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二元一次方程,随堂练习题,怎么写

如何理解票据法的二元性

简单说来就是票据法1、在性质上是私法,但有公法色彩;2、是任意性规范,又含有强行性规范;3、是实体法,又有程序法规定;4、是国内法,又包含国际统一性

《送二元使安西》全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格局的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刘守英30年前,中国以农地制度改革拉开了整个改革的序幕。那场改革带给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革,带来农民命运的改变,经历史证明是受到农民的拥护的。目前,土地问题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土地制度引发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主要原因,全社会对土地改革的呼声高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目标是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中心工作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整个文件的重点和亮点是消除土地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一的一元化土地市场。一、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格局的形成与强化为什么全社会对整个土地制度改革的呼声这么高?我觉得核心原因是土地制度、土地市场、土地法律体系的二元格局,在过去的30年里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强化。(一)农地制度朝强化农户权利物权化的方向发展1.不断强调和强化农户使用权主体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几个党的1号文件一直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不断强化和强调农户的使用权主体地位,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几个党的1号文件,使家庭承包制成为基本的经营制度。2000年以后的几个1号文件,通过实现承包地面积、地块的真正到户,落实农户对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何谓“充分”?就是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益”。这意味着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产权保护。2.延长土地承包期,稳定农民对土地的预期从1984年党的1号文件确定15年的承包期,1993年的11号文件延长到30年,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长期”改为“长久”,我的理解就是从一种有限期的土地承包制度,到一种不再有限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长久化。这一字之改,意义深远。政策制定者不是考虑承包期快到了是否要编个更长的期限来稳定承包关系,地方政府也不可能借承包期限来折腾农民,更主要是,有利于真正稳定农民对土地的长期预期。3.明确农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并提倡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发布前后,几乎所有媒体的报道重点都放在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上,我觉得这是对过去政策的不了解,甚至是误读。实际上,从1984年的1号文件就开始允许承包地的自愿转包到2001年11号文件提出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原则,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这方面更加完善,主要是明确形成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规范。(二)农地非农用朝地方政府土地利益最大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农地制度朝强化农户权利物权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农地的非农化及建设用地制度方面却在朝地方政府土地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1)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形成农地非农化的政府垄断。其制度安排及保障机制是:对农地转用的指令性计划和严格转用审批;将征地变为农地转成建设用地的唯一方式;对农民土地的补偿按原用途的倍数补偿。(2)国有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地方政府提供牟利空间。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到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实现经营性用地的“招拍挂”,形成政府成为土地出让收入的主要获得者的局面。农地的政策和法律制度越来越朝着强化产权保护和农地市场化的方向演进,农地非农化的政策形成政府高度垄断和全面管制的计划经济政策。造成的结果是:同样一块土地,仅仅由于农地和非农用地的用途不同,其所蕴含的权益完全不同,其运作的规则也完全两样;农民基本被排除在农地非农化的进程之外,或者说对农地非农使用的决策权受到很大的限制,收益权也无法得到保障。二、二元土地制度与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一)政府以土地启动的工业化城市化以上这套土地制度,对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基本是靠快速的工业化和高速的城市化两大引擎拉动,而这两大引擎的背后,土地是发动机。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府以创办园区来推动工业化,以规划控制和区划调整来推进城市化。第二,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主要通过征用获得,因而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变为国有土地,农民在得到土地原有用途一定倍数的补偿之后,进入城市就业大军。第三,地方政府成为土地国有的实际代表,土地收益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或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来源。这一套模式推进了快速的城市化,使土地收入成为地方政府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来源,也保证了我们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它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它的可持续性也面临着很大挑战,更要命的是,它使整个经济运行带来很大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土地的计划管理和非市场配置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土地大量浪费;另一方面是高速经济发展地区由于土地的计划指标管理对经济发展造成制约。第二,地方政府的财政和基础设施投资,高度依赖于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政府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大。从我们最近调研的情况来看,这种风险可能比2003年土地宏观调控的时候还要严重。地方政府以土地抵押贷款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造成政府巨额负债。这个负债的程度和涉及的面已经从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延伸到乡镇一级的小城镇。第三,征地补偿的低价和土地出让的高价,加上政府的任期制,导致多征多卖土地,造成土地利用不集约和未来政府土地收入枯竭。第四,土地供应的独家垄断形成以地寻租和以地设租,成为腐败的制度性根源,也造成土地囤积和土地投机。第五,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受到侵犯。农民不仅对低价补偿不满,以社保换土地也给将来社会带来很大问题。(二)农民以集体土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事实上,在过去30年,除了国家主导的以土地启动的城市化以外,实际上在各发达地区尤其像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及大城市郊区,我们一直有另外一条路径,就是农民以集体土地自主参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集体以土地和厂房出租等方式通过土地的租金分享土地级差收益。第二,农村集体的宅基地的商品化和资本化、集体宅基地改造、农民房屋的出租成为农民和集体组织的重要收入来源。第三,保留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和城市进程。这一套模式,即农民自主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实际上实现了农民集体、企业和地方政府三赢。从实地调查来看,整个珠三角地区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际上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之前。当时将近一半的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这对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整个长三角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以前大量乡镇企业的发展,使集体土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在乡镇企业转制以后,大量的集体建设用地实行企业只转资产不转土地,这里的农民也和长三角地区一样,通过土地的租金来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三)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地方探索除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以外,我们看到,这些年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地方探索实际上一直没有停过,这里有国土资源部的试点,也有地方的自主创新。主要有三种模式:(1)留用地进入非农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背景是在国家低价征收制度下,大片的土地主要通过征地转向非农建设用地,但是由于征地带来了和农民利益的冲突。地方政府为了缓和这种矛盾,给地方留取一定的比例,如整个村庄在全面征收以后保留15%~25%的留用地,或者保留集体所有权,或者转为国有以后留给集体长期使用,也就是说大面的通过征收,小面的保留给农民长期使用,来参与城市化的进程。这个效果现在看来是比较明显的,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在大面征地下农民失地失业的情况,有一小部分土地参与工业化进程以后,集体经济的收入有所保障,农民的分红有所保障。(2)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这里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已有的乡镇集体企业在转制以后,这些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第二种方式是近几年由于工业的集中,原来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既有乡镇企业用地,也有村庄的公共用地,包括村庄的办公场所、闲置的边角用地,在形成工业集中区后,这些地区通过异地的置换和土地的整理,形成存量的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从效果来看,最明显的是促进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一个村庄节约差不多70%的土地可以腾出来做建设用地。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设用地供求的矛盾。但是,在操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输出建设用地的地方,在指标置换后,它的发展权可能会遇到问题。输入地区是工业化集中区,但输出地区在土地置换为耕地以后,这些地方未来的发展权和用地指标的价值没有体现。二是耕地的“占补平衡”是否真正到位还存在疑问。整理出来的土地是否复垦为耕地,这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3)宅基地进入市场。表现为城市近郊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集体宅基地和农民的房屋价值急速提高,农民自发或者集体组织对宅基地进行开发改造以获取土地价值的级差收益,参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这里有几种做法:一是农民自发进行房屋出租;二是村集体经过旧村改造后将土地进行商业和房地产开发用途;三是由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介入。其效果是使农民和集体收入大大增加。但它也面临如下问题:一是法律和政策的障碍;二是农民宅基地权利的保护成为一个问题。现在各地进行宅基地改造的基本做法是将农民的旧房腾成两到三套房屋,那么,节约出来的宅基地的权益到底属于原有的农民集体,还是属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也就是说,对于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它的开发收益农民是否有份?现在各地的做法和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农民在整个旧村改造和宅基地的腾挪过程中,只兑现了农民的房屋权益。这样的话,农民整个宅基地的财产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进入灰色领域各地的探索和已有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经验,尽管开辟出了另外一条道路,即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参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道路,但是,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在进入灰色领域。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劳动力释放,我们鼓励农民利用集体土地来创办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土地进入集体建设用地的通道一直是开放的。一直到198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际上还是三个通道:一是农民用集体土地进行住宅建设、企业建设、公益建设;二是保留全民所有制企业、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允许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投资举办联营企业,使用集体土地,并明确可以按照国家建设土地的要求实行土地征用,也可以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协议将土地的使用权参与开发;三是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在经过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但是,199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就对集体建设用地采取了关闭市场的态度,包括集体土地必须先征为国家土地才能作为建设用地,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兴办联营企业,其土地股份不得转让。1998年修订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将老法里的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原来的两块合成一块,对非农集体建设用地的口子开始大大缩紧,把农民使用集体土地做非农建设的口子变成了“除外”,保留做乡镇企业、做住宅这一块,但是明确提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转用、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到了1999年,《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国办发〔1999〕39号)规定,农村居民点要严格控制规模和范围,新建房屋要按照规划审批用地,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用地范围要严格限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设住宅。《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出台许多对土地进行严格管理的措施,但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探索已经开始开口子了。2004年28号文件是鼓励农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提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但是文件后面加了一句“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及建设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2006年31号文件保留了符合规划并严格限定在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流转这一条规定。从整个趋势来看,地方在进行大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探索,我们整个法律和政策实际上对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轨道,基本上是从最初的敞开,到整个政策进行严管,到后期开始把整个集体建设用地纳入规范这样一个过程。(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格局提供制度空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格局提供制度空间,成为这个文件在土地方面的最大亮点和突破点。1.明确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这一条对于农民以土地权益合法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具有革命性意义,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提供了通道。2.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这意味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需要只有征用转为国有才能进入非农用地市场,打破了以所有制性质屏蔽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制度障碍,为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政策空间。只要符合规划,集体建设用地也可以与国有建设用地以一样的方式进入市场,实现了两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建设用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权益。3.征地制度改革在已有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的同时,又提出新的改革举措《决定》明确提出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这就为缩小征地范围,真正实现按公益性目的征地提供了前提;提出了对失地农民权益补偿原则,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按照同地同价原则,以及及时足额对农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这意味着下一步征地制度改革将迈出重要一步,即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从现行的按农业用途的产值补偿,转向按权益补偿。《决定》也提出了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转向包括就业、住房、社保等全面保障。三、政策建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我们下一步土地制度的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格局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接下来主要讨论怎样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一些具体的改革举措和法律修改建议。(一)关于征地制度改革1.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着眼点应该防止建设用地国有化趋势征地制度改革的根本是改变政府垄断土地转用市场局面,保持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的长期并存,在法律修改未出台之前,首先要遏制农地变为建设用地过程中的国有化倾向,防止各类城市的版图迅速扩大,并向农村腹地推进。防止通过城中村改造,大面积的村改区、镇改街、县改区和城市区化调整,扩大政府控制的国有用地版图。2.制订公共利益征地的目录明确规定盈利性目的的用地不得征地。征地必须坚持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原则,改变目前只要是经济建设用地就实行征地的做法。为了阻断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在法律上难以准确界定为由,任意扩大征地范围,我们建议出台政策明文规定,只要是明确为了盈利性为目的的征地,即可判为非公共利益用地;这类用地不得通过征收获得,并列出不属于公共利益的名目,作为国土监察的基本依据。3.严格规定建设用地中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划拨土地的比例鉴于目前行政划拨的用途过于宽泛,占地过多,浪费土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对建设用地中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划拨用地的比例作出严格规定,清理一些以公共利益目的划拨土地,实际上是进行盈利性为目的的用地。4.进行某些类公共目的用地按市场价格赔偿的试点(二)制订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政策法规,出台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1.出台国家法规,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出租出让转让或抵押集体建设用地的试验和地方探索已经进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地方出台了地方性规章和法规。我们建议尽快出台国家法规,在用途管制和符合规划条件下,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的出租、出让、转让或者抵押。2.稳妥建立集体建设用地的交易市场允许省内地区之间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形成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平台。3.出台鼓励地方进行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使用政策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建设的,只需办理用途审批手续,不再占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我们在各地的调研中发现,尽管我们呼吁节约集约用地多年,但效果不明显。我们觉得,政策的思路应该是提出对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鼓励性办法,而现状是,一边很轻易地占地征地,而另一边节约集约上的成本很高,不合算。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在征地制度上加大政府征地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为节约集约用地提出鼓励性的政策。这里的关键就是对建设用地指标应该有一个鼓励性政策。4.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相同的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包括协议出让和“招拍挂”出让方式5.对合法进入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土地、物业,应该颁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和物业权证(三)针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关于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通道的政策,研究和出台农民集体建设用地参与非农建设政策1.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征收农民集体的土地时,建议给被征地的村按一定比例预留部分建设用地这部分预留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建造标准厂房、铺面等出租,租金收入以股份形式在村民中分配。对于影响城市规划的留用地可以采取“招拍挂”办法出让,但土地的净收入主要返给村集体。这个建议各地都在做,但是按《决定》,对城镇规划范围以内的这些建设用地,我感觉规划外有一个口子,但是规划内的建设用地是否都要变成国有?如果都要变成国有,就我们目前的现状来看,实际上农民更接受的办法是即便征收,但仍然预留一部分比例的土地给农民参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可能更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建议,国土部门应该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就留用地的比例、使用办法和收益分配原则作出具体规定。2.对于城市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长期由农民使用、受益,也可以转为国有,但农民长期使用在城市规划以内,实际上我们现在有大量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这一块如果硬性地转为国有,将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我们建议这一块应该按文件的精神,以规划为准则,而不是按所有制将这一块的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3.对于城市建设范围外的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的,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应该分配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指标给农民集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尽管提出来规划范围外农民可以参与非农建设,但面临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建设用地指标的紧缺,大多数中西部省份的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基本上是省会城市占30%~40%,而重点发展的大中城市差不多另外占40%。这就是说,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会占掉一个省的建设用地指标的将近70%,留给中小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是极其少的。我们调查发现有些地方也就是几百亩。这样对于落实中央关于城市建设规划范围外的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非常不利,如果没有整个建设用地指标的省内比例的重新调整,这个政策可能也会落空。4.要分类处理历史形成的集体建设用地遗留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集体建设用地的无证和灰色使用的问题是由历史形成的。这里有1986年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之前的,有新老法之间的,也有1998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后的。所以不同阶段进入建设用地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实际上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们建议对新法之前进入集体建设用地采取正视历史的办法对它给予认同,但是对于新法以后的明显是非法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应该是依法处理。(四)完善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尽快出台宅基地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决定》提出来的方向,总体来讲,首先是用益物权管理,落脚点在农民的宅基地权益上。另外对建设用地整理方面提出优先保障集体建设用地,这样意味着集体建设用地的整理要防止国有化倾向。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可能包括以下政策:(1)分区域改革宅基地的福利分配制度。在传统农区仍然实行以各省制订的宅基地福利分配制度,在大中城市郊区及东部沿海土地非农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试行取消宅基地福利分配制度,对于仍保留农民身份的家庭可以宅基地有偿使用方式配置宅基地。(2)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属企业通过宅基地的商品化进行旧村改造,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条件下,将节约出来的宅基地以自用、厂房出租、土地出租方式集约利用。从我们对大城市郊区的调研来看,大量宅基地整理出来的土地继续作为厂房等工业化使用已经不经济,农民更希望这些土地进入城市的住宅使用。对于这一点应该持谨慎态度,但是应该也要给予一个口子,方便它的开发。对于宅基地所产生的土地租金、物业收入和房屋销售收入,要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主要归村农民集体所有。在探索的前提下,在权益清楚的情况下,应该向在宅基地上建设的物业和房产,参照国有土地上物业和房产颁发不动产权证,允许宅基地上的物业和房产可出租,可出让,可抵押。(五)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地产市场建设试点在都市城郊地区,适应现阶段已经出现的城市工业就业和人口向外离心扩张的趋势,允许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上进行一定比例的房屋建设,并对外出租出售,鼓励在城郊集体建设用地上盖农民公寓,解决外来人口居住问题。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住房建设准入制度,对合规的房产要颁发集体房屋权证。(六)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级差收益分配办法明确农民集体是土地级差收益的主要获得者,允许农民集体有权获得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出租、出让后的级差收益,允许企业与农民集体合股合作开发集体建设用地,但企业只获取物业和房产投资的销售利润,保留一定比例的物业或房产给农民集体,以出租方式永久获得一笔收入,解决村庄公共投资和村民福利问题。(七)制订集体建设用地级差收益管理办法,保障农民权益集体的土地收益应该主要由集体经济组织获得,这一块的主要收入应该以股份的形式分配给村内的集体组织成员。(八)试行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土地税在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以后,政府不再征收农民集体土地,但是政府获取土地收益的方式,我们建议应该是开征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税的方式,通过税收的方式来分享集体建设级差收益。

