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介绍?

针对我国不同时期发布的公路工程抗震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规范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最新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基本介绍:中达咨询以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情况为例,基本概况如下:《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基本概况:《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 1术语2 2 2符号4 3基本规定6 3 1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6 3 2其他公路工程构筑物抗震设防标准7 3 3地震作用8 3 4作用效应组合8 3 5抗震设计8 3 6抗震措施9 4地基和基础11 4 1一般规定11 4 2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11 4 3液化地基12 4 4桩基础15 5桥梁17 5 1一般规定17 5 2设计加速度反应谱17 5 3设计地震动时程19 5 4抗震设计19 5 5强度和变形验算20 5 6抗震措施20 6隧道23 6 1一般规定23 6 2强度和稳定性验算23 6 3抗震措施24 7挡土墙26 7 1一般规定26 7 2强度和稳定性验算26 7 3抗震措施28 8路基29 8 1一般规定29 8 2抗震稳定性验算29 8 3抗震措施31 9涵洞34 附录A地震土压力计算35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37 附件《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条文说明39 1总则41 3基本规定43 4地基和基础50 5桥梁52 6隧道56 7挡土墙60 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基本信息:书名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4年1月1日)ISBN 7114111207作者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4年1月1日品牌 上海东建图书有限公司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包头暖通:暖通空调的抗震设计怎么做

有具体要求吗?

抗震设防烈度是什么意思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目前抗震规范中一共考虑了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抗震等级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扩展资料: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中国54个重点抗震设防城市有哪些?

肯定有唐山!哈哈

抗震设防烈度是什么意思?

1、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2、设防烈度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确定了抗震设防烈度就确定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设计地震动参数。在确定地震作用标准值时,用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抗震规范》3.2.2指出了加速度和设防烈度的对应关系。通俗的讲就是建筑物需要抵抗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要区别于地震震级。设防烈度取值的标准:是基本烈度,就是一个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其具体的取值根据抗震规范中的抗震设防区划来取值。比如说北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3、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的关系所有抗震等级一般由设计单位根据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特点考虑的抗震等级,不是说抗震设防烈度是多少,抗震等级一定是多少。

抗震设防类别怎么划分

抗震设防类别按以下划分:1、目前来说有四类,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以及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不同的工程,在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建筑进行防震设计,以保证安全性;2、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类,分别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都是可以预防一定的危险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八条 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级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组成,其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什么是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分类需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   的难易程度。   4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   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 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   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   能不同的部分。 分类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   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   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   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   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   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希望是你要的答案

抗震设防是什么意思?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进行。

在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里添四字成语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同甘共苦,

抗震设防类别怎么划分

有四类,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在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建筑进行防震设计,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类,分别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特殊设防类也是甲类,针对的是发生重大灾难后果的建筑,像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或地震时发生重大灾害的建筑。重点设防类也是乙类,针对的是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像需要尽快恢复生命线相关的建筑。标准设防类也是丙类,针对的是按标准设防的建筑。而适度设防类也是丁类,是人员稀少,震损不致产生灾害的建筑。

抗震设防类别有哪些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那么抗震设防类别有哪些呢? 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抗震设防的抗震设计参数

烈度与加速度都是描述地震作用下地面震动或影响的标量,但在工程抗震设防中的作用却各不相同。它们类似于佳肴制作中的盐与糖。各种佳肴均离不开盐,但未必需要糖;即便是以糖为主要佐料的甜食,如果稍加一点点盐,则味道会更美好。它们之间可以互为补充,却不能相互代替。本文拟通过相关问题的论述,希望有助于科学地看待安评工作中烈度与加速度的结果。抗震设计离不开烈度当前,我国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以概念设计为主。只有少数工程结构才使用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等辅助设计手段。在概念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的总结而规定的。所以,我国现行的各抗震设计规范大都是以“设防烈度”或“设计烈度”为依据的。特别是地基处理、选材选型和结构抗震措施等,均要求按烈度分档进行设计。就是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或核电厂的地安评工作中,甲方也都要求有“地震基本烈度复核”的内容。在《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79,P12)中还规定,对安全壳等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Ⅸ度抗震设防时的有关要求。可以说,当今中国的抗震设计还离不开烈度,只有少数需要进行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的工程才用到加速度。烈度与地面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烈度与地面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还未找到由加速度换算烈度的科学依据。在《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99)中所列的地面运动强度标志,包括了水平加速度峰值和水平速度峰值。在相应的宣贯教材(P72~75)中,对该标志的依据和含义做了论述,尤其强调了“平均值”的重要性。且该标志只是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之一,既不是“必要”依据,也不是“充分”依据。世界上一些早期的烈度表,也曾把等价的地面加速度峰值作为烈度表的一部分。但在上世纪中后期的广泛讨论中(国外地震,1975.5,P5~24),相当一致的意见认为,烈度的定量标准应该全面反应地震的强度、频谱和持时,并对单纯以地面加速度峰值评定烈度持否定态度。因而在新的《欧洲地震烈度表》(1992)中,就删去了这部分内容。他们认为,烈度与地面运动参数之间不能以简单的关系来表述。同样有证据说明,地面加速度不是影响烈度的非常重要的参数。因此,不再把地面运动参数(如加速度)包括到烈度表中来。越来越多的观测资料表明,相同烈度下的地面运动强度数据有很大的离散性,上下限的数值可以相差几倍到几十倍,显示出烈度与地面运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甚小,其关系复杂。胡聿贤院士在他著的《地震工程学》(P184~189)中,也曾论述过烈度同地面运动强度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了在考虑烈度同加速度峰值之间的关系时,至少还应考虑震级的因素。对同一烈度,由于震级的不同,加速度可以在一个数量级之间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复杂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在地震烈度与地面运动强度之间难以建立简单的对应关系。在《地震工程学》(P191~192)中,专门论述了分别以烈度为自变量和以地面加速度峰值为自变量所得的统计关系式差别很大。如若从烈度Ⅷ度推算的加速度峰值为0.25g;而从0.25g推算的烈度却为Ⅵ度强(6.7度)。人们无法接受这种差异。很显然,胡聿贤院士在十年前就已告诫我们,即使建立了地震烈度同加速度峰值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能说明加速度峰值同烈度之间存在类似的对应关系。合理看待烈度与加速度结果之间的变异性差异安评结果实质上是对场地在未来工程寿期内可能遭遇的地震风险性所作的估计。这种估计是建立在现有资料和科学认识水平上的。安评结果的科学性,首先是指可重复性和唯一性。一样的资料和分析方法,不同安评单位应该得到相同的结果。然而,由于资料的不完备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安评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在所难免的。这种不确定性的大小,可以用变异系数(方差与均值之比值)来描述。潘华在博士论文《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参数不确定性研究》中得到:①由于地震统计区的不确定性,在华北地区造成场点烈度变异系数均值为0.04,最大达0.11;基岩PGA变异系数均值近0.3,最大值超过0.85。②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影响,烈度变异系数均值为0.031;PGA的变异系数均值达0.18。该论文仅从地震统计区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论述了烈度和加速度峰值结果的变异系数差别。如果再综合考虑潜在震源区、地震震源深度、衰减关系以及场地土层地震动力反应分析的不确定性,其差别会更加明显。不应简单地用加速度峰值换算烈度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加速度分区等效为基本烈度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可以由加速度峰值去换算烈度在国家标准GB18306-2001的提示性附录D中指出:“当涉及地基处理、构造措施或其他防震减灾措施时,地震基本烈度数值可由本标准查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并按表D1确定,也可根据需要做更细致的划分”。其表D1给出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在相应的宣贯教材中,未对表D1的科学依据和如何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作说明,暂且将表D1解释为“政策性”的规定。从相应的宣贯教材可知,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数据,是由五套潜在震源区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计算结果为基础,考虑到参数不确定影响和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过渡,对计算结果进行加权综合,得到每个格点“基岩”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下的EPA和EPV值(P62);在分区时还考虑了与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等因素(P90)。所以,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可以理解为加权平均结果。但是,除极少数Ⅰ级安评工作系采用多方案数据组合的平均值结果为评价依据外,绝大多数安评工作都只是一组数据的结果。由于地震统计区、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衰减关系,以及场地土层地震动力反应分析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可以用若干个数据组合方案来描述,且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方案。因此,采用一组数据方案所得的结果,不可能作为“平均值”看待,也就很难用安评所得的加速度峰值去等效烈度。综上所述,烈度与加速度在工程抗震设防中的作用不同,其变异性差别也很显著。它们之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绝非相互包容或排斥的关系。作为工程建设部门,选用变异系数较小的标量为主要设防依据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安评工作应当根据抗震设防的实际需求来决定结果的表述形式。就像佳肴制作中的盐与糖,万不可混用。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 住房城乡建设部9日发布《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该基本要求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地区重建和新建一、二层农村危改房的抗震设计与施工。对于非抗震设防地区农村危改房,也应参照该基本要求并按6度设防标准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农村危改房建设,其抗震构造措施则应高于该基本要求的标准。农村危改房是指列入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计划并得到政府建房补助的农户的主要居住用房,不包括农户生产、生活辅助用房。对列入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计划的农户主要居住用房,按有关规定评定为整体危房的,应拆除重建;评定为局部危险的,应维修加固。按《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进行抗震设计的农村危改房,其基本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需修理或经简单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致严重破坏,围护结构不发生大面积倒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凡享受各级政府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农户实施住房重建或新建的,必须严格执行抗震要求有关规定。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乡镇政府村镇建设管理员要按照抗震要求,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房屋设计、施工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督。所有申请资金补助的项目须经抗震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拨付全额补助资金。

