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有哪些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如下:1、相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是将被评价对象和同类对象相对比较,确定其相对优劣程度。相对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比较和相对性,即不是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直接评价和判断,而是与同类对象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比较结果。在教学评价中,相对性评价通常是将同课程的不同教师进行比较,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2、绝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是直接评价被评价对象,确定其优劣程度。绝对性评价强调对被评价对象本身的评价和判断,而不局限于与同类对象的相对比较。在教学评价中,绝对性评价通常是通过对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评价标准的建立,直接评价教师的教学表现和教学成果。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都有其适用的情境和优劣性,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一般来说,在教学评价中,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以确保对被评价对象的全面评价和准确判断。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的关联:1、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相对性评价可以通过与同类对象比较,突显被评价对象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识别问题和改进教学。但相对性评价也容易受到比较对象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公正或不准确。2、绝对性评价可以直接评价被评价对象的表现和成果,更加客观和准确。但在设置评价指标和建立评价标准时,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评价体系不科学或不合理。3、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结合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同时,需要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防止评价结果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干扰,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教学评价的意义:1、指导教学改进:教学评价可以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指导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益提高: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发现教学效果的强弱和教学质量的优劣,有助于教师总结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3、加强监控与质量保证: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监控和保证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证。

教学评价工具有哪些?

评价工具有如试题、问卷、检核表等。其它常用的评价工具有: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小学语文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教学评价的作用1、诊断作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2、激励作用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3、调节作用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4、教学作用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教学评价的要求1、明确多次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以解决评价的方向性问题。2、明确每次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具体目标。3、明确为评价而准备的条件。4、对评价资料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1)绝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2)相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如将学业测验结果与智能测验结果相比较,根据二者的相关程度确定学生的努力程度等)。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图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但是,它只是使评价对象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亦无评价对象间的相互衡量,容易导致信度降低,学生自我满足,因此常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首先,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其次,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再次,在评价类型上,更加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最后,在评价方法上,更多采用绝对评价法。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有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该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参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而导致教学决策的错误。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为了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的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但同时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3.指导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及时的,具体的启发性的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4.科学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认真编制、预试、修订评价工具;在此基础上,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依据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而不是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教学评价怎么写 教学评价怎么写介绍

1、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3、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4、教学评价要尽量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因此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定义: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激励作用: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调节作用: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教学作用: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教学评价的范围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实施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步骤有哪些?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1、 以教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含两个环节:一是收集反应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关信息资料,二是根据信息资料所反映的教学状况做出及时反馈。在第一个环节中,要解决的是如何收集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的问题。目前在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中使用的信息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三种:测验、调查和观察。这三种方法在收集课堂教学资料方面各有所长:测验适宜于收集认知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调查适宜于收集情感类目标的资料;观察适宜于收集技能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在形成性评价所需的资料中,学习成绩资料量大面广,而且它所要求的评价方法与总结性评价相同,因此格外受到重视。下表列出了各种学习目标的成绩资料与相应评价方法的对应关系,可供选用评价方法时参考。学习目标 评价方法知道 各种客观测验、标准测验理解 论文测验、选择测验、面谈调查创造力 论文测验、问题情境测验、面谈调查鉴赏力 论文测验、问卷调查、面谈调查读、写、算能力 各种客观测验、标准测验、观察会话、交流能力 各种客观测验、人际交往能力测验操作、试验能力 观察、客观测验态度、习惯、适应性 观察、面谈调查、问卷调查职业能力倾向 能力测验、观察、面谈调查在第二环节中,要解决的是如何做出及时反馈。形成性评价中的反馈有三种:校正性反馈、鼓励性反馈和帮助性反馈。当收集到的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未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时,反馈应是校正性的,即教师应及时调整当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与需求。当收集到的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少数或个别学生未能达到时,则要区分两种情况做出不同的反馈。对于大多数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来说,反馈应是鼓励性的,即教师应根据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给予相应的、恰如其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其中表现较突出的还应在小结时通过讲评给予更大的表扬。对于少数或个别未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来说,反馈则应是帮助性的,即教师应尽力对少数或个别学生提供帮助以设法补救。2、 以学为主的形成性评价由于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策略,即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所以这种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它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哪两种参照评价

