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学阶段地理是文科,大学阶段又是理科,这是为什么?

2024-04-29 19:25:51
共4条回复
ardim

首先,地理学很难说是文科还是理科。高中生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完全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东西。自然地理确实不属于人文学科,不应该和人文地理、历史政治放在一起。但要是完全不学地理,历史就变成了空谈。

中学地理

一方面地理学是科学之母,另一方面,地理学又跟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涉及到政治哲学理念,历史沿革等等。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变迁,阶级集团崛起兴亡,军事战争动势,都与自然地理紧密相关。语文里,将相列传和千古文章,没有对地理的了解,更是难以体会。

中学地理

为什么要学地理呢?

因为学习地理不仅仅可以应试,更重要的是对世界有更宏观的了解。地理对于政治的重要性更是毋庸赘言,地缘政治是当下的极端敏感当面。

中学地理

如果只是想平庸的划水过完高中,把地理与政治划等,埋首在死记硬背中,那地理确实可有可无。

但如果要培养文科真正的理性思考,想站在人类角度去思考,历史和地理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们会教会你独立思考,并推而广之在生活中,而不是人云也云。

还上高中时和同学里就认为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而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其实高中时也应该能感觉到越是地理难点就越需要数理的运算,比如气流,日照等。而高中生物所谓和理科沾边的核糖核酸计算什么的,学过的都知道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和理科有关但基本等于没关系,因为运算太简单了

为什么高中地理是文科呢?

为了平衡,因为文科差一门。上一个时代,政治生物是必修课,剩下四门文理对半分,就只能是历史+地理了。现在理科是理化生,文科政史,才两门啊,不加地理的话加什么?

clou

国家的政策在不断的改变,所以才会有重新的划分,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再也不做稀饭了

因为不同的阶段专业性是完全不一样的,主要调查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出现了分科的情况。

陶小凡

这是因为学校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所以它就被分到了不同的科别。

相关推荐

教资初中地理考什么

教资初中地理考《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2、《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八大模块。3、《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包括:地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这四部分的内容。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采取备课、试讲和答辩等环节进行。在备课环节,考生需要根据考试要求准备地理教学设计,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在试讲环节,考生需要根据准备好的地理教学设计进行授课,并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答辩环节,考生需要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观点进行阐述。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员的新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体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地球的形态、构造、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等知识点。2、地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3、中学地理教育发展与现状,包括地理教育的历史、现状、改革与发展等方面。4、地理教育教学实践,包括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
2024-04-29 07:54:321

如何学好初二地理?

我是地理专业的,根据我自己对地理学习的过程来看,要学好地理,最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没有兴趣对地理学习影响很大。然后就是要努力,不放弃。这种方法在我最好的朋友上面实现了,她和我是高中同学。起初她地理很差,但是我地理一直很好。她学习很用功,让我教她学,然后我就是大体上按照下面这种放法教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她的地理最后学的和我差不多,有时候成绩比我的还要好。下面来介绍地理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把初中的地理基础知识打扎实,这样才能在后来的地理学习中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要做好这一项,最好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这没有别的捷径。有了基础知识,然后就是提高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有看图能力,从题目中获取知识点的能力,和分类总结的能力。然后我来一项一项给你解释。1.看图能力:首先要有一本很好的地图册,比如说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地理学习地图精编》、《中学地理图文详解》。前面那本比较便宜,适合中学生用。后面那本比较贵,适全大学地理专业的学生用。我高中用的是前面那一种。在高中的四年里(本人复习了一年)我翻破了两本这样的书。可以说只要你能翻破一本这样的书,你的地理读图能力就有很大的提高。为什么我把看图能力放到第一点来讲,就是因为这项能力对地理学习是最重要的。2.从题中获取知识点的能力:为什么有的题你看懂了,但是做不好呢,其中有一点,就是没有把题中给你的知识点完全的提取出来。这种能力需要你从长期的地理学习中来培养对地理词汇的敏感度,见到一个词你就能想像出它要考你什么。3.分类总结的能力:首先你要准备一改错本,稍微大点。然后把每页从中间分开,一边写你曾经做错的题,一边写你怎么改错的,还有和这题有关的知识点。最好每一页上记的是一类题,或者是和一个知识点有关的题。把这些写上之后并不意味着你的工作做完了,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就需要你每天去翻翻看看、背背。我相信,只要你能做到上面这三点,你的地理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也相信我的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以后还可能是位地理老师。希望你能按照我的这种方法来做下去,记住!坚持就是胜利!
2024-04-29 07:54:597

中学地理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地理核心素养的价值:地理学的四个传统是对千百年来人类地理工作一种概括,有其巧妙的地方,对于把握高三备考时的知识主干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它们两者并不矛盾冲突,而是相互依存。通过一些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课程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对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和要求进行讨论。有利于教学一线的中学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借鉴应用,有利于高三地理教师和学生的备考工作,明确努力的方向。作为教学一线的地理教师,紧扣地理学四个传统所体现出来的地理主干知识,围绕地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将高三备考的策略更好地贯彻到地理教学实际中。
2024-04-29 07:55:151

初中世界地理教学的几个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难于讲清的知识点。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阻碍着学生获取新知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以后学习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因此我觉得突破教学难点既要分析教学难点,也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方法:一、初中地理教学难点分哪几类1.抽象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有较高的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教师授课的挑战以及学生自我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一般来讲,空间想象要求高、抽象性强、灵活性大、综合性高、分散性大,这些知识点常常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等,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学生很难弄懂为什么地球自转运动就会产生白天黑夜的变化、就会使不同的地方出现时间差?为什么地球公转就会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等。2.识记性教学难点。识记是知识再识记与再呈现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识记并能清晰准确地再呈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识记性难点,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4个省级行政区、主要商品粮基地等等,学生总是弄得稀里糊涂。对这些知识,如果不找出识记规律、诀窍,是很难实现长久识记的。3.应用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性难点多存在于如何应用地图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释一些具体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等方面。例如:天气与气候一节中雨带的推移、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应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应讲究应用问题的针对性,巧设问题情境、问题层次,减缓问题的梯度,在必要时应用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逐步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综合性教学难点。地理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间的多种关系是地理事物综合性联系的反映。一般来讲,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这样的地理知识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比较多,而且前因后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掌握这样的知识,不仅要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需要灵活多变的能力,正是因为这样才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比如气候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按海陆位置可分为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中部,影响气候因素则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识要点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一个地区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因为地势高故而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于教师来讲,学生与教材就是教学活动中的“彼”。我们教学要求的实质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扩展和加深到新课标要求的水平;将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解、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应达到的水平。了解这两方面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教学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难点的解决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新内容,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寻找解决难点的最佳途径和方法。1.利用直观教具突破难点。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跨度大,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识记和灵活运用,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化抽象为直观。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动画,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完全可以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在课堂中应用,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展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及变化规律,加上简洁的解说词或者文字,事先印制关于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等的表格填空练习。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有了。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就可以由难变易。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教学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2024-04-29 07:55:321

怎样学好初中地理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是因为不认真听讲,还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建议此时家长应用耐心与孩子进行沟通,提高孩子成绩的3个方式如下:1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谈:父母应该表示理解孩子在读书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自己过去读书的经历,给孩子调整读书状态。2必须要有耐心:孩子成绩差,想马上提高成绩是不可能的,不能过分指责孩子,应该有耐心的帮助孩子读书。3以身作则:父母更要以身作则,用努力的样子给孩子做好榜样,平时在家要读书。积极主动地读书,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读书越发有兴趣。记得我的孩子在读初二的过程,孩子的注意力时常不好,背公式提不起神,导致各科的成绩都很不好。接下来搜找到了一个能够开启智商的“特斯拉大脑开发训练”,看完之后,状况才开始得到了改善。我孩子的各科成绩都变好了。这些经验应该能给你带来启发。
2024-04-29 07:55:412

中学为什么开设地理课程?!!!

