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传记的拼读是什么?

[zhuàn]评传、小传、传记、自传、经传、列传、传略、外传、别传、内传、飞传、左传、贤传、仙传、毛传、传注、后传、寄传、史传、传赞[chuán]流传、传染、传话、传达、传奇、传说、传播、传授、宣传、传递、传告、传真、风传、传扬、传输、传译、传抄、世传、传令、传言扩展资料:评传1、拼音:píng zhuàn2、释义:带有评论的传记。小传1、拼音:xiǎo zhuàn2、释义:简短的传记。传记1、拼音:zhuàn jì2、释义: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传记性著作,尤指作为一种类型的这类著作。3、造句:1)看过周总理的传记后,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流传1、拼音:liú chuán2、释义:谣言、新闻或其他信息在人们中间的传播。3、造句:1)很多武术都是靠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传染1、拼音:chuán rǎn2、释义:把病原体或疾病传给[个体或器官] ;病源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传到别的生物体;比喻情绪受感染。3、造句:1)打预防针对预防传染病收效明显。

传记是什么意思

1、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2、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3、传记在内容表述上忠于史实和抑恶扬善,是我国人物传记写作的优良传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这是各种形式的人物传记的共同的特点。我国各朝各代的历史都属于传记类。

传记是什么意思

1、自传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 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有的也属自传。自传是应用写作中一种较常见的应用文体。 2、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自传还有向别人 明确传递出自己的外貌特征,使人读后留有印象,甚至一见到你本人就能根据你自传中的描写认出你。这也需要运用外貌描写的技巧,把自己写好,写活。自传中要有事实。 3、自传不是简单的记人,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感。自传中 有时也要有感情的流露和对事情的看法,也要写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但这些非同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而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感觉出来,即间接表 露出来。 希望能帮助你,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传记是什么意思

传记的解释 (1) [biography] (2) 记录某人生平 事迹 的文字 (3) 一般传记性 著作 ,尤指作为一种类型的这类著作 传记类著作 领域 详细解释 (1).经书的注释。 《汉书·元后传》 :“‘五经"传记,师所诵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 :“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解故下》 :“传记有古今文,今文流别有数家,一家之中,又自为参错; 古文 准是。” (2).泛指 记载 的文字。 《汉书·东 方朔 传》 :“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 :“考於传记,而 南海 神次最贵。” 宋 张淏 《云谷杂记》 卷四:“ 秦 汉 以前,箭矢已通称, 魏 晋 以下,见於传记,不可具纪。” (3).文体名。亦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 排斥 某些 想象 性的描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济颠化缘疏》 :“﹝ 济颠 ﹞至今相传之事甚众,有传记一本流于世。”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 :“析言纪传,记志,总曰传记之属。”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 :“我对他生平的事迹听得很多,早就想给他写一篇传记。” 词语分解 传的解释 传 (传) á 转(僴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 传统 。言传身教。 推广,散布: 宣传 。流传。传名。 传奇 (a. 中国 唐代 兴起 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 寻常 记的解释 记 (记) ì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符号,标识(?): 印记 。标记。记号。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每次上《传播学概论》我总觉得自己在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发展线,在不同的章节里学习不同的传播知识,产生一些对人类社会新的认识。老师在讲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时,推荐课外延展书籍《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由于时间安排不当,一直没能有机会翻看。终于,我在学期末翻开它。 罗杰斯为《传播学史》定性——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我其实不太懂这个含义,但在坚持往后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理解。传记式以叙事、第三人视角记录各位传播学者的生平、贡献等经历,以平铺直述的方式介绍知识点,是一本知识性极强的传记图书。阅读《传播学史》的过程中,我详细阅读了四大奠基人的部分,因此在此次读书笔记中,我主要从这四个章节回顾、总结。1. 宣传分析 拉斯韦尔在将宣传定义为“通过操纵有意义的符号控制集体的态度”。在他看来,宣传本身是不具备好与不好的属性,评判的标准应该在于将宣传使用于什么途径,宣传的内容是否是损害别人的利益,推进自己的事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拉斯韦尔对一战宣传的论述令人读之不安,战争不仅关乎军队,更有关与人民。在二战期间,拉斯韦尔使用定量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对战争宣传进行分析与研究。 2. 社会传播功能 拉斯韦尔和其他学者在讨论传播问题时,他们把传播看成一种行动,而非一个过程,是单向有意图的,旨在达到意想的效果。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拉斯韦尔提出了三点关于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阐释,分别是监督环境、协调社会、传播文化遗产。大众传播中,媒介的出现促进了传播过程和传播效率的提高。媒介向大众传递信息,同时媒介也监管这整个传播环境,协调社会对于某种环境下的事件的反应,并且促进大众学习和吸收民族、国家优良的文化精神及内涵。 3. 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在对大众传播研究的过程中提出“5W”传播模式——谁(who)?说什么(say what)?对谁说(whom)?通过什么渠道(channel)?产生什么效果(effet)?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后人研究大众传播规律和发展时提供了实践支撑。1. 两级传播-把关人理论 拉扎斯菲尔德在说服实验中说服妇女使用动物胰脏做食材,并且对妇女家庭使用胰脏情况做对比。在起初尝试使用动物胰脏做食材的妇女会给自己的家人吃这类食物,但是没有接受使用动物胰脏做食材的妇女所在家庭不会吃动物胰脏。拉扎斯菲尔德在这个实验中得出,妇女在接收到食用动物胰脏的信息并传递给家人这个环节中,妇女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妇女接收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二次传递。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分别涉及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而在媒介发展滞后的时段,人际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小视的。 2. 舆论领袖意见领袖 舆论领袖通常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为他人提供意见、信息、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中介或过滤环节。在拉扎斯菲尔德说服实验中劝服妇女食用动物胰脏的过程中,妇女之间讨论,其中一位妇女首先尝试,并对其他妇女提供信息和感受,从而引导其他妇女使用动物胰脏做食材。 3. 调查方法论 拉扎斯菲尔德跨越几个学科研究,认为自己总是一个移民。在大众传播过程分析中,他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大量数据分析、论证实验结果,推倒理论。测度、焦点小组访谈以及三角策略都使用在他说服实验中。1. 场论 场论是勒温在研究群体动力学时,对某群体所处环境进行分析时提出。场论是研究处于他或她的“场”中的个体,因为事件是由个体的当下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决定的。“场”可以是个人行为的私人环境,或是围绕这个个体的社会环境。 2. 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试图通过对群里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勒温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说是群体动力学是在群体中,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和他单独处的环境下时不同的,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1. 说服实验——个人态度转变研究 霍夫兰在二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心理部实验室主任,为了保证士兵在上场前有激情和热血,在战争前通常会采用军内教育电影提高士气。基于士兵在上战争前后的士气转变,主要是对个体进行劝服,霍夫兰在研究“关于传播和态度转变的耶鲁项目”中对此作了详细的实验和论证。 2. 恐惧呼吁 狂躁的恐惧不会加深个体态度的转变,相反温和的恐惧更能获得个人态度转变。积极参与实验、传播活动的人也被认为是更容易说服的对象,因此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对于个体的劝服,使用恐惧刺激应该把握住度,保持在一个松弛的状态下,促进个体的态度转变。1. 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 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学者们对于传者、受者、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看法总是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有所改变。拉扎斯菲尔德在“枪弹论”不适用于大众传播过程后,提出“两级传播”,后面归纳为“有限效果论”,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受众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靶式”接受,在传统媒体时代下,受众对于信息有了一些反馈,虽然不是很多,但足够推翻“枪弹论”。而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下,传受者的关系更密切,此时卡茨针对实际情况,提出适度效果论。 2. 拉斯韦尔社会传播功能 正面功能、负面功能、基本功能 拉斯韦尔在社会功能中提到的三功能是正面积极的传播功能,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效果不仅能给公众带来好的影响,部分传播效果也对公众造成一定的消极作用。在拉斯韦尔提出三功能说(环境监视、联系社会、传承文化)后,美国学者赖特提出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大众传播中的负面功能以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为代表,提出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功能以及消极作用的“麻醉功能”。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有三点:消除不确定、建立熟悉感、提醒作用。 1. 巩固积累 在学期末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上课时老师对重点知识进行案例补充,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但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学习知识点的积累,不梳理很难把这些点串联在一起。这本书给我一个串联知识点的机会,同时也让我扩充了一些新知识。 2. 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除了不断学习新鲜知识之外,回头温故也很重要。大学的学科基本都是一学期一门新课,作为学生来说,几乎都有些陷入对知识的追求和高分渴望的漩涡之中。但在兴趣驱使下,我更愿意学一些自己喜欢的知识,在理解和探索中获得新的成长。

胡适的传记有哪些

《胡适传记三种》的写作目的在于使国人了解胡适先生的人格、事业、著作、贡献,以及他的精神的思想学问。本书对推动传记文学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适传记三种》一共收入了胡不归、毛子水、吴相湘这三位作者对胡适的有关传记。读者可以看到,他们所写的胡适传记,始终恪守“无征不信”的古训,师承胡适的衣钵,遵循胡适有关传记写作的教导,努力做到胡适所期待的“纪实传真的境界”,他们在字里行间还蕴涵着对胡适怀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明言的微妙感情,使人感到其恩师的可敬可亲。本书还收集了关于回忆胡适为人处世或为胡适辩解的文章,这些文章,记叙具体,语言朴实,虽只是一枝一叶,但其内涵,耐人咀嚼,值得深思。读来觉得亲切感人,真实可信。这不仅有助于对胡适人格思想的深入理解,为后人提供一面明晰的镜子,也为历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此组文章与作者小传分别附录在其所作的传记之后,以供读者参照印证。胡适之传序胡适之先生传 一 家世 二 生在上海 三 少年时代 四 到美国留学 五 从订婚到结婚 六 北大教书 七 文学革命运动 八 欧游及归国后 九 中幽公学的复兴 十 再转北大 十一 香港和两广之行 十二 他为什么要做驻美大使? 十三 华盛顿外交的活跃 十四 他所著的书 十五 思想学术 十六 他和朋友 十七 他的生活十八 做人的态度胡适之先生五十岁年表附:胡不归小传胡适传附录:大家所要一识的胡适之先生胡适之对于我们现代思想的影响胡适之先生哀词胡适之先生给我们的遗产我所认识的胡适之先生——在胡适之先生去世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胡适之先生逝世三年附:毛子水小传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铁花先生经世致用冯太夫人重要影响《新民说》《革命军》的启示《竞业旬报》提倡国语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世界大同乐观心理救中国的根本大计日本是中国大患国立大学的重要性中日关系之讨论 ……附录胡适对三位作者的评述

一个比尔盖茨传记中的故事

要点:1、传记以写实为主,包括任务履历和荣誉2、表现人物的传奇人生正文:一提起微软,大家就会想起比尔·盖茨——微软的创始人、微软的精神象征;而一谈起比尔·盖茨——这位富可敌国的世界首富,人们就不能不想起软件巨人微软公司。盖茨和微软的关系,就如同上帝和天堂、阎王爷和地狱一样密不可分。尽管现在盖茨被官司搅闹的焦头烂额,尽管要被分解的坏消息使微软的股票受到了灾难般的重挫,尽管这半年来英特尔、思科曾经超越了微软的市值,尽管Oracle的拉里·埃里森也曾一度取代盖茨世界首富的位置,但在《福布斯》最新富翁排名中,盖茨仍然稳稳地坐住了第一名的交椅,微软仍然是高科技战场中的领头羊。遥想当年:盖茨白手起家,创立微软公司,31岁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后来这个记录被打破),37岁时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39岁时身价一举超越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而成为世界首富,同年,以一票之差击败通用电器的杰克·韦尔奇,被《工业周刊》评选为“最受尊敬的CEO”;微软公司上市之后,市值也节节摸高,超越波音、IBM,接着又超过三大汽车公司市值总和,直至突破5000亿大关超越通用电器(GE),成为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世界前五十名软件企业中其他49家的总和,即使在去年年底被司法部和19州围追堵截的景况下,仍被评为“最受尊崇的公司”??这一切,都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辉煌。盖茨和微软,创造了20世纪最美丽的神话,吹响了信息经济时代最嘹亮的号角,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掠夺和不平等的残酷竞争。盖茨是魔鬼,还是天使,微软是新科技的缔造者,还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现在还没有谁能下一个公正的结论,但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基础上的软件帝国,盖茨是电脑天才,但更是一个经营和管理天才,他在微软的成长壮大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非凡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超越的。盖茨为湖畔中学编写程序,其中包括一款课表安排软件。盖茨进入湖滨中学之后迷上了电脑,从此就无心上其他课,每天都泡在计算中心。从8年级开始,他就和同学一起帮人设计简单的电脑程序,以此赚取零用钱。盖茨卖掉了他的第一个电脑编程作品——一个时间表格系统,买主是他的高中学校,价格是4200美元。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然后前往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市。在那儿,他找到了一份为罗伯茨编写程序的工作,工资标准是每小时10美元。MITS总部位于阿尔伯克基,盖茨也把微软总部设在此地。2016年10月,《福布斯》发布“美国400富豪榜”,比尔·盖茨以资产810亿美元,第23年蝉联榜首。2018年3月6日,福布斯2018富豪榜发布,比尔·盖茨以900亿美元排名第二。2019年1月,入选美国杂志评选出“过去十年影响世界最深的十位思想家”。2019年3月,以965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位。2019年10月,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位列第二名。

孙膑的传记和他的智谋故事?

孙膑,战国时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生平故事】 孙膑 中国军事家。战国中期齐国人。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鬼谷子学习《孙子兵法》,显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不料,他却因此遭人暗算…… 孙膑在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时,有一个师弟叫庞涓。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好,但和孙膑差得很多,但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又轻易不被察觉。他与孙膑同学时,心里很是嫉妒孙膑的才能,可在嘴上从未流露过,一再表示将来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举荐师兄,同享富贵。心地善良的孙膑,与庞涓兄弟相称,如同亲兄弟一样。 转眼过去了几年,孙膑、庞涓两人,经过鬼谷子的精心调教,兵法、韬略大有长进。这时,传来了魏惠王招贤纳士的消息。本是魏国人的庞涓,觉得机会来了,决定下山应招。临别时,他向孙膑保证,此行一旦顺利,马上引荐师兄下山,扶同做一番事业。孙膑自然深表谢意,嘱咐他多加保重,两人洒泪告别。 庞涓到魏国后又是送礼,又是托人说情,很快见到了魏惠王。庞涓毕竟也有些本领,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被封为将军。随后,庞涓指挥军队同卫国和宋国开战,打了几个胜仗后,庞涓成了魏国上下皆知的人物,从此更得魏惠王的宠信。 春风得意中的庞涓高兴了好一阵子,又突然沉寂下来。原来他有了心病: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之外没人能赶上自己了。一想到孙膑,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按照当初的诺言办吧,就得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的声名威望很快就会超过自己;不去履行当初的诺言吧,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施展起来才能自己同样不是对手。庞涓寝食不安,日夜思谋着对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读兵书的孙膑,接到庞涓差人秘密送来的一封信。信上庞涓先叙述了他在魏国受到的礼待重用。然后又说,他向魏惠王极力推荐了师兄的盖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说动,请师兄来魏国就任将军之职。孙膑看了来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深觉自己的师弟挺讲义气,立即随同来人赶往魏国的都城大梁。 孙膑来后,庞涓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几天过去了,就是没有魏惠王的消息,庞涓也不提此事。孙膑自然不便多问,只好耐心等待。 这天,孙膑闲得难受,找到一本书读起来。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他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闯进屋子的兵士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孙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省悟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拔刀剜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犯罪的标志。孙膑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来,这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此伤身之祸。庞涓以为,受刑后的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了。 孙膑的伤口渐渐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而且,还有人时时刻刻监视着他。他知道庞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齿,可老这样也不行,总得想个脱身之法才是。不久,孙膑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闹个不停。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庞涓听说了这些,并不相信孙膑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装疯产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紧了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一天,他听说齐国有个使臣来到大梁,便找了个间隙,偷偷前去拜访。齐国的使臣听了孙膑的叙述,从谈吐中认定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钦佩,遂答应帮他逃走。这样,孙膑便藏身于齐国使臣的车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齐国。 这个时候,正值齐、魏争霸,交战不断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贵族在齐国取得政权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选拔文武人才,坚守边境,反抗外来的威胁。孙膑回国后,很快见到齐国的大将田忌。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的才干,便将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宾的礼节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喜欢赛马,但却时常输掉。有一次,他又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对等竞赛,三场全输,田忌好不丧气。这时恰巧孙膑在场,便给田忌出主意说:“待到下一轮比赛时,你用上马对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威王的下马,用下马对威王的上马,必赢无疑。”田忌依计行事,造成两个局部的优势和一个局部的劣势,以一负二胜赢得齐王千金。一向取胜的齐威王这次输了,大感惊讶,忙问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孙膑找来,借机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见是一个双腿受刑的残疾人,开始并未介意,当孙膑陈述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时,齐威王便有意问道:“依你的见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归服呢?”孙膑果断地回答说:“这不可能,只有打胜了,天下才会归服。”然后,他列举黄帝打尤,尧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纣等事实,说明哪一个朝代都是靠武力解决问题,用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这一番深刻独到的分析,使齐威王大受震动。再询问兵法,孙膑更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齐威王感到孙膑其人确实不简单,从此以“先生”相称,把他作为老师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前往救赵。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奔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除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忙率大军驰援大梁。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哪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齐军?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到头来,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其实,也是孙膑对庞涓的重重一击。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桂陵之战10多年后,即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有主张发兵救援的,相互争执不下。孙膑一直没有说话。齐威王见状便说:“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但是,魏国现在锐气正盛。如果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十分赞赏孙膑的谏仪,当即采纳。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 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时过不久,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不料,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马陵道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 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随后,命令1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达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马陵大捷后,孙子名声大昭. 但时任齐国相国和邹忌,曾多次讽谏齐威王。邹忌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却心胸狭窄,私心极重。齐对魏两次大战之前,他都坚决反对出兵。待田忌、孙膑凯旋之时,他心中的醋意可想而知。 随着孙膑、田忌威望的提高,邹忌担心自己的相位不稳,因此欲除掉田忌、孙膑而后快。 可能因为孙膑是个残疾人,同邹忌争夺相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邹忌将目标首先对准了风头甚劲的田忌。 马陵之战结束不久,邹忌便找来亲信谋划如何除掉田忌。其亲信公孙阅出了个主意:“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于王之所。” 邹忌闻计大喜,便派人到市中找卖卜者算卦,扬言是田忌派他去算的,要算算田忌如果要谋反,是吉还是凶。邹忌则随后派人将此人抓获,送到齐威王那里。 齐威王这时年纪大了,有点老糊涂了。他本来就对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惧,听了邹忌的话,遂相信田忌有谋反的意图。而这时田忌正率兵在外,于是齐威王遣使召田忌回临淄,准备等田忌回到临淄后再审问此事。 孙膑此时也在田忌军中。他对齐国的政局及邹忌、田忌之间的矛盾洞若观火,及见齐威王无缘无故忽然派人来召田忌回临淄,感觉齐威王一定是听信了邹忌的谄言,认为田忌如果回到临淄,将凶多吉少。 田忌在孙膑最艰难的时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长期以来,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孙膑实在不忍田忌自投罗网,乃提醒田忌说,齐王一定听信了邹忌的谄言,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回临淄。情急之下,他建议田忌率军回临淄驱逐邹忌,说:“若是,则齐君可正,成侯邹忌可走。不然,将军不得入于齐矣。”

怎样区别散文和传记

散文:侧重于抒情,可以有虚构的东西;传记:侧重对人物的记叙,要客观真实。

如何写墓碑传记

先父讳XXX,字XXX,庚寅年己卯月乙巳日降于桂西资源车田,丙子年葵巳月戊申日因累疾无药,与世长违,下葬西岗。先父在世,禀气恭俭,忠直宽厚,志气宏放。擅修面,精书法。殷勤治家,为嗣殚精竭力,积劳成疾,何其不幸,奄然息世。生前善缘广结邻里,身后令名远播天下,精益其是,挚义其友,亲授其子,勤俭其室,含辛茹苦以全其家,栉风沐雨以饲其子。二子皆已娶妻承宗,一女既而适人传后,然焉敢忘先父之恩义,绝列祖之英灵,今泣立玄石,悲以莫名. 先父张公讳字XX,燕京房山人也,生于贾公XX之家,养于张公XX之室.共和丁未丁未壬辰之日降于燕郊,戊子乙卯丙辰为流车所袭,竟不治长辞,享四十有二年矣.先父何辜, 襁褓失恃,天伦痛止六日,先祖贾公悲痛失常,托之以遗张公,时值家道倾覆,朝不保夕, 垂髫稚子竟躬耕垄上, 总角小儿亦奔走林间.幸恩师闲暇授业数载,文墨粗通,礼仪初闻.然未及束发即背井他乡, 孑然飘零而无所依,含辛茹苦亦无所获.年弱冠而妻X氏,生不肖子X,家境益窘,终日惴惴.既而贷资以赴房山习贾,举步维艰,惨淡经营.披星戴月而劳其身, 栉风沐雨而见其诚,历风霜二十余载始富甲一方,资孤寡数以百计而名动京城,恩泽乡里,诚动天门.正值意气风发,不幸道遇车灾,天妒英才. 噩耗遥传,予闻霹雳于海外,洒热泪于他乡.恨不能身生双翼, 面跪尊堂.先父禀性宏达,仁而待士, 每与随佣言行,轻罚重赏,频与予语故事,少恨多愉.又好酒钟情,守信重诺,疏财仗义,尝聚资以佐其兄大业,屡散财以解异己危愁,是以上至皇亲,下至游民,亲如兄弟,远如敌仇,远近咸服,左右佥敬.如斯豪杰,当效其辉,奈何一旦,骤然长违?木秀风摧,人贤众非,天怜苦,地唤其归.春寒未退,朔风狂野,黄纸乱坠,玄石含悲.家道永续,天人安歇.以上是我帮朋友写的碑文,请参考。

传记小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区别?哪个更接近事实?

首先他们都是文学性的写实; 区别在于形式不同,顾名思义,一种是小说,一种是报告,另外一种是即实。 要说谁更加接近现实,报告和纪实很接近,但是纪实文学比报告更加偏重于文学。 所以它们当中报告文学更加接近现实!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日本传记片是哪部?为什么?

1.《红鳉鱼》佐佐木信行被落语家立川谈志的演出所震撼,从此爱上了落语。信行向立川谈志求学,立川谈志以不提供食宿为由拒绝信行。得不到父母资助的信行便谎称父母双亡,谈志看破不说破,遂收下信行为徒。影片中诙谐有趣的师生互动看点十足,严厉又毒舌的谈志很有梗。不一样的师生情,安利!2. 《贤治之春》一部以猫为主角的动画电影,温暖而治愈。以倒叙的手法讲述文艺青年贤治充满大爱、努力前行的一生。在学生眼中,他是行为怪诞的老师,但是他却用温暖感化每一个人在困境中迷茫的人。电影如诗般的画风、耐人寻味的台词引人入胜,相信你也会被贤治暖到。3. 《小小的家》一部改编自中岛京子同名小说的爱情传记类影片,讲述二战时期女仆多喜在平井家帮佣,见证了这座洋楼里的一时风光,也窥探到了美丽的夫人时子与丈夫的新下属板仓之间的一段密恋。但女仆多喜对女主人时子的情感仅仅是仰望式的喜欢吗?4. 《天地明察》由冈田淮一和宫崎葵主演的人物传记类电影,讲述日本著名天文历学家安井算哲花费二十年的“博弈”,创立“大和历”的故事。宫崎葵的表演和久石让的配乐不容错过,安利!5. 《放浪记》这部上映自1962年的影片,改编于林芙美子的自传体同名小说。影片讲述林芙美子潜心文学创作的一生,其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令人哀婉。“即使我一再受男人的欺骗,我还是爱他们。”这部作家“流浪记”影片也同样治愈人生,推荐观影。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日本传记片是哪部?为什么?

