的奖金收入都有自身的自由裁量权,因而可以实行梯度奖金制度,不是按资历,而是按照课改的成效和工作的业绩来分配奖金。如,公开课获奖、课程组长担任、精品课程建设、课业讲座开展、主题研讨开展的数量和质量来考核教师的奖金级别等。为了提升奖金对教师的吸引力,中职学校还需要提升奖金在教师整体收入中的比例。   2、引进教师评教方法教师的课改成效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学校可以在校网平台上开始学生的匿名评教系统,将课改的各种方式列入评教的子项目,让学生来决定教师的总和得分,并将教师的总和得分作为教师奖金级别的重要权重指标。为了督促学生参与教师评教,可以规定学生在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必须认真完成教师的网络评教,否则没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总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实效亟待提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达到培养高职业素养的职业人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需要得到纵深改革,可以在很大层面上帮助中职学校改善社会对中职学生“三多”(坏习惯多、上网多、混日子多)和“三差”(学习兴趣差、学习能力差、纪律观念差)[3]的看法和偏见,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达到职业学校“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38-39、   [2]潘莉莉、中职德育课分年级设置专题实施探索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78、 ;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的科学学习活动大多属于接受性的探究活动.作为科学教师,重要的是应该学会选择足量而合适的有思维价值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活动.在活动中,特别是在高年级的活动中,要利用结构性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加强思维训练,注意挖掘科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推理的严密性,促进学生科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没有问题的思考,不是真正的思考;没有思考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没有思维发展的课堂,不是真正的科学课堂.“让思考成为习惯”,应该成为所有科学教师的追求.然而,当科学课改变了以往《自然》课以知识传授为目标,采用了以探究等活动为主的教材结构后,我们往往把科学课局限于学生的动手课、实验课,忽略了对科学课本质的全面把握.学生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只经历了一个动手做的过程,缺少了严谨、求实,教学深入不到、影响不了思维活动.因此出现了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却获之甚少的场面.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等诸多问题便显现了出来.1 探究过程要体现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注重逻辑性人类认识自然、深入研究自然,必然不能违背自然的本来规律.科学是一项尊重事实的活动,让学生们知道获得客观事实是科学的核心.而获得客观事实、正确结论的前提是获取过程要科学,推导要合乎逻辑.具体表现在对问题假设应指向逻辑性.探究从问题和猜想开始,猜想并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建立在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之上的.其次,探究方案设计应体现逻辑性.简单的实验不能简单做.学生在学习《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课中,设计一份可行的计划是本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的计划体现出实验的真实性呢?在讨论实验方案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淤怎样才能确定杯中的食盐已经溶解完?于怎样才能确定食盐不能在溶解?盂如果杯中的食盐多出来了怎么办?榆用什么搅拌,搅拌时能不能把水溅出来?我的询问让孩子知道了做什么实验,怎么做实验和如何高效率地做实验.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使自己的方案趋于完善和科学,12 组的计划都注意到了每放一勺之前都应在前一勺的食盐溶解完以后;每一勺的食盐量都要一样等.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效地指导了实验的开展.2 证据的获取、信息的处理、结论的得出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提出“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的课程目标.然而我们的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很多种“说谎”的行为.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实验数据记录的时候,总是有些小组记录的数据是不真实的,有些是借别人的数据有的甚至是编造出来的.又如有些学生在结论的处理上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使获得的证据和得出的结论牵强附会.这样长期下去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它将影响着学生今后生活工作中正确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我们的科学课堂应充满实事求是和诚信的氛围.对科学理性思维的培养更应体现实事求是的作风.记得听过一节科学课,学生在探究黑色塑料筒和白色塑料筒在阳光照射下哪个升温更快的对比实验中,12 小组中11 组都发现黑色塑料筒温度上升很快,白色塑料筒上升很慢.而有一小组却发现他们的都下降了,而且白色下降的要比黑色的快.他们通过与其它小组交流,很快发现自己的温度数据有很大差别.然而他们并没有隐瞒事实,更没有屈从,他们勇敢地把自己的发现说了出来.这时全班一片哗然,很多小组指责他们.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时全班都等着教师的看法.做课教师并没有指责更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大力表扬了他们能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并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同时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原因.原来这一小组在实验前把温度计头部握在了手中,在放进筒之前温度计已经上升,因此出现了刚才的现象.最后让他们再次实验,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明白说实话的重要性,体会科学的严谨.科学课堂上当学生因为自己失误造成数据的遗漏或是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与自己已有经验不符甚至相矛盾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鼓励学生说真话.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去获得客观的、可靠的数据资料,帮助他们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念;什么是不相关的事实,什么是有用的证据.只有这样,才可能从小培养好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素养.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