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两种常模参照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标准参照评价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准,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一种评价方法。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作用1、诊断作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2、激励作用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3、调节作用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4、教学作用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教学评价的要求1、明确多次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以解决评价的方向性问题。2、明确每次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具体目标。3、明确为评价而准备的条件。4、对评价资料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

教学评价的介绍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教学评价原则:1.客观性原则。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坚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情绪。2.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评价应按照教学评价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尺度,以评价信息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技术,对评价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价值判断。可行性是指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技术要尽可能简便易行,教学评价程序要便于实施和操作。3.主体性原则。进行教学评价时,承认评价对象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对象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他们既要被他人评价,同时又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4.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的选取,都应考虑这种差异,要灵活对待。在教学评价中,既要贯彻一致性原则,又要贯彻灵活性原则,将两者统一起来。5.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期性评价是指定期进行的教学评价,如期末评价,年终评价。经常性评价是指不间断地进行的教学评价,如每天进行的教学检查和评定。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功能得以实现,切忌突击性检查。6.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定性评价而没有充分的定量工作做基础,定性评价会给人过多的模糊感觉。所以,需要有定量评价作为补充,即应该有尽可能详尽的原始数据以及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同时,因为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因素是无法用数字表达的,所以也要注意用定性评价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拓展资料: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绝对性评价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教学评价包括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语文的教学评价名词解释

