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豪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表达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详解

1、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苏轼?〔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赏析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英语翻译这几句★★★★★★★★★★★★

Comany A"s reasons for its success:Thanks to its successful unique selling point, produtions" image has been impressively deepened and the brand effect greatly amplified.The company effectively select target consumers by accurate repositioningAccording to the consumers" demand of different regions(countries), it develops targetedly modern strategies.Company A enjoys a powerful corporate culture, boosting a highly-efficient development.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注释

1、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注释 ⑴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⑵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⑶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⑷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⑸行:散步。 ⑹念:考虑,想到。 ⑺者:……的人。 ⑻遂:于是,就。 ⑼至:到。 ⑽寻:寻找。 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⑿寝:睡,卧。 ⒀相与:共同,一同。 ⒁中庭:庭院里。 ⒂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⒃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⒄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⒅也:是。 ⒆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⒇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3、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射入,(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共同取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PYH_翻译《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的翻译和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翻译如下: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注释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3、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4、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5、念:考虑,想到。6、遂:于是,就。7、寝:睡,卧。8、相与:共同,一同。9、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0、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系列: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词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ing)交横(he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著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著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i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盖:盖竹柏影也。(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欲:解衣欲睡。 (将要) 欲穷其林。 (想 《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词类活用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状语后置)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的人罢了。(定语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特殊句子    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赏析    读后,仔细品味,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过卵石,弹出一支清新的曲调,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    回神凝思良久,才渐渐领悟。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警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 *** 罢了。 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分层赏析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寻友夜游)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像: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细化赏析    「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作者与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于是作者便想到了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具体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作者的心境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    ——本文体现二人友情的句子: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唯张怀民可与同乐); 怀民亦未寝(两人遭遇相同,心境也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亲密无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水中藻、荇交横」说明了当时月色之浓、清、亮。    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这里指苏轼本人和张怀民),并非简单的清闲之人 文章特点    1、比喻、错觉、联想    2、动静结合    「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他就像作者的知己一样

英文翻译

Since, especially joining the WTO queen entering the new economy period, chain of our country manage the enterprise marketplace (especially the supermarket) develops is swift and violent, with the fact that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ing for , stability , health developing , the supermarket is becoming a priority in national economy gradually. And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complied with first theoretically face to face chain manage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s cour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cha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arget , pattern and relevance effect significance in managing carries out .know about , studies, the .know about being in progress to abroad supermarket (include failure and succes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on this basis analyses, supermarke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rries out comparison go into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ind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attern law may draw lessons for our country chain supermarkets with in the homeland. In the thesis writing, abide by the method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by analysing Suguo"s gener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st, enterprise supplying the node having enchained on schedule delivery rate , the period time ordering goods giving birth to a child , the efficacy supplying the node enterprise added value having enchained, excellent achievement enterprise assets is in motion and does business achievement , stock rate, the by cash circulation period and general enterprise contrast with, reach the Suguo supermarket chain manage heav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Be the scale forming chain supermarkets"s, the lifting supermarket acts on leading factor in retail market; Accelerate supermarket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guidance realizing information share and information; Choose the buddy who works together , optimize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gives first place to industry , self has supply chain to be subsidiary. In the homeland, chain supermarkets ought to study advanc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dea of international supermarket actively , is innovative unceasingly , makes great efforts to be eager to make progress, be geared to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only when such ability keeps a foothold in home market.

翻译成英文 用上下列的词组

Every time he sees me,he smiles to meI study hard so that I can pass the examHe develops a good habit of getting up early every morningShe was so careless that she made a big mistakeSoon Hans became an expert at computer games

捕蛇者说翻译

永州的郊野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斑纹,它碰过的草木全得枯死;(若)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他的。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却可以治好大风、挛踠、瘘、疠等(恶疾);还可以消除烂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抵应缴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专享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打听,他却说:《捕蛇者说》“我爷爷死在捕蛇上,我爹死在捕蛇上,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多次差一点死掉。”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好像很悲伤。 我同情他,并说:“你怨恨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呢?” 姓蒋的(一听)更觉得悲苦,眼泪汪汪地说:“您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吧!可(您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要是我过去不干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从我家三代定居在这个村子,算起来,到现在有六十年了,(这些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地里的出产缴光了,家里的收入用完了,(大家)哭着喊着,四处逃亡,又饥又渴,常常跌倒在地,(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吸着有毒的瘴气,死者遍野,尸骨成堆。从前跟我爷爷住一块儿的,如今十家中连一家也没有;跟我爹住一块儿的,十家中没剩下两三家,跟我一块儿住了十二年的,如今也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我靠着捕蛇独自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一到我们村子来,就到处乱闯乱嚷,吓得人们哭天叫地的,甚至连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爬起身,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还在里面,这才安心地睡下。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这一辈子。其实呢,我一年里冒生命危险只有两次,其余的日子却能高高兴兴地过,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都这么难熬呢!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听了这些话,我更加悲痛。孔子说:“横征暴敛比老虎还要凶狠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我期待着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了解这种情况。

捕蛇者说原文及其翻译,要和课本上一样的,九年级上学期

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ì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流出眼泪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 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情。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首句是蒋氏大戚如题 谢谢了

原文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可以用蛇来抵他们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受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死掉。”他说这些话时,神情很悲伤。 我怜悯他,并且说:“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姓蒋的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想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村子,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田里的出产全部尽了,家里的收入全都竭了,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摔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然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到处乱叫狂喊,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担心的起来,看看我的瓦罐,蛇还在里面,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献给国君。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这一辈子。其实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的危险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悲伤。孔子说:“苛酷的政治统治比猛虎还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所以写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编辑本段]词句注释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质”:本体,指蛇身。①“而”:表并列。“章”:彩色花纹。“触”:接触。“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啮”:咬。“御”:抵御。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然”:然而。②“而”:如果。“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大风”:麻疯。“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瘘”:脖子肿。“疠”:恶疮。“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收聚。“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二”:两次。“募”:征集,召募。②“者”:指人。“当”:当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人”:缴纳。“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代词,指这件事。 以啮人(连词,如果) 可以已大风(止,治愈) 以王命聚之(用征集) 有蒋氏者(…..的人)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 貌若甚威者(好像) 若毒之乎(你)(痛恨) 复若赋(你的) 汪然出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 向吾不为斯投,则久已病矣(这里是假使的意思 这里是困苦不堪)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缴纳) 触风雨,犯寒暑(顶着 冒着) 非死则徙尔(相当于“不是……就是……” “尔”同“耳”,罢了,表示陈述语气)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乎,介词,同“于”,放在动词谓语后面作补语,可译为:到处叫喊哈喝,跑来闯去) 这句是互文 哗然而骇者(然,助词,表示“……的样子” 者,代词,可译为“的情景”或“的气势”)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哪里像 是,这,指冒死的危险) 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问句,译为“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用法之一,译为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记载的一个故事。柳宗元引用这句话,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 吾尝疑乎是(代“苛政猛于虎”)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以为,把......制成) 岁赋其二(征收) 永之人争奔走焉(代指这件事) 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则熙熙而乐(快活的样子) 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俟,等待 焉,之于,从这里)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采纳答案”按钮,送咱一朵小红花鼓励下吧!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如有不懂,可继续追问!求采纳

successful 的翻译

形容词 成功的

捕蛇者说全文翻译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医治蛇毒的办法。但是捉住它后,把它晾干用来作为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凭借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准许/可以用蛇来)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独享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优惠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此事,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的说:“您是想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但是我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积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的、家里的收入全拿去交税,(仍不够),只好(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地跌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瘟疫气体,死去人的尸体一个个叠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家中只剩不到一家;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只有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的家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冲撞破坏,(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能安宁啊。我小心谨慎的起身,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又躺下了。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献蛇)回来(我)就可以有滋有味的吃着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里冒着死亡的威胁只有两次;其余的日子都能快乐地渡过。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冒死亡的威胁!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就已经(死)在(他们)后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差役)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更加悲伤了。孔子说:“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所以我(为此)写了这篇文章,以希望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风的官员从这里得到一些实情。

谁有《捕蛇者说》全文翻译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后,把它晾干用来做为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凭借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来)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忧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的说:“您是想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比不上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全拿尽了,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地(劳累的)跌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毒气,死去的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家中一家都不剩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只有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小吏来到我的家乡,到处吵嚷叫喊,四处骚扰,(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能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缸,我的蛇却还在,就放心的躺下了。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献蛇)回来就可以有滋有味的吃着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一年里冒死亡的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我都是快乐地过日子。哪里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指冒死亡的威胁)!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的死就已经(死)在后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更加悲伤了。孔子说:“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才相信。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所以我(为此)写了这篇“说”(文体),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官员得到它。

捕蛇者说的翻译

【译文】为: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 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 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 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 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 “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 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 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 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 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 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 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 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 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 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 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 就是迁走了。联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 ,四外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 。我心中惦记,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 ,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 完我的岁月。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 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 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痛心。孔子说:“残酷的政令比猛虎还凶暴。”我曾经怀 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 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 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这个我学过 我就是这么背的 要谢谢我哦

捕蛇者说里面说的是什么蛇文言文翻译

《捕蛇者说》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文章由异蛇引出异事,由异事导出异理,即由蛇、征蛇、捕蛇、捕蛇人、捕蛇者说依次刻画描写,以蛇毒与赋敛之毒相对举而成文。叙事开篇,因事而感,因感而议。全文先事后理、因前果后,处处设比,文风委婉曲折,波澜纵横,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原文:捕蛇者说作者:柳宗元 (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它咬了人,就没有治愈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用蛇来抵充他的赋税。(因此)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的情况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姓蒋的人听了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没有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厉害。假使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见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我听了更加同情他(代指蒋氏)。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如今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捕蛇者说全文翻译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医治蛇毒的办法。但是捉住它后,把它晾干用来作为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凭借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准许/可以用蛇来)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独享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优惠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此事,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的说:“您是想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但是我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积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的、家里的收入全拿去交税,(仍不够),只好(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地跌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瘟疫气体,死去人的尸体一个个叠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家中只剩不到一家;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只有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的家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冲撞破坏,(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能安宁啊。我小心谨慎的起身,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又躺下了。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献蛇)回来(我)就可以有滋有味的吃着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里冒着死亡的威胁只有两次;其余的日子都能快乐地渡过。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冒死亡的威胁!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就已经(死)在(他们)后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差役)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更加悲伤了。孔子说:“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所以我(为此)写了这篇文章,以希望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风的官员从这里得到一些实情。

动漫 游戏高手 麻烦翻译一下。翻译的中文一般为《动漫名称》《动漫人物名称》《游戏角色

好的

捕蛇者说翻译,原文和注解~

【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 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 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 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 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 “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 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 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 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 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 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 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 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 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 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 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 就是迁走了。联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 ,四外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 。我心中惦记,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 ,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 完我的岁月。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 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 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痛心。孔子说:“残酷的政令比猛虎还凶暴。”我曾经怀 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 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 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ì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流出眼泪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情。

英语there is such thing as integrity怎么翻译?