挺好挺好挺好好

文天祥传(史书《宋史》中人物传记)详细资料大全

《文天祥传》是史书《宋史》中人物传记;是关于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生的传记;较为详尽的介绍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迹。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文天祥传 作品别名 :《宋史·文天祥传》 创作年代 :1343年 作品出处 :史书《宋史》 文学体裁 :纪传体 作者 :文天祥 作者出生地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 宋史,相关介绍,相关书籍, 宋史 《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 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即自免归。后稍迁至刑部郎官。宋臣复入为都知,天祥又上书极言其罪,亦不报。出守瑞州,改江西提刑,迁尚书左司郎官,累为台臣论罢。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贾似道称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诏不允。天祥当制,语皆讽似道。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天祥既数斥,援钱若水例致仕,时年三十七。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时以丞相宜中未还朝,不遣。十月,宜中至,始遣之。朝议方擢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封吕文德和义郡王,欲赖以求好。师孟益偃蹇自肆。 天祥陛辞,上疏言:“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义少,乞斩师孟衅鼓,以作将士之气。”且言:“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郡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亦以浸弱。故敌至一州则破一州,至一县则破一县,中原陆沈,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广西益湖南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江西而建阃于隆兴;以福建益江东而建阃于番阳;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州。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地大力众,足以抗敌。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阔远,书奏不报。 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发金陵入常州矣。天祥遣其将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常,至虞桥,士龙战死,朱华以广军战五牧,败绩,玉军亦败,争渡水,挽全军舟,全军断其指,皆溺死,玉以残兵五百人夜战,比旦皆没。全不发一矢,走归。大元兵破常州,入独松关。宜中、梦炎召天祥,弃平江,守余杭。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未几,宋降,宜中、世杰皆去。仍除天祥枢密使。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偕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知枢密院事谢堂、签书枢密院事家铉翁、同签书枢密院事刘岊,北至镇江。天祥与其客杜浒十二人,夜亡入真州。苗再成出迎,喜且泣曰:“两淮兵足以兴复,特二阃小隙,不能合从耳。”天祥问:“计将安出?”再成曰:“今先约淮西兵趋建康,彼必悉力以捍吾西兵。指挥东诸将,以通、泰兵攻湾头,以高邮、宝应、淮安兵攻杨子桥,以扬兵攻瓜步,吾以舟师直捣镇江,同日大举。湾头、杨子桥皆沿江脆兵,且日夜望我师之至,攻之即下。合攻瓜步之三面,吾自江中一面薄之,虽有智者不能为之谋矣。瓜步既举,以东兵入京口,西兵入金陵,要浙归路,其大帅可坐致也。”天祥大称善,即以书遗二制置,遣使四出约结。 天祥未至时,扬有脱归兵言:“密遣一丞相入真州说降矣。”庭芝信之,以为天祥来说降也。使再成亟杀之。再成不忍,绐天祥出相城垒,以制司文示之,闭之门外。久之,复遣二路分觇天祥,果说降者即杀之。二路分与天祥语,见其忠义,亦不忍杀,以兵二十人道之扬,四鼓抵城下,闻候门者谈,制置司下令备文丞相甚急,众相顾吐舌,乃东入海道,遇兵,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兵入索之,执杜浒、金应而去。虞候张庆矢中目,身被二创,天祥偶不见获。浒、应解所怀金与卒,获免,募二樵者以蒉荷天祥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闻益王未立,乃上表劝进,以观文殿学士、侍读召至福,拜右丞相。寻与宜中等议不合。七月,乃以同都督出江西,遂行,收兵入汀州。十月,遣参谋赵时赏、咨议赵孟溁将一军取宁都,参赞吴浚将一军取雩都,刘洙、萧明哲、陈子敬皆自江西起兵来会。邹洬以招谕副使聚兵宁都,大元兵攻之,洬兵败,同起事者刘钦、鞠华叔、颜斯立、颜起岩皆死。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复永丰县,已而兵败被执,死于狱。天祥闻开礼死,制服哭之哀。 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遂移漳州,乞入卫。时赏、孟溁亦提兵归,独浚兵不至。未几,浚降,来说天祥。天祥缚浚,缢杀之。四月,入梅州,都统王福、钱汉英跋扈,斩以徇。五月,出江西,入会昌。六月,入兴国县。七月,遣参谋张汴、监军赵时赏、赵孟溁等盛兵薄赣城,邹洬以赣诸县兵捣永丰,其副黎贵达以吉诸县兵攻泰和。吉八县复其半,惟赣不下。临洪诸郡,皆送款。潭赵璠、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奭、陈子全、王梦应起兵邵、永间,复数县,抚州何时等皆起兵应天祥。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皆遣人如军中受约束。 江西宣慰使李恒遣兵援赣州,而自将兵攻天祥于兴国。天祥不意恒兵猝至,乃引兵走,即邹洬于永丰。洬兵先溃,恒穷追天祥方石岭。巩信拒战,箭被体,死之。至空坑,军士皆溃,天祥妻妾子女皆见执。时赏坐肩舆,后兵问谓谁,时赏曰“我姓文”,众以为天祥,禽之而归,天祥以此得逸去。 孙?、彭震龙、张汴死于兵,缪朝宗自缢死。吴文炳、林栋、刘洙皆被执归隆兴。时赏奋骂不屈,有系累至者,辄麾去,云:“小小签厅官耳,执此何为?”由是得脱者甚众。临刑,洙颇自辩,时赏?七曰:“死耳,何必然?”于是栋、文炳、萧敬夫、萧焘夫皆不免。 天祥收残兵奔循州,驻南岭。黎贵达潜谋降,执而杀之。至元十五年三月,进屯丽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殂,卫王继立。天祥上表自劾,乞入朝,不许。八月,加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疫且起,兵士死者数百人。天祥惟一子,与其母皆死。十一月,进屯潮阳县。潮州盗陈懿、刘兴数叛附,为潮人害。天祥攻走懿,执兴诛之。十二月,趋南岭,邹洬、刘子俊又自江西起兵来,再攻懿党,懿乃潜道元帅张弘范兵济潮阳。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吞脑子,不死。邹洬自颈,众扶入南岭死。官属士卒得脱空坑者,至是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皆死,杜浒被执,以忧死。惟赵孟溁遁,张唐、熊桂、吴希奭、陈子全兵败被获,俱死焉。唐,广汉张栻后也。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相关介绍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文天祥像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巖、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说:「圣驾请回!」赵?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相关书籍 1.陈清泉著:《文天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霍必烈著:《文天祥传》(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9) 3.张公鉴撰:《文天祥生平及其诗词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 4.文天祥著:《文天祥全集》(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北京市新华书店,1985) 5.夏延章编:《文天祥诗文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 6.邓碧清译注:《文天祥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新华书店,1990

韩寒的个人传记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中国职业拉力赛及场地赛车手、作家,《独唱团》杂志主编,并涉足音乐创作。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 1999年3月韩寒开始写作小说《三重门》,出版后至今销量已逾190万多册。现为上海大众333 车队职业赛车手。2010年4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很多人愿意称呼他为80后的领军人物,因为他是80后名气最大的一位,也是80后出道最早的代表人物。  韩寒“韩寒”一名原是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想出的“得意的笔名”,但一直未被启用;当韩寒身处娘胎,未知性别之时,其父亲已准备把“韩寒”一名当作一笔“财产”送给儿子或者女儿;所以韩寒得名“韩寒”,与其出生时的天气无关。 学习  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并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时(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政策及“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他发表的首部小说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学生生活的小说《三重门》。通过这部小说的发行,他进一步在中国其他地区成名。该书至今累计发行200万册,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在留级后,再次挂科七门并最终在高二退学。 退学  退学后,陆续发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这么漂来漂去》和《杂的文》,小说《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和《他的国》等作品;出于对驾车的热爱,成为了一名职业车手,并减少了出版活动,但仍然通过博客继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时评文章,其中不少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关注甚至论战。 发展   韩寒2005年2月,中国少年作家解航的作品《痛经》被好莱坞相中,选为电影剧本,并计划于在中国北   方城市拍摄,由于韩寒符合电影主人公形象,被中国相关公司推荐给美国制片方,有记者采访到韩寒,韩寒回应自己“现在我还没接到这样的邀请,但我基本上会拒绝的。”并解析“不管是不是好莱坞拍,我要是拍片取决于女主角是谁。”但听到电影剧本是讲述男孩与女教师的不伦恋情时,大笑并以“那更不可能了,我不会演这样的角色”作为拒绝辞。   韩寒还涉足了音乐创作,2006年9月底,发行了个人首张唱片《十八禁》,担任其中所有歌词创作。2010年,韩寒友情参演胡戈的短片《动物世界——宅居动物》,分文未取。韩寒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参与拍摄了华硕的广告,此外,韩寒还参加演出了贾樟柯导演的电影《海上传奇》。 感情  韩寒一向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感情生活。韩寒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说到自己已经有女朋友了。2010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结婚的打算,但是没有透露结婚对象。[

琦君是谁写的人物传记?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其父为官多年,喜欢收藏古籍、碑帖、字画,家中藏书丰富。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扩展资料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li)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气息。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ji)》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传记类书评写作讲义

最近报名三联周刊的写作班,虽然一篇文章都没有写出来,但是满满干货,完全不同于当今市场上那些“如何教你写出爆款”,“如何获得十万+的写作文案”等等那些功利性明确的写作课。 三联周刊的文章是写作界的天花板,每一位分享者都是业内真正的实力大咖,他们就如同武林高手深藏于嵩山峻岭中,鲜少在江湖上招摇卖弄,一旦出手,却是威震四方。 将他们的分享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便于自己日后翻看反复评阅。 刘铮,笔名乔纳森,南方都市报的编辑,著有《始有集》《既有集》 编有《日本读书论》,翻译《纪德读书日记》 1.传记类书评是以体裁来分类的,而不是依书的内容来分类,所以,它必然与其他领域有交集。 如;评价达芬奇,那是归属于艺术类;评价张爱玲,是归属于文学类。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传记,虽然它有作为体裁的一种共性,但它又必然地从属于不同的知识体系和脉络。 如果对这类知识的体系脉络不了解,那么是很难写出一篇好的书评。 2.读一部传记,其实是去探索一个人的灵魂;衡量一篇传记类书评写得好不好的一条标准,就是有没有将一道光投射到传主的灵魂上。 不能只停留在客观事实层面,而是关注他的精神世界。 作为写书评的人,有时候你可能做不到洞见传主的灵魂,但你至少应该试着在人的精神上打开一扇小窗,让一丝光线照射进去。假如你能让读你文章的读者,在那道光线中,看到空中浮动的细细的灰尘,看到心灵也许只是微小的颤动,那你的文章就成功了。 古代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传记大国”,二十四史就等于是一部历史传记集,整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名人传。 横向对比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我们的历史写作极其丰富且延绵不断的。 中国的历史写作的特点,就是传记的写作。 整个中国的古代史就是名人传,他们的传记汇成了中国古代史,到了近代反而失落了。 清朝《明儒学案》这些著作都是传记集。 中国传记的一大特征 中国传统传记一般都比较短,篇幅通常不超过一万多字,多数是两千字左右。 中国古人写传记,非常重视剪裁,非常讲究选取什么材料,不用什么材料,非常在意行文的效果。这是中国传记类文章的一大特点。 中国传记可以当成一篇美文来读。 可资学习的古文名篇 《史记》中的《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滑稽列传》司马迁 《五柳先生》陶渊明 《刘子厚墓志铭》柳宗元 《方山子传》苏轼 年谱和年谱长编 年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传记类型,通常它的编纂目的是比较学术化的。 将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罗列事实比较清晰,缺点无法突出某个事件的重要性。 年谱的写法也颇有讲究。 好的年谱是重视剪裁的,还讲究叙述的措辞,往往对人物的褒贬就暗含在事实的叙述当中。 (通过比较简约含蓄的描写手法) 长编,指对那些能用于年谱的材料还没有进行充分的剪裁,就尽可能多的把这些材料先汇集起来。它其实有“年谱未定稿”的意思。 中国近现代代表性传记 受到西方传记的影响,中国近代传记也开始出现西方传记的载体 梁启超:《管子传》《王荆公传》(王安石传) 吴晗:《朱元璋传》 邓广铭:《岳飞传》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 每一本书都有不同编纂的目的,写法和风格。 举例:如今有很多人写司马迁,那么在评价新的历史人物时,要对比之前比较出名作者的文体,看看有否超越和专业性,也体现你的了解程度。 1.西方名传记:希腊罗马系统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群体式传记:把他们的相似之处写在一起,通过二者对比来领会他们的特点。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群像式的名人传在西方很有影响,也提供了后人对名人了解的原始材料。 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 单人式传记开创篇 2.西方名传记:基督教系统 福音书:关于耶稣生平的传记 “沙漠教父”传记 《黄金传说》 教父传记和圣人传记对西方传记编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西方近现代传记的特点 西方传记形成新的模式: 更重视客观材料的保存,他们的传记写作往往有大量档案、书信、日记为依托,保留了许多事实,还有数字。 数目字方面更加扎实,详尽。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记都未免过于简略了,综合性不强,往往对重要事件没有加以更多篇幅去叙述。 4.“文学化”传记的代表作 文学化传记热潮同时在英国和法国等诸国出现,如: 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 莫洛亚:《雪莱传》 利顿斯特拉奇:《维多利亚女王传》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傅雷翻译)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或《约瑟夫-富歇》 如何理解:比之前西方传记更能吸引读者,做了很多文学化的加工,更容易打动读者。在叙述上,更讲究,不是按时间发展顺序,而是依照能更激发读者兴趣方式来讲述,文体更自由。 二战后,这类形式的传记退潮,原因是读者对传记的需求重归传统,更看重对材料和反映的事实。 1.传记类图书的子类别 (1)子类别可分为:自传,回忆录,书信,日记 评价自传,往往有一个必然会触及的问题,那就是可信度的问题。 可信度,既包括硬的客观事实的准确性,又包括动机、感受、心理活动等心理事实的真实与否。 著名自传: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卢梭的《忏悔录》、《吉本自传》、歌德的《诗与真》 忏悔录体裁:以前做的事情,而今天好像换了个人,眼光和态度重新审视,哲学上是可以对它的思考。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态度观念的变化本身就是把过往的事实有批判眼光的自传,可以引发读者思考。 (2)回忆录和自传的区别 从形式上说,回忆录可以不像自传那样非得从童年写起,同时,回忆录的侧重点可以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自传通常像是河流,流到哪里算哪里,不容易看到中心,而回忆录则可以有一个叙述的核心,比如关于教育的主题,童年经历的主题。 这本回忆录和另一本回忆录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3)书信,日记 给书信,日记写评论,一般来说,要比给普通传记写评论更难一些,它有一定的门槛。 如果你对一个人没有比较多的了解,不要轻易应承为这个人的书信集和日记写评论。 不过,反过来说,评书信,日记也是很能表现你的功夫和能力的,假如你对相关的这个人很了解,那么你可能会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好话题,好角度。 2020年香港出版了张爱玲的书信集,若你没有对张爱玲有深刻的了解,因为书信比较枯燥,需要作者有更多的储备和研究,那么评价书信是能表现你的功力,能找到意想不到的角度和话题。写书评,用3百字左右把传主的的生平经历非常浓缩精炼而很有味道地写出来。 千万不要百度百科式的,那是最糟糕的。 要用一种漂亮的笔调把事实传达出来,这是挺考验功夫的一件事,但很值得练习。

苏轼一生写过11篇人物传记,却只有2篇是写同时代的人,一个是陈公弼,还有一个是谁呢?

是方山子,陈公弼的儿子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300~400

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当时我感触不深。今有幸拜读《毛泽东诗篇》之后,想起这句话,我不禁为之喝彩--真好!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师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我心中只是一位神圣的领袖,对于他的了解也仅有上述内容。可能这也是当代学生对于国家领袖的认识吧。可是当我读完《毛泽东诗词》后,我才发现毛主席是那样坚毅,那样豪放,那样睿智,从他的诗词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在《毛泽东诗词》中,不令"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冈山""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些历览名山大川的感慨,忧国忧民的毛主席,在攀登游览时,也不曾放下心头的凌云壮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江山如此多姣,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又是毛泽东对于中国经历磨难的深刻感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枝头俏""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它们表现了毛主席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慷慨激昂过后,毛主席有有了"挥手从兹去"的离情别意,"我失骄杨君夫柳"的款款深情,以及"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殷切勉励,使我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往昔的峥嵘岁月中,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获得解放与自主,在"一唱雄鸡天下白"之后,他又操起了建设国家,强民富国的担子,毛主席的人生是闪光的人生。今天的我们,在领略过毛主席的气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个年代的艰辛,知道了战斗的残酷,知道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探索、钻研就如曾经的"鏖战"、需要我们拿出"上九天揽月"的精神和红梅般的坚强意志,与困难作斗争。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也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部传记是美国人特里尔写的,他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每一部传记的结语,都值得自己反复品读。我认为那是作品的精华。句号,并不意味着结束。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毛泽东的人生,同样反作用于我们大中国。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2007年的十一月,繁杂的工作之余,我多或少地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慨。琐碎忙碌的日子,忙里偷闲,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毫无疑问,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这些人学习。共和国前进道路中的曲折和倒退,从毛主席的身上和毛主席的文献中往往可以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毛主席对自己一生的工作,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是赶走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一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评价毛主席的这两项工作,第一点大家都没有疑义。对第二点,用毛主席临终前的话来说:支持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其实,如何评价毛主席的关键,正在于评价毛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一种常见的庸俗的解释就是毛主席是为了党内的权力斗争的需要而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是一种站在资产阶级人生观立场上做的主观主义的解释。它首先认为毛主席的人生价值就是要争取满足个人的权力欲。以此出发,来反对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不对?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人民大众掌握民主的武器,以不流血的方式保持人民政权的永不变色。而其矛头指向的是党内的那些意图走资本主义路线的人。这些人虽然在昨天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并赶跑了他们,但是今天他们可能自己就要把自己变成另一个蒋介石因为他们不能从根本上同自己思想中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斗争。而那些以功臣自居的人,被封建主义历史上的论功行赏的观念充斥头脑,不愿意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思想状态,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不自觉的走到了革命者的反面。这种影响是如此广泛,以至于毛主席如此威望,都觉得处理起来极为困难。只有消灭了这种以功臣自居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否则,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所消灭的官僚资产阶级,又会卷土重来。毛主席看到了这样的局面,所以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因此,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意图用一种和平的方式消灭私有制乃至人民头脑中对私有制的欲望。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难点在于,私有的观念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多人只是以文化大革命为借口,来达到打击异己的个人目的。这样弄来弄去,实在达不到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最初目的。私有制心理的一种体现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以功臣自居,而忘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革命胜利的根基是人民在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自己不过是参加了这个过程的执行而已,而绝不是自己的功劳。金刚经上讲,“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像,人像,众生相,则非菩萨”。那些革命者,奋不顾身的参加革命,等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却有了“我相”-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冒出来了。因此,这些人就不是革命者了,而是走到了革命者的反面。由此看来,要想保持无产阶级的本色,真是既困难又容易。说困难,是要人跟自己做斗争。说容易,方法实在简单:无非是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少考虑,多考虑集体利益。能够做到这一点并终身实践,一以贯之,实在不容易。而这正是毛主席不朽的秘密所在,也正是反动分子想怎么样抹黑也做不到的秘密所在。近日重读毛泽东传记,拜读领袖灿烂诗篇手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遥想当年中国,军阀混战,匪患猖獗,民不聊生,官僚恶霸残民以惩,苛捐杂税民不堪命。外患炽烈,政府丧权辱国,丧师失地,唯枪杀名士、钳制舆论、电刑逼供、血腥屠杀不同政见人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辽吉,炮轰机关,捕禁官吏,追炸列车,大学逃散,特务汉奸招摇过市,毒贩赌鬼,洋洋得意.偌大中国,哀鸿遍野,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数以亿计的灾民和难民四处逃亡,或易子而食,或卖儿救穷,中国人民成为辫子、苦力、文盲、流浪汉、亡国奴、灾民和难民的代名词.我东北民众在日寇铁蹄皮鞭下含垢忍辱,九死一生.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2年,就是内战、反共、独裁、卖国、残民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的受难史。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泽东少时有大志,27岁诗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待泽东一出,振臂一呼,率3万疲敝褴褛之师深入不毛,垮五岭,击乌江,穿雪山,渡草地,于窑洞之中做天下文章,北击倭寇两万里,南逐蒋匪下钟山,不出10年,国民政府灰飞烟灭,天下大定,难道不是民心所向吗?复西藏、收新疆,灭日寇、伐美军、击印度、斗苏联,战无不胜;修水利、治江河、炼钢铁、办电厂、建油田,汽车轮船飞机大炮均能自主制造,两弹一星划破小小寰球。由于时代局限和战略需要,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清苦。但全面普及全民免费义务教育和合作医疗,成人识字率从1950年的15%上升到1977年的85%,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上升到1977年的75岁。人均收入上升6倍。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和体育强国。邓小平改革的第二年,民众生活就发生了很大改善,也与毛泽东时代的高度积累有因果关系。毛开始执政时,中国人90%是文盲,人均寿命36岁,70%的居民没有自己的住宅,喝不上干净的水.国家没有现代的工业。战乱彻底摧毁了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家园。中国人成为乞丐和难民的代名词。毛去世时,中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化,中国拥有两弹一星,自主生产汽车、战斗机、机床和所有轮船,国家无任何内外债,中国公民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初等教育,成人识字率达到85%。共和国拥有天下无敌的陆军,击败了所有入侵者和干涉者。中国完成了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社会组织和国家动员能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个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解放。毛所倡导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在人类历史上彻底埋葬了殖民主义。 我不同意毛的一些观点和判断,对他的霸气也曾不满,但他是为信仰而战斗的,他是真挚的热爱中国人民的。是他使中国人团结起来,恢复了中国人对民族实力的自信和做人的尊严。毛的内外战争的辉煌记录是建立在实现社会公正的伟大理想主义和对民族未来的共同信念基础上的全国性的联合行动。毛的遗产是一个半军事化的统一的国民精神高度一致的幅员辽阔的大国。毛是有道德的和负责任的严厉的领袖。没有毛,中国将仍然是一个灾难深重、饿殍载道、丑恶现象和无法无天恃强凌弱泛滥成灾的地主官僚乐园和劳动人民的人间地狱。 毛泽东代表的是正义和社会的良知,还有社会弱势群体的愤怒的吼声,毛所缺乏的是法治社会的理念和现代管理思想。 无论如何,毛是真正的现代中国之父。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曾经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些诋毁领袖声誉的人只能暴露他本人的自私、疯狂、胆怯和不负责任。 他打跑了一切内外反动派,彻底消灭了官僚买办、地主恶霸、军阀汉奸、特务流氓,让90%的中国人从文盲变成识字,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道德和宗法关系的束缚压迫,给了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的生活、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他捍卫了中国最广大阶层人民的人权和自由、尊严,他给我们的遗产是伟大的统一的共和国,天下无敌的军队,有凝聚力的政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他没有遗产,他的儿子至今长眠在朝鲜战场。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泪,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他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他开创了今后一千年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局面。今人胆敢以尺寸之功自比于毛泽东者,全国共斥之!今人胆敢以卑劣丑恶心态侮辱毛泽东者,全国共击之!中国人,你是怎么站起来的,你是怎么富起来的,你不能忘恩负义! 党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没有伟大的政治家执掌党的权力,党就无法被人民群众所衷心拥护如果党维护官僚的利益和热中于党派利益,党就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领袖的个人魅力和才能如果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就值得认真的崇拜毛主席逝世27年了,人民群众还是发自内心地怀念他,纪念他没有了列宁的苏联共产党,成为斯大林个人独裁的工具和勃烈日涅夫官僚集团的巢穴,这是毛主席最担心的人民对党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党必须公正,无私,永远和社会弱势群体站在一起如果一味站在强者一边,任由强者欺凌弱者无动于衷,漠视人民的痛苦,维护自身的特权,党就真正地变质了. 我不是政治家,只是个会计师,但公信力是一个政党、一个企业所必须的工人农民,广大知识分子还是始终相信,毛主席是严厉的正直的有道德的负责任的,绝对不会护短,绝对不会包庇腐败分子,绝对不会奢侈腐化!!... 今年以来,这里不断有人发表非议毛泽东的帖子,我允许你讲话,但你必须允许我抗议你 毛泽东使得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在落后挨打150年后,在大陆击败了日本侵略者,在朝鲜通过三次战役击溃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美第8集团军司令在溃败中丧命,志愿军攻克汉城.消息传来,举国若狂.中国人恢复了对民族实力的自信.毛主席说,这一仗,要为后世子孙解决至少50年的和平。直到今天,世界上的霸权也慑于毛的赫赫武功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无论在多么困难的形势下,只要毛主席出现了,民众就会欢呼震天,将士就会用命死战,胜利就会属于我们.领袖的威望来自于功无不克的胜利.毛主席万岁不是建国后喊出来的,而是解放区工人农民喊出来的 我们的祖先眼含热泪高呼毛主席万岁,他们是被精神控制了吗?个人崇拜,你制造一下试试看? 毛泽东时代后期,中国逐步走出了被封锁的局面,对外贸易的大门打开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逐步形成.毛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现代化纲领.后来饱受非议的大项目,例如大庆二期、大连化工、宝山钢铁、东风二汽、镇海炼油、秦岭集团、沈阳飞机、成都飞机,还不是那时建立的?现在也是中国工业利润的核心。安徽小岗村搞了包产到户,他们富裕了吗?没有农村合作组织,农民的蔬菜只能销售到20公里半径以内。坚持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河南南街村、江苏华西村、北京韩村河村、天津大邱庄可都实现了现代化,究竟谁对谁错? 毛泽东时代的干部,一个县委的部长就能在群众大会上发表几个小时的长篇演说,不用拿稿,现在,连省长都吞吞吐吐,照本宣科,还要一大帮秘书和秘书长写稿。那时的干部根本不敢欺负群众或者趾高气扬为所欲为,基本都夹着尾巴做人。那时各个机关都是一正一副,哪里象现在,局长一会场、处长一走廊,科长一操场。那时,农村有养殖基地和幼儿园、卫生所,并非暗无天日。知青下乡固然有决策失误,但也传播了文化,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毛时代中国修了8万座水库,解决了水旱灾害问题,训练了6000万民兵,也锻炼了人民体质。 哪个时代都有局限性和决策失误,我仰慕毛主席,他是靠了真本事才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他为后世子孙着想的太远,太深。他的民族英雄地位可不是自封的。我的亲属做会计,因为多报销了8元钱被革职和批判,难道他不应该挨批判吗?他本人口服心服。在毛主席眼中,贪污8元和800万没有性质上的不同。当今我们整顿吏治,错在决心不大,手段不狠,措施不力,用人不当,没有穷追不舍、查抄家产的彻底精神,而是刑不上大夫,妥协投降,不敢深入追究。 谁提拔的田凤山?谁举荐的王怀忠?学学毛主席,深揭狠批,除恶务尽,一网打尽。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家属和后人没有什么势力,也没有荣华富贵.所以一些小人就肆无忌惮地攻击他老人家,完全无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他老人家长眠于地下,无法心安,但自有民众为他辩护!你尽管说你比古人伟大,但不要忘记了,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毛主席一生致力于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实现社会公正,消除贫困,他的勤勤恳恳、公正廉洁、坚定信仰、无私无畏,他的爱护民众、同情弱者、天下为公,他的疾恶如仇、严惩腐败、不搞特权,证明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尽管他也犯过错误,搞了家长制,可是这些怎么能掩盖他的不朽功勋呢。先贤虽然做古,精神光耀千秋。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的英名和业绩,将永远为后世子孙所怀念。... 毛泽东为人急公好义,同情弱者,亲民爱民,秋毫无犯,政治坚定,清正廉明,大公无私,令行禁止。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打工业基础的时代,是高度积累、劳苦不堪、生活必需品短缺的时代,也是国家国势蒸蒸日上的时代,是文明、廉洁、有道德和信仰的时代。毛的错误和失误,人所共知,可是,当你和家人都衣食无着、无路可走,当整个民族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时候,是谁指引了我们,是谁挽救了我们,给了我们组织、事业和纪律,给了我们整个民族尊严、信念、理想和荣耀?思念先贤雄才大略,不朽文章,无尚功德,我泪流满面。作为跨越时空的历史沉淀和人格化的象征,中国人无法淡化毛泽东留下的印迹和影响。如果读懂了他,似乎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如果读懂了他,似乎便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20世纪舞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 读了《毛泽东传》这部书,对毛泽东有了深的 了解。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历史人物传记是什么