语文的教学评价名词解释如下:1、简介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2、定义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3、诊断作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4、激励作用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5、调节作用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第四代教育评价观80年代,以古巴(Egong Guba)和林肯(Y.S.Lincoln)等人为代表创立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他们认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他们进一步强调"价值多元性",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公认的一致看法的过程。  二、教育评价观的比较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研究,西方教育评价流派林立,对教育评价本质的认识至今仍歧义互见,没有定论。各种理论指导下的评价模式也种类繁多,各有千秋。这里,我们试图把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或模式加以比较,以认识其分歧所在,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教育评价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1、行为目标模式与CIPP模式行为目标模式,亦即泰勒模式,即是在泰勒评价思想的指导下,以目标作为评价过程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考察来找出实际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偏离,从而通过信息反馈,促进教育活动能够尽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标。这一模式结构紧凑,逻辑脉络简洁清晰,容易实施,在教育评价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CIPP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和成果(Procluct)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它以决策为中心,为决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背景评价形成计划决策,输入评价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指导实施决策,成果评价为再循环评价效力。CIPP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综合加以评判,突出了评价的"改进功能"。  比较行为目标模式与CIPP模式,可以发现除了方法上两者都同样重视定量方法外,其它方面都具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1)评价的目的不同。行为目标模式注重教育目标达到的程度,基本属于事后评价,亦即对结果的总结性评价。CIPP模式注重评价的改进功能,强调为决策过程提供全面的信息,为后来的形成性评价拉开序幕。(2)评价的时空不同:行为目标模式将评价重心放在行为的结果上,评价领域只涉及事后。CIPP模式拓宽了评价的时空,评价范围涵盖了活动的整个过程,涉及到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3)对待目标的态度不同。行为目标模式以目标为中心,目标一旦确立就不容怀疑,反映了泰勒价值观上的收敛性。CIPP模式则认为目标本身的合理性是需要受到评价的,必要时可以根据对象的需要对目标进行修正和改进。这一观点突破了泰勒的框架,把评价从范围与内容上给予了拓宽,深化了对评价的认识。(4)评价的对象不同。行为目标模式主要适用于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CIPP模式用于评价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和各种教学活动。(5)评价的作用不同。行为目标模式用来判断教育效果,控制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CIPP模式除了控制作用之外,还必须为决策提供全方面的信息,达到改进决策的目的。  由此看来,行为目标模式所存在的某些局限,如评价目标的凝固性、评价过程的封闭性、价值观上的收敛性等在CIPP模式中得到了较好的修正,故而CIPP模式较之于行为目标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也因此具有较为广泛的民主性。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行为目标模式的价值,在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鉴别、确证和检查时,该模式的优越性就不言而喻了。  2、比贝的评价观与泰勒、克龙巴赫等人的评价观之所以把比贝的评价观与其之前的评价观加以比较,主要是因为比贝首次表述了教育评价是一种目的在于行动的价值判断,这一表述无疑对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把比贝的观点作为评价概念嬗变的分水岭,因为在他之前,无论是泰勒、克龙巴赫,还是斯塔弗尔比姆,他们都未提及"价值判断",而把描述看作是教育决策者的事情。  在泰勒模式中,强调的是用行为描述目标达到的程度。在强调客观描述的背后隐藏着价值求同思想,即把预定的目标作为评价的统一参照系和统一标准,所谓进行判断就是检查实现了多少原定的目标。克龙巴赫和斯塔弗尔比姆则是忽略了评价的判断性质,他们把评价定义为为了决策或其他目的收集信息的过程,因而也就避免了选择评价准则的问题。然而,不论承认与否,评价的本质乃是一种建立在事实描述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比贝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这一本质,他认为教育评价是,"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目的在于行动。"事实证明,评价不可能只是对信息作简单描述,它总是包含着对一定价值关系及后果的预见和推断,没有价值判断的描述只能称之为认识,不能称为评价。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继比贝之后的各评价流派更加注重对于评价标准的研究,这也使得价值标准由一元转向多元化,这其中比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3、预定式评价与应答式评价应答式评价模型由斯塔克提出,他认为,"该方法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换取评价结果对方案有关人员说来更多的有用性。"⑩他把过去的评价统称为"预定式评价",以便与其"应答式评价"对应。他认为预定式评价多带有预定性质,即强调目的的表述和客观的测验,由方案执行人员掌握的标准,以及研究性的报告的应用。而应答式评价与之相比,则具有明显的差异:(1)评价标准不同。预定式评价坚持目标求同观点,以评价者自己的价值观来进行价值评判,实际否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其价值观是单一的,在思维上是收敛而非发散的。