有种品质叫诚实

英语求翻译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致性的关键,不仅为自己设置较高的个人标准(诚信、责任、尊重他人、公平)但也辜负这些标准的每一天。正直的人是受和遵循道德和伦理标准甚至做生活的艰难的选择,这些选择可能会受到压力,成功压力或诱惑。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撒谎,欺骗,偷窃,也违反了其他的道德标准?我们感到失望自己和羞愧。但一个失误的完整性也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信任是根本的在任何重要的关系,无论是个人或专业。谁能信任某人谁是不诚实的或不公平?因此,必须保持完整我们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可以用蛇来抵他们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受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死掉。”他说这些话时,神情很悲伤。 我怜悯他,并且说:“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姓蒋的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想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村子,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田里的出产全部尽了,家里的收入全都竭了,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摔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然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到处乱叫狂喊,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担心的起来,看看我的瓦罐,蛇还在里面,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献给国君。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这一辈子。其实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的危险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悲伤。孔子说:“苛酷的政治统治比猛虎还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所以写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编辑本段]词句注释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质”:本体,指蛇身。①“而”:表并列。“章”:彩色花纹。“触”:接触。“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啮”:咬。“御”:抵御。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然”:然而。②“而”:如果。“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大风”:麻疯。“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瘘”:脖子肿。“疠”:恶疮。“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收聚。“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二”:两次。“募”:征集,召募。②“者”:指人。“当”:当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人”:缴纳。“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代词,指这件事。 以啮人(连词,如果) 可以已大风(止,治愈) 以王命聚之(用征集) 有蒋氏者(…..的人)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 貌若甚威者(好像) 若毒之乎(你)(痛恨) 复若赋(你的) 汪然出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 向吾不为斯投,则久已病矣(这里是假使的意思 这里是困苦不堪)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缴纳) 触风雨,犯寒暑(顶着 冒着) 非死则徙尔(相当于“不是……就是……” “尔”同“耳”,罢了,表示陈述语气)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乎,介词,同“于”,放在动词谓语后面作补语,可译为:到处叫喊哈喝,跑来闯去) 这句是互文 哗然而骇者(然,助词,表示“……的样子” 者,代词,可译为“的情景”或“的气势”)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哪里像 是,这,指冒死的危险) 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问句,译为“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用法之一,译为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记载的一个故事。柳宗元引用这句话,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 吾尝疑乎是(代“苛政猛于虎”)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以为,把......制成) 岁赋其二(征收) 永之人争奔走焉(代指这件事) 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则熙熙而乐(快活的样子) 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俟,等待 焉,之于,从这里)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捕蛇者说原文翻译

捕蛇者说柳宗元 〔唐代〕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蜷曲、脖肿、恶疮,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好几次也险些丧命。”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很忧伤的样子。  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蒋氏的诉说我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它咬了人,(就)没有能够医治的办法。但是捉住它后,把它晾干用来做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凭借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准许/可以用蛇来)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独享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优惠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此事,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差点儿被毒蛇咬死的情况(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想要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及上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积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家里的收入全部拿去交税,(仍不够),只好(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地跌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瘟疫气体(毒气),死去人的尸体一个个叠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家中只剩不到一家;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只有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的家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冲撞破坏,(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能安宁啊。我小心谨慎的起身,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又躺下了。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献蛇)回来(我)就可以有滋有味的吃着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里冒着死亡的威胁只有两次;其余的日子都能快乐地渡过。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冒死亡的威胁!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就已经(死)在(他们)后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差役)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更加悲伤了。孔子说:“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所以我(为此)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英语integrity check怎么翻译?

integrity check诚信检查

捕蛇者说原文,及其翻译,谢谢~

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ì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流出眼泪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情。

伊苏7和BACCANO和星之海洋的画师 エナミカツミ 的真实名字翻译成中文是什么?

榎波克己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唐·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时写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捕蛇者说】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它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接触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咬到人,没有能够抗得住的。但是捉到它杀死风干做成药物,却可以治愈麻疯、风湿性关节炎、颈部脓肿、毒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危害人体的三尸虫。当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毒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这种蛇的人,可以用蛇充抵他应交纳的租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有一个姓蒋的,享有捕蛇免租的好处已经有三代了。我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在捕蛇这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这差事上,如今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已经十二年,有好几次也差点被蛇咬死。”说着,露出很悲伤的神色。我很怜悯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准备去告诉掌管这事的官吏,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你看怎么样?”姓蒋的一听更加伤心,他眼泪汪汪地说:“你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远比不上恢复我纳税的痛苦那样厉害呀。假使当初我不干这捕蛇的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从我家三代住在此地以来,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而乡邻们的生活却一天比一天困难。他们拿出地里的全部出产,交出家里的一切收入;哭哭啼啼地背井离乡,因饥渴劳累而倒毙在地;一路上被风吹雨淋,冒严寒酷暑,呼吸毒雾瘴气,常常因此死掉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路边。从前和我祖父同居一村的人,现在十家中剩下的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同居一村的人,现在十家中剩下的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如今十家中剩下的也不到四五家了: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我却因为捕蛇才幸存下来。那凶狠的差役来到我们村里时,到处吵闹,到处骚扰,吓得人们乱喊乱叫,连鸡狗也不得安宁。我只要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那贮蛇的瓦罐子,见我捕的蛇还在里面,就放心倒头大睡。平时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交纳的时间就去上交。回家后就怡然自得地享用自己田地里出产的东西,这样来安度天年。因为一年之中冒生命危险的时机只有两次,其他的时候都过着心情舒畅的生活,哪会象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担惊受怕呢!我现在即使就死在捉蛇上面,比起我乡邻们的死亡那已晚得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我听了更加难过。孔子曾经说过:“暴政比老虎更加凶恶啊。”我曾经怀疑这句话。可是拿姓蒋一家的遭遇来看,这话还真是确实的。唉,谁知道横征暴敛对百姓的毒害比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才写了这篇文章,留待那些考察民情风俗的官吏参考。字词注释1.之:的。2.野:郊外。3.产:生产。4.异:奇特的。5.章,花纹。6.触:碰。7.尽:全。8.以:假设连词,如果。9.啮:用牙咬。10.御:抵挡。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12然得而腊之:然,但。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13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1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16已:止,治愈。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18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19其始:其,助词,不译。始:刚开始。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21岁赋其二: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二,两次22募:招收。23者:……的人。24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收。当,抵。25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2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27专其利: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用交税的)好处。28则:却。29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30今:现在。31嗣:继承。32数:几次33为之:做捕蛇这件事。34几(jī):几乎,差点儿.34几死者:几乎要被蛇咬死的情况。35数:多次。36言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37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非常忧伤的样子。戚,忧伤。38余悲之:我同情他。39且:并且。40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41将:打算。

《捕蛇者说》原文和翻译

导语:《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词歌赋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下面是其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 捕蛇者说 唐代: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翻译: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 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唯独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创作背景 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转折时期。公元755年安禄山之乱后,中央政权与藩镇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对人民加重赋税。史书记载:中唐赋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两税外,加征种种苛税。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劳动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天灾,无疑雪上加霜,他们纷纷逃亡、流浪,以至十室九空。 柳宗元在唐顺宗时期,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因反对派的强烈反抗,革新运动一百四十多天后失败,顺宗退位,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地接触下层,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尔”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柳宗元看到“永州之野产异蛇”,听到有蒋氏者“专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以进步的思想和身边的素材构思了这篇《捕蛇者说》,以“贬时弊与抒孤愤”。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世称柳河东,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他参加了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王叔文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因又称柳柳州。 赏析 揭露现实 《捕蛇者说》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文章由异蛇引出异事,由异事导出异理,即由蛇、征蛇、捕蛇、捕蛇人、捕蛇者说依次刻画描写,以蛇毒与赋敛之毒相对举而成文。叙事开篇,因事而感,因感而议。全文先事后理、因前果后,处处设比,文风委婉曲折,波澜纵横,脉络清晰,层层递进。 内容索引 内容结构上,作者以“蛇”为线索,步步深入地展开文字。全文以蛇开篇,至蛇收束,其中按照产蛇、募蛇、捕蛇,到捕蛇者、捕蛇者说的顺序步步递进,最后得出结论。虽然题为“捕蛇者说”,却不径从蒋氏叙起,而从“永州之野产异蛇”下笔。 笔锋奇异 写蛇,饰之以“异”,使人醒目动心,便于为下文决口导流。写蛇之“异”,由外及内,从形到质。写性之异,一为有剧毒:“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尽死” 、“无御”极言蛇毒之烈。一为大利:可以去毒疗疮治病。 写性异,分出相对立的"大毒大利两支,再以“赋”将这两支纽结起来。因有大利,才会造成“太医以王命聚之”。蛇能治病,为医家所重,为太医所重,更见其功效之大。正因为被皇家的医官重视,才会“以王命聚之” 。“王命聚之”,不仅说明蛇有大用,也反映了蛇有剧毒,一般地求之不得,买之不能,非以最高权力的“王命”不可。 可是,虽令出于帝王,也不过“岁赋其二”,仍然不容易得到,这更显示了人们害怕毒蛇的程度。正因为皇家既要蛇,又不易得到蛇,才迫使官府采取“当其租入”的办法。 租,是王室赖以活命之本;蛇,乃王室借以保命之物。纳租,属于王事;征蛇,出于王命。由于蛇和租在王家的利益上一致,这才出现了“ 当其租入”的措施,将两种本来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结起来。这一联结,也就为永州人冒死捕蛇埋上了伏线,为将蛇毒与赋毒比较立下了伏笔。 写作艺术 由异蛇引出异事,由异事导出异理——由蛇写到捕蛇,由捕蛇者写到捕蛇者说,先事后理,因前果后,脉络清晰,层层递进。作者以“蛇毒”为陪衬,通过反复对比揭示主题。 作者在艺术手法上善用衬托与对比以突出重点;表达方式以叙事为主,辅以议论点明中心,以抒情强化感染力。 写作梗概 第一部分即是第一自然段,重点突出了永州之蛇的特点。 开头至“无御之者”,极力刻画出蛇的毒性异常,令人闻之色变。接下来至“杀三虫”写出了蛇的功用异常。而这也是造成永州捕蛇者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封建统治者征集异蛇,每年征收两次,可以抵消应缴纳的租税。作者仅用“争奔走”三个字,就写出了永州百姓争先恐后、冒死捕蛇的情形。百姓惧怕原因即繁重的赋役。文章开篇即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衬托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 第二部分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邪”,是写捕蛇者自述悲惨遭遇,笔法曲折。是全文的重心。 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但这是以他祖父、父亲的死于非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为代价的,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既然这样,好心的作者准备帮他解决困境。出人意料的是,蒋氏“大戚”,并“汪然出涕”,开始了沉痛的陈述。蒋氏的这番话大致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恢复他的赋役将会使他遭遇更大的不幸;二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居住长达六十年,亲眼看到同村的人因为缴纳赋税,背井离乡乃至十室九空,而只有自己因为捕蛇才得以侥幸生存下来;三是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时飞扬跋扈,到处叫嚣,到处骚扰,弄得鸡犬不宁;四是说自己愿意一年当中冒两次生命危险去换取其余时间的安乐。 第三部分即文章结尾段,是议论和抒情的完美结合。作者听完蒋氏的话后,深受震动。引用孔子的话可谓恰到好处,由“苛政猛于虎”类推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乎”这一结论,并且用“蛇毒”衬托“赋毒”。“故为之说,以俟乎观人风者得焉”则是作者写作此文的根本目的。从中可看出作者的无奈:自己如今位卑权轻,无能为力,只有寄希望于那些视察民风的封建官员。卒章显志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情感上的感染力,读来令人倍感愤懑。 蒋氏的这番话,继续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亲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亲们的惊恐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文章从多角度进行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死亡与生存的对比: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题。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允许用蛇)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文章主旨:文章从多角度进行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文章由异蛇引出异事,由异事导出异理,即由蛇、征蛇、捕蛇、捕蛇人、捕蛇者说依次刻画描写,以蛇毒与赋敛之毒相对举而成文。叙事开篇,因事而感,因感而议。死亡与生存的对比: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题。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唐·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时写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如下:捕蛇者说作者:柳宗元(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蜷曲、脖肿、恶疮,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好几次也险些丧命。”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蒋氏的诉说我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翻译英语短文Dear Abby

在所有的建议专栏之中,「亲爱的艾比」算是最被广泛阅读的。但是,谁是艾比?艾比是的艾比盖尔(Abigail)的短写,全名是艾比盖尔范布伦(Abigail Van Buren)。宝莲菲利普斯(Pauline Phillips)以这笔名于1956开始这专栏。宝莲出生于1918年7月4日,在爱荷华州。她在1955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她留意到在《旧金山纪事报》的意见专栏,就打电话给编辑,说她可以写得更出色。就这样,她就开始了这个称之为「亲爱的艾比」的受欢迎及长寿专栏。她所给的意见中肯,反馈的态度温和,吸引了许多读者。直到2000年,宝莲的女儿珍妮·菲利普斯(Jeanne Phillips)开始加入写专栏,之前宝莲是独写的。在2002年8月,珍妮开始独自写这专栏,因为她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宝莲去2013年1月16日去世,享年94岁。多年来,「亲爱的艾比」曾出现在世界各地的1,400份报刊之上。如今,读者已超过1.1亿。忠实的粉丝们每天都必先睹为快,才会去开始新的一天。他们喜欢与最亲密的朋友 - 「亲爱的艾比」-分享笑声,一同落流,或学习新的事物。~~~~~~~~~纯人手翻译,欢迎采纳~~~~~~~~~原文如下:Among all advice columns out there, Dear Abby is probably the most widely read one.But who is Abby?Abby is short for Abigail, as in Abigail Van Buren. Under that pen name, Pauline Phillips started the column in 1956. Pauline, who was born on July 4, 1918 in Iowa, began her career in journalism in 1955. She noticed the advice column in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she called the editor and told him she could write a better one. And that she was the beginning to the popular long-running column known as Dear Abby. It attracted readers with sound advice and gentle feedback.Pauline wrote the column herself until 2000, when her daughter Jeanne Phillips began writing the column with her.In August 2002, Jeanne began to write the columns on her own because her mother had Alzheimer"s Disease. Pauline died on January 16, 2013; she was 94.Over the years, Dear Abby has appeared in some 1400 newspapers worldwide. Today, it has a daily readership of more than 110 million. Loyal fans wouldn"t dream of starting each day without the column. They love to share a laugh, shed a tear or learn something new every day with one of their dearest friend - Dear Abby.