二元二次方程组求根公式

二元二次方程组没有求根公式。根据实际情况,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组,然后求解。

什么叫二元教育制度

二元制是给毕业后的在职人员能边工作边提升学历,并且毕业后可以拿到全日制大专的文凭的。现在很多企业公司都会要求员工是要有全日制文凭的。

什么是二元化合物?

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叫做二元化合物。

二元一次方程?

2个方程,2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

佛教中的二元对立

二元更广泛是指心物,及人我二元,破了我执及心物执念就到了初境了。

商品的二元属性包括什么?

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扩展资料:价值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元函数可微的条件是什么?

其他答案全部都是错误的!!!在高等数学第六版下册中有明确解释二元函数z=f(x,y)在点(x0,y0)可微分的必要条件:(在书的P71中)如果函数z=f(x,y)在点(x0,y0)可微分,则该函数在点(x",y")的偏导数f"x(x0,y0)和f"y(x0,y0)必定存在,且函数z=f(x,y)在点(x0,y0)的全微分为dz=f"x(x0,y0)△x+f"y(x0,y0)△y.二元函数z=f(x,y)再点(x0,y0)可微分的充分条件:(在书的P72中)如果函数z=f(x,y)的偏导数f"x和f"y在点(x0,y0)连续,则函数在该点可微分。用户“全是吃的啊”撰写答案中的充分必要条件完全错误!!!简而言之:偏导数连续是函数可微分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元函数是什么意思,怎么图像

z=x^2+y^2是一个二元函数,它的图像如下:z=x的图形如下:两者围成的平面,可以想象出来,就是将z=x^2+y^2的图像,在空间上斜切,切面是z=x。围成图形的计算:两张曲面的交线方程应该是由z=x^2+y^2与z=x联立构成的方程组,在这个方程组里消去z后得到的方程,就是过交线且母线平行于z轴的柱面。在上述方程组中消去z得到的是圆柱面(x-1/2)^2+y^2=1/4,它在xoy面上的投影曲线是以(1/2, 0)为圆心、半径为1/2的圆周。扩展资料:二元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连续性f为定义在点集D上的二元函数.P0为D中的一点.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相应的正数δ,只要P在P0的δ临域和D的交集内,就有|f(P0)-f(P)|<ε,则称f关于集合D在点P0处连续.若f在D上任何点都连续,则称f是D上的连续函数.2、一致连续性对于任意给定的ε>0,存在某一个正数δ,对于D上任意一点P0,只要P在P0的δ邻域与D的交集内,就有|f(P0)-f(P)|<ε,则称f关于集合D一致连续.一致连续比连续的条件要苛刻很多.3、可微性设函数z=f(x,y)在点P0(x0,y0)的某邻域内有定义,对这个邻域中的点P(x,y)=(x0+△x,y0+△y),若函数f在P0点处的增量△z可表示为:△z=f(x0+△x,y+△y)-f(x0,y0)=A△x+B△y+o(ρ),其中A,B是仅与P0有关的常数,ρ=〔(△x)^2+(△y)^2〕^0.5.o(ρ)是较ρ高阶无穷小量,即当ρ趋于零是o(ρ)/ρ趋于零.则称f在P0点可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元函数

什么是二元制

你的提问是否是我国的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我国的二元制经济结构起源于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城市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农村及城市郊区的土地为集体所有,城市和农村的经营、住房、保障都处于不同的体系,造成生活成本、房价在农村和城市有很大的区别,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处于完全不同的模式,因此形成了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

什么是二元二次方程呢?