学习地理的意义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一门科学,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预知天气变化、了解土壤演变、寻找矿产资源、辨别方向、避开或减小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合理布局工农业、有效规划人类居住的城市……;可以说地理知识是终身受益的知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宇宙环境、陆地环境、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及防御,分别介绍了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变化规律。人文地理则从人类生产生活角度出发,学习了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生产生活特点及影响因素,也学习了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良性或恶性影响,并把人类在防御和治理环境问题的经验传输给人们。地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问,大家可能还记得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吧!还没有忘记一个10岁的小女孩救了100多个人的命这件事吧!下面我就把湖北长阳都镇湾中心学校李三元老师的一片文章献给大家: 地理学习的内在追求 ──由英国10岁小女孩救活100条命想起的湖北长阳都镇湾中心学校 李三元 内容摘要:地理学习的本质追求是充分让学生组建“意义关联”群,在不断构建“意义关联”群中生成智慧。而这一是需要为学生创设达成的“情景”,二是要为学生产生“意义关联”保证足够的时空条件。 关键词:意义关联;地理情景;时空条件;终极追求 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久久令人不能忘怀的事情:2004年12月26日那天,跟随父母前往泰国海滩旅游的英国萨里郡奥克斯肖特市的10岁小女孩蒂莉·史密斯,运用在圣诞节前两周学到的有关海啸的地理知识救活了玩味正浓的100条命,这是个了不起的贡献! 这个事情事后发人深省:这100个人当中,难道每一个人对地理知识一窍不通?难道没有一个人觉察到有什么不正常的迹象?可是为什么他们竟然毫无反应呢?甚至有人还对小蒂莉的善意提醒将信将疑。这难道是那些游客积蓄不够吗?显然不是,那个小蒂莉才10岁,想必积蓄一定未丰。是缺失最基本的生存经验吗?显然更不是,论经验,那100人当中,肯定有很多很有社会阅历﹑经验丰富的人。那么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他们知觉灭顶之灾并进而采取及时行动的反应呢?尽管追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那对于即将面临死亡尚不自知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欠缺的是什么呢?我们不得不作深入思索,这或许对我们当前从事的地理新课程教育教学有着较大的启发意义。 从上面事件看出,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常识的简单运用,也不仅仅是单纯地理知识的一次现场再现,而是一种源于鲜活经验的直观判断,它体现了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智慧较量。因为单纯论常识的多少,论知识的丰富等等,那小蒂莉注定救不了那海滩上玩味正浓的游客。正是籍着她那种本能的直观判断,小蒂莉不仅救活了自己,也救活了别人。 由此看来,重要的是拥有一种直观判断的生存智慧和本领,而这种东西显然不是与生俱来的,全属个人的心智努力。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当前的地理学习来,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追求是什么?怎样才能把所学东西转换成生命反应机制中的一部分,真正对自己的生活或是将来的发展有效用? 我们注意到小蒂莉之所以能活学活用才学不久的地理知识,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将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了自己的理解,赋予了开放性的意义关联,并以自己的心智努力将这个意义关联纳入了生活经验世界中,进行了多重自我构建,形成了一种基于自我体验、感知之上的“情景性”心理反应图式(即一个具有高度整合性的意义关联群),这种图式是非常具有个体独特性的,一旦遇到相似的“情景”,便会自动激活其反应机制,正如我们所认识的直观判断那样。小蒂莉能从海啸到来的第一个“小波”就意识到大的海啸会随之而来,这是一种大胆的判断,一种不容迟疑的决择。然而这是当时无法进行归因的,想必要是去仔细归因,分析论证的话,老天爷也不会给出时间的。这不得不说明她从某种意义上在学习海啸知识时进行了丰富的“意义关联”:“海啸是什么?”“有什么危险?”“发生海啸时有什么迹象?”“如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海啸我应该怎么做?”等等,以此为契机和线索进行了多维的自我个性化的意义生成﹑组织,构建了一个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关联群”。虽然这在当时她可能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但她至少具有了那种“身临其境”的反应机制,而这是自动生成智慧并予以发挥的关键。也就是说那个“小波”激活了先前“身临其境”(在学习海啸知识的当场)时所形成的有着多重意义关联的“情景”,这个“情景”产生的“意义关联”及时唤醒了蕴含着与将来相关信息联通的多种可能的“意义关联群”,也就是说在小蒂莉上课时所生成的“海啸情景”衍生出了丰富的“地理意义关联”,这个“意义关联”在真的海啸到来时,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得好好感激小蒂莉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生动的如何学好地理的机会。 我们很快注意到真正的地理学习应是极力追求“地理意义关联”的,那100人当中肯定有人不是少了地理知识,而是少了一种对地理现象生成“地理意义”并进而感知的意识,原来所学地理知识在他们眼中要么是点缀,要么是“食之未化”的老古懂,与自己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似乎毫无关联,当然也就在关键之时派不上用场了,更不用说生成地理智慧了。地理新课标也在提出的新理念头两条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些理念的背后其实质就是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当中通过各种可能不断地构建出丰富的“地理意义关联”,形成一个个具有独特的却又相互交汇的有机“地理意义关联群”,而不应再是过去那种“自己不在场”的旁观学习者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不断探寻地理意义关联(理念中的“有用”就是有“意义”),提高学习水平呢?从上面分析中我们注意到,要产生丰富的“意义关联”,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蕴育“意义关联”的情景。要让他们有一种“在场”的身临其境之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这个“情景”里面,要激励他们进行信息搜索,进行信息重组,进行价值判断,从而生成颇具特色的“意义关联”来。比如让学生分析尼罗河的水位为什么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时,就必须从可能的范围内进行“意义关联”的组合,在完成这个意义构建后,他们的大脑中一定会显现关于这个河的丰富图式(即标志着关于尼罗河的意义关联群已初步建立)。不仅如此,这个“意义关联群”与完成“亚马孙河的河口平均流量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回答的“意义关联”所生成的图式是有差异的,这个关于差异(或者联系)的图式的建立,正是“意义关联”运行的另一种“意义关联”结果,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生成的结果,一种看似错综复杂但却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结果,这个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应是一种动态存在,具有相当的开放性,能随时打开“连接”与内外界进行交流的、互动的。如果不是这样,这个意义连接可能尚未真正建立,当然也谈不上意义的关联或转化成直观经验了。过去看似有很多地理知识的绝对占有者,之所以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无大的建树,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意义关联群”尚未形成或者尚不建全有关,那更不用说是有所创新了[笔者认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对自己所关注的领域有着丰富(或是独到的)的“意义关联群”。而这个格局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在自己可以理解的情景中组建“意义场”,一种融入了个体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结合体。因此,为学生创设能够使其“身临其境”的地理情景,成为产生“意义关联”的关键。 其次,“意义关联”的生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作保证的。前面提到的创设“情景(或是学生能理解的问题情景)”只是为生成意义关联定下了氛围,提供了线索,奠定了基调,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保证“意义场”的真正建立,“意义关联”的充分生长。初中地理教材一个突出特点是,在简要文字叙述的后面辅以了大量的活动题,而这些活动题的完成必须是在解读所给予的大量的图片后才能很好的展开的,如果不是这样,那探究学习肯定是皮毛肤浅的,或者说学生所要建立的意义关联是无效的,在实践中是不能生成意义关联群的。也就是说教材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预设:学生真正对某个地理问题的解决,是必须在这些提供的地理图片中去真正建构“意义关联”才能达到的。如果学生在这些图片中不能生成意义关联,不能达到一种游刃有余的话,其意义关联的达成是很困难的。比如在分析北美西部海岸的气候时,学生会注意到那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在狭长的海岸一带,这显然与欧洲西部的情形相比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要很好的知道结果的话,必然要对那里的地形分布,那里的洋流流动状况,那里的风带影响等等方面形成“意义关联”,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图片信息,在意义关联中完成对它的深刻认识,组建出一个个自己能理解的意义关联群来。而学生在进行这种个体化的过程中,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一定活动空间的。也正是这样,学生的智慧才会诞生,地理知识才真正赋予了意义,注入了生机,才从根本上把它学活了,这也是地理学习的内在本质追求,更是彰显其独特价值功能之所在,故老师的职责在当下主要是为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提供相当的保障。 探寻地理意义关联,应是地理学习的终极追求,更是衡量地理教育教学是否有实效的根本准则。
2024-04-29 07:56:201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有什么不同?