论语全文翻译,谢谢

【简介】《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原文】1·1子日(1):“学(⑵)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⑴)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4)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8)愠:音yun,恼怒,怨恨。(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1-2有子⑴)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i)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4)鲜:音xia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注释】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⑵鲜:少的意思。【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原文】1-4曾子⑴)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⑴)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e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郸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1·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2),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注解】(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2)千乘之国:乘,音she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评析】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原文】1·6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5口:音fa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原文】1·7子夏1)曰:“贤贤(⑵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⑵)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原文)】1·8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注释】(⑴)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⑵)重:庄重、自持。(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7)过:过错、过失。(8)惮:音dan,害怕、畏惧。【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原文】1-9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注释】(⑴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⑵)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原文】1·10子禽(⑴)问于子贡(⑵)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注释】(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原文】1-1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⑵);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注释】(⑴)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ing,指行为举止等。(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原文】1-12有子日:“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注释】(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2)和:调和、和谐、协调。(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求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啊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朝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捕蛇者说的翻译和相关试题

永州的郊野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斑纹,它碰过的草木全得枯死;(若)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他的。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却可以治好大风、挛踠、瘘、疠等(恶疾);还可以消除烂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抵应缴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专享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打听,他却说:《捕蛇者说》“我爷爷死在捕蛇上,我爹死在捕蛇上,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多次差一点死掉。”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好像很悲伤。 我同情他,并说:“你怨恨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呢?” 姓蒋的(一听)更觉得悲苦,眼泪汪汪地说:“您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吧!可(您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要是我过去不干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从我家三代定居在这个村子,算起来,到现在有六十年了,(这些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地里的出产缴光了,家里的收入用完了,(大家)哭着喊着,四处逃亡,又饥又渴,常常跌倒在地,(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吸着有毒的瘴气,死者遍野,尸骨成堆。从前跟我爷爷住一块儿的,如今十家中连一家也没有;跟我爹住一块儿的,十家中没剩下两三家,跟我一块儿住了十二年的,如今也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我靠着捕蛇独自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一到我们村子来,就到处乱闯乱嚷,吓得人们哭天叫地的,甚至连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爬起身,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还在里面,这才安心地睡下。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这一辈子。其实呢,我一年里冒生命危险只有两次,其余的日子却能高高兴兴地过,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都这么难熬呢!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听了这些话,我更加悲痛。孔子说:“横征暴敛比老虎还要凶狠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我期待着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了解这种情况。一.2004年浙江省上虞市 柳宗元笔下的“永之人”为何要争着去捕蛇呢?阅读后,请回答1—4题。(9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3分) (1)然得而腊之 (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3)苛政猛于虎也 (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2分)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译文: 答案:1、(1)腊:把肉晾干 (2)俟:等待,含有“希望”之意 (3)于:比2、赋敛之毒甚是蛇 3、D 4、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二.2005年浙江省绍兴市(三) (9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16.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 18.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3分)答: (三) (9分) 16.D 17.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18.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评分标准]:第16题3分。第17题3分。第18题3分。三.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彻: 齿: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1)傲尔远逝 译文: (2)斗折蛇行 译文: (3)犯寒暑 译文: 11.填空、简答。(3分)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上添花 朝(代)的 (人名)。(1分) (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和 形成强烈反差。(2分)8.彻:笔直照射齿:年龄 9.B l0.(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3)冒着严寒酷暑 11.(1)唐柳宗元 (2)动静结合 “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四.2006年常州市(四)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8-21题。(12分)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岁赋其二( ) (2)几死者数矣( )( ) (3)更若役( )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译文: 20.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答: 21.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 (选自《礼记·檀弓》)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四)(共12分)18.(1)每年 (2)几乎、多次 (3)更换 (4)冒着 (2分。答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19.(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分。意思对即可。“虽”、“安”、“毒”等关键词,译错2个扣1分。)20.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简单摘录原文,即使意思全对,也只能得2分。)21.(1)苛政猛于虎也。(2分,缺“也”不扣分。语言表达不同,意思对得1分。) (2)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2分。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险”(猛虎伤人)各1分。字数不同,意思对得1分;字数相同,意思对,但结构完全不同,得1分。)五.2007年上海市C组: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4.选文作者是 (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2分)5.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译文: 6. 选文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7分)(4分) 柳宗元 《小石潭记》或《黔之驴》 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 毒性 药性六.2007年江苏淮安卷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8分) 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殚其地之出( ) ③犯寒暑( ) ④又安敢毒耶( )20.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22.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 答案:19.①使……活下去 ②用完 ③冒着 ④怨恨 20.D 21.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②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22.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 乡邻: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七.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乎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19.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③又安敢毒耶( )20.翻译下面的句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文: 21.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22.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答: 答案:19.使……生(存)一天天 怨恨(3分,每词1分)20.(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共3分,意思对即可,错漏字词,改变句意酌情扣分)21.C(3分) 22.共3分,选段中有三处对比: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考生答出任意一处对比,给2分)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答出其中一种作用给1分)。八.捕蛇者说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谨食之,时而献焉(sì )食:吃C. 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ī )戚:悲伤2.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 ,“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4.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齿 5.(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蒋氏以捕蛇独存 B. 乡邻之旦旦有是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 )( )(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6.“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答: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是进也忧,退也忧 人不知而不愠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2)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9.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10.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答: 答案:1.B 2.尽 困苦不堪 3..捕蛇 4..1(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2来过完我的岁月。 5.(1)AD BF CE (2)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6.蒋氏并不怨恨捕蛇这件差事,因为他认为:即使现在死在捕蛇上,比起乡邻的死已经晚多了,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7.C 8.1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第一次:乡邻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第二次:乡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9.D 10.苛政猛于虎也(或:赋敛之毒甚于蛇)"