应答式评价坚持价值存异观点,充分尊重所有人的需要,承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其价值观是多元的,在思维上是发散而非收敛的。(2)评价方法不同。预定式评价采用的是科学主义的方法,如测验、测量和建立指标体系等,操作性强,在判断结论上运用的是定量分析。应答式评价采用的是自然主义的方法,如观察、交谈、采访等,较少依赖正规的信息交流方式,在判断结论运用的是定性分析。(3)信息交流方式不同。预定式评价事先限制好了信息交流的领域,在此领域中"生产"所需信息,并要求准确、精炼。应答式评价则给予被评价者以自由的交流领域,并允许不断推销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不要求准确但力求有效。(4)评价者作用不同。从事预定式评价者把自己理解为一种剌激物,而非反应物。他只需要产生标准化的刺激,如考题、测验等,以引起一系列反应,即他所收集的作为评价报告材料的信息。从事应答评价的评价者把方案自然发生的东西,如学生的反应和以后彼此间的对话视为主要刺激物,他既要了解事实又要了解价值倾向,即是共鸣者,又是反应者,在与被评价者的相互作用中,将所得到的信息融合进评价报告之中。(5)被评价者反应不同。人们在预定式评价面前总是有负疚感,挫折感,很难有成就感。评价就好像是一把当空的悬剑随时会落到自己头上。在应答式评价当中,人们感受到的是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容易与评价者产生心理相融与共建。  由此看来,应答评价强调价值观念的多元性、思维形式的发散性,以及方法上的自然主义,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意识,它与西方整个社会的意识相吻合,一经提出就受到了重视和欢迎。  三、教育评价观嬗变的启示  纵观西方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进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关于教育评价发展阶段的划分综合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可以把教育评价划分为四个理论阶段:第一代称为"测量时期",时间在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其标志是"测量"理论的形成以及测验技术的大量实际运用,评价被简单地等同于"测量",追求的是教育客观化。第二代可称为"描述时期",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其特征是对测验结果进行"描述",并力求教育标准化。第三代称为"判断时期",大约出现于1950-1970年,"判断"是其主要标志。评价者不仅要运用测量手段去收集各种信息,还要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评判教育,追求教育多元化。第四代教育评价出现于70年代后期,强调评价是一种"心理建构"过程,提倡价值多元、全面参与和共同建构。力图实现教育民主化。  尽管每一代评价理论都力图克服前一代的缺陷,并使之更符合时代对评价的新要求,但是前三代评价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弊端:(1)"管理主义倾向"。前三代评价往往把评价对象及其他一切有关人都排除在外,管理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一致关系很少受到挑战。这种关系在实际活动中常常造成四个不合理的后果,即管理者无过失,如果有问题评价结论一定指向其他人;管理者与被评价者关系有失公平,被评价者处于无权地位;被评价者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阐述自己的见解;管理者想方设法保护自己不受损害,被评者只有迎合管理者的需要。(2)"忽视价值的多元性"。所谓"客观"的评价结果难以被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所接受,当被评价者受到伤害时,往往会采取不合作态度。(3)"过份依赖科学范式"。使评价者忘记了"科学方法"、"实证技术"只是人类认识、评价事物的一类方法技术,而不是全部;使评价过于依赖"数的测量"而忽视"质"的探究;使得评价活动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弹性。  针对前三代评价的不足,第四代评价在实证的基础上,引进了定性方法,并注意了评价过程中评价双方的互动作用及动态分析。其贡献在于"它把评价过程的控制特点与评价对象的伦理要求成功地协调起来"。教育评价理论出现的这种新特点,向我们及时地展示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趋势。  2、关于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从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来看,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其发展趋势是十分明显的:(1)评价过程,由封闭转为开放。泰勒模式以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组合成一个封闭的环路。CIPP模式及应答模式则不再局限于目标本身,而将各种背景环境、外部因素都纳入评价过程,呈开放式的网络。(2)评价内容,由片面转为全面。早先的教育评价只评价学生的学力,然后发展到评价课程,以至进一步发展到对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作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更为宽广和全面。(3)评价功能,由单一转为多样。早先通过测验来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发展到诊断问题、改进教育、以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从总结性评价发展到注重评价的形成性作用。(4)价值观念,由收敛转为发散。泰勒模式中,目标成为统一的评价尺度,而应答模式则要求根据被评人的需要作出判断,价值观念由一元转为多元。(5)评价手段,由定量转为定量、定性相结合。从推崇各种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发展到提倡观察、交谈等定性分析,再进一步发展到广泛收集信息,进行解析论证,作出价值判断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注释  1.参见陈玉琨著:《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8页;2.王致和主编:《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3.陈玉琨等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63、160页。  4.陈玉琨等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1、298、326、325页。  5.陈玉琨著:《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6.王致和主编:《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参见周朝森:《教育评价理论的新探索》,《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教学评价分类