初中地理是基础,高中地理是深入!!
2024-04-29 07:56:304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再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形成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课程目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以往的目标相比增加了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说新课标不仅重视结果的评价也重视过程的评价和对方法的研究。而且新课标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和手段,而新课标首次把兴趣作为- -种目标。
2024-04-29 07:56:591

为什么中学生要重视地理的学习

1、学习地理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为学习其他科提供帮助,可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可以培养人文精神;2、学地理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是文理的有机结合学科,学习地理可以为个人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思考过程中,可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3、学地理可以帮助其他科的学习,地理与政治,历史学科紧密相关,学习过程中,知识会得到扩展,思考过程中,会紧密联系到其他学科,促进更好地学习。4、学地理可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会联系所学对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整理的同时可以锻炼逻辑,并学会梳理知识框架,养成习惯后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5、学习地理可以培养人文精神,地理多为常识性的知识,学习地理会开阔视野,因此对世界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2024-04-29 07:57:251

初中地理分数是多少分

中学地理满分为100分。 地理是中国初中学科。大多数省份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有些省份也出版了不同的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共4册,供初一、初二学生使用。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2024-04-29 07:57:351

怎样学好地理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 *** 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假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娱乐,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假,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通,活学活用。
2024-04-29 07:57:451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

地理很多都是学习一个地方的,像国家,地区,大洲,还有中国内部的省级行政区,跨省区域,四大区域等等,学习这些,首先要知道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是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等,人文地理方面有经济发展,工业农业,还有的是人种和宗教,建筑特色等等
2024-04-29 07:58:002

初中地理如何学好?听大人说物理不太好学,真的吗?物理难学吗?

初中地理:在上课的时候把重点的知识画下来,有空就拿起来看看,背一背,到会考的时候,会考纲要看熟了,就Ok! 初中地理是高中一小基础!书看熟了,练习册做一做,从中找回自信!越怕越读不好!结果是动力而不是压力,这一点很难做到吧
2024-04-29 07:58:106

对中学生来说地理的重要性

学习地理有用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
2024-04-29 07:58:461

初中地理到底怎么读啊?

从认图读书开始吧。七年级《地理》从地球和地图开始,地球和地图是《地理》认识的对象和工具,大得不得了的地球,就像孙悟空在汪洋大海里找到的定海神针,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和以后的地理图表,就是让它“小一点,再小一点”的好宝贝!经纬网是个篮子(网兜),小可以装水果篮球,大可以装下日月星辰,通过地球仪,你除了要知道“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和“地球的运动与五带”以外,还要知道老师和书本忘了告诉你的:过去知识和各科知识都是你学好地理课程的帮手,学好了地理更有助于你更多更好地学习以后的各科知识。地球是什么形状?你可以认一认,画一画,辨一辩,结果你会发现是“球体”不是“圆圈”!地球仪上的经纬网,认起来是一根一根的线(半圆和圆圈)合起来是一个装天装地的网兜,(你认识的篮子和网兜,拆开了就是没法做网兜的线条)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切成片段,在地图上还是那个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是可认可辨的经纬网(经度和纬度是它们不变的名称标注)。要想抓住它,你最好是比一比,画一画,给它一个合适的名称,例如:经线-东经和西经?纬线-南纬和北纬?经纬线,经纬网?半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其实,编书的老师们知道你们画起来很麻烦,用《地理填充图》给你们的学习省去了很多麻烦!但我建议你们一开始不要怕麻烦,画一画,搞清楚以后,去填图填表回答问题,比抄图抄书找答案要好得多。痴哥是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读图用图是我教学的着力点,地理课本上的课文我相信学生会读能读,至少,“你们的普通话比我标准!”掌握了地图,你会发现地图是你学习的百宝箱,什么都可以装得下,要什么有什么!从你的问题中,我看到了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紧迫感,我相信你的地理学业会很快走上正轨的,也请你相信自己的老师。
2024-04-29 07:58:552

高中地理要怎么复习?

1、高中地理等文综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多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2024-04-29 07:59:053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一、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1.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2.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3.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4.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二、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正视地理学科,进而转变地理学习方式。1、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趣和动力的源泉。2.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校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诸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将以上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要特别注意追求其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⑴.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往往与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古人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发挥文理综合优势,引入历史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时事政治 、数理知识等;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展示地形图、政区图、绘制各种示意图、趣味读图等;发挥学用结合优势,制作地球仪、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天气现象等。在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堂刚开始,教师如果运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则很快被吸引,注意力将集中于课堂,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洞察学生心理,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适时引入课堂,并作适当铺开,并予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其兴趣的维持;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回顾总结 ,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持久。⑵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学记》中载:“善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之以容,然后尽其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寻求问题结论等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则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情境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如在学习 “太阳高度”时,设计如下问题:①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猜想)②一天中什么时段最热?(验证)③冷热取决于什么因素?(结论)上述三个问题从生活现象入手,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学生经过猜想、验证过程,获得新知。⑶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所谓课堂气氛,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和社会氛围。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有利条件。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⒊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⑴自学导读,有目的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 ,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框架。学生亦可针对疑难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⑵图文结合,善用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并且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⑶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地理知识更易理解掌握,也就更持久。如在学习地图时,引导学生将启东市 交通 图、汇龙镇图进行比较,得出比例尺不同,内容详略不同的结论。⑷科学记忆重要的地理知识,如名词、概念、规律和原理等,需要记忆。教师引导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如谐音记忆、口诀记忆、歌诀记忆、首字记忆等等。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2024-04-29 07:59:131