《捕蛇者说》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 文]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③;触草木④,尽死⑤;以啮人⑥,无御⑦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⑧,可以⑨已⑩大风、挛腕、瘘、疠(11),去死肌(12),杀三虫(13)。其始,太医(14)以王命聚(15)之,岁(16)赋其二,募(17)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18)。永之人争奔走焉(19)。 有蒋氏者,专(20)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21)为之十二年,几(22)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23)。 余悲之(24),且曰:“若毒之乎(25)?余将告于莅事者(26),更(27)若役,复若赋,则(28)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29)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31)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33)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34)矣。自吾氏三世(35)居是乡(36),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37)日蹙(38),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39),号(40)呼而转徙(41),饥渴而顿踣(42),触风雨,犯寒暑(43),呼嘘(44)毒疠(45),往往(46)而死者相藉(47)也。曩(48)与吾祖居者,今其室(49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50)。而吾以(51)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5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53),哗然(54)而骇(55)者(56),虽(57)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58)而起,视其缶(59),而(60)吾蛇尚存,则(61)弛然而卧。谨食(62)之,时(63)而献焉(64)。退而甘(65)食其土之有(66),以(67)尽吾齿(68)。盖(69一)岁之犯(71)死者(72二)焉。其余,则熙熙(73)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74)有是哉!今虽(75)死乎(76)此,比吾乡邻之死(77)则(78)已后矣。又安(79)敢毒耶(80)?”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81)。”吾尝疑乎(82)是,今以(83)蒋氏观之,犹(84)信(85)。呜呼!孰(86)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87)者(88)乎?故为(89)之(90)说,以(91)俟(92)夫(93)观人风者(94)得焉(95)。 [注 释] ①永州:辖区相当于今湖南零陵、东安、祁阳和广西全州、灌阳等地,治所在零陵,即今湖南省永州市。②质:质地,底子,东西的本体,这里指蛇的身体。③章:红白相间的丝织品,引申为花纹。④触草木:句前省主语“蛇”。⑤尽死:句前省主语“草木”,⑥以啮(nìe)人:如果咬人。以,如果,连词。啮,咬。⑦御:抵挡,这里指医治。⑧腊(xí)之以为饵:把它晾干用它做药。腊,干肉,这里名词用如意动词,意思是“把……晾成肉干”。“以为饵”,即“以之为饵”,用它做药饵。饵,原指糕饼等食品,这里借指形状类似的药饼或药丸。⑨可以:即“可以之”。以之,用它。之,指“饵”。⑩已:止,这里指治愈。(11)大风、挛(luán)腕、瘘(lòu)、疠(lì):麻风病、手脚伸展不开、脖子肿、恶疮。(12)去死肌:除掉腐肉。(13三)虫:泛指各种寄生虫。(14)太医:皇帝的医生。(15)聚:聚敛,征收。(16)岁:每年,名词作状语。(17)募:招募。(18)当其租入:抵他的租税上缴。当,抵。(19)奔走焉:为这事而奔忙。奔走,为动用法,为……奔走。焉,代词,相当于“之”(此,指捕蛇当租) (20)专:独占。(21)嗣(sì):继承。(22)几:几乎,差一点。(23)貌若甚戚者:样子像是很悲伤。貌,面容。戚,悲伤。者,……的样子。(24)悲之:为之悲,为他悲伤,即同情他。(25)若毒之乎:你怨恨这差事吗。若,你。毒,怨恨。之,指捕蛇当租的差事。(26)莅(lì)事者:这里指掌管赋税的官员。莅,临,从上面临视着,引申为治理,掌管。(27)更:换。(28)则:连词,可译为“那么”。(29)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30)涕:眼泪。(31)哀而生之:怜悯我让我活下去。“哀”后省略了宾语“之”。生之,即“使之生”,让我活下去。之,指蒋氏自己,译为“我”。(32)不幸之甚:更加不幸。甚。更。(33)向:连词,假如。(34)病:通常表示病得很重,这里指陷入困境,困苦不堪。(35)世:代。(36)居是乡:即“居于是乡”的省略。(37) 生:生计,生活。日,一天一天地,名词作状语。(38)蹙(cù);窘迫。(39)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两小句是互文,译时要互补。殚,竭,耗尽。其,自己的。出,出产,动词用如名词。庐,田间小屋,借以代“家”。入,收入,动词用如名词。(40)号(háo):大声地哭。(41)转徙(xǐ):辗转迁徙,这里指流亡,逃难。(42)顿踣(bó):累得跌倒在地。顿,困顿,劳累。踣,跌倒在地。(43)触风雨,犯寒暑:这两句是互文,要合译。冒着狂风暴雨严寒酷暑。“触”、“犯”都是“冒着,顶着”的意思。(44)呼嘘:呼吸。嘘,慢慢地吐气。(45)毒疠:能使人染病的瘴气。(46)往往:比比,到处。(47)藉(jiè):草垫子,引申为衬垫,枕压。(48)曩(náng):从前。(49)其室:那些人家。(50)非死则徙尔: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非……则……”,“不是……就是……”。 尔,同“耳”,表示肯定或强调。(51)以:因,由于。(52)悍吏之来吾乡:当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村。悍,凶暴的。之,取消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成为时间状语。(53)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这两句是互文,要合译。到处叫骂和搔扰。叫嚣,吆喝,狂呼乱嚷。乎,同“于”,介词。隳突,骚扰。东西、南北;虚指处所,都有“到处”的意思。(54)哗然:乱哄哄的。(55)骇:惊扰,令人惊畏。(56)者:指某种情势。(57)虽:即使。(58)恂恂(xún):紧张担心的样子。(59)缶(fǒu):瓦器,这里指瓦罐。(60)而:连词,如果。(61)弛然:宽心的样子。弛,把弓弦放松,引申为松心。(62)食(sì):同“饲”,喂养。(62)时:按时,名词作状语。(64)焉:之,指蛇。(65)甘:甜,引申为“津津有味地”。(66)其土之有:自己地里的出产。其,自己的。有,指所收获的东西。(67)以:而.连接动作和动作的目的。可译“来”。(68)尽吾齿:过完我的岁月。尽:使……尽.形容词用如使动词。齿,年岁,由于人的牙齿的生长与脱落,标志着年龄的状况,所以借“齿”代年岁。(69)盖:发语词。(70)之:助词,无义。(71)犯:冒。(72)者:表示“……的情况”。(73)熙熙:安心和乐的样子。(74)旦旦:天天。旦,早晨.白天。是:此,指受死亡威胁的事。(75)虽:即使。(76)乎:于。(77)比吾乡邻之死:之,取消“吾乡邻死”的独立性,使它成为“比”的宾语。(78)则:诚,确实。(79)安:怎么,哪里。(80)耶: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81)苛政猛于虎也:引自《礼记·檀弓》。苛,本义是小草,引申为繁杂,再引申为苛刻。政,同“征”,读zhēng,赋税;另一说法,政,读zhèng,政治。于,比,介词。典故是这样的:孔子从泰山旁经过,有,个妇人在坟前哭,孔子让子路去问她为什么哭。妇人回答说,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咬死了。孔子说:“那你们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说:“因为这里没有苛酷的赋敛。”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要记住:‘苛酷的赋敛比老虎还凶残啊!"” (82)乎:于,对于。(83)以:从。(84)犹:还是。(85)信:真实的,不虚假。(86)孰:谁。(87)甚是蛇:即“甚于是蛇”,比这种毒蛇还厉害。甚,严重,厉害。于,比。(88)者:……的情况。(89)为:写。(90)之:此。(91)以:表目的关系的连词,以便。(92)俟(sì):等待。(93)夫(fú):那些。(94)观人风者:考察民情的人。借指 *** 官员。人风,民风。唐人文字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该用到“民”的地方,必须避开,而用“人”代替.(95)焉:之,指这篇文章。 [译 文] 永州的野外产(一种)不寻常的蛇,周身黑色,(上有)白色的花纹;(这蛇)触及草木,(草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的。但是把它晾干做药,可以治好麻风、痉挛、颈肿、毒疮(等恶病),(还能)除去(患者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收两次。招募能捕蛇的人,(允许用蛇来)顶替他应交的租税。于是永州人都争先恐后地为能捕蛇顶租而奔忙。 有家姓蒋的人,独享这种(捕蛇顶租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怎样,(他)就说:“我祖父死在这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事上。现在我已经继承祖业干这差事十二年了,好多次差一点死了。”说起这些,样子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抱怨这种差事吗?我可以告诉管这事的官吏,换掉你现在的差事,恢复你的租税,那怎样?”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流着汪汪的眼泪说:“您打算怜悯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 *** 这差事的不幸,远远不如恢复我租税的不幸啊。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自从我们姓蒋的三代前住到这个村,累计到现在六十年了。我的乡邻们的生活却一天比一天窘迫艰难,(他们)把自己地里的全部出产和家里所有的收入尽数拿去(交租仍然不够),(只好)号啕痛哭地辗转逃亡,(他们)又饿又渴,跌倒在地,(一路上) 冒着狂风暴雨和严寒酷暑,呼吸着致病的浊气,到处都可以见到如此死去的人尸体互相枕压着。原先跟我祖父同住(本村)的,现在十家剩不下一家了;跟我父亲同住(本村)的,现在十家剩不下两三家了;跟我同住过十二年的,现在十家中剩不下四五家了。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捕蛇却幸存下来。(每当)凶暴的官吏来我们村(催租时),到处叫骂和搔扰,乱乱哄哄令人提心吊胆,即使鸡狗(也)不能安宁,(每当这时)我就有点不放心地(从床上)起来,(去)看看我那(放蛇的)瓦罐,如果我(捕)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然后)精心地喂养它,按期献给官府。回来以后就可以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地里的出产,来度过我的天年,(这样)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其余(的时光)可以安闲自在地过快活日子。哪像我的乡邻天天有这(被官吏逼死的危险)啊!现在即使我死于捕蛇,比起我已死去的乡邻就已经是靠后的了,又怎么敢抱怨呢?” 我听了(他的哭诉)更加难过。孔子说:“苛政猛于虎。”我曾经对这话有所怀疑。现在拿蒋氏(的遭遇)来看,(这话)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租税(给百姓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捕蛇者说》,以便留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鉴 赏] 这篇文章是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百姓的罪行的。但一开头却写毒蛇的剧毒,既然这么毒,就应该离它远远的,可是奇怪的是:因为可以“当其租入”,人们却争着去捕捉。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 接着写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蒋氏的祖父、父亲都被毒蛇咬死,自己也好几次几乎丧命。这—悲惨的家史引起了作者的深切同情,于是想给他更换差事。奇怪的是:蒋氏却更为伤心,声泪俱下地恳求作者绝不要这样做,于是再次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 在层层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之后,这才通过蒋氏的诉说,道出了赋敛比毒蛇还毒的实质。文章就是这样波澜起伏,逐层深入地突出中心的。最后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点明题意,无情地揭露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篇文章在层层设置悬念的同时,还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复地以捕蛇者与纳赋者作比较:捕蛇者“以捕蛇独存”,而纳赋者却十室九空,“非死即徙”;捕蛇者只要“吾蛇尚存”,就可以“弛然而卧”,而纳赋者却时常受悍吏的骚扰,被闹得鸡犬不宁;捕蛇者“一岁之犯死者”只有两次,而纳赋者“旦旦”有死亡的威胁。因此,当蒋氏说到捕蛇的危险时,虽然“貌若甚戚”,而当听到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而且“汪然出涕”,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作者通过这样的比较,揭示出触目惊心的赋敛之毒。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虽然文字不多,却起到了使叙事生动曲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捕蛇者说一句原文对应一句翻译

黑质而白章的翻译

英语a man of integrity怎么翻译?

a man of integrity正直的人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朗读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它咬了人,(就)没有能够医治的办法。但是捉住它后,把它晾干用来做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凭借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准许/可以用蛇来)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独享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优惠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此事,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差点儿被毒蛇咬死的情况(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想要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及上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积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家里的收入全部拿去交税,(仍不够),哭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地跌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毒气,到处是死人的尸体一具压着一具。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家中只剩不到一家;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只有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的家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冲撞破坏,(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能安宁啊。我小心谨慎的起身,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又躺下了。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献蛇)回来(我)就可以有滋有味的吃着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里冒着死亡的威胁只有两次;其余的日子都能快乐地渡过。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冒死亡的威胁!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就已经(死)在(他们)后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差役)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更加悲伤了。孔子说:“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所以我替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捕蛇者说》 全文翻译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得到它后,把它晾干用来做为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凭借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来)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忧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的说:“你是想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拿出来,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的(劳累的)跌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毒气,死去的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只有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小吏来到我家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鸡狗也不能安宁啊。这时我就紧张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缸,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献蛇)回来就可以有滋有味的吃着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一年里冒死亡的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我都是快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指冒死亡的威胁)!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的死就已经(死)在后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更加悲伤了。孔子说:“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所以我(为此)写了这篇“说”(文体),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希望能采纳!

《捕蛇者说》的原文翻译是什么

《捕蛇者说 》原文及译文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译文: 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级;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蛇的人,用蛇顶替他们的租税去缴纳。于是永州的人争先恐后地干这件事。 有一家姓蒋的,享有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就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这件事上。现在我继续干这事已经十二年了,几乎丧命好几次了。”他讲到这些,脸上好象很悲伤的样子。 我可怜他,并且对他说:“你怨恨捕蛇这项差事吗?我打算去对主管收税的官吏讲一讲,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捕蛇者说逐句翻译

捕蛇者说逐句翻译   捕蛇者说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捕蛇者说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   产:产出、天然生长 而,连词,表并列; 异,奇异、特别;   质:质地 章:花纹   2.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方法。   啮:咬;以,如果;之,被蛇咬伤后得伤毒;御:抵挡、抵御。   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   得,得到,捉到;腊:把蛇晾干;以为:把……制成;可以,可以用来;已:治愈;去:除去。   4.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   其始,起初;其,助词,无义,不译。岁,每年;募,招募;   赋:征收、敛取;当:抵;入,交纳。   5.永之人争奔走焉。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   奔走,忙着去做捕蛇这件事。焉:指捕蛇这件事。   6.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   三世,三代;世,代;专:独占。   7.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接替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也有好多次了。” 他说这些话,脸色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则,却;于是:在这件事上;是,捕蛇这件事;   嗣:继承;数,多次;戚:忧伤。   8.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悲:同情、怜悯;若:你;毒,怨恨;若:你的。何如,如何,怎么样   9.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   汪然:满含眼泪的样子;涕:眼泪。   10.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您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   哀 哀怜 ;生:使……活下去;之:我;斯:这。则,然而,可是;   斯役,这差事、指捕蛇   1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假使从前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向:从前;病:困苦不堪。   1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   于:到。 岁,年   13.而乡邻之生日蹙。   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   而,可是;生:生活;日: 一天天地;蹙 窘迫 。   1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   殚:用尽;出:土地上出产的;竭:用完;入,家里收入的东西。   庐,简陋的房屋   15.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   16.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到处是死人成堆。   犯:冒 ;往往:处处,到处;藉:压。   17.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曩:从前。   18.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下不到二三家;   19.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   20.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   徙:迁移;以:靠。非……则……:不是……,就是……   2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着使人   害怕的情形,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东西、南北:到处。隳突,骚扰。 焉,语气词,呢。   22.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我提心吊胆地起来,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   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 弛然:放心的样子。   恂恂而起、弛然而卧:而,连词,表修饰;   23.谨食之,时而献焉。   我小心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   食:同“饲”,喂养;时:到时候。焉,蛇;   2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而,连词,表承接;以,来;尽:过完;齿:年龄。   2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 则熙熙而乐。   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是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乐乐地过按了的日子了。   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熙熙:快乐的样子。   26.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   27.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虽:即使 。安,怎么;毒,怨恨   28.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我听了更加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愈:更加。悲,悲痛。   29.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   是:这句话。乎,对于;   30.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孰,谁;乎,语气助词,呢;   3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之,这;以,用来;俟:等待,希望;   夫,指示代词,那,那些;观:考察;焉:这篇文章。 ;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如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允许用蛇)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jī)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lì),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dàn)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翻译: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它咬了人,就没有治愈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用蛇来抵充他的赋税。(因此)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的情况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姓蒋的人听了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没有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厉害。假使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见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我听了更加同情他(代指蒋氏)。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如今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英语Integrity 30%怎么翻译?