重点设防类如何确定抗震等级

我认为重点设防类,不是根据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查出抗震等级,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级。而是应根据提高抗震设防烈度一级后,查出抗震等级,按此等级进行抗震措施加强。

抗震设防总体要求有哪些,构造抗震措施有哪些

1、达到抗震性能设计准则的标准要求。2、符合抗震设计规范 的要求。3、设防类别符合规定、4、设防烈度符合规范规定。构造:1、墙体构造柱2、墙体腰梁3、墙体拉结筋。。。。

抗震等级是怎么确定的

  抗震等级确定: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到4、5级,中强地震4、5到6级,强烈地震6到7级,大地震7到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我国《抗震规范》中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

抗震设防目标,是对于建筑结构应具有的抗震安全性的要求。是根据地震特点、国家的经济力量、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筑材料和设计施工的现状等综合制定的,并随着经济和科学水平的发展而提高。我国现阶段房屋建筑采用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即:(1)第一目标—— 小震不坏。当遭受低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修理可继续使用。(2)第二目标——中震可修。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3)第三目标——大震不倒。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抗震设防烈度一共有几个等级,抗震等级一共有几个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目前抗震规范中一共考虑了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抗震等级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扩展资料: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等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

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级,划分情况如下: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扩展资料:1、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建筑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2、对于非抗震设防地区农村危改房,也应参照该基本要求并按6度设防标准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农村危改房建设,其抗震构造措施则应高于该基本要求的标准。3、我国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以概念设计为主。只有少数工程结构才使用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等辅助设计手段。在概念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的总结而规定的。所以,我国现行的各抗震设计规范大都是以“设防烈度”或“设计烈度”为依据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抗震设防

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一般情况下取基本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但还需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它是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抗震等级与设防烈度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的基本规定:3 基本规定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3.0.1.1 社会影响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3.0.1.2 城市的大小和地位、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3.0.1.3 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3.0.1.4 结构本身的抗震潜力大小、使用功能恢复的难易程度。3.0.1.5 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划分类别。3.0.1.6 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同建筑,由于所处地位及受地震破坏后产生后果及影响不同,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3.0.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类别,其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3.0.2.1 甲类建筑,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3.0.2.2 乙类建筑,主要指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且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3.0.2.3 丙类建筑,地震破坏后有一般影响及其他不属于甲、乙、丁类的建筑。3.0.2.4 丁类建筑,地震破坏或倒塌不会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经济损失轻微的建筑。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等建筑。3.0.3 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3.0.3.1 甲类建筑,应按提高设防烈度一度设计(包括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3.0.3.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设计,当为9度时,应加强抗震措施。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可采用抗震性能好、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并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乙类建筑的地基基础可不提高抗震措施。3.0.3.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设计。3.0.3.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可不降低;当设防烈度为7—9度时,抗震措施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设计,当为6度时可不降低。3.0.3.5 本标准仅列出部分行业的甲、乙类建筑和少数丙类建筑;丁类建筑按本标准第3.0.2.4款的规定确定;除甲、乙、丁类以外,本标准末列出的宜划为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1.1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3.1.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设防的目标

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建筑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对一般较小的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大,故又称多遇地震,这时要求结构不受损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以做到;而对于罕遇的强烈地震,由于发生的可能性小,但地震作用大,在此强震作用下要保证结构完全不损坏,技术难度大,经济投入也大,是不合算的,这时若允许有所损坏,但不倒塌,则将是经济合理的。因此,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根据这些原则将抗震目标与三种烈度相应,分为三个水准,具体描述为: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或称大震)影响时,建筑可能产生重大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通常将其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结构物在强烈地震中不损坏是不可能的,抗震设防的底线是建筑物不倒塌,只要不倒塌就可以大大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减轻灾害。一般,在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区,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较小,可不予考虑抗震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即使采取很多措施,仍难以保证安全,故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所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6~9度地区。

地震烈度为多少度及多少度以上的地区的所有工程都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的介绍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设防类别怎么划分

  有四类,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在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建筑进行防震设计,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类,分别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特殊设防类也是甲类,针对的是发生重大灾难后果的建筑,像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或地震时发生重大灾害的建筑。重点设防类也是乙类,针对的是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像需要尽快恢复生命线相关的建筑。标准设防类也是丙类,针对的是按标准设防的建筑。而适度设防类也是丁类,是人员稀少,震损不致产生灾害的建筑。

抗震设防烈度是如何规定的?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目前抗震规范中一共考虑了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抗震等级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扩展资料: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等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

【算一算你家装修要花多少钱】我们知道现在人对于建筑抗震级别都比较重视,要知道如果房子抗震没有达到级别,那么住起来也是比较危险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是怎么分的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总结:关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可以说建筑抗震设防分为4个类别,你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输入面积,免费获取装修报价】