中学地理的基本环节

复习提问(可没有)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2024-04-29 07:59:232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地理地图的识记法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地理地图的识记法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图所起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知识都要通过地图才能表现出来,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即是直观教具,又是知识来源,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读图、用图、分析图、绘制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的具体体现。苏联彼德罗夫斯基曾说:“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像力的特殊学校。”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文结合,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在生活中用图,甚至自己绘制地图,养成强烈的地图意识,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开拓思路,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一、读图意识的培养读图意识是画图、用图的原动力和兴奋剂。只要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学生才会去认真读图、画图、用图,从而重视地理图像。1、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像图表材料,不让它们成为摆设。其实教材上的图像类型十分丰富,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上的各类图像图表,让学生形成“左图右书”的地理学习习惯,并且强化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灵魂”意识,使学生看到地理课本或其他书籍,第一眼应该是读图的习惯。2、选取一些典型地理图像,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经常用图像来说明和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解题。例如:假设下图中湖泊a、b都只有一条河流与它们相连,则湖泊a、b中哪一个属于咸水湖?做出正确判断的关键是从等高线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河流是在山谷位置,在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即湖泊a只有河流流入,湖泊b有河流流出。根据咸水湖主要靠蒸发而不是径流支出水分的特点,即可以判断湖泊a为咸水湖。3、注重地理图像语言的储备地理图像类型很多,常见的有区域分布图、经纬图、光照图、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统计图(坐标、扇形、饼状……)、示意图、景观图,每一种图像都有相应的图像语言,只有掌握了这些丰富的地理图像语言,并且理解这些地理图像语言的内在关系,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地理图像的读图与析图,让学生注重地理图像语言的储备,是培养和提高读图能力的根本。因为只有丰富的地理图像语言,在读图析图时,才能快速准确地解读有效信息,从而找到已知条件,以利于解题。例如“内流河、内流湖”知识的落实,从知识本身来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对它们的分布及基本特征也都比较熟悉:“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内流区;“内流湖”是分布在内流区的湖泊,其湖水输出主要形式为蒸发,基本上是咸水湖。但从图上去识别它们,并描述其特征,对学生来说就显得有些困难。如果辅以图像去落实,给学生以图像语言(如下图),以后学生遇到类似的图像,他们读图析图速度与准确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河流r发源于山地,注入湖泊l,最终没有流入海洋,为内流河。从区域地势地形特点可以看出:湖泊l只有流入的河流,而没有流出去的河流,湖泊l湖水的输出方式主要为蒸发,湖泊l为内流湖。许多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地理图像来呈现并形象展示出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地理图像来落实地理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地理图像语言,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读图能力。4、注重读图技巧的培养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地图是根据事实、数据以各种形状和色彩的符号描绘出来的。但是,反过来阅读地图时,使用者却不一定能100%地把图上的信息读出。因此,教师只有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才能从地图中获取更多想要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从地图中获取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地图册的利用效率。一般读图应采取以下步骤:一是学会分类,常见的地图有日照图、统计图表、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等值线图等。二是学会读图步骤,读主题,把主题和主要的知识点相联系;看清图例,阅读图中有那些地理要素;注重细节,辨别每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联系实际,解决题目中的问题。三是学会变图,其一是图图转换,如剖面图与平面图案转换,等值线图与剖面图案转换;其二是图文转换,如地质构造图中的背斜、向斜、地堑、地垒的表示。二、画图意识的培养1、在课堂中设置画图活动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技能。即使面对当今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化形势,传统的识图、绘图在教与学过程中仍是很重要的,自然成为活动课程重要题材。因此,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画图活动,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演示和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图象。动手也就是手绘草图,通过绘草图的方式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以达到精确化程度。动口就是评图,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阅读和绘制简易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前提,也是地理学习的学习效果体现。一个学生能够做到随手画出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并能大致勾勒出经纬度和主要的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是学生终身地理素养的体现。为此,每届学生在上地理课之前,我都要根据以上四个步骤,用二节课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情感。首先是动眼读图,把两幅图中的主要经纬线及主要山脉、国家、河流等,让学生熟悉记忆。二是动脑联想,把空白的两幅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记忆和联想,把自己的掌握的内容标注在图中。三是动手画图,教给他们简易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画法,并把经纬度和地理事物标注在图上,画图时间要持续一个多月,甚至更长,每天各交一张,持续到后面时利用课后5分钟当场作画,一定要使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将图画出为止。四是动口展图评图,目的是评价学生谁画得最好、最到位,有条件的把所有的图都展示在墙上让大家都来评论,没有条件的可以按组展示或挑选好坏各几张进行展示,最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为止。当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拨总结和评价。2、设立一本画图专用本让每个学生设立一本专用画图本,要求学生将课本出现的图形和教师布置的画图收集在这本画图本上,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并将画的好的作品利用墙报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结果,还会自然养成画图的习惯。3、画知识联系结构图利用地理图象理解知识、求解问题,地理图象能更明确直观地表达地理分布规律,还能从图象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每一个知识点或每一个章节学习后,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画知识结构图块,有助于系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系统化。如天体系统各层次的关系不易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由框图联系图可知,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属并列关系,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则属从属关系。4、在课外开展地图制作活动。在课外开设地图制作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布置小组成员绘制校园平面图;中国及世界区域地图轮廓的描绘;学校所在乡、镇、市的简易地图绘制;居住小区地图或是家庭物品陈放平面图等,这些地理制作作品具有实用价值,可能是生活用品工具,也可能是教育学习用品。另外,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三、用图意识的培养地图是一种工具,工具重在利用。虽然利用工具需要了解工具,但是不能只局限于了解工具而忽视工具的性质和作用。在“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指导下,地图的学习目标应比以前有所扩展,并且学习重点应该转移到能够有效地使用地图。学会使用地图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现代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使学生认识到使用地图的重要性,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用图意识。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用图意识教学中要以各种形式大力培养学生的用图意识:利用中学生爱看图的特点,以地图设计教学情景,多以地图展现知识,推介“左图右书”,多进行‘看图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地图,如让学生在地图上从家乡出发,设计旅行路线,让学生感到地图“有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明确地图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地图知识竞赛,找地名比赛,如在地图上找出家乡的位置,看谁找得快。认地名比赛,根据洲或国家的轮廓和重要的地理事物特征,看谁认得快,如寻找国家首都和寻找我国省会比赛。画图比赛,如画澳大利亚区域图轮廓、中国轮廓图、世界轮廓简图,看谁画得像。要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评价方式作改革,平时的填图、画图作业,地图竞赛活动在成绩中要占一定的比例,考试中增加开卷形式,允许学生查阅地图册,重点是考核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地图的习惯前面所讲的要求设立画图本,主要是收集课本及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图像。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收集各种专业地图的习惯,如旅游地图,每到一个地方旅游,就应该购买这个地方的地图,并且把它收集起来,也可以向同学们征集各地的旅游图。还可以收集国家地图、世界城市地图、河流图、交通图、古代地图等,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专题图进行的收集,并且互相交换,以及以图会友,与世界各地的同行互相交流,这样的集图活动比集邮活动在知识和趣味方面都更有意义得多。3、强化版图意识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表示具有空间分布特性的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载体。概括地讲,就是地表地貌、地物的空间位置和属性在图纸上的反映。版图则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在地图上的反映。版图概念自古有之,从春秋战国直到秦汉,都有属国必须献版图的制度。献版图就是献江山,“版图”一词以后就延伸为国家的疆域。国家版图体现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也事关国家安全问题。地图和版图都绝非是普通的印刷品,而是包含了主权国家的政治主张,承载了国家版图疆域,事关民族尊严,体现国家实体的特殊产品。各种不同比例尺的正规地图,大到国家行使主权的疆界,地方行政区划的管辖界线,小到公民拥有的土地房屋不动产,都有准确的空间定位数据和属性描述,从而为国家管理和人民生活提供表明其实体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资料。地图测制来之不易,问题地图和盗版地图回避法律、技术质量的监管,存在问题在所难免。使用问题地图和盗版地图对国家、对社会都有很大危害性。在地图教学中应该不断强化学生的地图、版图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国家版图,规范用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读我国的各种地图,一定要对我国主权的疆界及有争议的管辖界线特别指出,不能掉以轻心。如钓鱼岛、南海诸岛等要在图中特别标明,并画归我们的疆界,不能不标或标错。对于外国地图,对各国疆界的划分表明了我们外交的认识和态度,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分界,克什米尔地区的未定国界,不管是我国还是世界地图,都特别要注意这种有争议的地方的判读,强化学生的版图意识。
2024-04-29 07:59:321

高中地理主要学习什么知识?

高中地理主要是基础常识,可分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024-04-29 07:59:413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

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4、善于地理想象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5、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2024-04-29 07:59:5214