integrity是一个英语单词,名词,作名词时意为"完整;正直;诚实;廉正"。

就亭记 翻译

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 聿(yù) 鄂(è) 豫(yù) 阻遏(è)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è)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 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è)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ó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怀 琐屑 情郁(yù)于中 大去 交卸(xiè)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zuò) 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 噩(è)耗 呵斥 焦灼(zhuó)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八年级(下)古诗文默写 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莫道不消魂, , 。” (李清照《醉花阴》) 3、“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蝉则千转无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是: , 。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寓情于景是诗句是: , 8、《别云间》中深刻的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亡国之痛十分深沉的诗句是: “ , !” 9、《水调歌头》中诗句“ , , 。”到出了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完美、团圆,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规律,富含人生哲理。《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10、人们常引用韩愈《马说》中的句子:“ , 。 , 。”来说明:人才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培养,发现人才的人很重要,比人才更难得。《马说》中阐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马说》中写千里马的屈辱至死的句子是:“ , 。” 《马说》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 12、《陈涉世家》写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对封建贵族制度不满的句子是:“ !” 13、生活中,许多人(比如优秀的人民教师)有极强的奉献精神,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来称赞他们。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寓情于景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1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了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16、《雁门太守行》中表达欲报效朝廷的诗句是: , 17、《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的主旨句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和“怒”分别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 。 附:文中出现的要求记诵的名句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3.《气候的威力》)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邓家先》)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2.《核舟记》)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文书221页) 文言文复习题 一. 古诗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 。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 ;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 ;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 , ;曲中的主旨句是 。 6.《饮酒》中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诗句是 , ;诗中体现作者爱菊的名句是 ,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7.《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 ,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 , 。 8.《茅屋这秋风所破歌》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 。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 ;写北方过地风狂风早的诗句是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10.《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 。 11.《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 。 1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送东阳马生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4、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6、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7、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解释下列词语 增: 制: 属: 胜: 际涯: 晖: 大观: 骚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是(原文句子回答) 。 4、“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的“前人之述”具体指的是 。 5、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下列词语 若夫: 开: 排空: 薄: 景: 惊: 何极: 把: 2、翻译以下句子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迁客搔人”的“览物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简要回答: 1)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 2)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 4、这两段文字构成了鲜明的 ,其作用是 5、这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求 : 为 : 居: 是: 然则: 先: 微: 归: 2、 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文段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和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 6、文段所用的修辞方法有 。 醉翁亭记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蔚然:( ) 翼然( ) 暝( ) 佳木秀( ) 翼然临于泉上( ) 伛偻提携( ) 临溪而渔( ) 杂然而前陈者( ) 宴酣之乐( ) 觥筹交错( ) 弈者胜( ) 树林阴翳 ( ) 已而( ) 2、 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6、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政治理想? 小石潭记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尤: 可: 佁然: 翕忽: 邃: 俶尔: 2、 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4、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5、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6、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 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7、对第二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D、这段话只用了40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五柳先生传 2、 翻下列句子。 (1)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阅读回答: 1、 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2、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3、 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4、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 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 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找出四个通假子并释义。 通 ,解作 通 ,解作 通 ,解作 通 ,解作 4、 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5)全文的主旨句是: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 “伯乐”指 ; “食马者”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话: 。 7、 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答案 《与朱元诗书》 答案 1、俱:全、都 从:随着 缥碧:青白色 奔:飞奔的马 轩:高 邈:远 戾:至 经纶:筹划 反:同返,返回 柯:树木的枝干 2、(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深、急;高、多、寒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抒写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由总到分 6、略 <<送东阳马生序》 1、 略 2、略 3、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 态度和行动 5、 对比。更突出了自己虽然衣、食、住与同舍生相比甚远,但仍自得其乐,因为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这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6、 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7、 略 《岳阳楼记》 一、 1、2略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唐贤今人诗赋 5、前人之述备矣 6、领起下文,由景入情 二、 1、2略 3、阴暗凄凉;悲;晴朗美丽;喜 4、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5、以物喜,以己悲 三、 1、2略 3、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议论、抒情 4、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设问、对偶、引用、反问 《翁亭记》 1、靠近 腰背弯曲 摆开 尽兴地喝酒 酒杯 下棋 遮盖 2、翻译(略) 3、环滁皆山也 由远到近 4、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 5、春天:野芳发而幽香 夏天:佳木秀而繁阴 秋天:风霜高洁 冬天:水落石出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 7、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忘怀得失;而醉翁则是借山水游乐之乐,与民同乐。 〈〈小石潭记〉〉 1、 略 2、略 3、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4、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5、 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6、 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适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柳先生传〉〉 1、 2略 2、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3、 读书、嗜酒、写文章 4、 不汲汲于富贵 <<马说>> 1、2、3略 4、(1)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意思对即可) 8、有志可成万里驹

禅房   [chán fáng]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禅房   [chán fáng] [禅房]基本解释 寺院建筑的一部分,僧徒尼姑的静修居住、讲经颂佛的房屋,也泛指寺院 [禅房]详细解释 佛徒习静之所。泛指寺院。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中有禅房一所,内置祇洹精舍,形制虽小,巧构难比。”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元 朱凯 《昊天塔》第四折:“似这等沸腾腾,可甚么绿阴满地禅房静。” [禅房]百科解释 禅房,指 佛教寺院建筑的一部分,僧徒尼姑的静修居住、讲经诵佛的房屋,也泛指寺院。 更多→ 禅房 [禅房]英文翻译 Meditation Room [禅房]相关词语 憧憬 模糊 熟悉 囡囡 高兴 幻觉 狩猎 愕然 江雪 失衡 发现 快活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的翻译

此诗 出自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全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这两句的翻译 翠绿的山峦焕发着日照的光彩,似乎使得鸟儿们喜悦不已,不停的飞鸣欢唱。那清澈的潭水映照着眼前的一切,不觉使人心境湛然空明起来。

游虞山记的翻译和注释

《游虞山记》由清光绪二年(1876)秋八月二十一日,张裕钊在常熟县虞山作此记。本文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风光景物逐一展现于笔下,作者或远望,或近观,或仰视,或俯察,视角不停变换,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接下来我为大家带来了游虞山记的翻译和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译文 清光绪二年秋八月十八日,我和黎莼斋游狼山,坐在萃景楼上,远望虞山,觉得景色很美。二十一日就雇了船过江。第二天早上,到了常熟。这时易州赵惠甫恰巧免官回来,住在常熟,便与我一同去游玩。 虞山后面向东延伸进常熟城。出城斜向西,绵延有二十里地,四面都是广阔的田野,山横亘在中间。其中最好的景点是拂水岩,大石高有几十尺,一层层堆积重叠着,像层积的灵芝,又像重重叠叠的大石盘修筑的平台,有暗青色、红色,斑斓驳杂,光彩夺目。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叫剑门,陡峭如裂开一般屹立着,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蹲在岩石上,向下望去,田地平整广阔约有上万顷,澄碧的湖水,奔流的小溪,纵横交错,流淌着,翻涌着,华美得像一幅天然的图画。向南望见毗陵、震泽,山青翠相连,高耸入云。雨气和日光参差错落在各山峰上面,水汽逼近,忽开忽合,瞬息万变。它的外面,烟云弥漫,光色满天,极目远眺,心游天外。岩脚下是拂水山庄的旧址,钱牧斋曾经住过的`地方。唉!凭着这么好的山丘胜地,钱先生却糊涂地不能隐居在此终了一生,我和赵惠甫却快乐地不想离开啊!山崖的边侧是维摩寺,经过战乱后大半被毁坏了。 出了寺向西走,稍微转个弯,过了一道岭,然后向北,只见云海豁然开朗,渺渺茫茫,仿佛天外一般,而狼山忽然出现在前面。我指着狼山对赵惠甫说,前些天我在那上面游玩过。又从西边下去,是三峰寺,所在房屋,间间都可休息。走近寺一看,里面很多古树,有一株罗汉松,树皮已经剥落,树干光秃,像是上百年的树。寺里和尚准备了酒菜、水果,请我们两人吃。太阳将要西斜,我们沿着山向北走,经过安福寺,那就是唐代诗人常建诗中所说的“破山寺”,清幽深邃,和他诗中描绘的相符。寺里多桂花树,从寺里过去,一路上充满着芬芳。从常熟北门返回,我们便到了言子和仲雍的坟墓。上面是辛峰亭。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山路陡险无法上去,相约第二天去游玩。因为刮风下雨,又没有成行。 于是二十四日乘船往吴门去,走了几十里水路,虞山好像还在船篷上面蜿蜒曲折,望去清清楚楚,使人想要掉转船头再去游玩。 注释 (1)十八日:1876年(光绪二年)八月十八日。 (2)狼山:在江苏南通市南。 (3)虞山:一名乌目山,在江苏常熟县城西北。相传西周虞仲葬此,故名。 (4)尻(kāo):尾部。 (5)迤:往。 (6)騞(huō):以刀劈物声;擘(bò):剖分。“騞擘屹立”,意为如同被刀騞然劈开似的直立。 (7)状:描述。 (8)畴:农田。衍:延展。 (9)澄湖:当指阳澄湖,阳澄在常熟城南。 (10)荡潏(yù玉):水流波涌。 (11)毗陵:古郡名,指镇江、常州、无锡地区。震泽:即太湖。 (12)厥高鑱云:山高之高,刺入云端。厥:其。(chán蝉):刺。 (13)水阴:水的南面。上薄:指自虞山南望湖水,水面向南伸展,上近天际。 (14)眦(zì):眼眶。睇(dì):看。决眦穷睇:意为穷尽目力,张目远望。 (15)钱牧斋: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进士。后来在南明王朝中任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敌,官至礼部侍郎。因丧失民族气节,为士人所不齿。 (16)惘:迷惘失去方向。 (17)阿:边。 (18)泰半:大半。 (19)剥脱拳秃:树皮脱落,树干光秃而曲结回绕。 (20)昃(zè):日西斜。 (21)常建:盛唐诗人,写诗多以山水寺观为题材。著有《常建集》,其五律《破山寺后禅院》为传世名篇。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声。” (22)木樨花:桂花。“樨”也作“犀”。 (23)言子: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仲雍:吴太伯弟,后立为王,其后人建立吴国。言偃与仲雍墓均在虞山。《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地纪曰:仲雍冢在吴乡常熟县西南虞山上,与言偃冢并列。” (24)翼日:明日。 (25)吴门:苏州别称。 (26)蓬户:船蓬上的窗户。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的翻译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1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西晋·李密·陈情表) 15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1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6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6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16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6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168、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 16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7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17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17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17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1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 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0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0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0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 20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20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20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20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20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2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2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2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2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2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2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21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22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2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2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22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2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2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22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22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2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3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23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2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23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难) 2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2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唐·李白·北风行) 23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2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4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4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 248、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 24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董大) 250、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 251、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唐·高适·封丘县) 252、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253、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5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5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25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25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5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唐·杜甫·月夜) 25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26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26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26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26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唐·杜甫·登岳阳楼) 26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265、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 26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 26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26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 269、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唐·杜甫· 不见) 270、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27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27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27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27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7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7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27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唐·杜甫·赠花卿) 27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唐·杜甫·蜀相) 279、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唐·杜甫·恨别) 28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81、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8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唐·杜甫·秋兴) 28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 285、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 28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8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客至) 28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28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29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2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 2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9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295、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29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9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298、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29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30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0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0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韩愈·原道) 30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30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30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30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初春小雨) 30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30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30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韩愈·马说) 31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3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31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3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 31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31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望洞庭) 3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 31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 31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行) 31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32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2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2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唐·白居易·忆江南) 32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唐·白居易·长恨歌) 3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白居易·长恨歌) 33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唐·白居易·长恨歌) 33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332、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唐·王驾·社日) 33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33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335、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唐·高骈·山亭夏日) 33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33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王翰·凉州词) 33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33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340、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 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34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42、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343、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题诗后) 34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绅·悯农) 34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 34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国) 34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李贺·南国) 348、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ca>

英语thick文中怎么翻译?