二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二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般用代入法求解,即将方程组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用含有 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二元二次方程中,从而化“二元”为“一元”,如此便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求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即通过“降次”、“消元”,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于这类方程组形式庞杂,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因而在解这类方程组时,要认真分析题中各个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较恰当的方法。

二元运算和一元运算是什么意思?

两个变量一个变量

什么是二元对立的思维

二元论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所含未知数的 项的次数都是1的 方程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把两个含有 相同未知数的一次方程联合在一起, 那么这两个方程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 次方程组。

浅谈二元方法

二元的世界有哪些?好与坏,得与失,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忠与奸,非黑即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同类与异类)…… 我一直生活在这样二元的世界里,却未曾对他有过多理解。二元世界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世界,它是由二元方法构建出来的。 二元方法是人们用来观察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什么是二元?我暂且还解释不清。目前能给出的参考是,在二元的世界里,只能二选一。二元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一个相对概念。 二元的方法是将事物一分为二,来进行看待。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方便理解事物并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既然说,二元方法论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那么具体怎么指导的? 好与坏。这是用来区分人的。做好事就是好人,做坏事就是坏人。我们区分好人,坏人干嘛?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也是会分工合作的动物。大家共同为生活而各自分工做事,而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心,偷偷干损大家而利自己的事情。大家发现了,就想办法把人纠出来并加以惩罚。可是这样的事情还是会有人犯?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凡是被发现干这种损大家利自己事情的人,把他的行为定义为做坏事,把他定义为坏人,大家都会远离他,排斥他,防备他,这样“做坏事”的代价就得很高,从而达到极大程度上的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那么为什么要区分出坏人?为了大家的利益不受到损失,而将做坏事的人打上标签。 那么为什么要区分出好人?期待你的解读。大致的思路是解决生活中利益上的问题。 ………… 还有很多未曾解读,未完待续。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是哪二元,什么叫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中的二元是指君主和议会。 2.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君主任命内阁,内阁对君主负责,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权,而议会则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 3. 二元君主制是封建国家在效仿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形成的过渡性政体形式。 4.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简称二元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和帝国统治者妥协的结果。 5.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共同组成了“君主立宪制”。 6.本质上仍属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框架。

什么叫二元二次方程?

问题一: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元是什么意思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ax+by+c=0)有三个必要条件: 为整式方程; 2.含有两个未知数(即“二元”,如方程中的x、y); 3.所有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即“一次”)。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二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其一般式为:ax2+bxy+cy2+dx+ey+f=0。 (a、b、c、d、e、f都是常数,且a、b、c中至少有一个不是零;当b为零时,a与d以及c与e分别不全为零;当a=0时,c、e至少一项不等于零,当c=0,时,a、d至少一项不为零)。 问题二: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元是什么意思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ax+by+c=0)有三个必要条件: 为整式方程; 2.含有两个未知数(即“二元”,如方程中的x、y); 3.所有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即“一次”)。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二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其一般式为:ax2+bxy+cy2+dx+ey+f=0。 (a、b、c、d、e、f都是常数,且a、b、c中至少有一个不是零;当b为零时,a与d以及c与e分别不全为零;当a=0时,c、e至少一项不等于零,当c=0,时,a、d至少一项不为零)。 问题三:什么叫二元二次方程式 二元:有两个未知数 二次:未知数的最高次是二次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怎么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问题一:二元二次方程组怎么解 代入法:把一个式子中的x用y表示出来(或把y用x表示出来),然后再将x(y)带入另一个式中,使它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法:观察x、y的系数,将式子看成整体,先选择一个整体乘除,在将两个式子对应相加减,消掉其中一个元,变成一元一次方程。 对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通常先消去其中一个平方项,再用代入消元法得到一个4次方程,用求根公式解得其4个根,从而得到最多4组解。比如:a1x^2+b1xy+c1y^2+d1x+e1y+f1=0 1) a2x^2+b2xy+c2y^2+d2x+e2y+f2=0 2) 将1)*c2-2)*c1, 消去 y^2,得: Ax^2+Bxy+Dx+Ey+F=0 即得: y=-(Ax^2+Dx+F)/(Bx+E) 3) 将3)式代入1),去分母,得到一个关于x的4次方程,可用费拉里求根公式解得其4个根x。从而代入3)式可得y。 例题 wenku.baidu/...c 这个文档里面说得还蛮清楚的 问题二:二元二次方程组怎么解 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即通过“降次”、“消元”,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于这类方程组形式庞杂,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因而在解这类方程组时,要认真分析题中各个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较恰当的方法。 (1)有两组相等的实数解。 (2)有两组不相等的实数解; (3)没有实数解。解:将②代入①,整理得二次方程③的判别式 (4)当a2时,方程③没有实数根,因而原方程没有实数解。 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代入消元法 (1)概念:将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选取一个系数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②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在代入时,要注意不能代入原方程,只能代入另一个没有变形的方程中,以达到消元的目的.);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①中变形后的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⑥最后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 例题: {x-y=3 ① {3x-8y=4② 由①得x=y+3③ ③代入②得 3(y+3)-8y=4 y=1 所以x=4 则: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x=4 {y=14.加减消元法 (1)概念: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2)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原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等或相反数的形式; ②再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变形后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定要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切忌只乘以一边,然后若未知数系数相等则用减法,若未知数系数互为相反数,则用加法);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⑥最后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 如: {5x+3y=9① {10x+5y=12② 把①扩大2倍得到③ {10x+6y=18 ③-②得: 10x+6y-(10x+5y)=18-12 y=6 再把y=带入①.②或③中 解之得:{x=-9/5 {y=6 望采纳谢谢...>> 问题三:二元二次方程组怎么解? 用代入消元法,先假定x1是常数,用其中一个方程解出x2(结果含x1),再将该结果代入另一个方程,那就只剩下x1了 问题四:二元二次方程组怎么解 二元二次方程组怎么解 请稍等一会儿,刷新一下,

二元函数,初等函数等等概念是什么?

二元函数:设D是二维空间R2={(x,y)|x,y∈R}的一个非空子集,称映射f:D→R为定义在D上的二元函数,通常记为z=f(x,y),(x,y)∈D或z=f(P),P∈D,其中点集D称为该函数的定义域,x、y称为自变量,z称为因变量。初等函数:由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与常数经过有限次的有理运算,例如加、减、乘、除、有理数次乘方、有理数次开方等以及有限次函数复合所产生,并且能用一个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复变三角函数:例如将y=sinx和y=cosx中变量x换为复变量z,则得到复变三角函数w=sinz和w=cosz,它们是整函数。tanz=sinz/cosz,cotz=cosz/sinz等是z的亚纯函数,它们具有实三角函数的很多类似性质:周期性、微商性质、三角恒等式等。但|sinz|≤1,|cosz|≤1不是对任何z都成立。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密切联系,因此应用时很方便。sinz的单叶性区域将Gk单叶并共形地映为全平面上除去实轴上线段[-1,1]和负虚轴后得到的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实数对(x,y),所有这样的有序实数对(x,y)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有序实数对,而点的坐标也是有序实数对,因此,有序实数对就可以看成是平面内点的坐标,进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就可以看成是直角坐标系内的点构成的集合

二元一次函数图像怎么画

确定开口方向算出顶点算出与x轴、y轴的交点用平滑曲线,把这三、四个点连起来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那应当有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相消就可以求出接过来!比如A+B=3 ;A+2B=5相消就可以解得A=1;B=2

二元函数在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是二重积分存在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

必要条件,因为要使得积分存在,还要当各个子域的直径最大值趋近于零

二元乘法公式

二元乘法公式aX^2+bX+C=0﹙a≠0﹚。2元乘2元等于4元。这是一个小学数学学科中单数乘法的命题,2元乘2元实际上是2个2元。

二元一次方程怎么解???