如何在初中地理中渗透环保教育

一、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初中的地理教材提供了大量和环境有关的知识   如人口问题、气候问题、土地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及森林资源的环保和利用现状、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更应承担起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融入环境道德教育,使地理这一学科成为“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 动和相关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3.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做环境的有心人,关注周边的环境问题,以身作则,并作好宣传工作   二、认真钻研初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除了以课本为主要依据还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引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而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为环保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法律法规教育   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破坏环境不仅仅只是道德问题了,环境保护已写进了法律、法规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使环保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在提及此事时,我会这样反问学生:如果你家正在装修新房,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你家的自留地里正好有几棵成年树,于是你父母就直接将其取之己用,请问是否触犯了法律、法规?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父母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我又会问:你家里是不是也参与了“退耕还茶”?学生都说:是!,我又会引导他们说:你父母积极响应上里政府“退耕还茶”的政策,实际上不仅是增加了你家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为上里古镇的茶文化出了一份力,也是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一种表现。   通过地理教学中列举学生们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在法制观念较淡薄的农村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   3.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如在讲到水资源的问题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我们这上里水源是否缺乏,又是否存在水污染问题?学生列举了许多许多。并且就“上里古镇旅游中的环境问题”要求学生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有的学生发现到上里的旅游也面临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部分茶馆的茶水直接倒入河里;部分餐馆的废水未按要求进行废水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里;随着游客的增多,带来的垃圾增多,那大量的生活垃圾又该如何正确处理……等等问题。这样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身保护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也会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中去,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三、不断地研究、探索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1.采用互动式教学,针对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 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 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就以上提到政府在大力打造上里的旅游经济的同时也会面临环境问题,那“经济收入与环境问题”该如何正确处理?我将班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代表“上里古镇管委会”的领导;有的代表旅客;有的代表农家乐的老板;有的代表居民;有的代表环保局的局长等等,大家就:“‘经济"与‘环境"谁更轻谁更重”展开讨论?通过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激烈的争论,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和“环境”要协调发展,并且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环境知识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意识   在学生学懂地理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转化为实践活动,这是地理环境教育的出发点。   2.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到我国水资源缺乏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那你家里的家庭用水又是如何的处理的呢,是否也做到循环使用呢?”所以,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节约用水,要从自己做起,并且要在环保观念缺乏的农村扮演好知法、懂法的小角色,带动农村环保意识能大幅度的提高。   2.2结合上里古镇环保热点问题激发中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3.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特别是处在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重镇-上里古镇,我们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更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环境保护教育。
2024-04-29 08:00:481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以新大纲的要求为基础,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部分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行研究。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地理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指出: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在以知识和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对于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给实施素质教育设置了许多障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许多教师辛辛苦苦却事与愿违——成绩不尽人意;真正喜欢地理的学生很少,地理“尖子”并不愿意报考地理专业;学生学了地理知识以后无处可用,无处能用……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和深思。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而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主要是该学科内容是否有趣、有用以及对老师是否喜欢等因素。一、心灵沟通,交流情感初中生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先主动去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1、角色互换,拉近距离,我们应该主动努力去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位置主动让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2、合理评价,获得信赖,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地理教学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二、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三、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虽然教学方法很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会使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关注,学生会全面发展,当你对教学有了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
2024-04-29 08:01:451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正确处理好高中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部分高二文科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感到相当陌生,这无疑给高中地理教学出了个难题。如何抓住基础,适时提升,重组教材内容,强化地理知识的融合,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师探讨的课题。 根据中学地理课程的安排和高考考纲的要求,一般文科班的地理课教学和总复习的安排都是分科后先复习初中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同时教学高中的选修(一)、选修(二)课程,高三第一学期开始高一必修课程的复习,一直安排到高三第二学期的全市模拟考试前结束(大约在三月下旬)。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刚上高中的同学来说,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较难学,特别是高中第一单元的内容,许多同学认为即使把教材上的内容看会了,一到应用时、做题时就不会了。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知识的衔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转变学生对初中地理的看法及学法。 许多学生对于初中地理普遍认为,只要看一看书,背一背,记一记,在考试时临时突击过关就可以了。考试一结束可能等到上高中的时候也忘得差不多了。对于学生可以说不重视,因此学习也就是应付了事。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生对地理是一门副科的看法和学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之中。 二、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首先,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情况。在上高中地理第一节课,或者课下找学生了解,通过书面文字的形式上交上来,老师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记录下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其次,研究新课标教材的变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 “知己知彼”后,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三、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衔接,并不是所有的内容一定要有衔接。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复习的内容。如初中学生对于地图的掌握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学生不会看图,不知道怎么看图,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有几大洲,各大洲的具体位置更不用说了。因此,在进行知识衔接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在高中阶段,应该让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图册,培养学生读图、认图,画图的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地理的学习很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事、身边的现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另外地理与其他学科也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数学上讲球体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知识来分析;英语上的许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涉及到地理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让学生培养学会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自己要学会应用规律,总结规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地理,学习地理,学好地理! 五、拓展区域地理,实现初高中内容的融合 地理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而区域的问题都是综合的,区域地理既是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起点,也是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归宿,任何一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从近年来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看,试题以区域地理作为命题背景和切入点,利用高中地理知识和方法来加以分析和解释,一定程度上区域地理是试题的“门槛”。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复习就应该依据高考大纲要求,拓展区域地理内容,实现初高中地理内容的有机融合。 1、构建区域体系,培养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 依据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区域地理内容,记忆重要区域的空间位置,构建“脑图”,解决在地图上定位和定向的知识,为地理学科后继知识学习扫清空间分布的障碍。形成最基本的地图基础。 ①填图,依托图例和注记,把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位置巩固在地图上,为形成知识体系提供空间平台。 ②拆分普通地图,突出主要地理事实,以中心事物为载体,在图中提炼主题,培养提取信息能力。 ③叠加专题地图,将相关联的地理事物放在同一幅地图上,养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综合能力。 2、整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用高中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区域特征,形成区域综合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①从经纬网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位置入手,认识地理环境的水平结构。分析区域的气候(包括热量、光照、降水)、植被、土壤、农业等具有地带性特征的地理要素。 ②从地形剖面图着眼,掌握地理环境的垂直结构。根据对地形剖面图的分析,理解一个地区的地势、水文、交通线走向等非地带性地理要素,全面地认识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③在准确掌握区域地理环境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前提下,立足本区,向外延伸,比较区域差异。 ④寻找区域主题,在众多地理要素中找到本区独具特色或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形成规范性的表述,联系周边地区,形成对主题的深刻思想。 3、案例教学 以某区域为载体分析其重要地理要素,如地形(山地、高原、盆地等)、气候、水文(河流、湖泊等)、生物、土壤等,用高中地理的方法分析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总结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2024-04-29 08:01:551

新课改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中学各个学科中惟一以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核心理念,无疑会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地理素养方面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观察力和竞争力,能够迅速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改变以往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精心地设计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课本及课外知识发展自己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成为当前和今后地理教学的重点和趋势。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作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地理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其实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在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靠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来记住所学知识,然后通过闭卷考试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课堂教学方面在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却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较重。 现代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中学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实际上是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协调融合,开发潜能,发挥特长。正如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课程所倡导的地理教学方式那样,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是单向的将现成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结论传输给学生,而是在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更注重强调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成为这些学习方式得以实现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课堂教学应当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些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表现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等能力的有意识培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思维意识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的过程。学生要摆脱这种“不协调”,就必须进行创新活动,运用以前没有用过的方法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根据新课标大纲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运用相关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地设计问题,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平台,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形成他们自己的概念比如在讲中亚这一章节时,可以列出以下过程让学生思考填写:中亚距离海洋(远),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致使气候(干旱半干旱)———导致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条件,(畜牧)业比较发达———纺织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发达———河湖多(内流河、内流湖)。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位置影响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影响了经济发展,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学生在判断、分析、推理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还有在讲授“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时首先让学生阅读世界气候图,然后设问:“是不是世界上只有赤道附近才有热带雨林气候,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具有这种气候?是不是赤道沿线均为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 这种探究问题的设置,不但帮助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更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从而达到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养培育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 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既表现在野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又表现在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等诸多方面。学习地理不能仅仅以书本为中心,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和学校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实践。如参观工厂,调查工业“三废”的排放与治理,考察当地土地利用状况,参加乡土地理调查、气象观测、地震测报、天象观测等活动,举办地理知识竞赛、地理主题会等。当然,这些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明确目的、任务、意义,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这样的地理活动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获得乐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其地理素养的能力。
2024-04-29 08:02:061

如何学好初中地理?

2024-04-29 08:02:324

地理怎样才能学好(初中)

学好地理,关键是会看图,我以前没事就拿着地理图册看,总是不经意间把图记到脑子里,你可以多看看地理图册,另外老师讲的也很重要,要认真作好笔记,地理知识有很多地方容易混淆。
2024-04-29 08:02:4914

初一的地理好难

这个嘛!可能是因为你刚刚升初中,一下子要接触这么多科的学习,多多少少会有不适应!地理就是应该多看一点地图,去找自己喜欢的地方,也许你突然找到一个很有趣的地名,就可以上百度图片看看,或多或少会找到有点你感兴趣的地方!我觉得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去学,而是有一定了解才产生兴趣去学!这个是个人观点可能知识点方面:就是时区那里有点难理解!做这种题希望你把自己想象到题目中!
2024-04-29 08:03:167

如何学习地理

1、地理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2024-04-29 08:03:342

如何学好地理?

学习地理并不是上课抄了笔记就能考好成绩,抄笔记只是辅助记忆的形式,如果你抄了不背不记也是毫无作用.抄了要来联系课本看,书上有图就要多看图.老师的笔记是对图的诠释和重点内容的归纳.可以在家挂上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多看就记得了.不懂的就问老师,比如区时计算等
2024-04-29 08:03:434

以“怎样学好初一地理?”为题,写一篇演讲稿,800字以上!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4-04-29 08:03:591

怎样可以在五天内把初中地理提高

如果我给你一对一,五天差不多就够了。
2024-04-29 08:04:082

怎么学习地理?