历史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历史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历史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历史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体现真实  “志属信史”,志传和史传一样,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  一、广集资料,反复考证。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公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史实错了,立论也就不正确了。因此编写传记时,一定要占有丰富、翔实、真实可靠的资料后,方能动笔。梅林为了写作《马克思传》,用了几乎二十年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马克思的资料。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倾注了他的毕生精力。  二、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物传记就是要写出一定的社会关系造就了一定的人,而这个人又怎样对当时的社会关系施加一定的影响。  马克思的论点为人物传记的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也为真实地描述人物的本质特征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也曾经指出过,编写人物传记必须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描述,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德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罗·卢森堡,希望梅林在写作《马克思传》时,能做到从环境中说明人,从历史中说明环境。  如果不顾人和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不把人放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之中,就不能写出具有真实感的人物,甚至歪曲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即使象杰出的法国作家维·雨果,他的《小拿破仑》,由于不理解法国当时的阶级斗争造成一种社会局势,使得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路易·波拿巴有可能扮演英雄的角色。马克思说雨果没有觉察到:“当他说这个人表现了世界历史上空前强大的个人主动作用时,他就不是把这个人写成小人而是伟人了”。而这,也就是背离了历史的真实了。  可见,要写好人物传记,必须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中,论其世知其人,才能写得典型真实。  三、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斑瑜互见。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功与过,决不能因为一个人后期不好,就把前期的功劳一笔勾销,也不能因为做过一些错事,就把其他方面的贡献全部抹煞,而是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司马迁写《淮阴侯列传》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满怀激情的描写,但对韩信早年的“无行”、“不能治生商贾”、“食从人寄食饮”、“俯出胯下”却并没掩盖而是直书,读者读后反觉真实可信。所以我们写人物传记,一定要从当时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记载和评价历史人物,真实地反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编辑本段]叙述生动  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像或只有动作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司马迁的《史记》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他刻划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马克思也曾为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军事活动家政治家写作小传。他写的《贝尔蒂埃》、《贝尔纳多特》、《布律恩》、《布里昂》,生动记述了拿破仑一世时期法国军事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的群象,其中有贪得无厌、追名逐利之徒;有渴求官职、封号和王位的野心家;有愿为任何制度效劳的不择手段的钻营者。这些小传,既描述人物的特有个性,又提供了拿破仑一世帝国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本质特征,成为传记文章的典范。  恩格斯也写过不少人物小传,恩格斯写人物传的杰出之处和马克思一样,在于紧紧抓住人物的个性,同时突出人物所代表的阶级特征。所以,在他笔下,马克思、燕妮·马克思……等人物形象,被活生生地再现出来。所以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既要体现人物的阶级、职业、文化素质、信仰、经历、遭遇及其产生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又要体现同阶级、同职业、同素质、同信仰、同遭遇、同影响而在性格上的差异。  要突出人物个性,体现人物个性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只有这样,写出的人物才能鲜明生动。  要达到上述要求,一要选材典型。编写人物传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把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摒弃或一笔带过。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他们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对矛盾冲突,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以及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秦赵两国统治阶级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选择这两件事情,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  写大事固然重要,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茅盾税:“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史记·陈涉世家》,开头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陈涉为人佣耕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并十分自负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细节,看来或许并非必要,其实对描写人物来说,却有助于展示人物思想脉络,写出人物前后一贯的性格史。写陈涉少时就有鸿鹄之志,所以后来才发展到大泽乡起义。写陈涉少时就把别人比作微不足道的燕雀,所以称王后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把早年同过患难的老朋友也杀了。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思想根子却早就种下了。  二要叙行录言。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因此记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例如在《吉鸿昌传》中,作者记述吉鸿昌在1931~1932被迫出国期间,为了反对美国歧视华人,特意在自己胸前佩带“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这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吉鸿昌高尚的民族气节,也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又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在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之后,叱咤风云,诸侯惧服。作者通过项羽召见侯将,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动作描写,反衬出项羽骄横不可一世的性格。可见动作的描写对记叙人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了具体的行动,才能生动感人。“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见秦始皇出游的壮观时说:“彼可取而代之”。而《史记·高祖本纪》写刘邦看到这种壮观时却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尽管他们两人的话意思都是羡慕帝王,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性格。  人物的诗作、著述(包括文章、书信、日记)和话语一样,是人物思想境界的高度凝结和表露。无不凝聚着人物对客现事物的认识、主张以及所持的态度。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人物的诗作著述,对写活人物,突出性格也是不可少的。  三要讲究文采。人物传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句话,文采还是必须讲究的。  虽说史志中的人物传记与文学中的人物传记有区别,前者完全是根据历史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后者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但是,在需要生动因而需要文采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因为传者,传也。立人物传记就是为了传于后世,为了“记一方之言,激千秋之爱憎”为了“鉴人明事”。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讲究文采,也是史志中编写人物传记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马克思要求人物传记应当写得有“强烈色彩”、“栩栩如生”。恩格斯认为人物形象应当“光芒夺目”。《史通》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返,百遍无致”。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史志崇尚文彩,文史并茂,引人入胜,还是必要的。因此,在写人物传记时,应当重视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 [编辑本段]传记起源  我国人物传记不仅起源很早,而且体裁多样。归纳起来,人物传记体裁可分为四类:一是纪传,二是文传(即传记文学),三是史传,四是志传(指方志中的传说)。我国人物传记的写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处于萌芽状态。《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中都出现了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时期可以看做是人物传记的滥觞时期。到了西汉中叶武帝时期,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出现了。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标志着我国人物传记走上了成熟的阶段,并且达到了高峰。司马迁不仅首创了以人物记传来代替历史事件的叙述,通过传人来记事,同时,他还以文学的手段,来描写历史人物,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而又形神具备的人物形象,不仅为我国文学和史学的兴起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对史学、文学、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史记》以后的所谓正史,一般地说都是学习或模仿《史记》的笔法,以纪、传作为主体。到了魏晋以后文史开始分流,文学和史学各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向前发展,以至于越来越泾渭分明。文学家注重辞藻和形象,史家则注重史料的真实及表述的准确,而对文采方面却顾及不多了。东汉以后特别在唐代以后,杂体传记的发展很快,如碑铭、传状、自传之类,也出现了许多高手佳作。  这类传记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而且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在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忠于史实,但其笔法都属于文学性质的。所以类似这些作品只能属于文学著作——传记文学。方志撰述人物由来已久。据《隋书·经藉志》载:“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见《隋书·经籍志》982页)此后,到了晋代,常著的《华阳国志》中,从卷五至卷十二都是关于人物的记述。从此之后,地方志记述人物就成为定例。宋代以后,我国地方志的写作,已渐趋成熟,从体例到内容的设置更加完备。“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又以地区而编入姓氏人物,并因人物而详及官爵与诗词、杂事。宋代方志记人物及有关史事与文献者更多。”(见傅振伦:《论人物志的编撰》)。到了明、清之际,是方志走上大盛的时代,不仅数量多,而且设置的门类齐全。每种方志大都记述人物。清代方志,人物志都放在重要位置上。不仅占据篇幅多,人物的类别也多,只要是被统治阶级认为有利于当时社会的人物都进入志书。  综上所述,我国人物传记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文史不分的纪传体,到文史分流的史体传记,又从纪传和杂体传记发展到传记文学,以及一方之志中人物传记的出现。说明了我国人物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二属于人物传记性质的作品在古代名称很多。诸如传、箴、铭、碑、表、颂、赞、哀等等,细分起来,更为复杂:如“传”指传记,以其内容有全传、大传、小传和传略之别,以传者与传主关系而言,又有他传和自传之异,此外还有别传、外传、评传等名目。再如“状”有行状、事略;表有墓表、阡表、墓志和墓志铭等等,都是记述和颂扬死人的生平事迹,多数是颂扬历史上有地位的人物。现存最多的作品是传记和碑文。这些是我们编史修志的珍贵资料。 [编辑本段]共同特点  人物传记,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大体上还是前面提到的形式。它们在写作方法上千差万别。然而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仍是具有共同性的。  其相同之处是:  1、人物的真实性。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变革,出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既有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伟人,也有逆历史激流而动的罪人,并有出身、地位、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的不同。这些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有过一定影响,就会在历史上留了他们的影子。作者,为这些人树碑立传的目的就是要抑恶扬善,“表彰以劝世道,贬斥以戒人心”, 两千多年以来,传记作者把崇高的荣誉给予那些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同时对奸臣逆子也进行了无情地诛伐与鞭打。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在内容表达上都力求真实,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并且是非明断,褒贬准确。  2、人物的时代性。优秀的传记作者由于做到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所以留在传记中的人物都具有时代的特色。例如同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由于时代不同,传中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相一致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即陶渊明),他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与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点——尚清谈和以清高自愉相一致的;而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则是一篇奇人的传略。尽人皆知,明代社会黑暗,特务横行,文字狱大兴,知识分子“动辄得疯”,所以徐文长的一生只能是从不得志到疯,从疯到坐牢至死。他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是时代的悲剧。以上二例,传主同是文人,由于时代不同,他们的性格不同,遭遇者不一样。  3、人物的个性。读优秀的人物传记,犹如参观罗汉堂。众多泥塑,面目不一,神态各异。一些传记所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是由于传记家们懂得和善于处理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的结果。 [编辑本段]区别纪传  传记在内容表述上忠于史实和抑恶扬善,是我国人物传记写作的优良传统,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是各种形式的人物传记的共同特点。但是,各种传记在表述方法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志传和纪传不同。一是“纪传”注重在文采方面,特别是在“词藻”上下功夫。有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增强传记的文学性;二是“纪传”在撰写人物时虽然也以事实为根据,同时它又偏重于文学形象的刻划。使历史传记同文学传记合为一体,这就不能不使人物历史的真实性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三是在“纪传”文章的最后都要加上一段评语,如“太史公曰”、“赞曰”等等。作者公开站出来对人物进行评价。以上三点在“志传”中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其次,志传与史传不同。有专家从“志属史体”出发,进一步指出方志传记与历史传记是一样的,属于同一种体裁——史体。但史传可以史论结合,有史有论,志传不能议论,是“寓褒贬于记述之中”。史传手法多样,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先议论、后记事,或者先叙述后议论。而志传只能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功过。人物的善、恶、美、丑则需要通过叙述反映出来。应该说志传别于史传,因此在志传的写作中,文字运用就要仔细地斟酌,对传主的是非不能明断,但又要让读者从字行间看得出来。

传记类图书的记类图书

以往我们分析传记,多是以传主身份的不同来划分,将之分为历史人物、财经人物、娱乐明星等等。在此,试以自转、评传、图传等来分类,分析当下热卖的传记图书,总结成功经验以资借鉴。一、 自传:为读者捧出一片真心胡适是自传写作的积极倡导者,他在《四十自述》中说:“我们赤裸裸地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地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中信出版社的《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杰克·韦尔奇自传》,华文出版社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上海文艺出版社《娜写年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何年何月何大宝》长江文艺出版社《咏远有李》等都是自传,这些自传体图书在开卷排行上都名列前茅。传主本身的影响力是图书热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若这些图书不是自传,而是由其他人执笔,恐怕销量会大打折扣。开卷统计中自传作品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可见读者在选择传记图书时,更倾向于阅读由传主本人写作的文本,因为自传作者会为读者捧出一片真心,让读者看到一个不为人知的、血肉丰满的传主,看到他们风光背后的艰辛血泪。而且他们所写的会令读者感到更加真实可信、细腻入微。反观我社传记图书,自传类的图书品种并不多。传记图书要有好的市场反响,除去传主本身的影响力,最主要的就是作者的水准。自传,或是由传主的家人所写,最真实可信,最易为读者接受。自传的组稿难度比较大,作者的开价往往比较高,但是这样的稿子的质量是最有保障的。我社在自传这一板块相对薄弱,是今后可以加强的部分。二、 评传:与灵魂的对话评传是一种研究性传记,将作家的人生与作品结合起来描述,是一种深层的灵魂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毛泽东传》、中信出版社《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配合央视百家讲坛的一系列图书如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风雨张居正》、北京出版社《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胡雪岩的启示》、中华书局《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等,都属于评传。这些书在开卷排行上也都名列前茅。评传相对与自传而言,是离大众读者更远一点的读物,大部分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当下能热卖的评传以央视百家讲坛的配套图书为主,一是央视主流强势媒体的推动力,二是百家讲坛主讲人都能深入浅出,讽古喻今,既不失图书品位,又兼具阅读快感。我社在做评传的时候,可以借鉴百家讲坛的笔法,迎合当下读者的阅读口味,甚至可以大胆向百家讲坛的作者约稿。三、传奇:平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畅销书《销售女神徐鹤宁》,这本书能大卖,不仅仅在于励志,更在于传主的传奇性。读者明知道她的经历或许不可模仿和复制,但是仍然会充满好奇。传奇人物的一生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人物传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平庸人生的一种批判。人物传奇就是要告诉人们,生活还可以这样过,人生还能如此精彩。朝九晚五生活乏味的芸芸众生需要这样的读物,所以这类图书具有畅销的潜质,需要编辑用心提炼精彩的卖点和营销中的大力宣传。如《销售女神徐鹤宁》,封面广告“出身平凡的她,大学毕业先择零底薪的销售演讲事业,23岁买宝马与豪宅,24岁破亚洲纪录,25岁破世界纪录,被誉为“亚洲销售女神,26岁结婚生子,28岁买保时捷”,单单这段文字已经令读者欲罢不能。四、 图传和诗传:传记形式的不断创新几年前在读图时代来临之时,图传这种传记形式曾一度风靡,而现在除了明星传记之外,很少有传记再被命名为图传,大概是因为现在的图书都是图文并茂,不再仅仅把图片作为重要卖点。在开卷报告中,传记类图书中也没有一本图传,可见在大家都明白作书要力求图文并茂以迎合读者阅读趣味的时候,大部分传记都是图传,便不再以图传命名了。一种新兴的传记形式是诗传,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仓央嘉措诗传》,市场销量不俗,在开卷报告中也名列前茅。我们可以从这本书的成功来获得启示,开创出有新意的传记体裁,或许能为沉闷的传记市场注入一股清新的风。五、 译著:势不可挡的传记种类之所以把译著专门列为一类进行分析,是因为今年书市上的引进版图书继续升温,规模继续扩大,而传记类图书中,引进版图书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做的比较成功的有中信出版社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大量引进如希拉里、杰克·韦尔奇、巴菲特、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这些世界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等人物的传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也引进了大量伟人的传记做成系列,其中很多种图书已经反复改版加印了,市场反响相当不错。从开卷调查情况来看,译著类传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毛泽东传记为例,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毛泽东的传记种类繁多,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此类图书,但是能在开卷排行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罗斯的 《毛泽东传》,这本书是西方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在国内也能如此畅销,可见中国读者在看了太多本国人所撰写的传记之后,更想看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伟人。全新的视角和诠释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同时外国人的评说或许更加公正客观,这也是吸引中国读者的一大特点。综上所述,传记图书的成功,概离不开以下几点:一、作品要原创。二、作者要有分量,是传主本人或是家人,或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三、文章合为时而著。从开卷排名来看,如《毛泽东传》《走近钱学森》《太空步:迈克尔·杰克逊自传》《孔子》等都是合为时而著的。

人物传记的读后感怎么写?

  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后来,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堪回首的岁月。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尽艰辛,才逃到凤翔。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朋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的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著名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三别”,他对自己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暂且不说杜诗之精粹,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震动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学习么?杜甫并不完全是严肃的,他也有风趣的一面。绝句漫兴九首中对于惜春之情,反用恼春、怨春的口气道来,别有特色。更难的可贵的是,杜甫善于发现贤才,我想其若是知晓自己仍能为国效力,也当是会“白发生黑丝”的吧!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无愧于独立天地之间的诗圣之称。

名人传记读后感3000字,什么名人随便,不过只能写一个

名人传读后感: (一)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二)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三)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四)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高德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 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启示。《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五) 本书的首位译者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其实它一直在阐述一个道理!一个宿命最终还是结束在一个人质地坚硬的生命中!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像贝多芬那样坚强、泼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们,不用多说了。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也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有了一个定位,在世界上可以站在哪个位置,让大家都彼此得清醒着,不要再自欺欺人 (六)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面对痛苦、面对孤独,贝多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傲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选择了反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只要是为了获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规律都可以破除。”这句话准确地表达了他当时反对专制的心理,而米开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呢?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尔斯泰则用他的笔杆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 而我面对现在的和平,美好的社会,更应该用刻苦的学习,,丰厚的知识,武装自己,走向美好的未来。 (七) 《名人传》读书笔记 《名人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以及《托尔斯泰传》三篇名人传记组成的一本书。 罗曼.罗兰说:“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不知为何,我觉得这句话蕴涵者很深刻的哲理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吧。对于当时的年代来说,这部作品无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 在我未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没想到他是这么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个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给他遇上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了,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呀!而且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的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奉献给全世界。然而他却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誉,他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作品。 贝多芬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还是战胜了它们;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他的实力得到证明,所以最后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颠峰。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说来,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而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作者写的这三位名人,他们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们却比常人遇到更多难以想象的磨难和障碍。不过他们都是从重重困难中勇敢站起来的人,也是从种种困难中造炼出来的伟人、名人,而且还是不屈服于命运对他们的挑战和考验。他们三个都是作者认定的英雄人物,因为他们都具有同样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二是永远保持人格的尊严,恪守个性的独立,既不屈从于强权,也不盲目地随大流;三是具有关怀人、爱护人的博爱精神,甘心为人类的福址奉献自身。 原来,名人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之中的那样美好,也许正因为重重困难,种种阻碍、挫折和不幸的命运才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而成为绝代传颂的名人吧!他们要战胜这么艰险的困难究竟要多大的力量,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呀!你们的力量、勇气、毅力都使我很佩服。 没有人敢说自己的人生很幸运,即使是出身在豪门之家的世家子弟也好,他们有时也会很难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因为这都已经是被父母们一手精心策划和培养过的了。即使他们想要成功也必须要具备勇气和毅力,毕竟一个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既然我们知道要成功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我们现在何尝不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加把劲,努力加油,一直向前呢?相信自己吧!既然名人们都是要经历过困难,并且从种种困难中站起来而成功的人,更何况是我们自己。 他们都已经成功了,他们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了,付出过了,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理想实现了而倍感无比的欢乐和喜悦。我们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滋味。我们究竟在等什么?来!加油吧!相信自己的人生是要自己作主的!加油!加油!没什么能压倒我们的,我们也一定会成功的。相信自己吧!——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吧! 回答者: 艺艺123 - 千总 五级 2-5 13:57《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u2022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u2022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u2022冯u2022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罗曼u2022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那么,《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u2022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传和名人传记有区别吗??????