1,概念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等号两边的代数式是否是整式;②在方程中“元”是指未知数,‘二元"是指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实际上是指方程中最高次项的次数为1,在此可与多项式的次数进行比较理解,切不可理解为两个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2,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相等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且每一个解都是指一对数值,而不是指单独的一个未知数的值;②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是指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反过来,如果一组数值能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那么这一组数值就是方程的解;③在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通常的做法是用一个未知数把另一个未知数表示出来,然后给定这个未知数一个值,相应地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样可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注意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应注意:①方程组各方程中,相同的字母必须代表同一数量,否则不能将两个方程合在一起。②怎样检验一组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常用的方法如下:将这组数值分别代入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只有当这组数值满足其中的所有方程时,才能说这组数值是此方程组的解,否则,如果这组数值不满足其中任一个方程,那么它就不是此方程组的解。3,常用解法代入消元法(1)概念:将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①选取一个系数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②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在代入时,要注意不能代入原方程,只能代入另一个没有变形的方程中,以达到消元的目的。);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①中变形后的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⑥最后检验(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例题:{x-y=3 ①{3x-8y=4②由①得x=y+3③③代入②得3(y+3)-8y=4y=1把y=1带入③得x=4则: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x=4y=1加减消元法(1)概念: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2)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①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原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等或相反数的形式;②再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变形后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定要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切忌只乘以一边,然后若未知数系数相等则用减法,若未知数系数互为相反数,则用加法);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⑥最后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如:把第一个方程称为①,第二个方程称为②①×2得到③10x+6y=18③-②得:10x+6y-(10x+5y)=18-12y=6再把y=6代入①.②或③中求出x的值解之得:x= -1.8y=6

二元二次方程是什么意思?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什么叫二元什么叫二次? 解析: 二元是指有两个未知数 二次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是二次

二元函数的极限怎么求

简单分析一下,答案如图所示

二元_的解释二元_的解释是什么

二元_的词语解释是:一种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二元_的词语解释是:一种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结构是:二(独体结构)元(上下结构)_(左右结构)。拼音是:èryuánlùn。二元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国语词典【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以两对立的概念诠释宇宙现象的说明方法。如柏拉图实有与非有说,亚里士多德形与质说,皆属二元论。词语翻译英语dualism,beliefthattheuniverseismadeoftwodifferentsubstance(e.g.mindandmatterorgoodandevil)法语Dualisme(philosophiedel"esprit)二、网络解释二元论二元论(一)认为多样性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彼此独立、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学说的典型形式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心物二元论”,即世界存在着两个实体,一个是只有广延而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另一个是只能思维而不具广延的“精神实体”,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和发展,谁也不影响和决定谁。(二)任何将宇宙或某种东西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观点。如古波斯摩尼教的善一恶二元论,柏拉图的理念—事物二元论,康德的本体—现象二元论,以及有些伦理学所认为的在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缩小差别的二元论。关于二元_的近义词一元论关于二元_的成语元恶大奸钩元提要元元本本割剥元元开国元老开国元勋元元之民返本还元元气淋漓关于二元_的词语元气淋漓一人元良开国元勋返本朝元元恶大奸通元识微钩元提要连中三元开国元老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二元_的详细信息

二元_的读音二元_的读音是什么

二元_的读音是:èryuánlùn。二元_的拼音是:èryuánlùn。结构是:二(独体结构)元(上下结构)_(左右结构)。二元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一种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二、国语词典以两对立的概念诠释宇宙现象的说明方法。如柏拉图实有与非有说,亚里士多德形与质说,皆属二元论。词语翻译英语dualism,beliefthattheuniverseismadeoftwodifferentsubstance(e.g.mindandmatterorgoodandevil)法语Dualisme(philosophiedel"esprit)三、网络解释二元论二元论(一)认为多样性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彼此独立、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学说的典型形式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心物二元论”,即世界存在着两个实体,一个是只有广延而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另一个是只能思维而不具广延的“精神实体”,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和发展,谁也不影响和决定谁。(二)任何将宇宙或某种东西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观点。如古波斯摩尼教的善一恶二元论,柏拉图的理念—事物二元论,康德的本体—现象二元论,以及有些伦理学所认为的在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缩小差别的二元论。关于二元_的近义词一元论关于二元_的成语元元之民割剥元元返本还元钩元提要开国元勋元元本本元恶大奸元气淋漓开国元老关于二元_的词语开国元老元气淋漓返本朝元通元识微元恶大奸连中三元一人元良开国元勋钩元提要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二元_的详细信息

什么是辽代的二元制呢?

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共享国209年。辽朝政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行二元制的治国方针,即按民族成分实行分治:在辽国境内,以汉制管理农耕民族(汉人),以胡制管理游牧民族(契丹族、奚族等)。契丹人辽朝鼎盛时期的疆域东起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外兴安岭,南达幽云十六州一带,包括今天的内外蒙古、东北三省及京津地区,总面积约489万平方公里,其中95%以上的领土处于长城关外,这里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传统势力范围,只有幽云十六州这一小块属于中原汉人的势力范围。所以无论从领土构造上还是从国家主导者上看,辽朝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游牧民族王朝。那么,它为什么要实行二元制呢?辽、北宋、西夏疆域图第一个原因是基于幽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幽云十六州是辽国境内唯一的汉人聚集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仅占辽朝领土的2%,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首先,它对辽朝来说经济价值巨大。幽云十六州地域虽小,却聚集了全国60%的人口,而且这里的生产模式以农耕为主,经济产值与抗灾害能力远高于大草原的游牧业,众多的人口及先进的生产方式意味着巨大的财富产出和赋税征收,所以幽云地区就成为辽朝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幽云十六州其次,它的军事价值也不容小觑。幽云地区本来是属于中原王朝的,它的北边是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越过这两条山脉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所以幽云成为中原王朝防御游牧铁骑南侵的天然屏障。但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争取辽朝的支持而把幽云十六州献给辽朝,从而使中原王朝失去了这一天然屏障,最深受其害的就是辽朝的宿敌北宋,因为辽朝人口稀少,经常进入北宋境内掠夺人口和财富,所以占领幽云地区意味着辽朝铁骑可以轻易入侵北宋。幽云十六州地形图幽云地区的另一军事价值在于马匹产出。在冷兵器时代,马是极其重要的战争资源,骑兵的地位就相当于二战的坦克及现在的飞机,中原王朝曾长期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处于下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战马。幽云地区是中原的重要产马地之一,另一处是河套地区,但被另一个游牧王朝西夏占领了,所以幽云对于北宋的军事重要性不言而喻。宋太宗数次北伐辽朝,目的就是要收复幽云地区。辽朝当然不会轻易让北宋收复,所以才实行二元制,以获取这一地区的汉人支持,好彻底控制之。骑兵是古代最强大的军事兵种第二个原因是基于辽朝国内的人口构成。辽朝虽然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游牧民族王朝,但实际上契丹人的人口占比并不高,辽朝高峰时总人口约900万,但契丹人只有150万左右,反而汉人才是第一人口大族,占比60%以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三个:第一点,辽朝国土绝大部分位于长城以北,这里环境恶劣,地广人稀,所以辽朝军队经常入侵中原掠夺人口以充实国力;第二点,唐朝末年中原战祸不断,边境汉民被迫逃亡到辽朝境内避难;第三点,也是最主要的,辽太宗时期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彻底改变了辽朝的人口结构,汉人一跃成为人口占绝对优势的民族。汉人的加入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有利于增强国力,所以辽朝统治者不得不重视汉人这一群体,实行二元制,就是为了笼络汉人。古代人口变动受战争影响深远二元制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当时境内的汉人一部分是战争俘虏来的,另一部分是主动从中原迁徙来的,他们地位低下,因受尽契丹贵族的压迫和奴役而反抗不断。阿保机不愧是明主,为了安抚这些汉人,专门建立“汉城”,把他们集中起来从事农业生产,并实行郡县制(汉制)治理,而契丹人及其他游牧民族仍用部落制治理,这就是二元制的雏形。辽朝汉人(壁画)到辽太宗时期,由于获得幽云十六州,于是进一步设立南面官和北面官的两院制。南面官管理汉人州县、租赋、军马等事务,官员由汉人或契丹贵族担任,采用科举的选拔方式;北面官管理游牧民族区域的行政事务,官员只能由契丹贵族担任,可以世袭。至此,辽国二元制完整成型。辽朝二元制在当时绝对是一种创举,它体现了契丹统治者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平等对待境内汉人,积极学习汉文化,这是后世蒙元畸形的民族等级制度和满清狭隘的剃发易服及文字狱无法比拟的。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既维护了辽朝的国家稳定和长期发展,也迎合了当时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至辽世宗时期,辽朝顺利由一个部落联盟转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数学:二元二次方程配方怎么配。

具体??