这里的thick有茂密的意思,就是他们生活的竹林很茂密

山寺   [shān sì]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山寺   [shān sì] [山寺]基本解释 山中寺院。 [山寺]详细解释 山中寺院。 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唐 韦应物 《游灵岩寺》诗:“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 元 何中 《南居寺》诗:“峰峰看不足,山寺已鸣钟。” [山寺]百科解释 报错 更多→ 山寺 [山寺]英文翻译 The mountain temple [山寺]相关词语 鸽子 隧道 皓溔 杠杆 二曜 璀璨 鼓励 高俊 穷困 雅兴 还神 [山寺]相关搜寻 寒山寺 金山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关于动物的诗句翻译注释赏析

1.带动物名称的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9、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1、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2、虹随余雨散,鸦带夕阳归。 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5、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1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7、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出。 1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铁马夜嘶千里月,雕旗秋卷万重山。 20、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2、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2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关于动物的诗 和意思 您好。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如下,自己整理的,仅供参考: 1、双鲤:代指书信(因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双鲤鱼为书信的代称。简称为双鲤); 例: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信件。 2、鱼:指信封袋(因为在古代装信的容器是用木头刻成); 3、雁:一指思乡;二指送信的动物邮差(因为每年冬天雁子会往南飞,所以古代人会利用它来送信,只是后来因为准确度不好,所以后来改用飞鸽传书),因此,后世就用[鱼雁往返]来代称书信往来。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云中不见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4、羊:寓吉祥。 例:《诗经•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 “羊”字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 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因此,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5、凤凰涅磐: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6、蝴蝶:寓意吉祥美好、甜蜜、爱情; 7、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8、鹧鸪:思念、怀旧、哀愁。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表达哀愁之情。及“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9、骏马:比喻志向; 10、杜鹃鸟:凄凉、哀伤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1、蝉:寓意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2、寒蝉:悲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 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寓意怀念征人等。 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 3.主要描写动物的古诗,并鉴赏,急用,谢谢 1.马卖骆马【唐】白居易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归马华山【唐】白行简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 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 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 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唐】曹唐騄耳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 四啼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箸斜。堕月兔毛干觳觫,失云龙骨瘦牙槎。 平原好放无人放,嘶向秋风苜蓿花。陇上沙葱叶正齐,腾黄犹自跼羸啼。 尾蟠夜雨红丝脆,头捽秋风白练低。力惫未思金络脑,影寒空望锦障泥。 阶前莫怪垂双泪,不遇孙阳不敢嘶。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别是古龙孙。 霜侵病骨无骄气,土蚀骢花见卧痕。未喷断云归汉苑,曾追轻练过吴门。 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空被秋风吹病毛,无因濯浪刷洪涛。 卧来总怪龙蹄跙,瘦尽谁惊虎口高。追电有心犹款段,逢人相骨强嘶号。 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病久无人著意看,玉华衫色欲凋残。 饮惊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叶寒。长襜敢辞红锦重,旧缰宁畏紫丝蟠。 王良若许相抬策,千里追风也不难。马【唐】陈凝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 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 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白马【唐】杜甫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咏马【唐】韩琮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骢马【唐】霍总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 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 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白马【唐】贾至白马紫连钱,嘶鸣丹阙前。 闻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紫骝马【唐】李白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咏马【唐】杨师道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白马【唐】翁绶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 金埒乍调光照地,玉关初别远嘶风。花明锦襜垂杨下,露湿朱缨细草中。 一夜羽书催转战,紫髯骑出佩騂弓。老马【唐】姚合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浴马【唐】喻凫解控复收鞭,长津动细涟。 空蹄沈绿玉,阔臆没连钱。沫漩桥声下,嘶盘柳影边。 常闻禀龙性,固与白波便。塞马【唐】元稹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 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2.虎猛虎行【魏晋】陆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猛虎词【唐】储光羲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所恶伤明神。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 蒙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 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猛虎行【唐】韩愈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择肉于熊豹,肯视兔与狸。 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暮还食其妃。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 狐鸣门两旁,乌鹊从噪之。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 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 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 白虎行【唐】李贺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珏惟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烧丹未得不死药,拿舟海上寻神仙。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雄豪猛焰烈烧空,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 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天授秦封祚未终,衮龙衣点荆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猛虎行【唐】李贺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鸣。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猛虎行【唐】齐己磨尔牙,错尔爪。 狐莫威,兔莫狡,饥来吞噬取肠饱。横行不怕日月明,皇天产尔为生狞。 前村半夜闻吼声,何人按剑灯荧荧。虎迹【唐】韦庄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迹渐成群。 我今避世栖岩穴,岩穴如何又见君。猛虎行【唐】张籍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王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3.牛咏卧牛【唐】李家明曾遭甯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 4.关于动物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朝发白帝城》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东省陵》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题自画小像 10、长亭怨慢·雁 (清·朱彝尊)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11、摸鱼儿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12、红楼梦{四十八}宝钗食螃蟹绝唱 桂霭桐阴坐举觞, 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镜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 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 月浦空余禾黍香 13、红楼梦{四十九}黛玉咏蟹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 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 桂拂清风菊带霜. 14、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1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曹操 《龟虽寿》 18、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春望》作者:杜甫 20、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3、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4、昔时曾从汉梁王,濯锦江边醉几场。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当初酒贱宁辞醉,今日愁来不易当。暗想旧游浑似梦,芙蓉城下水茫茫《瑞鹧鸪》 2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民歌《木兰辞》 26、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元稹《阳城驿》 27、游蜂竞钻刺,斗雀亦纷拏。天生细碎物,不爱好光华。——元稹《芳树》 28、(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张俞《蚕妇》) 29、但爱鲈鱼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北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30、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5.描写动物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谁家春燕啄春泥 春江水暖鸭先知 处处闻啼鸟 风吹草低现牛羊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踏花归来马蹄香,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虎落平崖受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却说旧时前堂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湖塘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虎踞龙盘今胜惜,天翻地覆慨而慷 6.描写动物的诗句 长亭怨慢·雁 (清·朱彝尊)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摸鱼儿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红楼梦{四十八}宝钗食螃蟹绝唱 桂霭桐阴坐举觞, 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镜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 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 月浦空余禾黍香. 红楼梦{四十九}黛玉咏蟹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 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 桂拂清风菊带霜.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7.写动物的诗句 含有动物名称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朝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东省陵》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题自画小像

英文单词thick 放在这个句子里面应该怎么翻译?

我问女儿为何如此担心考试结果,她看我的眼神就像看傻瓜一样。

abby翻译成汉语什么意思

Abby: 1. 艾比 ...欢上了医院中的一个叫做斯特拉(Stella)的女孩儿,于是泰德就经常跑去医院去找那个女孩儿并讨好她,而布兰妮饰演的角色艾比(Abby)是斯特拉的同事,前台招待,结果看到泰德后疯狂的喜欢上了泰德,引出很多搞笑的故事

求各位大虾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

清单如下:文言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赤壁赋 苏轼 17.爱莲说 周敦颐 诗词曲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观刈麦 白居易 具体名句: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9.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1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2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唐·王维·鹿柴)2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2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别董大)2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2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2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3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3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3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36.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3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3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3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4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4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4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4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4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4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4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4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5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5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5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5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5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5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5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5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5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5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6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6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6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6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6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6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66.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6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6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题临安邸)6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7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7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7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7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7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7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7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7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7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79.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清·夏完淳·别云间)8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81.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8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8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8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8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苏轼·江城子)8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自在最高层。(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8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北宋·晏殊·浣溪沙)8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北宋·范仲淹·渔家傲)8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相见欢)90.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忆江南)9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9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9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9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9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9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9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9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0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10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10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10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10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10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10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10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10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1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1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孟子》)1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吴均)11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11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陶渊明)1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刘禹锡)1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范仲淹)11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欧阳修)119.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12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12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并诗)》12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并诗)》12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12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1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12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12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唐·杜甫·蜀相)12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客至)129.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13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13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13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13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13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3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13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3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13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13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4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14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14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14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14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4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14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4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4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14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行)15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4、古之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8、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1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11、则胜负之数,存忘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1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4、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5、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16、痛定思痛,痛何如哉!17、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18、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1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0、别是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2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24、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2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梦游天姥吟留别2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27、星汉灿烂,若出其中。——观沧海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3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3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32、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读《山海经》3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3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35、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36、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37、一人飞升,仙及鸡犬。38、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促织39、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40、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4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4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4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44、君当作磬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磬石无转移。45、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46、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头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4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8、榆树荫后檐,桃李罗堂前。49、暧暧远人村,依依墟烟里。——归园田居50、减一分则喜,增一份则忧。51、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52、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祭妹文5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5、故不积跬步,无以千里。——劝学56、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5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国殇5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5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6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6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6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6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6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6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6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68、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69、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7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7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73、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74、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7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7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7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7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7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求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的翻译,全部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 14 大雁归来 15 喂——出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 相见欢 登飞来峰 清平乐村居 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后记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 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 繁星(巴金) 3、 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一剪梅&S226;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 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 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目录七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4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1、 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2、 一面(阿累) 3、 我的老师(魏巍) 4、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余玮) 5、 赵普(《宋史》)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登岳阳楼(杜甫)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 月迹(贾平凹) 8、 三颗枸杞豆(程海) 9、 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10、 柳叶儿(宋学孟)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列子》) 黄纱巾(薛涛)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 劝告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1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12、 巍巍中山陵(刘叙杰) 13、 凡尔塞宫(吉祖英) 14、短文两篇 黄鹤楼(阎伯理) 于园(张岱)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二) 天坛(秦牧) 古罗马斗鸡场(乔万尼奥里) 昆明花街(李广田) 苏州小巷(陆文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 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15、 松鼠(布丰) 16、松树金龟子(节选)(法布尔) 17、国宝——大熊猫(叶永烈) 18、黔之驴(柳宗元)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蝉(虞世南) 孤雁(杜甫) 鹧鸪(郑谷)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19、三个太阳(黄传会) 20、录音新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廖文根) 22、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被屏蔽词语])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人民日报》)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闻一多) 写作 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句子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专题:荷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23、[***被屏蔽词语]词二首 沁园春&S226;雪 卜算子•咏梅 24、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诗(《乐府诗集》) 观刈麦(白居易) 破阵子(辛弃疾) 25、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贺敬之) 再别康桥(徐志摩) 26、歌词三首 我的中国心(黄沾) 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 黄河颂(光未然)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使至塞上(王维) 黄鹤楼(崔颢)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赛诗会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 附录二 语法简表(词的分类) 附录三 词语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目录八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4版)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1、七律•长征([***被屏蔽词语]) 2、《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萧华) 3、老山界(陆定一) 4、草(王愿坚) 5、《长征》节选(王朝柱)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任先青) 写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6、枣核(萧乾) 7、最后一课(都德) 8、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9、古诗四首 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泊秦淮(杜牧) 10、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把牢底坐穿(何敬平) 花(白深富)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长城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11、背影(朱自清) 12、甜甜的泥土(黄飞) 13、人琴俱亡(刘义庆) 14、我的母亲(邹韬奋) 15、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16、小石潭记(柳宗元) 1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8、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19、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20、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望岳(杜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登飞来峰(王安石) 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21、苏州园林(叶圣陶) 22、都市精灵(舒乙) 23、幽径悲剧(季羡林) 24、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25、治水必躬亲(钱泳)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三)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26、从小就要爱科学(苏步青) 27、在太空中理家(杰瑞•M•利宁杰) 28、奇妙的克隆(谈家桢)29、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小祥)30、(师生自荐课文)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雁门太守行(李贺) 别云间(夏完淳)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师生自行设计 专题“汉字”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规则、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 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米芾、赵孟兆页)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字词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目录 八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3版)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 1、海燕(高尔基) 2、白杨礼赞(茅盾) 3、石榴(郭沫若) 4、马说(韩愈) 5、紫藤萝瀑布(宗璞)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四) 杨柳(丰子恺) 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专题:鸟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6、纪念白求恩([***被屏蔽词语]) 7、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8、多一些宽容(郭安凤)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 10、陋室铭(刘禹锡)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13、短文两篇 活板(沈括) 核舟记(魏学洢) 14、叫三声夸克 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诵读欣赏 山市(蒲松龄) 写作 写简单的说明文 语文实践活动 如果我主办校刊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16、孔乙己(鲁迅) 17、范进中举(吴敬梓) 18、口技(林嗣环) 19、变色龙(契诃夫) 20、窗(泰格特)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五) 一双明亮的眼睛(巴金) 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语文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21、错过(刘心武) 22、散步(莫怀戚)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4、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25、有的人(臧克家)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专题“叶”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26、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27、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 28、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公刘)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郭沫若) 30、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举杯(克努特•汉姆生)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列子》) 写作 写简短的演讲稿 口语交际 (师生自行设计)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 附录二 语法简表(短语结构简表) 附录三 词语表 与朱元思书译文:风停了,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随心所欲地随船所致,欣赏景色。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其间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的嘤嘤声。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译文: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和字。宅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先生闲适安静且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爱好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喝醉。(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自己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有人称赞道: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点评 这篇传的写法很特别。正式给人立传,总要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来历,这就使人觉得高深莫测,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于传奇色彩。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 马说:世上先有了伯乐,这样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只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而不用千里马称呼。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就要吃尽一石的粮食,马夫不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出色的资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和平常的马一样都不行,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听着它嘶叫却不知道它要表达的意思。马夫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 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生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里的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水)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 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人名士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壮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晨阳光灿烂,傍晚雾霭阴沉,气候千变万化,这就是我登上岳阳楼所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他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汇集,他们观赏这里景物的情怀感受,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的日子,数月不晴,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踪影;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登上这样的岳阳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谗言,害怕讥讽,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万分悲伤的心情。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季节,湖面波平浪静,上下天色互相辉映,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 ,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悦,荣辱得失全部忘却,举起酒杯迎着清风而喜气洋洋的心情。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那在朝廷为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在僻远的江湖就为君王担忧。这样做官时也担忧,不做官时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而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玡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则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山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四角翘起,高踞于泉水之上,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山里一个名叫智仙的和尚。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很少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显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幻不一,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都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玩。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来酿酒,泉水香甜,酒香清洌;野味野菜,各种各样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起来坐下去,大声喧哗的是这些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那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下山,人们的影子四处散开,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就开心了。然而鸟儿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人们的快乐当作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满井游记: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意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雪快步,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镜子刚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长毛如同高约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一旦走起路来,就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的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就只有我这个小官啊。而满井这地方刚好离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将从现在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这是己亥年二月了。 就这么多了 希望喜欢!!!!!