应该有区别。名人传是一本书,名人传记是记录某个名人的事迹。

有什么优质的历史人物传记可以推荐?

人物传记首推《史记》。一本文学巨著,史学巨著,语言学巨著。还可以去读《曾国藩》,配合《曾国藩家书》一起读。曾国藩的人格魅力满满,时代巨匠。

有哪些人物传记是非常励志的,可以激励年轻人奋斗的?

一个导演的故事。这是世界级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一本笔记小说,其中充满真知灼见和睿智的光芒。这些“速写”并非毫无关联的杂记和随笔,而是富有启示性和经过精挑细选的一群“叙事核心”。荒凉的海滩、空旷的郊野、平静的海面、废弃的空城和无人的街巷,通过这些视觉的“蒸馏”精粹,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象征和隐喻上的刻意求工以及极富暗示力的摄影手法,从中欣赏到一种有力度的、细节丰富的画面语言。

有什么好看的名人传记

《见证》,《我们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介绍一些名著或者传记,伟人或主人公,有利于人对整个生命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

首推《圣经》《家》,《母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多啊

人物传记孔子读后感1000字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好学的故事流传至今。孔子30岁时,他已经有了三千多名的学生了。可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如果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孔子的著作《春秋》、《论语》。其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学则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特别是儒学在抗拒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勤劳,容忍,节俭等方面可以作为现代一种新途经受到肯定。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说过:“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能和孔子一样刻苦学习,也能成为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学者。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品行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待人有礼,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学识,让别人来崇拜自己。

什么是“名人传记影视作品的庸俗化”?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消费时代传记研究三题  作为具有极大发展潜能的文类,传记日益成为写作、研究、出版、阅读的重点和热点,其品格、功能、视角、分类等内涵和外延的属性是学界一直关注的话题和范畴。综览传记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在表面的繁荣之后掩藏着深层的危机。从创作角度来看,作品遍地开花,各种政商风云人物、影视明星传记层出不穷,数量众多历史罕见。但量多并不表示质高,剔除表面的风光,精品少、水平参差不齐的困境暴露无疑。  跟创作相比,传记理论严重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当代传记理论面临的困境是双重的:一是传统的理论问题还未曾廓清,如传记的概念、类别、要素,真实性与虚构性,文献性与文学性,传记与文学批评等;①二是随着消费文化、视觉文化的勃兴,以文字力量见长的传记被围追堵截,面临着崭新的问题:如何面对视觉传记?如何面对消费文化?如何面对新的技术、新的媒介?  本文试图从视觉化、娱乐化、消费化、媒介技术化等角度出发,解析传记在当代文化语境中面临的现状、困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传记的发展提供可能的途径和选择。  视觉化:图文共读与互释  传统的传记以文字叙述为主,通过文字记录人类生活的各种形态。但消费时代视觉文化日益兴盛,人类社会进入海德格尔所谓“世界图像的时代”,图像逐渐成为公共交往、信息传播、娱乐消费最重要的对象,文化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依赖于图像信息,正如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所断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图像的直观性、娱乐性,更吻合当代人的审美期待与阅读心理,其阅读快感比单纯的印刷文字更能引诱人们的消费欲望。传统文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图像的魅力,从讲究的版式、造型设计到精美丰富的插图、照片,直至图像化的画传、视觉传记,图文之间的关系从“战争”到和平经历了跳跃式的发展,图像由传统的配角演变为主角。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回溯、总结与反思,是传记文学的重要意旨。而在视觉社会,历史以何种方式进入?仅仅依靠绵密、深厚的纯粹文字表达显然并不足够,图像填补了文字力所不及的空白之处。从山东画报出版社“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文章”的《老照片》,到“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剑桥插图史系列》,老城市、老照片、图片中国百年史、红镜头、人物志等以影像、照片为主要表达手段和媒介的传记类作品大量涌现,它们摒弃沉重的意蕴和漫长的时光隧道,历史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进入现代生活:通过细节的再现对历史人物进行画面再现,图像与文字的双重魅力跨越了时空的隔阂。  在人物传记中,与文字性传记相比,摄影照片等“非文字性传记”具有不可替代性,瞬间的光影定格具有永恒性,历史感、现场感栩栩如生再现于影像之中。  关于鲁迅研究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但若仅仅依赖文字描述,鲁迅的形象始终神秘而遥远。此时图像给我们提供了完整的想像和欣赏的空间:犀利、悲悯的文章和资料图片中那个瘦小坚硬的形象颇为吻合,鲁迅式的胡须、短发,鲁迅式的微笑,图像与文字共同构成了鲁迅形象,两者缺一不可。而关于鲁迅“幻灯片”事件的真相是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至今未能完全明晰的“公案”。②这一文学事件,典型地体现了影像在文学、在传记中的重要性。  而对张爱玲来说,图像的意义就更加意味深长,她在文学史上的被接受过程本来就是一个颇富意味的文学事件。在其传奇的形成中,影像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无法抹煞。从学术化的《张爱玲全集》,到各种张爱玲传记、文选等同科所有出版物中,照片占据了极大比例。张爱玲自己也喜欢让图片说话,小说采用电影手法,为作品画插图,而且最后一本集子《对照记》完全由图片组成,满足了大家对张爱玲的各种想像。作为一个符号,“张爱玲”的视觉化范围还进一步扩大,成了银幕上的传奇;电影《滚滚红尘》、《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相继出炉,就这样,历史、文本、影像,三者同构成了经久不衰的“张爱玲热”。  文学家如此,政治家传记亦不例外。被萨特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完美的人”的古巴革命者格瓦拉,他的革命者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一本本传记里,也定格在众多的影像资料中:格瓦拉在古巴,格瓦拉在丛林,格瓦拉在办公室……直到在玻利维亚被俘后砍下双手的照片。而格瓦拉那幅经典的“革命者肖像”,被作为一种时尚无限复制,定格在21世纪全世界年轻人的T恤上,它的意义和影响显然超过了纯粹的文字。  风行一时的各种明星传记更是图像盖过了文字,文字甚至变成点缀。  传记常常体现了一个时代、国家、城市、个人最基本最细节化的生活。图像可以还原历史的某个细节,细节组成人生,细节构成生命,构成传记。“老城市”系列(江苏美术出版社)中的《老广州——屐声帆影》,是一本广州城市志传,生机勃勃的广州故事和历史在书中复活。书中有一幅题为“20年代的广州女子”的照片,画面是个梳着根大辫子穿着布旗袍的女子,行走在广州的街头,面对镜头露出灿烂笑容。虽然她的名字和身份已经无从查考,但刹那间的时光倒流让人产生今昔何年的恍惚,城市和女子本人同时复活在读者的眼前和心中。那些陈旧的建筑,那些曲折的街巷,那些衣着明显迥异于我们的人们,那些已经不知踪影而逝的故事,历史文化的巨大变迁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眼前。  国家形象与影像同样密不可分。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图像是个重要的切入视角。在陈平原编撰的《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一书中,可以直观地看到19世纪末期日本国内媒体所刊载的“中国形象”。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在山口守的文章里,介绍了一本名为《团团珍闻》的漫画刊物,其中1894年10月13日和27日的两期上都有刊登了“中国形象”——一幅是个光头暴眼拖着“猪尾巴”的男子盘膝而坐,丑陋而萎缩;而另一幅更加赤裸裸,一个撒腿逃跑的中国军人,背上写着一个巨大的汉字“弱”字。③日本人眼中中国是如此的衰弱不堪,影像呈现了更加惨痛的历史记忆。虽然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和横光一分别在作品《支那游记》和《上海》中详细描述了中国印象,也许他们的文字描述更加细腻,但其震撼显然无法与漫画相提并论。  在传记的视觉过程中,图像并不是文字的简单附庸,而是具有独立品格和美学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图像和语言彼此演绎,互相丰富,产生的内涵超越了单一的语言文本或单一的图像文本。两者的对话和互动,弥补拓展了传统传记的内涵,提升了视觉时代传记的学术地位。  学人传记是传记的重要领域,知识分子研究一向是学界热点,以往的焦点基本集中于文字的阐述和剖析,而李辉主编的“大象人物聚集书系”以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见长,在众多传记中脱颖而出。茅盾、丰子恺、常书鸿、邓拓等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从历史走出来,凸现历史场景中不同人物的生存状态,加深了对知识分子文化性格和历史命运的理解。  陈平原的近现代文史研究也凸显了在学术研究中图像的不可替代性。从1999年《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到2000年《点石斋画报选》,再到2001年《图像晚清》,陈平原编著了“读图三部曲”。把“读图”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引入学术研究,“在图与文字间的缝隙处”做文章,借助“图文互释”,带领读者“回到现场”,承继“左图右史”的古老传统,为“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史研究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小窗”。④  李欧梵的《上海摩登》则收录了大量旧上海的广告、电影院海报、美女月份牌、杂志、相片,所有这些斑驳杂乱的影像资料构成了上海城市志传,构成了上海记忆,也构也了中国现代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文并茂”成为读图时代的文化趣味和风向:出版界由此拓展出巨大的市场和阅读空间,传记写作者们也开掘了崭新的写作资源,而作为传记终极目标的阅读接受者体验了直观、愉悦的阅读过程。  当然,简单的图配文或者文配图方式不能解决传记视觉化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图与文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一是图像和文字本身都应该具有独立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图像和文字的组合应该创造一种新的意义空间,从而产生一种新的阅读快感,形成真正的图文共读与互释。  娱乐化:消费性表征  在消费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是生存的基本秩序,主体性的产品(如文学、艺术等)只是消费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艺术自律原则走向市场的他率原则,其所蕴涵伦理的、审美的、思想的内涵都发生巨大变化。只有消费是文化生产链条的核心环节,也是终极目标,它决定了生产的样式、数量、以及流通的途径。  当艺术完全沦为消费品之后,销量、收视率、排行榜成为唯一指标,它不得不以大众的趣味、习惯作为座标,而强调刺激震撼、感官愉悦是消费文化的核心趣味。于是不能免俗地,文化领域中物质主义、感官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成为风尚。根据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随着商品化程度的加剧,人类的消费行为由产品消费演变为符号消费、欲望消费、拟像消费,时尚化、娱乐化、商品化成为文化消费的特征。  传记作为一种文化商品进入消费市场流通环节,读者的阅读和接受是其终极目标。在此过程中,消费文化的市场准则不可避免会对传记的创作产生影响。名人崇拜、偶像崇拜是消费社会媚俗文化最典型的表征之一,名人传记理所当然成为消费社会的兴奋点,出版界和读书界都乐此不疲。古今中外、政商文娱几乎无所不包。而且每每名列畅销排行榜前列,跟风者、仿效者大抵集中在此领域。  名人传记历来是传记的重要门类,从中可以体察时代、社会、个体的风貌。但当代名人传记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传主身份的转换上,文娱明星和商业人士成为主体,而政治领袖与文化名人则冷清许多。其中尤其以电影演员,体育明星,小品演员、节目主持人等活跃于传媒与影视界的知名者为主。这种身份的转换,标志着当代名人传记内涵的深刻转变。继以往强调宏大叙事的伟人传记走下神坛之后,当代名人传记几乎一边倒地呈现生活化、世俗化的倾向。从早年刘晓庆《我的路》、倪萍的《日子》、黄宏的《从头说起》到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黄健翔的《像男人一样去战斗》等,大抵如此。  世俗化的趋势一路发展,在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需求和利益至上的市场策略的推波助澜下,传记内容日益八卦化、娱乐化、庸俗化、利益化。闲言碎语、隐私绯闻、内幕花边为主要内容,表述上则语不惊人不罢休,炒作、猎奇、吹捧、制造话题成为家常便饭。而企业家传记则充满溢美之词,甚至阿谀奉承欲盖弥彰。内容上有的道听途说、缺乏证据,有些甚至粗俗卑鄙、丑陋不堪。  “星、性、腥”,成为名人传记的三大特色。名人传记,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公共交流场所,映射出读者的兴趣取向,其娱乐化趋势与受众、市场、文化等几大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  首先它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日常生活是消费文化的发生地点,其本质是平庸和重复,工作、娱乐、家庭三者组成了封闭的日常生活,单调和狭隘令人难以忍受,于是必须以另外一种对立的方式维持其宁静和优势,即:消费时间、消费明星。由于美貌、名气、财富等因素,明星成为时尚潮流的化身,人们对其生活具有探求的兴趣和窥视的欲望,阅读、观看明星私生活无疑是找到了一个满足窥私欲望的正常渠道。明星的成长、挫折、奋斗、成功,成为公众话题、公众事件,满足了受众的娱乐、宣泄心理。通过隐私、绯闻、丑闻的报道,以往头顶神秘光环的领袖、明星,被推下了舞台,彻底置身于“被看”、被“品评”处境。受众在阅读中消遣、评论、批评,从而获得满足,心理获得平衡与安慰。  市场的竞争和压力也造就了传记的娱乐化。著名专栏作家莫林·多德曾有一段名言:文艺的娱乐化是因为“我们不能停止,摄影师不能停止,记者不能停止,制作人不能停止,编辑不能停止。而且,消费者不能停止。”娱乐化潮流既是转型时期文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媒体飞速发展、竞争加剧的产物。眼球、卖点、独家、重磅的追求必然导致内幕与隐私。  消费社会追求娱乐、快感、轻松,厌倦深度、思想,希望阅读对象具有通俗、猎奇、戏剧性等特点。当代名人传记的娱乐化,体现了当代文化语境中大众的诉求,“在政治、理想、信仰的‘宏大叙事"之外,还有琐碎却真实的民间大众社会;在理性之外,还有非理性的存在……在堂而皇之之下还有种种隐秘的内心角落。”⑤受众心理的需求造就了名人传记的娱乐化,反过来它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两者互为前提不可分割。  但是,一味地迁就市场、追逐时尚,必然带来传记文本灵魂的缺失,美学的空洞,排行榜上的畅销作品转眼也许就成为文化垃圾。当代名人传记层出不穷但缺乏精品,缺乏经典,症结大概在于此。  媒介化:观看之道  技术是世界的构成方式和展现方式,也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数码艺术、虚拟现实、网络生存、超级文本等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大面积使用为尖端技术与艺术创新的结合提供了方便的条件,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拓展。本雅明在《作为生产者的艺术家》中指出,“一切技术都具有点金术的性质”,艺术家成了技术革新能手。  技术的飞跃意味着媒介的日新月异,新的现实世界可以称之为媒介的现实,“媒介即信息”,麦克卢汉指出了技术在当代的意义。由机械化、电气化到信息化、数字化,媒介铺天盖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按照马克·波斯特尔的理论,这种新的信息方式、媒介方式如同19世纪马克思研究的生产方式一般具有深广的意义。媒介与传记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阐释,一是媒介对传记审美要素、审美关系的影响,二是媒介对传记外部环境的改变。  媒介化生存成为传记的重要特点。对现代传记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胡适,20世纪以来一直是各种传记的传主,但只有在消费社会媒介的强力操持之下,才能最终完成其偶像化、符号化的过程,胡适传记才能从文化界学术界扩大到公众文化领域,被不断地建构借用。进入“消费”领域后,胡适传记也不可避免陷入猎奇、耸动的漩涡。胡适的日记、婚恋、情事成为传记最大的噱头。而张爱玲在大陆的走红过程,也是消费社会媒介化的后果。没有媒介就没有畅销,当然也就不能经典。  在消费社会,如何才能成为经典?这是每个写作者的梦想。戴安娜·克兰一语道破其中关节,“通往文学上的不朽的道路要经历畅销书这一关”。⑥不仅一个作家的成功离不开传媒,公众受传媒的引导,而且,批评家也受传媒组织和制约。图书的畅销与经典基本能用一个流水线来形容,即:作家写作——图书出版——广告——书评——畅销排行榜——畅销——专业批评推介——经典,在此流水线上,作家、批评家、文学链条上所有的人员最终都必须受制于“资本”,即掌握了作品商品属性的传媒,媒介的力量几乎决定了一切。  媒介的多样性决定了传记表达多样化的可能。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内涵意蕴。传统传记以印刷介质为主,图书是其主要的方式。而网络时代媒介的多元带来传记形态的多元,非印刷介质的传记成为重要表征——电影、绘画、雕塑、摄影、视频等形态,扩大了传记的内涵和外延。传记的跨文化、跨学科性质通过多元媒介得到体现。  作为古代传记重要典籍的《史记》,其研究和考注历来困难不小。韩兆琦的《史记笺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吸收考古资料,利用出土文物,访术、采录古代遗迹,收录地图文物,使《史记》变得形象化、视觉化,古老的典籍焕发了时代风采,堪称里程碑式的新经典。  媒介的多元化提升了人物传记的表现力。美国历史频道推出的《人物志》影像系列,当属成功的影像传记范例,辑录了古往今来近千位名人,包括彼得大帝、林肯、贝多芬、狄更斯、凡高、圣女贞德、戴安娜等重要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从细节入手,通过实地拍摄、现场采访和旁征博引,对历史人物进行画面再现。影音的双重魅力使观众犹如亲历现场,观众与历史人物所产生的心灵碰撞,如同与历史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2006年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卡波特》,是一部关于美国小说家杜鲁门·卡波特的传记片。虽然卡波特小说早就蜚声美国文坛,但只有电影获奖之后,人们才真正知道这位举止怪诞、不合世俗、恃才傲物的文学家。媒介造就了这位文学与电影“明星”。  随着媒介的转换,传记的接受方式从“阅读”“发展为”“观看”,接受方式的转变将传记引入了“景观化”的消费社会,观看行为与观看权力成为关注核心。媒介技术的未知性、不可预测性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网络化生存、虚拟人生使得人类的知行方式具有了无限可能。  网络博客的兴盛给传记研究和写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所谓博客,原义为网络日志,即写在网络上的个人日记。但媒介的特殊性决定其与传统的差异性。一是其写作方式打破了私人与公共的界线,将私人生活用公共平台进行展示,而且过程几乎完全开放,读者可以随时评论和参与。二是简单的操作方式产生了大量民间写作者,众多散落在网络各处的写作者们有了一个自由展现的平台。三是博客带来了文学的民间化狂欢,但经典却渐行渐远。  作为网络日记,博客的写作者、阅读者跟传主基本趋同,按传统范畴属于自传性质,但网络的传播方式又是开放式的,可以随时修改删除,读者也能参与其中进行互动。那么其真实性问题该如何定位?博客中传主的身份又是如何构建的?其创作视角如何区别于传统?博客与传记的多元化、多媒体化具备何种关联?博客所引发的诸多理论问题发人深省,亟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传统的认知中,人的主体性、真实性是一切艺术、技术的先决条件。但电子时代的主体本身是虚幻的、想像的、游戏的,网络主体常常是一个代码、一个符号而已,IP地址后面真假莫辨、雌雄莫辨。在超文本链接中个体只不过是一个节点,没有等级和高下,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无穷链接,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网络化生存跨越时空,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方式在此交互、融合、转换。显然,新的工具不仅改变了生产力,也改变了社会关系,从机械复制到电子传媒时代,作者身份出现了泛化、去主体化、集体生产化等趋势。以张扬传主的个性生命为美学要旨的传记应该如何面对无主的网络化生存?这是传记不容回避的问题。  消费文化给传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事实上,消费文化与传记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当代文化面临的问题。世界被图像符号所把握遮蔽,形成了居伊·德波所谓的“景观社会”,主导着社会生活的模式。语言的魅力正在消退,读图、读屏成为主要阅读模式,快感冲击美感,意义被形式所覆盖。这种事实,正在改变着当代文化和当代写作。  寻找消费文化与传记文学两者之间互动互补的内在关系,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艺术空间,才能接近事实与生活真相,才能通向传记本原,才能产生经典,完善传记美学体系。  里面可能有你要的.