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什么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就是方程有一个未知数,这个未知数的最大指数为2二元二次方程就是方程有2个未知数,2个未知数中最少有一个未知数的最大指数为2

什么叫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四元合金

正确的说是几种主体元素组成合金的就叫几元合金。不一定要都是金属。 如硅铝合金属于含非金属的二元合金。再比如钢,就是碳和铁形成的二元合金。至于一些杂质,那并非主体元素,所以不用考虑。 不过工业上一般说的X元合金,通常指那些合金含量比较对等的情况下。像钢这样碳含量远少于铁成分的一般不这样叫。 铁镍合金(殷钢)则是典型的二元合金,当铁原子数目和镍原子数目之比为21:11的时候,就体现出零热膨胀能力。铁铬铝合金(做电热丝的)同其名,通常有3种主要合金元素WOOD易熔合金则有4种成分:铋铅锡镉WOOD合金加入铟之后形成的5元合金熔点更低。

二元函数全微分的问题

直接用格林公式即可

佛教有关二元对立的问题

龙树中观 。

农村二元制结构是什么意思啊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上都会存在。但相比较而言,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别明显。所谓二元经济结构,简而言之,不过是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的区分,即一个社会的经济和人口划分为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都进入了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发展到今天,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传统的农业部门经机械化之后也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社会上基本上已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而在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仍然极其鲜明的存在着。但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二元经济结构抽象一点讲,是一个社会分为现代和传统两大部分。现代部分无论是从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不同于传统部分。中国在1949年建国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社会和经济的二元结构仍然十分明显,属于现代部分的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少数,属于传统部分的人口仍占绝大多数,70%的人口仍然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50年前,中国的城市人口大约是总人口的10%,今天这一比例只提高了10几个百分点。从生产方式角度来说,目前我国城乡从业人员达7亿多,其中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劳动力大约有3.5亿人,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仍有3.5亿之多。在劳动力的比例中,仍然有将近5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中传统生产方式占多大比例。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农业产值已缩小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以占全国一半的3.5亿劳动力从事占国民生产总值15%的工作,可以看出这一领域劳动者的劳动收益是多么得少,农民的收入是多么得低。因此,尽管农业产值已经占国民经济的一小部分,但它实实在在地关系到9亿多人的命运,由此影响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正视目前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以及城乡关系已成为当今中国的头等大事

二元结构理论

二元结构理论的由来和发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代化理论家、区域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注重研究经济增长模式和现代化道路,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现代化道路。二元结构的概念和理论,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最初提出的二元结构,主要是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后来,研究的重点完全转向了二元经济结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70年代以后,二元结构研究延伸并且拓展到经济以外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扩大了的二元结构概念和理论脱颖而出,很快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 荷兰社会学家 J·伯克调查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在1953年出版了专著《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最早提出了二元结构的概念和理论。伯克认为,摆脱荷兰殖民统治的印度尼西亚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一方面,广大农村依然是工业革命以前的没有实现西方工业化的传统社会,农业部门主要依赖土地、使用劳动力生产;另一方面,为数不多的城市却是殖民主义输入以后逐步进行西方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工业部门主要依赖资本、使用机器和技术生产。在他看来,一个社会及其基本特征是由相互依存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共同决定的。当传统社会引进西方工业化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以往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由于同质性的破裂而呈现出二元性。现代城市社会和现代工业部门同传统农村社会和传统农业部门,在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些差别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个人效用函数以及人的行为准则的迥然不同。所以,在二元结构的社会中,社会矛盾的实质,在于工业社会及其现代性同农业社会及其传统性两种文化的冲突。 各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代化理论家、区域科学家,系统地丰富、深化、完善了二元结构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概念和理论。大体上构建了五大研究流派或理论模型,诸如工业化带动论、产业结构转变论、现代要素引入论、诱导技术变迁论、核心——边缘关系论等。 第一,工业化带动论。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德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和韦伯已经注意到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特征和变革。他们认为,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带动了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取代了自然化的自给自足,推动和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所以,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把农民转变为工人,也就同时发展了现代工业社会。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刘易斯,集中地研究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工业化带动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两大经济部门。一是工业发展的现代部门,一是维护生计的传统部门。两大部门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资本运用完全不同。现代部门使用再生产性资本,而传统部门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其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现代部门采用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而传统部门采用手工劳动。其三,生产规模完全不同。现代部门生产规模较大,而传统部门生产规模较小。其四,生产率完全不同。现代部门因为生产规模较大,又使用再生产性资本,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而传统部门因为生产规模较小,又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受到土地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其五,收入水平完全不同。现代部门生产率较高,因此收入水平较高,其中产出的一部分可以用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而传统部门生产率较低,因此收入水平较低,产出仅够维持生存。在刘易斯看来,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转移。现代部门扩张,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分享物质设施、传播现代思想和制度、相互贸易等途径,既使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又使传统部门获益并且得以改造更新而转化为现代部门,也使现代部门促成再生产性资本的进一步增长、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现代部门扩张为主,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互联互动并且循环往复,不仅推动和促进了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而且推动和促进了不发达经济转变为发达经济。 第二,产业结构转变论。 20世纪上半叶,不少经济学家觉察到,工业化过程既是整个社会结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又是社会经济结构从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的过程。他们进而发现,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取决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革新,也就是传统农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向现代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的转变和革新。 美国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顾问 H·钱纳里,凋查研究了101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变论。他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经济结构成功转变的基本内容就是传统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由于市场需要的变化,在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工业化过程中,发生资金投入、生产技术、资源配置的变化,从而转变为现代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转变的整个过程,经历逐步推进的三个阶段。在经济结构转变启动的第一阶段,由于人们最终需求中食物消费的需要最多和最大,整个社会主要依赖农业提供初级产品。就国际贸易的需要来说,也是这样,比较优势在初级产品的生产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收人的增加、生活的改善,总消费中食物消费份额下降的恩格尔定律显现出来。无论国内消费需要,还是国际贸易需要,都转向了工业制成品。现代城市工业应运兴起,传统农村农业处于发展缓慢乃至停滞的状态。在经济结构迅速转变的第二阶段,由于工业制成品市场需要的激励,资金、劳力等生产要素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迅速流向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现代生产技术也在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迅速发展起来。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不仅获得了资源重新配置的直接增长效应,而且获得了资源在整体经济中重新配置的总体再配置增长效应。在经济结构转变完成的第三阶段,传统农村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的改造和发展,现代农业部门从生产率低速增长部门转变为生产率增长速度较高部门,缩小了同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生产率差距。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一元经济结构,经济不发达状态转变为经济发达状态。在钱纳里看来,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转移和再配置,同发达国家相比是更加重要的增长因素。因为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市场需要和要素市场的变化幅度更大,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余地也就更大。 第三,现代要素引入论。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舒尔茨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及其现代生产要素的引人和配置,提出了现代要素引人论。他认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关键在于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增加农业阿"现代生产要素引人,并且合理地配置。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就是适合贫穷农村和落后农业的既有利又有效的现代农业科技。合理配置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就是农民不仅愿意接受和采用现代生产要素,而且必须懂得如何最好地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必须学习新的有用知识和新的有用技能。正是这种学习构成了作为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率提高的基础。所以,这种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质上是向农民的一种投资。增加人力资本的投人,促使农民通过教育、培训、健康、迁移、信息获得等方面的投资而形成驾驭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能力,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美国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贡献率仅为5%,物质资本的贡献率为20%,而人力资本、人的技能的贡献率为75%。美国农业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主要取决于农业人力资本的投人。不是土地和资金,而是人的能力和素质,才是决定贫穷和富裕、落后和发达的关键。在舒尔茨看来,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农村初等教育是非常有利的农业人力资本投资。从1929年到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约20%是与教育增长联系在一起的。在美国南部农村,追加初等教育投资10%,增加产出高达30%。这是因为教育的投人产出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长期性,长期投人而长期产出。二是广溢性,比增加物质资本存量更能加速经济增长,降低现代生产要素投入成本,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收入。一个得到并且精通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机械的科学知识的现代农民,即使在贫脊的土地上,也能生产出丰富的食物。

德国的“二元制”教育是怎样的?

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制造业强国的法宝,是德国“工匠精神”的源头,中国现在需要的就是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但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德语翻译人员正确解读德国双元制教材,因为中国近十几年的学历制教育,在学习和引进过程中困难重重,中国的孩子现在通过项目去德国接受本土的双元制教育

二元二次方程是什么意思?

解:二元二次方程是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方程中各项的最高次幂为2。一般解二元二次方程是把方程化为一元四次方程,然后再求解。

二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将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2、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3、因式分解法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4、消常数项法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5、两式相除法因为方程组中的左边不等于零,并且能整除第一个方程的左边,故两式相除,既不失根,又可达到降次的目的。

什么是二元函数啊,怎么理解,请讲的通俗一点

两个自变量。一个自变量,就是一元函数。中学学习的是一元函数,简称函数。是最简单的函数。高等数学里,有二元函数,z是x和y的函数。一般记为z=f(x,y).比如,我们要研究矩形的长a,宽b变化时,其面积S(a,b)=ab怎样变化.事实上,有n元函数。

二元方程式怎么解?

二元次方程怎么解 (1)代入消元法 例:解方程组:x+y=5① 6x+13y=89② 解:由①得   x=5-y③把③代入②,得 6(5-y)+13y=89 即 y=59/7 把y=59/7代入③,得x=5-59/7 即 x=-24/7 ∴ x=-24/7 y=59/7 为方程组的解 我们把这种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出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elimination by substitution),简称代入法。 (2)加减消元法 例:解方程组:x+y=9① x-y=5② 解:①+② 得 2x=14 即 x=7 把x=7代入①,得 7+y=9 解,得:y=2 ∴ x=7 y=2 为方程组的解 像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elimination by addition-subtraction),简称加减法。 二元方程怎样解,详细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吗?

请问“二元”一词如何解释?