建筑的抗震设防分为几类

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整理,列出了常见的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和乙类的建筑,除此之外,基本上可以按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进行抗震设防。一、基本规定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此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乙类建筑属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丁类建筑,其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二、抗震防灾建筑①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医院的级别,三级医院指该医院总床位不少于5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二级医院指床位不少于1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m2。三级特等医院为极少数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三级医院。②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③大中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县级以上抗震防灾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工矿企业的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当一个建筑只在某个区段具有防灾指挥中心的功能时,可将该区段划分为乙类。④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甲类。县、县级市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除上一款规定者,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甲类:科学试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的生物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乙类:①体育建筑中,使用要求为特级、甲级且规模分级为特大型、大型的体育场和体育馆。关于使用要求和规模的分级,特级指举办亚运会、奥运会级世界锦标赛的主场;甲级指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的场馆;大型体育场指观众座位容量不少于40000人,大型体育馆(含游泳馆)指观众座位容量不少于6000人。场馆要同时满足使用等级、规模的要求。②影剧院建筑中,大型的电影院、剧场、娱乐中心建筑。其中,大型剧场、电影院,指座位不少于1200;大型娱乐中心指一个区段内上下楼层合计的座位明显大于1200同时其中至少有一个座位在500以上(相当于中型电影院的座位容量)的大厅。③商业建筑中,大型的人流密集的多层商场。当商业建筑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应分别判断,并按区段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其中大型商场指一个区段的建筑面积25000m2或营业面积10000m2以上的商业建筑,若取平均每位顾客1.35 m2计算,则人流可达7500人以上。这类商业建筑一般需同时满足人员密集、建筑面积或营业面积符合大型规定、多层建筑等条件;所有仓储式、单层大商场不包括在内。当商业建筑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包括商住楼或综合楼,其划分区段按比照原则确定。例如,高层建筑中多层的商业裙房区段或者下部的商业区段为乙类,而上部的住宅可以为丙类。还需注意,当按区段划分时,若上部区段为乙类,则其下部区段也应为乙类。对于人员密集的证券交易大厅,可按比照原则确定抗震设防类别。④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其中,大型博物馆指建筑规模大于10000m2,一般使用于各中央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特级档案馆为国家级档案馆,甲级档案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馆,二者耐久年限要求在100年以上。⑤会展建筑中,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在上述展览馆、会展中心中,在一个区段的设计容纳人数一般在5000人以上。科技馆可比照展览馆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⑥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其中,低层建筑是指层数不超过三层的砌体房屋。人数较多的幼儿园指单体建筑幼儿人数200人以上;人数较多的小学指单体建筑学童人数600人以上。如果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混凝土结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类型时,抗震措施可仍按原设防烈度采用。对于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的学校等地震时自救能力较弱人群使用的砌体房屋,可比照上述幼儿园相应提高抗震设防类别。⑦高层建筑中,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10000人时,抗震设防类别宜划分乙类。此类建筑按人均面积10m2估算,则建筑面积大致超过100000m2,在一个结构单元内集中如此多人数属于高层建筑,其抗震措施一般需要专门研究,即提高的程度是按总体提高一度、提高一个抗震等级还是在关键部位采取比丙类建筑更严格的措施,可以经专门研究和论证确定。丙类:住宅、宿舍和公寓。四、仓库类建筑仓库类建筑中,储存放射性物质及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品仓库应划分为乙类建筑;一般储存物品的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可划分为丁类建筑。除上述乙类建筑外,仓库并不都属于丁类建筑,需按其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由各行业在行业标准中予以规定。五、说明①本文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制定;②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时,可参考本文,若按乙类或甲类建筑设计,应有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我的的标准到底怎么了?非常简单,你做通过设置,你就会知道他分了标准的是什么了,看他的分数标准

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什么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标准,重点,特殊,适度设防类四大标准。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建筑抗震设防分为哪些类别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   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   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   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   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   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   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   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   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   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   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   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   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   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   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建筑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级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级是7.9。注意到,可能对于某次地震,不同媒体的报道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震级标准。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发明过不同的震级标准,比如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等等。比如说,有些国内官方媒体采用的就是面波震级,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面波震级8.0。目前大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应用较广泛的是矩震级。震级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严谨一点,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某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唯一的。绝大多数地震是由断层引起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引发地震的断层的大小、断层两边相对运动的距离、断层处的岩石强度。断层的面积乘以断层移动的距离再乘以岩石的剪切模量,得到的就是Seismic Moment,也就是所谓的地震矩。这个地震矩的数值,直接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而矩震级就是对地震矩的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其中地震矩 M0的单位为牛乘以米。注意到,地震矩和矩震级之间是三分之二 log 的关系。换言之,震级大一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10的1.5次方倍,也就是31.6倍;震级大两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 1000 倍。简单说,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的31.6倍,6级的1000倍,5级的31623倍,4级的1000000倍。二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比如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的烈度为11度,天津的烈度为8度,北京为6度,石家庄为5度。通常情况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这也很好理解,越靠近震中受影响越大,越远离震中受影响越小。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靶子,震中就是靶心10环,外边一点9环,再靠外8环。同样的地震,震中烈度可能是9度,往外50公里可能降低到8度,再往外150公里可能降低到7度。由于地形地质的不同,所以烈度的分布并不是个完美的同心圆,只是大致上遵循着越靠近震中越大的规律。烈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相关,但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关系,而是因为其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简单说,烈度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参数,跟震源深浅、地震类型、地质条件等等都有关系,不同的地震会有不同的情况。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次相同的地震。同样都是6级地震,一个震中烈度可能是7度,另一个可能会达到8度。三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某个地区的属性。比如说北京的抗震设防烈度是 8 度,上海的抗震设防烈度是 7 度。这个是怎么确定的呢?一定程度上,设防烈度的制定跟设防目标相关。就拿北京来说,先统计一下历史上一定时期之内影响到北京的历次地震,看一下这些地震引起的北京地区的烈度分别是多少。比如说1976年唐山地震是6度,某某年某次地震是4度,某某年某次地震是5度……然后再利用统计学知识,根据既定的可靠度目标,比如说,让设防烈度大于这些已经发生过的地震烈度的90%,继而确定出一个设防烈度。换句话说,这种情况下,所有可能发生的地震里,我能保证有90%的实际地震烈度都小于我的这个设防烈度。现在的抗震规范,采用的是 50 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地震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烈度。也就是说,50年之内,发生比这个设防烈度还大的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是10%。折算下来,也就是俗称的「475年一遇」。什么意思呢?475年一遇的地震,今年发生的概率是475分之一,也就是0.211%,今年不发生的概率是1减去0.211%,也就是99.789%。50年之内都不发生这样的地震,这个概率是 99.789% 的 50次方,也就是90%。而50年之内发生这样的地震的概率,则是 1 减去 90%,等于 10%。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 475 年一遇的地震。100年一遇的地震,小意思,都在我们的设防范围之内,也就是俗称的「小震不坏」;500年一遇的地震,刚刚好跟我们的设防目标差不多,次要结构可能会有小范围破坏,但是主体结构不会发生大的破坏,也就是俗称的「中震可修」;1000年一遇的地震,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设防目标,但是尽量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保证结构足够的延性和塑性变形能力,争取做到房子虽然变形很大,但不会整体垮塌,保证逃生通道和逃生时间,这也就是俗称的「大震不倒」。四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建筑结构的属性。比如说,这栋楼的抗震等级是一级,那栋楼的抗震等级是二级。抗震等级也可以在局部调整,比如这栋楼的抗震等级是三级,但是某一层或者某一个柱子的抗震等级是二级。抗震等级当然跟抗震能力相关,但并不是说一级的就一定比二级的好。举个类似的例子,汽车的碰撞试验,有五星的,也有三星的,但是并不是说五星的就一定比三星的更好。一个五星的微型车,跟一个三星的大皮卡相比,孰高孰低还很难说。

抗震设防烈度为( )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防震设计。

【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抗震设防烈度的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防震设计。

是不是6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房屋都不需要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一、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1、3.1.2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的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条文说明提到,本规范明确,6 度设防时,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其抗震设计可仅进行抗震措施的设计而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2、5.1.6 结构的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6 度时的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 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但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2 6 度时不规则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 度和7 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 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二、结论1、6 度时甲类建筑需要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2、6 度时不规则建筑需要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关于不规则的定义详见抗规3.4.3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的区别是什么?