人物传记怎么写

写人物传记的基本步骤有以下几步:第一步,简述人物概况:写人物传记时,开篇要简述人物的姓名、出生、籍贯、家庭情况、学业成果、事业建树等等,让读者能快速地对所写人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详细介绍人物的重要纪事:这里主要是介绍人物的主要成就。这些成就可以是工作事业上的成就,也可以是学业科研上的成果,还可以是人物高远的志向、梦想以及为之做出的努力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成就和成果,必须是符合事实的,最好有相应的佐证资料,而那些关于志向和梦想的努力也最好有相关的资料,这都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调查和研究。这里需要需要注意的是介绍人物的成就要秉持大成就不能漏,小瑕疵适当提的原则,以保证人物的丰满性,不偏不倚,做到实事求是。第三步,现今的状况:这一步需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人物还健在,则可以简述其近况,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事情,最近的计划是什么,下一步的安排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目的等等。第四步,人物的评价:这一般写在结尾,可以是作者从个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其他人,比如他的亲朋好友对其的评价,还可以是社会、舆论对这个人物的评价,都可以作为参考,但一定要有据可循。人物传记的特点人物传记的特点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人物传记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等。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

有哪些好的名人传记值得推荐

1、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豆瓣:艾伦·图灵传 (豆瓣)作者: [英] 安德鲁·霍奇斯副标题: 如谜的解谜者原作名: Alan Turing: The Enigma译者: 孙天齐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内容简介 · · · · · ·本书是公认的图灵最权威传记。艾伦·图灵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他吃毒苹果的原因 至今不明,一代科学大师,是自杀、他杀还是不小心,成为20世纪的谜。2、拿破仑传豆瓣:拿破仑传 (豆瓣)作者: 艾米尔·路德维希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译者: 梅沱 / 徐凯希 / 张萍 / 王建华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各种拿破仑传 中最好的一本,这本书中的作者是德国一名传记大师叫艾米尔·路德维希,写了很多非常出名的人物传记。我只看过花城出版社的这本版本,在网上看到过很多评价几个其它版本的翻译不太好。据说最好的一本是《Memoirs of Napoleon Bonaparte. From the French of M. Fauvelet de Bourriene.》,也出中文版了,但没看过,有时间找来看看。3、卓别林自传豆瓣:卓别林自传 (豆瓣)作者: [英] 查理·卓别林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标题: 一生想过浪漫生活译者: 叶冬心内容简介 · · · · · ·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在这部自传中,反映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史。更有价值的是他对有关电影艺术的见解。4、维特根斯坦传豆瓣:维特根斯坦传 (豆瓣)作者: [英] 瑞·蒙克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天才之为责任原作名: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译者: 王宇光内容简介 · · · · · ·维特根斯坦,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语言哲学的奠基人。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运用大量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描绘维特根斯坦独特的精神世界以及传奇的一生,堪称一流的思想传记。5、贝多芬传(插图珍藏本)豆瓣:贝多芬传(插图珍藏本) (豆瓣)作者: (法)罗曼u30fb罗兰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译者: 傅雷内容简介 · · · · · ·贝多芬传存世已无虑几百种之多。流传最广的要数罗曼u30fb罗兰所撰的这薄薄一本,为其别出诸家而自成一书,不溺于繁枝细节而以宏显传主精神取胜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的生存状况渐趋舒适:“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真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时下己稍显疏阔,但是,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忧患还是需要我们直面的人生课题,故贝多芬的榜样于我们仍能有所感悟。文史学家朱东润先生推许罗曼u30fb罗兰《贝多芬传》为世界三大传记之一,不失为值得一读的好书。译者傅雷先生所作《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自称是“一件越俎的工作”,实与罗曼u30fb罗兰的贝多芬本传相得益彰,当可相并进入二十一世纪。6、牛顿传——最后的炼金术士豆瓣:最后的炼金术士:牛顿传 (豆瓣)作者: [英] 迈克尔·怀特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副标题: 最后的炼金术士原作名: Isaac Newton: The Last Sorcerer译者: 陈可岗内容简介 · · · · · ·《牛顿传——最后的炼金术士》作者凭借深厚的科学史家涵养,以极为人性化的角度重新探索了牛顿的一生,他的忧郁的童年时代,幸运的少年时代,成果丰硕的青年时代和权力膨胀的老年时代。本书优越于一般牛顿传记的地方在于,作者基于科学发生学的视角,提出了牛顿痴迷炼金术与奠立近代科学基础之间的重大关联。牛顿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这些工作难道与他的科学发现是完全不相关的?过去的传记作家往往为了神话牛顿的“科学伟人”形象而对他从事炼金术和异端信仰故意避而不谈。而迈克尔·怀特则以特有的直觉和史料求证,借助于牛顿的重要信件和若干从未公开出版过的笔记,阐释了牛顿从事炼金术和神学研究对于他发现万有引力以及后来进行的统一场论研究的紧密关联。

那些名人传记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手机费

人物传记的读后感

  【第1篇】   这个寒假,看了一本书:《梵高传》,使我受益匪浅。   梵高这个人本身长得奇丑无比呢!他长着一双呆滞的大眼睛,深深地往下陷,一些鱼尾纹在他眼睛旁,目光显得很忧郁,并长着一对粗眉,它们让人觉得不搭配;还有一双小耳朵,小到像洋娃娃的耳朵,一个鹰钩鼻,鼻子向下塌,并且是秃顶呢!他的行动也很笨拙,呆头呆脑的。   梵高一生清贫,但他不在乎,一心作画。梵高对画画简直着了迷,别人以为他疯了,叫他“伏热”,“伏热”的意思是“红胡子的疯子”!梵高不管它。他太热爱大自然了。   你可知道?梵高活的时候一幅画都没卖出去!但他死后他的画卖了大概有九千万的法郎!我给你举个例子:梵高在世的时候一幅《红色的葡萄园》只有四百法郎,可他死后这幅画是四千万多的法郎!梵高为了绘画奉献了很多甚至生命,他把自己的右耳朵给割了下来,并且让自己神志不清,神经受到破坏,以至后来,去世了……这是多么不幸呀。   我看完了这本书,觉得梵高做事十分认真,全力以赴地画画,他把全身精力投入到绘画中。我想我们应该像他学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每当我们做完事后,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我全力以赴了吗?我全神贯注的做这件事了吗?”   请让我们记住这位伟人——温森特·梵高!更让我们记住,做事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第2篇】   《拿破仑传》讲述了拿破仑传奇般的奋斗历程。他从一个“科西嘉小子”最终成为震惊整个欧洲的雄狮,在人类战争史册上刻下自己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统帅,并没有因为滑铁卢的惨败而被后人轻视。他的精神品质依然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诚然拿破仑的一生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军事上拿破仑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伟人”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余次比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的总和还要多其中有许多战役在战争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到如今拿破仑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仍被作为教材在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广为传播。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们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   乱世出英雄,拿破仑就是生活在这么一个乱世,幸运的是他选择了作一名将军,由于他扎实的科学知识和稠密的军事思维,使他在这么一个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是战争造就了拿破仑,他无需感叹生不逢时,恰恰相反的是,他太过生逢其时。我想无论是什么报复,什么志向,都要先认真考察一下你所处的时代需要什么,如果说你的兴趣,你的特长能为这个社会需要所利用,那么你也将成为拿破仑,但如果真的想成就霸业,变得不可战胜,那么记住一点吧,博览群书,书中自有令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拿破仑,一个值得敬仰,值得唾骂,值得崇拜,值得痛恨的军事天才,一个给我启发,激我奋进的历史人物,今天,当我摆脱了玩物丧志的过去,开始博览群书时,我准备用我这稚嫩的笔,以我这浅薄的思想,认真的分析一下这个可爱又可恶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不可一世的皇帝。   【第3篇】   在最近几天,我看完了一个伟人的人物传记:《拿破仑传》。这部书讲述了拿破仑的一生。从幼年时被法国贵族们的嘲笑,到青年时的指挥千军万马与敌国打仗,发动政变,自立为帝,中年时的智慧使他好几次大败敌军,在征俄一役,是自然环境让他从五十万人变成十万人,因此而败,莱比锡战役,他遭到了数国的联合进攻,因此大败。而在他唯一的遗憾——滑铁卢战役中,他终于被英普联军击败,被流放,最终病亡。   拿破仑不是一开始就是皇室贵族,甚至不是法国人,他的家园是意大利,他们国家一开始遭到了法国贵族的侵略,拿破仑发誓与法国势不两立。但他后来投靠法国,甚至帮助法国侵略意大利,又多次和英国、奥斯曼、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进行战斗。后来他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又先后于欧洲各国进行了战争,但是接着,拿破仑又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谈判。可以说,此时的俄国占据亚洲,奥地利和普鲁士也是亚洲的国家。英国已成为是在欧洲之外的岛国。欧洲除了西班牙,其他过全部是法国盟国,当时的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后来他做出了错误决定,进攻俄国,结果大败,各国都来攻击他,最终他被迫退位。尽管他想卷土重来,但是没能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件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   我对这个人的评价是:早年的他是一位英雄,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但晚年的他是一头狗熊,他在每一次打仗都注重人数,而且都是采取正面进攻的方法,但几乎都是战败。   我爱这本书。

中国100杰出名人传记的内容简介

读中国名人传记收获经验和智慧,看华夏伟人传奇激励勇气和斗志。名人在未获得巨大成功之前都只是个普通人,追寻名人成长奋斗的足迹,能使我们真切地感悟他们成才、成功的秘诀!你可以欣赏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英雄伟人,探索一生、创造无限的科技精英,文采斐然、生花妙笔的文化巨擘,叩问生命、润泽心灵的思想家……你可以学习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博大胸怀,军事家的韬略智谋、指挥驾驭,艺术家的激情创造、灵感飞扬,宗教领袖的独特理念、献身精神,科学家的坚持真理、不懈探索……你可以发现伟大人物的成功之路虽有干条万条,但他们却拥有共同的秘诀:远大的理想和不懈的努力,敏锐的目光和果敢的行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成功之路,从这里起步……

作文写历史人物传记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有这样一位伟人,他曾经震撼了当时的欧亚大陆,也引起了世人对他的褒贬与毁誉:有人由衷的赞颂他是千古英雄;也有人称他为世界征服者和无与伦比的侵略家.然而在所有的古今帝王中,论功业,论才智,论胸怀以及人生的曲折程度,几乎没有人可以跟他相提并论.他,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后人对他的评判往往只注重他在军事方面的功过,却忽略了他人性的一面.成吉思汗治国方面的精辟策略,独具慧眼的用人之道以及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使他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帝王.同时,也为后代统治者树立了永远适用的统治法则. ◎天命 铁木真的父亲是当时蒙古一个部落的首领,当铁木真降生的那一刻,他的父亲打了一场大的胜仗.因此,他被称为是该部落的“福星”.根据蒙古人的习惯,他父亲就用被击败首领的名字为他命名,以显示其家族的战功.同时,他的父亲还惊喜的发现刚出生的儿子手里紧紧的握着一块象长矛一般的凝血,便感叹这是天命:铁木真将来必定会成为草原上的一位大英雄. 铁木真在蒙古语里是“铁的变化”的意思.从一块矿石到一块铁是要经过烈火冶炼的.苦难、苦斗、苦战伴陪了他一生.同时也造就了这个震惊过世界的成吉思汗. ◎用人之道 在铁木真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有过几次亲人的背叛,其中包括他的叔叔和堂兄,却没有一个是他的部下.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为在马背上和草原上长大的他,有着自己独具慧眼的识人标准和用人之道. 铁木真长着一双火眼金睛.在他的一生中,用人奇准.难得的是在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时代,他并没有以等级来划分人的能力.甚至对于地位卑微的奴隶,他都没有另眼相看.因为在他眼里,奴隶并不会因为他们地位的卑贱而拒绝崇高. 铁木真的一生与三个奴隶有不解之缘:一个是与他同甘共苦了一生的老仆人豁阿黑臣,一个是把爱心全部奉献给他而不求回报的合答安,另一个就是他最倚重的大将木华犁.豁阿黑臣在铁木真还没有降生的时候就在他们家当奴隶,一生为这个家忠心耿耿,不管后来铁木真的父亲被敌人毒死后他们家有多么的悲惨都没有离开过.美丽的合答安少年时曾经救过铁木真的命,后来在上天的安排下她在多年后又回到了铁木真的身边.她的善良和贤惠一直深深的打动着铁木真,然而不管铁木真费尽多少唇舌,她都没有答应做他的妃子.而是坚持做奴隶的本分,决定终身不嫁.她虽然没有高贵的地位,可她的人格魅力是最为闪闪发光的.她有着极强的预见性,每当铁木真冲动的时候,她总是有办法使他平息下来.也因此使众多百姓免于死在马刀之下.木华犁曾是铁木真敌人的将领,铁木真佩服他的忠和勇,而木华犁也敬佩铁木真的胸怀,于是便死心塌地跟随他征战一生,立下了数不清的大功. ◎治国奇略 打下了金国中都是成吉思汗的重大胜利.而得到一位可以帮他治国安邦的谋臣耶律楚材却是他更大的胜利.耶律楚材向他提出“天下可以马上得之,却不可马上治之”,“以儒教治国,以佛教治心”的精辟建议,他对此番荐言十分赞赏,并且也确实将其方案实施到实处. 最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是信奉长生天的.用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相信老天爷的.而对于信奉耶酥的,安拉的,佛祖的,太上老君的,孔夫子的一律接受,而且相当尊重.他从来没有因为信仰的不同而进行过宗教战争.当年在他的统治范围内,上百种宗教信仰共存,而且来自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老百姓非常和谐的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局面在整个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都是少见的一幕. ◎结束语 帝王将相在历史舞台上永远都是主角,一个民族甚至世界的历史格局往往因为一位伟人的出现而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伟人,是说他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才能,创造过超乎常人的伟大功绩.伟人首先是人,人总是有人性的,人性总是有弱点的,他也会妒忌,多疑,自负和残忍.但伟人一定是智者,所以他才是个成功者. 成吉思汗为后代统治者树立了永远适用的统治法则:即用人得当,广招贤能,施仁政,以及尊重宗教信仰.成吉思汗作为“智者”最精髓的体现的就是他对宗教的态度.他的宽广胸怀为其带来了“一代天骄”的美誉,他明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是统治术的最高境界,因为任何一位迫害宗教正信的统治者的政治寿命一定是短暂的,他的结局也一定是会非常悲惨的. 探讨历史并非是仅仅为了明了人类的过去,而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当前和面对未来.虽然历史并不能为当前的问题提供详细的解答,然而却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的参数和思路.尤其是现在中国内外出现了一股讨论“中国之未来”的旋风.可以说,成吉思汗一生中的亮点是中国之未来最好的参数.追问 如果是有人物对话,一个历史画面,而不是历史传记

有哪些好的名人传记值得推荐

1、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豆瓣:艾伦·图灵传 (豆瓣)作者: [英] 安德鲁·霍奇斯副标题: 如谜的解谜者原作名: Alan Turing: The Enigma译者: 孙天齐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内容简介 · · · · · ·本书是公认的图灵最权威传记。艾伦·图灵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他吃毒苹果的原因 至今不明,一代科学大师,是自杀、他杀还是不小心,成为20世纪的谜。2、拿破仑传豆瓣:拿破仑传 (豆瓣)作者: 艾米尔·路德维希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译者: 梅沱 / 徐凯希 / 张萍 / 王建华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各种拿破仑传 中最好的一本,这本书中的作者是德国一名传记大师叫艾米尔·路德维希,写了很多非常出名的人物传记。我只看过花城出版社的这本版本,在网上看到过很多评价几个其它版本的翻译不太好。据说最好的一本是《Memoirs of Napoleon Bonaparte. From the French of M. Fauvelet de Bourriene.》,也出中文版了,但没看过,有时间找来看看。3、卓别林自传豆瓣:卓别林自传 (豆瓣)作者: [英] 查理·卓别林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标题: 一生想过浪漫生活译者: 叶冬心内容简介 · · · · · ·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在这部自传中,反映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史。更有价值的是他对有关电影艺术的见解。4、维特根斯坦传豆瓣:维特根斯坦传 (豆瓣)作者: [英] 瑞·蒙克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天才之为责任原作名: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译者: 王宇光内容简介 · · · · · ·维特根斯坦,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语言哲学的奠基人。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运用大量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描绘维特根斯坦独特的精神世界以及传奇的一生,堪称一流的思想传记。5、贝多芬传(插图珍藏本)豆瓣:贝多芬传(插图珍藏本) (豆瓣)作者: (法)罗曼u30fb罗兰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译者: 傅雷内容简介 · · · · · ·贝多芬传存世已无虑几百种之多。流传最广的要数罗曼u30fb罗兰所撰的这薄薄一本,为其别出诸家而自成一书,不溺于繁枝细节而以宏显传主精神取胜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的生存状况渐趋舒适:“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真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时下己稍显疏阔,但是,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忧患还是需要我们直面的人生课题,故贝多芬的榜样于我们仍能有所感悟。文史学家朱东润先生推许罗曼u30fb罗兰《贝多芬传》为世界三大传记之一,不失为值得一读的好书。译者傅雷先生所作《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自称是“一件越俎的工作”,实与罗曼u30fb罗兰的贝多芬本传相得益彰,当可相并进入二十一世纪。6、牛顿传——最后的炼金术士豆瓣:最后的炼金术士:牛顿传 (豆瓣)作者: [英] 迈克尔·怀特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副标题: 最后的炼金术士原作名: Isaac Newton: The Last Sorcerer译者: 陈可岗内容简介 · · · · · ·《牛顿传——最后的炼金术士》作者凭借深厚的科学史家涵养,以极为人性化的角度重新探索了牛顿的一生,他的忧郁的童年时代,幸运的少年时代,成果丰硕的青年时代和权力膨胀的老年时代。本书优越于一般牛顿传记的地方在于,作者基于科学发生学的视角,提出了牛顿痴迷炼金术与奠立近代科学基础之间的重大关联。牛顿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这些工作难道与他的科学发现是完全不相关的?过去的传记作家往往为了神话牛顿的“科学伟人”形象而对他从事炼金术和异端信仰故意避而不谈。而迈克尔·怀特则以特有的直觉和史料求证,借助于牛顿的重要信件和若干从未公开出版过的笔记,阐释了牛顿从事炼金术和神学研究对于他发现万有引力以及后来进行的统一场论研究的紧密关联。

名人传记故事,孔子的读后感

读了《孔子》有感《孔子》这本书是属于世界伟人传记丛书一类的,它主要介绍了一些世界名人的一些事,《孔子》就是其中一本。 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而受古今中外人士所景仰的伟人孔夫子毕生的事迹,就可以从这本书中统统知道。 孔子从 这本书从孔子不平凡的的诞生写起,以至周游列国、问礼从政,最后献身教育、流芳万世……原原本本,细述无遗,能使我们对孔子的一生可有概括的了解。 孔子教导弟子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地表现出他的尊严伟大;对于礼、义、廉、耻的推崇,更为备至。论语就是将他当时对弟子们所讲的话汇编而成的。 尽管世界日新月异,科学突飞猛进,我们对于“至圣先师”的一言一行,仍当奉为圭臬,才不致失去“文明国家国民”的美誉。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一起去了解伟大的先辈,一起去向他们学习吧!

名人传记的摘抄

名人传记比如,有居里夫人

周恩来人物传记怎么写

周恩来传记:追寻伟人的足迹,回首历历往事,一口气读完这本《周恩来传记》,令我慷慨激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周总理的点点滴滴。总理小时候看到洋车把中国人的腿压断,可中国官员却帮洋人不帮同胞,还说那位中国人妨碍交通。周恩来感到忿忿不平,便上前说理,却被巡警斥责。这对周恩来打击很大!一次,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的同学说:“为了帮父母记帐。” 校长问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自信满满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这对一个十三岁的孩童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长大后即使自己已身居高位,但还是一直读书学习,他放眼于世界。周总理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之所以这样伟大,与他少年时崇高的理想是分不开的,而我们现在有时的碌碌无为,不正是因为缺少这份理想和执着吗?!让我们像周恩来一样,从小树立伟大的理想,培养爱国热情,刻苦努力地学习。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才不辜负周总理的殷切希望!周总理最后的愿望是无声无息地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上。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心酸,周总理生前从来不准别人赞扬他,去世后也没有供人瞻仰的陵墓。然而,他那高尚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最让我敬佩的是周总理的勤俭节约。周总理召开会议,直到中午还没结束,中午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只有一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着几小碟咸菜和烧饼。身为总理和大家共同进餐,如此勤俭让我惊叹万分!周总理为祖国的地位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世界各地积极奔走,唇枪舌剑,为新中国的外交打下了牢固的根基。这对一个举步维难的国家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周总理一生无子无女,他与妻子邓颖超54年的爱情生活,相爱终身,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海誓山盟,唯有平凡的坚守与互相依靠,而这却使炙热的爱情闪闪发光。使我不禁潸然泪下。周总理逝世后没有一分一毫的积蓄。如此伟大的人,逝世后,联合国也降半旗。人们用孺子牛,毛驴,蜜蜂,春蚕,来比喻周总理的光辉写照。周总理把忠诚献给人民,把真爱交给亲人,把挚爱奉给战友,把热爱投入工作。我们应当继承周总理的这种精神,更认真,踏实的做人,长大后,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我们更应该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时光,做一名栋梁之材!我为祖国拥有这样的一位伟大总理而感到自豪。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读书。

读名人传记的好处是什么?

好处如下:在别人的生命里,多活一次。2.用别人的欢乐讨好自己,借别人的悲伤尽情宣泄。3.快速打穿一个陌生领域。4.用别人的实战解决自己的问题。5.知道挨多少顿打才能成为角儿。6.别人只知道他有多么伟大,而你知道他在别的地方没那么伟大。7.知道伟人的缺点,有机会多次地原谅自己。8.据说在公共场合读传记比较容易遇到高质量的搭讪。9.任何人拿伟人吹牛逼,你都可以比他多知道一点。10.放在书架上,让一众牛逼人物老老实实陪自己一辈子。著名作家茨威格曾对读者们说:“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觉得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多读些名人传记。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多读些名人传记很有益处,家长老师应该在这方面多注意引导。为什么要读名人传记呢?1、名人传记真实性比较强,能让孩子认识真实的社会现在的孩子,往往喜欢看一些玄幻、穿越类的作品,或者是侦探、冒险类的作品。实际上这些作品对孩子百害而无一益,让孩子沉寂在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里,和现实世界脱节,不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名人传记都来源于现实,可以让孩子对现实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2、读传记能够让孩子获得很多人生启迪。如果说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言教,那么传记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身教了。读一本名人的传记就是在学习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比如我们读了孔子的故事,就能够了解我们的至圣先师的一生是怎么走过来的,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读玄奘的故事,就能知道这个伟大的僧人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成功从印度取回经典的。总之,一个人能够被后人立传,名垂后世,他的身上一定能够给后人无数的启迪。

读名人传记《梵高传》有感

  寒假里我5天就读完了梵高传,却不知从何写起。   整本书的基调和梵高的画一样,在我印象中是偏褐色、黄色与金色,那是大地与太阳的颜色,让人感觉温暖与安全。可是主角文森特梵高的整个人生却是波涛汹涌的墨蓝色,在冰冷中沉浮。   先是遭受失恋的打击,梵高的爱认真、执拗、非常具有爆发力,甚至不顾一切。为了见到心爱的女子,他可以忍受饥饿与疲劳,徒步几昼夜只为远远望上一眼;他可以藐视“□”的罪孽,将手心放在烛火之上以示坚决。可是飞蛾扑火,这样的爱情终将化为灰烬,而文森特一生都无幸得到自己的爱情。   接着是事业的挫折,明知不喜欢不合适,梵高一开始也曾很努力的成为一名牧师,只可惜身处人间地狱似的矿地,看着采矿人家的痛苦、挣扎和死亡,他虽尽其所能的行施布道,都只是精神上的欺骗,信仰与上帝并没有带来救赎,梵高的努力甚至被教会毫不留情的予以了否定与批判,这让他情何以堪,最后连自己都迷失了。   幸好在绝望之时,他找到了一生的事业与追求——绘画。   在绘画中,梵高认识到,所有的痛苦都是为了做铺垫,所有的不幸都是灵感的源泉,他可以把痛苦当做观察生活的放大镜,去捕捉那平凡而真挚的幸福。是的,他的`模特儿是“丑陋”的,矿工、农妇、邮差等等,那些个皮肤粗糙,身形佝偻,都是在生活中苟延残喘之人,梵高将之捕捉到了画中,并没有同情与修饰,也没有虚伪的伤痛与呻吟,梵高只是一个记录者,用最深刻的笔触,最真诚的颜色将他们记录下来——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一面,没有雕栏玉栋,没有宝马香车,大多数有的只是辛苦劳作了一天,在昏暗的灯光下吃着土豆的人。   由于起步较晚,梵高开始拼命拼命的冲刺,他不停得画不停的画。为了某一处风景,他可以在海边坐上一天,任凭风吹雨打;他可以在烈日下之下,晒到红斑秃顶。那群鸦乱飞的麦田,红叶斑驳的森林,星月流动的夜空……都存在在他每天早出晚归,日晒雨淋,忍饥挨饿的困顿生活中了。梵高是天才,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天才,而是一个努力的天才,他不仅仅将绘画当成一项事业,而是生命。每一幅画注入了他的生命,每画一幅画他的生命也随之缩短。吃饭、睡觉、生活都是为了延续绘生命,而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绘画,即使是爱情、友谊对于梵高而言,也就是给画添上了不一般的亮点。最后绘画完成了,身体机能虽然在运转,生命的意义结束了,梵高用一颗子弹结束自己短暂却完整的一生。   梵高是孤独而任性的,他不被人理解,大部分时间都在孤军奋战,可是艺术本来就需要耐得住寂寞,况且在梵高的背后还有那个无限包容他的弟弟迪奥。总觉得迪奥是梵高的影子,有了迪奥的支持——精神上与物质上,才成就了梵高。然而即使是弟弟,也没有理由这样不计报酬的帮助兄长,每个月150法郎,即使自己拮据的时候,也不间断,这是怎样一个负担啊。但是迪奥一点没有抱怨,没有怀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是梵高的分身,梵高也是他的分身,梵高的创作就是他的创作!他们对于艺术都有梦想,梵高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艺术,迪奥就不顾一切为他创造条件,如果说绘画是梵高的精神支柱,梵高就是迪奥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梵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迪奥的精神也崩溃了,不久之后离开了人世。   迪奥之于梵高,不仅仅是兄弟,更是知己。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小说之父在二十六岁时写的,读起来其实很像小说,不过二十六岁这个年纪,对于梵高这样的人生能有多少感想?我不喜欢一本传记,都是赤裸裸的赞美与崇拜(中国的伟人传记都是这样),也不喜欢大段大段作者的感情白描,一旦作者把主人公当成了自己情感的容器与化身,那传记便不再对别人的纪实性的描述,而是自己的情感发泄了。很高兴《梵高传》没有让我看到这样虚假的东西。   一本好书,看了让人思考。我没有梵高的觉悟,当然也绝不会有梵高的成就,但是如果能够学到那么一点点呢,再努力一些,是不是能够离梦想近一些呢?   啊,梵高!