二元指乡试和会试中的第一名 而三元 指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明代又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二元文化是什么意思

二元关系什么意思

二元关系的意思在数学上,二元关系用于讨论两个数学对象的联系。诸如算术中的「大于」及「等于」,几何学中的"相似",或集合论中的"为...之元素"或"为...之子集"。二元关系有时会简称关系,但一般而言关系不必是二元的。集合X与集合Y上的二元关系是R=(X,Y,G(R)),其中G(R),称为R的图,是笛卡儿积X×Y的子集。若 (x,y) ∈G(R) ,则称x是R-关系于y,并记作xRy或R(x,y)。否则称x与y无关系R。但经常地我们把关系与其图等同起来,即:若Ru2286X×Y,则R是一个关系。举例说明:有四件物件 {球,糖,车,枪} 及四个人 {甲,乙,丙,丁}。 若甲拥有球,乙拥有糖,及丁拥有车,即无人有枪及丙一无所有— 则二元关系"为...拥有"便是R=({球,糖,车,枪}, {甲,乙,丙,丁}, {(球,甲), (糖,乙), (车,丁)})。其中 R 的首项是物件的集合,次项是人的集合,而末项是由有序对(物件,主人)组成的集合。比如有序对(球,甲)∈G(R),所以我们可写作"球R甲",表示球为甲所拥有。不同的关系可以有相同的图。以下的关系 ({球,糖,车,枪}, {甲,乙,丁}, {(球,甲), (糖,乙), (车,丁)} 中人人皆是物主,所以与R不同,但两者有相同的图。话虽如此,我们很多时候索性把R定义为G(R), 而 "有序对 (x,y) ∈G(R)" 亦即是 "(x,y) ∈R"。二元关系可看作成二元函数,这种二元函数把输入元x∈X及y∈Y视为独立变量并求真伪值(即“有序对(x,y) 是或非二元关系中的一元”此一问题)。若X=Y,则称R为X上的关系。

二元人民币背面景色是哪

第五套没有发行两元面值的人民币。

二元函数是什么?

简单分析一下,答案如图所示

二元纸币的背面图案有哪些?

面值2元的人民币后面的图案如下1、第二套人民币2元背面国徽2、第三套人民币2元图案背面国徽和石油矿井3、第四套人民币2元图案背面南海南天一柱二元人民币,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二元的人民币纸币,共计有三套。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扩展资料:1955年3月1日公布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共10种,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957年12月1日又发行10元1种。第二套二元人民币正面图案为宝塔山,主色为深蓝、土黄、灰蓝。目前,我国发行五套人民币。其中,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中发行有2元人民币,均已经停止流通。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币2元纸币在市场上流通。2019年4月30日停止兑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元人民币

二元_的意思二元_的意思是什么

二元_的词语解释是:一种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二元_的词语解释是:一种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结构是:二(独体结构)元(上下结构)_(左右结构)。拼音是:èryuánlùn。二元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国语词典【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以两对立的概念诠释宇宙现象的说明方法。如柏拉图实有与非有说,亚里士多德形与质说,皆属二元论。词语翻译英语dualism,beliefthattheuniverseismadeoftwodifferentsubstance(e.g.mindandmatterorgoodandevil)法语Dualisme(philosophiedel"esprit)二、网络解释二元论二元论(一)认为多样性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彼此独立、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学说的典型形式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心物二元论”,即世界存在着两个实体,一个是只有广延而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另一个是只能思维而不具广延的“精神实体”,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和发展,谁也不影响和决定谁。(二)任何将宇宙或某种东西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观点。如古波斯摩尼教的善一恶二元论,柏拉图的理念—事物二元论,康德的本体—现象二元论,以及有些伦理学所认为的在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缩小差别的二元论。关于二元_的近义词一元论关于二元_的成语返本还元元恶大奸元气淋漓元元本本钩元提要割剥元元元元之民开国元老开国元勋关于二元_的词语开国元勋钩元提要元恶大奸连中三元开国元老返本朝元通元识微一人元良元气淋漓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二元_的详细信息

请问二元一次不等式的线性规划的图解法中阴影该如何确定?

A

二元光学的光学发展

随着近代光学和光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电子仪器及其元件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光学零件已经不仅仅是折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诸如微透镜阵列、全息透镜、衍射光学元件和梯度折射率透镜等新型光学元件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光电子仪器中,使光电子仪器及其零部件更加小型化、阵列化和集成化。微 光学元件是制造小型光电子系统的关键元件,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等优点,并且能够实现普通光学元件难以实现的微小、阵列、集成、成像和波面转换等 新功能。光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以来,光学已走过下几百年的漫长道路。60年代激光的出现,促进了光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但基于折反射原理 的传统光学元(器)件,如透镜、棱镜等人都是以机械的铣、磨、抛光等来制作的,不仅制造工艺复杂,而且元件尺寸大、重量大。在当前仪器走向光、机、电集成 的趋势中,它们已显得臃肿粗大极不匹配。研制小型、高效、阵列化光学元件已是光学界刻不容缓的任务。 80年代中期,美国MIT林肯实验室威尔得坎普(Veldkamp)领导的研究组在设计新型传感系统中,率先提出了“二元光学”的概念,他当时描述道:“ 现在光学有一个分支,它几乎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制作方式,这就是衍射光学,其光学元件的表面带有浮雕结构;由于使用了本来是制作集成电路的生产方法,所用的 掩模是二元的,且掩模用二元编码形式进行分层,故引出了二元光学的概念。”随后二元光学不仅作为一门技术,而且作为一门学科迅速地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青 睐,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二元光学的研究热潮。二元光学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上兴起研究热潮,并同时引起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极大兴趣及青睐。 微光学发展的两个主要分支是:(1)基于折射原理的梯度折射率光学,(2)基于衍射原理的二元光学。 8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领先科研项目处(DARPA)对MIT林肯实验室资助了名为“二元光学”的项目,其研究目标为:(1)发展一种基于微电子制作工艺的光学技术,用以节约资金和劳动力,获取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更多的自由度,并开发新的光学功能元件;(2)推动光电系统整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3)在美国工业界广泛应用衍射光学技术。 随着二元光学技术的发展,二元光学元件已广泛用于光学传感、光通信、光计算、数据存储、激光医学、娱乐消费以及其他特殊的系统中。也许可以说,它的 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人们采用二元光学技术来改进传统的折射光学元件,以提高它们的常规性能,并实现普通光学元件无法实现的特殊功能。这类元件主 要用于相差校正和消色差。通常是在球面折射透镜的一个面上刻蚀衍射图案,实现折/衍复合消像差和较宽波段上的消色差。如美国柏金-爱尔马 (Perkin-Elmer)公司成功地用于施密特(Schmidt)望远镜上消除球差;美国豪奈威尔(Honey-well)公司在远红外系统中,实现 了复消色差,它们还采用二元光学技术制作出小型光盘读写头。此外,二元光学元件能产生任意波面以实现许多特殊功能,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材料加工和表 面热处理中的光束整形元件、医疗仪器中的He-Ne激光聚焦校正器、光学并行处理系统中的光互连元件(等光强分束Dammann光栅)以及辐射聚焦器等。二元光学元件的第一代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国际上有50多家公司正利用混合型特殊功能元件设计新型光学系统。第二代,主要应用于微光学元件和微光学阵列。 80年代末,二元光学进入微光学领域,向微型化、阵列化发展,元件大小从十几个μm至1mm。用二元光学方法制作的高密度微透镜阵列的衍射效率很高,且可 实现衍射受限成像。另外,当刻蚀深度超过几个波长时,微透镜阵列表现出普通的折射元件特性,并具有独特的优点:阵列结构比较灵活,可以是矩阵、圆形或密排 六方形排列;能产生各种轮廓形状的透镜表面,如抛物面、椭圆面及合成表面等;阵列透镜的“死区”可降到零(即填充因子达到100%)。这类高质量的衍射或 折射微透镜阵列,在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光存储和激光束扫描等许多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比如二元微光学元件在多通道微型传感系统中可作为望远混合光学系 统、光束灵巧控制、多通道处理、探测器阵列和自适应光互连。第三代,即目前正在发展的一代,二元光学瞄准了多层或三维集成微光学,在成像和复杂的光互连中 进行光束变换和控制。多层微光学能够将光的变换、探测和处理集成在一体,构成一种多功能的集成化光电处理器,这一进展将使一种能按不同光强进行适应性调 整、探测出目标的运动并自动确定目标在背景中的位置的图像传感器成为可能。Veldkamp将这种新的二元光学技术与量子阱激光阵列或SEED器件、 CMOS模拟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无长突神经细胞电子装置(Amacronic)”的设想,它把焦平面结构和局域处理单元耦合在一起,以模仿视网 膜上无长突神经细胞的近距离探测,系统具有边缘增强、动态范围压缩和神经网络等功能。这一代微光学技术的典型应用是多层光电网络处理器。这是一种焦平面预 处理技术,它以二元光学元件提供灵活反馈和非线性预处理能力。探测器硅基片上的微透镜阵列将入射信号光聚焦到阵列探测器的激活区,该基片的集成电路则利用 会聚光激发砷化镓铟二极管发光,其发射光波第二层平面石英基底两面的衍射元件引导到第三层面硅基底的阵列探测器上,经集成电路处理后激发二极管发光……依 次类推,得到处理后的信号。这种多层焦平面预处理器的每一层之间则利用微光学阵列实现互连耦合,它为传感器的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发展趋势 二元光学是建立在衍射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微细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光学领域的前沿科学之一,超精细结构衍射元件的设计与加工是发展二元光学的关键技术。二 元光学的发展不仅使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加工工艺发生深刻的变革,而且其总体发展趋势是未来微光学、微电子学和微机械的集成技术和高性能的集成系统。