抗震烈度指的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配电室抗震设防分类应如何划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1 总则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1.0.3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1.0.4 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2 术语2.0.1 抗震设防分类 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2.0.2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2.0.3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3 基本规定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 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3.0.4 本标准仅列出主要行业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建筑示例;使用功能、规模与示例类似或相近的建筑,可按该示例划分其抗震设防类别。本标准未列出的建筑宜划为标准设防类。4 防灾救灾建筑4.0.1 本章适用于城市和工矿企业与防灾和救灾有关的建筑。4.0.2 防灾救灾建筑应根据其社会影响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4.0.3 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3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4.0.4 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4.0.5 2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和县及县级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工矿企业的防灾应急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防灾应急指挥系统建筑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4.0.6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不属于1款的县、县级市及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4.0.7 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5 基础设施建筑5.1 城镇给排水、燃气、热力建筑5.1.1 本节适用于城镇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工程。 工矿企业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工程,可分别比照城市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工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5.1.2 城镇和工矿企业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规模、修复难易程度和社会影响等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其配套的供电建筑,应与主要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相同。5.1.3 给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主要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1.4 排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污水干管(含合流),主要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进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以及城市排涝泵站、城镇主干道立交处的雨水泵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1.5 燃气建筑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县及县级市的主要燃气厂的主厂房、贮气罐、加压泵房和压缩间、调度楼及相应的超高压和高压调压间、高压和次高压输配气管道等主要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1.6 热力建筑中,50万人口以上城镇的主要热力厂主厂房、调度楼、中继泵站及相应的主要设施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2 电力建筑5.2.1 本节适用于电力生产建筑和城镇供电设施。5.2.2 电力建筑应根据其直接影响的城市和企业的范围及地震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抗震设防类别。5.2.3 电力调度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国家和区域的电力调度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调度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重点设防类。5.2.4 火力发电厂(含核电厂的常规岛)、变电所的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单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或规划容量为800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厂和地震时必须维持正常供电的重要电力设施的主厂房、电气综合楼、网控楼、调度通信楼、配电装置楼、烟囱、烟道、碎煤机室、输煤转运站和输煤栈桥、燃油和燃气机组电厂的燃料供应设施。2 330kV及以上的变电所和220kV及以下枢纽变电所的主控通信楼、配电装置楼、就地继电器室;330kV及以上的换流站工程中的主控通信楼、阀厅和就地继电器室。3 供应2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镇集中供热的热电站的主要发配电控制室及其供电、供热设施。4 不应中断通信设施的通信调度建筑。5.3 交通运输建筑5.3.1 本节适用于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系统建筑和城镇交通设施。5.3.2 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建筑应根据其在交通运输线路中的地位、修复难易程度和对抢险救灾、恢复生产所起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5.3.3 铁路建筑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含城际铁路)、客货共线Ⅰ、Ⅱ级干线和货运专线的铁路枢纽的行车调度、运转、通信、信号、供电、供水建筑,以及特大型站和最高聚集人数很多的大型站的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3.4 公路建筑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汽车客运站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公路监控室,一级长途汽车站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3.5 水运建筑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水运通信和导航等重要设施的建筑,国家重要客运站,海难救助打捞等部门的重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3.6 空运建筑中,国际或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的航空站楼、大型机库,以及通信、供电、供热、供水、供气、供油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航管楼的设防标准应高于重点设防类。5.3.7 城镇交通设施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交通网络中占关键地位、承担交通量大的大跨度桥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处于交通枢纽的其余桥梁应划为重点设防类。2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隧道、枢纽建筑及其供电、通风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4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5.4.1 本节适用于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5.4.2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应根据其在整个信息网络中的地位和保证信息网络通畅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其配套的供电、供水建筑,应与主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相同;当特殊设防类的供电、供水建筑为单独建筑时,可划为重点设防类。5.4.3 邮电通信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国际出入口局、国际无线电台,国家卫星通信地球站,国际海缆登陆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省中心及省中心以上通信枢纽楼、长途传输一级干线枢纽站、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本地网通枢纽楼及通信生产楼、应急通信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3大区中心和省中心的邮政枢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4.4 广播电视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国家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当混凝土结构塔的高度大于250m或钢结构塔的高度大于300m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国家级、省级的其余发射塔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国家级卫星地球站上行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 国家级、省级广播中心、电视中心和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的主体建筑,发射总功率不小于200kW的中波和短波广播发射台、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视监测台与节目传送台的机房建筑和天线支承物,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6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6.0.1 本章适用于体育建筑、影剧院、博物馆、档案馆、商场、展览馆、会展中心、教育建筑、旅馆、办公建筑、科学实验建筑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6.0.2 公共建筑,应根据其人员密集程度、使用功能、规模、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划分抗震设防类别。6.0.3 体育建筑中,规模分级为特大型的体育场,大型、观众席容量很多的中型体育场和体育馆(含游泳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6.0.4 文化娱乐建筑中,大型的电影院、剧场、礼堂、图书馆的视听室和报告厅、文化馆的观演厅和展览厅、娱乐中心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6.0.5 商业建筑中,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当商业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分别判断,并按区段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6.0.6 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6.0.7 会展建筑中,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8 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6.0.9 科学实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具有高放射性物品以及剧毒的生物制品、化学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6.0.10 电子信息中心的建筑中,省部级编制和贮存重要信息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国家级信息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高于重点设防类。6.0.11 高层建筑中,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8000人时,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重点设防类。6.0.12 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7 工业建筑7.1 采煤、采油和矿山生产建筑7.1.1 本节适用于采煤、采油和天然气以及采矿的生产建筑。7.1.2 采煤、采油和天然气、采矿的生产建筑,应根据其直接影响的城市和企业的范围及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抗震设防类别。7.1.3 采煤生产建筑中,矿井的提升、通风、供电、供水、通信和瓦斯排放系统,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7.1.4 采油和天然气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 大型油、气田的联合站、压缩机房、加压气站泵房、阀组间、加热炉建筑。2 大型计算机房和信息贮存库。3油品储运系统液化气站,轻油泵房及氮气站、长输管道首末站、中间加压泵站。4 油、气田主要供电、供水建筑。7.1.5 采矿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 大型冶金矿山的风机室、排水泵房、变电、配电室等。2 大型非金属矿山的提升、供水、排水、供电、通风等系统的建筑。7.2 原材料生产建筑7.2.1 本节适用于冶金、化工、石油化工、建材和轻工业原材料等工业原材料生产建筑。7.2.2 冶金、化工、石油化工、建材、轻工业的原材料生产建筑,主要以其规模、修复难易程度和停产后相关企业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抗震设防类别。7.2.3 冶金工业、建材工业企业的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 大中型冶金企业的动力系统建筑,油库及油泵房,全厂性生产管制中心、通信中心的主要建筑。2 大型和不容许中断生产的中型建材工业企业的动力系统建筑。7.2.4 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 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主要生产建筑以及对正常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建筑。2 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供热、供电、供气和供水建筑。3 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通讯、生产指挥中心建筑。7.2.5 轻工原材料生产建筑中,大型浆板厂和洗涤剂原料厂等大型原材料生产企业中的主要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7.2.6 冶金、化工、石油化工、建材、轻工业原料生产建筑中,使用或生产过程中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当具有泄毒、爆炸或火灾危险性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7.3 加工制造业生产建筑7.3.1 本节适用于机械、船舶、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生产建筑。7.3.2 加工制造工业生产建筑,应根据建筑规模和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划分抗震设防类别。7.3.3 航空工业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 部级及部级以上的计量基准所在的建筑,记录和贮存航空主要产品(如飞机、发动机等)或关键产品的信息贮存所在的建筑。2对航空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整机或系统性能试验设施、关键设备所在建筑(如大型风洞及其测试间,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及其动力装置及测试间,全机电磁兼容试验建筑)。3 存放国内少有或仅有的重要精密设备的建筑。4 大中型企业主要的动力系统建筑。7.3.4 航天工业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 重要的航天工业科研楼、生产厂房和试验设施、动力系统的建筑。2 重要的演示、通信、计量、培训中心的建筑。7.3.5 电子信息工业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大型彩管、玻壳生产厂房及其动力系统。2大型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和其它电子类生产厂房。3重要的科研中心、测试中心、试验中心的主要建筑。7.3.6 纺织工业的化纤生产建筑中,具有化工性质的生产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宜按本标准7.2.4条划分。7.3.7 大型医药生产建筑中,具有生物制品性质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其抗震设防类别宜按本标准6.0.9条划分。7.3.8 加工制造工业建筑中,生产或使用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且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7.3.9 大型的机械、船舶、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企业的动力系统建筑应划为重点设防类。7.3.10 机械、船舶工业的生产厂房,电子、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的其他生产厂房,宜划为标准设防类。8 仓库类建筑 8.0.1 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的仓库类建筑。8.0.2 仓库类建筑,应根据其存放物品的经济价值和地震破坏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划分抗震设防类别。8.0.3 仓库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 储存高、中放射性物质或剧毒物品的仓库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品仓库应划为重点设防类。2一般的储存物品的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可划为适度设防类。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标准(规范)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抗震等级,抗震烈度,抗震设防三者之间的关系

抗震设防有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就是常说的抗震烈度。根据地震影响结果的大小和建筑重要性程度,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甲类),重点设防(乙类),标准设防(丙类),适度设防(丁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叫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一般有6,7,8,9四个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叫抗震等级。分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抗震等级。

中国建筑抗震标准介绍?

