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原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的内容简介

首先介绍了核磁共振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的能级、核自旋(原子核的角动量)和核磁矩等,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进动、能级的分裂,射频脉冲及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产生的条件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系统核磁共振的宏观表现,包括纵向磁化、θ角脉冲,弛豫过程、弛豫时间,纵向弛豫过程和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过程和横向弛豫时间T2,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遵守的规律,核磁共振信号及其影响因素。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的介绍

本书系统详细全面介绍了MRI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首先介绍了核磁共振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系统核磁共振的宏观表现。包括纵向磁化、θ角脉冲,弛豫过程、弛豫时间,纵向弛豫过程和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过程和横向弛豫时间T2,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遵守的规律,核磁共振信号及其影响因素。全书共11章。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

通俗的讲,核磁共振成像的“核”指的是氢原子核,当把物体放置在磁场中,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它,使之共振,然后分析它释放的电磁波,就可以得知构成这一物体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精确立体图像。

磁共振成像原理及超导磁体工作原理是什么?

原理是核自旋 超导是相对常导而言 就是用液氦人为制造低温环境 达到超导的目的 实现电与磁的高效转换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的目录

前言第1章 核磁共振的基本概念1.1 原子核的自旋和自旋磁矩1.1.1 原子核的组成与电荷1.1.2 原子核的自旋1.1.3 原子核的磁矩1.2 外磁场中的原子核1.2.1 拉莫尔进动1.2.2 原子核受磁场作用的附加能量1.3 核磁共振现象1.3.1 均匀外磁场1.3.2 射频脉冲1.3.3 核磁共振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2章 核磁共振的宏观描述2.1 纵向磁化强度矢量2.1.1 原子核的磁化强度矢量2.1.2 纵向磁化与纵向磁化强度矢量Mn2.2 核磁共振吸收2.2.1 纵向磁化强度矢量%的章动2.2.2 旋转坐标系2.2.3 射频脉冲与翻转角2.3 弛豫过程与弛豫时间2.3.1 弛豫过程2.3.2 纵向弛豫过程与纵向弛豫时间T12.3.3 横向弛豫过程与横向弛豫时间T2、Tn22.4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2.4.1 发射与接受线圈2.4.2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2.5 磁共振谱与化学位移2.5.1 谱线宽度2.5.2 化学位移d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3章 纵向磁化和T1对比3.1 脉冲序列重复时间(TR)3.1.1 重复时间(TR)3.1.2 接收到的FID信号3.2 组织的T1对比(T1加权)3.2.1 TR与组织对比3.2.2 翻转角对组织信号强度影响3.3 组织的T1对比的临床应用3.3.1 人体组织的Tl特征3.3.2 人体组织的T1对比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4章 横向磁化和五对比4.1 回波时间(TE)4.2 组织T2对比4.3 组织的T2对比的临床应用4.3.1 人体组织的丁2特征4.3.2 人体组织的T2对比4.4 重聚焦射频脉冲和自旋回波4.4.1 化学位移非均匀性对MR信号的影响4.4.2 重聚焦射频脉冲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5章 图像重建:层面选取5.1 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原理5.1.1 人体磁共振成像的生理基础5.1.2 图像重建基本原理简介5.1.3 傅里叶成像简介5.1.4 傅里叶变换5.1.5 医学图像的基础知识5.2 层面的选择5.2.1 线性梯度场5.2.2 层面的选择5.2.3 层厚(THK)5.3 层间交叉5.4 层面选择梯度失相位和复相位5.5 中心频率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6章 图像重建: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6.1 频率编码6.1.1 频率编码6.1.2 化学位移对频率编码的影响6.1.3 频率编码梯度去相位和复相位6.1.4 梯度回波和自旋回波6.2 相位编码6.2.1 相位编码6.2.2 相位编码梯度脉冲6.3 脉冲序列(PSD)基础6.4 数据空间基础6.5 采样6.5.1 信号的采样6.5.2 采集时间6.5.3 多层面采集技术6.5.4 二维图像的信噪比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7章 脉冲序列7.1 反转恢复(IR)脉冲序列7.1.1 饱和与部分饱和选择饱和7.1.2 7c脉冲7.1.3 MR信号的强度7.1.4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IR)7.1.5 多层面IR序列7.1.6 对比度的概念7.2 基本梯度回波(GRE)脉冲序列7.2.1 基本梯度回波(ORE)脉冲序列7.2.2 基本梯度回波技术中组织对比7.3 残余横向磁化强度再聚焦GRE脉冲序列(GRASS)7.3.1 残存横向磁化的再聚焦7.3.2 信号强度7.3.3 三维(RASS成像简介7.4 破坏参与横向磁化强度的GRE脉冲序列7.5 稳态自由进动(SSFP)7.6 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7.6.1 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图7.6.2 组织的对比7.6.3 成像时间7.7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的其他形式7.7.1 标准双回波和多回波脉冲序列7.7.2 快速自旋回波(FSE)脉冲序列7.7.3 多层面SE(MSE)脉冲序列7.7.4 三维SE脉冲序列7.7.5 快速反转恢复脉冲序列(fast IR)7.8 平面回波成像(EPI)脉冲序列7.8.1 原始EPI脉冲序列图7.8.2 BEST序列7.8.3 SE—EPI和GRE-:EPI混合序列7.8.4 EPI的临床应用7.9预备脉冲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8章 T1、T2和质子密度加权脉冲序列8.1 T1加权脉冲序列8.1.1 部分饱和脉冲序列8.1.2 标准自旋回波脉冲序列8.1.3 自旋回波反转恢复脉冲序列8.1.4 破坏梯度回波技术8.1.5 T1加权的MP-RAGE序列8.1.6 水、脂肪的同相位图像与反相位图像8.2 T2加权脉冲序列8.2.1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8.2.2 梯度回波和稳态自由进动8.2.3 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FSE)8.2.4 快速自旋回波反转恢复脉冲序列8.2.5 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脉冲序列8.2.6 平面回波脉冲序列8.3 质子密度加权脉冲序列8.3.1 饱和脉冲序列8.3.2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8.3.3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9章 K空间9.1 K空间基础9.1.1 数据空间9.1.2 视野9.1.3 K空间9.2 K空间的基本性质9.3 傅里叶成像过程9.4 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及采集时间9.4.1 信噪比9.4.2 空间分辨率9.4.3 采集时间9.4.4 TR、TE和TI的影响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10章 MRI中的伪影10.1 运动伪影10.1.1 运动伪影的表现10.1.2 周期性运动伪影10.1.3 随机性运动伪影10.2 图像处理伪影10.2.1 卷折(混叠)伪影10.2.2 化学位移伪影10.2.3 截断伪影(Gibbs现象)10.3 与射频相关伪影10.3.1 层间交叉1O.3.2 射频拉链伪影10.3.3 射频馈通拉链伪影10.3.4 射频噪声10.3.5 射频脉冲翻转角丕均匀伪影10.4 金属异物伪影和磁化率伪影10.4.1 金属异物伪影10.4.2 磁化率伪影10.5 梯度相关、外磁场伪影10.5.1 梯度相关伪影lO.5.2 外磁场伪影10.5.3 魔角效应10.6 数据限幅、数据丢失等引起的伪影10.6.1 数据点错误引起的条纹伪影10.6.2 数据限幅截顶引起对比度畸变伪影10.6.3 数据丢失引起的伪影本章要点参考文献第11章 MRI扫描仪11.1 MRI扫描仪结构简介11.1.1 磁体系统11.1.2 谱仪系统11.1.3 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11.2 超导主磁体与梯度磁场系统11.2.1 超导主磁体11.2.2 超导梯度磁场系统11.3 射频磁场系统11.4 MRI图像质量参数的检测原理参考文献