为了了解世界,为了想玩的时候更有低啊
2024-04-29 08:04:187

怎样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怎样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许昌市第十八中学 李金英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一般来说,地理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动机不纯或不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学习的效果就差。在地理教学中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河南中考制度,中招考试不考地理,学生进入中学后,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从而潜意识地认为不需在地理学习中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平时考试即可。学习的兴趣完全在于分数,而非知识本身、学习本身。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由于没有主动学习的动机,这些学生并不能从知识中找到快乐,结果,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那么应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呢?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引发学生求知需要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地理知识更应当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素养。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明确学习地理的意义,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这些就是地理教学中的目的教育,它是培养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经济知识的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地理知识和地理素养的重要性。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从而把学习地理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二、认识教学活动的主客体,培养学生主动意识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地理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地理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地理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地理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三、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情商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地理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地理学科上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同时,在师生情感交流中,让教师的意志、品德、胸襟等优良素养融入学生的血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情商。 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会地理知识价值 地理教学理念指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学中要发挥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他们体会这些知识的价值。例如,学习地图知识后,指导学生先画出自己的家庭、街道、教室或学校的平面图;学习“中国的地形”后,用地形知识分析自己家乡地形特点等等,这些活动势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地理的动机。 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习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设计地理略图、电视录象、地理课件、网络等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讲长江的内容时,我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直观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资源自制课件教学,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灵活巧妙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插叙,古诗、歌诀、谚语、顺口溜、谜语等的巧用都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如讲货运选择原则时,编成顺口溜: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顺口溜朗朗上口,充满情趣,学生很易理解和记忆货运选择的原则。讲气候时用诗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学生从诗歌中形象的体会到春夏秋冬的不同气候特点,激发了学习动机。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艺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充分发挥地理教学本身的优势特征,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让学生发挥潜质,提高地理学习的质量。--百度文库
2024-04-29 08:04:341

怎样学好地理,能教我一点地理基础知识么?

掌握看图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2024-04-29 08:04:5815

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中学各个学科中惟一以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核心理念,无疑会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地理素养方面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观察力和竞争力,能够迅速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改变以往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精心地设计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课本及课外知识发展自己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成为当前和今后地理教学的重点和趋势。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作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一、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地理教学新理念传统的阅读教学其实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在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靠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来记住所学知识,然后通过闭卷考试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课堂教学方面在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却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较重。现代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中学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实际上是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协调融合,开发潜能,发挥特长。正如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课程所倡导的地理教学方式那样,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是单向的将现成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结论传输给学生,而是在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更注重强调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成为这些学习方式得以实现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课堂教学应当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些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表现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等能力的有意识培养。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思维意识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的过程。学生要摆脱这种“不协调”,就必须进行创新活动,运用以前没有用过的方法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根据新课标大纲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运用相关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地设计问题,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平台,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形成他们自己的概念比如在讲中亚这一章节时,可以列出以下过程让学生思考填写:中亚距离海洋(远),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致使气候(干旱半干旱)———导致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条件,(畜牧)业比较发达———纺织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发达———河湖多(内流河、内流湖)。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位置影响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影响了经济发展,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学生在判断、分析、推理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还有在讲授“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时首先让学生阅读世界气候图,然后设问:“是不是世界上只有赤道附近才有热带雨林气候,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具有这种气候?是不是赤道沿线均为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 这种探究问题的设置,不但帮助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更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从而达到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养培育的目的。三、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既表现在野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又表现在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等诸多方面。学习地理不能仅仅以书本为中心,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校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实践。如参观工厂,调查工业“三废”的排放与治理,考察当地土地利用状况,参加乡土地理调查、气象观测、地震测报、天象观测等活动,举办地理知识竞赛、地理主题会等。当然,这些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明确目的、任务、意义,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这样的地理活动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获得乐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其地理素养的能力。
2024-04-29 08:05:261

北京初中地理中图版和人教版差异大吗

不是很大无论是人教版还是中图版都是以中学地理课标为依托来进行编写的,所以主题内容都是相同的,只是编排顺序以及个别细节有所不同。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2024-04-29 08:05:401

生物和地理在初中很重要吗

中考不考啊!高中、大学就很重要了.高中,文科要学地理;理科要学生物.大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等都与中学的地理有渊源;生物学、农学等都与中学的生物有关.建议不要轻视地理、生物,对你将来会有很大好处的.
2024-04-29 08:05:504

初高中阶段地图册在地理课堂内外的应用与评价

地图册是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初中学生处于刚刚接触地理的阶段,地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因此,充分运用地理图像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中学地图册以及填充图册的特点优势中学适用的《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而设计、编绘的,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它在题材选择、内容取舍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发挥了教师教学工具、学生学习帮手的突出作用,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以下特点优势。一是丰富性。它以地理教材为依据,编制了大量配合地理教学的各类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剖面图等,在字面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图文示例,丰富了教材内容,扩张了教学形式。二是直观性。图示有助于学习者更加直观的理解事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相比文字教材更具简炼性和直观性。如果教师声音信号和课文中的文字系统消失,地图册就成为学生随时、随地、随身陪伴的好老师。三是和教材教学的高度一致性。在目的选择、图幅内容和编排次序方面与教材紧密配合、结构一致、互相补充,在保持相对完整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的能力,与课文插图分工,各有侧重,统筹安排,相互配合,成为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和课外自学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之后,它就是“第二教科书”。四是极强的记忆巩固性。中学地理课配有的《地理填充图册》,设计的填图题比较好,基本涵盖了本科的知识点,而且简单易懂,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加强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 学习地理必须有图,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因此地图册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之一。二、中学地图册以及填充图册在当前教学中的处境但是,作为一线的地理老师,我感觉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对地图册和填充图册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慢慢淡出讲台的趋向,而成为学生课下学习时使用的工具书。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新教材内容和形式向图文结合发展,压缩了地图册的平面教学功能地。新教科书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改变了过去黑白两种色调、文字占据主导的局面,取之以彩色图文配合,不仅文字内容更加简明扼要,而且做到了书中每页都有图,且各种比例尺地图相互配合,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交通图等交替使用,并穿插大量彩色实物景观照片,辅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和提示、设问等。虽然每幅图像和地图或图表中信息量并不大,却充分体现出特定的设计意图,在地理知识传播、技能训练的呈现方式上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读图学地理”这种教材编纂理念的转变,不仅使新教材“锦上添花”,而且有助于形象、直观地展示地图在表现不同尺度、时空分布与演进过程方面的强大优势。加之在设计及编排等方面大量借鉴国外教材及科普读物,教材更加生动活泼,亲切自然,令人爱不释手,增强了与读者间的亲和力,展示了过去地图册才有的地理图像的强大教育功能。相比之下,地图册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略显单调,失去了应有的地位。2、多媒体手段使地图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大量取代了地图册的立体教学功能。随着计算机、遥测、三维扫描等新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立体地图、多维空间地图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能够获得、认知的普通技术,多媒体地图教学已经成为普遍运用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地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可以创设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动态直观地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过去课本和地图册上的一些旨在让学生理解某些结论形成的过程图形,传统地图册上所体现的内容是静止的、枯燥的,无法展示渐进的、链条式的演变过程,造成有时学生很难做到充分认知、完全理解。而多媒体动态演示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现有的多媒体地图教学资源,基本能够把总体教学内容、各个知识点由因及果、有始有终的全程展示出来,比平面图示更加易于理解、更加直观,结论形成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记忆的引导,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纸质地图册的缺陷。3、地理填充图册的吸引力也在降低。就笔者了解,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地图填充册的比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内容和当地统一使用的教材配套练习册有重复,反复使用会浪费课堂时间;二是填充图册题目少,内容单调,覆盖面小,没有新意;三是多年以来基本没大变化,所以就失去了它在课堂上的吸引力。三、对地图册和填充图册的改进浅见如何使地图册、填充图册更加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针对以上“两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本人的浅薄改建建议。一是适当增加功能。随着地图形式载体的增加,今后的地图册应当及时的根据载体变化增加新的功能。比如,立体地图或者三维立体空间图应当结合教材要点及时补充进地图册,改过去单纯的平面图册为平面立体有效结合。二是及时改善形式。一方面,建议适当扩容载体,以现在的书籍纸张载体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中小学普及的事实,适当的补充电子信息载体;同时,及时跟随时代步伐,更新地图内容,使用起来才能更方便。三是增强针对性和连贯性。应当注意改变过去地图册立足单一内容,与总体教学相比显得支离破碎,连贯性、连续性不强的问题。今后的地图册,要想办法将平面图、立体图、三维图、视频图有机结合起来,知识内容要系统化,使之更直观有效率,让学生乐读、乐记、乐用,才能保持和发展其功能。四是填充图册要注意增加生动性,丰富内涵。地图填充图册必须考虑当前地理教学的结构变化,内容设计的丰富一些,题目新颖一些,知识面广一些,要把知识面再延伸再拓宽,把时政热点等各种要素揉和进去。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必然增加课堂教学的使用积极性,想不用都难。总之,地图册和填充图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应当随着教学目标、结构、形式的变化而不断跟进、改善,这样才能保持其功能作用,实现其价值意义。受水平影响,以上粗浅之见必有不足和舛误,敬请批评指正。
2024-04-29 08:06:331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