说到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相信很多建筑人士都不怎么了解,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主要规定什么内容,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基本概况如何?中达咨询梳理相关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相关内容便于相关建筑人员了解建筑识图相关资料,内容如下:中达咨询梳理相关内容,整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基本概况如下:《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基本内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0号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基本信息:书 名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开 本 850X1168毫米 1/32编 号 GB 50223-2008印 刷 北京密东印刷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08年7月30日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2019

目前执行的仍然是《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抗震设防烈度[1],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WGBetZC9mBjk1s2lkhU0cyeI5FlNF51TOhFB_d-Yi6hTDID3kO4I2mN4hX_83jG#1

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等级为8度,属于几级抗震啊,

八级

什么是抗震设防的“三水准”目标?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抄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主体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袭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见地震(大震)影响时,建筑物道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

抗震设防类别甲乙丙丁

法律分析: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3、建筑场地为、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三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抗震设防是什么意思?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进行。

抗震设防和抗震等级有不同意思?

一、性质不同1、抗震设防烈度: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2、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二、标准不同1、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2、抗震等级: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怎么划分?

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是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来划分的。1、甲类抗震设防建筑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2、乙类抗震设防建筑乙类建筑属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3、丁类抗震设防建筑丁类建筑,其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抗震设防类别怎么划分

有四类,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在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建筑进行防震设计,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类,分别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特殊设防类也是甲类,针对的是发生重大灾难后果的建筑,像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或地震时发生重大灾害的建筑。重点设防类也是乙类,针对的是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像需要尽快恢复生命线相关的建筑。标准设防类也是丙类,针对的是按标准设防的建筑。而适度设防类也是丁类,是人员稀少,震损不致产生灾害的建筑。

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有四类,分别是: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指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以及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抗震设防类别怎么划分

抗震设防类别按以下划分:1、目前来说有四类,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以及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不同的工程,在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建筑进行防震设计,以保证安全性;2、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类,分别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及适度设防类,都是可以预防一定的危险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八条 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级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组成,其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抗震设防的目标和方法?

1.总目标:通过抗震设防,减轻建筑的破坏,避免人员死亡,减轻经济损失。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具体通过“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和“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实现。2.“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的关系

抗震设防有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就是常说的抗震烈度。根据地震影响结果的大小和建筑重要性程度,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甲类),重点设防(乙类),标准设防(丙类),适度设防(丁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叫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一般有6,7,8,9四个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叫抗震等级。分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抗震等级。拓展资料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抗震设防类别构筑物抗震设防标准要求?

1.甲类构筑物,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2.乙类构筑物,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3.丙类构筑物,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丁类构筑物,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6.度时不应降低。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抗震设防类别有哪些

抗震设防类别: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分类因素: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2、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建筑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抗震设防烈度怎么划分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有四个等级,具体如下: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叫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一般有6,7,8,9四个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有四个抗震等级,分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抗震等级。根据地震影响结果的大小和建筑重要性程度,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甲类),重点设防(乙类),标准设防(丙类),适度设防(丁类)。抗震等级含义:建筑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叫抗震等级。目前抗震规范中一共来考虑了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同时抗震等级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目前抗震规范中一共考虑了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法律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第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注: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4、当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而房屋的高度超过本规范表6.1.2相应规定的上界时,应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有什么区别?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目前抗震规范中一共考虑了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抗震等级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扩展资料: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等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防类别如何划分

抗震设防类别有四个,分别是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抗震设防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以达到抗震效果。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根据不同因素的综合分析进行确定。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防类别有哪些 1、特殊设防类简称甲类,指该建筑在使用上有特殊设施,并且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建筑工程,以及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2、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的相关建筑。还有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3、适度设防类简称丁类,是指该建筑使用的人员较少,并且震损不会导致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4、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是指大量的除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适度设防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抗震设防类别如何划分

什么是抗震设防类别?

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整理,列出了常见的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和乙类的建筑,除此之外,基本上可以按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进行抗震设防。一、基本规定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此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乙类建筑属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丁类建筑,其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二、抗震防灾建筑①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医院的级别,三级医院指该医院总床位不少于5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二级医院指床位不少于1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m2。三级特等医院为极少数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三级医院。②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③大中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县级以上抗震防灾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工矿企业的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当一个建筑只在某个区段具有防灾指挥中心的功能时,可将该区段划分为乙类。④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甲类。县、县级市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除上一款规定者,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甲类:科学试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的生物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乙类:①体育建筑中,使用要求为特级、甲级且规模分级为特大型、大型的体育场和体育馆。关于使用要求和规模的分级,特级指举办亚运会、奥运会级世界锦标赛的主场;甲级指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的场馆;大型体育场指观众座位容量不少于40000人,大型体育馆(含游泳馆)指观众座位容量不少于6000人。场馆要同时满足使用等级、规模的要求。②影剧院建筑中,大型的电影院、剧场、娱乐中心建筑。其中,大型剧场、电影院,指座位不少于1200;大型娱乐中心指一个区段内上下楼层合计的座位明显大于1200同时其中至少有一个座位在500以上(相当于中型电影院的座位容量)的大厅。③商业建筑中,大型的人流密集的多层商场。当商业建筑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应分别判断,并按区段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其中大型商场指一个区段的建筑面积25000m2或营业面积10000m2以上的商业建筑,若取平均每位顾客1.35 m2计算,则人流可达7500人以上。这类商业建筑一般需同时满足人员密集、建筑面积或营业面积符合大型规定、多层建筑等条件;所有仓储式、单层大商场不包括在内。当商业建筑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包括商住楼或综合楼,其划分区段按比照原则确定。例如,高层建筑中多层的商业裙房区段或者下部的商业区段为乙类,而上部的住宅可以为丙类。还需注意,当按区段划分时,若上部区段为乙类,则其下部区段也应为乙类。对于人员密集的证券交易大厅,可按比照原则确定抗震设防类别。④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其中,大型博物馆指建筑规模大于10000m2,一般使用于各中央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特级档案馆为国家级档案馆,甲级档案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馆,二者耐久年限要求在100年以上。⑤会展建筑中,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在上述展览馆、会展中心中,在一个区段的设计容纳人数一般在5000人以上。科技馆可比照展览馆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⑥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其中,低层建筑是指层数不超过三层的砌体房屋。人数较多的幼儿园指单体建筑幼儿人数200人以上;人数较多的小学指单体建筑学童人数600人以上。如果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混凝土结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类型时,抗震措施可仍按原设防烈度采用。对于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的学校等地震时自救能力较弱人群使用的砌体房屋,可比照上述幼儿园相应提高抗震设防类别。⑦高层建筑中,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10000人时,抗震设防类别宜划分乙类。此类建筑按人均面积10m2估算,则建筑面积大致超过100000m2,在一个结构单元内集中如此多人数属于高层建筑,其抗震措施一般需要专门研究,即提高的程度是按总体提高一度、提高一个抗震等级还是在关键部位采取比丙类建筑更严格的措施,可以经专门研究和论证确定。丙类:住宅、宿舍和公寓。四、仓库类建筑仓库类建筑中,储存放射性物质及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品仓库应划分为乙类建筑;一般储存物品的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可划分为丁类建筑。除上述乙类建筑外,仓库并不都属于丁类建筑,需按其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由各行业在行业标准中予以规定。五、说明①本文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制定;②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时,可参考本文,若按乙类或甲类建筑设计,应有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

请问抗震设防是什么意思啊?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一般情况下取基本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但还需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它是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灾后重建,四川从被撞走向豪迈,灾民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桂花村派男女村民共15人刀山外采购建房