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二元经济存在对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1、现代部门作为一种新生产方式和新技术典范,有助于引导传统部门的现代化;2、现代部门劳动者的高收入对传统部门劳动者产生强大吸引力,有利于在劳动力供给增加上推动现代部门的发展;3、现代部门会把自己创造的新技术提供给传统部门用于技术变革,推动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演进。可见,二元经济在经济成长的一定阶段上和一定限度内是生产力民展的客观要求,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表现在:1、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是客观要求,如果作为传统部门主体的农业过分落后,势必在各个方面限制现代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如果传统农业部门同现代工业部门在技术上和效率上过分悬殊,势必造成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挫伤农民积极性,削弱农业的积累能力;3、如果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劳动者收入差异过分扩大,势必导致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过度转移,造成一些不利的经济社会后果;4、二元差异过大,也会转化为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过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如何从现实出发,突破二元经济结构的约束,使二元经济逐步走向一元的现代化经济,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元经济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尽快完成国民经济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城乡结合

所谓“城乡结合”,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既不能仅仅是职业非农化的乡村就地转移,也不可能是全部依赖城市来吸收的异地转移,而应从城乡两方面共同努力,把“离土不离乡”与“离土又离乡”结合起来,在条件成熟时,将“离土不离乡”的人口转化为“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上下结合”是城市建设投资和发展动力上,把自上而下的国家投资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投资、集体投资、外资和个人投资等结合起来。“大中小结合”是指在城市规模等级上,要发挥各级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作用,不能把发展大中城市和发展小城镇对立起来。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和作用机制是市场化机制,既通过市场的引导,通过产业的积聚和扩散功能来实现。在上述各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加强引导,把城市化的立足点在于国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管理面临着挑战,转变管理模式成为城市化能否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城市化进程的管理模式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农民迁徙而来的“城市人”行为的二元性,也是现阶段城市本身的二元性,它使城市事务具有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混合特征。社会出现分化,新的矛盾和冲突随之产生。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事务的新内容和新特点,既不能简单沿用农业社会的传统管理手段,也不能搬用以现代城市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管理模式。为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关系的新格局,有序推进城市化建设,政府需要探索一种适合转型期特点的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行之有效的适合城市化时期的“科学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行政职能,调整行政决策、管理方式及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需要形成非科学的“伦理管理”模式,即以伦理关系为基础,注重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用伦理的价值管理手段协调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事务,进而形成“科学管理”和非科学的“伦理管理”的二元模式。一方面,城市化是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必须用科学管理模式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二元冲突。另一方面,城市化是逐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城市事务中大量的问题是与农业社会共生的问题,对此,政府管理存在着“控制盲区”。因此,有必要用非科学的伦理管理模式协调和处理“非正式组织”中的矛盾,理顺转型期城市内部的利益结构和关系。

为什么我国会出现二元经济?

资源少肯定先集中发展的。

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1.二元社会结构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关系是什么 2.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未来走向是?

1.对应互补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2.未来将向一个主体,多个“客体”的半多元社会结构转化。

为何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发生类似中国这样明显的二元经济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同,其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向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存在类似中国明显的二元经济。中国的二元经济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分化、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问题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覆盖面更广泛,城乡发展差距相对较小,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经济二元化的风险。此外,西方发达国家也更加重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从而避免了收入分配极度不平衡的情况,进一步减少了二元经济的可能性。此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如失业率高、贫困现象普遍等,但其制度和政策支持、市场竞争机制较为完善,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济的二元化。

二元经济结构基本特征是

二元结构理论的由来和发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代化理论家、区域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注重研究经济增长模式和现代化道路,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现代化道路。二元结构的概念和理论,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最初提出的二元结构,主要是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后来,研究的重点完全转向了二元经济结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70年代以后,二元结构研究延伸并且拓展到经济以外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扩大了的二元结构概念和理论脱颖而出,很快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 荷兰社会学家 J·伯克调查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在1953年出版了专著《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最早提出了二元结构的概念和理论。伯克认为,摆脱荷兰殖民统治的印度尼西亚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一方面,广大农村依然是工业革命以前的没有实现西方工业化的传统社会,农业部门主要依赖土地、使用劳动力生产;另一方面,为数不多的城市却是殖民主义输入以后逐步进行西方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工业部门主要依赖资本、使用机器和技术生产。在他看来,一个社会及其基本特征是由相互依存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共同决定的。当传统社会引进西方工业化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以往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由于同质性的破裂而呈现出二元性。现代城市社会和现代工业部门同传统农村社会和传统农业部门,在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些差别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个人效用函数以及人的行为准则的迥然不同。所以,在二元结构的社会中,社会矛盾的实质,在于工业社会及其现代性同农业社会及其传统性两种文化的冲突。 各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代化理论家、区域科学家,系统地丰富、深化、完善了二元结构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概念和理论。大体上构建了五大研究流派或理论模型,诸如工业化带动论、产业结构转变论、现代要素引入论、诱导技术变迁论、核心——边缘关系论等。 第一,工业化带动论。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德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和韦伯已经注意到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特征和变革。他们认为,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带动了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取代了自然化的自给自足,推动和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所以,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把农民转变为工人,也就同时发展了现代工业社会。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刘易斯,集中地研究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工业化带动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两大经济部门。一是工业发展的现代部门,一是维护生计的传统部门。两大部门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资本运用完全不同。现代部门使用再生产性资本,而传统部门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其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现代部门采用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而传统部门采用手工劳动。其三,生产规模完全不同。现代部门生产规模较大,而传统部门生产规模较小。其四,生产率完全不同。现代部门因为生产规模较大,又使用再生产性资本,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而传统部门因为生产规模较小,又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受到土地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其五,收入水平完全不同。现代部门生产率较高,因此收入水平较高,其中产出的一部分可以用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而传统部门生产率较低,因此收入水平较低,产出仅够维持生存。在刘易斯看来,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转移。现代部门扩张,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分享物质设施、传播现代思想和制度、相互贸易等途径,既使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又使传统部门获益并且得以改造更新而转化为现代部门,也使现代部门促成再生产性资本的进一步增长、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现代部门扩张为主,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互联互动并且循环往复,不仅推动和促进了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而且推动和促进了不发达经济转变为发达经济。 第二,产业结构转变论。 20世纪上半叶,不少经济学家觉察到,工业化过程既是整个社会结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又是社会经济结构从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的过程。他们进而发现,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取决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革新,也就是传统农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向现代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的转变和革新。 美国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顾问 H·钱纳里,凋查研究了101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变论。他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经济结构成功转变的基本内容就是传统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由于市场需要的变化,在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工业化过程中,发生资金投入、生产技术、资源配置的变化,从而转变为现代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转变的整个过程,经历逐步推进的三个阶段。在经济结构转变启动的第一阶段,由于人们最终需求中食物消费的需要最多和最大,整个社会主要依赖农业提供初级产品。就国际贸易的需要来说,也是这样,比较优势在初级产品的生产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收人的增加、生活的改善,总消费中食物消费份额下降的恩格尔定律显现出来。无论国内消费需要,还是国际贸易需要,都转向了工业制成品。现代城市工业应运兴起,传统农村农业处于发展缓慢乃至停滞的状态。在经济结构迅速转变的第二阶段,由于工业制成品市场需要的激励,资金、劳力等生产要素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迅速流向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现代生产技术也在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迅速发展起来。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不仅获得了资源重新配置的直接增长效应,而且获得了资源在整体经济中重新配置的总体再配置增长效应。在经济结构转变完成的第三阶段,传统农村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的改造和发展,现代农业部门从生产率低速增长部门转变为生产率增长速度较高部门,缩小了同现代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生产率差距。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一元经济结构,经济不发达状态转变为经济发达状态。在钱纳里看来,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转移和再配置,同发达国家相比是更加重要的增长因素。因为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市场需要和要素市场的变化幅度更大,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余地也就更大。 第三,现代要素引入论。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舒尔茨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及其现代生产要素的引人和配置,提出了现代要素引人论。他认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关键在于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增加农业阿"现代生产要素引人,并且合理地配置。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就是适合贫穷农村和落后农业的既有利又有效的现代农业科技。合理配置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就是农民不仅愿意接受和采用现代生产要素,而且必须懂得如何最好地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必须学习新的有用知识和新的有用技能。正是这种学习构成了作为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率提高的基础。所以,这种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质上是向农民的一种投资。增加人力资本的投人,促使农民通过教育、培训、健康、迁移、信息获得等方面的投资而形成驾驭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能力,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美国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贡献率仅为5%,物质资本的贡献率为20%,而人力资本、人的技能的贡献率为75%。美国农业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主要取决于农业人力资本的投人。不是土地和资金,而是人的能力和素质,才是决定贫穷和富裕、落后和发达的关键。在舒尔茨看来,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农村初等教育是非常有利的农业人力资本投资。从1929年到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约20%是与教育增长联系在一起的。在美国南部农村,追加初等教育投资10%,增加产出高达30%。这是因为教育的投人产出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长期性,长期投人而长期产出。二是广溢性,比增加物质资本存量更能加速经济增长,降低现代生产要素投入成本,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收入。一个得到并且精通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机械的科学知识的现代农民,即使在贫脊的土地上,也能生产出丰富的食物。

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经济的转变

二元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什么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的说法最初是由伯克(Booke,1933)提出,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如今,“二元经济”的说法已写入经济学的教材,为研究当今世界各国传统与现代的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有谁知道二元经济公式么?求问?急

二元经济公式是指:Y = C + I + G + NX,其中:Y: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表示国内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销售价值。C:消费(Consumption),即个人消费。I:投资(Investment),即企业的投资。G: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即政府的支出。NX:净出口(Net exports),即国内净出口。这个公式描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是研究国内经济的重要工具。二元经济公式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取决于四个因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个公式对于了解经济状况、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初是由谁提出来的

这个这个这个这个东西什么提出谁提出这个提出这个东西来人呢肯定是一个

如何实现我国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二元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如何实现我国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二元结构的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1、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部门高。2、工业部门的高产出率使该部门的工资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门。3、尽管工资率较高,但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4、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他部门,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有相近的生产设备。5、城市中的高工资与大量失业并存。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什么?