你们老师应该会发给你们背的啊!
2024-04-29 08:06:435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针对高一的

高一的自然地理属于比较难的部分,首先不要产生畏难心理,不然很容易就学不下去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下课要把知识理解透了,该记忆的一定要下功夫。毛主席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实在困难就买参考书,多做练习。地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最联系密切的了,为什么会下雨?臭氧层空洞?极昼极夜的神秘。。。真的很有意思,祝你成功!
2024-04-29 08:07:364

高中地理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3、判断河流的流向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递减方向一致。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某地的潜水埋藏深度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值(或范围)减去等潜水位线值(或范围)。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流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流6、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等潜水位线图的常见考点河南省济源市高级中学地理组 李永平邮编:454650 小灵通:0391—6993856 QQ:447321014 E-mail:jyliyongping@163.com考点一、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地面到潜水面的垂直距离。因为等高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等潜水位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下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因此,任一地点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是当地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考点二、潜水的流向潜水是一种重力水,它的流动性主要是因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其在流动时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且沿最大坡度方向流动。因此有: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考点三、潜水的流速因为潜水是一种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所以潜水的流速取决于潜水面坡度的陡缓。在同一幅等潜水位线图中,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考点四、河流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对于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有如图三种基本关系。根据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在A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流向河流,因此河流两侧的潜水补给河水;在B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流向潜水,因此河水补给两侧的潜水;在C图中,河流右岸潜水面高于河面,左岸潜水面低于河面,因此河流右岸潜水补给河水,左岸河水补给潜水。考点五、取水点(即水井)位置的选择选择水井位置时,要依据以下三条:①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②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③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在解决此问题时,首先要判断潜水的埋藏深度,其次标出潜水的流向,以确定潜水的汇集区和各地点汇水面积的大小,最终确定取水点(即水井)的最佳位置。考点六、人类活动对潜水的影响潜水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人们只要合理开采就可保证永续利用。但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采,则会引发一 些环境问题,如过度开采地下潜水、开采速度超过潜水的自然补给和恢复速度,就会引起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漏斗区即是指地下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潜水面呈现漏斗状曲面的地区,如图。更为严重的是,超采地下水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如果在沿海地区,还会引发海水倒灌、地下水变咸等。跟踪练习题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 2.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为A.① B.② C.③ D.④图1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回答1~3题。3.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A.1.5米 B.2.5米 C.7.5米 D.8.5米4.从图1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C.有盐碱化趋势 D.有荒漠化趋势5.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4~5月 B.6~7月 C.7~8月 D.12~1月6.(04•江苏)图示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7.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A.减缓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试题解析:1.正确选项为AA选项,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且由高水位指向低水位;B选项,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地面高度(等高线数值为15米)减去潜水位(数值为10米),即埋藏深度为5米;C选项,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10米,地面高度为20米;D选项迷惑性较大,因图中等高线数值不是很大(200米以下),更为关键的是图中给出了比例尺,所以应是平原地形。若不认真读图,就容易判断失误,导致选择错误。2.正确选项为B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分布可判断:图中②③④点为地下水汇集区,①点位于潜水分岭,潜水补给不充足,故首先排除①点。又因为②地的潜水汇水面积包括③和④地的潜水汇水面积,故选②。3.正确选项为C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必为山谷,其地形等高线凸向高值区域;一般情况下地势高的地方潜水位高,地势低的地方潜水位低;图中等高距皆为5m,可判断出图中未标数值的地形等高线和潜水面等高线的数值如图2。甲处地面的海拔高度即是甲处地形等高线的数值为55m,甲处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即是甲处的潜水位。因47m<甲处潜水位<52m,所以3m<甲处潜水面和地面的相对高度<8m,即:3m<甲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8m。选C。4.正确选项为A由图2知甲处52m闭合潜水位等高线内部区域潜水位明显低于其周围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5.正确选项为A由图1中经纬度位置知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春旱严重且春季正是农业灌溉用水的高峰期,地下水漏斗现象更为严重,故选A。6.正确选项为AC7.正确选项为AB,你可以试下
2024-04-29 08:07:442

初中地理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地理教学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综合能力。其能力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运用地理语言的能力。要求讲授语言具有科学性。即语言准确,概念清楚,恰当地运用地理词语,科学地作出地理判断和推理;通俗明白,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昧,词汇丰富;有情感和艺术性,即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精练,流畅,用鲜明简洁,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达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内容。二、分析和处理地理教材的能力。主要指掌握分析、处理教材的方法;熟悉中学地理教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且处理得当;能恰当地处理各教学因子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外部联系等等。三、地理板书及其设计的能力。要求板书布局合理,形式多样,规格端正,精练醒目,重点突出,美观完善。四、地理野外考察的能力。掌握地理野外调查与研究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能确定实习内容,野外考察提纲和实习路线;能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及成果汇报等。五、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结构,明确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结构最优化。六、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①、搜集和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会使用检索文献资料的主要工具,掌握搜集的整理文献资料的常用方法。②、撰写地理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掌握地理教学论文的撰写方法(选题、选材等)和步骤,文章结构合理,段落清楚,论点明确,论据恰当,文字通顺,流畅、生动、标点符号正确。③、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的能力。使教材内容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地方性、直观性、可接受性、趣味性、启发性,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例要合理,还应注意符合课时要求。七、运用和编绘地理教学地图的能力。①、编绘地理教学地图的能力。掌握地理教学地图注记的各种字体写法,掌握颜色调配原理及其应用方法,掌握挂图整饰的程序与绘图的技能技巧。②、运用教学地图的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地图(包括教学挂图、地图册、填充图、课本插图等),掌握正确的指图方法,能运用地图分析说明解决地理问题,传授地理知识。八、运用和设计地理教学板图、板画的能力。掌握地理板图、板画的绘画技法和设计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和设计地理板图、板画;能熟练地描绘地理板图、板画,用地理板图,板画分析说明地理问题。九、组织地理课外活动的能力。能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活动,如组建中学地理园,掌握主要的地理观测方法(包括地震、天文、气象、水文观测等),主持考察报告会,地理知识竞赛会,主办地理活动室,地理墙报。小刊物,指导地理学具制作,地理标本制作等。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地理教学能力体系主要由地理课堂教学能力,地理课外教学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能力三部分构成。其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地理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只有具备地理课堂教学能力,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地理课外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能力也不容忽视。这些能力对于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地理实践活动都有重要意义。
2024-04-29 08:08:052

如何学习地理?

多看地图
2024-04-29 08:08:335

高中地理 等X线图?