“世界的历史仅仅是伟大人物的传记”是谁说的?

不知道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之莎士比亚,读后感,请大家帮帮忙,急急急!!!

《莎士比亚》,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成大事者都要有一种百折不饶的精神,绝不向困难低头。《莎士比亚》,它为我的人生加油!  莎士比亚读后感范文二  前段时间,读完《莎士比亚全集》(一),感受颇深。  以前因为两个原因不去读此书:一是因为它是戏剧,而我不太爱读戏剧,二是因为,莎士比亚被认为是语言大师,其作品肯定语言深奥,读起来费神。  然而,读完此书,我发现我错了,也许英文原版的读起来有些艰难,但译文却是简单易懂,情节交错,语言优美,有时让人捧腹,尤其是读喜剧时。《莎士比亚》读后感600字默认分类  这么好的作品我到了三十岁才开始读,感觉太晚了,值得庆幸的是,我现在读了,在我的人生中我品味了这本巨作的精神,犹如倾听了莎士比亚的内心世界一般,他是一个思想如此丰富的人!  莎士比亚于世界文学史中,足以笼罩一世,凌越千古,卓然为词坛之宗匠,诗人之冠冕者,其唯希腊之荷马,意大利之但丁,英之莎士比亚,德之歌德乎。此四子者,各于其不同之时代及环境中,发为不朽之歌声。然荷马史诗中之英雄,既与吾人之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丁之天堂地狱,复与近代思想诸多抵牾,歌德去吾人较近,彼实为近代精神卓越的代表,然以超脱时空限制一点而论,则莎士比亚之成就远在此三子之上。  莎士比亚剧本中的语言,诵读起来如春风拂面,夏风送爽,秋风去愁,东风醒脑。贵族阶层人生思想栩栩如生,每次吃饭或独自一人时,总喜欢打开书,边吃边看,仿佛自己走进那个时代,而又独自坐在一边,欣赏他们语言间不时迸发出来的智慧。由于莎士比亚曾经上过文法学校,所以有着很好的文学基础。但创作道路并不平稳, 32岁那年,他钟爱的幼子哈姆雷特夭折,在《亨利六世》上演后,又遭到了“大学才子派”格林的讽刺,他企图削落莎士比亚的斗志,但莎士比亚没有就此放弃,他坚强地挺了过来,仍然坚持创作。为了激励自己,他在《麦克白》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表达了自己百折不饶、乐观处世的心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我现在的生活非常优越,可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一遇到困难,却总易退缩,甚至放弃。记得在学游泳的时候,天天重复同一个动作,我嫌麻烦并且怕吃水。一天,老师规定我不停顿地游一个来回,在我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不小心吃了一口水,就停了下来。原来可以坚持一下游上一个来回,但就是因为我吃了一口水,再一次退缩了。  想想莎士比亚吧,这点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啊!被迫辍学,痛失幼子,作品受到讽刺,这些打击几乎都是致命的,但莎士比亚仍然坚持不懈,写下了影响几代人的巨着,创作了上百部作品,其中就包括着名的悲剧三部曲和喜剧三部曲。

书的种类(伟人传记、历史。。。)用英语说

The kinds of books

看伟人传记有什么好处

学习伟人的精神陶冶自己的情操

介绍2本伟人传记

我已经将我的理解发给你了。我们可以聊聊啊

都有哪些外国人写的中国名人的传记?

周恩来传 迪克 威尔逊毛泽东传 迪克 威尔逊邓小平传 理查德 伊文斯

如何阅读属灵伟人传记

一是要通读。所谓通读,就是从头至尾地阅读,这样可以获得属灵伟人的全貌,可以全面把握传记的内容。如果只是挑选有趣味的章节去阅读,就只能获得一些片段的记忆。二是要反复阅读。在通读的基础上,要对那些似懂非懂的章节反复阅读、重点阅读,从而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左右关系,进而理解传记中人物言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三是要适当地做笔记,也可以在图书上勾画。

我国名人传记有哪些

《名人传》读后感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2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3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4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高德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 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启示。《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书单丨5位伟大的传记作家,5部帮我们理解人生的经典传记

向高人请教:如何才能快速积累人生经验,洞悉人性的奥秘。 这是个很有代表性的、功利十足的问题,总有人奢望用廉价而快捷的方法获得人生的智慧,我也不例外。高人竟然愿意回答: 读书,确切地说,就是读传记 。查理·芒格 就是读传记的高手,甚至可以说是个读传记狂人。据说,查理·芒格热衷于搜罗各类传记作品,一年要读上百本。我猜想,他的人生智慧,应该有很多都是从传记中获得的。 查理·芒格是大名鼎鼎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二当家,巴菲特最重要的合伙人 ,大富大贵,却始终温和、低调。追求财富的路上,难免有眼红耳热的时候,传记中不断闪现的别人的人生波折,或许可以平复自己内心的波澜。 有好的传记可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而好的传记大抵要有两方面的成就 ,一是对传主精彩人生的梳理,找出他人生的脉络,并尽可能完整、精彩地还原他的人生;一是合理的想象,传记中一定需要有合理的想象,或者称之为“历史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接近传主本身,体会人物染了尘埃的幽微心思。 好的传记作家,身兼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两个身份 , 好的传记,会比小说更好看,也一定比小说更难写。 每一本经典的传记,都值得我们珍惜,并反复阅读。 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5位可以用伟大形容的传记作家,还有他们伟大的传记作品。作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传记作家,茨威格的每本传记都是值得一读的,这本《三大师传》当然不例外。 如果你已经被《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深深折服,那么,在这本书里,请继续享受这种快乐。 这部传记有三位传主,分别是 巴尔扎克 、 狄更斯 和 陀思妥耶夫斯基 。 同样一本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理由,我是冲着陀思妥耶夫斯基才读这本书的,虽然我也热爱巴尔扎克和狄更斯。 读过老陀的小说,只有四个字能形容内心感受——难以自拔。 他的伟大,不可以讨论,但缺憾的是,很多人在评价老陀时,总是说不到点子上。 这时候,就能体现茨威格的伟大了。 他拥有一位传记大师最珍贵的品质,借助文字,他能直接进入传主的内心,感受老陀的苦涩和绝望,然后把他感受到的都告诉我们。 毕竟,茨威格也是一个因为理念世界破碎而心怀绝望的人。 有人评价,世界上所有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加起来,也不如茨威格在这本书中的短短百页。 这种话,听起来残酷,但真相就是如此,艺术领域是出产天才的,这种天赋横亘在所有人的头顶,让人绝望,无法比附。这种天赋,表现在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无与伦比的描述和分析中,也一样表现在他对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的把握里。 三位大师的传,茨威格写了三年。 他花去的时间,是用来接近三位大师级作家的。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茨威格的时间没有白费,他没有常规地描述三位作家的身世,而是一手牵着每个人不同的时代,一手揪住三位大师内心世界的门把手,从他们的作品中寻找作家命运的必然性。 茨威格的笔经常是锋利的,他剖开巴尔扎克的激昂、狄更斯的人情冷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内心矛盾,用传记探索这些大作家人性最深处的幽微渺远,带读者体会他们的人生,这是真正的传记大师需要做的。 茨威格一一做到,让读者感到幸福,让模仿者彻底绝望。 拿破仑代表了欧洲的一个时代 ,或者说,所有研究欧洲历史的人,在描述这个时代的时候,都不得不用这个矮个子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时代。 这个人站在这里,历史没法绕着走。 越是这样的人物,他的传记越难以把握。 资料纷繁自不必说,传记作者如何在精神上接近传主时,能够与他平视,尤其艰难。 好在有路德维希。 路德维希是德国最好的传记作家之一。他最初的职业是记者, 这个职业是对一个写作者最好的训练。 记者出身的作家,驾驭文字和材料的能力都高于纯粹的文学作者。记者们的日常工作更关心故事中的人,以及故事的逻辑线索,这两条,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最重要的。 凭借自己所受的这些训练,路德维希创作《歌德传》,并一举成名,就此开创了传纪文学的新流派。他还为俾斯麦、林肯、兴登堡、罗斯福等很多名人作传,但他最好的作品还是《拿破仑传》。 与茨威格有相近之处,路德维希也擅长从传主的内心入手,揣摩他的精神世界,分析的性格,以及这样的性格对他人生经历的影响。有了好的文字本领和这样的分析手段,为拿破仑这样的伟人写传记就不会太局促,剩下的事情就是找到拿破仑伟大的逻辑,并为我们展现出来。 拿破仑的一生,充满传奇,本身就是一部小说,路德维希需要做的就是如实、准确、精要地描述出来,然后,把自己对拿破仑的敬仰和他擅长的分析运用到极处, 为我们呈现的就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这本《拿破仑传》。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为 贝多芬 、 米开朗琪罗 和 托尔斯泰 三位伟大艺术家写的传记。 有两点保证了这本书的品质,一是罗曼·罗兰,二是它的中译本译者傅雷先生。 罗曼·罗兰的作品中,始终存在着“英雄主义”的气息。 有人评价,罗曼·罗兰的作品中“伟大的心”和“真诚的艺术”贯穿其间,变成了他创作的基本原则。 他写小说,对人物内心情感挖掘的兴趣多于对故事本身的经营,罗曼·罗兰自己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二十个不同的自己,他相信一个人内心存在着多重的自我,既可以伟大,也可以卑微,但即使一个人再卑微,也会有伟大的因素,问题在于,该如何激发它。 《名人传》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本用来激发人们的“英雄传”。 罗曼·罗兰想做的,就是用英雄的意志给人们一个对照和一种冲击。 他在《贝多芬传》中写道:“伟大的心灵宛如高山风暴冲击它们,乌云缠绕它们,可是在那儿,呼吸却比别处更加强有力。空气在那儿有一种纯净,能让心灵去掉污迹。” 在罗曼·罗兰眼中,他所处的时代,“在精明的、待价而沽的自私自利中衰弱下去了。世界简直透不过气来让打开窗户吧!把自由的空气放进来吧。让呼吸英雄们的心灵吧”。 罗曼·罗兰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持强烈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的时代,人们有意识地躲避崇高,自甘平庸,怀揣这卑微享受物质世界的美好。 但他所期望的,是有更多的人能乐于去过一种精神倾向崇高的生活,《名人传》就是为他实现他的这种想法而写的。 罗曼·罗兰希望普通的人们,愿意到高峰去感受生命本身的力量, 他在《托尔斯泰传》中写道:“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这本《名人传》展现的不是伟人的伟大,而是伟人们如何经历磨难而变得坚韧而崇高。 作者所有的意愿,都是想让像我们这样普通的人,读过这本书之后,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渺小,鼓起一点点追求尊严的勇气。 《雪莱传》是法国伟大的传记作家莫洛亚的第一部传记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 与茨威格一样,莫洛亚首先是个小说家,也擅长写传记,但他的传记作品,成就远高于小说。 小说家写传记,容易在传记中加入更多的想象和自己的理解,这部《雪莱传》正是如此。 如果说,好的传记是小说和历史的角力,保持平衡或者向历史那边略偏向一些会更好,那么, 这部《雪莱传》显然是向小说一遍偏向了一点儿,更像一部传记小说。 英国诗人雪莱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在中学时就被称为“疯子”,还有人认为他患有精神病。这些描述,放在今天可能不会让人们太敏感, 我们似乎已经接受了一个事实,诗人就是疯狂的、敏感的,何况像雪莱这样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的人。 雪莱一生有两次婚姻,并有过好几次婚外感情。 因为这些原因,他在英国遭受很多攻击,很多人认为他是不道德的。但这不妨碍他的诗像夜莺的歌声一样美好,也不妨碍他的朋友,比如拜伦,认为他其实是一个道德纯净的人。想要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本来就是一件难度系数颇高的事情。 描写诗人,很容易把他们放在空中楼阁里,在分析他们伟大诗作的同时,把诗人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诗神。 他们作为人的一面很容易被忽略。莫洛亚所做的,是尽量把诗人的作品放在诗人的生活中,不断搜集雪莱的日常生活素材,把他们还原成一个活着的人。莫洛亚与拜伦持相同的观点,倾向于认为雪莱是个有道德感的人, 他对雪莱充满了同情,并在传记中时时为雪莱辩驳、解释,以至于我们看到的这本传记,更像是一本为雪莱辩驳的“雪莱情史”。 相比于前几本传记,《雪莱传》可能会显得小众一些,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传记艺术上的影响力。 曹聚仁写《鲁迅评传》的时候,就表达过对莫洛亚《雪莱传》的敬意,希望自己的这本传记,有可能会达到《雪莱传》的水准。 这是高阳最好的作品,名为传记,其实是历史小说。中国历史小说至此而登巅峰,后人难再超越。20世纪8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正红的时候,坊间传“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地有高阳 ”,高阳就这样红了几十年后,还有人感慨,“中国大陆十几亿人,再也出不来一个高阳”。 全书十册,虽然用小说手法写成,当作传记来读毫无违和感。整本书都在围绕“ 东方的维多利亚女王 ”——慈禧太后铺陈,写尽了慈禧太后一生的荣宠,也写透了晚晴中国激变的四十多年的历史。 高阳博闻强识,熟知清代历史掌故,还写过像《清朝的皇帝》这样的历史专著,各类史料烂熟于心,写起文章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端端得一手好中文, 能给后辈当语文教科书 。 给这部书分类,其实很难。在历史和小说之间,它是一个奇怪的存在,它的写法是小说式的,但阅读效果离历史更近,名字却是传记。传统的历史小说或者传记小说,讲究“三分假,七分真”,这里的三分假,其实就是作者的合理想象,以及为了故事更好读做的艺术处理,但它描述历史变迁,刻画人物内心变化这部分内容,其实比严谨的传记作品不遑多让,甚至挖掘得更细致。 面对长久以来背在慈禧身上的锅,高阳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他凭借自己深厚的清史功底,细心刻画出整个晚晴社会的图景,把历史人物完整地放回历史环境中。读这部书,能产生强烈的 历史代入感 ,读者会感觉自己就躲在历史事件的屏风后面,等到你看足、听清了才会恍然,原来历史中并没有彻底的坏人,有的是历史细节中每个人不得已的反复权衡。 书中的主线是慈禧逐渐掌控整个帝国,她个人的人生际遇全部融入历史事件之中。书中的精彩之处,除了在庞大的历史背景下能刻画清楚慈禧的面孔,更好看的地方在于高阳在描述人物的日常生活时,展现出的古代典雅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际关系、办事理念、语言机锋、生活情态,无一不照顾周详。 一本号称历史小说的作品,能让读者在故事中渐次靠近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还顺带手了解了古代政治、生活的历史原貌,虽然它严格说不能算一部传记,但我还是把它当作一部伟大的传记作品来阅读和推荐,也因为中国有这样伟大的作品,我们突然有了说话的底气。 END

请给我介绍一些名人自己写的传记的书名?

我的前半生,溥仪忏悔录,卢梭

名人传记是什么?中外有哪些出名的

名人传记就是比较出名那个人的生平实际 一般有时候会夹杂作者对此人的看法

周恩来的人物传记200字?

周恩来,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开拓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导者,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八一南昌起义的发起者,遵义会议的决策者,长征路上的领导者,中美关系的建交者……每一个伟大的事件都有周恩来的参入,他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人。他一生无子女,死后没给亲人留一分钱的遗产,永不让后人为自己立碑的伟人,生前没占国家一分钱的便宜,死后也绝不拖累国家半分钱,真正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

请教:高一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希望读些有益的人物传记,哪些人物传记值得一读?谢谢。

《名人传》,法国罗曼.罗兰著。高中学习紧张,然而时间有限。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读物是优秀的人物传记,而人物传记我就推荐这本《名人传》,全书记述了三个伟人的一生。分别是《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我读了这本收益颇深啊。强烈推荐楼主~谢谢,希望能帮助到你

伟人的传记中的故事是真的吗?

这就跟历史记录差不多,很多是通过口述、记忆来还原事件,无法避免扭曲事实,断章取义的出现。

名人传包括哪三部传记

托尔斯泰传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名人传记有哪些

zijixiang

关于毛泽东的传记有哪些?

战神毛泽东、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伟人人物传记有哪些?

《周恩来外交风云》

名人传记故事

名人传记故事1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名人传记故事2 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名人传记故事3 岳飞个人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生平事迹 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 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1122年(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这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又到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被擢为偏校。 1125年(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等三镇与金。 1126年(靖康元年),钦宗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钦宗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名人传记故事4 在这次的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名人传记故事》。 “波澜壮阔的历史,叱咤风云的伟人。”你知道这位伟人是谁么?对了!就是华盛顿,他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这本书写了华盛顿这位美国人的英雄风采。 最令我回味无穷的是《樱桃小树》内容回味区:在华盛顿小的时候,那时有一个广为传诵的小故事,这就是“樱桃树”传说。那是在华盛顿6岁时,他得到了一把斧头,结果把这棵樱桃小树给砍断了,他爸爸非常生气,他立即追查伤害樱树的“凶手”。华盛顿极其真诚地向父亲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严重过失。这时原本怒气冲冲的父亲口气缓和下来。 “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爸爸让我去洗澡,可是我偷偷把一包小吃打开,在卫生间里一直吃,爸爸过来了,我马上把吃的藏在身后,爸爸似乎看穿于我的心,他问我:“你是不是在吃东西?”我说:“没,没有啊。” 我觉得我和他相比,实在是太不诚实了,我要向他学习。

中国伟人传记推荐 经典

1《曾国藩》唐浩明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读。共修订了人民文学等老版讹误106处,是唐浩明先生唯一作序版本,同时也是这部经典最值得收藏的版本。2《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即使纯粹作为王阳明传奇一生的故事书来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难得的是,作者把心学体系形成的脉络和精髓基本蕴含在王阳明的人生故事中了,对于读者来说,阅读快感是双重的,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王阳明传记的最大特点。3《朱元璋传》吴晗在吴晗的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英勇睿智、气度恢宏、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的帝王形象活灵活现。大家小书,文理晓畅,对明初官僚体制、皇权膨胀的分析甚佳。4《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王晓磊武则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权斗漩涡,为活命从宫女杀到了皇后的宝座;后51年,她掀起腥风血雨,用女皇的龙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武则天的传记不少,但不是抹黑,就是根本不懂历史,真实还原武则天82年人生乃至盛唐历史场景的,只有这一本,比起处女作《卑鄙的圣人:曹操》,王晓磊的这部《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写得更醇熟,更“走心”。5《康熙大帝》二月河“清帝小说鼻祖”二月河重磅之作!1本有关隐忍、铁血、预见力的书,被誉为“二十世纪清帝历史小说的里程碑”。二月河“清帝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虽然从历史感和文学造诣来看略逊于之后的《雍正皇帝》,但已经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极具文化底蕴和历史感的语言风格,并且对年轻一代的优秀历史作者影响深刻。6《雍正皇帝》二月河权威、鲜活、启迪人智慧的雍正大帝小说。1本关于“少说话,多干事”智慧与智力的经典博弈,总销量已突破500万册的经典历史巨著。这是真正奠定了二月河大家地位的历史小说巨作,也是被公认为“清帝三部曲”中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7《红顶商人胡雪岩》高阳他从店伙计到大清首富用了三十年,从首富到倾家荡产只花了三天。讲透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马云读了两遍,强烈推荐,冯仑视此书为“商界生存手册”,小编最喜爱的则是高阳先生凝练传神的语言功力。8《李鸿章传》梁启超(著)雾满拦江(译)梁启超笔下的晚清改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以梁任公笔力之雄、政论之精、立论之公,且为李中堂同时代之风云人物,为其作序不仅是一时之选,更为后人树立了一道太高的标杆。9《卑鄙的圣人:曹操》王晓磊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一页页浸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殿堂级的长篇历史小说,封面上那句“曹操去世1791年来,曹操本人最服气的曹操全传”,其实并没有太过夸张。10《慈禧全传》高阳高阳以小说形式全景式描绘晚清社会的一部皇皇巨著。他将头绪纷繁、变幻莫测的一段晚清历史,写得跌宕起伏,生动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东方的维多利亚女王”——慈禧!通常的历史小说都有一条主线脉络,但历史当然不会局限于那些节点式的事件,历史的枝枝蔓蔓繁冗复杂,每一条线都会有精彩故事和人生的感悟,有读者认为高阳此书的直接过多过细,影响阅读体验,然而我觉得本书正体现了高阳大师级的驾驭能力和全景写史功底。

传记《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传记《伟大的悲剧》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记《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   《伟大的悲剧》是作家茨威格,为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作的一篇传记。   这篇传记主要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他们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阿蒙森先于斯科特达到南极点,斯科特他们到达南极点后,发现了阿蒙森探险队的足迹,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因为“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在返回的路途中因为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饥寒交迫,斯科特他们由于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都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后来的营救队在南极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尸体,并且为他们垒了一个石碑。在英国的主教堂里,国王也跪下来悼念他们。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在与阿蒙森队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担失败。他们有超人的力量和勇气,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还有无私的爱,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而是始终惦记着别人:朋友、妻小和祖国人民。虽然斯科特他们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们的心灵受住了考验,变得无比高尚。这让我想起了20xx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在佳木斯市的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救起学生,危急之下,张老师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从中都体现出每个人都有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别人敢于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有集体主义精神和一个互相关心爱护的`精神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向往。 传记《伟大的悲剧》读后感2   悲剧,总会悄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有时,如一只拦路虎,堵着你不敢向前;有时,如一座山,咬紧牙关,翻过山,迎接你的,又将是一片广阔大地。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斯科特一行人代表英国向南极发起了挑战,但由阿蒙森带领的挪威人早已与他们之前来到了这里,斯科特一行人十分沮丧失望,一开始的满腔激情早已消逝。在返回的途中,天气十分的恶劣,人类的勇气被大自然所侵蚀,斯科特一行人抵挡不住大自然的威力,全部长眠于这一片净土之上。   从文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类所具有的伟大精神。奥茨的脚冻坏后大大影响了行进速度,他认为自己已经成了大家的负担,于是,他为了集体,主动要求丢下自己,这从分体现了奥茨舍己为人,为他人着想的精神;队员们不放弃他,是对同伴的关爱、关心之情;威尔逊博士死前还不丢弃珍贵的岩石样本,继续自己的科学观察,是为科学献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最好不过……可惜上天不公,竟让这样一个个善良、友爱的人死去,这才是真正地“悲剧”!   有一句话令我深受感动“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这表现了他们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是无比高尚的。 虽然他们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们的高尚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永远不会被人们放弃或遗忘。悲剧,是伟大的。

求几部关于音乐家传记类的电影..还有歌剧的..