教学评价分类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1、诊断性评。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功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功能: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功能: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教学评价介绍: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八种方法 教学评价八种方法介绍

1、教学评价八种方法应该是: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学习目标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3、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4、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5、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育教学和吵雀败考核评价分别是以下两种意思:1、教育教学检测:就是对岁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升颤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主要用于对学生精神特性的测定。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2、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数学建模论文,有关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

《2007罗万成大学生数学建模案例精选》这本书里有一篇 叫做《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数学模型》。这本书可以找到电子版的。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评价基本理念是什么?

2、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评价基本理念是什么?(一)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二)促进教师成长。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重点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三)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

学生对老师教学评价语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语  1、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但授课速度有点快,来不及记录。  2、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是各位老师学习的榜样。  3、老师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不过还是非常有教授风度的,不妨自己来听听嘛!大家很崇拜他哦!=  4、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半数认真工整,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最重要的是,段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总之,段老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教师。  5、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比较积极热烈。

对老师的教学评价

对老师的评价:1、老师授课认真,细致,能充分利用时间,形象条理,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十分清晰易懂,使同学们对知识易与理解,老师讲课时的激情会感染我们,课堂气氛很好。2、老师年轻漂亮,善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授课认真仔细,声音甜美,和蔼可亲。态度认真负责,极有耐心,是我们心中可亲的老师。3、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为人和蔼,课堂能与同学们互动,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4、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半数认真工整,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5、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比较积极热烈。相关内容:评价之类的语言普遍存在把“寄语”和“评语”弄混淆的情况。要分清这两种情况,寄语是送给一个人的话,而评语才是评价一个人的语言。适当的加入寄语或意见是可以的,但不能转变评语和寄语在本质上的区别。而学生评语则一般为老师、同学、家长等非本人对一人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重庆市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评价手册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教所 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室 二○○七年九月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草稿)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设计是以《7——9年级初中信息技术实施纲要(初稿)》为依据,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理念,整合课程目标,促使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初中信息技术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目标的达成,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课堂教学评价是为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课堂教学评价应有业绩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两方面。前者的主要功能在于甄别,后者则在于发展。即评价既要关注教师的显形结果,也要关注教师的隐形结果;既 要关注教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能力,也要关注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能力;既要关注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也要关注教师的角色能力。因此,在评价中必须让教师以评价主体的地位参与其中,与其它评价者一起反思与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应放在特定的学校与教学环境中去思考,对不同的环境应有不同的区别。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进来,是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以及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就像尊重学生的差异一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尊重教师、环境的差异。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因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基于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发现、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个教师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信心而进行。因此,评价必须遵从发展性原则,有鲜明的指向,使评价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向着专业化、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帮助教师度过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关;教师自己也要看到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进步及潜能,通过引导学生从贴近生活的活动到信息技术的知识的掌握过程,激发教师的教学欲,领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成功与喜悦,体会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方法与手段,培养自己终身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2、整合性原则 “整合”就是整理、组合。在教学评价设计中,整合就是从整体出发,将影响评价的诸因素,如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等,组成最佳的结构 和程序,以获得最大整体效益。整合性原则在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评价的内容要全面,不仅关注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关注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生成情况;二是参与评价的主体要全面,在学生、教师自评的基础上,还要有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同学、同事、社区参与评价,这些评价者只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合理结构才能使评价发挥最大效益;三是使用的评价方式、手段要全面,多种评价方式、手段的合理使用是提高评价水平的保障。 3、科学挂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指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目标要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评价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熟练程度上,应该从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的高度认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科学性原则的另一个含义,是指评价标准要体现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评价标准要合理,没有科学性错误。评价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公平对待每一个评价对象上。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时,一定要全面、公平、公正,既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善意的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过褒和过贬都不能完好的体现评价实效。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习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习内容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5、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迸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正基于此,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也即是说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首先应该是学生。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1.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2.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3.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4.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6.