陆浑山庄原文及翻译

陆浑山庄 唐代: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鉴赏 宋之问这首《陆浑山庄》诗,是他前期的作品。 他在《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写道:“揆己道德余,幼闻虚白旨。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虽然他一生混迹于官场,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都没有痛下决心,绝尘归隐,但他爱好山水之心却是真挚的。他在长安附近有蓝田辋川别业(后为王维所居),在东都洛阳附近有陆浑山庄。他在《蓝田山庄》诗中自白说:“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有时这别业、山庄也是他宦海中的避风港。或许正因为他饱经仕途沧桑,饱尝世事无常,才更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这些地方短暂的“隐逸”生活期间,写下了一些优美的田园山水诗。《陆浑山庄》是其中最出名的一篇。 首联叙事抒情,“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是说一回到陆浑山就仿佛到了世外桃源,因此诱发了退隐躬耕山林的念头。这叙事抒情中亦含有景致,侧面说明了陆浑山的清幽超尘,是隐逸的好去处。颔联主要描写自然景色,“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上句是说顺着溪流欣赏山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源头;下句是说采摘药草寻寻觅觅竟走进了云林深处。这两句诗连用了“看”“入”“采”“行”四个动词,在动态中写静景,意象活泼而有生气。既写出了烂漫山花、苍翠林色的诱人,也表现了人物悠闲的心情。颈联主要是表现山林的人物风情,“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上句写农夫对来客热情招呼,询问姓名。下句与上是工对,化用。苏东坡《海外》诗:“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据《古今注》的解释:“南方有鸟名鹧鸪,其名自呼,向日而飞。”鹧鸪鸟也咕咕咕咕地向来客自我介绍名字。深深山泉,幽幽山林,烂漫山花,奇草珍药,友好的农人,好客的山鸟,清幽美好的山景,不是宦海中所能寻觅得到的。尾联起句“去去”叠用,表现出急迫的情绪,去求寻独善吾身的快乐。结句没有正面写宦海风波之苦,而只是说自己无才德,愧对明时。实际上是以古之君子自居,委婉地透露出隐退山林之意。《载洒园诗话》评这联诗说:“虽违心之言,却辞理兼至。” 这首《陆浑山庄》诗,历代诗评家的评价都很高,认为自然、高古,可与一些大家的"名篇相提并论。如《葚原诗话》说:“诗以自然为上,工巧次之。工巧之至,始入自然;自然之妙,无须工巧。五言如孟浩然《过故人居》,王维《终南别业》,又《喜祖三至留宿》,李白《送友人》,又《牛渚怀古》,常建《题破山寺禅院》,宋之问《陆浑山庄》,此皆不事工巧极自然者也。”《小清华园诗谈》举例谈“何为高?曰《古诗十九首》尚矣,其次则陈思之《白马》七篇,彭泽之《饮酒》六首,左太冲之《咏史》,颜延年之《王君》,亦皆邈不可追者。近体则宋员外之‘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去去独吾乐,无能愧此生。"王右丞之‘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是也。”以上所说的“自然”,包括自然朴实的语言、平易晓畅的表现形式所创造出的自然空灵的意境。“高”,指的是隐逸的思想情调。他取材、用词、造句、造境,都有独到之处,所取事物有典型性,所用词语富于表现力,既能融情与景,又能景中寓情。景与情会,杜甫曾借用过这首诗的第三联。“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的意境自然优美,极尽山色景物风情之妙趣,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游虞山记”的译文急…急…急…十万火急,老师要我翻译。

游虞山记[1] [清] 张裕钊 十八日[2],与黎莼斋游狼山[3],坐萃景楼望虞山[4],乐之。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5]。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6],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7],出城迤西绵二十里[8],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9]。其最胜为拂水岩[10],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迭[11],若累芝菌[12],若重巨盘为台[13],色苍碧丹赭[14],斑驳晃耀溢目[15]。有二石中分,曰剑门[16],〓擘屹立[17],诡异殆不可状。 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18],澄湖奔溪,纵横荡潏其间[19],绣画天施[20]。南望毘陵、震泽[21],连山青翠相属。厥高镵云[22],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23],荡摩阖开[24],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25],神与极驰[26]。 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27],钱牧斋之所尝居也[28]。嗟乎!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於此终焉[29],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30],经乱泰半毁矣[31]。 出寺西行少折[32],逾岭而北,云海豁开[33],杳若天外[34],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35],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36],类数百年物。寺僧具酒果笋面,饷余两人[37],已日昃矣[38]。 循山北过安福寺[39],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40]。幽邃,称建诗语[41]。寺多木樨华[42],由寺以往,芳馥载涂。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43]。其上为辛峰亭[44],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45],期以翼日往[46],风雨复不果[47]。 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48],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篷户[49],望之了然,令人欲返棹复至焉[50]。 【注释】 [1]虞山:在今江苏常熟西北,相传历史上古公亶(dǎn)父(太王)的次子虞仲曾以这里为治,所以称作虞山。又叫隅山、海禺山、海禺、海巫、乌目山等。山上有吴王夫差庙、越王勾践庙、齐女墓、仲雍墓、拂水岩、剑门、石室、太公吕望避纣处等名胜古迹。 [2]十八日:这里指清光绪二年(1876)秋八月十八日。 [3]黎莼(chún)斋:与下文的“赵易州惠甫”均为作者的好友。“黎莼斋”,名庶昌,贵州遵义人,同治间曾上万言书,两次出使日本,影钞唐宋旧籍,成古逸丛书。狼山:在今江苏南通市南,亦叫狼五山,相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 [4]萃景楼:狼山名胜之一,在支云塔(狼山最高处)下。 [5]常熟:指常熟城。地处虞山之阳,其西部即为虞山尾部。据清人修纂《常昭合志》载,虞山拂水岩东边高岩下有水池,池旁有一亩水稻田,无论干旱、水涝,必获丰收,人称“常熟田”。常熟城由此而得名。 [6]适:恰遇。解官:因父母去世,辞去官职归家服丧。 [7]尻(kāo)尾:即尾部。 [8]迤(yí)西:曲折西向。绵:延长。 [9]亘(gèn):横贯。 [10]拂水岩:在城外虞山的西南部。上面有拂水禅院,禅院门外有山涧,山涧上面有桥。每逢雨后,涧水便流注桥下成为瀑布。风从南方来,吹拂瀑布倒卷而上,形成万斛(hú)蕊(ruǐ)珠凌空飘洒的壮观景象。 [11]骈叠:并行重叠。 [12]累(lěi):堆积。芝菌:即灵芝。 [13]重(chóng):层层堆积。 [14]赭(zhě):红褐色。 [15]斑驳晃耀:色彩斑斓,光辉闪烁。 [16]剑门:在城外虞山的南部,山崖裂开始刀劈,故称。 [17]〓擘(huō bò):山崖开裂的样子。 “〓,物体破裂的声音。“擘”,分开。 [18]平畴:开阔的田野。 [19]荡潏(yù):荡漾涌流。 [20]天施:天然造成。 [21]毘(pí)陵:古郡名,治所在今镇江市东丹徒,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三市,武进、江阴、丹阳等县地。震泽:古泽薮名,即今江苏太湖。 [22]厥高镵(chán)云:高插云霄。“厥”,那个。“镵”,刺入。 [23]水阴:指水气。薄:通“迫”,逼近。 [24]荡摩阖开:形容云的变幻,动荡相摩,一会儿聚合,一会儿散开。 [25]决眦(zì)穷睇(dì):睁大眼眶,极尽视力。“眦”,眼眶。“睇”,视,看。 [26]极驰:尽力驰骋,喻极为兴奋活动。 [27]拂水山庄旧址:在拂水岩下面,霸王鞭道旁边,今无遗迹。 [28]钱牧斋:名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明万历中进士,授编修,天启年间因东林党事件被罢官。崇祯初重新被起用,官礼部侍郎,后在与温体仁等人的争权斗争中革职。清世祖福临顺治三年,又为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但到顺治五年又因坐罪而被解职放归,从此以著述自娱,十年后去世。其诗文为世所称。 [29]“钱氏”句:意谓钱谦益为常熟人,家乡有此好居处,竟如此糊涂,不能隐居终生。言外即谓钱当年不该出仕而屡遭贬黜。“惘”,迷惘,迷糊。“藏”,藏身,谓隐居不仕。 [30]岩阿(ē):岩角。维摩寺:本名石屋维摩庵,宋隆兴元年创建。 [31]泰半:大半。 [32]少折:拐一点弯。 [33]云海:形容云阵密布。豁开:忽然开朗。 [34]杳(yǎo)若天外:意谓自己一下子好像跑到天外去了。 [35]三峰寺:又叫三峰清凉禅寺,创建于唐代以前。居虞山之第三峰,故名。唐代诗人常建《第三峰》诗有“西山第三顶,茅宇依双松”之句。 [36]剥脱拳秃:形容老松树皮剥落,枝干屈曲少叶。剥脱:树皮损坏脱落。拳秃:屈曲光秃。 [37]饷(xiǎng):用酒食款待人。 [38]日昃(zè):太阳开始偏西。 [39]安福寺:又叫“破山寺”、“破山兴福寺”,在虞山北岭,南朝萧齐时创建,梁大同三年改兴福寺,唐咸通九年改叫安福寺,因所在山崖断石裂而得“破山”之名。 [40]常建:唐开元间进士,大历中为盱眙(xū yí))尉,有诗一卷。常建诗:指《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迳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41]称建诗语:称赞常建诗句。 [42]木樨华:即桂花。“木樨”,即木犀,桂花的别称。 [43]言子:指孔子弟子言偃。言偃,字子游,当时吴国人,通古代典籍,做过鲁国的武城宰。言子墓在虞山北麓,乾元宫下,影娥川上,仲雍墓的左下方。仲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次子虞仲,又称吴仲。周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他和哥哥太伯一起逃到江南,太伯成为当地君长。太伯死后,由他继任君长,其后人建立了吴国。仲雍墓在虞山东麓。 [44]辛峰亭:在虞山辛峰上,初名“望湖”,后又更名“极目”、“达观”,始建于宋代。 [45]危仄:陡险难走。 [46]期:相约。翼日:第二天。 [47]复不果:谓又未能成行。 [48]趣:通“趋”,赴,往。吴门:即苏州。 [49]篷户:指舱口。 [50]返棹(zhào):即掉转船头。“棹”,指船。