莫扎特传

关于牛顿的传记有哪些

牛顿 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开创者牛顿,在科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对现代 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他怎样由一个平常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联想到 他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的几个故事。 “我一定要超过他!”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 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 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 。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 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 ,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篱笆下的乐趣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 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 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 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 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 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 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 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 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在暴风中研究和计算风力 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 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下决心靠 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 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对比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 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 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 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 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 ,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 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万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顿二十三岁时,鼠疫流行于伦敦。剑桥大学为预防学生受传染,通告学生休学回家避疫,学校暂时关闭。牛顿回到故乡林 肯郡乡下。在乡下度过的休学日子里,他从没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万有引力、微积分、光的分析等发明的基础工作,都是这个期 间完成的。 那时,乡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几个转转之后,把石抛得很远。他们还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从头上转过,而牛奶不掉下 来。 这些事实使他怀疑起来:“什么力量使投石器里面的石头,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来呢?对于这个问题,他曾想到刻卜勒 和伽利略的思想。他从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广寒的月球,直至庞大的地球,进而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之间力的相互 作用。这时,牛顿一头扎进“引力”的计算和验证中了。牛顿计划用这个原理验证太阳系各行星的行动规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离,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的结果错了。因为依理推算月球围绕地球转,每分钟的向心加速度应是十六英尺 ,但据推算仅得十三点九英尺。在失败的困境中,牛顿毫不灰心和气馁,反而以更大的努力进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经过了七个春 秋寒暑,到三十岁时终于把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全面证明出来,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基础。 这时期牛顿还对光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颜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时,无论怎样调整镜片,视点总是 不清楚。他想,这可能与光线的折光有关。接着就实验起来。他在暗室的窗户上留一个小圆孔用来透光,在室内窗孔后放一个三 棱镜,在三棱镜后挂好白屏接受通过三棱镜折进的光。结果,大出意外,牛顿惊异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椭圆形,两端 现出多彩的颜色来。对这个奇异的现象,牛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后,太阳的白光散为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颜色。因此,白光(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色光线汇合而成。自然界雨后天晴,阳光经过天空中余 围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缤纷的虹霓,正是这个道理。 经过进一步研究,牛顿指出世界万物所以有颜色,并非其自身有颜色。太阳普照万物,各物体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颜色,而将 它所不能接受的颜色反射出来。这反射出来的颜色就是人们见到的各种物体的颜色。这一学说准确地道出颜色的根源,世界上自 古以来所出现的各种颜色学说都被它所推翻。 牛顿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学所打下的深厚数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 进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个崎岖的山路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牵着一匹马在缓缓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马在后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响着 单调的马蹄声。走啊,走啊,马突然脱缰而跑,老人由于沉浸在极度的思索之中,竟没有发觉。老人依然不畏艰难地登着山,手 里还牵着那根马缰绳。当他登到较平坦的地方想要骑马时 一拉缰绳,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绳,回头一看马早已没有了。 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里度过的。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 蛋。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原来 他考虑问题时竟心不在焉地随手把怀表当做鸡蛋放在锅里了。 还有一次,牛顿邀请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饭。他研究科学入了迷,把这件事忘掉了。他的佣人照例只准备了牛顿个人吃的午 饭。临近中午,客人应邀而来。客人看见牛顿正在埋头计算问题,桌上、床上摆着稿纸、书籍。看到这种情形,客人没有打搅牛 顿,见桌上摆着饭菜,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便坐下吃了起来。吃完后就悄悄地走了。当牛顿把题计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备吃午 饭时,看见盘子里吃过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没有吃饭呢,我还是吃了。” 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并不关重要,不过表明了牛顿是一个怎样沉思默想,不修边幅,虚己敛容的人,他对科学极度的专 心,总是想着星辰的旋转,宇宙的变化,而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学风 “宽阔的河流平静,学识渊博的人谦虚。”凡是对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有谦虚的美德。牛顿每当在科学上 获得伟大成就时,从不沾沾自喜,自以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扬名于世。 当牛顿费尽心血算出“万有引力定律”后,没有急于发表。而是继续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数年,研究了数年,埋头于数字计算 之中,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一句。后来,牛顿的朋友,大天文学家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在证明一个关于行星轨道的规律遇到困 难时,专程登门请教牛顿。牛顿把自己关于计算“万有引力”的书稿交给哈雷看。哈雷看后才知道他所要请教的问题,正是牛顿 早已解决、早已算好了的问题,心里钦羡不已。 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顿的寓所拜访。当谈到有关天文学的学术问题时,牛顿拿出写好的关于论证“万有 引力”的论文,请哈雷提意见。哈雷看后,对这一巨著感到非常惊讶。他欣喜地对牛顿说:“这真是伟大的论证、伟大的著作! ”他再三奉劝牛顿尽快发表这部伟大著作,以造福于人类。可是牛顿没有听信朋友的好意劝告,轻易地发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经 过长时间的一丝不苟的反复验证和计算,确认正确无误后,才于一六八七年七月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世。 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 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他又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些话多么意味 深长啊!它生动地道出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奥妙所在,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献身的精神,勤奋地创造,开辟出科 学的新天地

父亲的传记1000字左右 从什么方面写怎么写?

不了解父亲小时候的事可以大致问一下 然后写你有记忆之后的父亲为重点 写他怎么养家 怎么对待你们 照顾你们

作文:某某的传记或者小传

我叫某某某,湖南人,出生已11载,再过几个月,就12岁了。额无刘海儿,一对我也说不出形状的眉毛,附在高额上,一张瓜子脸不见得细嫩。因父母离异,我一直与爸爸相依为命。8岁那年,我入了小学。但不知怎么的,我总爱跟男孩子打成一片,时光慢慢流逝,自己却浑然不觉,就像文嘉先生说的“今日复今日”。不知什么时候起,调皮的我竟爱上了读书,不过,那时读的都是一些小人书,似懂非懂的。后来,经老师的教育,我把看课外书的兴趣转移到课本上,也逐渐爱上了作文。虽然我酷爱文学,却无文采;喜欢读书,却过目便忘。但我从未因此而放弃,因为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除此以外我还有许多爱好,比如喜欢多交朋友。虽然我缺点很多,却不乏幽默感。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常用笑话制造欢乐的气氛。10岁那年,我学起了象棋,一年后丢弃,只因无恒心,为此自愧“无脸见老爸”。尔后,我发奋苦读,但不时因贪玩而影响成绩。在学校我是一个有名的“水龙头”,大事小事总喜欢用眼泪来表达。因此,同学们都说我的泪腺特别发达。入中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开始变得大方起来,性格也在改变。但是,喜欢和男孩一起玩、比高低的性格总改不了,别人也总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有一次晚自习,我因有事走到课桌前,一位男同学乘机占了我的“宝座”。我机灵一动,想:看谁厉害,羞走他!于是,我便“嘘”的一声坐在他身旁,羞得他连忙让位。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故事结束了。对于各种竞赛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但大奖却与我无缘,小奖倒不时光临。我曾梦想在大自然中尽情嬉戏,在森林里和小动物们共同生活,无奈不能如愿以偿。但我想将来总会实现的。反正,我是个普通的女孩。但我也拥有自己的诗,自己的蓝天,自己的歌。我要用更灿烂的乐章奏出我的生命之歌……

人物传记

中国的“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是绝密!核心提示: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于敏曾为新中国的氢弹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而在晚年,于敏仍然关注核武领域的最新动向,他与其他院士一起上书中央领导,建议开展小当量核武器的理论研究。 于敏他已经高度近视,略有些背驼,头上华发稀疏。他便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10多年前,连于敏这个名字都是绝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但由于当时的解密程度有限,许多史实还没有公开。15年过去了,许多不可以说的也可以说了。靠古诗词安眠78岁的于敏告诉记者,目前,他除了轻微地有一些老年人似乎非有不可的病外,身体很好。1988年,于敏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的岗位上正式退了下来。如今还挂着个顾问的头衔。他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7点钟起床后,洗漱完毕,先打一打太极拳,做一做健身操,然后吃饭。他说,他做的健身操,太极拳,都是野路子,不规范,锻炼身体活动筋骨罢了。饭毕,看一些科技资料,电视新闻。然后上网看看评论和消息。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打发了。午饭后还要睡一会儿。然后,起来看看报纸和专业的书籍。剩下的时间大多消耗在读史上了。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竟然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如今,工作少了,他至少一天要拿出3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他喜欢的书。这些书包括《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隔三岔五地,他还会去看上一次打小就爱看的京剧。他说:年轻时最爱看《三国》,年老了最爱看《红楼》。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6个小时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6个小时的睡眠的。他一边说一边给我们背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国产土专家” 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父亲是当时天津市的一位小职员,母亲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于敏上有一个姐姐,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下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早年夭折。于敏7岁时开始在芦台镇上小学。中学先在天津木斋中学念,后转学到天津耀华中学。1944年于敏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但是上学后,于敏发现,因为这里是工学院,所以,老师只是把知识告诉学生会用就行了,根本不告诉学生根源。这使于敏很快就失去了兴趣。1946年,他转入了理学院去念物理,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张宗遂先生的研究生。后张病了,指导他学业的便是胡宁教授。他的学术论文就是在胡的指导下完成的。后来,钱敏被彭桓武、钱三强调到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这个所是1950年成立的,当时由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长。当时我国科学界一片空白,他们高瞻远瞩,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由于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1955年,他被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195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国产土专家”的称号由此而来。经过长期的努力,于敏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钱三强在谈到于敏时也说:“于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留学英国、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的彭桓武则认为:“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私下,于敏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氢弹之父”。虽然,他自己一直坚决反对,但就凭这一点,也足见他在中国核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两年之后的12月28日,又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用“轰六”飞机空投,进行了全当量氢弹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两个月。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人物传记

http://www.baidu.com/s?wd=%C8%CB%CE%EF%B4%AB%BC%C7&cl=3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传记

Flexner, Eleanor.Mary Wollstonecraft: A Biography[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传].纽约:Coward, McCann and Geoghegan,1972年.ISBN 0-6981-0447-1.Godwin, William(戈德温,W.),Memoirs of the Author of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女权辩护作者传].Pamela Clemit 和 Gina Luria Walker 编.彼得伯勒:Broadview Press Ltd.,2001年.ISBNHays, Mary(海斯,M.).“Memoirs of Mary Wollstonecraft”(沃斯通克拉夫特回忆录).Annual Necrology[年度讣闻](1797-1798年):411-460页.St Clair, William.The Godwins and the Shelleys: The biography of a family[戈德温与雪莱家庭传].纽约:W. W. Norton and Co.,1989年.ISBN 0-8018-4233-6.Sunstein, Emily,A Different Face: the Life of Mary Wollstonecraft[另一面: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波士顿:Little, Brown and Co.,1975年.ISBN 0-06-014201-4.Todd, Janet(托德,J.).Mary Wollstonecraft: A Revolutionary Life.[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革命的一生].伦敦:Weidenfeld and Nicholson,2000年.ISBN 0-231-12184-9.Tomalin, Claire(托马林,C.).The Life and Death of Mary Wollstonecraft[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生活与她的逝世].Rev. 编.纽约:Penguin,1992年.ISBN 0-14-016761-7.Wardle, Ralph M.Mary Wollstonecraft: A Critical Biography[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评论传记].林肯: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出版社,1951年.

一直重复一句歌词的电影英文歌男歌手 是一个人物传记电影的主题曲,求

Did you think my life would end that dayThat you walked out when you broke my heartDid you think I couldn"t make it throughOoh, without youDid you think you"d stop my world with goodbye, oh noDid you think I"d crumble insideNot Me, I"m still breathingAnd this heart of mine is still beatingI, I"m not feeling any painNo baby, not me, I"m still breathingThis old heart of mine is still beatingThe tears I cried have driedYou are gone and I survivedI"m still breathingBraxton ToniThere were times when it took all my strengthTo just get through, yeah, through another dayThere were so many nights I thought that I was gonna dieWithout youBut the tears I cried somehow made me strong, so strongDid you think I couldn"t go onNot Me, I"m still breathingAnd this heart of mine is still beatingI, I"m not feeling any painNo baby, not me, I"m still breathingThis old heart of mine is still beatingThe tears I cried have driedYou are gone and I survivedI"m still breathingYou tried to cut me downBut look who"s still aroundDid you think you"d stop my world with good bye, no babyDid you think I"d crumble, just crumble insideNot Me, I"m still breathingAnd this heart of mine is still beatingI, I"m not feeling any painNo baby, not me, I"m still breathingThis old heart of mine is still beatingThe tears I cried have driedYou are gone and I survivedI"m still breathingThe tears I cried have driedYou are gone and I survivedI"m still breathingThe tears I cried have driedYou are gone and I survivedI"m still breathing

跪求《A·W·金雷克传记研究》英文原著电子书百度云资源

A·W·金雷克传记研究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CpamBfOzjEDXLRJYvXfIw 提取码: 6b86

一个比尔盖茨传记中的故事

你自己看看吧 哪段是你需要的!!!!,如果你的办公桌上有一台个人电脑、里面几乎都装有微软的操作系统。比尔·盖茨使个人计算机成了日常生活用品,并因而改变了每一个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交往的方式。因此有人说,比尔·盖茨对软件的贡献,就像爱迪生之于灯泡。 比尔·盖茨的童年是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度过的,西雅图是美国波音公司的的基地,全市职工近半数在这家公司工作,所以人们也把西雅图称为波音城。它和旧金山、洛杉矶并列为美国西海岸的三大门户之一。 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7岁男孩盖茨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蕴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文字和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人们的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越来越大而更重了吗!能有什么好办法造出一个魔盒那么大,就能包罗万象地把一大本百科全书都收进去,该有多方便。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给他实现了,而且比香烟盒还要小,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 盖茨看的书越来越多,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次他忽然对他四年级的同学卡尔·爱德蒙德说: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他坚持写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纪常常如大人般的深思熟虑。他很早就感悟到人的生命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这来到人世的宝贵机会。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积累起来的智慧所提出的至高无上的诺言……那么诺言是什么呢?就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在另一篇日记里又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这追赶生命的意识,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极为少有的。 盖茨所想的诺言也好,追赶生命中要抢救的东西也好,表现在盖茨的日常行动中,就是学校的任何功课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或者体育竞赛,他都会倾其全力,花上所有的时间去最出色地完成。 老师给他所在的四年级学生布置了一篇有关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要求四五页的篇幅。结果盖茨利用他爸爸书房里的百科全书和其他医学、生理、心理方面的书籍,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写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布置同学写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盖茨浮想联翩,竟写出长达100页的神奇而又曲折无比的故事,使老师和同学都十分惊讶!大家说他:不管盖茨做什么事,他总喜欢来个登峰造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然他是不会甘心的。 盖茨在体育和社会活动方面也表现出这种不落人后的精神。有一次暑假童子军的80公里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穿了一双崭新的高筒靴,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苦头,第一天晚上,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许多水泡。他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第二天晚上,他的脚红肿得非常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们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继续上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检查站,当领队发现他的脚发炎严重,下令医冶,才中止了这次行军。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直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停止行军。盖茨却淡淡地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1969年,盖茨所在的西雅图湖滨中学中美国是最早开设电脑课程的学校。当时还没有PC机,学校只搞到一台终端机,还是从社会和家长那里集了大批资金才买来的。这台终端机连接其他单位所拥有的小型电子计算机PDP--10,每天只能使用很短时间,每小时的费用也很高。盖茨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只要一有时间,便钻进计算机房去操作那台终端机,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3岁时,他便独立编出了第一个电脑程序,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玩月球软着陆的游戏。这一年的7月20日正好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登月舱,代表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表面的日子。盖茨心里想,我不能坐宇宙飞船去月球,那么让我用电脑来实现我的登月梦吧! 可是好景不长,只过了半年,湖滨中学就再也没有钱支付昂贵的PDP--10小型计算机的使用租金了。这件事使盖茨像失去了上学机会那么痛苦,因为这时候他对电脑已经入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于是他和同学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就是帮助一家名为CCC的电脑公司抓臭虫,用除虫的报酬来支付他们操作电脑的费用。什么叫臭虫,这是电脑行业里人们称呼软件中的错误的代名词,即讨厌的臭虫(Bug)。因为一旦有了这种臭虫,就会使电脑导出错误结果或死机,美国发往金星的水手号火箭和法国职权利亚娜火箭,就曾因为电脑软件的故障(臭虫)而使发射失败,损失几亿美元。盖茨兴冲冲地约了同学中的几个电脑爱好者,每天晚上6点左右,CCC公司员工下班之后,他们便骑自行车来到那里上班了。那里有许多台电传打字终端机可用,有各种电脑软件可尽情研究,真是如鱼得水。盖茨对电脑软件太着迷了,几乎整晚都呆在那里,就像他在小学时就立志要搞出新名堂一样地执着,每个晚上,他都要在CCC公司的记录本上写满了他和伙伴们发现的电脑臭虫。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抓臭虫,盖茨使自己在电脑硬件和软件方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研究开发,打下了精深的功底。 1970年,当盖茨15岁时,他的电脑才能已远近闻名了。一家名叫信息科学的公司找到盖茨,希望用提供使用PDP-10的电脑时间来交换盖茨和他的同学保罗的软件技术。因为按美国法律规定,不能给未成年人支付工资,所以该公司决定,以价值一万美元的电脑时间作为酬劳,要求他们为公司设计工资管理软件。这样就使他俩获得了足够使用一学年的电脑时间,他们不禁高兴万分。1971年,湖滨中学又让盖茨帮学校设计一套排课用的电脑软件。当时的排课表全靠人工,由于学生人数多,课程又复杂多样,人排课常常分配不均,造成某些课程学生过度拥挤的现象。盖茨圆满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又使他延长了使用电脑的宝贵时间。 1973年,美国国防项目承包商TRW公司要开发一套用于管理水库的电脑监督控制系统,可是老是消灭不了各种电脑臭虫,进度缓慢,眼看要遭到违约处罚了。在这紧急关头,TRW公司得知盖茨和保罗·艾伦两个小电脑天才的事情后,便向他俩求援,两个男孩高兴地答应了。这是一件很专业化又很艰难的工作,而且按规定,中学生只能拿工读生的低工资。但是盖茨并不计较,他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工作来提高和锻炼自己的软件设计能力。湖滨中学也很开明,允许高年级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后去企业实习和工作。由于盖茨和保罗的加入,终于使TRW公司按时完成了项目,免受巨额罚款。而盖茨和保罗则得到了该公司一位电脑专家的具体指导,使两人的软件技巧得到了提高。 青年盖茨在1970年代早期,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未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1975年,年仅19岁的盖茨预言:“我们意识到软件时代到来了,并且对于芯片的长期潜能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这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不去抓住机会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学业,软件工业绝对不会原地踏步等着我。” 但是盖茨的商业手法往往招致非议,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来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计划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并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PC)。IBM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IBM在与另一家公司简短谈判后找到了微软。而微软则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与IBM谈判的情况下找到了西雅图电脑公司,以据说是5万美元的价格向该公司购买他们所开发的操作系统(微软的支持者称,当时微软与IBM有协议,规定微软不得向外界透露谈判事宜)。微软之后再授权IBM使用该操作系统(已经更名为PC-DOS)。微软还与其他电脑生产商谈判,将经过更改后的MS-DOS系统安装到每一台新电脑上。事后西雅图电脑控告微软在未告之事实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但是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盖茨的声誉因1990年代末美国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软垄断的案件而再度受损。 1980年代中期盖茨对光盘作为数据储存媒介的前景感到乐观,因此积极推广CD-ROM。但就在去年,他宣布DVD将被淘汰。 当1983年,苹果的在其新产品Lisa时,将鼠标应用到用户界面上,这是个人计算机业的一场革命。盖茨立即意识到友好的图形界面的重要性。 1990年,微软推出WINDOWS 3.0。 1995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划时代软件。让用户摆脱了烦琐枯燥的DOS命令,从而使个人计算机变的极其简单易用。 1995年出版的《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曾经连续七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书中的一些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盖茨也被指控商业行为不检点。盖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领导下,微软公司的很多商业行为违反了美国的法律(反垄断法)。并受到诸多诉讼,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颇为有趣的是,在20世纪末,两个比尔(比尔·克林顿和比尔·盖茨)几乎同时遇到了官司与麻烦。 1998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98,受到广泛的欢迎,微软巩固了计算机软件业的霸主地位。 1999年,盖茨撰写了《未来时速》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这本书在超过60个国家以25种语言出版。《未来时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Amazon.com列为畅销书。 2000年,盖茨任命他长期的好友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为微软首席执行官,而自己则为“首席软件设计师”(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2001年底,微软推出了Windows XP。盖茨亲自来到时代广场推销Win XP。 2006年4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微软的总部——西雅图附近的雷德蒙德市。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会见了胡锦涛,并带领胡锦涛主席参观了微软的“未来之家”。下午18点30分左右,胡锦涛出席了盖茨在家中设的晚宴。席间胡锦涛向盖茨敬酒被拒绝! 2006年6月15日,盖茨宣布2008年7月将隐退,届时将辞去首席软件设计师一职,并不再参与微软的管理事务。在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盖茨显得相对镇定,但是却掩盖不了某些哀伤的气氛,一些员工甚至热泪盈眶。隐退后的盖茨将专心于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盖茨将几百亿的家财捐献给这个慈善基金会,并表示将只留几百万美元给他的三个孩子。微软的一名员工说:“毫无疑问,他的慷慨使得数十万人重获生命。”随后不久,股神巴菲特宣布,将捐款31.7亿美元给盖茨基金会,前提是盖茨夫妇还活着! 2007年1月30日,Windows Vista已如约而至。盖茨现在正忙着他作为首席软件设计师的最后一件大事,2008年7月之后,这个微软最为神圣的职位将交给雷·奥茨。之后,他将投身于他的基金会,但这并不表示他将对微软不闻不问——他表示,隐退后仍然会关注微软的发展,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设性意见。 以后盖茨将投身于他的基金会,除了对计算机和软件的热爱之外,盖茨对生物技术也很有兴趣。他是ICOS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基体及小分子疗法的公司。他也是很多其它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人。盖茨还成立了Corbis公司,它正在研究开发世界最大的可视信息资源之一–来自于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艺术及摄影作品综合数字档案。此外,盖茨还和移动电话先锋Craig McCaw一起投资于Teledesic。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计划使用几百个低轨道卫星来提供覆盖全世界的双向宽带电讯服务。 有消息称,盖茨和沙特王子等将收购著名的四季酒店。 2008年1月7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全球CES2008大展, 微软展区比尔盖茨发表了退职演讲!他准备在2008年7月辞去一切职务,2008年6月26日韩国总统全球顾问团正式成立,汇集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等15名全球各界名流为总统李明博出谋划策。 生平给我们的道理: 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北角的西雅图市。他先后就读于西雅图的里奇景小学、湖滨中学。 比尔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自己就能让摇篮晃动起来,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 外祖母特别喜欢和聪明的小比尔一起做游戏,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游戏。她教少年比尔下跳棋、玩筹码,还有打桥牌等她所喜欢玩的东西。玩游戏时,外祖母总爱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她也常常为比尔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外祖母还常常让比尔·盖茨读书,给他讲故事,比尔·盖茨从中受益匪浅。他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了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读书成了他打发精力的好方式。他十分喜欢他家附近一个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得男孩中的第一,偶尔也会勇夺总冠军。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比尔·盖茨的父母也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他们在质朴的处世方式中,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他们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呆在一起。一家人不断地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无法满足比尔·盖茨天赋的进一步发挥。小比尔有时会责备母亲智力不足呢!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为比尔寻找属于他的空间。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盖茨给班上准备一份报告,叫《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弄封皮,连父亲也插手帮忙,气氛很活跃。 小学毕业后,父母在征求比尔·盖茨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在湖滨中学,比尔痴迷上令他今后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 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比尔·盖茨在喜欢的课程上下功夫,学得非常棒,如数学和阅读方面。每次父母看到比尔拿回来的成绩单,尽管他们知道比尔在一些课程上会学得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比尔·盖茨。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这也正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幸好,比尔·盖茨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产,必须让孩子们来完成父母喜欢的事。经过冷静思考后,父母放弃了让儿子当律师的想法,让比尔·盖茨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这一点帮了比尔·盖茨的大忙。 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盖茨的父母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秀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比尔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是最佳的切合点吧!比尔·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 很显然,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尔的事例告诉我们:其一,我们应不断激活孩子的天赋,注重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与保护。其二,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十分重要。

传记,到底是历史,还是文学?