学等高线、等压线时记住八个字:凸高为低,凸低为高。举个例子:等高线3000凸向等高线3500,意味着此处为山谷,有利于河流形成。反之,则为山脊。
2024-04-29 08:09:028

地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地理教育分为大、中、小学 3个阶段。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T.A.夸美纽斯首先提出在学校中把地理作为独立科目进行教学。18世纪前半叶,欧洲中、小学开始设置地理课,于19世纪在大学开设地理课并设立地理系。中国在19世纪中叶某些教会学校开始设置舆地课,19世纪末开始设置地理课,以后在大学设立地理系。大学地理教育主要培养地理科学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地理工作者。不少国家按专业培养地理人才,专业划分和范围各有不同。中学地理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小学地理教育要求学生了解初步的地理知识。随着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世界性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的出现,使地理教育还在其他学科、相关学校,以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方面受到重视,形成社会的地理教育。国外世界地理教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世界地理一直沿用着苏联的区域地理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分为“外国地理”和本国与地区地理两大部分。也有一部分专门论述某个部门如工业、能源、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部门地理。西方,主要是美国的“世界地理”一直是以“区域地理”的形式出现,但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规范,多数称“区域地理”,也有一部分称为“世界地理”或者“世界经济地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对区域地理-世界地理的影响较大。几乎不做任何数量模型建设,而是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基础,运用十分有力的描述手段,如图像、概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的图片,使区域描述的水平和效果达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境地。关注社会、文化、经济,而不注重自然地理知识的讲授,是西方区域地理的多年传统。这与西方地理学多年以来在人文地理方向上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追求以新视角来解释各国各地区的地理事物,是教材的突出之处。在区域体系的安排上,普遍的是把欧洲或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置于前面,之后是与欧洲文明关系密切的美洲、非洲。这其中体现了一种以欧洲为中心的“地理过程”的思想,即把欧洲作为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按照地理扩散的规律——由近及远地形成了当代世界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即使不是按大洲的顺序,按照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顺序,也体现着地理的扩散。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近现代文明传播显然是以西欧为中心的。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启发,因为地理格局和地理过程是我们过去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所一贯忽视的。保持区域研究的传统,注重格局和过程的研究,辅之以数量(模型)的分析和数学化表现的图像(图谱),应该是当前地理科学发展的新的要求。西方世界地理(区域地理)大量引用西方经济学的成果是一贯的。从历史上引进经济区位理论,到后来的空间经济学、区域科学,西方的区域地理不断走向理论的深化。在它们的世界地理教材中,会看到这种理论化的倾向:在非洲介绍经济二元结构、在中东介绍文化地理的基本原理、在东南亚介绍“增长极”、在印度介绍人口地理原则、在拉丁美洲介绍核心-边缘地理论(这个理论的发祥地)我国地理教学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地理教育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在这个框架下,我国的世界地理学与研究取得了下列一些发展:(1)突破了苏联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束缚。(2)全球地理环境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减少、陆地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沙漠化和森林草原退化、自然灾害的负面作用加强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3)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促使世界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石油经济、世界财富的巨大增长、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国际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众多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以及国家的区域集团化等等,已经使得我们过去掌握的世界地理知识显得陈旧,世界地理的教学内容大大地更新了。(4)经济学的理论不断被吸收到世界地理的教学之中。(5)世界地理越来越重视文化、政治、历史因素的分析。(6)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地理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获得由各个国家、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专家的著作提供的各类丰富信息。
2024-04-29 08:09:291

怎么学好地理有哪些技巧

高中地理不仅有许多关于地球运动方面等相关的计算内容,在做题时也是相当需要我们一定的思考能力。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怎么学好地理有哪些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么学好地理有哪些技巧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二、端正 学习态度 ,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 方法 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 顺口溜 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学好地理的三重境界 第一个层次:直观理解 初中地理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还是记忆一些地名和地理现象就基本可以过关了。有的同学在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到了高中连长江、淮河和黄浦江哪个靠南哪个靠北都搞不清楚。也需要从这个层次开始补习。 这个层次的核心是要把地理知识和地图对照起来,做到直观理解。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图这三个地图应该反复的看,当成课外书来细细品味。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书桌旁边的墙上,就有一个立体的塑料版的中国地形图,做题或看书累了,就凑过去看看,还会拿手摸一下,感觉不同的地形地貌。真的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是觉得浅显的地理书是可以当课外书来读的,非常有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第二个层次:把握地理规律 到了高年级,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抽象起来。很多人地理学不走,就是这一关过不去。习惯了低年级背地名的 学习方法 之后,到了学习地理规律的时候会非常不适应。比如在学习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是靠背地名能解决的了。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记忆。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 其它 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 思维导图 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图、有了地理规律,这个时候看什么地理问题都可以很轻松了。 比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1.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精心设计建立教学提纲、教学纲目,它包括板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的提纲等,并做到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纲举目张。 2.在教师的策划下,让学生有目的、灵活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和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 3.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各种活动,它包括上述读书、读图,勾书、勾图,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问答、讨论、填图、作业训练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恰当安排,将活动内容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使学生积极、充实、愉快、有兴趣。 4.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的讲解,对地理规律性的概括 总结 ,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教师讲的着力点应在于“画龙点睛”,在于释疑解惑,在于精讲精练,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不欢迎,教学效果也不好。 5.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填图、读图、“做一做”、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所作的认真、仔细地评析、评价、评讲。 怎么学好地理有哪些技巧相关 文章 : ★ 学好地理的几个好方法 ★ 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技巧 ★ 学好初中地理方法 ★ 应该怎样去学习好地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推荐 ★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 超详细地理学习技巧整理 ★ 学好高中地理的四种方法 ★ 学好地理的四招方法
2024-04-29 08:09:431

地理问题

有很多 把大家的一结合就行!
2024-04-29 08:09:534

初二生物地理会考复习。1.背课本还是做题 2.求高效复习方法。不想背了怎么克制住 3.课本背了几遍为

多看看书。。。
2024-04-29 08:10:576

地理课程是如何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

地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兼具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内容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在教学中运用区域地理材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讲述华北地区环境问题时,结合淮北地理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以及整改的措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家乡发展旅游业和特色果树种植有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地理的学科特色,重视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利用区域地图为载体,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对题目负载信息的提取、认定、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以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地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考生在高考中要顺利、有效、正确地解答区域类综合题,教师必须做好针对性的复习,重视对学生进行该类题目解题策略的培养。在学习中,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达到课标对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素养”,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一面要鼓励学生多读报,多关心国家的时事政治之外,也要将知识向生活中延伸。如在复习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渗透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铁路工程,如分析青藏铁路建成后对西藏经济的促进作用;南昆铁路的修建的经济意义和对我国边境贸易、联系珠三角等方面作用;在复习农业问题时结合世界粮食问题等。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对任何题目的思维状况和思维能力如何,最终都要用文字来反映,而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判断也只能借助单一的文字来完成。近年来,学习地理的综合题基本上都是以简述题的形式出现,而地理简述题能够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答题的空间,能够加大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自由度,可见学习地理试题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所以, “进行文字准确、条例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也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而实际上学生普遍存在对文字表述能力不重视,往往出现答案思维方向正确,但无法用文字准确、完整、规范地表达出来,或表述缺乏层次性、逻辑性,要点不突出,不能科学准确地应用地理术语等情况。在复习中,教师要耐心、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注重基本原理的表述、文字的锤炼、答题的层次,以帮助学生突破文字表述的鸿沟,提高得分率。 新课程标准下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更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地理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掌握“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地理教学中利用区域地理中的材料和知识作为地理综合学习的载体,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地理素养和人地和谐观念。 区域地理教学是用区域地理知识培养教育中学生的教学活动 。它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实践活动 ,让中学生直接感知家乡的地理环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也为学生提供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真正实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功能,并在实践与探究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区域地理教学应该能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区域地理进入课堂会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发起的原动力,是思维培养和理论提高的最好“诱饵”。并且,培养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也是中学地理对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另外,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爱追问,如果在这个时候适当加入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之时,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例如,在讲述不同地形类型的不同利用——山地的利用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因为我们区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区的95%以上,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山地的利用特点(优点和缺点),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小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而且将身边的事物和理论相连接,同时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特别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效果。初中的孩子在理性认识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时存在困难,而教材所选择的事例往往离学生比较疏远。这就需要教师重新搜集资料,而在我们周围就有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地理材料,把它们作为事例讲解,学生就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到垂直地带性分布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海拔高度对自然环境及其成分的影响,我就以我们相山为例,给出大家熟悉的图片景观,从现象讲到本质,这样就有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此内容,并且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具备了理论依据。 区域地理的教学和材料运用,都是从身边的事物入手,然后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地理规律,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获得更多具体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原理。在讲解“华北地区的气候”时,给学生讲解了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种植了哪些农作物,种、收的时间为何时,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年四季中河流的水文特征怎样,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最后通过学生汇总,知识点基本全面,因为是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所以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另外,通过区域地理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这些学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还面。这就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因后果,并明了家乡的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继而热爱自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地理材料综合地进行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变得丰满而具有趣味性。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的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继而唤起学生对祖国和世界环境的热爱,从内心深处产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024-04-29 08:11:181