二元经济结构既包括工业与农业的对立,也包括城市与农村的对立。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增加完善

在刘易斯之后费景汉、拉尼斯(H.Fei & G.Ranis)于1964年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在考虑工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的基础上,完善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发展思想。他们首先将剩余农民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不增加农业总产出的人,边际产出为零的那一部分人,另一部分是不增加农业总剩余的人,虽然边际产出不为零,但并不能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那一部分人。他们认为,工农数量的转换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的农民向工业部门转移。这部分农民的转移,不会对农业总产出水平发生影响,所以,只要工业部门的发展有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吸引这部分农民向工业部门转移。付给这部分农民的工资只要相当于他们在农业部门所得到的报酬就可以,促进工业积累和工业部门的进一步扩张。并且由于农民数量的减少,使其它农民的人均所得也有增加。当前一部分人转移到工业部门之后,后一部分人由于工业部门的吸引也开始流向工业部门,这时,工农数量的转换就进入第二阶段。由于后一部分农民的边际产出不为零,他们转出农业部门后,不仅农业总产出水平会下降,而且其它未流出的农民人均所得也下降,当农民总产出下降到一定水平,必然引起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相对价格的上涨,从而迫使工业部门提高工资,增加成本。这样就妨碍工业部门的积累和扩张,进而妨碍其对剩余农民的吸纳,因此,这一阶段必须依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办法,以补偿那些并不完全“剩余”的农民流出农业部门所造成的影响。否则,工农数量的转换就难以顺利实现,当工农数量的转换度过费景汉和拉尼斯所谓的“粮食短缺点”后,工业部门继续吸纳剩余农民。当农业部门中不再有剩余农民(不增加总产出的和不增加总剩余的)时,工农数量的转换就进入第三阶段,这时,社会劳动力在工农两部门间的分配将由竞争性的工资水平决定,不仅农业部门要向工业部门继续提供剩余,而且工业也要反过来支持农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传统农业必然转化为商业化农业。

二元经济理论是什么意思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之一。刘易斯(A.Lewis,1954)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此后费景汉、拉尼斯(H.Fei & G.Ranis,1964)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在考虑工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的基础上,完善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发展思想。这样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就成为在古典主义框架下分析二元经济问题的经典模型。出于对刘—费—拉模型的反思,乔根森(D.Jogenson,1967)力图在一个新古典主义的框架内探讨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发展问题,哈里斯特和托达罗(Harrist & Todaro,1970)则拓展了发展中国家产业间的劳动力流动理论。二元经济论由以成立的限制条件。任何一个严密的理论模型都有自己的严格限制条件,二元论当然也不例外。刘易斯指明,“如果在不变的实际工资水平上可以用得到无限的劳动力,资本家的剩余就一直增加,而国民收入中每年投资的比率也在提高”,“当资本积累赶上人口,以至不再有剩余劳动力时,这个过程就必然停止。但它也可能在此之前停止”。刘易斯认为,从经济原因上分析,资本积累提前停止可能有四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贸易条件可能变得不利于资本主义部门。刘易斯所谓的贸易条件是指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经济交流关系,这“实际上是工农业关系问题”,亦即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简单说来,就是,假定资本主义部门不生产食物,将会出现两种对资本主义部门不利的贸易条件,一种是:如果传统部门即农业的生产不能满足现代部门对食品的需求,从而迫使资本主义部门提高付给农民的粮价,那么必将使资本主义部门减少利润,当这种情况达到一定程度时,“生产日益增多的工业品是无利的”。另一种是,如果传统农业部门食物生产率提高,但食物价格的下降却不如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则同样会“迫使资本家把更多的产品作为工资支付给工人”,从而减少工业利润直至无利可图。

古典二元经济理论和新古典二元经济理论的区别?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之一。刘易斯(A.Lewis,1954)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此后费景汉、拉尼斯(H.Fei & G.Ranis,1964)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在考虑工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的基础上,完善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发展思想。这样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就成为在古典主义框架下分析二元经济问题的经典模型。出于对刘—费—拉模型的反思,乔根森(D.Jogenson,1967)力图在一个新古典主义的框架内探讨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发展问题,哈里斯特和托达罗(Harrist & Todaro,1970)则拓展了发展中国家产业间的劳动力流动理论。二元经济论由以成立的限制条件。任何一个严密的理论模型都有自己的严格限制条件,二元论当然也不例外。刘易斯指明,“如果在不变的实际工资水平上可以用得到无限的劳动力,资本家的剩余就一直增加,而国民收入中每年投资的比率也在提高”,“当资本积累赶上人口,以至不再有剩余劳动力时,这个过程就必然停止。但它也可能在此之前停止”。刘易斯认为,从经济原因上分析,资本积累提前停止可能有四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贸易条件可能变得不利于资本主义部门。刘易斯所谓的贸易条件是指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经济交流关系,这“实际上是工农业关系问题”,亦即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简单说来,就是,假定资本主义部门不生产食物,将会出现两种对资本主义部门不利的贸易条件,一种是:如果传统部门即农业的生产不能满足现代部门对食品的需求,从而迫使资本主义部门提高付给农民的粮价,那么必将使资本主义部门减少利润,当这种情况达到一定程度时,“生产日益增多的工业品是无利的”。另一种是,如果传统农业部门食物生产率提高,但食物价格的下降却不如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则同样会“迫使资本家把更多的产品作为工资支付给工人”,从而减少工业利润直至无利可图。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阿瑟·刘易斯,他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生产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以现代方法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A部门),一个是以传统方式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B部门)。A部生产率较高。在B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低,甚至为零或负数。在该部门中,工资不是由工人的边际生产力决定,而取决于劳动者平均分享的劳动产品的产量。B部门的收入又决定了A部门的下限。由于人口众多和劳动资料较少,劳动力相对于资本丰富,以致把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出产业,产业的产量也不会下降。也就是说,对A部门按现行工资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来说,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因此,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A部门将逐渐扩大B部门将逐渐缩小。也就是说,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二元经济结构将消除。这就是著名的刘易斯模型。

什么是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阿瑟·刘易斯,他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生产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以现代方法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A部门),一个是以传统方式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B部门)。A部生产率较高。在B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低,甚至为零或负数。在该部门中,工资不是由工人的边际生产力决定,而取决于劳动者平均分享的劳动产品的产量。B部门的收入又决定了A部门的下限。由于人口众多和劳动资料较少,劳动力相对于资本丰富,以致把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出产业,产业的产量也不会下降。也就是说,对A部门按现行工资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来说,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因此,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A部门将逐渐扩大B部门将逐渐缩小。也就是说,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二元经济结构将消除。这就是著名的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模型能够解释我国二元经济发展过程和劳动力转移过程吗

刘易斯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不发达经济发展,动力是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它对八九十年代的欠发达的中国特别合适,但21世纪的中国其实很难切合刘易斯模型的条件了,最根本的一点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短缺,而城市现代部门,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资增长缓慢,实际工资甚至是负增长,这就对农民没有吸引力。拓展资料“二元经济”最初是伯克(Booke,1933)提出,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他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二元经济的一种单纯的描述。特征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刻画了后起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成负数,劳动者在最低工资水平上提供劳动,因而存在无限劳动供给。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比农业部门工资稍高点,并假定这一工资水平不变。由于两部门工资差异,诱使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资本家利润即剩余的使用,当资本家进行投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量就增加了,从农业部门吸收的剩余劳动就更多了。当剩余劳动力消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也提高了,与工业达到一致,这时经济中的二元结构也消失了。刘易斯模型包含了以下两种含义1.认为现代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能带来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就业的增长,意味着不存在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增长也越多;2.认为农业只是工业化中的一个消极部门,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这两点大大地削弱了该模型的现实意义并且也是后人对其批判的主要依据。

二元经济结构是什么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1、工业部门的高产出率使该部门的工资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门。2、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部门高。3、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他部门,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有相近的生产设备。4、尽管工资率较高,但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5、城市中的高工资与大量失业并存。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的经济的影响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从其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是在原有传统落后的经济基础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机器大工业的产生,逐渐出现了城市的现代经济部门,从而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所以,二元经济结构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产生而现代经济又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2、二元经济结构如果长期存在和延续,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差别长期不断扩大,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这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造成传统部门的长期落后;制约现代部门,特别是城市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拉大,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二元经济结构的作用1、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设备的支持。2、它具有经济发展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吸引和推动传统部门的创新,引导传统部门走向现代化。3、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积累一定资金,支援传统部门的发展与开发,促进传统部门的现代化改造。

二元经济理论的着重点在于解决什么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根据查询二元经济相关信息显示,二元经济理论的着重点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

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时,超前进行工业化,优先建立现代工业部门。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 1、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 2、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 3、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二元经济和刘易斯拐点又什么联系

二元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