不用二次一元方程也可

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试题分析: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因为这种精神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其积极的推动作用,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点评:该题所有选项本身说法都正确,学生要准确解读材料内容做出正确判断,题意较容易把握,难度一般。

有关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读后感

5月12日,得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地震后,我便一直关注着抗震救灾的最新报道。几天来,我一直被各种各样的感动包围着,心潮久久难以平静。直至今日,我的眼前还依然浮现出这样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有一位教师,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得救了,而他却遇难了! ……还有一位老师,在地震的那一刻,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坠下的楼板,拼死护住孩子,学生跑了出去,而她自己被埋在了里面! ……有几位医生,他们的孩子还被埋在学校的废墟中,而他们自己却在抢救着伤员! ……有位老人,在房檐倒下的瞬间把未满周岁的外孙丢出了窗外。孩子获救后,媒体在短期内没能找到孩子的父母,愿意收养孩子的人却来了满满一屋子! ……在一个教学楼的废墟上,为防止发生再次坍塌,指挥员命令抢险人员马上撤出时,刚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哭道:“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在成都开往都江堰灾区的高速公路上,数百辆出租车开着应急灯、急速地行使。没有命令!没有强迫!这些自发的司机们放下手中红火的生意,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救灾! 前方动人的故事还有多少,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当看到那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当同胞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血脉相连的国人们的凝聚力促使我们在瞬间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灾难考验着我们,同时也是在检验着我们。在这危难时刻,国人的行动便是我们国民意志、国民素质、国人品德的最好见证!且看后方那汹涌澎湃而来的动人热潮!!! ……抗震救灾义演现场,捐款箱前围满了人! ……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到当地的慈善机构捐款,在这些人中,有坐轮椅来的,也有盲人!读着每一篇报道、每一条消息,我心中都无比沉痛。我为灾区人民的巨大损失深感悲痛,为全国人民大力支援灾区、奉献爱心,特别是在《捐赠快报》栏目中看到开封日报社全体职工为灾区人民捐款的报道后,心中更是感叹不已: 是的,无论多大的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成很小的;无论再小的捐献,乘以13亿,就会变成巨大的帮助。灾难无情人有情,当你在寻找奇迹时,奇迹也在寻找你,四川同胞们,不要哭,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重新拥有一个更美丽的家园!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详细)

谭千秋,男, 2008年5月12日,四川绵竹发生强烈地震。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校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袁文婷系2001届自贡师专教育专业的学生,爸爸去世早,和妈妈相依为命。 她是那种看上去就能够给人深刻印象的人,因为实在太瘦弱了。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但是她用柔弱的双手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学生从三楼抱下了一楼,当她最后一次冲上三楼的时候,楼房完全垮塌了…… 前日下午,崇州怀远中学教学楼发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该校700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但该校英语老师吴忠红却永远离开了他爱的学生——地震袭来,学生从楼梯口蜂拥而下,这位老师引着孩子疏散时,听到有学生掉队,他义无返顾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这位老师和几名孩子被吞噬…… 楼梯口,拯救学生 虽然昨日学校停课,但一群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还是来到怀远中学,为离去的英语老师吴忠红和几名学生默哀。看着面前倒塌半边的教学楼,他们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凄冷。 副校长李宏成折腾了一整夜,他和很多男老师都冲上第一线,不少老师的手在扒土时被磨破了。李宏成说,这栋四层教学楼有12个班,下午1点50分就开始上课,就在第一节课快要结束时,突然,地面开始摇晃,孩子们的尖叫声划破校园原有的宁静。李宏成说,大楼摇晃了约1分钟时,中间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裂成两半,而裂缝正好在其中一个楼梯边。“这是孩子的生命楼梯啊。大部分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两个楼梯撤离到地面。”李宏成和该校高校长冒着生命危险,跑近楼梯口接应跑下来的孩子。1个、2个、3个……李宏成说,当时他们的脑子全懵了,但嘴里却在数着学生的人数。 返回时,楼梯垮塌 当时,吴忠红老师正在四楼给初一五班上英语。该班的男学生小斌(化名)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教室突然晃动起来,他和同学都吓得尖叫,“同学们,不要慌,什么都不要带,跟着我往下跑!”吴老师挥着手,示意全班同学跟着他往外跑。当时楼梯口挤成一团,初一五班的绝大部分学生跟在吴老师后面。突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两名同学……”“吴老师显得很紧张,马上折转身,我们已经到三楼楼梯口了,结果他又往四楼上跑,我们跑到楼下,上面的房子就轰的垮了,吴老师不见了……”小斌哽咽着说。 残砖中,他牺牲了 李校长说,因为师生有组织的撤离,绝大多数师生安全返回地面,只有5名师生被埋在废墟里。 接到报警后,崇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领武警、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赶到现场,展开搜寻工作。搜救进行了整整一夜,昨日早上6点过,救援人员才从垮塌的残砖中找到吴忠红,他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 吴老师的妻子宋代群在得知丈夫的噩耗后,极度悲痛说不出话来。昨晚,她在儿子吴楠的搀扶下,从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走出来与记者见面。失去丈夫的她,面容憔悴,始终啜泣着。吴楠也站在一旁默默地流着泪。站在废墟前,母子俩无法掩饰内心的悲痛,望着吴老师遇难的废墟失声痛哭。“爸爸一直希望我考一所好的大学……”正在读高二的吴楠哭着说,“以后我要加倍努力,不辜负爸爸的希望!”据学校一位老师称,宋代群是一名下岗工人,患病多年,吴楠在怀远中学念高二,记者了解到,吴忠红老师今年45岁,已在教学战线工作了28年。 北川教师刘宁:地震来临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 新华社记者刘大江、冯昌勇、黄堃 5月14日7时30分,这是令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永远悲恸的时刻:念初三的女儿终于从水泥断块下被“掏”出来,但却永远离开了他。这个外表粗犷的坚强汉子,在睹见女儿遗体的一刹那,突然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悲怆之情,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周围人潸然泪下。 这个在5月12日大地震中失去女儿的教师,却在地震发生时刻,机智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班上59名学生,使他们安全脱险。 刘宁是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六班班主任。地震发生的时刻,刘宁正带领自己59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庆祝会。“礼堂突然在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经验丰富的刘宁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学们不要乱跑。“县委礼堂的椅子离地较高,我叫学生立即就地蹲进结实的铁椅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刘宁说。 正是刘宁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全班59名同学中只有两个受了轻伤。 当时的情形是,礼堂发生部分坍塌,沉重坚硬的横梁和砖头水泥雨点般向下砸,“学生们躲在椅子下面,牢固结实的铁椅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保护作用。”刘宁回忆说。 初一六班一名学生心有余悸地向记者描述当时场面:我蹲在椅子下面,听见屋顶垮塌掉下来的横梁砖头砸在铁椅子上面发出的砰砰声,非常害怕,护在我身上的铁椅子每被砸一下,我的心都要剧烈地抖一下,“我好害怕铁椅子被砸穿哦”,几分钟之后,屋顶坍塌的重物终于停止向下砸。地震暂时过去了。 就这样,59名学生奇迹般得救了。但刘宁老师在救援学生时,双手被坚硬的水泥划得鲜血淋漓。 刘宁说,我们跑出县委礼堂时,发现整座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往日的高楼现在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泥瓦砾垃圾场。到处是呻吟的声音,满目是被砸倒在地的人群。“学校肯定也出事了,我们赶紧往学校方向跑。” 跑回学校时,刘宁惊呆了。两座教学楼垮塌,其中一座被地震完全“粉碎”。刘宁说,要知道,这个校区有2600多名学生。后来刘宁才得知,被压在废墟下面的学生有1000名左右。 刘宁的宝贝女儿刘怡,在北川县第一中学念书,她当时也被压在废墟下面。 幸存下来的教职员工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之中。刘宁在抢救其他学生的同时,每次经过女儿被困的废墟时,感觉一阵阵巨大心痛袭来。女儿被压在巨大的水泥板下面,由于缺乏大型吊车机械,暂时还无法救援。 女儿刘怡所在的初三一班,在二楼,地震发生后,她被压在课桌下面。“据同样困在里面的同学喊话,女儿还活着,只是脚受了伤。”刘宁说,但形势很快发生变化。由于这两天余震不断,女儿被困的空间已经被新塌下来的东西挤占,可爱的女儿永远回不来了。 地震真情: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塌的水泥板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14日电: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是本次汶川地震受灾较为严重的乡镇之一,当地80%农房垮塌,目前已造成400余人死亡,被埋人数目前尚无法统计。13日,记者深入遵道镇采访,发现了3名在抗震救灾中的普通人物,他们用微薄的力量体现着生命的尊严与伟大。 用身体挡水泥板 孩子获救老师牺牲 汶川地震发生后,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而此时8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除园长在外出差,5名老师都在园内。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师死亡,目前仍有两名老师在医院抢救,一名孩子生死不明。 地震发生后,孩子家长很快就聚集在幼儿园废墟周围,不停地呼喊着孩子的名字,开始孩子们还能在废墟中发出微弱的回应,但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逝去,回应声越来越弱。家长们也只能无奈地坐在废墟边上,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队伍到来。 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幼儿园废墟里,记者看到孩子们使用的小枕头、小盖被,还有散落的一只只小鞋。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但正因为有了像瞿老师一样的平凡人,才让更多孩子得救。 私人诊所医生 拿出全部药品救人 在遵道镇,记者见到了28岁的韩先成,鼻梁上架一副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就是他,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把自己私人诊所里的急救药品拿了出来,为成功救治伤者争取了更多时间。 作为一名服务农民的私人诊所医生,韩先成3年前曾是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地震发生后,没有人来动员,更没有人来要求,韩先成马上赶到镇政府主动请战。 在韩先成帮助下,一些逃脱灾难但伤势不轻的村民及时得到了初步救治,伤口得到清理、骨折处得到包扎。从12日下午到13日中午,韩先成已一天没有合眼。韩先成说:“伤者太多,有100多名,已用尽我药店里库存的全部急救药品,只剩下一点感冒药了。”其实我能做的很多乡村医生都能做,只是他们的店铺垮塌,药品被压碎了。如果我店里的存药更多,如果其他店铺的药品没有被压碎,将有更多人被救。” 为了孩子遗体的尊严 老板冒险搬来布料 当救援队将欢欢幼儿园废墟上一块块砖瓦清理开时,当一具具孩子的遗体被挖掘出来时,大家都不愿再去多看一眼那一张张曾经天真的笑脸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在当地经营布料生意的贺思萍,当时也在救援现场,她亲戚的一名孩子被困在废墟中。孩子的遗体被一具具抬出,但却无法及时找到为孩子遮盖的塑料布、棉布。 此时余震未了,楼房随时都有继续垮塌的危险,贺思萍二话没说,冒着生命危险一口气冲上店铺二楼,为救援队搬来了一匹红色呢子布。平凡的她为无辜的孩子保住了最后的尊严. 温总理,我们的好总理。在灾后几小时之内就踏上了开往四川的飞机。胡主席在灾后几小时内就作出批示。全军开始奔赴四川灾区。全国人民自觉的开始动员。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无论多大的灾难我们都在一起! 灾区现场的视频和相片冲击着我们的心灵,泪水不止一次的流淌。看到温总理看望孤儿时哽咽的声音。听到他在飞机上指示军队不管有多大代价,必须进城。当他知道彭州被困的10万群众危险!!!彭州被困的10万群众危险时,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说完他把电话摔了。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的爱护他的人民。总理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歌颂抗震救灾精神成语