怎样通俗易懂的解释磁共振成像原理?

美国著名的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放射科学习神经放射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从事放射工作三十年,主要进行了有关神经放射方面的研究,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神经介入治疗工作,然后又致力于MRI在中枢神经应用的研究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国家、部、市级科技成果奖九项,局级科技成果奖三十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发表论著三十余篇,主编了《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疾病影像诊断图谱》、《医学影像检查程序指南》、《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中华影像医学-中枢神经系统卷》等专著,参与编写论著多部,是我国神经放射学领域内的知名专家。X光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X光最大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

磁共振成像原理三要素

磁共振成像的三要素是身体组织中的质子密度和质子弛豫时间常数(T1 和T2),尤其是后二者在成像中起主导作用。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是一种核物理现象。它是利用射频脉冲对置于磁场中含有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进行激励,射频脉冲停止后,原子核进行弛豫,在其弛豫过程中用感应线圈采集信号,按一定的数学方法重建形成数学图像。检查前准备:进行磁共振检查前,应去除身上带的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硬币、钥匙、打火机、金属皮带、金属项链、金属耳环、金属纽扣及其他金属饰品或电子物品。否则,检查时可能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的干扰,形成伪影,不利于病灶的显示;而且由于强磁场的作用,金属物品可能被吸进核磁共振机架,从而对非常昂贵的磁共振机造成破坏。另外,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等物品也可能会遭到强磁场的破坏,而造成个人财物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