求:初中语文 语文版 所有 古文、诗词曲(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名句翻译

还是下面的这个比较好,有赏析和解释。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原文_翻译及赏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写景咏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赏析二 首联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佛家经常把僧徒聚集的处所当做是丛林,所以这里所说的高林颇有称颂禅院的意思。在光照松林的景象中显露著礼赞佛宇之情。 颔联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可以想像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诗意的境界呀! 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空”二字给大自然赋予了某种特性,明媚的山间阳光使飞鸟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让人神清气爽。悦、空二字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欢悦,使·······空。这里的山光就是日光,自然中的日光照耀在山林里,小鸟到处乱飞,潭水本来就是清澈的。这些本来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作者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小小的细节,给山光和潭水赋予了某种特性,使它们能够让飞鸟欢悦,能够荡涤人们心目中的污垢,使人们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就使得这整幅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美丽。动静结合的境界让人啧啧称奇。 意境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动,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著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著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鉴赏二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树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小路,来到禅房,更是觉得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首联起居平平“清晨入古寺”简直如同平白说话,毫无诗意。但却简单地交待了时间地点。缓之又缓,平之又平,不是孤峰突起,也不是一泻千里,仿佛轻松愉悦地步入山 *** 上。继而“初日照高林”亦是不加粉饰的句子,却在眼前铺开了幅“山林晨景图”。树密,但不是密不透风;林高,但不是高不可及。密密匝匝的树林伴着初升的旭日,“初日”亮而微红,红又间黄,从树缝、树头间漏下道道光柱,袅娜著林间微微的雾气,氤氲著别样的轻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言一出足令人瞠目结舌、啧啧称赞。步出高林是一丛翠竹,翠杆碧叶下是仄仄的小径,竹影微摇,小径隐现,前路深幽,不可轻现。隐隐有一角挑檐露在花木深处,幽僻之所,非高僧不可得也!花木、禅房、曲径、竹林仿佛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既点题,又显意,无怪乎令人叹赏至今。 颈联两句对仗工整,比兴巧妙。一个“悦”字,高雅了“鸟性”,写活了“山光”。鸟竟犹人,可识、可赏、可悦这山光。一个“空”字,沉寂了“潭影”,澹定了“人心”。潭影幽暗而似空无一物,人心无所求无所欲,空空中而异常的满足。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著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楼殿无人春画长。燕子归来依旧忙。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济南中考文言文及翻译

1. 谁知道中考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呀~~~~~~ 2003——2004年中考文言文归纳 1——4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出题省份 2004年出题省份 〈为学〉 泉州P80 〈桃花源记〉 海淀P40、北京P65 〈爱莲说〉 维坊P13 〈公输〉 桂林P20、福州P52 〈三峡〉 益阳P25 吉林P31、南京P85 〈记承天寺夜游〉 广东P30、呼和浩特P76 〈五柳先生传〉 安徽P36、山西P62 维坊P17、河北P61、广州P66 〈孙权劝学〉 上海P41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南宁P50 广东P18、包头P21、安徽P39 〈核舟记〉 南昌P55 〈马说〉 厦门P77 福州P42 〈与朱元思书〉 南通P86 〈小石潭记〉 吉林P31 〈唐雎不辱使命〉 黄冈P77 第五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 广州P2、南京P4 济南P72 〈醉翁亭记〉 安徽P36、天津P44 哈尔滨P5、温州P61、长沙P75、南京P8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嘉兴P89 烟台P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庆P47 四川P33 〈岳阳楼记〉 辽宁P27、呼和浩特P76 海淀P3、长沙P75、大连P82 第六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鱼我所欲也》 桂林P80 《出师表》 镇江P18、上海P41、兰州P73、黑龙江P90、哈尔滨P92 四川P35、厦门P56、沈阳P70 《曹刿论战》 桂林P20、嘉兴P89 重庆P27、黑龙江P29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大连P57、济南P69 南昌P12、济宁P23、昆明P45 《送东阳马生序》 天门P83 佛山P55、广州P66 诗词鉴赏题 题目 2003年 2004年 《泊秦淮》 广州P3 〈渔家傲〉 桂林P21 《题破山寺后禅院》 河南P34 《破阵子》 天门P83 〈春望〉 四川P35、扬州P48 〈浣溪沙〉 广州P6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黄冈P7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桂林P81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 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 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复习中按照5天计划再进一步。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会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 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 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 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 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 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古诗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 2. 课外文言文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 (六)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 一牛且数万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七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文古诗的翻译

不知道你是哪里人 学的是什么版本

书韩干牧马图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宋代·苏轼《书韩干牧马图》 书韩干牧马图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咏物 , 写马述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山之下,汧水渭水之间,我可以想像出开元天宝那些年。 朝廷建立八坊养马,连秦川都觉得太狭隘,四十万匹骏马宾士,似阵阵云烟。 马儿毛色各异,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头似龙,颈似凤,有狞恶有俊妍。奇姿逸态,令人叹为观止,也有些劣性马,跳踉嘶叫,混杂其间。 绿眼睛的胡人以善养马出名,每年剪毛刷马,精心挑选,供给天子的御马监。 天子临池观马,左右侍从美女三千,红妆在日光的照耀下分外光鲜。 楼下的玉螭口中吐出不绝的寒水,马群在水波中奔跑溅起水花似箭。 画工们把笔舐满了颜料临摹,曹霸和弟子韩干的画技压倒群贤。 内厩的马多肉臀部肥圆,能在画肉时画出骨相,真是难上加难。 马匹戴着黄金羁白玉勒,马鞍子是罗绫绣成,它们遭到鞭打火烙已伤天全,怎比得韩干画上的马,神骏天然。 你看,一望无际的平沙上,细草蒙蒙似绵,马儿轻逸快捷,恐后争先。 这些马真该让王良挟着鞭子赶上青天,为什么要俯首拉车,留在人间? 创作背景 《乌台诗案》载,熙宁十年(1077)二月,苏轼经济南到了汴京开封。三月初三日,他的朋友王诜送唐韩干画马十二匹,共六轴,求苏轼为跋,作者于是作此诗。 赏析 题画马的诗,自从杜甫写了《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等名作后,数百年间,几成绝响,到了苏轼,才继武杜甫,作了此诗及《韩乾马十四匹》等优秀作品。 苏轼这首古风,题的是《牧马图》,起首便擒题,从韩干所处的时代及地点写起,说见了这幅图,仿佛见到了关中南山下、汧渭二水间开元、天宝年间养马的盛况。诗没有直接从图入手,故意示以迂回,便给人以突如其来的感觉。词句又有意长短参差,中间以排比,跳荡突兀。清方东树感叹说“如生龙活虎”,纪昀对这句式也很赞赏,说:“若第二句去一‘之"字作一句,神味便减。”古人论诗,认为贵在工于发端,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起手贵突兀。”并举王维“风劲角弓鸣”,杜甫“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参“送客飞鸟外”等篇,认为“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苏轼这首诗的开端也是如此,明明是题画,却对画不著一字,旁出奇兵,令人瞠目,为下吟咏铺设了广阔的余地。 由时间、地点,诗接着咏马,仍不写画而述实事。诗写道,唐玄宗时,设定八坊,养有四十万匹马,各种毛色的马都很齐全,而皇帝御厩中的马,气概更是不凡。从“八坊分屯”句至“往来蹙踏”句十二句,诗用绚丽的词藻,铺排马的神态毛色,使人应接不暇。在形容时又各有侧重,二句写颜色,二句写神态,二句写牧马人应题;余下数句,又旁及宫廷盛况,带写到马,才思横溢,喷薄而出。在句格上富有变化,写毛色的句子,《御选唐宋诗醇》指出是本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诗“鸦鸱雕鹰雉鹄”句,清王士禛又提出是学《急就篇》句法,“由其气大,故不见其累重之迹”。这首诗全篇学杜甫,插入这两句学韩愈的诗,便在雄浑肆荡中带有了奇崛生新、硬语盘空之态。 诗写到这里,已经神旺气足,把唐玄宗时有关养马的事作了详尽的介绍,以下才开始入题,但仍用“众工舐笔和朱铅”作衬,引入绘画;接句写到了韩乾,但前四字“先生曹霸”还是衬,真正入题只有“弟子韩”三字而已。能在大段描写后入题,已打破了题画诗的常规;入题后仍然不急于着题,更属不易。出人意料的是,诗在匆匆轻点题后,忽然又远荡开去,转写画马之难。诗说天子马厩中的马肥而多肉,不易表现骨相,韩干却能“肉中画骨”,更见工力。同时,又用厩马装饰华美、加鞍著辔、烙上火印,失却马的神韵作反衬,正式赞叹韩干所画“近自然”,笔力奇横。诗中真正花在写画上的只有这几句,因为衬跌得很足,所以表现得十分饱满,回观前面大段描写,又似乎句句写的是画面。因此,下文便立即进入收煞。收煞时,诗仍不肯平平,又别出一意,说画中马的神骏,应当与天马相并共提。这样一结,陡起波澜,被纪昀赞为:“到末又拖一意,变化不测。”诗的结句,又是苏轼借马陈述胸中的抱负,抒发不平。“不合作诗云‘王良挟矢飞上天,何必俯首求短辕",意以骐骥自比,讥讽执政大臣无能尽我之才,如王良之能驭者,何必折节干求进用也”(《乌台诗案》)。这意思,也与苏轼在同年所作《韩乾马十四匹》诗的结句“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相同。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先秦·佚名《椒聊》 椒聊 先秦 : 佚名 诗经 , 咏物写人有人独立空山,翠髯未觉霜颜老。新香秀粒,浓光绿浸,千年春小。布影参旗,障空云盖,沉沉秋晓。驷苍虬万里,笙吹凤女,骖飞乘、天风袅。般巧。霜斤不到。汉游仙、相从最早。皱鳞细雨,层阴藏月,朱弦古调。问讯东桥,故人南岭,倚天长啸。待凌霄谢了,山深岁晚,素心才表。——宋代·吴文英《水龙吟·赋张斗墅家古松五粒》 水龙吟·赋张斗墅家古松五粒 有人独立空山,翠髯未觉霜颜老。新香秀粒,浓光绿浸,千年春小。布影参旗,障空云盖,沉沉秋晓。驷苍虬万里,笙吹凤女,骖飞乘、天风袅。 般巧。霜斤不到。汉游仙、相从最早。皱鳞细雨,层阴藏月,朱弦古调。问讯东桥,故人南岭,倚天长啸。待凌霄谢了,山深岁晚,素心才表。 咏物 , 松树赞美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展开阅读全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写景咏物

英语翻译高手来,翻译好了加分

This video contains violence, gore, sex and nausea lenses, please their parents watch ~~~~~ if not, is none of my business, medical expenses out of your own

外国酒名及中文翻译,急求

whisky 威士忌brandy 白兰地highball 苏打威士忌whisky and soda 威士忌苏打wine 酒red wine 红葡萄酒white wine 白葡萄酒champagne 香槟酒vodka 伏特加酒cocktail 鸡尾酒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帮忙翻译一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①[初日]早上的太阳 ②[禅房]僧人的房舍 ③[磬]qìng 和尚念经时敲的乐器 译诗: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 沐浴着朝阳的辉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 忽见花木繁茂, 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 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 静得没有其他声响, 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 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雨过山村》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原文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前言《雨过山村》是由唐代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来表达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第四句通过对花的“闲”来反衬当地人的忙。全诗描绘了—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注释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妇姑:嫂嫂和小姑。相唤:互相呼唤。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中庭:庭院中间。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翻译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赏析诗人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了解人民疾苦。《雨过山村》这首诗写于王建游玩山村时所作,描绘了山村人民的生活。第一句中,“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第二句中,“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靠靠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活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中考语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 核舟记 爱莲说 答谢中书书 口技 桃花源记 出师表 隆中对 邹忌讽齐王纳谏 鱼我所欲也 孟子两章

“游虞山记”的译文急…急…急…十万火急,老师要我翻译。

翻译应该自己做,,这样才可以提升嘛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求翻译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万籁此都寂寞,只有钟磬的声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原文及翻译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翻译: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2、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朝代】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翻译: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