永不放弃!!!!!!

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升华  第一,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抗震救灾精神的理性所依。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用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抗震救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强大思想武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理论进一步丰富深化,特别是极大弘扬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第二,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也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方向所指。我们党一贯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此次抗震救灾所表现出来的高度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局面,印证了我国长期以来理想信念教育的巨大作用,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人民心中坚不可摧的地位。人们更深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抗震救灾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也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活力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既是源远流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内涵,使时代精神不断融入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第四,抗震救灾精神深化了公民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认同。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境界所系。在抗震救灾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公共行为准则,牺牲奉献的精神得到普遍张扬。【详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永放光芒  抗震救灾精神意义重大  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伟大结晶。  抗震救灾精神是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写照。  抗震救灾精神是以人为本理念同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  抗震救灾精神作用巨大  抗震救灾精神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  抗震救灾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抗震救灾精神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各种风险的强大动力。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紧密结合起来。  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  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紧密结合起来。【详细】※抗震救灾彰显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凝聚和升华  ※抗震救灾伟大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丰碑※民族精神丰碑的支柱、基石、材料是什么?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彰显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作出部署,迅速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并创造性地把指挥部设在灾区,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观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地震灾害中,人民的生命得到及时抢救,受灾群众生存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得到了体现,也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党和人民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从容、自信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洪流中去,众志成城,充分体现并极大地弘扬了民族精神。

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原因?并引起你怎样的感想和震撼?

1.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全国人民发扬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5.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关心救助南方灾区体现了关爱,尊重,理解,友善,体现了互助互谅,扶贫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 6.在抗震救灾中,我们的人民军队再次展现了它“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英雄本色,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

形容人们抗震救灾的精神的四字词

众志成城见义勇为奋起前行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争分夺秒千钧一发首当其冲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风雨兼程归心似箭废寝忘食身先士卒临危不惧稳如泰山只争朝夕

中国人民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包括哪些内容?

救巴基斯坦

抗震救灾精神的提出

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2008年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省汉中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时,专门来到金山寺村一个简易防震棚,看望正在老师辅导下复习功课的孩子们。胡锦涛鼓励孩子们:“在这次地震当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勇敢,很坚强,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一定会继续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向党,向祖国,向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胡锦涛还拿起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十六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写完,胡锦涛领着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诵。 虽然是简单的十六个字,却意味深长。体现了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历次困难面前没有倒下的原因!根据胡总书记的讲话,提炼抗震救灾精神则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精神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中国人民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包括哪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简要点

在这次灾难中,也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形成,在凝固,在升华,在感动着苍生万物,这种精神是“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南方冰雪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再次集中呈现。它,就是“抗震救灾精神”。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同时,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还有,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物与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 怎么办? 党和国家: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灾后重建。 新闻媒体:加强对抗震救灾的舆论宣传,营造团结互助、抗震救灾的社会氛围;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宣传党和政府抗震救灾方针政策,鼓舞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 公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弘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灾区人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中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做自立自强少年;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奉献社会

抗震救灾精神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同时,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还有,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物与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

(12分)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

(1)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凝聚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青年学生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哟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②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正确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从高理想和科学价值的追求,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抗震救灾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形成的。青年学生要在党的领导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个人和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设问指向性明确,第一问考察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第二问限定答题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可从社会意识、理想、人生价值等角度分析。

高中哲学: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辩证唯物论什么道理

主观能动反作用于客观规律

民族精神和内涵和意义是什么?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在该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品格风范和文化传统的总和。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能够使人心凝聚、精神振奋,使一个民族成为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尤其在当今世界,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维护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斗争有力证明,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发奋进取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治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生动体现,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丰富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重建美好家园的力量源泉。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体现了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国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形象。

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属于什么

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属于民族精神。这里的两种精神都是属于民族精神的范畴。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也是支撑我们在新时代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名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民族和民族社会的物质实质存在而言,指称民族的精神存在。民族的精神存在包括它现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为人类心理的不同层面及其积淀之上,因此,它与民族心理的涵义是相互沟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狭义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会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于肯定性价值的部分,它是对民族文化之优秀遗产的心理继承,是民族和民族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为什么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是以改革创新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