这几天一直在群里推荐给孩子看的名人传记Who was/is 系列,正好双十二期间读小库的一套名人传记绘本也火得不行,朋友在对比了该系列的几本书之后,该吐槽的吐槽,该种草的种草,最后强烈推荐了玄奘,甘地和罗伯特.斯科特三本,插画者是安徒生奖获得者罗伯.英潘,文字作者分别是林清玄、林良和郝广才。林清玄以富有禅意的散文著名,而林良和郝广才都是中国儿童文学界如雷贯耳的大咖,文笔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然后,朋友贴出了《罗伯特.斯科特》的其中一页: 但是,斯科特日记的最后一页原文实际是这样的: 所以呢,到底是郝先生翻译失误,还是为了增强文字感染力故意给斯科特加戏? 罗伯特.斯科特的故事在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中也有,知乎上推荐历史书籍的时候也总有人提及这本书,奉为经典。斯科特的最后时刻在茨威格笔下,是这样的: “他的最后遗言,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他深爱着的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讲清楚,在这场争取国家荣誉的战斗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个人的过错。他列举了使他遭致失败的种种自然的或人为的意外事件,同时他用那种死者临走前特有的无比悲怆的声音恳求所有的英国人千万不要抛弃他的遗属。直至最后,他想到的仍然不是他自己的命运。在信的最后一句里他写的不是关于自己的死,而是送给活着的人:“请看在上帝的分上,照顾我们的家人!”接下来的是几页空白信纸。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志停止于他生命的最后一瞬,当时他的手指全部冻僵,笔多次从直硬的手中滑落。他希望后来者能在他的尸体旁看到这些能证明他以及整个民族勇气的记录,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以超人的毅力写下这些日志并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日记里的最后一行字是他用已经冻僵的手指哆哆嗦嗦画下的愿望:“如果看到,请把这本日记交到我妻子手中!”但随后他又悲伤而坚决地努力使劲划去了“我的妻子”几个字,在这句话上面补写了最伤心的:“我的遗孀”。” 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有没有? 来,回到上面斯科特最后的日志原文,我的遗孀,My widow,你找到了吗?虽然字迹潦草,但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我的遗孀”在哪里。反倒是看到了在茨威格书中应该出现在斯科特信件中的话:“For god"s sake look after our people." 而 To my widow, 确有其事,却是出现在茨威格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的开头,被悲伤而坚决地划去的"我的妻子"也是不存在的。除非是硬得不能再硬的科普书籍或者课本教材,一般来说,作者在实际写作中,难免会带着对书中人物或事件的某种预设感情或者自身的历史观价值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要让读者看岭还是看峰全凭作者意愿。同时,为了增强作品感染力,进行一些润色也可以理解。比如,Who was Franklin Roosevelt 开篇写到,罗斯福去世后,一个青年站在白宫外缅怀罗斯福。实际上是否有这个青年,作者并不能肯定,除非他去采访过当时白宫的看门警卫。然而,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增加了读者的代入感,让读者从青年的角度去思考,感受当时民众对罗斯福的思念和缅怀,进而希望了解,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总统。 然而在文学分类中,传记应该属于纪实文学,英文也归于nonfiction一类,终归要求以事实为主,尤其是一些有明显材料佐证的事件,最好就不要随便给人物加戏了,或者好歹考证一下再写,也不是很难的。

怎么用英语表达一个人活了多久,就像传记里那样,从几几年活到几几年,不要用括号那种形式的。

一个人活了多久,就像传记里那样,从几几年活到几几年,不要用括号那种形式的。-----------(比如说)John Smith , born 1940 and dead 2014, wrote 26 books, 6 of which hav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ay people live in the country and in the city as well.

比尔盖茨传记佳句

1.比尔盖茨传好句 1、适应生活。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2、成功是你的人格资本。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成功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和尊严。自负是愚蠢的。 3、别希望不劳而获。高中刚毕业的你不会一年赚4万美元。成功不会自动降临,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要分解目标,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4、习惯律己。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好习惯源自自我培养。 5、不要忽视小事。烙牛肉饼并不有损你的尊严,你祖父年代,那可能被称为机遇。平凡成就大事业。 6、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尖声抱怨。 7、事事自己动手。不要靠别人活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 8、往往你只有一次机会。机遇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机遇往往就那么一次,也许你没有机会,但可以创造。 9、时间,在你手中。生活部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 10、做该做的事情。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 11、善待身边的人。善待乏味的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用赞扬代替批评并主动适应对方。 2.比尔盖茨的好词好句 "我们应该接受迅速失败,而不是缓缓失败,最不该接受的则是没有失败.如果有人从不犯错误,那只能说明他们努力不够.失败的结果是试图去尝试其它的可能." "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是韧性.社会竞争常常是持久力的竞争,有恒心和毅力的成功者往往成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 "时间管理不仅是独乐,也是众乐的一场赛事,和时间赛跑,人人都有可能是胜利者.只有不参加的人,才是失败者." "我的工作其实是一场憨梗封妓莩幻凤潍脯璃竞赛,我喜欢在事情到了紧要的关头时全力以赴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人往往有超水准的表现.". "好的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靠人对自我欲望的否定." "因为说话一定要诚实,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能随意滥用奖赏和表扬,我会特别小心地对待我对员工所承诺的事情 "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的兴奋与激动." "成功都并没有什么秘密,他们只不过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变化 "当你的努力与时代同步时,你就会对社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可以说,我们对今后十年的主要见解是这样的:如果数字通讯是免费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答是,我们学习、采购、社交、做生意和娱乐的方式截然不同.我们希望软件和软件标准在其中起重大作用." 3.比尔.盖茨里的好词好句 1.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2.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 3.你不会一离开学校就有百万年薪,你不会马上就是副总裁,两者你都必须靠努力赚来。 4.如果你觉得你的老板很凶,等你当了老板就知道了,老板是没有工作任期保障的。 5.在速食店煎个汉堡并不是作贱自己,你的祖父母对煎汉堡有完全不同的定义。 6.如果你一事无成,不是你父母的错,所以不要只会对自己犯的错发牢骚,要从错误中去学习。 7.在你出生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般无趣,他们变成这样是因为忙着付你的开销,洗你的衣服,听你吹嘘自己有多了不起,所以在你拯救被父母这代人破坏的热带雨林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吧。 8.在学校里可能有赢家和输家,在人生中却还言之过早,学校可能会不断给你机会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实人生中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9.人生不是学期制,人生没有寒假,没有哪个雇主有兴趣协助你寻找自我,请用自己的空暇做这件事吧。 10.电视上演的并不是真实的人生,真实人生中每个人都要离开咖啡厅去上班。 4.比尔盖茨的好词好句 "我们应该接受迅速失败,而不是缓缓失败,最不该接受的则是没有失败.如果有人从不犯错误,那只能说明他们努力不够.失败的结果是试图去尝试其它的可能." "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是韧性.社会竞争常常是持久力的竞争,有恒心和毅力的成功者往往成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 "时间管理不仅是独乐,也是众乐的一场赛事,和时间赛跑,人人都有可能是胜利者.只有不参加的人,才是失败者." "我的工作其实是一场竞赛,我喜欢在事情到了紧要的关头时全力以赴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人往往有超水准的表现.". "好的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靠人对自我欲望的否定." "因为说话一定要诚实,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能随意滥用奖赏和表扬,我会特别小心地对待我对员工所承诺的事情 "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的兴奋与激动." "成功都并没有什么秘密,他们只不过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变化 "当你的努力与时代同步时,你就会对社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可以说,我们对今后十年的主要见解是这样的:如果数字通讯是免费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答是,我们学习、采购、社交、做生意和娱乐的方式截然不同.我们希望软件和软件标准在其中起重大作用."。 5.比尔盖茨曾说过什么名言 1.机会大,并不等于你就会成功。 2.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命被放弃了,你会感到无法接受。 3.从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解决办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确定目标,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发现适用于这个方法的新技术,同时最聪明地利用现有的技术,不管它是复杂的药物,还是最简单的蚊帐。 4.除非你能够让人们看到或者感受到行动的影响力,否则你无法让人们激动。 5.网络的神奇之处,不仅仅是它缩短了物理距离,使得天涯若比邻。它还极大地增加了怀有共同想法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我们可以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一起共同工作。 6.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将解决人类的不平等视为己任。它将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7.与其做一株绿洲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中的橡树,因为小草毫无个性,而橡树昂首天穹。 名言。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2.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4万美元,更不会成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到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4.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将你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而要学着从中吸取教训。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所以,在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8.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在某些学校已经没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机会让你进步,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 9.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没有几位老板乐于帮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10.电视中的许多场景决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而非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在咖啡馆里。 11.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同这样的一个人工作。 6.比尔盖茨说过的名言原文 盖茨的十条“金口玉言”2008-02-20 13:51 1 . 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因为你管不了它)。 2 .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因为你越强调自尊,越对你不利)。 3 . 你只是中学毕业,通常不会成为CEO,直到你把CEO职位拿到手为止。(直到此时,人们才不会介意你只是中学毕业)。 4 . 当你陷入人为困境时,不要抱怨,你只能默默地吸取教训。(你要悄悄地振作起来,重新奋起)。 5 . 你要懂得:在没有你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你应该想到,这是他们为了抚养你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你永远要感恩和孝敬他们,才是硬道理)。 6 . 在学校里,你考第几已不是那么重要,但进入社会却不然。不管你去到哪里,都要分等排名。(社会、公司要排名次,是常见的事,要鼓起勇气竞争才对)。 7 . 学校里有节假日,到公司打工则不然,你几乎不能休息,很少能轻松地过节假日。(否则你职业生涯中一起跑就落后了,甚至会让你永远落后)。 8 . 在学校,老师会帮助你学习,到公司却不会。如果你认为学校的老师要求你很严格,那是你还没有进入公司打工。因为,如果公司对你不严厉,你就要失业了。(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司比学校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9 . 人们都喜欢看电视剧,但你不要看,那并不是你的生活。只要在公司工作,你是无暇看电视剧的。(奉劝你不要看,否则你走上看电视连续剧之路,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那你将失去成功的资格)。 10 . 永远不要在背后批评别人,尤其不能批评你的老板无知、刻薄和无能。(因为这样的心态,会使你走上坎坷艰难的成长之路)。 7.一个比尔盖茨传记中的故事 比尔·盖茨(英文:William Henry 1955年10月28日-),是一名美国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以及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并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福布斯》杂志2009年3月12日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资产重登榜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与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 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国际联合劝募协会)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公司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目前每年超过5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 1999年,盖茨撰写了《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和商务新思维》(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这本书在超过60个国家以25种语言出版。《未来时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 Amazon.com列为畅销书。盖茨的上一本书,于1995年出版的《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曾经连续七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盖茨把两本书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非赢利组织以支持利用科技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 除了对计算机和软件的热爱之外,盖茨对生物技术也很有兴趣。他是ICOS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基体及小分子疗法的公司。他也是很多其它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人。盖茨还成立了Corbis公司,它正在研究开发世界最大的可 视信息资源之一–来自于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艺术及摄影作品综合数字档案。此外,盖茨还和移动电话先锋Craig McCaw一起投资于Teledesic。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计划使用几百个低轨道卫星来提供覆盖全世界的双向宽带电讯服务。 对于盖茨来说,慈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和他的妻子Melinda已经捐赠了34.6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基金,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都受益。到今天为止,盖茨和他的妻子Melinda Gates建立的基金已经将17.3亿美元用于了全球的健康事业,将9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其中包括为盖茨图书馆购置计算机设备、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低收入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互联网培训和互联网访问服务。此外将超过2.6亿美元用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社区项目建设,将超过3.8亿美元用在一些特 殊项目和每年的礼物发放活动上。 盖茨和Melinda French Gates于1994年1月1日结婚。他们有三个孩子。盖茨热爱读书,喜欢打高尔夫球和桥牌。世界上只有比尔盖茨认为巴菲特不是铁公鸡首. 比尔·盖茨于2008年6月27日退休了,他在微软同事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形象呢?这个当属与他一起共同执掌了微软28年之久的CEO鲍尔默最有话语权了。“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伙子,不太爱说话,但浑身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鲍尔默在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如此形容比尔·盖茨。鲍尔默说的对,也许只有活力才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这是比尔·盖茨留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8.比尔盖茨的名言与故事,不要太多字 比尔盖茨名言 1 . 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 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因为你管不了它)。 2 .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因为你越强调自尊,越对你不利)。 3 . 你只是中学毕业,通常不会成为CEO,直到你把CEO职位拿到手为止。 (直到此时,人们才不会介意你只是中学毕业)。 4 . 当你陷入人为困境时,不要抱怨,你只能默默地吸取教训。 (你要悄悄地振作起来,重新奋起)。 5 . 你要懂得:在没有你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 你应该想到,这是他们为了抚养你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你永远要感恩和孝敬他们,才是硬道理)。 6 . 在学校里,你考第几已不是那么重要,但进入社会却不然。不管你去到哪里,都要分等排名。 (社会、公司要排名次,是常见的事,要鼓起勇气竞争才对)。 7 . 学校里有节假日,到公司打工则不然,你几乎不能休息,很少能轻松地过节假日。 (否则你职业生涯中一起跑就落后了,甚至会让你永远落后)。 8 . 在学校,老师会帮助你学习,到公司却不会。 如果你认为学校的老师要求你很严格,那是你还没有进入公司打工。因为,如果公司对你不严厉,你就要失业了。 (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司比学校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9 . 人们都喜欢看电视剧,但你不要看,那并不是你的生活。 只要在公司工作,你是无暇看电视剧的。 (奉劝你不要看,否则你走上看电视连续剧之路,而且看得津津有 味,那你将失去成功的资格)。 10 . 永远不要在背后批评别人,尤其不能批评你的老板无知、刻薄和无能。 比尔盖茨简介故事简历资料传记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爵士(William Henry Gates III KBE,1955年10月28日-),又以比尔·盖茨闻名于世,美国商人、亿万富豪。 他是微软的创始人,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统计,盖茨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另外一个统计则称盖茨一个人的财富要比全世界最贫穷的50%人口的财富总额还要多. 生平简介故事简历资料传记 盖茨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 盖茨是一名出色的学生,而且以极端个人主义闻名;根据他的一名高中同学的回忆,盖茨曾断言自己会在25岁时成为亿万富翁。在1970年代,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盖茨与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起为Altair 8800电脑设计Altair BASIC解译器。 Altair是第一台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个人电脑,而BASIC语言是一种易用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盖茨与艾伦所开发的BASIC版本就是后来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微软公司早期成功的关键。Microsoft Basic后来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并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青年盖茨在1970年代早期,盖茨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 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但是盖茨的商业手法往往召至非议,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来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计划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并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PC)。 IBM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IBM在与另一家公司简短谈判后找到了微软。 而微软则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与IBM谈判的情况下找到了西雅图电脑公司,以据说是5万美元的价格向该公司购买他们所开发的操作系统(微软的支持者称,当时微软与IBM有协议,规定微软不得向外界透露谈判事宜)。微软之后再授权IBM使用该操作系统(已经更名为PC-DOS)。 微软还与其他电脑生产商谈判,将经过更改后的MS-DOS系统安装到每一台新电脑上。事后西雅图电脑控告微软在未告之事实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但是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 盖茨的声誉因1990年代末美国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软垄断的案件而再度受损。 1980年代中期盖茨对光盘作为数据储存媒介的前景感到乐观,因此积极推广CD-ROM。 盖茨也被指控商业行为不检点。盖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领导下,微软公司的很多商业行为违反了美国的法律。 2000年,盖茨任命他长期的好友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为微软首席执行官,而自己则为“首席软件设计师”(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在私生活方面,盖茨在1994年1月1日与琳达·法兰奇(Linda French)结婚。 他们育有3个孩子:珍尼佛·凯瑟林·盖茨(1996年)、罗里·约翰·盖茨(1999年)和菲比·阿黛尔·盖茨(2002年)。 盖茨与夫人一起创办了慈善组织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批评者认为基金会的创立只是对公众负面评论微软公司垄断行为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无论动机为何,该基金会在为贫穷学生提供奖学金、艾滋病防治方面有很大贡献。 2004年英国外交部宣布,比尔·盖茨将被英女皇册封为英帝。 9.世界名人传记—比尔盖茨 永远的微软,永远的比尔·盖茨 ——盖茨传记(一) 一提起微软,大家就会想起比尔·盖茨——微软的创始人、微软的精神象征;而一谈起比尔·盖茨——这位富可敌国的世界首富,人们就不能不想起软件巨人微软公司。 盖茨和微软的关系,就如同上帝和天堂、阎王爷和地狱一样密不可分。 尽管现在盖茨被官司搅闹的焦头烂额,尽管要被分解的坏消息使微软的股票受到了灾难般的重挫,尽管这半年来英特尔、思科曾经超越了微软的市值,尽管Oracle的拉里·埃里森也曾一度取代盖茨世界首富的位置,但在《福布斯》最新富翁排名中,盖茨仍然稳稳地坐住了第一名的交椅,微软仍然是高科技战场中的领头羊。 遥想当年:盖茨白手起家,创立微软公司,31岁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后来这个记录被打破),37岁时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39岁时身价一举超越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而成为世界首富,同年,以一票之差击败通用电器的杰克·韦尔奇,被《工业周刊》评选为"最受尊敬的CEO";微软公司上市之后,市值也节节摸高,超越波音、IBM,接着又超过三大汽车公司市值总和,直至突破5000亿大关超越通用电器(GE),成为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世界前五十名软件企业中其他49家的总和,即使在去年年底被司法部和19州围追堵截的景况下,仍被评为"最受尊崇的公司"…… 这一切,都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辉煌。 盖茨和微软,创造了20世纪最美丽的神话,吹响了信息经济时代最嘹亮的号角,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掠夺和不平等的残酷竞争。 盖茨是魔鬼,还是天使,微软是新科技的缔造者,还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现在还没有谁能下一个公正的结论,但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基础上的软件帝国,盖茨是电脑天才,但更是一个经营和管理天才,他在微软的成长壮大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非凡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超越的。盖茨和微软,都将是永远的…… 痴迷电脑的天才少年 盖茨是为电脑而生的,而他也把电脑带入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盖茨进入湖滨中学之后迷上了电脑,从此就无心上其他课,每天都泡在计算中心。 从8年级开始,他就和同学一起帮人设计简单的电脑程序,以此赚取零用钱。盖茨的好朋友保罗·艾伦(后来和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公司)回忆说,"我们当时经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我们爱死了电脑软件的工作,那时侯我们玩的真开心。 " 盖茨说,"那时侯,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桶上拉起来,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肯起来,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一些上面还沾着咖啡渣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或字条,然后我们一起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研究操作系统。" 盖茨上9年级的时候,TRW公司的工程师在架设西北输电网络时遇到了问题,一筹莫展。 这时候,他们发现了湖滨中学计算中心的一份《问题报告书》,当场打电话给制作这份报告的两位"侦测错误大师"(盖茨和艾伦),希望他们两人能来帮助排除问题。但他们压根没有想到,这两位大师居然只是9年级和10年级的学生! 创业的艰辛 1973年夏天,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 在那里,他仍然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于是就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呆在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打游戏。 1975的冬天,盖茨和保罗从MITS的Altair机器得到了灵感的启示,看到了商机和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于是他们就给MITS创办人罗伯茨打电话,说可以为Altair提供一套BASIC编译器。 罗伯茨当时说:"我每天都收到很多来信和电话,我告诉他们,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序的可以得到这份工作。" 于是盖茨和保罗回到哈佛,从一月到三月,整整8个星期,他们一直呆在盖茨的寝室里,没日没夜地编写、调试程序,他们几乎都不记得寝室的灯几时关过,最后,他们终于成功了,两个月通宵达旦的心血和智慧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BASIC编译器,MITS对此也非常满意。 三个月之后,盖茨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等大学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退学了。然后,和保罗创立了微软公司。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冲劲十足、精力充沛的的盖茨和保罗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和劳累,他们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汽车旅馆中租用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旅程。他们挤在那个杂乱无章、噪音纷扰的小空间中,没日没夜地写程序,饿了就吃个比萨饼充饥,实在累的受不了了就出去看场电影或开车兜兜风解困…… 正当他们不知疲倦朝着梦想的电脑王国挺进的时候,微软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官司中…… 当时软件盗版情况特别严重,大大损害了盖茨的利益,盖茨认为罗伯茨对市场上BASIC编译器的盗版应该负责,于是将它收回卖给了Perterc公司,但这之前他曾经和罗伯茨签署过该软件的协议,允许MITS在十年内使用和转让BASIC程序和源代码。 很快,MITS就将微软送了法庭的被告席,高昂的律师费令盖茨不知所措,与此同时,Perterc也拒绝支付微软版权费,法院仲裁过程慢如蜗牛,收入的减少和庞大。

传记跟人物介绍有什么不同?

一个详细,一个不详细

佛朗西斯科 佛朗哥的个人传记

哇!厉害勒。。。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孔子世家的翻译?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孔子世家。翻译为英文是:Selected Read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biographies —— Confucius Family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英语专业期末论文能写传记吗?

不能写传记尤其是人物传记。一定要选一个课题来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