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改革仍在起步阶段,确实很难一下子就明确无误地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再者,由于学科的差异、地区的差异、构成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和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差异,“好课”的“个性”色彩非常突出。这样,评价课堂教学有着更多发言权的便是教师所在学校的老师。他们处于一个较为类似的环境中,对教师比任何一个外来者更为清楚,对学校、学生的情况更为了解。因而,课堂教学评价的另一个主体便是教师的同伴。这里的同伴是本校的本学科教师,还可以是本校其它学科的老师。 当然,作为研究人员与教研人员的评价主体地位也不应忽视。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工具、材料及使用说明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因此,在这里向大家提供的评价方法及量表是以课堂教学的评价为主的,突出了学生、教师的自评。但由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量表对有差异的评价对象做出公正的评价。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这里提供的评价量表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能作为参考。评价者在使用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使其适应评价对象的实际。 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 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怀疑、争论、发散、统一以及自圆其说之中;体现在教师真情实感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调整和舍弃之中。 本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负责的精神,从班级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人思考各种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取、认识结构的有效构建、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等,来选取一定的学习方式。不是短期效应的一味讲授、模仿记忆、机械训练,或形式主义的探究、故弄玄虚的讨论、毫无价值的合作,等等。 任何时期,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和灵活、轻松而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 同样,任何一堂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基于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展开,必须体现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和知识方面的要求。 正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将课堂教学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 1、同伴评价。(见附表1)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教学效果这四个层面上。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教学要求”中,关注了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清晰、具体、可测量;再看目标的内容是不是针对学生的实际 状况,是不是反映了学生经过学习“学会了什么”或“会做什么”;看目标是不是考虑了学生发展可能,为学生的发展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了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关注教师是否将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否突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这一个方面是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内容。关注了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的各个环节是否使用灵活的教法且符合知识的特点,是否将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主体,同时,也对教师把握教材、教学内容和处理教学中问题的应变能力进行了要求。在“教师行为”中,首先强调了教师要作风民主,仪表端庄,教态自然,情绪饱满,有应变能力,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进行教学。并且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各类学生都觉得学有目标。在“教学效果”中,主要是以学生的达成与满意度来评价课堂教学。对教学效果从目标和成长两方面给予了评价。 在同伴评价中,要与被评价的老师充分沟通,把评价变为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要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要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描述教师需改进的要点,确定改进教师课堂教学和教师素质的指标,描述评价教师向改进目标努力的具体方法,切忌说了一大堆,就是不知如何做。因而,在制定改进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发挥教师的优势,利用迁移原理、激励方法找出其不足。要认真分析教师自身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和指导原则,在尊重教师个性和个人价值的前提下,和教师一起分析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学生评价(见附表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应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在使用量表时,务必对学生讲明此量表的意义与作用。 在所给出的每一个备选项(即在符合、基本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中每位同学只选一项。符合记为10分,基本符合记为7,不太符合记为5,不符合不记分。对应为80分为优、60分合格。 此表只作为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学习的问题,不应作为任何其它的根据,不能以此对教师进行奖罚。我们反对将一种试验中东西赋予太多的责任与意义。 3、教师自评(见附表3) 教师自评,是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点是分析教学中的不足及如何改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的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因而,对我们提供的教学课堂评价表中供教师自评的量表,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经常性地进行使用,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自学行为。 本量表给出了十六个子目录,各校可自行给予每个目录赋值,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标准分数。 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一是学校的条件和环境不同,对教师在各方面的要求可以不尽相同,教学评价切忌一刀切;二是教师的自我评价的结果不宜与教师的奖惩或利益挂钩,这样容易使教师由于压力或追求功利的目的而不能正确对待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或者有意隐瞒的回避自己的不足,从而失去了通过自我评价促进老师发展的目的。即对评价的结果不要赋予其它与教学无关的意义。 为此,在教师的自我评价环节中,应做到: (1)鼓励教师自主地提交评价资料。对于教师自我评价,可根据教师教学和教师素质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一步提供更为详细的评价工具来收集教师全面发展的证据。如结构性的调查问卷、自查量表、教学日记、周期性 工作总结 的自我分析表等。 (2)要鼓励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大胆地质疑,提出他们的困惑。 以上的基本观点即是,在自评环节中,要给被评价者以充分的发言权。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课堂教学评价的组织管理形式一般可通过常设评估机构、弹性评估机构和临时评价机构几种形式进行组织管理。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校为本的研究是新课程下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研究形式。因而,对常设机构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学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为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评价中,参与评价的教师不应只是本学科的教师,而在一定层面上应吸收其它学科的教师参与评价。 弹性评价机构,应是学校为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而成立的以常设机构为基础的,以学校领导、专家教师组成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相对稳定的人员组成的评价组织。 临时评价机构,是以弹性评价机构为基础的,有专业人员参加的为评价某特定的课堂教学而组成的。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即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有社会与家长的参与。因为这不但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是教育接受社会检验的重要方面,同时,又拓宽了评价的广度,有利于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教师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应使其制度化。这种制度应是对所有教师都有效的。 使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量,一般地应有以下实施过程: (l)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评价方案,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2)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被评价教师的教案进行分析,并根据需要拟订检测试卷或调查问卷。 (3)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做好听课记录。 (4)被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5)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学生测试或问卷结果、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 评语 。这些过程有效地将三种评价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来说是更加公平与严谨的。 课堂教学改革是制约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课堂教学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制定一份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十分困难的。在这个评价方案中,我们首先分项给出了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反思、重建水平评价、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等,其目的是让评价方案的设计者(其中也包含校长、教师、学生),从多方位多层面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及要求有一个深入的全面的了解。在这里给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分项评价的简单概括。所有这些评价量表都只能作为参考,我们期望着有更多更好的评价方案设计出来。 附表1 重庆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量表(同伴用) 附表2 课堂教学评价表(供学生用) 附表3 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自评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