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处处可见时代造就的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汶川大地震,让人领受了自然的威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当通信中断,“风云”、“资源”、“北斗”、“遥感”等15颗卫星,成了抗震救灾的“千里眼”;当道路阻隔,中国自行研制的运输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等,成了抗震救灾的“千里马”…… 尊重科学,运用科学。在科学精神的烛照下,才有了“与时间死神赛跑”的勇气,才有了“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底气,才有了被困群众的转危为安、堰塞湖的化险为夷、灾后重建的科学谋划。严峻考验中,尊重科学成为民族进步的标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富有时代特点的创造,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大学生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灾区的人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与弘扬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活动和精神,为他们捐款,捐衣物,和献血,同时鼓励他们要顽强奋斗,我们应该配合党组织和学校各单位组织,积极发动抗震救灾,向广大中国人民弘扬我们团结的力量、坚定的信心、无畏的勇气!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需要科学的指挥、顽强的拼搏、超常的付出

铁人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的内涵?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仅用4年时间,1960年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从此之后,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事业的巨大成功,有赖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生动体现。但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优势和条件,都要通过参与这一事业的所有人员特别是他们中的功臣来实现。“两弹一星”功臣们的作用极其重要,功臣们的业绩彪炳史册,功臣们的精神光耀千古,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别人欺侮”,是他们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是他们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中国于1999年成立50周年时,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或追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抗震救灾斗争能够迅速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的原因分析并简述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10月8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坚决战胜这场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力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全面总结抗震救灾工作,表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受到表彰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向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抗震救灾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向踊跃为灾区提供援助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抗震救灾期间,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驻华使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一些国际机构、外资企业以及国际友好人士,积极提供救援物资、捐助救灾资金、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以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表达真诚同情、提供宝贵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他们默哀。 同志们、朋友们!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其中极重灾区、重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84017名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149万名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多万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其中1万多名重伤员被快速转送全国20个省区市375家医院。我们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生活,1510万名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881万名灾区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开始前全面复课开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切切实实做到了让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我们全力抢修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及时处理和化解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切实做好余震监测、气象服务、科技支撑、煤电油运保障等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公布灾情,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积极组织资金拨付和物资供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及时有效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我们加强政策扶持,全力抓好灾区生产恢复工作,灾区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恢复取得重大进展。我们科学开展评估和规划工作,及时制定有关条例、指导意见和规划,中央财政建立专项基金,组织实施对口支援,依法有序实施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各项恢复重建工作全面推进,灾区人民正在勇敢地走向新生活。 中国人民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壮丽诗篇。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在震后第一时间就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紧急调集大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精心部署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及时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发扬全国一盘棋思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在调集人员、支援物资、收治伤员、安置移民、建造临时和过渡住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9个省市党委和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义不容辞地支援灾区恢复重建。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生动展现了危难时刻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能力,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勇气和信心。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山崩地裂的危急关头,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沉着冷静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组织群众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带领群众抓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做到了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守望相助,全力开展自救互救。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多少人瞬间作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抉择,多少父母用双臂为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多少老师用身躯为学生挡住死神的威胁,多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地奋战在第一线。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有的在废墟下唱起嘹亮的歌曲,有的机智地搜救同学,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可贵的爱心。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凭着这样的顽强意志,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业绩。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14万6千名人民子弟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勇于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界线,克服千难万险,进入千村万户,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7万5千名民兵预备役人员自觉行动,成为解救受灾群众、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公路运输、油料保障、电力抢修、恢复生产等方面的重要突击力量。广大消防特勤、特警、边防等公安救援队伍和公安民警恪尽职守,全力救助群众,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为金色盾牌增添了新的光彩。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在抗震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全国各族人民忧心如焚、戮力同心、生死与共。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成为响彻中华大地的最强音。多少人自发从天南地北赶赴灾区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多少人自发前往遍布全国的献血点争先恐后无偿献血,多少人自发为灾区慷慨解囊,多少共产党员自发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夜以继日地抢救生命、严防疫情,完成了非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生命抢救和伤员转运。广大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声音,深入报道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生动展现广大军民的英雄事迹,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地震、气象、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以及其他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密切协作,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抗震救灾斗争提供了有力精神鼓舞。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队到厂矿、从机关到基层、从街道到学校,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的强大合力。 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前进中的一场重大考验。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用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坚韧努力战胜了磨难、经受住了考验,向历史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力量,展现了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必将激励灾区人民排除万难重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必将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 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众人同心就有其利断金的力量,风雨同舟就有所向披靡的信心。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凝结成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生命共同体。这种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的人民和民族在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的本色反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内在力量,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坚强是战胜磨难的利器,勇气是创造奇迹的支撑。在极其惨烈的灾难突袭而来之际,广大军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生死较量不战栗,千难万险不放弃,顽强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这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勇气,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勇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我们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在全国哀悼日里,13亿人共同为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体现出全民族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我们坚持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这种对生命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崇,是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也从中收获了许多极其宝贵的启示。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强大发展活力。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进一步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坚定信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披荆斩棘向前发展。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是振兴中华最深厚的力量。在我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种种磨难都没有打断中华文明的顽强发展进程,千难万险都没有磨灭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意志。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就一定能够依靠人民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和集中起来的无穷智慧,万众一心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同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血肉之躯又一次在人民心中筑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人民军队诞生81年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建立了卓越功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全面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人民军队始终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忠实保卫者和建设者。 ━━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事实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是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13亿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党成立87年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作出了最大牺牲,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理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基业。 抗震救灾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最温馨,人民群众最可敬,人民子弟兵最可爱,中国共产党人最贴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显著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永远坚持。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勇战胜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胜利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抗震救灾斗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全面检阅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社会繁荣进步,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实物质保障和社会基础。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发展是硬道理。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更加牢固的物质基础。 我们要进一步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当前,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繁重。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尊重规律,贯彻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争取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要坚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毫不松懈地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妥善安排孤儿、孤老、孤残生活,实施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优先恢复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当前,要抓紧解决好受灾群众安全过冬问题。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灾区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并不断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各个省市要积极为灾区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受援地区干部群众要苦干实干、自立自强。要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用于受灾群众。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要加快完善防灾减灾各项法规和综合性配套政策,强化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意识和职责,加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防灾减灾预案体系,增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要强化城乡防灾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增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对各类灾害的风险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要强化对自然灾害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技能和灾害救助能力。要加强防灾减灾领域信息管理、宣传教育、专业培训、科技研发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外防灾减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同有关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要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形成综合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大力建设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体系,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快捷有序的防疫防护和医疗救治措施,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舆情分析系统,管理完善的对口支援、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社会动员机制,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通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和方式建设,显著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军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昂扬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效。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要把抗震救灾斗争培育和弘扬的好思想、好作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引导人们进一步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始终把教育全党坚定不移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要始终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到抓基层、打基础一刻不放松,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到党组织周围。要始终把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遵守组织纪律、争当先锋模范。各级党组织要格外关心和爱护灾区基层党员、干部,理解他们的心情,体谅他们的困难,关爱他们的健康,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同志们、朋友们!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自然界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为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以坚如磐石的团结和一往无前的拼搏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共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加油,共同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加油,共同为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油,万众一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参考资料:

“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的“人性光辉,大爱无言”作文(300字)2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亿万人民及海外侨胞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表达自己对灾区人民的援助和支持。至今,中国红十字会已接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价值超过1.2亿元;海外华商通过国务院侨办向地震灾区捐款6850万元,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施善举的传统美德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解读。 而“有一分能耐使一分能耐”、“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更是成为普通百姓支援灾区人民的朴实行动。成都市民自发排着长队,深夜踊跃献血,献血队伍长达数百米。为满足市民献爱心的需要,相关部门临时设立了无数个献血点;而在武汉出现了地震中感人一幕,上百人“尾随”孕妇从楼道慢慢撤离,真切地体现了对生命的敬重;在网络上,无数情真意切的祈愿帖子传递着无数同胞情感,手机中接连不断的慰问信息始终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灾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因为,我们今天都是汶川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铸就的抗震救灾精神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最深厚的道德元素是什么?谢谢

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 以人为本 ,最深厚的道德元素是 友爱互助 ,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是 自强不息 ,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 科学理性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